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国人不知亡国恨的意思

2023-07-08 07:18:57
共2条回复
可可科科

这句话的意思来源于杜牧的《泊秦淮》

诗人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其实这首诗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因此有了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在这里也是同样的意思。即即使是匹夫,也要有历史感,有民族意识。

Troublesleeper

这句是活用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原句说商女(卖唱的女子)没有家国之念,实际是讽刺当时的显贵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活用后意思一样。

相关推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本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赏析】此诗是杜牧的代表作,在王兆鹏等的《唐诗排名榜》中名列第十六名。首联之“烟笼寒水”和“月笼沙”,非仅指月中之景,实为意中之象,象中之情也。这烟雾实在为一层历史的薄纱,把一切细节笼入其中,使历史的面目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而秦淮酒家实在也是一种历史的象征,一种历史上曾经的繁华的符号,这个符号的另一种象征乃是后联之《后庭花》曲,两者皆是世俗的快乐和过眼烟云,是一种历史延续和断裂的象征。  参看后联,首联显然是“亡国”之景,但却是一种延续的象征,并无断裂处。甚至连商女之思,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娱乐圈,也没有断裂处。《后庭花》曲亦是一种相续的意象,并无断裂处。然而作者之思乃有断裂处,《后庭花》曲即象征着断裂。后联之“亡国恨”是一种断裂,是对秦淮酒家和《后庭花》曲的否定和颠覆。然而秦淮酒家和《后庭花》曲又是一种连续,是对这种恨的否定和颠覆。由于这种断裂和相续的张力,作者的情绪变得更加深沉和迥远。诗中之“烟”把景、咏史和哲思有机笼在一起,使诗歌的精神亦更加深邃而超逸。  此诗的主旨实为亡国之恨,然而作者却用“不知”二字,把“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曲幻”。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极为深邃之感慨和深微幽眇之寄托。通篇音节神韵,无不入妙。
2023-07-08 00:49:56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歌《泊秦淮》,意思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全诗描述了诗人夜泊秦淮河岸时因眼见灯红酒绿之景,耳闻淫歌艳曲之声而生出的亡国之情。诗人杜牧的心中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充满忧虑,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泊秦淮》的全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泊秦淮》的赏析《泊秦淮》首句写景,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全诗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023-07-08 00:50:031

"商女不知忘国恨"的全诗是什么?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全诗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2023-07-08 00:50:10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诗词出自于杜牧所写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此诗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023-07-08 00:50:211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ai2声)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23-07-08 00:50:364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杜牧《泊秦淮》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叹陈后主因为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一段深刻的历史教训,借以讽刺当时晚唐的统治者。他也将商女一词写进了诗中,但是关于这个商女的意思却曾有过很多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商女就是商人之女,或者说商女就是商人妇,但是大部分人以为商女就是以卖艺为生的歌女。扩展资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
2023-07-08 00:50:441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谁说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出自唐·杜牧《泊秦淮》。商女:指以卖唱为职业的歌女。“隔江”句:原指当年隋兵已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陈后主还沉湎于声色之中。这里的“江”借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制作的乐曲,陈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灭亡,故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这两句大意是: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恨,还在秦淮河那边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歌曲。晚唐时期,唐朝江河日下,国势日趋危急,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抚景感时,写下这首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既辛辣地讽刺了纸醉金迷、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又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优的爱国情怀。
2023-07-08 00:51:121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润物细无声全诗 润物细无声全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采菊东篱下全诗 采菊东篱下全诗 《饮酒》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7、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村居全诗 。
2023-07-08 00:51:20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的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正字是“江”字)犹唱后庭花”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其中: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扩展资料1、诗句原文《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3、赏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4、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023-07-08 00:51:28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还在对岸的酒店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
2023-07-08 00:51:433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那个朝代的什么故事?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晚唐的杜牧,说的是在晚唐乱世,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故事。作者借歌女讽刺,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扩展资料:作品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2023-07-08 00:52:2513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首诗全诗是怎么写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后一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 原诗《泊秦淮》 作者: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浅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表面看好象是在批评哪些隔江高唱陈 后主《玉树后庭花》的亡国歌曲,不懂亡国之恨。其实是在批评那些听 歌的,醉生梦死的朝庭上层人物。
2023-07-08 00:52:582

不知亡国恨指的是什么人

不知亡国恨指的是歌女,比喻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2023-07-08 00:53:04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的作者是谁?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1)商女:歌女其实作者的本意并没有真正针对歌女,而是针对的是那些整天沉醉享乐的达官贵族。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叫歌女们唱歌跳舞的人(2)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说明]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2023-07-08 00:53:112

商女不知亡国恨,说的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金陵为陈代国都,歌女在这亡国旧都若无其事地吟唱《玉树后庭花》,唤起人们对陈代亡国之事的追忆,引人从陈代的覆亡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跟诗人一样感到强烈的隐忧。而且,歌女只是为人而歌,她们并不知此地此曲有多少沉重的历史内容,她们唱什么由听者的趣味而定。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享乐者。唐王朝已经衰落到如此地步,而达官显贵竟不以国事为怀,依然沉缅于柔靡的声色享受,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船已靠岸,诗人却并没有投身于这繁华中去,而是在近旁静静审视与谛听,在华灯高上的热闹时分,看到这六朝金粉地、花柳繁华乡幻灭的一面,无限感慨拓展资料:《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整诗译文:朦胧的月色,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时分,船停在秦淮河畔,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023-07-08 00:53:1914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思——卖唱的歌女好像不懂得什么叫国家灭亡的仇恨。【作品出处】“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原文】泊秦淮[唐代]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词句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⑵烟:烟雾。⑶泊:停泊。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作品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作品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名家点评】《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骤闻,自然兴慨。《批点唐诗正声》: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用事体。何仲德为熔意体。《唐诗绎》: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钩魂摄魄。三四推原亡国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亡国之音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而庵说唐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唐诗别裁》:绝唱。《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2023-07-08 00:53:53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表面是指歌女不知亡国恨仍在载歌载舞, 实际上暗指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而不知亡国恨。表达了作者感慨权贵无作为的心情,进而写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原文如下:《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注释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2、烟:烟雾。3、泊:停泊。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赏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2023-07-08 00:55:281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中的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享乐、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023-07-08 00:55:41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诗词出自于杜牧所写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此诗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023-07-08 00:55:47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2023-07-08 00:56:00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注: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2023-07-08 00:56:171

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全文如下: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②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③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2023-07-08 00:56:373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杜牧《泊秦淮》当中的名句,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系,对统治者的不满,详解如下:  1、关于这首诗的原诗: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翻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赏析这个名句: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2023-07-08 00:56:441

“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商女”到底是什么人?

杜牧《泊秦淮》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叹陈后主因为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一段深刻的历史教训,借以讽刺当时晚唐的统治者。他也将商女一次写进了诗中,但是关于这个商女的意思却曾有过很多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商女就是商人之女,或者说商女就是商人妇,但是大部分人以为商女就是以卖艺为生的歌女。那这个商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商人妇这个词我们熟知是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了解到的,描绘的是商人妇(商人的妻子)年强的时候十分优秀“曲罢能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由此而知,里面的秋娘其实是歌女的意思。而商人妇却并非商女,古人甚至是当代人对于“妇”和“女”的意义的区分还是蛮大的,妇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妇女,何谓妇女呢,在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里就说道:“妇,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会意字,从女从帚意思就是说帮人打扫的女性,就是已婚女性的意思,而“女”这个词则表示未曾出嫁的女性。而从《琵琶行》中可以看到这个商人妇并非商女,商女可以“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商人妇却不能跟随丈夫四处走,只能留着妻子在家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丈夫出去做生意,自己只能独守空房,商人虽然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地位比较低,但总归是衣食无忧的,不可能商人的女儿会去“唱歌”,因此,商女这个词并非是商人的妻女的意思。那既然不是商人的妻女,那么商女就是歌女的意思了,从以往的诗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像“商女过江春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以及《琵琶行》中曾经当过秋娘的琵琶女,他们的行动轨迹也都在船上,唐代也把歌女叫做秋娘,所以商女=秋娘,这个商女的来历呢是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五声音阶的名称“宫商角徵羽”中的“商”字,古人也善于将四季景象与这五声的音阶相配,他们以为商字有凄凉之意,而秋天则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所以商在很多时候也可以代指秋,所以商女也就是秋娘,就是古代的歌女。而杜牧这首诗的意思也就是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仍然唱着《玉树后庭花》,在南宋时期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借用了杜牧的这句诗“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023-07-08 00:56:525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夜游秦淮听见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不禁大为感慨。想当年这《后庭花》是陈后主在位时的乐曲,可那陈后主沉湎于声色犬马,不思进取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今天这“亡国之音”又再度响起,可怜这卖场的歌女不知亡国之事不懂亡国之恨,更可笑的是那些当权者,只知自己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却不知这大唐盛世马上就要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通过一首歌曲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也体现出了晚唐的腐朽与黑暗。
2023-07-08 00:57:51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

  出自《泊秦淮》  意思: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诗人鞭挞批判的对象不单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之情。《玉树后庭花》,是亡国艳曲,可在晚唐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并交的时候,有人居然不以国事为念,反而用这种靡靡艳曲寻乐。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婉曲轻利的风调中表现出尖辛的讽谕、深沉的悲慨和无尽的感喟,这实是有因而发。
2023-07-08 00:57:57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描写的事哪里的景色

“商女”:歌女;“江”: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视为亡国不祥之者。诗中充满辛辣的嘲讽,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但这一句看似斥责“商女”,实则别有深意:歌女们唱什么乐曲,由听者品味和情趣而定,她们为了生存,是没有决定权的。可见,作者在这里用的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是那些醉梦生死、不问国事的享乐者!《玉树后庭花》,是亡国艳曲,可在晚唐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并交的时候,有人居然不以国事为念,反而用这种靡靡艳曲寻乐。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婉曲轻利的风调中表现出尖辛的讽谕、深沉的悲慨和无尽的感喟,这实是有因而发。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诚可谓“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难怪清沈德潜视其为唐人七绝中的绝唱之一。
2023-07-08 00:58:042

请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游看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2023-07-08 00:58:112

少年不知亡国恨,下一句是什么?怎么解释这句话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2023-07-08 00:58:293

"商女不知亡国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
2023-07-08 00:58:363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什么?

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泊秦淮》,作者杜牧(唐),全诗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2.烟:烟雾。3.泊:停泊。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释义: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2023-07-08 00:58:441

少年不知亡国恨的出处

这应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 牧的 泊秦淮。
2023-07-08 00:58:572

成语:商女不知亡国恨

古诗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②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③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2023-07-08 00:59:042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2023-07-08 00:59:10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泊秦淮》。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扩展资料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有感而发之作,诗的前半段写秦淮繁华印夜生活,而后半段就由内心发出感慨,用以前统治阶级追求荒淫享乐生活最终导至亡国的屈辱历史,来讥讽目前们处于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必将重蹈覆辙。诗不长,但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整首诗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深意切,语言简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牧的《泊秦淮》写作于晚唐,这时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统治阶段昏庸腐败,边境危机重重,藩镇首领拥兵自封。但“秦淮”的奢靡生活,到处灯红酒绿,淫歌艳曲,联想到国势日衰,当权者仍昏庸荒淫,不思进取,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希望人们警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
2023-07-08 00:59:18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赏析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023-07-08 00:59:392

“商女不知亡国恨”恨的意思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2023-07-08 00:59:46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出自唐·杜牧《泊秦淮》。商女:指以卖唱为职业的歌女。“隔江”句:原指当年隋兵已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陈后主还沉湎于声色之中。这里的“江”借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制作的乐曲,陈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灭亡,故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这两句大意是: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恨,还在秦淮河那边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歌曲。晚唐时期,唐朝江河日下,国势日趋危急,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抚景感时,写下这首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既辛辣地讽刺了纸醉金迷、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又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优的爱国情怀。
2023-07-08 01:00:16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出自唐·杜牧《泊秦淮》。商女:指以卖唱为职业的歌女。“隔江”句:原指当年隋兵已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陈后主还沉湎于声色之中。这里的“江”借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制作的乐曲,陈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灭亡,故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这两句大意是: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恨,还在秦淮河那边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歌曲。晚唐时期,唐朝江河日下,国势日趋危急,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抚景感时,写下这首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既辛辣地讽刺了纸醉金迷、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又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优的爱国情怀。
2023-07-08 01:00:221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面是指歌女不知亡国恨仍在载歌载舞, 实际上暗指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而不知亡国恨。表达了作者感慨权贵无作为的心情,进而写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原文如下:《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注释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2、烟:烟雾。3、泊:停泊。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赏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2023-07-08 01:00:29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出自唐·杜牧《泊秦淮》。商女:指以卖唱为职业的歌女。“隔江”句:原指当年隋兵已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陈后主还沉湎于声色之中。这里的“江”借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制作的乐曲,陈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灭亡,故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这两句大意是: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恨,还在秦淮河那边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歌曲。晚唐时期,唐朝江河日下,国势日趋危急,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抚景感时,写下这首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既辛辣地讽刺了纸醉金迷、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又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优的爱国情怀。
2023-07-08 01:00:411

泊秦淮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2023-07-08 01:00:503

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杜牧《泊秦淮》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叹陈后主因为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一段深刻的历史教训,借以讽刺当时晚唐的统治者。他也将商女一词写进了诗中,但是关于这个商女的意思却曾有过很多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商女就是商人之女,或者说商女就是商人妇,但是大部分人以为商女就是以卖艺为生的歌女。扩展资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
2023-07-08 01:00:571

商女不知亡国恨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歌《泊秦淮》,意思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全诗描述了诗人夜泊秦淮河岸时因眼见灯红酒绿之景,耳闻淫歌艳曲之声而生出的亡国之情。诗人杜牧的心中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充满忧虑,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泊秦淮》的全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泊秦淮》的赏析《泊秦淮》首句写景,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全诗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023-07-08 01:01:091

如何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赏析】  此诗是杜牧的代表作,在王兆鹏等的《唐诗排名榜》中名列第十六名。  首联之“烟笼寒水”和“月笼沙”,非仅指月中之景,实为意中之象,象中之情也。这烟雾实在为一层历史的薄纱,把一切细节笼入其中,使历史的面目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而秦淮酒家实在也是一种历史的象征,一种历史上曾经的繁华的符号,这个符号的另一种象征乃是后联之《后庭花》曲,两者皆是世俗的快乐和过眼烟云,是一种历史延续和断裂的象征。  参看后联,首联显然是“亡国”之景,但却是一种延续的象征,并无断裂处。甚至连商女之思,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娱乐圈,也没有断裂处。《后庭花》曲亦是一种相续的意象,并无断裂处。然而作者之思乃有断裂处,《后庭花》曲即象征着断裂。后联之“亡国恨”是一种断裂,是对秦淮酒家和《后庭花》曲的否定和颠覆。然而秦淮酒家和《后庭花》曲又是一种连续,是对这种恨的否定和颠覆。由于这种断裂和相续的张力,作者的情绪变得更加深沉和迥远。诗中之“烟”把景、咏史和哲思有机笼在一起,使诗歌的精神亦更加深邃而超逸。  此诗的主旨实为亡国之恨,然而作者却用“不知”二字,把“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曲幻”。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极为深邃之感慨和深微幽眇之寄托。通篇音节神韵,无不入妙。
2023-07-08 01:01:151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首诗里的?

杜牧,以济世之才自负,因而看到唐帝国内忧外患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上李中丞书》),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因其人性情刚耿,不愿苟合取容,终使招排挤不遇,转向了纵情酒色的放浪生活,从而使他的诗歌形成了深广忧愤和旖旎风情间杂的风貌。诗人旅游历金陵夜泊于秦淮河时,写下了这样风貌的一首七绝《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视为亡国不祥之者。诗中充满辛辣的嘲讽,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但这一句看似斥责“商女”,实则别有深意:歌女们唱什么乐曲,由听者品味和情趣而定,她们为了生存,是没有决定权的。可见,作者在这里用的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是那些醉梦生死、不问国事的享乐者!《玉树后庭花》,是亡国艳曲,可在晚唐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并交的时候,有人居然不以国事为念,反而用这种靡靡艳曲寻乐。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婉曲轻利的风调中表现出尖辛的讽谕、深沉的悲慨和无尽的感喟,这实是有因而发。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诚可谓“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难怪清沈德潜视其为唐人七绝中的绝唱之一。
2023-07-08 01:01:35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你会不知道呢←_←
2023-07-08 01:01:431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作者:杜牧,朝代:唐。 1、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2023-07-08 01:02:071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思: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歌《泊秦淮》,全诗描述了诗人夜泊秦淮河岸时听闻淫歌艳曲而生出的亡国之情。诗人杜牧的心中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充满忧虑,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原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杜牧的《泊秦淮》,原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的赏析  《泊秦淮》首句写景,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  全诗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023-07-08 01:02:15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哪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还在对岸的酒店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
2023-07-08 01: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