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什么是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区别

2023-06-29 07:14:03
共1条回复
不白九百

外显子: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上的序列.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转录后经过加工被连接在一起,生成成熟的RNA分子.

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

扩展资料

①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②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含子”百度百科“外显子”

相关推荐

什么是内含子、外显子?

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外显子(expressed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确定在多种生物中出现的片段来鉴定编码区域,而外显子的保守性可以作为这种鉴定的基础。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个片段是由很多个碱基对构成的,遗传信息也即这些(碱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顺序就是碱基(碱基对)的顺序,因为不同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区别在于碱基的不同.1.基因是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2.基因是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3.基因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基因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有3种情况: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如果在基因中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必然会在增添或缺失点的后边脱氧核普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在转录。翻译成蛋白质时,后半部分的氨基酸的种类的排列顺序全部发生改变。但如果是改变一个碱基,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即一个氨基酸不一定是一个密码子,有些氨基酸有几个密码子,如亮氨酸有6个密码子)。改变一个碱基,密码子发生了改变,由一个密码子换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经转录翻译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没有变化。
2023-06-28 21:59:396

内含子名词解释

内含子(Intron)又称间隔顺序,指一个基因或mRNA分子中无编码作用的版段。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内含子起源有两种假说。1.内含子与它所在的基因一样古老,在装配第一个这样的基因时,内含子就已存在。早期的内含子具有自催化、自我复制等能力,因此,它们是原始基因和基因组的组织与复制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原核生物和少数低等的真核生物,由于它们需要进行快速的DNA复制从而进行快速的细胞分裂,因而失去了内含子。2.内含子不是基因原有的,而是在进化的某一过程中通过转座作用插入到连续基因中去的,内含子在较高级的功能基因或在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才产生。这种假说必须面对一个难题,即内含子最初如何能插入到连续编码的基因中而保持基因的功能不变。
2023-06-28 22:00:011

何谓内含子?

内含子是指基因中不翻译为哪一种氨基酸的碱基序列部分,相反,翻译为氨基酸的部分称为外显子。在真核细胞基因组的DNA中,作为基因起作用的仅占极小一部分,其他的都是目前认为没有必要的部分。同时基因本身也有一部分不翻译为蛋白质,这就是内含子;它在不同的地方插人基因中,将基因分隔成一段一段的。在合成蛋白质时,含有内含子的DNA首先将DNA的碱基序列转录为hnRNA,在酶(剪切酶)的作用下切除内含子部分形成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物mRNA时,这一过程叫做剪切。原核生物基因中不存在内含子,只有真核生物具有内含子。目前认为,这是由于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基因形成需要内含子。
2023-06-28 22:00:071

内含子属于非编码区?

内含子属于编码区。首先要搞清楚这几个概念:编码区:能够转录形成mRNA的DNA序列,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的序列;编码序列:编码区中的外显子属于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编码区中的内含子和非编码区均属于非编码序列。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由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的,所以是不连续的。
2023-06-28 22:00:151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都有内含子吗?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表达片段有所差别,但不能说哪种表达机制更有利.原核生物没有内含子:可以使得生物体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边转录边翻译,这样可以极大加快代谢速率(多数原核生物是微生物),但也易出错.真核生物有内含子:基因表达过程,先在细胞核转录,在于细胞质中核糖体上翻译,其中有大量的检测DNA是否转录合格的机制(其中就有:内含子中的转录错误不会对翻译蛋白质有影响),这样虽然真核生物代谢相对较慢,但是其基因的表达错误率相对较低.所以对于生物而言,有没有内含子都无所谓有不有利.因为这些只是不同生物的不同选择机制罢了.PS:每个生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没有好坏之分.(个人的一点见解)
2023-06-28 22:00:265

如何识别内含子与外显子

  外显子是编码序列,内含子不参与编码,会在转录过程中的加工去除。   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分界线在于:GUAG法则。即每个内含子的开始两个碱基都是是GU,或GT,最后两个是AG。   内含子:断裂基因的非编码区,可被转录,但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故成熟mRNA上无内含子编码序列。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   外显子: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2023-06-28 22:00:471

内含子转录的意义

含有内含子的基因能转录出前体的RNA,再由内含子转录出的部分进行自我切割,得到成熟的mRNA,没有内含子就没有自我切割,没有成熟的mRNA。
2023-06-28 22:00:551

什么是内含子?

中文名称:内含子英文名称:intron 定义1: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 定义2: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中无编码意义而被切除的序列。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 定义3:初级转录物中无编码意义而被切除的序列。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也常被称作“间插序列”。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2023-06-28 22:01:042

什么是内含子

内含子(Intron)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翻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在选择性剪接扮演重要角色,一个基因可以因此而产生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归根到底,是在剪接过程中同一段DNA,有时被看作外显子,有时则是内含子。有一种特殊的内含子,被称作自剪接内含子(核酶),它可以通过自身作用被切除,来离开mRNA。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比例因种而异。河鲀鱼的内含子比较少。但内含子与垃圾DNA不同,垃圾DNA亦即那些基因以外的序列,还未被发现有任何功能的DNA,但可能是参与基因调控和选择性剪接的调控。但若内含子对应的mRNA片断若没有被除去,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突变。如一种植物,科学家抑制了剪切酶的活性而保留了其mRNA中一段内含子。结果,该植物的雌蕊发育不正常。而雄蕊却出现了雌蕊的特征。“马赛克基因”,就是说编码的DNA片断(外显子)被非编码区域(内含子)隔开,该概念是1977年由Hogness,Mandel和Chambon提出。
2023-06-28 22:01:235

如何确定一个基因所含有的内含子的数目和大小?

将该基因的基因组DNA与成熟的mRNA进行比较,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片段就是内含子。第一个转酯反应由一个游离的鸟苷或鸟苷酸(GTP、GMP或GDP)介导,其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链。在第二个转酯反应中,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完全被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重新连接。扩展资料:相位:内含子可以在转录抄本的任何位置,甚至在以后成为密码子的三核苷酸之间。若内含子位于一密码子的第三位核苷酸和另一密码子的第一位核苷酸,则被称为0位内含子。相应地,位于一密码子第一第二位核苷酸之间的内含子被称为1位内含子。位于第二和第三位之间时,则被称为2位内含子。这在外显子复制中很重要,处于两同相位内含子的外显子被称为对称外显子,其核苷酸数为3的整数倍,它可以被成功复制,不会造成阅读框的推移。相反,非对称外显子是不可复制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含子
2023-06-28 22:02:143

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区别

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区别:1、在转录过程中去向不同:外显子和内含子都被转录到mRNA前体hnRNA中,当hnRNA进行剪接变为成熟的mRNA时,内含子被切除,而外显子保留。2、功能不同:实际上真正编码蛋白质的是外显子,而内含子则无编码功能。3、基因突变概率不同: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内含子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外显子: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内含子:断裂基因的非编码序列,可被转录,但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故成熟mRNA上无内含子编码序列。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基因分为:编码区,非编码区。编码区是指能够转录信使RNA的部分,能够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而非编码区是不能够转录信使RNA的DNA结构。但是它能够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区别如下:1、编码区能够合转录RNA,非编码区不可以。2、编码区间隔,不连续,可以合成蛋白质,非编码区不可以,但是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3、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非编码区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扩展资料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其中外显子是可以最终实现表达(表现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上),内含子则最终不能表达(所以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产物——信使RNA不能直接进行翻译,而是要修剪掉内含子部分后才能去指导翻译)。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连续的,所以谈不上外显子、内含子的区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含子百度百科——外显子
2023-06-28 22:02:311

请问内含子是否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DNA中内含子不具有遗传效应,因为在DNA转录中形成的RNA必须经过剪切内含子才能具有生物活性,内含子不控制性状,所以在DNA中内含子不具有遗传效应
2023-06-28 22:02:492

内含子与编码区是啥关系?:-)

编码区是与编码蛋白质有关的DNA序列,内含子是编码区中不编码蛋白质的间断序列,所以编码区包含内含子。
2023-06-28 22:03:025

高中生物-目的基因内有内含子的话会怎么样?

仅有真核生物含有内含子,直接提取的DNA与载体连接,导入原核细胞,其内不含切除内含子的酶,故产生比真核生物多内含子序列的RNA及蛋白质,可能产生致死效应,若导入的受体细胞为真核生物,其可能正常表达,切割产生成熟正常的RNA及相应的蛋白质,对生物的影响不大
2023-06-28 22:03:343

1.“内含子”真的不能表达吗?2.难道只有真核生物才有内含子吗?

终于在《分子遗传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孙乃恩、孙东旭、朱德煦编著)中找到几个例证。 1.70年代末刚发现intron(内含子)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真核基因的“真质标记”,是一种不表达成蛋白质的(即内含而不外显的)核酸序列,因而中译名把它叫做“内含子”。可是时过不久,人们就发现酵母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一个intron是编码一种叫做成熟酶的蛋白质的,而且这个蛋白质是细胞色素bmRNA前体的拼接过程所不可缺少的。 2.关于exon(外显子),通常真核生物基因的首尾两个exon也只有一部分序列编码蛋白质;后来又相继发现若干基因的首尾exon完全不编码蛋白质的情况,例如人类尿激酶原基因的第一个exon的88个核苷酸全部不编码蛋白质。 3.1984年,Chu等人发现了T4噬菌体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基因中有一个1017个核苷酸的intron,这就使得intron是真核基因的真质标记之说从此告终。
2023-06-28 22:03:471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到真核生物中要把内含子去掉吗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到真核生物中要把内含子去掉真核生物的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其中内含子是不能决定氨基酸的序列。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转录成mRNA后要进行加工,将内含子转录的部分剪切掉,只剩下外显子转录的部分。而原核生物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基因转录后也不进行上面所说的那些加工过程。所以基因工程中如果将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入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是不能表达出原来的蛋白质的。
2023-06-28 22:03:591

哪个是外显子,哪个是内含子

4上与3碱基配对的为外显子,4上其他的为内含子。外显子可转录翻译,内含子不可
2023-06-28 22:04:141

内含子在转录时不参与,那么它有什么作用?

内含子的功能现在还没有完全的被探究清楚但是估计可能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比如在切除一些内含子之后某些基因无法表达或者错误表达 一种说法认为,内含子对基因的转录具有某种调控作用,比如增强作用;另一种说法认为,内含子可以把不同的外显子组合在一起(如:某段基因中有1、2、3、4、5这五个外显子被四个内含子分开,内含子可以把1、2、4、5或1、2、3分别组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2023-06-28 22:04:233

内含子的简介

大多数真核结构基因中的间插序列(interveningsequence)或不编码序列。它们可以转录,但在基因转录后,由这些间插序列转录的部分(也可用内含子这个术语表示)经加工被从初级转录本中准确除去,才产生有功能的RNA。基因的编码部分称外显子。内含子常比外显子长,且占基因的更大比例。真核基因所含内含子的数目、位置和长度不尽相同,如鸡卵清蛋白基因的外显子被7个内含子隔开,鸡卵伴清蛋白基因有17个内含子,α-珠蛋白基因有2个内含子,卵粘蛋白基因有6个内含子等。内含子(Interveningregion)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断,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归根到底,是在剪接过程中同一段DNA,有时被看作外显子,有时则是内含子。有一种特殊的内含子,被称作自剪接内含子(核酶),它可以通过自身作用被切除,来离开mRNA。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比例因种而异。河鲀鱼的内含子比较少。但内含子与垃圾DNA不同,垃圾DNA亦即那些基因以外的序列,还未被发现有任何功能的DNA,但可能是参与基因调控和选择性剪接的调控。但若内含子对应的mRNA片断若没有被除去,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突变。如一种植物,科学家抑制了剪切酶的活性而保留了其mRNA中一段内含子。结果,该植物的雌蕊发育不正常。而雄蕊却出现了雌蕊的特征。“马赛克基因”,就是说编码的DNA片断(外显子)被非编码区域(内含子)隔开,该概念是1977年由Hogness,Mandel和Chambon提出。 根据剪接过程为自发还是要经过剪接体的加工,人们将内含子分为自剪接和剪接体内含子。自剪接内含子:在1981年由汤玛斯·切希发现的自剪接内含子中,又分为:型内含子和剪接体内含子。剪接体内含子:这类内含子的剪除要有剪接体的帮助。一段序列在剪接中是内含子还是外显子,取决于其自身。GT-AG-内含子:最常见的内含子是所谓的GT-AG-内含子。它以GU开头并以AG结尾。AT-AC-内含子:AT-AC-内含子则是以AU开头,AC结尾。生物体内的各种内含子:GU-AG 类(主要内含子):细胞核,pre-mRNA(真核)AU-AG类 (次要内含子):细胞核,pre-mRNA(真核)1类内含子:细胞核,pre-mRNA(真核),细胞器RNA,少数细菌RNA2类内含子:细胞器RNA,部分细菌RNA(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rRNA基因中)(以上第3,4种内含子不同于第1,2种内含子:因为其内含子本身具有催化活性,能进行内含子的自我剪接,而无需借助于形成剪接体。)3类内含子:细胞器RNA双内含子:细胞器RNApre-tRNA中的内含子:细胞核,pre-tRNA(真核)其中,1类内含子的剪接主要是转酯反应,剪接反应实际上是发生了两次磷酸二酯键的转移。第一个转酯反应由一个游离的鸟苷或鸟苷酸(GTP、GMP或GDP)介导,其3‘-OH作为亲核集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链,在第二个转酯反应中,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完全被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重新连接。2类内含子剪接体系中,转酯反应无需游离鸟苷酸或鸟苷,而是由内含子本身的靠近3‘端的腺苷酸2"-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的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后形成套索装结构。再由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重新连接。3类内含子通过同样的套索机制进行剪接,但不是自我剪接,需要通过特殊的剪接体(spliceosome)RNA-蛋白复合物的作用。 1975年,人们以啤酒酵母菌mt-DNA某些突变为标记进W+XW-杂交,发现W+传递到了代的比例为95%而W-几乎为零,现象上好似发生了单方赂基因转变(unidirectionalgeneconversion)。从W-到W+,由于W+中有内含子ScLDU.1,而W-则无,故人们认为上述现象与该内含子有关。顺序分析发现该内含子中存在一个可读框PRF,起始于AUG,共长235个密码子,为确定该产物的生化功能,人们以内含子上下游的一些富含GC的顺序作为探针来研究W+XW-杂交中两不同阶段的mtDNA,即:(1)合子刚形成时的mt-DNA,此时双亲的mt-DNA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中;(2)几个细胞世代以后,当细胞是同质体时的mt-DNA。通过对W+XW-的子代中的同质体克隆的观察发现,内含子ScLSU.在子代中的传递效率高达95%,恰好与W+情况相吻合,而mt-DNA上远离ScLSU.内含子发生了单方向基因转变,而且在单方向基因转变同时还发生距该内含子上下游几百bp范围的侧翼DNA顺序的共转变,其频率随距内含子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当研究W+XW-中的合子刚形成时的mt-DNA时,发现在无内含子(intronless)LSU基因的内含子插入位发生一个双链断裂,该断裂将随合子的长大而消失,推测与内含子插入引起的DNA修复有关。同时,当Wd突变体和无内含子的野生型杂交时,发现没有内含子的单方向基因转变发生,核苷酸顺序分析表明Wd突变原因是在内含子ORF的不同位置发生了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和多个碱基置换,说明该内含子的翻译产物在I-(intronless)基因的双链断裂形成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1986所有人用通用遗传密码构建了一个等同于ScLSU.1内含子ORF的顺序,发现它在E.coli中能表达为一个内切核酸酶,并可高度特异地切割带内含子切割序的mt-DNA,该识别顺序共长18bp,切割后可产生4bp伸出的3"-OH末端以插入内含子,而内含子一旦插入到无内含子顺序后,该顺序就被分割成两部分,无法再为内切核酸酶识别,从而可阴止I+基因的自切割,使基因突变均表现为单方向的,即从I+到I-。通过对酵母W系统的研究可概括出第一类内含子可动的三个条件: (1)一个基因的两种功能形式的存在,即I+和I-,且能通过杂交进行遗传交换;(2)在内含子中要存在ORF,并编码有功能的双链内切核酸酶;(3)在无内含子基因中存在能被该内切梳酸酶识别的顺序。在W系统研究之后,人们通过许多杂交实验又发现了一系列可动的第一类内含子,例Chlamydomonaseugametos的cp-DNA中的CeLSU.5、Saccharomycescererisiae中的Sccox1.4,T4噬菌体中的T4td.1和T4aunY.1,Physarumpolycephalum的PpLSU.3及Neurosporacrassa中的含子Ncnd1,1等。 第一类内含子DNA的内部ORF表达,产生一个双链内切核酸酶,该酶识别无内含子的同一基因上的顺序并结合上去,酶切产生具有4bp伸出析3"-OH末端的双链断裂,然后以I+基因的未切割的同源顺序作为模板来修复双链断裂,该修复机制延伸到侧翼区域,导致共转变,而内含子一旦插入后,它本身既可产生内切核酸酶,也可作为修复断裂的模板,从而使整个过程可不断进行。内含子转座也通过相同的过程进行,由于内切核酸酶识别顺序可存在于三种位置:(1)同一基因的拷则;(2)不同基因;(3)基因间区域,这三种情况下的内含子插入,导致三种不同结果,第一种情况在内含子插入后产生内含子回归;第二种导致转座,因为插入新位点的内含子进行有效的RNA剪接;第三种情况也导致转座,但由于插入的内含子DNA无法转录,故它将经随机突变而消失。同时,在双链断裂的修复中,切点周围的顺序和未切割模板的外显顺序之间的同源性对修复亦很重要,同源性越高,修复效率越高。所以,内含子回归很常见,而内含子转座则很少见。另外,内含子转座也可通过RNA中介进行,基因Gl(I+)经转录和自剪接产生被切下来的内含子RNA,该RNA通过反向剪接整合到另一个基因G2(I-)中,再经逆转录和重组,产生带有I的G2,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四膜虫中发现的。 内含子DNA顺序插入到一个新位置,应带来它的转录和剪接问题,内含子回归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I+基因本身可正常转录和剪接。但是,就内含子转坐而言,由于内含子本身无启动子,其转坐有赖于宿主基因,所以,内含子转座常导致产生一个无活性的内含子,它将因无法时行有效转录而通过随机突变在进化中消失,故内含子转座的频率很低。同时,当内含子插入到某一基因后,要保持该基因的正常功能,就必须有效的进行RNA剪接,第一类内含子的剪接和内含子的IGS(internalguidesequence)顺序与上游外显子之间碱基配对的相互作用有关,故一个成功的内含子插入依赖于该内含子能够与新的基因相匹配。同时,资料表明,许多第一类内含子的上游外显子有短的保留下游外显子没有,故推测可能内含子发生转座后,可通过随机突变或特异的复制机来适应新的回归位点,以获得与外显子的正确匹配,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内含子转座,当然,转座中外显子的共转变或外显子通过随机突变而适应新插入的内含子两种方式同样也能提高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匹配,提高内含子转座的成功率。 既然单方向内含子插入的频率及高,I-等位基因为何未在群体中消失呢?一种解释是:I+基因是近期出现的,并将随时间推移取代所有I-等位基因;另一种解释认为是自然不利于含有内含子的细胞的生长;而目前更多的人认为是内含子回归和丢失之间的平衡维持第一类内含在细胞世代稳定存在,只要插入到合适的位置后能进行有效的转录和剪接,同时不给细胞带来任何新的表型。在S.cerevisiae中,mt-内含子的剪接功能缺陷型是呼吸缺陷的,而这些内含子发生缺失后就可得到呼吸正常的野生型表型的回复子,故人们推测内含子丢失的可能机制是:I+RNA发生剪接,除去内含子,再反转录,并通过受体基因和cDNA外显子顺序之间的同源重组,导致内含子丢失,而实验中发现第二类内含子和反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有同源顺序,使人们猜想第一类内含子的丢失可能由第二类内含子的翻译产物控制,1989年有人用mss18突变体证明了这一想法,因为实验表明,第一类内含子Secoxl.5b的发生缺失需要第二类内含子Sccoxl.1Sccoxl.2的存在。目前对大量的生物研究表明,大批内含子在生物中的分布物不均衡,表示为(1)同一种的不同个体中,有的有内含子,有的没有;(2)同一基因在不同种生物基因组中的内含子的特性,数目位置等不同,如Sccoxl.2b和Ancoxl.3是高度同源内含子插入在不同种的同一回归位点的例子,这两种内含子有70%顺序相同,但内含子周围的外显子顺序很不同,从而推测可能是内含子发生水平转移的结果,而不同生物不同回归位点有高度同源内含子存在的事实,如ScLSU.1和Nccob.2也说明水平转移的可能。总之,内含子在不同种或同一种的不同个体中的不同回归位点分布的不均可以用内含子回归和内含子丢失之间的平衡来解释,而在不回归位点分布的不均可以用回归的内含子丢失之间的平衡来解释,而在不同回归位点上相似相关内含子的存在则可能是内含子转座的结果。而且,如果这种内含子转座是发生在极其不同的种之间的话,那么,可能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某种未知形式的分子载体。当然,这还只是一种设想,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
2023-06-28 22:04:441

为什么真核生物有内含子它起着有什么作用

因为只有真核生物才有内含子 内含子(introns)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翻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
2023-06-28 22:04:591

请问内含子是否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DNA中内含子不具有遗传效应,因为在DNA转录中形成的RNA必须经过剪切内含子才能具有生物活性,内含子不控制性状,所以在DNA中内含子不具有遗传效应
2023-06-28 22:05:094

内含子的起源

内含子起源有两种假说。1.内含子与它所在的基因一样古老,在装配第一个这样的基因时,内含子就已存在。早期的内含子具有自催化、自我复制等能力,因此,它们是原始基因和基因组的组织与复制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今天的原核生物和少数低等的真核生物,由于它们需要进行快速的DNA复制从而进行快速的细胞分裂,因而失去了内含子。现代的内含子是一类进化遗迹,它们之所以能继续存在,是因为具有重新组合基因组中的外显子以形成新的基因的能力,即内含子能赋予其携带者更大的进化潜力。2.内含子不是基因原有的,而是在进化的某一过程中通过转座作用插入到连续基因中去的,内含子在较高级的功能基因或在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才产生。这种假说必须面对一个难题,即内含子最初如何能插入到连续编码的基因中而保持基因的功能不变。
2023-06-28 22:05:251

病毒基因中有内含子吗?(十分感谢!)

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病毒是真核生物吗?应该不是。
2023-06-28 22:05:382

内元是内含子吗

是。内元就是内含子,内元(内含子)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2023-06-28 22:05:451

简述基因的结构

基因结构 结构基因的结构 人类结构基因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称为侧翼顺序(图1-1)。 1.外显子和内含子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为不连续基因(interruptesd或discontinuous gene)。所谓不连续基因就是基因的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所隔开。编码的顺序称为外显子(exon),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肽链的部分;非编码顺序所称为内含子(intron),又称插入顺序(intervening sequence,IVS)。内含子只转录,在前mRNA(pre-mNRA)时被剪切掉。如果一个基因有几个内含子,一般总是把基因的外显子分隔成n+1部分。内含子的核苷酸数量可比外显子多许多倍。 2.外显子-内含子接头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接头区都有一段高度保守的一致顺序(consensus seqence),即内含了5"末端大多数是GT开始,3"末端大多是AG结束,称为GT-AG法则,是普遍存在于真核基因中RNA剪接的识别信号。 3.侧翼顺序在第一个外显子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外侧是一段不被翻译的非编码区,称为侧翼顺序(flanking sequence)。侧翼顺序含有基因调控顺序,对该基因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4.启动子 启动子(promoter)包括下列几种不同顺序,能促进转录过程: (1)TATA框(TATA box):其一致顺序为TATAATAAT。它约在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约-30-50bp处,基本上由A-T碱基对组成,是决定基因转录始的选择,为RNA聚合酶的结合处之一,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2)CAAT框(CAAT box):其一致顺序为GGGTCAATCT,是真核生物基因常有的调节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80-100bp处,可能也是RNA聚合酶的一个结合处,控制着转录起始的频率。 (3)GC框(GC box):有两个拷贝,位于CAAT框的两侧,由GGCGGG组成,是一个转录调节区,有激活转录的功能。 此外,RNA聚合酶Ⅲ负责转录tRNA的DNA和5SrDNA,其启动子位于转录的DNA顺序中,称为下游启动子。 5.增强子在真核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或下游,一般都有增强子(enhancer),它不能启动一个基因的转录,但有增强转录的作用。此外,增强子顺序可与特异性细胞因子结合而促进转录的进行。研究表明,增强子通常有组织特异性,这是因为不同细胞核有不同的特异因子与增强子结合,从而对基因表达有组织、器官、时间不同的调节作用。 例如人类单拷贝胰岛素基因5"末端上游约250 bp处有一组织特异性增强子,在胰岛β细胞中有一特异因子可 图3-1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的结构示意图 En:增强子:P1、P2、P3:启动子(TATA框,CAAT框,GC框);E:外显子:I:内含子; UT:非翻译区;GT-AG:外显子-内含子接头 作用于该区以增强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其它组织中无此因子,这是何以胰岛素基因只有在胰岛β细胞中才得以很好表达的原因。 6.终止子在一个基因的末端往往有一段特定顺序,它具有转录终止的功能,这段终止信号的顺序称为终止子(termianator)。终止子的共同顺序特征是在转录终止点之前有一段回文顺序,约7-20核苷酸对。回文顺序的两个重复部分分由几个不重复碱基对的不重复节段隔开,回文顺序的对称轴一般距转录终止点16-24bp(图3-2)。
2023-06-28 22:07:173

内含子存在的意义?

1.减少基因突变对编码序列的损害,突变有较大可能会发生在漫长的内含子2.新基因产生的温床,内含子序列的改变可能影响剪切方式3.有些内含子中包含转录调控序列,可以结合转录调控因子,控制转录速率。
2023-06-28 22:07:382

什么是启动子 终止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启动子是基因(gene)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启动子是位于结构基因5ˊ端上游的一段DNA序列,能够指导全酶(holoenzyme)同模板正确结合,活化RNA聚合酶,启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 DNA分子中终止转录的核苷酸序列。而终止密码子是作为翻译终止的信号内含子是基因内的间隔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内含子。 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外显子(英语expressed region) 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 (Splicing)后仍会 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 又称表达序列。 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 *简言之,外显子就是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2023-06-28 22:07:452

谁能告诉我“内含子”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书(老版)中介绍说:“内含子的功能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种说法认为,内含子对基因的转录具有某种调控作用,比如增强作用;另一种说法认为,内含子可以把不同的外显子组合在一起(如:某段基因中有1、2、3、4、5这五个外显子被四个内含子分开,内含子可以把1、2、4、5或1、2、3分别组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不同功能的蛋白质。”个人见解:组合不同的外显子,估计是在转录成RNA后,剪切拼接时进行的,促使不同外显子转录的RNA连接起来,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
2023-06-28 22:07:524

DNA上的内含子(intron)是

【答案】:B在DNA链中,凡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外显子(Exon),可被转录但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内含子(Intron)。
2023-06-28 22:08:061

为什么真核生物需要内含子 知乎

多数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隔开,每一个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一个内含子。这类基因经转录、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某同学为检测某基因中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步骤①:获取该基因的双链DNA片段及其mRNA;步骤②:加热DNA双链使之成为单链,并与步骤①所获得的mRNA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分子;步骤③:制片、染色、电镜观察,可观察到图中结果。请回答:(1)图中凸环形成的原因是(),说明该基因有()个内含子。(2)如果现将步骤①所获得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单链,然后该DNA单链与步骤②中的单链DNA之一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分子,理论上也能观察到凸环,其原因是逆转录得到的DNA单链中不含有()序列。(3)DNA与mRNA形成的双链分子中碱基配对类型有()种,分别是()。查看解析答案(1)DNA中有内含子序列,mRNA中没有其对应序列,变性后形成的DNA单链之一与mRNA形成双链分子时,该单链DNA中无法与mRNA配对的序列能形成凸环7(2)内含子(3)3A---UT---AC---G解析基因经转录、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编码蛋白质的序列,DNA中有内含子序列,mRNA中没有其对应序列,所以图中单链DNA中无法与mRNA配对的序列能形成凸环,图中有7个凸环,所以有7个内含子,DNA与mRNA形成的双链分子中碱基配对类型有A---U、T---A、C---G3种。
2023-06-28 22:08:131

细菌基因转录有外显子,内含子

没有。原核生物的基因没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
2023-06-28 22:08:211

什么是蛋白内含子?

生命现象遗传信息的流向都遵循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由于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和某些原核生物基因是断裂基因,即在基因的DNA序列中插有一些无编码意义的片段,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由于基因中内含子的存在,基因在表达时,遗传信息在mRNA水平有一个剪接过程,即去掉内含子,将外显子连接起来,最终产生一个有功能的成熟mRNA分子。蛋白质有自剪接现象,蛋白质自剪接是前体蛋白中间的某些区域被切除,剩余部分以肤键重新连接起来,这样便产生了1个蛋白质分子。以肤键连接起来形成有功能的成熟蛋白部分称为蛋白质外显子,被切除的部分称为蛋白质内含子。自第一个蛋白质内含子发现至令,蛋白质内含子的数目在不断增加,目前已在古细菌,真细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发现了100多个蛋白质内含子.蛋白质内含子及其剪接机制已经引起了的高度重视。这些足以解释什么是蛋白内含子了,希望你能明白,至于它的结构特征机理什么的就不赘述了。
2023-06-28 22:08:312

内含子转不转录

要转录啊.在基因表达时,内含子和外显子在转录时都要转,但是这次形成的是前体mRNA,然后在细胞核内部,前体mRNA被剪开,外显子和内含子的部分被分开,然后外显子的组合起来送出细胞核,内含子的部分就被分解了,送出去的mRNA才叫成熟mRNA.你老师的意思可能就是认为成熟的mRNA没有内含子吧.
2023-06-28 22:08:371

外显子,内含子与基因的关系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对于真核生物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原核生物编码区不区分内含子和外显子外显子才编码蛋白质终止密码子对应的是不是内含子
2023-06-28 22:08:461

简要说说什么是内含子和外显子

外显子就是运出细胞核后即以成熟的信使RNA中的呈段基因,在信使RNA的加工过程中,同时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且呈间隔状态排列,但是在加工完成后,内含子被相关酶切掉,因此内含子的基因是不用来翻译表达的,但是内含子在信使RNA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其重要的作用,不能够说其是无用的。密码子就是对应外显子的,外显子是用来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而密码子所核对的也就是信使RNA的外显子部分,其实在信使RNA在要被翻译之前,内含子已经被切掉了,因此内含子和密码子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2023-06-28 22:08:553

内含子是什么?高中生物

内含子是基因内的间隔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内含子。需注意的是,在古细菌中也有内含子。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大多数真核结构基因中的间插序列(interveningsequence)或不编码序列。它们可以转录,但在基因转录后,由这些间插序列转录的部分(也可用内含子这个术语表示)经加工被从初级转录本中准确除去,才产生有功能的RNA。基因的编码部分称外显子。内含子常比外显子长,且占基因的更大比例。真核基因所含内含子的数目、位置和长度不尽相同,如鸡卵清蛋白基因的外显子被7个内含子隔开,鸡卵伴清蛋白基因有17个内含子,α-珠蛋白基因有2个内含子,卵粘蛋白基因有6个内含子等。又称沉默DNA(silentDNA)。真核基因中的非翻译区,它不被表达于蛋白质分子或成熟的mRNA中。内含子把单个真核基因分成许多不连续的区域。内含子也可见于某些前核基因组,但较为少见,且也有许多调节功能。由核RNA转录产生的为不均一核RNA(hnRNA)含有内含子,经特殊的酶(如ribozyme)作用切去内含子序列,然后剩余的外显子(exon)被连接酶拼接成为成熟的mRNA。
2023-06-28 22:11:041

内含子的结构是什么?

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确定在多种生物中出现的片段来鉴定编码区域,而外显子的保守性可以作为这种鉴定的基础。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个片段是由很多个碱基对构成的,遗传信息也即这些(碱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脱氧核苷酸的顺序就是碱基(碱基对)的顺序,因为不同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区别在于碱基的不同. 1. 基因是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 2. 基因是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3. 基因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基因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有3种情况: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如果在基因中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必然会在增添或缺失点的后边脱氧核普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在转录。翻译成蛋白质时,后半部分的氨基酸的种类的排列顺序全部发生改变。但如果是改变一个碱基,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即一个氨基酸不一定是一个密码子,有些氨基酸有几个密码子,如亮氨酸有6个密码子)。改变一个碱基,密码子发生了改变,由一个密码子换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经转录翻译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没有变化。
2023-06-28 22:11:101

基因中内含子的作用与意义,

内含子(introns)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翻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大多数真核结构基因中的间插序列(interveningsequence)或不编码序列.它们可以转录,但在基因转录后,由这些间插序列转录的部分(也可用内含子这个术语表示)经加工被从初级转录本中准确除去,才产生有功能的RNA.基因的编码部分称外显子.内含子常比外显子长,且占基因的更大比例.真核基因所含内含子的数目、位置和长度不尽相同,如鸡卵清蛋白基因的外显子被7个内含子隔开,鸡卵伴清蛋白基因有17个内含子,α-珠蛋白基因有2个内含子,卵粘蛋白基因有6个内含子等.内含子(Interveningregion)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断,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内含子在选择性剪接扮演重要角色,一个基因可以因此而产生多种不同的蛋白质.
2023-06-28 22:11:231

什么叫内含子、外显子?

  1、内含子:断裂基因的非编码区,可被转录,但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故成熟mRNA上无内含子编码序列。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翻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不受自然选择的压力,所以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  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有时也叫内显子,与外显子相对。  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  2、u200d外显子: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所有的外显子一同组成了遗传信息,该信息会体现在蛋白质上。u200d
2023-06-28 22:11:321

高中生物-内含子的作用?

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  内含子(introns)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翻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
2023-06-28 22:11:411

内含子和外显子有何区?

1、外显子是编码区内的有效编码序列,内含子是编码区中的非编码序列。2、外显子就是在成熟mRNA中保留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成熟mRNA对应于基因中的部分,而内含子是指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部分。3、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外显子就是要表达的序列,内含子是不被表达的序列,是间隔排列的。外显子属于编码区。含有外显子的基因能转录出前体RNA,再由内含子转录出来的部分进行自我切割,才得到成熟的mRNA,没有内含子也就没有自我切割。编码区是细胞DNA的一部分,基因分为:编码区,非编码区。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编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前后,同属于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强弱 。基因在结构上,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其中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表达主要起调控作用,如启动子等位于该区)。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其中外显子是可以最终实现表达(表现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上),内含子则最终不能表达(所以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产物——信使RNA不能直接进行翻译,而是要修剪掉内含子部分后才能去指导翻译)。扩展资料内含子的作用:内含子(introns)在转录后的加工中, 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大多数真核结构基因中的间插序列(interveningsequence)或不编码序列。它们可以转录,但在基因转录后,由这些间插序列转录的部分(也可用内含子这个术语表示)经加工被从初级转录本中准确除去,才产生有功能的RNA。外显子的作用: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所有的外显子一同组成了遗传信息,该信息会体现在蛋白质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编码区百度百科-编码区
2023-06-28 22:11:481

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定义

外显子: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上的序列.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转录后经过加工被连接在一起,生成成熟的RNA分子.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扩展资料①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②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含子”百度百科“外显子”
2023-06-28 22:12:036

什么是外显子、内含子?

●外显子就是在成熟mRNA中保留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成熟mRNA对应于基因中的部分。 ●内含子是指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部分。 二者都是对于基因而言的,编码的部分为外显子,不编码的为内含子,内含子没有遗传效应。所谓mRNA就是信使mRNA,是将来可以翻译成蛋白质的一种核糖核酸。生物体的各种表型效应都是由于基因的最终产物蛋白质引起的。 虽然以前认为内含子是没有什么功能的,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内含子可能有一定的功能,比如在mRNA加工过程中起帮助作用、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且内含子只是对一个特定的基因而言是它的内含子,此内含子对于其它的基因而言,也有可能是外显子或者外显子的一部分。
2023-06-28 22:12:381

什么是 基因的启动子 什么是内含子

启动子(promoter)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遗传学中是指一段能使基因进行转录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启动子可以被RNA聚合酶辨认,并开始转录.在核糖核酸(RNA)合成中,启动子可以和决定转录的开始的转录因子产成相互作用,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包含核心启动子区域和调控区域,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继而控制细胞开始生产哪一种蛋白质.完全的启动子称为规范序列 内含子(introns)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2023-06-28 22:12:451

什么是外显子和内含子啊?

  1、内含子:断裂基因的非编码区,可被转录,但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故成熟mRNA上无内含子编码序列。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翻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不受自然选择的压力,所以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  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有时也叫内显子,与外显子相对。  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  2、u200d外显子: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外显子(expressed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所有的外显子一同组成了遗传信息,该信息会体现在蛋白质上。u200d
2023-06-28 22:12:511

基因中内含子作用

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 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 。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 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转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 内含子在选择性剪接扮演重要角色,一个基因可以因此而产生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归根到底,是在剪接过程中同一段DNA,有时被看作外显子,有时则是内含子。 有一种特殊的内含子,被称作自剪接内含子(核酶),它可以通过自身作用被切除,来离开mRNA。
2023-06-28 22:13:121

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区别是什么?

一、区别1、外显子是编码区内的有效编码序列,内含子是编码区中的非编码序列。2、外显子就是在成熟mRNA中保留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成熟mRNA对应于基因中的部分,而内含子是指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部分。3、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外显子就是要表达的序列,内含子是不被表达的序列,是间隔排列的。二、基因在结构上,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其中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表达主要起调控作用,如启动子等位于该区)。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不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扩展资料:1、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在转录后的加工中,它比外显子有更多的突变。内含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2、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所有的外显子一同组成了遗传信息,该信息会体现在蛋白质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含子百度百科-外显子百度百科-编码区百度百科-非编码区
2023-06-28 22:13:181

什么叫外显子,什么叫内含子?

●内含子是指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部分. 二者都是对于基因而言的,编码的部分为外显子,不编码的为内含子,内含子没有遗传效应. 所谓mRNA就是信使mRNA,是将来可以翻译成蛋白质的一种核糖核酸.生物体的各种表型效应都是由于基因的最终产物蛋白质引起的.
2023-06-28 22:13:321

生物学里内含子是什么?

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有时也叫内显子,与外显子相对。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
2023-06-28 22:13:412

外显子和内含子是什么呢?

外显子: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上的序列.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转录后经过加工被连接在一起,生成成熟的RNA分子.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扩展资料①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②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含子”百度百科“外显子”
2023-06-28 22:1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