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CarolStyczen多大了

2023-07-01 18:58:26
TAG: AR
共1条回复
北营

CarolStyczen

CarolStyczen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欲望解析》《我生命中的男人》《国王的情妇》。

外文名:CarolStyczen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国王的情妇》

合作人物:JulieDelarme

相关推荐

欧洲国王的情妇可以是已婚妇女吗

可以的,一般都是为了国王权势和社会地位。欧洲的贵族夫妇互相找情妇情夫的做法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婚姻的等级制度十分严密,像皇室只与皇室通婚,贵族只与贵族通婚,绅士阶层之间通婚,平民间通婚。因为制度限制严密,所以成为贵族或国王的情妇是一种获得权势的捷径。例如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度侯爵夫人,只是出身绅士阶层,但是因为受到国王宠幸而获得贵族的地位,(虽然她之后没几天就离婚了),甚至在她受宠期间,她的卧室取代了凡尔赛宫,成为了法国的政治权力中心。还有英王爱德华八世,即温莎公爵,他的温莎公爵夫人一开始也是他的情妇,不过这位爱江山更爱美人,为了这位最初的辛普森夫人(该夫人夫姓),愣是放弃了王位,退位成了温莎公爵,最后成功的娶到了这个情妇出身的女人。总结下,欧洲国王的情妇都是自己或者家族为了赢得权势而被引荐给国王的,不要以为情妇社会地位不高,好的情妇甚至可以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情妇们的丈夫一般是不会介意这一点小小的付出的。(介意的,一般都离婚了)
2023-07-01 17:58:251

西方/欧洲的亲王子嗣(情人)称为什么?

不能,没有。虽然贵族们都有情妇,那已成了上流社会的潜规则,但情妇是没有正式名分的。举例说,国王的情妇可以是某位的伯爵夫人,某位的夫人也可以是多位贵族的情妇。贵族们的妻子大多会对她的丈夫找情人只眼开只眼闭,在中世纪,维系贵族们的婚姻主要是他们的名分、财产地位。亲王是近代才有的爵位,通常授予国王的近亲。亲王的妻子就叫王妃,而他的儿子一律叫勋爵。(亲王、公、侯爵的儿子都通称为勋爵,但勋爵不是一正式的贵族封号。)而在英国,有一个封——威尔士亲王特殊一点,它只授予英王的太子。所以,威尔士亲王的儿子就不叫勋爵,而称王子。就再举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的例子,他和戴安娜王妃还没离异时,他和现在的妻子卡米拉就是情人关系,我就没听过,也不可能有亲王情人这以说法。倒是现在亲王和卡米拉结婚了,但由于以前情人的关系,虽然卡米拉是某位伯爵的后代,但仍不能得到王室的完全认可,所以卡米拉不能继承王妃殿下的头衔,只能继承康沃尔公爵夫人的头衔(康沃尔公爵同时是查尔斯所继承众多的头衔之一)。通常近代贵族的正妻都只是发挥传宗接代、维系丈夫的名分、地位永远传下去的作用。而情妇就更解决是那正可真正倾吐的人。亲王妃与情人的区别,也是由他们特有的制度礼法所致
2023-07-01 17:58:402

法国国王的情妇实际上就是小老婆吧

中国一样没有三妻四妾的说法 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理论上来说妾是妻的从属,不具有对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属于夫所在的家族,具有名分,所生子女为婚生子女,同样相有财产的继承权(但是在继承的优先性上面低于嫡出子女) 至于法国国王的情妇应该属于中国人所说的“外室” 没有法律地位,不属于王族,儿女也不是婚生子女,没有任何继承权,在没有嫡出子女的情况下也不能继承老爸的王位。而且作为情妇本身可以是已婚妇女
2023-07-01 17:58:471

神秘博士第二季第五集里面演那个夫人(就是国王的情妇)的那个演员是谁?

索非亚·迈尔斯  英文名:Sophia Myles (发音/su0259u02c8fаu026au0259/)   全名:Sophia Jane Myles   其他名字:Sophia Myles Sophia   性别:女   生日:1980年3月18日   星座:双鱼座   职业:演员   出生地:英国伦敦 (London,England,UK)   国籍:英国   身高:169cm   体重:50kg   学历: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系肄业   语言: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德语、法语   特长:具体超强的口音辨别能力   擅长运动:骑马、滑雪、溜冰、游泳   最爱歌手:Tracy Chapman   最爱电影:《The Goonies》(《七宝奇谋》)—1985年   家庭成员:父亲Peter 母亲Jane 弟弟Oliver   
2023-07-01 17:58:531

夏洛克。福尔摩斯一生爱过的女人叫什么名字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2023-07-01 17:59:011

简·肖:15世纪的王妃被迫穿着内衣走在伦敦的大街上

伊丽莎白·简·肖尔是一位生活在15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英国妇女. 作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的众多情妇之一,她最为人们所铭记. 作为国王的宠儿之一,简·肖尔对爱德华四世施加了相当大的影响,她曾帮助那些招致国王不快的人. 然而,爱德华四世死后,简肖尔很快就失去了权力. 尽管如此,她还是活了下来,平静地生活到了82岁的高龄,简·肖(生于伊丽莎白·兰伯特)于1445年左右在伦敦出生.她是富商约翰·兰伯特和他的妻子艾米的女儿. 由于家境富裕,简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这在当时对这个阶层的人来说是不常见的,对一个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此外,简的家庭地位也为她提供了与英国社会重要成员交往的机会. 简年轻时既聪明又漂亮,因此吸引了许多仰慕者. 然而,她的第一次婚姻是由她父亲安排的,他担心女儿尽快结婚. 她父亲的选择是金匠威廉·肖尔. 尽管威廉比简大15岁,但人们认为他非常英俊,非常富有. 然而,这桩婚姻并不成功,因为简对她丈夫没有感情. 1476年3月,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宣布婚姻无效,理由是威廉阳痿,因此无法履行其养育子女的婚姻义务. 在简的婚姻无效的同一年年底,她遇到了国王,成为了国王的情妇. 尽管爱德华四世是出了名的 *** ,简仍然是国王的情妇,直到他死. 国王自己形容简是“随行愉快,随时准备好回答问题”,并受到她的影响. 简利用她对爱德华四世的影响力,为了他人的利益,代表那些使国王不高兴的人向国王提出上诉. 她似乎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因为许多人由于她的调解而获得赦免. 然而,关于简在法庭事务中的影响力还不清楚,她不太可能在当时的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爱德华四世国王(大卫威廉森/公共领域),当国王1483年去世时,简试图通过成为托马斯·格雷的情妇而留在英国法庭. 托马斯是爱德华女王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和她的第一任丈夫格罗比的约翰·格雷爵士的儿子. 此外,她也是黑斯廷斯勋爵的情人,因此得到了他的支持和保护. 黑斯廷斯是国王的密友和顾问,也是简与威廉肖尔结婚前最著名的求婚者. 多亏了简,黑斯廷斯夫妇和伍德维尔夫妇走得更近了.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英国爱德华四世的王后. (都铎广场/公共领地),这两个显赫家族之间的联盟被爱德华四世的弟弟理查德视为一种威胁. 理查德在罢免爱德华四世12岁的儿子和继承人爱德华五世成为理查三世之前,一直是王国的保护者. 黑斯廷斯勋爵被控叛国罪,并于1483年6月18日被立即处决. 伍德维尔一家也没有逃出理查三世. 虽然伊丽莎白被指控为巫师,但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她的几个亲戚,包括她的一个兄弟,都被处死了. 作为把黑斯廷斯和伍德维尔夫妇带到一起的负责人,简也是理查三世的目标. 尽管她也被指控巫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她有罪,她被指控犯有淫秽罪(性不道德或卖淫). 她被宣判在圣保罗大教堂为性行为进行传统的公开忏悔. 简只穿了短裙,拿着一个锥子,被迫赤脚走过伦敦的街道. 目睹简公开忏悔的人群不仅为她的困境所感动,也为她所具有的尊严所打动他自我陶醉. 人们普遍认为,简的公开忏悔是威廉·布莱克在《权力的游戏》(the Game of Thrones)系列电影《简·肖的忏悔》(the penance of Jane Shore)中赎罪之路背后的灵感来源.
2023-07-01 17:59:081

艾琳艾德勒喜欢国王吗

喜欢。艾琳艾德勒喜欢国王的。根据查询波希米亚丑闻的剧情内容得知:艾琳艾德勒喜欢国王的。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艾琳深爱着国王,国王却抛下了她。在这个关键时刻,艾琳告诉曾经的爱人,她会在他宣布婚期的前一天将照片送抵斯堪的纳维亚。
2023-07-01 17:59:141

国王的情妇的介绍

《国王的情妇》是由塔薛拉导演,卡蜜儿贾毕 罗宾瑞努奇等主演的于1990年1月1日上映的爱情喜剧电影。
2023-07-01 17:59:211

欧洲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王室绯闻?

有人说欧洲的王室史就是半部欧洲史,当我们提起欧洲王室的时候,脑海中第一浮现的通常都是那些衣着华贵雍容,出入于宫廷各大舞会,高贵典雅的贵族形象。那么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欧洲的王室子弟他们从小就能接受贵族的教育,追求歧视精神,都是100%的绅士,但实际上古代欧洲的许多王室私生活相当糜烂,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些欧洲皇室的绯闻。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有一个情妇叫做爱丽丝,那么这个女性是欧洲历史上第1个被官方记录的皇家情妇,也是一个典型的反面角色。据说这位夫人在爱德华国王统治的最后10年里,把国王当成是一个私人银行,疯狂的向国王索要财物。而爱德华国王当时已经年迈昏庸,事事都依她,爱丽丝通过向国王索要珠宝,再将珠宝变卖,集聚了大量的财富,据说当时爱德华国王死后,还把国王手中的皇家戒指也偷偷抢了下来。但是他的行为也引起了英国民众和英国议会的极度仇视,在爱德华国王死后不久,那忍辱多年的议会终于采取了行动,政府查封了她的所有田地,并没收了大量的珠宝首饰,据说其中光珍珠就有2万多颗。到了16世纪,随着教育普及思想启蒙,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那么甚至在法国皇室中情妇的地位慢慢改变了,有些民众甚至十分羡慕可以做王室的情妇。甚至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统治期间还创立了皇家情妇的头衔,这使得法国国王的情妇成为了国家公职人员,可以拿到相应的俸禄。
2023-07-01 17:59:3810

国王的娼妇的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动人的爱情片,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意大利。让是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侍卫的妻子,她美丽而有个性,深深地吸引着国王,对国王的多次追求她都拒绝了。国王为了得到她,决定把她的丈夫调任驻外国使节。明知国王想占有让,却为了前途,丈夫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国王身边。让在一气之下做了国王的情妇,虽然后来又回到了丈夫的身边,但让发现她却真正地爱上了国王。导演:阿塞尔·科蒂  编剧:Axel Corti/丹尼尔·维加/弗雷德里克·拉菲尔  主演:提摩西·道尔顿/瓦莱莉·高利诺/斯特凡纳·弗雷斯  类型:剧情/爱情/历史/战争/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奥地利 /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 英语  上映日期:1990-11-14(法国)  片长:138分钟  又名:禁宫情妓 / The King"s Whore 让·路易公主出生于法国古老家族,她的姐姐被送进修道院削发做了修女。外形美艳的路易公主拒绝去修道院当修女,与意大利西西里国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的宫廷侍臣亚历山大伯爵一见倾心,这对俊男倩女很快步入了婚姻的圣殿。  伯爵的母亲道瓦吉公爵夫人把儿媳领进王宫介绍给国王时,让的开朗和活泼个性顿时吸引了国王。国王对家臣亚历山大伯爵拥有这么美丽的新婚妻子心生妒意。在剑术训练中,骄横的国王希望剑术高明的伯爵来做他的对手。不料,伯爵为了新婚妻子的生日而请假两天。国王对此暴躁不堪。在宫廷化妆舞会上,国王不顾身份地向让·路易公主坦言心曲。道瓦吉公爵夫人为儿媳能得宠于国王而兴奋不已,她深知这会给她的家族带来莫大的好处。  伯爵得知妻子怀有身孕,喜出望外。同时,他也觉察到了国王对让·路易日益强烈的关注和不加掩饰的追求。对此,伯爵感到不知所措。一天,伯爵陪妻子去教堂,国王正在暗处以灼热的目光注视着她。一个修女把她带到神父处,神父告诉让,国王为她陷入难以自拔的感情困境。神父恳求让接受国王对她的爱欲。让泪流满面,怨恨国王染指他人之妻。不久,儿子降生了,等让康复之后,对国王忠心耿耿的伯爵违心地把妻子送人王宫。让哀求丈夫不要把她推人国王的怀抱。挣扎在爱情和忠诚两者之间的伯爵劝慰妻子不要抗拒国王。  伯爵被国王派遣去马德里执行一项秘密任务。王后亲临公爵府,跪求让为了国家安宁接受国王对她的爱。与此同时,公爵夫人派人送走了孙子。让对此气愤至极。公爵夫人不冷不热地提醒儿媳她已属于国王,并责备儿媳因行为不当而致使宫廷一片混乱,他们的家族也将受到连累。让陷入绝望之中,缴愤之余,她跳上马车直奔国王寝宫,投入了国王的怀抱。心满意足的国王答应让提出的一切要求,把公爵一家放逐,伯爵则奉命留在宫里侍奉自己的妻子。让常常借机讥讽惩罚丈夫。不久,在让的主张下,西西里王国加入对法作战联盟,伯爵以普通士兵身份入伍。率军督阵的国王突然接到让染上天花的消息,便不顾一切冒险返回王宫,悉心照料让。王子对父王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去充当女人护士深感不满,父子为此发生冲突。  国王失去理智的纵情激起了民愤。他鸣枪驱散示威百姓。国王与法军签署停火协定,让见到了身为法国海军军官的哥哥查尔斯。查尔斯答应帮妹妹和受伤住院的妹夫逃离意大利。旧情难忘的让恳求丈夫和她一起带儿子去法国。不幸计划泄露,伯爵一家被抓了回去。为了惩罚伯爵的背叛行为,国王逼迫和他决斗,却反被伯爵刺伤背部。王子罢免了国王,并把他绑在木架上。这时,对丈夫的懦弱深感失望的让又回到了国王身边,她感受到了国王对她的一片痴情。然而,国王却恳求她带儿子离开意大利,因为他已无力继续保护他们。
2023-07-01 18:00:551

蓬帕杜夫人的生平简介

蓬帕杜夫人(法语:Madame de Pompadour),1721年12月29日-1764年4月15日),又译蓬巴杜夫人,全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蓬帕杜侯爵夫人(Jeanne-Antoinette Poisson, Marquise de Pompadour),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社交名媛(courtesan)。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曾经是一位拥有铁腕的女强人,凭借自己的才色,蓬帕杜夫人影响到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与其弟共同规划路易十五广场(现协和广场)等许多宫庭建筑。她对各类工匠以及百科全书派的大多数作家均予庇护,提拔舒瓦瑟尔公爵为大臣,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结盟,反对德意志的新教诸侯。七年战争失败后,染上肺结核死去。 蓬帕杜的枯荣兴衰几乎与拿破仑一样富有传奇色彩。她的名叫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生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弗朗索瓦·普瓦松,四十多岁时续弦,娶了一位门当户对、远近闻名的年轻美人儿。普瓦松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有一段时期,为了逃避因从事投机生意而带来的牢狱之灾,他不得不长住国外。在这期间,传闻普瓦松夫人红杏出墙。在珍妮的生父是谁这个问题上,曾有过长时间的争论。她在性格上酷似她的教父Charles François Paul Le Normant de Tournehem,后来富翁教父成为她的法律监护人,不过,据说包税人图尔内姆也与其母亲有染。同时代的人都难以相信这个光彩照人的小女孩儿会是普瓦松这样一个俗人的女儿。图尔内姆资助珍妮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一手安排她嫁给了自己的外甥埃蒂奥斯,通过这次婚姻她获得了离皇家牧场很近的Étiolles地区的一座物业(离巴黎28公里)。Charles帮助让娜进入社交界。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埃蒂奥斯夫人结识了文化大腕伏尔泰,他成了埃蒂奥斯夫人一生的良师益友。伏尔泰称赞她“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尽管他的这一判断可能会因为对她的痴恋而稍显晕头。珍妮九岁时,一个著名的女巫曾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1730年的路易十五不仅真正掌握着绝对的世俗权力,而且还是一位年仅二十岁的英俊无比的白马王子。不难想象,任何一位年轻的姑娘都会梦想得到他的爱情。不过,他在十五岁时就娶了一个并不出众的波兰公主玛丽·莱津斯卡,而且也曾对其非常溺爱。尽管如此,普瓦松夫人仍然鼓励她的宝贝儿“小王后”不要放弃灰姑娘的梦想。 法国的王后比丈夫大七岁。1745年,路易十五认识埃蒂奥斯夫人时,莱津斯卡已经是一个乏味无趣的四十二岁的老妇人和七个孩子的母亲,其中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公主,还有一个自命不凡的王储。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当前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祷告、赌博(不过赌运很差)和慈善活动上。路易的侍臣们常常为他物色女人,有一位侍臣据说曾做过柏松夫人的情夫。不过,作为一个虔诚的权力人物,他总是从佩剑贵族中挑选自己的正式情妇。此时,他正欲另觅新宠,宫廷各派都有自己的人选。但是,除了埃蒂奥斯夫人和她的同伙外,大家都认为这个出身并不光彩的女人甚至连边儿都靠不上。不过,经过精心策划,这个“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的美誉在宫廷里沸沸扬扬传开了。王室打猎有时会穿过她家附近的森林。在那儿,“她或者穿着浅蓝色的衣服、坐着粉红色的马车,或者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坐着浅蓝色的马车,”停在国王的必经之路上,终于引起了国王的注意。珍妮无意成为国王艳史中的一位过客。据她本人所言,她最终成为国王的情妇是在凡尔赛的一次化装舞会上。国王和侍从们打扮成了修剪成形的紫杉树篱,其中一棵紫杉树带着柔美轻盈的狄安娜女神悄然退场。摘下面具之后,原来是皇帝陛下与埃蒂奥斯夫人。此后几个星期,她的马车不断出现在出入凡尔赛宫的路上.到了3月份,她成了国王的情妇,安排入住在凡尔赛国王楼下的公寓。 5月7日,她正式对外宣布离婚。1745年,法国正与奥地利、荷兰和英国交战。路易十五有了新欢之后,就意气风发地开赴了前线,而埃蒂奥斯夫人则回到家中,开始为觐见国王做准备。 路易的情书几乎每日一封,并加封埃蒂奥斯夫人为蓬帕杜侯爵夫人,同时获得一块以此命名的附带盾徽的封地盾徽、城堡。她的家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与她十分亲密的兄弟有了一个Vandiere侯爵的封号;她名义上的父亲,因为在贵族眼中还远远配不上享有宫廷生活的雍容华贵,被弃置一旁,最终遭到彻底遗忘;而她的丈夫,一位对她已经毫无用处,却依旧看不清形势对她的皇室新欢醋性大发不知收敛的男人,则得到了被顺手休夫和驱逐出境的下场。这位新侯爵夫人有着快速非凡的记忆力,才一个夏天,她就又学会了怎样像一位贵妇人那样走路和说话,而且还掌握了王宫特别是国王所独有的生活戒律。路易十五对她的转变极感自豪。不过,侯爵夫人却几乎懒得改变她的小市民风格,总是大声粗率地畅所欲言,而且无拘无束地想笑就笑,一点儿不摆架子。就连路易也被她的一些语言风格所吸引。不管怎么说,在她进宫觐见的那一天,尽管宫廷上下充满了敌意,准备用讥讽将她彻底打垮,而她却以自己的从容不迫和优雅大方成为完美的化身。 关于蓬帕杜,人们几乎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众仙女或许是打赌,或许是一时冲动,决定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标本作为她们的玩具。于是,她们把各自的优点特点都赋予这个有生命的娃娃,目的是想看看这种天赋会在世上对她产生怎样的影响,看看她会怎样来使用这种天赋。像所有的艳妇一样,她的歌声萦绕在人们心头,令人难以忘却。她总是想方设法取悦路易,令国王对她神魂颠倒。她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保留剧目轮演剧团,在她专门建造的几所私人剧院里以专业的水准演出业余戏剧,每家剧院都造价不菲。在这个轮演剧团的五年生涯中,这个国王身边的红人儿主演和导演了六十二部歌剧、戏剧和芭蕾舞剧中的一百二十二场演出,据说都超过了法国的一些喜剧名角。然而,未来并不会就此成为一条铺满鲜花的无忧大道,做国王的情妇不是件省心的事。她的这位国王是出了名的心猿意马、轻浮善变,她不得不发挥全部个人天赋,施展妖娆娇媚和聪敏才智维持他对她始终情意盎然,甚至为此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些之后让她声名狼藉的奢靡纵乐之事。她得到的回报是,一座城堡、凡尔赛宫的一套卧室和王后女侍臣的职位,国王将她称作“完美无瑕的奇迹”,并赐予她在重要政务上发表高见的殊荣。蓬帕杜夫人不像皇后或者其他情人,她陪同路易打猎,打扑克牌,参加巡游活动,甚至为他推掉晚宴,在自己编排的戏剧上抬举他。另一方面,她又找画家为她画像,让画家将她的相貌画得年轻点,以吸引皇帝的注意。她对国王的掌控在玛丽露易丝( Marie-Louise O"Murphy de Boisfaily ,"la belle Morphyse")的事情上尤为显著。1755年,曾作为路易情妇的玛丽露易丝由于年轻和经验不足,嫁给了Jacques de Beaufranchet,一个奥弗涅贵族。他们的儿子路易斯德塞后来在法国大革命中跟随拿破仑。政治上她支持贝利勒将军和舒瓦瑟尔公爵。蓬帕杜夫人和巴黎的警察部门和邮传部门的大臣成了密友,以获取情报并与路易交流。1756年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的奥地利打算报仇,在对普鲁士进行战争之初寻求法国的支持。在蓬帕杜夫人的策动下(有历史学家指这是蓬帕杜夫人打算以战争巩固她的地位),路易十五决定参加七年战争。战争实际上受到蓬帕杜夫人的操控,前线的将军甚至收到她用眉笔画的作战图。七年战争让法国损失惨重,丢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她曾经支持过红衣主教伯尼斯及舒瓦瑟尔。家族联盟、对耶稣会的镇压以及巴黎条约(1763年)都有她在幕后参与。而在宫廷中有不少人对她并不喜欢,贵族们觉得国王跟着这样的一个平民实在是有失体统。她经常因为她的姓氏被取笑为poissonnades(poisson在法语中是“鱼”的意思)。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蓬帕杜体质虚弱,患有慢性偏头痛、肺病和妇科病,四十二岁时便香消玉殒。有人说她是因为心肌梗死而病逝,有人说是蜂鸟一样的生活方式耗尽了她的生命。在受路易眷顾期间,他们总是在四处奔波。她的大部分精力和王国的相当一部分税收都挥霍在了买房、盖房和装饰上,实际上就是一幢又一幢的避身之所。在宏伟优雅的城堡里,在隐秘的僻静之地,不必遵守严格的宫廷礼仪,还能躲过成千上万双眼睛批判审视的目光。路易十五甚至喜欢在餐后亲自动手,为他们二人冲上一杯咖啡。在她去 世之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凡尔赛宫第二豪华的卧室里,蓬帕杜作为法国的实际皇后——也可以说是法国的第一个精英公务员——统治着整个国家。 后人不禁怀疑,蓬帕杜就像是最高明的神医,给了路易十五一剂不多不少、甘苦合适的良药。她像母亲一样毫无条件地给他以安抚和慰藉,使他永远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对自己形成一种习惯和依赖,以此来制约他的权力和怒火。然后,当她为了个人的利益需要他大发雷霆或普洒恩典时,她就会使出爱情的杀手锏。合法王后对新情敌出奇地容忍。作为回报,国王的情妇也非常地尊敬和服从王后陛下。在他们开始私通后不久,这位新宠就说服国王替王后还清了赌债,对王后寒酸失修的寝宫重新装饰一新,还把原本打算赏给普瓦松夫人的一个金鼻烟盒赐给了王后。最后,她还建议王后接纳她成为一名女侍臣(这可是为那些没有丝毫过失的公爵夫人们专门保留的一种荣誉)。如果那样的话,她本人的身份地位就会得到道德上的提升。不过,这一点她未能如愿。在先前等级森严的政权里,没有任何一位王室的情妇能够与王后平起平坐,但是这一位却使自己成了国王的主人。即使在她失去了销魂的容颜,路易十五又另寻他人来满足欲望的时候,蓬帕杜依然能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与威望。在她有生之年,不管是路易十五私人妓院“鹿园”里的妙龄少女,或是宫廷里不停密谋扳倒她的一个又一个阴谋小集团,或是把苛捐杂税和饥荒归咎于她的奢侈生活的那些平民百姓对她的强烈敌视,或是把她视为笃信基督教的路易十五背弃教会和家庭的罪恶根源的神职人员,亦或是七年战争中军事上的惨败(她、她的选人不当以及那些愚蠢的地图都对此难辞其咎),都丝毫不能动摇她的权力。除了拿破仑、罗伯斯庇尔和戴高乐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位法国的平民——当然更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获得过这样的至高权力和影响力。但是,即便如此,她又得到了些什么呢?蓬帕杜的顾问和密友贝尼斯神父写到,“侯爵夫人一点儿也没有那些野心勃勃的女人们的恶劣行径。不过,她却像那些沉醉于自己的花容月貌、自视聪明的女人们一样心胸狭窄、不可信赖。”狄德罗对她的盖棺定论更为严厉:“这个女人耗费了我们那么多的人力财力,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荣耀和力量,而且还破坏了欧洲整个政治体系。除此之外,她还剩下些什么?一纸《凡尔赛和约》(1783年,译注);会得到永远景仰的布沙东的《情妇》;会使将来的古董商们惊愕诧异的几幅盖伊创作的石雕;人们偶尔会看上几眼的出自范洛家族的一张精美画像;还有一抔黄土。”如果她像爱路易十五那样为法国效力,波旁王朝还可能延续。她留给世间的,除了一群文书历时一年才估算清楚的惊人财产之外,恐怕就只剩下一个谜了:蓬帕杜究竟是履行了还是背叛了一个伟大的天命?这个谜依然值得深思。 蓬帕杜尔夫人在1746年和1749年两次流产,并且1754年爱女芳芳的夭折让蓬帕杜夫人大受打击。但她仍尽力减少路易十五身边的情人以确保她的地位。尽管在1750年代以后他们已经不再是情人,路易依然与她保持友谊关系。1764年4月15日她因肺结核病病逝,终年四十二岁。她死后受到她的敌人公开指责指应为七年战争负责。蓬巴杜夫人离世的时候,她的那位负心情人路易十五看着她的棺木在雨中离开,带着一点点可怜的伤感,淡淡地说:“夫人的旅途没有遇上好天气啊”。
2023-07-01 18:01:071

玛丽安多华内特

  其实是翻译的问题,我国的翻译叫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妻。路易十六性情温厚,但优柔寡断。王后图慕虚荣,且喜欢干政。然而,由于她的轻浮、浅薄,常常把法国的事情弄得一团糟。  路易十五时期,由于对外战争和宫廷的奢糜,已使国库空虚,负债累累,而安托瓦内特更是挥霍无度,使已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法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路易十六和王后成为革命圣坛的“祭品”。  出嫁法国  1755年,安托瓦内特出生于奥地利的皇室。母亲玛丽·特里西亚是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波希米亚的国家元首。父亲弗兰西斯一世是个靠边站的国王。公主兄妹众多,她是女皇第15个孩子(此前有4个夭折),因此格外受到父母宠爱。  公主的童年没有忧愁,她喜欢跳舞、演戏……10岁时父亲去世,这使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痛苦。但几周后她就把这一痛苦抛到脑后,又回到那个欢乐世界。  按照传统和习惯,公主们是不能长久留在宫中的,她们必须早早出嫁,成为异国王室成员。12岁时,母亲便开始考虑她的婚姻。女皇希望公主能嫁给法国王储,实现奥、法联姻,借此巩固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为此,女皇通过奥驻法大使与法国宫廷进行接触。  为了使公主能适应她未来的角色,女皇对安托瓦内特重新进行调教,让她学习法语及法国宫廷礼仪,了解有关法国的历史知识。  为了帮助公主积累社交经验,女皇常带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教她如何应付不同身份的人。有一次,女皇带她参加一个有法驻奥大使参加的社交聚会,法国大使问公主喜欢哪个国家,公主回答说,喜欢法国。“为什么?”公主回答说:“因为法国曾有位伟大君主路易十四。”法国大使对公主的回答甚是满意。其实这些话都是母亲预先教给她的。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对他的长孙——王储路易·奥古斯丁的婚姻也是相当重视的,让驻奥大使暗中观察公主,并把公主的情况不断地报告给他。当法王得知教授公主法语和礼仪的是两位法国演员时,大为不悦。他认为,一位出身高贵的公主,怎么可以让两个艺人去教授!于是,向奥国女皇推荐了凡尔蒙神父。路易十五让凡尔蒙担任公主的私人教师,一是神父本人博学多才,二是让他进一步观察公主。后来神父在给法王的信中写道:“我到维也纳已有十个月,我对陛下的圣谕铭记在心。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认为小公主比一般传闻要聪明得多。但遗憾的是,她对许多课程都满足于一知半解。她品貌端正、性格平和,无可挑剔。”根据神父的报告,路易十五心中确定了这桩婚事。  公主长相不俗,但并非无可挑剔。她牙齿不齐,前额微突,有碍形象。路易十五是位很在乎外貌的人,于是,法国派牙医为之矫正牙齿。女皇也不敢怠慢,从法国聘请了一名著名美容师,他试作了全部发式,最后把公主的头梳成一个在前额耸起的高髻。这一发式不仅掩盖了公主的突出前额,而且又使她多了份妩媚。  1769年,法国正式向奥地利提出联姻,婚期定在第二年复活节。此时欧洲无大事,于是公主与王储的婚礼成为两国的头等大事。奥、法为准备这场婚礼在紧张忙碌着。  1770年4月21日,15岁的安托瓦内特将要嫁往法国。这是欧洲最豪华的婚礼了。先期到达的由107人组成的,着装华丽的法国迎娶队伍从维也纳起程。公主乘坐的四轮马车是巴黎首屈一指的制车匠精心制作的,它富丽堂皇,舒适无比。侍从队伍浩浩荡荡,有女侍、男仆、秘书、医生、牧师、理发师、厨师等。维也纳方面的排场也不小,出动了376名骑士护送公主,每天骑士要换四五次马匹。从维也纳到法国边界,奥方共动用了两万多马匹。  王室的婚礼是复杂的,在进入法国边界时还要举行一个“让渡仪式”。仪式是在莱茵河中游的一个沙洲上举行。在这里,法国搭建一个临时木屋,公主从木屋一侧进去,全部换上法国的服装,然后,从另一侧出来就算是法国人了。当公主走出木屋时,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安特瓦内特已不再是奥地利公主,而是法国王储夫人了。  5月14日到达了贡比涅。这是前往凡尔赛的最后一站。路易十五、王储、大臣、宫廷贵妇们专程来此迎候。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王储,一个比她大一岁的男孩。他身材高大,略显笨拙,稚嫩的脸上显得有些不安。安特瓦内特拜见了国王,当她等待王储亲吻时,他只用脸颊轻轻地碰了她一下。这使她感到有些失望。  婚礼于5月15日在凡尔赛宫的小教堂举行,参加仪式的只限于王室成员。  婚宴摆在刚落成的大剧院,这是为招待六千宾客而专门修建的。由80人组成的管弦乐队奏出阵阵优美的旋律,使婚宴高潮迭起。晚上是狂欢夜。凡尔赛街道张灯结彩,拥挤着来自巴黎观瞻盛大烟花晚会的人群。安特瓦内特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而这一切都是为她而设计的。她感到兴奋,细细地体验着一个王储夫人的荣耀。  凡尔赛宫的女主人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20岁的路易十六登上王位。路易十六的身体说不上健康,他有点与年龄不相称的肥胖。他生理上也有小小的缺陷(后经手术治愈),这一缺陷使他对妻子产生一种内疚,从而导致事事依从她。安特瓦内特也承认,自己是一个被国王宠坏了的女人。这正是王后后来不幸的所在。路易十六登位后,安特瓦内特以王后的身份主宰着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时代建造起来的。在路易十五后期,主宰凡尔赛宫的是杜巴里夫人,她是国王的情妇,操纵着路易十五,因此宫中许多人讨好她,巴结她。她曾因安托瓦内特瞧不起她,骂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小红毛”。由此两人关系紧张。女皇曾写信告诫女儿,对国王圈子里的人必须以礼相待。遵从母亲的教诲,她与杜巴里夫人表面和解了。路易十六继位后,王后首先把杜巴里夫人打进了凄冷的修道院。安托瓦内特在凡尔赛宫确立了自己的主人地位。  王后年轻,生性喜欢玩乐,她要改造凡尔赛宫,把它变为年轻人的世界。她认为人过30岁,不仅丑陋,而且老气横秋,不宜留在宫中。于是,王后对女官进行大清洗,将30岁以上的宫廷贵妇赶走,换上一批能与之同欢共舞的年轻人。王后这一措施伤害了一大批人,在此之后数年里,这些人散布流言蜚语,编造绯闻,败坏她的名声。  追求享乐是王后生活的一大特点。凡尔赛宫在欧洲是华丽无比的,但它仍不能满足王后的要求,她要对凡尔赛花园的小宫堡小特里亚农(共两座,大的建于1673年,小的建于1755年)进行扩建改造。小特里亚农曾是路易十五的逍遥宫,现在成为王后的隐蔽所。小宫堡华美无比,但安托瓦内特仍觉得不够味道。她把法国著名艺术家罗贝尔请来,与她共同设计小特里亚农,增建一座与小宫堡相称的小剧院,在宫堡花园前建一个小人工湖,湖中央修一小岛。再开掘一条小溪,溪水从马尔来用管道送过来。当时人们说,特里亚农的小溪水,流的不是水而是金子。可见造价之昂贵。扩建部分还包括:在宫堡的不远处建造八座村舍,还要有小农场、农夫、动物……  这是一个把宫堡的幽雅和乡村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在这里王后可邀集朋友演戏、跳舞,沿小溪散步,采摘鲜花。宫廷生活过腻了,可到村舍去,同农夫聊天,或到农场去挤牛奶。  系列工程的造价是惊人的,但她从不考虑这些,因为她对数字后面的那些圈圈的含义是搞不清楚的。国库的钱就是这样被她糊里糊涂地花掉了。  用于王后的个人开支是巨大的。服侍她的人上百,其开支自不必说,就她个人的服饰开支就令人吃惊。她的衣服是由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专门设计的,据说一件衣服要花6000里佛。王后每个季度要做12套礼服,12套晚礼服,12套裙衫。至于内衣、胸衣、睡衣、帽子、手套更是不计其数。每当王后穿上一套新款服装,总能在宫廷中引起轰动,年轻的贵妇们争相制作,凡尔赛宫成为时装博览会。由此王后获得一个雅号——“上等社会时装模特”。  女人喜欢首饰,而王后甚之。她的珠宝首饰不计其数,有从奥地利带来的,有国王赠送的,每一件首饰都会令她兴奋,而冰冷的散发着璀璨光亮的钻石更使她着迷。有一次,她从珠宝商那里购下了价值25万里佛的钻石手镯,使宫中的人瞠目结舌。这件事遭到母亲的批评:“我听说你花大价钱购下了一对手镯,结果导致财政支绌,并欠下了债务。这件事使我感到不安,一个王后竟会降到以炫耀的方式来打扮自己。更有甚者,你一点也不知道节俭。我知道你能奢侈到什么程度,对此我不能保持沉默。我希望不要在我活着的时候会看见接踵而来的灾难,除非你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对母亲的批评她并不理会,反而抱怨母亲不了解法国的宫廷,不理解她在这里生活的难处。  赌博也是王后的一大嗜好。她不但玩纸牌,而且赌赛马,赌注下得都很大。结果赢少输多,由此欠下了大量的赌债。当然,这些债务要由国王来替她偿还。消息传到维也纳,引起母亲对她更严厉的批评:“赌博是最坏的娱乐,它会使你与坏人为伍,并惹起闲言碎语。你必须停止这种恶习。我知道此事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你不仅将失去法国人的尊敬,而且在国外也会名声扫地。”母亲的批评只能暂时遏止她的行为,过不了多久,她便重蹈覆辙。为此,国家负债累累,于是,法国人给她起了一个新的绰号“赤字夫人”。  王后干政  路易十六是位懦弱君主,这为王后干政提供了可能。而轻浮的王后又以国事为儿戏,这样,波旁王朝的灾难也就为期不远了。  路易十六继位后,一直致力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因为路易十五给他留下巨额亏空。他任命一个有才干的经济学家杜尔果为财政总监。此公提出了“不破产、不增税、不借款”厉行节约的财政政策。正当国家财政状况稍有好转之时,法国遇到了一个难题:正在进行独立战争的美国请求法国援助。美国的请求在法国引起了不小反响。一些人主张支持美国打击英国,而杜尔果则坚决反对法国介入这场战争。他认为,一旦卷入战争,将会把法国的财政引向灾难。路易倾向杜尔果的看法。然而,王后力主参战。她对路易说,“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让法国受辱,使法国失去海外大片殖民地,现在正是报仇雪耻的时机。王后的意见最终改变了路易十六的态度,国王罢免了杜尔果,1778年向英国宣战。王后不懂政治、不懂战争,更不清楚这场战争的利害关系,她所以主战,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位情人的愿望。她的情人阿克塞尔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热情支持者,他希望法国能支持美国。至于王后向路易十六提出的参战理由,正是阿克塞尔在她面前讲的话。  王后的轻浮,把法国送进了战争。在法国的支持下,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而法国却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从1778—1783年法国新添国债20亿。更重要的是,法国由此失去了恢复经济的最后时机。  杜尔果下台后,路易十六任命日内瓦银行家内克为财政总监。面临法国困难的财政状况,他一方面发行国债为战争筹款,另一方面紧缩宫廷开支,裁减宫廷冗员,从而引起了王后和宫廷贵族不满。王后说,内克的政策导致了贵族的失业,使他们丧失了尊严。1781年路易又罢免了内克。  杜尔果走了,内克走了,此时,路易十六感到无比孤单,他更多地依赖于王后。王后开始直接插手政务,她根据自己的好恶支配人事任免。她要路易十六任命卡隆为财政总监,并夸他“有魄力、有才干、头脑灵活”。其实,这是一个只会拿人民的钱财去满足王后和贵族们享乐的家伙。卡隆变成王后的出纳员,国库变为王后的钱袋。他常常为宫廷贵族发放津贴,当王后举办盛大舞会时,尽量满足她的挥霍。如此巨多花费,钱从何来?这位财政总监的办法是借债。战争结束后,从1783—1787年,国库赤字以每年1.4亿里佛在增长。这种财政状况自然不能长久隐瞒下去,当人们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卡隆被赶下台。  卡隆下台了,人们强烈要求召回内克。然而王后不顾人们的反对,要求国王任命大主教布里安担任财政总监。因为布里安是她的老师凡尔蒙举荐的。实际上布里安才能平平。王后要求国王任命布里安完全是出于一种私人情面。这位新任财政总监,除了借款外也想不出什么新招,然而在讨好王后方面却有新点子。他建议让王后参加枢密院,以便在国家行政工作中取得直接发言权。但是,王后的奢侈、干政早已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当布里安提出这一建议时,巴黎人民的不满情绪立即爆发。他们走上街头,高呼“我们决不接受‘赤字夫人"统治!”、“布里安下台!”等口号。  1788年8月路易十六罢免了布里安,但法国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平息。法国处于大革命的前夜。梅西在给奥地利的信中写道:“就社会的动荡和横征暴敛而言,现政府比以前的国王更糟。这种情况是不能持久的,它必将导致灭顶之灾。”对波旁王朝的这种不妙前景,这位没有政治头脑的王后似乎也感到了,不过她是凭着一种迷信而感到的。康邦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王后的梳装台上,放着四支细蜡烛,第一支熄灭了,她又重新点上,不一会儿,第二支、第三支也熄灭了。王后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害怕,说:“不幸使我迷信起来,如果第四支蜡烛和其他一样熄灭,那么,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把它看作是一种致命的预兆了。”结果第四支也熄灭了。  王后末日  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了革命,起义者攻陷了巴士底狱,他们用枪尖挑着巴黎市长的头颅欢呼胜利。  巴黎革命发生后,贵族们惊慌失措,王弟阿图瓦伯爵、孔代亲王、波旁公爵纷纷逃往国外。王后虽然惶恐不安,但她还是留下来陪伴着路易十六。然而她的愚蠢与偏见又把路易引向歧途。关于是否逃离问题,王后与路易各有看法。王后认为:必须尽快逃离巴黎到梅斯去,然后发动一场内战,消灭叛乱者。因为梅斯那里驻扎着布耶侯爵的3万多人的保王军队。而路易十六拒绝离开巴黎,他认为,一旦离开,掌权的君主立宪派们就会将王叔奥尔良公爵推上王位。  在王后再三说服下,路易动摇了,最后同意一起逃离巴黎。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1791年6月20日晚,国王和王后化装溜出了王宫,在艾歇尔街与扮着俄国贵妇的杜尔泽勒夫人及王储、公主汇合,之后,他们跳上了预先准备好的四轮马车逃出了巴黎城。第二天傍晚,国王的马车来到一个小驿站,准备换马继续行进。驿站长的儿子特洛埃第一次见到如此华丽的马车,猜想这里一定坐着重要人物,于是,他走到马车旁。尽管路易十六乔装打扮,但特洛埃联想印有路易十六头像的纸币,确认此人必是路易十六。特洛埃是位热情革命者,当国王离开驿站后,他飞马抄小路赶往瓦伦,将国王逃跑的消息报告了该城市政当局。晚10点左右,当国王马车到达瓦伦时,国王、王后当即被扣留。王后策划的逃亡阴谋破产了。  国王和王后的逃跑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押他们回巴黎的路上,一些人高喊“审判国王”、“吊死王后”。但君主立宪派并不理会人民的情绪,他们希望同国王继续合作,以完成对国家政体的改造。他们恢复了国王权力。1791年9月,国王批准了议会送交的宪法,并表示,拥护宪法,并维护宪法的完整。君主立宪制在法国建立起来。当路易遵从民意时,法国人马上原谅了他的过错,人们高呼“国王万岁!”甚至还可以听到“王后万岁”的声音。  如果王后能顺应形势,她的后来也许不会太惨,然而,她的偏执,以及对革命的敌视,最后使她步入了深渊。她不甘心君主立宪,向往的是无限的君权和荣耀。从瓦伦回来后,她处心积虑地思考如何恢复君主政体。她曾想从革命营垒内部寻找恢复君主制的代理人,为此,她同米拉波勾结。不久米拉波去世,她把希望寄于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干涉上。她在给王兄的信中写道:“我们接受新宪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作出的任何举动都是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无论事态向何处发展,只有外国势力才能解救我们。”  1792年初,奥、普缔结军事同盟,准备向法国进攻。路易十六以主战的面目出现,因为他需要这场战争,无论战争胜负,对他来说都有好处。如果战争胜利,则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如果战争失败,则可借外国势力的干涉,恢复原来的地位。在这一点上,他和王后的立场是一致的。1792年4月,路易十六向奥、普宣战。  围绕战争问题,立宪派表现犹豫,吉伦特派主战。于是,路易罢免了立宪派内阁,命吉伦特派组阁。由于法国在前线失败,他又罢免了吉伦特派内阁,让立宪派重新组阁。由此激化了矛盾,引起了巨大的政治振荡。6月20日,为战败所激怒的巴黎人冲向王宫,要求恢复吉伦特派内阁,路易十六只好答应解散立宪派内阁。当犹豫而软弱的路易最后取消了立宪派内阁时,也意味着他失去了最后保护。  在雅各宾派(法国革命中的激进派)看来,国王和王后是革命的敌人。8月10日雅各宾派发动起义,起义者冲进王宫,路易和王后逃到议会寻求保护,然而,议会宣布停止国王权力,并将其送到了丹普尔监狱。9月22日,法国宣布取消君主制,实行共和。  路易十六和王后变成了阶下囚。起义者从路易卧室里搜出国王与欧洲君主和逃亡贵族往来的密件,以及与米拉波的谈话记录。这些文件为控告路易提供了依据。1792年12月11日,议会组织对国王审判。在12月26日的审判中,路易十六为自己作了最后辩护:“路易20岁即位,在位时品行端正、公正廉洁,从不贪污腐化。他爱百姓,百姓要求的权利他都给了。我在历史面前无话可说,历史将对你们的审判作出结论。”1793年1月20日,议会以387:334票通过对路易的死刑判决。  路易死后,王后从丹普尔监狱转到巴黎裁判所。1793年10月,议会开始对王后进行审判。检察官指控她:“你一刻也没有停止毁灭自由的想法。你曾不惜任何代价想统治法国,并且不惜踩着爱国者的尸体重新登上王位。”王后抗辩道:“我们不需要重新登上王位,我们早已坐在那里。我们除了法国幸福外,不要任何东西,只要法国过去是幸福的,只要法国仍然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将永远感到幸福。”直到此时,她仍然固执地认为革命前的法国是幸福的,而且自视是个心灵高尚的王后。10月16日,王后以挥霍公款、反对革命和里通外国罪被处死刑。刑前,安托瓦内特留给王妹伊丽莎白一份遗书,托她照料王储和公主。但没过多久,王储死于狱中。公主的命运还算不错,后来奥皇用法国的俘虏将她换回。
2023-07-01 18:01:232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人物简介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伊莎贝拉·罗西里尼(IsabellaRossellini),1952年6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意大利、美国双国籍模特、演员、作家。1976年,出演了电影处女作《花落花开》。1980年,开始了模特生涯。1985年,出演了剧情片《白夜》,由此正式进入美国影坛。1986年,主演了惊悚电影《蓝丝绒》,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届独立精神奖最佳女主角奖。1990年8月17日,出演的犯罪喜剧片《我心狂野》上映。1992年,出演了奇幻喜剧片《飞越长生》。1994年9月18日,出演的医疗剧《杏林先锋第一季》首播。1996年,出演了犯罪电影《世纪之案》。1997年,出版了自传《SomeofMe》。1998年,主演了剧情片《失落的行李》。2003年,领衔主演了讽刺喜剧《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2008年2月,自导自演的短片《绿野交锋》在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2011年2月10日,受邀出任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2015年4月,受邀出任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竞赛单元评审主席。2018年9月11日,出演的传记电影《薇塔与弗吉尼亚》上映。中文名:伊莎贝拉·罗塞里尼外文名:IsabellaRossellini国籍:意大利、美国星座:双子座出生地:意大利罗马出生日期:1952年6月18日职业:模特、演员、作家代表作品:蓝丝绒、我心狂野、飞越长生、世纪之案主要成就:第2届独立精神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9届土星奖最佳女配角奖第49届艾美奖剧情类剧集最佳客座女演员提名第54届金球奖电视类-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奖提名第44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早年经历伊莎贝拉·罗西里尼11岁时患上了脊柱侧凸症,这种疾病让她全身瘫痪卧床不起达半年之久,期间做了三次矫正治疗手术才痊愈。1971年,她从罗马服装学院毕业,毕业后做过服装设计工作,后移民美国,为意大利的电视台当特派员和翻译达三年。23岁时,担任意大利RAI电视台驻纽约的记者。演艺经历1976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出演了电影处女作《花落花开》。1979年,与米歇尔·普拉西多、SaverioMarconi等共同出演了剧情片《林中草地》。1980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开始了她的模特生涯。1985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定居美国;同年11月22日,与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联袂主演的剧情片《白夜》上映,伊莎贝拉·罗西里尼由此正式进入美国影坛。1986年,搭档凯尔·麦克拉克伦,主演了由大卫·林奇执导的惊悚电影《蓝丝绒》,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片中饰演年轻貌美夜总会歌女“多萝西·瓦列斯”,凭借该角色获得了第2届独立精神奖最佳女主角奖。1987年,与瑞安·奥尼尔领衔主演了由诺曼·梅勒执导的犯罪动作片《男子汉不会跳舞》。1989年,与特德·丹森、肖恩·杨等联合出演了由乔·舒马赫执导的爱情喜剧片《亲亲表妹》。1990年8月17日,与尼古拉斯·凯奇、劳拉·邓恩等共同出演的犯罪喜剧片《我心狂野》上映,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片中饰演美艳女歌手“佩蒂·杜兰戈”;9月8日,与理查德·波林热、劳拉·贝蒂等合作出演的喜剧电影《国王的情妇》上映。1992年7月31日,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布鲁斯·威利斯等共同出演的奇幻喜剧片《飞越长生》上映;10月11日,出演的音乐MV《Erotica》发布。1993年9月16日,搭档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剧情片《桃色控诉》上映;10月15日,与杰夫·布里吉斯领衔主演的惊悚电影《空难遗梦》上映。1994年9月18日,出演的医疗剧《杏林先锋第一季》首播;12月,与加里·奥德曼、杰罗恩·克拉比联袂出演的音乐传记电影《永恒的爱人》上映。1996年,与斯蒂芬·瑞、J·T·沃尔什等联合出演了由马克·雷戴尔执导的犯罪电影《世纪之案》。1997年,与阿曼德·阿山特、格列塔·斯卡奇等一同出演了奇幻冒险类电视电影《奥德赛》;同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出版了自传《SomeofMe》。1998年,与马克西米连·谢尔、劳拉·福拉塞尔共同主演了由杰罗恩·克拉比执导的剧情片《失落的行李》。2000年,与约翰·利特高、鲍勃·霍斯金斯合作出演了由彼得·叶茨执导的爱情冒险类电视电影《唐吉诃德》。2002年9月17日,与克里斯汀·克拉维尔、杰拉尔·德帕迪约联袂出演的传记剧《拿破仑》首播,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剧中饰演美丽的约瑟芬王后;12月6日,与约翰·雷吉扎莫、彼得·萨斯加德等一同出演的惊悚犯罪电影《黑金帝国》上映;同年,出版了相册书籍《LookingatMe》。2003年,领衔主演了由盖伊·马丁执导的讽刺喜剧《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片中饰演因被误锯双腿而只有恨没有爱的男爵夫人“海伦”。2004年,与肖恩·阿什莫、克斯汀·克鲁克等联合出演了由罗伯特·里伯曼执导的迷你科幻剧《地海传说》。2006年3月3日,与Ricardo_lamo、MiguelActa共同出演的剧情片《山羊的盛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片中饰演阔别祖国三十五年的“乌拉尼亚”;10月11日,出演的喜剧《我为喜剧狂第一季》开播;10月13日,出演的传记电影《声名狼藉》上映;同年,出版了纪念父亲的回忆录《DaughterandtheHolySpirits:RememberingRobertoRossellini》。2008年2月,自导自演的短片《绿野交锋》在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2009年,与杰昆·菲尼克斯、格温妮丝·帕特洛联合出演了由詹姆斯·格雷执导的剧情片《两个情人》。2010年,与阿尔芭·洛瓦赫,卢卡·马里内利等一同主演了由萨维里奥·克斯坦佐执导的剧情片《质数的孤独》。2011年2月10日,受邀出任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7月13日,与威廉·赫特、凯特·阿什菲尔德共同主演的剧情片《大爱晚成》上映;9月3日,与格什菲·法拉哈尼、玛丽亚·德·梅黛洛等合作出演的喜剧电影《梅子鸡之味》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9月9日,与杰森·帕特里克、乌多·奇尔联袂出演的惊悚电影《钥匙孔》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2012年8月22日,出演的喜剧电影《双腿生风》上映。2013年9月23日,出演的犯罪剧《罪恶黑名单第一季》首播。2014年3月14日,与杰克·吉伦哈尔、梅拉尼·罗兰联合出演的惊悚悬疑电影《宿敌》上映。2015年4月,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受邀出任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竞赛单元评审主席;5月19日,在纪录片《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中出镜。2016年,与杰弗里·多诺万、卡迪·斯特瑞兰德联袂出演了奇幻犯罪剧《闭眼第一季》。2017年12月6日,出演的奇幻犯罪剧《闭眼第一季》播出。2018年6月15日,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上映;9月11日,与杰玛·阿特登、伊丽莎白·德比齐共同出演的传记电影《薇塔与弗吉尼亚》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个人生活家庭伊莎贝拉·罗西里尼的父亲是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母亲是瑞典电影女演员英格丽·褒曼。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伊斯塔·英格丽·罗西里尼,是一名教授意大利文学的学者。感情1977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罗马采访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时与其相识、相恋,1979年结婚,1982年两人离婚。1983年,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与模特乔纳森·威德曼结婚,两人育有一女,叫埃利特拉,两人于1986年离婚。此外,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与导演大卫·林奇、演员加里·奥德曼有过交往。主要作品参演电视剧None-2017None-2016罪恶黑名单第一季-2013幻影侠-2009,导演莱安·卡勒斯,None-2006,导演,None-2005,导演肯·奥林,地海传说-2004,导演,None-2003,导演KenOlinNone-2002None-1996,导演GailMancusoNone-1994,导演,迈克尔·迪内参演电影薇塔与弗吉尼亚-2018,导演,None-2015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2015柜中野兽-2015,导演,乔伊的奋斗-2015,导演,宿敌-2013,导演,None-2012,导演托马斯·西蒙,双腿生风-2012,导演,大爱晚成-2011钥匙孔-2011梅子鸡之味-2011,导演,质数的孤独-2010天外瘟疫-2008,导演,意外之夫-2008,导演,两个情人-2008,导演,None-2006建筑师-2006,导演,声名狼藉-2006,导演,None-2005,导演GilRossellinNone-2005,导演IsaacPazSr.山羊的盛宴-2005,导演Ricardo_lamoNone-2004,导演,追求幸福-2004高度-2004,导演ChandlerWilliams,BessWohl阴道日:直到暴力停止-2003,导演,塔斯鲁波的手提箱-2003,导演,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2003黑金帝国-2002,导演,震撼性教育-2002坠落的天空-2000,导演,双傻出海-1998,导演斯坦利·图齐失落的行李-1998终极魔法师-1998,导演,奥德赛-1997,导演,世纪之案-1996葬礼-1996,导演,今晚大件事-1996,导演,None-1995,导演卢西亚诺·德·克雷申佐执法悍将-1994,导演,永恒的爱人-1994困境-1993,导演,桃色控诉-1993无畏-1993飞越长生-1992,导演,None-1990国王的情妇-1990我心狂野-1990,导演,亲亲表妹-1989None-1988,导演TinaRathborneNone-1987情不自禁-1987,导演,黑眼睛-1987,导演,蓝丝绒-1986白夜-1985林中草地-1979,导演,花落花开-1976,导演,丽莎·明奈利配音作品导演作品制片作品编剧作品配音作品出版书籍获奖记录人物评价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是一个聪颖、气质高贵不凡的女性,美艳绝伦气质超人。她继承了父亲的才气和母亲的天使面庞,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为屏幕带来了非常强大的个人形象以及大量的美,她在影片中的狂放表演让人着迷。在《白夜》中,她饰演苏联妇女达丽娅,尽管戏份不重,但她清丽秀美的气质,温柔迷人的微笑使观众体味到她的魅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蓝丝绒》中,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饰演多萝西·瓦列斯,她的表演已超过了一般的水准,她驾驭这一复杂角色的能力和所表现出的技巧让人佩服。(《青年作家》、《广州日报》、导演罗伯特·里伯曼、《电影》评)
2023-07-01 18:01:431

夏洛克·福尔摩斯喜欢过的女人叫什么?

Wrong。不知道你问的是夏洛克还是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先生一生都没有喜欢过任何女性。至于那位女士,福尔摩斯先生对她只有尊重和欣赏。那位女士是唯一打败过福尔摩斯先生的女性,改变了他对女性原有的轻视。文章后来也交代了那位女士的结局——出了国,和一个外国人结了婚。而福尔摩斯先生本人也说过,与感情有关的一切,都是与冷静和理智背道而驰的,所以我宣布,本人将终生不结婚。(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根本就不存在福尔摩斯先生喜欢的女人这一说。而夏洛克,他也没有喜欢的女人,那位女士就不用说了,大概是她喜欢夏洛克。而夏洛克另外只和2个女性有过多的接触,一个是茉莉,一个是简妮。当然茉莉也不用说了,茉莉一直暗恋他,而夏洛克只把她当做一个重要的人、很好的助手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而简妮,她和夏洛克交往过一段时间,但是夏洛克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案子,为了利用她。而夏洛克本人也很讨厌简妮,说她是一个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人。综上所述,夏洛克也没有喜欢的女性。(不过我们都希望他喜欢华生^_^)So......there.PS:如果你不知道福尔摩斯先生和夏洛克的区别,强烈推荐你去看看《神探夏洛克》,是一个很不错的小电视剧~
2023-07-01 18:01:503

历史上的这一天:11月13日-内尔

这一天在历史上:1687年11月13日 内尔·格温妮是最稀有的生物,她是一位皇室女主人,她在人民中的受欢迎程度和在她尊贵的情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一样高。尽管英国的查理二世一生中有许多情妇,但他的“漂亮、机智的内尔”在他的感情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出生于1650年2月2日,可能是在伦敦,埃莉诺·格温内出身卑微。她的母亲似乎经营着一家妓院,内尔在那里帮忙,甚至可能做过儿童 *** ,但这还不清楚。据历史学家所知,她的父亲在她童年时就不在人世。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在德鲁里巷剧院找到了一份“橙色女孩”的工作。橙色女孩基本上都是衣着暴露的年轻女孩,她们在剧院里卖各种水果和糖果,还充当观众中的男人和后台女演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者。 内尔娇小而匀称,有着漂亮的心形脸、淡褐色的眼睛和卷曲的栗色头发。不用说,她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不久,这位年轻的少女就从衣着暴露的橙色女孩转型到了14或15岁左右的舞台上。 这样做,很快就吸引了无数男人的目光,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开始与演员查尔斯·哈特(Charles Hart)发生婚外情,除其他外,她还给自己上了表演课。 作为她的演员罗丝的明星,她与查尔斯萨克维尔,多塞特伯爵,谁内尔称查尔斯第二。 几年后,内尔变得熟悉的个人,她称查尔斯第三,国王查尔斯二世。与查尔斯的许多情妇不同的是,内尔有着短暂的婚外情,近二十年来一直受到国王的宠爱,终生都是国王的情妇之一儿子查尔斯,未来的阿尔本公爵,1670年。另一个儿子,詹姆斯,在1671年跟随,但死于1680年。在其他的居住地中,国王给了内尔一个在帕尔购物中心的豪华住宅,以便他在伦敦皇宫居住时,她能靠近他。她的财产包括一张华丽的银色床和一个暖锅,上面写着:“敬畏上帝,为国王服务。” 不像大多数国王的其他情妇,如芭芭拉·帕尔默、卡斯特莱曼夫人、莫尔·戴维斯、露西·沃尔特斯和路易丝·德克鲁阿勒,内尔在政治抱负方面几乎没有表现出来。她并不贪心,最初只向国王索要500英镑一年。后来,随着她跻身国王的情妇行列,她将获得更多的赏识。 内尔以她脾气好、情绪高涨、幽默感强(被萨缪尔·佩皮斯昵称为“漂亮、机智的内尔”)和脚踏实地的态度赢得了查尔斯和英国公众的喜爱。在一个以清教主义为主导的时代,内尔是一个性情暴躁、性情暴躁、土气十足的人,她从不试图掩饰自己的真实本性和出身。国王和他的臣民都喜欢她。 《格拉蒙特伯爵的回忆录》记述了1681年内尔的机智: 有一天,内尔·格温坐着她的马车穿过牛津的街道,这时暴民们误认为她是她的对手,朴茨茅斯公爵夫人(天主教),开始向她吼叫,并把她塞进车里每一个不恰当的称呼。她把头伸出马车窗外,“好人”,微笑着说,“你弄错了,我是新教徒的 *** 。” 国王查尔斯1685年去世结束了他们的婚外情。他最后关心的是内尔,他恳求他的弟弟,即将成为詹姆斯二世,“不要让可怜的内尔饿死”在他的病床上。 詹姆斯实现了他哥哥的愿望。他还了内尔的债,给了她一笔养老金(虽然没有前国王那样慷慨,每年只有1500英镑),内尔只比她第三任查尔斯活了两年,3岁就去世了1687年11月13日,在经历了两次中风后,她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她的葬礼吸引了大批群众,这证明了她的受欢迎程度。讲道者是托马斯·泰尼森,他最终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是对这位独一无二的皇室女主人的另一个显著的区别。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可能也会喜欢我们新的流行播客,脑力食品秀(iTunes,Spotify,Google Play Music,Feed),还有: 青少年是什么时候女孩不再普遍结婚了?这名女 *** 后来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海盗之一,其无敌舰队攻占了中国、英国和葡萄牙海军……并赢得了亨利八世的众多妻子《睡美人》是根据一个故事改编的,一个已婚的国王发现一个女孩睡着了,却无法叫醒她,于是 *** 了她,取而代之的是查尔斯·狄更斯和一个跟踪者请参阅内尔·格温英国女演员内尔·格温内尔·格温的出生
2023-07-01 18:01:561

英国历史上哪一任国王有六任妻子

1.关于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 亨利八世(1491.6.28—1547.1.28)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亨利八世在位的38年是英格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这次改革的基本意义在国家政治方面,而不在宗教方面,核心问题是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导致英国形成完全的民族国家。这次改革从确立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开始,到确保国王对教会的绝对统治而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个人的离婚案引起的;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及以暴政著称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专制极权国家,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亚瑟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 其间为处死数7万多人, 约为当时英国人口的7%。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宗教改革,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英皇代替而已, 而圣公会的大主教与教皇的名称相同, 都是叫POPE, 教会的英文名称亦相同, 都是Catholic Church, 只是为了与天主教分开, 改为英国公教 - Anglo-Catholic Church, 其他的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就是安妮·博林)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砍头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肺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妇,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 Boleyn。而安妮·博林当初不愿像她妹妹一样只是做国王的情妇,于是给予亨利八世巨大压力要求成为“公众认可的”皇后。当然最后通过亨利八世与教会的决裂,不需要再获得教皇的批准,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娶Anne Boleyn为皇后。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妇及私生子,后世的考古学家很多都怀疑他是死于梅毒, 并留下一个接近破产的国家。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2.1868年那时候的英国的国王的夫人称呼什么 英国君主(英语:Monarchy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英国海外领地的国家元首,现在的男性君主称为国王(King),女性君主称为女王(Queen)。男性君主的妻子,自然被称为王后(目前英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君主也只能有一个老婆或老公)。 现任君主是1952年2月6日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王储为其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和女王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经常出席各种公开仪式。除了前面所述的,皇室成员还包括女王其他子女、孙儿及堂表亲。 另外,大不列颠的君主一直称国王(King)或女王(Queen),到了英国统治印度后,英国君主才加上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或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的称号。不过随着印度独立,此头衔也随之取消,英国历史上正式拥有皇帝或女皇头衔的也只有维多利亚、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五位君主。 3.亨利八世的6个妻子 1、凯瑟琳 阿拉贡的凯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凯瑟琳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遗孀,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嫂嫂。 2、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根据BBC英国史的描述,安妮·博林的姐姐玛丽·博林是亨利八世的情妇。安妮去法国留学归来之后,进入英国宫廷,亨利八世与她坠入爱河。 3、珍·西摩 1536年5月30日,亨利八世和珍·西摩举行了他的第三次婚礼。 1536年6月4日她被公开宣称为王后,但是由于当时的伦敦城瘟疫蔓延,她并未被正式加冕。 4、安妮公主 画家汉斯·荷尔拜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战争,于1532年来到英国,并被雇为宫廷画师。他向亨利八世推荐位于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小国克里维斯的安妮公主。 虽然亨利八世不喜欢安妮公主的相貌,两人还是于1540年1月6日结婚。 5、凯瑟琳·霍华德 1540年7月28日,亨利八世迎娶凯瑟琳·霍华德。 但是凯瑟琳婚后却和大臣托马斯·卡尔佩珀发生婚外情,还任命以前的情人弗兰西斯·迪勒姆为秘书。有人将凯瑟琳与别人交往的事情密告给了当时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托马斯·克兰麦,克兰麦遂向亨利密报王后通奸。 6、凯瑟琳·帕尔 1543年,年迈的亨利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是个结过两次婚的寡妇,她的宗教观点激进,亨利却是保守派。 两人经常争论,几次险些让她丧命,但她总能及时让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亨利八世。 4.能不能介绍一下亨利八世和他6个老婆的故事 亨利八世(1491-1547)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国王。他以改革英国宗教而名标青史,还因有过6位王后而闻名。亨利八世并不像中国古代的帝王,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就是先后有6位王后就足以在英国历史上出尽风头。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凯瑟琳,其父是西班牙之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凯瑟琳于1501年与亨利七世之长子亚瑟(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哥哥)结婚。转年亚瑟去世。英王亨利七世不愿失掉凯瑟琳带来的嫁妆(dowry),费迪南又想能继续影响英格兰的外交政策,所以凯瑟琳又与其先夫之弟(即亨利八世)结婚。 凯瑟琳长亨利八世(以下称亨利)6岁,容姿秀丽,妩媚动人。婚后共生6个子女,但除了最幼之女,其余全都夭折。这个独生女后来成为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Mary I)。由于无男嗣,亨利对凯瑟琳不满,渐萌离婚之念。加上亨利迷上了宫廷侍女安妮·博林,遂于1527年拟与凯瑟琳离婚,但遭拒绝。亨利就“先斩后奏”,于1533年与博林秘密结婚,然后法庭宣布亨利和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亨利借题发挥,进行了英国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English Reformation),取代了教皇(Pope)对英格兰教会的统治地位,使英国由一个天主教(Catholici *** )国家转变为新教(Protestanti *** )国家。凯瑟琳被幽禁在一个下等庄园里,久病不愈,愤愤而死。时年51岁。 第二位王后是安妮·博林(1507-1536),伯爵之女。1522年入宫廷,做凯瑟琳王后的侍女。博林恰值妙龄,亦有姿色。当亨利与凯瑟琳分离时,便成为亨利的情妇。后来与亨利暗通而怀孕(pregnant),不得不于1533年秘密结婚。当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被取缔时,博林被封为王后。同年生一女,即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这又使亨利大为失望,加之博林性情孤傲,亨利又有离异之心。他另寻新欢,与简·西摩勾搭。而博林最后因所谓通奸( *** ery)和 *** ( *** )罪被斩首于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然而是否有证据,至今仍是疑案。博林结婚只3年便香消玉碎,给伦敦塔留下一段“悲”话。 简·西摩(1509-1537)是亨利的第三位王后,爵士之女。她也是宫廷侍女,曾侍奉前两位王后。博林遭嫌之后,亨利转而追求西摩。一次亨利送她一袋金币并一情书,恳求西摩做他的情妇(mistress)。可是西摩返回礼物。她只愿堂堂皇皇地做王后而不愿做情妇。博林被斩首(behead)后仅11天,尸骨未寒,亨利就和西摩共享洞房之乐了。 西摩生一子,即后来的英王爱德华六世(Edward VI)。亨利的6位王后中,只有她生一子。但她在产期患病,生子12天去世。西摩并无倾国之色,但机敏温顺,使亨利倾心。她也是唯一在死后使亨利伤心落泪的王后。亨利死后与之合葬,足见对西摩的钟情。 第四位王后是安妮(1515—1557),德国公爵之女。当时为加强英国和德国联盟,以抗衡天主教国家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的联盟,亨利与安妮订婚。当安妮抵达英国后,亨利就想离婚,因为他认为此女不象别人所描绘的那么漂亮,而是丑陋不堪,而且她不懂英语。但退婚已迟,只好在1540年完婚。因此婚后绝无幸福可言。还没结婚,就孕育着一颗离婚的种子。后来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盟破裂,随之,英德联盟也失去重要意义。加之,安妮以前曾和另一男人订过婚(betrothed),故亨利终于与之离婚。离婚后,安妮仍住英格兰,靠养老金无声无息地了却后半生。此次婚姻仅维持了6个月,是6位王后中最短的一个。 第五位王后是凯瑟琳·霍华德(1521-1542),出身贵族,1539年入宫廷。她也是豆蔻年华,有沉鱼落雁之貌,颇得亨利之青睐。亨利与安妮离婚后,马上又与此凯瑟琳结婚。可是她隐瞒了曾和另一男人同居(cohabit)过,所以被指控犯有重婚罪(bigamy)。但亨利最后还是饶恕了她,既往不咎。糟糕的是,婚后不足一年,她又和另一男人私情勾搭。亨利怒火中烧,将她斩首在伦敦塔。 亨利的最后一位王后是凯瑟琳·帕尔(1512-1548),出身宫廷官吏。此凯瑟琳与亨利结婚前已两次孀寡。她无倾国之貌,但聪明机智。有趣的是,亨利以王后多出名,而这位王后的丈夫也并不算少。亨利去世后,她又第4次结婚。当然比亨利的6次结婚还略逊一筹。 5.英国历任国王名单 实际上,英国在亨利八世之前也不认可女王。 亨利八世因为王后无子而与其离婚,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但是亨利八世唯一的幼子爱德华六世体弱多病,亨利八世预计到他可能会夭折,为了防止贵族安排更疏远的王室继承王位,已经有些开放的亨利八世决定爱德华如无后代,由其姐玛丽继承,如玛丽无后代,由其妹伊丽莎白继承。 这样,女性不为君王的传统被打破。 猜想其根源应该与西方基督教不承认纳妾有关。 国王虽有情人,但私生子无任何权利,中国则不同,无嫡出的后代,庶出的子孙也可以有继承权。这样中国可选的男性后代也较多。 参考资料: 英国历任女王 “九日女王”简 格雷 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国王1553)(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 外祖母玛丽是亨利八世的妹妹。 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 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 於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萨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於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 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女王。 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 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於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 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 *** 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The monwealth)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 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 25亿人。 。 6.历史常识中英格兰的第一任国王是谁 艾塞斯坦国王(Aethelstan)是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国王。 他的祖父艾尔弗 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虽然很喜欢称自己为“英国国王”,但他只是韦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当艾尔弗雷德继承王位时,英国由5个相对独立的王国组成。 艾尔弗 雷德在位期间,康沃尔成了他的统治区域,但麦西亚、诺森比亚和东英吉利 亚归顺了人侵者维京人。 在萨默塞特平原隐居一段时间后(在那里,他并没有烤过面包),艾尔弗雷德打败了丹麦人,逐渐收复了他的王国。 但是,在公元878年与战败者 维京王古斯伦(Guthrum)签署的条约中,他选择了把伦敦到切斯特一线以东的一半领土送给敌人,这些地区称为“丹麦法区”。 作为同报,古斯伦同意 皈依基督教。 为了确保斯堪的纳维亚的侵略者今后无法轻易地入侵,艾尔弗雷德修 建了一系列防御式城堡,以保障领土安全。这些政策都奏效了。 在他孙子的统治下,韦塞克斯王国控制了英国全 境。艾塞斯坦在公元937年布鲁南堡战役中,打败了苏格兰、斯特拉思克莱 德和都柏林的国王,建立了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 没有人能确定布鲁南堡在哪里,它可能就是临近设菲尔德的廷斯 利u2022每德。最后一位仅统治英国地区的国王,是戈德温孙(Hardd Godwinson),他 的继任者威廉二世(Harold II William)已经是诺曼底公爵。 在公元1558年 最终放弃加来之前,英国王室实际统治着法国的部分领土。 7.英国第一任国王是谁啊 阿佛列(古英语:??lfrē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也译作艾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等,是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国王,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称呼自己为“英格兰国王”的君主。由于其英勇的统帅臣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Great)。 如果你问大不列颠联合王国(UK)的第一位国王的话,那应该是安妮女王。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颠王国女王。
2023-07-01 18:02:031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斯的剧情

  朱塞佩·威尔第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他的重要代表作《弄臣》(一译《里戈来托》,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西西里晚祷》(1855)、《假面舞会》(1858)、《唐卡洛》(1867)、《阿依达》(1871)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与早期历史题材的英雄歌剧相比,成熟时期的歌剧,不仅对人物有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刻细致的刻画,并且把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紧密地联系起来,音乐的布局和结构也有了显著的变化,逐渐变得灵活、有机,一气呵成,管弦乐也改变了它的从属地位,起着积极的作用。 他的歌剧在当时不仅欧洲各国的大剧院中上演,而且在小剧院、酒店、花园、街头巷尾中,常常也听到他的歌剧中的旋律在回响。因此,人们常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威尔第的一生共写了二十六部歌剧,被誉为“歌剧之王”。  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在他的全部歌剧创作中无论从场面、曲折且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还是众多极富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来说,都是属于重量级的扛鼎之作,也是极富野心之作。歌剧改编自德国诗剧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属于当时盛行于欧洲剧坛的大歌剧风格。从某种角度来说,《唐.卡洛》是这位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家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之所以说《唐.卡洛》是一部野心之作,首先是故事内容过于庞大(这部歌剧差不多是将两部歌剧的内容挤在一部歌剧的躯壳之中)。其次在于这部歌剧中充满各种各样的感情:男女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国与国之间,以致教会与世俗国家之间的矛盾、感情纠葛,而所描绘出来的深刻、感人和震撼程度,更是威尔第歌剧中最出色的一部。  在歌剧《堂卡罗》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五个, 穿插在极为复杂的故事情节中。人们常常不易辨清其中的关系和矛盾对立。  1. 国王菲利普二世和伯萨侯爵:  在席勒的诗剧中对菲利普二世这个人物进行了多方面的刻画。他是个铁石心肠,头脑顽固的人,他一心考虑的事只有王国的安危和宗教的纯洁。他与波萨伯爵实际上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波萨为了佛兰德尔人民未来的利益,表面上顺从菲利普二世,成了国王最信赖的人物。但波萨时时刻刻在设法鼓动卡罗去帮助佛兰德尔人民。由于卡罗的鲁莽行动,使波萨不得不把卡罗关进了监狱以保护他的安全。然后,波萨又写了一封控告自己的信给过往的朋友转交国王,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卡罗的自由。他对国王发出了自己内心的呼唤:“陛下,请您允许思想的自由”! 菲利普二世本人则处在一种深深的矛盾之中:他对自己儿子的期待和亲情时刻存在于内心深层,但这种内心深藏的人性最终还是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 在政治和教会的压力下,他最后对首席宗教大法官说:“对于卡罗,我该做的都做了,余下的事就交给你来按教廷的法律办吧”。为了体现对王国的责任,菲利普二世把他最后的一点人性都消除殆尽。  2. 唐。卡罗:  他与汉姆雷特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孤独的沉思者,然而汉姆雷特的一切痛苦和矛盾都掩盖在自己的内心。而唐。卡罗则与《阴谋与爱情》中的费迪南少校相似,行为直率而冲动。这是那个时代感性青年的典型的形象。此外,由于他的轻信,使他和波萨伯爵的关系蒙受影响形成误解。尤其在最后,这种误解以波萨伯爵的自我牺牲而结束,实在成为他的性格上的缺陷的巨大反差。这种性格上的弱点,给了威尔弟很大的空间去为歌剧中的卡罗去表现那种带有阴暗心理情绪的意大利式的高音。  3. 两个女人:  王后伊利萨白始终在剧中演绎一个自觉保有人性的尊严、高贵女性的形象。在剧中她有的语言和唱段铿锵有力。让读者不能不心生向往之情,想到那历史烟尘时代这个柔弱女子对人性与理想的坚定信仰。剧中另外一个主角艾波莉公主则是骄傲充满欲望和热情的女性形象。在她与卡罗的关系中充满了误解。即便是作为负面的女性形象,颇有其典型性和复杂性。她在了解了卡罗对王后的的挚爱后,仍然希图“横刀夺爱”,这反映出她的恶性。一方面,她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国王的情妇,在妒忌心情驱使下,她把王后珍藏有卡罗肖像的挂饰交给了国王,但这对她毫无帮助。最后她后悔至极无法挽回而被逐出了王宫。可另一方面,她同时也作了侮辱与损害别人的事。她发生的异化,表现出一个被压迫者同时作为压迫者的形象。为我们理解与亲近女性提供了一把最好的范例。  下面是威尔弟歌剧《堂。卡洛》的主要内容和场面:  第一幕 第一场 圣尤斯特修道院  在礼拜堂的后方,有皇帝卡洛斯五世之墓,中间有一群修士正在做祷告。卡罗与伊丽莎白热恋已久,但为了政治上的关系,伊丽莎白却嫁给了卡罗的父亲菲利普二世。王子卡罗因为爱情无望,内心深感悲哀。绝望的卡罗,到这里来祈求内心的平静。一位修士走近他身边低声说:“人世间的痛苦一直跟你到修道院中,心中的争战唯有在天上才可能平静。”这声音酷似他的祖父卡洛斯五世,因此卡罗被恐怖笼罩着。  这时卡罗在宫廷中唯一的好友波萨侯爵罗得利果出现,他告诉卡罗必须忘掉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的爱,为拯救受苦的法兰德尔人民勇敢地站起来。(当时依旧信仰旧教的西班牙统治着法兰德尔,并要彻底镇压新教徒,对新教徒抱有好感的罗德利果,希望通过卡罗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卡罗听了罗得利果的话,也决心要开始新的人生,他两结拜为兄弟,并发誓说:“一定要同生死、共患难”然后离去。  第二场 圣尤斯特修道院的前院  这时皇宫的女官们正聚集在此。美丽的帕尔玛公主艾波莉,唱出了面纱之歌《在美丽的沙拉森宫殿花园中》,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她的歌唱。  美丽的帕尔玛公主艾波莉,唱出了面纱之歌《在美丽的沙拉森宫殿花园中》  这时,王后悄悄地出现,欢闹中的女官们立刻安静下来。波萨侯爵前来请求晋见。他说,法国王室有信寄到,在呈递时趁机又偷偷附上卡罗的信。面对这位内心不安王后,波萨静静地开始唱出浪漫曲《我们所敬爱的卡罗》。  当王后为昔日的回忆痛苦时,在旁边暗恋王子的艾波莉公主误以为卡罗是由于对自己的爱而受苦。在波萨侯爵的暗示下,随侍的女官们离开了王妃,侯爵也陪伴着艾波莉就消失在树林后方。这时卡罗出现了。  卡罗请求王后设法在国王面前代为说情,准许他前往法兰德尔。就在交谈之间,卡罗实在抑制不住内心对她那炽热的爱,终于冲动地把她紧紧楼住。在刹那间从迷惑中清醒的伊丽莎白则激动地喊叫说:“把父王杀死,用那被鲜血弄脏的手,再把母后引导到祭坛。”卡罗此时羞愧得无地自容,于是绝望地喃喃自语:“啊,我被诅咒了!”然后痛苦地跑开。望着卡罗的身影,深爱着他的伊丽莎白不禁痛哭着昏倒。  .这时国王突然出现,看到王后独自在这裏,就对女官阿伦堡伯爵夫人责问道:“为什么没有跟随在王后身边,”然后命令她明天早上就回法国去。伯爵夫人伤心地痛哭着,王后很关切地安慰她,于是唱出浪漫曲《请别哭,我的好朋友》。  大家都退场后,国王把波沙侯爵叫住。此时侯爵内心虽然紧张,但外表装得很平静。当国王垂询为何不来服侍时,他回答说:“从法兰德尔回来后,看到当地人民惨不忍睹的悲惨生活,心中一直存有余悸。”当国王表示“和平必须依赖鲜血去获得”时,他却发表激烈的意见唱着:“这只是坟墓的和平,历史或许会称国王是尼禄第二”。  国王听了大吃一惊,警告他:“你的想法很危险,小心宗教裁判长”。不过国王还是很信赖他,他说出自己在怀疑王后和王子有暧昧关系,要他多注意王后的行动。波沙侯爵巧妙地答应照国王的命令去做。  第二幕 第一场 王宫中王后的花园内  卡罗收到约会的纸条后,误以为这是伊丽莎白所写。这时出现的却是罩着面纱的艾波莉公主,卡罗误以为她是伊丽莎白,立刻向她倾吐内心的爱。等到她拆下面纱时,卡罗才知道弄错人了,他困惑不已。看着为不安的卡罗,艾波莉告诉他说:“波沙侯爵和父王正在谈论着你的事。”  卡罗为刚才的冒昧向艾波莉道歉,这时艾波莉才晓得他爱的是王后,于是妒火中烧。这时出现的罗德利果虽然想把紧张化解,但已经明白事实真相的艾波莉只有更加愤怒。当罗德利果挥起短剑时,卡罗把他阻止了,于是进入充满火药味的三重唱“小心哪,你这冒牌儿子”。  艾波莉气哼哼地退场后,罗德利果就对卡罗说,希望卡罗把持有的秘密文件交给他。卡罗起初有点犹豫,最后还是照办了。  第二场诺斯特拉·东纳·达特嘉大教堂前的大广场  这是异端处刑日, 群众聚集而来,他们合唱着歌颂国王。接着是阴森森的进行曲,有一群身著黑衣的修士出现,拉着即将被处刑的囚犯们走过舞台前。  教堂的大门打开了,国王出现,宣布开始异端的处刑。这时带着法兰德尔的使节、穿着丧服的卡罗突然出现,恳求国王对受苦的法兰德尔人民伸出慈悲之手。但国王称他们是叛民,同时也愤怒地责备带头的王子。卡罗拔出利剑。发誓要拯救法兰德尔。  带着法兰德尔的使节的卡罗突然出现,恳求国王对受苦的法兰德尔人民伸出慈悲之手  卡罗在国王面前拔剑的不敬行为激怒了国王,国王命令王子把剑交出来,但王子执意不肯听从。这时波沙侯爵走到国王之前,要求卡罗交出剑来。卡罗愣住了,说一声:“是你?”后,就乖乖照做了。国王当场把波沙侯爵册封为公爵,卡罗对事情的演变感到莫名其妙。  火刑台的火点燃了,远方的天空已发白,人们赶来看火刑。这时从天上传来救赎的声音。  在诺斯特拉·东纳·达特嘉大教堂前的大广场  第三幕 第一场 马德里王宫一室  国王感慨自己始终都未得到年轻王妃的爱,再加上这次的众叛亲离,他深切地哀叹自己的衰老与寂寞,唱出了咏叹调《她不曾爱过我》。接着90岁的眼盲的大宗教裁判长出现了。  国王要和他商谈如何处置王子,他回答说:“处以死刑是不成问题的。”大宗教裁判长又说出真正的异端者是波沙侯爵,要求取他的性命。国王说:不能把诚实部下的生命交出,结果触怒了宗教裁判长,他生气地回到修道院去了。  这时,伊丽莎白王后慌慌张张地跑来说,她的房间被人翻乱,珠宝箱也被偷走了,请国王派人抓贼。国王冷静地说:珠宝箱在这里。”并打开给她看。这时国王发现里面有卡罗的肖像画,便怀疑王后的贞操。虽然王后辩称自己很清白,但国王根本不相信。由于国王的言词使愤怒王后昏倒了。听到国王喊救人的声音,罗德利果和艾波莉马上赶来。经过两人的照顾王后逐渐恢复了意识,她伤心地哀叹着自己的命运,国王则在罗德利果的陪伴下先行离开。  艾波莉经不起良心的谴责,终于对王后坦白  这时艾波莉经不起良心的谴责,终于对王后坦白,自己一直深爱着卡罗,因嫉妒才去偷了她的珠宝箱。她又吐露出另一个罪孽,那就是她和国王发生了乱伦的肉体关系。王后听后平静地说:“我要离开这个国家,去修道院。”然后离去。  艾波莉感慨因自己的嫉妒和美貌引来如此悲惨的命运,她唱出了咏叹调《被诅咒的美貌》。  第二场:唐·卡罗的监牢  卡罗在监牢中沉思,罗德利果来访了。他向王子说,自己已经写好一封信,决定把它送到国王手裏。在此信中说明卡罗根本不曾犯罪,为了营救王子,自己扮演成恶人。他把救助法兰德尔人民的重任托付给王子,决心以死谢罪,唱出了咏叹调《我最后之日》。这时枪声响了,罗德利果倒在血泊中,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他向卡罗告别,他说今后的计划都已告诉王后,而且王后明晚要在圣耶斯特修道院等他,他盼望王子成为西班牙的救星,把自己的理想交代给王子后就断气了。  这时国王出现,他把剑还给王子,而且宽恕了他。不料,期盼王子解救的民众,却变成暴民涌入监狱中,国王告诉他们王子在此。接着大宗教裁判长也来了,他严厉地命令百姓跪拜守护上帝的国王,众人只好顺从,并齐声歌颂着国王。  第四幕 圣尤斯特修道院  等待卡罗的伊丽莎白,怀念起在枫丹白露发生的往事。而今她已觉悟自己的命运,必须把罗德利果的遗言转告卡罗,为他开启新的人生并守护在他的身旁,于是她唱出了咏叹调《知道空虚人世的神》。  当卡罗出现时,伊丽莎白便恳求他让彼此间的情感净化,把他的爱与热情转移到营救法兰德尔受苦民众的重任上。卡罗答应把对她的爱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决心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法兰德尔人民。两人相约在天上再见,在唱出惜别之情的“永远的再见”之后彼此告别了。  伊丽莎白王后和唐。卡罗在圣尤斯特修道院会面  这时国王和大宗教裁判长一起出现,命令卫兵逮捕两人。但在这刹那,卡洛斯五世的坟墓却神秘地开启,卡洛斯五世的幽灵出现,把卡罗带入幕室中。伊丽莎白当场昏倒,全剧在人们惊慌失措中,幕落
2023-07-01 18:04:443

法国城堡的三、城堡故事

(Chinon Castle)位于法国中央大区安德尔—卢瓦尔省,建于公元954年,最初的建造者是瓦卢瓦王朝时期的布洛瓦伯爵西奥博尔德一世。这里曾是狮心王理查德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启点。也是圣女贞德和查理七世首次会面的场所。希侬城堡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意识觉醒的地方,也是精神的滥觞所在圣女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法国曾经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当时法国包括首都巴黎和国王的加冕城兰斯在内的大片国土被英军攻占,查理七世困守希侬城堡束手无策。这时一个牧羊女来到希侬城堡求见查理七世,她就是贞德。随后在贞德的带领下法军逆转战局,并最终护送查理七世前往兰斯加冕为王。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1] 始建于十世纪,当时的布卢瓦伯爵修建了这座防御性城堡。 在1054年当时城堡的女主人嫁给Sulpice 1er d"Amboise,随后的5个世纪这个城堡都属于昂布瓦兹家族。16世纪之后,城堡的几个著名的主人有:亨利二世的妻子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Catherine de Medicis),之后是他的情妇戴安娜.德.普瓦提埃(Diane de Poitiers); 路易十六时期荣军院主管Jacques Donatien Le Ray, 十九世纪女作家日耳曼那.德.斯达尔;以及1875——1938年城堡的最后一位私人业主布罗伊公爵及夫人玛丽-夏洛特公主。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Catherine de Medicis)在1550年买下了城堡,她将城堡作为狩猎聚会的场所和作为Amboise城堡和Blois城堡之间的中转站。 王后的这间卧室里古旧而豪华,这张城堡藏品中最古老的壁毯,是15世纪末的图尔奈壁毯,讲述了帕修斯和飞马的神话故事。1559年亨利二世国王在一场比武中意外被刺身亡,凯瑟琳摄政,于是强行从她的老对手——国王的情妇戴安娜手中抢到舍农索城堡(Chenonceau),作为交换,她将肖蒙城堡给了戴安娜。陆续添加中,请保留,不要修改
2023-07-01 18:04:501

古欧洲女人是否可以抛头露面?她们如何与“情夫”相识?

古欧洲女人是可以抛头露面的,她们可以通过自荐或者家族推荐与“情夫”相识。古欧洲女人是可以抛头露面的,但是一样地位低下。古代欧洲女性是可以抛头露面的,看起来比我国古代女性自由,但实际上他们也是非常的弱势。因为她们如果说错话或者乱说话,都可以被自己丈夫定上“顶撞”的罪名,然后在头上戴上特制的铁具。然后舌头会被压在铁具里,超痛苦的。古欧洲女人通过自荐或者家族推荐成为别人的“情妇”。古欧洲女人还是能认识“情夫”,那也不是因为自由恋爱,往往是自己推荐自己上位或者家族为了权势,把女人推荐出去。情妇在当时的欧洲非常普遍,贵族夫妇双方都可以互相找情人。贵族夫人也常常会闲来无事举办舞会,给大家一个可以交际的场合边跳舞边认识。路易十四甚至把情妇地位合法化,让她们称为宫廷的正式成员,平时用来接待外宾和国王自己使用。国王有权有势,即使是已结婚的夫妻,如果看上了,有时也会想办法把人弄过来。情妇的地位好的可以掌控部分国家权力,因此很多贵族女性或者平民女性有点美色的自己也会自我推荐。更多的是家族为了得到权势,积极推荐,她们的丈夫一般也不会介意,除非是真爱介意的也只能离婚了。像路易十五看上了蓬帕杜夫人,硬要宠爱她,甚至让她一度成了法国的政治权力中心。但实际上她是自荐的,一步步与人相识。在路易路易十五在狩猎的时候,故意穿得很艳丽来吸引国王的注意。最终在凡尔赛宫举行的蒙面舞会上,成功成了国王的情妇,没几天就和原先的丈夫分居。
2023-07-01 18:05:084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伟大的小说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惊险刺激;更在于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事实,它反映出的人性,给人的巨大震撼。 巴黎圣母院做到了这一点。 这本小说其实很复杂。看过了那么多遍,我貌似始终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情节和人物行动上面。但我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人物内心斗争的激烈。 有种莫名的震撼。 这是一部写人的小说。没有神,也没有神性。没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人都带着缺陷。没有人是完全理智的,都带着或多或少人类本身的疯狂。这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美丽和丑陋,纯洁和肮脏的较量,是一幅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画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贱民的史书。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 高耸威严的巴黎圣母院。路易王朝的暴动和流血。丑八怪和吉普赛女郎。卑微而悲惨的爱情。翻开《巴黎圣母院》,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宏伟的时代,这里圣洁的教堂和龌龊的乞丐街并存,位高权重的主教和招摇过街的丑八怪之王并存,惊人的美丽和恐怖的丑陋并存。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下源源不断流出的,不仅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不仅是一位坚强而多难的女子,不仅是爱与恨的交织,更是人性中,美与丑不朽的碰撞。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的气氛中。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的喝彩。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么办?”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 是的,这就是她——爱斯梅拉达。但是,命运之神却在这个时候把一切都定格了。在众多的观众中,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后面,也在偷看爱斯梅拉达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炼金术士弗罗洛。当他看到色艺双全的吉卜赛女郎边唱边跳,她那轻快的舞步,绝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欲念突然唤醒了。他无法自控,无法把俘虏了他的灵魂的魔鬼赶走。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他到广场上驱赶正在叫卖的摊贩,声言不准在教堂前面胡闹。而这一切只为了他那无私的心理........这些小贩哪里把他放在眼里,群起而攻之。正在这时,从教堂内冲出来一个相貌奇丑、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男子,他推开众人,救回了神甫。他就是卡西莫多。原来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弗罗洛出于怜悯把他抚养成人,因终日敲钟而震聋了耳朵。为了(奉献),这不是他的错. 欢乐的人们正在物色“愚人教皇”,爱斯梅拉达一眼看中了又聋又丑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卡西莫多正高兴地吹着哨子,忽然看见脸色阴沉的弗罗洛站在轿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圣母院。为什么?也许只为了那无法忍受的卑微吧! 她长得那么美,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舞跳得那么好,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能够使人发疯,难道是我的过错?”他实在无法自制,“去!”然而这一声的命令却改变了她的命运.....卡西莫多,“去把她抓来!”钟楼怪人快步跑向爱斯梅拉达,把她抱起来就向圣母院跑去......无法摆脱的宿命...... 一声”救命”,让她流浪于“奇迹王朝”。而当时在那“奇迹王朝”统治下的“黑话王国”里,乞丐王克劳班正在审理不懂切口而误入“奇迹宫”的穷诗人甘果瓦。而按照王朝的规矩,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攀亲。可是几个老女人都嫌他过于单薄,没一个人肯要他。这样,甘果瓦只能被吊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挺身而出,高喊“我要他”。这样,两人当场举行婚礼。善良的少女同意与他结为夫妻,只是为了救他一命,把他带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与他同房。此时,如果是我们,试问有多少人肯愿意这样做? 试问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而当我们看到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 ,而在这一刻他许下了终身的诺言。 看到这里,我应该是喜还是悲? 广场上,穷诗人甘果瓦帮助爱斯梅拉达上演山羊认字的节目。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阳神弗比斯的名字。这时弗比斯正在广场旁边的王宫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儿献媚取宠。公主百合花让弗比斯到广场上,赶走爱斯梅拉达,以证实他对她的爱情。弗比斯骑马来到广场,大声轰赶着正在演出的艺人,小声和姑娘订下了今晚在老地方见面的幽会。 然而这一次的幽会,谁又知道带给她的是无尽的黑暗....... 心神不宁的弗罗洛听说甘果瓦和姑娘已结为夫妇,怒火中烧十分生气,当得知他们只是名义夫妻,又转忧为喜。他在街上遇见喝得烂醉的侍卫队长弗比斯,听他说要去和姑娘幽会,立即正言劝阻,声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妇,但弗比斯反驳说:“你何必把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谁又该劝谁?自私难道真的是人类的灵魂?邪恶?黑暗?齿轮仍在悄悄的转动着.........不料弗比斯被人刺伤,她也被当作女巫捉了起来。 为了什么?卡西莫多把姑娘藏在自己的住房里,像守护神一样睡在房门口?而当突然醒来的爱斯梅拉达看到加西莫多的脸时,她被吓坏了。卡西莫多急忙逃走,跑到钟楼上用自己的头拼命地撞击着大钟,低沉的钟鸣如泣如诉。爱斯梅拉达来到他身边,卡西莫多用手蒙住脸,喃喃地说:“我的脸很丑,总让人害怕。”为了安慰他,姑娘为他跳起了节奏欢快的舞蹈。兴奋异常的卡西莫多,像打秋千一样,用身体的重量为姑娘敲响了圣母院的大钟。他爽朗的笑声充满整个钟楼。卡西莫多在钟楼上牵着绳子飞来飞去,为爱斯梅拉达采摘盛开的鲜花。爱在冰封的季节。 突然姑娘发现了在广场上的卫队长,她叫他的名字,但他头也不抬看她一眼。她让卡西莫多去找他,可是他为了得到公主丰厚的陪嫁和位于圣保罗的领地,对姑娘的请求不屑一听,策马而去。善良的卡西莫多发觉自己辱没了姑娘的使命。而深深的自责........ 两个永远不会诞生的人物——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间,畸形的爱。 弗罗洛是不幸的。他是个可怜的,可鄙的,无知的,副主教。他善,因为教会的禁欲主义,因此收养了人人唾弃的卡西莫多。然而,他不是神,是人,拥有人性,需要情爱。人性越是压抑越是反弹的厉害。没有享受过世俗之情的弗罗洛在艾斯梅拉达婀娜多姿的舞姿刺激下勃然爆发。可怜的是他完全不懂得怎么去爱。压抑的人性折磨着这个可怜的,被教会扭曲的灵魂,终于变成了畸形,终于撕破了脸皮,无耻地说:“在我和它间选择一个”。他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当时那个畸形的社会才会造就这样畸形的人——确切地说,时代造就不了如此极端的人,但是也说明,人性永远不该如此压抑。然而哪怕现在,学生的人性得到足够的尊重了么?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卡西莫多也是不幸的。自卑,把他的爱造就成只会奉献不会索取的爱——这种爱,完全享受不到爱的快乐,是痛苦的爱。爱斯梅拉达的水壶,滴水之恩,卡西莫多干枯了的心灵便刹那间绿芽遍生。然而他是个......是个,除了心灵,其它都不属于人的人。极度畸形,形状,就像魔兽争霸中低多边形造型的人物般粗糙。因此他自卑,只能说:“如果你愿意我从那儿掉下去,你甚至不须讲一个字,只要一眨眼就够了。”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最后只能通过死亡的方式跨越了这条鸿沟,有人说这是一对最美的情侣,我想那可能就是唯一的方法了。 感动于这一幕,不禁想到巴金家中投湖殉情的丫头鸣凤,难到爱情的终极奥义是为爱殉情?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然而也有两个真实的人物,甘果瓦和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没有爱的两个人。 甘果瓦完全是个普通人。既不代表着善,也不代表恶,只是一类,盲目的,无知的,麻木的,看客般的,普通人。一个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尊严、责任的家伙,既谈不上冷酷也谈不上热情。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例行公事,或者是执行任务。这样的人,很多。 然而弗比斯是个混蛋。多亏雨果把他描写成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模样——年轻、英俊、漂亮,定了婚还在外面找女人,多么具有讽刺意味。他和爱斯梅拉达幽会,完全不是因为爱上了爱斯梅拉达,而是为了,泡,爱斯梅拉达。一个玩弄女人的老手在此可窥一斑。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爱斯美拉达像所有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只要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甚至明明知道对方并不真心爱自己,也依然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 爱斯梅拉达落难,善良单纯的她以为弗比斯见她一面,会帮助她脱离困境,但她永远想不到她在弗比斯眼中仅仅是个尤物而已,可有可无——最后还是弗比斯搜捕的她。 弗比斯,不是法律所能约束的——因为法律不能对人的感情进行约束。唯有道德的力量。然而,弗比斯,哪怕完全没有道德,又能把他怎么样呢——他毕竟的确只是例行公事,执行任务而已。戴了这么一顶帽子,弗比斯逍遥到今天。 雨果用他辛辣又浑厚的笔,表达了对在教会压榨下苦苦挣扎的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的悲天悯人,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弗比斯队长的嘲讽,对苟且偷生的潦倒诗人甘果瓦的鄙夷,对虚伪狡猾又残酷的路易十一的憎恶,和对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这一对外表有天壤之别,内心却如一善良纯洁的悲剧人物的褒扬与惋惜,把美与丑的对比推倒了及至。让我们重新审视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美丽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龌龊可耻、卑鄙扭曲的心。所以,人不必为了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弃,更不要过分地追求外表美,拥有一颗善待他人、无私奉献、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充满责任的心灵才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同时,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尊重身边每个人,不要等这些让生命精彩的亮点逝去后才后悔不已。 河水永恒的呜咽,清风无休止的叹息,悲剧曾留的记录--《巴黎圣母院》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佼佼者,雨果不愧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
2023-07-01 18:05:446

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和杜巴里夫人的斗争

杜巴里夫人出身微贱,20岁左右时结识了杜巴里伯爵,并被引荐给国王路易十五。她比国王年轻三十多岁,让人近暮年的国王重新燃起了热情,为了给这个非贵族出身的御用情人一套名正言顺的、位于凡尔赛的住所,国王把她嫁给了杜巴里伯爵,结婚当天伯爵就识趣地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在凡尔赛宫上演了滑稽的一幕——老国王把自己的情人当作新贵族介绍给整个宫廷。在这个宫廷里,出身卑微的杜巴里夫人很快攫取了权力,建筑宫殿、授予官位、使用国库的金钱,在她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她传最华丽的衣服、带最名贵的珠宝首饰,她的车上镶着玻璃,房间里挂满了当时最著名的画家的名画,她所有的物质上的需求都可以由国王毫无怨言的提供,在她的会客室里,外国大使、廷臣和外省贵族们总是排着队等着她的召见,所有宫廷贵族们能够奢望的荣耀都被她——一个出身贫苦、毫无贵族血统的女人——以青春和美貌换来了。但杜巴里夫人有个致命的缺点,她虚荣;她出身寒微,在这个宫廷里属于被说说道道的“暴发户”,因此越发虚荣。她不满足于享受权利,还希望能够得到世世代代压迫她的阶层的贵族老爷们的“认可”,希望最高级的贵族能有好的对待他,这其中当然包括新太子妃玛丽亚·安托瓦内特。从一开始,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并没想到会接入这样一场艰苦的斗争,她生性慵懒,不喜欢宫廷里的繁文缛节和勾心斗角,她的母亲也一再告诫她不要卷入政治,只要扮演好王太子妻子的角色即可。然而宫廷里的人们(特别是贵妇)长期以来生活在杜巴里夫人的阴影下,她没有她们出身高贵,没有她们有教养,却因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拥有了比她们更显赫的权势、更多的财富,她们和她们的丈夫、家族都不得不拜倒在她脚下,这让她们心里别扭、怨恨。特别是国王的三个女儿,她们生来应该占据杜巴里夫人的位置,但因为她们不美丽、脾气乖戾又是老姑娘,对她们的父亲她们也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只是宫廷里的三个游魂,所以没人愿意巴结讨好她们,她们处心积虑的要对付杜巴里,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则成了最好的工具。这三个姑姑怂恿她们的侄媳不要搭理杜巴里夫人,这本来是高级贵妇对低级贵妇的特权(身份高者先开口前身份低者不得上前搭讪),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半是因为新奇、半是因为强烈的道德感(这是道德感强烈的女大公传给女儿的)在进宫之后两年居然一次也没有和杜巴里夫人说话,她和每个贵妇兴高采烈的交谈,到了杜巴里夫人这里却只是崛起最匆匆走过,留下她在那里一个人愤恨。两年来,只有玛丽亚·安托瓦内特让杜巴里夫人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让她不能接受,情妇跑到自己的保护人那里,请他出面干涉。开始,路易十五只是蜻蜓点水地向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顾问们和女官长提到这个问题,他作为一个道德败坏的祖父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孙媳对自己的情妇和蔼可亲?但这些泛泛的告诫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始终认为屈尊向国王的情妇问安是有失身份的事。路易十五,一方面因为受不了杜巴里夫人没完没了的哭诉,另一方面也不能忍受居然有人公然视他的命令如无物,最终决定亲自出马解决这件事。奥地利大使梅尔西伯爵感到事态严重,如果在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生下一个继承人之前,国王和太子妃关系破裂,那么这次婚姻和法奥联盟都可能被破坏。他写信给女大公玛丽娅·特雷西娅,希望她出面干涉,此前奥地利宫廷一直在观望整件事的发展,所有的劝告都由议会发出,因为年高德勋的玛丽亚·特雷西娅自己也无法容忍“御用妓女”这种人的存在。现在,为了国家利益,她不得不背弃自己的信仰给女儿发去一封谴责信,她质问太子妃“跟一个长辈、国王的密友问好,对你来说就那么难吗?”、“你怎么敢公然违抗国王的旨意!”,这封信摧垮了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意志,她虽然——出于面子——向她的母亲无力地抱怨了几句,但最终还是在1772年新年晚会上对杜巴里夫人说出了短短的8个字:“今天凡尔赛人很多”,此后,为了她被损害的名誉、为了她高贵的出身带来的特权,她再没和杜巴里夫人说过一句话。1774年,路易十五死前,杜巴里夫人被送往鲁艾尔城堡,她本以为国王能够痊愈,那样她就能重新回到宫廷,但他没有。路易十五死在凡尔赛,而杜巴里夫人,在十年的风光掌权后,被人们兴高采烈的遗忘了。
2023-07-01 18:05:591

一个预言家和骑士的故事(3)

国王迎娶了一个大国的公主为皇后,盛大的仪式使整个王都都热闹起来,人们对这位新来的皇后很是期待,迎接的场面十分华丽,那排场,可以说是这个国家这几十年来最盛大的了。 大教堂。 侍女提着皇后奢华宽大的拖地裙袍,一步步走向对面的国王与教皇,这周围围满了前来祝贺的贵族,外国国王和大臣,使节,宫廷侍女,侍读,侍卫,骑士,前面则是红衣教主和预言家。 大主教吟诵起赐福词,在教士的簇拥下,教皇接过放在红色天鹅绒铺垫的托盘上的王冠,那上面由黄金做骨架,细致镶嵌着几百颗钻石,王冠的前面则嵌着一颗大红宝石,看至此处,教皇的眼里闪过一丝贪婪。 这个国家的财富,哦不,这整片陆地上的财富,最终都会是他的!想着,教皇看了一眼身后恭敬地站着的预言家。 教皇为皇后戴上王冠,预言家为皇后献上祝福,唱诵的歌声在教堂的上方轻柔的飘荡。 皇后细细地端详着眼前美丽的女子,传言说,这位宛如神祗的预言家也是国王的情妇之一,这张柔美灵动的面庞下,那颗心脏还不是和那些女人一样爱慕虚荣? 国王挽起皇后的手,加冕典礼在炫目的礼花和庄严的奏乐声中结束。 骑士的目光始终注视着预言家,看着典礼结束后,国王挽着皇后的手离去,他暗暗松了一口气。 预言家将来的日子可能会好些。 但,皇后虽然不爱国王,然而她的控制欲却不容许情妇的存在。 当然,国王也不敢在皇后眼皮子底下肆意妄为,他的这位皇后,背后的国家强大的令他不得不忌惮。 夜里,王都迎来最辉煌的时刻,但是漆黑的夜幕下,无数阴暗在繁华下悄然滋生。
2023-07-01 18:06:251

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玛丽亚·安托瓦内特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奥地利的霍夫堡皇宫。她是女大公玛丽亚·特雷西娅和皇帝弗朗茨一世第15个孩子,她父母为她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娅·约瑟芬·约翰娜·冯·哈布斯堡—洛林(Maria Antonia Josephen Johanna von Habsburg—Lorraine),来纪念圣母玛利亚、圣安东尼、圣约翰和她的长兄约瑟夫二世。1755年是七年战争(1756——1763)的前一年,这是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战争,虽然有人认为七年战争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但这场战争中的同盟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国不是和奥地利结盟,而是选择支持普鲁士来牵制法国,法国和奥地利这两个老对手则终于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并且和俄罗斯女皇建立了盟友关系。法奥的这场合作一直延续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并且最终决定了玛丽亚·安托瓦内特一生的命运。“作为孩子,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是规矩和迷人的”这是对公主在奥地利时候的普遍评价。确实,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善于赢得别人的好感,包括那些刁钻的、总在暗中注视她的路易十五的宫廷使臣们,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了,普鲁士奇迹般的绝处逢生,保住了富饶的西里西亚,这让玛丽亚·特雷西娅痛心不已。另一方面,面对英国、俄国两个强大的对手和普鲁士这个新兴的威胁,路易十五也决定不再保持矜持的态度,法国和奥地利正在策划一次联姻,要通过两国最高统治者的婚姻来稳固来之不易的同盟关系,从这时开始,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的婚姻成为了候选方案之一。玛丽亚·特雷西娅提出了三种方案——路易十五本人娶一位奥地利公主,这套方案不论在法国还是奥地利都不被看好,路易十五刚刚找到了新欢杜巴里夫人,无意赢取女皇那些豆蔻年华的公主,况且他太老的,已经50多岁,绝不是年轻公主们的理想伴侣;或者让奥地利王储约瑟夫娶一位高贵的法国公主,但约瑟夫已经两度丧偶,心灰意冷,况且路易十五的三个老姑娘都是尖酸刻薄、不讨人喜欢的人,无法引起约瑟夫的兴趣。那么只有第三套方案了,两国使臣频繁的来往于法国和奥地利之间,在凡尔赛宫和申布伦宫之间穿梭,提供法国王位继承人路易·奥古斯特和奥地利公主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最新资料,并且商议这桩婚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在1768、1769、1770年这三年中,玛丽亚·安托瓦内特成了国家的中心,她无疑将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的王后、最富有君主的妻子,整个宫廷、整个奥地利、甚至整个欧洲,都在谨慎的观望着这场婚姻,因为它将造成欧洲力量的重新分配。作为法国王后就意味着成为欧洲所有王室贵妇推崇的典范,法国的前两位往后——西班牙的玛丽亚·特雷丝和波兰的玛丽亚·莱辛斯卡都是贤妻良母型的王后,她们无法控制自己的丈夫,无法对重大事件施加影响,只能在后宫自己的小圈子里过着自我放逐一般的生活,宫廷真正的女主人是国王的情妇们:先是蒙特斯班夫人、曼特农夫人,后来是蓬巴度侯爵夫人和杜巴里伯爵夫人,而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则有希望成为一位影响力巨大的王后,因为她喜欢社交、乐于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她童年的那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活泼、纯真、直率的人,总能聪明的赢得教师们的好感。美中不足的是她的教育程度非常有限,因为她不喜欢学习,并且总是机智的令她的教师们“自愿地”放弃对她的教育,简而言之,她总是“合法地”逃课,1769年她出嫁之前,玛丽亚·特雷西娅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对法语还是一知半解,粗通文牍、阅读也做得不够,这位坚强的女性生养了16个孩子,并且支配着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托斯卡纳,时时刻刻想着回复哈布斯堡王朝强大的影响力,女儿在自己身边的十五年里,她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必要)、也没工夫亲自监督孩子的教育,但现在小玛丽亚要出嫁了,是去法国宫廷,去做王后,是她所有兄弟姐妹的婚姻中最重要的一桩,她怎么能给法国送去一个说德语的王后呢?于是在出嫁之前三个月,玛丽亚·特雷西娅让安托瓦内特住在自己卧室里,希望在最后关头把她“改造”成一个端庄稳重的王后。除了教育问题和母亲的严厉带来的不悦,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的童年是相当幸福的。她和姐姐玛丽亚·卡罗琳娜、弟弟马克西米连一起长大,感情很好,即使是玛丽亚·卡罗琳娜因为非常不幸的婚姻嫁到那不勒斯之后她们的交流也一直没有中断,父亲弗朗茨一世非常宽厚、好说话,他的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公主曾说“皇帝是个好人,任何人都能把他当作朋友来依靠”,而且因为他没有那么多政务要处理(他有一个强悍能干的妻子),他总是更多的沉湎于家庭欢乐中——奥地利宫廷是最早将王室生活私人化的宫廷之一,在各种重要的典礼中,他们也像凡尔赛的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一样庄重严肃,但典礼一完,他们就在申布伦宫开始了自由、轻松的家庭生活,他们穿着随便,谢绝贵族成群结队的参观(在凡尔赛,事事都要引起围观),废弃了那些哈布斯堡祖先们订立的礼节,甚至和贵族和仆人们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皇帝和皇后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一个是因为天性使然,另一个则是没有时间。这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气氛在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生活在奥地利的十五年中深深的渗入她的精神和骨髓,此后她曾试着在法国重建这样一种气氛,结果轻而易举的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2023-07-01 18:06:321

有没有关于欧洲历史的电影 意大利,法国 ,西班牙,英国。。等国家

有 讲述沙皇俄国历史的人物传记片《叶卡捷琳娜女皇》《年轻的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讲述大英帝国宗教改革的人物传记片《都铎王朝》《鸠占鹊巢》《伊丽莎白一世传-童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II-黄金时代》讲述大英帝国最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传记片《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年轻的维多利亚》描写英联邦伊丽莎白女皇二世的人物传记片《女王》讲述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物传记宫廷片《茜茜公主》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人物传记电影《基督山伯爵》《绝代艳后》描写法国封建社会强盛时期的人物传记片《铁面人》《国王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描写西班牙中世纪发现新大陆历史的人物传记片《1492发现新大陆-哥伦布》描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鼎盛时期的世界名著改编电影《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简爱》《苔丝》描写一战的俄罗斯文学名著改编电影《战争与和平》描写俄罗斯历史的意识流电影《俄罗斯方舟》描写土耳其奥斯曼末期的历史传奇片《后宫》描写英国神话时代传奇故事的《梅林传奇》《阿瓦隆传奇》描写蒙古成吉思汗的历史人物片《成吉思汗》竟然是由日本人演的
2023-07-01 18:07:272

欧洲宫廷女人的等级。

王后、公主、公爵夫人、女公爵、王妇
2023-07-01 18:07:363

国外女性历史人物有哪些

1、占西女王(Rani of Jhansi),又译詹西女王、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2、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17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并取得胜利的少女。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被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被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诬陷为异端和女巫,并判处以火刑。年仅十九岁。3、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4、维多利亚女王,(1819.5.24—1901.1.22) 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统治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无数殖民地。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5、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帝国女皇,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至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6、撒切尔夫人,英国保守党政治家,首相(1979~1991)。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毕业于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女子学院,先后获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并任该校保守党协会主席。1954年获税务律师资格。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61~1964年任麦克米伦政府年金和国民保险部议会秘书。1965~1969年先后任保守党住房与土地事务发言人,运输事务发言人,教育事务发言人,燃料与动力事务发言人等。1970年保守党上台,在希思内阁中任教育和科学大臣。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两次连任。她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在职期间,撒切尔夫人对内推行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的的货币主义政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外巩固和发展英美特殊关系,重视西欧防务体系的加强,她的各项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1990年11月,因坚持反对欧洲一体化与阁员们产生分歧,失去内阁支持。1991年4月正式去职,由梅杰接任。后以男爵身分进入议会上院。撒切尔夫人坚持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立场,主张对前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自称她是最早发现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西方可以同他打交道的人”。她重视和中国发展关系,曾于1977、1982、1984和1991年访华。1984年12 月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7、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优裕家庭,因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2023-07-01 18:07:457

古代欧洲贵族包养的情妇,与普通的妓女有什么不同?

情妇与情夫之间属于不正当男女关系,不为家庭承认,也不为社会承认。双方不可以互相继承财产,所生子女也无继承权。妾,属于正当男女关系,属于家庭正式成员。其地位低于妻,但是高于其他女性。如果男方死了,妻妾都有财产继承权。妾所生子女,也属于家庭成员。妾所生子,也有继承权。这些,都为家庭承认的,也为社会所承认。法国受宗教影响奉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即使是国王也只有一个合法老婆。在法国历史上,国王的婚姻是用于联姻,结政治盟友的,所以法国王后通常是在欧洲王室内部产生。王后的相貌、品格、兴趣什么的都不重要,她的作用是尽快和国王生下王位继承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王的情妇相当于中国皇帝的妃子。妃子不止一个,情妇们也有一大堆。情妇们会为国王争宠,追名逐利给自己捞好处,而国王也会为了讨好情妇,而主动给她们加封、赏赐和给予各种特权。失宠了的情妇会被夺回一切赏赐,甚至还被流放,就如同宫斗失败的妃嫔被打入冷宫。有时候,为了争夺国王的宠爱,即使是亲姐妹也斗得死去活来。法国国王有数量庞大的情妇,产生了不少私生子,这些私生子有的被国王承认,赐予了爵位,有的不被国王承认——关键看情妇们的手段是否高明了。但是,无论情妇手段如何逆天,始终无法染指法国的王位继承权。因为法国还奉行严格的萨利克法,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私生子也没有。社会风气的变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改变,一些人对婚外情的容忍度变大,对“包养情妇、小三”的行为见怪不怪。从法律和党纪讲,对包养情妇的惩处失之于宽。 有的已婚官员长期包养情妇,可能已构成重婚罪,但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当事人可以狡辩,因此很难追究刑事责任。 古代纳妾是名正言顺的,大家认可的,但是包养情妇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被大家唾弃的。
2023-07-01 18:07:594

观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本片改编自作家菲利帕·格里高利的同名小说,内容描述这段历史背后谣传的野史,以波琳家族中这对让亨利八世疯狂,创立英国国教派的姐妹安妮和玛丽为主角,呈现波琳一家在宫廷中的生死角斗。小的时候看电视电影内的故事,感觉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看完后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的意思,有时看完后感觉很迷迷瞪瞪。现在会站在一种文本的角度,剧本的架构,剧中的背景去解析,并且达到自我提炼的目的,并且从中能够感悟点什么,哪怕能够感知一点点收获,觉得也是物有所值。《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时代背景是十六世纪的英国,当时在位的国王是鼎鼎有名的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当时为了一位侍女而与皇后离婚,创立了英国国教派,从此与罗马教廷切割。先让我们感受一下剧情吧,作为贵族的托写斯.波琳爵士为了攀附国王,不惜拿自己的两个女儿为筹码,来搏得国王的欢心。而这一切似乎正投其所好的契合了国王的心意、善变的国王先是占有了爵士的小女儿,并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但喜新厌旧的国王随即又抛弃了妹妹,转而又想得到姐姐安,安看清了这位国王的目的,只是想玩弄她们。于是安在国王面前不让她轻易得到自己,这个国王享利欲罢不能。安其实要的就是权利和地位,她逼迫国王让自己继承了王后之位。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希望为国王诞下一位皇子,从生下笫一位公主后,接着便流产了。国王因为厌恶她,而很少亲近于王后了。为了达到怀有皇子的目的,她不惜借用自己的弟弟来借腹生子。这种乱伦的行为,恰巧被国王的情妇简(另一个贵族)发现并实施了告发。于是王后安和弟弟以判国罪被双双砍头,以敬效尤。安的舅舅与托马斯.波琳爵士最终也以判国罪被处死,并祸及三代人。他们的女儿及儿子也受到了不该有的结局、因为这件事让国王享利断绝了与天主教的往来,从而改变了英格兰的政治面貌。作为王后安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统治了英国达45年之久,英明而决断的伊丽莎白女王。
2023-07-01 18:09:211

到底丘吉尔最终有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哈哈,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第一,他永不放弃,毅力极强,绝对是个硬汉,别看他人个子小,他抽的雪茄可是破了吉尼斯记录!而且学什么什么牛,记忆力超强。他学画画能办画展,他学文学能拿诺贝尔奖。第二,他的母亲是社交名媛,据说还曾是国王的情妇,帮他上位的。毕竟政治的东西,有些事情丑陋是回避不了的。但即使是这样,丘吉尔仍然比许多自命清高的人强上一百倍。第三、希特勒的衬托。个人是读过丘吉尔的传记的,应该就是这么多。个人的关系,家庭的努力,当然了,希特勒的陪衬,因为谈到丘吉尔,就离不开希特勒。
2023-07-01 18:09:282

世界历史传奇女性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伊莎贝拉一世今天大多数人们只知道伊莎贝拉一世是资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女皇,实际上她是个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她做出过一套完整的关键性决策,这些决策在好几个世纪中都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着深刻的影响,至今对更多的人仍有着间接的影响。 她的丈夫是亚拉冈的裴迪南,他机智敏锐,才干与她不相上下。她的大多数决策都是通过与他商议后才做出的,而且是通过与他的密切合作才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在本书中把他们俩编入同一篇章似乎不无道理。但是本章的标题是伊莎贝拉的名字而不是两者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大多数重要决策通常是根据她的建议而做出的。 伊莎贝拉于1451年出生于卡斯提尔王国(现在是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牧歌镇。她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她的同父异母长兄亨利四世从1454年到1474年死去时一直就任卡斯提尔国王。那时候还没有西班牙王国,而西班牙现在的领土主要分为几个王国:卡斯提尔、亚拉冈、莱昂、格拉那达、那瓦尔等。卡斯提尔的面积最大,亚拉同位于今日西班牙东北部,格拉那达位于南部,那瓦尔在北方。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伊莎贝拉是继承卡斯提尔王位的候选人,又是欧洲最富有的女子,因此许多王子都向她求爱。她的同父异母兄长亨利四世希望她嫁给葡萄牙国王。但是1469年年满十八岁的伊莎贝拉逃出家门,不顾亨利国王的反对,与亚拉冈王位的继承人裴迪南结了婚。伊莎贝拉这一违命举动激怒了亨利,他于是便指定他的女儿胡安娜为他的继承人。但是1474年当亨利死去时,伊莎贝拉宣布登坐卡斯提尔王位,这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对,于是爆发了一场内战。1479年2月,伊莎贝拉的武装力量取得了胜利。同年亚拉冈国王约翰二世死去,裴迪南成为亚拉冈国王称斐迪南二世。从此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共同统治卡斯提利亚和阿拉贡的大片江山。 从表面上来看,亚拉冈和卡斯提尔两个王国仍是各自独立,两国的大多行政机构也仍然各自保持独立。但是实际上裴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所有的决策都是俩人共同制定的,夫妻俩皆尽全力,默契配合,共当(西班牙)君主。在他俩共同统治的二十五年中,其基本政策是要创建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这个王国由一个强大的君主政体统治。他俩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征服格拉那达——伊伯利亚半岛上仍受伊斯兰教统治的唯一地区。征服战于1481年开始,到1492年2月结束,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取得了彻底胜利。征服了格拉那达等国,西班牙占据的领土就几乎和它今日的领土一样多。纳瓦尔小王国在伊莎贝拉死后,于1521年被裴迪南吞并。 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在其统治初期创建了西班牙宗教法庭。该法庭融法官、陪审团、起诉律师和警方调查人的权力为一体,以其刑罚手段凶暴残忍和审理程序粗糙不平而臭名远扬。嫌疑犯很少有机会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反驳对自己的控告。他们无法知道控告自己的全部证据,甚至连原告人的名字也无法知道。嫌疑犯若否认对自己的指控常常要遭到酷刑拷打,直到承认为止。根据一项保守的估计,至少有两千人被烧死在火柱刑上,受到刑罚比这轻的人数要比这个数目多许多倍。 西班牙宗教法庭的头目是一个极端狂热的僧侣托马斯·汤戈马达,他是伊莎贝拉的私人仟悔神父。宗教法庭虽然得到了教皇的认可,但是实际上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控制之下,宗教法庭一是用来建立宗教统一,二是用来镇压国王的政敌。在英国,封建领主总是保持足够的势力以限制国王的权力。西班牙的封建主也曾经有权有势;但是西班牙国王现在可以利用宗教法庭为武器来镇压公然反抗的封建主,由此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国,也可以利用它来进一步控制西班牙牧师。 但是宗教法庭的主要对象是在宗教上有离经叛道行径的嫌疑分子,特别是一些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他们名义上已经改信天主教,但在暗地里却在继续奉行自己先前的宗教。 起初宗教法庭并没有把矛头指向那些把自己的信仰公开出来的犹太教徒,但是1492年在狂热的汤戈马达的极力主张下,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签署了一项布告,命令所有西班牙的犹太教徒如果不改信基督教,就在四个月内离开西班牙,并且不允许携带财产出境。这道驱逐令对大约二十万犹太教徒是一个大灾难,许多人未来得及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之所便横遭杀身之祸。西班牙国中很大一部分最勤劳、最精明的商人和手艺人流离失所,因此西班牙在经济上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当拉格纳达投降时,双方签订的和平协议规定居住在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可以继续奉行自己的宗教。但是在事实上,西班牙政府不久便践踏了这项协议。因此摩尔人奋起反抗,但却遭致失败。1502年所有住在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都被迫做出选择,不是改信基督教就是流亡国外,同样的选择在十年前就摆在了犹太教徒面前。 伊莎贝拉虽然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却从来不允许让她的正统观念干扰她的西班牙民族主义。为了确保西班牙天主教在西班牙君主制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之下,她和裴迪南努力斗争,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在西班牙未取得任何进展的理由之一。 当然,在伊莎贝拉统治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个事件也发生在极不平凡的1492年。哥伦布探险是由卡斯提尔王国资助的,但是有关伊莎贝拉不得不典当她的珠宝来资助这次探险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伊莎贝拉于1504年去世。她一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胡安于1479年早夭。她的四个女儿中最著名的是胡安娜(疯女胡安娜)。裴迪南和伊莎贝拉把胡安娜许配给菲利普一世(美男子),他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帝之子,也是勃艮地王国的王位继承人。这两位不寻常的王朝联姻,使得伊莎贝拉的外孙查尔斯五世皇帝继承了欧洲历史上最大帝国之一的帝位,他还被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是当时财富最多、势力最大的欧洲帝王。他在名义上或实际上统治过的领土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士、大部分意大利、部分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此外还有西半球的一个很大地区。查尔斯五世和菲利普二世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在长年的统治期间,靠掠夺大陆的财富来资助反对北欧新教国家的战争。因此由裴迪南和伊莎贝拉一年安排的王朝联姻几乎在她俩死后一百年当中都对欧洲的历史产生着影响。 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成就和影响。他俩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其当时的边界和西班牙在过去五个世纪中所保持的边界基本上相同;他们在西班牙创建了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驱逐摩尔人和犹太人对被驱逐者及西班牙本身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俩持有的宗教偏见和创立的宗教法庭对西班牙整个未来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上述最后一点应该加以讨论。人们可能会十分简单地认为宗教法庭给西班牙穿上了一件文化紧身夹克。在1492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大多数西欧国家出现了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繁荣昌盛的局面,但是西班牙却并非如此。在一发表离经叛道思想就会遭到宗教法庭逮捕之险的社会里,缺乏开拓和创造精神是不足为奇的;在其它欧洲国家中允许发表某些不同的言论。在西班牙,宗教只允许一种完全正统的天主教存在。1700年和西欧其它国家相比,西班牙在思想文化方面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虽然自从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初建西班牙宗教法庭至今几乎已有五个世纪了,虽然自从它被彻底消灭之日起至今也已有一百四十多年了,但是西班牙还没有从它的影响下真正恢复过来。 进而言之,伊莎贝拉资助哥伦布探险,又使南美和中美大部分地区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这意味着在西半球的一个广大地区建立起来了西班牙的文化及其机构——包括宗教法庭。因此,如同西班牙在思想文化方面和多数西欧国家相比是落后的一样,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比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落后,这不足为奇。 给伊莎贝拉在本册中排名次,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假如没有她是否也会大体上出现同样的事件。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从伊斯兰教徒手中收复伊伯利亚半岛的长达七百年的斗争,西班牙已经有了很强的十字军精神。但是当这场斗争在1492年胜利结束时,西班牙要朝着哪个方面发展有了一个选择的机会。是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特别是伊莎贝拉——把西班牙引向了毫无妥协的宗教正统的方向。没有她的影响,西班牙象是完全有可能一直都是一个通常有多宗教信仰的社会。 也许人们自然会把伊莎贝拉一世和更著名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比较。至少伊丽莎白的才干可以和伊莎贝拉相媲美;而且由于她的政策比较有仁爱和宽容精神,她似乎是一个更加令人羡慕的君主。但是她比伊莎贝拉缺乏开拓精神,她的事迹中没有哪一个的影响有伊莎贝拉创建宗教法庭那样深刻。虽然伊莎贝拉有些政策令人深恶痛绝,但是历史上没有几个帝王的影响能象她那样深远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684年—1727年,1725年—1727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女皇,立陶宛农民塞缪尔·斯卡乌龙斯基之女。 叶卡捷琳娜一世皈依东正教前的名字是玛尔塔。北方战争中,在马里恩波尔附近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彼得一世所宠。丈夫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于1725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缅希科夫掌握。按彼得大帝遗嘱建立俄罗斯科学院(1726年),创立最高枢密院。临死前数日,在传位给彼得二世的遗诏上签名。 Екатерина II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亚,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自小曾随其母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但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744年,这一年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挑选妻子,叶卡捷琳娜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相传彼得三世死在叶卡捷琳娜宠臣阿列克赛·奥尔洛夫的手上,彼得三世死的当晚,他神色慌张,头发凌乱,衣服也被撕破了,也许是他亲手处置了彼得三世。话说回来,其实叶卡捷琳娜完全可以将杀死彼得的凶手绳之以法,从而洗刷掉自己的嫌疑,还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她没有这样做,没有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将为她夺取帝位立下汗马功劳的阿列克赛·奥尔洛夫等人牺牲在政治舞台上。这似乎也体现了叶卡捷琳娜性格的另一面,那就是拥有男人般的胸襟和豪情,她根本不屑这种行为。既然这些人为她卖命,她就有义务去保护他们、提拔他们,和他们同享胜利的果实。也许这就是一介异乡女子能登上沙皇宝座的原因吧!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在俄国的对外侵略扩张上,这也是她对历史的主要影响。包括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和一次对瑞典的战争。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三宪法》无效,并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1793年波兰的最后一次议会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过了这个被宰割的协约。叶卡捷琳娜本来可能想为她的情夫保留一个傀儡王国,但1794年波兰救亡起义风起云涌,在联合普奥两国镇压了波兰起义后,为免夜长梦多,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三次瓜分波兰,贪婪的北极熊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时期没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土耳其始终是沙俄的头号死对头。但叶卡捷琳娜时代对土耳其的战争进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1768年,在俄国挑逗下,土耳其对俄宣战,本来被认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却呈现出俄国一边倒的优势,在多瑙河、克里木、高加索和爱琴海四条战线大获全胜,在1774年的和约中,土耳其除了割地赔款之外,还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并承认俄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土俄都在备战。1787年两国战争再次爆发。这一次,俄在苏沃洛夫率领,伊兹梅尔一战中歼敌2万多。土耳其再次签约,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土地,克里木地区被迫割让给沙俄。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的过程中,叶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剂。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这个专制主义宝座上坐热之后,她的思想逐渐改变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持续了一年多就被镇压了下去,而且未占领过战略意义重要的大城市,但还是使她感受到巨大威胁。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改“省,州,县”三级制为“省,县”二级制,并给予贵族更多更大的权力,1787年颁布的《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是集中体现,她也因此被称为“贵族女皇”。对此,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从长期来看加剧了贵族农奴主和农奴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农奴所受的剥削和压迫进一步加深。农奴制一直是俄国社会的一大痼疾,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剧了它并将这个棘手的难题推给她的后代去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给予了贵族更多的自由,使其中的先进分子能够充分接触西欧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俄国的现代化打开了一道门缝。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第一声呐喊就是从进步贵族中发出的。 叶卡捷琳娜据说很风流,她的情夫之中著名的有格里哥利??奥尔洛夫、波将金、波尼亚托夫斯基,不过她自己不承认自己荒淫无耻。 总而言之,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使版图的变化。她使波兰灭亡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时,使俄国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705年退位。 武氏真名称“曌”,起于她称帝前夕。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这一磅礴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独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则天二字是后世对她的称谓。即因武则天当年是在则天门上宣布改唐为周的,更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而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近代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这位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利州(今广元市)。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等。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海伦·凯勒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特斯开母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1]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2]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3]一书中曾提到这一点。 海伦·凯勒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4]、《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试用本六年级下册第九课。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半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文:Mabya Sklodowska)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于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2023-07-01 18:09:375

《萨德大传 [法国]勒韦尔》读后感

【作品提要】 萨德(Marquis de Sade, 1740—1814),法国作家,人称萨德侯爵,1740年6月2日出身于法国巴黎贵族之家。1750年进入耶稣会创办的路易大公学校接受教育。1755年萨德步入军旅,先后约七年。1763年在国王的恩准下,萨德与新贵族之女雷妮·帕拉杰·蒙特勒伊小姐结婚。萨德婚前即是浪荡公子,性倾向和性行为脱离常规,婚后更加放纵,5个月后便因鞭打女仆而首次服监。1768年阿尔克伊事件成为轰动巴黎的性丑闻,萨德因为虐待罗丝·凯勒而受控被捕。1772年再次因变态性行为而酿成马赛风波,被缺席判处死刑。此后经历出逃、被捕等一系列事件。1784年萨德转囚于巴士底狱,从此开始囚禁中的写作,先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法国大革命开始时萨德被转入沙朗通疯人院,并于1790年释放。1792年他担任所在地区的书记员,顺应革命。但萨德始终被人认为是不可救药的人,所作书籍也被认为不道德且淫秽残忍。1793年又一次被捕入狱,虽判死刑,但逃得一死。1801年拿破仑上台后萨德再次被囚,1803年转入疯人院,1814年病逝。 【作品选录】 戴白色皮手笼的男人 1768年4月3日,这是一个复活节的星期天,此刻是上午九点,一个年轻的男子站在维克托瓦广场路易十四的塑像底座旁,背靠着塑像的铁栅。他腰间佩着一把猎刀,手上拿着一支手杖。他的手上戴着猞猁狲皮的皮笼。“那是非常漂亮的白色皮手笼。”注意到这点的罗朗·巴尔泰斯这样评论道:“那玩意儿无疑可以给人一种雅致的印象。”真有意思。 一个女子刚做过弥撒后,从“圣父”教堂出来。她站在那个男子不远的地方,向路人乞讨施舍。这位三十六岁的女子名叫罗丝·凯勒。她来自斯特拉斯堡,丈夫已去世。她原先是个纺织工,可现在已失业,只得以乞讨为生。一个路人过来,给了她一个钱币后,继续走他的路。 那个戴皮手笼的男人招手让她过去。他对她说,如果她愿跟他走,他就给她三个法郎。她以带德国口音的法语抗议道:“我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人。我可不干那种事。”那个男人向她保证,他不是让她去做那种事。他只是想要一个管家,没别的意思。她可以在他家免费食宿,还可以得到一份工钱。 她被说动了,愿意跟他走。他把她带到一个新市场边上的一座房子,一直引她来到三楼的一个房间。那房间的四壁都贴了黄色的锦缎,房间里有一张用黄色的锦缎罩住的躺椅,还有几张盖着篷布的沙发。那个男人请他的客人就座后,就问她是否愿意去他在乡下的房子。她说只要能有份活儿干,去哪里都没关系。那男人见她没表示反对,便站了起来,说自己要出去办点事,一小时后就回来。 一小时后,那男人回来了,还叫了辆出租马车。他们上了马车后,他随手锁了门,车夫立即策马向前。他们在车上都没说话,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男人问罗丝知不知道他们去哪里。“我什么也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去哪里呢?”在后来的旅途中,那个男人假装睡着,一声也不吭。 这时,侯爵的下人已把他主子要的两个 *** 带到了阿尔·克伊。他把她俩带入一个与厨房紧邻的房间。大约一小时后,多纳西安的马车停在了村子的边上。他钻出马车,把一个神秘的包给了那个马车夫,接着就请罗丝跟他走。此时,时间已近12点半。走了一段路后,他们来到了一座位于拉德纳街的小屋前。侯爵请那个女人在门外稍候,而他自己进了大门。不一会儿,他从里面开了一扇绿色的小门,请她入内。他带着她走过了一个小院子,登上了一段楼梯,引她进了一个大房间。他又让她稍候,叫她别拘束,说自己去取些面包和饮料。说完,他就走出了房间,在外把门给锁上了。罗丝·凯勒被一人留在了房间里,这里面光线很暗,唯一的一个窗户也已被钉死。借着从百叶窗帘透进来的阳光,她看到墙上有护墙板,房间里有两张带华盖的床,还有几张配有厚垫子的椅子。 这时候,多纳西安却在与那两个被拉德纳带来的 *** 在一起。一小时后,他回来了,手上拿着一支蜡烛。“跟我来,大妈。”他对她说。她跟着他进了一间小书房,他又关上了门。然后,他就要她脱去衣服。“为什么要脱衣服?”她问道。“玩玩。”他说。当她说她来这里可不是准备干这种事的时候,他就光火了。他威胁要杀了她,然后再亲手埋了她。说完,他就走了,把她一人留在书房里。她被吓坏了,连忙脱去了衣服。不一会儿,侯爵又出现了,他全身仅穿一件背心,头上倒扎着一条手帕。他看到她上身还穿着一件胸衣,就叫她马上把那去掉。“我宁愿死。”她回答道。他猛地把她的胸衣扯了下来,狠狠地把她推入隔壁一个拉上窗帘的房间。房间的中央有一张铺着红色印花布的床。他一把将她按在了床上,用绳子把她的身体和床绑在一起,还把她的手脚捆住不能动弹。他把一个枕头和那个皮手笼压在她头上,以闷住她的叫声。然后,他拿起了一根东西,也不知道是藤条还是鞭子,对着她的后背就是一顿猛抽,一直抽得她血痕累累。然后,他停下息了半晌,息后又开始抽,就这样停停抽抽重复了数次。 根据这位受害者的证词,萨德侯爵接着用一把削铅笔刀在她身上划开一个个小口子,然后把融化的蜡滴在了那些伤口上。他时而用鞭子抽她,时而用刀在她身上划口子,这样交替地进行了七八次。每当她痛得大声叫唤时,他就在她面前挥动着刀子,威胁要宰了她,埋掉她。可当她极力压下喊叫时,他却对她打得更狠。她乞求他别杀了她,因为她还没做过复活节的忏悔,不想带着罪去死。萨德一听此话,就让她对他忏悔。她越求他怜悯,他却越是打得狠。突然,他停住不动,像一个疯子似的大口喘气,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嘴上唾沫四溅,一副痛苦和 *** 交混难辨的样子。这场施虐终于结束。 萨德侯爵解开了她的绳索,把她带回到书房,让她穿好衣服。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了一块毛巾、一把水壶和一只脸盆。她在擦洗身体时,毛巾上留下了一片片的血迹。多纳西安立即让她把血迹洗干净。接着,他给了她一瓶液体的东西,说什么只要把这种药水抹在伤口上,一小时后,身上就看不出伤痕。她照他说的做了,可那液体却使她感到剧疼。当她穿好衣服后,多纳西安出去端来了一盘煮牛肉、几片面包和一瓶酒。 然后,他把她带到了二楼的卧室。他叫她别站在窗前,显然他是不想让人看到或听到她。她得在夜里才能走。“让我天黑之前走吧。”她乞求道,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身上也没钱,她不想在马路上过夜。“这你不用担心。”侯爵说完就走了。 罗丝·凯勒听他脚步声远去,便来到门旁,拉了几下门,门已被锁上。于是,她从床上拿了两条被单,来到窗前。她用一把刀撬开了百叶窗,把一根系牢的绳子伸到了窗外。她沿着绳子滑到了窗下的院子,快步跑向围墙,爬上了一个棚架,双脚一蹬跳到了墙外。她的手臂和左手都受了伤。 她沿着方丹街狂奔。侯爵的仆人朗格卢瓦追了上来,他在她身后喊叫,说什么他的主人还有话对她说。他追上了她,手上高举着一只鼓鼓的钱包,可她一把推开了他,继续拼命地跑。她的头发又蓬又乱,那件被撕破的胸衣拖挂在两腿之间,随着她那飞快迈动的双腿在扑扑飘动。 路上出现一个农村妇女(玛格里特·西克德尼耶)。罗丝一看到她,就泣不成声地向她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这时又来了两个女人(一个是蓬蒂尔夫人,另一个是巴朱夫人)。这三位女人听到罗丝的自诉都感到惊诧不已,她们把她带到了一座房子里,给她补好了衣服。她们看到“她后背到臀部”都是血淋淋的口子。她们用薰衣草水给她洗伤口,接着,陪着她来到税收检察官的家里。那检察官让她们去夏尔·朗贝的府邸,他是阿尔克伊的刑事执行官。朗贝的夫人玛丽-路易斯·茹埃特接待了她们。罗丝·凯勒再次诉说她的不幸遭遇,可那个软心肠的女人听到一半就难受得听不下去了。 可是,刑事执行官已外出,于是那位夫人派人去请武警队长杰森·拉贝纳尔戴尔。夜晚8点,那位警察队长到了。他先记下了罗丝的证词,接着让外科医生皮尔-保罗·勒孔特给她验伤。医生的检查报告很快就出来了:“整个臀部和部分背部都是鞭打的伤痕和刀口,脊骨也有内伤。”根据医生的看法,损伤是由“一种硬物和锋利的器具造成的”。他还发现“一些伤口残留着蜡”。朗贝夫人让她的邻居带这位可怜的女人去睡觉。那个邻居给了她一条被子,让她睡在他家的牲口棚里。两天后,朗贝夫人才让她住到了她家里。 那位萨德侯爵当晚6点就向他的管家告别,离开阿尔克伊,回到了在巴黎新卢森堡街的府邸。 赔偿 阿尔克伊的警察正忙于调查此案,而蒙特勒伊一家则乱作一团。是多纳西安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事了?还是巴黎地区宪兵司令已把这消息透露给了蒙特勒伊先生?无论如何,蒙特勒伊一家都已行动起来,准备应战。院长夫人这次也像平时一样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决心尽一切可能来保护自己女儿的名誉。当然,眼下的形势非常严峻,但尚未到绝望的程度。蒙特勒伊夫人马上采取积极措施。 第一步就是设法得到国王陛下的特许,这样她的女婿就不会受到普通的刑事体系的惩罚。要实现这个目的,蒙特勒伊夫人需要丈夫的帮助。平常办事拖拖拉拉的蒙特勒伊先生这次立即振作起来,他马上调动了他那些最有影响的朋友。第二步就是要说服罗丝·凯勒撤回她的指控。院长夫人在4月7日召来了两位可信赖的顾问,一位是马特里·索耶律师,另一位是安布勒神父,他过去是多纳西安的家庭教师,现在仍是这家人的亲密朋友。召他俩来干什么?她是要他们引诱那个女人放弃指控。这家人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只要她愿意收回她的指控。关键是要马上行动。时间不等人。 这两个人立即坐上马车,向阿尔克伊飞驰而去。罗丝·凯勒还在那里卧病不起。他们见到了她,可她只能躺在床上见他俩,她说自己还无法坐起来,“而且今后一辈子也无法挣钱糊口了”。 索耶问她要多少钱才愿意收回指控。她报了一个价: 三千里弗尔,一分也不能少。索耶一听吓了一跳。三千里弗尔?这数目可不小,简直已够得上一笔小财产。她就是能赢这场官司,法庭也不会判给她这么多的赔偿金。律师提出一个个建议,可凯勒夫人一个个予以拒绝。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 三千里弗尔,要么答应,要么走人。律师和神父看到无法动摇这个女人的决心,便退了出去,做了一次简短的商议。索耶回来后,向她出价一千八百里弗尔。可她还是一口回绝。那两个男人又商讨了一番。最后,她愿意做些让步,但至少不得少于二千四百里弗尔。这两位还是觉得这个价实在太高,便打道回府,去向院长夫人汇报。 院长夫人叫他们马上回阿尔克伊,不管是什么价,都要把此事解决掉。当他俩回到朗贝的府邸时,却看到她坐在那儿与几个当地的妇女在闲聊。“显然你并没像你自己说的那样病得坐不起来,”律师说,“你很快就能恢复健康。”终于,他们当着众人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协议规定,受害者得到二千四百里弗尔的赔偿金,外加七个金币“用以支付医疗费”。 替罪羊 索穆尔城堡的大门已在这位囚徒的身后关上。可这个案子却引起了议会的一阵喧闹。1768年4月15日,在议会的司法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个成员对他的同事发表演说,要求谴责“在阿尔克伊发生的一件令人恐怖的罪行”。他谈到了罪行的一些详细内容。经过商议,司法委员会下令立即召总检察长来议会陈述此案的事实和审理过程。随后几天里,议会下令地方法庭收回此案的审判结果。巴黎的司法机关接手了这个案子,经过几天的调查取证,巴黎司法部发出了逮捕令。 这一来,蒙特勒伊夫人的所有努力都已化为泡影: 阿尔克伊的事已被公开,丑闻已不可避免。那位让议会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议长夏尔-奥古斯蒂·德·莫普。这次他抓住了机会,好好报复一下他的劲敌蒙科迪尔·德·蒙特勒伊。这消息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愤怒,也让蒙特勒伊一家惊得手足无措。虽然国王的旨令可以使多纳西安不受普通法律的惩治,也就是说多纳西安的命运取决于国王的意愿,可是一旦巴黎议会参与此案,那最糟的事也可能会发生。 作者本人并不想为萨德侯爵开脱罪名,或降低此罪的严重程度。萨德过去的传记作家如莫里斯·海涅,曾把阿尔克伊发生的事说成不过是“掴 *** ”而已,而另一位传记作家吉尔贝特·莱利则说此事出自于“非实质性的犯罪本性”。我们应该承认,不管萨德内心受到什么样的力量的驱动,他鞭挞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妇女就是犯下了卑鄙的罪行。如果他在书里描写这些事,即使比他的实际行为残酷一百倍,他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只是把自己的想象和内心的欲望化为文学作品。但他无权以实际行动对别人宣泄他的这种欲望。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里,贵族成员做出这样的事通常都只被认为犯了小节上的过错。那些贵族大人每天都殴打平民百姓,有时为钱,有时不为钱,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一种心理欲望,谁也不会为此讨个公道。出身贵族就有这种不公平的优越。我们还要记住,那个时代,教育者也常常用鞭子或尺子来教育那些孩子,以免他们被宠坏。而那些贵族自己小时候也曾在学校里尝过鞭子的滋味。而且,鞭挞还有宗教的意义,修道院的修士还在用鞭子来惩罚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出于淫欲的目的,鞭挞在那时也不像今天那样是一种重罪。社会的进步和对人的尊重的提高,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这种事情的态度。 此外, *** 成了当时一种独特的群体。18世纪的 *** 对待一位被供养的高级 *** 或 *** 一般较为尊重,可他们对待那些低级卖 *** 就不一样了。 *** 的含义就是出卖肉体。在萨德侯爵看来,罗丝·凯勒只不过是个街头 *** 而已,他自然就会毫不犹豫地尽兴利用她的肉体。她不就是用她的肉体来换钱的吗?“只有在伦敦和巴黎这些可耻的女人才会得到这种支持。”萨德后来在书里这样写道,“如果她们在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或华沙向法庭投诉,法官就会问她们嫖客有没有付钱给她们。如没付,法庭就会叫嫖客如数付钱。但如果,她们只是抱怨自己受到虐待,那法官就会叫她们别在此无理取闹,不然就把她们关起来。去干别的去,法官会对她们说,如果你们喜欢干这一行,那就忍着点。” 令我们惊讶的是,萨德不仅仅有时鄙视普通 *** ,而是始终对她们表示憎恶。他对警察总长萨蒂纳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因为他过于重视这些可耻的女人。萨德认为警察不应该关心她们。“一个男人如果看上了一个 *** 的 *** ,那他要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什么不光彩的事都能想得出来。这道理很简单: 她们的 *** 要花钱,而我们的 *** 不用钱。我出狱后,一定得找警察保护我。我像 *** 一样也有 *** ,如果谁对我的 *** 发生兴趣,那我可就喜不自胜了。” 如果议会对阿尔克伊的事件产生兴趣,这种关心与其说是与罪行本身有关,还不如说对罪犯个人,尤其与他的贵族头衔有关。当时的法国中央 *** 的影响力已受到削弱, *** 不得不开始重视公众的意见,公众意见已成为一种新的力量。当时,公众对法庭常常宽容地处理甚至容忍贵族的性犯罪感到愤愤不平,普通百姓不愿再看到贵族罪犯逍遥法外,因此他们要树起一个贵族受到法律惩治的榜样。于是,萨德侯爵就成了这样一头现成的替罪羊。圣日尔曼夫人抓住了当时形势的实质,她因此更为她亲爱的“孩子”感到害怕。“现在,他成了公众愤怒的牺牲品。”她在给神父的信里说,“弗龙萨克爵士的案子及其他人的案子都一起落在他的身上。在过去的十年里,宫廷的贵族犯下的那些事可怕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些事都是明摆着的。现在公众要为此举行大抗议,或者他们是这么说的。” 显然,这时需要一头替罪羊。但为什么是多纳西安·德·萨德,而不是别的人呢?我们可以想出几条理由。首先,萨德从来不否认他有这种癖好。事实上,他还出于一种挑战心理,有意表现自己的这种癖好。他常常在警察的鼻子底下干这种事,警察也清楚他这些“战功”。其次,是莫普个人的对萨德的敌意,他在幕后积极活动,以让他的劲敌的女婿出丑。无疑,他的阴谋活动对萨德落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个似乎不起眼的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位身为巴黎司法委员会主席的路易-保罗·皮农在那个阿尔克伊有一幢乡间别墅,那天他也恰好住在那里。据一位名叫哈代的书商说,他听到那事时,“气得不得了”。 不过,还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以前的传记作者都曾忽视,那就是,侯爵的父亲与路易十五朝廷结下的宿怨。老一辈的人当时对法国派往德国科隆的这位大使颇有微词,而那位老萨德伯爵却不知天高地厚说起国王的情妇的坏话,还常常对国王的部长和大臣表现出轻蔑的态度,而他自己放荡不羁的行为更招致别人的非议(他被人看成是个不知羞耻、无可救药的浪子)——这一切可没成为古老的历史,那些人对这些仍记忆犹新。即使国王本人不会把老萨德的罪责归咎于他的儿子,可那些仍在朝廷当权的人却不会这么宽宏大度。虽然路易十五不会怎么在意多纳西安不愿向宫廷表示敬意,多纳西安在国王出席他的结婚契约协定仪式时却没有到场,他甚至不愿接受与国王同乘一辆马车的荣誉。国王可以不计较这些,可别的人却不会忘记。 海涅和莱利都认为萨德侯爵在这段时间有许多强大的庇护人,可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多纳西安一辈子都是个独来独往的人,既没朋友,也无同盟,或可依靠的社会关系。他不属于任何派别或小团体,一直孑然一人,即使在寻欢作乐时,也一样。他与弗龙萨克、萨伯朗、若古以及当时其他的一些 *** 不一样,他不喜欢群体 *** 活动。虽然他有时让他的仆人跟他出去,或参与他的活动,但他通常没有与人一起做那些龌龊事的习惯。 在当时的那种社会,庇护人和亲戚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而萨德却是一个孤独的人物。虽然他自诩与孔代家族关系密切,可他们自己名声太坏,而有点自身难保。他越宣称与那个家族的关系,就越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孔代亲王家族与国王有血缘关系,别人拿那一家人没办法,于是,他们就会更渴望拿那家人的走狗来开刀。早在1765年,萨德伯爵的一个老朋友弗兰克夫人就曾说道:“多纳西安今天的那些关系似乎没用了,他几乎没花力气去维持这些关系。” 从社会上说,他像他父亲一样,或许正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成了贵族圈子的外缘人物。虽然他在自己的领地里仍扮演封建领主的角色,可在巴黎他几乎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他娶了一个新贵的女儿为妻,也不能怎么恢复他的地位,因为照老话说,“只有公猪为母猪戴上贵族的头衔”,找个贵族的老婆可不能让丈夫得到贵族的身份。这样,当局在公众的压力下,面对不得不把一个贵族投给“狼群”的形势时,就自然选准了多纳西安。把多纳西安推出去,就不会面临有一个家族或强大的联盟站出来要把他夺回去的危险,就不会有谁会说他属于一个古老的家族或他的祖先立过赫赫战功,而可以让他免受法律的惩罚。一个脱离自己的社会环境的人,一个不与自己的家族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失去荣誉,又不能给别人任何回报的人,这样的人自然就会被抛弃。在他的困境中,多纳西安唯一的同盟者就是国王本人。国王下的那道特别令使多纳西安免受普通法律的惩罚。此时,议会又要让司法机构重新审理此案,他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国王的仁慈了。 (郑达华、徐宁燕译) 【赏析】 萨德是谁?谁是萨德?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人曾经随心所欲,张狂一世,离去时却希望泥土填平他的坟墓,野草淹没他的踪迹。然而,他的身影始终在酷刑室里游荡,他的声音也常常在暗夜里窃窃私语。作为邪恶的化身, *** 待的始祖,生前死后,他都是谜一般的令人恐惧战栗的神奇人物。那么,谁来揭开他蛊惑人心的神秘面纱,谁能走进他那幽暗的内心世界?法国博学的历史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传记作家莫里斯·勒韦尔为我们带来了惊喜。 勒韦尔熟稔于17、18世纪法国的历史和文学,特别是这一时期的 *** 文学。对于传主萨德,勒韦尔更是用心良苦,《萨德大传》这部著作正是他长期不懈研究的结晶。立足于萨德家族庞杂的历史档案,经过细致的历史考证和文本校阅,同时对比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勒韦尔为我们展现了萨德——这位极具争议的自由斗士、文学天才抑或罪人和魔鬼——的惊世骇俗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以及他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在勒韦尔看来,萨德之乖张变态,其来有自。他出自贵族名门,家人的娇纵与溺爱,形成了他的傲慢与反叛。而学校、军队乃至整个社会的淫雨霏霏、奢靡堕落,也成为他内心和笔下挥之不去的帷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萨德这朵恶之花才能开得硕大畸形。18世纪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萨德恰好见证了那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历史剧变。他一生经历了路易十四的君主王朝、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共和,以及拿破仑的帝国时代,然而,在74年的人生岁月里,由于各种各样的 *** 和 *** 待罪行,由于那些蛊惑心灵的写作,萨德有27年是在监狱和精神病院度过的。不论是对于路易十四、罗伯斯庇尔,还是拿破仑,萨德都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罪人。他一生都为自己的 *** 冲动和写作冲动所驱使,行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之路上,他的行为令人瞠目结舌,他的作品更是颠覆纲常,深陷人性罪恶的深渊。 在1768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阿尔克伊事件中(如文中选录),萨德可怕地向我们显露了他的邪恶冲动。尽管这只是萨德漫长的放荡生活、无数的 *** 待中的一个片断,但我们已经深深地领教到萨德的乖戾和残暴。勒韦尔用简洁平淡的语气叙述了萨德从诱拐到施虐的整个过程。恐吓、捆绑、鞭打、刀割、滴蜡,萨德对毫无自卫能力的弱女子罗丝·凯勒所犯下的每一个恶劣罪行都是难以饶恕的。不过,勒韦尔不是就事论事,他并没有对萨德的这些行为本身做过多的评价,他更想探讨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及其社会效应。所以,他极力把这个事件还原到当时整个的历史环境中去。 透过历史来理解萨德,同时借萨德来了解历史,正是作者的深意所在。勒韦尔指出,在当时的法国社会,贵族们如此这般的享乐 *** 不过是犯了小节上的过错,对于下等 *** 或者乡村姑娘的诱拐施虐更是习以为常。所谓的鞭打更是一种时尚,学校、修道院和妓院都为着不同目的进行着各式各样的鞭笞。萨德不过是无数恶棍中的一个,他的罪行每天都在巴黎的城堡或妓院里重复着。但是,权贵们的明争暗斗使得萨德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 一方极力周旋企图掩盖其丑行,而另一方却希望他恶名远扬以报复宿敌。后者显然成功了,萨德从此成为公众愤怒的牺牲品和替罪羊,被视为贵族阶级腐败堕落的恐怖象征。 身兼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双重身份的勒韦尔,擅长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关联中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萨德这样的人物,一般论者难免陷入非此即彼的片面观点之中,而勒韦尔的可贵在于他立论的平实公允。他没有一味地斥责萨德的邪恶,尽管他对于萨德的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也没有一味的赞叹萨德的才华,尽管他同样清醒地认识到萨德文学成就的不同寻常。 作为一个透过监狱的窗口来冷眼旁观的人,萨德另一个发泄欲望的渠道就是写作。尽管把内心的幻想和欲望转化为文字,比之于直接施虐于人看似要温和许多,但就其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损伤来说,借由书本所撒播的思想无疑更令人战栗,更蛊惑人心。萨德的作品,那些“连魔鬼也会被腐蚀的艺术”,一如它们的主人,常常落入被囚禁的境地。勒韦尔依据翔实的资料,不仅追溯了萨德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历史命运,还力图通过文本解读和理论诠释,进入萨德的灵魂深处。透过勒韦尔的解释,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萨德的作品虽然充斥着 *** 、谋杀、偷盗、侮辱、施虐、受虐等匪夷所思的性暴力,但他并不是仅仅停留于这些残忍和淫秽行为表面的 *** 作家。对萨德来说,性不过是一种工具,一条通道,他借此进入人性的最黑暗处,直面人性恶的极端。就此而言,萨德无疑是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他挑战一切现成的规则与禁忌,揭露所有常识中的虚伪与荒谬,他把一种庸俗的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人类社会,甚至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对他而言,美德与善,所有人性中美好光明的一面,都不过是累赘。他甚至动摇了人在宇宙中的根本地位,在他那里,人类长久建构起来的文明与希望轰然坍塌。 勒韦尔的这部巨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记作品,而是一部论证严谨、功力深厚的研究性学术专著。作者旁征博引,文风优雅而不失犀利,堪称传记的典范。一方面,大量的征引、注释和评论,使传记本身信实可靠,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一系列细节、场景的渲染摹画保证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传主丰富鲜明的形象呼之欲出。历史性和文学性相得益彰,使这部作品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并荣获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图书的殊荣。 (汪云霞)
2023-07-01 18:09:511

神秘博士第二季 第4集 那个飞船的名字是什么?

应该是有关的,在最后结尾的时候,显示了一幅画像“MADAMEDE POMPADOUR 1721-1764”。看着摆放画像周围的环境,应该是在飞船上,紧接着在飞船外部显示一行字应该是飞船的名字“SS MADAME DE POMPADOUR”,这个上面画像底下的名字基本一致,个人感觉这就是为什么飞船修理工选择法国国王的情妇的大脑作为配件的原因
2023-07-01 18:09:584

跪求 梅特林克话剧《玛莱娜公主》的剧本。。。急求,谢谢。。

  剧本似乎找不到,剧情简介可以么?  剧情简介:  年迈的国王加尔玛身为鳏夫。他与一位避难的王后安娜和她的女儿尤格丽安娜居住在一起。加尔玛国王的儿子与邻国的玛莱娜公主订了亲。幕布拉开的首个场景便是他们的订婚典礼,但它将很快演变成一场战争。冲突隐秘的原因一点点浮现出来:王后秘密地爱着王子,她怂恿迷恋自己的国王投入战争,以搅乱阻止这场婚姻。她将自己的女儿送给王子——为的是更好地将他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话剧玛莱娜公主剧情梗概  《玛莱娜公主》是梅特林克早期的作品,是梅特林克的第一部象征剧,发表后曾受到法国作家奥克 达夫·米尔波的赞扬,甚至认为这部作品“就美的角度而言,堪与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剧本匹敌”。  情节发生在佛兰德尔,国王马尔赛吕斯的城堡里正在庆祝国王的女儿马莱娜公主与夏勒玛尔王子的订婚礼,这时天上下起星雨,兆示着大难将至。果然,王子的父亲夏勒玛尔国王同马尔赛吕斯国王激 烈争吵起来,一场战争爆发。玛莱娜公主的父母被杀死,城堡也被夷为平地。 只有玛莱娜公主和她的乳母侥幸活了下来。夏勒玛尔国王的情妇安娜王后想让年轻的王子娶她女儿于格利亚娜,王子出于懦弱接受了。玛莱娜公主在乳母的帮助下潜入王宫,夜晚在御花园内与夏勒玛尔王子相会,王子这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并未在战乱中死去。安娜王后假装同意王子和玛莱娜结婚,却在一个雷雨大作的夜里,当着默许的国王的面把玛莱娜勒死。王子了解真相后刺死安娜王后,随即自尽,国王发疯。  作为梅特林克的早期剧作,《玛莱娜公主》突现出作者的审美追求及才华和风格。中心主题是爱与死。人物都沦为命运的玩偶,特别是善良、纯洁的马莱娜公主,没有意志,没有庇护,虽有许多不祥的预感,却毫无抗争的能力,最终注定惨死。《玛莱娜公主》在当时的成功宣告了象征主义对自然主义的胜利。《玛莱娜公主》中,为了传达“看不见的世界的意义”,为了预示主人公悲哀的命运,“看得见的世界”几乎呼之欲出,戏剧场景已经濒临人格化的境地。
2023-07-01 18:10:051

夏洛克·福尔摩斯喜欢过的女人叫什么?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 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 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2023-07-01 18:10:241

谁知道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是谁?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2023-07-01 18:10:321

夏洛克。福尔摩斯一生爱过的女人叫什么名字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2023-07-01 18:10:401

福尔摩斯喜欢的那个女人是谁?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
2023-07-01 18:10:472

夏洛克.福尔摩斯 唯一爱过的女人 叫什么 名字!!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ぐ茹"裹┊° 2007-11-09 21:37 检举
2023-07-01 18:10:551

大侦探福尔摩斯Irene Adler是福尔摩斯什么人

她和福尔摩斯并没有什么关系,书中的Irene Adler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至于电影里她们的暧昧关系,完全是编剧弄出来的,原著中的福尔摩斯一生都没有什么爱情,Irene Adler只是福尔摩斯认可和尊重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很有才能和智慧。
2023-07-01 18:11:104

谁知道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是谁?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2023-07-01 18:11:184

世界历史传奇女性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神秘女人——哈特谢普苏特 差点被从历史上抹掉的女王 突然消失的女王 情人和不修金宇塔 2.一笑幅目的绝代美女——海伦 神话中的美女 残酷的战争 木马计 3.第十位缪斯——萨福 莱斯沃斯岛上的萨福 蛆的莳檀基督鞋会焚毁 4.美貌与智嚣的玩笑——“埃及艳后” 克丽奥佩特拉 依靠两位罗马境坤登上女王宝座 美貌还是智董:扑朔迷离的“埃及艳后” 5.尼禄之母——小间格里皮娜 每次婚蛔挥是政治投资 通过 *** 控制儿子 死和儿子之死 6.挑战罗马——芝诺比妊女王 女王战士 与罗马皇帝的战争 7.她挽救了自己民族的命运——以斯帖 波斯王朝的犹太王后 挽救灭族之祸 犹大人复仇 8.与明治天皇比肩的女天皇——推古女天皇 第一个采用“天皇”称号 支持圣裤大于进行“推古改革” 9.北欧三个国家的国王——玛格酾特一世 丹麦与挪威共主邦联 卡尔马同盟 去世 10.法国民族精神的蝈起——圣女贞德 少女贞德 臭尔良欢家女 贞德之死 11.做过英国和法国王后的女人——艾丽诺 波尔多的漂亮女孩 从法国王后到英国王后 重新掌权 12.俘虏法国国王的争斯兰女王——珍珠小枝 从奴隶到女王 俘虏法国国王的女人 马穆鲁克王朝的奠基人 死于宫廷斗争 13.一次离婚导致世界天翻地厦——凯瑟琳王后 离婚的起因 英国教会独立 离婚之后的世界 14.使英国唱起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曲折的童年和登上王位 整合四分五裂的英国 童贞女王 宗教.战争,王位继承 15.美丽的悲情女王——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英格兰国王和法国王后 法兰西岁月 重返苏格兰 亡命英格兰 16.传奇女王——克里斯蒂娜 少女时代的克里斯蒂娜 开明的女王 毅然放弃王位 在罗马的日子 17.使酉班牙成为欧洲第一强国的“天主教女王” ——伊莎贝拉一世 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驱逐 *** 人境一西班牙 “天主教女王”——宗教裁判所的支持者 赞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8.路属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 女巫用官蛀仑成为国王的情妇 耀眼的玫瑰 文化的赞助人 千古功罪 19.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搏二世 一十德国姑娘赢得了俄罗斯人的心 政变上台 开明专制 风流成性 争霸世界 20.十八世纪欧洲最有权力的女人——奥地利特曹莎女皇 争夺奥地利王位的女人 开明专制 21.她的奢侈使法国进入了汹涌的大革命时代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 从奥地利公主到法国王后 骄横奢侈的王后 大革命浪潮 22.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 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书信 慧恨识英雄 不忠的传闻 离婚 最后的岁月 23.欧洲的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德国直统的英国女王 “统御七海” 欧洲的老祖母 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境沿者 24.伟大的护士——南丁格尔 惟一的志愿就是当一个好护士 “提灯女神” 南丁格尔誓言 25.一本小说引起了一场战争-——斯托夫人门 悲天悯人的伟大作家 一本书引起一场大战 《汤姆叔叔的小屋》 26.没有童话的公主——茜茜公主 几乎是从孩子就变成了皇后 没有童话的公主 匈牙利女王 被刺杀 27.末世的坚韧王妃——明成皇后 与大院君的恩怨 大院君的再起和明成皇后遭难忠州 风雨飘摇 文妃之死 28.和平之母——贝莎·冯·苏特纳 诺贝尔的转变和和干奖的设立 少年时代 和平也需要创意 上帝把废除战争的使命交给体的书了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9.科学史上不朽的名字——玛丽.居里 你知道居里夫人叫什么? 求学巴黎 志同道合镭之光 荣誉面前金子般的心 卷入丑闻的核心 30.永远的经典——香奈尔 一贫如冼的孤儿 改变风尚的女人 “我爱过的男人,永远会记得我” 31.“世界现代舞之母”——邓肯 舞蹈解放了女人的身体 人皆能舞 凄美的爱情 32.偷走了英国国王的美国女人——辛普森夫人 偷走王储的心 爱江山更爱美人 辛普森夫人是纳粹间谍, 33.间根廷玫瑰——贝隆夫人 阿根廷的精神偶像 从私生女到交际花 结识“真命天子” 日报廷玫瑰风摩欧洲 玫瑰凋零 34.永远羹甫——奥黛丽.赫本 天使在人间 回到人间 爱情 35.印度第一位女犀理——英迪拉.甘地 尼赫鲁的独生女儿 成为印度第一位女总理 百忻不挠,二度执政 香稍玉殒 36.以色列之母——梅厄夫人 犹大复国主义的先锋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37.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大英帝国第一位女首相 纵横捭闻 38.生命的尊严——特蕾莎修女 为穷人而生 垂死之人的尊严 麻风病人
2023-07-01 18:11:461

JacquelineFontaine人物介绍

JacquelineFontaineJacquelineFontaine是一名演员,代表作品有《国王的情妇》、《Travellingavant》等。外文名:JacquelineFontaine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国王的情妇合作人物:让-夏尔·塔凯拉
2023-07-01 18:11:531

福尔摩斯喜欢什么样的女性?

书中写的Irene Adler(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意中人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福尔摩斯(与福尔摩斯迷们)始终称呼艾琳·艾德勒(Irene Adler)为“那位女人”(The Woman)。她只在《波希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中出现,但却是唯一一个曾打败过福尔摩斯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福尔摩斯唯一爱过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福尔摩斯不近女色,甚至对女人有些许厌恶。
2023-07-01 18:12:121

福尔摩斯喜欢的女性是谁?是什么关系?

不是喜欢,是尊重艾琳艾德勒, “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写的艾琳艾德勒曾经是波希米亚国王的情妇,一八五八年生于新泽西州,女低音,意大利歌剧院华沙帝国歌剧院首席女歌手,演员。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丈夫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见福尔摩斯探案集“波希米亚丑闻”)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 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总而言之,是福尔摩斯唯一败给的女人
2023-07-01 18:12:284

福尔摩斯的最爱的女人是艾琳艾德勒,她是怎样的女人??????

柯南中的艾琳艾德勒“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写的艾琳艾德勒曾经是波希米亚国王的情妇,一八五八年生于新泽西州,女低音,意大利歌剧院华沙帝国歌剧院首席女歌手,演员。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丈夫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见福尔摩斯探案集“波希米亚丑闻”)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采纳哦
2023-07-01 18:12:352

福尔摩斯的最爱的女人是艾琳艾德勒,她是怎样的女人??????

 柯南中的艾琳艾德勒“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写的艾琳艾德勒曾经是波希米亚国王的情妇,一八五八年生于新泽西州,女低音,意大利歌剧院华沙帝国歌剧院首席女歌手,演员。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丈夫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见福尔摩斯探案集“波希米亚丑闻”)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
2023-07-01 18:12:411

福尔摩斯喜欢的人是谁

不是喜欢,是尊重艾琳艾德勒, “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写的艾琳艾德勒曾经是波希米亚国王的情妇,一八五八年生于新泽西州,女低音,意大利歌剧院华沙帝国歌剧院首席女歌手,演员。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 但是福尔摩斯的计划却被她察觉到了,她与自己的丈夫连夜逃走。但是她向福尔摩斯先生许诺不会用这张照片伤害国王。(见福尔摩斯探案集“波希米亚丑闻”) 福尔摩斯敬重她的才能和机智,而且她是福尔摩斯唯一认同的女性。 福尔摩斯心目中永远的“那位女士”。到底有多少位福尔摩斯学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幻想,在毫无事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艾琳?艾德勒小姐和福尔摩斯先生喜结良缘?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失踪的那四年,有人说是在福尔摩斯退休之后,有人说并没有结婚,只是同居。而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更有长篇累牍,不着边际的各种推测。就连Hall先生也在他的《福尔摩斯十研究》中用最后一章来写这两个人的罗曼史。总而言之,是福尔摩斯唯一败给的女人
2023-07-01 18:12:502

Jean-PierreDucos出生于哪里

Jean-PierreDucosJean-PierreDucos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哨兵》《我的生活是地狱》《国王的情妇》。外文名:Jean-PierreDucos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国王的情妇》合作人物:阿诺·德斯普里钦
2023-07-01 18:12:561

关于欧洲文明的电影有哪些?

有 讲述沙皇俄国历史的人物传记片《叶卡捷琳娜女皇》《年轻的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讲述大英帝国宗教改革的人物传记片《都铎王朝》《鸠占鹊巢》《伊丽莎白一世传-童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II-黄金时代》讲述大英帝国最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传记片《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年轻的维多利亚》描写英联邦伊丽莎白女皇二世的人物传记片《女王》讲述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物传记宫廷片《茜茜公主》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人物传记电影《基督山伯爵》《绝代艳后》描写法国封建社会强盛时期的人物传记片《铁面人》《国王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描写西班牙中世纪发现新大陆历史的人物传记片《1492发现新大陆-哥伦布》描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鼎盛时期的世界名著改编电影《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简爱》《苔丝》描写一战的俄罗斯文学名著改编电影《战争与和平》描写俄罗斯历史的意识流电影《俄罗斯方舟》描写土耳其奥斯曼末期的历史传奇片《后宫》描写英国神话时代传奇故事的《梅林传奇》《阿瓦隆传奇》描写蒙古成吉思汗的历史人物片《成吉思汗》竟然是由日本人演的
2023-07-01 18:13:042

福尔摩斯的爱人是谁?

艾琳·艾德勒;曾经是一位国王的情妇,福尔摩斯先生受国王之托取走她手中的一张与国王的合影。福尔摩斯对女人没兴趣,艾琳·艾德勒是福尔摩斯最钦佩的女人 在《波西米亚丑闻》中曾经挫败过福尔摩斯计划的女人:艾琳·艾德勒 是福尔摩斯心仪的女性
2023-07-01 18: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