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唐京师长安城主要由郭城、宫城、皇城等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道路宽达150余米以上,被称为“天街”,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唐长安城大明宫是唐代长安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最宏伟的宫殿,也是世界古代史面积最大最雄伟的宫殿建筑群,面积为明清北京故宫的4倍多。
扩展资料:
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正是描写各国使节朝拜大明宫的胜景。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之作。
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唐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的中心。
唐朝首都长安城阳规划严整,长安不仅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如:日本奈良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
隋唐洛阳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都城,从规模与发展程度上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是古代都城的一个巅峰,为我们了解隋末唐初至盛唐时期城垣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长安城
- 左迁
-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bai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唐京师长安城主要由郭城、宫城、皇城等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道路宽达150余米以上,被称为“天街”,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唐长安城大明宫是唐代长安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最宏伟的宫殿,也是世界古代史面积最大最雄伟的宫殿建筑群,面积为明清北京故宫的4倍多。
扩展资料:
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正是描写各国使节朝拜大明宫的胜景。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之作。
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唐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的中心。
唐朝首都长安城阳规划严整,长安不仅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如:日本奈良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
隋唐洛阳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都城,从规模与发展程度上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是古代都城的一个巅峰,为我们了解隋末唐初至盛唐时期城垣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volcanoVol
-
长安,东都洛阳
隋称大兴城,唐改名长安城,也就是今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下文一律以唐长安城相称。
唐长安城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非常规则和整齐。它的这种形状同汉长安城一样,也是受当地地形影响的结果。因为唐长安城所占据的这块平原,恰好是东西开阔,南北却受到少陵原和龙首原的制约。根据实测,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东西二城墙厚度在内),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南北二城墙厚度在内)①,两相比较,则东西长出1070米。
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严格的东西对称。宇文恺首先确定了全城的中轴线,然后以它为中心向左右展开。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是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为南北一线,即承天门街(亦名天街,承天门和朱雀门之间)和朱雀门街(朱雀门和明德门之间)。由于有一条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平面布局井井有序。
宫城是全城的核心,位于城内北部中央,周长8.6千米,面积约4.2平方千米,没有一条南北向的街道作为中轴线,以区别于皇城和外郭城。这在设计上也是费过一番心思的。因为宫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总要处处表现它至高无上的特点。它的中轴线是由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略偏西)所构成,压在全城中轴线北段的中央。这些建筑物高大雄伟,承天门大街和朱雀门大街虽然宽畅笔直,但与宫城的中轴线相比,仅仅是它的附属物而已。宫城中的建筑物也基本上保持东西对称,只是后来不断增添新的大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皇城紧附宫成之南,周长9.2千米,面积约5.2平方千米,南北7条大街,东西5条大街。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把皇城分为东西两半,所有建筑物也是以它为中心东西对称布设。承天门大街东西两侧从北到南,东边有东朝堂,西边有西朝堂;东边有门下外省,西边有中书外省;东边有左武卫,西边有右武卫;东边有尚书省,西边有司农寺;东边有左领军卫,西边有右领军卫;东边有太仆寺,西边有宗正寺;东边有太常寺,西边有鸿胪寺等,基本上东西对称。至于安上门街以东和含光门街以西,由于布设的机关不大重要,故并未遵守东西对称的原则①。
外郭城是一大长方形,周长36.7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城内东西 14条大街,南北 11条大街,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②,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描绘。由于朱雀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和主干道,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半,因此,城的东半部和西半部各有5条南北向的大街,构成街道的对称格局。根据实测,朱雀街宽150米(最宽处155米),其以东的五条南北街道,依次宽为67米、134米、68米、68米和25米(东顺城街);以西的五条南北向街道,依次宽为63米、108米(残存宽度)、 63米、 42米(残存宽度)和20米(西顺城街)①。从实测结果不难看出,尽管朱雀街以西5条南北街的宽度均比以东的5条街略窄,但应该承认仍然是严格保持了东西对称的格局。这表现在通向南墙城门的街道都宽,而启夏门街、安化门街的宽度则大体相当;其他通向北墙城门和皇城城门的街道宽度也都在60米以上,唯有通向光化门的大街残存42米,应该不代表它原来的宽度;东西顺城街都窄,宽仅20—25米。这样设计不仅保持了对称布局的特点,而且也完全符合城市交通的需要。唐长安城的核心是在北部中央,因此南墙上的三个城门向中间紧缩,通向它们的街道宽度在108米到155米之间,应该是十分合理的。这三条平行的大街宽畅豁达,笔直端正,绿树成荫,可以更加陪衬出皇城、宫城的雄伟。东西顺城街很窄,那是愈靠近城墙,行人愈少的缘故。东西向的14条大街,通向东西城门的街道也比较宽,其中皇城南面的横街直通春明门(东出中门)、金光门(西出中门),宽达120米,但从设计布局来看,东西向的街道均不作南北对称。唐长安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宛似一块棋盘,两边还挖有排水沟,以及种植槐树、榆树和柳树②,高大翠绿,把长安城装扮得十分壮观。
这些纵横排列整齐的街道把所有居民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里坊,分归长安、万年两县管辖。以朱雀街为界,长安县管理西城55坊,万年县管理东城55坊。因城的东南角作直角形曲折,实为54坊,后因兴庆宫占据一坊半之地,又成为53坊。但大明宫丹凤门街把两坊分割为4坊,城东部仍为55坊。这些整齐划一的里坊,以朱雀街为界,严格东西对称布局。皇城以南东西九排坊,每排10坊(一、二排各8坊),南北分为10列,每列9坊(朱雀街以东第四列和以西第四列各为7坊),共计86个坊。以朱雀街为界,向东5列坊的东西宽度分别为562米、700米、1022米、1032米、1125米;向西5列坊的东西宽度分别为558米、683米、1020米、1033米、1115米。①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皇城以南朱雀街东西诸坊完全是对称布局,相对应的诸列坊东西宽度相差无几,基本吻合。宫城皇城东西的24坊,虽然仅实测了西边的居德坊(金光门北),其东西宽为1115米,与朱雀街西第五列坊的宽度相当。这就证明,由于南北向和东西向街道的宽度已经查明,宫城、皇城东西诸列坊也是东西对称布局。由于唐长安城内诸坊完全东西对称排列,就显得特别整齐划一。真是“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②诸排坊的南北长度也已探明,但从测量数字可知,南北诸坊并不对称,只是根据地理特征划定诸坊长度,尽量使各排坊保持单一的地形。诸坊均有高大围墙环绕,一般都开辟东西南北十字街,四面各开一门。除过特殊情况外,不准再向大街开门,只有“三绝者”例外。也就是说,三面受到阻隔,无法向坊内开门的住户,才允许向街开门①。皇城以南36坊只开辟东西街和东西门,不开南北街和南北门。这是由于宫城在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②。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应该同地理上的原因有密切关系。皇城以南诸坊面积较小,居民人口也少,只开东西街已能满足需要,无须再开南北街。凡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被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十字街巷,把全坊分为16个小区。这些巷的宽度,一般为2米多③。按照唐人习惯称呼,对坊的四角都使用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的名称;对靠近东、西、南、北四个坊门的部位,则称为某门之南、某门之北、某门之西、某门之东;对靠近坊内十字街中心路的区域,则称为“十字街东之北”、“十字街东之南”、“十字街西之北”、“十字街西之南”。④
这些十字街的坊,也是东西对称布局,从十字街东西四个小区的称谓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这也说明,在一坊之内同样遵循着东西对称的原则。当然,一坊之内除十六个小区外,还有被许多微径小蹊分割的巷曲,数目之多,竟然可以使人入曲迷途。唐长安城内的这些里坊,就是达官贵人和一般居民的住宅区,也是诸教僧徒、手工业者和小商贩活动的场所。坊内榆柳成行,苗圃果园繁多以及私人宅第中的茂林修竹之胜,使诸坊景色迷人,让人留恋而忘返⑤。然而,长安城内的街道和里坊却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坊有墉(围墙),墉有门,捕亡奸伪,无所容足”①。坊门启闭有时,每天夜间街鼓鸣后,行人必须回到坊内,否则就是犯夜,会受到巡行武士的严厉惩罚,甚至于杖杀。“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②,就是反映这种夜夜宵禁的情况。只有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夜间例外,全城士女可以自由出入街巷,玩赏花灯③。实际上,唐长安城内坊坊有墙,街道犹如胡同,与今天城内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的情况迥然不同。这种坊设围墙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除整齐划一外,显然也是为了加强统治。
唐长安城内经济活动的中心就是东西两市,也完全按照东西对称的格局布设。东市位于皇城东南角(今西安交通大学西边),西市位于皇城的西南角(今西北工业大学的西边),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各开井字形街道,每条街宽达16米,每面也各开两个门。两市各有220个行业,向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④。东市东北隅有放生池,引浐水渠西流汇注,“俗号海池”。后来在西市西北隅也开凿了一个放生池,引永安渠水汇注,与东市池保持东西对称。管理市场和平准物价的机构也对应设置,如东市局、东平准局,西市局、西平准局等,它们均隶属于太府寺。市内被井字形街道分割的九个区,四面临街,各行各业的店铺也均临街开设,铺面一般为6米许⑤。在每个小方之内,还有许多小巷道。从对西市发掘的情况看,市内除商店外,还有手工业作坊。西市设有大衣行、秋辔行、秤行、绢行、卖腊烛的窦家店、侯景先当铺、张家楼饭店、陶氏饭馆①、珠宝商店②、波斯邸③、窦义柜枋等④。东市的商行与西市相仿,会昌三年(843年)六月二十七日夜间,东市失火,一次烧毁“曹门已西十二行四千余家”⑤,店铺之多,由此可见一斑。不过比较而言,西市比东市繁华,“浮寄流寓,不可胜计”⑥。因为东市靠近三大宫,王公大臣多在东市附近居住,宅第“勋贵”,占地广阔,商贾无处落脚,不得不“多归西市”贸易⑦。当然,西市靠近永安渠、漕河,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方便也是它胜过东市的重要原因。另外,“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更助长了西市的繁荣,因为从西域来的商人大都从开远门(西出北头第一门)或金光门(西出北头第二门)进城,西市就成为他们首先落脚的地方。西市胡商很多,经商的业务也很广泛⑧,都同西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有密切关系。每年正月十五日观赏花灯,西市是最热闹的地方,对王公贵族也有最大的吸引力⑨。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东市就不繁华,只是“繁杂稍劣于西市”。
唐长安城的宫殿也有三组,这就是宫城内的太极宫,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和春明门内的兴庆宫。由于方位的差异,一般称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
宫城的太极宫也就是隋代的大兴宫,是隋代和唐初政治统治的中心。它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占据“九二”高地,殿宇林立,气势雄伟。除作为中轴线的几座大殿外,其他殿、台、亭、阁,基本上围绕中轴线作对称布局。根据《长安志》的记载,太极宫中共有21座大殿,楼台亭阁无计其数。宫的北部有东、西、南、北四大海和山水池,与楼台亭阁相辉映,景色绚丽如画,是皇帝游乐的场所,也就是御花园。太极宫东边是皇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妃嫔居住和宫人学艺的掖庭宫①,均有大门与太极宫相通,实际上构成整个太极宫的组成部分。
龙首原上的大明宫本名永安宫,是贞观八年(634年)为太上皇李渊清暑而修建的,次年改名大明宫②。高宗因患风痹病,恶太极宫“湫湿”,龙朔二年(662年)号曰蓬莱宫,大加修建,遂成为唐长安最辉煌壮丽的一座宫殿。大明宫仅大殿就有33座,楼台亭阁更是无计其数。经过考古发掘,证明它的南半部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北半部由于东墙向西移动,并斜向西北,形状略呈梯形。今实测大明宫周长7.6千米,面积达3.2平方千米。③大明宫南面5个门,正中为丹凤门(遗址在今自强东路以北的二马路)。丹凤门街把原来翊善、永昌二坊分割为4坊,街道宽达176米,是长安城内最宽的街道。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大明宫的平面布局也是左右对称,有明显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就是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和玄武门。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其遗址就在今含元殿村之南,今实测东西11间,进深4间,每间广5米。它耸立在龙首原顶上,殿下即龙首原的南坡,被布设为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龙尾道是三条平行的斜坡台阶道,中间的一条宽25.5米(即御道),两侧的两条各宽4.5米,距中间道的间隔8米许。殿的东西两侧有对称的回廊和翔鸾、栖凤二阁,与大殿共同构成一组严格对称、布局协调、气势雄伟的庞大建筑物,站在龙尾道之下仰视含元殿,犹如天宫降临云端,十分壮观。宫的北部有太液池,池中心有蓬莱山。它的周围大殿环绕,耸峙入云,与清波涟漪的湖水交相辉映,相谐成趣。接待外宾和举行宫宴的麟德殿布设在太液池西隆起的高地上。麟德殿以麟德年号命名。它是前中后三殿相连,并以中殿为主殿。中殿与后殿之间有很厚的隔墙,并无间距,与前殿之间也仅有很窄的间距。中殿高出前后两殿,利用高空采光,雄伟明亮。整个殿的周围绕以回廊,惟东西两侧的回廊被后殿左右突出的两间耳室隔断。后殿的东西两侧有郁仪楼、结邻楼,中殿左右有对称的东亭和西亭,整个建筑庄严大方,别开生面,显示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新风格。麟德殿气魄之大,超过了今天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春明门内的兴庆宫是唐玄宗一朝政治统治的中心,开元二年(714年)改旧宅为宫。它原是唐玄宗为临淄郡王时住宿的地方,位于隆庆坊。唐玄宗名李隆基,遂改隆庆坊为兴庆坊,以避其讳。开元二年以坊名宫,称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又把永嘉坊的一半并入宫内,扩大了兴庆宫的范围。经过多次大规模修建以后,一座新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拔地而起,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就把政治中心从大明宫移到了兴庆宫。根据探测,兴庆宫的范围比较小,它的东界在今伉家堡西106米处,西界在今经九路(兴庆公园西门外)东90米处,南到今纬十街(咸宁路)北84米处,北到长乐坊附近的东窑坊,东西宽1075米,南北长1250米,面积约1.4平方千米,接近于正方形。从探测资料证明,吕大防的《兴庆宫图》(残石存西安碑林,编号775)基本接近实际,仅与探测数字略有出入而已。吕图及其题记对兴庆宫作了比较准确的记述,从平面图可知,兴庆宫的正门也叫兴庆门,开向正西,位于西墙的北段。由此可见,兴庆宫的建筑并非采用对称布局,这可能同该宫为旧宅所改建,本无中轴线有关。兴庆宫的正殿就是兴庆殿,位于兴庆门里北侧,其南为大同殿,均居于兴庆宫的西北隅。宫的北半部偏东还有南熏殿、新射殿、金花落等。兴庆宫的主要大殿均在它的北半部,南半部中间为龙池(亦名兴庆池)。在龙池西南有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正南为龙堂,东南有长庆殿,东北有沉香亭。这些建筑物以龙池为中心,共同构成了兴庆宫的园林风景区,是唐玄宗游乐的场所。除吕图上的殿、亭、楼、堂外,见于记载的还有文泰殿、咸宁殿、义安殿、积庆殿、冷井殿、会宁殿、飞仙殿、同光殿、荣光殿和五龙坛等建筑物。可是与太极宫、大明宫相比较,殿庭还是比较少。兴庆宫的建筑物虽然较少,但多为高楼大厦,气势磅礴,“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记录。
唐长安城的风景区除城内的住宅园林小巧玲珑、景色别致外,还有位于城外规模宏大的园林区,这就是位于城北的禁苑、城东南的曲江池、城东的华清宫和城南的樊川,都景色壮丽,各有特点。禁苑“东距浐,北枕渭,西包汉长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苑中楼阁相望,渠水清流,湖泊棋布,林木葱郁,景色宜人。曲江池水面达0.7平方千米,少陵原紧环四周,秦岭突兀耸起近在眼前,不似西湖而胜似西湖。华清宫以骊山、温泉为依托,“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尽有河山之胜。“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是一座人间天宫。樊川也就是今长安县杜曲与韦曲之间的带状盆地,为唐代达官贵人的别墅区。这里南望终南,挺拔秀丽,北倚少陵,雄伟壮阔,神禾原青翠起伏,潏河宛似银链,真是江山美如画。
唐长安城不仅规模宏大、布局整齐,而且风景区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即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再加以人工雕凿,使其巧夺天工。
隋唐二朝以洛阳为东都。隋唐洛阳城位于汉魏洛阳城之西约十公里,北依邙山,南对龙门。城平面近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洛水由西往东穿城而过,把洛阳分成南北两区。城中洛水上建有四道桥梁,连接南区和北区。洛水以外,还引导伊水和廛水入城,并开凿几条漕渠,所以洛阳的水路运输比长安方便。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地形,洛阳不象长安那样强调南北轴线和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洛阳和长安不同的是将宫城和皇城置于北区的西部,但整个规划力求方正、整齐,仍和长安相似。皇城南临洛水,中有三条纵贯南北的干道,建有省、府、寺、卫、社、庙等建筑。宫城在皇城正北。宫城和皇城的东侧还建造若干官署。洛阳共有103里坊,坊外的街道只有41米宽,由于街道窄,故临街开门的住宅随之增多,这样使城内各部分的关系显得比较紧凑。洛阳因为洛水运输频繁,故有三"市",并因水而设。
- 阿啵呲嘚
-
唐朝都城是长安!~毋容置疑,关于楼主所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剧情介绍说唐朝都城是洛阳,是因为后来武则天称帝迁都洛阳,改国号“唐”为“周”。在当时国号为“周”的人们,并不承认武则天建立的什么“周”,只当是在唐朝时谋朝篡位的人,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如果当时的人承认的话,现在的历史书上会有这个周朝的详细介绍,以及记录),又因为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时在洛阳,之后才又迁都到长安!~所以说唐朝有两个都城!~ 只是洛阳不是李姓唐朝的都城而已!~个人见解,错误之处请指正!~
- 阿里阿涅德
-
唐朝建国时,定长安为首都;到武则天时,迁都洛阳。之后李显复兴,又迁回了长安。
实际上,长安在古人心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首都。原因是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首都便定为咸阳,也就是长安了。到了汉朝灭秦,西汉建立,首都也设在咸阳城。东汉初,因为国内混战,北方匈奴趁机侵占西方大块土地,丝绸之路已断,不得不再选一个首都,于是就选了洛阳。再之后董卓火烧洛阳,迫帝迁回长安。司马炎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建了西晋,又回到洛阳建都。东晋南北朝时,东晋被迫守住半个中国,首都就只好在建业了(今南京)。北魏打败东晋,再次一统中国,定国号为惰,首都为大兴,即长安。
可以看到,从秦到唐,除了东晋被打到南方之外,首都均在长安与洛阳中辗转。在时间上来说,长安更长,而洛阳则被称为东都。
- 西柚不是西游
-
东都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时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昭宗、哀帝都洛阳近50年,时称为东都、神都或东京。城内有隋唐时代面积最大的宫殿群——洛阳宫,和中国历史上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万象神宫。 东都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的大运河交通中心。
- 血莲丿红尘
-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通俗地讲,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
- 以心消业
-
唐朝都城是长安。
是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又陆续完善和扩建的。唐长安为三重城,内城二重,包括北部的宫城和南部的皇城,外郭城为一重。外城城周为36·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
内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宫城中心是皇帝起居和理政之所,两侧东为太子居所——东宫,西为后宫之所——掖庭,又称“大内”。
- 苏萦
-
是长安(今西安),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后,迁都洛阳
- 北营
-
唐朝都城是长安和洛阳共有:武则天建立的武周只在洛阳
- 不白九百
-
长安。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 kikcik
-
唐朝时期都城设立在洛阳。一开始在长安因为水污染,被隋文帝废弃。隋文帝在离长安城不远的汉代修建了大兴城,就是隋朝和两朝的都城长安城。长安和洛阳相辅相成,构成了盛唐的轴心。长安地处关中,容易控制。而秦川八百里出产的粮食和物资,又不能满足首都的需要,必须从关东和江淮运输。从黄河、渭河上游,交通运输困难。洛阳有运河沟通南北,水运便利,是运输长安的主要中转站。
- 康康map
-
唐高宗定都诏书,朕闻践华固德,百二称乎建瓴;卜洛归仁,七百崇乎定鼎。是以控膏腴於天府,启黄图於渭滨,襟沃壤於王城,摛绿字於河渚。市朝之城,丽皇州之九纬;丹紫之原,邈神皋之千里。二京之盛,其来自昔。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置槷之规犹勤,测圭之地载革,岂得宅帝之乡,独称都於四塞;来王之邑,匪建国於三川。宜改洛阳宫为东都。上栋下宇,彼劳昔以难前;广厦高台,我名今而改后。仍兹旧贯,式表宸居。
- 陶小凡
-
2020年央视在洛阳举办中秋晚会 说的就是恢复大唐盛世! 和洛阳没关系为什么这样说?
唐朝都城:
长安618-684、705-904、洛阳684-705、904-907
你也不怕唐朝皇帝出来把你带走!
历史为证 唐朝一直是两京制 文盲别出来丢脸了!
- 真颛
-
唐朝时期的都城在长安,长安位于关中,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对天下都有足够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