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观音洞在贵州城南油榨街左侧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游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楼高耸。康熙时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称:“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烛,可达都匀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贵州省政府正式组织人员入洞勘察,深至十余米处,即顽石凝聚,坚不可入,陈恒安特撰《观音洞开掘纪实》一文,说集工挖掘,无路可通,断定所谓远通都匀之说实属臆造。
(或许你看到上面的叙述会很感失落。但我想其实这也只能说明历史记载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或许并不是在这里,而并不能排除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我又帮你找到一些资料,你可以参考下。)
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清康熙年间,江阴人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有贵阳观音洞之如是记载:“观音洞深五百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炬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方绍宗),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宽敞,愈入愈窄,止可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弘,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鼓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1569),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行十余里,则不复广矣。竟行九日半始得达后洞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究麻地方。再五里,即苗□中矣。”
这是一条奇闻!从贵阳可经过溶洞一直到达都匀东境?陈鼎记录竟是如此的具体,于是两百多年来,远近流传,引诱无数的好奇者前去探索,但是都无结果。难道这是作者在开一个《桃花源记》似的玩笑?但人们还是这样认为:宁可信其真,不想信其无。民国年间,张其昀编撰中学地理教科书附录了该文,蜀人但懋辛则将文章镌刻在位于贵阳市油榨街的许马山观音洞洞口石壁上,形成摩崖,谜底就留给后人去考查,这是民国二十三年的事情。
二、“挖麻洞”之谜
据史料记载,从贵阳市油榨街观音洞入口,沿东南方向蜿蜒500余里可达都匀的挖麻洞。清《黔南丛书》第二集记载:明朝明期,有位名叫方绍宗的人,曾经穿洞而过。清康熙年间,江阴县人士陈鼎,也漫游过此洞。
陈鼎为清代贵州巡抚,江苏省江阴县人。他在《黔游记》一书中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敞,愈人愈窄,止要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70里,举炬四照,则无涯矣。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一泉,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今杭州市)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淳,字画遒劲,大可爱是,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人陈鼎,亦于此煮泉。
行十余里,则不复旷荡矣。竟行九日半,始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挖麻地方,再五里,既苗樊中矣。”
陈鼎在游记中叙述游过镇远府诸葛洞、华严洞、白云洞;黄平飞云洞(崖);兴隆大风洞、云溪洞;平越府(今福泉)竹王祠、葛镜桥、仙影岩;贵定母珠洞、古洞;龙里留人洞;贵阳黔灵寺;长顺白云山、碧云洞;铜仁梵净山等15个洞穴景观和一批名胜古迹,其中有14个洞穴至今依然存在,游人可揽,唯独他记述的都匀府之东的“挖麻洞”,不知今在何处。都匀附近的洞穴较多,有人说是尧林洞,仙人洞,有人说是摆楠洞,也有人说是谷江洒畔的翁麻洞。但这些洞穴据探行者称都没人到达过贵阳观音洞。“挖麻洞”至今成了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世界洞穴之谜。
几百年前,古人方绍宗、陈鼎先后仅依靠火把走通贵阳至都匀的挖麻洞,行程500余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虽然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已使“挖麻洞”隐去其“庐山真面目”,但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挖麻洞之谜将会被揭开,自然界将给我们一个惊喜。
三、谜一样的五百里观音洞
五百里观音洞,这名称可真使人咋舌称奇,当然,它是因清代康熙年间陈鼎在《黔游记》中的记载而得名。
陈鼎在《黔游记》中曾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乘七曰炬,可达都匀。从来少有人穷其穴者。明(代)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初里宏敞,愈入愈窄,可容一身,若行者十余里,乃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驾高轩矣。(洞)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也。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泓,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漓,字画遒劲,大可爱人,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陈鼎亦于此煮泉。"行十里,则不复旷荡矣,竞行九日半,得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空麻地方,再五里即苗夔中矣。”
因对陈鼎《黔游记》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是否存在的说法不一致,所以本人对此并未在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使我对这个经贵州省政府和龙里县政府曾经组识数人在贵阳市通往贵定县的古驿道上,历经61天的找寻而毫无结果的“五百里观音洞”而兴趣大增。
那是1998年春节,我来到距贵阳20公里的龙里县谷脚缜一个名叫王关村的地方访亲。酒足饭饱之余,围坐在火塘旁,亲朋好友就天南地北,从古到今的摆起了龙门阵。闲聊中,一个年约80余岁的老翁给我们摆谈起他在60年的一次经历,当时为躲土匪,曾在当地一个名叫“风洞”的岩洞里转了四、五天,靠着火镰和洞中的枯枝,才和另一名伙伴九死一生地爬出洞口。听他讲述在洞中的经历,除了与陈鼎的《黔游记》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外,其中他还讲到洞中还有一个三个脚带耳朵的铜锅,因饥饿无力只好作罢,当时他们还以为是熬硝盐的丢在里面的。和他一块出洞的伙伴,不知是何原因,出洞不久就生病死了,而他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病得死去活来的。为此,乡邻们都说他二人在洞中可能遇上了“山魈”(当地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问起风洞名称的来历,才知道由于在岩洞口都能听到洞内的风声。村上人就称之为“风洞”。
一提起风洞,大家的话题就打开了,一个说他年青时打猎,曾经追捕一头被打伤的岩羊进入过风洞,由于不了解洞中的情况,他似进洞数百米就不敢再往前走了……
另一个说,他家养的一条狗也是因为追一只野兔进入风洞后,就再也设出来。
趁着酒兴,大家起讲越有劲,从“风洞”的故事又讲到了“王关”村地名的来历。
王关村,是古代从龙里通往定番(惠水县)的古驿道上的一个关卡,因村里人皆姓王,故而称之。据村里现存的王姓族谱中的记载:“黔南军民府属龙里卫千百户指挥王氏起祖,原藉江南徽州休宁县王家村人氏,因明洪武年间开辟黔疆,奉调来黔征剿蛮夷有功,蒙发往(龙里谷脚)乌(巫)山谷眼(远)安插苗民,建立王官屯田,有事为军出征效用,无事屯田为业……。”从中可以基本认定,王官(关)应是当年通往定番(惠水县)、罗甸的交通要道。
王关村曾是否属明清时通往南部的交通要道,1995年出版的《龙里县志》中记道:“……(三)南部驿道……经过境内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弯多被徒,修筑标准较低,利用价值不高,废弃年代较早,几不为今人所知……。”
根据亲友的摆谈和原先我所查阅到的上述资料,使我产生了一种假设;如果当年的陈鼎是沿着这条早己被人们遗忘了的龙里南部驿道行进,王关的风洞是否是当年陈鼎《黔游记》中“五百里观音洞”呢?这个假设能成立吗?
丛着对风洞可能是当年的“五百里观音洞”的浓厚兴趣,数日后,我与好友带上摄像机、照像机和照明器材,从距贵阳24公里的龙里县谷脚镇下车后,踏上了通往王关的道路,去探寻假设中的“五百里观音洞”。
从谷脚镇到王关村寨,除了翻越几道起起伏伏的山梁,实际上就是从山脚爬到山顶。
走在弯弯曲曲凸凹不平的曾经是古驿道的石板路上,除了偶尔被飘过来的云彩半遮半掩的大青山山峦外,沿途却只看见从经历了千余年的巫山岩画大坡到大青山之间依稀可辨的古墙垣和烽火石碉的遗迹,闲聊中,同行的乡亲告诉我们;这儿曾发生过多次争斗,特别是清朝同治年间,清军首领赵德光趁苗民起义军不备,从贵筑(阳)自王关小路突入县年,偷袭己占领了龙里县城的苗民起义军,双方在此来来往往地交战拾数天以及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从王关小路越过巫山峡谷,占领倪儿关后堵击蒋介石从云南调入贵州的增援部队的战斗故事……
在乡亲绘声绘色的交谈中,眼前依稀可见的残垣和弯蜒曲折的山道,是乎呈现出当年一幕幕有声有色和激动人心的故事情景,真是金戈铁马、悲歌慷慨、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在老乡的带领下,翻过一道道被泥土掩盖的青石板残路,越过一丛丛的竹林灌木,我们来到那让人神秘莫测的“风洞”旁。站在洞口,只见洞口的下面己被当地的村民用石块砌成一堵墙,以防止小孩由于好奇走进洞内而发生危险。洞的上部己被一些不知名的树丛和藤蔓遮掩着,如果不里老乡的指尘点,根本就不知这是个山洞。
一靠近洞口,就可听见从洞中传出一阵阵的风声,根据常识判断,这个洞一定会有出口,不然哪儿会有这么大的风声呢?站在残缺的古驿道上,看着四周山坡上屋垣的残迹,心里顿时涌上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这就竟会是让我心往神驰令人神往的“五百里观音洞”吗?
在王关村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了寻找五百里观音洞的冒险活动。
初进洞时,正如《黔游记》中所记载的一样,我们都是侧身行进,有时还要从低矮的窄缝中双手着地才能爬行。因溶洞狭窄昏暗,还要顾及安全,所以就无法欣赏洞内的景观。随着溶洞越来越宽敞,这时,我们才有时间和兴致用有限的照明去观察四周的溶洞景观。
在灯光的照耀下,只见各种差参不齐的石笋、石柱和类似各种动植物造型的钟乳石错落有致地巧列其间,数棵高达几十米的钟乳石柱如中流砥柱直擎洞顶,溶洞上似片片云朵钟乳石飘荡在天顶,举目四看,有的钟乳石形如各种各样的野兽似窥如踞,两壁间有向下如吸水的蛟龙,各种大小不一、雄浑纤细水流状的瀑布般的石幔张挂其间,相互映衬,更觉大自然的奇妙与神秘,整个洞厅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走进了一座立体的画廊。奇怪的是在叮叮咚咚的滴水声中,脚下却有一条约4 ~ 5米宽但很干燥的泥土沉淀路。此时虽然听不到呼呼的风声,但却能感到风的存在。顺着平坦的土道,随着移动的灯光,走马观花的观赏了几公里的溶洞景致后,接着出现在眼前的可不是前面那种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的溶洞奇景。而是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地躺着许多倒塌下来的巨大的钟乳石柱残骸,大如巨象,小如桌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当我们吃力地在石柱的间隙行走时,又惊讶地发现,在一些断裂的石柱上,又布满了许多高低不一的、大大小小的但高度不超过5厘米的似蘑菇如银耳的石乳。在灯光下,除别致的造型和晶莹剔透的视觉外,小巧玲珑得使人爱不释手。穿行在这杂乱无章的缝隙里,还得不时的提醒后行的同伴,可别忘了放“标志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穿行,我们终于走过了这个令人讨厌但又让你惊奇的“乱石区”。路又能越来越窄,我们又像刚进洞时那样慢慢的前进,但岔洞也逐渐的出现,这些岔洞除了平行的,有些地段还是双层的,甚至有三层、四层的,这些大小不一样的岔洞口,就象一个个张开大嘴的怪兽,正等送进口中的美味。此时此刻,在静寂的黑暗中,心里由衷的敬佩陈鼎老先生当年独闯“五百里观音洞”的非凡胆识。经同伴的提议,我们将手中蜡烛点燃,一个紧跟一个,顺着风向,终于走出了这一群张开大口,准备随时吞蚀我们的“恐怖区”。嘿!真奇怪,刚进洞口时的干燥泥道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脚下,宽敞平坦得真可以并排行驰两辆大型的汽车。但周围的洞壁却平淡得没有值得一看的景致,可是大家的兴致还是很高,却十分仔细地查找着所经过的地段,希望能发现任何一丝一毫的痕迹,来证实此洞是否是史书上记载的“五百里观音洞”,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当然是一无所获,没有任何的迹像表明,这里曾经有人闯入。这时,前面突然传出欢呼声,噢,原来是又一个更大更宽敞的洞厅又出现了。后面负责放“标志线”的同伴说,他手中长达40公里的标志线已经全部放完,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忘了带干粮,看来只好打道回府了。同伴建议何不如休息一下,就在附近探寻,拍一些资料带回去不枉此行。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观察我们心目中的所谓的“五百里观音洞”。
当我们用亮程可达百余米的由贵阳矿灯厂捐赠的2盏矿灯直射洞顶时,80余米高的溶洞顶倒悬着无数条像极光一样的钟乳石幔,其中有一幅宽达十几米的半透明的石幔犹如帷幕一样从数十米高的洞顶垂下,离地仅不足一米。两棵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直抵洞顶,旁边的石钟乳丛生,雪白可爱。用于敲打石幔,就会发出如铜钟浓厚雄壮的响声,如果一个懂音律的专家来敲打石幔不同的部位,或许会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为了不迷路,每隔一段距离,我们就放置一棵燃烧的蜡烛。当我们绕过石幔,发现有一个数米宽但不知多深的四周被钟乳石堆得象莲花一样成簇的水潭,潭水非常清透,叮叮咚咚的水滴不时地从洞顶落入潭中,激起阵阵涟漪。溶洞内的石钟乳,有的象巨龟、有的象孔雀、有的似巨狮、有的如观音、有的如武士……。紧接着我们又发现了形状非常壮丽奇特的溶洞景观:有的如层峦叠嶂的高山,有的如弯曲的雪山峡谷、有的如流淌的冰川,高入云天的石柱,透过山川,还可以看到田舍、乡村和道路……。在摇曳的烛光下,这些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有的白得似寒宫的雪雕,黑得如乌釉古陶壁金山,浅紫、淡黄浸杂间其。
当我们顺着“标志线”,背着全是划痕的摄影器材走出洞口,已是当天深夜4时。村寨的乡友们正准备天亮后进洞去搭救我们呢,虽然我们的此行比不上省政府与龙里县政府联合探洞小队的经历。可想而知,如果不是陈鼎的“虚构”,这《黔游记》中的五百里观音洞具有多么神奇的魅力啊,这真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谜一样的“五百里观音洞”,你究竟在哪儿?
四 都匀发现世界罕见溶洞群 洞中走10天可到贵阳
金羊网 2002-05-23 08:38:06
www.ycwb.com
新快报讯 (文隽永)中美洞穴考察团在贵州都匀境内发现世界罕见的溶洞群奇观。
据介绍,该溶洞群主要集中于墨冲、凯口、石龙及平塘、独山等地,方圆数十公里,是由第二、三次造山运动断裂形成的,大小洞穴有数百个,仅墨冲境内有50多个,其中桃园洞和白云洞闻名遐迩,我国著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寻访过此洞,当地人把桃园洞称为“国家洞”(意思是可容纳“一个国家”)。
据《黔南丛书》第二辑记载,曾有人从观音洞进洞,走了近10天竟走到贵阳,这组溶洞群交织一起,互相通连,大多数保存完好。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地理学有说:世界上最长的洞是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由255条地下通道组成,总长超过240公里。
....这是人所共知的
....但是
....先听我说个小故事:
....1988年,我在贵阳市读书,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森林公园(注意,是贵阳市的森林公园),我起床晚了,没跟上队伍,还有个同班小妹妹跟我一样,等我俩赶到公园旁边,找不到公园门口,正一路寻找公园大门入口时,看到一条幽径,向山上蜿蜒曲折,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观音洞...贵阳市文物局...一九八二年(好像是这个时间)”。
....因为好奇,我俩顺路而上,信步来到半山一座象教堂一样的楼房前面,四周一片死气沉沉。上前拍门,没有反应,再拍亦空余回响。这房子是路的尽头,我们脑袋里面就一个问号--洞在哪里?
....四周转转,楼房有个后院,但是两边的围墙都是镶嵌在后面的山崖上的,整个房子就像是半山崖壁突兀出来的一样,太奇怪了。还好围墙不算高,我先让妹妹踩着我肩膀上去以后又自己攀了上去,围墙上果然看见院后的崖壁上豁然一个黑乎乎的洞口,下来围墙先是敲打房屋的后门,一点反应都没有,来到洞前,左边藤蔓遮盖着一块壁刻,拨开后细看上面铭文“观音洞深五百里(开门见山,气势恢宏)...旬粮(十天的粮食)十日炬进入...初甚宽阔...侧身而行三里 豁然开朗 可以驰五马驾高轩...清泉一弘...唐方绍宗...十五日后...出口已是都匀...境地...民国...年...刻”(差不多二十年了,碑文的印象就这么多了)
....看过后深感奇妙,移步入洞几米就漆黑一片了,小妹妹紧紧抓住我的左臂,里面真是什么都看不见,出来找到两条烂木头,摸出火柴(当时我抽烟,唉,小小年纪 ...)点着了进去,十来米处左边又分开两个洞口,都是石阶向下延伸,凉风习习吹来,火把光影颤动,小妹妹抓的好紧,看看手里的木头也没多少能烧的,就象征性的走了两步回头了。
....出来后看看壁刻,又敲敲房子后门,还是没人。后院的右边有个小阁楼,看见门是开的,走上去,一路墙壁都是“打到一切牛鬼蛇神”、“坚决拥护最高指示”...等等红色黑色毛笔写的六七十年代最流行的标语。楼上大概有八个平方,蛛网密布,满地的标语,彩画,还有几箩筐的‘革命"书籍(当时要是有现在的头脑,把这些运出来,哈,如今在文物市场都是宝贝啊~~),再也没有半点其他线索了(当时为什么就不一脚把它后门给踹了呵呵~~~~),两人的肚子都开始叫唤,只好悻悻而回。
....故事结束,我想问的是:
☆铭刻上面既然写观音洞深500里,不也就是250公里吗,碑文刻的时间是民国,也就是现代(最少1911年以后的事情)的丈量尺寸,一公里等于二华里是我们深知的概念。
☆另外,从地图上看,贵阳到都匀铁路线是146公里,但是在地下曲折蜿蜒,而且出口在都匀近贵阳端还是远贵阳端也没确定。
☆最后,这个洞是不是真的崖刻说的那样这边进去,都匀那头出来?假如是,或许这个观音洞才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
....一别二十年,往事依稀,这里高分想送给一个能把相关资料(一切有关观音洞的资料)提供给我的人,假如来者是贵阳文物局的最好了,帮忙查下档案,不胜感激。
★最后最后提醒一下来回答的,全国观音洞不知几千百个,就贵州就好几十个,不要随便拿一个来胡弄我哦。
我需要▲◆准确的◆▲答案 自己都搞不懂的就不要复制粘贴别人的文章了
问题补充:《观音洞开掘纪实》?能找到这本书吗?这个问题困扰我近20年了,总感觉那洞边碑文是真实的。你说的地址没错,能否去下那地方,把洞口那里的石刻拍下来给我,不胜感激。
提问者:bbandd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答复共 8 条
贵州文物中的马文化,散见于出土文物,崖书崖画、古代建筑等方方面面。
出土文物中的马,主要有赫章可乐汉墓出土的汉代陶车马砖,遵义雷水堰杨辉墓出土的明代彩陶骑马俑,兴义万屯和兴仁交乐汉墓出土的铜车马。兴义万屯东汉铜车马,出土于1975年,一车一马,总长1·12米。马由头、耳、躯尾、四肢共11段分铸组合,身高0·88米,体长0·45米,作晚婚首、立耳、竖鬃、咧嘴奔腾状。兴仁交乐东汉铜车马,出土于1987年,亦是一车一马,分段铸造。马通高1·16米,身长0·85米,作昂起、昂首挺胸、张口露牙嘶鸣状。兴义、兴仁出土的铜车马,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性,
摩崖石刻,尤其是崖书崖画中的马文化相当精彩。所谓“崖书崖画”,即在天然崖壁上写字、作画。主要有贞丰平街小花江的“七马图”崖画,紫云松山团坡村的打鼓洞崖画,关岭普利下瓜寨的“马马崖”崖画和板贵牛角井崖画,丹寨南臬大簸箕的银子洞崖画,长顺威远的龙家院崖画,开阳高寨平寨村的“画马崖”崖画,西秀区刘官村的“画马崖”崖画和刘官黑土村的毛栗坡崖画。其中关岭“马马崖”、长顺龙家院、开阳“画马崖”等以画马为主体内容的崖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岭“马马崖”崖画对游牧有生动描绘。“马马崖”因绘有众多马匹而得名。现存8个人、4匹马、1条狗、1只鸟及其他一些图像。纵观全画,似为一幅放牧图:年轻力壮的骑手,跃马扬鞭,奔跑在前。其后群马紧跟。男孩追随大人外出放牧,情态欢跃。妇女留在住地,不能上山的女孩,面向大人,作舞蹈状。
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古代农耕风貌在长顺龙家院崖画上清晰可见。此处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画大量马匹外,还画有太阳、田园、人扛犁和其他农具等。人物头戴斗笠,农夫肩扛农具,四周田连阡陌,显然是幅山区农耕图。
贵州崖画,除反映社会生产还反映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开阳“画马崖”崖画,堪称民族风情的历史画卷。画马崖崖画位于南明河下游清水江畔顶趴村,分大崖口、小崖口两处,相距300余米。前者画面高1·6米,宽4·6米,离地1·5米;后者画面高2·5米,宽11·2米,离地2米许。两处共画人、马、树、洞、仙鹤、小鸟、太阳、星星、山路、乌云等图像150余个。悉以赭色涂绘,图像大小不等。大者高0·3米,宽0·28米,小者仅几厘米。通观两幅画面,人、马几乎均朝同一方向行进,似乎表示人们在旭日东升之际,或骑马,或步行,前往同一地点。途经曲折山路,时而穿越山洞。到达时,有人迎接,继而对饮。众人围成圆圈,携手集体跳舞,气氛十分热烈。其地素为苗族聚居区,崖画反映的可能是民族节日活动场面。
古代建筑,包括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和建筑装修,大多与马有关。例如座座文庙都有下马碑,许多大户人家安有拴马石,众多封火墙做成马头形。至于建筑装修中的大量木雕、石雕、砖雕、灰雕等部件,“禄马扶持”图案比比皆是。在庞大的下马碑家族中,立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府文庙者,造型最美。石象碑座,造型生动,雕工精湛,为安顺府文庙增色不少。以象为座,大概取“封侯拜相”之意。在众多拴马石中,大方柯家桥“柯官房”数量最多,竟在建房时有意在山墙上安装4个拴马石。由此可见,当时“柯官”拥有何等显赫的地位。
马头墙,所在多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青龙洞的马头墙堪称佼佼者。尤其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其牌坊、戏楼、大殿等处,均饰以马头墙,场面极为壮观。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方奢香墓墓地内,有匹圆雕石马,其身高体长几乎与贵州高原常见的山地马相差无几。此马原为柯官坟的石象生,传说因夜间常偷吃村民的包谷,被砸坏了嘴巴。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山郎德上寨用鹅卵石仿铜鼓鼓面纹饰铺就的铜鼓坪上,有两匹浮雕战马,村民说是杨大六生前喂养的战骑。杨大六,苗名陈腊略,咸同农民起义首领之一。相传他跨上战马,勇猛异常,吓得清兵惊问“他是谁?”但听苗民赞誉道:“羊打罗!”苗话“羊打罗”即“凶死了”、“勇敢极了”之意。清兵不懂苗话,误以为这位身先士卒的悍将叫“杨大六”,于是便上了书,以至外人不知其真实姓名。郎德村民深谙个中缘由,乐将这位先人称为“杨大六”,并在铜鼓坪上为他雕塑战马,以资纪念。-----------------------------《你应该满足了吧!!!这么多的文物资料》
回答者:人┤├○╞亼 - 高级经理 七级 4-7 01:04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最重要的是要感兴趣,了解地图很重要,多背,多算,多请教老师,多做题!
一般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中国国家地理:http://www.cng.com.cn
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http://www.ngm.com.tw
CCTV国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国家地理频道(简体中文):http://www.natgeo.com.cn/home_index.htm
回答者:主宰者2 - 试用期 一级 4-7 11:12
观音洞在贵州城南油榨街左侧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游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楼高耸。康熙时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称:“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烛,可达都匀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贵州省政府正式组织人员入洞勘察,
回答者:眷薇 - 助理 二级 4-7 18:43
中国国家地理:http://www.cng.com.cn
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http://www.ngm.com.tw
CCTV国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国家地理频道(简体中文):http://www.natgeo.com.cn/home_index.htm
回答者:caiyuanzhi - 试用期 一级 4-7 19:52
?
回答者:wyc732664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8 11:27
呵呵 不一定是直线距离250公里吧 是不是弯曲的哦
偶的地理知识肤浅 只是凑热闹
回答者:pc少聪 - 试用期 一级 4-9 09:06
观音洞在贵州城南油榨街左侧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游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楼高耸。康熙时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称:“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烛,可达都匀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贵州省政府正式组织人员入洞勘察,深至十余米处,即顽石凝聚,坚不可入,陈恒安特撰《观音洞开掘纪实》一文,说集工挖掘,无路可通,断定所谓远通都匀之说实属臆造。
(或许你看到上面的叙述会很感失落。但我想其实这也只能说明历史记载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或许并不是在这里,而并不能排除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我又帮你找到一些资料,你可以参考下。)
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清康熙年间,江阴人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有贵阳观音洞之如是记载:“观音洞深五百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炬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方绍宗),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宽敞,愈入愈窄,止可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弘,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鼓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1569),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行十余里,则不复广矣。竟行九日半始得达后洞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究麻地方。再五里,即苗□中矣。”
这是一条奇闻!从贵阳可经过溶洞一直到达都匀东境?陈鼎记录竟是如此的具体,于是两百多年来,远近流传,引诱无数的好奇者前去探索,但是都无结果。难道这是作者在开一个《桃花源记》似的玩笑?但人们还是这样认为:宁可信其真,不想信其无。民国年间,张其昀编撰中学地理教科书附录了该文,蜀人但懋辛则将文章镌刻在位于贵阳市油榨街的许马山观音洞洞口石壁上,形成摩崖,谜底就留给后人去考查,这是民国二十三年的事情。
二、“挖麻洞”之谜
据史料记载,从贵阳市油榨街观音洞入口,沿东南方向蜿蜒500余里可达都匀的挖麻洞。清《黔南丛书》第二集记载:明朝明期,有位名叫方绍宗的人,曾经穿洞而过。清康熙年间,江阴县人士陈鼎,也漫游过此洞。
陈鼎为清代贵州巡抚,江苏省江阴县人。他在《黔游记》一书中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敞,愈人愈窄,止要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70里,举炬四照,则无涯矣。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一泉,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今杭州市)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淳,字画遒劲,大可爱是,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人陈鼎,亦于此煮泉。
行十余里,则不复旷荡矣。竟行九日半,始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挖麻地方,再五里,既苗樊中矣。”
陈鼎在游记中叙述游过镇远府诸葛洞、华严洞、白云洞;黄平飞云洞(崖);兴隆大风洞、云溪洞;平越府(今福泉)竹王祠、葛镜桥、仙影岩;贵定母珠洞、古洞;龙里留人洞;贵阳黔灵寺;长顺白云山、碧云洞;铜仁梵净山等15个洞穴景观和一批名胜古迹,其中有14个洞穴至今依然存在,游人可揽,唯独他记述的都匀府之东的“挖麻洞”,不知今在何处。都匀附近的洞穴较多,有人说是尧林洞,仙人洞,有人说是摆楠洞,也有人说是谷江洒畔的翁麻洞。但这些洞穴据探行者称都没人到达过贵阳观音洞。“挖麻洞”至今成了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世界洞穴之谜。
几百年
- 北有云溪
-
贵州文物中的马文化,散见于出土文物,崖书崖画、古代建筑等方方面面。
出土文物中的马,主要有赫章可乐汉墓出土的汉代陶车马砖,遵义雷水堰杨辉墓出土的明代彩陶骑马俑,兴义万屯和兴仁交乐汉墓出土的铜车马。兴义万屯东汉铜车马,出土于1975年,一车一马,总长1·12米。马由头、耳、躯尾、四肢共11段分铸组合,身高0·88米,体长0·45米,作晚婚首、立耳、竖鬃、咧嘴奔腾状。兴仁交乐东汉铜车马,出土于1987年,亦是一车一马,分段铸造。马通高1·16米,身长0·85米,作昂起、昂首挺胸、张口露牙嘶鸣状。兴义、兴仁出土的铜车马,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性,
摩崖石刻,尤其是崖书崖画中的马文化相当精彩。所谓“崖书崖画”,即在天然崖壁上写字、作画。主要有贞丰平街小花江的“七马图”崖画,紫云松山团坡村的打鼓洞崖画,关岭普利下瓜寨的“马马崖”崖画和板贵牛角井崖画,丹寨南臬大簸箕的银子洞崖画,长顺威远的龙家院崖画,开阳高寨平寨村的“画马崖”崖画,西秀区刘官村的“画马崖”崖画和刘官黑土村的毛栗坡崖画。其中关岭“马马崖”、长顺龙家院、开阳“画马崖”等以画马为主体内容的崖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岭“马马崖”崖画对游牧有生动描绘。“马马崖”因绘有众多马匹而得名。现存8个人、4匹马、1条狗、1只鸟及其他一些图像。纵观全画,似为一幅放牧图:年轻力壮的骑手,跃马扬鞭,奔跑在前。其后群马紧跟。男孩追随大人外出放牧,情态欢跃。妇女留在住地,不能上山的女孩,面向大人,作舞蹈状。
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古代农耕风貌在长顺龙家院崖画上清晰可见。此处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画大量马匹外,还画有太阳、田园、人扛犁和其他农具等。人物头戴斗笠,农夫肩扛农具,四周田连阡陌,显然是幅山区农耕图。
贵州崖画,除反映社会生产还反映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开阳“画马崖”崖画,堪称民族风情的历史画卷。画马崖崖画位于南明河下游清水江畔顶趴村,分大崖口、小崖口两处,相距300余米。前者画面高1·6米,宽4·6米,离地1·5米;后者画面高2·5米,宽11·2米,离地2米许。两处共画人、马、树、洞、仙鹤、小鸟、太阳、星星、山路、乌云等图像150余个。悉以赭色涂绘,图像大小不等。大者高0·3米,宽0·28米,小者仅几厘米。通观两幅画面,人、马几乎均朝同一方向行进,似乎表示人们在旭日东升之际,或骑马,或步行,前往同一地点。途经曲折山路,时而穿越山洞。到达时,有人迎接,继而对饮。众人围成圆圈,携手集体跳舞,气氛十分热烈。其地素为苗族聚居区,崖画反映的可能是民族节日活动场面。
古代建筑,包括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和建筑装修,大多与马有关。例如座座文庙都有下马碑,许多大户人家安有拴马石,众多封火墙做成马头形。至于建筑装修中的大量木雕、石雕、砖雕、灰雕等部件,“禄马扶持”图案比比皆是。在庞大的下马碑家族中,立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府文庙者,造型最美。石象碑座,造型生动,雕工精湛,为安顺府文庙增色不少。以象为座,大概取“封侯拜相”之意。在众多拴马石中,大方柯家桥“柯官房”数量最多,竟在建房时有意在山墙上安装4个拴马石。由此可见,当时“柯官”拥有何等显赫的地位。
马头墙,所在多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青龙洞的马头墙堪称佼佼者。尤其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其牌坊、戏楼、大殿等处,均饰以马头墙,场面极为壮观。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方奢香墓墓地内,有匹圆雕石马,其身高体长几乎与贵州高原常见的山地马相差无几。此马原为柯官坟的石象生,传说因夜间常偷吃村民的包谷,被砸坏了嘴巴。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山郎德上寨用鹅卵石仿铜鼓鼓面纹饰铺就的铜鼓坪上,有两匹浮雕战马,村民说是杨大六生前喂养的战骑。杨大六,苗名陈腊略,咸同农民起义首领之一。相传他跨上战马,勇猛异常,吓得清兵惊问“他是谁?”但听苗民赞誉道:“羊打罗!”苗话“羊打罗”即“凶死了”、“勇敢极了”之意。清兵不懂苗话,误以为这位身先士卒的悍将叫“杨大六”,于是便上了书,以至外人不知其真实姓名。郎德村民深谙个中缘由,乐将这位先人称为“杨大六”,并在铜鼓坪上为他雕塑战马,以资纪念。-----------------------------《你应该满足了吧!!!这么多的文物资料》
- 真颛
-
观音洞在贵州城南油榨街左侧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游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楼高耸。康熙时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称:“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烛,可达都匀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贵州省政府正式组织人员入洞勘察,
- 左迁
-
呵呵 不一定是直线距离250公里吧 是不是弯曲的哦
偶的地理知识肤浅 只是凑热闹
- 阿里阿涅德
-
中国国家地理:http://www.cng.com.cn
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http://www.ngm.com.tw
CCTV国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国家地理频道(简体中文):http://www.natgeo.com.cn/home_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