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
-
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彊,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彊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彊齐。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
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於齐,重甲困於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
子贡不受,遂行。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於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彊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
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於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
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
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中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功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的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北的各国诸侯,讨伐强暴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栖身,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决心。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罢。”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正借着”使灭亡之国复存,使断绝之嗣得续“的名义,却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失掉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越王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驭着车子到子贡下榻的馆舍致问说:“这是个偏远落后的国家,大夫怎么屈辱自己庄重的身份光临到这里来了!”子贡回答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心里想要这么做却害怕越国,说:‘等我攻下越国才可以"。像这样,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况且要没有报复人的心志而使人怀疑他,太拙劣了;要有报复人的心志又让人知道他,就不安全了;事情还没有发动先叫人知道,就太危险了。这三种情况是办事的最大祸患。”勾践听罢叩头到地再拜说:“我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这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国家多次打仗,弄得疲惫衰败,士兵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国君,大臣内部发生变乱;伍子胥因谏诤被杀死,太宰嚭执政当权,顺应着国君的过失,用来保全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政治表现啊。现在大王果真能出兵辅佐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来获取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尊他,以表示对他的礼敬,他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那场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逼近晋国,请让我北上会见晋国国君,让他共同攻打它,一定会削弱吴国的势力。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样一定能灭掉吴国。”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子贡没有接受,就走了。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触犯吴国而获罪,军队被打败,自身受屈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荒凉的废墟,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么另有其他的打算!"”过了五天,越国派大夫文种以头叩地对吴王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谨派使者文种,来修好您的属下近臣,托他们向大王问候。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讨伐强暴,扶持弱小,困扼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朝王室,请求出动越国境内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挂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甘愿在前面去冒箭石的危险。因此派越国卑贱的臣子文种进献祖先珍藏的宝器,铠甲十二件,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用来作贵军吏的贺礼。”吴王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可以吗?”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你可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辞却他的国君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是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
子贡因而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然来的变化,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那场战争吴国不能取得胜利,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它;和齐国一战取得了胜利,吴王一定会带他的军队逼近晋国。”晋非常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整治好武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
子贡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俘虏了七个将军的士兵而不肯班师回国,果然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过江去袭击吴国,直打到离吴国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营扎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在五湖一带作战。多次战斗都失败了,连城门都守不住了,于是越军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东。
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相关推荐
大秦帝国田常的有此人吗?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田常是真实存在的,田恒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扩展资料:在电视剧《大秦帝国》里,田常以其犀利的见解直击弱秦九弊,切申明无意留秦,潜台词是看不上秦,不值得我这种高洁之士委身。既显示出其专业技能过硬,慧眼如炬对秦国弊政一针见血,也以此讽秦昏政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以示志向高洁宏雅,切不畏权贵敢于直诤凸显国士风范。其言其行确实是一等一的士。秦王若杀田常,更显示出田常的高洁,成全了自身的美名,士子重名节,以身换名节,求之不得。2023-07-07 18:57:281
《大秦帝国》中田常之死,真的有田常本人么?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8:57:469
田常为何自尽
田常自尽是因为对自己做了对不起秦孝公的事情感到悔恨的一种愧疚心情的反应所以选择自杀。田常,也叫做“陈成子”是初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常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的收进方法来争取民众的赞同。后来要杀害齐简公,拥护齐简公的弟弟齐平公,自己任命为相国,扩大自己的封地,诛灭大臣中能力较强的人。他自杀时候的情景是:田常向秦孝公深深一躬,激昂高声道:“田常身为稷下名士,非但做《恶政十陈》,且鼓动同人离开秦国。然则秦公非但不以为忤,反以国士待我。人云,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田常当以热血,昭秦公之明。”话音方落,长剑倒转,洞穿腹中,一股热血直喷三丈之外。田常在秦孝公面前自杀的原因:他自杀显示了他身为一个战国时代的“士”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了报答秦孝公的知遇之恩,也是对自己做了对不起秦孝公的事情感到悔恨最终选择自杀。田常,一位曾经带着鄙夷的眼光打量秦国,用嘲讽攻击着秦国百年来的混乱和落后。他想要看到秦国的恼怒和唾骂,然而秦王是静默坚韧的的君王,于是田常选择用自己的鲜血来宣扬秦国君王的坦诚。2023-07-07 18:58:441
田常的介绍
田成子,名恒,原为陈恒,古音田、陈音近,也称为田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庄子《南华经.胠箧》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也是后世常引用之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陈恒杀害齐简公,孔子斋戒三日,请求鲁哀公讨伐陈恒,鲁哀公表示鲁国势力弱小,让孔子问季孙肥。陈恒死后,儿子田盘继位。2023-07-07 18:59:061
解密:田常是如何作乱于齐的?田常是怎么死的?
解密:田常是如何作乱于齐的?田常是怎么死的?田常,也叫做陈成子是初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常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的收进方法来争取民众的赞同。后来要杀害齐简公,拥护齐简公的弟弟齐平公,自己任命为相国,扩大自己的封地,诛灭大臣中能力较强的人。田常欲作乱于齐这则典故就是来自于此,那时候的田常准备在齐国进行造反,但是又顾虑四大家族的强大势力,于是打算调过头,准备调动军队攻打鲁国。鲁国也正是孔子在的时候的国家,孔子听说田常要攻打自己的国家,便对他的众多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在的地方,是我们大家的家,国家如今受到为难,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之后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前去出使齐国,但孔子并没有答应,而是让子贡前去。子贡出发到齐国见到田常,并跟他说攻打鲁国是不明智的的选择,鲁国很穷,城墙都是很薄很矮的,土地不像是那么的整齐,况且鲁国的君王不施仁政,大臣虚伪,军队懒散,一点也没有军队的样子,所以你攻打了也并没什么用,还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比我们鲁国强得多,还容易攻占。田常不以为然,似乎有些怒了:你说的不容易,在外人眼里是容易的,你又何必告诉我这些话?子贡利用强国和弱国之间力量与权力对比讲给他听,似乎田常有些动摇了,但又害怕自己国家的臣民怀疑,于是子贡趁机说:你可以先按兵不动,我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在讨伐齐国,你就可以带兵与吴国交战。于是田常答应了这样做。田常--有才之士当为知己死每每写到这一类人物时就会充满争议,我明白我们的国家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人物,最后的将士也在辉煌的屠杀下断送了性命,而我们还在麻木的苟活中沉睡。田常,一位曾经带着鄙夷的眼光打量秦国,用嘲讽攻击着秦国百年来的混乱和落后。他想要看到秦国的恼怒和唾骂,然而秦王是静默坚韧的的君王,于是田常选择用自己的鲜血来宣扬秦国君王的坦诚。历史故事回味无穷,但到底田常为什么会自杀,不自杀不行吗?从历史情节上看,秦公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反而在听了他的一席话之后,非常的欣赏他。那会的他明明可以完全离开秦国,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自杀。有人就会质疑,表示非常不理解他的做法。方法之多,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要归根结底,肯定还要追溯到士及其精神。究竟什么是士,什么又是士精神。孔子曾今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很多古诗集里就能就能看得出,士的做人原则就是舍身取义,一个合格的士就应该具备百折不挠,坚强顽抗的意志,情况紧急时能献出生命。在古训的回味下,回过头再看看田常,他的做法不就是士的表现吗?田常身为将领几番捉弄贤士,还离间秦国将士离开秦国。但这些秦公并不在意,还被他所做的《非秦九论》所折服,因此田常自觉惭愧,用自己的生命成就秦公的仁,彰显秦公的大义。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2023-07-07 18:59:181
大秦帝国申不害,《大秦帝国》中田常之死,真的有田常本人么?
《大秦帝国》中田常之死,真的有田常本人么? 《大秦帝国》中的田常?这个人是有的,但名气不大,比起田氏代齐的那个田常,有天壤之别。他早年授业于齐国稷下学馆,只会空谈大道,相传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子)的再传弟子的徒孙。为人游手好闲,好结交飞鹰猎狗之辈。但学问还是有的,据说他曾与孟轲彻夜长谈,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反驳孟轲的“春秋无义战”“以仁治国”的儒家宗旨主张。提倡以“杀戮”"生民遗一"“恶道"“暴法”压迫平民百姓,荼毒苍生以达安定剽悍民风之目的。孟轲竭力否定,田常争得面红耳赤,险些拿起笔刀和砚台欲杀孟轲,被书仆阻止。事后孟轲评价他曰:“泱泱之语,尽载其舌;浩浩慧智,皆揽冠中。然则以暴制恒国民之法,易迫民反,难安民心,实不可行。又则有才,但假才、次才、虚才、小才而矣,不配为儒,此人掌权,必扰民生,三年之内,不安动荡。"事后,田常命手下去行刺孟轲,但事情败露,被逐出师门,事后又拜师百里遥,杨朱,墨翟(墨翟的徒孙),慎到,申不害。终究没什么成就,决定去秦国谋个大官一做,但太自大狂妄,本来是与王轼前往谋官,却上非秦政策,自尽。孝公追赠其为商於县令,以县令之礼草草安葬,葬于渭水之中! 关于《大秦帝国》的一些问题。 大秦帝国1的话 虚构的:没有割地求和,没有和孟子辩论,没有墨家出来找麻烦,景监不是武将是嬖臣,韩昭侯和申不害的死法不对,其实庞涓兵败自刎而且魏太子申被俘虏了,商鞅车裂秦人不怜,没有什么白家商社,有侯赢这个人但好像穿越了 有记载:孝公求贤。和甘龙辩论变法必要。变法内容。徙木立信。刑公子虔公孙贾。封商君。诈擒公子卬。赵良劝退。孝公临终托孤。作法自毙。在渭水行刑渭水尽赤。 除1以外的大秦帝国我没看过,不知道哪里和史书不符,不过估计一般女性角色都是作者添加的 马陵之战中庞涓被杀和申不害死分别在《新大秦帝国》的第几和第几集里边啊? 都在第33集,申不害先自杀,接着就是庞涓被杀。 新大秦帝国商鞅战孟轲台词(高分) 本人收藏了大秦里的不少台词。分享如下。 馆长:本次大论战,是稷下迎接孟夫子入齐大典. 学无止境,士无贵贱,诸位皆可向孟夫子挑战争鸣. 众人:请孟夫子开讲. 馆长:孟夫子,请! 孟轲:诸位,儒家创立百余年,大致主张,尽为天下所知, 一一重申,似无必要,就请列位就相异处辩驳发问,老夫做答,方能切中要害。 杨朱:在下杨朱,敢问夫子,天下万物何为贵,何为轻? 孟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众人:万岁,民贵君轻! 申不害:在下申不害,敢问夫子,天下动荡大争,要害何在? 孟轲:不师周礼,不行仁政,以杀戮征战为快事,是为要害。 申不害:仁政,周礼,井田制,夫子果真以为可行? 孟轲:国有圣君良将,仁政可行,周礼可行,井田制更可行。 申不害:邦国兴亡,夫子寄望于圣王复古,实则人治啊。 孟轲:人治侍德,至少强过先生权术治国。 申不害:在下正告夫子,术治乃法家之学,不是权术之学。 孟轲:如此法家,乱世之学也! 卫鞅:大谬! 孟夫子如此断言,大谬! 孟轲:立论当有理有据,足下无端指斥,何其浅薄哉! 卫鞅:夫子大谬,凭据有三。 天下学派皆有分支,夫子断章取义,以术治派为法家全貌,此其一; 法家三派,其根同一,皆以认同法治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有侧重. 夫子无视法家根本,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此其二; 法家术治派,是在行法根基之上着重整肃吏治,强化查勘官吏,与搬弄权谋有天壤之别。夫子有意抹煞根本,其论断之轻率无以复加,此其三。 孟轲气得一拍桌子:你是何人,法家何派? 慎道:哈哈哈~~ 天下士子听了!此人卫鞅,我法家法治派名士。 孟轲:法治成家成派,老夫未尝闻也.苛政猛于虎而已,何足论之! 卫鞅淡然一笑:夫子论学先定罪,不足道也。 卫鞅唯告夫子,天下治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 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谁能融入大争潮流而强国富民,谁便是正道! 否则便是空谈大道贻误天下,必将为大争之世所遗弃。 众人:卫鞅,彩!~~ 孟轲:人性本善 自有法 墨 兵 三家而沦丧 不亦悲乎 卫鞅:夫子立论无据 人性本恶 众人:愿闻卫鞅之论、 对 卫鞅说 馆长 :稷下学宫言无不尽 人人可论 孟轲:老夫愿闻足下性恶之说 以为世人鉴戒 卫鞅:恶 人之本性 因人性有恶 才有法度 天下人生而好利 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 生而贪欲 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 生而有奢望 才有声色犬马 人性之恶 必以律法而后正 以法治防范恶意 以法治疏导人性 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孟夫子空言性本善 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 将乱世罪孽归于法墨兵三家 无非是要重申仁政 人治与复古之论 回到夏商周三代 此乃纵容恶行 蒙蔽幼稚 真正的大伪之言 结束,片中语:战国之世的学派打争鸣 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观 也是那个 伟大时代的生存竞争方式 它培育出了中华民族最茁 壮的文明根基。 使那个时代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不巧高峰。 个人意见: 很明显: 据史记。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 事实上,商鞅比孟子大十二岁 ,剧里商鞅是青年才俊,孟子倒成老夫了,按照剧情里算一下,三十三四岁左右商鞅开始变法,三十四岁的人去听个二十二岁的大师(事实上,孟子四十三岁才首次到齐国)开讲,仔细想想压根是笑话。 实际上,商鞅见到孟子我不认为是不可能的,商鞅指导才俊孟子或许也发生过, 就算孟子第一次去齐国商鞅就去听了,商鞅应该活过五十五岁才对,而卫鞅五十二岁死了。 不过论战的台词倒还行的。 大秦帝国,我看韩国变法都是从开始,怎么秦国变法要从民风开始 卫鞅与申不害虽同是法家,但并不同派。 法家三派。商鞅重“法”,重视法律与规章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申不害则重“术”,申不害建议最高统治者必须用术,君主应以“独视”、“独听”、“独断”的手段来实行统治;慎到是法家中强调“势”治的一派,主张君主可以“握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 电视剧《大秦帝国》、《汉武大帝》观后感2023-07-07 18:59:251
田常权势大于皇帝,为何为了得到而已可以忍受朋友给他戴绿帽子?
田常,原名田恒,也就是田成子,因为他的家族出自陈国,所以也有人叫他陈恒,原本他一直叫这个名字,但是到了汉朝之后,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就将其改为“田常”了。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大哥大”,他在田氏家族中地位非常高,为以后夺取齐国政权奠定了基础。田常,一生之中最著名的几件事,就是“杀老大”,他先是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后来,又发动政变,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此后,田氏家族独揽齐国大权,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皇帝”不是随便叫的,“皇帝”一词源自嬴政。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皇帝”是综合了“三皇五帝”的功绩,而“三皇五帝”并不是帝王,他们只是部落首领而已,而他们的“皇”和“帝”其实是后人追加的称号,换言之,“三皇五帝”生前并没有这个称号,是后人给他们戴了这个帽子。“皇帝”则不同,这是秦王自己创造的名词,他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天地万物之主,所以“皇帝”又被称为“天子”。田常生活的时代,并没有“皇帝”这个称号,所以“田常全是大于皇帝”这句话本身就错了。另外,“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代名词,而田常生活的年代,并没有真正进入中央集权的年代,他那个时候还属于“封建”时代,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大一统时代,所以田常的权势虽然很大,但是这种权势更多的来自“被拥戴”,而非“权势”本身。换言之,田常是收买人心的高手,并不是国家或皇帝赋权的大人物。田常之所以能杀死几位齐国“大哥大”,那主要是因为齐国的国君确实水平不佳,腐败无能,而田常确实能为依附自己的百姓和士大夫们做事,所以受到了拥戴。田常本人比较好色,他挑选身高七尺以上的齐国女子做他的姬妾,而且基本不限制数量,这使得田常的姬妾达到了一百多人。田常本身也没有架子,也不搞“特殊化”,所以他的宾客随从,就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家门,这就让很多人认为田常的宾客会同田常的女人私通,而田常不加禁止。田常当时虽然权势很大,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臣”,还不能逾越礼节,私自设立太监伺候自己,但是女人多了,而且都在一个家门里,为了争宠自然就会形成互相监视的局面,所以“戴绿帽子”事件,还是非常难以发生的。2023-07-07 18:59:324
田常有后代吗?
有,田成子,名恒,原为陈恒,古音田、陈音近,也称为田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尽杀公族中的强者,扩大封邑,从此齐国由陈氏专权。其后统治齐国多年,直到齐穆公统一齐国。扩展资料:史料:<<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田敬仲完世家">> 中记载: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蜔,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 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厘子之政, 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蘎,归乎田成子!” 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2023-07-07 18:59:551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中的“田常六卿”指的是谁?
田常和六卿是分开的,田常和六卿分别都可以百度,田常原先是齐国的臣子,但是后来犯上作乱,三代之后就取代了原来齐国的王室,虽然还叫齐国,但是国王已经姓田了,也就是田齐。六卿说的是晋国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家,这六家也是犯上作乱,把晋国给分了。淳于越是支持分封的,他的意思就是说现在陛下您拥有四海,儿孙却只是普通百姓,将来万一有田常,六卿这种犯上作乱的家伙,没有人辅佐,那时候该怎么救呢?2023-07-07 19:00:103
对《大秦帝国》里田常之死有什么看法?
田常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用极尽讥诮的语言写了非秦十论,扇动士子离开秦国,他微笑地看着群臣剑拔弩张的姿态,那时候的他就想在嘲弄与讥笑中从容死去,他带着嘲弄的神情等着秦公与众大臣将他大卸八块,也许他想到的只是秦公最多是不杀而已,岂料大义的秦公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当着众人的面认同他那一番揭老秦疮疤的话语,更不可思议地居然诚恳挽留他们在秦国为仕治理秦国。怜才爱才之心溢于言表,就是那一刻震动了他。 一向并无心做官,只为了游历猎奇的他,心里大为震动,他怎能不震动....... “君上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田常也许实在想不出如何报答秦公的知遇之恩,毅然以极端地方式结束了自已的生命,田常生命中的句号真的已经在昭示秦公的大义与贤明。 田常是在用生命换得天下贤士赴秦的脚步不再犹疑,在当时,一腔热血的他,也许就是尽了一个为士者的本份而已。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生死从来就不足挂齿。 今天的我们也许会笑他们的愚痴与迂腐,然而你翻开史书,你会突然发现,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竟都是这样的。士为知已者死,便是那时候的人们最普遍遵循的人生理念与行为准则。 他们轻生死重大义,他们割下他们项上的人头赠给知已甚至是一面之交的朋友,竟然如同后世折下杨柳相送友人那般潇洒、那般地不动声色,那般地不着丝毫我相。有时竟然是萍水相逢的路人,也能将项上人头相赠。我们想象不出那个伟大时代出现的成语“刎颈之交”是怎样地豪情凝重与淋漓酣畅。 两千多年后,这个成语早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再也不留痕迹......2023-07-07 19:00:173
田常自尽是真的吗
是真的。田常的自杀显示了他身为一个战国时代的士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了报答秦孝公的知遇之恩,也是对自己做了对不起秦孝公的事情感到悔恨的一种愧疚心情的反应。2023-07-07 19:00:531
十年时间生了七十几个儿子,春秋时最能生儿子的牛人是谁?
这个春秋时期最能生儿子的人名叫田常。他本名叫田恒,后来是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才改的。他是齐国的掌权人,手里握着最高权力。而为了能够牢牢掌握这些权力,他在十年的时间生了七十几个儿子。不过呢,这些儿子而也不全是他亲生的,只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已。我们来看一看他为何要生这么多的儿子。田常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齐国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地走到了巅峰。而且齐国上下没有人敢和他作对,在这一系列的争权夺势之下,齐国下面的封地比本国的土地面积还要大。这可都是齐国的土地,一定要完全属于自己才行。所以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为了不使这些土地落于旁人之手,他就想出了一个多生儿子,让这些儿子去占领这些土地。这样的话,这些土地终究还是姓田。于是他开始征集各种美女为自己生孩子,女人越多,生的孩子就越多。但是时间长了,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体力吃不消。毕竟长此以往下去,不仅极大地消耗自己的精气神,还容易导致有人趁虚而入夺取政权。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又想出了一招,就是将那些女人都分享出去,就是说他的后宫不禁止任何人出入,那些大臣也是可以公然地和这些女人发生关系,只要能多生儿子就行。就这样,在他的操作下,他有了七十多个儿子,这还不算女儿呢。而他呢,就让这些儿子们纷纷去那些城做城主,这样一来,那些城池都还是自己的。不过呢,他的这种做法还是遭到了很多的鄙夷,因为此法实在是上不得台面,而且感觉有点难堪。但是对于田常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能够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行了。2023-07-07 19:01:014
田氏代齐的田常和齐威王是什么关系?
齐威公田因齐是田恒(常)的六世孙。爷爷的爷爷的爹。呵呵~田常,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三传(曾孙)至太公和,正式代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1、 齐太公田和(田常曾孙) 2、齐废公田剡(和子) 3、齐桓公田午(注意:不是五霸中那个桓公,田和子) 4、齐威公田因齐(午子) 5、齐宣王田辟疆(因齐子) 6、齐闵王田地(辟疆子) 7、齐襄王田法章(田地子) 8田建(法章子) 齐国(秦朝末年复辟之齐国) 1、田儋 2、田市 3、田荣 4、田广 5、田横 6、田假 7、田都 8、田安另:齐废公,本名田剡,《史记》未载他的生平。《竹书纪年》称:“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可以知道田剡被田午所弑。前374年田午即位为桓公。田和(田常曾孙) 386—384 太公 山东省青州市普通店 田剡(田和之子) 383—375 田侯 被田午所杀 田午(田和之子) 400—357 〔374—357〕 恒侯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 田因齐(田午之子) 356—320 威王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 田辟疆(因齐之子) 319—301 宣王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 田地 (辟疆之子) 300—284 愍王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 田法章(田地之子) 283—265 襄王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 田建 (法章之子) 264—221 王建 被秦王幽禁而死2023-07-07 19:01:375
罪百田常,祸于王莽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他认为曹操的罪过比田常还深百倍,曹操引起的祸乱比王莽还巨大这是唐代刘知几评价曹操的话,贬义很深啊田常,战国时期齐国相,杀害君主齐简公且自己专权独裁王莽,毒害汉平帝和挟两岁孺子婴以令天下且最终篡汉自立,导致天下大乱2023-07-07 19:01:553
春秋末年齐国田氏家族田常有70多个儿子,都是他的血脉吗?
俗话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男人最不能忍受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老婆和别的男人有奸情,现代人有把这种事雅称为“戴绿帽子”。在春秋末年却有一个人乐此不疲的让自己的“老婆”做这件事,还因为这样做得到了很大收益:他的后人让一个国家都改成了自己的姓。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非要用给自己的“带绿帽子”的方法呢?这个人就是在春秋末年“田氏代齐”中起了重大作用的田常田成子。周武王建立西周,把最大的功臣姜子牙分封到现在的山东一带,历史上称作齐国。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齐桓公就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国建立后姜太公以振兴农业,鼓励商业作为齐国的主要政治方略。一直以来齐国都是最富庶的诸侯国之一。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就曾经嘲笑过齐国人打仗不勇猛、怕死,就是因为齐国人比较富裕。齐桓公时,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为躲避陈国的宫室斗争到齐国避难,齐桓公想封他为公卿,被陈完谢绝了,只做了一个管理工匠的职务,陈姓改为姓田。田完的重孙子田文子,也就是田成子的爷爷受到齐庄公的重用。田成子为了更大限度的掌握国家的政权,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戴绿帽子的办法,挑选了几百个漂亮的美女放在后宫,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让他的宾客随便出入,等到了田成子去世的时候儿子就有了七十多个。这就是《芈月传》里芈月和义渠君有了孩子时,大臣庸芮说服朝臣们的那个历史案例。田氏一开始是没有野心的,是在一代代的繁衍和权利的不断增长中野心才开始膨胀的。田氏是齐桓公时陈国避难来的公子,陈完在陈国时也是陈国最乱的时候,他看透了宫室中的亲情之间的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作为陈厉公的儿子在宫廷政变频繁的时候他满可以也去发动政变赌上一把,他却远离了“是非之地”来到齐国。他也没有接受齐桓公的封赏,只想让自己的后世平安的在一个地方繁衍生存下去。但田完毕竟是陈国的公子,又娶了齐国贵族的女子,自然也离不开齐国的政坛,到了田文子时就开始辅佐齐庄公了。任何一个家族的成功都是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的,更何况是不发动战争直接取代一个国家。在那个时代是很讲究名望的,田氏在齐国并没有根基,在齐国也只有几代,更没有战功,也不是名门望族。到了田恒子时虽然受到齐庄公的喜爱,氏族们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晏子就曾多次在政坛上攻击过田氏。到了田乞时野心已经很大了,在得不到氏族支持后田乞想到了一个收取民心的方法:老百姓向国家交税时选用小斗;而借给百姓粮食时却换成大斗。听起来是赔钱的买卖,俗话说“吃亏是福”嘛,但这可是智慧呦。亏,是国家的;福,全让田家收了。从此以后齐国人就念姓田的好了。得到民心,田氏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又做了什么呢?在国外,晋国攻打六卿中作乱的范氏和中行氏的时候,田乞说服齐景公资助范氏和中行氏,在诸侯中树立威信,为日后的国际舆论铺平道路。在国内,齐景公死后,田乞挑唆相国惠子和高昭子与大夫们的关系,使得大夫们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让新立的齐国国君逃走;他又接回在鲁国的公子阳生,拥立成新的国君,把自己推到权利的巅峰。田氏还归还鲁国、卫国的土地,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赢得更多的国际声誉和支持。到这时齐国的权利已经都在田氏的手里,但是他们也面临这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任用和来源。田氏在齐国也就四五代家,族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开始的时候田氏选择的是和齐国的贵族联合,比如大夫们和高昭子发动政变的时候就是和贵族鲍氏合作的。可是在后来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贵族并不会听他们额摆布,鲍牧甚至杀死了不听他话的齐悼公。子我还想设计把田氏灭门,多亏自我的心腹田豹还感念宗族的情谊偷偷通报,才给了田氏反扑的机会,事实告诉他们公卿是不能用的,所以田常国才利用自己的职位公把齐国鲍氏、监氏、晏氏公族中势力强的人差不多都杀了。在没有办法情况下,田成子就想了一个给自己“带绿帽子”的法子,七十多个儿子就横空出世了。等到田成子去世后儿子田襄子就让他这些“兄弟”全部担任了齐国的要职,齐国的政坛就真的换了一次血。有人就要问了,这些不是田常儿子的“儿子”难道就不去追究自己的身世吗?田氏的血统有怎么保证呢?这些也是好解决的。门客们干的本来就是见不得人的事,他们也都是寄居在田家的由田家供给着吃喝的,谁还会张扬呢?再者说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没有名分的私生子呢?况且田氏的美姬们也不是只和一个男人交往,用句好听的话说:这些人也是只知道妈是谁,不知道爸爸是谁。从这些田氏的后代们来说放着齐国的公子不当而去选择做不耻的私生子太不现实了。就是有些“不开眼”的直接杀了就行了,也不值得怜惜反正也不是田氏的血脉,而这些田氏的儿子们为了证明自己更要努力的工作了。对于血统来说,只要田家人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就行了。田成子用“带绿帽子”的方式作为自己实现政治抱负的方法之一,虽然是历史长河中的奇葩,也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田齐也从齐威王时称霸战国一百多年,出现了邹忌、田忌、孙膑等一大批闪耀在历史上的名字。孟子都认为齐国是最有可能统一华夏的诸侯国;连司马迁都认为齐国的灭亡不是人为,却像天意!2023-07-07 19:02:034
齐国之政皆归田常是什么历史事件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田常是陈完的后代。陈完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因陈国国内权力之争,陈完就逃到了齐国,并改姓为田氏。田常是陈完的第五代子孙,事齐简公。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同为左右相。因田常与监止之间有矛盾,田常就常常忌妒监止,并设法去谋害。由于简公宠信监止,他的阴谋一时不能得逞。后来,监止的同族人子我平时与田氏不和,就想杀死田氏。因事前败露,田常就先下手为强,不仅杀死了子我与监止,同时也把齐简公给杀死了。于是,田常就立简公的弟弟骜为平公,自己为相。没有了政敌,大权独揽的田常,为了讨好诸侯,平抚百姓,先是把齐国原先霸占诸侯国的土地还给诸侯国,紧接着又修功行赏,亲近百姓,很快使齐国恢复了稳定。既使如此,有平公在位,作为宰相的田常也不能代替平公行使行政大权。但田常为了削弱平公的权力,使自己能够独掌行政大权,就出了个点子,他对平公说:“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平公听了他的话,也不动动脑筋,想想田常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把刑罚大权交了出去。结果,“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2023-07-07 19:03:024
田常的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2023-07-07 19:03:081
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彊,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彊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彊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於齐,重甲困於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於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彊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於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彊。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於文学。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他日从在陈蔡间,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原宪字子思。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公冶长,齐人,字子长。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南宫括字子容。问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於刑戮。”三复“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公皙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曾蒧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於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漆雕开字子开。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公伯缭字子周。周愬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缭也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曰:“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旂(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葴字子上。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2023-07-07 19:05:111
三十六计中借刀杀人的典故是什么?
子贡借刀杀吴王夫差。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越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2023-07-07 19:05:291
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原句并翻译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②,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2023-07-07 19:05:431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卒的意思是啥
"卒"在这里的意思是"终于;最终"。"卒有田常"是说田常最终成为了六卿之一的臣子,其中"卒"的意思相当于"终于"或者"最终"的意思。2023-07-07 19:05:523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
A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臣听说商周两个朝代,历时千余年,分封王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作为国家的辅弼。今天,皇上您统一了天下,您的皇族子弟却没有分封,就算有田常和六卿这样的大臣,但是没有人辅弼您,怎么能相互照应呢?说明该大臣主张分封制,反对郡县制。2023-07-07 19:06:011
齐国的大臣在10多年的时间里生了70多个儿子,都是他的吗?
到了东周,周天子几乎没有实权,其下诸侯的权力也是一个比一个大。后来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部分。这是一个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代。杀君子杀父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在朝野取得权力,你用了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其中一位田成子甚至不惜名利荣誉,主动给自己戴绿帽子,而且还戴得很开心。田成子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田氏代齐的春秋大事你一定听说过。田成子是田家第八代族长。自从他的先祖田显从陈国一路奔走到齐国,落地生根之后,田氏就越来越富足了。田成子这一代,不仅实力强大,而且雄心勃勃。按理说,要想高人一等,通常会默默地发展军队或拉帮结派拉拢人心。然而,田成子的眼光却不同寻常。他要做的是一件彪炳史册,千古名人的大事。公元489年,齐景公死后,田占齐国之相。因为齐平公得到田的提携,他相当于一个傀儡。在齐平公的“庇护”下,田氏宗族的直接管辖范围越来越大,无人能及。为了保证封地不被其他家族瓜分,田成子决定像周王室一样瓜分封地,但如果自己没有那么多子孙怎么办?毕竟在古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保持人口繁荣昌盛,田成子挑选了100多个姑娘到自己的后宫,平均身高达到1.6米。这说明古人早就有优生优育的意识。但田成子年事已高,无法享受,于是他接下来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那就是客人不能不进出宫殿。结果,从田成子上台到去世,10多年里生了70多个儿子。按照计划,田成子的70多个儿子成年后被分派到齐国各地做君主。短短20多年,齐国70多座城池成了田家的地盘。表面上看,田成子吃了大亏,但实际上那些“儿孙”世代为他打工。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参考资料:《田代奇》《史记》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2023-07-07 19:06:094
战国风云:外来户田氏是如何一步步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当政者的?
春秋到战国时代的过渡,明显的标志在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中原由原来的五个强国变成七个国家,各诸侯国的权力阶层发生剧烈更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奴隶主阶层的崩溃和新兴的封建地主阶层崛起。 晋国国君有名无实的背景下,内部权力争夺由韩赵魏三大新兴的士大夫阶层联合瓜分了春秋时期领土较广的晋国。 取代晋国的是韩、赵、魏三个国家,春秋进入了战国七雄称霸、战乱不休的战国时代,而发生在齐国的政治顶层却是田氏取而代之,没有国家分裂的局面出现。 田氏的先祖陈完原本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陈国的公子,后来陈国发生内乱,他逃亡到了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帮他管理百工。 陈完待人接物勤勤恳恳,工作踏实认真得到了领导齐桓公的认可,后来他做了齐国贵族宗亲懿仲的女婿,从此踏入了齐国的上流阶层的门槛。 陈完的第六代世孙田桓子,在这时陈氏已经成为田氏,经过陈氏多代子孙经营陈氏家族成长齐国的世家大族,拥有了爵位。 恰逢此时齐国接连遭逢内乱,田桓子联合晏婴推翻了齐国一些把持朝政的士大夫势力,推举齐景公登基为王,田氏成为新君齐景公的股肱之臣。 齐景公当政为齐国的姜氏政权最后的明主,他任用晏婴为相励精图治,重新恢复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但这也仅仅只是齐国最后的风光而已。 公元前532年,齐景公通过田桓子将齐国栾、高两大宗族贵戚的势力驱逐,挽回了王室衰微的局面,加强了君主权威但是政治的平衡被打破开始向田氏倾斜。 田桓子为齐景公稳定朝政、巩固君权立下了头功,在齐国的政治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田家蒸蒸日上的金钱财富。 田家在新兴封建经济振兴的形势下,采用减轻租税的方式,给了老百姓许多实惠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响应,田氏家族迅速增强了经济实力。 齐景公只顾着把精力放在对外争取霸权上,一味顾着外交和争霸斗争,在斗倒了把控朝政的世家大族后,对内并没有提防逐步强大起来的外来家族田氏。 虽然良相晏婴多次提醒齐景公,应当对田氏采取行动,但是齐景公并没有放在心上,始终想重现当年齐桓公称霸中原的霸业。齐景公身子骨还算硬朗,在位57年一直休 养生 息发展经济生产,田桓子一脉的权势虽然逐渐强盛,但是田桓子死在了齐景公的前面。 然而,田桓子的儿子田乞却很优秀,趁着齐景公刚刚过世就联合士大夫发动政变,将齐桓公确立的两大宗族国氏和高氏驱逐,并拥立齐悼公即位,自封相国把持齐国权。 貌似田氏取姜氏而代之的时候已经不远了,然而田乞之后依然经过了三代才实现田氏代齐的进程,这中间最核心的关键在田氏的下一个掌舵人田常。 齐悼公在位仅4年就被鲍氏所杀,不久田乞也过世了。田常掌权后拥立了齐简公即位,田常出任右相,左相为监止。 从这里可以看出,齐简公并不是懦弱无能的君主,他一度想要将一家独大的田氏解决掉,在当时的齐国,田家虽然大权独揽但是其他宗族势力依然不可小觑。 成败在此一举,田氏要么继续大权独揽要么就被取缔消灭,齐简公在位期间的朝堂可谓是暗潮汹涌,田氏就算再独断也不敢直接与齐简公和旧贵族们撕破脸。 公元前481年,田常终于发动了军事攻击,与齐简公和拥立他的大臣军队展开对抗,齐简公在面临这种需要魄力的大场面时终究欠了一些火候。 右相监止率领的军队曾经一度战胜了田常,田常在其他田氏宗族英杰的拥护下当机立断拼死一搏,将监止的政府军击败,这个消息使得齐简公大乱阵脚。 他被吓傻了丢下随从就逃亡,但是被田常的部队抓获,这场兵变以齐简公为首的旧贵族们的失败而告终,田常取得了胜利。他手段果敢狠绝并没有心慈手软,将齐简公和一众贵族们都斩尽杀绝,但是他依旧没有做出废除国君的逆背之举,而是拥立了新的傀儡。 田常去世后,田氏家族又历经了69年,每一代田氏掌权人都采取拥立傀儡君主的方式掌控齐国大权,直到田和这一代。 在前几代人的经营下,田氏家族与新兴的韩、赵、魏三国互通有无,在国际上积累了外交上的优势,三家分晋都成功取得了各诸侯国和周天子的认可后,田和认为时机成熟了。 公元前386年,他与交好的魏文侯一同上奏,请求按照三家分晋的前例,册封他为新任齐国国君,彻底取代了姜氏。 田氏代齐以一家独大的形势完成了一个国家从内到外的政权更替和上流统治阶层的大换血,虽然历经了田氏家族多代人不懈努力的经营,但是最终实现了一个家族政治野心的延续。 齐景公大概也不会想到百年之后的齐国只在他活着的时候,绽放了仅剩的光华,没有优秀的后代子孙延续齐景公的家族目标,姜氏也只能逐渐消失在 历史 烟云之中。 END.2023-07-07 19:07:041
对《大秦帝国》里田常之死有什么看法
秦变法许多年后,易水南岸,高渐离的击筑声正在响起,那个为报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大将梵于期,也是这般潇洒这般决绝将自已的人头赠与荆轲,荆轲才得以从容地踏上刺秦之路,他们这类人在史书中也许没有荆轲、专诸那般闪亮,但一样是动人心魄,一样的荡气回肠。空有拔山之力的楚霸王项羽,在穷途末路之时,再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也是这般毫不迟疑地将项上人头赠送给昔日的旧将马童。在秦汉那个伟大的时代,无论光荣还是耻辱、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贩夫走卒,从来就不会缺少视死如归的猛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击筑的歌者高渐离,送别的只是荆轲吗?不是的,这首歌送别的,是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那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满腔热血,耿直可爱毫无机心到了天真幼稚的地步。 那时候的中国人竟是如此的壮怀激烈,快意恩仇。那时候的中国人滴水之恩也能涌泉相报。那些曾经划过历史夜空的流星,他们的名字我们记得的有多少。那时候的中国人其实都是田常,都是专诸、都是要离,都是田横及他的五百壮士。那时候中国的乞丐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渴死也不饮盗泉之水。他们热爱名声,执着于生命中的理念,而对于生死却从无挂怀。 我们今天的人,是否仍痴痴笑着那时候的人竟是如此地不懂明哲保身,如此地不识实物。可曾想过我们的先祖在其中华文明的摇篮之期是怎样用自已的热血谱写自已并不漫长的生命。 或许田常与荆轲一样,他们厚重的身影在我们的记忆中再也找不到痕迹......2023-07-07 19:07:111
罪百田常,祸于王莽是什么意思
这是唐代刘知几评价曹操的话,贬义很深啊田常,战国时期齐国相,杀害君主齐简公且自己专权独裁王莽,毒害汉平帝和挟两岁孺子婴以令天下且最终篡汉自立,导致天下大乱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他认为曹操的罪过比田常还深百倍,曹操引起的祸乱比王莽还巨大2023-07-07 19:07:243
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翻译?
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齐简公说:“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应该议论的事情。”没过多久,田常果然在宫庭里攻杀宰予,在朝廷上伤害齐简公。词语解释:细人:小人;见识短浅的人。居:历;经;过了。几何:多少,这里指时间。居无几何:过了没多长时间。贼:伤害。2023-07-07 19:07:491
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位大臣生育了70多位儿子,这人是谁?
这个人是齐国大臣田常。他逼迫傀儡皇帝齐平公把齐国的大部分城池分封给自己,但是派谁去管理就成了大问题。他不放心外人,就挑选了生育能力强的姬妾,让宾客们自由出入,最终生了70多个儿子。2023-07-07 19:07:563
孔子教学徒时的故事
孔子说:“跟着我学习而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具有奇异才能的人。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语言方面的:宰我,子贡。文章博学方面的: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经常贫穷无所有。端木赐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而去经营商业,不过他推测的行情经常是准确的。孔子所礼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仲平;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他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的时间比他们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你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有仁德的人了。” 孔子说:“颜回!多么德的人啊!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也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听我授业时,颜回象个蠢笨的人,下课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谈,也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实在不笨。”“任用你的时候,就匡时救世,不被任用的时候,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 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死去。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越来越和我亲近。”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寿命很短,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孔子说:“闵子骞太孝顺啦!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夸赞他都没有非议的闲话。”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昏君的俸禄。所以他说:“如果有人再来召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伯牛得了难治的病,孔子前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手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仲弓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谦恭有礼,使用百姓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虔诚谨慎。这样,在诸侯的封国里任职,就没人怨恨你,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孔子认为仲弓在德行方面有成就,说:“冉雍啊,可以让他作个卿大夫一样的大官。” 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孔子打比方说:“杂色牛生出红色的小牛,两角长得周正,即便你不想用它作祭品,山川的神灵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季康了问孔子说:“冉求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有百辆兵车的采邑,冉求能够把那里的军政事物管理好。至于他仁德不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象冉求一样。” 冉求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情就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立刻行动。”子路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就应该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听到就能立刻行动呢?”子华感到这件事很奇怪,不解地说:“我大胆地问问,为什么问同样的问题而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回答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做事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我要抑制他。”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象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象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扛着农具的老人等隐士。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一个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环。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我回答说:“心安。”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高兴,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予不是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啊。”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是不能雕刻器物的,腐秽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 宰我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回答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 宰我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同谋作乱,因此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 子贡拜在孔子门下求学以后,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象个有用器物。”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物呀?”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呀。”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在哪里得来这么广博的学问啊?”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人记住它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它细枝末节,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存在着。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道:“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得的方式,或许与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子贡问孔子说:“富有而不骄纵,贫穷而不谄媚,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不过,不如即使贫穷乐于恪守圣贤之道,虽然富有却能处事谦恭守礼。”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中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的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北的各国诸侯,讨伐强暴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栖身,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决心。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罢。”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正借着”使灭亡之国复存,使断绝之嗣得续“的名义,却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失掉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越王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驭着车子到子贡下榻的馆舍致问说:“这是个偏远落后的国家,大夫怎么屈辱自己庄重的身份光临到这里来了!”子贡回答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心里想要这么做却害怕越国,说:‘等我攻下越国才可以"。像这样,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况且要没有报复人的心志而使人怀疑他,太拙劣了;要有报复人的心志又让人知道他,就不安全了;事情还没有发动先叫人知道,就太危险了。这三种情况是办事的最大祸患。”勾践听罢叩头到地再拜说:“我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这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国家多次打仗,弄得疲惫衰败,士兵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国君,大臣内部发生变乱;伍子胥因谏诤被杀死,太宰嚭执政当权,顺应着国君的过失,用来保全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政治表现啊。现在大王果真能出兵辅佐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来获取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尊他,以表示对他的礼敬,他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那场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逼近晋国,请让我北上会见晋国国君,让他共同攻打它,一定会削弱吴国的势力。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样一定能灭掉吴国。”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子贡没有接受,就走了。子贡回报吴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触犯吴国而获罪,军队被打败,自身受屈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荒凉的废墟,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么另有其他的打算!"”过了五天,越国派大夫文种以头叩地对吴王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谨派使者文种,来修好您的属下近臣,托他们向大王问候。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讨伐强暴,扶持弱小,困扼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朝王室,请求出动越国境内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挂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甘愿在前面去冒箭石的危险。因此派越国卑贱的臣子文种进献祖先珍藏的宝器,铠甲十二件,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用来作贵军吏的贺礼。”吴王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可以吗?”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你可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辞却他的国君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是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子贡因而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然来的变化,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那场战争吴国不能取得胜利,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它;和齐国一战取得了胜利,吴王一定会带他的军队逼近晋国。”晋非常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整治好武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子贡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俘虏了七个将军的士兵而不肯班师回国,果然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过江去袭击吴国,直打到离吴国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营扎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在五湖一带作战。多次战斗都失败了,连城门都守不住了,于是越军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子贡擅长囤积居奇,贱买贵卖,随着供需情况转手谋取利润。他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家产积累千金,最终死在齐国。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子游受业以后,出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路过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地笑了,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呢?”子游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有才德的人学了礼乐,就会涵养仁心,爱护人民;普通人学了礼乐,就会谨守法规,容易使唤。"”孔子对随行的学生们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孔子认为子游熟习文章博学。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子夏问道:“‘姣美的笑容妩媚动人啊,明沏的眼珠流动生辉啊,信佛洁白的生绡染上了绚烂的文彩",这三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绘画要先有洁白的底子,然后再彩饰图画。”子夏说:“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说:“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那一位更强些?”孔子说:“师么,有些过分,商么,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赶不上同样是不完美的。”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立志作个有才德的读书人,不要作浅薄不正派的读书人。孔子逝世后,子夏定居河西教授学生,成了魏文侯的教师。子夏的儿子死了,把眼睛都哭瞎了。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子张向孔子学习求取官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人家说,对疑难未解的,不要妄加评论,其余有把屋的要谨慎地说出,能少犯错误;多看人家行事,对疑难未解的,不要妄加行动,其余有把握的要谨慎地行动,能减少懊悔。说话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你要求取的官职俸禄就在里面了。” 有一天子张跟随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被围困,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真诚恭敬,即使在南蛮北狄也行得通;说话不忠诚信实,行为不真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的时候,就象‘忠信笃敬"几个字呈现在眼前;坐在车上,就象‘忠信笃敬"几个字挂在车前的横木上,做到这种地步之后,就到处行得通了。”子张就把这些话写在束腰的大带子上。子张问:“读书人怎样做才可以叫通达了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指的什么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的邦国中一定要有声望,在卿大夫家里也一定要有声誉。”孔子说:“这是声望,不是通达。所谓通达,应当是立身正直而好义,审度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表情,时常想着谦恭退让,这样,在诸侯的邦国和卿大夫的封地一定能够通达。所说的声望,外表上好象追求仁德的样子,而实际行动上却违背仁德,自己要安然处之,毫不怀疑,这样的人在诸侯的邦国和卿大夫的封地一定能取得名望。” 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他往南游历到长江,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获取、给予离弃、趋就都完美无缺,他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孔子谈论宓子贱,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啊!假如鲁国没有君子,这个人又从哪儿学到这种好品德呢?” 子贱出任单父地方长官,回来向孔子报告,说:“这个地方有五个人比我贤能,他们教给我施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说:“可惜呀!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要是治理的地方大就差不多了。” 原宪,字子思。子思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取俸禄,却不能有所见树。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取俸禄,却不能独善其身,就是耻辱。子思说:“好胜、自我夸耀、怨恨、贪欲都没有显现出来,可以算是做到了仁了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是否算是做到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出门车马接连不断,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偏远简陋破败的小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见状替他感到羞耻,说:“难道你很困窘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子贡感到很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南宫括,字子容。南宫括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擅长荡舟,他们都不能够善终;禹、稷亲自耕种而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孔子不回答。南子容退出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孔子评论他说:“国家政治清明,他会被任用;国家政治黑暗,他也不会遭受刑罚”。他把“白珪之玷”的几句诗再三吟诵,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来作官。” 曾蒧,字皙。他陪着孔子,孔子说:“谈谈你的志趣。”曾蒧说:“穿着刚做好的春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个澡,在祈雨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孔子听了,长长地叹息说:“我赞成曾蒧的志趣啊!” 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颜回死了,颜路贫穷,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安葬颜回。孔子说:“孔鲤不论是有才华或没有才华,但对我们来说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了,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走路给他买椁,因为我曾经位居大夫行列,那是不可以徒步行走的。” 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子当朝的中大夫。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子羔的身长不足五尺,在孔子门下学习,孔子认为他很愚笨。子路派子羔担任费邑的长官。孔子说:“这是残害人家的子弟!”子路说:“那里有人民百姓。有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庙宇,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问呢?”孔子说:“所以我厌恶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漆雕开,字子开。孔子叫子开去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作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公伯缭,字子周。子周在季孙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且说:“季孙本来就有了疑心,可是我还有力量杀死公伯缭,把他的尸体陈放在街头示众。”孔子说:“正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天意,正道废弃不能施得,也是天意,公伯缭对天意又能怎么样呢?” 司马耕,字子牛。子牛话多而性情急躁。他向孔子问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说话很谨慎。”子牛又问:“说话很谨慎,这就可以算是仁德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子牛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一个君子既不忧愁,也不畏惧。”他接着问:“不忧愁,不畏惧,这就可以算是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有什么忧愁,有什么畏惧的呢!” 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樊须向孔子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请求学种疏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后,孔子说:“樊须,是个志向浅薄的小人啊!统治者提倡礼义,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敬;统治者诚恳信实,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情实话。如果能这样,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背负着包裹着的孩子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种庄稼。樊迟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爱所有的人!”又问什么智慧,孔子说:“了解人。”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有若说:“礼的应用,以恰到好处为可贵。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最高明的地方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按照这一条原则去理,有时就行不通;但是只知道和的重要而一味地追求和,而不用礼去节制它,也是不可行的。”有若又说:“所守的信约要符合于义,这约言就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恭敬要符合礼,就能避免耻辱;依傍那些不失为亲近的人,也就可靠了。” 孔子逝世以后2023-07-07 19:08:491
请问谁有的翻译啊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陈完者,陈厉公他①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②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③注①索隐他音徒何反。此系家以他为厉公,而左传厉公名跃,陈系家又有利公跃,利即厉也,是厉公名跃。盖他是厉公之兄,立未逾年,无谥。今此云“厉公他”,非也。他一名五父,故经云“蔡人杀陈他”,传又云“蔡人杀五父”是也。注②正义杜预云:“姜姓之先,为尧四岳也。”注③正义陈愍公,周敬王四十一年为楚惠王灭。齐简公,周敬王三十九年被田常所杀。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桓公与他异母。及桓公病,蔡人为他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他,为厉公。厉公既立,娶蔡女。蔡女淫于蔡人,数归,厉公亦数如蔡。桓公之少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与兄,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自立,是为庄公。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厉公之杀,以淫出国,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他”,罪之也。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②*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①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卒妻完。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注①正义工巧之长,若将作大匠。完卒,谥为敬仲。仲生嗫孟夷。①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②注①索隐系本作“夷孟思”。盖嗫是名,孟夷字也。注②集解徐广曰:“应劭云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索隐据如此云,敬仲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应劭云“始食菜于田”,则田是地名,未详其处。正义案:敬仲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字为田氏。田嗫孟夷生愍孟庄,①田愍孟庄生文子须无。田文子事齐庄公。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芷"。”索隐系本作“闽孟克”。芷,昌改反。晋之大夫栾逞①作乱于晋,来奔齐,齐庄公厚客之。晏婴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注①索隐音盈。史记多作“逞”字。文子卒,生桓子无宇。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无宇卒,生武子开与厘子乞。①田厘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粟)**[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觽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注①正义厘音僖。晏婴卒后,范、中行氏反晋。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于齐。田乞欲为乱,树党于诸侯,乃说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于齐,齐不可不救。”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景公太子死,后有宠姬曰芮子,①生子荼。②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③与高昭子④以子荼为太子。景公卒,两相高、国立荼,是为晏孺子。而田乞不说,欲立景公他子阳生。阳生素与乞欢。晏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田乞伪事高昭子、国惠子者,每朝代参乘,言曰:“始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谋作乱。”又绐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及未发先之。”诸大夫从之。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公师败。田乞之觽追国惠子,惠子奔莒,遂返杀高昭子。晏*(孺子)**[圉]*奔鲁。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粥子"。”注②索隐音舒。又如字。注③索隐名夏。注④索隐名张。田乞使人之鲁,迎阳生。阳生至齐,匿田乞家。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而来会饮。”会饮田氏。田乞盛阳生橐中,①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大夫皆伏谒。将盟立之,田乞诬曰:“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怒曰:“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诸大夫欲悔,阳生乃顿首曰:“可则立之,不可则已。”鲍牧恐祸及己,乃复曰:“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遂立阳生于田乞之家,是为悼公。乃使人迁晏孺子于骀,②而杀孺子荼。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注①索隐橐音托。橐中谓皮橐之中。注②正义音台,又音台。贾逵云:“齐地也。”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蜔,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①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厘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蘎,归乎田成子!”②齐大夫朝,御鞅③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注①集解监,一作“阚”。索隐上音如字,又音苦滥反。监,姓也。名止。注②索隐言妪之采蘎菜皆归入于田成子,以刺齐国之政将归陈。注③索隐御,官也;鞅,名也。亦田氏之族。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①常与田氏有却。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②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③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注①索隐案:齐系家云“子我夕”,贾逵云“即监止也”。寻其文意,当是监止。今云“宗人”,盖太史误也。注②正义在青州临淄县东北一里。注③索隐需音须。需者,疑也。疑必致难,故云事之贼也。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①简公曰:“蚤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于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注①索隐徐音舒。徐州,齐邑,薛县是也,非九州之徐。正义齐之西北界上地名,在勃海郡东平县也。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韂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①至琅邪,自为封邑。②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注①集解徐广曰:“安平在北海。”索隐案:司马彪郡国志“北海东安平,六国时曰安平”,则徐广云在北海是。正义括地志云:“安平城在青州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国之酅邑。”青州即北海郡也。注②正义琅邪,沂州也。从安平已东,莱、登、沂、密等州皆自为田常封邑也。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①注①索隐案:鲍昱云“陈成子有数十妇,生男百余人”,与此亦异。然谯允南案春秋,陈恒为人,虽志大负杀君之名,至于行事亦修整,故能自保,固非苟为禽兽之行。夫成事在德,虽有奸子七十,只以长乱,事岂然哉?言其非实也。田常卒,子襄子盘①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注①集解徐广曰:“盘,一作‘塈"。”索隐徐广云一作“塈”。音许既反。系本作“班”。田襄子既相齐宣公,三晋杀知伯,①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注①集解徐广曰:“宣公之三年时也。”襄子卒,子庄子白①立。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②明年,伐鲁、葛及安陵。③明年,取鲁之一城。注①索隐系本名伯。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县南十里。阳狐郭在魏州元城县东北三十二里也。”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故鲁城在许昌县南四十里,本鲁朝宿邑。长葛故城在许州长葛县北十三里,郑之葛邑也。鄢陵故城在许州鄢陵县西北十五里。李奇云六国时为安陵也。”庄子卒,子太公和立。①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②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伐韂,取□丘。③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④注①索隐案:纪年“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明年,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是庄子后有悼子。盖立年无几,所以作系本及记史者不得录也。而庄周及鬼谷子亦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今据系本、系家,自成子至王建之灭,唯只十代;若如纪年,则悼子及侯剡即有十二代,乃与庄子、鬼谷说同,明纪年亦非妄。注②正义音城。括地志云:“故郕城在兖州泗水县西北五十里。说文云‘郕,鲁孟氏邑"是也。”注③索隐□音贯,古国名,韂之邑。今作“□”者,字残缺耳。正义括地志云:“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阴县南五十六里也。”注④索隐纪年“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二月,宣公薨”。于周正为明年二月。宣公卒,子康公贷立。①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鲁败齐平陆。②注①集解徐广曰:“十一年,伐鲁,取最。”索隐贷音土代反。最音祖外反。注②集解徐广曰东平平陆。正义兖州县也。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①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注①集解徐广曰:“康公之十六年。”索隐徐广云“康公十六年”,盖依年表为说,而不省此上文“贷立十四年”,又云“明年会平陆”,“又三年会浊泽”,则是十八年,表及此注并误也。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①子桓公午立。②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③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④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⑤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⑥注①集解徐广曰:“伐鲁,破之。”注②索隐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春秋后传亦云“田午弑田侯及其孺子喜而兼齐,是为桓侯”。与此系家不同也。注③索隐谓驺忌、段干朋。如战国策威王二十六年邯郸之役有此谋臣耳。又南梁之难在宣王二年,有驺子、田忌、孙膑之谋。战国策又有张田。其辞前后交互,是记史者所取各异,故不同耳。注④索隐段干,姓;朋,名也。战国策作“段干纶”。注⑤索隐战国策作“田期思”,纪年谓之徐州子期,盖即田忌也。注⑥正义括地志云:“桑丘故城俗名敬城,在易州遂城县。”尔时齐伐燕桑丘,魏、赵来救之。魏、赵世家并云“伐齐至桑丘”,皆是易州。六年,救韂。桓公卒,①子威王因齐立。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注①索隐案纪年,梁惠王十二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十九年而卒,与此不同。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①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②晋伐我,至博陵。③七年,韂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④注①正义灵丘,河东蔚州县。案:灵丘此时属齐,三晋因丧伐之。韩、魏、赵世家云“伐齐至灵丘”,皆是蔚州。注②集解徐广曰:“在钜平。”正义括地志云:“鲁阳关故城在兖州博城县南二十九里,西临汶水也。”注③正义在济州西界也。注④正义音绢。即濮州甄城县也。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闲,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①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韂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韂,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注①正义莱州胶水县南六十里即墨故城是也。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①攫②之深,醳③之愉者,④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闲?”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注①集解琴操曰:“大弦者,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索隐大弦浊以温者君也。案:春秋后语“温”字作“春”,春气温,义亦相通也。蔡邕曰:“凡弦以缓急为清浊。琴,紧其弦则清,缦其弦则浊。”注②集解徐广曰:“以爪持弦也。攫音己足反。”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舒"。”注④索隐醳音释,与下文舍字并同。愉音舒也。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①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②淳于髡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③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干,④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⑤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闲。”淳于髡曰:“大车不较,⑥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⑦居儙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注①索隐案: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全昌者,谓若无失则身名获昌,故云全昌也。注②索隐谓佩服此言,常无离心目之前。注③索隐狶膏,猪脂也。棘轴,以棘木为车轴,至滑而坚也。然而穿孔若方,则不能运转,言逆理反经也。故下忌曰“请谨事左右”,言每事须顺从。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干"。”索隐音孤捍反。昔,久旧也。干,弓干也。徐广又曰一作“干”。考工记作“鯏干”,则鯏昔音相近。言作弓之法,以胶被昔干而纳诸檠中,则是以势令合耳。注⑤索隐傅音附。罅音五嫁反。以言胶干可以势暂合,而久亦不能常傅合于疏罅隙缝。以言人臣自宜弥缝得所,岂待拘以礼制法式哉。故下云“请自附于万人”是也。注⑥索隐较者,校量也。言有常制,若大车不较,则车不能载常任,琴不能成五音也。注⑦集解新序曰:“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驺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驺忌,以为设以微辞,驺忌必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驺忌。淳于髡之徒礼倨,驺忌之礼卑。淳于髡等称辞,驺忌知之如应响,淳于叞等辞诎而去,驺忌之礼倨,淳于髡之礼卑。故所以尚干将、莫邪者,贵其立断也。所以尚骐骥者,为其立至也。必且历日旷久,则系牦能挈石,驽马亦能致远。是以聪明捷敏,人之美材也。”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①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②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③皆来朝。吾臣有□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④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臱,不怿而去。注①索隐案:韩婴诗外传以为齐宣王,其说异也。注②索隐檀子,齐臣。檀,姓;子,美称,大夫皆称子。□子,田□也。黔夫及种首皆臣名。事悉具战国策也。注③索隐邾、莒、宋、鲁之比。注④集解贾逵曰:“齐之北门西门也。言燕、赵之人畏见侵伐,故祭以求福。”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①以獘魏,邯郸拔而乘魏之獘。”威王从其计。注①正义襄陵故城在兖州邹县也。其后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阅①谓成侯忌曰:“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北,而命在公矣。”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②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注①索隐战国策作“公孙闳”。注②索隐在威王二十六年。正义在曹州乘氏县东北二十一里。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①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夫人"。”索隐牟辛,大夫姓字也。徐广曰一作“夫人”。案:年表亦作“夫人”。王劭案纪年云“齐桓公十一年杀其君母。宣王八年杀王后”。然则夫人之字,或如纪年之说。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礶。①注①索隐案:战国策田忌前败魏于马陵,因被构,不得入齐,非是居齐历十年乃出奔也。是时齐都临淄,且孟尝列传云“田忌袭齐之边邑”,其言为得,□与系家不同也。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强立。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①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②孙子③曰:“夫韩、魏之兵未獘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獘,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④孙子为*(帅)**[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⑤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博望,⑥盟而去。⑦注①索隐晋太康地记曰:“战国谓梁为南梁者,别之于大梁、少梁也。”正义括地志云:“故梁在汝州西南二百步。晋太康地记云‘战国时谓南梁者,别之于大梁、少梁也"。古蛮子邑也。”注②索隐案:纪年威王十四年,田□伐梁,战马陵。战国策南梁之难,有张田对曰“蚤救之”。此云邹忌者,王劭云“此时邹忌死已四年,又齐威时未称王,故战国策谓之田侯。今此以田侯为宣王,又横称邹忌,皆谬矣”。注③索隐孙膑也。注④集解徐广曰:“婴,一作‘□"。”注⑤索隐在宣王二年注⑥正义括地志云:“博望故城在邓州向城县东南四十五里。”注⑦集解徐广曰:“表曰三年,与赵会博望伐魏。”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①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②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八年,秦惠王称王。注①正义沛郡平阿县也。注②索隐明年,梁惠王卒。案纪年,梁惠王乃是齐愍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时。此时梁惠王改元称一年,未卒也。而系家以其后□为魏襄王之年,又以此文当齐宣王时,实所不能详考。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①田骈、②接予、③慎到、④环渊⑤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⑥注①正义赘暂,齐之稷下先生也。注②正义白眠反。艺文志云田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作田子二十五篇也。注③正义齐人。艺文志云接予二篇,在道家流。注④正义赵人,战国时处士。艺文志作慎子四十二篇也。注⑤正义楚人。孟子传云环渊著书上下篇也。注⑥集解刘向别录曰:“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索隐刘向别录曰“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齐地记曰“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盖因侧系水出,故曰稷门,古侧稷音相近耳。又虞喜曰“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亦异说也。春秋传曰“莒子如齐,盟于稷门”。十九年,宣王卒,子愍王地①立。注①索隐系本名遂。愍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三年,封田婴于薛。四年,迎妇于秦。七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①秦败屈丐。苏代谓田轸曰:“臣愿有谒于公,其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②张仪曰:‘煮枣将拔,③齐兵又进,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④此特转辞也。秦、韩之兵毋东,旬余,则魏氏转韩从秦,秦逐张仪,⑤交臂而事齐楚,此公之事成也。”田轸曰:“柰何使无东?”对曰:“韩冯之救魏之辞,必不谓韩王曰‘冯以为魏",必曰‘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却齐宋,冯因抟⑥三国之兵,乘屈丐之獘,⑦南割于楚,故地必尽得之矣"。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仪以为魏",必曰‘仪且以秦韩之兵东距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獘,南割于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⑧而归,此王业也"。公令楚王⑨与韩氏地,使秦制和,谓秦王曰‘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⑩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于楚"。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魏氏不敢东,是孤齐也"。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曰‘秦韩欲地而兵有案,声威发于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⑾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⑿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⒀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⒁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阳翟,属韩。”注②集解徐广曰:“韩之公仲侈也。”注③集解徐广曰:“在济阴宛朐。”注④索隐能犹胜也。言不胜其拔,故听齐拔之耳。注⑤索隐逐,随也。注⑥集解徐广曰:“音专。专犹并合制领之谓也。”索隐抟音团,团谓握领也。徐作“专”,亦通。注⑦正义屈丐,楚将,为秦所败,今更欲乘之。注⑧索隐韩也。注⑨索隐公谓陈轸。注⑩正义施,张设也。言秦王于天子都张设迫胁也。注⑾集解徐广曰:“楚王欲得魏来事己,而不欲与韩地也。”注⑿正义苏代谓陈轸,今秦韩之兵不战伐而得地,陈轸于秦韩岂不有大恩德。注⒀索隐券,要也。左,不正也。言我以右执其左而责之。注⒁正义左券下,右券上也。苏代说陈轸以上券令秦韩不用兵得地,而以券责秦韩却韩冯、张仪以徇服魏,故秦韩善陈轸而恶张仪多取矣。十三年,秦惠王卒。二十三年,与秦击败楚于重丘。①二十四年,秦使泾阳君质于齐。二十五年,归泾阳君于秦。孟尝君薛文入秦,□相秦。文亡去。二十六年,②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二十八年,秦与韩河外以和,兵罢。二十九年,赵杀其主父。齐佐赵灭中山。③注①集解徐广曰:“表曰与秦击楚,使公子将,大有功。”注②集解徐广曰:“孟尝君为相。”注③集解徐广曰:“三十年,田甲劫王,相薛文走。”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①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焻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②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2023-07-07 19:08:591
文言文翻译《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世子孙。齐景公时,晋国进犯阿和甄,燕国也入侵黄河南岸地,齐国军队大溃败。景公为此忧虑,晏婴因而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为田氏的庶出子孙,但他这个人 文德可使部下亲附,武略可使敌人畏惧,希望您能验试一下他。”景公召见穰苴,同他讨论军事,大加赞赏,任他为将军,率兵抵御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臣下出身卑贱,是您把我从民间提拔上来,地位放在大夫之上,士兵并未亲附,百姓也无信任,资望既浅,缺乏权威,希望得到您的宠臣、国内有威望的人来监察军队,只有这样才能办到。”于是景公答应了他的条件,派庄贾前往。穰苴告辞之后,与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军门外相会。”第二天,穰苴先驰车到达军营,树立日表,打开滴漏,等待庄贾。庄贾一向傲慢自大,喜欢摆架子,认为率领自己的军队而由自己来当军监,不大着急。亲戚僚属为他送别,留下宴饮。直到正午庄贾仍未来。穰苴便放倒日表,截断滴漏,先入“军门”,整顿军队,反复说明各项规定。规定既经确立,到了傍晚,庄贾才到。穰苴问:“为什么迟到?”庄贾道歉说:“本人因为大夫和亲戚相送,所以耽搁了。”穰苴说:“将领从接受任命之日就不顾家庭,从亲临军营申明号令就不顾亲戚,从拿起鼓槌指挥作战就不顾个人安危。现在敌国深入我地,举国骚动,士兵暴露于境内,国君睡不安稳,食不香甜,百姓之命皆系于您一身,还谈得上什么相送呢!”召军正来问“按照军法,按期不到者应如何处置?”回答是:“应当斩首”。庄贾害了怕,派人驰车报告景公,请求救命。人走了,还没来得及返回,庄贾已被斩首示众于三军。 三军士兵皆震惊战栗。过了好一会儿,景公派使者持节来赦免庄贾,车子闯入营垒之中。穰苴说:“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可以不必完全照办。”问军正说:“闯入营垒依法当如何处置?”军正说:“应当斩首。”使者大惊失色。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可以杀。”便斩了驾车的驭手,砍断车子的左辅,杀死左边的马,示众于三军。派使者回报,然后开拔。士兵安营扎寨,打井砌灶,饮水吃饭,看病抓药,皆亲自过问,以示关怀。把将军的粮食全部拿来与士兵共享,本人与士兵平分粮食,标准最接近于身体瘦弱者。三天之后集合待发,病弱的人都要求前往,奋勇争先要去作战。晋国的军队听说,撤兵而去。燕国的军队听说,也渡河而溃散。于是乘胜追击,收复境内失去的国土率师而归。进入国都之前放下武器,解除规定,盟誓之后才敢进城。景公与众大夫迎之于郊,依礼慰劳军队完毕,然后才返回休息。见到穰苴之后,把他晋升为大司马。田氏从此在齐国日益显赫。 不久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伙陷害他,向景公进谗言。景公罢退穰苴,穰苴发病而死。田乞、田豹一伙从此怨恨高氏、国氏等。后来田常杀齐简公,全部灭掉高子、国子之族。到田常的曾孙和,便自立为齐威王,用兵作战,显示武力,极力仿效穰苴的兵法,当时诸侯都来朝见齐国。 齐威王命大夫们追论古代的《司马兵法》而把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面,因此号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说:我读《司马兵法》,内容宏大深远,即使夏、商、西周三代的征伐也未能穷尽其义,从文字上看,未免有点夸大。至于穰苴,仅仅是为小国行师用兵,哪里赶得上《司马兵法》的讲求礼仪规定呢?世上流传的《司马兵法》既然很多,所以不复详论,只为穰苴写了传记。2023-07-07 19:09:083
春秋子贡口才第一 他的一席话却改变了天下格局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度过了他在位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最为危机的一个年头,当齐国大军压进的时候,他可曾会想到当年老祖宗周公姬旦可比齐国老祖宗姜子牙风光得多,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了。 “身在列国、心在鲁”,行走在路上的孔夫子先生招来门下弟子询问道:“鲁国,祖宗坟墓所在,父母之国,现在形势十分危急,你们有什么对策吗?” 子路站了出来,孔老夫子摇了摇头。 子张站了出来,孔老夫子还是摇了摇头。 子石站了出来,孔老夫子的头摇得更快了。 子贡站了出来,孔老夫子的眼睛亮了起来。 正是带着老师的殷切嘱咐及深切期待,子贡上路了。 子贡见到田常所蹦出的第一句话:“你要攻打鲁国吗,鲁国可是一个很难攻打的国家哦,你犯了一个大错误!” 子贡继续说道:“我为什么要说鲁国是个难以攻打的国家呢?鲁国的城墙薄弱防御力差,护城河狭小水浅,君主愚蠢而又不仁,大臣们虚伪而又不堪大任,百姓们又最不喜欢打仗,这样的国家,你还是不要和他交战的好。” “你还不如去和吴国打上一仗。吴国的城墙高而且厚实,护城河宽阔而且水深,战甲坚固异常而且崭新铮亮,兵士精选而且斗志饱满,最精贵的武器、最精锐的军队都在他们那呢,又有英明能干的臣子在那守着,所以说是很容易攻取的。” 田常当然不明白子贡先生话语中所包含的诸多花花肠子,感觉到被耍了的他恼羞成怒地说道:“你所说的困难,却是人们所认为的容易;你所说的容易,却是人们所认为的困难。你这不是在消遣我吗?” 面对大将军的愤怒,子贡却是好整以暇,不忙也不乱地说道:“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盛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就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 “我听说了,你曾经要求三次封赏都不能成功,那是因为大臣中有不少和你作对的。” “现在你要攻打鲁国从而扩张齐国,如果是战胜了鲁国,你的君主会更为骄纵,如果是攻破了鲁国,赢得荣誉的大臣们将会更加尊贵,而对你来说,却是一点好处也没有,你与君主的距离也将会是更加的疏远。” 情绪砝码还在继续添加着,必将理智给摧垮。“是你增添了君主的骄纵之心,是你给予大臣们放肆的权利,若都是这样,想要成就大事,那是很困难的。君主骄纵就会任意而为,不受限制,大臣们放任就会争权夺利,那么,你对上与君主因隔阂而越行越远,对下与大臣们因互不服气而争斗。照此发展下去,是很不利于你在齐国的前途的,危机也很快到来。” 这倒不是危言耸听的话,子贡先生就事论事,以旁观者清的身份将齐国当前的政局以及未来发展娓娓道来,所依据着的正是齐国君主与大臣们和田常之间的微妙关系,当局者田常不由得不动心。 当所有铺垫完成,水到渠成之时,精明的子贡先生终于扔出最后的论断、最终的目的:“所以征伐吴国,是再也不好的选择。征伐吴国失利(据子贡所说吴国的各项软硬件设施,十有八九是以这种结局告终),国人大多死于外面,大臣们因此而耗尽,你没有了同僚大臣们的强力竞争,也没有了国人的激烈反抗,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人,不就是你了吗?” 田常不仅是有一点点动心,而是想付诸于实践了。但是,田常还是有自己的顾虑存在的,虽然他很是赞同子贡所做的构想,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你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已经出兵攻打鲁国了,就这样什么理由也没有的直接移兵吴国,是要引起很多实力派大臣怀疑的,这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子贡似乎有些不屑,说道:“你只要止住兵马不发,我自会前往吴国游说,让他们挽救鲁国而攻打齐国,你再派兵出击吴国就行。” 田常觉得这主意不错,派了子贡为使者出使吴国。 吴王夫差接见了子贡,并且让子贡讲了很多话,很多貌似前途光明一片最终却是足以致他命的话。 就在吴国的庙堂之上,子贡先生侃侃而谈:“我曾经听说(好熟悉,参照上节),实行王道的国家不会灭绝诸侯国,以霸道著称的国家没有强敌在外,这就好比是千钧的重量只要加上一铢一两就会移动。现在万乘之国齐国将要攻打千乘之国鲁国,这是与吴国争权夺利呢,我很是为你担忧呢!” “如果吴国去救援鲁国,可以显扬威名,攻打齐国,而且还是获取大利益的事。安抚泗水边上的诸侯国,惩治残暴的齐国,臣服强大的晋国,这不是具有很大的利益吗?” “名义上是保存将要危亡的鲁国,实际上就是遏制住了强悍的齐国。这样的好事,聪明人都不会迟疑的。” 吴王夫差是个聪明人,当然是懂得子贡话中的具体含义,他心中的欲望,也让他跃跃欲试,但是有拖后腿的在,他不得不小心点。 “说得很好,虽然是很有道理,但是我曾经和越人交战,现在越王定居在会稽山上,苦身养士,看来是有报复我的心了。你等到我把越国打下来了,我再听你的话也不迟。 朝堂上再次想起子贡的声音:“越国再是强大,也超不过鲁国,吴国再是强大,也超不过齐国。大王你只知道撇开齐国而攻打越国,等到那时,齐国早就已经将鲁国拿下了。况且大王你是以‘存亡继绝"的名义,攻打小小越国而惧怕强悍齐国,这可不是勇敢的表现。” 什么是勇敢呢,子贡先生自有他的定义:“勇敢的人,是不惧怕艰难的,仁慈的人,也不会让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不会失去时机,实行王道的人不会灭绝他国,这都是他们所建立起来的道义的最佳表现。” 接着,子贡给勾践描绘出一副未来的美好前景,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现在你保存了越国,是向诸侯显示出你的仁义,你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借此威望逼压晋国,各国的诸侯必然会是相继陆续地来朝贡吴国,一代霸主之业,就此成就。” 夫差想当霸主不是一年两年了,子贡正是看准了他的痒处,大下其手,到了这时候,夫差的理智完全被霸王之梦的情感所取代。 子贡先生再次再接再厉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大王你不是有点反感越国吗,我请求出使越国面见越王,让他出兵更随你征伐,这实际上是架空越国,名义上说是跟随诸侯讨伐。” 夫差听从了子贡的建议,并且派子贡出使越国。 子贡的到来,越王勾践一贯地装孙子,做出了受宠若惊的姿态,并将他的作秀发挥到极致。 他先是命人清扫了道路,自己亲自来到郊外迎接,还显不够,勾践自己驾着马车,载着子贡回到了使者下榻的馆舍,一路之上,嘘寒问暖不停之余,他看似不经意地向子贡提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这里只不过是个蛮夷小国,大夫你为什么要不顾身份尊贵、屈驾光临到这小地方呢?” 子贡正等着他的问话呢,忙不迭地说明来意:“我去游说吴王,希望他能够救援鲁国而攻打齐国,看他的神情欲望,是很想这样做的,但他心里又怕越国在后面下绊子,所以他跟我说:‘等到我攻打越国成功了后,再按你说的来做。"这样看来,他攻打越国是必然的。”2023-07-07 19:09:211
恶政十陈是真的吗
史料记载:真的。田恒,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指出秦国恶政十陈其一,穷兵黩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张;其四,吏治暗昧;其五,贬斥私学;其六,田制混乱;其七,不崇孝道;其八,蹂躏民生;其九,崇武贬文;其十,不开风化。田常所奏2023-07-07 19:09:303
古代大臣是用什么办法生了七十多个儿子的?
中国古代只有一个大臣生了70多个儿子,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为了有70多个儿子,他首先是在齐国纳了100多个妾,把这些妾养在自己家里,他的门客可以随便进入他家,也就是说他为了有70多个儿子,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允许给自己戴绿帽子。2023-07-07 19:09:374
求古文翻译
田常打算在齐国造反,忌惮高固、国佐、鲍叔牙、晏婴四大家族的势力,所以调动军队打算讨伐鲁国。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国家如此为难,你们问什么不采取行动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也请求前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准许了。 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对田常说:“你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很难讨伐的国家,它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土地又小又洼,它的国君愚蠢不施仁政,它的大臣虚伪而且没有用处,它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因此不能和路过作战。您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又广又深,兵甲又硬又新,大臣既有才能又衣食丰盛,精良的武器和士兵都在吴国,又派贤明的大夫防守,因此容易讨伐。”田常勃然大怒说:“你说的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说的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告诉我这些话,为什么?”子贡说:“我听说,国内有忧患的就攻打强国,国外有忧患的就去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虑在国内。我又听说您有三次受封的机会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有大臣不拥护你。如今您打败鲁国来扩大齐国的国土,通过战争取胜来凌驾国君,通过打败鲁国来赢得大臣们的尊重,但是您的战功起不了作用,而且会更加被国君疏远。因此你对上凌驾国君,对下胁迫群臣,再求成大事,太难了。君主骄横就会胁迫下臣,下臣骄纵就威胁君主,因此你是对上和国君有隔阂,对下和大臣有争斗。这样,您在齐国立足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取得不了胜利,士兵在国外战死,大臣在内部空虚,因此你在上就没有了强大的大臣作为政敌,在下就没有士兵百姓的反对,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很好。就算这样,我的军队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再调转去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不要对鲁国开战,请让我去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并讨伐齐国,您因此带兵和吴国交战。”田常答应了,让子贡出使南方的吴国,去见吴王。2023-07-07 19:11:323
解密:田常是如何作乱于齐的?田常是怎么死的?
田常,也叫做陈成子是初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常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的收进方法来争取民众的赞同。后来要杀害齐简公,拥护齐简公的弟弟齐平公,自己任命为相国,扩大自己的封地,诛灭大臣中能力较强的人。田常欲作乱于齐这则典故就是来自于此,那时候的田常准备在齐国进行造反,但是又顾虑四大家族的强大势力,于是打算调过头,准备调动军队攻打鲁国。鲁国也正是孔子在的时候的国家,孔子听说田常要攻打自己的国家,便对他的众多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在的地方,是我们大家的家,国家如今受到为难,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之后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前去出使齐国,但孔子并没有答应,而是让子贡前去。 子贡出发到齐国见到田常,并跟他说攻打鲁国是不明智的的选择,鲁国很穷,城墙都是很薄很矮的,土地不像是那么的整齐,况且鲁国的君王不施仁政,大臣虚伪,军队懒散,一点也没有军队的样子,所以你攻打了也并没什么用,还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比我们鲁国强得多,还容易攻占。田常不以为然,似乎有些怒了:你说的不容易,在外人眼里是容易的,你又何必告诉我这些话?子贡利用强国和弱国之间力量与权力对比讲给他听,似乎田常有些动摇了,但又害怕自己国家的臣民怀疑,于是子贡趁机说:你可以先按兵不动,我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在讨伐齐国,你就可以带兵与吴国交战。于是田常答应了这样做。 田常--有才之士当为知己死每每写到这一类人物时就会充满争议,我明白我们的国家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人物,最后的将士也在辉煌的屠杀下断送了性命,而我们还在麻木的苟活中沉睡。田常,一位曾经带着鄙夷的眼光打量秦国,用嘲讽攻击着秦国百年来的混乱和落后。他想要看到秦国的恼怒和唾骂,然而秦王是静默坚韧的的君王,于是田常选择用自己的鲜血来宣扬秦国君王的坦诚。 历史故事回味无穷,但到底田常为什么会自杀,不自杀不行吗?从历史情节上看,秦公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反而在听了他的一席话之后,非常的欣赏他。那会的他明明可以完全离开秦国,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自杀。有人就会质疑,表示非常不理解他的做法。方法之多,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要归根结底,肯定还要追溯到士及其精神。究竟什么是士,什么又是士精神。孔子曾今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很多古诗集里就能就能看得出,士的做人原则就是舍身取义,一个合格的士就应该具备百折不挠,坚强顽抗的意志,情况紧急时能献出生命。在古训的回味下,回过头再看看田常,他的做法不就是士的表现吗?田常身为将领几番捉弄贤士,还离间秦国将士离开秦国。但这些秦公并不在意,还被他所做的《非秦九论》所折服,因此田常自觉惭愧,用自己的生命成就秦公的仁,彰显秦公的大义。2023-07-07 19:11:531
田常这个人存在吗?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9:11:591
历史上田常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9:12:121
历史上田常有此人吗?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9:12:241
历史上有田常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9:12:371
历史有田常此人吗?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9:12:491
《大秦帝国》中田常之死,真的有田常本人么?
历史上有田常此人的,但是他是齐国的大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拓展资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2023-07-07 19:13:039
求齐国田常的详细资料?
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亦称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正式代齐。2023-07-07 19:14:001
田常为什么在秦孝公面前自杀
他自杀时候的情景是: 田常之死 田常向秦孝公深深一躬,激昂高声道:“田常身为稷下名士,非但做《恶政十陈》,且鼓动同人离开秦国。然则秦公非但不以为忤,反以国士待 我。人云,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田常当以热血,昭秦公之明!”话音方落,长剑倒转,洞穿腹中,一股热血直喷三丈之外!” 他自杀显示了他身为一个战国时代的“士”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了报答秦孝公的知遇之恩,也是对自己做了对不起秦孝公的事情感到悔恨的一种愧疚心情的反应。所以他选择自杀! 请参考!2023-07-07 19:14:073
田成子是田乞的儿子吗?
有,田成子,名恒,原为陈恒,古音田、陈音近,也称为田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尽杀公族中的强者,扩大封邑,从此齐国由陈氏专权。其后统治齐国多年,直到齐穆公统一齐国。扩展资料:史料:<<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田敬仲完世家">> 中记载: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蜔,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 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厘子之政, 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蘎,归乎田成子!” 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2023-07-07 19:14:131
春秋战国时期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啊!
也叫田陈篡齐。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田世袭敬仲完(谥敬仲,名完。)—孟夷—湣孟庄(谥湣孟,名庄)—文子须无(谥文子,名须无)—桓子无宇(谥桓子,名无宇)—武子开、釐子乞(谥武子,名开;谥釐子 ,名乞)—成子常(谥成子,名常)—襄子盘(谥号襄子,名盘)—庄子白(谥庄子,名白)—太公和(谥太公,名和)。 代齐过程综述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陈完至齐当了工正,到田桓子侍齐庄公而得宠,为第一阶段。此间约计122年,在这段时间内,吕氏经历了齐桓公、无诡、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九代国君;而田氏经历了陈完、田孟夷、田闵孟庄、田文子须无、田桓子无宇五代。 陈完,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之后,他的父亲陈厉公为他预卜未来,卜辞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将来可能要代替陈而有国家,但又是不在陈国而是在其他国家,不应验在他本人身上,而应验在他的子孙身上。如果是在他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四岳之后。事物不可能是两个同时强大,陈国衰弱之后,他这一支将要昌盛起来!借这一卜辞预先制造了陈氏将要取代齐国吕氏的舆论。 陈厉公是陈国陈文公的小儿子,文公去世后厉公的哥哥陈鲍即位,就是陈桓公。陈鲍与陈他是异母兄弟。厉公的母亲是蔡国女子。趁桓公生病的时候,蔡国人替他杀死了桓公陈鲍和太子陈免,立陈他为君,就是厉公。厉公即位后,娶蔡国之女为妻,这个蔡女和蔡国人通奸,常常回蔡国去,厉公也常去蔡国。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怨恨厉公杀死了他的父兄,就让蔡国人诱骗厉公并把他杀了。陈林自立为君,这就是庄公。所以陈完不能立为国君,只是陈国大夫。陈庄公去世后,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陈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杀死了太子御寇。御寇和陈完相友好,恐怕灾祸牵连到自己,所以,陈完逃奔齐国。时在齐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独立发展。齐桓公吕小白欲任他为卿,陈完推辞说:“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够获得宽恕,免除罪过,放下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遂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大夫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妻,为此事,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 “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说有妫氏之后代陈氏,将在姜姓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发达并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得上。于是,齐懿仲把女儿嫁给了陈完为妻。 陈完去世之后,谥号敬仲,陈氏世袭其工正之职,陈完生穉孟夷,穉孟夷之子闵孟庄,闵孟庄之子陈文子须无。陈须无(田文子须无)侍奉齐庄公,深受庄公赏识和宠爱。田须无去世,他的儿子桓子无宇继爵。田无宇初涉政坛,是在齐庄公四、五年(前 550—前449),齐庄公四年无宇力排众议,断然出兵伐卫、晋,并取得了胜利。太史公说: “田桓子无宇有力,事庄公,甚得宠。”齐庄公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桓子的父亲田须无去世后,桓子与孟姜共铸铜壶以表悼念。有“桓子孟姜壶”传世至今。 第二阶段是田氏势力与吕氏势力进行大较量的主要时期。田氏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武装蓄力,掌握实力。从田桓子事齐庄公得宠起,经过田釐子(田乞)、田成子(田常)三代,吕氏经历了齐庄公、景公、悼公、简公。齐国公族吕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吕氏旁支。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经过反复斗争,至田常为齐简公相,田氏掌握了齐国实权,历时约95年。 陈氏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田无宇去世,他的儿子武子开和僖子乞继父位,田乞侍奉齐景公是大夫。姜氏第二十五代统治者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特别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宫室,聚狗马,喜奢侈而厚赋重刑。公室仓廪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烂,生了虫子,人民却生活无着,饿殍载道,劳役不止,抗争的人民被镇压,遭到砍脚的人不知多少,出现了“国之诸市,屦贱踊贵”的异常现象。遇到灾情,也不去赈济。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施行新政。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改为五进制,向人民借贷粮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田氏施恩德于百姓,景公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心向田氏,归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强大。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私下对叔向说: “齐国政权最终将归田氏。田氏虽无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拥戴。”到景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16年,一天,晏婴陪齐景公坐在路寝,景公看到那豪华的宫殿叹气说: “多么漂亮的宫室啊!我死后谁会据有这里呢?”晏婴说: “如君主所说的那样,恐怕是田氏了,田氏虽然没有大的德行,而对于民众有施舍。豆区釜锤等量器的容积,他从公田征税就用小的,而对民众施舍就用大的。君主征税多,田氏施舍多,民众都归向他了。您的后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灭亡,那么国家就要成为他们的国家了。”景公听了,问: “对呀,这事可怎么办?”晏子答道: “只有礼可以制止这个。如果符合礼,家族的施舍不能赶上国家,民众就不迁移,农夫就不挪动,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职,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景公说: “对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从今以后知道礼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了。”晏子在这里面对面地对齐景公讲了田氏为什么要代吕氏的原因,并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齐的策略,那就是以礼治国,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守其职,各守其业,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阴德,收买人心。景公很赞许晏子的主张,但他已无能为力,为时已晚了。虽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齐景公于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后由晏孺子荼、悼公阳生、简公壬相继为齐君,共计不到10年时间。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监止,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他不得专权。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亲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齐国人唱歌颂扬他说: “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给田成子!”齐国大夫上朝,御鞅向简公进谏说: “田常、监止不可两立,请君主来选择吧。”简公不听。 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如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拥护。 陈氏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武装夺权逐灭强宗。齐景公病,让国惠子国夏、高昭子高张二相辅佐他的宠姬芮子生的儿子荼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称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兴,想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阳生与田氏关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阳生逃到了鲁国。田乞假装拥护高、国二相,热心侍奉,暗地里却在大夫中间挑拨高、国的关系,掀起了一场武装争权的斗争。他对高、国二相说: “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俩任相国,大夫们人人自危,图谋作乱。”田乞又欺骗大夫们说: “高张很可怕呀,趁他还没动手我们先干吧!”大夫们都依从他。田乞、鲍牧和大夫们领兵进入宫廷。高昭子听说有变,与国惠子去救国君,国君的军队失败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国惠子,惠子逃往莒,晏婴的儿子晏圉逃奔鲁。 田乞派人到鲁国,迎回阳生。阳生回到齐国,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请大夫们说: “田常的母亲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请各位赏光来聚会饮酒。”大夫们都来田氏家饮酒。田乞把阳生装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饮酒中,田乞打开口袋,放出阳生,他说: “这才是齐国的国君呀!”大夫们都俯身拜见。遂即订盟拥立阳生,田乞编谎话说: “我是与鲍牧合谋一起拥立阳生的;”鲍牧怒冲冲地说: “大夫们忘记景公的遗命了吗?”大夫们想反悔,阳生就叩头说: “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鲍牧恐怕灾祸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说: “都是景公的儿子,怎么不可以呢!”终于在田氏家中立阳生为国君。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赶到骀,杀死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 田乞去世,他的儿子田恒为相,就是田成子。 鲍牧和悼公不和,杀死了悼公。齐国人共同拥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君,这就是齐简公。[2]。成子田恒与监止一起为左右相,辅佐简公。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田恒心中嫉妒监止。子我是监止的同族,平时与田氏不和。田氏的远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宠。子我说:“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让你来接续田氏宗族。”田豹说: “我只是田氏的远房啊。”子我不听。不久田豹对田氏说:“子我将要诛灭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灾祸就要到来了。”因子我住在简公宫里,田恒兄弟4人即乘车人宫,逐杀子我。子我闭门相拒,时简公正与宠妃在檀台饮酒作乐。听说田恒带兵入宫,欲逐田恒,太史子余说: “田恒不敢作乱,他是要为国除害。”简公才没有行动。田恒出宫后,听说简公曾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说: “迟疑不决,是事业的大敌。”田恒于是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能取胜,只好外出逃亡。田恒的部下追赶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 简公出逃,田恒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简公捉住杀了。简公即位4年被杀。于是田常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这就是平公,田恒任相国。 经过这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恒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专齐国政。 陈氏采取的第三项措施是通好邻邦,外结诸侯。齐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后,晋国的范氏、中行氏起来反晋定公,到齐国请求援助借粮。按常规而言,齐景公是不应当去支持范氏、中行氏反对定公的,田常却劝景公说: “范氏、中行氏对齐有恩德,不可以不救他们。”于是景公派田氏去营救他们,并答应借粮。田常支持了晋国的反君者,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田常为齐平公相后,怕诸侯讨诛自己,为了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 陈氏采取的第四项措施是扩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恒为相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时,田恒割自齐安平以东到琅琊作为自己的封邑。这个封邑比齐平公的食邑还要大。 田常为相时,还选择了齐国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宫,后宫嫔妃数以百计,而他的宾客及舍人入后宫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儿子田襄子盘做齐宣公相时,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晋国韩、赵、魏三家杀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襄子也让他的兄弟与三晋互通使节,此时,田氏几乎已经拥有齐国。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从襄子盘为齐宣公相至田和列为诸侯,计从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约69年。这段时间,田氏经历了襄子盘和庄子白二代,吕氏经历了齐宣公和齐康公二代。此间,田氏主要是外争盟国,求立为侯。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田襄子去世,子庄子继父位,辅佐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齐国进攻晋国,攻毁黄城,围困阳狐。宣公四十四年,进攻鲁城、葛邑和安陵。宣公四十五年,取鲁一城。田庄子去世,田悼子继任齐相。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夺取鲁国的郕城。宣公四十九年,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相会。齐国攻伐卫国攻占了贯丘。齐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齐宣公去世,子吕贷立,是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贷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齐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求他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大事记年公元前671年,陈国公族内乱,陈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至齐国后为齐国田氏之祖,(“陈”“田”本为一字)。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相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 心。 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史上又称:“田代姜齐2023-07-07 19:14:402
《仲尼弟子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彊,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彊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彊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於齐,重甲困於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於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彊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於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彊。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於文学。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他日从在陈蔡间,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原宪字子思。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公冶长,齐人,字子长。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南宫括字子容。问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於刑戮。”三复“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公皙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曾蒧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於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漆雕开字子开。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公伯缭字子周。周愬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缭也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曰:“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旂(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葴字子上。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2023-07-07 19:14:481
春秋末期田氏代齐经历了怎样漫长的过程呢?
西周初建,周武王分封天下诸侯,姜子牙被封齐地建立齐国。春秋末期,齐国姜姓被田氏取而代之,从此齐国国君由姜姓吕氏变为妫姓田氏,史上称为“田氏代齐”。而田陈篡夺齐国的过程也是漫长而复杂的。田完是陈国陈厉公妫跃的儿子。他出生之后,陈厉公为他预卜未来,占卜的结果说: “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说有妫氏之后代田氏,将在姜姓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发达并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于是陈厉公借这一卦预先制造了陈氏将要取代齐国吕氏的舆论。陈国衰亡,田完为齐国大夫,经历五代到了田桓子,田桓子无宇侍奉齐庄公,深受庄公赏识和宠爱。田无宇在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力排众议,断然出兵伐卫、晋,并取得了胜利。齐庄公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从田桓子侍齐庄公开始,齐国政权依靠的主要力量为国氏和高氏,而国、高两家与齐国公族吕氏同出姜姓。国氏、高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共保齐国姜姓之社稷。这个局面延续了大约一个世纪。齐国经历了庄公、景公、悼公、简公四代君主,而田氏经历了田桓子、田乞、田常三代,发展为齐国相国。此时的田氏正式掌握了齐国的实权。田氏所采取的上位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武装蓄力,掌握实权。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乞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田常在齐简公时期也采用了父亲的措施。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纷纷归往田氏门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拥护。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经过这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恒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专齐国政。田常支持了晋国的反君者,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田常为齐平公相后,怕诸侯讨诛自己,为了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田恒为相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时,田恒割自齐安平以东到琅琊作为自己的封邑。这个封邑比齐平公的食邑还要大。田常为相时,还选择了齐国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宫,后宫嫔妃数以百计,而他的宾客及舍人入后宫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儿子田襄子盘做齐宣公相时,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田氏几乎已经拥有齐国。田襄子去世,子庄子继父位,辅佐齐宣公,田庄子去世,田悼子继任齐相。齐宣公去世,子吕贷立,是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贷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废了齐康公,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求他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田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 田氏代齐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达到大夫专政夺权运动的高潮,最终的胜利表明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2023-07-07 19:15:031
春秋战国时期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啊!
也叫田陈篡齐[1]。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田世袭敬仲完(谥敬仲,名完。)—孟夷—湣孟庄(谥湣孟,名庄)—文子须无(谥文子,名须无)—桓子无宇(谥桓子,名无宇)—武子开、釐子乞(谥武子,名开;谥釐子 ,名乞)—成子常(谥成子,名常)—襄子盘(谥号襄子,名盘)—庄子白(谥庄子,名白)—太公和(谥太公,名和)。 代齐过程综述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陈完至齐当了工正,到田桓子侍齐庄公而得宠,为第一阶段。此间约计122年,在这段时间内,吕氏经历了齐桓公、无诡、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九代国君;而田氏经历了陈完、田孟夷、田闵孟庄、田文子须无、田桓子无宇五代。 陈完,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之后,他的父亲陈厉公为他预卜未来,卜辞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将来可能要代替陈而有国家,但又是不在陈国而是在其他国家,不应验在他本人身上,而应验在他的子孙身上。如果是在他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四岳之后。事物不可能是两个同时强大,陈国衰弱之后,他这一支将要昌盛起来!借这一卜辞预先制造了陈氏将要取代齐国吕氏的舆论。 陈厉公是陈国陈文公的小儿子,文公去世后厉公的哥哥陈鲍即位,就是陈桓公。陈鲍与陈他是异母兄弟。厉公的母亲是蔡国女子。趁桓公生病的时候,蔡国人替他杀死了桓公陈鲍和太子陈免,立陈他为君,就是厉公。厉公即位后,娶蔡国之女为妻,这个蔡女和蔡国人通奸,常常回蔡国去,厉公也常去蔡国。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怨恨厉公杀死了他的父兄,就让蔡国人诱骗厉公并把他杀了。陈林自立为君,这就是庄公。所以陈完不能立为国君,只是陈国大夫。陈庄公去世后,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陈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杀死了太子御寇。御寇和陈完相友好,恐怕灾祸牵连到自己,所以,陈完逃奔齐国。时在齐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独立发展。齐桓公吕小白欲任他为卿,陈完推辞说:“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够获得宽恕,免除罪过,放下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遂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大夫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妻,为此事,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 “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说有妫氏之后代陈氏,将在姜姓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发达并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得上。于是,齐懿仲把女儿嫁给了陈完为妻。 陈完去世之后,谥号敬仲,陈氏世袭其工正之职,陈完生穉孟夷,穉孟夷之子闵孟庄,闵孟庄之子陈文子须无。陈须无(田文子须无)侍奉齐庄公,深受庄公赏识和宠爱。田须无去世,他的儿子桓子无宇继爵。田无宇初涉政坛,是在齐庄公四、五年(前 550—前449),齐庄公四年无宇力排众议,断然出兵伐卫、晋,并取得了胜利。太史公说: “田桓子无宇有力,事庄公,甚得宠。”齐庄公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桓子的父亲田须无去世后,桓子与孟姜共铸铜壶以表悼念。有“桓子孟姜壶”传世至今。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田氏势力与吕氏势力进行大较量的主要时期。田氏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武装蓄力,掌握实力。从田桓子事齐庄公得宠起,经过田釐子(田乞)、田成子(田常)三代,吕氏经历了齐庄公、景公、悼公、简公。齐国公族吕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吕氏旁支。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经过反复斗争,至田常为齐简公相,田氏掌握了齐国实权,历时约95年。 陈氏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田无宇去世,他的儿子武子开和僖子乞继父位,田乞侍奉齐景公是大夫。姜氏第二十五代统治者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特别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宫室,聚狗马,喜奢侈而厚赋重刑。公室仓廪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烂,生了虫子,人民却生活无着,饿殍载道,劳役不止,抗争的人民被镇压,遭到砍脚的人不知多少,出现了“国之诸市,屦贱踊贵”的异常现象。遇到灾情,也不去赈济。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施行新政。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改为五进制,向人民借贷粮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田氏施恩德于百姓,景公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心向田氏,归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强大。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私下对叔向说: “齐国政权最终将归田氏。田氏虽无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拥戴。”到景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16年,一天,晏婴陪齐景公坐在路寝,景公看到那豪华的宫殿叹气说: “多么漂亮的宫室啊!我死后谁会据有这里呢?”晏婴说: “如君主所说的那样,恐怕是田氏了,田氏虽然没有大的德行,而对于民众有施舍。豆区釜锤等量器的容积,他从公田征税就用小的,而对民众施舍就用大的。君主征税多,田氏施舍多,民众都归向他了。您的后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灭亡,那么国家就要成为他们的国家了。”景公听了,问: “对呀,这事可怎么办?”晏子答道: “只有礼可以制止这个。如果符合礼,家族的施舍不能赶上国家,民众就不迁移,农夫就不挪动,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职,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景公说: “对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从今以后知道礼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了。”晏子在这里面对面地对齐景公讲了田氏为什么要代吕氏的原因,并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齐的策略,那就是以礼治国,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守其职,各守其业,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阴德,收买人心。景公很赞许晏子的主张,但他已无能为力,为时已晚了。虽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齐景公于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后由晏孺子荼、悼公阳生、简公壬相继为齐君,共计不到10年时间。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监止,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他不得专权。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亲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齐国人唱歌颂扬他说: “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给田成子!”齐国大夫上朝,御鞅向简公进谏说: “田常、监止不可两立,请君主来选择吧。”简公不听。 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如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拥护。 陈氏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武装夺权逐灭强宗。齐景公病,让国惠子国夏、高昭子高张二相辅佐他的宠姬芮子生的儿子荼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称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兴,想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阳生与田氏关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阳生逃到了鲁国。田乞假装拥护高、国二相,热心侍奉,暗地里却在大夫中间挑拨高、国的关系,掀起了一场武装争权的斗争。他对高、国二相说: “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俩任相国,大夫们人人自危,图谋作乱。”田乞又欺骗大夫们说: “高张很可怕呀,趁他还没动手我们先干吧!”大夫们都依从他。田乞、鲍牧和大夫们领兵进入宫廷。高昭子听说有变,与国惠子去救国君,国君的军队失败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国惠子,惠子逃往莒,晏婴的儿子晏圉逃奔鲁。 田乞派人到鲁国,迎回阳生。阳生回到齐国,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请大夫们说: “田常的母亲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请各位赏光来聚会饮酒。”大夫们都来田氏家饮酒。田乞把阳生装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饮酒中,田乞打开口袋,放出阳生,他说: “这才是齐国的国君呀!”大夫们都俯身拜见。遂即订盟拥立阳生,田乞编谎话说: “我是与鲍牧合谋一起拥立阳生的;”鲍牧怒冲冲地说: “大夫们忘记景公的遗命了吗?”大夫们想反悔,阳生就叩头说: “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鲍牧恐怕灾祸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说: “都是景公的儿子,怎么不可以呢!”终于在田氏家中立阳生为国君。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赶到骀,杀死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 田乞去世,他的儿子田恒为相,就是田成子。 鲍牧和悼公不和,杀死了悼公。齐国人共同拥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君,这就是齐简公。[2]。成子田恒与监止一起为左右相,辅佐简公。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田恒心中嫉妒监止。子我是监止的同族,平时与田氏不和。田氏的远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宠。子我说:“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让你来接续田氏宗族。”田豹说: “我只是田氏的远房啊。”子我不听。不久田豹对田氏说:“子我将要诛灭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灾祸就要到来了。”因子我住在简公宫里,田恒兄弟4人即乘车人宫,逐杀子我。子我闭门相拒,时简公正与宠妃在檀台饮酒作乐。听说田恒带兵入宫,欲逐田恒,太史子余说: “田恒不敢作乱,他是要为国除害。”简公才没有行动。田恒出宫后,听说简公曾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说: “迟疑不决,是事业的大敌。”田恒于是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能取胜,只好外出逃亡。田恒的部下追赶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 简公出逃,田恒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简公捉住杀了。简公即位4年被杀。于是田常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这就是平公,田恒任相国。 经过这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恒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专齐国政。 陈氏采取的第三项措施是通好邻邦,外结诸侯。齐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后,晋国的范氏、中行氏起来反晋定公,到齐国请求援助借粮。按常规而言,齐景公是不应当去支持范氏、中行氏反对定公的,田常却劝景公说: “范氏、中行氏对齐有恩德,不可以不救他们。”于是景公派田氏去营救他们,并答应借粮。田常支持了晋国的反君者,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田常为齐平公相后,怕诸侯讨诛自己,为了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 陈氏采取的第四项措施是扩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恒为相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时,田恒割自齐安平以东到琅琊作为自己的封邑。这个封邑比齐平公的食邑还要大。 田常为相时,还选择了齐国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宫,后宫嫔妃数以百计,而他的宾客及舍人入后宫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儿子田襄子盘做齐宣公相时,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晋国韩、赵、魏三家杀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襄子也让他的兄弟与三晋互通使节,此时,田氏几乎已经拥有齐国。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从襄子盘为齐宣公相至田和列为诸侯,计从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约69年。这段时间,田氏经历了襄子盘和庄子白二代,吕氏经历了齐宣公和齐康公二代。此间,田氏主要是外争盟国,求立为侯。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田襄子去世,子庄子继父位,辅佐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齐国进攻晋国,攻毁黄城,围困阳狐。宣公四十四年,进攻鲁城、葛邑和安陵。宣公四十五年,取鲁一城。田庄子去世,田悼子继任齐相。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夺取鲁国的郕城。宣公四十九年,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相会。齐国攻伐卫国攻占了贯丘。齐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齐宣公去世,子吕贷立,是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贷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齐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求他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大事记年公元前671年,陈国公族内乱,陈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至齐国后为齐国田氏之祖,(“陈”“田”本为一字)。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相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 心。 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史上又称:“田代姜齐2023-07-07 19:15:492
田氏代齐怎么回事?
http://baike.baidu.com/view/90558.htm2023-07-07 19:1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