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萧关起战尘
-
(1)需要核糖-5-p(用于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量比nadph的量大得多时,大多数g-6-p转变成5-磷酸核糖。还可由转酮酶、转醛酶催化,将2分子f-6-p和一分子甘油醛-3-p转变成3分子核糖-5-p。g-6-p
+
2nadp+
+h2o
→
核糖-5-p
+
2nadph
+
2h+2
果糖-6-p
+
甘油醛-3-p
→
3
核糖-5-p(2)对nadph和5-磷酸核糖的需要量平衡时,代谢就通过氧化阶段由g-6-p氧化脱羧,生成2个nadph和1个核糖-5-p反应:g-6-p+2nadp++h2o→核糖-5-p+2nadp+2h++co2
(3)需要nadph的量比5-磷酸核糖的量多得多时,g-6-p就完全氧化成co2反应式:6(g-6-p)+12nadp++6h2o→6(5-磷酸核糖)+12nadph+12h++6co2生成的5-磷酸核糖通过非氧化重组及glc异生作用,再合成g-p-6。g-6-p
+
12nadp+
+
6h2o
→
12nadph
+
12h+
+
6co2(4)需要
nadph和
atp更多时,g-6-p转化成丙酮酸磷酸戊糖途径→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糖酵解3(g-6-p)+6nadp++5nad++5pi+8adp→5丙酮酸+6nadph+5nadh2+8atp+2h2o+8h++3co2
- gitcloud
-
戊糖磷酸途径共有两个阶段《胞质中进行》,第一个阶段是生成5-磷酸核糖的过程,该过程产生了2摩尔NADPH,1摩尔CO2,第二阶段则通过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将第一步生成的核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相关推荐
为什么5-磷酸核酶是辅酶生成的必要原料
(1)生成5-磷酸核糖(R-5-P):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利用葡萄糖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酸和核苷酸辅酶的重要原料。对于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组织如肌肉,也可利用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经转酮基酶和转醛基酶催化的逆反应生成。故损伤后修复的再生组织、更新旺盛的组织,此途径都比较活跃。(2)生成NADPH+H :①NADPH+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中氢原子的供体,如脂肪酸、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等化合物的合成,都需要大量NADPH,因此在脂肪、固醇类化合物合成旺盛的组织,如肝脏、哺乳期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及睾丸等组织中,磷酸戊糖途径特别活跃。②NADPH+H是谷胱甘肽(GSH)还原酶的辅酶,对于维持细胞中谷胱甘肽于还原状态起重要作用。GSH是细胞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有清除H2O2和过氧化物,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酶和蛋白质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以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红细胞中如发生H2O2和过氧化物的积累,将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并增加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的速率,后者没有运氧功能。遗传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患者,磷酸戊糖途径不能正常进行,NADPH+H缺乏,GSH含量减少,常在进食蚕豆或使用某些药物后诱发急性溶血性黄疸。③NADPH+H是加单氧酶系的组成成分,参与激素、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3)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是三种代谢途径的枢纽。如果磷酸戊糖途径受阻,3-磷酸甘油醛则可进入糖的无氧分解或糖的有氧分解途径;反之,若用碘乙酸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使糖的无氧分解和有氧分解不能进行,则3-磷酸甘油醛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在整个代谢过程中没有氧的掺入,但可使葡萄糖降解,这在种子萌发的初期作用很大。植物染病或受伤时,磷酸戊糖途径增强,所以它与植物的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4)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三碳糖、五碳糖、七碳糖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有的反应是光合作用与卡尔文循环中某些反应的相应逆反应,而且它与卡尔文循环还有一些相同的酶。2023-07-02 03:14:103
5磷酸核糖和1磷酸核糖相互转化吗
是。1-磷酸核糖在磷酸核糖变位酶催化下转变为5-磷酸核糖,成为合成PRPP的原料。磷酸核糖是一种核糖,参与糖的代谢,也能用于合成新的核苷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2023-07-02 03:14:171
5磷酸核糖的彻底氧化
一、磷酸核糖是一种核糖,参与糖的代谢,也能用于合成新的核苷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 二、糖有三种代谢途径,即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1、无氧酵解: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产生乳酸和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糖酵解。运动中常见的骨骼肌功能方式为糖酵解。 2、有氧氧化:指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为乙酰辅酶a,再通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为水、二氧化碳和能量的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其功能不是产生能量(三磷酸腺苷),而是产生细胞需要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特殊物质。2023-07-02 03:14:241
核糖-5-磷酸主要来源于哪个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核糖-5-磷酸的代谢途径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的最终产物,由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而来,根据机体的状态,核糖-5-磷酸也能可逆的变回核酮糖-5-磷酸。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中,糖分解有三种代谢途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2023-07-02 03:14:311
5磷酸核糖两种书写
结构式,分子式。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式和分子式两种书写方式,5磷酸核糖是分子化合物,有结构式分子式两种。5磷酸核糖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既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也可通过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经前述基团转移反应的逆反应生成,在人体主要是经前一过程生成。2023-07-02 03:14:381
5-磷酸核糖和核糖-5-磷酸一样吗
5-磷酸核糖和核糖-5-磷酸不一样。5-磷酸核糖是,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它既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也可通过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经前述基团转移反应的逆反应生成。而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的最终产物,由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而来。2023-07-02 03:14:441
5-磷酸核酮糖变为5-磷酸核糖是什么反应
磷酸戊糖途径的四种变化形式: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应,产生NADPH及5-磷酸核糖;第二阶段是非氧化反应,是一系列基团的转移过程。第三阶段5-磷酸核糖为核苷酸、核酸的合成提供原料。第四阶段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七碳糖及六碳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互相转换。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糖。第二阶段:6-磷酸葡萄糖氢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异构生成5-磷酸核糖及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及5-磷酸木酮糖通过转醛、转酮反应生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2023-07-02 03:14:511
体内核糖-5-磷酸的主要来源是
【答案】:C分析:磷酸戊糖途径分为两个阶段。①氧化反应:葡糖-6-磷酸氧化生成核糖-5-磷酸,后者可用于核苷酸的合成(C)。②基团转移反应:通过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核糖-5-磷酸最终可转变成为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进入糖酵解途径。2023-07-02 03:14:591
机体需要大量5-磷酸核糖合成核苔酸时怎么进行调控?
机体需要大量5-磷酸核糖合成核苷酸时进行调控方法是:核苷酸合成的5"磷酸核糖必须先活化为PRPP,即5-磷酸核酸-1-焦磷酸。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主要有两条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是以5"磷酸核糖为原料,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作用下生成PRPP,之后经过多步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可进一步转化为腺苷酸和鸟苷酸。2023-07-02 03:15:062
试说明机体是怎样利用磷酸戊糖途径对NADPH、5-磷酸核糖和ATP的需要进行调控的。
【答案】:(1)当NADPH的需求远远大于5-磷酸核糖时,非氧化阶段生成的5-磷酸核糖可通过转酮醇酶、转醛醇酶及葡萄糖异生途径再循环至6-磷酸葡萄糖。同时非氧化阶段生成的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也可经糖异生途径,再合成6-磷酸葡萄糖。(2)当5-磷酸核糖的需求远远大于NADPH时,6-磷酸葡萄糖不经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阶段,而是先通过糖酵解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然后经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的可逆反应,将2分子6-磷酸果糖和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变为3分子5-磷酸核糖。(3)当NADPH的需求与5-磷酸核糖平衡时,6-磷酸葡萄糖主要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形成2个NADPH和1个5-磷酸核糖。2023-07-02 03:15:131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是核糖还是脱氧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是核糖,不是脱氧核糖。确切地说,生成的是5-磷酸核糖。2023-07-02 03:15:335
5磷酸核酮糖和5磷酸核糖区别
作用不同,生产方式不同。1、作用不同,5磷酸核酮糖是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2、生产方式不同,5磷酸核酮糖是一个戊糖磷酸途径中的终端产物,5-磷酸核糖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2023-07-02 03:16:051
核糖-5-磷酸主要来源于哪个代谢途径
核糖-5-磷酸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代谢途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磷酸核糖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糖有三种代谢途径,即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戊糖磷酸途径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2023-07-02 03:16:121
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问题 5—磷酸核糖到底生成的是3磷酸甘油酸还是3磷酸甘油醛
是三磷酸甘油醛.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2023-07-02 03:16:191
合成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
磷酸戊糖途径。据查信息网,合成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什么,这道题出自2022考研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测试,有5个选项分别是A补救途径,B从头合成途径,C磷酸戊糖途径,D糖的有氧氧化途径,E糖酵解途径,答案选择c选项。2023-07-02 03:16:261
葡萄糖经过哪种代谢途径主要生产5-磷酸核糖和nadph 而不是生成atp
磷酸戊糖途径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1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2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3分解戊糖过程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部分。氧化部分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非氧化部分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调节虽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但是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它是一“旁路”。当机体需要nadph和磷酸核糖的时候,葡萄糖就会流入这一途径。特别是在脂肪酸和固醇合成发生的地方。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2023-07-02 03:16:343
5磷酸核酮糖和5磷酸木酮糖的区别
作用不同,生产方式不同。1、作用不同,5磷酸核酮糖是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2、生产方式不同,5磷酸核酮糖是一个戊糖磷酸途径中的终端产物,5-磷酸核糖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2023-07-02 03:16:401
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的酶是( )。
【答案】:C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2023-07-02 03:16:471
PRPP在体内代谢中的作用,主要是在核苷酸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有:参与核苷酸补救合成、参与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参与从头合成嘧啶核苷酸。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在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表现在:1、参与核苷酸补救合成,PRPP与游离碱基直接生成各种核苷一磷酸;2、参与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PRPP作为起始原料与谷氨酰胺生成PRA,然后逐步合成各种嘌呤核苷酸;3、参与从头合成嘧啶核苷酸,PRPP参与乳清酸核苷酸的生成,再逐渐合成尿嘧啶一磷酸核苷。扩展资料:嘌呤核苷酸通过11步酶促反应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随后,肌苷酸又在不同部位氨基化而转变生成腺苷酸及鸟苷酸。合成途径的第一步是5-磷酸核糖在酶催化下,活化生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这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嘌呤核苷酸降解可产生嘌呤碱,嘌呤碱最终分解为尿酸,其中部分分解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再合成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降解产生的腺嘌呤、鸟嘌呤及次黄嘌呤在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催化下,接受3"-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分子中的磷酸核糖,生成相应的嘌呤核苷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RP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头合成2023-07-02 03:17:084
生物化学中的糖代谢问题
一.糖类的消化吸收 淀粉主要消化部位是小肠。淀粉在消化道中经淀粉酶、a-葡萄糖苷酶等作用而成为葡萄糖,后者经门静脉吸收入体内。 二.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一)糖酵解 1. 定义: 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糖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 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2. 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 3. 反应过程:为便于理解,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酸酯的生成 特点:是G活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从G→FDP,要消耗二分子ATP:从糖原→FDP,消耗一分子ATP。有 二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关键酶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主要限速酶)催化。己糖磷酸酯不易透出细胞, 有利于糖的作用。 第二阶段:FDP裂解成二分子3 -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可互变。 第三阶段:生成丙酮酸,产生ATP 特点:此阶段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这种高 能磷酸基可转移到ADP分子上形成ATP,这种直接将作用物分子中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使其磷酸化为ATP的过 程称作用水平磷酸化。一分子G变2分子丙酮酸时可生成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三个不可逆反应,是第三个关键酶。 第四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丙酮酸在无氧时加氢还原成乳酸,其中的NADH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而来。 4. 肌肉及红细胞糖酵解 (1)肌肉:运动初(2-3分钟)所需能量来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继之,糖酵解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乳酸产 生增多。运动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乳酸通过异生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而消除。 (2)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的特点: 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因此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每天25克左右)进行糖酵解获得,少量通 过磷酸戊糖途径。酵解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细胞“钠泵”的正常功能。 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是在酵解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1.3-DPG转变成2.3-DPG,后者再脱磷酸变成3-PG,并进一 步酵解产生乳酸。此2.3-DPG侧支循环称2.3-DPG支路,产生支路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存在DPG变位酶和2.3- DPG磷酸酶,前者活性大于后者,故可使2.3-DPG堆积起来。2.3-DPG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降低Hb对氧的 亲和力,在组织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HbO2放出氧适应组织需要。 5. 糖酵解生理意义。 主要生理功能是在无氧条件下供能,某些组织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酵解供能。 糖酵解中G→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过程。 (二)糖的有氧氧化 1. 定义: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C02和H20的过程。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2. 反应过程:人为的分三个阶段: Ⅰ. 胞浆中进行 Ⅱ. 线粒体中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Ⅲ. 线粒体中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3. 反应部位:胞浆和线粒体,线粒体是主要的氧化部位。 4. 关键酶: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有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这些关键酶中,有二个是多酶复合体,它们的 酶蛋白不同,但均具有相同的五个辅酶(基)。 5. 能量产生: 一克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净产生36-38克分子ATP,而从糖原分子上脱下来的一克分子葡萄糖可产生37-39克分子ATP。 6. 生理意义: (1)是在生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是糖、脂、蛋白质在细胞内氧化供能及相互转变的共同通路,特别是三羧酸循环。 (三)磷酸戊糖途径 起始物质是G6P,中间产物为磷酸戊糖和NADPH + H+。 反应过程: 5-磷酸核糖 G6P脱氨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 —————————→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NADP+⌒NADPH+H+ NADP+⌒NADPH+H+ 5-磷酸木酮酸 其中的关键酶是G6P脱氢酶;全过程在细胞浆中进行。 此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生物合成所需的一些原料: 包括: 1. 提供磷酸核糖,作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 2. 提供NADPH,其作用有: 1)物质合成时作为供氢体,如脂肪酸、类固醇等生物合成时均需NADPH。所以在脂肪组织、肝、乳 腺、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此代谢过程旺盛; 2)NADPH是GSH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特别重要。 3)是加单氧酶体系的供氢体,与肝脏的生物转化有关。三.糖的贮存与动员 糖原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通过α-l,4-糖苷键(直链)及α-1,6-糖苷键(分枝)相连带有分枝的 多糖,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存在于胞浆。其中人体肝糖原约70克左右,肌糖原约250克左右。由葡萄糖合 成糖原的过程称糖原合成,反向过程称为糖原分解。糖原分子有一个还原端和数个非还原端,糖原分解和合 成均从非还原端开始。同时,合成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二组酶催化。 (一)糖原合成 糖原合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贮存一分子G,需消耗二个高能键,其中—个由ATP供给,一个由UTP供给, UDPG是糖原合成时G的活性供体形式。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它由两种形式存在,即磷酸化的非活 性型糖原合成酶D,和脱磷酸形成的活性型糖原合成酶I,两者之间的转变又另一组酶催化: ATP 蛋白激酶A ADP 糖原合成酶I ←——————————————→ 糖原合成酶D (脱磷酸;有活性) Pi 糖原合成酶磷酸酶 (磷酸化;无活性) (二)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它亦存在两种形式:磷酸化酶α为磷酸化形式,有活性,由磷酸化酶b激 酶催化生成,磷酸化酶b为脱磷酸的非活性形式,两者转变为: 2H2O 磷酸化酶a磷酸酶 2Pi 磷酸化酶a ←————————-——————————→ 磷酸化酶b (磷酸化;有活性) 2ADP 磷酸化酶b激酶 2ATP (脱磷酸;无活性) 糖原分解过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亦是关键酶,只存在于肝脏,所以肝糖原分解可调节血糖浓度,肌肉组织缺 少此酶。所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调节血糖浓度。 (三)糖的异生作用 1. 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的异生作用。能转变成糖的非物质糖主要有甘油、 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等。 2. 异生器官:肝脏为主,肾皮质中亦有异生作用。 3. 异生的反应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但酵解中由三个关键催化的单向反应,必需由另外的酶催 化。它们对应的关系为: 1)与已糖激酶对应的糖异生酶为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肾。 ATP 葡萄糖激酶 ADP 葡萄糖 ←——————————————————→ 磷酸葡萄糖 Pi 葡萄糖-6-磷酸酶 H2O 2)与磷酸果糖激酶-1对应的是果糖1,6二磷酸酶。 ATP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6-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Pi 果糖1,6二磷酸酶 H2O 与丙酮酸激酶对应的有二个酶即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它们催化丙酮酸逆向转变 为磷酸稀醇式丙酮酸。此过程称丙酮酸羧化支路。 以甘油和乳酸为例,说明糖的异生作用。 4.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体内糖来源不足情况下利用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也有 利于乳酸的进一步利用。 四.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4-6.66mmol/L,(80-120mg,Folin-Wu法)。 1. 血糖来源和去路 来源: 1)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3)非糖物质为甘油、乳酸、大多数氨基酸等通过糖异生转变而来。 去路: 1)糖的氧化分解供能,是糖的主要去路。 2)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是糖的贮存形式。 3)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 4)转变成其他糖类及衍生物如核糖、糖蛋白等。 5)血糖过高时可由尿排出。 2. 血糖浓度的调节: 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较为恒定的水平。血糖浓度>7.2mmol/L(130mg/d1)称高血糖 <3.3mmol/L(60mg/d1)称低血糖。在整体情况下血糖浓度恒定的维持是由器官、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 节的结果。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通过糖原合成以降低血糖;相反,当血糖 偏低时,肝脏通过糖原分解及异生作用以补充血糖。 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和升血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 等。在整体情况下,这两组激素相互协同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2023-07-02 03:17:211
有关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关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是体内供能的主要途径。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此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最后生成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后二者还可重新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进行代谢。戊糖磷酸途径总反应式是:G-6-P+12NADP++7H2O→6CO2+Pi+12NADPH+12H+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但在不同的组织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如动物的骨胳肌中基本缺乏这条途径,而在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中,大部分葡萄糖是通过此途径分解的。在生物体内磷酸戊糖途径除提供能量外,主要是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原料。如为脂肪酸、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NADPH;为核苷酸辅酶、核苷酸的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为芳香族氨基酸合成提供4-磷酸赤藓糖。此途径生成的四碳、五碳、七碳化合物及转酮酶、转醛酶等,与光合作用也有关系。因此磷酸戊糖途径是一条重要的多功能代谢途径。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也称为单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2023-07-02 03:17:281
吃力博士D核糖冲剂有没有效果?
力搏士D-核糖冲剂是由诚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唯一取得我国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以D-核糖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力搏士D-核糖冲剂以诚志D-核糖为原料,已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机构的安全性、功能性评价,经检验食用安全,并具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保健功能,对于改善疲劳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据有关营养专家介绍,力搏士D-核糖冲剂其实并不是药,而是一种保健食品。其有效成分就是D-核糖。D-核糖(D-ribose),分子式C5H10O5,是重要的五碳单糖,是核糖核酸(RNA)、ATP的重要组成物质,对生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核糖也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多种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家批准颁发的力搏士D-核糖冲剂证书显示:力搏士D-核糖冲剂具有“抗疲劳”,“耐缺氧”。 1、抗疲劳 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觉,但客观上会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其完成原来所从事的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抗疲劳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手段来抵消这种疲劳的感觉,从而使人感觉轻松有精神。而力搏士(D-核糖)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ATP,消除疲劳,使人感觉轻松有精神。 2、耐缺氧 缺氧对机体是一种劣性刺激,影响机体各种代谢,特别是影响机体的氧化供能,最终会导致机体的心、脑等主要器官缺氧供给不足。补充力搏士D-核糖冲剂后,可以缓解缺氧现象。主要成分及介绍力搏士D-核糖冲剂主要成分是D-核糖、β环糊精、山梨醇。D-核糖D-核糖也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多种核酸类药物的生产。 常温下性状:白色结晶性粉 末,具有清凉口感的甜味。一般用作医药原料、保健品、中间体、食品添加剂等。 熔点:88-92℃ 溶解性:可溶于水 吸湿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D-核糖,加速心脏和骨骼肌的ATP合成的神奇物质 人体的心脏和骨骼肌本身合成ATP的速度慢,而D-核糖能加快心脏和骨骼肌里ATP的合成,因此,心脏和骨骼肌是最需要D-核糖的器官和组织。 D-核糖神奇之一:改善心脏缺血,提升心脏功能 ATP分子结构图 心脏缺血会使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研究证实,口服D-核糖能促进心肌细胞ATP的产生,使心肌细胞的功能正常,从而明显改善心功能,保护缺血时的心脏,对因心脏缺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有保护作用,使原来一动就喘、经常心慌、胸闷、气虚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D-核糖神奇之二 :增强肌体能量,缓解肌肉酸痛 人感到疲劳的直接原因是肌肉细胞的ATP产生不足,使肌肉活动的能量不足,人就有疲劳感。D-核糖是合成ATP的起始分子,它是肌肉合成能量物质ATP的重要原料。研究证实,补充D-核糖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有效抗疲劳,缓解肌肉酸痛。 探究D-核糖养护心脏,提升体力的真实原因 人体的三大产能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都能在细胞内合成ATP,但一般情况下,糖是合成ATP的主要原料。糖合成ATP其中有一种方式,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先产生5-磷酸核糖,再生成嘌呤核苷酸,最后生成ATP,给细胞提供能量。这个过程复杂,而且反应速度慢。 各器官中,葡萄糖生成腺嘌呤核苷酸和ATP的速率是不同的。研究发现,速率最高的是肾脏,其次是肝脏,心脏和骨骼肌的速率最低。这说明,心脏和骨骼肌合成ATP的能力是低于肾脏和肝脏的,也就是说,ATP合成不足最容易受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是心脏和骨骼肌。 中老年人往往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狭窄、血流不畅,各器官容易处于缺血状态。在缺血状态下,心肌和骨骼肌细胞里的ATP会大量分解,需要及时补充,心肌和骨骼肌因本身合成ATP的速度慢,不能及时补充,心脏和肌肉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胸闷、心慌、四肢无力、疲劳等现象。如果心脏长期处于ATP不足的状态,最终心脏就会“罢工”,人体会因心力衰竭而死。 D-核糖经肠道吸收,随血液被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摄取后,在核糖激酶的作用下,加上ATP分解后产生的磷酸基团直接生成5-磷酸核糖,继而快速生成ATP。口服D-核糖通过此反应途径,可使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5-磷酸核糖快速合成,继而促进腺嘌呤核苷酸的修复,快速生成ATP。葡萄糖形成5-磷酸核糖过程复杂、速度慢,D-核糖形成5-磷酸核糖过程简单,速度快。D-核糖形成5-磷酸核糖这一途径弥补了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ATP补充缓慢的缺陷,在机体经历缺氧、缺血或高强度运动时,其作用更为突出。研究显示:在一些肌肉纤维中,完全的ATP再生成需要24~96小时(1~4天),使人体才能从过度运动中完全恢复过来。补充D-核糖后,能使ATP的生成速率大约快3~4倍,也就是说,ATP储存的恢复可以从1~4天减少到6~24小时。β-环糊精白色结晶,在水中比较容易结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室温下为1.85%,随着温度增加溶解度增加。不具有吸湿性,但是容易形成稳定的水合物。在相对湿度50-70%之间的水合程度相当于每分子β-CD吸收10-11个水分子(含水量在13.7-14.8%),吸湿等温曲线为两个相。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在吡啶、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乙二醇中能够微溶。广泛应用于分离有机化合物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医药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山梨醇山梨醇由法国Boussingault等从山草莓中分离而得,故名山梨醇,1958年Boye等合成成功。 1961年中国辽宁大连油脂化工厂投产。已载入中、澳、比、英、捷、欧洲、法、德、匈、意、新西兰、葡、瑞士等药典。 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略甜;微有引湿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5.48%水溶液为等渗溶液。注射制:无色的澄明液体。 山梨醇分为VC级、日化级、食品级,山梨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在食品、日化、医药等行业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可作为甜味剂、保湿剂、赋形剂、防腐剂等使用,同时具有多元醇的营养优势,即低热值、低糖、防龋齿等功效。2023-07-02 03:17:444
什么是磷酸二脂键?磷酸,碱基,五碳糖是怎么形成核苷酸的,原理是什么?(请说的详细点,刚刚学)
磷酸是三元酸。磷酸用两个-OH基团分别与两个核糖(或脱氧核糖)上的-OH基因发生酯化反应,分别形成两个酯键,就叫磷酸二酯键。在上图中,磷酸分别与一分子核苷上的3"碳羟基和另一核苷上的5"碳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在一个磷酸分子上形成两个酯键,就是磷酸二酯键。每一分子磷酸都这么干,就形成了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长链。碱基不与磷酸结合,只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结合后叫核苷。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形成一个酯键),结合后叫核苷酸。核苷酸上的磷酸(已经有一个酯键了)再与另一核苷酸上的核糖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就连接成一条长链了,叫RNA或DNA。2023-07-02 03:18:052
当需要合成核糖-5磷酸时,为什么将2分子果糖-6-磷酸和1分子甘油醛-3-磷
(1)需要核糖-5-P(用于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量比NADPH的量大得多时,大多数G-6-P转变成5-磷酸核糖。还可由转酮酶、转醛酶催化,将2分子F-6-P和一分子甘油醛-3-P转变成3分子核糖-5-P。G-6-P + 2NADP+ +H2O → 核糖-5-P + 2NADPH + 2H+2 果糖-6-P2023-07-02 03:18:301
详细说明C3途径的CO2固定、还原过程
C3途径中,那个C3就是3-磷酸甘油酸,C5就是1,5-二磷酸核酮糖。暗反应那个循环称为卡尔文循环,也叫还原磷酸戊糖循环。具体过程:6CO2 + 6 1,5-二磷酸核酮糖 → 12 3-磷酸甘油酸12 3-磷酸甘油酸 → 12 1,3-二磷酸甘油酸(ATP供能)12 1,3-二磷酸甘油酸 → 12 3-磷酸甘油醛 + 12Pi(NADPH供氢,Pi代表磷酸)5 3-磷酸甘油醛 → 5磷酸二羟丙酮(还有7个3-磷酸甘油醛剩余)3 3-磷酸甘油醛 + 3磷酸二羟丙酮 → 3 1,6-二磷酸果糖(还有4个3-磷酸甘油醛、2个磷酸二羟丙酮剩余)3 1,6-二磷酸果糖 + 3H2O → 3 6-磷酸果糖 + 3Pi其中1分子6-磷酸果糖通过糖异生(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或经由糖酵解生成丙酮酸继而转变为其它物质。剩余2个用于1,5-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2 6-磷酸果糖 → 2 6-磷酸葡萄糖2 6-磷酸葡萄糖 + 2 3-磷酸甘油醛 → 2 5-磷酸木酮糖 + 2 4-磷酸赤藓糖(还有2个3-磷酸甘油醛剩余,生成了2个5-磷酸木酮糖)2 4-磷酸赤藓糖 + 2磷酸二羟丙酮 → 2 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磷酸二羟丙酮消耗完了)2 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 + 2H2O → 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 2Pi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 2 3-磷酸甘油醛 → 2 5-磷酸核糖 + 2 5-磷酸木酮糖(一共生成了4个5-磷酸木酮糖)2 5-磷酸核糖 → 2 5-磷酸核酮糖4 5-磷酸木酮糖 → 4 5-磷酸核酮糖6 5-磷酸核酮糖 → 1,6-二磷酸核酮糖(ATP提供Pi,同时供能)至此完成1,6-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2023-07-02 03:18:403
嘌呤核苷酸与糖代谢之间的联系物质途径
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①从头合成途径;②补救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中首先利用5-磷酸核糖为原料合成IMP(次黄嘌呤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AMP与GMP糖代谢中,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使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戊糖异构酶等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5-磷酸核糖,5-磷酸木酮糖等2023-07-02 03:18:461
合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
合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 A.糖酵解B.糖的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途径D.从头合成途径E.补救合成途径正确答案:C2023-07-02 03:19:051
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5-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是,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它既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也可通过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经前述基团转移反应的逆反应生成,但在人体主要是经前一过程生成。5-磷酸核糖是核酸和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它既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也可通过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经前述基团转移反应的逆反应生成,但在人体主要是经前一过程生成。肌组织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核糖则靠基团转移反应生成 。嘌呤核苷酸合成5-磷酸核糖的活化: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起始物为α-D-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由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ribose phosphate pyrophosphohinase)催化,与ATP反应生成5-磷酸核糖-α-焦磷酸(5-phosphorlbosylue011α-pyrophosphate PRPP)。此反应中ATP的焦磷酸根直接转移到5-磷酸核糖C1位上。PRPP同时也是嘧啶核苷酸及组氨酸、色氨酸合成的前体。因此,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如PPi和2,3-DPG为其变构激活剂。ADP和GDP为变构抑制剂。2023-07-02 03:19:111
5-磷酸核糖的活性供体是()。
5-磷酸核糖的活性供体是()。 正确答案:PRPP2023-07-02 03:19:311
5-磷酸核糖是所有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起始物。
5-磷酸核糖是所有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起始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2023-07-02 03:19:381
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的酶是( )。
【答案】:C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2023-07-02 03:19:451
核糖-5-磷酸的来源是()
核糖-5-磷酸的来源是() A.糖无氧酵解B.糖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途径D.脂肪酸β-氧化E.糖异生正确答案:C2023-07-02 03:19:521
磷酸核糖焦磷酸参与的反应有
磷酸核糖焦磷酸是重要的代谢中间物,参与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某些核苷酸类辅酶如辅酶I和辅酶II、以及某些氨基酸如组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其在细胞内的浓度受到严格调控,且浓度一般较低。磷酸核糖焦磷酸负责在下列反应中作为磷酸核糖基团的供体:2023-07-02 03:19:592
核酸中磷酸核糖的生成途径是
核酸中磷酸核糖的生成途径是转化。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由5-磷酸腺苷(ATP)酶转化而来:5-磷酸腺苷(ATP)酶利用ATP将磷酸二聚体(PPi)转化为磷酸核糖(G-2-P)。2023-07-02 03:20:161
6分子葡萄糖同时参加戊糖磷酸途径为什么生成5分子葡糖-6-磷酸
磷酸戊糖途径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1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2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3分解戊糖过程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部分。氧化部分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非氧化部分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调节虽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但是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它是一“旁路”。当机体需要NADPH和磷酸核糖的时候,葡萄糖就会流入这一途径。特别是在脂肪酸和固醇合成发生的地方。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2023-07-02 03:20:251
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问题
是三磷酸甘油醛。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78.htm2023-07-02 03:20:342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什么
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及CO2;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 生理意义: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参考书: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90页和92页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最后生成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后二者还可重新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进行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但在不同的组织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如动物的骨胳肌中基本缺乏这条途径,而在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中,大部分葡萄糖是通过此途径分解的。在生物体内磷酸戊糖途径除提供能量外,主要是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原料。如为脂肪酸、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NADPH;为核苷酸辅酶、核苷酸的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为芳香族氨基酸合成提供4-磷酸赤藓糖。此途径生成的四碳、五碳、七碳化合物及转酮酶、转醛酶等,与光合作用也有关系。因此磷酸戊糖途径是一条重要的多功能代谢途径。2023-07-02 03:20:411
磷酸戊糖途径有哪几个阶段关键酶
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⑴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⑵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⑶维持巯基酶的活性。⑷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⑸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2.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2023-07-02 03:20:502
磷酸参与油脂的生成吗?
6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可以使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6分子CO₂。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氧化反应,产生NADPH及5-磷酸核糖;第二阶段为非氧化反应,是一系列基团的转移过程。第一阶段:氧化反应6-磷酸葡萄糖由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及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NADP⁺是它们的辅酶。G-6-P在第一位碳原子上脱氢脱羧而转变为5-磷酸核酮糖,同时生成2分子NADPH+H⁺及1分子CO₂。5-磷酸核酮糖在异构酶的作用下成为5-磷酸核糖。在这一阶段中产生了NADPH+H⁺和5-磷酸核糖这两个重要的代谢产物。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一系列基团的转移在这一阶段中磷酸戊糖继续代谢,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循环再生成G-6-P。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反应转变为5-磷酸核糖或5-磷酸木酮糖,三种形式的磷酸戊糖经转酮醇酶催化转移酮醇基(—CO-CH20H)及转醛醇酶催化转移醛醇基(-CHOH-CO-CH20H),进行基团转移。中间生成三碳、七碳、四碳和六碳等的单糖磷酸酯,最后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进一步代谢成为G-6-P。扩展资料磷酸戊糖途径,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但在不同的组织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如动物的骨胳肌中基本缺乏这条途径,而在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中,大部分葡萄糖是通过此途径分解的。在生物体内磷酸戊糖途径除提供能量外,主要是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原料。如为脂肪酸、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NADPH;为核苷酸辅酶、核苷酸的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为芳香族氨基酸合成提供4-磷酸赤藓糖。此途径生成的四碳、五碳、七碳化合物及转酮酶、转醛酶等,与光合作用也有关系。因此磷酸戊糖途径是一条重要的多功能代谢途径。2023-07-02 03:21:091
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磷酸核糖来自于什么
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磷酸核糖来自于HMP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因为它可以利用葡萄糖,中途产生5磷酸核糖2023-07-02 03:21:161
生物化学题,高手请进~
我是学医的,可是你的题有点多了,今天时间紧迫,就先回答一点吧,有机会再说,你是不是要用这个考试阿?3.答:1.合成核苷酸及核酸的原料 2.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 具体:生理意义 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肌组织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核糖可经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3- 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经基团转移反应生成。 2)提供NADPH a.NADPH是供氢体,参加各种生物合成反应,如从乙酰辅酶A合成脂酸、胆固醇;α-酮戊二酸与NADPH及氨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可与其他α-酮酸进行转氨基反应而生成相应的氨基酸。 b.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进而保护巯基酶的活性及维持红细胞膜完整性很重要,并可保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 c.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有些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有关,如从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有些羟化反应则与生物转化有关。5.答:底物磷酸化:ADP磷酸化成ATP时,其磷酸根来源于底物。4.答: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氧化分解,由于氧化时在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发生的,故称为β-氧化。β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个连续反应步骤,每进行一次β-氧化,就声称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β-氧化: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① 脱氢: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② 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L-β-羟脂肪酰CoA。③ 再脱氢:在L-β-羟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脂肪酰CoA和NADH+H+。④ 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减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酰CoA。后者可继续氧化分解,直至全部分解为乙酰CoA。2023-07-02 03:21:254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产物之一是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产物之一是5-磷酸核糖。戊糖磷酸途径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2023-07-02 03:21:391
一系列的反应中,细胞需要的NADPH的量远远超过5-磷酸核糖的量。那么,(a)细胞是如何获得NADPH的,(b)
当细胞需要的NADPH比核糖-5-磷酸时,核糖-5-磷酸通过转酮酶和转醛酶作用转换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转酮酶和转醛酶将戊糖磷酸途径和酵解途径联系起来。2023-07-02 03:22:002
磷酸戊糖途径的四种模式
磷酸戊糖途径的四种模式:阶段一:糖酵解产生丙酮酸。阶段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阶段三:三羧酸循环。阶段四: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在生物体内磷酸戊糖途径除提供能量外,主要是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原料。如为脂肪酸、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NADPH;为核苷酸辅酶、核苷酸的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为芳香族氨基酸合成提供4-磷酸赤藓糖。此途径生成的四碳、五碳、七碳化合物及转酮酶、转醛酶等,与光合作用也有关系。因此磷酸戊糖途径是一条重要的多功能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但在不同的组织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如动物的骨胳肌中基本缺乏这条途径,而在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中,大部分葡萄糖是通过此途径分解的。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也称为单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戊糖磷酸途径2023-07-02 03:22:071
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试分析Glc-6-P经由戊糖磷酸途径的运行方式:(a)同
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试分析Glc-6-P经由戊糖磷酸途径的运行方式:(a)同 1. 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⑴ 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⑵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⑶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⑷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⑸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2023-07-02 03:22:381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 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 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 1 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 2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 3 分解戊糖 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部分. 氧化部分 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非氧化部分 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 调节 虽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但是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它是一“旁路”.当机体需要NADPH和磷酸核糖的时候,葡萄糖就会流入这一途径.特别是在脂肪酸和固醇合成发生的地方.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2023-07-02 03:22:441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糖类代谢(3)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糖类代谢 (一)产生NADP,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如脂肪酸、固醇等。NADPH还可使谷胱甘肽维持还原态,维持红细胞还原性。 (二)产生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三)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从CO2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 二、途径 (一)氧化阶段:生成5-磷酸核酮糖,并产生NADPH 1. 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并产生NADPH。是此途径的调控酶,催化不可逆反应,受NADPH反馈抑制。 2. 被6-磷酸葡萄糖酸u03b4内酯酶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3. 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并产生NADPH。 (二)分子重排,产生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1. 异构化,由磷酸戊糖异构酶催化为5-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差向酶催化为5-磷酸木酮糖。 2. 转酮反应。5-磷酸木酮糖和5-磷酸核糖在转酮酶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7-磷酸景天庚酮糖。此酶也叫转酮醇酶,需TPP和镁离子,生成羟乙醛基TPP负离子中间物。 3. 转醛反应。7-景天庚酮糖与3-磷酸甘油醛在转醛酶催化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6-磷酸果糖,反应中酶分子的赖氨酸氨基与酮糖底物生成西弗碱中间物。 4. 转酮反应。4-磷酸赤藓糖与5-磷酸木酮糖在转酮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5. 总反应为: 3核糖-5-磷酸=2果糖-6-磷酸+甘油醛-3-磷酸 如细胞中磷酸核糖过多,可以逆转反应,进入酵解。 第五节 糖醛酸途径 一、意义 (一)解毒:肝脏中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可与含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等基团的异物或药物结合,生成水溶性加成物,使其溶于水而排出。 (二)生物合成:UDP-糖醛酸可用于合成粘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 (三)合成维生素C,但灵长类不能。 (四)形成木酮糖,可与磷酸戊糖途径相连。 二、过程 (一)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UDP-葡萄糖,再由NAD连接的脱氢酶催化,形成UDP-葡萄糖醛酸。 (二)合成维生素C:UDP-葡萄糖醛酸经水解、还原、脱水,形成L-古洛糖酸内酯,再经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氧化成抗坏血酸。灵长类动物、豚鼠、印度果蝙蝠不能合成。 (三)通过C5差向酶,形成UDP-艾杜糖醛酸。 (四)L-古洛糖酸脱氢,再脱羧,生成L-木酮糖,然后与NADPH加氢生成木糖醇,还原NAD+生成木酮糖,与磷酸戊糖途径相连。 第六节 糖的异生 一、意义 (一)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以维持血糖恒定,满足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人体可供利用的糖仅150克,而且储量最大的肌糖原只供本身消耗,肝糖原不到12小时即全部耗尽,这时必需通过异生补充血糖,以满足脑和红细胞等对葡萄糖的需要。 (二)将肌肉酵解产生的乳酸合成葡萄糖,供肌肉重新利用,即乳酸循环。 二、途径 基本是酵解的逆转,但有三步不同: (一)由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 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 此酶存在于肝和肾脏的线粒体中,需生物素和镁离子。镁离子与ATP结合,提供能量,生成羧基生物素,再转给丙酮酸,形成草酰乙酸。此酶是别构酶,受乙酰辅酶A调控,缺乏乙酰辅酶A时无活性。ATP含量高可促进羧化。此反应联系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乙酰辅酶A可促进草酰乙酸合成,如ATP含量高则三羧酸循环被抑制,异生加快。 2. 草酰乙酸过膜:异生在细胞质中进行,草酰乙酸要转化为苹果酸才能出线粒体膜,在细胞质中再氧化成草酰乙酸。这是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的,同时带出一个NADH。因为线粒体中还原辅酶多,NAD+/NADH在细胞质中是500-700,线粒体中是5-8。 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催化草酰乙酸生成PEP。反应需GTP提供磷酰基,速度受草酰乙酸浓度和激素调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肝脏中的酶量,胰岛素相反。 总反应为: 丙酮酸+ATP+GTP+H2O=PEP+ADP+GDP+Pi+H+ 反应消耗2个高能键,比酵解更易进行。 (二)果糖二磷酸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需镁离子。是别构酶,AMP强烈抑制酶活,平时抑制酶活50%。果糖2,6-二磷酸也抑制,ATP、柠檬酸和3-磷酸甘油酸可激活。 (三)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需镁离子。此酶存在于肝脏,脑和肌肉没有。 总反应为: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葡萄糖+NAD+ +4ADP+2GDP+6Pi 三、糖异生的前体 (一)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如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 (二)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等,可转变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参加异生。 (三)肌肉产生的乳酸,可通过乳酸循环(Cori循环)生成葡萄糖 。 反刍动物胃中的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奇数碳脂肪酸可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参加异生。 第七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一、分解代谢 (一)糖原磷酸化酶从非还原端水解u03b1-1,4糖苷键,生成1-磷酸葡萄糖。到分支点前4个残基停止,生成极限糊精。可分解40%。有a,b两种形式,b为二聚体,磷酸化后生成有活性的a型四聚体。b也有一定活性,受AMP显著激活。 (二)去分支酶:有两个活性中心,一个是转移酶,将3个残基转移到另一条链,留下以u03b1-1,6键相连的分支点。另一个活性中心起脱支酶作用,水解分支点残基,生成游离葡萄糖。 (三)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1-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经1,6-二磷酸葡萄糖中间物。 (四)肝脏、肾脏、小肠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肌肉和脑没有,只能氧化供能。 二、合成:与分解不同 (一)在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作用下,1-磷酸葡萄糖生成UDP-葡萄糖,消耗一个UTP,生成焦磷酸 (二)糖原合成酶将UDP-葡萄糖的糖基加在糖原引物的非还原端葡萄糖的C4羟基上。引物至少要有4个糖基,由引发蛋白和糖原起始合成酶合成,将UDP-葡萄糖加在引发蛋白的酪氨酸羟基上。糖原合成酶a磷酸化后活性降低,称为b,其活性依赖别构效应物6-磷酸葡萄糖激活。 (三)分支酶合成支链。从至少11个残基的链上将非还原端7个残基转移到较内部的位置,形成1,6键分支。新的分支必需与原有糖链有4个残基的距离。分支可加快代谢速度,增加溶解度。 三、衍生糖的合成 (一)GDP-岩藻糖 Glcu2192Glc-6-Pu2192Fru-6-Pu2192Man-6-Pu2192Man-1-Pu2192GDP-Manu2192GDP-岩藻糖 (二)UDP-葡萄糖胺 Fru-6-Pu2192葡萄糖胺-6-Pu2192NacG-6-Pu2192NAcG-1-Pu2192UDP-NacG (三)CMP-唾液酸 UDP-NAcGu2192N-乙酰神经氨酸-9-磷酸u2192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u2192CMP-唾液酸 第八节 糖代谢的调节 一、酵解的调节 三个酶。通过能量与生物合成的原料调节。 (一)磷酸果糖激酶是限速酶。其调节物有: 1. ATP是底物,也是负调节物,可被AMP逆转。当细胞中能荷(ATP/AMP)高时,酶对6-磷酸果糖的亲和力降低。 2. 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产物,其浓度增加表示生物合成的前体过剩,可加强ATP的抑制作用。 3. 氢离子也有抑制作用,可防止乳酸过多引起血液酸中毒。 4. 2,6-二磷酸果糖是别构活化剂,可增加对底物的亲和力。由磷酸果糖激酶2合成,在果糖二磷酸酶催化下水解成6-磷酸果糖。这两个酶称为前后酶或双功能酶,组成相同,其丝氨酸磷酸化后起磷酸酶作用,去磷酸则起激酶作用。 (二)己糖激酶控制酵解的入口,因为6-磷酸葡萄糖的用处较多,参加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和糖原合成等,所以不是关键酶,由产物反馈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则6-磷酸葡萄糖积累,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三)丙酮酸激酶控制出口。 1. 1,6-二磷酸果糖起活化作用,与磷酸果糖激酶协调,加速酵解。 2. 丙酮酸转氨生成丙氨酸,别构抑制,表示生物合成过剩。 3. 其三种同工酶调节不同,肝脏的L型同工酶受ATP别构抑制,且有可逆磷酸化。血糖低时被级联放大系统磷酸化,降低活性,而肌肉中的M型不受磷酸化调节,血糖低时也可酵解供能。A型介于两者之间。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控2023-07-02 03:22:511
生物化学中的糖代谢问题
一.糖类的消化吸收 淀粉主要消化部位是小肠。淀粉在消化道中经淀粉酶、a-葡萄糖苷酶等作用而成为葡萄糖,后者经门静脉吸收入体内。 二.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一)糖酵解 1. 定义: 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糖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 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2. 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 3. 反应过程:为便于理解,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酸酯的生成 特点:是G活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从G→FDP,要消耗二分子ATP:从糖原→FDP,消耗一分子ATP。有 二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关键酶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主要限速酶)催化。己糖磷酸酯不易透出细胞, 有利于糖的作用。 第二阶段:FDP裂解成二分子3 -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可互变。 第三阶段:生成丙酮酸,产生ATP 特点:此阶段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这种高 能磷酸基可转移到ADP分子上形成ATP,这种直接将作用物分子中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使其磷酸化为ATP的过 程称作用水平磷酸化。一分子G变2分子丙酮酸时可生成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三个不可逆反应,是第三个关键酶。 第四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丙酮酸在无氧时加氢还原成乳酸,其中的NADH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而来。 4. 肌肉及红细胞糖酵解 (1)肌肉:运动初(2-3分钟)所需能量来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继之,糖酵解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乳酸产 生增多。运动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乳酸通过异生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而消除。 (2)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的特点: 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因此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每天25克左右)进行糖酵解获得,少量通 过磷酸戊糖途径。酵解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细胞“钠泵”的正常功能。 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是在酵解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1.3-DPG转变成2.3-DPG,后者再脱磷酸变成3-PG,并进一 步酵解产生乳酸。此2.3-DPG侧支循环称2.3-DPG支路,产生支路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存在DPG变位酶和2.3- DPG磷酸酶,前者活性大于后者,故可使2.3-DPG堆积起来。2.3-DPG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降低Hb对氧的 亲和力,在组织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HbO2放出氧适应组织需要。 5. 糖酵解生理意义。 主要生理功能是在无氧条件下供能,某些组织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酵解供能。 糖酵解中G→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过程。 (二)糖的有氧氧化 1. 定义: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C02和H20的过程。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2. 反应过程:人为的分三个阶段: Ⅰ. 胞浆中进行 Ⅱ. 线粒体中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Ⅲ. 线粒体中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3. 反应部位:胞浆和线粒体,线粒体是主要的氧化部位。 4. 关键酶: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有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这些关键酶中,有二个是多酶复合体,它们的 酶蛋白不同,但均具有相同的五个辅酶(基)。 5. 能量产生: 一克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净产生36-38克分子ATP,而从糖原分子上脱下来的一克分子葡萄糖可产生37-39克分子ATP。 6. 生理意义: (1)是在生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是糖、脂、蛋白质在细胞内氧化供能及相互转变的共同通路,特别是三羧酸循环。 (三)磷酸戊糖途径 起始物质是G6P,中间产物为磷酸戊糖和NADPH + H+。 反应过程: 5-磷酸核糖 G6P脱氨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 —————————→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NADP+⌒NADPH+H+ NADP+⌒NADPH+H+ 5-磷酸木酮酸 其中的关键酶是G6P脱氢酶;全过程在细胞浆中进行。 此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生物合成所需的一些原料: 包括: 1. 提供磷酸核糖,作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 2. 提供NADPH,其作用有: 1)物质合成时作为供氢体,如脂肪酸、类固醇等生物合成时均需NADPH。所以在脂肪组织、肝、乳 腺、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此代谢过程旺盛; 2)NADPH是GSH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特别重要。 3)是加单氧酶体系的供氢体,与肝脏的生物转化有关。三.糖的贮存与动员 糖原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通过α-l,4-糖苷键(直链)及α-1,6-糖苷键(分枝)相连带有分枝的 多糖,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存在于胞浆。其中人体肝糖原约70克左右,肌糖原约250克左右。由葡萄糖合 成糖原的过程称糖原合成,反向过程称为糖原分解。糖原分子有一个还原端和数个非还原端,糖原分解和合 成均从非还原端开始。同时,合成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二组酶催化。 (一)糖原合成 糖原合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贮存一分子G,需消耗二个高能键,其中—个由ATP供给,一个由UTP供给, UDPG是糖原合成时G的活性供体形式。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它由两种形式存在,即磷酸化的非活 性型糖原合成酶D,和脱磷酸形成的活性型糖原合成酶I,两者之间的转变又另一组酶催化: ATP 蛋白激酶A ADP 糖原合成酶I ←——————————————→ 糖原合成酶D (脱磷酸;有活性) Pi 糖原合成酶磷酸酶 (磷酸化;无活性) (二)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它亦存在两种形式:磷酸化酶α为磷酸化形式,有活性,由磷酸化酶b激 酶催化生成,磷酸化酶b为脱磷酸的非活性形式,两者转变为: 2H2O 磷酸化酶a磷酸酶 2Pi 磷酸化酶a ←————————-——————————→ 磷酸化酶b (磷酸化;有活性) 2ADP 磷酸化酶b激酶 2ATP (脱磷酸;无活性) 糖原分解过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亦是关键酶,只存在于肝脏,所以肝糖原分解可调节血糖浓度,肌肉组织缺 少此酶。所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调节血糖浓度。 (三)糖的异生作用 1. 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的异生作用。能转变成糖的非物质糖主要有甘油、 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等。 2. 异生器官:肝脏为主,肾皮质中亦有异生作用。 3. 异生的反应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但酵解中由三个关键催化的单向反应,必需由另外的酶催 化。它们对应的关系为: 1)与已糖激酶对应的糖异生酶为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肾。 ATP 葡萄糖激酶 ADP 葡萄糖 ←——————————————————→ 磷酸葡萄糖 Pi 葡萄糖-6-磷酸酶 H2O 2)与磷酸果糖激酶-1对应的是果糖1,6二磷酸酶。 ATP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6-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Pi 果糖1,6二磷酸酶 H2O 与丙酮酸激酶对应的有二个酶即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它们催化丙酮酸逆向转变 为磷酸稀醇式丙酮酸。此过程称丙酮酸羧化支路。 以甘油和乳酸为例,说明糖的异生作用。 4.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体内糖来源不足情况下利用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也有 利于乳酸的进一步利用。 四.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4-6.66mmol/L,(80-120mg,Folin-Wu法)。 1. 血糖来源和去路 来源: 1)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3)非糖物质为甘油、乳酸、大多数氨基酸等通过糖异生转变而来。 去路: 1)糖的氧化分解供能,是糖的主要去路。 2)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是糖的贮存形式。 3)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 4)转变成其他糖类及衍生物如核糖、糖蛋白等。 5)血糖过高时可由尿排出。 2. 血糖浓度的调节: 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较为恒定的水平。血糖浓度>7.2mmol/L(130mg/d1)称高血糖 <3.3mmol/L(60mg/d1)称低血糖。在整体情况下血糖浓度恒定的维持是由器官、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 节的结果。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通过糖原合成以降低血糖;相反,当血糖 偏低时,肝脏通过糖原分解及异生作用以补充血糖。 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和升血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 等。在整体情况下,这两组激素相互协同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2023-07-02 03:22:591
如何将amp化学水解生成5磷酸核糖
AMP : 5"-腺嘌呤核苷酸CAS号:61-19-8用途:临床用于播散性硬化、卟啉症、瘙痒、肝病、静脉曲张性溃疡并发症。以腺苷酸成分为主的复合滴眼剂可用于眼疲劳、中心视网膜炎及角膜翳和疱疹等角膜表层疾患。肌注可见局部红斑、全身性血管扩张、面红、头晕、呼吸困难、心悸。危险等级:中等毒性,可燃,预热产生有毒氮氧化物。2023-07-02 03:23:171
什么是糖代谢酶的活性物质
笔记糖代谢总结一、糖酵解1、糖酵解过程中包含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一为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二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2、调节1)6-磷酸果糖激酶-1变构抑制剂:ATP、柠檬酸变构激活剂:AMP、ADP、1,6-双磷酸果糖(产物反馈激,比较少见)和2,6-双磷酸果糖(最强的激活剂)。2)丙酮酸激酶变构抑制剂:ATP 、肝内的丙氨酸变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3)葡萄糖激酶变构抑制剂:长链脂酰辅酶A(1)糖原1-磷酸葡萄糖(2)葡萄糖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激酶ATP ADP ATP ADP磷酸二羟丙酮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NAD+ NADH+H+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ADP ATP ADP ATP丙酮酸乳酸NADH+H+ NAD+3、生理意义1)迅速提供能量,尤其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2)成熟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3)红细胞内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的2,3-二磷酸甘油酸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下降,释放氧气。4)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丙氨酸(由丙酮酸转变)在肝脏中能作为糖异生的原料,生成葡萄糖。4、乳酸循环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糖糖异酵生解途途径径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乳酸(肝) (血液) (肌肉)乳酸循环是由于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出葡萄糖。肌肉除糖异生活性低外,又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生理意义: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二、糖有氧氧化1、过程1)、经糖酵解过程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乙酰辅酶ANAD+ NADH+H+限速酶的辅酶有:TPP﹑FAD﹑NAD+﹑CoA及硫辛酸3)、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 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 NADH+H+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酸酰CoA 琥珀酸NAD+ NADH+H+ GDP GTP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FAD FADH2 NAD+ NADH+H+三羧酸循环中限速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同。三羧酸循环中有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即琥珀酰COA转变成琥珀酸,生成GTP;加上糖酵解过程中的两个,本书中共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2、调节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抑制:乙酰辅酶A、NADH、ATP激活:AMP、钙离子2)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NADH、ATP反馈抑制3、生理意义1)基本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2)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3)三羧酸循环也是三大代谢联系的枢纽。4、有氧氧化生成的ATP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反应辅酶ATP第一阶段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12*3-磷酸甘油醛2*1,3-二磷酸甘油酸NAD+2*3或2*2(详见)2*1,3-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2*1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丙酮酸2*1第二阶段2*丙酮酸2*乙酰CoA NAD+2*3第三阶段2*异柠檬酸2*α-酮戊二酸NAD+2*32*α-酮戊二酸2*琥珀酰CoA NAD+2*32*琥珀酰CoA 2*琥珀酸2*12*琥珀酸2*延胡索酸FAD2*22*苹果酸2*草酰乙酸NAD+2*3净生成38或36个ATP 5、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三、磷酸戊糖途径1、过程6-磷酸葡萄糖NADP+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PH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6-磷酸葡萄糖酸NADP+NADPH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糖5-磷酸木酮糖7-磷酸景天糖3-磷酸甘油醛5-磷酸木酮糖4-磷酸赤藓糖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2、生理意义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肌组织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核糖可经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3- 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经基团转移反应生成。2)提供NADPHa.NADPH是供氢体,参加各种生物合成反应,如从乙酰辅酶A合成脂酸、胆固醇;α-酮戊二酸与NADPH及氨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可与其他α-酮酸进行转氨基反应而生成相应的氨基酸。b.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进而保护巯基酶的活性及维持红细胞膜完整性很重要,并可保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c.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有些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有关,如从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有些羟化反应则与生物转化有关。四、糖原合成与分解1、合成过程: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UDPG焦磷酸化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TP PPi (UDPG) 糖原合成酶(G)n+1+UDP(G)n注:1)UDPG可看作是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2)糖原引物是指原有的细胞内较小的糖原分子,游离葡萄糖不能作为UDPG的葡萄糖基的接受体。3)葡萄糖基转移给糖原引物的糖链末端,形成α-1,4糖苷键。在糖原合酶作用下,糖链只能延长,不能形成分支。当糖链长度达到12~18个葡萄糖基时,分支酶将约6~7个葡萄糖基转移至邻近的糖链上,以α-1,6糖苷键相接。调节:糖原合成酶的共价修饰调节。2、分解过程:(G)n+1磷酸化酶(G)n+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G+Pi注:1)磷酸化酶只能分解α-1,4糖苷键,对α-1,6糖苷键无作用。2)糖链分解至离分支处约4个葡萄基时,转移酶把3个葡萄基转移至邻近糖链的末端,仍以α-1,4糖苷键相接,剩下1个以α-1,6糖苷键与糖链形成分支的葡萄糖基被α-1,6葡萄糖苷酶水解成游离葡萄糖。转移酶与α-1,6葡萄糖苷酶是同一酶的两种活性,合称脱支酶。3)最终产物中约85%为1-磷酸葡萄糖,其余为游离葡萄糖。调节:磷酸化酶受共价修饰调节,葡萄糖起变构抑制作用。五、糖异生途径1、过程乳酸丙氨酸等生糖氨基酸NADH丙酮酸丙酮酸ATP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草酰乙酸草酰乙酸(线粒体内)天冬氨酸苹果酸GTP天冬氨酸NADH草酰乙酸苹果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胞液)ATP3-磷酸甘油酸NADH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ATP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NADH1,6-双磷酸果糖果糖双磷酸酶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糖原葡萄糖-6-磷酸酶葡萄糖注意:1)糖异生过程中丙酮酸不能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需经过草酰乙酸的中间步骤,由于草酰乙酸羧化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故胞液中的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羧化生成草酰乙酸。但是,草酰乙酸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膜,需借助两种方式将其转运入胞液:一是经苹果酸途径,多数为以丙酮酸或生糖氨基酸为原料异生成糖时;另一种是经天冬氨酸途径,多数为乳酸为原料异生成糖时。2)在糖异生过程中,1,3-二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时,需NADH,当以乳酸为原料异生成糖时,其脱氢生成丙酮酸时已在胞液中产生了NADH以供利用;而以生糖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NADH则必须由线粒体内提供,可来自脂酸β-氧化或三羧酸循环。3)甘油异生成糖耗一个ATP,同时也生成一个NADH2、调节2,6-双磷酸果糖的水平是肝内调节糖的分解或糖异生反应方向的主要信号,糖酵解加强,则糖异生减弱;反之亦然。3、生理意义1)空腹或饥饿时依赖氨基酸、甘油等异生成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2)补充肝糖原,摄入的相当一部分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后者再异生成糖原。合成糖原的这条途径称三碳途径。3)调节酸碱平衡,长期饥饿进,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问:糖酵解中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反应不可逆,为什么在肝糖原的分解中6-磷酸葡萄糖能水解成葡萄糖。答:糖酵解中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是由已糖激酶催化的,而后者是由6-磷酸葡萄糖酶催化水解,使之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6-磷酸葡萄糖之间的转化是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向反应。当然是有什么需求就向那个方向反应。两者之间的这种反应也被叫做底物循环,当两酶活性相当时代谢无所推进,只是消耗ATP。只有当活性不等时反应才可以向一个方向进行。问:结合生理性知识,叙述机体对血糖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肝脏为什么能成为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答: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另外,一些其他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均有提高血糖的功能。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另一项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肝脏是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肝脏具有双向调控功能,它通过肝糖原的合成,糖的氧化分解,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或其他糖类,以及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和其他单糖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的相对恒定。肝脏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一系列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肝是实行血糖调节的重要器官,肝具有许多糖代谢的特异酶,许多糖代谢过程如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异生作用都是在肝细胞内完成的。当机体需要时,通过神经、激素的作用,使肝细胞内各种糖代谢酶活性发生改变,以达到维持血糖恒定的目的,所以肝是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肝功能受损时,可能影响糖代谢而易出现血糖的波动。¥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05糖代谢总结笔记糖代谢总结一、糖酵解1、糖酵解过程中包含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一为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二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2、调节1)6-磷酸果糖激酶-1变构抑制剂:ATP、柠檬酸变构激活剂:AMP、ADP、1,6-双磷酸果糖(产物反馈激,比较少见)和2,6-双磷酸果糖(最强的激活剂)。第 1 页2)丙酮酸激酶变构抑制剂:ATP 、肝内的丙氨酸变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3)葡萄糖激酶变构抑制剂:长链脂酰辅酶A(1)糖原1-磷酸葡萄糖(2)葡萄糖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激酶ATP ADP ATP ADP磷酸二羟丙酮2023-07-02 03:2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