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氢键详细资料大全

2023-07-03 07:50:46
TAG: 资料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站长了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O F N等)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分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分子,如一水合氨分子(NH 3 ·H 2 O)之间的氢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氢键
  • 外文名 :Hydrogen Bond
  • 类别 :次级键
  • 适用范围 :化学
  • 分类 :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
  • 形成 :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作用
形成条件,成键,分类,键能,理化特性,熔沸点,溶解度,粘度,密度,影响作用,分子间作用力,重新定义,研究进展,拍摄氢键,相关报导,

形成条件

在蛋白质的a-螺旋的情况下是N-H…O型的氢键,DNA的双螺旋情况下是N-H…O,N-H…N型的氢键,因为这些结构是稳定的,所以这样的氢键很多。此外,水和其他溶媒是异质的,也由于在水分子间生成O-H—…O型氢键。因此,这也就成为疏水结合形成的原因。 DNA中的氢键 (1) 存在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 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 (2)存在 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对电子、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 氢键的本质: 强极性键(A-H)上的氢核 与电负性很大的、含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3)表示氢键结合的通式 氢键结合的情况如果写成通式,可用X-H…Y表示。式中X和Y代表F,O,N等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原子。 X和Y可以是两种相同的元素,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4)对氢键的理解 氢键存在虽然很普遍,对它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是人们对氢键的定义至今仍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把X-H…Y整个结构叫氢键,因此氢键的键长就是指X与Y之间的距离,例如F-H…F的键长为255pm。 第二种把H…Y叫做氢键,这样H…F之间的距离163pm才算是氢键的键长。这种差别,我们在选用氢键键长数据时要加以注意。 不过,对氢键键能的理解上是一致的,都是指把X-H…Y-H分解成为HX和HY所需的能量。 (5)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不同于范德华力,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原子A和B比较大,所以A—H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B′就难于再接近氢原子,这就是氢键的饱和性。 氢键具有方向性则是由于电偶极矩A—H与原子B的相互作用,只有当A—H…B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最强,同时原子B一般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在可能范围内氢键的方向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对称轴一致,这样可使原子B中负电荷分布最多的部分最接近氢原子,这样形成的氢键最稳定。

成键

氢键通常可用X-H…Y来表示。其中X以共价键(或离子键)与氢相连,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可以稳定负电荷,因此氢易解离,具有酸性(质子给予体)。而Y则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一般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容易吸引氢质子,从而与X和H原子形成三中心四电子键。 成键原子 典型的氢键中,X和Y是电负性很强的F、N和O原子。但C、S、Cl、P甚至Br和I原子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形成氢键,但通常键能较低。 碳在与数个电负性强的原子相连时也有可能产生氢键。例如在氯仿CHCl 3 中,碳原子直接与三个氯原子相连,氯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较大,因而碳原子周围即带有部分正电荷,碳也因此参与了氢键的形成,扮演了质子供体的角色。此外,芳环上的碳也有相对强的吸电子能力,因此形成Ar-H … :O型的弱氢键(此处Ar表示芳环)。芳香环、碳碳叁键或双键在某些情况下都可作为电子供体,与强极性的X-H(如-O-H)形成氢键。

分类

同种分子之间 现以HF为例说明氢键的形成。在HF分子中,由于F的电负性(4.0)很大,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F原子一边,而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其电子云向F原子偏移的结果,使得它几乎要呈质子状态。这个半径很小、无内层电子的带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使附近另一个HF分子中含有负电子对并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有可能充分靠近它,从而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个静电吸引作用力就是所谓氢键。即F-H...F。 CAP—DNA 复合物 不同种分子之间 不仅同种分子之间可以存在氢键,某些不同种分子之间也可能形成氢键。例如 NH 3 与H 2 O之间。所以这就导致了氨气在水中的惊人溶解度:1体积水中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分子内氢键 某些分子内,例如HNO 3 、邻硝基苯酚分子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还有一个苯环上连有两个羟基,一个羟基中的氢与另一个羟基中的氧形成氢键。分子内氢键由于受环状结构的限制,X-H…Y往往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降低。分子内氢键必须具备形成氢键的必要条件,还要具有特定的条件,如:形成平面环,环的大小以五或六原子环最稳定,形成的环中没有任何的扭曲。 双氢键与Π氢键 不同分子之间还可能形成双氢键效应,写为B-H… H-A。比如H 3 N - BH 3 ,而双氢键很容易脱去H 2 ,所以双氢键也被看成氢化物脱氢的中间体。另外在大分子中往往还存在π—氢键,大π键或离域π 键体系具有较大的电子云可以作为质子的受体,而形成π—氢键,也称芳香氢键,在稳定多肽和蛋白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在CAP - DNA 复合物中,苯丙氨酸的芳香环和胞嘧啶形成芳香氢键。

键能

氢键的结合能是2—8千卡(Kcal)。氢键是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稍强,比共价键和离子键弱很多的相互作用。其稳定性弱于共价键和离子键。 氢键键能大多在25-40kJ/mol之间。一般认为键能<25kJ/mol的氢键属于较弱氢键,键能在25-40kJ/mol的属于中等强度氢键,而键能>40kJ/mol的氢键则是较强氢键。曾经有一度认为最强的氢键是[HF 2 ]中的FH…F键,计算出的键能大约为169kJ/mol。而事实上,用相同方法计算甲酸和氟离子间的[HCO 2 H…F]氢键键能,结果要比HF 2 的高出大约30kJ/mol。 常见氢键的平均键能数据为: F—H … :F (155 kJ/mol 或 40 kcal/mol) O—H … :N (29 kJ/mol 或 6.9 kcal/mol) O—H … :O (21 kJ/mol 或 5.0 kcal/mol) N—H … :N (13 kJ/mol 或 3.1 kcal/mol) N—H … :O (8 kJ/mol 或 1.9 kcal/mol) HO—H … :OH 3 (18 kJ/mol或 4.3 kcal/mol)

理化特性

氢键通常是物质在液态时形成的,但形成后有时也能继续存在于某些晶态甚至气态物质之中。例如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的HF中都有氢键存在。能够形成氢键的物质是很多的,如水、水合物、氨合物、无机酸和某些有机化合物。氢键的存在,影响到物质的某些性质。

熔沸点

分子间有氢键的物质熔化或气化时,除了要克服纯粹的分子间力外,还必须提高温度,额外地供应一份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这些物质的熔点、沸点比同系列氢化物的熔点、沸点高。 分子内生成氢键,熔、沸点常降低。因为物质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如果分子内形成氢键,那么相应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减少, 分子内氢键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例如有分子内氢键的邻硝基苯酚熔点(45℃)比有分子间氢键的间位熔点(96℃)和对位熔点(114℃)都低。

溶解度

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HF和NH 3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就是这个缘故。

粘度

分子间有氢键的液体,一般粘度较大。例如甘油、磷酸、浓硫酸等多羟基化合物,由于分子间可形成众多的氢键,这些物质通常为粘稠状液体。

密度

液体分子间若形成氢键,有可能发生缔合现象,例如液态HF,在通常条件下,除了正常简HF分子外,还有通过氢键联系在一起的复杂分子(HF)n。 nHF(HF)n 。其中n可以是2,3,4…这种由若干个简单分子联成复杂分子而又不会改变原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称为分子缔合。分子缔合的结果会影响液体的密度。

影响作用

氢键对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化合物的熔点、沸点显著升高。HF,H 2 0和NH 3 等第二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要使其固体熔化或液体气化,必须给予额外的能量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熔点、沸点均高于各自同族的氢化物。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其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将被削弱,因此它们的熔点、沸点不如只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高。硫酸、磷酸都是高沸点的无机强酸,但是硝酸由于可以生成分子内氢键的原因,却是挥发性的无机强酸。可以生成分子内氢键的邻硝基苯酚,其熔点远低于它的同分异构体对硝基苯酚。 由于具有静电性质和定向性质,氢键在分子形成晶体的堆积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尤其当体系中形成较多氢键时,通过氢键连线成网路结构和多维结构在晶体工程学中有重要意义。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概念辨析 关于氢键,论坛争论最多的在于不同笔者对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从属关系的争论。 传统定义,将分子间作用力定义为:“分子的永久偶极和瞬间偶极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许多用现有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机理无法说明的现象。比如卤键,有机汞卤化物时观察到分子内卤素原子与汞原子之间存在长距离弱的共价相互作用力,从而引入二级价键力(secondary valence forces)的概念。 现在学术上,已经不再用“分子间作用力”来涵盖全部的弱相互作用,而是用更准确术语“次级键”。氢键、范德华力、盐键、疏水作用力、芳环堆积作用、卤键都统称为“次级键”。 氢键是否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取决于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如果“分子间作用力”继续被狭义指代“分子的永久偶极和瞬间偶极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这样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性质也不完全相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也不完全同……,更像并列关系,氢键就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而我们目前国内普通化学教材、百科大辞典等,就是这个定义,就是狭义指代范德华力。 如果”分子作用力“定义指代一切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个定义也包括了长程和短程的相互作用),那么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仅氢键属于,离子键力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高分子界面科学》一书,张开教授认为引力常数项可将各种极化能(偶极、诱导和氢键能)归并为一项来计算从这一角度出发,范德华力偶极矩相互作用系数可扩大范围写成静电相互作用系数。这样得到了关于静电力的广义范德华力。这样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类一些文献也有报导。《流体的热物理化学性质—对应态原理及其套用》作者项红卫教授认为分子作用势能的三个类型统称范德华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定向力来源于偶极矩产生的引力包括电荷、偶极和四级矩其相互作用由玻尔兹曼权重因子按1/kT幂指数展开可得到平均势能函式。电荷、偶极和四级矩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十分相似均可认为服从Berthelot规律。由于色散力不会产生诱导作用,实际诱导相互作用按静电力比例修正。 张季爽和申成对于HF量子计算表明,氢键的形成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1.HF偶极矩的取向力;2.HF分子最高被占用轨道与另一分子最低空余轨道发生轨道重叠和电荷转移作用,即类共价键。3,分子间电子云的排斥作用。4.分子间的诱导偶极作用,非常微弱。氢键的本质也是静电相互作用,主要是偶极作用能和静电作用能近似可以用广义范德华力计算式计算,氢键作用是氢键力的几何平均值服从Berthelot规律。 由此来看,氢键包含”分子间作用力“集合所构成的”元素“,两个集合有交集。但是氢键还具有它所不具有的特征轨道重叠与电荷转移。 超强氢键 具有类似共价键本质,在学术上有争议,必须和分子间作用力加以区分。 很多弱相互作用,既存在于分子内又存在于分子间(从量子化学角度来看);而且可以向化学键转化。所以笔者建议用更严格的辞汇统称为“次级键”,而不再用分子间作用力来涵盖全部的弱相互作用。 另外,由于存在争议,其从属概念的辨析取决于对”分子间作用“的基本定义。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hn M. Prausnitz指出:”我们对分子间作用力认识远远不够,目前只局限于简单理想情况“。 笔者认为因此在基础教育,比如中学教育,不必严格区分从属关系,重点在于了解性质。无论说氢键属于或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都不算错误。要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概念的辨析从属关系的考试题可以从考试中剔除(考谁属于谁是没有意义的),可以休矣!学生更重要的在于了解,氢键的特性以及几何平均关系、不严格饱和性和方向性、熔沸点、溶解度影响、稳定性以及π氢键等等。因为我们对分子间作用力认识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参见2011IUPAC对氢键的重新定义来看。 氢键是比我们以为的要更加模糊的实体。IUPAC的成员之一、印度科技大学的高塔姆·丹瑟拉朱表示:“它同明显的边界之间没有相互关系。” 丹瑟拉朱表示,这不仅仅与语义学有关。一个新的定义将对抗化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有关氢键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的误解,并且鼓励他们思考氢键在新的环境——比如考虑到形成有机分子并采用一种以前认为不可能的反应方式下的影响。探索这条道路可能有助于我们研发出更加便宜的、更加环保的有机物,远离目前对有毒的、昂贵且包含了珍贵金属元素的催化剂的依赖。

重新定义

上文讨论的氢键给出的定义均是传统鲍林定义,而在2011年IUPAC给出了 重新定义 。 氢键就是键合于一个分子或分子碎片X—H上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之间形成的吸引力,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之分,其X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强。可表示为X—H……Y—Z 。“……”是氢键。 X—H是氢键供体,Y是氢键受体,Y可以是分子、离子以及分子片段。受体Y必须是富电子的,可以是含孤对电子的Y原子也可以是含π键的Y分子,X,Y相同原子时形成对称氢键。 IUPAC给出的氢键六准则:
  1. 氢键形成主要源于静电作用力。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电荷迁移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导致H原子核Y原子之间形成部分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由离散作用所引起。
  2. X与氢原子间形成正常的共价键X—H是极性键。H……Y的强度随X电负性增加而增加。
  3. X—H……Y之间的二面角是直线或接近180度。氢键越强H……Y距离越短。
  4. 氢键形成使得X—H距离增长,结构变化反映在X—H红外伸缩频率红移。且增加X—H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有效截面。X—H……Y中X—H键长增加得越多,H……Y氢键就越牢固,一些新的振动模式也相继形成。
  5. NMR谱中X—H……Y—Z氢键的形成导致X和Y原子之间氢键自旋-自旋耦合以及核Overhauser效应增强氢键还产生特征NMR信号,X—H上H原子质子去禁止。
  6. 氢键的吉布斯自由能大于体系热能。
规则1指出,氢键源于静电作用,色散相互作用不再认为是氢键,而规则6是为弱氢键提供能量判断的底线。IUPAC规则指出,氢键形成可以看做质子迁移反应杯部分激活的先兆。氢键网状结构表现出来的协同现象,导致氢键性质不具备按队相加性。 氢键在成键方向的最优选择影响晶体的结构堆积模式。氢键电荷迁移估算表明氢键相互作用能与供体和受体间电荷迁移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氢键体系电荷密度拓扑分析,X,Y原子间会显示一条连线X、Y以及键临界点的键径。

研究进展

拍摄氢键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3年11月22日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这不仅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为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 研究 这一成果发表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被评价为“一项开拓性的发现,真正令人惊叹的实验测量”“是一项杰出而令人激动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这项研究是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裘晓辉和副研究员程志海领导的实验团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季威领导的理论计算小组合作完成的。裘晓辉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一种专门研究分子、原子内部结构的显微镜——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核心部件的创新,极大提高了这种显微镜的精度,终于首次直接观察到氢键,为争论提供了直观证据。另外据称,氢键有望解决姆潘巴现象。 氢键的高清晰照片能帮助科学家理解其本质,进而为控制氢键、利用氢键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未来有可能人工影响或控制水、DNA和蛋白质的结构,生命体和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有可能因此而改变。如支撑DNA双螺旋结构的就是氢键,氢键还能解开和复制,在生命遗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报导

2013年这一年中,从分子结构到遥远的星球,科学界继续带给人们众多惊奇,以下便是《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图片。运用原子力显微镜,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绍兴籍科学家裘晓辉和他的队友们首次成功捕捉到了氢键的图像。图中加了黄色标示的即为氢键。 氢键

相关推荐

次级键包括

次级键是指分子中相对较弱的键,通常比主键(如共价键和离子键)更容易被断裂。次级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氢键:指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极性化合物与带有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如氧、氮、氟等)形成的键。氢键是生物分子中非常重要的次级键之一,例如蛋白质和DNA分子中的氢键。2. 范德华力:指分子之间由于电子云的运动而形成的短暂偶极矩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最弱的相互作用力,但在许多分子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疏水作用:指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与其它非极性分子或溶剂中的非极性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疏水作用在生物分子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脂质双层中的脂肪酸分子之间的疏水作用。4.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指带电离子与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在生物分子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蛋白质和DNA分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3-07-03 05:38:191

次级键包括哪些 次级键有什么

1.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增强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外,它是各种依赖于氢键、弱共价键和范德华力(即分子间力)的分子内和分子间力的总称。 2. 疏水键。疏水键是多肽链上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水而相互靠近并附着在一起。它在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3.离子键。指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盐类,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以及活性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点和硬度有关。 4. 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高的原子x成共价键。当它靠近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时,会发生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以X-Hu2026Y以氢为介质在X和Y之间生成,称为氢键。
2023-07-03 05:38:421

次级键包括哪些

1、次级键secondarybond: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2、疏水键。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开水而造成相互接近、粘附聚集在一起。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这是疏水键3、离子键。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这是离子键4、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023-07-03 05:38:491

次级键是什么意思

次级键是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当原子间距离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次级键(secondary bond)。次级键理论关系:氢键(X—HY)和没有氢原子参加的XY间弱作用力(不算化学键)都属于次级键。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对于一系列化合物中的Hg—N键的研究发现,Hg和N之间的距离是在从共价半径之和(约210pm)到范德华半径之和(约330pm)的区间内连续分布的。这说明次级键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同时也说明化学键、次级键和范德华力之间三者之间的界限是很难明确划分的。
2023-07-03 05:39:101

什么是次级键?

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当原子间距离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次级键。对于一系列化合物中的Hg-N键的研究发现,Hg和N之间的距离是在从共价半径之和(约210pm)到范德华半径之和(约330pm)的区间内连续分布的。这说明次级键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同时也说明化学键、次级键和范德华力之间三者之间的界限是很难明确划分的。扩展资料:蛋白质中次级键包括 :1、疏水键。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开水而造成相互接近、粘附聚集在一起。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2、离子键。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3、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级键
2023-07-03 05:39:509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次级键。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次级键,包括离子健、疏水键、范德华力等。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次级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扩展资料: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特点介绍:1、含多种二级结构单元;2、有明显的折叠层次;3、为紧密的球状或椭球状实体;4、分子表面有一空穴(活性部位);5、疏水侧链埋藏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暴露在分子表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三级结构
2023-07-03 05:40:191

次级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有什么区别

完全没有关系,次级键根本就不是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指相同的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相同不只是种类相同,还要求化学环境相同,即如果两个碳上面连的原子不同的话,这两个碳之间的键也不是非极性的。次级键指的是远远不如共价键吗,但是比范德华力要强一些的作用力,主要有氢键(名字叫键但不是键)等,具体的话你补充问题我会增加回答,反正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2023-07-03 05:40:362

次级键是非共价键吗?

完全没有关系,次级键根本就不是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指相同的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相同不只是种类相同,还要求化学环境相同,即如果两个碳上面连的原子不同的话,这两个碳之间的键也不是非极性的。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当原子间距离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次级键(secondary bond)。
2023-07-03 05:40:441

下列化学键中,属于次级键的是()。

下列化学键中,属于次级键的是()。 A.氢键B.离子键C.范德华力D.共价键正确答案: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
2023-07-03 05:40:581

维持蛋白质结构稳定的两种共价键是什么

维持蛋白质结构稳定的两种共价键是什么?总之,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而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的稳定性的是次级键。次级键是非共价键,属于次级键的有氢键,盐键,疏水键或称疏水力。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主要连接键是肽键。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上的主链有规则的折叠方式,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无规则卷曲,Ω环等。靠氢键维持。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是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其主要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来维持(非共价键)。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主要靠次级键(非共价键)维持。
2023-07-03 05:41:073

请问非共价键和次级键有什么区别

完全没有关系,次级键根本就不是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指相同的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相同不只是种类相同,还要求化学环境相同,即如果两个碳上面连的原子不同的话,这两个碳之间的键也不是非极性的.次级键指的是远远不如共价键吗,但是比范德华力要强一些的作用力,主要有氢键(名字叫键但不是键)等,具体的话你补充问题我会增加回答,反正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2023-07-03 05:41:292

请问共价键是次级键吗?

共价键是次级键次级键是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和弱的范德华作用之间的各种化学键的总称。
2023-07-03 05:41:372

蛋白质高级结构中次级键作用力微弱但却是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原因何在?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如肽键和二硫键都属于共价键。氢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构象的作用力。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疏水性较强的氨基酸的非极性侧链避开水相粘附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孔穴,对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重要作用。盐键是由蛋白质中正负电荷的侧链基团互相接近,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吸引力这些次级键在维持蛋白质三四结构的构象上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而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的稳定性的是次级键。次级键是非共价键,属于次级键的有氢键,盐键,疏水键或称疏水力,范德华力等。
2023-07-03 05:41:462

离子键是次级键吗,百科上说不是,练习册上说是

所谓的次级键就是弱相互作用,说白了,不是化学键,因为化学键是强相互作用。离子键属于强相互作用也就是化学键,所以不是次级键。
2023-07-03 05:41:553

范德华力和氢键属于次级键,而次级键属于化学键的一种。可是为什么书上说氢键和范德华力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和范德华力是属于分子间作用力,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氢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次级键,这个说法有点误会。正规的描述应该是:范德华力的强度比化学键的键能要小1-2个数量级,氢键的强度通常比范德华力强一点,与弱的化学健(次级键)的强度相比,属于同一数量级。
2023-07-03 05:42:043

什么叫次级键和反馈键?

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和弱的范德华作用之间的各种化学键的总称。氢键(X—H…Y)和没有氢原子参加的X…Y间弱化学键都属于次级键。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 反馈键 一般认为,配体向中心原子给电子,但结合在一起后,由于相距很近,中心原子的某些轨道会与配体的某些轨道(空轨道,反键轨道)有部分重合,上面的电子会与配体成键,这就是反馈键。它有利于配体和中心原子的相互作用。 反馈键发生在某些配合物中,其中金属的派电子由于轨道的作用被分散到配体上的反键轨道上去了。
2023-07-03 05:42:121

共价键与非共价键(次级键)的区别

大哥可以参考这个非共价键http://baike.baidu.com/view/3014248.htm次级键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391.htm?fr=ala0_1共价键http://baike.baidu.com/view/29292.htm
2023-07-03 05:42:211

什么是蛋白质次级键

蛋白质次级键是指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包括氢键、离子键、疏水键、二硫键以及范德华引力。
2023-07-03 05:42:313

次级键对蛋白质的稳定有什么作用?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如肽键和二硫键都属于共价键。氢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构象的作用力。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疏水性较强的氨基酸的非极性侧链避开水相粘附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孔穴,对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重要作用。盐键是由蛋白质中正负电荷的侧链基团互相接近,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吸引力这些次级键在维持蛋白质三四结构的构象上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而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的稳定性的是次级键。次级键是非共价键,属于次级键的有氢键,盐键,疏水键或称疏水力,范德华力等。
2023-07-03 05:42:40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特点以及主要维持作用力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就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sequence),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等高级结构,成百亿的天然蛋白质各有其特殊的生物学活性,决定每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α-螺旋的结构特点如下:(1)多个肽键平面通过α-碳原子旋转,相互之间紧密盘曲成稳固的右手螺旋。(2)主链呈螺旋上升,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相当于0.54nm,这与X线衍射图符合。(3)相邻两圈螺旋之间借肽键中C=O和H_形成许多链内氢健,即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中的NH和前面相隔三个残基的C=O之间形成氢键,这是稳定α-螺旋的主要键。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迭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主要靠次级键,包括氢键、疏水键、盐键以及范德华力(Van der Wasls力)等。具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rternary structure)。其中,每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subunit)。四级结构实际上是指亚基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及接触部位的布局。亚基之间不含共价键,亚基间次级键的结合比二、三级结构疏松,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可分离为其组成的亚基,而亚基本身构象仍可不变。
2023-07-03 05:42:501

请问氢键是不是次级键

是。所谓次级键是指介于化学键和一般分子间作用力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氢键是典型的次级键。
2023-07-03 05:43:172

酒精让蛋白质变性后成为什么

  酒精让蛋白质变质成为多肽。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键维持的,而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分子就从原来有序的卷曲的紧密结构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状结构。所以,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而亲水基团在表面的分布则相对减少,至使蛋白质颗粒不能与水相溶而失去水膜,很容易引起分子间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蛋白质在酒精的作用下,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变为多肽。
2023-07-03 05:43:241

稳定肌红蛋白的化学键

稳定肌红蛋白的化学键:共价键(这里指二硫键)和次级键(包含氢键、离子键等多种化学键和作用力)。人体内的蛋白质经水解后可释放出20多种氨基酸,现有氨基酸根据侧链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四类:非极性、极性中性、碱性和酸性氨基酸。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是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其主要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来维持(非共价键)。三级结构肌红蛋白( myoglobin,Mb)是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贮存和分配氧的蛋白质。潜水哺乳类如鲸海豹和海豚的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十分丰富,以致使它们的肌肉呈棕红色。由于肌红蛋白贮存氧使这些动物能长时间地潜在水下。肌红蛋白是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辅基血红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700,含153个氨基酸残基。除去血红素的脱辅基肌红蛋白称珠蛋白(globin),它和血红蛋白的亚基(α-珠蛋白链和β-珠蛋白链)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明显的同源性,它们的构象和功能也极其相似。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肌红蛋白
2023-07-03 05:43:32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特点以及主要维持作用力

1.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肽链中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每种蛋白质都有唯一而确切的氨基酸序列。2.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肽链并非直链状,而是按一定的规律卷曲(如α-螺旋结构)或折叠(如β-折叠结构)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这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亚氨基(—NH—)上的氢原子和羰基上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而实现的。3.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链还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进一步形成更复杂的三级结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正是通过这种结构使其表面的空穴恰好容纳一个血红素分子。4.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按一定空间排列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聚集体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如血红蛋白由4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构成,其中两个是α-链,另两个是β-链,其四级结构近似椭球形状。维持作用力:用约20种氨基酸作原料,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将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成肽链。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而连接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通过缩合反应,在羧基和氨基之间形成的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叫做肽键。由肽键连接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扩展资料: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蛋白质
2023-07-03 05:43:496

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又叫做范德华力,它随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有影响。  氢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通常也可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相对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某些物质的性质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指存在于分子(molecule)与分子之间或惰性气体(noble gas)原子(atom)间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具有加和性属于次级键。  氢键(hydrogen bond)、范德华力、盐键、疏水作用力、芳环堆积作用、卤键都属于次级键(又称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氢键属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取决于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按照广义范德华力定义[引力常数项可将各种极化能(偶极(dipole)、诱导(induced)和氢键能)归并为一项来计算],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按照传统定义:分子间作用力定义为:“分子的永久偶极(permanent dipole)和瞬间偶极(instantaneous dipole)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那么氢键不属于(因为氢键至少包含四种相互作用,只有三种与分子间作用力有交集,但还存在最高被占用轨道与另一分子最低空余轨道发生轨道重叠)。  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内也可以存在于分子间。其次,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量子力学计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另外,氢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严格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而分子间作用力不具有。在“折叠体化学”中,多氢键具有协同作用,诱导线性分子螺旋,而分子间作用力不具有协同效应。超强氢键具有类似共价键(covalent bond)本质,在学术上有争议,必须和分子间作用力加以区分。  若错误的将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卤键看成等同作用,那么分子识别、DNA结构模拟、蛋白质结构堆积,就根本不可能研究了。所以在学术上,这些弱相互作用都统称为次级键。
2023-07-03 05:44:241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因素是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因素是次级键,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等,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 氢键(X—H…Y)和没有氢原子参加的X…Y间弱作用力都属于次级键。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 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当原子间距离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次级键。
2023-07-03 05:44:311

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是指什么相互作用力是指什么

  分子间作用力又叫做范德华力,它随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有影响。  氢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通常也可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相对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某些物质的性质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指存在于分子(molecule)与分子之间或惰性气体(noblegas)原子(atom)间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vanderwaals),具有加和性属于次级键。  氢键(hydrogenbond)、范德华力、盐键、疏水作用力、芳环堆积作用、卤键都属于次级键(又称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氢键属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取决于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按照广义范德华力定义[引力常数项可将各种极化能(偶极(dipole)、诱导(induced)和氢键能)归并为一项来计算],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按照传统定义:分子间作用力定义为:“分子的永久偶极(permanentdipole)和瞬间偶极(instantaneousdipole)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那么氢键不属于(因为氢键至少包含四种相互作用,只有三种与分子间作用力有交集,但还存在最高被占用轨道与另一分子最低空余轨道发生轨道重叠)。  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内也可以存在于分子间。其次,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量子力学计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另外,氢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严格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而分子间作用力不具有。在“折叠体化学”中,多氢键具有协同作用,诱导线性分子螺旋,而分子间作用力不具有协同效应。超强氢键具有类似共价键(covalentbond)本质,在学术上有争议,必须和分子间作用力加以区分。  若错误的将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卤键看成等同作用,那么分子识别、DNA结构模拟、蛋白质结构堆积,就根本不可能研究了。所以在学术上,这些弱相互作用都统称为次级键。
2023-07-03 05:44:391

次级健在氨基酸残基侧链之间的作用

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
2023-07-03 05:44:471

次级键包括哪些

次级键,疏水键,离子键,氢键。次级键secondarybond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离子键。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
2023-07-03 05:45:291

次级键包括哪些

  1、次级键secondary bond: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   2、疏水键。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开水而造成相互接近、粘附聚集在一起。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   3、离子键。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   4、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023-07-03 05:45:361

次级键包括哪些

  1、次级键secondary bond: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   2、疏水键。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开水而造成相互接近、粘附聚集在一起。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   3、离子键。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   4、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023-07-03 05:45:431

次级键包括哪些 次级键有什么

1、次级键secondary bond: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 2、疏水键。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开水而造成相互接近、粘附聚集在一起。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 3、离子键。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 4、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023-07-03 05:45:491

什么是次级键,如何判断哪个是次级键,结构化学?

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当原子间距离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次级键。对于一系列化合物中的Hg-N键的研究发现,Hg和N之间的距离是在从共价半径之和(约210pm)到范德华半径之和(约330pm)的区间内连续分布的。这说明次级键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同时也说明化学键、次级键和范德华力之间三者之间的界限是很难明确划分的。
2023-07-03 05:45:581

次级键的介绍

次级键,化学键的一种,但作用力较弱,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盐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化学键的总称。
2023-07-03 05:46:051

次级键的定义

次级键secondary bond: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依靠氢键、盐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化学键的总称 。
2023-07-03 05:46:191

非极性共价键和次级键有什么区别

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而次级键不属于化学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两者的描述对象不一样。非极性共价键: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所形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电负性相同,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整个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重合,这种分子叫做非极性分子,这种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分子结构比较对称的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具有非极性共价键,如:BF3,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等次级键: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和弱的范德华作用之间的各种化学键的总称。氢键(X—H…Y)和没有氢原子参加的X…Y间弱化学键都属于次级键。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
2023-07-03 05:46:342

非极性共价键和次级键有什么区别

非极性共价键 属于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而次级键 不属于 化学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两者的描述对象不一样。非极性共价键: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所形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电负性相同,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整个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重合,这种分子叫做非极性分子,这种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 分子结构比较对称的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具有非极性共价键,如:BF3,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等次级键:典型的强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和弱的范德华作用之间的各种化学键的总称。氢键(X—H…Y)和没有氢原子参加的X…Y间弱化学键都属于次级键。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
2023-07-03 05:46:431

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次级键)有()

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次级键)有() A.氢键、离子键B.疏水作用、范德华力C.肽键、二硫建D.酯键、二硫建正确答案: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
2023-07-03 05:46:491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什么?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次级键,包括离子健、疏水键、范德华力等。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次级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相关特点1、含多种二级结构单元。2、有明显的折叠层次。3、为紧密的球状或椭球状实体。4、分子表面有一空穴(活性部位)。5、疏水侧链埋藏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暴露在分子表面。
2023-07-03 05:47:071

蛋白质高级结构中次级键作用力微弱但却是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原因何在?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如肽键和二硫键都属于共价键。氢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构象的作用力。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疏水性较强的氨基酸的非极性侧链避开水相粘附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孔穴,对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重要作用。盐键是由蛋白质中正负电荷的侧链基团互相接近,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吸引力这些次级键在维持蛋白质三四结构的构象上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而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的稳定性的是次级键。次级键是非共价键,属于次级键的有氢键,盐键,疏水键或称疏水力,范德华力等。
2023-07-03 05:47:222

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有哪些?()

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有哪些?() A.-S-S-B.肽键C.疏水作用D.离子键E.磷酸键正确答案:ACD
2023-07-03 05:47:291

谁会这道题:蛋白质中次级键不包括

蛋白质次级键是指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包括氢键、离子键、疏水键、二硫键以及范德华引力。
2023-07-03 05:47:371

蛋白质分子中共价键和次级键

共价键有肽键,二硫键。次级键有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离子键
2023-07-03 05:47:461

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是靠什么键和力维持结构的稳定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道考研生化论述题赏200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如肽键和二硫键都属于共价键。氢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构象的作用力。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疏水性较强的氨基酸的非极性侧链避开水相粘附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孔穴,对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重要作用。盐键是由蛋白质中正负电荷的侧链基团互相接近,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吸引力这些次级键在维持蛋白质三四结构的构象上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共价键形成,而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的稳定性的是次级键。次级键是非共价键,属于次级键的有氢键,盐键,疏水键或称疏水力,范德华力等。
2023-07-03 05:47:561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次级键是()。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次级键是()。 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正确答案:氢键
2023-07-03 05:48:021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次级键,包括离子健、疏水键、范德华力等。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次级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特点1、含多种二级结构单元;2、有明显的折叠层次;3、为紧密的球状或椭球状实体;4、分子表面有一空穴(活性部位);5、疏水侧链埋藏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暴露在分子表面。
2023-07-03 05:48:091

蛋白质在几度下会被破坏?

蛋白质在60度左右会开始变性。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如果变性条件剧烈持久,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如果变性条件不剧烈,这种变性作用是可逆的,说明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不大。这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变性蛋白质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复性。例如胃蛋白酶加热至80~90℃时,失去溶解性,也无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如将温度再降低到37℃,则又可恢复溶解性和消化蛋白质的能力。扩展资料: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键维持的,而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分子就从原来有序的卷曲的紧密结构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状结构(但一级结构并未改变)。所以,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而亲水基团在表面的分布则相对减少,至使蛋白质颗粒不能与水相溶而失去水膜,很容易引起分子间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变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
2023-07-03 05:48:241

维持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分别是

一级结构:肽键。二级、三级结构:各种副价键,主要是氢键,另外还有盐键(-NH3+-OOC-)、酯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金属键等 。四级结构:非共价键(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拓展资料: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它是由基因上遗传密码的排列顺序所决定的。各种氨基酸按遗传密码的顺序,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多肽链,故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键。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1)肽键中的C-N键长0.132nm,比相邻的N-C单键(0.147nm)短,而较一般C=N双键(0.128nm)长,可见,肽键中-C-N-键的性质介于单、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因而不能旋转,这就将固定在一个平面之内。(2) 肽键的C及N周围三个键角之和均为360°,说明都处于一个平面上,也就是说六个原子基本上同处于一个平面,这就是肽键平面。肽链中能够旋转的只有α碳原子所形成的单键,此单键的旋转决定两个肽键平面的位置关系,于是肽键平面成为肽链盘曲折叠的基本单位。(3) 肽键中的C-N既具有双键性质,就会有顺反不同的立体异构,已证实处于反位。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迭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主要靠次级键,包括氢键、疏水键、盐键以及范德华力等。这些次级键可存在于一级结构序号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之间,因此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主要指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间的结合。次级键都是非共价键,易受环境中pH、温度、离子强度等的影响,有变动的可能性。二硫键不属于次级键,但在某些肽链中能使远隔的二个肽段联系在一起,这对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四级结构具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其中,每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四级结构实际上是指亚基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及接触部位的布局。亚基之间不含共价键,亚基间次级键的结合比二、三级结构疏松,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可分离为其组成的亚基,而亚基本身构象仍可不变。
2023-07-03 05:48:379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因素是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因素是次级键,次级键除了典型的强化学键等,依靠氢键以及弱的共价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总称。   氢键(X—H…Y)和没有氢原子参加的X…Y间弱作用力都属于次级键。次级键可根据原子间的距离、核磁共振谱和光谱等实验数据来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态正是以次级键为特征的中间体或活化络合体。次级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生物体系和超分子化学中起重大作用。   反映在分子结构上,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当原子间距离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次级键。
2023-07-03 05:49:311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次级键。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次级键,包括离子健、疏水键、范德华力等。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次级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扩展资料: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特点介绍:1、含多种二级结构单元;2、有明显的折叠层次;3、为紧密的球状或椭球状实体;4、分子表面有一空穴(活性部位);5、疏水侧链埋藏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暴露在分子表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三级结构
2023-07-03 05:4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