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生命终会终老,那宇宙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吗?

2023-07-08 06:20:21
共6条回复
bikbok

生命终究会终老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但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完善,可以大大延长人类的生命,我们不能做到永生,但是延续生命增长,生命的长度这是完全可以的。既然我们的医疗技术可以增长人类生命的长度,那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可以增强人类文明的长度,甚至说世界存在的长度。

按照之前地球上所发生的5次生物大灭绝来说,地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地球本身生物环境翻天覆地的改变,就会导致80%以上的物种全部消失,剩下那20%的物种,再经过漫长的几亿年的时间演化出新一代生物。人类算是第5代生物所以按照这个规律来看,人类所在的这个文明也不见得会一直存在下去,恐龙在地球上存在了将近2亿年,那最后不还是消失了吗,而且恐龙存在那么长的时间,谁又能断定恐龙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呢,就没有族群之间的交流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距离,现在的我们都太遥远了,因为地球上这个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它基本上都是在1亿年以上人类所在的这个文明生物从最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就是几千万年的事情而已,那就是说我们起码还有这5,000万年的时间去发展自身,前提是人类不把自己作没了,不要与地球的生态环境发生对抗性的冲突,能够与地球和谐共生,那人类就有很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

我们本身的医疗技术可以延长人生命的长度,本身的科学技术就可以延长人类文明存在的程度,甚至说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延长世界存在的长度。所以就算有一天面临着世界的毁灭,那句我们来说也是完成可以对抗的东西,因为现在的我们做不到,但我们相信几百万年甚至说几千万年之后的人类完全可以离开地球,甚至是离开太阳系,那时候我们对地球不再拥有强烈的依赖,自然所谓的生物大灭绝对我们就没有影响了。

Troublesleeper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和时间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今天我们要来讨论一下,在非常遥远的未来,大概500亿年以后,我们的宇宙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呢?第一种可能,大撕裂假说。在暗能量密度越来越大时,我们将会看到宇宙的一种极为惨烈的结局那就是大撕裂。大撕裂以后,宇宙将越来越受到暗能量的控制,并且膨胀的加速度将会越来越大。当宇宙膨胀加速到一定程度时候,幻能会将被万有引力束缚在一起的天体剥离开来,宇宙中任何依靠万有引力支撑的东西都将发生分裂,所有物质都将被撕碎。由于幻能不断增加,在宇宙终结前大约1年,它将把我们的地球扯离开太阳系。在宇宙终结之前1小时,幻能将撕碎地球,这就是大撕裂。第二种可能就是坍塌假说。宇宙坍塌是物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机制,预测宇宙很快就将停止膨胀,开始坍塌,同时所知的一切物质也将因此消失。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大约在100亿年以后,宇宙的塌缩即将来临。在这样的坍塌的情况下,我们的宇宙会最终压缩成为个奇点。第三种理论是“大冻结”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会无限膨胀,星系不断漂移,最后彼此越离越远。在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恒星将逐渐失去能量,它们会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天空越来越暗,但是宇宙仍持续膨胀,虽然缓慢,但从未停止,直到成为一个酷寒黑暗的所在。而我们所在的地球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来自太阳的光和热随着时间终将消逝,壮观的太阳终有一天会耗尽所有的氢膨胀成红巨星,最后燃烧殆尽。宇宙到最后会像地球一样,以科学家所谓的“大冻结”走向尽头。

ardim

当所有的黑洞都消失之后,宇宙就进入了最后的时代,被称之为黑暗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宇宙中任何的天体都不复存在,在茫茫的宇宙空间里,除了一些游离的能量之外,就只剩下一些电子、正电子、中微子在其中穿梭。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我认为世界末日是不会来的。就算有时间末日,也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了,至少我们这辈子、后辈子人都看不到世界末日。

瑞瑞爱吃桃

它的未来是相当不可控的,会受到一系列的挤压,最后会和地球类似,燃烧殆尽,走向终结;是的,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

黑桃花

宇宙的未来应该是一片纯白的地方,看起来非常的宁静,有我们想要的资源;因为世界末日可能会到来,因为随着资源的损耗,我们会没有食物。

相关推荐

宇宙的未来概括

宇宙的未来概括如下:1. 宇宙在不断膨胀。2. 宇宙的膨胀速度会因为万有引力而逐渐减慢。3. 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宇宙会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4.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永远继续下去,宇宙最终将变得非常稀薄和寒冷,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只剩下一些孤独的天体,如黑洞、中子星和遗留下来的黑矮星。5. 如果宇宙的物质总量不足以使宇宙重新坍缩,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温度和密度将逐渐降低,最终走向“热寂”。以上是关于宇宙的未来的概括,仅供参考。
2023-07-07 21:25:182

宇宙的未来会怎样?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和时间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今天我们要来讨论一下,在非常遥远的未来,大概500亿年以后,我们的宇宙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呢?第一种可能,大撕裂假说。在暗能量密度越来越大时,我们将会看到宇宙的一种极为惨烈的结局那就是大撕裂。大撕裂以后,宇宙将越来越受到暗能量的控制,并且膨胀的加速度将会越来越大。当宇宙膨胀加速到一定程度时候,幻能会将被万有引力束缚在一起的天体剥离开来,宇宙中任何依靠万有引力支撑的东西都将发生分裂,所有物质都将被撕碎。由于幻能不断增加,在宇宙终结前大约1年,它将把我们的地球扯离开太阳系。在宇宙终结之前1小时,幻能将撕碎地球,这就是大撕裂。第二种可能就是坍塌假说。宇宙坍塌是物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机制,预测宇宙很快就将停止膨胀,开始坍塌,同时所知的一切物质也将因此消失。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大约在100亿年以后,宇宙的塌缩即将来临。在这样的坍塌的情况下,我们的宇宙会最终压缩成为个奇点。第三种理论是“大冻结”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会无限膨胀,星系不断漂移,最后彼此越离越远。在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恒星将逐渐失去能量,它们会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天空越来越暗,但是宇宙仍持续膨胀,虽然缓慢,但从未停止,直到成为一个酷寒黑暗的所在。而我们所在的地球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来自太阳的光和热随着时间终将消逝,壮观的太阳终有一天会耗尽所有的氢膨胀成红巨星,最后燃烧殆尽。宇宙到最后会像地球一样,以科学家所谓的“大冻结”走向尽头。
2023-07-07 21:25:276

宇宙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如果宇宙能量密度超过临界密度,宇宙会在膨胀到最大体积之后坍缩,在坍缩过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温度都会再次升高,最后终结于同爆炸开始相似的状态——即大挤压;相反,如果宇宙能量密度等于或者小于临界密度,膨胀会逐渐减速,但永远不会停止.恒星形成会因各个星系中的星际气体都被逐渐消耗而最终停止;恒星演化最终导致只剩下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相当缓慢地,这些致密星体彼此的碰撞会导致质量聚集而陆续产生更大的黑洞.宇宙的平均温度会渐近地趋于绝对零度,从而达到所谓大冻结.此外,倘若质子真像标准模型预言的那样是不稳定的,重子物质最终也会全部消失,宇宙中只留下辐射和黑洞,而最终黑洞也会因霍金辐射而全部蒸发.宇宙的熵会增加到极点,以致于再也不会有自组织的能量形式产生,最终宇宙达到热寂状态.  现代观测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之后,人们意识到现今可观测的宇宙越来越多的部分将膨胀到我们的事件视界以外而同我们失去联系,这一效应的最终结果还不清楚.在ΛCDM模型中,暗能量以宇宙学常数的形式存在,这个理论认为只有诸如星系等引力束缚系统的物质会聚集,并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它们也会到达热寂.对暗能量的其他解释,例如幻影能量理论则认为最终星系群、恒星、行星、原子、原子核以及所有物质都会在一直持续下去的膨胀中被撕开,即所谓大撕裂.
2023-07-07 21:26:051

宇宙的未来是什么呢?

很多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将最终走向终结,宇宙内的一些区域可能已经开始这一过程。虽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一过程如何发生,但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包括大收缩、大撕裂和大冻结。德国慕尼黑的设计团队Kurzgesagt制作了一段时频,解释这些理论阐述的过程如果让宇宙走向终结。理论物理学家指出,人类或者慢慢衰变成辐射,自身塌陷之后彻底消失,或者因为宇宙膨胀速度加快走向崩溃。根据大撕裂理论,暗能量将让宇宙的结构发生扭曲,导致星系首先撕裂,紧随其后的是较小的黑洞、行星和恒星。宇宙膨胀的拖拽力不断增强,一旦达到超过将星系聚集在一起的引力,大撕裂便会出现。宇宙最终会以光速膨胀,到这一刻,将物质聚合在一起的力将被撕裂。最终,宇宙将化为乌有,只剩下单一粒子并且不与宇宙内的其他任何物质存在联系。研究人员表示宇宙正以相对于过山车的速度膨胀。得出这一结论前,他们首次对110亿年前形成的星系进行测绘。朴茨茅斯大学的马特-皮尔博士解释说,年轻时期宇宙的生长因引力的影响变缓,但在过去50亿年时间里,宇宙却开始快速膨胀,原因就在于一种神秘的力。科学家将这种力称之为暗能量。宇宙的另一种可能终结方式被称之为“大收缩”。如果宇宙内的物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大收缩便会出现,导致引力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力。引力导致宇宙收缩,其结果是恒星、星系和行星相互撞击,宇宙发生塌陷。理论物理学家表示,宇宙内的一些区域已开始塌陷,这种塌陷将最终吞噬宇宙其他区域。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令人惊骇的理论。2014年,丹麦研究人员声称他们用数学方程式证明了这种可能性。这一猛烈的过程被称之为“相变”,与水变成蒸汽或者磁铁加热后丧失磁力类似。根据希格斯理论,这种相变在大爆炸后百亿分之一秒发生,导致时空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真空区域充满一种不可见的物质,被称之为“希格斯场”。一些基本粒子与这个场发生交互作用,这种固有能被称之为粒子的质量。借助于数学方程式,丹麦南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希格斯场能够以两种状态存在,就像物质以固态或者液态存在一样。在第二种状态,希格斯场的密度是科学家已观测的数十亿倍。如果这种超密集希格斯场存在,在这种状态下,宇宙的一个确定区域会在任何时刻突然出现“气泡”,就像水煮沸一样。这个气泡随后以光速膨胀,进入所有太空区域,将希格斯场从这种状态变
2023-07-07 21:26:125

我们的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

我们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刘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说巜三体》中描述:宇宙将会永远膨胀下去,越来越稀疏寒冷。当暗物质达到一定量时,宇宙将停止膨胀,然后在自身的引力下坍缩,最后成为一个奇点并再次大爆炸,把一切归零。当我认真读完这套科幻小说后,惊叹不已!小说中的故事虽是科幻情节,但似乎又符合科学理论,说不一定哪一天就“科幻成真”了。 《三体》由《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组成。依愚见,只不过是作者的梦和思想。困为人类的梦可以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而思想更是纵横捭阖、天马行空,而它们又像宇宙那样永远是亇谜,有时又似乎不是在三维中存在的东西,这才是科幻的基石。 三体故事,起于人类用射电望远镜向宇宙发射信号,被四光年之外的187J3X1星系的三体文明截获并回复,并运用超技术手段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而至,并引发宇宙的末日悄然来临。人类文明如何应对呢?三个计划:面壁计划;阶梯计划;掩体计划。这三个看似“宏伟”的计划,实际上就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逃离地球。故事主要由三个人物:叶文洁、罗辑、程心;两颗星系:187J3X1星系、DX3906星系贯穿成一体。 叶文洁(科学家)是起事人,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就是由她的手指发出的,由此召来了三体文明,召来了无处不在的“智子”,从此地球人无隐私、无秘密可言。罗辑(宇宙 社会 学家)是面壁计划和阶梯计划的执行人,当三体文明无坚不摧的“水滴”将地球人的星际舰队打得找不到北,横尸太空,并准备好进攻地球时,是他用向宇宙发出“咒语”(咒语大意是:你若入侵地球,我就将你们的位置坐标发向宇宙,让更高级的文明去毁灭你们)相威胁阻止了三体文明向地球的入侵。程心(科学家)是阶梯计划(接棒罗辑)和掩体计划的执行人,由于人类文明的爱而导致计划失控,地球人被三体人圈在澳大利亚这块巴掌大地方,任其宰割。既便后来人类可以逃离地球,程心还拥有DX3906星系,但都不能逃脱令人恐怖的“降维打击”,因为在降维打击下,太阳系中的所有星球都变成了“厚度为零的纸片”,太阳系行将就木,宇宙也正在慢慢死去。好在作者有人类文明的爱,最后,程心还在,亚当和夏娃还在,人类文明的惯性思维一一希望还在。 刘慈欣就是一位当代研究宇宙 社会 学的专家,他不仅将自己的梦与思想整理、加工、编辑成科幻小说让人分享,而且思考宇宙文明的点状化、零道德、宇宙维度这些很哲学很空灵的东西,并找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即宇宙文明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他能从足球比赛联想到宇宙文明的点状化,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宇宙间点状文明的演化图景,推测零道德的宇宙文明完全可能存在。那么,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一个宇宙中生存?于是就有了《地球往事》。他能中照片联想到宇宙维度,我们的现实世界只能看见一维(直线)、二维(平面)、三维(现实空间),在三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摆弄”二维、一维,那么,四维呢?用“类比”的思想,在四维就可以轻而易举“摆弄”三维、二维了。再按照宇宙文明公理推断,《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也都顺理成章了。 中国天眼FAST,在试运行时就收到一亇来自1300多光年外宇宙深空的信息,科学家进行破译后发现这竞然是外星人发出的一组警告信号。反观我们地球人,1977年美国(NASA)就向太空发射了旅行者一、二号两个探测器,并带有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铜质镀金激光唱片让它承载人类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两者对比竞然大相径庭。呜呼,我们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或许它将永远是亇谜。
2023-07-07 21:27:221

宇宙未来会陷入一片黑暗可认吗

宇宙的未来将会是一片黑暗,寒冷的恒星残骸墓地。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里面告诉我们:宇宙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一个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不断膨胀,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那宇宙的未来会在膨胀中消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给出的宇宙终结史。5亿年后,太阳开始膨胀,此时的太阳燃料耗尽,核心开始崩塌,产生的热量导致体积开始膨胀,,亮度开始增强,地球上的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全部死亡,温度开始上升,海洋慢慢蒸发,消失,生物灭绝,水星、金星相继被吞噬消失。70亿年后,太阳成为红巨星,此时的太阳已经吞噬地球,变成巨型红巨星,这是所有的恒星都会经历的短暂的不稳定阶段-老年期的初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恒星的体积非常大,表面的温度很低但极为明亮且为红色。这个温度低是相对成年期的恒星来说,也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承受的温度。100亿年后,太阳变成白矮星,成为红巨星的太阳外部残骸开始冷却,而内部受引力的作用开始坍塌,所有的物质在不停地被压缩、摩擦,进而产生热量,最终形成内核温度超过一亿度的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白矮星。一颗与地球同体积的白矮星,地表压力会是地球的18万倍,地表温度可以达到10000度,这样的星球,任何物体都不复存在,连院子都会被压碎。300万亿年后,天空中的星星将彻底消失,由于缺少燃料,白矮星会逐渐暗淡,这是它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点余热,如果这时地球还存在,从我们现在的位置可以看到,它的亮度跟晴朗夜空的月亮差不多,这是布满死星和黑洞的宇宙中唯一的光亮。白矮星经过亿万光年的岁月最终会慢慢演化成3种天体。当白矮星的质量进一步增大时,会演化为密度更高的中子星或黑洞。偶尔会有中子星相撞,在黑暗的宇宙中发出超新星般的短暂光芒,最终形成黑洞或更大的中子星或尘归尘,土归土,就此消失。黑洞会吞噬零星的恒星残骸,在外围留下一道辉光,这可能会是外星文明唯一的能量来源。而没有进一步增长的白矮星会演化成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密度是太阳的百万倍,却再无一点光亮。随着时间的流逝,白矮星逐个消失,最终,天空中再也看不到星星了。宇宙将变成墓地,散落着死去恒星的残骸。
2023-07-07 21:27:281

什么是宇宙的未来?

天体物理学家普密特也曾以1A型超新星作为假设来测量并演示宇宙的生命。测量最终发现:宇宙不会停止膨胀,相反正在解体。他说:“大约在1千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会瓦解,宇宙的结局是一切都会陷入停顿,并崩坠成针尖大小的超密物质。”1A型超新星很像制造重元素的超新星,它爆炸的亮度与宇宙大爆炸的恒星是相同的,因为它们形成的过程都一样。两颗恒星在重力的作用下互相绕行,通过这两颗恒星互相绕行演变,推测宇宙的未来。其中一颗是缩小的高密度恒星,发出高热和白光,它就是白矮星;另一颗恒星则膨胀成庞然大物,它就是红巨星。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劳伦斯·克劳斯教授也表示,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增加,直到一切都分崩离析开始收缩,大约在1千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会瓦解。宇宙中将只剩下孤立的恒星,这些恒星的能量也即将用尽。有些恒星会变成白矮星或褐矮星,有些会塌缩成中子星或黑洞。数千万亿年之后,就连黑洞也会消失。所有的物质都会分解成最基本的成分。原子也会分解。最后,连构成原子的质子也会发生衰变。宇宙的未来很可能非常凄凉,成为寒冷、黑暗和空虚的地方。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星系也开始互相远离。太空会变成一片空虚、死一般寂静。我们的星系团将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并消失在黑暗中。英国的一些量子科学家大胆的推出一种新的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探测行为会影响甚至改变宇宙的暗能量的量子状态,太过近距离地观测宇宙的行为可能将它送向毁灭之路!根据一项被称之为“量子芝诺效应”的定律,无论何时在量子水平上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测量,我们都会将它的“衰变之钟”拨到零点。物理学家克劳斯和登特都认为,对暗能量影响的观测可能开启了宇宙的“衰变之钟”。1998年,天文学家对爆炸的恒星放射的光线进行了测量,并提供了有关暗能量的第一个观测证据。虽然现在尚不能揭开暗能量的神秘面纱,但是可断定它应该存在于宇宙的真空间中。从上述理论与推测来说,宇宙只要持续膨胀各星系及大黑洞存在,并且做旋转运动,技术高度发达的人类或地外文明总有办法从那儿汲取能量并继续生存下去;而一旦发生大暴缩,似乎一切都在劫难逃。现在,宇宙无论是膨胀还是收缩,都只是科学的假设、推断和预测。未来的宇宙是否真的会走向终结,成为一片黑暗,仍然没有一个可靠的理论和依据。
2023-07-07 21:27:381

科学家对宇宙的未来怎么看的

您好:目前比较普及的是三种:开放性,静止型,坍缩型。分别解释是:开放性,就是宇宙膨胀速度太快,导致引力无法阻止其膨胀,宇宙便会不断膨胀下去,无法停止。这样子的宇宙的结果是宇宙密度变得极低,不可能出现生命。静止型,也就是宇宙膨胀速度刚好被引力抵消,变成零,也就是宇宙停止了膨胀,这样子宇宙就可以永存(理论上说),但是其熵会不断增大,也就是能量会不断混乱,也会变得死寂。坍缩型,即引力把膨胀拉回来,宇宙收缩,这样的宇宙会不断缩小,最后,变成一个与大爆炸相似的奇点。当然,没人知道那个奇点会不会再一次爆炸。还有其他一些观点:所有的恒星都将死亡,并且宇宙的熵增大到如此之高,以至于不可能再点燃恒星的核反应,宇宙只剩下黑洞和茫茫太空中无序的能量(物质也是能量)。我们知道,宇宙的背景辐射是2.7K,这是一个很高的温度(对人来说,非常低),因为普通的黑洞的温度极低!因此黑洞会不断吸收宇宙的背景辐射,在漫长的时间中,黑洞很容易合并成一个巨大的黑洞,温度也极低,直到宇宙能量基本被吸收之后,黑洞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霍金辐射,才开始死亡。而黑洞质量越大,辐射时间越长……直到黑洞死亡的最后一瞬间,它的能量会达到普朗克温度,时空就被溶解。这就是科学家对宇宙的未来的看法,总而言之,宇宙的未来都是可怕的,这同时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楼主有什么看法呢?
2023-07-07 21:27:451

什么是宇宙的未来

宇宙的未来就是宇宙的过去 你一旦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把宇宙本身看作是个三维系统的形态了实际上宇宙是四维形态,是时间和空间的整体。目前宇宙处在外旋阶段,当来到某一个时刻,宇宙来到内旋状态的时候,宇宙中时间的坐标就会反方向回归,最终来到宇宙形成的大爆炸前的那个奇点形态,并等待下一次大爆炸。实际上,宇宙实在时间轴上做往返震荡的过程。
2023-07-07 21:28:543

高中高三语文课件:《宇宙的未来》

【 篇一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霍金的感人事迹,感受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演讲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   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教学步骤   趣味导入:   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穿越小说,那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看了哪些穿越小说、电影、电视剧呢?你们看的穿越小说,有穿越地球看到宇宙世界的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讲说宇宙未来会怎样的文章。   作者简介(展示图片)   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提醒学生: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如--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正因为这点,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尊敬。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关于宇宙的未来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   斯蒂芬霍金教授写的《时间简史》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   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   空间继续扩大、膨胀,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   ァ〈笤荚诰嘟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ァ∮钪婕绦膨胀,将来也会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永远也无法知道。フ饩褪谴蟊炸宇宙的基本理论。   文体了解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讲演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题解: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发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整体感知   预习了本篇文章,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只要是文中提到的都算对)   研读文章   这篇文章读起来虽然有点困难,但我们还是知道它在说什么。看来同学们的领悟能力还不错。那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阅读1--6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讲演的题目是“宇宙的未来”,却先讲了许多历史故事,这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是跑题了还是还是与话题有关联?   答:如同中国古代说书人先讲一段别的故事以引出正题一样,属于反面落笔,这篇讲演先从古代的先知和女巫谈起,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起到了引出话题的作用。作者敢于讽刺那些古代预言家,正是代表科学界表明了一种自信,因为科学的预言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可以用科学原理加以说明的。所以说,“讲史”是为了“衬今”,不是“跑题”,而是与话题相关的。   (2)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2.阅读7--10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十自然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答:“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3.阅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答:人类社会的未来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4.阅读14--25段,思考一下三个问题。   (1)预言宇宙未来的关键是什么?   答:关键在于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2)根据作者的论述,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质最多是“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缩。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是什么?   答:“一个证据来自于螺旋星系”,“必须存在某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引力吸引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星系团”,“要不是引力吸引把星系抓到一起,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去……所以,在星系团中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以外必须存在额外的暗物质”。   (3)作者又举了哪两种假说,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   作者为了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列举了两种假说,“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另一种是“极早期的暴涨理论”.   5.最后一段是总结。文中最后一句:“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文章中类似的语句还有哪些?   答:表现了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也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体感知   体会这篇演讲词幽默风趣的预言特点。   作为一篇关于宇宙未来的演讲词,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话题,运用了好多专业术语,容易使人感到沉闷。但是霍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这样一篇旨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学术演讲,让人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真听下去。这样的语言是很多的。   文中表现作者幽默风格的句子还有哪些?   (1)第四段: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将假设的情景置于句末,起强调作用。这句话让人在笑声悟到人类自身的某些缺陷和某些思想误区。)   (2)第五段: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幸运的是”四字,极尽讽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宗教预言屡屡失败,不断另立新说,以摆脱尴尬局面。这样说,有利于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抓住听众的心。)   (3)第八段: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发财。   (用比喻说明了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即便知道了,它的“物理方程的解”也会出现混沌的性质,不可能有确解。作者之所以这么说,一是说明自己恰好也有两种预测,二是对文中提到的巫师等的讽刺。)   (4)第十段: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太多了。   (作者用诙谐的语言指出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和速度。)   (5)第十二段:它只能把食物加热到绝对温度的2.7度,所以不能用来温热你的外卖比萨。   (说理时不忘调侃,使行文生动活泼。)   (6)十六段:然而,我比其他预言者更占便宜。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言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   (再次显示了诙谐的语言风格,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自己的预言是满怀信心的。这句话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同时也以幽默的语气说明宇宙坍塌时间远在人类灭绝之后,不必为此恐慌。)   (7)最后一段:“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明确:听众明知作者做的是科学的预言,和巫师他们完全不同,可作者却有意将自己降为他们的同类,一是说明自己恰好也有两种预测,二是顺势又对他们进行嘲讽。这种智慧的表达既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又大大增加了自己与听众的亲和力。   疑难探究   1.作者关于宇宙的未来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3)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5)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2.你怎样看待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   答:霍金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只是一种推测,无法得到证实,他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虽然都很伟大,但都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思想,缺少科学的实证,因此都没能获得需要实证的诺贝尔奖。其他科学家站在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假设,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发现。所以我们对霍金观点的可以学习,可以接受,但不能迷信,不能束缚自己的思维。    【 篇二 】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3.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解说:本文虽说是演讲录,但其实就是一篇科技论文,加上语言的欧化风格,要读懂全文并不容易,所以设置了第一个要求;生动、幽默是霍金的演讲风格,是其演讲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设置了第二个要求;本文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演讲录,需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因此设置了第三个要求。)   自读重难点   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解说:这两点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设计,顺应我的教材编排意图。)   【自读程序】   总的原则是:多次自读,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具体如下:   1.初读,总体感知。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再读,提炼要点。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细一些,边读边给课文分段,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明确:   要点依次为:①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③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3.三读,探究内涵。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更深入,能对某些语句的内涵进行分析,也能对作者的某个观点进行评析,或者对作者的整个科学思想进行阐述分析。   4.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可以在前三步之后综合进行,也可以在每一步(初读、再读、三读)之后分别进行。对总体感知的情况、提炼要点的情况、探究内涵的情况依次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前后桌为一组)内进行,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人参与全班交流。   (解说:本自读程序力图体现学生的自读、自得、互动。让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自读点拨】   本文是史蒂芬u2022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本文专业性强,欧化语言明显,阅读起来非常吃力,难读、难懂。高考试卷上的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只有三四段,考生读起来已经非常吃力,而这里却有整整26段,是前者的六七倍。所以教学本文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但同时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导下去。   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将以下问题灵活地插入上面的“自读程序”中。(特别是发现学生在“探究内涵”不够深入时。)   1.作者在第8段中为什么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10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明确:“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2.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明确: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3.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4.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   明确:“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5.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明确: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解说:设计这些题目旨在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由表及里,将自读引向深入、准确。)
2023-07-07 21:29:011

《宇宙的未来》作者思想要点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讲演。  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预言,再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主要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科学的诊断,这是科学家与巫师不同之处。  这篇讲演的主题是宇宙的未来,或者不如说,科学家认为将来是什么样子的。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在非常早的时代,预言未来是先知或者女巫的职责。这些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周围的牧师把她们的咒语翻译出来。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当这些斯巴达人问道,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我想这些牧师盘算,如果这些最终都没有发生,则斯巴达就会对阿波罗太阳神如此之感恩戴德,以至忽视其巫师作错预言的这个事实。事实上,国王在捍卫特奠皮拉隘道的一次拯救斯巴达并最终击败波斯人的行动中丧生了。  另一次事件,利迪亚的国王克罗修斯,这位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有一次问道:如果他侵略波斯的话会发生什么。其回答是:一个伟大的王国将会崩溃。克罗修斯以为这是指波斯帝国,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王国要陷落,而他自己的下场是活活地在柴堆上受火刑。  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泻。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是这些预言家经常为他们显然的失败找借口解释。例如,第七日回归的创建者威廉·米勒预言,耶稣的第二次到来会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间发生。在没有发生这件事后,这个日期就修正为1844年10月22日。当这个日期通过又没有发生什么事后,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当然,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人们只要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们在过去的300年间发现了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我们仍然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启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宇宙的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饨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在不稳走或混饨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5天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5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季度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6个月以后作具体的天气预报。  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饨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大多了。  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饨,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饨的。我们观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我们观察到的从外空间来的微波辐射背景给出这种膨胀是平滑而非混饨的证据。你只要把你的电视调到一个空的频道就能实际观测到这个辐射。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斑点的小部分是由太阳系外的微波引起的。这就是从微波炉得到的同类的辐射,但是要更微弱得多,它只能把食物加热到绝对温度的2.7度,所以不能用来温热你的外卖皮萨。人们认为这种辐射是热的早期宇宙的残余。但是它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任何方向来的辐射量几乎完全相同。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已经非常精确地测量了这种辐射。从这些观测绘出的天空图可以显示辐射的不同温度。在不同方向上这些温度不同,但是差别非常微小,只有十万分之一。因为宇宙不是完全光滑的,存在诸如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局部无规性,所以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必须有些不同。但是,要和我们观测到的局部无规性相协调,微波背景的变化不可能再小了。微波背景在所有方向上能够相等到100000分之99999。  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然而,从哥白尼时代开始,我们就被降级为绕着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的一颗行星,而该恒星又是绕着我们看得见的不过是一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典型星系的外边缘公转。我们现在是如此之谦和,我们不能声称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假定,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这只有在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时才有可能。平均密度或膨胀率的大区域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微波背景在不同方向上不同。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饨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因为宇宙的膨胀是如此之均匀,所以人们可按照一个单独的数,即两个星系间的距离来描述它。现在这个距离在增大,但是人们预料不同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正在降低这个膨胀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宇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这和启始宇宙的大爆炸相当相似。大挤压是被称作奇性的一个东西,是具有无限密度的状态,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这就表明即便在大挤压之后存在事件,它们要发生什么也是不能预言的。但是若在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的连接,就没有合理的方法说一个事件发生于另一个事件之后。也许人们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而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他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临界值。它将不会坍缩,而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其密度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如此之低,引力吸引对于减缓膨胀没有任何显著的效应。星系们会继续以恒常速度相互离开。  这样,对于宇宙的未来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本身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然而,我比其他的末日预言者更占便宜。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  我们可以从观测来估计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左右。即使我们加上在宇宙中观测到的气体云的质量,它仍然只把总数加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然而,我们知道,宇宙还应该包含所谓的暗物质,即是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暗物质的一个证据来自于螺旋星系。存在恒星和气体的巨大的饼状聚合体。我们观测到它们围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但是如果它们只包含我们观测到的恒星和气体,则旋转速率就高到足以把它们甩开。必须存在某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引力吸引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  暗物质的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星系团。我们观测到星系在整个空间中分布得不均匀,它们成团地集中在一起,其范围从几个星系直至几百个星系。假定这些星系互相吸引成一组从而形成这些星系团。然而,我们可以测量这些星系团中的个别星系的运动速度。我们发现其速度是如此之高,要不是引力吸引把星系抓到一起,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去。所需要的质量比所有星系总质量都要大得多。这是在这种情形下估算的,即我们认为星系已具有在它们旋转时把自己抓在一起的所需的质量。所以,在星系团中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以外必须存在额外的暗物质。  人们可以对我们具有确定证据的那些星系和星系团中的暗物质的量作一个相当可靠的估算。但是这个估算值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这样,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再过50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它会肿胀成一颗所谓的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邻近的行星都吞没。它最后会稳定成一颗只有几千英里尺度的白矮星。我正在预言世界的结局,但这还不是。这个预言还不至于使股票市场过于沮丧。前面还有一两个更紧迫的问题。无论如何,假定在太阳爆炸的时刻,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毁灭的话,我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恒星际旅行的技术。  在大约100亿年以后,宇宙中大多数恒星都已把燃料耗尽。大约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不是变成白矮星就是变成中子星,中子星比白矮星更小更紧致。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黑洞还更小,并且具有强到使光线都不能逃逸的引力场。然而,这些残留物仍然继续绕着银河系中心每一亿年转一圈。这些残余物的相撞会使一些被抛到星系外面去。余下的会渐渐地在中心附近更近的轨道上稳定下来,并且最终会集中一起,在星系的中心形成一颗巨大的黑洞。不管星系或星系团中的暗物质是什么,可以预料它们也会落进这些非常巨大的黑洞中去。  因此可以假定,星系或星系团中的大部分物体最后在黑洞里终结。然而,我在若干年以前发现,黑洞并不像被描绘的那样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讲,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定义很好的位置和定义很好的速度。粒子位置定义得越精确,则其速度就只能定义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如果在一颗黑洞中有一颗粒子,它的位置在黑洞中被很好地定义,这意味着它的速度不能被精确地定义。所以粒子的速度就有可能超过光速,这就使得它能从黑洞逃逸出来,粒子和辐射就这么缓慢地从黑洞中泄漏出来。在一颗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可有几百万英里的尺度。这样,在它之内的粒子的位置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粒子速度的不确定性就很小,这表明一颗粒子要花非常长的时间才能逃离黑洞。但是它最终是要逃离的。在一个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可能花1090年的时间蒸发掉并完全消失,也就是“1”后面跟90个0。这比宇宙现在的年龄要长得多,它是1010年,也就是“1”后面跟10个0。如果宇宙要永远膨胀下去的话,仍然有大量的时间可供黑洞蒸发。  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的未来相当乏味。但是一点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这种附加的暗物质必须位于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否则的话,我们就应觉察到了它对星系旋转或星系团中星系运动的效应。  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相信我们已有确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钟宇宙的密度大了一万亿分之一,宇宙就会在十年后坍缩。另一方面,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了同一个量,宇宙在大约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  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这么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看来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临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够久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洁问这样的问题:密度为什么这么接近于临界密度?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探测到的更多物质。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对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经足够。  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近于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这种探索导至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经不断地加倍过,正如在遭受极端通货膨胀的国家每隔几个月价格就加倍一样。然而,宇宙的暴涨更迅猛更极端得多:在一个微小的暴涨中尺度的至少一千亿亿亿倍的增加,会使宇宙这么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以至于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临界密度。这样,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大多。  现在小结如下: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去预言将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饨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饨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2023-07-07 21:29:161

宇宙的未来作者怎样安排结构思路?

假如所有恒星都死亡了,宇宙会变得怎样?宇宙的未来会无限制地膨胀下去吗?是否有终结状态?科学家们对这些难题刚研究出一些“眉目”,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宇宙未来的演化取决于宇宙的类型(开放、平直、封闭)。在自然界的四种力中,引力虽然最弱,但它在大范围内占支配地位。引力总是对宇宙膨胀起抑制作用。宇宙类型取决于密度参数Ω0。如果Ω0 > 1(封闭宇宙),宇宙膨胀将减慢,然后变为收缩密集,直到开始下次大爆炸。在理论上和观测上基本都支持Ω0 = 1(平直宇宙)或Ω0 < 1(开放宇宙),都意味着宇宙仍会继续膨胀下去,这就可能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件。恒星时期从大爆炸起算,从几亿年到几百万亿年,从第一代恒星形成到恒星全部死亡是恒星时期。在此时期,宇宙的大部分能量来自恒星的热核反应。现在处于此时期中间,有些恒星走向死亡,有些恒星在形成或演化中。很多年轻星系也经历与中央黑洞有关的猛烈事件。黑洞“撕开”掉落过来的恒星,并有热气体盘环绕。星系碰撞和合并继续发生。在未来60亿年内,银河系将与仙女星系(M31)相互作用,合并是迟早的问题。星系团内的很多星系大致也会如此。在几万亿年内,星系团将结合成无定形的超巨星系。在某些富星系团内,已开始发生这种结合。活动星系核迟早死亡。恒星时期往后,关键轮到红矮星。首先,虽然它们的质量不到太阳的一半,但数目多,总质量容易超过其他所有恒星的质量。其次,它们的氢燃烧慢得真“吝啬”,甚至可以延续几万亿年,成为小质量的氦白矮星;大的恒星早已演化到“尾声”的超新星爆发,留下中子星或黑洞。主序下端的0.08 M⊙的恒星演化经历数十万亿年,到百万亿年至千万亿年,氢被耗尽,正常恒星的形成就结束了。当恒星混合物中的氧足够多,0.04 M⊙的恒星就会在其高层大气中形成厚的冰云,抑制坍缩;恒星内部可进行少量核燃烧,以补充从表面损失的能量而成为真正的“冷恒星”。最后的红矮星死亡,恒星时期结束,进入简并时期。简并时期宇宙进入简并时期,仅居留冷而暗的恒星残存物:白矮星、褐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褐矮星的质量太小,不能发生氢燃烧,是不太够格(热核反应)的恒星。它们的质量仍比行星大,几乎从一开始就有简并星核,以同样形式(仅变冷了)进入简并时期。在简并时期,宇宙是冷而黑的。基本上没有来自任何源的辐射照亮太空和加热已久冻的行星,或以留存的光供给星系,宇宙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十分之几度。然而,相对黑暗背景,也发生着有趣事件。随机相遇使死星在星系内的轨道弥散,有些死星获得轨道能量向外走,有些失去能量向里进,星系或超星系调整结构。密近相遇也逼走死星的行星,使行星自由飞行。在1019 年到1020 年的时期末尾,死星的暗遗物从星系或超星系抛出去,在已扩大的星系际空间漂泊。在星系中心的黑洞吸积少数大质量的死星,有各种大小的黑洞都继续长大。两颗褐矮星碰撞会产生一颗小质量恒星—红矮星“标灯”和几颗行星伴随的系统,这种闪耀的红矮星可“活”百亿年。银河系大小的星系中,这种星的暗淡照耀奉献的光比现在太阳光还少。此外,星系内平均每百亿年发生一次较大质量的白矮星碰撞和合并而成为超新星爆发,闪亮几星期。但是,白矮星碰撞的最普遍结果不是超新星,而是很异常的恒星。若碰撞产物至少0.3 M⊙,它核心的氦燃烧会点火;0.9 ~ 1.4 M⊙的碰撞产物也发生内部碳烧碳。恒星碰撞延续到10^20 年,直到星系抛出所有恒星为止。在足够长时期,引力辐射变为重要,这种耗散过程使各类轨道损失能量并衰减。在10^20 年内,原来间距1AU的双星衰减而合并。轨道小的行星也合并。恒星和逃离的行星及岩石体绕星系中心的轨道衰减很慢。在没有抗衡效应时,与星系当时的残留质量有关,它们可持续到1025 年或更久。简并时期另一最重要的效应是星系晕暗物质。假如暗物质是“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它们最终会被白矮星捕获,随后在白矮星内部湮灭而提供能量,使白矮星不至冷却到液氮温度以下。到1025 年,WIMPs 资源耗尽,这种能源终止。这时,宇宙的“清单”里仅有白矮星、褐矮星、中子星、广泛弥散的死亡行星及岩石体,它们全是极其冷而暗的。以后的宇宙会如何呢?现在只有初步推测。“大统一理论”预言质子寿命有限(10^30 ~ 10^40年,可取为10^37年),从10^46 年到10^100 年发生质子衰变,存储在白矮星、中子星和其他天体的质(量)—能(量)因质子衰变而耗散。一颗白矮星因质子衰变而产生近400 瓦(相当于几个电灯泡)输出,白矮星表面绝对温度仅0.1 ~ 0.2 K。由于质子衰变“消除”所有物质,简并时期就结束了,更暗更真空的宇宙又一次改变特性。
2023-07-07 21:29:231

宇宙的未来是无限膨胀还是会收缩?

我觉得在未来,不管是一千年年或者是一万年之后,宇宙都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不会收缩也不会扩大。因为从地球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宇宙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啦,有这么多个星球有这么多个行星,我们以前不知道有这些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度还没有扩大,我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多奇妙的东西,但是宇宙他确实就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都会是这个样子。其次,我觉得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宇宙会扩大或者是缩小的认知,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面是在逐渐扩大的,以前我们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其他行星的时候,我们觉得好像宇宙比我们认识的要变得更大了,其实宇宙没有变化是我们在变化,所以当我们变化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宇宙好像是变大了一样,但是,不论在以后我们的知识面会有多大,宇宙他都还是会以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是现阶段的我们通过研究出来的成果,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发现了新的一面之后,我们才会觉得它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把这个事物认清楚之前就不能够给他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因为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也不会说,会有那一天,我们终于知道了宇宙到底有多大,我想我们是不会知道的。因为它大到令我们无法想象。
2023-07-07 21:29:315

读高二语文必修五《宇宙的未来》后感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2023-07-07 21:29:551

宇宙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

宇宙从而何来,最终又会如何发展,这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之一,不过我们在科学的角度,已经可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物理定律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方式,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类发现的物理定律也在不断更新,比如300多年前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能很好地描述天体的运行规律,但后来科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不是最基本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在弱场下的近似而已。到了20世纪后,科学家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建立了近代天文学,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我们宇宙的起源,甚至可以探讨宇宙的未来和结局,这也是人类目前能描述宇宙演化的最佳理论。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描述,我们宇宙的未来可能有三种情况:可能一:宇宙无限膨胀,最终达到热寂。可能二: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反弹,最后再压缩成一个奇点。可能三:宇宙膨胀达到的临界值,但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在2019年,科学家根据普朗克宇宙辐射探测器的观测数据,推断我们宇宙很可能是封闭的,如果朝着一个方向行进,最终会从反方向回到原点。观测数据显示,遥远星系发出的平行光线趋向于靠拢,星系看起来要比实际大,数据确信度为99%。近代天文观测表明宇宙处于加速膨胀当中,如果宇宙真是封闭的,那么我们宇宙的未来很可能是热寂,假如光速始终不变,那么大约1000亿年后,将只有本星系群内的星系还处于我们可观测宇宙当中,再经过很长的时间后,宇宙中最后一颗恒星熄灭,然后黑洞逐渐蒸发,宇宙达到热寂状态。宇宙膨胀的力量来自于暗能量,宇宙塌缩的能量来源于万有引力,如果最终万有引力占了上风,那么宇宙将会经历大塌缩,回到宇宙最初的状态。或许还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宇宙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膨胀和塌缩,我们人类只不过刚好处于这一次而已,宇宙的每一次膨胀,都如夜空中的一丝烟火。
2023-07-07 21:30:035

如果能跨越1000亿年,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宇宙的能量密度超过临界密度,宇宙膨胀到最大体积后就会崩溃。在崩溃过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温度将再次上升,最终,它以类似于爆炸开始时的状态结束, 即大挤压的理论, 相反的话,如果宇宙能量密度等于或小于临界密度,则膨胀将逐渐减慢,但永远不会停止。第一次从电离质子和中子的海洋中形成原子核。随着空间的冷却和膨胀。我们捕获电子形成中性原子,随着气体云,氢在重力作用下的收缩,第一批恒星形成并见证了几代恒星的死亡和重生。此外,在最大规模上,宇宙经历了数千亿个星系的形成,以及成千上万个星系整合星系团、超级星系团和细丝结构的过程。在星系结构形成和所有尘埃沉淀后,我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但不显眼的螺旋星系中,我们的星系是当地星系群中的第二大星系。它距离最近的大星系团的中心有 5000万光年。可观测的宇宙充满了 1000亿多个大星系,距离我们几百万到几百亿光年。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宇宙。恒星形成将最终停止,因为每个星系中的星际气体逐渐被消耗, 恒星演化最终只会导致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相当缓慢地,这些致密恒星的碰撞将导致质量聚集,并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更大的黑洞。宇宙的平均温度将逐渐趋于绝对零,从而达到所谓的大冻结。此外,如果质子确实如标准模型所预测的那样不稳定,重物质最终将消失,在宇宙中只留下辐射和黑洞,最终,由于霍金的理论辐射,黑洞将完全蒸发。宇宙的熵将会增加到极致,这样就不会有自我组织的能量形式,最终宇宙将达到热静默的状态。
2023-07-07 21:30:424

作者

史蒂芬·霍金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2023-07-07 21:31:151

这就是为什么在未来天空中只能看到一个星系?

“从混沌的宇宙到未来的世界,万物有始有终。”——布森特仔细想一下,有什么你知道的东西是永恒的?没有吧!就连以前称为的恒星,现在也不“恒”了。那宇宙呢?在大爆炸框架下,它有开始就有结束。你可能会认为能量(物质)守恒,重子数守恒,但是它们要是超出了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和我们脱离了因果联系,我们也会失去它们。今天我们就说下宇宙的未来,以及为什么说在未来的天空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星系?北半球的冬天来了,但还会有春天,但宇宙呢?现在的时节,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尤其是纬度比较高的地区,已经感受到了冬天满满的恶意!在未来的几个月更甚,寒流、冰冻和暴风雪将席卷整个北半球。但我们从来不会担心,天越来越冷,大地永远不再回春,甚至是温度低到绝对零度!因为我们可以绝对肯定地说,寒冷只是暂时的,几个月后春天肯定会悄然而至!在冬至之前北方的天只会越来越冷,因为北半球正在远离太阳。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北半球将再次向太阳倾斜,随着阳光直射的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是的!我们有太阳,但整个宇宙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慢慢失去自身的温度,谁来温暖它?这实际上是一个终极问题:宇宙的命运是什么?为了理解结局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起源的问题。毕竟一个东西怎么来的,就大致决定了它是怎么没的。在没有发现暗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的宇宙命运按现在的观测理解,宇宙可能来自大爆炸,这个模型告诉我们,目前所知的宇宙包括所有的物质和辐射都是从一个热的、密集的、膨胀的阶段开始,一直到现在冷的,稀疏的状态,唯一没有变得就是宇宙还在膨胀,但从“嘭的一声”开始宇宙的膨胀速度一直在减慢。当我们听到“宇宙正在膨胀”的时候,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也许是星系附着在气球的表面被吹起来;也许是烤面包时里的葡萄干;也许是一个充了空气的肥皂泡,或者是其他类似膨胀的东西。所有我们能想到的画面都只是对广义相对论数学框架的类比,或者是用二维平面对三维空间的类比,真实的空间是怎样增长的,我们确实想象不出来!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有两件事决定了宇宙的膨胀:1、所有不同形式的能量密度。这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光子、宇宙弦、磁畴、磁单极子,以及任何你能想象到的更加奇特的物质。2、在特定的时间里,宇宙的膨胀率是多少。下面我们就说下宇宙的膨胀特性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简单地说,有三种可能性。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粒子的总数保持不变,但体积却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能量密度在下降,由于膨胀率取决于能量密度,所以膨胀率也在下降。基于此,这里有三种(简单的)可能性:宇宙膨胀速度太慢。如果膨胀率在任何时候都低于某个临界值(由能量密度决定),膨胀率将在有限的时间内降到零。在引力的作用下,宇宙将进入一个收缩而不是膨胀的阶段,在一个大的收缩中重新崩塌。这就是一个“火”的命运,因为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会重新升温,物质密度会不断升高,最后把所有已知的物体都重新融合到一起。宇宙膨胀得太快。如果膨胀率高于由能量密度决定的临界值,也就是说宇宙中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质”来阻止膨胀,整个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虽然膨胀率会下降,但永远不会达到零值,而是一个非零的正值,相反,我们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宇宙”中。这种情况的宇宙命运被称为热寂,或“冰”的场景。宇宙膨胀得恰到好处。如果膨胀率恰好是由能量密度决定的临界值,膨胀率就会无限的趋近于零,但永远达不到零值。宇宙中只要多一个或少一个粒子,就会得到上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宇宙最慢的热寂。以上的可能都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宇宙初始条件,直接影响了宇宙的命运!而且以上的这些场景对初始条件非常非常敏感,下面我们来看看早期宇宙中的膨胀率的“不同”,就给出一个非常不同的宇宙。其实以上三种不同曲线的膨胀率仅仅差了10^24分之一不到!就意味着宇宙命运的巨大差别,一个几乎是今天的两倍大的宇宙,和一个已经重新崩塌的宇宙!事实证明膨胀率和能量密度配合的恰到好处,宇宙感觉像是微调过一样,我们的宇宙完全属于第三种可能!但是,你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们忽略了暗能量的存在,如果有暗能量,第三种场景就不太正确了,需要一点点修正!暗能量下的宇宙命运膨胀率不是趋向于零,而是趋向于一个小而有限的值!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暗能量加速了宇宙冰冷命运的到来!随着宇宙的继续膨胀,膨胀率不会下降,而是保持着显著性稳定性,因此当时间流逝两倍时,某物的距离就会增加一倍;当时间流逝三倍时,它就远离六倍的距离;当四倍的时间时,就是八倍的距离,依此类推!也就是说星系之间的距离开始以指数级的方式增加,就像上面概述的那样。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现在不受引力束缚的星系,包括宇宙中所有的大星系团和本地星系群以外的天体,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远离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加速的宇宙!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即使膨胀率本身没有增加,情况也是如此;如果膨胀率增加,膨胀的速度也会以指数的方式增长!这一切都是因为暗能量的存在:一种空间自身固有的能量!与随着宇宙膨胀而稀释的物质和辐射不同,暗能量相当于宇宙常数,因为即使宇宙继续膨胀,暗能量密度也保持不变!为什么说在未来的天空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星系?我们宇宙不只是在热寂中结束,而且会以最快的速度让热寂到来!在未来上图中的每一个星系都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就目前来说其中的许多星系即使是现在我们以光速旅行也已经无法到达它们,因为它们目前的退行速度比光速还要快!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自己的本星系群将会发生大量有趣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也是经常说的一件事,本星系群中的所有物体,包括一万亿颗恒星,甚至更多的行星、气体和暗物质最终会合并成一个巨大的宇宙“怪兽”,也就是说到那时如果地球上还有幸存在人类的话,他们仰望星空,只能看到宇宙中只有一个星系,那就是自己所处的巨大椭圆星系。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到时的人类有多么的困惑,浩瀚的宇宙中什么也没有,这怎么解释?只能说穷尽所有的智慧都不可能得出任何正确的答案。即使是我们现在,由于宇宙的加速膨胀,可观测宇宙97%的星系即使是光速旅行已经不可到达了。也可以说它们发出的光也永远无法到达我们。这一切都是暗能量惹的祸。
2023-07-07 21:31:461

宇宙的未来的演讲特点

1.生动的导引这篇科技论文是演讲辞,具有演讲的特点。预言宇宙的未来,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但如果就事论事,很容易枯燥乏味。演讲需要激起听众的兴趣。演讲者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讲演的主题──在与巫术的对比中,更显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2.严谨的推理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本文严谨的推理,增强了说服力。宇宙虽然复杂,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宇宙的密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然而,确定这一点非常不易。演讲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也说明了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幽默的语言演讲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的,如果不注意演讲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篇演讲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为听众接受。如,文中有一段话说:“我比其他的末日预言者更占便宜。即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以揭示自己“自私”的心理表示幽默,同时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
2023-07-07 21:32:521

宇宙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我们注定要灭亡的!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地使自己生存并繁衍下去,这一切都将是徒劳的。我们有能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处置我们的核武器,防止杀人的人工智能出现,但是我们灭亡的日子最终还是会到来的。这一切都来自物理学法则。因为我们的家园——地球、太阳系以及整个宇宙——是有着有限的寿命的,所以一切都将毁灭。宇宙可能毁灭在一场巨大的爆炸之中,也有可能毁灭在一场巨大的撕裂之中。但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更有可能走向令人沮丧的黑暗时代——任何天体、任何原子都将而不复存在,宇宙最终变为空旷之地,黑暗且寒冷。宇宙中除了基本粒子的飞驰,和粒子偶尔碰撞产生微微光亮之外,将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难道这是真的吗?我们不妨首先来了解一下,如果没有任何智慧生命试图干预的情况下,宇宙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样的。地球的末日我们先从地球来开始分析。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了,这个年龄与太阳和太阳系其他的天体差不多。太阳几乎是我们生活中所需的所有光和热的来源,而它正处在中年时期。这似乎表明,地球的生命还有40多亿年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太阳逐渐消耗自己的氢燃料时,它会变得越来越热,最终这种变暖的趋势会威胁到地球上的生命。在未来,每过1000年,地球的平均气温将升高几摄氏度。几亿年后,赤道附近的海洋表面温度将逼近80℃,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将无法居住。虽然那时的生命将会竭尽所能来适应这种巨变,但是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十几亿年之后,我们的地球会变成炎热潮湿的地狱,海洋上将刮起灼热的飓风,而大部分陆地则是沙漠。从太空中望去,地球不再是一个漂亮的蓝色星球,而是一个淡黄色星球——赤道附近裸露的岩石散发着黄光,而天空中充满了黄色尘埃。到了公元12亿年,那时的地球将变得与过去古老的地球一样,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只有一些耐热的细菌存活在热水池里。最终,剩下的海洋将会沸腾。约50亿年之后,太阳将会膨胀起来,变成红巨星,吞噬水星和金星,并延伸到地球的表面。那时,地球的岩石都将发出红光。而这时,地球的生命故事就结束了。恒星的灭亡那么恒星呢?没有恒星,就不能提供能量,生命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但遗憾的是,每个恒星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大个的恒星的寿命从几千万年到几十亿年,小个的恒星的寿命可超过上万亿年。虽然现在新一代的恒星还会不断诞生,但最终宇宙所有形成新恒星的原料都会耗尽。最后一批恒星将是低质量恒星,即红矮星,一种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其数量占了整个宇宙的85%左右。红矮星具有超长的寿命,一些红矮星会持续到20万亿年左右,超过太阳寿命的2000倍。环绕红矮星的行星,可能会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并让生命存在足够久远。但即使是红矮星也是有寿命的。到了大约200万亿年之后,最后一颗红矮星也将会暗淡下去。从那时候开始,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包括红矮星都走向死亡,留下的只是更加暗淡的残留产物——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宇宙几乎是寒冷幽暗的,之前即使有生命幸存了下来,也很难面对没有阳光的日子。宇宙的终结恒星没有了,那么宇宙呢?对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不能完全确定将会发生什么,但可以推测。一种观点认为,宇宙应该有足够多的物质(包括暗物质)和能量,通过引力作用减缓宇宙的膨胀,直至停止,然后宇宙会反过来发生收缩,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反演。这个结局叫做“大挤压”。除了大挤压这种结局以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这种使得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可能会在某一天变得更为强大。有的科学家分析,变得更为强大的暗能量(被称为幽灵能量)会把整个宇宙完全撕裂,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进行撕裂。这种灾难结局叫做“大撕裂”。但目前的观测结果却显示,未来的宇宙很有可能既没有大挤压又没有大撕裂,宇宙只是会永远地膨胀下去。这种宇宙的结局看起来比较温和,但是也是一个糟糕的结局:未来的宇宙将是一个极其悲观、无聊和乏味的地方。随着最后一颗红矮星的死去,宇宙中的任何恒星都将不复存在。而另一种更暗的天体,褐矮星——一种比木星略大的但没有足够物质成为恒星的行星——将会成宇宙的主宰。它们内部的热量可以维持某些智慧文明上百亿亿年。留下的还有恒星死亡后的残留产物——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那时,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搜寻,最亮的物体也只不过如同一个40瓦白炽灯泡的亮度。在约1亿亿亿年之后,褐矮星也将死去,虽然宇宙中还有白矮星、中子星和死寂的行星,但构成白矮星、中子星和行星的粒子也是有寿命的——中子会衰变为质子,而质子也会衰变。虽然质子的衰变周期极为漫长,如果质子的半衰期大约为1041年的话,那么白矮星、中子星和行星将会在约3×1043年之后瓦解,变成更为基本的粒子,剩下的将只有黑洞,宇宙将进入黑洞时代。黑洞将是宇宙中最后一个哨兵,但就连黑洞也并非不朽。通过霍金辐射,它们会损失质量,最终会在一场爆发中消失——宇宙中最后的可见光爆发。最终在约1.7×10106年之后,任何黑洞都将蒸发掉,宇宙将进入“黑暗时代”,那时,宇宙已经没有原子了。剩下的将是光子,以及一些其他的基本粒子,在广袤的空间之中穿行。除此之外,再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寻找新的居住地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生命就应该接受这种悲伤的命运吗?我们能做到推迟——也许无限期地推迟——这种灭亡的命运吗?这听起来难度巨大,但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那么我们必将面临必死的命运。我们首先可以避免因太阳的变化而走向灭亡。随着太阳变暖,我们可以搬到离太阳更远的地方,例如移民火星,或者去木星或土星的卫星上。例如,大约30亿年之后,土星的卫星泰坦(土卫六)可能是一个气候温和并且有水的天堂,它浓厚的大气层还可以抵挡任何致命的辐射。如果我们对地球十分眷恋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它移动到一个更远的新轨道。我们可以通过在离地球十分近的位置上推动一个小行星或彗星,产生的引力牵引作用,使得地球逃离太阳灼热的魔爪。但是我们赢得的只是30亿到40亿年的时间。太阳灭亡后,我们未来的继承者,不管是否还是人类,还是一种替代物种,或者是人工智能,都将需要一个新的能源天体。但即使是红矮星和褐矮星也不能永久地存在。到那时,我们的继承者所要面对的还是要寻找新的获取能源的办法来维持他们的文明。但是,如果宇宙的膨胀不断加快,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星际空间能够利用的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最终会以超过光速的速度离开我们,我们将永远无法利用它们。那时,未来的人类能使用的资源范围将极为有限。那么该怎么办呢?有一种办法可以高效地获取能量。1960年,美国普里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认为,先进的智慧文明可能会建立一个包裹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来捕获和保存恒星的大部分或全部的能量输出。这种建筑叫做“戴森球”。即使在宇宙的黑洞时期,智慧生命也可以建立类似的戴森球来收集黑洞释放出的能量,比如霍金辐射,一种在黑洞事件视界辐射由真空中虚粒子产生的一种辐射,是一种很微弱的辐射:一个稍大的黑洞产生的霍金辐射,相当于温度只有比绝对零度高一点点的物体产生的辐射。但是在黑暗的未来,我们必须利用我们所能利用的一切。不过就像前面所说的,黑洞会最终因霍金辐射而消失,那时候可就没有任何能量可以被智慧生命所利用了。那么之后,智慧生命还能有存活的希望吗?逃离这个宇宙有的科学家认为,当我们的宇宙不再适合任何生命生存时,可以移居到一个新的宇宙之中。未来的人类在黑暗时代来临之前,将不得不制定这个长久的逃离计划。移居到新的宇宙将是我们唯一的希望。科学家认为,既然宇宙的诞生是一个自然的事件,那么它必定遵循一定的物理学规律,足够先进的智慧文明将有能力根据这些规律制造一个新的宇宙。而且,主流的宇宙学家认为宇宙不止有一个,宇宙大爆炸只是发生在整个更大时空中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和我们一样的宇宙很多很多,我们的宇宙灭亡了,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虫洞,来抵达另一个宇宙。这并非易事。制造一个新的宇宙或者制造一个虫洞等隧道抵达另一个宇宙,都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可能相当于有太阳系那么大的粒子对撞机产生的能量,或者相当于整个恒星乃至黑洞所具有的能量。这么多的能量可能要消耗先进智慧文明的大部分能量,而且完成这个任务得需要上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工作,使用的技术将是超乎想象地复杂和庞大。这将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项目。当然还有其他的可能。几年前,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准备开启之时,一些怀疑论者认为它会在无意之中或者触发一种“相变”,类似冰变成水的一种时空结构的变化,从地球以光速的速度传播出去,改变整个宇宙本身的结构,而最终可能会使得宇宙重回年轻,而不会走向黑暗时代。不过,很显然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还不足够高。也许在未来,先进的智慧文明会产生更为强大的粒子加速器,来引发宇宙的相变,以此来把宇宙的未来引向另外一条道路。当然,一切的计划并不是真的要去拯救宇宙,而是拯救宇宙中的生命。寻找一种办法使得生命处在永恒的道路上,则是任何智慧生命的都应追寻的终极目标。
2023-07-07 21:33:072

宇宙未来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我想,如果要预测宇宙的未来必须具备三个绝对条件.相信楼主知道蝴蝶效应把,一个微小的偏差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形成巨大的差别.因此前两个绝对条件是1,掌握了宇宙中所有的客观规律,2,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精度为无穷小.最后一个是预测的能力,也就是3,无穷的计算能力.这三个条件除了宇宙自身具有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具有.因此宇宙的未来是确定的,而又是我们所不能预测的.
2023-07-07 21:33:334

讨论我们宇宙的未来命运

  我认为,浩瀚的宇宙应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限大的。宇宙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一切,根本没有什么内外、起源和灭亡问题。宇宙在空间上是无穷无尽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无论你朝那个方向延伸下去都应是无穷无尽没有尽头的,而不可能被什么东西所阻挡,这就是无限的宇宙空间。那种认为宇宙是有边际的说法,我觉得很荒诞,你想如果宇宙是有边际的,那边际究竟为何物呢?难道就没有边际以外了吗?而且既然有边就意味着会有边外,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自圆其说的,说宇宙有尽头的人该如何解释呢?唯一的说得通的只能是宇宙是无穷无尽无限大的!宇宙主要由无限的空间所组成,而无限大的空间就在那里永恒存在,怎么会有形成和消失问题呢?宇宙中的物质只能是处于一种无限的循环往复之中,生生不息永无穷尽。可以说无限的宇宙对我们来说的确是难以想象的,早已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但这就是宇宙,一个人类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迷!  严格说来宇宙大爆炸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说,还存在诸多疑点难以自圆其说。因此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宇宙大爆炸还很难说,比如所谓的奇点就是一个十分荒诞的奇点,这个奇点究竟有多大?存在多久?为何突然爆炸了?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当然也包括该理论的提出者。总之既然宇宙大爆炸是假说那又何必太当真了呢!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3-07-07 21:33:414

科学家对宇宙的未来提出了三种假说,比如在什么宇宙中,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

在负曲率的宇宙中,宇宙可能永远膨胀下去。科学家在考虑宇宙的时间形状时,提出了三种可能性。一种是宇宙空间的形状是正曲率的,即宇宙在宏观尺度上向内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宇宙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停止膨胀,并反向收缩,直到回到宇宙大爆炸时的那个点。一种是宇宙空间的形状是完全平直的,没有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宇宙膨胀的速度可能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膨胀,并保持稳定,也就是“稳恒态宇宙”。第三种是宇宙空间的形状是负曲率的,在宏观尺度上向外弯曲。此时,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会停止。目前对宇宙空间的形状究竟是何种形状尚无定论。
2023-07-07 21:33:481

宇宙未来会“大爆炸”吗?

目前,有更多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是由100亿~200亿年之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而逐渐演化来的。现在宇宙正在不断地嘭胀着,如果它一直膨胀下去,将来会不会再发生大爆炸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宇宙爆炸宇宙是一个浩瀚无际的物质世界。大爆炸后,宇宙膨胀,星体间离得越来越远,物质密度和温度下降。天体物理学家从理论上发现,宇宙的未来在整体上依赖于把这些正在相互远离的星体拉回到一起之引力的大小,而这个引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宇宙的平均物质密度。根据计算,如果宇宙的平均物质密度小于或等于5×10-27千克/米3,那么,宇宙就将不断地膨胀下去,最终使我们的银河系好像失群的大雁,孤立地漂泊在寂静的宇宙空间中。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大于5×10-27千克/米3,那么,宇宙的未来又将呈现另一番景象,即几十亿年后宇宙有可能再发生一次“大爆炸”,使宇宙再度膨胀,正像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宇宙的样子。这样,宇宙就好像在“膨胀一压缩”之间永无休止地“振荡”下去。也许现在的宇宙已经“振荡”过许多次了。然而,如此茫茫宇宙,目前还无法准确地测量出宇宙的平均物质密度,从而也就无法知道将来宇宙究竟会不会“大爆炸”。由此可见,这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2023-07-07 21:33:571

对宇宙的未来,作者认为是可以预测呢,还是不可以预测

答:对宇宙的未来,作者以为是可以预测呢,还是不可以预测? 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称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2023-07-07 21:34:052

我们宇宙的终结,会诞生一个“新宇宙”吗?

在我们的宇宙中,所有物体都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任何过程都会导致熵值的不变或增加。整个宇宙中,所有行为都会导致宇宙空间的无序度增加。宇宙由于暗能量的作用不断膨胀,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最终会成为物质能量极其分散的空间,温度也会无限接近绝对零度,这就是宇宙的终结。然而宇宙的发展取决于暗能量的作用,如果暗能量开始提供引力,那么宇宙就会出现收缩,进而引发大坍塌,重新回到奇点,并且在坍塌过程中,宇宙空间可能会出现撕裂,进而诞生多个新宇宙。我们的宇宙,并非永恒的空间:宇宙的生命历程非常漫长,在整个过程中,留给生命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宇宙的诞生过于炎热,宇宙的终结过于寒冷,生命只能生存在宇宙历程的前中期,也就是“恒星期”。恒星期阶段,宇宙存在大量健康而年轻的恒星,生命可以在恒星周围的行星上找到生存的机会,然而宇宙并非能够一直产生恒星,随着宇宙的膨胀,物质能量会越来越分散,恒星诞生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已有恒星的死亡,让宇宙中的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逐渐增加,物质能量开始合并到少数天体,宇宙也进入到“简并期”。简并期的宇宙基本不再有恒星诞生,黑洞吞噬周围天体、黑洞的合并,成为简并期的主要现象,最终整个宇宙的物质能量都集中到黑洞,宇宙进入到“黑洞期”。在黑洞期,黑洞的合并就是宇宙的主要工作,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足以影响整个宇宙,而长时间没有合并的黑洞,会通过霍金辐射的形式逐渐蒸发,最终在爆炸中消失,这也是黑洞期的宇宙,唯一能够产生光亮的方式。随着黑洞的全部蒸发,宇宙正式进入到热力学的“死亡”状态,没有任何天体,没有任何光亮,整个宇宙空间接近绝对零度,任何生命都无法在这样的宇宙中生存。宇宙的死亡,会带来新宇宙的诞生吗: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暗能量推动的宇宙膨胀,是宇宙死亡的两大理论依据,也说明宇宙的熵值会不断增加,最终进入到热力学的“死亡”状态,但是暗能量是一个完全未知的宇宙能量,暗能量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宇宙的未来。只有了解暗能量的本质,科学家才能预测宇宙的未来。暗能量是一个完全未知的宇宙能量,由于暗能量提供斥力,进而导致宇宙不断膨胀。但是没有任何数据表明,暗能量是一个固定的宇宙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暗能量也有可能出现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暗能量可能会随着时间不断衰变,最终变成一种相反的能量,从而让宇宙在热力学死亡的边界逆转,开始逐渐收缩,坍塌到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暗能量的逆转,可以让宇宙快速收缩,但是按照暗能量目前的强度,宇宙很有可能会在坍塌时发生撕裂,分裂成多个“子宇宙”,也就是多元宇宙。暗能量的逆转衰变,必然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而一种全新的理论,认为宇宙的热力学死亡,并非真正的“死亡”,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微观世界,让科学家发现原子模型和宇宙模型非常类似,宇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原子。因此科学家提出了“分形理论”——无论向宏观还是微观方向研究,我们都会看到类似的模型系统,整个世界可以是无穷大,也可以是无穷小,没有尽头。暗能量或许不会逆转,而是会不断增强,我们的宇宙膨胀到极限,就是另一个巨型宇宙的“奇点”。当我们的宇宙到达宇宙大爆炸的膨胀率时,就会在另一个空间产生宇宙大爆炸,形成另一个“分形宇宙空间”。总结:暗能量决定着宇宙的未来,由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检测到暗能量,因此很多科学理论都将暗能量定义为一个宇宙常数,不会发生减弱、增强、逆转,但暗能量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很难在漫长的时间里保持不变。如果暗能量具有循环的能力,可以在提供斥力后转为提供引力,那么宇宙就会在大爆炸和大坍塌之间反复循环,生命也可以在全新的宇宙中再次诞生。
2023-07-07 21:34:234

有没有谁可以和我探讨一下地球,以及宇宙的未来

因为要叙述的内容很多,所以我只想简单的把重要的说一下。有认为重点的可以提出来着重讨论。佛教在世界成就品里把宇宙生命讲述的很清楚。我们地球有成住坏空4个中劫,每个中劫里有20个小劫,从住劫开始有人生存,每100年人的寿命增加1岁,一直增加到8万4千岁,再每100年减一岁,直到寿命10岁,为一个小劫,按这个时间算,一个小劫的时间大约不足1千6百万年,我们现在是住劫中的第9小劫的减劫中,人寿70几岁,按这个时间算,人类产生于1点4亿年前,正是恐龙刚刚灭绝的时期。人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为吃了地球上的食物,身体变重无法离开地球,只好在地球上生存,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事。人类还有11小劫的时间就会灭亡,地球进入坏劫,最后进入空劫,地球的物质完全消失。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从极小的奇点爆炸产生的,宇宙现在还在不断快速膨胀。与佛教的看法相近,佛教认为宇宙是从空性里突然展现出来的假象,是能量变现出来的假象,那个奇点也是从空性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佛在金刚金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把绝对的空,称为真有,是宇宙生命 的根本真相。当宇宙继续膨胀到极限时,就跟拉长的弹簧一样,会回缩,把膨胀的空间慢慢回缩成原始状态,也就是空性状态,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而事实上这种空性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改变的只是我们看到的宇宙的这种假象,从空性里会再次展现出一个新的假的宇宙,一个新的假的你我,一个新的假的酸甜苦辣的生活,说不定我还会再次在电脑前辛苦的回答你提出的关于宇宙的问题。
2023-07-07 21:35:111

按照弗里德曼宇宙理论,宇宙的未来有三种模型,分别是哪三种?

1.封闭而迟早会收缩的宇宙。2.开放的宇宙。即宇宙最终热寂。3.静态、平直的宇宙。其实这都是由于宇宙引力方程得出的宇宙平均密度大于、等于、小于临界密度。换成空间曲率则是正、负、零。
2023-07-07 21:35:191

宇宙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

现在还很难在一系列可能性中给出选择,但是答案必定依赖于宇宙中两个博弈量的相对强度——引力和使宇宙加速的力(称为“宇宙常数”)。我们先来看看引力获胜时宇宙的未来如何。膨胀将趋于停止,然后逆转过来。我们不会再看到星系远离我们、光谱红移,相反,它们将靠近我们,我们会观测到蓝移的光谱。宇宙的温度会上升,星系团之间的碰撞也将更加频繁。夜空开始变亮,最终整个宇宙将在“大坍缩”(BigCrunch)中走向终结,就像是大爆炸反过来一样。那时会发生什么?也许宇宙会重新缩成一团,以至坍缩成为下一轮大爆炸的开端,如此反复以至无穷。我们曾不得不假设宇宙有一个创生时刻,时间从那时开端,而这种宇宙的大轮回可以让我们从这个假设中解脱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想法令人欣慰。不幸的是,现在的理论认为“大坍缩”永远也不会发生。原因很简单,宇宙中的物质实在太少(即便把暗物质包括在内),不足以使膨胀逆转。引力还不够强大,而其博弈者——宇宙常数——的存在,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看来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而且膨胀得越来越快。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取决于“宇宙常数”的大小,但它真的是个常数吗?至今我们还没有证据来给出定论。目前,我们对它的所知仅限于知道它的斥力作用是恒定的,因此让我们暂且作此假设,并且看看将要发生些什么。
2023-07-07 21:35:393

宇宙最终命运是什么?科学家给出解释:大冻结中消亡,颠覆认知

宇宙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宇宙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科学家给出解释:大冻结后不断消亡,或颠覆我们认知。我们都知道,宇宙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膨胀,根据科学家最近几十年的观测结果,宇宙的膨胀速度将越来越快,已经远远超过了光速,而宇宙的最终结局很有可能与宇宙的膨胀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有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是由于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宇宙一直膨胀,所以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被拉远。 近些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探测宇宙,由于宇宙的加速膨胀,如今我们只能看到银河系这么大的地方。很多人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而银河系之外的星系都与银河系没有了任何关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冻结”理论。而最终的结局就是恒星失去所有的能量,最终走向死亡。 届时太空就会彻底陷入黑暗,光将不复存在,但是宇宙仍旧会一直膨胀下去,最终会变得异常寒冷和黑暗,而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也难逃厄运,随着太阳的消亡,地球也会陷入无尽的寒冷中,宛如一片死寂。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暗能量是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但是主流科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不断衍生出来的虚空。 而暗能量衍生出来的这种虚空状态,会导致宇宙加速膨胀,膨胀到宇宙体系完全消失为止,而引力也会被吞噬殆尽。之后,星系会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光也难逃厄运,宇宙由于失去恒星后残存下来的光子也会被暗能量吞噬,到了最后连最基本的原子分子,也会被撕裂。哪怕是最微小的粒子,也无法幸免。不过目前我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因为那个时候可能我们已经不复存在了。
2023-07-07 21:35:521

宇宙的最终的命运是什么?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对于宇宙来说,很多科学家都想要去了解他的整体情况,众所周知,宇宙都包含了时间空间物质等等,而且宇宙经历过一次宇宙大爆发之后就不断的在膨胀,范围不断扩大。那么宇宙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宇宙的终极命运是有可能受到大挤压,就是宇宙当中的引力占据了主导,宇宙的膨胀速度先减减为0之后再开始加速收缩,所以说宇宙有可能变大,也有可能变小,还有可能会出现第二次大爆炸,再次变得无限大。自从宇宙出现了一次大爆炸之后,宇宙的膨胀速度每一秒都在增加,宇宙的空间在不断的膨胀。但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宇宙的膨胀速度缓慢减小,呈现而减速膨胀的效果。在宇宙当中有很多物质都是科学家难以观测到的,所以人们就管这种物质叫做暗能量,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真空能。在最开始的时候,宇宙的空间非常的小,按能量是不占据主导的地位,而是由引力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宇宙就开始减速膨胀。但是当膨胀减速达到41年左右的时候,成长的速度就改变了,按能量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吃力大于引力,宇宙又开始快速膨胀,增大了空间。根据以上的结论,人们猜测宇宙的未来大概是与引力和斥力有关的,而且是物质和暗物质的总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暗能量占据整个宇宙,所以暂时“称王”。根据人们的实验,得出了宇宙的密度公式,而且当以物质为主的宇宙是几乎不膨胀或者是膨胀速度非常小的,而这个公式就是宇宙的临界密度,人们就把宇宙的终极命运与这个临界密度做一个比值。如果比值的临界密度大于1对于宇宙最终的命运来说,有可能是引力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宇宙减速。相反,如果临界密度小于1也有可能是暗能量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加速膨胀。
2023-07-07 21:36:014

有些科学家预言宇宙将在一千亿年后毁灭,那个时候人类该怎么办?

1.没有现代物理理论预言宇宙将会终结,关于宇宙未来的命运都仅仅是合理猜想。 2. 猜想包括以各种方式的永恒存在,也包括以各种方式终结。但绝不会有1000亿年这种具体时间的所谓预言,这纯属瞎猜瞎想瞎扯! 3.当然我们可以假设未来某个时刻宇宙会走向终结,那到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会不会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避免和宇宙一起终结的命运,是有这种可能的。。但同样的我们也有可能通过更多的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来避免一起毁灭的事件发生。 4. 不管我们和宇宙的未来如何,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必须要更多的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这是早已开始的人类心智的伟大冒险。说到底人类的目标只能是星辰大海! 宙宇的存在是永恒的,处时空和形态是可变的!宇宙是永恒的。只有某星球死亡,而使这星球上万物消失。如果地球死亡了,地球上的人类会灭绝,万物也同样灭绝。
2023-07-07 21:36:251

宇宙演化是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宇宙的未来还是无限循环下去。(详见我的《新宇宙论——自然数列产生图谱与宇宙初始状态》)
2023-07-07 21:36:334

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是怎样的?和多普勒效应有什么关系?

宇宙到底有多大? 突然被问到这问题,想必一下子很难回答清楚吧。 宇宙似乎不像普通的事物一样有个大小的限度,而是一直处于膨胀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宇宙膨胀说。但是,宇宙真的在膨胀吗?有什么证据吗?我们来把它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放在一起来解释。 宇宙诞生以来已137亿年!解明进化之史! 据说宇宙诞生至今已过了137亿年。一下子说137亿年让人很难想象,不如想想这个,太阳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也基本在同时期诞生。 也就是说宇宙的年龄是地球的三倍以上。有名的大爆炸宇宙论说的是在137亿年前宇宙在一场巨大的“爆炸”中诞生,这一理论中所提出的宇宙对比现实的宇宙,二者有一致的地方。 大爆炸宇宙论和宇宙的进化过程 宇宙的开端,大爆炸的伊始,所有能量都被压缩在数毫米大小中,宇宙仍处于火球状态。十万分之一秒后,宇宙在膨胀的同时温度逐渐下降,电子、正电子、夸克、光子等基本粒子开始产生。三分钟后,基本粒子互相结合,原子核形成。30万年后,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原子开始形成,自由电子数量减少,光可以从宇宙中透出,宇宙开始变亮。10亿年后,物质因引力作用聚集在一起,开始形成原星系和星系团。现在(137亿年后) , 宇宙仍在持续膨胀,也仍有新的星星在形成。 大爆炸理论的问题在于宇宙的所有质量均从这一个奇点而来,这个密度无限大的点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在大爆炸前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现在仍是未解之谜。 宇宙膨胀说的开端是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于1917年开始着手研究宇宙,凭他计算出的宇宙方程式,他意外得出了宇宙会因自重最终坍缩的结论。 爱因斯坦猜想,既然这样无法得出静态宇宙的结论,那么应该有一种与引力相互抵抗的“万有斥力”来使宇宙保持静态。 (顺便一提,在现代宇宙论中,这种万有斥力对应的是暗能量。) 同一年,荷兰天文学家威廉·德西特(Willem de Sitter)从另一个视角——真空进行研究。他得出的惊人结论是,宇宙是因自身携带的物质而持续膨胀的。 这和爱因斯坦最开始得出的结论是完全相反的。但哈勃望远镜在1929年的观测结果为宇宙膨胀说提供了证据。 哈勃望远镜被用于分析从星系深处射出的光线的光谱。它以造父变星为基准测定了20个星系,发现各星系光谱中存在红移,其距离为等比增长。 红移和多普勒效应有何关系? 红移,指的是光源在远离观测者时,其波长变长,波谱向红光移动的现象。观测时星系呈红色,也就是说它在发出红色的光。 与之相反,观测在逐渐靠近的星系是会观察到它显蓝色。 这一现象与能在生活中观测到的多普勒效应有共同点。 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被运用在警车、救护车上。距离离得较近时警报声听起来声音音调较高,距离拉远时听起来音调较低。 这是因为距声源较近时声音的波长较短,逐渐远离时波长变长,光的波长也是如此。 图解:银河:此处指星系,左侧黑字:从距离较近的星系接收到的波长较短,右侧黑字:从距离较远的星系接收到的波长较长 此外,哈勃发现,星系在光谱上的红移和它的距离成正比。这说明,已处在远处的星系正在加速远离我们。 这条有关星系的移动速度和距离间的关系后来被命名为哈勃定律,宇宙膨胀说也拥有了一个强力证据。 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 上述内容主要是给大家说明了宇宙是在持续膨胀的,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了,宇宙会一直这么持续膨胀下去吗?还是说早晚会开始收缩? 宇宙膨胀的条件是——大爆炸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物质质量所产生的引力(重力)。 换言之,张力大时宇宙会永远保持膨胀,反之引力较大时宇宙终究会迎来收缩的一天。 这两种力势均力敌时会互相抵消,即使宇宙仍在持续膨胀,最终还是会迎来速度逐渐降为零的一天,成为平衡宇宙。 图解:图标题:3种宇宙模型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横轴:时间,纵轴:宇宙的大小,三条曲线从上至下:开放宇宙、平衡宇宙、闭合宇宙 关于宇宙的未来,过去的大部分学者都支持重力最终将占优势,膨胀速度会下降,宇宙迎来收缩。 但在1998年,某宇宙膨胀速度研究小组发现宇宙是自诞生后70亿年才开始加速膨胀的,并把它作为了新的宇宙未来模型。这一张力的原动力被称为暗能量。有一说法称:如果暗能量持续加速增加至无限大时,宇宙中的基本粒子也会因扩张而碎裂。 像这样关于宇宙膨胀及其范围的理论有很多种,而靠现在的科学技术是无法知道宇宙会膨胀到何处的。 由此一来查明暗能量究竟是何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连它是否真的存在都不清楚,也许从此就踏入神之领域也说不定呢。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hideo002-梓现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2023-07-07 21:36:391

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

如果宇宙能量密度超过临界密度,宇宙会在膨胀到最大体积之后坍缩,在坍缩过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温度都会再次升高,最后终结于同爆炸开始相似的状态——即大挤压;相反,如果宇宙能量密度等于或者小于临界密度,膨胀会逐渐减速,但永远不会停止。恒星形成会因各个星系中的星际气体都被逐渐消耗而最终停止;恒星演化最终导致只剩下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相当缓慢地,这些致密星体彼此的碰撞会导致质量聚集而陆续产生更大的黑洞。宇宙的平均温度会渐近地趋于绝对零度,从而达到所谓大冻结。此外,倘若质子真像标准模型预言的那样是不稳定的,重子物质最终也会全部消失,宇宙中只留下辐射和黑洞,而最终黑洞也会因霍金辐射而全部蒸发。宇宙的熵会增加到极点,以致于再也不会有自组织的能量形式产生,最终宇宙达到热寂状态。  现代观测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之后,人们意识到现今可观测的宇宙越来越多的部分将膨胀到我们的事件视界以外而同我们失去联系,这一效应的最终结果还不清楚。在ΛCDM模型中,暗能量以宇宙学常数的形式存在,这个理论认为只有诸如星系等引力束缚系统的物质会聚集,并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它们也会到达热寂。对暗能量的其他解释,例如幻影能量理论则认为最终星系群、恒星、行星、原子、原子核以及所有物质都会在一直持续下去的膨胀中被撕开,即所谓大撕裂。
2023-07-07 21:36:596

大爆炸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

宇宙学家认为,宇宙的未来存在有两种图景:如果宇宙能量密度超过临界密度,宇宙会在膨胀到最大体积之后坍缩,在坍缩过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温度都会再次升高,最后终结于同爆炸开始相似的状态即大挤压状态;相反,如果宇宙能量密度等于或者小于临界密度,膨胀会逐渐减速,但永远不会停止。恒星形成会因各个星系中的星际气体都被逐渐消耗而最终停止,恒星演化最终导致只剩下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这些致密星体彼此的碰撞会导致质量聚集而陆续产生更大的黑洞,但这个过程会相当缓慢。此后,宇宙的平均温度会渐近地趋于绝对零度,从而达到所谓的“大冻结”。另外,倘若质子真像标准模型预言的那样是不稳定的,重子物质最终也会全部消失,宇宙中只留下辐射和黑洞,而最终黑洞也会因霍金辐射而全部蒸发。宇宙的熵会增加到极点,以至于再也不会有自组织的能量形式产生,最终宇宙达到热寂状态。现代观测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之后,人们意识到现今可观测的宇宙越来越多的部分将膨胀到我们的事件视界以外,继而同我们失去联系,这一效应的最终结果还不清楚。实验表明,暗能量以宇宙学常数的形式存在,这个理论认为只有诸如星系等引力束缚系统的物质会聚集,并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它们也会到达热寂。对暗能量的其他解释,例如幻影能量理论则认为最终星系群、恒星、行星、原子、原子核以及所有物质都会在一直持续下去的膨胀中被撕开,即所谓“大撕裂”。有一些宇宙学家认为,暗能量密度可能会随空间增大而增大,暗能量被大部分人认为是恒定不变的,后来有人假设暗能量可能会变化。他们把这种暗能量称为“幻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看到宇宙的一种极为惨烈的结局——大撕裂。在这种情景中,宇宙将越来越受到暗能量的控制,并且膨胀的加速度将会越来越大。当出现这样的情景时,与大冻结类似,任何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的星系将越来越少。随后,幻能将把被万有引力束缚在一起的天体剥离开来,宇宙中任何靠万有引力支撑的东西都将发生分裂,所有物质都将被撕碎。由于幻能不断增加,在宇宙终结前大约一年,它将把我们的地球扯离开太阳系。在宇宙终结之前一小时,幻能将撕碎地球。这就是大撕裂。据有关宇宙学家说,“大撕裂将来即使真的发生,也不会早于550亿年以后。”还有一些计算表明:大撕裂如果可能发生,它将发生在900亿年以后。大撕裂究竟会不会发生,以及什么时候发生,在宇宙学家中间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因为暗能量现在还未得到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存在。现在他们正在对暗能量做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观测测量,以确定它的密度究竟是在减小,还是保持不变,或者在不断增大。还或许像某些专家认为的那样,暗能量是可以形式转换的。2003年5月,美国新罕布什尔达特茅斯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伯特u2022卡德威尔提出了这种宇宙壮烈死亡的观点。卡德威尔说,直至不久前,我们还认为宇宙可能有两种结局:向内收缩挤压崩溃,或者无限地膨胀,密度无限地稀释,现在我们认为可能还存在第三种可能,即大撕裂。宇宙将在数百数千亿年后毁于更为可怕的大撕裂。卡德维尔认为,到那时,由宇宙暗能量质变生成的“幻能”将撕裂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哪怕是一颗微小的原子核。
2023-07-07 21:37:141

《宇宙的未来》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宇宙的未来》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6):讲预言未来是非常困难 的,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言是可能的。 第二部分(7ー-13):讲预言宇宙的未来需要在非常大的尺度下;因为在非常大的 尺度下,宇宙是简单的。 第三部分(14-22):讲宇宙现在正在膨 胀并且可能继续膨胀也可能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关键是宇宙的平均密度。 第四部分(23-25):讲我们现在对宇宙 的平均密度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只知道我们现在的宇宙的平均密度非常接近于膨胀和收缩和临界密度。 第五部分(26):总结说宇宙的未来可能 继续膨胀也可能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
2023-07-07 21:37:211

读高二语文必修五《宇宙的未来》后感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2023-07-07 21:37:291

宇宙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的,人类将面临什么呢?

宇宙从而何来,最终又会如何发展,这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之一,不过我们在科学的角度,已经可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物理定律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方式,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类发现的物理定律也在不断更新,比如300多年前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能很好地描述天体的运行规律,但后来科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不是最基本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在弱场下的近似而已。到了20世纪后,科学家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建立了近代天文学,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我们宇宙的起源,甚至可以探讨宇宙的未来和结局,这也是人类目前能描述宇宙演化的最佳理论。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描述,我们宇宙的未来可能有三种情况:可能一:宇宙无限膨胀,最终达到热寂。可能二: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反弹,最后再压缩成一个奇点。可能三:宇宙膨胀达到的临界值,但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在2019年,科学家根据普朗克宇宙辐射探测器的观测数据,推断我们宇宙很可能是封闭的,如果朝着一个方向行进,最终会从反方向回到原点。观测数据显示,遥远星系发出的平行光线趋向于靠拢,星系看起来要比实际大,数据确信度为99%。近代天文观测表明宇宙处于加速膨胀当中,如果宇宙真是封闭的,那么我们宇宙的未来很可能是热寂,假如光速始终不变,那么大约1000亿年后,将只有本星系群内的星系还处于我们可观测宇宙当中,再经过很长的时间后,宇宙中最后一颗恒星熄灭,然后黑洞逐渐蒸发,宇宙达到热寂状态。宇宙膨胀的力量来自于暗能量,宇宙塌缩的能量来源于万有引力,如果最终万有引力占了上风,那么宇宙将会经历大塌缩,回到宇宙最初的状态。或许还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宇宙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膨胀和塌缩,我们人类只不过刚好处于这一次而已,宇宙的每一次膨胀,都如夜空中的一丝烟火。
2023-07-07 21:37:384

宇宙到底是什么?未来会怎样?

  我认为,浩瀚的宇宙应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即:宇宙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一切。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根本不存在什么内外、起源和灭亡问题。无论你朝那个方向延伸下去都应是无穷无尽没有尽头的,而不可能被什么东西所阻挡,这就是无限的宇宙空间。那种认为宇宙是有边际的说法,我觉得很荒诞,你想如果宇宙是有边际的,那边际究竟为何物呢?难道就没有边际以外了吗?而且既然有边就意味着会有边外,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自圆其说的,说宇宙有尽头的人该如何解释呢?唯一的说得通的只能是宇宙是无穷无尽无限大的!宇宙主要由无限的空间所组成,无限大的一个空间怎么会有起源和灭亡问题呢?宇宙中的物质只能是处于一种无限的循环往复之中,生生不息永无穷尽。可以说无限的宇宙对我们来说的确是难以想象的,早已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但这就是无限的宇宙,一个人类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迷! 最后强调一下,严格说来宇宙大爆炸只能算是一个假说,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宇宙大爆炸还有诸多疑问,比如所谓的奇点就是一个十分荒诞的奇点,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因此不必太当真了!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3-07-07 21:39:078

宇宙的起源是怎样的?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创世的问题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对于宇宙的起源和人类从哪里来等问题,许多宗教都给出了一份自圆其说的答案。直到近几个世纪人类才开始撇开神,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20世纪初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横空出世。这个推翻传统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论,给空间、时间和引力都赋予了完整的新概念。按照爱因斯坦的想法,宇宙应该是静态的。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鲍威尔·哈勃发现,距离越远的星系越以更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这个后来被称为“哈勃定律”的发现,阐明了宇宙在膨胀的事实。1946年,美国的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论。此后,“大爆炸”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大约100亿年前,在这片“四大皆空”的虚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宇宙随之诞生。大爆炸炸开了空间,也创造了时间,星星、地球、空气、水和生命等就在这个不断膨胀的时空里逐渐形成。此后,人们制造了以“哈勃”命名的太空望远镜,希望能够决定以“哈勃”命名的宇宙膨胀率——哈勃常数多年以来成为整个宇宙中最为重要的数字。它不仅牵涉到宇宙的过去,还将决定宇宙的未来。宇宙有一个开始,是否还会有一个结束?宇宙产生于“无”,是否还会最终回归到“无”?围绕哈勃常数,一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按照哈勃本人测得的值推算,宇宙的年龄约为20亿岁,小于地球40亿岁的年纪,这显然不可能。显而易见,宇宙必须先于其他星球更早地诞生。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始,科学家们陆续用各种手段测出了不同的哈勃常数。然而根据这些值推算出的宇宙年龄,总是颇有偏差。相对于围绕哈勃常数而展开的喋喋不休的争论而言,科学家们对某些确定星体年龄的测定却要确切得多。目前,天文学家们已经测知,银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星系的年龄约为160亿岁。这样,大爆炸只能发生在160亿年以前,但是,科学家们根据新近用哈勃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分析,推算出宇宙的年龄约为120亿岁左右。这就意味着:宇宙的确比一些孕育其中的星系更年轻。如果测算没有出现差错,解释只有一种——原先的假设出现了错误,宇宙可能并非从爆炸开始!宇宙因为“年轻”而再度给自己的身世披上了神秘的色彩。1999年9月,印度著名天文学家纳尔利卡尔等人提出一种新的宇宙起源理论,对大爆炸理论提出挑战。在纳尔利卡尔和另外3名科学家共同提出的新概念中,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定名为“亚稳状态宇宙论”。他们相信,宇宙是由若干次小规模的爆炸而不是一次大爆炸形成的。新理论认为,宇宙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被称为“创物场”的巨大的能量库,而不是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起点。在这个能量场中,不断发生爆炸,逐渐形成了宇宙的雏形。此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小规模的爆炸,导致局部空间的膨胀。而时快时慢的局部膨胀综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整个宇宙范围的膨胀。新理论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在人们平静的心海里激起狂澜。人们开始重新反思生命甚至赋予生命的茫茫宇宙。早期人类看见浩瀚的天空,便说这是神的作为。但16世纪时期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却以三条自然定律来解释天体的活动,并启发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的一大假说,便是宇宙乃是一个可预料而有秩序的系统,就如钟表结构一般,虽然有些现象比其他的复杂,难以理解,但其背后仍是有规律的。然而,开普勒和牛顿在20世纪末期终于遇到对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科学家表示,整个太阳系根本是个无法预测的星系。宇宙变幻莫测这一说法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他们相信,简单而严格的规律虽然会衍生出永恒及可预料的模式,但同样会导致混乱的复杂。科学目前仍未能解释为什么宇宙会从混乱复杂中制造秩序,我们只能说:宇宙本身似乎是倾向创造规律模式的。
2023-07-07 21:39:252

宇宙的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关于宇宙的最终命运,我们要从宇宙的整体去思考,要知道宇宙包含了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等等。按照目前主流的观点,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初,宇宙处于极其高温的状态,后来逐渐出现了物质粒子,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夸克,电子等轻子,然后是质子,中子等重子。到了宇宙38万岁的时候,宇宙冷却到可以形成原子结构。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包括宇宙早期的发展,宇宙的空间一直都在剧烈的膨胀。尤其是在暴胀时期,如果我们把宇宙看成是一粒沙子,它大概膨胀到了可观测宇宙那么大(直径930亿光年),然后再把它看成是一粒沙子,再膨胀到可观测光宇宙那么大,一共加倍了100次(2^100),膨胀到了原来的10^30倍。当物质粒子形成之后,宇宙开始进入到了物质主导的时代,物质的引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于是,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变慢,呈现出了减速膨胀的效果。(补充一点,这里的引力,不仅仅是我们可观测物质的引力,实际上暗物质贡献得更多。)但实际上,宇宙当中还存在着一种我们观测不到的东西,我们管这个叫做暗能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真空能(实际上,这也是暗能量的另外一个名字)。从这个名字,我们大概也能清楚暗能量和真空有关,而它对宇宙的作用效果是和引力正好相反,是一种斥力。起初,由于宇宙空间太小,暗能量并不占据主导,而引力是主导,所以宇宙开减速膨胀。后来,在距今45亿年前,宇宙膨胀到一定的程度,暗能量开始占据了主导。于是,斥力大于引力,宇宙开始加速膨胀。当然,这确实是有观测证据作为支撑的,1998年两个科学小组分别独立观测了Ia型超新星,得到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结果,并且在201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宇宙的未来大概率是和引力、斥力有关。本质上是物质和暗物质的总量与暗能量相比较,谁更多。目前来看,暗能量是妥妥的老大,因此才会有加速膨胀的结果。不过这个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如何变化,可能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对暗物质和暗能量进行研究才能搞清楚。那我们如何知道宇宙的未来呢?实际上,这里就要用到一个宇宙平均密度的理论,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宇宙在大尺度上是不弯曲的,是平坦的,也就是下图中第二种情况。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宇宙的密度公式,当一个以物质为主的宇宙几乎不膨胀或者膨胀速度微乎其微时,这个公式得到的宇宙临界密度,数值是0.9*10^(-29)g/cm^3,这相当于一立方米当中只有一个氢原子的水平。宇宙的终极命运我们把测得的宇宙平局密度和这个临界密度做一个比值,这个比值用符号Ω。于是,就可以得到这么两个结果:如果Ω>1,那么宇宙就终局就极有可能是大挤压,说白了就是引力占据了主导,宇宙先是减速膨胀,到膨胀速度为零,然后开始加速收缩。当然也有人认为,由于大挤压的能量特别大,足以促发宇宙第二次大爆炸,于是提出了大反弹假说。有了大反弹假说,我们也就很容易想到,是不是宇宙就是在循环往复的,膨胀,收缩,大爆炸,膨胀,收缩这样循环,周期性永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我们如今的宇宙,如果到那时还存在生物的话,都会在大挤压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急剧升温的过程,这些生物要么被热死,要么被烫死,最后被挤成一个点。如果Ω≤1,那宇宙的结局就是大撕裂,说白了就是斥力为主导,宇宙肆意地膨胀下去,最后星系都被撕裂了,然后是恒星,行星,最后分子,原子,原子核……这种情况是正好与大挤压相反的,是一种冷死亡的过程,意味着温度会一直下降下去。除了大撕裂,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还提出了热寂说。这个热寂说也是在宇宙膨胀为主导的情况下成立的。具体来说就是,宇宙如果继续下去,终局很可能是出于热平衡状态,意思是宇宙中处处温度都是一样的高地,那么也就不会存在热传递,也就没有信息传递,宇宙陷入一片死寂。具体是哪一款,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确定,按照目前的观测结果是Ω≤1的情况,也就是大撕裂和热寂的这款。但实际上这仅仅是目前的观测和理论得到的结果,大概率上说,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以及对暗物质和能量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对宇宙的终局哟更深刻的理解。
2023-07-07 21:39:414

宇宙的未来主要内容是什么

恒星之间在暗物质的作用下会不断远离,宇宙正在膨胀,最后重新在引力的作用下聚合成奇点,然后重新发生大爆炸
2023-07-07 21:41:041

从宇宙大爆炸到宇宙终极未来,宇宙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

我们如今对宇宙的认知大部分都建立在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对宇宙的 探索 基础上。或许你不知道,仅仅在一百多年前,人类仍然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科学家并不知道还有河外星系。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顿经典力学被认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统治了宇宙中的一切。但仅仅一百多年后,科学家已经建立了标准模型,而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在过去的一百年多比之前的几千年还要多。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拥有138亿 历史 ,那么在过去的138亿年到底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宇宙的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宇宙也会有消亡的一天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宇宙大爆炸发生的瞬间,然后再前往极其遥远的未来,一起见证宇宙的演化史! 宇宙大爆炸瞬间 大约138亿年前,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突然膨胀(爆炸),时间和空间因此诞生。科学家们认为时空诞生于某种超时空,也有科学家称之为“量子真空”,里面充满了量子能量的扰动,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决定了量子能量扰动。 宇宙大爆炸后一个普朗克时间(10 -43秒),当时的宇宙温度高达10 32度。虽然宇宙大爆炸瞬间就诞生了时空,但一个普朗克时间之后对于人类来说才是有意义的,因为普朗克时间是有意义的最小时间单位。一个普朗克时间之前,当时的宇宙只有一种力(超力),谜底高达每立厘米10 91千克。 一个普朗克时间之后,宇宙冷却,引力开始分离出来,但其他三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仍旧是一体的。 宇宙大爆炸后10 -35秒,温度仍旧高达10 27度,最基本的粒子,比如夸克,轻子玻色子等已经形成,宇宙继续冷却,同时强力也分离出来了,但弱力和电磁力仍旧是一体的。暴涨开始,但持续时间极短(仅仅10 -33秒),但就是如此短暂的瞬间,宇宙膨胀了10 30倍,膨胀的是时空本身,并不违反相对论的光速限值。 宇宙大爆炸后10 -12秒,温度达到10 15度,这个期间是基本粒子的形成和稳定期,质子,中子还有反粒子逐渐形成,而电子,夸克,玻色子,中微子还有胶子等都稳定了下来。同时电磁力和弱力也分离开来,宇宙四种基本作用力都形成了。 宇宙大爆炸后10 -5秒,质子和中子也稳定下来。一种看起来比较怪异的现象是:宇宙中的物质数量比反物质数量稍多,比如宇宙中每出现100亿个反质子,就会100亿+6个质子诞生,多出来6个质子,这也是“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性”,为何会这样?目前还没有统一答案。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瞬间,宇宙环境太极端了,可能存在违反重子数守恒的相互作用。 正反物质发生碰撞相互湮灭,虽然每100亿个反物质只多出来6个物质,但这多出来的6个物质已经足够形成我们如今看到宇宙。 宇宙大爆炸后1秒,温度仍旧高达100亿度,宇宙中大量的质子和中子,它们本应该融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但是由于温度太高,宇宙的辐射能量极强,质子和中子很难形成原子核。 宇宙大爆炸后10秒,温度约30亿度,氢和氦原子核开始形成。但并不能把电子拉拢过来形成中性原子,因为当时的宇宙仍旧太热了。 宇宙大爆炸后30万年,温度大约3000度,中性原子开始形成,宇宙中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这些物质之后形成恒星系统。宇宙中的光子自由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损失能量,同时随着宇宙加速膨胀波长被不断拉伸,嘴周形成微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生在大约宇宙大爆炸发生后38万年,这之后宇宙开始变得透明!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是恒星系统和星系形成的时期。 在宇宙不断膨胀过程中,会出现密度和温度不平衡的情况,物质分别不均匀,结果是什么呢?引力不平衡。密度过高的地方引力会相对较大,会吸引到更多的物质。不过由于当时的温度仍旧相对较高,还有较强的辐射压力对抗引力,所以引力还没有合适的机会发挥它强大的统治力。 宇宙大爆炸后1亿年左右,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冷却之后,宇宙中的辐射压力已经变得相当低了,不再是万有引力的对手。在引力的强大作用下,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物质,结果就像滚雪球那样,到了一定的临界点,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内急剧坍缩,中心温度开始迅速上升,一颗善良的恒星诞生了! 第一批恒星的诞生意义重大,因为宇宙终于不再一片黑暗,光明降临。 不过第一代恒星的寿命是十分短暂的,通常都不到几百万年,最终这些恒星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会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而在这次个过程中会出现宇宙超级爆发:超新星爆发,这种爆发对于之后的宇宙演化至关重要。 超新星爆发的瞬间,强大的爆发力会把外层物质喷发到浩瀚的星际空间,这些物质会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原材料! 宇宙大爆炸后6亿年左右,星系开始形成。 宇宙大爆炸后18亿年左右,星系开始合并,成为更大的星系或者星系团,比如我们如今看到的椭圆星系,螺旋星系,矮星系还有不规则星系等。 星系的合并一直没有停止,直到今天仍然在进行着。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和邻居仙女座星系一直在靠近,科学家们预测在大约35亿年之后,两大星系就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星系。 宇宙大爆炸后大约90亿年,一个重大事件在宇宙中上演:太阳和太阳系的诞生。虽然太阳只不过是宇宙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恒星,但对于人类来讲,意义非凡!太阳诞生之后,也开始凭借它强大的统治力塑造太阳系。 宇宙大爆炸后大约100亿年,也就是地球诞生大约10亿年之后,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命,这对于地球漫长的演化史来说,又是一个里程碑。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地球生命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绝,但仍旧顽强地生存着,不断向前进化,从低级到高级,再到如今我们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以上就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今天所有的宇宙故事,那么宇宙漫长的未来到底会走向何处呢? 10亿年之后,我们的太阳将变得更大,也会更热,地球也因此很可能不再适合生命生存,地球上的海洋将全部蒸发。事实上,太阳自诞生开始就不断地变大变热,不过速度相对比较缓慢。随着太阳核燃料一点点减少,太阳变大变热的速度开始加快。 35亿年之后,我们的银河系,邻居仙女座星系合并成更大的椭圆星系。 50亿年之后,太阳燃料耗尽,向内急剧坍缩,最终成为一颗白矮星。 1000亿年之后,在暗能量的强大力量作用下,宇宙膨胀速度越来越快,星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宇宙空间变得更加空旷。 之后仍旧有新的恒星诞生,但有更多的恒星走向死亡。但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因为氢燃料毕竟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最终所有的恒星都会走向死亡。红矮星是寿命最长的恒星(因为质量较小,燃烧速度较慢),随着最后一颗红矮星走向死亡,宣告宇宙的光明时代结束,黑暗时期降临! 大约10 15年之后,宇宙中只剩下黑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大约10^1000年(无法想象有多漫长),生命力最顽强的黑洞也会因为“霍金辐射”走向终结。此时的宇宙我们已经完全看不懂,因果关系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说时间已经不存在,没有过去和将来,一切都只有现在,宇宙中只有各种虚粒子忽隐忽现,一个相当怪异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可以说也已经走向“死亡”!
2023-07-07 21:41:101

科学家预言宇宙空间大撕裂还有167亿年,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的确是真的,的确有可能发生,但我们肯定是看不到的。
2023-07-07 21:41:304

请告诉我宇宙以后会怎样?

宇宙可能在一场毁灭性的“大吞噬”中坍塌。尽管它的生长速度正在加快,但物理学家表示,届时它仍将开始由外向内爆炸,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只发生过两次。 “前几年,从没有人认真地考虑过在100 200亿年内,可能会出现‘世界末日"。尤其是自从我们知道了宇宙正在加速扩张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安德雷?林德说,“但现在我们明白‘世界末日"可能真的存在。” 1998年,研究远距离超新星的天文学家们找到了宇宙扩张正在加快的证据。据此,他们提出某些“暗能量”正在推动空间分离。大多数暗能量的理论,都是假设宇宙的加速扩张,源于宇宙横向排斥的“标量场”,它恰好等距离穿越过空间。而一种类似的能量场则被认为已经使宇宙在大爆炸之后不可思议地迅速膨胀,这就是著名的膨胀理论。2002年8月,林德因他在发展此理论上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迪拉克奖。 科学家们假设,能量场的排斥作用在促使宇宙成长的同时自身不断下降,最终变为零。尽管这将减慢宇宙的扩张速率,但宇宙事实上永远不会停止扩张。不过林德说这个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林德和他的同事根据一些超重力理论,试图在量子理论范围内描述重力作用。他们声明,来自标量场的暗能量将不仅仅是简单地归于零―――它将变为负的,甚至可能远及负无穷大。这将减慢宇宙的扩张的速率,并在一定时候,使宇宙反转,导致时空在反向的大吞噬中坍塌,最终成为一个点。据林德和他的同事计算,宇宙开始坍塌的标准时间将是从现在算起的100 200亿年之内。而宇宙当前的年龄大约是140亿岁。“这真是个巨大的震撼,”林德说,“我们可能正处在宇宙生命周期的中间段,而并非开始。” 在坍塌和无限扩张的可能性之间,我们似乎远比平常更能深切地预言宇宙的命运。但是林德说经对超新星的观测,大爆炸的剩余放射物和星系分布,应该能够帮助解决停滞不前的暗能量和物质在过去不同时期的密度问题。“预测未来,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但是它是可能的,而且我们不应该错过属于我们的机会,”林德说,“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但是我们的确想了解它。” 英格兰皇室天文学家,剑桥大学的马丁?瑞斯,一直坚持开放思维。他同意未来宇宙存在坍塌的可能性。“既然我们对暗能量是什么毫无所知,这样的构想便不能被排除掉,”他说,“超出常规的预测都是极富思索性的。”
2023-07-07 21:42:2315

宇宙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宇宙是永恒的吗? 一直以来,人类都以为宇宙是永恒的,说白了就是宇宙是一直存在的, 宇宙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大的变化 。按照这个理论,宇宙就应该是无始无终的,也就没有最终命运了。放眼整个科学史,不少学者都在坚守这个信念。 牛顿在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时,万有引力定律就与这个观念是相互矛盾的,这是因为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宇宙应该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在中心收缩,可是人类并没有观测到这个现象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牛顿就提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宇宙处处都是中心,处处引力都是动态平衡的。 同样的,物理学界的另外一个大神爱因斯坦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的境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在整个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有一个描述宇宙的方程,也被称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 爱因斯坦在一开始推导出这个方程时,他就发现这个方程预示着宇宙应该是在随着时间膨胀的。而爱因斯坦认为这是不符合他的宇宙观的。于是,他就在这个方程当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只要这个常数合理取值,宇宙可以处于静态,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物理学史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都认为: 宇宙是静态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是事实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没多久,他就惨遭打脸,这也就意味着宇宙应该是动态的,宇宙应该是有终局的,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宇宙是动态的! 在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静止的时,一些学者就提出了他们的不同观点,比如:弗里德曼,勒梅特,他们认为爱因斯坦这么做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勒梅特,他认为宇宙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膨胀的,并且根据这个进行倒推,宇宙应该是诞生于一个炙热的起点。 不过,勒梅特只是在理论上对此进行阐述,到底是爱因斯坦还是他对了还很难说,毕竟科学理论是需要实证的。勒梅特发表论文后第二年,有一位天文学家哈勃发表了一篇震撼整个天文学界的论文。哈勃一直在观测银河系的天体,他就发现,银河系外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那这能说明什么呢? 要知道,如果是星系自己在动,那应该有的星系在向我们靠近,有的在远去,而不是都在向我们远去。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空间整体在膨胀,所以星系才会都在离我们远去,就好比我们吹大一个气球一样,星系就好比气球表面的小点,当气球变大时,小点之间的距离也在拉大。 通过哈勃的观测结果,我们就可以知道, 爱因斯坦这次真的错了,宇宙是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膨胀 。据说爱因斯坦也曾经说 给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加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中犯过最大的错误。 既然宇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那宇宙的终局应该是什么样呢? 宇宙的终局 在哈勃的观测之后,科学家就基于爱因斯坦宇宙学方程,哈勃的观测结果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建立起了标准宇宙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描述宇宙的演化。后来,标准宇宙模型后来不断发展,科学家发现宇宙中还存在着两种我们看不到的物质,一个叫做暗物质,一个叫做暗能量。其中暗物质起到的是引力的作用,而暗能量起到的是斥力的作用。物质之间的比例其实就会影响到宇宙的未来。 但是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标准宇宙模型进行推导,就得到一个结论: 影响宇宙未来的演化主要取决于物质密度 。 如果宇宙的密度高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向中心挤压,宇宙就会热死亡。在整个条件下,宇宙的终局对应了三个结果,一个就是大挤压,宇宙空间收缩成一个奇点,如果那个时候还有生物,那么这些生物大概率就是被热死或者压死。 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这个挤压的力非常大,可能还会触发大爆炸,这种终局叫做 大反弹 。基于这样的认知,有的科学家甚至提出, 宇宙可能就是在“大爆炸-大挤压”的循环往复中演化 。 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或者等于临界密度,那宇宙对应的就是冷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最终宇宙的原子结构都会被拉扯开,物质都无法构成,这也被称为 大撕裂 。 在冷死亡的这结局中,还有一种是基于熵增定律推导出来的,这个终局叫做 热寂说 。说的是宇宙最终处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传递,也就没有信息传递,宇宙像一潭死水,陷入一片死寂。 那宇宙的终局是这五种结局中的哪种呢? 目前我们测到的宇宙密度大概是小于或者接近于临界密度,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宇宙物质密度情况,宇宙的终局应该是对应着冷死亡的那2种。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动态变化的,这个参数会发生什么变化还很难说。 答:人类目前对宇宙的认知很有限,无法准确预言宇宙的未来。目前解释宇宙起源和演化最好的理论,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根据该理论的宇宙模型,我们宇宙可能有三种结局。 无限膨胀后的热寂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30多亿年前,我们宇宙诞生于一次暴涨,宇宙从一个半径无穷小的奇点,膨胀成现今的宇宙,甚至在可观测宇宙外的光线,还没有足够时间到达地球。 根据当前的天文观测数据,科学家发现宇宙正以67.8(km/s)/Mpc的速度膨胀,而且处于加速膨胀过程中,如果宇宙一直膨胀下去,最后星系与星系之间的退行速度也会超过光速。 到那时候,宇宙将进入热寂状态,氢元素被消耗殆尽,所有恒星都将熄灭,一切星系崩溃瓦解,宇宙的熵达到最大,人类也不复存在。 宇宙大塌缩 目前天文学关于宇宙膨胀的原因,解释为暗能量的作用;宇宙又会因为万有引力作用, 导致物质聚集在一起,所以宇宙质量和能量的作用是相反的。 宇宙最终会趋于无限膨胀,还是膨胀到一个点后又塌缩,取决于宇宙质量和暗能量到底谁起主导作用,如果质量起主导作用,那么宇宙终有一天会转化为大塌缩,最后回到宇宙大爆炸初的状态。 临界值 如果宇宙质量和暗能量的作用相当,那么宇宙的膨胀速度会越来越慢,并无限趋近于零,但不会塌缩,这时候就处于临界值。 不过临界值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就像倒立的针一样,稍受扰动就会打破平衡。 现在暗能量还是天文学的一大谜团,宇宙最终会是什么状态,当前天文学无法精确预言。 爱因斯坦说过,宇宙很可能是一直处于毁灭和创生的过程。 早期的宇宙是由一个密度无穷大,体积无限小奇点爆炸而来,这是早期推论,现如今,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红移现象,至少可以确定,宇宙曾经确实发生过大爆炸。 现如今,宇宙直径推测可达到920亿光年,这是膨胀宇宙的直径,现在的宇宙,各大型星系之间大部分都在互相远离。 但是根据研究表明,宇宙膨胀的速度在下降,相比于爆炸初期以光速膨胀的速度比较,现在可以说是蜗牛般了。也就是说,宇宙不可能一直无限膨胀下去。 月球围绕地球参与运作,地球围绕太阳参与运作,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参与运作,银河系所有物质围绕中心黑洞人马座A运动。整个银河系又是属于本超星系团的一部分。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物质有如此规律呢?就是万有引力,大引力点主导运动。太阳系以太阳大引力点为中心,而整个银河系小星系以中心引力强悍的黑洞为中心。 漩涡形态的运动向星系中心黑洞靠近,研究同样表明,每个大型星系中心几乎都有大型黑洞的存在,并且星系内物质都有向其靠近的运动趋势。 随着宇宙膨胀停止,收缩也开始了,首先就是黑洞吞噬一切物质,形成以黑洞为主导的宇宙,同时,各黑洞之间在引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形成黑洞星系,再融合成更大黑洞。随着不断整合,宇宙所有物质再次向奇点压缩,在压力达到某个极点时,再次爆炸,新宇宙诞生。 这就是宇宙的的毁灭于创生,周而复始。
2023-07-07 21:42:501

1000亿年后宇宙会是什么样的?如果人类还存在,将会生存在哪里?

在1000亿年之后,就是宇宙终结的时候,不过天文界关于宇宙最终的命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热寂说,一种是大坍塌。热寂说是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由德国著名科学家克劳修斯提出来的。他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定律来解释热寂说,表示熵只是一种程度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宇宙空间中的某种能量的分布程度。如果熵的分值越大的话,那么能量分布的也就越均匀。同时,克劳修斯还表示,熵的数值只会越来越大,并不会变小,所以宇宙中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均匀。当宇宙到了1000亿年的这个节点的时候,熵的数值也达到了最大,这时候宇宙中的能量全部都会转化为热能,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会达到一个热量平衡的状态。这时候,宇宙中的万有引力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且地球也不会围着太阳进行公转,所有的恒星都会停止公转或者是自转。同时,恒星也会变成一具残骸,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会停止变化,黑洞也会慢慢蒸发,这就是德国著名科学家克劳修斯提出来的热寂说。在宇宙中,其实还隐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人类无法探知的,而这种物质被称之为暗物质。而科学家们则是认为,宇宙的膨胀程度来源于暗物质,暗物质决定宇宙的膨胀程度。如果宇宙的膨胀达到一个临界点的话,那么就会开始收缩。宇宙的体积就会越来越小,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会被挤压粉碎。这种被挤压在一个无限小的空间里,也就是大坍塌的说法。虽说这两个言论目前为止还只是假说,并未得到证实,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不过,在未知的宇宙中,人类实在是太过渺小,所以想要知道宇宙最后会不会消失的话,估计那时候人类也已经不存在了,或许又会衍生出新的生命。
2023-07-07 21:42:588

为什么有宇宙 探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奥秘?

宇宙起源的理论有很多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小、非常热、非常密集的点,这个点突然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使得宇宙开始膨胀并不断扩张。这个点被称为“奇点”,宇宙诞生于这个奇点之后的一瞬间。同时,科学家们也在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寻找新的星系、行星、黑洞等天体。他们希望通过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了解宇宙的本质和规律。二、宇宙演化总之,宇宙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空间,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奥秘。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揭开宇宙的面纱,探索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总之,宇宙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空间,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奥秘。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揭开宇宙的面纱,探索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宇宙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开始膨胀并不断扩张,物质也随之扩散。最初的宇宙只有氢、氦等轻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系形成,恒星形成,重元素也逐渐产生。
2023-07-07 21:43:342

宇宙将何去何从?

地心说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学者们都很喜欢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问题。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宇宙的模型,这就是地心说模型。这个地心说模型到了托勒密手里逐渐发展和成熟,并在后来的1000多年里成为了西方学术圈的主流理论,甚至连教会都认同了这个模型。日心说后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了与地心说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日心说。不过,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心说换成了太阳,除此之外现在准确性和预测能力上几乎和地心说差别不大。后来,伽利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木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要知道地心说的基础是: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因此,伽利略的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地心说。不仅仅是伽利略,第谷还发现了超新星以及搞清楚了彗星形成原理,这也从根本上都定了地心说的另外一个根基:天界不变论。无论是伽利略还是第谷,本质上都只是否定了地心说,但是日心说的准确度依然没有超越地心说。后来,第谷的学生开普勒在第谷留下来的海量数据中,计算出了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并提出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经过开普勒的修正,日心说的精准度大幅度地提升,开普勒三大定律开始逐渐取代地心说在学术圈的主流地位。不过,开普勒还遗留下一个问题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行星运动的轨迹为什么是椭圆?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了物理学史里程碑式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提出了他的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就是通过他的力学体系统一了天界和地球上的物理学规律,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行星运行的轨迹是椭圆。自从有了牛顿的理论,宇宙中心论就开始变得没有意义。而且根据牛顿的理论,如果宇宙是物质主导的,那么宇宙就应该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中心靠近,最终压缩成一个“点”,可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那究竟是咋回事呢?牛顿认为宇宙应该是无限大的,因此,宇宙并没有中心,或者说宇宙处处都是中心。于是,宇宙处处引力都应该是平衡的,也就不会有向中心靠拢的趋势。爱因斯坦和广义相对论在接下里的两百多年里,当时的学者们普遍认同:宇宙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宇宙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从大尺度上看,几乎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同时,宇宙是无限大的,以至于宇宙不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虽然在这两百年内也有人质疑过这个观点,比如:奥伯斯就提出过著名的奥伯斯佯谬,以此来证明宇宙可能是有限大的。不过,总体上来说,对当时的学者来说,大家更愿意相信前者。爱因斯坦起初也是持有类似的想法,后来他提出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对引力进行了重新的诠释,爱因斯坦认为引力的本质其实是时空的扭曲。于是,他也开始建构自己的宇宙观。在他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中,有一个描述宇宙的引力场方程,爱因斯坦得到这个方程时,他就发现:这个方程预示着宇宙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膨胀。这和他一直以来的信仰是相违背的,于是,他为了抵消这个膨胀效应,就在这个方程中添加了一个宇宙常数。只要这个宇宙常数选取适当的值,就可以抵消掉宇宙膨胀的效应。勒梅特&哈勃爱因斯坦这也算是一意孤行了,于是,就引来了同行们的反对。首先提出反对声音的是勒梅特,他认为宇宙应该是膨胀的,而不是应该是永恒的。不过,他并不反对爱因斯坦在方程里加宇宙常数,相反他认为宇宙常数应该存在,不过不是用来抵消宇宙膨胀,而是用来描述宇宙膨胀的速度大小,不同的宇宙常数的取值,就可以让宇宙具有不同的膨胀速度。勒梅特只是从理论上提出的反对的意见。而天文学家哈勃则是利用观测手段,他长年在观测银河系外的星系,他就发现,大多数银河系外的星系都在发生红移,说白了就是在远离我们。哈勃的发现,其实只能用宇宙膨胀来解释。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不是宇宙膨胀,那么各个星系应该是有的靠近我们,有的在远离我们,而不是几乎都在远离我们。由此,哈勃还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来描述星系红移。为了表彰勒梅特和哈勃的贡献,如今哈勃定律已经更名为:哈勃-勒梅特定律。宇宙大爆炸哈勃的观测也在向我们暗示一个道理:如果宇宙是在膨胀的,那么我们沿着时间往回推测,宇宙就应该是向回收缩的,如果追溯到宇宙的起点,那宇宙应该是从一个“点”开始膨胀开来的。当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不能仅仅是靠推测,他们还加入了许多核物理的理论,从而得到了著名的宇宙大爆炸模型。宇宙大爆炸理论告诉我们,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这次大爆炸后,宇宙开始膨胀,温度开始下降,并且逐渐产生了如今宇宙的一切。而宇宙大爆炸还需要两个关键证据,一个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个是氦元素丰度,这两个证据也在后来陆续被找到,这才使得宇宙大爆炸理论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认同。未解之谜如果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就发现勒梅特是十分机智的,他想要用宇宙常数来描述宇宙的膨胀速度。事实上,这也被他言中了。如果宇宙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那么宇宙的膨胀速度就不应该是恒定的,而应该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减速。不过,这一切在上世纪的两个天文学发现中被打破。首先是科学家发现,星系中的恒星运动速度都超过理论值,这说明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物质在提供引力,科学家就把这些物质叫做暗物质。1998年两个科研小组发表了一个观测报告,他们观测了Ia超新星。他们就发现,宇宙非但没有在减速,相反还在加速。这说明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到的物质,在提供和引力截然相反的斥力,驱动着宇宙膨胀。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今天文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它们在宇宙中的占比大大超过了已知物质,达到了95%以上。也就是说,它们的构成和影响影响了宇宙常数,同时也是影响宇宙未来演化的原因。而如今我们却对他们一无所知,因此,想要了解宇宙的未来,我们就必须先搞懂暗物质和暗能量。
2023-07-07 21:4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