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头二姐
-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如下:
自西汉时期创建了太初历后,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续王朝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革新。
因此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农历是属于阴阳合力,也就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阴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说到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其实这就是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
- gitcloud
-
1,出处不同:
公历=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2,算法不同: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农历是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扩展资料
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阴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公历,属阳历一种,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望月。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这样无论是阳历和阴历,都会有误差(二者皆以365天为一年)。对阳历而言,平均每4年便会少约1天,(0.9688,约等于1)。
而公历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是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将这一天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皆为闰年。如1996,2000,2016等皆为闰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历
- LuckySXyd
-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 阿里阿涅德
-
一,阳历指的是一样绕地球的时间,阴历指的是月亮绕地球的时间,而农历是和阴历不一样的,在农历上有一种叫置润法的发明,它是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的。
二、阴历和阴历的基础是不同的,农历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的历法,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每个月有一个节日,一个汽油。比如,农历正月,有春节,下雨就是这个气,阴历是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把月亮绕地球转一个月。
三、公历也是国际公认的公历。太阳历是为一年定制的,地球绕太阳转365天,5小时,48分46秒。全年只有365天这个整数,不包括尾数;一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累计为一天,加上二月份的第四年,今年称为闰年。所以第二年二月有29天。农历为一个月定制,总共29天半。为了方便起见,大月定做30天,小月定做29天,一年定做12个月。农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闰年没有区别。
四、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也就是说,月球绕地球公转十二次三分之一,一年中的月数不能是奇数,所以一年十二个月,与原来的真月相比,只有354天,剩下的11天,累计量将是三年,剩下的三十三天。因此,必须每三年定一个月,剩余的三四天再累积两年,总共二十五天或二十六天。它可以设定为一个月,平均计算必须是每19年7次。月是闰月,月是闰年,闰年是13个月,平均年是12个月。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上面的文章中知道阴历、阳历、农历到底有什么区别了。
- 大鱼炖火锅
-
很多人分不清阴历阳历农历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么阳历其实是国际上通用的立法也叫做公历,阴历则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由农耕的规律所总结出来的立法,所以叫做农历。那么阳历和农历的区分方法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日常所用的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写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说12月30号,那么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说九月初二。
一般来说阴历的月份比阳历的月份要晚将近两个月,例如阳历12月那么阴历就是10月份左右。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立法,而农历是我国的传统立法,又有阴历等名称,它是取月亮的变化周期作为长度来参考。
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过生日用阳历,有的人过生日用阴历,一般长辈们都喜欢用阴历来过生日,那么如果用阴历来过生日的话,每年过生日的日期可能是不相同的,但如果用阳历来过生日的话,每一年都是那个日期。
一般长辈都比较喜欢用阴历来过生日,因为虽然这样每年过生日的日期不一样,但如果从天气风水上面来考虑的话,都是同一天,但如果用阳历来过生日的话就不一定了。
现在我们大多使用的都是阳历,也就是所谓的公历,公立的立法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因此在外交和贸易上使用它的范围更广,也更加准确,不容易发生错误。
- kikcik
-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回答者: f77917 - 状元 十四级 4-22 14:58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中国的农历跟阳历当然是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啦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回答者:黄海花园 - 副总裁 十级 4-22 15:02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 meira
-
世界上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许多人都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这是错误的。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阳历:是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例如春分点永远在3月21或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阳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公历其实只是阳历的一种。古罗马的儒略(Julian)历和格里高(Gregorian)历也都是阳历,而格里高历(或称格里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阴历每30年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成为355天。使用阴历的唯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的原因仍然使用阴历外,基本已经废弃不用了。
阴阳合历:同时考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作为制定历法的周期。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把太阳的运动轨道等分为24份,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它比纯粹的阴历好。所以,我国的农历是既与太阳运动有关,又与月亮运动有关的阴阳合历。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1、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
(1)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
(2)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
(3)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2、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3、公历,即阴阳历,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阳历,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平均来看,公历是比阳历要短的。
- 安徽路人假
-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中国的农历跟阳历当然是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啦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 北境漫步
-
国人过生日,有的地方分阳历和阴历。但农历又是怎么回事?农历不就是阴历吗?不是的话,这二者又有何区别?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
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
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
农历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历法,曾长期在我国使用,该历法中强调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而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间也有称为夏历、阴历的。
在 1912年以前,我国历代一直沿用这种历法作为正式历法。而真正的阴历是最古老的历法,现今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使用的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
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许多场合,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阴历就是农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两者编订的主导思想不同
中国的农历和阴历均选用月球的运动作为参照,每月的日数近似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两月平均后每月日数为29.5天,这与朔望月的长度基本相当。此为二者的同源之处。
因此二者都能准确的反映月相的盈亏:月中为望月(满月),月初为朔。但中国农历的节气还能够反映四季寒暑的气温变化,如平常所说的“五黄六月”、“寒冬腊月”等词汇。
说明农历中的“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气温较高;“腊月”是隆冬,气温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气温的过渡季节。
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时段,是依据太阳在公转轨道即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因此,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常说的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两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
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两者的“年”有区别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
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 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总之,中国的农历比之阴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要丰富得多,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 volcanoVol
-
阴历是用月亮的周期来定月份的。月亮从没有开始慢慢的长大,变成满月,也就是圆圆的月亮,再慢慢的变小,最后再到没有,这时就叫一个月了。所以也叫月历。我国古代又把月亮叫太阴,所以便把月历称为阴历。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大约二十九天半。所以阴历的一个月就是29或30天。把12个月叫一年,一年就是354或355天。可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大约要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经过阴历一年的时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并没有回到起点,还差十天左右。这样,三年就差一个月,18年就差了半年。也就是说,18年后,正月初一过年,就是在夏天而不是冬天了。这怎么办呢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每三年加一个月。平常年份是十二个月,加了一个月的年份叫闰年,是十三个月。这样虽然能够保证正月初一过年时是在冬天,但是,阴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不固定,从而其它日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在每三年里,大概会差十几天。这就是为什么从阳历来看,春节有时在一月有时在二月的原因。 阴历还有一个名字叫农历。但农民并不能靠农历来种地,因为旧历的日子不固定。如果把种地的日子弄错几十天,收成就大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又想出个好办法,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也就是我国的24节气。农民种田用的是这个二十四节气,而不是阴历。 阳历也就是太阳历,它是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把365天定为一年,再把它分成12个月。与阴历类似地,阳历的日子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也是变动的,每4年差一天,加在二月里。这样,阳历日子的摆动幅度很小,只有一两天。对于人们来说,这一两天就算不了什么,完全可以忽略了。所以,阳历不需要节气。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通常所说的阴历也叫农历、夏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公历称为“阳历”,民间的传统的“夏历”、“农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公历=阳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 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1,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2,阴历--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3,公历--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为太阳历,即阳历.
4,夏历--中华历代所用的历法,始自夏代,故称.是阴历,历代都在不断修改,后来加上24节气后,成了阴阳合历.
5,农历--与夏历没有什么区别.历法为农事而立,所以中国人叫它农历.其中的24 节气是按太阳年24等分而得,这是阳历部分.农历的月日及闰法属于阴历部分,编在一起就成了和阴阳合历.我们平常没注意,叫惯了"阴历"不加区分.
- 以心消业
-
阳历就是咱们平时生活中用的,也就是挂历上的。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是中国古人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编排的。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四条规则:
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为准。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
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岁。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
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 奇石珠宝真君
-
首先农历就是阴历,公历就是阳历^_^
公历又称作阳历,夏历又称作阴历(农历)。
其记年:前者是地球围绕太阳360度(一周)为计量的;后者是以月亮围绕地球的12个圆缺为基准的。阳历和阴历每19年相差7个月(阴历月)。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阳历和阴历的基本规律。24节气就是阳历的天文基准,如:每年的冬至就在12月22日。所以说我们早就有了阳历的使用经验。
那么既然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公历(阳历)的规律,干嘛还要使用阴历呢?
1、我们的女性的生理周期是按照月亮的而运行的;
2、地球上的潮汐周期又是按照月亮的轨迹而发生的:
3、19年加7个月刚好两历统一……;
4、中国人的伟大节日——春节,就是阴历的节日。
公历又称作阳历,夏历又称作阴历(农历)。
其记年:前者是地球围绕太阳360度(一周)为计量的;后者是以月亮围绕地球的12个圆缺为基准的。阳历和阴历每19年相差7个月(阴历月)。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阳历和阴历的基本规律。24节气就是阳历的天文基准,如:每年的冬至就在12月22日。所以说我们早就有了阳历的使用经验。
那么既然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公历(阳历)的规律,干嘛还要使用阴历呢?
1、我们的女性的生理周期是按照月亮的而运行的;
2、地球上的潮汐周期又是按照月亮的轨迹而发生的:
3、19年加7个月刚好两历统一……;
4、中国人的伟大节日——春节,就是阴历的节日。
公历又称作阳历,夏历又称作阴历(农历)。
其记年:前者是地球围绕太阳360度(一周)为计量的;后者是以月亮围绕地球的12个圆缺为基准的。阳历和阴历每19年相差7个月(阴历月)。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阳历和阴历的基本规律。24节气就是阳历的天文基准,如:每年的冬至就在12月22日。所以说我们早就有了阳历的使用经验。
那么既然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公历(阳历)的规律,干嘛还要使用阴历呢?
1、我们的女性的生理周期是按照月亮的而运行的;
2、地球上的潮汐周期又是按照月亮的轨迹而发生的:
3、19年加7个月刚好两历统一……;
4、中国人的伟大节日——春节,就是阴历的节日。
- 西柚不是西游
-
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
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