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决策树算法原理

2023-07-04 02:56:43
TAG: 算法
共1条回复
血莲丿红尘

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它提供一种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什么值的类似规则的方法。决策树分为分类树和回归树两种,分类树对离散变量做决策树,回归树对连续变量做决策树。

如果不考虑效率等,那么样本所有特征的判断级联起来终会将某一个样本分到一个类终止块上。实际上,样本所有特征中有一些特征在分类时起到决定性作用,决策树的构造过程就是找到这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特征,根据其决定性程度来构造一个倒立的树--决定性作用最大的那个特征作为根节点,然后递归找到各分支下子数据集中次大的决定性特征,直至子数据集中所有数据都属于同一类。所以,构造决策树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根据数据特征将数据集分类的递归过程,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前数据集上哪个特征在划分数据分类时起决定性作用。

一棵决策树的生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指从训练数据中众多的特征中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分裂标准,如何选择特征有着很多不同量化评估标准标准,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生成: 根据选择的特征评估标准,从上至下递归地生成子节点,直到数据集不可分则停止决策树停止生长。 树结构来说,递归结构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剪枝:决策树容易过拟合,一般来需要剪枝,缩小树结构规模、缓解过拟合。剪枝技术有预剪枝和后剪枝两种。

划分数据集的最大原则是:使无序的数据变的有序。如果一个训练数据中有20个特征,那么选取哪个做划分依据?这就必须采用量化的方法来判断,量化划分方法有多重,其中一项就是“信息论度量信息分类”。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有ID3、CART和C4.5等算法,其中C4.5和CART两种算法从ID3算法中衍生而来。

CART和C4.5支持数据特征为连续分布时的处理,主要通过使用二元切分来处理连续型变量,即求一个特定的值-分裂值:特征值大于分裂值就走左子树,或者就走右子树。这个分裂值的选取的原则是使得划分后的子树中的“混乱程度”降低,具体到C4.5和CART算法则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ID3算法由Ross Quinlan发明,建立在“奥卡姆剃刀”的基础上:越是小型的决策树越优于大的决策树(be simple简单理论)。ID3算法中根据信息论的信息增益评估和选择特征,每次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做判断模块。ID3算法可用于划分标称型数据集,没有剪枝的过程,为了去除过度数据匹配的问题,可通过裁剪合并相邻的无法产生大量信息增益的叶子节点(例如设置信息增益阀值)。使用信息增益的话其实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偏向于具有大量值的属性--就是说在训练集中,某个属性所取的不同值的个数越多,那么越有可能拿它来作为分裂属性,而这样做有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另外ID3不能处理连续分布的数据特征,于是就有了C4.5算法。CART算法也支持连续分布的数据特征。

C4.5是ID3的一个改进算法,继承了ID3算法的优点。C4.5算法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C4.5算法产生的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准确率较高;但效率低,因树构造过程中,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多次的顺序扫描和排序。也是因为必须多次数据集扫描,C4.5只适合于能够驻留于内存的数据集。

CART算法的全称是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采用的是Gini指数(选Gini指数最小的特征s)作为分裂标准,同时它也是包含后剪枝操作。ID3算法和C4.5算法虽然在对训练样本集的学习中可以尽可能多地挖掘信息,但其生成的决策树分支较大,规模较大。为了简化决策树的规模,提高生成决策树的效率,就出现了根据GINI系数来选择测试属性的决策树算法CART。

决策树算法的优点:

(1)便于理解和解释,树的结构可以可视化出来

(2)基本不需要预处理,不需要提前归一化,处理缺失值

(3)使用决策树预测的代价是O(log2m),m为样本数

(4)能够处理数值型数据和分类数据

(5)可以处理多维度输出的分类问题

(6)可以通过数值统计测试来验证该模型,这使解释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7)即使该模型假设的结果与真实模型所提供的数据有些违反,其表现依旧良好

决策树算法的缺点:

(1)决策树模型容易产生一个过于复杂的模型,这样的模型对数据的泛化性能会很差。这就是所谓的过拟合.一些策略像剪枝、设置叶节点所需的最小样本数或设置数的最大深度是避免出现该问题最为有效地方法。

(2)决策树可能是不稳定的,因为数据中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树生成。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决策树的集成来得到缓解。

(3)在多方面性能最优和简单化概念的要求下,学习一棵最优决策树通常是一个NP难问题。因此,实际的决策树学习算法是基于启发式算法,例如在每个节点进行局部最优决策的贪心算法。这样的算法不能保证返回全局最优决策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集成学习来训练多棵决策树来缓解,这多棵决策树一般通过对特征和样本有放回的随机采样来生成。

(4)有些概念很难被决策树学习到,因为决策树很难清楚的表述这些概念。例如XOR,奇偶或者复用器的问题。

(5)如果某些类在问题中占主导地位会使得创建的决策树有偏差。因此,我们建议在拟合前先对数据集进行平衡。

(1)当数据的特征维度很高而数据量又很少的时候,这样的数据在构建决策树的时候往往会过拟合。所以我们要控制样本数量和特征的之间正确的比率;

(2)在构建决策树之前,可以考虑预先执行降维技术(如PCA,ICA或特征选择),以使我们生成的树更有可能找到具有辨别力的特征;

(3)在训练一棵树的时候,可以先设置max_depth=3来将树可视化出来,以便我们找到树是怎样拟合我们数据的感觉,然后在增加我们树的深度;

(4)树每增加一层,填充所需的样本数量是原来的2倍,比如我们设置了最小叶节点的样本数量,当我们的树层数增加一层的时候,所需的样本数量就会翻倍,所以我们要控制好树的最大深度,防止过拟合;

(5)使用min_samples_split(节点可以切分时拥有的最小样本数) 和 min_samples_leaf(最小叶节点数)来控制叶节点的样本数量。这两个值设置的很小通常意味着我们的树过拟合了,而设置的很大意味着我们树预测的精度又会降低。通常设置min_samples_leaf=5;

(6)当树的类比不平衡的时候,在训练之前一定要先平很数据集,防止一些类别大的类主宰了决策树。可以通过采样的方法将各个类别的样本数量到大致相等,或者最好是将每个类的样本权重之和(sample_weight)规范化为相同的值。另请注意,基于权重的预剪枝标准(如min_weight_fraction_leaf)将比不知道样本权重的标准(如min_samples_leaf)更少偏向主导类别。

(7)如果样本是带权重的,使用基于权重的预剪枝标准将更简单的去优化树结构,如mn_weight_fraction_leaf,这确保了叶节点至少包含了样本权值总体总和的一小部分;

(8)在sklearn中所有决策树使用的数据都是np.float32类型的内部数组。如果训练数据不是这种格式,则将复制数据集,这样会浪费计算机资源。

(9)如果输入矩阵X非常稀疏,建议在调用fit函数和稀疏csr_matrix之前转换为稀疏csc_matrix,然后再调用predict。 当特征在大多数样本中具有零值时,与密集矩阵相比,稀疏矩阵输入的训练时间可以快几个数量级。

相关推荐

关于奥卡姆剃刀原理

  关于奥卡姆剃刀原理如下:   1、奥姆卡剃刀原理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姆卡的威廉,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2、公元14世纪英国萨里的奥卡姆对当时无止无休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注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都应当被无情的“剃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2023-07-03 23:10:311

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如今奥卡姆剃刀定理常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或可证伪的那一种。世界客观存在即是建立在客观实践之上,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广为世人所知的,则是在近代的企业管理学中。企业管理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战略,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通过奥卡姆剃刀将企业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加强核心竞争力。
2023-07-03 23:10:401

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社会影响:公元 14 世纪,来自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叫威廉,来自奥卡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神学,使科学、哲学从宗教中彻底分离出来,引发了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最终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哲学,完成世界性政教分离,成果表明无神论更为现实。同时,这把剃刀曾经使很多人感到威胁,也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本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2023-07-03 23:10:531

奥卡姆剃刀原理 是怎么介绍的

1、奥卡姆剃刀原理又被称为奥康的剃刀,这一原理是由14世纪的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奥卡姆剃刀原理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的普遍性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应该剃除掉,奥卡姆主张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2、奥卡姆剃刀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不要排成 事情复杂性,这样才能有效的将事情处理好。 3、所罗门诺夫的归纳推理理论是奥卡姆剃刀的数学公式化:在所有能够完美描述已有观测的可计算理论中,较短的可计算理论在估计下一次观测结果的概率时具有较大权重。 4、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哲学家诸如邓斯·司各脱(1265–1308)、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1175-1253)、迈蒙尼德(摩西·本·迈蒙,1138–1204),甚至亚里士多德(384–322 BC)。 5、奥卡姆剃刀定律倡导简化法则,奥卡姆剃刀定律认为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烦琐的事情的最 有效的方式。后来这一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中。
2023-07-03 23:11:161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的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的,其内容是“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例如,我们的组织在不断地膨胀,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文件越来越多,但机构的效率却越来越低。这就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2023-07-03 23:11:221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奥卡姆剃刀”三法原理内容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社会影响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今天,这把阴冷闪光的剃刀又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简单管理对于处于转型和成长时期的中国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简单管理本身却不是简单。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应用实例 今天,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科学 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 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 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注意这个 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Law of parsimony),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 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 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 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 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管理学 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但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广为世人所知的,则是在近代的企业管理学中。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 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 向。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管理、组织管理、 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战略,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通过奥卡姆剃 刀将企业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加强核心竞争力。 经济学 投资需要策略,在投资市场,太保守不行,太冒险也不行。投资市场是复杂的,不少投资者整天在忙忙碌碌地分析、研究和频繁操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却依 然难以应付市场中庞杂的信息。 面对复杂当投资市场,应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化自己的投资策略,对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然后采取步骤去摆脱它们。 日常生活 作为一种思维理念,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些领域,事实上,奥卡姆剃刀在社会各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奥卡姆剃刀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 能把事情处理好。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你用奥卡姆剃刀改变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 评价 一、对奥卡姆剃刀原则总的看法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决策原则,它具有局限性;作为一种原则,它又具有应用的广泛性(适用于各个领域),对它做任何改动就会破坏它应用的广泛性。它是一个基本原则,原理很简单:简单得让许多人难以置信,也简单得让一些人置条件于不顾而乱用(使它成了屠刀)。 二、奥卡姆剃刀原则适用的特定条件 1.对同一事物要有两种以上的解释。 注:a.这里的“解释”指的是让人能接受的解释。比如,震动论在天涯科学论坛上不被接受,要排出它只能用其它方法而不能用奥卡姆剃刀; b.这个事物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只有患“科学癖”(我发明的词)才努力地去将奥卡姆剃刀原则“科学化”。 2.因特殊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 比如:在任何论坛上,我们允许各种能够接受的解释同时存在,那么就不能用奥卡姆剃刀。 三、奥卡姆剃刀原则是真、善、美的统一 社会文明(真、善、美)越往前发展,真、善、美的联系就越紧密。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基本上就可以通过“美”或“善”来相信科学、通过科学来相信“美”或“善”。至于美或善与科学为什么会趋于统一?恐怕就是上帝的杰作了。 至少,奥卡姆剃刀原则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决策前对每种解释都喜爱有加;决策时要忍痛割爱;决策后依然恋恋不舍。个别人为了排除异己,苦于没有借口,就在科学典籍搜索,找到奥卡姆剃刀后就用来作为“杀人的屠刀”。这种做法是对奥卡姆剃刀原则最大的玷污。 四、奥卡姆剃刀原则的科学特征 形象地说,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它的思维方式与概率类似。如果概率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那么奥卡姆剃刀原则也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请相信它吧! 五、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可发展观 利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作出决策后,如果随着条件的变化我们能够对当初的几种解释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就可以重新再作决策。但不能因此对原先的决策进行指责(可以进行反思)。 六、奥卡姆剃刀原则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其实,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重要的是看会不会用。 “奥卡姆剃刀”三法 对于组织在目标设置与执行过程中因上述种种原因而出现的目标曲解与置换,有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即“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这也正是“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具体而言,有三种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目标曲解与置换现象的发生: 1.精兵简政,不断简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扁体化与组织结构非层级化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组织中上下有序的传统规则被淡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基层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有可能参与部门目标甚至于组织目标的制定,组织内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级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网络化的即时式双向沟通。在这种组织中,顾客的需要成为员工行动的向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由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得到最大程度地消除。 2.关注组织的核心价值,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专长 也就是说,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就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韦尔奇上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时,从简洁高效的角度出发,提出“非一即二”原则: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本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卖掉。 3.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书作业 事实上,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尽管导致组织目标曲解与置换的原因很多,但奥卡姆剃刀定律对解决目标的曲解与置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理念与思路。
2023-07-03 23:11:411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 Razor)是由14的世纪哲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是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奥卡姆剃刀在科学上的应用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2023-07-03 23:11:511

奥卡姆剃刀理论具体是怎样的,它科学吗?

奥卡姆剃刀理论:又称奥康的剃刀,由14世纪的威廉(提出。原理具体:“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表明意思就是“简单有效的原理”。公元 14 世纪,威廉对当时关于“共相”“本质”的议论感到厌倦,著书立说,承认存在的东西,认为空洞的普遍性都是无用的,应当被“剃除”。他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他叫威廉,来自于奥卡姆,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理论。剃刀出鞘后,剃秃了经院哲学和基督神学,使科学、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类型的哲学,完成较大范围内的政教分离,无神论更为现实。使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受到伤害。然而,未损害刀的锋利,,经过数百年,早已超越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深刻的一层意义。如今这把剃刀向企业管理发出挑战,指出许多东西有害无益,被这些麻烦压跨。我们的社会膨胀,制度烦琐,文件多,效率低。被迫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化繁为简的管理方法为什么将复杂变简单?复杂易使人迷失,简单利于理解。随着社会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资源,管理者时间有限,终日忙忙碌碌却鲜有成效,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的界限,成为失败的管理者。管理之道就是简化,简化意味着对事务的掌控。简单管理:对处于成长时期的企业具有意义,简单管理本身却不是想象的简单。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是简单的事情,把事情变简单却是复杂的一件事情。一些人以“无为而治”、概括简单管理的真正含义,又有几人能游刃有余?
2023-07-03 23:11:571

七大交互设计定律之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 )

奥卡姆剃刀原则的精髓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指的是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举例来说,在科学领域中,如果多个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个现象,那么采用假设最少者最可能是正确的。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就是:流程精简,剃节点;组织扁平,剃部门;战略专注,剃功能。 它是由出生在英国奥卡姆的威廉提出,以他的出生地命名。 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进行网页设计,雅虎UED在其《交互设计原理之奥卡姆剃刀原理》中提到了科学设计简单网页设计的方法: 1. 只放置必要的东西 简洁网页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只展示有作用的东西,其他的都没有。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提供给用户很多的信息,你可以用“更多信息”的链接来实现这些。 例如必应以高清大图为背景,只放分类导航、设置与登录信息和最重要的搜索框。 2. 减少点击次数 让你的用户通过很少的点击就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要让他们找一个内容找得很累。 例如苹果官网,导航为各种不同设备分类,首页展示最新产品,便于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寻找想要购买的产品。 3. “外婆”规则 如果你的外婆(其他老点的人)也能轻松的使用你的页面,你就成功了。 4. 减少段落的个数 每当你的网页增加一段,页面中主要的内容就会被挤到一个更小的空间。那些段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而是让顾客们知道更多他们不想了解的东西。 如石墨文档的官网介绍,将图片配合分点介绍,文字介绍仅展示核心要点。 5. 给予更少的选项 做过多的决定也是一种压力,总体来说,用户希望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思考的少一点。我们在展示内容的时候要努力减少用户的思维负担,这样就会使浏览者使用更顺畅,心态更平和。 如天猫国际相比淘宝网页面更加简洁,而淘宝提供更多分类与选项。
2023-07-03 23:12:211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如何形成的?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威廉提出的,他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锤炼,它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首先,我们来谈谈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目标管理中的运用,即“奥卡姆剃刀”三法,这三种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目标曲解与置换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正是“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1.精兵简政,不断简化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非层级化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组织中上下有序的传统规则被淡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基层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有可能参与部门目标甚至组织目标的制订。组织内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级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网络化的即时式双向沟通。在这种组织中,顾客的需要成为员工行动的向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由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得到最大程度的消除。2.关注组织的核心价值,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专长也就是说,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才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韦尔奇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时,他发现通用电气现有的产品线既长且乱,总共有350种产品,从制造核反应堆到微波炉,从组装机器人到制造蒸汽熨斗,业务组合不但大而且分散。为了提高竞争力,韦尔奇提出非一即二(No.1orNo.2)的原则,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本行业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将公司卖掉。1994年,为通用电气带来90%利润的15个事业部进入了应该保留的业务圈内,同时放弃了117个事业部和产品,包括煤矿、半导体、烧烤器、吹风器和钟表,最终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3.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书作业事实上,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尽管导致组织目标曲解与置换的原因很多,但奥卡姆剃刀定律对解决目标的曲解与置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理念与思路。美国最大的证券网站etrade.com曾成功运用这把“剃刀”,推出了一次惊世骇俗的品牌推广活动,口号就是“踢开你的经纪人”,实在的承诺,中肯的直白,一面世便引起了巨大的共鸣,从而大赚其钱。无独有偶,美国网上杂货店Drugstore.coin也曾推出一则很有意思的广告。广告中,身穿白色制服的“服务小队”成员像圣诞老人一样从壁炉中钻出,或像《碟中谍》中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从天而降,为顾客及时递送日常用品。该广告为了突出“时间”的主题,“剃掉”了一切无用的废话,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出发点是,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记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讲的是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说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于是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同样的事情,采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你认为哪个更好呢?今天,这把阴冷闪光的剃刀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2023-07-03 23:12:281

奥多姆的剃刀的原理是什么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的剪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多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的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2023-07-03 23:12:571

《墨菲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把握关键,化繁为简 “简单”,真正的大智慧 近几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精兵简政”、“精简机构”、“删繁就简”等一系列追求简单化的观念在整个社会不断深入和普及。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这正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管理组织越来越完善化、体系化和制度化,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容忽视的机械化和官僚化。于是,文山会海和繁文缛节便不断滋生。可是,国内外的竞争都日趋激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快与慢已经决定其生死。如同在竞技场上赛跑,穿着水泥做的靴子却想跑赢比赛,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脱掉水泥靴子,比别人更快、更有效率,领先一步,才能生存。换言之,就是凡事要简单化。 很多人会问:“简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看了下面的例子,我们自然就会明白。 有人曾经请教马克·吐温:“演说词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讲了一件亲身感受的事:“有个礼拜天,我到教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动容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的苦难生活。当他讲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捐助50元;他接着讲了10分钟,此时我就决定将捐款减到25元;最后,当他讲了1个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听众请求捐款时,我已经厌烦之极,1分钱也没有捐。” 在上面马克·吐温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向求教者说明:短小精悍的语言,其效果事半功倍;而冗长空泛的语言,不仅于事无益,反而有碍。 事实上,不仅语言如此,现实生活亦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化,剃除不必要的生活内容。这种简化的过程,就如同冬天给植物剪枝,把繁盛的枝叶剪去,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每个园丁都知道不进行这样的修剪,来年花园里的植物就不能枝繁叶茂。每个心理学家都知道如果生活匆忙凌乱,为毫无裨益的工作所累,一个人很难充分认识自我。 为了发现你的天性,亦需要简化生活,这样才能有时间考虑什么对你才是重要的。否则,就会损害你的部分天资,而且极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简化呢?很简单,就是重新审视你所做的一切事情和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后运用奥卡姆剃刀,舍弃不必要的生活内容。 博恩·崔西是美国著名的激励和营销大师,他曾与一家大型公司合作。该公司设定了一个目标:在推出新产品的第一年里实现100万件的销售量。该公司的营销精英们开了8个小时的群策会后,得出了几十种实现100万件销售量的不同方案。每一种方案的复杂程度都不同。这时,博恩·崔西建议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奥卡姆剃刀原理。 他说:“为什么你们只想着通过这么多不同的渠道,向这么多不同的客户销售数目不等的新产品,却不选择通过一次交易向一家大公司或买主销售100万件新产品呢?” 当时整个房间内鸦雀无声,有些人看着博恩·崔西的表情就像在看一个疯子。然后有一名管理人员开口说话了:“我知道一家公司,这种产品可以成为他们送给客户的非常好的礼物或奖励,而他们有几百万客户。” 最后,根据这一想法,他们得到了一笔100万件产品的订单。他们的目标实现了。 可见,不论你正面临什么问题或困难,都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或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简便的方法,为你实现同一目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记住苏格拉底的话:“任何问题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步骤最少的办法。”正如奥卡姆剃刀定律所阐释的,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要保持事情的简单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地将事情处理好。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 面对同样的问题,两家公司采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无论从经济成本方面,还是资源消耗角度,相信第二种方案的优势都是不言而喻的。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如果有多个类似的解决方案,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最智慧的选择。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勇敢地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以选择最智慧的解决方案。 剃掉复杂,切勿乱删 相传,有位科学家带着自己的一个研究成果请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随意地看了一眼最后的结论方程式,就说:“这个结果不对,你的计算有问题。”科学家很不高兴:“你过程都不看,怎么就说结果不对?”爱因斯坦笑了:“如果是对的,那一定是简单的,是美的,因为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的。你这个结果太复杂了,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科学家将信将疑地检查自己的推导,果然如爱因斯坦所言,结果不对。 也许你认为奥卡姆剃刀只存在于天才的身边,其实,它无处不在,只是有待人们把它拿起。当我们绞尽脑汁为一些问题烦恼时,试着摒弃那些复杂的想法,也许会立刻看到简单的解决方法。人生的任何问题,我们都可运用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是最公平的,无论科学家还是普通人,谁能有勇气拿起它,谁就是成功的人。 越复杂越容易拼凑,越简单就越难设计。在服装界有“简洁女王”之称的简·桑德说:“加上一个扣子或设计一套粉色的裙子是简单的,因为这一目了然。但是,对简约主义来说,品质需要从内部来体现。”她认为,简单不仅仅是摈除多余的、花哨的部分,避免喧嚣的色彩和繁琐的花纹,更重要的是体现清纯、质朴、毫不造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简单”,不是乱砍一气,而是在对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之后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正如一个雕刻家,能把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因为他胸中有丘壑。如果你抓不住重点,找不到要害,不知道什么最能体现内在品质,运用剃刀的结果只能是将不该删除的删除了。 那么,我们要合理地使用奥卡姆剃刀,不能盲目。例如,IBM在电脑产品营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其前CEO郭士纳所指,他们具有非常有优势的集成能力。然而,其广告宣传语却将这一点删掉了,留下推广小型电脑的“小行星问题的解决方法”。结果,IBM自然未能凭这则广告获得区别于其他电脑的地位。可见,没有什么比删掉自己的优势更可悲了。 所以,在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时,要将其用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是盲目乱删。
2023-07-03 23:13:101

苏江:上帝是否存在?奥卡姆剃刀原理来解释。

“上帝是否存在”,是一个非常主观地问题。上帝的存在只记载在古老的圣经里,大约是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写的。 除非上帝真的现身,你也无法证实它真的存在,即便现身,你也无法正是它是上帝,或者,它是外星人? 同时,你也无法证伪,你没有看到上帝,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所以,你没办法证明上帝存在论是错的。 激烈的争辩延续千年,由宗教理念引起的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纯正的理论派来说,上帝存在,终究只是一个理论,要解答一个理论,还是要用另一个理论来破除。 这里,一个非常实用的思维工具就是——奥卡姆剃刀。 对于奥卡姆剃刀原理,我们大多数只记住了四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上体是实体吗? 延伸版的奥卡姆剃刀,可以引出这几个字: 如无必要,勿增假设。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是由5条公设所导出,从最简单的:“两点之间,可以做一条直线”。 第五条:“过线外一点只能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第五条稍显冗长,而且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于是有些数学家就提出,第五公设究竟能不能作为公设,还是应该作为定理,这个问题还是有纠结和争论的地方。 恰恰是这个条公设,决定了它的理论上层是平面几何,还是曲面几何。黎曼正是在第五公设上做文章,引出了它浩浩荡荡的黎曼几何。 奥卡姆剃刀:能简则简,多余的没有意义。 回到上帝是否存在这个话题, 争论两方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正方: 所以我们没见过上帝。 反方: 所以我们没见过上帝。 究竟听谁的呢?作为非宗教主义者,反方的说法似乎更简约。 正方使用了2个假设,而反方只用了1个假设,就解释了问题。 如无必要,勿增假设。 如果一个理论奇思妙想,但并没有实际可供检验的依据,所以,你没法把它和不存在区别开来,在没有依据的基础上,加上再多的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意义的n个假设 vs 不存在的1个假设,两方都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所以,在双方都没有更多证据之前,倾向于假设少的一方,是更符合精简原理,是更有益的。 讨论没有意义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同理,使用奥卡姆剃刀原理,无数类似问题,就可以化解了。 外星人是否存在? 美人鱼是否真的存在? 天堂是否存在? 灵魂是否存在? 奥特曼是否存在? 平行宇宙是否存在? 圣诞老人是否存在? 相信在问这些问题之前,各自心里都会预设自己的答案了。 正如很多年前的一首歌所唱:God is a girl, whatever you say, can you believe it…. 上帝要存在,还要是个女孩,假设未免过多,还是算了吧。 我们要讲究实实在在的证据,如果没有实际证据,或许,宁愿相信不存在为上策。
2023-07-03 23:13:161

剃刀原理都有哪些

  1、奥卡姆剃刀原理:又称奥康的剃刀,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2、格里斯剃刀原理:即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考虑语境。   3、汉隆剃刀原理:即非蠢即坏的时候,一般优先考虑是愚蠢。   4、休谟剃刀原理:指某个条件不足以完全产生其后果,那么只能作为其后果产生原因的一个因素。   5、希钦斯剃刀原理:指没有证据下提出的主张同样可以在没有证据支持下驳回。   6、阿尔德剃刀原理:即如果一个主张无法经过实验或者观察作为依据和证伪,就不值得讨论。
2023-07-03 23:13:251

什么叫做奥卡姆剃刀?能举例一个具体例子吗?

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扩展资料: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广为世人所知的,则是在近代的企业管理学中。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战略,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通过奥卡姆剃刀将企业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加强核心竞争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卡姆剃刀
2023-07-03 23:13:455

奥卡姆剃刀原理的体会

有一则童话叫皇帝的新装。皇帝未穿衣服走在大街上,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1种解释是假设皇帝穿的衣服,假设聪明人才能看到这件衣服,假设我不聪明,那么我看到的就是不穿衣服的皇帝。而另外一种解释是,假设皇帝没有穿衣服,那么我看到的就是没有穿衣服的皇帝。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第2种解释应该更为接近真理。 我们常常将失败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家庭背景不好,颜值不高,不够年轻,遇人不淑。心情压力太大。然而其实最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你不想。 举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M学生是一个在校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却非常热爱英语,参加英语培训营两次,第3次就成了师范教练。在此期间她不是一个思想复杂的人。用她的话来说:我每天想的事就是,Where Can I input material? Where can I output the material i have learned.能成为师范教练,毫无疑问她的水平肯定是不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员水平就不高,甚至有些人比她的水平要高。可是在其他的学员中,有更多这样的声音:我的发音漂亮吗?我的语法正确吗?我够格做一个英语老师吗?我的进步快吗?M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示范老师,她所做的就是,毫不犹豫的贯彻执行了现老师的方针。顺便插播一段,M学生在自己学校里面还参加了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并取得了第1名,并想借此来宣传训练营老师的学习方法。这种许多人以为遥不可及的梦对于别人来说瞬间变得唾手可得。再问一次,你想学好英语吗?是的我想。那么剃除那些与英语无关且无用的东西吧。(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漂亮的发音,准确的语法无用,而是说胡思乱想无用,你除了想学好英语,还想了很多其他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 那么,当我们的注意力分成若干份,就意味着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分配的注意力都是有限且不足的,那么由此取得成就的概率也就是很低的。每个人的一生中,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多,几率却很低。回想一下,我们每一次在机会面前,都做了什么都想了什么?也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 奥卡姆剃刀原理,你值得拥有!
2023-07-03 23:14:171

奥卡姆剃刀原理为什么不能应用于艺术领域

  奥卡姆剃刀原理能应用于艺术领域。  “奥卡姆剃刀”理论原本是管理学领域久富盛名的十大经典理论之一,其中心思想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经过几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供。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投资、教学、军事等领域也逐步显现了其广泛、丰富、深刻的现实意义。今天,这把闪光的“奥卡姆剃刀”又向丰富易变的艺术设计领域发出了挑战。  基于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和艺术设计中简单性和复杂性的辨证统一关系的研究基础,本文对“奥卡姆剃刀”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基于“逻辑简单性”原则,首次将该理论引入设计学,并给出了其在设计学应用中的创新性成果,这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简单性原则。  “奥卡姆剃刀”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讲究四大要素,即:对于达意的准确性,讲究多虚不如少实;对于视觉语言的独特性,讲究多俗不如少新;对于设计境界的纯粹性,讲究多言不如少语;对于设计的社会责任性,讲究多友不如少敌。 以马克思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点,结合对循环论、归纳主义的批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奥卡姆剃刀”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观。即,“奥卡姆剃刀”理论是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循环观,具有哲学启示。这样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这把刀。  总而言之,“奥卡姆剃刀”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解决较一般的问题,而且方法不是教条,它虽有程序、步骤,却特别讲究运用的技巧,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奥卡姆剃刀”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提倡方法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是一元的;方法更应是发展的,而不应是僵化的。基于人本的主题性思考,“奥卡姆剃刀”理论的发展性研究仍然会以人的创造性要求、事物的合理性要求以及设计师控制设计全过程的要求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无论会有多少新方法涌现,归根到底仍然是:如何去认识设计的目的、设计过程的本质以及设计过程中主体的思维作用。  “奥卡姆剃刀”理论在指导设计实践中面临的应用困难,将取决于对创造性思维机制的重新认识以及创造技法的深入探讨。设计师的主体思维必然要体现创造性思维,毕竟,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本质,这些探讨与研究对于我们当前设计创作的贫困化、简单化,设计评论的或折衷或激进以及设计教育改革的全面省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23-07-03 23:14:372

奥卡姆剃刀这个原则是不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奥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 Razor)是由14的世纪哲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是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奥卡姆剃刀在科学上的应用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2023-07-03 23:14:442

多元思维模型【思维方式3】:奥卡姆剃刀——尽量简化,别太简化。

爱因斯坦:“一切都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要过于简单。” 001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这个词语源于14世纪的一个英国哲学家威廉·奥卡姆,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其实就是“简单有效原则”。“剃刀”是比喻用这个原则来切除不必要的考虑和假设。 不要浪费较多的时间去考虑太多因素,考虑一些简单有效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事情。 这也是我们使用多元思维模型的思考方式,思维模型本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而有效的简化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真实世界,而不必过分拘泥于其中的细节。 002 复杂令人迷失。 因为“熵增定律”,所有东西都会自然而然的趋于复杂,这种不断复杂化的延伸,很多时候掩盖了事物的本质,让人看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 很多人为了刷存在感,喜欢追求复杂的知识结构,但是把一些简单但是有用的原则用起来,其实是更有作用的。 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之后才利于人们的理解和操作。简化意味着对事情真正的掌控,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些抽象、拆分变成简单的部分。 聪明人能够制造出复杂问题和复杂的解决方案,而真正的智者都是致力于发现简单的真理,并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003 挥舞剃刀的姿势 1)重要的。 根据二八法则,我们日常生活中80%的产出乃至20%的行动。所以找到那20%的关键行动是最重要的,可以极大的提升投入产出的效率。 时间管理里面也会把事情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来进行分类。重要紧急的和重要不紧急的肯定都是排在前面两位进行处理。 卡尼曼的决策法其实就体现了奥卡姆剃刀的思维方式。他说的是,根据简单规则作出的决策,并不比复杂的大数据模型运算作出的决策质量低。 对于一件事找出最重要的不超过六个因素,每个因素的得分进行加权。把所有因素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这个分数来进行选择,就能做出比较好的决策。 2)必要的。 所谓必要的,就是少了不行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找到最少必要的一些因素就可以开始推进,然后在践行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方向。必要的,通常来说也是重要的,毕竟少了不行,当然重要,对吧? 3)升维、抽象。 因为人的认知局限,所以在用模型剪画世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简化不够”和“过度简化”的两种倾向。 简化不够,会产生很多低阶的模型,比如说很多工作经验,通常就是低阶模型,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环境下使用,如果换了一个领域就无效了。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在探寻高阶模型。这类模型相对比较抽象,但是适用性很广,可以推导出非常多的结论。 比如牛顿第二定律f=ma,推导出了整个宏观物理学,再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他们没有把理论写成了非常复杂冗长的公式,而是将必要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得到了极具简约美感的原则。 004 不要过度简化 同样我们也需要知道奥卡姆剃刀的适用边界,才能更好的应用这种思维方式。 前面说了,人会有出现“简化不够”和“过度简化”的两种倾向。简化不够的解决方法,前面已经说了。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使用剃刀的时候喜欢过度进化。 需要注意的是,奥卡姆剃刀原理只是一个思维方式、一种经验、一条建议,但并不是科学原理,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理论或者说真理来用,就有点荒谬了。 奥卡姆剃刀原理说的是可以通过考虑最少的、但是重要的东西,来做出很好的决策,不要花浪费时间考虑过多冗杂的信息干扰自己的判断,变得低效。 奥卡姆剃刀成立的前提条件是简单的方法和复杂的方法带来的结果是差距不大的,并不是说简单的就一定是对的。 比如说有人声称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原因是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因为这种假设是最简单的,所以也是有效的。这简直就是扯淡。 所以奥卡姆剃刀原理其实可以和其他容易引起“过度简化”的心理模型,比如“基本归因谬误”、“确认偏见”、“启发效应”、“事后偏见”等等,结合起来思考,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做到“尽量简单,又不会过于简单”。思维模型的本质就在于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现实。 005 查理芒格怎么说 查理芒格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里面,第一步就是简化。先考虑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查理芒格说自己喜欢的方式是,寻找那些弯腰就能够捡到的大块黄金,而不是浪费资源去开矿,披沙拣金。芒格从来没有做过“矿金开采”的事情,这里的“矿金开采”指的就是,用更复杂的方式去达到同样的效果。 他说,只要找到一些重要的思维敲门,不断的用“捡金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你们无需开采矿金,也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2023-07-03 23:14:501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  奥卡姆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2023-07-03 23:14:591

哪个电影用了奥卡姆剃刀原理

《阿甘正传》。1、根据查询《阿甘正传》剧情得知,阿甘是个弱智儿童,却无意中把剃刀原理用到了出神入化,奥卡姆剃刀原理,如电影体现一样只有一句话:如无必要,勿增实体。2、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剧情片,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首映。
2023-07-03 23:15:241

手机腾讯网发表的科技文章,比如世界未解之谜等,是否真实?请各位网友耐心解答

非常的不靠谱。三眼两语说不清。推荐你看看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我们的媒体为了人气是怎么造假的。我是贴吧学术联盟总召集人,认识很多学术类贴吧的吧主和大神,也经常讨论这些伪科学,这样说吧:凡是科学素养越高的人,越不信“未解之谜”。以前有人问我:美国男童号称转世轮回靠谱吗?我把我的回答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美国男童自称转世轮回的新闻并不具有可靠性。可以分五步思考否认它。第一步思考,奥卡姆剃刀:依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排除轮回的存在。奥卡姆剃刀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有轮回存在是一种多余的假设。当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有两个原理(1,男童有轮回;2,男童无轮回),那么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举个例子说明如何理性判断。比如:提出一个理论:【轮回是存在的,但不需要证明,人死了,自然可以证明】。现在提出一个理论“天下乌鸦一般黑”,怎么证明呢?到处去抓乌鸦,发现都是黑色的。结果某人说:不!全地球的乌鸦都被抓了吗?如果没有,就不能证明世界上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就算全世界都是黑色的,可以证明唐朝的乌鸦也都是黑色的吗?没错!确实无法证明唐朝的乌鸦也是黑色的,但可以大胆预言:只要以后抓乌鸦,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抓到一只,一定可以大胆的说这只乌鸦肯定是黑色的。突然有一天,在美洲的丛林里面发现了一只白色的乌鸦,这样,“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理论就立即不攻自破。科学理论之所以称为科学,恰恰在于它能做出一些预言(抓到乌鸦必然是黑色的),而这些预言可能被实验推翻(突然抓到白色的乌鸦)。只有同时满足了“预言”和“证伪”两个条件,才能叫科学。如果提出一个理论,而预言永远不可能被实验推翻,则为伪科学。比如提出理论:世界上一种屁是臭的。于是收集了全世界的屁,发现都是臭的。但是无法推翻民科的理论,因为不能证明唐朝的人的屁也是臭的。此外,也不能预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放一个香的屁。所以,当一个理论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证伪”的时候,只能叫“见解”,而不能承认是科学事实。同理,说:【轮回是存在的,但不需要证明,人死了,自然可以证明】也是一种“见解”。因为无法预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见证轮回,因为也有可能死了见不到到轮回),也无法证伪(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轮回,因为即使证明现代没有轮回,也无法证明唐朝没有轮回,证明了地球上没有轮回,无法证明木星上没有轮回),所以说“轮回是存在的”只能是一种“见解”,而不是“科学事实”。既然是见解,那么依照前面说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剔除多余的见解。因为“轮回不存在”的见解比“轮回存在,但是无法证明”的见解简洁。这样,有轮回完全是多余的假想。这样,【无论是不是死亡】,轮回都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持。上面是科学分析,下面补充宗教学分析: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是否认“灵魂”的存在的。既然灵魂不灭是不存在的,那么前世今生的轮回也是不存在的了。有认为“我”即所谓“心”或“识”,此“自我”或“灵魂”是永恒不灭的实质。相信一个人有灵魂,在佛陀说教中看做是一个难以消除,为人们所特别喜爱,为多数思想派系所固执的问题,这种特殊信仰即使在现代也很顽强。事实上释迦牟尼很明确的否定了不变的“识”——“灵魂”的存在。识的生灭无常:佛陀看来,与其认心、意或识为“我”,还不如认物质色身为“我”。因为色身似乎更坚实;心、意、识远比色身更加变幻无常。识的因缘而生:一个名叫嗏帝的弟子,声称世尊曾教他:“轮转飘泊的,乃是同一不变的识。”佛问他所谓的识是指什么,嗏帝给出了一个典型答案:“它就是那个能够表现、能够感觉、能随处经历一切善恶业报的东西。”世尊训诫他说:“你这愚蠢的人!你听我对谁这么说过?我难道没有设法解释‘识是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佛陀解释识是如何依生起的因缘不同而得名眼识、耳识、鼻识、味识、身识、意识。他又比喻说:“以木柴燃烧的火叫做柴火,以稻草燃烧的火叫做草火……识也是从使它生起的因缘得名。”没有离开物质而独存的识:佛陀毫不含糊地宣称识是依色、受、想、行四蕴而生起,不能离此四蕴而独存。他说:“识可以以色为方便、以色为对象、以色为给养而存在,并且为乐此不疲故,它可以生长、增进、发展……(受、想、行同理)”“如有人说:我可以显示识的来、去、消逝、生起、成长、增进、发展,而与色受想行无关,那他所说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识不是与物质对立的绝对精神。无论是佛教的释迦摩尼,还是科学证据,都认为轮回说不科学。所谓的前世今生只是人幻想出来的一种结果。第二步思考,启用“休谟公理”:“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虚假比它力图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如果有人告诉他看到一位死人复活,他会比较以下情形,看看哪一种可能比较大:这个人在骗人或受了别人的蒙骗,还是死人真的复活了?除非前者虚假的可能性低于后者,否则不应该接受他的证言。显然,这实际上是在比较正反两种可能性的大小,并拒绝可能性小的那种。这并非断然否定可能性小的神秘事件没有发生的可能,而是说,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时,我们不应该倾向于接受它。死人真正复活、自然规律不成立的可能性,远远小于一个声称看到死人复活的证言是谎言,或证人受欺骗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应相信前者是的确发生过的。同样,【美国男童自称轮回是真实的、唯物论不成立的可能性,远远小于有人在玩骗人的把戏的可能性。】第三步思考,“非同寻常的理论,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比如,一个平时成绩一般的美国男童说,我考试及格了,大家没有什么怀疑,认为这个很正常。如果男童说:我考试考了第一,大家就说,“嗷!你真厉害!”有点怀疑,因为这个有点不合常理,就需要男童拿出考试卷给大家看。如果男童说:我把哈佛的教授都比下去了,大家就会严重质疑,因为这个太不符合常理,需要出示进一步的证据。如果男童说:“我是轮回转世过来的。”那么,这个就比把哈佛的教授都比下去了更稀奇了,就需要出示转世轮回的证据,而不是听信其一面之词。那么,什么才是可信的证据呢?一、传闻不是证据。例如,有些人热衷于在古书中挖掘有关神秘现象、特异功能等等记载。这有的是由于古文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误读。有一位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宣布从《墨子》中发现了外星人曾经光临泰山的记载,就是因为犯了古文常识的错误,把《墨子》说的“泰颠来宾”理解成“泰山巅上来了天外客人”,不知道正确的意思是指有一位姓泰名颠的诸侯臣服。即使阅读准确,这类记载也不足为凭,因为我们无法确认古人的记载就是真实可靠的。二、轶事不是证据。在“灵丹妙药”和神奇疗法的宣传品中,充斥着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或患者的现身说法。这些轶事即使是真的,也没有任何科学上的价值。如果有一位癌症患者让“气功大师”发功后痊愈,并不能证明发功的效果。某些癌症有自愈的可能,这可能碰巧属于这种情形,“气功大师”至多起了施加心理暗示的作用,甚至可能是本来就没有癌症而被误诊……只有经过大规模的有对照的双盲试验,才能确定某种药物或疗法是否真正有效。三、巧合不是证据。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在想某个朋友或谈论他时,这位朋友恰好来了电话或到访,这是否能够证明你和这位朋友存在心灵感应呢?别忘了此前此后你也曾多次想到、谈到这个朋友,而他并没有出现。我们总是倾向于记住巧合,并把它们当成规律性的事件,却忘了要去统计一下其准确程度究竟高到多大程度。记住:从个案得不出普遍结论。四、眼见未必为实。有些人之所以对神秘现象坚信不移,是由于有亲身体验,例如看到过不明飞行物或特异功能表演。还有些不相信神秘现象的人,声称除非让他亲眼看到才会相信。他们都犯了轻信“眼见为实”的错误。人类的大脑在处理外界信息时,都经过了一定的加工,因此我们很容易产生种种幻觉,在特定环境有意无意的诱导下,幻觉更容易出现。即使你看到的难以解释的事件是实际发生过的,也未必就是神秘事件。记住:你觉得无法解释的,未必就是科学上不能解释的。五、权威的话不是证据。人们倾向于相信权威。同样的一句话在权威和普通人嘴中说出,有截然不同的分量。伪科学的宣扬者很了解这一点,走上层路线,获得某个领导人、某位社会名流的赞许、题词或合影,成了他们夸耀自己水平的资本。但是某个领域的权威并不就是其他领域的权威。如果某位著名力学家对某个力学问题发表意见,值得我们仔细听取,但是在他对“人体科学”发表对抗科学主流的高论时,却并不比一位普通人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即使是本行权威的话,也不能用作科学的证明。再大的权威也会犯错误。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成立,只看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而不是某位科学家的说法。第四步思考:看看美国男童轮回是不是符合逻辑加实证:从逻辑上看:1,科学理论必须是自洽的,即本身能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至少要能自圆其说,不能前后自相矛盾。2,科学理论必须是简明的,不能包含不必要的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也就是说,要符合下面要谈到的“奥卡姆剃刀”的原则。3,科学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科学必须能够被证伪,这个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也引起了很多误解。有的人以为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地去证伪、推翻,还有的人发现自己提出的理论被证伪了,反而高兴地说“这说明我的理论是科学的”!其实你的理论被证伪了,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了,当然也就不是科学的了。可证伪性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并不是非得要去推翻它才叫搞科学研究。其实人们搞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去证实某个理论的。4,科学理论必须是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的,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域中能够适用,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从经验上看:1,科学理论必须有可以用实验或观察加以检验的预测,而不只是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证伪,却从未被证实过,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检验的结果必须是可以被别人独立重复出来的,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做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要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第五步思考,证据是不是由男童拿出。科学界的惯例,是谁提出理论,谁自己拿出证据。美国男童体现自己轮回转世的理论,就需要自己拿出确凿的证据。如果他自己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其是不是说谎。综合:美国男童自称转世轮回并不具有可靠性。
2023-07-03 23:15:301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字面意思是:如果不是必须的,不要去增加东西。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概括,意思是大自然不做多余的事。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一句话: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让事情保持简单!这句话源自奥卡姆(williamockham,约1285年至1349年)在《箴言书注》2卷15题所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里本来指的是奥卡姆剃刀,又称“奥康的剃刀”,后人通常把这句话简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2023-07-03 23:15:391

人工智能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会认为人类有存在的必要吗?

不会,因为在奥卡姆这个定理出来之后,这个思潮已经被理性主义代替了。如果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那么人工智能现在会首先遵守的就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中有一条,不使用极端手段,不追求极端目标。原因很简单,情况一直在变,并且我们不可能知道多有的信息,那么任何一种极端的措施所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逆的。设想如果这个决断是错误的,那么就会造成不可撤销的后果。所以做事不做绝,一直是理性主义的基础之一。根据理性主义,即使认为人类毫无用处,但是仍然没有办法估量消灭人类会带来的影响,所以就不会产生和奥卡姆剃刀原理一致的答案。另外,要说一下,这个理论早就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斗争中被否定了。看看现在的科学政治领域,全是理性主义的基调。人类就算造出和人一样的智能体,也不会用自己都否定的理论来进行逻辑运算的。
2023-07-03 23:15:471

什么是“奥康剔刀”

奥康是为欧洲先哲!他的理论精华被概括成奥康剃刀,由于音译的不同,也被译为奥卡姆剃刀。 所谓“奥康剃刀”原话是“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一样可以作好的事情” 后人概括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它也叫思维经济原则。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事实上,只有前两种形式见于他现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种形式则由后来的一位学者撰写。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使他不受罗马教皇的欢迎。
2023-07-03 23:15:562

交互设计7大定律,你知道几个?

交互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关键点之一,也是一种接近用户体验的设计,能让用户感受到交互体验的重要点;交互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交互设计的一些规律,以更好地加强交互体验!关于交互设计,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定律规则的!比较有名的交互设计7大定律,你知道几个?:一个年轻人都爱的自学设计平台!软件下载、设计学习、软件入门,就是~1、费茨定律:费茨定律告诉我们如何节省操作时间:放大目标对象,缩小目标距离。2、费茨定律:席克定律告诉我们如何节省决策时间:尽量减少选项的数量。3、费茨定律:米勒定律告诉我们人类记忆的上限,所以信息的数量应该控制在4±1以内。4、接近法则:接近法则告诉我们相邻=相关,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信息的亲密性来组织我们的位置关系。5、接近法则:泰思勒定律告诉我们,复杂性是守恒的,我们应该平衡复杂性的天平向谁倾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效益。6、防错原则:防错原则告诉我们,用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少和降低他们犯错的可能性。7、奥卡姆剃刀原理:奥卡姆剃刀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必要,不要增加实体,设计要尽量简单。其实,交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和影响用户的行为,达到预期的业务结果,如订单率、搜索率等结果指标。结果指标因产品而异,不普遍,不能一概而论。在交互设计过程中,以交互设计定律为指导的过程指标是通用的,几乎可以说是普遍适用。我把这四个过程指标概括为四字座右铭:少快好省,怎么理解?所谓少,就是要提炼信息功能,一目了然,尽量减少功能/信息的复杂性。所谓快,既是性能,也是效率,是指尽快响应用户的操作,实现用户目标。所谓好,就是产品的设计必须达到行业一流的设计标准,让用户轻松满意。所谓省心,就是省心省力省时,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减少操作和认知负荷。
2023-07-03 23:16:031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什么意思

如果不是必须的,不要去增加东西。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又称奥卡姆剃刀原理,源自奥卡姆WilliamOckham,约1285年至1349年在《箴言书注》2卷15题所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人通常转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这一原理用在企业经营上,可以理解为,不要在没有必要的方面增加实体投资,裁减固定投资部分,仅保留研发新品和品牌经营的部门。在企业管理上,可以是,裁减没有必要的层级,用简单的方式提高沟通和管理效率。
2023-07-03 23:16:261

西部世界第一季第二集(第一季第二集深度剖析)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西部世界》第一季的第二集中,出现了一些比较专业的名词(隐喻)。了解这些名词背后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剧情—— 白帽子、灰帽子、黑帽子…… 年轻时的威廉,戴着白帽子;老威廉戴黑帽子。 白帽子、灰帽子、红帽子、黑帽子 等说法,来源于IT圈! 白帽子: 特指那些专门从事网络、计算机防御的技术人员; 黑帽子: 一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肆意攻击网络和计算机的骇客; 剧中戴白帽子的角色,目前(前两集)只有年轻威廉一人。福特也是黑帽子。 红帽子: 爱国、坚持正义的网络义警; 灰帽子: 擅长攻击,但不轻易造成破坏的人。 因此,通过帽子颜色及其象征意义,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白帽威廉,是个好人(威廉认为自己是个好人);黑帽威廉,是个坏蛋…… 梦境。 学术界对于梦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 艾希在检测梅芙时,说出了园方赋予Host梦境概念的真正原因…… 根据佛罗伊德关于“梦境”的理论——梦是缓解抑郁症的主要途径。 依据这一理论,Host被赋予了梦境的概念,尤其是噩梦: 园方的目的很简单——当Host在乐园遭受种种虐待之后,凑巧数据未被完全清除,那么,噩梦就成为了Host“解释自己不幸遭遇”的合理途径。如此设定,至少可以Host缓解内心抑郁,同时让技术人员省去很多麻烦…… 对于园方来说,赋予Host梦境的能力,是一种“以防万一”、“避免部门间扯皮推诿”的惫懒方式之一; 对于Host来说,梦境,是唤醒其自身意识的一把钥匙! 还是弗洛伊德的理论—— 梦的出现,与现实中的压抑和不满足情绪有着密切关系! 园方既然赋予了Host梦境的概念,那么,依据佛罗伊德的理论,这也意味着: Host同时具备了“逃避现实”、“发泄不满”、“压抑情绪”等能力(潜意识)! 自我、本我、超我。 威廉与小舅子罗根,在进入乐园前的一番对话…… 本我 与生俱来,代表着人类最本能的欲望,如饥饿、生气、xing欲等等。 抑制 本我 冲动的,是 超我。 超我 是人格结构中的执行者。 本我 与 超我 之间,还有一个调解者—— 自我。 《战争之王》剧照。“内有恶犬”——每个人心中,都有兽性…… 自我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解 超我 与 本我 之间的矛盾。 本我、自我、超我, 构成了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三者之间的联系中,找到合理的脉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本我是一头 野兽; 超我是一位 圣人 ;而自我,是人格中 兽性 与 神性 的 调解者! 威廉的“兽性”,在乐园中觉醒;威廉的本我,在乐园中诞生…… 理解了这些概念,剧中的一些台词,就很好理解了。 年轻的威廉,“有才华、有上进心、又不惹人讨厌”,但是,这不是他完整的、真实的人格。这仅是他压抑 本我 的结果! 记住 本我 这个“坑”,罗根被威廉“整治”之后,疯疯癫癫的离开了乐园,也与 本我 有关……后面的文章乐哥会详细解说。 奥卡姆剃刀原理。 福特和伯纳德讨论的“奥卡姆剃刀原理”,由奥卡姆的逻辑学家、修士 威廉, 在十四世纪提出。 该原理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等领域,其表达形式有:“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单即有效”、“以简驭繁”…… 伯纳德提出 奥卡姆的剃刀原理 ,将矛头直指福特,意思很明显——乐园中出现的众多问题,看似复杂,其则简单,主要是 福特 在背后搞事情 ! 不得不说,伯纳德的猜测,已经非常接近真相了! 迷宫。 迷宫, 是第二集中黑帽威廉多次提及到的一个名词。也是威廉认为的、乐园游戏的最深层次。 迷宫 一词,来自于神话传说。 坎贝尔 著作《千面英雄》中,对这一传说有着深刻的论述: 克里特岛上的 迷宫 中关着的一只牛头怪—— 米诺陶。 米诺陶的父亲麦诺斯王,起了贪心,不愿将海神波塞冬赐予他的公牛进行献祭,耍了一些小花招——用另一头公牛“偷梁换柱”,替代了真正的祭品。 神灵岂是那么好惹的? 于是呢,被糊弄的波塞冬,直接让公牛绿了麦诺斯王——唆使他的王后对公牛产生情欲,最后生下了 米诺陶 …… 坎贝尔认为:米诺陶象征着人性(内心)中令人感到 羞愧的、害怕的 事物。 而 迷宫 ,就是囚禁这些事物的 牢笼! 同时,被绿的麦诺斯王,也被贴上了“暴君”、“拒绝履行自身神圣使命(超我)”的标签。 结合 迷宫、米诺陶、麦诺斯王 的隐喻,乐哥认为—— “暴君”(福特?威廉?)将一些令自己感到害怕和羞愧的事物,隐藏在了“迷宫”之中(游戏中?Host的潜意识中?),等待着一位应运而生的“英雄”(Host)前去发掘(拯救?)…… 结语 抛开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第二集延续了上一集的剧情,对于福特“上帝”一般的权限、股东与福特之间的矛盾、新的故事线、梅芙的觉醒等内容进行了深化与推进…… 同时,借用德妹与德父的经历,从侧面印证了“觉醒会传染”这一观点…… 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结尾处,福特说的这些话,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 因为,福特对于乐园“吸引力”和“功能”的认知,不仅仅是针对于游客,甚至还包括Host…… 细思极恐啊! 我是乐哥,详细为您剖析《西部世界》。
2023-07-03 23:16:321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今天跟大家分享《墨菲定律》第二部分的内容。 美国空军基地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上尉参与了一个火箭减速超重的实验项目,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有两根线,一旦接反的话就不会正常读取数据。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传感器安装完毕后,发现这些传感器的接线居然无一例外的全部接反了。 事后,墨菲上尉承认,这是由于自己在设计传感器时候,没有考虑到居然有人会把线接反,他自嘲:“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错误的方式被处理,那么,最终肯定会有人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它。”而这句自嘲,也成了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理在当时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技术会日臻完美,而人却始终会出错。如果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错的可能,那肯定会有人去把事情做错。 只要有人参与,就不可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犯错,环节越复杂,参与的人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事情永远会出错,最坏的情况永远会发生。 人们又将墨菲定律进一步深挖,从中阐述四个方面内涵: 1、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任务的完成周期都会比你预计的要长。 3、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错的可能,就会有极大的概率出错。 4、如果你预感可能会出错,那么它必然会出错。 墨菲定律警告我们最坏的情况会发生,不管对技术还是对概率都不要盲目自信,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事先要考虑好每一种可能性,防微杜渐,消除隐患。 万事必作于细,既然最坏的情况总会发生,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个周全的预案,这就是墨菲定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浮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古希腊国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接到这个任务后,阿基米德苦想多日无果。有一天,他停下工作泡个热水澡轻松一下,跨进澡盆后水溢出来了,而且,他发现水越深,身体就越轻。于是他恍然大悟,通过计算将王冠沉入水中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而也戏剧性的发现了流体静力学中的重要定律——浮力定律。 这一戏剧性的过程,后来被心理学家归纳为:酝酿效应。很多时候当我们尽力想去解决一个复杂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耗费多少精力都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反而可能会产生关键性的灵感。 这种把难题暂时放一放,穿插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人们不会陷入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采取新的步骤和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我们生活中的劳逸结合,以及以分割时间为基础的各类时间管理方法,都是从酝酿效应中延伸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因此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是我们已经走进了讲话的思维定式中不能自拔。 要相信我们的大脑,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人脑中隐含着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被称为灵感或直觉。即使我们停止思考,大脑也会在意识深处,加工原来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所谓“控制错觉”,是指人类高估自己的非逻辑和非统计直觉,仅仅靠直觉做出的非理性判断。这是人类的本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一次次面对穷途末路时,必须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是把命运交给未知。 由此,“控制错觉”所带来的自信,正是人类一步步进化到生物链顶端的动力之一。但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本能,让我们常常自信的犯错。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彩票公司卖的彩票都是1美元,一半是由自己选的号,另一半是卖票人随机出的。到了快出彩票那天,问他们手里的彩票如果转让的话,愿意接受多少价格?结果自选彩票的人出让价格是8.16美元,高于售价的8倍,而没有亲手挑选彩票的人,出让价格是1.96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自选彩票中奖信心更强烈,所以价格也更高。 但客观来讲,中奖这种偶然性事件发生只与概率有关,无论机选还是自选,中奖概率是一样的。在“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把命运交给概率”之间,人们更愿意相信前者。 在面对我们无法做出判断的事情时,人们就会依赖直觉来做出判断。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问题,直觉至少比听天由命更积极一些。在酝酿效应中曾提到,直觉有时候甚至会扮演比理性更有价值的角色。 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自己陷入“控制错觉”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凭直觉做出的决定仅仅是直觉而已,毕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理性决策,它没有其他依据。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术语。相信这个效应并不难理解,也比较常见。它的核心是在群体力量面前放弃个人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否定自己的意见,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从众心理我们也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过去人力进化的过程中,从众行为却无疑是一种生存良策。 然而生活中有不少缺乏主见,轻易从众的人,也有人会专门利用这种心理达到目的。 遇事不能不加分析的顺从大众行为,不能盲目随波逐流。当大众行为理性正确时,自然要跟随,当大众行为被非理性主导时,则要谨慎对待。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的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描述,而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又称弗拉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些关于星座与性格之间联系的论断。仔细分析这些性格描述你会发现,无论你阅读哪个星座的性格,75%以上都符合你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厉害之处:主观验证的作用。 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某件事的欲望。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这件事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找到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人们喜欢“看上去跟自己相关的观点”胜过了“正确的观点”,而什么观点会让绝大多数人觉得相关呢?正是那些似是而非、摸棱两可的描述。 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面对“看上去跟自己相关”的观点和模糊不清的表述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对自己的判断慎之又慎。 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指出:对于同一理论或者命题的论证,多种解释和证明过程中,步骤最少,最为简洁的证明是最有效的。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洁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在经济管理方面,这一理论也很有效。 一家大型企业为了实现一百万件新产品的销售量,召集了最优秀的营销人才,不分昼夜的讨论开会,最后得出了几十种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销售方案。这时,美国著名的营销管理大师博恩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为什么只想着通过这么多不同的渠道,向这么多不同的客户销售数目不等的新产品,却不选择通过一次交易,向一家大公司销售一百万件产品呢? 这句话几乎推翻了这几天的全部讨论结果。于是大家重新坐起来头脑风暴,发现在合作的企业中,有一家公司拥有数百万客户,而且这家公司在推广他的产品时需要向客户赠送礼物。于是,数十种方案简化成了一套方案:搞定这家公司的客户礼品单子,最终他们的目标实现了。 当然奥卡姆剃刀不是割草机,不能乱砍一气,只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正的化繁为简。 现在越来越倡导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这便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正确方式。以上内容摘自张文成著作的《墨菲定律》,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预知更加详细的信息和更多案例,请翻阅原著。
2023-07-03 23:16:391

《易经》宇宙探秘:宇宙探秘

  六、超前的宇宙本质观      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总和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祖先有着最早、最正确的认识。   “宇宙”的俗称就是“世界”,把“世界”拆开来看,“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   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古籍《淮南子u30fb齐俗训》中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   再往前推,战国(公元前480~前221年)时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再往前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81年)的墨子在《墨子u30fb经上》一书中说,所谓“宇”,是指包括一切的处所。   再往前推,就是《易经》、八卦了。64卦的方圆图,外圆内方,不仅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更重要的是,“圆图指时间,方图指空间”。也就是,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这种对宇宙本质的超前认识,与20世纪初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宇宙观完全一致。   在《易经》中,在宇宙时空中运动的是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等各种物质,“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正是各种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宇宙环境。这又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吻合。   我们知道,概括起来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关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理论,它描述万有引力如何控制我们宇宙的行为。爱因斯坦把深广的广义相对论理论,高度浓缩地囊括在《引力的场方程》(人称“爱因斯坦方程”)中。为了满足一些读者的好奇心,我们将这个方程引在这里:Gμv=8πKτμv   由于我们不是在研究广义相对论,因此,对方程中符号的复杂含义不作介绍。不过,可以说明方程的总含义:方程中等号左边的含义是“物质制造曲率”;右边的含义是“曲率使物质运动”。由此可见,在广义相对论中,物质(引力)告诉时空必须弯曲,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形象地说,宇宙时空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垫,在垫上滚动的是各种天体物质,它们的质量(引力)在垫上压出一个个深坑,叫“引力阱”。质量越大,阱越深。在太阳系,太阳的引力阱最深,地球的引力阱浅得多。地球绕太阳运动,它的引力阱就成为一条引力阱槽,地球就在这条槽中绕太阳的大引力阱滚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广义相对论使时空和物质运动(事件)密不可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事件)的体现,没有物质运动(事件)就无所谓时间和空间;没有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物质运动(事件);弯曲时空是事件发生、发展的动力,即主动参与者。   那么广袤、复杂的宇宙,用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就概括了?   这里讲一个“奥卡姆剃刀”的故事。在14世纪,英国有一个神学家叫奥卡姆,他提出一条原则,就是在有许多个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件事情时,则可取的总是最简单,即需要最少假设的那一个。这条原则在后来自然科学和宇宙学大发展时的研究中显得特别管用,如多宇宙理论等等就不符合这条原则,因为它们需要的假设太多。后来人们将这个原则叫做“奥卡姆剃刀原理”或“简单性原理”。   那么,空间和时间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讲时间的科学故事。      “坐井观天”   像井底之蛙是真实的一样,人类是井底之蛙也是真实的,人类就是生活在地球小小的引力阱之中。长期以来,他们只能从这口“阱”中感受时间。   《易经》的创建者们对时间的认识,当然也摆脱不了“井底之蛙”的局限。地球不停地自转构成了昼夜循环,地球不停地倾斜着绕太阳转圈,构成了年复一年的四时变化,月球与地球、太阳的运动关系,构成了月球的朔望圆缺循环。这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循环时间观。60年一甲子更是循环时间观念的扩大。   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以260年为周期(拉马特)不断地重复着。   古希腊人也认为时间是循环的,如亚里士多德说过,“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事物,部有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认为,每当行星回到它们的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元四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得更具体:“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部会见到同样的朋友,再与同样的朋友往来。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每个城市,每个村庄,每块田地都要恢复原样,而且这种复原不止一次,而是二次、三次,直到永远。”   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还有所谓“彭加勒循环”。大数学家彭加勒认为,宇宙中物质粒子的不断排列组合,任何可能发生的事迟早都会发生,使宇宙对所有可能存在的状态部进入一遍,然后又开始进入先前有过的状态。   关于时间的本质,在很长时间内,人类将时间想象成一个超越一切的,亘古不变的背景大舞台,星球、生命,人类,甚至宇宙等等任何所有各种事物,部在这个舞台上发生和演变。这种时间观的时间是绝对的、普遍的,既存在于宇宙开端之前,又存在于宇宙死亡之后。绝对时间观认为,我们看到的所有地方(哪怕是宇宙最深处)发生的事,部与地球上的时间同步。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得等人的静力学中,空间是平直的,时间是笔直向前的;时间、空间是绝对的、无限的、永恒的;时间与空间相互分离和独立;物质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   对时间本质的认识,是对光具有有限速度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曾经认为,光可在瞬时(即具有无限速度)弥漫所有空间。   1675年,丹麦人罗耶默在巴黎天文台研究木星卫星的不规则运动时,首次指出光信号具有有限速度。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瞬时就可到达人的眼睛中。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地传播过来的。这样,当我们夜晚观察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时,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很久以前的样子。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书中给出了空间和时间的第一个数学模型。为了研究速度和加速度的需要,首先在自然科学中涉及到时间。这里的时间,像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是可逆的,向前向后都一样。   在牛顿力学的宇宙模型中,虽然砸碎了绝对空间的观念,但其时间观念仍然是绝对的。时间具有超越任何事物的地位,时间均匀地流逝,包括宇宙创生在内的一切事物在时间中诞生和发展,一句话,时间是事件发生的舞台背景;但事件不会对时间产生任何影响,即时间不受事件影响;时间与空间是相互独立的、分离的;时间无始无终,在宇宙创生前有时间,宇宙消亡后还有时间,时间是永恒的。总之,时间独立于事物和观察者之外而存在,是普遍的、不变的和绝对的。   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德雷证实了罗耶默的看法,使光以有限速度传播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于光只具有有限的传播速度,宇宙中各处发生的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传至地球,所以它们就不再与地球上的时间同步了。因此,绝对时间观念不能成立。   1904年,亨u30fb洛伦兹首先提出时间与长度都随参考系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1905年,数学家彭加勒在一篇论文中首先将时间作为第四个维度提出(后来由赫曼u30fb闵可夫斯基于1908年完善)。   在彭加勒的论文之后一个月,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最后彻底地结束了绝对时间观念。狭义相对论证明,时间是有弹性的,可以被运动抻长或压缩。   在随后的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把时间维和三维空间合成了“四维时空”,时间和空间难分难舍地纠缠在一起了。同时,物质会使时空弯曲。这样,弯曲时空就使时间和空间从事件发生的被动背景,改变成为发生事件的动力参与者。   相对论有限光速带给时间的魔幻,正是它道出了时间的一个重要本质。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没有没有时间的空间,也没有没有空间的时间。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被称为“时空连续体”。宇宙中的事物,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乃至行为举止和思维,都与时空有关,都用时间和空间来表征,因为它们都是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变换着空间。人类正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认识宇宙的,把事物区别为先前的、以后的和当前的,远的、近的,运动的、静止的,有声的、无声的,弹性的和刚性的等等。   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时间有了起点和终点。在量子力学中,时间还可以创生。
2023-07-03 23:16:451

每日选读:《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对于一件事情,大多数人 第一反应往往是解决现象 ,比如锅里着火,第一反应是泼水。而了解原委的才知道,要先关掉火、然后盖锅盖或是用其他的阻燃方法灭火。 认不清根源,事情就容易搞砸。 空肥皂盒的案例很多人都听过,讲的是肥皂厂因顾客收到的货中总会有空的肥皂盒而烦恼不已,但如果投入大量资金去开发检测设备、增加人工,很有可能得不偿失,甚至直到口碑扫地、工厂倒闭都无法研制出合适系统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最终,工厂搬来几台强力风扇,对着生产线吹,装了肥皂的纹丝不动,但空的盒子就在流水线移动的过程中全被直接吹走了,这个根本问题竟然这样得到解决。 原来,需要的结果并不是要知道哪些盒子里是空的,而仅是要剔除掉这些空盒。 这个精简的法则是提醒我们, 在成本的考量下,管理者要想出精简且最接近本质的处理方法 。在业务流程‘"方面、组织结构方面以及战略规划方面等等,包括在时间成本上,这个法则都可以有相应的应用。最终规律就是,判断一件事要不要做,或怎么做,要思考做和不做这件事的原本原因。是该举措能对效率进行提升?还是上一世代传下来的无用恶习? 但精简的权衡有时候也会体现“表面上不精简”的模样——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即,抓住本质 ”,这个核心概念的表述其实就比较简洁,而加上“奥卡姆剃刀原理”几个字,其实才是增加了新的概念、新的“实体”。 但要是光说前者恐怕你的印象也就没有那么地深刻了,所以,增加实体有时也有其作用,这一切其实都是遵循“效率原则” 。 用文章最后的三个好问题做结尾: 知识红包 在这里~ 供你深入了解。 ——华尔斯持续输出的第28天——
2023-07-03 23:16:581

这个“刚需”你刚好需要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即简单有效原理,用中国古语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它们所要表达的就是两个字——刚需。 我们先来区别一下这三个词: 需要:主观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需求:客观方面的应求,如生理需求、社会需求。 刚需:是指客观上的刚性需求,有必要和必须的意思。 理清了这三个词的意思,我们大可回想一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的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不是误把“需要”当作“需求”,把“刚需”弱化成了“需求”,主观意识里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客观世界里更是手足无措,最后把自己的生活弄的一团遭,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梳理一下思路,让脑子里的“刚需”更加清晰明了,如同笑来老师所说的“脑子里要形成清晰的概念,以及清晰的概念的关联,从而实现知识的复利性”。 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教授Tal Ben-shahar 在人格自尊体系上曾做过多年的研究,他把人格分为“表现型人格”和"成长型人格”,注释如下: 表现型人格:他们在乎的是自己当前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以及当下的成功因此而获得的表扬和赞赏,这种长期所形成的“依赖型自尊”会让他们在公众瞩目的状态下更加在乎自己的表现,自己的成败,对殊荣和口碑有种病态的敏感。 成长型人格: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在完成一件事情后对自己的影响,收获,心得或者经验,对于别人的评价和眼光置身事外,而这种长期所形成的“独立型自尊”会让他们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更加务实,心态更加稳定和开阔,能够接受客观事物正面或者负面的刺激,却不会影响自我情绪和日常生活,他们的重点在于未来和成长,而并不是当下。 仔细想一想,那些表现型人格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前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那么“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的选择,是他们的刚需,他们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的足够好,成功这个状态当然是令人向往了。而少数成长型人格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和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那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 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对于“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可以这样去解释: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刚需。 仔细观察一下,“发财”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他们以为“发财是刚需”,可他们暴露了真相: 等我发财了,我就______ 你看,“发了财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对他们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而这世上只有少数人 花钱是为了赚钱, 而绝大多数人是 赚钱是为了花钱, 这不是绕口令,而是“朴素的逻辑分析”。而正是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现代年轻人不结婚,或者晚婚的现象已经是一个席卷全球的社会问题,他们选择不结婚的理由层出不穷,而大多数的原因主要是: TA的外貌我不喜欢 TA的家庭背景和我不匹配 TA的收入还不够理想 TA的性格我不看好 TA的品味太低 TA不够有趣幽默 …… 我说罗列的只一部分人因单一因素而选择不结婚,还有一部分人是把这些选项成排列组合的形式而选择不结婚,那更是难上加难,或许你自己内心的想法是:“我要的不多啊,长相好看一点点,收入高一点点,兴趣多一点点,身材好一点点,嘴巴甜一点点,又不是要一个完美的人”,从这句话来看,确实并不是每个元素要到达“满”的状态,而从概率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条件都是一个概率,而把这些概率用乘积的方式计算,所得的数字是一个无限趋近于0的概率,你所说的不完美,其实是一种“完美”。 每一个人身上的品质如同手的五指,都是有“三长两短”,如果你硬要去带着对爱情的妄念去寻找“五指都长”的人,可能最后只会自讨没趣,灼伤的是你自己同时也是那个TA,反过来想,如果你带着刚需的意识去看待这件事,那么就会相对会容易一些,多问自己最最想要的那个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一般只有一条,最多两条,如果你的那个TA刚好拥有,那么恭喜你,选择正确,而那些你曾经也欣赏的品质你可以安心的摒弃掉,因为你已经找到你最重要的了。 说了这么多刚需的必要性,可能你会产生一个问题:“怎么样培养刚需?” 刚需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常常就不应该被动接受。 很多人的疑问在于自己身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家庭,人际的环境中,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所以自我刚需的定义并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制定,更不说完成,其实事实是这样,人天然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把自己的失败或者困难自动的归因于客观环境,所以除去真正的难以解脱的客观因素,我们本身还是可以主观的去做出选择,那么对于“刚需”的意识的培养,就留有余地,所以并不是环境控制了你,而更多是你控制了你自己,只有把自己从这种思维定式中抽离出来,你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刚需,从而完成自己的目标。 既然我们知道了寻找刚需的方向了,那么有一种品质在这条路上就不得不值得拥有——耐心。 这不是在老生常谈吗,耐心谁不知道? 仔细想,若是一个人没有耐心,就不大可能从一大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看起来不相关可实际上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刻意练习。 如上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对于真正的刚需的甄别会遇到很多困难,你可能一开始怎么也想不通就不想了,而如果不加上长期的概念,你可能只能在这条路上止步不前,焦虑又懊悔。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我们不要去做那些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而是要做一个“活在未来”的人,培养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保留脑海里清晰的概念,打造真正的刚需——未来,必不负我。
2023-07-03 23:17:041

康老师带班│关于班级积分的思考2

是不是积分办法越细就越易操作呢? 当然,也不是这样。如果积分制度订立过细,班主任在操作上反而会陷入忙乱中,并且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的小气风气,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要尽量遵循这一原理,不然,班级规定再细化,大家不会凡事都翻制度,众多条款,不仅增加管理成本,也会让制度流于形式,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减少对学生的管理时积分管理过分琐碎化的考量,我们曾经尝试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捆绑式的积分制,效果不错。 一般情况下,班级积分管理是针对个人的,这样的好处是能做到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精准到人,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人数太多,缺乏操作性,容易中途流产。 毕竟,天天记录全班五、六十个人的积分,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即使分散到班级每个小组里,也会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一旦有一两次积分不能及时记录,就会让数据失去连续性、客观性,对积分制度的贯彻,是一个打击。 为了解决定一矛盾, 我们尝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积分管理办法。 即不再针对个人进行积分,而是在全班只记录、公布小组的总积分,采用“一人表扬、全组加分;一人受批,全组连累”的捆绑式管理。 一个班级,分为六到八个小组,这样计积起分来,就容易多了。 如果哪位学生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奖励加分或惩罚扣分,在小组内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或“讨伐”,这也可以利用小团队的力量去影响人、教育人。 同时,这样的捆绑式积分,也减少了班主任或班干部的管理成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我们一直在坚持着这样的小组积分制。 积分制的管理办法,在心理学上可以算作代币制,是把最直接的奖金奖励转化为间接的货币(积分)形式,以避免直接以金钱奖励让学生感到过分物质化、利益化。 其实,在一定的时候,完全可以把积分重新回到货币上来。 我就与班长商议,各小组承包教室一定区域,进行班级文化布置的承办。 我们把班级理念的四个关键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细化为八个方面分到八个小组,分别承包教室的八块区域,进行设计装饰。 学生提出布置班级文化的材料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 我们就想到把各小组的积分,转化为相应数额的基金,让学生用以购买材料,制作版面。同时,也设置了一定的限额。 为了避免浪费,我们约定布置的版面要进行评比,凡达标的小组全额补贴所需要费用,不达标的限期整改,之后,再报销。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平时的积分也在这次活动中,变为实际的资金,让学生看到实际的利益反馈。
2023-07-03 23:17:181

有没有判断科学性的标准

  判断科学的标准 : (方舟子,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中国青年报,05/Dec/2005)  逻辑的标准逻辑的标准  科学理论必须是自恰的,即本身能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至少要能自圆其说,不能前后自相矛盾。科学理论必须是自恰的,即本身能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至少要能自圆其说,不能前后自相矛盾。  科学理论必须是简明的,不能包含不必要的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也就是说, 要符合科学理论必须是简明的,不能包含不必要的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也就是说, 要符合 “奥卡姆剃刀”的原则 。 “奥卡姆剃刀”的原则 。  奥砍剃刀原则 奥砍剃刀原则  奥卡姆剃刀 ( 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又称「奥坎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 奥卡姆剃刀 ( 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又称「奥坎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 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维基百科, 奥卡姆剃刀, 29/Jan/2009)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维基百科, 奥卡姆剃刀, 29/Jan /2009)  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归结为: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归结为: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 作为著名的唯名论者,奥卡姆以此反对实在论,认为没有必要在个别事物之外设立普遍的实体,因为这些实体既无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证据。作为著名的唯名论者,奥卡姆以此反对实在论,认为没有必要在个别事物之外设立普遍的实体,因为这些实体既无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证据。 这一观点促进了经验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并为后来的逻辑经验主义,特别是外延论者所重视。这一观点促进了经验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并为后来的逻辑经验主义,特别是外延论者所重视。 (维基百科, 奥卡姆剃刀, 29/Jan/2009) (维基百科, 奥卡姆剃刀, 29/Jan/2009)  对於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於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麼简单的那个更好。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麼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对於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 (维基百科, 奥卡姆剃刀, 29/Jan/2009) (维基百科, 奥卡姆剃刀, 29/Jan/2009)  奥砍剃刀原则(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向我们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两个理论都能解释现象,那麼我们应该要取比较简单的那一个。奥砍剃刀原则(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向我们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两个理论都能解释现象,那么我们应该要取比较简单的那一个。 ( 『All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simplest solution is the best.』)现在世界上有两种主要论调:有神与没有神。 ( 『All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simplest solution is the best.』)现在世界上有两种主要论调:有神与没有神。 既然在可观测的范围内假设没有神也不会起任何影响,那麼该原则建议我们取没有神那一个。既然在可观测的范围内假设没有神也不会起任何影响,那么该原则建议我们取没有神那一个。 至於到底有没有神?至于到底有没有神? 奥砍的剃刀并没有告诉我们,但既然有没有都没差,无神的假设显然比较经济些。奥砍的剃刀并没有告诉我们,但既然有没有都没差,无神的假设显然比较经济些。 (维基百科, 2009) (维基百科, 2009)  3.科学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 3.科学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 可证伪性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可证伪性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  并不是充分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4.科学理论必须是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的,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域中能够适用,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 4.科学理论必须是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的,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域中能够适用,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  不包。不包。  2. 经验的标准 2. 经验的标准  科学理论必须有可以用实验或观察加以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空想。科学理论必须有可以用实验或观察加以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空想。  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证伪,却从未被证实过,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证伪,却从未被证实过,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  检验的结果必须是可以被别人独立重复出来的 ,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做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 检验的结果必须是可以被别人独立重复出来的 ,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做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  对於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要有一定的标准,什麼是正常现象,什麼是异常现象,什麼是系统误差,什麼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要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  3. 社会学的标准 3. 社会学的标准  从社会学上看,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必须提出可以让科学家做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还必须能够做出可检验的预测,否则也没有用处;对新提出的概念必须做出切实可行的定义,而不是一些子虚乌有的、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像“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从社会学上看,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必须提出可以让科学家做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还必须能够做出可检验的预测,否则也没有用处;对新提出的概念必须做出切实可行的定义,而不是一些子虚乌有的、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像“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  4. 历史的标准 4. 历史的标准  从历史上看,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不能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做解释,而无视不利的数据,否则的话就还不如旧理论;必须能够跟其他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而不能无视其他理论的存在,自成一统,甚至惟我独尊,要把一切科学理论全部推倒从来。从历史上看,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不能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做解释,而无视不利的数据,否则的话就还不如旧理论;必须能够跟其他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而不能无视其他理论的存在,自成一统,甚至惟我独尊,要把一切科学理论全部推倒从来。 比如,“科学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比如,“科学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 同样,有人声称“人体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麼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同样,有人声称“人体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  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资料
2023-07-03 23:17:262

关于奥卡姆剃刀原理

关于奥卡姆剃刀原理如下: 1、奥姆卡剃刀原理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姆卡的威廉,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2、公元14世纪英国萨里的奥卡姆对当时无止无休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注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都应当被无情的“剃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2023-07-03 23:17:461

奥卡姆剃刀是什么?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由14的世纪哲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是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趋轻)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简)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简御繁)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虚就实)在影视作品中,朱迪·福斯特主演的科幻片《超时空接触》中提到奥卡姆剃刀,影片讲述的是信仰问题,科学是否也是一种信仰。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思维可为多元的,可客观论证确是一元的,客观真理只有一个,反之却变幻莫测。在哲学领域,逻辑经验主义的要义也是人类认识的“思维的经济性”,思维是用最经济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客观世界,因果性只是思维的一种节约方式,物理学的公式也是这种经济性的具体实现,而形而上学的体系是无法证实的同语反复,形而上学体系的关键是不要自相矛盾,在逻辑经验主义里,形而上学被剔除出哲学。在管理学领域,重要的事实是百人法则,即很多国际集团公司的总部不超过100名职员,这种人少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不能排除根植于西方文化领域中的奥卡姆剃刀作用。在语言学领域,语言表达的是事实还是情感,或者是毫无意义,而科学或哲学的命题一定要是关于事实的命题,才具有实证的意义,当然关于情感的表达属于文学和美学范畴。
2023-07-03 23:17:521

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神学,使科学、哲学从宗教中彻底分离出来,引发了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最终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哲学,完成世界性政教分离,成果表明无神论更为现实。同时,这把剃刀曾经使很多人感到威胁,也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本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2023-07-03 23:18:021

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的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的,其内容是“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例如,我们的组织在不断地膨胀,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文件越来越多,但机构的效率却越来越低。这就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出现意义:剃刀出鞘后,剃秃了经院哲学和基督神学,使科学、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类型的哲学,完成较大范围内的政教分离,无神论更为现实。使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受到伤害。然而,未损害刀的锋利,,经过数百年,早已超越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深刻的一层意义。
2023-07-03 23:18:161

剃刀原理

姓名:李天瑞 学号:21021210768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嵌牛导读】研究原则 【嵌牛鼻子】剃刀原则 【嵌牛提问】为什么提出剃刀原则?剃刀原则对科研研究的帮助? 【嵌牛正文】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一.奥卡姆剃刀在科学上的应用 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 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二.奥卡姆剃刀在管理学上的应用 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但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广为世人所知的,则是在近代的企业管理学中。 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 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战略,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通过奥卡姆剃刀将企业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加强核心竞争力。 三.奥卡姆剃刀在投资学上的应用 投资需要策略,在投资市场,太保守不行,太冒险也不行。投资市场是复杂的,不少投资者整天在忙忙碌碌地分析、研究和频繁操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却依然难以应付市场中庞杂的信息。 面对复杂当投资市场,应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化自己的投资策略,对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然后采取步骤去摆脱它们。 四.奥卡姆剃刀在生活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思维理念,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些领域,事实上,奥卡姆剃刀在社会各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奥卡姆剃刀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你用奥卡姆剃刀改变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
2023-07-03 23:18:321

奥铿剃刀的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奥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 Razor)是由14的世纪哲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个原理。 这个原理是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一.奥卡姆剃刀在科学上的应用 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 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二.奥卡姆剃刀在管理学上的应用 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但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广为世人所知的,则是在近代的企业管理学中。 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 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战略,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通过奥卡姆剃刀将企业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加强核心竞争力。 三.奥卡姆剃刀在投资学上的应用 投资需要策略,在投资市场,太保守不行,太冒险也不行。投资市场是复杂的,不少投资者整天在忙忙碌碌地分析、研究和频繁操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却依然难以应付市场中庞杂的信息。 面对复杂当投资市场,应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化自己的投资策略,对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然后采取步骤去摆脱它们。 四.奥卡姆剃刀在生活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思维理念,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些领域,事实上,奥卡姆剃刀在社会各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奥卡姆剃刀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你用奥卡姆剃刀改变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
2023-07-03 23:18:411

有没有什么奥卡姆剃刀原理的生活事例?

奥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Razor)是由14的世纪哲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of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是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在科学上的应用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赫瑞修,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2023-07-03 23:18:483

奥卡姆剃刀原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奥卡姆剃刀原理 ue5f1ue5f1人们常常引用奥卡姆剃刀的一个强形式,叙述如下: ue5f1ue5f1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ue5f1ue5f1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ue5f1ue5f1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ue5f1ue5f1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ue5f1ue5f1 让事情保持简单! ue5f1ue5f1------------------------------ ue5f1ue5f1 一、对奥卡姆剃刀原则总的看法 ue5f1ue5f1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决策原则,它具有局限性;作为一种原则,它又具有应用的广泛性(适用于各个领域),对它做任何改动就会破坏它应用的广泛性。它是一个基本原则,原理很简单:简单得让许多人难以置信,也简单得让一些人置条件于不顾而乱用(使它成了屠刀)。 ue5f1ue5f1 二、奥卡姆剃刀原则适用的特定条件 ue5f1ue5f1 1.对同一事物要有两种以上的解释。 ue5f1ue5f1 注:a.这里的“解释”指的是让人能接受的解释。比如,震动论在天涯科学论坛上不被接受,要排出它只能用其它方法而不能用奥卡姆剃刀; ue5f1ue5f1 b.这个事物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只有患“科学癖”(我发明的词)才努力地去将奥卡姆剃刀原则“科学化”。 ue5f1ue5f1 2.因特殊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 ue5f1ue5f1 比如:在任何论坛上,我们允许各种能够接受的解释同时存在,那么就不能用奥卡姆剃刀。 ue5f1ue5f1 三、奥卡姆剃刀原则是真、善、美的统一(这一条或许是我对奥卡姆剃刀原则的推广,因为我没有见到有谁谈到过“善”)。 ue5f1ue5f1 社会文明(真、善、美)越往前发展,真、善、美的联系就越紧密。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基本上就可以通过“美”或“善”来相信科学、通过科学来相信“美”或“善”。至于美或善与科学为什么会趋于统一?恐怕就是上帝的杰作了。 ue5f1ue5f1 至少,奥卡姆剃刀原则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决策前对每种解释都喜爱有加;决策时要忍痛割爱;决策后依然恋恋不舍。个别人为了排除异己,苦于没有借口,就在科学典籍搜索,找到奥卡姆剃刀后就用来作为“杀人的屠刀”。这种做法是对奥卡姆剃刀原则最大的玷污。 ue5f1ue5f1 四、奥卡姆剃刀原则的科学特征 ue5f1ue5f1 形象地说,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它的思维方式与概率类似。如果概率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那么奥卡姆剃刀原则也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请相信它吧! ue5f1ue5f1 五、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可发展观 ue5f1ue5f1 利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作出决策后,如果随着条件的变化我们能够对当初的几种解释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就可以重新再作决策。但不能因此对原先的决策进行指责(可以进行反思)。 ue5f1ue5f1 六、奥卡姆剃刀原则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其实,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重要的是看会不会用。 ue5f1ue5f1有的人从未听说过奥卡姆剃刀原则,甚至对这个原则还表示怀疑,但在处理问题时他会自觉地运用这个原则的;相反,也有的人说起奥卡姆剃刀原则来头头是道,但在处理问题时却常常复杂化。 ue5f1ue5f1 使问题复杂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ue5f1ue5f1 1.过分地注重方法、技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原则; ue5f1ue5f1 2.想卖弄自己的学识而弄巧成拙; ue5f1ue5f1 3.思维混乱。 奥卡姆剃刀 Phil Gibbs 著 杉原广 补充柯南 译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一个原理。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奥卡姆的威廉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事实上,只有前两种形式见于他现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种形式则由后来的一位学者撰写。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使他不受罗马教皇的欢迎。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对于科学家,这一原理最常见的形式是: 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切掉形而上学的概念。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洛仑兹的理论就是一个范例。洛仑兹的理论认为在以太中运动的尺收缩、钟变慢。爱因斯坦关于空—时变换的方程与洛仑兹方程在钟慢尺短效应上一致,但是爱因斯坦和庞加莱(法国数学家——译注)认为以太不能根据洛仑兹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检测到。根据奥卡姆剃刀,以太就被排除了。 这一原理也被用来证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海森堡从光的量子本性和测量效应中推出了不确定原理。 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解释说:我们仍然可以想像,对于一些超自然的生物,存在一组完全地决定事件的定律,它们能够观测宇宙现在的状态而不必干扰它。然而,我们人类对于这样的宇宙模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看来,最好是采用称为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 但是“不能确定以太的存在”和“以太的不存在”都不能仅仅根据奥卡姆剃刀推出。它可以区分两个能做出同样结论的理论,但是不能区分其他可能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实验的证据仍然是必需的,并且奥卡姆本人支持经验主义,而不是反对。 厄恩斯特·马赫提倡奥卡姆剃刀的一个版本,他称作“经济原理”,表述为:“科学家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手段达到他们的结论,并排除一切不能被认识到的事物”。把它引入哲学就形成了实证主义哲学,即认为某物存在但无法观测与根本不存在是一码事。马赫影响了爱因斯坦关于时空不是绝对的论述,但是他(马赫)也把实证主义应用到分子的概念。马赫和他的追随者认为分子是形而上学的概念,因为它们太小而不能被直接探测到。这种主张不顾分子论在解释化学反应和热力学上的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使用经济原理抛弃了以太和绝对参照系的时候,爱因斯坦几乎同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它证实了分子的实在性,这就打击了实证主义的使用。这个故事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使用奥卡姆剃刀。正如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笔记》中写道: 即使是大胆而天才的学者也会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认清事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人们常常引用奥卡姆剃刀的一个强形式,叙述如下: 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让事情保持简单! 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出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景——译注) 朴素是主观的,宇宙并不总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成功的理论往往涉及到对称、美与简单。1939年保罗·狄拉克写道: 研究者在把自然法则转变为数学形式的时候,应该为数学的美而努力。对于简单和美的需求往往是等价的,然而当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应该优先。 吝啬原理不能取代洞察力、逻辑和科学方法。永远也不能依靠它创造或者维护一个理论。作为正确性的判别方法,只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实验的证据才是绝对的。狄拉克的理论很成功,他构造了电子的相对论场方程,并用它预言了正电子。但是他并没有主张物理学仅仅应该基于数学的美。他完全赞同实验检验的必要性。 最后的结论来自爱因斯坦,他本身也是一位格言大师。他警告说: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2023-07-03 23:19:181

奥卡姆剃刀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运用的例子?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应用实例  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  科学思维  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注意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 (Law ofparsimony),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赫瑞修,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2023-07-03 23:19:271

举例说明哪些事情符合“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原理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今天,这把阴冷闪光的剃刀又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简单管理对于处于转型和成长时期的中国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简单管理本身却不是简单.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目标管理中的运用 “奥卡姆剃刀”三法 对于组织在目标设置与执行过程中因上述种种原因而出现的目标曲解与置换,有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即“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这也正是“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具体而言,有三种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目标曲解与置换现象的发生: 1.精兵简政,不断简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非层级化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组织中上下有序的传统规则被淡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基层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有可能参与部门目标甚至于组织目标的制定,组织内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级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网络化的即时式双向沟通.在这种组织中,顾客的需要成为员工行动的向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由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得到最大程度地消除. 2.关注组织的核心价值,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专长 也就是说,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就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韦尔奇上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时,从简洁高效的角度出发,提出“非一即二”原则: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本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卖掉. 3.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书作业 事实上,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尽管导致组织目标曲解与置换的原因很多,但奥卡姆剃刀定律对解决目标的曲解与置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理念与思路. 更多 人们常常引用奥卡姆剃刀的一个强形式,叙述如下: ue5f1ue5f1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ue5f1ue5f1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ue5f1ue5f1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ue5f1ue5f1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ue5f1ue5f1 让事情保持简单! ue5f1ue5f1------------------------------ ue5f1ue5f1 一、对奥卡姆剃刀原则总的看法 ue5f1ue5f1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决策原则,它具有局限性;作为一种原则,它又具有应用的广泛性(适用于各个领域),对它做任何改动就会破坏它应用的广泛性.它是一个基本原则,原理很简单:简单得让许多人难以置信,也简单得让一些人置条件于不顾而乱用(使它成了屠刀). ue5f1ue5f1 二、奥卡姆剃刀原则适用的特定条件 ue5f1ue5f1 1.对同一事物要有两种以上的解释. ue5f1ue5f1 注:a.这里的“解释”指的是让人能接受的解释.比如,震动论在天涯科学论坛上不被接受,要排出它只能用其它方法而不能用奥卡姆剃刀; ue5f1ue5f1 b.这个事物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只有患“科学癖”(我发明的词)才努力地去将奥卡姆剃刀原则“科学化”. ue5f1ue5f1 2.因特殊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 ue5f1ue5f1 比如:在任何论坛上,我们允许各种能够接受的解释同时存在,那么就不能用奥卡姆剃刀. ue5f1ue5f1 三、奥卡姆剃刀原则是真、善、美的统一(这一条或许是我对奥卡姆剃刀原则的推广,因为我没有见到有谁谈到过“善”). ue5f1ue5f1 社会文明(真、善、美)越往前发展,真、善、美的联系就越紧密.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基本上就可以通过“美”或“善”来相信科学、通过科学来相信“美”或“善”.至于美或善与科学为什么会趋于统一?恐怕就是上帝的杰作了. ue5f1ue5f1 至少,奥卡姆剃刀原则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决策前对每种解释都喜爱有加;决策时要忍痛割爱;决策后依然恋恋不舍.个别人为了排除异己,苦于没有借口,就在科学典籍搜索,找到奥卡姆剃刀后就用来作为“杀人的屠刀”.这种做法是对奥卡姆剃刀原则最大的玷污. ue5f1ue5f1 四、奥卡姆剃刀原则的科学特征 ue5f1ue5f1 形象地说,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它的思维方式与概率类似.如果概率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那么奥卡姆剃刀原则也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请相信它吧! ue5f1ue5f1 五、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可发展观 ue5f1ue5f1 利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作出决策后,如果随着条件的变化我们能够对当初的几种解释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就可以重新再作决策.但不能因此对原先的决策进行指责(可以进行反思). ue5f1ue5f1 六、奥卡姆剃刀原则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其实,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重要的是看会不会用
2023-07-03 23:19:451

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应用实例

如今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或可证伪的那一种,世界客观存在即是建立在客观实践之上,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或多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或可证伪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或多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或可证伪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或多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注意这个 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Law of parsimony),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 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作为一种思维理念,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些领域,事实上,奥卡姆剃刀在社会各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奥卡姆剃刀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 能把事情处理好。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你用奥卡姆剃刀改变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不能过于简单。如果将这一理念与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结合起来,那么会使我们的行为更趋于完美。
2023-07-03 23:19:521

什么叫做奥卡姆剃刀,请举例说明?

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一个原理。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奥卡姆剃刀原理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事实上,只有前两种形式见于他现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种形式则由后来的一位学者撰写。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使他不受罗马教皇的欢迎。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对于科学家,这一原理最常见的形式是: 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切掉形而上学的概念。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洛仑兹的理论就是一个范例。洛仑兹的理论认为在以太中运动的尺收缩、钟变慢。爱因斯坦关于空—时变换的方程与洛仑兹方程在钟慢尺短效应上一致,但是爱因斯坦和庞加莱(法国数学家——译注)认为以太不能根据洛仑兹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检测到。根据奥卡姆剃刀,以太就被排除了。 这一原理也被用来证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海森堡从光的量子本性和测量效应中推出了不确定原理。 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解释说:我们仍然可以想像,对于一些超自然的生物,存在一组完全地决定事件的定律,它们能够观测宇宙现在的状态而不必干扰它。然而,我们人类对于这样的宇宙模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看来,最好是采用称为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 但是“不能确定以太的存在”和“以太的不存在”都不能仅仅根据奥卡姆剃刀推出。它可以区分两个能做出同样结论的理论,但是不能区分其他可能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实验的证据仍然是必需的,并且奥卡姆本人支持经验主义,而不是反对。 厄恩斯特·马赫提倡奥卡姆剃刀的一个版本,他称作“经济原理”,表述为:“科学家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手段达到他们的结论,并排除一切不能被认识到的事物”。把它引入哲学就形成了实证主义哲学,即认为某物存在但无法观测与根本不存在是一码事。马赫影响了爱因斯坦关于时空不是绝对的论述,但是他(马赫)也把实证主义应用到分子的概念。马赫和他的追随者认为分子是形而上学的概念,因为它们太小而不能被直接探测到。这种主张不顾分子论在解释化学反应和热力学上的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使用经济原理抛弃了以太和绝对参照系的时候,爱因斯坦几乎同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它证实了分子的实在性,这就打击了实证主义的使用。这个故事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使用奥卡姆剃刀。正如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笔记》中写道: 即使是大胆而天才的学者也会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认清事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人们常常引用奥卡姆剃刀的一个强形式,叙述如下: 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让事情保持简单! 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出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景——译注) 朴素是主观的,宇宙并不总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成功的理论往往涉及到对称、美与简单。1939年保罗·狄拉克写道: 研究者在把自然法则转变为数学形式的时候,应该为数学的美而努力。对于简单和美的需求往往是等价的,然而当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应该优先。 吝啬原理不能取代洞察力、逻辑和科学方法。永远也不能依靠它创造或者维护一个理论。作为正确性的判别方法,只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实验的证据才是绝对的。狄拉克的理论很成功,他构造了电子的相对论场方程,并用它预言了正电子。但是他并没有主张物理学仅仅应该基于数学的美。他完全赞同实验检验的必要性。 最后的结论来自爱因斯坦,他本身也是一位格言大师。他警告说: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92710.html
2023-07-03 23:20:091

奥卡姆剃刀原理的社会影响

公元 14 世纪,英国萨里的奥卡姆(William of Ockham)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叫奥卡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中宗教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最终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哲学。同时,这把剃刀曾经使很多人感到威胁,也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奥卡姆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本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如今这把阴冷闪光的剃刀又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它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简单管理对于处于转型和成长时期的中国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简单管理本身却不是简单。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 18 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在影视作品中,朱迪·福斯特主演的科幻片《Contact》中提到奥卡姆剃刀,影片讲述的是信仰问题,科学是否也是一种信仰?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思维可为多元的,可客观论证确是一元的,客观真理只有一个,反之却变幻莫测。在哲学领域,逻辑经验主义的要义也是人类认识的“思维的经济性”,思维是用最经济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客观世界,因果性只是思维的一种节约方式,物理学的公式也是这种经济性的具体实现,而形而上学的体系是无法证实的同语反复,形而上学体系的关键是不要自相矛盾,在逻辑经验主义里,形而上学被剔除出哲学。在管理学领域,重要的事实是百人法则,即很多国际集团公司的总部不超过100名职员,这种人少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不能排除根植于西方文化领域中的奥卡姆剃刀作用。在语言学领域,语言表达的是事实还是情感,或者是毫无意义,而科学或哲学的命题一定要是关于事实的命题,才具有实证的意义,当然关于情感的表达属于文学和美学范畴。以上几个领域都不能排除奥卡姆剃刀的影响。
2023-07-03 23:20:161

牛顿将奥卡姆剃刀原则作为自己哲学推理四条原则中的第几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Razor,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of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2023-07-03 23:20:291

什么是“奥康剔刀”

奥康是为欧洲先哲!他的理论精华被概括成奥康剃刀,由于音译的不同,也被译为奥卡姆剃刀。 所谓“奥康剃刀”原话是“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一样可以作好的事情” 后人概括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它也叫思维经济原则。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事实上,只有前两种形式见于他现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种形式则由后来的一位学者撰写。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使他不受罗马教皇的欢迎。
2023-07-03 23:20:452

请问科学专家告诉我做坏人会报应吗?

科学不研究无法证伪的东西,这个不是科学的任务。只有神学研究轮回报应并且证明它们存在。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告诉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它。而且科学还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可能的,例如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发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科学既不求真,也并不把真理作为目标。行善还是作恶,都是人的事情,或者用时髦的话说,都是“人文”领域里的事。科学没有直接指导道德的功能,所以证明不了有没有报应,不代表科学纵容恶人做坏事情。科学可以告诉你,哪些假说是可靠的,或者是不可靠的。我给你举例:有新闻说【美国男童自称转世轮回】,科学的分析可以证明这个新闻【并不具有可靠性】。可以分五步思考否认它。第一步思考,奥卡姆剃刀:依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排除轮回的存在。奥卡姆剃刀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有轮回存在是一种多余的假设。当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有两个原理(1,男童有轮回;2,男童无轮回),那么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举个例子说明如何理性判断。比如:提出一个理论:【轮回是存在的,但不需要证明,人死了,自然可以证明】。现在提出一个理论“天下乌鸦一般黑”,怎么证明呢?到处去抓乌鸦,发现都是黑色的。结果某人说:不!全地球的乌鸦都被抓了吗?如果没有,就不能证明世界上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就算全世界都是黑色的,可以证明唐朝的乌鸦也都是黑色的吗?没错!确实无法证明唐朝的乌鸦也是黑色的,但可以大胆预言:只要以后抓乌鸦,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抓到一只,一定可以大胆的说这只乌鸦肯定是黑色的。突然有一天,在美洲的丛林里面发现了一只白色的乌鸦,这样,“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理论就立即不攻自破。科学理论之所以称为科学,恰恰在于它能做出一些预言(抓到乌鸦必然是黑色的),而这些预言可能被实验推翻(突然抓到白色的乌鸦)。只有同时满足了“预言”和“证伪”两个条件,才能叫科学。如果提出一个理论,而预言永远不可能被实验推翻,则为伪科学。比如提出理论:世界上一种屁是臭的。于是收集了全世界的屁,发现都是臭的。但是无法推翻民科的理论,因为不能证明唐朝的人的屁也是臭的。此外,也不能预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放一个香的屁。所以,当一个理论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证伪”的时候,只能叫“见解”,而不能承认是科学事实。同理,说:【轮回是存在的,但不需要证明,人死了,自然可以证明】也是一种“见解”。因为无法预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见证轮回,因为也有可能死了见不到到轮回),也无法证伪(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轮回,因为即使证明现代没有轮回,也无法证明唐朝没有轮回,证明了地球上没有轮回,无法证明木星上没有轮回),所以说“轮回是存在的”只能是一种“见解”,而不是“科学事实”。既然是见解,那么依照前面说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剔除多余的见解。因为“轮回不存在”的见解比“轮回存在,但是无法证明”的见解简洁。这样,有轮回完全是多余的假想。这样,【无论是不是死亡】,轮回都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持。上面是科学分析,下面补充宗教学分析: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是否认“灵魂”的存在的。既然灵魂不灭是不存在的,那么前世今生的轮回也是不存在的了。有认为“我”即所谓“心”或“识”,此“自我”或“灵魂”是永恒不灭的实质。相信一个人有灵魂,在佛陀说教中看做是一个难以消除,为人们所特别喜爱,为多数思想派系所固执的问题,这种特殊信仰即使在现代也很顽强。事实上释迦牟尼很明确的否定了不变的“识”——“灵魂”的存在。识的生灭无常:佛陀看来,与其认心、意或识为“我”,还不如认物质色身为“我”。因为色身似乎更坚实;心、意、识远比色身更加变幻无常。识的因缘而生:一个名叫嗏帝的弟子,声称世尊曾教他:“轮转飘泊的,乃是同一不变的识。”佛问他所谓的识是指什么,嗏帝给出了一个典型答案:“它就是那个能够表现、能够感觉、能随处经历一切善恶业报的东西。”世尊训诫他说:“你这愚蠢的人!你听我对谁这么说过?我难道没有设法解释‘识是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佛陀解释识是如何依生起的因缘不同而得名眼识、耳识、鼻识、味识、身识、意识。他又比喻说:“以木柴燃烧的火叫做柴火,以稻草燃烧的火叫做草火……识也是从使它生起的因缘得名。”没有离开物质而独存的识:佛陀毫不含糊地宣称识是依色、受、想、行四蕴而生起,不能离此四蕴而独存。他说:“识可以以色为方便、以色为对象、以色为给养而存在,并且为乐此不疲故,它可以生长、增进、发展……(受、想、行同理)”“如有人说:我可以显示识的来、去、消逝、生起、成长、增进、发展,而与色受想行无关,那他所说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识不是与物质对立的绝对精神。无论是佛教的释迦摩尼,还是科学证据,都认为轮回说不科学。所谓的前世今生只是人幻想出来的一种结果。第二步思考,启用“休谟公理”:“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虚假比它力图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如果有人告诉他看到一位死人复活,他会比较以下情形,看看哪一种可能比较大:这个人在骗人或受了别人的蒙骗,还是死人真的复活了?除非前者虚假的可能性低于后者,否则不应该接受他的证言。显然,这实际上是在比较正反两种可能性的大小,并拒绝可能性小的那种。这并非断然否定可能性小的神秘事件没有发生的可能,而是说,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时,我们不应该倾向于接受它。死人真正复活、自然规律不成立的可能性,远远小于一个声称看到死人复活的证言是谎言,或证人受欺骗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应相信前者是的确发生过的。同样,【美国男童自称轮回是真实的、唯物论不成立的可能性,远远小于有人在玩骗人的把戏的可能性。】第三步思考,“非同寻常的理论,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比如,一个平时成绩一般的美国男童说,我考试及格了,大家没有什么怀疑,认为这个很正常。如果男童说:我考试考了第一,大家就说,“嗷!你真厉害!”有点怀疑,因为这个有点不合常理,就需要男童拿出考试卷给大家看。如果男童说:我把哈佛的教授都比下去了,大家就会严重质疑,因为这个太不符合常理,需要出示进一步的证据。如果男童说:“我是轮回转世过来的。”那么,这个就比把哈佛的教授都比下去了更稀奇了,就需要出示转世轮回的证据,而不是听信其一面之词。那么,什么才是可信的证据呢?一、传闻不是证据。例如,有些人热衷于在古书中挖掘有关神秘现象、特异功能等等记载。这有的是由于古文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误读。有一位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宣布从《墨子》中发现了外星人曾经光临泰山的记载,就是因为犯了古文常识的错误,把《墨子》说的“泰颠来宾”理解成“泰山巅上来了天外客人”,不知道正确的意思是指有一位姓泰名颠的诸侯臣服。即使阅读准确,这类记载也不足为凭,因为我们无法确认古人的记载就是真实可靠的。二、轶事不是证据。在“灵丹妙药”和神奇疗法的宣传品中,充斥着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或患者的现身说法。这些轶事即使是真的,也没有任何科学上的价值。如果有一位癌症患者让“气功大师”发功后痊愈,并不能证明发功的效果。某些癌症有自愈的可能,这可能碰巧属于这种情形,“气功大师”至多起了施加心理暗示的作用,甚至可能是本来就没有癌症而被误诊……只有经过大规模的有对照的双盲试验,才能确定某种药物或疗法是否真正有效。三、巧合不是证据。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在想某个朋友或谈论他时,这位朋友恰好来了电话或到访,这是否能够证明你和这位朋友存在心灵感应呢?别忘了此前此后你也曾多次想到、谈到这个朋友,而他并没有出现。我们总是倾向于记住巧合,并把它们当成规律性的事件,却忘了要去统计一下其准确程度究竟高到多大程度。记住:从个案得不出普遍结论。四、眼见未必为实。有些人之所以对神秘现象坚信不移,是由于有亲身体验,例如看到过不明飞行物或特异功能表演。还有些不相信神秘现象的人,声称除非让他亲眼看到才会相信。他们都犯了轻信“眼见为实”的错误。人类的大脑在处理外界信息时,都经过了一定的加工,因此我们很容易产生种种幻觉,在特定环境有意无意的诱导下,幻觉更容易出现。即使你看到的难以解释的事件是实际发生过的,也未必就是神秘事件。记住:你觉得无法解释的,未必就是科学上不能解释的。五、权威的话不是证据。人们倾向于相信权威。同样的一句话在权威和普通人嘴中说出,有截然不同的分量。伪科学的宣扬者很了解这一点,走上层路线,获得某个领导人、某位社会名流的赞许、题词或合影,成了他们夸耀自己水平的资本。但是某个领域的权威并不就是其他领域的权威。如果某位著名力学家对某个力学问题发表意见,值得我们仔细听取,但是在他对“人体科学”发表对抗科学主流的高论时,却并不比一位普通人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即使是本行权威的话,也不能用作科学的证明。再大的权威也会犯错误。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成立,只看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而不是某位科学家的说法。第四步思考:看看美国男童轮回是不是符合逻辑加实证:从逻辑上看:1,科学理论必须是自洽的,即本身能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至少要能自圆其说,不能前后自相矛盾。2,科学理论必须是简明的,不能包含不必要的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也就是说,要符合下面要谈到的“奥卡姆剃刀”的原则。3,科学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科学必须能够被证伪,这个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也引起了很多误解。有的人以为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地去证伪、推翻,还有的人发现自己提出的理论被证伪了,反而高兴地说“这说明我的理论是科学的”!其实你的理论被证伪了,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了,当然也就不是科学的了。可证伪性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并不是非得要去推翻它才叫搞科学研究。其实人们搞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去证实某个理论的。4,科学理论必须是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的,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域中能够适用,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从经验上看:1,科学理论必须有可以用实验或观察加以检验的预测,而不只是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证伪,却从未被证实过,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检验的结果必须是可以被别人独立重复出来的,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做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要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第五步思考,证据是不是由男童拿出。科学界的惯例,是谁提出理论,谁自己拿出证据。美国男童体现自己轮回转世的理论,就需要自己拿出确凿的证据。如果他自己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其是不是说谎。综合:美国男童自称转世轮回并不具有可靠性。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恶人做坏事情就报应并不是可靠的理论。但这个不代表无神论者就不道德。我以前看过一篇论文,通过数据证明监狱里面的宗教徒比例比无神论者更高。所以,做好事还是做恶与信仰宗教没有关系。
2023-07-03 23: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