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区别

2023-06-30 22:13:47
共2条回复
出投笔记

1、优点不同

壤土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黏质土壤保水性能好;

砂质土壤通气性能良好。

2、质地不同

壤土的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

黏质土壤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

砂质土壤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

扩展资料:

壤土含大小颗粒、空隙适中、排水和涵水适中。优良的壤土含有高达50%的空隙,内含水和空气各半,其它为适当比例的碎石、沙粒和黏土,另外还有大量的腐植质。

里头的腐植质象是网子,可网住土壤颗粒,能吸5倍的水,内部还能轻轻抓住矿物质—钙、铜、锌、锰、钴等营养,不会轻易被水冲走。

按土壤的垂直结构来说,上层是壤土,下层是黏土(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的土壤肥力最佳,农业上称为“金盖土”。

壤土的特点: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壤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沙质土壤

阿啵呲嘚

砂质土含有很多的石头小颗粒,也有壤土成分

黏质土没有石头小颗粒,没有壤土

壤土没有石头小颗粒,适于植物生长

相关推荐

堤防黏粒含量偏高处理办法

1、添加砂子:在堤防内部添加砂子,可以调节土壤黏粒含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2、排水降湿:通过排水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可以减少土壤黏粒的粘性,提高土壤的稳定性。3、植被覆盖:在堤防上种植草木,可以增加土壤的粘着力和抗冲性,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2023-06-30 19:12:181

土的粘粒含量公式

土的粘粒含量公式:d≤0.005的土占总土的百分比。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特性以粒径小于 0.075毫米的土粒为主体所组成具有塑性的细粒土。又称塑性土。次生粘土矿物对塑性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粘性土随含水率大小可处于液体、塑体、固体等稠度状态,各稠度状态间的含水率界限称稠度界限。液限和塑限是塑体稠度的上、下限。粘性土处于塑体状态时,具有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其整体性,外力去除后能保持所得形状的塑性性质。塑性的大小可通过液限与塑限之差,即塑性指数定量表示。
2023-06-30 19:12:241

热带雨林土壤黏粒比重高的原因

热带雨林土壤黏粒比重高的原因是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湿热地区,土壤黏粒比重高导致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2023-06-30 19:12:381

黏粒、粉砂粒、砂砾分别堆放在一,含水最多的是

粉砂粒
2023-06-30 19:12:451

为啥热带雨林土壤黏粒比重多

热带雨林土壤黏粒比重多:1、热带雨林土壤黏粒比重高的原因是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2、湿热地区,土壤黏粒比重高导致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2023-06-30 19:12:521

土力学怎么判断两个土样黏粒含量

用塑性指数,黏粒含量越高,塑性指数越大。
2023-06-30 19:13:011

什么是沙壤土

沙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其含沙量可达55%-85%的土壤。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该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土质松散,通气透水,不黏不硬,宜于耕作,但保肥、保水力较差。施肥时,应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勤施、少施,以防肥料流失。拓展资料:沙土,是指由80%以上的沙和20%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不太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参考资料:沙壤土_百度百科
2023-06-30 19:13:125

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023-06-30 19:14:151

经测量,台州某地土壤中沙粒的含量约20%,粉沙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该土壤的类型为_____类土壤。

经测量,台州某地土壤中沙粒的含量约20%,粉沙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023-06-30 19:14:223

砂土类和黏土类土壤成分的体积比例百分比

一、 教学目标 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于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二、 教学重难点 土壤的类型、土壤的性状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三、 教学用具 土壤的渗水实验装置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生: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 师: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同学们走过大江南北,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 --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新课教学: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师: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按粗细把土壤颗粒分为以下几种: 生:看表格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师: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讨论: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师: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 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 漏斗。 结论: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砂粒颗粒之间的空隙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保水性差;黏粒相反;粉砂粒次之。 提问: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实验变量分别是哪些? 二、土壤的分类: 师: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生:看表格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 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黏土类土壤 讨论得出:砂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强、透水性能最强、保水性能最差; 黏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弱、透水性能最弱、保水性能最强。 三、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 实验: 1、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按黏土:壤土类土壤=5: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2、加水用手搓一搓,比较哪个土壤能搓成条状体? 结论:黏土类土壤能搓成条状体。 分析: 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
2023-06-30 19:14:411

为什么软土地区建筑要打桩?

1、高压缩性:软土由于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容重较小,且土中含大量微生物、腐植质和可燃气体,故压缩性高,且长期不易达到稳定。在其它相同条件下,软土的塑限值愈大,压缩性亦愈高。2、抗剪强度低:因此软土的抗剪强度最好在现场作原位试验。3、透水性低:软土的透水性能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对排水固结不利,反映在建筑物沉降延续时间长。同时,在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强度。4、触变性:软土是絮凝状的结构性沉积物,当原状土未受破坏时常具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强度迅速降低或很快变成稀释状态。软土的这一性质称触变性。所以软土地基受振动荷载后,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其底面两侧挤出等现象。5、流变性:是指在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下,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特性。使其长期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这对边坡、堤岸、码头等稳定性很不利。因此,用一般剪切试验求得抗剪强度值,应加适当的安全系数。6、不均匀性:软土层中因夹粉细砂透镜体,在平面及垂直方向上呈明显差异性,易产生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扩展资料:我同软土分布广泛,丰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及河流两岸地I必沿海、平原地带软土多位于大河下游入海三角洲或冲积平原处,例如:长汀、珠江三角洲地带,塘沽、温卅I、闽江口平原等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则以洞庭湖、洪泽湖、久湖、滇池等地为代表;山问盆地及河流中下游两岸漫滩、阶地、废弃河道等处也常有软土分布;沼泽地带则分仿着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和泥炭。软土特征:1、软土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手摸有滑腻感,能染指,有机质含量高时,有腥臭味。2、软土的粒度成分主要为黏粒及粉粒,黏粒含量高达60%~70%。3、软土的矿物成分,除粉粒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外,黏粒中的黏土矿物主受是伊利石,高岭石次之二此外,软土中常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可高达8%~9%。4、软土具有典型的海绵状或蜂窝状结构,这是造成软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透水性小、压缩性大、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5、软土常具有层理构造,软土和薄层的粉砂、泥炭层等相互交替沉积,或孥透镜体相间形成性质复杂的土体。6、松软土由于形成于长期饱水作用而有别于典型软土.其特征与软土较为接近,但其含水量、力学性质明显低于软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土地基
2023-06-30 19:14:471

土壤沙粒,粉粒,黏粒的粒径范围分别是多少?

话说这个有分几种类型阿,国际制的美国制的,中国制的 你需要哪种阿? 国际制分级标准 粘粒<0.002mm 粉砂0.02~0.002mm 砂粒2~0.02mm
2023-06-30 19:15:062

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种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种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壤土的特点有透气透水:壤土之中具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颗粒物,空隙比较适中,含有高达50%的空隙,空隙中有水分和空气,有较好的排水性。保水性强:壤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水分浇灌下去后,能存留在土壤之中,流逝速度并不是很快。保肥性强:壤土中有大量的腐殖质,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腐殖质,能够兜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土壤能有较好的肥沃性,养分不易流失。温差较小:土壤的温度变化较小,温差较小。
2023-06-30 19:15:131

分析几组概念的异同点,(1)黏土矿物,黏粒,黏性土

黏土矿物实际上是一种铝-硅酸盐晶体,是由两种交互成层叠置构成的。黏粒的矿物成分主要有黏土矿物和其他化学胶结物或有机质,其中黏土矿物的结晶结构特征对黏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黏性土由黏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2023-06-30 19:15:341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土壤叫()黏粒含量特别多的土壤叫()

经测量,台州某地土壤中沙粒的含量约20%,粉沙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023-06-30 19:15:422

壤土是什么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壤土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砂土、壤土和粘土是根据土壤质地而划分的。壤土含大小颗粒、空隙适中、排水和涵水适中。优良的壤土含有高达50%的空隙,内含水和空气各半,其它为适当比例的碎石、沙粒和黏土,另外还有大量的腐植质。里头的腐植质象是网子,可网住土壤颗粒,能吸5倍的水,内部还能轻轻抓住矿物质,不会轻易被水冲走。壤土的作用1、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方面,壤土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壤土中的矿物质为植物提供了必须的营养元素,如氮、磷和钾等。同时,壤土中的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壤土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壤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湿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此外,壤土也是微生物的家园,微生物在壤土中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质,从而减缓了气候变化。3、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方面,壤土也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壤土具有较好的压缩性和支撑性,可以用于制作砖、瓦和陶器等建筑材料。同时,壤土还是一种较好的填料和地基加固材料,如在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
2023-06-30 19:15:511

软土地基的特征有哪些?

1、高压缩性:软土由于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容重较小,且土中含大量微生物、腐植质和可燃气体,故压缩性高,且长期不易达到稳定。在其它相同条件下,软土的塑限值愈大,压缩性亦愈高。2、抗剪强度低:因此软土的抗剪强度最好在现场作原位试验。3、透水性低:软土的透水性能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对排水固结不利,反映在建筑物沉降延续时间长。同时,在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强度。4、触变性:软土是絮凝状的结构性沉积物,当原状土未受破坏时常具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强度迅速降低或很快变成稀释状态。软土的这一性质称触变性。所以软土地基受振动荷载后,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其底面两侧挤出等现象。5、流变性:是指在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下,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特性。使其长期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这对边坡、堤岸、码头等稳定性很不利。因此,用一般剪切试验求得抗剪强度值,应加适当的安全系数。6、不均匀性:软土层中因夹粉细砂透镜体,在平面及垂直方向上呈明显差异性,易产生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扩展资料:我同软土分布广泛,丰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及河流两岸地I必沿海、平原地带软土多位于大河下游入海三角洲或冲积平原处,例如:长汀、珠江三角洲地带,塘沽、温卅I、闽江口平原等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则以洞庭湖、洪泽湖、久湖、滇池等地为代表;山问盆地及河流中下游两岸漫滩、阶地、废弃河道等处也常有软土分布;沼泽地带则分仿着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和泥炭。软土特征:1、软土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手摸有滑腻感,能染指,有机质含量高时,有腥臭味。2、软土的粒度成分主要为黏粒及粉粒,黏粒含量高达60%~70%。3、软土的矿物成分,除粉粒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外,黏粒中的黏土矿物主受是伊利石,高岭石次之二此外,软土中常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可高达8%~9%。4、软土具有典型的海绵状或蜂窝状结构,这是造成软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透水性小、压缩性大、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5、软土常具有层理构造,软土和薄层的粉砂、泥炭层等相互交替沉积,或孥透镜体相间形成性质复杂的土体。6、松软土由于形成于长期饱水作用而有别于典型软土.其特征与软土较为接近,但其含水量、力学性质明显低于软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土地基
2023-06-30 19:16:031

黏性土的塑性指数越高,则表示土的( )。

【答案】:C塑性指数IP是指土体液限和塑限的差值,计算公式为:IP=ωL-ωP。常以百分数的绝对值表示。塑性指数表示土体的可塑状态的范围大小,塑性指数越大土的可塑性范围越广,土中的结合水越多,土与水之间的作用越强烈,黏粒含量越高。
2023-06-30 19:16:201

什么是黏质土?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也是根据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进行土壤质地划分。凡是黏粒含量大于3o%的土壤均划分为黏质土类而砂粒含量大于60%的土壤均划分为砂质土类。扩展资料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区别1、优点不同壤土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黏质土壤保水性能好;砂质土壤通气性能良好。2、质地不同壤土的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黏质土壤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砂质土壤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黏质土百度百科—土壤质地
2023-06-30 19:16:281

砂土类和黏土类土壤成分的体积比例

==。都是大约的数。砂土:空气35%,水15%,无机物40%-45%,有机物10%-5%黏土:空气15%,水35%,无机物40%-45%,有机物10%-5%你记住砂土通气性比黏土好,黏土保水性比砂土好不就行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312897.html
2023-06-30 19:16:572

27.60% 砂,63.52% silt,and 8.88%黏粒是什么质地土壤

是粉质砂壤土。通过查询土壤质地三角图(如下),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
2023-06-30 19:17:041

土壤是什么和什么变成的微粒等组成的物质?

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成的物质。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构成的。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023-06-30 19:17:182

软土地基有什么特性?

1、高压缩性:软土由于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容重较小,且土中含大量微生物、腐植质和可燃气体,故压缩性高,且长期不易达到稳定。在其它相同条件下,软土的塑限值愈大,压缩性亦愈高。2、抗剪强度低:因此软土的抗剪强度最好在现场作原位试验。3、透水性低:软土的透水性能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对排水固结不利,反映在建筑物沉降延续时间长。同时,在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强度。4、触变性:软土是絮凝状的结构性沉积物,当原状土未受破坏时常具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强度迅速降低或很快变成稀释状态。软土的这一性质称触变性。所以软土地基受振动荷载后,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其底面两侧挤出等现象。5、流变性:是指在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下,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特性。使其长期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这对边坡、堤岸、码头等稳定性很不利。因此,用一般剪切试验求得抗剪强度值,应加适当的安全系数。6、不均匀性:软土层中因夹粉细砂透镜体,在平面及垂直方向上呈明显差异性,易产生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扩展资料:我同软土分布广泛,丰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及河流两岸地I必沿海、平原地带软土多位于大河下游入海三角洲或冲积平原处,例如:长汀、珠江三角洲地带,塘沽、温卅I、闽江口平原等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则以洞庭湖、洪泽湖、久湖、滇池等地为代表;山问盆地及河流中下游两岸漫滩、阶地、废弃河道等处也常有软土分布;沼泽地带则分仿着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和泥炭。软土特征:1、软土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手摸有滑腻感,能染指,有机质含量高时,有腥臭味。2、软土的粒度成分主要为黏粒及粉粒,黏粒含量高达60%~70%。3、软土的矿物成分,除粉粒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外,黏粒中的黏土矿物主受是伊利石,高岭石次之二此外,软土中常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可高达8%~9%。4、软土具有典型的海绵状或蜂窝状结构,这是造成软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透水性小、压缩性大、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5、软土常具有层理构造,软土和薄层的粉砂、泥炭层等相互交替沉积,或孥透镜体相间形成性质复杂的土体。6、松软土由于形成于长期饱水作用而有别于典型软土.其特征与软土较为接近,但其含水量、力学性质明显低于软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土地基
2023-06-30 19:17:251

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

一、体系构建原则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我国现有草地退化指标、标准,综合反映我国草地退化的研究现状与水平。在构建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必须立足于我国草地退化的实际状况,指标的概念、物理意义必须明确,测定方法标准,统计分析方法规范。指标体系既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草地退化的内涵,又能较好地量度草地退化的程度。另外,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基于系统性原则,体系中的各种指标应能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具有层次结构,从属分明。2.综合性与主导因素原则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因而在进行建立调查指标体系时必须全面分析这些因素,选取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划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退化过程和形成后果等。但要全部概全,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需要选取能够反映草地退化的主导性因子作为监测指标,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既简便灵活又准确客观地进行草地退化的调查与监测。3.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建立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草地退化的调查与监测使用,要反映草地退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要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设置要避免过于繁琐,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计算方法简单,数据易于获得和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表达。4.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客观上需要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不同时期、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草地变化过程中能较为灵活地反映草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但同时又应保持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以便于调查与监测工作的开展。依据以上这些原则,应针对全面掌握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状态变化和形成后果的要求,即进行草地退化调查的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草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体系中的环境地质指标应能从各方面描述草地退化的状况。但从现实性和重要性来说,研究掌握所有环境地质指标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此,选取能够反映草地退化的主导性因子作为草地退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意义更为重大。二、指标体系构建思路草地退化的是一个草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草地退化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人类必须考虑如何应对这一实际而又非常严峻的问题。但是,人类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响应”,将成为是否能成功有效地防止草地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此,在人类进行响应之前,需要全面把握草地退化的实质与内涵,通过充分的调查工作掌握其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对其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进一步认识草地生态系统在退化过程形成的各种响应关系。基于此思路,在对草地退化成因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因果关系进行构建环境地质指标调查指标体系。该体系由“CSR模型”构建,包括影响(Cause)指标、状态(State)指标和后果(Result)指标3类指标。其中影响指标是指触发草地退化的各种驱动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状态指标是指描述地质环境状态和表征的参数;后果指标是各种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环境作用的结果。在通过调查认识草地退化的规律、现状及各种后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了解草地退化的这一环境地质问题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Result)对人类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压力(Pressure),从而对环境变化的过程或状态(State)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再反演草地退化各种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响应(Response)。因此,该体系可依照“PSR模型”构建,通过关注和了解地质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压力、压力状态如何、人类如何响应等,采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PSR模型)”来构建地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并通过监测响应措施的实施效果来检验地质环境监测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强调的是,调查和监测尽管层次不同、目标不一,但彼此之间必然密不可分。通过调查,可以全面掌握草地退化的各种基础信息,对揭示其规律及进一步防治有重要的意义,往往开展于大中区域尺度的地区;而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草地退化监测,对于揭示草地变化规律,阐明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利用、保护草地资源以及维持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地退化监测的内容往往包含在调查内容之内,但必是关键性的内容。长期动态监测对于揭示自然界存在的内在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草地生态系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会发生正向或逆向的演替变化,这种变化差异是绝对的,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寻找这一规律,依靠一年、两年或几年的资料是绝对不够的。仅仅依靠短期的资料得出的结果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产生误导作用,而长期动态监测资料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长序列的资料积累,对于阐述我国草地多年来的变化以及与气候、水文、土壤等因子之间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前述的构建思路,可以形成如下的体系框架(图4-1)。三、草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和监测指标体系依据上述构建原则,分别建立草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表4-6)和草地退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表4-7)。草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主要涉及草地退化过程中的地表系统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生物/非生物演化过程,以状态值或短时间尺度的变化来测量或监测草地退化过程。而草地退化监测指标主要在调查指标范畴内抽取关键性的指标应用于监测。图4-1 草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构建框图(一)调查指标体系1.影响指标前述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和社会经济等。其中地貌因素包括地形特征指标,水文因素包括地表水量与水质指标,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位与水质两项指标,气候因素包括温度和风蚀两项指标,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2.状态指标伴随着草地退化的进程,会出现一些地貌、植被和土壤上的变化。其中地貌上体现为地表特征的变化,植被上表现为地表植被的变化,土壤上表现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变化。3.后果指标草地退化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土地的退化。植被退化是草原土壤退化的直接原因,而土壤进化也必然引起植被的退化,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广大天然草原是畜牧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牧民在草原进行放牧、刈草等生产活动,在适度利用的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生产水平比较稳定。土壤系统保持良好的结构,能够正常地发挥其功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空间及养分、水分,同时植物地上和地下的残落物和牲畜的排泄物归还给土壤,使消耗得到补充,这时草—畜—土三者维持着良好的物质循环与平衡。它们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而在草地退化的过程中,植被发生了逆向演替,草群变得矮小稀疏,组成结构改变、盖度减少、产量下降,与此同时,土壤也向退化方向发展。表4-6 草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框架(二)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对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筛选,最终选择地形特征、地下水位与水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以及土地沙化、沙漠化5项指标作为草地退化的地质环境监测指标。表4-7 草地退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框架四、重要环境地质指标概述(一)地表特征地表特征指标主要测量或监测地表面的裸露程度,是衡量草地退化程度最为直观的指标之一。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将其作为表征草地退化进程的内容,但大多为定性描述,对于精确刻画草地退化的等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论及地表特征这个指标,地表面的裸露程度是最为常用的一个参数。如仝川(2000)根据地被物明显减少、地被物消失以及表土裸露,甚至出现盐碱斑为临界值,将草地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李博(1997)以地被物明显减少、地被物消失、地表裸露、呈现裸地或盐碱斑为临界值,划分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个等级。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其中也包括对地表特征的监测参数(表4-8)。表4-8 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地表特征监测指标(二)地下水位与水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降水一般在400mm以下,荒漠地带则在250mm以下,局部地区甚至只有30~40mm,其地带性植被为荒漠植被,十分稀疏。对生态环境起主要作用的是依靠地下水维持生存的非地带性中生和中旱生植被。国内的众多学者对植物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把满足干旱区非地带性天然植被生长需要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称作生态地下水位(简称生态水位)。还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提出了适宜水位、最佳水位、盐渍临界深度、生态警戒水位等等。如杨泽元、王文科等(2006)从陕北风沙滩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生长及土地荒漠化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安全地下水位”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维系植被的正常生长,维系河流、湖泊、沼泽(或湿地)正常的生态功能,且不发生土地荒漠化、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地下水位埋深”。通过研究表明:陕北风沙滩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5m为盐渍化水位埋深,1.5~3m为最佳地下水位埋深,3~5m为乔灌木承受地下水位埋深,5~8m为警戒地下水位埋深,8~15m为乔木衰败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5m为乔木枯梢地下水位埋深。张丽、董增川等(2004)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干旱区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的最适地下水位。结果表明:①最适地下水位:干旱区典型植物出现频率最高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胡杨2.51m,柽柳2.2m,芦苇1.36m,罗布麻2.51m,甘草2.39m,骆驼刺2.84m。最适宜区间为2~3m。②生态地下水位:适宜干旱区植物正常生长的地下水位为2~4m。因此,干旱区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应保持在2~4m之间,这样才有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恢复。③植物的生态幅度:不同的植物对地下水位的忍耐范围不同,胡杨、怪柳、骆驼刺的方差较大,说明它们可以在较大的地下水位范围内生存,生态幅度较大;芦苇、罗布麻、甘草的方差较小,说明它们可以在较小的地下水位范围内生存,生态幅度较小。④植被盖度、频率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植被盖度!出现频率与地下水位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植被最适地下水位附近,植被生长最好,出现频率最高,相应的植被盖度最高;在植物的适宜地下水范围内,植被生长良好,出现频率较高,相应的植被盖度也较高;在其他地下水范围内则植被长势受水分亏缺或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生长相对不好,出现频率相应就低,盖度也低。纪连军、高洪彬等(2006)研究了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对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当地下水位埋深在1.2~2.5m时,杨树幼树生长发育正常,幼树基本无枯梢枯干现象;当地下水位深度超过3m时,幼树枯梢枯干现象随地下水位下降而增多。周绪、刘志辉等(2006)研究了新疆鄯善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降幅对天然植被衰退过程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降幅位于5~8m之间为天然植被覆盖变化敏感区间,降幅超过10m天然植被将会出现严重衰败。以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地下水位和水质与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植物种属对于地下水位有着不同的需求,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地上植被群落的演替。近年来,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伴随着这个过程,大量的亲水性植被开始凋落,耐旱型植被逐渐占优势,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很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植被凋谢和死亡,促成草地退化和土地退化。(三)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反映土壤与地表植被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特性。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酸碱度(pH值)、土壤含盐量等参数。1.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3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简单来说,对植物出苗和扎根以团粒状土壤最好,粒状、屑粒状、柱状次之,核状和块状土壤不良。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即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及其所表现的土壤砂粘性质。可划分为3大质地类型,即沙土类、壤土类和粘土类。3.土壤含水量指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下降,尤其是上层(0~20 cm)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4.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它与包括孔隙的1cm3烘干土的重量用克来表示的土壤容重,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一般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容重的增加必然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移动及植物根系的发育。5.土壤酸碱度(pH值)又称“土壤反应”。它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以pH值表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和牧草需要pH7.0~8.5的微碱性土壤,低于或高于此pH值时,植物生长将受到抑制。6.土壤含盐量主要指土壤中盐分的含量。土壤含盐量是衡量草地盐渍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前人就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草地退化之间的联系有着大量的研究。如陈有君、红梅等(2004)研究过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使根层土壤含水量下降,而且不同植物利用水的土层及利用土壤水的量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着降水在土层中的分布及地表的蒸散条件,使土壤有效水向浅层分配。而降水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分配及入渗深度,决定着地表植被的生活型,从而影响地表植被的演替方向及顶级类型。朱志梅、杨持等(2007)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进行了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①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黏粒含量趋于减少,砂粒增多。不同粒径对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保水保肥的贡献不同,黏粒的减少抑制了土壤的膨胀、可塑性及离子交换等物理性质。②土壤含水量下降。上层(0~20cm)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随着沙漠化梯度的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加快,从而深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高于表层。③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容重的增加必然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移动及植物根系的发育。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与草地退化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潜在阶段深土层(30~50cm)的容重最小,而严重阶段表土层(0~5cm)容重最小。④土壤有机质、C、N含量下降,方差分析显示各沙漠化梯度间均差异极显著。且土壤N的衰减要快于C。土壤C/N比呈增加趋势,说明伴随着土壤C,N的显著下降,质地变粗,植物N素供应不足更为突出。⑤土壤容重与土壤全N,C及黏粒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细颗粒物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减小,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稳定性,且5~10cm土层的性质表现突出。⑥土壤的颗粒组成状况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有着同增同减性,但黏粒与N的关系要密切于黏粒与C和C,N间的关系。因此,土壤中细颗粒物的减少会导致N素的衰减十分明显,从而导致土壤稳定性降低。(四)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化学性质的体现。但与土壤的酸碱度等参数相比,土壤养分指标对植物生长的过程具有相当的控制作用,植物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且还受这几者之间供给比例的影响。J.von Liebig(1843)提出了植物生长的最小养分律,意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如果相对增加最少的某个因子(最少因子),那么产量将与此成比例地增加。其次如果其他某个因子成为相对最少时,产量也不会增加,一旦增加这个因子,则产量就会再次增加。例如氮供给不充足时,即使多施磷等,但植物产量仍受氮的施用量所决定。另外,除主要的养分因素之外,土壤还提供植物体生长发育的一些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其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其中B、Mo、Cu、Zn、Fe、Mn等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的研究者对土壤养分与地表植被退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赵利君、王艳荣等(2005)进行了土壤养分在草原退化过程中的变化分析,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的有机质含量和全磷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都为:未退化群落>中退化群落>重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0~10cm土层处,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10~20cm土层处。在0~10cm层次三种群落全磷含量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10~20cm和20~40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闫顺国(1991)对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土壤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盐分组成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对土壤盐分组成(Mg2+、Ca2+、K+、Na+、、及Cl-),pH及有机质含量(OM)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在环境分类中的作用秩序为:。钟志祥、万开元等(2006)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樟科和木兰科21 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其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Fe、Mn、Cu、Zn、B、Mo6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顺序为Fe>Mn>Cu>Zn>B>Mo,其平均值大小与全国平均值相差不大;植物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正常含量范围相比,所有植物Mn含量偏高,部分植物Fe含量较大,Cu、Zn、B含量较为正常,Mo含量偏低,生物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为Zn>Fe>Mn>B>Cu。(五)土地退化草地退化与土地沙化、沙漠化有密切关系,应该说土地沙化是草地退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凡是退化中的草原,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不良性状也充分表现出来,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土体厚度、表层硬度及沙化程度与草地退化程度关系最为密切。不过土壤的变化不像植被变化那么直观和易为人们察觉,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的效应,可以说随着草地退化进程的加剧,地表面的土壤将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作用,进而形成土地沙化、沙漠化。草地退化引起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由于风力搬运的分选作用,导致土壤质地的变化,最细的土壤物质以悬移状态随风漂浮到很远距离;跃移物质则沉积在地边及田间障碍物附近;粗粒物质停留在原地或蠕移很短的距离。这种侵蚀分选过程使土壤细粒物质损失,粗粒物质相对增多,原有结构遭受破坏,土壤性能变差,肥力损失,地力衰退,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退化并出现风沙微地貌。这种粗化过程随风力的变化而间隙式发展,在大风初期持续一定时间,当风力不再增加,处于相对稳定状况时,风蚀强度随之减弱,只有当风力再度增加时,粗化又重复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内蒙古是我国风力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全国1∶50 万环境地质调查资料(2002)显示,内蒙古风力侵蚀面积达58.19 万km2 ,在国内仅次于新疆,约占全国风蚀总面积的28.6%。风力侵蚀的程度可以用风蚀厚度、侵蚀模数等来划分。表4-9 风蚀强度分级2.土地沙化沙化是草原土壤最为普遍的现象,当裸露面积增加以后,表土极易遭到风蚀,细土被吹走,粗粒相对积累.开始是质地变粗。进而随着沙粒移动,表土出现不同厚度的覆沙层。土壤沙化现象与土壤质地及母质类型有密切关系。在河流冲积物、风积沙黄土及沙质风积物上形成的土壤沙粒含量高,质地较粗,极易发生土壤沙化。此外。不合理的垦殖沙质草场,乱砍滥伐森林、无节制地栗掘野生药材等,更是加速了土壤沙化。我国的国家标准从地表特征、0~2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2个方面规定了草地沙化程度的监测指标。表4-10 草地沙化程度分级与分级指标3.土地盐渍化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碱斑块。土壤的盐渍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干燥,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土地的水分减少,在地下水浅埋地段,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蒸发而不断向地表迁移聚集。盐分大量积累,积盐在地表形成盐碱土。在我国北方的草原地区,微碱性的土壤适宜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盐分的过度积累(pH>9),将开始抑制植物的生长,同时植物群落发生改变,耐碱性植被开始占主体,群落结构向退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国家标准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从地表特征、0~20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3个方面规定了草地盐渍化程度的监测指标。表4-11 草地盐渍化程度分级与分级指标
2023-06-30 19:18:011

防治土壤板结十大方法?

防治土壤板结的十大方法:1、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透气、调温的性能,而且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肥性能和对酸碱的缓冲能力,从而防止土壤板结。2、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分解、软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3、适度深耕。运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松整地,当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可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构造,从而防止土壤板结。4、测土配方施肥。依据土壤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通过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做到缺素补素,这样化肥施入土壤不仅不会使土壤板结,而且会增加有机质含量。5、秸秆生物反应堆。这项技术在补充棚内气肥的同时,由于作物秸秆使用量大,可有效地改良土壤,防止板结。6、棚内洗盐法。多年种植的蔬菜大棚,因连年使用化肥,土壤盐渍化程度比较高,土壤易于板结。可利用夏季空棚期通过浇大水的方法,将土壤中过多的盐分进行淋洗,以降低土壤中的盐离子浓度。7、合理灌溉。大水漫灌由于冲刷大,对土壤结构破坏最为明显,易造成土壤板结,沟灌、滴灌、渗灌等相比较为理想,沟灌后应及时疏松表土,防止板结,恢复土壤结构。8、晒垡和冻垡。对土壤进行晒垡和冻垡,可充分利用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对土壤结构形成的作用,熟化土壤,防止板结。9、彻底清除农田残膜。在使用后若不能彻底清除残膜,塑料胶状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会形成有毒物质,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10、调节土壤酸碱度。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对碱土施用石膏,可改善土壤结构,促使土壤疏松,防止表土结壳。扩展资料:土壤板结原因土壤板结的主要因素大约有7个方面。1、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雨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表层结皮。2、有机物料投入少 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3、塑料废弃物污染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完,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结。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长期施用硫酸铵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耕作时机不当,如土壤过湿时耕翻镇压也容易造成板结。6、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7、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黏粒、小微粒在积水处或流速缓处沉淀干涸后易形成板结。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土壤板结
2023-06-30 19:18:127

土壤中较大的颗粒叫沙粒较小的颗粒叫黏粒土壤中含有腐烂的动植物残体叫什么?

腐殖质(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胶体物质)
2023-06-30 19:18:532

土壤颗粒由砂粒到粘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土壤黏粒是指在国际制和美国农业部制土粒分级标准中,将粒径小于2pm的土壤颗粒称为土壤黏粒。我国的土粒分级中多参照这一标准,但也有人将粒径小于1pm的土壤颗粒定义为土壤黏粒。土壤黏粒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也是性质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土壤黏粒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明显不同于纯矿物,它含有各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和由这些矿物的单元晶层组成的间层矿物,还有硅、铁、铝的氧化物矿物及碳酸盐、磷酸盐等。
2023-06-30 19:19:001

粘土,粘粒,粘土矿物,粘土颗粒有什么区别?

粒径不同
2023-06-30 19:19:191

均质土坝的土料是黏土,要求其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和强度,其黏粒含量一般为( )。

【答案】:D2021教材P107 用作均质坝的土料渗透系数最好小于10-4cm/s。黏粒含量15%~30%或塑性指数为10~17的中壤土、重壤土及黏粒含量30%~40%或塑性指数为17~20的黏土都较适宜。
2023-06-30 19:19:261

均质土坝的土料是砂质黏土和壤土,要求其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和强度,其黏粒含量一般为( )。

【答案】:B用作均质坝的土料渗透系数k最好小于10-4?cm/s。黏粒含量为15%~30%或塑性指数为10~17的中壤土、重壤土及黏粒含量30%~40%或塑性指数为17~20的黏土都较适宜。
2023-06-30 19:19:321

土壤沉淀后,沉入瓶底的物质出现分层,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大小不同引起的。土壤颗粒按照从小到大分为三种:黏粒(粒径小于0.002mm)、粉砂粒(粒径0.002mm~0.02mm)、砂粒(粒径0.02mm~2.0mm)。这三种颗粒三水中沉降速度不同,砂粒沉降最快,黏粒沉降最慢,粉砂粒沉降速度在砂粒和黏粒之间,所以沉入瓶底的物质出现分层,上层黏粒,中间粉砂粒,下层砂粒。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
2023-06-30 19:19:391

试分析土体硅铁铝率与粘粒硅铁铝率的差异性,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急用啊,请回答啊)

土体硅铁铝率:土体部分中的分中的SiO2/R2O3摩尔比率。黏粒硅铁铝率: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R2O3摩尔比率。将土体和母质的硅铁铝率与加以比较,如果土体的硅铝铁率明显小于母质,说明该土壤有较强的胶硅富铝化过程。
2023-06-30 19:19:461

什么是轻壤土、重壤土

壤土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这类土壤,含砂粒较多的称砂壤土(轻壤土),黏粒较多的称粘壤土(重壤土)。轻壤、中壤、重壤是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的分类结果。简单来说,土壤颗粒有大有小,假设它们都是球体,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制将其分为两类--物理性砂粒(1~0.01mm)和物理性黏粒(<0.01mm)那么按照土壤中这2种土粒的含量,就可以将土壤分为3大类--砂土,壤土,黏土。轻壤、中壤、重壤是壤土的进一步分类.。其砂粒含量依次减少,黏粒含量依次增高。具体数值请查阅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制,这是我国成立后最多使用的分类制。轻壤、中壤、重壤,保水性依次递增,透气性依次递减。
2023-06-30 19:19:552

软土有什么工程特性

1、高压缩性:软土由于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容重较小,且土中含大量微生物、腐植质和可燃气体,故压缩性高,且长期不易达到稳定。在其它相同条件下,软土的塑限值愈大,压缩性亦愈高。2、抗剪强度低:因此软土的抗剪强度最好在现场作原位试验。3、透水性低:软土的透水性能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对排水固结不利,反映在建筑物沉降延续时间长。同时,在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强度。4、触变性:软土是絮凝状的结构性沉积物,当原状土未受破坏时常具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强度迅速降低或很快变成稀释状态。软土的这一性质称触变性。所以软土地基受振动荷载后,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其底面两侧挤出等现象。5、流变性:是指在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下,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特性。使其长期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这对边坡、堤岸、码头等稳定性很不利。因此,用一般剪切试验求得抗剪强度值,应加适当的安全系数。6、不均匀性:软土层中因夹粉细砂透镜体,在平面及垂直方向上呈明显差异性,易产生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扩展资料:我同软土分布广泛,丰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及河流两岸地I必沿海、平原地带软土多位于大河下游入海三角洲或冲积平原处,例如:长汀、珠江三角洲地带,塘沽、温卅I、闽江口平原等地带;内陆湖盆、洼地则以洞庭湖、洪泽湖、久湖、滇池等地为代表;山问盆地及河流中下游两岸漫滩、阶地、废弃河道等处也常有软土分布;沼泽地带则分仿着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和泥炭。软土特征:1、软土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手摸有滑腻感,能染指,有机质含量高时,有腥臭味。2、软土的粒度成分主要为黏粒及粉粒,黏粒含量高达60%~70%。3、软土的矿物成分,除粉粒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外,黏粒中的黏土矿物主受是伊利石,高岭石次之二此外,软土中常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可高达8%~9%。4、软土具有典型的海绵状或蜂窝状结构,这是造成软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透水性小、压缩性大、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5、软土常具有层理构造,软土和薄层的粉砂、泥炭层等相互交替沉积,或孥透镜体相间形成性质复杂的土体。6、松软土由于形成于长期饱水作用而有别于典型软土.其特征与软土较为接近,但其含水量、力学性质明显低于软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土地基
2023-06-30 19:20:041

影响膨胀土变形的主要原因因素有哪些

  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原因有:  (1)土的黏粒含量  膨胀土的黏粒含量高,多达35%~85% ,其中粒径<0.002 mm的胶粒含量一般也在30%~40% 。液限一般为40%~68% ,塑性指数多在20~35。因此,一般膨胀土均属于高塑性黏土。黏土颗粒小,分散性大,比表面积大,则表面能大,故其遇水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高。因此,土中黏粒含量愈多,土的塑性指数愈高,则土体的胀缩性愈大。  (2)土的含水率  在工程施工中,建造在含水量保持不变的黏土上的构造物不会遭受由膨胀而引起的破坏。当黏土的含水率发生变化,立即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体积膨胀。含水率的轻微变化,仅1%~2% 的量值,就足以引起有害的膨胀。土中含水率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膨胀或收缩变形,特别是在场地膨胀性土层厚度不一,均匀性不一,不同部位处含水率的变化以及建筑物基底压力不等时,就会导致地基土不均匀的隆起或下陷,使得建筑物产生墙体开裂、地面隆起或下陷等破坏。  一般来讲,很干的黏土表示有危险。这类黏土能吸收很多的水,其结果是对结构物发生破坏性膨胀。反之,比较潮湿的黏土,由于大部分膨胀已经完成,进一步膨胀将不会很大。但应注意的是,潮湿的黏土在水位下降或其它的条件变化时,可能变干,显示的收缩性也不可低估。  (3)土的密度  土的密度大,孔隙比就小,浸水膨胀强烈,而失水收缩小;相反,土的密度小,孔隙比就大,浸水膨胀小,失水收缩大。而孔隙比处于中间值时,土的胀缩变形都较大。  (4)土的结构强度  土的结构强度能承受膨胀或收缩变形,即结构强度愈大的土,抵制胀缩变形的能力也愈大。  (5)地形地势条件  在丘陵区和山前区,不同地形和高程地段地基土的原始条件及其受水蒸发条件不同。因此,地基土产生胀缩变形的程度各不相同。高旷地带蒸发条件好,地基土易干缩,建造的单层浅基建筑物裂缝多;而建在低洼处附近有水田水塘的单层房屋裂缝少,是因为低洼地带地基土中水分不易散失,有补给来源,较能保持相对稳定湿度的缘故。
2023-06-30 19:20:122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贡献?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土壤矿物质以外的物质,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说没有土壤有机质就没有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七大作用。一、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钙、镁、硫和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因为土壤矿物质一般不含氮素,除施入的氮肥外,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有机质分解后提供的。土壤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此外,有机质也是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富含多种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物质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一些与有机酸和富里酸络合的金属离子保留于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有效性。2、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可以增强植物呼吸,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有机质中的维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机质的存在,能够增加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对于促进磷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很好的作用,全面的营养吸收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另外有机质的存在还能提高土壤腐殖酸的含量,腐殖酸含量的增加增强了土壤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一定范围内稳定酸碱度对于作物生长也是良好的环境。3、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土壤有机胶体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不可缺少的胶结物质,所以有助于黏性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土壤孔隙状况和水、气比例,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土壤有机质的黏性远远小于黏粒的黏性,只是黏粒的几分之一。一方面,它能降低黏性土壤的黏性,减少耕作阻力,提高耕作质量,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砂土的团聚性,改善其过分松散的状态,使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以及根系的生长环境都得到有效的改善。4、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土壤有机质中的有机胶体,带有大量负电荷,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阳离子和水分,其阳离子交换量和吸水率比黏粒要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它能提高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在酸性土壤中,有机质通过与单体铝的复合,降低土壤交换铝的含量,从而减轻铝毒的危害。5、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没有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就不会有土壤中的所有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有机质,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释放出营养物质提供给作用生长和利用,并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耕性和结构。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还能分解矿物质,以利于作物吸收,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质还能刺激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增加土壤酶的活性,从而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2023-06-30 19:20:211

为什么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的土质水土流失严重

如果是沙粒比重大,黏粒比重小,那么这种土质的土壤保水能力就极差,类似于沙质土壤,本身土壤里就没水,所以就不存在水土流失的情况,或者说情况不严重。相反,如果沙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的土壤,由于本身保水能力强,养分较高,就存在水土流失的情况。而且往往是只流失一点,就造成很大的土壤损失,所以这种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2023-06-30 19:20:491

砂土和壤土和粘土的区别方法,砂土是不是无粘性土

1、特点不同:壤土和黏土的土质比砂土好一些,适合种植的作物也可以保证稳产高产。1、性质不同:砂土含沙量比较大,粘性弱,而壤土中的黏粒、粉粒、砂粒都比较适中,黏土的粘性很强,含沙量比较少。3、应用不同:砂土和壤土主要作用于农业,比价适合种植作物,而黏土主要是用于瓷器的主要原料。 一、砂土和壤土和粘土的区别方法 1、特点不同 (1)砂土的土质透水透气性好,比较疏松,但是保水保肥能力差一点,在耕种时需要加以改良。 (2)壤土的土质通气、透水度强、保水、保肥。 (3)黏土 ①黏土的可塑性很强。黏土可以跟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然后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会发生变形但不会裂开。在外力散了之后,还能够保持原来的形状。 ②黏土的触变性高。把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土的粘度会降低,增加流动性,静止之后又会恢复原状。如果把泥浆搁置一段时间,及时是水分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黏土也会变稠或者固化。 ③黏土的收缩性强。黏土泥料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时,颗粒之间相互靠拢或者颗粒间距缩短会引起体积收缩。 ④黏土有很强的的结合性。黏土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并且黏土的结合性对于半成口的干燥、修坯和上釉有很大的影响。 2、性质不同 (1)砂土泛指含沙量很大的土,指的是由大量的沙和少量的黏土混合而成。 (2)壤土指的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 (3)黏土指的就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 3、应用不同 (1)砂土主要是用来种植农作物和牧草,也可以固定沙地,用于农业。 (2)壤土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土质是在黏土和砂土之间,保水保温和透水通气性能都很好,因此种植的植物可以耐旱耐涝,适耕期长,种植的作物基本上都是高产稳产的。 (3)黏土主要用于配制瓷土,是做瓷器的主要原料。 二、砂土是不是无粘性土 无粘性土一般指的是碎石(类)土和砂(类)土。这种土质的土壤疏松,容易耕作,并且通风透气性能也很好,因此适合许多作物的生长。
2023-06-30 19:21:421

粘粒含量多少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粘粒含量会影响到土壤的通气性、保水、保肥性能。 粘粒含量越高,土壤孔隙就会越小,从而保水性会增强。 粘粒含量高,保肥性好。 粘粒含量过高,通气性差,且不利于土壤的排水,造成土壤淹渍,使得土壤水分含量过高,造成作物根系腐烂。
2023-06-30 19:21:561

粘土矿物的种类及特点

土壤中最重要的粘土矿物,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的类别: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和蛭石。这些普通的黏粒类型的显著特征见表7—1。蒙脱石是一种有膨胀晶格的粘土矿物,它具有内吸附面和外吸附面。它是三层黏粒,由一层Al氢氧化合物夹在两层Si氧化物之间而形成的。一个给定的黏土晶体由若干片这种三层分子所组成。片或层可以在它们之间被其他物质(例如水)所穿透,因此造成膨胀和收缩。正如其他2/1粘土矿物一样,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负电荷来自四面体层中Al代Si和八面体层中二价阳离子(例如Mg)代Al的同晶置换。这些负电荷由交换性阳离子来满足。表7-1所显示的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异,部分地是由晶格中离子置换的程度不同造成的。表7—1 四种普通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据Stevenson,1982)黏粒上的其他电荷,是由于断键而在结晶边缘发展的,负和正的都有。负电荷来自暴露的OH基,它们随pH的变化而解离,称为“pH—决定”电荷,与由同晶置换而造成的固定电荷相对应。伊利石黏粒也是三层型的,它们每个单位晶格的负电荷高于蒙脱石,K+离子处于相邻四面体层之间,被它们紧紧夹持,使之不收缩膨胀,或有机分子进入层间空隙,故称为“非膨胀2:1”粘土矿物。这些粘土矿物比膨胀类型的具有较低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高岭石是一种两层型粘土矿物,它是由Si氧化物和Al氢氧化合物互层而组成的。与蒙脱石和其他三层粘土矿物相反,其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性质主要来自颗粒边缘的不饱和键。高岭石的一个表层是由Al八面体位置中的OH组成的,它提供了吸附某些有机分子的特殊机会。高岭石和其他粘土矿物断裂边缘上负电荷的来源,据认为是暴露的OH基质子(H+)的解离。这点是可能的,因为边缘的氧原子是与一个而不是两个Si或 Al原子相接触。推测四面体OH(与Si缔合的)中的H比八面体OH更易解离。可以想到,其解离程度强烈地取决于pH。在黏粒边缘也可以有不连续的正电荷位置,特别是在低pH条件下,通过OH基的质子化( OH2+)产生的。在自然状态下,粘土矿物是水化的。这种表面水较正常水排列不紧密(较有序),称为“类冰”结构。被吸附的离子在其表面上与水分子呈某种程度地缔合,它们本身成为水合的。水合和配位水分子在吸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3-06-30 19:22:051

美国土壤质地三角图怎么看

美国土壤质地三角图按3个粒组含量分别于三角形的3条底边划3根垂线,3线相交点,即为备查质地区看。美国农业部制土壤质地三角图1.砂土。2.壤砂土。3.粉土。4.砂壤土。5.壤土。6.粉壤土。7.砂粘壤土。8.粘壤土。9.粉粘壤土。10.砂粘壤土。11.粉粘壤土。12.粘土国际制土壤质地图。质地分级三角图是指用以描述一给定土壤粒径分布以及确定质地级别的等边三角形或矩形图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以黏粒、粉粒、砂粒的质量分数为刻度。三角形内部划分为很多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质地级别。按三个粒组含量分别于三角形的三条底边画三根垂线,三线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除美国农业部制在砂粒粒级中有较多的分级外,国际制和美国农业部制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据不同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系统有各自的土壤质地三角图。
2023-06-30 19:22:122

三年级科学土壤层分为什么土什么土

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土壤层次的详细介绍发育良好且未经扰动的土壤剖面大致可分三层。最上层是表土层,又称淋溶层(A层);第二层是心土层,又称淀积层(B层),第三层是底土层,又称母质层(C层),有时为潜育层(如沼泽土、草甸土的潜育层)。另外,山地土壤在母质层之下多为母岩层(D层)。表土层的生物积累作用较强,含有较多的腐殖质,肥力较高。耕作土壤的表土层,又可分为上表土层与下表土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其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表土层的作用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表土层有机质丰富,这层土壤里植物根系最密集。心土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左右深度的土层。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的结构一般较差,养分含量较低,植物根系少。但是,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底土层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极少。在耕作土壤中如果底土层质地粘重、紧实,可起到一定保水、保肥作用;如果质地较轻、结构松散,则易于漏水、漏肥。
2023-06-30 19:22:181

粘土、沙土、壤土各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沙土适于耐旱的瓜类,根菜类蔬菜的丰产栽培的匣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壤土便于耕作有机质和天然养分较为丰富,是一般蔬菜较为适宜的土壤。粘土适于晚熟栽培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卷心菜)等大型叶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的栽培。沙土具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耕作方便,不易板结开裂和春季升温快的特点。但保水保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较慢,保水保肥较好,土壤结构良好。粘壤土土质细密,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栽培蔬菜的成熟期较晚;保水保肥力强,但排水不良,寸后易干裂,不便耕作。扩展资料粘土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一次黏土。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硅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而黏土再继续风化而变幼,再经流水及风力迁移,而在下游形成一层厚厚的黏土,称为次生黏土或二次黏土。这种黏土因受污染,含金属氧化物较多,色深而耐火度较低。因黏性及可塑性佳,为配制陶土之主要原料。沙土物性会直接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因此对沙土的热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湿量、孔隙率等因素对沙土导热系数、比热容、导温系数等的影响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黏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黏土壤土
2023-06-30 19:22:403

土质按强度怎么划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也是根据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进行土壤质地划分。凡是黏粒含量大于3o%的土壤均划分为黏质土类而砂粒含量大于60%的土壤均划分为砂质土类。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目前尚不十分完善,主要为:主要质地分类中使用的黏粒是细黏粒(〈0.001mm),与粒级制中黏粒划分不统一园中国制中三粒级互不衔接;不能构成三角质地图,不便査用;难以反映黏质土壤受粗粉质影响的问题。扩展资料:测定方法要确定土壤质地的类型,首先就要测定出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量。土壤质地就是根据机械分析数据,依据相应的土壤质地分类制来确定的,因此,也有人把土壤机械组成称为土壤质地。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每种土壤都有自己特定的机械组成。根据质地分类可确定其质地类型但质地名称相同的土壤其机械组成的数据是不同的。每种质地的土壤各级颗粒含量都有一定的变化土壤机械组成数据是研究土壤的最基本的资料之一,有很多用途,尤其是在土壤模型研究和土工试验方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质地
2023-06-30 19:22:595

乌克兰黑土流失的原因

乌克兰黑土流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黏粒含量多:乌克兰黑土中的黏粒含量多,导致土壤黏重、耕作层浅黏土中黏粒含量多,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造成土壤流失。2. 有机物少:乌克兰黑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少,有机物料投入少,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造成土壤流失。3. 施肥多:乌克兰黑土中长期过量偏施大化肥,也会导致土壤流失。4. 地表植被破坏:在20世纪20-30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相继发生了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以上就是乌克兰黑土流失的一些原因,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2023-06-30 19:23:552

土壤质地三角图怎么看砂粒60%、粉粒20%、粘粒20%

土壤质地三角图在配比图上看砂粒60%、粉粒20%、粘粒20%。拿到土壤质地三角图自己看左上角的配比图即可看到配比原料。质地分级三角图是指用以描述一给定土壤粒径分布以及确定质地级别的等边三角形或矩形图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以黏粒、粉粒、砂粒的质量分数为刻度。三角形内部划分为很多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质地级别。
2023-06-30 19:24:021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什么?

土壤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场所和基础。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肥力,因此,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等物质。而其影响药用植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主要有下列因素: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一种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固体部分是组成土壤的“骨架”。根据组成土壤的砾、沙粒和黏粒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将土壤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不同性质的土壤。土壤中含沙粒量达90%以上的称为沙土。沙土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且土温变化剧烈,一般药用植物不宜栽培。简易鉴别方法:手触摸有粗糙感,用水漫湿后不能捏成团,一松即散。土壤中含黏粒量达60%~80%之间的称为黏土。黏土通气透水性能差,结构致密,易板结,一般药用植物也不宜栽培。简易鉴别方法:用水调和后,能搓成条,可弯曲成环状,加压无裂痕。土壤中含沙粒与黏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称为壤土。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水、供肥以及耕作性能均良好。尤其是沙质壤土,松而不散,紧而不板,湿而不黏,通气透水,具有保证供给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是最适宜栽培大多数药用植物的场所,尤其适宜于根及地下茎类中药材的栽培。简易鉴别方法:加适量水调和,可捏成团,不能搓成条。土壤酸碱度是土壤的又一重要性质,通常用pH表示。其简易测定方法:先将土壤加适量清水溶解为土壤溶液,然后,取广泛石蕊试纸加以测定,观察染色情况,再与比色板对照:pH等于7的为中性,大于7的为碱性,小于7的为酸性。大多数药用植物喜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中生长。亦有少数药用植物,如厚朴、栀子、肉桂、贝母等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而枸杞、酸枣、甘草等则喜微碱性或碱性土壤。盐碱性大的土壤一般不适宜栽培药用植物。土层的厚薄与栽培药用植物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深根性的药用植物,如人参、甘草、山药、丹皮、黄芪、丹参等要求土层深厚,其根系发育良好,药材质量好,产量高。重黏土其土质黏重,结构致密,耕作困难,同时缺乏有效养分,必须进行改良以后,才能栽培药用植物。改良措施主要是进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或施用石灰;掺沙质土改变其组成。
2023-06-30 19:24:113

怎样比较不同土壤含沙量的多少

比较不同土壤含沙量的多少方法如下,不同土壤中沙的含量是不同的,按照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呈浅棕色,黏质土:含黏粒多、沙粒少,呈棕色或红色。 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
2023-06-30 19:24:322

黏粒含量用什么方法操作并计算的

  黏粒含量用什么方法操作并计算的  一个工程中使用不同模板时,以一个构件为准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若同一构件使用两种模板,以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大的为准。  参照定额,比如图中,矩形柱100㎡的模板在定额消耗量里面只有15.063㎡,100/15.063 ≈6次到7次,可以按照此方法算出模板的周转次数:  模板含量计算周转次数是不准确的。要研究模板周转次数、模板施工损耗见《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编制说明书(土建工程)》。
2023-06-30 19:24:411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区域性特征

所谓元素含量的区域性特征,此处是指由土壤物质组成决定的元素含量的区域性差异。通过与东部平原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对比,可以清楚看出这种变化(表2-9)。从总体上讲,这种差异是由成壤母质特性和自然景观条件决定的,为了突出不同统计单元元素含量特点,以下按统计单元对元素含量的区域性特征进行叙述。表2-9 中国东部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标准化值续表续表三江平原土壤粒级组成中,黏粒、粉砂粒所占比例比较大,分别为17%和68%;而砂粒含量比例比较小,只有15%。蒙脱石是出现最多的黏土矿物,占25%,其次是水云母和高岭石,分别是23%和6%。原生矿物中,长石含量25%,石英含量占20%,方解石等矿物含量少量。土壤物质组成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该地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状况,与整个东部平原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相比,三江平原多数元素表现出富集特性。造岩元素SiO2、MgO、CaO发生贫化,尤其是CaO贫化达一倍以上;Al2O3、Na2O、K2O富集,其中Al2O3、Na2O富集程度达10%以上;铁族元素中,Mn、MnO和FeO贫化,Co含量持平,Ti、TiO2、V、Cr、TFe2O3、Fe2O3、Ni富集;亲铜成矿元素中除Sb以外,其余全部富集;钨钼族元素全部富集;Pt贫化,Pd含量与整个东部土壤Pd含量相当;放射性元素、稀土元素均富集;稀有元素中Li、Be富集,Nb、Ta、Sc含量持平,Zr、Hf贫化;除Sr轻微贫化以外,其他亲石分散元素均富集;亲铜分散元素中,只有Cd贫化;矿化剂、卤素元素中出现贫化的元素比较多,包括B、C(CO2)、S、Cl、Br、I;pH值偏低,电导率(EC)明显低于其他地区,H2O+含量高。松辽平原的情况与三江平原相反,土壤中元素含量普遍低于整个东部平原。在参加统计的88项指标中,仅有SiO2、K2O、Na2O、Mo、Zr、Hf、Sr、Ba、Tl、I以及Org.C、pH值等指标含量略有增高,Ag、Be、In与东部平原相应元素含量持平,其余73项指标含量均程度不同地降低。元素含量普遍低的原因还是与土壤物质组成有关,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砂粒级土壤颗粒所占比例比较大,达到35%,而黏粒和粉砂粒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小,合计65%。与此相对应,黏土矿物含量降低,而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含量升高,此外,该地区土壤中方解石所占比例也比较大,成为矿物组成上的特点之一。在参加统计的8个平原内,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砂粒级颗粒所占的含量比例最大,为38%,粉砂粒含量比例最低,只有12%。与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不同,矿物组成中水云母取代蒙脱石、石英取代长石分别成为最主要的黏土矿物和原生矿物,高岭石含量也有所增加,方解石含量是8个平原中最高的,并且出现了绿泥石。土壤物质组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土壤中元素含量状况。与东部平原土壤中元素含量对比,黄淮海平原只有少数元素含量增高,多数元素含量降低,不过含量增高或降低的元素(指标)与松辽平原存在明显不同,反映出土壤矿物组成间的差异。黄淮海平原含量增高元素(指标)有造岩元素MgO、CaO、Na2O,铁族元素Cr、FeO、Ni,亲铜元素Au、As、Sb,亲石分散元素Sr,矿化剂、卤素元素B、C、CO2、P、P2O5、F、Cl、Br以及pH值、电导率(EC)等。长江三角洲土壤中黏粒、粉砂粒含量均较黄淮海平原有所增加,分别为15%和58%,砂粒含量降低,为27%。水云母是主要的黏土矿物,其次是蒙脱石和高岭石,石英含量明显高于长石。与东部平原土壤矿物组成相比,长石、蒙脱石含量有所降低,但是石英和水云母、高岭石含量增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物质组成的上述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土壤粒级组成关系更加直接。由于细粒级土壤颗粒所占比例增大,土壤中大多数元素含量高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但是也有造岩元素中的MgO、CaO、Na2O、K2O,亲铜成矿元素中的Au、Ag、As、Sb,钨钼族元素中的Mo,亲石分散元素中的Sr、Ba,亲铜分散元素中的Cd、Ga、Tl,矿化剂元素C(C、CO2),卤素元素F、Cl、Br以及pH值、电导率、H2O+等指标含量低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游的江汉平原,其土壤粒级组成特征表现为黏粒、粉砂粒级颗粒组成比例更大,达到了17%和62%,砂粒比例更低,仅有21%。矿物组成特征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类似,只是黏土矿物所占比例增大,石英、长石等矿物所占比例更低。受土壤物质组成控制,土壤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只有造岩元素中的SiO2、CaO、Na2O、K2O,亲石分散元素中的Sr,矿化剂元素C(C、CO2)、S,卤素元素Cl、Br、I以及pH值、电导率等指标含量低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鄱阳湖平原土壤中黏粒含量为21%,在所有参加统计的平原中含量最高,粉砂粒含量为67%,属较高含量水平,由此决定土壤中砂粒含量比例很小,只有12%。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20%,基本属于中等含量水平;水云母含量31%,为所有参加统计平原中最高的;高岭石含量占12%,为次高含量水平。黏土矿物的高含量比例,势必导致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含量比例降低,尤其是长石,仅有7.3%;在所有参加统计平原中含量最低,不过石英含量达28%,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土壤物质组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土壤中元素含量特征。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相比,元素含量普遍升高,个别元素诸如造岩元素MgO、CaO、Na2O、K2O,铁族元素Mn(Mn、MnO)、Fe(FeO),亲石分散元素Sr、Ba,矿化剂元素C(C、CO2)、P(P、P2O5)、S,卤素元素Cl、Br以及pH值、电导率等指标含量偏低。南阳盆地土壤粒级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粉砂粒组分含量比例很大,达到了74%;黏粒含量为18%;砂粒级颗粒组成仅有8%;是细粒级土壤组分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黏土矿物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水云母、蒙脱石和高岭石,分别为29%、24%和7.6%。石英占矿物组成的24%,长石占15%。由于细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所占比例大,导致土壤中多数元素含量较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高。不过造岩元素SiO2、MgO、CaO、Na2O、K2O,铁族元素Fe(FeO),钨钼族元素Mo,稀有元素Zr,亲石分散元素Sr,亲铜分散元素Cd、Se,矿化剂元素C(C、CO2)、N、P(P、P2O5)、S,卤素元素Cl、Br,以及pH值、电导率等低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珠江三角洲和松辽平原土壤粒级组成基本相同,总体上细粒级组分含量比例比较高,黏粒为11%,粉砂粒54%,砂粒35%。土壤中元素含量差异却很大,具体表现在松辽平原大多数元素含量低于整个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而珠江三角洲除造岩元素MgO、CaO、Na2O、K2O,铁族元素Mn(Mn、MnO)、Fe(Fe2O3)、Ni,亲铜元素Au,亲石分散元素Sr、Ba,亲铜分散元素Ga,矿化剂元素C(CO2),卤素元素I以及pH值等指标以外,其他元素(指标)含量均高于东部平原土壤基准值。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受土壤矿物组成的影响。同其他试验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矿物组成的最大特点是高岭石含量显著偏高,达到18%,已经与蒙脱石含量水平相当;而在其他试验区,高岭石的含量最多也只有蒙脱石含量的一半。原生矿物中,石英占绝对主导地位,含量高达30%,长石含量只有8.5%。
2023-06-30 19:2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