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历史辩论会:秦始皇是过大与功,还是功大与过?

2023-07-03 07:00:40
TAG: 历史
共6条回复
tt白

功大,第一:当时有效的抵御外来侵略.第二,现在在世界创造了建筑史上的辉煌!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u2022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u2022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 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寸头二姐

功大于过:

1.统一全国;

2.统一货币 度量衡 规定车轨 修驰道 统一文字;

3.实行土地私有;

4.南攻越族;

5.北击匈奴;

6.以法为教;

7.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形成.

过大于功:

1.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

2.严酷的刑罚;

3.赋税严重;

4.徭役繁重;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激化阶级矛盾.

不白九百

1.秦始皇功大于过.他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被沿用了2000多年,他统一了全国.他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了度量衡.他北修长城,抗击匈奴.开发南疆,修凿灵渠.

2.过大.他焚书坑儒,抑制思想,生活腐化,刑法残酷.

给分吧,要不我再加点,100多字了,够了.

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一自萧关起战尘

愚见:评价历史人物要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来分析.

秦始皇

1.统一中国,结束战乱纷纷在混战局面,不愧为

英雄,使人民不在受连年战乱之苦.

2.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先进制度战胜落后制度.

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利于国家管理和人民生活.

4.修筑长城,抗击匈奴.保卫领土完整和人民生活稳定.

5.开发南疆,修凿灵渠.促进边疆的开发和各地的联系.

以上是其功

1.焚书坑儒,是他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所作的,使中国文化遭到了极大损失.

2.赋税、徭役过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严酷的刑罚制度

Mugen-Hive

一半一半

天线宝宝说害怕

功过都有,是辩论不出来的

功过上面几位都说了

相关推荐

秦始皇有哪些功与过?

1、优点①统一中国,结束战国的战乱,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②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从此,中国人不论说何种语言,但均可借助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③统一度量衡及货币,在全中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促进了南北交流,有利商业的发展。④统一驿道,要想福,先修路,纵横全国的规范道路,有利于国内的物资交流。⑤立郡县,先进的行政区划,避免了藩国制征战不休的弊端。2、缺点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有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②为了显示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的声威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③秦始皇还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筑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④秦朝的刑罚也是十分严厉和残酷的。死刑有弃市、腰斩、车裂、磔、镬烹等等名目,罪名比较重的犯人,他们的亲属也要被一并处死。⑤秦朝的赋税是很重的,地主对农民剥削也就十分残酷,以便把赋税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⑥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后,他的权力欲已经膨胀到想入非非、荒唐透顶的程度,所以传到二世便被推翻了。3、人物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023-07-03 01:16:181

秦始皇的功和过?

  秦始皇的功过: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2023-07-03 01:16:263

秦始皇的功与过分别是什么

秦始皇的功与过分别是:功:1、统一六国,免战于乱世袭;2、统一度量衡,便于交流贸易;3、修建长城,防外侵;4、统一货币,绝对推动了生产力;5、支持商鞅变法。过:1、焚书坑儒;2、实行暴政,百姓苦不堪言;3、好大喜功,强征百姓为苦工。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秦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023-07-03 01:16:401

秦始皇有哪些功与过?

首先,秦始皇所谓的暴政都是后世为抹黑秦始皇而恶意编造的。但凡秦朝不是二世而亡,秦始皇绝对是历史第一明君!史书称其暴行1、重徭役、大兴土木,主要指建阿房宫、秦皇陵、秦直道、秦驰道、秦长城等。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秦皇陵在当时来讲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情,且六国多有人殉,而秦始皇只以兵马俑殉葬。秦直道、秦驰道、秦长城均为军事目的的工程,其作用保证了我中原大地的平安。2、杀人如麻:秦始皇灭六国后,没有杀害任何一国王室,这是史书有记载的3、重苛政:史书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是因秦律说徭役队伍“失期当斩”故而揭竿而起。据最新考古发现《岳麓秦简》秦律规定,徭役队伍,无故失期当罚,因天灾等不可抗力而失期,则无罪。4、焚书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焚诗书,坑术士”,秦始皇烧的也是山东六国的官方史书,坑杀的也是欺骗他的炼丹方士。秦始皇长子扶苏就是一名儒生
2023-07-03 01:16:461

秦始皇的功与过是什么?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2023-07-03 01:16:531

简述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经过长期的封建割据和兼并,秦始皇发动剿灭六国战争,统一全国。2、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把郡县制推向全国并肯定下来,有利于国家统一。3、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等措施有利于全国文化、经济上的融合。过:1、秦始皇好大喜功超越战后秦朝物资匮乏,人丁稀疏的现实,不惜动用大量民力财力筑长城,同时调遣百万之南征五岭,北击匈奴。2、“焚书坑懦”,对,维护封建中央集权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本质上说,是对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反动,是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3、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好高骛远,建阿房宫、修骊山之墓等一系列的浩大的工程,使人民淹没在大规役徭役、兵役的苦海里。扩展资料: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时期行政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华民族之传承,都有着重大影响。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时十五年即告覆亡。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对于其功过,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2023-07-03 01:17:0110

秦始皇有哪些功过?

功:1、经过长期的封建割据和兼并,秦始皇发动剿灭六国战争,统一全国。2、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把郡县制推向全国并肯定下来,有利于国家统一。3、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等措施有利于全国文化、经济上的融合。过:1、秦始皇好大喜功超越战后秦朝物资匮乏,人丁稀疏的现实,不惜动用大量民力财力筑长城,同时调遣百万之南征五岭,北击匈奴。2、“焚书坑懦”,对,维护封建中央集权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本质上说,是对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反动,是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3、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好高骛远,建阿房宫、修骊山之墓等一系列的浩大的工程,使人民淹没在大规役徭役、兵役的苦海里。扩展资料: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时期行政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华民族之传承,都有着重大影响。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时十五年即告覆亡。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对于其功过,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2023-07-03 01:18:362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功过: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2023-07-03 01:18:546

秦始皇有哪些功过是非呢?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为其父当质子期间与歌姬赵氏所生。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即位,因年幼由太后赵氏、丞相吕不韦及嫪毐掌管朝政。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时,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权大的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姚贾等有才干的人,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认为自己功高于“三皇五帝”,定尊号为“皇帝”。秦始皇的功绩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灭六国,统一中国夏商周时代,还处于部落联盟性质的奴隶社会。夏朝时部落达1万多个;商朝时,部落不下于三千个;周朝时,武王联系了800多个诸侯国伐纣;春秋时经过混战,诸侯国仅剩百来个;战国时七雄,也经常征战连连,加剧了社会混乱,经济凋敝。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国力日盛,到秦始皇时,秦国已经跃升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雄厚的国家。秦始皇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离不开他的知人善用,勇于改过。当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吸引人才的策略,任用很多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比如王翦、王卉、尉缭、李斯、姚贾等。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秦国人,却得到重用,尽心尽力地为秦国效力。很多有效的军事策略和政治策略计划,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知人善用,也勇于改过。比如灭楚时,他开始误信李信,却吃了败仗,马上改过,重用更合适的王翦出征,并将全国兵权交给王翦。二、建立封建君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此诸侯国的人迁到彼诸侯国,除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他废除夏商周实行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中央集权控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这一制度被延续使用直至清朝覆灭。另外他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的某些法律条文,制定和颁布统一的法律,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三、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秦始皇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注册,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比如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缴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另外秦始皇以商鞅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统一文字,推行秦国通行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方便各地方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在领地上,他派蒙恬领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为防止匈奴进一步侵扰,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修建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经过南征北战,秦朝的统治疆域大大扩大了,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虽然秦始皇功劳很大,有不容忽视的功绩,也有一些饱受史学家们批评的过失:一、大规模修建宫殿和陵墓,徭役繁重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大兴土木,每灭一个国家,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统一六国后,便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要知道那时候全国总人口不过才2000万,修建宫殿就得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现存的陵墓也是规模宏大,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满布机关。在陵墓修建完成后,将全部工匠坑杀。二、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希望能得长生,派出很多方士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然而世上并不存在长生术,更不用说长生不老药。他为求仙药给这些方士巨资,方士害怕“长生药并不存在”的事情暴露,便散发秦始皇一系列专制独裁过失,儒生也以此为契机,散布秦始皇的坏话。他听从李斯的建议,下令烧尽民间藏书,坑杀大批无辜士人学者,严重摧残了我国古代文化,是一种统治暴行。直至今日,焚书坑儒这种暴行仍受大众的指责。然而,总结来说,秦始皇功大于过。他的历史功绩值得世人铭记。但是坏的,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方能走得更远。
2023-07-03 01:19:114

秦始皇的功与过分别是?

功: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2、军事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过: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以致民不聊生。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扩展资料: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2023-07-03 01:19:401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有那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功绩1、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2、统一钱币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4、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过失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 民众苦不堪言。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扩展资料: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2023-07-03 01:20:074

秦始皇的功过各是多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以为英明的君主。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在世界前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中排名第11。秦始皇的公认功绩有: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及货币。统一各民族语言。统一思想。连接原有的长城,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略。对于秦始皇的功绩,大多没有什么争议。下面我主要来谈秦始皇的过失,以证明其的英明及伟大。秦始皇的公认过失有:首先,是我赞同的公认过失:1)刑罚过于苛刻。刑罚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严法必松治、松法必严治。而秦始皇严法严治,导致民怨积聚。2)连年征战,民力枯竭,不应大兴土木。六国人民经历连年征战,渴望和平,需要修养,此时大兴土木增加赋役必使民不聊生,民怨积聚。其次,是本人不赞同的公认过失:1)焚书坑儒。其举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高度活跃的时期,各派思想林立,若想长治久安必须统一思想。而因此杀的人其实不足为提,翻看历史,比起历代开国君主大肆屠杀功臣良将,秦始皇杀的人其实是最少的。无论怎么说,秦始皇毕竟是功大于过。分析当时的历史格局,只有一个像秦始皇一样的君主才能结束天下的纷争,并非仁君可为之。秦始皇虽给人民带来困苦,然毕竟带给人民稳定,试想没有秦始皇,天下再混战5-10年,民之苦更甚。
2023-07-03 01:20:201

秦始皇的功过如何?

秦始皇(259 BC~210 BC)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并制定了许多重大变革和法律规定。然而,他的政治手段和统治方式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负面评价。秦始皇的主要功绩:1.政治统一:在秦始皇的统治下,以秦国为中心形成的全国一体化政治格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千年的中央集权式王朝。2.法律制度:秦始皇定制了《法经》和《律经》,简化了法律程序,促进了法治和刑法的发展。3.工程建设:开启了中国灌溉和水利工程的先河,修建了万里长城,通过工程建设提 升了国家的国防能力。4.文化成就:对典籍进行统一编纂,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和文字标准,为后代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的主要过错:1.残暴暴虐:他的统治十分残暴暴虐,经常采取毒杀、流放、处死等暴力手段,臭名昭著。2.焚书坑儒:为了实现他的思想统一,秦始皇下令纵火焚毁了成书学问和经典书籍,并下令活埋曾经学问大师的儒生,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损失。3.无视民生:为完成自己的政治统一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目标,众多平民百姓失去生命、财产和自由,被高压迫和剥削。4.霸道主义:秦始皇采取了强制同化和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的手段,对外逐渐形成了霸道主义的态势,邻国不可避免地与秦朝进行反抗。 综上所述,秦始皇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制定了很多后人仍然受用的学问和法律制约,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升华。同时,他的暴政方式和霸道主义行为在后人印象中留下了阴影,许多人对他作为治国之主的态度褒贬不一。
2023-07-03 01:20:391

秦始皇的功过有哪些?

谈谈秦始皇的功过 首先是统一天下,虽然秦朝的富强是历代努力的成果,但是在秦始皇以前秦朝还没有灭过一个大国,六国是在秦始皇手里灭掉的,这样就结束了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 其次是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统一了民族文化。这种影响最为深远。中西学者都评论过,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对中国民族的完整和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西方到现在都没有最后完成这种融合。 以上这些功绩当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是决策者,所以功劳也是最大的。 最后谈谈他的过失,这里就主要就焚书坑儒来谈谈。 所谓的焚书,不是将图书灭绝,而是将民间的图书消灭,只有“博士”之类的人才能收藏,可以指责的不过是愚民和使得秦史以外的史料缺失;所谓坑儒,也是儒生诽谤非议找的,坑他们也是秦法的严酷使然,至于说残暴什么的,好象历史上杀人杀得比秦始皇多得多的人有的是,秦始皇这么受到关注大概是因为他杀的是儒生吧。秦始皇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使经过春秋战国锤炼而成的秦制得以稳固和传承。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参考资料:http://www.hithink.net/js/html/jsrw/20060403021655063282242338337334.htm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的功绩 统一全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通过争战,不断兼其余六国的土地,并最终於西元前221年,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代以后,中央集权的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年. 秦始皇的功绩 修筑长城, 确定中国北方的边界 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成为伟大的"万里长城".这一项军事工程,保护了中国北方领土的安全. 秦始皇的功绩 统一文字,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融合 秦始皇下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来程藐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秦始皇的功绩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方便经济交流 秦始皇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并於其上刻写统一度量衡之诏书. 秦始皇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以半两钱为单位. 秦始皇的功绩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沟通水路,使交通大为便利. 一,统一车轨:秦时统一规定车宽六尺,实现了『车同轨』,使一车可通行全国. 二,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筑宽阔一律之驰道. 三,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监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
2023-07-03 01:20:476

秦始皇的功与过

  围绕秦始皇,我重点讲以下的几个问题(以下不少观点在史学界仍有争论):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u2022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u2022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 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2023-07-03 01:21:029

秦始皇有哪些功绩?

  秦始皇的功劳与过错: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2023-07-03 01:21:351

秦始皇的功劳与过失有哪些?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要看看秦始皇执政以后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国进军的步伐几乎是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 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 前二三○年灭韩 前二二九年攻赵 前二二八年灭赵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灭燕 前二二五年灭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灭楚 前二二二年灭代 前二二一年灭齐 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说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2023-07-03 01:21:411

秦始皇对历史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2023-07-03 01:21:5113

怎么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 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 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请采纳,能帮助你是我的幸运,谢谢拉
2023-07-03 01:22:181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功大与过还是错大与功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2004-6-18 旅行家网站 浏览选项: 颜色 默认 灰度 橄榄色 绿色 蓝色 褐色 红色 本文已被浏览 1391 次  秦始皇是功大与过还是错大与功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秦始皇陵,一座神秘的地下皇宫  前一阵子,有很多人都在议论秦始皇羸政同志的是与非,这很不好!伟大的毛主席怎么教育我的的来着:“要客观地看待一个人,要客观地看待一件事。”而我们很多同志就是只凭主观的喜恶来看羸政同志的。  这里,我也给客观地分析一下羸政同志的功与过。总体来说,该同志之所以成为秦始皇,其丰功伟绩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其定四海,平六国完成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战国史,使人民走向了短暂的和平时期。这是值得肯定的嘛,也就不去说了,是有史可鉴的嘛!  我们就来说一说其留下千古争议的问题。  有人说他是暴君,这一点我不能完全认同,虽然羸政同志的工作态度值得商洽,但其具体残暴行为还是查无实据的嘛,这一点,多是以讹传讹罢。谁能说出其残暴行径?  什么?修筑万里长城劳民伤财,还有孟姜女哭长城千古传说为证?又还有他焚书坑儒这个残暴不仁的史实?还有他修陵墓、建阿房宫这些不争实事?  好,就这些?这些事实确实存在,我们也不能否认,但我要为羸政同志说一句话:这些事他没有完全作错。不信?我们就这些事实作一下分析,看看他到底做错了没有。  首先,说到该同志劳民伤财修建万里长城的事。我要说这不是他的过错,反过来说,应该是他的一大功绩。这并不是为他说话,也不是因为他修筑的长城到了今天仍成为了我们祖国的骄傲,而是因为事实确是如此。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际,北方匈奴游牧民族一直是我国中原人民的心腹之患,他们烧杀抢掠、奸淫残暴、冥顽不化。羸政同志为了中原人民的生命保障,为了确保尽量少有战事。组织修建了这一项积极防御工事,尽量避免战争,这是关系国防建设千秋大业的事情,其作法是可取的嘛,其精神是可嘉的嘛!什么?你们说该同志的强征民夫工作方法问题?以致于多少人民群众夫离子散,也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故事?这里,我要说一说了,诸公想一想当时的情形:六国初统,人心尚未完全统一。要在那时寻求全国亿万人民的认知统一,可能吗?再说那时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也没现在这么高嘛!要是像现在号召抗美援朝那样号召人民志愿参加那一项国防工程绝对是不可能的事!而且,羸政同志当时是否属于强征民夫那也不可一口定论,或许他本意是好的,却是手下的官吏领会错了呢。还有,羸政同志本人崇尚的是法治,法治,本来是采取强硬手段的嘛,其认识到只要完成国防目标,一切法律手段都是可取的吧。这里,我特别要批评一下孟姜女同志,作为人民中的一员,丈夫为国防事业捐躯,应该是光荣的嘛!再有怨言,也不能哭倒长城八百里啊。要知道那八百里长城是多少人血汗的结晶呀!再说了,你的情况,我相信在那时,也不算多数嘛,全国那么多人民都能承受,你为什么要哭天喊地?哼,不许叫屈,当然我也知道你悲夫所亡,心情难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嘛!但你也要想想,人死不能复生,你孟姜女就能拿你丈夫辛苦修建的长城出气吗?  好了,再说说羸政同志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关于他焚书坑儒的残暴不仁的指控。这一点,虽然史有记载,但还是那句话: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大家知道,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大业。同志们啊,在当时蛮夷不化的时代,统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不仅要完成国土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要完成思想的统一啊。要知道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事情,对少数防碍思想统一的言论和文人,必须纠正嘛。我说过,该同志崇尚法治,就是以法治国。所以该同志对这些不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论和少数不法文人采取极端而果断的手段也是无可厚非的嘛!再说了,当时是否对这些人实行过教育政策,或是否因为他们一再激怒了羸政同志,这都是大家所不知道的嘛。作为一个完全统一大业的君主,必须要有极端的性格,要有强有力的手段及非同一般的魄力,也不要害怕后世毁誉的才行嘛。这一点,该同志作得很好,不应再有什么争议了。  最后,就羸政同志的最后一个问题来说一说,就是他修陵墓、建阿房宫这些不争实事。老实说,这一点,本人也不大赞成,但却没有多大理由反对,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是:不值得效仿!为什么不赞成呢,这大家都知道,不可以以公谋私,不能以国家财富为个人谋福利。为什么又没有多大理由反对呢,这还是要放到当时的情况去看:当时是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样一种思想下,该同志作为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国的君主,为自己修建非同一般王陵,盖一座豪华非常的别墅,有什么好说呢。虽说那王陵、别墅规模大了些,但还是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嘛!君不见,据说有一个小小的村官,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其规模还不下于王陵呢,这还是发生在现在崇尚火葬、严惩腐败的社会,那么我们对羸政同志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在这里,我又要批评人了,而且是极为严厉地批评人。诸位想我要批评谁?哈,猜不着?我要说的是楚霸王项羽,该同志一把大火烧了八百里阿房宫,难道不知道羸政同志建设不易吗?看不惯也不应该把它毁于一炬呀,我们也应该提倡拿来主义嘛!该同志也还是贵族出身呢,一点眼光与器量都没有,应该严厉批评!我想阿房宫的处理问题如果交给刘邦同志去处理,应该会妥当些,他应该会理智地保留这建之不易的文化遗产的。不过当时的形势也不容他去处理这些事了,这里且不说罢。好了,扯远了,不过也说完了。  最后对秦始皇羸政同志作一个总结:该同志总体来说是好的,功劳绝对比过失大,如果功过分开算的话应该至少是八二开,也就是八分肯定外持二分保留意见吧。  秦始皇怎么会想到,当年为他陪葬的地下兵团两千年后却冲击地平线,再次旋风般地征服了世界。  这回它征服世界的不再是金戈铁马,而是它永恒不朽的艺术魅力。  功过难定秦始皇  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259—210),22岁正式主持朝政,先后解决了以嫪毐为代表的后党势力和以吕不韦为首的相党势力,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任用李斯为相,蒙恬为将,实施宏大抱负,一方面继续实行富国强兵政策,一方面广纳贤才,厉兵秣马,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统一了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等领域建立和完善了统一的封建政权。  这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王顺应历史潮流,因势利导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晚年的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了几笔抹不掉的印迹。他相信他的权威到了神化的地步,他到泰山封禅。五次巡游名山大川,修建万里长城,营造上林苑、阿房宫等巨大建筑,为了强化专制地位,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连年用兵,大兴土木营造秦陵,以“焚书坑儒”的力式解决异端,坑杀460多个儒生,使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文化蒙受了一场空前劫难。  秦始皇指望通过符应、方术、求仙人得不死之药,为此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到海上求仙,结果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他临死前,丞相李斯曾汇报了陵园的修建情况。但他对陵园的规模不满意,于是又下令“旁行三百丈”,不久即爆发了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宣告覆灭,前后只有15年时间。  一代英雄啊!
2023-07-03 01:22:267

秦始皇有哪些功

统一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建立第一个封建统治国家,
2023-07-03 01:22:422

秦始皇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秦始皇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扩展资料:秦始皇是两千年之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性质的大一统王朝,也是将我国疆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伟大的人。他创立的秦朝也被称作为大秦帝国。不仅如此,秦始皇在经济上还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大理扶植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小篆为基础,向全国推行,有人说焚书坑儒,其实坑的是方士,烧的书籍在皇宫也有备份。在对外关系上,秦始皇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更是派蒙恬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不可避免的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所以使得秦国特别早的就毁灭掉,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两世朝代,就使得秦国被其他的起义军推翻。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2023-07-03 01:22:516

请写出秦始皇的功与过,谢谢!急~~~~~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2023-07-03 01:23:225

你知道秦始皇有哪些功过吗?

一、秦始皇的功: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1、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才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实行郡县制最大的一个文明成果是彻底废止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制,使贵族的产生有了新的、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2、秦始皇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3、秦始皇在全国修建直道,开了人类修筑高速公路的先河。除了修直道,秦始皇还开凿灵渠,构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中国版图。二、秦始皇的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扩展资料:秦始皇创建中华帝国堪称千古一帝无人可比,遭受千古骂名的原因有:1、在于秦柞太短,没有人替始皇帝书写公正的历史,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没有人会像此后的历代帝王那样,动用御文人替祖先粉饰美化,虚构历史。如出身寒微低下的刘邦,竟然被杜撰出“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来,而且还附会说刘邦是赤帝之子,杀了当道的白帝之子白蛇,以此拨高刘邦的身份。2、秦始皇开创的新制度,使六国贵族遗民感到无所适从,认为三代以来的礼乐崩溃,因而不惜反对到底,以表达内心对旧秩序被打乱的慌恐和无奈。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变革,恰恰最大限度地损害了贵族和诸候国的利益,所以,受到了六国落魄贵族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始皇在出巡途中第一次遭遇袭击,就是在博浪沙由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发动的。张良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建立了大功。参考资料:人民网_始皇到底多牛:千古一帝无人可比百度百科_秦始皇
2023-07-03 01:24:022

秦始皇嬴政为秦朝做出的贡献,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以为英明的君主。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在世界前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中排名第11。秦始皇的公认功绩有: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及货币。统一各民族语言。统一思想。连接原有的长城,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略。对于秦始皇的功绩,大多没有什么争议。下面我主要来谈秦始皇的过失,以证明其的英明及伟大。秦始皇的公认过失有:首先,是我赞同的公认过失:1)刑罚过于苛刻。刑罚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严法必松治、松法必严治。而秦始皇严法严治,导致民怨积聚。2)连年征战,民力枯竭,不应大兴土木。六国人民经历连年征战,渴望和平,需要修养,此时大兴土木增加赋役必使民不聊生,民怨积聚。其次,是本人不赞同的公认过失:1)焚书坑儒。其举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高度活跃的时期,各派思想林立,若想长治久安必须统一思想。而因此杀的人其实不足为提,翻看历史,比起历代开国君主大肆屠杀功臣良将,秦始皇杀的人其实是最少的。无论怎么说,秦始皇毕竟是功大于过。分析当时的历史格局,只有一个像秦始皇一样的君主才能结束天下的纷争,并非仁君可为之。秦始皇虽给人民带来困苦,然毕竟带给人民稳定,试想没有秦始皇,天下再混战5-10年,民之苦更甚。
2023-07-03 01:24:205

秦始皇有什么功绩与过错?

秦始皇的功与过分别有:一、功1、统一六国,免战于乱世袭嬴政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来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经过数十场战争,各个击破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统一度量衡,便于交流贸易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3、修建长城,防外侵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4、统一货币,绝对推动了生产力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二、过1、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治思想,禁锢思想自由。2、实行暴政,百姓苦不堪言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3、好大喜功,强征百姓为苦工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扩展资料:秦始皇对现代的启示:秦统一六国,有历史的必然性,综合而言,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较长的历史尺度上看,秦统一六国,绝不是秦始皇一人一世的功劳,而是经过多代秦王不遗余力的传承发展,秦国才获得了如此强大的实力。秦国多代传承努力,共同打造了一个强盛的秦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心愿。因此要坚定不移在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也不承诺放弃武力;要坚决反对“台独”积极推进两岸交往,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统一大业。
2023-07-03 01:24:361

怎么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一、秦始皇的功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1个皇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制定郡县制,修建直达全国的直道,把百越地区纳入统治……这些秦始皇留下来的政策,为此后2500余年的中国大一统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秦始皇就没有中国的大一统。中国历史上400余位皇帝之中,有人哪怕能完成秦始皇功绩中的一项都已经能被称为是英明之主。而秦始皇竟然能完成那么多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欧洲国家众多,语言众多,民族众多,欧盟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不起来,就是缺少一个秦始皇这样的雄才攻略的皇帝。二、秦始皇的缺点1、秦始皇统治残暴其实中原六国说秦朝残暴,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依靠自己身居边陲的地理条件,消灭了导致西周灭亡的西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学习了,交融了当地的一些民族风格。比如凭借首级记功、长平之战活埋赵军40万……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面对刺客刺杀时,经常采用把遇刺地点周围的百姓全部杀光的行为。2、法律残酷在人们的印象中秦法是非常严厉的,动不动就是斩首、车裂,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因为迟到会判死刑,所以进退皆死,还不如轰轰烈烈一场。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却发现秦朝的法律其实并没有那么残酷,按照记载,如果陈胜吴广真的因为大雨没能按时赶到,也不会被判死刑。这也是近年来秦朝法律研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说,秦朝法律残酷的说法其实是不咋成立的。扩展资料: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2023-07-03 01:24:553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看到个别人读书而不知书,讨论起问题来不是为了得到客观正确的答案,而是为辩论而辩论,对不利于己的资料根本视而不见,且小人竖儒习性,恨之欲之生,恶之欲之死,以一己好恶来评议历史人物,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所以专门写帖子来谈谈秦始皇,免得学术气氛基本不错的漫谈被这类人影响了。 一、先说说秦始皇的才能 秦始皇既然能识用李斯等帮助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人才,就证明他具备英明君主的素质,秦朝虽然累世富强,但是如果君主平庸,那以秦之强也基本上只能守成,就象秦始皇之前的几代秦君;如果君主差劲,那么即使占有天下也可能失去,就象秦二世。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不仅要知人善用,而且还要善于择取臣下的建议,秦始皇在大多国策制定中还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例如“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①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臣,?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②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早在秦始皇明晰认识到分封子弟的得失,而汉、明等朝代却还在犯这种错误。 当然秦始皇也有不足和失策的地方,秦始皇骄奢,统一以前一些骄奢的行为还能有所克制,统一后就无所顾忌了,象修阿房宫、大造陵墓等;筑长城,客观说来修筑长城是列国的习惯使然,不过,一来虽然修筑必要的防御设施是对的,但是只依靠防御设施来阻挡游牧民族的认识却是错误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长城的防御作用有限得很;二来,秦朝才通过征战统一了周朝衰落以来长久分裂的天下,正确的措施是应该稳固成果,休养生息,而不是接着劳民伤财。秦法苟酷,后世儒生评议是秦乱的原因之一,这是不完全对的,我看主要是没能使六国民众有适应秦法的过程,具体实施时候也没有适应地域等因素的变化,当命令有考虑不周到的时候,不是反省命令本身的失误,而是用严苟的律法来惩罚不能执行命令的民众,陈胜的起义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功,就是秦建国初期的政策失误造成的,在政权还没有稳固的情况下,就以严苟的律法来维护横征暴敛的措施,是很容易激起因长期征战积累起的六国民众的仇恨和反抗的,也为其他敌对因素提供了机会,象秦国本土,这些变乱的因素就小得多。没有保证皇权的正确且顺利的交接,秦始皇对继承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太子尽管有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也没有被废除,不过他没有确保太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继承皇位确实是失误,中国自古以来社会的一大缺陷就是皇权过于大,使得社会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一个人,导致皇权-皇族的更替往往要波及到整个社会。 二、谈谈秦始皇的功过 首先是统一天下,虽然秦朝的富强是历代努力的成果,但是在秦始皇以前秦朝还没有灭过一个大国,六国是在秦始皇手里灭掉的,这样就结束了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有的人说秦朝不过继承了周朝的底子,但是周朝控制过长江以南吗?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 称仲雍?季历,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阙耳。正义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注②索隐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蕃离,今吴之余暨也”。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注③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季历。以太王病,托采药于吴越,不反。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 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注④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 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义。蕃离既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真实?吴人不闻别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太伯卒,①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②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③是为虞仲,④列为诸侯。(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史料始终见不到句吴与周王朝直接的臣属关系与往来,虽然吴太伯和周王有亲戚关系,和楚地一样,最多也就是接受了周朝封号的蛮夷,如果把这个也算是周王朝的地方,那中国丢的土地就多了,因为现在的周边国家大多臣服过中国,呵呵!象样的研究历史的人都不会闹这种笑话。秦朝的疆土有多大,大家上学学历史时候都学过,我就不赘述了。 其次是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统一了民族文化。这种影响最为深远。中西学者都评论过,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对中国民族的完整和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西方到现在都没有最后完成这种融合。 以上这些功绩当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是决策者,所以功劳也是最大的。 最后谈谈他的过失,其实上面已经谈过了,这里就主要就焚书坑儒来谈谈”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①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②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③今诸生 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④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⑤异取以为高,率?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 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市。⑥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⑧以吏为师。”制曰:“可。” 侯生①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②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③不验,辄死。 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④日夜有呈,不中呈⑤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⑥今闻韩?⑦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⑧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⑨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⑩ 呵呵!所谓的焚书,不是将图书灭绝,而是将民间的图书消灭,只有“博士”之类的人才能收藏,可以指责的不过是愚民和使得秦史以外的史料缺失;所谓坑儒,也是儒生诽谤非议找的,坑他们也是秦法的严酷使然,至于说残暴什么的,好象历史上杀人杀得比秦始皇多得多的人有的是,秦始皇这么受到关注大概是因为他杀的是儒生吧。秦始皇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使经过春秋战国锤炼而成的秦制得以稳固和传承。 也谈谈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续 下面就某人的一些言论作出批驳。 某人说是思想禁锢源于秦始皇,这个有些不顾历史事实吧,秦始皇好歹还允许保留除六国史料外典籍,而据我所知,孔丘远比秦始皇做得极端,当时鲁国的少正卯讲学曾经使得孔丘的学生三盈三竭,孔丘掌握权力后就马上将人家杀害了,少的言论也因此没有流传下来。照这种做法,如果让孔丘执掌天下,他做得大概要比秦始皇绝得多吧。后世儒生尊奉的是他们祖师爷的做法,而不是秦始皇的做法。要说愚民,孔丘的“民可由使之,不可由知之”比秦制更绝,秦制好歹还让百姓将官吏作为老师呢。 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将这种罪名安在秦始皇头上如果不是某人无知,就是存心污蔑了。秦朝以前的“士”是指“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士,与后世儒生所谓的士绅之士是有区别的。秦朝既然即使烧绝民间的其它书籍也要保留种树和医药的书籍,可见对实用的知识还是重视的,而且士人也可以学习前人典籍,那些典籍可是包括历史、外交、军事等知识的,不比后世儒生只能通过读孔丘限制的那些典籍才能做到“读书高”。希望大家看到一种言论最好能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免得别一些人误导了。 最后说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竞争,大部分学说都是为了服务统治者,使得国家富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实践与竞争结果,就是最终消灭六国的秦国,而秦国所采用的除了法术外,还有纵横家、兵家,汉朝即使采用了儒家学说,也是奉行“王霸道杂之”的政策,汉宣帝看到太子迷醉儒术,就严肃地告戒过“汉家自有制度,王霸道杂之”,看到太子不听告戒,就长叹“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来果然证明了他的预言。后世随着儒家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绝对,中国也就越来越衰弱了。而儒家呢,儒家的学说是崇尚过时的周制,所以在各国都不受欢迎,即使有孔丘治鲁,也是凭借个人才能和外王内霸的法术,而实行周制最坚决的鲁国,周公早就预言了它的衰落,后来不是让齐国灭掉了。 之所以谈这些,是希望大家不要受到不学无术或别有用心的人迷惑,当然,我自己也不免会有认识不足的地方,还希望大家指出,以求互相都有进益。
2023-07-03 01:25:432

秦始皇的功过分别是什么?

谈谈秦始皇的功过 首先是统一天下,虽然秦朝的富强是历代努力的成果,但是在秦始皇以前秦朝还没有灭过一个大国,六国是在秦始皇手里灭掉的,这样就结束了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 其次是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统一了民族文化。这种影响最为深远。中西学者都评论过,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对中国民族的完整和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西方到现在都没有最后完成这种融合。 以上这些功绩当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是决策者,所以功劳也是最大的。 最后谈谈他的过失,这里就主要就焚书坑儒来谈谈。 所谓的焚书,不是将图书灭绝,而是将民间的图书消灭,只有“博士”之类的人才能收藏,可以指责的不过是愚民和使得秦史以外的史料缺失;所谓坑儒,也是儒生诽谤非议找的,坑他们也是秦法的严酷使然,至于说残暴什么的,好象历史上杀人杀得比秦始皇多得多的人有的是,秦始皇这么受到关注大概是因为他杀的是儒生吧。秦始皇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使经过春秋战国锤炼而成的秦制得以稳固和传承。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2023-07-03 01:25:513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经过长期的封建割据和兼并,秦始皇发动剿灭六国战争,统一全国。2、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把郡县制推向全国并肯定下来,有利于国家统一。3、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等措施有利于全国文化、经济上的融合。过:1、秦始皇好大喜功超越战后秦朝物资匮乏,人丁稀疏的现实,不惜动用大量民力财力筑长城,同时调遣百万之南征五岭,北击匈奴。2、“焚书坑懦”,对,维护封建中央集权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本质上说,是对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反动,是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3、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好高骛远,建阿房宫、修骊山之墓等一系列的浩大的工程,使人民淹没在大规役徭役、兵役的苦海里。扩展资料: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时期行政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华民族之传承,都有着重大影响。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时十五年即告覆亡。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对于其功过,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2023-07-03 01:25:571

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1、统一全国。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时间,是分裂的中国,是大动荡的时代,兼并和争霸不断,可谓民不聊生。而秦始皇继位后,仅用了短短十年就吞并了其他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统一的人,这是他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体现。后世对他统一中国评价极高,“功齐三代”、“功如丘山,名传后世”等。2、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条包含的措施是很多的,有创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权制、废分封改郡县制等。而这一制度也远远不止是“汉承秦制”,应该是之后两千年中国封建朝代都是继承了它。柳宗元在《封建论》里评价说“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所以,秦始皇不仅是皇帝的发明者,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创者。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是经济制度建立的首要前提,而统一文字则是促进交流发展文化之必需,这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始皇统一的东西还包括伦理道德、车辆形制等。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023-07-03 01:26:141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有那些。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在历史上的地位。个人修养上看,秦始皇武略很棒,文治少次,脾气暴戾;作为一个帝王,他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封建社会也就此展开,后又一统文字、度量衡、钱币等,极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他信奉法家学说,主张以法治国,但却实施了酷吏制度。他焚书坑儒,屠城,骄奢淫逸。但却也修筑了长城,为后世所用。像长城,大运河,金字塔之类浩瀚的工程,无不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于暴力统治的,否则一那种条件下根本无法完成就连在今天也是难以完成的工程的,建造它的过程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而且这些工程最后也成为了覆灭他们王朝的客观因素,但同时却又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财富。你无法说他对,因为你不是那时的百姓,所以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你也无法说他错,因为你今天仍在享受他的成果。所以很难说他是对还是错,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分述。所谓历史人物,尤其是如此星光闪耀的帝王,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为后世子孙所关注研究,本就是赞美与批判共存。所以你只能是多多了解历史,以局部和全局两个层面来看待这个人,然后取得你需要的部分。本来嘛,历史就是经验的积累,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作用就是以古思今,使人明智,重在用。 所以我认为读历史,别人说的什么不重要(一家之言太多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认为是什么,怎么样。先读而后思,思然后用。 我认为,人们在看帝王的时候,往往因为他们所承载的责任不同,所以总是不自觉地拿一种完美的眼光来审视,希望他们是尽善尽美的,希望他们文治武功,清明无缺;然而人无完人,他们手中的权力使他们即使是在使性子,耍脾气,犯错误的时候也要比一般人惊天动地的多。就个人而言,我对秦始皇时艳羡钦佩大于其它,他有那个条件和能力去完成无数男儿梦寐以求的帝王之业,也成就了前无古人后人也难以望其项背的霸业,并将自己许多的想法与思想加施于世,其间有功绩也有错误,然而不管如何,是秦始皇成就了秦始皇,其珍贵之处,不在于那些事情的一、二、三,而在于那诸多个“第一”。 秦始皇,前无古人,后世却有源源不断的追随者!
2023-07-03 01:26:381

秦始皇的功劳与过错有哪些?

  秦始皇的功劳与过错: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2023-07-03 01:26:451

秦始皇功过各几何?

秦始皇的功与过分别有:一、功1、统一六国,免战于乱世袭嬴政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来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经过数十场战争,各个击破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统一度量衡,便于交流贸易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3、修建长城,防外侵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4、统一货币,绝对推动了生产力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二、过1、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治思想,禁锢思想自由。2、实行暴政,百姓苦不堪言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3、好大喜功,强征百姓为苦工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扩展资料:秦始皇对现代的启示:秦统一六国,有历史的必然性,综合而言,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较长的历史尺度上看,秦统一六国,绝不是秦始皇一人一世的功劳,而是经过多代秦王不遗余力的传承发展,秦国才获得了如此强大的实力。秦国多代传承努力,共同打造了一个强盛的秦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心愿。因此要坚定不移在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也不承诺放弃武力;要坚决反对“台独”积极推进两岸交往,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统一大业。
2023-07-03 01:26:521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功与过?

一、秦始皇的功: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1、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才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实行郡县制最大的一个文明成果是彻底废止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制,使贵族的产生有了新的、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2、秦始皇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3、秦始皇在全国修建直道,开了人类修筑高速公路的先河。除了修直道,秦始皇还开凿灵渠,构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中国版图。二、秦始皇的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扩展资料:秦始皇创建中华帝国堪称千古一帝无人可比,遭受千古骂名的原因有:1、在于秦柞太短,没有人替始皇帝书写公正的历史,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没有人会像此后的历代帝王那样,动用御文人替祖先粉饰美化,虚构历史。如出身寒微低下的刘邦,竟然被杜撰出“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来,而且还附会说刘邦是赤帝之子,杀了当道的白帝之子白蛇,以此拨高刘邦的身份。2、秦始皇开创的新制度,使六国贵族遗民感到无所适从,认为三代以来的礼乐崩溃,因而不惜反对到底,以表达内心对旧秩序被打乱的慌恐和无奈。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变革,恰恰最大限度地损害了贵族和诸候国的利益,所以,受到了六国落魄贵族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始皇在出巡途中第一次遭遇袭击,就是在博浪沙由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发动的。张良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建立了大功。参考资料:人民网_始皇到底多牛:千古一帝无人可比百度百科_秦始皇
2023-07-03 01:27:091

秦始皇的功都有哪些

秦始皇(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首先,学生从视频上看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老的长城、不可一世的秦王、神秘的秦始皇陵……学生们求知、好奇的 围绕秦始皇,我重点讲以下的几个问题(以下不少观点在史学界仍有争论):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u2022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u2022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 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整理成文并用投影展示) 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2023-07-03 01:27:269

秦始皇的功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功(辩论)正方

我认为是利大与过。因为他认为,秦始皇的功远远大于他的过:从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据混战的局面;他结束了奴隶制社会,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仅此一项,他就功德无量!他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特别是统一文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源源传承、发扬光大。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那样被中断,秦始皇功德第一。秦朝建立不久就灭亡了,秦始皇也因为他的“暴政”而屡被后人非议,这其中我以为原因有三:第一,一些所谓“暴政”只是我们今天的看法,放在当时恐怕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可能换了谁都会那样做(比如焚书坑儒);第二,是历史的局限性;第三,刚刚建立一个新型社会,缺乏经验,所以在政策、策略方面难免有所失误。总之,“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比起他建立的历史功绩,他的过失实在是很轻微的。、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永无休止的诸候国割据,长年战乱,民不聊生的混乱时代。2、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使全国的货币、计量等在一个统一制定的标准下施行。其最大的过失就是“焚书坑儒”,造成历史文化的倒退,许多史书和大量珍贵的资料遭受破坏和洗劫。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解放后“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破四旧”“批林批孔”等政治运动又毁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因此,毛泽东犯了与赢政一样的过失,而且是无法弥补的创伤。 如果说过,就没有今天的长城和兵马蛹。
2023-07-03 01:27:539

谈一谈秦始皇的功与过

正 一、 秦始皇既然能识用李斯等帮助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人才,就证明他具备英明君主的素质,秦朝虽然累世富强,但是如果君主平庸,那以秦之强也基本上只能守成,就象秦始皇之前的几代秦君;如果君主差劲,那么即使占有天下也可能失去,就象秦二世。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不仅要知人善用,而且还要善于择取臣下的建议,秦始皇在大多国策制定中还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二、 虽然秦朝的富强是历代努力的成果,但是在秦始皇以前秦朝还没有灭过一个大国,六国是在秦始皇手里灭掉的,这样就结束了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有的人说秦朝不过继承了周朝的底子,但是周朝控制过长江以南吗?答案是否定的。秦朝的疆土有多大,大家学历史时候都学过,就不多说了。假如没有秦始皇,现代在中华这块热土上的是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无上称谓是否还会有呢? 三、 采取书同文、车同轨、一法度措施,统一了民族文化。这种影响最为深远。中西学者都评论过,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对中国民族的完整和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西方到现在都没有最后完成这种融合。 四、 有人常说秦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在历史上我们提起秦帝国的建筑能有多少——长城、灵渠、秦直道、秦始皇陵、阿旁宫。长城是典型的军事壁垒,当时匈奴的威胁实在太大了,必须要有。灵渠是半军事用途的工程,它保证了帝国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必须要有。秦直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系统,更是国家基础性设施。秦始皇陵,是秦始皇死后的地宫,历朝历代的帝王对其地宫都倾注心思,何况秦始皇一代伟人?再说阿旁宫,阿旁宫相当于美国的白宫、中国的中南海,标着这一个国家的形象,是国家的形象工程。修建阿旁宫不仅仅是帝王的居所更是世界第一帝国的政治中枢,同样必须要有。这些不可以说是功吗? 五、 有人指责秦始皇执行厉法残酷。当时帝国信奉的国家哲学——法家学说认为“严法以治乱世”,帝国则依据国家哲学制定了相对于六国严格的法律,法律向蛛网一样渗入社会每个角落,可以这么说,帝国法律是严谨的,其执行也是严格的,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现在人们常常困惑于法律的不完善、司法腐败,一直提倡法律的公正严明,那我们又怎么能够指责中国第一位倡导用完善司法制度治理国家的、2000年前的帝王呢?在指责他的同时,我们是否应当汗颜呢? 五、 焚书坑儒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个统治阶级来说,一个国家建立起来以后,其最敏感最核心的事,就是维护其绝对统治。而思想统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纵向比较一下,汉武帝,一旦发怒,杀的人远不止这些;朱元璋为了他的子孙能够永保他的大明江山,不知杀了多少人;康熙帝搞个文字狱,由此而归西的人远不是百可以计算的……焚书坑儒的目的就是实现帝国思想文化体系的唯一性,与任何时期任何统治者的目的一样。况且秦始皇命令在焚书行动中曾命令不得烧毁关于农业(相当于现在科学技术、医疗、天文、冶金、地理、建筑)方面的书籍,可见对实用的知识还是重视的。 六、 有人批评秦始皇的扬农抑商政策,在经历数百年春秋战国的混战后,帝国对子民最大的保证就是人人有饭吃,这也是一种最基础人权的保证。但在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选择“耕”而非选择“商”。从社会结构看,“耕”更够让人民避免生存危机,能够安心生活;推崇“商”则是让人民为了或许的利益而冒险,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从制度上看,“耕”是一种屯垦,它让民众守在自己的土地下,而不是像“商”一样四处奔波。秦帝国扬农抑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持帝国的稳定,保持社会的稳步发展。追溯历史,中国历代帝王也同样强调农业问题,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也始终强调“三农问题”。我们应当感激帝国重视农业,重视土地的政策,才会逐步产生伟大的中华民族、产生辽阔的疆土、产生至今活力四溢的中华文化。 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出,秦始皇之雄才大略古今中外罕有人比,它不仅完成中国统一,而且从思想文化、政治法律、经济制度、军事建设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其功劳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而他的过失却是可以谅解的。功远大于过。
2023-07-03 01:28:1014

汉武帝的功与过,和秦始皇的功与过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功;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另外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亦影响深远。过;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功;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过;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残暴不仁,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
2023-07-03 01:28:362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功过: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2023-07-03 01:28:445

秦始皇的功劳有哪些?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嬴嘉丽在题为“二千二百年前的风筝”的一首现代长诗中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作了全新的正面评价。该诗这样写到:放飞某一只风筝在二千二百年前中国大陆的某一个乡村太大的风如果刮断了系住风筝的纤绳——那就会有好几个国家的人民先后看到这只不幸的风筝二千二百年前的中国——是七个强国和几十个小国组成的诸侯纷争的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语言也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的官阶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乘着飞奔的马车从秦国飞跑到齐国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今天从东京飞到华盛顿的时间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它的省与省之间或是区与区之间也都有高山险隘或者激流险滩将它们自然地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封闭世界——它天然地适合诸侯割据——它比欧洲更适于形成许多个独立的国家这是一个世界!从来没有人能消除这个世界里列国纷争的狼烟而且也没有人能消除列国人民之间文化的差异和相互交流的困难然而,由此上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圣人孔子却作出了一个伟大的预言预言说——后世不知何一男子自称秦始皇帝……于是,就有了秦始皇帝横空出世,——他驱动万乘战车如虎入狼群他点燃遍地烽烟似烈火焚天离弦的铁箭射穿了山一样的盾牌飞驰的的车轮碾平了企图反抗的关隘草木与山河都要打上秦王嗜血的烙印诸侯割据十一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最伟大的一次统一它不仅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精神的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文字和语言便利了交流和交通“焚书”——焚掉了支撑各国再度独立的文化与精神支柱“坑儒”——坑杀了支持各国再度独立的“假儒”——即文化队伍为后世汉武帝建立以儒为主的统一文化——扫除了顽固的障碍于是,统一的语言文字和统一的文化底蕴将一个天然地适于割据分裂的中国大陆永远联成了统一的整体于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二千二百年间著名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不过五十三年三国鼎立也仅有六十一年——统一早已是这片大陆上的主调而间或的分裂不过是简短的插曲放飞于二千二百年前的风筝再不会成为断线的孤篷飘荡于统一核心之外的游子终于会随着统一文化的涡流惬意的踏上自己的轨途于是,我呷一口飘散着茉莉花香的清茶品茗着它似浓伙淡的余韵把目光引向一碧如洗的天空——努力想发现那一只魂牵梦萦的风筝但是,那只风筝不在天空因为它早已停在了我的心中我赞叹着那个二千二百年前逮住风筝的人——“虎踞何雄哉”的秦始皇帝他是天地间真正的英雄他是万世不易的祖龙他是唯一可以与孔子并列的圣人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2023-07-03 01:29:018

秦始皇的功与过,各位大大帮帮忙

一、篇名:秦始皇的功与过 二、撰稿:陈香年、陈紫琳。〈一年十五班〉 三、前言: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而秦始皇的政绩、作为对於后世亦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四、正文: ◎ 秦始皇的生世 自古至今,秦始皇的生世是后世所疑惑且深为探讨的。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到赵国,看见吕不韦的一个小妻,因为喜爱就娶了她,生下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生下来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简单的说明秦始皇的生世,让后世充满疑窦及推测。有一说法,吕不韦为了控制赢异人,娶了邯郸绝世美女赵姬,等到她怀孕,吕不韦邀请赢异人到家欢宴,故意介绍赵姬给赢异人认识,赢异人看到赵姬神昏颠倒,请吕不韦把赵姬送给自己,赵姬怀孕一年,生了一子,就是秦始皇,就赵姬后来淫乱的生活,不禁让人深深怀疑,秦始皇的父亲除了吕不韦,庄襄王还是另有其人。 ◎ 秦始皇的性格 秦始皇的性格,是残酷且独裁又好大喜功。其实,这只是他人格的特质之一而已。而他的性格和早期未及帝位时有相当关系。因为其实身世不明,到底是否为子楚之亲生儿子,使得他及赵姬遭受许多屈辱。幼时缺父爱,即位时又无实权,而导致他性格冷酷,苛刻寡恩,造成了这个独裁者,亦造就了日后诛杀所有曾和赵姬有仇之人。尉缭说:「秦王缺乏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的时候可礼让下人,得志时也轻易的吃人,不可和他长久往来。」秦始皇勤於政事,而造就了其五帝三皇都未及的政局,由此可见他对於治国积极的态度。但也因他太过急躁,於短短的十来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在秦始皇当政的十二年间,其为政之苛暴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 秦始皇的政绩篇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 秦始皇暴政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五、结论: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吧! 参考资料:http://lib.tngs.tn.edu.tw/fish/camp/class/89/890115/890115-01s/26.htm 回答者:我爱猪猪记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22 11:07他统一了中国,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回答者:幽默人生 - 试用期 一级 11-22 13:40虽然是暴君但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衡量度,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不能泯灭!!!!!!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并初步将“大一统”思想灌输给了中国人,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提供了依据。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雄”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秦始皇励精图治,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然后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二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然而亦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这个其实是你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其实,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肯定“人”的性格是立体的,即是说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论,评价秦始皇也一样。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提供了基础,这不可以说是功吗?而秦始皇的其他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由此可见,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立体的事实。所以评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2023-07-03 01:29:298

秦始皇的功与过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反方的辩词!! 一定速度!! 解析: 围绕秦始皇,我重点讲以下的几个问题(以下不少观点在史学界仍有争论):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u2022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u2022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 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2023-07-03 01:29:431

秦始皇的功与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与过评价: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2023-07-03 01:30:043

秦始皇的功与过

一、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二、军事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三、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六、对外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秦始皇暴政篇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五、结论: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
2023-07-03 01:30:135

秦始皇的功与过评价?

  他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汉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正面评价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灭六国而完成中国的统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这里简要概括一下: 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在此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的文书经常相互之间不能看懂,对国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时强制统一成一种文字,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统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的称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的时候,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万大军北伐,击败了匈奴,稳定了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的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上面几条是对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简要的概括;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创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与秦始皇为他们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的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的建设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社会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和贤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历史上其他被称为贤明的帝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们创造的“伟绩”有哪一个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和能沿用数千年的“软件”呢?从这方面讲,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伟大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其他几个皇帝,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始皇被带上了一个头号暴君的头衔。这个“暴君”的称号,不仅使他一生的绝世光辉大失色彩,甚至在传说和戏剧中多成反面人物,这么一个最伟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过。  负面评价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引贾谊《过秦论》:   ⒈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文学家,带有典型的目的性的评论)根据史料记载,实际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文学家修饰成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2023-07-03 01:30:294

秦始皇有什么功过,有什么过失?

一、秦始皇的功: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1、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才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实行郡县制最大的一个文明成果是彻底废止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制,使贵族的产生有了新的、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2、秦始皇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3、秦始皇在全国修建直道,开了人类修筑高速公路的先河。除了修直道,秦始皇还开凿灵渠,构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中国版图。二、秦始皇的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扩展资料:秦始皇创建中华帝国堪称千古一帝无人可比,遭受千古骂名的原因有:1、在于秦柞太短,没有人替始皇帝书写公正的历史,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没有人会像此后的历代帝王那样,动用御文人替祖先粉饰美化,虚构历史。如出身寒微低下的刘邦,竟然被杜撰出“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来,而且还附会说刘邦是赤帝之子,杀了当道的白帝之子白蛇,以此拨高刘邦的身份。2、秦始皇开创的新制度,使六国贵族遗民感到无所适从,认为三代以来的礼乐崩溃,因而不惜反对到底,以表达内心对旧秩序被打乱的慌恐和无奈。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变革,恰恰最大限度地损害了贵族和诸候国的利益,所以,受到了六国落魄贵族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始皇在出巡途中第一次遭遇袭击,就是在博浪沙由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发动的。张良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建立了大功。参考资料:人民网_始皇到底多牛:千古一帝无人可比百度百科_秦始皇
2023-07-03 01:30:361

秦始皇一生的功过对错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要看看秦始皇执政以后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国进军的步伐几乎是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 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 前二三○年灭韩 前二二九年攻赵 前二二八年灭赵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灭燕 前二二五年灭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灭楚 前二二二年灭代 前二二一年灭齐 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说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不仅征服了六国,更在于他创造了如何将已经在分裂的局面中习惯性地生活了数百年(也许上千年)的中国人(这里的中国人不具有确定的含义)统一在一起的制度基础。我们设想中国一直无法统一,那么时间的推移就会使文明在相对独立基础上继续各自发展,统一的民族性就根本无从谈起——如果我们考虑到两岸相对隔绝已经引起的严重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方面的问题和令人忧虑的趋势,我们就能够理解秦始皇和铁血统一中国的历史价值,而当时的交通条件决定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要比现在落后百倍。这种价值不能从它在当时引起的东西去理解,而应当从“创造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开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延续下来的历史基础”这样角度去理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述统一,中华民族就无法形成;如果没有上述统一,那么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汉族在历史上能否形成并延续下来便会成为严重的疑问,至于其文明的延续就更成问题了。正因为如此,即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荒淫……的皇帝(还好他不是),但是与在分裂的持续发展会使中国人和中国失去历史基础的情况下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相比,那都算不了什么(在当时的中国,将荆轲、屈原之类看成是爱国英雄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中国和中国人都还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是进行中的事情,而绝不是完成了的事情)。秦始皇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父,民族之父——在此意义上,我认为对秦始皇陵应当永久保护,绝不能挖掘。因为子孙们出于对历史的好奇而挖开祖坟无论如何也是和中国人的基本道德相悖的。 秦始皇因为坑杀了一些列国的遗老遗少们(也许从当时历史角度来看,他们是坚决的爱国者),烧了书生们喜欢的书籍,所以文人们出于“自我保护和自我肯定”的需要,是恨透了秦始皇的,尽管没有秦始皇,他们和他们的国家的历史基础就不存在。这些人的着眼点是对秦始皇那个人的具体行为感情方面的评价和某种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评价,而绝不是真正客观地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对秦始皇的客观的评价也许应该站在敌人的角度上进行——站在一个一直试图灭亡中国但始终未能如愿的民族或者国家的角度上,反思一下这个民族的形成和延续的历史根源,才能真正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即“创造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开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延续下来的基础”。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我们想当然地把当时列国的人都看成中国人,把他们理解为一个民族中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否则屈原就是分裂分子了。呵呵!)。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历史是非常复杂曲折的,它是不计其数的多民族长期融和的产物——而这样一种融合的历史基础就是被强权整合在统一的国家里,在书同文之类的规范下经历漫长的演变。不了解这一点,已完成了的民族观去看待形成中的民族历史,就会陷入到混乱中——前一阵子关于岳飞的讨论就是这种混乱的产物。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理解秦始皇作为中华民族的缔造者的历史功绩,就会知道为什么他是民族之父了——在此意义上,他的功绩是不可超越的——也许即便是中国再出一个能够统一全人类的伟大人物也是如此。
2023-07-03 01:31:095

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过?…

  秦始皇功过: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2023-07-03 01:31:255

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一、历史的看,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二、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因此,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三、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罗马帝王恺撒相提并论。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比罗马帝国统治时间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这是秦始皇独具影响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个世界杰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几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四、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2023-07-03 01:3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