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迁
-
【 #教案# 导语】《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散文。它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解题。
2、理解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用法。
3、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体会借鉴本文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治学处世皆须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
积累卒、文、道、名、奇、舍、穷、极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掌握虚词者、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本课可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程序设计:
(一)课题导入及解题
学生: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等等,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哪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哪些思考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解题:(展示课件)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关于文体] 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题目中有记不见的就是游记。)
(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的读音。(课件展示字的读音)
2、听录音范读,初步感知课文。
3、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研读第一、二段
1、研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
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一词多义:
A、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C、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词性活用:
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B、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通课文时。
(2)然后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引领学生背诵这一段。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2、研读第二段
(1)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有那些对比:
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2)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后悔为什么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3、指导背诵:
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平旷、记游甚众)后洞(窈然、寒、深)进入(深、难、奇)怠俱追记洞中所见(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自身,伏悔字(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以悔结束记游(既其出游之乐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研读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
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
要提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
总结: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2、研读第四节段
这一段有写到仆碑上的文字,和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相应。(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 写这些仆碑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治学必须深思慎取)
思路: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二)讲析第五段
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
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三)指导背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巩固练习题
做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第二题。
(五)板书设计
要力求体现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记叙 记山 (山 院 洞 碑) 仆碑(1节)
(1、2节) 游洞 (前洞 后洞) 后洞 (2节)
议论 怠出而悔 有志、力、物 (3节)
(3、4节) 漫灭谬传 深思慎取 (4节)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相关文言常识;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主旨,借鉴古人智慧。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以前学过的文言游记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游记。
(师生共同回忆。)
“记”是一种文体,游记的共同点是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2.介绍王安石。
(师生共同回忆。)
3.相关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4.相关山水资料。
(1)褒禅山与慧空禅院
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境内,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则平而长。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中被炸掉了。当地农民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镏金大字。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今天这些碑刻已荡然无存。
(2)华阳山与前洞
从褒山寺向东行三里即达华阳山,旧名兰陵山,海拔二百三十米,相对高度一百九十米左右,山坡平缓,两侧几乎等高,山顶平而长。华阳山下有一洞,当地人叫华阳洞,亦称碑洞,即文中的前洞。由于“其下平旷”,因而引起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其下”是指山下,有人则认为“其下”是指洞下,其实洞口与山脚齐,洞前就是稻田,洞下平旷就是山下平旷。
(3)马山与后洞
华阳山上有三个洞,下面为前洞,前洞的右上方为天洞,左上方为后洞。后洞距前洞约五十米,状似石罅,浅而窄,人缩身以入,匍伏约二米即达尽头,与王安石所记的后洞毫无共同之处。景色稍胜的是天洞,洞口为一陡坡,有巨石当洞口,口径极小,洞内高约三米,西上方为一大裂缝,从顶端透进亮光,当地人称一线天。进洞约五米,又有石壁挡道,中有一孔,径约一尺许,钻进后另是一番洞天,洞高十余丈,白色的钟乳石倒垂而下,道前溪水湍急、寒气逼人、阴森恐怖。马山北洞在前洞的东北五里处,与王安石所说的“后洞”距离、方位皆相同;马山是含山北境的一座山,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北洞的形状、景色与王安石所记的后洞相吻合。这洞也非常深邃。现在只能前进到洞内的二百多米处。洞内石壁有多处石刻,因长年腐蚀,多不可辨。所以我们认为马山的北洞就是王安石所云的后洞。
5.学生听课文朗读,正音正字。
6.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7.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8.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本文虽以游记命题,但所写重点却不在于记游,而在于写作者在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1段,从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第2段,从“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至“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记叙游览褒禅山后洞的情形;
第3段,从“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写未能深入华山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
第4段,从“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写由于仆碑而引起的联想;
第5段,从“四人者”至篇末,记同游者姓名和写作时间。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明确: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
2.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这种格式的好处在于:(1)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2)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3.讨论: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4.写作特点。
明确: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2)道
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3)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4)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5)然
至于*,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6)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②用作副词
A.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C.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2.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词类活用。
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而其见愈奇(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4.文言句式。
(1)省略句
而卒葬之(“葬”后省略“于”)
有碑仆道(“仆”后省略“于”)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随”后省略“之”)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后省略“之”)
然力足以至焉(“焉”后省略“而不至”)
(2)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4)文言固定句式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笔译全文。
附: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记──重在感悟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
各抒己见
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3.看游山心得这一部分,作者有什么心得?
明确:现在的人要想做事情有所成就,也必须具有古人那种探索的精神。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以游览风物来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种现象,就正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天下的珍奇异景往往在一些偏僻、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而大多数人会因为其艰险、难找而选择放弃,所以越奇特的地方被人发现的越少。
5.既然奇景异观常人很难看到,那么怎样才能看到奇景异观呢?从文中归纳概括。
明确: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个人要有远大志向,目标明确,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板书“志”)
二是“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如果气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很难到达理想境地。(板书“力”)
三是“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客观的条件也是我们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板书“物”)
总之,志、力、物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
6.虽然作者讲到“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但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对此,作者又有什么心得呢?
明确: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四)拓展延伸
王安石在游览了褒禅山后得出了“有志”“尽吾志”的观点,抒发了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作用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做?
(五)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查找一下王安石生平的相关资料,了解王安石其人。
五、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师说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 小结全文。 四、 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一、 检查上堂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习一导入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要论点,正确理解从师学习的道理。 2.理清本文的论述思路。 3.了解正反对比在文中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文章的结构。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掌握其论证说理的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和当时流行骈文相对立,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及秦汉文体的散文)运动(是一场在复古的旗号下进行的既继续传统又有所革新、有所创造的文学运动,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提出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写作背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隋唐以来,由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家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受到削弱,因而儒家的师道观念也淡化,人们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狂名。”韩愈倡言师道,勇为人师。《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三)识体: 许多文言文从标题中的某一个词就可以判断文章的体裁,如《小石潭记》中的“记”、《出师表》中的“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传”、《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本文的“说”。“说”——是一种有叙有议,以议为主的文体,议论文体。“师说”——即“说师”,动宾倒置的现象多见于书籍、文章标题,如《实践论》、《黄生借书说》。解释为“说说(议论)有关老师的问题”。 (四)分段朗读,解释重点词句 (五)逐层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 1.分析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 ①老师的职责②为什么从师③以什么人为师。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比——纵比 其子择师与其身耻学于师比——自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比——横比 a.纵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通过三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错误言行,从反面论证了“学必有师”。这是对当时盛行的门第观念的有力批判、公开挑战。 3、分析第三段: 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4.分析第四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 引用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方法,正反论证,突出中心意思 这篇说理文引用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方法,从正面肯定从师的好处,从反面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反复论证,以突出中心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作者在第一段里,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论点,并加以论证。第二段里又提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一论点,并分三层,引用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方法,从批判当时不重视从师的不良风尚,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段里又提出“圣人无常师”这一论点,引用了孔子的事例和言论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简短地赞扬了李蟠不拘于时的作法,以表明自己重视从师的态度。文笔简洁流利,结构严谨,把从师的道理和师的作用在于传道受业解惑等方面,论述得很精当透彻,富有启发性,令人信服。 本文里有些精炼的含意深刻的语句,常被后人运用。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③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2023-07-07 19:59:461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 散文 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 文章 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 方法 ;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课前布置预习: 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此有很好的记录:“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二.认识韩愈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韩愈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关于“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 议论文 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在老师带领下通读全文,正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郯 tán 苌弘cháng 聃dān 蟠pán 谀yú 贻yí 五.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文言知识点,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并翻译下列重点 句子 ,注意要“直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分钟后老师观察学生交流的结果,看是否还有疑难字词未得到解答,进一步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 1.梳理文章的文言知识点: ①通假字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 “不”通“否” ② 古今异义: 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古:“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 来……(人、办法、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小学:古:①小的方面要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 儿童 、少年实施初等 教育 的学校。 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③实词(一词多义)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有专门技艺的人 吾师道也:学习 或师焉,或否焉:从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这里只讲解实词“师”,其他重点实词“传”等布置为课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 ④虚词: 郯子之徒:代词,这(之族、之属、之谋、之伦) 古之学者: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这里也只讲解“之”,“其”、“乎”、“于”也布置为课后作业) ⑤词类活用:圣,师,耻…… ⑥文言句式: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 被动句:不拘于时 (每一类句式只举一个例子,其他的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2.翻译重点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二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学习内容 一、背景及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 传说 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果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代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3.“说”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2)生乎吾前 “乎”通“于” (3)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词句解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 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夫:发语词,无实义。庸:岂,哪。知:管,过问。“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作“知”的宾语,这个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年:生年。于:比。“于吾”作“生”的补语,可提至谓语“先后生”前理解,即“于吾先后生”,比我早生还是晚生。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第一个“圣”“愚”是名词,第二个“圣”“愚”是形容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人倒去从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人却不从师。之:结构助词,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即“不解惑”。或:有人,无定指代词。不,通“否”。这几个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好古文:喜欢古文。古文,指先秦两汉言之有物的散文,与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相对。韩愈、柳宗元大力倡导古文运动,不但用自己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3)则耻师焉? 同上 (4)不耻相师? 同上 (5)孔子师郯子 同(1) 4.多义词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指有专门技艺的人 吾师道也 学习 或师焉,或否焉 从师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军队 (2)传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递,读 下同。 朔气传金 传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此世所以不传也? 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读zhuàn,下同 《张衡传》 记载个人 事迹 的文字,传记 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3)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 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 法则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学问、修养 何可胜道也哉 讲,说 道芷阳间行 取道 (4)受 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接受 故木受绳则直 经受 恐前后受其敌 遭受 (5)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传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疑惑,疑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疑难问题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迷乱,迷惑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蒙蔽,欺骗 (6)贱?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地位卑下,卑贱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地位卑下,卑贱 心忧炭贱愿天寒 物价低,便宜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石 ?轻视,贬低 又迫贱事 谦称自己 (7)圣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聪明贤哲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有智慧的人,或特指具有最高封建道德的人,即圣人? 圣君治国 ?圣明、贤能 诚宜开张圣听君王 三、结构分析 《师说》是一篇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着卓越见解的议论文。在本篇议论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途径,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 第一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本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句),阐述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第二层(第2、3句),阐述从师的必要。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 第三层(第4—6句),阐述择师的标准,第6句是本段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地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本段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 第二层(第3—5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 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知识。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 (3)掌握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掌握 “师、传、从“等文言实词和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 (1)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观点。 (2)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背诵全文。 3、情感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重点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 2、本文的思想观点。 3、正反对比的论证。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人:杜云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3日 四、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一)作者简介 韩愈 (768-824),宇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溢 “文”,故世人又称 “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792年,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802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人仕途。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二)关干古文运动及本文写作背景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 “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掘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 “好古文“,就是指 爱好 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祟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 《师说》,因抗颜 (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憎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标题“师说“是“ 说说 老师“的意思吗? [明确] 不是。“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 “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应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要点]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提出教师的职责范围、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第二段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接着从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论证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反面阐明从师的重要性,论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以孔子的言行为例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四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仍紧扣中心论点赞扬李蹈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精神。 (四)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明确]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③吾从而师之 古: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今: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2)一词多义。 “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26次,请对它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明确]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例: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例:吾师道也 作“从师“讲。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作“以……为师“讲。例:吾从而师之 “之“字在文中出现25次,对它的用法归纳整理。 [明确]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例: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例: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例: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补充]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定语后置。例: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例:吾欲之南海 “其”字在文中出现17次,请归纳整理其意义和用法。 [明确]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 短语 中作主语。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复指,作主语。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作兼语。例: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定语。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例: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感叹。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本文中,还有儿个词也是一词多义的,请解释。 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无:孰能无惑 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 圣、愚: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明确] 惑:疑难问题,名词 糊涂,形容词 道:道理,名词2023-07-07 19:59:531
高中文言文《师说》优质教案: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文言文《师说》优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文言文《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3.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4.鉴赏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以及下定义、举例子、引用等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难点 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赏析,点拨讨论;强化背诵,知识巩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并掌握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重点实词如“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大家对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韩愈的基本文学常识 3、理解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二、走进作者 韩愈,字 退之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 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三、 出示自读指导(一) 请慢慢地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词,可向同学请教,也可举手向老师提出,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正确的朗读。 四、强调诵读指导 1、非吾所谓 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 2、夫 庸知 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 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五、出示自读指导(二) 仔细默读课文第一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如果碰到不明白的,就同桌互相讨论或做上记号,五分钟后,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一起来解决。 六、词句疏通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七、出示自读指导(三) 思考:学完这段文字,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1、老师的必要性 2、老师的定义 3、择师的标准 八、出示自读指导(四) 仔细默读课文第三、第四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碰到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五分钟后,我们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疏通文句: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九、出示自读指导(五) 同桌互相讨论第三、第四两段,思考一下: 1、圣人是如何对待“从师”这个问题的? 2、作者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十、出示课堂训练 请拿出作业本,按要求做下面投影上的题目,下课后马上上交 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老师的定义是———————————— 2、择师的标准是———————————— 3、《劝学》中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也说了同样意思的话:—————————————————————————— 二、解释下列蓝色字体的词语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2023-07-07 19:59:591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师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背诵全文。2023-07-07 20:00:061
高二《师说》教案
导语:《师说》是韩愈创作的散文,是对于传导授业解惑的一种分析论道。下面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三、过程设计 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为什么要从师? ① 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⑵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⑵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⑶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 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注:大意对即可。) 原文:“学者必有师。” ⑹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⑺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 3、背诵线索提示: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4、思想内容: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5、论证结构: 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文言知识 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2、全文串解。2023-07-07 20:00:121
《师说》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计算机的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不再留任何作业。 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 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5、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6、教师范读课文。 7、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8、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 9、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10、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 11、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12、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3、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4、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15、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16、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7、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第二课时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完成海淀版练习册104页的第八题,全面了解本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好处。 5、借助此表指导背诵。 6、连贯背诵全段。 7、默写全段。 第三课时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让学生归纳总结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方法的好处。 5、指导背诵。 6、理全文思路,背诵全文。 7、处理课后习题和海淀版练习册。 【教学效果】 当初设计的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原文中摘取背景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达到。同时也顺利实现了在课上完成背诵、处理完作业的预想。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消化不了的问题。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第二天提问的结果也表明,同学们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学常识。课程结束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够背诵全文并默写。说明大家对本文的逻辑思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外,教学处在第一课时结束以后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并有较大收获。 【教学反思】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同时,由于过分强调背诵的当堂落实,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背诵服务,并没有迁就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后来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如果我当时提供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相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探索氛围的创设乃至对求索精神的弘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23-07-07 20:00:201
2020高中语文《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 议论文 。 文章 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 教育 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师说》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语文《师说》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 方法 。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 散文 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 总结 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段 一、检查复习 1、提名按要求和全段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疏通 3、思考完成表格 2020高中语文《师说》教学教案二 教材内容的分析 《师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板块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反对轻视师道 ,提倡尊师重教,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 学情分析 该篇是高一年级的课文,经过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一般都已掌握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已疏通了文章大意和掌握了词句的基础上,着重讲文章具体内容。课文内容较为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容易理解,但仍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比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用法以及学生根深蒂固的师生观和教师职能观从传统向新型的转变。 教学设计的重点 1、本文主要是针砭唐代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进而借机倡导从师问学的重要性。 2、借由文中所提“师道”的内涵与观念,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精神。 3、抓住四个字进行教学:“师”、“愚”、“圣”、“学”。 基本思路 作为一篇传统教材,《师说》的教学已有不少人作过成功的探索。我讲《师说》,主要抓住四个字,即“师”、“愚”、“圣”、“学”。这篇文章的题旨是反对轻视师道,提倡尊师重道。全篇由“师”字统领:轻“师”必“愚”,重“师”则“圣”,兴“师”在“学”。 第一段的立论是阐释从师道理, 尤须紧扣“师”字进行教学。这段文章解决两个问题: 人为何要从师? 以什么人为师? 作者的观点很清楚: 其一, 学必从师;其二,唯道是师 。 2020高中语文《师说》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 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 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 说说 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四、复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一段 方法:(1)教师范读课文。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 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2、理解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 古:用来……的 凭借 今:因果关系连词 从而 古:跟从……并且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3、词语活用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5、 讨论: 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学成才”是不是与韩愈说的“必有师” 相矛盾?韩愈所说的“道”指什么?我们今天要以什么为师? 6、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 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7、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提名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辨析2023-07-07 20:00:281
高二上册《师说》教案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二上册人教版《师说》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2、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二、走进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晚辈),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世果群怪聚骂,指目(手指而目视)牵引(拉拉扯扯),而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因有进步的一面,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影响的 。 三、探寻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四、语篇脉络梳理 1、语篇品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求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和知识,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品味:“古之学者必有师。”“古”,古时候,指两汉以前。“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者”,附在动词“学”的后面,结合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叫“者”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字结构“……的(人)”“学者”是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学问的人。三字“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第二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他。这里的“者”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者,……也”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格式。以上从正面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词,代“知”的对象,指知识和道理。“惑而不从师”,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跟随老师学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后也得不到解决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一个难句。“夫”,音义同“彼”。“庸”是疑问语气助词,可译成“怎么”。动词“知”后面的结构复杂。“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师之存也”,有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 体会: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带出,“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接着,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有力的论辩,解决了“从师”的问题,已不容置疑。然后,将讨论的焦点引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上来,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也就难了!古时候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超过一般人远得很哪,尚且从师而求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却以从师求学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其原因不都是出在这里吗!(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教育他;但对于自己,就以拜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念书,告诉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的老师。读书不会断句,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在这两事中,)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学了小的,丢了大的,我看不出(这种人)是高明的。巫师、医生、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说到“老师”“弟子”这样的话,就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就说:“那个人与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于奉承巴结。”唉!从师而学的风尚之不能恢复就可想而知了。巫师、医生、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不真是奇怪的事情么! 品味:“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义同“岂”,表推测语气,“大概”的意思。“此”,代词,指从师与否。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与文章开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是不同的,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由“凭借它”的意思引伸为“……的原因”;文章开头句中的“所以”则是“用他来”或“靠他来”的意思。都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句读之不知……明也”,也是一个难句,要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指“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大遗”指“惑之不解,或否焉。”“官盛则近谀”的“谀”后面的引号应当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韩愈对“耻学于师”者的批评,不是“士大夫之族”讲的。这段末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见识”讲;后一“其”,音义同“岂”,表反问语气 。 体会: 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 如前所述,本文有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如暴风聚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师道”唯其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而郯子这些人,他们不如孔子贤能。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智,(只不过)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罢了。 品味:“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的贤,是指德和才。下文“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贤,则可作高明讲。“术业有专攻”,术,本义是道路;术业,“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而是所从事的学业。“术”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对》有“智术浅短”,智术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国路线”。“三人行”的“三”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见多”,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 体会: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三段的开头语气又归于和缓、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无常师”的事实。虽然论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无论是举实事,还是引言谈,都能令人心服。最后,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专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在当时,却遭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视和痛恨,也不为一般人所理解。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李家的孩子名蟠的,十七岁了,喜欢古文,六经和它的传文,全都学习过。他不受时俗风气的限制,向我来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求师的正道,就作这篇《师说》赠给他。 品味:“好(hào)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的慨叹“师道之不传”,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体会: 说明写作缘起。 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内容结构: 第一段: 正面阐述: ⑴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下定义。 ⑵ 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 ⑶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作结论。 第二段: 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第二段分论点: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论据: 三个对比: ⑴ 纵比: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结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⑵ 自相矛盾: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⑶ 横比: 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耻相师。呜呼,智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批判中阐明总论点。 第三段: 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道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 第四段: 写作缘起: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 五、写作特点赏析 1、论证方法: ⑴ 下定义、作结论: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⑵ 对比论证: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⑶ 引用论证: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2、语言特色: ⑴ 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⑵ 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又称连珠,顶珠、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⑶ 丰富的语气表达: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语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2023-07-07 20:00:341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学习 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名称《师说》教学设计 课时三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高中语文必修三 教材分析 《师说》是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尊师重道的论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有力批判士大夫的愚顽可笑。虽然属于自读课文,但本文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比较典型,并且作为了高考背诵篇目,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可以等闲视之。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预习案,并且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 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 文章 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 指导学生的文言朗读;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自学讨论) 难点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质疑讨论)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突出三维目标。 2.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法、诵读整体感悟、细读圈点质疑、品读讨论交流、 练习巩固积累 。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 总结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质疑问难,共同讨论,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教师由《程门立雪》的 成语 故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韩潮苏海 【点拨】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韩昌黎”、“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①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②“古文运动”是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主将。主张文章要 “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③“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 散文 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 “说”是一种 议论文 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学习第一段 (一)重要字词提问并释义: (二)翻译重点 句子 :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文言词汇积累: 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从而师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 一词多义 (1) 师 (2) 乎 (3)其 (4)而 5. 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 2、归纳积累文言词汇 一、 字词释义: 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实词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二、小组成果展示与纠错,评分 预习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放在句中,舒缓语气 2.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 3.巫医乐师 有专门技艺的人 4.群聚而笑之 名词作状语 成群 5.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 难道 6.孔子师郯子 名词作动词 拜u2026u2026为师 7.不耻相师 名词作动词 ①拜u2026u2026为师②学习 三、翻译重点句子: (共性出错的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明确】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明的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昧的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明确】 不明白断句,有的人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遗漏不学,我没看出他们的明智。(合叙句与宾语前置句)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明确】所以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并翻译全文 (二)文言知识归纳与积累: 1.重点实词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6.特殊句式 一、检查预习 二、情境导入 三、作者简介、解题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1、作者简介 2、解题 四、文本内容疏通 1.朗诵点拨 (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2.共同研习课文文言知识 (1)小组讨论交流,掌握课文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引导纠正 五、作业布置 一、文本内容疏通 1.朗诵点拨 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共同研习课文文言知识 (1)小组讨论交流,掌握课文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引导纠正 3.检查翻译 二、作业布置 让学生学会自主 ,通过 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作者及背景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学会 课堂小结 2分钟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道既尊,学风自善。”1200年前,韩愈向我们阐释了这一道理,今天我们应该接过韩愈手中的接力棒,把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这步棋切实走好,为传承知识营造一个和谐有致的良好氛围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布置作业2023-07-07 20:00:411
优质课《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二)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三)“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四)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五)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七)怎样认识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的(参考教学目标)。 (二)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三)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四)解题。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 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下面一篇课文《问说》就是解说关于学习中“问”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五)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 1.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ou或不焉fou经传zhuan从师cong 读书du不能bu传道chuan从容cong 聃dan蟠pan苌弘chang近谀贻 冉ran潘pan无长无少zhang须臾怡 2.找出下列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句读百工六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③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5.分段。 写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六)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七)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八)研读课文(结合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及疑难词句)。 学生试译、讨论,教师重点点拨。 1.本文运用怎样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 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 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 “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课后思考与练习的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4.分析第4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I)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二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2023-07-07 20:00:501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教材依据】 《师说》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说”作为一种文体,阐述某种观点,学生初中学过《爱莲说》《马说》,对于此种问题有所接触。本单元也学过《过秦论》,从本质来说,具有相似性。学习这篇文章,重点之一,是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议论艺术,学会清晰有力的表达思想和见解。 一、 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语文学习,无论《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考试大纲》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师说》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关于“从师”阐述及“老师”的角色定位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计划用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以诵读为主,结合语境及注释,疏通词句,解决文言字词等问题。本课时即第二课时,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观点;从文本出发,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精神,并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主要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质疑探究,表达交流。老师适时予以指导,点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观点,并赏析作者是如何围绕观点进行阐释论证的; 借鉴文章的议论艺术,学习对比论证和说理论证方法; 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并进一步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方法与途径:问题教学法,探究法 情感与评价:学习作者“敢为人师”的精神;学习勇于从师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品质。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ppt课件,呈现预设的问题,梳理的文章结构,补充的资料等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是如何围绕观点阐释论证的。 【设计依据】论说类文本,根据课程标准---“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这一理念,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如何论证是教学的基本,也是重点。 基于这一设置,通过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思维导图,予以突破。 难点: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 【设计依据】文以载道,《师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学习生活仍是很好的借鉴。从文本出发,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精神,并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很有必要,但有难度,故确定为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预设三个问题,激发兴趣,质疑探究,老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力图达成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论点,论据,论证,是论说文的三要素。《师说》是一篇阐述从师的必要性的论说文,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师说》的论证之精妙,探究其千古传诵的原因。(ppt出示学习目标) (二) 梳理作者观点,分析论证方法 1、 诵读课文,提取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各段主旨。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2、 学生表达交流,师生点评。 3、 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并交流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设计意图】深入研读文本,赏析作者的说理论证(第一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及引用论证(第三段引用孔子从师的事例言论)等论证方法。 4、小结: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关于从师学习的两个观点,其一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从老师的作用以及从师的必要性予以简洁有力的阐述,接着又对从事学习的目的或者说择师的标准进行探究,通过说理论证,从而归纳出第二个观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揭露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行径,从批判方面现象中证明第一个观点。第三段,举事例从正面论证第二个观点。第四段交代写作原因并以李蟠“能行古道”即从师之道、择师之道,总结全文,呼应第一段中提出的两个观点。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值得我们写作借鉴。(ppt出示行文结构) (三) 研读文本,疑难探究 一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梳理完文章的内容及结构,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对文本内容有没有什么疑惑呢?请同学们质疑探讨。(ppt出示预设的三个问题)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我所为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一句,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设置此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实质。韩愈所谓的“道”,就是儒家之道,是探讨自然与社会规律、法则的"本质所在。 “师”掌握“道”,学生从师,就是从师之“道” ,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如果教师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字的教学,“习其句读”而已,不考虑“传道”的首要任务,那就不成其为师。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这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否矛盾? 【设计意图】设置此问题,目的在于探讨作者行文的现实针对性: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对象是士大夫之族。 3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就是“作师说以贻之”的真正原因?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设计意图】结尾段,看似交代写作缘由,其实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作为正面论证。 李氏子“不拘于时,学于余”真是当时社会难得一见的从师之古道,以作者的观点,“古道”,即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这正是作者所大力倡导的。 (四) 文章的针对性及现实意义探讨 文以载道,韩愈先生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好的论说文,总是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思考:你从这篇文章中能读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你认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从师? 学生表达交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文本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等内容,揣摩写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尊师”“从师”的良好习惯。 补充资料(ppt出示):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五)课堂小结 韩愈先生针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之族不行古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深感痛心,有的放矢、旗帜鲜明的提出老师的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观点影响深远;主要通过说理论证及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文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以及其人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时代背景,认识韩愈“抗颜为师”的大无畏精神 (六)作业布置: 1、尝试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写一段200字左右议论性的片段。 2、孟子认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阅读教辅《优化设计》拓展阅读---《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说说你如何看待韩愈的 “好为人师”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进一步理解韩愈其人勇于为师的精神,培养用于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2023-07-07 20:01:081
高二语文《师说》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 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 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 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 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2、新课教学 (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 所以 解惑 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庸 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 /……者,……。 /……者也。/……,……) 2、用副词“乃” “即” “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送杜少府之广陵》)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所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三国志》)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所 1、处所。 2、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3、为……所……,表被动。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三国志》) 4、表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5、假若,如果。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意动用法: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使动,使……小。 客观)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意动,认为……小。 主观) 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师说》)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清层次:提出中心论点——师的作用——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 集体诵读第一段 分析第二段: 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再请这五位同学串起来翻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师道之不传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其可怪也欤 重点拓展: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大王来何操?(司马迁 《史记·鸿门宴》) B、否定句中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C、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韩愈 《师说》)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理清层次:师道之不传(分论点)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于其子—于其身 (对比论证)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结果) 集体诵读第二段 分析第三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孔子师郯子 术业有专攻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 孔子曰—引用论证 集体诵读第三段 分析第四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六艺经传 余嘉其能行古道 理清层次:赠李蟠(写作原因) 集体诵读全文 给学生5分钟提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疏通了文章的字词,需要大家课后去巩固。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兼具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议论文的代表作。无论在论说和语言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法,需要我们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课后作业: 1、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诵读全文。 2、 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3、 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先全班背诵,再请三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二和三四自然段)二、推进新课 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已经知道,《师说》主要论述的是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到论证到结论,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韩愈是怎样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的。 (1) 分析第一段明确:本段从理论上阐明师道的重要性,从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从师的标准几个角度来加以阐明,并以此作为全文的基本论题。 (2) 分析第二段1、 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明确:该段一开始就掀起一道波澜,本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了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性。2、 本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已,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砭时弊,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作者用三层笔墨,一层深一层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三层文字作者抓住内在的本质联系,步步展开,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文章如剥笋,一层接一层越剥越深,越说越透。 (3) 分析第三段 明确:这是从正面论证,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用孔子的言和行来进行事例论证。 (4) 分析第四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赞扬李蟠倡导从师。“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照应以上论点。点明了写本文的原因。 (5) 小结论说文的写作方法(本文的借鉴之处)说理不仅要从正面说,也要从反面说;说理文总要靠对比;运用整齐和对仗的句式也是必要的。(6)韩愈的《师说》锋芒棱角,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精悍,实为上乘之作。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语言上的润色。 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可由学生讨论)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8)补充阅读 学记三则① (其一) 《礼记》 虽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虽有至道④,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⑦也。故曰:教学相长⑧也。 注释: ①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主要记录秦汉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 ②〔嘉肴〕美味的熟鱼、熟肉之类。嘉,美好。③〔旨〕味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困〕困惑,理解不清。 ⑥〔自反〕反回来要求自己。⑦〔自强〕自己不倦地钻研。⑧〔教学相长(zhǎng)〕教和学互相促进。指通过教学,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长,增长。(9)小结全文: 韩愈的《师说》立论鲜明,中心明确,全文以“学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文章出言破题,抓住中心,高屋建瓴。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阐明中心。思路开阔,思想深刻,富有气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依然可从中获取新知与感悟。 板书设计 古之学者必有师 无贵无贱 |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无长无少 师道之不传 于其子——于其身 其智反不能及 道之所存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师之所存 圣人无常师 孔子言和行 | 赠李蟠 (9)课后作业及补充资料 (10)教学反思 《师说》这一篇古文备课良久。在实习指导老师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也试着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将时间留给学生,努力展开多重对话,有意识地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与习惯。 本次教学也突出了几个语言知识点,着重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在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以及“所以”“所”等点上,教师花费了较多时间。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针对古文的背诵,教师从结构分析着手,进行了指导。学生对此反应良好。 当然由于自身初为人师,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优化。比如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注解,从而有效地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如何在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中顾及到其他学生;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如何使自己的发音足够的响亮等等。2023-07-07 20:01:141
师说高中文言文教案
师说 教学目的 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 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第二课时: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第三课时:诵读第3、4段,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总结全文(认识本文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预习安排 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十分重要,时间应相当充裕,做得越细致越好。为此,拟在课堂抽出20──25分钟让学生预习,掌握要领;未完成的部分由学生自找时间补做。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后朗诵全文2—3遍。 谀(yú) 苌(cháng) 聃(dān) 郯(tán) 欤(yú) 蟠(pán) 经传(zhuàn) 贻(yí) 二、本文是针对“耻学于师”的坏时尚写的,笔锋犀利。试就下列两个方面各举出几个例子。(划在课本上) 1.批判坏现象的尖锐语气。 2.叙述正确主张的决断语气。 三、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意加黑点的语句。仔细阅读一遍,然后说说韩愈写《师说》有什么意图。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四、下列诸字在本文中都不止一义,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仔细辨析。例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价值何在呢?这个问题现在还不忙作答。大家已经读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那一段话,知道韩愈因写此文而被当时人目为“狂人”。请大家根据预习的印象,说说韩愈究竟“狂”不“狂”;如果说他“狂”,这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要求是:结合文中的某些句子说明韩愈有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敢于发人之所未发,敢于尖锐地指责坏习俗。)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作为补充。例如:①柳文中说韩愈“抗颜而为师”,这一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反映?②韩愈在本文中是怎样表述“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种现象的?对此,他又是怎样评论的?③韩愈对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了怎样的解释?等等。 [说明]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大致了解本文的内容。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韩愈反抗流俗的这种勇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韩愈才30岁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韩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韩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潮州——这年韩愈是51岁。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 韩愈在《师说》中所批判的“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是在门第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唐代,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显贵之家称“高门”,卑庶之家称“寒门”。这对择师也有很大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针对这种错误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是有进步意义的。 三、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表示极短暂的停顿,下同): 人/非·生而·知之者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然后解释词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如改用现代语表述有几种方式?(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孰”,可否改为“岂”?(用“孰”表示无例外,虽为圣人,亦不能无惑。用“岂”表示反问,意即凡人皆有惑。用“孰”可以照应下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这句话,不改为好。)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课本以为“其”是指代之辞,但译为“那 些”则不确切。按:句中的“为”,用法同“于”,其为惑”即“彼之于惑”。全句大意是,他们(指“惑而不从师”的人)对于那些疑难,终生也不能解决。 ④“生乎吾前”句与“生乎吾后”句也是一种对举的行文方式。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是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2.学生练习背诵并划分本段层次。 划分层次的步骤是:先分析文理,再归纳各层的大意,最后点明本段主旨,画示意表以助记诵。 分析文理时提出下列问题:①第1、2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指出现象,后做解释)。重点是哪一句?(后一句,因为提出教师的任务,这是立论的出发点)。②第3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承“解惑”而来,说的是不从师则惑不得解。)第4句呢?(承“传道”而来,说要以“道”为师。)把第4、5句合在一起看,行文上有什么特点?(以年龄大小为烘托;先对举,后反问;先分说,后以“师道”一语概括之。)最后一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关系?(承“师道”一语,指出择师标准。) 归纳各层大意:①指出教师的任务(前两句);②说明解惑和“师道”的必要性(中间三句);③指出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在分析上述内容同时,画出文理示意图如下: 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任务) ↓ ↓ 闻道在先 不从师则 即从而师之 无以解惑 ↓ (释“传道”“解惑”) “师道” ↓ “道”在即师在 (择师标准) 于此可见,本段主旨是阐明择师的标准。 3.熟练地背诵这一段,然后讨论: (1)教师既有三项任务,但本段仅阐述了其中两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2)所阐述的两项中,哪一项是主要的?有什么理由? (3)对“师道”这个口号,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回答上述问题,最好能从文章全局着眼。进行的步骤:先分组讨论(前后桌四人一组),推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总结并适当补充。 答案要点是:①“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②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例证略)。③“师道”的口号的提出是有积极意义的,“道”是知识的统帅。“师道”才能学到根本上,这一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四、留作业 。 1.熟练地背诵第1段。 2.准备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段可分几层? ②本段主要的论述方法是什么? ③本段语言犀利,锋芒毕露,要认真体会。 ④本段在虚词的运用上颇有特色,要注意品味作者行文的语气,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状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第1段。 2.就虚词和语气表达的关系回答问题: ①删去句中加括号的虚词后,语气是否有变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慨叹意不足)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同上)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问变为陈述,平淡无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失去可悲之意) ②“嗟乎”和“呜呼”都是叹词,都有领起一层新意的作用,有时区分不很严格,但在本段中却是有明显区别的。试将它们位置互换一下,作点比较,说说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嗟乎”表示慨叹,而“呜呼”表示悲叹,在本段中不能互换位置。) ③有人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后,可加上“也”字以示极其肯定之意,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不能加。加“也”有收束全段的意思,下面“其可怪也欤”一句就成为多余的了,而作者的主要意思恰恰在这句话上。) 二、诵读第2段。 1.读读讲讲背背。 方式:分段进行,各段字数大体相等;读(包括教师领读,学生自读)而后讲,讲而后背。 “嗟乎”!……其皆出于此乎?”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是过渡作用,上文说“古”,由此开始说“今”;二是提示本段内容,将要分析“师道”不传的原因。)“师道”的内涵是什么?(此语承接上文“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这就是它的内涵。) ②从行文方式看,下面包括三组“对举”——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举,对举的内容彼此相关而又有别,试作分析。(第一组说的是两种不同的学风:古圣乐于“从师而问”,今众则“耻学于师”。第二组说的是这两种学风的不同结果。第三组是总括性的,指出结果不同,就是由于学风不同的缘故。) ③这段话中有四个“也”字是表示句中停顿的,请指出来。(“不传也”“无惑也”“出人也”“下圣人也”)“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犹且”跟下文哪一个虚词相照应?(“而耻学于师”的“而”)哪一种句式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之所以……,出于……”) “爱其子……吾未见其明也。” ①“于其身也”的“身”是指谁说的?(从“爱其子”可以看出,这是指做父亲的人。)从行文方式看,这一整句话是否也算对举(可以算对举,但句子构造则不相同。)作者是否仅仅指出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也有评论:“惑矣”。)删去“惑矣”行不行?(不行,它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②下面哪句话是直接呼应“惑矣”的?(“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是指什么说的?(不知句读,从师而学。)“大遗”又是指什么说的?(不解惑而耻学于师。) ③再来看看作者的表述方式,先齐读一遍:“句读之不知……或不焉。”作者把两种状况和两种态度交错起来叙述,而不写成“不知句读而从师,不解惑而耻学于师”,有什么好处?(用特殊的对照方式,更加引人注目;长句划短,读来铿锵有力。) ④教师小结:这段话先将为子择师和其身耻师两种做法加以对照,点出一个“惑”字;接着说明童子之师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不能“传其道解其惑”;最后再作对照比较,“惑”在哪里就很清楚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其可怪也欤!” ①这里也有对照的叙述,但对照方式与上述两种不相同:两相对照的事物;一个叙述简略,一个叙述详细。说说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叙述“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情况。(“师道不传”关键在于士大夫之族的学风不正,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写的。)如果把“问之……官盛则近谀”这几句删去,是否会影响行文的连贯性?(不会影响。)删去好不好呢?(不好。“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两句是要害,门第观念对择师的影响于此可见。) ②“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已将本段内容轻轻收住,为什么作者接着又说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这么一段话?(要加强批判的力量。)“其可怪也欤”一句改为“怪哉”是否可以?(改“怪哉”,也通,但意味不同:“怪哉”有不可解之意;“其可怪也”是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再加个“欤”字,更有发人深思之意,还是不改为好。) 2.划分层次。 方式:先给提示,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各层大意。 提示:①要注意段的起结,找出关键语句(“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复”两语意思相近);②再看中间部分跟起结的关系(具体阐述“不传”“不复”的原因);③中间部分有三小层意思,在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还是其他。 各层大意如下(板书其中加黑字眼): 第一层(开头两句)提出师道长期失传的问题。 第二层(“古之圣人”到“官盛则近谀”)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当中存在着“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可分三小层: ①总提(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②分提之一(“小学而大遗”) ③分提之二(士大夫之族讥笑从师而学者) 第三层(“呜呼”到结尾)归纳本段主旨。 3.学生练习背诵。 方式:开始背时,可以参照板书;稍稍熟悉后,拭去板书再背诵。 4.自由讨论。 方式同前。讨论题如下: (1)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所有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2)本文语言犀利,试从这一段中举出几个例子。 答案要点: (1)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的批判语气十分严厉,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这段话中的“众人”(从下文看,至少不能包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等也都是指士大夫阶层说的)。 (2)例如“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表面上是作者的慨叹,其实骂尽了士大夫阶层中的腐儒及不学无术之辈,他们读了几本书,自以为了不起,实则是一本湖涂帐,真要问起他们,就会瞠目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圣益圣,愚益愚”,语气是斩钉截铁的,不容置辩,也是骂这个阶层中的高位置的人(还有一些例子,可参见前面的分析)。 三、留作业。 1.背诵第1、2段。 2.准备诵读第3、4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提出“圣人无常师”这个命题,他的意图是什么? ②写作缘由可以放在最后写,也可以放在开头写。如果将第4段移至开头,再加上“其文曰”三字,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安排? 3.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只查背诵一题,其余二题在诵读和总结过程中自然完成。 二、诵读第3段。 这段文字浅显,又富于节奏变化,易于成诵。诵读前可作简要提示,以利迅速记诵。学生能大体背诵下来后就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1.提示如下: “圣人无常师”——这是本段立论出发点。下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用事实说明这一点。 “郯子之徒,及贤不及孔子”——推出新意,提出问题:不及己而师之,这是为什么?下句引孔子语,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以上为一层,以下另一层:用“是故”引出作者的推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回文”辞格。此即观点,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解释。“如是而已”是决断之词。 2.学生练习背诵3—4遍后进行检查。 3.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个说法的实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讨论方式同前。 小结要点:(1)“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出自《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贡语)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不能尽知,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孔子向这么多的人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2)人总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用这种观点来看周围的人,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3)韩愈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告诉我们要向闻道在先的人学习,向术业上有专长的人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4.齐诵一遍。 三、诵读第4段。 此段更易成诵,无须提示,先背下来,然后讨论有关全篇宏旨的问题。 1.学生练习2—3遍后,检查背诵。 2.讨论:(1)作者用哪些话明确地表示了他的立场?(“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好风尚。)(2)韩愈所说的“道”是指什么说的?(主要是指儒家的“道统”,本段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可证;上段说孔子向郯子等四人学习官职名称、礼、乐等,也包括在儒家“道统”之内;第二段说“彼童子之师……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中,也很明显地表示出这个意思。至于说“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则是仅就从师风尚而言,所以下文用“术业有专攻”来照应,这不过是附带论及,非全篇主旨所在。) 明确上述认识后回答上节课留下的作业题:第4段加上“其文曰”三字后能否移至开头? 答案要点:这段话中“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放在开头,读者不明所指,倒显得无足轻重,不如卒章显志为好。 3.连贯背诵第3、4段。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思想意义。 导入方式: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句话十分重要。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文风的余绪,写的是“近体文”即骈体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追求形式上的美,很束缚人的思想。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许多人都跟着学,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苏轼十分赞赏韩愈的这一番努力,说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其时骈体文占统治地位)。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 提问: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个方面的表示?(文中说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确的表示,说明韩愈“抗颜而为师”,是以恢复古文的优良传统自任的,通过培养“后学”,扩大古文的影响。) 小结:本文的思想意义在于:(1)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居首位的是“传道”;因此,“道”就是择师的主要标准,“道”在即师在。(2)“传道”就是传授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道统,韩愈既以儒家道统的接班人自居,所以才敢于作《师说》,“抗颜而为师”。(3)要恢复儒家道统,就要在文风上来一个解放,提倡古文,反对近体文即骈体文。 2.写作方法。 (1)从全篇看,用的是“立”与“破”相结合的写法——先“立”后“破”,“破”后再“立”。 进行步骤:先列出第1、2、3段的论述方式,然后归纳出上述写法。 第1段:由教师职责推论出择师标准。 (立) 第2段:分层论述师道不传的原因。 (破) 第3段:由“圣人无常师”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 (立) 归纳后再提问:第二次的“立”跟第一次的“立”是怎样的关系?(发展的关系) (2)从第2段看,用的是对比论述的方法。 这个部分的内容,在诵读中已经涉及,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课文练习第二题(即填空题),要求答得简要;对表中某些繁琐项目,也可以不填。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①本段主要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指出门第观念是这种坏风气的根源,这是全文分论点之一,从反面论证以“道”为师、“从师而问”的正确性。 ②“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正是为了提出这个分论点。“众人”,主要指士大夫阶层。 ③为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耻师”的对比,是用一般现象来证明上述分论点,也说明了“耻师”的内涵,即不愿“闻道”,不想“解惑”。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将内容深化一层,更有力地证明了上述分论点,因为这里指出了“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来源于门第观念。 [说明]学文章就要学文理。填表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可滥用,既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3.语言积累。 关于一词多义(练习三) ①道:(按练习排列的顺序,例句略,下同)A.(儒家的)思想体系。B.说。 C.道路。 D.方法。 (按:此题无相同的义项,练习题有误。) ②传:A.流传。B.传授。C.(zhuàn)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 D.同 A。 补充:E.(zhuàn)古时供来往行人住宿的旅舍。例:舍相如 广成传舍。 ③圣:A.具有极高智慧的。B.同A。 C.圣人。 D.封建统治阶级对帝王的谀称。补充:E.旧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人,如诗圣、棋圣等。 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如动词后意义的变化: ① 耻:以……为耻。 ② 师:以……为师;向……请教(学习)。 ③ 羞:以……为羞。 ④ 小:以……为小。 ⑤ 奇:以……为奇。 宾客:以……为宾客(把……当作客人来招待)。 ⑥ 粪土:以……为粪土(把……看得一钱不值)。 补充通假字: ① 受:通“授”。 ② 不:通“否”。 五、留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问说》(要求见该课“预习安排”)。2023-07-07 20:01:211
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高二语文《师说》教案,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从”等实词的含义;掌握虚词“之、其、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了解词性活用的词语,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4.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找出作者的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3.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4.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诵读文本 (读准字音,读懂文句,读清句读)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说过“推敲”的故事,讲的是韩愈帮贾岛琢磨一个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韩愈对后生晚辈一直持勉励提携的态度,他还为名不经传的李蟠写了一篇传世之作《师说》。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了解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从而写下了此文。 3.了解题旨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诵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投影仪显现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多音字,指导学生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初读课文) 传道(chuán) 句读(dòu ) 针砭(biān) 阿谀(yǘ)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巫(wū)医 2.读懂文句(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字词和文句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1)检查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投影仪显现) (2)检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译(投影仪显现) 3.读准句读(引导学生讨论第一段文句的句读停顿,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诵读的停顿示例: ①惑/而不从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从/而师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翻译课文,整理字词 板书内容:1、疑难词的用法 2、常见词的用法 (一)一词多义 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他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这 其可怪也欤 他们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老师 圣人无常师 师 以……为师 孔子师长弘、郯子、老聃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习 吾师道也 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问 道相似也 道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指知识和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惑: 疑难问题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糊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二)古今异义 所以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 用来…的 今:表因果的连词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研究或学问的人 小学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不必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人 句读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五、作业: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答案:B(A项中的两个“传”,一念chuán ,一念zhuàn;B项中的两个“师”都是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的两个“从”,一是跟从之义,一是表方向的介词;D项中的.两个“道”,一是道理,一是风尚)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各项的一项( ) A. 吾从而师之。 B. 孔子师郯子…… C. 不耻相师。 D. 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C(C项中的“耻”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其余各项加点的词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师”“以……为师”“以……为宾客”) 第二、三课时 研读文本 (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思考) 一、读懂文意(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加以理解) 1.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理解:“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教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理解: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作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作者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进步 3.择师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理解:这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理解:不论年龄长幼,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 5.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理解:作者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倡学问面前,人人平等,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6.老师和弟子的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理解:这个结论是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二、读出情感(指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来研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来研读课文。 从写作背景上可以明确看出作者是为了抨击时弊才写的,给门生李蟠不是真实意图,可以用忧虑的口气读出韩愈对当时社会不从师风气的担心。还要读出韩愈对“从师”问题的恳切、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一方面很生气,一方面又特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太谦虚了不足以表达这种效果,必须读出庄重、冷静、深沉的感情基调。 2.结合具体语句,了解作者的情感起伏。 (1)分析第一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开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观点,要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接着的点明教师的职能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自豪的语气。择师原因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欣慰的语气。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的句子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要读的短促有力,一气呵成;后一分句,用反诘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最后从师的原则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结论,要呼应首句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此段的语调较平。 (2)分析第二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二段开篇要用深沉的口气读出作者一种结论性的认识。接着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在这三组对比中,每组作者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作者都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三句的言辞越来越激烈,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此段的语调是逐层上扬。(见下表) 三组对比: 语气变化: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虽肯定但有请考虑之意 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 从古到今 语气肯定,指出不明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 反问语气强烈,批判猛烈 三组对比,分别从错误态度、错误认识和荒唐行为三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并进行批判,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 (3)分析第三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三段开篇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接着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这要用肯定叙述的语气读出来。下面的论说老师和弟子的关系结论句要读得明白肯定。此段的语调较为平缓。 列举 (4)分析第四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四段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因此,此段要读出褒扬的语气,语调要上扬。 3.结合文段,找出诵读课文的“拐杖” (1)层次。在较长的语段中,表达的意思不会那么单一,因此口气要随意思的变化而变化,咱们要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然后再来决定应该如何读。比如本文第二段有四个层次:1.总写当时社会中不从师的坏风气;2.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3.“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4.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根据这来读出语气的变化。 (2)句式。①整句散句结合。本文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这样读起来就能富有变化。②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标点符号。文章往往会运用感叹号和反问号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感叹号能鲜明地流露出作者潜藏的感情,要读出感慨的语气,如“其可怪也欤”,就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反问句的问号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时,作者在纵向比较中用反问号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4)语气词。如第二段中的语气词特别多,我们仿佛能从“嗟乎”“呜呼”“欤”“乎”以及多达五处的“矣”中听到作者的声声叹息和呼唤。 三、读出思考(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研读课文,从而引发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深层思考) 1.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作者认为哪一项是主要的? 明确: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 2.韩愈为什么给他的学生写这篇文章?(李蟠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写这篇文章?) 明确:最后一段:不拘于时;好古文。 (1)“不拘于时”的难能可贵。(要有“师道”精神,反对“耻师”)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做官。这就是“耻学”的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就是文中说的“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总之,他们是“耻师”,李蟠和他们比的可贵就可见了。作者也是借李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从师而学。 (2)“好古文”的可贵。(师“是传道受业解惑”之人,反对“耻学”,“小学”) 这里所说的“古文”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有关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明人把他列为之首。因为他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内容: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作者说的“道”就是儒家思想,“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惑”就是学习这些著作时候碰到的疑难问题。“师”就是掌握“道”的人,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不分年龄、贵贱。韩愈赞李蟠是因为李蟠的好古文和当时人的“耻学”“小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之,李蟠“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习的态度。 3.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习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 韩愈的学习观,就是倡导从师问道,圣人无常师,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特别要向他那样的“经师”学习。“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师”解决;而对“道”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韩愈把“知识之师”和“问道之师”作了区分,不一定有歧视的成分。 4.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作对比,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无意中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 四、课文总结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当然,正是由于对这篇课文的反复诵读和研读,才能使我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把握住文章的这些观点。以后请同学们在学习古文时,一定要围绕“读”来下工夫。 五、课后作业 1.根据对课文语气语调的分析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的老师的看法。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前一个“师”是动词“从师学习”,后一个“师”是名词“老师”;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表所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4、句式积累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4)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②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③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④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2023-07-07 20:01:281
师说教案
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 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 、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爱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学习中,可以回顾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路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 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为达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 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结构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 演绎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 归纳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 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三是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气势?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形成文章的夺人气势。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 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问语气,发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的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 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屋建瓴之势。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有如横空出世,已见出奇;中间三个对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见其奇。营造这种雄直峭兀之势,最为韩愈所长。本文灵活多变的散句,于流畅中含顿挫,参入对偶与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词语的排比),又于灵活中见整齐。奇偶骈散交错运用,自然配合,错落有致,亦增势不少。 【语言揣摩】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评析: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本句翻译时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义和作用。 运用:(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评析: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运用:(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名题讲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②蒉:草编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①②⑥属根据、依靠、凭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9.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A. 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B项不妥,AC二项也不妥。 答案:D 20.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答案为D。 【风景剪辑】 剪辑1: 剪辑2: 唐宋八大家系由明代朱右、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出。元末明初朱右尝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先生文集。《明史·茅坤传》说: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茅坤别号鹿门)者。明代还形成了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作家群。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倍受宋人推崇。欧阳修《书旧本韩文后》称: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洵《与欧阳执事书》称: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丸,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王安石在《上人书》中称: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能力演练题库 【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 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a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a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o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u,阿谀,奉承 二. 填空题;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2023-07-07 20:01:361
韩愈《师说》古文教案
师说 【背景材料】 一、韩愈抗颜而为师 《师说》有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就是说,韩愈在《师说》里讲的所谓“师”,不是指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而是指给“士大夫之族”,即社会上学业有成就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 韩愈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代。唐太宗就很佞佛,从他以下都在极力地扶持佛教。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佞佛的结果,首先是大大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王公士庶中间,增加了对于佛的迷信。其次,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它主张“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这和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因而,迷信佛教的人愈多,耻笑谈论所谓“圣人”之化的也就必然愈多。于是这就成了一种风气。整个唐朝时候,反对给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学者、当官的做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便是狂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敢于不管这种风气,韩愈是其中的一个。 他不管这种风气,不怕人家的耻笑,不顾世人的笑骂,敢于做这样的老师,毅然以青年人的老师自命,担负起教导他们的责任。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尽管自己不愿担任老师的名义,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却赞扬了韩愈的做法:“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韩愈为了反对当时的那种风气,批驳世人的那种耻笑,写了《师说》。 二、古文运动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结、韩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体文对文坛的统治,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这次文学变革,适应着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加之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们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自觉为推行新文体、创作新散文而不懈努力,并广为宣传,诱掖后进,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由于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又有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影响,俨然成为一个“运动”;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立,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邪?”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四、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因而教师应对写作缘由作简单介绍,可用柳宗元当时说的话来说明。同时本单元有两篇“说”文体的课文,因而就要联系初中学过的课文,归纳“说”的文体知识。 二、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二段用三种人进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给学习方法。除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外,把本文与《捕蛇者说》作比较,教给比较阅读方法。 四、引导学生注意文言实词的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等现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作者介绍、解题; 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分段; 五、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可用投影形式将其原文介绍给学生)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师说》。(板书题目) 四、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五、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六、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2023-07-07 20:01:491
《师说》教案实录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师说》课堂实录3。 师: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师说》。哪位同学说说,“师说”这两个字怎么解释。 生:关于老师的说法。 生:关于老师的观点。 师:都不准确。这两个字,课文下面没有给出注释。正确的解释应当是——论从师。说,是一种论述文体;师,是从师的意思。 请记住,这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遇到的第一个“师”字。这篇文章中“师”字多次出现,讲法不尽相同。我们要注意区别。 师:请一位同学再解释一下作者。 生:韩愈,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师: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哪里的人? 生:唐代,河南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西)人。 师:老师再补充一下,韩愈,是我们韩家的骄傲(学生笑),他是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个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雄奇奔放而又曲折变化,可说是汪洋恣肆,苏洵曾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下面请一个同学把“标题”和“作者”均板书到黑板上。今天,老师有点“犯懒”,不想板书,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上,按照老师往常板书的样子,整理一个像样的板书。看看哪位同学整理得有条有理。 (一个同学黑板上板书“师说”、“韩愈”。) 师:下面我试试,给同学们背诵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背诵过全篇。 (学生鼓掌) (师背诵完课文之后,学生热烈鼓掌)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头出现了两个“师”字。这句怎么翻译? 生:古代学习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两个师,都是名词,是老师的意思。 师:是不是这样更好——老师,是承担传播思想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这句是讲老师的什么方面? 生:是讲老师的作用。 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请自译一下。 生: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去从师,那些成为疑惑的东西,最终得不到解决。 师:这里出现了第四个“师”字,怎么讲? 生:名词,老师的意思。 师:有一个“其”字,大家要留心一下。怎么讲?你说一下。 生:其,在这里当“那些”讲。 师:是什么词性? 生:代词。 师:哪种代词? 生:指示代词。 师:这两句讲的什么? 生:应当是从师的必要性。 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生:出生在我前边的人,他们懂得道理本来先于我,我跟从他学习,拜他为师。出生在吾后边,他懂得道理如果也先于我,我也跟从学习并拜他为师。 师:这里又出现了两个“师”字,各怎么讲? 生:都当“拜师”讲。 师:你联系“师之”这两个字解释一下。 生:之,当“他”讲。拜他为师的意思。 师:即,以之为师的意思。具体说说,这是什么语法现象? 生:是意动用法。 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到此,你们总结一下“师”字共有几种用法了? 生:三种:动词,当“从师”讲;名词,当“教师”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师:其,有几种用法了? 生:两种: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 师:很好!接着翻译。 师:我从师的原则是,哪里去了解他的出生年月先于我,还是后于我呢?因此,无论他身份高贵,还是身份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生:吾师道也——一句翻译的不对。应该是,我学习的`是道理。师,是动词,学习的意思。 师:谁的翻译准确? 生:后面的翻译准确。 师:这是“师”的第几个用法? 生:第四个用法。 师:对,活用为一般动词,当“学习”讲。 师:“道”的内容在当时具体指什么? 生:儒道吧? 师:具体说应当是儒家的“六艺经传”,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几句讲的是什么? 生:从师的标准。 生:从师的原则。 师:从师的原则。哪句话凝炼地表达了从师的原则? 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也就是说,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龄大小,谁懂得道理,谁懂得的道理多,就拜谁为师。 师:注意,又出现了一个“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个“其”怎么讲? 生:他的。 师:回头总结一下,这段的思路是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生:由教师的作用说起,再讲从师的必要性,最后讲从师的原则。 师:好,把这个思路在纸上设计成板书。 (学生大都归纳成下面的样子) 教师的作用 从师的必要 从师的原则 师:把“师”字和“其”字的用法在纸上归纳一下。 (学生大都归纳成下面的样子) 师:1)动词,从师 2)名词,教师 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4)动词,学习 其:1)指示代词,那些 2)人称代词,他们 师:很漂亮!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大家把第一段背诵下来。 (同学们开始琅琅背诵。五分钟后,教师让全班齐背诵) (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出语势,要把韩愈文章的汪洋恣肆之气背诵出来。) 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把第二段快速口译一遍。 生:(开始口译。有不少译错的地方) 师:他译错了哪些地方?请给他纠正。 生:“师道之不传”的“师道”应该译作“从师的风尚”。 师:也就是说,“道”——在这里怎么讲? 生:当“风尚”讲。 师:这是“道”的第二种用法,上文的“道”作“道理”、“知识”讲,要注意。 师:对了!注意,还有一个“耻”——“而耻师焉”怎么讲? 生:以从师为耻。 师:都是意动用法。 我们再注意几个“其”的用法。譬如,“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可怪也欤”。 生:“其皆出于此乎”,“其”是“大概”的意思。这句翻译错,大概原因就出在这里吧。 师:我补充一点,这里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 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中,第一个“其”当“其中”讲,第二个“其”当“那些”讲,第三个也是当“那些”讲。 师:这里的第一个是特指代词,“其中”的意思。 生:“其可怪也欤”中的“其”,当“难道”讲。 师:也是语气副词,表示什么语气?表示反问。也就是说,其,在这里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用法。自己再总结一下: (学生归纳成下面的样子) 其:3)语气副词,表示揣测或表示反问。 4)特指代词,其中。 师:“彼与彼年相似也,道相似也”,这里的“道”怎么讲? 生:道理。 师:当“道理”讲,讲得过去,但是勉强。从语气上推断一下,是“他们所懂得的道理”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也就是“道德学问”的意思。注意,这是“道”的第三种讲法。 生:老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书”怎么讲? 师:哪位同学知道? 生:是读书吗? 师:是“文字”的意思。 师:字词与翻译就到这里。下面我们看一看,这段讲了几组对比。 生:一组对比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 师:怎么对比的? 生: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的人很远,还尚且从师;现在的众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师:这是一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与“今众人耻师”对比。 谁还能找出一组对比? 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一般人相师”和“士大夫耻师”。 是否还有对比? 生:“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爱其子择师”和“于其身耻师”。一共是几组对比? 生:3组。 师:下面我们再系统地总结一下。请大家自己归纳成板书的样子。 (学生都组合成下面的样子) 古圣人从师 今众人耻师 爱其子择师 与自身耻师 一般人相师 士大夫耻师 师:大家再看看3组对比,各是什么类型? 生:第一组是纵比。第三组是横比。 师:第二组呢? 生:自身矛盾,自身比。 师:我提一个问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这里的“君子”怎么解释?联系我们刚学过的《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比较一下。 生:差不多。 生:都是有地位的尊贵的人。 师:注意,这两篇文章出自不同朝代的作者,年代遥遥相隔,理解应当完全不一样。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西周、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达官贵族”,春秋末年时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韩愈本篇中“君子”,仍然大体沿用了最早的意义,即“世禄之家”、“达官贵族”。 师:回头把前面两段放在一起,总起来看,分别是从怎样的角度来论证核心观点的? 生:第一段应该是理论阐述,第二段应当是结合现实进行阐述。 生:第一段主要着眼于古代,第二段着眼于作者所处的当代。 师:对,首段从古说起,重点是理论阐述,着眼于正面倡导从师风气;次段着眼于作者所处的当今,结合现实,反面指责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拿出几分钟来,看看谁背诵得快。 (学生琅琅背书,之后齐声背诵,之后又检查个别学生单独背诵。) 师:进入到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并不难,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口译一遍。(一生译) 师:第三段又出现了一个“师”字,应当怎么讲?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翻译得非常准确了。“师”是什么用法呢?意动用法。 刚才大家是否注意到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耻相师”当中的“耻”,怎么翻译的?“以拜师为耻”、“不以相互学习为耻”,本段中的“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的“师”也是“孔子把后面的三人认做老师”。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再举例,譬如“稍稍宾客其父”、“登齐鲁而小天下”,其中哪些词属于意动用法? 生:宾客其父,把他的父亲看成宾客;小天下,觉得或者认为天下变小了。 师:好的。本段又提出了一个论点。 生:“圣人无常师”。 师:论据呢? 生:两个,一个是“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一个是“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一个行,一个言。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最后一句。从全文看,本段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让人们学习孔子的榜样。 生:从正面阐述哪些人可以为师。 师:从正面举出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从师的范例,让大家思考,学习他。我们再用两分钟左右时间背诵本段。 (于是响起背诵声音,然后是齐声背诵。之后个别检查。) 师:最后一段,与课文无关紧要,我觉得可以删掉,大家同意吗?刚才讲到孔子的范例之后,且又得出一个结论,正好回应首段,非常圆满。 生:不同意。最后是又交待一个现实的从师的范例。因为刚才上文已经批评了现在人们不从师的风气,而现在却还有逆风而行的人。 生:另外也是交待写作缘由。 师:而且这个李蟠才17岁,就“能行古道”,让读者感叹。 回看全文,论点是层层推论,论证过程是正反对比论证,有条有理,非常严整。 快速整理一下手中的板书设计,立即背诵最后两段。 师:下节课,我们要重点检查单个的同学背诵。 学生整理的板书: 从师的作用 理应从师 从师的必要 正面提论点 从师的原则 古圣人从师 今众人耻师 今不从师 爱其子择师 于自身耻师 反面论证(对比) 一般人相师 士大夫耻师 孔子从师 从师范例 古之楷模 孔子之言 正面论证(两部分) 写作缘由 李蟠行古道 今之榜样 论点:层层推论;论证:正反论证2023-07-07 20:01:561
师说高中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师说高中课文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高中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三、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初读课文: 1、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 2、划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六、学生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与标准,意思是说,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从师学习,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 七、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 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 2、圣人无常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 八、研读第1段。 1、学生诵读,之后点评。 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朗读时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2、引导学生疏通文句。 重点理解: (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古:求学的人 学者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古:用来……的凭借 所以 今:因果关系连词 古:跟从……并且 从而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者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3、引导学生分析层意: 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 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本段主要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读第2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中心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分论点) 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圣益圣,愚益愚 疑问语气 为子择师 自身耻师 小学而大遗 肯定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讽刺语气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 4、词句辨析。 师道者不传也久矣 (风尚) 吾师道也 (道理) 师道之不复 (风尚) 惑而不从师 (老师) 吾师道也 (学习) 师道之不复 (从师) 不耻相师 (学习) 5、古今异义词辨析。 古:一般的人 众人 今:许多人 古:小的方面要学习 小学 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6、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三、学生诵读本段,要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 第三课时 一、学生自读第3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读第3段。 1、提示如下: 中心句: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言,进而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第一段提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2、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这一段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研读第4段: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习的态度。 2、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总结全文。这段话中“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表示作者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赞成以道为师的好风尚,分别照应了前文的第二、三段。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四、学生诵读第3、4段 。 五、讨论: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表示? 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 文中赞颂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确表示对古文的推崇,说明韩愈“抗颜而为师”,是以恢复古文的优良传统自居的,通过培养“后学”,扩大古文的影响。 六、根据以上问题进一步归结本文的写作目的。 作者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居首位的是“传道”,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以恢复儒家的“道统”。而要恢复儒家道统,就要在文风上来一个解放,提倡古文,反对骈体文。 提倡尊师重道 写作目的 推进古文运动 七、总结全文结构、写法。 板书设计 破 正 人必从师,以“道”为师(理论论据) (立) 立 反 士大夫耻学于师 (反面现象) (破) 结 对 (三层对比) 合 比 孔子从师的言行 (正面实例) (立) 李蟠从师行古道 (身边活例) (立) 师说高中课文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 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2023-07-07 20:02:021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1.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2.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3.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4.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材分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缘由,以借古讽今。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二、分析学生 我们的学生现在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机械地做题,考试时全凭主观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本课教学将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借文释史,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耐人寻味。 4、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设计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据: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1、提问讨论法 2、讲练结合法 3、范读背诵法 5.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 领会和学习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6.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变”“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讨论法 情境设置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海市蜃楼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间出现一座城市吗?让我们走进<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及《聊斋志异》,课件出示资料助读。 2.师生竞读 ①抽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字音﹑停顿﹑断句) ②教师配乐朗诵,学生体会停顿﹑语调﹑情感。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准确断句﹑读出情味。 ③选派学生代表与老师比赛,学生评论并说明理由。 ④集体有感情朗读。 3.译读(字﹑词﹑句解释比赛) 4.品读 (1)体会山市之“变”。 (2)想象山市之“奇”。 (3)品味山市之“美”。 三、讨论研究 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称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议论、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引导明确:古代的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所以才归结为鬼在作怪。实际上我们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了。自由组成研讨小组。搜集相应资料或故事,讨论、探究其中科学道理。 四、课堂练笔 学生欣赏烟花绽放情景的图片,然后用笔有顺序、抓特征、运用美的语言去描绘。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美丽神奇的山市。 2.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形成的原因。2023-07-07 20:02:091
文言文教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 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 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 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 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2、新课教学 (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 所以 解惑 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庸 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 :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 文言文教案 篇2 阅读下在的文字,完成16—20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时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翼、杨修等为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传》) 【注】 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 1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义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信评论 B.每进见难问诘难 C.饮酒不节节制 D.公车令坐死判罪 17.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使各为赋 ②故遂定为嗣 B.①应声而对 ②而植任性而行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 ②于是以罪诛修 18.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甚异之 ②植既以才见异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19.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仪。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20.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译: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译: 文言文教案 篇3 【典例精析】 例一(20xx湖北卷第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解析答案:C。本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也考查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A项分析不正确。“为了惩罚李超”,“愤而择日告辞而去”等内容与原文不符。B项,“憨和尚德高”,“机智”,“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等分析与原文不符,文中没有这些内容。D项,“变幻莫测”与原文不相符,“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以面代点,概括失当。C项的分析概括符合原文内容,是正确选项。作品刻画人物,憨和尚二“笑”,尼增三“笑”,其武艺的高强、性情的谦和,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例二(20xx福建卷第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解析答案:A。A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不正确。错误之因是对文句的翻译不正确,“非仕有力者”,不是做官有力量的人;“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不是才情有文采的人,即使游览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不是身强力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个地方。B、C、D三组符合文意。 例三(20xx辽宁卷第14题,原文见第五节筛选信息“典例精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解析答案:A。本题列举出四个选项,B、C、D的分析概括与原文内容相合。A项分析概括不正确,错误之因是对“素知识者”理解错误。知识,相知相识的朋友;理解为“有知识”,错误。A项的错误,是不明了词语古今义的区别。2023-07-07 20:02:28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尝试创编诗歌活动,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小熊、乌鸦、鲤鱼、河水头饰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引导语: (1)刚才,我们一起编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幼儿讨论) (2)我们还可以把"小熊过桥"的故事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3)(提出要求)小朋友编的时候,要把这个故事内容说清楚,语言要简练,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或差不多,读起来还要非常顺口。(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编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掌握创编儿歌的方法) 3、让幼儿分成两组看桌子上的图片,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做排图游戏, 集体创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1)提示幼儿按小熊表情样子的不同,看看哪张图片应该放在前面编? (2)师生共同讨论幼儿自己创编的诗歌,纠正不顺口的地方。 (3)幼儿集体朗读编好的诗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表演游戏: 引导幼儿尝试表演诗歌内容,分组表演诗歌中人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让同学们体验快乐,以“快乐”为主线,将愉悦,欢快的气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 1.聆听《堆雪人》,让同学们走进音乐的世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学唱《堆雪人》,感受三拍子韵律的美感。 3.律动:三拍子舞步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三拍子韵律,让同学们对歌曲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 2.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泡沫地垫雪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定向——导入学习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生:喜欢 2.师:老师想知道下雪天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呀? 生:堆雪人,打雪仗 3.师:今天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堆雪人》的歌曲,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三、歌曲教学: 1.初听《堆雪人》,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景。 师:歌曲好听吗?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好听,那咱们再听一遍)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在歌曲中你们一定也听出强弱弱这种韵律) 3.那咱们再听一遍,请小朋友们竖起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师播放)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下面跟老师一起读歌词,你们一定堵得很棒! 2.师带同学们读歌词。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师读歌词就体现出强弱弱) 3.学唱歌曲,师带唱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注意提醒同学们三拍子节奏的特点)数遍。 4.同学们跟原唱学唱歌曲。 5.感受三拍子韵律,强弱弱,小朋友亲自动手做一做。 四、律动: 1.基本熟练歌曲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三拍子舞步)。二人一组跳舞,把地垫放在地上,幼儿随着老师的口令,在地垫两边左右走,注意不要踩到地垫。 2.请一组女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伴唱,加上拍手动作。 3.小朋友们也可以自由创编动作,来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也很激动,咱们一起堆个雪人好不好?生:好) 五、活动延伸 师生一起边听歌曲边堆雪人,8人一组,全体同学动手做起来。 六、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堆雪人》的快乐,李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象小雪花一样,永远健康,美丽,活泼,快乐,自由自在的成长。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学生边唱歌曲边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抓住幼儿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表演以及律动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以“快乐”为主线,将愉悦、欢快的气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爱好音乐的情趣,突出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变化和色彩及折叠剪的方法表现各国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准备 1.2―3个外国娃娃或照片。 2.大地球仪一个或世界地图一张, 3.京剧脸谱、有关京剧和中国功夫的音乐磁带、汉字卡片、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手拉手》的中文版音乐磁带。 4.长条纸、水彩笔。 过程 一.介绍中国文化。 ――以“外国小朋友来作客”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通过大家的介绍,让外国小朋友了解中国。 ――鼓励幼儿从汉字、京剧、中国功夫等方面,通过舞蹈、表演、讲解等多种表达方式向外国小朋友作介绍。 二.寻找外国小朋友的家乡。 ――教师出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通过中国与全球的比较帮助幼儿感知地球很大。 ――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外国小朋友家乡的位置。 ――帮助幼儿了解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人们(出示相应肤色的娃娃),他们和我们中国娃娃都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 三.学习诗歌《我们手拉手》。 ――教师朗诵,幼儿倾听,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从教师的表情和声调中体会情感的表达。 ――请幼儿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诗歌内容。 ――教师配合身体动作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四.朗诵诗歌。 ――鼓励幼儿说一说听了诗歌后的感受,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朗诵诗歌。 ――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请幼儿扮演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手拉手,伴随着《手拉手》的音乐摆动手臂,朗诵诗歌。 ――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念着儿歌跳着舞真高兴,让我们把他们的样子用剪纸剪下来吧。 五.讨论尝试剪纸方法。 ――请幼儿想办法如何能一次剪出四个娃娃,而且每个娃娃都能手拉手不断开。 ――谁能剪出各国小朋友手拉手的样子? ――讨论后幼儿动手进行尝试。 六.共同总结关键方法。 ――剪成四个娃娃手拉手,需要先将长条纸对折两次,然后在第一张纸上画上一个娃娃。 ――用剪刀沿轮廓将娃娃剪下,剪时注意不要把娃娃的手剪断。 ――打开纸后,用彩色笔把四个娃娃装饰成不同肤色的娃娃。 七.进行创作活动。 ――提醒幼儿在第一张纸上画出娃娃的样子,并注意在合适的位置上画上娃娃的手臂。 ――鼓励幼儿根据各国的特点,合理、大胆地装饰娃娃的脸和服饰。 ――播放《手拉手》的背景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八.共同布置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将每个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一起,组成许多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同伴间互相介绍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些国家的娃娃手拉着手。 建议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诗歌中朋友见面的问候语的学习要求,幼儿对外语问候语不感兴趣时,可改为“你好,你好,你们好”,幼儿对外语问候语很感兴趣时,不但可以学说英语、日语,还可以增加法语等其他语种的问候语。 附诗歌:我们手拉手 好大好大的地球,哪儿都有小朋友。 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 地球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 你好,哈罗,欧哈又,我们一起手拉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语言表现花的姿态,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遵守游戏规则,对发出的口令能灵敏地作出反应。 3、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用绳子围一个大圆圈,《马兰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身体: 听歌曲《马兰花开》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自由活动四肢,激发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二、游戏《马兰花开》: 让幼儿先在绳内围城一个圈,教师在圈中讲述游戏玩法: 1、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手拉手边念儿歌边向右手方向走。 2、念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3、当念到:请你马上就开花。幼儿问:几瓣花?教师回答:×瓣花。幼儿快速反应,相应数量的幼儿抱在一起。 4、数量不符或没有及时找到同伴的幼儿就要表演一个节目,游戏重新开始。 集体游戏:马兰花开 师幼一起玩游戏《马兰花开》: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说儿歌,三遍后师幼一起说儿歌,等幼儿能够熟练说儿歌后,让幼儿自己说儿歌, 互换角色,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游戏。 三、创编儿歌、继续游戏: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反思: 本活动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对此游戏十分的感兴趣,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是在集体教学中有点照顾不全面。游戏有点反复了,失去了游戏的兴趣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滚动速度与摩擦力、斜坡角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2.学习记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自制坡道若干,装不同量的水和沙子的矿泉水瓶若干,小积木若干。 2.幼儿操作记录表每人1份,教师用大记录表1张。 3.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起兴趣 师:今天有很多瓶子宝宝要出门去玩,他们要比赛,看谁滚的远。我们来试一试。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坡度相同、坡道表面光滑度不同的情况下,哪种瓶子滚得更远 1.请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取一个表面光滑、一个表面粗糙得长条积木,自己用小积木为台柱搭成两个高度一样的斜坡。 2.两人分别将相同的空矿泉水瓶放到坡道上,观察哪个瓶子滚得远,并记录操作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坡度不同、表面光滑度相同的坡道上,水量相同的瓶子哪个滚得更远 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相同表面的坡道,搭好两个高度不同的斜坡。 2.两人分别拿相同水量的瓶子放在坡道上,观察哪个瓶子滚的远,并记录操作结果。 (四)第三次操作,探索坡度相同、表面光滑度相同的坡道上,装水和装沙子的瓶子哪个滚得更远 1.幼儿两人一组,将刚才的高度变成一样高。 2.两人分别拿装水和装沙子的瓶子放到坡道上,观察那个瓶子滚的远,并记录操作结果。 (五)幼儿交流讨论操作结果,教师提升幼儿经验 请每组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到大的记录表上。 请幼儿观察记录表后 小结:同样的瓶子在同样高的坡度上滚,在光滑的坡道上滚得远,粗糙的坡道上滚得近;同样的瓶子在不同坡道上滚,坡度陡的的滚得远,坡度平的滚得近;不同的瓶子在相同的坡道上滚,瓶子重的滚得远,瓶子轻的滚得近。 (六)请幼儿观看高山滑雪、下雪后撒沙子的挂图或视频,进一步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2023-07-07 20:02:361
高中语文教案通用模板简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必备,所以对教案的要求也很严格,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仔细编写当天讲课的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通用模板简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教案通用模板简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 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七)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猫》、《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高中语文教案通用模板简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二)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三)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 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四)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五)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六)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七)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八)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高中语文教案通用模板简案(三) 一、教学目标 1.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2023-07-07 20:02:43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及简单的功能。 2、在尝试性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培养幼儿尝试性精神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灯泡、铜丝、电池 2、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池 3、电池以及各种电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灯泡,引出主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教师接上电池,让灯泡亮起来,告诉幼儿原来电池里藏着电,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提问: ——你知道电池还有什么用处吗? ——总结:电动玩具、遥控器、闹钟里都需要电池。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己尝试装电池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种玩具,请你想办法把电池装进去,试试能不能玩。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玩,有的小朋友不能玩呢? ——告诉幼儿电池装错了就不能玩。 2、认识电池、电池盒 (1)幼儿自主观察电池 ——原来,在电池上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请你分别看看电池的两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电池的一头是平的、一头是凸的。电池的表面还有“+”、“-”的符号,它们叫做“正极”和“负极”。 (2)认识电池盒 ——电池盒里同样也有这样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电池盒的一头有弹簧,一头是平平的。 3、介绍装电池的方法 ——认识了电池和电池盒之后,我们要送电池回家了。 ——先找到电池的负极,和电池盒里凸出的弹簧做好朋友,再一起装进去。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试一试。 4、幼儿再次尝试安装电池。 (1)提醒幼儿看清标记后再正确安装电池。 (2)成功的幼儿自主玩玩具。 (3)观察有没有装错电池的幼儿,集体帮助他正确地安装。 5、认识各种不同电池的外形与用途 (1)出示课件,认识方方的蓄电池、小小的纽扣电池、大大的手机电板、充电电池等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想一想:电池可以用很长时间吗?不用的时候该怎么办?(应将电池取出,以免腐蚀器具)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池,还学会了怎样正确地装电池,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玩具里的电池用光了,你会怎么做?” 2、介绍环保小知识 (1)玩具里的电池可以放到遥控器里,因为遥控器需要的电量很小。 (2)废旧的电池一定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内,因为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客家凉帽,知道客家凉帽的造型与作用。 2、学习用剪纸和画花边的方法装饰客家凉帽。 3、感受客家人的民族文化。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剪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剪纸和画花边的方法装饰客家凉帽。 难点: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装饰客家凉帽。 活动准备: 裁剪成凉帽状的卡纸、皱纸第位幼儿一份;彩色笔、胶水、剪刀、彩纸;自制客家凉帽、客家凉帽的PPT课件、客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老师在客家音乐的伴奏下,带着客家凉帽入场,引起幼儿兴趣,从而引入活动。 二、主体部分: 1、欣赏客家凉帽(PPT课件)。 T:你知道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什么? T:客家凉帽与我们平常的帽子有什么不同? T:想一想,为什么凉帽周围的边沿要挂围布?头顶为什么是空的? T:如果让你来制作客家凉帽,你会什么样做? 小结:客家妇女经常带这种能遮挡阳光又凉爽宜人的凉帽在户外劳动。凉帽周围的边沿挂着折叠均匀的围布,有黑色的、蓝色的、白色的、花色的,远远望去,像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田野里盛开。 2、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1)用剪纸装饰:用剪刀把彩纸剪出各种好看的纸花,用胶水粘岾在凉帽上,然后用彩色笔画出不同的花边和纹样。 (2)装饰好后,在凉帽边沿周围用皱纸粘上帽裙。(可以折叠起皱粘,或剪成流苏状。)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要求:(1)保护清洁,纸屑放在篮子里;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要画出各种不同的花边、图案。 (3)剪出各种好看的剪纸,贴在帽子上。 (4)帽裙可以折叠起皱贴粘,或剪成流苏状。 三、结束部分: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 评价重点:构图饱满,设计有创意、有特色,色彩搭配鲜艳。 四、延伸部分:戴上自己做的客家凉帽,伴着客家音乐跳舞或走秀。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换气和休止符,唱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欢快情绪。 2.了解***民族风俗习惯,愿意和老师一起跳藏族舞蹈。 【活动准备 】音频、***有关的图片、舞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了解***民族风俗习惯,感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今天,我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图片) 2.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3.(观看图片)看看***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4.看看图片上,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小结:***有美丽的大草原,住着藏族牧民,他们爱用青稞酒和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向最尊敬的人献上哈达。 二、听一听——欣赏歌曲,了解歌词中有关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藏族乐曲的特点 1.欣赏歌曲一遍,说说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 2.再听歌曲一遍,这首歌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一样?哪里不一样? 小结:通过换气和休止符,可以唱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欢乐情绪。 3.学唱歌曲,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三、跳一跳——学跳舞蹈,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舞蹈表演 1.(观看视频)看看***的舞蹈是怎么样的? 2.一起学几个***舞蹈的简单动作。 3.随着音乐一起舞蹈。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献上最美的哈达”。 2.感受藏族乐曲的欢快旋律及独特的民族风情。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准备;前期有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的经验准备;已熟悉“献上最美的哈达”旋律。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观看藏族民族的PPT ———“我们一起去看看藏族人民是怎么生活的。找找藏族人住在哪里?藏族的人们服装是怎样的?他们最爱喝什么?” 2.歌曲“献上最美的哈达”: ●熟悉歌曲旋律:藏族的小朋友来了,用小手拍拍把藏族小朋友找出来,用耳朵听出来。(拍出旋律节奏) ●幼儿边走边拍旋律节奏。 ●欣赏歌曲第一遍(熟悉、理解歌词) ●教师提问:听听是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听出来的? ●看照片回忆歌曲内容。 ——“有位记者把藏族娃娃的表演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先听听!听准确说对了,他就会把照片贴出来。” ●学学藏族娃唱歌 ——“你喜欢歌中的哪一句?请你唱一唱。” ●分句演唱 ——“将藏族娃娃的服装唱清楚。这首歌中有哪些表示动作的字?为什么给客人喝酥油茶要用捧?” ●集体演唱歌曲 3.藏族朋友跳起舞 ●教师边唱边跳“献上最美的哈达”舞 ●幼儿集体跟跳 活动建议: ●结合大班“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音乐区域中可以提供藏族服装如:毛毡帽、长马袍以及哈达。“献上最美的哈达”歌曲旋律可以在音乐区域中播放。 ●家长有机会可以带着孩子外出旅游,家长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成长交流: 今天的音乐活动中宋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穿上藏族服饰、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藏族文化,在平常的音乐活动我们老师是如何开展的呢?大家一起来畅谈吧! 1.在主题背景下音乐教学活动的特点?如何选择教学点?(歌唱活动要解决的要点:旋律、节奏、歌词)。 2、以《献上最美的哈达》为例,说说本次教学活动运用了哪些教学方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使幼儿对科学现象和科学发明产生好奇与兴趣,敢于大胆想象。 准备 科幻录像片、图书、故事等。 过程 活动(一) 欣赏科幻故事 1、由教师讲科幻故事。如“机器人奇奇”、“我的梦”、“到月球上去”、“海底旅游”等。 2、组织幼儿观看科幻录像片。如“机器猫”、“可赛号”、“变形金刚”等。 3、让幼儿自由阅读关于科学知识或幻想故事的图书。 活动(二) 创编科幻故事 1、续编故事:让幼儿根据自己知道的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背景、情节继续编故事。 2、按主题编故事:让幼儿根据一定主题编出不同情节的故事。如“飞到天上去”、“未来的"交通工具”、“假如我会变”等等。 3、自由编故事:让幼儿自己出题目,自己编故事。 4、科幻故事会:请几名幼儿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可以边讲边表演。教师要鼓励那些构想独特的幼儿。 5、自制科幻故事书:鼓励幼儿将自己编的科幻故事画成图画。然后将他们装钉成册,再加上封面。制成科幻故事书。 6、画幻灯片:为幼儿提供无色透明的投影胶片或塑料纸,让幼儿用彩笔将自编的科幻故事画在上面。制成幻灯片。可利用投影器,让幼儿边放幻灯片边讲故事。 建议 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些内容可渗透到其它活动中进行。有的活动内容可分成几次进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能自定分类标准并将学过的成语卡片进行分类。 2、会与同伴共同讨论、协商,提高合作能力。 准备: 幼儿自己绘画的成语卡片若干,教师将幼儿绘画的成语打印成汉字贴在卡片下方。 过程: 1、看图画说成语。 小朋友们已经懂得了很多的成语,还将知道的成语画成了画。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看图说成语的游戏。 (1) 教师出示图画,幼儿说出成语。 (2) 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一个幼儿出示成语卡片,一个幼儿说出成语)。 2、提问引出话题 (1)A、你们小组的成语有相同之处吗?什么地方相同? B、小组讨论 C、幼儿表达 (2)你能将这些成语按照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吗?怎么分? (3)幼儿讨论将自己的成语进行分类。 (4)分好后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 3、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成语的类别进行组合,再次分类。 数字类: 一心一意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三心二意…… 动物类: 走马看花 车水马龙 老马识途 指鹿为马…… 首字相同类:井然有序 井中捞月…… 4、将分类的成语分别贴到墙上,供幼儿在课余时指一指,说一说。 延伸活动:日常生活中继续丰富 幼儿成语知识,并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成语进行分类,随时贴到墙上。 观 察 记 录 时间 1年4月20 日 活动内容 计算活动:我给成语分个类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 萤萤、欢欢、妮妮 幼儿行为表现 萤萤手中的成语有“狐假虎威、骑虎难下、为虎作伥……欢欢手中的成语有“老马识途、塞翁失马、指鹿为马……妮妮手中的成语有“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桌上还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悬梁刺股、孜孜不倦……”没人选。 指导与 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三心二意”几个数字成语也被幼儿送走了。而且很快归为“动物类、数字类、首字相同类”。而剩下的几个成语,由于从字面上看不出是意义相同,因此,幼儿都不选。我问:“这几个成语有相同的地方吗?”幼儿还是说不出,于是,我决定今天对这一类成语不作要求,但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切找找这些成语的共同之处。在活动中,教师完全在观察幼儿发展的基础上,调整计划与指导策略,因此幼儿始终以积极情绪投入到活动中。 主题的回顾与体会 短短的一周的主题活动结束了,但它却给教师与幼儿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围绕成语进行讨论,交流、表达,每当饭前课余之时,总有几个幼儿挤到老师身边,恳求说:“老师 ,给我一点时间,我想教小朋友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他们一定不知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对成语产生了强烈喜爱,他们对成语所表现出的浓厚之情深深感动着教师,组织活动的教师由衷地说:“真没想到,这个活动有这么大的魅力,在活动中我发现了每一位幼儿身上蕴含的巨大潜能,正是这个主题活动为幼儿自主发展了空间。” 整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活动中提倡幼儿发问,教师随着幼儿的思路调整计划与策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真正地走进了幼儿的内心世界,把儿童的兴趣、需要、想法真正呈现出来,活动中淡化目标意识,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对活动的体验与兴趣点,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活动,并在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主题,延续主题。 当教师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说:“我要去请教我的老 师,去查资料。”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在学习成语遇到困难与疑惑时,也知道去查阅书籍,上咨询。张鸿铭、彭程小朋友到图书馆翻阅资料时,图书管理员惊讶地说:“这么小,你就会查资料了,真了不起!”成人的鼓励,家长的支持,使幼儿以足够的自信积极地投入探索、操作活动之中,就连班上的徐宜笑小朋友也在这一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学成语、说成语在幼儿的心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使他们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进入了研究学习状态,这些为他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活动中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整个活动分不清谁是教者,谁是学者,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教师与家长;家长遇到难题时,向老师和孩子请教;当老师也遇到不知道的答案时,竟然有孩子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影响,他们在活动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生动地展现出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教室里、操场上时常可以听到:“我们一言为定、你这是明知故犯、我可是后来居上……”从成语中幼儿了解到广博的科学、历史知识,领悟了成语中古人身上所蕴含的优良品质,体验到成语语句琅琅上口的韵律节奏,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生成性主题活动时,我们感到:生成并不意味着不要事先计划,特别是初进行活动的教师,更需要细致考虑主题框架络与主题相关的因素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足够地思考,才能敏捷地捕捉到有价值的线索,调整、修改计划,使之不断完善。 主题 活动应选择具体的、幼儿感兴趣的、易理解的、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才能不断地提升和丰富他们的经验。2023-07-07 20:02:52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目标 1.在巩固“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四个词语的基础上,感知认识“星星、雨点、鸡蛋、苹果”。 2.在游戏活动中,愉快地感知儿歌《吹泡泡》的有趣内容,感受自然界中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准备 图画、汉字、头饰、胸饰 三、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看看老师在干什么呀?(吹泡泡) 出示汉字:吹泡泡 2.老师吹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 3.老师会吹泡泡,我这里还有好些朋友也会吹泡泡。认识的把它说出来。出示汉字:月亮、乌云、母鸡、果树。 4.它们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理解感知 1.谁知道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吹的泡泡是什么?幼儿讲出一个,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或汉字。 2.泡泡们说你们真的认识我了吗?现在要把图上的汉字藏起来,看一看图片是怎样排的,请找出汉字,按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幼儿上来演示)对应检查。 3.咦,吹泡泡的朋友说,它们吹的泡泡都不见了,上哪去了?看见了,原来在我们小朋友这里,我们帮着送泡泡回家好吗? (1)集体讲讲对应的泡泡是谁? (2)幼儿分组找出并送到相应的地方。 泡泡都到家了,真高兴。 (三)游戏巩固:变泡泡 我们也来做泡泡,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了红、黄两色泡泡,你们想先做哪种,就把这一面放在前面,看看你是什么,是谁的泡泡,记在脑子里。 还要请四个幼儿做吹泡泡的朋友,老师帮他带上头饰,让他们猜一猜自己是谁。 泡泡朋友,你是谁吹的泡泡,听音乐围到他身边,猜对了的朋友,泡泡就说:“对对对,××是××吹的泡泡。” 游戏反复若干次。 四、提示与建议 这一活动较适合中班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首先幼儿要认识以下汉字: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并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附儿歌: 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 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喜欢阅读并体验阅读的快乐。 2.培养孩子的观察、猜想及表达能力。 3.让孩子通过体验懂得拥抱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快乐,多给身边的人“爱”的拥抱。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重点: 通过逐步引导让孩子学会看图,为表达作必要基础。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玩具,猜想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书,想不想看? 2.书名先保密,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一本有关玩具的书。书中都有哪些好玩的玩具,咱们来看看吧! 3.你知道小憨是哪种玩具吗?猜猜看! (蓝色让孩子产生幻想!通过幻想、猜想,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阅读绘本,感知情节。 过渡语:小憨到底是什么玩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往下看吧,说不定看了以后就知道了呢! 1.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讲述故事1-7页。 (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示范引领孩子,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绘本) 2.玩具熊艾德有什么本领,你能看出来吗?小憨会吗?玩具熊怎么帮小憨的,请你讲给大家听听! (老师的步步引导让孩子明白:讲故事并不难,仔细观察就能看懂图意,就会讲了。) 3.播放课件,让孩子们猜想故事情节并尝试讲述。 (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人!) 三、音乐律动“爱的抱抱”,体验爱的力量。 1.老师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老师的爱。 2.师幼律动并情境表演,让孩子体验拥抱能给人带来温暖、快乐。 (现场体验,孩子的感受会更直接,更深!给孩子提供真实的情境,孩子的体验会更丰富、饱满!) 四、教师讲述故事21-22页,引导孩子要多给身边人“爱”的拥抱。 1.故事讲完了,你现在知道小憨是一个什么玩具吗? 2.每天给你的家人一个大大的“爱”的抱抱吧!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在幼儿充分阅读后知道了小憨的特别之处,它爱帮助人,能给人爱,孩子们的内心会由喜欢升华至模仿,多给身边的人以爱和温暖。) 五、教师引导孩子给故事起名字,并激发阅读期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都理解儿歌内容,顾爷爷在打醋和买布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2.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儿歌语言韵律美感,感受儿歌故事中诙谐有趣的意味。 3.幼儿能在图片提示下说出完整的儿歌,在老师带领下或动作提示下亦能说出完整儿歌。 4.幼儿喜欢表演儿歌的肢体动作游戏。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教具: 1.图卡:老鹰抓兔子 2.瓶子一个,上面写着"醋"字 3.一卷布,可用毛巾卷成一卷然后用绳子系好 4.自制老爷爷的`山羊胡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切一切,串一串,烤一烤,美味的羊肉串送给xxx小朋友。 切一切,捏一捏,美味的饺子送给xx小朋友。 香喷喷的饺子可真好吃,小朋友们,吃饺子我们可以沾什么吃?醋,没错,是醋。一位老爷爷家里也吃饺子,可是没醋了,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去买醋的,闭上眼睛,顾爷爷马上要来咯 二、儿歌游戏游戏 1.儿歌表演教师戴上胡子,把醋和布放到教室里。把鹰抓兔图片挂到黑板上、以顾爷爷语气开场,用诙谐的语气和动作表演儿歌。 咳咳咳,顾爷爷来了。小朋友们好。我姓顾,所以别人都叫我顾爷爷。我老了,记性不好了。说的话做的事转眼就忘。别人,别人都叫我什么来着?顾爷爷,好,谢谢你们告诉我。今天我还要上街打醋,对了,还有买布做衣服。边说词语边表演。 用提问方式回忆上街过程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带幼儿将整首儿歌按顺序回忆了一遍。糟了,我忘记自己是谁了?谁能帮我想想?哦。原来我姓顾。我是顾爷爷。那么我干什么去了?哦,谢谢,上街打醋又买布。我打了醋,买了布,回头看到了什么?什么?鹰抓兔?对,回头看见鹰抓兔。然后我做了什么?瞧瞧我这记性,快帮我想一想。动作提示,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我抓到兔子了么?鹰去哪里了?兔子去哪里了?小朋友们真是太热心了,那最后再帮我想一想,我的醋和布怎么样了?现在我终于记起来了,以后啊,我再也不追鹰和兔子了。 2.游戏表演一位爷爷他姓顾--右手出食指上街打醋又买布--原地踏步买了布,打了醋--出右手掌,左手掌回头看见鹰抓兔--做回头动作放下布,搁下醋--手心向下,右手左手出上前去追鹰和兔--原地小跑飞了鹰,跑了兔--挥动翅膀,做小兔子耳朵打翻醋,醋湿布--右手摊开表示醋打翻,左手摊开表示布被打湿。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目标: 1、学习在表格中根据单个图形勾画特征,以及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具体的图形。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二、准备 教具:表格图两张、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 学具:彩色图形人手一个、(大小颜色形状)的标记卡、操作材料人手、幼儿人手一支铅笔和一盒油画棒。 三、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许多彩色的图形宝宝来找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了,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看看它们是谁呀?,(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幼儿将三种特征完整表达:如大的红色的正方形、小的蓝色的圆形……) 2、游戏《找朋友》。 师:图形宝宝要跟小朋友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它们的标记朋友在哪儿呢?(在椅子上)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找找看,找到后就坐下来,看谁找得快。(幼儿玩游戏三遍,规则是玩过一次后图形宝宝要交换,接着在玩。) 3、根据单个图形勾画特征 (1) 师:图形宝宝可厉害了,它们还会玩“跳格子”的游戏呢,看这里有哪两位图形宝宝呀?在图形宝宝的前面有两个跑道,每个跑道里有好多小格子,跑道上面有什么呀?这个游戏该怎么玩呢?它们的规则是:每个宝宝只能在自己的跑道里跳三个格子,不过可不能乱跳,跳错你就犯规输了,假如你是这位图形宝宝,你会怎么跳呢?谁来试试看?(请个别幼儿来试一试,并在跳过的三个格子里打“√”的记录下来) (2) 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看懂了,你们会玩这个游戏了吗?那好,现在我们来个比赛,你要扮演两个不同的图形宝宝,跳一跳,并用“√”记录下来,看谁跳的又对又快。(分苹果、西瓜、香蕉、草莓四个组进行比赛) (3)展示幼儿操作材料 师:我们看看,全钩对了吗?(小朋友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给正确的一组奖励红五星。) 4、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具体的图形。 (1)师:图形宝宝可真调皮,它们躲起来了,又来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你们知道是谁躲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看一看读一读每一行中的特征标记,然后说出是什么图形,并在该行最前面的空格中画出图形) (2) 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看特征画图形。(提醒幼儿图形的大小画的时候看起来要明显) 5、活动 展示幼儿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情况,鼓励幼儿在操作中要专心、细心,操作后还要说一说,养成自己检查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由来】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组成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而且有助于加强幼儿得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抽象关系的理解,可以为后续的加减运算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大班幼儿喜欢有一些挑战性的活动,所以本节活动设计用故事情境的创设,随后幼儿自主操作为主,教师在进行一定得教育引导,使幼儿身心得到既定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并能够自主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能够根据自己操作记录其结果。 2、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数字组成的互补关系及互换关系。 3、幼儿在观察和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 记录表每人一张 每组一盒彩铅 小鸭教学挂图 情境教学挂图一张 小鸭涂色练习纸 小鸭宝宝图片每人五张 纸盒每人两个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数字3、4的组成 能用简单的符号对操作结果进行记录【活动重点】 1、幼儿可以自主的掌握数字5的有几种组成方法。 2、乐于探索,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3、幼儿在观察和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 【活动难点】 1、幼儿可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活动过程】 一、师幼进行数字游戏"找朋友"复习2~4的组成师:今天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来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字合起来就是这个数。 二、幼儿自主探索5的组成,要求幼儿进行记录。 1、讲述故事(播放ppt) 出示教学挂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小花猫和妈妈去小河边钓鱼,可是三心二意的小花猫,在抓蝴蝶的时候,小花猫发现了几只小鸭宝宝。 教师提问:图片中出现了几只小鸭子? 师:但是她发现这五只小鸭宝宝都在非常的发愁,小花猫见了就问:"你们为什么都在不高兴呢,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吗?"小花猫仔细询问以后才知道原来白鸭妈妈让他们先到附近的两个小房子里面休息,但是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组合,才能让两个小房子里面都不空,小花猫就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助他们。 2、发放材料,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师:小朋友们要记住,在进行操作以后,在进行记录的时候要记得用两个颜色的笔进行记录,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教师对幼儿结果进行总结,并进行记录。 三、教师根据记录与向幼儿提问了解数字组成的互换关系及互补关系。 (一)教师根据记录向幼儿提问了解数字组成的互换关系1.教师提问:你们看看那两间小房子里的小鸭子数量相同但是位置不一样的到底有那种分法呢? 2. 教师拿走1只鸭子与4只鸭子的教具图,并进行讲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虽然老师把一号房1只鸭子和二号房里的4只鸭子去掉了,但是你们看一号房里的4只鸭子和二号房里的1只鸭子还在,你们就可以发现1和4,4和1都可以成为数字5,看到1和4就可以想到4和1。 教师将二号房子里的3只鸭子和一号房子里的2只鸭子去掉,向幼儿进行提问: 师:你们现在可以发现这组数字有什么小秘密呢? 3.教师进行总结。 师:现在我们知道5可以分成1和4 、2和3,还可以分成4和1、3和2,而这些数字都有一个小秘密,都可以组成数字5,这个小秘密告诉我们,我们只记住两组,就能想到互换位置的另外两组。 (二)教师根据记录向幼儿提问了解数字组成的互补关系。 1.教师提问:师:两边的小鸭子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总结)左边就是从上到下比一个少一个,右边一个比一个多一个。 2.教师进行小结:这样分的优点就是有次序、很整齐、记得牢、不会漏掉、不会重复,分的速度快。 四、游戏巩固。 1、涂色游戏。幼儿每人一张鸭子涂色练习纸,就请幼儿将两个数合起来是5的地方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会有可爱的小动物出现! 五、活动延伸。 1.今天我要表扬我们班的小朋友,我们即帮助了小鸭子安排了休息的地方,还学会5的组成有几种组成方法。 2.区域活动自主探索6的组成。 现在老师在我们班的数学活动区放了几个小篮子。每个箩筐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但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6个,老师要请小朋友帮箩筐里的东西来分一分家,把他们分成两个家,看看有几种分法,一边分,一边把它记录下来。下次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听一听大家的发现,顺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小鸭子,幼儿在给小鸭子分房子的时候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增进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 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沉、浮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梨、番茄、茄子、青椒若干 2、盆子、水、小毛巾 3、自制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乒乓球 二、认一认,猜一猜 1、认识教师准备有的所有水果蔬菜。 2、让幼儿猜一猜将过放到水里会有什么样的现象。教师取一样水果做实验,并将实验前后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画好的记录卡内。 三、试一试 1、介绍↑、↓、实验记录卡 2、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操作并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 四、结果展示和 小结 教师将所有的蔬果都放到水里做实验 五、结束 让幼儿回家试试一些常见的蔬果放到水中出现的现象。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乐于参与到试验活动当中,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是我对班上孩子的能力还把握得不够好,在介绍上下牵头时,只是和幼儿说了箭头的名字,没有教画法;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说得不够详细,三是准备材料不够充分,因为在之前没有试验过蔬果,导致幼儿试验用的蔬果都是浮着的,没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对蔬果沉浮现象的解释上也不够。 幼儿百科: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2023-07-07 20:03:011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
【 #教案# 导语】《为学》是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一篇论说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①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观点正确吗?有何为证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译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 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②请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③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还能成功呢?是因为条件充足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④对贫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态度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⑤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译,学生思考: 文章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却写了一穷一富两个和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是通过一正一反鲜明地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五)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本文作者为了证明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为学观点,举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六)总结收获、结束全文 1、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学生谈) 2、是啊,同学们,人贵有志,事在人为,让我们从现在起,立志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百学须先立志”, “少年志则国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人的叮咛仍不绝于耳,让我们共同立下远大志向,为着我们美好的人生、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策马扬鞭、奋发图强!最后让我们再次齐颂《为学》一篇,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美育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第一课时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确目标 l.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 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 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 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惭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交流。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气。) 讨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理想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计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凭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坚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作者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作者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注意“曰”与“日”的区别。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2023-07-07 20:03:07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1、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风俗习惯。 2、培养幼儿对我国民族的热爱。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关于蒙古族、维吾尔族的课件及少数民族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是什么民族呢?在我们中国都是汉族人吗? 2、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人数较少,所以叫少数民族。 请幼儿观看蒙古族课件。看问一次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大胆发言。老师对蒙古族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做简单的小结。 请幼儿观看课件。看问一次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大胆发言。老师对维吾尔族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做简单的小结。 如果幼儿看一次回答不完成,那么请幼儿再观看一次,再做完整性小结,幼儿回答问题时,提醒说完整话。 3、提供图片,辨认民族 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个民族的呢?请幼儿根据他们的服饰特点来说出是哪个民族的? 4、小结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只认识了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请小朋友收集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来幼儿园介绍给老师小朋友。 反思: 本节活动适合我们大班的孩子,孩子们对于少数民族很好奇,探索欲望很强。活动中运用了课件和图片,既生动有趣, 又能激发幼儿了解学习的欲望。但还有个别幼儿还是很被动,在牵着他的鼻子走,对于这些孩子,我做了简单分析,一方面是孩子本身 表达不是很流畅,心里明了,但不善于表达,第二方面,少数民族的知识里确实有一些新名词,孩子们难以一次性接受,针对这些情况, 我觉得在以后的活动中,尽可能的要照顾到全体,注重个别差异,有些知识要放在课前准备,让孩子进行预热,相信以后的活动更精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小草是绿的?桔子是橙色的?苹果是红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对幼儿的疑问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和应着孩子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轨迹,七个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将幼儿带入急欲探究的天地,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从天空到地上玩,身边的物品有了七彩颜色 ,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色彩的童话故事中。 活动目标: 1、能专心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 大胆想象、给故事续编。 3、初步了解光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活泼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 教师逐一出示( 红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宝宝,看看谁来啦!幼儿辨认。(幼儿说对一个,可以让色彩宝宝和小朋友问好,或是抱抱、亲亲、握手等)并请幼儿贴到空白图上。(怎么说?) 老师还带来了色彩宝宝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呢?它会和哪个色彩宝宝做朋友呢?我们一起动动脑筋吧! 出示物品! 对你说对啦!请你送它去好朋友那里。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和色彩宝宝有关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第一遍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 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 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教师讲述:太阳公公有七个光线宝宝,我们就叫它们七彩光宝宝。七彩光宝宝的名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三、欣赏故事第二遍,理解故事内容 这些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去了很多地方玩,现在它们还到老师的电脑里玩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遍。提问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哪里?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问题并学说好听的句子。 它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金黄金黄的) 它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橙色的衣服) 它们跑到草地上,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绿油油) 它们跳到大海里,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蓝蓝的) 它们经过沙滩,小螃蟹有什们变化?(变成小青蟹) 它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们变化?(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四、大胆想象、仿编一句话。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明天还会到地上来玩,它还会把世界上的各种东西变上好看的颜色,你觉得调皮的七彩光宝宝,除了故事中它们来过的地方,还会来到哪里?那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联想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仿编事物有了颜色而发生变化的一句话。 调皮的七彩光去了那么多地方,让那么多东西有了漂亮的颜色,那如果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怎么样? 教师小结:如果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一片漆黑,所有的东西都会失去它的颜色,不像现在这样五彩缤纷了。光对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当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给好朋友漂亮的颜色。(放轻松音乐,带幼儿离开结束。) 附故事: 调皮的七彩光 太阳公公有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叫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紫色。七彩光宝宝在云里钻来钻去,把天上的云染成了七色彩云。 他们在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它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的脸蛋变得金黄金黄。他们又来到果园,给橘子穿上橙色衣裳。它们跑到草地上打滚,草地变得绿油油。它们蹦啊、跳啊,一跳跳到大海里,大海变得蓝蓝的。七彩光宝宝洗完澡,经过沙滩,小螃蟹问它们要来了青颜色,变成了小青蟹。 七彩光宝宝刚来到菜园,太阳公公就喊它们回家。番茄和茄子着急了:“给我们留下漂亮的颜色吧!”七彩光宝宝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七彩光宝宝听到太阳公公又在喊,赶紧往天空跑去,它们跑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 总结学习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习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 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金老爷家的四层楼房剖面、自制大钟面一个、金老爷家的四个钟、幼儿人手一个小钟。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时钟的认识,关注故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讨论时钟的用处,为什么许多人家里都有时钟。 2、观察认识金老爷和他家的钟。带着问题听故事: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他家有 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 二、交流各自的看法 1、听教师介绍“金老爷买钟”的故事。关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拨动钟面所发生的变化。 2、故事中强调以下内容,供幼儿思考(不展开讨论)。 第一段:究竟是阁楼上的钟快还是卧室里的钟慢。 第二段:强调金老爷对钟时,不断与第一时间看到的钟面作比较。 第三段: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两个钟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段:跟着钟表师傅一起对钟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钟表师傅的表与金老爷家每一个钟的时间完全一致。 3、听完故事后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说出各自的理由。 三、拨动小钟找答案 1、每人一个小钟,跟着金老爷买钟的故事情节,一起拨动小钟找答案。 2、观察指针行走的方向,懂得钟表倒拨易损坏,况且把钟表倒拨,时间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3、引导幼儿通过拨动小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金老爷来到阁楼上时,下面卧室里看不见的钟是几点? 问题二:金老爷跑到卧室时,餐厅里的钟是几点?下楼的时候钟在向前进还是停止不动或向后退? 问题三:卧室里的钟是4点26分时,其他的钟分别是几点几分? 问题四:金老爷买好表回到家正好是6点,他家会不会有一个钟不是6点? 四、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性 1、联系故事提出问题:是不是每次上楼、下楼用的时间都一样?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歌曲《老师再见了》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跟着老师和音乐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 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 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活动反思: 即将毕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是只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并没有多少的表现。 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中班年龄的所以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不是很明显。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能积极主动参与欣赏并表现天安门的活动,按要求对天安门进行添画并均匀涂色,感受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2.热爱天安门、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知道天安门城楼在北京,了解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磁带,教学挂图“天安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天安门挂图。教师:这上面是什么?它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回答。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造型结构合色彩。 (1)复习儿歌:天安门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造型。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儿歌:天安门,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看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天安门城楼宏伟高大,底层有大门,中间的门高大些,两边各有两个矮些的门。楼上有柱子,挂着红灯笼,门楼两边还插有红旗。屋顶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的屋角伸出并向上翘起。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色彩。 3.引导幼儿学画天安门并进行添画活动。 (1)。老师边讲边示范绘画天安门,画好天安门轮廓后,请幼儿观察,这幅“天安门”图里少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2)。示范添画“天安门”,并讲解添画步骤。 (3)。幼儿添画天安门,鼓励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自己绘画天安门。老师巡视指导。表扬画的好的幼儿。 4.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将天安门图片布置在结构角,启幼儿搭建天安门。 2.让幼儿学画天安门。 活动反思: 因为我们班幼儿平均年龄比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们在绘画方面发展较慢,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了活动目标,但因为我对很多幼儿降低了活动目标,导致一些应该能自己独立绘画天安门的幼儿也选择了添画天安门,对这些幼儿的指导还要加强。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可以再对这些幼儿加强目标,提高要求,请他们独立绘画天安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动画的兴趣,感受动画片蕴涵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创造力,初步的分析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动画片清洁,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你见过龙吗? 课件-动画片:有一只小猴子 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水彩笔,画纸,录音机,音乐磁带。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激发对动画片的兴趣。 难点: 初步感受动画片蕴含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幼儿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你见过龙吗?》《有一只小猴子》《大象有个长鼻子》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1)你喜欢哪个动画片?为什么喜欢? 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说,使他们相互受到启发。 (2)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谁?为什么? 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态度,从正面说一说喜欢的角色。 (3)动画片与一般的电影有什么不同?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指导幼儿发言,尽量做到语言完整、连贯。 初步了解动画片是人们利用一些技术,把设计的一些图画变成动态的,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就成了动画片。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超级模仿秀 播放几段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主题音乐。 2.幼儿随意做动作。 提醒幼儿在做动作时辨别音乐出自动画片的名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叠杯游戏,提高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2、发展幼儿专注力,游戏中与同伴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是来寻找超人宝贝的……”引入活动。 2、热身操 幼儿在音乐伴奏与教师示范引导下,一起做热身操。 3、主题游戏:一起比一比 游戏方式: 告知小朋友,叠杯口向下为“盖起来”反之为“打开”; 每位小朋友将分得6只在身前“盖起来”摆成一排; 当听到教师口令“打开”,小朋友以最快速度将6只叠杯呈杯口朝上摆放; 当听到教师口令“盖起来”,小朋友则以最快速度将叠杯呈杯口朝下摆放。 4、变化游戏:小金字塔 游戏方式: 探索金字塔的搭建过程,师:小朋友们,见过金字塔吗?今天,我们来用这6只杯子,搭个小金字塔,看谁像超人一样最厉害。 小结:将6只叠杯依次向上搭起,第一排3只叠杯口向下摆放,第二排叠杯数量递减依次向上搭起,依次类推。 5、欢乐游戏:超人宝贝 游戏方式: (1)将幼儿分成男女两队,进行打开杯子和盖住杯子的比赛。 (2)将幼儿分成男女两队,进行加盖金字塔的比赛。 (3)将幼儿分成男女两队,进行设置障碍的比赛。 6、升华游戏:金字塔 幼儿学会协作共同搭建金字塔。 7、放松律动,自然结束。2023-07-07 20:03:581
高中英语优秀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道具,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有了教案,老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设计对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高中英语教案 范文 本单元通过学习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并改编成短剧形式的课文,学生能初步了解作者的风格。学生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排演这个短剧。通过对话课的学习与操练,学生接触表示坚持个人意见的常用语句,并要求学生运用到实际会话中。学习并初步掌握as if和no matt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单词 run, choice, note, change, fool, order, pleasant, right, assistant, customer, foolish, insist, tailor depend, favo(u)r , apologize, excited 2.词组 shop assistant, a clothes shop, give back, or else, change…for …, in the sun, try on, depend on, take place, get off, put on, drop in, once upon a time, do up, in fact, keep back, play the part of, next to 3.交际用语 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I would like you to change this blouse. You sold me a blouse that I can"t use any more. I am afraid I can"t do that right now. Why ca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Is anything the matter? 4.语法 学习as if和no matter的用法。 教学建议 课文建议 在Lesson 38课,建议教师应组织学生1)以节目的形式演出这段对话。2)教师可选取录像或多媒体形式完成此课的教学任务。3)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适当准备一些道具排演本课的最后结局的短剧。4)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能刻画服装店老板人物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相关语句。如:There"s a customer, Tod, Will you serve him? / No matter what he is wearing , Tod, just show him the cheapest./Come, come. Get him his change, Tod.. 对话分析 本单元对话是讲述在服装店调换衣服的经过,学生对其内容较易理解,但一些新单词的用法应掌握,如:customer, run, insist, change…for…。本课中也提供了给学生做相应对话的练习,如:A pair of trousers, A radio的口语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1.serve的用法 1)serve(sb.) as sth.表示“为(某人)工作,(尤指)当佣人”。 He served as a gardener and chauffeur.他做园艺工人兼司机。 2)serve还可表示“供职,服役”。 He has served his country well.他为国尽职。 3)serve sb. (with sth.). 表示“将(饭菜)端上桌。” Four waiters served lunch for us.有四位服务员招待我们吃午饭。 4)serve 还可用于“(在商店等处)接待(顾客)或为顾客取货物”的意思中。 Are you being served?有售货员接待您吗? He served some sweets to the children.他为孩子们拿来了他们想要的糖。 5)serve 还指“(一份饭)够……”。 This packet of soup serves two.这包汤料够两个人食用。 2.judge的用法 1)judge用作动词,表示作“断定,估计,认为”解。其后可带宾语从句,也可带不定式或形容词、名词等引导的宾补成分。 We judge that they have finished.我们估计他们已经干完了。 We judge them to have finished.我们估计他们已经干完了。 She judged him about fifty.她估计他在五十岁左右。 The committee judged it better to start the investigation at once.委员会认为最好立即开始此项调查。 From his letter, we judged his visit to China a great success.从他的来信判断他对中国的访问非常成功。 2)judge用作“判断,断定”解时,还可接wh—分句或wh—加不定式结构。 I can"t judge whether she was right or wrong.我不能断定她是对还是错。 3)judge还可表示“评判,评价”,可说judge sb. / sth. Don"t judge a man by his looks.勿以貌取人。 4)Judging by / from…(从……来看,据……来判断)是惯用 短语 ,可用来引导独立分句。 Judging from his looks ,he may be sick.从外表看,他或许生病了。 Judging by his accent, he must be from Guangdong.听口音,他准是个广东人。 3.get off的用法 1)get off意为“脱下”。 It"s rather hot today, we must get off the jacket.今天太热了,我们必须脱下夹克衫。 2)注意:get off还可作“下车”;“离开”;“出发”;“起飞”解。 As soon as I got off the bus, I started for the village on foot. 我一下公共汽车,就开始步行到村里去。 We must get off at once or we" II be late我们必须马上走,否则要迟到了。 We got off immediately after breakfast.我们一吃过早饭就出发了。 The plane got off on time. 飞机准时起飞。 4.favor的用法 1)in favor (of )表示“赞成、主张”,常用作表语或后置定语。 The students were in favor of reform. 学生赞成改革。 2)do sb. a favor或do a favor for sb. 是个正式的礼貌用语,意思是 “给某人以恩惠,帮某人的忙”。 Would you do me a favor? 帮我一下好吗? Do me a favor by turning off the radio. 帮我把收音机关掉。 Do me the favor to come. 务请光临。 注:do sb. a favor后接of doing 或不定式时,应将不定冠词a改为定冠词the。 5.put down的用法 1)意为“写下;记下”。 Put down your name and your telephone number.写下你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Put this down in your notebook for future reference.这点记在你的 笔记本 上,以供今后参考。 2)可作“镇压;扑灭”。 The fire was finally put down by the firemen.大火最后终于被消防队员扑灭了。 6.as if的用法 as if 是连词词组,作“好像”、“好似”解,引导表语从句,用于下列句型中: It looks/seems as if ....表示“看起来似乎……”。其中It为无人称代词,本身并无词义。looks / seems是连系动词,as if引出表语从句。 It looks as if it is going to show. 看来,要下雪。 It seemed as if the suit was made to his own measure. 这套衣服看来似乎是按尺寸给他定做的。 除此之处,as if也可以引导方式状语从句,修饰主句的谓语,此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虚拟语气。关于这一点,暂可不必向学生交代。 The woman loves the children as if she were their mother.这个妇女爱这些孩子,她好像就是他们的妈妈一样。 高中英语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 快速阅读 的 方法 ,熟悉“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口语技能,高中英语教学案例。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和信息素养。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Canada---The True North 与以往接触过的介绍国家的 文章 相比,本课的内容没有整体介绍加拿大的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而是透过一个旅人的眼睛来看加拿大。相比较而言,这样的课文难度更大。 教学重点:①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②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突破】任务驱动,层层深入。利用“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问题的精心设计者和疑难问题的点拨者,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对课文内容中细节的理解。②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学习效率问题。【难点突破】 设置情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设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①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②设计创造性思维问题。所谓创造性思维问题即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题型具有开放性、解题富有挑战性。 【教法】: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动画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②评价阅读法: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③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热身活动:猜单词。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两组前一节课学过的词,分别让两组同学上来猜。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幸运52》:单词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其中一个同学背对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个同学则是解释者,他要用英语或辅以动作将单词的意思表现出来。两组同学之间展开竞争,看谁猜得又快又多。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令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氛围。 第二步:读前活动(一):自由展示。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课堂上,由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上来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第三步:读前活动(二):自由交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教学 反思 。 第四步:读前活动(三):小组讨论。经过了前面的大量的有关加拿大的信息的冲击,你愿意用哪三个词语来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请小组代表发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况综述。这一步骤是对上几个步骤的 总结 ,同时也是教师整合并优化了有关加拿大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展示。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加拿大的了解,对他们所获取的知识进行 梳理,也为下一个步骤展开铺垫。 第六步:掠读课文。(first reading)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8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8个问题来阅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读课文。(second reading)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5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 句子 ,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如果该句是错的,请给出正确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复述课文(retelling) 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第九步:口头 作文 (oral practice) 设定一个情境,给出一些关键词汇,让同学们模仿课文来编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Shenzhen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from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oast theme parks 第十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第九步中的口头作文写出来,变成书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我将本节课设计为竞赛、导入、个人探究、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和讨论及口头作文等九个步骤。我充分发挥自制网络课件的优势,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容量更多。既贯通了所要学的知识,又拓展了课外知识,使得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更加浓厚 , 积极地自主探究,讨论问题热烈,课堂气氛活跃! 高中英语教案设计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 学习英语 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英语第一个模块的学习,渐渐习惯了我的教法。虽然一开始他们觉得与初中教学很不相同(初中老师注重手把手式的语法教学),但经过半个学期后,他们适应得很快,而且还取得一定的进步。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 渠道 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较多,我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我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 warming-up部分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没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 文化 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国外文化遗产,学生会感到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遗产结合一起讨论。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琥珀屋设计小对话。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四、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琥珀屋从形式-失踪-重建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 英语口语 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文物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 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分别展示三幅图片以及播放有关的三段介绍录音,并不需要学生详细记录细节,因为不是听力课,只是了解图片是什么地方,位于哪个国家等。 (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3为学生所熟悉的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 其它 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屋对照、外观、以及里面摆设的琥珀,金碧辉煌的琥珀屋使学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并学会分辨新旧。 3、先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scanning)。有目的性阅读是阅读训练一种技巧,并且提醒学生不用太多花大多注意力在人名、地名上面,而假设自己正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集中精力探究事情的发生经过。 4、阅读后学生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 5、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再次阅读(skimming)。全班分5个小组,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文章共有5段,每组概括一个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过3个单词来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归纳能力。 (三) Difficult points 因为只是阅读课,语言点不作详解,是为下个课时作准备,分别找出 4句难句,让学生进行解释,一一说明属于什么从句(分别有宾从、状从、定从、主从)(从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l. Frederic WilliamⅠ,the king of Prussia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 2.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 3.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4. There is not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 . (四) Summing-up(总结) 学生掌握每段大意后,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和特点 1、找出与Amber Room有关的重要线索(3个人物、2个国家、1个组织) 2、分析写作手法(时间顺序及都用了一般过去时描述已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将来进行写作训练描述某事经过时,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手法 (五) Group-work(task)4人小组 学生此时已非常熟悉文章内容及结构,进入用英语进行交际环节 1、复述课文,教师给出一段文字,中间有不少空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格(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Fill in the blanks: The Amber Room was made________. Frederick WilliamⅠ________.It soon became part of the Czar"s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 Later, CatherineⅡ________and she told her artists to________. In September, 1941,the Nazi Germany army secretly ________.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________. Now Russians and Germans have ________much like the old one. 2、谈谈自己从中的收获(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学生都能说出要保护文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至于怎样保护,因时间关系留待下个课时再讨论。 (六)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及写一篇如何保护家乡某一文物的文章。 六、课后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明白文物重要性及要做好保护。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概括段意,然后分析句子,(这是表层理解),最后总结全文,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保护文物,升华到深层理解。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用书本上的例子,而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作为引入,时间短且能引起学生兴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 高中英语优秀教案设计案例相关文章: 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反思 2. 2020英语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3篇 3.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4. 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 5. 英语语法教案范文 6.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7.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案设计 8.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9. 高中英语教师优秀事迹 10.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设计2023-07-07 20:04:071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我是小小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教学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感受。而且在生活中,我发现"挠痒痒"是小小班幼儿嬉戏和表达亲密方式之一,因此在音乐游戏《小跳蚤》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说、爬、唱、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音乐"、"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从中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之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巩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随音乐旋律用小手在身上爬上爬下。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认识身体部位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奥尔夫音乐《小跳蚤》、小跳蚤指偶。 活动过程: 一、变一变、说一说,巩固身体部位的名称。 "哎呀,我的肩膀有点痒;哎呀,我的小脚也好痒啊。咦,这是怎么回事?" "哦,原来是你在捣鬼。这是调皮的小跳蚤,它最喜欢在我们的身上爬来爬去,扰人痒痒。" 二、爬一爬、唱一唱,感知小手爬行的乐趣。 1.学一学,初步感知小跳蚤爬行的路线。 (1)以手指动作演示"小跳蚤"散步"路线"。 (2)以手指动作演示"小跳蚤"回家"路线"。 过渡:小跳蚤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用手指模仿小跳蚤爬行吧! 2.爬一爬,整体感知小跳蚤爬行的动作。 (1)根据音乐旋律集体游戏 (2)根据音乐旋律结对游戏 3.唱一唱,再次感知小跳蚤爬行的乐趣。 "听,我们的小跳蚤还会快乐地唱歌呢!" 三、跳一跳、洗一洗,体验身体律动的快乐。 "小跳蚤爬在身上好痒啊!我们一起去洗一洗。做一个干净的宝宝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培训,在严蕾老师执教的活动中使我学到很多: 一、律动游戏的设计应该适合小班孩子动作表现和游戏水平。 在本次严老师执教的小班律动活动中先是利用已学过的歌曲进行导入,让孩子提前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进行歌曲教学和手指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我们觉得严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适合小班孩子动作表现和游戏的水平很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动中借鉴和学习。 二、在活动过程中能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小班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 如在《小跳蚤》中严教师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以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再以夸张的语气表情和动作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小跳蚤》一曲内容中辅以手指动作游戏,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邀请幼儿一起来边唱边跳,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感受音乐的节奏,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掌握音乐内容。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严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在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中,让幼儿重复的进行游戏活动而不感到枯燥。如《小跳蚤》中严教师先让个别幼儿和老师一起玩一遍游戏,起到示范作用,接着让幼儿两两结伴游戏,最后再让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从而充分调动小班幼儿对音乐游戏表达表现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一个小小茶叶蛋引发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茶叶蛋的妈妈是谁?”“是茶叶妈妈。”“是老虎妈妈。”“是ji妈妈。”------在孩子们七嘴八舌中“蛋”的主题产生了。先前我们已经参观了小菜场,发现了许多有关蛋的“秘密”,在参观采访中,孩子也了解到ji、鸭、鹌鹑、鹅会生蛋。回来后,大家还津津乐道,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了此活动,并和孩子收集“哪些动物会生蛋”的资料。今天的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组织形式上,我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尝试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分享交流,而且也将新近开展的英语教学结合进去,注重了内容间的有机整合 。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同伴之间的交流了解哪些动物会生蛋,体验游戏的乐趣。 2、尝试用英文说说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有关动物生蛋的演示文稿、动物图片、版面上贴有YES、NO 字样,并画有两个圆圈供孩子选择用。 活动过程: 1、智游:Yes or No 玩法:教师拿出一动物图片,如:出示小鸟图片,师问:这是谁?并用英文“Hello hello bird”与小鸟打招呼,孩子们也跟它打招呼。 师再问:Bird 会生egg吗?师说:“One two start。”孩子们开始选择(站在两个代表YES、NO的圆圈中间)。如有争议就请“电脑博士”、搭班老师或有此经验的孩子等方式进行确认。 确认后,请孩子将动物妈妈贴在版面上,以此加深印象(会生蛋的贴在YES一面,反之就贴在NO一面)。 说对的孩子给一颗红五星奖励。 2、交流经验: 说说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也生蛋宝宝的? 3、评出冠军: (1)数数你得到了几颗星。 (2)请得红五星最多的孩子登上“宝座”,大家一起和冠军照相。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教师要有灵敏的双耳、敏锐的目光去聆听、去捕捉孩子中间生成的问题。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壳颜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动物会生蛋。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当然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 在活动中教师既像孩子一样在学习、探索,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导、向导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四散跑和改变方向跑. 2.发展动作的灵敏,协调及躲闪能力. 活动准备 大的操场上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玩游戏. 教师站在全体孩子的面前对大家说:”小朋友,我在前面跑,你们一起来捉我,看谁能抓住我.”说完,教师在前面跑,孩子四散地在后面追捉,在孩子快要接近时,迅速躲闪孩子,改变方向跑.跑了一段时间,教师停下来让孩子捉住. 2.幼儿玩游戏. 请一名动作发展较好,跑得较快的幼儿在前面跑,其余孩子四散追捉,直到捉住.休息后,可换人继续. 注意:幼儿非常感兴趣,追得时候很尽兴,但是有个别出现过度疲劳和跌倒现象,因此教师要适当控制游戏时间和活动量。 导读:关键字-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幼儿园教案气球游戏推荐,游戏:打气球(推荐)是关于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方面的资料,师说放气时,大家嘴巴里发出放气的声音并向圆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当老师说打气时小朋友立即往后退把圆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放掉了气球就爆炸了。3、组织幼儿游戏。——师随时关注幼儿、提醒幼儿要慢慢地走,当心气球爆炸.。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听老师的指挥。 2、训练幼儿手拉手拉一个圆圈。 活动准备: 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玩过气球吗? 2、喜欢玩气球吗? 3、今天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来变一个大气球好吗? 二、介绍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手拉手拉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说放气时,大家嘴巴里发出放气的声音并向圆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当老师说打气时小朋友立即往后退把圆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放掉了气球就爆炸了。 3、组织幼儿游戏。——师随时关注幼儿、提醒幼儿要慢慢地走,当心气球爆炸.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5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巩固幼儿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能大胆创编动作并在集体面前表现。 游戏准备: 1、教师布置好游戏场景。 2、结构材料:雪花片、立体建构积木等。若干辅助材料:皱纹纸、硬板纸、罐子等。 游戏指导: 一、手指游戏导入 1、复习手指游戏《点点虫》。 2、春天的公园会有些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想象鼓励创造 1、老师这里有几张设计图,请幼儿根据设计图来用各种材料来建构一下。 2、出示图片,介绍建构内容及材料运用。 三、交代建构要求: ①我们走路时在哪儿走? ②碰倒了别人的积木怎么办? ③建构时声音要小点,完成了要学会收拾。 幼儿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建构。 四、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首先能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能积极大胆地进行建构,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用一些辅助的材料建造小路、设置小栅栏、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设施,想象力丰富,布局较合理。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中老师应在引导幼儿建构的同时,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6 目标:培养幼儿反应以及躲避的能力。 准备:皮球(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自定,可以是一个或两个) 指导要点: 请若干名幼儿站在圈内,其余幼儿在外面围成一个大圈。站在圈上地幼儿要迅速将球滚出,站在圈内得幼儿要躲闪滚过来的球,被球碰到的幼儿即出局,要站到外面的大圈中做滚球者。游戏直至一名幼儿在圈的中间为止,则他是胜利者。 (1)请站在大圈上的幼儿滚球时用力一些。 (2)被球碰到的幼儿要主动站回大圈里做滚球者。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特别是我们小班的小朋友,对动物的叫声、喜欢吃什么等等非常好奇。因此,我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安排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比较熟悉的几种小动物的叫声以及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保护动物的欲望。 2、引导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的方向跳或走,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幻灯片、魔棒、几种常见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幻灯片,和小朋友一起说说这些动物怎么叫,它们喜欢吃什么。 2、魔棒变变变:用魔棒把小朋友变成一种动物,然后让小朋友学出这种动物的叫声。 3、和小动物做游戏:讲解游戏内容:游戏开始,老师说“轻轻走,轻轻跑,我的小猫喵喵喵!”这时,幼儿立即向小猫家跑去,边跑边学小猫叫。教师提到什么动物,幼儿就向什么动物家跑去。(规则:幼儿要在教师说完儿歌以后才可以跑。游戏反复进行3—5遍,看孩子游戏的兴趣结束游戏。) 4、游戏:给小动物送食物。根据动物图片,找到动物的家,并把喜欢吃的食物贴到相应的家里。 5、看几种动物图片,回家查资料看看这些动物喜欢吃什么?引起孩子们继续探索的兴趣,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对扮演小动物的角色都很感兴趣,大部他幼儿也都会用动词说短句,但是在回家的过程中有些幼儿的动作做的不对,不够协调。因此,我觉得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活动前的经验准备要更充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动物的活动方式。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加强幼儿的体能煅炼,发展各肢体的平衡能力。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8 幼儿园小班游戏1-捕小鱼 目标:1、学习在一定范围能四散躲跑。 2、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准备:1、一圆形场地为池塘。 2、竹竿做成的渔网,小鱼头饰,录音机。 过程:1、听音乐做准备活动,幼儿的小鱼角色贯穿整个活动,学习小鱼点头、摆尾等动作将身体各部位活动开。 2、学习游戏:捕小鱼。教师讲解玩法、规则。在讲解时,语气、动作夸张,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师生分别做小鱼和捕鱼人,知道幼儿躲闪跑,看谁不被捉到。 3、整理放松活动 幼儿园小班游戏2:小兔和狼 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愉快和紧张两种不同的游戏气氛中,体验随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识。 活动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四块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 “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树林里玩,快跟上吧!” 幼儿听音乐进教室,教师带幼儿在树林中随意活动。 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们快来找一个小椅子休息一下。”请幼儿坐好。 “兔宝宝们,树林里漂亮吗?你们玩得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 “一开始,我们在森林里玩开心吗?那可以怎么唱呢?”(笑眯眯地唱)“用什么声音唱呢?”(欢快) “狼来了时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唱?”(紧张、害怕,慢) “那我们把玩的时候的开心和狼来了时的害怕唱出来吧!” 3. 感受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有一天,兔妈妈带小兔子到森林玩,他们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突然,他们看见一只大灰狼远远地走来了,听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完整听音乐) “大灰狼会来干什么呀?小兔子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办?” “后来大灰狼走了吗?小兔子又出来玩了吗?” (如果幼儿没有回答出来,可以再听一遍音乐,教师在听音乐过程中加以提醒。) 4.了解游戏规则。 “今天,兔妈妈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了。等一会儿,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呀?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房子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 5.完整游戏,进一步了解规则, (1)“那我们一起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戏时,请一名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 “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 (2)第二遍游戏。 加深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天黑啦,兔宝宝们,我们快回家吧!” “刚才我们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 (3)说说游戏规则。 “刚才兔宝宝们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没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 (4)改变情节,增加游戏性,进行第三次游戏。 狼:“饿死我了,刚刚明明看到这么多小兔子,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肯定是躲到大树和大石头后面了。哼,我把它们都拔掉,看你们还往哪里藏!”(狼拔掉两棵大树) 引导幼儿讨论:这下可怎么办?如果我们出去玩的时候再碰到大灰狼,我们该往哪藏呢?(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肯定孩子不一样的想法。) “聪明的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那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过,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 5.游戏结束,体验游戏快乐。 “兔宝宝们,你们可真棒,都没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饿死啦!我们快到其他地方去玩吧!”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幼儿园小班游戏3: 采蘑菇 游戏目的:1、培养幼儿按物对数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 游戏准备:幼儿分成两队,每队跑道上有一个平衡木,每队的终点地上放有1到10的蘑菇卡片,在起跑线的两边分别放有一个黑板,黑板上写有1到10的数字。 游戏方法:1、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和目的就是经过小桥走到河对面采蘑菇。 2、介绍游戏的玩法:小朋友按旁边黑板上的数字,走到对面找出相应数量的蘑菇卡片,走过去时必需要经过小桥才可以过河,回来也一样,把采到的蘑菇卡片插在黑板上相应的数字旁边,就拍拍下一个游戏小朋友的手,才可以继续游戏。 3、最后,哪一组小朋友最快采完蘑菇并采对数量的为胜。 游戏规则:小朋友把采好的蘑菇插在黑板上相应的数字旁边后,一定要拍拍下位游戏的小朋友的手才可以继续游戏,如果没有拍手下一位小朋友就不能开始游戏。 游戏建议:如果是大班的小朋友在黑板上设计的是组成分解或是加减的式题。 幼儿园小班游戏4:小兔乖乖 目标: 1. 掌握屈漆团身走路的技能。 2. 练习在15cm—20cm的独木桥上手持物品走来走去,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3. 会双脚向前行进跳。 准备: 1. 红。黄。绿三色纸,布置好场地。 2. 小图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老师扮演妈妈,带小朋友自然进入场地。 1.“孩子们,今天天气不错,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红眼睛。短尾巴。长耳朵。) 2. 你们愿意帮妈妈做事情吗?那你们得先跟着妈妈把身体锻炼好,这样帮妈妈 做事情妈妈才放心。 二.做运动,幼儿分散站立。 1. 孩子们,找一个位置站站好。 2. 握住小手转一转,伸出小脚晃一晃。 换只小脚晃一晃,双脚并拢抬一抬。 双手叉腰摇一摇,双手摸地蹲一蹲, 最后轻轻跳一跳。(两遍) 三.预备练习。 1. 妈妈:孩子们,我们兔子有一个最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 2. 看妈妈怎么跳的? 教师示范双脚向前行进跳,让幼儿观察妈妈的动作(轻。稳) 3. 小兔跟着妈妈在门前空地上练习。(要求幼儿双脚同时起跳,不必跳太高,双 放在体前。) 4. 妈妈带领小兔做矮人走。 四.游戏部分。 1.妈妈带领宝宝跳进家里,妈妈: “妈妈要出去采蘑菇,你们好好在家里看家,谁来也别开门,只有妈妈回 来才可以开门。 a. 妈妈跳出家,双脚向前行进跳,沿行走路线跳至土坡前。 b. 走过土坡,继续向前跳。 c. 刚采了个大蘑菇,大灰狼来了,妈妈连忙蹲下,双手举起大蘑菇,至头顶,躲在下面。 (大灰狼转了一圈走了。) d. 妈妈看见大灰狼走了,躲在蘑菇下面,继续前进,团身走回土坡处,站起来,双手举起蘑菇走过土坡,然后将蘑菇移至体前,,跳回家。 2.妈妈: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幼儿分别答应)看,妈妈采了个大蘑菇,高兴吗?(欢呼) 3.妈妈向小兔简单描述路上的经过,重点描述遇到狼的过程,并鼓励小兔遇到 大灰狼要机智,勇敢,告诉幼儿只要躲在蘑菇下面。大灰狼就看不见我们 了,然后学矮人走。(提醒幼儿采到蘑菇后要在原地。等妈妈来了才可以走。) 三.游戏。 1. 教师带领幼儿跳至土破前,依次走过。。。。。。。 2. 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总结。 3. 再次游戏。 “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帮妈妈采了那么多的蘑菇。可是刚才牛伯伯打电话来说明天还有许多的兔宝宝要来我们家做客,那怎么办呢?我们再出去采点蘑菇回来,明天好招待它们,你们愿意吗? 四.放松。 妈妈让兔宝宝把蘑菇放在家里。然后出来,找空地做放松。 “孩子们,你们一定很累了,来,跟着妈妈放松一下。 幼儿园小班游戏5:积木两人玩 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听同伴说话,懂得简单的应对。 2、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运用语言进行协商。 准备 积木若干盒。(两个幼儿一盒) 过程 1、幼儿自愿结合,两个一组,同用一盒积木。即将每盒积木分为两份,每个幼儿一份。 2、让幼儿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搭什么,并把想法告诉同伴或老师。 3、请幼儿按自己的设想搭积木。教师提示: ①如果积木不够用,或缺什么,请告诉同伴,向同伴借用。 例如:“请借给我一个长积木,我要搭火车……”同伴听清对方的要求,应满足对方的要求。 ②如果积木缺得太多,要两人合搭。 4、搭好后,要告诉同伴、老师“它”是什么?2023-07-07 20:04:151
小班英语教案in the street
中班英文卡通故事“Dont play in the street一、活动内容:word:pencil pencil--case sci or book schooltory: Don"t play in the street!二、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形象的卡通故事录像带,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2、观看录像和听教师廛故事时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3、通过故事内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三、活动准备:图片卡、手偶MAX 、 故事录像带、故事录音带、故事图片卡、书包、。四、活动过程:一) 复习字汇:活动一开始,播放歌曲“School is fun ,教师背着书包走进教室,相互问好,和幼儿一同表演唱歌曲。歌曲结束,教师问:Oh , what"s in my schoolbag ?让幼儿上来抽卡单词卡片。最后抽出手偶MAX,让幼儿和MAX问好。然后师问:OH,MAX。How are you today?MAX:MMM.......,I"m not well.师问:WHY?Do you want to know?(YES)OK, Now let"s watch a story.二、故事“Don"t play in the street.1、播放两遍录像。2、利用图片卡讲故事。边讲边将故事卡逐一贴到黑板上,不时停顿一下,用手势和动作鼓励幼儿一起讲故事。如:师:It"s morning . Time to go to .......生:......school.3、将故事卡分别发给幼儿,然后再讲一遍故事,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将自己手中的故事卡贴到黑板上。4、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将故事卡其中两张或三张调换位置,问:What"s wrong?请幼儿将故事卡放回原来的位置上。5、复述故事:播放故事录像带(没有声音),边看边鼓励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练习故事中的对话。6、师说:Linda and Be y tell MAx " Don"t play in the street “, 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在马路上玩耍呀?(不能)Ok, do you remember the song "Don"t play in the street ?Let"s sing the song ,ok?三、播放歌曲:“Don"t play in the street 。结束。师问:Are you ha y today?生: Yes, I"m ha y.OK, So much for today , bye bye .<p p=""></p>2023-07-07 20:04:33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了解打喷嚏的原因。 2.通过观察、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 3.了解一些保护鼻子的小常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香水、咖喱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说一说鼻子为什么会打喷嚏? ——你打过喷嚏吗?什么情况下会打喷嚏? ——幼儿讨论,自由回答。 2.出示准备的教具。 师:老师这有好多东西,谁来闻一闻? ——他们闻过以后怎么了?请他们来说一说。 ——打完喷嚏后有什么感觉? ——请没闻过的幼儿都来闻一闻,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 3.出示挂图,和幼儿一起讨论: ——人为什么会打喷嚏呢? ——我们闻到哪些味道会打喷嚏?(冷气、尾气、灰尘等) ——你觉得哪些时候特别容易打喷嚏?(感冒、过敏等) ——如果打喷嚏了你会怎样做? 4.活动延伸 ——将准备的教具(辣椒粉等)放到区角让幼儿继续体验打喷嚏的感觉。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应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春天气温反差大,是幼儿感冒易发的季节,一旦感冒,咳嗽、打喷嚏现象则随之而来经常可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虽然我们为幼儿准备好了纸巾,但如何适时、恰当地使用纸巾,说起来简单,要真正落实在小班幼儿的行动上,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活动《打喷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它借助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入手,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小朋友感冒后,打喷嚏的不正确做法,从而引导幼儿进行生活迁移,在来不及拿纸巾的情况下,会低头、转头或用手来掩住口鼻等等打喷嚏的卫生做法,帮助幼儿掌握文明、卫生的做法,对幼儿习惯的形成和素质的培养,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对幼儿来讲,它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所以,我注意设计简洁、形象、准确的导入方式:师以自己感冒了,边说边用正确的方法打喷嚏,提问:感冒了会怎么样?幼儿马上边打喷嚏边说:“感冒了会打喷嚏”。“打喷嚏的时候鼻子里嘴巴里有什么喷出来?”“口水,鼻涕”。小结:对呀,打喷嚏的时候鼻涕、唾沫到处乱飞,细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飞出来了,别人也会传染上感冒,很不卫生。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在看看说说中学习儿歌前三段中,让幼儿判断小动物们打喷嚏的方法是否真确。出示第一张图时,我按儿歌的句式提问:谁在打喷嚏?怎么打喷嚏的?吓跑了谁?将口头表达提升,转化为儿歌中的书面语言,学习固定的句式,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在接下来第二、三张图片后提问后幼儿就能按儿歌的句式回答。其中在每段设置疑问:黄狗、河马、大象打喷嚏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小动物都吓跑了?这样做好不好?疑问能抓住关键的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喷嚏中带有细菌,会到处传播。接着让幼儿教小动物们正确打喷嚏的方法,将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轻松地掌握了打喷嚏卫生的做法。也让幼儿体验做小老师的喜悦之情。 反思:这个活动是幼儿现实生活地再现。利用了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是个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儿歌中小动物是幼儿所喜欢的,因此幼儿比较感兴趣。通过活动不仅知道打喷嚏的时候鼻涕、唾沫到处乱飞,细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飞出来了,会传染给别人很不卫生,还让幼儿学会了儿歌,。幼儿也都知道了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当然,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随时随地的提醒,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百科: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这也是一种人体对体内细菌排泄的一种方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快乐和重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清楚的语言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自制小动物若干、录音机、故事磁带、幻灯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看幻灯。 2、谁在快乐的飞翔?大河马分别遇到了青蛙、鸭、松鼠,它们会说些什么?(小动物想飞上天,大河马请来好朋友天鹅,乘它们上天。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 3、大河马帮助青蛙、松鼠,它们全都飞上了蓝天。 二、启发、想象 1、小动物都飞上了于,大河马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大河马会很高兴的。(因为它帮助小动物飞上了天)大河马不高兴。(它很孤单)大河马心里有点不高兴,脸上笑嘻嘻的。(它看到小动物飞上了天很高兴,自己没有飞上天有些难过。) 3、大河马会对小动物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对,大河马帮助小动物飞上了天心里真这兴。可是,它又有一点不开心,它想,要是能和小动物一起飞上天玩,那多好呀! 5、教师提问:小动物在帮大河马想办法了,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好办法呀? 6、幼儿自由结伴讨论,老师倾听、指导,启发幼儿想象,帮助大河马飞上天。 7、小朋友想了许多好办法,谁先来告诉大河马?(乘飞机、把大河马变小坐着气球上天、乘热气球上天、装上翅膀等等) 8、教师验证: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来试试!老师运用动物图片。大河马乘热气球飞上天。用跷跷板把大河马送上天。大河马装上两个翅膀飞上天。老师也帮助河马想出一种办法,让大河马坐大鸟飞上天。 9、我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小动物想的是什么好办法呢? 三、体验、交流 1、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所见、所想。小动物让大河马吹很多很多气球,把气球都系在一起,大河马拉着就能飞上天了。 2、小结:一个气球力气太小了,许多气球扎在一起就能把胖胖的河马送上天。多亏小朋友和小动物帮忙想办法,现在大河马也飞上了天,它真高兴啊!它要谢谢小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正确树立消费观念。 2、通过言传声教使他们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3、通过感受亲情,懂得珍惜零用钱。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 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两则关于幼儿花零用钱的小故事。 2、人民币1张。 教法: 1、提问法: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懂得平时我们应注意健康消费。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正反两个故事启发幼儿讨论两个人的做法,谁对谁错。 学法: 交流讨论法:幼儿通过探讨、交流,,既有师生互动,也有幼儿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获得更多有关消费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人民币,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讨论:用零用钱干什么? 教师:“这是老师的妈妈给老师的零用钱,你们有零用钱吗?你们会用你们的零用钱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幼儿欣赏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1)讲故事一:豆豆平时很听妈妈的话,妈妈在开心的时候都会给豆豆十元钱零用钱,让豆豆自己分配。可是妈妈发现,她给豆豆的钱,没几天就没有了,家里出现了自己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卡片、动画片贴纸等。问了豆豆才知道,这些都是豆豆用妈妈给他的零用钱买的。妈妈听了,很生气,狠狠地对他进行了批评。 (2)组织幼儿讨论 1、豆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花这些零用钱? 教师 小结:豆豆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他只知道只知道这钱是妈妈给的,用光了也不心疼,自己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没有考虑到自己买的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处,最后买了一堆没有用的东西回家。但他没有想到爸爸、妈妈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我们上幼儿园,我们应从小懂得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理解爸爸妈妈的辛劳。不要再乱花零用钱。 (3)讲故事二:小小很喜欢帮妈妈做事情,喜欢帮妈妈擦桌子、拿拖鞋、洗碗等。每次她帮妈妈做完事,妈妈都会给她一块钱。小小把妈妈给的钱全部都放到了自己的小熊储蓄罐里。一天天下来,小小的小熊里装满了钱。当爸爸和妈妈过生日时,小小都会从自己的小熊里拿一些钱出来,买一朵花送给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一天,小小在家看电视,看到灾区的小朋友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觉得他们很可怜,于是她在妈妈的陪同下,把自己的小熊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妈妈笑着对她说:“小小,你真有爱心!” (4)组织幼儿讨论 1、小小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 小结:小小这样做,非常棒。它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到零用钱。他没有像豆豆那样马上把钱用掉,而是存到自己的储蓄罐里。在家人过生日时,她还能想到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使爸爸妈妈感到非常的开心。当看到灾区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把自己的零用钱都捐给了灾区小朋友,让零花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四)集体讨论 1、豆豆和小小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2、以后你们会怎样花零用钱呢? 教师 总结:爸爸妈妈赚钱都很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给我们的零用钱,把零用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去。 小百科:零花钱也叫零用钱,是家长或长辈们给小孩子、晚辈们自己可以随便支配的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给很多,小孩子们很喜欢拿到零用钱,这样他们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漫画、糖果、漂亮衣服、杂志、CD。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杆秤的使用方法。 2 、探索不同秤在买卖活动中的作用。 3 、引发幼儿学习秤的兴趣。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1 把杆秤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买卖活动中计量工具的讨论 你们和家里人去超市或者去菜场买菜的时候,怎么知道你的菜要付多少钱呢? 这些工具怎么用?它们是测量什么工具? 二、教师出示杆秤,示范杆秤的正确用法,帮助幼儿了解其功能。 这就是杆秤,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要购买东西的重量,这样可以计算出钱数 了。 这个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叫什么? 怎么操作杆秤呢?谁愿意来试试? 挂上物品后,杆秤的另一端要怎样才表示秤好了?怎么控制这一端是翘起来还 是低下去呢? 这本与那本比,谁更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秤一秤。 是这些水果重还是这基本书重?先猜一猜,我们来证实一下。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帮助小朋友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测量重量呢?它们用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秤 这么大,而中药的杆秤这么小呢? 猜猜哪些是电子的,哪些不是电子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天平是怎么称 重的?天平一侧托盘里的金属是什么东西?根据什么知道东西的重量? 小百科:秤亦作“称”。衡器。或将不等臂的衡量轻重的器具皆称为秤,或指以看秤星计被称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单指秤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 总结学习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习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 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体会现代交通工具越造越新颖,大胆想象未来时代的车。 重难点: 大胆想象未来时代的车。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兴趣,感受甜甜村的美。) 导入语:今天带你们去参观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出示图片)甜甜村,猜猜看为什么这个村子叫甜甜村呢? 过渡:我们一起进村看看到底为什么叫甜甜村呢? 小结:播放PPT甜甜村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村子里种满了果树和鲜花,空气特别新鲜,还有甜甜的香味。原来甜甜村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动物村。 二、理解讨论(理解故事内容,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边播放PPT边讲故事 1、为什么每次汽车来小伙伴都会咳嗽? 引导幼儿说出汽车尾气的污染和危害。 小结:汽车的尾气是一种难闻的有害气体,会让人咳嗽,头晕,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害,汽车开过扬起的尘土对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2、斑马开着车子想要进村,那么村长大象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小结:结合PPT讲故事 过渡语:可是没过多久斑马开着车子来到了甜甜村,这次村长却同意斑马把车子开进村。 3、讨论:村长为什么第二次同意汽车开进村呢? 过渡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甜甜村》,寻找答案。 三、完整欣赏(感受体会现代交通工具越造越新颖) 1、播放FLASH课件。 2、第二次汽车进村来,斑马到底是怎样改装它的汽车的? 提示语:改装后的汽车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装置?汽车改成什么动力了? 四、迁移想象(大胆想象未来时代的车。) 提问:如果您是斑马,你会怎样设计汽车,让汽车更环保、更加多功能呢?(集体讨论后交流) 小结:你们真的非常有想象力,都有做设计师的潜力,那我们回去把你们的设计画下来吧,也许哪天你设计的汽车真的开上了马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环保多功能汽车呢。 五、活动延伸 当一回小小汽车设计师,把自己想象的新型汽车画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象形字 2、课件:单词树 3、汉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找汉字 1.出示课件4 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这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中国,英国、美国 ,韩国) 2.谁能找出图片中的汉字? (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图猜字 1.出示课件1 以游戏方式启发幼儿辨识象形字。 2.引导幼儿观察汉字“日,木,山,川”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 猜一猜,认一认,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 3.出示课件2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4.出示课件3 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象形字的演变。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出示汉字图片: 1.你看见过这些字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会认汉字吗? 2.在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四、尝试看图识字。 出示课件:单词树 1.请幼儿根据图片认读汉字。 (电风扇,空调,冰箱,扇子) 2.鼓励幼儿和同伴互相交流、讨论。 启发幼儿在活动室寻找汉字。 五、教师简单介绍 “象形字”的由来与“现代汉字”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不会写字,如果要告诉别人一些事情,就会用画画的形式,时间长了,他们就发明了像“日”这样的象形字。而现在的人呢,越来越聪明,把字写得既端正又漂亮,就成了现在的汉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小草是绿的?桔子是橙色的?苹果是红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对幼儿的疑问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和应着孩子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轨迹,七个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将幼儿带入急欲探究的天地,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从天空到地上玩,身边的物品有了七彩颜色 ,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色彩的童话故事中。 活动目标: 1、能专心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 大胆想象、给故事续编。 3、初步了解光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活泼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 教师逐一出示( 红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宝宝,看看谁来啦!幼儿辨认。(幼儿说对一个,可以让色彩宝宝和小朋友问好,或是抱抱、亲亲、握手等)并请幼儿贴到空白图上。(怎么说?) 老师还带来了色彩宝宝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呢?它会和哪个色彩宝宝做朋友呢?我们一起动动脑筋吧! 出示物品! 对你说对啦!请你送它去好朋友那里。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和色彩宝宝有关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第一遍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 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 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教师讲述:太阳公公有七个光线宝宝,我们就叫它们七彩光宝宝。七彩光宝宝的名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三、欣赏故事第二遍,理解故事内容 这些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去了很多地方玩,现在它们还到老师的电脑里玩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遍。提问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哪里?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问题并学说好听的句子。 它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金黄金黄的) 它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橙色的衣服) 它们跑到草地上,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绿油油) 它们跳到大海里,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蓝蓝的) 它们经过沙滩,小螃蟹有什们变化?(变成小青蟹) 它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们变化?(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四、大胆想象、仿编一句话。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明天还会到地上来玩,它还会把世界上的各种东西变上好看的颜色,你觉得调皮的七彩光宝宝,除了故事中它们来过的地方,还会来到哪里?那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联想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仿编事物有了颜色而发生变化的一句话。 调皮的七彩光去了那么多地方,让那么多东西有了漂亮的颜色,那如果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怎么样? 教师小结:如果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一片漆黑,所有的东西都会失去它的颜色,不像现在这样五彩缤纷了。光对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当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给好朋友漂亮的颜色。(放轻松音乐,带幼儿离开结束。) 附故事: 调皮的七彩光 太阳公公有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叫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紫色。七彩光宝宝在云里钻来钻去,把天上的云染成了七色彩云。 他们在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它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的脸蛋变得金黄金黄。他们又来到果园,给橘子穿上橙色衣裳。它们跑到草地上打滚,草地变得绿油油。它们蹦啊、跳啊,一跳跳到大海里,大海变得蓝蓝的。七彩光宝宝洗完澡,经过沙滩,小螃蟹问它们要来了青颜色,变成了小青蟹。 七彩光宝宝刚来到菜园,太阳公公就喊它们回家。番茄和茄子着急了:“给我们留下漂亮的颜色吧!”七彩光宝宝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七彩光宝宝听到太阳公公又在喊,赶紧往天空跑去,它们跑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桥。2023-07-07 20:04:42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半日活动指导思想 : 从幼儿的生活、游戏中生成集体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和谐发展。 半日活动总目标 : 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懂得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与同伴友好合作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积极参与集体劳动 半日活动流程 : 一、来园 1、开窗通风,整理自然角。 2、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并仔细询问带药幼儿服药时间。 3、热情迎接幼儿来园,并和幼儿一起观察自然角植物的变化,指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 二、晨间户外活动、生活活动 1、目标:通过玩跳绳,发展幼儿的各个部位。 2、材料准备:跳绳若干条、塑料带一个。 3、过程:(1)准备活动:先带领幼儿环绕操场跑,做身体的准备动作。 (2)开始跳绳活动(个人跳)(集体跳) (3)生活活动:老师带领幼儿散步、关心个别体弱的幼儿(向琳、刘世通等)在散步时观察幼儿园植物的变化。 三、早操 目标:排队迅速,做操动作合拍、有力。 内容: 完毕带队回班吃早餐。 四、晨间谈话 谈话内容:谈谈晨间活动情况,谈谈快乐的双休日。 五、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承受力的秘密。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的承受力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若干张、水桶、椅子、桌子 (三)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纸,请幼儿和纸比力气。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在纸的上面的一个小点上用力,纸很容易就撕开了。 2、出示另一张纸,请幼儿用拉的方法和纸比力气。 3、交流引导、寻找原因。 (1)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同样的纸,我轻轻一撕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来不开? (2)和幼儿一起讨论原因。 4、游戏验证:(1)幼儿实验,把纸制作成纸称,和水桶、积木比力气。 (3)师生共同实验,让纸和小椅子、桌子比力气。 (四)生活延伸:工人叔叔很聪明,利用纸的这个道理做了许多东西。(食品包装撕口) [page_break] 六、课间活动: 1、喝水,2、大、小便、3、洗手,4、吃水果,5垫毛巾站队准备上体能课。 七、户外活动:蚂蚁运粮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能根据图片有关三要素的提示创编故事。 3.能大胆、自信地在集体前讲述故事。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葫芦一个,纸葫芦图片若干,葫芦藤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葫芦,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这是什么?(葫芦)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的肚子里藏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葫芦,葫芦,变变变!(出示图片)故事在哪儿呢?噢!故事就在葫芦宝宝的肚子上呢! 2.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故事。(手指图片) 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出故事的三要素。 1.师:小朋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是从哪个葫芦宝宝身上看出来的?(指葫芦上的图片)噢,黄色的葫芦宝宝身上有个时间地标记,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 2.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你是从哪个葫芦宝宝上看出来的? 红葫芦上有故事发生的地点,看,(指葫芦上的图片)这个故事就发生在…… 3.师:哦,黄葫芦和红葫芦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那蓝葫芦又告诉我们什么?对,蓝葫芦告诉我们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4.小结:原来,有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了。 三、看图片,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1.师:现在,这只宝葫芦有要变了,小朋友先把眼睛闭起来。葫芦、葫芦,变变变! 2.(将三个葫芦翻转过来)这次的葫芦宝宝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变化,幼儿回答时,注意总结) 3.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呢?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呢?现在有了时间、地点、人物,你能不能把它们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4.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的故事怎么样呀?刚才××小朋友看着葫芦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编出一个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会不会呀?” 四、幼儿自由选择纸葫芦,创编故事。 1.提出要求。 师:“看,葫芦藤上结出了许多许多的葫芦,等会儿阿,小朋友去摘一个黄葫芦,一个红葫芦,一个蓝葫芦,一共是……!想一想,你能编出什么好听的故事来!” 2.幼儿自由创编。 3.幼儿讲故事。 师:请把你的葫芦宝宝带上来,先给大家看看你的葫芦宝宝,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师:还有谁愿意来讲的?这么多呀!这样吧,等会小朋友把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如果你讲完后还想编故事,就和别的小朋友交换一下葫芦。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本领,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编故事。今后,小朋友在编故事的时候,也要先想好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故事里有哪些人物,然后就能编出好听的故事来了! 活动反思: “三要素”是小说、故事中不可缺的成分,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忽略掉它。平日我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听懂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却偏偏遗忘了构成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也许您会想“三要素”在小学语文中提起得比较多,小学的孩子们在初次接触写作时,老师会重点讲解。是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也正是因为我们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看图创编故事的经验,我们年级组决定尝试让幼儿在“三要素”的提示下,学习故事的创编,为幼儿跨入小学,接触写作文,提供经验储备。 确定课题后,为了不让活动开展得生硬死板,年级组一起讨论,决定用宝葫芦来做为导火线,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室内的环境布置也都以它们为主,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活动一开始,宝葫芦变出的三个葫芦宝宝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也引出了一个故事。教师根据葫芦宝宝上的提示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是在三个葫芦宝宝的提示下开展的,随后通过提问,让幼儿知道不同颜色的葫芦分别代表了什么,初步了解了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初步了解了只要有“三要素”就能进行故事创编。宝葫芦的再次变化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了“三要素”的变化,说出已变化的时间、地点、人物后,幼儿就开始自由创编了。接着,设置了一个摘葫芦的环节,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趣味性,不让语言活动显得死板,平淡。幼儿摘完葫芦后,都能自主地、积极地进行创编,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将“三要素”编入自己的故事中,也基本掌握了这一技能。然而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从故事的“三要素”这个方面,对孩子创编的故事进行总结评价,忽略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时,如果我再强调或突出一下故事的“三要素”,也许效果会更佳。 本次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创编能力也很强。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经验和创编能力。比如说,有些幼儿已经能够根据三要素进行故事创编,已掌握了该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高要求,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和句,将故事创编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灵活性,使幼儿了解气球的不同玩法。 2、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在游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并使幼儿体验到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健康歌》光碟、五颜六色的气球(每人一个),短绳(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老师组织小朋友排好队。 二、基本部分、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一个小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在小朋友们各说各的想法的时候,老师出示一个气球。 2、小朋友你们知道气球有哪些玩法吗?有的小朋友说、气球可以飞上天,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捏成小苹果、、、小朋友说的真棒,今天老师就告诉你们气球不一样的玩法。 3、老师在每个幼儿的.脚上绑上气球,在音乐开始的时候让幼儿开始踩别人脚上的气球,但又要防止别人踩到自己脚上的气球。要求在游戏过程中不能用手。 4、音乐停止,请小朋友站在原地,看哪个小朋友脚上的气球被踩爆了!哪个小朋友脚上的气球没被踩爆。没被踩爆气球的小朋友被评为“小小勇士”。 三、游戏结束、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这个踩气球的游戏啊?(喜欢)老师送每一个小朋友一个气球好不好?(好) 请小朋友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气球。 教学反思 通过《踩气球》这一游戏,使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个别比较胆怯的小朋友不敢参加。不敢参加的要懂得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在安全、快乐、轻松的气氛下完成每一个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 总结学习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习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 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甜蜜的亲情。 2.学习用拥抱、亲吻、说甜甜的话等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松鼠手偶一个、礼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小朋友都长大了要知道关心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出示小松鼠玩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关小松鼠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小朋友你们知道妈妈的妈妈是谁吗?引导幼儿说出外婆。 2.这一天小松鼠给妈妈准备了礼物。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礼物?比如:过生日、过新年的时候。引导幼儿大胆的发言。 3.小松鼠爱妈妈要给妈妈送甜蜜,到底为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孩子们边猜老师边出示礼物的图片。 4.出示挂图二讲到妈妈的妈妈就是外婆时,老师提问:爸爸的爸爸是谁?(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5.让幼儿猜一猜妈妈送给外婆的会是什么礼物?幼儿回答完后出示挂图三 6.小松鼠想起外婆最喜欢自己的吻,他就贴着外婆的脸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出示挂图四。 7.小松鼠并没有送给外婆糖和巧克力,只是送了一个甜甜的吻,外婆为什么还那么该行呢? 教师小结:因为他们要的很简单,只要送给他们一个吻,一个拥抱就会觉得好幸福。 8.教师播放故事课件一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二)1.鼓励表达对亲人的爱 师:老师拥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好幸福呀!你们可以送给老师一个什么样甜甜的爱呢?(鼓励幼儿过来拥抱老师、亲吻老师) 2.让幼儿说一说甜甜的爱还可以送给谁? 结束部分: 让幼儿把甜甜的爱送给这些听课的老师。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孩子去尝试甜蜜的快乐为主,活动中我扮演“妈妈”,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知道表达喜欢的方式有亲、拥抱、关心的慰问等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表现出自己的方式,除个别内向的孩子没能积极的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我却没有注意去特殊引导而是直接忽略了,就像听课老师们说的那样应该照顾到每位孩子的感受,才能达到更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回家后,把这些礼物也去送给你的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吗?”最后,我让幼儿回家也给自己的亲人也送上一份这样的礼物。 相信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也已经深深感受给别人送礼物带来的甜蜜感觉,到了拥抱、吻、关怀所表达的甜蜜的亲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为幼儿园设计种树,获得更多的按规律排列物体的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设计规划的能力。 3、对设计活动感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空地图片,设计图纸,展示板。 2、松树、枫树和果树(种类、大小、颜色不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设计种树,感知规律排序。 1、明确设计任务。 师:你们看,这是一所新建的幼儿园,漂亮吗?这里还有一些空地,空地周围需要种树。园林叔叔运来了很多树木,看一看,有些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今天,你们就来做一回小小园林设计师,给幼儿园设计种树。想不想试试? 2、幼儿自主设计种树。 师:这是一张设计图纸,请你以小红旗为起点,来设计一份种树。 3、交流种树,积累有序排列的经验。 (1)对比观察有规律、部分有规律、无规律排序的样本。 ●分析有规律排序的样本。 提问:你是怎么种的?几棵树一组?每组里面有几种树? :这个小朋友是×棵树一组,每组里面有×种树,而且每组都是按照×树×树×树这样的顺序来种的,这可是非常有规律的种法哦。 ●分析无规律、部分有规律排序的样本(根据幼儿操作结果决定)。 提问:现在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设计的,有没有规律? (2)自查纠错,调整设计。 二、根据设计要求有目的地设计种树。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已经知道按规律来种树了,那现在园林叔叔又有新的要求了,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1、交代新的设计任务。 (1)要有规律地种树;(2)4棵树为一组,而且每一组要包括3种树。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设计,分组检查并纠错。 师:你们都已经设计好了,那都是按照园林叔叔的要求来设计的吗?每一组的小朋友自己来检查一下。 三、延伸拓展活动——模拟种树。 师:今天小朋友都来做了一回园林设计师,按照你们设计的来种树,效果会怎么样呢?请你们一组选一种在这块空地的周围种满树吧。2023-07-07 20:04:511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 游戏准备 小鼓一个。 花球一朵。 卡片(儿歌、拼音、数字) 游戏玩法 1、教师把凳子围成一个大圈,让孩子们坐在一起,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2、教师面前放好卡片和小鼓,把花球放到孩子们的手里。 3、游戏开始,教师击鼓,鼓声响起孩子们就要快速传动手中的花球。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必须传到手里才能往下个人传,循环继续传, 4、鼓声停止,花球就要停止传动,花球停在谁的手中。谁就要抽取一张卡片,把内容读给大家听。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要给及时改正。 游戏规则 1、要按照一个顺序进行传动,不可以传错方向。 2、鼓声停止,花球就不可以在传动了。 3、传花球的时候要每个人都必须传到,不可以跳传或者漏传。 4、在场的孩子们都是监督员,要互相监督伙伴。 5、违反游戏规则的也要抽取卡片读出内容。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2、尝试练习滚动身体,初步掌握横躺滚动作,知道滚动时自我保护的简单方法。 3、初步探索身体上会转动的部位,能够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知道小刺猬会滚着走路,是滚着采果子的。 2、物质准备:小刺猬图片;果子若干;筐子若干;地毯;音乐《杜鹃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带领幼儿游戏:小手骨碌操。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手骨碌操吧:我会骨碌碌,骨碌骨碌一,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骨碌骨碌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我们一起玩游戏。玩什么游戏呢?今天我们来玩转一转和滚一滚的游戏。我们先来玩转一转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自由探索身体上会转动的部位。 师:你们的小身体上除了小手还有哪些地方会转动?快找一找、转一转吧。 师:我发现了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身体上会转的地方,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给大家看? 幼:我的头会转动。 师:你的头转得真好!我们跟他学一学转转头,(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我的头转一转。 师:谁和他转动的地方不一样? 幼:我的胳膊会转动。 ……. 2、尝试练习滚动身体,初步掌握横躺滚动作,知道滚动时自我保护的简单方法。 师:我们再来玩滚一滚的游戏。谁想来骨碌碌地滚一滚小身体?一会老师请小朋友都来滚动滚动小身体。小朋友想一想,在滚动身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么样保护自己呢? 幼: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要保护好头和脸。 幼:不能碰到别的小朋友,碰到就赶快躲开。 3、请一名幼儿表演滚动身体。 师:小朋友用各种方法来滚动身体,都很棒!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滚动得特别好,请他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4、教师示范讲解横躺滚的动作要领。 师:孙老师也想来试试了,小朋友看我是怎样滚动身体的。我先选一个空大的地方坐好了,然后再躺好,把胳膊伸直,把腿也伸直,这边骨碌碌滚一滚,换个方向再滚一滚,连续滚一滚,我觉得这样滚动身体很舒服,这种滚动身体的方法叫横躺滚。 5、先请个别幼儿练习横躺滚,然后再集体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学会躲避。 师:我还编了一首小儿歌呢,谁愿意跟着小儿歌来滚动滚动小身体? 先坐好,再躺好,伸直小手和小脚,骨碌骨碌滚一滚,骨碌骨碌滚一滚。 请小朋友都来跟着小儿歌练一练横躺滚的本领吧。先找一个空大的地方坐好啦。 6、游戏:帮小刺猬采果子。 师:小朋友滚动得这么好,把一只会滚着走路的小动物引来了,你们猜猜它是谁?(小刺猬。) 师:(出示小刺猬图片)小刺猬是怎样采果子的? 幼:小刺猬是用滚的方法采果子的。小刺猬躺在地上骨碌一滚,身上就粘满了果子。 师:小刺猬家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想邀请小朋友帮助它采果子,你们愿意帮助小刺猬吗?(愿意!) 师:你们都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师:小朋友采到果子后要互相帮忙把果子取下来,还要把果子放到筐子里。 师:你们爱吃果子吗?(我们爱吃果子。) 师:多吃水果身体会更健康!我们找一个空大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休息。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活动结束。 师:我们听着音乐来放松放松小身体。先来转转头,我的头儿转一转,再来放松放松肩膀,我的肩膀转一转,小胳膊学小鸟飞一飞,捶捶腿,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忙捶捶背。 活动延伸: 帮小刺猬把果子送回家。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棉花的作用。 2、知道什么东西是用棉花做的。 活动准备: 棉花及棉质物品。 活动过程: 一、客人“棉花宝宝”来了。 ——小朋友来和棉花宝宝做朋友,看看它、摸摸它,说说有什么感觉? ——小朋友们介绍你的朋友棉花宝宝是什么样的?(引出儿歌第一句———棉花棉花白又白。) 二、引导幼儿感受棉花质感 ——你愿意和棉花宝宝做游戏吗?小朋友们来亲亲棉花宝宝,和棉花宝宝握个手打个招呼。 ——棉花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引出第二句——柔柔软软真舒服。) 三、出示棉衣、棉被。 ——小朋友们知道棉衣和棉被是什么做成的吗?(引出儿歌第三句——做棉衣、做棉被。) ——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下雪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有什么感觉?(引出儿歌第四句——穿在身上暖洋洋。) 四、幼儿听录音巩固学习儿歌。 五、今天小朋友和棉花宝宝玩得高兴吗?让我们和棉花宝宝一起跳个舞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要懂得保护眼睛、皮肤;能够正确理解看电视、电脑的利与弊,学会有选择的、科学的看电视、电脑。 2、让幼儿正确对待看电视、电脑这一现象,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看电视、玩电脑的习惯。 活动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不做小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1、故事里有谁?小布丁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木偶老板是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会怎样? 3、你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吗?爸爸妈妈呢? 二、说说我喜欢看的电视、我玩过的游戏 1、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电视?玩过哪些电脑游戏?(幼儿自由发言) 2、你是怎样安排看电视、电脑的时间的? 3、你认为看电视、电脑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说说你的想法。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 1、刚才大家都说了看电视、电脑的好处和坏处,现在我们一起看图片,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结合图片,讲解过度看电视、电脑的危害,让幼儿懂得合理、科学的看电视、电脑。 四、辩论:看电视、电脑的好处、坏处 1、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看电视、电脑的好处?给我们带来呢那些帮助? 看电视、电脑的坏处?对我们各方面的危害? 2、辩论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 教师: 从电视里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扩大我们的视野,电视、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了乐趣和方便。但是,多度的看电视、玩电脑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同时,如果长期观看一些不良的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会容易遐想并模仿,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大家要合理的安排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且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节目,养成良好的看电视、玩电脑的习惯。 活动延伸: 利用放学时间,跟家长们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让爸爸妈妈们帮忙做好督促,合理安排孩子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跟家长达成共识,共同配合、督促孩子养成看电视、玩电脑的良好习惯。跟家长约定一段时间后,共同反馈孩子的表现。 给爸爸妈妈的话:希望家长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合理帮孩子安排看电视、电脑的时间。孩子年龄小,自己还不能很好的区分事情的好坏,所以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和孩子一起看,并且针对电视节目和电脑中得游戏,多跟孩子交流、讲解,让孩子正确理解,养成好的习惯。 小班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活动评价: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活动建议: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在漱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将水直接吐出来,或将水咽下去,不能正确掌握漱口的方法。而且由于年龄小,很多孩子在家还没有刷牙的习惯。那么漱口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在生活中更为实用和方便的清洁牙齿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从小有清洁牙齿的好习惯,从小知道保护牙齿。 活动目标: 1、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重点: 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难点: 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解决: 通过请客吃黑饼干使牙齿变脏以及小羊和大蚜虫角色的介入使幼儿产生漱口和清洁牙齿的强烈愿望。 活动准备: 黑饼干、盘子、手偶小羊、手偶大牙虫、镜子、杯子、水、脸盆、牙刷、牙膏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去小羊家作客。 二、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小羊请客吃黑饼干:饼干是黑的,牙齿会变黑吗? 2.照镜子:牙齿上怎么会有黑黑的?是什么? 如果不把黑饼干从牙齿上赶走,时间一长牙齿会不会生病? 3.小羊牙痛表演,出现大牙虫。 4.讨论:小羊好可怜,你喜欢大牙虫吗? 你的牙齿上也有黑饼干,时间一长也会长出大牙虫,想个办法赶走它? 三、学习漱口 1.幼儿自由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2.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a.幼儿自由表现漱口,教师进行提炼。 b.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呸。 c.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d.漱口:幼儿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脸盆里。(《刷牙歌》) 教学反思: 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手持物体向指定方向走。 2。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3。教育幼儿关爱花草树木,爱护小树。 活动准备: 1。宝宝人手一棵“小树”、一个盛有少许水的小桶。 2。沙盘,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一)“逛公园”的形式入场。(做热身运动)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观赏小树好吗? 幼:好。边听《走路》的音乐边走到布置好的公园里。 (二)情境导入主题。 师:公园到了,公园里有什么?幼:小树小花 师:这里新建了公园,里面什么也没有,今天我们来给公园种小树,好吗?(好) (三)引发兴趣,导入活动?? 1、师:出示小树,激发宝宝参与游戏的兴趣?。 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种小树”,可是,种小树需要什么工具呢?(请幼儿说一说)幼儿:小树苗、水桶、小铲等。水桶是用来干什么?幼儿:给小树浇水。 2、做游戏 A、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玩法。 师说:谁愿意去种小树,愿意去的请举手。师:我请一个小宝宝去种小树。 B、教师带领宝宝进行游戏:宝宝手拿“小树”,从场地的一端跑向沙盘,将“小树”种在沙盘里,然后跑回原地。 C、师:小树种好了,我们一起去给小树浇浇水,好吗?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给小树浇水时?,手拿水杯走路要保持平衡,水不要撒出来;去浇水的时候要一个紧跟着一个走;浇完水的幼儿回 来后排到队尾站好。 (四)结束部分 师小结:今天,我们为新建的公园种上了许多小树,公园变的非常漂亮了。我们要爱护小树苗,不用手去摇晃,不能折树枝。公园的叔叔阿姨还要谢谢我们宝宝呢,宝宝开心吗? 师:开心的话我们就拍拍手,跳一跳,大家拥抱一下,我们一起跟小树再见。 活动延伸:让幼儿给自然角中的.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的变化,并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植物的生长。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重难点: 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并在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活动准备: 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独木桥若干座。小猫、小鸡、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小狗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孩子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狗头饰)我做狗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狗听着音乐,活动下身体吧! 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狗汪汪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根肉骨头,啊呜啊呜吃个饱。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的狗宝宝。 2.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 我们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猫、鸡、鸭)爬动着依此向小猫、小鸡去问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来。爬动着向小鸭去问好,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倒爬着回小狗的家。 3.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 咚咚咚,这是什么?妈妈要小狗听着鼓声来学本领。鼓声“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小狗就转着圈爬。(1)听信号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转圈爬。(2)听信号向前变换速度爬。(3)听信号转圈变换速度爬。(4)听信号交替爬行向前、转圈变换速度爬和倒退着爬。 4.调整活动量,“小狗打滚”。 小狗宝宝,我们玩累了,打个滚,休息一下,让肚子晒晒太阳,妈妈来帮你们理理毛。 5.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我们小狗肚子饿了,要去找肉骨头吃。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就有许多肉骨头,看谁最聪明,能找到肉骨头。”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路线寻找肉骨头,可重复数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6.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小狗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狗汪汪真快活。全体幼儿“洗完澡”,扮小狗装,汪汪叫着回家。 活动反思: 爬的动作,是一种手脚协调地、交替地、有节奏的运动,这种活动不仅有利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两个半球的发展。幼儿很喜欢在地面上爬动,根据幼儿这一活动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各种形式的且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爬动方法让他们来体验爬动时的乐趣,在愉快的游戏中,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情绪得到了放松。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让幼儿知道西瓜清凉、解渴、多吃西瓜好。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大西瓜、大口袋、图片、刀子、盘子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神奇的口袋(口袋里放着西瓜)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藏着一个小朋友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谁。(让幼儿摸一摸,说说摸上去的感觉,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观察西瓜 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看,它是谁啊?它是什么形状的?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让幼儿般一般,试试沉不沉,最后老师以大西瓜的口气总结) 3.讲故事 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图片,讲故事) (1)图片A:太阳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小朋友,谁走在路上? (2)图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么? (3)吃完西瓜,小老鼠说了什么呀? 活动反思: 孩子们由喜爱到深入、持久的关注与探究源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已有的经验。这种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又幼儿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形成一种对事物深入、持久的关注与探究的学习习惯。2023-07-07 20:05:001
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小熊过桥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我以小熊这一幽默、憨厚、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通过画面从而展现出小熊过桥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小熊不敢过桥的时候在想谁?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过桥吗?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学习下去。浅显的诗歌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都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 这是一个通过小熊从不敢过桥,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敢于过桥,前后不同的心理活动对比,萌发幼儿坚强、勇敢的个性。结合幼儿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不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为幼儿积累了一定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我在设计中并从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阅读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动作。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遇见困难要勇敢,并能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熊、鲤鱼、乌鸦、流水的胸饰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黄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小熊)小熊在来我们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了一些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图。 二、出示背景图一 1、问:图上有些什么呀?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小河)上面有什么?(小竹桥)你有没有走过小竹桥?走在上面是什么感觉? (让幼儿自由回答) 2、师:仔细看一看,从哪里看出小熊过桥时心情很害怕?(汗都出来了) 3、今天,黄老师根据这幅图,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4、师说第一段儿歌: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5、问: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小熊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师指导朗读) 6、师过渡:那接下来小熊怎样呢?我们看第二幅图。 三、|出示背景图二。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有表情地朗诵儿歌的第二段。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高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2、问:谁听到小熊的声音?它又是怎么说的? 3、幼儿学习朗诵: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 4、教师:小熊走过桥了吗?它过桥后怎样? 5、指图帮助幼儿学习朗诵: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6、师:刚才我们把两幅图都编了几句好听的话,其实这首儿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师边说边板书:小熊过桥 (指认这几个字) 7、一起试着念儿歌。 8、讨论:你们喜欢儿歌中的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 9、小结:小熊在小鲤鱼的帮助下,终于勇敢的过了桥。 (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 四、创编动作。 1、以四人为一组,自由结合,尝试创编动作。 2、 教师出示胸饰,请四位幼儿分别扮演小熊、鲤鱼、乌鸦、流水,其他幼儿有节奏的念儿歌。 附儿歌: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高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虽然内容较长,但这首儿歌富有情趣。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图片,让孩子进行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讲述,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来帮助幼儿学习,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从而让幼儿懂得自己遇到困难要克服,别人遇到困难应鼓励帮助的道理。 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练习在25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 2 知道一个个排队走,不推挤前面的朋友。 3 学念儿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4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 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走平衡木的要领。 2。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平衡木 小熊头饰 报纸球。 活动过程 1。教师翻开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讲述故事,朗诵儿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是怎么样过桥的。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告诉幼儿要领。 ——熊妈妈是怎么样过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走平稳过来。)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利用儿歌再次帮助幼儿明白走平衡木的要领。 3。鼓励幼儿大胆走平衡木,练习3到4次。 4。组织幼儿排队走平衡木,顺利安全走过后拿苹果【报纸球】吃。 5。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走平衡木 吃到苹果的心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与儿歌的相互使用,让幼儿轻松的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幼儿锻炼了肢体动作,也学习到了新儿歌。 根据我小班幼儿年龄偏小的特点,我准备了每人一个小熊头饰,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热情。活动前,阅读了教学大书的内容,了解了小熊过桥的故事,会朗读儿歌,然后带幼儿到准备好的场地练习走平衡木。小班的`幼儿要练习好多次才能掌握基本动作,我把它做为重点让幼儿练习几次。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我再增加过桥摘苹果的游戏环节,小朋友情绪更加兴奋,活跃,在愉快的摘苹果活动中结束了游戏。 在这次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对走平衡木的基本动作都掌握较好。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也突破了重难点,顺利完成了游戏活动。 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高25cm,宽15cm的平衡木上走。 2、通过有趣的情境,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 3、逐步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平衡木,大积木若干,洋娃娃一个,小熊头饰一个。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出示洋娃娃,告诉幼儿"洋娃娃有许多好朋友,都是可爱的小熊,你们想不想来做她的小熊朋友啊?" (2)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老师拿着洋娃娃,幼儿随着音乐,围在老师身边自由地跳一跳。 2、游戏活动-小熊过桥。 (1)介绍游戏内容:这里有一座小桥,河对岸住着洋娃娃,小熊想到洋娃娃家去玩,就必须从桥上走过去,你们瞧,小熊是怎样过桥的教师戴上头饰边念儿歌,边走过平衡木。教师对小朋友说:你们敢过这个小桥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过平衡木,教师站在一旁观察。 (3)讨论:你是怎么走的? 小结:两臂侧平举,眼睛看前面。 (4)幼儿再走一次平衡木,老师站在一旁重点帮助个别较胆小的幼儿。 (5)幼儿多次练习走平衡木过小桥。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河对岸,与洋娃娃一起手拉手,跳一跳圆圈舞。 评价:表扬大胆走过小桥、身体不摇晃的幼儿。 反思: 在这次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对走平衡木的基本动作都掌握较好。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也突破了重难点,顺利完成了游戏活动。 小百科:熊躯体粗壮肥大,体毛又长又密,脸形像狗,头大嘴长,眼睛与耳朵都较小,臼齿大而发达,咀嚼力强。 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4 活动 目标 1 练习在25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 2 知道一个个排队走,不推挤前面的朋友。 3 学念儿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4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 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走平衡木的要领。 2、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平衡木 小熊头饰 报纸球。 活动过程 1、教师翻开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讲述故事,朗诵儿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是怎么样过桥的。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告诉幼儿要领。 熊妈妈是怎么样过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走平稳过来。)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利用儿歌再次帮助幼儿明白走平衡木的要领。 3、鼓励幼儿大胆走平衡木,练习3到4次。 4、组织幼儿排队走平衡木,顺利安全走过后拿苹果【报纸球】吃。 5、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走平衡木 吃到苹果的心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与儿歌的相互使用,让幼儿轻松的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幼儿锻炼了肢体动作,也学习到了新儿歌。 根据我小班幼儿年龄偏小的特点,我准备了每人一个小熊头饰,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热情。活动前,阅读了教学大书的内容,了解了小熊过桥的故事,会朗读儿歌,然后带幼儿到准备好的场地练习走平衡木。小班的幼儿要练习好多次才能掌握基本动作,我把它做为重点让幼儿练习几次。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我再增加过桥摘苹果的游戏环节,小朋友情绪更加兴奋,活跃,在愉快的摘苹果活动中结束了游戏。 在这次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对走平衡木的基本动作都掌握较好。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也突破了重难点,顺利完成了游戏活动。 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练习在宽25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 2. 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 3. 知道一个一个排着队走,不推挤前面的同伴。 活动准备: 1. 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学习DVD。 2. 在场地的一端平行摆放4-5块平衡木。 3. 小熊的头饰或挂牌,人手一个。 4. 报纸球、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翻看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苹果园里的苹果熟了,小熊想到苹果园里摘苹果。可是到苹果园要过一条小河,而河上只有一座窄窄的桥,他敢过吗?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怎样过桥,并年儿歌告诉幼儿走平衡木的要领 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明白走平衡木的要领,鼓励幼儿大胆的走平衡木,走完后拿起一个报纸球当作苹果放进篮子里。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走平衡木。 教师:熊宝宝们,现在熊妈妈要过桥了,看看我是怎样过的。 (2) 教师:熊妈妈是怎样走过小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3)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吃到苹果后的愉快心情”2023-07-07 20:05:07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美育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确目标 l、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 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 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 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惭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①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观点正确吗?有何为证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译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 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②请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③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还能成功呢?是因为条件充足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④对贫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态度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⑤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译,学生思考: 文章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却写了一穷一富两个和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是通过一正一反鲜明地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五)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本文作者为了证明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为学观点,举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六)总结收获、结束全文 1、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学生谈) 2、是啊,同学们,人贵有志,事在人为,让我们从现在起,立志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百学须先立志”, “少年志则国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人的叮咛仍不绝于耳,让我们共同立下远大志向,为着我们美好的人生、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策马扬鞭、奋发图强!最后让我们再次齐颂《为学》一篇,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交流。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气。) 讨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理想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计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凭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坚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作者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作者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注意“曰”与“日”的区别。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2023-07-07 20:05:131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超市、银行、幼儿园》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三、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 “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 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 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 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变化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2、积极参与表演活动,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乐趣 3、尝试创编螃蟹走路、吐泡泡、洗澡等动作并跟随音乐律动。活动准备:螃蟹图片、音乐《捉螃蟹》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可爱的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到海边去玩咯,走,出发。(随音乐入场)海边到了,你们看这里是一个美丽的沙滩,有一群可爱的小螃蟹们会在这里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段音乐里,来,一起听听,猜猜会是哪些有趣事情呢? 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1、幼儿倾听音乐第一遍感知乐曲的旋律提问:听完了,有谁来说说看,小螃蟹听了这段音乐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表达)。教师:哦!有的说螃蟹在洗澡,有的说螃蟹在游泳,说的好,那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要用自己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第二遍音乐) 三、肢体动作感应乐曲的节奏和不同乐段。 教师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引导幼儿感应不同乐段。例如:a段拍手、b段跺脚、c段拍肩、d段拍腿,注意强调聆听前的准备。 (1)播放音乐,放慢速度,肢体动作感应 (2)引导幼儿随音乐的不同乐段变换肢体动作,感应乐曲结构 四、分段创编动作 (1)创编a段教师:小螃蟹走起路来可爱极了,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走路的?(引导幼儿模仿螃蟹横着走路的动作,集体模仿。除了可以这样走还可以哪样走,试试看) (2)创编b段教师:螃蟹在沙滩上快乐的走着,它还做了什么事情?(引出吐泡泡,创编吐泡泡的动作)你看我的泡泡可以往上吹,你的呢?可以俩俩小朋友对着吐泡泡,可以跑着吐泡泡等。 (3)创编c段教师:真是一群可爱的螃蟹,哎呀呀?玩得一身脏兮兮的.,去洗个澡吧。洗澡的动作,幼儿学习洗澡的动作,还有没有和老师不一样的。 (4)创编d段教师:螃蟹洗完澡真舒服呀?我要和小伙伴跳舞去咯,找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学学它是怎样跳舞的。创编跳舞的动作。 小结:刚才小螃蟹做了这么多动作,我们把这些动作串起来,一起来做游戏吧。准备开始咯!(播放音乐第四遍) (5)完整的跟随音乐来一遍教师:小螃蟹在沙滩上玩得可真高兴啦!忽然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个捉螃蟹的人来了,他来干什么的呢?他是来捉螃蟹的?小螃蟹们遇到了捉螃蟹的人该怎么办?怎样才不会被螃蟹人捉到。组织幼儿讨论如何躲避捉螃蟹人(,快快跑、躲开等)教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当老师喊捉螃蟹了,小朋友要赶紧避开捉螃蟹人哦。 五、游戏“捉螃蟹”请几个幼儿当螃蟹,老师扮演捉蟹人,游戏开始幼随音乐自己律动,当音乐结束,听到“捉螃蟹咯”幼儿四处散开躲避捉蟹人。想办法保护好自己,被抓住的幼儿当下一轮的捉蟹人,游戏人数由少增多,游戏3-4遍。 六、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们可真厉害耶,都会随着音乐做游戏了,还想不想玩呀,跟着我走我们到别处去玩咯(随音乐退场)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继续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2、进一步积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特征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1、插入材料:小兔躲猫猫。 2、红、黄、蓝三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房子若干。 3、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饰品若干。 4、黄色三角形一个、萝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小兔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动物朋友,猜猜是谁?(音乐)一起看看是谁?(画面) 2、找找小兔躲在哪里,引导幼儿说说他们躲在哪里,并点数三角形的角和边…… 二、扮小兔 1、师:我们也来扮小兔做躲猫猫的游戏,老师想扮兔妈妈,你想扮谁? 2、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角色进行装扮(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 三、躲猫猫 1、介绍游戏背景和玩法:这里有什么房子?它们是什么形状? 2、第一次玩躲猫猫:(师)兔妈妈去找小兔,启发小兔试着说说:我躲在了**形的房子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体会说清自己躲藏的图形屋,妈妈才能找到自己)。 3、第二次玩躲猫猫:引导小兔躲的时候声音轻轻的,小手小脚藏得好好的,听到妈妈的指令再去躲,并启发小兔完整地说说:我躲在了哪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 4、第三次玩躲猫猫(手机响起,妈妈接听并与兔宝宝商量是否同意鸭妈妈一起来玩躲猫猫游戏)。 (1)引导宝宝看提示板、听妈妈指令轻轻地找个图形房子躲起来,并启发小兔完整地说说:我躲在了哪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鸭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 (2)跟着鸭妈妈到教室里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4 制作方法: 1.将两个米口袋提圈上部分保留,并用胶布粘上,做房顶、房屋备用。 2.其余提圈一律只留提圈部分,进行自由组合。 游戏方法: 1.建构活动: 将半成品材料组合成房间、房顶,再用单纯的提圈围合即成水晶房。 2.思维活动: 孩子们按提圈的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拼图。锻炼思维灵活性、创造性。 3.手工活动: (1)用提圈进行绕毛线的手工活动,锻炼孩子们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2)将提圈拆开,粘贴在自纸上,再在提圈周围进行添画活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5 中班体育教案 --------好玩的球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用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2、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3、帮助幼儿能与同伴协调一致的进行运球、玩球。 活动准备 小刺球若干个 音乐 钻圈等球拍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先给在座的所有老师说一声早上好,现在呢在上课前给自己加加油吧!听音乐带着小朋友们进行课前活动《加油歌》 2、探究不同的玩球方法 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带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啊?(是球)对,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最喜欢玩的球,小朋友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球的呀?(请小朋友自己举手上台展示他们玩球的方法,适当给与肯定和奖励。) 3、玩球游戏 小朋友们真棒,知道这么多玩球的方法,老师这里有几种玩球的方法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球。 (1) 用腿夹着球跳跃。 把球放在两条腿的中间,用腿加紧,双手伸开,不准用手去碰球,自由跳跃,保证不能让球落下来。 (2) 滚球钻圈 拿着球向前滚动,要求滚进钻圈。 (3) 运球 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玩球,先用肚子顶着球,两手伸直,然后一起学螃蟹走路,把球运到指定位置。(如果小朋友表现的好的话可以增加难度,小朋友用背顶着球运球) 4、运球比赛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是运球游戏,看见小朋友们玩的可开心了,现在我想让小朋友们分两组进行运球比赛。)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运球比赛。 5、 结束 (小朋友们都玩累了吧,玩的开不开心呀?好,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给所有的老师说一声再见,然后请小朋友们回去休息)2023-07-07 20:05:211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1 活动名称: 小脚丫 活动要求: 1、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过程中增进孩子对脚的认识,发展脚的触觉功能。 活动准备: 1、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黄沙、鹅卵石、木板、地砖) 2、不同质感材料若干(纸、草坪、海绵、泡沫、黄豆、弹珠、地砖、米) 3、头饰若干,五角星若干 活动重难点: 能用脚感知出不同质感的材料 活动环节:环节任务 操作要点: 1、音游:滑稽的脚先生 2、猜猜他在哪里。(师说名称幼儿快速指出:脚尖、脚跟、脚底、脚背、大脚趾、小脚趾)。 3、小脚有什么用?(小脚本领真大) 一、走小路,体验不同感觉。 1、瞧,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条小路,看看是哪四条小路;(黄沙路、鹅卵石路、木板路、地砖路) 2、你们用小脚去走走有什么感觉? 3、幼儿交流:把你的感觉来告诉大家。 4、小结:木板路走上去感觉硬硬的,有点暖暖的;地砖路是冰凉的,很光滑的;黄沙路是麻麻的,脚还会陷下去的,鹅卵石路是不平的,有点疼疼的。 二、幼儿探索感知不同质感的材料。 1、说说有些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探索感知,老师指导; 3、小结交流:小脚发现了什么?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2 活动目的: 1.认识几种有特征的动物的脚丫 2.体验辨认小脚丫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的小脚丫图片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大象小猫)在环境中贴上小脚丫的图片以便幼儿辨认 活动过程: 一、请孩子看看,唱唱自己的脚 1.我们来唱唱我们的小手小脚歌曲《小手小脚在哪里》 2.数一数自己有几只脚,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本领呀? 教师带领幼儿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脚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幼儿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1.出始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是哪只小动物的 2.说一说小脚丫的特征小鸡的脚丫尖尖小鸭的"脚丫扁扁小猫的脚丫像梅花大象的脚丫大又圆 3.再次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三、游戏:找一找,踩一踩小脚丫 1.教师说出小动物的名字让幼儿去找找它的小脚丫 2.教师与孩子一起辨认没有看过的小脚丫(马的小脚丫) 3.继续寻找其他的小脚丫。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 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3 活动名称: 小脚丫 活动要求: 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过程中增进孩子对脚的认识,发展脚的触觉功能。 活动准备: 1、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黄沙、鹅卵石、木板、地砖) 2、不同质感材料若干(纸、草坪、海绵、泡沫、黄豆、弹珠、地砖、米) 3、头饰若干,五角星若干 活动重难点: 能用脚感知出不同质感的材料 活动环节: 1、音游:滑稽的脚先生 2、猜猜他在哪里。 3、小脚有什么用? 一、走小路,体验不同感觉。 1、瞧,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条小路,看看是哪四条小路; 2、你们用小脚去走走有什么感觉? 3、幼儿交流:把你的感觉来告诉大家。 4、小结:木板路走上去感觉硬硬的,有点暖暖的;地砖路是冰凉的,很光滑的;黄沙路是麻麻的,脚还会陷下去的,鹅卵石路是不平的,有点疼疼的。 二、幼儿探索感知不同质感的材料。 1、说说有些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探索感知,老师指导; 3、小结交流:小脚发现了什么? 游戏:幼儿两两结队相互检查感知不同材料。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4 教案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初步了解小脚丫的结构、功能 2.能和老师、同伴一起讨论、总结如何保护小脚丫 3.喜欢小脚丫,萌发保护小脚丫的意识 教案准备: PPT、图片、各种材质的材料 教案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春天来了,让我们带着小脚丫去旅行吧。小脚丫来到了圆圈上,我们一起走圆圈。 播放音乐《拉个圆圈走走》进行律动 (二)多种方法认识脚丫 1.观察小脚丫的结构 (1)看一看。 教师:小脚丫累了,快坐下让我们的小脚丫休息一下。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上有什么呀? (2)数一数。 教师:有小朋友说有脚趾。让我们来动一动自己的脚趾,数一数每个小脚丫上有几个脚趾头啊?这些脚趾头长得一样吗?哪个脚趾头最大?(大脚趾)哪个脚趾头最小?(小脚趾) (3)挠一挠。、教师:我们的小脚丫上还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脚心或脚底)我们挠一挠好朋友的脚底,有什么感觉呀? (4)摸一摸幼儿园教案。 教师:那我们摸一摸小脚丫上像山坡一样拱出来的这个叫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脚背) 2.感知小脚丫的功能 (1)走一走--感受不同质地的材料教师:小脚丫休息了一下,又要去旅行了,跟着我慢慢走哦! 每走过一种质地的材料(毛毯、独木桥、防滑毯、海绵垫),提问:我们走过xx怎么样?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的小脚丫走了毛毯、独木桥、防滑毯和海绵垫,小脚丫都有不同的感受呢! 教师:那我们的小脚丫除了会走,还有什么本领呢?这些本领就藏在黑板上的图片里,请小朋友分组去看着图片学一学吧! (2)学一学--自主探索小脚丫的不同本领幼儿自主学一学:跑、跳、踢、跺脚等动作。 (播放常规音乐)教师:快让小脚丫站到圆圈上休息一下吧! 教师总结:我们的小脚丫还会干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带领幼儿学一学) (三)讨论总结保护脚 丫教师:小脚丫站了这么久,一定累了,快坐下休息一下。小脚丫有这么多本领,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图片、视频帮助幼儿 总结: 1.注意卫生。教师:我听到有小朋友说要勤洗脚、勤换袜子、勤剪脚趾甲,这是告诉我们要注意保持小脚丫的卫生。看看你的小脚丫的脚趾甲长不长?闻一闻你的小脚丫有没有味道呀? 2.户外活动的时候注意安全。教师:有的小朋友说我们跑步的时候要当心不要踩到其他小朋友的脚、不要从太高的地方跳下来。这告诉我们呀,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护小脚丫不要受伤。 3.坐电瓶车脚分开。播放视频。教师:我们看看这个小朋友的小脚丫怎么了呀?那我们坐电瓶车来幼儿园的时候应该怎么保护小脚丫呢?(脚分开) 4.穿合适的鞋袜。教师:我还听到有的小朋友说呀,我们要穿上合适的袜子、鞋子来保护小脚丫不受伤、不着凉。那赶紧穿上我们的袜子,小脚丫又要去旅行啦! (四)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领域渗透:美术活动《小脚丫印画》。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脚丫》5 设计思路: 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最贴切的自身开展。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每天午休起床都会玩玩小脚丫,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说、看、摸、动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比较,认识脚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及渴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对成长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自己小脚的作用和特点,知道脚会随着人体而慢慢长大。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小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谈论过小脚,了解脚的基本结构(脚背、脚跟、脚底、脚趾头); 幼儿完成过小脚印的美术作业 物质材料准备:幼儿的小脚印地垫、室外的脚印画、幼儿小时候的小脚印。 活动过程: 一、利用歌表演《我有一双小小手》和游戏活动引出提问:小手对我们这么重要,那小脚对我们是不是也一样重要呢? 二、小脚是我们最需要的好朋友,我们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脚。 1、说一说:我的小脚会做什么? 2、做一做:我的小脚会做什么? 三、认识小脚,和小脚丫做朋友。 1、伸出小脚看一看,和小脚做朋友。 2、帮小脚活动一下(擦擦脚背,搓搓脚跟,揉揉脚趾头)。 四、谈一谈:为什么有些人的脚大,有些人的脚小。 1、观察比较,谁的脚大,谁的脚小。 2、感知小脚和我们的身体一样,会慢慢长大。 五、玩一玩:关于小脚的游戏。 1、小脚变变变。 2、踩脚印。 3、小脚在哪里。(找脚印) 六、帮小脚找朋友,保护小脚。 活动廷伸: 1、活动区中继续开展踩脚印的活动。 2、开展游戏活动:大脚和小脚。2023-07-07 20:05:271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一个小小茶叶蛋引发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茶叶蛋的妈妈是谁?”“是茶叶妈妈。”“是老虎妈妈。”“是ji妈妈。”------在孩子们七嘴八舌中“蛋”的主题产生了。先前我们已经参观了小菜场,发现了许多有关蛋的“秘密”,在参观采访中,孩子也了解到ji、鸭、鹌鹑、鹅会生蛋。回来后,大家还津津乐道,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了此活动,并和孩子收集“哪些动物会生蛋”的资料。今天的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组织形式上,我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尝试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分享交流,而且也将新近开展的英语教学结合进去,注重了内容间的有机整合 。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同伴之间的交流了解哪些动物会生蛋,体验游戏的乐趣。 2、尝试用英文说说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有关动物生蛋的演示文稿、动物图片、版面上贴有YES、NO 字样,并画有两个圆圈供孩子选择用。 活动过程: 1、智游:Yes or No 玩法:教师拿出一动物图片,如:出示小鸟图片,师问:这是谁?并用英文“Hello hello bird”与小鸟打招呼,孩子们也跟它打招呼。 师再问:Bird 会生egg吗?师说:“One two start。”孩子们开始选择(站在两个代表YES、NO的圆圈中间)。如有争议就请“电脑博士”、搭班老师或有此经验的孩子等方式进行确认。 确认后,请孩子将动物妈妈贴在版面上,以此加深印象(会生蛋的贴在YES一面,反之就贴在NO一面)。 说对的孩子给一颗红五星奖励。 2、交流经验: 说说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也生蛋宝宝的? 3、评出冠军: (1)数数你得到了几颗星。 (2)请得红五星最多的孩子登上“宝座”,大家一起和冠军照相。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教师要有灵敏的双耳、敏锐的目光去聆听、去捕捉孩子中间生成的问题。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壳颜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动物会生蛋。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当然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 在活动中教师既像孩子一样在学习、探索,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导、向导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2 1、游戏名称:问好 目的:学习生字(第一次学习)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逐个出示字宝宝并以字宝宝的口气做自我介绍:"我是X字宝宝,小朋友好!"幼儿说:"X字宝宝好!" 2、游戏名称:长高了、变矮了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上移动一个字卡的距离,然后随着教师"一、二、三"的数数声,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长"高" 了;反之,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下移动,请幼儿说出谁变"矮"了。 3、游戏名称:小动物真爱玩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把字卡出示在黑板上,教师边说儿歌:"小X小X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Y字宝宝跑回来"边轻轻的摸某几个幼儿的头,这几名幼儿就跑到黑板前,摸摸这个字宝宝并学着这个小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回到座位。 4、游戏名称:蚂蚁搬豆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蚂蚁头饰 方法:请幼儿当小蚂蚁,字宝宝当豆豆。 游戏开始,教师以妈妈的口气对小蚂蚁说:"孩子们,天冷了,你们去地里搬豆豆回来过冬吧."幼儿学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到黑板前取一"颗""豆豆",跑回"妈妈"身边告诉妈妈自己"搬"回了谁,说对了,请全体幼儿给他拍拍手,说错了,请小朋友纠正过来。 5、游戏名称:捉迷藏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黑板上的一个字宝宝拿走,请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藏起来了。 教师拿出该字宝宝,验证对错。 6、游戏名称:你来做,我来猜 目的:复习学过的能用动作表示的字、词。 准备:字卡 玩法:游戏开始幼儿全体起立,教师一张张出示字卡,幼儿看字卡上的字词做动作。 7、游戏名称:小猫捉鼠 目的:复习生字 准备:小猫头饰 字卡 方法: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宝宝分散放在某个地方,幼儿睁开眼睛,请几个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扮演小猫去捉"老鼠"(字宝宝),"捉"到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捉到了谁。 8、游戏名称:盲人摸字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教师或一幼儿扮作盲人(闭上眼睛),用手去摸某个字宝宝,说出该字宝宝是谁,说对后全体幼儿鼓励:"Yes,Yes,它是X,"说错了,请全体幼儿给予纠正:"No,No,它是X。" 9、游戏名称:开火车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火车头头饰 字卡 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教师请几名幼儿扮作火车,其中一名带上头饰当火车头,让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一个字宝宝上火车(说出自己带谁方可上火车)。在《火车快开》的音乐声中幼儿在室内跑一圈。"呜-"火车停下,幼儿边说 "X字宝宝下火车了",边把字宝宝放回原处。 10、游戏名称:找朋友 目的:复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幼儿手拿字卡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X和 Y是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手拿X 和 Y 字卡的幼儿走到圆圈中间 随着儿歌互相敬礼、握手后,分别指着对方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再分别回到原处。 11、游戏名称:大风和树叶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扮演大风,字卡当作树叶。游戏开始,教师伸展开两臂从黑板前走过(或原地转一个圈),边走(或转圈)嘴里边发出"呼呼"的风声,当手从黑板前经过时,随手拿走一个字卡藏好,请幼儿说出大风把谁刮走了。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该字卡验证对错。 12、游戏名称:考老师 目的:复习生字 过程:教师将刚认识的生字贴在黑板上,背对黑板站好,请个别幼儿上来指字,教师说出幼儿指的字,说对了幼儿给老师拍手说"对对对",请其他幼儿再来指;错了说"错错错",幼儿继续指字,直到老师说对,游戏继续进行。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3 小班游戏 豆宝宝搬家 活动目标 托班幼儿学会水杯口朝上拿杯子。 活动准备 小豆豆、水杯、装豆豆的筐子。场地一端是装满豆豆的筐子,另一端是空筐子。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在装满豆豆的筐前站好,说:小豆豆要搬家,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把这么多的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 2.幼儿回答完,老师说:"咱们用小水杯帮忙运豆豆好不好?" 3.老师交待用水杯运豆豆的方法,强调杯口一定要朝上,否则豆豆就撒出来了,边说边给幼儿示范。老师提示说:要是撒了就小心拣起来再向前走。 4.幼儿将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倒进去再回到起点,重复前边的动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4 目标: 1、幼儿能高兴。愉快的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 2、学习听信号。手膝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3、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幼儿平衡的能力。 准备:猫头饰与幼儿它让人数相当;鱼若干;铃鼓1个;口哨1个;平衡木1个 重难点: 1、听信号分辨方向爬行。 2、掌握平衡能力。 活动过程: 一、舳 师:今天我碰到一个魔术师,他告诉我,只要我把眼睛闭上数十声就能把我变成一种小动物,我有点不相信,咱们来试一下好吗?(幼儿和老师一起数十声并把眼睛闭上)助教老师帮忙戴头饰。戴好后请幼儿睁开眼睛。 宝宝们你们看看自己的胸前,看看魔术师把你们变成了什么小动物了呢?幼儿回答。那今天老师就来当猫妈妈,你们来当小猫,我们一块来听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好吗? 二、听信号变换方向爬行 这是什么?幼儿回答。今天妈妈要小猫听着铃鼓声和口哨声来学本领。看看谁最聪明能干。 1、听到的是拍铃鼓声小猫们就往前爬,听到的是摇铃鼓声就往后退着爬。 2、听到的是敲鼓的声音就转着圈爬。 三、小宝宝们,我们玩累了,让我们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吧。咦,妈妈的肚子怎么叽里咕噜的叫呢?(幼儿回答)那宝宝们饿了吗?(幼儿回答) 四、游戏:小猫找鱼 1、师;你们看,那边有好多鱼,你们想不想吃呢?(幼儿回答)但是要拿到鱼我们必须摇爬过草地,到那边去把鱼拿回来,在回来的路上要走过一座小桥才能把鱼拿回来给妈妈。看看谁最能干,最勇敢。每个宝宝必须拿一条鱼回来给妈妈。那我先请一个勇敢的宝宝先过去拿一条鱼回来。 2、请幼儿重复游戏规则 五、游戏结束 师:宝宝们真能干真勇敢,每个都是妈妈的乖宝宝。那咱们都表扬一下自己吧。哇,这么多鱼,宝宝们赶快跟着妈妈回家把鱼煮好一块吃吧。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5 小蚂蚁过河 【活动目标】 1.在手膝着地爬的游戏中,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幼儿手膝着地爬的经验。 物质准备:宽窄不同的爬垫、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场地布置图: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幼儿)爬到蚂蚁洞里做睡觉状,然后说:"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请幼儿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爬来爬去、搬东西)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进行游戏。 "蚂蚁妈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河。咦?对岸是什么啊?闻起来可真香啊!小蚂蚁想不想把豆子运回家啊?""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有一座小桥(爬垫)可以帮你们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豆子,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路径。教师随机指导幼儿动作完成情况。 (2)分享交流 教师说:"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是怎么掌握平衡,让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蚂蚁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让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刚才是怎样搬豆子的?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3)再次游戏请幼儿再次游戏,验证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运多次。 3.结束部分:幼儿放松练习: 师:"我们搬回了这么多豆子,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简单动作。 自由活动: 活动材料:小车、皮球、沙包、动物摇椅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在固定的区域玩不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多变的天气中,玩大风吹落的树叶;请幼儿选择各种各样的叶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动脑筋想出不同的玩法来,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进场游戏让幼儿练习听信号走和跑,四散跑时相互不碰撞,培养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活动前可引导幼儿观看刮大风、刮小风时的情景;春姑娘头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小兔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萝卜卡片、竹筐、篮子、录音机、录音带《风声》、《小树叶》、CD《土耳其进行曲》等。 活动过程: 1、组织游戏《大风和树叶》:教师以春姑娘的角色请幼儿模仿地上的小树叶蹲下玩游戏。当教师说“起风了”边张开臂绕着幼儿走,幼儿站起来慢慢地张开双臂作微风吹树叶的动作。听到“大风来了”响起呼呼的刮风声时,用力地挥动双臂、转动身体,模仿,做小树叶向场地四散跑;听到“风小了”时,放下双臂,慢慢走。听到“风停了”立即蹲下。反复进行游戏一次,要求幼儿按信号行动,提醒幼儿注意在四散跑时不要碰到同伴。 2、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来,树叶落得满地都是。教师提议幼儿用吹落的树叶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的方法、选择不同的树叶玩游戏,并把自己没试过的新玩法告诉老师,告诉同伴;分享游戏的快乐。 ①大风把小树叶吹满了一地,我们来把树叶捡起来玩游戏,好吗?请幼儿随意在地面捡起一片叶子,跑回老师身边,看看自己捡到的是一片什么样的树叶。 ②教师提出问题:“可是,这些叶子应该怎么玩好呢?”教师激发幼儿动脑筋想法子,尝试用自己没有玩过的玩法玩树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和幼儿一起学习玩树叶。 ③集中幼儿到教师身边,引导幼儿示范、介绍自己的玩法,与同伴分享游戏的快乐;请大家尝试别人的新玩法玩树叶。 3、教师介绍自己想到的方法玩树叶:“小朋友真聪明!想到那么多玩树叶的办法来。唉!甘老师也想到一种好玩的方法,还可以锻炼身体呢。你们也来试试看!” ①教师示范将树叶摆成几条短短的直线,然后做双脚并立向前跳的动作。 ②请幼儿自己摆树叶练习双脚立地向前跳,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提示幼儿起跳时注意双脚要先并拢站好再用力向前跳过树叶。 4、游戏:《小兔采萝卜》 ①教师介绍新游戏:“小朋友跳得真像小白兔,我们来玩个小兔采萝卜的游戏吧!”给幼儿讲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②教师示范小兔采萝卜的玩法:用树叶摆成几条平衡的短直线,模仿小兔跳,双脚并立向前一步一步跳过树叶到终点采摘萝卜;再跳回原起点放在篮子里面进行接力。 ③请幼儿扮演小兔进行游戏,练习双脚并立连续向前跳的动作;鼓励幼儿为同伴加油。 ④反复进行游戏一次,提醒幼儿把双脚并立向前跳的动作做准确。 5、师:“今天我们跟小树叶一起玩游戏,好玩吗?可是小树叶玩得太累了,我们来跳个舞把它送到清洁阿姨的竹筐里休息吧!”请幼儿拣起树叶做律动《小叶子》退场。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 1.感受乐曲欢快的曲调,在循环“猜同伴”游戏中自然学唱 歌曲。 2.通过创设游戏氛围,迁移生活经验,尝试用有节奏的身体 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具有“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经验,会用“我是×××美羊羊”的旬式自我介绍。 2.小猪胸饰、盖布、彩虹伞。 3.曲谱《小猪爱睡觉》(附)。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猪胸饰,简单创设小猪家开会的故事情境,提问并引导幼儿用“我是×××的小猪”的句式在集体中介绍自己。 2.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创编身体动作。教师范唱歌 曲,对小猪的可爱造型和幼儿创编后的动作进行反馈,并引导幼儿倾听、学唱歌曲。 3、教师一边引导幼儿唱歌曲,一边带领幼儿游戏。唱到“闭上眼睛打呼噜”时,引导幼 儿轻轻打呼,睡觉时要像个木头人。 4.加入“猜同伴”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同伴的名字。 5.师幼共同边歌唱边游戏2-3次,请大家反思自己歌唱的情况,如是否会唱?引导幼儿用 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 6.教师引导幼儿玩彩虹伞的游戏,加入“狗熊”角色进行游戏。全体幼儿手握彩虹伞, 唱完歌词“打呼噜”后躲进彩虹伞中。 (备注:第一次大熊来的时候,不要带走小猪,免得引起幼儿的害怕情绪。) 活动反思: 1.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性 在歌唱游戏《爱睡觉的小猪》中,幼儿的情绪能非常积极地投入,这与游戏情境的创设息息相关。活动中所有的规则不是源自教师的要求,而是结合游戏情境自然生发的,如请幼儿创编可爱的造型时,教师说:“妈妈来看看小猪的可爱样子”,这样小猪与妈妈是互动的关系。另外,此游戏中为了躲避大熊,教师鼓励幼儿“不睁开眼睛”,有了这种游戏情境的支持,幼儿便能自发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2.循序渐进的游戏形式,发展幼儿的感官能力 活动中,我们先是固定位置进行游戏,然后加入彩虹伞游戏。游戏难度的逐步累加,能够挑战幼儿的感官能力。有了适宜的挑战幼儿才会更明显地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 3.基于游戏过程的反思 在歌唱活动过程中,师幼共同玩彩虹伞游戏时,孩子们的情绪都比较兴奋。但当“狗熊”出现时,可是被“狗熊”问话的幼儿略显紧张、害怕,不知道该说什么。游戏中孩子们不明确——只要大声说“我是×××的小猪”就会“获救”。 出现此情况与教师在与孩子们第一次玩“猜同伴”游戏时没有建立好游戏规则有关。在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游戏规则时,如果教师强调,当有一只小猪藏起来以后,要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的小猪”,别的同伴猜测他是谁,并用“×××小猪,快回来”的句式回应他,就可以成功解救小猪。这是一种涉及前期积累、迁移并运用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忽视了前期游戏经验的积累和迁移,造成了在后期游戏中,这种对白性游戏语言没有能够有效使用。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以后坐在椅子上玩游戏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练习并建立稳定的游戏结构。2023-07-07 20:05:351
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2、知道袜子、鞋子能保护自己的脚。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块垫子,围坐在地上。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故事。 1、教师讲故事 小脚丫丫有两个朋友--鞋子和袜子。有一天,小脚丫丫觉得鞋子和袜子总是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太不舒服了,就不想要这两个朋友了。小脚丫丫趁鞋子、袜子睡着的时候,偷偷地溜到大马路上来玩。 “啊嚏、啊嚏!”好冷啊!没有鞋子和袜子的帮忙,小脚丫丫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一不留神,小脚丫丫还被地上的小石子扎疼了。小脚丫丫多想念鞋子和袜子这两个朋友呀。 他急急忙忙赶回家,轻轻地穿上袜子,套上鞋子,又和自己的好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2、提问 (1)小脚丫丫的朋友是谁? (2)为什么说鞋子和袜子是小脚丫丫的朋友? (3)小脚丫丫离开了它的朋友发生了什么事? 二、找小脚、认小脚。 1、教师:我们的小脚在哪里? 2、脱下鞋子和袜子,数数有几个脚趾头? 3.在脚底www.chinajiaoan.cn轻轻挠一挠,会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尝试用小脚帮助拿报纸。 5、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脚? 三、给小脚找好朋友 1.让好朋友重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吧! 2.学习穿袜子、鞋子。 3.现在小脚又能带着我们到想去的地方了。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赤足在沙地、木板、石子地上行走,获得不同的感受。 2.引导幼儿辨认袜底,分清鞋子的左右,学习穿袜子和鞋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角色游戏中,模仿成人扮演娃娃的“爸爸”和“妈妈”,尝试做一些爸爸妈妈的日常工作。 2、通过自己的亲身扮演,充分体验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产生爱爸爸妈妈的美好情感。 材料准备 1、爸爸妈妈逛街使用的小包包。 2、发动孩子收集自己家中的毛绒娃娃。 3、电脑歌曲《让爱住我家》。 活动流程 回忆父母照顾自己的日常情节——谈一谈自己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幼儿自主扮演角色游戏——交流演示、评价——提升要求 一、温馨谈话: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1、教师: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你会这么爱爸爸妈妈呢?把你的原因告诉我们大家。 (幼儿1:我爱爸爸妈妈,因为爸爸会和我一起做游戏;妈妈会陪我去公园玩耍。幼儿2:我爱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力气大,在家里要做很多的事情;妈妈长得漂亮,会帮我梳好看的发型。……) 2、教师小结:对呀,世界上的爸爸妈妈是最最爱护自己的孩子的。因为家里有了爸爸妈妈的爱,还有孩子的爱,才会充满笑声。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曲《让爱住我家》,把快乐的歌声也带到每个人的家里,好吗?(好) (播放电脑歌曲,全体孩子一起跟唱。) 二、角色畅想: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 1、教师:今天,我们需要自己要做一做娃娃的爸爸妈妈。请你好好的思考一下,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呢? 2、鼓励孩子与朋友一起轻声地交流,获知他人的感想。 3、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必要补充。 三、自主选择角色,开展角色游戏“迷你一条街。” 1、(出示毛绒娃娃)教师:看!我们班来了这么多没有爸爸妈妈的娃娃,等会儿请你来做娃娃的爸爸妈妈,好好把你的爱送给娃娃,好吗?(好) 2、扮演顾客群的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成为娃娃的爸爸妈妈,开始进入角色游戏。 3、重点进行游戏进程中的有效指导。 具体方法:教师也以“妈妈”的身份抱着娃娃去用餐、看病、拍照、购物、理发,并随机观察其他爸爸妈妈的一些表现。还可以采用“攀谈”的方式,与爸爸、妈妈们成为搭档,一起去逛街。把教师自身丰富的游戏语言、动作、内容,在平行、互动的氛围中让孩子得到感染,从而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同时,教师也要随机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亮点展示,并与其他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爸爸妈妈的经验。 四、爸爸妈妈们的经验交流展示,评选出最优秀的爸爸妈妈。 1、教师:现在的娃娃们好开心,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陪着他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那,哪个娃娃的爸爸妈妈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带着娃娃度过这一天的? 2、个别孩子抱着娃娃来用动作、语言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玩法,并进行颁奖。 五、提升再次游戏的要求。 教师肯定所有爸爸妈妈的做法,并提出下次游戏的提升要求:娃娃有了爸爸,还想有一个妈妈。有妈妈的娃娃还想有一个爸爸,娃娃的愿望你们可以怎么来帮助他实现呢?(男孩子与女孩子进行家庭组合,进行合作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爱动脑的习惯,尝试运用语言,想像和创造。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表演,大胆在全班幼儿前表述。 【活动准备】 1.自制一张与本课相应的投影片,小兔子为动片。 2.道具:挂有红灯笼的房屋,有萝卜的菜地,有挂红气球的树。 3.故事录音及1个红皮球。 【活动过程】 一、布置教学场景,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提问:图上画的谁?画了什么东西?师:这幅美丽的图画,说的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用简短的话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故事内容 1.教师边出示投影,边操作动片小兔,示范讲故事。当讲到小兔子焦急地喊:“太阳到底在哪儿呀?”戛然而止,提出尝试问题: 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它到哪些地方找太阳? 先到哪儿找?又到哪儿找?小兔子把什么当成了太阳? 2.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子把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当成了太阳。 三、让幼儿联系已有知识,大胆表述 1.提出尝试问题: 你们见过太阳吗?在哪儿能找到太阳?(在外面) 太阳升起时,高楼、小树都有什么留在地上? 我们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 2.引导说出: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身上发热,冒汗,盯着太阳看,眼睛会发花…… 3.学习词:亮亮的。 练说短语:亮亮的太阳、亮亮的星星。 4.用相声中打岔的技法,帮助小兔子找太阳。 过渡提问:什么样的灯笼?什么样的萝卜?什么样的气球? 教师出示红皮球,提示幼儿,小兔子可能又把红皮球当成了太阳,激发幼儿动脑,尝试讲述。(关键处加以引导) 四、到太阳下玩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外面玩踩影子的游戏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儿歌。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3、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绘本《小雨点》,糖纸、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书,想不想看一下? 2、这个谁呀?(小雨点) 二、分段欣赏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小雨点,下呀下。(翻看第一画面)①瞧,小雨点敲打在哪里? ②小雨点敲打在雨伞上,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③发出了什么声音?(“啪!啪!啪!”)④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小雨点又去拍谁了呀?(翻看第二画面)①小雨点拍拍树叶,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②发出了什么声音?(“嚓!嚓!嚓!”)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3、小雨点滚到哪里去了?(翻看第三画面)①小雨点滚到屋顶上去了,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②发出了什么声音?(“嗒!嗒!嗒!”)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小雨点落到哪里去了?(翻看第四画面)①小雨点落到水里了,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②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5、哟,这小雨点每到一个地方都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觉的它像什么呀? 三、学习儿歌1、教师完整念儿歌。 2、引导幼儿一起学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 四、游戏:小雨点 1、小雨点每到一处都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想不想来玩一下的?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儿歌念到声音部分,请幼儿用所需材料发出声音。 3、幼儿游戏。 五、仿编儿歌。 1、小雨点下呀下,你猜它还会落到哪儿去呢? 2、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 (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 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 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 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 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 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 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 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有事情告诉老师。 2、学习用普通话表达简单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事先观察、分析幼儿入园以来适应集体生活、用普通话会话的情况。 2、物质准备:木偶小兔、小猫、大象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引入。 1、出示木偶小兔、小猫、大象等,提问:“这是谁呀?”让幼儿辨认并说名称。 2、教师操作木偶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如点头、招手等,让幼儿学说:“小兔在点头”“小猫在招手”...... 二、观看木偶表演。 1、教师操作木偶模仿幼儿园生活环节进行简单对话表演,引导幼儿听听小动物们和大象老师说什么。 2、启发提问:小动物在幼儿园有事是怎样跟老师说的:“小兔要小便,它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小猫衣服穿不好,它是怎么对老师说的?” 三、学说短句。 1、幼儿讨论:如果你有事情,应该怎么跟老师说? 2、以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引导幼儿练习“老师,我想(要)......”的句式,引导幼儿学学、说说有事情时要怎么对老师说。 四、模拟练习。 1、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要怎样对老师说,如:小朋友肚子不舒服,要怎么对老师说? 2、以表扬、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用普通话表达简单的想法。 3、小结:当小朋友有需要或者遇到事情时,要及时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小朋友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的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3、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青蛙头饰一个;布置一个娃娃家(里面有4小板凳,其他根据情况设置) 2、学具准备:木珠若干。 3、《操作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准备。 师生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找朋友。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找朋友》一边走线。 二、集体活动。 1、变的一样多。 创设情境:小青蛙请客。 请5名幼儿上前来,一名幼儿头戴小青蛙的头饰,师说:“小青蛙今天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请小客人 坐小板凳(先只放3张小板凳)请幼儿自由讨论。一个客人坐一张小板凳,4个客人坐3张小板凳,够吗?怎样变的一样多? “对不起,对不起,小青蛙赶快又搬了一张小板凳,现在够了吗?”请4个小客人坐板凳。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做一张 板凳,现在小客人和小板凳一样多。 2、游戏“坐板凳”。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摆放比幼儿少1—2张板凳或比幼儿多1—2张板凳。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组是幼儿多还是板凳多,怎样变的一样多? 三、分组活动。 第一、第二组:出手指。幼儿两人一组,两人一起出手指,谁出的手指数多,谁出的手指数少,怎样变得一样多?一样多时,双手击掌,以示祝贺。 第三、第四组:做《操作册》第五页的活动“整理书架”。 第五、第六、第七组:摆木珠,比多少。两个幼儿面对面,一起从左到右摆木珠,在规定的时间内,比比谁摆的木珠多,谁摆的少,少几个,添上缺的使木珠一样多。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要把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可以先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用1个对应1个的方法添上缺少的,或者数数少的物体少几个,少几个就添上几个。。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初步感受音乐中的相同于不同,并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稚拙、平稳和欢快活泼。 2、学习找好朋友一起跳舞,体验交往的乐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难点: 感受音乐中的相同于不同,并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稚拙、平稳和欢快活泼。 活动准备: 四肢能活动的小熊绒布玩具一只;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观看布熊表演,倾听音乐。 1、老师播放音乐,同时用绒布小熊表演跳舞,幼儿仔细倾听和观看。 2、再次听音乐看表演,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提示:小熊跳一样的动作时,音乐是怎样的? 二、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的不同特点。 1、学习创编两种动作,随乐表演。 提示:老师可用手势或语言暗示幼儿在乐曲的前奏、间奏处不做动作。 2、幼儿自愿创编动作,为大家表演。 提示:老师指导幼儿尽量在相应的乐曲处作出笨拙或快乐的样子。 三、结伴表演,体验交往的乐趣。 1、幼儿自由结伴,用老师指定的两个动作跳舞。 提示:对一时找不到朋友的幼儿,老师应耐心等待或给与帮助,等全部结伴后再开始播放音乐。 2、继续结伴表演,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跳舞。 提示:老师指导两位幼儿学习做一样的动作,即一个人先做,另一个人马上模仿。 3、用幼儿中的榜样引导幼儿注意朋友间的表情交流,注意找空地方活动。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通过不同感官探索鲜花和花茶,比较它们的不同。 .了解沏茶的过程,品尝并表达对花茶的感受。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玫瑰花、菊花、茉莉花。 .玫瑰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 .玻璃茶壶、热开水、杯子。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出示玫瑰花、菊花和茉莉花,向幼儿介绍这三种花的名称。 2、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和摸一摸花朵,并说说他们的发现,例如花的质感、香味、形状和颜色等。 3、教师告诉幼儿花朵除了可以用来做书签,还可以做成花茶,供人饮用。 4、出示玫瑰花茶、菊花茶和茉莉花茶,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花茶,然后说说他们的发现,比较鲜花和花茶的区别。 5、教师把花茶分别放进玻璃茶壶,然后倒入热开水,请幼儿看看花茶的变化。 6、花茶放凉后,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其中一种花茶的味道,然后分享感受。 活动评价 .能比较鲜花和花茶的区别。 .能通过不同感官探索花茶的特点。 .能说出喝花茶的感受。 活动建议: .提醒幼儿在观察时,要小心热水和茶壶烫手。 .活动前,教师宜先向家长了解幼儿对喝花茶是否过敏。 小百科:花茶又名香片, 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我的身体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获得保护身体的粗浅知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运用身体各部位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身体的重要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的认识人体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10个呼啦圈,一块大布,每人一张拼图,三首奥尔夫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认知身体"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有脚、头、肩膀??)"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它们,从头开始吧!" 二、摸摸猜猜,学说儿歌过渡:"小朋友真棒,身体的各个部位:头、手、脚都协调地动起来了。现在先请小朋友坐下,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1.幼儿触摸,进一步认识身体。 "这块大布下藏着一个人,我们来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2.揭示人体部位名称,学说"我的xx"。 3.完整说儿歌。 三、呼啦圈游戏,协调动作"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呼啦圈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 2.听音乐(奥尔夫--开始、停止的音乐。)玩游戏,适当增加难度。 四、模仿想象,迁移经验过渡:我们认识了身体的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体平时都干些什么事,谁能表演一下?(洗脸、刷牙、打电话??)1.模仿生活动作。 2.归纳提升保护身体的办法,升华爱惜身体、珍爱生命的情感。 小鱼游游 核心提示:幼儿园艺术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研究初探一课二议活动记录日期20xx.3.16活动名称小鱼游游(音乐)执教者顾舟观摩人员谢园长、李老师、陈老师等第一次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用手指、手腕来表现小鱼游。2、提醒幼儿在做小鱼 游时能保持与同伴的距离,,互相间不...、一课二议活动记录2023-07-07 20:05:441
语文《师说》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 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 小结全文。 四、 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 一、 检查上堂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习一导入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论证方法: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郯子……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23-07-07 20:06:131
《师说》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三、过程设计 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为什么要从师? ① 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⑵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⑵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⑶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 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注:大意对即可。) 原文:“学者必有师。” ⑹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⑺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 3、背诵线索提示: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4、思想内容: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5、论证结构: 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文言知识 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2、全文串解。 【师说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 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à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二、填空题 5、韩愈,字 ,世称 ,卒谥“ ”,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 、 、 、 、 。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 ⑵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 ⑶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给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处选填恰当虚词(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8、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 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 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 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 烈的责备和讽刺。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韩 愈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11、对下面加点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② 我则行之 ③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④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A、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不同。 B、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相同。 C、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也相同。 D、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也不同。 1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 B、“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 C、“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当面受到称赞,还不如背后无人毁谤。 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 13、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种“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闲之徒。 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14、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 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 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 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 五、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①。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②。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迭。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於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③。(王安石《上人书》) 15、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① 。 ② 。 ③ 。 16、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 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 ② 三人对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何相似之处?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二、填空题 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略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题 11、D 12、B 13、B 14、D 五、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题 15、① 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能够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 ② 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对的。 ③ 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 16、① 均强调文章内容决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章的实用性。 ②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论证手法。 【名题讲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 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 蒉:草编的筐子。 ③ 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 夜邑:地名。 ⑤ 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 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①②⑥属“根据、依靠、凭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8、“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B项不妥,AC二项也不妥。答案:D。 19、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答案为D。2023-07-07 20:06:201
师说教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 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庸 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 /……者,……。 /……者也。/……,……) 2、用副词“乃” “即” “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广陵》)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所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三国志》)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所 1、处所。 2、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3、为……所……,表被动。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三国志》) 4、表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5、假若,如果。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意动用法: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使动,使……小。 客观)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意动,认为……小。主观) 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师说》)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清层次:提出中心论点——师的作用——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 集体诵读第一段 分析第二段: 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再请这五位同学串起来翻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师道之不传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其可怪也欤 重点拓展: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大王来何操?(司马迁 《史记·鸿门宴》) B、否定句中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C、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韩愈 《师说》)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理清层次:师道之不传(分论点)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于其子—于其身(对比论证)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结果) 集体诵读第二段 分析第三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孔子师郯子 术业有专攻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 孔子曰—引用论证 集体诵读第三段 分析第四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六艺经传余嘉其能行古道 理清层次:赠李蟠(写作原因) 集体诵读全文 给学生5分钟提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疏通了文章的字词,需要大家课后去巩固。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兼具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议论文带表作。无论在论说和语言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法,需要我们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课后作业: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诵读全文。 2、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3、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先全班背诵,再请三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二和三四自然段) 二、推进新课 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已经知道,《师说》主要论述的是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到论证到结论,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韩愈是怎样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的。 (1)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从理论上阐明师道的重要性,从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从师的标准几个角度来加以阐明,并以此作为全文的基本论题。 (2) 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明确:该段一开始就掀起一道波澜,本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了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性。 2、本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已,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砭时弊,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作者用三层笔墨,一层深一层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三层文字作者抓住内在的本质联系,步步展开,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文章如剥笋,一层接一层越剥越深,越说越透。 (3) 分析第三段 明确:这是从正面论证,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用孔子的言和行来进行事例论证。 (4) 分析第四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赞扬李蟠倡导从师。“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照应以上论点。点明了写本文的原因。 (5) 小结论说文的写作方法(本文的借鉴之处) 说理不仅要从正面说,也要从反面说;说理文总要靠对比;运用整齐和对仗的句式也是必要的。 (6)韩愈的《师说》锋芒棱角,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精悍,实为上乘之作。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语言上的润色。 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可由学生讨论)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8)补充阅读 学记三则①(其一) 《礼记》 虽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虽有至道④,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⑦也。故曰:教学相长⑧也。 注释: ①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主要记录秦汉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 ②〔嘉肴〕美味的熟鱼、熟肉之类。嘉,美好。 ③〔旨〕味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困〕困惑,理解不清。 ⑥〔自反〕反回来要求自己。 ⑦〔自强〕自己不倦地钻研。 ⑧〔教学相长(zhǎng)〕教和学互相促进。指通过教学,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长,增长。 (9)小结全文: 韩愈的《师说》立论鲜明,中心明确,全文以“学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文章出言破题,抓住中心,高屋建瓴。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阐明中心。思路开阔,思想深刻,富有气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依然可从中获取新知与感悟。 板书设计 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无长无少 师道之不传 于其子——于其身其智反不能及道之所存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师之所存 圣人无常师 孔子言和行 赠李蟠 (9)课后作业及补充资料 (10)教学反思 《师说》这一篇古文备课良久。在实习指导老师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也试着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将时间留给学生,努力展开多重对话,有意识地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与习惯。 本次教学也突出了几个语言知识点,着重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在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以及“所以”“所”等点上,教师花费了较多时间。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针对古文的背诵,教师从结构分析着手,进行了指导。学生对此反应良好。 当然由于自身初为人师,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优化。比如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注解,从而有效地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如何在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中顾及到其他学生;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如何使自己的发音足够的响亮2023-07-07 20:06:361
《师说》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諡“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三、过程设计 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为什么要从师? ① 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⑵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⑵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⑶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羣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 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注:大意对即可。) 原文:“学者必有师。” ⑹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⑺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 3、背诵线索提示: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4、思想内容: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5、论证结构: 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文言知识 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2、全文串解。 【师说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 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à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二、填空题 5、韩愈,字 ,世称 ,卒諡“ ”,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 、 、 、 、 。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 ⑵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 ⑶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羣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给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处选填恰当虚词(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8、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 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 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 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 烈的责备和讽刺。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韩 愈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11、对下面加点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② 我则行之 ③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④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A、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不同。 B、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相同。 C、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也相同。 D、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也不同。 1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 B、“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 C、“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当面受到称赞,还不如背后无人毁谤。 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 13、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种“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闲之徒。 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14、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 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 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 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 五、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①。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②。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迭。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③。(王安石《上人书》) 15、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① 。 ② 。 ③ 。 16、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 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 ② 三人对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何相似之处?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二、填空题 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略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题 11、D 12、B 13、B 14、D 五、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题 15、① 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能够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 ② 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对的。 ③ 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 16、① 均强调文章内容决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章的实用性。 ②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论证手法。 【名题讲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 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 蒉:草编的筐子。 ③ 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 夜邑:地名。 ⑤ 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 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①②⑥属“根据、依靠、凭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8、“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B项不妥,AC二项也不妥。答案:D。 19、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答案为D。2023-07-07 20:06:471
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5篇
【 #教案# 导语】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 1.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懂得识别马路的标志,安全地过马路。 2.体验游戏扮演的乐趣,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品质。 3.培养幼儿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辨别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识别红绿灯。 难点:安全过马路。 活动准备 马路上的红绿灯、红、黄、绿灯(自制)、歌曲录音《红绿灯》。十字路口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我们要到街对面去,该怎么走呢?(幼儿回答) 小朋友走斑马线过马路,到座位上坐下,请交警入场。 提问:刚才你们过马路的时候都是哪儿走的?(斑马线上) 2.观看录像,请幼儿说说观看后的感受,讨论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1)提问: 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是怎么过马路的?(幼儿根据录像看到的内容回答) 他们这么做对不对呢?为什么?那我们怎样过马路才是安全的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介绍正确过马路的方法。 小朋友在马路上走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要靠右边走人行道(出示图片),过马路的时候要走斑马线(图片),还要注意看红绿灯(图片),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3.讨论怎样通过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马路。 (1)出示图,提问。 小朋友看,这条马路上有没有红绿灯?(没有) 有没有斑马线?(没有) 像这样的马路我们要过去,怎么走呢?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讲解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4.以儿歌总结,牢记安全过马路的知识。 小朋友,街上走,交通规则要遵守。 不追赶,不打闹,走路要走人行道。 过马路,走横道,左右两边都要瞧。 红灯停,绿灯行,听从指挥不乱跑。 请幼儿跟着一起念儿歌。 5.游戏“过马路” 幼儿看红绿灯的指示,开车、走斑马线过马路。教师在旁边监督。 角色分配:小交警四名 红绿灯控制员一名 6.总结,发徽章。 有没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并给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颁发“文明小天使”的徽章。 2.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和玩游戏《红绿灯》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灯绿灯的指挥。 2、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能在红绿灯的游戏中能较灵敏的根据信号做动作,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小汽车图片、红、绿、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小汽车出门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这辆小汽车叫嘀嘀,他第一次出门,对所有的事物都觉得很新奇。它看到马路上、大街上这么热闹,开心的嘀嘀直叫。它一会开到东,一会开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觉得非常奇怪。你们能告诉它这是什么东西吗?(导入红绿灯) 二、认识红绿灯 1、师说:“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用? 老师总结:对,一般马路上的十字路口通常都有红绿灯。红绿灯和交警叔叔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来管理交通的。马路上的红绿灯是为了让马路上的车子有秩序地行进,不发生危险。 2、师说:“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马路上会眨眼的红绿灯,好吗?”它有几种颜色?(一般都有三种颜色:红色、绿色和黄色) 3、认识红灯 ——你们知道红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哦。原来是要告诉我们行人和开汽车的司机该停下来了。 4、认识绿灯 ——你们知道绿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原来呀,绿灯是要告诉我们,该前进了。 5、认识黄灯 ——你们知道黄灯眨眼睛,又是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原来呀,黄灯亮时,要停下来等一等,如果已经走在马路上,就要加快脚步赶紧走到马路对面去。 三、懂得红绿灯的作用 1、师说:“如果没有红绿灯会怎样?(小朋友过马路的时候很危险;汽车和汽车之间也很容易发生危险)” 2、小汽车不认识红绿灯,这样在马路上乱开行吗? 3、师说:“所以我们一起帮助小汽车想一个办法,好吗?(幼儿自由说说)” 4、师说:“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里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助小汽车。我们一起念给小汽车听吧!” ——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5、小汽车看到红灯、绿灯是怎么做的?看到黄灯是怎么做的?(教师用肢体表演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四、出示信号牌,学念儿歌 教师分别出示红灯、绿灯、黄灯的信号牌,请幼儿在座位上分别作出停车、开车、准备的动作。 教师先示范。 ——师说:“老师这儿呢,有三块信号牌,因为我怕小汽车搞不清楚,特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帮助小汽车认识红绿灯,好吗?” ——师说:“现在我先和小朋友一起来试试这三个信号灯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动作?”(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说:“接下来请小朋友来表现了!”幼儿学念儿歌,教师在相应的地方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以帮助幼儿记忆。 五、游戏《红绿灯》。 1、师说:“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是一辆辆小汽车,老师的大汽车很想和小汽车们做游戏呢。 2、师说:“游戏是这样玩的,小朋友跟在老师后面模仿小汽车在路上开,老师交替出示红灯、绿灯、黄灯的信号牌,小汽车们就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好吗!” 3、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开汽车,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4、游戏进行1—2次结束。 六、结束活动 3.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交通常识——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活动准备 1.卡片红灯、绿灯各一个,两辆玩具小汽车。 2.设置马路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两辆玩具汽车) 2.教师示范,将两辆汽车成十字形相向开来,让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汽车相撞) 3.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二、认识红绿灯。 1.为了避免刚刚的交通事故发生,我们请来了这两位朋友来帮忙。(出示红绿灯卡片) 2.师:有谁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幼儿回答) 3.师: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红绿灯的作用呢?(幼儿回答) 4.教师总结:汽车和行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要听从红绿灯的指挥,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 三、小汽车按规则行驶。 1.师:现在我们让汽车安全行驶一次。(教师按照自己给出的信号操作汽车,如:出示红灯,说红灯红灯我就停,出示绿灯,说绿灯绿灯我就行。) 2.教师操作汽车,幼儿给出信号。 四、游戏。 1.师:现在我们也来开汽车,好不好? 2.请两个小朋友来当红绿灯,一部分小朋友当汽车。 3.幼儿做游戏,教师在旁指导。 五、游戏结束,教师再次总结。 4.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红绿灯,知道红绿灯的用途。 2.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3.能较灵敏地根据信号做动作,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马路、交通红绿灯图片。 2.十字路口视频,小司机的音乐。 3.自制红绿灯一个、呼啦圈若干、交叉路口的场地布置。 4.电教设备:电脑。 活动过程: (一)体验游戏,导入活动。 1.观看图片,体验当小司机。 教师:今天,我们来当小司机。看,小司机们快快准备好,到马路上来开车吧! 2.出示信号灯,再次体验当小司机。 教师:刚才小司机们有的撞来撞去,马路上可危险了!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红绿灯)小司机看到它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开车吧,开车的时候可要看清红绿灯哦! 3.说说红绿灯的作用和益处。 教师:你们觉得马路上要不要红绿灯?为什么? 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马路上的红绿灯是为了让马路上的车子有秩序地行进,不发生危险。 (二)出示红绿灯,让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1.出示红绿灯的图片,幼儿讨论。 教师:这是什么?红灯表示什么?绿灯表示什么?黄灯呢? 教师:红灯亮了表示要停,绿灯亮了表示走,黄灯亮了表示等一等。老师还把它变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听一听:“马路上面车子多,交通灯儿来指挥,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走一走,黄灯亮了等一等。” 2.幼儿学念交通信号灯的儿歌。 教师:我们也来学一学,说一说。 3.教师小结:红绿灯和交警叔叔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来管理交通的,红绿灯就像交警叔叔的哨子一样,所以在过马路的时候,不用交警叔叔吹哨子,我们抬头看一下是亮什么灯就行了。红灯要停,绿灯才能向前行。 (三)观看视频,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1.教师:汽车和行人为什么停下?什么时候才能走?红绿灯亮了汽车会怎么样?(汽车过十字路口) 2.教师:看一看人行横道灯是什么样子?行人怎样过马路?(行人过马路) 3.教师小结:马路上有很多的车和行人,因此在十字路口设置了红绿灯,不管是车还是行人,看见红灯都要停下,看见绿灯才能走,这样才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四)学习儿歌,更好地了解红绿灯的规则。 教师:过马路别慌张,注意行人和车辆,红灯亮了等一等,绿灯亮了向前行。斑马线上慢慢走,交通安全记心上。 (五)游戏:开汽车。 游戏玩法:请五名幼儿当小司机,其余幼儿当乘客,乘客愿意上谁的车就把手搭在谁的肩膀上。教师用红绿灯指挥交通,开始游戏,红灯亮了,汽车停下,绿灯亮了,汽车前行。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让家长带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时进一步巩固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5.幼儿园小班社会红绿灯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知红、绿灯的特征、用途。 2、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能获得其中的乐趣。 3、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识,从而学会自保的能力。 4、通过做游戏,使幼儿初步知道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过马路的安全知识,并在游戏中能运用知识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用红、绿圆片做的红绿灯。 2、轮胎若干、用绳子做成的山洞一个。 3、音乐《小汽车》。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热身活动,开汽车入场。 2、导入,以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①、教师问幼儿:“刚才我们当了小司机,可是再通过马路的时候遇到行人怎么办呢?”“十字路口上有什么灯呢?” ②、教师用“超级变变变”变出红绿灯的图片。 3、说说红绿灯。 ①、红绿灯安置在马路边是为了什么? ②、说说红灯亮了汽车会怎样? ③、说说绿灯亮了汽车会怎样? 4、教师小结。 马路上有了红绿灯,行人过马路、汽车司机开车就安全多了。 5、游戏:红绿灯。 ①、游戏一。 幼儿扮小司机,两手拿轮胎,边跑边注意教师手中红绿灯的变化。教师举起红灯说“红灯”,幼儿必须慢慢地停止跑步,教师举起绿灯说“绿灯”,幼儿要继续向前跑。游戏可反复进行3--4次。 ②、游戏二。 设置路障,如凸起的路面、山洞。幼儿扮小司机,两手拿轮胎,边跑边注意教师手中红绿灯的变化。 6、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2023-07-07 20:06:551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发现蛋的特点--找出鸡蛋和鹌鹑蛋的异同点--尝蛋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动进程: 一、 寻找蛋宝宝并与蛋宝宝做游戏。 二、 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提问: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三、 游戏:给蛋宝宝送红花.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四、 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大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五、 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 延伸活动: 区分熟蛋和生蛋。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一个小小茶叶蛋引发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茶叶蛋的妈妈是谁?”“是茶叶妈妈。”“是老虎妈妈。”“是鸡妈妈。” ------在孩子们七嘴八舌中“蛋”的主题产生了。 先前我们已经参观了小菜场,发现了许多有关蛋的“秘密”,在参观采访中,孩子也了解到鸡、鸭、鹌鹑、鹅会生蛋。回来后,大家还津津乐道,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了此活动,并和孩子收集“哪些动物会生蛋”的资料。 今天的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组织形式上,我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尝试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分享交流,而且也将新近开展的英语教学结合进去,注重了内容间的有机整合 。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同伴之间的交流了解哪些动物会生蛋,体验游戏的乐趣。 2、尝试用英文说说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有关动物生蛋的演示文稿、动物图片、版面上贴有YES、NO 字样,并画有两个圆圈供孩子选择用。 活动过程: 1、智游:Yes or No 玩法:教师拿出一动物图片,如:出示小鸟图片, 师问:这是谁?并用英文“Hello hello bird”与小鸟打招呼,孩子们也跟它打招呼。 师再问:Bird 会生egg吗? 师说:“One two start。” 孩子们开始选择(站在两个代表YES、NO的圆圈中间)。如有争议就请“电脑博士”、搭班老师或有此经验的孩子等方式进行确认。 确认后,请孩子将动物妈妈贴在版面上,以此加深印象(会生蛋的贴在YES一面,反之就贴在NO一面)。 说对的孩子给一颗红五星奖励。 2、交流经验: 说说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也生蛋宝宝的? 3、评出冠军: (1)数数你得到了几颗星。 (2)请得红五星最多的孩子登上“宝座”,大家一起和冠军照相。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教师要有灵敏的双耳、敏锐的目光去聆听、去捕捉孩子中间生成的问题。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壳颜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动物会生蛋。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当然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 在活动中教师既像孩子一样在学习、探索,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导、向导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手臂姿势的变化,表现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势。 2.知道天天做操能锻炼身体,让身体更健康。 活动准备: 1.活动材料P14,油画棒。 2.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态范例,早操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做操真有趣。 1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天天做操?(做操是为了锻炼身体,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2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做早操,那你们还记得我们平时做操时的动作吗?我请一些小朋友来做做看。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早操中的一些动作:侧平举,手上举,手叉腰等……3 引导幼儿观察做早操时的不同姿态。 4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态。 师:请你们看看图片中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动作是哪幅图呢?这些做操的人的身体,头,胳膊,腿是怎样摆得呢?仔细观察,我要请小朋友来学学看。(幼儿边回答边模仿动作。)二、 我们大家来做操。 1 引导幼儿将自己或同伴做操的样子画下来。 师:刚刚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了许多做操的人的样子,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画出做操的人,而且要画出不同的姿态,请你们大胆思考,画出自己想画的姿态,并帮他们涂上颜色。老师请你们画完一个人,再画另一个而且是和以前一个姿势不一样的,好吗?(鼓励幼儿画出各种动作。)2 先画完的幼儿可以添画户外场景。 3 展示幼儿作品: (1)师:小朋友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请你们做做看自己画中的动作,让大家来看看自己画的像不像,好吗?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画中不同的动作。 (2)师:大家今天都画得很认真也做得很认真。小朋友们都知道做操是一项体育锻炼。 小朋友们天天做操可以增强体质,使我们的身体强壮起来,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不但要天天做操,而且要认真做操,好吗?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温暖的春季,细菌很容易滋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也接踵而来,这段时间班级中生病和打预防针的孩子渐渐多了。主题《小医生》的大目标是: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起先许多孩子认为看病就是打针吃药,对医生是如何看病的步骤、过程所知甚少,我们通过创设情景环境模拟小医生和角色游戏的丰富,以暗示或反问的方式设置问题情景,采取"点―面-点"的模式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这方面的经验。例如:先让幼儿先通过回忆医生看病时使用的工具到认识这些医用用品,了解它们的作用,然后面向全体,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比比中积累相关的经验。 3-4岁的小年龄孩子好模仿。平时的榜样和鼓励,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渐渐接受生病了要打针这个事实,继而产生"打针疼痛的.时候忍一忍,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情感。同时部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和勇敢情绪也会感染许多的同伴,继而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与此同时,孩子们也知道了如何使自己变成一个健康娃娃,不让自己生病,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卫生习惯贯穿其中。 故事和小动物形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为了更多的积累了一些看病的经验,和更好的提升与小结现有的生活经验,也针对我班幼儿喜欢翻书、看书的阅读兴趣,教师设计了活动中"看书"这个环节。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病时要勇敢面对不怕打针和吃药。 2、掌握看图书的正确方法,喜欢跟着老师阅读。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森林背景的立体模型 2、迪迪医生,乌龟爷爷,大象伯伯,小猴弟弟的图片。 3、针筒、鼻子药水、手帕、餐巾纸。 4、《迪迪医生》故事图书(人手一份),每一页的翻书处上都有一个贴有小手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小动物生病了 1、引导语:早上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说森林里的小动物生病了,这下可麻烦了,不能参加森林运动会了。你能给它们想想办法呢? 2、幼儿自由交流办法。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办法并及时表扬。 价值取向: 每个孩子都有过生病的经验,在活动的一开始以收到小动物生病的电话为切入点,激起孩子关心、保护它们的愿望。 在孩子的自由交流中教师引导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例如:马上去医院,打"120"救护电话,请懂的照顾病人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忙等等。3-4岁的小班孩子,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是很清晰和完整,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一则可以提升和小结原有的生活经验,二则可以间接指导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听一听--欣赏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语: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发现自己生病了最快最好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马上去看医生。在森林里就住着这么一位白胡子老医生,大家都叫他"迪迪医生"。迪迪医生知道小动物生病了可忙坏了,他正忙给小动物们看病呢! 2、提问: (1)第一个看病的是乌龟爷爷,他正在发高烧,迪迪医生给它打针,可乌龟爷爷的壳实在太硬,怎么办呢?幼儿交流与讨论。 (2)乌龟爷爷有一个坚硬的壳和一身粗糙的皮肤,打了几针才能打进去。如果你也在乌龟爷爷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价值取向: 在这里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要求联系生活经验和借助乌龟打针的情节,让孩子自发的小结:打针是有一点点痛,但忍一忍病就会好了。引导幼儿生病时不怕打针,要做个勇敢的孩子,可稍稍结合表扬目前班级中生病打针勇敢的孩子。理解词语"一声不坑"。 3、第二个看的是大象伯伯,他因为感冒引起了鼻炎,迪迪医生给它滴鼻药水。大象会怎么样?幼儿交流与讨论。 (1)得了鼻炎会觉得怎么样?(鼻子痒痒得很难受、想打喷嚏) (2)滴了鼻药水感觉会怎么样?(清凉、舒服) 价值取向: 引导孩子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做伤害它得动作。籍此扩展到保护自己的身体。 4、最后一个看的是小猴弟弟,他"阿嚏,阿嚏"一连大了好几个喷嚏,迪迪医生给它吃药。小猴弟弟会怎么样?幼儿交流与讨论。 (1)迪迪医生看见小猴子打喷嚏,会对他会说什么话? (2)我们小朋友是怎么打喷嚏的? 价值取向: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是一蹶而就,需要慢慢的积累和成人正确的观察与指导。小年龄的孩子尤其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故事情节和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在大家面前打喷嚏(例如使用手帕、纸巾、用手捂住嘴巴转过身)。 结合早上的晨检看看今天谁带了干净的手帕以及如何正确折叠手帕。 三、看一看,说一说--翻阅图书 1、过渡语:迪迪医生给小动物看病的事情传遍了整个森林,还做成了一本本故事图书。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这本书,一起来学学迪迪医生的本领。 2、(人手一本图书):说说哪页是封面、哪页是封底?指指认认故事的名字――"迪迪医生"。 3、教师和幼儿共同看书,边指边看边讲故事的内容。 价值取向: 从交流讨论故事情节到完整的听故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摆脱了以往先听后讲的形式,以孩子的参与为主,让孩子自己来想办法说体验,更好的感知。 每页书上都有一个小手的标志,集体阅读上以"小手拉小手"的形式,巩固正确的看书方法并个别指导,结合生活环节观察孩子在图书角看书的情况,逐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指导幼儿翻书的姿势和看书的方法,学习按标志翻书。 四、找一找――延伸活动 找找今天班级里谁没有来园,谁生病了拿了黄牌子,对其表示问候或乐意打电话,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通过我的提问和追问让孩子仔细观察图片上动物的特征和表情并加以猜测和想象,我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观察的还是很仔细地并能够讲述出来,但是许多孩子的声音都比较轻显得有点不太自信,所以我通过奖励五角星让孩子用响亮的声音来回答。在说到小猴子不怕吃药的时候,我也进行了反问“你们害怕吃药吗?”从他们回答中,可以看出许多孩子都害怕,因为他们回答的很不自信,所以我用轻轻大拇指的方法鼓励孩子大声地说出“我不怕打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细菌、寄生虫卵,幼儿好奇的天性使他们去到哪里都想摸摸、玩玩,小手也在不知不觉中沾上细菌等微生物。如果不注意洗手,幼儿极易将病菌带入口中。在小班幼儿中开展学习洗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初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3、愿意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难点: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三、活动准备 视频、PPT、2个桶、2个大盆、15条毛巾、水果、《洗手歌》、洗手液4瓶。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问题。 幼儿观看故事视频《一定要洗手》,思考并回答问题: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皮皮想用手拿薯条吃的时候,小女孩对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要洗手? (二)学习洗手的方法。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正确的洗手方法。 2、通过PPT学习正确的的洗手方法,老师引导幼儿一起按照PPT上的步骤图练习。 3、幼儿自己根据步骤图,练习洗手的方法,巩固学习内容。 (三)创设情境,练习洗手。 1、教师出示水果盘,激发幼儿洗手的主动性。 2、幼儿分成两组,通过实践练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关注幼儿并给予指导,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四)活动小结,分享水果。 小结:手上容易沾上细菌,在吃东西之前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洗手,就可以让我们变得健健康康。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6 目标 1. 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 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装有陈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 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无色图案纸(每人一张); 颜料(每组一盒)。 活动组织 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米是粮食,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 放映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 教师:那么谁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呢,它在田里是什么样子的呢?(自由讨论)教师:我们每天吃的喷喷香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民伯伯要插秧、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收割、脱粒,然后食堂里的炊事员叔叔、阿姨做成白米饭。白米饭来的真不容易。我们要爱惜白米饭,一粒都不能浪费。 课后活动:粘贴米粒画 让幼儿在现有的无色图案上粘贴米粒并着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美感。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对我们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模仿能力。 3、让幼儿能找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活动准备 :儿歌《合拢放开》、音乐《魅力无限》、DVD、MP3、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参随着音乐模仿动作。 活动难点 :能正确找出身体各个部位。 活动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活动过程: 导入 儿歌《合拢放开》 师问:1、刚才我们都动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生答:略 2、今天呀,我们的要带我们去身体的各个地方旅游,看好了都去了哪里。 老师示范1—3个动作。 师问:小手都去过哪些地方? 幼儿回答:略 教师总结。 师问:小手呀,还要去旅游。我们一起看它还要去哪里? 教师完整示范:1—6节动作。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去的,去过哪里地方? 配音乐做整套律动。 谈话活动: 手对我们重要吗? 手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 活动延伸: 去活动区编一套保护手的操。2023-07-07 20:07:041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中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没有软尺的情况下,如何测量树有多粗 难点:引领孩子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准备直尺、绳子、大树模型、小鸡和小狗头饰、其它能找到的各类尺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直尺引入,老师的大尺引出幼儿的小尺,先看老师的大尺上都有什么,再看幼儿的小尺上有没有,得出"大尺和小尺是一样的"结论。 2、探讨尺子的用途(幼儿自主探讨) 二、基本环节: 1、短剧表演激趣。幼儿闭眼,教师出示大树模型,然后指名两名幼儿带上小鸡和小狗的头饰表演量树。教师引导:小鸡和小狗没办法量出大树有多粗,谁能帮助它们? 2、幼儿自主探讨办法,并用自己的办法来测量,全体幼儿评议:这样测量可以吗? 3、教师引领,教师有意让幼儿看到手里的绳子并给予幼儿启发,帮助幼儿发现。 4、发现方法,用绳子测量树的粗,再用直尺测绳子的长,绳子的长就是树的粗。 5、幼儿操作,用绳子和直尺测量大树的粗 三、结束环节 1、启发幼儿思考: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什么?(胳膊、腿、水桶、头、粉笔等)幼儿自主测量自己想测的物品。 2、结论:弯曲的东西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 四、延伸环节 1、让幼儿认识直尺以外的各种尺 2、幼儿操作,用软尺测量大树的粗3、告诉小鸡和小狗大树的粗是多少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2 时间:周四下午(第一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自助餐厅旁 内容:烧烤店 人物:哲玮、宇辉、以宁 教师实录: 思滢、希颖、昕瑶开办自助餐厅,思滢与昕瑶外出分派优惠券,希颖看店。因自助餐厅玩太久了,没人来吃,希颖就无聊地坐着。这时哲玮、以宁来了,以顾客身份买了一份自助餐,在找位置时,发现了自助餐旁有个铁架子,哲玮非常兴趣地看着铁架子,对以宁说“我们来烧烤吧。”两人就去自助餐厅搬了一些食品放在铁架上烧烤。这时宇辉来了“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烧烤,你要吃吗?”“好,我也来帮忙。”宇辉去拿食品,哲玮吆喝“谁要吃烧烤?不用钱的。”我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在办烧烤店,要吃吗?不用钱的。”“吃东西不要钱吗?”我装作很惊讶地问。“要的,但是你有优惠券,可以不用钱的。”宇辉解释道。“那来一份吧。”哲玮他们把烧烤好的食品一份一份排在桌上。“你自己选吧,看要火腿的还是要ji块的。”他们这时的烧烤架上杂放着许多的薯条、豆腐、汉堡等,大小不一,堆放得满满的,以宁正用一双筷子在翻炒着。“那么多食品放在一起,有的都烤焦了,有的还没熟呢。”我惊讶地说。他们没人理我,继续烤他们的杂菜炉。 教师分析: 从上述可知,“烧烤店”这一主题的产生十分自然。小朋友们对自助餐厅的游戏已经玩腻了,在无意间他们发现了铁架子,并灵机一动马上玩起了烧烤的游戏。我们认为,这从某一角度反应了该小朋友有较丰富的游戏经验,同时这也平时他们长期处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他们平时的游戏分为不宽松,是老师在“游戏儿童”,而不是“儿童在游戏”,那么,他们敢这样“毫无肆惮”地玩起这游戏吗?但此时他们的游戏显然带有明显的嬉戏性的成分,他们把食品放在铁架上反复翻炒着,游戏的情节更多的是停留在无目的的摆弄上。这也许是他们对烧烤这一“翻炒”动作太感兴趣,或者受其经验的制约而无法作深入的开展。以致于此时的我(“顾客”的身份)所进行的间接介入指导,所起的作用也仅是帮助他们确定了游戏主题——玩“烧烤店”,他们对“顾客”的我所提出的建议不加理会。我也就悄然退出不再介入游戏了,而是观察他们到底对这游戏有多大的兴趣?以及他们会怎样玩?小朋友们看到“老师”的我没有表态,认为我默许他们的行为,就继续很快乐地游戏。而周围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这个主题一下子成为热点,在交流中被宣传,我们静等下次游戏的发展。 时间:周一下午(第二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阳阳、昕瑶、希颖、颖瑜、佳璐、宇辉、家琪 教师实录: 游戏前,我组织了幼儿讨论了烧烤店是怎样烧烤的,幼儿说“有人吃时才放在铁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边。”“不能都拿去烧烤的”“要用棍子插着烤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幼儿提议:用橡皮泥制作烧烤材料,用细的筷子作烧烤棍。 开始游戏了,烧烤店人数较多,希颖仍是收银员,颖瑜、佳璐、宇辉、家琪制作肉串、香肠、豆腐串等烧烤材料,昕瑶负责烧烤。在我经过时,宇辉举着他的杰作:“你要吃烧烤吗?”“这是什么呀?”“香肠”说真的,一点也不象,橡皮泥都还没搓好就随便串成一串了。“我可以自己做吗?”“可以”“那我也做根香肠吧。”我在旁边也拿了块橡皮泥做了起来,宇辉在旁边边看边说“怎么香肠是扁的呀?”(我搓长后又压扁,把筷子放在上面)“我还没卷起来呢!”我用筷子把橡皮泥卷成圆圈再搓平整。“好了,你帮我烧烤好吗?”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也好奇地看着,“我再做个豆腐串”“豆腐是正方形的”宇辉说,“我做的是豆腐卷呀。”“对呀,对呀,我有看过这种豆腐卷。”其他小朋友应喝着。 小朋友看我做完了,又开始做他们的肉串、香肠了,我决定去烧烤炉看看。昕瑶很负责地守着烧烤炉,将别人的香肠串等烧烤好了再送去给他们。“我的香肠好了吗?”“好了,给你。”昕瑶递了一根香肠给我。“呀,怎么没味道呢?”我假装吃着。“忘了给你放盐了。”昕瑶假装放了些盐。“怎么黑黑的?”我有些“生气”地问。“呀,要涂油的”阳阳说,并去找了个瓶子及一把刷子,“我给你涂一下”,他又拿去加工了。“好了,给你。”“真香!谢谢。” 阳阳开始与昕瑶一起看烧烤炉,并帮他们涂油、上调料。看游戏井然有序地开展着,我悄然退出了游戏。 教师分析: 在上次观察的基础上,我觉得他们对这游戏很感兴趣,但在经验方面还有待于老师给予整合、提升。因为大多数小朋友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只是还不够明确而已。于是,在这次游戏前我就有意识地先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在“唤醒”他们已有经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游戏情节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有个大致的安排。在活动中,我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既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又不会打击幼儿游戏的兴致 。从这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幼儿的兴趣集中在制作上,合作交往现象较少。 时间:周二下午(第三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勇志、潘龙、礼熙、书鸿、奕铮、陈麟、文钦 教师实录: 一开始,勇志、潘龙、书鸿三人争着要看烧烤炉,礼熙用橡皮泥在制作肉串。三个人争了一会儿,最后商量“我们做自助烧烤,自己烤自己吃。”三个人就各自去制作烧烤串了。这时,奕铮、陈麟、文钦也加入了。 懋东来了,“我要吃圆圆的肉串。”勇志:“肉串在这儿(他正在制作),等一下。”说完拿了一本书给懋东看。懋东看了一下,又问:“好了没有?”“好了,你自己去烤吧。”懋东拿着肉串自己去烤了,勇志继续做肉串。这时,潘龙拿了许多烧烤物过来,“老师,你看,我烤了这么多!”“你烤这么多要给谁吃呀?”我问。“要送去幼儿园的。”文钦在一旁插话。“哦!那你们快送去吧。”勇志拿了一个德克士的盘子帮潘龙一起将肉串送去幼儿园。 潘龙回来后,把服务员们制作好的肉串放在烧烤炉上排整齐,一根一根地细心上油。游戏继续进行。 教师分析: 因为上次的讲评我表扬了阳阳会寻找替代物用刷子给食品上油,大部分幼儿对刷子很感兴趣,才会发生争着要看烧烤炉事件,这时,我采用直接干预法,只说了一句“大家都要用刷子,商量一下,怎么办呢?”幼儿就自己商量解决了这一问题。今天的游戏有了很大的发展,烧烤店能与其它游戏主题结合进行游戏,幼儿的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游戏内容逐步丰富。 时间:20xx年1月1日周二下午(第四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哲玮、以宁、潘龙、书鸿、陈麟 教师实录: 一开始,幼儿自己能进行角色分工,哲玮当老板,负责烧烤,以宁负责宣传,陈麟、书鸿看店,烧烤架新增:各种调味品:有辣油、盐、酱油、糖、胡椒粉、ji精、排骨酱等(用不同的颜料瓶表示),油瓶内还有油(装水)。 游戏已经玩过多次了,今天的顾客较少,几位服务员就商量“要不我们重新装修漂亮些吧,这样就会有客人来吃了。”他们又用矿泉水瓶排了围墙、大门,哲玮还用塑料椅子叠一垒做了一个冰箱,说“这是放食品用的。”装修完后,哲玮发现还是没有多少顾客光顾,就对以宁说:“你开车去看看,有没有人要吃烧烤,载他们来。”以宁就答应了,拿了方向盘四处问“你要吃烧烤吗?”“要吃烧烤吗?有优惠的。”如果有人要,他就载他们到烧烤店,“老板,有客人到。”烧烤店的服务员就出来热情的欢迎,“你好,请问你要吃什么?”烧烤游戏又热闹起来了,他们还把铁架下的头饰用来赠送给来用餐的“小朋友”,他们说“我们是麦当劳的烧烘店,有礼物赠送的。”这下,来烧烤店的人更多了,每个人都戴着头饰,显得很热闹,幼儿们也很开心。 教师分析: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对烧烤店的了解逐渐加深,游戏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以前的游戏经验进行有一定服务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会想办法去解决,游戏达到了高潮阶段。 时间:周一下午(第五次游戏)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内容:烧烤店 人物:潘龙、以宁、阳阳 教师实录: 最近电视正在热播《》,今天大部分幼儿都在玩“AD师”,拿着枪四处跑,其它主题人数相对较少,烧烤店也没什么顾客,潘龙、以宁、阳阳做服务员,因没顾客显得无所事事的样子,后来,以宁去拿了一些头饰来放在烧烤店的一边说:“这儿是卖东西的。”并大声吆喝“卖东西哟,卖好看的头饰哟。”许多小朋友都来买头饰了,烧烤店变成了玩具店了。 教师分析: 游戏由一开始的兴奋、介入、高潮,转入了结尾,到今天为止,这一主题已经开展了将近一个月了,幼儿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游戏降温,幼儿又开始寻找别的游戏主题了,此时,我们要做的只是静静的观察、了解,并在幼儿需要时帮他一把,也许,又一个好主题要诞生了…… 后记: 当一个游戏产生或进行的时候,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心理环境、尝试着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并给予孩子们以适当的帮助,也许,你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一个很好的游戏主题已经诞生。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3 一、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超市、银行、幼儿园》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三、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 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 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2 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穿衣服,系鞋带》 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并教会小朋友穿衣服、鞋帽等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培养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习惯。 游戏准备: 1、由教师准备布娃娃一个,并准备适合娃娃穿的衣服、鞋帽; 2、向家长说明本活动的目的,并争取家长长期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合适的衣服鞋帽,利用幼儿自带的衣服鞋帽布置表演场景; 3、准备挂衣架和仪表镜,或利用教室墙壁镜; 4、邀请家长观看孩子们穿拖衣服鞋帽的表演活动。 游戏过程: 1、帮娃娃穿脱衣服鞋帽引发幼儿自己动手穿脱的兴趣; 2、让幼儿动手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等,从而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要领,同时满足幼儿亲身体验的心理需要; 3、引导幼儿自己练习穿脱衣服,边学边练,学做结合; 4、采用表演形式,比一比谁穿得整齐、摆放整齐。让幼儿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达到练习熟练,熟中求巧,形成习惯。 3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彩球游戏》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报纸做的彩球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准备: 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手持彩球,随音乐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二、一物多玩游戏 1、讨论:想想手里的彩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游戏。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玩彩球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三、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四、结束, 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发展走跑的能力。 2、感受与树叶游戏的乐趣。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 心得。 活动准备: 绑好绳子的树叶每人一片,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一片树叶,听教师口令“风起了”小朋友就拿着树叶在场地上四散的走,当听到“刮大风了。”幼儿带着树叶跑,当“风停了!”全体幼儿向老师靠拢。(游戏2—3遍,表扬能根据信号交替走、跑的幼儿) 2.游戏:“追树叶”。 (1)讲解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树叶,一组做追树叶的小朋友。老师扮演风爷爷。游戏开始,风爷爷说:“风起了。”“树叶”和小朋友就在场地上四散的走。风爷爷说:“刮大风了。”“树叶”就跑,小朋友就追“树叶”,被小朋友抓到的“树叶”暂时站在场外,待小朋友将树叶全部抓到以后,调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游戏结束时,风爷爷说:“风小了!”“树叶”和小朋友又开始走。风爷爷说:“风停了!”全体幼儿向老师靠拢。(要求幼儿按一个方向跑,避免幼儿相互碰撞) 提问:怎么样树叶不被抓到?A、要跑的快B、变化树叶飘的方向C、同伴间注意不要相互碰撞 (2)游戏2——3次。(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适当的给热的幼儿脱衣服) (3)教师 小结游戏的情况。 3、放松运动。 放较柔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自由的做放松动作。(鼓励幼儿相互敲敲腿揉一揉)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练说出:“线绕一个圈,再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2、初步学习系蝴蝶结的正确方法。 3、产生自我服务的愿望,感受自我服务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漂亮的蝴蝶结》教学挂图、语言CD、教师教学资源。 2、系蝴蝶结的小鞋。 3、请幼儿穿有鞋带的鞋,每位幼儿一根短绸带(见幼儿资源包)。 4、幼儿学习资源①第3—5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带蝴蝶结的小鞋子,引出主题。 引导幼儿观察小小子的特殊之处:你喜欢这双小鞋子吗?为什么? 2、欣赏故事,了解系蝴蝶结的方法。 (1)出示教学挂图或教师资源,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漂亮的蝴蝶结》。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学习资源①第3—5页,帮助幼儿了解系蝴蝶结的方法。 提问:开始时妈妈为什么不给美佳买有蝴蝶结的鞋子?美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重点学习短句”先绕一个圈,再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每位小朋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的方法。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的短句练习扎蝴蝶结的方法,教师在指导中提醒幼儿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部分也要少,不然拉近是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3、游戏“试着系一系”,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系蝴蝶结的方法。 (1)出示蝴蝶结,请幼儿讨论蝴蝶结该怎么系? (2)幼儿学着系蝴蝶结,教师提醒幼儿要拉紧丝带,不然蝴蝶结容易散开。 4、游戏“蝴蝶飞飞”。 幼儿互相帮助吧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的动作,体验学会系蝴蝶结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延伸: 为班级或家中的物品扎上漂亮的蝴蝶结。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2023-07-07 20:07:121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1 制作意图: 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培养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记录的优良品德。 教育价值: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选用材料: pu管、各种材料的球类、即时贴、小筐等 制作方法: (1)pu管劈开成等分两半,成半圆柱形,长约1尺、边口用砂布打磨平。 (2)用即时贴剪成各类图案,粘贴到pu管壁上,进行装饰。 (3)各种不同材质的球,如:纸球、乒乓球、小皮球等。 适应年龄:4.5-6岁 教具功能: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人手持一段pu管。 (2)两队在起点各投放一筐球,两队在终点处投放一个空筐两队的筐内球数一样多。 (3)两队排头听口令,从筐中取球,将球放入到pu管中,在依次向下传,直到将球滚入到终点的小筐中。 (4)谁先将球移送完谁为胜。 (5)刚开始进行游戏时,可两名、两名幼儿传递,熟练后逐步增加人数。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健康安全的成长对幼儿来说最重要,保护牙齿是生活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糖及零食并不会太大程度的影响健康,所以对保护孩子的牙齿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们班上有些孩子都已患有龋齿。为了爱护他们的健康,就要让孩子们了解刷牙的重要性。(最后我运用了一首刷牙歌结尾,希望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快乐,喜欢并乐意刷牙!觉得刷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活动内容: 白牙与黑牙 三、活动目标: 1.了解养成刷牙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刷牙的时机。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活动难点:了解刷牙的时机. 五、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白牙与黑牙的图卡,及时贴(笑脸宝宝)6个。 2.刷牙歌的磁带,教材用书挂图,小魔棒,小镜子(每个幼儿各1面). 六、活动过程: 〔1〕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白牙还是黑牙啊?” 幼儿可以举手自由发言。 师说:老师手里拿了几个笑脸宝宝,如果你喜欢白牙,就把你自己手中的笑脸宝宝送给白牙,贴在它的脸上;如果你喜欢黑牙,就把你自己手中的笑脸宝宝送给黑牙,贴在它的脸上,好不好?(请坐的端正的小朋友,分发给几个幼儿) (2)师分别询问幼儿:“你为什么喜欢白牙(黑牙)呢?”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师说明:小朋友都比较喜欢白牙,是不是?那我们的牙齿呢?是不是也和白牙一样洁白漂亮呢? (4)师出示小魔棒。 师说:“老师要用手里的小魔棒给每个小朋友变一样东西出来,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东西?” “那请小朋友用手蒙住自己的小眼睛,把它变出来好不好?”(提醒幼儿不许偷看,否则就不灵了哦!) (5)配合生活老师悄悄的把小镜子分发给幼儿,放在幼儿相对应的地上。 (6)待放好之后,再配合小魔棒:“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请幼儿轻轻地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的地上,并询问幼儿:“小魔棒给小朋友变出来一样什么东西呀?” (7)师说明:给每个小朋友变出了不同形状的小魔镜,真漂亮!(每个幼儿一面,提醒幼儿不拿别人的,) 小魔镜是干什么的呢?”(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它拾起来,并放在自己的腿上.) (8)师:“如果你的牙齿是健康的,那你的小魔镜就会告诉你的牙齿是白色的; 如果你的牙齿生病了,那你的小魔镜就会告诉你的牙齿是黑色的。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数1,2,3,照照自己的牙齿,好不好?” (9)师问幼儿:“看看自己的牙齿是白白的,还是黑黑的?” 牙齿黑了会怎么样呀?” (10)待照完镜子以后(把镜子整齐的收起来) (11)刚才小朋友在魔镜里照了自己的牙齿,那谁觉得自己的牙齿是白白的呀?请举手老师刚才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牙齿黑黑的,(请牙黑的小朋友上台来),一起来观察,并问幼儿:“这个小朋友的`牙齿怎么样啊?喜不喜欢他的牙齿啊?”(简单说明牙齿变黑的原因) (12)师讲述要爱护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别让它生病了,引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刷牙。 (13)师问:“可是我们什么时候刷呢?(幼儿举手回答) (14)师出示教材挂图,跟老师一起看看图上的熊宝宝是什么时候刷牙的?”(一副一副的讲述;最后小结:吃饭后,睡觉前,起床后都要刷牙。) (15)师示范刷牙的动作(一颗一颗慢慢认真的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 (16)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清洁清洁我们的牙齿,让我们的牙齿变的白白的,更健康,好不好?” 七 、活动结束: 让幼儿和师一起随音乐<<刷牙歌>>动起来!体会刷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师:“孩子们,看看我们的牙齿刷干净了吗?”(师带领幼儿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 活动达成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比较生动,自由的活动氛围(自主发言、幼儿之间共同探讨)。 小班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所以,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副形象生动的牙齿(白牙与黑牙)让他们认识牙齿,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运用“小魔棒变镜子”的游戏,让幼儿共同观察牙齿,了解牙齿,激发了他们积极想要探索的*望,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了解了刷牙的重要性,最后我以一首刷牙歌结束了活动,让幼儿感受刷牙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仅快乐的接受知识,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新的体验与成功。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学习和同伴滚球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同伴的名字。 难点:学习和同伴滚球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皮球若干。 2.幼儿活动前有介绍自己的经验,会使用‘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我是个可爱的小女(男)孩,希望大家喜欢我"这样的一段话介绍自己。 活动过程: 一、递球游戏 1.幼儿站成一个大圆圈,教师在圆心和幼儿做递球游戏,接到球的幼儿向大家介绍己。 你们喜欢玩球吗?我们今天来玩一个传球游戏,球递给谁,谁就向大家介绍自己。 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是个可爱的小女(男)孩,希望大家喜欢我。 2.在幼儿相互熟悉同伴的名字后,教师退出,幼儿站着围成一个大圆圈,再做递球游 戏。 二、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圈,教师坐在圆心和幼儿做滚球的游戏。教师示范滚球方法接到球的幼儿说出一个朋友的名字,如:我的好朋友叫XXX,并把球传给对方。教师在旁边及时指导,如若球滚出圈外,教师帮忙把球捡回来。滚球的时候要对准你的朋友,用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就会把球滚出去;太小的话,好朋友接不到球。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玩小滑板车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手、动脚、动脑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思维,会创新玩小滑板车,提高身体平衡能力,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 [活动模式]: 室外活动。 [活动教具]: 四副小滑板车。 [活动歌曲]: 滑板车儿歌。滑板车,真好玩,脚一蹬,朝前奔;滑的远,滑的快,小朋友,都喜爱。 [活动过程]: 一、讲解滑板车滑行要领 1.双手扶住滑板车手柄,左脚(或右脚)放在滑板车的踏板上,重心集中在左脚,右脚放在地面有轻微脚尖踏地倾向。 2.开设滑行:掌握好车头方向,身体向前倾,右脚使劲向后蹬地,借助向后蹬的动作使滑板车向前滑行。 3.转弯时的技巧:滑行时身体略向前倾速度会更快,而转弯时速度就应相对降下来,以免转弯的弧度不好控制,注意减速,转弯时就没危险了。 4.下坡时的技巧:下坡时切记速度不宜太快,右脚可放在后轮刹车盖上,轻微踩住刹车,滑板车会慢慢滑下去。 二、组织小朋友自己练习 1.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滑板车滑行练习。 2.教师在旁指导,注意安全防范,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组织小朋友分组比赛 1.每次每组选出一名幼儿,进行滑板速度比赛,距离15米; 2.以此比赛,哪组获胜者多,则小组获胜,颁发获胜锦旗一面。 四、组织小朋友滑板表演 1.全班分成四组,每组选出一名小朋友,代表本组参加滑板表演(充分发挥小朋友想象力、创造力)。 2.评选滑板最佳表演者,并颁发大红花一朵。 五、活动小结 1.小结滑板车滑行要领; 2.表扬滑的快、滑的好的小朋友和获胜小组; 3.表扬在滑板车滑行表演最佳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资源:牙刷一把。画纸、蜡笔。 活动流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样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讲解示范。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牙刷的刷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毛短短的,直直的,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1)“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2)讨论“我们来帮助小牙刷画上刷毛吧!谁有好办法?”(请幼儿上前把自己的想法在纸上画出来) (3)教师示范“牙刷的刷毛要排好队,一根一根靠得紧” (4)再请小朋友上前来画,教师给予指导:刷毛不要画得太长。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 教师:刘老师这里有好多没有刷毛的牙刷,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添画上牙刷毛吧! 2、 鼓励大胆作画,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姿势。 3、 指导幼儿画牙刷毛时,要从上往下、从坐往右一根一根地画,要画得多、画得紧密。 四、引导评价 1、 互相欣赏作品 2、 教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画了这么多漂亮的牙刷。我们一起来刷刷牙吧。(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天天刷牙好》或者做《我爱刷牙》的音乐律动 附:天天刷牙好 小牙刷,手中拿, 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 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 没有蛀牙人人夸。 小百科: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2023-07-07 20:07:221
英语教案模板范文
对于英语老师来说,上课时需要用到的教案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英语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阅! 英语教学材料解说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六年级Book 4 Unit 4 Lesson 19 本课主要围绕询问对方正在干什么以及如何回答的英语表达法。依据小学生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英语教学方案模板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会说、认读本课对话并能够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u2019m making a model ship。Pass me an egg,please。 Give me two apples。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学生的多元化只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以体现和发展 3、情感目标 把语言训练融入各种情景之中,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体验成功,培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并灵活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u2019mu2026 2)两个祈使句:Pass me an egg,please。 Give me two apples。 难点:knife、scissors、minute的发音。以及长句子:Weu2018ll go to the lake and try it on the water。 5、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和磁带,剪刀,小刀,一页纸,图片等 英语教学方案设计方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心理特点,我在教法设想和学法指导上坚持以情景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运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全身反应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视听说读唱玩演等饶有趣味活动中,相互合作,体验参与,自主的、愉快的学习英语,发展能力,维持兴趣。力求做到:“开课能激趣,讲课蕴情趣,练习有兴趣,结束藏意趣” 英语教案流程 1、 Warm up (1) Greetings师生相互问候,帮助学生自然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 Sing a song and dance: Front,back,right ,left 师生共同唱歌跳舞,既活跃课堂氛围,拉进师生间距离。 2、 Revision 让学生两人一组复习第18课的会话,为下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3、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通过用纸叠船创设情景引出引出句型What am I doing? Iu2019m making a model ship. 然后板书,进行操练,通过CAI 教学What are you doing? Iu2019mu2026四幅情景图分别配上Iu2019m watching TV. Iu2019m listening to the radio. Iu2019m talking to a friend. Iu2019m playing with my doll.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感知,老师在示范并辅以肢体语言,然后让发音准确的学生小老师教读。 继续进行纸叠船创设情景,师说:Who can help me? Pass me the knife ,please。板书新单词pass 、knife。Give me two apples。 板书新单词give、scissors。然后板书,进行操练,通过CAI 教学展示Letu2018s practise中的六幅图,让学生造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祈使句的印象。 2)第二步让学生叠纸船。通过学生用纸叠船创设情景引出句子:Can I help you? Can it go on the water?看到学生有叠完船的,老师引出:Wait a minute 。After class。Weu2018ll go to the lake and try it on the water。Iu2018ll show you 。通过学生用纸叠船创设情景这样做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科教学任务有清晰地感知,并产生丰富的想象,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本课的教学中。 4、听音,指图,跟读对话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听和模仿的能力。以课本为载体,落实教学内容 5、Practice 1)Pair work 同桌操练新授内容并展示,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2)Sing a song 把What are you doing? Iu2019m u2026 变成歌曲(曲调同“两只老虎”) 老师先示范唱一遍,然后师生一起唱。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的巩固教学内容。 6、Consolidation。 1)、Do workbook。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Fun time。学习Look out!告诉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3)、抄写板书四会内容,检查学生的书写以及书写姿势。 7.Homework 1) Listen and repeat。通过回家听录音,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小组合作组织一个新对话。2023-07-07 20:07:361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中班,他们又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不受图形颜色、大小的干扰来进行分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各种图形,能排除颜色、大小等干扰来进行分类并目测图形的总数。 2、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用图形拼出各种物品。 3、养与同伴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种几何图形。并认识红、黄、蓝、黑、紫、咖啡等颜色。 2、质资料准备:各种图形的胸饰、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活动室地板上帖着6种图形轮廓;钓鱼竿6根,贴有不同图形的小鱼22条;6种图形笑脸的桌牌。 活动过程 发放胸饰 1、教师扮演图形妈妈,带图形娃娃(幼儿)到池塘边做游戏。 (1)听音乐,走成大圆。 (2)找跟自己图形一样的钓鱼台。 图形娃娃钓鱼 2、妈妈说、图形妈妈提出不同要求,让孩子们钓鱼。 (1)每个钓鱼台的孩子们都要齐心协力,一起按妈妈的要求把鱼钓起来。 图形娃娃找家 3、胸饰一样的娃娃住在一起,到活动室2找自己的家,并用小图形拼出各种物品,打扮自己的家。 参观美丽的家 4、听音乐走成大圆,请图形娃娃参观别人的家,听别人说说他是怎么打扮自己的家的。 欢庆活动 5、图形宝宝跟妈妈到户外做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拼成各种图形(和小伙伴合作拼的图形最多)。 活动延伸 带孩子们用各种图形的体育器械做游戏。 活动评析 1、注意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他们的兴趣为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们的朋友、玩伴,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喜欢操作和游戏,顺应孩子兴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2、在合作中分享成功的快乐。我班孩子的个性特别强,在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探索、创作中,他们体验到交流的快乐、合作更容易获得成功的经历。 3、在钓鱼的时候,老师说孩子钓的游戏形式捆绑了孩子的思维和手脚,没有挖掘孩子的潜力,对多数孩子照顾到了但没有照顾到个别差异,对孩子的卫生习惯要及时地培养。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学会蛙跳的动作,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机敏性和竞争性。 2、体验快乐游戏,得到一定的体育锻炼。 活动准备 准备好12个箍拉圈,圈与圈的距离可以随近及远的进行调整。 活动过程 1、带领小朋友站在场地的圆圈上,调整好小朋友之间的距离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很重要的体育动作——叫作蛙跳,首先我们要做一下准备活动) 做准备活动:请小朋友照老师这样做,边示范动作边念“伸伸手臂,摇摇头;扭扭腰来,蹲一蹲;踢踢小腿,跳一跳”,重复做个两遍。 (现在我们要学习蛙跳了:请你们一起跟我这样做,双腿稍稍蹲下,身体前倾,双手自然前后摆动,深呼吸,轻松往前一跳。好的,我们再来一遍,我来看看你们谁做得最标准。) 2、进行游戏。(热身完了,现在我们要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青蛙跳箍拉圈的游戏)将小朋友分成3组:以“1、2、3、4”的顺序循环报数,喊到“1”“2”“3”“4”的小朋友分别站成一排,形成4列队,在起跑线内站好。老师示范游戏的规则:从起跑线开始跳到箍拉圈的位置,然后跳到箍拉圈里面,借助箍拉圈渡过小河,首先跳到对岸的小朋友得第一,依此类推。在对岸有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二、三、四名蛙跳高手们所在区。跳到对岸的小朋友呆在对岸的四个区(将4张纸片上面写有1、2、3、4的数字贴在地面上,以示4个区域)中做小裁判,看哪个小朋友成功第一个过河。现在,4组的第一个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3、一轮过后,增加游戏难度,把箍拉圈的距离拉开,重新进行比赛。(现在,我们要加大难度了,来比一比你们的本领谁最大。现在,我们走回到起跑线,来比赛吧。) 活动后的反思: 首先,游戏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剧烈,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动作太少,幅度不够大,应该设计让全身各个部位都动起来。 其次,做示范动作的时候不够标准。指导老师建议,如果要老师示范的动作,教师一定要做准确,讲解清楚,然后让小朋友练习。 然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强调纪律。教师应该讲清楚游戏的流程,幼儿进行完游戏该如何走,等待的幼儿充当什么角色…… 最后,老师说我的胆子应该再大一点,的时候配上表情,幼儿会更容易听进去。这些就是我此次活动的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搓、压橡皮泥等方法制作手表 (二)乐意用小圆点、小线条装饰手表,感受细心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搓、压橡皮泥等方法制作手表并乐意用小圆点、小线条装饰手表,感受细心创作的乐趣。 难点:萌生守时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橡皮泥人手一份,手表图案。 经验准备:了解手表的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好孩子要守时 1.教师出示范例。 师;今天老师做了一只手表,你们喜欢吗?它跟平时看到的手表有什么不同? 幼:用橡皮泥制作,红色爱心形状。 2.幼儿欣赏各种手表的图片,知道手表由表和表带组成。表面上有指针和表示数字的小点,表带有小圆洞。 师:手表可以有各种颜色、形状,你想设计一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手表呢? (二)做只手表戴一戴 1.教师示范、讲解做圆形手表的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细心装饰。 (三)戴上手表做游戏 1.幼儿互相帮助戴上手表,教师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2.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制作的手表。 3.教师带幼儿做“好孩子,好孩子,几点钟”的游戏“好孩子,好孩子,几点了?”幼儿看一下手表答:“7点钟。”教师说:“上幼儿园了。”幼儿立即做出上幼儿园的动作。依此类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情景化的游戏中,体验“送菜”的快乐。 2、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以及手脚协调一致的能力。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蔬菜玩具若干、场景布置、三个大篮子、红、绿灯。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开汽车进入场地。 教师出示红、绿灯: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现在小朋友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做红、绿灯的游戏,好吗? 老师是交通警察,你们是小司机,老师举起红灯,你们就要马上刹车,停下来。我举绿灯,你们就可以开车。小朋友听清楚了吗?那我们就开车出发吧! (幼儿可以随意在圆圈上随意小跑,教师要纠正幼儿的一些小跑的姿势) 二、基本部分。 游戏“送菜忙” 1、师:刚才我接到小猫菜市场打来的电话,她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忙送些蔬菜过去,小朋友看,去菜市场要经过一条小路(梅花桩搭的小路),走时要小心别掉进小池塘里去了,小路的那边还有一条小沟(用画笔画的长线)小朋友们要跨过小沟,才能到达然后拿好一个蔬菜再按原路返回,送到这边的菜蓝里看看哪一组送的又多又快! 2、教师示范游戏。 3、请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教师小结:蔬菜送完了。我们来问问小猫哪一组送的多。检验送菜情况! 小猫说:“谢谢小朋友,我要给你们送的多的那一组每人送一个小礼物。” 幼儿说:“谢谢小猫”! 4、游戏:萝卜回来了。 幼儿围成圆圈,有一名幼儿拿着萝卜在圈外跑,然后就萝卜放到一个幼儿背后,该幼儿发现后,立即捡起萝卜再跑,悄悄的放置在别的小朋友的背后。 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 1、小朋友们帮小猫菜市场送了那么多的菜,也累了,我们来放松放松,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一二三,拍拍肩,三四五,扭一扭,五六七,拍拍膝,七八九,走一走。 2、小朋友们忙了一天了,回家去吃东西吧!带领幼儿开车进活动室。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秋天的绚丽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秋天的树木、花朵、水果等景色和物品。 2.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大挂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找秋天”的收获,说说自己找到的秋天的颜色。 1.你找到的秋天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2.教师为幼儿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丽,看看都有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学习朗诵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一遍,理解散文诗内容。 提问: 是谁在说话?它们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去找秋天的颜色)怎么去找的?找到了吗?谁告诉“我”秋天的颜色的`? 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老师发现:如果把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秋天的诗。不信,你听! 2.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一边出示图片,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提问: (1)散文中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是怎么说的?他们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子:秋天是……) (2)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的?松树说秋天是绿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引导幼儿讨论) (秋天来了,事物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很多的植物都开始换颜色,小草在夏天的时候是绿色的,但经过秋风的吹拂,慢慢地的失去了水分,变成了黄色的,菊花只有在秋天的时候才会开花,松树是常青树,因此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大地因为了这么多颜色,所以就变成了绚丽多彩的……) 3.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4.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根据散文诗句式,仿编单句散文诗 1.启发幼儿思考:秋天还有哪些颜色?是谁告诉我们的?教师示范创编:“我问葡萄,葡萄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紫色的。”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创编散文诗,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幼儿编出的内容。 3.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出的内容编入散文诗并一起朗诵。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画画秋天的颜色。 教学反思: 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诗歌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联系法、游戏法。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6 一、魔毯: 游戏目的: 1、立定时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2、加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合作观念 游戏材料: 报纸,录音机,音带 游戏过程: 1、在场地上铺若干报纸。 2、用故事引出游戏:大灰狼睡醒了,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动物。如果小动物站在"魔毯"(报纸)上,大灰狼就看不见了。 3、音乐声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小动物到处走动或做小动物的动作,另一组由2-3名幼儿组成,扮成大灰狼,在旁边睡觉。 4、音乐停。小动物们赶快找一张"魔毯"站在上面,否则就被抓走。 5、将报纸对折。下一段音乐起,游戏重复进行,每一段游戏结束,就将报纸对折一次,直到每张报纸上只能站一个幼儿。 二、溜冰: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和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 报纸,节奏较快的音乐 游戏过程: 1、将一张报纸一分为二,幼儿两脚各站在半张报纸上,做溜冰预备姿势. 2、音乐声起,幼儿开始在规定的范围内向前滑行. 3、报纸一破就下场,场所没有破的为最付佳溜冰手. (用力均匀,速度稍慢一点,报纸不容易破)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了解。 2、在迷宫中体会方位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3、培养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感受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羊、马、长颈鹿、、牛等食草动物图片 2、老虎、狮子、猎豹、黑熊、野猪等食肉动物图片。 3、大象的图片分为四片,分别放在食草动物的家中。 活动过程; 1、寻找小动物(熟悉迷宫)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迷宫里玩呢,刚才老师听说大灰狼正在迷宫找吃的呢,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回来好吗?(幼儿自由到迷宫里寻找小动物,进行熟悉迷宫的活动。) 2、小白兔被捉。 咱们赶紧看一看,小动物们都回来了没有?(找回来的动物全是食草动物)坏了,还有小兔子没有回来。肯定是被大灰狼捉去了。怎么办?咱们找回来的小动物能把小兔子救出来吗?为什么?大灰狼爱吃小兔子,是什么动物?你还知道哪些是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能把小兔子救出来吗? 3、寻找小秘密到底谁能救小兔子呢?秘密就藏在食草动物家中,只要你找到食草动物的家,就能找出小秘密,看见食肉动物,要赶快躲开,否则里面凶猛的食肉动物会吃掉我们。小朋友更要小心凶恶的大灰狼,他肚子饿极了,正在找吃的呢,如果你碰到大灰狼,要马上躲到食草动物的家中,这样大灰狼就不可以抓到我们了,找到一个秘密后,一有机会赶快从出口跑出来,看到底是什么秘密。 4、营救小白兔(找到秘密后)小朋友终于找到了小秘密,我们来看看是谁能救出小兔子。哦,是大象啊。你们想不想也和大象一起去救小兔子呢?那好,大象施展魔法,我们身上都有了大象的力气,看见大灰狼,就可以赶跑它了,我们一起去迷宫中营救小兔子吧。 5、为下一次活动布置任务,再次熟悉迷宫小兔子救出来了,高不高兴?小兔子在迷宫中饿了好长时间了,我们给它种胡萝卜吧,要把胡萝卜种到最隐蔽的地方,防止害虫吃掉。走,种萝卜啦!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8 目标: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玩法: 1、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拍手背。" 2、教师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3、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4、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5、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手背对拍一下。 6、加快拍手速度,提高游戏的熟练程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做动作。 7、游戏应尽量避免或少出失误,该游戏可持续三到五分钟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9 一、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超市、银行、幼儿园》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三、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 “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 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 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 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 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2 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穿衣服,系鞋带》 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并教会小朋友穿衣服、鞋帽等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培养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习惯。 游戏准备: 1、由教师准备布娃娃一个,并准备适合娃娃穿的衣服、鞋帽; 2、向家长说明本活动的目的,并争取家长长期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合适的衣服鞋帽,利用幼儿自带的衣服鞋帽布置表演场景; 3、准备挂衣架和仪表镜,或利用教室墙壁镜; 4、邀请家长观看孩子们穿拖衣服鞋帽的表演活动。 游戏过程: 1、帮娃娃穿脱衣服鞋帽引发幼儿自己动手穿脱的兴趣; 2、让幼儿动手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等,从而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要领,同时满足幼儿亲身体验的心理需要; 3、引导幼儿自己练习穿脱衣服,边学边练,学做结合; 4、采用表演形式,比一比谁穿得整齐、摆放整齐。让幼儿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达到练习熟练,熟中求巧,形成习惯。2023-07-07 20:07:511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在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蝉、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的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下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请大家打开课文,学习18课(板书课题:雷雨,学生齐读两遍) 讲析:有积雨云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2、一般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谁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3、欣赏录音读课文(边听边看课文),刚才大家听了录音读课文,感觉雷雨怎么样,请看看课文两幅图画。(仔细观察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问:第一幅图是什么景象(雷雨前)?第二幅图又是什么景象(雷雨后)?能说出图的意思吗? 图一: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大风,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赏雨。 图二: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小朋友呼吸凉爽空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齐读、个别读、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3、认识词语。(压下来,垂下来,彩虹,黑沉沉,逃走) 出示小黑板:越来越亮、一阵、蝉叫、蜘蛛。(齐读) 4、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①、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②、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课文哪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 2、自由朗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问:课文中,写了雷雨几个方面 4、问:大家找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并在课文上做记号。 5、教师引读课文。(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雷雨前的句子。(板书: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蜘蛛在雷雨逃走这一景象,我们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要下雨了》这一课知识的内容,这都是下雨之前的景象 小结:1、作者写什么景象 2、乌云——大风——闪电——雷声——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板书) ②、第二部分 A、指读雷雨中的句子。结合看图下雨时远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 B、看图2:雨过天晴,空气新鲜,雨声雷声从大到小,无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个别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③、学习第三部分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学习后部分,齐读,板书: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指名读句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边读边体会) 归纳 用几句话概括雷雨前后的变化(雨前天色暗,雨中电光闪,雨后彩虹出现。) (五)、小结 雷雨是自然现象。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前几天我们这里刚下了几场雷雨,请大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六)、巩固练习 填空 1、清新的空气迎面()来 2、一条彩虹()在天空 3、蜘蛛从网上()下来 4、蜘蛛又()在网上结网了。 A、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B、彩虹是怎么形成? C、分角色读,雷雨前、中、后。 D、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雷雨前 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雷 雷雨中 越来越大————渐渐小了 抓住特点,观察有序雨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雷雨后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2 一、教材解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希望大家好好动脑筋。课件出示谜语。导入新课。(板书:18雷雨)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2、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教师出示听读要求。 (三)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文听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出示幻灯片;自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指名读──男女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听小火车来了,那一排能把的火车开的又快又响)出示幻灯片) 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 2、记字形 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咱的老朋友喜洋洋给大家带来温馨小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五)、感悟课文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乌云、大风、闪电) (2)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咱来看看课文中怎么说?(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很热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比一比,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第二个句子程度更深,更能感受到闷热)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谁来读?(指名读)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4)咦,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出示大风录音)它是怎样来的"?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出示句子指出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读出他的凶猛 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xxxxxxxxxx。 (5)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这一阵大风刮得怎么样了呢?点出句子。你为什么要逃呢?师说: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观察图片,是怎样逃走的?(垂下来)你们知道怎样是垂吗?(做小实验,亲身体验“垂”。)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模仿在生死关头时垂下就逃走的匆忙情景。小雷雨快要来了,你的心情怎样?(害怕)谁来读一读(的害怕) (6)雷雨就要来了,看,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听,雷声一声比一声响,(播放录像雷雨前)课文用了两个词语形容雷电,哪两个?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xx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又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再次读) 2、学习雷雨中(4——6) (1)雷雨终于来了,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 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说)(“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2)夏天的雨来得猛来的急,同样也退得快,不一会雨声小了,雷声也小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雨的变化,哪一个?(渐渐地)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夏天的雨像个爱变脸的娃娃,他变化多端,时而大哭,时而欢笑。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历经暴雨的洗礼,大地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仿佛有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 (六)、拓展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七)板书 前天空黑沉沉逃走 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 中越……越…… 后太阳出来挂彩虹2023-07-07 20:08:131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以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故事。 2、初步体会故事所蕴涵的主题:用微笑和善良的行动可以拥有更多的朋友。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音乐。 经验准备:课前与孩子玩过“找朋友”的游戏;了解朋友间礼貌交往的礼仪等。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体会友情的珍贵与美好。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主题。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条鳄鱼,它的名字叫克利,你们看:克利长得怎么样?看到克利,你感觉怎样?克利虽然长得很可怕,但是,小动物们却慢慢喜欢上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看看说说,理解故事。 1、猜猜这两双眼睛是谁的呢?(出示PPT2:眼睛)(出示PP3:鳄鱼父子)这是一对鳄鱼父子,克利和他的爸爸。 2、教师讲述:每天,克利和他的爸爸都要出来透透气,可是,当它们散步透气的时候,小动物们都远远的看着它们。 3、小动物为什么要远远的看着克利父子呢?大家看见克利很害怕,可是克利知道吗? 4、瞧,克利见到小动物怎么样?(出示PPT4:克利张开大嘴和小动物打招呼:hello,嗨!大家好!)克利是怎么打招呼的?可是,小动物们又是怎样的呢?它们害怕克利的什么呢?(教师扮克利的口吻和小动物们招呼,让幼儿表现害怕的表情。) (一)互动理解 1、教师讲述:克利想和大家做朋友,它幻想着在春天的草地上,大家快乐的玩游戏。 2、小动物们有没有和它玩游戏呢?我们一起看看。(出示PPT5:克利对小蛇、小鸟、青蛙说话,大家害怕的逃走了。有克利说话的声音。) 3、小动物和克利玩游戏了吗?(PPT6)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逐幅体验 1、草地上,小蛇在晒日光浴,克利问什么?你们都是小蛇,听了克利的话怎么样?(师生对话) 2、树枝上,小鸟开心的唱着歌。克利又说什么呢?克利的牙齿太怎么样,小鸟害怕得飞向天空去了。(两位幼儿分扮鳄鱼和小鸟) 3、边说边对话:荷叶上,青蛙在打瞌睡,克利说(引导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游泳吗?”(师生互动表演) (三)教师讲述: 1、(PPT7)看到小动物都逃走了,克利难过的大哭起来。谁愿意来安慰安慰寂寞的克利呢? 2、你们说得真好,爸爸也安慰它:“别难过了,总有一天它们会知道,你有多么好。” (四)过渡: 后来,小动物们有没有发现克利的好呢?克利又会怎么做呢? 1、你看到了什么?克利是怎么救小蛇的?(轻轻的,不弄疼它) 2、现在的克利是大家崇拜的大明星了,大家都赞美它,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PPT8:各种动物赞美克利的声音) 3、师:我们也来赞美赞美克利吧! 师:听到大家的赞美,克利微笑着说:谢谢你们,我真是太开心了。现在的克利还寂寞吗?是的,它得到了很多的朋友。(PPT9) 三、完整欣赏 PPT11-22,配上背景音乐。 教师小结:虽然克利尖利的牙齿让大家害怕,可是,克利的善良让大家感动。只有真诚的帮助别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四、律动:找朋友。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而幼儿的欣赏有目的性。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活动的主人,由于幼儿不认识文字,他只能靠耳朵去听作品。在听的过程中幼儿极易漏掉部分作品,所以用适宜的音乐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巩固幼儿的表面记忆。另外培养孩子文学欣赏的能力离不开语感的训练,模仿是有效的方法,让幼儿模仿作品中的动物语言动作,能使幼儿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 小百科:微笑:在人与人之间,它是一个表达方式,表示愉悦、欢乐、幸福,或乐趣。微笑是不分文化、种族或宗教,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它是国际通用的。跨文化研究表明,面带微笑是世界各地情感沟通的手段。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挥臂投掷的动作,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球、自制墙。 【活动过程】 一、热身。 游戏:钻山洞。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钻山洞的游戏,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谁来做山洞,谁来钻。(交换) 二、闯关游戏。 1、幼儿自由探索:第一关 师:现在我们的小手都很有力了,可以来玩闯关的游戏了。看一看,闯关需要什么?(纸球)我们今天就用纸球来玩投掷的游戏,谁来玩一玩。 2、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的基础上,请2—3名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说明动作要领:出示投掷用的标准线,让幼儿再次练习。 师:刚刚我在你们身上发现了闯关的好方法:两脚前后站,手弯曲举过头顶,用力向上投。 3、第二关:瞄准两面墙 师:第一个任务完成,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任务,看,这是什么?第二个任务就是投准这面墙。 (提醒动作要领) 4、第三关:投准移动墙 师:第二关对于你们来说太简单了,这可不是一面普通的墙,是会移动的墙,你们能瞄准这面会动的墙吗?(分组投掷) 三、放松活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2)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3)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4)基本部分: 5)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6)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7)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8)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9)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10)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11)教师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四、结束部分: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2、告诉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0个正方形格子、20个萝卜、2个呼啦圈和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游戏 冬天到了,为了过冬小白兔要找很多的食物储存在家里,如果它们怕冷不出去找吃的就会饿肚子。小朋友,你知道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吗?(萝卜)小白兔走路的时候是怎么走的?(跳着走),小白兔找萝卜很辛苦,要走很远的山路,又要过桥,又要钻山洞。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只勤劳的小白兔,到山的那一边去找萝卜,好吗? 2、介绍游戏规则 分为男女两组,让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戴上小白兔的头饰,一路用跳的方式去找萝卜,要经过小桥钻过山洞才能找到萝卜,然后回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小朋友找的萝卜最多它们的冬天就过得最舒服。 3、游戏开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游戏结束,总结游戏。 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这样才不会饿肚子。 反思:幼儿对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很感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极力的投入到角色中去,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做人的简单道理,要学会做一个勤劳的人,幼儿玩得和快乐。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灵敏。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张人脸的画(五官要具体的) 2、幼儿对五官的认识,可以说出名称以及指出正确的位子。 游戏规则: 老师说眼睛,幼儿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脸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注意: 1、先选能力比较强的,而且控制一下时间,三四轮后可以换人,争取让更多的幼儿参与。 2、在课前,可以利用示范画向幼儿再介绍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帮助幼儿巩固。 3、如果是两个幼儿互相玩的话,可以让他们边玩边说,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乙:我指我的眉毛)让他们可以实物对应。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 师说“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 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星星.教案网!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 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能根据指令变化,调节自己的动作,在开车的过程中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交通标志若干个,如左右拐弯、限速、停车等。 2.每人一辆小汽车。 三、活动过程: 1)引题------玩车 1.小司机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那它和平时在马路上开的汽车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来做快乐的小司机,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幼儿自由玩……) 2)快乐的小司机 (一)置身情境 1.小司机们,你们想不想到大马路上去开一开。想一想,到大马路上开要注意一些什么? (要注意安全……要看好红绿灯……要看好标志……) 2.看一看,我们的大马路上有哪些标志?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红绿灯……转弯标志……不同的车道标志……禁止通行……停车场标志等) 3.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小司机要怎么开呢?(幼儿泛讲:看见红绿灯,红灯停、绿灯开……) 4.快乐的小司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这次我们开的时候要看好标志,出发了! (幼儿看好标志开车,老师注意观察和指导) (二)组织幼儿游戏 小司机学好了本领,我们准备上路了,你们要保护好自己,路上有很多交通标志,大家要看清楚哦。 1.我们前面遇到了什么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呢?(红绿灯) 2.继续往前开,又遇到了什么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呢?(限速60码) 3)体验游戏的快乐,表扬安全行车的幼儿。 1.幼儿游戏数次。 2.进停车场休息。 3.放松动作。2023-07-07 20: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