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打游戏的长毛
-
说不清楚,各有各的说法,楼主问这种有争议的问题,是得不到答案的
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在中国漫漫的五千年历史当中,丝绸之路铸就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泉州这颗嵌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也曾经沐浴在丝绸之路的光芒之中,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泉州为起点的。今天,我们重提这个话题,就是要探究泉州当时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更好地解读这段历史。
首先,从它的历史前提条件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给泉州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之前,东西方交流以主要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来进行沟通的。然而随着战争的硝烟,加之另经济重心的南移,陆路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直至最后被取而代之。应该这样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着必然性,但同时也有偶然性。
就在中国当是处于四分五裂的时期,一个兴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带着他们的骑兵,带着他们的思想,席卷中华大地,继而统一整个中国,开创了另一个新的历史天地。它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拉直大运河,沟通南北航路,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泉州,就是在这种历史机遇的推动下,走在了历史的最前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泰图说它"可以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山港并驾齐驱,是世界上的两大港口之一。"后来游历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更说它是"世界第一大港"。史载:"当时泉州港中有大船百余艘,小船不可胜数,这里出产的绸缎,较杭州及大都更好。"足见当时泉州的繁荣景象,这也正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典型表现。
当然,维系着这一繁荣景象,除了当时商品及海外贸易的发达之外,还在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策略。这与后来明清实行的海禁是大不相同的。开放的心态,正是当时元政府的施政理念。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元政府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泉州、庆元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即专门用来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基于这样一个有序的管理,国际贸易范围更广了,出口的商品更多了。沿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泉州,无疑扮演了陆路和海路的中转站的角色。
再者,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商人之一的闽商,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福建自古以来就有"八分地一分水一分田"的说法,因为耕地少,从商的人也就相对多,尤其是闽南这一带。闽南人秉承"爱拼才会赢"的理念,开创了属于闽商的新天地。姑且不论它形成的根源所在,只要看看当时的情况,便可略知一二。南宋末年,泉州有一蒲氏巨贾,原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后南宋灭亡,投元,做了市舶司的主管,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当时泉诈的海外贸易。此外,闽商还广泛地奔波于这些航路之间,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也开拓了与各国交往日益密切的新局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闽商似京剧中的"跑龙套",是牵线者,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者。
我们看其历史,看其现实,还要看其自身的有利条件。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介于上海和湛江两大港口之间的海岸线中段。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多海湾良港。正是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当时的起点就是从泉州港开始的。泉州港就在晋江的入海口处,不冻、不冷、不淤、避风港湾宽广。所有的这样的地理条件,足足让泉州港辉煌时。只是后来由于淤积泥沙,这种优势才逐渐减弱的。泉州之所以成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真可谓是天造地设。
泉州,正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研究课题: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指导老师:黄毅琳、黄桂玉
课题组成员:郑宗伟、吕燕玲、陈丽雪、陈素燕、郑素花
课题组长:郑宗伟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http://www.84tom.com/pex/ 加入日期:2006-7-17 10:07:21
广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有2210多年的建城历史。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又有着很准确的历史定位一一汉唐以来的大港口,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南越造大舟
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从西汉初年我国就已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广州港市,一直延续至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广州还遗存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秦汉)、南海神庙(隋)、怀圣寺光塔和蕃坊(唐),以及十三时夷馆(明)等一大批文物和史迹。
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位于广州市区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内,在深5米的第八文化层。1975年试掘,结果发现有3个并排的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场。其中1、2号船台还各揭开了一部分造船工场。由平行滑板组成滑道,下垫枕木,上置木墩构成造船台。滑道宽1.8米和2.8米,长度在100米以上。这里还出土有锛、凿等铁工具和秦、汉半两钱、铜锁等。
造船工场建造于秦代,至西汉文、景年间废弃。造船台发掘后就地覆盖保存,至于船台结构、船体构合方船体如何下水等问题,还有待扩大挖掘与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秦代广州地区已有了造船工业的萌芽。
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原始航海活动始于新石器时期,尤其是岭南地区,濒临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线长,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南海之滨的南越先民就已经使用平底小舟,从事海上渔业生产。
秦汉时代是开发海上贸易,将航海向远洋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即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基地,从广州东汉墓出土有不少船模,有货艇、渡艇,还有人货并载的航船。单从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看,船分前、中、后三舱。前舱低矮宽阔,蓬顶为拱形;中舱略高,成方形;后舱稍狭而高,是舵楼;坡式篷盖,船尾还有一间矮小的尾楼。这种船吃水深,负载量大,适合深水航行。这反映出两千多年前广州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而从秦代造船工场遗址来看,两千多年前的造船工场颇具规模——当时是可以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来。
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已能造出载人五六百、载货万斛的船舶,而最壮观的是广州的楼船,有四层,楼高三四米,抵御风浪的能力十分强,可把大量的丝绸运到外国去。
唐代中后期广州有了大规模的造船业,能造楼船、斗舰、游艇等六种船只,在性能、设备、载重、动力、作战能力各方面,已列人世界的前列。难怪外籍《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载:“只有庞大坚固的中国渔船,才能抵御波斯湾的惊涛骇浪,而畅行无阻”。外国商人十分喜欢搭乘中国船。
宋代广州的造船业更具规模 所造船舶大,可载数百人和备用一年的食品,还能在船上养猪、酿酒。此时海上已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指南针导航。
元代,广州建造了可远航爪哇(印尼)的大船五百艘。大船可载上千人,共四层,卧室、客厅、货仓、厕所一应俱全。
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企业在中国出现最早的任广州的船舶修造业。1845年英国苏格兰人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长洲兴建了“柯拜船坞”,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船坞,也是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开端。
航路通四海
中国的丝绸之路主要有陆路和海路之分。
最早繁盛的陆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穿越帕米尔高原,然后通往土耳其或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还可到达终点站罗马帝国。然而到了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衰落了。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几度阻塞中断、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又先后从广州、泉州出发,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而发展。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对外贸易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先河,它最早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连接起来,成为中国最繁华的贸易口岸。
(1)秦汉时期海上航道的开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波斯薛西斯王的类同的银器——银盒,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上舶来品。
(2)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这400多年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
此时,广州至大秦(古罗马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那时,从那婆提(今爪哇)至广州,定期航船的航班期是50天。东晋末,高僧法显大师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就是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回国的
- 床单格子
-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面积11220.5千方千米。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区,石狮、晋江、南安3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5县。人口654.62万(未含金门县)。通行闽南方言。泉州为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开元寺、老君岩、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等中世纪世界几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风石刻等见证着宋元时期泉州与外国商人友好交往的遗址,还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墓、著名的民间信仰宗庙天后宫、德化屈斗宫古窑址等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到处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古朴幽雅,中世纪宫廷音乐“活化石”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鲤城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产,闻名遐迩,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上乘礼品,远销海内外。
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达600多万人,港澳同胞68万多人;在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4.8%约900多万人祖籍泉州。长期以来,泉州的广大海外乡亲和台胞爱国爱乡,为我市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CPS小天才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说: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月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
- 寸头二姐
-
泉州 其实不用什么材料 海丝起点经过历朝历代有过变迁 大概有9个 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只认定泉州是起点 因为泉州当时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北方的那些起点 都是在秦汉时期的 还不够发达 航线也单一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两个地方都是起点,除此以外,还有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绍兴,福州等地也都是起点。
- Mugen-Hive
-
泉州
- 奇石珠宝真君
-
泉州
- 黑桃花
-
应该是广州.
汉武帝以后开辟的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称"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度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斯里兰卡
唐朝是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达波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