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赶往火星》

2023-07-07 19:56:51
共1条回复
Mugen-Hive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角色。

Life is like a play, play, as in life, everyone has played different roles.

关于作者

罗伯特·祖布林,美国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师,曾任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高级工程师。他创建了美国火星学会,还是火星直击计划的推动者。

关于本书

本书是以火星直击计划为主题的科普图书,这是一份曾经摆在美国宇航局局长办公桌上的机密载人火星登陆计划。“硅谷狂人”埃隆·马斯克在创立 SpaceX 火箭公司后,一度将本书视为商业计划书。它用丰富的技术细节,讲述了如何用有限的预算与当时已有的科技,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困难,轻装上阵地前往火星。

核心内容

详细论述如何采用“合点航行”“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以及在火星生产燃料的方法,让人类到达火星。随着火星探索与殖民的完成,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将重新被定义,扩张型社会将彻底改变未来社会的政治、科技与商业,甚至打开宇宙生命的奥秘。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科普图书《赶往火星》,它还有个副标题叫“红色星球定居计划”,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0万字,我会用大约 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018年2月,“硅谷狂人”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 火箭公司发射了一枚重型猎鹰火箭,把一辆特斯拉跑车送进了太空,它的目的地正是火星。这场发射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可以看出马斯克对移民火星的狂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火星梦是受到科普图书《赶往火星》的影响。这本《赶往火星》1995年首次出版时,马斯克还在念大学,那时火星对他来说不过是6000万公里外的一颗红色星球,登陆火星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而现在,马斯克已经在去往火星的路上。马斯克2017年曾经说,他创立的 SpaceX 火箭公司,未来将负责在火星建设人类往返火星所需要的部分基础设施,例如利用火星资源生产火箭推进剂的系统等,这个理念正是《赶往火星》这本书的一个核心内容。

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火星直击计划,这是一份载人火星登陆计划书,曾经是摆在美国宇航局局长办公桌上的机密文件。它用丰富的技术细节,讲述如何用有限的预算与当时已有的科技,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困难,轻装上阵地前往火星。征服火星曾经是一个遥远又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本书的出版,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的评价。顺便说一句,卡尔·萨根有一本非常有名的科学畅销书《魔鬼出没的世界》,“每天听本书”也为你解读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听听看。

本书作者罗伯特·祖布林博士,是美国著名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他创立了火星协会组织,这个组织在地球上运营着两个火星探索模拟基地,也致力于火星探索和移民。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例如科幻电影《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而埃隆·马斯克更是这个组织的董事会成员。

这本书的作者是工程师,所以书里采用了详细的实验数据论证,使用了大量的物理公式与化学分子式,我们跳过这些论证过程,全书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探索火星的三个问题:一、我们为什么去火星;二、我们怎么去火星;三、去火星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

首先进入第一部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赶往火星。作者从个人、国家和全人类三个层面分析了探索火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个人来说,作者认为在人类足迹已经踏遍地球每一个角落之后,人类个人的探险精神必然引领我们将目光望向星空,除了月球,下一个目标就是火星。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年轻人将投身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技术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同时科技的进步会反过来增强我们探索未知的信心。另一方面,火星丰富的矿物、土地资源将促使私人企业家展开新的财富竞争,航天领域将突破新的业态,引领整个商业模式发生革新。就好像大航海时代,哥伦布之所以会启程探险,除了他的个人探险精神外,美洲丰富的土地资源、香料、内陆毛皮等财富,也是促使他踏上征程的重要原因。

在国家层面,火星计划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是美国人,他的观点是以美国为本位的。本书作者认为,在美苏冷战时期,登上月球是全世界面临的最高难题,而登上月球就确立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如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美国正在失去元气,只有火星计划才是美国的强心针,如果美国能第一个登上火星,就会向全世界宣示美国仍然是一个创新的先锋国家。

作者还说,登陆火星对美国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块干巴巴的里程碑,而是北美移民主义的延续,它会为美国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说明:第一,登陆火星会让美国获得火星不动产的所有权,美国可以创造合适的机制维护火星资源的私有权,接着出售土地和矿物,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第二,火星殖民的成功会像美国曾经的西进运动一样,大量劳动力的短缺会提供就业机会,不仅能吸引更多人才,还会迫使节约型科技的发展,甚至刺激公众教育得到质的飞跃。总之,美国急需火星计划延续自己的开放性和进步动力。

最后,我们把视野放到全人类的高度,看看火星计划又将有什么样的意义。作者认为,一旦火星殖民完成,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将会被彻底颠覆。现在,贸易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火星将引领我们走入“行星际贸易”时代。作者举了一个可能最早出现的行星际贸易模式,也就是“三角贸易”。这里的三个角是指地球、火星,以及木星和火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地球将会向火星提供高技术产品,而火星则向小行星带出口粮食与能源,最后小行星带将矿物原材料送回地球。以火星为桥头堡,人类将会享受行星际贸易带来的更多福利。

除了颠覆商业模式,火星计划还会让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得到延续。作者说,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在让我们走得更近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相似,而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的社会停滞或衰退。所以作者认为,火星为人类提供的独立显得非常重要,同样的技术水平下,火星殖民会建立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人类文化新分支,到时候,我们想吃火星快餐时,不用担心送过来的是麦当劳了。

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火星计划对人类的意义仅仅在于这些吗?作者专门提到了一个概念——扩张型社会。他认为,火星将是人类向宇宙扩张的前线,移民火星会带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地球化的火星又会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进步,这样,火星上就会出现一个技术实用主义的扩张社会,人类就可以依靠火星为踏板,进入外太阳系更广阔的领域。事实上,移民火星很像以前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美洲真正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原料产地与潜在的市场,火星真正的价值或者说更高的价值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新的家园,而适合火星的人有了选择的机会。作者认为,火星计划让我们终于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与地球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地球,怀揣探险精神和革新意识的人将更适合火星,在那里他们可以大展拳脚。

本书英文原名叫 the Case for Mars,直译过来就是“火星计划”的意思,但中文版翻译成“赶往火星”,一个“赶”字已经突出了火星探索的必要和紧迫。现在我们知道,火星计划对于个人探险精神、美国的移民主义以及全人类的商业、文化、社会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赶往火星已经迫在眉睫。

第二部分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问,既然赶往火星有这么多好处,那应该怎么去火星?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部分,说说火星直击计划如何把人类送上火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前往火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宇航员生活舱,另一个是返回地球飞行系统。由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短时也有6000万公里,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50倍,火星航天器要飞过去再飞回来的话,设计重量就不能少于140吨,其中有80吨燃料要用来返回地球,占总重量的57% 。这就是前往火星最大的困难:距离太远,造成“燃料悖论”。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航天器可装载的燃料不足以往返火星,而扩大航天器、增加燃料又会增加重量,导致需要更多燃料。

针对这个悖论,充满想象力的美国宇航局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载人火星探索计划,称为“90天报告”。这个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分段解决问题:在近地轨道建造大型空间站,并用它组装大型星际飞船,这个飞船可以装下足够往返火星的燃料。听上去很科幻,简单说,就是在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建一个空间站工厂,再把飞船和燃料分成一小块一小块零件,分别从地球发射到太空工厂中组装起来,这样星际飞船就节省了从地球表面发射到太空这段的燃料,从而克服燃料悖论。

那么这个方案可行吗?作者引用了一个故事。说1845年,在大不列颠海军的撑腰下,约翰·富兰克林爵士指挥两艘豪华探险船起航,要征服北极点,船上准备了山一样高的食物和燃料,各种生活用品非常齐全,甚至包括纽扣打磨器,但是最终,这两艘比大型星际飞船还豪华的探险船被困在了北极的冰面,两年后,富兰克林爵士与所有船员几乎全部死于坏血症。富兰克林征服北极点失败的原因在于,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昂贵的探险船和随船食物,但是没有好好利用北极当地的资源。

作者认为,和富兰克林一样,“90天报告”犯了两个错误:也就是花费昂贵与不可操作。首先,“90天报告”的保守预算是45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这是一个国家一年的 GDP,这个数字可以排进全球前三十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为如此昂贵的载人航天计划买单,包括美国。其次,“90天报告”过于复杂,无法操作。你看,要将星际飞船的零件送到近地轨道,需要发射几十枚火箭,这大大增加了失败的风险;并且,我们现有的航天技术根本无法完成在太空中组装飞船这样超高精度的施工。为了避免花费昂贵和不可操作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两个全新的理念来解决火星任务中的燃料悖论:第一,利用火星资源,在火星本地生产返程燃料与后勤补给;第二,采用“合点航行”与“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节省燃料。这两点就是作者设计的火星直击计划的核心,也是我们前往火星的技术关键。

详细解释一下,先说第一点。作者认为,征服火星需要“像火星人一样思考”,既然无法携带返回地球所需的燃料,我们就因地制宜,将返程燃料与后勤补给放在火星生产。我们知道,火星空气中95%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以说“像空气一样免费”,再加上少量的氢元素,就能生产发射火箭所需要的燃料。火星直击计划将宇航员生活舱与返回地球的飞行器分开发射,先把返程的飞行器提前发射到火星,其中包括一个小型燃料生产器与6吨氢原料,然后让宇航员乘坐单独的生活舱抵达火星,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火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地球带去的氢生产出甲烷与水,一部分水可以存储起来,作为返回地球的后勤补给,另一部分水通过电解反应得到氧元素,这样我们就在火星上生产出了由甲烷和氧组成的燃料。作者甚至还做了实验,发现6吨氢足够生产出返回地球所需要的80吨燃料。这样,火星旅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火星直击计划的太空生活舱可以容纳4名宇航员,装载的物资可以供宇航员生活600天,最低设计重量降低到25吨,因此,作者认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用单个火箭一次性直接将宇航员生活舱发射出去,这样减少了发射次数,不仅能大大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发射失败的风险。作者甚至确定了一款火箭,也就是将阿波罗11号飞船送上月球的重型火箭“土星五号”。这款火箭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只要稍微改良就能把28.6吨的有效载荷送到火星。也就是说,只需要两枚土星五号火箭,就能把返回地球的飞行器和宇航员生活舱分别送往火星。

这是解决燃料悖论的第一点,利用火星资源在火星生产返程燃料与后勤补给。接着我们就来说这第二个核心,合点航行。什么是合点呢?我们知道,地球与火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当它们运行到太阳的两边并且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远,我们叫它合点位置。合点航行方式的意思是,在地球与火星处于合点位置时发射航天器,航天器离开地球获得额外的速度,随后沿着一条椭圆形的轨道绕过太阳飞行到达火星,这也是最节省燃料的做法。采用合点航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当航天器到达火星轨道时,它与火星的相对速度比较慢,航天器以这个速度到达火星后,就可以利用与火星大气摩擦产生的阻力来减速,从而进入火星轨道。这就是利用大气捕获的方式刹车,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燃料,也就可以进一步节省燃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合点航行虽然可以最大程度节省燃料,但它是以牺牲时间为代价的。火星旅程中的合点航行往返各需要180天,宇航员还必须在火星上停留约500天。美国宇航局反对派人士认为,火星直击计划将宇航员暴露在宇宙中的时间太长,宇宙辐射与零重力环境会严重伤害宇航员的身体。针对这些反对意见,作者经过实验发现,火星直击任务中宇航员受到的宇宙辐射的量,只相当于美国海平面附近居民每年受到辐射量的三分之一。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概念,“毒物兴奋效应”,它是指当有毒物质在一定剂量以内时,反而对人体有好处。实际上,一定量的天然辐射对宇航员的健康是有利的。另一方面,零重力环境对宇航员身体的确会有危害,但作者认为只需要为宇航员生活舱提供人造重力就行。火星直击计划中的生活舱,依靠旋转就能为宇航员提供重力环境。

现在我们清楚如何采用合点航行、大气捕获的模式飞行,也清楚将返程燃料放在火星当地生产的方式可以让飞船轻装上阵到达火星了。火星直击计划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全都采用当时已有的科技与工艺,安全可靠,同时只需要 200~300亿美元的合理预算,这个数字仅仅是传统火星计划的二十分之一,大概相当于淘宝双十一购物节一天的销售额。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说说到达火星后,如何利用火星本地资源建立基地,发展农业、工业、能源业等,并在开启行星际贸易后,完成火星殖民化。

到达火星,只是火星直击计划的开始,真正的重头戏是我们登陆火星后,如何将火星对人类的意义完全挖掘出来。要想在火星发展任何产业,我们都需要优先解决能源的问题。作者认为,在火星探索的早期阶段,可以利用从地球运到火星的小型核反应堆提供能源,随后就要发展以地热发电为主、太阳能与风能为辅助的能源系统。地热发电是指,利用火星地下深处的高热液体产生的蒸汽带动涡轮发电。根据英国科学家马丁·福格的研究,在火星只需要挖掘几千米深就能获得地热能源。解决能源问题后,火星工业将得到长足发展。

事实上,火星富含的金属元素比地球更为丰富。跟地球一样,火星也曾出现过剧烈的水文变化与火山作用,这使得多种元素集中起来形成高质量的矿脉。我们已经探明的火星稀有元素中有氘,是地球含量的5倍。氘元素是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燃料,价格堪比黄金。赤铁矿则是火星最容易得到的工业金属,这也是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的原因。这些元素,再加上丰富的碳、锰、磷等元素,我们可以轻松在火星生产各种钢材。

有趣的是,火星直击计划将火星“烧玻璃”放在了第一顺序,这是因为根据美国发射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测量,火星土壤中40%的成分为二氧化硅,这是玻璃的基本组成部分。作者认为,可以在火星利用熔沙技术生产玻璃或玻璃纤维,然后建造火星圆顶温室,这种火星温室能用来居住或种植农作物。

提到农业,作者认为这将是火星基地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火星土壤层呈现松散和多孔的性质,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另一方面,火星日照水平是地球的43% ,完全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并且火星的大气密度也足够保护地表植物。火星直击计划说,可以在火星地表建造许多个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圆顶温室,并往每个温室里加入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组成的温室气体,这样一个圆顶温室就能提供约2000平方米的肥沃农田,由于二氧化碳含量更高,农作物产量也会大大提升。

再说到畜牧业,作者认为,山羊是火星畜牧业最适合的动物,它们什么都吃,繁殖快,能够产奶,大小也比较适中,可以为火星基地提供肉食。不过去火星放羊可比在地球难很多,因为火星上引力更小,山羊能跳过3米高的篱笆。

最后,在火星基地完全建立,殖民化完成之时,我们就可以开展行星际贸易活动。作者认为,21世纪地球人口的增长会让不动产的价格越来越贵,房价的飙升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年轻人很重的负担,一旦火星的地产开始出售,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在火星上,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圆顶覆盖的土地,能容纳20个家庭。作者预计,这样一个圆顶的总值为100万美元,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另一方面,粮食、矿物和能源将是火星出口量最大的商品,这将解决地球粮食产量不足与能源枯竭的问题。不过,作者将目光放得更远,行星际贸易不仅仅意味着火星与地球之间的商业,更意味着整个太阳系内的物资交换。

作者举例,将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纳入我们的视野范围,根据他的研究,约有5000颗小行星富含高品质的矿物原料,其中包括高品质镍、战略金属钴和铂等,而一颗直径仅为1千米的小行星上所富含的铂就价值1500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低重力环境的影响,将这些小行星矿石整体运回地球也相对容易,于是地球向火星提供科技产品、火星向小行星提供能源、小行星向地球提供矿产的三角行星际贸易便形成了。有一部非常精彩的科幻美剧叫《苍穹浩瀚》,故事背景的宏大设定就是这样的三角贸易时代。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载人火星计划并不是为了创造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干巴巴的记录,火星有它的独特性,它的地表形态、辐射情况、可用阳光、日夜温差等都在人类的宜居范围内,到达火星后我们可以发展农业、工业、能源业以及行星际商业,还会建立大型火星基地,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分支会在这里落地生根。

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的火星旅程也差不多了,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这期音频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载人火星计划既重要也迫切。21世纪属于火星,个人探险精神与科学技术会在火星计划中互相促进,美国需要依靠登陆火星维持世界主导地位,并延续这个国家的开放性与先锋性。一旦火星殖民完成,人类社会的商业将进入行星际时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将得到延续,更重要的是,一个开放、先锋的人类文明分支会在火星产生,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也将重新被定义,火星将成为人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强力发动机。

其次,我们说到了传统的载人火星计划,主要依靠在太空组装大型星际飞船前往火星,又贵又不可操作,而火星直击计划利用合理的预算,采用将返程燃料放在火星生产的构想以及合点航行与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从而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问题,极大降低了预算,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前往火星。

最后,我们说到了在到达火星后,怎么建立火星基地:采用地热提供能源,并利用火星丰富的资源生产玻璃纤维、塑料、金属等,同时在圆顶温室中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在完成火星殖民后,开展行星际贸易。

从本书第一版面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技术当年还只是作者的想象,如今都已经成熟并应用于现实了,例如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核动力推进等。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我们离火星更近一步,因为一方面科技进步更新了我们对火星的认识,比如最新的光谱分析显示,火星液态水含有对人体剧毒的高氯酸盐,所以火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友好;另一方面,对火星计划的争论从未停止,地球主义者认为地球已经很完美,我们应该把资源用来解决地球饥荒、战争、环境保护等问题,根本不必浪费资金前往火星。另外还有人担心火星计划会加速地球的灭亡,认为移民火星是抛弃地球的不负责做法。前往火星不仅仅是勇气、决心与科技的问题,我们

相关推荐

多颗军用卫星 SpaceX第四次猎鹰重型火箭有效载荷曝光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永不变心的深空小编又有新鲜事要说了。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4月2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太空军USSF-44发射任务的卫星供应商日前证实,SpaceX第四次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的有效载荷是多颗军用卫星。SpaceX重型猎鹰火箭于2018年2月首次试飞成功,并在2019年4月和6月先后进行了两次商业发射,预计第四次发射将在2020年年底进行。据悉,此次发射将使用三枚全新助推器,SpaceX正努力将它们从加州霍桑的工厂运往德克萨斯州麦格雷戈进行例行验收测试,最后送到佛罗里达州的发射设施。由于有过两次成功发射先例,助推器的制造和验收测试可能会更加简化。鉴于SpaceX可能正在生产猎鹰重型火箭的助推器,并可能在2-3个月后开始向佛罗里达州交付硬件,卫星供应商声称发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并有信心猎鹰重型火箭可以在2020年第四季度获得认证。SpaceX似乎也在支持美军在大型发射中增加小型次级卫星,通常是用于测试新技术或战略的卫星原型。今年晚些时候,至少有一两颗其他较小的卫星可能会搭乘猎鹰重型火箭的便车升空。欲要知晓更多《多颗军用卫星 SpaceX第四次猎鹰重型火箭有效载荷曝光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2023-07-07 19:30:461

spacex生产的重型猎鹰有没有竞争对手

1、联合发射联盟的质量5号运载火箭(Proton-M)。这是俄罗斯联盟火箭公司生产的重型火箭,其起飞重量能力与FalconHeavy相当,也广泛用于商业空间发射市场,是FalconHeavy的主要竞争对手。2、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6号运载火箭(Ariane6)。这是欧洲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计划在2020年首飞,其运载能力也将与FalconHeavy接近,可作为欧洲航天公司商业空间发射的主力火箭,对FalconHeavy构成一定竞争压力。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3运载火箭。这是日本正在研发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预计2022年首飞,其性能指标将超过FalconHeavy,可以作为日本政府和私营航天公司发射重型航天器的choices之一,日后会对FalconHeavy产生一定竞争。
2023-07-07 19:30:521

“猎鹰重型”火箭一次升空开创诸多“史上首次”

在经历数次发射推迟后,当前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于当地时间25日凌晨2时30分点火升空,将24颗卫星送入不同的太空轨道。在这次发射中,该火箭同时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夜间发射、首次重复使用二手助推器、首次一箭多星、首次为美国军方发射卫星、首次尝试回收整流罩……因此SpaceX公司CEO马斯克形容说,这是“该公司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次发射”。 美国《太空》网站25日称,这是“猎鹰重型”火箭的第三次发射,也是首次夜间发射。它原本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24日深夜11时35分发射,经历了数次“额外的系统检查”后,火箭终于从美国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报道称,“猎鹰重型”将把24颗卫星部署在三个不同的轨道上,这也是此次发射最大的难点所在。这意味着火箭的二级发动机将不得不在长达6小时的飞行过程中4次点火,打破以往最多3次的纪录,对火箭的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 此外,“猎鹰重型”这次搭载的24颗卫星中,还包括一颗特殊的“太空丧葬”服务卫星。该卫星装有152名逝者的部分骨灰,这些骨灰被分别装入硬币状或者圆柱状的金属容器内,每个容器能容纳约1-7克骨灰。它们被固定在卫星上,将绕地球飞行约25年,期间轨道高度逐步降低,最后像流星那样坠入大气层中焚毁。 “猎鹰重型”这次发射还对火箭回收技术提出更多挑战。美国《纽约时报》称,相对于以往的大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的特点在于其芯级推进器和两个助推器都可以在使用后回收。根据原先计划,“猎鹰重型”火箭的两个助推器将降落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而芯级推进器则应降落在远离美国海岸的大西洋深处的一艘无人船上。“猎鹰重型”升空后不久,率先脱离的两个助推器成功降落在卡纳维拉尔角,这标志着“猎鹰重型”助推器的首次重复使用——它们曾在4月的发射中使用过。但芯级推进器的回收遭遇失败,它在着陆前发生爆炸,未能降落在无人船上。此外SpaceX公司在这次发射后还实现了对整流罩的回收——回收船在海水中捞回了部分整流罩。(魏云峰)
2023-07-07 19:30:591

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

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   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NASA表示,重型猎鹰火箭将于2026年搭载望远镜从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升空。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   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选择了 SpaceX 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其下一个大型太空望远镜 ——Roman,这是一个广角天文望远镜,将用来补充刚刚上天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目标不早于 2026 年 10 月。   它最初被称为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 (WFIRST),但 NASA 最近为了纪念哈勃太空望远镜背后的重要贡献者 —— 南希格蕾丝罗曼(Nancy Grace Roman)而为其赋名。   简单来说,“罗曼”的基本设计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哈勃太空望远镜,因为这项任务存在本身就是基于美国 NRO 捐赠的一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卫星。   然而,这款望远镜相比 1990 年的哈勃在电子设备、机电设备以及宇宙飞船和太空望远镜仪器方面有着数十年的技术领先,WFIRST 将拥有远超哈勃望远镜的性能。   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2   不久之前,NASA公布了耗资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全彩色照片,这也是迄今拍摄到的.宇宙最深处、最清晰的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张照片是由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拍摄的,由多个波段的数据合成。由于太空望远镜是人类观测宇宙的窗口,传回的图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直到今天NASA仍正在打造的新的空间望远镜。据悉,NASA计划发射其下一代太空望远镜——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   罗曼太空望远镜是为了纪念NASA的首位首席天文学家、哈勃望远镜之母而命名的,它的任务是探测宇宙中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性质。它将被发射到距离地球100万英里的拉格朗日点,和韦伯太空望远镜成为邻居。   据科学家介绍,罗曼太空望远镜的主镜大小跟哈勃望远镜相同,但它的宽视场仪器提供的视野是哈勃的100倍。另外,罗曼望远镜还携带了一个日冕仪,可以阻挡来自遥远恒星的光线并探测围绕它们运行的系外行星,帮助研究太阳系以外的世界。   NASA表示,SpaceX公司将用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罗曼太空望远镜。该火箭包含三个助推器,在升空时拥有超500万磅的推力,预计在2026年10月发射升空。   NASA计划2026年发射罗曼空间望远镜3   7月21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选用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将罗曼空间望远镜(Roman Space Telescope)送入太空。   罗曼空间望远镜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补充,在很多方面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似。其主镜大小跟哈勃相同,但宽视场仪器提供的视野则是哈勃红外仪器的100倍。另外,罗曼望远镜还将携带一个日冕仪研究太阳系外世界。   NASA表示,重型猎鹰火箭将于2026年搭载望远镜从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升空。NASA宣布,将向SpaceX支付2.55亿美元,内容包括发射服务“和其他与任务相关的费用”。   目前重型猎鹰火箭发射过三次,最著名的是在2018年搭载乘坐特斯拉电动跑车的假人升空。NASA选用重型猎鹰火箭是希望携带更多燃料,航程超过SpaceX的猎鹰9号主力火箭。   罗曼空间望远镜的目的地是L2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韦伯太空望远镜也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因此,直接飞到那里需要更多燃料。   罗曼空间望远镜原名广域红外线巡天望远镜(WFIRST),2020年改为现名,以纪念NASA第一位女首席天文学家南施·嘉丽丝·罗曼(Nancy Grace Roman)在规划哈勃空间望远镜方面的贡献。根据NASA计划,罗曼空间望远镜将在红外光波段帮助科学家研究暗能量和暗物质,这两种物质被认为是构成宇宙结构的主要成分。   罗曼空间望远镜还将使用一种名为“微透镜”的技术来研究系外行星,研究围绕母星旋转的行星引起的微妙时空“扭曲”现象。   NASA表示,罗曼空间望远镜能够以更清晰的视角探测韦伯太空望远镜可以看到的系外世界,比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的探测距离更远。
2023-07-07 19:31:471

首飞炸毁的马斯克“星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按照马斯克说的“起飞即成功”为标准,那么历史上的N1四次发射都能算成功。这次发射在技术上问题很大,而且很明显,换了世界上任何一家航天机构都根本不应该发射的。从技术上讲,马斯克就是纯粹花了几十亿美元放了一个大烟花,这次发射的科学和技术价值基本为零。但是通过这次发射和讲好故事,马斯克能够从金融或投资领域又能赚到多少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呢?首先星舰的唯一一次地面测试明明白白就是失败了的,这火箭明明就是不行。干嘛还非要打这一次呢?一次注定的失败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次,实际发射中七飞机的33台发动机中先后有8台失效,虽然多发并联能够提高冗余度,但是接近四分之一的发动机失效,这算什么事?这TM是载人火箭啊。第三,如果不发射这一次,而是改为地面试验,那么发现发动机故障后及时关车,那么损失就基本上没有,就算控制不住炸了,也不会炸掉所有的发动机,最起码不会炸掉上面级。马斯克明明知道这个火箭就是不行,还是花几十亿美元把火箭炸了,这里面除了炒作和宣传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明确的说,所有在网络上欢呼的人都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我认识的所有航天专业人员,都是对星舰的技术路线本身很感兴趣,但对这次发射本身无一例外都是一笑而过。
2023-07-07 19:32:011

打算和中国交换发射登月飞船?俄罗斯的火箭飞船值得期待吗?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4日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执行总监亚历山大·布洛申科表示,中俄双方商定将俄罗斯超重型运载火箭与中国载人飞船相整合,并将中国的超重型火箭与俄罗斯载人飞船相整合。俄罗斯目前正在为载人登月任务建造“叶尼塞”超重型运载火箭和“鹰”号载人飞船。中国则计划为载人登月任务建造长征九号超重型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 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中方的权威机构对此表态。如果布洛申科所言能够实现,当然是一件大好事。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向月球进行更频繁的发射,为中俄国际月球科研站提供更好的通勤条件。 【载人版叶尼塞5火箭想象图】 中国航天部门已经公布了长征九号的科研进度。那么,俄罗斯有能力把叶尼塞超重型火箭顺利研制出来吗?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事情。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算数。 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活动,按照当前国际市场的行价,进入低轨道的成本大约是每千克有效载荷一万美元。马斯克的猎鹰九号和重型猎鹰火箭可以回收重复使用,所以价格便宜很多,目前正在向每千克5000美元逼近。但是超重型火箭的发射费用可能更贵一些,因为多数商业发射活动都用不到这么大型的运载工具,只有载人相关的星际 探索 和开发活动才用得上。火箭产量低,单价自然就贵,每千克达到两万美元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美国的SLS火箭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按照长征九号的设计目标,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0吨,如果按照1万美元的标准,“鹰”飞船的发射质量是25吨,如果仅仅是为了进入低轨道,并不需要使用长征九号这样的神器。但是如果要进行奔月飞行,那恐怕就必须用长征九号了。 【“鹰”飞船模型】 而长征九号火箭研制费用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用美国的重型火箭相关成本来做参照。2018年,马斯克对外表示,重型猎鹰火箭的最大载荷发射(63.8吨近地轨道)成本是1.5亿美元,研制费用只有5亿美元,被美国上下盛赞。而美国宇航局推进的SLS火箭,按照外媒2020年的报道,其“研制基线成本”已经涨到91亿美元,为其配套的地面设施研制成本为24亿美元。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再考虑长征九号的性能指标,可以认为它的研制费用绝非一个小数字。而且,因为中国的工业基础和美国有显著差距,研制当中还需要解决很多基础性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新建一批研制试验设施,因此某些实际研制费用很可能会更高一些。 当然,SLS火箭项目的成本暴涨存在许多问题,这个用于利益集团分肥的项目,研制费用已经高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 那么,俄罗斯有财力参与长征九号的研制或者购买发射服务吗?结论恐怕是让人沮丧的。2021年4月,负责航天的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宣布,预计2016~2025年俄罗斯航天预算总额为1.4万亿卢布,按当时汇率折合184亿美元。平均下来,俄罗斯每年的航天预算不超过20亿美元。这些钱并不是都可以用来搞载人航天,还要投入应用卫星、发射场建设等很多领域,能够留给载人航天的资金十分有限。一枚长征九号的发射费用,可能抵得上俄罗斯好几年的载人航天预算。 【叶尼塞火箭的基本设计早已提出】 布洛申科还提出,可以用俄罗斯的叶尼塞火箭来发射中国飞船。这种火箭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使用呢?根据有关报道,俄罗斯政府在2018年批准研制叶尼塞火箭。关于这种火箭的运载能力说法不一,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低轨道125吨。它沿用了“能源”火箭成熟的发动机,应该说成本和风险还比较可控,但其研发成本仍然超过了俄罗斯财政的承受能力。实际上,俄罗斯财政支持“安加拉”火箭家族的研制就已经很辛苦了,而“安加拉”家族中最大运载能力的安加拉A5,低轨道运载能力不过24.5吨。因此,就在布洛申科这番表态前几天的5月19日,俄罗斯宇航局宣布,在2021年年底之前不会对叶尼塞超重型运载火箭项目作出最后决定。至于投入使用,更是遥遥无期。 【苏联时代为俄罗斯留下了RD171发动机】 俄罗斯短期内不会有超重型火箭,那么会不会有新一代飞船?按照俄航天局的说法,“鹰”飞船将在2025年实施首次飞行。但是熟悉俄罗斯航天的人们都知道,这个航天大国因为经费不足,重点项目跳票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相比之下,与“鹰”同等级的中国新型载人飞船已经在2020年实施了首次飞行。 这样统计过来,会发现俄罗斯在登月和月球基地这个问题上相当尴尬。他们手中只有成熟发动机这一块长木板,其他专业上,甚至连短板也没有。用一块木板怎么做成木桶打水呢? 所以,布洛申科的表态应该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态度,而不是立刻就能落实的合作项目。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俄罗斯的价值。作为一个航天强国,俄罗斯在星际飞行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探月飞行的次数远远超过中国。俄罗斯拥有覆盖辽阔的航天测控网,苏联时代还为俄罗斯留下了一大批充满智慧和脑洞的月球基地建设方案。这些都能够在月球国际科学考察站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俄合作的风险,主要还是来自俄罗斯本身的预算问题。如果俄罗斯拿不出钱来,跟上中方探月活动的时间节点,那么可能会选择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宇航员、科学仪器的搭载中国飞船飞行乃至登月,参与月球站搭建和值班活动。这部分成本,俄罗斯应该还是能够承担的。 作者:孔 新 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2023-07-07 19:33:321

重型猎鹰三射三成,整流罩首次回收

北京时间2019年6月25日14时30分,SpaceX公司重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这是重型猎鹰火箭的第三次发射任务,也是该型火箭首次选择在夜间进行发射,火箭共搭载24颗卫星。芯级火箭回收失败,两侧助推器成功回收,整流罩首次回收。 "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简称FH)是一款由美国私立太空公司"SpaceX"(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建造的可重复利用运载火箭。 "重型猎鹰"火箭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 美国东海岸时间2018年2月6日16点45分 ,在经历了两次临时推迟之后,重型猎鹰携带一辆红色2008款特斯拉Roadster跑车,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家航天中心LC-39A发射工位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重型猎鹰的首次试射 。1分3秒后,达到最大空气阻力点(Max-Q);升空后2分3秒,助推器分离;3分07秒,一二级火箭分离;7分58秒,两枚助推火箭同时着陆。 但芯级火箭由于减速发动机没点燃而沉入了大西洋,回收失败,但该火箭芯原已无法重复利用,对发射任务无较大影响。 研制 历史 "重型猎鹰"(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原计划2013年首次发射,后因各种原因推迟至2018年发射。 2016年12月28日,SpaceX发布了猎鹰重型火箭首张照片。据称,它将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当时运载能力最大火箭的2倍。 2017年12月,马斯克曾宣布,该火箭将携带一辆属于他个人的特斯拉跑车,将其发射到一条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环太阳轨道上,并将掠过火星。"太空 探索 "公司稍后发布了这辆 汽车 被安装到火箭上的照片。 2018年1月24日,"猎鹰重型"火箭首次进行火箭发动机静态点火测试。"猎鹰重型"火箭的27个梅林发动机完成了静态点火测试,时间持续约10秒。 2018年2月7日(北京时间),"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火箭的两个助推器成功在着陆器区同时回收。但芯级火箭按计划接近大西洋上的无人海上平台试图着陆时,出现故障坠海。火箭携带一辆樱桃红色特斯拉跑车作为载重测试。
2023-07-07 19:34:151

NASA:将改用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发射木卫二探测器

7月24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木卫二探测器欧罗巴快帆(Europa Clipper )将搭乘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前往木星系统。 NASA将向SpaceX支付1.78亿美元,计划于2024年10月将探测器发射升空 。 欧罗巴快帆项目于2015年获得NASA批准。探测器将从木卫二上空飞越45次,深入 探索 这个冰冷世界。研究人员相信木卫二冰壳下是大片海洋,欧罗巴快帆上装备的仪器将帮助研究人员弄清楚木卫二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迹象。 多年来,按照法律规定,欧罗巴快帆必须由NASA的巨型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发射升空。但由于SLS项目的持续推迟和预算超支,NASA已经敦促美国国会考虑允许欧罗巴快帆通过商业发射活动前往木星系统。NASA监察长在2019年表示, 改用其他航天器可以节省高达10亿美元 。 最终NASA获得许可,可以在2021年预算中考虑SLS的商业替代方案,并很快开始正式寻找商业合作伙伴。 尽管预算超支并且反复延期,但美国国会多年来一直在维持耗资巨大的SLS项目。SLS的首次飞行原计划在2017年进行。但SLS进行无人绕月飞行的测试已经被推迟到2021年11月,根据NASA监察长办公室的说法,调整后的计划实施仍然“非常不可能”。 SpaceX在2018年首次发射猎鹰重型火箭,并在2019年开始发射卫星。今年早些时候,NASA计划用猎鹰重型火箭将绕月空间站的两部分送往太空。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高70米,宽12.2米,重量为1420.8吨,起飞时 27 台梅林1D发动机同时工作,可以提供高达2280多吨的起飞推力 。发射初级阶段所有引擎提供的总推力逾500万磅,可送入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高达14万磅(约合63.8吨),为现役航天器之最,仅次于当年执行阿波罗计划的“巨无霸”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140吨)。 如果以其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63.8吨、最大起飞重量1428吨算,“重型猎鹰”运载系数高达0.0447 。“重型猎鹰”的GTO轨道运载能力系数高达0.0187。是名副其实的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2023-07-07 19:34:221

如何看待特斯拉 CEO 马斯克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发布2021年度国家工程院增补院士名单,此次共有111名院士及22名外籍院士入选。其中,特斯拉以及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入选。关于获选原因,NAE写道,SpaceX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和首席工程师马斯克,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可持续运输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工程、制造和运营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样入选的还有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LG能源解决方案密歇根公司总裁Gray Denise、通用电气智能电网业务负责人McDonald John等。LG能源解决方案密歇根公司总裁Gray Denise在开发和生产电动乘用车推进系统应用的电子控制和电池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用电气智能电网业务发展负责人McDonald John引领了智能电网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工程师专业成长。目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2388名,国际院士人数达到310名。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国家工程院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成立于1964年12月,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工程院之一。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通常把自己描述为一名工程师。这基本上是我从小一直在做的事情。”
2023-07-07 19:34:3010

SpaceX“重型猎鹰”火箭签新单:2023年将NASA寻水漫游车送上月球

据 TechCrunch 报道,SpaceX 将于 2023 年末发射“重型猎鹰”(Falcon Heavy)运载火箭,此次载荷为太空机器人初创公司 Astrobotic 建造的格里芬月球着陆器(Griffin Lunar Lander)。 该着陆器还搭载了一辆简称“毒蛇”的 NASA 寻水漫游车——VIPER(Volatiles Investigating Polar Exploration Rover,极地挥发物调查漫游车)。 此次任务所使用的格里芬月球着陆器是一款中型着陆器,具有灵活的安装选项,可容纳各种漫游车和其他大型有效载荷,可为装载 VIPER 提供足够的空间,也因此需要使用 SpaceX 的重型运载火箭“重型猎鹰”。 若该任务如期完成,这将是“重型猎鹰”的首次登月,但这并不是 SpaceX 的第一个探月任务。SpaceX 此前已计划最早于 2022 年使用猎鹰 9 号火箭为 Masten 和 Intuitive Machines 两家公司发射月球着陆器。 “重型猎鹰”火箭以其超强的性能、绝佳的性价比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能力,曾一举打破多项世界纪录,成为现役火箭之最。 “重型猎鹰”高 70 米、宽 12 米,它能将近 64 吨的载荷运送到近地轨道,此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记录保持者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的记录为 28.8 吨,“重型猎鹰”是它的两倍多。 其火星轨道运载能力可达 16.8 吨,相当于一台 LAV3 装甲车,“重型猎鹰”在起飞时,其装备的 27 台梅林 1D 发动机可产生高达 2280 多吨的起飞推力,相当于 18 架波音 747 飞机。 SpaceX 给“重型猎鹰”的发射报价为 9 千万美元,作为对比,同样是重型运载火箭的德尔塔 IV,其发射报价是“重型猎鹰”的五倍,平均约为 4.3 亿美元。在报价上的“良心”为 SpaceX 赢得了 NASA 和其他商业公司载荷运送 80% 的订单,几乎成为美国“登月专车”。 2011 年,还没有成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宣布要制造“重型猎鹰”火箭,被众人视为想法疯狂。2018 年,“重型猎鹰”在其“首秀”上将他的一辆樱桃红色特斯拉跑车(Roadster)送上火星,被人们认为改写 历史 。 Astrobotic 公司飞行任务主任丹尼尔·吉利斯虽未透露发射价格,但在采访中表达了对 SpaceX 公司的信任:“登月不仅仅是建造一艘航天器,还必须拥有完整的任务解决方案。SpaceX 通过提供一种经过验证的运载火箭将我们带入月球轨道,从而完善了我们的解决方案。他们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团队、运载工具和设施。” VIPER 月球寻水漫游车,是 NASA 重返月球计划中的一项关键性任务。VIPER 探测车将 探索 月球的南极,在寒冷、黑暗的陨石坑和其他地方寻找冰水。该区域处于永久阴影之下,因此可能包含冰水沉积物。 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在太空中,月球上的水可以被提取,并转化为火箭燃料或呼吸用的氧气。探测车将在月球表面钻孔,并分析样本。 此外,它还能帮助人类绘制详细地图,以显示水的分布。未来宇航员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时将会使用到这些水。概括来说,该任务可为未来人类 探索 月球和建立地面站的提供重要资源,同时还可为人类 探索 火星铺平道路。 最初,NASA 计划在 2022 年发射 VIPER,当时成本约为 2.5 亿美元,但 NASA 为使 VIPER 的工作寿命从 14 天提升到 100 天,将发射计划推迟到 2023 年下半年,此举将VIPER的制造成本提高至 4.335 亿美元。 据悉,此次任务同时是 NASA“CLPS”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期望寻求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建造月球着陆器。去年 6 月,Astrobotic 赢得了为 NASA 搭载 VIPER 的合同,订单价格为 1.995 亿美元。目前,出行 CLPS 任务的多数月球着陆器都是由 SpaceX 发射。
2023-07-07 19:34:521

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是哪一款?是哪个国家的?

说到世界最大的运载火箭,很有可能许多小伙伴都是会想到美国的木星5号,该型火箭确实是非常极大,现阶段它仍旧是人类的历史上所生产制造出来的最高的火箭,它也是美国强仕登月计划中的专用型火箭,可以将阿波罗飞船立即送到月球,不用根据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就能保证。土星五号是一种重型火箭,达到110.6米,起降净重3038.5吨;总推力达3408吨,月球路轨运载能力达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18吨,该火箭一共释放了13次,因为工程造价价格昂贵,斥资极大,在美国终止强仕登月计划以后,该火箭也已停航。木星5号确实是个强劲的存有,目前为止它仍旧是人类发展史上生产制造出来的最高的火箭,做为美俄外太空争雄时的物质,土星五号重型火箭达到110.6米,起降净重3038.5吨;总推力达3408吨,月球路轨运载能力达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18吨。是美国强仕登月计划中的专用型火箭,可以将阿波罗飞船立即送到月球,不用根据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就能保证。这型火箭一共释放了13次,取得成功13次,美国终止强仕登月计划以后该火箭也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在计划终止以后该火箭就已停航。假如根据已经多次发送过的运载火箭看来得话,目前为止全世界范畴内推力较大、运载力最牛的。并并不是大量人晓得的美国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反而是只发送了2次、取得成功一次,但受前苏联解体而落马的“电力能源”号重型运载火箭。可是倘若算上目前正处在研制环节的重型运载火箭来计算得话,美国SpaceX企业正处在空天飞机产品测试的“星舰”将是已经知道范畴内有史以来推力较大、运载力最牛的重型运载火箭了。
2023-07-07 19:34:595

美国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哪些技术特点?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技术特点有:1、多发动机组合“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子级采用27台Merlin-1D+发动机,是当前世界上发动机数目最多的火箭。在传统设计理念中,为避免采用多发动机导致复杂的耦合振动、火箭推重比下降、系统可靠性降低等问题,火箭一子级发动机数目通常控制在10台以内。历史上曾有N-1火箭一子级采用了30台发动机,但其四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子级大胆采用了挑战传统的27台发动机方案,但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确保了其高可靠性。2、动力冗余“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所采用的动力冗余技术是指在其主动段飞行过程中,当1台或多台发动机发生故障,在不影响其余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箭载控制系统对故障发动机实施紧急关机、故障隔离,继续执行并完成主发射任务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极具挑战性,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一是动力系统故障诊断隔离技术;二是弹道在线规划与重构技术。3、轻质箭体结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型轻质箭体结构技术,氧箱利用铝锂合金壳体横造技术既能保证安全又可大幅降低结构重量,燃料箱利用箱壁桁条以及环形结构设计增加其承载能力。整流罩、助推头锥采用的复合材料,确保了质量最轻。该火箭还按照NASA载人发射标准进行了结构安全裕度设计。与其它火箭采用25%的结构安全裕度不同,“猎鹰重型”火箭是按比飞行载荷高出40%的结构安全裕度来设计的。尽管结构安全裕度高于其它火箭,但“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火箭捆绑助推器的重量比高达30,优于史上任何火箭。4、重复使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子级各个通用芯级均安装有栅格舵,可用于辅助箭体再入过程中姿态稳定控制,并提供一定的气动阻力用于减速。各个通用芯级的着陆装置为四个支腿,在火箭发射后的上升段及再入过程中收拢于箭体,当火箭一子级减速即将着陆于地面或海上平台之前展开;支腿由液压装置执行收拢展开,并具有展开后锁死的能力;支腿主要由碳纤维及铝合金蜂窝板构成,轻质且能满足载重需求;支腿带有液压减震器,可进一步减缓垂直着陆带来的巨大冲击。5、发动机节流为保证一子级助推器分离时芯级仍有最多的推进剂,达到延长芯级飞行时间、提升火箭运载能力的目标,“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在设计之初拟采用在一子级助推器与芯级之间通过交叉管路连接实现推进剂共用的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该技术的实现难度较大,目前仍有许多难点问题待解决。在首飞任务中,“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主要充分利用一、二子级发动机的节流变推力能力,来替代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实现其拟达到的目标。该方式与采用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相比可减小火箭设计复杂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6、牵制释放“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采用了牵制释放技术,在火箭竖立发射台点火起飞前,通过集成在发射台的牵制释放系统牵制住火箭,同时让火箭发动机竖立发射台低工况工作一段时间,对发动机主要敏感参数进行采集和评估分析,快速判断发动机工作状态,以提升火箭发射可靠性。7、冷分离重型猎鹰火箭的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均采用的无损式“冷分离”模式(主要为冷氮喷射或机械式推杆)也是一大亮点,其相较于更为传统的爆炸式“热分离”无疑会更具优势。
2023-07-07 19:35:451

马斯克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后,为什么最昂贵的芯一级火箭回收却失败了?

因为降落轨道发生了变化,没有降落到指定的位置。埃隆u30fb马斯克北京时间2月7日发布的社交媒体消息宣告,该公司研制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试射成功,其载荷,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已经进入轨道,2个助推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着陆成功。芯级火箭按计划接近大西洋上的无人海上平台试图着陆,但因为出现故障坠海,回收失败。这是这种重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成功。“重型猎鹰”的起飞重量和“太空探索”公司宣告该火箭的最大载荷是当代可用的火箭中最大的,超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不过,与美国NASA正在研制的SLS火箭(计划2019年首发),或者中国计划中2030年首发的“长征9号”这样可以单发实现载人登月的大型火箭相比,它仍逊色一筹。7年前,在华盛顿的一个会议室里,“重型猎鹰”的模型首次公开,当时只有一些记者,还有几张空椅子见证了这一刻。而本周二,这枚“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埃隆u30fb马斯克梦想中的火箭如今已经成了230英尺高的庞然大物,矗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上,这个发射台,也曾是人类首次远征月球的“土星5”号火箭曾经矗立的地方。估计有10万人专门来到这里,等待着“重型猎鹰”启航出发,升入天空的一刻。从发射台底部涌出。几秒种后,火箭升空,把佛罗里达蓝色的天空甩在身后。与火箭一起升空的,还有一辆“樱桃红”色的特斯拉跑车,驾驶座上还有一个穿着“太空探索”公司宇航服的“太空人”。据美媒报道,该火箭芯级回收失败,虽然该火箭成功接近回收平台,但因为用于减速回收的发动机未能点燃,最后火箭以300英里/小时左右的速度(约480公里/小时)坠入海中,回收失败。
2023-07-07 19:36:0714

“重型猎鹰”运载火箭的性能数据

“重型猎鹰”(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基本技术数据:载重:(逾)180公吨大气层外低轨道运载量:53公吨推力:380万磅第一级地面推力:1980吨真空推力:2250吨第二级真空推力:90吨
2023-07-07 19:36:491

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马斯克的火箭创造了哪些历史

这是SpaceX的一次里程碑,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当然,你或许不了解“重型猎鹰”,我可以简单用几点描述一下:这是目前全球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LEO轨道载荷达到63.8吨);这个火箭的3枚火箭助推器全部能够实现回收再利用;这是民营公司有史以来所打造的最大火箭;这枚火箭将开启“超重型火箭(LEO轨道载荷50吨以上)”的廉价发射纪元。相比起“重型猎鹰”,你或许更了解它背后的“创造者”——Elon Musk(埃隆·马斯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硅谷钢铁侠”。事实上,这次“重型猎鹰”运载的货物不是卫星,正是Elon Musk自己的樱桃红色Tesla Roadster跑车(Tesla首款产品)。这辆车上还用SpaceX为未来宇航员定做的服装打造了一个“虚拟乘客”,并且被摆成了像在郊外兜风一样的造型。车上同时还将不间断播放一首歌——来自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根据SpaceX的计算,这辆Roadster在进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之后,将在太阳系内长时间飞行,如果没有任何意外的话(其他物体在轨道上撞击),这辆车将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10亿年。马斯克甚至为此开了个玩笑——假如有一天外星人来了,他们也会看到这辆车在飞。从“重型猎鹰”成功首飞这一刻起,它也已经成为了全球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到底有多强呢?我们来看几个数字: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63.8吨,基本等于10头成年的非洲大象;地球同步轨道(GTO)运载能力:26.7吨,运得更远了,但运个4头大象还是没问题的;火星轨道运载能力:16.8吨,如果火星降落问题不考虑,分分钟丢两头大象到火星上;冥王星运载能力:3.5吨,这可是最近都有43亿公里(绕地球10000圈)的一颗星球,“重型猎鹰”还是能够运两台小轿车过去。全球运力最强火箭对比现役最强、史上最经济事实上,这却不是最值得“标榜”的。因为人类上世纪70年代所打造的“土星5号”依旧保持着最大的运载能力记录: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140吨。但“重型猎鹰”真正称霸火箭家族的东西,是连传奇“土星5号”也不能比的——经济性和环保。去年,美国政府会计办公室做了一个关于全球现役各大商用火箭系统的成本核算,结果如上图,可以很明显看到SpaceX的两款火箭在发射成本单价方面的优势。当然,表格之中的“重型猎鹰”发射成本单价只是一个估算值,因为SpaceX目前仍未公布,但与Falcon 9相比,“重型猎鹰”有非常大的“进步”:近地轨道载荷运输能力提升180%;地球同步轨道载荷运输能力提升222%;火星载荷运输能力提升318%;每次发射花费只提升50%。这之中的秘密其实就在于新添加的两个火箭助推器,在发射全流程中的前两分钟,他们就将燃尽他们所装载的非降落用推进剂,然后就与主推进器分离,进一步减轻了火箭前行的“负担”。“重型猎鹰”整体发射流程而最重要的自然是火箭助推器回收了,SpaceX今天“重型猎鹰”的三枚火箭助推器的回收可谓如梦幻一般,两枚火箭助推器下降的时候动作非常同步,甚至给人一种导播切错信号的感觉。要知道这两个助推器的降落目的地,相差不过数百米。助推器正在返回着陆场的路上有了“重型猎鹰”火箭,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进程也将加快。SpaceX称,“重型猎鹰”可以运送2至4吨的货物至火星表面,可作参照的是,好奇号重量是1吨左右。这次的“重型猎鹰”火箭试射,给人类开启了更加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之路。天文学家们也表达了对“重型猎鹰”火箭的兴趣。基于“重型猎鹰”火箭的运力,天文学家们正在考虑到2020年,用它来运载约为6.2吨的韦伯望远镜和6.5米的镜面。
2023-07-07 19:38:141

为什么SpaceX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飞不了多少?

2018年的2月6号,猎鹰重型火箭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号发射台发射升空。这是近代最令人期待的火箭发射之一,标志着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次发射任务很成功,特斯拉roadster跑车和它的假司机starman的形象博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所以,猎鹰重型火箭为什么花了那么久时间才再次飞行呢?在这个视频里,我们首先将会了解为什么猎鹰重型火箭花了那么久时间才发射飞行。我们也将会了解它为什么没有被分配到很多任务以及它的未来会如何。2011年,SpaceX公布了他们的重型猎鹰火箭计划,并宣布第一次试飞预计将在2013年进行。然而,将三个猎鹰9号捆绑在一起的难度开始超过预期,由于2015年和2016年的两次失败,SpaceX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提高猎鹰9号的可靠性上。这导致了猎鹰重型火箭研发的重大延误。此外,SpaceX还计划验证猎鹰重型火箭是否可用于载人飞行。然而,越来越显而易见的是,这将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飞船的研发当中,所以他们决定取消在猎鹰号上实施载人飞行的想法。在解决了困扰猎鹰九号的问题之后,SpaceX度过了完美的2017年,在2018年初,猎鹰重型亮相,准备进行首次试飞。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海角周围,以及全世界数百万人在线观看着猎鹰重型火箭飞向天空。在展示了猎鹰重型火箭能够成功飞行并且运送有效载荷之后,它似乎已经准备好为首批客户发射卫星了。在2012年,阿拉伯萨特通信卫星和美国军方已经安排用“重型猎鹰”火箭发射他们的卫星。这些发射起初被安排在首次试飞的几个月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努力去发射升级后的猎鹰九号5座,但是它再一次落后于“猎鹰重型”火箭。尽管到现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可能没有像我们想要的那样多次飞行,但是重要的是要指出美国探索技术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空前的发射次数非常惊艳。仅在2018年,美国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发射了20次猎鹰九号,然而其他火箭像阿丽亚娜、阿特拉斯和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仅完成了3-6次的发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猎鹰重型”火箭没有很多取决于卫星供求关系的任务安排。“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一个重型运载器,能够运载重达23吨的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更重要的是它在重复使用时仍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使其成为市场上价格最实惠的重型运载火箭。虽然这种能力令人惊叹,但是大部分卫星通常有2-8吨重,这使得像猎鹰九号的小型火箭更加适合去运载。小型卫星市场的兴起允许私人公司的火箭实验室用电子火箭谋取利益。猎鹰九号小型火箭花费少于500万美元就能够发射有效载荷,以及由于对这种火箭的需求,它在2019年会有繁忙的安排。尽管“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目前只有很少的几个的任务,但是它的未来是令人兴奋的。今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会发射搭载阿拉伯萨特通信卫星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更令人兴奋的是,SpaceX计划将三个助推器全部着陆,并在8周后的下一次“猎鹰”重型任务中再次使用它们。这次任务将为美军携带25颗实验卫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将会打破SpaceX先前10周的周转记录。因此,尽管“猎鹰”重型火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次飞行,但我们可以欣赏制造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火箭之一的巨大工程量。相关知识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是美国一家航空航天制造商和太空运输服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SpaceX由企业家伊隆·马斯克于2002年创办,目标是为火星殖民降低空间运输的成本[9][10][11]。 SpaceX已经开发了几种运载火箭和火箭发动机,以及“龙”货运飞船和“星链”卫星系统(提供互联网接入),并用SpaceX“龙2号”将人类和货物运送到国际空间站。SpaceX的成就包括将世界首个由私人投资的液体燃料火箭送入轨道(2008年的“猎鹰1号”)[12],是第一家成功发射、环绕和回收航天器的私人公司(2010年的“龙”飞船),是第一家向国际空间站发送航天器的私人公司(2012年的“龙”飞船)[13],首次实现轨道火箭的垂直起飞和垂直推进着陆(2015年的“猎鹰9号”),首次实现轨道级火箭的重复利用(2017年的“猎鹰9号”),完成将私人航天器送入绕太阳轨道的首次发射(2018年“猎鹰重型”运载特斯拉跑车),以及是第一家将宇航员送入轨道和国际空间站的私人公司(2020年的SpaceX 载人龙飞船 Demo-2和SpaceX Crew-1任务)[14]。截至2021年2月1日,在和美国宇航局NASA[17]的合作下,SpaceX已向国际空间站执行了21次[15][16]货物再补给任务,并于2019年3月2日进行了载人等级的“龙2号”运载火箭(载人龙飞船 Demo-1)的无人驾驶示范飞行,以及两次载人飞行。[14]
2023-07-07 19:38:505

并联30台发动机,史上推力最大的火箭—苏联N1重型运载火箭!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全球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正式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与此同时,正处于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国也开始了白热化的太空竞赛,在那个剑拔弩张的时代,第一次成功发射卫星、第一次进入外太空、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次拍到月球背部照片的苏联曾一度占尽优势。不过,苏联的在太空竞赛中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率先踏出了“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那为何在太空竞赛中曾一度占尽优势的苏联人,最终在载人登月中败下阵来,苏联的载人登月火箭又在哪里? 其实,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并不是在美国公布“阿波罗”计划(肯尼迪于1961年宣布)后才开始的,早在1958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刚刚发射不久,苏联科学家就开始对运载火箭进行改进,使之适合发射月球探测器;1959年,科罗廖夫就开始着手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不过该火箭最初是为了向火星发射无人重型探测器准备的。然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宣布不得不让苏联人加快速度,1962年1月份,科罗廖夫设计局针对苏联的“登月计划”对N1运载火箭进行了多次改进,并计划在1967-1968年间赶在美国之前,由科罗廖夫负责的N1-L3运载火箭将第一个苏联人送上月球。 N1运载火箭可以说是苏联整个“登月计划”的核心,该火箭全高105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最大直径约为17米,整体外形类似一个圆锥体,最大发射质量约为2800吨,最大推力约为4500吨(是人类 历史 上设计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低地球轨道的运载能力为90吨;N1整体由运载部分和上面级部分构成,而运载部分包括三级运载火箭,上面级则包括月球轨道器、登月飞船等。其中,N1运载火箭运载部分的第一级火箭全高约30米,底部直径17米、顶部直径约为10米,并用于二级火箭的连接。N1运载火箭的第一级是由30台液氧/煤油NK-15发动机(后来升级为NK-33,单台推力1510千牛)并联而来的,其中外环的24台发动机用于控制火箭的俯仰和偏航、中间6台发动机则用来控制火箭的转;而N1火箭的二级火箭全长为20.5米,由8台NK-15V液氧/煤油发动机构成(后改为NK-33的改进版NK-43),NK-15V/NK-43发动机在核心上本就与NK-15/NK-33相同,只是N1火箭的第二级是在真空环境中工作的,为此扩大了喷口、增加了推力(1754千牛);N1火箭的第三级是该火箭运载部分中最小的一级,全长约为11米,由4台NK-21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构成,该级火箭是用于将N1运载火箭的上面级里的月球轨道探测器、月球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全程在真空中工作,而NK-21发动机的单台推力只有402千牛。 1967年11月份第一枚N1运载火箭就下线到发射平台进行了联调测试,成功后又拉回厂房;1968年5月份,第一枚N1火箭又被拉到发射台,准备进行第一次发射,但在发射前的检查工作室时,N1火箭被发现外壳出现裂痕,被迫拉回厂房推迟发射;之后,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事故,导致N1火箭一直未能如期发射。终于在1969年1月份,第一枚N1火箭被矗立在了发射台,但此时的N1火箭其实仍没有完全准备好,全部30台NK-33发动机都是刚出厂大多未进行过点火测试的(这也为后来的事故埋下了隐患),在经过了4个星期的风吹日晒后,N1火箭终于迎来了发射的日子,却遇到了大雨,发射被迫暂停。但此时苏联高层却等不及了(因为此时的美国的土星-5号已经完成了多次发射,而且此次N1火箭直接携带了联盟7K-L1登月飞船,跳过了一些必要的步骤),要求一天之内必须发射成功。1969年2月21日N1火箭第一次发射,6秒后2台发动机熄火(30台发动机有动力冗余,其实影响不大)、25秒传感器传来燃烧室压力不足(涡轮泵自动增大功率)、66秒剩余28台NK-33发动机功率过载管路系统出现高频振动、69秒火箭发射大爆炸,此时N1火箭飞到了12200米高空,N1火箭第一次发射宣告失败。1969年7月3日,第二枚N1火箭被拉到了发射台,意图在美国“阿波罗11号”之前完成发射,可是在点火后的第6秒,一枚螺丝钉被引入了油料泵中(事后分析得知的),控制系统紧急关闭29台发动机,N1火箭从200米坠入地面在地面引起了大爆炸,N1火箭第二次发射宣告失败。之后,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发射并在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美国人赢得了美苏两国的载人登月竞赛,苏联也开始能稍微静下心认真分析N1火箭的问题了,这一分析就是2年的时间,1971年6月27日第三枚N1火箭发射,这一次经过重新设计后的动力系统没有再出现问题,而是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第三级火箭启动自毁程序,整个火箭发生爆炸,N1火箭第三次发射再次宣告失败。又经过1年的时间,苏联科学家对N1火箭进行了多项改进,1972年11月23日第四枚N1火箭携带联盟7K-L3登月飞船点火发射,在第一级火箭工作的前90秒时间内一切正常,在对内环6台NK-33发动机进行程序性关闭时,管路系统产生了超乎预期压力并开始破裂,第一级火箭底部着火,经过大火持续的炙烤N1火箭再次发生爆炸。此时N1火箭已经飞到40千米处的高空,再过10秒左右的时间一二级火箭就该进行分离了,这也是N1火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发射,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并成为N1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 从主观上来说,N1火箭的频繁失败与研发时间短、总设计师换人等有着很大的关系,N1火箭本是科罗廖夫设计用来发射重型火星探测器的,但在美国宣布“阿波罗”登月计划后,1962年临危受命拿来用于载人登月,并且只给出了5年的研发时间就要进行载人登月,时间紧迫使得N1火箭的整体方案都比较仓促。更重要的是,1966年科罗廖夫去世,设计师瓦里西·米申接手了N1运载火箭的设计工作,他与科罗廖夫的设计理念不一致并发现了N1火箭的上面级部分严重超重,所以他带领团队对N1火箭的进行了“魔改”,不仅大改了NK-15发动机,还直接将科罗廖夫设计的N1火箭的第一级并联的24台发动机增加到了30台。从客观上来说,N1火箭的前两次和第四发射失败都是由“并联”多台发动机造成的,第一级30台发动机并联不仅让N1火箭的结构设计变得非常复杂,复杂的发动机群设计也导致输送推进剂的管道设计也很复杂,同时多台发动机“并联”也大大降低了N1火箭整体的稳定性,因为一台发动机发生故障便会引发连锁反应。就N1火箭第一级“并联”30台发动机这一问题,从概率论的方向来看,假设一台发动机的稳定性能达到99%,30台发动机“并联”之后,其整体可靠性也就降到了74%,这也就大幅度增加火箭发生异常的情况;另外,多台发动机“并联”也会导致耦合共振的问题,进一步诱发火箭发射故障。此外,N1火箭的发射也缺少必要科学试验步骤,在N1火箭第一次发射前,第一级的30台发动机在地面从未进行过同步点火测试,序列号N1-1L的第一枚N1火箭在进行地面测试时,只对第一级30台发动机中的四分之一进行了测试,而第一次发射时使用的第一级的30台发动机大多数都是崭新的。不过,N1火箭失败多年以后的今天,马斯克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并联27台发动机依然取得了成功,这也说明并联多台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并不是都不靠谱,经过成熟的科学试验后,运载火箭并联多台发动机发动机也是可以的。 四次发射,四次失败,现实总是那么残酷,N1重型运载火箭纵然有着再强大的推力、再先进的性能,它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结。而N1火箭作为苏联整个载人登月计划的核心,它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苏联登月计划的无疾而终。另外,N1火箭的失败,也说明了航空航天领域是没有捷径可走。
2023-07-07 19:43:221

特斯拉跑车飞入太空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一个炒作,不过是为了证明斯特拉不仅要靠电能,而且也要靠太阳能。2018年2月8日讯,SpaceX交流视频截图显示“星侠”(Starman)乘坐特斯拉跑车。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重型运载火箭——重型猎鹰史无前例地携带一辆特斯拉跑车成功发射升空。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介绍,这辆跑车会被送到一条椭圆轨道,椭圆的一端在地球轨道,另一端在火星轨道。大家可能都知道了: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研制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试射成功,把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送进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说:“我不担心这辆车,它会很好的。”他预计,这辆跑车将在轨道上漂流上亿年。“最后,会极端的接近火星...有那么一点点的机会,它可能落到火星上。极其渺茫的希望。”再来说说火箭,这本身也是里程碑式的:商业公司研发的“重型猎鹰”,起飞重量和“太空探索”公司宣告该火箭的最大载荷,超过了中国的“长征5号”火箭“重型猎鹰”只比美国NASA正在研制的SLS火箭(2019年首发)或中国计划在2030年首发的“长征9号”逊色一筹而且,自从2011年,美国最后一次航天飞机发射之后,美国就失去了将重型载荷送入地球轨道的能力。直到“重型猎鹰”火箭的首飞,美国恢复了这种能力。
2023-07-07 19:43:3210

印度的航天实力如何?印度发射火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是挺不错的,印度的航天实力在世界上确实是排得上号的,而且他们已经完成了对于火星的环绕探测,印度发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该火星探测器由印度自主研制,到目前还在火星轨道上工作着
2023-07-07 19:44:153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哪家公司发明的?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它的埃隆u22c5马斯克创办人发明的据BBC报道,埃隆u22c5马斯克刚刚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他的“猎鹰重型”火箭。在升空之前,“猎鹰重型”被认为是一次冒险的试飞。SpaceX首席执行官表示,开发新型火箭所面临的挑战,意味着首次成功的机会可能只有50%。而这次太空计划,除了要把自己家的特斯拉电动跑车Roadster送上天,马斯克还打算让车上全程播放1969年英国著名摇滚音乐家大卫u2022鲍威的名曲《Space Oddity》(太空怪人),主题正是讲述宇航员与太空飞船的故事。马斯克说,这辆跑车的目的地将是火星轨道,如果飞行的所有阶段都是成功的,特斯拉和它的乘客将围绕着太阳的椭圆轨道,直到火星。“猎鹰重型”火箭配有27个梅林发动机,其运载能力惊人,超过目前国际上所有现役的火箭水平,将成为人类最强大的太空运载火箭。公开资料显示,猎鹰重型火箭向国际空间站、神舟飞船等飞行器所在的近地轨道的发射能力飙升到了63.8吨,约是猎鹰9号火箭全推力版的3倍、航天飞机的2倍。同时,其向通信卫星使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载荷的能力提高到26.7吨,向火星发射载荷的能力为16.8吨,向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发射载荷的能力也有3.5吨。猎鹰重型火箭是从猎鹰9号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高229.6英尺(69.2米),其运载能力达对手联合发射联盟公司Delta IV重型火箭的两倍之多,推力相当于18架波音747飞机。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这还是可回收使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
2023-07-07 19:45:031

中国航天技术和西方强国还有多大差距

自从进入本世纪,中国的国力一直在不断发展,因此军工科技水平也开始迅速上升,虽然只有十几年,可是近些年来中国绝对称得上是厚积薄发,各种高端装备集中涌出,比如说歼20、055型以及电磁炮等等,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缩短。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成功将一辆跑车发射到太空,以酷炫的方式紧紧抓住了全世界的眼球,也使理性的国人开始反思中美科技的差距。SpaceX公司虽然戴着民营企业的帽子,在航天发射市场上的竞争力却不容小觑,成为一支重要的航天发射力量。近些年中国的火箭发射次数已经迎头赶上俄罗斯和美国。2011年中国的火箭发射次数超过美国,2012年人工卫星的发射次数超过俄罗斯。今年的26次发射计划中,9月之前已发射了14次。与16次的美国和14次的俄罗斯比肩。据悉几十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已经投入了上千亿的资金,但是花了三十年才刚刚吃透了涡扇-10太行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基础是美国CFM-56和俄罗斯AL-31型发动机,整体技术已经被美俄淘汰。在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航天技术领域,中国和美俄之间的差距还非常之大,尤其是日前美国私人公司SpaceX公司发射的“重型猎鹰”火箭,中国目前最先进的“长征五号”都相差甚远。据中国航天专家介绍,“重型猎鹰”运载火箭的起飞重量为142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中国目前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力只能达到了25吨,火星轨道运载力也只有5吨。这与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63吨和16吨的运载力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因此也得出了中国航天技术落后美国至少10年的结论。中国的工程院院士、航天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就表态称,虽然猎鹰重型火箭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火箭,但是其性能已经足够优秀,我国的长征9号预计在12年后才能实现对猎鹰重型的赶超,而我国想要发展出猎鹰重型这样的火箭至少还得等到2030年。中美航天差距似乎仅有12年,但实际上的差距更加触目惊人。当前我们航空航天事业正在有条不紊的稳步前进,从长征系列火箭、太空站到嫦娥系列以及神舟系列,未来我们还将有更多的成果和新项目。虽然有老院士教诲我们要踏踏实实做科研,中美差距还很大。但我们也要请老院士放心,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绝不比任何外国人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在我们的手里实现。
2023-07-07 19:45:362

为何说“猎鹰重型”风险优势共存?

“猎鹰重型”的成功首秀其实没看上去那么容易。首先,该火箭有27个发动机并联工作,出问题的概率很大,所以马斯克才一直强调,火箭有可能在发射台上爆炸,只要升空就算成功。其次,3枚“猎鹰9”火箭组成的第一级在飞行中可能产生共振,导致火箭结构出现问题;而上面级火箭外层可能结冰,冰块可能像“炮弹”一样落在两侧的箭锥上。第三,火箭上面级将经过地球上空的范艾伦辐射带,大量辐射和高能粒子可能会破坏火箭系统。尽管存在巨大风险,“猎鹰重型”的独特架构也有着其他重型火箭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首先,重型火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猎鹰重型”可以在需要时利用“猎鹰9”火箭改装,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发射联盟就不得不同时维持“宇宙神5”型和“德尔塔4”重型两种火箭,所以“猎鹰重型”可能减少了一些维护费用。其次,“猎鹰9”以第一级可回收著称,“猎鹰重型”把这一特点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从而有望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此次发射中,虽然中间的火箭芯级落入海中,但距回收无人船仅有100米,而两侧的助推器同时在发射场附近的陆地上回收成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目前为“猎鹰9”定的发射价是6200万美元,而“猎鹰重型”是9000万美元。鉴于“猎鹰重型”的研发投入只有5亿美元,而且可重复使用,美国火星学会发表声明说:“这是一场革命。”
2023-07-07 19:46:121

已确定火星上有水连氧气也有了,登上火星还差几步?

尽管NASA已经确定火星上有水,现在连氧气也有了,但人类想要登上火星,还有很多步要走了。对于火星,人们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可以有一天让人类可以移居在上面,然后继续繁衍发展。火星的环境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火星大气层很薄,表面平均气压约为地球的0.75%。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氢气,还有很少的氧气、水汽、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虽然二氧化碳量是地球之数倍,但因缺乏水汽,所以温室效应只有10℃,比地球的33℃低。另外,由于火星的自转轴有明显倾斜,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不过一季约为地球的两倍长。总的来说,火星环境相对地球来说,确实恶劣不少,但相对其他行星确实是好太多了。但是这样的环境,人类还是不能够直接生存的,必须要改造火星的大气让人类可以生存。改造火星火星环境改造是一项世纪大工程,甚至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大工程,为这项世纪工程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无法估量,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要的时间不是十几年或几十年,而是几百年或上千年。那么如何改造火星环境?科学家建议分两步走:1)生态系统形成;2)地球环境形成。所谓生态系统形成,就是在不毛之地的火星表面形成一个无氧的生物圈。要形成无氧的生物圈,火星还须有充足的液态水,到达火星表面的紫外线要大大减少,大气中要逐渐增加氧和氮的含量。对火星环境改造的一个有利条件是上述这些工作是互相影响的,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正反馈。例如当大气的密度和厚度增加时,它既可以减少紫外线辐射,又可以产生温室效应,提高火星表面的温度;当火星表面温度提高时,可以融化北极的水冰,甚至融化永冻土中的冰,因而可以部分解决液态水的问题。火星环境改造工程首先是从提高其表面温度开始。办法有两种:直接加温法和间接加温法。所谓直接加温法就是使用物理学的办法在火星的局部加温,具体方法有太阳反射镜、小行星撞击和在火星上进行核爆炸。间接加温法包括减少火星极冠的反射率,让极冠吸收较多的太阳光,从而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生态系统形成阶段结束后将进入地球环境形成阶段。地球环境形成阶段的最终目标是在火星上形成一个与地球完全相似的生物圈,能够适合于人类的居住。地球环境形成阶段的第一步是在火星的某些条件稍好的地方引进地球上的微生物。首批引进的微生物必须是所谓的光能自养生物。这种光能自养生物的特点是能利用太阳光作为能源,在代谢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有机物。为了保障从地球上引进的生物能在火星上存活,并适应火星上的恶劣环境,必须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微生物能适应火星环境。在火星上引进地球的微生物后,可以改变火星大气的成分,特别是增加氮的含量。但是火星环境要适合人类的居住,首先是要有氧,因此在成功地引进微生物后,就应该在火星上种植植物。因为只有植物才能将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氧。首批在火星上生长的植物可能也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因为一般植物是不可能在富于二氧化碳和差不多完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另外,这种植物要么自己授粉,要么由风授粉,不能由昆虫授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昆虫。火星上引进了微生物和植物之后,还要引进动物。一旦火星上有了较多的氧气,并且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宜时,要大量种植植物和繁殖动物。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品种也要多,要使火星上的生物跟地球上的一样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于保障火星生物圈的稳定极为重要。只有当人类大量移民到火星以后,火星上的生物圈才能迅速发展成跟地球的一样。在火星环境改造过程中,当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火星,但主要是临时性的去工作,而不是永久性的去定居。当大量移民在火星上定居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将加速火星环境的改造,从而使火星真正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科学家们估计,如果生态系统形成阶段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部分地球环境形成可能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而火星上全部地球环境形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实现整个火星的环境改造,使其环境跟现在的地球完全一样,前后大约需要1千年。这确实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可是在地球形成的早期,仅从无氧环境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有氧环境,就花费了10万年。而人类仅用1千年就将火星改造成跟地球一样,相比之下这段时间不算太长。火星环境改造的快速方法不管怎么说,用几个世纪甚至一千年的时间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不仅速度太慢,而且时间也太长。这种猴年马月的事情,即使对火星环境改造最热心的人也会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有没有改造速度更快、花费时间更短一些的办法?  科学家设想,将一些直径为250千米的巨大反光镜放置在距火星32万千米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形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不过,人们有可能可以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人们认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释放。此外,还可以利用温室气体生产厂来留住太阳辐射,更大胆的建议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虽然我们在本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但这是我们的火星任务,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在地球我们人类就算在山丘、沙漠或是火山附近都可以依靠温室控制温度及大气压力来种植,但在火星上的压力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而就算如法炮制在火星上建造了温室,我们也还不知道在火星上的重力会如何影响植物。火星上有着比地球还要多100万立方千米的水,但大部分都是冰,除非火星的温度能够升高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地区) ,并让冰融化成水产生温室效应,我们才有办法直接在上面种植农作物,如此一来才能透过植物制造更多的氧气。
2023-07-07 19:46:394

中国最大火箭是什么,长征系列中的各个飞船大小是怎样的?

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用于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先后把11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和天宫号轨道空间站发射上了太空。大家都以为这枚火箭很大,它的起飞重量在480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在8.4吨。》不比不知道,跟大火箭比起来,长征2号运载火箭就是牙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是Space x公司的重型猎鹰,发射重量达到1400吨。而传奇运载火箭土星5号,是美国用来发射阿波罗系列登月飞船的运载工具,它的起飞重量更是高达3000吨。前苏联为了登月,曾经造出过一个起飞重量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相当的运载火箭N1。使用了几十台小的火箭发动机进行并联工作,才实现了巨大的推力。但是并联工作的火箭发动机总体可靠性差,所以这枚火箭发射了几次都失败了。作为工作在高温高压下等极其严苛环境下的火箭发动机,它的设计和生产难度都非常大。一旦发动机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箭毁人亡的事故。如果一台发动机的可靠性是99.9%。100台发动机并联以后,整体可靠性就会降低到90%。所以为了实现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不能靠小型发动机并联来解决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独立研制大型的火箭发动机,而所有大型运载火箭的成功关键都卡在大型火箭发动机上。天体在太空中永恒运动,不会停止。所以,不管是星际宇航,还是发射卫星都有一个最佳的时间窗口发射期。》从地球向火星发射火箭,每二十六个月才会有一次发射窗口。如果用中等推力的运载火箭,通过多次发射航天部件,在太空中搭建成一个大的航天器的办法,会消耗较多时间,有可能错过发射窗口期。所以,虽然像长征2号这样的中等推力运载火箭已经能执行相当多的任务。但是飞往火星和飞往月球的任务,这样的火箭还是很难胜任的。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和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有关。其中最容易研发,而且发动机推力可以做的很大的是使用偏二甲肼的火箭发动机,一般我们称它为“大毒发”!因为偏二甲肼是一种剧毒的物质。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可以轻松的把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搞到500吨以上。当然,在过去的航天发射中,基本上所有的航天器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发射成本主要在于火箭本身。》将来火箭发展的趋势,是为了满足太空的持续开发,需要大幅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重复性的运载火箭。在可重复运载火箭中,燃料成本占了决定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偏二甲肼作为燃料,不仅有毒,而且成本偏高。目前,作为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最适合的是甲烷、液氧,或者是煤油、液氧。但是煤油、液氧发动机的问题是容易积炭,推力相对来说比氢氧火箭发动机容易做大。所以,一般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用在大推力的一级。火箭发动机推进效率有一个专业的航天术语叫做比冲。根据动量守恒,火箭前进所获得的动量,与火箭喷出燃料的动量相等。喷出燃料的动量越大,火箭推进的效率越高。动量又称为冲量,比冲就是衡量火箭发动机燃料效率的指标。按照比冲来说,氢氧发动机的效率最高。(作者注:一般把 ft称为冲量,实际上ft=(m*a)*t=m*(a*t)=mv。)但是液氢的制备、储备成本非常高,同时考虑经济性和发动机的研发难度,使用液氧、煤油的火箭发动机最适合做大的。上个月,我国发射成功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它的一级发动机就是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的推力是120吨。我们国家现在正在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可以达到450吨。5台45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可以推动200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这种发动机将用在我们国家正在研制,并且打算在2028年发射的长征9运载火箭。在使用助推器以后,长征9号运载火箭的整个发射重量可以达到4000吨,一举达到地球第一。可以一次性的把1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长征9号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以后,我国的火箭才会真正的进入世界一级梯队。
2023-07-07 19:47:534

美国马斯克美国发射卫星的公司叫马什么?

马斯克旗下的卫星发射公司叫做SpaceX公司,目前旗下最著名的可回收发射火箭是猎鹰9号。
2023-07-07 19:49:442

黄子韬吸血鬼妆容极其妖艳,为什么传播的确是正能量?

黄子韬的妆容比较妖艳罢了,但是黄子韬在大的形势之下,还是明确得了是非的。我们中国对于文化的遏制也是非常严重的,他个人的自身妆容问题如何没有关系,要是影响到他的外在形象就不太好了,这关乎到黄子韬作为一个演员明星的行为准则。一个明星不管他化着什么样的妆容,但要保证这位明星是正能量的象征,妖艳也好,清淡也罢,这不是最根本都问题。黄子韬是EXO男团里出来的成员,后来团队解体,来到中国发展。这其中,很大方面受到韩国演艺圈的影响,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规则,韩国娱乐圈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一些明文条例,作为一名明星,就要给观众展现正能量的一面,不管你是什么样的风格,最根本的思想坚定不可动摇。其次,就是不可以有污点,正是有韩国娱乐圈的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黄子韬就算换了什么样子的妆容,他坚定不变的是宣传的正能量。黄子韬清楚,他只有顺应国家的潮流趋势,符合条件下的守则,才能在娱乐圈里立足。黄子韬化着吸血鬼的妆容,非常妖艳,也不断的宣传的正能量。他的这种表现,就是在大趋势之下的一种明确辨识,符合国家的才是被留下来的。况且作为一个明星,要带给观众的只能是正能量的东西,明星的准则就无形中有了这么一项要求,他们起着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2023-07-07 19:49:5211

3.7亿公里之外,哈勃望远镜发现金属天体,我们可以开采吗?

非经济学专业,不懂也不敢乱说,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还是知道的。自从人类建立起经济体系金银等稀有金属就成为了硬通货,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动荡,都很难影响它们的地位,归根结底还是它们的储备量“适中”,可以充当这个重要的角色。但宇宙中的天体数量无法估计,即使在银河系内大约就有2000亿颗左右的恒星,而每个恒星都有自己的天体系统,以太阳系为例周围有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其它天体碎片环绕公转,在行星周围还有众多的卫星。天体构成各不相同,恒星大部分都是氢氦以及其它元素聚集构成的离子态。气态巨行星有着明显的分层结构,以木星为例子,最外层气体和恒星成分类似,主要是氢和氦,再往内部是液态氢-金属氢,核心处有岩质内核。而岩石天体就类似于地球,成分众多主要是岩石,其它还有金属物质。但岩石天体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在地球上能成为稀有金属的金银,在其它天体上可能就丰度很高。太阳系内火星和木星之间就存在一个小行星带,那里聚集着大量的小行星以及小的天体碎片,很多都是形成于太阳系初期,因此对这些小行星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此前应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小行星带发现一颗特别的小行星,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被发表在《行星科学杂志》(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上。和其它小行星不同的是“普赛克16”(16 Psyche)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虽然它的直径近为225公里左右,并非是最大的,但是它的金属成分让它成为小行星带中最重的天体之一,密度非常高。主要成分是铁镍,但也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属金、银等,科学家预估这颗小行星的价值超过地球上经济总量,可以达到1000亿亿美元。科学家戏称,如果这颗小行星被带回地球开采,那么地球上78亿总人口每人可以平均分得12亿美元的财富。当然大家都有钱,那不叫真的有钱。对于这颗“昂贵”的小行星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做好探测计划,预计在2022年借助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重型猎鹰”火箭发射一个无人探测器,对这颗小行星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这篇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行星科学家特蕾西·贝克尔(Tracy Becker),他认为这颗小行星和其它成员之所以差别这样之大,就是因为它的形成方式可能不同。科学家猜测“普塞克16”应该曾经作为大行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太阳系内其它天体的碰撞,最后导致失去了外壳或者未成功形成外壳,从而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普塞克16”跟地球的内核十分相似,对它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对地球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当然所谓的开采并不现实也无必要,宇宙中值钱的天体太多了,但如果真的到了地球上就没有意义了。人类目前具备异星采集样本并且返回地球的能力,其实从上个世纪就能完成,例如在月球上前苏联的无人探测器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最近的如日本隼鸟二号从龙宫小行星上采集样本正在返回途中,预计今年底“途径”地球它会抛下样本,并开始它新的旅程。而NASA的“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OSIRIS-REx)上个月完成对本努小行星的样本采集,预计2023年返回地球。未来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会发现越来越多特别的天体,大部分都会以研究为主,而非是开采。人类未来即使开采也会盯着一些重要能源,而非是“毫无用处”的金银。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举报/反馈
2023-07-07 19:50:424

美国发射“猎鹰重型”火箭有何意义?

近日,美国人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在一些媒体看来,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已经令人类“登陆和殖民火星”的梦想变得越发现实起来,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话下。比起这些噱头,真正让我们中国人震惊的是:造出这种火箭的竟然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而我们国家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强火箭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发射中心,因为美国目前最牛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这里发射了一枚远超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1年多前,我们成功发射了目前国内最强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但它的运载能力,连这个“猎鹰重型”的一半都达不到……这次,美国人是用纯粹的实力告诉了我们中国人,中美间的差距还有多么巨大。用更直观的数字来说,我们2016年11月首飞成功的“长征5号”能把25吨重的货物运送到“近地球轨道”,其极限是运送一个5吨左右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而美国的“猎鹰重型”的“近地球轨道”载荷为63.8吨,其抵达火星的载荷则为我们的3倍,为16吨。不仅如此,这枚“猎鹰重型”火箭还毫无悬念地“碾压”了在2018年2月7日之前美国现役最牛的重型火箭“德尔塔IV型”(“近地球轨道”载荷为28吨)。
2023-07-07 19:52:002

马斯克的Space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了吗?

北京时间 2018 年 2 月 7 日凌晨 03:30 ,美国 SpaceX 公司成功发射了“重型猎鹰”火箭,并成功回收两枚一级助推火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民营公司设计和制造的大型运载火箭,该火箭的载重量“近地球轨道”载荷为63.8吨,其抵达火星的载荷则为16吨。
2023-07-07 19:52:321

现役运力最强的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叫什么

现役运力最强的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叫“重型猎鹰”(Falcon Heavy)。“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简称FH)是一款由美国私立太空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建造的可重复利用运载火箭。“重型猎鹰”火箭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美国东海岸时间2018年2月6日16点45分,在经历了两次临时推迟之后,重型猎鹰携带一辆红色2008款特斯拉Roadster跑车,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家航天中心LC-39A发射工位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重型猎鹰的首次试射。1分3秒后,达到最大空气阻力点(Max-Q);升空后2分3秒,助推器分离;3分07秒,一二级火箭分离;7分58秒,两枚助推火箭同时着陆。
2023-07-07 19:53:171

现在运力最强的火箭叫什么

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叫“重型猎鹰”(Falcon Heavy)。“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简称FH)是一款由美国私立太空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建造的可重复利用运载火箭。“重型猎鹰”火箭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美国东海岸时间2018年2月6日16点45分,在经历了两次临时推迟之后,重型猎鹰携带一辆红色2008款特斯拉Roadster跑车,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家航天中心LC-39A发射工位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重型猎鹰的首次试射。1分3秒后,达到最大空气阻力点(Max-Q);升空后2分3秒,助推器分离;3分07秒,一二级火箭分离;7分58秒,两枚助推火箭同时着陆。
2023-07-07 19:53:261

现役最强运载火箭叫什么

现役最强运载火箭叫“重型猎鹰”(Falcon Heavy)。“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简称FH)是一款可重复利用的运载火箭。“重型猎鹰”火箭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美国东海岸时间2018年2月6日16点45分,在经历了两次临时推迟之后,重型猎鹰携带一辆红色2008款特斯拉Roadster跑车,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家航天中心LC-39A发射工位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重型猎鹰的首次试射。1分3秒后,达到最大空气阻力点(Max-Q);升空后2分3秒,助推器分离;3分07秒,一二级火箭分离;7分58秒,两枚助推火箭同时着陆。
2023-07-07 19:53:461

为什么说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现役运力最强运载火箭?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现役运力最强运载火箭,因为“猎鹰重型”火箭配有27个梅林发动机,其运载能力惊人,超过目前国际上所有现役的火箭水平,将成为人类最强大的太空运载火箭。公开资料显示,猎鹰重型火箭向国际空间站、神舟飞船等飞行器所在的近地轨道的发射能力飙升到了63.8吨,约是猎鹰9号火箭全推力版的3倍、航天飞机的2倍。同时,其向通信卫星使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载荷的能力提高到26.7吨,向火星发射载荷的能力为16.8吨,向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发射载荷的能力也有3.5吨。猎鹰重型火箭是从猎鹰9号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高229.6英尺(69.2米),其运载能力达对手联合发射联盟公司Delta IV重型火箭的两倍之多,推力相当于18架波音747飞机。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这还是可回收使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
2023-07-07 19:53:552

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将执行NASA的月球寻水任务

美国宇航局(NASA)的下一代探测器旨在寻找月球南极的水和冰,刚刚被分配到一个旅程, SpaceX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被赋予了在2023年将其与一个中等容量的着陆器一起发射到月球的任务。 对于该机构来说,这项任务是关键,因为它试图根据其“阿尔忒弥斯”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人类基地,这将是之前只飞过几次的“猎鹰重型”火箭的另一次重要任务。 SpaceX公司的 "星际飞船 "最近吸引了不少关注,作为“猎鹰重型”的更大、更强大的继任者,它在测试中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但“猎鹰重型”在2018年完成首次任务时,是运行中最强大的助推器,它将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跑车发射到太空。 随后,该重型运载火箭在2019年完成了两次商业任务,其中一次实现三枚火箭回收,一次将24颗卫星发射到轨道上,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困难的发射之一。然而,新获得的私营航天公司Astrobotic的合同,代表了该火箭的首次月球之旅。 去年,NASA授予Astrobotic公司一份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将其“挥发物调查极地 探索 车”VIPER)运往月球南极。这辆漫游车装有仪器,用于搜寻月球表面下的水冰,以期发掘新的资源,供“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居住在月球基地的人使用。 根据协议,VIPER将装载到Astrobotic公司的Griffin月球着陆器中,该着陆器仍在开发中,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资格测试。Astrobotic公司周二宣布,它已经选择“猎鹰重型”火箭来发射着陆器,预计2023年年底的某个时候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登上月球不仅仅是建造一个航天器,而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任务解决方案,”Astrobotic的Griffin Mission 1(GM1)任务总监Daniel Gillies说。“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通过提供一个成熟的运载火箭来携带我们进入月球轨道,从而完成了我们的GM1解决方案。SpaceX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团队、车辆和设施。”
2023-07-07 19:54:071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成就?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做到如此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金钱支持。后没有金融大鳄在后面作为后盾,另外有大批的科研人员作为技术指导
2023-07-07 19:54:1515

SpaceX公司发射过哪些火箭?

SpaceX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猎鹰”-9火箭,将“龙”太空舱送入轨道,这是SpaceX公司货运飞船首次正式承担向国际太空站运货的任务。“龙”太空舱预计2012年10月10日与太空站对接,在太空站停留18天后,之后返回大气层,溅落太平洋。2013年6月22日,美国私人航天
2023-07-07 19:54:422

2030年中国将赶超猎鹰重型吗?

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猎鹰重型”火箭,一时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美国“猎鹰重型”的成功发射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相信被这条消息刷屏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中国何时也能发射像“猎鹰重型”这样的火箭?中国将研制比“猎鹰重型”更大规模的火箭△”猎鹰重型“火箭火箭院型号系列总师龙乐豪院士表示,通常来说,我们把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百吨以上的火箭称为重型运载火箭,所以“猎鹰重型”严格意义上还算不上真正的重型火箭,但它在推动大型运载火箭向低成本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将研制比“猎鹰重型”规模更大的火箭。根据火箭院公布的《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我国重型运载火箭计划于2030年前后首飞。此前《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会上曾透露,备受瞩目的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为“长征九号”。也就是说,大约10年后,“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将飞天,运载能力超过“猎鹰重型”火箭。当然,像火箭这种涉及基础学科和工业化水平的领域,并不能一朝一夕就追赶上美国。龙乐豪院士说,要客观看待中美之间的差距,但也要看到,两国的差距在缩小。△”猎鹰重型“火箭“猎鹰重型”:起飞质量约1420吨,最大直径3.66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长征九号”:起飞质量达3000吨,最大直径约10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百吨,其结构和尺寸质量均将突破我国现有运载火箭能力水平,是支撑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航天界有句行话:“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火箭院型号顾问黄春平形象地将火箭比作进入太空的“云梯”,“没有运载能力更强的火箭,就像人上楼没有电梯一样,爬不高、走不远。中国航天由大到强,火箭要先行。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加快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立项和研制,一步一步往前迈,把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早日送上天。”△”猎鹰重型“助推器回收“猎鹰重型”此次“处女飞”,同时成功回收了两枚助推器。那么,未来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吗?火箭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也已经开始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而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正在开展前期技术攻关,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是否可重复使用尚未最终确定。SpaceX带给中国火箭的启示启示1:简化系统,采用成熟技术火箭院飞行器弹道专家余梦伦院士认为,“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为中国火箭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猎鹰重型”火箭一级和助推器及二级均采用了同一种Merlin 1发动机,全箭共计使用28台Merlin 1发动机、一级和助推器箭体采用与“猎鹰9”型相同构型,均为成熟技术,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研制时间。余梦伦院士说,这其实与我国上世纪90年代发射的长二捆火箭设计思路不谋而合。“长二捆火箭一级捆绑4个助推器和二级均采用同一种发动机,是世界上第一型用一种发动机构建的运载火箭,开创了历史先河。如今,‘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再次证明,未来运载火箭发展应从系统简化角度出发,采用成熟技术,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发射成本。”启示2:加快可重复使用技术研究“猎鹰重型”的一级和助推器部分由3个模块并联组成,其中两台外挂助推器均为“二手”火箭重复使用,龙乐豪院士认为这是“猎鹰重型”最大的技术亮点。“虽然其芯一级海上回收失败,但这条路已经走通了,可回收技术假以时日肯定会更加完善。我国也要加快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研究步伐,尤其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使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具有回收利用的先天基础和优势,更应加速推进可重复使用,以应对当前及今后高密度发射的形势,同时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提高中国航天的竞争力。”启示3:要创新就要容许试错航天是高技术、高风险的事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采用30台发动机并联技术的苏联N-1运载火箭4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加之美国已经实现载人登月,苏联只得取消这一工程,而SpaceX“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则证明了多台发动机并联是可行的。火箭院型号总师宋征宇从中看到的是创新的规律:“创新性越强,意味着风险越大,要创新,就要容许试错。”火箭院运载火箭专家陈风雨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这启发我们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中国航天处于爬坡追赶期,我们既要敢于创新,过程严谨,同时也要客观看待中国航天的基础和工业技术水平,宽容失败。只要瞄准目标,坚持正确方向,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启示4:技术突破需要坚持不懈在“猎鹰重型”最终成功的道路上,SpaceX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曾经遭遇巨大挫折。宋征宇表示,“猎鹰重型”芯一级没有能够成功回收,该公司在垂直回收方面失败了许多次,也成功了多次,说明这项技术还未能像发射火箭一样成熟。而技术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的投入并坚持不懈,有些技术靠“弯道超车”是难以掌握的。我们应该从基础做起,避免急躁情绪。
2023-07-07 19:55:011

火力全开,4天连打3枚,2022年马斯克已成功发射6枚猎鹰9火箭

最近一段时间,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发射火箭的频率有点让人应接不暇,前几天我刚刚写他们在2022年的第5次成功发射,没想到在当地时间2月3日18时13分,他们又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台,成功进行了2022年的第6次发射,顺利将49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而执行任务的,依然是可回收重复使用的“猎鹰”9。 这样算来,2022年才刚刚过去一个多月,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就已成功进行6次轨道级发射,6枚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将25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使用的一级助推器5旧1新,整流罩4旧2新,全部回收成功。另外,2022年的第6次发射,是SpaceX公司第111次连续成功发射,“猎鹰”9逼近俄罗斯“联盟”火箭连续134次成功发射的封神记录。 虽然马斯克和他的私营航天公司SpaceX,在业界已经如雷贯耳,但很多网友对他们还不是很了解,有些人的印象仍停留在2020年到2021年“星舰”连续4次爆炸的时候。实际上,“猎鹰”9和“星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航天运载系统。“猎鹰”9是一种传统的中型火箭,而“星舰”则是一种计划飞往月球和火箭的“船箭一体”运载工具。“星舰”的标签是“火星”、“不锈钢”、“复古”,它们目前面临第一次轨道级发射的重大任务,点火时间一推再推,非常不成熟。 但“猎鹰”9系列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运载火箭,美国宇航员乘坐“龙”飞船上下空间站、游客去太空 旅游 ,货运“龙”飞船给国际空间站运补给,美国军方发射卫星、“星链”组网、外国客户卫星商业发射,乃至发射小行星拦截器,全部有赖于“猎鹰”9和“重型猎鹰”。哦,对了,三款“龙”飞船也是SpaceX公司的产品。 目前,“猎鹰”系列的纪录是进行了140次发射,失败8次,连续成功111次,已顺利进行106次一级助推器回收,另外,它总共有56枚火箭,只有6枚是全新的,其他的全是二手和N手火箭,重复使用最多的是B1051号,目前成功进行过11次发射和11次回收。同时,还有3枚“猎鹰”9火箭发射和回收了10次。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即使“星舰”和“星链”不靠谱,即使马斯克本人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忽悠”、“营销天才”,但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火箭和“龙”飞船,是实打实做出来的产品,甚至在商业航天领域具有强大的领先优势,值得学习。 实际上,在《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国商业航天优化调整的方向,也在学习和借鉴SpaceX公司的成功经验。比如白皮书中提到,“1、明确商业航天的发射市场定位。国家应从航天发射产业发展的角度,明确国家队和商业航天的不同定位,在发展阶段必须为商业航天发射切出一块蛋糕。 2. 改变“唯有成功”的理念。商业航天需要研制模式上创新,迭代式开发模式,需要对过程中的失败有较高的容忍度。 3. 进行载荷风险承受度分级,为初创企业获得发射服务合同提供可能。 4. 引入分阶段支持机制,通过概念设计合同和发射合同,分级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发展。 5. 加快商业航天发射场和发射工位政策支持和建设,提高企业自主性。”
2023-07-07 19:55:271

猎鹰重型火箭带跑车飞向火星了吗?

据报道,日前现役世界最强大运载火箭“猎鹰重型”6日成功发射,在约10万人的现场“围观”下,携带着一辆红色特斯拉电动跑车飞往火星。报道称,当地时间15时45分(北京时间7日4时45分),“猎鹰重型”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腾空而起,拖着熊熊尾焰直入蓝天。1969年,“土星5号”火箭正是从这座发射台升空,首次将人类送往月球。“猎鹰重型”第一级由3枚“猎鹰9”火箭芯捆绑而成。发射8分多钟后,两侧的火箭芯先降落在发射场附近的陆地回收地点。随后,按计划,中间的火箭芯应落回大西洋中的无人船上。截至发稿时,中间火箭芯的回收情况尚未公布。据悉“猎鹰重型”由美国私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第一级由3枚“猎鹰9”的一级火箭捆绑而成。发射约8分钟后,它两侧的助推器同时在发射场附近陆地回收成功,但中间的火箭芯级落入海中,没能按计划降在回收船上。
2023-07-07 19:55:332

spacex为什么叫火箭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一家由PayPal早期投资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02年6月建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它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SpaceX同时开发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过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SpaceX主要设计、测试和制造内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发动机。2008年SpaceX获得NASA正式合同。2012年10月,SpaceX龙飞船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私营航天的新时代。目前SpaceX已经做了八次试验,可以做到升空1000米后回落原地。不过这项技术正式应用仍尚需时日。 [1] 原来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El Segundo,后来迁至同州的霍桑。2015年,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将世界上第一批全电动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2月6日15点45分(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4点45分),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2018年2月17日,SpaceX宣布其互联网接入卫星的发射改期,计划发射时间从美国当地时间18日改为21日。 [3] 2018年2月22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其两颗互联网实验卫星Microsat 2a和2b送入轨道。 [4] 3月6日,将西班牙卫星公司Hispasat的一颗大型卫星送入轨道。 [5] 4月3日将Dragon飞船送入轨道。 [6]
2023-07-07 19:56:091

特斯拉股价新一轮的暴涨,马斯克重新夺回了全球首富的宝座,对此你怎么看?

马斯克是一个把理想建立在火星的狂人,所有的投资都是在为移民火星做准备,不管他是哪国人都值得尊敬,重回全球首富宝座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2023-07-07 19:56:204

美国猎鹰重型火箭将在本月底迎来首秀是真的吗?

据媒体1月5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周四晚间在社交媒体上宣布,SpaceX将在本月底发射公司史上最大火箭——猎鹰重型(Falcon Heavy)火箭。马斯克周四在Instagram上发帖称,猎鹰重型火箭拥有2500吨的推力,相当于18架波音747飞机开足马力时的推力总和。SpaceX已表示,猎鹰重型火箭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现有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2倍”。马斯克同时透露,猎鹰重型火箭将在下周进行点火试验,本月底正式发射。目前为止,SpaceX尚未公布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的具体日期。猎鹰重型火箭的首秀已经多次推迟。去年,马斯克承认,猎鹰重型火箭的开发难度“远高于”他的预期。猎鹰重型火箭的试飞将不会携带SpaceX客户的有效载荷。相反,猎鹰重型火箭的有效载荷将是马斯克自己的午夜樱桃色Roadster跑车。当火箭发射时,车中将播放歌手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太空怪人》(Space Oddity)。不过,已经有一些SpaceX客户正在等待使用猎鹰重型火箭,包括卫星公司阿拉伯卫星(Arabsat)、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以及美国空军。SpaceX使用猎鹰重型火箭为这些客户执行发射任务的日期尚未敲定。目前,SpaceX正准备在本周末为美国政府发射一个代号为“Zuma”的秘密有效载荷。
2023-07-07 19:57:281

2021年,马斯克一人撑起全球航天半壁江山,却遭遇最大拦路虎

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无疑是当今航天界最引人瞩目的新秀。2020年,它共进行了26次发射,平均每个月超过2次,帮助美国重回发射次数世界第一的宝座。其中一些重要的发射,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全世界,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比如2020年5月30日的载人龙飞船发射,使得美国终于恢复了自航天飞机爆炸之后失去的载人飞行能力。而12月10日“星舰”SN8的12.5公里试飞,虽然最终爆炸,但意味着人类距离火星又近了一步,同时也向太空时代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在2020年,SpaceX标志性的产品“星链”卫星终于开始组网测试,每秒速度最高达到150Mb,美国版“村村通”很快就要投入实用。另外,SpaceX还创造了火箭重复使用的世界记录,最多的一枚火箭,竟然重复使用了7次。 得益于给力的“猎鹰”系列火箭,2020年它们的发射次数虽然只是略微领先对手,发射载荷却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和机构总和的好几倍,这显然是一个惊人的成绩。而在2021年,SpaceX更是安排了48次发射,远超2020年的26次,创造新的记录,目前已经完成3次。按照去年全世界114次发射来计算的话,SpaceX是打算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世界航天的半壁江山。 不但如此,SpaceX在2021年的产品线还全面开花,要发射的航天器包括“星链”卫星、遥感卫星、侦察卫星、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登月器、通信卫星等等,客户覆盖全世界。除了使用“猎鹰”9号之外,还有4发重型“猎鹰”火箭。不过,在2021年,虽然有几次“星舰”发射,但都没有入轨测试安排。 说到“星舰”,大家对“星舰”SN8的爆炸画面仍记忆犹新。爆炸了依然意味着成功,当时外界对此有很多争议,但马斯克毫不在意,又以很快的速度推出“星舰”SN9,现在更是出现了“星舰”SN9和“星舰”SN10同时矗立在发射台上的壮观画面,这在人类几十年的航天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不过,这对于马斯克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此前他已经宣布“星舰”SN9将在1月26日进行点火测试,后来因为强风取消。第二次发射时间定于1月28日,但现在依然停留在地面上纹丝不动。实际上,所谓的“强风”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阻力来自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是一个知名机构,不仅要管美国国内的飞行器,甚至连中国的C919在美国的飞行也需要它批准。它不仅要管航空器,也要管航天器。那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为何要阻止“星舰”SN9的发射呢?原因就在于“星舰”SN8的那次爆炸。 对于马斯克和SpaceX来说,“星舰”SN8顺利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测试任务,只是最后着陆阶段不够完美,炸了就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尽快进行下一次试验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来说,就大不一样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爆炸,它都是事故,都是他们职权范围内不好的事情,会影响他们的绩效,因此必须要SpaceX进行整改,提出完善的方案。这并不难,但一系列操作下来,需要的时间,按照美国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办事效率,估计半年都搞不定,君不见波音公司对737MAX的坠毁事故调查,持续了多久? 这对于马斯克和SpaceX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它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需要不断的“搞事情”,不断的迭代,去刺激公众的兴奋点,去刺激投资者,才能维持得下去。一个事故调查搞半年,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怪不得马斯克不顾文明人的身份,在社交媒体上破口大骂,称再这么干,人类永远到不了火星。 现在很多人想法一边倒,都在支持马斯克,痛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政府和公共性机构,它的做法也没有错,它需要对公共安全负责,着眼点会比马斯克更高一些。而马斯克和SpaceX作为商业航天组织,想着尽快形成生产力,也没有错,这是一对永远也无法调和的矛盾。看来马斯克在通过火星的道路上,需要考虑的远不止技术上的问题。
2023-07-07 19:57:581

我国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这说明了什么?

这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远远超过美国。我国将研制出1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以满足我国近地轨道和载人登月的需要。“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其近地轨道可达25吨,世界排名第三;美国重型猎鹰型火箭位居榜首,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63.8吨。详细信息我们国家设计的新一代重载火箭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最初使用的运载火箭。说明高推力超重运载工具已不再是我国难以攻克的难题,体现了我国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载人探月过程的阶段,随着对月球周围环境逐渐熟悉,我国将按计划进行第二阶段的载人月球登陆。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能够拥有重型火箭,自然会带来更大的帮助。一旦开发成功,其主要用途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所谓的探月、登月,还包括空间站的维护、执行任务等。将来我们的国家也将探测火星,火星离地球最远可达四亿公里,而现有的火箭无法承担这一任务,因此需要更大的推力,更高负荷的巨型火箭,以满足这一需求。由于运载火箭的体积巨大,其直径和长度都比一般的运载火箭稍大一些,根据我国运载火箭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其直径可达10米,长度也近百米,将会成为真正的巨无霸,运载能力将直逼美国土星5号。起飞重量超过4000吨,无疑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重型运载火箭,在地月转换阶段可承载50吨重。一级直径10米的YF480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配备有4台YF480液氧火箭发动机,分别与5米直径的助推器配套,分别配备1台YF480液氧火箭发动机,二级芯部配备有2台YF220氢氧火箭发动机,以达到近地轨道100吨、地月转移轨道50吨的发射负荷水平;三级半芯部配备有2台利用2台25吨推力的氢氧高空版本,以达到近地轨道140吨、地月转移轨道65吨的发射负荷水平。当前我国长征五号使用的是国内直径最大的5米箭体直径,而长征9号的芯一级箭体直径将达到10米级别。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建造这种超大直径箭体结构的“构型环”锻造技术,也成功掌握了10米超大直径储箱的箱底结构制造技术,所以在超大直径箭体结构上我国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困难了。从发动机来说,对于超重型运载火箭而言,像美国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这种并联几十台小推力发动机的做法肯定不可取,所以全部使用单台推力高达500吨的YF480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该方案更加务实,便宜,进度也更有保障。
2023-07-07 19:58:064

马斯克为什么长得像中国人?

只是长得像而已,但是他并没有中国血统。从很多的照片来看,马斯克的长相更像是一名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也对他的长相抱有非常大的好感,不过,他不是中人国,也不是黄种人,马斯克是一名白人,虽然出生在南非,但父母都是白人,从小也接受的是典型的西方教育。马斯克天生就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依靠中国市场起死回生,重回巅峰。有人说马斯克有三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他5岁的儿子就非常喜欢中国,马斯克更是将会在中国的的上海和北京建设充电站,在中国有难时,他也是第一时间捐款给老乡,但这也只是小道消息。马斯克的全名叫做埃隆·马斯克,于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父亲是英荷混血儿,是一名机电工程师,母亲则是出生于加拿大的一名模特,同时还是作家和营养师。
2023-07-07 19:58:421

马斯克发布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前照片是什么样的?

12月20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没有实现在今年对其新式、大型“猎鹰重型”火箭(FalconHeavy)进行试飞的目标,但是这个大型运载火箭现在已经运抵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在卡纳维拉尔角,猎鹰重型火箭将进行测试,包括全面静态点火测试,并完成总装,然后在明年初实施首次飞行。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今天分享了一组猎鹰重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设施内组装的照片。照片显示,猎鹰重型火箭几乎展现出了它的全貌,只是缺少整流罩和安装到火箭顶部的有效载荷等。猎鹰重型火箭由三个助推器组成,每个助推器配备了9个梅林发动机。在最中间的助推器实际上是一枚“猎鹰9号”,两侧是重复使用过的猎鹰9号。猎鹰重型火箭是SpaceX的大推力火箭。一旦准备就绪,猎鹰重型火箭每次能够将大约14万磅(约合6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猎鹰重型火箭能够将如此重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意味着SpaceX可以一次完成多项任务,满足客户对更重货物的要求。SpaceX现在计划在明年1月份执行猎鹰重型火箭的首次发射任务。马斯克称,他要把自己的Roadster跑车作为猎鹰重型火箭的有效载荷,将其送到太空中,这似乎是马斯克开的玩笑。而且,猎鹰重型火箭有可能会发生爆炸。马斯克已经警告称,猎鹰重型火箭可能会在升空后不久就会爆炸。
2023-07-07 19:58:591

马斯克的生意经:让梦想赚钱

如同自己置顶推特里的歌词:“张开眼睛,仰望天空”(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一样,当地时间5月30日,美国SpaceX公司“掌门人”马斯克促成了全球首次商业载人试航的成功,书写了又一项传奇。当天,美国宇航局(NASA)与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联手的商业载人航空计划(CPP)的首次载人试航成功,SpaceX 最新的载人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台成功发射,在全球观众的注视下,载着两名宇航员还有一只恐龙玩偶前往国际空间站。试航成功后,马斯克将拿到美国宇航局的订单。“这哪是飞船,这是上了天的印钞机啊!”这是业内人士对马斯克商业试航的评价,而这份评价,来源于马斯克的生意。他的生意,就是上太空——不是那种没有商业回报的“营销星”。至此,那个爱冒险、爱想像的马斯克,终于实现了他的毕生追求:让梦想赚钱。马斯克无疑是冒险、创新的代言人。PayPal、SpaceX、Tesla、Hyperloop……马斯克手下的产品无一不超乎人们的想象。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人们最缺乏的实际上就是想象力。拥有想象力的人从不畏惧变化,甚至能够引领变化。“梦想的终末目标就是要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马斯克是这一信条的践行者。如今,马斯克已经实现。在美国国防部之后,SpaceX目前手上有几个大单子,包括一家沙特阿拉伯公司需要发射的通讯卫星、美国空军、和行星协会(The Planetary Society)的太空帆船技术测试。随着重型猎鹰的成功发射,可以预计的是会有更多客户纷至沓来。马斯克已经看到大把的银子争先恐后向他砸来。羡慕、嫉妒,还是无奈?对比一下国内的商业航天公司,甚至是立志发射卫星的其他企业,无一不是在打“改变世界”的噱头,只是将其当作营销的工具,至于能不能转化为商业盈利能力,不重要,只要靠着“上天”两个字,让市场对其赞誉有加就够了。“马斯克是在美国的国家支持下,被选中的一个人。美国出了一个马斯克,但是中国是不可能出现马斯克的。美国和中国的国情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说道,“马斯克做火箭用的是NASA的图纸、技术人员、方案、实验,SpaceX是这么被扶植起来的。除了给技术,火箭没做出来,还给钱——NASA给了他合同。中国不可能出现马斯克。”是不可能出现,还是根本没有人愿意成为?不得而知。成功者为自己书写各种第一,失利者、或暂无发射动作者则强调,这不是奥林匹克,谁先冲过终点就永远第一。但你们,倒是先完成比赛再说。商人无论把自己标榜的多么高尚,赚钱能力仍是第一衡量要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中国的商业航天领域,如果继续这样谈梦想,谈世界,那确实是永远都出不了马斯克。不可否认,马斯克有很多争议,但他就是有赚钱能力,他的产品就是能成为行业的标杆。在汽车行业,特斯拉公司市值已经冲到了48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车企,最近几年业内诞生了多家电动车新创公司,它们的假想敌都是特斯拉。随之而来的就是马斯克个人资产的增加。据5月28日消息,马斯克已经获得169万股特斯拉股票。这些股票总价值约为13.6亿美元。根据协议,马斯克只需支付每股350.02美元的行权价,总共约5.91亿美元,就可以获得这些股票。这意味着他可以净赚约7.7亿美元。这是必然的结果。从2003年走到这一天,马斯克用了整整十年。一件优秀的产品绝对不是忽然出现,它背后必然秉承了大量前期的实验和技术更新,无数次濒临崩溃的危机考验其是否有资格成为强者。所以,在事实面前,可以在商言商,只要愿意付出,愿意坚持,没有违反商业规则的前提下,世界多出几个马斯克,不是更好了。“把钱赚了,顺便把梦想实现。”这样的想法,别说中国企业家没有想过。(采写?|汽车有智慧 王得源)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7-07 20:00:091

登陆火星计划的主要问题

宇航员旅行抵达火星需要大约180天时间,到2009年7月23日 为止美国宇航局现已提出两个推进器方案——核热量火箭和化学燃料引擎。核热量火箭的基础性设计源自上世纪60-70年代,采用核反应超加热气体,然后从喷嘴喷发产生推进力。德雷克说:“这是一种高性能飞行器,并且我们认为它是非常安全的,虽然它采用一个核动力系统,但是在发射时并不产生放射物质。理想的化学燃料引擎非常类似于航天飞机,采用液态氧和液态氢。这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但它并不如核热量火箭具有高效性。”为了抵达火星表面,美国宇航局设计了一种空气动力学着陆器,带有一个推进器协助下降。该飞行器很可能将结合甲烷和液氧作为燃料,完成6个月的携载宇航员返地之旅。德雷克说:“氧存在于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因此宇航员可以在火星上提取氧。”在任务小组抵达火星表面之前,美国宇航局将计划之前尽可能多地发送一些货物和器材,德雷克说:“在宇航员抵达火星之前,必须要在火星表面做好生存准备。登陆火星任务并不同于登陆月球,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任何时候返回地球,而宇航员一旦抵达火星,则需要做好生存几年的准备。” 如何抵达火星宇航员旅行抵达火星需要大约180天时间,到目前为止美国宇航局现已提出两个推进器方案——核热量火箭和化学燃料引擎。核热量火箭的基础性设计源自上世纪60-70年代,采用核反应超加热气体,然后从喷嘴喷发产生推进力。德雷克说:“这是一种高性能飞行器,并且我们认为它是非常安全的,虽然它采用一个核动力系统,但是在发射时并不产生放射物质。理想的化学燃料引擎非常类似于航天飞机,采用液态氧和液态氢。这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但它并不如核热量火箭具有高效性。” 英国广播公司的科学记者乔纳森·阿莫斯认为,荷兰“Mars One”研究所的火星计划没能充分认识到火星辐射的危险,并指出“如果没有足够坚固的材料来建立聚居地的话,志愿者将在一年内死于癌症”。国际空间大学硕士课程主任克里斯·韦尔奇曾表示:“即使不考虑这个计划潜在的资金短缺危机和长期可靠性,Mars One研究所并未给出充分和详细的计划来支持其宏伟的目标。”太空旅行者理查德·加里奥特评论称:“很多人都拥有有趣且可行的计划,但只有极少的人能筹到足够的资金来实施和贯彻。”载人火星探测的倡导者罗伯特·祖布林称:“我不认为商业计划能完成在火星建立人类聚居地的野心,也许商业模式能筹到一些资金,但我并不认为真正对挣钱感兴趣的商人会投资这个风险很大的项目。”另外,登陆火星以后,志愿者们将面临的困难包括:贫瘠、布满陨石坑的火星陆地,二氧化碳占95%的无法直接呼吸的火星空气,以及从35℃到-135℃的极大温差。 强烈辐射可能致命2024年,第一批宇航员将启程前往火星,由多个火箭将他们送入地球轨道,然后再进入火星轨道,经过大概7个月的太空旅行,预计于2025年可以到达火星。该项目预计将使用美国民营太空公司“Space X”研发的“重型猎鹰”新型运载火箭。心理顾问卡斯表示,在火星上会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说强烈的辐射,可以轻易就把人杀死。而志愿者登上火星后如果为了避免辐射选择晚上出门,气温又很冷,至少是零下100摄氏度到200摄氏度。还有一个时间延迟的问题,一个信号要传到火星,大概需要20~30分钟,再用20~30分钟返回地球,所以跟地球的交流会很困难。想象一下,我们在地球上打一个招呼,然后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得到回复。另外,按照2014年8月28日预估,这些人被送到火星上以后,需要2年下一组人员才会抵达,给予补给。在这两年间,他们什么帮助也没有。而从心理上来讲,只有4个人在火星上,理想状态下,他们可能合得来,当然不排除也有可能会起冲突。 在太空恶劣环境中度过两年半时间对于火星勘测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德雷克说:“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一项测试,有望对火星任务人体行为科学提供很大的帮助。着眼于其他地球偏远苛刻环境下的勘测,比如:南极洲和潜艇任务,有助于如何从人体行为特征方面挑选宇航员。”在逗留火星表面期间,宇航员将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挑战——来自太阳高能粒子形式暴风的辐射性伤害。德雷克说:“最好的防辐射物质是氢和氧,这就需要在火星表面制造生产出氢和氧。”在火星表面,美国宇航局预想在宇航员抵达之前先进行装备部署能够制造出水,同时这些装备器材也可以作为宇航员逗留火星时的避难所。在往返期间,飞行器还可以携带食物和水,供给宇航局生存一段时间。同时飞行器也可暂时充当宇航员躲避致命辐射的避难所。 荷兰“Mars One”研究所表示,申请者并不一定要接受过军事化训练、有过太空飞行经验或者拥有科学家那样的知识水平。不过,他们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至少18岁,拥有建立、保持健康人际关系的目的和意愿,拥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令人信任的品质。申请者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好奇心、创造力,并且足智多谋。“Mars One”研究所并不要求申请者有特殊技能背景。志愿者在获选后将接受为期至少8年的培训,学习所有在火星生存所需的技能。包括“百折不挠的精神”、“良好的判断力”、遵守游戏规则、身体足够健康、没有毒瘾、会讲英语等。2013年,开始正式推出“2024火星登陆计划”,并接受火星移民申请。对申请者的惟一限定是必须年满18岁,报名于2013年8月底截止,报名者多达20万人。经过筛选,“火星一号”于2013年12月30日通知初选过关者。2014年1月2日宣布,已从20万名申请者中初选出1058人参加第二阶段的筛选。创建“火星一号”的荷兰创投企业家巴斯·兰斯道普说,要成为“人类驻火星大使”,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条件。“我们从20万名申请者中筛选出我们认为身心状态适合担任火星大使的人。但有些人显然没有非常认真地看待这项任务,甚至有数名申请者在影片中赤身裸体。”这20万名申请者分别来自107个国家,初选过关的1058人中,包括297名美国人、75名加拿大人、62名印度人、52名俄罗斯人。通过初选者男性占55%,女性45%,都相当年轻,有357人在25岁以下、415人不到35岁,只有26人超过56岁。1058名初选过关者中,经过进一步淘汰,最后将剩下24人。他们预计将在2024年启程,前往火星。值得一提的是,这趟火星之旅没有回程票,可以说是“有去无回”。换句话说,这24名“地球壮士”将成为老死于火星的永久移民,因为他们用的全部是“单程票”。第二阶段筛选将在2014和2015年举行,训练科目包括严格的火星模拟生存训练,其中受训者的体能和情绪管理能力将是考核的重点。最后胜出的24人将于2024年分6个批次依序升空,每个批次4人,飞往距地球5500万公里、空气稀薄、不适合呼吸、平均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的火星,整个行程预计为6到7个月。“火星一号”已和美国飞机公司洛克希德马丁的太空部门签约打造登陆舱,计划于2018年开始试飞。预计本次移民火星计划的成本至少需要600万美元,资金尚有不足。于是主办方想出了别的筹款办法,包括以第二阶段筛选的训练和挑选为内容,推出电视真人秀节目,并出售电视传播权。至于哪些人能够上火星,哪些人得留在地球,将由观众投票决定。
2023-07-07 20:00:151

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将执行月球任务:2023年发射NASA寻水月球车

北京时间 4 月 14 日消息,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 (SpaceX) 将在 2023 年执行一项月球任务,使用其“猎鹰重型”(Falcon Heavy) 运载火箭将太空创业公司 Astrobotic 开发的着陆器送上月球。 该着陆器里面将搭载美国宇航局 (NASA) 的寻水月球车 VIPER 。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 目前,这项发射任务定于 2023 年晚些时候执行。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这将是猎鹰重型火箭的首次月球任务。不过,这不是 SpaceX 的第一次探月任务,因为该公司最快将在 2022 年为载人太空探险公司 Masten、Intuitive Machines 发射月球着陆器,但是这些任务目前计划使用猎鹰 9 号运载火箭。 对于 NASA 来说,猎鹰重型的发射将是完成其阿尔忒弥斯计划长期目标的一项关键任务。该计划寻求让美国宇航员在 2024 年重返月球。
2023-07-07 20:00:421

踢馆:猎鹰重型有27台,火箭发动机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还是少点好了,因为发动机越多安全性越低,比如一台发动机可靠指数是0.99,30台发动机整体可靠性只有大约0.6了,所以发动机越多,可靠性随之降低!欢迎关注航天!
2023-07-07 20: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