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单格子
-
十个有关大数的信息:
1)大数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增加人类认知盈余
大数据技术就像其他的技术革命一样,是从效率提升入手。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出现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其效率的提升是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去需要几天或更多时间处理的数据,现在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完成。
大数据的高效计算能力,为人类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效率提升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典型标志,可以推断大数据技术将带领人类社会进入另外一个阶段。通过大数据计算节省下来的时间,人们可以去消费,娱乐和创造。未来大数据计算将释放人类社会巨大的产能,增加人类认知盈余,帮助人类更好地改造世界。
2)大数据通过全局的数据让人类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
相对于过去的样本代替全体的统计方法,大数据将使用全局的数据,其统计出来的结果更为精确,更接事物真相,帮助科学家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大数据带来的统计结果将纠正过去人们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影响过去人类行为、社会行为的结论,带来全新的认知。
有利于政府、企业、科学家对过去人类社会的各种历史行为真正原因的了解,大数据统计将纠正样本统计误差,为统计结论不断纠错。大数据可以让人类更加接近了解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灾害原因的了解。
3)大数据有助于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利于科学决策
大数据收集了全局的数据,准确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统计出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真相,通过数据分析出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发展规律。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来归纳和演绎出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决策,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就是典型的应用。
4)大数据提供了同事物的连接,客观了解人类行为
在没有大数据之前,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数据往往来源于一些被动的调查表格及滞后的统计数据。拥有了大数据技术之后,大量的传感器如手机APP、摄像头、分享的图片和视频等让我们更加客观的了解人类的行为。
大数据技术连接了人类行为,通过大数据将人类的行为数据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分析后来统计人类行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可以说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人类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解人类行为特点,为数据价值的商业运用提供基础资产
5)大数据改变过去的经验思维,帮助人们建立数据思维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在依赖着数据,无论是各国文明的演化,农业的规划,工业的发展,军事战役及政治事件等。
但是出现大数据之后,我们将会面对着海量的数据,多种维度的数据、行为的数据、情绪的数据、实时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过去没有了解到的,通过大数据计算和分析技术,人们将会得到不同的事物真相,不同的事物发展规律。
依靠大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人们将会发现决定一件事、判断一件事、了解一件事不再变得困难。各国政府和企业将借助于大数据来了解民众需求,抛弃过去的经验思维和惯性思维,掌握客观规律,跳出历史预测未来的困境。
大数据发展趋势:
1)趋势一:数据的资源化
何谓资源化,是指大数据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新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计划,抢占市场先机。
2)趋势二: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
大数据离不开云处理,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自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已开始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预计未来两者关系将更为密切。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让大数据营销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3)趋势三:科学理论的突破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就像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很有可能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随之兴起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可能会改变数据世界里的很多算法和基础理论,实现科学技术上的突破。
趋势四:数据科学和数据联盟的成立
未来,数据科学将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各大高校将设立专门的数据科学类专业,也会催生一批与之相关的新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基于数据这个基础平台,也将建立起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平台,之后,数据共享将扩展到企业层面,并且成为未来产业的核心一环。
大数据分析:
现在的大数据分析,跟传统意义的分析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传统的分析是基于结构化、关系性的数据。而且往往是取一个很小的数据集,来对整个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理念已经完全改变了,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是对整个数据全集直接进行存储和管理分析。
扩展资料:
大数含义
1. 交易员术语,指汇率的头几位数字。
2. 数学用语,指两个数中较大的数。
3.代表十的七十二次方。
4.大数在编程中表示超过32位二进制位的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数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新疆 1633280
吉林 190541
辽宁 145260
甘肃 404955
河北 187045
北京 16370
山西 156381
天津 11606
陕西 205900
宁夏 51853
青海 715587
山东 153422
西藏 1204501
河南 165600
江苏 100952
安徽 140397
四川 484310
湖北 186163
重庆 82539
上海 6306
浙江 102045
湖南 212418
江西 167302
云南 383978
贵州 176252
福建 121894
台湾 36136
广西 236811
广东 177084
海南 33979
内蒙 1145156
黑龙江450076
香港 1101
澳门 27
合计 9487244 [平方公里]
我指的大数,是一个相对的数字。虽然叫理论,其实是自己个人的一点想法而已。我曾经把我的这点想法将给我的朋友们听,他们感觉到新鲜,而且那种思想性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有所思。我曾经把它将给我的学生和朋友听,他们那专注的神情叫我感动,后来有个大四的学生说,为什么不写下来,现在我说自己的2点想法。
第1点结论是数量很大,把看来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例如我提出怎么一个问题,一只老鼠它知道莎士比亚的诗吗?那可是一只野老鼠呀,你一定认为可笑,那怎么可能?现在我们做个假设,我们把它关在一个打字机上,每跑一步它可以打一个字,那么设想一下,假如它可以可以不停的跑,跑上10年呢,打出来的字有多少呀,是一个大数吧。这么多的字,排列起来,没有任何意义的,可是科学家们用数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来结论。那就是不仅可以找出来一首,而且是好几首莎士比亚的诗。可见数量一大,把认为是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基于这一观点,甘谷人有句骂人的话,‘人多了有无怪呼的人,猪多那有五爪龙"。这就是人们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真实含义吧。我们知道霍金吧,是世界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影响深远,看懂的人特别少,读不懂也是一种收获吧。它的第3章的题目是: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我们知道黑洞会把光速运动的离子吸收进去,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那么什么样的离子它都可以吸收。经过多少亿年,吸进去的离子的数量是极其巨大。霍金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来他的观点,这么巨大数量的离子怎么会没有一个能够‘能干"的离子跑出来呢,数量很大,把看来不可能的东西,会变为一种可能。有第1个跑出来,就会跑出来第2个,这样下去,黑洞会解体的,他突破了爱因斯坦的局限。现在我们能够观察到黑体的解体,计算它的年龄。人们惊讶霍金的聪明程度,可是想一下世界上的人很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数。怎么不会有这么样的人存在呢。什么样的人和事都可能存在呀,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情,使自己有限的生命不能安静。
第2点认识是珍惜缘分。我曾经称过100克小麦,之后数它们的个数,再推算一下,1000克有8000个,当成1万吧。甘谷县60万人,每人比喻为一粒小麦,60万个是有120斤,这么多小麦在院子里晒那么多呀,想一下两个在一起的几率,原来是那么小。既然你们在一起就要珍惜这种缘分的。要是在全国呢,你在几十万斤麦子里找你的那一个,可能行有多大?这不是人力所为的呀,要慎待这种善缘哦。
参考资料:http://goukq.bokewu.com/blog188000.htm
我只是转帖,没有半寸功劳。你看明白就关了问题好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96005.html?fr=qrl3
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那么什么样的离子它都可以吸收。经过多少亿年,吸进去的离子的数量是极其巨大。霍金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来他的观点,这么巨大数量的离子怎么会没有一个能够‘能干"的离子跑出来呢,数量很大,把看来不可能的东西,会变为一种可能。有第1个跑出来,就会跑出来第2个,这样下去,黑洞会解体的,他突破了爱因斯坦的局限。现在我们能够观察到黑体的解体,计算它的年龄。人们惊讶霍金的聪明程度,可是想一下世界上的人很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数。怎么不会有这么样的人存在呢。什么样的人和事都可能存在呀,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情,使自己有限的生命不能安静。
第2点认识是珍惜缘分。我曾经称过100克小麦,之后数它们的个数,再推算一下,1000克有8000个,当成1万吧。甘谷县60万人,每人比喻为一粒小麦,60万个是有120斤,这么多小麦在院子里晒那么多呀,想一下两个在一起的几率,原来是那么小。既然你们在一起就要珍惜这种缘分的。要是在全国呢,你在几十万斤麦子里找你的那一个,可能行有多大?这不是人力所为的呀,要慎待这种善缘哦.
我指的大数,是一个相对的数字。虽然叫理论,其实是自己个人的一点想法而已。我曾经把我的这点想法将给我的朋友们听,他们感觉到新鲜,而且那种思想性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有所思。我曾经把它将给我的学生和朋友听,他们那专注的神情叫我感动,后来有个大四的学生说,为什么不写下来,现在我说自己的2点想法。
第1点结论是数量很大,把看来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例如我提出怎么一个问题,一只老鼠它知道莎士比亚的诗吗?那可是一只野老鼠呀,你一定认为可笑,那怎么可能?现在我们做个假设,我们把它关在一个打字机上,每跑一步它可以打一个字,那么设想一下,假如它可以可以不停的跑,跑上10年呢,打出来的字有多少呀,是一个大数吧。这么多的字,排列起来,没有任何意义的,可是科学家们用数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来结论。那就是不仅可以找出来一首,而且是好几首莎士比亚的诗。可见数量一大,把认为是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基于这一观点,甘谷人有句骂人的话,‘人多了有无怪呼的人,猪多那有五爪龙"。这就是人们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真实含义吧。我们知道霍金吧,是世界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影响深远,看懂的人特别少,读不懂也是一种收获吧。它的第3章的题目是: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我们知道黑洞会把光速运动的离子吸收进去,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那么什么样的离子它都可以吸收。经过多少亿年,吸进去的离子的数量是极其巨大。霍金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来他的观点,这么巨大数量的离子怎么会没有一个能够‘能干"的离子跑出来呢,数量很大,把看来不可能的东西,会变为一种可能。有第1个跑出来,就会跑出来第2个,这样下去,黑洞会解体的,他突破了爱因斯坦的局限。现在我们能够观察到黑体的解体,计算它的年龄。人们惊讶霍金的聪明程度,可是想一下世界上的人很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数。怎么不会有这么样的人存在呢。什么样的人和事都可能存在呀,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情,使自己有限的生命不能安静。
第2点认识是珍惜缘分。我曾经称过100克小麦,之后数它们的个数,再推算一下,1000克有8000个,当成1万吧。甘谷县60万人,每人比喻为一粒小麦,60万个是有120斤,这么多小麦在院子里晒那么多呀,想一下两个在一起的几率,原来是那么小。既然你们在一起就要珍惜这种缘分的。要是在全国呢,你在几十万斤麦子里找你的那一个,可能行有多大?这不是人力所为的呀,要慎待这种善缘哦。
参考资料: http://goukq.bokewu.com/blog188000.htm
拾 十 10
念 贰拾 廿或廿 20
叄拾 卅 30
肆拾 卌 40 少见卌表示。常以四十表示。
佰 百 100
仟 千 1,000
万 10的4次方 中国数字以10的4次方为组。
亿 10的8次方 也作万万。
兆 10的12次方
京 10的16次方 也作经
垓 10的20次方
秭 10的24次方 也作杼。
穰 10的28次方 也作壤。
沟或沟 10的32次方
涧或涧 10的36次方
正 10的40次方
载或载 10的44次方
极或极 10的48次方 古代中文数字。
- 西柚不是西游
-
生活中的大数生活中的大数: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 一天有24小时即1440分钟86400秒,一年有365天有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 秒,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十三亿)多,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六千三百九十七)公里,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周长360(三百六十)公里,面积4,500(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430(四百三十)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是179,968,000(一亿七千九百九十六万八千)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
- 北有云溪
-
美国3.25亿
相关推荐
认知盈余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赚钱的个体差异性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是每个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水平的不同会导致最终的决策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同样是投资,不同的人投资的方向会有所不同,投资就是决策的一种体现,决策差异的背后就是认知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认知能力对于每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清晰自己的目标,提高认知能力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对自己认知越多的人越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所在,而越是对自己缺乏认知的人越是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个人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所处环境和经验。2023-07-07 21:59:241
我所理解的“认知盈余”
现在科技发达,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人都有手机,都可以分享,创造,并和他人合作。这样以来,大家就有很多空闲时间,把这些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变成一种资源,这种行为就叫“认知盈余”。大家不别小瞧“认知盈余”的作用哟,维基百科,译言网起初都是靠“认知盈余建立起来的。 译言网最初只有三四个编辑,可是每天却要发布150篇译稿。编辑的职责主要是创建规则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的翻译人员参与翻译。 这是典型的“认知盈余”的例子。 我们甚至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定一个项目,坚持给别人提供帮助,日久天长,相信一定会有回报。 认知盈余的作用这样大,那分享认知盈余的前提是什么呢? 那就需要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足够优秀,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带给别人更加有价值的分享。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让优秀的人被我们吸引。我们每个人都有空闲时间,都有手机等互联网工具,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分享“认知盈余”,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2023-07-07 21:59:411
什么叫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就是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和社会总体财富的增长,人类的自由时间出现了过剩(盈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前所.2023-07-07 21:59:482
【读书】《认知盈余》: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
1、 定义: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方式、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从累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它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让我们为彼此创造机会的机会 2、主要探讨的问题: 3、当人们使用网络的时,最重要的是人们获得了同他人联系的接口。我们想和别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电视无法替代的诉求,而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来满足它,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媒介为何如此活跃的原因,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属性,给媒介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4、人们为什么会热衷于这种无酬的行为呢?人们感兴趣的东西是无比广阔的,广阔到疯狂的地步,数字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参与者,想要分享的动机才是驱动力,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工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新的技术解决老的问题,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很多情况下的成功,大都是因为“新瓶”装的更好,更方便(效率提升),更便宜(价格下降),改变了消费者对老酒的印象,这其实也算认知的更新? 5、“领先用户创新”并不是由产品的设计者,而是由该产品最活跃的使用者来推动。所以,了解用户,用户分群是很重要的事情 6、工具的性能并不完全决定其最终的用途。相反,使用者可以将该工具以一种设计师从未想到过的方法来使用,并且这些新功能的发现和完善,通常并非源自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依靠一个协作小组之间的探索和改进 7、音乐分享的崛起,不是人们无视法纪造成的社会灾难,也不是一个美丽新时代到来的曙光。它只是通过正确的激励方式,将新的机遇与旧有动机结合起来的产物。只要你做到了这样的结合,你就可以从最基本的方面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从简单到如音乐分享,到复杂到如公民参与这样的人类行为无一例外。 8、并不是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而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要从一个工具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靠的并不是总体规划或者跨越式发展,而是连续不断的尝试与错误。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在这样一种转变中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个过程。当今互联网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只有小步快走,迭代进步,才能不断满足用户不断发生改变的需求。 9、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激励会做出反应,因为他们能从尝试中得到很多,又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摩托变轿车,轿车变房子 10、当一个成员公布自己的实验成果时,其他人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更要知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其结论是可靠的。科学思想家们称这种情况为“可证伪性”。如果一种主张缺乏可证伪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怀疑。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可证伪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对于不可证伪的东西,要持有怀疑的态度 11、一个追求共同目标的群体必须保证自己的高效率(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必须保证其成员具有满足感(否则其成员就失去了留在组织内的理由) 12、当群体足够大时,不可预知的将变得可预知,你不必知道谁会买比萨,只需要知道一定会有人来买就行了。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把所有人很好的联系了起来,互联网连接的人群无比庞大,你只需要获得某一部分人群的认可,就可以获益匪浅 13、人们的动机并不都是善良的,有些是极其邪恶的;对于任何一个机遇,我们都需要采取措施去控制它的风险。像网上的不良水军,互联网领域的薅羊毛大军,特别是互金领域,要特别防范薅羊毛大军 14、你总是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你不能获得你需要的一切 15、让自己感到并不孤独也是有巨大价值的,将社会成员感和慷慨的社会动机因素添加到个人的自主动机和能力因素中可以显著增加个人活动的数量。 16、为了成功地创造和维持公共利益,一个群体必须抵御外界的威胁(比如eBay抵御欺诈的风险),同时抵御内在的威胁(如Apache的成员计划抵御争论或惯性造成的计划偏向) 17、一个实践社区的存在,与其说是为了维护社区中某些特殊的知识,不如说是为了维护将社区团结在一起的文化。当一个团体中形成了文化,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紧紧联系起来,社区会更加稳固,可以更好的交流和协作 18、炼金术士的失败不在于他们不能点石成金,而是他们拥有的信息不够畅通;“无形学院”活下来并将炼金术提升为化学的,既不是工具,也不是远见,而是文化。“无形学院”这种开放、共享的文化,对于公司内部的团队建设,团队战斗力的提升,还有个人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公司鼓励分享,像Google的黑板报,公司内部鼓励团队分享等,人们喜欢抱团对抗时代不确定的变化,化解内心的焦虑。 19、社会化媒体中一条名副其实的自然法则是,为了拥有一个大型而优秀的系统,最好从一个小型而优秀的系统做起,并且努力使它变大变强,这样做远远好过从一个大型却平淡无奇的系统做起并努力改进。这种说法其实跟我们理解的占领小市场相似:每个初创的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最好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市场宁可过小也不能大,因为在一个小市场里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得多,接着,当成功创造或者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的相邻相关的市场,从占据主导的利基市场,扩展到相近的市场,由核心事业逐渐向外扩展,实现公司规模扩展 20、行为即是被机会过滤之后的动机。即使你从用户为何愿意参与你的新服务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你依然需要以他们能理解和关心的方式来提供这些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 21、你必须给你的用户提供一个能让他的内在动机得到回报的特别机会,最好既是个人的(如自主性和竞争力)又是社会的(如成员资格和慷慨心)。 22、你现在所看到的行为就是你预先设计的,用户只会去利用那些能够被理解的,看起来有趣有价值的机会 23、你想要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行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你提供的机会做出何种反应。如果你想得到不同的行为,你就必须提供不同的机会。这其实跟张小龙推荐《失控》有点类似,现在微信的发展,就好像是是在打造一片适合各种物种生存的生态环境,来吸引不同的生物来居住,你并不需要预知未来微信这个生态系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你只需要提供各种环境就行了,聪明的物种,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让这个生态系统变得多姿多彩 24、对默认值的小心使用可以塑造用户的行为,因为用户们互相交流了一些期望(这种期望必须是用户愿意去跟随的)。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默认关注某些人,某类信息,这样子用户一开始就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这是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精准推送的目的,我都知道你喜欢什么东西了,天天都给你不一样的喜欢,难道你还能逃得出我的五指山?2023-07-07 21:59:551
怎么理解克莱61舍基的《认知盈余》
对“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的自由时间的集合体,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可以说,Facebook、推特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者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有多大?为了算清这笔账,我们需要一个计量单位,那么就让我们从维基百科开始吧。设想将所有人花在维基百科上的时间总数作为一种计量单位,人类用在维基百科的时间统统加起来,大概代表了1亿个小时的人类思考。显然累计达1亿小时的思考时间已经很多了,然而这和我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相比,又算什么呢?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每周末我们都会花大约1亿小时只是用来看电视,这是很大一部分的时间盈余。而全球受教育者累积起来的自由时间每年超过1万亿小时!那些问“人们哪儿来的时间”的人没有意识到,相比我们全部拥有的自由时间的总和而言,维基百科项目所占用的时间多么微不足道。 而我们累积起来的简单的空闲时间,这并不足以构成认知盈余,原因是我们缺乏使用空闲时间的手段。 自由时间转变为认知盈余多通过新的社会工具,途径、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从累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最早,对认知盈余的成功利用是技术团体中的计算机编程。在那里,人们充分理解协作,因此参与文化的障碍少之又少。如今,人们正在更为有计划性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而非仅仅沉迷在消费性活动中,尤其是在网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协作工具之后。人们可以协同做到的,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这就是美国传媒学家克莱·舍基提出的“认知盈余”理论。(摘选自认知盈余惊人的微力量)2023-07-07 22:00:011
什么是认知盈余?
什么是认知盈余? 18世纪的英国伦敦,酗酒的人变多,主要原因是公民的时间盈余变多。 后工业时代人们有了更多冗余的时间,电视替代了原来的酒,大量的人在电视机前耗费了公民大量的盈余。 在美国人们浪费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有两千亿个小时。 如何使用人们盈余时间?如何使用人们的认知盈余创造出更有用的东西? 开发认知盈余的第一个条件是:新工具的出现,这个工具就是互联网。比如现在大部分的新闻,都是身在现场的人们发出的图片和视频。 过去的媒体有高高的门槛,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而现在每个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 网上出现大量的数字化佃农,就是哪些在网上发言和灌水的人。这些人,在各种网站上贡献了巨大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挣一分钱。 开发认知盈余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人们要有动机。人们对自制和胜任感的追求,往往大于对金钱的激励。比如人们更喜欢去野餐,即使做出的饭菜不如大饭店的好吃。这就是自制和胜任感的魅力。互联网可以把人们的内在动力调动到最高,让人们得到自制和胜任感。 3.创造机遇,让人们共同创造一个价值。比如开源软件。 4.文化,有些价值只能够靠文化来创造。怎么建立一个分享机制的文化,对于我们使用认知盈余很重要。只要是文化打造好的应用,都能持久。 人们在网上的分享分为四类:个人分享,公用分享,公共分享,公民分享。 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悖论:新工具提供的机会越多,任何人可以从之前社会形态推断出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小。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低估一个新工具带来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很难通过现有的知识去预测的。面对变化不同的应对方法:1不接受变化,抗拒变化。2接受变化。3协商找到折中的办法应对变化的发生。最好的方式是接受变化,让新工具发挥作用。2023-07-07 22:00:091
《认知盈余》| 听从内心的声音,创造真正的价值
在工业时代,有一种红利叫做人口红利,表现为因劳动人口的数量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而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应该叫时间红利。克莱·舍基将拥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人的自由时间集合称为「认知盈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个体拥有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我们拿这些时间来干什么?没想好,玩吧,看电视、看电影、玩游戏,等等。这些时间绝大部分被用来消磨了,说好听点是被消费了。而除了消费,创造和分享是人性中更为基础的两大需求。 为什么20世纪我们以消费自由时间为主,而没有将自由时间用于创造和分享?那是因为创造和分享的门槛太高。这个门槛,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工具的门槛非常高。如今,工具的进步赋予了创造和分享的可能性。 那人们创造和分享的动机是什么?创造和分享本身就是深层次的动机,即内在动机。如果进一步拆解这两大人性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个人动机对应于创造,表现为自治(我自己决定我要做什么)和胜任感(我做得还不错);社会动机对应于分享,表现为成员资格(我和大家相联系,我是参与者中的一员)和慷慨(想要分享)。 创造和分享带来的认知盈余显然远超消费,但价值也有大小之分。创造和分享创造较大价值的前提是协作,即目标趋同的群体行为才能利用如此庞大的自由时间,进而创造出庞大的价值。而且,只有协作才能带来所谓的机遇。为彼此创造机会,是产生较大认知盈余的前提。工具、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才能产出有价值的认知盈余。 先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在数字化佃农形式下,平台的拥有者赚钱,而写东西的人却赚不到,奇怪的是,真正遭受这种不公平待遇的当事人却并未对此表示义愤填膺。那些分享照片、视频以及文章的人并没有期待回报,他们只是想要分享而已。对于数字化佃农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专业人士的嫉妒——明显是专业媒体制作人对业余玩家的竞争感到不安。但是也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解释:我们在使用一个专业媒体的概念来指代种种业余人士的行为,而非专业媒体人的出发点和专业人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我们把提供“大笑猫”的网站ICanHasCheezburger看做是15世纪印刷模式的现代版模型,那么网站的工作人员无偿付出劳动的事实就不仅仅令人讶异而更是有失公允。然而如果这些撰稿人不是工作人员又会怎样呢?要是他们确实就是义务奉献,他们的撰稿行为纯粹是资源共享而非商业出版又怎么样呢?要是他们的劳动是爱的奉献又该如何呢?” 顺着舍基最后这几个问题往下思考,我想到一个看似很二但值得每一个创业者思考的问题:你干嘛要想着赚钱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创投圈的天天讨论商业模式的影响,怎么赚钱好像已经超出了核心问题的领域而成了一个创业本源的问题。 值得反思的是,创业的出发点应该是赚钱吗?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组织叫字幕组,这些非盈利但凭借兴趣爱好近乎偏执地为我们免费提供优质字幕的家伙们,拥有极为强悍的执行力和高质量产出。再说到冯觉主,至今我不知道碳9能赚到什么钱。但你说碳9有价值吗?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好问题。我认为创业的出发点应该是:迎合初心,创造价值。赚钱要考虑,但不是出发点。 内在动机让行为本身成为一种回报,而外在动机的回报来自于行为之外。为了兴趣而做和为了报酬而做是截然不同的。举个例子,大多数桌面游戏都会利用规则自身的复杂性和元素的多样性来吸引玩家在过程中得到快乐(即回报)。而反观扎金花,规则非常简单,如果不玩钱,很少有人会乐此不疲的玩下去,这里赢钱就是外在动机。外在动机会驱逐内在动机,这里用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下。 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老人非常享受安静的在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开始来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心里很想把这群小孩赶走,但是这草地毕竟是公共设施。老人知道,越是赶这些孩子走,他们会来玩的更开心。怎么办呢?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对这些小孩子说“小朋友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只要你们来,我就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子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又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了。”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内在动机是很容易被外在动机驱逐的。而我认为,内在动机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驱逐外在动机。只有牢牢掌控住内在动机,才能为创业成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是所谓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为业余,所以寻求合作,形成公共规模。而因为热爱和合作,使业余者成功的机会大增。仅仅是因为热爱或者合作中的一个理由,都能贡献可观的成功机率。社会化媒体为这种合作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成本大大降低了,即发现成本降低。各种由兴趣爱好而集合起来的论坛、社区,将同趣的人自动引流到一起,使你发现同类人的成本比以往大幅下降。比如你喜欢插花,你随便在谷歌或百度搜一下这个关键字,只需要快速浏览几个链接,你就可以找到同趣的人。业余爱好者把自由时间利用起来,把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成一种特殊技能,大量的相同爱好者汇集起来,通过群体协作,创造巨大的机遇。只有协作才能创造机会,协作也是技能突飞猛进的动力。协作会产生良性竞争。两个人玩同一个游戏并经常切磋和交流,甚至有点暗地里较劲,通常比一个单独人玩这个游戏时水平提高得快的多。 业余人士的力量将有可能超过专业人士。因为业余爱好者撬动的是自由时间,他们会把大把时间无偿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专业人士则不会。业余人员的动力是热爱,而专业人士则是利益或被驱逐成了利益。爱玩游戏的朋友做了游戏行业就不爱玩游戏了。字幕组里全是业余爱好者,但看他们的字幕感觉比专业翻译人员的作品用心多了。 所谓高手在民间,也是这个道理。傅盛战队中有一个参赛者的项目是拍一个3D人物和真实人物互动的情景剧,他自身团队的3D效果设计技术非常出众,但是评委竟然把问题集中在他不是专业编剧拍电影的这个上面。我觉得不重要,关键是他喜欢编剧,爱拍视频。在现在一个工具如此发达的时代,不专业会是问题吗?在某些领域,不专业才为成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自由时间只有在协作层面才能释放出巨大潜能。协作圈由两个层次构成,即核心组和延伸组。核心组互动频繁,定期会面,通过互动产生新的洞见。而延伸组也可以叫做外围组,参与者可能来了又走,但同时也带走了这些观点,实际上延伸组成了思想的扩散点和传播者。由此形成一个动静结合,良性循环的协作组织。 如果内在动机存在于人性之中最基本的部分,满足内在动机就会使我们得到满足,那么满足那些动机所使用的工具或产品就应该被推广。所以,满足消费、创造和分享这三大动机的工具,大有市场。20世纪只是一个满足消费的时代,而满足创造和分享的时代正在到来。短信满足的是消费,人们为沟通买单;而微信为什么会这么火?因为微信满足了创造(公众号)和分享(朋友圈)这两大内在动机。足记和大笑猫何其相似,仅仅只是满足了人们极其简单的创造欲,都会深受欢迎。至于美拍、美图秀秀这类软件都是迎合了人们简单的创造和分享需求而生。 由此得出的推论是,随着学习成本、创造成本和分享成本的降低,业余爱好将成就一大批手艺人,而手艺人将会是这个社会的价值来源,也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时间红利享受者。他们从很大意义上将被定义为新时代的成功者,不仅仅是靠自己的手艺赚到了钱,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认知盈余,完完全全成为自由时间的支配者。 标签在概念上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但解释价值几乎为零。代与代之间确实有别,但机遇造成的不同远大于人之间的不同。人性的进化非常缓慢,90后之所以是90后完全是时代所赐予的机会使然,60后如果在20岁的时候所面临的机会和现在一样的话,做出的选择也一定相似。用年龄来划分人群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思想上的划分才有意义。在未来技术迭代不断加速的前提下,之前十年一个的时代跃迁很可能在未来并不需要十年八年。为什么95后现在会被不断提及,那就是因为这五年的时代进化速度非常快。以后还会更快,是不是以后得从00后,01后,02后一年年喊起?标签已经在慢慢失去意义,而更新操作系统,不断刷新认知,拥抱时代的迭代速度,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试图向我们论述一个新组织形式形成的可能性。这个新组织形式有别于现有的市场类组织(公司)和政府类组织(政府和公益组织)。我们知道,政府组织之所以出现,是为了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而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也是源于解决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的问题。可以说,这两者背后的逻辑都是经济学。 在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时代,资源和利益是核心元素。政府有一只看得见的手,依靠宏观调控和强制力来影响经济;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依靠价值规律来影响经济。不管是资源利益还是这两只手,都是施加于人之上的外部动机。而依靠内在动机的、从人性出发的协作型群体组织有没有可能出现呢?我把这种组织定义成类家庭式组织。用作者的话说,这类组织完成的价值创造,依靠的既不是价格信号也不是监管,而是依靠发自本心的内在动机(作者原话:这是朋友和家庭的世界,大多数野餐就是这么产生的)。这种内在动机背后的逻辑是文化,而不再是经济学驱动力,而我更愿意用心理学驱动力来替代文化这两个字。如果我们正处在一个从经济学时代向心理学时代跃迁的阶段,如果社会存在背后的逻辑在从理性思维向人性思维转变(经济学是理性的,而心理学是人性的),那么,类家庭式组织真的有崛起的可能性。个人认为,这种组织如果可以形成,那么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组织成员间的内在尊重。 新工具所提供的机会越多,任何人可以从之前社会形态推断未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年轻一代所处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认同和旧文化不在一个层次上。“我在找鼠标”,书中的小女孩认为电视的影像是可控的,而非只能观看,这种认知,不是上一代人的认知。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在讨论虚拟现实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现在在讨论虚拟现实,而我们的孩子可能已经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虚拟的东西是可触的。最美妙的是,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闪现的是兴奋和未来。作为一个60后,70后,甚至80后大叔,你必须意识到,你的原有认知可能并非是与时代接轨的,因为你的认知基于你自己的成长环境;但是,你愿不愿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新一代人的崭新认知,则是有价值的事。不要用你旧有的认知去呵斥或企图阻挡新认知的崛起,那是无效的。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试图理解;理解不了,就欣喜拥抱吧。2023-07-07 22:00:391
怎么理解克莱61舍基的《认知盈余》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自由时间除了仅仅用于内容消费,还应更多用于内容分享和创造。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 自八小时工作制以及医疗水平提高让人寿命更长之后,人们业余可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十八世纪伦敦人喜欢喝酒打发空闲时间,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人们下班后喜欢看电视,导致人们自由时间极大浪费。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给了人们一个低成本参与全球性大项目的机会。比如Apache,Ushihidi,维基百科,Linux等等。这样的机会五百年前出现过一次,即古登堡印刷术发明之时。 但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是一个更大的飞跃。无论你兴趣多么小众,你总能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讨论,比如哈利·波特忠实读者们聚集在一起创作同人小说,东方神起的粉丝们因为热衷分享新闻却走上街头(其中大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去抗议韩国政府制订的进口美国牛肉政策。 互联网给了人们一个可能,即:汇聚微小的力量能做成大事(小事则更不用说了),比如大家熟知的维基百科以及Apache。 互联网还提供了另一个可能,这个可能验证了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Elinor Ostrom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中提出的观点:某些情况下,群体对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效果要优于市场和国家。群体中这类有效的管理通常得益于成员之间不断的沟通和协调,而这些沟通和协调往往发生在一个公共的物理空间里。互联网营造了无数个或大或小的公共空间,并且不受物理限制,同时还提供了高效及多样化的沟通渠道。2023-07-07 22:00:471
《认知盈余》克莱·舍基
关于作者克莱·舍基是一位专注于互联网技术,和社会性网络研究的美国作家和企业顾问。他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评论》和《连线》等多家知名媒体上发表过多篇专栏文章,并且为包括微软、宝洁、BBC、乐高以及美国海军在内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克莱·舍基一直专注于网络经济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 关于本书 《认知盈余》详细阐述了随着互联网交互工具的发展,人们的自由时间不仅可以用于内容消费,还可以用于分享和创造的现状。这本书可以说是奠定了分享经济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工具的出现,对于传统社会组织模式和经济规则会带来哪些改变。 核心内容 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分享和协作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的自由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变成一种资源,我们把它叫做“认知盈余”。如果想要让一群人持续地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只靠他们的内在动机是不够的,需要搭建拥有完善协作机制的网络共享社区。而网络共享中所采用的“去中心化”的协作形式,对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企业宣传策略和个人发展路径都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一、产生“认知盈余”的基本条件 在当前社会,“认知盈余”能够成为一种资源,得益于两个条件,分别是人们做事存在的内在动机,和互联网协作工具的出现。 1. 用户确实有“无私奉献”自己自由时间的内在动机 人们做事的内在动机主要包括两种:出于热爱,或者是为了获得认同。比如书中提到的“西风少年”的例子,一群年轻人利用各自的自由时间组织了一个滑板联盟,他们互相交流心得技巧,将滑板从作为“陆地冲浪板”的儿童玩具,变成了一个竞技项目,并配上了相应的服装和音乐,可以说是定义了现代滑板文化。这群人做这件事纯粹是出于对滑板的热爱。同样,获得认同感也是人们做事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当一个人通过分享,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自己的能力时,他会有内心的满足感。 以国内最早的天涯论坛为例,很多人在上面连载自己的小说,免费让任何人阅读。就像2006年的历史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最早就是在天涯论坛上免费连载的。在写书期间,作者当年明月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来自读者的认可就是激励他不停写作的主要动力。 2.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可以在任意网络节点间双向流动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信息的流动依靠的是像电视、广播、报纸一样的传统媒体。这些传统媒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单向输出,用户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就可以了。所以,那时的媒体就是一个广播工具,用来向人们传播专业媒体人制作的内容。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的流动从单向变成了双向,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同时,整个互联网是开放的架构,不属于任何公司或者机构。所以,不管你是 Google 的 CEO 还是普通的学生,在网络上都可以平等地发声。 现在,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互动。所以像等车、吃饭这样的碎片时间也都可以被利用起来,协作的门槛和成本被大大地降低。 二、如何搭建网络共享社区 如果想让一群人持续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就需要设计一套协作机制。就像种一棵树只需要土壤和种子,但是要让树能好好成长,就需要一套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就叫做“网络共享社区”。搭建网络共享社区需要考虑如下四个关键点。 1. 通过早期的小范围试点,来确保社区提供的服务是有用的 这里的“有用”,就是说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刚需,如果提供的服务对应的是伪需求,那么这个社区就很难运营下去。 2. 建立一套反馈机制,来激励服务提供者持续地提供服务 人们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分享自己的认知盈余,但是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毕竟客户想不分享就可以不分享,我们也不能命令客户来做贡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就需要设计一套反馈机制,通过迎合用户的内在动机,来保证社区服务的连续性。 克莱·舍基把“建立反馈机制”称为 “用机会引导行为”,也就是说让用户的内在动机得到回报,进而引导用户持续的行为。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内在动机包括对一件事情的热爱以及对认同感的追求。所以,可以通过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来引导他们持续地提供服务。 3. 通过服务质量管理,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获得优质的服务 一个社区要想留住用户,就得始终给客户最好的服务体验。在社区运营初期,因为规模小服务少,可以通过筛选服务的提供者来保证服务质量。比如知乎早期就采用了邀请注册制。但随着服务提供者数量的增加,每个人的水平肯定是不一样的,优质服务所占的比例就会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导致消费者很难高效地获得优质的服务。所以说,管理好服务质量才能留住消费者。 4. 通过打造社区文化,让社区自行健康地运营 对于社区来说,社区文化是它的气质,通过这种气质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主动加入,真正实现“无为而治”。作者举了静音车厢的例子来证明文化的形成可以减少运营成本。美国公司在很多列车上都设立了静音车厢,不允许大声说话、公放音乐以及打电话。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一旦有人破坏了秩序,比如说接听了电话,那就会有乘客主动站起来制止。而乘客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有靠山,他们相信如果有冲突,乘务员会支持自己并强制对方执行。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列车的运营成本,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三、“共享文化”和“去中心化”的协作形式,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 1. “去中心化”的协作将打破传统商业模型中工人、销售商和消费者的三方模式,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销售者和消费者,让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比如维基百科的例子证明,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是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形式来共同编辑文档的。凤凰城 Local Motors 公司的例子证明了,汽车也是可以采用协作方式来设计和制造的。15万名汽车爱好者会为一辆拉力车的设计提供方案,而这些方案中涉及的零件又是由散布在美国各地的“微型工厂”,通过3D打印等技术进行生产的。在短短的几年里,作者所强调的“去中心化”协作已经从屈指可数的案例,变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可以说,从知识到产品,从软件到硬件,几乎所有东西现在都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形式来生产。 2. 企业如果利用好新媒体,可以让宣传的效果事半功倍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流动不用再围绕着传统媒体,以公众号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会在舆论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未来企业要想做好宣传,一定要利用好新媒体资源。 3. 对个人来说,拥有多重身份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去中心化”协作的出现,让加入一个组织的门槛被无限降低,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扮演不同角色。比如说,你在白天可以是一位公司职员,晚上就成了一名作家,周末又变成了一位讲师。所以,你的任何知识和技能,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平台来“贡献”,个人的能力将被充分地挖掘和共享。 金句 1. 春秋时的管仲曾经提出“取之于无形”的观点,意思是“让民众贡献了税收自己却不知道”。现在互联网工具的发展,也让大家能利用自由时间生产内容而不会感到任何负担。这也就为自由时间转化成“认知盈余” 铺平了道路。 2. 如果想让一群人持续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就需要设计一套协作机制。就像种一棵树只需要土壤和种子,但是要让树能好好成长,就需要一套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就叫做“网络共享社区” 。 3.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流动不用再围绕着传统媒体,以公众号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会在舆论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4. “去中心化”协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型中工人、销售商、消费者的三方模式,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销售者和消费者。这就让未来服务的边际成本有望趋近于零。 5. 如果有卓越的才华,就要看准时机把它展现出来。因为互联网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对有能力的人来说,拥有多重身份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2023-07-07 22:00:531
好书拆解:认知盈余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7007666// 随着全球用户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他们将形成怎样的社会形态,我们该如何顺应这种变化?而作为互联网的从业者们,该如何从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未来是湿的》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带来的“红利”,那么《认知盈余》便是在进一步阐述,我们得以分享的资源禀赋。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为什么克莱·舍基会把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研究?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得以高效、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时间; 其次是地利。通讯成本的下降、带宽的增加,让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网络不再是少数精英群体的专利,它像水和电一样,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是人和。接触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网民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群,二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正如克莱·舍基所言,“对网络的传统看法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虚拟信息空间的整个概念都在退化。”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要被重新架构。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元素,正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的内容、制造新的话题。 “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什么是“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可以说,facebook、twitter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在中国,微博的兴起,同样有赖于它。 参与分享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互联网产业也随之迎来“核聚变”,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模式,随时可能成为泡影。每一个从业者必须认识到,如果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 此书的英文名为《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我们现在所读的译作在副标题上也有不同,一版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版为《认知盈余:互联时代普通人如何改变世界》,今天我们说的是前者。 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如果说《未来是湿的》揭示的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那么《认知盈余》揭示的就是 “无组织的时间力量”。 Ps: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度亲笔作序倾情推荐 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你那个盈余会有多大? 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当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累积成强大的共享资源,每个人将是这个慷慨时代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靠单一产品赢得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渠道为王的传统思维不再吃香。 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新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所谓“天高任鸟飞”,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将是内容的主导者、分享的提供者。每个用户的知识贡献、内容分享,是这个平台赖以成功、赖以繁荣的重要保障,“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的集体善意,创造出五年前没人能够想象的资源”。任何有意打破这种保障的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随着在线工具促进了更多的协作,人们该怎样学会更加建设性地利用自由时间也即闲暇,来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用舍基自己的话来说:“本书从上一本书遗留的地方开始,观察人类的联网如何让我们将自由时间看待成一种共享的全球性资源,并通过设计新的参与及分享方式来利用它们。”该书进而分析了这些崭新的文化生产形式背后的路径和动机,它们无一例外地与人类的表达相关。 而一旦改变了认知盈余的使用方法,我们将不得不重新界定“媒介”(media)这个词能代表什么。媒介在过去意味着一种商业的集合,今天,由于我们不仅消费,也创造和分享,并且我们还有能力彼此联系,所以,媒介正从一种特殊的经济部门转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廉价而又全球适用的分享工具。 现在的电视剧叙述线索纷繁错乱,人物暧昧难明,常常含有需要观众主动填补的隐喻空间,要靠观众自行猜测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连真人秀节目都在调动观众的预测性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也和游戏一样,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认知能力上的要求。由此,大众文化使现代人变得聪明了,而不是相反。 在我们真正创造出任何有意义的产物之前,我们必得经历一个消费和吸收的过程,并对我们所消费和吸收的进行思考。这也就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言,我们必须先变成啜饮一切水的骆驼,才会成为狮子。 1、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一种全新的资源 开篇中克莱舍基就提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概念: 全球受教育人口累积起来的每年超过一万亿小时的自由时间。 克莱舍基另辟蹊径的站在人类的高度,把它当做是一种可共享的全球性资源,探讨了它在公共媒介的发明和扩散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消费它,也可以通过积累变得更优秀;真正的鸿沟在于我们什么都不做和做些什么 2、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工具,赋予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 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形式的交流,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以某种形式可以为任何人所有。 这里的形式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参与娱乐文化、互动交流中依托新生事物(诸如电视、手机,电脑)或者社会环境给我们带来的社会趋势。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并不是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新的可能性。 3、无酬的动机 ——内在动机相对私密,兴趣比报酬更能激发参与感 数字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了潜在的参与者; 想要分享的动机才是驱动力,而技术仅仅是一种方法。 人们喜欢消费,但他们也喜欢创造和分享,他们都怀有内在动机,希望能有所作为,因为做事情既有收获又有乐趣。 内在动机不仅会使人们因为兴趣爱好而产生行为,还会把人群集中成为业余组织产生有组织性、规模化的公共行为。 4、“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新的工具赋予我们新的能力,继而又为彼此创造新机会 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深切考虑到并支持他人的追求,这种功能能力是人类生活的根本。 20亿人通过互联网连接,自由时间总计高达数万亿小时。 认知盈余并不等同于将这些散落在全世界的自由时间简单相加;相反它是所有人共有的。 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之事,构成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 5、这是一个创造慷慨文化的时代 ——参与、归属是时代大背景下人们找寻存在感的基本方式 文化是一种协调工具,而共享给人带了参与感;把同病相怜的人们聚集让他们产生归属,就有可能激发社会协作的螺旋。 有些价值是市场创造不出来的,这些价值的生产只能靠文化。 一个实践社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将社区团结在一起的文化。 当更多人开始期待也与参与能成为一种开放的选择时,期待就会改变文化。 6、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创建无形学院独立协同工作,以便创造出全球规模的分享机会 人类无可救药的既想满足个人需求,又想实现集体的效率。 我们在社会尺度方面想做的越多,我们越要紧密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个追求共同目标的群体必须保证自己的高效率,同时还要保证成员的满足感。 因此为了成功的创造和维持公共利益,一个群体必须同时抵御来自外界和内在的威胁。 7、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寻找鼠标,从现在开始 我们需要需找未来的“鼠标”。 方式、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从积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 以群体的形式尝试新事物,是迄今为止也是将来对社会化媒体最为意义深远的利用。 最后,要从一个工具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靠的并不是总体规划或者跨越式发展,而是连续不断的试错。 https://item.m.jd.com/product/12302710.html?wxa_abtest=o&ad_od=share&shareRuleType=1&shareActivityId=37800&shareToken=21fa4bc2afffd3bd88610720a5d8d8e7&shareType=1&adod=0&cu=true&utm_source=h5.m.jd.com&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0151393_&utm_term=c0751b26647d487f88152424ac339532 https://item.m.jd.com/product/12302710.html?wxa_abtest=o&ad_od=share&shareRuleType=1&shareActivityId=37800&shareToken=21fa4bc2afffd3bd88610720a5d8d8e7&shareType=1&adod=0&cu=true&utm_source=h5.m.jd.com&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0151393_&utm_term=26e5abf3deef4a40b49d636dfbef931b2023-07-07 22:01:101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如何有效利用我们的空闲时间
近年来,舍基在纽约大学的(NYU)互动电信项目中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公司等。此外,舍基的课程报告还包括社会性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之间相互关联的影响,以及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从1996年起,舍基开始撰写关于互联网的报道,其专栏文章和著作刊登在 Business 2.0《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评论》和《连线》杂志等多家媒体。其代表作《未来是湿的》在中国读者中亦深受好评。 作者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目录: 第一章:当自由时间积累成认知盈余 第二章: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第三章:分享,无酬的动机 第四章:“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第五章:创造慷慨的共享文化 第六章: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第七章: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第一章:当自由时间积累成认知盈余 1、工业化的副产品 人们的自由时间或者说空闲时间的总和我们称之为公民盈余,它是一种工业化的副产品。随着工业化的普及,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人都将时间消耗在电视上,全世界的人们平均每周看电视时间是20小时。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时间约为2000亿小时,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的时间。电视减少了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时间,同时还助长了我们的物欲和实利主义,让我们低估了人际关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满足感和重要性。 微小的选择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庞大的选择就是一种集体行为。正是由于整个人群中不断积累的对参与感的转变,才使得维基百科的产生成为可能。 麦当劳的一款奶昔的销量告诉我们,奶昔在早餐中卖的最好,这完全不符合惯例,它不应该是一款标准的下午茶吗。但是调查发现,现在年轻人在吃早餐一般都只能一只手,还不能太烫,不能太油,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玩手机的另外一只手。这样奶昔在早餐中畅销就不无道理了。同样,很少人考虑到其实是人类的欲望塑造了电脑和互联网,人们对社会科技的使用很少是工具本身决定的。 如今,当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时,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多的集体善意,创造出前人所不能想到的资源。 我们可以发下一些规律: 人们想做一些事情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当人们受到邀请时,愿意伸出援手 在尝试新的事物时,使用简单灵活的工具可以排除很多困难 如果想充分利用认知盈余,一部手机就足够了 虽然平庸和优秀之间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创造的范围内,你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真正的鸿沟就在于“做点什么”和“什么都不做”之间。 2、多即是不同 在过去50年,电视消耗了我们大部分空闲时间,20世纪的媒体,作为一种单一事件发展着,这就是“消费”。但其实,媒介包含三项不同的活动:消费,创造,分享。和电话、电脑不一样,他们是平衡的,可以消费、创造和分享,而电视媒体只提供了“消费”。但其实消费并不是我们使用媒介的唯一方式。 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梦积累成为巨大的成果。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机遇,当某样东西积累了很多时,它将以新的形式来表现。规模数量上的变化,意味着曾经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曾经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 过去我们依赖专业的媒体,新闻记者来记录和报道事件,今天我们都是自媒体。媒介,正变成一种有组织的廉价而又全球适用的分享工具。 3、认知盈余,一种全新的资源 互联网让我们有机会将各自的自由时间积累变成一种全球性的资源,要想从共享的自由时间和才能中得到任何东西,我们必须相互协作,因此利用认知盈余并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堆积。我们大家并不仅仅是认知盈余的来源,也是设计它和使用它的人,这种设计是通过参与,以及当我们以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是对彼此的期待而展开的。 第二章:工具赋予的可能 1、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社会化媒体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在世界中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工具。我们利用新的工具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已无处不在。 2、媒体,社会的连接组织 与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媒体基础概念不同,我们现在不是在消费媒体,而是在利用媒体,我们可以方便利用工具制作媒体,并且很方便传播。 如今的数字网络,正不断增加着所有媒体的流动性,使所有的媒体都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可以很轻松分享照片、视频以及文章,而不期待任何回报。我们都成为了非专业的媒体人。 3、工具、赋予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 媒体一直在不断演变,近半个世纪以来,媒体始终在收缩,但更年轻的人对媒体的了解还仅仅局限于信息量的不断丰富。 对于认知盈余的利用使人们得以用更慷慨、更开放和更加社会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而不再保留自己的原有身份。我们还利用这些工具来创造新机遇。并不是我们的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 第三章:分享,无酬的动机 1、热爱胜于金钱 人类的动机并不是纯粹附加的,为了兴趣而不是金钱做事,是截然不同的。动机分为两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能让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回报;而外在动机,回报来自于行为之外,而不在行为本身。 外在动机并不总是最有效的动机,增大外在动机可能降低内在动机。比如看电视驱逐了我们的社交活动,就是典型的驱逐效应。当钱用来作为志愿者行为的回报时,会降低志愿者的平均贡献时间。出发点是兴趣而不是金钱,会让人们在做事时表现的不一样。 内在动机分为两种: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能够胜任所做的事情。在内在动机的影响下,自己创造的事物就算很普通也要比别人创造的高质量事物更有吸引力。 2、业余动机和公共规模 除了个人动机以外,还有一种我们只在成为团队成员一员时的动机,称之为:社会动机。 可以分为:围绕这联系和成员;围绕着分享和慷慨的两类。 社会动机能加强个人动机;我们的传播网络也鼓励新成员加入和分享,在团体中,口头反馈似乎就像另外一种外在的报酬,如同金钱一样。比如:你很棒,你比一般人厉害多了等等。 在互联网中,想要分享的动机让我们交流沟通。业余爱好者的动机是他们的热爱,这种动机也会影响到业余爱好者进行团队合作的方式。行为源于内在动机的人们:业余爱好者,爱好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中活动;而行为源自外在动机的人们则更愿意在公开的场合活动。 3、内在动机和公共行为 现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成立业余组织。社交媒体把我们发现成本降低到了最低,人们能够很方便地公布自己的爱好,加入合适的团体,社会化媒体也为我们对成员资格和分享的内心渴望带来了回报。 第四章:“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1、联合协作:群体创造价值 人都有内在动机,希望有所作为,而且收获成长和快乐,今天,新的工具诞生,使得我们更加沉溺于这些动机。 然而,方式和动机并不足以解释我们的认知盈余在衍生出什么新用途。我们仍需要考虑机遇,即将我们的能力实际运用到协调参与中的机会。过去,机会都被我们白白消耗掉了,认知盈余并不等于将散落在自由时间简单相加,相反,它是所有人共有的。但是我们必须把自由时间结合起来才有用。如果每个人缺乏分享,只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这样不能获取真正的认知盈余。 20世纪下半叶的主流经济学,将人类的情感和情绪排除在金融交易之外。一方面,他们认为情感是发生的动机,另外一方面,他们认为情感是交易引发的结果。例如因为我们今天买了鞋,所以很高兴。他们认为交易本身是冷酷无情的。然而这个被简化来的概念和许多现实情况并不一致。 在一个社会中,人类道德标准的最大保障之一就是惩罚的意愿,即是否愿意去惩罚偏离公平准则,偏离道德规范的行为,即使这样的惩罚会让自己付出一定代价。但这个人承担成本给社会带来了好的利益的行为叫做:利他惩罚。 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全世界的人都成为分享者,过去公共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称为悲剧,这是自私的,但今天我们期待更大规模,更广泛协作,这些参与协作的群体创造成果不仅仅对自己有利,对全世界的人都是极其有价值的。认知盈余的关键是,如果如何联合协作的知识,才是一切知识之母,才能让社会进步。 2、社会生产:陌生人让你生活更美好 如何让团队承担大型和复杂的任务,有三种方式。 第一:称为“公司”,支付报酬将人们集中起来完成一系列任务。 第二:称为“政府或者非盈利组织”,他们不获取报酬或者少获取报酬,有共同高度认知的价值。在一起完成一系列任务。 第三:称为“朋友和家庭”,他们在一起创造价值,并相互协作,不适用价格或者监控机制。完成一系列任务。 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集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的事情的能力增强,就构成了这个年代巨大的新机遇。 3、社会感染:协作的螺旋 任何社会中都有一些人偏离社会规范和法律,做出犯罪的行为,他们做的事情不利于社会;而同样任何社会都有一些人做出一些正向偏差的事情。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任何感染,意在将积极的公民参与与展现给自己认知的人看,这些人再展现给其他人,这样一层层传递下去。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感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样的道理。 如今,网络成为制造机会的大机器,前所未有地省钱、省力,为小团体创造新机会,同时还向史上最大规模的潜在的参与者宣传这些机会。 即便是在最简单的共同努力或者自愿参与中,各个参与者之间和参与者和团队之间,都会存在紧张关系。而其中一种帮助团队参与者合作能力成长的办法,就是共享文化的创建和维护。 第五章:创建慷慨的共享文化 1、文化是一种协调工具 当消极的后果被附加上某种行为时,人们会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当消极的后果移除后,之前被中断了的某种特定行为通常会再次出现。 一项实验是,托儿所对前来接小孩的父母实施了一项措施,如果迟到10分钟会被罚款,罚金会自动添加到他们的账单上。但是令人意外的时候,这个措施实施后,迟到的家长反而增加了三倍,同时取消了措施之后,迟到的家长数量也没有减少。 这是因为一旦设立了奖惩制度,之前模糊的状态消失了,之前确立的行为规划被打破。罚金将这个共享事务变成了赤裸裸的付费交易,但是较少的罚金让家长产生了消极情绪。交易并不仅仅是在人类其他动机的基础上附加的东西,它的存在就是足以改变人类。 给动机标价,会减少人们做事的动机。将非市场交易行为标价后,人们会把该事务看成一种交易。过去大部分经济学家都错误地将市场交易看作是理想的甚至是默认的人类互动模型。但是有些价值,是市场不能创造的。这些价值的创造只能靠一系列分享和相互协调性的假设,也就是文化。 2、共享经济学 知识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具兼容性的东西,但是想要利用好它,就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社区规模的大小 共享知识的成本 被共享知识的明晰性 接受者们的文化规范 其中,共享知识的成本是指,任何降低传播知识成本的工具都会增加参与者。被共享知识的明晰性就需要这些观点更容易传播。 一位学者提出“实践社区”的概念,用来形容那些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识,从而让自己也得到提高的人。新工具为创造新的分享型文化提供了机会,而且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分享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价值。 参与者的规范是预测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群体成员是如何理解彼此之间关系的”。 3、业余参与所带来的归属感 是人类的才智和环境的不便性,共同造就了社会。社会就是由哪些“它能做到”和“它不能做到”的事情不断塑造着的。 但是,在便利性的驱使下,人们会对专业或者非专业产生矛盾的心理,之前我们有专业的美食评论家,现在我们点开一个客户端就很容易获得非常多不专业的美食评论。这种专业和非专业的对抗,改变了我们对纯粹专业化的偏见: 普通人分享其所知的价值 做某些事情价值在于你拥有归属感还是慷慨感。 业余的工作价值分为两种:分享和归属感。 一个平台、群体、小组,就是为了大家提供一种归宿感并分享共同努力的成果。而分享是人的天性,并非是由科技催生出来的。 第六章: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1、个体的满足和群体的行为动机 分享行为在过去是被限制的。是被限制在联系紧密的一个小规模组织内部。随着我们和他人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以及对自主参与行为所能达成的预期目标的提高。自主参与这一行为能够创造出超越我们前人的更大价值。 如今的社会生产比过去更高的效率,其原因在于共享的广度和持久性,从过去的家庭规模提升到全球规模。 而使得群体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包括共同的文化已经共同的目标。 对于业余群体来说,个人满足感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它对成员内在动机有更大的依赖性。但过去关注群体的情绪化因素则可能导致一个不良影响,即群体行动能力的削弱。 大多数群体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内部,这种威胁就是陷入仅仅满足于个人情绪需求担效率低下的行为模式中。 2、个人、群体和自由 个人价值是我们的主动行为,是我作为创造者而非消费者所获得的价值,比如,你拍一张照片,完成一项工作。你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东西。这种动机,就是业余爱好者的活动驱动力。 人类从根本上来说同时拥有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社会动机可以比单独的个人动机产生更大的参与率。 过去的分享行为一般需要分享双方有较深的联系,是一种互惠的相互协调行为,是认识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如今的分享行为变得更加简单,分享形式也多样。参与者和受益者都一个人身份参与到分享活动中,并彼此在分享中受益。 分享形式按规模分为:个人分享、公用分享(如兴趣小组)、公共分享(如开源软件)、公民分享(如社会公益活动)。 以上这些贯穿个人、群体、公共领域和公民的分享形式,体现了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相比所能创造的不同价值。 创造公用的价值非常复杂,未加协调的众多贡献集合起来可以创造个人的价值,而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群体则可以创造公用价值。 3、群体与治理 与个人价值或公用价值不同的是,公共价值不仅要求给旧的动机以新的机会,还要求有一套阻止人们破坏群体活动进程或者成果的治理机制。 由于群体活动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内部,因此自愿参与的群体需要有一定的治理机制,以保卫自己免受自身的干扰,并创造出适合自身进行创造活动的空间。 一个成功项目,越是容易引人注目,很多人享受其创造出的价值,同时不愿做出回馈,甚至不在乎看到项目的失败。 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需要其核心参与团队的承诺和辛勤努力,这些要求团队进行自我治理并致力于接受那些防止他们收到无关娱乐元素干扰的限制措施,专注于处理复杂的任务。 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要满足个人的需求,又想实现集体的效率,全心全意致力于为社会或者公众服务的团体很难长久维持。 我们需要这样的群体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价值,而不仅是我们想要的价值。认识到应如何来创建和维护这样的群体,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第七章: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1、革命的悖论 将我们的自由时间集合起来,还不足以构成认知盈余。还需要新的社会工具、分享、动机和开放人类真正动机的机会。 方式、动机和机会三者的结合,从积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产生出了认知盈余。真正的变化来自于我们认识到这种盈余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会,或者更确切地讲,它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让我们为彼此创造机会的机会。 以群体的形式尝试新事物,是迄今为止也是将来对社会化媒体最为意义深远的利用。然而有一个“革命的悖论”需要我们面对。也就是说,当新工具所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任何人可以从之前的社会形态推断未来的可能性也越小。 人类的发展的历史证明,我们对预测未来的行为实在太不在行了,我们因此不必再纠结于将会用新的传播工具来做什么,因为我们的预测经常不准。要从一个工具创造出最大价值,需要不断尝试和错误,对任何社会来说,在这样一种转变中都要面对关键问题,如何利用这个过程。 今天,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能利用这些机会做什么,这依赖于我们为彼此创造了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我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群体文化。 2、创造新型社会化媒体的诀窍 用户从来不会完全按照系统设计者期望的那样去行动。社会系统很复杂,创建新型社会化媒体,提高成功运用认知盈余的可能性,有三个类别: 起步: 创造新机会,应对早期的成长,已经根据用户不断带来的意外做出调整。 从小事做起。 问问为什么,把自己放到使用者的角度,看看参与者会获得什么。 行为追随机会。行为就是机会过滤后的动机。 默认的胜利。把社会价值设为默认选项。 成长: 作为中型团体的一员经常感到很糟糕,因为感受不到小团体的紧密感的快乐,也得不到大规模团体的多样性好处。 人越来越多,差异化越来越大。但是亲密度从来不会扩大,每个希望大规模驾驭认知盈余的服务都会面临此消彼长的关系。 支持型文化,要有响应者的参与。 不断调整,不断学习: 学的越快,适应越快。 成功比失败带来的问题更多。 明晰即暴力。完成任务的关键是要去创造一种让人们愿意去做事的环境。 尝试任何事,尝试每一件事。 3、寻找鼠标 一项新的沟通技术的出现,能改变我们的组织结构,所以重大的新机遇总会造成对社会的重构。对一种技术融入社会有三种假设。 第一:我们让想要成为革命者的人通过新技术去尝试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并且不考虑对社会制度的潜在破坏。 第二: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命运都掌握在对当前行事方式负责的人手上,所以不必去担心。 第三:设想改革者和传统者平等对话,改革者提议使用新技术,并与传统者协商如何利用新事物,并保留旧事物中最好的东西。 看书第三种假设更合理,但其实第一种更正确,第二种就是一个灾难。 那些根深蒂固执着于旧方式的人,看不到社会是怎样从一个与传统模式不相容的方式中获益。如今,公共媒介和私人媒介正在融合,专业和业余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果我们可能分享一点点认知盈余并加以利用,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23-07-07 22:01:171
分享经济是什么?分享经济到底怎么赚钱?
分享经济指个人、组织、企业等通过互联网社会平台的形式去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者认知盈余,用低于专业性服务组织者的成本去贡献自身的认知或者实物资源,以此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本质是以租代购。通过网络社会平台强大的整合能力,将社会中海量的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匹配。由分享者的发起,到使用者对于实物资源、认知盈余的利用整合,最终充分实现了分享经济制度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以及利用其中的共享方式产生特有的经济利益。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众多的计算机终端进行连接,而后完成实物资源或者认知盈余的分享;其次是可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计算机终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IT服务;再者是利用云计算将分享经济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计算传输导入;另外是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整合存储功能在特定的时间释放信息到分享经济依托的网络平台。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支撑起分享经济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渠道路径。一、利用互联网将众多的计算机终端进行连接,而后完成实物资源或者认知盈余的分享首先对于分享经济实现其中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支撑渠道而言,常常会利用到互联网将众多的计算机终端进行连接。而后分享经济通过入驻到特定的网络平台,对于有实物资源和认知盈余资源有潜在需求的客户,可以通过特定的网络平台从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一端将这些实物资源、认知盈余资源进行出租,传输到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另一端。依托互联网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将实物资源与认知盈余进行相应的利用,通过整合传输的功能,产生特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二、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计算机终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IT服务其次是对于分享经济而言,因为借助了信息通信技术使得连接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终端可以安装相应的通信运营商软件、或者使用一些特定的通信设备以此来达到更好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对分享经济中的实物资源与认知盈余数据进行传输共享。共享经济也可以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帮助实现更加高效、高质量、高稳定性、高保密性地对共享经济的内容物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了共享经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提高共享经济体现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三、利用云计算将分享经济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计算传输导入再者是分享经济利用云计算的功能将依托于互联网网络平台的分享经济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地计算传输导入,这样子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分享经济制度对于特定的实物资源与认知盈余资源进行靶向性的传输。有利于这些分享经济内含的特定数据在获得云计算的相应帮助后可以更好地为分享经济的终端客户服务。毕竟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一个网络平台想要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需要在数据传输靶向性导入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这样子可以巩固更多的使用者以及吸引更多的潜在使用客户。四、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整合存储功能在特定的时间释放信息到分享经济依托的网络平台另外是分享经济利用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获取功能去实现大量的数据被安全存储在云端;并且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通过极其快速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定向分析处理,而后特定性地输出分享经济所需要的数据。对于分享经济而言,有了大数据的帮助,就可以摆脱传统的数据库软件的束缚。从而直接实现了分享经济所依托的网络平台在调取相关数据的时候能够保证更精确度、高保密性、高辨识度、高效率传输的原则。助力分享经济可以更好地在市场上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步无形中提高了经济价值。注意事项:分享经济主要是依托互联网的架构模式,而后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信息通信技术等主要技术手段的帮助,来更好地实现实物资源与认知盈余的流通。以此来提高社会对于大量、闲散的知识储备或者实物资源的利用程度,以此来产生最高效益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2023-07-07 22:02:054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美]克莱·舍基(Clay Shirky)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AMMuaQqj1K6iLlOsHG7Kw 提取码: icju书名: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作者:[美]克莱·舍基(Clay Shirky)著豆瓣评分:7.7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3-07-07 22:02:421
分享经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
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 渠道 、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那么你对分享经济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分享经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 对该定义做一下解释。一是分享的标的物。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 经验 、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二是实现的方式。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三是实现的结果。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过去大量的资源并未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同时分享经济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就业、协作、 文化 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分享标的具有私权或公共服务属性。 其他定义: 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便利,参与感和信任是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谓分享经济,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 分享经济的特征 分享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驱动、三大基石、四低四高。 五大驱动 用户驱动。消费者主权得到体现,分享经济由用户意愿、用户需求、用户选择、用户体验、用户价值、用户分享所驱动。 信任驱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重构了连接、交互、关系和信任。 平台驱动。社会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集聚,实现供需匹配和交易为分享经济提供支持,如网约车平台,腾讯开放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数据驱动。开创阶段是信息化、数据化;第二个阶段是聚类、结构化,进行用户画像;第三个阶段是预测、智能化。如滴滴出行已进化到第三阶段,可以预测某时段、某区域的用车需求,甚至预判用户的目的地,为车辆调度、供需匹配、路线优化的精准化提供支持,为利用动态价格机制缓解拥堵提供支持。 价值驱动。闲置资源、过剩产能可以参与价值创造,认知盈余、闲暇时间可以价值化,连接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义。 三大基石 信息对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资源的聚集、资源配置、供需连接、用户体验、主体协同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会促进交互的有效性; 游戏规则。规则的设计与动态调适对大众参与分享经济模式至关重要。规则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则,让用户、伙伴通过特定的方式参与游戏规则设计也值得尝试。 协同协作。参与者彼此依赖,与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协同消费、协同创新。 四低四高 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 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与高留存。 构建分享经济2.0平台的九大关键节点 1、 对基本逻辑的洞察 2、 打破信息不对称 3、 数据驱动的智能匹配 4、 沉淀信任性关系 5、 动态优化规则 6、 基于人性的平台架构与业务设计 7、 形成集合价值 8、 塑造信息文明,持续动态调适 9、 借势社交网络 中国分享经济总体发展 分享经济通过高效利用社会资源,达到供需双方的有效链接,提升企业竞争力,解决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的未来和国家竞争力的商业新模式,成为时代最热的议题。 据IT桔子(2015)统计,我国分享经济领域快速崛起16家独角兽企业,覆盖出行、短租/长租、金融等八大行业。 智慧出行高擎大旗。在滴滴出行的平台上,有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等各种出行工具,在高峰时段,滴滴调动社会运力,承接海量出行需求,通过分享经济解决城市交通的潮汐问题。2015年9月,滴滴出行的估值已高达165亿美元,2015全年完成14.3亿订单;2016年春运,滴滴春运跨城顺风车共计190万人合乘,用户遍及332城,《人民日报》以“滴滴顺风车成春运重要补充运力”进行报道。 房屋分享持续加速。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是中国在线短租市场的加速年,总计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4亿元,增长达18倍。到2014年短租市场交易规模突破40亿元,2015年短租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5亿元,环比增长159.3%。 知识分享前景广阔。猪八戒网、在行、分答、值乎各具特色,传统的知识人分享社区价值中国年初也推出专家分享系统“价值家”。 “共享金融”崭露头角。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根据中国社会化创造性实践提出了“共享金融”这一全新学术概念。相关专家指出,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共享金融的实际应用产品,除了目前典型的互联网P2P和众筹,共享金融还可能出现在区块链技术领域。 开放平台、众创空间风生水起。以腾讯开放平台、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开放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中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为创新创业生态化自由生长奠定了基础。2023-07-07 22:02:541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美]克莱·舍基(Clay Shirky)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9dn_txtx3lIGWqvFtdipQ 提取码: eg8j书名: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作者:[美]克莱·舍基(Clay Shirky)著豆瓣评分:7.7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3-07-07 22:03:001
大数据分析有哪些优势?
①大数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增加人类认知盈余大数据技术就像其他的技术革命一样,是从效率提升入手。通过大数据计算节省下来的时间,人们可以去消费,娱乐和创造。未来大数据计算将释放人类社会巨大的产能,增加人类认知盈余,帮助人类更好地改造世界。②大数据通过全局的数据让人类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相对于过去的样本代替全体的统计方法,大数据将使用全局的数据,其统计出来的结果更为精确,更接事物真相,帮助科学家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大数据带来的统计结果将纠正过去人们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影响过去人类行为、社会行为的结论,带来全新的认知。③大数据有助于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利于科学决策大数据收集了全局的数据,准确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统计出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真相,通过数据分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发展规律。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来归纳和演绎出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决策。④大数据提供了同事物的连接,客观了解人类行为大数据技术连接了人类行为,通过大数据将人类的行为数据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分析后来统计人类行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⑤大数据改变过去的经验思维,帮助人们建立数据思维出现大数据之后,我们将会面对着海量的数据,多种维度的数据、行为的数据、情绪的数据、实时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和分析技术,人们将会得到不同的事物真相,不同的事物发展规律。各国政府和企业将借助于大数据来了解民众需求,抛弃过去的经验思维和惯性思维,掌握客观规律,跳出历史预测未来的困境。2023-07-07 22:03:321
分享经济是什么
分享经济是目前最新型的商业模式,就是消费者买了东西以后,觉得不错,把东西分享出去,然后获得奖励。鼓励大家分享的。2023-07-07 22:04:257
分享经济是什么意思
分享经济是什么意思? 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 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经验、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 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 扩展资料:传统经济时代是独享的世界,独享才能创造垄断,才能保持稳定的现状,也才能铸就坚固的行业壁垒。以前倡导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如今移动社交的出现,让独享经济逐渐走向后台,分享经济成功上位。 分享经济之下,人们的生活更趋向于简洁化,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众享行列当中,不仅仅是主动的应用别人的众享成果,更是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源众享给别人。 “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成为新潮流,消费者基于众享理念的应用和参与,让很多的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有些行业在独享经济时代能够活的很好,但在分享经济时代里却很难再招徕到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完全可以自己通过相互众享来达成自己的梦想,而不需要过多的产品生产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分享经济 什么是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不用你投资一分钱就可以成为一家企业的合伙人,从此你自己用产品就会很便宜,分享出去就会有收益,这个就是分享的力量!一个人永远干不过一群人,把打广告的钱分给合伙人,效果会更好 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 对该定义做一下解释。 一是分享的标的物。 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经验、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 二是实现的方式。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 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 三是实现的结果。 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过去大量的资源并未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同时分享经济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就业、协作、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此外,分享标的具有私权或公共服务属性。 扩展资料 分享经济的特征 分享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驱动、三大基石、四低四高。 五大驱动 用户驱动。消费者 *** 得到体现,分享经济由用户意愿、用户需求、用户选择、用户体验、用户价值、用户分享所驱动。 信任驱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重构了连接、交互、关系和信任。 平台驱动。社会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集聚,实现供需匹配和交易为分享经济提供支持,如网约车平台,腾讯开放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数据驱动。开创阶段是信息化、数据化;第二个阶段是聚类、结构化,进行用户画像;第三个阶段是预测、智能化。 如滴滴出行已进化到第三阶段,可以预测某时段、某区域的用车需求,甚至预判用户的目的地,为车辆调度、供需匹配、路线优化的精准化提供支持,为利用动态价格机制缓解拥堵提供支持。 价值驱动。 闲置资源、过剩产能可以参与价值创造,认知盈余、闲暇时间可以价值化,连接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义。 三大基石 信息对称。 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资源的聚集、资源配置、供需连接、用户体验、主体协同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会促进交互的有效性; 游戏规则。规则的设计与动态调适对大众参与分享经济模式至关重要。 规则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则,让用户、伙伴通过特定的方式参与游戏规则设计也值得尝试。 协同协作。 参与者彼此依赖,与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协同消费、协同创新。 四低四高 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 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与高留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享经济。 什么叫分享经济模式 分享经济模式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 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 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便利,参与感和信任是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扩展资料: 三大基石 信息对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资源的聚集、资源配置、供需连接、用户体验、主体协同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会促进交互的有效性; 游戏规则。规则的设计与动态调适对大众参与分享经济模式至关重要。规则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则,让用户、伙伴通过特定的方式参与游戏规则设计也值得尝试。 协同协作。参与者彼此依赖,与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协同消费、协同创新。2023-07-07 22:05:031
什么叫分享经济模式 其特征归纳为这些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兴起了分享经济的潮流,在这个模式之下,闲置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利用率,这几年时间里, 共享 单车、共享汽车这些均是属于分享经济了。那么,什么叫分享经济模式呢?其特征又有哪些?分享经济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 分享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驱动、三大基石、四低四高。其中五大驱动指的是:用户驱动、信任驱动、平台驱动、数据驱动和价值驱动。三大基石:信息对称、游戏规则和协同协作。四低四高中的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与高留存。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以及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了,希望能帮到大家。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这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分享经济也是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阶段了。2023-07-07 22:05:091
百度派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百度派是百度知道的衍生产品,它的诞生无疑是体现了百度知识体系的创新,下面从产品定位、产品模式、对标竞品-知乎三个方面分析百度派。一、产品定位目前来看,百度派存在的意义是:(1)汇集百度知道的高质量回答,并为百度知道的用户提供一个高质量回答的平台。用过百度知道的都可以了解到,其问题回答稍乱,无法准确定位到问题答案的本质,这样看来不仅浪费用户的时间,而且使得平台杂乱无章。而百度派即提高的问题及回答的质量,规范了回答平台。(2)将问题细分化,彰显专业化。将问题细分化,能够准确快速的定位到用户所需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答案标准,解决了百度知道的杂乱无章。二、产品模式百度派还是按照常规模式:问题-回答,但将问题类型一是用话题标签进行分类;二是关注类似公众号的收藏。问题-回答模式是百度知道的常规模式,但因百度派主推高质量回答,所以在百度派回答中对用户回答质量有所把控。关注类似公众号的收藏,这种分类可以看作是类似公众号的汇集点。三、对标竞品-知乎(1)内容众所周知,知乎主打互联网内容,由于其用户量的逐渐的提升,将其内容扩充为多专业领域。而百度派本身较知乎有更多的优势,其内容量较多,其用户量较高,能将问题内容更加详细化,美中不足的是百度派的精华回答量较少,但百度派已将高质量回答作为核心工作。(2)模式百度派运用到问答模式,而知乎的模式为问答+文章。虽然百度派中应用到用类似公众号的收藏,但其内容的本质还是问答的形式,有时候内容模式的多样化是留存拉新的一种方式。(3)原创的保护措施知乎存在对回答的转载具有保护措施,强调内容的原创性,也从侧面减少了回答内容相同的重复率。但目前百度派目前对原创的回答没有保护措施,在某些方面加大了对高质量回答的工作量。四、个人体验(1)在首页上,推送的有关话题的内容,但在关注话题的分类中并没有体现。而用户可以在提问中添加话题标签,个人认为逻辑有些问题,若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自定义的标签,那么显示关注话题的分类多且杂。(2)多渠道分享,用户用微信的频率要比QQ多,而在分享中只是出现了对QQ好友、QQ空间、微博的分享。2023-07-07 22:05:185
做公众号需要什么条件
申请条件:1、用户在申请本服务过程中,需要填写必要的信息,请保持这些信息的真实、准确、合法、有效并注意及时更新,以便腾讯向你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更好地为你提供服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请你填写真实的身份信息。若你填写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则可能无法使用本服务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2、、腾讯与用户一同致力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腾讯的一项基本原则。未经你的同意,腾讯不会向腾讯以外的任何公司、组织或个人披露你的个人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3、用户应对通过本服务了解、接收或可接触到的包括但不限于其他用户在内的任何人的个人信息予以充分尊重,你不应以搜集、复制、存储、传播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你自行承担。2023-07-07 22:12:064
在职场中,工作思路和工作经验,谁更重要?
一、从自己的招聘经历说起在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招聘工作,是在一家做品牌战略咨询的公司,员工的流动性很大,且招聘的基本上都是高端人才,所以招聘很艰巨。在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浏览通过智联和前程无忧投递过来的简历,同时每天也会不断的在智联和前程无忧的简历库里寻找合适的简历。几乎每天都会浏览通过各种相关关键词搜索到的简历,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我们几乎会浏览到1年前更新的简历,每天查看的简历不下几百份,累计查看了几千份的简历。从这几千份简历和近百人的面谈中可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所有的职场人士可以分为三类:纯经验输出型;主思维输出型;思维+经验输出型。1.纯经验输出型这类人很快就会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这类人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基于之前所做的事情的经验,缺乏创新。因此你会发现这类人工作了7-8年依然还是一个拿着几千元一个月的薪水基层员工,当然也有熬到中高层,但是他们却比别人多花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纯经验输出型的人在职场中也能搞定很多事,就像我们在高中学数学一样,当你做过几乎所有的数学题型的话,你见到的每道数学题都可以基于以往的经验做出解答,最终也能拿到高分,但是达到这种程度的背后你会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2.主思维输出型我们还是以学高中数学为例,纯经验输出型的人他们做过几乎所有的题型,因此在考试中也可以拿到高分。而有些聪明的学生,所做过的题型并不多,甚至每次考试都会遇到没见过的题型,但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方法之后也能够快速的解答出来,这类学生可以用很少的时间获得高分成绩。工作就跟学数学一样,思维方式会让你少奋斗很多年,你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变得比别人更加优秀。其实第二类人和第三类人是关联的,是第三类人必然会经历第二阶段。第二类人多为职场新秀,也就是工作几年便脱颖而出的人,这类人由于工作年限短,其实经验积累并不足,但是他们思维方式足以支撑他们搞定很多事情。3.思维+经验输出型这类人一般都是在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他们基本上都是从第二类人成长起来的。他们具备了牛逼的思维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能够不断的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内化成方法论,总结出很多规律和方法,然后再用于指导实践。我们会看到很多这类人都会基于自己的思维和经验出版自己的书籍然后大卖。比如运营大咖张亮的《从零基础开始做运营》,金璞的《互联网运营之道》。只有不断的完善思维,并将工作经验快速内化成方法论然后再指导实践才能够成为这一类人。其实上面这三类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思维方式。二、从有限的工作经历说起刚毕业时从众多offer中选择一家其实名气并不大的咨询公司,而且是参与这家公司的分公司的组建。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是第二名入职的分公司员工,不巧的是第一名员工并非分公司的总经理,而且开始是在居民楼办公,分公司尚未注册登记。幸运的是在这家分公司招进来一个年轻有为的领导,也就是分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分公司是从零起步,因此几乎会参与到所有的事情中,这份工作经历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收获巨大。之后边做了一次跨行转型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公司,跟很多优秀的领导共事过,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也总结出了很多东西。在这两段工作经历中我认识到三件事:1.跟对人很重要有一句叫“跟什么人在一起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非常有道理。第一家公司的分公司的总经理那时候还不到30岁,但从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让我羡慕不已,所以我就想成为这样的人,我就不断的学习他的考虑问题的方式,也经常性的跟他交流,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把他思考任何问题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了我,这种思考方式很形象的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做比喻,也就是我们看任何事情都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思考:物理的:这个事情的外在和表象;化学的:这个事情的内在和本质,是在外在和表象基础上的升华;生物的:这件事情对我现有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在升华的基础上再进行重组。比如拿牛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一头牛,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物理的特征,也就是说他是由血、肉和各个器官组成的我们眼睛实际看到的外形特征;我们继续进一步的进行思考,从化学的角度我们看到牛我们会想到什么?牛的性格,牛的精神,比如勤奋、踏实,孺子牛的精神;那么从生物角度我们该如何思考呢?牛的性格特征和牛的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知道意义呢?比如我们在工作中要勤奋踏实,在生活中要有奉献精神等。因为超哥也是做运营工作的,所以就以用户运营的用户画像举例。比如我们在针对某个产品的用户做画像时候,我们也可以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三个角度进行考虑。首先物理的,就是我们目标用户的显性特征,如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等;其次是化学的,也就是我们目标用户的隐性特征,他们的潜在需求和行为喜好等;第三是生物的角度,就是基于目标用户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基础上制定出的运营策略。So,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发现其实做用户画像很简单,只需要从三个方面切入即可,也就是从显性特征、隐性特征以及基于显性和隐性特征基础上的运营策略的制定,这样是不是做用户画像就明确多了呢?另外从这位领导身上还学到了做分析的时候的另一种思维方法论,比如在对一堆企业做分析的时候,可以从类、型、含、构四个角度快速的对这些企业进行一个梳理(具体的方法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做阐述了,这些道理其实跟金字塔原理一样。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可以可以的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再说说我现在的这家公司吧:其实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在两家公司都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在现在的这家公司呆了两年多的时间,跟很多优秀的领导共过事,他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都各有特色。所以我会经常有意识的去思考去学习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比如对于一件事他为什么会这样去思考,为什么我没想到这一点,对于一件事情他们一般会怎么去思考?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哪些是我可以学习借鉴?那些是我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的?如此下来你就可以取各家之所长,然后不断的内化和衍生出自己的思维体系。当然,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领导(出于隐私的考虑,这里不会出现姓名),她的思维方式给我启发很大。就是对于做任何一件事都能够快速的明确目标,然后基于目标进行拆解;接着对拆解的目标快速的制定落地实施策略,也就是最终能够直接明确到人、财、物上。也就是说当你接到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你都可以首先快速明确目标,然后基于这个目标进行拆解,也就是说要完成这个目标你需要做哪几方面的工作,这对这几方面的公司如何快速的进行推进落实,如你需要哪些人?做哪些支持?做出怎样的分工协同?然后会考虑需要调用什么样的资源?当然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你就会去思考这个问题能否被解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什么事?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做支持等?继续拿运营做例子,比如我们做用户运营,首先我们要明确用户运营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它的目标是活跃度,当然有的产品也会涉及到续费和转化等。这里我们就拿在线教育运营为例,也只先考虑活跃度这一个目标。首先我们明确了用户运营的目标是提升活跃度,那么我们接着会考虑影响用户活跃度的比较大的因素有哪些?比如内容、活动和产品。在内容这块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内容质量、做好内容的包装、整合、推荐和呈现;在活动方面我们要围绕提升用户活跃度进行,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这个活动,所以我们要对用户的喜好和特征先有所了解;其次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参与门槛,活动的奖励和活动过程管控进行考虑;产品这块就需要考虑哪些功能能够提升用户的活跃度,我们可以基于人性的傲慢、窥视、色欲、惰性、贪婪和虚荣这几个角度对产品功能进行优化和考虑。2.学习和思考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则对话: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其实做咨询的人应该会深有体会。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变化速度太快了,所以互联网的从业者也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快速的学习。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在线教育产品(职业教育方向)运营你会发现,用户就分为两种: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弱的。针对相同的一门课程(此处有一个前提是这是一门优质课程),有的人会认为这门课程非常不错,启发很大,甚至可以快速的基于这门课程的启发作用到自己工作当中去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有的人则觉得这门课程不落地、没价值。这部分用户其实有两个特征:第一,是不愿意去思考,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第二,他们不会举一反三。他们认为我学了这门课程就一定要能够照搬这门课程中讲的方法,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效果。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企业情况都有不同,即使是同一行业他们都会存在发展阶段、规模、速度、资源、客户类型上的区别,因此很难有一门课程是可以照搬照抄的。那么该如何学习呢?前面我提到了我们思考问题可以从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个角度去思考,这个思路也适用于学习。比如我们拿到一本书,我们可以快速的,首先从物理的角度了解这本书的知识框架、章节设置、书中的关键点;其次就是从化学的角度去看作者在这些框架、章节设置和关键点下做了怎样的深入思考;第三,从生物的角度,我们可以考虑,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是否可以用来解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现象,这些观点是否可以为我所用,指导我们的实践。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明白,我在这里就以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这本书为例。首先,我们从物理的角度,这本书作者分类两大部分和33个章节进行阐述,然后整本书最关键的一个点就是“认知盈余”。其次,从化学的角度,就是作者对于“认知盈余”的一个深入思考。第三,从生物的角度,我们生活中那些现象是可以用认知盈余来解释,我们如何来利用“认知盈余”?可以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维基百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收录的词条就远远超过几百年修订成功的大英百科全书。在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社区帖子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年内产生的。上面的两个现象都可以用“认知盈余”来解释,他们是“认知盈余”在发挥着力量。我们如何利用认知盈余?现在比较热的分享经济的概念就是对认知盈余的利用,比如豆瓣、知乎、微博、在行、分答,以及现在比较火的直播平台等都是对认知盈余的应用。3.好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好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他可以让你做任何事情,首先可以目标很明确;其次可以让你思路清晰;第三是可以让你考虑的更全面。目标更明确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我们没做过的或者不熟悉的工作,我们没经验可以借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前文也说过,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弄清做这件事的北京,然后确定明确做这件事的目的,围绕目的来确定我们做事的目标,然后基于这个目标进行拆解思路更清晰当你养成一个好的思维习惯之后,你做任何事情的思路会很清晰。考虑更全面这一点我会直接用案例跟大家一起探讨。第一个例子,用“苹果”这个词进行联想,你会联想到什么?很多人的习惯性做法是:大脑不断蹦出一些无规律的相关词汇,这种习惯会让真个联想很不全面,想到什么说什么第二个例子,如果让我们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你该如何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思路可以很明确,即使我们对宏观经济根本不了解。首先我们可以想到,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比如影响经济的三家马车:投资、内需和出口。我们接着就可以围绕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了。如投资过冷、内需不足、出口减弱,那么宏观经济形势一定不容乐观。而看到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中国游客去日本疯狂抢购马桶盖、高价电饭煲等现象。对此,我可以接着分析出:我国低品质消费品产能过剩,高品质产品产能不足。这不,我国坚持了十几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发生了改变,由需求侧刺激改向供给侧改革,由不断的吃伟哥改吃保健品了,所以你也能明白为什么要供给侧改革了吧!说了这么多,问题来了:如果培养自己的思维呢?由于文章篇幅已经过长,所以在这里就给出几个方向,不做具体的论述。首先,需要跟牛逼的人在一起,不断的向牛逼的人学习;其次,不断的学习;第三,有意识的思考和总结,将自己的所学和工作经验不断的内化成自己的方法论2023-07-07 22:12:1515
什么叫做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对该定义做一下解释。一是分享的标的物。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经验、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二是实现的方式。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三是实现的结果。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过去大量的资源并未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同时分享经济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就业、协作、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分享标的具有私权或公共服务属性。[2] 其他定义: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便利,参与感和信任是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 所谓分享经济,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的特征分享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驱动、三大基石、四低四高。五大驱动用户驱动。消费者主权得到体现,分享经济由用户意愿、用户需求、用户选择、用户体验、用户价值、用户分享所驱动。信任驱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重构了连接、交互、关系和信任。平台驱动。社会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集聚,实现供需匹配和交易为分享经济提供支持,如网约车平台,腾讯开放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据驱动。开创阶段是信息化、数据化;第二个阶段是聚类、结构化,进行用户画像;第三个阶段是预测、智能化。如滴滴出行已进化到第三阶段,可以预测某时段、某区域的用车需求,甚至预判用户的目的地,为车辆调度、供需匹配、路线优化的精准化提供支持,为利用动态价格机制缓解拥堵提供支持。价值驱动。闲置资源、过剩产能可以参与价值创造,认知盈余、闲暇时间可以价值化,连接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义。三大基石信息对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资源的聚集、资源配置、供需连接、用户体验、主体协同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会促进交互的有效性;游戏规则。规则的设计与动态调适对大众参与分享经济模式至关重要。规则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则,让用户、伙伴通过特定的方式参与游戏规则设计也值得尝试。协同协作。参与者彼此依赖,与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协同消费、协同创新。四低四高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与高留存。2023-07-07 22:15:494
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对该定义做一下解释。一是分享的标的物。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经验、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二是实现的方式。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三是实现的结果。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过去大量的资源并未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同时分享经济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就业、协作、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分享标的具有私权或公共服务属性。扩展资料分享经济的特征分享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驱动、三大基石、四低四高。五大驱动用户驱动。消费者主权得到体现,分享经济由用户意愿、用户需求、用户选择、用户体验、用户价值、用户分享所驱动。信任驱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重构了连接、交互、关系和信任。平台驱动。社会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集聚,实现供需匹配和交易为分享经济提供支持,如网约车平台,腾讯开放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据驱动。开创阶段是信息化、数据化;第二个阶段是聚类、结构化,进行用户画像;第三个阶段是预测、智能化。如滴滴出行已进化到第三阶段,可以预测某时段、某区域的用车需求,甚至预判用户的目的地,为车辆调度、供需匹配、路线优化的精准化提供支持,为利用动态价格机制缓解拥堵提供支持。价值驱动。闲置资源、过剩产能可以参与价值创造,认知盈余、闲暇时间可以价值化,连接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义。三大基石信息对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资源的聚集、资源配置、供需连接、用户体验、主体协同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会促进交互的有效性;游戏规则。规则的设计与动态调适对大众参与分享经济模式至关重要。规则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则,让用户、伙伴通过特定的方式参与游戏规则设计也值得尝试。协同协作。参与者彼此依赖,与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协同消费、协同创新。四低四高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与高留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享经济2023-07-07 22:16:006
我们为什么要追剧?
我也不知道,《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人民的名义》我都没看过,也不追剧,上一次看国产电视剧大概还是《亮剑》。之所以想说这个话题,其实是因为昨天读完了一本书,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而我,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跟克莱·舍基一样的、坚定的“分享主义”倡导者,也一直很想读读此书。认知盈余,是说受过教育且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也就是你我这样的人,有知识、有分享欲望,聚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作者对看电视简直是深恶痛绝,估计他跟我一样,也有时间利用焦虑症。作者考虑的是群体的认知盈余,全体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2000亿个小时,也就是说全体美国人一个周末的看电视时间,就够做一个维基百科。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是不是也觉得有点惊讶?这本书是2011年写的,对于2017年的中国人来说,这里的电视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纯休闲类的活动,刷朋友圈、刷阴阳师或者看网剧、看网络小说什么的。实际上对于每个人来说,哪怕并不是某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减少低价值的消费性活动也能产出相当丰富的内容。但是作者对消费和创造分享的区分太极端了,我认为,高级的媒介消费行为(读一本好书)比低级的分享行为(在朋友圈转发一条明星八卦)对于社会的价值也要更大,哪怕读完书以后,读者并不把读后感分享出去。我一直觉得,如今的时代真好,给每一个人发声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就能和其他人组合在一起,共同成就一番事业。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高度来说是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比古人、甚至比我们的父母都幸福多了。有那么多的机器来帮助我们工作、帮助我们完成家务,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我们能够做什么,做成什么,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自由时间,通过对点点滴滴认知盈余的积累,通过高价值地输入、分享和输出,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也是我很喜欢说的,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任何的预言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去做尽可能多的尝试,去勇敢地试错。为什么要追剧?如果你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追剧,那可能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认知盈余的价值。2023-07-07 22:17:071
为知笔记的优势包括
为知作为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具备强大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成与获取,微观的知识管理,知识分享三个方面。对应于以上三点,为知笔记都拥有完善的方案来解决。 从知识构成上看,人类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来源于外界的知识:包括学习所得,以及各种书籍、网络、好友分享等等;二,来源于自己思考生成。(一)自己思考生成:为知具有强大的编辑能力,能够满足用户各种生产知识的需要。不仅有强大的笔记编辑功能,更拥有标签、日历、任务等多种GTD编辑功能,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不同的需求。配合完善的电脑端、手机端、平板端、网页版等多种版本,能够随时随地,在不同场合收集、整理人们的知识、灵感、记忆。(二)来源于外界的知识:(1)学习所得:为知具有多种版本,能够随时记录下所学习的知识,并同步到云端,以便随时复习。(2)网络:为知具有强大的网页截取、收藏、保存能力。对于自己需要保存的网页,通过安装浏览器插件,为知能够轻松保存整个网页,也可按照自己的需要,仅保存正文或图片,或者保存其中某些内容。超赞的是,如果一篇文章具有多个页面,为知也能够轻松将之全部保存成一个文档,免去了多次打开链接再复制粘贴的麻烦。对于博客等,甚至可以批量下载。而对于自己喜欢的微博,只需在转发或评论时@mywiz,就可以把微博内容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默认保存文件夹是微博收藏),此次不用再担心喜欢的微博被作者删除了。(3)其他文档:其他重要的文档(譬如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等,配合丰富的插件,都可以直接轻松导入到笔记里,再也不用粘贴复制了。(4)邮箱收集:通过专有邮箱,能够直接把邮箱里的文件发送到笔记里,轻松管理,亦便于好友间分享知识。(5)特有的群组功能,便于好友、同事等间分享知识,共同学习进步。(6)其他来源:为知能够同步google日历,下载Google Reader里面的文章,导入CyberArticle书籍、MyBase数据、Onenote数据、Evernote数据、QQ记事本等等数据源的数据。 微观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的保存与分类整理,以便于日后的使用、查找与记忆。(一)管理:为知提供了多级文件夹目录与多级标签,以及基于时间排序及加星标、重要内容置顶等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自己的知识,便于用户使用。(二)保存:为知笔记提供了丰富的终端版本,便于随时保存用户的所思所想。保存在云端的数据完全加密,多次备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而证书和密码加密功能,则给用户的知识带来更加全面的安全保护。并且,手机端还能够对软件本身进行加密,防止手机因外借或丢失时而导致的资料泄露。(二)查找:为知笔记拥有强大的笔记全文检索功能,方便了用户对于知识内容的查找。 随着知识的增多,人们不满足于自我进步,会主动的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他人,此所谓“认知盈余”。为知具有强大的知识分享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多种分享自己知识的需要。(一)好友分享:通过丰富的插件,为知能够把自己的文档内容制作成CHM文件,或者html、mht或者text等文件形式。并且还可通过插件导出为PDF等多种格式,轻松与好友分享。(二)微博、博客分享:为知支持将文档、笔记直接发布到博客与微博,方便用户公开分享自己的知识。(大于140字的笔记内容,将重点发布为长微博)(三)群组分享:独有的群组功能,使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群组,加入好友、同事、同学,与他们共建群组,共同分享知识(四)邮件分享:支持将文档、笔记内容直接发送到好友邮箱。2023-07-07 22:17:371
什么是分享经济,都结合自身谈谈
1、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2、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3、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应答时间:2021-08-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7-07 22:18:242
共享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什么是共享经济?它和体验经济有什么区别?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地、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体验经济,指注重购物中的体验,情感的消费,而非购买商品的本身。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人们的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的消费阶段。第一第二阶段是传统商业经济的消费特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商品铺天盖地,物质需求已经满足不了人们,人们正开始更看重购物的意义,需要精神层次的满足,商业经济向情感的消费演变。 以下什么因素不是共享经济的特征 minute by some stroke of fortune,什么不是共享经济使用的资源所具备的特点 比如说 老婆 什么是共享经济?它和体验经济有什么区别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体验经济被其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从其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之间的演进过程,就象母亲为小孩过生日、准备生日蛋糕的进化过程。在农业经济时代,母亲是拿自家农场的面粉、鸡蛋等材料,亲手做蛋糕,从头忙到尾,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母亲到商店里,花几美元买混合好的盒装粉回家,自己烘烤。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母亲是向西点店或超市订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到了今天,母亲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费事自己生日晚会,而是花一百美元,将生日活动外包给一些公司,请他们为小孩筹一个难忘的生日晚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诞生。 体验经济基本特征 一、非生产性体验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象其它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 二、短周期性一般规律下,农业经济的生产周期最长,一般以年为单位,工业经济的周期以月为单位,服务经济的周期以天为单位,而体验经济是以小时为单位,有的甚至以分钟为单位,如互联网。 三、互动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它们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 *** ;而体验经济则不然,因为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某个人身心体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的互动作用的结果,顾客全程参与其中。 四、不可替代性农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产品的需求要素是特点,工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商品的需求要素是特色,服务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服务的需求要素是服务,而体验经济为其经济提供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感受,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五、深刻的烙印性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体验者打上深刻的烙印,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航海远行、一次极地探险、一次峡谷漂流、一次乘筏冲浪、一次高空蹦极、一次洗头按縻,所有这些,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六、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一杯咖啡在家里你自己冲,成本不过2毛钱,但在鲜花装饰的走廊、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的咖啡屋,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10元,你也认为物有所值;在家里烧一盆洗头水,成本不会超过一元,但在洗头洗脚城找一下放松、快慰的感觉,一次可能会花上几百元;截止目前,有幸进入太空旅游的只有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和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斯,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太空体验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天价。而一个农民二亩地种一年的产值不过上千元,一个工人加班加点干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千元。这就是体验经济,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暴利经济。 体验经济与生产商 在体验经济中,生产商有六种增加消费者对自身产品需求的方法: 第一、将产品融入带有体验性的品牌之中。这意味着,创造一种品牌形象,强调消费者购买、使用或占有该产品时的良好体验,耐克鞋、哈雷摩托车都是这样做的,著名的“IntelInside”营销攻势的目标也是如此; 第二、随着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增加,他们对能够帮助产生体验的物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这时需要提供的 *** 感觉的道具,如纪念品; 第三、在产品中加入的...... 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 *** 。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的特征 所谓分享经济,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平台“分享加”的分享经济模式做的可以。 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的特征 按我理解就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具有互补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进而做到该国的人民大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 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 *** 。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分享经济属于互联网+的什么特征 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相对传统经济形态,分享经济特点有三: 一是不转移所有权,仅让渡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二是在互联网平台下个人对个人的共享,使原来分散的个人行为变成了一种通过平台匹配的规模经济; 三是共享的对象是闲置资源,而不是“专业资源”。 哪项不是共享经济使用的资源所具备的特点 不知道2023-07-07 22:18:321
分享经济是什么意思?
通俗的来说,分享经济其实就是通过分享,通过人脉去换取经济收益。比如六度链这个平台,就是通过分享店铺里面的商品,到自己的社交网络,赚取佣金的一个过程。2023-07-07 22:18:421
普通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得一方天地?
最近在看《全栈市场人》,非常感谢这本书的作者Lydia,她以最真诚最简易的笔触带我全面认识了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市场人”最好的时代,也是生存最艰难的时代。 说说我的故事吧。95后的一名小卒,生是一个十分的普通人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从小立志成为一个坚强独立,优秀的时代女孩。出生在农村里一个比较贫穷的大家庭,从小就是看似大大咧咧,实则心思多到不行的人,努力考上大学,一心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还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操场跑步。原因说起来还挺搞笑,主要是因为我的高中“没有操场”,所以来到大学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操场,感受一下在绿皮操场奔跑的感觉,那时的我跟很多人一样,对大学充满幻想,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这四年,我一定要努力!努力活得精彩! 因为喜欢操场,我也养成了经常跑步的习惯,我感谢爸妈给了我一副较好的皮囊,但是我却不怎么珍惜,硬生生把自己吃成了一个壮壮的小胖子,,,因为身材比较高的原因,所以一旦胖起来就会壮如“牛”,这一点,一直让我对自己不太满意,所以大学第一年的主要目标就是让自己瘦下来!!因为那时候喜欢跑步,所以瘦下来也不是难事,只不过时间确实挺久的了,直到大三那年我才渐渐满意自己的身材,身体素质也还不错~~ 坚持运动,让自己充满活力,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到现在,可以说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小事啦~ 大学四年,我和别人过得不同,我不爱听课,也不喜欢大学里的一些规矩,没有参加过很多学校活动,我反而那时候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努力走出校园,利用最宝贵的时间,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让自己尽快成熟强大起来.”所以,我总是跑出去做兼职什么的,给自己赚生活费的同时积累社会经验,我也不爱学习,我总觉得那些课程真没什么用(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反而会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因为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所以我总是脑洞大开,想着做生意创业什么的来增强自己的专业实力,所以我不喜欢困在校园里埋头学习,不过也曾因为这样,我与学校开始脱节,甚至也挂科什么的,是老师眼里一个好不踏实的学生……(说来惭愧啊)…… 不过,只要我想做的事都做了,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后悔的,因为在我心里我始终相信自己(一直想不出来哪来的自信),我相信自己可以活成一道光,永远青春活力,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要说大学里最珍贵的收获,第一个就是我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自信的、漂亮的(自恋了…)、勇敢的、充满青春的美少女,还有一个就是我遇到了一个至今为止我认为值得依赖的男人,我的“现任男友”。 他是一个真正了解我,看我一路走来,不断见证我成长的人,我的大学四年有一半都是他带领着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份青春的印记,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情和义。” 就这样,我结束了美好的四年大学,应该也算是圆满把,毕业那时候我内心充满希冀,我想这四年我虽也有遗憾,但是我一直追随内心,做自己认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大多数时候,我是快乐的,我是自由的,我是幸运的。 毕业,我还是选择了就业,我选择了我认为最好的企业,可是从毕业的第一年开始,我的生活就开始看不清方向,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我再没有大学那时候的坚定和勇敢。 所有的一切都从我“裸辞”开始 兴致勃勃的去了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做了一个职场新人,这本来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但是仅仅不到半年,我就离开了,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我的不踏实,心气高,我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不应该这样辛苦,身处当时的职场环境中,我不喜欢复杂的职场,我想要保护自己,我想保护自己的性格和一颗赤子之心(有点幼稚了吧。。),,当时的我,很焦虑,很敏感,甚至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所以我逃离了,我想回来男友身边,继续我们大学里做的事业,也许它看似没有在大城市的风光无限,但至少身心自由,是我想要的。 但是往往现实总会给天真来上一棒,回来之后,我才发现我想的太简单。 辞职到现在已经半年,这半年了,我几乎什么事都没做,我调整自己的状态,重塑自己的心态,读书运动思考,这是我做的最多的事情,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规划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要做什么样的事业,我想过做老师,做心理咨询师,考研……最后现实告诉我,那不是我应该选择的路,至少现在不是。 我感谢我曾读过的每一本书,和遇到的每一个作者,还有我的男友,他们都让我回归平静,去寻找前进的方向,现在的我,渐渐明白了我要做的是什么,虽然还是不够明朗,但是有一件事我非常明确:那就是,脚踏实地,最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所有的机会都是在不断前进中崭露头角的,所有的领悟都是随着时间浮出水面的,我需要的就是戒躁戒躁,回归零点.” 我曾经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市场人”,拥有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相匹配,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渐渐忘记了初衷,停滞不前。直到我遇到Lydia的这本书,她让我明白我根本不了解这个时代,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发现不了它的魅力,我根本已经与时代脱节了,活在了自己虚拟的现实中,所以不再是当年那个充满活力,昂扬向上的美少女,这是我不散承认的现实,当时,这也是我无法忍受的。 通过阅读我开始新一轮的成长,我必须直视社会的压力,我必须拥抱这个时代的潮流,我必须找到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栖息之地,我必须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开始全面去认识这个时代,我希望我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存在的位置,就这样我开始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人,走在社会前端的那些人到底在做些什么?这个世界到底在发生什么?中国在发生什么?…… 于是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优势,坚定了做自媒体的目标,立志也要成为一名互联网写手,创造自己的IP,与此同时我也会尝试更多互联网给予平凡人的一切契机,我相信我终归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 正如作者所说:”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盈余的剩余价值,是很多普通人逆袭的一条不错的途径。” >> “希望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都能够将自己锤炼成“万金油”,抓住一切机会逃离舒适区,多尝试,多跨界,多折腾。人生就是这样,若干年前不经意的一个知识点,一旦像一颗颗珠子一样被穿起来后,会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能量。”所有的浮躁,都是因为见识的世面太少。 “核心突出技能,不论是会做酷炫prezi(一种更有商务范儿的幻灯片),还是需求提得标准又清楚,甚至只是情商高长得美,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在细节上做到超出常人一大截的地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的话非常打动我,我也在思考我到底如何在细节上与别人拉开距离,这个问题其实从毕业之后,其实我也一直在寻找。 你到底对自己了解多少?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新鲜事物的人,我爱表达爱分享,喜欢用语言和思维去征服别人,我也喜欢去发现人性,喜欢追溯社会问题背后的逻辑,我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不甘平庸。我目前的现状就是和男友留在了大学母校,一个三线城市里寻求发展,我和他一样不喜欢太复杂的职场环境,也不喜欢太过繁忙的生活状态,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能力可以更好的释放,希望拥有一份小事业和一个幸福充实的生活状态,毕竟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选择,我们逃离了大城市的拥堵,并不是为了更舒适,而是想抓住眼前的机会,全心全力“自己”而战! 现在的他,目标明确,奔着自己的事业规划不急不躁的前进,而我也在既有的目标下,不断尝试新的工作和新的领域,但是我最希望的就是靠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且可以坚持做的事情。 这个过程会很长,但是还是那句话,一定要踏实,不骄不躁的去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喜欢读书,并不是那种单纯的喜欢,而是,一直以来我享受着读书给我带来的思维跳跃,正因为读书,我觉得我虽平凡,但是一样可以拥有一个世界。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读书写作表达”是我能去尝试,并且值得坚持去做的一件事!除了写作,我还在这个小城市里,陪着爱的人一起开疆破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踏实的做一名“市场人”,努力抓住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每一个小契机,改变我们的命运。希望你也可以。2023-07-07 22:19:371
有哪些关于互联网广告的书籍值得推荐
1、黎万强《参与感》:《参与感》一书贡献了诸多互联网品牌的打法。以用户为中心,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的品牌建造路径;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的企业运营战略;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的社会化传播法则。都极具价值。2、许晓辉《一个人的电商》:凡客体操盘手,也曾创业电商品牌“初刻”,对B2C电商的观察视野宽宏,对电商的运营观点精微,举凡品牌定位、产品规划、营销推广、新媒体传播各环节,有方法论,有具体建议。3、黄若《我看电商》:首任淘宝商城(天猫)总经理,三十年零售与电商经验,谈起电商来平实、深邃、透彻,电商说到底不过是零售业,要么就是商业房地产。4、Marty Cagan著,七印部落译《启示录》:这真的是一本启示录。5、唐兴通《引爆社群》:细节上不足取,整体上可一观。移动互联时代新4C法则的提出值得关注:场景(Context)、社群(Community)、内容(Content)、连接(Connection)。6、B. Joseph Pine II《体验经济》:这是一个言必称体验的时代,所有人都叫用户体验挂在嘴边,但你知道什么是体验吗?现在看这本老书依然令人耳目一新。7、Jane McGonigal《游戏改变世界》:如果说过去十年是社交网络的崛起,那么未来十年将是游戏化设计的时代。8、Clay Shirky《人人时代》《认知盈余》:今天,在国内出版的谈互联网思维的书籍多如牛毛,但什么才叫真正的互联网思维,那你一定要看Clay Shirky的书,不然怎么算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9、腾讯科技频道《跨界》:不深刻,但但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梳理与分析相当到位。10、雕爷《MBA教不了的创富课》:谈互联网品牌,雕爷已经成了一种现象。能够接连打造出阿芙精油、雕爷牛腩、河狸家,自有其独到之处。这本书可看出雕爷方法的一些端倪,但更好的建议还是关注雕爷的微信公众号,看看他的文章。11、李志刚《九败一胜:王兴创业十年》:创业校内,失败。创业饭否,失败。创业美团,成功。从王兴的人生故事,让我们来感受这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12、周鸿祎《周鸿祎自述》:结构特别散,废话特别多,给360贴了很多金,但从中也能淘到金子,特别是谈微创新的部分。13、黄维等《实战第三屏》:这本书写得的确很实战,结果很多内容都过时了,随便参考一下。2023-07-07 22:19:472
在白酒行业中,肆拾玖坊是不是很有名呢?
当然很有名了,因为人们对他的评价都非常好,认为他们的酒口味醇厚,价格合适,外包装也非常好看,不管是送礼,还是自用,都非常好。2023-07-07 22:20:064
巡更器怎样偷懒怎样做到偷懒不被发现
巡更器一般是不能偷懒的。巡更器是记录保安巡更的工具,它比比较实用,把控比较严格,不能偷懒,实时记录。技术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对巡逻人员巡更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全新技术,是治安管理中人防与技防的一种有效整合。用于在下班之后特别是夜间的保卫与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巡查,是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措施。主要用途每个需要巡更的地点安装一个信息钮,巡更时,只要巡更员将巡更棒靠近信息钮,并且按下巡更棒上的采集信息按钮,巡更棒便自动记录巡更员编号、时间、地点等信息。几个轮回以后,控制管理中心可将通讯线插在巡更棒上,便可随时下载巡更棒里的存储信息到电脑里面,及时可以了解巡更员(保安)的巡更情况,并可供以后查询。2023-07-07 22:21:282
大众为何喜欢自媒体,自媒体的走向如何?
小米的大红大紫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社会化营销,让人们见识了自媒体的厉害,自媒体从此从台后转到台前,受到人们的各种吹捧与批判。资本市场对此甚是青睐,毕竟互联网试的时代用户为王。自媒体狭隘来讲就是个人依靠自己独特的见解、思想与内容,来吸引大批用户,最后利用社交流量平台的病毒传播效应,来影响用户的认知。很多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由于自媒体强大的造星、名人效应以及对细分行业巨大影响力,对于梦想成为名人大V的用户来说原意精心产出高质量内容;对于各个互联网平台来说这样高质的UGC内容与用户活跃度,是自己安身立命拉高估值之根本;对于广告投放商来说,精确的用户群以及带有强势意见指导型的宣传,再加上社会化的传播效应,这种精准化营销效果惊人是其他任何形式难以取代。这就是自媒体为什么会火的原因。未来自媒体的发展走向,首先是从业者更加专业化,草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随着国内传媒行业继续洗牌,预计将有更多传统媒体人投身于自媒体,他们将把更多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注入到自媒体的内容生产中来。也会由个人想一个团队去转变,以机构化的方式运作,以便为后期的商业化提供各种组织接口,在组织形态上将朝公司化的方向转变,并且一些头部自媒体将加大从传统媒体引进人才的力度,以壮大其内容生产实力。当然未来的自媒体投资也会更加常规化,运营也会更加规范,会形成正规的内容授权以及内容规范。2023-07-07 22:22:164
传统教育如何抓住知识付费“风口”带来的机会?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知识付费”风口来袭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着优质内容的生产。对优质内容的渴求,是消费升级的表现;为优质内容付费,也正成为消费者的内在需求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身处知识付费大潮,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并分享风口红利“知识就是财富”是一句经典格言。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拥有知识已不再仅仅是被描述为学富五车或满腹经纶,而是财富真正的源泉。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内容付费渐渐成为时尚。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模式。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在注意力和优质内容越来越成为稀缺品的时代,这些敏感的机构和个人仿佛嗅到了远处传来的风信,准备拎着知识迎风而起。从内容创业到知识付费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觉到“风来了”的,还是身处行业之中的创业者们。知乎创始人周源在2016年一次对外发布会上表示,“近一两年,用户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大家从不愿付费开始变得愿意对高质量、服务更好的类似产品付费,并且这一趋势正在加速”。这对于内容创业者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他们已经默默耕耘了很久。以知乎为例,2012年下半年,知乎放弃邀请码模式开始鼓励用户注册,到了2016年知乎已拥有6500万名注册用户、1850万日均活跃用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知乎都是以知识社区的方式与用户见面。令人遗憾的是,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并没有带来现金流。那些在知乎埋头生产内容的用户更多的是分享,答疑解惑。直到去年知乎Live上线,知乎内部可能第一次有了一款产品能够实现稳定可观的现金流。这一刻,多年的坚守都值了。除了知乎,内容创业在2016年还结出其他果子。“分答”上线仅一个半月之后,已拥有超过1000万收听用户,100万付费用户,交易额超过1800万元;2016年12月4日,喜马拉雅FM首届“123知识狂欢节”以5088万成交额结束;2016年6月5日,罗辑思维旗下“得到APP”上线第一个付费订阅专栏,截至目前19个付费订阅栏目销售量已逾85万份,销售额超过1.7亿元……2016年知识付费迎来爆发式增长,知识变现的确给不少人带来了惊喜。因此,2016年也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天时地利人和知识付费模式崛起,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当下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唾手可得;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冗余。以微信订阅号为例,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时间段收到自媒体推送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内容我们只是浅尝辄止,有些则被完全忽略了。实际上,一个读者能关注到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只是凤毛麟角。这些碎片化、泛娱乐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更使得优质内容难以被挖掘到。因此,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成为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当人们对时间成本的关注逐渐超出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时,为优质内容付费正好能把用户从海量信息中解放出来。对优质内容的渴求,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易观国际日前发布《知识付费风口来袭》报告认为,知识付费的兴起,源自我国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消费型的重大转变——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居民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比例降低,人力资本投资为主的教育、文化、娱乐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周源在2016年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表示:“我们在2015年发现,消费升级对知识付费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现在大家看起来更在乎什么样的信息是有质量的,我能不能获得它。如果我能获得它,是不是可以通过付费让获取知识更加精准和可持续。”为优质内容付费,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在现有社会体系中,分工正越来越细,但多数人并不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终老一生。跨界和融合是时代赋予的机会,也对每一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因为害怕对外面变化的世界一无所知,也害怕技术变革导致优势不在。作为消费的对象,知识并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传承的载体。当内容从介质升级为一种服务,就变身为一件可以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商品。罗振宇曾明确表示,当前用户时间碎片化,已是既成事实。“用户选择碎片化学习来填充这些时间,是有价值的真实需求。”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这两个条件不断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生态,知识付费悄然崛起。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到主动获取知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对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平台更为宽广。大量自媒体人、知识类网红等个人IP成为知识流量和资讯的集散地,他们通过垂直内容的长期耕耘,拥有了数量不菲的忠实用户。大屏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场景的搭建和用户习惯培养,都使付费阅读触手可及。Knowledge is power,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英语表达。从字面上看,知识不仅是一种能力和相对优势,更是能够对他人产生要求的权利。时至今日,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财富。知识与金钱的距离,好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当前,部分知识付费平台依托网络大V、大咖和网红,迅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比如“得到APP”的李翔、李笑来,喜马拉雅FM的马东等。但这些头部用户所生产的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认为,分享经济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于通过互联网,扶持更多的草根和扎根在各个行业但不太起眼的行家里手,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加快能量释放。这与内容创业者想法不谋而合。内容方面深耕垂直化与社交化,构建内容消费的闭环将成为趋势。首先,内容应该更长尾,更有针对性;其次,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内容生产者以定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闭环将是内容付费领域的未来;第三,内容不仅是流量货币,也是社交货币。不仅内容生产者和用户要社交,用户和用户之间也要社交,这是用户付费的动力,也是内容的潜在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从认知盈余分享的供给,到人们对专业化和垂直化等优质内容的认知渴求,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市场也将得到无限拓展。从这个角度看,身处知识付费的大潮,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并分享风口红利。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拥有一技之长,待价而沽;如果还没有,不妨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圈。2023-07-07 22:25:346
知识付费项目有哪些?个人怎么做呀?
那么首先我觉得知识付费项目由哪些个人应该怎么去做,那么首先我就来为大家去介绍介绍。知识付费发展三四年时间,品类不断丰富。不过各类品类中的内容有多有少,有些品类内容“多如牛毛”,有些品类内容屈指可数。如果你想做一档知识付费内容,你的内容品类是不是适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你要明白,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知识付费,例如旅行类内容,这类免费内容很多,但是付费内容却很少,即使有几档,也是销量一般。到底哪些内容更适合知识付费呢?我给你盘点了目前知识付费行业最火的十大品类,你在选择内容时可以参考。第一类:自我提升现在,很多人说知识付费的背后是在贩卖焦虑,其实主要就是指这一类内容。想一想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如果不想被同龄人抛弃,你只有一个选择——努力提升自己。相关课程举例:路骋《用得上的上学课》、叶武滨《时间管理10堂课》、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二类:历史人文历史人文与自我提升有所不同,这类内容明显不属于知识焦虑的内容,更多是对个人文化素养提升的帮助。不能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人人都可以学,受众很广。相关课程举例:《蒙曼品最美唐诗》《鲍鹏山说水浒》《度阴山讲阳明心学》第三类:商业对于商业感兴趣的人群主要是创业者、企业家、企业高管等,属于高净值人群,对知识质量要求高,付费能力强。相关课程举例:《梁宁·增长思维30讲》《5分钟商学院》《每天听见吴晓波》第四类:财经理财绝对是知识付费的热门赛道。各大平台均有相关课程,整体数量颇多。其中也不乏一些爆款课程。相关课程举例:《实现100万小目标,0基础理财实操课》《洪荣的股市实战课》《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的投资10课》第五类:职场工作是大多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大家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职场是复杂的,初入职场的新人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直接掉到坑里上不来,因此这类内容也有广泛的需要。相关课程举例:《刘惠璞·同事都怕你上的职场课》《职场前5年:职业规划12讲》《职场发展术:现学现用 工资翻倍》第六类:情感情感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从脱单到恋爱,在婚姻到婚后的婆媳关系,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很棘手,处理不好会有大麻烦。同样是情感问题,女性更愿意付费,所以目前的情感类内容主要是针对女性用户开发设计。相关课程举例:《永获男人心的20讲心理干货》《亲密关系方法论》《完美关系话术课,高情商女人的秘密武器》第七类:亲子孩子一直是中国家庭关注的重点,父母对子女的投入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还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期望,加上家长互相之间的攀比之心,焦虑在所难免。相关课程举例:《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少儿哲学90问》《18招解决孩子的“坏毛病”》第八类:艺术艺术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有对美的追求。各大平台均有上线艺术相关内容,主要围绕美术、建筑和音乐等方面。相关课程举例:《严伯钧·西方艺术课》《孙莉莎:品玩爵士》《名曲精讲:人生必听大师钢琴曲》第九类: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现代人因为种种原因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水平成为一个普遍的需求。相关课程举例:《21天吃出健康好身材》《怎么获得高质量的睡眠》《李开复力荐给大忙人的减压养生课》第十类:时尚变美变美,是女人竞争的一种手段,女性都想既有钱花,又貌美如花,好看就算在医美如此发达的时代,依旧是一种稀缺资源。那么以上就是我所说到的知识付费的一些项目,这个的话都是非常赚钱的,我希望大家能通过我所说的话去了解一下。2023-07-07 22:27:065
知乎这样的站靠什么盈利?
知乎网站是一个很不错的网站,在经营的模式方面有很强的特色,这类网站在我们国家的数量不是很多,我作为理财师觉得这类网站未来的发展应该还不错,对于知乎网站的盈利我有几个方面的介绍,大家参考: 第一、知乎网站一直靠的是自己的浏览量的全面战略,这样可以得到很大的流量费用,我们短期看的话似乎没有利润,实际上这样的流量,本身会得到不少的资金,这点在各个大网站不是秘密。 第二、知乎网站的一些隐性的广告费用比较高一些,这样可以支持知乎网站的继续发展,而且这样的费用应该不会少,只是这类费用的多少,我们很难有具体的数字,但是维持一般的运营应该没有问题。 第三、知乎网站一直在考虑出书的问题,这样的话网站会解决大笔资金的问题,因为知乎网站的书内容会比较的丰富,而且由于粉丝很多,所以这样的书,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大家也会很追捧。 第四、知乎网站目前有一些不明确的传言,似乎要跟一些全国比较大的招聘网站和猎头网站进行全面的合作,当然这样的合作效果怎么样还不知道,不过相信也会是一个不错的盈利点。 第五、知乎网站有一批投资的人,也有一批无偿进行支持的资金,这些用户的发展对于知乎网站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综合上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知乎网站其实有很强的盈利模式,所以这类网站未来的前景会很光明,也是一种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2023-07-07 22:27:235
内容付费和知识付费有什么区别?商业逻辑是什么?
内容付费和知识付费的区别不是很大,付费的内容可以是爱奇艺会员付费才可以看的电视剧,书籍、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喜马拉雅的音频、得到的音频等各个知识付费平台的内容。所以知识付费是包含在内容付费里面的,内容付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知识付费是那些可以为我们提供知识的内容。知识付费的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传统的知识付费是出版社的书籍,音像制品。知识付费的形成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用户愿意对高质量、服务好的类似产品付费。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有很多,从产品形式上,就有直播,音频,视频。有的是做音频分享平台,有的是做付费订阅产品,有的是做付费问答,有的干脆做起来了知识贩卖的平台。喜马拉雅是全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受众比较广泛,主要是在免费的基础之上,推付费订阅精品专区。得到是付费订阅产品,它主打精品知识,内容是由得到团队和大咖一起完成。而像知乎、分答是做付费问答的,它们通过用户向平台里入驻的答主提问获取分成。此外,还有一些平台是专门用于服务知识付费的,比如饭团,知识星球,它们都是通过为内容创业者提供沉淀内容的服务,获取一定的费用。答主:pray,邀你一起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获取更多营销知识。2023-07-07 22:27:522
如何看待当前的知识付费市场?
那要看是处在市场中的什么角色了。作为内容生产者,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肯定是有市场的,但是如何找到用户,这也是需要找对内容和平台的。作为平台,内容的筛选,运营和推广,和生产者的利益分配,也是关系到生存的命脉的。知识付费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是一片蓝海,而且本身现在自媒体发展这么成熟,肯定是能够有未来的。至于能不能挣钱,倒卖内容的生意人估计很难,因为大平台都在做,在抢占内容市场,恨不得补贴去赢得市场。这种打法已经不是买货卖货的那种年代了。但是如果你是内容生产方,在这个市场上确实是可以盈利的,就看你产品的硬度以及在各个平台之间辗转周旋了2023-07-07 22:28:444
知识付费的优势有哪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有用知识太难了!知识付费的出现,让我们通过较少的金钱成本,消除了我们对知识获取的焦虑,下面来讲讲知识付费都有哪些优势:第一个优势,作者、从业者收入稳定。内容付费的人群十分稳定,因为有很多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用户。基本每天新增的用户和新增的收入是成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优势,用户的粘性高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一个免费的资讯,一个付费的资讯,用户会认为哪个更优质呢?一旦用户选择来自己认可的知识来源,无论是从逻辑上看,还是从数据上看,这一类用户留存和黏性,都远远超过普通的免费内容。第三个优势,内容产生正向循环。选择一个适合的平台,类似美阅教育、小鹅通,从业者们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产生的内容更加高质,自然容易带来更多的付费用户。反过来又会给予作者正向的刺激。在正向的反馈循环下,互联网内容环境的生态更加健康。2023-07-07 22:28:5512
分享经济是什么意思
1、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 2、分享经济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 3、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2023-07-07 22:30:141
分享经济都包括什么?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 对该定义做一下解释。一是分享的标的物。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经验、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二是实现的方式。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三是实现的结果。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过去大量的资源并未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同时分享经济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就业、协作、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分享标的具有私权或公共服务属性。 其他定义: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便利,参与感和信任是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谓分享经济,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2023-07-07 22:30:223
什么是分享经济?举例说明一下
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对该定义做一下解释。一是分享的标的物。主要是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物品、碎片时间、认知盈余(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识与专长、技能和经验、关系与服务)和资金盈余、闲置空间与公共服务。海量指资源的广泛性及其庞大的数量,分散指多数来自于未被整合协同的个人资源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沉没资源。二是实现的方式。基于互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平台,形成规模与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这是分享经济2.0的核心。三是实现的结果。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过去大量的资源并未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同时分享经济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就业、协作、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分享标的具有私权或公共服务属性。扩展资料分享经济的特征分享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驱动、三大基石、四低四高。五大驱动用户驱动。消费者主权得到体现,分享经济由用户意愿、用户需求、用户选择、用户体验、用户价值、用户分享所驱动。信任驱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重构了连接、交互、关系和信任。平台驱动。社会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集聚,实现供需匹配和交易为分享经济提供支持,如网约车平台,腾讯开放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据驱动。开创阶段是信息化、数据化;第二个阶段是聚类、结构化,进行用户画像;第三个阶段是预测、智能化。如滴滴出行已进化到第三阶段,可以预测某时段、某区域的用车需求,甚至预判用户的目的地,为车辆调度、供需匹配、路线优化的精准化提供支持,为利用动态价格机制缓解拥堵提供支持。价值驱动。闲置资源、过剩产能可以参与价值创造,认知盈余、闲暇时间可以价值化,连接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义。三大基石信息对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资源的聚集、资源配置、供需连接、用户体验、主体协同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会促进交互的有效性;游戏规则。规则的设计与动态调适对大众参与分享经济模式至关重要。规则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则,让用户、伙伴通过特定的方式参与游戏规则设计也值得尝试。协同协作。参与者彼此依赖,与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协同消费、协同创新。四低四高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与高留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享经济2023-07-07 22:30:321
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例如,Airbnb 和Uber,由个人将自己的房间或汽车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满足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共享经济则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分享经济与共享经济的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分享经济”在国内更普遍的叫法也是共享经济。2023-07-07 22:30:482
共享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共享经济?它和体验经济有什么区别?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地、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体验经济,指注重购物中的体验,情感的消费,而非购买商品的本身。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人们的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的消费阶段。第一第二阶段是传统商业经济的消费特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商品铺天盖地,物质需求已经满足不了人们,人们正开始更看重购物的意义,需要精神层次的满足,商业经济向情感的消费演变。 问题二:以下什么因素不是共享经济的特征 minute by some stroke of fortune, 问题三:什么不是共享经济使用的资源所具备的特点 比如说 老婆 问题四:什么是共享经济?它和体验经济有什么区别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体验经济被其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从其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之间的演进过程,就象母亲为小孩过生日、准备生日蛋糕的进化过程。在农业经济时代,母亲是拿自家农场的面粉、鸡蛋等材料,亲手做蛋糕,从头忙到尾,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母亲到商店里,花几美元买混合好的盒装粉回家,自己烘烤。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母亲是向西点店或超市订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到了今天,母亲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费事自己生日晚会,而是花一百美元,将生日活动外包给一些公司,请他们为小孩筹一个难忘的生日晚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诞生。 体验经济基本特征 一、非生产性体验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象其它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 二、短周期性一般规律下,农业经济的生产周期最长,一般以年为单位,工业经济的周期以月为单位,服务经济的周期以天为单位,而体验经济是以小时为单位,有的甚至以分钟为单位,如互联网。 三、互动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它们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 *** ;而体验经济则不然,因为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某个人身心体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的互动作用的结果,顾客全程参与其中。 四、不可替代性农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产品的需求要素是特点,工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商品的需求要素是特色,服务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服务的需求要素是服务,而体验经济为其经济提供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感受,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五、深刻的烙印性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体验者打上深刻的烙印,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航海远行、一次极地探险、一次峡谷漂流、一次乘筏冲浪、一次高空蹦极、一次洗头按縻,所有这些,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六、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一杯咖啡在家里你自己冲,成本不过2毛钱,但在鲜花装饰的走廊、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的咖啡屋,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10元,你也认为物有所值;在家里烧一盆洗头水,成本不会超过一元,但在洗头洗脚城找一下放松、快慰的感觉,一次可能会花上几百元;截止目前,有幸进入太空旅游的只有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和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斯,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太空体验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天价。而一个农民二亩地种一年的产值不过上千元,一个工人加班加点干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千元。这就是体验经济,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暴利经济。 体验经济与生产商 在体验经济中,生产商有六种增加消费者对自身产品需求的方法: 第一、将产品融入带有体验性的品牌之中。这意味着,创造一种品牌形象,强调消费者购买、使用或占有该产品时的良好体验,耐克鞋、哈雷摩托车都是这样做的,著名的“IntelInside”营销攻势的目标也是如此; 第二、随着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增加,他们对能够帮助产生体验的物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这时需要提供的 *** 感觉的道具,如纪念品; 第三、在产品中加入的......>> 问题五: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u30fb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u30fb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 *** 。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问题六: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的特征 所谓分享经济,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平台“分享加”的分享经济模式做的可以。 问题七: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的特征 按我理解就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具有互补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进而做到该国的人民大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问题八: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 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u30fb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u30fb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 *** 。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问题九:分享经济属于互联网+的什么特征 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相对传统经济形态,分享经济特点有三: 一是不转移所有权,仅让渡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二是在互联网平台下个人对个人的共享,使原来分散的个人行为变成了一种通过平台匹配的规模经济; 三是共享的对象是闲置资源,而不是“专业资源”。 问题十:哪项不是共享经济使用的资源所具备的特点 不知道2023-07-07 22:30:562
知识付费平台有哪些?
知识付费平台有百学习、喜马拉雅、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流量型平台,也有小鹅通、短书等SAAS工具。喜马拉雅、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的功能单一,抽成高达20%-60%;Saas工具收费较高,试错成本高,引流难题是工具解决不了的,需要自己找渠道,营销成本较高。百学习是免费不抽成的知识付费平台,是引流效果和变现效果都比较好的平台,零成本做知识变现,免费创建知识店铺,是目前比较火的知识付费平台。如果缺学员用户和引流渠道,想零成本零投入做知识付费,建议选择百学习平台:免费创建独立知识店铺、店铺收益不抽佣、提现免手续费...从功能、性价比、成本费用、变现效果、引流效果等方面来看,百学习是非常好的知识付费平台,能够帮助实现零成本变现的平台。2023-07-07 22:31:0614
百度派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百度派是百度知道的衍生产品,它的诞生无疑是体现了百度知识体系的创新,下面从产品定位、产品模式、对标竞品-知乎三个方面分析百度派。一、产品定位目前来看,百度派存在的意义是:(1)汇集百度知道的高质量回答,并为百度知道的用户提供一个高质量回答的平台。用过百度知道的都可以了解到,其问题回答稍乱,无法准确定位到问题答案的本质,这样看来不仅浪费用户的时间,而且使得平台杂乱无章。而百度派即提高的问题及回答的质量,规范了回答平台。(2)将问题细分化,彰显专业化。将问题细分化,能够准确快速的定位到用户所需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答案标准,解决了百度知道的杂乱无章。二、产品模式百度派还是按照常规模式:问题-回答,但将问题类型一是用话题标签进行分类;二是关注类似公众号的收藏。问题-回答模式是百度知道的常规模式,但因百度派主推高质量回答,所以在百度派回答中对用户回答质量有所把控。关注类似公众号的收藏,这种分类可以看作是类似公众号的汇集点。三、对标竞品-知乎(1)内容众所周知,知乎主打互联网内容,由于其用户量的逐渐的提升,将其内容扩充为多专业领域。而百度派本身较知乎有更多的优势,其内容量较多,其用户量较高,能将问题内容更加详细化,美中不足的是百度派的精华回答量较少,但百度派已将高质量回答作为核心工作。(2)模式百度派运用到问答模式,而知乎的模式为问答+文章。虽然百度派中应用到用类似公众号的收藏,但其内容的本质还是问答的形式,有时候内容模式的多样化是留存拉新的一种方式。(3)原创的保护措施知乎存在对回答的转载具有保护措施,强调内容的原创性,也从侧面减少了回答内容相同的重复率。但目前百度派目前对原创的回答没有保护措施,在某些方面加大了对高质量回答的工作量。四、个人体验(1)在首页上,推送的有关话题的内容,但在关注话题的分类中并没有体现。而用户可以在提问中添加话题标签,个人认为逻辑有些问题,若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自定义的标签,那么显示关注话题的分类多且杂。(2)多渠道分享,用户用微信的频率要比QQ多,而在分享中只是出现了对QQ好友、QQ空间、微博的分享。2023-07-07 22:32:246
什么是大数据,有哪些价值?
十个有关大数的信息:1)大数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增加人类认知盈余u2002大数据技术就像其他的技术革命一样,是从效率提升入手。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出现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其效率的提升是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去需要几天或更多时间处理的数据,现在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完成。大数据的高效计算能力,为人类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效率提升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典型标志,可以推断大数据技术将带领人类社会进入另外一个阶段。通过大数据计算节省下来的时间,人们可以去消费,娱乐和创造。未来大数据计算将释放人类社会巨大的产能,增加人类认知盈余,帮助人类更好地改造世界。u20022)大数据通过全局的数据让人类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u2002相对于过去的样本代替全体的统计方法,大数据将使用全局的数据,其统计出来的结果更为精确,更接事物真相,帮助科学家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大数据带来的统计结果将纠正过去人们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影响过去人类行为、社会行为的结论,带来全新的认知。有利于政府、企业、科学家对过去人类社会的各种历史行为真正原因的了解,大数据统计将纠正样本统计误差,为统计结论不断纠错。大数据可以让人类更加接近了解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灾害原因的了解。u20023)大数据有助于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利于科学决策u2002大数据收集了全局的数据,准确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统计出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真相,通过数据分析出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发展规律。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来归纳和演绎出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决策,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就是典型的应用。u20024)大数据提供了同事物的连接,客观了解人类行为u2002在没有大数据之前,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数据往往来源于一些被动的调查表格及滞后的统计数据。拥有了大数据技术之后,大量的传感器如手机APP、摄像头、分享的图片和视频等让我们更加客观的了解人类的行为。大数据技术连接了人类行为,通过大数据将人类的行为数据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分析后来统计人类行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可以说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人类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解人类行为特点,为数据价值的商业运用提供基础资产u20025)大数据改变过去的经验思维,帮助人们建立数据思维u2002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在依赖着数据,无论是各国文明的演化,农业的规划,工业的发展,军事战役及政治事件等。但是出现大数据之后,我们将会面对着海量的数据,多种维度的数据、行为的数据、情绪的数据、实时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过去没有了解到的,通过大数据计算和分析技术,人们将会得到不同的事物真相,不同的事物发展规律。依靠大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人们将会发现决定一件事、判断一件事、了解一件事不再变得困难。各国政府和企业将借助于大数据来了解民众需求,抛弃过去的经验思维和惯性思维,掌握客观规律,跳出历史预测未来的困境。大数据发展趋势:1)趋势一:数据的资源化u2002何谓资源化,是指大数据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新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计划,抢占市场先机。u2002u2002u20022)趋势二: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u2002大数据离不开云处理,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自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已开始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预计未来两者关系将更为密切。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让大数据营销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u2002u2002u20023)趋势三:科学理论的突破u2002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就像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很有可能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随之兴起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可能会改变数据世界里的很多算法和基础理论,实现科学技术上的突破。u2002u2002u2002趋势四:数据科学和数据联盟的成立u2002未来,数据科学将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各大高校将设立专门的数据科学类专业,也会催生一批与之相关的新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基于数据这个基础平台,也将建立起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平台,之后,数据共享将扩展到企业层面,并且成为未来产业的核心一环。大数据分析:u2002现在的大数据分析,跟传统意义的分析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传统的分析是基于结构化、关系性的数据。而且往往是取一个很小的数据集,来对整个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理念已经完全改变了,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是对整个数据全集直接进行存储和管理分析。扩展资料:大数含义1. 交易员术语,指汇率的头几位数字。2. 数学用语,指两个数中较大的数。3.代表十的七十二次方。4.大数在编程中表示超过32位二进制位的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数2023-07-07 22:39:491
猎头公司靠什么赚钱?
猎头公司靠什么赚钱?下面罗勒网就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建筑猎头经验来总结一下猎头公司的赚钱模式。人收入的高低,和他的认知水平直接挂钩。企业的经营也一样。公司能做多大,全看创始人对它的理解在哪个认知层次上。比如说猎头生意。表面上看很简单,一方面拿到企业的招聘需求,另一方面找到适合的人才,进行双方撮合,成功则向企业收费。有人说:猎头就像旧时的媒婆。你看,这就是一种认知。他看到了猎头生意的最表层,就是:职位空缺与人才需求的信息匹配。如果创始人是这个认知层次,那以他的逻辑,要想把猎头生意做大,只要找到足够多的企业客户,拿到足够量的招聘需求,同时招聘更多有销售能力的顾问,然后做简单的撮合就可以了。目前国内市场上,确实有这一类认知水平的猎头公司。他们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先做营销,打公司品牌,用品牌换客户。同时把内部薪酬制度做灵活的设计,甚至做成“连锁经营”的模式,美其名曰“合伙人机制”,以吸引更多想赚快钱的销售加入。这是目前猎头界门槛最低的打法,即用“营销+销售”手法做经营。定位和战略无所谓好坏,抓住市场机遇达成创始人想要的目标就算成功。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活法。如果你不想这么活,市场上还有其他多种选择。比如“高举高打”法。这种打法得追溯到中国猎头公司的“师傅们”,即国际化猎头公司。这一类公司的顾问们,多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转行做的猎头,拿出他们曾经的简历一看,不是CEO就是COO,圈内的人脉关系极广。哪怕是这些公司里的entry-level,也都是MBA或者知名院校的master degree。他们对于行业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通常可以和企业决策层达到共频。这种“高举高打”的活法,是精英自身的素质和圈层决定的,就好像商场里的高端奢侈品店,得有,但也不可能是市场的最主流。也就是说,它的消费场景和使用场景注定是有限的。不过,总体来说,它的认知已经比较深入了,因为它是锁定在 “人际关系的变现”上。这些猎头公司的老板也不约而同地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身上。内部用更为严谨、合理的制度,以及人性的企业文化,来吸引更多致力于“人际关系变现+智能变现”的高质量人群。当然,这种精英扎堆的打法,也需要稳健而成熟的市场做培育,才能供得起这些高底薪、高绩效的顾问们。目前国内的高管招聘市场足够成熟稳健了吗?好像还没有。所以这些国际化公司来到大陆多少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不然也不会在一些细分领域与内资精品猎头的竞争中,略逊一筹。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猎头界就这两种活法,略感失望。好在有一家公司后来蹦了出来,在一个细分领域成为了我的竞争对手,也成功地吸引到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家台湾人创立的猎头公司,它的活法很有意思。它当年只做外资银行的职位。而且亚太区和中国区的高管职位几乎不碰,太低端的职位也不做,就做“中段”。相当于不猎头、不猎脚,只猎“脖子到腰的部分”。团队不大,20-30人,但内部划分地极为细致:有专做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的,有专做外资银行对公业务的,甚至细分到了某个团队只做对公银行的中台业务、某支团队只做后台业务等等。几乎每一条银行的业务线都有专门的顾问或团队来看守,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它就靠这种细致入微的划分,一年也有4-5000万的营收,小日子过得舒服的紧呢。不过这种打法有两个问题:1、选择细分领域,就等于把自己和该领域的兴衰绑在了一起。万一市场或监管有个风吹草动,那影响可不是阵痛那么简单;2、基于第一点的风险考虑,老板必然要把成本降到最低。尤其该公司老板还是个台湾人,先天具备“富士康”基因,所以在招聘的学历上放的比较宽,只要满足“低成本”即可;久而久之,富士康内部会发生的问题,诸如半军事化管理、企业文化淡漠、梯队建设缓慢、重复性劳作多而创造性任务少等等现象,都纷纷浮出水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问题呢?因为这就是创始人对于猎头业务的认知啊,他认为只要在细分领域积累信息和数据,然后用低成本的call center形式来激活这些数据,就能达成交易赚取猎头费了。于是他将经营的重点全放在了“信息和数据”上,忽略了人的培养,更无视人才是信息的载体和本质。还原他的逻辑也不难理解:针对于第一种表层认知下的短期销售行为,客户关系是无法长久维持的,那还不如找一个长期稳健的细分领域,以全部兵力扎进去,赌一把。不过,万一冒风险花重金培养起来的客户关系和人才数据,被离职的下属带走了怎么办?那数据的安全性就是摆在第一位的!听说,他们内部是不让员工上外网的,发个邮件也要被监控。由于自家开发的猎头系统足够强大且繁琐,刚入职就要用至少一周的时间来学习怎样使用内部系统,因为你日常的电话沟通、推荐人选、聊过什么等等行为都要在系统里体现,工资的一部分是与此相关联的。最后,他们内部招聘也不能找想法太多的人加入,因为他们可能受不了日常繁重的流水线任务。这样一看,做里面的员工还真是蛮悲催的。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这家公司的老板已经趁前几年赚够了钱,投身房地产了,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可惜了。不过依我看,他的认知,已经从“表层信息匹配”和“精英打法”,过渡到了细分领域的“信息和数据”上,已经算是先进的了。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可以列入“先进”认知层面的,是前几年特流行的PS模式(也有叫TS模式的)。这里的PS不是日本游戏机,而是“以高端候选人的求职需求为导向,去反向BD客户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帮萝卜找坑。有个别猎头甚至突发奇想,打着颠覆猎头行业的旗号,成立PS模式猎头公司。然而它收费还是向企业客户收费。这就有点奇怪了,既标榜自己是站在人才的立场,属于经纪人模式,但最终还是要向企业客户伸手要钱。这种脸大的事,我是干不出来的。而且这种模式有两个局限性:第一,它先天认为候选人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是恒定的。在这种恒定的前提下,猎头帮其找到合适的职位机会才能实现。但是,候选人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真的就是恒定的吗?有没有可能他对于职场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会有偏差的情况出现呢?第二,这种模式要求猎头顾问对于企业客户的认知要达到咨询公司水平,否则你还只是做销售而已。试想一下,你手里有一个特别厉害的CFO人选,他说他想去港股上市公司。你作为PS模式下的猎头,把港股上市公司都列出来,挨着个打电话,询问各家企业要这个候选人吗?这不是销售是什么?!如果想把自己做出点逼格,就得拿到CFO简历的第一时间,便已大致判断出市面上哪家公司目前最需要他这种背景的。然后做有针对性地反向BD,同时还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为什么现在需要这位候选人,企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位候选人凭什么可以帮你们解决掉这个问题,他会用什么方法帮你们解决等等,要用理性的数据和事实去影响你的客户。而要做到这一点,猎头不仅要对候选人有深度的判断,还要做大量的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甚至要在各家公司内部安插内线,随时掌握企业战略的进展和老板的想法。目前即使是“精英打法”的猎头五大行顾问们,能做到这些吗?我表示深度怀疑。所以这种模式终究是昙花一现。目前很少猎头公司还在谈所谓的PS模式了,它的局限性终究没让它成为主流思想。但总体来说,它已经算是先进的了。因为它考虑到了“人是信息的载体和本质”,关注了候选人脑子里的东西,会对猎头生意更有帮助。这种认知越过了表层,往“皮下脂肪层”又深入地思考了一步。那问题来了,市面上这些猎头的活法好像终究是在隔靴搔痒,没有直指这个生意的核心本质。那猎头的经营本质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还原一下猎头顾问到底是靠什么赚钱的。假如你是一位猎头顾问,一个客户委托你帮他寻访银行行长的职位。那么你通常要在两周内向客户推荐至少3位候选人的简历报告。在报告中,你要表明你推荐他的理由,甚至要向客户陈述目标企业里众多其他行长的背景和求职意向。所以,为了推荐出3份报告,你可能需要联系100个人,其中有10个人感兴趣,但经过面试,你筛选出3位最合适的。然后,你要协助客户安排候选人与企业之间的面试,经过1轮、2轮、3轮,甚至5轮,通常职位越高,面试轮数也越多。这个周期你至少要打出1个月的时间耗费。如果顺利,双方协调offer,候选人接受并向原公司提出离职。最短的离职期也要1个月。之后呢,候选人入职,猎头向企业客户请款,客户会在两周内付款。我们把所有的时间耗费列在一起算一下:推荐用时2周+面试周期1个月+候选人离职期1个月+客户付款2周=3个月。看到了吧。哪怕你是最专业、最优秀的猎头顾问,你从接到一个case,到最终从客户那成功收费,也要至少需要3个月。而现实的情况,远比理论复杂的多,比如客户高管出差、面试时间难以协调到一起、付款周期拉长、候选人试用期离职导致重新寻访等等情况,有的case可能要至少4-6个月才能回款。从这点上看,猎头压根就不是“赚快钱的行当”。而且,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整个生意流程里面,存在一个极其耗费成本的因素:你认真地聊了10位候选人,很可能也因此认知了多家银行里的真实情况,但你最终只能成功推荐1位候选人,收1份钱。而且,短期内,该人选也不会再次跳槽,也就是你这个生意的“交易频次”过低。而你花时间、费心思去结交的另外9位候选人呢,你在这个case上就算是正常的成本耗费了。这个就是猎头生意中的正常成本损耗。说实话,有点高。由此,猎头公司想要提升营业额,务必要解决这个问题。既把1/10的钱赚到手,还要解决另外那9/10的成本损耗问题。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PS模式的诞生了吧。因为那些顾问就是注意到了那9位候选人的跳槽诉求,于是急于帮助他们去找企业职位,从而降低流程中的成本浪费。但我们刚才也分析了,以上几种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生意效率提升+成本浪费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维度去化解成本呢?暂时找不到答案,就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自己。猎头为什么能赚钱?答:因为可以将企业的招聘需求和候选人的跳槽需求做信息匹配。(浅层认知)那企业为什么会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候选人又为什么会相信你能帮他找到好的职业归宿,而将自己的简历托付给你呢?答:因为猎头顾问可以与这两者产生商业信任的人际关系,我们将人际关系变现,就赚钱了。(深层认知)那猎头为什么能与客户和候选人缔结商业信任关系呢?对方看中的到底是你的什么?答:是我们手里总有对方没有的更新信息和数据,对方觉得结识我们很有价值。(先进点的认知)那猎头有价值的信息又是怎样积累和提取出来的?答:那是依靠我们对于行业、企业和职业的持续认知提升。我们将这些片段的信息和数据,用一条理性的逻辑主线串起来,将它们萃取为对方所理解的认知,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客户。OK!到这里,答案终于清晰了!既然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将9/10的人际关系迅速变现,但我们通过面试、沟通积累了大量对于该行业的“认知盈余”,我们只要将“认知盈余”变现不就可以了!这样既不会为了赚钱而急于卖出那9个人,给客户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也不会因此而让我们的候选人继续错失机会而频频失望;更不会在市场没有更合适的职位机会时,使我们和候选人无奈地被动等待下去。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猎头的生意,是认知的生意。猎头顾问都是靠认知盈余来赚钱的。这里的认知,是指:职业认知+能力认知+人际认知。也就是说,身为猎头顾问,你要比你的客户、比你的候选人,对于行业、企业和职业,有更为深层的认知;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也有客观的评价和认知;甚至对于他们彼此人际互动的可能性,你都要做出清晰的认知和判断。以此三者,来展示你的专业,进而撮合交易达成。这些认知,其实很多专业的猎头,以及公司的HR们,都有意无意地积累的不少干货。而且,它不仅可以被用于猎头领域的服务当中,对于应届生,对于那些刚刚进入职场,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年轻人,更是大有帮助。希望罗勒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2023-07-07 22:40:053
分享经济模式是传销吗
不是传销。分享经济(SharingEconomy)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扩展资料1、有偿分享模式有偿分享是目前发展最快也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将自己剩余或暂时不用的物品,通过收取租金有偿让渡给别人分享。发展比较成功的“空中食宿”就属于典型的有偿分享模式。其业务模式十分清晰:有闲置房间的家庭在网站上发布自家的空房信息,不想找酒店入住的租客通过上网查找住宿信息,一旦租赁双方达成一致,租客就可以进行在线付费和实地入住。这种新商业模式所提供的私家闲置房间要比酒店更便宜,更具有生活气息。目前网站上不仅有人发布常住的房间,更有人将别墅、村庄、城堡、树屋等发布到网站上。2、对等分享模式对等分享模式是双方通过互相交换使用财产,不向对方支付报酬而形成的分享经济。比如,国内所推动的城乡儿童手拉手体验成长快乐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等分享模式。城乡儿童互换生活环境的手拉手活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有许多民间公益机构和商业教育机构专门进行这种模式的运转和管理。点对点分享不仅仅是双方对等交换各自的物品和环境,还有双方情感和文化价值的体验式交互。3、劳务分享模式在现实社会中,有大量碎片化、闲置与没有充分利用的劳务资源。在现代分享经济中,人们不仅可以出售自己多余的产品,还可以出售自己的时间,比如承接遛狗、取回干洗衣物或组装家具以及养老服务等杂活,这种以出售多余劳务为内容的分享经济被称为劳务分享经济。4、众筹分享模式现代众筹是指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筹集。同样,现代众筹筹资目标也包含了分享投资对象,不纯粹是为了筹集资金。众筹分享主要集中在电影视频、音乐和出版、文化创意等项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享经济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分享经济模式有哪些?2023-07-07 22:4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