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世说新语中的“邓艾口吃,语称艾艾。。。。”中,“语”是什么意思? 故是一凤中的故是什么意思

2023-07-07 16:46:01
共3条回复
苏萦

1 邓艾口吃,说话是总说“艾、艾” 语:作为动词,说话、讲话

2 故:所以

臭打游戏的长毛

“语”:说话的意思。

”故“:因此,所以的意思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这个语应该是”叫做,称呼“的意思;

故是一凤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

相关推荐

《世说新语u2022言语第二》17、邓艾口吃

邓艾口吃,自称时总是重复说“艾艾”。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照旧只是一只凤。” 【原文】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 【典故】 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楚狂接舆过而歌孔子,曰:‘凤兮凤兮,何而德之衰也!"”喻孔子为凤,谓孔子不能避世退隐,是德行衰败的表现。 【人物】 邓艾(197—264):字士载, 棘阳 (今河南 新野 东北)人。仕魏,建议司马懿在淮南兴修水利,实行军屯,此后“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足智多谋,官至镇西将军,与钟会分军灭蜀,进太尉。后钟会诬以谋反,为监军 卫瓘 所杀。泰始九年(273)平反。 晋文王:司马昭(211—265),字子上,魏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司马懿次子,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 新城乡 侯。正元二年(255),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并谋代魏。魏帝 曹髦 谓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甘露 五年(260),司马昭弑 曹髦 ,立 曹奂 为帝。 景元 四年(263年),分兵遣 钟会 、 邓艾 、 诸葛绪 三路灭亡蜀汉,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病逝,年五十四,葬于 崇阳陵 。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 ,追尊司马昭为文帝, 庙号 太祖。
2023-07-07 07:31:321

三国志姜维传:一生的死对头邓艾,竟然是个连话都说不顺溜的磕巴

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兵出箕谷,姜维在陈仓与魏延合作打出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后,立马就被派往了陈式那里协助攻克武都。面对这个惜字如金的长官,姜维等人只能靠对方的手势来领悟作战的指示。曹魏守军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武都的守将已经放弃了防务,把锅甩给了被口吃长期困扰的屯田官邓艾。三国志姜维传的武都之战,就在两个磕巴大将的领导下拉开了战幕。 首先要出境的自然是姜维纠缠一生的死对头邓艾了,在三国志曹操传的时间线中,他还是太过年轻,所以露脸的机会很少。姜维传就不同了,身为男一号的对手,反派一号的戏份可是丰富得多。 游戏 为其匹配的职业是将军,武都之战关卡的邓艾掌握旋风、小补给和霸气,他的伏兵会让我们很头疼。 我方主持攻城的大将是陈式,是一个从基层扎扎实实爬上来的实干型将领。三国志11 游戏 的玩家朋友们想必对陈式更有亲切感,他的踏破被称为仅次于捕缚的神技。在三国志姜维传的设定中,陈式的职业是擅长近身格斗的武术家,他在巷战环境中拥有极强的战斗韧性。 陈造和万政这俩货把武都丢给了邓艾后,分别跑到城北和城南的分据点驻扎。玩家可以按照主角团在开局的对话安排,触发句扶与陈造、柳隐和万政的两场单挑,直接让他们领盒饭。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分流武都城内的守军,从而留出空间,好让姜维与邓艾打一场单挑。这一关想要拿到印绶,就必须把这三场单挑都打满才行。 当句扶和柳隐引开了部分守军,中路的杨兰、宁随和陈式再集中火力砍出一条血路,就能让姜维径直冲到邓艾跟前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赶在八回合之前触发单挑,否则邓艾成功把武都点燃之后就会立马撤出,我们就拿不到印绶了。 邓艾说话磕巴的毛病,自打小的时候就有,被三国志姜维传给刻画到了战场上,颇有几分滑稽 搞笑 。别看他连话都说不好,武都之战的关卡正是因为有他,随随便便还真是过不去呢。就算能够通过,也很难触发单挑,绝大多数玩家会因为没能及时阻断邓艾发动火计,而遗憾地与印绶失之交臂。 完成了本关卡最难触发的单挑,邓艾就会在不发动火计的情况下离开。姜维只需要占领核心城楼,就宣告夺下了武都。剩下的杂兵尽管在人数上多于我们,实际上是构不成威胁的,就当成魏军送的经验包好了。三国志姜维传的武都之战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2023-07-07 07:31:471

邓艾吃的国语词典邓艾吃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邓艾吃的国语词典是:三国魏将邓艾患有口吃,每次说到自己时,连说艾艾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口吃。邓艾吃的国语词典是:三国魏将邓艾患有口吃,每次说到自己时,连说艾艾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口吃。结构是:邓(左右结构)艾(上下结构)吃(左右结构)。注音是:ㄉㄥ_ㄞ_ㄔ。拼音是:dèngàichī。邓艾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后即以"邓艾吃"谓人口吃。二、引证解释⒈后即以“邓艾吃”谓人口吃。引《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唐李商隐《骄儿诗》:“或_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三、网络解释邓艾吃邓艾吃,读音是dèngàichī,注音是ㄉㄥ_ㄞ_ㄔ,后即以“邓艾吃”谓人口吃。关于邓艾吃的诗句或笑邓艾吃关于邓艾吃的成语期期艾艾邓攸无子方滋未艾吃硬不吃软兰艾难分兰艾同焚邓家无子吭吭吃吃三年之艾关于邓艾吃的词语方滋未艾方来未艾三年之艾兰艾难分邓家无子兰艾同焚邓攸无子涎眉邓眼芝艾俱焚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邓艾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31:531

司马昭嘲笑邓艾口吃,邓艾是如何反驳他的?

邓艾用凤兮凤兮回应了司马昭,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虽然他有些口吃,但是并不影响他是魏国的名将。
2023-07-07 07:32:0111

三国邓艾口吃怎么回事?

在《军师联盟》中,邓艾只要出场说话,就让人着急,因为邓艾口吃非常严重。而这还真不是电视剧中编造的,以为历史上邓艾口吃是真的存在的。而且成语期期艾艾中的"艾艾"指的就是他,也有个有趣的小典故。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636afc379310a551a9ead3dbc4543a98326104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邓艾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在后来更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可见邓艾一生创下的功勋究竟有多大。不过他有个小毛病,那就是邓艾口吃的问题十分严重,不过这并不能影响邓艾的才能,他自幼就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31b0ef41bd5ad6e586b17238acb39dbb7fd3c6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邓艾在做屯田民时,凭借出色的才学而受到推荐,得以担任一些下级官吏。可是因为邓艾口吃的毛病,导致上级不想重用他,所以邓艾只能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吏。直到遇见司马懿,司马懿采用了邓艾的许多策略,是邓艾开始崭露头角。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198618367adab4f76a688a80d4b31c8601e44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而之后的多年,邓艾建功无数,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邓艾口吃的问题却依然还存在着,后来邓艾成为司马昭的重臣时,司马昭就经常因为邓艾口吃而打趣他。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acb0a46f21fbe099fe0b0dd60600c338644adb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因为邓艾口吃的缘故,所以在提及自己的时候,往往会连说几个艾字。有一次司马昭设宴群臣,邓艾亦在其中。再一次宴会上,邓艾正与司马昭交谈,一开口就又是:"艾.....艾......艾......。"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9b033b5bb5c9ea134a702ade39b6003bf3b3b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司马昭听到后就开玩笑说:"你怎么老是-艾、艾、艾"的,这到底是几个艾啊?"邓艾听到司马昭取笑他,却丝毫不显得窘迫,淡然地回答道:"不是有一句话是"凤兮凤兮",这里面还是只有一只凤啊。"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73bc4a2e9a2397dda04483b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而这个故事也成了后来成语期期艾艾中"艾艾"的来源,从中也可看出邓艾确实是十分机敏的。虽然说邓艾有口吃的小毛病,但是瑕不掩瑜,他满身才华,对魏国而言是很重要的将才。
2023-07-07 07:32:411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子曰’凤兮凤兮‘,故事一凤。

邓艾说话很结巴,常常自称时重复说“艾艾”,晋文王开他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不过是一只凤。”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 邓艾引用这句话,意在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其实只指一只凤,与自己说“艾艾”其实只有一个“艾”是一回事。
2023-07-07 07:32:594

《邓艾口吃》的含义

邓艾说话口吃,却成了青史留名的将军。其实,人人都有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如果你有哪方面的缺点,或是缺陷,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总是执着于这一点,不要因为这个缺陷而自卑,不妨想想自己的优点。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取长补短,其实,取长补短是不对的,与其花费很大的精力把你的缺点补上来,不如坦然的接纳自己的缺点,然后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成功。自卑其实源于对自己的不了解。现实生活中,有些口吃患者因为口吃,悲观绝望,自怨自艾,对生活失去信心,其实让口吃患者痛苦的并不是口吃本身,而是他们对待口吃的态度。他们眼睛里只有口吃,把口吃的危害无限的夸大,自己吓唬自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忘了,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百度一下”汪立彬“,他以前严重口吃,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口吃矫正师,他的故事,有助于你理解邓艾的故事。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的话,就采纳我的答案吧。
2023-07-07 07:33:061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周昌和邓艾两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周昌和邓艾两人说话时的结巴毛病。  期期艾艾,注音:qī qī ài ài,成语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023-07-07 07:33:143

三国邓艾口吃怎么回事,成语期期艾艾中的艾艾就是他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个凤。”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2023-07-07 07:33:331

世说新语中的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

言语第二之十七、只有一凤 (原文)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译)邓艾口吃,说话是总说“艾、艾”,晋文王(司马昭)和他开玩笑说:“你说的‘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应该是一个凤。”邓艾以孔子自比哟。因为这里引用的是楚狂接舆说孔夫子的话。
2023-07-07 07:33:442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周昌和邓艾,都有口吃病。“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2023-07-07 07:33:532

口吃大将邓艾打一生肖?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来被钟会诬陷,与钟会被捕,最后被杀。因此,口吃大将邓艾打的生肖应该是龙,因为龙是古代神话中的生物,而邓艾作为三国时期的将领,经常被描述为英勇善战、能力超群的人物,与龙的形象有些相似。
2023-07-07 07:34:052

邓艾生理特征

邓艾的生理特征是口吃。
2023-07-07 07:34:122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郑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郑艾结巴
2023-07-07 07:34:224

口吃的结构口吃的结构是什么

口吃的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口吃的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ㄎㄡˇㄔ。拼音是:kǒuchī。口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二、引证解释⒈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_,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_《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⒉指双声。引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三、国语词典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四、网络解释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关于口吃的诗词《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关于口吃的诗句口吃饭开口吃汉天开口吃汉天关于口吃的单词hesitate关于口吃的成语吭吭吃吃吃大锅饭稳吃三注帮狗吃食吃硬不吃软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口口相传吃穿用度关于口吃的词语帮狗吃食狗吃屎省吃俭用吃穿用度吃大锅饭吃白食吃苦耐劳关于口吃的造句1、每个人的命里,都有几口吃不下的隔夜饭,必须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发呆。2、故事的最后,原本有些口吃的那个小男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3、小王口吃得很厉害,让他去表演相声,肯定滑天下之大稽。4、他因为口吃,经常受到调皮同学的捉弄。5、老人的双手在晚风中微微地颤抖,他一口一口吃着吴大姐夹过来的饭菜,饱含谢意的泪水在右眼中不断地流淌。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口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34:491

形容口吃,分别是西汉周昌和三国邓艾口吃的典故

口吃表现为讲话结结巴巴,重复卡壳难发音,成人的口吃跟心理有很大的关系,表现为时有时无时轻时重。
2023-07-07 07:34:571

世说新语中有邓艾这个人物的故事叫什么

邓艾口吃《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有一则关于邓艾机敏的故事,记曰邓艾有口吃,每次说话提到自己时老是“艾、艾”连呼,司马昭故意戏弄他,便问:“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啊?”邓艾回答:“所谓‘凤兮凤兮",还是只有一凤而已。”
2023-07-07 07:35:052

三国演义中邓艾所说“凤兮凤兮,故是一凤”是什么意思

邓艾口吃,称自己是“艾艾”。晋文王跟他开玩笑说:“爱卿说艾艾,是几个邓艾啊?”邓艾回答道:“凤兮凤兮,其实只有一只凤凰。”说明邓艾才思敏捷,既回答了司马懿的问题,让司马懿没法继续调戏他,又暗自比为凤凰,令人性福。当然,从主流的认识来看,邓艾回答的很妙。可是如果认为邓艾说的凤是凤凰,就会伦理丧失了。为何?后面一句“故是一凤”(故,通“固”,固然)译即“当然是只有一个凤凰了”。
2023-07-07 07:35:561

和邓艾相关的成语

期期艾艾【拼 音】:qī qī ài ài 【解 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 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2023-07-07 07:36:031

东晋裴启《语林》

长期以来,世人品味魏晋名士风流的途径,是通过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获得的,它也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明人胡应麟赞云:“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少室山房笔丛》)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事实上,早于《世说新语》成书六七十年的东晋裴启编撰的《语林》,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名士教科书,它在记录魏晋名士风度方面起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作用,对《世说新语》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语林》在隋唐之际便亡佚了,以致人们忽略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 裴启与《语林》的盛行 《语林》的作者——裴启,在史书中没有关于他的传记,仅有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以及南朝宋代檀道鸾《续晋阳秋》提供了零星的记载,我们也只是对其生平略知一二。《世说新语·文学》第90则云: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 在《世说新语》中只是说《语林》的作者是“裴郎”,没有明确指出是裴启。《世说新语》问世后大约六十余年,刘孝标(462—521)为《世说新语》作注,引裴启《语林》中的故事,表明了《语林》的作者是裴启。《世说新语·任诞》第43则刘孝标注云: 裴启《语林》曰:“张湛好于斋前种松,养鸲鹆。袁山松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云云。” 刘孝标又引檀道鸾《续晋阳秋》指出《语林》的作者是裴启。《世说新语·轻诋》第24则刘孝标注云: 《续晋阳秋》曰:晋隆和中,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林》。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语林》是一部描写魏晋名士言谈举止、嘉言懿行的志人小说,此书在东晋时曾大为流行,名重一时。 关于《语林》的作者似乎还存在一些疑问,刘孝标也没有完全确定,《世说新语·文学》第90则刘孝标注云: 《裴氏家传》曰:裴荣字荣期,河东人。父穉,丰城令。荣期少有风姿才气,好论古今人物,撰《语林》数卷,号曰《裴子》。檀道鸾谓裴松之,以为启作《语林》,荣傥别名启乎? 《裴氏家传》认为裴荣撰写了《语林》,从其性格来说,“有风姿才气,好论古今人物”,似乎也适合撰写《语林》,这里的裴荣与裴启是否为一人,不能确定。两人的共同之处,除了姓氏以外,籍贯也是相同的,都是“河东人”,刘孝标说:“荣傥别名启乎?”他姑且提出了疑问。不过,后世文献(《隋书·经籍志》《说郛》《玉函山房辑佚书》《古小说钩沉》等)都是把裴启作为《语林》的作者。 关于裴启的社会身份,《隋书·经籍志》云:“《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启撰,亡。”《隋书》说他是一名“处士”,何谓“处士”?颜师古《汉书·异姓诸侯王表一》曰:“处士,谓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李贤注《后汉书·刘宽传》曰:“处士,有道艺而在家者。”处士是有一定才华,但是未仕或不仕的人。裴启是一名处士,这也是史书没有裴启传记的原因之一。 简言之,《语林》是东晋隆和年间(362—363)处士裴启撰写的一部描写名士言行的志人小说,曾一度很受欢迎,并且比刘义庆(403—444)的《世说新语》早六七十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名士教科书。 二、 《语林》与魏晋风度 何谓名士,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读。“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虽弛张趣舍,时有未纯,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非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后汉书·方术传论》)。魏晋时期的名士沿袭了东汉名士的特点,并发扬光大。魏晋之际,名士特立独行、清峻洒脱,表现出的是一种与众不同、举止不凡的风度,他们言词高妙、旷达不羁、精神超俗、不拘小节、鄙视世俗,为后世所景仰,因此被后世称为魏晋风度。最早有意识地把这种魏晋风度记录下来的,不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而是东晋裴启的《语林》。 魏晋名士喜爱饮酒,他们也并不是单纯饮酒,而是将饮酒与人生体验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发出一些令人深思的感慨。例如《语林》云: 王大叹曰:“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酒自引人入胜耳。”(《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十八) 王仲祖酒酣起舞,刘真长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北堂书钞》卷一百七) 刘伶,字伯伦,饮酒一石,至酲,复饮五斗,其妻责之。伶曰:“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妻如其言,伶咒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可听。”(《艺文类聚》卷七十二) 一些名士饮酒时不注意礼节,只是一味追求一时的快乐或麻醉,刘伶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典型。当然,名士们热衷于饮酒,甚至于沉湎,并不完全是为了喜好,有时也是为了逃避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而借酒浇愁,表面上他们放纵、洒脱,内心却又常常十分苦闷。宋人评价云:“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事故。”(叶梦德《石林诗话》卷下)饮酒是一种放纵,也是一种解脱,他们通过酒来麻醉自己,以逃避这个无力改变的社会现实。 名士的行为方式也往往异乎寻常,例如《语林》云: 王武子葬,孙子荆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既作驴鸣,宾客皆笑。孙曰:“诸君不死,而令武子死乎?”宾客皆怒。(《世说新语·伤逝》第3则刘孝标注) 再如《语林》云: 戴叔鸾母好驴鸣,叔鸾每为驴鸣,以乐其母。(《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九) “作驴鸣”,对于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而言,是有所顾忌的,但是魏晋名士并不受此拘束,表现了他们的标新立异与特立独行。 魏晋名士注重潇洒的仪表、优雅的气质,社会上也十分倾慕。《语林》云: (潘)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世说新语·仇隙》第7则刘孝标注) 王右军目杜弘冶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也。”(《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九) 有的名士注重语言的表达艺术,有时令人忍俊不忍,有时使人思绪万千,例如《语林》云: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州门外。须臾,周侯已醉,著白袷,凭两人来诣丞相,历和车边。和先在车中觅虱,夷然不动。周始见遥过,去行数步,复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顾择虱不辍,徐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量地。”(《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一) 顾和在丞相府门前抓虱子,安然自若,周顗指着顾和的胸脯问道:这里面装着些什么?顾和依然捉虱不辍,从容不迫地答道:这里面是最难捉摸的地方。这一问一答,似有所指,又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魏晋名士没有矫揉造作和哗众取宠,却表现了他们的恬淡、从容与幽默。 通过《语林》的佚文,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名士的风度,使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魏晋时代。《语林》本来可以与《世说新语》相媲美,但是由于它后来亡佚了,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魏晋风度确实是有赖于《世说新语》而得以传承。 三、 谢安与《语林》 东晋裴启在撰写《语林》时,描写了许多当时名士们的嘉行轶事。记载当时的人或事,有可能得到当事人的褒奖,也有可能开罪于当事人,《语林》在流行时,其内容得罪了大名士谢安,遭到了致命一击。《世说新语·轻诋》第24则云: 庾道季诧谢公曰:“裴郎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谢公云:“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庾意其不以为好,因陈东亭《经酒垆下赋》。读毕,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于此《语林》遂废。 《世说新语·轻诋》第24则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云: 晋隆和中,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林》。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后说太傅事不实,而有人于谢坐叙其黄公酒垆,司徒王珣为之赋,谢公加以与王不平,乃云:君遂复作裴郎学!自是众咸鄙其事矣。 《语林》中记载了一些谢安的言语,当事人谢安予以了否认,他之所以否定《语林》,一般认为是“记谢安语不实,为安所诋,书遂废”(《中国小说史略》)。事实上,《语林》关于谢安的记载并没有不实之处,谢安否定《语林》是因为裴启赞扬了与谢安反目成仇的王珣。不过,毕竟谢安是大名士,讲究自己的身份,他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压制《语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这显然指《语林》记载的内容不实,而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受社会认可的。因此,其负面效应很快显示出来,《语林》受到社会的鄙视。对于这件事的真相当时人无从查证,但从社会影响力来看,人们更倾向相信谢安,而不是裴启。《语林》很快由被社会推崇转向被社会排斥,并在隋朝时便散佚了。 四、 《语林》与《世说新语》 《语林》与《世说新语》颇有渊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相同,叙事方式相似,它们都是以名士为描写对象,都是通过简短的语言描写名士们的言谈举止。二是《世说新语》吸收了许多《语林》中的内容,清人马国翰在辑佚《语林》时云:“刘义庆作《世说新语》,取之甚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我们通过与周楞伽辑佚《裴启语林》作对比,《语林》有82则故事与《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相同或相似,占现存《语林》185则的44%,也就是说,《语林》中接近一半的故事被《世说新语》所吸收或借鉴。毫无疑问,《语林》是《世说新语》成书的最重要的故事来源。例如《语林》云: 王经,少处贫苦,仕至二千石,其母语之:“汝本寒家儿,仕至二千石可止也。”经不能止,后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流涕辞母曰:“恨昔不从敕,以致今日。”母无戚容,谓曰:“汝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何负哉!”(《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一) 《世说新语·贤媛》第10则云: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语林》与《世说新语》关于王经及其母亲的故事的记载一致,仅有个别字的差异,而且未见其他书籍记载,这则故事当为《世说新语》摘录于《语林》。所以,在阅读《语林》中的故事时,给我们的印象是许多都是似曾相识,这是因为《世说新语》摘录了许多《语林》中的故事。 《语林》更多的是裴启的原创,更接近第一手资料,而《世说新语》基本上属于“纂缉旧文,非由自造”(《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因而更能凸显《语林》的价值。作为最早的一部魏晋名士教科书,《语林》也是研究魏晋时期政治、社会、文化、风俗等的重要资料,这是不应被忽视的。 五、 《语林》与唐宋类书 类书是采辑若干古代典籍中相关事物的记载,将其依类或按韵编排,以备检索文章辞藻、掌故事实等,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双重性质,它对于保存中国古代的散佚之书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存《语林》中佚文的唐宋类书主要有《初学记》《艺文类聚》《白氏六帖事类集》《六帖新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续谈助》等,其中以《太平御览》为最多,共165条。还有一些故事是《语林》独有的,也就是《郭子》《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均未记载,因此文学价值颇高,例如《语林》: 王右军少尝患癫,一二年辄发动。后答许掾诗,忽复恶中,得二十字云:“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林。”既醒,左右诵之,读竟,乃叹曰:“癫,何预盛德事耶?”(《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六) 再如《语林》: 桓宣武性俭,着故裤,上马不调。裤败,五形遂露。(《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六) 虽然通过唐宋时期的类书,《语林》的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语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同一则故事,唐宋类书之间的记载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邓艾口吃”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1 邓艾口吃,常云艾艾。宣王曰:“为云‘艾艾",终是几艾?”答曰:“譬如凤兮凤兮,故作一凤耳。”(《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四) 2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艾艾为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太平广记》卷二) 《太平御览》与《太平广记》成书于同一时期,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即使如此,它们记载了同样来源于《语林》的故事也有差异。关于“邓艾口吃”的故事,戏言“‘艾艾",终是几艾”的是宣王司马懿,还是文王司马昭,两书记载是不同的。而陈寿《三国志·邓艾传》中,并未记载究竟是宣王还是文王,究竟孰是孰非,并不能确定。 同一部类书,在引用同一故事时,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 1 《语林》曰:何平叔,美姿仪而绝白。魏文帝疑其中捋,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太平御览》卷二十一) 2 《语林》曰: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驸马都尉。美姿仪,帝每疑其傅粉,后夏月赐以汤饼,大汗出,以朱衣自拭之,尤皎然。(《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四) 3 《语林》曰:何晏,字平叔,美姿容。帝疑其傅粉,赐汤饼,令晏食之,汗出流面,拭之转白。(《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五) 4 《语林》曰:何平叔,面绝白,魏文帝疑其着粉,夏日唤与热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时帝始信之。(《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 另外,《语林》中的故事,很多被稍晚于它的《世说新语》吸收,相比较而言,《语林》原创的成分更多一些,而《世说新语》多为“纂缉旧文,非由自造”。这也正是《语林》的珍贵之处。 六、 《语林》的亡佚与辑佚 唐初《隋书·经籍志》首次著录《语林》,但宣称这部书已经亡佚,此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书目再无著录,因此,在修撰《隋书·经籍志》的唐代初年就已散佚。 不过,后人又通过辑佚的方法,《语林》得到了部分恢复,虽属吉光片羽,但弥足珍贵,从中我们依稀可以见到魏晋小说的面貌以及魏晋风度。元末明初陶宗仪在《说郛》中辑得《裴启语林》一卷,共21则。清人马国翰从《初学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唐宋类书中辑得152则,收入其《玉翰山房辑佚书》。鲁迅在1909年秋至1911年底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散佚了的魏晋六朝小说,辑录共36种,近8万字,命名《古小说钩沉》,其中裴启《语林》共180则;今人周楞伽在前人的基础上,共辑得佚文185则,此书命名《裴启语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为目前最完备的《语林》辑本。 对于《语林》的辑佚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这些佚文,对于窥探东晋志人小说有重要意义。但是,辑佚很难做到涸泽而渔,即使能做到涸泽而渔也很难做到准确无误,散布在各种类书中的条目也大都经过了增删,甚至有的面目全非,因此,对待《语林》的佚文需要有一个审慎的态度。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3-07-07 07:36:121

结巴文言文叫什么

文言文叫 口吃俗语叫 磕巴一个字叫 “艾”或者“讷”
2023-07-07 07:36:213

期期艾艾的故事

期期艾艾的故事4篇 期期艾艾的故事1   【成语】:期期艾艾   【拼音】:qī qī ài ài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近义词】:支支吾吾   【反义词】:油嘴滑舌    【成语故事】:   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为泗水卒史,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我不善言辞,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期期艾艾的故事2   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据《史记》记载: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人。秦末,为泗水卒史,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我不善言辞,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呵,凤呵"本来就是一个凤。”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期期艾艾的故事3   [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近义]支支吾吾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成语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为泗水卒史,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我不善言辞,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个凤。”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造句]:   1、他期期艾艾的,半天也说不明白。   2、他拼命想开口讲话,可是期期艾艾地只打了一个寒噤。   3、期期艾艾地站在站台上,不敢上车。   4、我期期艾艾地说了声:是,是这个意思。   5、他说话一向都是期期艾艾的。   6、他心里一慌,期期艾艾地说了一堆,大家还是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7、他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回答问题总是期期艾艾的,说不清道理。   8、她期期艾艾地低声谈她的过去。   9、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10、我的心跳得很急,耳朵里嗡嗡直响,好不容易才期期艾艾回了一声不反对。   11、当老师责问他为何犯错时,他只是涨红了脸,期期艾艾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12、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   13、那刺耳的嗓音从未有过期期艾艾的时候。   14、接过纸巾,这女子期期艾艾的哭泣着,而他只能平静的看着对方,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化作一声轻叹。 期期艾艾的故事4   出处 :《汉书·周昌传》和《·言语》。 读书笔记   意思 :形容结结巴巴、说话困难的情状。   这句成语来自“期期”和“艾艾”两个故事:   据《汉书·周昌传》载,汉初有个将军,名叫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今江苏沛县人)。他跟随刘邦反秦立汉,颇有战功,被封为“汾阴侯”。刘邦做了皇帝(汉高祖),他曾做过“御史大夫”。这人性急,敢于直言,但是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那时,汉高祖想废掉长子刘盈的太子名号,改立另一个儿子如意为太子。盈是吕后所生,即后来的孝惠帝,可是高祖不喜欢他,说:“这个儿子不像我。”如意是戚夫人所生,戚夫人怂恿高祖改立如意为太子,以便将来继位做皇帝。吕后当然不愿意,她对戚夫人和如意恨之入骨。不过当时的大臣们,都不主张改立如意,主要因为立长子为太子,按照封建传统,是合理合法的。直心肠、急性子的周昌,对于汉高祖废改太子的打算,大为不满,他怒气冲冲地对高祖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不服从命令)!”   “期”,就是“綦”,“綦”作“极”字解;上述周昌话中的期字,本来不需要叠用,因为他口吃,所以说成了“期期”。   另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三国时,魏将邓艾曾为“镇西将军”,统帅陇右各军,屡次攻蜀有功,封为“邓侯”。最后攻破蜀都成都,逼得蜀后主投降的就是他。载,邓艾也口吃,自称“艾”的时候,往往说成“艾艾”。司马昭曾同他开玩笑,问道:“你老说‘艾艾",究竟有几个艾?”邓艾回答得很巧妙:“凤兮凤兮,还不是只有一凤!”   后来,人们便把“期期”和“艾艾”合成一个成语。
2023-07-07 07:36:281

三国的名将邓艾之死,给人们警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邓艾作为后三国一颗耀眼的将星,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而陨落了。三国这段历史,从官渡之战到夷陵之战这个阶段最为精彩,其实都是东汉末年的故事,等到曹丕篡汉的时候,三国真正鼎立,也是蜀汉刘关张相继去世,东吴人才也逐渐凋零,魏国的五子良将也逐渐淘汰。三国鼎立初期,最精彩的地方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司马懿的崛起,这段历史能够撑起来,还真就是靠诸葛亮的个人魅力。然而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蜀汉的军事权力逐渐落到了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的手上,以往都以蜀汉作为正统,所以,在《三国演义》这一类的小说中,也着重介绍姜维的北伐事迹。其实,姜维针对曹魏的北伐,前期军事优势比较明显,后期逐渐开始不支,主要原因就是遇到了邓艾,正是姜维多次伐魏,成全了邓艾,被封为安西将军。可以说,后三国时代,邓艾绝对是最闪耀的那颗将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立下旷世奇功的同时,竟然含冤而死。那么,这个打败蜀国的男人,最后是如何死的呢?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邓艾虽然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是自幼丧父,又在荆州被曹操收服后,被迁到北方,生活十分艰苦,后来遇到司马懿才得以发迹。因为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最大的作用就是防守蜀汉,邓艾显然是得到司马懿的信任,后来也一直镇守在魏国的西部,等到姜维开始伐蜀的时候,邓艾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因功被封为关内侯。在司马氏要夺取曹魏政权时,诸葛诞等人公然造反,蜀汉姜维趁势北伐,此刻对于司马家族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是在邓艾的防守下,姜维没有取得进展,只得退兵。在魏国与蜀汉国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魏国逐渐占据上风,司马昭在大权独揽后决定对伐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魏兵分三路伐蜀,其中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取成都。从这个配置来看,伐蜀的主力应该是钟会,邓艾打的不过是一个配合,等到进入汉中之后,钟会又收了诸葛绪的兵权,这样的情况下,钟会已经有十几万大军,邓艾还是那几万。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钟会大军在剑阁遭遇姜维的防守,魏军军粮告急,伐蜀之战几乎前功尽弃,这让钟会也很没面子。这个时候,打辅助的邓艾率军攀登小路,越过七百里没有人间的险地,直接打到蜀地,在绵竹斩杀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迫使蜀军全线崩溃,一鼓作气逼近成都,刘禅惊恐万分,直接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姜维那边还让钟会进军不得的时候,邓艾已经来了一次成功的斩首行动。如果没有邓艾偷袭阴平的这招,这次伐蜀之行势必失败,三国鼎立的局面还要维持很多年,而邓艾的个人行为,完全是加速了历史的变动,唐朝时将其列入古今六十四将,也看出邓艾的本领。但是邓艾这个人军事才能太凸显,一门心思想要怎么打仗,却得罪了很多人,在朝野也没有什么朋友,看到邓艾立下这样的奇功,很多人自然眼红,估计当时打小报告骂邓艾的人应该有很多。其实有时候就这样,你如果在一个好的团队中,大家都很优秀,你想要不优秀都不行,如果你在一个垃圾团队中,大家都是垃圾,只有你优秀,你以为那些垃圾能看得下去。只不过邓艾没有想到身边的人都是垃圾,看不得他这么优秀,最后的结果就是,邓艾居功被杀,当然,剧情很复杂。那边是投降的姜维策反钟会,让钟会在蜀中自立,钟会因此到司马昭那里去告了邓艾一状,结果司马昭直接把邓艾押送到京师审问,邓艾的囚车刚上路,钟会就开始谋反,结果没反成功,军心大乱,钟会被乱军所杀,卫瓘在收拾残局后,考虑到自己也参与诬陷到邓艾的事情中来,害怕邓艾后来报复,干脆派人前去追杀邓艾,当时邓艾才走到绵竹,就被杀了。邓艾的死,其实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太优秀,优秀到了功高震主,自然遭到所有人的忌惮。关于说邓艾居功自傲,情况应该很复杂,他最终的死,应该还是司马昭默许的,按照司马昭的计划,灭掉蜀汉后,再灭东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时候,邓艾的那么多功劳不仅不是加分项,显然还是不安稳的因素。因此,灭蜀之后的大乱,更像是一个魏国势力的一次大清洗。邓艾的悲剧,究其根本,还是他太过于优秀,而身边都是垃圾,从邓艾死后,其实也标志着后三国最后的英雄主义时代结束。邓艾之死,留给后世汲取的教训很多,但豹眼还是想从邓艾自身的性格,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豹眼认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道理,同时认为,自己不犯错误,没有人会打败你。失败了,首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01邓艾自负才能,但不懂得感恩。邓氏曾经是南阳郡新野一带的大族,由于自幼丧父,家境贫穷,但却受过良好的教育。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占荆州后,强行将当地人迁往汝南屯田。邓艾凭借才学被举荐为典农都尉的学士,但由于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合重要的职位,就安排他充当看守稻草的小吏。郡中一长者看到他家贫,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开始时并没有表示感谢。由此可知,邓艾不仅口吃,而且脑子也少根弦,不懂得知恩图报。这种性格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那么就会后患无穷。但是,邓艾贫穷却有大志,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勘察地形,指画军营处所,别人讥笑也毫不介意。就这样,邓艾平平淡淡的过了二十年。这两件事,足以说明邓艾情商很低。后来,邓艾总算做了典农功曹,有机会去洛阳汇报工作,见到了司马懿。通过交流,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就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司马师出任大将军辅佐政事,对邓艾建议多有采纳。上表朝廷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新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导致了党附曹魏皇室将领的极度不满,他们假借郭太后的名义讨伐司马师。邓艾斩杀使者,配合司马师平定文鸯、文钦的叛乱,因而被任命为长水校尉,进封方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司马师病逝后,司马昭继承了大将军职位,任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蜀,邓艾多次击败蜀将姜维,立下大功。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决定伐蜀:命征西将军邓艾率军三万余人,与雍州刺史诸葛绪、镇西将军、司隶校尉钟会一起出兵。以廷尉卫瓘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邓艾出奇谋偷渡阴平成功,兵临成都城下,逼迫刘禅举国投降。但由于邓艾居功自傲,被钟会诬陷,司马昭下令让卫瓘斩杀邓艾父子,并将邓艾在洛阳的儿子全部处死,将其夫人及孙子流放西域。02邓艾之死留给后世的警示一粥一饭,当思涌泉相报。但邓艾在贫穷时,受到资助却不知感恩。司马懿对邓艾有知遇之恩,但这个恩情比起忠义来就微不足道。司马氏篡权谋位已经昭然若揭,但邓艾不是站在曹魏朝廷的立场,而是协助司马师平定反叛的人。从传统的忠君思维来看,邓艾就是助纣为虐的帮凶,这不是感恩,知恩图报,而是政治投机。钟会为了统领诸葛绪的军队,诬陷他畏敌不前,将其押回治罪,这已经给邓艾提了个醒,但邓艾依然没有汲取教训。平定蜀汉后,邓艾以天子的名义,大批任命官吏,而且居功自傲,到处显示夸耀。这些给了野心家钟会置他于死地的口实。蜀汉已经缴械投降,毫无抵抗力了,这些善后事宜,理应等待朝廷的诏令处置。邓艾却私下任命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这个脑洞开得也太大了吧。功高震主也好,争功夺利也罢,归根结底还是邓艾自己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这是朝廷最忌讳的事。无论是魏帝还是权臣司马昭,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邓艾灭蜀之后,一心筹划灭吴之策。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已经明确告诫:“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但邓艾还是一根筋,还上书辩解。邓艾所说都是对的,但有一点错了,那就是带重兵在外,不听朝廷的节度,这与造反又有何异?钟会咋想、咋做,你控制不了,邓艾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钟会不反,谁会说他不是忠臣呢?否则,司马昭会让他统领十数万大军吗?既然是忠臣,就无条件地绝对服从朝廷,不管这个朝廷谁在主政。前有车,后有辙。既然白起的事在先,为何不汲取教训呢?一个人的性格就好比是萧何,它既能让你成功,也会让你失败。邓艾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认准的事就会一条道走到黑。二十多年看稻草的小吏,一直在研究军事,勘察地理,有谁能够坚持做到呢?他的失败也在于此,不管别人咋想,只一门心思做自己认准的事。这是天性,是性格使然。邓艾先天的性格缺陷,既促成了他的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邓艾之死,是一个悲剧,但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低调。过分高调就会导致祸害,恐怕无人幸免。
2023-07-07 07:36:371

与邓艾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1、期期艾艾[qīqīàiài]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宋·刘义《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2、等闲之辈[děngxiánzhībèi]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3、鱼贯而入[yúguànérrù] 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出处:《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4、矜功自伐[jīngōngzìfá] 矜:骄傲,自夸;伐:自夸。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如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5、身无完肤[shēnwúwánfū] ①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6、乞儿乘车[qǐérchéngchē]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引《世语》:“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7、忘年之交[wàngniánzhījiāo]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8、体无完肤[tǐwúwánfū]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例句:敌人的严刑拷打,虽然使江姐~,伤痕累累,但是江姐仍然没有吐露一句党的秘密。参考资料百度汉语:http://hanyu.baidu.com/zici/s?wd=%E8%BA%AB%E6%97%A0%E5%AE%8C%E8%82%A4
2023-07-07 07:38:231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出自】:《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示例】: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了。 ◎茅盾《腐蚀·十月十日》【近义词】:支支吾吾【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2023-07-07 07:38:317

世说新语 言语 读后感

  自己写的,要的拿去。  ufeff言语尽风流  ——《世说新语》一则赏析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竟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世说新语》是一部文人雅士教科书,我们今天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邓艾,邓士载。邓艾小时候家里很穷,靠替人放牛为生,有次偶然读到太丘长陈寔的碑文“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大受鼓舞,便给自己取字士则。后来发现宗族中有同名的,称呼起来不方便,就改成了士载。这个“载”字,很有些“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在里头,可见邓艾从小便是位有志青年。同一同放牛的同僚们不同,邓艾的眼睛不仅会寻找清澈的水源和鲜嫩的牧草,还会观察名山大川的地势和地形,他时常用手指着哪里可以伏兵,哪里可以屯粮——这个怪异行为没少受人嘲笑。然而金子终究是金子,沙砾的打磨、流水的侵蚀只能让它愈加光彩夺目。终于有一天,邓艾率领大军灭掉蜀国,替孟德完成了一半遗愿。  魏晋名士一般都有些迥异于常人之处,在那个豪门大姓子孙满堂起名又喜欢用单字的时代,重名现象层出不穷。世说里第一豪门琅琊临沂王氏内部就有好几位同名的,如王融、王琛等,若和太原王氏浑到一起,同名的更多,比方说那两位王浑。这时一个人的特殊秉性或嗜好反倒成了他最好的名片。有爱马癖的王济、爱钱癖的和峤、爱左传癖的杜预,都因癖好闻名一方。也有少数人不太光彩,跟着自身的缺陷出了名。陆云一笑就停不住,掉河里差点淹死;周顗一醉就醒不来,人称“三日仆射”;邓艾一开口就结结巴巴,说话及不流畅,都是这种情况。  邓艾口吃,常自称“艾艾”。有好事者将其与西汉口吃将军周昌的“期期”合并起来,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期期艾艾”。发迹前不好说,发迹之后敢于当面嘲笑的人就不多了,这回知难而进的是“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司马昭是魏国权臣,早将魏国皇帝权力架空,所以他和邓艾的关系名为同僚,实则君臣。有一天这皇帝闷得慌,突然想起来拿邓艾寻开心,便问:“小邓啊,你常说‘艾艾",你到底叫邓几个艾啊?”  这时邓艾面临的处境很艰难,不予理睬吧,扫了皇帝的雅兴,指不定哪天一个艾都没有了;照实回答吧,太伤自尊了。不过这难不倒口拙心慧的邓士载,他应声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之不可见,来者犹可追。"”短短十来字,被后人频繁引用到难以计数的地步,光是名篇就有《庄子· 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李白《庐山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据此化出的名句“悟以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古人认为凤是神鸟,逢盛世方才现身,所以有“龙凤呈祥”之说。接舆以凤喻孔子,讥笑他自诩“圣人”却在乱世中不停奔走呼告,实在是大大贬低了自己的身份。邓艾用接舆“凤兮凤兮”比照自己“艾艾”,不仅巧妙地化解了来自权威者的人身攻击,更在无形之中以凤自比,提高了身价,实在是难得的妙对。  《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机智问答故事还有很多,甚至有些根本算不上“士”的人偶尔也能冒出一两句惊人之语,令人刮目相看。汉末著名经学家郑玄学识渊博,家中婢女也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有一次一个婢女惹怒了郑玄,被罚站在泥地里,另一个婢女过来看笑话,幸灾乐祸地问“胡为乎泥中?”——“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呀?”这句话出自《诗经· 邶风·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面对同伴丢过来的“示威”篇,受罚婢女毫不犹豫回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跑过去申诉,正好碰到他在发怒”,同样出自《诗经》,同样出自《邶风》,篇名是《柏舟》。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用诗歌语言回答令人尴尬的问题,并且做到回答引文与提问出处高度一致,真可谓风雅至极。不知道郑玄听说这件事后有没有破涕为笑,反正“诗婢”美谈一直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由此想到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关系,都说文学语言是对生活语言的陌生化,二者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文学作品中充斥大量生活语言会显得俚俗,读起来索然无味;生活中满口的文学语言又会被认为是穷酸迂腐,不通世故。但如果在恰当的地方适量运用另一种语言,往往会给原有的话语系统增加一抹亮色,令其大放异彩。记得有次怒气冲冲地质问初一同学是否抄了自己的作业,结果得到轻描淡写一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顿时怒气全消,暗自佩服了良久。当然,想要在言谈中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却没有深厚文化素养,实在无异于无米之炊。
2023-07-07 07:38:485

成语期期艾艾涉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汉代的谁?另一个是三国的谁?他俩都口吃,一个说期期,一个说艾艾

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23-07-07 07:39:162

或笑邓艾吃 ”要怎么理解?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这两句是说:有时嘲笑客人长着像张飞那样的 下巴,有时嘲笑客人像邓艾一样口吃。或:有时。谑 :嘲笑。张飞:三 国时蜀国著名将领。胡:本指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此指张飞的下巴像燕颔 (燕子的下巴)那样。邓艾:三国时魏国著名将领。吃:口吃。
2023-07-07 07:39:221

邓艾的用兵之道

三国后期,魏国冉冉升起一位名将邓艾。邓艾出身贫寒,自幼用功读书,喜欢考察山川地形,特别酷爱兵法,常言军事。蜀国大将军姜维屡次兴兵犯境,精通兵法的邓艾临危受命,披甲上阵,踏上征战的征途,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奇迹,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之路。 邓艾说话口吃,讲话结巴,可这并没有影响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三国后期,蜀国大将军姜维继承诸葛亮的衣钵,统率蜀军主力,北伐中原,猛攻魏境,以图一统天下,恢复大汉基业,实现刘备、诸葛亮生前的遗愿。两国相争,魏国诸将难于抵挡姜维凌厉的进攻,最后推举邓艾为主将,与姜维对垒。姜维与邓艾,身上均有相似之处。两人都通晓兵法,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可谓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姜维胆大,邓艾心细。在阵法方面,姜维师承诸葛亮,经过长期的演练和实践运用,姜维尽得诸葛亮的真传,邓艾在这方面非姜维敌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的决胜之道,统帅高层要充分考虑到敌我双方的优劣得失,要善用自己的优势攻击敌方的劣势,才能扭转形势,克敌致胜,创造奇迹。在两军相争中,邓艾发现,在斗阵法方面,自己并无优势可言,便高挂免战牌,坚壁高垒,闭门不出,静候机会,以图再战。 当司马昭看到蜀国君臣之间猜忌,姜维名义上在沓中屯田,实质上是在避祸,他认为伐蜀的时机已然成熟,发动三路大军同时伐蜀。一路大军由邓艾为统帅,另两路分别由钟会和诸葛绪挂帅。姜维利用剑阁险要的地形,采取守势,把钟会的十万大军硬生生地截住,令钟会难于伸展,进退不得。面对剑阁之险要,姜维防守之严密,钟会一时无计可施。 贵族出身的钟会眼光极高,根本瞧不起在实战中滚爬摸打起来的“土包子”邓艾。邓艾心中有气,存心要拿出本事让钟会瞧一瞧。邓艾断然作出决定,提一支轻骑兵,抄阴平小路实施奔袭,出奇不意攻打蜀国。出发前,邓艾深知突袭蜀国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巨大风险,可他没有料想到,实际困难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从阴平通往蜀国,处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还有莽莽无际的无人区。在这条小路上,邓艾的军队遇到了种种难于克服的困难,有时逢到毒蛇猛兽,将士时常受伤;有时粮尽,将士不得不挨饿;有时无路可走,将士心生绝望。面对困境,邓艾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用绳索攀爬,用厚布裹身,从山崖上往山下滚。邓艾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感动和激励了身后的将士。全军将士不畏艰险,一鼓作气,一个个跟着邓艾前赴后继,迎刃而上。在攀越悬崖峭壁的过程中,不少士兵掉入深不见底的谷底,发出阵阵凄厉的呼救声。 邓艾历尽艰难险阻,终于穿越阴平,偷袭成功,占据了蜀国的江油。邓艾深知,孤军深入敌境,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打蜀兵一个措手不及,以最快的速度和时间解决问题。如果战事旷延日久,等蜀国反应过来,必然会骤然增兵,进行反扑,如此这般,自己便会陷入绝境。 兵贵神速!邓艾兵锋所指,取江油,克绵竹,陷雒县,逼成都。邓艾的战略战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蜀兵蜀将有的在高歌饮酒之中,有的在睡梦之中,便束手成为阶下囚。邓艾顺势夺取蜀国的城市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安抚蜀国兵将和黎民百姓,让蜀人免去后顾之忧。邓艾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邓艾号令严明,令出必行。当他的儿子邓忠出阵不利,败退回营后,邓艾并没有顾及私情,同样拿邓忠问罪,严惩不怠,令三军震动。邓艾以凌厉的攻势直扑蜀国京都成都城下,蜀国上下见天兵突降,莫不大惊失色。懦弱的后主刘禅迫于邓艾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在城墙上竖起白旗,乞求归降邓艾。连邓艾也吃惊不小,他居然能如此神速拿下成都,创造神话。 刘备、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大好江山终于土崩瓦解、轰然倒塌。 内行的人都深知,邓艾实施突袭计划,兵行险招,要冒极大的军事风险。其一,蜀国乃天府之国,山川险要,沟壑纵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各处关卡隘口据险而守,可谓固若金汤。若有蜀兵把守,邓艾万难通过。所以,当钟会听说邓艾要抄小路进攻蜀国时,暗笑邓艾是傻子或是疯子。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当年曾拨军队扼守在险要的关口上,只是诸葛亮死后,蜀国才撤走守关兵将,认为多此一举,空耗公家钱粮。这才致使邓艾有机可趁。其二,如果蜀国各地兵将提高警惕,加强战备,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应对这场危机。其三,后主刘禅及蜀国兵将贪生怕死,当他们瞧见魏兵攻入国境,即大惊失色,毫无斗志。其实,邓艾的突袭行动,兵将不多,粮草不足。而蜀军兵多将广,城高墙厚,如果蜀军采取守势,完全可以等待援军,击破邓艾。只可惜,姜维独木难支,又被钟会在边境上绊住,分身乏术。蜀国上下无人可敌邓艾,官员们见魏兵从天而降,早吓到六神无主,哪还有斗志可言? 邓艾不愧是一员名将,出其不意,率一支精兵,奔袭七百里,攻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灭掉蜀国,立下不世之功。论功行赏,邓艾当之无愧地成为灭蜀的第一功臣。司马昭上表魏帝曹奂,特意颁发一道诏书,褒奖邓艾的功绩。其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诏书高度评价了邓艾卓越的军事才能,把他列于名将白起、韩信、吴汉、亚夫之上,实是居功至伟。 就在邓艾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际,被他身后的另一路伐蜀统帅钟会猜忌和陷害,司马昭下令将其逮捕,最后被杀死。邓艾不是死在敌军之手,而是死在自己的阵营中,令人遗憾。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但不管如何,邓艾灭蜀的战功却没有被抹杀,这一经典战例已经载入史册,令许多兵家津津乐道。
2023-07-07 07:39:421

三国 ,邓艾的才能是如何被发现的?

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他认为:“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应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军粮,又开通漕运的水路。”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邓艾还认为:“从前平定黄巾之乱,为此而屯兵开田。在许都积蓄了许多粮食,目的在于控制天下。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还有战事,每当大军南征,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资很大,劳役繁重。陈、蔡之间,土地肥沃,可以减省许昌周围的稻田,引水东下。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常有四万人,边种田边戍守。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扣除兵民的费用,每年用五百万斛作为军资。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河上游积蓄三千万斛粮食。这些粮食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凭着这些积蓄进攻东吴,可无往而不胜啊!”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公元241年(正始二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2023-07-07 07:39:5011

著名的口吃名人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一说洛阳人 ),唐代著名诗人。说起孟郊这个人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一提《游子吟》就耳熟能详了。孟郊就是典型的诗火,人不火。在《七修类稿》中明确提到“孟郊口吃”祖先世居洛阳 (今河南洛阳),少时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邓艾】(?~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有一次司马昭设宴群臣,邓艾亦在其中。再一次宴会上,邓艾正与司马昭交谈,一开口就又是:"艾.....艾......艾......。"司马昭听到后就开玩笑说:"你怎么老是-艾、艾、艾"的,这到底是几个艾啊?"邓艾听到司马昭取笑他,却丝毫不显得窘迫,淡然地回答道:"不是有一句话是"凤兮凤兮",这里面还是只有一只凤啊。"而这个故事也成了后来成语“期期艾艾”中"艾艾"的来源,从中也可看出邓艾确实是十分机敏的。虽然说邓艾有口吃的小毛病,但是瑕不掩瑜,他满身才华,对魏国而言是很重要的将才。【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周昌的名声略小,但是他和邓艾组成的成语就比较出名了。周昌的口吃也有明确的记载,当时刘邦想新立太子,周昌坚决反对,周昌说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期不奉诏。”这就是成语的“期期艾艾”的由来,专门用于形容口吃。【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宪宗,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 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睿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朱见深在位时期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9月9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庙号:明宪宗。朱见深由于自小卷入政治斗争中,他也卷入皇帝的斗争中,由于当时年龄太小,精神压力太大,虽然后来事件平息,却落下了口吃的毛病。详情请阅“土木堡之变”、“南宫之变”等。最大的贡献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杰出的代表、他被后人称为:赋圣、辞宗。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为仰慕蔺相如,后更名为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魏明帝 ,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年仅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睿并不出名,但是他爹,他爷爷太出名了。他爹是曹丕,他爷爷是曹操。曹睿是曹魏的第三位皇帝,即魏明帝。《三国志》中记载“魏明帝天资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其实魏明帝是个不错的皇帝,只是他爹、他爷爷的名声太大,这致使他相较而言有些声名不显了。【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韩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他是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门师兄弟。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韩非确实是口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韩非是个口吃,不能争辩,而善于写书。和李斯同在荀子那里学习,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
2023-07-07 07:40:121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一饭千金的故事解释: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毛遂自荐的故事解释:  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故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闻鸡起舞的故事解释:  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故事:  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解释:  有志气有毅力的人,最后一定能把事情作成功。  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耿弇。从小就认真学习兵书,演练武艺,立志将来为国家效力。由于耿弇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战功,很快就升为大将军。  一天,耿弇向皇帝要求带兵北上,平定割据势力。皇帝听了很高兴,但觉得这很困难,不易成功。耿弇说:“大王,只要我们立定志向,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答应了。耿弇率兵北上,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连战连胜,很快就平定了一大部分割据势力。接着,耿弇又率领大军向军阀张步盘踞的地盘推进。双方在临淄摆开了阵势,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杀得天昏地暗。这时,一支箭突然直飞过来射中耿弇大腿,他拔出佩剑,砍断箭杆,继续作战,把张步打得大败而逃,他才想起腿上还有一枚箭头。  皇帝称赞耿弇说:“将军以前提出的计划,我还担心难以实现,但你终于做到了。这正是‘有志者事竟成"啊!”卧薪尝胆的故事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半途而废的故事解释:  比喻没有毅力或缺乏条件把事情做完。  故事: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  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  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破釜沉舟的故事解释:  釜是锅,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故事: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塞翁失马的故事解释:  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却因此得到了好处。  故事:  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回来。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儿子高兴极了,父亲倒没有太大的惊喜。他对儿子说:“这件事确实意外。不过,世事祸福无常,很难预料。你要小心乐极生悲啊!”  有一天,儿子在驯马时,一个不小心,竟从马上掉了下来,把一条腿摔断了。父亲又说:“驯马的人,难免会被摔着。如果你能吸取教训,日后会有益处。”  正在这时,其他年轻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战死在沙场。儿子因腿骨折,免去了从军,因而保存了性命。对他来说,可算是因祸而得福了。  在汉语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得比较普遍。礼贤下士的故事解释: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故事: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管鲍之交的故事解释:  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舍生取义的故事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一败涂地的故事解释:  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大义灭亲的故事解释:  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故事:  春秋时,卫庄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继承王位。这位新的卫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却骄傲自大,野心勃勃,总想夺取兄长的王位。  有一天,卫王出访,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长,却向大臣和百姓说:“卫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继承王位。”  州吁当上卫王后,便要攻打邻国,大臣和百姓都反对。州吁忙与他的亲信石厚商量。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请他出山,大臣和百姓们就不敢乱动了。”  石碏对儿子石厚助纣为虐、欺凌百姓的行为十分不满。见儿子奉州吁之命来请,就坚决推辞了。石厚无奈,再三请教安抚民心之策。石碏对石厚说:“诸侯国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开承认,百姓就会服从。这样吧,周天子最信任陈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陈王,请他说说情吧。”  其实石碏早已写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给陈王,信里说:“卫国不幸,出了两个大逆不道的贼子。但我年纪大了,没有力量惩治他们。请为我主持正义,帮我除掉这两个恶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陈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声宣读一遍。这时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当,只好低头认罪了。石碏为了国家利益,不徇私情,惩罚州吁和石厚,这种大义灭亲的故事,流传千古。鸡鸣狗盗的故事解释:  比喻有一手模仿鸡鸣狗叫的卑微的技能,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  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  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一鸣惊人的故事解释:  比喻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干出了惊人的成绩。  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负荆请罪的故事解释:  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故事: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风吹草动的故事解释:  风一吹,草就摇晃,比喻有一点点动静而引起警觉。  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听信一个叫费无忌的小人的谗言,要把太子建废掉。  但又担心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不同意,于是把伍奢叫来,让他说太子建企图谋反。伍奢不承认,立刻被关进了监狱。  这时,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厉害,大王一定要把他们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骗来京城,一起除掉。  伍子胥看了父亲的信,对哥哥伍尚说:“平王想加害我们啊,还是快些逃走吧,日后为父亲报仇!”但是伍尚不肯逃走,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了。平王一定要斩草除根,下令官兵四处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白天躲在丛林中,晚上出来赶路,来到了楚国的边境昭关。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伍子胥因为出不了关而愁得睡不着觉,几天以后满头黑发竟全部变成了灰白。幸亏好心的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找个模样像伍子胥的人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却混出关去了。  伍子胥逃到一条江边正在着急时,江上过来个渔夫,把他渡过江去。  到了对岸,渔夫对伍子胥说:“将军,我回家给你弄些吃的来。”伍子胥坐在岸边等候,忽然一阵清风吹来,芦苇和野草簌簌地响了起来,伍子胥吓了一跳,以为是楚兵追来,慌忙躲进草丛里。仔细一看,原来是“风吹草动”。  渔夫让伍子胥饱餐一顿。伍子胥说:“我这把宝剑价值千金,送给你,答谢你的救命大恩。”渔夫说:“楚王悬赏捉拿你,我都没有贪图,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请问你的贵姓大名,让我日后图报。”伍子胥刚说完,渔夫就正色地说:“我救你的性命,是仰慕你是位英雄,并不冀求你什么报答,你又何必问我姓名呢!快走吧!”虚位以待的故事解释:  空着位置等候  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2023-07-07 07:40:223

灭蜀统帅邓艾 从一个放牛娃到一代名将历史名人

  三国时期,细数英雄豪杰,有些人名声大噪,有些人且默默无闻。七雄争霸和三国鼎立时期,各个诸侯国人才辈出。下面 历史网 我将为大家说说灭蜀战争中的杰出统帅,想必大家还不知道是谁,带着疑问,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吧。     灭蜀战争中的杰出统帅之:邓艾   邓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载,南阳郡棘阳县人。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他的父亲早年亡故,撇下孤儿寡母二人。他们生活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东汉“帝乡”,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 南征荆州,夺取了南阳,迁徙一批南阳居民到汝南屯田。邓艾时年十二岁,随同母亲被迫迁居汝南郡襄城,沦落为屯田部民,替官家放牛。这个放牛郎颇有点志气,有一次,他在颍川瞻仰了前太丘长陈寔碑,见碑文上镌刻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的词句,就自名为范,字士则,立志要有所作为。后来,由于同族中也有人叫这个名字,他才更名为艾,字士载。 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寥若晨星,邓艾以才学优异被推荐为襄城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可以担任典农都尉的佐、干等下级官吏,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可惜邓艾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于担任重要职务。指派他充当稻田守丛草吏。而这个屯田小吏与众不同,他每见高山大泽,顿时精神抖擞,专心致志地观察地形地貌,说应当从哪儿进攻,往哪儿撤退,在哪儿驻营,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得引起旁人的嗤笑。 当时,一个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熬过了近二十个春秋,总算当上了襄城典农功曹。奇迹终于出现了,襄城典农都尉选举上计吏选中了邓艾,邓艾到洛阳拜见太尉 司马懿 的时候,又得到这位魏国权臣的青睐,被擢用为太尉府的掾吏,后来进而升任尚书郎。   邓艾脱颖而出   公元240—249年初,朝廷委派他巡视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以东直至寿春等地。他经过认真的实地调查,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他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上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费。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这两项建议都被司马懿采纳并实施了。于是,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东南边境一旦有事,魏国大军可以泛舟南下,直达江淮,而且再也不必动员大量人力运送军粮,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江淮军屯获得的巨大成功,初步显示了邓艾的政治才能。   建功淮南、立业陇右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府参军事之职,继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蜀将 姜维 骚扰陇西,邓艾奉命配合征西将军郭淮出兵御敌。两军尚未交手, 姜维 就掉头撤兵。郭淮下令西击羌人,邓艾建议说:“姜维刚刚退兵,估计并没有走远,或许还可能再来,将军应当分兵驻守,以防不测。”郭淮留邓艾屯兵于白水北岸。不出所料,三天之后姜维部将廖化率军到达白水南岸,与魏军隔河相望。只是蜀军忙于安营扎寨,丝毫没有发动进攻的迹象,邓艾对诸将说:“敌军重来,我军人少,按理他们应该渡河作战,但是他们并不架桥。这是姜维设计牵制我们,使我们不便行动,而他们则乘机东袭洮城。”他果断挥师回援洮城,一夜急行军六十里,赶在姜维的前面进入洮城。当姜维兵临城下,才发觉魏军已经作好准备,因此不敢贸然发动进攻。朝廷以邓艾御敌有功,赐爵关内侯,加号讨寇将军。 此后,邓艾历任城阳太守、汝南太守,迁兖州刺史,进号振威将军。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公元254年),进封方城亭侯。      这时,司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司马懿父子世袭中外要职,集军政大权于一己,擅行废立,屠戮政敌,党附曹魏皇室的将领遂先后举兵反抗。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王凌首先发难,据扬州声讨司马懿,兵败自杀。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又据扬州起兵,佯称奉太后密诏,发布废黜司马师的檄文,率领六万大军渡过淮河,进抵项城。毌丘俭据守项城,文钦在外攻城略地。当毋、文使者送檄文到达兖州,邓艾斩杀来使,而遵奉司马师的命令发兵万余人占领乐嘉,故意摆出羸兵疲卒引诱文钦。与此同时,司马师统率中外诸军向乐嘉衔枚疾进。文钦不知底蕴,乘夜进攻乐嘉,结果大败而逃。邓艾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出一百多里,直到丘头才停了下来,就地待命。文钦降吴之后,引吴兵北上,东吴大将军孙峻扬言将率十万余众渡江。魏镇东将军诸葛诞派遣邓艾据守肥阳,但邓艾以为肥阳距离敌人太远,不是要害之地,不利作战,果敢地移屯附亭,然后派泰山太守诸葛绪与敌人战于黎浆,赶跑了吴军。这一年,朝廷征召邓艾入京任长水校尉,又以功进封为方城乡侯。   东南的动乱刚刚结束,陇右前线又传来警报。蜀将姜维率军迂回到枹罕,奔袭狄道。魏都督雍凉诸军事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先行进屯狄道,等待大军到达后一起行动,但是王经的军队在故关打了败仗,又擅自渡过洮水。陈泰见王经不坚守狄道,惟恐有失,急忙统率大军支援。这时王经在洮西再次战败,死亡数万人,只剩万余兵卒退保狄道城,被姜维团团围住。在这个关键时刻,朝廷诏邓艾暂行安西将军之职,协同陈泰救解狄道之围。邓艾火速进军陇右,与陈泰并力打败了姜维,姜维遁还钟提,陇右的局势才缓和下来。于是朝廷正式任命邓艾担任安西将军,加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早在城阳、汝南任职期间,邓艾就很注意农业生产,“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在陇右,他领兵军屯,加强备战。当时旱情严重,他推广区种法,曾经身穿士兵服装,手执耒耜,同大家一起种地。他的行动鼓舞了广大将士,全军上下,同心协力,军屯搞得有声有色。自从姜维退守钟提以后,许多人都觉得姜维力量衰竭,不敢再来,邓艾认为这种情绪十分有害,他说:“我军洮西之败损失很大,军破将亡,仓廪为之空虚,百姓流离失所,陇右几乎失守。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其一,敌人有乘胜进攻的条件,我军实际上比较虚弱。其二,敌军上下熟悉,武器精良;而我军调兵易将,武器装备尚未修复。其三,敌军以船运兵,我军徒步行走,劳逸不同。其四,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四地,我军必须分兵把守,而敌军则可集中兵力专攻一处。其五,敌军如攻南安、陇西,可得羌人粮食的支援;如进攻祁山,我千顷熟麦,顿时化作他们的粮仓。总之,敌人狡黠万分,发起进攻是确定无疑的。”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七月,姜维果然进逼祁山,听说邓艾防守严密,企图回师由董亭进攻南安,没有料到邓艾早已占据武城山挡住去路,蜀军无法通过。当夜,姜维渡过渭水东进,顺着山势直趋上邽,但是半途中在段谷又遭到邓艾的堵截。两军展开一场激战,魏军以少胜多,蜀军死亡甚众。这是陇右一次重大的战役,蜀大将军姜维因兵败自求贬削为后将军;魏朝廷则下诏表彰邓艾说:“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此后,在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和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邓艾又两次击退姜维的进攻,因而进号征西将军,增加封邑至六千六百户。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 司马昭 派遣钟会、邓艾统率大军共十八万人分道伐蜀。   以上是关于邓艾的个人详情,如你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关注 历史 网!
2023-07-07 07:40:431

三国邓艾简介?

邓艾(195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曹魏后期名将。本名邓范,字士则,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后来偷渡阴平,逼使蜀帝刘禅投降,建立灭蜀奇功,获封太尉。可是战后被钟会联合监军卫瓘诬陷,邓艾帐下军官打算营救邓艾,唯卫瓘怕受邓艾报复,便遣田续先行杀死邓艾,其子邓忠亦同殉此难。扩展资料:邓艾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长期居于今河南省境内。邓艾自小已有口吃毛病;曾于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一时。12岁随母迁居颍川时,见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上写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自行取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有一个族人跟他同名,遂改为邓艾。邓艾早年凭其才学获举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然而因为口吃未能迁升,因而就任与农业相关的稻田守丛吏草一职。邓艾酷爱军事,每到高山大泽,定必测量绘制地形,规划扎营布防。时人常取笑邓艾,然邓艾并不在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艾
2023-07-07 07:40:538

邓艾的一生是怎样的

邓艾的一生是怎样的   邓艾的一生是怎样的,邓艾是魏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他通晓军事,文武双全,是难得的将才,他是抗击蜀国北伐的第一功臣,后来甚至直接把蜀国灭掉,他虽然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在仕途上却不懂得自保。   邓艾的一生是怎样的1   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有远大的志向。在曹操攻下荆州后,邓艾及其母亲被强迁到汝南作屯田民。后来,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   邓艾因为口吃,常常被人嘲笑。邓艾去洛阳呈报政绩时,被司马懿赏识,于是征召他为太尉府掾,后升任尚书郎。后来,邓艾提出屯田的建议,被司马懿采纳并实施。在姜维进攻雍州时,邓艾献计抢占洮城,逼退了姜维。   邓艾担任兖州刺史时,看到地方不重视农业生产,于是上书建议朝廷设置奖励,以鼓励百姓耕种农桑。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攻下成都,迫使刘禅向魏国投降。   不久后,邓艾遭到钟会的污陷,被朝廷下诏逮捕,最后与儿子邓忠一起被杀害。邓艾一生战功赫赫,是灭蜀的最大功臣,却因灭蜀而招致杀身之祸,他的结局令人惋惜。   邓艾的`一生是怎样的2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这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钟会排除了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又掌握庞大的远征军,遂密谋反叛。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   钟会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蜀降将姜维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十八日中午,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   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斩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杀蜀汉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儿。魏军大肆掠劫,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因其参与诬谄邓艾,遂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2023-07-07 07:41:281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翻译

得体原则与合作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话语交际必须既要坚持合作原唱,又要坚持得体原则,但是二者也不是永远一致的,有时候人们为了坚持得体原则而不得不违背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原则、信息真实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话语交际原则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街花园中。话语交际的各方总是相互合作的,通过合作才能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要相互合作,就得共同遵守一些原则。扩展资料: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
2023-07-07 07:41:504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口吃期期艾艾【拼音】:qī qī ài ài【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2023-07-07 07:43:053

口吃的网络解释口吃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口吃的网络解释是: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口吃的网络解释是: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ㄎㄡˇㄔ。拼音是:kǒuchī。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口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二、引证解释⒈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_,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_《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⒉指双声。引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三、国语词典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关于口吃的诗词《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关于口吃的诗句开口吃汉天冯翁口吃吃开口吃汉天关于口吃的单词hesitate关于口吃的成语帮狗吃食吃苦耐劳吭吭吃吃吃穿用度吃大锅饭吃硬不吃软稳吃三注省吃俭用口口相传关于口吃的词语省吃俭用狗吃屎吃苦耐劳吃白食吃穿用度吃大锅饭帮狗吃食关于口吃的造句1、嘲笑口吃的人未免不近人情。2、每个人的命里,都有几口吃不下的隔夜饭,必须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发呆。3、故事的最后,原本有些口吃的那个小男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4、我经常询问他们成为口吃者的原因。5、他口吃但不像你说的那么厉害。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口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43:111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期期艾艾词 目 期期艾艾 发 音 qī qī ài ài 释 义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 处 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据《史记》记载: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为泗水卒史,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我不善言辞,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呵,凤呵"本来就是一个凤。”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2023-07-07 07:43:181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翻译

得体原则与合作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话语交际必须既要坚持合作原唱,又要坚持得体原则,但是二者也不是永远一致的,有时候人们为了坚持得体原则而不得不违背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原则、信息真实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话语交际原则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街花园中。话语交际的各方总是相互合作的,通过合作才能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要相互合作,就得共同遵守一些原则。扩展资料: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
2023-07-07 07:43:261

口吃的诗词口吃的诗词是什么

口吃的诗词有:《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口吃的诗词有:《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拼音是:kǒuchī。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ㄎㄡˇㄔ。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口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二、引证解释⒈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_,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_《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⒉指双声。引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三、国语词典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四、网络解释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关于口吃的诗句开口吃汉天口吃作吴语口吃饭关于口吃的单词hesitate关于口吃的成语省吃俭用吭吭吃吃稳吃三注口口相传吃穿用度吃苦耐劳吃硬不吃软吃大锅饭帮狗吃食关于口吃的词语省吃俭用吃穿用度吃白食狗吃屎帮狗吃食吃苦耐劳吃大锅饭关于口吃的造句1、我经常询问他们成为口吃者的原因。2、嘲笑口吃的人未免不近人情。3、老人的双手在晚风中微微地颤抖,他一口一口吃着吴大姐夹过来的饭菜,饱含谢意的泪水在右眼中不断地流淌。4、你珠圆玉润,肌肤雪白,内心丰富,甜蜜动人,浑身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让我看了怦然心动,垂涎欲滴,我要一口吃掉你——元宵!元宵节快乐!5、小王口吃得很厉害,让他去表演相声,肯定滑天下之大稽。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口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43:401

邓艾的轶事典故

邓艾出兵蜀汉前,曾梦见自己席坐于山上,眺望着流水,于是找来殄虏将爰邵,问梦境的暗示。爰邵以“即使能取胜蜀汉,恐怕将军也难以返国”相告,后来果然一如所料。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有一则关于邓艾机敏的故事,记曰邓艾有口吃,每次说话提到自己时老是“艾、艾”连呼,司马昭故意戏弄他,便问:“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啊?”邓艾回答:“所谓‘凤兮凤兮",还是只有一凤而已。”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邓艾大志”一语。
2023-07-07 07:43:461

口吃的意思口吃的意思是什么

口吃的词语解释是: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口吃的词语解释是: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注音是:ㄎㄡˇㄔ。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拼音是:kǒuchī。词性是:动词。口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_,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_《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⒉指双声。引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二、国语词典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三、网络解释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关于口吃的诗词《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关于口吃的诗句口吃耳聋缥梨花谢莺口吃缥梨花谢莺口吃关于口吃的单词hesitate关于口吃的成语吃大锅饭省吃俭用帮狗吃食稳吃三注吃硬不吃软吃穿用度吭吭吃吃口口相传吃苦耐劳关于口吃的词语省吃俭用吃穿用度狗吃屎吃苦耐劳吃白食吃大锅饭帮狗吃食关于口吃的造句1、故事的最后,原本有些口吃的那个小男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嘲笑口吃的人未免不近人情。3、每个人的命里,都有几口吃不下的隔夜饭,必须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发呆。4、小王口吃得很厉害,让他去表演相声,肯定滑天下之大稽。5、我经常询问他们成为口吃者的原因。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口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44:101

口吃的词性口吃的词性是什么

口吃的词性是:动词。口吃的词性是:动词。拼音是:kǒuchī。注音是:ㄎㄡˇㄔ。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口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二、引证解释⒈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_,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_《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⒉指双声。引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三、国语词典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四、网络解释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关于口吃的诗词《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关于口吃的诗句开口吃汉天开口吃汉天开口吃汉天关于口吃的单词hesitate关于口吃的成语吭吭吃吃省吃俭用吃苦耐劳吃大锅饭帮狗吃食吃硬不吃软口口相传稳吃三注吃穿用度关于口吃的词语吃穿用度狗吃屎帮狗吃食吃白食省吃俭用吃大锅饭吃苦耐劳关于口吃的造句1、每个人的命里,都有几口吃不下的隔夜饭,必须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发呆。2、你珠圆玉润,肌肤雪白,内心丰富,甜蜜动人,浑身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让我看了怦然心动,垂涎欲滴,我要一口吃掉你——元宵!元宵节快乐!3、我经常询问他们成为口吃者的原因。4、他口吃但不像你说的那么厉害。5、嘲笑口吃的人未免不近人情。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口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45:041

成语“斯斯艾艾”的典故是什么?

你打错了,是“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常来形容人口吃。 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 “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 “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为泗水卒史,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我不善言辞,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呵,凤呵"本来就是一个凤。”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痴的人说话不流利。
2023-07-07 07:45:121

邓艾面对晋文王的戏问是怎么回答的从中你看出邓艾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次邓艾伐蜀途中,在白水河畔遇到一股仙气,于是他下马对着仙气作揖,祈祷说:“如果是天意要灭亡蜀国,就请仙气化为清风;如果认为我邓艾是英才,时机成熟,就请仙气随之而来。”结果,仙气果然飘然而至。邓艾其时正在吟诵“凤兮凤兮”,见到仙气后,他即刻改吟“凤兮凤兮从皇叔”。从这以后,邓艾便以“凤兮凤兮”自诩。从中可以看出邓艾是一个机智、有才华、有志向的人。
2023-07-07 07:45:201

口吃的国语词典口吃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口吃的国语词典是: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口吃的国语词典是: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词语翻译英语tostammer,tostutter,alsopr.[kou3ji2]德语stottern(V,Psych)_法语bégayer,bègue。词性是:动词。拼音是:kǒuchī。注音是:ㄎㄡˇㄔ。结构是:口(独体结构)吃(左右结构)。口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口吃kǒuchī。(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二、引证解释⒈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_,而善著书。”《三国志·魏志·邓艾传》:“_邓艾_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周昌口吃,而言称期期;邓艾口吃,而言称艾艾。”马南_《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⒉指双声。引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三、网络解释口吃科普中国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关于口吃的诗词《寄远·缥梨花谢莺口吃》关于口吃的诗句冯翁口吃吃开口吃汉天开口吃汉天关于口吃的单词hesitate关于口吃的成语稳吃三注吭吭吃吃吃苦耐劳口口相传省吃俭用吃大锅饭吃硬不吃软帮狗吃食吃穿用度关于口吃的词语帮狗吃食狗吃屎省吃俭用吃大锅饭吃白食吃苦耐劳吃穿用度关于口吃的造句1、他口吃但不像你说的那么厉害。2、你珠圆玉润,肌肤雪白,内心丰富,甜蜜动人,浑身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让我看了怦然心动,垂涎欲滴,我要一口吃掉你——元宵!元宵节快乐!3、老奴仆怯惧拿筷捧碗,眼里雾茫茫一片,小心亦亦睇看埋头扒饭的少爷,这才低下头小口小口吃了起来。4、我经常询问他们成为口吃者的原因。5、故事的最后,原本有些口吃的那个小男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口吃的详细信息
2023-07-07 07:45:261

和邓艾相关的成语

期期艾艾【拼 音】:qī qī ài ài 【解 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 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2023-07-07 07:45:331

三国演义中邓艾所说“凤兮凤兮,故是一凤”是什么意思

邓艾口吃(就是结巴),称自己是“艾艾”。晋文王跟他开玩笑说:“爱卿说艾艾,是几个邓艾啊?”邓艾回答道:“凤兮凤兮,其实只有一只凤凰。”说明邓艾才思敏捷,既回答了司马懿的问题,让司马懿没法继续调戏他,又暗自比为凤凰,令人性福。当然,从主流的认识来看,邓艾回答的很妙。可是如果认为邓艾说的凤是凤凰,就会伦理丧失了。为何?后面一句“故是一凤”(故,通“固”,固然)译即“当然是只有一个凤凰了”。
2023-07-07 07:46:133

欺欺艾艾的来历

期期艾艾:成语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期期艾艾这个成语是两个故事的“集合”,故事都来自有口吃的历史人物。“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不料,众臣皆反对。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不过,在此前,他与司马昭的关系还是不错的。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凤兮凤兮”是《论语·微子》中一个典故:春秋时楚狂接舆歌中说“凤兮凤兮”,指的是一个凤。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和在一起,就有了成语“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结巴。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2023-07-07 07:4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