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也不做站长了
-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发生在在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安事变”历史的转折
- 安徽路人假
-
是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扩展资料
社会评价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 阿里阿涅德
-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 豆豆staR
-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事情经过: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同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龙门的蒋宋别墅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2月4日,蒋介石在洛阳蒋宋别墅内居住36天后前往西安。
- 北有云溪
-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安事变
- 真颛
-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西安事变的历史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被软禁了54年,即使是蒋介石1975年去世之后,张学良仍然没有自由。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重获自由,至少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1995年,张学良离开台湾,最后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离世。他是西安事变的绝对主角,从个人角度来说,他的命运应该说是不幸的,作为东北军的首领,他在后半生没有发挥作用,这对他个人来说应该是个悲剧。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
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 ardim
-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 阿啵呲嘚
-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西安事变发生时间:1936年12月12日
12月24日,双方于24日达成了协议。
其主要内容有: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蒋介石同意上述协议,并表示以个人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历史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被软禁了54年,即使是蒋介石1975年去世之后,张学良仍然没有自由。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重获自由,至少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1995年,张学良离开台湾,最后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离世。他是西安事变的绝对主角,从个人角度来说,他的命运应该说是不幸的,作为东北军的首领,他在后半生没有发挥作用,这对他个人来说应该是个悲剧。
杨虎城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杨虎城当时就被解职了,然后就让他去国外考察。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他要求回国抗战,蒋介石允许他回国,但是回国之后军统把他抓了,和张学良一样被长期囚禁。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把杨虎城和他的家人,还有他的秘书都杀害了。
另外还有东北军。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国内除了中央军之外比较强的一支部队。但在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东北军群龙无首,发生了内讧,又被蒋介石分化利用,最后被分派瓦解,大部分被改编到了其他部队。17路军的番号被取消。
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华民族后来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蒋介石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政策,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另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因为当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内战,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这对中华民族的团结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
- 出投笔记
-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 大鱼炖火锅
-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 u投在线
-
1936年12月12日
- 康康map
-
1936.12.12
- 北营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