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投笔记
-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
在胡庆余堂,有一块横匾,上面有胡雪岩亲手写的“戒欺”两个大字,横匾挂在店堂大厅内引人注目的地方。谈起这块“戒欺”横匾,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一次,胡庆余堂的紧俏药虎骨追风膏缺货了,经理余修初便找专管药材的邹文昌问原因。邹文昌认为,虎骨追风膏的主要原料是虎骨,而虎骨现在缺货,所以他想用豹骨代替虎骨。余修初心想: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是砸胡庆余堂的招牌吗?余修初始终不答应。
“做生意要懂得灵活变通嘛,我们暂时用豹骨代替,先满足市场需求,等虎骨到货,马上就换用虎骨。不然,别人会小看咱们胡庆余堂的。”邹文昌用胡庆余堂的信誉来威胁余修初,余修初只好默默不言。
邹文昌见余修初的思想略有些动摇了,于是便趁机说:“豹骨的药效也不差,一般人看不出来,只有你、我知晓。”
听他这么一讲,余修初动摇了,于是邹文昌便生产出假的虎骨追风膏。胡雪岩得知此事后,认为邹文昌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胡庆余堂的声誉,气愤不已。马上便将邹文昌辞退了,并当场写下“戒欺”堂训,还在横匾旁写下一块条幅:“药业关系到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炮制务精”等。
后来,胡雪岩还将自己在胡庆余堂的办公室取名为“耕心草堂”,用意很明显,田要耕,地要耕,心田更要耕,只有常耕心田,邪念、欺骗等杂草才不会丛生,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商人。
因为有“戒欺”的堂训,胡庆余堂的伙计便丝毫不敢有一点欺骗行为了。经过几年的发展,胡庆余堂成为名扬天下的老字号药店。民间一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的说法,它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相互映衬,得到广大顾客的信赖,胡雪岩本人因此获得了“江南药王”的美誉。
人们在生意场上爬摸滚打,起早贪黑地终日苦干,是为了赚钱,赚钱越多越好。但是,赚钱也有赚钱的“道儿”。那些靠“宰”客赚钱的人,经商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直至走到尽头。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2
齐桓公信守盟约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经多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齐桓公真有点后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后,齐桓公终于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到这事,都认为齐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约,都愿意归附齐国。
齐桓公成为霸主后,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驱逐到孤竹这个地方。燕庄公十分感激齐国的救援,热情地把齐桓公直送到齐国的境界。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国界,这是规矩,我不能对燕国无礼。你把我送到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境地。”于是,就把这块本来属于齐国的土地割让给了燕国。诸侯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赞扬齐桓公救人又遵礼,对齐桓公更加钦佩了。
《郁离子》中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
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信用的保险金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现金出来,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能获益的设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如果按照规定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惶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用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票,然后将赔偿金如数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这件事后,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信誉的保证。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来。原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3
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去找外商,一切据实以告:“我有能力做好产品,但是我的`资金有限。”外商被他的真诚感动,不但在无担保的情况下跟他签约,还预付了货款。
李嘉诚说: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便会随后而至。另一方面,“吃亏是福”是李嘉诚待人处世的原则之一。他说过:“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为了信守承诺而吃亏,这种吃亏会转变成福气。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4
守信不分阶层
超人李嘉诚——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
香港超人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
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辞,一切据实报告。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你的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
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是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您签约,因为我的资金真的有限。”
外商听了,极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处事原则,并获得巨大成功。
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所以,待人诚为先,是我们与人沟通的第一步与必要前提。李嘉诚之所以成功,与他的优良品质是分不开的。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李嘉诚一生都以诚信为本、为基,就算后来成功了依然坚守诚信。可见,诚信是不分阶层等级的。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5
张良从小就尊敬老者、信守约定。
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穿着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张良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愣了一下,但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亮,和我在那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果真,张良之后帮忙汉高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6
魏文侯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还是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
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
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
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但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
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立刻去。”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我去。”
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日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能够了,何必自我亲自去呢?
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因为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职责,违背职业道德。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之后,许多日本人到那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
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回到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之后,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8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2、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4.汽车维修店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5.有关描写诚信的小故事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6、有关描写诚信的小故事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9
曾子的老婆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老婆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老婆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0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1
宋太祖赵匡胤在澶州跟随周世宗,当时曹彬为世宗的侍从官,负责茶酒事宜。赵匡胤曾向曹彬索要美酒喝,曹彬很坚持原则,说:“这是皇帝的酒,不能给。”而他自己掏钱买酒和太祖对饮。
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以后,曾对群臣说:“世宗的侍从官员不欺骗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将其用为心腹。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2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齐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回到。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回到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3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4
诚信无价
诚信兄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讲到诚信,就不得不提感动无数国人的诚信兄弟,孙东林、孙水林。20xx年2月9日在给农民工兄弟们送工资的途中,哥哥孙水林一家发生车祸全部遇难。而灾难发生后,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首先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钱不够,孙东林甚至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才回到家中。
千里奔波,为的是良心,为的是诚信。他们用纯真的信念,给农民工兄弟们送去了温暖。哥哥虽不在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记住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美好精神品质。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15
1933年,一位22岁的年轻人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他发挥出色,所有的试题都回答圆满。班主任金教授对这位学生的表现相当满意,在试卷上全都打上钩,给出了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年轻人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 “N”。于是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扣分。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扣掉4分,给了他96分。
当时,因为考试成绩要记入每名学生的档案,直接左右着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主动要求扣分学生,在金教授的印象中,这是第一人。正因为如此,金教授留下了这份特殊的试卷,打算将它当作教材,教育那些刻意要求加分的学生。4年后,抗日战争爆发,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难,那份试卷却被当作一份重要的行李保存了下来,而且在身边一存就是40多年。
时间一晃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80年,那位主动要求扣分的学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会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金教授,这时候学生的身份,已经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年过耄耋的金教授取出那份试卷,深情地拉住得意门生的手:“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这份试卷早就给了我答案!”这位学生,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金教授保存了40多年的不仅仅是一份试卷,而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眼光。从这份试卷上,人们读到了钱学森为何在成功之路上走得这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