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恒翻译

2023-07-06 13:48:04
TAG: 翻译
共3条回复
黑桃花
赵国认命李牧为大将军 在宜安这个地方和秦国对垒开战,把秦国军队打的大败,秦国将军…恒随即撤军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赵国的大将军李牧,率军在宜安抗击秦军,获胜,秦桓奇军败退.

再也不做站长了

赵国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国军队,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

相关推荐

秦朝桓姓的将军(秦始皇初期的将军)

桓齮(yǐ)。桓齮(yǐ):本为秦将。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拜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邺,一开始没能攻取邺,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王翦接着进攻阏与、橑杨,未攻下。此后,三支部队合并,由王翦统领。过了18天,王翦带军回秦国。此后,秦国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王翦再次带军攻赵,取邺、安阳后,由桓齮统领,驻扎在这里。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平阳、赤丽,取宜安(石家庄东南),破之,杀赵将军,定平阳、武城。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秦军撤退。公元前229年,桓齮跟随王翦攻赵,桓齮战败被赵将李牧击杀。扩展资料秦师败绩,桓齮奔还荆轲此番谋秦,是以请求“举国为内臣”为名,带着樊於期头函和燕督亢之地图做为信物。樊於期原为秦将,因得罪于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至燕投奔太子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如此高价悬赏,似乎应该是个具相当分量的角色,然而之前却没有见其行事记载,于是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就是另一个秦将桓齮,音同而通假,必是燕人口音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但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完全是无中生有。的确,桓齮的记载要来得详细许多,最早见于吕不韦免相国的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桓齮为将军,随后屡次率军出征,战功卓著。十一年,与王翦、杨端和将秦军攻邺,一开始没攻下邺,攻下了赵的其他九城。王翦带军第2次攻赵攻下邺和安阳后,秦军交给桓齮统领。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桓齮攻赵赤丽、宜安。赵国乃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师与战肥下,“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正因此败,就有桓齮畏罪奔燕的说法。现代人杨宽持这一看法,认为《秦始皇本纪》详载屡次出战秦将姓名,独不见有樊於期,而桓齮在始皇十四年的败走,正与燕太子丹的十五年由秦归国在时间上恰好相当。且此后再不见桓齮为秦将事,所谓“走”当是大败后畏罪逃走。自然,也有不少反对这种看法,司马光在记载此战事用“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看来也是不认同这种看法。仔细分析,的确是存在着许多疑点。
2023-07-06 10:00:592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U0002ce88(?-前229年),战国末年秦国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U0002ce88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三年,桓U0002ce88在秦赵平阳之战中击毙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军。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U0002ce88再次大破赵军于宜安并杀死其将军,彻底攻克了平阳、武城。面对桓U0002ce88无可阻挡的攻势,赵国忙从北方调来李牧并以之为将。当桓U0002ce88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桓U0002ce88全军覆灭,仅率少量亲兵逃出。前229年桓U0002ce88随王翦一起与井径关的李牧对峙,在战斗中为李牧所杀。扩展资料:“桓”读huan第二声,同环的读音一样。“桓”是一个形声字,木作偏旁,从的是亘的音。“桓”有三种词性,一种是名词,一种是形容词,还有一种则是动词。“桓”的本义是柱子的,在作为名词的时候,“桓”指的是木头、水、山的名字,也是姓氏之一,在这里,“桓”便是作为桓姓。在作为动词的时候,“桓”有盘桓,担忧的意思。而作为形容词的时候,“桓”的意思的大。“齮”读yi第三声,同以的读音一样。“齮”一共有23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字。对于这一类的字,人们经常将它的偏旁作为它的读音,但是“齮”不适用这个规律。“齮”的偏旁是齿字旁,带一个奇字,而“齮”的读音既不是“齿”也不是“奇”,而是“以”。“齮”只有一种读音,便是“以”。“齮”也只有一种词性,那就是动词。“齮”有咬,侵犯的意思。“桓”和“齮”组合在一起便是桓齮。如果单单以“桓”和“齮”这两个字的意思来组合的话,桓齮就是啃咬柱子的意思了。就这个意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寓意。而在历史上,有人也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桓齮是樊於期的化名,桓齮就是被贬的樊於期用来重回朝廷的化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桓U0002ce88
2023-07-06 10:01:162

桓齮跟随王翦攻赵,桓齮战败被哪位赵国将名将击杀?

就是被赵国赵括这个名将击杀,因为赵括他是最见不得敌人叛逃了,当时就用了一把弓箭杀了他。
2023-07-06 10:01:334

桓齮和王翦谁厉害

这两个人都厉害。根据快懂百科网的信息,桓齮在秦始皇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按照《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王翦和桓齮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王翦为秦国名将、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曾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
2023-07-06 10:02:222

秦国上将军桓齮怎么死的

关于秦国名将桓齮史学界分为两种观点:1、率军在和李牧决战时被李牧全歼,桓齮当场战死。(这个是主流观点)2、桓齮就是樊於期,率军和李牧决战失利,带少数精锐骑兵突围而走,畏罪逃到燕国,最后被太子丹劝杀献给嬴政作为荆轲刺秦的筹码。(这个是后世野史观点,作为秦国本土名将,桓齮畏罪潜逃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那样会让族人连坐。)
2023-07-06 10:02:291

茅山后裔里面提到的秦国大将是谁

杀神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由赵括指挥的赵军40万。但是在茅山后裔里写的是将这40万降卒押到磔池养蛟褫去了
2023-07-06 10:02:373

樊於期与桓齮是同一人吗 秦王嬴政为什么要杀樊於期

  樊於期原本是秦国将军,后来攻赵时兵败于李牧,便畏罪潜逃到燕国,有人说樊於期和桓齮是一个人,原因是两人名字发音相似,而且记载时间接近,但是桓齮是樊於期这个说法还没被证实。  樊於期之前的人生经历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在攻赵时败给了李牧,然后叛秦投燕,而桓齮与李牧交战后兵败,之后关于他的记载没有那么详细,所以就有了桓齮和樊於期是一个人的说法。   樊於期和桓齮并不是一个人,仅仅因为樊於期逃亡燕国是在桓齮被李牧击败的第二年推测他们是一个人未免太牵强,樊於期和桓齮都曾是秦国大将,秦王十分器重他们,不然也不会让他们攻打赵国。  秦国历代将军打了败仗确实会受到处罚,顶多是降职罚款,但是诛灭全族太过严重,比如王陵进宫邯郸打了败仗被免职,王龁被三国联军击败,也没有受到处罚,依然是秦国大将军,最后寿终正寝,而邯郸之战,郑安平投降联军,这才被灭族,因此打了败仗,也就撤职降爵的处罚,不至于灭族。   桓齮打了败仗,根本不需要叛逃,那样不仅自己没有活路,还会连累家人跟他一起下黄泉,樊於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秦王才不得不叛离秦国,投奔燕太子丹,所以桓齮和樊於期不是一个人。  《东周列国志》记载成蟜谋反是受樊於期怂恿,樊於期说嬴政不是先王所生,成蟜才是名副其实的先王血脉,这才有了成蟜之乱,樊於期这个罪名可比打了败仗要严重,只能背叛秦国,嬴政不仅灭了他全族,还悬赏要樊於期的人头,为了让荆轲刺秦王之事有胜算,樊於期便牺牲了自己。
2023-07-06 10:02:441

历史上的桓齮到底有多厉害呢?最后为何会被李牧斩杀?

历史上的桓齮特别厉害,定平阳、武城,杀了赵将扈辄,还斩首十万。因为他战败了,所以被李牧杀了。
2023-07-06 10:02:523

桓齮和樊於期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桓齮和樊於期不是同一个人桓齮(yǐ ):本为秦将。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樊於期,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2023-07-06 10:03:024

秦国上将军桓齮和太后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的,秦国上将军桓齮是将军,和太后都没有一丁点的关系的。
2023-07-06 10:03:521

桓齮的齮字怎么读?

齮yǐ 1.咬,啮。 2.侵犯。 3.攻击;毁伤。
2023-07-06 10:04:092

看大秦帝国时遇见了几个名字“羌瘣、麃公、桓齮”里面几个挺复杂的字怎么读?

羌:qiang 第一声 瘣:hui 第四声麃:biao 第一声或pao第二声桓:huan 第二声齮:yi 第三声 谢谢采纳噢。UP!。
2023-07-06 10:04:251

荆轲刺秦中献上的时谁的人头?

荆轲献出的是樊於期的人头,用于迷惑秦王进行刺杀!这个人充满争议,由于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楚霸王项羽火烧咸阳,以及楚汉争霸4年战火肆虐,导致大量文章典籍失传,这就导致汉代之前的历史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一点也是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的动力来源之一。历史书籍的大量断层,导致战国时代的很多故事都无法考证,其中就包括桓齮的最终去向和樊於期的来历,比如说名头很大的秦将麃公仅在卷城斩首3万赵军一战成名,就再也没有任何记载了!麃是地名、公是爵位,这个爵位是非常高的,麃公应该是地位非常高的人,可就这样一个人连正规的名字都没有记载!关于樊於期的记载也是这样,有史家说他深信吕不韦“进妾盗国”的传闻是真的,因此策动驻扎在上党郡的嬴成峤拥兵叛乱,最后兵败逃亡燕国;如果只是这样准确的记载也就算了,但还有史家认为,嬴成峤虽然兵败被杀,但作为其帐下大将的樊於期并没有受到牵连,仿佛是完全和嬴成峤叛乱没关系一样。此后的10多年里樊於期仍然受到重用,屡次领兵作战,还杀死了赵国的大将扈辄,斩杀10万赵军,最后在肥下败给了赵国名将李牧,因害怕被追查兵败的责任而逃亡燕国避难,最后被刺客荆轲说服自杀,献出头颅帮忙刺杀秦王。如果只是这个记载咱也能接受,但史学家笔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物,这就是桓齮,桓齮被认为是秦国大将,曾一度碾压了王翦的地位,扈辄和那10万赵军都是桓齮杀的,最后败给李牧的也是桓齮,逃亡燕国并献出头颅给荆轲的也是桓齮,只不过他改了名字叫樊於期。不管是曾经的秦国第一战将,还是痛恨吕不韦窃国的正义将领,樊於期这个人物都不像是怕死之人,他更像是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悲情人物,一个敢打敢拼的热血男儿。如果樊於期是那个痛恨吕不韦和嬴政窃国的将领,斗争失败后客居燕国的他,肯定是不怕死的,要是怕死他就会像王翦、杨端和那样老老实实当个将军,一个怕死的人怎么可能跟着17岁的嬴成峤带着5万人造反呢?敢这么干的人肯定是个敢打敢拼不怕死的人。而且,毕竟樊於期的家人都被害了,活着的信念就是复仇。但在秦国一强独大、各大诸侯国都躺着等死的大背景下,樊於期即便是被拜为燕国上将军,他除了借酒消愁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将自己的头颅赠给荆轲帮他刺杀嬴政是唯一的选择,毕竟当时秦相吕不韦已经饮鸩酒自杀,他的仇人只剩下嬴政。或者,樊於期是改了名的桓齮,这个大秦曾经的第一战将(绰号小白起),一战斩首10万赵国主力,因为一次战败就输光了所有,还被嬴政杀光了全家,这就好比白手起家的超级CEO因一次失败就只能回家种地,那种痛苦是个人就死的心都有了,怕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023-07-06 10:04:536

齮怎么念秦国大将军桓齮

拼 音 yǐ 。有毁坏、侵犯和咬的意思。
2023-07-06 10:05:541

麃公是谁?做过什么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圌郸。及生,名为zhèng,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sǐ,zhèng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dǎng郡;东至荥阳,miè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圌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jun。王年少,初即位,委囯事大臣。   晋阳反,元年,将jun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sǐ。十月,将jun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畼、有诡。三月,junbà。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囯。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圌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jun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bīng,五囯bīngbà。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jun骜sǐ。以攻龙、孤、庆都,还bīng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曰。夏太后sǐ。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jun击赵,反,sǐ屯留,jun吏皆斩sǐ,迁其民于临洮。将jun壁sǐ,卒屯留、蒲鹤反,戮其shī。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囯。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guān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囯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囯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shā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miè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四)[是]月寒冻,有sǐ者。yáng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曰。十年,相囯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jun。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後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圌斯上圌书说,乃止逐客令。李圌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囯,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王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王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王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囯尉,卒用其计策。而李圌斯用事。   十一年,王翦、桓齮、yáng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yáng,皆并为一jun。翦将十八曰,jun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jun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sǐ,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cāo囯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圌月至八月乃雨。   十三年,桓齮攻赵圌平阳,shā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jun於平阳,取宜安,破之,shā其将jun。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圌斯谋,留非,非sǐ云阳。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bīng,一jun至邺,一jun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huá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bīng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圌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bīng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圌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圌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bīng,jun上谷。大饥。   二圌十圌年,燕太子丹患秦bīng至囯,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bīng击秦jun,秦jun破燕易水之西。二圌十圌一圌年,王贲攻(蓟)[荆]。乃益发卒诣王翦jun,遂破燕太子jun,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圌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圌十圌二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jun,昌平君sǐ,项燕遂自圌shā。   二十五年,大兴bīng,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jiāng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後胜发bīng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jun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曰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bīng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bīng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bīng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bīng击miè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xí秦,秦bīng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bīng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zéi,bīng吏诛,miè其囯。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bīng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bīng诛bào圌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bīng,诛残zéi,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fǎ圌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sǐ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圌上圌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sǐ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fǎ。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圌世,传之无穷。」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fǎ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fǎ,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fǎ,久者不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圌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jìn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囯,是树bīng也,而qiú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bīng,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fǎ圌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圌字。地东至海暨朝圌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圌人钟鼓,以充入之。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基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bào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fǎ,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qīn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fǎ式。大圌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圌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剑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後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xié,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xié台下,复十二岁。作琅xié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fǎ圌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圌字。曰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fǎ,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剑,不逾次行。琅xié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bīng革。六qīn相保,终无kòuzéi。驩欣奉教,尽知圌fǎ式。六圌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liú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xié。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圌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yáng樛从,与议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bào圌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fǎ圌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fǎ圌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圌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圌男女qiú之。於是遣徐市发童圌男女数千圌人,入海qiú仙人。   始皇还,过péng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圌人没水qiú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jiāng,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xíng徒三千圌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qiú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曰。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fǎ圌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囯回辟,tān戾无厌,nuè圌shā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miè彊bào,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fǎ,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其东观曰: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圌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fǎ初兴,清理疆内,外诛bào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miè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bīng。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圌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後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旋,遂之琅xié,道上dǎng入。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shā盗,关中大索二十曰。米石千六百。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qiú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miè息。武殄bào逆,文复无zuì,庶心咸服。惠论圌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qiú仙人不sǐ之yào。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王秦者hú也」。始皇乃使将jun蒙恬发bīng三十万圌人北击hú,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王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jìn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曰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圌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圌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圌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x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圌世之功,固非鱼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fǎ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fǎ圌令出一,百圌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xífǎ圌令辟jìn。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圌世,惑圌乱黔首。丞相臣斯昧sǐ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fǎ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jìn,则主势降乎上,dǎng与成乎下。jìn之便。臣请史guān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guān所职,天下敢有zàng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zuì。令下三十曰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yào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圌fǎ圌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2023-07-06 10:06:101

历史高手 专家神马的来看看哈··

一、桓齮为秦之大将,为统六国平天下,战功卓著,楼上兄弟,岂能说世无此人?二、有《史记》之《秦始皇本纪》为证: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畅、有诡。……五年,将军骜攻魏,……取二十城。初置东郡。……长信侯毐作乱而觉,……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此时已无桓齮)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三、楼主提问,明显带有戏说之意,赢政贵为王胄,应该没有什么如桓齮这样的,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儿时哥们,不过始皇年幼时,父王在赵地为质,地位待遇一般,那时始皇与秦德、桓齮相交,也是有可能的。故此,提供以下说法,供你参考: 据不完全考证,1985年,在陕西礼泉县南天村,发现一个战国古墓。墓中就棺淳本身的大小而言,墓主至少是个“将中军”级别的高级武官。“将中军”是秦代最高级的武官职称,绝对是部队里的“高级首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在墓中发现一些陪葬玉块,这些玉块上刻的字不但表明了墓主的身份,更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原来,秦王嬴政在孩童时期便有了两位好朋友,一位是太卜秦冠英之子秦德,一位便是市井出身的桓齮(yi三声)。在“铁中玉”的记载中,这秦德本是一个玄学天才,九岁便窥得了天地阴阳之术,而桓齮却为文武双全之辈,不但力大无穷且足智多谋,十一岁便可举起二百斤的石墩。 嬴政的父亲子楚本是秦国夏姬王妃的儿子,因母亲夏姬失宠早逝,所以被父亲秦孝文王送到了赵国当了人质,后来吕不韦不惜重金贿赂当时秦孝文王的宠妃华阳夫人,帮子楚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并把自己的媳妇赵姬送给了子楚,后来赵姬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秦始皇”。有一些史书中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但在这秦德的“铁中玉”的记载中,嬴政似乎确实是子楚也就是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 吕不韦帮子楚登上秦王的宝座后,便被子楚提拔当了宰相,起姬也理所当然的成了王后,子楚死后,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了秦王之位,因年幼,朝政尽归吕不韦和赵姬。 嬴政亲政后,吕不韦恐与赵姬奸情暴露,进嫪毐以侍赵姬,后竟生二子,赵姬与嫪毐一并勾结吕不韦密谋叛乱。(以下带戏说成份) 就在赵姬与嫪毐联络吕不韦谋划叛乱的关键时刻,还是秦德以观天占星之术窥得了赵姬的举动并及时提醒了嬴政,而此时的嬴政刚刚亲政不久,大部分官员还都是赵姬和吕不韦的亲信,所以嬴政也只能启用孩童时代的铁哥们桓齮充当自己的打手,桓齮对嬴政可谓是言听计从死心塌地,很漂亮地平息了叛乱。同时也显示出了自己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德和桓齮,嬴政很可能来不及统一中国便要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干掉了。 摆平自己的母亲赵姬和权臣吕不韦以后,嬴政本想给秦德和桓齮加官进爵,但秦德却谢绝了嬴政的册封,坚持以布衣自居,按“铁中玉”的记载,秦德也曾劝阻过桓齮不要接受嬴政的册封,但市井出身的桓齮却始终没能抵挡高官厚实禄的*,最终被嬴政封了个将军。 早在子楚也就是秦庄襄王驾崩之时,年幼的嬴政便曾向秦德询问过父亲的死因,秦德的答复是“九五之尊才能拥有天下,大王的命数达不到,所以地盘稍微大了一点便驾崩了。”从那时起,嬴政便天天追问秦德,要如何才能获得九五之数,但深知命理天数的秦德知道,“九五这尊”这种命数大部分都是天生的,很难靠后天的方法弥补,但为了不打击铁哥们一统天下的积极性也便没明说,每每只是敷衍了事,但没想到嬴政当了秦王以后仍然对这“改命九五”的方法念念不忘,后来秦德实在被烦得不行了,便随口说了一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便是要用十万人来祭祀。没想到没过几年,嬴政派桓齮去攻打赵国,还真俘虏了赵国十万大军。 这一来秦德可傻了眼,有道是“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来了,况且此时嬴政贵为秦王,已经不再是儿时的哥们儿了,骗他就是欺君,更况且这“改命九五”的热火罐让人家抱了这么多年,实话实说不但自己难逃一死,恐怕还要连累家人,秦德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研究能“改命九五”的方法。当时,这件事在秦国是绝对的国防级绝密,因为其它诸国一旦得知秦王想“改命九五、一统天下”,必然群起攻之,到那里秦国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经过了无数个“活人试验”之后,秦德终于找到了一个“改命九五”的方法,这个方法便是东晋霜怀子所谓“炼虬成仙”的雏形,基本原理是让正常人逸于天数之外,说俗了就是结合畜牧修仙的原理,将正常人变成“人非人畜非畜”的东西,这样便可绕过“九五之数”的限制,就在这时候,秦德忽然萌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原因是自己夜晚占星时偶然间发现,代表好朋友桓齮的星宿已经找不到了,在当时,类似于招魂引魄的法术尚未发明,所以秦德只能送密信骗嬴政说自己梦到了桓齮冤魂围绕在王宫周围久不能散,以此向嬴政投石问路探听虚实,没想到嬴政秦德的这封信却非常重视,回信告诉秦德,桓齮因为战败已经失踪了,并请秦德想办法平息桓齮的怨气。 得知桓齮失踪,秦德也猜出了个大概,自己与桓齮可以说是光着屁股长大的挚友。对于桓齮的军事天才自然也是了如指掌:这桓齮虽不能说百战百胜,但至少也算得上足智多谋勇冠三军,称其为常胜将军绝不为过;眼下秦国主要是与赵国交战,而赵国名将廉颇已死,就连赵王寄以厚望的扈辄也死在了桓齮的手里,赵国又有谁能把桓齮逼到离家出走的地步?如果桓齮真的失踪了,那唯一的解释便是被你嬴政灭了口。 想到这里,秦德算是把嬴政彻底看透了,这么多年的铁哥们。替你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你说杀就杀,倘若这“九五这数”真的给你祈到了,自己岂不是也难逃一死?想到这,秦德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全盘修改了原定的计划,既然横竖都是死,干嘛不利用这十万赵军俘虏给自己谋点福利? 得知桓齮失踪的消息后,秦德便借着嬴政让自己给桓齮平息怨气的机会来到了王宫,与嬴政密谈了一夜,但嬴政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杀害过桓齮,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甚至在第二天颁布的旨意,承诺找到桓齮下落的人可获得五座城池的奖赏。 其实秦德也明白,这只不过是嬴政逢场作戏而已,桓齮亲自把十万赵军俘虏押解到了修建磔池的地方,不但知道秦国修磔池,为秦王祈九五之数的事,甚至连具体地点都知道,像自己这样手无缚鸡之力,身处磔池内部主持修建的文人,倒有可能暂且幸免,但像桓齮这样天不怕地不怕,天天走南闯北到处打仗的武夫,嬴政又怎么可能放心大胆地留你活?人是你杀的,别人怎么可能找到下落?就算有知道内情还侥幸活着的,敢说实话吗? 虽然这秦德心里明镜似水,但也并没点破嬴政的谎言,而嬴政此刻似乎确实也有点两头为难:杀死铁哥们,心里确实有些过意不去,听秦德说梦见桓齮阴魂不散,更是害怕其冤魂来找自己算帐,但眼下又不能跟秦德说实话,便只能示意秦德暂停修建磔池,全力以赴寻找桓齮的下落。 秦德运用“星陨阵”不出一个月便找到了桓齮的尸身。并请命嬴政,表示要为桓齮就地修建灵冢,当然,为了让秦德想办法搞定桓齮的冤魂,嬴政也同意了秦德的提议,只不过暗中派了大量的眼线严密监视秦德的举动而已。秦德也不是傻子,知道嬴政派来这些所谓的“监工”大部分都是眼线,便用了“石中裹玉”这么一招,把嬴政背信弃义的事全都记了下来。并骗这帮眼线说“铁中玉”是墓局的一部分,对此,嬴政也并未怀疑。古代人十分在意后世对自己的评价,秦德认为,嬴政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杀害对其忠贞不二的忠臣加好友,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如果自己不想办法把这件事记录下来,那么嬴政如此狠毒自私的一面便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所以才冒险用了这么一招......
2023-07-06 10:06:244

秦国上将军桓齮和太后什么关系

桓齮与华阳太后都是秦国人和帝太后赵姬也没什么关系
2023-07-06 10:06:352

秦灭六国用了哪几个将领?

秦灭六国用了王翦(攻赵,燕,灭楚),桓齮(攻赵),王贲(灭燕,灭魏,灭齐)。1、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2、桓齮(yǐ ):本为秦将。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3、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
2023-07-06 10:06:562

走秦将桓齮中走的意思

走有许多意思,比如离开,(击败使其)逃走,出使等等建议你联系一下上下文,单独拿一句不太容易理解桓齮:战国末期人物,原为秦国将军,后因犯罪逃往燕国,被太子丹收留。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时,荆轲请求以其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知道后,自刎而死。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
2023-07-06 10:08:052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无不胜,世人对他最初的印象却是胆小怯战

时值战国末期。 那时,他身为赵将,奉命镇守北境雁门郡,以防匈奴。 匈奴骑兵,号称无双,赵国虽然是强国,亦对他们大感头痛。因此,便赐他管治雁门的全权,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官吏,所属城池所有税收,亦均交由他管理,以作军资。 君王之权,岂容旁落?他能得如此权柄,其实只因赵国对匈奴极是忌惮。 放任也好,赐予权力也罢,所做一切,只为让他尽心尽力,守住北境无失。 他大权在握,但却并不张扬,反而谨慎得很,每日只是叮嘱士兵小心看好烽火台,不断派人刺探匈奴的动静,还制定了一条规矩: 若匈奴骑兵入侵,不论多寡,所有人当立刻退回城里固守,谁若胆敢与匈奴交锋,定斩不饶! 许多将士面对这一规矩,都是眉头大皱。 大军杀来也就罢了,小股匈奴骑兵来扰,我堂堂赵国正规军也要立刻躲到城里,作那缩头乌龟? 咱们这将军,就是个胆小鬼! 自己人如此想,匈奴人更是如此想,他们几次试探之后,发现这将军真是畏匈奴如虎,十足的胆小软蛋,因此,胆子不免越来越大,往来城前,如入无人之境。 赵军将士眼见匈奴如此猖狂,气得咬牙切齿,只恨不能出城与其一战,将这些宵小尽数斩杀。 有人向他进言,他却不听,只道: 要你们固守便固守,只要人马无失便好!谁再敢乱议我之军规,定不轻饶! 将士们一时无奈,只能暗里气愤。 长此以往,此事终被赵王知晓,一时间,赵王大怒: 简直混账! 我赐你高官厚禄,全权统领雁门,你便这样报答君恩? 这等缩头乌龟,谁不会做?既然谁都会做,寡人要你何用!? 一怒之下,赵王将他召回,弃之不用,转而派出素有勇武之名的将军镇守雁门。 他听命而归,不发一语,只是隐居起来。 朝中无数人嘲笑他无能,骂他是缩头乌龟,市井之间也多有人取笑于他,家中下人外出常能听到,敢怒不敢言,只暗自抱怨自己命不好,跟了这么个无能的主人。 他这一闲置,便是一年有余。 这一年里,雁门守军一改以往作风,但有匈奴来犯,便出兵与之交战。 将士们初时只觉痛快,庆幸这回终于换来了一个真正有血性的将军,可以一展赵军雄风。但接连几战下来,赵军无一胜绩,连战连败,一时间伤亡惨重,边境田地亦因战事而荒废,更不用说放牧之事。 本来富足的雁门,一时变了样子。 赵王闻讯,一时惊愕,这才悔不当初,急忙请他出山。 他闭门家中,只称有病。 赵王又气又恼,但却又极是无奈,使尽了办法,好不容易才将他逼了出来。 他面对赵王,道: 大王若要用我,便不要再恼我胆小。我若再去雁门,定然还用先前守城之法。大王若应允,我才前去。 赵王无奈至极,也只好点头答应。 一时间,这被敌人与自己人轻视,两方均称其为「 ”胆小鬼”的将军,再回雁门。 一回来,他便再度宣布了原来的规矩:匈奴至,人马入城固守,不得应战! 如此一来,匈奴虽不断来犯,但面对坚城,却始终无法可想,虽然耀武扬威很是威风,但其实每次侵袭,皆无收获,反而浪费人力马力,得不偿失。 如此,便是数年。 这数年间,雁门军民均得以休养生息,渐渐又再富足起来。 将士们无仗可打,便闲得发慌,他便时常组织军兵操练,然后杀牛犒劳。 将士们经历了先前的败仗,这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不敢再称他为胆小鬼,转而感念他昔日维护雁门的不易。 看看如今身上衣、口中食,想想自己先前对他的误解,将士们皆心中有愧。而且先前一年来他们尽打败仗,心中总是憋了一口气,如今将军对他们这般恩赏,他们只觉受之有愧 ,因此纷纷请缨,想要再打一仗。 他见时机成熟,便立时调集战车千辆,战马万匹,敢死勇士五万,善射士兵十万,每日操练不断,以强军力。 这期间,他下令将大批牲畜外放,一时间,放牧者漫山遍野,处处皆是。 匈奴闻讯一时欣喜,急忙派小股人马来袭,他一见匈奴到来,便惊慌率军躲入城中,甚至不理那几千在外放牧者。 匈奴单于闻听这乌龟将军竟然开始松懈,竟然任民众出城牧牛羊,知是大好机会,立时率大军向雁门杀来。 却不知,他早便派出探子盯住匈奴动静,此时一得消息,便布下埋伏,先假装胆怯,引得匈奴长驱直入,再率伏兵自两翼包抄,当即大败匈奴,杀匈奴十万余众,更一鼓作气,灭襜褴(chānlán),破东胡,收林胡,逼得单于遁逃! 此一战之后十余年间,赵国边境平安无事,匈奴铁蹄再不敢靠近赵境半步! 他凭此一战,终奠定了自己军神地位! 自此,再无人敢笑他胆小,一提起他,却是人人皆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真战神也! 赵王因此对他越发器重,更一度调他回朝,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与强秦定下盟约,迎回赵国质子。 其后十年,风云变换。 先是器重他的赵孝成王身故,赵悼襄王继位,再是大将军廉颇率部弃赵而去,投奔了魏国,再是赵悼襄王身故,赵王迁继位。 廉颇弃国而去,田单、赵奢、蔺相如等名臣良将亦已不在人间,这十年间,他独自支撑,外御强敌,于此动荡之时,竟然还能再立军功,攻取燕国两城,杀燕将剧辛。 如此军功战绩,一时再度震惊天下。 然而这一年,秦将桓齮率秦军来犯,一举攻下赵国平阳、武城,斩赵军十万于秦剑之下。 第二年,桓齮乘胜再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再占赤丽、宜安,直逼邯郸。 值此危难之时,赵王迁急忙将他自雁门再度调回,任其为大将军,抗击秦军。 他率军出发,初与秦军相接,便立即筑垒建堡,再度采取固守战术。 有部下大急,道:大王此际只盼将军有一场胜仗,止住秦军进犯之势,将军固守不出,只怕大王不悦! 他淡淡道:我出兵征战为的是抵御秦之铁骑,为的是保我赵国无失,却不是为了取悦于谁。 秦将桓齮深知他的本事,知道若任他坚守不出,却于长途远征的秦军大为不利,因此故意率军进攻肥下,意图引得他率军出战,如此,便可正面与赵军一战,将赵军尽数歼灭。 而赵军若不动,桓齮便直接拿下肥地,到时,他这按兵便是失职之罪! 不想他兵法如神,却一早便识破桓齮之计,依然拒不出战。 那边,桓齮率军攻打肥下,这边,他却龟缩不前,亦不派军救援,只与秦军对峙。留守秦军只觉他不过如此,就是一个无胆懦夫,不免疏忽大意起来。 而就在秦军懈怠之际,他却看准机会,一举率军疾攻,转眼之间便占领秦军大营,尽俘桓齮留守军兵与辎重! 桓齮一时大惊,急忙率军救援,却不想他早于半途埋伏,只杀得秦军大败而逃! 此一战,他再建不世之功,挽救赵国于将亡,赵王迁一时大喜,因此他立下此等救国大功,封他为「 ”武安君。” 这便是将军以武安天下! 第二年,心有不甘的秦国再度出兵,兵分两路攻来。 他再度出马,据守长城一线,于番吾附近大败北路秦军,再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打南路秦军,再次大败秦之虎狼。 此战,再度令他名扬天下,无人不知赵国战神李牧之名! 然而他的辉煌,终也慢慢走到了尽头。 终结一切的,却并非是敌人。 三年后,公元前229年。 赵国连年争战,国力大损,加之地震饥荒,已然再不复当年之势。此时,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与杨端和率数十万大军直逼邯郸。 赵王迁一时大惊,急任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准备借战神之威,再度击退秦军。 秦军闻听,一时震慑于李牧之威,军众皆忧。 王翦思量后,终明白:李牧一日不除,赵国一日无失。若想拿下赵国,便当先取李牧! 然而,战场之上,又有谁是这位战神的对手? 正面不行,那便自绕道后方;明的不行,那便暗里行事! 秦国立时以重金收买赵王迁的近臣郭开,令其在赵国散布流言,称李牧与司马尚勾结秦军,将要背叛赵国。赵王迁闻之,不问情由,只听郭开一面之词,便立刻派人前去替换李牧与司马尚。 李牧闻讯一时大怒。 赵国存亡在此一战,此时一国之君竟然因为风言风语,便临阵换将,这岂不是要将赵国置于死地? 我李牧可死,但赵不能亡! 面对来者,他厉声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赵王迁得知消息,却更加确定李牧必已有反心,于是终使诡计,将他擒杀。 一代战国军神,平生未尝一败,未曾死于战场强敌之手,却死于自己一心保护的国君之手,简直是泼天的冤屈! 而在李牧死后,只过了三个月,秦军便大败赵军,拿下邯郸,俘虏赵王迁,这误国昏君,终食下了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 曾威名赫赫于战国的赵,终遭灭国。 赵王迁因是亡国之君,因此,身死之后却并无谥号,史书之上、千古百代之后,亦只能以其名「 ”迁”相称。 这便是他永远不会被后人忘却的羞耻。 李牧画像 李牧一生,战无不胜,军威响彻七国,其最为经典的两战,一是破匈奴,一是肥之战。前者,其以步兵军团全歼骑军团,创千载军战之典范;后者,则成后世兵家精研之围歼战典范。 赵国虽亡,李牧之名却不曾坠,一代战神英姿,跃然活于史书之上,千百代后,依然为人们所铭记。 唐时,追封古之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供奉,「 ”大将军武安君李牧”,便在其中。 宋时,再封古之名将七十二人,「 ”大将军武安君李牧”,亦在其列。
2023-07-06 10:08:121

秦灭六国时,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

1、王贲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2、李信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故治在今北京市)坚守。不久,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李信率军紧追不舍。代王赵嘉致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燕太子丹逃到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当时李信带着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此时燕王喜派人斩杀燕太子丹,并将其首级献给秦国,但李信与王贲却没有停止进攻,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3、蒙毅蒙毅(?―前210年),秦朝时期的将军,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蒙家三代蒙骜、蒙武、蒙恬与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毅在内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秦二世继位后,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杀害。4、王翦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王翦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少年时就喜欢军事,侍奉秦始皇。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5、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2023-07-06 10:08:229

《大秦赋》:吕不韦自尽,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否符合历史?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赵国春平君赵佾想邀请吕不韦出山,以此抗衡秦国。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得知赵国欲请文信侯入赵为相,对此,渭阳君嬴傒建议将吕不韦迁离洛阳。不久之后,秦王嬴政派李斯来到了文信侯的封地,责令吕不韦迁移到蜀地。当然,在《大秦赋》中,嬴政此举表面上是在责罚吕不韦,暗地里却想保护吕不韦,希望他搬迁到蜀地之后,不会再受到山东六国使者的干扰。当然,为了不让嬴政继续为自己分心,吕不韦选择了自尽,从而正式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下线了。对于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最后的表演十分动人,让不少喜欢吕不韦的观众潸然泪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得知吕不韦自尽的消息后,秦王嬴政十分愤怒,也因此迁怒于赵国,从而决定提前发兵攻打赵国。众所周知,意气用事,往往没有好的结果。放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秦王嬴政的这一冲动之举,同样导致桓齮这位秦国名将的下线。在历史上,秦始皇确实在吕不韦去世后发兵攻打赵国,这场战役一般被称之为“肥之战”或者“宜安之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吧。一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吕不韦是在公元前235年自尽的。而就肥之战来说,则爆发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此,按照正史上的记载来看,肥之战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换而言之,秦王嬴政发兵攻打赵国,发起了肥之战,很可能不是为了吕不韦报仇。当然,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为了凸显嬴政和吕不韦之间的感情,所以将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了。对于肥之战来说,公元前233年,秦国名将桓齮率领大军进攻赵国都城。此时,赵悼襄王赵偃已经去世,在位的君主是赵王迁。对于赵王迁来说,立即命令驻守边地的李牧南下,以此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李牧率领边军和邯郸一带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如同《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给出的情节,在正史上,李牧确实采取了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大军远道而来,一开始的气势是比较旺盛的。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因为一直无法取得战果,自然会出现士气衰落的问题,这也符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所以,李牧这位名将没有贸然出击,而是一直立足于防守,以此让秦军暴露出破绽。二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李牧认为如果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面对赵军坚垒,桓齮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赵军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诚然,桓齮作为秦国名将,确实是非常有想法的。但是,比较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李牧,则是更为顶级的名将。在战国中后期,李牧能够和廉颇、王翦、白起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面对桓齮的行动,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在此基础上,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过激烈战斗,赵军大败秦军,取得了邯郸之战后又一次重大胜利。三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牧凭借着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最终取得了肥之战的胜利。肥之战,秦军挟大胜之威而来,李牧则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敌军识其意图,企图围点打援诱时,李牧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策,攻其必救。在秦国和赵国大军交战的时候,李牧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整个战争进程中,李牧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扬长避短,最终大获全胜。这是围魏救赵的典型战役。凭借此战,李牧获封武安君。对于战国时期的武将来说,武安君的封号可以说是至高的荣誉,比如在李牧之前,白起就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桓齮因为败给李牧,并导致秦国大军损失惨重,也即遭到了赵军的全歼,所以选择了自尽。当然,这是《大秦赋》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所给出的情节。实际上,在正史上,桓齮虽然在肥之战中败给了李牧。但是,他还是成功逃回了秦国。当然,桓齮最终还是被李牧斩杀,只是时间上不是公元前233年,而是公元前229年前后。在肥之战后,秦国因为损失惨重,不得不暂停消灭赵国的计划,而是将目光对准了韩国。
2023-07-06 10:09:191

《大秦赋》中的樊於期,为何最后叛逃秦国,还助荆轲刺秦?

知晓“荆轲刺秦”故事的读者都知道,荆轲面见秦王的礼物之一就是樊於期的首级,据说还是秦王发下的悬赏。 那么,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让这位秦国将领最终叛变,投靠了燕国呢? 秦异人,即秦庄襄王有二子,长子是秦始皇嬴政,其母为赵姬;次子是长安君成蟜,其母为韩姬。 华阳夫人曾经想要立成蟜为秦王,但没有成功,嬴政即位之后,对这个弟弟其实也没有太过逼迫,反倒对他有所重用。 但是,没成想这个成蟜最后却为了秦王位而叛变,失败之后投靠了赵国。 这要从一则“流言”说起。 《大秦赋》中有一个情节,是说华阳夫人等为了抹黑嬴政,放出流言说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和赵姬的私生子,并不是秦异人的亲子,所以不能继承秦王位。 这一则流言到底因何而起,是何人放出,目前已经不可考,但《史记》、《汉书》等正史文献都记载了这一说法。 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未得证实,且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这篇短小文章里的记载竟也前后矛盾。更主要的是,无论是主人公身份、结局,还是时间节点以及情节发展,和楚国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如出一辙,这则关于嬴政和吕不韦的“流言”疑似移花接木而来。 但是,这则流言被成蟜利用起来了。 话说,吕不韦担任秦相期间,依旧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蚕食“三晋”的土地,最后切断了燕国、赵国两国和韩国、魏国的联系,形成了对“三晋”的侧翼包围,秦国对诸国逐个击破的态势已经异常明显了。 于是,始皇6年,即公元前241年,韩、赵、魏、燕、楚五国再次合纵伐秦,竟然攻入了函谷关内,兵锋直逼咸阳。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对秦国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震荡。 第二年,吕不韦便起兵报“五国攻秦”之仇,命蒙骜和张唐领军五万伐赵,长安君成蟜和樊於期为后援。 而当蒙骜等人进攻受阻之后,想让成蟜和樊於期领兵援助,但没成想樊於期竟然煽动成蟜叛变。 樊於期以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的流言为依据,让成蟜相信他才是秦庄襄王的嫡子,应该继承秦王位。而吕不韦之所以派年少且不谙军事的成蟜领军,是想借机除掉他。 于是,樊於期将这一则流言写成檄文,通告天下。 当然,这次叛变被迅速镇压,成蟜也因此逃离秦国,投降了赵国,客居于此。 但让人疑惑的是,樊於期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株连,因为在公元前237年的时候,他又担任了秦国将军,率军攻赵。 但这一次,樊於期遇到的对手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被打得大败。 也就是这个时候,樊於期畏罪潜逃,不敢回秦国,也没有投降赵国,而是去了燕国。 燕太子丹不顾人劝阻,最终还是收留了他。 秦王暴怒,将樊於期一家老小尽数诛灭,然后对其发出了悬赏。这才有了荆轲入秦时想要通过携带樊於期的首级面见秦王的事情。 可是,这一说法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樊於期到底是谁?这个名字在正史中的出现没有前因,只有一个简单的结局,众多的信息几乎都来自与野史和传说。 樊於期的事迹多不见于正史,《史记》中对他的记载也就是“刺客列传”里关于荆轲的篇幅中略有提及,在之前并没有樊於期的信息。 而这些事迹多是在野史、小说中被提及,最为详尽的大概就是《东周列国志》了,其中第一百零三回的章节便是“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 所以,有 历史 学者提出,“樊於(wū)期(jī)”这个人实际上就是秦将桓齮(yǐ),两者的读音也比较接近,疑似讹误。 而《史记》中对于桓齮的记载也比较矛盾。 对于桓齮伐赵的结果,李牧的传记和“赵世家”中都说李牧胜了,桓齮逃走;而始皇本纪中又记载桓齮有所胜利。所以有学者推断,可能这是一系列战役,桓齮取得过几次胜利,但最终被李牧击败。 至此之后,桓齮逃亡,这一年是始皇十四年,而燕太子丹在秦国受辱回国的时候,正好是始皇十五年,于是就有了桓齮畏罪逃燕的说法。 恰巧,在此之前,并没有提及樊於期其人;而在此之后,就没有了桓齮的消息。 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二者就是同一个人,因讹误而产生了两个名字,这也是有道理的。 但桓齮就是樊於期的观点证据还是不足,只能作为一个观点来考量。 成蟜谋反的事情是真的,这里有一个时间点需要注意。 始皇七年的时候,夏太后逝世,以赵姬为首的外戚势力,和嫪毐等人开始排除异己,对成蟜所在的韩系势力予以排斥。 这似乎也是成蟜最后决定谋反的原因,因为成蟜在屯留叛变的时间正好是 始皇八年 。 那么,樊於期其实是卷入了这场外戚势力的争斗之中,檄文是不是由他所写并不可知,但根据野史、传说,《史记》后来提到他的事迹等等信息综合来看,他似乎在最初的时候将自己从这次叛变中摘了出去。 成蟜的这次谋反并非没有株连,其军、吏皆被处死。《史记》中说成蟜也被杀了,也有些说法认为成蟜虽然最后逃亡赵国,但后来也被吕不韦等人杀死了,关于结果还是一致的。 那么,樊於期也有可能是这一次清算的漏网之鱼,在最初的阶段没有被认为是这次叛变的参与者,所以才有了再次领军伐赵的行为。 而因为被李牧击败所以畏罪潜逃,这一说法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秦军无论是从弱小之时还是开始东出的阶段,大小败仗吃了无数次,孟明、王翦、白起、李信、蒙骜等等名将都有败绩,损失也不小,甚至有时候都动摇了秦国的国本,但也没有受到太过严重的处罚。 而赵国的李牧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也不是无名之辈,败在廉颇、李牧、赵奢手下的秦将也不少,没有因为一次败仗就畏罪潜逃的道理。 所以,樊於期的畏罪潜逃,也有可能是其参与成蟜谋反的事情被查了出来,这才不得不逃走。 而如果樊於期和桓齮真的是同一个人的话,似乎也能解释得通,为何此后桓齮不再出现,而樊於期这个名字刚刚被提及,且其为何出现在燕国了。
2023-07-06 10:10:051

《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

秦始皇本纪【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通过以上这些,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写秦二世,则施以重墨,着意叙写了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与赵高合谋篡权的详细经过和他的极端残虐、极端腐朽,生动深刻地揭露出一个昏庸暴君和一个阴谋家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对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的精雕细刻,曲折惊险,饱含着作者对二世和赵高的深深憎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司马迁以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考察秦朝“成败兴坏之纪”的思想贯穿于《秦始皇本纪》全篇,不仅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大誉大毁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而且一直在探寻着秦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他在篇末的论赞中大段引述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的内容,并称赞说:“善哉乎贾生之推言之也!”所谓“过秦”,就是批评秦的过失。《过秦论》是一篇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的政论文,它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对我们认识秦朝的历史有一定参考意义。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ɡ)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二年(前245),麃公率兵攻打卷(quān)邑,杀了三万人。三年(前244)蒙骜(ào)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王齮(qǐ)死了。将军蒙骜攻打魏国篸(chàng)、有诡。这年发生严重饥荒。四年(前243),攻取了篸(chàng)邑、有诡。三月,停止进军。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全国瘟疫流行。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这年冬天打雷了。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夏太后去世。八年(前239),秦王弟长安君成ue18b(jiāo,骄)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táo,逃)。前来讨伐成ue18b的将军壁死了,屯留人士兵蒲鶮(hè,鹤)。又造反,结果战死,死后还遭到鞭戮尸体的酷刑。黄河的鱼大批涌上岸边,人们赶着马车到东方去找食物。嫪毐(làoǎi,涝矮)被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的土地,让他居住在那里。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嫪毐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九年(前238),彗星又出现了,有时划过整个天空。进攻魏国的垣邑和蒲阳邑。四月,秦王留宿在雍地。己酉日,秦王举行表示已经成年的加冠礼,佩带宝剑。长信侯嫪毐作乱的事被发觉,他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企图攻打蕲(qí,其)年宫,发动叛乱。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败逃走。当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嫪毐,赐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赐给赏钱五十万。嫪毐等人全部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判处枭(xiāo,消)刑,即斩下头颅悬挂在木竿上。对嫪毐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以示众,并灭了他的家族。至于他的家臣,罪轻的处以鬼薪之刑,即服为宗庙打柴三年的劳役。还有四千余家被剥夺了官爵,迁徙到蜀郡,住在房陵县。这个月虽属孟夏,但十分寒冷,有冻死的人。杨端和进攻衍氏邑。彗星出现在西方,不久又出现在北方,从北斗往南接连出现了八十天。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桓齮为将军。齐国和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道:“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大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听说了,因此而背弃秦国啊。”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执掌国政。十一年(前236),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军并为一军去攻打邺邑,没有攻下,先夺取了九座城邑。王翦就另外去攻打阏(è,恶)与、橑(liáo,辽)杨,留下王橑继续攻打邺邑。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十人中挑选二人留在军队。桓齮夺取了邺城,王翦又命令他率兵去攻打栎阳,自己攻打阏与,都攻了下来。十二年(前235),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对于他的家臣参加哭吊的,如是晋国人,就赶出国境;如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剥夺其爵位,迁到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而未参与哭吊的,也迁到房陵,但不剥夺爵位。从此以后,掌管国事不遵循正道象嫪毐、吕不韦这样的,,就登记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不得做官,全部照此办理。秋天,免除迁居蜀郡的嫪毐家臣的赋税徭役。这时,全国大旱,从六月起,直到八月才下了雨。十三年(前234),桓齮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hù,护)辄,斩首十万人。秦王到河南去。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桓齮攻打赵国。十四年(前233),在平阳攻击赵军,攻占了宜安,打败了赵国军队,杀死了赵国的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韩非出使到秦国,秦国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在云阳。韩王请求向秦称臣。十五年(前232),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十六年(前231)九月,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腾为代理南阳太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那个地方设置为郡。命名为颍川郡。又发生了地震。华阳太后去世。人民遭遇到大饥荒。十八年(前229),秦大举兴兵攻赵,王翦统率上地的军队,攻占了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羌瘣(huì,会)攻打赵国,杨端和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前228),王翦、羌瘣全部平定打下了赵国的东阳,俘获赵王。他们又想率兵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秦王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秦王生在赵国时的母家有仇的那些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返回,经由太原、上郡回到都城。秦始皇的母太后去世。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郡。这年发生大饥荒。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担心秦国军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发现了,处荆轲以肢解之刑来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二十一年(前226),王贲(bēn,奔)去攻打楚国。秦王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的地盘,在那里称王。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被迁谪到郢城。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二十二年(前225),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二十三年(前224),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去攻打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二十四年(前223),王翦、蒙武去攻打楚国,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于是也就自杀了。二十五年(前222),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姬喜。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赵嘉。王翦于是平定了楚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降服了越族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五月,秦国为庆祝灭掉五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聚饮。二十六年(前221),齐王田建和他的相国后胜派军队防守齐国西部边境,断绝和秦国的来往。秦王派将军王贲经由燕国往南进攻齐国,俘获了齐王田建。秦国刚统一天下,命令丞相、御史说:“从前韩王交出土地献上印玺,请求做守卫边境的臣子,不久又背弃誓约,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虏了韩国的国王。我认为这很好,因为这样或许就可以停止战争了。赵王派他的相国李牧来订立盟约,所以归还了他们抵押在这里的质子。不久他们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我们,所以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获了赵国的国王。赵公子嘉竟然自立为代王,所以就派兵去灭了赵国。魏王起初已约定归服于秦,不久却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秦国官兵前去讨伐,终于打败了他们。楚王献出青阳以西的地盘,不久也背弃誓约,袭击我南郡,所以派兵去讨伐,俘获了楚国的国王,终于平定了楚地。燕王昏乱糊涂,他的太子丹竟然暗中派荆轲来做刺客,秦国官兵前去讨伐,灭掉了他的国家。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继绝了与秦国的使臣来往,想要作乱,秦国官兵前去讨伐,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丞相王绾(wǎn,碗)、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于是下令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取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秦始皇按照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终始循环的原理进行推求,认为周朝占有火德的属性,秦朝要取代周朝,就必须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过的水德。现在是水德开始之年,为顺天意,要更改一年的开始。群臣朝见拜贺都在十月初一这一天。衣服、符节和旗帜的装饰,都崇尚黑色。因为水德属阴,而《易》卦中表示阴的符号阴爻(yáo,遥)叫做“元”,就把数目以十为终极改成以六为终极,所以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医马。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此来表示水德的开始。刚毅严厉,一切事情都依法律决定,刻薄而不讲仁爱、恩惠、和善、情义,这样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于是把法令搞得极为严酷,犯了法久久不能得到宽赦。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发表意见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吗?廷尉说得对。”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人民所做“黔首”。下令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的宽度。书写使用统一的隶书。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北向户,往北据守黄河作为要寒。沿着阴山往东一直到达辽东郡。迁徙天下富豪人家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诸如祖庙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都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南边濒临渭水,从雍门往东直到泾、渭二水交会处,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行长廊互相连接起来。从诸侯那里虏得的美人和钟鼓乐器之类,都放到那里面。二十七年(前220),秦始皇去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叫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郦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修造两旁筑墙的甬道,从咸阳一直连接到骊山。这一年,普遍赐给爵位一级。修筑供皇帝巡行用的通向全国各地的驰道。二十八年(前219),始皇到东方去巡视郡县,登上邹县峄(yì,译)山。在山上立了石碑,又跟鲁地儒生们商议,想刻石以颂扬秦之德业,商议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和遥祭名山大川的事情。于是登上泰山,树立石碑,筑起土坛,举行祭天盛典。下山时,突然风雨大作,始皇歇息在一颗树下,因此赐封那颗树为“五大夫”,接着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典礼,在石碑上镌刻碑文。碑文是:皇帝登基即位,创立昌明法度,臣下端正谨慎。就在二十六年(前222),天下归于一统,四方无不归顺。亲自巡视远方,登临这座泰山,东方一览极尽。随臣思念伟绩,推溯事业本源,敬赞功德无限。治世之道实施,诸种产业得宜,一切法则大振,大义清明美善,传于后代子孙,永世承继不变。皇帝圣明通达,既已平定天下,毫不懈怠国政。每日早起晚睡,建设长远利益,专心教化兴盛。训民皆以常道,远近通达平治,圣意人人尊奉。贵贱清楚分明,男女依礼有别,供职个个虔敬。光明通照内外,处处清净安泰,后世永续德政。教化所及无穷,定要遵从遗诏,重大告诫永世遵奉。于是就沿着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攀上成山的顶峰,又登上之罘(fú,浮)山,树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然后离去。又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十分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迁来百姓三万户到琅邪台下居住,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修筑琅邪台。立石刻字,歌颂秦之功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的心情。碑文说:二十八年(前219),皇帝刚刚登基。端正一切法度,整治万物纲纪。彰明人事之宜,提倡子孝父慈。皇帝圣智仁义,宣明各种道理。亲临东土安抚,慰劳视察兵士。大事业已完毕,巡行滨海之地。皇帝伟大功绩,操劳根本大事。实行重农抑商,为使百姓富裕。普天之下同心,顺从皇帝意志。统一器物度量,统一书写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顺应四时行事,自有大秦皇帝。整顿恶劣习俗,跋山涉水千里。怜惜黎民百姓,日夜不肯歇息。除疑惑定法律,无人不守法纪。地方长官分职,各级官署治理,举措必求得当,无不公平整齐。皇帝如此圣明,亲自视察四方。无论尊卑贵贱,不越等级规章。奸邪一律不容,务求忠贞贤良。事情不分大小,竭力不倦争强。无论远处近处,只求严肃端庄。正直敦厚忠诚,事业才能久长。皇帝大恩大德,四方均得安抚。诛除祸乱灾害。为国谋利造福。劳役不误农时,百业繁荣富足。黎民安居乐业,不再用兵动武。六亲终得相保,盗寇从此尽除。欢欣接受教化,法规都能记住。天地四方之内,尽是皇帝之土。西边越过沙漠,南边到达北户。东边到达东海,北边越过大夏。人迹所到之处,无不称臣归服。功高盖过五帝,恩泽遍及马牛。无人不受其德,家家安宁和睦。秦王兼有天下,建立名号称做皇帝,亲临东土安抚百姓,到达琅邪。列侯武成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kuí,逵)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jiū,究)随从着在海上一起议论皇帝的功德。都说:“古代的帝王,土地不超过千里,诸侯各守受封之土,朝见与否各异。互相攻伐侵犯,暴乱残杀不止,还要刻金镂石,立碑夸耀自己。古代五帝三王,知识教育不同,法令制度不明,借助鬼神之威,欺凌压迫远方,其实不称其名,所以不能久长。他们还未死,诸侯业已背叛,法令名存实亡。当今皇帝统一海内,全国设立郡县,天下安定太平。显明祖先宗庙,施行公道德政,皇帝尊号大成。群臣齐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树作典范永恒。”刻石事情完毕,齐地人徐市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于是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始皇返回京城,路经彭城,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中打捞出那只落水的周鼎。派了一千人潜入水底寻找,没有找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皇上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始皇非常生气,就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所以使山变成了赭红色。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京城。二十九年(前218),始皇到东方去巡游。到达阳武县博浪沙时,遭到张良和一名力士的行刺,刺客误中副车,始皇受了惊吓,捉拿刺客没有捉到,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登上之罘山,刻石立碑,碑文是:二十九年(前218),正值仲春时节,春日阳气上升。皇帝东来游览,巡行登上之罘,观赏大海汪洋。诸臣赞赏景物,追颂伟业初创。圣君始建治道,确定制度法规,彰明准则纪纲。对外教化诸侯,广施礼乐恩德,大义公理显扬。六国之君邪僻,贪利永无满足,虐杀不止疯狂。皇帝哀怜民众,发师前往征讨,武德奋扬大振。仗义讨伐守信,声威光烈遍传,海内无不归顺。彻底消除强暴,努力拯救万民,遍安四方远近。明法普遍施行,天下治理安定,永为法则无伦。伟大啊!天地神州赤县,圣意共同遵循。群臣歌颂功德,请求刻于石碑,表率千古永不陨。在东观,又刻碑文说:二十九年(前218),皇帝春日出游,巡行来到远方。幸临东海之滨,登上之罘高山,观赏初升朝阳。遥望广阔绚丽,众臣推原思念,圣道灿烂辉煌。圣法刚刚实行,对内清理陋习,对外诛灭暴强。军威远扬四海,震撼四面八方,终于禽灭六王。开拓一统天下,灭绝种种灾害,兵器永远收藏。皇帝修明圣德,经营治理天下,明视兼听不倦。树立申明大义,设置种种器物,全有等级标志。大臣安守职分,都知各自事务,诸事毕无猜疑。百姓移风易俗,远近同一法度,终身守法不移。贯常职务已定,后代遵循先业,永远承袭圣治。群臣颂扬大德,敬赞圣明伟业,请刻之罘永志。不久,始皇前往琅邪,经由上党返回京城。三十年(前217),没有什么事情。三十一年(前216)十二月,因为一首民谣说“帝若学之(仙)腊嘉平”,始皇有求仙之志,所以把腊月改名为“嘉平”。赐给每个里(一百户)六石米,二只羊。始皇在咸阳穿便装出行,和四个武士一起,晚上在兰池遇见了强盗,情势危急,武士们打死了强盗,于是在关中大规模搜查了二十天。米价每石一千六百钱。三十二年(前215),始皇前往碣石,派燕国人卢生访求方士羡门、高誓。在碣石山门刻石立碑。毁坏了城墙,挖通了堤防。所以碑文说:皇帝兴师用兵,诛灭无道之君,要把反叛平息。武力消灭暴徒,依法平反良民,民心全都归服。论功行赏众臣,惠泽施及牛马,皇恩遍布全国。皇帝振奋神威,以德兼并诸侯,天下统一太平。拆除关东旧城,挖通河川堤防,夷平各处险阻。地势既已平坦,众民不服徭役,天下都得安抚。男子欣喜耕作,女子修治女红,事事井然有序。皇恩覆盖百业,合力勤勉耕田,无不乐业安居。群臣敬颂伟业,敬请镌刻此石,永留典范规矩。于是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找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视北部边界,经由上郡返回京城。燕国人卢生被派入海求仙回来了。为了鬼神的事,他奏上了宣扬符命占验的图录之书,上面写着“灭亡秦朝的是胡”。据说这个“胡”字是指胡亥,可是始皇没有理解,就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后面的,超出限制了,,,没办法
2023-07-06 10:10:481

。。桓 齿奇。。 是秦国将领,为何最后要逃到燕国

更新1: 樊于期在攻赵失利后,拖军叛逃燕国。 按秦律,失阵战败之大将,按律或徙或斩 ,樊不回国领罪更是罪加一等, 秦王传檄天下, 得“于期首者,封侯赐金千斤”。 更新2: “丹兄不是准备回燕操练兵马吗?我向丹兄推荐一位领兵之人, 此人也许能够帮助丹兄完成夙愿。” 太子丹一见来人也吃了一惊: “这不是秦国名将桓齿奇将军吗?” 桓齿奇上前施礼说: “桓齿奇在长安君举事失败后就不复存在, 现在苟活下来发誓为长安君复仇的是樊于期。” 太子丹会意,忙站起身还礼道: “樊将军不忘故人,敢以弱打强, 孤身一个仍不忘复仇,不愧为重义重气之人 ,来,我敬樊将军一杯酒. takungpao/news/10/06/01/FYTX-1266016 樊于期即秦将桓齮 曾攻赵国立了大功 樊于期这个名字,在《史记》中,只见于《刺客列传》讲荆轲的一节,不知何以成为名将?不知秦王何以悬重赏购买他的头颅?有研究战国史的,认为樊于期实即桓齮─这个字也见于《史记》,在《秦始皇本纪》中。据载:秦王政十年,桓齮为将军;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十月,桓齮攻赵;次年定平阳。此后,桓齮的名字不再见于《秦始皇本纪》。而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则在秦王二十年。看来,桓齮可能因叛秦战败或其他原因逃往燕国。秦王重金缉捕,可能因他曾立大功,有号召力,能影响秦人。
2023-07-06 10:10:561

李牧传介绍了李牧的哪些奇迹

李牧(?—前229年),汉族,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生年不详,据推算当生于赵武灵王后期。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强秦为主,曾两次大破秦军。  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推行“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屡败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惠文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赵武灵王时虽筑了长城抵御匈奴,但赵国还常常遭到匈奴的入侵,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孝成王时,派李牧为将,镇守北边,帅府驻在代雁门郡(现在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一带)。  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李牧即表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了有利于战备,李牧首先争取到赵王同意,自己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针对赵军和匈奴军的特点,他深思熟虑后采取了系列的军事经济措施。  他将边防线的烽火台加以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同时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完善情报网,及早预警。在这一点上,当今的新罗马帝国很有心得,效仿得卓有成就。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李牧密切官兵关系,厚遇士卒,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让精练骑马射箭战术,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针对剽悍的匈奴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军需全靠抢掠的特点,为使窜扰的敌骑兵徒劳无功,他命令坚壁清野,并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为此,严明军纪:“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  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赵国边兵们亦在下面窃窃私议,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有的愤愤不平。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李牧老谋深算,意欲放长线钓大鱼,也不作解释,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企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  赵王听说李牧仍然一味防守,认为他胆怯无能,灭了自已威风,很生气,立即将李牧召回,派另外一员将领来替代。  新将领一到任,每逢匈奴入侵,即下令军队出战,几次都失利,人员伤亡很大,而且边境不安,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和放牧。  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复职,李牧闭门不出,坚称有病,不肯就任。赵王不得已,只得下令强令李牧出山。李牧对赵王说:“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只好答应了。  李牧又来到雁门,坚持按既定方针办,下令坚守。几年内匈奴多次入侵,都一无所获,但总以为李牧胆小避战。其实李牧早已经定下诱敌深入,设伏包歼的计谋,对种种屈辱骂名置之不理,而边庭将士因为天天得到犒赏,却没有出力的机会,都希望能在战场上效力。李牧看条件成熟了,于是经过严格挑选战车1300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3000匹,勇敢善战的士兵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训练。公元前244年的春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不久,情报员来报告,有小股匈奴到了离边境不远的地方。李牧派了一支小部队出战,详败于匈奴兵,丢弃下几千名百姓和牛羊作诱饵让匈奴俘虏去。  匈奴单于王听到前方战报,十分高兴,因久无缴获,于是率领大军侵入赵境,准备大肆掳掠。  李牧从烽火台报警和情报员报告中熟悉了敌情,早在匈奴来路埋伏下奇兵,待匈奴大部队一到,李牧为消耗敌军,先采取守势的协同作战,战车阵从正面迎战,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步兵集团居中阻击,弓弩兵轮番远程射杀,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过几年养精蓄锐训练有素的赵军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个个象生龙活虎,向敌人扑了过去。仿佛是一架运转严整的机器,两翼包抄的一万三千名赵军骑兵仿佛两把锋利砍刀,轻松的撕开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军阵,在转瞬间扼住10万匈奴骑兵命运的咽喉。一整天的会战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匈奴的追歼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过去由于机动力劣势,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牧指挥的此次会战使机动性较差的赵军在围歼战中得以发挥自身车战、步战的优势,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为主的联合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启发作用。在我看来,李牧的军事才能远胜于后世的汉飞将军李广。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在这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役以后,慑于赵军之威,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悼襄王元年(前244),让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位,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了。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指向赵国。当时的燕国也趁赵国虚弱之际趁火打劫。于是,悼襄王二年(前243年),赵王派李牧带兵入侵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在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在河北省固安县南)。过了两年(前242),赵王派将军庞煖入侵燕,杀死燕将剧辛。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赵首10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随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齮之首(此头后来被荆轲经过友好协商,借去作见面礼刺杀秦王去了)。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这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4)李牧一却秦军。由于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的封号是武安君,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李牧为武安君。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王迁当时对李牧的倚重态度。此战,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得知敌军识其意图,诱其出战,全歼于野时,遂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创造了又一个围魏救赵的典型战例。  赵王迁四年(前232),秦王赵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在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这就是李牧再却秦军,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但此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王迁七年(前229),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政(始皇)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秦军多次受挫于李牧,王翦知道,李牧是自己的劲敌,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无辜忠诚良将,只过了三个月,到了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秦王赵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李牧这位纵横沙场的名将最终死在了他所誓死保卫的祖国君臣的手中,其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以致司马迁义愤地骂赵王迁“其母倡也”。  赵国是战国后期的第二军事强国,被秦国灭亡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用人不信,自毁长城”。前有赵孝成王在长平之役中以赵括代廉颇,造成长平惨败,赵军死45万人,元气大伤;继之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迫使廉颇奔魏投楚,失去良将;后又有赵王迁冤杀李牧,招致赵国最后的灭亡。 
2023-07-06 10:11:111

史记中的大故事

秦始皇本纪第六 樱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正义质音致。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是也。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於子楚。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集解徐广曰:“一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索隐系本作“政”,又生於赵,故曰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於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集解文颖曰:“主厩内小吏官名。或曰待从宾客谓之舍人也。”蒙骜、王齮、◇集解徐广曰:“一作‘龁"。”○索隐蒙骜,齐人,蒙武之父,蒙恬之祖。王齮即王龁,昭王四十九年代大夫陵伐赵者。□正义齮,鱼绮反。刘伯庄云音绮。后同。麃公等为将军。◇集解应劭曰:“麃,秦邑。”○索隐麃公盖麃邑公,史失其姓名。□正义麃,彼苗反,盖秦之县邑。大夫称公,若楚制。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斋 6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正义将,子匠反。卒,子必反。卷,丘员反。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篸、有诡。◇集解徐广曰:“篸音场。”○索隐音畅,魏之邑名。岁大饥。四年,拔篸、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集解地理志陈留有酸枣县。□正义括地志云:“酸枣故城在滑州酸枣县北十五里古酸枣县南。”燕、虚、长平、◇集解徐广曰:“一作‘千"。”骃案:地理志汝南有长平县也。○索隐二邑名。春秋桓十二年“会于虚”,又战国策曰“拔燕酸枣、虚、桃人”,桃人亦魏邑,虚地今阙,盖与诸县相近。按:今东郡燕县东三十里有故桃城,则亦非远。□正义燕,乌田反。括地志云:“南燕城,古燕国也,滑州胙城县是也。姚虚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孝经援神契云帝舜生於姚墟,即东郡也。长平故城在陈州宛丘县西六十六里。”雍丘、山阳城,◇集解地理志陈留有雍丘县,河内有山阳县。□正义雍,於用反,汴州县。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正义徐广云:“在常山。”按:本赵邑也。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正义彗音似岁反。见,并音行练反。孝经内记云:“彗在北斗,兵大起。彗在三台,臣害君。彗在太微,君害臣。彗在天狱,诸侯作乱。所指其处大恶。彗在日旁,子欲杀父。”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集解徐广曰:“庆,一作‘麃"。”□正义括地志云:“定州恒阳县西南四十里有白龙水,又有挟龙山。又定州唐县东北五十四里有孤山。盖都山也。帝王纪云望尧母庆都所居。张晏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相去五十里,北登尧山,南望庆都山也。注水经云‘望都故城东有山,不连陵,名之曰孤"。孤都声相近,疑即都山,孤山及望都故城三处相近。”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正义复,扶富反。见,行见反。十六日。夏太后死。○索隐庄襄王所生母。□正义子楚母也。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正义蟜音纪兆反。成蟜者,长安君名也,号为长安君。将军击赵,反,□正义将,如字。将犹领也。又子匠反。死屯留,□正义括地志云:“屯留故城在潞州长子县东北三十里,汉屯留,留吁国也。”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索隐临洮在陇西。□正义临洮水,故名临洮。洮州在陇右,去京千五百五十一里。言屯留之民被成蟜略众共反,故迁之於临洮郡也。将军壁死,□正义壁,边觅反。言成蟜自杀壁垒之内。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尸。◇集解徐广曰:“惣,一作‘鹖"。屯留,蒲鹖,皆地名也。壁于此地时,士卒死者皆戮其尸。”○索隐高诱云屯留,上党之县名。谓成蟜为将军而反。秦兵击之,而蟜壁於屯留而死。屯留、蒲惣二邑之反卒虽死,犹皆戮其尸。惣,古“谷”字。□正义卒,子忽反。惣音高,注同。蒲,惣,皆地名。河鱼大上,○索隐谓河水溢,鱼大上平地,亦言遭水害也。即汉书五行志刘向所谓“豕虫之孽”。明年,嫪毐诛。鱼,阴类,小人象。□正义始皇八年,黄河之鱼西上入渭。渭,渭水也。汉书五行志云“鱼者阴类,臣民之象也”。十七年,灭韩。二十六年,尽并天下。自灭韩至并天下,盖十年矣。周本纪云“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明关东后属秦,其象类先见也。轻车重◇集解徐广曰:“一无此‘重"字。”马东就食。○索隐言河鱼大上,秦人皆轻车重马,并就食於东。言往河旁食鱼也。一云,河鱼大上为灾,人遂东就食,皆轻车重马而去。古 姓;嫪毐○索隐嫪,姓;毐,字。按:汉书嫪氏出邯郸。王劭云“贾侍中说秦始皇母予嫪毐淫坐诛,故世人骂淫曰‘嫪毐"也”。□正义上躬虬反,下酷改反。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正义予音与。括地志云:“山阳故城在怀州修武县西北太行山东南。”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集解徐广曰:“河,一作‘汾"。”太原郡更为毐国。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正义垣,作“■”。■音袁。括地志云:“故垣城,汉县治,本魏王垣也,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蒲邑故城在隰州县北四十五里。在蒲水之北。故言蒲阳。即晋公子重耳所居邑也。”四月,上宿雍。◇集解蔡邕曰:“上者,尊位所在也。”骃案: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媟言,尊尊之意也。己酉,王冠,带剑。◇集解徐广曰:“年二十二。”□正义冠音灌。礼记云年二十而冠。按:年二十一也。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集解蔡邕曰:“御者,进也。凡衣服加於身,饮食入於口,妃妾接於寝,皆曰御。御之亲爱者曰幸。玺者,印信也。天子玺白玉螭虎钮。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玺",左传曰‘季武子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正义崔浩云:“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韦曜吴书云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云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按:二文不同。汉书元后传云王莽令王舜逼太后取玺,王太后怒,投地,其角小缺。吴志云孙坚入洛,埽除汉陵庙,军於甄官井得玺,后归魏。晋怀帝永嘉五年六月,帝蒙尘平阳,玺入前赵刘聪。至东晋成帝咸和四年,石勒灭前赵,得玺。穆帝永和八年,石勒为慕容俊灭,濮阳太守戴施入邺,得玺,使何融送晋。传宋,宋传南齐,南齐传梁。梁传至天正二年,侯景破梁,至广陵,北齐将辛术定广陵,得玺,送北齐。至周建德六年正月,平北齐,玺入周。周传隋,隋传唐也。及太后玺以发县卒正义子忽反,下同。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集解地理志蕲年宫在雍。□正义蕲,巨衣反。括地志云:“蕲年宫在岐州城西故城内。”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索隐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於郢,项燕立为荆王,史失其名。昌文君名亦不知也。战咸阳,□正义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北五里,今咸阳县东十五里。秦孝公已下并都此城。始皇铸金人十二於咸阳,即此也。”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卫尉,秦官。”内史肆、佐弋竭、◇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秦时少府有佐弋,汉武帝改为佽飞,掌弋射者。”□正义弋音翊。中大夫令齐等□正义令,力政反。中大夫令,秦官也。齐,名也。二十人皆枭首。◇集解县首於木上曰枭。□正义枭,古尧反。悬首於木上曰枭。车裂以徇,灭其宗。□正义说苑云:“秦始皇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始皇取毐四支车裂之,取两弟扑杀之,取太后迁之咸阳宫。下令曰:‘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谏而死者二十七人。茅焦乃上说曰:‘齐客茅焦,原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告若,不见阙下积死人耶?"使者问焦。焦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蒺藜谏士,有桀纣之治。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王乃自迎太后归咸阳,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括地志云:“茅焦,沧州人也。”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集解应劭曰:“取薪给宗庙为鬼薪也。”如淳曰:“律说鬼薪作三岁。”□正义言毐舍人罪重者已刑戮,轻者罚徒役三岁。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正义括地志云:“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是巴蜀之境。地理志云房陵县属汉中郡,在益州部,接东南一千三百一十里也。”月寒冻,有死者。□正义四月建巳之月,孟夏寒冻,民有死者,以秦法酷急,则天应之而史书之。故尚书洪范“急常寒若”,孔注云“君行急则常寒顺之”。杨端和攻衍氏。○索隐端和,秦将。衍氏,魏邑。□正义衍,羊善反。在郑州。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集解徐广曰:“甲子。”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集解说苑曰:“始皇帝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太后大喜,曰‘天下亢直,使败复成,安秦社稷,使妾母子复相见者,茅君之力也"。”复居甘泉宫。◇集解徐广曰:“表云咸阳南宫也。”古 逐客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闵王之所以亡也。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集解徐广曰:“蜂,一作‘隆"。”□正义蜂,孚逢反。准,章允反。蜂,虿也。高鼻也。文颖曰:“准,鼻也。”长目,挚鸟膺,□正义鸷鸟,鹘。膺突向前,其性悍勇。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正义易,以豉反。言始皇居俭约之时易以谦卑。得志亦轻食人。□正义言始皇得天下之志,亦轻易而啖食於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正义若汉太尉、大将军之比也。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古 翦攻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集解徐广曰:“橑音老,在并州。”□正义汉表在清河。十三州志云:“橑阳,上党西北百八十里也。”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正义一曰得斗粟为料。什推二人从军○索隐言王翦为将,诸军中皆归斗食以下,无功佐史,什中唯推择二人令从军耳。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索隐按:不韦饮鸩死,其宾客数千人窃共葬於洛阳北芒山。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正义临,力禁反,临哭也。若是三晋之人,逐出令归也。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正义上音时掌反。若是秦人哭临者,夺其官爵,迁移於房陵。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正义若是秦人不哭临不韦者,不夺官爵,亦迁移於房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集解徐广曰:“一作‘文"。”○索隐谓藉没其一门皆为徒隶,后并视此为常故也。□正义籍录其子孙,禁不得仕宦。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主 在相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正义括地志云:“平阳故城在相州临漳县西二十五里。”又云:“平阳,战国时属韩,后属赵。”杀赵将扈辄,□正义扈音户。辄,张猎反,赵之将军。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正义括地志云:“宜安故城在常山城县西南二十五里也。”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正义即贝州武城县外城是也。七国时赵邑。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正义括地志云:“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韩王请为臣。主 碇咎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集解地理志太原有狼孟县。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正义假,格雅反。守音狩。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正义丽,力知反。括地志云:“雍州新丰县,本周时骊戎邑。左传云晋献公伐骊戎,杜注云在京兆新丰县,其后秦灭之以为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正义韩王安之九年,秦尽灭之。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斋 フ裕十八年,◇集解徐广曰:“巴郡出大人,长二十五丈六尺。”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正义上郡上县,今绥州等是也。下井陉,◇集解服虔曰:“山名,在常山。今为县。音刑。”端和将河内,羌瘣□正义胡罪反。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索隐赵王迁也。□正义赵幽缪王迁八年,秦取赵地至平阳。平阳在贝州历亭县界。迁王於房陵。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斋 十年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正义纪买反。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正义音奔。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正义王,于放反。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正义雨,于遇反。深二尺五寸。知 二年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索隐魏王假也。尽取其地。斋 秦王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正义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取陈以南至平舆,◇集解地理志汝南有平舆县。□正义舆音馀。平舆,豫州县也。虏荆王。○索隐荆王负刍也。楚称荆者,以避庄襄王讳,故易之也。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集解徐广曰:“淮,一作‘江"。”□正义昌平也。楚淮北之地尽入於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知
2023-07-06 10:11:3213

秦灭六国有哪些名将?为何秦末与项羽对峙的却是章邯,名将去哪了?

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司马迁评价王翦01.总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罗列过秦朝的顶级名将。他们是: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内史腾、羌瘣、蒙恬、辛胜、王离、章邯等。这些人中,王翦和王贲父子两,扫平三晋,攻破韩国和燕国的都城,又灭了楚国,算是功勋卓著了。而李信等人,也在消灭六国的战斗中立下过不世之功。当然,这十位大将中,最有名的还是蒙恬。他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据《史记》记载,此人曾攻破齐国、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开发宁夏,属于秦朝第一功臣。但这些人最后的结局都不好。到了秦末与项羽对峙时,只剩下一个章邯。下面,咱就来聊聊这些名将。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韩信评价章邯02.秦灭六国时的那些名将都去哪儿了?各位,由于篇幅原因,咱不可能将秦朝的所有名将都进行详细的介绍。咱只能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说一下。先说王翦。据《史记》记载,此人于公元前224年率60万秦军伐楚,杀项燕、俘虏楚王,一举灭了楚国。然后,他又南征百越,并因此而封为武成侯。但接下来他有哪些活动,司马迁就没有记载了。王翦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吕不韦作乱期间,他负责保护秦王,并建议杀了吕不韦。自此,史书中再无他的记载,大概是寿终正寝了吧。与王翦一样,史书中没有记载结局的,还有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等人。另外一种,像蒙恬这样的,史书中倒是有记载,说他吞药自杀了。章邯之为兵也,以攻则不足,以守则有余。周文常率百万之师搏于城下矣,章邯三击而三走之,卒杀周文。使其不遂纵以搏敌,而坐关固守为救败之师,关东之土虽已分裂,而全秦未溃也。——何去非评价章邯03.章邯为啥能笑到最后?综上所述,秦朝的那些名将,在秦朝建立后,大部分都没有了下文,应该是被闲置,然后寿终正寝了。而剩下的一些,像蒙恬这样的,那就是在胡亥夺取皇帝宝座的过程中,被杀了。唯有章邯笑到了最后,因为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在秦始皇时代官职并不大,只是个上将军。到了胡亥手里时才任少府一职,在剿灭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中才算第一次隆重登上舞台!
2023-07-06 10:12:1115

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齮 (4)

哉!史臣有诗云: 老成名将说廉颇,遗矢谗言奈若何? 请看吴亡宰嚭死,郭开何事取金多! 时王敖犹在赵,谓郭开曰:“子不忧赵亡耶?何不劝王召廉颇也?”郭开曰:“赵之存亡,一国事也,若廉颇,独我之仇,岂可使复来赵国?”王敖知其无为国之心,复探之曰:“万一赵亡,君将焉往?”郭开曰:“吾将于齐、楚之间,择一国而托身焉。”王敖曰:“秦有并吞天下之势,齐、楚犹赵、魏也,为君计,不如托身于秦,秦王恢廓大度,屈己下贤,于人无所不容。” 郭开曰:“子魏人,何以知秦王之深也?” 王敖曰:“某之师尉缭子,见为秦太尉,某亦仕秦为大夫,秦王知君能得赵权,故命某交欢于子,所奉黄金,实秦王之赠也,若赵亡,君必来秦,当以上卿授子,赵之美田宅,惟君所欲。” 郭开曰:“足下果肯相荐,倘有见谕,无不奉承。” 王敖复以黄金七千斤,付开曰:“秦王以万金见托,欲交结赵国将相,今尽以付君,后有事,当相求也,” 郭开大喜曰:“开受秦王厚赠,若不用心图报,即非人类。” 王敖乃辞郭开归秦,以所余金四万斤反命曰:“臣以一万金了郭开,以一郭开了赵也。” 秦王知赵不用廉颇,更催桓齿奇进兵,赵悼襄王忧惧,一疾而薨。 悼襄王适子名嘉。 赵有女娼,善歌舞,悼襄王悦之,留于宫中,与之生子,名迁,悼襄王爱娼因及迁,乃废适子嘉而立庶子迁为太子,使郭开为太傅。迁素不好学,郭开又导以声色狗马之事,二人相得甚欢,及悼襄王已薨,郭开奉太子迁即位,以三百户封公子嘉,留于国中,郭开为相国用事。 桓齿奇乘赵丧,袭破赵军于宜安,斩扈辄,杀十万余人,进逼邯郸。 赵王迁自为太子时,闻代守李牧之能,乃使人乘急传,持大将军印召牧。牧在代,有选车千五百乘,选骑万三千匹,精兵五万余人。留车三百乘,骑三千,兵万人守代,其余悉以自随,屯于邯郸城外,单身入城,谒见赵王。 赵王问以却秦之术,李牧奏曰:“秦乘累胜之威,其锋甚锐,未易挫也,愿假臣便宜,无拘文法,方敢受命。”赵王许之,又问:“代兵堪战乎?” 李牧曰:“战则未足,守则有余。” 赵王曰:“今悉境内劲卒,尚可十万,使赵葱、颜聚各将五万,听君节制。” 李牧拜命而行,列营于肥累,置壁垒,坚守不战,日椎牛享士,使分队较射,军士日受赏赐,自求出战,牧终不许。 桓齿奇曰:“昔廉颇以坚壁拒王齿奇,今李牧亦用此计也。”仍分兵一半,往袭甘泉市,赵葱请救之,李牧曰:“彼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也,兵家所忌,不如往攻其营,彼方有事甘泉市。其营必虚。又见我坚壁已久。不为战备。若袭破其营。则桓齿奇之气夺矣。”遂分兵三路,夜袭其营。 营中不意赵兵猝到,遂大溃败。杀死有名牙将十余员,士卒无算。败兵奔往甘泉市,报知桓齿奇。桓齿奇大怒。悉兵来战,李牧张两翼以待之。代兵奋勇当先,交锋正酣。左右翼并进。桓齿奇不能抵当,大败,走归咸阳。 赵王以李牧有却秦之功,曰:“牧乃吾之白起也!”亦封为武安君。食邑万户。 秦王政怒桓齿奇兵败,废为庶人。复使大将王翦、杨端和各将兵分道伐赵。不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2023-07-06 10:15:391

《大秦赋》彻底烂尾,大战用独白代替,临近结局六国尚存

截至目前《大秦赋》的豆瓣评分已经跌至6.2分,按照现在这个趋势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和前几部完全不能比,但得益于前几部的高质量和好口碑,《大秦赋》的播放量却创下了 历史 之最。 传闻《大秦赋》当时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讲的是“大秦帝国之东出”,下部讲的是“大秦帝国之天下”,上下部结合在一起就是秦始皇嬴政带领大秦东出函谷关平定山东六国的故事。但没想到《大秦赋》注水严重非常拖沓,总集数足足有78集,可直到第70集才灭了第一个国家韩国,按这个苗头最后是要一集灭一国吗?而且比较有名的大战都开始用独白和小场面来代替,看来是要彻底烂尾了! 嬴政继位之后秦国的大战基本上都发生在平定六国时期,可现在的战争场面却是越来越少,群演更是寥寥数人。其实《大秦赋》前期的战争场面还是比较浩大的,远景、全景拍摄也非常震撼,但越到后面规模越小,难道是前提超预算后期经费不足了? 赵王偃派庞煖攻打燕国的时候嬴政派兵直捣邯郸,后来庞煖又带兵支援邯郸,不料王翦和桓齮将军中途设伏,庞煖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场仗在 历史 上也是比较有名的,但最后只用五秒的独白代替了! 还有刚刚播出的肥下之战,吕不韦死后嬴政派上将军桓齮攻打赵国,开战不久桓齮就被李牧的边军打退了,肥下之战的惨败让嬴政非常受挫,因为嬴政亲政之后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败仗,但是《大秦赋》中肥下大战的规模很小,群演也非常有限,为了扬长避短导演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就安排了一场夜战,因为天色漆黑所以看不清楚人数,其次用无数星火来替代李牧的十万边军,最后在王翦支援桓齮的时候又用大量旗帜代替数万大军! 因为群演有限所以肥下之战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全景和远景,取而代之的都是小规模局部战役,其实这种拍摄手法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和前期恢弘浩大的场面比起来落差太大,不得不说导演组没把钱用在刀刃上,刚开始为了吸引观众弄了几场大战,可后面却如此敷衍了事! 除此之外《大秦赋》的改编力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个别人物的塑造上,赵姬这个人物几乎贯穿全剧,可 历史 上赵姬最大的争议就是和长信侯嫪毐的纠葛,《大秦赋》也花了大量篇幅来讲述赵姬和嫪毐,按说平定嫪毐之后赵姬也该消停了,但后来又是重回咸阳、又是派人刺杀赵偃、又和太子丹叙旧等,现在看来赵姬才是《大秦赋》的第一主角啊。 樊於期这个人物也被改了, 历史 上樊於期在第二次领兵伐赵时被李牧打败,为免于责罚他叛秦投燕,也有了后来的荆轲刺秦。《大秦赋》中樊於期是在冬儿死后畏罪潜逃,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刚刚下线的上将军桓齮并非自杀,肥下之战大败后桓齮带兵撤退了,后来他和王翦再次起兵攻赵,而桓齮战败后直接被名将李牧击杀,《大秦赋》中给桓齮设计的结局比较体面! 吕不韦也是一样,《大秦赋》也让吕不韦走的很体面,四国拜相之后吕不韦为了不让嬴政为难直接服毒自尽,他死后其他六国再也拿嬴政没办法了,而嬴政为了给他报仇直接开始攻打赵国。但 历史 上并非如此,嬴政和吕不韦可没有这样心心相惜,嬴政听闻四国拜相吕不韦后直接把他贬到了蜀地,而吕不韦知道四国和嬴政都不会放过自己,所以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 马上70集了,一国还未灭,郑国的大渠也没修好,后面还有王翦用离间计对付李牧、李信的20万大军被项燕打败、丞相芈启叛秦归楚、荆轲刺秦王等重头戏,由此看来一统六国的大战也会用更多的独白和小场面来代替啊!
2023-07-06 10:15:531

秦始皇时期,出现了哪些著名的人物?

公元前259年——前210年 名将:司马错:惠文王九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昭王二十七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另外,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魏冉:拥立秦昭王,推荐了白起,自己多次战胜魏赵。蒙骜:昭王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蒙武:作为裨将军和王翦带兵六十万进攻楚国,击破楚军主力于蕲 ,后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蒙恬: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始皇二十九年,蒙恬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一路长驱直入攻占了齐都临淄。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信:取辽东,但败于楚地。杨端和:秦始皇九年,杨端和攻魏,取衍氏。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白起:人屠,不必说了吧。桓齮:又称樊於期,秦始皇十一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王翦: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王贲:二十一年,将兵代楚。次年率兵攻魏,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二十五年,率兵攻燕国辽东地,俘虏燕王喜,灭燕。又回师攻代国,俘代王嘉。二十六年,又率军从燕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遂灭齐,统一中国。辛胜:灭燕章邯: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王离:王翦孙子,王贲之子,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陈胜吴广作战。
2023-07-06 10:16:032

急需 过秦论本纪全文翻译。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g,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二年(前245),麃公率兵攻打卷(quān,圈)邑,杀了三万人。三年(前244)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王齮死了。将军蒙骜攻打魏国 (chàng,畅)、有诡。这年发生严重饥荒。四年(前243),攻取了 邑、有诡。三月,停止进军。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全国瘟疫流行。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这年冬天打雷了。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夏太后去世。  八年(前239),秦王弟长安君成蟜(jiāo,骄)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táo,逃)。前来讨伐成 的将军壁死了,屯留人士兵蒲鶮(hè,鹤)。又造反,结果战死,死后还遭到鞭戮尸体的酷刑。黄河的鱼大批涌上岸边,人们赶着马车到东方去找食物。  嫪毐(lào ǎi,涝矮)被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的土地,让他居住在那里。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嫪毐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  九年(前238),彗星又出现了,有时划过整个天空。进攻魏国的垣邑和蒲阳邑。四月,秦王留宿在雍地。己酉日,秦王举行表示已经成年的加冠礼,佩带宝剑。长信侯嫪毐作乱的事被发觉,他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企图攻打蕲(qí,其)年宫,发动叛乱。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败逃走。当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嫪毐,赐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赐给赏钱五十万。嫪毐等人全部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判处枭(xiāo,消)刑,即斩下头颅悬挂在木竿上。对嫪毐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以示众,并灭了他的家族。至于他的家臣,罪轻的处以鬼薪之刑,即服为宗庙打柴三年的劳役。还有四千余家被剥夺了官爵,迁徙到蜀郡,住在房陵县。这个月虽属孟夏,但十分寒冷,有冻死的人。杨端和进攻衍氏邑。彗星出现在西方,不久又出现在北方,从北斗往南接连出现了八十天。  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桓齮为将军。齐国和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道:"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大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听说了,因此而背弃秦国啊。"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  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执掌国政。  十一年(前236),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军并为一军去攻打邺邑,没有攻下,先夺取了九座城邑。王翦就另外去攻打阏(è,恶)与、橑(liáo,辽)杨,留下王橑继续攻打邺邑。  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十人中挑选二人留在军队。桓齮夺取了邺城,王翦又命令他率兵去攻打栎阳,自己攻打阏与,都攻了下来。十二年(前235),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对于他的家臣参加哭吊的,如是晋国人,就赶出国境;如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剥夺其爵位,迁到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而未参与哭吊的,也迁到房陵,但不剥夺爵位。从此以后,掌管国事不遵循正道象嫪毐、吕不韦这样的,,就登记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不得做官,全部照此办理。秋天,免除迁居蜀郡的嫪毐家臣的赋税徭役。这时,全国大旱,从六月起,直到八月才下了雨。  十三年(前234),桓齮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hù,护)辄,斩首十万人。秦王到河南去。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桓齮攻打赵国。十四年(前233),在平阳攻击赵军,攻占了宜安,打败了赵国军队,杀死了赵国的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韩非出使到秦国,秦国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在云阳。韩王请求向秦称臣。  十五年(前232),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十六年(前231)九月,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腾为代理南阳太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那个地方设置为郡。命名为颍川郡。又发生了地震。华阳太后去世。人民遭遇到大饥荒。  十八年(前229),秦大举兴兵攻赵,王翦统率上地的军队,攻占了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羌瘣(huì,会)攻打赵国,杨端和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前228),王翦、羌瘣全部平定打下了赵国的东阳,俘获赵王。他们又想率兵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秦王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秦王生在赵国时的母家有仇的那些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返回,经由太原、上郡回到都城。秦始皇的母太后去世。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郡。这年发生大饥荒。  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担心秦国军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发现了,处荆轲以肢解之刑来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二十一年(前226),王贲(bēn,奔)去攻打楚国。秦王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的地盘,在那里称王。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被迁谪到郢城。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前225),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2023-07-06 10:16:111

《史记》为24史之首,其中《秦始皇本纪》的翻译和原文是什么?

一、译文八月己亥,赵高想要作乱,害怕群臣不肯服从,就预先做了一个试验,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赵高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假借法律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后来大臣们都很惧怕赵高。二、原文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三、出处节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二、作品赏析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三、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本纪
2023-07-06 10:16:225

连败强秦的李牧有多优秀,一生无败绩,凭2次大战入战国名将之列?

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战国末期的上空,此时混乱的局势已经变得不再复杂,秦国一家独大,山东六国俱弱,秦国一统华夏,兵出六国,已经被秦王政提上了日程,毕竟建立不朽功业的诱惑,对秦王政来说是无法抵挡的。对于秦国来说,只要山东六国不联手,那它们就是砧板上的肉,任秦国宰割,当然,山东六国也没有让秦国失望,因为他们都被秦国打怕了,最后一次合纵抗秦是在吕不韦当政时期,在秦王政时期,从未有过。但秦王政却忽略了一个人,此人可以说是秦国攻灭六国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他就是赵国的李牧,”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那么,连败强秦的李牧有多优秀?一生无败绩,凭2次大战入战国名将之列,这两次战争分别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那么,支撑赵国危局的李牧有多厉害?打仗不靠朝廷资助,全靠收取保护费,您可能会说,啥,战国时候就有保护费了,您别说,还真有,且听我慢慢道来。李牧当起了”边境王“。战国时崛起的匈奴,已经成为了赵国的一大威胁,经常有事没事去赵国的边境内放个马,打个猎,顺便在捞点油水回去,仗着在马背上的优势,赵国边境的百姓苦不堪言,不过李牧到了边境当统帅之后,匈奴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当然李牧去守边关那是有条件的,他的条件就是边防的事物自己一切做主,他也不问赵国朝堂索要资助,并且保证能让边境太太平平,不用说,赵王那是100个答应。李牧守边,不忙着和匈奴开战,而是完善了谍报系统(烽火台传递信息),当匈奴南下,斥候得知消息立马就会报告给李牧,李牧马上命令百姓和士兵带着牛羊等贵重物品,退守在城中,当然李牧为百姓做这些也是需要报酬的,那就是需要缴纳保护费。相比较被匈奴抢去的财货,李牧收取的这些保护费简直不值一提,百姓也能理解李牧的苦心,毕竟保障百姓安全的军队也需要开支,所以百姓也十分支持李牧的工作,就这样李牧自给自足在边境养起了一支十余万的戍边军队。赵破匈奴之战。李牧靠着谍报系统,竟让匈奴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李牧的工作就是每天让士兵喝酒吃肉,训练士兵射箭骑马,并且严令士兵不得与匈奴交战。久而久之,匈奴那边大倒苦水,因为面对李牧,丝毫捞不到好处,纷纷大骂李牧是缩头乌龟,不敢出战,李牧倒也不在意,但是这种言论却传到了赵王耳朵里,赵王很不爽,毕竟被那些游牧民族嘲笑胆小,这是对赵国人身上的攻击,于是命令李牧出战,可是李牧就是不出。看着不听命令的李牧,赵王二话不说把李牧就给撤了,换上去一个愿意打仗的将军代替李牧,可是接下来的一年多和匈奴仗是打起来了,赵国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边境彻底沦为战场,百姓更是叫苦不迭,赵王没办法,又把李牧给派了回去。重新戍边的李牧却好似换了一个人,因为接下来他将让匈奴知道什么叫做致命一击,李牧通过几年的麻痹匈奴,让匈奴彻底放松了戒备,然后利用大批牛羊为诱饵,佯败为手段,引诱出了匈奴的十万主力大军,完成了漂亮的全歼。肥之战。公元前233年,秦王政驾驶着秦国这条战船向山东六国发起了进攻,他命令桓齮率领秦军攻打赵国,一路连战连捷,直逼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那叫一个急,也管不了北部的匈奴了,立即命令李牧率领边防军支援,抵抗秦军。面对邯郸的危局,李牧立即挥师南下,与秦军在宜安地区相遇了,本以为两军相遇,会分外眼红,立即开战,但李牧又玩起了当初对付匈奴那一套方针,修筑堡垒固守宜安。看着李牧的固守,桓齮很是着急,毕竟自己是进攻方,总这样,自己也拖不起啊,于是转而进攻宜安附近的肥下地区,意图引诱出李牧进行决战。李牧也没让桓齮失望,果真出来了,但是李牧的目标却不是肥下,而是宜安城外秦军的大本营,被桓齮带走主力部队的大本营,哪里会是李牧的对手,秦军的粮草辎重全被李牧抢去,在桓齮回抢辎重的路上,被李牧设伏击溃,秦军十万精锐被李牧吃的精光,仅桓齮和少量秦军逃脱(《史记》中形容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大破秦军)。飞鱼说:支撑赵国危局的李牧有多厉害?打仗不靠朝廷资助,全靠收取保护费,李牧在边关自给自足,训练起的十余万赵国精锐士兵也成为了赵国最后的支撑,或许我们对十余万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我们就拿长平之战做个比较,那场战争中,整个赵国倾家荡产,甚至把少年兵都派上去了才凑足40余万,也就是说李牧的这支戍边的军队占据整个赵国军队数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估计这个数字报过去,连当时的赵王都会一跳。连败强秦的李牧有多优秀?一生无败绩,凭2次大战入战国名将之列,李牧打的仗并不是只有这两次,但这两次是最具代表性的,赵破匈奴之战是步兵全歼骑兵的经典案例,肥之战是围歼战的经典案例,这两场仗也让李牧在历史中一直闪闪发光。肥之战的重要意义其实不是简单军事上的胜利,而是挫败了强秦的东出的锐气,秦国自进入战国以来,一下损失十余万精锐的战争极其少见,足见李牧之威,李牧虽然能连败秦军,但赵国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2023-07-06 10:17:011

李牧的肥之战具体过程

肥之战 简介 肥之战是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名将李牧率赵军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全歼秦军的截击战。秦王政十四年初,秦将桓齮率秦军进逼邯郸,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李牧先是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肥之战-战役经过 战役经过 秦王政十三年,秦军在平阳大败赵军。秦王政十四年初,秦将桓齮又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大破赵军,斩首十万,杀赵将扈辄,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秦军进逼邯郸,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面对赵军坚垒,桓齮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赵军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肥之战-相关人物 名将李牧 李牧,(前?—前229)不战则已,一战必胜。战国末年赵国的良将。李牧曾经久居赵国北边代、雁门,防备匈奴。他有自行置吏的方便,税收都归幕府,为士卒的费用。每天杀几头牛飨战士,练习骑马射箭。他制订约束说:“匈奴入边来劫掠,赶快将畜产收入堡垒,有敢于捕虏匈奴的人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皆防守严密,而不敢战。这样连续几年,赵王责备李牧,他还是照旧。赵王恼怒,使别将来代替他领兵。结果,屡次出战皆不利,伤亡很多,边地不得耕种、畜牧。赵王复请李牧出任边将。李牧称说有病,闭门不出。一再恳求,才勉强答应说:“大王一定要任命我,必须仍用我的老办法。”赵王只得答应了。 李牧至边地,重申旧约。匈奴几年入边,无所得,但终究以李牧为怯懦。边地士兵屡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从全军中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射手十万人,皆勒令演习战斗。当匈奴小股入边时,佯败不胜,丢弃数千人,恣其杀掠。单于听到这一情况,统率大军侵入赵国边境。李牧多布令人莫测的阵势,开展左右翼的攻击,大破匈奴军,杀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李牧不战则已,一战必胜。公元前243年,廉颇已离赵去魏,赵王以李牧为将而攻燕,取武遂、方城。公元前235年(赵王迁二年),秦进攻赵。赵以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不受命,赵王使人隐微捕得,并杀了李牧,废司马尚。李牧临死,哀叹:“赵将亡!”李牧死后的第二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灭亡。司马迁对李牧的冤死,感叹愤慨,他说,赵王“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谬哉!”李牧、廉颇、白起、王翦为战国四大名将,大都没有好结局,李牧一死,赵国再也没有可用的大将了。汉文帝后来感叹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以解除匈奴的忧患。
2023-07-06 10:17:391

秦朝将军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的死因是什么

桓齮(yǐ ),秦将。秦始皇 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但是你知道桓齮是怎么死的吗?桓齮的死因是什么? > 据《战国策·赵策四》记载,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 >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首10万被斩。 > 一直到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于期)。秦王政突闻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公元前228年,秦扫平六国之势已不可阻拦,继率军攻克邯郸,王翦又进兵北略地至燕国南界。燕太子丹大为恐慌,急令荆轲入关刺秦。易水边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慷慨悲凉,遂不顾而去。 > 荆轲此番谋秦,是以请求“举国为内臣”为名,带着樊于期头函和燕督亢之地图做为信物。樊于期原为秦将,因得罪于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至燕投奔太子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如此高价悬赏,似乎应该是个具相当分量的角色,然而之前却没有见其行事记载,于是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就是另一个秦将桓齮,音同而通假,必是燕人口音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 >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持这一看法,认为《秦始皇本纪》详载屡次出战秦将姓名,独不见有樊于期,而桓齮在始皇十四年的败走,正与燕太子丹的十五年由秦归国在时间上恰好相当。且此后再不见桓齮为秦将事,所谓“走”当是大败后畏罪逃走。 > 对于桓齮的死因众说纷纭,一说为《战国策·赵策四》记载,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一说为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此外还有一种为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于期。但以现存的史料和桓齮于十八年战死的记载,只能认定桓齮与樊于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所以第三者说法不攻自破,按史料记载我更倾向与桓齮兵败被杀。 >
2023-07-06 10:17:571

桓齮怎么读,桓齮怎么读 关于桓齮的故事

1.huányǐ。 2.桓齮:本为秦将。 3.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拜为将军。 4.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桓齮和王翦和杨端和攻赵邺,一开始没能攻取邺,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 5.王翦接着进攻阏和、橑杨,未攻下。 6.此后,三支部队合并,由王翦统领。 7.过了18天,王翦带军回秦国。
2023-07-06 10:18:041

桓齮怎么死的 桓齮死因是什么

桓齮的死因是战败后,被赵将李牧击杀。 1、桓??,战国末年秦国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三年,桓??在秦赵平阳之战中击毙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军。 2、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再次大破赵军于宜安并杀死其将军,彻底攻克了平阳、武城。面对桓??无可阻挡的攻势,赵国忙从北方调来李牧并以之为将。 3、当桓??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桓??全军覆灭,仅率少量亲兵逃出。前229年桓??随王翦一起与井径关的李牧对峙,在战斗中为李牧所杀。
2023-07-06 10:18:111

以前有个大将军叫桓。使秦国的大将。谁有他的详细资料,我感激不尽。。。。。。。。

桓齮又称樊於期,本为秦将。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时,荆轲请求以其首级与燕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谋行刺。樊於期知道后,自刎而死。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首10万被斩。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秦王政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2023-07-06 10:18:212

桓齮的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战国策·赵策四》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资治通鉴》始皇帝十一年,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伐赵,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邺、安阳。十三年,桓齮伐赵,败赵将扈輙于平阳,斩首十万,杀扈輙。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十四年,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2023-07-06 10:18:301

看大秦帝国时遇见了几个名字“羌瘣、麃公、桓齮”里面几个挺复杂的字怎么读?

羌:qiang 第一声 瘣:hui 第四声麃:biao 第一声桓:huan 第二声齮:yi 第三声
2023-07-06 10:18:443

秦国大将桓旖是叛变还是被嬴政秘密谋杀

桓旖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最后跟随王翦攻打赵国的时候,不幸战败被赵将李牧击杀。由于这件事情的年代比较久远,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记载,只不过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据说他当初战败之后并没有死,而是畏罪逃至燕国,只不过没有多少人相信这是真的,认为他最终还是战败被杀的。虽说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并没有关于桓齮去世的记载,只记载了他当初在赵国的战绩,并没有关于他跟李牧交战的消息,更没有他打败战或者被击杀的消息。但是在《战国策》中却提到“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这句话,由此可以看出,在这里面对于桓齮的去世有了交代,算是比较权威跟靠谱的。而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了他攻打赵国时兵败之后逃了出来,之后就没有太多相关的信息。桓旖作为秦国的大将,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由于他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关于桓旖的出生不详,只知道他是在秦始皇当上皇帝的第十年才被封为将军,至于他当时多大以及如何当上将军的没有太多的消息,只知道他在被封为将军的第二年就跟随王翦和杨端等将领一同进攻赵国。据说他开始率军进攻赵国的时候,结果不是特别理想。跟作为主将的王翦等人一同进攻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战绩,并在部队合并之后,被王翦直接带回秦国。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王翦再次带军攻赵。由于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时表现比较出色,不但杀了赵将扈辄,还斩首十万,因此被王翦留守在平阳。后来在进攻赤丽、宜安等地的时候,跟赵将李牧交战时,被李牧打败,只好选择率领秦军撤退。等到再次跟赵将李牧对战时还是没打过,为此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2023-07-06 10:18:546

请问秦国大将桓旖是叛变还是被嬴政秘密谋杀?

都不算,战败逃往了燕国,桓旖当时的战绩的比王翦更好,可惜遇到了李牧,王翦的赫赫战功,是桓齮兵败后才有的。被李牧打败后,他将秦军分为两部,大部分人马继续向西撤退到井陉。而他自己领着数百骑,反其道而行之,向东北方向疾进。扩展资料:关于樊於期: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秦王政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2023-07-06 10:19:502

桓齮与王翦谁官职高

王翦拜太师,封为武成侯桓齮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拜为将军
2023-07-06 10:20:071

看大秦帝国时遇见了几个名字“羌瘣、麃公、桓齮”里面几个挺复杂的字怎么读?

第一个:qiang,一声,huì  1,内伤致病:“譬彼~木,疾用无枝。”  2,结块;肿瘤。  3,子宫下垂。  4,高峻的样子。  lěi  5,〔魁(kuí)~〕木根节或枝叶盘结的样子。第二个:麃  麃  biāo  <动>  假借为穮。耕耘[till]  厌厌其苗,绵绵麃其。——《诗·周颂·载芟》  另见páo  麃  páo  〈名〉  同“狍”。古书上指一种像獐的独角兽[smallspotteddeer;roe]  大麃,牛尾一角。——《尔雅》  禾穗芒[bard;spike]  厌厌其苗,緜緜其麃。——《诗·周颂·载芟》应该读páo第三个:huán齮拼音:yǐ
2023-07-06 10:20:161

看大秦帝国时遇见了几个名字“羌瘣、麃公、桓齮”里面几个挺复杂的字怎么读?

羌:qiang 第一声 瘣:hui 第四声麃:biao 第一声或pao第二声桓:huan 第二声齮:yi 第三声 谢谢采纳噢。UP!。
2023-07-06 10:20:371

荆轲刺秦中献上的时谁的人头

荆轲献出的是樊於期的人头,用于迷惑秦王进行刺杀!这个人充满争议,由于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楚霸王项羽火烧咸阳,以及楚汉争霸4年战火肆虐,导致大量文章典籍失传,这就导致汉代之前的历史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一点也是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的动力来源之一。历史书籍的大量断层,导致战国时代的很多故事都无法考证,其中就包括桓齮的最终去向和樊於期的来历,比如说名头很大的秦将麃公仅在卷城斩首3万赵军一战成名,就再也没有任何记载了!麃是地名、公是爵位,这个爵位是非常高的,麃公应该是地位非常高的人,可就这样一个人连正规的名字都没有记载!关于樊於期的记载也是这样,有史家说他深信吕不韦“进妾盗国”的传闻是真的,因此策动驻扎在上党郡的嬴成峤拥兵叛乱,最后兵败逃亡燕国;如果只是这样准确的记载也就算了,但还有史家认为,嬴成峤虽然兵败被杀,但作为其帐下大将的樊於期并没有受到牵连,仿佛是完全和嬴成峤叛乱没关系一样。此后的10多年里樊於期仍然受到重用,屡次领兵作战,还杀死了赵国的大将扈辄,斩杀10万赵军,最后在肥下败给了赵国名将李牧,因害怕被追查兵败的责任而逃亡燕国避难,最后被刺客荆轲说服自杀,献出头颅帮忙刺杀秦王。如果只是这个记载咱也能接受,但史学家笔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物,这就是桓齮,桓齮被认为是秦国大将,曾一度碾压了王翦的地位,扈辄和那10万赵军都是桓齮杀的,最后败给李牧的也是桓齮,逃亡燕国并献出头颅给荆轲的也是桓齮,只不过他改了名字叫樊於期。不管是曾经的秦国第一战将,还是痛恨吕不韦窃国的正义将领,樊於期这个人物都不像是怕死之人,他更像是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悲情人物,一个敢打敢拼的热血男儿。如果樊於期是那个痛恨吕不韦和嬴政窃国的将领,斗争失败后客居燕国的他,肯定是不怕死的,要是怕死他就会像王翦、杨端和那样老老实实当个将军,一个怕死的人怎么可能跟着17岁的嬴成峤带着5万人造反呢?敢这么干的人肯定是个敢打敢拼不怕死的人。而且,毕竟樊於期的家人都被害了,活着的信念就是复仇。但在秦国一强独大、各大诸侯国都躺着等死的大背景下,樊於期即便是被拜为燕国上将军,他除了借酒消愁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将自己的头颅赠给荆轲帮他刺杀嬴政是唯一的选择,毕竟当时秦相吕不韦已经饮鸩酒自杀,他的仇人只剩下嬴政。或者,樊於期是改了名的桓齮,这个大秦曾经的第一战将(绰号小白起),一战斩首10万赵国主力,因为一次战败就输光了所有,还被嬴政杀光了全家,这就好比白手起家的超级CEO因一次失败就只能回家种地,那种痛苦是个人就死的心都有了,怕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023-07-06 10:20:531

秦灭六国时的名将众多,但是十几年后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有网友问:公元前221年秦统一时有王翦,王贲,李信,内史腾,桓齮,尉缭子,蒙武,蒙恬等名将,到了公元前207年秦灭亡时,与项羽对阵的居然是章邯这种不入流的小角色,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其实,不同时代的名将都只是跟他所处的时代其他将领相比较而产生的。 我们不否认王翦、王贲、李信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将,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章邯,认为他不是名将。名将产生的因素很多,除了将领自身的素质和军事才能外,他所属的政治集团的领导对他的支持、帮助或掣肘,都会影响他在军事行动中的战斗成果。 王翦(生卒年不详) ,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据《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少年时就喜欢军事,侍奉秦始皇。 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 养生 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 娱乐 。项燕的四十万楚军因为兵力相对较少而不敢强攻,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往东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 此后,王翦的经历不详。一说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司马迁评价王翦说:“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王贲,生卒年不详, 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王翦、王贲父子东荡西杀,南征北战,横扫天下,相继消灭五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种说法是,秦统一六国后,王翦、王贲父子激流勇退,荣归故里,不再参与朝政。 李信,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 李信年轻时强壮勇敢,是秦国少壮派中较为显赫的人物,同时也是秦王嬴政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李信在灭燕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随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突然攻入都城临淄,齐国国民中没有敢于抵抗的。秦国派人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投降,齐国灭亡。 有人分析说,李信的结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赐死;三是战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没有造反,否则李信的后代不会平安繁衍在陇西。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 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 秦王政在消灭韩国后,准备攻打楚国,便命内史腾驻守在南郡。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内史腾来到南郡,为了严明法律,他发布了一纸及其有名的文告给县、乡。内史腾又命人发布文书,申明为吏之道。他的两篇文告,富有哲理,对为官为吏都有指导意义,因此,他的属吏帝业谨记心头,竭诚供奉,甚至有人以这两文陪葬。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奉赵政之命前往攻打韩国,大败韩军,擒获韩王韩安,收缴韩国的全部土地,在那个地方设置颍川郡(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 内史腾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法令严明,官吏恪尽职守,为秦王政进攻楚国提供了坚实的驻军基地。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将王翦率军灭掉了楚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不久,内史腾被任命为内史。内史是负责京都咸阳事务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 在这一任上,内史腾一如以往,恪尽职守,直到老死任上。 桓齮(yǐ ):秦将。 秦始皇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军10万被斩。 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秦王政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尉缭,中国古代军事家,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 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同时也是秦始皇的情报兼特务头子。 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19年)的邀请,曾向其陈述兵法。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尉缭在秦统一六国时(公元前221年)的年龄至少在120岁以上。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姬姓,蒙氏,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将领。 蒙武出身于武将世家,其家族原本是齐国人,后随父亲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襄王。他曾先后与王翦两次率军攻打楚国,皆击败楚军,斩杀楚军将领项燕,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灭亡楚国。 关于蒙武灭楚,在同一部史书《史记》中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人物生平中记载,也是史记中比较多地采用的说法。 第二种就是《史记 · 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这个说法是灭楚过程为: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蒙武带兵攻击楚国,击破楚军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了从陈到平舆的广大地区,短暂灭楚。秦始皇到郢、陈一带视察。 项燕立昌平君(昌平君原是楚国的王族,据记载前238年前后担任秦国的相国,前227年被迁到郢地。)为楚王,在淮南(淮北已被秦军占领)起兵反秦,宣布楚国复国。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击败楚军,昌平君被杀,项燕自杀,楚国彻底灭亡。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因其改良过毛笔,也被誉为“笔祖”。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统一后,其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后率军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构成防御镇守北方,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公元前210年,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通过以上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当时的名将,之所以在后来的秦末农民战争中没有出现,笔者猜想第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已经过世了。 我们要知道,在当时,人们的普遍寿命都不是太长的,所以在秦统一后的十五年中,他们大多数可能已经去世了。比如有明确记载的蒙氏父子,一个是在公元前219年去世,一个是在公元前210年被杀。 再比如说王翦、王贲父子,我猜想,他们也极有可能已经过世了。否则当王离被俘并被项羽所杀害之后,身为祖父和父亲的王翦、王贲父子不可能不出来领兵为其报仇,为大秦立功的。 如果桓齮就是樊於期,那么他的结局我们从荆珂的故事中也已经知道了——自刎而死。 第二种可能,就是他们虽然可能有人还在世,但是也已经身体衰弱,老病不堪了。比如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结局的王翦、王贲、李信、内史腾、尉缭等。
2023-07-06 10:21:321

请求大佬告知这段话的原文?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畼、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闵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其辞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三十年,无事。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於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2023-07-06 10:21:381

根据 秦始皇的事迹写篇文言文。急!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篸、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篸、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後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後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於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原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2023-07-06 10:2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