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第一投标法和第二投标法的区别信息经济学

2023-07-01 16:45:15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站长了

第一投标法和第二投标法的唯一区别是价最高的得标,还是第二高者得标。第一投标法由一般竞标者秘密写出标金再公开开标,由标金最高者得标,并以其出标为交易价格。第二投标法与第一投标法在操作上的唯一差别在于最高竞价者(或最低竞价者)以第二高(或低)竞价者的出价为交易价格获得标的物。

相关推荐

信息经济学

分类: 社会/文化 问题描述: 是什么?研究什么? 解析: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结构形式、组织管理的关系;信息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等等。(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信息价值的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等等。 (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最佳投资和投资效果;影响信息经济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信息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4)信息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信息产业与部门经济结构、服务性行业结构、教育机构的关系;信息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等。 (5)信息系统。包括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聚集与分散对信息系统价值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考察信息系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系统经济的管理;最优化信息系统的选择,等等。 (6)信息技术。用技术经济原理研究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经济效益的作用;比较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采取新信息技术的最佳方案了;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等。 (7)信息经济理论。包括对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性质、方法、作用、历史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就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等。
2023-07-01 10:08:121

信息经济学的局限性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它探究了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信息不完全性、信息共享、信息交易等问题,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信息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信息经济学的前提假设过于理想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信息完全、市场透明的理想状态,但现实中市场并不完全透明,信息也往往是不完全的。例如,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往往无法获得完整的产品信息,而卖家也难以获取买家的真实需求。此外,信息经济学往往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具有完全的信息处理能力,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出理性的决策。二、信息经济学的局限性在于技术和数据的约束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往往是信息的交易和利用,但是在现实中,技术和数据的约束是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阻碍。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实现商业化的重要因素,而在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数据的质量、隐私保护、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技术和数据的约束问题。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但现实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例如,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往往涉及到政府、非营利组织、社区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都有不同的限制和需求,这些问题都超出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综上所述,信息经济学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前提假设过于理想化、技术和数据的约束、研究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因此,在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局限性,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的经济问题。
2023-07-01 10:08:18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扩展资料:信息经济学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因此,一般不对称信息问题都可归结为“委托一代理”模型。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支付不低于后者参与这个契约的机会成本。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重要的既定条件之一。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在现实中很难真正存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经济学
2023-07-01 10:08:40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的经济作用。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3、信息的经济效果。4、信息产业结构。5、信息系统。6、信息技术。7、信息经济理论。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扩展资料研究意义: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非理性的,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这样,各个决策个体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成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通过对信息,尤其是私人信息作用机理的分析;信息经济学揭示了,个人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价格并不能囊括全部的市场经济关系,因此,市场价格制度就不再是激励约束全部内容和手段,“非价格”机制成为激励约束不可或缺的内容。信息经济就是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来设计“非价格”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经济学
2023-07-01 10:08:491

什么叫作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  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因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2023-07-01 10:09:051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

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从宏观上看,信息经济就是信息产业经济,它具有知识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联性、紧迫性及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信息经济也就是信息产品经济,它具有综合性、集约性高增值性、高技术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总体而言,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并集中致力于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结构、发展规律。它既包含对正在变化的职业和就业模式、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地位所直接进行的实证研究,又包括对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及社会长期发展的理论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泼拉特创立的信息经济测度范式,用信息产业产值占GMP的比重和信息产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重两项指标来测定信息经济规模,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这套范式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还需相应地改进,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有待完善的。第二,信息的经济成本问题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产成本信息传播成本,也包括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信息成本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这也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第三,信息商品问题。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来考察其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挤系统的作用备件、作用规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价值产生、转移和消费以及信息关系经济效益问题的客观规律,社会在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从经济角度研究信息系统活动和信息系统经营管理,以及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活动。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的区分仍有争议,有形的物质商品是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基础,由此对信息经济范围也就有着不同的界定。第四,信息经济分析问题。首先,经挤学上的古典主义框架是否适台于信息的经济分析,始终是有争论的问题。尽管修正后的新古典理论在一些领域中容纳信息现象,如在生产理论、市场行为和技术变化中已经出现“搜寻”和“信号”等概念,但缺乏系统组织研究和偏重专业知识。这种方法下的经济分析,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在企业系统和市场环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视为可能弥补新古典理论缺陷的分析主题。这个主题集中于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个特殊类型一一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本质,试图让决策者有能力处理减小不确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及规律。第五,信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信息经济学既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有现代信息价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门经济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学科。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是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经挤模式的描述与运行规律的揭示。它涉及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信息经济中有价值的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东西。第六,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提高,我国信息经济恬动发展迅速,许多堀起的信息服务业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信息经济学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促使着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向应用性和实用性方面转化,如信息商品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策略问题、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信息服务中的区域台作问题、信息技术及其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问题等。第七,信息资源的有救利用问题。信息资源是信息经济学之本,信息资源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产生多大经济效益,涉及信息资簿计划、组织、使用、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与其它的社会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使得人类无限的需要难以满足。因此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信息资源组织生产括动,研究如何将社会信息商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使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和动力。尽管信息资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协调和相关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选择对于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的信息系统,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便于掌握经济运转规律,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随着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港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推进,以及人类社会将由工韭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的基本经济资源。因此,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挤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也将随着研究的深化而丰富和完善。尽管信息经挤学在本世纪还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乐观的。
2023-07-01 10:09:134

信息经济学名词解释

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不可触摸的信息型经济取代可以触摸的物质型经济而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信息经济的确立,可以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加以明确:区别一个经济时代,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从这一角度来提出具体衡量标准,如果把信息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时代来看待的话,就有三个数量标准:(1)信息部门所占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2)信息部门所创造的产值在GNP中所占比重大小;(3)信息劳动者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大小。如果这三个指标都超过50%以上,才能视为信息经济占主导地位。
2023-07-01 10:09:311

信息经济

6.1.1 信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在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都需要人的参与,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和支持,并在信息活动中可以为信息使用者带来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说信息具有商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要素:价值和使用价值。由此可以认为,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信息在买卖、交换的过程中,形成了信息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程度也迅速提高,信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息产业逐渐形成,从而产生了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美国的马克卢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rat)以信息生产和使用中的转化过程为视角,将信息经济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与信息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转换有关的经济活动领域。我国学者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是指信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换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美国经济学家兼企业家霍肯(P.Hawken)则以信息所带来的好处为视角,认为信息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该定义体现了每一件商品或服务中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的观点。当物质的比重大于信息的比重时,就是传统的“物质经济”,反之则是“信息经济”。也就是说,信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的产品的经济。我国学者乌家培教授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分别定义了信息经济。从宏观层次上,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从中观层次上,信息经济是指信息经济部门、信息经济活动,不涉及农业、非信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其他经济部门。汇总以上各方观点,可将信息经济的定义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信息经济看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即信息产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区别;第二类是把信息经济看做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即从经济中信息与物质的比重,以及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能耗比等方面来对信息经济进行界定。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形态不同,具有如下特征:(1)信息成为生产要素之一。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三要素是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又称生产资料)。19世纪前后,西方发生了一系列技术变革使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学者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组成“生产四要素”。20世纪以来,随着进入信息社会,人们逐渐对信息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生产要素应该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即“生产五要素”。(2)信息成分比重大的产品或服务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采用,同时社会产品或服务中信息的搜集、传输、加工、使用等过程也需要支付一定成本。因此,在社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中,信息所占的成本比例越来越大。有些情况下,信息与物质一起构成了产品或服务。有时,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产品或服务。(3)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需要,信息市场逐渐形成,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益成熟的信息市场环境下,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信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并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6.1.2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1.2.1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投入所占比例不高,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慢,信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大,从而使物质经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得到发展,使得信息经济学被逐渐被关注起来。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6.1.2.2信息经济学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在这一阶段,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两条主线: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马克卢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rat)为代表人物。1962年,马克卢普在其《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这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在宏观信息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信息经济学著作。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以斯蒂格勒(Gorge J.Stigler)和阿罗(K.J.Arrow)为代表人物,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并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益的种种机制。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并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在这一阶段,出版了大量有关信息经济学的论著,如美国的约维兹(M.Yovits)、英国的爱尔金森(J.Ilkeson)等。1976年,美国经济学会在经济学分类中首次列出了信息经济学,1979年首次召开了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性论坛。6.1.2.3 信息经济学的成熟与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理论日益系统化、逻辑化,各方面研究更加深入,并有多项成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逐步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Rome)提出应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罗伯特(Robert)、保罗(Paul)等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的原因不在于有形资本的多寡,而在于无形资本(如知识、教育、信息)的差异。2001年、2005年、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了在信息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并接受信息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一般通过邀请外国信息经济学家来华讲学和翻译有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等方式,将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传入我国。6.1.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6.1.3.1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探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学科性质、相关学科、发展规律、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6.1.3.2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主要探讨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原理、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信息商品化原理、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应用范围。6.1.3.3 博弈论和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和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主要探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信息不确定与预期效用理论、信息不确定与实物期权理论、不确定性下的信息决策、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激励合同、委托-代理关系的多阶段博弈动态模型、道德风险与锦标制度、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等。6.1.3.4 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研究着重探讨信息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及其供需平衡、信息商品的消费过程与消费效益、信息商品的成本与价值、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与定价方法等。6.1.3.5 信息市场信息市场的研究主要探讨信息市场的内涵与特征、信息市场的功能与作用、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管理等。6.1.3.6 信息资源及其配置信息资源及其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信息资源的构成与特征、信息资源的功能与作用、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与原则、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和内容、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与模式、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与评价等。6.1.3.7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研究主要探讨信息产业的含义和特征、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6.1.3.8 信息经济学发展问题作为新学科的信息经济学,无论是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还是学科体系都尚未成型。因此,需要将信息经济学看做是一个动态体系,随着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变,需要不断完善信息经济学的体系。如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生态经济学等。
2023-07-01 10:09:401

对信息经济学的看法、理解

从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变看什么是信息经济学 ——答王则柯教授之三 谢 康 王则柯教授(以下简称王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守诺言的学问”。那么,让我们从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变看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看看王教授推崇的“正宗”的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在信息经济学历史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为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回应王教授的观点: 第一,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1984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信息经济学》(Basil Blackwell)。他在该书中文版序言中写道,“或许,从来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否认,大多数经济决策都是在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作出的,但只是在最近几十年,大约从1950年开始,明确地分析不确定性下的经济行为的工具才得以运用。一旦不确定性的存在在形式上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经济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数理统计学家早就认识到了复杂的抉择问题,信息经济学已经吸收了、并且还将继续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本书中的论文是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分别撰写的,它们的演变过程为读者揭示了信息经济领域里研究重点的转变”(参见阿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文版序言)。 在这本论文集中,阿罗共收集了从1949年到1981年中的18篇论文,内容涉及统计决策、信息价值、组织议事日程和大团队的资源配置等。按照王教授给出的信息经济学的定义,这18篇论文中顶多只有3篇论文属于信息经济学范畴。但是,阿罗对信息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这种贡献不是谁可以随意否认的。 第二,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对信息经济学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早期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年)、《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年)和《论寡占》(1964年)。按照王教授的标准,这三篇经典的信息经济学论文全部不算信息经济学,至少不算“正宗”的信息经济学。但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82年授奖公告中,将施蒂格勒誉为“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边缘科学——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施蒂格勒在后来出版的《价格理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中,在第14章进一步细化了他对信息经济学搜寻理论的探索。同样地,我们相信,施蒂格勒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开创性思想不会随着研究重点的转变而成为非信息经济学的内容,搜寻及寡占中的信息经济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去研究。 第三,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赫什雷弗和赖利发表在《经济文献杂志》1979年第4期上的调查,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的决策,公共信息与市场均衡,研究与发明经济学,信息优势与信息的市场显示,合理预期与信息效率等五个部分。赫什雷弗和赖利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分支体系。如果按照王教授的“正宗”的信息经济学范畴,只有信息优势与信息的市场显示大体可以算作信息经济学内容。但是,从赫什雷弗和赖利对信息经济学的学术贡献上,我们更接受他们的看法而不同意王教授的观点。赫什雷弗(1973)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按照王教授划定的范围,赫什雷弗对信息的私人和社会价值及其发明活动的回报的研究,肯定不属于信息经济学的范围,但是,为什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李绍荣同志依然称这是赫什雷弗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呢?(有兴趣的读者参见李绍荣《杰克·赫什利弗对信息经济学和冲突分析理论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第四,王教授说我们“把信息技术信息产业这些与‘非对称信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拿到信息经济学里面喧宾夺主”,说我们这样做不能与“国际接轨”。那么,还是以事实来说话吧!目前国际上唯一一本以信息经济学为主题出版、著名经济学家阿罗担任第一任主编的信息经济学刊物《信息经济学与政策》杂志,刊载的论文既有讨论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的,也有大量论文讨论信息产业理论,特别是电信产业及服务定价、因特网垄断与竞争等内容的。如果王教授不信的话,不妨通过国际互联网找来看看。此外,《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作者范里安建立了个人网站,取名为“信息经济——关于因特网、信息商品和知识产品的经济学”(www.sims.berkeley.edu/resources/infoecon),刊载他发表的有关信息商品定价、网络经济的探讨论文。在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1996年第6版之后)中,作者将信息技术与非对称信息分别安排两个独立章节来讨论,并没有定义前一个章节为信息产业、后一个章节为信息经济学。 我们借此向王教授请教一个小问题:信息商品定价究竟是属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问题还是属于信息产业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既不完全属于非对称信息理论问题,也不完全属于王教授划定的信息产业问题,它只能属于信息经济学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我们与王教授之间对信息经济学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了。王教授将信息经济学狭义地理解为非对称信息理论,而我们则广义地将信息经济学看作是研究与信息相关的经济现象的一门学问,或者说,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行为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非对称信息理论、激励机制理论,而且还包括搜寻理论、信息价值理论、信息商品定价、因特网经济、信息化理论及信息产业理论等。 第五,从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移,可以清楚地看到究竟什么是信息经济学。它先从统计决策的研究做起,从讨论不确定性入手,逐步出现多个方向的研究领域,包括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阿罗的信息价值理论、维克里与莫里斯的第二投标法与最优税激励机制理论、阿尔其安的信息成本与定价理论等。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等为代表的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80、90年代,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逐步被运用到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到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市场等领域。但是,90年代后,信息商品定价、信息产业、信息化、因特网和网络经济等问题纷纷成为讨论议题。非对称信息理论直到1995年前后才较为普遍地出现在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中。 对信息经济学的范畴有不同理解是正常的,关键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信息经济学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学,它不可能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更不可能由于非对称信息理论或激励机制理论成为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经济学就将自己局限在这个领域中。基于这样的看法,我们认为,任何人从任何角度研究或探索信息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本质,研究或探索由于信息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都应该可以看作是对信息经济学的探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探索信息的经济问题乃至一切经济问题,使经济研究没有禁区,才有可能做出王教授提出的“我国学子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将做出不但世界推崇而且世界采用的贡献”。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观点的著作或论文就使用漫骂式的语词随意批评,或者自己画地为牢,这样的话,要想达到王教授的目标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主张:专心做自己的事,不管它是不是某些人划定的“正宗”的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只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学术发展需要和自己兴趣所在,就去研究,就去探索、就去发展。同时,也斗胆向王教授提个小建议:既然您认为您做的才是“正宗”的信息经济学,那么,为什么不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去研究和探索具体的信息经济学问题呢?这样做不是更有利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么,这样不是更有利于消除经济学研究中的浮躁气么。 我们认为,对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的讨论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信息经济学的实质发展没有大的价值,特别是如果长期陷入这种随意批评之中,或者在学术批评上采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式的批评态度,那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学术研究时间。王教授主张采用“现代经济学”代替“西方经济学”一词,您有权利和自由在您的文章中这么做,但是,他人也有权利和自由在他们自己的著作中使用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同样,王教授有权利和自由提出自己对信息经济学范畴的理解,但是,他人同样有权利和自由提出不同的理解。这些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理解应该而且可以并存,不存在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附: 《科学决策》2000年第4期 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谢 康 近来国内学术界就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王则柯在1999年6月4日《南方周末》以《是信息经济学吗?》为题对黄淳和何伟《信息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一书提出商榷意见。在6月25日同一报刊上,黄淳以《什么是信息经济学》为题回答了前者的商榷。本文不准备直接探讨什么是信息经济学,而是通过对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做概要述评,从中反映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现状,为国内的有关讨论提供研究背景。 一、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作者赞同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85a)的看法,可以将信息经济学看成是一种透视法,即观察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信息经济学就是以信息经济学的透视方法形成的理论结果和知识体系。那么,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的透视方法呢?或者说,国外学者是从哪些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的呢?从作者掌握的文献来看,国外学者主要从五个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 第一个角度是以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假设出发分析经济现象。这一角度的研究绝大多数建立在与一般均衡分析相衔接的基础上,但也有部分研究成果至今无法与一般均衡分析相衔接,如1961年乔治·斯蒂格勒在《信息经济学》中创立的搜寻理论。但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经过罗斯柴尔德和P·戴蒙德等人的整理和发展,搜寻理论已经改头换面为一套有关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 以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假设为前提进行的各种微观经济学研究成果,形成了当代最富特色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我们将之称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观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机制、不利选择(或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市场信号和搜寻等基本概念,逐步融入国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科书的内容中。 H·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1990年版)在最后一章安排了上述内容,这部教材是国外较早将微观信息经济学概念及其理论纳入教学内容的权威教材之一。在该书1996年版(第四版)中,作者将最后一章的标题由“信息”改为“非对称信息”,同时,安排独立一章阐述信息技术经济原理(主要分析网络经济的外部性及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David M. Kreps《微观经济学教程》(1990年版)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依次是个人与社会选择、价格机制、非合作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专题,以及厂商与交易。在信息经济学专题中,包括了道德风险与激励、不利选择与市场信号,以及信息披露原则与机制设计三大部分内容。1992年瓦尔特·尼柯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与运用》(第五版)中,增加了信息经济学一章(第10章),讨论了信息的性质、信息价值、信息与保险、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等内容,并在其他章节中讨论了信息与帕累托效率、广告与信息等问题。1993年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1995年平狄克等在他们先后出版的教材中,分别收录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前者收录了次品市场和不利选择、激励机制、搜寻、广告、政府信息政策,及劳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等内容,后者收录了次货市畅市场信号、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激励机制及劳动市场的信息问题等内容。 1995年以来,微观信息经济学的著作不断增多。Donald E. Campbell在《激励:激励与信息经济学》(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着重探讨了激励的环境、机制设计与改进等问题,分别讨论了隐蔽行动、隐蔽特征、名誉、私人商品与公共商品的资源配置,以及激励中的社会成本与效率问题。Ian Molho在《信息经济学:市场和组织中的撒谎与欺诈》(Blackwell Published Ltd, 1997)中,分别讨论了次货市场中的不利选择、市场信号、道德风险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四部分内容。Ines Macho-Stadler和David Perez-Castrillo在《信息经济学导论:激励与合同》(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中,依次讨论了基本信息模型、道德风险、不利选择、信号理论及应用问题。 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与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多有重叠,少部分著作干脆起名为《不确定性与信息经济学》,如John J. Mccall编的《信息与不确定性经济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和Laffont《不确定性与信息经济学》(1997),后一本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确定性、风险、信息结构、偶然市场理论、不完全市场中完备预期的均衡理论、资本市场理论、保险市场理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息理论、不利选择与汇率,以及道德风险与汇率理论等。早在1986年,C. Mckenna在《不确定性经济学》(Wheatsheaf Book Ltd.)中,也分别讨论了不利选择、市场信号和搜寻理论。 此外,当代经济博弈论的理论著述,也基本上将不利选择、道德风险、激励机制和市场信号纳入分析框架中。1994年Eric Rasmusen在《博弈论与信息:博弈论引论》(Basil Blackwell Ltd.)中,按照博弈理论、非对称信息和应用三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博弈论与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关系,具体讨论了名誉、道德风险、不利选择和信号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谈判、行动、定价、市场进入和产业组织行为中的应用。在David M. Kreps《微观经济学教程》(1990年版)(Harvester Wheatsheaf)中,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博弈理论之间得结合相当精彩,国内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等,1997)中的不少精妙之处似乎也受益于这本教材。 第二个角度是从统计决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信息经济。已经去世的前美国经济学会会长雅各布·马尔萨克和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在这个领域建树独特。“信息经济学”这个概念是马尔萨克在1959年最早提出来的,他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研究中,逐渐建立起最优信息系统的选择的信息系统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阿罗、马歇尔·约维茨,以及日本野口悠纪雄等经济学家的扩展。80年代后,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成为管理会计理论中的前沿领域,1985年英国会计学教授罗伯特·斯卡彭斯在《管理会计发展概况》中对此做了专门评介。目前,美国部分大学管理学院中开设的信息经济学课程,多有介绍马尔萨克的这套理论。在马尔萨克看来,信息经济学由决策科学派生出来,具体研究如何选择最优信息系统或最优信息结构的一门经济学。 1984年,阿罗将其在1949-1981年间发表的18篇论文汇集成册,作为个人选集第4册以《信息经济学》(Basil Blackwell Ltd.)为题出版。显然,这虽然只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一部论文集,而不是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作形式化总结的论著,但是,阿罗这部文集涉及的问题大多属于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论题,正如他在该书中译本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本书中的论文是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分别撰写的,它们的演变过程为读者揭示了信息经济领域里研究重点的转变”。阿罗这段论述似乎明白地告诉我们,信息经济学象任何学科一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不能因为某个领域不再是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而被误认为不再属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了。
2023-07-01 10:09:581

信息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信息经济学》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经济信息的各种基本形式、博弈论、契约理论、信息商品与市场、信息资源的经济分析与配置、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信息经济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各章均有紧扣本章内容的实际案例,生动而实用,适合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管理类或经济类专业教学或教辅所用。对于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经济等领域相关工作的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07-01 10:10:181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两个问题?

1、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2、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2023-07-01 10:10:321

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系统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分支,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许多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在实践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经济研究领域中展开的,但其核心的研究对象是信息及其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因而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同样应当属于情报学研究的范畴。确切地说,微观信息经济是经济学和情报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因此,情报工作者应当拓展视野,抓住时机,迅速投入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情报学发展的契机。
2023-07-01 10:10:481

信息不对称的信息经济学

市场经济发展了几百年,都是处于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之下,当人们没有发现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时候,比如亚当·斯密的时代,市场并没有显示出多么的缺陷,斯密甚至把“看不见的手”推崇备至,自由的市场经济理论学者都宣扬市场的自由调节,反对对市场的干预。今天,信息经济学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的主流,人们打破了自由市场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假设,才终于发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性,一夜之间,到处都是“柠檬”,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学者因而获得了1996年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维克瑞,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都因为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学是基于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处于尝试性的研究之中。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交易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租金,实际上信息租金是每一个交易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每一个行业都是特殊信息的汇总,生产一种产品要工程师的专业信息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人员的市场信息,把产品变成商品进行交换,需要商人的专业渠道信息和价格信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座山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不对称信息实际上可以被看作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差异,消费者往往没有对商品的诸如生产信息等信息进行投入成本,这必然与生产者之间产生信息投入成本差异,生产者利用信息投入差异获取利润正是为了补偿先前付出的信息成本。其实质仍然是资本的获利性在另一种层面上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剥离了资本,换了一种观察的角度而已。信息经济学的价值不在于揭示了信息不对称,而在于说明了信息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经济中,信息主要反映在价格上,价格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中心,其他信息都是为价格信息服务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用价格信号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围绕价格进行资源博弈的过程,对任何一种资源的优先占有都可以在博弈中获得相关的利益,信息也是这样。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普遍,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因此,纠正以上问题,减少信息暴利及维护资源分配的效率及相对公平应该成为信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2023-07-01 10:11:011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弗里兹·马克卢普(F.Machlup)教授。他在1962年发表了一本专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并对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生产进行了统计测定。这本书1966年被译成俄文,1968年又被译成日文。自1980年起,马克卢普又扩展前书,陆续发表了《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8卷本巨著。其中第1卷名为《知识与知识生产》。第二位著名的早期研究者,当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博士。他在书中更新了美国知识产业的统计数据。他在马克卢普的研究的基础上,在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的影响下,于1977年完成了《信息经济》(The Information Economy)9卷本的内部报告。这个报告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美国信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后写成的。波拉特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术按不同于马克卢普的最终需求法的另一种增值法,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这种方法不仅引起美国商务部的重视,而且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日本的宫泽等。早在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的乔治·斯蒂格勒就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论文,其中对信息的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获取信息要付出成本,不完备信息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美国的维克里教授和英国的米尔利斯教授还在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延伸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他们把掌握信息多的一方称为代理方,另一方称为委托方,通过引入“激励相容”等概念,把不对称信息问题转化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得到高度重视,其中的约束—激励机制正被广泛应用。美国主要从具体应用方面研究有关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它生产因素的影响;日本则侧重于抽象研究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者都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后,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日本增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著作相继问世。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教授,以表彰他们对西方信息经济学研究作出的贡献。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史宾斯,就是为了表彰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告说,阿克尔洛夫的贡献在于,他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衡甚至可能使劣质的二手车挤掉优质车市场。史宾斯则揭示人们应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更多信息来谋取更大利益。斯蒂格利茨为掌握信息较少的市场方如何进行市场调整提供了相关理论。三位教授的分析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研究。同时,他们的理论还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2023-07-01 10:11:15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作品目录

出版前言前言0.导论:博弈论与经济学0.1 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0.2 非合作博弈论的一个非技术性概述0.3 关于本书的说明第1篇 非合作博弈理论1.完全住处静态博弈1.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战略式表述1.2 纳什均衡1.3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1.4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1.5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的讨论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2.1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2.2 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2.3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2.4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应用举例2.5 重复博弈和无名氏定理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3.1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贝叶斯纳什均衡3.2 贝叶斯均衡的应用举例3.3 贝叶斯博弈与混合战略均衡3.4 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4.1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4.2 信号传递博弈及其应用举例4.3 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再精炼及其他均衡概念4.4 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与声誉4.5 博弈论均衡概念简要总结第2篇 信息经济学5.委讬--代理理论(I)5.1 信息经济学引论5.2 委讬--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5.3 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合同5.4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5.5 委讬--代理模型的一个例子6.委讬-- 代理理论(II)6.1 多阶段博弈动态模型6.2 委托人的道德风险与锦标制度6.3 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与资产所有权6.4 效率工资与监督力度6.5 团队工作与委托人的作用6.6 最优的委托权安排7 逆千周选择与信号传递7.1 逆向选择:旧车市场7.2 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7.3 逆千周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7.4 信号传递: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重要词汇索引重要人名英汉对照
2023-07-01 10:11:36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均衡路径怎么定义?

一个特定的纳什均衡决定了原博弈树上的唯一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称为均衡路径,博弈树上的其他路径称为非均衡路径。纳什均衡只要求均衡战略在均衡路径的决策结上是最优的,而构成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仅要求在均衡路径上策略是最优的,而且在非均衡路径上的决策结也是最优的。
2023-07-01 10:12:03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参考书目:信息经济学概论作 者: 陶长琪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8-0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250 印刷时间: 开 本:03 印 次: 1 纸 张: I S B N: 978-7-111-27674-6 包 装: 平装 内容提要 信息经济学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信息进行经济研究的新的综合性经济学性。信息经济学相对独立的不同领域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构成了信息经济学的综合性学科范式,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本书在参考国内外众多信息经济学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为人才培养的需要,分为导论,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信号理论,信息市场机制,信息资源的经济分析,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分析、信息资源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信息技术的经济分析、企业信息化效应、电子商务效益、信息产业理论共13章来阐述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做到深入浅出,体现作为大学教材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大学信息管理和财经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参考用书。编辑推荐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社会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信息经济学把信息看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主要研究信息、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以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虽不到60年,但引起了经济学界、信息学界、管理学界和情报学界等学科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兴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尤其是1972年、198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和2007年先后有6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信息经济学家,在国内外更掀起了学习和研究信息经济学的热潮,国外许多著名高校的经济、管理、信息等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都开设了信息经济学课程。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阶段,其标志是有大量的信息经济学方面的论著问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另一条是以乔治·J.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和普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oseph Arrow)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又称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因为它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以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所以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由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者来自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信息科学界的各个相关领域,而且又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研究各自关心的信息经济问题,因而使得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很难统一,信息经济学的有关文献和成果给人以复杂纷纭、内容迥异的感觉,信息经济学的著作内容也千差万别。国外的信息经济学有关著作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为代表的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另一种是以斯蒂格勒、阿罗、莫里斯和维克里等为代表的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这两种类型的著作所阐述的信息经济学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种类型中,也因其不同的侧重点而使内容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出许多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中青年专家,出版了多种不同风格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为止,已有30多本信息经济学中文版著作问世。作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了信息中的有关经济问题和经济中的有关信息问题。这些著作带有明显的专业偏重性,属于研究型著作。因此,要从中挑选一本作为较通用的教材给大学生使用,实属不易,尤其是适合财经类专业适用的教材更难选择。基于以上考虑和实际需要,我们特编写了本书。在参考国内外众多信息经济学著作和最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13章阐述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力求较全面阐述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到通俗易懂,体现作为大学生教材的特点。本书结构合理,篇章之间依次递进,注重内在逻辑联系,内容深浅适度,既注重信息经济学的一般问题的阐述,又注重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研究内容。本书第1~4章和第13章由陶长琪编写,第5~8章由刘慎河编写,第9~12章由沈波编写,最后由陶长琪负责统稿。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信息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参考。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内容简介 信息经济学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信息进行经济研究的新的综合性经济学性。信息经济学相对独立的不同领域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构成了信息经济学的综合性学科范式,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本书在参考国内外众多信息经济学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为人才培养的需要,分为导论,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信号理论,信息市场机制,信息资源的经济分析,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分析、信息资源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信息技术的经济分析、企业信息化效应、电子商务效益、信息产业理论共13章来阐述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做到深入浅出,体现作为大学教材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大学信息管理和财经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参考用书。作者介绍目录第1章 导论 1.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研究和发展概况 1.4.1 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和发展概况 1.4.2 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和发展概况 1.5 思考题第2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2.1 不确定性 2.1.1 不确定性思想及其发展 2.1.2 不确定性的定义及属性 2.2 风险 2.2.1 风险的含义 2.2.2 风险的特征 2.2.3 风险的类别 2.2.4 风险的度量 2.3 信息 2.3.1 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2.3.2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2.3.3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2.4 思考题第3章 信号理论 3.1 委托-代理关系 3.1.1 委托-代理关系的涵义、特征及构成条件 3.1.2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3.2 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 3.2.1 不利选择 3.2.2 道德风险 3.3 市场信号与信号制造 3.3.1 市场信号 3.3.2 信号制造 3.4 信号显示与信号失灵 3.4.1 信号显示 3.4.2 信号失灵 3.4.3 信号维护3.5 思考题第4章 信息市场机制 4.1 信息市场的内涵 4.1.1 信息市场的含义 4.1.2 信息市场的体系结构 4.2 信息市场的功能与特点 4.2.1 信息市场的功能 4.2.2 信息市场的特点 4.3 信息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4.3.1 信息产品价值决定的不确定性 4.3.2 信息产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分配 4.3.3 信息产品的定价 4.4 信息市场的管理 4.4.1 我国信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4.2 信息市场的有效管理 4.5 思考题第5章 信息资源的经济分析 5.1 信息资源概述 5.1.1 资源的含义与信息资源的形成 5.1.2 资源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及信息资源经济学研究状况 5.1.3 经济信息的组成与来源 5.2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与经济功能 5.2.1 信息资源的特性 5.2.2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 5.2.3 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 5.3 经济信息管理 5.3.1 经济信息的地位 5.3.2 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5.4 思考题第6章 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分析 6.1 信息用户 6.1.1 信息用户的定义 6.1.2 信息用户的类型 6.1.3 信息用户的作用 6.2 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2.1 用户信息需求的产生 6.2.2 用户信息需求的结构与类型 6.2.3 用户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 6.2.4 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6.3 用户的信息吸收与使用效果分析 6.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 6.3.2 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 6.3.3 用户使用信息的效果分析 6.4 用户的信息心理与信息行为分析
2023-07-01 10:12:132

信息经济学的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基础是博弈论,研究现实中涉及非对称信息的实际问题,比如工人能力有高有低,雇主如何制定工资区分二者。这种非对称信息问题被分为两大类,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实际上信息经济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解决这两种问题。
2023-07-01 10:12:341

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大理论都有哪些?

  围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原理如下所示:  原理一:企业经理做决策时总面临权衡取舍问题  原理二:决策上考虑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的经理是从边际的角度考虑问题  原理四:交易能使每个人受益  原理五:时间因素决定了企业经营采取的行为  原理六: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原理七;市场常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方式  原理八:政府的政策有时会改变市场结。  微观信息经济学,也称理论信息经济学,是指从信息分布的非对称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对于传统经济学在完备信息假设下所提出的论点及命题进行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包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竞争均衡、统计决策、委托--代理人、风险与不确定性、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等。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对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
2023-07-01 10:12:452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从传统经济学上说】传统经济学认为,价格凝结了所有的市场信息,它的获得不需要成本,因而能够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自由运用,这样,市场参与者就具有了市场运行的完全信息。决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市场包含在价格之中,直接经济联系并不等同于相互作用。因而,直接的相互作用或经济联系并不构成传统经济分析的内容。这就隐含着传统经济分析不包含私人信息的内容,亦即不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理性人假设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利己”和“效率”,即“自私”和“利益最大化”;二是,决策者具有进行决策的完全信息。完全信息决定了:理性是完全的,个人理性能够自发达到集体理性。这样,决策个体在给定的信息参数——价格下进行决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通过市场包含在价格之中,价格机制就包含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市场机制就等同于激励约束的全部内容和手段。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个人理性自发地达到集体理性,市场总是出清的,整个经济社会最终会达到理想状态——帕雷托最优状态。【从信息经济学上说】信息经济学认为,价格是在搜寻中获得的,是以付出成本为代价的。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就决定了竞争是不完全的,决策个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私人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条件下,完全理性转化为有限理性,即经济个体是自私的,按照最大化原则行事,但他通常并不具有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经济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理性也就是有限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非理性的,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这样,各个决策个体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成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通过对信息,尤其是私人信息作用机理的分析,信息经济学揭示了,个人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价格并不能囊括全部的市场经济关系,因此,市场价格制度就不再是激励约束全部内容和手段,“非价格”机制成为激励约束不可或缺的内容。信息经济就是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来设计“非价格”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2023-07-01 10:12:551

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各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名词解释信息市场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公共信息 委托-代理关系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激励机制 激励相容 信息产业 信息商品 信息经济 简答题: 1. 如何恰当理解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概念?它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概念有何区别? 2. 试借助非对称信息效用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搭便车”现象,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3. 市场竞争是如何从价格竞争走向非价格竞争的?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学意义? 4. 如何理解激励相容与参与约束?试通过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承包制等改革措施说明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 5. 购买名牌产品一定是虚荣心的表现吗?为什么? 6. 为什么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采用考试或面试的形式招收职工,或主要依靠其文凭来取舍员工? 7. 如何理解即使在供大于求的有效金融市场上,银行依然对贷款者采取配额制? 8. 二手车市场(柠檬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9. 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10. 试运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原理分析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的具体制度安排。 11. 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可以利用哪些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势地位? 12. 简述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13. 什么是信息结构?试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信息结构。 14. 与一般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相比,信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有什么特殊性? 15. 简述信息市场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 16. 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17. 信息经济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18. 信息产业的基本构成和特征是什么?
2023-07-01 10:13:112

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五大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经济学五大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是经济决定了上层建筑。他们是像我相乘的他们区别,那就是各有各的体系。
2023-07-01 10:13:2112

有关信息经济学两道论述题,比较急,谢谢。

1、腐败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败坏政府形象,可谓百害而无一利,对此一些国家加大了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然而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一种新的防范腐败的方法,而“高薪养廉”就是其中较为可行的一种。 所谓“高薪养廉”就是通过提高工资的方法使官员清正廉洁,从而达到防止腐败的目的。政府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偏好,以期达到一个较高的效用水平。这里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只考虑权力、金钱两种偏好并且权力、金钱可以看作是两种商品,而公务员则是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作出消费者(公务员)的无差异曲线。 由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性可知,每一点官员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由于曲线呈U状,则可知权力、金钱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即随着权力的上升它能够代替金钱使公务员获得同效用水平的功能逐渐递减,反之亦然。由此可以得出,当一个人拥有较高的权力,而收入较少或者说获得的金钱数量较少的时候,他不会感到幸福,在一定条件下即效用最大化时,他会更愿意用权力去换取金钱,这时如果国家能提高公务员工资,使其收入增加,那么就很有可能使这种权力换金钱的腐败行为不会发生。对此可以建立经济模型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假设A处在一个公务员收入很低的环境家里,他的权力金钱组合在A点(较高的权力Y1,较低的金钱X1),又假设另外有一个人B,在工资较高的私企工作,权力金钱组合点在B点(较低权力Y2,较高的金钱X2),由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B会比A感到更幸福,故B收入水平高于A,但是A又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权力地位高于B,所以A就会很不平衡,于是A就想把自己的效用水平提高对于B的I3水平。从A 的效用水平到B的效用水平有①②③三种方法,①即提高权力;②权力金钱同时提高;③提高金钱。显然③更为容易。但如果国家不主动,所以对于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A来说,A只好自己动手,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非法手段,将金钱强行作为提升手段,他的效用水平也由此得到提升,国家因此至少所遭受的损失也将逐步增加。 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道德底线被彻底突破,A所固有的人类潜在的贪婪本性被激发出来,他又会不满足于他已有的的水平,会继续用提高金钱的方法,将效用水平提高,到了另一个层次,A更加变本加厉,又疯狂地提高至下一个更高层次…,直到A落网前他一直将效用水平提高到了很高的层次,金钱也再逐步递增,国家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在一步步递增,显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现在假设A的国家在其行事之前将A的工资提高至B的水平,那么情况又会怎样呢?A有金钱权力组合会由A→A1(较高金钱较高权1),A会获得比B更高的效用水平,那么A就会感到更加幸福,且由于薪金的提高,贪污腐败的机会成本也会提高(如果事发被捕,失去的将会更多),公众对于贪污腐败的痛恨指责程度以及国家对此的打击力度(受一定的社会舆论影响)也会提高,因此A就更不会越雷池一步,A的贪污腐败案也不会发生,国家因提高工资而所花成本与其贪污腐败的费用相比,国家因腐败所带来的损失将不少于为防止腐败而提高工资所花的成本。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高权低薪容易诱发腐败,而提高工资薪水则是防治腐败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家对于提高工资所花成本,将会带来更高的减少损失的收益,因此“高薪养廉”的办法是可行的。 当前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有些方面却相对滞后,特别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在自己一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逐步推行“高薪养廉”政策措施,以达到多管齐下的效果,从而有效扫除官场中的乌烟瘴气,防止腐败的发生,改善政府面貌,使其能够更好地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领导作用。 2、
2023-07-01 10:13:492

为什么学习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应答时间:2021-03-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7-01 10:14:144

什么是逆向选择,什么是道德风险?请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给予说明。

“逆向选择”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惯用词语。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通常经济学家们把这个定义含混的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解释为信息不够对称,结果导致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成为互相定义的循环解释。如果把行为人的选择当作逆向选择,又把这种选择的动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的话,我们可以说,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的或者说没有不是逆向的选择。这样一来逆向选择这个术语就和众多经济学术语一样变得没有意义了。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2023-07-01 10:14:201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国内,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源自于西方经济学,认为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对称信息。另一种观点来源于西方的宏观信息经济学,并且加入了信息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从大多数此类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各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动2、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和经济活动3、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与信息活动有关的经济问题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问题
2023-07-01 10:14:271

信息经济学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第二章 信息与信息经济 18第三章 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 45第四章 契约理论 77第五章 信息商品与市场 105第六章 信息资源的经济分析与配置 136第七章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 167第八章 企业信息化及其评价 204第九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240第十章 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 260参考文献 281
2023-07-01 10:14:451

信息经济学 什么是信息商品的外部效应

经济外部性又叫经济活动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自主利益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产生外部性的前提。按照外部性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性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影响其它经济主体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得另一个经济主体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可耗尽外部性的例子有公共运输,不可耗尽外部性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外部经济通常是指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效应(如教育和安全)。外部不经济通常是指有害外部性的商品。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如污染和犯罪)。个人通常会倾向于“外部不经济”的消费行为,因为有害外部性商品带来的成本不需要个人承担(如污染),经济上称此为“过度消费(overconsumption)”。而由于有益外部性商品带来的收益并不能被个人独占,个人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做出“外部经济”的消费行为(如教育),经济上称此为“不充分消费(underconsumption)”
2023-07-01 10:15:011

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第四产业与信息市场

第四产业及市场的形成,信息市场功能与特征,信息产业及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等问题,构成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第二部分内容。80年代后,以电子通信产业及服务为核心的狭义信息产业(市场)概念,渗透到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形式中。某些研究者使用的信息市场概念,已不再是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等人创立的广泛意义的信息市场概念。这样,研究文献中的信息产业(市场)概念出现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信息产业(市场)主要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处理产业(市场),广义信息产业(市场)不仅包括狭义范畴,而且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等产业(市场)。费希尔-克拉克产业分类法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这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产业分类体系。然而,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却认为,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理论结果,信息产业应当作为社会经济过程的一种独立产业而存在,也即所有国民经济活动都可以归纳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四大产业概念之下。这种观念最早出自波拉特,随后得到宏观信息经济学者的普遍赞成。但是,作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业主要包括哪些产业部门或经济活动,西方学者之间却存在较大分歧。一种常见观点认为:第四产业是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与信息设施及服务相关的活动识别出来而形成的产业群,它主要由四大部门组成。(1)信息生产产业,即主要直接生产可消费信息。(2)信息处理产业,该产业主要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经济与管理决策依据,不涉及信息生产。(3)信息分配产业,即从事信息传播与分配活动的社会部门。(4)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的生产、安装、操作及维修等社会部门。在此信息产业结构基础上,形成四种信息职业:(1)信息生产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市场研究与协调人员,信息收集者,咨询服务人员,艺术家和程序设计员等。(2)信息处理者,包括政府职员,行政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商人,办事员及领导者等。(3)信息分配者,包括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4)信息基础设施职业,包括信息机器操作人员如邮电通讯人员、打字员、信息交流员和数据加工人员以及专职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保证信息畅通的安装、维修人员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产业及信息职业人员的社会活动,构成宏观信息市场。与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相对应,宏观信息市场也由一级和二级信息市场构成。在一级信息市场中,信息技术及信息的传递技术都由企而形成。二级信息市场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市场,因为其信息产品不在公共市场上交换,也不形成市场价格。但是,二级信息市场既发挥社会集团内部信息交流市场的功能,形成信息贸易内部化,同时,也起到支持一级信息市场发展的作用。无论是一级信息市场还是二级信息市场,其最终产品是知识。它们都具备符号性经验交流,学习乃至再学习,改变认识乃至确认某项知识,降低不确定性,扩大选择范围,实施合理选择,评价各种决策,控制经济过程,传递经济知识等14项功能。根据这些功能,宏观信息市场具备以下特征:所有权外在性,公共商品外在性,消费过程无损耗性,收入与财富再分配效应,生产与交换不确定性,技术外在特征,政府创造市场的能力和度量的局限等。
2023-07-01 10:15:091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鲜花插在牛粪上”隐含着一个重大的信息经济学原理,即搜寻理论。搜寻理论把搜寻分为固定样本搜寻和连续搜寻。假定消费者知道市场上价格的分布,但不知道每一个销售者的报价。消费者可预先选定几个销售者,寻找其中的最低报价,这种搜寻叫做固定样本搜寻。或者,消费者也可连续不断地搜寻,直到找到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放弃搜寻),这样的搜寻称之为连续搜寻。搜寻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搜寻是有成本的。所谓“信息”,阿罗(Arrow,1977)认为,信息就是指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广义地讲,任何事件或事物都包含或传递信息。搜寻,就是决策者将样本空间中的选择对象转变成选择空间中的选择对象的活动。搜寻成本则是指搜寻活动本身所要花费的费用,这种费用有时指搜寻活动所需要的开销,有时也可以指等待下一次机会所付出的代价。因为搜寻有代价的,你 可以继续搜寻,也可停止。就这样能加分吗?
2023-07-01 10:15:232

信息经济学论述题!

这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二手车市场上,存在两种价格不同的二手车,而且买者只知道有两种不同的二手车但不知道单个车辆属于那种。在这种情况下,买者只愿意出两种车的平均价格来购买二手车,在这种价格下,卖者只愿意卖出劣质车而不愿意卖出好车,而买者如果是理性人的话就会考虑到卖者只会卖出劣质车从而双方只会按劣质车的价格成交,这样就使好车失去了市场,造成经济运行的低效率。
2023-07-01 10:15:341

学习信息经济学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作用

我个人认为学习信息经济学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经济学里头对,对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业就非常的好好就业。
2023-07-01 10:15:431

信息经济学分析如何应对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总认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只是价格涨跌的不确定性,只要知道价格涨跌方向就不会亏损,这是市场很容易吸引投资者参与的原因之一。但事实远非如此!市场的不确定性远比价格涨跌的不确定性要多得多。 市场的不确定性包括:价格涨跌的不确定性、涨跌方式的不确定性、涨跌速度的不确定性、涨跌规模的不确定性、涨跌时间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突发政策的不确定性等等。 这些不确定性组合起来形成价格的运行,这些不确定性的集合导致盈亏不成比例,所以市场上永远都是少数人获利。 只有克服这些不确定性才能获利。涨跌的不确定性一般用基本面的分析来处理。但基本面本身也处于不确定性状态。用动态的、变化的、无法确定的基本面来寻找市场的方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你有很强的资料来支持分析,你得到的也仅仅是市场的一个大概方向,而非绝对方向。 即使你真的对方向判断正确了(50%-70%概率),接下来的问题又出现了:市场会以何种方式来运行?是先跌后涨还是先慢涨再加速或者先长期盘整再涨?或者涨多大幅度之后市场会出现回调?涨是直线上涨还是振荡上涨?回调是以缓慢的速度运行还是剧烈的方式出现?这些都难以确定!影响价格运行方式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力量,资金为了获利必定会使市场处于复杂的难以意料的运行状态,而资金主要就是主力大户,所以很多人靠打听主力的动向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市场上永远存在靠消息来交易的根本原因。 然而主力动向也是不确定的!成功判断价格运行方式的概率不会高于30%。另一个不确定性就是涨跌规模的不确定性。你可能做对了方向,但可能只获利很少就走了,也有可能你本来已经获利不少,但因为对涨跌的规模难以确定,最终价格大幅回调,你再次回到获利很少的状态。 这就是涨跌幅度的难以确定性造成的。 投资者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通过黄金比例来处理,但黄金比例的起点本身不好找,而第一波以哪里为准也不好确定,最终导致测算成功的概率依然不高。
2023-07-01 10:15:501

信息经济学里碰到的一个问题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何设计一个机制,以甄别好的行业和好的对象?

1、扩大信息的搜寻对象,多掌握一些候选对象的信息。为了寻找到最合适的伴侣,在确定正式恋爱关系之前,男女双方一般都应尽可能地扩大搜索对象和范围,不能单单局限在特定的某个人身上。当然,如果在搜寻领域,被搜寻对象的素质同自己差不多,那么一般更容易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对象。薛兆丰曾在他的文章中直言: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谈恋爱。分析起来,这样说的理由是:社会上的人,是分层次的,各个人都客观地处在社会的某个层次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大学里,大家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挤过独木桥来的,彼此的素质相差不大,加上几年共同的大学生活,更容易沟通,找到共同语言。因此,尽管大学恋爱的成功率可能不是很高,但如果大学生要寻找最合适的伴侣,最理想的场所无疑非大学莫属(可惜本人读大学时,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竟没想到此点,哀哉痛也)。按照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则,现在谈恋爱,一般女性都处于被动地位,等着男孩来追。所以,当男孩发现自己对哪位女孩有好感时,应主动向对方发出感觉不错的信息。而当女孩发现有男孩在追自己,哪怕对对方不是特别了解,但初步印象又不错的话,最好不要一口回绝,完全可以以“咱俩之间了解得还不够”等为理由,给双方一个进一步了解的机会。当然,女性也完全可以更主动些,向自己满意的男性发出表示好感的信息。因为现实中,优秀的男孩往往显得更孤傲一些,他对事业也更专注一些,加之有些不错的男孩,恰如卢梭所说:“在最心爱的女人面前灰溜溜地垂涎三尺也不敢吭声”。这样,如果女孩只是被动地单等男孩来追,不排除会发生这样的情形:本来很爱那位男孩(而事实上这位男孩也同样深爱着这位女孩的),但男孩或是由于胆小、或是由于太执着于工作、或是由于别的种种原因,没有主动去追,于是“遗憾”和“悲剧”就经常发生着。在我看来,无论谁,都有爱别人的权利。也无论谁,都有接受与不接受人家感情的权利;但无论谁,都没有伤害对方的权利。所以,倘若男孩要追女孩,也应讲点绅士风度,如果遭到对方明确而坚定的拒绝,不应再死皮赖脸、死缠烂打。如果因了自己的“爱”,而让对方烦恼不堪,那叫什么“爱”?那叫“自私”!男孩们有必要意识到: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自己有责任、有能力因了自己的爱,而让对方生活得更幸福、快乐,这是性别差异对男性的客观与合理要求。2、尽量抓住最本质与真实的信息,然后进行“比较—鉴别—择优”。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和优劣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外貌、学历、性格、职业、品德、才能、家庭出身、经济收入等等。同时,每个人的偏好即各自看重哪一方面又是不同的,自然选择的标准也就存在重大差异。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2023-07-01 10:15:571

在信息经济学中,隐藏特征指的是什么

隐蔽特征:订立合同时的既存事实和历史的私有信息,体现某人某事的特点或特征。隐蔽行为:订立合同后发生的事实的隐蔽信息,主要是别人难以观察到的行为或活动。
2023-07-01 10:16:111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经济学例子和解释

比如说在学校中的贫困生认定的时候,学校不会花费大力气去调查每一个学生是不是贫困生,而是采取班级推举的方式,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伪贫困生的现象”,你可以看一下《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01 10:16:17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简介】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结构形式、组织管理的关系;信息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等。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信息价值的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等。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最佳投资和投资效果;影响信息经济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信息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等。4.信息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信息产业与部门经济结构、服务性行业结构、教育机构的关系;信息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5.信息系统。包括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聚集与分散对信息系统价值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考察信息系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系统经济的管理;最优化信息系统的选择等。6.信息技术。用技术经济原理研究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经济效益的作用;比较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采取新信息技术的最佳方案;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7.信息经济理论。包括对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性质、方法、作用、历史等基本问题的研究。【非对称信息环境与微观信息经济学】非对称信息指交易双方各自拥有他人所不知道的与交易有关的私人信息。在“囚徒困境”中,囚犯互相不知道同伴是什么样的选择,因而选择坦白交待;产品市场上著名的“柠檬市场”(次品市场),卖主比买主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工资、激励及逆向选择问题,老板不了解众多下属中谁最具有能力做经理。也不了解上任的经理是否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而下属则不了解老板的利润究竟是多少;还有腐败的滋生与惩治;虚假广告与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等,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因此,一般不对称信息问题都可归结为“委托一代理”模型。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支付不低于后者参与这个契约的机会成本,同时又要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委托人的最优选择应该是什么?博弈论学者哈萨尼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定义了贝叶斯-纳什均衡,以寻求最优的契约或制度安排,使代理人吐露实情。委托人还可通过一些信号,如价格、荣誉、广告等,获取信息。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重要的既定条件之一。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在现实中很难真正存在。对不完全信息状态下市场的研究逐渐发展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开始介绍六七十年代西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在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者之后,国内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类介绍、研究与应用的论文与著作逐渐多了起来。【宏观信息经济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克卢普和斯坦福大学的的波特创立的宏观信息经济学,把信息产业视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第四产业,以统计数字及数量分析来说明信息经济的发展,它是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必然结果。以乌家培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学者认为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信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关信息市场的问题,如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计算,市场主体行为的考查及市场容量的扩展;信息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规律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的研究:国民经济的信息化问题以及如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工农业,还有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信息系统的研究等。总体来讲,宏观信息经济学既研究信息产业的经济运作,也研究社会宏观经济的信息化问题。【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结合】目前,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进程中,经济学界更多地关注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十分重视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介绍及对各种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问题的研究。而对于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则较少涉足。尽管信息与商品有着不同商品的特点。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也有其特殊的经济规律,但它受到信息学者的重视要远远超过经济学者。也正因为如此,信息经济学给信息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信息学界有一些极为活跃的信息经济学研究者,他们不但从事信息商品与信息产业的经济学研究。也逐渐进入微观信息经济学领域,并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方法是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契约理论人手,进而研究信息(各种信号)的搜寻,以及信息的成本及交易成本,逐步过渡到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领域。【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尽管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但它的应用研究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宏观信息经济学。近两年来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在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时期的制度安排及市场规范方面有着不町低估的作用,是信息经济学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如前所述,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在不确定、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契约和制度来安排规范当事者双方的经济行为,又称为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或契约理论。在此前提下,任何经济行为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和惟一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最优化决策问题,即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最大化。而且它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方法,这都使得微观信息经济学相对于传统经济学而言实用性更强,更能广泛和深入地研究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总结】从本质上说,西方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博弈论研究的问题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各自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所能达到的均衡,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则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存在着非对称信息。在这里,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经济学所讨论的信息即指这种影响双方利益的信息,而不是讲各种可能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按内容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双方知识的不对称,指一方不知道另一方诸如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这是外生的、先定的,不是双方当事人行为造成的。对于这类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称之为隐藏知识、隐藏信息。第二类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对于这类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称之为隐藏行动。比如在签订合同后,雇员是努力工作还是偷懒,雇主不能自由控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行一种激励机制,使雇员采取正确的行动。比如用什么样的工资制度或福利制度,使雇员努力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会在两种情况下遇到不对称信息的问题。按不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在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问题,而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息经济学两大基本研究课题。比如,选择一个企业经理,如果事先董事会不清楚经理的能力,而经理自己清楚,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如果事先双方都知道经理的能力,但签约后不清楚经理的努力程度,则出现道德风险问题隐藏行动;或者事先都不知道经理的能力,但签约后经理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而董事会不清楚,则也是道德风险问题?隐藏信息 ,因为经理离任有可能带走客户。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西方信息经济学认为,减免的办法就是建立起激励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
2023-07-01 10:16:383

信息经济学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息具有多种属性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结构形式、组织管理的关系;信息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等。(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信息价值的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等。(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最佳和效果;影响信息经济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信息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等。(4)信息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信息产业与部门经济结构、服务性行业结构、教育的关系;信息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5)信息系统。包括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聚集与分散对信息系统价值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考察信息系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系统经济的管理;最优化信息系统的选择等。(6)信息技术。用技术经济原理研究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经济效益的作用;比较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采取新信息技术的最佳方案;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7)信息经济理论。包括对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性质、方法、作用、历史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2023-07-01 10:17:061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

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从宏观上看,信息经济就是信息产业经济,它具有知识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联性、紧迫性及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信息经济也就是信息产品经济,它具有综合性、集约性高增值性、高技术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总体而言,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并集中致力于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结构、发展规律。它既包含对正在变化的职业和就业模式、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地位所直接进行的实证研究,又包括对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及社会长期发展的理论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泼拉特创立的信息经济测度范式,用信息产业产值占GMP的比重和信息产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重两项指标来测定信息经济规模,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这套范式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还需相应地改进,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有待完善的。第二,信息的经济成本问题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产成本信息传播成本,也包括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信息成本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这也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第三,信息商品问题。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来考察其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挤系统的作用备件、作用规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价值产生、转移和消费以及信息关系经济效益问题的客观规律,社会在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从经济角度研究信息系统活动和信息系统经营管理,以及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活动。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的区分仍有争议,有形的物质商品是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基础,由此对信息经济范围也就有着不同的界定。第四,信息经济分析问题。首先,经挤学上的古典主义框架是否适台于信息的经济分析,始终是有争论的问题。尽管修正后的新古典理论在一些领域中容纳信息现象,如在生产理论、市场行为和技术变化中已经出现“搜寻”和“信号”等概念,但缺乏系统组织研究和偏重专业知识。这种方法下的经济分析,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在企业系统和市场环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视为可能弥补新古典理论缺陷的分析主题。这个主题集中于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个特殊类型一一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本质,试图让决策者有能力处理减小不确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及规律。第五,信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信息经济学既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有现代信息价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门经济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学科。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是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经挤模式的描述与运行规律的揭示。它涉及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信息经济中有价值的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东西。第六,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提高,我国信息经济恬动发展迅速,许多堀起的信息服务业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信息经济学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促使着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向应用性和实用性方面转化,如信息商品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策略问题、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信息服务中的区域台作问题、信息技术及其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问题等。第七,信息资源的有救利用问题。信息资源是信息经济学之本,信息资源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产生多大经济效益,涉及信息资簿计划、组织、使用、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与其它的社会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使得人类无限的需要难以满足。因此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信息资源组织生产括动,研究如何将社会信息商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使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和动力。尽管信息资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协调和相关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选择对于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的信息系统,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便于掌握经济运转规律,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随着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港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推进,以及人类社会将由工韭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的基本经济资源。因此,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挤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也将随着研究的深化而丰富和完善。尽管信息经挤学在本世纪还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乐观的。
2023-07-01 10:17:174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什么年代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简介: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因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形成发展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弗里兹·马克卢普(F.Machlup)教授。他在1962年发表了一本专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并对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生产进行了统计测定。这本书1966年被译成俄文,1968年又被译成日文。自1980年起,马克卢普又扩展前书,陆续发表了《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8卷本巨著。其中第1卷名为《知识与知识生产》。第二位著名的早期研究者,当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博士。他在书中更新了美国知识产业的统计数据。他在马克卢普的研究的基础上,在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的影响下,于1977年完成了《信息经济》(The Information Economy)9卷本的内部报告。这个报告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美国信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后写成的。波拉特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术按不同于马克卢普的最终需求法的另一种增值法,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这种方法不仅引起美国商务部的重视,而且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日本的宫泽等。早在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的乔治·斯蒂格勒就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论文,其中对信息的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获取信息要付出成本,不完备信息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美国的维克里教授和英国的米尔利斯教授还在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延伸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他们把掌握信息多的一方称为代理方,另一方称为委托方,通过引入“激励相容”等概念,把不对称信息问题转化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得到高度重视,其中的约束—激励机制正被广泛应用。美国主要从具体应用方面研究有关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它生产因素的影响;日本则侧重于抽象研究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者都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后,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日本增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著作相继问世。
2023-07-01 10:17:342

2.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性思 想和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学说的特点可以用唯资本化,唯计划化和唯工业化来概括。由于这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发展理论纷纷出现,因此,这一阶段又被称为发展理论的巨大创新和争鸣阶段。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这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也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既要取得经济增长又要求公平分配,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大致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在这一阶段,以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西方保守政府的上台带来了一整套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当时所谓的供给方面的经济学。从政策上来说,则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在这一阶段,新古典经济主义经济学逐渐占据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的主流。第四阶段是从8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的现在为止的一段时间。随着战后高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新的高科技竞争体系。8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023-07-01 10:17:432

信息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请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因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斯蒂格勒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1.多因素加权平均法评价方法(侯炳辉教授)2.AHP层次分析法:3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方法4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2023-07-01 10:17:531

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1、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2、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2023-07-01 10:17:591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什么年代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9-1970为其产生与发展阶段;“信息经济学”滥觞于1959年马夏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此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两条线:  一、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  二、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  因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2023-07-01 10:18:061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什么年代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信息经济学作为正式学科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信息经济学概述: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  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因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2023-07-01 10:18:163

信息经济学的分类

信息经济学的分经济学分支:▪ 发展经济学 ▪ 经济制度 ▪ 新制度经济学 ▪ 环境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 博弈论 ▪ 信息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 法律经济学 ▪ 管理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社会经济学 ▪ 货币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行为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 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 ▪ 李嘉图学派 ▪ 剑桥学派 ▪ 新兴古典学派 ▪ 新剑桥学派 ▪ 凯恩斯学派 ▪ 新凯恩斯学派 ▪ 德国历史学派 ▪ 奥地利学派 ▪ 新奥地利学派 ▪ 货币学派 ▪ 供给学派 ▪ 供给面学派 ▪ 芝加哥学派 ▪ 公共选择学派 ▪ 制度学派
2023-07-01 10:18:251

结合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经济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行阐述分析,越多越好,谢谢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学是基于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处于尝试性的研究之中。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交易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 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租金,实际上信息租金是每一个交易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每一个行业都是特殊信息的汇总,生产一种产品要工程师的专业信息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人员的市场信息,把产品变成商品进行交换,需要商人的专业渠道信息和价格信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座山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不对称信息实际上可以被看作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差异,消费者往往没有对商品的诸如生产信息等信息进行投入成本,这必然与生产者之间产生信息投入成本差异,生产者利用信息投入差异获取利润正是为了补偿先前付出的信息成本。其实质仍然是资本的获利性在另一种层面上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剥离了资本,换了一种观察的角度而已。 信息经济学的价值不在于揭示了信息不对称,而在于说明了信息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经济中,信息主要反映在价格上,价格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中心,其他信息都是为价格信息服务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用价格信号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围绕价格进行资源博弈的过程,对任何一种资源的优先占有都可以在博弈中获得相关的利益,信息也是这样。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普遍,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因此,纠正以上问题,减少信息暴利及维护资源分配的效率及相对公平应该成为信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2023-07-01 10:18:472

请用信息经济学解释中国人为什么爱送礼?

N维这样才能热昂自己的事业,必能把事绑定
2023-07-01 10:18:541

1.如何恰当理解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概念?它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概念有何区别?

一、名词解释信息市场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公共信息 委托-代理关系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激励机制 激励相容 信息产业 信息商品 信息经济 简答题: 1. 如何恰当理解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概念?它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概念有何区别? 2. 试借助非对称信息效用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搭便车”现象,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3. 市场竞争是如何从价格竞争走向非价格竞争的?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学意义? 4. 如何理解激励相容与参与约束?试通过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承包制等改革措施说明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 5. 购买名牌产品一定是虚荣心的表现吗?为什么? 6. 为什么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采用考试或面试的形式招收职工,或主要依靠其文凭来取舍员工? 7. 如何理解即使在供大于求的有效金融市场上,银行依然对贷款者采取配额制? 8. 二手车市场(柠檬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9. 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10. 试运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原理分析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的具体制度安排。 11. 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可以利用哪些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势地位? 12. 简述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13. 什么是信息结构?试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信息结构。 14. 与一般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相比,信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有什么特殊性? 15. 简述信息市场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 16. 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17. 信息经济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18. 信息产业的基本构成和特征是什么?
2023-07-01 10:19:03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均衡路径怎么定义?

一个特定的纳什均衡决定了原博弈树上的唯一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称为均衡路径,博弈树上的其他路径称为非均衡路径。纳什均衡只要求均衡战略在均衡路径的决策结上是最优的,而构成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仅要求在均衡路径上策略是最优的,而且在非均衡路径上的决策结也是最优的。
2023-07-01 1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