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文言文形容一个人有才

2023-07-04 15:20:22
共1条回复
阿啵呲嘚

1.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

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诲曹师等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夜读书示子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兴

2.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1、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南朝·谢灵运

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3. 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4. 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清·恽敬

5.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7. 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明·冯梦龙

3. 形容“一个人文采好”的文言文有哪些

1. 进士及第、博学、制策连登三科 唐 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译文:考上进士,博学多才,制定策略连续升三级。

2. 博学冲素 金 蔡松年——《水龙吟 余始年二十馀,岁在丁未,与故人东》

译文:博学多才又冲淡纯朴。

3. 博学能文 元 仆散汝弼 ——《风流子 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八载温泉风流子》

译文:博学多才擅长文科。

4. 多闻博学 元 李道纯 ——《沁园春·身处玄门》

译文:博学多才有见闻。

5. 博学似刘子政 宋 黄庭坚——《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译文:像刘子政一样博学多才。

6. 先进博学 汉 蔡邕——《答对元式诗》

译文:博学开明。

7. 博学果何谓 宋 方回——《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

译文:果然是博学多才。

8. 胡母博学夸宏橅 宋 欧阳光祖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译文:胡母夸宏橅非常博学多才。

9. 博学精微先贤播 宋 宋太宗——《缘识》

译文:博学多才精巧的与先贤相遇。

10. 大哉博学称夫子 宋 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

译文:非常博学多才称之为夫子。

4.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很厉害怎么写

1.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翻译:天下的人才数量不过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我分得一斗,从古至今其他人分一斗。

意思:形容人才华横溢,特别是文学方面特别厉害。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

例句: 郑兄果然是才高八斗,刹那间想出来这么多办法。

2.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意思:前句形容人酒量豪放,后句形容人富有文采。

出处:《滕王阁序》

例句:我还真是小看了你的酒量,没想到你也是气凌彭泽之樽的人呢。

3.原文: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翻译:你用不着带着铭刻功劳的石头,路上的行人全都是你的口碑。

意思:夸奖对方功劳大,口碑好。

出处:《五灯会元》

例句:田局长,你也是有口皆碑的人物了,犯不着这么铺张浪费吧。

4.原句: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翻译:在同类人中表现突出,比聚集在一起的人更高一筹。

意思:夸奖对方某方面十分杰出,非同寻常。

出处:《孟子》

例句:你看看人家小明小红,哪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5.原文: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

翻译:拥有洞悉管理天下的才能,胸怀吞没山河的豪气。

意思:形容一个人才华卓越,志向远大。

例句:听说江天玩放弃创业了,开始还自吹自擂说有气吞山河的志向呢,真是滑稽。

5. 有没有什么文言文句子用来形容人很聪明

形容人很聪明的文言文句子: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意思:内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血统与品质,但还需要更加不断的去培养提高这些优秀崇高的品质【离骚】就是自荐的,借写美人实际是写了自己的品德和抱负。 2、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才华横溢,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而谢灵运本人也很自负,他曾经说:“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无双,独自占有八斗,我占有一斗。

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然而谢灵运最终也正是因为恃才傲物、轻慢朝纲而惨遭杀害的。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3、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孺子可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ú zǐ kě jiào。

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6.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 诗词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7. 形容一个人有才的诗句

1、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出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

释义:李白被唐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唐·刘禹锡)

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处: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你)?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出处: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

释义: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5、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出处: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

释义: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6、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出处:不见(唐·杜甫)

释义: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处:文章(宋·陆游)

释义: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处:和董传留别(宋·苏轼)

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出处: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10、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出处: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释义: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拓展资料:

有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才能,有才华,有本领。

才华,汉语词汇,拼音:cái huá,释义: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才。

出处:《北齐书·崔瞻传》:“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用来称赞别人有才的词语有:才华出众、颇具才华、才华横溢、才华四溢、才华盖世、才华超众、才华惊人等。

相关推荐

经天纬地之才什么意思

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 比喻 规划。规划天地。 形容 人的才能极大,能做 非常 伟大的事业。 成语出处: 《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 国语 ·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成语例句: 想先 生意 中,必以为这一篇 经天纬地 的妙文,定能使《新 青年 》诸记者拜服得五体投地。 繁体写法: 经天纬地 注音: ㄐㄧㄥ ㄊㄧㄢ ㄨㄟˇ ㄉㄧˋ 经天纬地的近义词: 治国安民 治理内政、外交,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经纬天下 治理国家。《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经天纬地的反义词: 无所作为 不努力去做出成绩或没有做出成绩 她尽管没有做到年轻有为,但也没有让自己无所作为 才疏学浅 自谦学识浅薄,才能不大一则深知自己才疏学浅,不称揄扬也。二则因这玉太尊声过大,到底看看是个何等人物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n ability to rule the country 读音注意: 纬,不能读作“wéi”。 写法注意: 纬,不能写作“违”或“讳”。
2023-07-04 09:41:231

"上有什么什么的,下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句话是杂个子说的哦?

上有博古通今之略,下有经天纬地之才
2023-07-04 09:41:322

经天纬地之才!是什么意思?

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规划天地,人的才智极大。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2023-07-04 09:41:474

盖文经天纬地之才下一句是什么?

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宵古今学贯中西超凡脱俗之人
2023-07-04 09:41:531

经天纬地之才求下联

上联:经天纬地之才下联:博大精深之智
2023-07-04 09:42:014

经天纬地之才下一句

  经天纬地之才下一句是五岭来庭,三湘清彻,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023-07-04 09:42:141

经纬之才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经纬之才是指那种有能力来给世界划定区域的人,意味着其人的能力已经登峰造极。比如越王勾践称军师范蠡为“经纬之才”。祝你学习愉快。
2023-07-04 09:42:223

经天纬地之才古诗词

诗唐代:贯休经天纬地物,动必计仙才。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2023-07-04 09:42:323

欲成“安邦定国之策,经天纬地之才”,改如何培养?

这在现在的年代来讲应该被称做超高级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才能算是经天纬地,这个没的说,只能再年轻的时候苦读、苦练;其次安邦定国不仅仅是书面的学习了,还需要积极的提高一个人的情商,遇到问题不慌乱、做事有极其严谨的条理性、运筹帷幄,这些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品质,需要可以的去锻炼;再次是逆商,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这个也是再经历各种困难、挫折下才能得到锻炼的。最后不得不提到的是运,可以是时运、可以是运气,有时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无论如何,以上情况都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非你莫属。
2023-07-04 09:42:502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是徐庶向谁介绍谁时说的?

徐庶向曹操介绍诸葛亮时说的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此联出自第39回博望坡用兵中,曹操命夏侯(忄享)领兵十万以窥新野,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说,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当曹操问诸葛亮是何人时,徐庶用此联称赞他的才智。其大意是:诸葛亮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夏侯(忄享)不服,结果诸葛亮博望坡火攻大败曹军而使之退回许昌,曹操丧胆,关张折服。
2023-07-04 09:42:593

"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出自哪里?

苏轼〈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 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 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 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 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 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 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 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 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 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 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 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 ,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2023-07-04 09:43:073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没有培养自己的后人?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没有培养自己的后人?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可以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了卧龙的称号,于是蛰伏在隆中静观天下大势。当刘备第三次到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留下一篇《隆中对》帮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然后用了仅仅十年时间就帮刘备拿到荆州、益州、汉中一地,此时刘备的实力比江东还要强大,于是进位汉中王,不久后直接建立蜀汉。后来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临终前把蜀汉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也让后主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也以一人之力扛下蜀汉江山,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能力这么强的人为何儿子如此庸才,而孙子却如此生猛呢?诸葛亮在蜀汉建立之前一直没有子嗣,按照那个“无后为大”的传统,他已经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孝子。这时候他远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有两个儿子,第一个是诸葛恪,第二个是诸葛乔,于是诸葛瑾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诸葛亮对诸葛乔管教很严,这和他严谨的作风和自律的生活分不开,因为对他期望很高,行军打仗都会带着诸葛乔,这也让诸葛乔积攒了一些功勋。但诸葛乔在25岁的时候却病逝了,世人没看见他发光发热的时候。后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已经成为东吴的权臣,但因为和江东士族不和,江东士族趁着他战败的时候合力攻击他,以至于被灭三族,诸葛乔的后代后重新回去继承诸葛瑾家族,又给他们家留下了血脉和香火。刘禅上位几年之后诸葛亮生下了诸葛瞻,当时他已经46岁,可谓是老来得子。因为他长期领兵在外没能亲自教导诸葛瞻,只是让夫人黄氏从严要求。诸葛瞻几岁的时候就非常聪明,蜀汉群臣对他的期望非常高,认为他长大以后或许可以媲美诸葛亮。但这时候诸葛亮却写信给诸葛瑾,他在信中吐露了自己的担忧,认为诸葛瞻从小过于聪明而且没有受到挫折,长大以后可能不会有太大成就。诸葛亮病死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尽管他幼年丧父,但因为诸葛亮的光环太强,诸葛瞻从小就接受那个时代最精英的教育,也在蜀汉群臣期盼的目光中成长。18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朝廷任职羽林中郎将还娶了公主,26岁的时候担任侍中。33岁的时候成为军师将军,34岁就成为蜀汉军队二把手卫将军,地位仅次于姜维,同时也是蜀汉最年轻的掌权者。对于他的履历蜀汉没有人质疑。假如在和平年代的话,诸葛瞻这种履历和晋升速度肯定会是一个逆天的存在,但可惜他处于三国乱世,年轻有为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位高权重那意味着责任更大,当掌权之后魏国钟会和邓艾领兵攻蜀,姜维亲率蜀汉主力部队在剑阁抵御钟会的大军,而诸葛瞻则驻守在成都的门户绵竹一地。但他的结局也如诸葛亮预料的一样,敌不过邓艾大军,诸葛瞻战死绵竹,由此刘禅派人向邓艾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他文韬武略英勇非凡,曾经在战场上和邓忠还有师篡打成平手,要知道他们两人可是邓艾手下的猛将,由此可见诸葛尚的生猛。而且诸葛尚也很有政治意识,他曾经说“ 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说明他能看得出局势,也劝过诸葛瞻,只可惜诸葛瞻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从侧方面也可以看出诸葛瞻的平庸和诸葛尚的光彩。但因为两军实力差异过大,诸葛尚只能“乃驰赴魏军而死”!两父子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能力想必也是和成长经历有关,诸葛瞻尽管继承了诸葛亮的天赋,但他成长环境过于顺利,没有受过任何苦难的他自然不知道江湖险恶,以至于耽误了后天的成长。但诸葛尚生长在蜀汉末年,那时候的蜀汉赢大厦将倾,他从小就有强烈的报国信念,而且因为诸葛瞻的关系也很早在军中成长。靠着家族的天赋和努力以及战场上的培养,他强于父亲也是必然。可惜的是邓艾没给他继续成长的机会,让他在绵竹这里和诸葛瞻一起尽忠。
2023-07-04 09:43:144

"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出自哪里?

出自苏轼的《晁错论》。原文为: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坚韧不拔之志。
2023-07-04 09:43:481

求:经天纬地之才,王佐之才,将相之才,详细词义?大神们帮帮忙

谥法大全说:经天纬地谓之文。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最高平价。如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而王佐之才是能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人,如汉之萧何、张良等。将相之才是能出将入相的人如汉之曹参。 总之这三类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2023-07-04 09:43:551

不是说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吗?蜀汉北伐为何还是没有成功?

他确实是很有才华的,因为蜀汉北伐的时候遭到了刘阿斗的反对,诸葛亮势单力薄,无法一人反抗君主命令。
2023-07-04 09:44:023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偏偏北伐不成功?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奇才,刘备死后,他为了完成刘备恢复汉室的遗愿,五次北伐曹魏,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次北伐之所以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蜀道艰险,粮草补给供应困难,不能长期作战,每次粮草用尽,都不得不撤兵。第一,蜀汉面积和人口少,战争资源比不上魏国和吴国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进行了神话,说他通识天文地理,能够呼风唤雨,所以读者会有一种误解,认为诸葛亮神通广大,似乎无所不能,这当然只是小说的虚构,现实生活中,战争是政治、军事、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蜀汉主要处在巴蜀和汉中南中地区,总面积大概一百零六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是魏蜀吴三国中面积最小,人口资源最少的一个,这就确定了蜀国在战争资源上处于相对劣势。第二,人才匮乏是导致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蜀国本来就人口少,人才资源相对也少,刘备夷陵战败,导致蜀国失去了几十个难得的将领,刘备去世后,五虎将只剩下赵云一个人,蜀中无大将的局面使诸葛亮在调兵遣将上左支右拙,第一次北伐,因为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将,不得已启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导致街亭失守,战争局势逆转,不得不选择退兵,致使首战徒劳无功,所以后人评价说“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诸葛亮空有管乐之才,缺乏可用之将是他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三,蜀道艰险,运粮困难是诸葛亮北伐失利的首要原因李白诗中写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蜀道险峻是出了名的,诸葛亮北伐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粮草运输供应问题,作战向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出兵军队人马众多,需要的粮草辎重庞大,陡峭的山路给粮草运输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虽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取得了显著成效,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草缺乏问题,司马懿也针对蜀军粮草缺乏不能久做战的特点,采取龟缩战术,迁延时日,最后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准备长久驻扎,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由于政务军务操劳过度,最终病逝于五丈原。虽然由于上述原因,诸葛亮北伐中原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后世的推崇和敬重,唐宋两代都将他列为武庙十哲之一,武侯祠上千年来受到无数人的祭奠,赞美诸葛亮的诗词文章和各种文艺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他作为智慧的象征还将被世代传颂下去。
2023-07-04 09:44:325

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早年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呢?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今天主要来说说韩信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早年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呢?单纯说起韩信早年的经历,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纵观历史上那些大人物,要么一出场就是头角峥嵘少年得意,要么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等,总之肯定有着闪光点。但韩信早年却并没有这么励志,出身于平民家庭,与自己老母亲相依为命,是既不老老实实耕田种地,以求温饱。也不像刘邦那般,想办法当个基层小吏,捞点油水什么的,而是成天无所事事的,不是被迫成为“饿其体肤”的情况,而是活生生把自己整成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是想尽办法没脸没皮的到处蹭饭,被市井无赖欺辱也没有热血一击亡命天涯,而是选择了从其胯下爬过去。如果没有后来大放异彩之事,单纯将韩信早年的事情拿出来,是真的没什么闪光点,甚至是负能量满满的。一、韩信对自己定位清晰纵观韩信早年的经历,虽说完全是一个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之人。但是可以发现韩信其实对自己定位清晰,知道自己的才华在军事上,所以不老老实实耕田种地,也不选择其他职业,而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等到乱世来临以后,韩信去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重用,便转投刘邦,得不到重用以后,就马上要重新换新的平台,因此搞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使得萧何真正重视起他来,从而得到了重用,可以说无形中促进了自己的发展,通过一个好的,并且重用自己的平台,施展了自己的抱负,是大放异彩。所以说韩信这个人看似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其实也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是几斤几两的人,知道自己发挥的天地在哪里,所以不会选择错方向,宁愿饿的到处蹭饭,等待合适的机会,也不会委曲求全的选择自己不乐意的职业,从而影响自己的后续发展。二、时势造英雄韩信早年虽然落魄至极,但是通过他的生平,可以最好的诠释何为“时势造英雄”。如果他生于平世,像他这种只有军事之才,政治表现幼稚,没有一技之长还好吃懒做之人,这辈子也就是籍籍无名,甚至会饿死的。但他生于乱世,并且遇到萧何、刘邦,有了自己发挥的天地,有着赏识自己的人,自然是大放异彩,创造了诸多战争奇迹,所以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可见有的人生来就是适合乱世,可以大放异彩,成为一方诸侯,但在平世,可能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有的人生来就是适合平世,可以大有作为,但在乱世,可能乱露个脸的机会都没有,就成为了炮灰;如果生错了时代,那便是生不逢时。
2023-07-04 09:45:444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庸才,而孙子却生猛吗?

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可以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了卧龙的称号,于是蛰伏在隆中静观天下大势。当刘备第三次到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留下一篇《隆中对》帮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然后用了仅仅十年时间就帮刘备拿到荆州、益州、汉中一地,此时刘备的实力比江东还要强大,于是进位汉中王,不久后直接建立蜀汉。后来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临终前把蜀汉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也让后主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也以一人之力扛下蜀汉江山,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能力这么强的人为何儿子如此庸才,而孙子却如此生猛呢?诸葛亮在蜀汉建立之前一直没有子嗣,按照那个“无后为大”的传统,他已经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孝子。这时候他远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有两个儿子,第一个是诸葛恪,第二个是诸葛乔,于是诸葛瑾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诸葛亮对诸葛乔管教很严,这和他严谨的作风和自律的生活分不开,因为对他期望很高,行军打仗都会带着诸葛乔,这也让诸葛乔积攒了一些功勋。但诸葛乔在25岁的时候却病逝了,世人没看见他发光发热的时候。后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已经成为东吴的权臣,但因为和江东士族不和,江东士族趁着他战败的时候合力攻击他,以至于被灭三族,诸葛乔的后代后重新回去继承诸葛瑾家族,又给他们家留下了血脉和香火。刘禅上位几年之后诸葛亮生下了诸葛瞻,当时他已经46岁,可谓是老来得子。因为他长期领兵在外没能亲自教导诸葛瞻,只是让夫人黄氏从严要求。诸葛瞻几岁的时候就非常聪明,蜀汉群臣对他的期望非常高,认为他长大以后或许可以媲美诸葛亮。但这时候诸葛亮却写信给诸葛瑾,他在信中吐露了自己的担忧,认为诸葛瞻从小过于聪明而且没有受到挫折,长大以后可能不会有太大成就。诸葛亮病死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尽管他幼年丧父,但因为诸葛亮的光环太强,诸葛瞻从小就接受那个时代最精英的教育,也在蜀汉群臣期盼的目光中成长。18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朝廷任职羽林中郎将还娶了公主,26岁的时候担任侍中。33岁的时候成为军师将军,34岁就成为蜀汉军队二把手卫将军,地位仅次于姜维,同时也是蜀汉最年轻的掌权者。对于他的履历蜀汉没有人质疑。假如在和平年代的话,诸葛瞻这种履历和晋升速度肯定会是一个逆天的存在,但可惜他处于三国乱世,年轻有为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位高权重那意味着责任更大,当掌权之后魏国钟会和邓艾领兵攻蜀,姜维亲率蜀汉主力部队在剑阁抵御钟会的大军,而诸葛瞻则驻守在成都的门户绵竹一地。但他的结局也如诸葛亮预料的一样,敌不过邓艾大军,诸葛瞻战死绵竹,由此刘禅派人向邓艾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他文韬武略英勇非凡,曾经在战场上和邓忠还有师篡打成平手,要知道他们两人可是邓艾手下的猛将,由此可见诸葛尚的生猛。而且诸葛尚也很有政治意识,他曾经说“ 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说明他能看得出局势,也劝过诸葛瞻,只可惜诸葛瞻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从侧方面也可以看出诸葛瞻的平庸和诸葛尚的光彩。但因为两军实力差异过大,诸葛尚只能“乃驰赴魏军而死”!两父子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能力想必也是和成长经历有关,诸葛瞻尽管继承了诸葛亮的天赋,但他成长环境过于顺利,没有受过任何苦难的他自然不知道江湖险恶,以至于耽误了后天的成长。但诸葛尚生长在蜀汉末年,那时候的蜀汉赢大厦将倾,他从小就有强烈的报国信念,而且因为诸葛瞻的关系也很早在军中成长。靠着家族的天赋和努力以及战场上的培养,他强于父亲也是必然。可惜的是邓艾没给他继续成长的机会,让他在绵竹这里和诸葛瞻一起尽忠。
2023-07-04 09:46:164

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温饱问题解决不了?

韩信早年家里非常贫困,只有一个老母和他相依为命。俗话说:“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像韩信这种情况,他应该积极地去找工作,或者搞农业生产,或者到官府去打工当差。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身板结实,要想搞农业生产,养活年迈的老母,在堂前尽孝,也是容易的。如果他不愿意搞农业生产,他本身是读过书的,又有一身武艺。连刘邦那样的小混混,都能去当一个亭长。韩信这样的人才,进县府衙门当一个吏掾、功曹什么的,只要他肯去,肯定是办得到的。可是,韩信却什么也不做,整天腰上悬一把宝剑,在大街上晃来晃去,甚至连找一口饭吃都困难。先是到一个亭长家吃闲饭,一早就爬起来,厚着脸皮往人家亭长家里跑,像吃食堂一样准时。后来亭长的老婆受不住了,每天都提早把饭做好,在床上就把饭吃了。韩信去了几次,找不到吃的,才不得不离开。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跑到河边去钓鱼。可是他钓鱼的技术实在很差,基本上钓不起来,因此饿得气息奄奄。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婆可怜他,给他送饭。这样送了几十天,他老人家竟然说了一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当时老太婆特别瞧不上他,教训他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别人的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送饭的,我要你什么回报?你又能给我什么回报!看到这里,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讲。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努力把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去做大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看看韩信,他连小事都做不来,也不愿意去做,后来却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获得了“封王”这样巨大的成功。当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小要把小事做好的事情,如果他们对我们说,韩信不也是从小不做小事吗?为什么他长大以后,却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功呢?可能我们的大人们会说,韩信是韩信,你是你,时代不一样了,能学他吗?这个回答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天地间的道理应该是一致的,人生的规律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点,认为所有古代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发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那样的话,必然会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中,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那么,韩信身上有什么积极因素呢?一、韩信志向远大。说韩信志向远大,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当他母亲去世以后,他把他母亲埋葬在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那个坟地的周围能够安顿一万户人家(“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韩信做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这个远大的志向,就是他想当一个“万户侯”。一个人如果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他将来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都说,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就是讲,“理想”对一个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二、韩信读书努力。韩信那时候家里很贫穷,但是他读书非常专心,也读过不少兵书。有人可能会说,韩信应该没读过书,他打仗属于“无师自通”。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当后来刘邦把韩信抓到京城软禁起来的时候,韩信曾和张良一起,整理过兵书。而且自己还亲自写了“韩信三篇”。这件事记载在《咸丰·清河县志》里。由此可见,韩信确实是读过不少书的。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准备。韩信要是没有这样的准备,他将来也不会干大事。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孩子讲的。三、韩信择业谨慎。韩信当时不去搞农业生产,也不去县衙当差打工,并不是韩信不去找工作,而是他暂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这说明,韩信择业是很谨慎的。我们都知道,平台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你就业的平台,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又没有什么人脉,你也许可以奋斗出来,但是,这样的奋斗会非常艰苦。如果你一开始就在一个大城市,在一个大公司里,你的平台高,那样的话,你的机会要大得多。韩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并不轻易就业。实际上,当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去投奔项羽。当时项羽让他当郎中。郎中实际上就是主帅的参谋,或者说秘书。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官了,只要把主帅伺候好,将来当个大官也是有可能的。可是,因为项羽不听韩信的建议,因此韩信断然离开了他。再后来,韩信去投奔刘邦,因为刘邦车夫夏侯婴的推荐,刘邦让他当了个管粮食的官。照一般的理解,管粮草的官,自然是肥缺。要想发财,是很容易的。但是韩信依然要逃跑。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择业是非常谨慎的,他要选择人生最好的起点。四、韩信历练性格。性格就是命运。你有什么样的性格,便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他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但是“性格”是可以历练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历练出一个好的性格,对他将来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韩信在遇到“淮阴屠夫”挑衅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那个屠夫争长较短,而是努力做到“忍”,从那“淮阴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虽然说,我们不该教我们的孩子做这种事情,但是,这样做,对一个人性格的历练,却是非常重要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作为一个榜样,值得我们孩子学习的东西,实在是非常多的。
2023-07-04 09:47:002

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的意思

字面意思:规划天地的才能,重建江山的志向
2023-07-04 09:47:371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北伐不成功?

即使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奈何蜀国国力有限,到后期更是无将才可用,另外由于蜀国地理位置,粮草补给也是困难重重。这样多方面的原因就注定了诸葛亮的北伐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无奈的蜀国蜀国的财力根本无力支撑长期对魏国的战争。在关羽丢掉荆州后蜀国在人口方面就损失近百万,古代有人才有可能有一切。荆州的失守对于蜀国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随后的夷陵之战更是使得蜀国的精锐损失殆尽。这样的蜀国怎么能支撑诸葛亮的北伐的。但是当时由于魏国的逐渐壮大,如果蜀国不主动进攻,曹魏经过几年的发展,蜀国也许会灭亡的更快。在此背景下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断不会成功,也无奈的不得不连续北伐。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虽然在鼎盛时期拥有良将无数,但是在五虎上将去世以后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了。还有就是蜀国只拥有益州这个弹丸之地,人口基数本来就不能和曹魏相比,由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更是把蜀国的军中中坚力量都消耗没了。就像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那样: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蜀国后来的士兵都是后来诸葛亮新招募的,这未经战士洗礼的新兵和久经沙场的魏军怎么能比呢?这样的蜀国想取胜真的很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地里位置上看,蜀国失去荆州之后再想北伐曹魏只能走蜀道,这样就给后勤保障徒增了很多困难,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之中第二次、第四次就是因为粮尽无法正常供应而退兵的。综上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诸葛亮五次北伐失败的原因,纵使诸葛亮有惊天之才,奈何正如水镜先生所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2023-07-04 09:47:4515

苏轼评价诸葛亮的诗句

1. 苏轼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苏轼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1.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 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王安石: 《诸葛亮诗》 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陆游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它日故人能忆我,葛仙矶畔觅渔翁。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 “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 “登堂骨高遗像,千载愧吾颜”(《感旧》)。 2.有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五绝·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排·诸葛庙 唐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五古·先主武侯庙 唐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五绝·武侯庙 唐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 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 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 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五排·武侯庙古柏 唐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 宋 苏轼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题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八阵碛 北宋 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隆中 宋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七律·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 南宋 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 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 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 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 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 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 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 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 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刘葛固雄杰,阅世均一梦。 论高常近迂,才大本难用。 九原不可作,再拜临风恸。 谒诸葛丞相庙 南宋 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游诸葛武侯书台 南宋 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宋 陈与义 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 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有感 南宋 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七律·秋晚即事 元 王冕 十年湖海挟飞仙,今日凭高思窅然。 关北又添三尺。 3.关于诸葛亮的诗句有那些 五古u2022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u2022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u2022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u2022杜甫 功盖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6336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u2022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u2022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宋u2022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 宋u2022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 明u2022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4.关于诸葛亮的诗词 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的诗句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三顾茅庐 ( 37 、38 回)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 39 回)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 ( 46 回)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七星坛祭风 ( 49 回)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智取华容 ( 50 回)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三气周公瑾 ( 51 、55 、56 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巧布八阵图 ( 84 回)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七擒孟获( 90 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 95 回)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挥泪斩马谡( 96 回)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造木牛流马( 102 回)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困司马( 103 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死诸葛走活仲达( 104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预伏锦囊计( 105 回) 5.关于诸葛亮的古诗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 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 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 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 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让后人留下多少叹息!假如诸葛亮跟从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那时的中国早就统一了! 《诸葛庙》——唐·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诸葛武侯庙》——唐·章孝标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诸葛武侯》——宋·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诸葛武侯》——宋·王安石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游诸葛武侯书台》——宋·陆游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谒诸葛丞相庙》——宋·陆游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八阵碛》——宋·苏轼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6.关于诸葛亮的诗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7.一切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nbsp;唐nbsp;李白nbsp;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nbsp;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nbsp;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nbsp;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nbsp;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nbsp;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nbsp;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nbsp;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nbsp;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nbsp;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nbsp;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nbsp;五绝·八阵图nbsp;唐nbsp;杜甫nbsp;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nbsp;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nbsp;五排·诸葛庙nbsp;唐nbsp;杜甫nbsp;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nbsp;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nbsp;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nbsp;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nbsp;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nbsp;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nbsp;五古·先主武侯庙nbsp;唐nbsp;岑参nbsp;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nbsp;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nbsp;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nbsp;五绝·武侯庙nbsp;唐nbsp;杜甫nbsp;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nbsp;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nbsp;七律·咏怀古迹五首nbsp;(后二首)nbsp;唐nbsp;杜甫nbsp;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nbsp;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nbsp;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nbsp;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nbsp;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nbsp;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nbsp;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nbsp;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nbsp;五律·哭吕衡州六首nbsp;(前三首)nbsp;唐nbsp;元稹nbsp;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nbsp;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nbsp;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nbsp;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nbsp;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nbsp;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nbsp;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nbsp;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nbsp;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 nbsp;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nbsp;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 nbsp;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nbsp;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nbsp;唐nbsp;杜甫nbsp;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nbsp;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nbsp;五排·武侯庙古柏nbsp;唐nbsp;李商隐nbsp;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nbsp;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nbsp;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nbsp;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nbsp;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nbsp;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nbsp;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nbsp;宋nbsp;苏轼nbsp;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nbsp;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nbsp;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nbsp;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nbsp;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nbsp;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nbsp;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nbsp;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nbsp;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nbsp;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nbsp;题定力院壁nbsp;北宋nbsp;王安石nbsp;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nbsp;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nbsp;八阵碛nbsp;北宋nbsp;苏辙nbsp;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nbsp;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nbsp;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nbsp;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nbsp;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nbsp;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nbsp;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nbsp;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nbsp;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nbsp;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nbsp;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nbsp;诸葛武侯nbsp;北宋nbsp;王安石nbsp;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nbsp;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nbsp;诸葛武侯nbsp;北宋nbsp;王安石nbsp;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nbsp;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nbsp;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nbsp;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nbsp;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nbsp;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nbsp;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nbsp;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nbsp;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nbsp;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nbsp;隆中nbsp;宋nbsp;苏轼nbsp;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nbsp;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nbsp;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nbsp;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nbsp;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nbsp;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nbsp;七律·书愤nbsp;宋nbsp;陆游nbsp;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nbsp;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nbsp;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nbsp;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nbsp;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nbsp;南宋nbsp;陆游nbsp;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nbsp;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 nbsp;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nbsp;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
2023-07-04 09:49:011

陈宫简介:有眼不识真命人陈宫就死

陈宫陈宫是一个有德有才,有胆有识的人物,在三国时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英雄,但却因择主不当最终落了个悲剧性的结局。曹操谋杀董卓不成,潜逃至中牟县,被时任中牟县令的陈宫捉住。陈宫审问曹操,问他为何取祸时,曹操义正辞严地说:我祖辈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我屈身事卓等,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要杀要剐由你。陈宫大惊,在满朝文武大臣都慑于董卓淫威,只会哭哭啼啼、苟且偷生的时候,一个其名不彰的小小校尉,竟敢独闯相府,行刺正处于权力巅峰的董卓,其胆略足以使英雄汗颜。而且,曹操刺卓不成,又能机智地逃出虎口,决心回家乡兴举义兵,发诏声讨董卓,其见识令人叹服。这样的英雄是值得他敬仰的。于是陈宫认定曹操是他心目中的明主,便抓住这个机遇,当机立断,不仅决定放了曹操,而且决心弃官追随他去建立一番事业。两人慌忙逃至成皋,天色已晚,曹操指着松林深处对陈宫说:这里面有个人是我父亲的结义兄弟,我们就去问一问消息,歇上一夜。到了吕伯奢家,吕伯奢见曹操还活着很高兴,拜谢陈宫救了侄儿曹操,就出去打酒。曹操与陈宫正在等着沽酒的吕伯奢时,听到后院有磨刀之声。曹操疑心大起,于是二人潜入后堂,听见有人说话:把它捆起来杀。曹操大惊失色,与陈宫持剑而入,不问青红皂白,一连杀了吕家八口人后才发觉,原来吕家的人正要把一头猪捆起来杀。陈宫叹道:误杀好人了。两人急忙出庄逃离。没走多远,看见吕伯奢打着两瓶酒迎面走来。说:侄儿何处去?曹操说:有罪之人,不敢久住,怕官府追拿。慌慌张张骑马就走,吕伯奢叫之不住,曹操走了两步,忽然回头,乘吕伯奢不备,一刀把他杀死。陈宫大惊失色,说:刚才是误杀,现在为何又杀了人?曹操说:伯奢回家见到家里人被杀,必不甘休,假如追来,必然遭祸。陈宫怒说:这样做,太不够大丈夫义气了。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知道自己看错了人,当夜本想杀死曹操,后想: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了他我岂不太不义了吗,于是离开了曹操。后来,曹操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扬言要屠杀百姓。陈宫便大义凛然跑去劝说曹操,希望曹操行善心,结果却被曹操反唇相讥,挖苦了一顿。陈宫撞了一鼻子灰后,对曹操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于是立誓与曹操为敌。到濮阳大战时,陈宫已是吕布的谋士,在吕布帐下,他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亲自策划、导演了濮阳大战。战前,他给吕布策划说:兴阳城中有富户田氏,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曹操寨中下书,言吕温侯残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阳,只有高顺在城内。可连夜进兵,我为内应。曹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陈宫是一个很有才能和计谋的人,在吕布与曹操、刘备等的交战中,他出了不少良计妙策,在吕布处于优势的时候,他善于用欺骗和麻痹的策略,给对方造成错觉,然后利用这一错觉达到自己的目的,濮阳之战就是最好的战例;在吕布处于被动的时候,他又善于在防御中积极争取主动,力避被动挨打。曹操果然中计,曹军被杀得四散奔逃,曹操狼狈不堪地夺路而逃,手臂头发,尽被烧伤。差一点就被吕布生擒。但是,吕布只是一勇之夫,他一生依仗的主要是方天画戟、赤兔马,心中装的只有妻儿,全不把战士和江山放在心上。对陈宫的良言妙策很少采用,而陈宫本人缺乏诸葛亮、鲁肃等人的战略眼光,因此,陈宫之谋充其量只能在战术上取胜,而不能改变战略上一步一步坐失良机,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跟随吕布不久,陈宫就预感到:吕布不听忠言,自己必受遭殃!但他是个重义的人,因而屡屡在心中哀叹,欲放弃吕布另投明主,却又不忍心,又恐怕被人嗤笑。于是,终日闷闷不乐。终于,吕布不听陈宫之计被曹操生擒,吕布被擒后,贪生怕死,再三求降,而陈宫却临危不惧,决心舍生取义。被俘后,他抱定必死的决心,对曹操的劝降,陈宫慷慨陈言,说:恨吕布不听好人言,今天只有死而已。曹操十分留恋陈宫,知他是天下英雄,并且救过自己的命,于是,借用老母和妻子的存亡来软化他,他不为所动,回答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的存亡,只在明公一句话。我既被捉,死心已定,并无挂念。于是,径步下楼,左右的人牵也牵不住,陈宫伸颈就刑,众人都流下泪,曹操忍住泪水对左右说: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有一首诗对陈宫的一生作了评价: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刘备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这首诗是说陈宫不识真主,违背了苍天的意旨,但他的忠心却彪炳千古。陈宫的悲剧在于他虽忠义之气,凛然千古,但不逢其主,大志难酬。陈宫为义释曹操,又为义弃之,从道德上说,都是应该肯定的行为。但是,良心与道德对于旧时官场政坛中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政治道德就是不讲道德。政治良心就是不讲良心。人人都以达到目的为手段,只有弱者才需要良心的保护。所以,千万不能把忠于上司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即把政治和道德伦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单一的道德伦理判断使他不能全面地认识曹操,而匆匆离开了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陈宫在以儒家道德伦理原则衡量他人的同时,按照这样的社会角色规范自己,这也使他在追随吕布时,又一次犯了错误。中国士人有句老话叫做: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男。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免过于迂腐过时。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倘若遇到一个不赏识你的上司,整天度日如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管你使尽浑身的解数也永无出头之日。在这种情况下,弃暗投明改换门庭也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天下之大,在一棵树上吊死是很不值的。
2023-07-04 09:49:211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庸才,而孙子却生猛?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养子诸葛乔,次子是亲生儿子诸葛瞻。野史还记载了诸葛亮有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和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多半是虚构的,这出自清代人之手,正史不记载,且年代久远。一、用“极度庸才”来形容诸葛亮的儿子太过了。诸葛亮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天才之一,文韬武略都是当世顶尖的。这样的一个天才,实在太耀眼,再有才华的人在他的光芒下都会显得暗淡很多。这样的人,即便他的儿子很有才华,也会被老子的比下去了,自然会给人父子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根据考证,诸葛亮的儿子只有诸葛瞻一人,他因为错失战机,导致兵败,受到后人质疑,但是由此说他“极度庸才”就过分了。二、用诸葛尚的“生猛”比较诸葛瞻的“庸才”是比较对象混乱,而是史实错误诸葛尚是和诸葛瞻一同战死于绵竹的。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父子都战死,一个三十七岁,一个十九岁,父子都生猛,死的壮烈。所以后人把他们父子葬在一起,建“双忠祠”纪念。为何单提诸葛尚生猛呢?主要是因为这段记载:《华阳国志》曰: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诸葛尚是从容赴死,在父亲死后不忍心独活。有诸葛亮这个老爸,诸葛瞻压力也很大,就如西晋干宝评价的那样,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诸葛瞻已经做得很好了。
2023-07-04 09:49:294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北伐不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战争存在的不定因素太多,有一点没有考虑到就会失败,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要考虑到装备和粮草的问题,而蜀国的地势并不利于运输粮草。更何况此时的蜀国大势已去,军中可用之人寥寥无几,没有优秀的将领就失去了作战的灵魂。最后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便是“前有豺狼后有猛虎”,朝中存在奸臣蛊惑君心,诸葛亮终究是无力回天。1.作战的各方面条件没有满足在各大兵书当中,对于作战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重要的讲述。战争是一场流血的事件,存在的不定因素太多,不单单讲究兵力的多少,还有地理的优势,除此之外还有天气。战术的布置要全面参考自方的地理和敌方的地理,是合适水攻还是火攻,抑或是消磨战和强攻,都需要斟酌。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诸葛亮纵然神机妙算,也赶不上上天的变化,最后的上方谷一战,天降大雨就可以看出。除了这之外,蜀国还存在难以化解的问题,其一是兵力稀缺、资源过少,其二是粮草。粮草在军营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古往今来,多少战役因为粮草不足而造成了悲剧。蜀国的地势凶险,属于易守难攻类型,而诸葛亮五次北伐,虽然为此做了准备,实行“木牛流马”的运输策略,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2.良将稀缺到了蜀国后期,军中基本没有可用的良将,虽然存在寥寥几个,但终究是供不应求。曾经辉煌一时的五虎上将接连离开人世,眼看着军中没有可用之人。诸葛亮在用人上面只能风险并存,这也是后来用马谡失误的原因之一。3.朝中奸臣蛊惑人心诸葛亮在前线为蜀国的事业奋斗,但是无暇顾及后方的事情,朝中存在奸臣蛊惑人心,刘禅身为蜀国的君主,没有能力处理朝中的大小事务,反而蒙受了奸臣的蛊惑,支持诸葛亮退兵。这样的局面形成,诸葛亮如何安心北伐,继续蜀国的事业。
2023-07-04 09:50:104

夸群主的顺口溜

1、第一眼看到群主,我就喜欢上了群主!群主也注意到了我,群主灿烂地笑着,还不停地向我招手,我忍不住紧紧地一把抱住群主!啊,可爱的招财猫!2、怎么回事?刚才拨打群主手机,铃声响后提示说:对方正在裸奔,请稍候再拨。真不敢相信!再次拨打又说:对不起,您拨的用户已奔出服务区,请稍候再拨。3、爱群主,一生一世不变;宠群主,时时刻刻不腻;疼群主,分分秒秒不舍;护群主,风风雨雨不弃;一天看不到群主,我连饭都吃不下,因为群主不在,我吃不上炒菜!4、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意思是说,群主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现在终于知道群主为什么这么喜欢,猩猩了!5、打南边来个瘸子,担了一挑子茄子,手里拿着个碟子,地下钉着木头橛子。
2023-07-04 09:50:585

历史上有位自比管仲乐毅,用兵如神,有经天纬地之才,此人猜猜是谁?

自比是诸葛亮自己,而这段话是曹操问徐庶关于诸葛亮,而徐庶讲的诸葛亮就是楼主这段话
2023-07-04 09:51:292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不自立,反而甘心为刘备打工?

有人说,蜀汉的壮大主要是靠诸葛亮,那他为何不自己做老板?嗯,做老板,还是当伙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年轻人的一个问题。韩信面试我前几天写过一个段子,和这个情况还有几分相似,各位可以先品一下。时间:公元前208年;地点:项羽军营;项羽:姓甚名谁?韩信:小人韩信。项羽:没听说过,手下有多少兵马?韩信:没有。项羽:那有粮有钱吗?韩信:没有,但我会兵法。项羽:哦,都指挥过哪些战役?韩信:没有,但。。。项羽:下一个!韩信:狗眼看人低,他日要你好看!世人都说,项羽有眼无珠,放走兵仙韩信,最后落得个身死国亡的下场。那为何水平略逊一筹的黥布、章邯等人会得到项羽的重用呢?他们投奔项羽的时候,手上都有自己的队伍。对项羽而言,最多补贴一些粮饷,便可以让黥布、章邯等人上阵杀敌,赢了好处不用说,输了最多陪了一些粮饷。韩信便不同了,要发挥他的作用,不但要拨粮饷,还要给他配备士卒,赢了还好,输了就亏大了。风险这么大,还不如用项氏族人。这也就是为何刘备三兄弟创业之初屡遭人白眼的原因。诸葛亮未出道时有什么?回到问题,我们来看看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当时有什么资本?1)人力资源:老丈人、老婆、弟弟等人,文人朋友若干。从三顾茅庐的细节中,我们大抵可以判断诸葛亮的朋友圈就这么大。虽然有两位做官的哥哥,但是分别效劳于魏、吴。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人哪,一旦穿上了鞋,如果不是鞋子太紧,一般不会轻易换鞋的。这点各位都深有体会,谁也不好好端端的,轻易跳槽,是吧?诸葛亮的人力资源中,就那几个文人朋友还有些名气,但都无意于仕途,咱刘备之前也当面问过了。至于武力嘛,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去交际有些武力值的屠狗辈。因此,他完全不具备汉高祖刘邦的人才库。不然,张飞不会动不动就扬言一根绳子就能将他捆来。2)辎重:破锄头几把,毛驴一头。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之中,荆襄之地多种水稻,因此,农具还是要备一些。毛驴是诸葛亮老丈人的座驾。3)财力:几间茅屋,几亩薄田诸葛亮名下的房产只有几间茅屋,大家都看见了。为何说诸葛亮只有几亩薄田呢?按照汉制,每家每户大概要种50亩地以上,不过时逢乱世,而且诸葛亮常出去游山玩水,据此判断其田产也不多。因此,就其手上财力而言,不足以养活十人以上的队伍。4)技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虽为乱世中一隐居南阳阡陌之中的农夫,却有经天纬地之才干。从诸葛亮献出的隆中对可以看出,他早就洞悉天下之形势,魏国最强,东吴次之,如果刘备不来,那么曹操大概率会同一天下。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按理说,如果诸葛亮想出仕,那曹操一定是上上之选。然而,诸葛亮有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饱读诗书的文人,当然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节,如不能名垂青史,不如老死在田野之中。而曹操有篡位之嫌,因此,他不可能是诸葛亮的归宿。诸葛亮的抉择分析完诸葛亮手上的资源时,你会发现,他根本就没拥有做老板的资本:没有人马、没有粮饷,没有地盘。除此之外,诸葛亮也没有时机。这个很重要,为什么?且看陈胜、吴广、刘邦等人,他们也是一介农夫,两手空空。然而他们却得到了命运的垂青,要不是他们都出去赴徭役,要不是天降大雨给了陈胜必死的机会,要不是役夫逃跑给了刘邦必死的机会,他们不会想到要去造反,不是所有人非死不可,他们也不会振臂一呼,便立刻拥有数百人的队伍。再看诸葛亮身处荆州之地,时任荆州牧刘表虽无雄心壮志,但是荆州子民还是可以安居乐业。如果此时,诸葛亮挥动锄头,大吼一声:“农夫们,反了!”恐怕只会落得个坐牢的下场吧。有人会说,天下这么大,诸葛亮可以到别处揭竿而起啊?且看那三个武力爆表的代表,刘备、关羽、张飞辗转多年,都未打拼到一处安身之地,试问诸葛亮拿着羽毛扇子就能抢到地盘吗?因此,如果诸葛亮想单打独斗,那是完全不可能的。结语虽然诸葛亮才高八斗,但苦于无人无钱无地盘,不可能自立。同时,刘关张三兄弟空有一身武力,苦于无战略眼光,也未能打下半尺土地。然而,当三兄弟的武力遇上孔明的隆中对,就好比汉中王刘邦遇上了韩信,他们便有了叫板天下的资本。
2023-07-04 09:51:374

请辞望批准的文言文写法

1. 文言文辞呈怎么写 格式: 1. 标题。 可以写成:"辞职信(书"、"辞职申请"等。 2. 称谓。 3. 辞职理由和请求。 4. 感谢的话语。 5. 署名、署时。 写法: 尊敬的领导: 本人由于XX原因,特提出辞职,请予批准!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XX年XX月XX日 例1:公司领导: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 余在公司三载,赖周总相携,诸事顺遂,感念无尽,即今从辞,亦不敢忘;另如李总、朱总,贾总者,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亦长者,体恤良多。及项目组,李、张二经理,不小余智陋,面提耳输,技术、生活多做指点,受益实多,在此无以复言,唯多做感谢,徒表我心。 今辞去,可为原因者三。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此其一也; 三年中困守一岗,虽智不逮,未能尽善,然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亦不可得,心灰之,此为其二; 劳苦三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薪给僵持,无期奈何,是者三。 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 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X部/XXX 例2: 尊敬的董事长: 甚是感谢您几年来对余之信任,吾方有机会于公司工作至今,虽时间不多,然吾自知学之颇多,乃不甚感激。 吾于公司工作期间,承蒙诸君提携扶助,不胜感激。 吾虽努力学之,然终因身体孱弱,心难平和,因此甚难适应;虽心有余而不从矣,每日匆匆忙碌,却无畅快之感,此吾欲离之一因也。 每每自省,方知己难堪重荷,难当大任,加之变革之年,重中之重,力不从心久矣,故提出辞呈以卸下重担,方可上不辜负您之厚爱,下不耽误员工之业绩,吾心宽矣,此其二因也! 家中更有弱妻稚女,令吾时时挂牵,然身远难及,故定此离计,此三因也。 另因余每每念及己之病体残身,心有戚戚焉,无法自拔;家中老父慈母弱妻稚女更盼余能家中相守,方肯放心,吾更无法释怀。 呜呼哀哉!思当初余意气风发,望能在志士之地,阁下之带领下,披荆斩棘,成就一番事业,然事与愿违,吾不幸身染重疾,累公司破财,己身孱弱,家人苦痛,因此弟不才,欲抽身离去,虽心痛不已,却更无奈,望君首肯,切切!吾不胜感激涕零!好在吾于公司时日不多,更未与上游过多来往,也未有实质工作担当,因此离去未必会给公司带来太多不便,余心甚慰! 吾身虽去,吾心仍永愿:阁下事业蒸蒸日上,飞黄腾达!全体公司人人全家康泰,幸福美满! 顺颂商祺! 碧月西风 2007年2月27日 例3: 某某物业红丰家园管理处: 李云舟者,蜀中高隐,川北野儒也!浪迹江南,栖滞湖州。 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奈时遇不济,命运多舛,冯唐亦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心比天高,身为 *** !自是口吐珠玑,腹罗锦绣,虽无徐儒来下陈蕃之榻,却有文光可射斗牛之虚也!文采风流已临精神世界之绝顶层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今才大难为用。 文章增命达,魑魅喜人过。吾如屈子之忧时伤世,离骚九歌,离风飘零!世人瞽瞽盲盲,徒留汩罗之憾也;更加深陈老杜,胸怀尧天舜日之志,指奸斥倭,与世不偕,直落得身世浮沉,屑小共怒。 可堪千古一慨! 吾之品格精神,如临风之玉树,又如当空之明月浩然,怎堪与俗流共舞哉!可叹屈身于湖州某某物业,为一小小秧护员。诚如伏枥之骥,纵有千里之志,而奈缚手缚脚,无所可为,混迹于碌碌无为中矣!鉴于此,特向公司主管大人先生们引咎请辞!从此踏破樊笼飞彩凤,顿开铁锁走蛟龙。 好比那万里白鸥鸥驰,驰骋于浩荡云海之间,谁复可训也! 即此 以致 例4: 乙酉年三月余辞微星,身心劳苦,欲与游人把臂同游,以览千里河山。乙酉四月末欲行,突获急召,旨曰:狼烟四起,海内未平,君为士杰,XX欲用之!诚意拳拳,细读之,方知XX者,西洋开关之主,其势壮焉,环海内齐举者寥寥可数,不若往而投之,大业可图!乃以孤穷身入XX事之,历今凡一载有余。 其间局内沉浮,历经政局动荡,数次迁动,或盛或衰,或荣或辱,历历在目,回首望之,江山依旧,人事变迁,唯壮志未酬,不足与外人道矣。 五月辰时初,拜为推广经理,届时书生面目示人,颇得长官赏识,委以重任,独挡一面,进出海安,远征外省,俯首撰文案,举头报心得,不舍昼夜,未敢有怠慢心。 突临八月局势动荡,新政初立,贬为专员,心灰之即,幸得军帅及军师赏识,安抚军心后,“士为知己者死”乃奉为古训,唯有收拾心情,抹刀立马,束盔扬鞭,日则埋头于策划方案创造,午则侃谈于四楼餐堂之上,晌则会议不断,夜则聚谈不已,朝笑迎天下客,暮喜送各地人,温言笑语,宠辱两忘!与同性数人相交甚深,出入皆随,引来异性侧目,视为阴阳人,唯七尺男儿,受此俗视所束,常叹不已! 越明年,吾欲报国,奈何时不受我,言语不通,道理不明!难驯个性,引为诟病!难奉旨意,视未用心!唯有黯然身退,奉上军印,解甲归田!XX统军之贾总,军师STELLA虽力挽之,同僚狐友虽力劝之,孰不知吾非开关大军所需合适之人,留之无味,弃之! 吾与涂涛、许瑛、田恬合称XX四人帮,相交甚欢,皆因臭味相投,皆为粗心好玩之辈,后添王志波、李志宏,孙静,李莉,此七人各有所长,私心甚少,办事用心,。 2. 离职怎么写高大上,最好能用文言文 岁末请辞,实属无奈。或属不敬,万望见谅。然挣扎月余,思之再三。终决意就此辞去,期与准许。 去年盛夏,愚钝之人空怀一腔之热血、虚兼踌躇之壮志欣然来投,幸蒙公司不以余学业未成、经验粗浅而招至门下,此知遇之恩时刻铭记,不敢或忘。是故一年有余之劳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轻怠。然今既拜别,思之唏嘘。 今请辞,可为原因者二。 吾乃一贫寒之士,家境困窘。求学数载,家资耗尽。在工之时,多理公司讼段之事,奔华南,走晋豫,所需川资甚厚。然公司境况日艰,无暇顾及。感君之厚爱,体君之艰辛,一众费用皆由垫付。加之薪资单薄、发之未及,家中耗费全赖女友一人。其有疾而不敢假,感疲而不敢憩,每观之,心痛不已。如再依其支持,余心之不忍。古人云,丈夫立于天地间,当上孝父母,下抚妻儿。现如此不堪,吾心恸万分,倍感压力。于今思之,若欲变,除别而无它。是请辞者一也。 任时,虽东奔西走,忙忙碌碌,未曾少安。公司讼断、合同之事,吾之穷思竭虑,任劳任怨以为。但今思之,别无大功,于心有愧。又感公司困难非常,几近停顿。近数月,于之业务甚少,仅有事者,皆讼也。在其位谋其政,食其禄尽其责,是为处事为人之德也。然今在位而无政,白食薪也,于感惶恐。不敢尸位素餐,致公司基业荒废。此吾请辞其二也。 今以私虑而辞,颇多忐忑,去意生时,悲从心起,心路历程,刀剜爪撕。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草木含情,人岂无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般情境,感受同身。谨祝公司事业日新,时有进境,而公司更盛,犹比往昔。今当请辞,百感莫辩,为文错乱,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恳赐钧复 拜上 3. “请假希望得到批准”用文言文怎么说 “请假希望得到批准”文言文:事发突然(紧急),不敢与之怠慢,故恩情还假,望之应允。 批准,表示同意,可同;诺;是;皆;谐;准;中;合;如是;首肯;应允;许之。准奏等用法相同。 造句:微臣进而偶感风寒,需休息时日,望之应允。 【古代官员是如何请假的,都有什么样的理由?】 具体要看在哪个朝代: 1、在汉朝当官,亲人生老病死,都能许给你假。官员本身的病假更是常见,高官的病假有个专门的称呼,换作赐告。一般有时间规定,如果超过三个月还不来上朝直接罢官。 2、唐代以前,官员五日一休,唐代官员在官署的时间很少,能经常顾家,所以改成了十日一休,也就是所谓的十旬休假。 3、宋朝是娱乐的天堂,从官场到民间,一派富丽堂皇醉生梦死的景象,假期加起来能有一百天。岁节(春节)、冬至、寒食,俗称大宋朝三大节,每个节日放七天。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日,号称五中节,每个节日放三天。此外还有十八小节,每个节日放一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假期。 4. 求大神用文言文帮我写一篇辞职报告 谢谢了 辞职报告 公司领导: 本人叫xxx,于xxxxnian x月x日来到本单位该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月之久。 期间,公司领导对我帮助和教诲让我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可是本人有点愚钝,常常 不能领悟上对对我的教育和培养,至今仍无法达到你们所需的要求,本人也十分自责, 自认为,是自身的原因给单位造成了损失,也使你们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辜负大家 的关心。.更辜负了公司对我的培养,这常常让我彻夜难眠。 综上原因,本人已无脸再在这里呆下去了,给公司,也给自己一个了断,决定从即 日起辞去工作。再次感谢领导对我的照顾。 辞职人:xxx 年月日 以上是那照你的思路原创而写,望采纳! 5. 求用文言文写辞职信一封 公司领导: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余在公司三载,赖周总相携,诸事顺遂,感念无尽,即今从辞,亦不敢忘;另如李总、朱总,贾总者,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亦长者,体恤良多。及项目组,李、张二经理,不小余智陋,面提耳输,技术、生活多做指点,受益实多,在此无以复言,唯多做感谢,徒表我心。 今辞去,可为原因者三。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此其一也; 三年中困守一岗,虽智不逮,未能尽善,然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亦不可得,心灰之,此为其二; 劳苦三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薪给僵持,无期奈何,是者三。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 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X部/XXX 6. 用文言文写一篇辞职报告 原发布者:飞羽在空 辞呈 顿首先生、*总足下: 岁末请辞,或属不敬,然吾已思索良久,挣扎月余,终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 回顾往昔,初蒙高逸不以余卑鄙,收容门下,此知遇之恩者,于今不敢稍有或忘,是故吾之劳作此司两载,尚可曰尽力尽心也。又忆当初愚钝少年也,空怀一腔之热血、虚兼踌躇之壮志,欲与高逸共升大业,且求殷实生活,以达上不负父母养育之恩、下不负青云之壮志;然今既拜别,思之唏嘘。 今请辞,可为原因者三。 吾实乃高逸一寒士,才浅识陋,幸横蒙高逸诸君发以错爱,荣宠并臻,使吾竟忝列宁波高职,然吾陋识鳏见,弱德少识,驽蹇凡品不称驱驰之辇,楶棁劣材难堪栋梁之柱。虽戒慎兢业,实已身心俱疲,惟职之相关工作复杂难为,包袱日重,内心压力,有增无减,实难言喻,职虽尽心竭力,然疲乏之心满矣,虽承蒙各方包容,仍有诸多缺憾。尝闻扬雄公《法言R26;吾子》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今吾居斯位,有似于此。吾岂敢尸位素餐,致分公司不兴而祸延高逸光大事业以蹉跎欤?此吾请辞其一也。 劳苦双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至今年宁波事,吾之惟穷思竭虑,任劳任怨以为,不舍昼夜,未敢有怠慢心。欲以此行以得上君青睐,乃求褒奖,并此后能教吾以丰技、托吾以重事;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公司陟罚臧否,却为异同;吾在工公廉,而俸给淡薄,心悲矣,更兼劳累以至目迷气吁;吾向日与众人论及于此,无不叹息于少年气 7. 求用文言文写辞职信一封 公司领导: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 余在公司三载,赖周总相携,诸事顺遂,感念无尽,即今从辞,亦不敢忘;另如李总、朱总,贾总者,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亦长者,体恤良多。及项目组,李、张二经理,不小余智陋,面提耳输,技术、生活多做指点,受益实多,在此无以复言,唯多做感谢,徒表我心。 今辞去,可为原因者三。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此其一也; 三年中困守一岗,虽智不逮,未能尽善,然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亦不可得,心灰之,此为其二; 劳苦三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薪给僵持,无期奈何,是者三。 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 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X部/XXX。
2023-07-04 09:52:421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曹叡却瞧他不上?

因为曹叡并不需要诸葛亮。01、曹魏并不缺人才。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就是曹魏、蜀汉、东吴。这三方势力在前期都是人才倍出,比如蜀汉的“五虎将”,庞统法正,而江东则有四大英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还有江东十二虎臣。当时势力最大曹魏人才就更多了,文有五大谋主,武有“五子良将”以及曹家与夏侯家的将领。可到了三国后期三方人才都有些凋零。这个时候就要说说三方占据的地方了,蜀汉占据川蜀,东吴占据江东,曹魏雄踞中原。这三个地方属曹魏的地方最好,中原是古代文化精神聚集之地,无论是富庶还是发展前景中原都要比川蜀和江东要好。而且中原士族多,人杰地灵,有很多大儒名士,他们培养了很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很多就效忠于曹魏。所以曹魏后期虽然比不上曹操那时人才夺,但起码不用为人才担忧。对于曹叡来说,有没有诸葛亮也并没有什么。02、曹叡不需要诸葛明。诸葛亮在正史的现象并不是那样如妖怪一样的智商,在《三国志》中陈寿给他的评价是诸葛亮治理能力比较出色,但谋略甚短。也就是说诸葛亮政治能力强,军事能力一般。这样的人才,曹叡需求性不是很高。首先曹叡自己就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治理天下的水平并不诸葛亮差,曹叡上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取得的效果就非常不错。既然政治上不需要诸葛亮,那么军事上更不需要诸葛亮了。诸葛亮多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均没有取得什么成绩,曹叡也不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且曹叡当时有司马懿。曹叡瞧不上诸葛亮,估计也是因为诸葛亮是自己的对手,对于对手没必要给脸面,而且诸葛亮是那种不可能成为队友的对手,那就更不能说他什么好话了。
2023-07-04 09:52:504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平庸?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妥妥的智囊可以说是帮刘备打下了很多江山,按理说诸葛亮如此聪明能干,甚至有夜观天象测胸肌的才能,那么为何他的儿子却显得如此平庸,更加奇怪的是诸葛亮的孙子却又异常的凶猛,为什么诸葛亮一家的才能在他的儿子这里断送了呢?第1个原因是由于诸葛亮的儿子可谓是生不逢时,诸葛亮儿子降生的时候,诸葛亮的锋芒还十分旺盛,在诸葛亮的衬托之下,诸葛亮儿子就显得异常的平庸,再加上诸葛亮所处的这个时代,可谓是群雄争霸,各种有才能的人层出不穷,所以他们的儿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没有办法显得异常的突出。其次,诸葛亮的儿子是在刻意的遮掩锋芒,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毕竟有一句古话叫做虎父无犬子,所以他的儿子不可能全都是庸人之辈。这就表示诸葛亮的儿子是在刻意的规避锋芒,毕竟诸葛亮已经这么厉害,权力也已经这么大,如果诸葛亮的儿子也很聪明,也掌握了权势,那就相当于是家族直接垄断了,全是,这样不仅外面的人说着不好听,连内部的人都会对诸葛亮有所警惕,像诸葛亮这样聪明的人自然不会允许树大招风这种事情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诸葛亮的儿子才显得如此的平庸。再加上连诸葛亮的主子,刘备的儿子都如此平庸,如果自己的儿子非常出色的话,那么就显得不合时宜。第3点就有点关乎于神学了,但是确实也有这种说法,古人认为人生下来就和气韵相伴,诸葛亮这个人智谋实在太强大,相当于直接取了下一辈人的气运来换取自己这一辈的智谋,所以他们的儿子很平庸,而诸葛亮儿子这一代平庸过之后,他们的孙子却又异常的凶猛这表示他孙子的气韵又重新回来了,这一点当然不太可信,但确实也有这种说法。
2023-07-04 09:53:156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儿子个个平庸,为什么他的孙子却如此生猛呢?

因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聪明,但是成长过程太过顺遂了。诸葛亮的儿子生于刘禅上位的时候,那时候蜀国还算是比较平稳,而且诸葛瞻从小比较聪明,蜀国的群臣对他寄了很大的期望,觉得他可能会超越其父亲,成为蜀国可以依靠的大树,在当时诸葛亮对于这样的情形都很忧心,他还特意写信给自己的夫人,希望可以严加管教儿子,成长过于顺遂,不利于诸葛瞻的发展。但是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所以诸葛亮并没有怎么教导诸葛瞻。这并不影响蜀国对诸葛瞻的期望,在诸葛亮的光环下,诸葛瞻从小就接收精英教育,长大后又任高官,还迎娶了公主,可谓是开挂的人生,但是这对于诸葛瞻并不是好事,没有经历过逆境,没有经历过失败,使得诸葛瞻有点恃才傲物,不大听取别人的意见,自以为是,也是这些缺点造就了诸葛瞻的凄惨结局。假如在和平年代,诸葛瞻这样的性格是没有问题的,可能会很顺遂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当时正值战乱时期,没有经历过失败,在打仗上基本上就没什么经历,所以在于邓艾作战的时候被邓艾斩杀,这也跟诸葛亮的预料一样,刘禅迫不得己向邓艾投降,从此蜀汉正式灭亡。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就跟父亲不同,他从小就在军队中长大。成长环境没有父亲那么优越,诸葛尚这个人很能认清自己,武功高强,是蜀汉的一员大将,他从小就有很强的报国信念,而且他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所以强于父亲也是理所应当。可惜诸葛尚生不逢时,假如双方的兵力相差没有那么多,诸葛尚可能还能打赢。最终诸葛尚因为兵力悬殊也被邓艾斩杀了。
2023-07-04 09:53:576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庸才,而孙子却个个生猛?

引言: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个评价,说诸葛亮他是惊天伟地之才,他的儿子个个都是庸才,但是他们的孙子却各个生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评价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才,而且他的一些孙子也是非常生猛的,但是他的儿子可能是比较平庸,我们知道关于他们之间的一些传说,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有一个儿子,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没有儿子,其实他有一个儿子并且过继给了诸葛乔,本来诸葛亮已经放弃养育自己的儿子,但是最后生下了自己的长子诸葛瞻。我们都知道他是诸葛亮的老来子,他非常爱这个儿子,但是你会发现人才可能会有一些特点,他的记忆力是比较强的,虽然他的一些思维能力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他记忆力特别强,诸葛亮可能会担心他的儿子难成大器,而且会让他谦虚好学,所以诸葛瞻非常小,在他小的时候诸葛亮都去世了。二、一代比一代强但是你会发现他有着诸葛亮之子的一些光环,他的一些品德和名声也是比较好的,对于蜀汉百姓很多人喜欢拿历史相比,他的父亲非常的好,所以跟父亲相比他可能是一个庸才,但是跟普通人相比他确实又是比较好的,虽然他可能会有一些劣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怪他,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也是比较有实力的。所以看人的角度不同,并且诸葛瞻他的能力不是偏向于军事,而是偏向于政治,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的军事以及一些战争经验是没有那么丰富,但是他的一些政治才能是比较好的。并且他的儿子个个也是比较生猛的,也非常的优秀。
2023-07-04 09:55:184

雄才大略是什么意思

非常 杰出的才智和 谋略 。 成语出处: 《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 雄才大略 ,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成语例句: 汉武帝 雄才大略 ,命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分路出兵,直扫匈奴巢穴, 千古 第一快事。 繁体写法: 雄才大畧 注音: ㄒㄩㄥˊ ㄘㄞˊ ㄉㄚˋ ㄌㄩㄝˋ 雄才大略的近义词: 经天纬地 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人的才智极大经天纬地之才 雄才大略的反义词: 庸庸碌碌 庸:平庸。指平凡无奇。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安定团结。汉武帝即位后,他罢黜百家之言,独尊儒家文化,他广泛收罗人才,兴大学,好大喜功,不关心人们的疾苦。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with outstanding ability 俄语翻译: редкий талант <необычайные способности> 日语翻译: 杰出(けっしゅつ)した才知(さいち)と方略(ほうりゃく) 其他翻译: <法>grand talent et stratégie audacieuse 成语谜语: 英烈小传 读音注意: 才,不能读作“chái”。 写法注意: 才,不能写作“材”。 歇后语: 诸葛亮出茅庐
2023-07-04 09:55:501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都是平庸之士,而孙子却是猛将呢?

如果说到诸葛亮我想我们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因为就算没看过《三国演义》我们在学生时代还是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的宰相,不只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出色的发明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出山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可以说诸葛亮是三国里很出名的谋士。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的儿子们都是平庸之辈,只有一个孙子还算是勇猛。诸葛亮有两个儿子,老大诸葛乔,老二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因为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哥哥诸葛瑾就把小儿子过继给了他。诸葛亮对这个养子诸葛乔管教甚严,诸葛乔也在蜀汉做官,官至驸马都尉、翊武将军,诸葛亮行军打仗也多带着诸葛乔,但诸葛乔在228年自已25岁时就病逝了,没有太多的事迹。野史还记载了诸葛亮有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和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多半是虚构的,这出自清代人之手,正史不记载,且年代久远。诸葛瞻算是诸葛亮的老来子,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因此溺爱这个儿子,而是严格要求诸葛瞻。诸葛瞻年纪轻轻就具备"人才"的不少特点,比如诸葛瞻记忆力超强而且才思敏捷,但是诸葛瞻是一个天才。诸葛瞻从小就展现了记忆力超强的一面,诸葛亮却担心诸葛瞻过于早熟,恐怕难成大器。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曾经做《诫子书》,希望诸葛瞻能够做一个品德高尚而且谦虚好学的人。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只有八岁。姜维亲率蜀汉主力部队在剑阁抵御钟会的大军,而诸葛瞻则驻守在成都的门户绵竹一地。但他的结局也如诸葛亮预料的一样,敌不过邓艾大军,诸葛瞻战死绵竹,由此刘禅派人向邓艾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他文韬武略英勇非凡,曾经在战场上和邓忠还有师篡打成平手,要知道他们两人可是邓艾手下的猛将,由此可见诸葛尚的生猛。诸葛瞻和诸葛尚二人的态度和能力应该也是和他们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诸葛瞻虽说天赋凌然,只可惜太过顺利。诸葛尚从小就有报国的信念,所以强过他的父亲也是必然的。
2023-07-04 09:55:584

"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出自哪里?

苏轼〈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 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 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 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 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 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 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 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 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 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 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 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 ,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2023-07-04 09:56:453

携经天纬地之才赋震古烁今之气 什么意思

带着极大的才能,做出震动古今的丰功伟绩。经天纬地【释义】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震古烁今 【释 义】 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出处】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此等举动,震古铄今。”
2023-07-04 09:56:522

《三国演义》说经天纬地之才,什么之智

经天纬地之才,神出鬼没之计
2023-07-04 09:57:102

经天纬地是什么意思 经天纬地的意思

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示例】:想先生意中,必以为这一篇~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诸记者拜服得五体投地。◎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例句:1.《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有经天纬地之才。2.别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你就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过高估计自己一个人的力量。3.一甲子共和国经天纬地建小康社会,六十载中国人惊天动地绘和谐蓝图。4.别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你就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过高估计自己一个人的力量。5.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2023-07-04 09:57:172

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际翻译?

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
2023-07-04 09:57:251

经天纬地什么意思

经天纬地 jīng tiān wěi dì 〖解释〗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示例〗想先生意中,必以为这一篇~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诸记者拜服得五体投地。 ★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2023-07-04 09:57:334

经天纬地是什么意思?,经天纬地是什么意思解释

1.经天纬地释义:以天为经,以地为纬。 2.比喻规划宏伟的事业。 3.指治理国家。 4.《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 5.”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一:“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6.” 经天纬地 - 拼音: [jīng tiān wěi dì]。 7. 出处: 北周·瘐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2023-07-04 09:57:461

《三国演义》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北伐不成功呢?

诸葛亮的一生时也命也,北伐不成功也不是诸葛亮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分析如下。其一,诸葛亮北伐之时蜀国政权国力大减,已成三国最弱小的一个国家。经过关羽失荆州,再有刘备的夷陵大败,蜀国精锐尽失,能征善战的猛将基本上都打完了,五虎上将也仅剩下一个赵云。失去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使蜀国人口损失百万之多,一下子把如日中天的蜀国拉到了最低谷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吴国占据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魏国更是不用说占据天下9大州。而刘备呢,除了一个天府之国的益州就没别的了,还有一个汉中,但是汉中在跟曹操争夺的时候曹操败退早就把汉中百姓大部分都迁回了魏国长安等地,留给刘备的只是一个空城,使得后来诸葛亮为了巩固汉中还多次从蜀中搬迁百姓充实汉中,即使到了蜀国灭亡,汉中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繁荣,可见曹操这次是把汉中搬空了,汉中之战刘备赢得了名而已。所以以这样的国力出师北伐曹魏。即使诸葛亮再神机妙算也只是凡人之躯,岂能逆天改命?所以注定了北伐的无功而返!其二,漫长的北伐补给线拖垮诸葛亮也拖垮了蜀国,无力保障千里北伐。失去了荆州之后,想要伐魏就只能从汉中出发,大军粮草辎重越过重重蜀道到达汉中,古代运输工具单一落后,靠人背马驮的途中消耗可想而知。如果再遇到前线军情紧急后方的运粮又赶不上就容易出大事致使北伐功亏于溃。所以,漫长的补给线拖垮了本就摇摇欲坠的蜀国政权,也拖垮了诸葛亮,没有稳固的后方做支撑,需要千里运粮运兵北伐成功的概率低得可怜。其三,诸葛亮近乎苛刻的用人标准造成蜀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蜀国后期,五虎上将相继去世,蜀国面临人才凋零的局面。这个一方面是由于蜀国人口基数问题可供选择的人才不像魏国那么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用人标准近乎苛刻,德才兼备的完人才能被诸葛亮所重视。魏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蜀国后期能拿出来打的除了姜维就是魏延了,但是魏延为人太过霸道,又被诸葛亮认为脑后有反骨这样的无稽之谈导致魏延没有被重用。所以到了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成为了常态,相比之下司马懿领导下的魏国将领人才辈出,这个与司马懿的用人信人也很关键,很多后面跟随司马懿举行高平陵之乱的将军就是在对抗诸葛亮北伐大军的时候提拔的,可以说北伐的失败也有一部分诸葛亮自己的用人问题。总结:不管如何,即使北伐失败蜀国最终灭亡,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后人对于诸葛亮的喜爱和歌颂。他的智谋和忠贞将永远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2023-07-04 09:57:534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后句是携经天纬地之才,赋震古烁今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2023-07-04 09:58:302

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为什么儿子个个平庸,孙子却如此生猛?

一个人无论自身多么杰出,都不能保证他的后代同样杰出。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其子诸葛瞻才八岁,没有机会受到乃父的教诲。加上人们对他的期望过高,因此失望越大。而他的孙子,只是因为英年早逝,加上“多说了一句话”才得到美誉。纵观中国古代史,父亲是龙,儿子是虫的事例,比比皆是。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儿子叫胡亥,有多蠢就不用我说。汉高祖和吕后多么厉害,他们儿子虽不是傻子,也是平庸无为。诸葛亮越是聪明,人们对他的儿子——诸葛瞻的期望就越大。再加上这孩子,八九岁就能诗会画,聪明可爱,因此大家都把他“看得太高了”。诸葛瞻八岁丧父,又是名相之后。自小就比常人得到更多的关爱。老百姓喜欢神化偶像。对于诸葛亮的儿子,他们也喜欢神化。朝中但凡有英明的举措,外面的人一律归功于诸葛瞻。他们把蜀汉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丞相后人的身上了。谁知道,因为蜀汉国力渐弱,大势已去;最后一个决策失误,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失守,刘禅出降。蜀汉就此亡了。偶像破灭了,大家又把诸葛瞻骂得一钱不值。其实蜀汉灭亡,岂能怪到诸葛瞻一个人的头上呢?当初诸葛亮将要去世之前,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兄长说:“u2026u2026只怕他(诸葛瞻)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这句话,也成为诸葛瞻平庸无能的佐证。但是与诸葛瞻一同战死的诸葛尚,待遇却又不同。因为他死的时候才十九岁,又有反省自已和父亲(诸葛瞻)过失的言行,最后陷阵杀敌而亡,大家就觉得他很杰出。其实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他的天才,还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伟人们的后代,往往难以复制先辈们的成功。这不一定是因为资质太差。先辈们的努力可以学,先辈们的智慧可以学。唯独先辈们的机缘,学也学不来。
2023-07-04 09:58:495

为何《三国演义》中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北伐失败了呢?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杜甫为纪念诸葛亮写下的一首诗。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足智多谋,是个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也因此被称为“智多星”。刘备为了让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指点江山,更是不惜亲自三顾茅庐,最终把诸葛亮请出山门。诸葛亮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对其尽心辅佐,忠心耿耿。三国时期,天下一分为三。刘备虽然有诸葛亮这个智囊团在身边辅佐,但由于曹操,孙权两人的势力过大,一直没能完成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心愿。在刘备死后,他为了完成刘备生前的遗愿,决定北伐,攻打曹操,光复汉室。历史上,曹操表面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不折不扣的汉贼。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伐,攻打曹操,光复汉室,这也是天下人共同的心愿,所以诸葛亮此举也会受到天下人的支持。为此,他曾五次北伐曹操,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按理说,这样一位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怎么回事这样的结局呢?北伐不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古时,打仗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这五次北伐的失利,肯定是多种因素的原因。刘备死后,蜀国的国力就走向了下坡路。他的儿子刘禅也庸庸碌碌,“乐不思蜀”也没有什么想法,他就是那位“扶不起的刘阿斗”。再加上几次战争的失利,那时的蜀国在三个国家中实力是最弱的一个了,且人口也在不断减少。更重要的是,蜀国的大将在那个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关羽失荆州,刘备在夷陵战败,这些都让蜀国的实力大大削弱。而魏国和吴国却在稳步发展,魏国在中原地理优势十分优越,吴国也依据沿海地形发展经济,三国的实力差距逐步拉开。那时的蜀国就剩下个天府之国益州和一个汉中,但汉中里的百姓早就被曹操给迁走了,实际上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所以,刘备虽然打下了汉中,但却只是一场空欢喜,并没有什么用。在这样的条件下,诸葛亮发动北伐是没有什么优势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的地势十分险峻,虽然在战争中易守难攻,但在诸葛亮北伐中,却也成为了一大阻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供给在战争中有着十分的地位,然而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运输问题。蜀国的地势十分险峻,这让运送粮食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木牛和流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粮草运输的问题,但由于参与到北伐中士兵很多,需要运送的粮草也就相对多一些。所以,这个发明虽然起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草短缺的问题。粮草一段,诸葛亮就不得不撤兵。再加上,蜀国到后期已经没有什么猛将了,五虎上都相继死去,人才匮乏。蜀国的人口本来就少,在北伐中没有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场上进行指挥,导致多次失利,蜀国一度处于不利地位。战争局势逆转,诸葛亮面对这样的局势不得不选择退兵。诸葛亮一直想找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来带兵,且他的选拔标准又十分苛刻。后来,无奈之下诸葛亮提拔了相对较好的马,但却在中战败,失守街亭。还有些人在后方给刘禅煽风点火,劝刘禅让诸葛亮撤兵。这些都让诸葛亮感到心力交瘁,身边没有得力助手就算了,还都是一些拖油瓶。相比之下,魏国在司马懿的领导下人才辈出,实力大增。所以,北伐失利也有诸葛亮不善用人,蜀国人才尽失的原因。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似乎可以化解一切的难题。但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接受先帝遗诏,尽心竭力辅佐,最终也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多次北伐都失败也可能就是“天命”,天命难违。诸葛亮的弟子姜维也曾说过:“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诸葛亮北伐失利,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最终依旧无法复国。这可能就是天命吧,蜀国大势已去,后主刘禅也没有什么作为,这些都注定北伐不会成功。但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值得被后人歌颂。
2023-07-04 09:59:596

经天纬地的意思是什么?

经天纬地的意思是: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拼音:jīng tiān wěi dì释义: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规划宏伟的事业。指治理国家。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出处:东周·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白话文: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称为文才。反义词:才疏学浅1、拼音:cái shū xué qiǎn2、释义: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3、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在下虽有此志,只是~,年纪又轻,经练更少。
2023-07-04 10:00:541

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韩信,为何早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因为韩信出身贫寒,虽然说在行军打仗方面能力突出,但是在经商以及其他方面却并没有突出表现,因此早年根本没有用武之处。况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信早年根本没有遇到能够发掘出自己能力的伯乐,长期处于混沌的生活状态,温饱自然成了很大的问题。1.出身贫寒韩信与萧何、张良二人被并誉为汉初三杰,赢得了空前美誉,但这些都是后话。韩信出生于贫寒的家庭,家中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常年靠外界的接济。而且韩信在经商以及做官方面并没有特有的长处,自然没有办法自力更生,寻求一条很好的出路,因此常年都是依靠他人养家糊口。甚至连母亲办丧事的时候,不能为其举办隆重的丧事,只能找一块可以安顿下很多人的墓地下葬。后来韩信在南昌亭长家中做事,但总归是拿人手短,在别人屋檐下做事,总归要看主人的颜色,很快韩信就遭到了南昌亭长妻子的蔑视,温饱就成了巨大的问题。2.没有伯乐韩信喜欢舞刀弄枪,一看就颇有武将,所以后来走投无路之下投身进入到起义的洪流中。韩信自视甚高有鸿鹄之志,起初他投奔到了项羽的门下,希望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天地,但令人失望的是并没有。项羽只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郎中,也不接受他所提供的战略。而韩信也不甘于此,所以后来投奔到了刘邦的门下,但是依旧没有遇到伯乐,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后来在问斩之际,口吐大志,得到了滕公夏侯婴的赏识,将其推荐给了刘邦。但依旧是事与愿违,刘邦并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做了一个分配军饷的小官职。直到最后遇见自己的伯乐萧何,他才得以摆脱困顿的现状,迎来了人生的新峰。
2023-07-04 10:01:029

为什么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们如果给孩子们讲韩信,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韩信早年家里非常贫困,只有一个老母和他相依为命。俗话说:“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像韩信这种情况,他应该积极地去找工作,或者搞农业生产,或者到官府去打工当差。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身板结实,要想搞农业生产,养活年迈的老母,在堂前尽孝,也是容易的。如果他不愿意搞农业生产,他本身是读过书的,又有一身武艺。连刘邦那样的小混混,都能去当一个亭长。韩信这样的人才,进县府衙门当一个吏掾、功曹什么的,只要他肯去,肯定是办得到的。可是,韩信却什么也不做,整天腰上悬一把宝剑,在大街上晃来晃去,甚至连找一口饭吃都困难。先是到一个亭长家吃闲饭,一早就爬起来,厚着脸皮往人家亭长家里跑,像吃食堂一样准时。后来亭长的老婆受不住了,每天都提早把饭做好,在床上就把饭吃了。韩信去了几次,找不到吃的,才不得不离开。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跑到河边去钓鱼。可是他钓鱼的技术实在很差,基本上钓不起来,因此饿得气息奄奄。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婆可怜他,给他送饭。这样送了几十天,他老人家竟然说了一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当时老太婆特别瞧不上他,教训他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别人的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送饭的,我要你什么回报?你又能给我什么回报!看到这里,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讲。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努力把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去做大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看看韩信,他连小事都做不来,也不愿意去做,后来却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获得了“封王”这样巨大的成功。当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小要把小事做好的事情,如果他们对我们说,韩信不也是从小不做小事吗?为什么他长大以后,却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功呢?可能我们的大人们会说,韩信是韩信,你是你,时代不一样了,能学他吗?这个回答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天地间的道理应该是一致的,人生的规律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点,认为所有古代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发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那样的话,必然会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中,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一、韩信志向远大。说韩信志向远大,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当他母亲去世以后,他把他母亲埋葬在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那个坟地的周围能够安顿一万户人家(“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韩信做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这个远大的志向,就是他想当一个“万户侯”。一个人如果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他将来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都说,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就是讲,“理想”对一个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二、韩信读书努力。韩信那时候家里很贫穷,但是他读书非常专心,也读过不少兵书。有人可能会说,韩信应该没读过书,他打仗属于“无师自通”。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当后来刘邦把韩信抓到京城软禁起来的时候,韩信曾和张良一起,整理过兵书。而且自己还亲自写了“韩信三篇”。这件事记载在《咸丰·清河县志》里。由此可见,韩信确实是读过不少书的。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准备。韩信要是没有这样的准备,他将来也不会干大事。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孩子讲的。三、韩信择业谨慎。韩信当时不去搞农业生产,也不去县衙当差打工,并不是韩信不去找工作,而是他暂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这说明,韩信择业是很谨慎的。我们都知道,平台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你就业的平台,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又没有什么人脉,你也许可以奋斗出来,但是,这样的奋斗会非常艰苦。如果你一开始就在一个大城市,在一个大公司里,你的平台高,那样的话,你的机会要大得多。韩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并不轻易就业。实际上,当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去投奔项羽。当时项羽让他当郎中。郎中实际上就是主帅的参谋,或者说秘书。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官了,只要把主帅伺候好,将来当个大官也是有可能的。可是,因为项羽不听韩信的建议,因此韩信断然离开了他。再后来,韩信去投奔刘邦,因为刘邦车夫夏侯婴的推荐,刘邦让他当了个管粮食的官。照一般的理解,管粮草的官,自然是肥缺。要想发财,是很容易的。但是韩信依然要逃跑。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择业是非常谨慎的,他要选择人生最好的起点。四、韩信历练性格。性格就是命运。你有什么样的性格,便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他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但是“性格”是可以历练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历练出一个好的性格,对他将来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韩信在遇到“淮阴屠夫”挑衅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那个屠夫争长较短,而是努力做到“忍”,从那“淮阴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虽然说,我们不该教我们的孩子做这种事情,但是,这样做,对一个人性格的历练,却是非常重要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作为一个榜样,值得我们孩子学习的东西,实在是非常多的。
2023-07-04 10:01:394

刘基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为何不选择自己成就帝业,而非要辅佐一个草莽呢?

6楼那位“铁杆方迷”的话有问题:“曹操应该就算个读书人,一开始当的也是文官,”曹操是智者,是英雄,“三十年手不释卷”,但却不是书生;而且他最早当的是洛阳北部尉,不是什么文官!“洪秀全就是个秀才出身,虽然最后他也没打下来天下,但他能打下半壁江山也算没白折腾一把吧?”洪秀全虽然是文士出身,但其所作所为只是一个有文化的起义军首领,也不是书生。“近代的孙中山,他可是个地道的读书人,虽然他总统位子没坐长,而且是个临时的,但是他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愿望也实现了。”孙中山是个真真正正的读书人,可是他的成就很有问题——他的愿望实现了不假,可那不是他一人之力,而是当时整个社会形势使然;而真正把满清政权拉下马来的,恰恰是军阀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国父的道德人品举世钦佩,可是在政治斗争中,他远远不够老辣;甚至在自己创立的国民党内,他的实权也非常有限——所以,书生是打不了天下,也坐不了天下的!铁杆方迷说“其实这就是个个人的志向问题,有的英雄豪杰就是想当皇帝,而有的英雄人物他的理想就是能辅佐明君打下天下,自己将来封侯拜相,或者是功成身退。刘基就类似于后者,他没想过要当皇帝,他的志向就是能辅佐明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说法恐怕更靠不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那些“英雄人物”,怎么知道他们不想当皇帝?其实,不是那些人不想当皇帝,而是他们没这个能力——领袖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这一点,我倒是非常赞同9楼“崩溃的天灵盖 ”的说法:“人的才能也分王佐与霸者的,刘基就是属于王佐之才……当一方霸者,不是只有智慧就可以办到的。”所谓“术业有专攻”,有人是“王佐之才”,有人是“枭雄之姿”,这是不一样的。不能把诸葛亮、刘基这些人神化or妖魔化,认为他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自立为王,称霸天下,是这些人做不到的。如果强行去做,只会身败名裂、一败涂地。比如李密。
2023-07-04 10: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