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投笔记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相关推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扩展资料:作者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23-07-08 05:25:19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2023-07-08 05:25:32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语句出处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殊句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2023-07-08 05:25:40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2023-07-08 05:26:0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君子博学而日①参省②乎己,则知③明而无过④矣。 【注释】①日:每天。②参省:参:检验。省:反省。③知:通“智”,才智。④过:过错。 【释义】君子不仅要博学,而且每天要检验和反省自己的言行,这样就会明辨是非而不会有过失。 【点评】人不仅要博学而且要把所学知识用于检验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荀子·劝学》2023-07-08 05:26:0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荀子·劝学》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2023-07-08 05:26:1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翻译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出自】《劝学》【节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扩展资料【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2023-07-08 05:26:2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荀子《劝学》。2、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2、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2023-07-08 05:26:40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他遇到事情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况的《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1、学不可以已;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才可以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2023-07-08 05:27:0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否定句宾语提前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2023-07-08 05:27:26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2023-07-08 05:27:3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上一句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劝学》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 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不前。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而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还要寒冷。木材挺直的如同木工的墨线,但用火烘烤,就可使它弯曲,进而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像与圆规画的一样,即使再经过烈火的烘烤,太阳的暴晒,它也不能再恢复原样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资料来自古诗文网2023-07-08 05:27:5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意思
原句应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中的 . 意思: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加聪明智慧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 "知"通"智"2023-07-08 05:27:5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
翻译:他们学业没有精通,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不是天赋或资质不好,就是用心没有我这样专一。一、出处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送东阳马生序》。二、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送东阳马生序》创作于公元1378年,即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在1377年告老还乡后,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他,于是宋濂写了这篇序,鼓励晚辈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二、作者简介宋濂,生于公元1310年,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主要作品有你《宋学士全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2023-07-08 05:28:0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23-07-08 05:28:19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什么意思?
《劝学》当中的诗句对我影响深刻,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说的意思是君子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对人行为的重要性。“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说明了君子与常人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君子更加善于运用工具,也说明了在学习工作当中大家应该善于动脑,运用机巧。《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文章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是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易懂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枯燥。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从正面设喻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这使得文章错落有致,生动形象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句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和专心致志的道理。本篇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强调学习的勤奋刻苦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颇受感染。《劝学》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2023-07-08 05:28:43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的用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2023-07-08 05:28:59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句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2023-07-08 05:29:192
怎样理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闻强识的君子就会每天自省,(用这种方式来提炼自己),这样就会神智清明,品格高尚而行为不会犯错误。前面每一段都有持之以恒,不断精炼的意思;比方说青色是从蓝色中来的;比方说木头做成了轮子就不会再变成直的。我想就是这样的吧~2023-07-08 05:29:332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省(zhn)乎己出自哪里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出自:战国·荀子《荀子·劝学》节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木材挺直的如同木工的墨线,但用火烘烤,就可使它弯曲,进而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像与圆规画的一样,即使再经过烈火的烘烤,太阳的暴晒,它也不能再恢复原样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扩展资料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本文说的也是这方面的问题。节选的部分是从根本上阐明道理: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说明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文章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2023-07-08 05:29:391
“君子博学而日参者乎已”什么意思?
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意思就是君子博学多识并且懂得每天反省自己。2023-07-08 05:29:52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中"博学"的古今异义
古意:作动词,广泛的学习. 今义:作名词,知识丰富,学问高.2023-07-08 05:30:001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中的“而”字表示承接还是递进? 老师说承接,但《五三》上写的是递进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而是连词,表递进关系。2023-07-08 05:30:092
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为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该如何立意呢?
不断多多学习,持之以恒,不断精炼之类的。2023-07-08 05:30:192
翻译句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重点字词应注意:君子 博学 日 参省 己 知 无过2023-07-08 05:30:41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的用法是?
1,而,连词,表顺接关系.翻为:又.2,青取之于蓝:于:介词,从.而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译为:比......蓝[色]深善假于物也:于:介词,向,向.......物假[借].全句意思是:善于借用它物呵.3,者:物指代词,......的原因.全句意思是:虽然又让它受到风吹日晒,却不再伸直的原因2023-07-08 05:31:011
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阐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道理的名句是什么?
名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释义: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原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4.赏析:《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5.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2023-07-08 05:31:0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023-07-08 05:31:2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翻译
君子的聪明只是因为每天不断反省自己而已2023-07-08 05:31:30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己是念ji还是yi
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jǐ 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23-07-08 05:31:37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荀子《劝学》
答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23-07-08 05:32:251
谁有旬况《劝学》全文,给贴一篇。
恩 就是这个2023-07-08 05:32:34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中"博学"的古今异义
古意:作动词,广泛的学习。今义:作名词,知识丰富,学问高。2023-07-08 05:32:42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23-07-08 05:32:50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的翻译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2023-07-08 05:33:0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2023-07-08 05:33:15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2023-07-08 05:33:22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出自】《劝学》【节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扩展资料【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2023-07-08 05:33:28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荀子·劝学》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2023-07-08 05:33:4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语句出处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殊句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2023-07-08 05:33:54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扩展资料:作者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23-07-08 05:34:2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否定句宾语提前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2023-07-08 05:34:50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语句出处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殊句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2023-07-08 05:35:14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2023-07-08 05:35:30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他遇到事情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况的《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1、学不可以已;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才可以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2023-07-08 05:35:37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哪里?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荀子《劝学》。2、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扩展资料: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2、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2023-07-08 05:35:4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的人能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能够明白道理不至于犯错。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扩展资料:作者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23-07-08 05:36:019
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先解释两个字:①参:有两种解释.一:对照.用学到的东西来对照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想;二:“叁”的通假,即多次的意思.两个意思都可以用,此处采用第二个.②知:“智”的通假.智慧,才智.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2023-07-08 05:36:5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2023-07-08 05:37:06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2023-07-08 05:3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