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莲丿红尘
-
中国目前装备的战斗机跟F-22存在代差,但是F-22要穿越中国防空网去执行任务也不太容易.
两军对阵,首重察敌。及早发现来犯的F/A-22是消灭它的前提,先看看我们有哪些手段可有效探测到它。 一、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探测地平线以下目标的雷达,又称超地平线雷达。
超视距雷达有两种基本类型:利用电离层对短波的反射效应使电波传播到远方的雷达,称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利用长波、中波和短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效应使电波沿曲线传播的雷达,称为地波超视距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000~4000公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较短,但它能监视天波超视距雷达不能覆盖的区域。
超视距雷达工作在P波段(米波),工作波长为10~60米,飞机等隐身武器系统主要对抗频率为0.2~29GHz的厘米波雷达,对米波几乎没有作用。当雷达波束的波长接近于飞机的构件尺寸时,这些构件就像天线一样,开始吸收并反射无线电波。当雷达波长达到“天线”尺寸的两倍时,其效果更佳。隐身飞机的尺寸与超视距雷达的波长相近,因此很容易被这种雷达发现。同时,天波雷达的雷达波是经过电离层反射后从上方照射到飞行器上的,因此它是探测隐身武器的有力工具。国外试验表明,超视距雷达可以发现2800千米外、飞行高度150~7500米、雷达反射截面为0.1~0.3平方米的目标。采用了相控阵技术的超视距雷达,能在1500公里处探测到像-2隐身轰炸机这样的目标。
超视距雷达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只能获得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很难获得仰角信息;测量精度低、分辨率差;电波通道不稳定,干扰因素多,气候变化、北极光和太阳黑子直接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频谱拥挤,带宽窄,互相干扰严重。此外,超视距雷达系统庞大,雷达站内还配建诸如电离层监测站和气象站等支援设施。为了提高超视距雷达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增强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中国国防报》报道:美军已研制成功一种海军用的小型可机动战术超视距雷达,另一种舰载超视距反隐形雷达也在研制中。这两种雷达都在米波段工作。澳大利亚的“金达里”超视距雷达现已能探测到美国的隐形飞机。
哈军工网站介绍:我国于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站,成功地探测和跟踪了超视距舰船和飞机目标,其技术指标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海军已决定将新体制雷达列入部队装备。
863计划15年成就展:海洋环境监测高频地波雷达,研制了两套作用距离 200km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可以监测海风场、浪高、流场等海表面动力要素及低速移动目标。雷达测流距离在白天超过 200 km,夜间也达到 150km。实现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扫描。小型相控阵天线一发八收和收发共用技术、用多重信号分类和最小方差两种算法实现雷达回波到达方向的超分辨率扫描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公开展示过的JY-27全固态米波远程监视雷达,测量精度150米,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30公里,可在10秒内处理128个目标,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并能抗反辐射导弹攻击(因为天线尺寸原因,目前现役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很难覆盖米波波段)。有可靠性高、维护性好等特点。
国产YLC-4远程警戒雷达(摘自厂家官方网站),YLC-4雷达是一部P波段全固态、全相参两坐标远程警戒雷达,主要担负远程警戒任务,可以综合四部其他雷达的情报,雷达终端数据容量大,其情报和状态可入网,实现遥控和遥测。当配有测高雷达时,能兼负引导任务,为空中交通管制提供目标数据。该雷达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易于维修,是防空雷达网中的一部骨干雷达。
中国海军舰艇上普遍装备517型“八木天线阵”对空/对海远程预警雷达。该雷达工作在米波段,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极其复杂的电子环境下工作,搜索距离为180公里(一说350公里),能探测隐身目标。
综合以上的资料,可以断定,我军已装备超视距雷达和米波雷达,性能先进,能探测到300千米外的F/A-22,可提供远程预警。军舰上的米波雷达可将预警距离向外海大大延伸。我军十分重视防空雷达与C3I的联网。不足之处,一是分辨力太差(1°的视角在300km距离上的宽度约5km),难以侦知敌机的数量、类型,只能预警,不能识别;二是不能侦知目标高度,难以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攻击;三是效能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四是系统庞大。
二、大型相控阵雷达
大型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远,对隐身目标纵然打个折扣,仍有可观的探测能力。在海湾战争中,部署在沙特的法制“猎鹰”雷达曾多次发现20千米以外的F-117A,英国一艘导弹驱逐舰上的L波段T-1022型双向对空搜索雷达在80~100千米范围内也发现过F-117A。相控阵雷达的精度较高,能为防空导弹提供制导。
我国在大型相控阵雷达方面颇有建树,部分陆基相控阵雷达出口中亚和东南亚。以下是两种公开展出过的中国陆基相控阵雷达资料:
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 采用了相控阵天线,性能先进,对RCS=2平米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达到300公里,可靠性高,撤收架设时间短。
YLC-2机动式固态三坐标相控阵雷达 用于引导和监视,采用主被动电子扫面天线阵列,数字化的信号处理系统,L波段,天线尺寸7×9米,放大系数38d,转动速度3-6rpm。对RCS=2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300公里;能发现低空飞行的目标,有良好的跟踪功能,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可同时跟踪100批目标,跟踪距离200公里,清晰度小于200米、水平角误差小于3.2°,俯仰角误差小于2.5°。峰值功率85kw,平均功率5.5kw。
我国建造的防空驱逐舰装备了自行研制的平板式相控阵雷达,据称对一般战斗机的搜索距离达450千米以上。 估计我国大型相控阵雷达对F/A-22的发现距离可达100~200km,但可能也存在远距离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三、多基地雷达
这种雷达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置在两个站址或多个站址上,包括地面上、空中平台上和卫星上。因为隐形飞行器的隐形重点在于减小鼻锥方向左右45度范围内的雷达截面积,而飞行器上顶部的隐形措施则较少,因此,将探测系统安装在空中平台上或卫星上,进行俯视探测,可提高探测低空突防目标的能力。多基地雷达还可充分利用隐形飞行器散射雷达波信号的空间特征,接收隐形飞行器的侧向或前向散射雷达波信号,达到探测隐形飞行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当目标散射角大于130度时,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会明显增加。另外,多基地雷达系统还利用隐形目标偏转的雷达反射波束效应,使设在远离发射机的机动接收机接收到被目标偏转的雷达回波。
没有找到关于我国军用多基地雷达的报道,但在863计划15年成就展中介绍了一种海洋环境监测高频地波雷达:
研制了两套作用距离200km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可以监测海风场、浪高、流场等海表面动力要素及低速移动目标。雷达测流距离在白天超过200km,夜间也达到150km。实现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扫描。小型相控阵天线一发八收和收发共用技术、用多重信号分类和最小方差两种算法实现雷达回波到达方向的超分辨率扫描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已在浙江舟山群岛试运行一年,整体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雷达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于2000年12月中旬,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成为863计划海洋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可见我国多基地雷达的研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令人欣喜。
超视距雷达的探测距离远,但无法测得目标的高度,如果运用多基地雷达技术,在卫星上布置雷达接收机和天线,综合卫星站与地面站测得的目标距离数据,就可算出目标的高度。只要精度在1km内,就足以引导主动雷达或红外末制导导弹攻击。
地基雷达具有功率大、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发展多基地模式势在必行,难点是需要较大的防御纵深。在面向海洋的方向,可在海岛上,或舰船上布置雷达接收机。可将民船改装成接收基地,很多民船也装有雷达。由于接收机不辐射电磁波,接收基地不易被发现。孤悬外海的接收基地虽然难以得到防空保护,但还可以通过伪装、机动来与敌周旋,使敌防不胜防。
四、预警机和机载相控阵雷达
综合媒体消息,中国正在研制的预警机有两种,一种是运八背鳍式(俗称“平衡木”),类似瑞典“百眼巨人”预警机;另一种是伊尔-76大圆盘型,外界称“空警2000”。据分析这两种预警机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
瑞典“百眼巨人”预警机的性能指标:对空中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达600公里,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在6000米高度上,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为450公里,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00公里。但是,“百眼巨人”雷达对目标不测定其仰角或高度,属二坐标体制。
估计“运八平衡木”的性能与“百眼巨人”相当,那么对F/A-22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70km。估计“空警2000”应采用了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性能更好。如此看来我军预警机能够在比较远的距离上精确探测到F/A-22的位置。
通过研制预警机,我国已基本掌握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但是应用到战斗机上还有困难。专家介绍,目前还存在三大问题:(1)制造成本太高,是美国同类产品的5~8倍;(2)机载大功率直流电源没解决;(3)发热量大,冷却问题没解决。专家估计,我国要研制出APG-77级别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能要到2010年以后。笔者认为如能在2012年以前,即F/A-22全部按计划服役的时候,达到APG-77的水平就值得庆祝了机都要依赖预警机引导才能对抗F/A-22,为此必须实现预警机与战斗机的战场信息共享,使战斗机能凭借预警机提供的目标数据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即便是预警机,在探测距离上对F/A-22也不占优势,至少目前是这样。在200km外,预警机可能发现不了F/A-22,但F/A-22肯定能发现预警机。好在未来5年内F/A-22都不会带远程空空导弹,无法从100km外攻击预警机。美国海军对远程空空导弹非常感兴趣,提出导弹射程至少要达到100海里,约185km,美国“雷神”公司正试图改进ERAAM+导弹(采用液体冲压火箭发动机的远程空空导弹,性能与欧洲的“流星”相近)以适应美国海军的要求。如果美军装备了远程空空导弹,那将对预警机构成很大的威胁。
五、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
上世纪八十年代,Su-27战斗机率先装备IRST,其对战斗机目标迎头最大探测距离40km,尾追最大探测距离100km。经过二十年的发展,IRST的性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称,欧洲“台风”战斗机装备的IRST“能够在145km远的距离上探测到极其细微的温度差别”。F-22在发动机喷口附近采取了红外隐身措施,但是对机体蒙皮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升高和热辐射没有很好的抑制办法。F/A-22如果超音速巡航,机首蒙皮温度必然较高,更容易被IRST发现。更妙的是,IRST完全工作在被动状态,F/A-22即使被IRST跟踪也不会察觉。IRST不能测距,较近距离可用激光测距机,远距离就只能估计了。好在引导空空导弹攻击不需要精确知道目标距离,只要估计目标在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就够了。IRST的主要不足是受能见度的影响大。万米以上高空的能见度通常很好,非常适合IRST工作。如果F-22为隐身被迫进入中低空,它很可能失去超音速巡航能力(中低空的大气密度较大,因此飞行阻力较大),且容易遭对手居高临下攻击。因此,IRST实为追踪F/A-22的利器。
IRST的另一大优点是目标分辨率大大优于雷达,可作为远距离敌我识别的手段,这对战斗机来说非常有用。
IRST的体积较小(相对雷达来说),适合装在尾锥内,使战斗机拥有后视后射能力。
至今尚未见到国产IRST的公开报道。已公开的国产“蓝天”前视红外吊舱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还很大,看来还需努力。如果我国战斗机能装上先进的IRST,探测距离比Su-27装备的IRST提高一倍,就有了与F-22对抗的本钱,预计在几年之内是有可能实现的。
其它常提到的反隐身技术还有无源雷达、超宽带雷达、激光雷达等。估计无源雷达的作用距离较近,比较适合陆基防空,而超宽带雷达和激光雷达只见到原理介绍,不知实用性如何,因此这几种技术暂且不提。
综上所述,我国在超视距雷达、大型相控阵雷达、多基地雷达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预警机即将或已经投入实用,在雷达信息联网、防空C4I系统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完全有能力在较远距离发现F/A-22,及时部署反击。未来需要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防空信息共享,相关作战单位必须能在同一坐标系内精确定位,因此我国建设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应发展一些其它定位手段备用,以防卫星定位系统被干扰失灵。
- 大鱼炖火锅
-
中国目前装备的战斗机跟F-22存在代差,但是F-22要穿越中国防空网去执行任务也不太容易.
两军对阵,首重察敌。及早发现来犯的F/A-22是消灭它的前提,先看看我们有哪些手段可有效探测到它。 一、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探测地平线以下目标的雷达,又称超地平线雷达。
超视距雷达有两种基本类型:利用电离层对短波的反射效应使电波传播到远方的雷达,称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利用长波、中波和短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效应使电波沿曲线传播的雷达,称为地波超视距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000~4000公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较短,但它能监视天波超视距雷达不能覆盖的区域。
超视距雷达工作在P波段(米波),工作波长为10~60米,飞机等隐身武器系统主要对抗频率为0.2~29GHz的厘米波雷达,对米波几乎没有作用。当雷达波束的波长接近于飞机的构件尺寸时,这些构件就像天线一样,开始吸收并反射无线电波。当雷达波长达到“天线”尺寸的两倍时,其效果更佳。隐身飞机的尺寸与超视距雷达的波长相近,因此很容易被这种雷达发现。同时,天波雷达的雷达波是经过电离层反射后从上方照射到飞行器上的,因此它是探测隐身武器的有力工具。国外试验表明,超视距雷达可以发现2800千米外、飞行高度150~7500米、雷达反射截面为0.1~0.3平方米的目标。采用了相控阵技术的超视距雷达,能在1500公里处探测到像-2隐身轰炸机这样的目标。
超视距雷达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只能获得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很难获得仰角信息;测量精度低、分辨率差;电波通道不稳定,干扰因素多,气候变化、北极光和太阳黑子直接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频谱拥挤,带宽窄,互相干扰严重。此外,超视距雷达系统庞大,雷达站内还配建诸如电离层监测站和气象站等支援设施。为了提高超视距雷达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增强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中国国防报》报道:美军已研制成功一种海军用的小型可机动战术超视距雷达,另一种舰载超视距反隐形雷达也在研制中。这两种雷达都在米波段工作。澳大利亚的“金达里”超视距雷达现已能探测到美国的隐形飞机。
哈军工网站介绍:我国于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站,成功地探测和跟踪了超视距舰船和飞机目标,其技术指标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海军已决定将新体制雷达列入部队装备。
863计划15年成就展:海洋环境监测高频地波雷达,研制了两套作用距离 200km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可以监测海风场、浪高、流场等海表面动力要素及低速移动目标。雷达测流距离在白天超过 200 km,夜间也达到 150km。实现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扫描。小型相控阵天线一发八收和收发共用技术、用多重信号分类和最小方差两种算法实现雷达回波到达方向的超分辨率扫描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公开展示过的JY-27全固态米波远程监视雷达,测量精度150米,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30公里,可在10秒内处理128个目标,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并能抗反辐射导弹攻击(因为天线尺寸原因,目前现役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很难覆盖米波波段)。有可靠性高、维护性好等特点。
国产YLC-4远程警戒雷达(摘自厂家官方网站),YLC-4雷达是一部P波段全固态、全相参两坐标远程警戒雷达,主要担负远程警戒任务,可以综合四部其他雷达的情报,雷达终端数据容量大,其情报和状态可入网,实现遥控和遥测。当配有测高雷达时,能兼负引导任务,为空中交通管制提供目标数据。该雷达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易于维修,是防空雷达网中的一部骨干雷达。
中国海军舰艇上普遍装备517型“八木天线阵”对空/对海远程预警雷达。该雷达工作在米波段,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极其复杂的电子环境下工作,搜索距离为180公里(一说350公里),能探测隐身目标。
综合以上的资料,可以断定,我军已装备超视距雷达和米波雷达,性能先进,能探测到300千米外的F/A-22,可提供远程预警。军舰上的米波雷达可将预警距离向外海大大延伸。我军十分重视防空雷达与C3I的联网。不足之处,一是分辨力太差(1°的视角在300km距离上的宽度约5km),难以侦知敌机的数量、类型,只能预警,不能识别;二是不能侦知目标高度,难以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攻击;三是效能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四是系统庞大。
二、大型相控阵雷达
大型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远,对隐身目标纵然打个折扣,仍有可观的探测能力。在海湾战争中,部署在沙特的法制“猎鹰”雷达曾多次发现20千米以外的F-117A,英国一艘导弹驱逐舰上的L波段T-1022型双向对空搜索雷达在80~100千米范围内也发现过F-117A。相控阵雷达的精度较高,能为防空导弹提供制导。
我国在大型相控阵雷达方面颇有建树,部分陆基相控阵雷达出口中亚和东南亚。以下是两种公开展出过的中国陆基相控阵雷达资料:
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 采用了相控阵天线,性能先进,对RCS=2平米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达到300公里,可靠性高,撤收架设时间短。
YLC-2机动式固态三坐标相控阵雷达 用于引导和监视,采用主被动电子扫面天线阵列,数字化的信号处理系统,L波段,天线尺寸7×9米,放大系数38d,转动速度3-6rpm。对RCS=2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300公里;能发现低空飞行的目标,有良好的跟踪功能,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可同时跟踪100批目标,跟踪距离200公里,清晰度小于200米、水平角误差小于3.2°,俯仰角误差小于2.5°。峰值功率85kw,平均功率5.5kw。
我国建造的防空驱逐舰装备了自行研制的平板式相控阵雷达,据称对一般战斗机的搜索距离达450千米以上。 估计我国大型相控阵雷达对F/A-22的发现距离可达100~200km,但可能也存在远距离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三、多基地雷达
这种雷达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置在两个站址或多个站址上,包括地面上、空中平台上和卫星上。因为隐形飞行器的隐形重点在于减小鼻锥方向左右45度范围内的雷达截面积,而飞行器上顶部的隐形措施则较少,因此,将探测系统安装在空中平台上或卫星上,进行俯视探测,可提高探测低空突防目标的能力。多基地雷达还可充分利用隐形飞行器散射雷达波信号的空间特征,接收隐形飞行器的侧向或前向散射雷达波信号,达到探测隐形飞行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当目标散射角大于130度时,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会明显增加。另外,多基地雷达系统还利用隐形目标偏转的雷达反射波束效应,使设在远离发射机的机动接收机接收到被目标偏转的雷达回波。
没有找到关于我国军用多基地雷达的报道,但在863计划15年成就展中介绍了一种海洋环境监测高频地波雷达:
研制了两套作用距离200km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可以监测海风场、浪高、流场等海表面动力要素及低速移动目标。雷达测流距离在白天超过200km,夜间也达到150km。实现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扫描。小型相控阵天线一发八收和收发共用技术、用多重信号分类和最小方差两种算法实现雷达回波到达方向的超分辨率扫描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已在浙江舟山群岛试运行一年,整体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雷达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于2000年12月中旬,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成为863计划海洋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可见我国多基地雷达的研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令人欣喜。
超视距雷达的探测距离远,但无法测得目标的高度,如果运用多基地雷达技术,在卫星上布置雷达接收机和天线,综合卫星站与地面站测得的目标距离数据,就可算出目标的高度。只要精度在1km内,就足以引导主动雷达或红外末制导导弹攻击。
地基雷达具有功率大、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发展多基地模式势在必行,难点是需要较大的防御纵深。在面向海洋的方向,可在海岛上,或舰船上布置雷达接收机。可将民船改装成接收基地,很多民船也装有雷达。由于接收机不辐射电磁波,接收基地不易被发现。孤悬外海的接收基地虽然难以得到防空保护,但还可以通过伪装、机动来与敌周旋,使敌防不胜防。
四、预警机和机载相控阵雷达
综合媒体消息,中国正在研制的预警机有两种,一种是运八背鳍式(俗称“平衡木”),类似瑞典“百眼巨人”预警机;另一种是伊尔-76大圆盘型,外界称“空警2000”。据分析这两种预警机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
瑞典“百眼巨人”预警机的性能指标:对空中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达600公里,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在6000米高度上,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为450公里,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00公里。但是,“百眼巨人”雷达对目标不测定其仰角或高度,属二坐标体制。
估计“运八平衡木”的性能与“百眼巨人”相当,那么对F/A-22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70km。估计“空警2000”应采用了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性能更好。如此看来我军预警机能够在比较远的距离上精确探测到F/A-22的位置。
通过研制预警机,我国已基本掌握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但是应用到战斗机上还有困难。专家介绍,目前还存在三大问题:(1)制造成本太高,是美国同类产品的5~8倍;(2)机载大功率直流电源没解决;(3)发热量大,冷却问题没解决。专家估计,我国要研制出APG-77级别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能要到2010年以后。笔者认为如能在2012年以前,即F/A-22全部按计划服役的时候,达到APG-77的水平就值得庆祝了机都要依赖预警机引导才能对抗F/A-22,为此必须实现预警机与战斗机的战场信息共享,使战斗机能凭借预警机提供的目标数据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即便是预警机,在探测距离上对F/A-22也不占优势,至少目前是这样。在200km外,预警机可能发现不了F/A-22,但F/A-22肯定能发现预警机。好在未来5年内F/A-22都不会带远程空空导弹,无法从100km外攻击预警机。美国海军对远程空空导弹非常感兴趣,提出导弹射程至少要达到100海里,约185km,美国“雷神”公司正试图改进ERAAM+导弹(采用液体冲压火箭发动机的远程空空导弹,性能与欧洲的“流星”相近)以适应美国海军的要求。如果美军装备了远程空空导弹,那将对预警机构成很大的威胁。
五、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
上世纪八十年代,Su-27战斗机率先装备IRST,其对战斗机目标迎头最大探测距离40km,尾追最大探测距离100km。经过二十年的发展,IRST的性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称,欧洲“台风”战斗机装备的IRST“能够在145km远的距离上探测到极其细微的温度差别”。F-22在发动机喷口附近采取了红外隐身措施,但是对机体蒙皮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升高和热辐射没有很好的抑制办法。F/A-22如果超音速巡航,机首蒙皮温度必然较高,更容易被IRST发现。更妙的是,IRST完全工作在被动状态,F/A-22即使被IRST跟踪也不会察觉。IRST不能测距,较近距离可用激光测距机,远距离就只能估计了。好在引导空空导弹攻击不需要精确知道目标距离,只要估计目标在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就够了。IRST的主要不足是受能见度的影响大。万米以上高空的能见度通常很好,非常适合IRST工作。如果F-22为隐身被迫进入中低空,它很可能失去超音速巡航能力(中低空的大气密度较大,因此飞行阻力较大),且容易遭对手居高临下攻击。因此,IRST实为追踪F/A-22的利器。
IRST的另一大优点是目标分辨率大大优于雷达,可作为远距离敌我识别的手段,这对战斗机来说非常有用。
IRST的体积较小(相对雷达来说),适合装在尾锥内,使战斗机拥有后视后射能力。
至今尚未见到国产IRST的公开报道。已公开的国产“蓝天”前视红外吊舱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还很大,看来还需努力。如果我国战斗机能装上先进的IRST,探测距离比Su-27装备的IRST提高一倍,就有了与F-22对抗的本钱,预计在几年之内是有可能实现的。
其它常提到的反隐身技术还有无源雷达、超宽带雷达、激光雷达等。估计无源雷达的作用距离较近,比较适合陆基防空,而超宽带雷达和激光雷达只见到原理介绍,不知实用性如何,因此这几种技术暂且不提。
综上所述,我国在超视距雷达、大型相控阵雷达、多基地雷达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预警机即将或已经投入实用,在雷达信息联网、防空C4I系统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完全有能力在较远距离发现F/A-22,及时部署反击。未来需要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防空信息共享,相关作战单位必须能在同一坐标系内精确定位,因此我国建设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应发展一些其它定位手段备用,以防卫星定位系统被干扰失灵。
- 阿里阿涅德
-
没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中国空军和美国空军都有巨大的差距,居然还有白痴认为中国的飞行员水平远高于美国人,说反了,事实就是霉菌的飞行员的技术,战术已经经验都远高过中国空军飞行员。
- 可可科科
-
答:让你去开猛禽中国空军精英斗的过你吗?
论硬件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还要有一个好的驾驶员!
- bikbok
-
F-22跟歼-10是典型的四代和三代战机,4的性能全面优于3
没什么可比性,在同等条件下对抗的结局就是屠杀!
- clc1
-
同意楼上的,美国空军曾经做过测试,用三代的F15对抗4代的F22,结果是一架F22累计击落了16架F15而自己没有损失一架。
当战机的性能差别过大以后,战机驾驶员的飞行技术就不是那末重要了,因为再配上性能优越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F22完全可以在敌机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就已经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即使没有击落,凭借F22良好的空战性能也可以将其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击落,当然,这是在美军对作战空域进行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发生的。
到战时如果真的要和美军干的时候估计没有哪个指挥官有胆量和拥有大量F22战机的美国空军硬碰硬
因为 从大多数方面讲 中国还没有与美国对抗的实力
- 不白九百
-
美国自己的演习中就用多架f-16围歼了猛禽,按说歼10的性能相当于f-16c/d,在本土防空应该能斗得过
- 余辉
-
不能,我们现在的战斗机技术距离美国还是很遥远的.
- CPS小天才
-
我们不管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一对一肯定没什么希望赢,如果是人海战术可能有希望,但这很可能是惨胜!惨胜你认为这算不算是胜利呢?
- 真颛
-
美国F22猛禽战机技术性能简介 2006-01-25 00:15
全球目前只有美国设计制造完成两款真正的第四代战斗机FA22、F35,欧洲和俄国的战斗机不是无法达到第四代战机的全部要求,就是还在论证测试阶段。美国FA22战斗机代表了当今技术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作战效能最强的战斗机。F22战机1990年首次试飞,2005年服役。
2005年4月26日美国空军公布了正式服役的首批次的F/A-22EMD猛禽战斗机部分性能
机全长:18.9米
机全高: 5.08米
翼展宽:13.56米
翼面积:78.03平方米
机空重:16000公斤(最新推估)
全备起飞:≥35000公斤
内载燃油:机密, 一说14375L
搭载弹量:2270公斤(全内载)
搭载弹量:≥9000公斤(含外挂,一说可达12tons)
机身材料重量比:42%钛合金,23%复合材料,15%铝合金,20%其它
升限:18288米
可控迎角机动:超过正负60度
实际超音速巡航速度:1.72马赫 (超过YF22指标15%)
最大速度:2.0马赫
加速能力:54秒(超过YF22指标2%)
海平面爬升率:350米/秒以上
最大G限:-3G/+9G(人体正常操作限度)
瞬间盘旋角速率:30度/秒
加速能力:(自200节加速至1马赫) 小于30秒
美国FA22采用了比美国F117A的分段模拟后合成隐身设计更先进、更全面和精确的设计技术。
美国FA22正面雷达反射率为0.065平方米(俄制苏27正面反射为10平方米)
FA22正面雷达反射率为2~3平方米,仅为苏27侧面雷达反射率的1/100。
FA22同样使用了先进的红外隐身技术,通过喷流冷却矩形喷口,垂尾、平尾、尾撑向后延伸,可遮蔽发动机喷口的红外线辐射,蒙皮采用波音公司的TopCOAT红外抑制涂料,有效降低了超音速巡航时产生的红外辐射。F119发动机也才有了红外抑制措施,在推力下降2%-3%的情况下就能将红外辐射强度下降80%,可使红外辐射波瓣宽度变窄,有效缩小了红外制导导弹的可攻击范围。
优于FA22采用了新式隐身设计,使得雷达波散射中心和红外辐射中心改变,使得敌方的雷达制导导弹和红外制导导弹脱靶量增加,此外FA22也装备了新式智能红外诱饵弹,和先进拖拽式雷达诱饵弹。
洛马工程师声称,F-22的隐形性能将能使其安全接近S-300级防空单位至约24-25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如果使用JDAM的话,其能攻击S-300的有效距离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所以美军目前才在积极开发能自F/A-22弹舱发射,射程从400-600公里至1000-1850公里不等的高低配巡航导弹)
澳大利亚国防部的评估:
俄制NO11相控阵雷达(SU-35/SU-37/SU-47的雷达配备)能侦测的最大距离/R-77空对空导弹寻标器(AGAT9B-1103M / 9B134能追踪到的最大距离 / R-77寻标器能锁定的最大距离
F15/SU27 (正面RCS: 5-10m2): 180-200KM / 70-80KM / 15-20KM
F/A-18 C (正面RCS: 1-2m2) : 140-165KM / 45-55KM / 10-15KM
RAFALE B/C (正面RCS: 0.5m2): 90-95KM / 25-35KM / 8-10KM
F/A-18 E/F (正面RCS: 0.1m2): 75-85KM / 20-25KM / 7-8KM
F-22A (正面RCS : 0.001m2以下): 15-18KM / 5-6KM / 1-2KM
■FA-22的射频管理技术--敌方不要指望截获FA22的雷达波束来探测它的存在
美国FA22战斗机除了采用隐身和抑制红外辐射的方法隐身外,还采用了先进的电磁波射频管理抑制技术,因为如果不采用先进的电磁波射频管理抑制技术将反而更容易被敌方发现。
FA-22采用先进的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美国APG-77雷达除了传统的雷达功能外,还集成了情报侦查、电子干扰、通信等功能,并支持无源定位探测能力。APG-77雷达的扫描速度极快,减小了被敌方截获和识别的概率,同时符合美军低可截获(LPI)要求。APG-77采用的低可截获技术包括根据目标探测需要控制发射功率,伪装码扩谱等。
APG-77雷达还具有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可不通过容易被截获的敌我识别问答装置对远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原理是,依靠APG-77雷达的逆向合成孔径技术的极高分辨率(达到30厘米)对远方迎头飞行的战斗机的发动机转动叶片的回波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远方战斗机的发动机的叶片数量和转速进行敌我识别。
另外,美国FA22战斗机还采用了综合电子战系统中的ALR-94雷达警告接收机与先进的APG-77雷达配合实现了荫蔽接敌能力。ALR-94雷达警告接收机可探测范围可达460公里、360度全方位探测。能为为APG77雷达提供185公里距离内的目标位置指示。在ALR-94雷达警告接收机的指示下,APG-77雷达可采用2*2度针状波束对指向的目标进行扫描,提高了搜索效率外,还使得敌方几乎无法截获F22的雷达信号,ALR-94雷达警告接收机还可直接向AIM-120空对空导弹实时输入目标数据,同时通过APG-77雷达的针状波束对指向为导弹提供目标距离和速度参数。从而实现隐身进行打击能力,这就技术被美军称为“窄波束交错搜索与跟踪”技术(NBILST)。ALR-94雷达警告接收机也可以为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指示。
FA-22还采用传感器孔径综合设计,机上布置的20多个电磁天线就能完成原来第三代F15战斗机上60多个天线才能完成的功能。
FA22采用了敌方无法截获的激光综合飞行数据链,能实现16机编队协调作战。可分为4个4机编队作战。每个小队都能实现信息共享。
机载雷达:AN/APG-77主动数组雷达
GaAs T/R单元数:1500 --2200单元
最大输出功率:≥ 15千瓦
侦测距离(最大距离):400公里--460公里
侦测距离(一般战机):240公里
空对空侦测距离:
在隐形模式下:192公里 LPI标准--美军低可截获标准
在非隐形模式下:260-270公里
UHR分辨率模式下:可获致距离160公里目标物高达30厘米级分辨率雷达影像
最多可同步追踪100个目标
简单举例:如果在没有预警机或者地面引导预警支援的情况下,可以选择16机编队其中2架FA22雷达开机,其他FA22保持静默,发现敌方目标后,前方2个编队发射AIM120导弹发动超视距攻击后机动脱离,后续4机编队接替进行中段制导,以此形成轮流攻击、制导,实现强大的超视距攻击能力。事实上,隐身超视距攻击的空战战术不只这种简单的描述,根据战场要求还有非常多的战术选择。
■FA22过失速机动与超音速巡航能力--长空霸王■■
美国FA22相对于以前的战斗机,最大的突破就是其过失速机动与实战环境下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了。
超音速巡航指得是飞机速度超过1.4马赫以上,并持续飞行30分钟以上的飞行能力,美国FA22战斗机不开加力,实际巡航速度高达1.72马赫。这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低阻气动外形、武器内置、和大推力小涵道比的F119发动机。
FA22先进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使它具有大幅度的放静宽稳定度,具有非常优秀的可持续超音速飞行能力,而在亚音速飞行时FA22具有高度的纵向静不稳定度,据有关评估可达35%(中国J8主动控制验证机为4%,美国F-16/俄国Su27为5%)和中立稳定度水平。
过失速机动(PSM)指得是飞机在失速状态下仍然可以进行可控的机动能力。美国FA22的过失速机动能力源于其先进的气动布局、矢量推力控制能力、可靠的大推力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律。使FA22在空战的近距格斗中可以迅速改变机头指向,转换敌我态势。
FA22在正负60度的超大迎角状态下进行翻滚时,机头指向可瞬间改变速率达到90度/秒;在正负40度大迎角飞行下还能进行360度横滚,在正负20度迎角下的翻滚速率有50度/秒,提高到100度/秒。FA22的电传控制系统还能实现多种直接力控制机动模式,改善了飞机对地攻击时瞄准的精度,减小了飞行员的疲劳,提高了低空飞行品质。
FA22的超音速巡航使它具有快速外推拦截线、快速接敌,快速占位,大幅增加导弹攻击区域、快速脱离战场,摆脱攻击的能力。计算机模拟计算,FA22的空战效能比在跨音速下提高了200%,超视距空战效能提高500%。在战场上FA22的可控制区域面积比现役第三代战斗机扩大11倍。
英国方面的计算机仿真则显示: 在和Su-35/37等级的对手交锋时, F-22的的获胜机率高达91%, 换算成交换比的话则高达10.2:1。
完善的隐身能力使得FA22能轻易识别锁定,并在50至80公里(使用AIM-120C/D)乃至100至200公里(使用AADRM)的距离外朝他国敌机发动视距外攻击时,敌国战机的雷达却难以在20至30公里距离外有效锁定猛禽;至于在红外线隐形方面,目前仅知道有洛马工程师曾声称:其表现较猛禽战机的雷达隐形性"不惶多让"。
FA22和F-15与F-16等上代战机相较,其超越群伦的实战高速飞行性能与超音速机动性使得同样的空对空导弹在其手中,有效射程可望延伸50-100%,并使敌方AAM/SAM的有效迎击距离缩短25-75%。
依照猛禽中队飞行员说法,近来其已经与空军F-15和F-16比试过多次,而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架F-15或F-16找到在被猛禽"击落"前,先行发现猛禽战机存在的方法;在过去一年来,猛禽战机和F-15C间的多次空中仿真较量,取得104:0之压倒性综合仿真战果,其中包括那次"以一敌五,三分解决"的经典传奇.在和F-16间的典型仿真测试中,通常是以一对猛禽战机对抗6-8架F-16战隼,在隐形与1.5马赫级超音速巡航功能下,战斗的结局几乎总是一面倒。F-22在开战后4-5分钟内将所有茫然不知的F-16机群全数屠杀。
据说在一次测试飞行中,一架猛禽于中低空和一架在中高空飞行的F-15C对头接近,结果直到双方接近至相对距离约8公里左右处,F-15C的飞行员才赫然发现猛禽的存在;而在另外一次测试中,一架刚出厂,连雷达隐形涂料都还未上好的猛禽机与F-15C展开仿真对战,结果等到猛禽机逼进到都可以用AIM-9M发动攻击的时候,F-15C的雷达还无法有效锁住F-22并发动AIM-120仿真攻击。
一些有关猛禽的机密业务与未来发展计划:
a. 深入敌后攻击摧毁刚发射不久的敌巡航导弹
b. 能够对头攻击摧毁敌隐形巡航导弹的新型空对空导弹之引进(AADRM)
c. FB-22轰炸衍生型开发计划
d. 敌方传感器电子破坏开发计划
e. 机载敌方计算机网络入侵系统开发计划.
在2004年10月份左右,F/A-22成功完成了五阶段的实战仿真测试:
第一阶段:F/A-22 v.s F-16一对一,展示其先视先射先杀能力
第二阶段:两架F/A-22对抗由四架F-15 and/or F-16护航的高价空中目标(例如E-3C),展现其突入重围直取敌军上将之首的能耐
第三阶段:2架F/A-22替一架B-2A护航,对抗4架F-15 F-16之来袭
第四阶段:4架F/A-22替一架E-3C护航,对抗8架F-15 F-16之来袭
第五阶段:4架F/A-22替四架F-117护航,对抗8架F-15 F-16之来袭
F-22可挂载的典型武器为AIM-120先进中程导弹、AM-9格斗导弹、JDAM制导炸弹。
用了好几年了旧F-22猛禽战斗机值多少钱?几百万欧元
- 苏萦
-
歼10对F22,一对一肯定打不过,不过我们可以用人海战术:
1架歼10 + 10架米格19来一起对付他
- meira
-
不必多说 一打一肯定不行 但在预警机加地面雷达的配合下拒敌于国门之外还是可以的 所以中国现在的飞机对F-22采取的是积极防御的方法 F-22不可能大摇大摆的深入我国
- ardim
-
F-22可挂载的典型武器为AIM-120先进中程导弹、AM-9格斗导弹、JDAM制导炸弹。
用了好几年了旧F-22猛禽战斗机值多少钱?几百万欧元
- u投在线
-
单挑不行
但如果在地面雷达控制下f22也不行
- 陶小凡
-
不能 因为..............
自己查去
- CarieVinne
-
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