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没什么影响。虽然不再进入个人的账户,但总归那笔钱是自己的,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职工医保门诊费用拟纳入报销
第一个大变化就是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这是一项新增的医保待遇。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地可探索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对部分需要在门诊开展、比住院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可参照住院待遇进行管理。门诊共济保障有啥好处?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可报销。
探索扩大门诊慢特病范围,门诊可以开展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之前,基本医保制度是以保住院为重心,2019年职工医保的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但是门诊保障比较薄弱,相对而言是短板。
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过去门诊费用主要是个人账户支付,但个人账户的钱比较少,有些常见病费用很高,单靠个人账户无法支付,有病人为了报销去住院,其实就为了吃药。
所以,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这是与时俱进,按照老百姓的需要调整政策。新改革将利好3亿多职工医保参保人。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参加职工医保32925万人,比上年增加1244万人,增长3.9%。
二、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拟扩至家属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之前个人账户只能支付职工本人的医疗费用,改革后,将扩大到可以支付职工配偶、父母、子女的费用。根据征求意见稿,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
可以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专家指出,之前个人账户没有互助共济功能,无法在人群之间分散费用风险,从而导致门诊费用负担畸轻畸重,大部分健康人群个人账户大量结余,而少部分年老、体弱人群个人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负担沉重。张盈华指出,这有助于实现家庭共济。
健康人、在职者可用本人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为其直系家庭成员“代缴”、“代付”,一方面将本人闲置的账户资金盘活,另一方面增强家庭互助团结。杨燕绥认为,医疗保险本质是社会互济,但个人账户共济能力差,年轻人、健康人用不了,老年人不够用。
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有助于加强家庭互济,一人参保保全家。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樊卫东介绍,改革后,不仅医保待遇不会减,同时也不增加个人缴费。
扩展资料:
专家认为,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一个酝酿很久的改革方向。在不增加企业和职工负担前提下,通过调整基金结构,完善支付方式,健全门诊共济制度,进一步发挥医保价值导向的战略性购买功能,引导医疗资源配置和医患双方行为。
可以推进医疗服务结构调整、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以2019年职工医保基金收入(统筹基金10005亿元,个人账户5840亿元)为基数粗略估算,改革后统筹基金将会增加2000亿元左右,这也就为提高参保者保障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提供了可能。
之所以产生建立门诊统筹会‘损害"参保人权益的说法,实际是对个人账户资金属性的误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说,根据现行法律,个人账户资金归个人使用,但性质仍是医保基金、专款专用,而这次意见扩大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
意见明确提出,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提出,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对记者表示,医疗保险本质是社会互济,未来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
有助于加强家庭互济,“一人参保保全家”。不仅如此,本次意见在“弱化”个人账户的同时,建立了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符合老百姓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长安网-单位医保缴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
相关推荐
杨燕绥是社保的设计人吗
杨燕绥参与到社保规则的制定中。清华知名教授杨燕绥提出应该延迟社保领取,职工50岁退休后,可以再打15年短工,等到65岁再领取退休金,这样既能体现人生价值,也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杨燕绥除了是清华的教授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身份,那就是中国老龄金融常务副主任委员,并且兼任中国社保标准委员会委员。也就是说,杨燕绥教授对于老龄医疗,以及中国社保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参与到社保规则的制定任务。杨燕绥教授履历:1953年出生的杨燕绥教授,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随后曾经到比利时根特大学考取博士学位。所谓一个妥妥的学霸,如此优秀的杨燕绥教授,毕业之后,就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聘用。2023-07-06 14:37:201
杨燕绥老公是谁
杨燕绥的老公是中国著名的核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恩甲。汪恩甲和杨燕绥于1984年认识,当时他们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共事,随后两人开始交往,并于1987年结婚。汪恩甲曾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和设计核心专家之一,他也是中国核能工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汪恩甲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2023-07-06 14:37:401
杨燕绥目前现状
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任职。提到清华教授杨燕绥,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她,介绍的主要原因是,她曾提出这样的一个建议,那就是建议大家晚退休15年,再打15年工之后再领退休金。杨燕绥,女,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2023-07-06 14:37:521
清华大学杨燕绥国籍
中国国籍。杨燕绥,女,回族,1953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法史系,1995年取得比利时根特大学人文学院“区域人文与经济”研究生证书,1998年取得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任清华大学教师以来,创办了“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年金之路”系列论坛、“清华大学政策与法律研究丛书”。兼任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部等政府部门专家委员会及国际组织项目专家,北京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企业年金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2023-07-06 14:37:581
为什么有人骂杨燕绥
有人骂杨燕绥是其不当言论导致。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杨燕绥提出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这15年男的去敬老院修花,女的去敬老院洗衣服,而被广大群众骂。2023-07-06 14:38:051
杨燕绥老公是谁
是谁制造了35岁就业门槛公务员就是应该找年轻的,年轻人在一线筛选,能力强的人往上走,能力一般的到了年龄退居到相对轻松的二线,所以公务员35岁这个年龄限制是没有问题的。岁以上的人不一定没有发挥价值的空间,35岁以下人可能是精力最好的黄金时期,但是对35岁的人他们有经验、有阅历还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这时候反而是他们职场的黄金年龄。岁的就业门槛客观存在。在就业市场上,上了年纪的员工基本上没有了什么优势,也很少会有企业主动招聘这样的员工。特别一个人到了30岁以后,如果这个人继续从事基层岗位的话,企业一般不会优先招聘这样的人。早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就提出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当时该建议就在舆论场上引起热议。和35岁的员工相比,企业会认为年轻的员工会更有活力,年轻人也会有更多时间参与工作,所以企业会比较嫌弃35岁的员工,同时也会设置各种就业门槛。35岁也意味着劳动成本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里战略,什么是重中之重?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确立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促进人民健康列为重中之重。2020年以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健康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源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为之付出巨大健康代价的倾向。”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建设健康中国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力,中西并重,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母亲以“孝敬”的名义,向儿子“勒索”房子,儿媳妇反抗有错吗?_百度...母亲,我一定以最优异的成绩报答您的!此时此刻,我想高声说:“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我爱您!您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啊!说着说着,我不禁地念起那首《游子吟》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爷密密缝,报得三春晖。在家中,妈妈不顾自己工作上的疲倦,每次自己有空就会坐在我身边指导,虽然妈妈不是音乐老师,但是有错误的地方经过妈妈的改正,每次到学校回课检查,我都顺利通过。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母亲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看来,母亲不仅仅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人,而且还是我们一生都值得崇敬的人。妈妈不但关心我的学习,同时对我的生活方面也特别关心。记得有一天,天空中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雪的海洋,雪的乐园,雪的天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并轨7月1日起实施1、”7月1日将正式执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明确了事业单位社保先行并轨的方向,但对诟病更大的公务员养老双轨制仍无撼动,这不能不说是遗憾。2、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3、连续旷工15天可解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可解除聘用合同。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每月最低缴费金额为850元安徽安徽省2021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3891元/月,以此核定2022年全省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上限为19160元/月,下限为3832元/月。“延迟退休”方案是否可行受到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是“70后”和“80后”;而根据人社部方案将实行的“渐进式”延迟退休,“90后”到退休时可能已经完全赶上了新政。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并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好办法。此前,人社部多次表示将在我国稳慎推进延迟退休,具体方案未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作为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部门,国家发改委专家就此表态,首次提出了“温和延迟退休”的概念。比如干部与技术人员很多都希望60岁不要退休,而从事体力岗位的劳动者也有许多希望可以提前退休,毕竟身体才是第一位。腔租陵延迟退休方案从2022年开始实施。清华杨燕绥的收入、财产谁知道?晒晒1、这杂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驴日出来的。他哪有父母。再说他知道他死的早。根本用不着退休工资的。2、杨燕绥,女,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3、杨燕绥教授真的是她爹妈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如果她自己以身作则,50岁就退休,且不领退休金,还去养老院做义工。社会以她作为典型来鼓励大家,那我们无话可说。2023-07-06 14:38:121
还有人骂杨绥燕吗
杨燕绥,叫授,因提出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这15年男的去敬老院修花,女的去敬老院洗衣服,而被他们骂,人人骂她,现在估计想起这事还是有人骂她的。2023-07-06 14:38:193
网上对杨燕绥评价
看了好多网上对事业编外评价是不是不可以去工作?有发展的!以后表现好可以转为编制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23865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看自己需求,事业单位编外也稳定。不管是工作岗位,还是收入,都很稳定。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工资,大都是由当地财政统一供给,医院等有经营收入的可以由用人单位自行供给。唯一不好的就是在单位内部,与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编外人员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编外工作人员解决方案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我认为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去考。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也给交保险,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事业单位福利待遇齐全,每逢过节都会发福利;最重要的是工作稳定清闲,工作时间弹性大。姑娘,千万不要去事业单位编外的那种,因原那样纯粹是在浪费青春啊!事业单位是公家的,很多人都想进,因此不缺人才的,如果没有关系在那里呆几年也是入不了编的。他们觉得编制内不好或者编制内的人没本事,就继续在编制外混就好,有很多确实也做得很好。如果哪天觉得编制好了,也可以再来考。总之,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就好。2017两会胜利召开涉及什么政治知识点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根据2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决定,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3日在京召开。人们期待着进一步明确政府权力边界,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消除寻租腐败的空间,建立政策落实的责任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阶段,在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期间,市场应密切关注混改动态。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经济工作统揽全局的工作重点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年全国两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7年3月3日15时和3月5日9时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在中国的政治坐标中,两会既连接过去与未来,也关系国计与民生,凝聚着民众的无限期待。“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重磅出炉,商保迎三重机遇1、可以看出,“十四五”医保规划提出坚持把保基本理念贯穿始终,这也意味医保这个“池子”里的水是有限的,将来不可能所有的医疗支出都由基本医疗保障来埋单,健全包括商业保险、慈善救助、医疗救助在内的保障体系尤为重要。2、健康保障主要是指医疗保障服务,从我国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处于全面医疗保障改革阶段。3、“红河惠民保”的理赔方式为线下理赔,被保险人可携带理赔相关材料至保险公司服务中心线下网点申请理赔。如何贯彻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三是严格聘期管理。在聘用合同期内,聘用单位应当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要规范解聘辞聘制度,完善工作程序,疏通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口”。四是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合同争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服务模式转变。除了物质上的激励,事业单位管理者也应该从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出发,关心和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抓好政治思想素质。劳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党的工资政策和劳资规定,让职工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关怀和照顾。劳资管理人员应该品德高尚,行为高洁,公正廉明。贯彻落实《条例》有三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应当从事业单位改革的高度把握《条例》的立法精神和目的。《条例》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部署,围绕用人机制转化,初步建立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规体系。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如何评价人社部声称“中国退休年龄世界最早”?1、总之,“退休年龄世界最早”的说法无疑是极不严谨的。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效果如何,能否解决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则有待观察。2、.一些专家认为,退休年龄的改革不仅要看退休年龄,还要看一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中国女性一生工作时间为77700小时,而男性为88200小时。3、中国退休年龄最早,曝各国真实退休年龄及退休金: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2023-07-06 14:38:261
杨燕绥的父亲是干什么的
杨燕绥的父亲是农民,经营着自己的小农场。2023-07-06 14:38:321
杨燕绥是间谍吗
不是的,嗯嗯嗯嗯应该不是杨燕绥,应该是某个人吧,这个人我也不认识2023-07-06 14:38:381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银色经济与金融创新
【编者按】 养老金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养老金政策密集出台,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相继开始市场化投资运营,个人养老金启动试点,中国证监会也推出了养老目标基金。在此背景下,2018年11月1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个税递延养老试点地区苏州工业园区举办第二届“养老金与投资”论坛暨《个人养老金: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 探索 》发布会,以“资产配置新时代”为主题,讨论资产配置的新机遇、新挑战,聚焦实务,提升专业,服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中国基金业协会今日发布养老金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的讲话,供行业参考学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十八年前,是我到清华的第一年,办的第一个论坛是企业年金和养老金信托文化。十八年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分享个人养老金和信托文化,很有感触。 我很高兴看到我们养老的两个主打产品,契约型产品和信托型产品的代表人都拿出了实际行动,保险业推出了中保信平台,基金业发挥专业能力,把居民手里一生当中零散散的资金汇集为养老金的大江大河。这使得我们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同时,经济还能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苏州是一个很有信用的地方。七年前我们跟海虹集团完成了按医生的临床路径进行智能监护的系统,在很多城市上线。有一些城市上线后,一上来就会发现40%、50%、60%甚至更多的医生,他们的处方行为被亮了黄灯、红灯。服务商很高兴,觉得系统有效。但是这套系统在苏州上线之后,没有什么太多的反应,亮黄灯的机会连20%都不到,这说明苏州的医生很信守他们对人民 健康 的信托。所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个人养老制度的试点,不仅是选对了,而且可以放心。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面对的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件悲观的事情,是一个机会。人口老龄化不是 社会 老化,而是 社会 进步。我们知道农业经济解决了温饱问题,人类的寿命到了四五十岁;工业革命是解决快速发展的问题,人的寿命到了七八十岁。那我们现在面临收入分配的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进入大 健康 经济,这是人类第三大财富波。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说,只要我们投资 健康 ,构建安全的未来,生命科学就可以证明人类的寿命是百岁人生。 面对百岁人生,我们把它比喻为银色人生,黑发五十年,白发五十年。我们会特别关心每个个人和家庭,每个企业和员工,我们的国家从生产到福利的政策需要什么样的规划,尤其是养老金的规划。银色经济就是基于国民不断增长的 健康 长寿的消费需求和约束条件,来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我们的任务是要追求供需平衡和代际和谐。 养老金做的好,可以培育这个消费需求,养老金做不好,就成了约束条件,我们大家责任重大。面对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 健康 长寿的需求,我们正是这样一个战略,两个人口红利。当然这两个人口红利并不是降低劳动力的成本,而是说人人都可以贡献大于自己的消费,给经济 社会 的建设留出一份贡献,这是人口红利的内涵。两个人口红利,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创新,金融体制的创新。第一个人口红利,当然是我们的前半生,怎么去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它表现为当期的收入,也表现为延期的收入。所以形成一个跨生命周期的平滑消费。这样才能提高生产力,以 科技 推动经济。 中国今天面临两个问题,内部我们是14亿人,可以做循环。但是我们输出的不再是地摊的产品,而是 科技 。这既是我国面临全球形势要做的事情,也是第一个人口红利要达到的结果。当人的前半生过后,我们形成一个良好的资产结构,这个资产结构包括人的 健康 ,医疗养老的消费能力,以及一生中买房养房,到最后老年房养我的平滑安排。这时候才能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用消费拉动经济。 我们需要金融创新,银行、保险、基金等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今天就银行谈银行,就保险谈保险,就基金谈基金,只能叫改善,不能叫创新。我们需要在金融的体制和产品上有创新。我们现在有1.5亿65岁以上的人口,并以年均七百万的速度在增长,从供给到需求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个问题不能回避,不能忽略,所以在国家养老金、医养PPP上进行金融创新至关重要。 我们来看国家养老金的创新。在养老金的概念中,政府养老金是一个法定计划;两个合格计划包括企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这个“合格”表现为有法可依,有契约精神,有信息平台,有综合治理的表彰机制。合格计划就是跟政府合作的计划。一个法定计划和两个合格计划共同打造了一个运营机制,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品质创新。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进入老龄 社会 时,政府养老金是上升阶段,深度老龄 社会 是平稳阶段,超级老龄 社会 时替代率在下降。这几个时期分别对应第二支柱的启动、上升、平稳,对于第三支柱是启动上升,持续上升。这三个支柱构成了国家养老金体系此消彼涨、相互补充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三个篮子相对保证养老金充足性的运行机制。在这样一个机制下,政府的职责是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打造一个非常清晰的养老运行机制。接下来就需要我们从体制到产品上去创新。体制和产品的创新,今天我已经看到了厚厚的两本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可以细细分享。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信托文化,十九世纪的英国个人信托文化,打造了英国大帝国的态势,屹立于世界之林;二十世纪的美国公司文化,打造了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培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文化,使美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帝国;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土地国有、养老金等公共、准公共资产的挑战,希望我们在坚持 社会 主义原则下,走出 社会 信托的文化,这是我们的唯一之路、必由之路。 面对养老金信托,它其实就像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管理别人委托的财产,换句话说,对别人的财产,像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忠诚、细腻。养老金的信托,包括土地国有,需要一个很好的信托文化。居民委托、法人授信和政府搭台将形成新时期的养老金文化。这样我们才能不忘初衷,放眼长远的未来,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进入每个人的家庭,全国一条平滑的消费曲线,经济 社会 稳定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嘉宾演讲速记稿整理)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业协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2023-07-06 14:38:561
银发经济崛起 各路资本分食万亿“蛋糕”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 受访者供图 房地产、保险、医药以及养老服务等各路资本聚焦养老;国民养老观念开始转变 10月25日是九九重阳节,如何养老已经成为 社会 焦点问题。有机构发布研报称:2018年,我国老年人占比达到11.93%,老年抚养比为16.8%。通过对其他国家人口 历史 数据对比分析,预测在2027年,我国人口总量达14.22亿,人均寿命达77.91岁,老年人占比将达到15.39%,人口中心整体上移,总体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万亿养老市场已然开启,各路资本纷纷涌入。 地产入局、保险兴起,银发经济有多赚钱?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以及养老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 10月23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称:“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引导 社会 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中央财政五年共计投入50亿元,支持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民政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加大普惠养老的服务供给。 据悉,对于养老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走重资产之路,就是自建养老院,这种模式的前期投入很大,浙报传媒在2015年就公开表示,机构养老的盈利模式是不清晰的,所以他们选择切入居家养老。 总之,不管是走重资产之路还是轻资产之路,想要实现完全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2006年就开始进入养老行业的宜华 健康 目前运营多个养老社区,拥有的中高端养老公寓超过3000套,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其养老板块收入同比下滑近两成,依然实现营收约1.04亿元。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愈发凸显。据头豹研究院2019年数据,“近五年来,中国养老保险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6531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986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针对老年人专设的人身保险、 健康 保险、养老保险等也层出不穷。据新华社今年2月份报道,我国老年人商业保险产品供给已覆盖5918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为35.5%,与商业人身保险总渗透率39.86%大体一致。 养老服务日益丰富,众多85后已有意识为退休储蓄 除了养老院和商业养老保险,“银发经济”还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老年社交、老年医疗、老年保健、老年 旅游 、老年理财、老年教育等。 不过,这些产品普遍还不够规范和成熟,存在较大的成长和完善空间。 以老年 旅游 为例,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 旅游 人数已经占到全国 旅游 总人数20%以上……2018年中国老年人 旅游 消费超过4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7000亿元人民币,2016-2021年平均增速将达23%。” 但是,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 旅游 产品良莠不齐,供给端有待转型与创新,个性化与服务质量需提高。”主要有两大问题:“其一,同质化严重,鲜有专门为老年人定制的 旅游 产品;其二,落到具体环节时服务质量不高,可能存在强制消费、自费项目多等问题。” “养老市场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是想要资本愿意入局开拓和完善,消费端的教育也很重要。”多位业内人士反映。 事实上,在政策频出、资金涌入、企业林立的这几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国民养老观念的变化。 很多80后公开表示早已摒弃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养老,是前半生的自己养后半生的自己。” 9月17日,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已连续三年持续提高。在年轻一代(18-34岁)即“85后”中,有51%的受访者(注:报告共有6万多名受访者参与)说他们今年已经开始储蓄,这一比例高于2019年的48%和2018年的44%。 专家访谈 杨燕绥:要完善养老金的制度结构首先要把企业年金补上 杨燕绥长期扎根在 社会 保障领域,累计完成国家 社会 科学基金、部委委托和国际组织资助三四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她所提出的“人口老龄化并非 社会 老化”观点、银色经济发展战略等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传播。 新京报:距离深度老龄化可能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还可以做好哪些准备? 杨燕绥:养老问题本身是一件未雨绸缪的事情,我们应该倒计时地来做事情。 如果我们的人口政策好的话,比如,生育率保持在1.8-2.1的话,进入下一阶段的时间将会延长。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2013年),大量的女性进入退休队伍,所以我们的 社会 养老保险从此再没有收支平衡过;到2022年前后,1963年出生高峰的上千万男性将要退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整个 社会 保险制度都会遇到挑战,缴费人口急剧下降,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 所以近两年养老保险中央统筹、医保待遇清单和养老服务等,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制度准备。 新京报:这些制度准备的关键是什么? 杨燕绥:在这期间,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即“一上一下”。 “上”是指基本养老金要上到国家统筹层面,不能老龄化严重的东北地区发不出养老金,东莞深圳养老金有富余。因此国家要统筹基本养老金,保证个人不管是在哪儿,都能够领到养老金,公平又持续。 “下”指医疗保险。“下”什么?要下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实现医护的可及性。不管是中老年人的慢病管理、 健康 管理,还是老年人需要的各种照料,都方便可及,即我们常说的医养结合。 新京报:你说的“上”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了,但迟迟未实现? 杨燕绥:现在正紧锣密鼓地做。“全国统筹”这个问题比较难,越拖越难。 今年或明年,相关的政策是一定要出来的,因为到了2022年,婴儿潮的退休高峰就来了。此次疫情的发生,有些企业经营面临问题,反倒让这个时间点有点提早了。 现在是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我认为在2022年之前,这俩问题都必须解决。否则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或将遇到资金增量下降情形。 新京报:银色经济下,养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 杨燕绥:现在最高端的高净值人群和最低端的“三无人群”问题基本解决了,高净值人群自己有钱,商业保险、地产公司等提供了相关服务;“三无人群”生活标准也低,政府管吃管喝。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中端的大多数人群怎么办? 中端的人群现在解决了基本养老保险,但是还不够,所以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完善国家养老金三支柱结构。 过去20年,我们也在不断构建和完善养老金三支柱,但是没有发展到位,因为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太高,做企业年金的企业较少,到现在职工覆盖率才6%。所以要完善养老金的制度结构,首先要把企业年金补上。 但是现在企业已经进入低成本发展阶段,企业年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就不能再做增量改革了。所以存量改革就是把现在浪费的福利资源利用起来。 比如,住房公积金。对于有住房的人来说,住房公积金存在那里就没有意义,应该允许把公积金转成职业养老金。如果把沉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搞活,将其跟养老金账户打通,就可以让几亿职工尽快拥有企业养老金,这样机关事业单位搞第二支柱也不会出现双轨制问题。 对于个人养老金来说,现在仅仅是推出税延型保险。但税延养老保险只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一个产品,不能拿产品替代整个计划,所以国家要尽快构建养老金的信息平台和监管制度,允许个人养老金买基金、买理财,做各种各样的养老资产配置。 另外,我们要对养老金政策进行创新,资产管理要精细化,在追求时间价值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资产配置。同时,也要对老百姓进行教育,让大家知道养老资产管理也是个人的事情,知道如何去聚集财产做计划、承担风险,不要天天想着高回报。2023-07-06 14:39:031
世界老龄化原因
问题一: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可按程度做以下划分:65岁以上人口达到7%为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从1990到2035年,短短45年,中国就跨越各阶段,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看来,中国的老龄化拥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的确,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老化得像中国这么迅速。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总结一下三条: 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 计划生育等 *** 限制生育的政策。 问题二:横向对比,全球哪个国家的老龄问题最为严重 链接:zhihu/...171575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即老龄人口(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个几乎是公认的。以下是联合国人口署的2012年的数据统计和预测,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2 Revision,分别预测了2014年、2030年、2050年老龄化人口,数据显示的是百分比。2014年 2030年 2050年 可以看到2014年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日本和欧洲,到2050年亚洲部分国家逐渐赶上。中国2014年的老龄化程度在96个国家中只能排到52位,但预计2050年将会升到第21位。只以老龄化程度来比较,毫无疑问,日本在现在和未来的几十年内都会领先于其他国家。有人会说百分比不是可靠的比较标准,中国老龄化的绝对人口最多,造成的负担最大,这是没有考虑同样巨大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是old-age dependency ratio(供养比率),指的是每100个劳动力人口(15-64岁)要供养的老年人(大于等于65岁)数目,数字越大,社会压力越大,越不利于经济发展。以下的统计同样来自联合国人口署的2012年的数据统计和预测: 预计到205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力要供养39位老人。而欧洲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这个数字都远超中国。尤其是日本,100人供养72人,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消耗在养老问题上。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日本在现在和将来都无疑是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重视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其次是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来说,老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即将位于世界前列。要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养老问题。养老问题就不是日本最严重了,相反日本的养老环境是居于世界前列的。谈到养老问题,就必须包含老年人的收入保障,例如养老金、老年福利、人均GDP和贫困率;健康状况,例如预期寿命、预期健康寿命和心理健康;是否能继续发挥老年人的能力,例如老年人就业和老年人再教育;适于老年人的环境,例如老年人的社会联系、人身安全和出行便利等等。有些人会吐槽中国的各种政策,但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所幸有个数据丰富、可视化也做得不错的网站:Global AgeWatch Index: First ever Index to measure the wellbeing of older people,根据以上的指标总结了各国的老年人现状,设计了AgeWatch Index,最新的2014版排名如下: 排名最高的是挪威,北欧、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排名较高。至少目前,在这些国家养老是较为舒适的。中国正好排中间,第48位,基本符合预期……虽然不高,但也不像很多人形容的是世界上最惨的国家。所以,无论从国家角度来看,还是个人来看,中国都远算不上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那是不是说问题不严重了? *** 、媒体宣传的老龄化是不是言过其实?当然不是!试想当一个社会有1/3老年人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毫无活力的状态。仅仅是供养健康老人就要消耗极大的社会资源,当大部分老人并非健康的时候,又会消耗多少。只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来说,65岁以上会虎蒂臼......>> 问题三:为什么说人口老龄化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社会负担加重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60岁以上人口/15~59岁人口的比例)1999年为1:8.2,2000年为1:6,据联合国统计预测,2030年为1:2.2,即2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另外,国家支付退休金也逐年增加。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少子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能否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老年人发病率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高,老年病又多为肿瘤、触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构成极大的负担,医疗保健护理系统首当其冲地迎接了挑战。预计不久的将来,医务人员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及照顾上。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和制定相应的对策,全社会都在为老年事业积极地努力。 问题四: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揣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 *** 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 问题五:老龄化社会的世界 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到2050年之间,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大约6亿增至20亿。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老化的更快,同时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的人口统计学影响仍有待全面评估。在未来的50年中,发展中世界的老年人口预计将增长4倍。荒谬的是,预期寿命延长并未伴随工作寿命的延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失业导致了减少劳动力供应的措施, *** 了更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各国正在面临着对社会保护制度资金的可得性的担心。尽管似乎有理由改变人力裁减政策,但存在着不允许轻易扭转这一政策的许多障碍。就业促进仍然是一个压倒一切的关注。此外,需要增加老年工人的参与率的政策,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面临的困境是,当许多国家可能仍受到过剩劳动力的困扰时却必须及早对老年工人的就业能力作出投资。在发展中世界,促进生产性和体面就业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将能以更多的资源制定有关社会保障筹资政策。在这些国家中,养恤金的缺乏或低水平迫使老年人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而且老年贫困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问题。 国际劳工组织90年代初期开展的工作形成了有关老年工人培训的工作文件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有关针对老年工人政策方面的经验。1995年世界劳工报告以及1998年和2001年的世界就业报告都讨论了这个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向8国集团有关这一主题的特别会议(1999年9月,东京)提交了一份有关劳动力市场和老龄化的文件。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参与了第2届世界老龄化问题大会(2002年4月,马德里)及参加大会本身的筹备工作。大会通过了2002年马德里老龄化问题国际行动计划(MIPA)和政策宣言。国际劳工组织还参加了老龄问题部长级会议(2002年9月,柏林)。国际劳工组织与德国和日本 *** 共同组织了一届关于欧盟加入国社会对话和老龄问题高级会议(2002年11月,布达佩斯)。国际劳工组织还参加了8国集团关于就业问题的高级会议(2003年5月,巴黎),以及由联合国老龄计划组织的关于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的审议和评估形式的专家小组会议(2003年11月,马耳他)。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反映在国际劳工组织参与的众多国际活动中。就总体政策而言,促进充分就业是确保人们在离开就业之时获得有保障的养恤金的最佳方法。许多老年人宁愿参加工作而不愿赋闲在家,并能为经济作出宝贵的贡献。延长工作寿命要求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终身学习、改善工作条件和与年龄歧视作斗争。此外,有必要检查不利于雇主雇用老年工人以及使老年工人对于继续工作望而却步的那些不利因素。为使三方成员能够评估和制定一项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所有行动手段相关的战略,建议在有关此问题的一项综合措施的基本上举行一次一般性讨论,包括特别考虑国际劳工组织对在这一领域采取适当的战略所作的贡献。除了研究当前的趋势外,要求对现有资料进行特别研究,以便确定地区差别,并分析人口老化以及个人变老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应进一步重视确定针对老年工人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逐步和灵活的过渡到退休。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应对培训政策和终身学习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工作安排和求职帮助给予进一步考虑。大会不妨将《全球就业议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讨论重点。关于社会保障,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如何以一种健全和可持续的方式为社会保障方案提供资金?第二,作为生产性因素的社会保障作用如何能在促进就业、推动机构变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包括如何通过不鼓励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而促进从工作过渡到退休的问题。第三,如何才能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展到老龄社会中,特别是非正规经济中那些最......>> 问题六:导致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增多的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其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就会相应地不断下降,我们称这个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既可能出现老龄化问题,也可能出现年轻化现象。 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当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 问题七: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哪个国家? 30分 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老年人占总人口25%,其次是日本和德国占20%。2023-07-06 14:39:091
公务员编制外人员
公务员编制外人员是指没有工作编制的公务员,“编外人员”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属于单位里的“二等公民”。一些“编外人员”即使比“正式员工”干得更好,也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相同待遇,这种体制背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等用工法则。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扩展资料:编制外人员产生的原因: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外工作人员2023-07-06 14:39:161
单位医保缴费拟不再进入个人账户
没什么影响。虽然不再进入个人的账户,但总归那笔钱是自己的,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职工医保门诊费用拟纳入报销第一个大变化就是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这是一项新增的医保待遇。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地可探索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对部分需要在门诊开展、比住院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可参照住院待遇进行管理。门诊共济保障有啥好处?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可报销。探索扩大门诊慢特病范围,门诊可以开展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之前,基本医保制度是以保住院为重心,2019年职工医保的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但是门诊保障比较薄弱,相对而言是短板。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过去门诊费用主要是个人账户支付,但个人账户的钱比较少,有些常见病费用很高,单靠个人账户无法支付,有病人为了报销去住院,其实就为了吃药。所以,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这是与时俱进,按照老百姓的需要调整政策。新改革将利好3亿多职工医保参保人。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参加职工医保32925万人,比上年增加1244万人,增长3.9%。二、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拟扩至家属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之前个人账户只能支付职工本人的医疗费用,改革后,将扩大到可以支付职工配偶、父母、子女的费用。根据征求意见稿,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专家指出,之前个人账户没有互助共济功能,无法在人群之间分散费用风险,从而导致门诊费用负担畸轻畸重,大部分健康人群个人账户大量结余,而少部分年老、体弱人群个人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负担沉重。张盈华指出,这有助于实现家庭共济。健康人、在职者可用本人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为其直系家庭成员“代缴”、“代付”,一方面将本人闲置的账户资金盘活,另一方面增强家庭互助团结。杨燕绥认为,医疗保险本质是社会互济,但个人账户共济能力差,年轻人、健康人用不了,老年人不够用。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有助于加强家庭互济,一人参保保全家。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樊卫东介绍,改革后,不仅医保待遇不会减,同时也不增加个人缴费。扩展资料:专家认为,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一个酝酿很久的改革方向。在不增加企业和职工负担前提下,通过调整基金结构,完善支付方式,健全门诊共济制度,进一步发挥医保价值导向的战略性购买功能,引导医疗资源配置和医患双方行为。可以推进医疗服务结构调整、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以2019年职工医保基金收入(统筹基金10005亿元,个人账户5840亿元)为基数粗略估算,改革后统筹基金将会增加2000亿元左右,这也就为提高参保者保障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提供了可能。之所以产生建立门诊统筹会‘损害"参保人权益的说法,实际是对个人账户资金属性的误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说,根据现行法律,个人账户资金归个人使用,但性质仍是医保基金、专款专用,而这次意见扩大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意见明确提出,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提出,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对记者表示,医疗保险本质是社会互济,未来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有助于加强家庭互济,“一人参保保全家”。不仅如此,本次意见在“弱化”个人账户的同时,建立了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符合老百姓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长安网-单位医保缴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2023-07-06 14:39:221
关于延迟退休
我非常敬仰的一位老师,她是清华大学社会与保障研究院的杨教授,杨燕绥教授大概十五年前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当时引起了媒体的一个哗然,她说什么呢?当时国家是要推出延迟退休的计划。杨教授说现在退休年龄男士是六十岁,女士是五十五岁,其实退休了以后啊身体状况还都是挺好的,那男的呢退休了不要闲着,去做做园丁,干点活儿挺好,女的呢,去洗衣服啊,做编织不也挺好的嘛?然后呢这句话就被媒体断章取义地拿出来说,清华大学的教授说大家退休以后还要继续工作,媒体就进行了各种抨击,甚至,杨教授的一个学生,给杨教授写了一份邮件,告诉她说,你说的这个言论引起了这个损坏了清华大学的这个声誉,你必须向媒体公开道歉,不然我就去你的办公室丢粪。其实媒体只是断章取义的拿出了杨教授的一个观点,在HWP的认证班上,我有幸听到了杨教授一整天的授课,杨教授详细的讲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造的一个原理,以及我们所面临的老龄化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及个人养老金会空账这个问题。所有说,现在中美贸易战也打得非常严重啊,但是其实这都是外界的一个东西,没有人能真正打败我们,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自己。其实真正能够引起中国经济一个非常大的严峻问题的,其实是我们的老龄化问题。如果大家去日本或者是新加坡这样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可能会经常看到有一些年纪非常大的人还在做一些很基础的工作,比如说这个日本的这个爷爷司机,爷爷保安,奶奶售货员,奶奶洗衣工,这样子的一种现象啊,其实在深度老龄化的这些国家,这些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对于刚才那位清华大学的学生啊,杨教授就给他回了一封邮件,说你回答我三个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回答了,你还要来我的房间丢粪,那你就来吧。 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呢? 第一个问题,你家如果有70岁、80岁、90岁的老人,那50岁60岁的人是老人吗?其实这个问题很有趣,在今年尼尔森做的医养白皮书发布会上有一个问题,我就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你问三四十岁的人,多大年龄的人是老人,他们会说60岁,如果你问五六十岁的人,多大年龄的老人,他们会说70岁以后吧。所以说,这就是长寿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认知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是说现在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是薪酬的20%,如果再提高费率,你还找得到工作吗?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面对企业的职工的费率是工资的8%,已经用于支付现在的养老金,那伴随寿命延长,你要增加缴费,你愿意吗?大家知道在现在我们的企业员工里面,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其实是供企业会拿一部分去支付养老金,我们个人要支付一部分,那如果还提高这个缴费你还愿意吗?其实就意味着我们到手的钱会更少。 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长寿时代,延迟退休一定是会实行的。2023-07-06 14:39:291
清华教授杨燕绥你退休了吗?你说得很好.你做了吗?
杨燕绥教授真的是她爹妈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如果她自己以身作则,50岁就退休,且不领退休金,还去养老院做义工。社会以她作为典型来鼓励大家,那我们无话可说。你在温暖被窝里,指手画脚,叫我们这些工人农民退休不要领退休金,还要做义工,是叫大家去伺候你吗?2023-07-06 14:39:518
人社管理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人社局主要管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职称评审与继续教育,人事任免,工资,培训等等 问题二:作为编制,人社部门控制数内编外聘用人员备案管理是什么意思 内编是指国有属性的人员岗位编制数。可以简单理解为国有单位正式员工编制。外聘用人员备案管理,就是国有单位除了有正式员工编制,还需要一些编外人员(过去叫临时工)做辅助岗位。这些编外人员,就是外编人员,外编人员的人事管理不能和内编人员的人事管理混在一起,而采取的临时备案管理模式。即另类人事备案管理的意思。 问题三:公务员是人社局还是组织部管理的?谢谢。 公务员由组织部管理,事业的由人事局管理,我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公务员 问题四:人社工作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新作为 当今社会,就业问题成了人们的一大困难,个人认为有高学历,有经验,并且有内涵的人才对当今社会固然有用,但是真正缺少的是像伯乐这样能够挖掘人才的人,这是多出人才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真正缺少的人才,有了这种人才才会有所谓的“人尽其才”。若把学历高,有丰富经验,有内涵的人才比作潜力马,能挖掘人才的人比作伯乐,也验证了文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问题五:乡镇公务员职位选择,人社管理岗和乡镇管理岗,一般来说主要工作是什么?同一个乡镇这两个岗位哪个福利更 同一乡镇福利没区别。人社岗主要是承担农民养老保险归集事项,管理岗则无具体分工,乡镇工作哪里缺人顶哪里,乡镇党委 *** 统筹使用。 问题六:人社部对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分类管理 我就是负责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总的来说,核心在于以对事业分类来改革管理方式与工资多少和工资来源(是否由财政发),详细来说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 *** 机构改革,有的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原有机构撤销或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有的转为行政机构。所需机构编制不得突破各级 *** 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 *** 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 *** 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 *** 确定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 *** 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 *** 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3.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 *** 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 *** 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 (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转为企业。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为企业;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和撤销工作,由其主(代)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予以指导。转为国有企业的,其国有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行管理。鼓励非国有单位、个人参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目前仍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协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证、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 问题七:人社局的信息管理科员的工作内容 “我们的战友,”总结写道,“决心光荣地死去……他们在战斗中失去的只是自己蒙受耻辱的生命。献出这些生命是为了获得解放和光荣的胜利……祖国朝鲜的儿子们和伟大的斯大林的光荣战士们彻底揭露了美帝国主义非人道的、 *** 的、残忍的屠杀暴行,使世界和平的人民、祖国、党和一切民主国家发出了复仇的呼声。” 问题八:人社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日期 事业单位明起实行合同制 3000余万职工告别铁饭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省人社厅昨日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于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条例》只作出原则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此番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问题九:统计局统计业务,社保局乡镇人社管理,哪个岗位好?各是做什么的工作的? 我当过乡镇社保员,我很怀念那段工作。 社保员接触人多一点,能够有直接服务群众的直观感受,体现自己价值多一点。做事的事情实实在在。 我们的统计局那些数据,你懂的。 问题十:人社部哪些规章被废除和修改了 查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章的决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7号 《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章的决定》已于2010年11月1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0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废止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章目录 附件2 :修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章目录 部 长 尹蔚民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2023-07-06 14:40:071
清华大学杨延绥是谁?
你说的是杨燕绥吧。杨燕绥,女,1953年出生,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出版过14部专著和译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是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之一。2023-07-06 14:40:141
杨燕绥的退休论为何让人难以接受
杨教授的退休论让人不可接受的地方,除了在于她背离了专业讨论的话语逻辑,从而让养老话题浮于粗浅的表层之外,更在于其代人立言、代人选择的精英立场。 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提出“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性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这实际上是偷换了概念,用退休后如何安排生活取代了大众所关心的依靠什么生活的问题。2023-07-06 14:40:363
杨燕绥死了吗?
目前还没死,估计快死了2023-07-06 14:40:431
杨燕绥建议延迟退休方案的设计可采取早减晚增模式,什么是早减晚增?
每个国家都会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的退休政策,对于我国的人们来说,现在的政策是男性年满60周岁可以退休,女性的话如果是女干部需要年满55周岁,女工人则需要年满50周岁即可退休。这个退休政策相比最早的退休政策是已经延迟之后的,而在2020年我国将制定新的延迟退休政策,这个消息一出,就引发了很多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延迟退休的原因对于退休的年龄,其实是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来计算出来的。而退休的人如果越来越多,必然造成社会上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而且会让养老金及老年人的其他福利支出增大。如果老年人的寿命逐渐增长,那么就需要相对应的延长退休年龄,这样才能适当减轻社会上年轻人的负担,同时减轻养老金和老年人其他福利的支出压力。杨燕绥建议早减晚增我国在2020年11月明确了要逐步实施新的延迟退休的政策。对于延迟退休,很多人也提出了很多意见。清华大学的杨燕绥教授建议延迟退休可以用早减晚增的方式,即可以设定一个退休的最低年龄供人们自行选择,如果选择了在最低年龄就退休也是可以的,但是领取的养老金需要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打折,也就是说选择早退休的人领取的养老金相对较少,晚退休的人领取的则相应较多。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加重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科技、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变好的同时,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而老龄化社会必然会导致退休进行一定的延迟,才能让社会达到总体的平衡状态,所以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2023-07-06 14:40:515
杨燕绥叫兽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骂她?
就是她提出的男女都在50岁退休,但是要倒65岁领养老金,这15年的空白男的去敬老院修花,女的去敬老院洗衣服,就是所谓的男耕女织2023-07-06 14:41:415
清华叫兽杨燕绥有父母子女吗?
恳定没有!2023-07-06 14:41:553
国家对于延迟退休的法律
法律主观:最新 延迟退休 年龄规定延长 退休年龄 以此提高 养老金 给付门槛的确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必然趋势。但如果真要推行延迟退休,应该在充分调研和收集民意的基础上小步渐进,并个性化灵活对待. “我现在天天关注这事,毕竟自己也快退了。”家住 北京 市 西城区 玉桃园小区的陈寒苦笑着说。 现年56岁的陈寒目前就职于某小型企业,奋斗大半生的他原本打算再过几年就退休颐养天年,然而最近一系列有关养老金改革的消息却把他“吓得不轻”。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逼近,养老金问题愈发引人关注,2013年6月初,人社部就表示正在抓紧研究 养老保险 顶层设计方案,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改革备选方案。8月12日,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率先在人民网上公开,其中有关“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的内容格外引人关注。 “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是否就是延迟退休?”清华大学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在网上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热议。 看着刚退休的老婆每天去街心花园散步、聊天,每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 退休金 ,家住 北京 西城区 熙府桃园的王义群在羡慕的同时,心里也犯起了嘀咕,“我还能按时退休吗?”和陈寒一样,再有5年就到退休年龄的王义群最近也一直在关注当前养老体制改革问题,尤其是当前大热的“清华方案”。 方案指出,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而2030年前后中国人均寿命有望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相应提高到65岁。 因此清华大学方案对延迟领取养老金作出了如下安排: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 当前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女性干部55岁退休,艰苦岗位男性55岁、女性45岁退休,均从退休时起领取养老金。为此清华大学提出的“延迟到65岁领取养老金”的方案被众多媒体解读为“延迟到65岁退休”,在坊间引起轩然大波。 “我们工薪阶层累死累活也比退休拿得多不了多少,谁不想早点退啊。”王义群情绪激动地表示,退休是我们的权利,延迟退休便是剥夺权利,我坚决反对! 王义群和陈寒只是反对延迟退休“大军”中的一员,搜狐新闻近日对25000多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社会调查也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 面对几乎一边倒的反对,清华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了理解,“方案的发布就是为了听取不同的声音,收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她强调,方案内容是延迟领取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是根据人口统计老龄化速度测算出来的,“这个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决策的一个依据,并非政策”。 无需延迟退休,养老金则要延迟领取,这被民众认为更加难以理解,“合着退休头几年我还拿不到养老金,那这养老金还有什么用?谁养我?”陈寒不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央秘书长、研究员唐钧也直言延领养老金无异于“退休即失业”,他提出,对于70%左右的中国人,退休后的唯一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认为清华方案的背后彰显的是当前我国养老金的资金缺口问题,他分析指出,总量上看当前现收现付即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用来支付给退休人员这一方式目前尚可持平,但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并未缴纳或只缴了少部分养老金,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势必会拉大养老金缺口。“今后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因此引领人们多工作,延迟领取养老金,是必然趋势。”面对质疑,杨燕绥表示,中国约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 赡养 1个老人;2035年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约2个劳动人口赡养1个老人,“中国的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法律客观:《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2023-07-06 14:42:021
杨燕绥,女,1953年出生,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你他妈的已经60了,咋还没给养老院做义工,大家一致抨
前清华教授,今众鑫车品副总在校内网上曾经这么评价某名牌大学:大学教书,对很大一部分人只是一个评级晋升的工具,教书育人的作风基本不存在了。所以我虽然50岁了,仍然要退出来做点实事!2023-07-06 14:42:223
社科院专家:为什么得罪全国老百姓搞延迟退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与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昨日接受访谈辩论延迟退休方案。唐钧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他说,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在全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折腾。这一折腾,我们必须去算值得不值得,真的不值得。解决人口结构问题的办法多得是,为什么得罪几乎全国老百姓,非要做一个延迟退休呢?反过来讲,不仅人文关怀不够,经济理性也是不够的。唐钧称,杨燕绥说要让退休后老人去养老院做义工,这样做,我们一年又能节省多少钱呢。按照杨老师的说法,60-65岁之间的算法,算出来一年全下来是二千多亿,这是最大的数,一般现在和平算的是200多亿,这是很小的数字。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要翻一番。我觉得与其做这么大动静的一个折腾,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在全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折腾。这一折腾,我们必须去算值得不值得,真的不值得。现在要这样的话,这个折腾挺大的,而且影响太大。以下是文字实录:看了提纲以后,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就是清华方案谈了八个方案,但是总是讨论一个方案,我还有一点担心,最近人社部又透露出一点信息,好象说你们搞的方案全部不作数,他们有他们自己心里的底。我倒是觉得很有可能,你们八个方案,其他方案都没有被接受,被接受的可能就是延迟退休年龄,或者叫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我对领取养老金年龄评价是经济理性过甚,人文关怀欠缺,我始终觉得养老金的问题,我们不要老是把自己放在几个人养几个人的框框里。因为放在这样一个框框里面,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养老金的问题,本质上应该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到你退休的那个时候,这个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有多少,这是第一个。第二,我们这些物质财富怎么分配,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我们现在的劳动生产率其实是非常低的,我们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我们提高的空间还很大。第二,中国的劳动力的一个绝对数是非常庞大的。因为绝对数,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有两个因素,如果一个国家小了,它的劳动力的绝对数也小了,在这个时候,它的周旋余地小了不少,现在是中国历史上劳动力最多的时候,九亿多,到中国劳动力人口最高峰的时候,我们还有8亿多。杨老师刚才讲到四种人,但讲得不太清楚,其实第一个,16岁以上是在读高中的,中国读高中的有多少人?从高中到大学,中国在上学的有多少人,这是一个横向的比例。第二,失业的人,将来会很多,我认为中国就业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老的不退休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就业。然后,你曾经提到过病人和残疾人,其实残疾人这个数,中国有八千万残疾人,这很了不得,但是残疾人里面60%实际上是老人,在劳动年龄阶段的残疾人并不多。其实杨老师觉得刨去一大块,我觉得刨去不太多,在8亿里面刨掉1个亿,已经是天大的数了。不算失业的,我刚才讲的那三部分,其实人并不多。因为失业的,我们将来的目标,应该是发展生产业,让更多人就业。将来有人要失业,把这个作为你的理由。我们讲到第二个问题,你让这些人退休以后不拿养老金,等于就失业了。绝大部分人应该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失业状态的,你算他是失业吗?如果算失业的话,他要拿失业保险金。因为他已经退休了,按照你现在的说法,50岁退休,其实到65岁才拿养老金,他已经退休了,怎么算失业了,拿不到失业保险金,只能去拿低保。一下子有多少人拿低保呢?要增加多少呢?其实我算过一笔数,按照现在推迟的退休年龄,就算有20%的话也不得了。与其给他低保,为什么不给他拿养老金呢?养老金的钱是几方面筹集起来的,低保的钱纯粹是纳税人的钱。我觉得还有很多方面都是这样,我们是否用得着这样去折腾。我最近想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如50岁退休,你刚才讲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但是他们这个时候退休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去了,最近北京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很有意思,就是访问了小区里面刚刚生完孩子的哺育孩子的妈妈,也访问了一下老人,访问的刚生完孩子的母亲,问她多大岁数了,我忘记她多大岁数了,一般来讲是比较偏大,问她为什么才现在生孩子?她的回答说,因为我的母亲去年退休,所以我今年生孩子。就是说,母亲什么时候退休,跟她在什么时候生孩子,这已经联系起来了。问一些老人的话,我现在50岁退休,我可以给我的孩子去带孩子。但是,问到60岁的老人的时候,老人说我现在60岁的时候带孩子已经很吃力了。带孩子的老人,没有一个是65岁的。也就是说,到65岁肯定是带不动孩子。我讲这个是带孩子的问题。其实反过来讲,退休以后回到家,照顾老人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我们不去推迟退休年龄,而让这些人退休了以后,实际上他们是在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如果说我们动一动的话,就像杨老师刚才讲的,要让他们去养老院干什么的,网上对这一点是有感兴趣的。你让他退休回家去带自己家的孩子,或者服侍自己家的老人的话,一般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现在已经形成习惯了,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个月给他一千多块钱或者二千多块钱,就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工资,咱们这个社会给它的一个社会工资,让他去服侍老人和养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非要做这样的动作。反过来讲,我们一年又能节省多少钱呢。按照杨老师的说法,60-65岁之间的算法,算出来一年全下来是二千多亿,这是最大的数,一般现在和平算的是200多亿,这是很小的数字。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要翻一番。我觉得与其做这么大动静的一个折腾,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在全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折腾。这一折腾,我们必须去算值得不值得,真的不值得。现在要这样的话,这个折腾挺大的,而且影响太大。关于养老金的缴费年龄,我们现在15年。你们说15年太短,我讲两个,第一,我觉得15年是太短,这个缴费年龄是太短。按国际上一般的标准,应该是30年。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定下来的15年。第二,我们还要看到一个问题,实际上交了15年就不交的人是很少很少,我看到过很多例子,都是交满了15年以后,其实像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这些规定里,都是必须交到退休的。你起码是必须交到退休的,你想你交满15年就不交,实际上这不是一个事实。如果我们现在都比较正常的话,应该交30年,但是要考虑的就是失业的时候怎么办,失业的人怎么办,我觉得这是需要去考虑的。还有领取年龄或者退休年龄,其实杨老师是有一个假设,养老金只可以给付15年。这个假设,我个人认为它是来自保险公司的精算的生命表,30年以前,我们刚刚搞农村养老保险的时候,1990年左右,我们刚搞的时候,生命表是10年,现在是15年。这个也是随着时间在变的,随着各种因素在变。这15年一定是铁律的话,理由是不充分。保险公司考虑的问题和社会保险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所以,保险公司的可以拿来做参考,因为商业保险考虑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盈利,社会保险肯定不能考虑盈利。到2030年、2035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的话,我问过很多科学家,大家都说是不可能的。2011年美国还没有达到80岁,是七十几岁。这么短时间内,人均预期寿命能涨这么多吗?我当时提出过疑问的,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出疑问,当时钟南山也说过这样的话,质疑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增长那么快,人均预期寿命,到80岁是一个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大概在80岁左右,越接近那个极限的话越慢,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你们假设80岁是没有道理的。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你们把人口结构的问题看得这么严重的话,为什么现在不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为什么把自己放在养几个人框框来拼命讨论一些东西,一放开计划生育,16年后就是一条好汉了。为什么讲经济理性过甚呢?因为老在这里算这几个死数,其实你算不出明堂。我们打开思路的话,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得是,为什么得罪几乎全国老百姓,非要做一个延迟退休呢?反过来讲,不仅人文关怀不够,经济理性也是不够的。这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讲。2023-07-06 14:42:291
超16个城升级人才引进政策 落户放宽限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据媒体报道,2019年以来,已有海口、广州、大连、常州、西安、南京等6城市发布新政,放宽落户限制。 为了吸引人才,除了落户限制,多地发布多样化人才政策。据统计,截至2月18日,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 从2017年初争夺人才大战打响,两年间,由主要在二线城市展开,到蔓延至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甚至吸引不少县级城市加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争夺人才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就业转型、教育转型、政府公共服务转型的考验。 落户政策放宽学历、年龄限制 今年一开年,多地纷纷发布落户政策,学历和年龄限制均有放宽。 海口市2月13日开始受理申报的《海口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从学历和年龄上均有放宽。从学历上将范围扩大至应届高校和职校或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从年龄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55周岁,全日制专科学历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45周岁。 西安市提出,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落户。此外,落户年龄限制又一次实现突破:本科(含)以上学历取消了年龄限制;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由35岁(含)放宽到45岁(含)以下。 一线城市广州市也在1月11日发布了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年龄限制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入户。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社会保障室主任陈秋霖认为,落户政策不断放宽,逐渐形成统一的人力市场,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可以说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要从户籍开始,逐步解除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流动壁垒。 从省级到县级加入人才争夺 2017年初,武汉市“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打响了争夺人才第一枪。这一年,争夺人才大战主要集中在武汉、西安、成都、南京、厦门等新一线或二线城市。 2018年3月21日,北京市宣布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凡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金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利发明者和北京市紧缺急需的自由职业者,均可申请引进。同月,上海也提出打造“人才高峰”。2018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一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也开始争夺人才。 今年一开年,各地争夺人才政策集中发布。据统计,截至2月18日2019年至少有16个城市发布各类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据记者统计,其中一线城市3个,新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4个,三、四线城市4个以及1个县级城市,争夺人才大战全面展开。 购房、生活补贴成重要手段 购房、生活补贴成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2019年初,多城发布相关政策:安徽亳州市最高可领80万安家费;江苏省镇江市对硕士、博士毕业生分3年给予每人15万元、20万元的购房补贴;浙江宁海县对落户宁海的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经费资助;成都高新区为创业团队提供5套以上的人才公寓,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各地人才引进服务也有了进一步提升。1月1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等5类高技能人才,可按规定直接办理人才引进,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一并随调随迁;深圳市在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的基础上,将“秒批”拓展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海口市政府设立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 除此之外,南京市修订南京市积分落户,在房产情况方面首开房屋面积每满1平方米加1分的先例,最高不超过90分,多套房面积不累计计分;湖北省襄阳市发布文件,连续6个月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可以申请公积金购房贷款。 多次加码人才政策颇有成效 2月13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这已经是2017年初西安市发布“最宽松落户政策细则”以来,第七次调整升级户籍政策。 据当地媒体报道,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西安市新增人口超过105万,单日落户超8000人。2018年全市市外迁入共79.5万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落户的63.5%,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除此之外,多次加码人才政策的南京、合肥、成都等城市均在2018年落户超10万。 然而,人才出走又回流现象也比较突出。据统计,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时,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 解读 1 为何出现人才争夺现象?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各地出现争夺人才现象,正是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显现。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8,平均每年劳动人口减少600多万。而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寿命目前提升到76.7岁,出生人口少、死亡率低、人均寿命长,致使养育人口、劳动人口、退休人口三者间出现结构性问题。因此不论是所谓高端人才还是劳动人口,甚至消费人群都越来越短缺,而他们都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源。“人才从来都在争夺,但我们看到,劳动年龄人口,甚至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都成为了争夺的对象。” 除此之外,陈秋霖认为争夺人才也跟城镇化有关。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劳动人口需求加大,无论哪一级城市,都面临缺人的问题。 对此,杨燕绥提出,应当重视理论研究。杨燕绥认为,当前我国缺乏生育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对结构经济学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人口结构规律、违背规律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的问题等方面研究不足,就会导致宏观规划反应比较迟钝。 2 城市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陈秋霖认为,短期来看,降低落户门槛的确能够吸引人才,但长远来看,特别是现阶段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了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新政,就更考验城市留住人才的实力。经济前景好、支柱产业多、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都是城市实力的体现。 “要做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让城市变得温暖。”陈秋霖提出,除了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外,还要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针对当前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制定政策,建立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针对城市自身实力的锻造,杨燕绥认为应当从简单的数量发展向质量和特色转型。城市发展应当全国布局,各个地区应遵循当地文化、资源状态整体规划、全面转型,“有些适合绿色种植,有些发展旅游,而非盲目跟风开发房地产。”杨燕绥提出,全面转型且具有人文发展氛围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和人口,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城市发展需什么样人才? 陈秋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定义也在变,学历等门槛不能成为简单的衡量标准。“只要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当地关键产业、关键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的都是人才。” 对此,杨燕绥认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教育转型。杨燕绥说,随着社会发展,“好多事没人干,好多人没事干”的现象各国都会出现,我们也是如此。这就需要跨学科培养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变国民滞后的就业观念,“并非学历越高越不做服务,经济越发达社会对服务业需求越大”。杨燕绥提出,要让大家认识到,共享经济下相互服务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此外,杨燕绥提出,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并不来自于低成本劳动力,而是来自于高质量的人口。这要求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高,资产结构好,并且能够用消费拉动经济。不论是劳动年龄阶段还是老龄阶段,给国家和当地贡献都大于个人消费,才能出现在生产,才能产生红利。“这样的人口红利需要时间培育。”(记者 马瑾倩 姜慧梓)2023-07-06 14:42:361
夕阳红养老保险是这么第挣的
养老金“十连涨” “夕阳红”更绚丽——企退、 社会化退休以及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查今年我国又一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我国连续10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往年不同的是, 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政策重点向低收入群体和高龄群体倾斜。这一政策微调的初衷是什么? 不同群体对养老金调整有何看法? 养老金调整的原则是什么? 为此, 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今年年初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规定,按照10%的标准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这是我国连续第10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最近, 各地调整工作已结束。经过此次上调, 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每月养老金已突破2000元。“十连涨” 之后, 企业人员退休生活状况如何, 他们还有哪些吁求, 他们希望今后养老金调整方向和频次该如何调整? 日前,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化退休人员、获得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以及相关社保专家。“和老伴相比,我的养老金涨得还算高的”7月26日, 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公园内,63岁的首钢退休工人张士平(化名) 紧紧跟在刚刚病愈出院的老伴后面陪她遛弯, 一边盯着路面, 一边叮嘱老伴走慢点。 “现在,养老金是够花的了, 只要身体没毛病, 就很知足。” 趁着休息的空当,记者和老人攀谈起来。张士平1969年参加工作,2004年办理内退手续,2006年正式退休,有37年工龄。“刚退休的时候,我领2080元钱养老金, 今年涨了之后, 基础养老金发到3570元,还有117元的企业补贴, 加在一起3687块钱。”张士平说,自己对养老金的涨幅还算满意。 妻子曾经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 属于从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 虽然退得早, 但这几年养老金上调幅度小, 到今年养老金才3200多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应该建立长效调整机制,养老金水平能够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性政策调整。 连续10次政策性调整养老金, 也说明企退人员养老金总体水平不高,需要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杨长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今年没有特别倾斜,有点失望,但也能理解”今年68岁的陈启发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央企在辽宁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老人一辈子扎根在东北, 退休后才随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一起生活,说起这几年养老金的涨幅, 老人表现得很激动。“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是1967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参加的工作, 2004年2月退休。 虽然有高工职称, 但是刚退那会儿,养老金才1173块钱。 当时老伴身体不好, 医保报销比例也没有现在这么高, 生活负担很重。 我当时虽然有了, 但是还到同学的企业打打工、补贴家里。” 陈启发老人说, “在我的印象里, 养老金涨得比较快的是2012年、2013年。”“2011年,我记得涨了237元。2012年,国家对高工有政策倾斜,涨了400元, 加上当年正常涨的养老金217元, 最后实际涨了617块钱。 2013年, 涨了587元。今年没有政策倾斜, 只涨了400元, 我有点失望, 但也能理解, 既然是倾斜照顾, 那就总有调整到合理范围的时候。”陈启发说。每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通常都能获得倾斜,额外增加一定的养老金。 在一些地区, 这一惯例已连续实施十多年, 但是今年这一养老金倾斜政策在不少地方暂停。以北京市为例,在 《关于北京市2014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京人社养发 【2014】48号) 的文件中, 第六条规定, 对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后不低于全市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即按照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和按绝对额增加基本养老金后,基本养老金低于调整后全市养老金平均水平3050元/月的,补足到平均水平。对此,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认为,过去10年, 对企业高职退休人员养老金増补的政策倾斜是在弥补他们与事业单位高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差, 是一种打补丁的做法, 也是一种短期行为, 并不具有长期持续性。“但是, 一些地方的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还有较大差距的,还不能 ‘一刀切" 停止政策倾斜, 应适当补齐待遇差。” 杨燕绥教授特别强调。她建议, 今后在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应更注重调低就高的原则, 即退休待遇已经相对较高的群体, 待遇调整速度应该放缓。 同时, 优先提高待遇相对较低群体的养老金水平。“连年涨是好事,取暖费还是个烦恼”今年51岁的冯慧2013年退休, 虽然有27年工龄,但是因为她所在的公司按最低档次缴纳社保费, 所以她的养老金水平并不是太高,只有2164.5元。“去年我的养老金是1920元, 今年增长了244.5元。” 高女士说。 据了解, 按照北京市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 由于高女士的养老金低于2773元,因此增加养老金的绝对额为最高的150元。此外, 高女士有27年工龄,缴费每满一年, 每月增加3.5元, 即94.5元, 统共增加244.5元。说完自己的养老金发放情况,高大姐欲言又止, 在记者的询问下, 她说出了憋在心里的一个似乎和养老金 “无关” 的话题。“像我们这种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取暖费无处报销, 而企业退休人员却可以找原单位报销取暖费。”高女士说。据了解, 在椿树街道,像高女士一样无法报销取暖费的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不在少数; 每年2000元左右的取暖费, 对不少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据椿树街道社保所反映, 每年在取暖费收取阶段, 工作人员常常因上述问题而受到责难。“在北京,一般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一个月的养老金也就是两三千元, 对他们来说,两千多元的取暖费意味着一个月的收入, 不是一笔小数目。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未来退休人员管理的大方向,把取暖费问题解决好, 也是对这部分群体的一种心理慰藉, 说明政府想着他们呢, 有利于增进和谐。” 椿树街道社保所所长田英对记者说。2023-07-06 14:42:542
如何贯彻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如何贯彻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一、 充分认识《人事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人事管理条例》贯彻了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总结了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对事业单位普遍适用的人事管理制度作了规定,是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人事管理条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人事管理条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人事管理条例》的各项要求上来。 二、广泛开展《人事管理条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 各级组织、人社部门要认真制定《人事管理条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落实。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的学习培训,确保从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部门和同志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熟练掌握各项制度规定,切实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下半年,要集中时间,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事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正面引导,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事管理 各地各部门要把《人事管理条例》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原则、执行制度、规范程式、依法管理,不断增强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组织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政治引领、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改进人才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队伍生机活力。要落实从严管理要求,加强管理监督,引导督促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体现法治精神,维护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要加强对《人事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着力解决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四、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中组部、人社部将根据《人事管理条例》出台一系列单项制度规定,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将及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地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规定。要抓紧启动清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现行的规章政策和规范性档案,对与条例不一致或相低触的,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要以贯彻落实《人事管理条例》为契机,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重点,创新人事管理理念,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要组织和指导各类事业单位,建立完善聘期考核、竞聘上岗等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强统筹谋划,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做好与分类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的配套衔接,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五、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组织和人社部门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委和 *** 的领导下,履行牵头抓总、综合管理、监督检查职责,既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政策法规,共同加强工作指导,共同抓好督促检查,又要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发挥职能优势,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要按照《人事管理条例》各项制度规定,自觉规范和改进人事管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如何深入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1、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 2、是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 3、对于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明确人事争议的处理。 5、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论如何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化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合理整改,并结合新经济形势的需求对其进行健全。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应该如何更好实施? 《条例》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定是对近年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总结。其中,公开招聘、岗位管理、聘用管理、纪律处分、人事仲裁等制度已经在实践中得以实施,但进一步实施《条例》,仍需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来实现。 首先,要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设。《条例》的简略性对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加强对现有规章制度的清理,对与《条例》规定存在冲突的政策档案进行清理,如明确原有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定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是否直接作为《条例》配套规章;明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事争议处理规定》是否需要废止等。另一方面,需加快新的配套规章的制订程序,如及时出台奖励、聘用合同管理、竞争上岗、考核、交流、培训、人事监督检查等相关的规定,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其次,要及时规范聘用合同管理。如根据条例规定的聘期、解除聘用合同的条件等对事业位已签订的聘用合同进行更改。特别是要针对编外人员、停薪留职人员、保留档案关系人员等特殊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促进《条例》的全面实施。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养老保险等重大制度改革方案的设计,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机关与事业单位改革,统筹公共利益与工作人员切身利益,为《条例》的实施奠定基础。 人社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日期 事业单位明起实行合同制 3000余万职工告别铁饭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省人社厅昨日释出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于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条例》只作出原则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此番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一立法目的具有与《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专题培训练习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一般事业单位的考试内容都是考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包含:法律、政治、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道德、时事政治以及各类常识知识。 》》2015海南事业单位招聘汇总《《 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讯请关注:海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什么时间起开始施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为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由国务院于2014年4月25日释出,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如何评价国务院日前公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以下为2015年最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2023-07-06 14:43:031
专家表示“延迟退休的方案可采取早减晚增"的模式,对此你怎么看?
有些时候专家说的话也不能全信,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专家的话是极具前瞻性的。关于延迟退休这个话题,应该是在不久的将来是会普及的一个计划,而关于延迟退休这个大方向,确实有诸多内容包含在其中的。就拿我们今天提到的“养老金的早减晚增”就是延迟退休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经抛出,掷地有声!从专家的话来看,延迟退休政策应该在这几年之内就要落地落实了,我国官方文件已经明确,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之前的计划,再到如今的落实,虽然目前仍然没有触及到社会,但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关于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早减晚增,这是一种很公平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鼓励的手段。01专家的话,不无道理清华大学的杨燕绥主任建议:延迟退休方案的设计可采取“早减晚增”的模式,也就是在标准年龄之外,规定一个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由于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领取时间相对更长,因此他们的养老金可根据标准进行一定比例的打折领取。相反,和标准年龄相比更晚退休的人,领取标准可以按比例提升。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早减晚增既公平又激励”,对于那些在原定法定年龄退休的人,同样给予养老金,但养老金的比例会有所下降,通俗来讲,就是给的少。相反,对于那些延迟退休的职工来说,他们可以在养老金上得到补贴,领到的养老金按比例进行提升。那么这个时候那些提前退休、养老金领的少的人,便会站出来反对:凭什么他们领到的养老金就比我们多呢?因为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相对更长,杨燕绥主任在话中已经谈到。提前退休的人已经领取到养老金的时候,那些延迟退休的人却没有养老金,所以他们的养老金会按比例进行提升。02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专家说的很到位此外,杨燕绥主任还提到了:“1963年的婴儿潮,他们马上就要满60岁了,这就会导致我国养老保险中缴费人群迅速减少,领取人迅速增加,”这段话当中大概提到了我国如今国情当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攀升,二是缴纳社保群体的比例不断下降,恰好这两个问题又是一段难解难分的矛盾。年轻人缴纳的社保费用跟不上,而这边人口老龄化比例又在不断增加,当退休群体大于年轻群体的时候,这个时候社会就会出现问题,多出来的养老金费用谁来给?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国的财政支出压力。那么这个时候,延迟退休就显得很合理了。如果把社会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都往后延迟的话,那么就会整体减小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延迟退休的性质就一目了然,如果要延迟退休的话,那么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也就必须延迟。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延迟退休年龄,而不去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话,那么在延迟退休的这几年时间,全国职工就会拿到双份钱,一份是基本工资收入,另一份就是国家给予的养老金。如此看来,虽然在表面上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但其实对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起着雪上加霜的恶劣影响。03延迟退休的支点在哪延迟退休的支点在哪里?如果大家了解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那么就不能理解支点在哪里了,主要就是为了平衡年轻人的缴费负担和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如果退休人群过大的话,那么国家支出的养老金费用就大,而年轻人的群体小,每年缴费社保的金额也就小,所以就会造成局面失衡的结果。局面一旦失衡,那么国家在养老金这方面的支出就会加大,从而就会影响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为此,我们国家必须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其实更像是一个缓冲作用,为的就是能够缓解年轻人缴纳社保费用的压力,不至于直接过渡到退休人群。究其根本,还是要深入到我国的人口结构上。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不断提升,如果不延迟退休的话,那么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就是个难题,缴纳养老金费用的年轻人又跟不上速度,本来这二者之间是可以平衡互补的,如此看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导致年轻人缴纳的社保费用根本填不上这个坑。04延迟退休势在必得,但要渐进式之前就有人提议,可以先将那些自由职业女性的退休年龄从原来的50岁调整到55岁,然后把女性干部从55岁的退休年龄调整到60岁,男性在此基础上,从60岁调整到65岁。这样从整体上来看,整个社会的职工都在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不过看似是有条不紊,但其实内部却藏有隐患,对于那些不希望延迟退休年纪的人,这就造成了很大压力。原本他们上面还有父母要养活,本来他们就已经计划着到法定退休年龄就退休的,如果延迟退休年龄,那么他们这个岁数一定会面临很大压力,尤其是来自他们上面父母的压力。有消极影响,自然也会有积极影响,我相信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大家还是比较乐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毕竟能够在延迟退休年龄的这几年时间内拿到可观的基本工资,从一定程度缓解压力。而且如今专家提倡的早减晚增,似乎对他们更有好处!2023-07-06 14:43:1114
珠海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双轨制”破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今年又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它是正在制定中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下发文件进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到2013年,政府的思路是“事业单位先改,公务员暂时不动”,但经过去年一年全民社保大讨论之后,改革思路已经发生变化,下一步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改革将是大概率事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这样算来,单位和个人的总费率最高将达44%。中央文件尚未出台,一些地方已经谋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调查时获悉,3月中旬,广东省人社厅派出了一个调研小组去中山市调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派专人对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进行测算。广东省人社厅一位副厅长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中央层面将在今年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文件,广东省将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改革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办法,同步建立职业年金,目的是做到新老制度衔接,实现平稳过渡。本报记者在广东调查时发现,广东一些市县比如中山、珠海、湛江等地区,这十多年来公务员一直都是缴纳养老金的。其中中山市最为典型,公务员个人和财政都拿出“真金白银”来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缴费。杨燕绥把当前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的一些试点概括为两种,一是“进口改出口不改”,类似于中山;二是“进口小改出口不改”,一些地区公务员缴费标准达不到8%,只做到5%,甚至只有2%~3%。各地改革的共同点是,不管缴费多少和计发方式的变化,最终领取的还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替代率来计算,并不改变待遇水平。谁来埋单?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文件下发7年来,试点各地纹丝不动的最根本原因并非公众所认为的——这部分人更有话语权,而是因为这项改革背后所面临的财务困局。在杨燕绥看来,公务员改革相对是容易的,他们个人缴费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事业单位就难了,面对如此庞大的公共部门,可以明确预计,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能力为他们埋单,事业单位并没有收入来源来解决这一问题。”杨燕绥说。王文云每月扣除需要向学校后勤部门支付的房租、停车费等诸多费用之后,她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不到4000元,这个收入水平在北京来说并不算高。按照现行的改革方案,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总计将最高达到16%,这意味着她每个月还将拿出720元为养老储蓄,这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将直接影响到她的当期消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部门的雇员劳动收入仍然是高度计划的,它不包含养老的剩余权益,他们的工资水平低于同等条件下市场化部门人员,这些雇员等于交了“隐形税”,退休金的高水平只是雇员工资的延期支付。“这些公共部门一旦个人进行缴费将破坏现有薪酬结构的平衡,将会对这些部门人员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李珍说。而一旦进行改革,比王文云更焦虑的是她的校长。作为雇主,学校必须为老师缴纳20%的社会统筹,还应该缴纳最高达8%的职业年金。“这笔额外的支出如果让学校来出,学校只能乱收费,政策也不允许,如果让财政来出,财政预算中现在也没有这一项。”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务员改革的难度远远小于事业单位,公务员作为财政供养人员,即使财政为他们缴费只是从一个口袋转向另一个口袋,财政甚至可以为公务员“记空账”,到他们退休时一并补发他们。“一旦改革,财政肯定不会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埋单,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若改革后仍然由财政负担,也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昂贵的改革总费率高达44%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成为一项昂贵的改革。杨燕绥认为,仅公务员启动养老改革一项,财政初期需要支付三笔钱:一是公务员过去工作年限的视同缴费;二是当期缴费入统筹账户的20%,入职业年金的8%;三是执行“老人老制度”人群当期的养老金。深圳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深圳全市行政机关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从增量开始进行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新聘任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8月,深圳市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2013年底,深圳市递交方案,对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委任制”公务员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深圳为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的标准为每月工资的21%,其中单位缴13%、个人缴8%。购买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缴费工资的1%,由单位缴纳。考核合格的,由财政每月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交职业年金,待退休后领取,缴交比例暂定为8%,月工资总额超过城镇在岗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缴交比例为9%。由于深圳社会统筹的缴费基数13%低于全国20%的水平,深圳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总比达到30%,远高于企业职工的缴费水平。若按此缴费水平,退休之后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与改革之前差别不会太大。杨燕绥对于财政出资来进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持悲观态度。她认为,深圳经验能够执行的前提是财力支撑。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公务员和基础教育老师的工资已经很吃力了,很难再拿出额外的财力来进行养老保险改革。公平之辩追求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首要目的,但按照当前像复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公平。未来最大的不公平将是年金的差异,有没有年金将成为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决定因素。现在中国的企业年金仍然是“富人俱乐部”,当前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有20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制度允许所有的参保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并于去年底出台了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但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费率严重挤压了年金的空间。杨燕绥说,企业年金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再为职工建立年金。公务员的职业年金可以由财政埋单,财政无法顾及的事业单位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情况,她预计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能力建立年金。“何为养老金的公平”同样让王文云困惑,她博士毕业在高校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0元,而她同学本科毕业之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如今年薪已经50万。“同学说我退休之后会比他拿的钱多,这样不公平,可是在职的时候,他比我有钱得多,我比他学历还高,只不过进了体制内就和他收入相差这么多,难道我就会觉得公平吗?”王文云说。李珍认为,企业职工养老待遇较低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缴费时间过短,公共部门退休金要求最低工作年限是30年,而职工养老保险只要求15年。公共部门雇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会在35年左右,而职工养老保险平均缴费年限已从制度之初的32.5年下降到2012年的29年左右,前者比后者多5~6年的贡献。社会保险不是社会福利,它讲求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现在很多企业参保人待遇低,与缴费年限过短(很多中小企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只缴纳15年就停止了缴费)、缴费基数过低(只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有直接关系。面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财务困境,杨燕绥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财政当期不出钱,只启动个人缴费,对参保人的视同缴费和社会统筹都记账,到这部分人退休的时候再一并补齐。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重制度内的不公平。“机关事业单位总计有4000万人,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也才3个亿,若这部分人没有单位缴费,就相当于制度中十分之一的部分在空转,机关事业单位的加入不仅不能缓解基金的压力,还可能加大制度的风险。”杨燕绥说。无论是杨燕绥还是李珍,她们都认为并轨是必然的,但简单向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并轨是不可行的,必须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杨燕绥认为,养老保险改革首先必须区分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基础养老金可以讲公平,消除身份的差异,人人老了都可以领到差不多的吃饭钱,而个人账户则作为准公共品,根据工作年限、缴费多少而人与人不同。政府可以管吃饭,但老年人生活的改善必须靠自己的积累。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2023-07-06 14:45:021
如何解决社保的重复参保现象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我国社保相关制度衔接不够、部门职责交叉等缺陷逐渐显露,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重复参保显现严重。事实上,在解决重复参保问题上,国家此前已早有政策出台,但由于制度本身缺陷和各地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实施效果欠佳。 来自农村的小陈上中学时在老家河北加入了新农合,后来到某集团北京分公司工作时,又参加了公司统一办理的职工医疗保险,于是小陈就成为了重复参保者千万大军中的一员。 审计署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112.42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居保,1086.11万人重复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人员的流动对政府传统的户口和档案管理体系造成了冲击,出现了政府数不清人头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重复参保现象。而社保服务“多龙治水”的管理体系,社保征记信息平台的缺失,造成重复参保的“泛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博士后张盈华表示,制度上缺乏明确的衔接办法,各地受利益驱动,在转移接续上积极性不高,也是造成重复参保的原因。 事实上,早在2009年,人保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中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由原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新参保地。 张盈华表示,这一规定从政策上解决了养老金的转移接续问题,而事实上实施效果不佳,“没有强制性要求,且原参保地转出基金的积极性不高,常常以各种理由推诿,最后大部分人因耗不起时间和精力,而选择不了了之”。 “新农合归卫生管,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归社保管,两方争夺资源。”杨燕绥认为,医疗保险金的支出时间和金额带有不确定性,各地医疗成本差异巨大,转移接续更加困难。 2010年国家出台《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合)人员流动就业时能够转移接续,医保个人账户原则上随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划转,但对统筹基金的转移安排未做任何说明,而这一块正是医保关系转出地和接受地的矛盾所在。 按照《办法》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后,可退出新农合。但张盈华调查发现,由于新农合政府补助高,个人支付的成本很低,参保人退保积极性不高。“有人在医保报销时,利用制度漏洞,通过农民和职工两种身份,重复报销,重复获益,大部分人不愿意退保。而从扩大资金规模的角度考虑,村里也不愿意让村民退出。” 慧择提示:要解决重复参保问题,就必须在源头上遏制。既然知道制度上缺乏明确的衔接办法,各地受利益驱动,在转移接续上积极性不高,也是造成重复参保的原因, 就应该下大力气整顿。2023-07-06 14:45:111
八年前我交养老保险费政策是六十岁退休,现在又延迟退休了,这是不是骗子政策,难道可以推翻前政策吗
养老保险新政策2016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6日发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3》,为未来7年改革建议了三个阶段的时间表。在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方面,报告建议改革第二阶段(2016年至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渐进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报告并未给出退休年龄的具体建议。报告建议,在2014—2015年改革第一阶段,政府应在保险精算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与步骤;第二阶段在全国推行;到了第三阶段,即2019—2020年,建立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社保体系。养老金并轨可期2013年初,《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在历经1年之后,有望在2014年出台。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发改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2013年12月26日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养老金并轨:养老金不并轨就别谈延迟退休养老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公平是第一要义。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里的“尊严”只与人的年龄这一自然属性有关,与身份、职业、社会地位、贡献大小无关。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26日召开,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当前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81元。引人关注的是,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2元、189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还不及低保的一半。基本养老金不包括个人多缴多得的部分,但对于那些无钱多缴纳保费的农村老人和城市低收入人群来说,这就是晚年生活的全部。81元够干什么?新华社的一篇评论说,81元在2003年只够买40斤大米;而在2009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55元,大约能买50斤大米。基本养老金购买力每况愈下倒在其次,关键是这个绝对值太小了,小到根本不好意思称之为“养老金”,只能算零花钱。舆论一直在抨击养老金双轨制,说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待遇和公务员差距有多大。其实中国的养老制度何止双轨?在财政全额支付的公务员养老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外,还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后两者(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较之前两者的差距,比“双轨”之间的距离更为惊人。近年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频发,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又无儿女赡养,只好等死或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样是中国公民,为什么有的人老了只能自谋生计或靠养儿防老,有的老人却可以在公共财政的供养下丰衣足食?有一种观点是,养老金不能做成大锅饭,也得按贡献大小分配,因此养老待遇有差别很正常。姑且不论公务员对社会的贡献是否大于农民,但现代社会收入分配的常识是,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养老金无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因此公平是第一要义。那些在职期间的高收入者纵然对社会的贡献较大,其贡献在一次分配时已经体现,如果退休之后还要比其他公民获得更多来自公共财政的惠顾,就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二次分配要讲公平?因为国家有义务让每个公民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里的“尊严”只与人的年龄这一自然属性有关,与身份、职业、社会地位、贡献大小无关。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决定了养老制度只能是“一轨”,而不是“多轨”。如果允许有差别,也只能是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原则,允许因缴费年限不同而产生的些微差别。当然,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权利为自己争取比“一轨”更好的养老待遇,但这个“更好”只能依靠个人努力,比如你可以去买商业养老保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比一般人更优裕,而不能多花纳税人的钱。这些年“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遗憾的是,虽然“并轨”也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但总不如“延迟退休”来得猛烈。养老金并轨,虽然官方承认也是趋势,可迟迟不见动作,甚至在怎么并轨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有各路专家开始为并轨之后的既得利益群体操心——有提出要给退休公务员建立职业年金、廉政年金的,还有建议先给公务员涨工资的。如此犹疑,并轨要等到何时?纵然有一万条理由要推行延迟退休,也得以养老金并轨为前提,毕竟,延迟退休只是关乎养老金的累积效率,而并轨则关乎社会公平。对养老制度而言,公平比效率重要一百倍。只要养老金一天不并轨,延迟退休就不可能赢得大多数民众的理解和认可。“延迟退休”会提前若干年预告据新华社电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养老保险新政策退休年龄2016“延迟退休”提上日程胡晓义说,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参考国际经验,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蕴含矛盾看,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胡晓义说,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角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局性,即这项政策涉及多个领域,是综合性很强、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胡晓义说,“长期性,即这项政策不是只考虑一两年、十几年,而是涉及相当长时间的制度安排;战略性,即这项政策关系到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优势,增强国力。”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规定的,至今仍在执行。“建国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依据当时的劳动条件、健康水平和男女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这样的标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胡晓义说,“目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城镇更高),而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明显偏低。”胡晓义说,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目前,人社部等方面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基本思路。大致的情况是,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先从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着手,再逐步缓慢地延长男女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方案出台后会有缓冲期,大约需要经过几年的过渡,才会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考虑到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人社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将会有一定的弹性。所谓弹性就是不搞“一刀切”,具体来讲,对于下岗失业、灵活就业、特殊工种等困难人员,将优先保障其合法权益。3月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对外表示,延迟退休方案肯定会在2020年之前出台。下一步,人社部在制定该项政策当中,将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论证。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中国男性退休的年龄是60岁,职业女性的退休年龄则分为,女干部与知识分子是55岁退休,女工人是50岁退休。与男性退休年龄相比,绝大部分职业女性的退休年龄都偏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认为,现在国内女性延迟退休的空间要大于男性,有关部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应该采取“女先男后”的方式,经过大约30年左右的阶段过渡,最终将男女的退休年龄统一调整至65岁。主张实施“女先男后”退休政策的还有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等专家。郑秉文认为,中国女性职工至少应该延迟退休8-10年;杨燕绥去年8月提出建议,从2015年开始,对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就应当推迟一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两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就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郑功成、郑秉文都是参与官方制定养老制度改革较多的专家。受相关部门委托,两位专家2013年分别代表各自所在单位,起草了养老体系改革方案,并于8月底提交至人社部。其中相关养老金全国统筹、“双轨制”改革、延迟退休等方面的一些建议,获得相关部门肯定。2013年10月至今,人社部已经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就修改、完善制定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做了多轮讨论。具体到延迟退休,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应该采取“小步、分阶段、渐进性”的方式,先从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开始,再逐步过渡到男性;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中,不会搞“一刀切”,会优先保护一部分困难群体。从相关部门公开言论中也可看出,未来采取“女先男后”延迟退休政策的可能性很大。2013年底,人社部一位副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延迟退休将会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它群体;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全国两会前也表示,现阶段我国女性退休年龄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预计相关部门出台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或在“十三五”期间,该项政策的具体实施,则要再延推几年。官方之所以对延迟退休政策设置“缓冲期”,用郑功成的说来说,是“以便人们在预期清晰的条件下能够从容地安排好工作与退休生活”。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信息,目前中国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6岁,而不是主张延迟退休的专家们所说的75岁,在世界上的排序也只在第81位,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2016退休年龄新规定什么人退休年龄是65岁20世纪30~50年代,全国人口平均寿命的“低”,主要是因为连年的战争、饥荒导致大批青壮年人口凋零,尤其是儿童和婴儿的存活率较低造成的。过多未成年人的不幸夭折,并不影响生活相对优越的工薪族长寿。分析研究城镇职工养老负担问题,不能笼统拿全民平均寿命增长来说事儿。“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这项退休政策制订时,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而目前,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对于许许多多的主张工薪族延迟退休的专家学者来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人“人均寿命”的大幅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不过,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感觉相关数据的来源和运用都是值得商榷的,不能过于草率和武断。且不说如果我们当年真的是基于“人均寿命50岁”的现状而开出了“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的“空头支票”是否人道?这种未必人道的保障理念和制度设计是否需要延续下去?单是所谓的“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本身就值得认真研究。20世纪30~50年代,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也许是事实,但这种人均寿命的“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战争、饥荒,包括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大批青壮年人口凋零,尤其是儿童和婴儿的存活率较低造成的。过多的不幸夭折的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向下拉动了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但这个总体的“低”,并不影响作为当时生活相对优越阶层的工薪族人均寿命的“高”。换言之,“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国人大多活不过50岁,或者一半左右的人活不过50岁。而是说,受婴幼儿夭折、战争饥荒造青壮年早逝等因素影响,总体人口的平均寿命被“拉低”了而已。但这不影响绝大多数工薪族在当时的社会里相对长寿。以我们大家的耳闻目睹,说以前村里、城里很少见到50岁、60岁、70岁以上的老人、离退休干部,你相信吗?尤其是吃商品粮的工薪阶层,有多大比例是在退休之前去世的?能说他们大多没有活过50岁,没有领取退休金吗?鉴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分析研究城镇职工养老负担的问题时,就不能笼统拿全民平均寿命来说事儿,而是需要单独把当时的工薪阶层拿出来计算一下平均寿命,然后跟现在的工薪族平均寿命进行对比。看看到底有没有“20岁的寿命差距”。婴幼儿存活率问题,跟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生活状况、幸福指数关系密切,但跟工薪族领养老金的年限关系不大。孙子2岁夭折了,爷爷一直活到98岁,平均寿命确实是50岁,但你能说爷爷没有活到领退休金吗?你能说“两个工薪族”只有一个活过了50岁吗?显而易见,用全民人均寿命增长作为延迟工薪族退休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现在的临近退休的工薪族确实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多了许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要说他们平均比当年的退休职工多领20年养老金,真的不敢苟同。第一、提高高级职称专项津贴标准。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提高专项津贴标准,正高级职称的月标准由700元提高为1000元,副高级职称(包括高级技师)的月标准由600元提高为800元,继续单列发放,不纳入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基数。也就是说2013年1月1日后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高级职称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含2013年7月1日后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高级职称企业退休科技人员),从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月起,领取高级职称专项津贴。第二、对2013年6月30日前(含当日)年满75周岁及以上的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加发60元,全年720元,单列一次性发放,不纳入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基数。第三、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经本次调整后仍未达到全市调整后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按调整后全市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计发。另外,《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或基层干部,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2016年养老金延迟退休最新消息2014-2016年最新养老保险4050政策,提前退休年龄注意事项:1、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比如你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4050政策以后,又有单位给你交了社会保险,则现有的4050补贴自动停止不再发放,以后即使再度失去单位给你缴纳社会保险也不可以再申请了。2、社会养老保险4050政策和延期退休没关系。参加4050并不会造成延期退休。以上就是2014年国家对社会养老保险4050政策做的三大调整,以及提前退休年龄应注意的事项,其他未调整的内容大致维持原来的规定和要求。相信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大家都对新的养老保险4050政策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家一定要随时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调整,以便于大家做出相应的准备,维护好自身应有的权益。2016年福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政策最新消息:缴费基数提高从省人社厅获悉,从2016年1月1日起,我省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按2100元执行。据了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为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未能达到这一标准。2014年12月,省人社厅、财政厅、地税局联合发文决定结合我省实际,采取逐步提高的办法,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达到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此后再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2015年,省内除厦门外各地市的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月缴基数为1600元(厦门的标准要远高于省定标准),照此测算,此类人员的养老保险费月缴费标准为320元,全年3840元。月缴费基数提至2100元后,相关人员的养老保险月缴费标准为420元,全年缴费5040元。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自营劳动者、家庭帮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比如钟点工等),这类人群由于没有一般企业的用工和就业形式,因此无法通过单位购买职工社保,那么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到底该怎么办呢?沃保专家建议可以为自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做好保障规划,例如泰康人寿保险的”泰康鑫泰年金保障计划““泰康鑫泰年金保障计划”是一款费改年金保障计划,该计划利益清晰明确,稳健增值,兼顾教育以及养老,满足您全方位的财富保障需求。本保障计划由《泰康鑫泰年金保险》、《泰康附加日日鑫年金保险(万能型)》以及《泰康附加鑫泰意外豁免保险费定期寿险》三款产品组成。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2023-07-06 14:45:18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偏低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现状: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养老金替代率,这是我们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杨燕绥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个人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资。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品质,反之,则会影响养老生活。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1999年之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目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试想,收入1万元左右的职场白领,退休金降到4000元左右,对退休生活将带来影响,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退休生活的落差。目前来看,政府养老金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养老年金理财师介绍,“从现在来看,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保险、基金等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上述三大支柱、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美国为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2023-07-06 14:45:261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值得进吗?
公益二类、三类的编外还是可以考虑的,因为现在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公益二类、三类的编制会取消。不同地区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级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引进当代先进的数量统计模型和技术,综合科学地确定人员编制需求总量。并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适时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布,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而不是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产生原因: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编外工作人员2023-07-06 14:45:354
什么是编外工作人员
编外工作人员是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属于单位里的“二等公民”。一些“编外人员”即使比“正式员工”干得更好,也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相同待遇,这种体制背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等用工法则;而在管理上,“编外人员”则是“防范对象,所以他们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客观上的身份歧视,与公平公正的现代理念相去甚远。扩展资料:产生原因:1、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2、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编外工作人员2023-07-06 14:46:011
请举例说明职业年金怎样按月领
作为我国终结养老金双轨制政策的重要一环,《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昨天正式发布。办法明确提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转移,而单位缴费存在记账方式和实账积累两种情况。该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专家认为,公务员工资预计不会明显降低,但公务员跳槽等人才流动将会日趋普遍。京华时报记者赵鹏综合新华社电办法出台单位缴8%个人缴4%办法规定,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办法规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按规定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同时规定,职业年金基金必须与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自有资产或其他资产分开管理,保证职业年金财产独立性,不得挪作其他用途。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办法还指出,当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工作人员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新就业单位已建立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原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随同转移。关于领取,办法规定了三种条件:一是退休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二是出国(境)定居人员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三是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焦点关注公务员何时缴纳?今年起与养老保险同步缴纳“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今年就会缴纳,与机关事业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是同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金维刚说,养老“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待遇发放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是一致的,这部分养老金的替代率(占在职工资的比重)不会超过60%,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在70%至90%。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不降低,职业年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投资运营等,预计能将替代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缴费基数怎么算?奖励性补贴不纳入缴费基数“我最关心的就是缴费基数是多少!”国家某部委公务员王钦任职正科3年,月收入5400元左右,其中工资只有1900元左右,其他都是津补贴。“要是按照1900元的工资缴费,那就亏大了。”他说。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缴费基数是上一年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和已经规范后的津补贴;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是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以及绩效工资。“改革性的补贴、奖励性的补贴暂时不纳入缴费基数。”这位负责人说。专家释疑1是否会导致公务员工资降低?随着养老“并轨”再进一步,公务员将参加养老保险以及职业年金,根据规定,这两者的缴纳比例占到了工资的12%,这会不会使得公务员到手的工资有所降低?对此,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此前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已确定公务员要参加养老保险,人社部也宣布,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公务员月人均将实际涨薪300元左右。预计随着职业年金制度的实施,有关部门可能还会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弥补公务员因缴费而产生的新支出。换言之,预计公务员的工资将在自行缴费之后,还能基本维持之前的待遇水平,不会出现明显降低。2为何不允许一次性全部领取?办法规定,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不能够一次性全部领取个人账户的资金。对此,杨燕绥解释,按月领取主要是考虑到职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设定。只有按月领取,才能体现出养老保险为解决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在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基本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目的。反之,如果允许一次性领取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全部资金,这将使职业年金成为一种零存整取的储蓄,使其丧失了社会保险的功能。3为何只能转移个人账户资金?办法提出,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只有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解释,当前在一些未实现养老金省级统筹的地区,个人在省内的地市间转移养老保险,也是只转移个人缴费部分,而不转移单位统筹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在单位统筹部分的补贴额度并不一致。职业年金与此类似,受筹资来源的限制,各地间的财政补贴额度预计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有关部门才明确了职业年金只有个人账户资金才可以随同转移。不过,如果今后我国社保制度完全实现统一,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也可能转移。4是否会拉大与企业职工差距?丁元竹表示,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替代率远高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后,就会拉大其与职工养老待遇的差距。例如一些效益好的外企和国企,其部分职工月薪可能达到数万元,不仅在职时工资远高于公务员,由于养老保险缴费水平高,退休待遇也要高于公务员。因此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职工养老待遇的差距,与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以及是否建立了企业年金均有重大关联。5是否会引发更多公务员跳槽?丁元竹表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需要自行缴费参加社保以及职业年金,这从制度方面已经拉近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距离,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此外,目前我国社保制度还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如在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内,各地统筹层级尚不一样。而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不共用基金统筹的问题。但预计5到10年之间,我国社保制度将逐步趋向统一,统筹层次会基本趋同,因此各种人才间的流动也会更加普遍。2023-07-06 14:46:112
清华杨燕绥的收入、财产谁知道?晒晒
这杂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驴日出来的。他哪有父母。再说他知道他死的早。根本用不着退休工资的。2023-07-06 14:46:323
编外工作人员的产生原因
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2023-07-06 14:46:391
公务员编制外人员
公务员编制外人员是指没有工作编制的公务员,“编外人员”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属于单位里的“二等公民”。一些“编外人员”即使比“正式员工”干得更好,也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相同待遇,这种体制背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等用工法则。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扩展资料:编制外人员产生的原因: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外工作人员2023-07-06 14:46:546
2019年广西退休年龄新规定,广西退休年龄规定文件(修订)
广西退休年龄新规定,广西退休年龄规定文件(修订) 核心提示 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65岁吗?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后,高管能拿多少钱?何时放开“全面二孩”?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等对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 1延迟退休年龄是多少? 有记者问:“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65岁吗?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实际提出来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的退休年龄已经是65岁甚至67岁,而我国现在已经领取退休待遇的8000万企业退休职工退休时的平均年龄只有54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一举数得”的政策,但还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在制定方案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让各个方面都能够接受。第一,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的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第二,肯定是“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第三,会有一个社会预告。就是先把这项方案公布出去,但方案的实施时间至少要在5年以后。 至于时间表,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把这个方案制定出来,明年在报经中央同意以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应该是在后年正式推出。但实施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养老金何时能保值增值? 有记者问:“这些年,地方养老金没有跑赢CPI,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什么时候能保值增值?” 尹蔚民表示,养老金是大家的保命钱、养老钱。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我们采取非常审慎的政策,只能购买国债、存银行。好处是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问题是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收益率低于CPI,实际上处于一种贬值的状态。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基本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按程序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定。投资运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养老金投资要坚持多元化,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外,会选择效益较好、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股市风险较高,对养老金进入股市会有比例限制。要通过多元化投资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养老金入市会进一步扩大? 尹蔚民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总收入是2.33万亿元,总支出是1.98万亿元,当期结余是3458亿元,累计结余3.06万亿元。但按照目前的规定,只能够买国债、存银行,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吴顺江披露,浙江是参保人数比较多的省份,也是社保基金结余大省。截至目前,结余各类社保基金超过3000多亿元。“但这些结余基金存储在上级部门指定的银行里,基本上是贬值。近四五年来,放在银行的社保结余资金平均收益率是2.5%,而同期的CPI平均约为3.4%。”在地方上,自2012年广东首先启动养老金入市试点以来,全国已有13个省份参与试点,取得了远高于按规定存银行的收益。 尹蔚民表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以及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方案,有望于下半年按程序报请审定。 尹蔚民说,投资运营将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向。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以外,还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的、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同时注意规避风险。 4今年社保缴费将如何降?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下调至2%。据此测算,一年可减少企业和员工社保负担400多亿元。“400多亿元相对于数万亿元的社保金‘总盘子",还只是‘小菜一碟"。”李东生说。 除了失业保险,其他社保项目也会下调缴费费率吗?记者从人社部获悉,工伤保险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年内都会有所下降。而对于占社保绝对“大头”的养老保险,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综合考虑,养老费率今年不会降低。” 此前,不同企业和单位养老金缴费比例从10%到20%甚至更高。对此,有的省份已开始对养老金缴费率进行统筹。如浙江已统一调整为14%,广东此前单位平均缴费率13.19%,今年统一调整为13%-15%。 5养老金缺口谁来承担? 社保费缴费率居国际高水平的另一面,却是部分地方支付压力大,甚至入不敷出。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巨大。尹蔚民说,据测算,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4.9%,到2050年将达到38.6%。此外,随着养老并轨“靴子落地”,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告别“免缴费”时代。一些专家认为,若这约4000万人未缴部分视同缴纳,将给已经“紧绷”的养老金总盘子带来更大压力。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17554亿元,财政补贴3038亿元。如果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就将减收600-800亿元。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说,有人呼吁降低费率,还有很多人在呼吁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解决长期平衡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平衡考虑。” 延迟退休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缺口的“一剂灵药”。据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介绍,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尹蔚民10日说,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力争在出台;2017年将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2023-07-06 14:47:181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值得做吗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 在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中,编外人员挤进了那些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单位,收入稳定,令人羡慕;但在单位内部,与那些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们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在一些单位内部,这种类似“双轨”的用工导致了同工却不同酬的状况——有的单位甚至用一份编制内员工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 在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单位管理者眼中,编外人员是“外人”,没有“编内人”忠诚、可靠。一些政府机关,在加强保密教育时,公开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这一群体,因人事制度的变通性改革而诞生,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存状态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一方面有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面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又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尴尬。 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编内编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自己的搞法,单位的政策稍微一变,可以轻易地就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员工)。” 这样的情况在事业单位中比比皆是。据江苏某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小李的抱怨:“我们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和编内工作人员的待遇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我们的待遇始终定的很死,基本上都在1000左右,如果除去养老金什么的就只剩700-800了,对现在的开销生活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节余。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规范编外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的制度可以让我们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有一点保障?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承受着体制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有时候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不少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向记者抱怨:“我们单位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用上班,工资还高。领导还说我也没有办法,工资是财政局发的,他不来我也没办法扣押。都是银行代发工资。挣钱的不费劲,劳动的不挣钱。那好烟好酒也是买者不喝,喝者不买。” 产生原因 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 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现在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 解决方案 加快推进现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可以选择以下两个方案: 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方案。这需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体制从以“养人为主”逐步变为以“养事为主”,人员规模不与“编制”挂钩,而与“事业”挂钩。当然,这一方案改变巨大,需要从全局进行统筹考虑。 二是改变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建立动态化的人员编制管理机制。这是一个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的调整改革方案。这一方案要求编制主管部门抛弃原有僵化简单的编制管理手段,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区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级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引进当代先进的数量统计模型和技术,综合科学地确定人员编制需求总量,并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适时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布,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而不是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这样可以么?2023-07-06 14:47:343
责任保险制度的参考文献资料
1.王书江主编:《中国商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9月版。2.蔡荫恩:《商事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中华民国六十年九月出版。3.强力:《金融法》,法律出版社出版,1997年10月版。4.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1997年9月北京第1版。5.杨燕绥:《社会保险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4月第1版。6.毛玉光:《保险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2次出版。7.庄昌银 著《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及其责任保险》载中国民商法律网。2023-07-06 14:47:411
国资划拨转入社保决策层为啥要划拨国资补社保缺口
楼继伟:划拨国有资产才有条件降低 社保 费率 继去年底公开支持养老保险记账式“名义账户”之后,3月22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又一次就“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进行公开表态。这表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走到了必须在制度设计和财务安排上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时刻。 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上表示,只有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的基础上,才有条件适时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如果没有划拨国有资产补“缺口”,就没有条件降低费率。 事实上,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决策层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也被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但却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境况。此次,财政部长如此公开直接的表态,不知能否推动此项改革的尽快落地。 在提高费率和扩大覆盖面都已不太现实的情况下,面对养老保险未来所面临的收支不平衡,政府实际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划拨国有资产补充进来,二是继续靠财政的现金补贴。 楼继伟显然并不赞成后一种。他说,强化个人责任,要建立一个自身能够精算平衡的制度,不能把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实际上是留给其他纳税人,否则,不仅不公平,也带来公共财政不可持续和国家治理的危机。 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似乎已成为唯一可以选择的一条路。然而,17年来这条路却命运多舛。 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讨论从1997年中国统账结合的制度设立之初就开始了,吴敬琏等经济学家都曾多次向中央提出建议。但这项改革一直处于停滞状态。2013年,虽然它被写入了三中全会的报告,却尚未见到相关的实施方案。 其间,2009年虽然出台了国有股减、转持补充社保基金的方案,但从全国社保基金公布的数据来看,每年的数额只有几十亿元,与养老金的隐形债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楼继伟详细解释了国有资产应该补充社保基金的理由。在1997年中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国有企业和职工并没有养老保险交费,这些职工进入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则作为视同缴费来对待,从而造成了后代人必须提高缴费率来补充老人未交费造成的缺口。 楼继伟认为,在1997年以前,职工没有养老保险交费,实际上使得企业的成本不真实,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也扩大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同时,在1997年以前,大量的国家预算投资于国有企业。从这两个渠道造成了巨量的国有资产。 “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就是而且应该仅仅就是针对视同上交而造成的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楼继伟说。 对于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问题,楼继伟坦率表示,在“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的基础上,就有条件适时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如果没有划拨补缺口就没有条件降低费率。 现行社保制度最受诟病之处,是超过40%的总费率。其中,用人单位占了大头,要承担30%。企业社保负担沉重,叫苦不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对于企业最盼望降低的养老保险费率,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明确表示,养老费率今年不会降低。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劳动力市场供给下降、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的当下,降低社保费率成为降低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一旦降低就面临着基金的收支不平衡加剧,这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决策层为啥要划拨国资补社保缺口? “社保问题本来就是公共财政问题,对所有人有支付社保的义务,但是它是‘广覆盖、低水平"。”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指出,也就是说公共财政是对所有人的一个基本社会保险水平给予保障,而并非补缴历史窟窿。 在他看来,今天社保体系所存在的缺口,是当年国企改制时的历史欠账,“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实际上是还债。” “国有资产从起初的几个亿增长到如今的几十万亿,一部分是来源于人民共有的资源,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为国企奉献的‘老人(已退休员工)"劳动力。” 中国政法大学 法和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表示,但国有企业当时并未为这部分“老人”缴费,其部分资本积累,是以职工养老保险“欠账”为前提的,现在应拿出一部分资产,作为对他们养老金的回馈。 胡继晔认为,划拨国有资产一方面是解决国企“视同缴费年费”欠下的账,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目前,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他表示,“年轻人不仅要为自己养老积累(个人账户),还要支付老人的养老金(社会统筹),实则负担两代人,1997年制定28%的缴费时就是考虑缺口问题,所以才令在职员工多缴了3%-5%,但如今还是有缺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万亿社保缺口钱从何来的问题,在决策层层面达成共识。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表示,不能把社保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应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借国企改革东风之际,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缺口,是非常正确的举动,不仅有利于倒逼国企改革,而且也是解决“老人”改制成本的对症之策。 “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就是针对视同上缴而造成的养老保险金的缺口,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就有条件适时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楼继伟称,这项任务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时不我待,必须抓紧。” 初衷:还“老人”历史欠账 在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为了保证社保收支平衡,“除了现在的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助之外,进一步拓展新的筹资渠道。”但是,对于采取何种筹资渠道并未给予明确表态。 此番楼继伟以国有资产划拨来开源的表态,似乎意味着共识的初步达成。 楼继伟在会上强调,现在大家往往认为社会保险是公共财政属性,“首先有一点,社会保险是保险的属性,这点是要强调的,必须坚持精算平衡。” “社保问题本来就是公共财政问题,对所有人有支付社保的义务,但是它是‘广覆盖、低水平"。”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指出,也就是说公共财政是对所有人的一个基本社会保险水平给予保障,而并非补缴历史窟窿。 在他看来,今天社保体系所存在的缺口,是当年国企改制时的历史欠账,“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实际上是还债。” “国有资产从起初的几个亿增长到如今的几十万亿,一部分是来源于人民共有的资源,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为国企奉献的‘老人(已退休员工)"劳动力。” 中国政法大学 法和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表示,但国有企业当时并未为这部分“老人”缴费,其部分资本积累,是以职工养老保险“欠账”为前提的,现在应拿出一部分资产,作为对他们养老金的回馈。 胡继晔认为,划拨国有资产一方面是解决国企“视同缴费年费”欠下的账,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目前,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他表示,“年轻人不仅要为自己养老积累(个人账户),还要支付老人的养老金(社会统筹),实则负担两代人,1997年制定28%的缴费时就是考虑缺口问题,所以才令在职员工多缴了3%-5%,但如今还是有缺口。” 方式:或通过股权划拨 事实上,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做法,已经在地方政府层面付诸实施。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山东省政府于近日印发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案的通知》,就要求将“省属471户国有企业30%的国有资本(包括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省社会保障基金”。 在社保专家看来,国有资本以何种方式补充社保基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2年,时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就曾公开表示,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完善现有国有企业上市将其股份或募集资金10%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的制度,并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这项管理办法,上升为国务院的专项条例。二是将国务院国资委[微博]监管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按不低于20%比例,划拨全国社保基金。三是如有需要,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中央企业(包括金融企业)一部分股份划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中国政法大学 法和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是这项措施的支持者,他曾在10多年前就呼吁划拨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上述三种方式中,他和聂日明都持相同观点,划拨国有股股权是最稳健和高效的方式,“划拨存量国有股20%补充社保基金,新上市股票增量的10%不够弥补缺口。”胡继晔建议。 胡继晔表示,我国目前经营性的国有资产高达50多万亿,而世界银行[微博]测算,中国的养老金缺口约在8万亿至10万亿,“如果划拨20%,那就是10多万亿基本能覆盖缺口,而且当基金进入股市经营后,能够避免基金的贬值问题,从而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 “国企利润存在不确定性,变现国有资产实则是打击股市,是愚蠢的做法。”他强调,2001年6月出台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就是前车之鉴,当时要求减持国有股可以作为养老保险基金融资的新渠道,但政策出台后便遭到了证券市场的强烈反弹。2023-07-06 14:47:541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怎样补交养老保险?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在《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按企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你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其应当依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监察,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如不改正,应当进行处罚。如果劳动监察机构借故为难你,你需要与其据理力争。如其采用拖等办法,你要求其出具相应文书。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或向纪检监察部门投诉等方式,纠正其不作为行为。扩展资料:产生原因: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外工作人员2023-07-06 14:48:033
编内和编外的区别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双轨制”,使得“编内”、“编外”人员在工资、养老金等方面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编内和编外有的区别 1、编制内、在编是指通过正式考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且在组织部、人事局内有注册的工作人员。 2、编外、非在编人员是指非组织部、人事局组织考试招聘,而是由于用人单位招聘的工作人员。编外、非在编人员通常又可分为工勤人员、合同制工作人员、临时工。 编外人员生存状态 一方面有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面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又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尴尬。 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编内编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自己的搞法,单位的政策稍微一变,可以轻易地就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员工)。" 这样的情况在事业单位中比比皆是。据江苏某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小李的抱怨:"我们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和编内工作人员的待遇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我们的待遇始终定的很死,基本上都在1000左右,如果除去养老金什么的就只剩700-800了,对现在的开销生活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节余。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规范编外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的制度可以让我们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有一点保障?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承受着体制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有时候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不少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向记者抱怨:"我们单位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用上班,工资还高。领导还说我也没有办法,工资是财政局发的,他不来我也没办法扣押。都是银行代发工资。挣钱的不费劲,劳动的不挣钱。那好烟好酒也是买者不喝,喝者不买。" 编外人员的社会地位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 在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中,编外人员挤进了那些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单位,收入稳定,令人羡慕;但在单位内部,与那些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们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在一些单位内部,这种类似"双轨"的用工导致了同工却不同酬的状况--有的单位甚至用一份编制内员工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 在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单位管理者眼中,编外人员是"外人",没有"编内人"忠诚、可靠。一些政府机关,在加强保密 教育 时,公开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这一群体,因人事制度的变通性改革而诞生,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编外人员产生的原因 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 保险 、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 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关 措施 ,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2023-07-06 14:48:161
按政府社保每年涨幅10%那18年最低基数是多少
2017最低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_2017年社保缴费基数表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纳入缴费基数统计口径范围,形成合理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避免对低收入群体的制度性挤出。专家认为,扩大统计口径范围后,社保缴费基数将有所降低,这有利于减轻低收入者缴费负担,让更多低收入者交得起社保,享受社保待遇。同时,低收入者拿到手的工资也有望增加。社保缴费基数逐年上涨据了解,一般情况下,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是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但是,工资收入较低和较高的参保职工,则要按照人社部门每年公布的缴费基数下限和上限作为自己的缴费基数。根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作为制定社会保险征缴标准的依据,平均工资公布后,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随之进行调整。由于平均工资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会“水涨船高”,逐年上涨。如,2016年度上海市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分别调整为 17817元和 356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464元和292元。部分企业社保负担较重事实上,很多省份往往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确定社保缴费基数。如,山西省人社厅今年下发通知,2015年全省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2960元,作为山西省 2015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据此确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基数的上下限、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基数,计算参保人员退休时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说,当前社保缴费基数统计口径范围主要为规模以上企业在岗人员的平均工资,而将大量的私营、个体企业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算出来的平均工资实际上高于全体就业人员收入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虚高成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社保缴费基数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但其统计口径主要是大企业,平均工资比较高。按照这个基数缴费,再加上缴费费率也比较高,社保负担就比较重,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此交不起社保,员工也就无从享受社保待遇。在北京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赵女士说,很多私营企业为了避税,就用现金发工资,也不给员工交“五险一金”,导致这些员工没有统计在内,使得社会平均工资增加,社保缴费基数也随之提高,私营企业就更不愿意上社保,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低收入者感叹工资“被下降”一方面是一些人交不起社保,另一方面,很多已经参保的低收入者,由于社保缴费基数的连年上涨,实际收入也面临缩水的状况。根据现行规定,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也就是说,对于工资达不到平均工资60%的职工,缴费不是以本人工资为基数,要按照高于本人工资的基数进行缴费。假设某地职工平均工资为 5000元,小王的工资为2000元,工资水平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而小王要按照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也就是3000元)的标准缴纳社保。这样一来,在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连年上涨、而个人工资没有上调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的社保缴费会增加,而实际到手工资是变少的,不少网友因此感叹自己的收入“被下降”。社保缴费基数将更合理上述问题有望得到改变。国务院10月份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纳入缴费基数统计口径范围,形成合理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避免对低收入群体的制度性挤出。值得注意的是,文件里的这一内容当时并未引起舆论的关注,但这一新政的重要意义却不容忽视。“要避免对低收入群体的制度性挤出,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费率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夯实费基。”杨燕绥分析,扩宽统计口径范围,将小企业、民营企业纳入进来,预计缴费基数将下降10%左右,这样把费率和费基都降下来,企业的社保负担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减轻,从而让更多工资比较低的群体也能参保。“不能用高收入者的平均工资作为低收入者的缴费基数。”王震认为,将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纳入缴费基数统计口径范围,缴费基数将会变低,有利于减轻低收入者的缴费负担,职工拿到手的实际工资也有望增加。2017江苏社保缴费基数据《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现就2016年度社会保险基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为5600元,计算当年实际缴费工资指数的基数为67200元。二、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上限按16800元执行,缴费工资下限按3089元执行。考虑到部分地区私营企业占比较大,低收入人群数量较多,允许执行上述标准有困难的地区作适当调整。其中,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缴费工资下限可按2900元确定;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缴费工资下限可按2550元确定。基金收支缺口较大的上述地区可分别在2900元、2550元的基础上适当上调。省农垦企业参保职工的缴费工资下限按2870元执行,其他省直管单位参保职工的缴费工资下限按3089元执行。三、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缴费工资的上下限和计发待遇基数是否参照上述规定办理,由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确定。四、各地要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数确定有关政策,对突破省规定的缴费工资上下限的将扣减省级调剂金。2017重庆社保缴费基数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但对于收入过高或过低的人群,还相应地设定了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即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低于下限的,以下限作为缴费基数;高于上限的,以上限作为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在上下限之间的,则按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重庆人社局表示,参保职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核定缴费基数;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该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300%,高于该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年度本人实际月平均工资核定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 60%核定缴费基数。重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016年7月只2017年6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5523元、下限为3105元。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2016年度月缴费基数上限为5175元、下限为3105元。具体社保政策建议工作日时候具体咨询重庆社保中心。咨询电话12333。2017山东社保缴费基数济宁市社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调整了201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及计发待遇基数:最低月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2910元;最高月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即14549元。此次调整从今年1月份施行,企业和职工应补缴1至5月的养老保险费差额。据市社保局基金征缴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2015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8197元,以此为依据,确定济宁市201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高月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即14549元,最低月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2910元。今年,我市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分为三档,分别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80%、60%,即4850元、3880元、2910元。在缴费比例上,2016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26%的比例缴纳,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18%、个人缴费比例为8%;基本医疗保险按9%的比例缴纳,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7%、个人缴费比例为2%。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按9%的比例缴纳。此次调整从2016年1月份开始执行,相关单位和参保人员需补缴前5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差额。单位缴费基数申报后,可直接通过网上或在征缴大厅办理缴费手续,按规定缴纳6月份的社会保险费;同时补缴1至5月份执行新缴费基数后差额部分的社会保险费,以便市社保局为2016年度退休的人员计发退休待遇。2023-07-06 14:48:452
去应聘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好不好?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 在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中,编外人员挤进了那些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单位,收入稳定,令人羡慕;但在单位内部,与那些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们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在一些单位内部,这种类似“双轨”的用工导致了同工却不同酬的状况——有的单位甚至用一份编制内员工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 在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单位管理者眼中,编外人员是“外人”,没有“编内人”忠诚、可靠。一些政府机关,在加强保密教育时,公开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这一群体,因人事制度的变通性改革而诞生,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存状态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一方面有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面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又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尴尬。 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编内编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自己的搞法,单位的政策稍微一变,可以轻易地就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员工)。” 这样的情况在事业单位中比比皆是。据江苏某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小李的抱怨:“我们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和编内工作人员的待遇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我们的待遇始终定的很死,基本上都在1000左右,如果除去养老金什么的就只剩700-800了,对现在的开销生活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节余。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规范编外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的制度可以让我们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有一点保障?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承受着体制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有时候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不少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向记者抱怨:“我们单位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用上班,工资还高。领导还说我也没有办法,工资是财政局发的,他不来我也没办法扣押。都是银行代发工资。挣钱的不费劲,劳动的不挣钱。那好烟好酒也是买者不喝,喝者不买。” 产生原因 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 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现在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 解决方案 加快推进现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可以选择以下两个方案: 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方案。这需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体制从以“养人为主”逐步变为以“养事为主”,人员规模不与“编制”挂钩,而与“事业”挂钩。当然,这一方案改变巨大,需要从全局进行统筹考虑。 二是改变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建立动态化的人员编制管理机制。这是一个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的调整改革方案。这一方案要求编制主管部门抛弃原有僵化简单的编制管理手段,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区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级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引进当代先进的数量统计模型和技术,综合科学地确定人员编制需求总量,并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适时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布,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而不是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2023-07-06 14:48:553
生育险和医疗险合并,利还是弊?
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影响,可能我是男的,这个政策对女性同胞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对于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的做法,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合并两个险种并不直接带来费率的降低,但能带来制度运行成本的下降。中国社保体系“五险一金”组成:养老保险总费率28%(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医疗保险8%(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失业保险费率2%(单位个人比例各省自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缴费个人不缴,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为0.75%,生育保险的平均费率为不超过0.5%。2023-07-06 14:4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