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纳兰性德”的个人资料与他的文章

2023-07-08 07:23:14
TAG: 资料
共3条回复
以心消业

中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也使他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是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职业苦闷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使他深陷苦海。他怨天不成,尤人不成,便把无尽凄苦倾诉于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投殳久戍之苦,伤离感逝之痛,以及难以指名的怅闷是纳兰词的基本内容。纳兰性德以特出的艺术功力弥补了题材狭窄的不足。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胜,情真景真,“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蕙风词话》)。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并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不加粉饰,却如天生丽质,无不鲜明真切,摇曳动人。王国维曾说:“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遗愿,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人间词话》)所谓“未染汉人风气”,就是指他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意境天成,没有因袭模拟、堆垛典故的毛病。清初词家如陈维崧、朱彝尊等,不脱古人羁绊,以化用前人旧境为能事,总有名家词句梗搁在眼前,所以他们的词,即使是最好的作品,也难免隐现着前贤名作的影子,终不能超越古人;他们并非不想创出新的意象,思想习惯和才力束缚限制了他们,使他们寻觅终身而不得一字。纳兰性德却凭敏锐的观察、新鲜的感会和高度的语言概括力,独造新境,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他善于用自己的心眼,直视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把人人得见又人人所难言的情景真切准确地传达出来,创出未经人道的崭新意境。他的“夜深千帐灯”、“冰合大河流”等名句足以和“明月照积雪”、“长河落日圆”并称为千古壮观。他写愁情常似不经意的随口掷发,却不使人嫌其直率浅露。他把原属个人的哀怨融扩为带有普遍性的人性抒发,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三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他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清代词家。他也是中国最杰出的古代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的品行为人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跟很多不得志的汉族文士是好朋友,给过他们真诚的帮助。他应顾贞观清,援救吴兆骞入关,“生馆死殡”,更被传为一时佳话。

纳兰性德原有《饮水》、《侧帽》两本词集,今统称《饮水词》,或称《通志堂词》,存词三百多首。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好辛苦!

这样的感情体验,到了纳兰性德笔下,获得了这样充满诗意的表述:”辛苦最怜天上月“!

不是吗?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等得好辛苦,盼得好辛苦!

人间夫妇,往往如此。

词人夫妇,更是如此。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菩萨蛮》)纳兰性德身为宫中一等侍卫,常要入值宫禁或随驾外出,所以尽管他与妻子卢氏结婚不久,伉俪情笃,但由于他的地位独特,身不由己,因此两人总是离别时多,团圆时少,夫妇二人都饱尝相思的煎熬。

而今,仅仅是婚后三年,卢氏年仅二十一岁芳龄,竟然离纳兰性德而去了,这更是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终生痛苦与遗憾!

特别是因为,卢氏不仅与纳兰性德是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他们更是胸襟、志趣都非常投合。纳兰性德的同年、平湖词人叶舒崇有文云:“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寸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足见纳兰性德与其亡妻深具的琴瑟音通的心谊。

在难以消释的痛苦中,纳兰性德心中的爱妻逐渐化作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词人在《沁园春》序言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能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这是一个凄切的梦,也是一个美丽的梦。纳兰性德希望这个梦真的能够实现,希望妻子真的能向一轮明月,用温柔的、皎洁的月光时刻陪伴着自己。他还想:如果高处不胜寒,我一定不辞冰雪霜霰,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去温暖爱妻的身、爱妻的心。

人们不会忘记《世说新语》中那段凄恻动人的故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荀奉倩就是荀彧之子,其妻曹氏,是曹洪的女儿。荀奉倩为伤悼爱妻而亡,死时年仅二十九岁。荀奉倩与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说明,夫妇之间的冷暖本来就是相通的。不论是同在人间,还是已有人天之隔。由此我们想到,纳兰性德将自己的词集名由〈侧帽〉改为〈饮水〉,虽是去〈五灯会元〉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语意,但其情感内涵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吧。

尽管有美丽的梦,但那终归是梦。尘世因缘毕竟已经断绝,令人徒唤奈何。

惟有堂前燕,依然软踏帘钩,呢喃絮语,仿佛在追忆这画堂深处昔日洋溢的那一段甜蜜与温馨……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泉下之人悲情不已,后死之人愁恨未歇。来年春日,那烂漫花丛中形影相随、双栖双飞的彩蝶,一定是词人与爱妻的精灵所化……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等等。画角声声,牧马频骤,这不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吗?

岁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间满目荒凉,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穷的幽怨……

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

词人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

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一个“异数”。所谓异数,不光指他以濡染汉文化未久的满洲贵介公子之身昂然屹立于清词坛坫,成为词之中兴期屈指可数的几座高峰之一,更由于在如今学界和大众皆普遍漠视清词的大背景下,纳兰独能赢得广泛的青睐,获致超常的“礼遇”。据台湾黄文吉教授的统计,1912-1992八十年间计有清词研究成果1269项,其中纳兰独得171项,仅次于另外一个更大的“异数”王国维而屈居次席(详请参拙作《十年来的清词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1期)。其后的十几年来,关于纳兰的研究更是风起云涌,恐怕早超过了前八十年的总和。降而论之,在梁羽生名著《七剑下天山》中,纳兰曾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配角出现,金庸《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与乾隆皇帝首次对话引用的也都是纳兰词作。而据媒体报道,北京近年出现了规模很不小的“纳兰追星族”,甚至到了定期沙龙集会的程度。造成这种种令人惊讶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有一点恐怕必须考虑,那就是在纳兰的文学创作成就之外,这个惊才绝艳的词人身上那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神秘而凄美的情怀像磁石一般散发出的强劲而持久的吸引力。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以太子胤礽小字成哥,避讳改今名,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先世为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族,明代末叶为建州女真所吞并。性德曾祖姑被努尔哈赤纳为妃子,生清太宗皇太极。纳兰家族属正黄旗,其父明珠,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傅,为康熙朝前期著名权相之一。性德十六岁(1670)以诸生贡入太学,次年举顺天乡试,再次年会试中式,以寒疾未应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性德正式成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清初制度,侍卫不仅是侍从武官,出入扈从,且主传宣,与闻机密,是非常重要的职务。纳兰深得康熙帝眷爱,如果不是早逝的话,其政治前途将不可限量。

但就是这样富贵至极的家世,纳兰身上却非但毫无新贵的骄矜倨傲,反而情思抑郁,“惴惴有临履之忧”(严绳孙《成容若遗集序》),屡屡声称“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金缕曲》),甚而每当登临出塞,特多萧条凭吊之语如“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好事近》)之类。如此特殊的心迹,使他能够在清初满汉之大防非常严峻的时段获得很多世所称“落落难合”的“一时俊异”,如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等的友情。就中他与顾贞观尤其交称莫逆,并应贞观之请营救“科场案”名人吴兆骞,并生馆而死恤之,被普天下传为佳话。这些矛盾悖反的现象集于一身,使这位天才贵公子愈发显得迷离莫测,自然也引起了种种匪夷所思之猜度。有人说他因先世为爱新觉罗氏所灭,故怀隐恨于满清王朝,有孤臣孽子之心绪。有人则以为他奉有康熙帝“密旨”之类笼络监视汉族文人。凡此皆无根无凭,作为思路不妨事,引为实据则容易闹笑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夏五月,刚过而立之年的纳兰性德永远阖上了他英迈多情的双眼,令时人也令后人满掬同情惋惜之泪。其早逝的直接原因自然是纠葛缠绵了十余年的寒疾(参见李雷《纳兰性德与寒疾》,《文学遗产》2002年6期),可他因为官场倾轧、爱妻早丧所造成的双重凄苦心理也不应漠视。纳兰身后,其乡试座师徐乾学为刻《通志堂集》二十卷,内有赋一卷,诗、文、词、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可以觇见其经史文辞多方面的造诣。其中词集先后以《侧帽》、《饮水》名之,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得名最盛,当时即有“远轶秦柳”、“传写遍于村校邮壁”之说(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文》)。纳兰于词不喜南宋诸家,好研习五代北宋之作,而最爱李后主,其《渌水亭杂识》云:“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其自身情性气质、词风的幽艳真挚、令人不忍卒读的凄惋确也近乎李煜,而其实他并不自缚于南唐一家,某些篇章中特具的那种豪放苍茫绝非后主所能包举。此殆由时代升降之故,可也不必讳言天挺其才的罢。

就题材论,纳兰成就最高的无疑为爱情词,个中悼亡之作又为翘楚,足称“北宋以后,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其余如塞外旅愁、友朋酬赠之作亦极有特色,在词发展史上作出了卓特的贡献,因而无愧于满洲第一大词人之地位论定,也无愧为整个清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但这也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了,有人出于偏好,对某些旧说不加审辨,竟直接谥之以“清代词坛第一人”,甚至“清初学人第一”,那就未免有点过分了。这样不切实际的夸张只能造成歪曲和混淆,并无助于认知纳兰的真实面目。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如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其中“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二句被王国维评为“千古壮观”。従中人们不难察觉其职业对他创作的积极影响。

《望

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

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

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

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

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

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

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

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

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

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

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

迁,王朝更叠,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

纳兰性德在京西郊猎时有词《风流子,秋郊记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

萧”。自与东君作别,划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正是他血脉中仍有这种武士豪迈激情的涌动,尽管

他终想回避尘寰闹市,于宁静淡泊中觅诗寻梦,尽管他诗词有卿卿之情,不乏细

腻精致,但柔中不软,悲中不颓。亦或有绵绵凄惋之致,却不同靡靡之音,更没

有扭捏之态。其职业的影响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但施加在他良好的学识、修养、

才能基础上,应该说还是利多于弊。従诗人的特殊生活基础所形成的艺术特色来

说,在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成就铸成上,职业的影响还是有许多积极之处的。

《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

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

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

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水势较旺。这周围山林

于背阴处更高大繁茂,因为谷中土厚,阴处涵水,不似向阳坡上风大干燥。而潭

口处黛色石崖下会让人有山岩开裂、潭深难测之感。这股泉水属于石灰岩地区溶

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较大。这段白噩纪形成的石灰岩地层,与三里外白

家曈火织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现已无存)的地层一致,并与那个曾有水

流、被称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关联。这里的山体岩石不但与南边一脉相连的红色

火山砂岩的“火山头”地层结构不同,一红一黑,而且这股泉水与香山双清、樱

桃沟、簸箕水,七王坟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样,不是由山体地层涵水下渗,至山

脚处形成泉水露头,而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这个“龙”不

小,传说是东海龙王的七子于此潜居。清代这里一度成为皇家的敕建黑龙王庙。

所以说,《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确的。纳兰性德的直观感受也是

准确的。且不说《清词史》中评论该词“感慨倍多,遥思腾越”。就此也能従现

代科学的角度验证纳兰性德重视真实感受,仔细观看事物是颇为精到准确的。

《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

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従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其中空梁、画壁、诸天、蛱蝶、燕雀等不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而且従中还能让人

想见侍卫在高大殿堂的台阶下巡行,在僻静的行官跨院当值的处身角度。这种人

与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静之感,是于今天都能在实地感受到的。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上片由景入情,而荒景映衬凄情,强烈对比中动人神魄,而情又作极彻语:“由他好处行”。下片不但视角由小转大,更把读者的视觉、听觉间隔调动,“画角”、“马嘶”与化冰的情泪、伴旗的残星,交织成一幅声色纷呈的画面,让读者领受到一股悲怆无依的愁绪、一种苍茫阔大的意境,艺术上已臻极高境地。此外脍炙人口的《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深受王国维赞赏:“‘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ardim

中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也使他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是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职业苦闷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使他深陷苦海。他怨天不成,尤人不成,便把无尽凄苦倾诉于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投殳久戍之苦,伤离感逝之痛,以及难以指名的怅闷是纳兰词的基本内容。纳兰性德以特出的艺术功力弥补了题材狭窄的不足。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胜,情真景真,“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蕙风词话》)。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并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不加粉饰,却如天生丽质,无不鲜明真切,摇曳动人。王国维曾说:“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遗愿,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人间词话》)所谓“未染汉人风气”,就是指他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意境天成,没有因袭模拟、堆垛典故的毛病。清初词家如陈维崧、朱彝尊等,不脱古人羁绊,以化用前人旧境为能事,总有名家词句梗搁在眼前,所以他们的词,即使是最好的作品,也难免隐现着前贤名作的影子,终不能超越古人;他们并非不想创出新的意象,思想习惯和才力束缚限制了他们,使他们寻觅终身而不得一字。纳兰性德却凭敏锐的观察、新鲜的感会和高度的语言概括力,独造新境,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他善于用自己的心眼,直视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把人人得见又人人所难言的情景真切准确地传达出来,创出未经人道的崭新意境。他的“夜深千帐灯”、“冰合大河流”等名句足以和“明月照积雪”、“长河落日圆”并称为千古壮观。他写愁情常似不经意的随口掷发,却不使人嫌其直率浅露。他把原属个人的哀怨融扩为带有普遍性的人性抒发,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三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他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清代词家。他也是中国最杰出的古代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的品行为人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跟很多不得志的汉族文士是好朋友,给过他们真诚的帮助。他应顾贞观清,援救吴兆骞入关,“生馆死殡”,更被传为一时佳话。

纳兰性德原有《饮水》、《侧帽》两本词集,今统称《饮水词》,或称《通志堂词》,存词三百多首。

真颛

只记得这一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相关推荐

清朝文人严绳孙简介,官至翰林院检讨,云门十子之一

人物生平 6岁能书径尺大字。及长,以诗词书画闻名。20多岁时,抛弃举子业,游历于山水之间。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清顺治六年(1649年),参加由江南名士太仓吴伟业主盟的慎交社,结识了一批东南名流。顺治十一年,与邑中顾贞观、秦松龄等10人结云门社,时称“云门十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结识满族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成为莫逆。康熙十八年三月,朝廷调举博学鸿儒,严绳孙受荐而避试,仍被选中,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编纂。以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山西乡试正考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承德郎等职。康熙二十四年辞官回家乡隐居。康熙四十一年病逝,终年79岁。 个人成就 文学 严绳孙以善诗闻名于世。对诗的创作,他强调“诗发乎情”,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同辈中有“婉约深秀,独标神韵”的佳誉。亦善作词,不加雕琢,以自然为宗。所作《金缕曲》,人称是“一韵累百”的名作。诗词文有《秋水集》传世。隐居期间,曾应无锡知县徐永言之聘,与秦松龄合纂《无锡县志》,康熙二十九年成书。 书画 他的书画也享有较高声誉。书法人晋唐之室,绘画有“工赡绝伦”、“足以括当世之 严绳孙书画作品士”的佳评。他于人物、花鸟无所不能,画凤尤为精擅。传世作品有《老树寒鸦图》、《鹤寿图》、《江村草堂图》等。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 *** ,王士桢极称之。
2023-07-08 01:12:471

清代“江南三布衣”中为什么姜宸英有的版本叫姜辰英,严绳孙(字荪友,有的版本写作严孙友)?

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与朱彝尊、姜宸英的并称,三人皆为清代文学家,因三人都是江南人,故称为“江南三布衣”。严绳孙〔清〕(一六二三至一七○二)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作昆山人。康熙已未(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为四布衣之一。工分隶、楷书,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曝书亭匾为其所书。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卒年八十。著秋水集。《无锡县志、国〔清〕朝画徵录、曝书亭集、于亭杂录、定香亭笔谈、鹤徵录》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姜宸英〔清〕(一六二八至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康熙一二十六年(一六九七)探花,授编修,年已七十。初以布衣荐修明史,舆朱彝尊、严绳孙称“三布衣”。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著有西溟全集、湛园题跋。《艺舟双楫、畊砚田斋笔记、履园丛话、清画家诗史》
2023-07-08 01:12:581

纳兰《浣溪沙·寄严荪友》诗词赏析

纳兰词·浣溪沙 寄严荪友 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词译 夏日的藕荡桥边。你住在亭亭的荷叶隔壁,用丝丝的绿萍问候湖水。你的钓竿已经归隐山林。而你,已归隐钓竿。 挥一挥左手,苎萝山从西边归来;挥一挥右手,太湖在东边流淌。 你有一支笔,可以闯入许多唐朝诗人的句子里,没有飞鸟的群山,没有人迹的小径。你有茶灶,可以采撷几片宋词,舀起三江水,煮成清茶一杯。你还有很多从容,留给妻子,在她眉间画上一对对云朵。你有一生的晴朗天气。 评析 严荪友即严绳孙。严绳孙(1623-1702),号藕渔,又号藕荡渔人,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江南名布衣身份被推荐参加“宏博”考试,临场时,因目疾仅作成《省耕诗》一首即退场,期望能就此脱身。但康熙帝笼络士子之心正切,就援引唐代祖咏以咏雪诗二十字入选的掌故,破格以“久知其名”擢置二等末,授翰林院检讨,让他参与编修《明史》,不久充日讲官,迁右中允,又不久即告别官宦,回归故里,杜门不出,以书画著述终老。著有《秋水集》,小令特佳,清逸幽婉而时见冷隽藏锋。容若与严氏交情颇厚,寄赠不少,本篇大约作于康熙十六年。 此篇作法别致,即全是想象之语,全从对面写来,是对南归故里的荪友的生活情景的描绘。 开首“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二句,言荪友过着隐逸高致的生活,桥边垂钓,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极。“埋”字表现出欣于垂钓,陶然忘机的沉醉情形,让人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西”“东”二字,分明有着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飘逸,不禁令人歆羡。接下是“笔床茶灶太从容”,此言或执笔写写画画,或烹茶品茗,从容自乐。这种徜徉山水、从容度日的方式,正是自来遁迹山林者所乐的境界。词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闲适、超脱的襟怀。由景物入笔,又以景写人,很好地表达了荪友的山水性情。上阕三句平平叙述,几乎没有任何刻画渲染,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作者对荪友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的激赏。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此二句系承上阕意,谓其居处更饶安闲之景,短墙银杏,高阁玉兰,著雨经风更加风流动人。“况有”“更兼”二词的运用,更是把这种怡然自得的情怀荡漾得沁溢而出。末句“画眉闲了画芙蓉”。“画眉”用张敞画眉事典,寓指荪友家庭生活和谐,夫妻和美。“画芙蓉”指闲暇之余,可以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照应前面“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的意境,凸现了严氏清逸高朗、放情山水的品格。 纵览全词,作者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荪友的生活情景,不言自己对友人的怀念,而是写对方归隐之放情自乐。此种写法便显得更为深透,更加倍地表达出思念友人的情怀。
2023-07-08 01:13:041

纳兰性德《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诗词注释与评析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 寄严荪友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注释】 严荪友:严绳孙(1623—1703),字荪友,号藕荡渔人,江南无锡人。江南三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应博学鸿儒试,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康熙二十四年四月谢病归。与性德相识于康熙十二年(1673),有《秋水词》。梁溪:在无锡,代指无锡,严荪友家乡。 【评析】 此词既云“分明却到梁溪”,说明荪友此时居家乡无锡。考康熙十五年(1676)夏至十七年(1677)夏,荪友在无锡。据“如今憔悴异当时”一句,知性德赋此词时卢氏已亡,则词当作于康熙十六年至十七年春。严绳孙为明朝遗民,一直拒绝和清廷合作。可是因为他才名太著,康熙十八年(1679),几乎是被逼着去参加了朝廷举行的博学鸿儒科考试。殿试时本应写赋、序、诗各一首,严绳孙无意于功名,只写了一首《省耕诗》敷衍了事。可是,康熙皇帝太想笼络像他这样的著名汉族文人了,仍然破格录取了他,并且授翰林院检讨。然不久之后,严绳孙还是找了个借口坚决地告老还乡。严绳孙曾一度寄寓在性德家中,两人畅谈历史兴亡、人生变幻,其思想和政治态度都对性德影响颇深。因此严绳孙南归时,性德十分不舍,写过许多感情深挚的诗词为他送行,表达深厚的留恋之情,也表达他对严绳孙退隐生活的羡慕。此阕盖为其中之一。当代学者傅庚生以“别后闲情何所寄”词谓性德为词中之“鬼才”,是性德小令立意往往有出人意料之处,非常人能及。此阕下片尤为动人。性德一生,唯爱情与友情最为珍视,爱妻去世之后,友情更是成为性德在漫长人生旅途中唯一感到温暖的依靠。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性德,虽然“生小不知江上路”,在此之前从未踏足江南半步,却因为思友情切,“分明却到梁溪”,在梦中跋涉过千山万水来到友人家乡与之秉烛夜谈,不料却被拂晓的鸡鸣惊破了性德与友人促膝交谈的温馨。只有已经冷却的香灰,陪伴着内心同样凄冷的词人。情深至此,堪为一叹!
2023-07-08 01:13:141

纳兰性德《送荪友》诗词注释与评析

送荪友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 *** 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雨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注释】 横门:汉代长安城北西头的第一门,后泛指京门。骊歌:告别的歌。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半委泥:落花掉入泥地。落拓:寂寞潦倒。 荆江:此处代指清廷平叛吴三桂在湖南、湖北的战场。王霸:仁义治天下者为王道,以武力征服者为霸道。此处泛指天下头等大事。偃仰:俯仰。比喻安然处于天地之间。九龙:古人云龙生九子,后成为一门九子的代称。此处指严绳孙回乡后在兄弟友爱中安然自在地生活。 【评析】 此亦为送别诗。性德送别诗多选用古体样式,盖因古诗形式自由,更利于情感宣泄之故。此诗是送好友严绳孙南归时所作。严绳孙不仅是性德府上渌水亭的常客,且有一段时间就住在性德家中,二人经常“闲语天下事,无所隐讳”,至今留有的禹之鼎绘纳兰性德像上即有严绳孙的题诗。严绳孙因厌倦官场生涯,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告假还家,性德赋诗多首相赠。此诗直抒胸臆,慷慨悲歌,其中既有对朋友分离的恋恋不舍之情,也有对自己至今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慨,又有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首两句“人生何如不相识,君 *** 南我燕北”,万分悲慨,倾泻而出:近几年中性德不断与好友分离,一次次的生离深深地刺伤了诗人的心,于是想到没有相逢就不会有分别的痛苦,索性不如不相识,发人警醒,较其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更进一层,震撼力也明显强于温婉词。诗中描摹的虽是四月春景,却已是草“萋萋”、花“委泥”状,了无生机,愁苦的心情与萧索的暮春景物情景交融。“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是对自己所用非所愿的嗟叹,大有垂垂老矣盖棺论定之意,读之不免令人心酸。诗中回忆“去年风雨夜,与君展卷论王霸”,亦流露诗人豪情。然回忆中越是豪情勃发,离别情绪越是低沉萧索。清人沈德潜评价此诗“酣嬉淋漓,一起警觉,深情人转作无情语也”。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就在与严绳孙分别一个月后,性德便病逝了。
2023-07-08 01:13:351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

这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全词如下: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剪灯夜语。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严绳孙(1623-1702 年),字荪友,自号勾吴严四,复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说昆山人)。清初诗人、文学家、画家,与朱彝尊、姜宸英号为“江南三布衣”。严绳孙与纳兰性德是忘年之交,性德曾留绳孙住府邸二年,彼此诗词唱和。严绳孙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 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四月,绳孙请假南归,本篇则是为绳孙南归所赋的赠别之作。与这首词填写的同时,性德还有四首诗词赠别绳孙,故此处说“再送”,如此一送再送,其惜别恋友之情确是罕见。
2023-07-08 01:13:434

还似梦游非,这句什么意思?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  还似梦游非。  梁溪:水名,在无锡市西。  云林: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纳兰性德好友严绳孙擅长画山水,此处借指严绳孙。  泉石:指山水。  非,疑问词,作‘否"。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旧历九月末至十一月末,纳兰性德扈从圣驾第一次巡幸江南,先后到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这组《梦江南》即写于此时。词共十首,皆以“江南好”句发端。如此联章之作,是仿效欧阳修歌咏颖州西湖十首《采桑子》的写法。纳兰这组词的前三首写南京,后几首写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这首词是其中第五首。  这首词是赞美风景如画的无锡梁溪的,抒发了如梦如幻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是对其好友严绳孙善画山水的热情赞赏(绳孙善画山水,时人以元代画家倪云林比之);    译文:江南多么美好,如今真的来到了梁溪。曾经看到过严绳孙的一幅描绘梁溪的画,画中又有故人的题字,使人仿佛真的到了梁溪。如今眼前这美景到底是真是幻呢?
2023-07-08 01:13:523

“浮生如此不如莫遇”是什么意思?

“浮生如此不如莫遇”的意思是:是这一生像现在这样聚多离少,令人伤感还不如当初没有遇见,各自相安!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原文为: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清 纳兰性德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译文: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现在你终于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任凭夕阳西下而无所牵挂。离别的酒已经倒满酒杯,道一声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乡。在烟波浩渺的漫漫长路上,在午夜梦回,只有孤帆残月相伴之时,你是否会回头北望,思念远方知己的朋友?可曾想起那夜我们紧闭柴门,一直到深夜之时,还在灯前说着知心的话语。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还不如我们从来就没有相遇。黄昏之时,“我”孤独一人,对着西轩而寂寞忧愁,昏暗的薜荔墙上的叶子在风雨中飘摇晃动,更有频繁的故事,使“我”心中更加凄凉。扩展资料康熙十二年(1673),时年十九岁的纳兰性德与严绳孙结识,成了忘年之交。之后,严绳孙应纳兰性德的邀请在明珠府借住了两年,二人作诗词互相酬唱,无所不谈。康熙十八年(1679),严绳孙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后迁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编修等职。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严绳孙告假南归,与纳兰性德做别时“人辞容若时,坐无余人,相与叙平生之聚散,究人事之终始,语有所及,怆然伤怀”。纳兰性德对好友的离开伤心不已,前后共写下五首词相赠,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这首《水龙吟》便是其中之一。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对与好友聚少离多的感叹,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下阕是对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再转回眼下国家狼烟四起的局势,将个人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在一起,超脱了纳兰词固有的私人情感滥溢的现象,境界极高。全词用词精炼,却意蕴深含。词人填完此词一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了。这次离别之后,两人也便真的没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隔着时间的长河,凝聚在词句中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友情依旧令人感叹不已。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2023-07-08 01:14:021

分宜历史人物

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分宜县名人可多了 下面的都是: 陈重 分宜洞村人,东汉时名士。 卢肇(818.2~882.8) 字子发。分宜杨桥观光村人(当时叫文标乡)。 唐会昌三年(843)殿试中进士第一名,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 卢绛 字晋卿,南唐宜春县文标乡人(今属分宜),卢肇之后。 邓璠(822~893) 原籍筠州(高安),字韫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举进士,以才能和道德并优,选任官至尚书。 孙亿 松山午元人,宋朝咸淳十年(1274)进士,任吉州永新县令,有政绩,升吉州知府。 欧阳玄(1273~1358) 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分宜防里,后迁湖南浏阳。 元朝文学家、史学家。 刘仲质 分宜西矶岗人。 明初,为宜春训导,被推荐入京任翰林,著有《校正春秋本末》。 黄子澄(1359~1402) 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 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 严孟衡(1385~1446) 分宜介桥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严孟衡做官30年,很少积蓄,每餐以青菜佐餐,人称“严青菜”。 为纪念这位清官,有人在石上刻字题诗,称赏他“扁舟羽驶,是作满赢,沛淮仗信,庸蜀著清”。 李香(1494.4~1561.9) 分宜凤阳乡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工部任主事。 后派去徐州,正值荒年,李香“捐俸赈穷”,救了许多老百姓。后转刑部任郎中,不久升任广东兵备道,有功,受到朝廷褒奖。 补任山西,又取得较好政绩。升任四川巡抚都御史(从二品官),署大理寺正卿,威镇西南,赐匾曰:“霜威节钺”,史称李都堂。 后因病“致仕”回乡,又“敦尚孝友,修缮学宫”。死后,葬凤阳沔村琴山下。 严嵩(1480~1567) 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介桥村人。26岁廷试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 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世宗建坛设醮,严嵩入阁,已经63岁。 前后居次辅6年,任首辅15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明代所不多见。 嘉靖四十一年(1562),诏令严嵩致仕,子世藩下狱。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贬官籍,儿子世藩处斩,家产亦被抄没。 嘉靖四十六年(1567)病死,终年87岁。 张承诏(1572.4~1641.8) 字献可、号笃棐,分宜钤阳镇泗水张家人。 万历丁酉年(1598)中举,已未年(1620)年中进士,初授苏州府推官,为官廉正无私,办事雷厉风行。戊寅(1638)年署刑部尚书,后辞职返乡,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终。 钟炌(1583~1650) 号昭明,字淑贤,分宜山泗村人。天启年间进士。 为官耿直,办事公道。任中书舍人时,主试湖广,一时称得人;任大理寺卿时,夙亱匪懈,竭尽厥职;任顺天府尹、京兆尹时,以严驭吏,以宽洽民;任吏部左侍郎时,谨慎从事,夙弊一清。 崇祯皇帝在敕命中称他是“洁己奉公之选”,并褒扬他“使吏部有清贞独立之名”。 黄金贵(1587.9~1646.8) 字双南,后奉旨更名黄希宪,堕江不死号又生。 明万历王子科(1612)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知县,应天巡抚、河道总督、河南总督、兵工二部左右侍郎。 清兵攻下南京后,黄金贵护送潞王至杭州,忠君不二。清顺治乙酉年(1646)8月21日,殁于浙江绍兴府章家,终年59岁。 清谥忠烈公。 欧阳瑾(1706~1780) 号予石,分宜松山防里人。 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办事周密,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林有席(1713~1804) 字儒珍,号平园,分宜双林白水村人。乾隆十七年(1753)中进士,曾与宜春袁杏芳合选《袁阳文征》二集、《考墨卷》一集。 评选四书文120卷,著《四书文》上下2编及《高林诗抄》并刊行于世。著《古文雅正续选》及《清古文雅正》各十六卷。 还有《离骚经参解》2卷,《古今体诗》12卷及《题明诗综合二百首》。其综合著述,名曰:《平园杂著》,共16卷。 其诗则被后人入选,称《钤阳六子诗》。校定冯洁的《宋史》,节略增删《瀛州志》,受聘修《吉郡志》、《赣郡志》及《分宜县志》。 实地考察江西山川河流之势,著有《江西诸水源流考》。 欧阳敬(1764.1~1806.2) 松山防里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 授广东连山县令,不久即逝于任上。对数学尤有研究,为清代嘉庆年间数学家。 万上遴(1739~1813) 字殿卿,号辋冈,分宜城郊辋冈人。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 林大宏 字副声,号实堂,双林白水村人。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 历任广西雅容、平南、贵县、怀远县令。 二、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三、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四、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1、傅抱石, 2、严孟衡,字平(草字头加奄),亦字衡中,明朝分宜介桥人。他个子魁硕,秉性峻洁。他永乐九年中举,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随授山西道监察御中。他一身正气,按法办事,一些朝廷大官有不法行为,敢于上蔬弹劾,故所在官吏不敢为非作歹,一些正派的官员则慕其风采。因他工作过得硬,上升为浙江按察可副使。在他到任的头天晚上,官吏们对防火的警惕性不高,把衙门烧着了,案牍焚毁一空。火灾出现后,官吏们通过种种关系,逃避罪责,而严孟衡却站出来甘愿责任,以致致他列任不久便被撤职,居家闲居。一年后,有抱不平者出来替他说话,说这是冤枉,结果宣宗朱瞻给他平了反,官复原职,调任四川接察司副使。 3、梁寅 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明初学者。 祖辈务农,家贫,致力于学,淹贯《五经》,但屡试不第,后辟为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儒学训导。仅居二年即告辞归。元末兵起,遂隐居教授,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4、刘颁 刘颁,字贡文,号公非。生于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卒于哲宗元ue3d7四年(公元1089年)。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父亲刘立之,字斯立,曾经任知县、通判、提点刑狱、转运史等职。刘颁的哥哥刘敞,字原文,号公是。历任右正言、起居舍人、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务。刘敞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对于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古今传记以及天文地理、医算卜筮等都有涉猎。特别精通《春秋》。著有《公是集》、《七经小传》、《弟子记》和有关《春秋》的著作多种。 等等, 你可以去 ://baike.baidu/view/25282.#12 了解详细情况.. 五、严姓有没有什么成名的历史人物啊 严 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 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 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 颜:三国蜀国大将 严 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 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 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 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 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 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 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六、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赵高、严嵩、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秦桧、杨广、来俊臣、梁翼、和珅。 1、赵高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 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 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4、杨国忠 杨国忠(约700年—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权臣。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 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5、卢杞 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 ,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6、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8、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采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 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 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 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 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 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 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冲帝崩,立质帝。 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七、图穷匕见的历史人物是谁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破赵国首都邯郸,直逼燕国。 在这种情况下,曾在秦国做过人质的燕太子丹,就策划了一起暗杀事件。 首先,他杀害了逃亡到燕国的秦军将领樊於期; 其次,他找到一个叫荆轲的刺客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城池督亢的地图,进献秦王。 在易水边荆轲的好基友还给荆轲唱了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随行的还有一个叫秦舞阳的小伙子。 等到了秦国之后,面对秦王,荆轲把督亢的地图打开,后面的秦舞阳都快吓尿了。 地图慢慢展开之际,里面涂着毒液的匕首已经快出现。 很明显,荆轲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当匕首出现时,秦始皇当机立断,马上就溜。 之后,荆轲就被秦始皇的守卫给干掉了。 事实上,燕太子丹这是臭棋一招,就算杀了秦始皇也只是延缓了燕国灭国的时间,不能改变燕国被灭国的命运。 这就是图穷匕见的前因后果。 望采纳。
2023-07-08 01:14:241

人生别易会常难出自纳兰性德的那首诗?

这首词其实也不完全算纳兰写的,而是他和数人郊游时共同作的一首联句。是易。全文: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性德)。白话译文:出去寻找春天的痕迹春天已经过去。东风吹在脸上都不冷。沿着村子的小道到西山。骑着马不需要为路途遥远而担忧。必须得一看看花一边饮酒。人生分别很快再相会就很难了。出处:出自纳兰性德与友人的联句。纳兰性德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扩展资料:人物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兰性德
2023-07-08 01:14:513

姓严的名人

严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着《老子指归》。   严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着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着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着《松弦馆琴谱》等。   严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着《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着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着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着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2023-07-08 01:15:091

临江仙·寄严荪友赏析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此词是词人寄赠好友之作,表达对好友的相思相忆之情。上阕写词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独落寞之感只有残花知晓;下阕说自己为了寻觅友人,以至于梦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与友人相聚。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其情谊之深,可见一斑。上片写春去秋来,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好友严绳孙,以至于形容憔悴,与以前判若两人。但他心中这种孤独寂寞之感,除了零落的残花落絮,再无人能知晓。下片写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梦幻,竟梦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荪友的家乡,如此虚拟之笔很浪漫,很感人。但好梦难留,他刚要与好友倾诉别后的相思之意,却突然从美梦中醒来,只听得窗外传来一声雄鸡的鸣叫声,天边已经显出了鱼肚白,令人不胜怅惋。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其深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在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1、 马大勇评注.纳兰词.北京:中华书局,2015:179-1812、 《经典读库》编委会.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37-238
2023-07-08 01:15:161

严姓历史名人

1.严姓在古代名人高官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 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政治 学、政治经济 学、哲 学和自然科 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2.请问“严”姓在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严复,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嵩,明朝的奸臣。 严 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 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3.在历史上姓严的著名人物有谁 严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是出自庄姓的说法。 《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 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於荆蛮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后代以谥为姓,始有庄。 东汉庄光避明帝讳,改为严姓。此外,其他几种说法有:战国时代时,秦国昭襄王任严君疾为相,封他於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号严君,故以邑为氏。 据《姓考》记载,古代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晋书》记载,五胡十六国时后燕有丁零人以严为氏。 少数民族中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皆有严姓。“庄”与“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无比肃敬的意思。 庄严二姓 关系亲密 奇妙的是,以这两个字来表示的姓氏,实际上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严姓是庄姓改来的,所以有一部分姓严的人,根本就和庄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间的关系,真是亲密万分。 庄、严二姓的的奥妙关系是这样形成的:据《正字通》的记载,汉明帝的名字叫做刘庄,按照当时的习惯,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一些本来姓庄的人,像名满四海的一代高士庄光和大学者庄忌等,都改姓为严,变成了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严光和严忌。 据说,这两位当代名人改姓为严之后,许多姓庄的人都纷纷仿效,就此以严为姓。至于他们在决定改姓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别的姓,而要采用严字,后世推测,大概也跟庄、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有关系。 庄姓改为严姓这件事,是发生在西汉明帝的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么,在此之前,中国难道就没有“严”这个姓氏吗?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严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 这段记载指出,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楚王的后代以严为姓。楚国本来姓芈,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则严姓自然也是颛顼的后代了。 不过,严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既非以国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谥为姓”。 严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的,则后来汉代由庄姓改来的那些姓严的人,说起来好像应该跟原来的严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妙就妙在这里,庄姓是出自楚王,而严姓又为楚庄王的支孙所创,则推算起来,庄、严两姓岂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汉代的庄光和庄忌这些人会心安理得地就改姓为严,因为姓严与姓庄,就血缘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分别。 上面说到过,严光本来姓庄,后来因避明帝讳,才改姓为严,他的子孙也就此世代以严为姓,算起来还应该是这一支严姓的始祖。他是东汉初年的人,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曾经是同学,两人的交情非常好。 光武帝即位后,严光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帝想尽办法明察暗访,才把他找了回来,后来就发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却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惊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虽然对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学曲意奉承,但严光到底还是不肯做官。 后来,他归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他当年垂钓的地方,并且被后人命名为“严陵濑”,该处就是现在浙江省桐庐县南边的江滨。 像这样一位视富贵如贱土,但求清风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万分!他的子孙,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严姓名人春秋战国严遂汉朝严光/庄光严忌/庄忌:辞赋家、世称严夫子严遵:思想家严助:辞赋家严彭祖:经学家严延年严颜:军事家严畯:政治家、地理学家南北朝严棱唐朝严挺之严武严震严郢严绶:政治家严安之宋朝严用和:医学家严仁:词人严羽:词人严参明朝严嵩:政治家严拭严讷:政治家严澄:音乐家清朝严绳孙:书法家、诗人严遂成:诗人严可均:语言学家近代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严家淦现代严以敬(阿虫):漫画家严浩:电影导演严文井:童话作家严凯泰:企业家严新:气功师 ***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4.历史上姓严的名人有哪些 严嵩(1481~1568)[3] ,字惟中,号介溪,明江西分宜人。 世宗时为相,揽权贪贿,斥戮异己,后被劾罢官,以子世蕃仍纵恣,籍没,寄食墓舍而死。嵩善书,工诗文,着有钤山堂集。 严忌严忌原姓庄,汉时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为严,后世遂称严忌。汉书说是西汉会稽郡吴县人,实为由拳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曾作《哀时令》赋,借哀叹屈原秉性忠贞不遇明主之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吴王刘濞网罗人才,“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严忌与邹阳、枚乘俱仕吴,以文辩著名。 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未纳。后游历于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 为梁孝王门客,世称严夫子(或庄夫子)。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令》。 严忌死后葬吴江西南,故名其地为严墓,即今铜罗镇。严忌墓曾於明末修筑,1919年又重建,并建亭於其上。 严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参考资料/item/%E4%B8%A5/9514554#viewPageContent。 5.严姓名人录有哪些 严姓名人大都出现在秦代以后。 西汉时期有著名的辞赋家严忌、严助,涿郡太守严延年,今文春秋学“严氏学”的开创者严彭祖及被称为“古之遗民”的隐士严君平。僧人严浮调,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 汉代以后,严姓中出现了勇夺三军独当一面的将才,如三国时期蜀汉的严颜。唐代有诗人严维。 宋代以后,严姓中的名人大多是一些文人才子,如明代的琴家严it清代的文学家严可均、严绳孙、诗人严遂成等。明朝中期,严氏家族出现了两位有名的大奸臣,他们就是严嵩、严世蕃父子。 近代以来,严姓中的名人主要有:实业家严信厚、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教育家严修、经济学家严中平、著名黄梅戏女演员严凤英等。 6.姓严的名人或伟人 西汉时有严彭祖,为江苏下邳人,汉宣帝时任东郡太守;严忌,为西汉时著名辞赋家,深受梁孝王赏识,与枚乘等齐名。 其子严助为会稽太守,以贤德著称。 两汉之际严代名人尚有以筮卜著称的严君平及河南太守严延年。 唐代有太府卿严挺之,河南丞严安。宋代有严羽、严昌裔、严仁,均为博雅名士。 元、明、清三代,严氏也是人才辈出,代有英贤,或为能臣干吏,或为名流学士。近代则有著名的“天演宗”哲学家严复,系福建省侯官县(今属闽侯县)人,初名体乾,改名宗先,字几道。 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曾留学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地,归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与夏曾佑等创办《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 7.严姓的来历 严 氏 历史来源 「严」源出 , 曹是为中国较为晚的姓氏之一 ; 避讳改姓。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严氏本为庄氏。战国时楚王侣,谥号为「庄王」,其支庶子孙逐有庄氏。 东汉时,汉明帝为刘庄,为讳避皇帝的名讳,令庄氏改姓「严」氏 ( 「庄」 ,「严」两字同义 )。西汉时的庄光后改为严光。 魏晋之际,有复姓本姓「庄」者,故有庄,严二氏之分。 家族名人 严嵩 (1481~1568) 字惟中,号介溪,明江西分宜人。 世宗时为相,揽权贪贿,斥戮异己,后被劾罢官,以子世蕃仍纵恣,籍没,寄食墓舍而死。嵩善书,工诗文,着有钤山堂集。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陕西冯翔郡,陕西华阴郡。 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寻根溯源 1、出自庄姓。据《通志u2022氏族略u2022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2、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3、战国时,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故以邑为氏,子孙遂然。 4、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5、丁零人姓。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 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 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 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 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 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 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 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家谱是:茂 尔 学 光 善 朝 廷 俊 达 春)。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 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 郡望堂号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2、冯翊郡,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一带; 3、华阴郡,西汉时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 堂号: “富春”、“调山”、“古秋”、“钤山”、“宜雅”、“四录”、“尺五”、“海云”等。 宗族特征 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 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名人精粹 严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严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 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 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 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严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 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严 :北魏临晋(今陕西大荔)人,泰常中,官拜平远将军,封合阝阳侯,假荆州刺史。 太武帝时,以归化之功,除中山太守。严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 乃集》流于世。 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 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 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
2023-07-08 01:15:251

国学宝典《百家姓》:严姓

【 #能力训练# 导语】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下面是 无 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严姓。欢迎阅读参考!   【姓氏源流】   严(Yán严)姓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姓名人】   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郡望堂号1、郡望】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2、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   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   【宗族特征】   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严姓宗祠门楣题辞〗   富春流芳   “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天水世泽;   富春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   姓源芈氏;   望出华阴。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   会稽贤守;   藕荡渔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   大汉千古;   先生一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   翻译天演;   卜筮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xx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   成都迹著;   富春名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介溪永驻钤山堂   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   鱼台世泽;   雉水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   遁居剡曲;   卖卜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   -----------------------------------------------------------------   〖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五色惊彩凤;   千里震骢威。   ——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   公子称博士;   铁桥谙韵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   -----------------------------------------------------------------   〖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译文遵守信达雅;   奇才擅长刻画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   几道长留天演论;   介溪永驻钤山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   星耀辰垣封郑国;   风流辅列典秘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   春暖烟波人下钓;   夜深花月客垂帘。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   水光风力俱相怯;   星象烟云喜共和。   ——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严复撰书联。   千秋大雅扶轮手:   一片寒泉荐菊心。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   ------------------------------------------------------------------   〖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类妪,贤扬东海;   三体居士,高卧中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弹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   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   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   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2023-07-08 01:15:381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燕九竹枝词》清·孔尚任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表达了别人吹春天的美好衬托了孩子孩子怪春风不来,无法送风筝上天的率真、急切的心情。正确断句: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扩展资料:作者轶事:1、孔尚任巧解康熙难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对于建这样一道墙有一个故事: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了。2、孔梅溪是孔尚任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尚任
2023-07-08 01:15:574

请问“严”姓在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严 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 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 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 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 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 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 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 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 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 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 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严顺开   (1937年5月18日)湖北省鄂城县人,著名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9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6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滑稽剧团演员。从影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1966-1978文革 上海滑稽剧团关闭。1978年起在上海滑稽剧团任演员,兼任编导工作。1981年初次在影片《阿Q正传》中饰演主角阿Q,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   严凤英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卒于1968年
2023-07-08 01:16:239

“严”姓的来源

  一、姓氏来源  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王。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姓庄的人就改为姓严。  二、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  望出天水、冯诩、华阴  三、历代名人  严彭祖——字公于。汉朝下邱人。精通“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尤为出名。他廉直不事权贵。人或劝其少自勉强,他说:“凡通经术,固当修行。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竟以太傅官终。  严复——字又陵,号几道。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曾赴英国留学,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亲身观察英国的社会制度,研究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辨析“西学”与“中学”的异同。归国后,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达2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论文,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实行改良,认为培养民力、民智、民德,是使中国富强的根本办法。  禁止鸦片与缠足而崇尚武精神,废除八股而提倡西学,废除专制政治而实行君主立宪,又译述赫肯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曾主办天津《国闻报》。,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及《穆勒名学》、《法意》、《名学浅说》等书,较有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  严庆澎——江苏省吴县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新晚报》负责人。他业余从事文艺创作,以唐人的笔名著有《金陵春梦》,以阮朗的笔名著有《香港风情》,以颜开的笔名著有《诗人郁达夫》等小说、剧本数十种。1981年逝世,终年63岁。  严济慈---字慕光, 1901年1月23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四)生于浙江省东阳县维风乡下湖严村,1996年11月2日逝世于北京。1923年夏,严济慈以第一名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且同时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并成为东南大学第一名毕业生。1923年自费赴法国留学。于1925年夏获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6月,严济慈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8月,严济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的物理、数学教授,并兼任正拟建中的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委员。从1929年初起,严济慈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电磁铁实验室从事了两年研究工作,1930年底,应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之邀,接替李书华出任物理研究所所长。 严济慈在领导物理学研究所工作的同时,还创建了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开创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研究。自1932年起,严济慈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8年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5年6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有关学术机构讲学一年,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9月初,严济慈出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第一任主渭嬗τ梦锢硌芯克ぁ?955年6月1日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严济慈被选聘为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学部委员。1961年严济慈出任科大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科联)秘书长(1950-1958)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1958-1980)、副主席(1980-1986)、名誉主席(1986-1996),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1988年,他获得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军官级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6年11月2日严济慈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96岁。  严  (百家姓典故)  严氏以谥为姓 系承春秋季连  “庄”与“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无比肃敬的意思。  庄严二姓 关系亲密  奇妙的是,以这两个字来表示的姓氏,实际上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严姓是庄姓改来的,所以有一部分姓严的人,根本就和庄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间的关系,真是亲密万分。  庄、严二姓的的奥妙关系是这样形成的:据《正字通》的记载,汉明帝的名字叫做刘庄,按照当时的习惯,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一些本来姓庄的人,像名满四海的一代高士庄光和大学者庄忌等,都改姓为严,变成了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严光和严忌。据说,这两位当代名人改姓为严之后,许多姓庄的人都纷纷仿效,就此以严为姓。至于他们在决定改姓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别的姓,而要采用严字,后世推测,大概也跟庄、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有关系。  庄姓改为严姓这件事,是发生在西汉明帝的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么,在此之前,中国难道就没有“严”这个姓氏吗?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严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  这段记载指出,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楚王的后代以严为姓。楚国本来姓芈,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则严姓自然也是颛顼的后代了。不过,严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既非以国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谥为姓”。  严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的,则后来汉代由庄姓改来的那些姓严的人,说起来好像应该跟原来的严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妙就妙在这里,庄姓是出自楚王,而严姓又为楚庄王的支孙所创,则推算起来,庄、严两姓岂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汉代的庄光和庄忌这些人会心安理得地就改姓为严,因为姓严与姓庄,就血缘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分别。  上面说到过,严光本来姓庄,后来因避明帝讳,才改姓为严,他的子孙也就此世代以严为姓,算起来还应该是这一支严姓的始祖。他是东汉初年的人,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曾经是同学,两人的交情非常好。光武帝即位后,严光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帝想尽办法明查暗访,才把他找了回来,后来就发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却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惊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虽然对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学曲意奉承,但严光到底还是不肯做官。后来,他归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他当年垂钓的地方,并且被后人命名为“严陵濑”,该处就是现在浙江省桐庐县南边的江滨。像这样一位视富贵如贱土,但求清风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万分!他的子孙,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  楚庄王之后裔 历代人才辈出  庄,自古以来是一个代表端严肃敬的文字,而以庄为氏的家族,也名实相符,两千多年来备受尊敬。  这个可敬的姓氏,家世的源流也十分悠长,早在距今两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得姓。这一点,熟悉历史的人士一定都很清楚。因为,在历史上的先秦时期,庄氏家庭就已经人才辈出,大名鼎鼎,像长久以来在传统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伟大思想家庄子,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根据考证,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后裔,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在介绍庄姓时就指出:“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把庄周的身世源流,记述得清清楚楚。  实际上,庄氏家庭正是这样来的。追本溯源,他们是楚国公族的芈姓后裔,而芈姓则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换言之,两千多年来干千万万以庄为姓的人,毫无疑问都是最为光彩的炎黄子孙。  在庄氏的悠久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对整个家族影响极为深远的大变动。一次发生于战国末期,一次发生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  原来,战国末期,当秦始皇以强大的军队横扫诸侯时,有一位楚庄王的后裔庄峤,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他把势力扩展到滇池,以兵威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可是,当他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国所袭夺,塞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峤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一直到秦始皇灭诸侯。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为西南夷的君长。逍遥于暴秦的淫威之外。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他们终于降汉,其地并被置为益州郡,重回母亲的怀抱。  这是史实,说明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是楚国的后裔,而且是由庄氏的先人带过去的。  庄氏和第二次大变动,影响更大,曾经造成了整个家族长时期的没没无闻。这项变动,就是《姓氏考略》所明载的:“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  在过去的专制时代里,当皇帝的人是“天子”,为了避天子讳而改换人民的姓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庄氏,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改姓了严,并且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长时期为严氏所掠美。不过,庄、严二氏的一家人关系,倒是一直被公认不讳。
2023-07-08 01:16:432

四布衣的解释四布衣的解释是什么

四布衣的词语解释是: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_朱彝尊_潘耒_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_余集_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四布衣的词语解释是: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_朱彝尊_潘耒_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_余集_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注音是:ㄙ_ㄅㄨ_一。拼音是:sìbùyī。结构是:四(独体结构)布(半包围结构)衣(独体结构)。四布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余集、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二、网络解释四布衣四布衣指清初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科的四个诗人。关于四布衣的成语椎髻布衣布衣韦带芒_布衣关于四布衣的词语布衣疏食布衣雄世布衣之雄衣不布体布衣韦带椎髻布衣布衣粝食丹徒布衣布衣芒_蔬食布衣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四布衣的详细信息
2023-07-08 01:16:491

有关纳兰性德的资料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2023-07-08 01:17:116

孔尚任的人物轶事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对于建这样一道墙有一个故事: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了。 东鲁孔梅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扇》的作者东鲁孔尚任。孔梅溪是不是孔尚任呢?我们来看一下孔尚任能不能接触到《红楼梦》的稿本。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可能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1694)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八年(1689),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从上述分析孔尚任是孔梅溪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相合,与批语相合。孔尚任又有机会接触到《红楼梦》,故可定孔梅溪为孔尚任化名。
2023-07-08 01:17:271

顾贞观原文_翻译及赏析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顾贞观 惊世友情 清顺治十五年(1658),其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顾贞观好友吴兆骞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时,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但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在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时顾贞观在北京,作《金缕曲》词两首赠之,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顾贞观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时了。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当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干学等,过去与吴都有过交往,因而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覆信,其中第一首写道: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维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镟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此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二阕《金缕曲》,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后吴兆骞被释归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自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 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纳兰性德亦为清初著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检讨等职。顾贞观、纳兰性德与他们经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顾贞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集。 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这些人中尤其和容若交厚的是顾贞观。他仿佛是一面镜子,是容若对于友情的全部映照,折出这个人生命中的另一半热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与严绳孙同为无锡才子,生性狷介,为人有侠气。他与吴汉槎是至交好友,吴汉槎落难后,他百般设法营救,纳兰为人称道的营救吴汉槎一事就是在他的极力斡镟下完成的。 顾贞观本身也是明代东林党人之后,文名卓著,著有《积书岩集》和《弹指词》。有才识,但时运不济,一生沉沦下僚。康熙十五年(1676年)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并引为挚友。 容若初见他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了一首《金缕曲》,当中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吉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之语,这样热烈的表达,全情投入,对情感内敛的容若来说是极为少见的。阅遍《饮水词》,纳兰与他的交酬之作举不胜举,而内心对于顾贞观 的信任和依赖然已不仅仅是朋友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 生平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文学成就 贞观、性德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秦赓彤在《弹指词·序》中说:“先司寇题语有云:本朝词家,以弹指为最。窃展卷诵之,惊为自古词家所未有,盖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而叹先司寇公评骘之当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论顾贞观曰:“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着处”。顾贞观词,以〔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两首最佳,以词代书信,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极深。纳兰性德读后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词后自注陈廷焯评他的〔贺新郎〕两阕说:“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白雨斋词话》)。 其余作品,亦幽艳圆朗,以情韵胜。如〔眼儿媚〕《手卷湘帘雨初收》、〔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百字令〕《荆溪雨泊》,用史梅溪韵留别陈其年、史蝶庵诸同学、〔石州慢〕《御河为漕艘所阻》等首皆是杜诏为他的词作序,把他和陈维崧、朱彝尊等相提并论,可见其受人推重。 顾贞观的诗文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镟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 一作:试看)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清代·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金缕曲二首 清代 : 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镟 展开阅读全文∨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镟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友情湔裙独上小渔矶,袜罗微溅春泥。一篙生绿画桥低,昨夜前溪。回首楝花风急,催归暮雨霏霏。扑天香絮拥凄迷,南北东西。——清代·顾贞观《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 湔裙独上小渔矶,袜罗微溅春泥。一篙生绿画桥低,昨夜前溪。 回首楝花风急,催归暮雨霏霏。扑天香絮拥凄迷,南北东西。 春天 , 写景留恋山城夜半催金柝,酒醒孤馆灯花落。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门前乌桕树,霜月迷行处。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清代·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山城夜半催金柝,酒醒孤馆灯花落。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 门前乌桕树,霜月迷行处。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 婉约 , 羁旅 , 孤独思念查看更多顾贞观的诗文>>
2023-07-08 01:17:391

历史上姓严的村子哪个地方最多

参考资料 严(Yán 严)姓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 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 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 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 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据严氏族谱载:“严氏系出颛顼之后,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为庄,盖楚庄王之后裔也。 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 ”《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 ”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 严姓源出有六: 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 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 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 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 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 ”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 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 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 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 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 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严忌。 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 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 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 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 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编辑本段]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 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 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 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 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 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 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 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 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 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 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 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 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三、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 严 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 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 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 著《老子指归》。 严 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 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 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 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 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 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 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 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 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 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 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 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 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 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 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 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 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 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 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 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 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 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四、郡望堂号 [编辑本段] 1、郡望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 魏恢复天水原名。 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 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华阴郡:古代县名。 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 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 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2、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 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 五、宗族特征 [编辑本段] 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 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 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2023-07-08 01:17:481

纳兰性德一生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2023-07-08 01:17:589

历史上有姓严的皇帝吗?

严姓名人春秋战国严遂汉朝严光/庄光严忌/庄忌:辞赋家、世称严夫子严遵:思想家严助:辞赋家严彭祖:经学家严延年严颜:军事家严畯:政治家、地理学家南北朝严稜唐朝严挺之严武严震严郢严绶:政治家严安之宋朝严用和:医学家严仁:词人严羽:词人严参明朝严嵩:政治家严拭严讷:政治家严澄:音乐家清朝严绳孙:书法家、诗人严遂成:诗人严可均:语言学家近代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严家淦现代严以敬(阿虫):漫画家严浩:电影导演严文井:童话作家严凯泰:企业家严新:气功师严家其: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2023-07-08 01:18:266

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就像一场梦,聚少离多,既然这样,还不如不曾相遇。这句话的原句是:“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著一首词《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全词的原文如下: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白话文意思是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现在你终于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任凭夕阳西下而无所牵挂。离别的酒已经倒满酒杯,道一声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乡。在烟波浩渺的漫漫长路上,只有孤帆残月相伴之时,你是否会回头北望,思念远方知己的朋友?可曾想起那夜我们紧闭柴门,一直到深夜之时,还在灯前说着知心的话语。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还不如我们从来就没有相遇。黄昏之时,“我”孤独一人,对着西轩而寂寞忧愁,昏暗的薜荔墙上的叶子在风雨中飘摇晃动,更有频繁的故事,使“我”心中更加凄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康熙十二年(1673),时年十九岁的纳兰性德与严绳孙结识,成了忘年之交。康熙十八年(1679),严绳孙后迁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编修等职。之后又一次严绳孙告假南归,纳兰性德对好友的离开伤心不已,前后共写下五首词相赠,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这首《水龙吟》便是其一。开头想象友人回到家乡之后任性适意的隐居生活,境界高远。开篇起笔不凡,“人生南北真如梦”一句抛出了“人生如梦”这等千古文人常叹之语,在这样逍遥洒脱的词境中,词人转入送别目送友人离去,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下阕转入了回忆,抒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独苦闷,词人忆起了柴门紧闭、斗转星移、夜雨畅谈的时光,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然而聚少离多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多少可以看出词人的一些悲观情绪,全词用词精炼,却意蕴深含。
2023-07-08 01:18:433

严氏的由来?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另有少数其它源起。①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名讳而改,得姓始祖严忌。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②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③出自战国时秦国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国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④出自古严国,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⑤出自丁零人姓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⑥出自少数民族。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始祖:严忌。 迁徙: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目前严姓人口列全国第112位。 郡望:  天水郡 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冯翊郡 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大荔一带)。  华阴郡 古代县名。春秋为晋国之地,汉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治所在今陕西华阴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今陕西华阴东南。 堂号:  天水堂 天水为严姓望族。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冯翊、华阴。②自立堂号:富春、调山、古秋、钤山、宜雅、四录、尺五、海云等。 字辈:  富春堂严氏派语:老派:性敏必资学,万用由斯觉,正道辅开先,有章其文博。新派:源发嘉兴远,名标锦绣高,贻谋敦德泽,衍庆启贤豪。  河南信阳严氏字派:德法曾祖,克兆嘉祥,承先启后,万事永昌,正大光明,保本施良,忠厚传家,富春久长。  江西寻乌严氏字派:士立嘉光时,登朝永锡之,纯修能志学,奕世作名儒。  江苏润州严氏字辈:家敦忠厚,守道长吉,种德久昌。  南昌艾溪严氏字辈:曰廷抚昌运,四海洽时雍,间永长江水,湛然心迹同,怀仁以辅义,百世仰高风。  湖北荆州严氏字辈:梦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其文钦奉若,定得久全昌。 名人:  严遂,战国韩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仲子。韩国大臣。韩列侯时,与相国侠累(即韩傀)争权。曾在朝廷直指侠累过失,为累叱斥,愤而拔剑趋前。旋惧诛奔齐,求得聂政代为报仇,刺杀侠累。《战国策·韩策二》、《史记·剌客列传》以严遂为韩哀侯之臣,不确。《韩非子·说林上》:“严遂不善周君,患之,冯沮曰:严遂相,而韩傀贵于君,不如行贼于韩傀,则君必以为严氏也。”说又不同。  严忌(约前188-前105),西汉辞赋家。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讳,改为严。会稽吴(今江苏苏州)人,一说由拳(今浙江嘉兴)人。始与枚乘、邹阳等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濞阴谋叛乱,谏而不从,遂离吴,客游于梁,颇得梁孝王厚遇。世称严夫子。著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命》,为哀伤屈原之作,载《楚辞章句》。  严助(?-前122),西汉辞赋家。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讳,改为严。会稽吴(今江苏苏州)人。严忌子,一说族子。武帝初,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任会稽太守,数年无政绩,复归长安,任侍中。常为文作赋。素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安入京朝觐,与助私交议论。终因刘安谋反事株连被杀。有赋三十五篇,论文四篇,皆佚。  严延年(?-前58),西汉官吏。字次卿,东海下邳(江苏邳县)人。宣帝时,为涿郡太守,严酷诛杀豪强东高氏、西高氏等。迁河南太守,又摧杀豪姓大族甚多,被称为“屠伯”。后坐谤朝政,被杀。  严彭祖,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的开创者。时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县下邳镇东南)人。字公子。任河南东郡(今河南濮阳)太守,以高第任为左冯翊,迁太子太傅等职。与颜安乐从眭孟受《春秋公羊传》,宣帝(刘询)时立为博士。他认为“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著作已佚。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公羊严氏春秋》和《春秋严氏记》等书。  严君平,西汉隐士。名遵,一作尊,蜀(治今四川成都)人。成帝时,卜筮于成都市,日得百钱,即闭门读《老子》。曾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欲为官,后被当时著名文学家杨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隋书·经籍志》等十三卷,今仅存七卷。  严光,东汉隐士。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人。本姓庄,少有高名,曾与汉光武帝一同游学。光武即位,他变姓易名,隐身不仕。强召至洛阳,授谏议大夫,不就,归隐于富春山。宋人范仲淹称:“云天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浮调,东汉末年佛教翻译家。浮调亦作佛调,为现存佛教记载中最早出家的汉人。他曾和安玄合作译经。  严羽,南宋文学批评家。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约生于宋理宗赵昀(1125-1264)宝庆年间。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齐名,号称“三严”。他着重对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等理论进行探讨,对宋诗之多用典、多议论等提出批评,提倡汉、魏、盛唐诗歌,强调诗中要有“神韵”、“妙语”。对后世王世贞创“神韵说”和袁枚的“性灵说”都有影响。清初冯班曾作《严氏纠缪》,对其理论提出批评。著有《沧浪诗集》、《沧浪诗话》等。  严仁,南宋文学家。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好古博学。杨巨源诛吴曦,安丙杀之。仁尝作《长愤歌》,为时传诵。与同族严羽、严参齐名,世号“邵武三严”。著有《清江欸乃集》,杜月渚为序,已佚。  严参,南宋文学家。字少鲁,邵武(今属福建)人。志则崖岸,外无廉棱。论议之间,微见其际。或劝广交延誉,则掩耳不答,高卧中林,自号三休居士。与同族严羽、严仁齐名,江湖诗友目为“三严”。其词近辛弃疾、刘过一派。  严嵩(1480-1568),明臣、藏书家。字惟中,一字介溪。分宜(今属江西)人。弘治进士,授编修。嘉靖中,任武英殿大学士。专国政20年,官至太子太师。恃宠揽权,凡有陈述时政者,皆斥戳杀。文武官吏如夏言、曾铣、张经、杨继盛等,劾他有十大罪五大奸,皆被诬杀。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其父子,他被革职,家产被没收,不久病死。家藏秘册极多,大多是劫来之物。据《严氏书品册页目》著录,家藏手抄本宋元书籍2613册,后入大内书库。经史子集诸书,计5852部,道佛各经计914部。家被抄后,所藏书籍皆发给各儒学收贮及各寺观共诵。王世贞《朝野异闻录》称:籍没,严嵩家宋版书籍6853部。著有《钤山堂集》35卷。  严世蕃(?-565),明臣。号东楼,严嵩子,江西分宜人。由父荫入仕,累官工部左侍郎。时严嵩昏老,朝事一委世蕃。卖官索贿,无所不欲。《明史》称时“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筐篚相望于道”。后为御史邹应龙弹劾,戍边雷州,未至而返,又大造庭园,日纵淫乐。后谋反,被杀。籍没家产金三万余两,银两万余两,珍宝古玩数百万。有《寿春堂集》。  严澄(1547-1625),明琴家。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字道彻,号天池。以文荫官至邵武(今属福建)知府。结琴川琴社,以京师沈大韶之长,补“琴川派”之短。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因家住虞山,故称“虞山派”。他认为琴曲虽能表达歌词内容,但常突破文字之局限,故其所编《松弦馆琴谱》中所收之琴曲仅有曲调而无歌词。  严绳孙(1623-1702),清初文学家。字荪友、冬荪,号秋水、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康熙间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典试江西,迁右中允告归。《清史稿》载圣祖称姜宸英、朱彝尊和他为“海内三布衣”。曾撰明史《隐逸传》。工文词,善书画,尤精楼阁花鸟。有《秋水集》等。  严鸿逵,清学者。浙江湖州人,字赓臣,吕留良弟子。讲学乡里,与曾静、张熙结交,反对清朝统治。曾拒绝与修《明史》。雍正六年(1728)以曾静案被捕。日记中多讥讽清廷之语。十年定案时已死,被戮尸枭示。其孙充军至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严信厚(1838-1907),清末实业家。字筱舫,浙江慈溪人。早年在上海宝城银楼当职员。曾为李鸿章镇捻军运送饷械。1885年署长芦盐务帮办。以盐务起家,从事商业,积资巨富。1887年起陆续创办和投资的企业有宁波通久源轧花厂、纱厂、面粉厂,上海中英药房,华兴水火保险公司,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并在各地设钱庄。1900年成立上海商业公议公所,后任该所总理,上海商务总会总理。  严复(1854-1921),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向西方学习。1895-1898年翻译T·H·赫胥黎的《天演论》,对近代思想界影响极大。1897年主办《国闻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戊戌变法后至宣统元年(1909),先后译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书,是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第一人。首倡“信、达、雅”翻译标准。1900年参加唐才常所创国会,任副会长。1905年协助创办复旦公学,为第二任校长。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严复趋于保守。1915年参加筹安会。提倡尊孔,诋毁五四运动。  严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孙,天津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4年任贵州学政,将贵阳南书院改为经世学堂,聘贵州名儒雷廷珍为堂长,首开贵州新学风气。1897年上“奏请设经济专科折”,主张在科举中设经济专科,包括算学、律学、格致制造、测绘等。戊戌政变后退居天津,1904年创私立敬业中学堂(后改名南开中学)。同年任直隶学校司督办,综理全省学政,设立天津模范小学和北洋师范、高等法政等学堂。后任学部侍郎。1912年后在天津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著有《严氏教女法》、《严修诗集》、《自订年谱》等。  其他严姓名人有清文字学家严可均,诗人严遂成等。近当代严姓名人有物理学家严济慈,近代博物院事业创建人之一严智怡,水利学家严恺,信息学家严怡民,历史学家严耕望,社会学家严景耀,作家严文井,指挥家严良堃,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国民党官员严家淦等。
2023-07-08 01:19:022

纳兰《菩萨蛮·寄梁汾苕中》诗词赏析

纳兰词·菩萨蛮 寄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 词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送别的时候,总是能想起白乐天的那首《琵琶行》。 其实,相逢就是再一次的离别。离别就已相识,不必沦落天涯。所以,送别的时候,可以不必烟雨朦胧,不必高楼目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唐诗里的豁达从容。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宋词里的轻松风趣。 如今,又是送别。你尽可以忘记往日的悲切。吟一首小诗,奏一曲古琴。一声声,一缕缕,你便已将故人送过了钱塘江畔…… 评析 梁汾是顾贞观的号。顾贞观,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曾孙,生于崇祯十年(1637),幼习经史,尤好诗词。他少年时就和太仓吴伟业、宜兴陈维崧、无锡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交往,并加入他们的慎交社。虽然他年纪最小,但“飞觞赋诗,才气横溢”。清廷慕其才学,于康熙三年(1664)任命他担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中举后改为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返回故里。之后一直沉沦下僚。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下令开设“博学宏词科”,他方才和一批文坛精英诸如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一起被荐到京。康熙二十年(1681),其母去世,顾贞观回无锡奔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人在苕中,所以此阕副题为“寄梁汾苕中”。 此篇全从想象落笔,化虚为实,颇有浪漫色彩。上阕,首句是“知君此际情萧索”,设想梁汾此刻正于归途中,心情萧索。“知君”二字,几多感念,几多体味!“黄芦苦竹孤舟泊”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绕宅生”以形容梁汾的情形颇似当年被贬湓江的江州司马。但途中停泊处却是水村鱼市,烟白旗青,一派平静安详。“水村鱼市晴”句,一改王禹偁《点绛唇》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的孤独苦闷情怀,而出之于平淡祥和。 下阕进一步想像夜间他在舟中作着孤寂轻梦的情景。夜宿柁楼,今夕一梦,春寒脉脉,为君送行。最后两句由萧索转为慰藉,以“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的谐语慰之,既温情又佻达。此处“画眉桥”,一是用临近的地名代指梁汾故乡,以烘托出一种温馨的气氛;二来暗用汉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喻祝他合家团聚。容若戏谑梁汾归心似箭,望他家庭和美幸福得享隐居钱塘江畔的安逸生活,亦显出真正的好友之间言谈无忌自如。 这一阕,不同于容若词中别的送别赠友词。虽以萧索起笔,却不再是铺天盖地普天万物同愁,而是有豁达的劝慰和祝福。尤其是最后两句,虽然有同情有隐怨,却又令人宽慰解颐。无怪有评家极口称赞结穴两句:“笔致秀绝而语特凝练。”
2023-07-08 01:19:081

严道兴严姓的起源!全国有多少严姓?严姓家谱!

严姓起源_百家姓分布地区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历史来源「严」源出严姓源出有六: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得姓始祖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迁徙分布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堂号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五、宗族特征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严姓宗祠通用对联】〖严姓宗祠门楣题辞〗富春流芳“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天水世泽;富春家声。——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姓源芈氏;望出华阴。——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会稽贤守;藕荡渔人。——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大汉千古;先生一人。——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翻译天演;卜筮成都。——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成都迹著;富春名垂。——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介溪永驻钤山堂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鱼台世泽;雉水家声。——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遁居剡曲;卖卜成都。——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五色惊彩凤;千里震骢威。——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公子称博士;铁桥谙韵学。——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译文遵守信达雅;奇才擅长刻画诗。——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几道长留天演论;介溪永驻钤山堂——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星耀辰垣封郑国;风流辅列典秘书。——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春暖烟波人下钓;夜深花月客垂帘。——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水光风力俱相怯;星象烟云喜共和。——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严复撰书联。千秋大雅扶轮手:一片寒泉荐菊心。——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万石类妪,贤扬东海;三体居士,高卧中林。——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弹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附录:【严姓典故、趣事】〖严亚照案〗1826年(清道光六年)初,在澳门的华人少年严亚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乔(Favacho)杀害,其母严徐氏向香山县府指控杀人凶手。香山县府要求澳葡当局将被告送交香山县丞衙门审讯。澳葡当局讹称“凶手”是帝汶奴隶麦努埃尔,声称凶手应按葡萄牙法律判罪。严徐氏即至广州上诉,两广总督阮元派广州知府高廷瑶去澳门查处,高廷瑶多次向澳葡当局索取凶犯,仍遭拒绝,仅让中国官员在澳门狱中面讯“罪犯”。结果,中国官员确认此人因醉酒杀人,澳葡当局又坚持照葡萄牙法律处决罪犯。3月13日,在澳门绞死这名帝汶奴隶时,聚集在刑场上的居澳华人发生暴动。他们认为被处决者无罪,凶手却逍遥法外,还用砖石投掷中葡官员,捣毁法瓦乔的住宅,甚至准备冲击大炮台。澳门总督出动配备有野战炮的军队及炮船,并击毙了一名中国居民,才勉强镇住局势。居澳华人还要求中断对澳门葡人的粮食供应,因中国官府的阻挠而未能成功。家族名人严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严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严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严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严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严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严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2023-07-08 01:19:291

纳兰性德《金缕曲(何事添凄咽)》诗词注释与评析

金缕曲(何事添凄咽) 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注释】 西溟:纳兰性德友人姜宸英,字西溟,浙江慈溪人,江南三布衣之一。康熙十七年(1678),姜宸英来京赴博学鸿儒试,却因为举荐不及时导致痛失考试良机。当时与试举子从十一月起均由朝廷供给食宿,姜宸英却因未得荐举而陷入生活困顿。性德遂将西溟安顿于京城千佛寺,并时时周济,才缓解了姜宸英的拮据。后来西溟在祭纳兰性德文中曾说:“分袂南还,旋复合并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午未即为康熙十七年(戊午)和十八年(己未),西溟此次寓居京城在此两年间,故该词当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簸弄:玩弄,拨弄。磨涅:经受考验和摧折。几人:多少人,极言其多。屈,委屈,冤屈。藜床:简陋的床,古人常用来特指贫寒高士的床榻。背高城:姜宸英寓居之千佛寺,靠近京城北城墙。谯鼓:谯,望楼,高楼。曹昭《格古要论》:“世之鼓楼曰谯楼。” 因人热:藉人之力。五湖:太湖。此处用春秋时吴越争霸的典故。越国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五湖料理”谓放弃功名,归隐山林。霖:久雨,连绵大雨。承明:承明庐是汉代承明殿旁室,侍臣值宿的住所。后代诗文常以入值承明喻指入朝或在朝为官。班列,大臣上朝时的行列,此谓朝官。花如雪:指随风飞旋飘舞的繁花似雪。 【评析】 姜西溟年长纳兰性德二十七岁。康熙十七年,西溟以博学鸿儒试举荐不及期,生活潦倒困顿,情绪沮丧低迷,性德遂赋此《金缕曲》以示安慰。同时友人如严绳孙、秦松龄等皆次其韵赋《金缕曲》表示对西溟的抚慰。所谓“福因才折”,性德在词中不仅对西溟的沉沦坎坷寄予深切同情,且又对其才华予以高度评价:难道是老天嫉妒友人的才华所以故意让他经历如许多磨难吗?词中慰藉可说是“语语打入西溟心坎”(郭则沄《清词玉屑》),其实西溟并非淡泊功名者,故与功名失之交臂时才会感到“百忧萃止”,但性德词中仍以“且承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相慰,劝其莫为功名所役,何妨潇洒转身,闲看繁花似雪,做一个无拘无束的江湖隐士呢?此阕亦性德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耳。
2023-07-08 01:19:361

浣溪沙·寄严荪友赏析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这首词词人从想象出发,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友人严绳孙的生活场景,从藕荡垂钓、五湖泛舟,到执笔挥墨、烹茶品茗,无不彰显着友人的隐逸生活,描绘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态。上阕开首一句,言荪友过着隐逸高致的生活,桥边垂钓,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极。“埋”字表现出欣于垂钓,陶然忘机的沉醉情形,让人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西”、“东”二字,分明有着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飘逸,不禁令人歆羡。“五湖”作为诗歌套语,有归隐不仕的之意,词人用五湖诗词意象,苎萝指向西施,湖指向范蠡,归隐的意思就这样表达出来了。此处明写地点,暗述隐逸情怀,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接下是“笔床茶灶太从容”,典出《新唐书·陆龟蒙传》,龟蒙不喜欢与世俗之流交往,便人家登门造访他也不肯相见,行总会带着书籍、茶灶、笔床、钓具。此言友人或执笔写写画画,烹茶品茗,容自乐。这种徜徉山水、从容度日的方式,是自来遁迹山林者所乐的境界。夏日的藕荡桥边,绿水青青,河柳依依,湖面上荷叶亭亭玉立,你坐在湖畔,执一竿钓竿,沉醉于湖底鱼群的自由之态。偶尔抬头,苎萝山就从西边出现,回首,又看见太湖在东边流淌。于是,你执笔研磨,描画江山绿水、飞鸟香荷,更有旁边茶炉白烟袅袅、清香四溢。这种从容度日、归隐山林的方式,如此的闲适超脱。上片由景入笔,又以景写人,很好地刻画了荪友的山水性情,也透露出容若对荪友这种潇洒悠闲生活的赞赏和向往。下片“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二句继续承袭上片的闲适之意。“短墙银杏”、“高阁玉兰”有了“雨”和“风”,显得更加动人。“况有”和“更兼”二词更是把这种怡然自得的闲适情怀表露无遗。末句“画眉闲了画芙蓉”。“眉”在这里历来注解引用的是“张敞画眉”的典故,“芙蓉”当做“荷花”解,意指荪友家庭生活和谐,夫妻和美。其实“芙蓉”指无锡的“芙蓉湖”,意指闲暇之余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妙哉妙哉,更能照应前面的“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的意境,矮墙边的银杏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娇俏可爱地招摇着;书架上的玉兰花也散发出清新芳香,这样闲适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颜,执画笔轻扫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纵览全词,词人采用了对写法,且全篇皆为想象之语,此种写法便显得更为深透,更好地表达出词人对南归友人的思念之情。画眉闲了画芙蓉桥边垂钓,五湖泛舟,纵情山水自得陶然之趣;寄情笔墨,烹茶品茗,身无旁骛平添从容之乐。一想那矮墙内银杏在雨中摇曳,高阁上玉兰在风中弥香,人生的恬淡、志趣的高远皆尽于此。更得佳人相伴,笔墨闲情之外平添画眉之乐,足以让人心神向往。参考资料:1、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21页
2023-07-08 01:19:421

中和之美的诗句

1. 关于中和的诗句 关于中和的诗句 1.求含有中和多的诗句, 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谢眺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早寒有怀》孟浩然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日寄杜郎中》王建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志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种竹子题爱亭》范成大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温庭筠 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叔云为余画湖南山桃花小景》李慈铭 睡起秋声不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立秋》刘翰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梅花绝句 之一》陆游 暗绿扑帘银杏雨,错黄扶袖玉兰风。人在小窗中。《望江南》严绳孙 多: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骆宾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闺怨》沈如筠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白居易 花近楼高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别房太尉墓》杜甫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行人习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古从军行》李颀 江南二月多芳春,春在濛濛烟雨中。《绝句》释仲殊 2.古诗中和听见有关的诗句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注释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求含有中和多的诗句, 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谢眺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早寒有怀》孟浩然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日寄杜郎中》王建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志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种竹子题爱亭》范成大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温庭筠 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 《叔云为余画湖南山桃花小景》李慈铭 睡起秋声不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立秋》刘翰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绝句 之一》陆游 暗绿扑帘银杏雨,错黄扶袖玉兰风。人在小窗中。 《望江南》严绳孙多: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骆宾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闺怨》沈如筠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白居易 花近楼高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别房太尉墓》杜甫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张泌 行人习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古从军行》李颀 江南二月多芳春,春在濛濛烟雨中。 《绝句》释仲殊。 4.求带有中和瑞的诗词 关于"中瑞"的诗句 1、瑞光中、渺祝无疆(宋·无名氏·《瑞鹤仙》) 2、楼观瑞烟中(宋·王之道·《朝中措》) 3、端是花中瑞(宋·洪适·《生查子》) 4、五福中天纷绛瑞(宋·无名氏·《惜奴娇》) 5、清中悟彻祥中瑞(元·马钰·《玉楼春》) 6、三瑞堂中绿醑(宋·江万里·《水调歌头》) 7、阊阖初开瑞雾中(宋·欧阳修·《早朝》) 8、蜀锦机中瑞鹘盘(宋·吴芾·《有感十首》) 9、生瑞我地中(唐·张籍·《董公诗》) 10、深严黼座瑞光中(宋·张镃·《淳熙已酉二月二日皇帝登宝位镃获厕廷绅辄成》) 11、香中真上瑞(宋·杨万里·《瑞香花新开五首》) 12、一枝银管瑞中祥(元·王哲·《巫山一段云》) 13、甘露降、瑞中增瑞(元·马钰·《菊花新》) 14、瑞中祥(元·王哲·《五更出舍郎》) 15、卯山宫殿瑞云中(宋·曹勋·《德寿春帖子八首》) 16、仗转曈曈瑞日中(宋·崔敦诗·《金国贺正旦使人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 17、再中良表瑞(唐·虞世南·《奉和咏日午》) 18、呈瑞出封中(唐·张嗣初·《赋得白云起封中》) 19、就中芳瑞此难过(唐·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20、一枝银管瑞中祥(元·王哲·《金鼎一溪云》) 5.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哪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以下12首:1、《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2、《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3、《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厘尔女士,从以子孙。 4、《小雅·鱼藻之什·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5、《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多矣,维其偕矣。物其多矣,维其时矣。 6、《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7、《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8、《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9、《周颂·臣工之什·丰年》:丰年多黍多馀,亦有高廪,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10、《小雅·谷风之什·大东》: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 6.白居易诗中和民间疾苦有关的诗句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 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 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 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 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 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 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 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 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 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 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 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 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 7.白居易诗中和民间疾苦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赏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诗经中和米有关的句子 诗经中与水有关的句子: 最为名句: 《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蘩》: 予以采蘩,于沼于沚。予以公用,公侯之事。 予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诗经 国风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2023-07-08 01:19:501

姓严的名人或伟人

西汉时有严彭祖,为江苏下邳人,汉宣帝时任东郡太守;严忌,为西汉时著名辞赋家,深受梁孝王赏识,与枚乘等齐名。其子严助为会稽太守,以贤德著称。 两汉之际严代名人尚有以筮卜著称的严君平及河南太守严延年。唐代有太府卿严挺之,河南丞严安。宋代有严羽、严昌裔、严仁,均为博雅名士。元、明、清三代,严氏也是人才辈出,代有英贤,或为能臣干吏,或为名流学士。近代则有著名的“天演宗”哲学家严复,系福建省侯官县(今属闽侯县)人,初名体乾,改名宗先,字几道。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曾留学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地,归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与夏曾佑等创办《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
2023-07-08 01:19:582

翻译古文

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平湖叶舒崇撰 夫人卢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医闾,形胜桃花之岛,溯源营室,家声孤竹之城。父兴祖,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树节五羊、申威百粤,珠江波静,冠赐高蝉,铜柱勋崇,门施行马。传唯礼义,城南韦杜之家;训有诗书,江右潘杨之族。夫人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高门妙拣,首闻敬仲之占;快婿难求,独坦右军之腹。年十八,归余同年生成德,姓纳腊氏,字容若。乌衣门巷,百两迎归;龙藻文章,三星并咏。夫人职首供甘,义均主鬯,二南苹藻,无愧公宫;三日羹汤,便谙姑性。人称克孝,郑袤之壶攸彰;敬必如宾,冀缺之型不坠。宜尔家室,箴盥惟仪,浣我衣裳,纮綖是务。洵无訾于中馈,自不忝于大家。无何玉号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调分凰凤,响绝人间。霜露忽侵,年龄不永。非无仙酒,谁传延寿之杯;欲觅神香,竟乏返魂之术。呜呼哀哉!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身居华阀,达类前修,青眼难期,红尘置合;夫人境非挽鹿,自契同心,遇辟游鱼,岂殊比目。抗情尘表,则视有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今以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玉河皂荚屯之祖茔。木有相思,似类杜原之兆;石曾作镜,何年华表之归。睹云气而俳徊,怅神光之离合。呜呼哀哉!铭曰:内阁江名鸭绿,塞号卢龙。桃花春涨,榆叶秋丛。内阁灵钟胜地,祥毓女宗。高门冠冕,无族鼎钟。内阁羊城建节,麟阁敉功。诞生令淑,秀外惠中。内阁华标彩蕣,茂映赪桐。曰嫔君子,夭矫犹龙。内阁纶扉闻礼,学海耽躬。同心黾勉,有婉其容。内阁柔性仰事,怡声外恭。移卣奉御,执匜敬共。内阁苹蘩精白,刀尺女红。鸳机支石,蚕月提笼。内阁孝思不匮,俭德可风。闺房知己,琴瑟嘉通。内阁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内阁翠屏昼冷,画翟晨空。凤萧声杳,鸾镜尘封。内阁哀旄路转,挽曲涂穷。荒原漠漠,雨峡蒙蒙。内阁千秋黄壤,百世青松。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 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 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纳兰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 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的道的封疆大吏。 由此说来,卢氏也是与纳兰家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 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 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従中可以知道 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従四德的标准淑女。纳兰性德与卢氏 少年夫妻,恩爱美满,柔情万般。従这个时期的诗词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 心醉的燕尔之悦。“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活现出两人于庭院中 以嬉戏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形象地 勾画出情人的心心相印和爱之绵绵。“为怕花残却怕开”表达的是不敢轻意触动 美好,生怕失却的担心。“兽锦还余昨夜温”那种对红绡帐中卧鸳鸯的回味、重 温。“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艺术地描述了在无限温馨中,对心 爱的异性的倾心研读与细细欣赏。真是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风月无边。每当 纳兰性德随皇帝出巡,或奉旨出差在外,多情的他又平添了更多的离仇别恨。“ 千重烟水路茫茫,不许征人不望乡。次是月明无睡夜,尽将前事细思量。”“碎 虫寒叶共秋声,诉出龙沙万里情。遥想碧窗红烛畔,玉纤时为数归程。”关山重 重,路途迢迢,心系娇妻,千里寄怀。 纳兰他们的这种“大观园”中的贵族少爷,小姐的爱情,是要有相当的物质、文化基础的。与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情感是有相当距离的。离开寄生生活,如此这般爱情就要换种式样了。由于他们生活在极其优裕的环境中,没有更多的繁琐俗务干扰,可以在比较纯粹的境地去体验那种更接近本质意义的爱。那种在世俗人眼里几近完美的家庭环境,物质基础,郎才女貌,构成所谓天设地造的最佳婚配组合。有道是浪漫的年龄,新婚燕尔,真正的生活尚末开始,各种矛盾均末形成、展开。更兼诗人的特质与诗词的魅力:升华情感,煊染生活,能带着理想,牵魂引魄,游梦天方。就是酒不醉人,人也要自醉。诗人升华了爱情,爱情成就了诗人。比翼之鸟,振翅双飞。一路欢歌,一路欢歌…… 纳兰就在这如梦的美好境界里,无情的上苍把霹雳掷向人间。结婚三载的卢氏, 因为难产,竟在十九岁如花初绽的年龄,撒手人寰。此前一切都太美好、太完满、 太浪漫,这个噩耗太突然、太残酷、太无情,因此对纳兰性德的打击也太大了! 谁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呢?纳兰性德在双林寺给亡妻守灵时,仍难确信这生死诀 别,“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伥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香消 玉陨,“风雨消磨生死别”。情天恨海,“情在不能醒”。万念俱灰的诗人,此 时只能在梦中与娇妻相会。“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 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谁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 却对着琉璃火。”(《寻芳草,萧寺记梦》)欲哭已无泪,尽使柔肠寸断。曾是 “双栖蝶”,又作“夜来双燕宿”,海誓山盟“不信鸳鸯头不白”。生者对死者 无尽的相思情,竟使得従不作诗的妻子在四年后的梦里约会中道出“衔恨愿为天 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真是他在《沁圆春》中写到的“……便人间天上,尘 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两处鸳鸯各自凉……”。看来,在冥冥之中, 他们已约定:人间的遗憾在不久的将来,于天上去圆满永远。
2023-07-08 01:20:0915

秦朝纡《消寒诗话》的原文和译文

京师外城西偏多闲旷地,其可供登眺者日陶然亭。近临睥睨,远望西山,左右多积水,芦苇生焉,渺然有江湖意。亭故汉阳江工部藻所创。江君自滇南入为工部郎,提督窑厂,往来于此,创数楹以供休憩,高明疏朗,人登之,意豁然。江君有记,有长古诗,刻石陷壁。诗如初唐体,文学欧阳永叔,书法甚似吾乡严宫允(绳孙),或即严所书。江君仕康熙时,其时士大夫从容有余力,风流所事如此,可羡也。 京师外城西偏多闲旷地,其可供登眺者日陶然亭。近临睥睨,远望西山,左右多积水,芦苇生焉,渺然有江湖意。亭故汉阳江工部藻所创。江君自滇南入为工部郎,提督窑厂,往来于此,创数楹以供休憩,高明疏朗,人登之,意豁然。江君有记,有长古诗,刻石陷壁。诗如初唐体,文学欧阳永叔,书法甚似吾乡严宫允(绳孙),或即严所书。江君仕康熙时,其时士大夫从容有余力,风流所事如此,可羡也。 秦朝纡这段笔记把江藻修陶然亭的经过,江写的碑记,以及陶然亭的风景说得很清楚。其中提到的严宫允(严绳孙)是江藻友人,是和江藻同时的著名书画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屡征不就,屡辞不准,不得已进场,只做了一首诗便离开考场。后被授为检讨,又迁中允,所以秦朝钅于称他为“严宫允”。严是无锡人,秦是金匮人,清代建制,无锡城分无锡、金匮二县,都归常州府管,严、秦二人是同乡,所以秦文中称之为“吾乡严宫允”,是个颇有民族气节的人。未观其人,先观其友,从江藻的诗文法严书上石、或即严书上石一点看,也可多少想见江藻的襟怀。 江藻修陶然亭,是在康熙三卜四年,亦即公元一六八五年,正是修建太和殿工程完工的一年。江藻当时以工部郎中的官衔,提督窑厂事务,烧制琉璃砖瓦,这些窑厂,就在南下洼子、陶然亭所在地大悲庵的周围。这周围的地方,因为烧窑取土关系,越挖越低,只有这座古庙,未被挖掘,因而就显得特别高敞。江藻在这座破庙的西面,修整了一下,盖了一排东房和敞轩,作为公余休憩,和朋友们聚会的场所,以“更待菊黄佳酉襄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诗意,取名“陶然”。后来挂在庙门前的那块江藻写的大匾,只有“陶然”二字,并未加“亭”,但是从江藻时开始,大家便以“亭”呼之,实际并不是“亭”,只是几间比较高敞的、面西的敞轩而已。这几间敞轩,在建筑上并不讲究,甚至可以说是较为简易的,这座古庙也很小,只有一个院子,只是庙院的一个六棱石经幢,的确是辽代的东西,足以证明这个地方的古老的历史。 江藻修了陶然亭,又作诗,又作记,又树石,又刻字,真是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原来僻处城南一隅的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庙宇,不久就名闻遐迩,成了北京的文人学士流连咏觞的第一胜地。康熙以后,二百年中,在北京作京官的海内名士,大部分住在宣武门外,所谓“宣南”流寓,这些人,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游览过陶然亭。 陶然亭所谓“高明疏朗”,远可以眺望西山,无限缥缈,近可以放眼积潦,一派苍茫,可以说是说不尽的野趣和江湖之思,使这些久居日下、红尘攘攘、案牍劳神的京官老爷们精神为之一爽。这里宜春、宜夏、宜秋。赞同0| 评论
2023-07-08 01:20:392

清代江南三布衣

  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与朱彝尊、姜宸英的并称,三人皆为清代文学家,因三人都是江南人,故称为“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  〔清〕(一六二三至一七○二)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作昆山人。康熙已未(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为四布衣之一。工分隶、楷书,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曝书亭匾为其所书。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卒年八十。著秋水集。《无锡县志、国〔清〕朝画徵录、曝书亭集、于亭杂录、定香亭笔谈、鹤徵录》  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姜宸英  〔清〕(一六二八至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康熙一二十六年(一六九七)探花,授编修,年已七十。初以布衣荐修明史,舆朱彝尊、严绳孙称“三布衣”。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著有西溟全集、湛园题跋。《艺舟双楫、畊砚田斋笔记、履园丛话、清画家诗史》
2023-07-08 01:21:431

“清代三大布衣诗人”有谁知道是指哪几个人吗?

江南三布衣:严绳孙与朱彝尊、姜宸英的并称,三人皆为清代文学家,因三人都是江南人,故称为“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清〕(一六二三至一七○二)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作昆山人。康熙已未(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为四布衣之一。工分隶、楷书,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曝书亭匾为其所书。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卒年八十。著秋水集。《无锡县志、国〔清〕朝画徵录、曝书亭集、于亭杂录、定香亭笔谈、鹤徵录》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姜宸英〔清〕(一六二八至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康熙一二十六年(一六九七)探花,授编修,年已七十。初以布衣荐修明史,舆朱彝尊、严绳孙称“三布衣”。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著有西溟全集、湛园题跋。《艺舟双楫、畊砚田斋笔记、履园丛话、清画家诗史》
2023-07-08 01:21:511

姓严的历史名人 姓严的名人有哪些

严遂   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严遵   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严助   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严光   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严绶   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严仁   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严羽   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严嵩   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严澄   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严复   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严彭祖   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严可均   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严绳孙   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严遂成   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严顺开   (1937年5月18日)湖北省鄂城县人,著名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9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6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滑稽剧团演员。从影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1966-1978文革 上海滑稽剧团关闭。1978年起在上海滑稽剧团任演员,兼任编导工作。1981年初次在影片《阿Q正传》中饰演主角阿Q,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望采纳
2023-07-08 01:22:013

与纳兰容若同期的诗人

一、顾贞观个人观点:顾贞观,号梁汾(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79998.htm),不仅是清初词坛上唯一可谓与成容若君齐名的词人,更是其挚友,两人情投意合,文风绝类。以下是两首《金缕曲》,楼主读后定能对我所言有所了解。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留身后。言不尽,观顿首。二、严绳孙个人观点:成容若君《送荪友》的对象,严绳孙,词人虽在诗词歌赋上并无太大成就,但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也是容若的忘年交之一,故算在此。百科词条:严绳孙,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作昆山人。康熙已未(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为四布衣之一。工分隶、楷书,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曝书亭匾为其所书。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卒年八十。著秋水集。《与清朝词人纳兰性德为好友,曾大量收集纳兰的诗。三、吴兆骞个人观点:词人亦为清初词坛大家,江南才子。然而命运坎坷,所以词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很多。对于容若而言,他是“友人之友”,在答应顾贞观营救吴兆骞时,容若写过一首金缕曲,其中“绝塞生还吴季子”一句是我最喜欢的纳兰词。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64713.htm四、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龚鼎孳等附:我非常不喜欢龚鼎孳啊,虽然他是“江左三大家”之一。明亡后他不愿自尽殉国,居然说原因是小妾不允(该女子指的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顾眉)。以上均属个人观点,仅供探讨交流用。子枫
2023-07-08 01:22:091

孔尚任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孔尚任 纪念邮票 2015年4月4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其中第5枚就是孔尚任。 生平 早期阶段 20岁前后,孔尚任考取县府学生员。后来参加岁考,没有录取。但孔尚任并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他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31岁,他于县北石门山,读书著述,谈古论今。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已对南明兴亡引起注意。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取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这就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尊孔大礼。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因讲经、导览都能称旨,康熙破格升他为国子监博士。意外的恩荣遽然激发了他对清统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对“不世之遭逢”受宠若惊,一面准备“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充分反映了这个局限于个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对新统治者的依附态度。 出仕创作 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初,孔尚任进京,正式走上仕途。当他还来不及显现其儒学经纶的才能时,七月初,即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协助疏浚下河海口。孔尚任本期望为朝官,意在于“清华要津”,现一旦与渔人为邻,鸥鹭为伍,颇为失望。滞留淮扬四年,孔尚任时有迁客羁宦、浮沉苦海之感。他亲见河政的险峻反复,官吏的挥霍腐败,人民的痛苦悲号,发而为“ *** 疾痛之声”,成诗630余首,编为《湖海集》。这些作品摆脱了早期宫词和应酬、颂圣之作的不良倾向,较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认识。 淮扬一带是明清之际政治军事斗争的重要地区。在这里,孔尚任驻足于南明江北河防之地。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他特地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了后来被写进《桃花扇》的张瑶星道士。这表明,孔尚任正为《桃花扇》的创作积极进行着实地考察。这时,他还结交萃集在这些地方的明代遗民,其中有与明末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或与清政权持不合作态度的冒襄、黄云、邓汉仪、许承钦、龚贤、石涛,谈古论今,过从密切,有时"所话朝皆换",竟秘而不为“门外人道”。淮扬四年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也是创作《桃花扇》最重要的思想和素材的准备时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开始了10年京官生涯。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购得唐代宫廷著名乐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与顾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购小忽雷、郑盈盈弹小忽雷,二人终于结成夫妇的遭遇为线索,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沉郁不平,歌颂了郑盈盈不慕富贵,不畏 *** ,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写了帝王的昏庸、藩镇的跋扈,权臣、宦官的专横与倾轧,反映了唐代元和至开成之间朝政的腐败情况。在史料的取舍上,剧本充分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体的人物(如梁厚本、郑盈盈)关系、情节发展上,又进行着大胆的虚构。这部剧本是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前5年,他仍做国子监博士,三十四年(1695)秋升为户部主事,奉命在宝泉局监铸钱币。三十九年(1700)三月,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并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峯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同月即罢官。这时期,虽然结束了湖海生活,但始终遭到冷遇,更无法发挥他颇为自许的管晏济时之才。10年中,他写了《岸堂稿》、《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诗文作品,时时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碌碌无成。"弹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门巷是芒鞋",正是他10年宦情的概括。这些苦闷,无疑没有摆脱个人仕途升沉变迁之感,但有些诗却也加深了思想深度,诸如否定君王"造命",揭露官场倾轧,直指"盛世"为"浊世"之类,都表现出对康熙的所谓知遇之恩、险恶的宦海风波、现实的黑暗混浊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因而,当他以东鲁狂生自命,"弹铗燕市中,独歌不逐吠"的时候,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激愤。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他需要依附于统治阶级,对康熙皇帝有感激之情,但因为不得志,他对清廷的掌权派不满,并逐渐对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怀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谈仕途经济,但在浊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并且对历史和现实有自己的见解。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国;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著的思想立场。这就是孔尚任从事戏曲创作时的思想状况。 抑郁离世 《桃花扇》脱稿后9个月,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孔尚任以“疑案”罢官。确切原因不详。今人从作者《放歌赠刘雨峰》“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等诗句及友人赠诗推测,罢官可能与《桃花扇》的内容有关。这一推论得到较广泛的承认。但是,因为《桃花扇》历演不衰,也没有禁止刊行,因此也有人怀疑此说,认为疑案与《桃花扇》无关。真实的原因,有待于确凿证据的发现。 康熙四十一年(1702)末,孔尚任带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家乡,过著清苦寂寞的生活。其中,他曾往山西平阳、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作过短期的漫游,做过幕僚,终在抑郁之中逝于曲阜。 人物轶事 巧解康熙难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对于建这样一道墙有一个故事: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了。 孔梅溪是孔尚任 东鲁孔梅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扇》的作者东鲁孔尚任。孔梅溪是不是孔尚任呢?我们来看一下孔尚任能不能接触到《红楼梦》的稿本。 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可能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1694)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八年(1689),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从上述分析孔尚任是孔梅溪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相合,与批语相合。孔尚任又有机会接触到《红楼梦》,故可定孔梅溪为孔尚任化名。 成就 当时的清都北京,戏曲演出极为繁盛。孔尚任在公余致力於戏曲创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与顾采合作的《小忽雷传奇》在景云部演出,颇得观众赞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经过他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剧《桃花扇》脱稿。该剧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清宫内廷与著名昆曲班社竞相演出,一时轰动了京城。康熙皇帝派人向他索取了《桃花扇》稿本。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升有“南洪北孔”之称。第二年春天,他因一件疑案被罢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讲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澹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孔林墓地 孔尚任墓,在孔林东北角,有墓碑,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孔尚任的诗文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清代·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 折桂令·问秦淮 清代 :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写景 , 抒情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清代·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北固山看大江 清代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层崖翠接尉蓝天,百太清风待皎然。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眼。——清代·孔尚任《送牧堂上人游五台》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 层崖翠接尉蓝天,百太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眼。 查看更多孔尚任的诗文>>
2023-07-08 01:22:151

严这个姓氏的由来

严氏 历史来源 「严」源出 , 曹是为中国较为晚的姓氏之一 ;避讳改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严氏本为庄氏。战国时楚王侣,谥号为「庄王」,其支庶子孙逐有庄氏。东汉时,汉明帝为刘庄,为讳避皇帝的名讳,令庄氏改姓「严」氏 ( 「庄」 ,「严」两字同义 )。西汉时的庄光后改为严光。魏晋之际,有复姓本姓「庄」者,故有庄,严二氏之分。家族名人 严嵩 (1481~1568)字惟中,号介溪,明江西分宜人。世宗时为相,揽权贪贿,斥戮异己,后被劾罢官,以子世蕃仍纵恣,籍没,寄食墓舍而死。嵩善书,工诗文,着有钤山堂集。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陜西冯翔郡,陜西华阴郡。
2023-07-08 01:22:252

在历史上姓严的著名人物有谁?

严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是出自庄姓的说法。《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於荆蛮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后代以谥为姓,始有庄。 东汉庄光避明帝讳,改为严姓。此外,其他几种说法有:战国时代时,秦国昭襄王任严君疾为相,封他於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号严君,故以邑为氏。据《姓考》记载,古代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晋书》记载,五胡十六国时后燕有丁零人以严为氏。少数民族中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皆有严姓。“庄”与“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无比肃敬的意思。 庄严二姓 关系亲密 奇妙的是,以这两个字来表示的姓氏,实际上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严姓是庄姓改来的,所以有一部分姓严的人,根本就和庄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间的关系,真是亲密万分。 庄、严二姓的的奥妙关系是这样形成的:据《正字通》的记载,汉明帝的名字叫做刘庄,按照当时的习惯,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一些本来姓庄的人,像名满四海的一代高士庄光和大学者庄忌等,都改姓为严,变成了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严光和严忌。据说,这两位当代名人改姓为严之后,许多姓庄的人都纷纷仿效,就此以严为姓。至于他们在决定改姓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别的姓,而要采用严字,后世推测,大概也跟庄、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有关系。 庄姓改为严姓这件事,是发生在西汉明帝的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么,在此之前,中国难道就没有“严”这个姓氏吗?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严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 这段记载指出,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楚王的后代以严为姓。楚国本来姓芈,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则严姓自然也是颛顼的后代了。不过,严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既非以国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谥为姓”。 严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的,则后来汉代由庄姓改来的那些姓严的人,说起来好像应该跟原来的严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妙就妙在这里,庄姓是出自楚王,而严姓又为楚庄王的支孙所创,则推算起来,庄、严两姓岂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汉代的庄光和庄忌这些人会心安理得地就改姓为严,因为姓严与姓庄,就血缘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分别。 上面说到过,严光本来姓庄,后来因避明帝讳,才改姓为严,他的子孙也就此世代以严为姓,算起来还应该是这一支严姓的始祖。他是东汉初年的人,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曾经是同学,两人的交情非常好。光武帝即位后,严光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帝想尽办法明察暗访,才把他找了回来,后来就发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却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惊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虽然对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学曲意奉承,但严光到底还是不肯做官。后来,他归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他当年垂钓的地方,并且被后人命名为“严陵濑”,该处就是现在浙江省桐庐县南边的江滨。像这样一位视富贵如贱土,但求清风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万分!他的子孙,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严姓名人春秋战国严遂汉朝严光/庄光严忌/庄忌:辞赋家、世称严夫子严遵:思想家严助:辞赋家严彭祖:经学家严延年严颜:军事家严畯:政治家、地理学家南北朝严稜唐朝严挺之严武严震严郢严绶:政治家严安之宋朝严用和:医学家严仁:词人严羽:词人严参明朝严嵩:政治家严拭严讷:政治家严澄:音乐家清朝严绳孙:书法家、诗人严遂成:诗人严可均:语言学家近代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严家淦现代严以敬(阿虫):漫画家严浩:电影导演严文井:童话作家严凯泰:企业家严新:气功师严家其: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2023-07-08 01:22:354

在历史上姓严的著名人物有谁

严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是出自庄姓的说法。 《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 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於荆蛮之地,建楚。 」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后代以谥为姓,始有庄。 东汉庄光避明帝讳,改为严姓。 此外,其他几种说法有: 战国时代时,秦国昭襄王任严君疾为相,封他於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号严君,故以邑为氏。 据《姓考》记载,古代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 据《晋书》记载,五胡十六国时后燕有丁零人以严为氏。 少数民族中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皆有严姓。 “庄”与“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无比肃敬的意思。庄严二姓 关系亲密 奇妙的是,以这两个字来表示的姓氏,实际上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严姓是庄姓改来的,所以有一部分姓严的人,根本就和庄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间的关系,真是亲密万分。庄、严二姓的的奥妙关系是这样形成的:据《正字通》的记载,汉明帝的名字叫做刘庄,按照当时的习惯,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一些本来姓庄的人,像名满四海的一代高士庄光和大学者庄忌等,都改姓为严,变成了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严光和严忌。 据说,这两位当代名人改姓为严之后,许多姓庄的人都纷纷仿效,就此以严为姓。 至于他们在决定改姓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别的姓,而要采用严字,后世推测,大概也跟庄、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有关系。庄姓改为严姓这件事,是发生在西汉明帝的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 那么,在此之前,中国难道就没有“严”这个姓氏吗?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严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 ” 这段记载指出,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楚王的后代以严为姓。 楚国本来姓芈,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则严姓自然也是颛顼的后代了。 不过,严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既非以国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谥为姓”。严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的,则后来汉代由庄姓改来的那些姓严的人,说起来好像应该跟原来的严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妙就妙在这里,庄姓是出自楚王,而严姓又为楚庄王的支孙所创,则推算起来,庄、严两姓岂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汉代的庄光和庄忌这些人会心安理得地就改姓为严,因为姓严与姓庄,就血缘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分别。上面说到过,严光本来姓庄,后来因避明帝讳,才改姓为严,他的子孙也就此世代以严为姓,算起来还应该是这一支严姓的始祖。 他是东汉初年的人,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曾经是同学,两人的交情非常好。 光武帝即位后,严光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帝想尽办法明察暗访,才把他找了回来,后来就发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却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惊小怪的故事。光武以帝王之尊,虽然对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学曲意奉承,但严光到底还是不肯做官。 后来,他归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 他当年垂钓的地方,并且被后人命名为“严陵濑”,该处就是现在浙江省桐庐县南边的江滨。 像这样一位视富贵如贱土,但求清风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万分!他的子孙,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 严姓名人 春秋战国 严遂 汉朝 严光/庄光 严忌/庄忌:辞赋家、世称严夫子 严遵:思想家 严助:辞赋家 严彭祖:经学家 严延年 严颜:军事家 严畯:政治家、地理学家 南北朝 严稜 唐朝 严挺之 严武 严震 严郢 严绶:政治家 严安之 宋朝 严用和:医学家 严仁:词人 严羽:词人 严参 明朝 严嵩:政治家 严拭 严讷:政治家 严澄:音乐家 清朝 严绳孙:书法家、诗人 严遂成:诗人 严可均:语言学家 近代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 严家淦 现代 严以敬(阿虫):漫画家 严浩:电影导演 严文井:童话作家 严凯泰:企业家 严新:气功师 ***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2023-07-08 01:22:491

姓严的历史名人

严遂   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严遵   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严助   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严光   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严绶   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严仁   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严羽   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严嵩   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严澄   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严复   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严彭祖   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严可均   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严绳孙   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严遂成   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严顺开   (1937年5月18日)湖北省鄂城县人,著名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9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6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滑稽剧团演员。从影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1966-1978文革 上海滑稽剧团关闭。1978年起在上海滑稽剧团任演员,兼任编导工作。1981年初次在影片《阿Q正传》中饰演主角阿Q,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
2023-07-08 01:22:594

四布衣的意思四布衣的意思是什么

四布衣的词语解释是: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_朱彝尊_潘耒_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_余集_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四布衣的词语解释是: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_朱彝尊_潘耒_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_余集_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结构是:四(独体结构)布(半包围结构)衣(独体结构)。拼音是:sìbùyī。注音是:ㄙ_ㄅㄨ_一。四布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余集、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二、网络解释四布衣四布衣指清初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科的四个诗人。关于四布衣的成语布衣韦带芒_布衣椎髻布衣关于四布衣的词语布衣芒_布衣雄世衣不布体布衣之雄蔬食布衣丹徒布衣布衣粝食布衣疏食芒_布衣椎髻布衣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四布衣的详细信息
2023-07-08 01:23:251

纳兰容若的仕途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脱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的晏几道的影响。[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物性观照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编辑本段]纳兰世家 纳兰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州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 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朗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 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 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 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性 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 出。其孙名瞻岱。 北陵龙壁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州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 乾隆弘历的舒妃。兰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 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祯,成为 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州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州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 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编辑本段]与“红学”研究的交叉 纳兰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 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伟人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厕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坤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纳兰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据考,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人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地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个是祖代家风,把成熟的汉学带入旗籍。従两个不同角度达到同工之妙,对满汉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现在最能作证的便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的纳兰性德的诗文交往。 纳兰纳兰有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纳兰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 纳兰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 纳兰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 纳兰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处。 纳兰延夕月,承晨露。 纳兰看手泽,深余慕。 纳兰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 纳兰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非暮。 纳兰此外,纳兰性德还著文《曹司空手植树记》。 纳兰同是帝王的近臣,纳兰是帝王身边与文化人士联系的桥梁纽带。曹寅是外放江南,一面任官,一面监视江南文人举动,为朝庭笼络人才的密使。他们的作用方向不一样,但目的和归宿却是一样的,都是清王朝进行文化统治的干将与助手。这便是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职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纳兰再者,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封建官僚世家。従龙入关,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是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纳兰家不但是的道的正统满州贵族,従血缘上与王朝有着复杂交叉的关系。曹家祖上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例,属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的乳母,曹寅当过皇帝的侍读(同学),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礼亲王之子,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职达六、七十年。尤其不要忘记的是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皇帝是年龄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织造署旧址纳兰 纳兰家与曹家不但在王朝的关系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祖上都是従龙入关的老资格,并在清王朝定鼎华夏后发迹。两个家族都有一定的文化传统,注重文化建设。明珠是满汉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已曾领衔主编过一批清初的大部头书籍。他对自家子弟的文化进修、发展,尽了心力。儿孙中有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还有喜读书、善藏书的孙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辽阳驻军的游击衔炮兵教官,之后的曹家子孙均是文才出众,并乐于广交天下名士的官员。他们的祖上虽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过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势下,较早地顺应这个趋势,完成了这个转变。诗书传家,崇文重礼。两个家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职抄家的厄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盛衰演绎得如此维妙维肖,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纳兰 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深深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他们家族内部的矛盾发展,家势的炎凉,也微缩、反映了王朝的兴衰。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观照。明珠与大 多数封建官吏一样,由于权势渐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营私、贪财纳贿覆辄,被御史参劾,遭撤职抄家的处分。他的府邸家园被另一个侫臣巨贪和坤看中, 据为已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载,却被告挪用资财,出现亏空被撤职查抄,其织造之职被另一个叫隋赫德的贪官接替。这种陈陈相因并非以良继莠,正是统治集团 内部斗争的结果。他们两家都曾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权力斗争,属于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党。纳兰性德大弟揆叙因在立储问题上重提“八阿哥”,玄烨震怒,被降职。雍正更是穷治政敌,死人也不放过。降谕在揆叙墓碑上铲去旧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阴险揆叙之墓”昭示永久。而揆方因婚姻关系,也自然在皇子朋党之列,亏得早逝,荣辱由他。而曹家也因为立储问题与皇八子和皇九子结为同党,被雍正恶之,一除为快。因在江宁织造衙门旁万寿庵发现曹家为允禟收藏铸造的铜狮子,找着把柄、差错,便削职为民,充军发配,一捋到底。两个家族同样在封建制度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尽历了荣辱盛衰的轮回。纳兰性德本人虽然没有象晚些时候的曹雪芹那样,亲历家道衰败。但他的婚姻、事业好景不长,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预示着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盛宴必散”的规律。应该看到,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纳兰和曹氏家族。而是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现象。这也正是他们家族史的社会意义所在。
2023-07-08 01:23:424

百家姓之严氏起源

百家姓之严氏起源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严氏起源,欢迎大家分享。   一、姓氏源流   严(yán)姓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据严氏族谱载:“严氏系出颛顼之后,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为庄,盖楚庄王之后裔也。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严姓源出有六:   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   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   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三、历史名人   严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2、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   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
2023-07-08 01:23:571

严氏家谱

浙江严姓很多,我村自富春山,今桐庐,亦,,严州,子陵公正规子孙至今67世,富春堂,我一村有三厅,我是下厅最先始祖,后由千鸟湖,竹元村来一房严氏为上厅,中厅从下厅九世一房无子,一女,招婿为严。[厅,祠堂]。存谱为证,一文不失,谢谢。
2023-07-08 01:24:133

谁能介绍一下纳兰性德以及主要作品,谢谢!

饮水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好辛苦! 这样的感情体验,到了纳兰性德笔下,获得了这样充满诗意的表述:”辛苦最怜天上月“! 不是吗?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等得好辛苦,盼得好辛苦! 人间夫妇,往往如此。 词人夫妇,更是如此。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菩萨蛮》)纳兰性德身为宫中一等侍卫,常要入值宫禁或随驾外出,所以尽管他与妻子卢氏结婚不久,伉俪情笃,但由于他的地位独特,身不由己,因此两人总是离别时多,团圆时少,夫妇二人都饱尝相思的煎熬。 而今,仅仅是婚后三年,卢氏年仅二十一岁芳龄,竟然离纳兰性德而去了,这更是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终生痛苦与遗憾! 特别是因为,卢氏不仅与纳兰性德是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他们更是胸襟、志趣都非常投合。纳兰性德的同年、平湖词人叶舒崇有文云:“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寸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足见纳兰性德与其亡妻深具的琴瑟音通的心谊。 在难以消释的痛苦中,纳兰性德心中的爱妻逐渐化作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词人在《沁园春》序言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能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这是一个凄切的梦,也是一个美丽的梦。纳兰性德希望这个梦真的能够实现,希望妻子真的能向一轮明月,用温柔的、皎洁的月光时刻陪伴着自己。他还想:如果高处不胜寒,我一定不辞冰雪霜霰,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去温暖爱妻的身、爱妻的心。 人们不会忘记《世说新语》中那段凄恻动人的故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荀奉倩就是荀彧之子,其妻曹氏,是曹洪的女儿。荀奉倩为伤悼爱妻而亡,死时年仅二十九岁。荀奉倩与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说明,夫妇之间的冷暖本来就是相通的。不论是同在人间,还是已有人天之隔。由此我们想到,纳兰性德将自己的词集名由〈侧帽〉改为〈饮水〉,虽是去〈五灯会元〉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语意,但其情感内涵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吧。 尽管有美丽的梦,但那终归是梦。尘世因缘毕竟已经断绝,令人徒唤奈何。 惟有堂前燕,依然软踏帘钩,呢喃絮语,仿佛在追忆这画堂深处昔日洋溢的那一段甜蜜与温馨……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泉下之人悲情不已,后死之人愁恨未歇。来年春日,那烂漫花丛中形影相随、双栖双飞的彩蝶,一定是词人与爱妻的精灵所化……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等等。画角声声,牧马频骤,这不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吗? 岁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间满目荒凉,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穷的幽怨…… 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 词人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 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一个“异数”。所谓异数,不光指他以濡染汉文化未久的满洲贵介公子之身昂然屹立于清词坛坫,成为词之中兴期屈指可数的几座高峰之一,更由于在如今学界和大众皆普遍漠视清词的大背景下,纳兰独能赢得广泛的青睐,获致超常的“礼遇”。据台湾黄文吉教授的统计,1912-1992八十年间计有清词研究成果1269项,其中纳兰独得171项,仅次于另外一个更大的“异数”王国维而屈居次席(详请参拙作《十年来的清词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1期)。其后的十几年来,关于纳兰的研究更是风起云涌,恐怕早超过了前八十年的总和。降而论之,在梁羽生名著《七剑下天山》中,纳兰曾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配角出现,金庸《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与乾隆皇帝首次对话引用的也都是纳兰词作。而据媒体报道,北京近年出现了规模很不小的“纳兰追星族”,甚至到了定期沙龙集会的程度。造成这种种令人惊讶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有一点恐怕必须考虑,那就是在纳兰的文学创作成就之外,这个惊才绝艳的词人身上那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神秘而凄美的情怀像磁石一般散发出的强劲而持久的吸引力。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以太子胤礽小字成哥,避讳改今名,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先世为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族,明代末叶为建州女真所吞并。性德曾祖姑被努尔哈赤纳为妃子,生清太宗皇太极。纳兰家族属正黄旗,其父明珠,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傅,为康熙朝前期著名权相之一。性德十六岁(1670)以诸生贡入太学,次年举顺天乡试,再次年会试中式,以寒疾未应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性德正式成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清初制度,侍卫不仅是侍从武官,出入扈从,且主传宣,与闻机密,是非常重要的职务。纳兰深得康熙帝眷爱,如果不是早逝的话,其政治前途将不可限量。 但就是这样富贵至极的家世,纳兰身上却非但毫无新贵的骄矜倨傲,反而情思抑郁,“惴惴有临履之忧”(严绳孙《成容若遗集序》),屡屡声称“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金缕曲》),甚而每当登临出塞,特多萧条凭吊之语如“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好事近》)之类。如此特殊的心迹,使他能够在清初满汉之大防非常严峻的时段获得很多世所称“落落难合”的“一时俊异”,如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等的友情。就中他与顾贞观尤其交称莫逆,并应贞观之请营救“科场案”名人吴兆骞,并生馆而死恤之,被普天下传为佳话。这些矛盾悖反的现象集于一身,使这位天才贵公子愈发显得迷离莫测,自然也引起了种种匪夷所思之猜度。有人说他因先世为爱新觉罗氏所灭,故怀隐恨于满清王朝,有孤臣孽子之心绪。有人则以为他奉有康熙帝“密旨”之类笼络监视汉族文人。凡此皆无根无凭,作为思路不妨事,引为实据则容易闹笑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夏五月,刚过而立之年的纳兰性德永远阖上了他英迈多情的双眼,令时人也令后人满掬同情惋惜之泪。其早逝的直接原因自然是纠葛缠绵了十余年的寒疾(参见李雷《纳兰性德与寒疾》,《文学遗产》2002年6期),可他因为官场倾轧、爱妻早丧所造成的双重凄苦心理也不应漠视。纳兰身后,其乡试座师徐乾学为刻《通志堂集》二十卷,内有赋一卷,诗、文、词、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可以觇见其经史文辞多方面的造诣。其中词集先后以《侧帽》、《饮水》名之,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得名最盛,当时即有“远轶秦柳”、“传写遍于村校邮壁”之说(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文》)。纳兰于词不喜南宋诸家,好研习五代北宋之作,而最爱李后主,其《渌水亭杂识》云:“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其自身情性气质、词风的幽艳真挚、令人不忍卒读的凄惋确也近乎李煜,而其实他并不自缚于南唐一家,某些篇章中特具的那种豪放苍茫绝非后主所能包举。此殆由时代升降之故,可也不必讳言天挺其才的罢。 就题材论,纳兰成就最高的无疑为爱情词,个中悼亡之作又为翘楚,足称“北宋以后,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其余如塞外旅愁、友朋酬赠之作亦极有特色,在词发展史上作出了卓特的贡献,因而无愧于满洲第一大词人之地位论定,也无愧为整个清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但这也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了,有人出于偏好,对某些旧说不加审辨,竟直接谥之以“清代词坛第一人”,甚至“清初学人第一”,那就未免有点过分了。这样不切实际的夸张只能造成歪曲和混淆,并无助于认知纳兰的真实面目。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如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其中“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二句被王国维评为“千古壮观”。従中人们不难察觉其职业对他创作的积极影响。 《望 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 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 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 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 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 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 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 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 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 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 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 迁,王朝更叠,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 纳兰性德在京西郊猎时有词《风流子,秋郊记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 萧”。自与东君作别,划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正是他血脉中仍有这种武士豪迈激情的涌动,尽管 他终想回避尘寰闹市,于宁静淡泊中觅诗寻梦,尽管他诗词有卿卿之情,不乏细 腻精致,但柔中不软,悲中不颓。亦或有绵绵凄惋之致,却不同靡靡之音,更没 有扭捏之态。其职业的影响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但施加在他良好的学识、修养、 才能基础上,应该说还是利多于弊。従诗人的特殊生活基础所形成的艺术特色来 说,在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成就铸成上,职业的影响还是有许多积极之处的。 《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 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 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 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水势较旺。这周围山林 于背阴处更高大繁茂,因为谷中土厚,阴处涵水,不似向阳坡上风大干燥。而潭 口处黛色石崖下会让人有山岩开裂、潭深难测之感。这股泉水属于石灰岩地区溶 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较大。这段白噩纪形成的石灰岩地层,与三里外白 家曈火织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现已无存)的地层一致,并与那个曾有水 流、被称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关联。这里的山体岩石不但与南边一脉相连的红色 火山砂岩的“火山头”地层结构不同,一红一黑,而且这股泉水与香山双清、樱 桃沟、簸箕水,七王坟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样,不是由山体地层涵水下渗,至山 脚处形成泉水露头,而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这个“龙”不 小,传说是东海龙王的七子于此潜居。清代这里一度成为皇家的敕建黑龙王庙。 所以说,《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确的。纳兰性德的直观感受也是 准确的。且不说《清词史》中评论该词“感慨倍多,遥思腾越”。就此也能従现 代科学的角度验证纳兰性德重视真实感受,仔细观看事物是颇为精到准确的。 《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 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従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其中空梁、画壁、诸天、蛱蝶、燕雀等不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而且従中还能让人 想见侍卫在高大殿堂的台阶下巡行,在僻静的行官跨院当值的处身角度。这种人 与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静之感,是于今天都能在实地感受到的。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上片由景入情,而荒景映衬凄情,强烈对比中动人神魄,而情又作极彻语:“由他好处行”。下片不但视角由小转大,更把读者的视觉、听觉间隔调动,“画角”、“马嘶”与化冰的情泪、伴旗的残星,交织成一幅声色纷呈的画面,让读者领受到一股悲怆无依的愁绪、一种苍茫阔大的意境,艺术上已臻极高境地。此外脍炙人口的《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深受王国维赞赏:“‘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2023-07-08 01:24:234

孔梅溪的人物考证

东鲁孔梅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扇》的作者东鲁孔尚任。孔梅溪是不是孔尚任呢?我们来看一下孔尚任能不能接触到《红楼梦》的稿本。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可能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1694)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八年(1689),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从上述分析孔尚任是孔梅溪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相合,与批语相合。孔尚任又有机会接触到《红楼梦》,故可定孔梅溪为孔尚任化名。
2023-07-08 01:24:301

严姓进士名单?

  严姓名人  严绶  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仁  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羽  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嵩  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澄  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拭  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复  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  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  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  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  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2023-07-08 01:2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