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

2023-07-01 17:38:22
共1条回复
莫妮卡住了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推荐

DNA双螺旋结构是怎样被发现的?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1952年5月,威尔金斯向他的朋友,36岁的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家克里克介绍了这张照片。当时克里克正与23岁的美国青年生物学家詹姆斯u2022沃森合作研究DNA的结构,试图揭示和阐明遗传信息的结构基础。1952年,来自美国的查尔加夫向克里克介绍了自己最近在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中,发现A=4ue584G=C这样的事实,思想敏锐的克里克立即意识到,嘌呤和嘧啶的数目相等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之间互相以配对的形式而存在,于是他提出了DNA中嘌呤与嘧啶的碱基配对的假设。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权威讨论了鲍林的模型。沃森从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中看出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个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并综合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沃森和克里克得到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
2023-07-01 14:00:451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者 1953年2月,沃森(Watson)、克里克(Crick)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
2023-07-01 14:00:511

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弗兰克林与威尔金斯首先拍摄下了DNA的X光衍射照片,并提出DNA的结构可能是双螺旋,后来才由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可以说,DNA双螺旋结构理论的确立是四位科学家的功绩,而居功之最应推弗兰克林。追溯源头,DNA的结构起源可能要上溯到在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之前的阿斯特伯里,他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X射线结晶衍射图认为,DNA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排列。然而阿斯特伯里所发现的DNA图片极其不清楚,并不能真实反映DNA清晰的图像。接力捧随后传到了英国的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小组。在40年代末,威尔金斯的研究小组就测定了DNA在较高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纠正了阿斯特伯里发现的缺陷,而且初步认识到DNA是一个螺旋形的结构。但是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威尔金斯似乎再也无法深入到更深层面了解DNA的真实结构。这时弗兰克林这位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化学家加盟到威尔金斯小组。她凭着独特的思维,设计了更能从多方面了解物质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法,如获取在不同温度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把这些各种局部的结构形状汇总,DNA的衍射图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全面。1951年,美国的沃森代表导师卢里亚前往意大利参加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就在这个时候,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关于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分析报告吸引了沃森。可以说这是对沃森研究DNA结构的启蒙。博士毕业,沃森被导师推荐到欧洲。在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与克里克相遇并共同研究DNA的结构。虽然受到自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报告的启发,但是,DNA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螺旋结构,是双链、三链还是四链的,说实话,沃森和克里克心中并没有谱。在1953年2月14日与威尔金斯的讨论中,威尔金斯出示了一幅弗兰克林于1951年11月在研究时获得的非常清晰的DNA晶体衍射照片。威尔金斯出据照片是为了证明沃森与克里克思路的错误,反过来,这张照片像一簇电石火花突然点燃了沃森头脑中蓄势已久的思维干柴,思维之火蓬勃燃烧。沃森不禁要叫出来:上帝!DNA链只能是双链的才会显示出这样漂亮而清晰的图!果然,在把核酸和糖放在外侧,把碱基置于中间后,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重新摆弄出了正确的DNA双螺旋结构。这距他看到弗兰克林那张清晰的照片只有两周的时间。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与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假说的短文,并配有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两篇文章,以支持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后来鲍林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证明了DNA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01:003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意义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他认为,如果没有这句话,将意味着他与沃森“缺乏洞察力,以致不能看出这一点来”。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论文后不久,《自然》杂志随后不久又发表了克里克的另一篇论文,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2023-07-01 14:01:133

沃森和克里克是怎样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是在遗传的研究深入研究中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023-07-01 14:01:191

DNA 双螺旋结构是谁提出来的:

【答案】:C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双螺旋结构显示出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能够自我复制,完善地解释了生命体要繁衍后代,物种要保持稳定,细胞内必须有遗传属性和复制能力的机制。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相关知识点: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著名的《物种起源说》。巴普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被誉为生理学之父。
2023-07-01 14:01:261

不懂就问,最早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人是谁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也是诺贝尔奖史上一个悲惨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这位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用X射线测晶法获得了DNA的第一张晶体衍射图片 “照片51号”。然而当时的科研环境,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照片给了实验室另外两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佛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根据照片,他们推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沃森、威尔金斯、克里克,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也未曾对富兰克林表示感谢,而富兰克林在1958年就已经因癌症逝世。
2023-07-01 14:01:332

双螺旋主要有哪些内容?

《双螺旋》内容简介: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一家名叫Eagle的酒廊里,一个叫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年轻人一进来就兴奋地嚷道,他和詹姆斯·沃森已经“找到生命的秘密”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在过去两年里,两人不分昼夜设法寻找DNA结构的秘密。这一天早上,他们终于解开了谜团,也结束了当时生物科学界对这项研究的角逐战。他们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充分显示了DNA是如何完成传递细胞遗传信息的使命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媲美。他们指出,遗传的基本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一种微妙的双螺旋结构。这一重大发现为探讨遗传的化学基础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引起了生物学的一场伟大革命。其结果是在此后不久就完全阐明了遗传密码问题。由于这一伟大科学成果,沃森和克里克获得了诺贝尔奖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分子生物学已逐渐成为一门受到确认的独立学科。这时,沃森决定写一本叫做《发现DNA结构的个人记事》的书。哈佛大学出版社同他签订合同,准备出版他的回忆录。在1966~1967年间,他将初稿送给书中涉及的人员传阅。那时,这本书定名为《诚实的吉姆》。这份初稿遭到了猛烈的批评,但并不是由于作者对某些历史事实记述得不够确切或者作者在自我吹嘘,而是认为作者对很多人的描写没有必要如此尖刻,或者说,有些言论显得简慢无礼。由于这些批评,沃森删去或至少是冲淡了一部分过于触犯人的章节,又补写了一个“尾声”,公开恳请人们纠正那些作者的记忆与他们有出入的地方。但是由于沃森显然没有按批评者的意见把那些过分触犯人的章节做出较为满意的修改,哈佛大学出版社奉命取消了出版该书的合同。后来沃森将书名改为《双螺旋》,副标题定为“发现DNA结构的个人经历”,一家商业出版社——阿森纽于1968年2月26日出版了这本书。《双螺旋》一书是沃森写的一本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印象记。书中不仅有科学知识,亦有科学工作方法,作者介绍发现DNA结构的来龙去脉,叙述的是1951~1953年期间,他观察事物的方法、其他一些当事人和他们的想法以及他本人的情况。1980年出版的英文新版本中,作者又加进了一些新内容。另外,在附录中收进了四篇文章,即沃森和克里克的两篇原始论文,以及斯坦特写的介绍DNA双螺旋与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和《双螺旋》一书作者及出版概况的两篇文章。读者阅读了附录中的材料更能加深对《双螺旋》一书的理解。沃森希望本书将说明这样一种观念,即科学很少会像门外汉所想像的那样,按照直截了当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的。相反,科学的进步(有时则是倒退)往往全盘是人为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人物本身以及文化传统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为此,他试图在书中再现他对当时的有关事件和人物的最初印象,而不是对自从发现DNA结构以来他所知道的一切做出评价。虽然,后者或许更为客观,但它却无法真实地反映一种冒险精神。这种冒险精神的特征是年轻人的自以为是,并且认为真理一旦发现就言简意赅、尽善尽美。作者为中译本写的前言中说:“我十分高兴,通过这部中译本,可以有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我们如何弄清了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结构的故事。同克里克进行合作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极为难得的一段时期。在撰写本书时,我力图表达出我们在探究这种我们认为可能是最重要的分子时的兴奋心情。我们所发现的双螺旋果然没有使我们失望。”沃森认为应该让DNA真正地服务于社会,一切基础知识,都应该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产,而不是变成某些企业的机密。现在,有多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正在共同研究人类基因组图谱,沃森写作本书正是希望研究者们能够自由地互通有无,而不是彼此保密,以使生命的本质真相大白的一天早日来临。
2023-07-01 14:01:411

在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中富兰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什么诺贝尔奖没有她?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然而,很少有人记起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没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上世纪末,富兰克林这位“DNA黑暗女神”逐渐得到科学界认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把新建的一座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大楼,英国皇家学会也设立“富兰克林奖章”,以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扩展资料: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02:003

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DNA对紫外线(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DNA进行含量测定。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度升高,称为增色效应;当变性核酸重新复性时,吸光度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较高温度、有机溶剂、酸碱试剂、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DNA双链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也称为DNA的解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意义: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2023-07-01 14:02:332

求一个有关DNA或DNA双螺旋结构的小故事,时间三分钟左右。

脱氧核糖核酸(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也被称为“遗传微粒”,原因是在繁殖过程中,父代会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DNA的结构: DNA的结构一般可划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四个水平。DNA[2]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 脱氧腺苷)、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 脱氧胸苷)、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 脱氧胞苷)、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 脱氧鸟苷)。[3]而脱氧核糖(五碳糖)与磷酸分子借由酯键相连,组成其长链骨架,排列在外侧,四种碱基排列在内侧。每个糖分子都与四种碱基里的其中一种相连,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读取密码的过程称为转录,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一段称为mRNA(信使RNA)的核酸分子。多数RNA带有合成蛋白质的讯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拥有特殊功能,例如rRNA、snRNA与siRNA。在细胞内,DNA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整组染色体则统称为染色体组。对于人类而言,正常的体细中含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之前会先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细胞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对于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而对于原核生物,如细菌而言,则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拟核内。染色体上的染色质蛋白,如组织蛋白,能够将DNA进行组织并压缩,以帮助DNA与其他蛋白质进行交互作用,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
2023-07-01 14:02:511

DNA双螺旋结构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不管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看,螺旋是生命的最基本形态。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目前还没有人揭开这个谜。20世纪50年代,当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之后,生命与螺旋的关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各种反刍动物的头上,大都长着一对螺旋形弯角。田螺、蜗牛的外壳,也都呈现为美丽的对数螺旋形。这些形象都表明,生命和螺旋之间的确存在着特殊的联系。科学家们对此也作出了不少有趣的解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学者们进一步发现,生命和螺旋之间,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简单的关系。1950年,著名生化学家鲍林首先提出了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长链是螺旋形结构,并把它定名为α—螺旋。其后人们发现,不但纤维状蛋白质有—螺α旋,而且球状蛋白也有α—螺旋。此后的发现又进一步证明,许多大分子都有形成螺旋的倾向。比如,直链淀粉这一多聚酯是螺旋状结构;生物膜中心磷酯也能形成双股或单股螺旋;著名的DNA分子是由条状反身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所组成的。这些发现更加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生命与螺旋之间的奥秘。
2023-07-01 14:03:001

《双螺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双螺旋》一书是沃森写的一本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印象记。书中不仅有科学知识,亦有科学工作方法,作者介绍发现DNA结构的来龙去脉,叙述的是1951~1953年期间,他观察事物的方法、其他一些当事人和他们的想法以及他本人的情况。1980年出版的英文新版本中,作者又加进了一些新内容。另外,在附录中收进了四篇文章,即沃森和克里克的两篇原始论文,以及斯坦特写的介绍DNA双螺旋与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和《双螺旋》一书作者及出版概况的两篇文章。读者阅读了附录中的材料更能加深对《双螺旋》一书的理解。
2023-07-01 14:03:091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

1953年4月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发现的,但是首次被鉴别和提取是在1871年由Friedrich Miescher。
2023-07-01 14:03:161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哪两个人发现的?哪国人?是什么时候?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英国人
2023-07-01 14:03:276

詹姆斯·杜威·沃森的个人轶事

沃森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孩提时代就非常聪明好学,他有一个口头禅就是“为什么?”,往往简单的回答还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通过阅读《世界年鉴》记住了大量的知识,因此在参加的一次广播节目比赛中获得“天才儿童”的称号,而赢得100美元的奖励。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双筒望远镜,专门用它来观察鸟。这也是他和爸爸的共同爱好。由于有异常天赋,沃森15岁时就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在大学的学习中,凡是他喜欢的课程就学得好,例如《生物学》,《动物学》成绩特别突出。而不喜欢的课程就不怎么样了。他曾打算以后能读研究生,专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自然历史博物馆”中鸟类馆的馆长。 在大学高年级时,沃森阅读了一本艾尔文·薛定谔的书《生命是什么?》。他深深地被控制生命的奥秘的基因和染色体吸引住了。当S·卢里亚(一位从事噬菌体研究的先驱者)成为他的博士生导师时,沃森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1950年完成博士学业后,沃森来到了欧洲。先是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工作,后来就加入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从那时起,沃森知道DNA是揭开生物奥秘的关键。他下决心一定要解决DNA的结构问题。他很幸运能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共事。尽管彼此的工作内容不同,但两人对DNA的结构都非常感兴趣。当他们终于在1953年建构出第一个DNA的精确模型时,完成了被认为是至今为止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56沃森到哈佛大学任生物学的助理教授。在那里他的研究重点是RNA和RNA在基因信息传递中所起的作用。1976年沃森担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任。沃森使冷泉港实验室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主要从事肿瘤、神经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1962年,沃森与克里克,偕同威尔金斯共享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莫里斯·威尔金斯和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提供了有关DNA结构的必要数据。沃森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于1968年发表。这本书是首次采用谈话的形式描述进行科学发现的详细过程,一直畅销不衰。 2007年10月16日开始抵达英国进行巡回演讲的沃森表示,黑人不如白人聪明;有关不同种族智力水平相同的观点是一种错觉。这种说法立即引起多方猛烈抨击。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政策错误地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基础上,即认为黑人与白人同样聪明,但试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沃森声称,10年之内都无法找到造成人类智商差别的基因。此前,沃森15日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他“对非洲的前途天生悲观”,因为“我们所有的社会政策都基于这样一个设想:非洲人的智力与我们相同,但所有试验都表明并非如此”。他说,人们有一种自然的愿望,认为所有人应该平等,但“那些和黑人雇员打交道的人发现事实不是这样”。 2014年12月4日,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当地时间拍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诺贝尔奖牌,不出数分钟即以475万美元成交。这是第一位在世诺贝尔奖得奖者拍卖奖牌,成交价较估计的250万至350万美元高出很多。 沃森因与研究伙伴共同发现脱氧核醣核酸(DNA)双螺旋结构而在1962年获颁诺贝尔医学奖,被称为“DNA之父”。此后因发表涉种族言论,遭业界排挤,事业每况愈下。 沃森希望借这次拍卖“重新投入公众社会”。沃森坦承以前“愚蠢”,为往事道歉,这次拍卖所得一部分将捐给母校芝加哥大学和曾任职的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余款将用于补贴生计。 佳士得也同时拍卖沃森在获奖宴会上发表演说的5页纸手稿,成交价为36.5万美元。
2023-07-01 14:03:431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4月25日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他认为,如果没有这句话,将意味着他与沃森“缺乏洞察力,以致不能看出这一点来”。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论文后不久,《自然》杂志随后不久又发表了克里克的另一篇论文,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详细资料请参考:on http://www.bio1000.com/zt/dna/3849.html
2023-07-01 14:04:091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

世界著名生物科学家、遗传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1953年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和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三大科学发现。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发现,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层次。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科学的权威,在沃森等人的推动下,“生命登月”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过去10多年里成功得以实施,人类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基因图谱。
2023-07-01 14:04:161

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坚持的精神或者是比较好的对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之类的启示
2023-07-01 14:04:222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请采纳~
2023-07-01 14:04:302

谁发现了DNA结构

发现DNA最早是在1869年,是由德国生化学家米歇尔发现的。米歇尔在作博士论文时要确定淋巴细胞蛋白质的组成,不想却发现了一种既不溶解于水、醋酸,也不溶解于稀盐酸和食盐溶液的未知的新物质,最终证实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便将它定名为“核质”。后由瑞典著名生化学家阿尔特曼建议将“核质”定名为“核酸”。  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叫做“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有两大类:一类是核糖核酸(即RNA),另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2023-07-01 14:04:392

人类最早发现有DNA存在的是谁?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两位年轻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宣布他们的重大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在全球科学家共同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的今天,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副院长、我国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陈竺教授,请他为读者介绍人类生命科学史上DNA发现的重大时刻和经典故事。■米歇尔发现了DNA发现DNA最早是在1869年,是由德国生化学家米歇尔发现的。米歇尔在作博士论文时要确定淋巴细胞蛋白质的组成,不想却发现了一种既不溶解于水、醋酸,也不溶解于稀盐酸和食盐溶液的未知的新物质,最终证实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便将它定名为“核质”。后由瑞典著名生化学家阿尔特曼建议将“核质”定名为“核酸”。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叫做“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有两大类:一类是核糖核酸(即RNA),另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核苷酸中的糖分子是“核糖”,后者是“脱氧核糖”。记者:陈教授,您能告诉我们核苷酸中糖分子的“有氧”与“脱氧”对于我们人类生命意味着什么?陈竺:按照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生物中的遗传物质大都为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也就是说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异性在于DNA序列的特异性。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探索揭示生命的奥秘十分重要。■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2003年4月23日,英国科学界在伦敦举行盛大聚会,庆祝生命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这次庆祝会由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医学研究会和《自然》杂志共同举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杰出的生化学家詹姆斯·沃森出席聚会并发表了讲话。詹姆斯·沃森是美国芝加哥人,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与同在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英国生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相识,便共同开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构建出一个高约两米的双螺旋模型,以此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孟德尔的生物遗传理论,同时标明DNA是一个双螺旋结构,很像一段螺旋的梯子。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这两位年轻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步入老鹰酒吧宣布他们的重大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并于同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宣布了他们的这一发现。记者:后人应怎样看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与价值?陈竺:双螺旋结构显示出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能够复制,完善地解释了生命体要繁衍后代,物种要保持稳定,细胞内必须有遗传属性和复制能力的机理。这一发现标志着沃森和克里克终于揭示出了基因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两人由此获诺贝尔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革命。■还有一人也同获诺贝尔奖就在沃森和克里克获得诺贝尔奖的同时,还有一个人也同时获得了这一重大奖项,他叫威尔金斯,是英国的一位生物物理学家。他的X光衍射研究,对于DNA分子结构的确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威尔金斯1916年出生于新西兰。他用X光衍射分析对DNA进行研究,发现DNA分子是有规律的,研究还显示DNA结构有可能是螺旋体。在此基础上,威尔金斯的同事———年轻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伦敦国王学院,借助于伦琴射线进行DNA结构分析,证实了这种结构是由一恒定的距离重复单位组成,并指出已知存在于DNA中的磷酸盐基团可能位于螺旋体的外部。运用这一研究成果,沃森和克里克才得以构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并与威尔金斯同获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记者:获奖者中为什么没有富兰克林,她的研究贡献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她岂不是不公平?陈竺:是这样的。但此时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因患癌症已经去世,所以没能获取这一殊荣。可是,她对DNA结构的发现确实是功不可没,因此至今为后人深深怀念。■相关概念: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结底是DNA能够复制。生物体要维持种族的延续,就必须把他们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要把DNA分子稳定地传给后代,这就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DNA的基本功能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复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遗传信息;另一方面是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能使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2023-07-01 14:04:581

DNA双螺旋结构理论为什么是生物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因为,自从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也由此纠正了科学界错误的观点:蛋白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的碱基排列序中。而基因正是DNA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由此引发了生物界基因工程、克隆的技术快速发展。从此掀起了新的华章。 望采纳呦。
2023-07-01 14:05:071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然而,很少有人记起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没的科学家——富兰克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出色的物理化学家、结晶学家和X射线衍射技术专家。1920年7月25日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194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后从事煤炭分子结构研究并于1945年获博士学位。“二战”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1951年回国,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同威尔金斯一起研究DNA结构。当时人们已知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对其结构及作用机制还不甚了解。1951年,富兰克林成功拍摄出一张高清晰度的X射线衍射图,具有明显螺旋结构特征。她做出了DNA单位分子的完整空间描述,并且发现DNA具有双链螺旋结构,磷酸基团位于分子外侧,碱基位于内侧。此时,剑桥大学的沃森和克里克也在进行此项研究。1953年初,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来访的沃森看了那张照片及测量数据。他们据此获得启发,立即悟到DNA的结构并于两周后搭建出双螺旋模型。但直至报告发表他们也没告知或提及富兰克林。1953年3月,当富兰克林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文打算发表时,才发现DNA结构被破解的消息已出现在新闻简报中。当沃森等人获诺贝尔奖时,富兰克林已于1958年因病早逝,自然不在受奖之列。上世纪末,富兰克林这位“DNA黑暗女神”逐渐得到科学界认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把新建的一座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大楼,英国皇家学会也设立“富兰克林奖章”,以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023-07-01 14:05:281

谁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 DNA双螺旋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构造出一个右手性的双螺旋结构。当碱基排列呈现这种结构时分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沃森后来撰写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中译本)中,有多张DNA结构图,全部是右手性的。这种双螺旋展示的是DNA分子的二级结构。
2023-07-01 14:05:362

从人文视角看 DNA 双螺旋结构的探索与发现的故事,你获得了哪些思想启迪?你觉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人类最终全面揭开生命奥秘的进程中,化学已经并将更进一步地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2023-07-01 14:05:441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谁

追溯源头,DNA的结构起源可能要上溯到在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之前的阿斯特伯里,他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X射线结晶衍射图认为,DNA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排列。然而阿斯特伯里所发现的DNA图片极其不清楚,并不能真实反映DNA清晰的图像。接力捧随后传到了英国的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小组。在40年代末,威尔金斯的研究小组就测定了DNA在较高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纠正了阿斯特伯里发现的缺陷,而且初步认识到DNA是一个螺旋形的结构。但是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威尔金斯似乎再也无法深入到更深层面了解DNA的真实结构。这时弗兰克林这位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化学家加盟到威尔金斯小组。她凭着独特的思维,设计了更能从多方面了解物质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法,如获取在不同温度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把这些各种局部的结构形状汇总,DNA的衍射图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全面。1951年,美国的沃森代表导师卢里亚前往意大利参加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就在这个时候,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关于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分析报告吸引了沃森。可以说这是对沃森研究DNA结构的启蒙。博士毕业,沃森被导师推荐到欧洲。在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与克里克相遇并共同研究DNA的结构。虽然受到自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报告的启发,但是,DNA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螺旋结构,是双链、三链还是四链的,说实话,沃森和克里克心中并没有谱。在1953年2月14日与威尔金斯的讨论中,威尔金斯出示了一幅弗兰克林于1951年11月在研究时获得的非常清晰的DNA晶体衍射照片。威尔金斯出据照片是为了证明沃森与克里克思路的错误,反过来,这张照片像一簇电石火花突然点燃了沃森头脑中蓄势已久的思维干柴,思维之火蓬勃燃烧。沃森不禁要叫出来:上帝!DNA链只能是双链的才会显示出这样漂亮而清晰的图!果然,在把核酸和糖放在外侧,把碱基置于中间后,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重新摆弄出了正确的DNA双螺旋结构。这距他看到弗兰克林那张清晰的照片只有两周的时间。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与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假说的短文,并配有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两篇文章,以支持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后来鲍林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证明了DNA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05:531

?? 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

dna是4个碱基的按两两配对的形式,形成两条很长的直线形的分子结构,这两条直线结构之间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按理说是形成两条平行线,但是却不是,是双螺旋结构。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有两条绳子平行放在一起,当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应力时,就会自动绞合在一起,形成双螺旋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绳子。同样,dna上面的分子间也有力的作用,所以它们就形成了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06:085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哪两人发现的?哪国人?

詹姆斯.杜威.沃森,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生于美国芝加哥,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还有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的北汉普顿。美国和英国~
2023-07-01 14:06:254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历史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人类最终全面揭开生命奥秘的进程中,化学已经并将更进一步地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2023-07-01 14:06:461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

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年发现的?1953年双螺旋被发现詹姆斯.杜威.沃森,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生于美国芝加哥,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还有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的北汉普顿.美国和英国~请采纳~
2023-07-01 14:06:541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人类最终全面揭开生命奥秘的进程中,化学已经并将更进一步地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2023-07-01 14:07:021

在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中富兰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什么诺贝尔奖没有她?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然而,很少有人记起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没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上世纪末,富兰克林这位“DNA黑暗女神”逐渐得到科学界认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把新建的一座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大楼,英国皇家学会也设立“富兰克林奖章”,以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扩展资料: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07:091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右手螺旋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模型的提出是生命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转载手性之谜——向左向右 手性的定义现在该可以四平八稳地谈谈手性了。 手性(chirality,=handedness)一词源于希腊词“手”χειρ (cheir),指左手与右手的差异特征。手性及手性物质只有两类:左手性和右手性。有时为了对比,另外加上一种无手性(no chirality)作参照,可称它为“中性手性”。左手性用learus或者L表示,右手性用dexter或者D表示,中性手性用M表示。 手性可用对称性来说明。植物中常见到旋转对称性(有时叫辐射对称性,不准确),指的是存在旋转对称轴,如东北石竹、矮牵牛、黄瓜的花一般都具有五次旋转对称性,花每旋转2π/5=360°/5=72°,自身就重合一次。又如鸢尾科植物常具有3次旋转对称性。此外,还有平移对称性、伸缩对称性等等,但手性所体现的对称性与这些都不同。左手(性)与右手(性)单*平移和旋转不可能使两者全完重合,必须使镜像操作才能重合,所以手性对称性也叫镜像反射对称性。简单说,镜子中的东西在手性上与原物正好相反。正因为这一点,镜子用于展现实物并不算完美。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有这样的经验,我一开始按照镜中图像操作工具常常把左右搞反,适应一会才成。 我原是学地质学的,上大学第一学年就要学《结晶学及矿物学》,用的是武汉地质学院潘兆橹主编的教材。1984年,矿物学专家曹老师在北大俄文楼给我们上课,通常用三轮车从北大12楼(现已拆掉)运来一车木制模型。课上讲晶体对称性时,大家反复摆弄大大小小的模型。课上学得晶体有47种单形,其中有5种单形(名字都颇专业,三方偏方面体、四方偏方面体、六方偏方面体、五角三四面体和五角三八面体)都有“对应体”,即同时有左形和右形之分。这里不可能专门解释,你只需知道,现代地质学从一开始就要接触手性概念。 在化学中,组成相同但空间结构上互成镜像(对映体)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的性质有时差不多,有时差别极大,对人而言甚至一种有利一种有害。化学式为C17H20O的努特卡酮两种对映体的柚香竟然相差750倍之多(据宋心琦的文章,见《国外科技动态》2001年11期),当然这不是全由那种物质的结构决定的,因为对人的嗅觉起作用的受体也是由手性分子构成的,手性匹配才能产生可感受到的嗅觉。一些昆虫激素也有手性选择性,某种手性的只能吸引雄性,其对应体则只能吸引雌性。在药品当中,药品名称相同但手性构型不同时,药性也不同。如四米唑的左旋体是驱蠕虫药,而右旋体是抗抑郁药;甲状腺素钠的左旋体是甲状腺激素,而右旋体是降血脂药等等(据苑可、戴立信,《科技术语研究》2002年2期)。颇有争议的“反应停”(thalidomide)作为人工合成药,是两种对映体的混合物。有人指出其中一种对应体有治疗作用,而另一种可能有害。于是后来的制药工业和患者对药物的分子手性都很敏感。手性所能描述的事物极其多样,大至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大气气旋,小到矿物晶体、有机分子、安培电流、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等等。在植物学中,手性也是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左右对称的形态(如枫叶、兜兰,但不是绝对对称,绝对的对称只能在数学中找到)及攀缓和缠绕植物的茎蔓旋向,都涉及到手性。对于螺旋,两种手性的命名是相对的,原则上可以任意定义其中一种,则另一种正好与它相反。事实上,历史上人们的确给出了不同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译出的苏联的文章,对左右手性的称呼与现在流行的叫法正好相反。定义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关键要说清楚。关于螺旋的手性,我们的定义是:伸出一只手,让大姆指指向螺旋的轴向(不必计较哪是生长方向),另外4个指头握拳,于是由手掌到4个指尖有一“前进”方向,如果螺旋前进方向(不要求是生长方向,但要求与大姆指方向一致)正好与伸出的左手相符,则此螺旋为左手性的,如果与右手相符则为右手性的。说起来很费劲,但看一下图形,立即就明白了。这与电磁学中的安培定则(Ampére rule)差不多,安培定则说明了两种情况:1)载流直导线的电流方向与感生磁场方向。让右手大姆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的前进方向则为磁场方向。2)载流螺线管里的电流方向与螺线管的感生磁场方向。让右手四指由手掌向手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姆指指向感生磁场的北极。电磁学右手定则(这时一般称Fleming rule)还用于表示电场、磁场与运动方向三者的一般在系,在闭合运动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流的例子中,伸出右手,让右手手掌面对磁北极,大姆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指向感生电流的方向。这都是中学物理的内容,在此复习一下。 植物手性也可以采用如下定义:在生长或者运动的一端,从垂直轴向观看,若螺旋是顺时针的,则为左手性;若螺旋是反时针的,则为右手性。这两个定义等价,但第二个定义远没有第一个定义方便实用,而且容易自己弄混。左手性的螺旋叫左螺旋;右手性的螺旋叫右螺旋。在气象学中,定义也是一样的。在北半球,低压区能够形成左手性的气旋,高压区能形成右手性的气旋。南半球正好相反。 对于我后脑袋上的“旋”,相对于我自己的身体,它是向左手方向旋转的。从我的头顶上观看,头发是反时针旋转的。这人“旋”符合右手定则,应当算右手性! 库克(T.A.Cook)在《生命的曲线》中所用的手性定义与我们的定义等价,但陈述得极其繁琐,实在不敢恭维。《生命的曲线》整本书差不多都在讨论旋转与手性,用的都是这样的约定。 但是正如库克所说的,“不过,在这里我要对植物学家专用的某种术语提出强烈的异议。他们把绳索的左旋螺线称为‘右旋"的说法,是因为这种绳索是惯用右手的人编织而成的。那么把金银花称为‘左旋",理由是什么呢?”的确,我也觉得一些植物书上暗示的定义十分别扭。我们同意库克的用法,在这种用法中金银花是左旋的,即具有左手性。 那么植物界是如何定义手性的呢?陈荣道编著的《怎样画植物》(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中说:“由左向右旋转缠绕的叫做左旋缠绕茎,如牵牛花、紫藤、旋花。从右向左缠绕的叫右旋缠绕茎,如啤酒花、五味子等。”(第144页)这个定义本身是不清楚的,什么叫“由左向右”和“由右向左”?这就像某大师千里之外预测火箭发射前向左偏15cm一样,毫无意义,因为它可免于被证伪,在一个方向看偏左,在另外一个方向看就可以偏右。植物也一样,必须指定了生长方向,左与右的概念才明确,否则左就是右,右就是左。但所举的例子是近似清楚的,因啤酒花和五味子的手性一样,按我们的定义是左手性,按他说的是右手性。根据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猜到他们的定义与数理科学的定义正好是相反的,也与我们的定义相反。我们习惯上称牵牛花等为右旋的,啤酒花等为左旋的,详见下文。之所以说“近似”清楚,是因为紫藤的手性较复杂,由下文可知,紫藤属的植物既有左手性的,也有右手性的。 数理学界对手性的用法可从欧阳钟灿和刘寄星写的《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湖南教育出版社“科学家谈物理”丛书之一,1994年)得到印证。该书写道:“地球上所发现的生物氨基酸分子多见于左旋,一切天然的蛋白质都由左旋型氨基酸组成。而由这些左旋分子组成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却多数都有右手螺旋结构。一些生物,如螺旋形细菌、蔓生植物向上盘绕以及海螺等均以右旋占绝大多数。”(第127-128页)该书还用图形明确示意了所说的左旋与右旋的含义。可以明确地说,这与我们的理解完全一致。 在化学中,手性分子的识别是通过其光学特征进行的。不同手性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光学活性。能使平面偏振光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右旋体,记作(+)或者D,反之称作左旋体,记作(-)或者L。当等量的对映体分子混合在一起时,不再引起平面偏振光的旋转,液体无旋光性,称外消旋体,记作(±)或者DL。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构造出一个右手性的双螺旋结构。当碱基排列呈现这种结构时分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沃森后来撰写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中译本)中,有多张DNA结构图,全部是右手性的。这种双螺旋展示的是DNA分子的二级结构。那么在DNA的二级结构中是否只有右手性呢?回答是否定的。虽然多数DNA分子是右手性的,如A-DNA、B-DNA(活性最高的构象)和C-DNA都是右手性的,但1979年Rich提出一种局部上具有左手性的Z-DNA结构。现在证明,这种左手性的Z-DNA结构只是右手性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种补充。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或者生命信息的时代,仅北京就有多处立起了DNA双螺旋的建筑雕塑,其中北京大学后湖北大生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门前立有一个巨大的双螺旋模型。人们容易把它想象为DNA模型,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雕塑是左旋的,整体具有左手性。就算Z-DNA可以有左手性,也只能是局部的。因此,雕塑造形整体为一左手性的双螺旋是不恰当的,至少用它暗示DNA的一般结构是错误的。从天文学到地球科学,从化学到生物学,几乎处处都有手性显身影。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1968年诺尔斯(W.S.Knowles)用过渡金属元素制造出含手性配体的络合物,以它为催化剂,生产出有手性的产物。后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开发出更有效的催化剂。1980美国的夏普莱斯(B.Sharpless)发现了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极大推动了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到2000年,全球的手性药物销售额已达1230亿美元,占药物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全球畅销的500种药物中,单一对映体销售的手性药物占一半以上。 2002年6月13日英国《自然》发表加拿大科学家杰森(L.Jesson)和巴雷特(S.Barrett)研究某植物花柱手性的论文,指出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控制花柱的左右,其中向右是显性的。有人评价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01 14:07:281

那两位科学家用x射线衍射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故选:C
2023-07-01 14:07:481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什么结构

双螺旋结构。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DNA双螺旋(外文名DNA double helix)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相关信息: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接力捧随后传到了英国的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小组。在40年代末,威尔金斯的研究小组就测定了DNA在较高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纠正了阿斯特伯里发现的缺陷,而且初步认识到DNA是一个螺旋形的结构。但是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威尔金斯似乎再也无法深入到更深层面了解DNA的真实结构。这时弗兰克林这位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化学家加盟到威尔金斯小组。
2023-07-01 14:07:571

DNA 双螺旋结构是谁提出来的?()A.孟德尔 B.达尔文 C.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C解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双螺旋结构显示出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能够自我复制,完善地解释了生命体要繁衍后代,物种要保持稳定,细胞内必须有遗传属性和复制能力的机制。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故本题选C。本题相关知识点: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著名的《物种起源说》。巴普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被誉为生理学之父。
2023-07-01 14:08:321

在探寻DNA分子结构的过程中 富兰克林也参与了 可是到了最后别人都得了诺贝尔奖 而为什么他没有得?

富兰克林在法国学习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中派上了用场。X射线是波长非常短的电磁波。医生通常用它来透视人体,而物理学家用它来分析晶体的结构。当X射线穿过晶体之后,会形成衍射图样———一种特定的明暗交替的图形。不同的晶体产生不同的衍射图样,仔细分析这种图形人们就能知道组成晶体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富兰克林精于此道,她成功地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此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研究,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看了那张照片。根据照片,他们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两条以磷酸为骨架的链相互缠绕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氢键把它们连结在一起。他们在1953年5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端。 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她分辨出了DNA的两种构型,并成功地拍摄了它的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但她并不在意,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当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此外,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后人为了这个永远不能有答案的问题进行过许多猜测与争论。
2023-07-01 14:09:061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______ 结构

1951~1953年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合作,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阶段,这个学说不但阐明了DNA的基本结构,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的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说明,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沃森和克里克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答案为:双螺旋
2023-07-01 14:09:262

人类双螺旋DNA基因是环形还是线形?

人类双螺旋DNA基因是线性双螺旋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DNA对紫外线(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DNA进行含量测定。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度升高,称为增色效应;当变性核酸重新复性时,吸光度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较高温度、有机溶剂、酸碱试剂、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DNA双链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也称为DNA的解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意义: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2023-07-01 14:10:171

DNA结构发现的启示意义

DNA结构发现的启示意义发现的背景:(一)社会背景: 上世纪最重要的三个大的发现,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这是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个发现,都是在物质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产生的。DNA双螺旋结构在英国发现的,是1953年,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英国,那个时候相对来讲,它比美国是困难多了,美国当时是惟一没有受到战争影响的一个大国,而且由于战争的关系,使得美国非常重视科学,所以在“二战”以后,美国大量投钱来发展科学。而英国,这个实验室和这批科学家,是处于一个很困难的境地,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二)科学背景:20年代至30年代,量子力学的发展很快,新的思想对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有一大批物理学家加入到遗传学的研究之中。同时,由于物理学家的介入,对遗传学的实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x射线结晶技术。它不仅仅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分析dna 结构的工作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各研究小组一:DNA的结构起源可能要上溯到在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之前的阿斯特伯里,他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X射线结晶衍射图认为,DNA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排列。然而阿斯特伯里所发现的DNA图片极其不清楚,并不能真实反映DNA清晰的图像。二:接力捧随后传到了英国的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小组。在40年代末,威尔金斯的研究小组就测定了DNA在较高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纠正了阿斯特伯里发现的缺陷,而且初步认识到DNA是一个螺旋形的结构。但是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威尔金斯似乎再也无法深入到更深层面了解DNA的真实结构。这时弗兰克林这位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化学家加盟到威尔金斯小组。她凭着独特的思维,设计了更能从多方面了解物质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法,如获取在不同温度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把这些各种局部的结构形状汇总,DNA的衍射图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全面。本来,如果弗兰克林与威尔金斯继续合作下去,胜利果实既不会遥远,也不会让与别人,即克里克和沃森来摘取。但是弗兰克林由于与威尔金斯性格不合而时常发生矛盾,最终弗兰克林从威尔金斯小组中分离了出来,另立门户单干。两强的分离使得研究的实力大大减弱,速度也大大减慢。三:就在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对DNA结构进行研究时,一位名声更大的人物—美国化学家鲍林从1951年起就在用同样的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研究蛋白质的氨基酸和多肽链,最后发现了血红蛋白多肽链为α螺旋链,为此他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并因此而成为全球的X射线晶体衍射权威。对科研极其敏感的鲍林随即就将注意力转到了DNA上来,并获得了一些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片。也许是由于实验的问题,也许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问题,鲍林一直认为DNA是三螺旋结构。这让他进入了一个误区,从此再也没有走出这个死胡同,否则他会三次获诺贝尔奖(第二次是获196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四:由于弗兰克林、威尔金斯和鲍林在当时都没能获得较大的进展,于是天降大任于克里克和沃森。但是承担这一大任的克里克和沃森在后来都承认,他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巨人就是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尤其是后者。1951年,美国的沃森代表导师卢里亚前往意大利参加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就在这个时候,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关于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分析报告吸引了沃森。可以说这是对沃森研究DNA结构的启蒙。博士毕业,沃森被导师推荐到欧洲。在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与克里克相遇并共同研究DNA的结构。虽然受到自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报告的启发,但是,DNA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螺旋结构,是双链、三链还是四链的,说实话,沃森和克里克心中并没有谱。是在1953年2月14日与威尔金斯的讨论中,威尔金斯出示了一幅弗兰克林于1951年11月在研究时获得的非常清晰的DNA晶体衍射照片。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与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假说的短文,并配有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两篇文章,以支持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后来鲍林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证明了DNA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10:262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人物简介Rosalind Franklin (1920-1958)英国物理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她在DNA结构的研究方面为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打下了基础,这一发现对于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她的工作对DNA结构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Franklin并没有在历史上得到公认。她的成就不仅在于发现了DNA的结构,还在于她为女性科学家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平等。她的成就和贡献使她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和先驱者。生平经历一、少女时期,好奇心初醒Rosalind Franklin出生于伦敦是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的孩子在她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科学和数学的浓厚兴趣。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她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也为她获得了进入牛津大学的资格。Franklin在牛津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并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她表现出了卓越的学术能力。此外,Franklin还学习了多种语言,这对她未来的国际研究工作非常有帮助。二、事业起步,卓越之路在她的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阶段Rosalind Franklin致力于研究晶体学,研究领域涉及煤的结构、多种材料的晶体学和细胞结构等领域。在此期间,她成为了X射线晶体学方面的专家。并在英国的一些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工作,其中包括伦敦大学学院和国王学院。这个阶段的经历为她对DNA的结构研究打下了基础。三、DNA探索,开创新纪元1951年,Franklin被邀请加入伦敦国王学院的生物化学研究组。在这里,她开始了对DNA结构的深入研究。她使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对DNA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拍摄。与葛斯林一同发现了发现了DNA的其中的两种型态:“A型”和“B型”,并提出了A型DNA的X射线衍射图Franklin的研究为人类认识DNA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其成果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数据,最终为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提供了证据。四、宝贵遗产,不朽影响尽管她的工作对DNA结构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Franklin并没有在当时得到公认。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有关DNA结构的论文中,并未透露Franklin的贡献。其中沃森在其著作《双螺旋》中将Franklin形容成一个“女学究”型的女性,并描述她是个不合作的人物。直到她去世后几年,她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她的成就不仅在于发现了DNA的结构,还在于她为女性科学家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亚等。她的成就和贡献使她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和先驱者。
2023-07-01 14:10:331

发现基因是双螺旋结构的那两个科学家是谁

发现基因是双螺旋结构的那两个科学家是谁英国人弗兰西斯·克里克曾和美国人詹姆士·沃森一道,发现了DNA(胶氧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的双螺旋结构.克里克2004年7月28日辞世,享年88岁
2023-07-01 14:11:192

DNA分子的发现,发展

DNA结构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具传奇性的“章节”之一。发现DNA结构是划时代的成就,但发现它的方法是模型建构法,模型建构法就像小孩子拼图游戏一样的“拼凑”法。而在这场“拼凑”中表现最出色的是沃森和克里克。1928年4月6日,沃森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6岁就在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动物学学士学位,在生物学方面开始显露才华。22岁时取得博士学位,随后沃森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结识了早先已在这里工作的克里克,从此开始了两人传奇般的合作生涯。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生于英格兰的北安普敦,21岁在伦敦大学毕业。二战结束后,来到剑桥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克里克和沃森一样,对DNA有着浓厚的兴趣,从物理学转向研究生物学。当时人们已经知道,DNA是一种细长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一系列脱氧核苷酸链构成,脱氧核苷酸又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碱基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在1951年,很多科学家对DNA的结构研究展开了一场竞赛。当时有两个著名的DNA分子研究小组,一个是以著名的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化学家富兰克林为首的英国皇家学院研究小组,他们主要用X射线衍射来研究DNA结构。一个是以著名化学家鲍林为首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研究小组,他们主要用模型建构法研究DNA结构,并且已经用该方法发现蛋白质a螺旋。1951年2月,威尔金斯将富兰克林拍的一张非常精美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展示,一直对DNA有浓厚兴趣的沃森看到这张图时,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他的心怦怦直跳,根据此图他断定DNA的结构是一个螺旋体。他打定主意要制作一个DNA模型。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他的合作者克里克,得到了克里克的认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工作始于1951年秋。他们用模型构建法,仿照著名化学家鲍林构建蛋白质α螺旋模型的方法,根据结晶学的数据,用纸和铁丝搭配脱氧核苷酸。他们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模型,都被否定了。但沃森坚持认为,DNA分子可能是一种双链结构。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很多是成双成对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之后他们分别完成了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为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外面的双螺旋结构(如图一),和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为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部,且同型碱基配对的双螺旋结构(如图二)。1952年,生物化学家查伽夫访问剑桥大学时向报道了他对人、猪、牛、羊、细菌和酵母等不同生物DNA进行分析的结果。查伽夫的结果表明,虽然在不同生物的DNA之间,4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相对比例很不相同,但无论哪种物质的DNA中,都有A=T和G=C,这被称为DNA化学组成的“查伽夫法则”。1952年7月,查伽夫访问卡文迪什实验室时,向克里克详细解释了A:T=G:C=1:1的法则。之后,克里克的朋友,理论化学家格里菲斯通过计算表明,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中,A必须与T成键,G必须与C成键。这与查伽夫法则完成一致。随后,鲍林以前的同事多诺告诉沃森,A-T和G-C配对是靠氢键维系的。以上这些工作,就成了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模型中A—T配对、G=C配对结构的基础。至此,DNA模型已经浮现。2月28日,沃森用纸板做成4种碱基的模型,将纸板粘到骨架上朝向中心配对,克里克马上指出,只有两条单链的走向相反才能使碱基完善配对,这正好与X光衍射资料一致。完整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完成于1953年3月7日。根据这个模型,DNA分子是一个双螺旋结构,每一个螺旋单位包含10对碱基,长度为34埃(1埃=10-10米)。螺旋直径为20埃。4月15日,沃森和克里克关于该模型的第一篇论文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为DNA复制提供了构型上的解释,使人们对DNA作为基因的物质基础不再怀疑,并且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DNA双螺旋模型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有人说沃森和克里克的诺贝尔奖是站在“巨人的脚趾”上获得的,我不这么认为,在X光衍射照片的基础上,运用鲍林研究蛋白质螺旋的方法,综合DNA化学研究方面的资料,沃森和克里克,特别是沃森,有着更宽广的眼界,从各专家处汲取所需,而得到新的综合结果,而且这种综合结果比其各部分更伟大,这是那些不能聚木为林的专家们无法领悟到DNA分子结构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2023-07-01 14:11:391

求科普读物书名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物种起源》《昆虫记》《从一到无穷大》《万物简史》《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森林报》《水知道答案》《黑洞与时间弯曲:爱因斯坦的幽灵》《相对论的意义》《相对论:一部开启现代科学及哲学思维模式的书》《最新相对论趣谈:爱因斯坦的奇异世界》《元素的故事》《引力与时空》《爱因斯坦的宇宙》《皇帝新脑》《寂静的春天》《地球的演化》《时光旅行趣谈:以超光速粒子窥探未来世界》《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四维旅行》《进化思想史》《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我们破译了生命的奥秘》《生命起源的七条线索》《混沌:开创新科学》《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超个体》《107种元素的发现》《深入理解DNA:DNA分子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自私的基因》《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黑猩猩在召唤》《玛雅的智慧》《消失的古文明》《走进中华古文明》《自然科学家怎样看世界》《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口述》《上帝的指纹》《蛇的民族:在玛雅生活和历险》《世界科普名著》《焦点科技》《奇思妙想:科普读物》《宇宙前沿:科普读物》《少儿百科全书》《数字化生存》《神秘的宇宙》《宇宙的起源》《中国古代生物文化概论》《一万个世界之谜》《科学前沿,宇宙的你·我·它》《科学传奇:未来的宇宙灾难》《原来如此》《从宇宙到生命》
2023-07-01 14:11:544

为什么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是生命科学划时代的事件?

我简单地说(楼上真是又长又臭,估计楼主也没有心情看完吧),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它的提出就如马克斯·普朗克的同量子理论开创了量子力学一样,是生命科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成就之一
2023-07-01 14:12:031

DNA双螺旋结构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

DNA双螺旋结构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正确答案:B
2023-07-01 14:12:091

试论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与主要内容,它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dna双螺旋(b结构)的要点及稳定dna双螺旋结构主要作用力是: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②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主链在外侧,嘌呤碱和嘧啶碱在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垂直于中轴,糖环平面平行于中轴;③双螺旋的直径2nm,螺距3.4nm,沿中心轴每上升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间距0.34nm,之间旋转角度36°;④沿中心轴方向观察,有两条螺形凹槽,大沟(宽1.2nm,深0.85nm)和小沟(宽0.6nm,深0.75nm);⑤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两条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健和碱基堆积力而结合在一起.意义:第一次提出了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以及dna的复制机理,揭开了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为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3-07-01 14:12:152

简述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结构学说

DNA分子结构: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的生物大分子。每个脱氧核苷酸又由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三部分组成。DNA分子可以是单链、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环状。双螺旋结构特指双链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学说:1、有两条DNA单链,反向平行,一段由3"端开始,一段由5‘端开始,螺旋成双链结构;2、外部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3、内部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4、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5、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脂键连接。
2023-07-01 14:12:311

DNA双螺旋结构是谁提出的?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的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步入位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斜对面老鹰酒吧,宣布他们的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2023-07-01 14:1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