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什么是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要求详尽解释!

2023-07-07 18:11:18
共5条回复
出投笔记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如决策失误、新产品研制的失败)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其他公司的证券收益率,它是某个行业或公司遭受的风险。

由于一种或集中证券收益率的非系统性变动跟其他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证券多样化方式来消除这类风险,所以又被称为可分散的风险或可多样化风险。

证券投资的总风险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总和。

扩展资料

证券投资风险的特征

一. 客观存在性

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其在时间和数量上积累,引发风险事故从而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造成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差,所以证券投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投资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在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中,人们通常所说的“风险防范”也是在承认证券投资风险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设法规避和降低风险。

二. 不确定性

由风险因素触发的风险事故,会引起投资者心理预期的改变,从而造成市场的价格波动,并进一步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其具体表现为实际收益相对于预期收益的偏差。偏差可能是正的(高于预期),也可能是负的(低于预期),因此,证券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三. 可测度性

尽管证券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其大小进行测度。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程度,偏离程度越高,风险越大,偏离程度越低,风险越小。同时,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收集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这种偏离程度的量化。

四. 相对性

证券投资风险是相对的,由于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的不同,他们各自对风险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为获取高收益而敢冒高风险,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为避免风险而宁可选择低收益。因此,某一程度的证券投资风险在某些投资者看来很高,而某些投资者看来很低。

五. 危害性

虽然证券投资风险会给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涉及到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收益与投资者的预期偏差过大时,证券投资风险就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如前所述,当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时,容易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投资者在盲目追涨的同时,往往会蒙受惨重的损失。另外,随着证券市场内在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会引发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对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六. 可防范性

尽管证券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带有不确定性,甚至达到一定程度后更具危害性,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防范和规避证券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或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比如投资者可以借鉴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利用分散化投资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做空机制来对冲证券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政府可以通过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以及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消除可能出现的证券投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证券投资风险



寸头二姐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非系统风险是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相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

简单来说,系统风险就是指整个市场的风险,通常表现为国家、地区性战争或骚乱,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石油恐慌,国民经济严重衰退或不景气,国家出台不利于公司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法规,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等。这些因素单个或综合发生,导致所有证券商品价格都发生动荡,它断裂层大,涉及面广。

非系统风险就是指个股的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于某一证券或某一行业的独特事件,如破产、违约等,与整个证券市场不发生系统性的联系,这是总的投资风险中除了系统风险外的偶发性风险,或称残余风险。

扩展资料:

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区别:

1、二者的类别不相同

系统风险就是指整个市场的风险。

非系统风险就是指个股的风险,是企业的特有风险。

2、二者是否可以规避

系统风险是不可规避的。

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进行规避。

3、二者对应的股票数量不相同

系统性的风险是指对绝大多数股票都有影响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只对少部分股票,甚至只是几个或一个股票有影响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统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系统风险

可可科科

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性投资。一般而言,风险是指对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背离,或者说是证券收益的不确定性。证券投资的风险是指证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在证券投资活动中,投资者投入一定数量的本金,目的是希望能得到预期的若干收益。从时间上看,投入本金是当前的行为,其数额是确定的,而取得收益是在未来,在持有证券这段时间内,有很多因素可能使预期收益减少甚至使本金遭受损失。因此,证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证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企业都受全局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由于这些因素来自企业外部,是单一证券无法抗拒和回避的,因此又叫不可回避风险。这些共同的因素会对所有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能通过多样化投资而分散,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籍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证券市场政策应当是在尊重证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证券市场在本国经济中的地位、与社会经济其他部门的联系、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形势、证券市场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因素后制定的。政府关于证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政府也可能会改变发展证券市场的战略部署,出台一些扶持或抑制市场发展的政策,制定出新的法规或交易规则,从而改变市场原先的运行轨迹。特别是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对证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充分,更容易较多地使用政策手段来干预市场。由于证券市场政策是政府指导、管理整个证券市场的手段,一旦出现政策风险,几乎所有的证券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属于系统风险。

2、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

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是指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动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证券行情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决定性的因素是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是指社会经济阶段性的循环和波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周期的变化决定了企业的景气和效益,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证券行情,特别是股票行情的变动趋势。证券行情随经济周期的循环而起伏变化,总的趋势可分为看涨市场或称多头市场、牛市和看跌市场或称空头市场、熊市两大类型。在看涨市场中,随着经济回升,股票价格从低谷逐渐回升,随着交易量的扩大,交易日渐活跃,股票价格持续上升并可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待股票价格升至很高水平,资金大量涌入并进一步推动股价上升,但成交量不能进一步放大时,股票价格开始盘旋并逐渐下降,标志着看涨市场的结束。看跌市场是从经济繁荣的后期开始,伴随着经济衰退,股票价格也从高点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并在达到某个低点时结束。看涨市场和看跌市场是指股票行情变动的大趋势。实际上,在看涨市场中,股价并非直线上升,而是大涨小跌,不断出现盘整和回档行情;在看跌市场中,股价也并非直线下降,而是小涨大跌,不断出现盘整和反弹行情。但在这两个变动趋势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整个看涨行市中,几乎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会上涨;在整个看跌行市中,几乎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不可避免地有所下跌,只是涨跌的程度不同而已。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引起证券价格变动,并进一步影响证券收益的确定性。利率与证券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利率提高,证券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水平上涨。

利率从两方面影响证券价格:

第一,改变资金流向。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商业票据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证券的需求,使证券价格下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证券市场,增加对证券的需求,刺激证券价格上涨。

第二,影响公司的盈利。利率提高,公司融资成本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盈利下降,派发股息减少,引起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融资成本下降,净盈利和股息相应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调节利率水平。当中央银行调整利率时,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和价格都会灵敏地作出反应。而且利率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4、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普遍上涨,社会经济运行秩序混乱,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恶化,证券市场也难免深受其害,所以购买力风险是难以回避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证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人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货币幻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一般来讲,可通过计算实际收益率来分析购买力风险。

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

这里的名义收益率是指债券的票面利息率或股票的股息率。例如,某投资者买了一张年利率为10%的债券,其名义收益率为10%。若一年中通货膨胀率为5%,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5%;当年通货膨胀率为10%时,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0;当年通货膨胀率超过10%时,投资者不仅没有得到收益,反而有所亏损。可见,只有当名义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投资者才有实际收益。

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最容易受其损害的是固定收益证券,如优先股、债券。因为它们的名义收益率是固定的,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其实际收益率就会明显下降,所以,固定利息率和股息率的证券购买力风险较大。同样是债券,长期债券的购买力风险又要比短期债券大,相比之下,浮动利率债券或保值贴补债券的通货膨胀风险较小。

对普通股股票来说,购买力风险相对较小。当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股份公司的名义收益会增加,特别是当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生产费用的涨幅时,公司净盈利增加,此时股息会增加,股票价格也会随之提高,普通股股东可得到较高收益,可部分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但需要指出的是,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股票的影响是不同的。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只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是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全面的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这种因行业或企业自身因素改变而带来的证券价格变化与其他证券的价格、收益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不会因此而影响其他证券的收益。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抵消。若投资者持有多样化的不同证券,当某些证券价格下跌、收益减少时,另一些证券可能正好价格上升、收益增加,这样就使风险相互抵消。非系统风险可以抵消或回避,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可回避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证券发行人如果不能支付债券利息、优先股股息或偿还本金,哪怕仅仅是延期支付,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失去再投资和获利的机会,遭受损失。信用风险实际上揭示了发行人在财务状况不佳时出现违约和破产的可能,它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事业稳定程度及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债券、优先股、普通股都可能有信用风险,但程度有所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是十分明显的,这里谈谈股票的信用风险。股票没有还本要求,普通股股息也不固定,但仍有信用风险,不仅优先股股息有缓付、少付甚至不付的可能,而且如果公司不能按期偿还债务,会立即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更不用说当公司破产时,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接近于零,无信用可言。在债券和优先股发行时,要进行信用评级,投资者回避信用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参考证券信用评级的结果。信用级别高的证券信用风险小,信用级别越低,违约的可能性越大。

2、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使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

经营风险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未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分析,草率上马;二是不注意技术更新,使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实力下降;三是不注意市场调查,不注意开发新产品,仅满足于目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满足于目前的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四是销售决策失误,过分地依赖大客户、老客户,没有花力气打开新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另外,还有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因循守、不思进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等。外部因素是公司以外的客观因素,如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实力变化使公司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引起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相对下降等。但是,经营风险主要还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的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

公司的经营状况最终表现于盈利水平的变化和资产价值的变化。经营风险主要通过盈利变化产生影响,对不同证券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经营风险是普通股票的主要风险,公司盈利的变化既会影响股息收人,又会影响股票价格。当公司盈利增加时,股息增加,股价上涨;当公司盈利减少时,股息减少,股价下降。经营风险对优先股的影响要小些,因为优先股的股息率是固定的,盈利水平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有限。公司债的还本付息受法律保障,除非公司破产清理,一般情况下不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但是,公司盈利的变化同样可能使公司债的价格呈同方向幅度变动,因为盈利增加使公司的债务偿还更有保障,信用提高,债券价格也会相应上升。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自有资本的不足,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股份公司在营运中所需要的资金一般都来自发行股票和债务两个方面,其中,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商业信用)的利息负担是一定的,如果公司资金总量中债务比重过大,或是公司的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就会使股东的可分配盈利减少,股息下降,使股票投资的财务风险增加。例如,当公司的资金利润率为10%,公司向银行贷款的利率或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为8%时,普通股股东所得权益将高于10%;如果公司的资金利润率低于8%时,公司须按8%的利率支付贷款或债券利息,普通股股东的收益就将低于资金利润率。实际上,公司融资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当融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给股东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三、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收益和风险是证券投资的核心问题。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收益,与此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风险,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战技巧都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而展开。

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收益与风险相对应,也就是说,风险较大的证券,其要求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反之,收益率较低的投资对象,风险相对较小。但是,绝不能因为收益与风险有着这样的基本关系,就盲目地认为风险越大,收益就一定越高。

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原理只是揭示两者这种内在本质关系:收益与风险共生共存,承担风险是获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风险的成本和报酬。收益和风险的上述本质联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公式:

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十风险补偿

预期收益率是投资者承受各种风险应得的补偿,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把资金投资于某一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而能得的利息率,这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收益。我们把这种收益率作为一种基本收益,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投资者得到应有的补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没有任何风险的理想证券,但可以找到某种收益变动小的证券来代替。

在美国,一般将联邦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当作无风险证券,把短期国库券利率当作无风险利率。这是因为美国短期国库券由政府发行,联邦政府有征税权和货币发行权,债券的还本付息有可靠保障,因此没有信用风险。政府债券没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短期国库券以91天期为代表,只要在这期间没有严重通货膨胀,联邦储备银行没有调整利率,也几乎没有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短期国库券的利率很低,其利息可以视为投资者牺牲目前消费、让渡货币使用权的补偿。

在短期国库券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

(1)同一种类型的债券,长期债券利率比短期债券高,这是对利率风险的补偿。如同是政府债券,它们都没有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但长期债券的利率要高于短期债券,这是因为短期债券没有利率风险,而长期债券却可能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两者之间利率的差额就是对利率风险的补偿。

(2)不同债券的利率不同,这是对信用风险的补偿。通常,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政府债券的利率最低,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稍高,其他依次是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企业债券中,信用级别高的债券利率较低,信用级别低的债券利率较高,这是因为它们的信用风险不同。

(3)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会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我国政府曾对3年以上的国债进行保值贴补,就是对购买力风险的补偿。

(4)股票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债券。这是因为股票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比债券大得多,必须给投资者相应的补偿。在同一市场上,许多面值相同的股票也有迎然不同的价格,这是因为不同股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相去甚远,市场风险也有差别,投资者以出价和要价来评价不同股票的风险,调节不同股票的实际收益,使风险大的股票市场价格相对较低,风险小的股票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当然,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证券投资除以上几种主要风险以外,还有其他次要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风险的大小程度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并且,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因素也很多。所以,这种收益率对风险的替代只能粗略地、近似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说,只有加上证券价格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反映两者的动态替代关系。四、交易过程风险提示 如果说,上述两类风险使投资者每天都要面对股价的涨跌变化,那么,股票投资运作的复杂性则使投资者面临另一种风险,即投资者由于自己不慎或券商失责而遭致股票被盗卖、资金被冒提、保证金被挪用等风险。

对于前两类风险,广大投资者应多学习证券市场投资知识、多了解、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及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风险防范技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这里我们主要针对第三类风险,提醒您注意有关事项,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地降低交易过程风险。

1、选择一家信誉好的证券公司的营业部

投资者买卖股票必须通过证券公司下属营业部进行,因此,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根据国家规定,证券公司及其证券营业部的设立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投资者在确定其合法性后,可再依据其他客观标准来选择令自己放心投资的证券营业部。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

* 公司规模

* 信誉

* 服务质量

* 软硬件及配套设施

* 内部管理状况

如果投资者随意选择一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就有可能遇上以下风险:

* 因证券公司经营不善招致倒闭的风险;

* 因证券公司经营不规范造成保证金及利息被挪用,股息被拖欠的风险;

* 因证券公司管理不善导致账户数据泄密的风险。

2、签订有关协议

投资者选择了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作为股票交易代理人时,必须与其签订《证券买卖代理协议》,形成委托――代理的合同关系,双方依约享有协议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投资者在与证券公司签订协议时要了解协议的内容,并需对以下条款予以足够注意。

* 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业务范围和权限;

* 指定交易有关事项;

* 买卖股票和资金存取所需证件及其有效性的确认方式和程序;

* 委托、交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

* 委托人保证金和股票管理的有关事项;

* 证券营业部对委托人委托事项的保密责任;

* 双方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办法。

3、切忌不受法律保护的信用交易

信用交易又称"保证金交易",指投资者按照法律规定,在买卖证券时只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的保证金,由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或融券进行交易。投资者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易时,必须在证券公司处开立保证金帐户,并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其余应付证券或价款不足时,由证券公司代垫。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买进(即买空)和融券卖出(即卖空)两类。

目前,我国的法规禁止信用交易。信用交易目前在我国属于透支交易,是一种违规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明文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为客户融券、融资交易,因此,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签订的"透支协议"及"抵押融资协议"不受法律保护。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必须注意:

*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向证券公司要求透支或接受透支;

* 保护好自己的股东帐户和托管股票,不向任何人出借自己的股票帐户和身份证件。

4、认真核对交割单和对帐单

目前A股市场采用"T+1"交收制度,即当天买卖,次日交割。投资者应在交易日后一天在证券营业部打印交割单,以核对自己的买卖情况。如投资者发现资金帐户里的资金与实有资金存在差异,应立即向证券营业部查询核对,进行交涉。投资者在需要时还可向证券营业部索取对帐单,核对以往交易资料,如发现资料有误,投资者可向证券营业部进行查询核对。

5、防止股票盗卖和资金冒提

投资者股票被第三人盗卖及保证金被冒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民的相关证件和交易资料发生泄露,使违法者有机可乘;二是因证券公司管理不严等因素使违法者得以进行盗卖。

为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证券公司应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内控制度,而投资者自己也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在日常投资实践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尤其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证券营业部开户时要预留三证(身份证、股东卡、资金卡)复印件和签名样本;

* 细心保管好自己的三证和资金存取单据、股票买卖交割单等所有的原始凭证,以防不慎被人利用;

* 经常查询资金余额和股票托管余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 注意交易密码和提款密码的保密,如切忌在办公室大声唱念个人资料;必须与排队等候的客户保持一米的距离,防止自己的姓名、资金帐号、帐户余额、密码等内容被别人看到;

* 不定期修改密码; * 逐步采用电话转帐等转帐方式,注意指定存折的保存保密,减少柜台转帐。

volcanoVol

你好,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也称“不可回避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

非系统风险是指只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全面的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这种因行业或企业自身因素改变而带来的证券价格变化与其他证券的价格、收益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不会因此而影响其他证券的收益。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抵消,因此又被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可回避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

左迁

试了,就这个情况,你自己判断14

相关推荐

什么是货币幻觉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是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货币幻觉效应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其不是对商品或劳务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每笔收入都可以用纯粹的货币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当前通货膨胀率把它折算成实际价值,这将得到一个实际收入,更准确地指示出收入的实际购买力,而货币幻觉效应的人常常只注意到货币数量上的变化,不会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扩展资料: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幻觉
2023-07-07 12:32:093

货币幻觉与价格刚性的关系。

【答案】:(1)货币幻觉与价格刚性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货币幻觉指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真实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富等皆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价值的变动而改变对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现象。此时人们不是对商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货币幻觉可能来自对币值的错误估计,从而货币幻觉是个人的一种非理性的选择行为。如果准确地估计到名义货币的实际值,在其真实财富未变而只有名义收入变动,并且其嗜好、习惯等未改变时,经济主体是不会在供给(或需求)商品或劳务做出与原先不同的选择。以工资为例,人们易于发现绝对工资的增加的变化,而较难发现物价水平的变动,当物价与工资同一比例提高时,人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视作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际消费水平上升,这时我们称货币幻觉。价格刚性是指价格由于合同的长期性、分批到期性、效率工资论等因素而导致价格变化的粘性。货币幻觉是针对消费者或他人而言的一种主观心理上的感觉。而价格刚性是产品的实际价格黏性,是针对企业和厂商而言的。(2)货币幻觉与价格刚性是相互联系的。这表现在:①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使价格的刚性得到加强。在短期内,由于工资有货币幻觉,只注重货币工资,并且经济中货币工资通常具有下降刚性,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而工资构成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工资的刚性使成本没有变化,或变动不大,从而,厂商也没有多大改变价格的动机。所以,货币幻觉进一步强化了价格刚性。②刚性的价格容易造成人们的货币幻觉。正是人们注意到价格的刚性,才进一步引起了货币幻觉,在价格刚性的概念下,人们认为货币越多,收入、财富便越多。
2023-07-07 12:32:491

货币幻觉是什么意思

  货币幻觉效应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效应。  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
2023-07-07 12:32:592

货币幻觉是否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反映的都是收入和消费的关系。1、货币幻觉亦称为货币错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反映的是收入和消费的关系。2、AD曲线即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Curve)。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反映的也是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2023-07-07 12:33:061

谁能较详细地给我解释一下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在通货膨胀时期出现的,将货币收入的名义价值当做实际价值的一种误解及其相关的错误行为方式。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个人无法了解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的程度,只能凭借自己接触的本地区的少数商品的价格来判断。这样,个人的物价信息就是不完全的,个人只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货币收入上。例如:作为工作者的个人,在与企业进行单个的或集体的工资谈判时,就可能将企业允诺的名义工资上升幅度当作实际工资的上升。而实际上,实际工资可能并没有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这样,企业就通过货币幻觉获得了额外利润。一般认为,货币幻觉只是在通货膨胀的形成阶段比较严重,一旦通货膨胀普遍化和为大众普遍意识到以后,货币幻觉就会逐渐消失。
2023-07-07 12:33:173

货币幻觉的产生原因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是产生“货币幻觉”(经济学家语)的中心部位。人们在购物时,常常会忽视那些明显已经被通货膨胀扭曲的信息,冲动地把心理价位抬高到实际价位之上,这就是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可能使潜在买家相信房价会一直上涨,从而认为房地产是不错的投资选择。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oJo席勒(Robert J. Shiller)认为,正是货币幻觉导致的错误逻辑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人们大都只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房价,却常常忘记了其他商品的价格,错误地认为房价比其他物价涨幅更大,从而夸大房地产的投资潜力。”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争论货币幻觉是否真实存在,说得更通俗一点,即经济交易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影响。著名货币理论家米尔顿o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假定,雇主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他们支付工资或者购买商品时会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换句话说,他们能准确判断一种商品的真实价值。
2023-07-07 12:33:261

人类经济史就是一部通胀史:货币幻觉,为什么放水

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就提出了一个“货币幻觉”的概念。即人们通常只关注名义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或价格与他们的收入之比。说到任何商品,我们报出的价格、关心的价格,永远只是当前标签下的价格,没有人会用同比环比的数据去扣减一下再来决定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此外,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熟悉的商品(比如有的人关心鸡蛋,有的人关心大米,有的人关心手机,有的人关心汽车等等)的价格,并且对这些价格非常熟悉。尽管世界上有无数商品、无数价格,人们却仍习惯于就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做出反应。在货币幻觉下,人们会产生一种奇特的认知模式:如果自己的工资增长了,人们不会觉得这是物价上升的结果,而会觉得是自己工作努力获得认可的结果。所以,涨工资,每个人都很开心。反过来,如果物价持续下跌10年,跌幅达到20%,然后人们的工资也下降20%,对不起,每个人都会非常不高兴。他们不会去比较物价的因素,而只关心眼前、当下的货币标价。这就是货币幻觉。有一个并不可笑的事实,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了货币幻觉是可能产生的。试验表明,能产生这种幻觉的区域是人的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比如,假设某人的工资增长了一倍,但物价也同时增长了一倍。结果,科学家们发现,某人的大脑皮回区域出现了亮点!那意味着人们忽视了通胀的因素,只是简单地看到自己的工资增长就兴奋起来了。所以,世上的人们其实并不在乎通胀与否,他们只关心眼前的货币多与寡。只要是钱多了,大脑就兴奋,内心就开心——这便是“货币刺激可以促进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2023-07-07 12:33:411

货币幻觉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

消除本币升值的“货币幻觉”,首先是强调要关注本币升值对个人福利带来的实际影响,而非表面的货币价值增加。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因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其次,进一步扩展“货币幻觉”的含义, 我们要强调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区别。例如,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来说,美元对欧元、日元的大幅贬值,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是轻微贬值。而就另一个口径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显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6年7月,比去年同期贬值1.6%。如此种种在本币升值中的“货币幻觉”,伴随某种“非理性升值”,可能会使政策效果被扭曲,并降低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利好程度,因此需要加以清醒认识。
2023-07-07 12:33:491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吗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当货币幻觉增加的时候,ad曲线的形状更接近一条圆弧,当当货币幻觉减少的时候,ad曲线的形状会变为一条直线。
2023-07-07 12:33:561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ad表示总需求曲线,从长期看,决定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2023-07-07 12:34:171

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答案】: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2023-07-07 12:34:231

货币幻觉的具体实例

无数的科学家都在研究为什么世界经济衰退得如此迅速和剧烈,其中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主要将人们决策时的心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脑科学家对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及颅内其他区域进行扫描,检测结果也支持行为经济学家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德国波恩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大脑扫描仪,观察到人脑部分决策回路有发生货币幻觉的迹象。如果受试者获得一笔金额更大的钱,即使因为物价上涨,多出来的这部分钱并没有带来更大的购买力,腹内侧前额叶皮层部分区域的活动也会异常明显,反映在大脑扫描图上,就是这部分区域被点亮了。脑部扫描图中前额后方出现的亮点告诉我们,人错误判断了货币的价值,也就是出现了货币幻觉。这只是一个例子,一系列日趋复杂的研究还显示,大脑中枢跟恐惧(受脑部杏仁核控制)和贪婪(受脑部伏隔核控制,该部位或许也是产生性欲的地方)这两种与投资相关的原始动机有关。一项把神经影像跟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融合的高科技,为研究个人和整个经济体的运作为什么会误入歧途提供了线索。同时,这些研究还试图解释,尽管金融系统已经实施了常规危机预防措施,为什么还是无法逃脱经济崩溃的悲惨命运。这些研究的部分成果已被奥巴马政府采纳,作为稳定银行业和房地产部门的政策指导。
2023-07-07 12:34:331

宏观经济学 关于货币幻觉 我怎么觉得下面的定义反了?名义工资多了 应该是消费增加了啊 怎么理解

我想是这样理解,当AD扩张时,1)工资刚性,AS曲线为凯恩斯型,水平状,AD扩张,价格水平不会升高,国民收入增加;2)工资弹性时,AS曲线处于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AD扩张,P上升,Y增加;3)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比例提高,则工资完全弹性,长期货币中性,AS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垂直状,AD扩张,P上升,Y不变,则扩张总需求政策失效。另外,名义消费增多并不意味着实际消费增多,相反可能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作用,实际消费会减少。
2023-07-07 12:34:472

数字货币:星辰大海还是终极霸权

邵宇 以Libra为代表的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是非商品、非主权的超级货币形态。如果数据是未来最大的资产,那么数字货币一定是未来的终极货币形式。数字货币必将最终成为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产生的新经济和新(数据)资产的价值量度、支付手段、财富储备和世界货币。 如果由其任意发展,它的发展趋势或许是先干掉小国货币,再干掉小数字货币,再干掉(跨境银行端)支付系统,然后干掉霸权货币,而屠龙的勇士或许变为最终的巨龙。 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们对数字货币诞生之前的各种货币形态都很熟悉,要么是商品货币,例如黄金、白银,要么是信用货币,如法币(纸币)。新的数字货币如果只是比特币,它的总量有限,影响可控。但如果像Libra或者央行主权货币大规模发行的话,故事就很不一样了。 这些数字货币是真正全新的基于算法而形成的信任和共识的产物,还是基于有形的传统的积累,不过是它的一个数字升级,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未来货币的主流一定是数字货币,只是不确定它究竟是央行的主权延伸,还是Libra这种商业的,或者全部开源或者全部去中心的,更像最初的私人货币。 区块链也就十年的 历史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有很多的问题。其局限性与金银类似,金银也是非主权的,其实也是。Libra与其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派生体系不一样。Libra是一种妥协和折衷,它必须要征得现有利益主体的同意才能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总有一天会脱离它的母体,数字货币大概率是这样的发展趋势。 每一种货币都要有理论基础,才能支撑整个金融逻辑的进化。比如说金银时代,逻辑很简单,一个简单的货币数量论,再 加上 所谓的黄金运输点,我们既能搞定汇率,又能搞定利率。但问题是,从信用货币或者主权货币开始,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种变异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人类现在没有办法控制它,或者说完全失去控制(对应的微观的定价理论又应该如何进化也是个巨大挑战)。 信用货币是双重构架,理论上高能的货币是由央行来控制的,但广义货币是基于动物精神,怎么样创造它?M2实际上是内生的。一旦出现危机,央行肯定会挺身而出,因为那个时候整个市场的动物精神全部被吓没了,你只能走凯恩斯道路,其实现在还是这样子。大部分货币政策都是控制信用总量(杠杆的)。 现代货币理论下,债务与货币同源,往下走,在全世界主权信用货币情况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什么呢?是货币幻觉,资产的泡沫,最终进入到庞氏骗局,要么是通货膨胀(产能不足),泡沫破灭(一再出现),甚至是国家破产(除非大而不倒)。只不过这个庞氏可能是由主权经济体来主导。 当前债务积累的状态,以及过去十年为了拯救危机的方法,很荒谬的,过去的危机是因为在2008年之前放了太多的货币,而拯救危机的方式是释放更多的货币,大家知道到了现在整个经济要进入到新一轮衰退,大家所做的唯一动作是什么?就是继续放水。什么叫疯狂?就是你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但又期望不同的结果,全球正在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理论也作出了新的迎合,成为权力的奴仆,发明了所谓现代货币理论(MMT),有了MMT,最终的底线就全没有了,只要没有通胀,印钞是没有极限的。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整个信用理论的基础,债务跟货币是同源的,是信用创造了债务,所以它产生的结果要么是通胀,这是德国在1923年遇到的情况,因为产能不足。 二是泡沫的破灭,或国家的破产,当然这个在不断地出现,除非你是全球货币,也就是全球储备的主权货币像美元,美国现在的债务大家都知道巨大,为什么没问题呢?因为没有选择,你不能选宇宙币吧,美国是最大的最后的全球“贷款人”。 经典的谬误 我们现在的问题,坦率地说,是基于一个非常错误的著名恒等式,在信用经济体里,广义货币M2=GDP+CPI+资产CPI,这是经典的谬误。 很简单的道理,我们觉得似乎大部分M2都应该为我们的GDP+CPI,就是名义的产出消化掉,而剩下来部分进入到资产泡沫领域,看过去 30 年的样本,蓝色线代表创造财富的能力(名义GDP),红色线代表M2,也就是创造货币的能力。 M2与名义GDP增速的差,人们大致认为它可能会进入泡沫领域,其实并不是。因为这样看,每年只有额外5%的货币供应会进入泡沫领域。有证据显示,在M2里头10%是进入GDP的创生,10%进入到CPI,80%进入到的资产价格,一般的认知其实是一个重大的谬误。 可以想见,当上个季度的名义GDP增长是8.5%,M2却变成8%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金融乱象,包括跑路违约和资产价格缩水。跑路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央行还发出数字货币,而是在于流动性快速的缩紧。你看到第一个反应是金融市场的反应和泡沫的去化,实体经济当然是连带伤害。 所以我们被困在这样一个错误的信用经济模型或者公式里头,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货币幻觉,而这些货币幻觉来自于信用系统或者自身膨胀的速度,在过去40年里,经济体膨胀了240倍,很了不起的奇迹。大家穿的用的,这些物资财富我们创造了200多倍,同时投放出来的货币高达1000多倍,这就是经典的信用货币带来的困境。发达经济体也是如此。 为什么所谓货币中性理论一开始就错了,它绝对不可能是中性的,从短期来看,从长期来看都不是中性的,如果货币真的就只是交易的媒介,那时候谈货币中性是合适的,但货币怎么可能只是交易的媒介呢?如果货币不是中性的,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在哪里?就没有了,而且没有公允的法则去判断谁能够得到最大的财富,一定会引起分化,但是技术的精英或者新的 科技 会带来更好的世界吗?在回答这个的时候要特别地小心。如果各国货币当局不太靠谱的话,那么类似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就会更靠谱一点吗? Libra会靠谱点吗 Libra会伪装得更靠谱一点,基于的理论是什么呢?基于的是SDR,也就是所谓的ESDR,用不用分布式技术?它会用,它强调五年以后就会交出来使用,现在其实是基于自己的网络、自己的用户,再 加上 100个大玩家(现在是24个),构成了实际上是一个联盟链,但它跟现实的妥协在于拿了现实资产作为抵押1:1发行。 我个人的理解,它就是定义了Move的语言,把一些资产包不断地移动,但这个移动可能会在算法上带来优势,也就是它很难出现很多的漏洞,比如说凭空消失或者被攻击,当然这个取决于那个26岁程序员写的计算机语言有多么美妙,现在看来未必见得比现有的区块链技术进展更优异。 但是100家企业所发行的基于多种币种的ESDR就比几个大国一起发行的SDR更加靠谱吗?大家知道SDR基本上完蛋了,除了用于最顶级的国家之间的小部分清算,后来发现也没啥用处。因为到了危机的时候大家索性就抛弃SDR,直接上强力币种的互换就完了,美元做了互换,人民币也在做。 如果Libra成功,这就是一个分水岭,它将创造一个终极的企业帝国,它做到的就是去掉主权的政治中心化,但是强化了商业中心,它会成为Libra最优货币区(类似欧元)。我们认为一开始它一定小心翼翼的听从监管的安排,但1比1的复制仅仅是开始,创造货币早晚会来临,品格再良好的私人中央银行也会试图获取铸币税。 理想主义会让位于现实利益。如果由其任意发展,它未来趋势一定是先干掉小国货币,再干掉小数字货币,再干掉(跨境银行端)支付系统,最终干掉霸权货币,成为全球的私人央行。 但是它不稳定,不稳定不仅是来自于其架构的不稳定,也就是它采用哪几种来构成SDR的篮子,更重要的是如果脸书发了,估计谷歌也会发,腾讯、阿里也会发。而且估计当局也会支持他们发,这样又变成了多种货币区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地竞争,就像已经看到几千种区块链货币在不断地竞争,最终取决于联盟链究竟有多大,底层的应用场景究竟有多么的广泛,以及最后的贷款人究竟是谁。 如同不同经济体之间实力差异变化所带来的汇率波动,哪怕都常用一样的数字货币基础技术。这个场景,好像跟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描述的情形有些相似。 现在看Facebook拥有5000亿美元市值大而不倒,但我们也看到过原来市值很大的公司,最后消失变零的情况,那时候找谁去兑现呢?如果说数字货币最终会取代实体货币黄金白银,也取代主权货币,总之挑战的是现有货币当局和背后重大的利益分布。 当然我们认为也许算法(数学)是代表一种更高层级的,大家都能共用的语言,网络也是这样,它更多是一种信任机制,信任机制恐怕也是一种算法和凝聚共识的叙事。 原来我们基于真金白银的原始状态,后来基于主权利维坦发行的信任,现在明显都已经辜负了我们,难道数字货币就能不辜负我们了?实际上所有技术精英的都会有自己的盘算,不管它们伪装出来是多么的普世或者具有人本精神。 Libra也可能会屈服于资本的诉求和精英内心黑暗的部分。这都需要保持警觉。 关键的变化会出现在哪里?假设未来Libra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监管并开始慢慢的运营,开始用户的转化,我们觉得第五年才是真正的关键,因为它承诺在第五年的时候将放弃中心化,变成非许可链,交出了控制权,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比特币或者算法货币,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的开始。 如果它真正交出控制权,它的权力并不足以让大家担心,因为它都已经公开了,反正没有私利,但是在这样一个转换的关头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会引发什么样的重大的变化,我们要小心的观察。 我们的应对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首先,就像SDR一样,中国可以要求更多的份额,因为有100个节点,那你愿不愿意放中国重要的节点在这里头。因为1000万一个嘛,可以进入先占个坑。不是说普世、开放、最后奔向分布式网络,那能不能够开放给中国人?这就测试它的理想纯度非常好的试金石。 第二个,当然BATJ可以创造自己的Libra,为什么这次引起了全球央行比较激烈的反应呢?包括中国现在变得非常开放,其实中国一定会把中国互联网巨头 加上 央行,来发行中国全社交、全部应用场景的一个数字货币。Libra找的那24个节点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关键领域内的非传统金融巨头,比如说打车场景、信用卡场景、汇款场景。当然我们也有强有力的电商场景、社交场景、汇兑场景,这些就是形成了数字货币所需要的更多应用的良好的生态结构。 另一方面,我自己在上海在长三角,因为这个区域有比较充分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实体产业,因此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可以学习创造Libra。选择非互联网巨头,来自于实业产业的企业发起的数字货币联盟,或者产业与金融的联盟区块链。因为它有更实在的应用场景,比如说在供应链里、在票据、在征信、在证券化、在土地确权等方面,提供出充分的应用场景,让这样一个数字货币能够运营起来,先按照联盟链2B的方式运营起来。再假定十年以后开放给其他关键的玩家或者变成完全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系统。 最后就是央行数字货币,其实它就是主权Libra,它实际上主要应该是M0,为什么主要控制M0取代现金呢?很简单,M2还是让市场决定,交给经济体内生的动物精神,交给商业银行自己管。 M0已经有很多东西可以做了,比如说点对点的交易、有合规的问题,反洗钱的问题,甚至负利率的问题都可以试验解决。如果立即就插手到更高的货币派生层次,可能会引发央行对所有经济体进行计划经济式的全面的点对点的控制,这个难以想象且没有必要,而且其实它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要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数字货币问题。中国往往技术干不过别人,以前可能是坚船利炮,现在是数字货币,其本质都是关于 科技 与产业革命的力量的竞争,所有必须在技术上做更多的投入和创新。即便是在全球货币竞争方面,例如人民币做国际化,不光是做人民币向海外的应用,还要做到它的数字化应用。 也可以考虑SDR或者ESDR方案,不仅仅只走人民币这条线,多储备币种接受度可能会更高些。这样才能人民币既国际化也人民币数字化、 科技 化、网络化。从最新消息来看,Libra篮子里的五种货币,包括美元(50%)、欧元(18%)、日元(14%)、英镑(11%)和新加坡元(7%),就是没有人民币,据称是考虑到了中美关系,这样更容易获得美国当局的“通行证”。 显然Libra的发行超越了主权,这一稳定币和现有的货币体系相补充,它支持美元或者以美元为主要挂钩货币,就会强化现有货币市场格局,也就是说美国是在用 科技 的力量来加强其主权货币的能力,因为Libra隐含的最后贷款人仍然是美联储,货币天然就是权力的象征。 如果只是空谈数字货币,并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还是要让金融回归实体,特别是对产业的支持。在中国过去70年经验里面,最大的成功应该说是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中国是否能够继续成功取决于如何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在此过程中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究竟谁会成为它必备的金融基础设施? 我相信算法也好、存储也好、算力也好、带宽也好,在5G、量子计算等技术进步之下都可以解决,数字货币将最终成为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产生的新经济和新(数据)资产的价值量度、支付手段、财富储备和世界货币,未来一定属于数字货币的新世界。 (作者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期编辑 周玉华
2023-07-07 12:34:541

宏观经济学 在凯恩斯主义中 有个挤出效应 但是什么叫 在货币幻觉时 产出增加 充分就业了 出现挤出

你这个问题,好凌乱啊,实在看不懂你想表达什么。不过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挤出效应,还有他和利率有什么关系大概就是这样的,你政府增加投资is 就要回向右移动也就是说你的产出会从y0移动到y‘0但是由于lm不是平行线而是向上的所以当is向右时,利息会延lm向上而利息上升后投资就会减少,所以产出就要回到yt。逻辑推到就是,政府投资》产能提高》货币需求提高(货币供给不变)》利率提高(也就是钱的价格)》投资降低(也就是融资成本增加)》产出降低,但不会回到原点。
2023-07-07 12:35:021

《动物精神》:五分钟,拥有看透全球经济的新思维

《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 [英]乔治 阿克洛夫,罗伯特 希勒 著 黄志强 徐卫宇 金岚 译 中信出版社 即使你没有学过经济学,也能很轻易地看懂《动物精神》。作者将经济学知识写的十分浅显,语言生动,大量举例,不失为扩展视野的一个好选择。 本书主要的切入点在于宏观(不限于宏观)经济学中关于 "理性人"的假设。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每个人抽象成“理性”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采取的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换句话说,在经济学中,人是“唯利是图”的,只有把人的行为规范在这样的条件里,经济学家才能预测他们的行为,从而运行经济学众多严谨的模型。 但是,人真的是理性的吗?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凯恩斯提出了“动物精神”的经济学术语,指的是导致经济动荡不安和反覆无常的元素,还用来描述人类与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渐渐发现,有些经济学现象(例如前些年的金融和房地产危机),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上的经济学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现象是由人们不断变换的思维方式引起的,通俗来讲,是由人的”七情六欲“引起的,这就与理性人的假设背道而驰。 《动物精神》正是从这一角度延伸开来。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动物精神的五个组成成分:信心,公平,腐败与欺诈,货币幻觉和故事,每一个阐述的方式都别出心裁,时而列举案例,时而用实验证明,时而结合当下的实事;第二部分则从动物精神的角度,应用第一部分的理论,解释八大用理性人无法解释或解释不好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等。 本文作为一篇读后感,对动物精神理论的五大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概括,而对八大问题则不作详细解释,为的是让读者能够自己应用动物精神理论,尝试着去解释这些问题。 五大组成要素中,信心是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想对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人们就会买进;缺乏信心时,人们就会退缩。“信心”在动物精神的含义中,指的是“我相信”,并不是说我掌握了全部的信息作出合理的预测,因此产生的信心。它可能只是一种“直觉”,好像这个举措看起来是正确的,就好像日益增长的房价,真的是因为土地的稀缺而造成的吗?是不是因为人们对投资房地产的信心“我觉得买房是稳赚不赔的”这样跟进的买入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公平,腐败与欺诈这两个元素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工资感到不公平或者觉得腐败与欺诈盛行,人们的信心就会减弱,从而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书中列举了几个实例,详见思维导图。 货币幻觉则指的是人们的决策会受到名义货币的影响。还举房子的例子,人们经常说“二十年前我花十万块买下了这套房子,现在它已经涨了十几倍了”从而觉得投资房地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是,这十几倍中是否排除了日益增长的通货膨胀呢?事实证明,房价的增长似乎还不如通货膨胀来的快。人们总是有这样的错觉,如果人们是理性人,那他只会看相同的一百块在十年前和十年后能换多少东西从而理性的做出决策,就不会有这样的货币幻觉。但是实际上,这种货币幻觉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所有的工人都不喜欢降薪,但是假设出现了通货紧缩,降薪是合理的,工资从一百块降到八十块也能买到原来值一百块的东西。如果人们是理性的,就不会抵制减薪。但事实上呢?减薪让人们觉得不公平,这就是货币幻觉存在的一个例证。 故事这个要素则更为有趣。人人都喜欢听故事。社会心理学家罗杰 尚克和罗伯特 埃布尔森认为,人的记忆,实际上是围绕故事来排列的。想想我们的读书年代吧,多少人记不住老师的知识,却念念不忘老师上课的段子。一些经济故事,比如淘金者经过艰难险阻获得巨大财富的英雄故事直接激发了淘金热,还有当今互联网时代众多创业成功者那励志的故事激发了一股全民创业之心。这里的故事换一种说法,可能就是“鸡汤”,人们对故事的记忆远远牢固于枯燥的道理,但是故事中有可能放大一些写故事的人想表达的意思,从而忽略了本质。鸡汤中说的那些故事往往深刻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或者婚恋观中比较敏感的,例如直男癌这样的概念,往往让我们忽略了背后的本质。人总是愿意跟着故事走的。 以上,就是动物精神理论的简要解释。你可以试着运用它来解释思维导图中的那八个问题。如果你不确定这八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翻开《动物精神》来确认你的解释。下一次,在生活中遇到经济学问题,当运用传统的理性人假设无法解释,或者你觉得牵强时,尝试一下“动物精神”理论。 我相信这是一个新视角,会让你除了教科书教给你的知识外,拥有另一种思维。
2023-07-07 12:35:141

货币如何影响经济体系?

货币究竟如何影响经济?这是经济学最古老、最持久、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货币金融理论经历了从货币中性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实物经济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离开经济谈货币或离开货币谈经济了。  早期学者(他们被凯恩斯归入“古典学派”)强调货币的中性性质。他们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货币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毫无二致。他们因而采取“二分法”(dichotomy),将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截然分开,认为任何积极的货币管理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管理的任务只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古典学派”的这一思想是以“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根据“萨伊定律”,供给能自创需求,而货币仅有便利交易的功能。从穆勒父子、大卫·李嘉图等“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的理论中,都能看到“萨伊定律”的影子。如詹姆斯·穆勒认为,当一个人生产的任何一种商品多于他本人的需要时,这就只能表明他打算要某些其他商品。约翰·穆勒认为,所有卖者都必然是买者。李嘉图认为,任何一个占有商品的人都必然是一个需求者。根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如果一种商品出现超额供给,其他商品必然出现超额需求,并且这种暂时的不均衡将通过自发的价格调整迅速消除;货币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实是多余的。  传统货币数量说,如费雪方程式MV=PT,将“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思想公式化了。费雪认为,在长期中,货币流通速度(V)与商品交易量(T)都不受流通中货币量(M)变动的影响。因此,物价水平(P)的变动与货币量(M)的变动成正比;货币数量增减不改变商品间的相对价格,也不对生产和就业产生任何影响。  上述认识是片面的,它仅仅看到了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未考虑其价值储藏职能(货币的这一重要职能使卖者可以不是买者,所以只有在货币经济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忽视了货币在媒介资本转移、实现储蓄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何况货币流通速度也非一成不变,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就更不是一一对应了。同时,“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与一般均衡理论)也都忽略了货币经济的重要特征(货币购买商品,商品购买货币,但商品并不购买商品),所以才将货币经济等同于实物经济。当然,他们的错误不只缘于认识的片面,还与时代局限有关。当时的货币金融不发达,货币与经济不像现在这样须臾不可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  瑞典学派经济学创始人魏克赛尔,首先抛弃了“二分法”、“货币面纱观”与“货币中性论”,而将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合二为一,从而开创了货币经济理论。他看到了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或相背离对经济的作用机理,指出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保持一致,以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承袭其主张,于1930年出版《货币论》,将魏克赛尔货币经济理论公式化,更于1936年撰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着重论述货币管理对解决失业问题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货币供求决定利率,利率决定投资,并通过乘数效应成倍作用于就业和国民收入。他的这一逻辑从其书名就可见一斑。于是,“通过凯恩斯的理论,货币理论从价格水平的理论转变为整个产出与就业的预期理论”。当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正是沿着凯恩斯开辟的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魏克赛尔与凯恩斯可谓货币金融理论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前者是货币经济理论的开创者,后者则将货币因素融入其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并提出了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政策主张,从而使货币经济理论深入人心。  “大萧条”是20世纪资本主义经历的最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物价下降33%,失业率上升到25%的最高值,工业产出下降37%。四年间,货币存量下降33%,流通速度下降近1/3,每年有近9%的银行倒闭。到1933年底,倒闭的银行大约为1929年银行数的一半。“大萧条”以悲剧性的方式宣告了古典“二分法”的破产,并使凯恩斯理论及政策主张广泛传播。由于凯恩斯的思想源于魏克赛尔,因此可以说,当代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及其理论支撑,可追溯至100多年前。这就是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1959年,格利和肖出版了《金融理论中的货币》,提出“金融中介机构的机能学说”。该学说是对魏克赛尔与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的发展。它既分析了货币,又分析了其他金融资产;既分析了银行,又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既是货币经济理论,又是金融经济理论。因而,该学说是在货币金融新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对货币、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通货膨胀,有的还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日渐式微,格利和肖的学说也因此未得到足够重视。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乘机祭起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大旗。他们在承认短期内货币影响实体经济的同时,认为长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变动(与传统货币数量论不同,他们认为货币存量变动与物价变动不一定存在精确比例关系),又回到货币中性论的老路上去了。更有甚者,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不仅在长期中,而且在短期内也是中性的。上述两派的理论统称为市场出清的货币意外模型。即在市场出清的假设下,如果没有货币幻觉效应(如果仅仅是名义变量的变动引起了一个人按实际项目计算的需求或供给变动,那么他就出现了货币幻觉),货币就不会影响就业和产出;而货币幻觉效应的有无,又取决于公众预期强度(理性预期的强度最高)。也许是受到理性预期学派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甚至认为,经济增长与波动完全取决于实际变量,与货币无关。值得一提的是,理性预期理论还是金融市场“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后者提出“市场效率论”,竖起一道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自身约束的“烟幕障”,让人们相信金融创新有百利而无一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08年9月,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大萧条”一样,这次危机也是一次对既有理论的巨型而真实的“社会实验”。两次“社会实验”表明,“大萧条”源于人们未能正确理解货币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这次危机同样源于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偏差。正是以“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为支撑,华尔街才得以制造出复杂艰深的次贷衍生品,进而诱发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随着“有效市场假说”遭遇“滑铁卢”,其提出者尤金·法玛,这位一直以来呼声很高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也因此在2008年和2009年两度与诺奖失之交臂。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提醒经济学界,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货币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过去几十年的某些理论观点,可能低估了货币金融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实际上,“金融中介机构的机能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格利,在50年前就说过:金融世界的广阔,使许多将自己束缚于这个世界一隅的货币理论家和决策者感到浑身不自在。而该学说的政策主张,包括对银行资产投资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强化对银行的检查程序、将货币控制范围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都成了本轮危机的现实救助手段。经历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并渴望获得理论解释的人们,如果读到该学说,是否会感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  梳理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数百年历史,从中可以看到,相关学说如同钟摆一样,始终围绕“货币是否中性”的问题来回摇摆。理论的纷争,既来自研究者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又源于研究者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可以断言,争论还会继续,但真理将越辩越明,实践会对理论作出选择。“大萧条”让人们选择了货币经济理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又让我们看到了金融对经济的深刻影响和持续效应,真所谓“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回望货币金融理论发展史,留下的是先贤学者对货币金融与经济关系不断深化认识的曲折足迹。孰是孰非,唯有让时间来证明。时间也能让后人的探索与前人的“足迹”遥相呼应。时间还能让人感慨:前人的一些认识,有的在今天看来是如此肤浅而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却是那么深刻而富有远见。或许现在,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对曾经让人兴奋不已、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感到困惑与迷茫,甚至从盲目迷信转为避之不及,但展望未来,可能在短短数年后,我们又会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总是在反复曲折中螺旋前行,并日益彰显其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2023-07-07 12:35:2515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钱不够花?

一方面,我们收入确实在增加,可是物价也在上涨,我们的支出项目也增加,物价上涨和支出项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举个例子,拿生小孩为例,十五年前一罐奶粉的平均价假如是80元,现在的一罐奶粉平均240元,差价3倍,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十五年奶粉涨价3倍,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们工资也涨3倍,就和之前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十五年前,吸奶器,婴儿床,尿不湿,婴儿游泳馆,婴儿推车等等这些东西很少有人用,那现在了,暖奶器,奶粉保鲜器,婴儿理发器,学步车,婴儿枕头,婴儿牙刷牙膏,奶瓶刷,吸管刷,婴儿指甲钳等等已经十分普遍了,我记得小时候只有一个塑料碗,痱子粉,和花露水,奶粉都很少喝,现在这些,大部分有宝宝的家庭都买了,之前没有的东西,现在要买,就是增加的支出账目,如果我们工资只涨3倍还够吗?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现在很多销售人员,为了公司和个人利益,明明买几片或几瓶药就可以了,药店硬是拿一盒给你,明明买一斤肉够了,卖肉的一刀割下来1.2斤,本来计划买一件衣服,结果导购员一说,然后就是两三件了,我们的钱就这样流失了,既然我们各种支出增加了,我们收入来源是不是是否有增加,80%的人,收入来源都是工资,一旦工作不稳定,收入就不稳定了,而支出没有减少,除了工资收入,各种存款利息,房租,店面租金收入等等,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而已,所以我们总感觉钱不够花,那么你可能就会问,我们到底收入多少才够花?答案是收入多少都不够花,不要问我为什么,你自己想一下,十年前你收入多少,现在收入多少,增加收入难道没有增加,以前收入1000不够用,现在收入2000还是不够,收入3000会够么?肯定不够,为什么,还是先看看我们的支出吧,你就会知道答案。如果是你现在收入2000,这个月手机坏了,一个是900块,功能还可以,一个是1800块,功能超前你也很喜欢,可是你还要交房租300,留生活费600,怎么办?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900元的手机,为什么?为了生活你懂的,如果你收入4000,条件同上,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就会选择买1800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有能力买最喜欢的1800元的手机,而且剩下的钱也购自己一个月的开销,这个时候请注意了,收入增加一倍,买手机的支出也多了一倍,如果这个月老婆生日,请客吃饭,一个店里300一桌,一个饭店500,你又该怎么选择,没钱的时候没办法,手里有点钱想法就不一样了,处的环境也就不一样了,最后一个月能剩多少钱就差不多了,得到的结论就是收入和支出是成正比的,收入增加,支出也会增加。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我的建议是每天记账,每天都记账,很多人觉得,一个月下来2000多就没看到了,自己也不知道花在哪里?记账可以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开销,稍后针对自己的开销,计划支出,每个月生活费多少,电话费多少,交通方面,然后是要存款多少,仔细想想那些支出可以节约,计划肯定是跟实际不一样的,生活充满变化,一方面,我们养成习惯,时间久了,计划就会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在计划的时候,预留一点空间,超出计划的支出,从这个里面支出,坚持几个月后,你会发现很多可以节省开支的地方,比如办个公交卡,每天上下班一个月可以五六十块,一年就是五六百,买菜买油等等,超市有活动价格便宜的时候买一两个月的,反正要用的,电话套餐电话打不完,流量每个月超了,换个流量多的套餐,每个月节约二三十等等,坚持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一个月工资,社会是在进步的,我们却活得越来越累,为什么!是我们欲望太多,
2023-07-07 12:35:565

通货膨胀错觉为什么会导致就业增加

通货膨胀错觉首先造成的是商品价格上涨,受经济利益驱动,会增加工厂,刺激制造业生产更多的商品,招收更多的工人,造成经济繁荣假象,导致就业增加。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11-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023-07-07 12:36:183

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

【答案】:C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流动性陷阱”。
2023-07-07 12:36:371

购买力平价完全解释

问题1: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问题2:购买力平价是什么意思? 购买力为一经济学上之术语,顾名思义即是取得收入之后购买货品和服务的能力。 购买力平价:就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对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之比,亦即两种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例如,购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一揽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对这些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等于1美元的购买力 在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官方汇率对各国货币进行统一换算,但官方汇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使比较的结果不太准确。购买力平价是通过价格调查收集对比国家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它是不同国家、不同货币的价格之比,是一种比价指数,实质上是一种计算真实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通货膨胀意味着国内物价上涨,而物价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商品市场的体现,物价的上涨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使该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将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的下跌。因此,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导致其对外价值的下降。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解释这种机制的代表性学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风险:是由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引起资产的总购买力的变动,投资者应该有理智地处理购买风险的能力。否则,通货膨胀将会把投资者财富的购买力侵蚀光。 购买力风险不同于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一种投资者有可能在其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丧失购买力,许多投资者错误地认为货币越多越富裕,这种货 币幻觉使投资者忽视了通货膨胀的问题。投资者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收益率而非名义收益率上,才能克服货币幻觉问题,而且只有当实际收益率为正值,即名义 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时,购买力才真正有增长。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普遍上涨,证券价格也会上升,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一般可通过计算实际收益率来分析购买力风险。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固定收益证券,如债券、优先股的名义收益率是固定的,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其实际收益率就明显下降,所以固定收益证券的通货膨胀率比较大。
2023-07-07 12:36:431

money怎么发音,用中文怎么说?

money音标是["mu028cni]意思是 金钱如She spent much money on clothes.
2023-07-07 12:36:501

人民币升值了 为什么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7.6!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突破了7.6!百姓都在欢呼雀跃“人民币又升值了!”可是,说实话,本人并没有感受到人民币值钱了,反而因为物价的飞涨,开始觉得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其实,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同事就疑惑“人民币升值跟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关系?”从最直接的感受来说,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国内的老百姓,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没有,不会因为人民币值钱了,我们每天早上喝一碗豆浆以前要一元钱,现在不会只要八毛钱,甚至因为通胀的原因涨到了一块二。对于长期在国内买卖东西的人来说, 汇率可能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但是对去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国家的留学生和旅游者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假设在美国一年的花费约4万美元,按照原来的8.0的汇率来算,需要32万元人民币,但现在只要30.4万元。当然,出境旅游购物的时候也能体会到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但是这也要看你去的国家和区域,人民币不是直接兑换的货币,你出去的消费可能还是要按照当地国的价位走,这里面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对于人民币升值利弊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老百姓似乎不大容易听到以“平民视角”来审视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专家学者的声音;哪怕给手头持有大把人民币,却对“何去何从”感到迷茫的普通百姓以清晰指点的声音,也并不多。 普通老百姓对人民币升值的理解,或许更多是出于字面上的揣度,即人民币“更值钱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要“降低了”,将手头持有的外汇尽快兑换成本币会更“划算”,出国留学将更加“实惠”等。他们可能很难弄明白“国际收支”等遥远和陌生的概念,可能更关心自己如何趋利避害的“如意小算盘”。但是,如果缺少熟谙 理财的专家学者的指导,普通老百姓很容易陷入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了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吃亏”了。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居民对下一季度的物价仍然持上涨的预期,市民在这个“负利率”的时期都显得很激进——炒股、买基金,以获取高额的收益,理财人士总是怪我们太冲动,其实大家谁也不想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只是看着手中的钱一天天在贬值,谁心里不急呢?!网易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3-07-07 12:37:182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是无限的,并将这种现象称为(  )。

【答案】:D本题考查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相关理论。凯恩斯认为,在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而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由于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放弃手中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所以利率不能过低,否则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2023-07-07 12:37:261

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主要就是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所谓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就是二者互相借鉴。古典主义主要观点: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人没有货币幻觉,工资价格充分灵活,所以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经济始终处于或接近一般均衡状态;2.萨伊定律:供给会创造出于自己相应的需求;3、经济周期是由总供给变动引起的,是市场的正常调整;4、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数量变化只会引起名义变量同比例变化,实际变量如收入就业等不变,因此货币政策是无效的;5、提倡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观点:1、劳动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工人有货币幻觉,实际工资有刚性,存在失业,无法由市场消除;2、凯恩斯定律:总需求会创造出于自己相应的总供给;3、经济周期是由总需求变动引起的;4、货币政策有效,因为货币非中性;5、主张政府干预。最后说一点,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是,这两个理论没有对错,只是试用条件不同——凯恩斯观点主要适用于资源有闲置,经济萧条时;古典主义观点主要是资源已经充分利用时适用。在说一下宏观经济学框架:短期理论:总需求方面——IS-LM,AD-AS。MUDELL-FLEMING;  总供给方面——凯恩斯AS,古典主义AS,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供参考。
2023-07-07 12:37:341

被360借条公司起诉了,

你下边回答的那群人,只要是9月13号回答的,都是水军!我从专业角度来给你说说情况。1、360借条虽然利息高的吓人,但仍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低于24%,大约19%-22%左右),你只是被借条上各种文字信息欺骗了。2、360默认是等额本息分期还款,并且再三提示你这种还款方式轻松,骗人的!等额本息分期还款,前几个月比随借随还(类似于等额本金)还的少,但还款总额是最多的,并且是一次性计算(本金+利息)/借款期。所以有人借了1天就要还全息就是因为这个。随借随还虽然前3个月还款吃力,但越往后越轻松。360授权查询你通讯录和通话记录,在你借款的合同上都有隐晦的提及,只是你看的不仔细,这一点无可否认。举例,借款10000/1年,等额本息每月还款900+左右,而随借随还头月要还1200,但最后1个月,等额本息还是900+,而随借随还不到500。3、尽管上述2点,你拿到手的毕竟是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从法律角度上来讲,你有还钱的义务,包括利息。4、360爆通讯录,也在合同上有提及,但仅限无法联系到你,这属于恶意暴力催收,如果真走法律程序了,这一点会多少有点帮助,但不太可能让你免还款。360借条是雇佣了多个专门的催款公司,从法律角度上来说,360可以逃避大部分责任,而那些暴力催款公司/人员,换张皮就继续了。催款人员会“恐吓”你,你不还款就给你亲朋好友打电话,很多人都会随口:你打吧。催款人员就等你这3个字,他们都有录音的,这就是你授权了他们爆你通讯录。你要这么说:我有电话录音,我不授权你给我通讯录的任何人打电话,如果你打,就要承担所有法律后果。5、起诉方面1,如果你接到的是律师函,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所谓的律师函,只是“合法的恐吓信”而已,只要有律师资格的人,随便建个皮包公司,要发多少律师函就有多少。6、起诉方面2,起诉费用是涉事金额的5%-10%,360需要到你当地的法院起诉你,所以低于5000是不值得起诉的。如果你接到了法院传票,就得乖乖去法院,先是有专门法院人员调解,99%都在这里完成,极少出现开庭啥的。。7、关于还款2种,无力偿还 和 恶意拖欠,法院绝对不可能往死里逼迫你,如果是无力偿还,根据你的家庭情况、个人收入等,约定什么时候还清,或者每月还多少等,如果你完全没有收入无力偿还,法院不会让你去卖肾,会协商等你有钱了再还。如果你是恶意拖欠,工作人员会从中调解,如果真上庭,就是一锤子买卖,卖房卖车也必须还,否则对方有权申请资产查封。8、最后起诉的费用,起诉方支付起诉费,如果你真是无力偿还,那么360就是败诉,差旅费人工费他自己掏腰包,如果你是恶意欠款,这些费用你要承担。他要是说给你寄律师函,你只需要问他公司名,地址以及对方的姓名或员工编号,电话那头利马就怂。真正有律师资格证的人,没有一个愿意蹚这趟浑水,恶意催收、恐吓本身就违法,如果真闹大了丢了律师资格证,不但得跪着哭,还有可能牢狱之灾,尤其他们这群人还是知法犯法,更是得从重严判。9、回答楼主的问题,你和360借条之间是借钱还钱问题,属于民事纠纷,你借款时提供的一切个人信息都是真实的,连欺诈都算不上(当然如果提供假信息就涉嫌欺诈了),而“刑侦大队”,从名字上就知道是刑事侦破工作的,和民事纠纷有毛关系?你可以百度一下“刑侦大队”,看看他们是做什么的,真以为他们闲的蛋疼吃饱了撑的管你这点破事?且不说他不可能寄,就算真寄了刑侦人员也没权管,更是懒得管,如果电话上通知你这类信息,你就说我不知道我们市刑侦大队在哪里,你既然寄了就肯定知道,麻烦你告诉告诉我,如果我去了没有就属于你欺诈!我这是电话录音的!对方利马就得挂电话。10、催款人员几乎都会“劝”你跟亲朋好友借钱还款,这是违法的,中国法律也不支持借款还钱,你更没有义务去借钱还款。父母帮你还是爱护你,父母不帮你还是正常,更不用说其他亲朋好友。法律上没毛病。就算打官司,法院绝对不会让你去借钱还款。11、一定要电话录音!!!!一定要电话录音!!!!一定要电话录音!!!!12、如果有催款人员上门催款,他们没有收取欠款的资格,就算你还钱也不给他们,否则他们拿走了钱,你的还款额还是不会少,如果他们说授权收取一定要拿走,现场录像,写收据。13、催款人员上门各种半夜敲门,写字泼油漆,或者到你单位去闹,违法!从民事纠纷上升到了刑事责任了,报警。刑侦大队会来收拾他们。----------------------------------------------------补充:14、非法的砍头息。假设借款10000元,年利率20%,对方放款说要先扣掉第1个月的利息,即10000-925(大约数),只给你放款9000多点,这是绝对违法的,只要开这个头99%会被套路!!被套路了是十分恐怖的,千万别想着拆东墙补西墙,千万别想着借别的款还这个款,更更更不能相信出借方给你提供的各种“还款方式”。宁可打官司也绝对不能再借!!网上借2000还20万的事是真的,就是这么一层层被套进去的。15、各种网络小额借贷,都会使用货币幻觉+数字欺骗,不要轻易去借,借之前一定要算好利息是多少。国家法律目前支持的:利率超过36%的,超多少对方必须返还;利率在24%-36%之间并且还未支付,可以不支付,已经支付过了,对方不用退还。低于24%合法。16、看香港片,经常会听到“借十拿九还十二”,乍一看三分息(30%),觉得香港灰瑟会也不是那么灰嘛,这就是最最典型的货币幻觉+数字欺骗!“借十拿九还十二”,如果是按照一年期,利率高达57%!!吐槽: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个妹子,借款1000元,借1个月,还1300,她竟然还同意了竟然敢借!!!! 1000元,1个月,1300元,利率是360%!17、【重要】关于征信,360借条接入了人行的征信系统,只要你逾期,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算你倒霉,系统自动报征信没商量。还要缴纳罚息。所以要不就豁上了不还,要么乖乖的挨宰。不良征信记录的人,银行拒绝办理贷款(买车买房被拒),拒绝办理信用卡,拒绝购买机票,火车只能买硬座,星级酒店拒绝入住,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场所拒绝进入(这条貌似没多大意义),最重要的是:子女不能就读私立学校。最后一条不是指全部的私立学校,一般的私立学校为了赚钱肯定让你就读,但一些高消费的会拒绝,总之碰上就是个麻烦事。18、如果你的征信有不良还款记录了,也不用太害怕,银监会规定不良还款记录最多只能保存5年,从你还完欠款开始,5年后就可以重新做人了。另外不要轻易的去碰什么京东白条,蚂蚁借呗,蚂蚁花呗这类东西,很容易不一小心5年期重计!!!
2023-07-07 12:37:5013

贬值的收入效应不包括

货币幻觉效应相关知识点。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A闲置资源效应B贸易条件效应C资源配置效应D货币幻觉效应相关知识点,解析ABC,所以不包括货币幻觉效应相关知识点。
2023-07-07 12:38:161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NI(国民收入):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023-07-07 12:38:253

为什么赚的钱总是不够花?

当我们明白其实金钱不是真正有用的商品,他只是我们所有人形成的一种信仰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一张很普通的纸当上面被印刷上了图案之后,就可以用它来买东西了,因为这就是由国家对它进行担保的一种特殊的货币信仰而已,原来的黄金和白银是由所有人一起相信它值钱所以形成了信仰,现在的纸币是因为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它值钱,所以形成了信仰。因此,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个国家的实力越强,其纸币的币值,或者说价值就越坚挺,这就是由国力引发的货币信仰。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金钱为什么不够花就能够解释了,原因就在在于我们的货币会产生所谓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来的,当一个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并不能够实际感受到通货膨胀,再加上钱其实是一种由想象产生的信仰。所以,当所有人都认为今天房子的价格会不断上涨,明天猪肉的价格会不断提升,这些东西共同变成了一种信仰开始影响了我们自身。举例来说,由于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的价格不断上升,于是乎所有人都会觉得房子是一种不会贬值的投资品,于是大家都忽略了房子本身的价值,冲动地把心理价位抬高到了实际的房子本身该有的价格之上,这种货币幻觉让所有人的信仰都被扭曲了,大家都在潜意识里面认为房地产的价格一定会上涨,从而投资房子就变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教授就认为正是货币幻觉导致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因为大家都会记得自己当年买房时候的价格,却忘记了这些年来实际上其他商品的价格,所有人都错误地认为房价比其他商品涨价更快。在这样反反复复的循环之下,房子的价格越来越高。而由于房子的支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主要的支出部分,而房子又受到了货币幻觉的控制,价格轮番上涨,所以当媒体或者企业主在对比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工资水平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却在用工资对比房地产的价格,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媒体都觉得中国的工资高,但是对于已经被货币幻觉扭曲的房地产价格而言,我们的工资是远远没有办法追上房价的,从而就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
2023-07-07 12:38:444

超发的货币为什么只有很少进入工资呢?

还有大部分成为了企业家、包工头、中间商、金融业的利润。 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会超发货币,以刺激经济,但是超发的货币有自己的边际递减性等到进入工资领域其实超发的大部分货币就已经消耗掉了,对于我们而言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话,可以简单理解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工资就是离月亮最远的那个台阶 国家在超发货币的时候,其实货币的投放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会发到每一个人的账户上,而是通过央行像其他银行的一种资金化转和资本流动的方式进行的,就拿大水漫灌来讲,当钱到各个银行账户上的时候,与银行有贷款企业和个人往往能够率先从银行获得这流动资本,而普通的民众到银行往往是存钱的,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那一段时间 所以等到这笔钱从企业开工,日常经营投资消费,最后进入工资,一步一步超发的货币,它的边际作用就越来越小,很多人确实幻想着超发的货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银行发放的每一个自然人的个人账户上,然后刺激消费,但是这么做成本太大,而且仅限于消费环节,对于企业的边界性是递减的,对于企业的延续而言,并不如上一种方法那样明显,同时,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国家和银行率先保证企业不能违约,企业照常开工生产,为了维护企业资金链保证 社会 基础的生产能力,所以对于我们而言,一般就经济是先救企业 当然,欧美国家的逻辑正好反过来,他们每一次都在救消费,甚至宁可按照人头发放消费券,或者是美元,所以在基本的经济逻辑和货币逻辑当中,超发货币主要有两种方式而中国和国外更选择其中一种,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和状态,虽然最终都是为了挽救经济,但是侧重点不同,国情不同。 此处很多人质疑信用社坏账率高,我只能代表我们当地的信用社坏账率比农行低多了。 1最近几年经济不好,很多公司破产跑路。当地农行各种坏账,亏了不少钱,但奇怪的是,就在农行对面的农村信用社,几乎什么坏账。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我爸。他给了我一个信服的答案: 农行有全国总行,要求流程规范,材料清晰,要求呆板。少一个文件都不能放贷款,可一旦材料齐全,可以顺利放款。 而信用社,属于县级地方银行,很多员工本身就是股东。在放贷款时,更注重考察人,会去当地打听借款人信誉,反而材料要求灵活。但借款人一旦口碑不好,材料再全也很难下款。 2我同学在当地银行,一旦总行发现最近钱比较松,就会给下面下指标,这个月必须放款多少,什么行业随便放。 没催,有时候完全不考虑借款人需不需要,就故意提高借款量。鼓励私人企业老板,贷更多款,扩大生产。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型银行往往容易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补充:上述故事只是为了引出,不同阶段,货币的充沛程度的差异。银行房贷款和无法回款的事实,与下面的解释没有直接关系。 一旦,政府放松管制,为了赚取利益,会摊派任务,同时努力放款。 很多时候私营企业主,只需要借50万,银行故意让他借200万。 之所以强调在2008年前,工资争取赶得上M2,是因为次贷危机还没爆发。中国出口强劲,只要能生产,就能赚钱。那个时候,更多的投资,会带来更多利润,更多的用工和更高的员工工资。 但2008年后,次贷,欧债,日本负利率。各种全球性的危机。当时政府的应对是,快速放贷款,努力放贷款。 很多私营企业主借到大量廉价的钱,加大生产,但是由于海外市场疲软,更大的投入完全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加大生产只会引起价格战,最后就出现了“产能过剩”。 这个过程就好比,100万投资,可以赚20万,后来拿了500万,只能赚50万。而借了1000万投资,甚至只能赚30万了。标准的“边际收益递减”。 因为企业主也赚不了钱,最终工人工资当然涨得慢了。 看懂了上面说的,你就一定会明白,为什么现在国家那么倡导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并且努力的“去产能”。 这都是为了08年后的放贷买单。 作为国家与企业中间层的银行,在推动货币快速增长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准备金制度。 简单举例来说,国家要求银行放100块贷款时,必须金库里放着15块钱,用来应对随时的取钱。而银行在操作时,往往会没留够15块就放贷款了。 国家为了防止银行违规,一般半年左右都会考察一次。所以,每到6月12月底,银行都很紧张。 但是,总有银行在考察前真的不够钱,这个时候,他们往往能从央妈手里借到钱。来应付考核。由于路径依赖,银行都这么做,一旦考核想着法不责众,央妈总会帮忙的。无形中放了越来越多的贷款。 15年后,由于资金去各种实体经济并不赚钱。导致很多人把钱抽离出来去炒房了。17年左右大涨就是资金在金融和房贷体系中空转。 18年19年,国家突然收紧贷款。防止进一步扩大整体的 社会 风险,就进一步导致了很多企业倒闭暴雷。 所以,就出现了。最近几年工资都赶不上发货币速度。物价其实也赶不上。唯独房价赶上了。 因为,多出来的钱,没有进实体经济,都在刚从银行出来时,就直接进房地产 了。 伯南克做美联储主席的时候,有句话说,我宁可用直升机在纽约撒钱。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公布了77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购买大机构的垃圾资产,救市提供流动性。 这些垃圾资产是谁的?大金融机构的。谁得利?大金融机构的股东。 有一分钱能进入到普通人手里吗? 用直升机撒钱是简单公平的多的法子,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太差了,一架直升机满载也就几吨,几亿美元。金融机构划划账几十亿美元,直升机要一周。 先说结论,再说逻辑(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在2008年前,工资是基本上是跟着超发货币走的。但在,2008年后开始出现脱节,最近间隙。 根本原因是, 社会 各方力量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触发了“边际收益拐点”,使得货币多印的边际收益递减。 分析 先说几个小故事。我家住苏南某个小镇,很多同学都在当地银行工作。听到过各种跑路,破产,贷款的小故事。 此处很多人质疑信用社坏账率高,我只能代表我们当地的信用社坏账率比农行低多了。 1 最近几年经济不好,很多公司破产跑路。当地农行各种坏账,亏了不少钱,但奇怪的是,就在农行对面的农村信用社,几乎什么坏账。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我爸。他给了我一个信服的答案: 农行有全国总行,要求流程规范,材料清晰,要求呆板。少一个文件都不能放贷款,可一旦材料齐全,可以顺利放款。 而信用社,属于县级地方银行,很多员工本身就是股东。在放贷款时,更注重考察人,会去当地打听借款人信誉,反而材料要求灵活。但借款人一旦口碑不好,材料再全也很难下款。 2我同学在当地银行,一旦总行发现最近钱比较松,就会给下面下指标,这个月必须放款多少,什么行业随便放。 没催,有时候完全不考虑借款人需不需要,就故意提高借款量。鼓励私人企业老板,贷更多款,扩大生产。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型银行往往容易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货币政策只有在计划经济下是有效的,如果由市场自由分配流动性,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资本只会流向风险更低的国企或行业寡头,而从头部向下通过供应链、工程、投资信贷等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能拿到好处的只是极少部分。 事实上不仅是货币政策,政府采购、投资也是如此。能拿到业务的只是少数企业,虽然带动了就业,但并不能实现均衡分配。所以大多数人并不能实现收入增长。 因为“货币幻觉”的存在,也就是说,工人对于货币超发时的贬值的感觉是比较慢的,所以并不会要求立即涨工资。所以呢,多出来的钱就去了股市和楼市啦~ 因为超发货币的目标是为了刺激经济,大部分会流到富人的口袋,小部分才会流到穷人的工资。 超发货币的目的 因为要发展经济,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各种场景使用货币的数量会大大增加,使用货币的发行速度要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拉一把。 尤其经济下行时,更要超发货币,刺激消费,推动发展。 超发货币的方式 货币的数量,一般体现在M2上, 是指 社会 上流通货币总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国家一般是如何将超发的货币用出去呢? 一是通过银行放贷,如进行降准、定向贷款等,将大量货币通过低利息的贷款,放到对应的企业、个人手上,用于生产经营。 二是通过银行直接发钱。比如香港和澳门的发钱。 三是通过消费券发到百姓上,刺激大家消费。 超发货币为什么很少进入工资 超发的货币,其实会流入每个区域、每个行业,为什么大家觉得很少流入工资,因为工资在这个经济体系占比是很低的一部分。 货币由国家印刷出来, 一次分配 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贷款、消费券等),推动了企业生产,刺激了大众消费。 二次分配 流到全 社会 ,生产的流到上游企业(建筑、原材料开采加工等),消费的流到各消费终端,小商贩、服务业、房地产等。 三次分配 流到富人的口袋,穷人的工资。每次货币流通,最终的去处大多都是富人的口袋,如何再由富人决定是再生产、投资或消费。小部分是通过各行业商家(老板)获利后,提供员工的工资。 如果根据二八定律推断,超发货币有八成是在二成人的手上。 四次分配 ,体现在各种物价上。货币是需要有商品的价值来体现的,所以每年的房产、肉价等物价不断上涨,但是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更不上物价的涨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2023-07-07 12:40:151

新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性理论有何异同点?

首先需明白货币中性理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相同点:货币增长理论不同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 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现代货币中性的严格证明基于没有“货币幻觉”这种关键假设。是帕廷金(1965年)指出,在借贷经济中,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没有货币幻觉的个人的需求函数,取决于相对价格、利率和初始财富的真实价值,后者包括实物资本、证券持有量与货币余额。帕廷金利用一般均衡体系证明了:如果我们假设货币需求的增加伴随以对其他所有商品和债券的需求减少,那么,新的均衡将在所有货币价格以相同比例下降相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相应地,这些产品各自的产出也不变。然而在凯恩期货币理论中则假设货币需求的增长仅仅是靠债券的持有而实现的,而这正是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含义。这种流动性偏好的变动就起作用并非是中性的,而是将导致利率的增长,进而影响投资及经济系统的其他实际变量。供参考。
2023-07-07 12:40:221

何谓“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答案】:(1)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其发生机制是: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的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若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2)“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以及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在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最大,接近于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开支引起利率上升的大小,此时挤出效应一般在0~1之间。
2023-07-07 12:40:301

国家新印的钱怎么进入市场呢?

理论上说,新印刷出来的纸币,首先是成为了政府的钱: 1.政府可以将这笔钱用于投资或提供公共产品(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钱投进流通领域,以刺激经济。不过这样做的代价是换来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政府“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到了市场,推动了需求↑,同时也使民众产生了虚幻的“财富感”,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货币幻觉”,从而也刺激需求↑,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胀(我个人是反对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的,所以我没有解释成“货币是蒙在真实经济表面的一层面纱,物价水平与真实经济无关,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多了每个商品就贵了”),因此几乎很少的国家会采取这种方法来刺激经济; 2.也可以用这笔钱来还债,可能是欠本国的债,也可能是外债,这种做法非常损,比如这次金融危机,美国由于大量的进口,欠了外国(包括中国)很多债,这时美国开动了印钞机,将新印的货币还给债权国,这实际上是一种“掠夺”,是在剥削债权国劳动人民辛苦创造的财富。
2023-07-07 12:40:371

试述不同流派对货币均衡的含义看法。

【答案】: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在灵活偏好的基础上,把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突出的是货币的流动性特征。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变动直接影响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进而改变利率水平,均衡利率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状况决定的。由于凯恩斯认为货币是外生变量,所以其重要的观察变量是利率。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所对应的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货币供给主要为这种交易提供购买和支付手段,因此,货币均衡的状态就表现为在市场上既不存在商品滞销,也不存在商品短缺或价格上涨。所以其重要的观察变量是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然而根据资产选择理论,人们会以多样化资产方式保有自己的财富,人们在所持有的各种资产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人们会使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法在不同的组合中进行选择。人们在进行资产选择时是遵循等边际原则的,即经过一定资产组合的调整,直到所有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时,资产持有人才实现最优组合和得到最大效用。资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托宾强调资产选择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托宾认为,在现代金融制度下,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范围广泛的金融资产之间进行资产选择的组合。对于公众来说,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由于公众的资产偏好和资产选择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不能单纯地从中央银行的角度孤立地研究货币数量的决定。托宾进一步考察了存款一准备金比率和存款一通货比率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影响二者变动的因素,指出这两个比率是由经济过程内生决定的,货币乘数因此具有内生性。这样,在“货币幻觉效应”和“货币余额效应”作用下,无论是价格变动还是利率变动,人们都会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这样货币均衡不可能单独以货币市场价格或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状况作为判断货币均衡与否的指标。应该以资产市场出现“无套利机会”为货币均衡存在的状态。
2023-07-07 12:40:441

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反对零通货膨胀目标

  因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在短期中人们存在着货币幻觉,通货膨胀会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因此企业愿意招收更多的工人,而工人的货币幻觉和信息不对称以为名义工资的增加是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从而使得总产出水平有所增加。然而一旦发生通货紧缩则是毁灭性的,因为通货紧缩或伴随着收入的下降,虽然实际工资水平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是企业在工会的压力下(工资刚性)不得不裁员,而裁员会导致经济预期持续的低迷,这种低迷的预期会进一步导致经济衰退,而在经济衰退过程中货币政策将会出现无效性(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以及就算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依旧存在等问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通情况下,财政政策将对私人投资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而导致财政政策无效。所以一旦发生货币紧缩政府难以实施有效的政策刺激需求。
2023-07-07 12:40:544

什么是总需求曲线的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

总需求曲线的实际余额效应是指,某种财富达到一定规模时必然产生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控制效应,是余额效应,也叫财富效应。由于财富本身是多元的,比方说有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之分,所以财富效应也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财富效应,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实际余额是指个人或整个经济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强调实际,反映了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个体不受“货币幻觉”影响。相应的,任何一个构造良好的货币需求方程,其因变量都是实际余额。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表示在某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所需要的GDP水平。决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两个经济原理是收支平衡和货币供求相等。
2023-07-07 12:41:011

总供给曲线有几种类型?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经济学家基于工资的完全伸缩性或市场的完全竞争的假定,认为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该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中,经济的产出主要由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数量所决定,从而独立于价格水平。政策含义是,在长期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增加产出和就业只能改变价格水平,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无效的。(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基于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和货币幻觉的假定,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之前,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实现充分就业之后转为垂直线。(3)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西方学者往往还对上述曲线加以进一步简化,把该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它们的经济含义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之前,经济社会能以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实现充分就业以后,总需求不管怎么变化,国民收入不再增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其政策含义是在短期内,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
2023-07-07 12:41:091

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从企业和个人角度分析

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从企业和个人角度分析 从个人角度来看,根据巨集观经济学的凯恩斯消费理论 Ct = a + b * Yt。消费跟可支配收入成正比的。当然放到整个社会角度来看,个人消费还跟社会的保障制度相关。譬如美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支出平均水平均大于中国,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他们有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至于从企业角度,消费除了个人消费外,应该还包括 *** 的办公消费。至于个人消费同上,跟收入成正比。 *** 的消费性支出则跟 *** 安排的采购预算支出相关。采购预算支出大,消费自然多。当然,从企业角度讲,希望社会多消费多需求,这样有利于经营生产。 高一政治从国家个人的角度分析居民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 要扩大就业,完善分配制度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居民收入。2.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也有影响。 *** 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3.经济政策也有很大影响。要提高消费水平,从长远来看,不断发展经济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在短期内,国家可以调整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影响消费。4物价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加强巨集观调控,稳定物价。5消费心理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消费者要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合理消费。 从经济生活角度论述当前应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增加消费信心,离不开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收入,解决国民后顾之忧。而这三大项里面又可分出若干细目。例如创造就业机会中,还应该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创业。为这些创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公平的法治的社会环境很重要。解决后顾之忧也可以分出若干细目,例如教育支出,退休保障,医疗福利,等等,这些都需要 *** 通过立法来保障。这些都解决好了,国民消费力自然就会被释放出来了。 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提几条建议 我国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低,根本性问题是收入分配结 构不合理。一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企业收入和 *** 收入的比重上 升,居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全社会可用于投资的部分过大,用于消 费的部分较小。二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高收入群体储 蓄率高、消费率低,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受到收入增长的制 约,导致整个居民的消费倾向较低。因此,要抓紧制定深化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的方案,推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 我国应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 1.利率。 利率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利率对于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利率降低会降低储蓄,从而提高消费。 对于高收入家庭来说,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利率提高,使得储蓄降低,进而提高消费。 2.累进所得税 将高收入家庭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征收累进所得税,然后通过 *** 支出的形式支出出去,从而使得其他国民的收入增加,促进消费 3.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比例 一般来说,比例越大,储蓄越多,进而可能会抑制消费 4.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越低,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就越高,因此消费也会提高。特别的,如果价格和名义收入同比例增长,那么由于货币幻觉,人们的消费可能也会提高 5.国民收入分配 一般来说,分配越均等,社会消费越高,反之,越低 一般来说,扩大消费需求,主要要提高国民收入,因此可以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要注意通货膨胀。 保定居民的消费能力怎么样? 随着经济发展,保定市经济发展想当快,生活水品也大大提高,从而消费能力也很强了 政治: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意义 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经济 消费是消费的动力,有利于拉动第一二产业发展,发展生产 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促进科技进步..... 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首先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其次银行要降低利率,是人们把存进银行的钱拿出来。 第三, *** 必须保障市场的健康执行,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维持市场的正当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商品质量上升,价格下降。 第四,建立完善的医疗退休等福利制度,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不敢花钱的原因就是怕有急用。 第五,提倡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我记得这是高中政治课本上的,就记得这几条了 国家怎么样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 总结起来一句话,让居民对未来乐观。具体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有不愁住房、不愁上学、不愁就业,这样人民自然会去消费。而不是像现在 *** 的经济 *** 政策那样修路修桥,这样只会让财富更往少数人手里集中,后果可想而知 企业和营销人员如何培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作为企业和营销人员是不能左右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主要是由消费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喜好等。企业和销售人员能做的就是营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诱导他们的购买行为。达到这样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售中以及售后服务。让消费者在你这里消费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而不是煎熬。
2023-07-07 12:41:171

什么是货币幻觉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是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货币幻觉效应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其不是对商品或劳务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每笔收入都可以用纯粹的货币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当前通货膨胀率把它折算成实际价值,这将得到一个实际收入,更准确地指示出收入的实际购买力,而货币幻觉效应的人常常只注意到货币数量上的变化,不会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扩展资料: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幻觉
2023-07-07 12:42:301

货币金融学中货币幻觉怎么理解?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不要看价格是上涨了还是下跌了,而应该计算货币的购买力.
2023-07-07 12:42:392

货币幻觉的影响

消除本币升值的“货币幻觉”,首先是强调要关注本币升值对个人福利带来的实际影响,而非表面的货币价值增加。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因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其次,进一步扩展“货币幻觉”的含义, 我们要强调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区别。例如,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来说,美元对欧元、日元的大幅贬值,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是轻微贬值。而就另一个口径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显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6年7月,比去年同期贬值1.6%。如此种种在本币升值中的“货币幻觉”,伴随某种“非理性升值”,可能会使政策效果被扭曲,并降低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利好程度,因此需要加以清醒认识。
2023-07-07 12:43:011

人民币为什么没有以前值钱了

其实,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同事就疑惑“人民币升值跟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关系?”从最直接的感受来说,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国内的老百姓,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没有,不会因为人民币值钱了,我们每天早上喝一碗豆浆以前要一元钱,现在不会只要八毛钱,甚至因为通胀的原因涨到了一块二。 对于长期在国内买卖东西的人来说,汇率可能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但是对去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国家的留学生和旅游者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假设在美国一年的花费约4万美元,按照原来的8.0的汇率来算,需要32万元人民币,但现在只要30.4万元。当然,出境旅游购物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但是这也要看你去的国家和区域,人民币不是直接兑换的货币,你出去的消费可能还是要按照当地国的价位走,这里面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对于人民币升值利弊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老百姓似乎不大容易听到以“平民视角”来审视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专家学者的声音;哪怕给手头持有大把人民币,却对“何去何从”感到迷茫的普通百姓以清晰指点的声音,也并不多。 普通老百姓对人民币升值的理解,或许更多是出于字面上的揣度,即人民币“更值钱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要“降低了”,将手头持有的外汇尽快兑换成本币会更“划算”,出国留学将更加“实惠”等。他们可能很难弄明白“国际收支”等遥远和陌生的概念,可能更关心自己如何趋利避害的“如意小算盘”。但是,如果缺少熟谙理财的专家学者的指导,普通老百姓很容易陷入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了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吃亏”了。
2023-07-07 12:43:132

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

【答案】:C本题考查流动性陷阱的概念。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流动性陷阱。
2023-07-07 12:43:201

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两个时点之间的价值差异称为货币时间价值,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有( )。

【答案】:A、B、C、D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主要是因为:(1)现在持有的货币可以用作投资,从而获得投资回报。(2)货币的购买力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降低。(3)未来的投资收入预期具有不确定性。
2023-07-07 12:43:511

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实际产出会产生什么影响

(1)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贬值以后,贬值国出口的外币价格下跌,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所以出口增加。同时,其进口商品的本国货币价格上升,这会抑制贬值国对这些进口商品的需求,所以进口减少。总之,贬值有利于一国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一国贸易收支地位。这是贬值最重要的经济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货币对外交换比例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时滞”问题。是指在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以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从而一国的出口量不会马上扩大。这样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出口收入反而会减少,同时,进口量也不会马上减少,但是,所支付的外汇数量会立即增加。所以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不会立即改善,反而会趋于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进出口数量会逐步发生变动,贸易收支会好转。这叫做贬值的“J曲线效应”。2.“弹性问题”。在贬值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一国商品出口的数量是有增加,但同时由于这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了,因此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其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却不一定增加,这样,在贬值以后,出口增加一定要达到相当程度,才有可能抵销和超过外币价格下跌的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贬值国的出口能否大量增加,取决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即由其价格涨跌而导致的需求增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在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会减少。但是减少的程度,也要看其需求弹性。因此把这二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一般认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决定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大于1,则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就是所谓“马歇尔----兰纳条件”。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将有助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2)对资本项目的影响贬值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利润和风险情况。不过贬值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上升,因此有利于外国到贬值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但对短期资本流动来说,其影响则是不利的。贬值以后,以贬值国货币为面额的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也就下跌。本国银行的非居民存款或非居民对该国国库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也会缩减和抽出,以防损失。并且由于贬值,对该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的预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会打破所谓“利息平价关系”,激起大量资金为谋取套汇套利利益而流向国外,同时,贬值会造成一种通货膨账预期,即人们预计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进一步下跌,从而造成投机性资本的外流。(3)对国内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贬值对国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国内物价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其国内生产结构和整个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1.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贬值国的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这会引起用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如果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这些进口品是贬值国所必须进口的,本国无法依靠国内的力量来满足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的情况,会推动贬值国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2.由于物价普遍上升,人们手中所持有的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下跌,因此就须增加现金持有额,才能维持原来的实际需要水平,这导致社会各界的实际支出将减少。而随着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一方面对金融投资的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手中持有的现金,人们须把原先拥有的金融资产换成现金,这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而国内利率的上升,又会限制贬值国国内的货币量的增加。3.在贬值过程中,用进口原料加工的产品和同进口品相类似的商品的价格会首先上升。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不可能跟着增加,这就导致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4.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企业主的收入增加,而他们的储蓄倾向较高,所以从整体上说,国内支出水平将降低。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物价的上升,工资水平也会上升。这时会产生一种“货币幻觉”现象,即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因而把他们认为是增加了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储蓄,这会减少实际支出,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商品的需求及物价。5.贬值以后,由于出口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提高,出口扩大,出口产品生产业的利润增加,将促使其他产业改为从事出口产品制造,资金亦会由其他行业流向出口产品制造业。而利润的上升,也会使工资上升,这样由于出口产品生产厂的工资较高,引起劳动力的移动,出口方面的产业趋于繁荣。另一方面,贬值后,进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销售价格上升,对原来进口的一部分需求,将转向贬值国的国内产品,同时国内产品对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提高了,因此,内销产品行业也将会繁荣。因此,货币的贬值,还会深刻影响到一国的生产结构。综上所述,汇率的变动,可以对一国的进出口、一国的生产结构、一国的收入再分配、一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等状况,以及一国的消费水平,都产生重要影响。汇率变动的这种独特性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国家国内金融体系很不发达,要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国内经济,往往要受到很大阻碍。所以,这些国家经常利用汇率政策来达到国内经济的目标。这种做法除了可以达到同货币政策大体相同的效果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好处,这就是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短期内就可收到效果。这种短期“冲击”,可以抵销其他力量的作用,从而使政策更加有效。而汇率变动对国内货币收入状况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悄悄发生作用的、不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汇率变动作用虽大,却又不太引起注意,所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汇率变化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2023-07-07 12:44:011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稀缺》(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FhU9xrFPA2AIgS7MTGbzw 提取码: 7696书名:稀缺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译者:魏薇豆瓣评分:7.5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4-11页数:258内容简介: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作者简介: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uf06c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uf06c在麻省理工学院,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 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uf06c出生于印度农村,7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uf06c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uf06c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uf06c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 戴蒙德和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展过“货币幻觉”方面的研究。
2023-07-07 12:44:071

现代宏观经济学包括的主要经济理论有那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经济学史上一般都把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简称《通论》)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标志。50多年来,宏观经济学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也反映了经济学本身的进步。因此,回顾一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3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30年代的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的转折点。严重的失业、史无前例的衰退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摆脱这种困境的另一条出路——国家干预经济。一向以自由放任著称的英国企图通过中央银行的金融调节与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减少失业,北欧宁静助小国瑞典增加了财政支出,实施了社会福利政策;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罗斯福开始实施他的新政。这一切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新时期的开始。新的时期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应该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探讨其运行规律,证明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并为这种干预出谋划策。这样,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这一任务由凯恩斯来完成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出现的。 现实经济的发展要求宏观经济学的建立,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条件。托宾认为: "四个不同而又相关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四种发展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凯恩斯《通论》的发表;经济计量学的建立;以及数学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上的运用。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也20—30年代形成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契尔,库兹涅茨,以及他们所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所,和美国商务部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把以前对国民收入的研究系统化、理论化,解决了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定义、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问题,确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将这一体系运用于实际。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经济中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而国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这些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而国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这些总量的数值。因此,没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建立,现代宏观经济学就是不可想象的。 凯恩斯的《通论》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大宪章"。这就是因为《通论》在以下这些方面力现代宏观经济学莫定了基础: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沦,建立了一种以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分析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并把总需求分为消费与投资,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与投资理论。第五,把货币分析与经济分析融为一体,彻底抛弃了传统的二分法。第六,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与具体作法。现代宏观经济学正是在凯恩斯这些贡献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这一意义上看,说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并不是夸大其词。 经济计量学也是在20—30年代形成的,与此相关的则是数学较广泛地运用到经济学中。这种发展为以后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以及运用宏观经济模型来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的意义。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战后西方各国在由战时经济转到和平重建时,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界人士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干预是通向经济繁荣的唯一道路。1944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就业白皮书》。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就业法》。这两个历史性文件都把全面干预经济、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作为国家的最主要职责。这表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也是战后经济学上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全盛时期"的深刻经济与社会根源。 战后全面地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是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即新古典综合派(或称后凯思斯主流派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们。他们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这些方面: 第一,用IS—LM模型来概括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IS—LM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J·希克斯在1937年提出来的。这一模型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方法来解释凯思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围绕IS—LM模型发展与完善了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理论。 第三,总供给分析的提出。这包括对劳动市场的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建立,以及对通货膨胀等现实问题的分析。 第四,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动态化与长期化。凯恩斯偏重于比较静态与短期分析。凯思斯主义者们则将这种分析动态化与长期化。动态化是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的变动,长期化则是研究经济长期的趋势。 第五,开放经济理论的研究。凯恩斯的研究是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开放经济理论则是要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对外贸易、汇率、资本流动等对一国经济影响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 第六,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战后克莱因等人力图把凯恩斯主义理论与经济计量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包括许多变量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第七,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包括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对经济政策理论的研究。 由以上可以看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们全面而系统地发展了凯恩斯主义,使现代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严密而丰富的学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迄今为止,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仍然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三、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70年代初西方图家出现的滞胀打破了凯恩斯主义一统宏观经济学天下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地位的动摇被称为经济学中的第二次危机(第一次危机是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地位的动摇)。这次危机不仅使凯思斯主义学派内部的矛盾激化,而且也使非凯思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足以与凯思斯主义抗衡的力量。这是7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国家积极地干预经济,而非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点则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稳定经济。他们之间在理论与政策上的分歧都是由这一点而产生的。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在非凯思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是以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货币主义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上的一次革命——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革命。 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比起来,货币主义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为主要目的。第二,货币是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即在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中,把货币量的变动作为关键的变量,在理论上建立了以货币为中心的宏观理论体系。第三,反对以稳定经济为目的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主张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相信经济体系内在的稳定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足以稳定货币供给量为中心的货币政策。 以美国中年经济学家R.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走在七十年代后出现的。它力图以理性预期这一概论为中心来重建整个宏观经济学。这一学派的出现预示着宏观经济学的彻底改造,被称为经济学中最新的一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这一学派的特点在于:第一、提出了全新的理性预期概念,并以这一概念为中心来展开它们的全部理论。第二,以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说为基本前提来建立宏观经济学。第三,根本否认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主张恢复自由放任。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理性预期学派至少在这三个方面改变着宏观经济学的未来。这就是:第一,阐述了预期在宏观经济学和整个经济学体系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第二,推动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者以更好的方式把预期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纳入他们的模型中。第三,改变了政策制定者的路线——政策首先要得到人民的信任。 在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还有在80年代受到里根政府偏爱的供给学派。这一学派把减税作为理论与政策的中心,尽管在理论上还很不成熟,但在经济政策方面却有一定的影响。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这首先是从更多角度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促进了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与深入化,使理论更接近于现实。其次补充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不足,也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最后,在政策上纠正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所引起的种种弊病,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重要问题。 理论的发展并不取决于理论本身,而取决于社会对理论的需要程度。正如美国经济学家R·多恩布什与S·费希尔所说"实际上,宏观理论的发展与当代经济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30年代大危机时期产生并说明了摆脱这种危机的出路。货币主义是在60年代形成的,它提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方法,供给经济学在80年代初变得时髦是因为它提出了一种通过减税来摆脱经济困境的简单易行的办法。"把这段话作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与发展的总结也许最恰当不过了。
2023-07-07 12:44:212

货币面纱论是什么

 “货币面纱论”最早由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等人倡导。 这种理论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就象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无实质作用,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货币的增加在实际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务必会引起货币贬值,当价格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名义的购买力和流通过程中多余的货币给人们的安抚感消失时,人们的需求也就消失了,生产供给水平还是不会变。
2023-07-07 12:44:282

什么是货币面纱论

“货币面纱论”最早由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等人倡导,这种理论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就象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无实质作用,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希望以上资料对您有用
2023-07-07 12:44:372

会直接影响实际货币余额的持有水平因素的有

(1)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 贬值以后,贬值国出口的外币价格下跌,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所以出口增加。同时,其进口商品的本国货币价格上升,这会抑制贬值国对这些进口商品的需求,所以进口减少。总之,贬值有利于一国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一国贸易收支地位。这是贬值最重要的经济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货币对外交换比例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时滞”问题。是指在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以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从而一国的出口量不会马上扩大。这样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出口收入反而会减少,同时,进口量也不会马上减少,但是,所支付的外汇数量会立即增加。所以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不会立即改善,反而会趋于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进出口数量会逐步发生变动,贸易收支会好转。这叫做贬值的“J曲线效应”。 2.“弹性问题”。在贬值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一国商品出口的数量是有增加,但同时由于这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了,因此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其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却不一定增加,这样,在贬值以后,出口增加一定要达到相当程度,才有可能抵销和超过外币价格下跌的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贬值国的出口能否大量增加,取决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即由其价格涨跌而导致的需求增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在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会减少。但是减少的程度,也要看其需求弹性。因此把这二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一般认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决定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大于1,则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就是所谓“马歇尔----兰纳条件”。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将有助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 (2)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贬值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利润和风险情况。不过贬值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上升,因此有利于外国到贬值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但对短期资本流动来说,其影响则是不利的。贬值以后,以贬值国货币为面额的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也就下跌。本国银行的非居民存款或非居民对该国国库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也会缩减和抽出,以防损失。并且由于贬值,对该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的预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会打破所谓“利息平价关系”,激起大量资金为谋取套汇套利利益而流向国外,同时,贬值会造成一种通货膨账预期,即人们预计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进一步下跌,从而造成投机性资本的外流。 (3)对国内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贬值对国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国内物价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其国内生产结构和整个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 1.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贬值国的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这会引起用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如果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这些进口品是贬值国所必须进口的,本国无法依靠国内的力量来满足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的情况,会推动贬值国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 2.由于物价普遍上升,人们手中所持有的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下跌,因此就须增加现金持有额,才能维持原来的实际需要水平,这导致社会各界的实际支出将减少。而随着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一方面对金融投资的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手中持有的现金,人们须把原先拥有的金融资产换成现金,这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而国内利率的上升,又会限制贬值国国内的货币量的增加。 3.在贬值过程中,用进口原料加工的产品和同进口品相类似的商品的价格会首先上升。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不可能跟着增加,这就导致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 4.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企业主的收入增加,而他们的储蓄倾向较高,所以从整体上说,国内支出水平将降低。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物价的上升,工资水平也会上升。这时会产生一种“货币幻觉”现象,即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因而把他们认为是增加了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储蓄,这会减少实际支出,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商品的需求及物价。 5.贬值以后,由于出口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提高,出口扩大,出口产品生产业的利润增加,将促使其他产业改为从事出口产品制造,资金亦会由其他行业流向出口产品制造业。而利润的上升,也会使工资上升,这样由于出口产品生产厂的工资较高,引起劳动力的移动,出口方面的产业趋于繁荣。另一方面,贬值后,进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销售价格上升,对原来进口的一部分需求,将转向贬值国的国内产品,同时国内产品对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提高了,因此,内销产品行业也将会繁荣。因此,货币的贬值,还会深刻影响到一国的生产结构。综上所述,汇率的变动,可以对一国的进出口、一国的生产结构、一国的收入再分配、一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等状况,以及一国的消费水平,都产生重要影响。 汇率变动的这种独特性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国家国内金融体系很不发达,要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国内经济,往往要受到很大阻碍。所以,这些国家经常利用汇率政策来达到国内经济的目标。这种做法除了可以达到同货币政策大体相同的效果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好处,这就是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短期内就可收到效果。这种短期“冲击”,可以抵销其他力量的作用,从而使政策更加有效。而汇率变动对国内货币收入状况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悄悄发生作用的、不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汇率变动作用虽大,却又不太引起注意,所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汇率变化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2023-07-07 12:4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