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毕业工作后应该看些什么书

2023-07-06 00:28:54
共15条回复
余辉

毕业了可以多看一些跟从事岗位相关的专业书籍,彼得u2022德鲁克(也译作杜拉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从事管理的人推荐以下书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成果管理》、《21世纪管理的挑战》、《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

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u2022孔茨的《管理学》

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很厚的)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

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

迈克尔u2022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

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

(美)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平凡的道理,但是却非常有现实价值!

(美)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 2002年6月 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成长之道。

菲利浦u2022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

威谦u2022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

《兰德决策》这是一本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

爱德华u2022戴明《转危为安》(Out of the Crisis)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

迈克u2022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

拉里u2022博西迪《执行》

斯图尔特u2022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海南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还欧可以多看人物传记和历史书籍。

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就像传记一样,看完后对人生有些帮助。

李敖先生写的《胡适评传》。其实看书,只是寻找一种感受,甚至感悟,只要你感悟到了,就没有白白浪费时间。

林语堂先生写的《武则天》。这本书直白,对于“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以很好理解。

黎东方教授写的历史丛书系列,《细说三国》,《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等等,貌似总共8本。虽然黎东方教授早已逝去,但他留给后人的,却是无穷的财富。

最后推荐给你的书籍是由笔名 当年明月 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因为历史书籍,能用白话文写到这个程度的不多,而且基本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个人还是很敬重这位作者花了无数时间在明朝上面。

其他历史书籍太晦涩,如《左传》《国语集解》《史记》等等,有兴趣也可以慢慢看。

像电影方面,简单推荐几部给你吧。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执着、信念和自由。

《海上钢琴师》讲的是坚持理想。

《美丽人生》讲的是很普通的人,但是很伟大。

《美丽心灵》讲的是伟大的爱情和战胜自己的故事。

《上帝之城》讲的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真实的样子,而对比自己,是否该珍惜生命。

《阿甘正传》讲的是重视承诺,说到做到,珍惜身边的一切的人,终究笑傲江湖。

国内:《疯狂的石头》讲了一个有很强责任感的男人的故事,即使它是部喜剧。

《盲井》讲的是若是你希望永远天真,那就请求人不要来欺负你的单纯。

臭打游戏的长毛

哦,看书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既然朋友有心,那我就介绍一些我看过的书和电影给你。不要小看电影,偶尔会比书还要震撼人。

既然毕业了,可以多看人物传记和历史书籍。

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就像传记一样,看完后对人生有些帮助。

李敖先生写的《胡适评传》。其实看书,只是寻找一种感受,甚至感悟,只要你感悟到了,就没有白白浪费时间。

林语堂先生写的《武则天》。这本书直白,对于“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以很好理解。

黎东方教授写的历史丛书系列,《细说三国》,《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等等,貌似总共8本。虽然黎东方教授早已逝去,但他留给后人的,却是无穷的财富。

最后推荐给你的书籍是由笔名 当年明月 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因为历史书籍,能用白话文写到这个程度的不多,而且基本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个人还是很敬重这位作者花了无数时间在明朝上面。

其他历史书籍太晦涩,如《左传》《国语集解》《史记》等等,有兴趣也可以慢慢看。

像电影方面,简单推荐几部给你吧。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执着、信念和自由。

《海上钢琴师》讲的是坚持理想。

《美丽人生》讲的是很普通的人,但是很伟大。

《美丽心灵》讲的是伟大的爱情和战胜自己的故事。

《上帝之城》讲的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真实的样子,而对比自己,是否该珍惜生命。

《阿甘正传》讲的是重视承诺,说到做到,珍惜身边的一切的人,终究笑傲江湖。

国内:《疯狂的石头》讲了一个有很强责任感的男人的故事,即使它是部喜剧。

《盲井》讲的是若是你希望永远天真,那就请求人不要来欺负你的单纯。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若还想看类似的电影,可以给我留言。

CPS小天才

怎样读管理书

什么是管理类书籍?“李嘉诚发家史”算不算管理书?“巴菲特的投资诀窍”又算不算?如果不算,管理类的书籍就只剩下“营销与销售的区别”“会计与管理会计”“战略与执行”“ERP”和“平衡记分卡”这类纯学术性的书籍;如果算,那么教人发财的书就都应该算。

我倾向于把教人发财的书都归为管理类的书籍,因为现代社会赚大钱的人几乎都是做企业的,而绝大多数企业家做企业的目就是要赚钱。

于是,第二个问题又出来了,目前中国管理类的图书太多了,任何城市的大书店中,摆在当眼的那一摞摞、一架架的书都是管理书。不仅如此,四仰八叉躺着卖的大都是管理书,而侧身立着的大都是什么“如何吃得健康”“医学小常识”“汽车修理”“如何弹吉他”“道德与修养”“家春秋”“红与黑”等等教人干活、生活和思考的书,因此,进了书店闻不到钱味的人必是得了鼻炎。

这个现象在现代西方社会的书店可看不到,可能那些老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早已形成,绝大多数人从爷爷那辈就已经认命了——知道发不了大财,所以那些教别人发财的书也就没有在中国目前这样风光的地位。于是,那里的人到书店挑管理书就比我们容易,因为选择少。

作为我这样以兜售管理知识为生的人,不能告诉大家哪本管理书好,但能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管理书别读。

首先,最不值得读的一类管理书是:介绍别人企业管理经验的书,比如“洛克菲勒的发家史”“沃尔玛的成功”“西南航空的战略”“丰田文化”等等。注意,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企业外部人——管理专家或专业写手写的,因此,这些人同他们书中的主人翁始终是观众和演员的关系,不论他在企业搞了多少次访谈,调研,甚至工作过,只要他不是企业的主要决策者,他们最多是近台看戏!

然而,看戏和演戏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感同身受在企业管理中不管用。如果不信?你把房子卖掉,把钱投到股市中试试,你就会知道看戏和演戏的区别了。因此,哪怕是再有名望的管理学者写的别人的故事、管理经验、案例、方法等,都是嚼别人嚼过的馍,滋味不同了。

不过,企业创始人和管理者自己写的传记或案例则另当别论,比如:王石、韦尔奇写的回忆录。当事人写的书会把原汁原味带出来,他们不会对读者装圣人,因为他们知道企业管理没有先知先觉,读者会从他们作品中体会到成功的偶然和失败的无奈,从而知道真实的商场一定有人不可控制的因素。

其次,时髦的管理书你别看。什么是时髦的管理书?“穷爸爸”“奶酪”“蓝海”“重在执行”“加西亚”等等,越是畅销的管理书,越不能看。为什么?人类自从创造了货币,就开始见钱眼开,绝大多数人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赚钱,因此,每个能赚钱的犄角旮旯都被前人和现代人挖得干干净净,绝不会再有一个谁都没想到,单单被畅销书作者发现的赚钱的机会,这就是所谓,“太阳底下无新意。”

但,话也不能说的过绝,商场上总是有新的英雄出现,商业传奇都是建立在一个个“新意”基础上,比如丰田、宜家、华为、万科、分众、腾讯、携程这些让人眼热的企业。可惜,当这些“新意”被写成书时,丰田车已经开到你家门口了,你在电梯里已看到了分众广告……!因为那些真有“新意”的人,个个都像比尔盖茨创业时,整天钻在车房里去实践他们的“新意”,根本没工夫写书去介绍自己的“新意”。

因此,凡是能一下子使上百万人茅塞顿开的管理书,永远是管理学者和写手们的“新瓶装旧酒”,以满足一代代新人类越来越不耐烦的发财之梦。

第三,看不明白的管理书,不看。现代中国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思想显然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泰勒、法约尔、伯纳德、西蒙、德鲁克、波特、卡普兰这些管理大师的方法和著作,已被中国学者用很多方式翻译过来。但,由于翻译水平有限,加之很多译者对企业管理问题知之甚少,所以大多数西方管理书籍的中译本,让中国人读起来感到很外国,很晦涩;也正因为如此又显得很深奥,就像佛经似的,词用得很大,话绕来绕去地说,让人总觉得里面有大乾坤。

其实企业管理最忌讳复杂,任何企业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工作无非是产供销,再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果不能用母语把它们说明白,那才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因此,当你不幸碰到满篇尽是“ERP 、愿景 、SWOT 、执行力、流程审计、文化创新”等等新名词的书,赶快把它扔了。

当把上面这三类管理书删除后,你就会发现管理书架子空了很多。但是,慢着!仍然不要先急着读书。因为管理是实践的艺术,“做”永远在“知”之前。没有人通过读钢琴演奏法学会弹钢琴;也没有人通过读管理书就会管理。管理有点像谈恋爱,看多少言情小说和爱情大片,也顶不上“实战”一次。

因此,读管理书的最好方式是林彪学毛主席著作的方法:“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在管理工作中,如果发现你的会计知识不够,那就找一本有关会计的书看一看;如果你的销售知识不足,那就找一本市场学读一读;如果你的企业库存过大,就看看生产控制和库存管理的书,如果你的企业战略不清楚,那就看看同行是怎么做的。总之,你必须带着问题去找管理书,这样你就不会被管理图书的海洋淹死。

最后,我认为向别人推荐好的管理书这一命题就有问题,因为,每个管理者和每个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不一样,读的书就应该不同。

有人可能说:“管理有没有共性的问题?”有,管理的共性问题永远是人的问题。然而,人的问题更不是那本管理书能教会你的,它需要在每天跟人的交往中去自己悟。

陶小凡

我推荐一本特别能打发时间,还对人生特别有帮助的书。

孔子70多岁才开始看,看完以后感慨地说,如果我早些看,我的人生会更精彩!

这就是位居世界三大经书之首的《易经》。

既能修身养性提高情商,又能拓展思维提高智商。易经讲的是宇宙规律,无论宇宙运转还是公司运营,看完易经都能事半功倍的提高你的能力!你看完之后,管理能力会有一个本质的飞跃!你对人生的看法也会因此而不同。

一开始不要从易经开始看,你一看不懂,就研究不下去了。我推荐你从李居名的《学好易经》开始看起。说风水的部分可以略过,只看讲解易经正文的部分即可。

kikcik

小伙一次花那么多分请教问题,挺有诚意。

如果时间很充裕的话,看书是一方面:比如《卡耐基全集》,就是讲解如何为人处事的;

另一方面,也要多和别人聊天沟通,多学学别人如何为人处事,父母的话一定要听,那是为你好。

年轻的资本就是可以犯错误,慢慢去磨练吧,坐火车听过一个石油部门的副总说过一句话:就算是60多岁的人也不可能能把所有人际关系或者事情处理好,多多锻炼,会有好处的。

上学时也一样,多和同学接触,性格还是能够培养的。

clc1

《苏菲的世界》——了解世界与社会的一杯风靡全球的哲学书。

《肖申克的救赎》——原作和电影都很不错,讲的是执着、信念和自由,最后成功。

《神曲》——如果老是失败,不妨去看看,就知道世界还需要自己。

最后,以月至少一本《读者》或《青年文摘》,适时提高情商,熏陶身心。

康康map

我觉得该看人物传记。小学看故事漫画,中学武侠,高中言情、 名著,大学就是些思想类的和学说类的,工作就要看人物传记了,看什么传记就看你喜欢的那个方面的伟人了。看书的目的就是了解知识,修身养性。而很多人往往拿着书读不进去,那是因为他对书中所描写的不敢兴趣,我们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愉悦的读书氛围中提高自己。

建议楼主看人物传记,这个对自己有帮助,进入社会,实用第一。

Troublesleeper

我的答案很简单,但最实用!《厚黑学》!对你一生都是帮助!

天线宝宝说害怕

建议你多看看历史,特别是一些历史人物自传。。

张居正

胡雪岩

毛泽东

等。。。。

另外还有 湘军崛起(这本书非常不错)

北有云溪

最主要的就是忍!刚出来打拼最主要的就是好有个好的性子,不能人家说你两句就冲动,要学会化解干戈,就算你不大度,也要装出一副很大度的样子!最好买本处事方面的书,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的话,那最好不要说话,免得说错话,惹老板生气!还有,如果同行故意在老板面前说你什么不好的地方的话,那你就要改掉你的那些坏毛病,而不能找别人的缺点告诉老板,这样老板会觉得你这人的计酬心太强,觉得你不行的!就算要说,也要找个好的办法,让老板不知道是你说的!懂不?说起来好多呢!总之最好不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三思而后行

LuckySXyd

人才七商

—— 叶 福 龙

德商——

崇公德、讲诚意、守信用的“能力”程度

智商——

获得知识驾驭技能的能力程度

健商——

快乐健康抗御疲劳和疾病的能力程度

美商——

欣赏和创造美(广域)的能力程度

情商——

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程度

财商——

依法谋取财富的能力程度

胆商——

关键时处理关键事的气魄、果敢的能力程度

[注:商者,(能力指数)程度也]

缺什么,补什么……

小菜G的建站之路

2-3年就可以改变你的眼界:

1、认真工作; 多跳槽. 多看一些MBA系列教案,结合自己所处企业状况思考、分析,并针对性地做一些方案。

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别先想着存钱,建议拿到薪水后多出国转转.

u投在线

应该看一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因为刚从校园出来一定要面临个方面的人,所以说给你介绍一本,《方与圆》这本书不错,亲身看过

左迁

呵呵 那要看你的想法了 不过作为现在的大学生 你有没有听过戴尔卡耐基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弱点 等

还有读者文摘 一本4员 非常不错的杂志

意林 也非常good

以心消业

老狐狸经不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有兴趣你可以看看

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相关推荐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 ) A、法老 B、宰相 C、大臣 D、皇帝 正确答案:B 2、对于管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理适用于盈利性组织 B、管理只适用于工业企业 C、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D、不同类型的组织,在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确答案:C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正确答案:C 4、关于管理的定义,许多经济学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西蒙认为( ) A、管理就是决策 B、管理就是制定并执行计划 C、管理就是组织 D、管理就是协调 正确答案:A 5、在现代管理中,( )是管理的主体。 A、人 B、财 C、物 D、信息 正确答案:A 6、管理理论演进历史当中所指的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 ) A、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B、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主要内容 C、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D、以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B 7、对管理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 A、对人员配置和组织结构所进行的整体安排 B、对财务经营状况的协调和控制 C、对经营行为的一种纪律约束 D、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D 8、技术技能是( )管理者最需要的技能。 A、高层 B、基层 C、中层 D、各层 正确答案:B 9、管理活动的本质是( ) A、对人的管理 B、对物的管理 C、对资金的管理 D、对技术的管理 正确答案:A 10、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 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 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 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 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正确答案:D
2023-07-05 18:37:011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见面课答案 1、创新与创业的主要不同在于: A.一个是思想意识,一个是具体实践 B.创业是创新的延续,创新是创业的基础 C.一个是好的个人素养,一个是好的企业特质 D.一个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基础,一个是增加社会财富的表现 正确答案:创业是创新的延续,创新是创业的基础 2、原创性的创新与集成式创新其主要区别在于: A.一个偏方法,一个偏应用 B.是不同国家类型侧重不同的创新方式 C.一个需要时间,一个需要空间 D.一个长期创新效果好,一个短期创新能力强 正确答案:一个长期创新效果好,一个短期创新能力强 3、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更应该强调: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品创新 D.平台创新 正确答案: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最正确的表达是: A.技术是关键,制度是保障因素 B.两者相辅相成,不存在先后次序 C.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优化因素 D.技术也带有制度设计的因素,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技术 正确答案:两者相辅相成,不存在先后次序 5、可预见未来行业最成功的企业最大的特征有: A.传统的行业中做到垄断的极致 B.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跨界经营 C.企业的商业周期会变得越来越短 D.会在全新的领域中快速的崛起 正确答案:会在全新的领域中快速的崛起 1、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最大的区别在于: A.赚钱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B.赚钱的时间长度不同 C.赚钱的逻辑关系不同 D.对于赚钱及附加目的的组合理解不同 正确答案:赚钱的逻辑关系不同 2、商业模式内涵包括诸多概念,最主要的是: A.核心能力 B.收入模型 C.成本结构 D.价值主张 正确答案:价值主张 3、商业模式现有主要模式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是: A.店铺模式 B.搭售模式 C.平台模式 D.核心-发散模式 正确答案:核心-发散模式 4、新出现的商业业态越来越强调: A.资本驱动下的业务曝光能力 B.平台打造的流量汇集能力 C.花样百出的时间切割能力 D.商业业务或成果的持续裂变能力 正确答案:平台打造的流量汇集能力 5、万达集团持续收缩其现有业务,在商业操作上应如何理解: A.管理能力因业务多样化带来的缺陷外露 B.资本压力带来的产业收缩 C.响应一带一路下的战略转向 D.从全产业链图谱到核心产业能力提升 正确答案:从全产业链图谱到核心产业能力提升 1、SWOT分析与PESTEL模型使用的适用性主要区别在于: A.一个是企业微观表现,一个是企业宏观环境 B.一个主要是战略结论,一个是战略设计条件 C.一个是四象限图,一个是因素分析 D.一个是结合内外的分析工具,一个是结合趋势的分析工具 正确答案:一个主要是战略结论,一个是战略设计条件 2、业务组合矩阵(BCG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 A.来自于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 B.是GE法和NEC法的核心基础
2023-07-05 18:37:081

西方管理百年三个阶段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管理理论的创立第二、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形成了实质为管理思想文化激荡的“管理理论丛林”。第三、20世纪最后二十年,管理知识大爆炸
2023-07-05 18:37:141

管理百年中什么是衡量管理?

一,前言,第一章,第二章克雷纳:企业再造在两方面取得了成就。首先,它鼓励管理者们重新考虑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最好地组织自己的公司。其次,它促使企业按生产流程来组织,不再按职能分工来组织。它打破了职能型组织的内在僵化,意义重大。而所带来的麻烦是,企业再造打破了一种僵化形式,又以另一种僵化形式取而代之。克雷纳注意到,“大多数流行的管理现象,寿命都是有限的。它们就像方向出了错的‘飞毛腿"导弹,‘嗖"地一下就从企业雷达上消失了。”这并不是说每一种管理趋势都稍纵即逝。有些趋势跟更强大的历史力量挂上了钩,寿命也得以延长。人性化管理就是这样一种持续前进的趋势。以当今之标准来看,管理领域中一些早期的传奇性人物可谓相当残酷。“如今,对以搬运生铁为业的人来说,首先的要求就是蠢笨迟钝,心智如牛。“弗雷德里克 泰勒曾经写道。因为人笨,他必须接受一个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按照这门科学的原理来训练他养成工作的习惯,这样才能成功。对泰勒而言,施密特那样的“人”,就是给工业提供原料用的。亨利 福特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希望工人按照吩咐行事。组织高度分工,环环相扣,绝不可能允许工人自行其是。不依靠最严格的纪律,我们就会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福特说,必须减少工人的想法,并把他们的动作也减少到最低限度。他们尽可能只用一个动作完成每件事。这明显是在回应泰勒的思想。后来,T型车的生产就分解为了84个步骤。他认为,生产速度带来竞争优势。(T型车案例,自查了解。疯狂的生产效率,疯狂的成本削减,疯狂的低价,带来了热情也在完成使命后,走向了最终的消亡。)对于福特来说,人是生产和采购的工具。他认为,人工作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工资;二是因为担心失去工作。人为了经济原因而工作,也出于对劳动好处的内在信念而工作。马丁 路德的新教工作伦理主张(它的影响至今挥之不去),工作和祈祷紧密相连。“所有人在世上都有使命,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神圣的职责。”约翰加尔文写道:“克己的工作把人提高到了天赋使命之上,工作是人为上帝之选的唯一标志。”考虑到这些对工作正面性质的设想,长久以来没有人对工作的性质提出质疑也就不奇怪了。在宗教精神,时代精神的影响下,泰勒、福特这样的观点才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取得极大的效果。在那个时代,管理者认为,工人到厂里就是为了做工,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该做什么。福特说:我们希望工人们按照吩咐行事。组织高度分工,环环相扣,绝不可能允许工人自行其是。不依靠最严格的纪律,我们就会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我认为这一行容不得其他做法。人们进厂做工是为了完成尽量多的工作,获取尽量高的工资。要是人人都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事,产量会受影响,薪资也会受影响。凡事不喜欢按我们的方式干活的人,随时可以离开。这样的态度不管当年多有用,现在也过时了。克雷纳引用了管理界最知名的思想家彼得 德鲁克的话告诉我们,哪怕光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力,完全不考虑任何道德或生活质量问题,管理层也必须更加关注劳动者个人的需求:德鲁克认为,这一百年来,管理学最大的成就,是把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这一点固然不可低估,但这已不再是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按照德鲁克的说法,21世纪最大的挑战是提高知识工人的生产力。而更可怕的是,据德鲁克估计,部分知识工人的生产力在过去的70年里不升反降。
2023-07-05 18:37:223

在管理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被称为什么

Hi,见信如面!管理到底是什么,很难找到一个简单清晰的定义,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之后,它又会走向何方?循着管理百年史,让我们试着走近管理、理解管理。有人说,管理正在从确定走向混沌,而秩序和混沌,只在一线之间。欢迎开启阅读,当然,更期待你的精彩留言。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全文共计5824字,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那,我们开始吧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斯图尔特·克雷纳对于很多人来说,管理,是一门实践早于理论多年的学科。到了职业生涯的一定阶段,甚至在此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并开始应用这门学科的知识。但是管理究竟是什么?很难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斯图尔特说,它是一门专业、一种职业,是衡量企业是否卓越的尺度,但是,它又超越商业,无所不包。并且,它一直被诟病。大家这么说:“管理是真实的学问,不过没什么大学问,组织理论就够。”“管理什么的最讨厌了。”“管理这个词太不性感了。”尤其是中国本土。由于三十余年的经济腾飞释放的活力,让中国企业家更沉迷于外向型的投资、扩张、布局,而不是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等,管理被严重低估和误解。是的,赚钱有多容易,管理就有多混乱。因为在早期拓疆扩土的时候,高速的增长会掩盖管理上绝大多数的问题。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也错过了管理学发展的整个百年历史——20世纪以来的整个管理世纪,被克雷纳称为“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所幸的是,在高速发展30年之后,中国本土积累了丰厚的商业实践、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而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也迫使中国在21世纪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管理世纪”。既然无法给管理下一个明晰的定义,那么我们试着来描述一下它。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管理是冰冷繁复的工具,是一切运转和实现的基础。用浪漫的说法来讲,管理是莫扎特的钢琴,达芬奇的笔,是捕捉灵感的要素,是燃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方法,是让企业中的个体获取成就感和尊严的核心保障……今天,我们来聊聊管理。一、管理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说到改变世界,我们通常会想到一个重大的发现,一个颠覆的理论,一个全新的观念。很少人会想到,那些生活中的点滴、那些繁复的小事、那些日常的管理。我们总是会轻视身边的东西,而管理恰恰就是一项最基本的人类活动。现实的情况是,把事情完成得靠管理——只要跳出一两个人一起工作的环境,你就需要某种形式的管理,毫无疑问。所以管理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它无所不包。它并不只跟商业活动有关,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车间,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要想界定管理实在太困难,它似乎是一切,又消融于一切之中。它是营销,是战略,是激励员工,是预算,是组织项目,是做出承诺……管理学被人诟病的一大原因,在我看来也许就跟管理的这个特质有关:在这门学问中,他的理论道理看上去都是浅显易懂而且不言自明的。不管是“授权”还是“情商”或者“激励”。一切都似乎是管理学者在故弄玄虚,不值一提。人们会嘲笑这一点。实际上,是因为管理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更是渗透在组织当中的一个实践。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一向是艰难而缓慢的。就像对一个人的认知,你一定无法清晰地用一句话定义一个人,但是你可以纵观他的成长史。用这些事实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他。管理也是如此。二、管理百年史1、秒表科学,强迫症们的时代说起管理,尤其是科学管理,大家一定会想起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他是一名天生的修补匠、解决问题专家和发明家。追求更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市场,是20世纪管理的任务。而在泰勒的哲学中,最突出的假设在于:多即是好。泰勒的科学管理最大的问题是,它认为效率大过一切,并且毫无疑问将其放在伦理道德之前。科学管理自身并不认为自己不道德,它认为自己是在做有利于所有人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从整体上来说对所有人都好——所以它将道德考量放在了效率至上的理性主义态度之下,而工人则成了炮灰。科学管理的立足点,缺乏信任,缺乏对个人智慧和才智的尊重,它们会认为,工人干活时少一点想法,生产效率可能更高——无知是福。彼得·德鲁克认为,泰勒的思想是“自《联邦党人文集》以来,美国向西方世界做出的最持久的贡献。”而亨利·福特的大规模生产和流水线则是最合乎科学管理逻辑最简单的应用方式。亨利·福特和弗雷德里克·泰勒观点和见解如出一辙,与其说谁对谁有影响,不如说他们是两条平行线。都是真正的强迫症和控制狂。亨利·福特的控制体现在所有细节中,最知名的不仅在于他对工人的严格控制以及社会部的设立,也在于他买下了批评自己的《迪尔伯恩独立报》。而这个控制狂的终极手段,则是为了控制成本而进行的大规模垂直整合。亨利·福特相信成功能让自己施展无限的控制力——这是他最根本的错误。他们认为完美的任务带来完美的流程,完美的流程能带来让公司蓬勃发展的必要结构。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处理组织复杂问题的方式,是雄心壮志而非精妙组织。在此之前伊莱·休鲁特在军队中首开管理先河,而亨利·法约尔则提出了对管理的经典阐述:管理者需要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后的追随者有吉尔布雷斯夫妇和松下幸之助,他们开始研究人,并看到了强大的道德伦理元素。2、发现组织组织是人类文明中反复出现的怪物。在管理中引入组织,其实是开始看到了组织中的人,并且希望以管理来将人们组织成井然有序的群体。管理不再被认为单纯是测量、控制和监督,它还要关心诸如价值观和组织等更为抽象、模糊的概念。强调沟通的切斯特·巴纳德将理性决策提升到管理职业核心的地位,他认为CEO的职责不是着眼于简单短期成果的独裁式人物,其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价值观、定义组织的目标。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延伸了这一观点,他说,“倘若每一个问题 ,独裁者都知道完整的答案,那么独裁的确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但他做不到,而且永远不可能做到。”如果说亨利·福特完成了管理的底层改造,那么斯隆则完成了管理的上层改造。斯隆把管理变成了高效、可靠、如同机械般的流程,把管理决策从一门混乱而自发的艺术,变成了受商业利益推动的信息流程。3、人,才是未来契机是1930年的经济危机。管理学思想开始关注人的问题,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是受到绝望的驱使。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开始。只有意识到前面的所有管理学理论实践都全无人性之地位,才能充分理解霍桑实验的重大意义。在此之前,人被认为是给工业提供原料用的,是生产和采购的工具。泰勒发现了工作,福特发现了大规模应用的工作,斯隆组织了工作。但是他们看不到,是人在完成工作。福特说,“人工作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工资,二是因为担心失去工作。”这个时候,一位女性出现在管理学史上。玛丽·帕克·福列特认为,“人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其他活动的中心。”她喜欢探讨冲突,并列出三大解决方式:压制、妥协、整合——其中整合是她认为唯一积极向前的。整合的策略是,“发现真正的冲突,将双方的需求分解开来,然后糅合到一起。”她说,“倘若我们的思考陷入了非此即彼模式,我们的眼界就小了,我们的活动就受到了限制,我们事业成功的希望,也随之渺茫起来。”霍桑实验虽然从人文关怀角度开始观察职场,但仍然假设工人的行为受感情逻辑的支配,而老板则从成本和效率出发。福列特认为霍桑实验充斥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有一种家长式的居高临下,不是真正的理解。同时,她提出了对领导的设想——互惠式领导:追随无形领导者,即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的伙伴关系。彼得·德鲁克对此推崇备至。而后的罗斯福新政推动了人道主义在管理中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工业民主和复兴工业发展的部署。而后,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车库里创办了惠普公司,想法是拥有一份为自己而干的工作。这是硅谷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人性化、责任化管理的诞生处。4、战争的教训二战开始了。战争巩固了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心脏位置,也是定位和品牌的最好例子。而在管理中最重要的例子是战败和商业崛起的日本,盛田昭夫和索尼公司——这是日本振兴的缩影。盛田昭夫认为,管理,是责任的终点也是起点。“如果我们面临衰退,我们不应该裁员;公司应该牺牲利润。这是管理的风险和责任。员工是无辜的;为什么反倒要他们受罪。”5、营销,激励,触动市场的脉搏彼得·德鲁克创造管理圣经,有一句经常被管理文献引述的道破企业生命意义的话,“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有效定义——创造客户。市场不是上帝、大自然或者经济力量创造的,是商人创造的。……”IBM的三大原则是:充分为员工个人考虑,多花时间让客户满意,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对。杰出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则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理论。基于此,莱维特则提出了营销近视症的概念,区分了销售和营销。但是这又是一个均衡过程:以生产为导向的思维会使得视角狭隘,但是走到反面的极端,就是“营销狂躁症”,让一些公司痴迷于响应顾客每一次短暂的心血来潮而失去自我。在消费主义盛行的50年代,学者们开始反思和怀疑激励问题,包括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亚拉伯罕·马斯洛,克里斯阿吉里斯,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他们都被归为人际关系学派。最为众人所知的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位人类动机理论的大师提出了生理、安全感、爱和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而赫茨伯格则是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他认为真正的动力来自成就、个人成长、工作满意和获得认可。应该用工作本身来激励人们,而不是依靠奖励或施压。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他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大多尊重人、信任人,而效率低下的管理者则嘲笑人、猜忌人。但他的意图并不是非黑即白地批判X理论赞扬Y理论,后来提出的Z理论则融合了组织和个人义务。6、战略,永远正确的超级英雄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者工作的立足点应当是为公司实现目标而执行任务……指导和控制管理者的,应该是绩效目标,而非其上级。”目标管理是其未来管理者的“7项新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它为表达管理的必然性提供了一套框架——是自信的表现。战略,来自军事与兵法。钱德勒把战略定义为,制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采取行动,分配必要资源。但这个假设前提不断受到质疑,汤姆彼得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是组织结构决定了它对目标市场的选择,而战略和组织结构的整个过程比钱德勒说的混乱的多。伊戈尔安索夫认为,区别于经营性管理,战略性管理是管理职责的一部分。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无法规划,规划与分析有关,而战略则侧重于综合,“战略决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牵涉到人类认知和社交中最复杂、最微妙、有时还是潜意识的环节。”汤姆彼得斯的观点值得注意:“管理者可以是专业人士,但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永远正确的超级英雄。管理的意义绝不仅在于追求数字。”7、自满、泡沫,路在何方随着经济、商业和管理的高速发展,现代企业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在协同概念的鼓吹下,公司架设了错综复杂的层级结构。人们习惯和接收了大企业的官僚主义和藏污纳垢,空气中也充满了自满的味道。当然也有戳破泡沫的人。在石油危机引发的地震性影响和地方性工业动荡之下,原来确定的东西开始被怀疑。美国管理模式第一次从其他地方寻找灵感。其中就有麦肯锡的咨询顾问汤姆·彼得斯,他的第一站是欧洲。改革在英国冰川金属公司开始进行,其重点就是赋予工人责任,让他们了解团队工作的动态,鼓励每个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每个能出得上力的地方都拥有发言权,并且取消了打卡考勤制度。其后,瑞文斯和塔维斯托克也进行了更多相关的研究。塔维斯托克的研究表明,两套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成功的关键,需要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生活之间寻找平衡点。贝尔宾则根据从横理学院独特“实验室”里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确定了构成理想团队的9种典型职能:尖子、协调者、塑造者、团队成员、完成者、执行者、资源调查者、专家、监测者和评估者。8、冒险、质量、回归根本1979年,N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怎样挽救美国日益下跌的生产力”。这部纪录片传递了一个简单而直白的信息:“如果美国不提高生产力,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第一代过得不如上一代的美国人。”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发掘吃苦耐劳的草根管理经验,把它洗干净,重新评估,重新应用。这些事情出现在竞争力、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这几个关键领域。美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大前研一提出了一个中心论点:用日式方法制定的战略是非线性的,不求理性。爱德华兹·戴明则强调质量福音。迈克尔波特以产业经济学的框架提出了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现在看来,与其说这个模型是所有难题的答案,毋宁说它是唤起提问的手段。重点是,重新发现人。但是要小心:简单的真相和过分简单化的处方,从来都只在一线之间。9、权利的新平衡20世纪90年代初,钱皮和哈默的《企业再造》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再造狂潮。其基本理念在于:组织必须明确关键流程,让它们尽量精益而高效。管理再造应该解决的三个关键领域的问题:管理角色、管理风格、管理制度。但是企业再造的错误在于,没有首先解决管理再造问题。从管理模式来说,不得不提的就是杰克·韦尔奇和通用电气的成功——这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企业之一,以异乎寻常的韧性,历经沧桑、昂然存在。其背后有一个简朴的根基:其企业文化简单而讲究常识。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可以让它分心。不找刺激,不用聪明过了头的东西。破坏、创造和追求质量这三个阶段重塑了通用电气公司。丰田则是精益模式的代表。它遵循三条简单的原则:实时生产、每个人对质量负责,价值流。这是对戴明及其思想的应用。无论是通用电气还是丰田,它们的成功不在于生产了什么产品,产品固然重要,但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更加重要。从本质来说,这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也是马克思的胜利。知识力量是占据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卡尔·马克思“工人控制生产资料”的目标实现了。历经百年,我们的大脑终于实现了对企业世界的统治。进一步地,德鲁克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所有权。智力资本就是力量,“知识工人既是知识社会里真正的资本家,也依赖于自己的工作。”而信息时代,则为知识工作提供了额外的奖金。三、新的管理世纪观点决定生死,观念推动管理。由于其自身特质,管理理念注定生如昙花。人们常常有一种感觉:管理融入在好的企业中,却无法提炼。管理是变化的,更新的,没有一劳永逸。于是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要想生存和发展,自己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大量的培训和研究项目也应运而生。彼得·圣吉提出了第五项修炼,强调了愿景、宗旨、结盟和系统性思维的组织的重要性。公司变得越来越像部落:如今的招聘是要找出具备正确态度的人,再训练他们掌握适当、有用的技能,而不是反过来。——乔纳斯瑞德斯而其内在的含义是:企业如果无法学习或找出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观,它将无法继续存在。管理,从确定走向了混沌。管理者发现自己掉入了一个混沌和复杂理论支配的世界,没有确定答案,充满了挫败感。不确定和模糊形成了新的现实。秩序和混沌,只在一线之间。而在未来的岁月,这条细线很有可能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分辨。
2023-07-05 18:37:307

管理百年的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史专家、记者,常年从事商业新闻报道。全球首个管理思想者排行榜Thinkers50创始人,《时代》杂志的专栏撰搞人。他以独特的视角、清晰的逻辑、生动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过去100年的管理历程。1900-2000年,10年一个台阶,每一次前行都是时代变革的步伐,坚实、有力。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缔造着管理艺术的创新与传奇!或许我们不曾系统地回顾管理生命的起源,或许我们还不知道变革背后的故事与秘密,《管理百年》为我们搭起回眸过去与思考未来的桥梁。从机器管理、组织管理到人的管理、消费者管理,一点一滴记录着管理的黄金年代,将真实生活写进历史的书籍,为人类在应对大型组织挑战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本书对管理历史进行了精心研究,不仅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能够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管理百年》为管理编年史赋予了蓬勃的活力,涉及的历史人物阵营之豪华,连小说家也要羡慕不已。这不仅是一部现代管理学史,更是一部现代商业进化史。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精彩演绎,一本书,梳理百年管理变迁,洞悉未来管理趋势。本书中介绍的管理创新人士既有实干家,也有思想家,这些人物与其倡导的管理创新同样耐人寻味。这些人尽管不乏时代偏见带来的个人缺陷,但对企业和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
2023-07-05 18:37:451

管理百年的内容介绍

《管理百年》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的黄金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中畅游的机会。书中回顾了众多历史人物,这些工作足以让任何一位小说家心生羡慕。从亨利·福特到爱德华兹·戴明,克雷纳所涉及的创新者们与他们提出来的观念一样有趣。这是一本将真实生活写进历史的书籍,其中充满了对每一位学习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都具有价值的远见。 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管理就已经与我们相伴。但只是在过去的100年里,管理才被作为一项职业得到认识、分析、监控和传授,才有了一定的形式。
2023-07-05 18:38:431

质量工程师初级知识:精益质量管理简析一

精益质量管理简析一 精益质量管理就是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持续系统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如6西格玛标准,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及经营绩效的目的。精益质量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战略。 一、精益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新趋势 在质量管理百年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传统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几大阶段,目前以6西格玛管理为核心的精益质量管理正成为质量管理新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质量检验阶段,检验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如泰勒主张成立专门的检验部门,改变原有工人自已检验的方式,设立专职检验员进行产品检验。在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被引入到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进入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等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并被大量应用于质量管理之中。 随后阶段,数理统计被应用于企业经营全过程,质量管理工具不断推陈出新,ISO9000等标准也开始形成并不断被企业接受,质量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竞争也提到了新的高度,全面质量管理成为质量管理百年历程中具深远影响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以GE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开始了质量管理新阶段的探索,其重大贡献就是6西格玛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和运用。6西格玛管理强调将度量和改进应用于包括质量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全过程。6西格玛管理继承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并对TQM有了新发展,即在追求卓越目标下,通过度量及指标持续改进为TQM找到了落实方法。 随着GE、摩托罗拉等企业应用6西格玛的巨大成功,6西格玛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了解和认识,以6西格玛为核心的精益质量管理将成为质量管理发展新趋势。精益质量管理就是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持续系统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如6西格玛标准,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及经营绩效的目的。 二、质量数据分析是精益质量的基础 质量数据是指某质量指标的质量特性值,由于质量一词含义丰富,既包括狭义的产品质量,也包括广义的工作质量,因而质量指标在企业中就多种多样,质量数据在企业中几乎无处不在。 狭义的质量数据主要是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如不良品数、合格率、直通率、返修率等。广义的质量数据指能反映各项工作质量的数据,如质量成本损失、生产批量、库存积压、无效作业时间等。这些均将成为精益质量管理的研究改进对象。 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中,特别关注三项指标,一是数据的集中位置,二是数据的分散程度,三是数据的分布规律。数据的集中位置分别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三种表示方法,其各具优缺点,其中平均值最为普遍常用。数据的分散程度由标准差表达,用符号s(西格玛)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在质量管理中就是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反映过程能力。 数据的分布规律在质量管理中对统计总体而言为正态分布,该分布规律是理论和实践证明的统计规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就是在总体正态分布这个已知背景下研究该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质量数据定量化分析对企业质量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是精益质量管理的基础。 通过研究,我们把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分为两个层次。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是利用相关质量工具分析实际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消除质量异常;精益质量管理第二层次任务是持续改进质量水平,持续降低质量波动,即减少样本的标准差。第二层次任务的实现依托于第一层次任务。
2023-07-05 18:38:571

100本哈佛商学院必读书单

美国教育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 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还有一位著名评论家曾道出了哈佛在全美的影响力: “哈佛最为重要也最为人尊敬的是:哈佛不仅仅是全球政商领袖的摇篮,更是全球智慧的策源地,这才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根源。每一个哈佛学子都是一颗明星,他们的思想将永载史册,利在千秋,影响千千万万的芸芸大众,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迄今为止,共有8位美国总统出自哈佛。 此外,哈佛商学院这颗夺目宝珠,在引领商业变革上更是独领风骚,为全球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智慧。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在寻找真知,以真知启迪智慧,以真知指导实践。 为此,在全院100多位教授及知名政商校友的热心支持下,哈佛商学院选出100本精选书籍,荟萃了历史、人文、经济、心理、商业等领域的精华。 他们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对全院的学生有所帮助,对哈佛的校友有价值,对全球的政商领袖们有益。 书籍目录 01- 国富论 亚当斯 02- 经济学原理 曼昆 0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 0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 05- 聪明的投资者 06- 资本的秘密 07-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08- 资本主义、社会主和民主主义 09- 沸腾的岁月 10- 管理百年 11- 管理思想史 12- 管理经济学 13- 战略历程 亨利·明茨伯格 14- 战略管理 汤姆森、斯迪克兰德 15- 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 16- 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 17- 战略与结构 钱德勒 18- 发现利润区 19- 利润模式 20- 竞争论 迈克尔·波特 21- 蓝海战略 22- 战争论 2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 24- 阿米巴经营 25- 企业再造 26- 组织行为学 罗宾斯 27- 游戏颠覆者 28-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9- 基业长青 30- 从优秀到卓越 31- 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32-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稻盛和夫 33- 活法 稻盛和夫 34- 光环效应 35- 领导力 36- 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 37- 市场营销原理 38- 营销管理 -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39- 战略品牌管理 40- 消费者行为学 41- 定位 42- 品牌的起源 43- 22条商规 44- 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 45- 引爆流行 46-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47- 影响力 48-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49- 人性的弱点 50- 市场、群氓和暴乱 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 51-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 52- 定价圣经 53- 公司理财 罗斯 54- 财富的帝国 55-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56-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57-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58- 兼并、收购和公司重组 59- 丰田生产方式 60-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 61- 精益思想 62-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63-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64- 世界经济千年史 65- 白银资本 66- 美国经济史 67- 日本商业四百年 68-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69-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70-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71-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72-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73- 国富国穷 74-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 75- 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76- 集装箱改变世界 77-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78- 技术元素 79- 黑客与画家 80- 免费:商业的未来 81- FACEBOOK效应 82- 移动浪潮 83- 世界是平的 84- 大数据时代 85- 撬动地球的Google 8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87- 金字塔原理 88- 专业主义 89- 黑天鹅效应 90-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91- 旧制度与大革命 92- 长尾理论 93- 论语与算盘 94- 门口的野蛮人 95- 孙子兵法 96-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97- 华尔街之子 摩根 98- 赢 99- 君主论 100-毛泽东选集
2023-07-05 18:39:271

2018书单推荐|7个分类,100本里精选21本,我都读过

今年上半年总共读了100多本,但是对我深有感触帮助很大的有40多本,我又从这些书里精挑细选21本。 这些书包括个人成长、判断与决策、逻辑学、心理学、哲学、传记以及管理学,每个分类有3本,不多也不少。如果你喜欢哪个分类,直接跳到相应的分类去瞅瞅哇。 我特别喜欢用主题阅读和功利读书法,学以致用。这样导致我看书很挑剔,每个领域只读经典书。 你千万不要一下全买下来,读不过来的,挑选两三本自己喜欢的书读读吧。 一、个人成长 / 01 / 《远见》 [美]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 豆瓣评分:7.8分 这是本讲解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的书。 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职场燃料。包括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 我看到这本书很震惊,因为我已经工作10年了,走了很多弯路。面对每次选择和跳槽,都很迷茫和困惑。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我相信我现在可以选择的路会更多。 没有长远的规划,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深深的怀疑自己能否过去眼前这个坎。 另外这本书把职业生涯三阶段规划为15年一个阶段,也就是总体45年。根据咱们国情来看,3年技术要打牢,5年要能带小团队,10年能带大部门。如果做IT的没有这个规划,就尴尬了。 因为我是做IT的,一名不折不扣的程序猿,也面临是35岁这个关卡。 读了此书获益匪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 / 02 / 《超越感觉(第九版)》 [美] 文森特·鲁吉罗 豆瓣评分:8.3分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批判性思考的书。最近两年很多公众号发文,各种情绪化和热点文章层出不穷。如果你没有点分析判断能力,一定会被忽悠。 我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脸部发热感觉像是被人一直扇大嘴巴子。我现在很少会用我认为、我觉得开头,我会把事实放在结论的前边,然后再给出我的观点。 本书的金句一枚: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推理在于为继续相信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找到理由。 那么什么是推理?什么是好的推理?什么是真正的推理?批判性思考看这一本就够了。 / 03 / 《财富自由之路》 [中] 李笑来 豆瓣评分:8.9分 这本书不用做太多介绍。我这两年热衷于分析概念和理解概念。 书中金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就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正确、准确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有没有清晰、准确、正确的联系。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多维度竞争,比如我是程序猿,但是我会管理、懂商务,还能做PPT搞培训。 很多人会把这本书当成鸡汤来读,但是你反复读几遍会发现,每篇汤里都有可操作的模型,不过需要你自己反复阅读提取出来。 你要说这不本书不值,你可以去看看《黑天鹅》《引爆点》《反脆弱》等畅销书,整个一本书就只讲1个点,罗里吧嗦翻来覆去的。 二、判断与决策 / 04 /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日] 安宅和人 豆瓣评分:6.9分 其实麦肯锡的所有书都值得拿来读一读,像《金字塔原理》、《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等。麦肯锡的书是可操作的武功秘籍,照着上边的套路练习几遍,你就能学会。不像其他书,读完过一段时间,感觉少了点什么。 这本书把我们遇到的问题细分为三类:恢复原状型、防范潜在型、追求理想型,针对每种类型可以有不同解决方案。下次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把问题套到模型里,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清晰。 别看评分低了点,很多人一看麦肯锡的书,就觉得套路简单。其实越简单的工具越容易用,复杂的工具,我们可能连操作顺序都记不住。 / 05 / 《做出好决定》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豆瓣评分:8.3分 你以为你在做理性决策,其实并没有。我们现在的决策都是基于我们过去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我们没有打破过去的牢笼。 有时候我们会过于自信,又很懒惰,还会被表面的现象所欺骗呢。《做出好决定》的作者在这本小书里介绍了一套方法,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做出好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罗宾斯也是《管理学》 的作者,这本《管理学》是世界级畅销和长销的管理学教科书。 这本书翻译的也非常流畅,150多页的小书,一会就读完了。 下次你做决策的时候试试书里的决策六步法,你会美的开花。 / 06 / 《系统之美》 [美] 德内拉·梅多斯 豆瓣评分:8.2分 有时候我们做决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没有站在系统层面思考。 比方说,你的团队成员A离职了,过一段时间B离职了。这时候补人并不是第一步,你更应该去检查团队系统是不是出了问题。 这本书可以教你如何应对复杂性问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做出好决定》关注于简单问题和自身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系统之美》关注的是大局,整个系统。 三、沟通类 / 07 / 《非暴力沟通》 [美] 马歇尔·卢森堡 豆瓣评分:8.5分 讲沟通的书不计其数,这本书牛逼的地方是让你学会体会和表达感受。 通常情况下,我们与其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么争吵,要么表达愤怒。很少会表达感受。其实,如果你不表达感受,就算至亲也不会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书虽然有十三章,其实都说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过程。这里就不剧透了。 / 08 / 《关键对话》 [美] 科里·帕特森 / 约瑟夫·格雷尼 / 罗恩·麦克米兰 豆瓣评分:8.7分 这也是一本讲沟通的书,不够侧重点不同。这本书更强调对话的安全氛围。如何营造和维持安全氛围,才能使沟通双方更真诚、真心的交流。 关键对话关注的是双方在不同观点、情绪激烈与高风险时,如何达成沟通的目标。 一般讲沟通的书,要么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氛围关系,要么强调表达,要么强调倾听。 《非暴力沟通》和《关键对话》两本都很薄,也很容易读。就几个概念反过来调过去讲,老外的书都这样。 / 09 / 《沟通圣经》 [英]尼基·斯坦顿 豆瓣评分:8.7分 和上边两本书不同,这本书讲的不是沟通中的某个点,讲的很全面。 包括,沟通的过程:说、听、非语言沟通,沟通的途径:电话、面谈,沟通的形式:求职面试、团队沟通、演讲,阅读、书写,方方面面应有尽有。 这本非常值得一读,如果你只想读一本的话,强烈建议你读一下这本书。 你读不了吃亏,读不了上当。 四、心理学 / 10 / 《社会性动物》 [美] 埃利奥特·阿伦森 豆瓣评分:9.1分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心理学的书,读起来也很轻松。 里边有个认知失调的概念,对我影响很大。 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宿舍里有6个人,只有你一个人不抽烟。你认为抽烟有害健康。但是突然为了合群睡在你上铺的兄弟给了你一颗烟,你抽完之后,就会出现认知失调。你不抽烟的观念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失调,你就不会不断的给自己洗脑说,抽一颗没关系,不断合理化你的行为。 有很多现象可以轻松解释我们的反常行为。 另外,这本书的作者有一个传记叫《绝非偶然》,你可以读一读,能深刻理解这个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如何,在那样的情况下为何做出那样的决策。 / 11 / 《心理学与生活》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 豆瓣评分:9.3分 已经出到第十九版了,这没什么好说的,要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很有必要读一遍。 但是类似这种类型的教科书,读起来很枯燥。 教你一个读书法,先不用管理解不理解,快速读一遍记住一些关键词,在大脑里填充一些“埋点”。 下次在把速度放慢一些,每次都比前一次慢一点,读几次之后就会理解了。 / 12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美]菲利普·津巴多 /迈克尔·利佩 豆瓣评分:9.0分 这本书是我今年读过所有书中的神书,非常震撼。 这书是讲如何说服别人的,方方面面各种情况都讲解到了,并且都有实验依据。 你看作者是菲利普·津巴多 ,也会猜到这书有多牛了。 好书不多解释,如果你想学会如何说服别人,读这一本就够了。 最后说一句,这是一本360度无死角告诉你怎么说服别人的书。 五、哲学 / 13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中] 林欣浩 豆瓣评分:8.7分 这是一本浅显易懂的哲学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哲学史串了一遍。非常适合于哲学入门,很推荐对哲学感兴趣的胖友,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书里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一会儿被作者风趣幽默的文字逗的想乐,一会儿被各位大哲学家的精神感动到想哭。 读完之后,你就知道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真的是在瞎折腾吗? / 14 /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美] 托马斯·内格尔 豆瓣评分:8.3分 这又是一本小书,书的纸张小、字数少,虽然书里每一个字都能看懂,但是如果你不仔细思考,就不清楚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现代西方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内格尔,他提出了9个问题,如我们有自由意志吗?死亡是否意味着终点?生活的意义何在? 我觉得当你点太顺或者点太背的时候,拿出来思考一番,你对人生的话题会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一辈子总有一次要活得清醒,不是吗? / 15 / 《大问题》 [美] 罗伯特·所罗门 / 凯思林u2022希金斯 豆瓣评分:9.3分 这是一本大部头,读起来也不难,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大问题,带你思考带你飞。 这本书很好看!但是只推荐能啃得进去,对哲学感兴趣的胖友看! 另外,这本书喜马拉雅上有音频版,还能听呢。 六、传记 / 16 / 《学习之道》 [美] 乔希·维茨金 豆瓣评分:8.2分 我们一般看一个人,总有种类似“体大无脑”这样的偏见。 作者维茨金在国际象棋和太极拳上分别获得过多次世界冠军。 这个就太惊人了,我们普通人能获得一项世界冠军就很牛逼了。 而作者不但获得很多很多次,还是在智力和体力两个相对的领域。 这家伙能有这么出色的成绩,是因为他太会学习了。 这书是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传记类的书我读的最少,不过这本是枕边书,闲下来无聊的时候就会看看。 / 17/ 《活出生命的意义》 [奥] 维克多·弗兰克 豆瓣评分:8.6分 看书名像一本鸡汤书,实际上是一本传记。 这书卖了1200万册,讲述作者在生命受到极端威胁的情况下,是如何活下去的。 每天上班你可能会感觉到厌倦不自由,但是你可以通过意义疗法,改变消极心态,为枯燥和乏味的工作找到意义。 我不但读了一遍书,还去视频网站看了一遍关于二战时,奥斯威辛集中营发生的极其惨无人道的事。 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肯定活不下去了。 读还是不读,你还是自己决定吧。 / 18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中] 张宏杰 豆瓣评分:8.7分 “结硬寨,打呆仗” 是曾国藩的六字真言,就是靠着这个方法论,硬生生把悬崖边的清王朝给拽了回来。 这本书不仅介绍曾国藩是怎么建立湘军、怎么打败太平天国的,还介绍了他一生个人开销,真有点意思。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至今还记得里边说的关于做事的原则。原句已经记不清了,大意是一 做至大至艰之事,开头一定要刚猛,有股冲劲,“猛火”痛烧一段,否则绝难成功。 读着读着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七、管理学 / 19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美] 彼得·德鲁克 豆瓣评分:8.7分 这是一本每个管理者必读的书籍。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大师,在书中特别提到了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 书中包括了管理者自己的时间管理、要事优先、如何用人所长以及如何做好决策。这些知识虽然现在听起来烂大街了,可在当时来看是非常有远见的。 这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做事和如何用人。无论你是不是管理者,都一定会对你有很多启发。 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管理书,真的是非常推荐这本书。 / 20 / 《管理的常识》 [中] 陈春花 豆瓣评分:8.6 《管理学》 [美] 罗宾斯 豆瓣评分:9.1 提到《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之前,不得不提一下《管理学》这本书。《管理学》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管理学教科书,涉及到管理学的方方面面。 例如计划管理、组织管理、领导管理、控制管理,非常齐全。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这书接近600多页,是大开本至少有40W字。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管理学里的一些概念,那么强烈推荐你看看《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可以说是内容精简版的《管理学》。 《管理的常识》内容上更符合国人的管理特点,也结合了陈春花教授的一些管理经验。不过,这本书读起来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有点偏离实战,例子过于片面,加了很多个人的观点。 读完之后也一定有收获,你可以清楚的知道。 / 21 / 《管理百年》[美] 斯图尔特·克雷纳 豆瓣评分:8.4 虽然是一本管理史书,但是不枯燥不难懂,故事味道特别的浓。 这本书按照时间年表整理了1900——2000年,这100年间管理学的发展和演变。 从1900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就是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那种管理方法,到2000年现代管理学的发展。 这本书把每个10年,做一次总结,可见过去100年是管理学和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 / 22 / 书单嘛,一般大家就是收藏,根本不会去看。 我花了几天时间,精中取精,不是简单的罗列书单,每本我都读过,有的甚至读了个十几遍。 很想让简介打动你们,让你们真的去看,这几本特别棒的、我很喜欢的书。 如果某本书吸引了你,记得点个赞~(码了两天,眼睛已经冒星星了:)
2023-07-05 18:39:461

经济管理类的21本经典书籍推荐

经济管理类的21本经典 书籍 推荐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2、《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3、《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 学习 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 书 籍4、《成果管理》5、《21世纪管理的挑战》6、《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7、 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孔茨的《管理学》8、 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很厚的)9、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10、 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1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12、 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13、(美)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平凡的道理,但是却非常有现实价值!14、(美)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 成长 之道。15、菲利浦·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16、威谦·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17、《兰德决策》这是 一本 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 工作 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18、爱德华·戴明《转危为安》(Out of the Crisis)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19、迈克·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20、拉里·博西迪:《执行》21、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 海南 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
2023-07-05 18:39:531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质量管理的涵义 关于“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这一术语的含义有着不尽一致的表述: u2022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 u2022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编辑]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编辑]1.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 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编辑]2.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编辑]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编辑]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美国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制成的军装基本符合士兵体裁的要求。 后来他又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转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广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才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工生产急剧发展,尽管大量增加的检验人员,产品积压待检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又不得不进行无科学根据的检查,结果不仅废品损失惊人,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武器弹药的质量事故,比如炮弹炸膛事件等等,对士气产生极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政部门随即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Z1.3《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五十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五十年代以来,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论”,主张改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重视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六十年代以来,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在运用时各有所长,在日本叫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我国自1978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以来,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有所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逐趋完善,更趋科学性,更趋实用性。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编辑]3.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1973年在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之后,欧洲理事会在丹麦斯特拉斯堡缔结了《关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同时,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经缔约国谈判通过的《技术标准守则》对商品质量检测合格评定、技术法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由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性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为此,经理事会成员国多年酝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之归纳、规范。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予以贯彻,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编辑]质量管理百年历程(详细)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u2022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u2022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u2022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u2022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u20221950年代 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u2022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u2022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u2022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u2022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生产、Kaizen—持续改善、QFD—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u2022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u2022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u2022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u2022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u20221990年代末 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质量管理发展经过哪五个阶段? 质量检验,质量统计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和数字化质量管理)? 推荐答案 2011-9-28 07:55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是一种事后把关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这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开始叫TQC,后来发展到TQM。最主要特点是:抓质量不仅仅是抓生产制造的质量,更是从源头抓起,贯穿于从设计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员工、全体人员来参与这项活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的中心来开展活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是全攻全守型的阶段。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这同时还是质量保证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QA,以军工企业为代表,它把企业一切应该做的事情订立成质量手册,通过程序文件以及一系列的质量表格文件来控制,它的观点是想到的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族系列标准。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进入质量哲学时代,这是以美国克劳斯比为代表的。他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它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每次做对作为奋斗方向。回顾质量管理经营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国家现在处于一个混合阶段。有很多企业在申报ISO900系列标准,有的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法和办法,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又检验、把关都没有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夹生饭,是混合性的管理。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很多难点。 质量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我们的期末考试题目,所以我还是比较清楚的。哈哈。 上世纪4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质量实施事后把关,但是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全数检验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40-60年代,质量管理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哈修特工序质量图进行质量控制。哈修特认为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所以将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提前到生产阶段,实行过程控制。并采用抽样检验来适应大规模生产。 1961费根保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大致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大约在二次大战以前,质量管理主要限于质量检验。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开始至50年代末期,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6σ”方法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大约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今。 品质管理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应该是质量管理,品质管理用词不准确。 大致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大约在二次大战以前,质量管理主要限于质量检验。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开始至50年代末期,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6σ”方法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大约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今。 质量管理在我国发展经历了的阶段: 引进吸收阶段(1978-1992):TQC→TQM; 规范建立阶段(1993-2005):ISO9000族; 追求卓越阶段(2005——):颁布GB/T 19580-2004、GB/Z 19579-2000.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包括什么?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 ●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 ●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 ● 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包括: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质量管理的方法有: 1、全面质量管理(TQM) 2、六西格玛(6σ) 3、QC七大手法 4、检查表 5、排列图 6、散布图 7、数据分层法 8、休哈特控制图 9、鱼骨图 10、直方图 质量管理发展都有哪些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 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是一种事后把关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 这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 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 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开始叫TQC,后来发展到TQM。最主要特点是:抓质量不仅仅是抓生产制造的质量,更是从源头抓起,贯穿于从设计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员工、全体人员来参与这项活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的中心来开展活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是全攻全守型的阶段。 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 这同时还是质量保证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QA,以军工企业为代表,它把企业一切应该做的事情订立成质量手册,通过程序文件以及一系列的质量表格文件来控制,它的观点是想到的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族系列标准。 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 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进入质量哲学时代,这是以美国克劳斯比为代表的。他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它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每次做对作为奋斗方向。 回顾质量管理经营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国家现在处于一个混合阶段。有很多企业在申报ISO900系列标准,有的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法和办法,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又检验、把关都没有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夹生饭,是混合性的管理。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很多难点。
2023-07-05 18:40:001

经济管理类书籍

经济管理类书籍经管类图书包括:团队管理,财会,销售,经济学,还包括企业经营,招聘,培训与辅导,等。经济学必读十大书籍第1部《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第2部《国富论》亚当·斯密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22部《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第24部《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第25部《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第28部《资本主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第29部《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第30部《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经济管理类书籍推荐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会让你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努力打开读书之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经济管理促成记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2、《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3、《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书籍4、《成果管理》5、《21世纪管理的挑战》6、《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7、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孔茨的《管理学》8、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9、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10、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1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12、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13、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经济管理类专业经典阅读书目14、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成长之道。15、菲利浦·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16、威谦·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17、《兰德决策》这是一本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18、爱德华·戴明《转危为安》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19、迈克·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20、拉里·博西迪:《执行》21、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海南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卓有成效读后感我的人生我做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我的人生,我做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管理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走完自己的人生,任何人代替不了,究竟怎么走完这一生,自己说了算,自己管理自己。几点起床自己说了算,起床以后刷不刷牙,自己说了算,吃不吃早点自己说了算,是抽支烟冥想片刻呢,还是跑向操场,竞走十公里呢,没人管。做什么,怎么做,任由自己做主,想做成卓越的人,一定是能够管住自己的人。每一个人又是从属于一个家庭的。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既有责任,又有义务。做好自己对得起生养我们的人,做好自己给我们生的人做个表率,不给别人添堵,尽己所能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以帮助,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实现社会价值,即是最理想的人生。有效性是可以经过训练而养成的一种习惯、是可培养的一种技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而获得、首先要在思想上养成的五种习惯。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做事有优先次序、有条理性、有系统性,善用每一分每一秒。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5、最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我的人生我做主,掌握自己的思想、掌握自己的行为、做出有效的决策,在正确的事情上,坚持下去就是成就多样的人生。经济管理必读书目精选16篇相关文章:经管类书籍推荐大学生书,使你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你走向了理想的征途,引领我们成长。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10本书籍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1.《科学管理原理》作者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2.《经理人员的职能》作者:切斯特·巴纳德,这本书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被视为管理的一座丰碑。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3.《组织与管理》作者切斯特·巴纳德,书中内容涉及人事管理、劳资制度、经理人员的素质和教育、组织的规划等诸多管理学问题。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4.《管理行为》作者赫伯特.西蒙,本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限理性”和“满意解”--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这种条件下,人们寻求的是满意解,而非最优解。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5.《管理决策新科学》作者赫伯特·西蒙,全书共分5章,分别对组织决策过程,计算机和新技术在企业组织及管理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和新技术对管理工作和社会的影响等做了详尽的阐述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6.《营销管理》作者菲利普·科特勒,本书分为8篇22章,分别从理解营销管理、洞察市场、密切联系顾客、培育强大的品牌、开发市场供应物、交付价值、沟通价值、成功地实现长期成长八个方面展开阐述。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7.《管理的实践》作者彼得·德鲁克,企业管理的本质包括“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等几个方面的任务,而管理的实践一书正是将这三个方面作为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8.《从优秀到卓越》作者柯林斯。是一本CEO们迫不及待要购买的书。本书不会使平庸的公司成为优秀的公司,但是,它却会使优秀的公司成为卓越的公司。全书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9.《组织心理学》作者爱德加·薛恩,全书分五个部分,包括个人与组织、激励和大学生管理学必看的书10.《君主论》作者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全书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猜你喜欢:1.管理者必备的书籍推荐2.最适合大学生看的10部励志书籍3.职场必读的10本书4.10本人生必读的经管励志书籍推荐5.10本管理类畅销书籍推荐6.10本职场励志书籍推荐
2023-07-05 18:40:091

有什么能让人变强大的书籍?

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让人变得强大,赵括纸上谈兵,连他父亲都辩论不过他,可谓兵书己经倒背如流,但战场上他很脆弱。 书仅仅限于理论,读了书还必须得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和验证,经历种种失败与成功之后才能知道理论到实践是怎么回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只读书不去应用,那么他只是闭门造车,永远不可能变强大。 读书能变强大的话,大家只要每天去新华书店中看书就行了,什么《穷爸爸富爸爸》、《卡耐基经营之道》,但看了无用。 我觉得,强大,就是遇事不慌、受人尊敬、没人敢欺负,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然,这大概是每个人理想中的生活吧!也许无法实现,但起码我们可以努力靠近这个目标。这篇回答推荐三个方面的书籍给你,让你向那个强大的自己靠近。 一,看专业领域的书,提升核心能力 很早之前,有一句话很流行,叫: “只要你足够优秀,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这句话从哪来的呢?据说是黄渤在某次采访中说自己以前不敢出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给自己使绊子的小人,但如今,突然发现身边全都是对自己充满善意的人了。是人突然变好了吗?不是,是自己强大了。 对这句话,我深以为然。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困难,其实都是自己不够优秀造成的。就像近期热播剧《第二次也很美》中,许郎律师一开始为人刻薄、脾气臭、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在打官司上足够专业,客户不照样人满为患么? 所以我的建议是, 在你的专业领域,要足够专业, 有一项足以唬住大部分同行的核心技能。这项技能,能让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养活自己。就像会画漫画的安安(《第二次也很美》女主)。 而且,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其他方面不够突出也没关系啊,你依然是强大的。会写文章的郭敬明,身高这个硬伤也没挡住他的强大;提出黑洞蒸发理论的霍金,瘫痪也没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高大形象。莫言性格内向,十分讨厌在公众讲话,但他的作品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人觉得他不爱说话是个很大的问题么?但如果是太普通的我们这样,就会被周围的人钉在孤僻、不合群这个标贴上。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说明你只有成为“大牛”,让自己的技能强大,你整个人才会变得强大。而多看书、持续学习,是一个好方法。 建议你看你专业领域的书籍,如果你是做新媒体的,那么《从零开始学运营》、《运营之光》、《影响力》……之类的书籍当然必不可少。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二,读心理学,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够强大” “强大”的反义词,是弱小。一个弱小的人,内心是怯懦、自卑的,常常苛责自己,一件事情没达到理想效果不是去找原因,而是责怪自己真没用;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退缩、放弃;过于依赖另一半,或者在亲密关系中总是疑神疑鬼,缺乏安全感。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也许是小时候家庭教育太严格,经常被打击,很少被鼓励导致的自卑;也许是父母常常吵架,造成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也许是某件事让你受到了挫败,从此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又或者是你太软弱,缺少坚持做完一件事的成功经历…… 总是,你现在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要想改变,首先要学的是接纳自己,停止对自己无端的指责,找到自己之所以是现在这样的根源。而这些,心理学会给你答案。 推荐你先从通俗的科普心理学看起,等有了一些基础,可以看一些专业的、经典的书籍。 入门我推荐《苏菲的世界》、《为何爱会伤人》、《亲密关系》、《自卑与超越》。 三,看一些成长方法论的书籍,强化处理问题的能力 “强大”和“弱小”,都是通过某一事件表现出来的,这个事件或许是工作能力不够,或许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又或者是遇事心态崩了…… 不管是哪方面不够强大,既然是事情,就都有解决办法。 看一些自我提升的书籍,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应对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时间管理类、人际交往类、工作效率类、扩展眼界类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你变得更优秀,处理问题更有经验,遇事不慌。 当然,这里的成长类书籍可不是指心灵鸡汤哦,鸡汤只能让你暂时热血沸腾,但对你的成长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只有具体的方法论才能真正让你改变。 推荐《结构思考力》、《象与骑象人》、《朋友圈的尖子生》、《把时间当朋友》、《只管去做》、《跃迁》…… 总结: 总之我觉得,要让自己强大,首先是技能的强大,你得有点硬本领,让自己有足够的话语权,不然只靠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一张夸夸其谈的嘴,是没有意义的。其次,你得从自身心理出发,找出自己不强大的根源,比如为什么会自卑?为什么没有安全感?诚实的面对自己,最后,找到解决办法。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如果您能坚持读下来,想必一定会是一个很强大的人。 主题-序号-书单 一、个人成长 1《远见》2《转行》3《财富自由之路》 二、批判思考 4《超越感觉(第九版)》5《思考的艺术》6《学会提问》7《批判性思维工具》 三、读书&写作 8《语文随笔》9《如何阅读一本书》10《高效能阅读》11《怎样写作》12《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1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14《写作教练在你家》 四、时间管理 15《吃掉那只青蛙》16《搞定》17《精力管理》18《深度工作》 五、判断与决策 19《做出好决定》20《系统之美》21《决策与判断》22《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六、沟通 23《非暴力沟通》24《关键对话》25《沟通圣经》26《只需倾听》27《沟通的艺术》 七、心理学 28《怪诞心理学》29《这才是心理学》30《心理学的故事(最新增补修订版)》31《 社会 性动物》32《心理学与生活》33《态度改变与 社会 影响》 八、哲学 34《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35《哲学100问》36《你的第一本哲学书》37《大问题》38《哲学起步》39《何为良好的生活》40《中国哲学简史》 九、传记4 41《学习之道》42《活出生命的意义》4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44《态度》45《原则》 十、管理学 4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47《管理学》48《管理的常识》49《管理百年》50《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 《平凡的世界》。 应该不止一个人向我提起这本书对他的影响,而且还都是有些成就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出身贫寒,特别能吃苦,现在都混得有模有样。有两个都当上了公司老板。 《平凡的世界》单论文学上的价值,没有什么创新,刚写完时甚至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论思想,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甚至在在田晓霞这个人物的设置上,完全脱离现实,作者有些主观,有些一厢情愿。 但瑕不掩瑜,《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成就在于,那是用路遥的生命谱写出来对生活、对这片土地的赞歌,是一个人用宗教般的真诚书写的改革开放变迁史。那不是一本书,那是作者的一颗心。 这样的赤子之心是能够被读者感受到的。孙少平、孙少安、孙兰香的积极奋斗,不惧困苦就是很多中国人的奋斗史。在困难的时候,激励着无数人咬牙坚持。这是这部书最有意义的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几十年 历史 ,有获矛盾文学奖的,有获诺奖的。但多年后,群众基础最好的好像只有这部作品。它没有魔幻现实,没有意识流,没有删去若干字,在《平凡的世界》里,你只看到了真诚,只看到了发自内心对生活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现在作家成了一个让人一言难尽的头衔。无论一些人如何辩解,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几斤几两大家都明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粪土,那就施肥去吧。 那种书世间还没有呀,这个答案只能去书海中慢慢寻找了! 这个问题好好。 暗含着书籍能让人变得强大,这个的命题。 书籍真的能让人变的强大。 就像最喜欢的《奇葩说》辩手——詹青云。就是对通过书籍变的强大的最好诠释。阿詹出生在贵州某县城一个化工厂大院,在老家小学读书,全校仅有两位老师,操场上还放着同学牵来的牛。就是这样的人生起点。阿詹却能变得这样的强大。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是什么书籍让阿詹变得这么强大呢? 喜欢阿詹的人都知道:阿詹四五岁时四大名著的故事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来;阿詹看的书很杂,很快,妈妈干脆把她放到书店;寒暑假,更是捧着武侠小说不吃不睡(关于武侠小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也说过让女儿尽情的看金庸的小说,而且还是妈妈主动引导的)。 长大后的阿詹在哈佛读法律,在异国的地铁上读《庄子》。 “阿詹是很多人的偶像,她好像看过世界上所有的书,什么都知道”。 看过世界上所有的书当然是不可能的,但 不是有什么书籍能让人变的强大,而是多读书让人变得强大。 那么多读什么书呢? 当题主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迫切的想读书了。那么就请从您最需要的领域开始。像我现在特别想学习好好写作,我就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老舍谈写作》就对我帮助特别大。 当然,经典名著是必读的。是什么也不用多想,只需要读,用心读的书。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吧,你会越来越强大的。 有,《连城诀》。 让自己的心强大你自己就强大了!即使有那么一本书籍,你也不能看的时候就强大,不看的时候就不强大了吧。[捂脸] 使人变得肉眼看得见的强大的书,有营养学、健身方面的,跟着吃,照着练; 使人内心变得强大的书,有很多,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书。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缺陷的个体,缺啥应该补啥,没有万能药。 看书不实践,那是没有用的。胸中有万卷书,什么都干不了,那也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2023-07-05 18:40:161

急求斯图尔特·克雷纳的简介和所著图书,即《管理百年》和《影响世界的西方管理思想》作者。

斯图尔特·克雷纳(Stuart Crainer)著名的作者和编辑。现住在英国牛津。他曾撰写了一系列经典商业著作。其中包括管理领袖汤姆·彼得斯(TomPeters)的传记《汤姆·彼得斯现象》(The Tom Peters Phenomenon)、Gravy training Inside 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Schools(与Des Dearlove合著);以及《核心管理思想》(Key management ldeas)。他也是《全副时代管理手册》的编辑,并且是Suntop传媒的创建者之一。
2023-07-05 18:40:461

MBA有什么课程?都用什么教材?

MBA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一、核心课程,也称为必修课。该类课程具备以下两点基本要求:首先,内容大体涵盖MBA学生需要掌握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其次,每一课程的内容都比较全面,以保证MBA学生在不选修其他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对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仍有相对全面的了解。这类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规划与决策、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生产与作业管理、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等。二、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有助于提高MBA学生的素质,面向全体MBA学生。这类课程主要有:项目管理、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用商务数据分析与预测、概率论入门等。三、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是选修课程的一种,仅对于选修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必修课程。它能让MBA学生在全面了解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入的了解。这类课程以会计与财务管理方向为例,有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管理控制与审计等。四、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了保证MBA学生对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了解,MBA学生在主修方向之外,必须选择一定学分的其他方向选修课。
2023-07-05 18:41:088

推荐几本关于企业管理和商业管理的书籍

一本值得推荐的企业管理书籍——《管理者必读12篇》算起来走上管理岗位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这期间奔着提升自我的目标看过不少企业管理类的书籍,真正值得推荐的还是这本《管理者必读12篇》。想想那时被逼着去学EMBA,上第一堂课老师弄了个案例讨论就给整蒙了,因为那时自己的管理基础知识基本是零,脑子里基本没有管理的概念。后来自己私下就开始补习,记得是当时一位四川的同学告诉我《管理者必读12篇》这本教材不错,即适合零基础的快速打好基本功又适合有一些实践经验的强化科学管理观。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同学所赠予我的都是真玉良言!当初看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种醍醐灌顶之感,才发现自己以前很多管理员工、对待工作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才发现原来管理应该这么做,才发现原来身为一名管理者要做这么多专业的事儿……什么是管理,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组织,小到如果管理好一个团队,大到如何管理好一家公司,都能从中管中窥豹找到答案。我想,阅读与学习对于一个人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此。更值得称赞的是,《管理者必读12篇》这本书还不仅仅侧重于管理这门专业的本身。它一方面教会你管理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忘记指引你拓展除专业技能以外的个人影响力。毕竟,要想成为一名高效的管理者或者说是领导者,达成结果永远都是最重要的目标,而结果远非仅仅依靠专业管理手段的发挥那么简单。我想,这也是《管理者必读12篇》与其他企业管理类书籍最大的区别,可能也正是很多像我一样的管理人喜欢推荐它的原因吧。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管理毕竟不同于其他常理性工作(这也是很多管理的门外汉经常掉进的坑,他们对管理学嗤之以鼻,唯心的认为管理就是凭感觉意识流,而事实远非如此,很多能真正起作用的管理方法往往与常理相悖),光凭「有心」距离把事做成还差之甚远。因此提升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在这条学习的路上倘若能有个明师(mentor)指点往往会事半功倍。而《管理者必读12篇》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推荐的明师、一本真正值得推荐的企业管理书籍。
2023-07-05 18:42:165

请推荐一本书?

一、修为类29本:同学们可看一些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丹尼尔·戈尔曼:《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国古典名著:《论语》、《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史记》西方名著:罗素著《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辩证法》、霍金著《时间简史》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名人传记类:《曾国藩书信全集》、《胡雪岩全传》中国著名商人传记思维训练: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 在国际上被公认为首屈一指的创造性思维大师.著作达60多种。代表作主要有:《思维的训练》、《六顶思考帽》毕业找工作前必读的书:《工作中无小事》、《你在为谁工作》、《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我爱笨老板》 二、管理类经典21本(一)彼得·德鲁克(也译作杜拉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以下代表作,要读精读透。有兴趣的同学对他的书可见一本买一本,多读有益(优先选机械工业出版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成果管理》、《21世纪管理的挑战》、《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二)其他大师的经典之作1. 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孔茨的《管理学》2. 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很厚的)3.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4. 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5.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6. 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7. (美)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平凡的道理,但是却非常有现实价值!8. (美)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 2002年6月 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成长之道。9. 菲利浦·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10. 威谦·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11. 《兰德决策》这是一本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12. 爱德华·戴明《转危为安》(Out of the Crisis)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13. 迈克·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14. 拉里·博西迪《执行》15. 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海南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三、专业相关的畅销书6本1.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 2002年11月2. 《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美)西奥迪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3.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4. 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译著海南出版社5. 魅力赢天下(蒂姆.桑德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鲍威尔领导秘诀》,作者:奥伦·哈拉里 四、专业经典名著14本:1. 乔治·埃尔顿·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行为管理学派的创始人2.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事方面》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3.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创始人:《工作与人性》4. 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管理》需求层次理论创始人5. 戴维·麦克利兰:《渴求成就》激励理论的巨匠6. 维克托·弗鲁姆:《管理决策新论》期望理论的奠基人7. 马克思·韦伯:《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8. 卡尔·韦克--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组织的社会心理学》9.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任务》学习型组织之父10. 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11. 享利·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本质》/《经理工作的性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原版1973管理领域的经典12. 弗雷德·菲德勒:《让工作适合管理者》权变管理创始人13. 约翰·科特:《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领导变革之父14. 罗伯特·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 五、专业书18本:1. 《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斯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 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 (美)劳伦斯 S.克雷曼 / 孙非等译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3.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哈佛商学院MBA教程,《人力资源管理》,红旗出版社5.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管理译丛: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 (美)爱德华.拉齐尔,《人事管理经济学》,三联书店7.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及实例 /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01 8.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 廖洪元编著成都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9. 《雇员培训与开发》徐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 《员工招募、面试甄选和岗前引导》王丽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 《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2. 约瑟夫等著,《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第二版,社会科学出版社13. 《薪酬管理》董克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 《双面神绩效管理》第三册许玉林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5. 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饶征孙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 胡谢骅: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NLP系列经典丛书17. 彭剑锋、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系统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 做中国人的人力管理,台湾国学大师南怀谨:《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 六、经济类书3本:1. 曼昆《经济学原理》,为大一学生而写,引用大量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贴近。2. 科斯、阿尔钦、诺思财产权利与制度选择——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3.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国内经济学家的书可选看,如吴敬涟、林毅夫、张维迎、张培刚、厉以宁等,但不可太杂,切记!七、介绍企业案例的书9本:1. 《道路与梦想》、《从优秀到卓越》是什么保证了深圳万科15年的持续增长和领跑?是什么保证了万科每年30%以上的利润增长?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2. 《联想为什么》是一本中国人写中国企业的哈佛式案例分析力作。主要是从企业战略、人才、观念、创新、激励等方面探讨联想之所以成功的原因。3. 《海尔,中国造》亏损147万元的小厂,16年后成为国际知名企业集团,年销售额达406亿元,保持80%的平均增长速度。被评为全球同行业企业增速之首。4. 《走出华为》有人说,在国内唯一值得称道的公司就是华为。为什么说华为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一个亲历华为的人想告诉您一个真实的华为。5. 《大变局》作者秦朔记载并解析了在前十年中国企业改革的风风雨雨,让我们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并得到深刻教训和很好的启发。6.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格罗夫著。没有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就算一万个比尔·盖茨也无力回天。同样的,没有格罗夫,也就没有今天的英特尔。7. 《杰克·韦尔奇自传》(美)韦尔奇中信出版社 2001年美国通用的前CEO传记8. 《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姜汝祥著其它可参阅的专业书:1.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一版 / 亚瑟. 舍曼, 乔治. 勃兰德, 斯科特. 斯耐尔合著 大连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2.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版 / R. 韦恩·蒙迪, 罗伯特·M. 诺埃著; 葛新权等译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3. 《人力资源管理》(美)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著李业昆译人民邮电出版社4. 迈克尔.比尔等《管理人力资本》,华厦出版社5. 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第三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人力资源管理 / 余凯成, 程文文, 陈维政编著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7. 《转型-与战略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霍尔比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8. 张德,《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9.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郑晓明机械工业出版社10. 余凯成等,《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1. 谢文辉等,《卓越人力制度典范》,石油工业出版社12.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3. 辛向阳,《薪资革命》,企业管理出版社14. 马士斌,《生涯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15. 《组织设计与管理》许玉林复旦大学出版社16. 《绩效管理》许玉林复旦大学出版社17. 《薪酬管理》,刘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 《薪酬的最佳方案》,成华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19. 《人力资源动态诊断手册》,佟天佑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023-07-05 18:44:301

关于MBA书籍推荐

MBA书籍的话,推荐你看《MBA必读12篇》,应该是最好的MBA书籍了。对于很多职场人士而言,MBA(企业管理硕士)可谓由内而外散发着诱人的光环。MBA同样也是很多职称及工作机会的敲门砖。此外,通过学习MBA的专业课程,还可以大大提升个人能力、工作技能及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些对于在职场上获得成功而言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要想拿下MBA这个学位(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对于工作繁忙的职场人而言代价是十分昂贵的,这可能包括巨大的时间成本以及动辄数十万的学习费用。这些门槛让想通过学习MBA课程提升自我的人望而却步,很多人转而投向自学MBA的大军。那么,自学MBA看什么书?你又该如何自学MBA呢?今天小编要向大家推荐的这本MBA教材及经典书籍——《MBA必读12篇》正可以让你自学MBA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其实,自学MBA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当属对MBA课程大纲的把握。很多职场人士或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企业管理这门学科或者说只是浅尝辄止,对于MBA所包括的课程内容毫无概念。而《MBA必读12篇》的知识结构设计十分清晰,它将MBA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分门别类,以一种成体系的方式娓娓道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及领导力等内容,在这本不算太厚的教材中,应有尽有。可以说,如果你对MBA课程的概念比较模糊,阅读《MBA必读12篇》绝对是你厘清思路、清除自学MBA障碍的第一步。除了对MBA课程大纲强有力的把控外,这本书最大的特色还当属其知识体系的专业性、易读性和可实践性。或许你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学习和阅读体验:同为某一领域的教材,经典书籍很能够做到内容上的权威与可信性而其他同类书籍则拼凑痕迹严重;经典书籍所承载的知识通俗易懂而其他同类书籍则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经典书籍实践性强而其他同类书籍则完全推崇理论至上、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MBA必读12篇》正是这样的经典书籍。无论是自学MBA还是自学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必须首先要保证所获取知识(无论通过何种渠道)的权威与可信性,而《MBA必读12篇》是同类书籍与教材中最能够给你这种权威保障的书。另外,评判一本自学书籍或教材优秀与否最好的标准恐怕就是其是否通俗易懂和具备实战性了。毕竟,学习的本意就是“学习致用”。12Reads系列书籍向来以“实战”而著称,不仅有其他12Reads系列书籍的信任背书,《MBA必读12篇》本身在这方面做得也是可圈可点。最后,小编想吐槽的是,《MBA必读12篇》仅能从12Reads官网获得,这跟小编之前习惯从某东某当甚至某宝购书的经历大相径庭,并且,该书价格还要高于同类书籍,上述种种是让人感觉十分不爽的地方。此外,真正自学好MBA,也不是只读《MBA必读12篇》这一教材就够了,但是,在小编看来,早读晚读你始终是绕不过这本书的,因为没有比《MBA必读12篇》更适合的MBA自学教材了。
2023-07-05 18:44:393

有没有一些关于商业管理的书籍推荐一下

《管理:责任、任务、实践》,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公司的概念》,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认识商业》,威廉·尼克尔斯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管理百年》:斯图尔特·克雷纳,海南出版社《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商务印书馆《管理的实践》,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大未来》,加里·哈默、比尔·布林,中信出版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张建华,北京出版社先这些吧,后面遇到合适的好书会再推荐给你的。大家一起努力学习!
2023-07-05 18:45:103

企业招聘的人事方面有哪些必看的书籍?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书籍  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孔茨的《管理学》;  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很厚的);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  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  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  (美)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平凡的道理,但是却非常有现实价值!  (美)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 2002年6月 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成长之道。  菲利浦·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  威谦·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  《兰德决策》这是一本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  爱德华·戴明《转危为安》(Out of the Crisis)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  迈克·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  拉里·博西迪《执行》;  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海南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
2023-07-05 18:45:199

MBA书籍推荐

建议可咨询协进教育,国际mba/dba免联考,无需参加全国联考,轻松就读;正规大学,涉外监管信息网可查;尤其周末上课,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国内名校教师授课、中文授课、论文精心辅导,拥有优质的教育管理与良好的师资力量。申请免费试听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去咨询上海协进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谢谢!
2023-07-05 18:45:491

请问考人力资源证,需要看哪些书?

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培训,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经过考试的检验,让自己收获颇丰。可是,报考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之后,您知道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考些什么吗?   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内容:1、人力资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劳动法、劳动经济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职业道德 3、技能操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管理管理 4、论文写作5、中国企业管理及500强HR经典案例分析。大致是通过一个案例,学会结合工作实践感受,通过自己的分析,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指出案例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人力资源资格证有四级,报考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四级人和三级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科目主要有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选择题是题卡作答,简答、计算、综合题用纸笔作答。二级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科目主要有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综合评审。题型是选择题、简答、综合题。综合评审是论文的撰写。一级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科目主要有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评审。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是选择题,题卡作答。专业能力是综合题和图表分析,纸笔作答。综合评审是文件筐,纸笔作答。三才告诉大家,目前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九大块,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岗位描述、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员工激励、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相关内容。建议的复习书目有四本,都是由国家统一出版,只要熟悉牢记,就可以轻松度过理论基础考试。不过,三才告诉大家,虽然我们知道了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些什么,但是,对于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专业技能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的用处的。考试人力资源资格证建议找一个专业的培训学校去学习,只有最终通过考试,并提升自己的人事处理能力,让您职场一切如意。
2023-07-05 18:46:282

送给马云的诗句或名言【两首或两句】

? 人要一定要有永不的精神,当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开始进步。? 毋庸置疑,强大的敌人可以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ebay走了后,我一直在心目中强大的敌人。我常常对孙彤宇说:如果韩国、日本也有淘宝网的话,我会在第一内制订出针对它们的收购计划。可惜的是,前两天看的所谓的韩国淘宝网,只是个专卖韩国化妆品的网店,而且还是内地的……? 蚂蚁走的好,大象也搞不死他。? 很残酷,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 名句? 我既要扔鞭炮,又要扔炸弹。扔鞭炮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迷惑敌人;扔炸弹才是我真正的目的。不过,我可不会告诉你我什么时候扔鞭炮,什么时候扔炸弹。游戏就是要虚虚实实,这样才开心。如果你在游戏中感到很痛苦,那说明你的玩法选错了。
2023-07-05 18:46:434

推荐几本管理学书籍?

彼得•德鲁克(也译作杜拉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以下代表作,要读精读透。有兴趣的同学对他的书可见一本买一本,多读有益(优先选机械工业出版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成果管理》、《21世纪管理的挑战》、《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孔茨的《管理学》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很厚的)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美)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平凡的道理,但是却非常有现实价值!(美)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2002年6月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成长之道。菲利浦•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威谦•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兰德决策》这是一本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爱德华•戴明《转危为安》(OutoftheCrisis)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迈克•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拉里•博西迪《执行》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海南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
2023-07-05 18:47:332

管理开始于什么时间

转:追溯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要了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首先要了解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管理是管理学的基础。管理是伴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完善的。从人类早期的群居生活和原始社会的分工协作,到国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管理也从无意识进入到有意识的阶段,人类在征服自然和发展自我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形成了一套管理思想和原则。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期间,管理都属于被动型的,是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管理,不是为管理而管理,从未对管理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和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是伴随工业革命发展和成熟起来的。随着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公司管理的必要性突显出来,也进行了很多实践活动。许多理论家,尤其是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在其著作中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实践者也开始探索管理,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得到尊重和认可。这一时期的管理著作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注重管理职能,原则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类偏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蓬勃兴起和科技进步,使得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多样化和生产经营分散化使得小规模条件下的独裁管理被专业管理取代,技术进步,引起了管理思想与哲学的巨大变化——寻求借助技术之力增强人类活动的适当方法,即:管理。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使得管理从关注物开始转向关注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管理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完整的过程。从早期的实践活动到管理思想的提出,再到管理理论的形成;从研究管理职能和管理科学等注重物的研究,开始转向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管理学是一门有生命的科学,它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得到完善和补充。经典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列举:一、最早有关管理思想的记载,是《圣经》中叶忒罗对摩西事必躬亲的建议:1、要制定法令,昭告民众;2、要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3、要责成专人专责管理,问题尽量处理在下面,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二、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尼古拉。马基雅维利于16世纪所著《王子》一书中,对统治者怎样管理国家,怎样更好地运用权威,提出了四条原则:1、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2、内聚力,组织要能长期存在,就要有内聚力,而权威必须是在组织内行使的;3、领导能力,掌权之后要能维持下去,就必须具备领导能力;4、求生存的意志,就是要局安思危。三、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八方面: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标准;3、使得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施刺激性的记件工资报酬制度;5、进行“精神革命”,推存相互协作;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四、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主要包括(一) 提出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二) 管理的14条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法约尔桥)10、秩序、11公正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五、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他认为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六、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他认为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管理人员。每个人在克服生理、心理、物质和社会的限制时,必须自觉地进行协作,组织就是这种自觉协作活动的一个系统,这种系统能否长期存在、发展,则决定于系统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他把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无形组织。七、梅约的“霍桑试验”。他提出有别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2、企业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在于对员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023-07-05 18:47:414

mba都有哪些基本课程

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者或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Speci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全称SMBA)。扩展资料课程的授课方式:第一种是面授MBA项目,1908年诞生于美国Harvard University,已有百年历史了。就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授课。第二种是远程MBA项目,1995年由美国McCann University率先提出,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就是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商管理硕士
2023-07-05 18:47:5211

饭店管理原理读书笔记五千字的 着急 着急 ~~~~~~

一、阅读信息阅读书籍:1. 周三多、蒋俊、陈传明编著,《管理原理》,南京出版社,1998年2月第2版。2. 斯图尔特u2022克雷纳著,邱琼等译,《管理百年》,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阅读时间:2004年12月7日-12月26日。二、内容介绍《管理原理》一书是编者在1998年《工业企业管理》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本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同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各类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书中的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因此对于每一部分的介绍无法非常详尽。因此,在阅读本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结合了《管理百年》中对各种管理理论以及各位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的详细介绍。《管理百年》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时间进行了批判性的回顾,书中仔细回顾了每一次管理的创新,研究管理的发展历史,根据历史年表的顺序详细描述了管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众多历史人物进行了回顾。三、《管理原理》的结构框架本文由五篇组成,从导论开始,其后的每一篇是按照管理的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进行论述的。(详见图一)四、《管理原理》的内容综述本书的内容都是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的内容,如果仔细研究下去的话,每一部分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由于本人对管理的历史了解的不多,所以,在此主要阐述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以及发展的历史。(一)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1.小詹姆斯u2022瓦特与马修u2022鲁滨逊u2022鲍尔顿uf06c 对管理事务的分工:瓦特组织工作与行政管理,鲍尔顿负责销售与商务活动;uf06c 为工厂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uf06c 在组织工厂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运用了许多管理技术。2. 罗伯特u2022欧文——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指出人的在工业生产中重要作用。3.亚当u2022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uf06c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详细分析了劳动分工带来的好处;uf06c 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效率;uf06c 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uf06c 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而新机械的发明和应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使一人能完成多人的工作。4.查理u2022巴贝奇——计算机之父,数学家uf06c 《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劳动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为资本家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uf06c 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企业与工人有共同的利益,主张实行一种分红制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工人能够分享工厂的一份利润。(二)古典管理理论(时间:19th末20世纪初)标志: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分别于1911年和1916年出版。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Taylorism),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uf06c 改进工作方法,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主要是改进操作坊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观察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的时间,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确定工人劳动定额;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根据不同工人的不同特长来分配工作,根据标准的作业方法来培训工人。uf06c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uf06c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管理。局限性:研究范围较小,内容比较窄。其主张主要针对作业方法和现场监督的,对企业的其他活动,如供销、人事、财务等,则基本没有涉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uf06c 管理著作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1921)、《公共精神的觉醒》(1927)、《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高等技术学校中的管理教育》(1917)、《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1923);uf06c 经营和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管理职能本身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uf06c 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和人员的团结;uf06c 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韦伯科层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提出“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理论uf06c 重要著作:《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社会学论文集》以及《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等;uf06c 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uf06c 原则:①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②权力按种稳定的方式授予,且由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限制;③只有按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用;uf06c 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uf06c 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称为科层组织的基础。(三)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uf06c 把管理的注意力从生产现场的机器操作转向生产过程的人性面,从对人的经济性需要的注意转向对人的社会性需要的关心;uf06c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发表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管理和工人》与《管理和士气》;uf06c 新观点: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的程度;霍桑以后:从人际关系学说到行为科学uf06c 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积极性目的。uf06c 研究的方面: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的研究。(四)现代管理理论1.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管理,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uf06c 创始人: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uf06c 组织是个协作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uf06c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uf06c 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规定组织共同目标,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2.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uf06c 主要代表人:西蒙uf06c 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过程:情报、设计、抉择和审查;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系统管理学派:把系统论的观点运用于研究和组织企业的管理活动。uf06c 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等uf06c 从系统或整体的观点来考察企业,使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网络更加清楚,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4.经验主义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uf06c 代表:杜拉克、戴尔等;uf06c 管理科学应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理论概括和理论化,以便于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传授。5.权变理论学派: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uf06c 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大内的“Z理论”及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6.管理科学学派: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符合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达到企业目标。uf06c 主要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有关,通常也称为管理的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五、读后感想这两本书所介绍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中国在管理方面的思想和方法有哪些呢?同时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不是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甚至是中国的旅游企业呢?读完《管理百年》中每个时期的管理方法都是和当时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相联系的,更确切的说,各个不同的管理学派和管理思想是某个历史阶段或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将这些管理思想或方法运用到中国来真正能够达到其原有的目标吗?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移植到中国能够像在西方国家一样开花、结果呢?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例,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崇尚科学,在其艺术、医学、建筑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科学的思想。因此,麦当劳、肯德基等公司才能根据科学管理的思想,严格规定快餐制作过程中的流程、标准和配方等,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和经营,变成今天的快餐业的“巨无霸”。但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西方国家又有些不同,中国历来主要强调人的因素、人的经验等,从中医、中餐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并没有精确的标准,往往人的因素非常大。中餐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目前中餐菜谱上也出现了各种主料、配料等的精确数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依旧是人的经验。另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亨利u2022福特那个时代,企业成功的原因就是标准化、流水线的大规模生产,以成本优势占领市场。但是,今天的中国究竟处于历史阶段的什么时期呢?是需要标准化的产品还是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抑或两者两个皆有?相应地主要采用的管理方法又是什么样的呢?由于中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直接采用国外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对中国的实际问题能够真正的有用吗?也许由于本人目前对中国管理的实践了解的并不多,才会有上面的种种疑问。管理不仅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是在实践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的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也应该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采取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管理的学术界也应该不断地与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找出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并且将这些思想的火花总结出来,形成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管理上的方法论。
2023-07-05 18:50:211

我想学经营管理

你去看看这些书会帮助你学习经营管理 也要去报个学习经营管理的班  、管理类经典21本(一)彼得u2022德鲁克(也译作杜拉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以下代表作,要读精读透。有兴趣的同学对他的书可见一本买一本,多读有益(优先选机械工业出版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成果管理》、《21世纪管理的挑战》、《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二)其他大师的经典之作1. 世界级经典教材哈罗得u2022孔茨的《管理学》2. 松下幸之助的巨著:《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很厚的)3.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看不见的新大陆》4. 管理大师彼德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5. 迈克尔u2022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之父6. 金昌为、莫博涅/著:《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7. (美)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平凡的道理,但是却非常有现实价值!8. (美)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 2002年6月 比《基业长青》更加实在、细致而真切地剖析了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而获取利润的成长之道。9. 菲利浦u2022科特勒:经典教材《营销管理》一印再印,风靡全球。任何一位营销人,不管他涉世未深,还是资历深厚,都受到该书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10. 威谦u2022大内:《Z理论》Z理论创始人11. 《兰德决策》这是一本解释如何决策的好书。我们中间大道理懂的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却经常范一些低级错误,这本书能教我们一些基本的方法。12. 爱德华u2022戴明《转危为安》(Out of the Crisis)一书是他最成熟的管理著作13. 迈克u2022哈默:《公司再造》/《再造企业》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一个管理思想家14. 拉里u2022博西迪《执行》15. 斯图尔特u2022克雷纳《管理百年》译著海南出版社笔调活泼,极富有吸引力 望采纳!
2023-07-05 18:51:161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见面课答案

C.定性结合定量的有效分析工具 D.简单,易操作,同时结论有力 正确答案:简单,易操作,同时结论有力 3、全球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最有效的应该是: A.盎格鲁-萨克逊模式 B.莱茵河模式 C.地中海模式 D.东亚模式(日本模式) 正确答案:盎格鲁-萨克逊模式 4、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最重要的理论结论是: A.有效区分了基础价值链和附加价值链的类型 B.没有基础价值链模块,不会存在附加价值链模块 C.合理利润边界和比重是怎么来的 D.为KPI考核方式和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没有基础价值链模块,不会存在附加价值链模块 5、所谓的压箱底业务对企业经营的意义在于: A.有效的区分企业不同业务的利润类型 B.知道心脏业务是什么 C.知道价值链图谱意义上的业务是什么 D.最擅长的业务往往是随时间越做利润越薄的 正确答案:最擅长的业务往往是随时间越做利润越薄的 1、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发端于: A.亚当斯密所著《国富论》中提到的劳动分工理论 B.泰勒于1895年所著的《计件工资制》提出的科学计件制的理论实践 C.梅奥于1924-1932主持的霍桑试验研究提出的行为科学理论 D.德鲁克在1950年代左右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泰勒于1895年所著的《计件工资制》提出的科学计件制的理论实践 2、管理理论流派按时间划分,如今进入了哪个管理理论阶段: A.目标管理理论 B.质量管理理论 C.管理丛林时代 D.学习型组织 正确答案:管理丛林时代 3、目标管理与质量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 A.管理的目标不一致 B.管理的过程不一致 C.管理的指导思想不一致 D.管理的主客体动能不一致 正确答案:管理的主客体动能不一致 4、学习型组织主要符合管理的什么思想: A.劳动分工的管理职能设计 B.目标清晰的管理边界 C.无为而治的自我管理 D.跨界经营的管理效能 正确答案:无为而治的自我管理 5、中外管理思想和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 A.目标 B.过程 C.方法 D.哲学 正确答案:哲学
2023-07-05 18:51:331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 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 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 “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 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 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 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 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 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 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因此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 美国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制成的军装基本符合士兵体裁的要求。 后来他又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 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 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 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转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 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 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 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 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广泛推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才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工生产急剧发展,尽管大量增加的检验人员,产品积压待检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又不得不进行无科学根据的检查,结果不仅废品损失惊人,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武器弹药的质量事故,比如炮弹炸膛事件等等,对士气产生极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政部门随即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Z1.3《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 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 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五十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我新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五十年代以来,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 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论”,主张改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重 视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保姆。 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 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六十年代以来,菲根保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车所接受,在运用时各有所长,在日本叫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 我国自1978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以来,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有所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逐趋完善,更趋科学性,更趋实用性。 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 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三)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 1973年在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之后,欧洲理事会在丹麦斯特拉斯堡缔结了《半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同时,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经缔约国谈判通过的《技术标准守则》对商品质量检测合格评定、技术法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 由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性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 为此,经理事会成员国多年酝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 1987年3月正式发布 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之归纳、规范。 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予以贯彻,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 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1950 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 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 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 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 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 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 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 JIT—准时化生产 Kanben—看板生产 Kaizen—质量改进 QFD—质量功能展开 田口方法 新七种工具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 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 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 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 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 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 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第三方质 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990 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 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 为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 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2023-07-05 18:51:421

如何让管理的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自《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有100年的历程。回顾这百年历程,管理学科的发展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在科学理性、制度理性和道德理性三者之间寻求一种“最优解”。笔者认为其实质上是在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中寻求最佳融合方式。规范化也可以叫做制度化管理思想,其代表人物如亚当-斯密、泰勒、法约尔、马克思-韦伯-过程学派、数量管理学派等;人性化管理思想经历了罗伯特-欧文-艾伯顿-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弗洛姆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等不同阶段的继承和发展。管理就是追求二者的有机融合,建立人性化的规范管理机制。那么如何兼顾人性和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呢?本文拟探讨这个问题。一、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关系管理百年的发展是从亚当-斯密追求效率开始的,换言之,是追求管理的规范化。规范化管理是指企业依据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效率。企业规范化管理具备以下十个特征:决策程序化、组织系统化、奖惩有据化、业务流程化、管理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绩效考核定量化、措施具体化、目标计划化、权责明晰化等。当泰勒以及秉承他的思想的后继研究者如亨利-法约尔和韦伯提倡的科学管理因忽视人的基本需要而导致的劳动效率不高的弊端暴露无遗时,人们开始将研究的视线投向别处:社会因素及人的情感需要而诞生了后来的霍桑实验,以及后来的马斯洛、麦格雷戈、弗洛姆,他们对人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强调组织要进行人文关怀、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要。这就诞生了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所谓人性化管理其内涵就是管理从人性出发,在管理中应该尊重人性、体现人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在管理中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纵观百年管理思想的发展,从亚当-斯密到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无非都是在讨论的一个规范化和人性化的话题,综其目的就是找到两种管理的最佳点,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所以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的统一体。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人情化管理,更不是任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企业制度作为管理依据的,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真正实现管理人性化的基础和前提。人性化管理要靠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和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人性化。实质上二者就是管理的“道”与“术”的问题。管理的“道”是管理思想、总体战略和行为准则的概括和凝练,为人们提供思想原则和行为准则;从本质意义上讲,管理的“道”即是管理的人性化,是统领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从内心真正激发人的潜力的原则、理念,而管理的术讲的是方法、技术,它要求具体、量化、明确、及时、有效,它讲究具体的管理方法的运用。道与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管理的目的。二、道术有专攻:规范化和人性化不同的管理方式企业规范化追求管理的精细化、规划化、标准化、制度的完善化,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性和情感因素,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两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一)道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突出以人为本美国著名管理思想家丹尼尔-A-雷恩说:“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因而通过理解这些本性,就可以揭开迄今未探索过的心灵的秘密。”因此,仅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是不够的,人不是机器,不能完全受制于组织。任何好的企业理念与竞争战略,都需要员工来实现。而员工的态度与士气,决定了理念与战略的实现程度,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与竞争力。为此,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员工身心健康,确保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优秀的组织和企业始终秉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共创共建共享的管理原则,在关心员工上做出一系列的努力:比如在关心员工上,要积极提高员工饮食质量,建立健身活动室,组织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活动,培养员工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心理健康。在工作理念上,推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制定任何制度、出台任何措施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各方面需求,在实施管理中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2.推行参与管理,加强团队交流。在管理中要鼓励员工参与,坚持上下结合、员工参与,充分发扬民主,多方听取意见,确保决策科学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鼓励参与管理方式,广泛征集员工提案,寻找解决措施并给予落实。问题及时公开,各项工作阳光操作。将干群沟通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好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建立团队成员谈心谈话制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注重主动沟通、加强协调,充分讨论,统一认识。领导要带头提倡“群策群力”,不搞“一言堂”,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比如中石油吉林石化染料厂通过积极拓宽多种渠道为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提供方便,设立了包括“知厂情”、“议厂事”、“督厂行”专题栏目的厂务公开板,拓宽了工厂与员工沟通的渠道。3.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鼓励员工能力提升。日本学家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揭示,只有当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一致时,个人的能力才能发挥到最大。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告知员工组织的战略愿景,把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发展趋向一致,要在实践团队核心价值的过程中,让员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组织献计献策,在奉献中实现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有机统一;鼓励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培训福利,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和潜力。4.突出文化的凝聚作用。文化是团队建设的动力源泉,团队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吸引、约束、规范作用,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的无形约束和规范作用,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企业要积极创建企业文化,坚持把文化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持续创新生活,狠抓教育实践,在开发企业的同时开发员工心田。(二)术为用,实施规范化管理强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规范是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完善的人性化管理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管理流程为保障。1.制度标准化,措施具体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工作的保障,是执行到位的催化剂。规范的管理源自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措施。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标准化制度基础上的。比如麦当劳、肯德基,连油温、汉堡出售的时间限制这样的细节都规定的非常清楚,再比如宝洁公司,光分销系统的员工手册就有28页,对产品和销售做出完整和系统的讲解,并对销售人员的职责和管理详细规定,甚至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的方法因不同的情景就有十几种。这样明确、详细的规定保证了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经久不衰。2.决策程序化,执行规范化。再优秀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能执行到位也是空谈,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有清晰的管理流程。为此,企业要制定完备的决策程序,一切行为均按规章操作,决策快速、流程标准。比如日本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设备现场管理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6个步骤,以实现设备操作、整理规范化。3.业务流程化,控制过程化。组织运行要以流程的方式进行梳理,明确责任,按照业务流程定岗定编,明确奖惩激励措施。凡是跨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必须梳理成运行流程来管理,并明确界定每一个单位、部门和岗位在流程中的责任。在整个过程中主管和员工必须共同监控过程,建立完善的工作汇报制度,做好计划。以胜利油田海上采油队为例,海上采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采油、输油、注水、变配电、生活保障等人、设备、技术各个系统,他们必须协调运行、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平台的安全稳定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主管和下属要各司其职,共同担起责任。在生产管理上,该管理区将平台整体功能按系统分布、主要辐射范围和功能关系,独创管理模式,将整个管理系统划分为输油、机电、注水、技术、保障五个子系统,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构成一个上至平台经理,下至岗位员工的分工合理、层层负责、级级监控、运转协调的组织网络。4.绩效考核定量化,权责明确化。量化考核每一个岗位工作,考核要素和权重要体现贡献和企业发展。权利责任明确具体,保持相对稳定,达成共识。针对每个岗位,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全员素质。建立以岗位人员动态效绩考核为主体的保障体系,按照定岗定责的原则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按工作效绩取酬并且狠抓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和执行落地,推进实现工作考核内容指标化、工作考核要求标准化、工作考核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在具体的权责落实上,推行“关键要害装置管理承包制”,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责任体系,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三、道术结合:融合人性化与规范化制定不同阶段最优管理策略在管理学理论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习型组织、竞争优势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以及前述各个学派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推进,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在充分考虑人性的前提下设计制度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企业不同阶段,在管理上对人性化和规范化的要求的程度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讲,企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持续发展期。要建立的人性化的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实现二者的协同和融合,就要在不同阶段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依靠无缝隙的沟通协同制度,实现集体契约的最大共识,使管理更加高效、灵活、人性、规范和可持续。1.创业期:最优的管理应该是沟通全方位、关注核心业务规范化的管理。企业创业之初,企业组织和流程不正规,但由于目标一致和创业的激情,大家能高度团结,创业的核心人物能够对每个人施加影响,在管理制度中,要调动员工最大限度的参与,搜集员工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全方位沟通实现最大限度的集体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能够保证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规范即可,从而使得组织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转化为完成组织使命的活力和动力,使组织成员的事业成功汇集成组织事业的更大成功。为此,要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拓展情感沟通渠道,听其言、知其行,对员工的工作给予肯定赞扬,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在工作中充分施展其自身才干,促进企业兴旺发达。2.成长期:最优的管理是导入全面规范管理并考虑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最大限度的整合管理。在成长期,企业业务快速发展,人员大量增加,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仅靠人与人的信任和激情已经不够了,企业必须在关心员工目标发展和公司目标的契合的同时,着手企业全面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化是保证成果,夯实基础,保证下一步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成长阶段,通过满足员工身心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会激发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激发员工为企业的前途和生存献计献策,由此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任务目标就会得到落实。同时,最大限度地把组织的目标和成员目标共同凝聚在一起,并把这种契合的目标变成组织的规章制度,体现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组织目标、任务的要求。通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相一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员工提供及时的、更多的培训机会,实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增长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化。3.成熟期:最优的管理应该是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符合人性的且考核量化、奖惩有据,鼓励创新的民主管理。由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渐渐淡薄,企业组织和流程已经逐渐固化,流程运作规范,效率低下;部分企业因为不能持续管理创新由封闭逐渐走向衰退、灭亡,也有部分企业经过剧烈的业务变革和管理的优化走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流程作为基础,实现绩效考核的量化,决策符合程序,权责必须明确,管理行为要标准,达到愿景设计、沟通交流、授权支持、跟踪考核和酬赏兑现五个方面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要控制整个管理的动态过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共同将工作分解的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双方的监督,评估考绩及适时反馈不断地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一个组织的整体高效执行力。成熟期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化,企业成员更渴望公正,组织只有遵循公正的原则,才能取得组织内员工的共识和认同,使出台的各项措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进而顺利实施。特别是在关系到员工个人的绩效结果时,公正的考核制度使最大程度的员工受益,这种规范才能取得各利益集团的广泛支持和配合,这个时候就要求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开、公平。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切实从根本上、制度上保障企业绩效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考评结果的可靠性。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现、可观察、有时间限制,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体现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便于横向比较,须按照流程来制定奖惩激励措施,针对流程的最终效果来实施奖惩,而不是针对具体岗位个人来实施奖惩。4.持续发展期:最优的管理是实现文化的管理且考核量化、奖惩有据,鼓励创新的时期。持续发展期是一个企业各种管理制度成熟、运营规范而又有一定底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制度具体、规范、成熟且已经传承为员工的一种习惯,内化为员工的一种准则,企业实现了辩证吸收并优化外来的管理制度成符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完美效果,这个时期的最优的管理是实现文化的管理。首先应该给予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内部管理的灵魂,文化可以塑造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营造员工集体认同的氛围,可以形成无形的规范行为。这个时期更侧重于关爱每一个员工,努力营造出宽松、舒适、张弛有度的和谐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干群关系;要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务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通过文化的规范和导向能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总之,人性化的制度和规范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最终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的最大利益。正如李嘉诚所说:“将人情与制度管理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这是知识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
2023-07-05 18:51:531

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或丰田生产方式

? 一、未来的制造 从制造战略和制造管理的角度看,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管理己经成为各国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战略和管理改进的关键。世界级先进的精益制造与管理公司多年的实践说明,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必须从下列几方面展开: 正确理解精益方式的理念、原理、方法与工具,结合国情与企业的实际,利用精益的理念改造企业的文化成为精益的,并从人员招聘、使用、激励和培训多方面使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级员工都逐步成为精明强干的人才; 更多地关注学习与采样最新的精益技术、方法与工具; 把六西格玛法应用于企业,并利用六西格玛法跟踪企业精益方式的实施,向顾客提供高质量、"完美无缺"的产品与服务; 改造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精益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将供应链中多余的水份"挤出、拎干",造就一个能够支持企业精益运行的精益供应链; 利用横向对比获得的信息与数据有效地测度精益企业的业绩; 成功的关键是在学习研究精益企业案例的基础上引入精益管理专家实施精益管理。 二、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的工程界与企业界曾经掀起过"精益生产热",研究论文与书籍不少。但是,自主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很少,大量的是照抄照搬的" 二手货",缺乏对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正确的了解。对实施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准备不足。由于这个热潮包含了个别研究人员浓厚的想当 然成分的错误导引和实施者急于求成的"实践",造成了今大的后果--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了解、认识和利用JIT 哲理与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共识是丰田生产体系将成为替代大量生产方式与单件生产方式、21 世纪的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生产方式。例如,在MIT 上述著作中作者明确指出:" 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1 世纪的全球标准生产体系"。今天产业界已经提出"精益生产 /丰田生产方式是21 世纪的主导生产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学习与运用丰田生产方式。 近10 年我国与许多其它国家一样,对精益生产有着的某些偏见和错误的认识。Stuart Cramer 在其著作《管理百年》中指出,过去40 年(从20 世纪60 年代至今)西方汽车生产厂家总是落后(日本汽车厂家)一步,他们追赶的对象是日本的巨人--丰田公司。从理论角度看,精益生产没有任何创新性与革命性。事实上丰田生产体系/系统(或习惯称为精益生产)是建立在准时生产(JIT)、每个员工都对质量负责和价值流三个原则基础上。其本质是隐藏着戴明质量控制的灵魂与思想,即丰田公司采用的是戴明推行的质量管理基本原理。准时生产主张:基于盲目需求的汽车或其它产品的生产是没有用的,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一切浪费(损耗)是不好的,必须执行按照订单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准时制。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地纠正。在丰田生产体系中己经把新技术与技艺融入生产流程的分析、设计与再造和过程的连续改进中,使企业的知产权与技术优势蕴含在制造过程中。 2、"拉式生产方式"就一定比"推式生产方式"好? 在90 年代曾经流传过"拉式生产方式比推式生产方式好"的看法。诚然,丰田生产方式中一个重大的创建是提出拉式生产方式。但是,这一结论不符合生产实践的结果。约束理论(TOC)的分析说明,无论拉式方式还是推式方式都有自己应用的条件和运用范围,企业的任务是如何根据TOC 的分析结果灵活地确定选取那一种方式,而不是主观地"抬拉式方式压推式方式"。经过对比分析与研究可得出以下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点: 拉式方式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流的流动方向与物料流的流动方向相反,其生产计划的产量与实际的产量相同,可以实现零库存或少库存。 推式方式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特征正好与拉式方式相反,信息流运动的方向与物料流的运动方向相同,其计划的产量与实际生产的产量不同。因为,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利用中间库存(WIP)对生产线上相互关联的工作站(工作中心)间,特别是与瓶颈工作站之间的耦合交互作用,实现解耦,以消除或缓解耦合作用带来的麻烦。 所以,中国企业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去除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认真地把精益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适用的新技术和新管理同企业的顾客与资源条件融合,并落实于整个制造流程(过程)中,以形成企业独有、难于被竞争对手学习、模仿与窃取的竞争优势。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分社结合目前企业在精益生产方面所遇到的困惑,特邀资深外企高管杨申仲先生,编写了一本《精益生产实践》,书中汇集了大量可借鉴的企业实际应用管理图表,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采纳和参考性强。实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不可多得的好书,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法宝! 图书类别:生产技术管理 书名:精益生产实践 书号:978-7-111-30489-0 作者:杨申仲主编 出版日期:2010 年7 月 开本:B5 页数:312 页 字数:402 千字 定价:39.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外资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精益生产"这一管理概念的实践总结。 本书共分十章。从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精益生产的发展、精益企业与精益思想的统一、精益生产运营、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物料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精益设备管理、精益安全管理到精益财务(总务)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地和具体地实操性介绍。 书中汇集了大量可借鉴的企业实际应用管理图表,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采纳和参考性强。 本书可供广大企事业单位各层管理工作者参考、借鉴,对大中专院校管理专业的师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参考价值。 精益生产实践/杨申仲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ISBN 978-7- 111-30489-0 F273-53 策划编辑:沈红责任编辑:沈红 2010 年7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169mm×239mm·19.5 印张·402 千字 0001-3000 册 定价:39.00 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 第二节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 第三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第四节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第二章精益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单件小批生产 第二节批量生产 第三节精益生产方式 第四节精益生产原则 第三章精益企业生产与精益思想 第一节建立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第二节精益企业管理 第三节培育精益企业 第四节精益本质 第五节营造精益思想 第四章精益生产运营 第一节丰田生产核心解析 第二节生产运营管理 第三节作业工艺表(工程QC 表)与工序检验标准(检查成绩表) 第四节批次管理 第五节初物管理 第六节在制品管理 第七节生产能力展现 第八节生产计划及控制 第五章精益技术管理 第一节技术管理 第二节产品工艺管理 第三节新品开发 第四节技术工作流程 第六章精益品质管理 第一节品质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建立品质评价 第三节品质保证体系 第四节工艺品质管理表 第五节异常处理 第六节抽样检验 第七章精益物料、采购及供应商管理 第一节物料管理 第二节采购管理 第三节供应商管理 第八章精益设备管理 第一节现代设备管理 第二节TPM(设备)管理体系 第三节设备工艺布置 第四节设备状态管理 第五节设备诊断技术 第六节RBI 检验技术的应用 第七节设备、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和控制 第九章精益安全管理 第一节企业安全管理 第二节危险等级划分 第三节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精益安全管理方法 第十章财务(总务)管理 第一节财务(总务)管理制度 第二节年度综合计划预算 第三节财务工作流程及图表 第四节财务支出款项规定 第五节常见九种浪费 第六节岗位职权职责 第七节工作报告要求 参考文献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产品更新明显加快;生产成本急剧上涨;客户(市场)要求日益提高;企业(单位)的利润率一降再降,进入了"微利时代"。从经济发展来讲,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中国已进入深度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市场经济已从广度转变为深度,企业的生存机遇已明显下降;其二,企业已从单一制造转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或产品系列批量加大迫使企业去寻找新的突破;其三,产品利润空间已经严重萎缩,企业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成本、高工作负荷支撑企业运行力度明显下降。为了抓住当前市场机遇,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并实现企业成长所必须的积累,通过精益生产,逐步建立精益经营管理及思想,使产品生产周期再缩短5%~~10%;产品库存再降低10%~15%;生产效率再提高5%;不合格率再降低 10%等。精益生产与经营其本质就是追求效率和价值体现,即做同样的事情比对手做得更好,使企业不断提高实现市场要求的执行力! 精益生产的关键是:清除浪费、实现管理价值流过程,并降低或清除过程中的非增值活动,降低制造成本并支持拉动生产系统的实施。 本书通过大量生产实践案例,使企业更快地了解和应用国际先进管理方法。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广大企业经营者亟需一部系统讲述精益生产实践的专业管理书籍,以便指导当前工作。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外资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精益生产 "这一管理概念的实践总结。本书取材广泛,并由最新的企业管理资料以及实践应用的图表汇集而成。可供广大生产管理人员、企业领导参考使用;同时对于高等院校管理专业师生、工矿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也是一本颇有价值的参考培训教材。 本书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由杨申仲、徐小力、王亮、杨炜编写;第二章由杨申仲、杨炜、李秀中、王亮编写;第三章由杨申仲、陆泳凯、王枫、朱同裕编写;第四章由杨申仲、杨炜、李庆东、谭根龙编写;第七章由杨申仲、徐小力、王亮、朱同裕编写;第八章、第十章由杨申仲、徐小力、杨炜、陆泳凯、王枫、李庆东、王亮编写;第九章由杨申仲、徐小力、李秀中、杨炜、朱同裕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指正。 更有好书推荐: 图书类别:企业管理 书名:精益生产实践:任何规模企业实施完全宝典 丛书名: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 书号:978-7-111-25218-4 作者:(美)霍布斯著;周海鹏,柴邦衡译 出版日期:2009 年1 月 开本:B5 页数:228 页 字数:242 千字 定价:38.00 元 内容简介: 实施精益生产是制造类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书原作者在多个行业都有丰富的精益生产的实践经验,在书中完整叙述和说明了实施精益生产的策划、运行和维护各方面的细节。 本书内容共3 篇9 章,论述了精益生产的历史和现代应用;如何进行战略业务分析;理解你的产品、工艺和需求;具有连接和平衡工序的生产线布置及工位标识;看板策略;用看板系统管理创新;团队的建立;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的里程碑检查清单;对精益生产线进行管理。 本书可供制造业的企业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精益生产,并可作为精益生产实施的指导用书。
2023-07-05 18:52:031

考门是传销吗

不是啊 很正规啊
2023-07-05 18:52:156

管理百年 电子版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B9%DC%C0%ED%B0%D9%C4%EA&lm=0&od=0你自己选一个你最满意的吧~百度文库很不错,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2023-07-05 18:52:383

对精益生产的理解

仅供参考:精益生产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面对这样的先进生产方式,一定要把握好,精益生产已经受到了很多管理者的亲睐,有的已经开始在做了,取得的成果还是不错的,那么企业在做精益生产之前一定要对精益生产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精益生产,也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下面具体说一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程界与企业界曾经掀起过"精益生产热",出版了不少的研究论文与书籍,但是自主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很少,大量是照抄照搬的"二手货",缺乏对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实施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准备不足。由于这个"热潮"包含了个别研究人员浓厚的想当然成分与误导,与实施者急于求成结合的"实践"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了解和利用JIT哲理与精益生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实施"国际汽车计划(IMVP)"形成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曾经提及:"我们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的日本新技术(丰田生产方式)……",可是经过渲染后变成只有精益生产而不屑于丰田生产方式,误导了学习与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从其它国家学习与研究的结果转手学习、研究与运用精益生产。理论上,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体系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本的是丰田生产体系。现在的共识是,丰田生产体系将替代大量生产方式与单件生产方式,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生产方式。例如,在MIT上述着作中作者明确指出:"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0世纪的全球标准生产体系".今天产业界已经提出"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是21世纪的主导生产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学习与运用丰田生产方式。近10年中国与许多其它国家一样,对丰田生产方式抱有某些偏见和误解。StuartCrainer在其着作《管理百年》中指出,过去40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汽车生产厂家总是落后(日本汽车厂家)一步,他们追赶的对象是日本的巨人--丰田公司。从理论角度看,精益生产没有任何创新性与革命性。事实上丰田生产体系/系统(或习惯称为精益生产)是建立在准时生产(JIT)、每个员工都对质量负责和价值流三个原则基础上。其本质是隐藏着戴明质量控制的灵魂与思想,即丰田公司采用的是戴明推行的质量管理基本原理。准时生产主张:基于盲目需求的汽车或其它产品的生产是没有用的,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一切浪费(损耗)是不好的,必须执行按照订单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准时制。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纠正。这样,已经把新技术与技艺融入生产流程的分析、设计与再造和过程的连续改进,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蕴含在制造过程中。价值(Value)是一项财富、货物或服务(APICS,2002)。与价值概念相关的核心概念是:"价值不是企业能控制的东西,它存在于顾客的心里","人们会把真正的价值归结于什麽,是你不能命令或控制的"(英国《FT全球经济报导》)。因此,价值的附加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并非企业可以"命令"或控制的。2001年RichardB. Chase把价值定义为质量除以价格。基于价值的管理(VBM,Value-basedmanagement)是指满足顾客创造共享财富的概念。价值驱动的企业(Value-drivenenterprise)是一种在原材料转换成最终货物或服务中附加顾客规定效用的组织。价值链(Valuechain)指的是公司能够向顾客售出货物与服务附加价值而接受顾客支付的功能/职能(APICS,2000)。价值流(Valuestream)是创造、生产和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流动/过程。对于货物,价值流是由原材料供应、制造与装配和配送网络研组成。服务的价值流是由供应商、支持技术与人、服务的生产者和配送渠道构成。通过简单的商务或服务业网络可控制价值流(APICS,2002)。因此,应该把企业看作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统一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生产与供应过程,包括了所有相关的供应商和市场顾客群。由此可见,价值流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密切相关,是企业商务运作的重大革新领域。譬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实现了零售业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建立于获取竞争优势价值流的运作管理。因此,中国企业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丰田生产体系的相关理念和上述三条基本原理。同时,去除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认真地把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适用的新技术和新管理同企业的顾客与资源条件融合,并落实于整个制造流程(过程)中,以形成企业独有、难于被竞争对手学习、模仿与窃取的核心能力。一句话就是结合国情、企业实际学习、利用精益管理。注意事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之前,一定要先学习精益生产,要对它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样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精益生产,没有一个好的理解和感受是很难将精益生产做好的,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先进的方式来支持,企业也要正确理解和实施。
2023-07-05 18:52:553

哈佛商学院必读书籍!!

01- 国富论 亚当斯02- 经济学原理 曼昆0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0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05- 聪明的投资者06- 资本的秘密07-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08- 资本主义、社会主和民主主义09- 沸腾的岁月10- 管理百年11- 管理思想史12- 管理经济学13- 战略历程 亨利·明茨伯格14- 战略管理 汤姆森、斯迪克兰德15- 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16- 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17- 战略与结构 钱德勒18- 发现利润区19- 利润模式20- 竞争论 迈克尔·波特21- 蓝海战略22- 战争论2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24- 阿米巴经营25- 企业再造26- 组织行为学 罗宾斯27- 游戏颠覆者28-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9- 基业长青30- 从优秀到卓越31- 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32-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稻盛和夫33- 活法 稻盛和夫34- 光环效应35- 领导力36- 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37- 市场营销原理38- 营销管理 -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39- 战略品牌管理40- 消费者行为学41- 定位42- 品牌的起源43- 22条商规44- 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45- 引爆流行46-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47- 影响力48-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49- 人性的弱点50- 市场、群氓和暴乱 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51-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52- 定价圣经53- 公司理财 罗斯54- 财富的帝国55-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56-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57-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58- 兼并、收购和公司重组59- 丰田生产方式60-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61- 精益思想62-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63-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64- 世界经济千年史65- 白银资本66- 美国经济史67- 日本商业四百年68-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69-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70-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71-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72-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73- 国富国穷74-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75- 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76- 集装箱改变世界77-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78- 技术元素79- 黑客与画家80- 免费:商业的未来81- FACEBOOK效应82- 移动浪潮83- 世界是平的84- 大数据时代85- 撬动地球的Google8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87- 金字塔原理88- 专业主义89- 黑天鹅效应90-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91- 旧制度与大革命92- 长尾理论93- 论语与算盘94- 门口的野蛮人95- 孙子兵法96-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97- 华尔街之子 摩根98- 赢99- 君主论100-毛泽东选集
2023-07-05 18:53:322

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

仅供参考:精益生产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面对这样的先进生产方式,一定要把握好,精益生产已经受到了很多管理者的亲睐,有的已经开始在做了,取得的成果还是不错的,那么企业在做精益生产之前一定要对精益生产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精益生产,也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下面具体说一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程界与企业界曾经掀起过"精益生产热",出版了不少的研究论文与书籍,但是自主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很少,大量是照抄照搬的"二手货",缺乏对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实施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准备不足。由于这个"热潮"包含了个别研究人员浓厚的想当然成分与误导,与实施者急于求成结合的"实践"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了解和利用JIT哲理与精益生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实施"国际汽车计划(IMVP)"形成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曾经提及:"我们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的日本新技术(丰田生产方式)……",可是经过渲染后变成只有精益生产而不屑于丰田生产方式,误导了学习与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从其它国家学习与研究的结果转手学习、研究与运用精益生产。理论上,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体系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本的是丰田生产体系。现在的共识是,丰田生产体系将替代大量生产方式与单件生产方式,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生产方式。例如,在MIT上述着作中作者明确指出:"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0世纪的全球标准生产体系".今天产业界已经提出"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是21世纪的主导生产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学习与运用丰田生产方式。近10年中国与许多其它国家一样,对丰田生产方式抱有某些偏见和误解。StuartCrainer在其着作《管理百年》中指出,过去40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汽车生产厂家总是落后(日本汽车厂家)一步,他们追赶的对象是日本的巨人--丰田公司。从理论角度看,精益生产没有任何创新性与革命性。事实上丰田生产体系/系统(或习惯称为精益生产)是建立在准时生产(JIT)、每个员工都对质量负责和价值流三个原则基础上。其本质是隐藏着戴明质量控制的灵魂与思想,即丰田公司采用的是戴明推行的质量管理基本原理。准时生产主张:基于盲目需求的汽车或其它产品的生产是没有用的,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一切浪费(损耗)是不好的,必须执行按照订单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准时制。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纠正。这样,已经把新技术与技艺融入生产流程的分析、设计与再造和过程的连续改进,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蕴含在制造过程中。价值(Value)是一项财富、货物或服务(APICS,2002)。与价值概念相关的核心概念是:"价值不是企业能控制的东西,它存在于顾客的心里","人们会把真正的价值归结于什麽,是你不能命令或控制的"(英国《FT全球经济报导》)。因此,价值的附加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并非企业可以"命令"或控制的。2001年RichardB. Chase把价值定义为质量除以价格。基于价值的管理(VBM,Value-basedmanagement)是指满足顾客创造共享财富的概念。价值驱动的企业(Value-drivenenterprise)是一种在原材料转换成最终货物或服务中附加顾客规定效用的组织。价值链(Valuechain)指的是公司能够向顾客售出货物与服务附加价值而接受顾客支付的功能/职能(APICS,2000)。价值流(Valuestream)是创造、生产和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流动/过程。对于货物,价值流是由原材料供应、制造与装配和配送网络研组成。服务的价值流是由供应商、支持技术与人、服务的生产者和配送渠道构成。通过简单的商务或服务业网络可控制价值流(APICS,2002)。因此,应该把企业看作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统一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生产与供应过程,包括了所有相关的供应商和市场顾客群。由此可见,价值流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密切相关,是企业商务运作的重大革新领域。譬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实现了零售业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建立于获取竞争优势价值流的运作管理。因此,中国企业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丰田生产体系的相关理念和上述三条基本原理。同时,去除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认真地把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适用的新技术和新管理同企业的顾客与资源条件融合,并落实于整个制造流程(过程)中,以形成企业独有、难于被竞争对手学习、模仿与窃取的核心能力。一句话就是结合国情、企业实际学习、利用精益管理。注意事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之前,一定要先学习精益生产,要对它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样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精益生产,没有一个好的理解和感受是很难将精益生产做好的,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先进的方式来支持,企业也要正确理解和实施。
2023-07-05 18:53:521

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公司介绍

重庆信托成立于1984年,一度濒临破产。2002年首次重组改制,获得重生,但因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公司发展依旧步履蹒跚,在公司经营团队以及全体员工的艰苦创业下,公司逐步走出了困境,在05年底还清了所有历史债务。从06年起,公司轻装上阵,积极发展主业,信托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连续4年经营利润超过5亿元,并在2010年底完成了第三次增资扩股,资本实力跃居全国同行前列,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重庆市一家重点地方金融企业和西部最大的信托机构,重庆信托始终秉承“受人之托、诚信第一;代人理财,赢利为本”的信托理念,围绕“立足重庆,放眼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着力改善民生”的经营思路,坚持“客户至上、诚信谨慎、创新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为重庆城乡统筹和“五个重庆”建设募集资金、尽心帮助老百姓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企业价值。尽管过去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重庆信托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继续高举科学发展大旗,奋勇开拓,不断前行,致力于把重庆信托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资产管理百年老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受益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强劲崛起,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受益于重庆信托人的不断坚持和努力,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国资委、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重庆信托的未来一定更加辉煌!
2023-07-05 18:54:011

张瑞敏的水式管理哲学具体包括什么?

水式管理哲学总共应用于三个层面:战略与组织层面:在组织的管结构上去中心化,取消繁冗复杂的层级关系,在组织结构上改造升级,打破组织边界走平台化转型之路。张瑞敏在为湖畔大学讲授《管理百年》课程中提到的“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就体现了无界的思维方式,在此指导下,平台以共享,协作的形式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极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管理与商业模式层面:张瑞敏开创性的提出海尔的员工是具有决策权,用人权,和薪酬权的“自主人”。该思想集中体现了张瑞敏的水式管理哲学中自由的思维方式,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为此海尔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吸引全球创客的平台。心智模式层面:张瑞敏提出,“物联网时代是情景感知的,个性化定制的体验迭代”。以连接的思维方式将技术思维应用于管理,可以指导企业建立物联网时代下万物互联的心智模式。
2023-07-05 18:54:141

品质管理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3个阶段。1、不让不良品出厂→ 依靠检查的品质保证2、不制造出不良品→ 依靠工程管理的品质保证3、不企划不良品→ 依靠源流管理的品质保证只有经过买方同意,企业才能获得一定的利益。因此,不应缺少必要的生产和销售技术,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等。正确、经济地建立符合顾客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因此,如前所述,为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常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有必要寻求更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样的活动称为品质管理。扩展资料:品质管理成功条件:1、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专业质量控制技术人员。3、开展质量管理和普及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4、运营商有效标准化运营的能力。5、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6、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质管理
2023-07-05 18:54:224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1.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2.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3.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2.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1.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2.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3.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2023-07-05 18:54:396

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标语

  导语:在项目施工中,为了使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尽可能发挥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每个生产人员的安全,我整理了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标语,欢迎阅读;   1、 建优质工程,树千秋丰碑。   2、 创文明城市,建文明工地。   3、 为百姓造福,让世界通达。   4、 安全、优质、快速、高效。   5、 构筑大交通,美化全社会。   6、 这里是我们的家园,请善待她!   7、 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8、 建设畅通工程,造福广大市民。   9、 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   10、 强化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口。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12、 抓管理,重质量,促工期,保安全。   13、 寒霜偏打无根草,事故专找懒惰人。   14、 爱岗敬业争贡献,求真务实创一流。   15、 四海为家苦中乐,浇注精品树丰碑。   16、 创一流工作业绩,树立交通文明新风。   17、 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   18、 精心组织,文明施工,建市民满意工程。   19、 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工地,创文明城市。   20、 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科技求发展。   21、 架桥筑路福泽天下,挥汗作雨回馈人民。   22、 "再提高、上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3、 精心设计是工程质量的灵魂,规范施工。   24、 严格贯彻执行《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   25、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   26、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27、 努力创新,精心施工,务实合作,诚信百年。   28、 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创一流。   29、 争一流,凭信誉拓市场。创精品,以质量求发展。   30、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31、 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优质的产品,热诚的服务。   32、 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用户的需求,我们的追求。   33、 亲人对你最大的期盼是安全,工程对你最高的要求是质量。   34、 献一流产品,树一流形象,创一流管理,促一流效益,育一流人才。   35、 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严格监理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政府监督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36、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   37、重质保量争先锋,齐心协力创佳绩。   38、建设优质工程,创造优良信誉。   39、施工安全不离口,规章制度不离手。   40、勇于跨越,追求卓越。   41、质量,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灵魂。   42、创文明工地,建精品工程。   43、安全不能有瑕疵,质量必须没毛病!   44、青银改扩建,让我们再出发。   45、梦想,是用来实现的!   46、沟通互勉共进,自勉求能求精。   47、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48、明责任、服管理、高标准、保质量。   49、明责任,抓质量,重安全,力创辉煌。   50、戴安全帽是种时尚,我要引领!   51、我是大桥人,我骄傲,我自豪。   52、众志成城,勇创辉煌。   53、提高技能,保障生产。   54、工地是我家,文明施工靠大家。   55、西北铁军铸精品工程,宁夏公路为民保畅通。   56、用数据说话,按规范办事,做精品工程,展青银风采。   57、创文明工地,建精品工程。   58、精心施工保质量,消除隐患保安全。   59、用青春的力量践行中国梦!   60、贺兰山下,铁建雄狮倚天抽剑厌难折冲,展标准化管理百年风采。   61、以安全之尺,量责任之心。   62、心凝聚在一起,梦想就能实现。   63、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64、誓为先锋,勇创佳绩。   65、安全面前无小事,工作之时须谨慎。   66、一带一路,构建战略支点;文化塑形,提升企业内涵。   67、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68、工程建设事无巨细,保质保量安全第一!   69、安全是块金,步步要小心。   70、大桥局儿女齐心协力,青银改扩建再创辉煌。   71、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企业发展。   72、凝聚四方力量,创建优质工。   73、最美大桥人,共圆大桥梦。   74、精心管理建精品,与时俱进创辉煌。   75、梦想因行动成真!   76、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   77、大桥精神传天下,艰难险阻都不怕。   78、母亲河畔,青银项目横刀立马不避斧钺,数规范化施工千载风流。   79、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   80、勤奋打造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81、众志成城抗,中国铁建强!   82、项目在一谋划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
2023-07-05 18:55:001

信托公司哪家比较靠谱啊?

1.平安信托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9日,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国平安在香港联交所(2318.HK)和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整体上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六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130亿元。2.重庆信托成立于1984年,国有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知名地方金融企业和西部较大的信托机构,致力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资产管理百年老店,为国有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06年起,公司轻装上阵,积极发展主业,连续4年经营利润超过5亿元,并在2010年底完成了第三次增资扩股,资本实力跃居全国同行前列,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中融信托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是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秉承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投资理念,依托专业的资产管理和投资研发团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投融资解决方案,并专注于为公司的投资者创造价值,推动建立理性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公司重视发展信托本源业务,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与国民财富增长作出贡献。4.中信信托以信托业务为主业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信托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为主营方向,公司前身是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2007年,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名称变更为“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00亿元,股东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和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5.民生信托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3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进行重组。2013年4月16日,公司完成重新登记,并于4月28日重新开业。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70亿元,由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控股。6.华信信托HUAXINTRUST成立于1981年,国内知名风险管理信托公司,专注于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固有业务为主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经中国银保监会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目前辽宁省较早的一家信托公司。2017年末,华信信托净资产近120亿元,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列地区和全国同业前列。7.华润信托始于1982年,华润集团旗下,历史悠久/较具实力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定制化和差异化金融解决方案。华润信托注册资本人民币60亿元,股东分别为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8.中铁信托CRTC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以金融信托为主营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资本50亿元。2008年12月,经四川银监局批准,公司正式更名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9.上海信托成立于1981,年国内较早成立的信托公司,提供专业的理财方案与服务,国内信托行业业务品种齐全/产品服务体系完备的专业投资机构。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亿元,在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地位。10.兴业信托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注册地为福建省福州市,现有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亿元,是我国较早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信托公司。截至2017年末,兴业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11325.51亿元,是我国大型的信托公司之一。
2023-07-05 18:55:1310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 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美国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制成的军装基本符合士兵体裁的要求。 后来他又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转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 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广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才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工生产急剧发展,尽管大量增加的检验人员,产品积压待检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又不得不进行无科学根据的检查,结果不仅废品损失惊人,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武器弹药的质量事故,比如炮弹炸膛事件等等,对士气产生极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政部门随即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Z1.3《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五十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我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五十年代以来,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论”,主张改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重 视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保姆。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六十年代以来,菲根保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车所接受,在运用时各有所长,在日本叫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我国自1978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以来,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有所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逐趋完善,更趋科学性,更趋实用性。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三)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1973年在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之后,欧洲理事会在丹麦斯特拉斯堡缔结了《半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同时,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经缔约国谈判通过的《技术标准守则》对商品质量检测合格评定、技术法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由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性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为此,经理事会成员国多年酝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 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之归纳、规范。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予以贯彻,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1950 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 JIT—准时化生产 Kanben—看板生产 Kaizen—质量改进 QFD—质量功能展开 田口方法 新七种工具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 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 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990 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 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2023-07-05 18:55:484

上海理工大学mba怎么样

上海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隶属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商科教育百年传承 工商管理再铸辉煌我校的商科教育,起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拥有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商学院;以传承百年工科教育为基础,在国内最早设立系统工程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我校MBA教育起步较早,在1981年就和美国、加拿大高校合作,举办了为期19个月的全英文授课MBA项目。1983年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发表专题报道,认为“此举开创了中国MBA教育的先河”。我校还早在1994年,就和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展了长达10年共七期的高级经理培训。管理学科体系完备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上海理工大学是以工科为主,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市属重点建设高校。起步于1979年的“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拥有很强的学科实力。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分析与工程”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六大学科群”之一,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学校拥有“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光学仪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光学工程”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和“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落实国家MBA发展战略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也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大量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研究生教育责无旁贷,尤其是作为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重点的MBA教育更是如此。我校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工程和商科教育历史和实力的百年名校,从落实国家关于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出发,结合学科优势,准确定位,积极推动MBA项目的发展。发展思路我校MBA项目的发展思路是 “社会需求出发、突出学科特色、稳健和谐发展”。社会需求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科特色——结合自身工程与管理交叉的学科优势培育复合型人才,着力提升学生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整合推进行业MBA项目。稳健和谐发展——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建设是我校MBA项目发展的永恒动力。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规模的稳步增长。
2023-07-05 18:56:032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有什么特征?

质量管理的涵义关于“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这一术语的含义有着不尽一致的表述: u2022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 u2022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编辑]质量管理的发展史[编辑]1.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 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编辑]2.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编辑]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编辑]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美国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制成的军装基本符合士兵体裁的要求。 后来他又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转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广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才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工生产急剧发展,尽管大量增加的检验人员,产品积压待检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又不得不进行无科学根据的检查,结果不仅废品损失惊人,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武器弹药的质量事故,比如炮弹炸膛事件等等,对士气产生极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政部门随即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Z1.3《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五十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五十年代以来,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论”,主张改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重视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六十年代以来,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在运用时各有所长,在日本叫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我国自1978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以来,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有所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逐趋完善,更趋科学性,更趋实用性。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编辑]3.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1973年在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之后,欧洲理事会在丹麦斯特拉斯堡缔结了《关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同时,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经缔约国谈判通过的《技术标准守则》对商品质量检测合格评定、技术法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由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性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为此,经理事会成员国多年酝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之归纳、规范。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予以贯彻,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编辑]质量管理百年历程(详细)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u2022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u2022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u2022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u2022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u20221950年代 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u2022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u2022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u2022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u2022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生产、Kaizen—持续改善、QFD—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u2022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u2022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u2022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u2022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u20221990年代末 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2023-07-05 18:56:101

什么叫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①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②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③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关于质量的概念包括对社会性、经济性和系统性三方面的认识。①质量的社会性: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②质量的经济性: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③质量的系统性: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特点的使用系统。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 质量管理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大的进步,烽火猎聘总经理说。统计质量管理着重于应用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发阵预防性管理作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然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许多过程、许多环节和因素相关联,这不是单纯依靠统计质量管理所能解决的。全面质量管理相对更加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质量管理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过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1950年代 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 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 JIT—准时化生产 Kanben—看板生产 Kaizen—质量改进 QFD—质量功能展开 田口方法 新七种工具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1980年代 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 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990年代末 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2023-07-05 18:56:291

卡佩兰的护肤品能用吗?

如果你的皮肤对这个品牌的化妆品不过敏的话就可以使用。
2023-07-05 18:56:396

有哪些好看的书值得推荐?

《三国演义》、《穆斯林的葬礼》、巴金的《家》《春》《秋》、《平凡的世界》、《一句顶一万句》、余华的《兄弟》、《活着》、……汪国真的诗集、席慕蓉的诗集、泰戈尔的诗集、……《夏梦狂诗曲》、《你是我不能说的秘密》、非烟作品系列《绝色倾城》、夜凝夕的作品、蓝白色的作品、《十年一品温如言》、《许我向你看》……《德川家康》《源氏物语》虽然是日本的文学作品,但还是不错的,还有东野圭吾的一系列推理小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简爱》、《呼啸山庄》、《福尔摩斯探案集》、《暮光之城》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教父》、……
2023-07-05 18:5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