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S小天才
-
一、性质不同
1、剑桥方程式: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
2、费雪方程式: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二、由来不同
1、剑桥方程式:1917年,剑桥大学的庇古教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货币的价值》的论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与名义收入的比率,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与名义收入的比率的函数。
2、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1867-1947)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式。该方程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重要步骤。
三、重视的问题不同
1、剑桥方程式: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
2、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强调货币的持有;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桥方程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雪方程式
相关推荐
费雪方程式是什么
费雪方程式是表示国民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一种交易方程式。假设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费雪方程式的表达式为:MV=PT或P=MV/T。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资料拓展一般认为,费雪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是恒定的。但从引用他的著述来看,他的假设是:货币流通速度(实际变量)与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的变动无关。他通过具有充分就业的一般均衡假设,还把上述假设带到了他对经济中实物部门的局部分析中。从理论角度来看,不论在短期经济分析中还是在长期经济分析中,货币流通速度都不是恒定的。既然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收入与实际货币余额的比率,那么,收入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也会提高。因此,当收入随经济周期和长期增长变动时,货币流通速度也改变。此外,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负数,因而利率上升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还另有原因,如创新等。从现实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速度在现实中是不断改变的。总地来说,费雪及其经济理论都没有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而且在实际经济中它也确实不是一个常数。相反,我们应把它看作是一个经济变量,一个在经济中由其他经济变量决定的经济变量。货币的流通速度,“理论分析往往把它视为常数,长期货币史的实证分析也往往证明它的变动不大,可以作为常数看待。但剖析当前的、短期的经济形势时,由于它的实际值是经常变动的,所以一点也不能忽视”。货币流通速度的恒定性,或易变性,实际上是流量分析“时间长度”矛盾的体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计算工具是费雪方程式:MV=PY,是一个具有时间跨度的流量分析,这个跨度也许是一年,甚至更长。2023-07-05 06:36:501
费雪方程式是什么
费雪方程式也称为交易方程式,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所提出的货币数量的计算方程式,主要内容为:MV=PT,M表示一定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代表交易中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T代表各种商品的交易量。费雪方程式对于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费雪方程式主要研究M对于P的影响,当将P视为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若要使价格保持既定的水平,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可以实现。2023-07-05 06:37:031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你好,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1.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2.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拓展资料:一:什么是方程式方程式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通过方程式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还可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二:什么是费雪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把公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公式就变成: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在某种经济制度下,实际利率往往是不变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于是,当通货膨胀率变化时,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义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银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会随之而变化。 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2023-07-05 06:37:101
费学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费雪方程式是货币数量说的数学形式,又名交易方程式,最初由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表达公式:MV=PT式中:M——货币的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T——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根据这一方程式,P的值取决于 M,V,T三个变量。费雪分析,在这3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 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 , 因而可视为常数,T 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 , 只有 P和M的关系最重要 , 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 M 决定 P, 但当把 P 视为既定的价格水平时,M=PT/V 这说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 1/V 。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既定水平,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实现。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释通货膨胀率的原因最成功的一个理论。费雪认为可以保持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并且整个经济的稳定需要价格水平的稳定来保持。费雪认为利率是由两种相互作用的要素决定的,人们现在拥有的人均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因此他把利率称之为当下的一美元收入对未来同等金额收入的社会偏好指数。资本的流动与利率进一步挂钩,资产产生的净流动收入的现值等于资本的价值。2023-07-05 06:37:171
费雪方程式的概述
费雪方程式的概述为:费雪方程式是货币数量说的数学形式,即MV=PQ。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Q为交易的商品总量。该方程式说明在V、Q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物价P。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费雪之前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重视的是贵金属。费雪方程式建立的时候,金币本身在视野中已不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存款通货则已经受到重视。费雪认为,假设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是交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因此,费雪方程式亦称为现金交易说)。2023-07-05 06:37:231
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费雪方程式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 平,Y为产出;剑桥方程式为Md=kPY,PY是名义收入,它可以体现在多种资产形 式上,货币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的一个比率为k的部分, k的大小则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 收益率. 剑桥方程与费雪方程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 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 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 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前者也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之 为现金余额说.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 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 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 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2023-07-05 06:37:471
谁知道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优缺点?
1、费雪方程式(1)费雪方程式优点:费雪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其中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认为,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由于制度因素在短期内保持不变,V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交易量t往往与产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总体上也是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P的值特别取决于M的数量的变化。(2)费雪方程式缺点:货币流通速度的恒定性,或易变性,实际上是流量分析“时间长度”矛盾的体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计算工具是费雪方程:MV=py,这是一个具有时间跨度的流量分析,时间跨度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2、剑桥方程式(1)剑桥方程式优点:在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中,y是一个常数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因为国民已经充分就业,经济产量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k和P的变动。而k的变动取决于人们拥有的资财的选择:资财可投资于实物形态,借以从事生产,也可直接用于消费,还可保持在货币形态上。(2)剑桥方程式缺点:按马歇尔和庇古的假定,这个“实物价值”以一定数量的小麦表示,因而货币的购买力(即货币的价值)便表现为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小麦量。扩展资料:费雪认为,在均衡状态下(不是在失衡和过渡阶段)货币供给增加,通过增加支出导致价格成比例增长。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需要多存两倍的钱和存款。试图把剩余的货币和存款花掉。但由于这些钱总会转到其他某个人手中。因此,在这个社会,货币的传递不会减少货币的数量。只是增加了别人的盈余。每个人都想用那些相对无用的多余的钱去买东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雪方程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桥方程式2023-07-05 06:37:531
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定义是什么 谢谢
剑桥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2023-07-05 06:38:171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有什么区别呢?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通常指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两种。1.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本书中提出的交易方程式,即:M=TP÷V或MV=PT(7.1.4)式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2.剑桥方程式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以重视微观主体为视角研究货币需求,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用哪一种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他们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人们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带来的利益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一个人而言,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收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同理,对于整个经济运行体来说,货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原理,马歇尔和庇古提出交易方程式,即:Md=KPY(7.1.5)式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K为以货币形式保持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为价格水平,Y为总收入。那么,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是商品交易的手段,而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是保持资产的一种功能。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商品交易支出的流量联系在一起,着重于货币支出的数量与速度。然而,剑桥方程式以资产存量的角度去考察货币的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因此,费雪方程式又被称为现金交易说,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第三,两个方程式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有所差异。费雪方程式使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换言之,在商品的交易数量和价格水平既定时,也能求出货币需求量。而剑桥方程式则以微观角度分析在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保持货币的满足程度。然而,人们保持货币需要付出成本,比如保持货币没有利息收入,这一点会影响保持货币的数量。因此,人们要权衡决定货币的需求。不言而喻,剑桥方程式中考察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剑桥方式程式中,隐含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众所周知,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07-05 06:38:241
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C费雪方程式为MV=PT,即P=MV/T,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呈反比。2023-07-05 06:38:311
结合费雪方程式,分析货币中性论的前提、结论及缺陷。
费雪方程式是表示国民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费雪方程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费雪方程表明,由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 费雪认为,假定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单位名义货币余额的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M的变化将完全体现于价格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费雪得出货币中性的前提假设是在货币数量发生变动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因取决于经济体制和交易习惯等因素而保持不变,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不会发生变化。结论是:货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商品价格并使价格总水平变动,但不会改变相对价格。只要相对价格不变,各个市场行为主体进行选择时的格局就不会改变。从而,整个经济中实际资源配置也不会因货币数量变动而变动。这样的货币中性概念,可称为货币数量论的概念。对它有一个形象的概括,即“货币面纱”。 货币中性论的缺陷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在货币数量变动时,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相对价格是各个具体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而各个具体的价格是分别由各种商品的供求决定的。当货币数量增加而推动价格上升时,卖者会调高自己商品的价格。由于各自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而对涨价的预期有差异,由于各自在市场所占份额有太小而对调价的反映有强弱;买者也会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调整需求,但由于各自的收入受工资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有所不同,因而需求调整在总量水平上会有差异;又因各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低不同,因而不同商品的需求在数量上也有区分。因此在货币数量影响价格的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这些可能的行为特点说明相对价格不能保持不变。 货币数量增加,通常采取增加发行或扩大贷款的方式。增量货币通过政府部门、通过银行企业,直接或间接进入市场,而不是平均地、成比例地进入一切市场。相对价格也不能保持不变。2023-07-05 06:38:401
费雪方程式的方程含义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费雪的货币量方程式MV=PT被认为是经济学的E=MC2,一个揭示了上帝的秘密的工具,一颗学术原子弹。弗里德曼从这个方程式出发构建了蔚为壮观的货币主义大厦,费雪方程式也是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弗里德曼用这个结论把通货膨胀的矛头直接指向货币的发行者——政府,这具有相当的革命意义,从货币主义开始,那些“粮价上涨引起通胀”“战争引起通胀”“工人要求加工资引起通胀”的形形色色的论调就从理论上破产了。通胀的唯一原因就是政府印刷钞票。货币主义把通胀的原因指向政府的印钞机,这个概念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遏制了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政府印钞的冲动,使得他们的印钞不再那么明目张胆。然而,理论是把双刃剑,货币主义在遏制政府发钞的同时,却在另一个方面支持了政府的发钞,当社会交易量下降、商品价格下跌或者就业率下降的时候,货币主义理论就给了政府以支持:既然政府是通胀的唯一原因,那么当“通缩”这个魔鬼出现的时候,政府就有了印钞票遏制“通缩”的能力和义务。于是“温和通胀”“保持物价稳定”就成了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此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货币主义学派”就摇身一变,成了和凯恩斯主义者毫无二致的大政府主义者。2023-07-05 06:38:471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一、区别: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具体公式及其意义 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能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从这个方程看,P的取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 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 .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比例是1/V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剑桥方程式:Md=kPY.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k表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收入.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2023-07-05 06:39:001
谁知道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优缺点?
1、费雪方程式(1)费雪方程式优点:费雪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其中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认为,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由于制度因素在短期内保持不变,V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交易量t往往与产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总体上也是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P的值特别取决于M的数量的变化。(2)费雪方程式缺点:货币流通速度的恒定性,或易变性,实际上是流量分析“时间长度”矛盾的体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计算工具是费雪方程:MV=py,这是一个具有时间跨度的流量分析,时间跨度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2、剑桥方程式(1)剑桥方程式优点:在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中,y是一个常数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因为国民已经充分就业,经济产量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k和P的变动。而k的变动取决于人们拥有的资财的选择:资财可投资于实物形态,借以从事生产,也可直接用于消费,还可保持在货币形态上。(2)剑桥方程式缺点:按马歇尔和庇古的假定,这个“实物价值”以一定数量的小麦表示,因而货币的购买力(即货币的价值)便表现为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小麦量。扩展资料:费雪认为,在均衡状态下(不是在失衡和过渡阶段)货币供给增加,通过增加支出导致价格成比例增长。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需要多存两倍的钱和存款。试图把剩余的货币和存款花掉。但由于这些钱总会转到其他某个人手中。因此,在这个社会,货币的传递不会减少货币的数量。只是增加了别人的盈余。每个人都想用那些相对无用的多余的钱去买东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雪方程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桥方程式2023-07-05 06:39:072
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是( )。
【答案】:D本题考查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式中: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选项B是剑桥方程式。选项C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2023-07-05 06:39:211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什么的作用
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流动性工具的作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是一种交换媒介,可以用来支付和收取商品和服务,它可以提供经济活动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所需的资金,促进贸易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023-07-05 06:39:381
(2019年真题)下列关于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答案】:C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则有本质的区别:①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侧重于收入的需求;②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而剑桥方程式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③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2023-07-05 06:39:451
费雪方程式的方程意义
本方程揭示了价格的本质,对研究价格定价机理有着奠基石的作用。MV=PT这个公式当中,M是指货币总量,V是指货币流通速度,P是指商品的平均价格,T是指总交易商品量。费雪方程一开始提出的应用范围是运用在经济总量的大宏观层面,故上述四个变量都是总量性变量。 M 即货币总量,现在经济体中形形色色的交换介质很多,比如现钞、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信用卡、国库券、粮票、布票、商场代金券、银行汇票、债券,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费雪方程从考察总量的角度出发,甄别出货币总量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中,货币的静态总量就是现金+央行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这三者的总和,也就是M1。关于这一点的鉴别属于货币定义的简单概念,再次不加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货币 定义。因此,这个总量信息是可以通过央行与商业银行报表轻松查阅统计,非常方便。至于V即流通速度,其实更易于理解的说法是货币周转率。打一个比方我有100元钱,一只西瓜,你有50块钱,一杯可乐。在初始状态下,由我们构成的社会里,货币总量M=100+50=150元。如果我们两个就这样拿着钱什么也不做,没有成交,那么所有物品的价格就都是0。现在我们假设今天我想喝一口可乐,我花了100块钱从你的可乐瓶里喝一口,那么今天整个经济体里M=150因为一共有150块钱,P=100,因为成交一口可乐的价格是100,T=1,因为成交一口可乐,V=2/3(因为150元里,今天有100元进行了交易)。由上述例子可以直观的看出,V的意义在于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天)参与交易的货币占货币总量的比例。在现实生活中,每天有无数的人进行着交易进行着货币交换,看似复杂,其实和上面的例子是一样的。M和V的乘积代表了货币供应量这个概念,是静态的货币总量加上时间这个概念后的增量概念。因此说到货币供应量,潜台词里一定是设定了一定时间的期限。V这个概念对于研究宏观经济定价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如果你家里立刻多出了100万亿人民币,你是不是马上得出结论,社会马上要通货膨胀了?因为M增加了。但是如果我们加一个条件,这100万亿只能看,不能用,那么你的结论呢?你肯定会说这不是白搭。这个问题看似无聊,其实对于研究社会价格总量变化非常的重要,正是因为V的存在,我们是没有办法简单的通过M的改变就轻率的对物价变化下定论。 事实上费雪方程在微观领域的价值比宏观领域更璀璨。比如,你有100元想在菜场买一个苹果。经过讨价还价,你付了10元。所以M=100,V=0.1,Y=1,P=10。你只需要简单的将公式变形一下就可以得到P=MV/Y。这就揭示出了价格的根本性真理,即:价格是成交额(货币)与商品的一种比值,它体现了付出货币方与付出商品方的力量对比关系。之后的许多学派也对费雪方程提出了很多各自的新的理解,但基本差别只是对阐述上述四个变量论点不同而已。比如费雪认为V由社会观念和技术决定,是一个变化缓慢的变量,在分析中可以假定为一个固定值。另外的学派会认为V也是会短期大幅波动的,因此不可以假定为一个恒量。但是无论如何的诠释,都无法改变这个公式黄金般的真理。 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两者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内容上却有本质的区别;(1)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侧重于商品交易量对货币的需求;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职能,侧重于收入y的需求。(2) 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侧重于货币存量分析;(3) 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马歇尔和庇古不仅仅将交易水平和影响人们交易方式的制度作为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关键要素,还探讨了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被人们选择所持有的原因和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既然货币被人们选择所持有,就不能排除利率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差异很小,体现了货币中性论,即经济中的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二分法”思想。2023-07-05 06:39:531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1)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其资产功能。(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等多项因素决定。2023-07-05 06:40:051
宏观经济学中费雪方程式M/P=kY,“k表示一美元收入所需持有的货币量”是什么意思?
比如收入较少,而持有的货币量比较大时,k值就比较大,货币的流通速度就比较慢,k的意义就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在费雪方程中M代表名义货币需求(交易量)P为物价水平(包子的价格)K为流通速度Y总产出水平,(月工资)那么交易量就由Y(月工资)P(包子价格)K(流通速度)共同决定包子价格由供求关系影响。用包子举例,图示如下:2023-07-05 06:40:122
费雪方程式主要研究的是( )之间的关系。
【答案】:B在费雪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而交易量T一般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且相对稳定。故费雪方程式主要研究的是M和P之间的关系。2023-07-05 06:40:241
关于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剑桥方程式重在人们的持币动机和货币余额,对未来价格水平、支出等预期决定货币持有量从而决定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注重的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进行货币支出,是流量的概念。另外作为补充,转一篇我收藏的文章:谈经济学方程当中的量纲平衡问题经济学人玩数学玩出了毛病,经常不是根据概念的定义式推导定律,而是根据一个纯数学的式子去赋予其中变量所谓的含义,“如果把变量X看作是×××的话,则这个式子就表示×××”。在这种本末导致的研究手法中,由于缺乏逻辑推导,经常性地出现等式两边量纲不一致的问题。著名的货币量问题的方程“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就是典型的例子。若以方程中量纲必须平衡为原则来看,用来计算货币流通量的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是无法成立的。在消费的预算序列方程I=∑PiQi中,I的单位是货币单位,P是价格单位,而Q是数量单位。方程本身从纲量核算的角度来看,其成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单位都是不同的。比如钢材的数量单位是吨,价格单位对应地就是“货币单位/吨”,布匹的单位是担,对应地其价格单位是“货币单位/担”,土地单位是平方米,对应地价格单位是“货币单位/平方米”等等,货币单位可以不同,仅仅是换算问题。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不同种的物品无法对比大小,不同性质的量之间也无法对比大小,所以,在不同种的商品之间,我们无法得到一个平均数量和平均价格的数值来。比如,我们给出一组价格数据:布20元/米(指定幅宽)、松木1000元/立方米、楼房1000元/平方米、猪肉15元/KG、青菜2元/KG、感冒药1元/片、电影票10元/张、温泉30元/小时……,你不可能得到一个平均价格的数据来。其实我们可以对这个预算序列方程进行简化处理。如何简化?就是通过对Qi的单位的选取,使所有的Pi在量值上都等于1。比如,大米是2元1KG,我们可以使用“斤(500G)”为单位,就变成1元/斤;猪肉一斤5元,我们可以使用“两”作单位,就成为1元/两;布匹一米100元,我们可以使用厘米来计量,就变成了1元/CM;电信服务价格10元/分钟,可以说成是1元/6秒;出租车服务价格“2元/车公里”可以写为1元/车里。总而言之可以使得Pi的数值为1。我们把价格变为1时对应的计量单位称为“1价单位”,每一种商品的1价单位都不同,而且会随时变动,今天是6秒,明天可能是10秒,后天可能是1秒。这样只要Qi按照“1价单位”计量,预算序列方程式就成为简化形式:I=∑Qi请注意:纲量被省略掉了,其纲量平衡为“元=(元/1价单位)*1价单位”这种简化计算没有任何意义,在此仅仅说明,对于这种平衡式来说,是无法得到一个平均的价格值的,你想让它多高,就有多高,全看你如何选择计量的单位了。同样,我们固然可以逐项指定每种商品或服务的计量单位,强行给予一个同一的单位名称,但这同样是毫无意义,况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如果不统一计量单位,我们就可以得到任意大小的平均数来,因为数值会随着计量单位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平均价格”P的概念是无法成立的,因此,费雪方程MV=PT中右边的数据是任意大小的。也就是说,想得到一个M数值来是不可能的。如果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具体事物的,纲量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方程式的具体形式都对应于特定的纲量,如果纲量变化了,等式的形式就会变化,会导致系数的产生或消失。正因为如此,统一的电磁学方程组的形式是在国际标准单位“千克、米、秒”制下才成立的。在费雪方程中,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纲量上的平衡式。比如,M为货币单位“元”,周转速度单位为“次/年”,价格单位为“元/件”,物品量单位为“件”(被强行统一的计量单位),我们就得到:元*(次/年)=(元/件)*件显然,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即使我们将商品量解释为交易速度,用“件/年”作单位,上式依然无法平衡。唯一的方法是将M也理解为每次周转涉及的货币量,即以“元/次”为单位,这样就有:(元/次)*(次/年)=(元/件)*(件/年),保持了纲量的平衡,但是这时的M已经与费雪对M的定义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因此费雪方程在实际意义上是无法成立的。剑桥方程式也是同样。《西方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刘辉煌主编)对比古的剑桥方程式的叙述是这样的:“剑桥方程式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用来解释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货币数量说的方程式,即M=KPY或KY=M/P。式中M为人们手中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也可以看成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K为保持在人们手中的货币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比率,实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K=1/V);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Y是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M=KPY时社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得知:M的单位是货币单位,比如元;K是两个相同纲量的变量的比率,自然是无单位的纯数字,可是又莫名其妙说成是速度的倒数,而速度是有单位的。P为价格单位,比如元/件;Y也是货币单位元。整个式子的纲量平衡就是:元=(元/件)*元显然这是无法成立。而在费用预算I=∑PiQi中,左边是货币单位,右边相乘之后也是货币单位,没有纲量不平衡的问题。即使同时附加时间单位,两边依然平衡。如果是只消费一种商品,此物品的总消费量的计算就可以简化为按照平均价格或平均消费量来计算。比如对某种物品每年的消费总金额是1000元,总消耗量是100KG,那么,可以得到一个平均价格的参数来:1000元/100KG=10元/KG。假如100KG是分作10次购买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平均消费量的数据来:100KG/10次=10KG/次。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平均消费金额的数据来:1000元/10次=100元/次。如果我们今后的消费是按照平均消费量和平均价格来进行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将预算序列方程简化为:总支出I=平均价格~P*总购买量~Q。或者:平均消费金额~I*消费次数N*=平均价格~P*总购买量~Q。如果不是一种物品,就不能按照平均数(因为无法得到)计算,只能逐项相乘后再相加。我们对比一下上面只消费一种商品的预算序列方程和费雪方程,可以看出两者极其相似。~I*N=~P*Q:平均消费金额×消费次数=平均价格×总购买量MV= PT:货币量×周转次数=平均价格×总购买量因此,M可以认为具有平均消费金额的含义。而平均消费金额数据显然是无法作为“货币量”来理解的。所以,货币量按照费雪方程计算是无法成立的,假如每年周转100次,按照此式计算的M就只有费雪要求的百分之一了。假如同意按照预算序列方程来计算交易量,那么,货币数量论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研究的东西原来可以从经济的现实中统计得到,只需要公布出上一年度实际的货币流量即可,不需要无端的假设和猜测。费雪方程不单单是一个“货币量”公式,还被用来分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理论在论证通涨的原因时,针对费雪方程式通过求导得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模型:π=m"-y"+v"。在这个公式中的通涨率π是指(dP/dt)/P,和通涨率的定义π=(Pt-Pt-1)/Pt-1并不相一致。前者量纲中包含了时间变量,而后者定义式中是无因次量;前者的分母具有瞬时的存量特征,而后者的分母分明是一个前期的流量;前者就忽略了流量不能对时间求导的问题,而且用导数替代后者的增量,数学上也是不能成立的。式中其它三个增长率概念(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收入增长率y"和货币平均流通速度增长率v")也是含糊不清的,也都存在着用流量对时间求导的错误。(《西方经济学的终结》,P336)2023-07-05 06:40:311
提出交易方程式的经济学家是
提出交易方程式的经济学家是欧文·费雪。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雪在1911年《货币购买力》中提出的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亦称交易方程式,是首先对物价水平同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作出的系统阐述。2023-07-05 06:40:381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主要结论是()。
【答案】:B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费雪方程式MV=PT,这个方程式主要表明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费雪认为,只有物价水平P和货币量M有直接关系,只要货币量发生变化,就会引起物价变动。2023-07-05 06:40:441
关于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差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答案】:BA.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 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选项正确B.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收入。选项错误C.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侧重于商品交易量对货币的需求;而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选项正确D.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 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持有货币存在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正确2023-07-05 06:41:021
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区别和联系
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关系: 两者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前者侧重于货币存量分析,后者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 两者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 两者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2023-07-05 06:41:201
费雪方程式MV=PT中,T代表()。
费雪方程式MV=PT中,T代表()。 A.财富总量 B.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收入总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2023-07-05 06:41:271
已知实际利率为2.5%通货膨胀率为4%则根据费雪方程式计算的名义利率为
已知实际利率为2.5%,通货膨胀率为4%,则根据费雪方程式计算的名义利率为6.5%。费雪效应表达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2.5%+4%=6.5%。1、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2、通货膨胀率是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 cpi 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拓展资料:一、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 实际利率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二、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率(%)= (现期物价水平 — 基期物价水平) / 基期物价水平 · 100% 。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其实,上面所说的只是三种衡量通货膨胀水平方法之一的消费指数折算法,但它是最常用的,此外还有gdp折算法和生产指数折算法。2023-07-05 06:41:363
什么是现金交易方程式?
现金交易的方程式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费雪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的这种理论首先反映在他于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费雪教授认为,在每次交易中都有买者和卖者,因而对总体经济来说,销售的价值必定等于收入的价值,购买价值必定等于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和同一时期的货币平均转手次数的乘积。假设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可写出下列等式:MV=PT或P=MV/T。从这一方程出发,人们会考虑上述四个变量的值是由什么来决定的。费雪对此问题的回答一般概括为:货币量M的决定和另外三个变量无关,且在任何时候都可当作是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交易量T在充分就业的收人水平上存在长期平衡的经济也可视作既定的。费雪还把V看作是等式中与其他变量相对独立的变量,并且认为尽管它不是一个永远不变的量,但在受社会惯例(如支付制度)、技术发展(如交通运输、通讯技术等)的影响,从而在短期内也可视为常数。因此最后一个变量P就取决于M、V、T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了。由于V和T是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特别是P的值取决于M数量变化。但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已能引导出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1/V·PT。这说明从货币的商品交易媒介功能来考察,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PT与所需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所需名义货币量是总交易量的1/V。2023-07-05 06:41:432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主要结论是( )。
【答案】:A费雪认为,在方程式中,V和T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V由制度因素决定而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可视为常数;T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也是稳定的。因此,只有物价水平P和货币量M有直接关系。他认为,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主动地变动,而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只要货币量发生变化,马上就会反映到物价上来,引起物价变动。因此,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2023-07-05 06:41:501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V- Pr中,P代表物价水平,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T代表( )
【答案】:BMV=PT , P 代表物价水平 , 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M 代表货币量。2023-07-05 06:41:571
谁能告诉我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凯恩斯理论分别对货币需求的理论贡献?
哈哈,终于有机会回答次问题了!费雪MV=PY(MV=PT)是最基本的方程,指出实际货币需求M/P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V和产出Y。货币是用来交易的,那么所有货物价格的加总自然等于货币周转总量。并且费雪所持的古典理论认为Y长期不变,他又假定V也不变,所以M/P是不变的。要指出的是这个方程只是一种定性概念,具体V代表什么,Y代表什么,并无准确定义,也无法定量分析。剑桥形式上貌似只是把V移到方程右边变为M/P=kY,但意义大不一样。这里把M/P货币需求看做是一种资产持有手段,k是这种持有手段占总资产Y的比例。凯恩斯是在剑桥方程上更进一步,构造出需求动机理论。既然M/P是一种持有资产的手段,那么这种手段的动机就不仅只有交易动机,还应该有预防和投机动机,而十分重要的是,投机动机与利率r有关!这就使货币需求函数增加了利率这个变量。综合来讲,费雪是古典理论,从宏观交易总量这个基本点出发分析货币需求。剑桥引入了贮藏动机这一概念,但却没有试图挑战古典经济学的结论。凯恩斯更进一步,从微观主体需求角度分析,提出货币需求不仅与y有关还与r有关,这就彻底与古典理论决裂了。2023-07-05 06:42:041
MES笔记《费雪交易方程式的谬误》
我们一直用来解释货币购买力以及货币现象变动结果的基础是对人的行动的分析。总体的行为,例如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则根据它们的个人成分建构起来。这样货币理论就被整合到一般的经济学理论中。然而除了我们其他地方讨论的凯恩斯体系,美国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是以完全不同的术语出现的,是准数理的、整体的交易方程,尤其是欧文费雪的理论,是这方面建树的源头。这种错误的方法普遍流行,所以值得我们做详细的批判。欧文费雪的《货币购买力》一书经典地展示了交易方程的理论。费雪称他作品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决定货币购买力的那些原因”。货币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购买力所以定义为“一定量货币可以购买的其他物品的数量”。他解释道,物品价格越低,一定量货币可以购买的数量就越多,因此货币购买力也就越大。如果物品价格上涨则反亦反之。推理至此是正确的,但随后的推论却明显地不合逻辑:简言之,货币购买力是价格水平的反面。因此研究货币购买力也就是研究价格水平。”从这之后,费雪着手探究价格水平的成因。也就是说,用一个简单的“简而言之”,费雪从包含了无数具体物品的一个价格数组的真实世界跳跃到了具有误导性的“价格水平”这一虚构之中,而没有讨论这种概念必然面对的严重困难。“价格水平”概念的谬误我们会在以后讨论。 “价格水平”据说是由三个总和的因素决定的: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流通速度于货币交易中的物品总量。费雪以如下方式建立起了这个交易方程式:MV=PT。首先,设想一单笔交易,史密斯以7分钱一磅的价格购买10磅糖。交易达成,史密斯给琼斯70美分,琼斯将10磅糖转让给史密斯。从这个事实,费雪不知怎么就得出“10磅糖与70美分被认为是相等的,这个事是可以如下表示:70美分=10磅×7美分/磅。”这个不协调的相等假设并非像费雪明显假设的那样是不言自明的道理,而是一团谬误和牵强附会。谁“认为”10磅糖与70美分是相等的?肯定不是斯密斯,糖的购买者。他购买糖恰恰是因为他认为两者的价值不相等,对于他而言,糖的价值大于70美分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他做了这笔交易的原因。另一方面,琼斯即糖的出售者,则正是因为两种物品不相等的方向相反而交易,即他认为70美分的价值大于糖的价值。因此交易的两个参与者从来不可能有相等的价值评值。一笔交易必然意味着某种相等的假设,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欺骗着经济学理论。费雪在很多方面是主观价值论的支持者,他竟然陷入这个古老的陷阱之中,着实令人惊讶。被交换的两个物品在价值上肯定不相等。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具有等同性,而发现了这种等同性就可以拯救费雪的学说,显然没有。重量、长度还是其他度量都没有等同性。但在费雪看来,这个等式代表着“货币侧”与“物品侧”的价值相等。因此费雪写道:支付的总货币,其价值与已购物品的总价值相等,这个方程式因此有一个货币侧和一个物品侧。货币测试支付了的总货币……被交换的物品数量乘以各自价值的结果构成了物品侧。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即便抛开整体论的“总交易”问题,对于单个交易而言,根本不存在告诉我们任何有关经济生活事实的这种“相等”。没有“物品侧价值”等于“货币侧价值”。费雪方程式里的等号是非法的。那么人们普遍接受了这个等号和方程,又该如何解释呢?回答是,数理上这个等式当然是不言而喻的道理:70美分=10磅糖×7美分/磅糖,实际上就是70美分=70美分。但这个道理不能传达任何有关经济事实的事知识。这类等式充斥了荒谬性,是等价论者所设定的等式原型,它们使用的是簿记员而非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模式。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无数个这种等式,用它们来发表高深的论文和著作。比如: 那么我们可以说决定货币数量的“因果因素”是:沙子的数量、班里学生的数量以及货币的数量。简言之,费雪方程式中有的是两个货币侧,它们是彼此等同的。事实上这不是等式而是同一性。这样一个等式显然没有多少教益。它告诉我们有关经济生活的知识只不过是一笔交易中收入的总货币等于一笔交易中放弃的总货币,无疑,这是一个无趣的老生常谈。 让我们在价格决定因素的基础上,再次思考这个等式的成分。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对于单独一笔交易而言,可以重新整理如下: 7美分/1磅糖==70美分/10磅糖 费雪认为这个等式得出了重要的信息,即价格由总支出货币除以售出物品的总供给所决定。实际上这个等式作为一个等式无法告诉我们任何有关价值决定因素的知识。比如我们还能写出一个同样不言自明的等式: 7美分/1磅糖==70美分/100蒲式耳小麦×100蒲式耳小麦/10磅糖 数理上,这个等式与其他的一样为真,而且用费雪本人的数学根据,我们可以中肯地立论说,费雪在这个公式中忽视了重要的小麦价格。我们可以轻易地用上数量无限的“决定”价格的复杂因素写出无数种公式。 有关货币决定因素,我们能够拥有的唯一知识,是从行动学公理逻辑推导出来的。数学最多只能将我们先前的知识翻译成相对难以理解的形式,或者它通常会误导读者,就如同现在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让白糖交易中的价格,等于任意一种不言自明的公式。但其实这个价格是由参与者的供求决定的,而供求又是由两个物品在交易参与者的价值表上的效用所决定,这才是经济理论中的有效方法,而不像数理方法那样毫无意义。如果我们认为交易方程式揭示了价格的决定因素,那我们会发现费雪肯定是在暗示,价格的决定因素是“70美分”和“10磅糖”。但物品不可能决定价格,它不能行动,不能设定价格,也不能设定供求表,所有这些都只是人的行动结果。只有行动个人才能决定是否购买,只有他们的价值表可以决定价格。费雪交易方程式的谬误,其根源正是在于这个深刻的错误:人的行动被从图景中抽象出去,物品被假定为掌控经济生活的因素。因此,这个交易方程式或是不值一提的老生常谈,或是被认为传达了有关经济学以及价值决定方面某些重要真理。那样的话,它就是用于基于物品行动的错误假设,取代了对基于人的行动因果的正确逻辑分析。尽管费雪本人相信,他的方程式传达了重要的因果真理,其实费雪方程式最多也不过是多余而且微不足道的,往最坏处说,它是错误的,误导性的。因为,即使对于单笔交易,费雪交易方程式也妨碍了人们的正确理解。他居然将之延伸到“整个经济体系”,这麻烦就不知还要大多少呢。 现在为了论证,我们假设费雪的单个等式没有错误,然后考虑一下他所说的“加总”单个等式,用于得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方程式。我们也忽略发现任意给定历史情况的程度在统计学上的困难。让我们看一看费雪试图构建一个总交易方程式时所用到了若干单笔交易: A用70美分交换10磅糖 B用10美元交换1顶帽子 C用60美分交换1磅奶油 D用500美元交换1台电视 对于这四个人组成的社会,“交易方程式”是什么呢?显然,将支出的货币总量加总起来没有问题:511.30美元。但是方程式的另一侧怎么办?如果我们希望这个方程式是毫无意义的废话,我们可以简单地在等式的另一侧写上511.30美元,根本无需费力地建构。但如果我们这样做,整个过程也就没有意义了。由于费雪想要探讨价格的决定或是“价格水平”,所以他不能满足于这个微不足道的阶段,他在这个不言自明的层面继续讨论: 这就是费雪所做的论证,它与“总货币开支等于总货币开支”这个累赘的道理没有区别。就算我们讨论p×Q,p"×Q等等,用p指代一个价格,用Q指代一种物品的数量,因此 E=总货币开支=pQ+p"Q"+p""Q""+……等等,这仍然是在做繁琐的赘述。用这种符号形式书写方程式,并没有增加它的意义和有用性。 尝试发现“价格水平”的原因,费雪需要再进一步。我们已经知道,即便对于单笔交易,方程式p=(E/Q)(价格等于总货币开支除以已售黄金数量)也只是最数而已,而且将之用于分析价格的决定因素,会是错误的做法。更糟糕的是,费雪尝试为整个社会推导出一个方程式,用它来发现一种神秘的“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为简化起见,我们只采用两人交易的例子,A与B用白糖交易帽子。总货币开支E显然等于10.70美元,它当然等于总货币收入pQ+p"Q"。但费雪寻找的是一个解释“价格水平”的公式,他因此在概念中引入了“平均价格水平”P,以及售出物品总量T。他于是假设E等于PT。但从繁絮的E=pQ+p"Q"+p""Q""+……转变到E=PT这个等式,并不能像费雪相信的那样不费吹灰之力。其实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经济生活,他的这个推导根本不能成立。 比如对于这两笔交易来说,T是什么呢?10磅白糖如何能与一顶帽子或者一磅奶油相加得到T?显然,将它们相加是不可能的,因此费雪整体论的T:被交换的所有物品的总物理数量,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不能用于科学的分析。如果T是没有意义的概念,那么P必然也是,因为在E保持恒定的条件下,两者被假定成反比。那么P究竟是什么意义呢?这里我们有价格的一整个数组:7美分1磅糖,60美分1磅奶油,100美元1顶帽子等等。“价格水平“是什么?显然这里不存在“价格水平”,只有具体物品的单价。但这里的错误观念很有可能顽固不化:价格难道不能以某种方式平均一下,给“价格水平”一个有效的定义吗?这正是费雪的做法。给各种物品的价格用某种方式平均之后得出P,于是P=(E/T),接下来的就是复杂的统计任务了,用来得出T。 价格的平均数,这一“概念”是一个常见的谬论。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可能平均是很容易证明的,我们只需要举一个简单的平均价格为例,但同样的结论适用于费雪或者其他人所建议的任何种类的加权平均算法。什么是平均数?若干事物、物品要一起平均,首先必然要加总,而为了能够加在一起,他们必然拥有某个共同单位,相加的也必然是这个单位。只有同质的单位可以加在一起。所以如果某一物体有10码长,第二个物体15码长,第三个20码,我们可以通过把码数加总然后除以3来得出平均长度,也就是15码。现在,货币价格是以单位的比率表示的:美分/磅白糖,美分/磅奶油,美分/顶帽子等等。假设我们取出两个价格7美分/1磅糖和1000美分/1顶帽子,有什么方式可以将这两个价格平均一下?我们是否可以将1000和7相加得到1007美分然后除以某个值,从而得出平均价格水平?显然不可以,因为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7顶帽子和1000磅糖)美分/(帽子)(磅糖)。显而易见,分子分母都毫无意义,这些单位都不可约分。 费雪还提出了更加复杂的加权平均数概念,根据每种售出物品数量的权重来平均价格。他这个办法只解决了分子单位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分母中的单位问题: 这些pQ都是货币,但分母中的Q仍然是不同的单位。因此,任何平均价格水平的概念,都需要将完全不同的物品单位,诸如奶油、帽子、白糖等等的数量相加或者相乘,因此是没有意义,没有道理的。即便是白糖的磅与奶油的磅也不能相加在一起,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品,人们对它们的评值也完全不同。如果有人想尝试用磅作为数量的共同单位,那么一场音乐会,一次医疗或者法律服务的磅的重量,又是什么意思呢? 显然,交易方程式中的PT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尽管对于单笔交易而言,方程式E=pQ至少还是繁絮的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教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E=PT则是完全错误的。P和T都不能得到有意义的定义,而P和T必须有意义是该方程式取得任何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个公式E=pQ+p"Q"+p""Q""+……,它只能告诉我们这个无用的赘论:E=E。 既然P这个概念完全是错误的,显然费雪使用这个方式揭示价格决定因素的做法同样是错误的。他声称如果E翻倍,T保持不变,那么P,价格水平必然翻倍。在整体论的水平上看,这甚至连赘论都不是。它的错误在于,无论P还是T都不能有意义地定义。我们最多只能说,当E翻倍的时候,E翻倍了。 让我们思考一下方程式的另一侧,E=MV,一段时间内流通的平均货币数量,乘以流通的平均速率。V是一个荒谬的概念,什么是个人交易的速率?速率并非一个有独立定义的变量。事实上费雪只能推导出在每个时刻每个时段,V=E/M。如果我在某小时内花费10美元购买了一顶帽子,且那个小时我的平均现金余额M为200美元,那么根据定义,我的V等于1/20。我的现金余额中货币的平均数量为200美元,每个美元以每段时间平均1/20的速度流动,因此我在这个时段花了10美元。但V这个数量并没有脱离于方程式其他变量而独立地定义,因此在方程式中赋予它一个地位是荒谬的。费雪把M和V设定为E的独立决定因素,从而得出他想要的结论,即如果M翻倍,且V和T保持不变,则P即“价格水平”也会翻番。他这样做使推论的荒谬性更为严重。既然他定义V与E/M相等,我们实际得到的方程式是:M×(E/M)=PT,或者简单的E=PT,也就是他的原始方程式。因此我们又用了另一条路径证明,费雪尝试推导出价格大致与货币数量成比例的数量方程式是徒劳无益的。 一批剑桥经济学家庇古、罗伯特森等等尝试修复费雪的方程式,他们的做法是去掉V,用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的观念替代。不过他们的方程式没什么特别的进步,因为他们维持了P和T这两个错误的整体论概念,他们的k只不过是V的反面,仍然带着后者的缺陷。 事实上,由于V并非是得到独立定义的变量,M也必须和V一样从方程式中排除,费雪剑桥式方程式于是就不能用于证明货币的数量理论。既然M和V都消失了,就会有无数其它“交易方程式”,我们可以出于同样的荒谬性支持它们作为“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因此,不妨将经济体系中白糖的总库存写作S,E对白糖总库存的比率称为“平均白糖周转率”U。这个新的交易方程式将会是:SU=PT,白糖库存就突然变成价格水平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或者,我们用A=该国售货员数量,X=平均每个售货员的开支,或者称之为“售货员周转率”,在一个新的方程式中,得出一套新的“决定因素”。以此类推。 这个例子应该已经揭示了该经济学理论中使用方程式的谬误。费雪的方程式之所以能流行多年,是因为它被认为是传达了有用的经济学知识。它表面上证明了基于其他原因看似有道理的货币的数量理论,实际上它一直只是在误导人们。 对于费雪的理论,还可以做其他中肯的批判:他使用指数,但指数充其量只能衡量变量的变动,但绝不可能定义其实际的位置;他使用根据P定义的指数T,以及根据T定义的指数P;他否认货币是商品;他在一个不可能有常量,因此无法作数量预测的领域使用了数理公式。特别地,假如交易方程式在其他所有方面都是有效的,它最多也只能静态地描述一个平均期间的条件。它不可能描述一个静态条件向另一个静态条件的转变路径。费雪本人甚至也认同这一点,因为他承认,M的变动总是会影响V,所以M对P的影响不可以孤立出来。他认为,这个“转变时期”之后,V会恢复为常量,P会受到成比例的影响,不过没有理由支持这个断言。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推导,有充分的理由将交易方程式从经济学文献中去除。2023-07-05 06:42:111
什么是费雪交易方程?
费雪交易方程式是 M× V= P ×Y 其中M是 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 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 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 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短期内V,Y是不变的,因为V有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同时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即Y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一个因素。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2023-07-05 06:42:301
谁知道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优缺点?
1、费雪方程式(1)费雪方程式优点:费雪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其中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认为,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由于制度因素在短期内保持不变,V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交易量t往往与产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总体上也是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P的值特别取决于M的数量的变化。(2)费雪方程式缺点:货币流通速度的恒定性,或易变性,实际上是流量分析“时间长度”矛盾的体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计算工具是费雪方程:MV=py,这是一个具有时间跨度的流量分析,时间跨度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2、剑桥方程式(1)剑桥方程式优点:在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中,y是一个常数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因为国民已经充分就业,经济产量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k和P的变动。而k的变动取决于人们拥有的资财的选择:资财可投资于实物形态,借以从事生产,也可直接用于消费,还可保持在货币形态上。(2)剑桥方程式缺点:按马歇尔和庇古的假定,这个“实物价值”以一定数量的小麦表示,因而货币的购买力(即货币的价值)便表现为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小麦量。扩展资料:费雪认为,在均衡状态下(不是在失衡和过渡阶段)货币供给增加,通过增加支出导致价格成比例增长。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需要多存两倍的钱和存款。试图把剩余的货币和存款花掉。但由于这些钱总会转到其他某个人手中。因此,在这个社会,货币的传递不会减少货币的数量。只是增加了别人的盈余。每个人都想用那些相对无用的多余的钱去买东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雪方程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桥方程式2023-07-05 06:42:372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1、剑桥方程式: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2、费雪方程式: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二、由来不同1、剑桥方程式:1917年,剑桥大学的庇古教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货币的价值》的论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与名义收入的比率,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与名义收入的比率的函数。2、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1867-1947)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式。该方程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重要步骤。三、重视的问题不同1、剑桥方程式: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 强调货币的支出;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2、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 强调货币的持有;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桥方程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雪方程式2023-07-05 06:42:544
试述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2023-07-05 06:43:141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是什么
剑桥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2023-07-05 06:44:011
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一、性质不同1、剑桥方程式: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2、费雪方程式: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二、由来不同1、剑桥方程式:1917年,剑桥大学的庇古教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货币的价值》的论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与名义收入的比率,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与名义收入的比率的函数。2、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1867-1947)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式。该方程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重要步骤。三、重视的问题不同1、剑桥方程式: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 强调货币的支出;交易方程式重视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2、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 强调货币的持有;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2023-07-05 06:44:081
费雪方程式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解释的,注重货币的交易职能,提出货币流通速度。 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解释的,注重货币的贮藏职能,进一步提出货币流通速度受现金余额影响。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需求分析通常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比较的: 1.资产选择范围 2.货币需求由谁决定 3.货币流通速度受谁的影响。 费雪方程式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您指的是MV=PY? 这里的M并不是指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而是财政当局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外生变量。 例如,在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的情况下,M的增加会引起名义产出的增加。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所体现的货币需求思想有何异同 剑桥方程式(EquationofCambridge)剑桥方程式是剑桥大学代表人物A.C.庇古提出的一个货币需求方程式,或者叫做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方程式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的时候,重视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实际上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存自己的资产。决定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的,有其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持有货币便利性等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而言,名义货币需求和名义收入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稳定的比例。1917年,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其《货币的价值》中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其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愿意持有现金流占名义收入比率的函数。庇古提出这个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依据是马歇尔的货币数量理论。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时间和持有货币的数量取决于人们愿意将收入中多大一部分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人们愿意将收入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是因为人们“人们愿意保存其购买力”。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也是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方程式之一。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费雪在其《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该方程式:MV=PTM=货币的数量;V=单位时间内货币的流通次数,即货币流通的速度;P=商品价格水平;T=商品交易水平。在此模型中,M是一个模型之外的外生变量,V取决于制度的因素,而制度变化缓慢,因此可以看成是一个常量。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因此也是大致稳定的。因此只有P与M关系最为重要。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主要说明M取决于P,但当我们假定价格处于稳定水平的时候,则M=PT/V,这说明既定价格水平时,总交易量与名义货币货币数量具有一定稳定的关系,这个比例就是1/V。换言之,要是价格水平保持一致,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时才能实现。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差异(1)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交易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作用,并且强调货币的持有;(2)费雪方程式强调经济制度和货币流通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强调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3)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流量的分析,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存量的分析;(4)两个方程式研究的角度不同,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的,而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经济主体持有货币动机入手的; 什么是费雪方程式 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结合费雪方程式,分析货币中性论的前提、结论及缺陷。 费雪方程式是表示国民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费雪方程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费雪方程表明,由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 费雪认为,假定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单位名义货币余额的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M的变化将完全体现于价格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费雪得出货币中性的前提假设是在货币数量发生变动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因取决于经济体制和交易习惯等因素而保持不变,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不会发生变化。结论是:货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商品价格并使价格总水平变动,但不会改变相对价格。只要相对价格不变,各个市场行为主体进行选择时的格局就不会改变。从而,整个经济中实际资源配置也不会因货币数量变动而变动。这样的货币中性概念,可称为货币数量论的概念。对它有一个形象的概括,即“货币面纱”。 货币中性论的缺陷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在货币数量变动时,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相对价格是各个具体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而各个具体的价格是分别由各种商品的供求决定的。当货币数量增加而推动价格上升时,卖者会调高自己商品的价格。由于各自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而对涨价的预期有差异,由于各自在市场所占份额有太小而对调价的反映有强弱;买者也会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调整需求,但由于各自的收入受工资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有所不同,因而需求调整在总量水平上会有差异;又因各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低不同,因而不同商品的需求在数量上也有区分。因此在货币数量影响价格的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这些可能的行为特点说明相对价格不能保持不变。 货币数量增加,通常采取增加发行或扩大贷款的方式。增量货币通过 *** 部门、通过银行企业,直接或间接进入市场,而不是平均地、成比例地进入一切市场。相对价格也不能保持不变。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一、区别: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具体公式及其意义 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能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从这个方程看,P的取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 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 。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比例是1/V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剑桥方程式:Md=kPY。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k表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收入。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 费雪方程着重分析支出流,剑桥方程式着重存量分析,着重于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前者是飞翔的货币,而后者则是栖息的货币 费雪方程式的含义 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费雪的货币量方程式MV=PT被认为是经济学的E=MC2,一个揭示了上帝的秘密的工具,一颗学术原子弹。弗里德曼从这个方程式出发构建了蔚为壮观的货币主义大厦,费雪方程式也是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弗里德曼用这个结论把通货膨胀的矛头直接指向货币的发行者—— *** ,这具有相当的革命意义,从货币主义开始,那些“粮价上涨引起通胀”“战争引起通胀”“工人要求加工资引起通胀”的形形 *** 的论调就从理论上破产了。通胀的唯一原因就是 *** 印刷钞票。 货币主义把通胀的原因指向 *** 的印钞机,这个概念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遏制了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 *** 印钞的冲动,使得他们的印钞不再那么明目张胆。然而,理论是把双刃剑,货币主义在遏制 *** 发钞的同时,却在另一个方面支持了 *** 的发钞,当社会交易量下降、商品价格下跌或者失业率下降的时候,货币主义理论就给了 *** 以支持:既然 *** 是通胀的唯一原因,那么当“通缩”这个魔鬼出现的时候, *** 就有了印钞票遏制“通缩”的能力和义务。于是“温和通胀”“保持物价稳定”就成了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此时,反对 *** 干预经济的“货币主义学派”就摇身一变,成了和凯恩斯主义者毫无二致的大 *** 主义者。 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区别: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2023-07-05 06:44:231
费雪在交易方程式方程式中假定的是什么
费雪交易方程式是M×V=P×Y。其中M是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2023-07-05 06:44:361
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定义是什么 谢谢
剑桥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2023-07-05 06:44:552
下列属于费雪方程式的是( )。
【答案】:A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费雪方程式,即:MV=PT,式中,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2023-07-05 06:45:011
下列式子中,费雪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 )。
【答案】:B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即MV=PT。2023-07-05 06:45:081
现金交易方程式及其形式
现金交易方程式就是费雪方程式,即MV=PT或P=MV/T。现金交易是指以直接支付现金而媒介的商品交易。它与现货交易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是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但又贯穿于商业产生后的整个历史行程之中。在现金交易中,商品的价值运动、所有权转让与商品实体运动是同时完成的,这种商流与物流合一的运动方式是现金交易的本质特征。现金交易的功能在于保证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向运动。现金交易是指成交和结算在同一天发生的交易方式。由于现金交易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结算,所以经纪人对要求进行这种交易的客户有一定条件的限制。费雪方程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费雪的货币量方程式MV=PT被认为是经济学的E=MC_,一个揭示了上帝的秘密的工具,一颗学术原子弹。弗里德曼从这个方程式出发构建了蔚为壮观的货币主义大厦,费雪方程式也是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弗里德曼用这个结论把通货膨胀的矛头直接指向货币的发行者——政府,这具有相当的革命意义,从货币主义开始,那些“粮价上涨引起通胀”“战争引起通胀”“工人要求加工资引起通胀”的形形色色的论调就从理论上破产了。通胀的唯一原因就是政府印刷钞票。货币主义把通胀的原因指向政府的印钞机,这个概念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遏制了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政府印钞的冲动,使得他们的印钞不再那么明目张胆。然而,理论是把双刃剑,货币主义在遏制政府发钞的同时,却在另一个方面支持了政府的发钞,当社会交易量下降、商品价格下跌或者就业率下降的时候,货币主义理论就给了政府以支持:既然政府是通胀的唯一原因,那么当“通缩”这个魔鬼出现的时候,政府就有了印钞票遏制“通缩”的能力和义务。于是“温和通胀”“保持物价稳定”就成了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此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货币主义学派”就摇身一变,成了和凯恩斯主义者毫无二致的大政府主义者。2023-07-05 06:45:152
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定义是什么 谢谢
剑桥方程式由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A.C.庇古提出的一种货币需求函数。又称现金余额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1917年,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因而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比例的函数。庇古提出这一货币需求函数,其理论根据是A.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马歇尔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人们的持币时间和持币量,而人们的持币时间和持币量又决定于人们的财产和收入中多大一部分以货币形态贮存起来。人们以货币形态贮存起来的财产和收入是“人们愿意保持的备用购买力”,这部分购买力的高低决定于以货币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按马歇尔和庇古的假定,这个“实物价值”以一定数量的小麦表示,因而货币的购买力(即货币的价值)便表现为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小麦量。设R为一定量小麦所代表的全部商品的总价值(即社会总收入和总财富),k为以货币形态持有的备用购买力占社会总收入和总财富的比例,M为货币量,P为以一定的小麦量表示的单位货币价值,则: 因而庇古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就是马歇尔货币数量论的数学化。 在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中,y是一个常数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因为国民已经充分就业,经济产量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k和P的变动。而k的变动取决于人们拥有的资财的选择:资财可投资于实物形态,借以从事生产,也可直接用于消费,还可保持在货币形态上。怎样选择,需要权衡利弊得失,若选择在货币形态上保存,必将增加现金余额,而现金余额的增加必然要使k增大。在y和M不变的条件下,k的增大必然使P增加,因为P=ky/M。这表明货币的价值与ky成正比,与M成反比。剑桥方程式表达的经济意义被称为“现金余额说”,主要是强调人们保有的现金余额对币值从而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庇古还认为货币的供给对币值从而对物价的影响,即P与M成反比。他曾假定k也是个常量,是不变的,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交易方式(支付方式)是不变的。这样,P的高低便取决于M的多少。在这一点上,剑桥方程式要表达的是: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的供求。2023-07-05 06:45:222
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都说明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 )。
【答案】:C本题考查传统货币数量说。费雪方程式表明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剑桥方程式认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因此,两者都认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2023-07-05 06:45:291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什么的作用
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流动性工具的作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是一种交换媒介,可以用来支付和收取商品和服务,它可以提供经济活动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所需的资金,促进贸易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023-07-05 06:45:361
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短期内基本不变的交量是()。
【答案】:DP为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T为交易量。考点:货币与货币流通——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及其决定因素——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2023-07-05 06:45:421
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区别: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2023-07-05 06:4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