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漫步
-
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开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第一句话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显然,《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该序最后一句话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
“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
“一巨公”也好,“大名士”也罢,仍无真实姓名。这就为后人留下研讨《金瓶梅》作者的充分余地。《金瓶梅》作者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其广有影响者为:
一、王世贞说。明屠本《山林经济籍》与《万历野获编》最早透露出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凤撰于康熙12年的《稗说》与清初的《〈玉娇梨〉缘起》均指实为王世贞。其后清人陈陈相因,推波助澜,一时形成非王世贞莫属的舆论。此说20世纪30年代遭到鲁迅、吴晗、郑振铎等人的严重打击。1979年朱星重倡此说,并列举出十条理由:(一)王世贞是“嘉靖间大名士”;(二)他能写小说,另有小说传世;(三)他有能力个人完成宏篇巨制;(四)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够时间;(五)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写出官场大场面;(六)《金瓶梅》中的地名与王世贞经历相合;(七)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扬;(八)他好色醉酒,具有写作《金瓶梅》的情怀;(九)他祖籍山东,又做官山东,具有运用山东方言的条件;(十)他知识面广,能写出《金瓶梅》这样的百科全书。黄霖、徐朔方、赵景深等撰文商榷,此说重又混入诸说林立的迷茫之中。许建平《金学考论》、霍现俊《〈金瓶梅〉发微》再次举起此说大旗,从外证、内证两方面,重新全面予以论证,许建平甚至认为“21世纪《金瓶梅》研究应从王世贞研究作为新的突破口和起点”。
二、贾三近说。这是20世纪新时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说。倡论者为张远芬。其《金瓶梅新证》提出十条证据:(一)兰陵是山东峄县,贾三近是峄县人;(二)他有资格被称为“嘉靖间大名士”;(三)小说的成书年代与贾三近的生活时代正相契合;(四)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阅历足可创作《金瓶梅》;(五)小说中有大量峄县、北京、华北方言,贾三近分别在这些地区居住过;(六)小说中有几篇高水平奏章,贾三近正精于此道;(七)小说中有些人物事件类似贾三近;(八)小说多有戏曲描写,贾三近有此生活积累;(九)他曾十年在家闲居,有创作的时间保证;(十)他写过小说。
三、屠隆说。黄霖首倡。他发表了一组八篇文章,提出七条依据:(一)小说第56回的《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出自《开卷一笑》,作者即屠隆;(二)小说有不少浙江方言,与屠隆籍贯相合;(三)他祖籍武进,古称兰陵;(四)他潜心佛道,与小说主旨一致;(五)他以“淫纵”罢官,坚持写作“淫雅杂阵”,其情欲观正是小说的思想倾向;(六)他具备创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础与文学素养;(七)他与刘承禧、王世贞关系密切,此两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当为屠隆所赠。
四、李开先说。此说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版的一条脚注,是存疑的语气,1979年重印时便把“李开先的可能性较大”一句删除。据说这一条脚注系吴晓铃所加。吴晓铃1982年6月在美国发表《金瓶梅作者新考》讲演时重申此说。徐朔方因为是“集体累积说”的创始人,所以他主张李开先是《金瓶梅》的写定者。徐朔方的根据是:(一)李开先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基本条件,如为山东人,历任京官,创作有戏曲多种,其《词谑》、《诗禅》表明他对市井文学的爱好和修养,乃“嘉靖八子”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嘉靖间大名士”等;(二)《金瓶梅》本身证明了其与李开先关系密切,如第七十回〔正宫·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十出原文等;(三)《金瓶梅》与《宝剑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处。日下翠(日)《金瓶梅作者考证》支持此说,并提出四点新见:(一)李开先的院本集《一笑散》,其命名词意与感觉均与“笑笑生”相似;(二)李开先的生日是八月二十八日,西门庆的生日是七月二十八日;(三)《宝剑记》使替身(侍女锦儿)死去,而主要人物(林冲之妻)继续发展故事,这种手法与《金瓶梅》同出一辙;(四)西门庆形象不统一,具有二重性格,原因是有李开先的“自我投影”。后来卜键觅踪章城,访书南都,发现《李氏族谱》,著成《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一书,从《宝剑记》与《金瓶梅》、李开先与西门庆、清河寓意、兰陵意旨等诸多内证,以及个人素质、作文风格、交游类群等一些资质,集此说为大成。
五、徐渭说。最早透露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录》。1939年阿瑟·戴维·韦利(英)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首次提出,却闹了一个音近而误、张冠李戴的笑话。不期60年后,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却完成了此说剥茧抽丝、瓜熟蒂落般较为全面的论证。该书首先通过对小说中佛、道教描写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为“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活动在嘉靖朝的人物”。接着“指出小说作者同时又是资料丰赡的戏曲学者、技巧纯熟的戏曲作家、素养全面的画家与擅长应用文写作的幕客”;“作者应该有边关甚或御敌的生活阅历”,“具有较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意识”;“作者有强烈的方言俗语爱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区(按指绍兴、山东、北京、苏州、山西、福建、广东等)的生活经验”;“有著书藏名于谜的爱好”。并通过《〈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绍兴酒及其他绍兴风物》、《〈金瓶梅〉中的绍兴民俗》、《〈金瓶梅〉中的绍兴方言》等考证,“证明小说作者必为绍兴人”。然后逐一论证“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条件”。潘承玉还把小说诸谜如“廿公”、“徐姓官员”、“清河县”、“兰陵”、“笑笑生”等破解为“浙东绍兴府山阴县徐渭”,归结到“绍兴老儒说”。潘承玉还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认为董其昌是流传线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龄是传递抄本的关键人物,而“陶望龄手上的《金瓶梅》来自徐渭,而且极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潘承玉还做有《金瓶梅文本与徐渭文字相关性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写,《词话》也是徐渭所写”。他进而论证“绍兴士人与严嵩”、“沈练与严嵩父子”、“徐渭与沈练”,在《缘何泄愤为谁冤》一节中,认为“徐渭因感于乡风并激于沈练的死而写《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这支笔,则同时饱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严格地说,潘承玉才是徐渭说的创立者。
六、王稚登说。鲁歌、马征提议。他们提出十三条根据:(一)他最先有《金瓶梅》抄本;(二)他是古称“兰陵”的武进人;(三)他对屠隆不满,因选其《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入小说,以示讥刺;(四)小说中的诗歌曲与王稚登所辑《吴骚集》相似;(五)王稚登《全德记》中某些内容、用语与《金瓶梅》相似;(六)他的诗文与小说诗文一脉相通;(七)王稚登熟悉小说中的一系列方言;(八)他与小说均有中原正统观;(九)他符合“嘉靖间大名士”;(十)他是王世贞的门客,故以小说为王世贞之父报仇;(十一)小说中王招室一家是王稚登家“豪族”丑类之再现;(十二)小说三次引用他感触深刻的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十三)小说反映的作者模样正与他的情况若相符节。
此外还有汤显祖说、冯梦龙说、李先芳说、沈德符说、李渔说、赵南星说、卢楠说、李贽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贾梦龙说、薛应旗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丁惟宁说等,不一而足。
尽管《金瓶梅》作者候选人名单越来越长,而且如黄霖关于屠隆说,卜键关于李开先说,鲁歌、马征关于王稚登说,许建平、霍现俊关于王世贞说,潘承玉关于徐渭说等,在当今《金瓶梅》研究成果中可以并称五大说,但平心而论,尚没有一说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同。
余辉
-
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开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第一句话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显然,《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该序最后一句话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
“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
“一巨公”也好,“大名士”也罢,仍无真实姓名。这就为后人留下研讨《金瓶梅》作者的充分余地。《金瓶梅》作者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其广有影响者为:
一、王世贞说。明屠本《山林经济籍》与《万历野获编》最早透露出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凤撰于康熙12年的《稗说》与清初的《〈玉娇梨〉缘起》均指实为王世贞。其后清人陈陈相因,推波助澜,一时形成非王世贞莫属的舆论。此说20世纪30年代遭到鲁迅、吴晗、郑振铎等人的严重打击。1979年朱星重倡此说,并列举出十条理由:(一)王世贞是“嘉靖间大名士”;(二)他能写小说,另有小说传世;(三)他有能力个人完成宏篇巨制;(四)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够时间;(五)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写出官场大场面;(六)《金瓶梅》中的地名与王世贞经历相合;(七)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扬;(八)他好色醉酒,具有写作《金瓶梅》的情怀;(九)他祖籍山东,又做官山东,具有运用山东方言的条件;(十)他知识面广,能写出《金瓶梅》这样的百科全书。黄霖、徐朔方、赵景深等撰文商榷,此说重又混入诸说林立的迷茫之中。许建平《金学考论》、霍现俊《〈金瓶梅〉发微》再次举起此说大旗,从外证、内证两方面,重新全面予以论证,许建平甚至认为“21世纪《金瓶梅》研究应从王世贞研究作为新的突破口和起点”。
二、贾三近说。这是20世纪新时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说。倡论者为张远芬。其《金瓶梅新证》提出十条证据:(一)兰陵是山东峄县,贾三近是峄县人;(二)他有资格被称为“嘉靖间大名士”;(三)小说的成书年代与贾三近的生活时代正相契合;(四)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阅历足可创作《金瓶梅》;(五)小说中有大量峄县、北京、华北方言,贾三近分别在这些地区居住过;(六)小说中有几篇高水平奏章,贾三近正精于此道;(七)小说中有些人物事件类似贾三近;(八)小说多有戏曲描写,贾三近有此生活积累;(九)他曾十年在家闲居,有创作的时间保证;(十)他写过小说。
三、屠隆说。黄霖首倡。他发表了一组八篇文章,提出七条依据:(一)小说第56回的《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出自《开卷一笑》,作者即屠隆;(二)小说有不少浙江方言,与屠隆籍贯相合;(三)他祖籍武进,古称兰陵;(四)他潜心佛道,与小说主旨一致;(五)他以“淫纵”罢官,坚持写作“淫雅杂阵”,其情欲观正是小说的思想倾向;(六)他具备创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础与文学素养;(七)他与刘承禧、王世贞关系密切,此两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当为屠隆所赠。
四、李开先说。此说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版的一条脚注,是存疑的语气,1979年重印时便把“李开先的可能性较大”一句删除。据说这一条脚注系吴晓铃所加。吴晓铃1982年6月在美国发表《金瓶梅作者新考》讲演时重申此说。徐朔方因为是“集体累积说”的创始人,所以他主张李开先是《金瓶梅》的写定者。徐朔方的根据是:(一)李开先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基本条件,如为山东人,历任京官,创作有戏曲多种,其《词谑》、《诗禅》表明他对市井文学的爱好和修养,乃“嘉靖八子”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嘉靖间大名士”等;(二)《金瓶梅》本身证明了其与李开先关系密切,如第七十回〔正宫·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十出原文等;(三)《金瓶梅》与《宝剑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处。日下翠(日)《金瓶梅作者考证》支持此说,并提出四点新见:(一)李开先的院本集《一笑散》,其命名词意与感觉均与“笑笑生”相似;(二)李开先的生日是八月二十八日,西门庆的生日是七月二十八日;(三)《宝剑记》使替身(侍女锦儿)死去,而主要人物(林冲之妻)继续发展故事,这种手法与《金瓶梅》同出一辙;(四)西门庆形象不统一,具有二重性格,原因是有李开先的“自我投影”。后来卜键觅踪章城,访书南都,发现《李氏族谱》,著成《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一书,从《宝剑记》与《金瓶梅》、李开先与西门庆、清河寓意、兰陵意旨等诸多内证,以及个人素质、作文风格、交游类群等一些资质,集此说为大成。
五、徐渭说。最早透露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录》。1939年阿瑟·戴维·韦利(英)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首次提出,却闹了一个音近而误、张冠李戴的笑话。不期60年后,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却完成了此说剥茧抽丝、瓜熟蒂落般较为全面的论证。该书首先通过对小说中佛、道教描写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为“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活动在嘉靖朝的人物”。接着“指出小说作者同时又是资料丰赡的戏曲学者、技巧纯熟的戏曲作家、素养全面的画家与擅长应用文写作的幕客”;“作者应该有边关甚或御敌的生活阅历”,“具有较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意识”;“作者有强烈的方言俗语爱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区(按指绍兴、山东、北京、苏州、山西、福建、广东等)的生活经验”;“有著书藏名于谜的爱好”。并通过《〈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绍兴酒及其他绍兴风物》、《〈金瓶梅〉中的绍兴民俗》、《〈金瓶梅〉中的绍兴方言》等考证,“证明小说作者必为绍兴人”。然后逐一论证“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条件”。潘承玉还把小说诸谜如“廿公”、“徐姓官员”、“清河县”、“兰陵”、“笑笑生”等破解为“浙东绍兴府山阴县徐渭”,归结到“绍兴老儒说”。潘承玉还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认为董其昌是流传线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龄是传递抄本的关键人物,而“陶望龄手上的《金瓶梅》来自徐渭,而且极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潘承玉还做有《金瓶梅文本与徐渭文字相关性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写,《词话》也是徐渭所写”。他进而论证“绍兴士人与严嵩”、“沈练与严嵩父子”、“徐渭与沈练”,在《缘何泄愤为谁冤》一节中,认为“徐渭因感于乡风并激于沈练的死而写《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这支笔,则同时饱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严格地说,潘承玉才是徐渭说的创立者。
六、王稚登说。鲁歌、马征提议。他们提出十三条根据:(一)他最先有《金瓶梅》抄本;(二)他是古称“兰陵”的武进人;(三)他对屠隆不满,因选其《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入小说,以示讥刺;(四)小说中的诗歌曲与王稚登所辑《吴骚集》相似;(五)王稚登《全德记》中某些内容、用语与《金瓶梅》相似;(六)他的诗文与小说诗文一脉相通;(七)王稚登熟悉小说中的一系列方言;(八)他与小说均有中原正统观;(九)他符合“嘉靖间大名士”;(十)他是王世贞的门客,故以小说为王世贞之父报仇;(十一)小说中王招室一家是王稚登家“豪族”丑类之再现;(十二)小说三次引用他感触深刻的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十三)小说反映的作者模样正与他的情况若相符节。
此外还有汤显祖说、冯梦龙说、李先芳说、沈德符说、李渔说、赵南星说、卢楠说、李贽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贾梦龙说、薛应旗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丁惟宁说等,不一而足。
尽管《金瓶梅》作者候选人名单越来越长,而且如黄霖关于屠隆说,卜键关于李开先说,鲁歌、马征关于王稚登说,许建平、霍现俊关于王世贞说,潘承玉关于徐渭说等,在当今《金瓶梅》研究成果中可以并称五大说,但平心而论,尚没有一说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同。
问题在于,所有各说皆无直接证据,都是间接推论。譬如,不少人顺着从“兰陵人”中探查“嘉靖间大名士”的路子去寻绎等等。难免新说层出不穷,你既不能足以服人,我为什么不能另立他说呢?不可避免,新说中间标新立异、弄虚作假、东搭西凑、哗众取宠者,时见其例。因此,吴小如《我对〈金瓶梅〉及其研究的几点看法》呼吁:“在一部作品的作者问题无法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把气力用在作品的研究分析上,而不宜只在那些一时无法得出结论的牛角尖里兜圈子。”
但知人论书却是文史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从小说内证中去寻找作者,只能是一种启引与补证。应当在外证即直接证据上再下功夫。《金瓶梅》在明万历间刻板成书之前,以抄本形式广为流传,目前可知藏有抄本的多至12家,其中拥有全本的即达4家,而且均系当代名流,其蛛丝马迹,一定在晚明笔记丛谈中还有载录。说句笨话,遍翻明代嘉、隆、万年间史料,是不会没有收获的。这工作虽然不必趋之若鹜,但还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前不久,江苏、浙江不约而同上报有电视连续剧《兰陵笑笑生》的创作计划。江苏该剧的创编,我是策划人与撰稿人之一。我们希望将“兰陵笑笑生”描绘成这样一种形象:出身基层,极具悟性,科举入仕,颇有政绩,于三教九流皆有交接,但官场沉浮,表面上嬉笑怒骂,骨子里忧国忧民,晚年隐居,乃娱以笔墨,独罪财色,遂成《金瓶梅》小说。
相信21世纪的《金瓶梅》研究,一定能撩开“兰陵笑笑生”的神秘面纱
安徽路人假
-
枣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时南部为鄫国,北和西北为滕国和薛国。后几经变称,明时,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清循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定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枣庄市驻地,早在唐宁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近百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步演进为集镇,现已建成以能源生产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电力、纺织、机械、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
在这块土地上,近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1923年,“杆子”首领孙美瑶率部在津浦铁路临城与沙沟之间毁轨,将2次特快列车上的中外旅客300余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犊崮,制造了轰动世界的民国第一大案“临城劫车案”。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枣庄境内台儿庄会战,战役历时33天,共消灭日军1万多人,最后以日军溃败而告终。1940年铁道游击队成立,这支搞日武装活动在枣庄、临城的铁道线上,打洋行、扒铁道、炸火车、拔据点,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战国时,齐贵族田文,号孟尝群,受封于薛,门下有食客3000,先后出任齐相、秦相和魏相,是当时名扬四海的显赫人物。薛人毛遂,为赵国平原群门下,自荐出使楚国,说服楚王联合抗秦,“毛遂自荐”被历代传为佳话。汉初薛人叔孙通才智过人,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博士,后为太子太傅,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汉曾县人匡衡,自幼勤奋好学,曾流传“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迁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职,被历代推为名人。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学识渊博,曾两次出任现南京光禄寺卿,据考证《金瓶梅》作者即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广、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历史人物。
历史沿革
夏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西周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战国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国。秦朝,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西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南部为楚国。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南北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公元550年以后,今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置。隋朝,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南为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唐朝,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宋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为氶县。金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置峄州。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明朝,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清朝,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中华民国时期,沿袭清代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枣庄地区仍为滕、峄两县,属济宁专署领导。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枣庄升格为山东省省辖市。
古今名人
奚仲
任姓,古薛国(今滕州市)人。据传为黄帝之后,夏禹之臣,因善造车,受封于薛,为异姓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非常喜爱科学技术,再加上天资聪明、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奚仲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决心把车造成,为人们解决陆路交通运输的困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为“车正”。后来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为薛国的国君,奚仲遂成为薛国的始祖。今滕州市与薛城区的交界处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车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之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一带)人,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学多才,创立了墨家学派。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等主张,其主要思想、业绩体现在《墨子》一书。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墨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某些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
滕文公
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增强了将滕国治理为善国的信心。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
毛遂
战国时薛(今滕州市张汪镇)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三年无所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孟尝君
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张汪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闵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竞“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并称“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闵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
叔孙通
汉初薛国(今滕州)人。秦末,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孙通在彭城率领儒生弟子百余人归顺刘邦。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叔孙通见刘邦为群臣无礼而忧虑,召集儒生,参照周朝和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孝文帝时,叔孙通又任奉常,并制定了宗庙仪法。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大师,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匡衡幼年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读书不但刻苦勤奋,而且说《诗经》见解独特。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任少傅数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在后几年里,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疏广 疏受
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被朝廷征为博士。汉宣帝时,选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明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并称之为朝廷中的“二疏”。疏广任太傅五年,称病请求还乡。皇上考虑到他们年迈,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20斤,皇太子赠金50斤。二疏辞官回到家乡萝藤之后,将金遍赠乡里。二疏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旧址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
贾三近
(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出身仕官之家。贾三近24岁举山东乡试省魁;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自此,开始宦海政治生涯。贾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污,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刘平
(1812――1862)原名刘平先,枣庄市台儿庄侯孟村人。清咸丰八年春,刘平以贩粮、盐同伙为骨干,在侯孟村发动和领导了农民起义。后响应太平军北伐,参加幅军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以逼阳城一带为根据地,起义军声威大震,很快增加到几万人,刘平成为幅军的主要领袖。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封刘平为“北汉王”。清同治元年二月,当清将翼长索尔固善进攻幅军驻台儿庄的营区时,幅军遭到惨败,德棱额趁机率领清军进攻阳城主寨,刘平指挥军队斩杀清将索尔固善、琦胜等人,身受重伤,冲出重围,率部至蝎子山中养伤时,被叛徒待卫杀害。
戴华藻
号新斋,安徽寿县人。曾任清政府直隶东明候补知县、直隶望都知县,中兴公司主要创办人和总办。清光绪六年,李鸿章奏派戴华藻等来枣庄设立中兴矿局,用土法开采煤矿。他受命后,轻行至峄,躬自相度,择地兴办。使枣庄煤矿成为山东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矿。
光绪七、八年间,戴华藻为了进一步筹集资金,先后函请张莲芬等一批清政府官僚集股。资本到位之后,中兴矿局便陆续购买了4架抽水机器,又从上海、广东等地雇请技师和技术工人操作,生产局面逐渐打开。在酝酿筹议创办中兴公司时,他积极支持和协助张莲芬工作。清光绪二十五年,中兴公司成立时,他任协理,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因年老多病而辞职。
张莲芬
(1851――1915)又名张毓蕖,官僚资本家,商办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总理,浙江余杭人。1881—1882年,应山东峄县中兴矿局创办人戴华藻之邀,参与矿局投资。以张莲芬为首的一部分官窑局股东,于1898年10月决定禀告办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隶总督王部堂,要求复业开矿。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后,于光绪二十五年春招收德股,集股200万两,将公司定名为“华德中兴煤矿公司”,自任总办,德璀琳为洋总办。光绪三十三年,张莲芬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趁德国在山东侵略行动较缓和时,毅然不再招收德股。
1908年,中兴公司将公司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注销“华德”字样,取销洋总办。中兴公司从形式到实质都完完全全是中国人自办的民族工业。1915年2月1日,南大井透水,灾情惨重,停产半年多,经理张莲芬因忧致疾,是年底病故。
张莲芬经营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7年,计筹股本300万(连同借款共500万)银元,修筑50公里运煤铁路一条,近代化大井一座,并附建了自备电厂、机械修理厂和车辆修理厂,使枣庄煤矿成为“唯一能与外人竞争之矿”。
孙美瑶
(1898――1923)枣庄市付庄乡康宅村人。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出身,为这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1918年,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竿子”,筑寨于君山(即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老寨主。苏、鲁、豫、皖四省数十县的饥民,相与云集,不期而聚者达七八千人。孙美珠等于1920年清明节,正式组成“山东建国自治军”,由孙美珠任五路联军总司令。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遭遇战中,孙美珠为官军所杀。孙美瑶继被推举为司令。当时的北洋政府,为了消灭“山东建国自治军”,委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剿匪司令,对抱犊崮山区继续进行围剿。山上水粮俱绝,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孙美瑶在沙沟、临城间的姬庄附近,把路轨拆开。1923年5月6日凌晨2时50分,由浦口开出的第二次特别快车,至此出轨,孙美瑶将中客30人,西客39人,虏到抱犊崮山区。临城劫车案的发生,中外为之震惊。驻北京各国公使团,公推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为领袖,向北洋政府提出口头抗议。北洋政府屈于外力,积极设法与孙美瑶谈判。田中玉、郑士琦等在领事团的压制下,答应于13日上午9时前把官军撤离。谈判达成了协议:围剿“自治军”的官兵,一律撤回原地,并将“山东建国自治军”改编为“山东新编旅”,委孙美瑶为旅长。
曹锟为了彻底消灭孙美瑶部,于12月19日通过新任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诱至枪杀。
Chen
-
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金瓶梅》成书问世,至今约四百年。此书作者富于开拓精神,具有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是曹雪芹之前的一位伟大的小说艺术革新家。此书指斥时事,暴露明代后期的黑暗现实,刻画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摹世态,见其炎凉,被称为四大奇书之最。作者化名兰陵笑笑生,隐去真实姓名。作者到底是谁,三四百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这里介绍诸说,以供参考。1.王世贞说与王世贞门人说。在《金瓶梅》传抄阶段,屠本畯云:“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家藏全书,今已失散。”(《觞政》跋语)谢肇淛云:“唯弇州家藏者为完好。”(《金瓶梅跋》)似乎暗示《金瓶梅》抄本或稿本与王世贞有密切关系。之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记述《金瓶梅》一书时云:“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到清康熙初年,宋起凤在《稗说》卷三直接提出《金瓶梅》为王世贞“中年笔”之说,论述肯定而详赡。二十二年后,谢颐《第一奇书序》云:“《金瓶》一书传为凤洲门人之作也,或云即凤洲手。”魏子云《论〈金瓶梅〉这部书——导读》云,“确切指出作者为王世贞(凤洲)”,“当为谢颐序”,这一看法是不确切的,早于谢颐的宋起凤已明确指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朱星仍持王世贞说。(见《金瓶梅考证》)2.李开先说。前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编著《中国文学史》1962年初版脚注中最先提出。吴晓铃《大陆外的〈金瓶梅〉热》中说:“我个人认为是李开先(1501—1568),见196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册三、章七、节三。”1980年,徐朔方有论文《〈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1984年发表《〈金瓶梅〉成书新探》把写定者是李开先,修正为“写定者是李开先或他的崇信者。”日本学者日下翠赞同李开先说。(见《〈金瓶梅〉作者考》)
西柚不是西游
-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的《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学者张清吉提出的“丁惟宁说”,“金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奇书”《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万历年间,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作者“兰陵笑笑生”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
张清吉根据该书书写语言是山东方言,以及对书中地理、经济、掌故及抄本流传线索的梳理,广泛搜集民间文物资料,认定这部巨著出自明嘉靖年间的一代鸿儒丁惟宁之手,诸城是名著的诞生地。
这一学说得到金学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金瓶梅》学会会长王平认为,“丁惟宁说”的论点有很大说服力。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也认为“兰陵笑笑生”之谜有望在诸城找到源头。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兰陵笑笑生,隐去真实姓名。作者到底是谁,三四百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这里介绍诸说,以供参考。1.王世贞说与王世贞门人说。在《金瓶梅》传抄阶段,屠本畯云:“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家藏全书,今已失散。”(《觞政》跋语)谢肇淛云:“唯弇州家藏者为完好。”(《金瓶梅跋》)似乎暗示《金瓶梅》抄本或稿本与王世贞有密切关系。之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记述《金瓶梅》一书时云:“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到清康熙初年,宋起凤在《稗说》卷三直接提出《金瓶梅》为王世贞“中年笔”之说,论述肯定而详赡。二十二年后,谢颐《第一奇书序》云:“《金瓶》一书传为凤洲门人之作也,或云即凤洲手。”魏子云《论〈金瓶梅〉这部书——导读》云,“确切指出作者为王世贞(凤洲)”,“当为谢颐序”,这一看法是不确切的,早于谢颐的宋起凤已明确指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朱星仍持王世贞说。(见《金瓶梅考证》)2.李开先说。前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编著《中国文学史》1962年初版脚注中最先提出。吴晓铃《大陆外的〈金瓶梅〉热》中说:“我个人认为是李开先(1501—1568),见196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册三、章七、节三。”1980年,徐朔方有论文《〈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1984年发表《〈金瓶梅〉成书新探》把写定者是李开先,修正为“写定者是李开先或他的崇信者。”日本学者日下翠赞同李开先说。(见《〈金瓶梅〉作者考》)
北有云溪
-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的《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学者张清吉提出的“丁惟宁说”,“金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奇书”《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万历年间,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作者“兰陵笑笑生”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
张清吉根据该书书写语言是山东方言,以及对书中地理、经济、掌故及抄本流传线索的梳理,广泛搜集民间文物资料,认定这部巨著出自明嘉靖年间的一代鸿儒丁惟宁之手,诸城是名著的诞生地。
这一学说得到金学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金瓶梅》学会会长王平认为,“丁惟宁说”的论点有很大说服力。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也认为“兰陵笑笑生”之谜有望在诸城找到源头。
阿里阿涅德
-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的《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学者张清吉提出的“丁惟宁说”,“金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奇书”《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万历年间,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作者“兰陵笑笑生”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
张清吉根据该书书写语言是山东方言,以及对书中地理、经济、掌故及抄本流传线索的梳理,广泛搜集民间文物资料,认定这部巨著出自明嘉靖年间的一代鸿儒丁惟宁之手,诸城是名著的诞生地。
这一学说得到金学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金瓶梅》学会会长王平认为,“丁惟宁说”的论点有很大说服力。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也认为“兰陵笑笑生”之谜有望在诸城找到源头。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的《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学者张清吉提出的“丁惟宁说”,“金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奇书”《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万历年间,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作者“兰陵笑笑生”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
张清吉根据该书书写语言是山东方言,以及对书中地理、经济、掌故及抄本流传线索的梳理,广泛搜集民间文物资料,认定这部巨著出自明嘉靖年间的一代鸿儒丁惟宁之手,诸城是名著的诞生地。
这一学说得到金学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金瓶梅》学会会长王平认为,“丁惟宁说”的论点有很大说服力。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也认为“兰陵笑笑生”之谜有望在诸城找到源头。
北营
-
《金瓶梅》的作者。
瑞瑞爱吃桃
-
<金瓶梅>的作者,明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