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
-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
编辑本段字词翻译
韬
按捺,柔化,隐藏;
光
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
养
修养,培养;
晦
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
编辑本段成语性质
褒义词tonyc
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韬光晦迹、韬光隐晦、深藏不露、深藏若虚、玉韫珠藏
编辑本段反义词
锋芒毕露、霸气外露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
“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荡寇志》
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http://baike.baidu.com/view/88881.htm#4
相关推荐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扩展资料:近反义词解析:一、韬光晦迹【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二、锋芒毕露【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自】:现代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好表现自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光养晦2023-07-08 16:16:254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养:休养,培养。晦:隐藏。“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成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在不显眼的地方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亦作“韬晦之计”。扩展资料相关故事: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著名的“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说:刚才看见院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往一件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觉得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能叫做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刘备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刘备,然后又自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而已!”刘备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此时大雨倾盆,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弯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从而才有了以后的东山再起,三分天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光养晦2023-07-08 16:16:402
韬光养晦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释义:贤侄不要怪老夫这样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椟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走街串巷常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在外的卖艺人、货郎的生活方式。泛指去过的地方不但多而且广,也指付出很多劳动、很辛苦的状态。走街串巷也可以描写买卖人的共同劳动特征。出自:王朔《浮出海面》:“那些天,我正好有钱,带着于晶走街串巷吃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开张的各帮菜馆。”2023-07-08 16:17:161
韬光养晦的意思?
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 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不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2023-07-08 16:17:343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年十二月的年号)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近义词]韬光晦迹[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年代]近代扩展资料:近义词:韬光晦迹[成语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年十二月的年号)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近义词]韬光养晦[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2023-07-08 16:17:52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出自《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韬光养晦的近义词有:韬光晦迹、深藏若虚、玉韫(yùn)珠藏(cáng)、韬匮藏(cáng)珠,反义词有:锋芒毕露、霸气外露。2023-07-08 16:17:59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解释
韬光养晦,拼音tāoguāngyǎnghuì,汉语成语,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当我们需要隐藏自己,暗中发展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成语,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现典籍《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郑观应《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近义词养晦韬光: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ghuìtāoguāng,意思是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出自《凇滨琐话·罗浮幻迹》。成语出处清·王韬《凇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韬光晦迹汉语成语,比喻不显露才能。是是韬光养晦的近义词,用法和意义都十分相似。成语典故[出处]唐·魏徵等《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反义词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成语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指人好表现自己。2023-07-08 16:18:38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作为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遁迹澳门写了《盛世危言》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寓意着什么?“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近义词】韫_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出自: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bìménbùchū]【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_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译文:荆竟然回家,称病闭门不出。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韬光养晦,拼音tāoguāngyǎnghuì,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籍《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近义词:韬光晦迹韬光晦迹比喻不显露才能。成语典故:唐·魏徵等《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词语辨析: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guāngyǎng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扩展资料:近反义词解析:一、韬光晦迹【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二、锋芒毕露【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自】:现代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好表现自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呢,都是寓意什么呢“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造句: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2.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隐藏自己实力,得意不要忘形。抓小放大,难得小事糊涂有前途。3.在外交方面,激进盲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余痛犹存,韬光养晦的告诫言犹在耳。2023-07-08 16:18:45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出自: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译文:荆竟然回家,称病闭门不出。2023-07-08 16:19:03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韬光养晦是一种策略.目的是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多为政治家(或野心家)所用.历史上比比皆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灌园,仲达装病,都是典型实例 .2023-07-08 16:19:113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意思,就是指隐藏才能,不轻易外露。现在通常用来指低调谦虚的人。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光养晦的含义韬光养晦中的韬光,意思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让人不能轻易的看透你。 韬光养晦也带有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2023-07-08 16:19:342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意思
1、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 2、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 3、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4、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2023-07-08 16:19:40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语法: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引证: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例句:小王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近义词:不露锋铓 [bù lù fēng máng]释义:比喻才干不外露。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反义词: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释义: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处:《后汉书·袁绍传》:“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例句:他第一次参加短跑比赛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3-07-08 16:20:06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扩展资料:【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韬匮藏珠【反义词】锋芒毕露锋芒毕露【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自】:现代 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好表现自己2023-07-08 16:20:202
韬光养晦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编辑本段字词翻译韬 按捺,柔化,隐藏;光 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 修养,培养;晦 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编辑本段成语性质 褒义词tonyc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编辑本段近义词 韬光晦迹、韬光隐晦、深藏不露、深藏若虚、玉韫珠藏编辑本段反义词 锋芒毕露、霸气外露编辑本段成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 “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 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http://baike.baidu.com/view/88881.htm#42023-07-08 16:20:37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 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 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近义词 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2023-07-08 16:21:082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子去拾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有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韬光养晦的目的在于麻痹对手,不引起对手的注意,等待机会一跃而起,到那时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难了。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性策略。策略与策略之间要综合考虑,不能单向思维,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2023-07-08 16:21:381
什么叫韬光养晦?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2023-07-08 16:21:44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意谓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韬光养晦 tāoguāng-yǎnghuì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荡寇志》第七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近义词: 闭门不出 杜门不出 韬匮藏珠 韫椟藏珠 韬光晦迹 养晦韬光2023-07-08 16:22:011
韬光养晦的典故和意思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骗城斩车曹”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他?”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干此。”操笑曰 :“丈夫亦畏雷平?”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韬光养晦的例句1、经过十多年的审时度势,他的性格依然是那么让人捉摸不透,韬光养晦高深莫测。2、来日方长,年轻人不应急功近利,而应静下心来韬光养晦,他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2023-07-08 16:22:09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韬光养晦是汉语词语之一,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该词语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例句1、这些年来他们韬光养晦,在各地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2、背地里,看破系统真面目,韬光养晦,时刻准备着与最后的敌人——武侠系统一战。3、韬光养晦之后,才能厚积薄发,成就一番事业。4、文帝杨坚在位时,以宋缺的雄材大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还得韬光养晦,潜心修隐,免招皇家猜忌。2023-07-08 16:22:29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薄发里的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而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韬光养晦具体到职场之中就是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他人的地方来刺激或者诋毁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注重认识、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得到不断增长,为自己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出自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2023-07-08 16:23:111
稻光养晦的意思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出处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成语故事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在他即位之前,身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820年二月,李恒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4年后穆宗服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先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成大业提供了一个机会。[4]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闲钓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宿愿。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在一次与名僧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的才能通过一副对联表露出来。一日,李忱与黄蘖和尚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出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成语寓意“韬光养晦”启示人们要坚忍、谦虚、谨慎、深藏,永远沉下心、沉下意、沉下身段与弱势的大多数在一起。提倡坚忍、谦逊与亲民。要在行动和谋略上,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外在表现得低下、委屈、无能,使人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感觉,放弃对自己的戒心。依靠这种“骗人”的假象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而自己则暗中准备,积极“备战”,再瞄准时机,出奇制胜。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做个真正的智者,胜利终将属于自己。2023-07-08 16:23:26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分别是:“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厚积薄发”的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指大量地、长时间的充分积蓄。薄发:薄,是同“厚”形成对照,在一定观读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客观,准确的发表和传授给别人。出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近义词:养精蓄锐。反义词:入不敷出。以上就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详细意思。2023-07-08 16:24:00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释义: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例句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厚积薄发拼音:hòu jī bó fā释义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释放。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例句他多年来刻苦攻读,现在厚积薄发,写出了很多好文章。2023-07-08 16:24:211
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的意思
韬光养晦 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韬 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 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 修养,培养;晦 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养精蓄锐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两句是说表面上不做争强好胜的事,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2023-07-08 16:24:383
韬光养晦,藏锋露拙;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藏锋露拙》藏,既是隐藏,锋,意思是锋芒——才干的意思。露就是显露,拙,笨拙,中国文字,也不能单单去理解表面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去理解,做人要懂得谦虚和收敛。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可能自认为才份很高,切记要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希望你能理解2023-07-08 16:24:472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什么意思。
【解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指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这是有所作为的一种表现,褒义。 【词源】“韬光养晦”语原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引用】清·俞万春著小说《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意思是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为日后出头,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 【举例】“韬光养晦”主要表现在职场、官场上。比如: 三国时的曹操就是一个极其多疑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暗杀自己,他连给他盖被的侍卫也杀了,且说:“吾梦中好杀人!”杨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由于他不会“韬光养晦”这一招儿,在曹操面前过多地表现自己,结果被多疑的曹操杀掉了。 其一,杨修没有看清形势,对眼前高于自己地位的曹操没有安全感、总怕人谋害时,而此刻杨修又是他的左膀右臂而离不开,杨修就应该向曹操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解除他对自己的怀疑。 其二,当曹操害怕失去权威,怀疑杨修威胁到他的地位,比时,杨修就马上向曹操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向曹操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才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 推而广之,以上都做到了,特别是当某人成功地让疑心重的上司相信在下不是身边最危险的人物时,他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了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因此等待时机,一旦抓住机遇,便是后者称王称霸的英雄之时。 【结论】用“韬光养晦”造句:学会让自己“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注明:此话当今有些消极因素。2023-07-08 16:24:561
韬光养晦啥意思
“韬光养晦”是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意思是“隐藏实力,培养智慧”,是一种谋略和处世哲学。这句话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比喻性的成语。“韬光养晦”中的“韬光”意思是隐藏实力,即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真实实力和意图,以避免引起敌人的警觉和攻击。而“养晦”则是指培养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危机。因此,“韬光养晦”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该保持警觉,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同时要积极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危机。这个成语的思想内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也需要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行动。同时,人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危机。只有在机智、灵活的应变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总之,“韬光养晦”是一句中国古代的成语,意思是隐藏实力,培养智慧。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该保持警觉,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同时要积极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危机。2023-07-08 16:25:031
韬光养晦,蓄势待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典故: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原意是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2023-07-08 16:25:232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释义:贤侄不要怪老夫这样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椟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走街串巷常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在外的卖艺人、货郎的生活方式。泛指去过的地方不但多而且广,也指付出很多劳动、很辛苦的状态。走街串巷也可以描写买卖人的共同劳动特征。出自:王朔《浮出海面》:“那些天,我正好有钱,带着于晶走街串巷吃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开张的各帮菜馆。”2023-07-08 16:26:061
什么叫“韬光养晦”?
【成语意思】: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字词解释】:韬,是指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是指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是指修养,培养;晦,是指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成语初出】:《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成语性质】:褒义词,一般做主谓式或谓语。2023-07-08 16:26:20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个成语被邓小平拿来,阐述中国在当时情况下的外交战略方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2023-07-08 16:26:284
韬光养晦的意思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2023-07-08 16:26:452
韬光养晦的意思
指 隐藏 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 未尝 有言。” 繁体写法: 韬光养晦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ㄧㄤˇ ㄏㄨㄟˋ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 韬光晦迹 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太平御览》卷六五六引《高僧传》:“释 僧同 ,韬光晦迹, 成语语法: 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英语翻译: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draw in one"s claws> 日语翻译: 才能(さいのう)を隠(かく)して外(そと)に现(あらわ)さない2023-07-08 16:27:21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寓意着什么?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2023-07-08 16:27:313
厉兵秣马是啥意思韬光养晦?
厉兵秣马不是韬光养晦,正相反,是积极备战的意思。把兵器磨锋利,马料备充足,准备打仗。2023-07-08 16:27:582
韬光养晦
【解 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褒义词) [编辑本段]【出 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编辑本段]【用 法】 并列式;是两个小的动宾结构式合成的,整个词一般是做谓语的,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编辑本段]【近义词】 韬光晦迹 韬光隐晦 深藏不露 深藏若虚 [编辑本段]【反义词】 锋芒毕露 [编辑本段]【详解与举例】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 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竞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往高处爬,这过程要牺牲许许多多弱小或者不幸的人!每当这种生存竞争经历过一次较大的动荡之后,社会会走向有序化和规范化,社会或者国家的组织秩序、尊卑贵贱也都已经确立下来,按理说至此天下就该太平无事了,可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生存竞争的延续性和永恒性,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因为担心周围的人侵犯到自己、把自己拉下马,故时时充满恐惧、没有安全感!他们警惕四周的人,看哪些人可能对自己构成危协!如果他发现目标,就会展开清洗,这种流血事件在历史上举不胜举。 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极其多疑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暗杀自己,他连给他盖被的侍卫也杀了,且说:“吾梦中好杀人!”可见在古代和帝王权贵相处的危险性,难怪古书上有伴君如伴虎之说,真的一点都不为过。由于帝王权贵缺乏安全感,生性好疑,常好杀人!在其身边相对弱小的群体为了保护自己,韬光养晦这种生存艺术就诞生了。 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当你成功地让实施对象相信你的这种意图,你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 如果说弱势群体为了保护自己有向强势群体示弱的必要,强势群体何必韬光养晦呢?这里面也有很多奥妙。一般来说,强势群体大权在握,处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样,他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会让他把许多的精力分散在与人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指挥、领导、周旋、应付。久而久之,精力、健康、知识、智慧,都会受到亏损!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这样的位置有助于人修身养心、恢复精力;有助于人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这样,当人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就会获得足够的智慧和精力去面对。所以,强势群体也常常会运用“韬光养晦”这种生存策略。只不过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运用韬光养晦的手段和目的不一样。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骗城斩车胄”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2023-07-08 16:28:062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其中,韬光养晦,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是一则成语,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自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光养晦,具体到职场之中就是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他人的地方来刺激或者诋毁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注重认识、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得到不断增长,为自己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汉语成语,拼音是hòu jī bó fā。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出自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2023-07-08 16:28:392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解释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draw in one"s claws] 隐匿光彩、 才华 , 收敛 锋芒、踪迹 详细解释 谓 隐藏 才能,使不外露。 《荡寇志》 第七六回:“ 贤侄 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 :“自顾年老才庸,粗知 《易》 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词语分解 韬光的解释 .敛藏光采。 汉 孔融 《离 合作 郡姓 名字 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比喻 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 养晦的解释 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 集传:“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宋史·邢恕传》:“ 公著 荐於朝,得 崇文 院校书; 王安石 亦爱之,因宾客喻意,2023-07-08 16:29:001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汉语词语之一,褒义词,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该词语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2023-07-08 16:29:202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韬光养晦是汉语词语之一,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该词语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例句1、这些年来他们韬光养晦,在各地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2、背地里,看破系统真面目,韬光养晦,时刻准备着与最后的敌人——武侠系统一战。3、韬光养晦之后,才能厚积薄发,成就一番事业。4、文帝杨坚在位时,以宋缺的雄材大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还得韬光养晦,潜心修隐,免招皇家猜忌。2023-07-08 16:29:271
请问,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用法:并列式;是两个小的动宾结构式合成的。整个词一般是做谓语的。 近义词 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2023-07-08 16:29:494
晦光养韬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个成语被邓小平拿来,阐述中国在当时情况下的外交战略方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满意请采纳。2023-07-08 16:30:021
韬光养晦的含义及成语故事是什么?
【成语意思】: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字词解释】:韬,是指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是指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是指修养,培养;晦,是指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成语初出】:《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成语性质】:褒义词,一般做主谓式或谓语。2023-07-08 16:30:292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分别是:“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厚积薄发”的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指大量地、长时间的充分积蓄。薄发:薄,是同“厚”形成对照,在一定观读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客观,准确的发表和传授给别人。出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近义词:养精蓄锐。反义词:入不敷出。以上就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详细意思。2023-07-08 16:30:36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解释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draw in one"s claws] 隐匿光彩、 才华 , 收敛 锋芒、踪迹 详细解释 谓 隐藏 才能,使不外露。 《荡寇志》 第七六回:“ 贤侄 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 :“自顾年老才庸,粗知 《易》 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词语分解 韬光的解释 .敛藏光采。 汉 孔融 《离 合作 郡姓 名字 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比喻 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 养晦的解释 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 集传:“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宋史·邢恕传》:“ 公著 荐於朝,得 崇文 院校书; 王安石 亦爱之,因宾客喻意,2023-07-08 16:30:57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反义词:锋芒毕露造句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2、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3、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4、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厚积薄发 [ hòu jī bó fā ]【解释】: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近义词:动须相应1、他学识渊博,所以才能厚积薄发,写出这么好的文章。2、他多年来刻苦攻读,现在厚积薄发,写出了很多好文章。3、做好笔记是快速提升语文成绩的终南捷径,是语文最后厚积薄发的催化剂。2023-07-08 16:31:2310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出处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成语故事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在他即位之前,身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820年二月,李恒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4年后穆宗服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先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成大业提供了一个机会。[4]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闲钓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宿愿。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在一次与名僧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的才能通过一副对联表露出来。一日,李忱与黄蘖和尚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出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成语寓意“韬光养晦”启示人们要坚忍、谦虚、谨慎、深藏,永远沉下心、沉下意、沉下身段与弱势的大多数在一起。提倡坚忍、谦逊与亲民。要在行动和谋略上,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外在表现得低下、委屈、无能,使人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感觉,放弃对自己的戒心。依靠这种“骗人”的假象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而自己则暗中准备,积极“备战”,再瞄准时机,出奇制胜。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做个真正的智者,胜利终将属于自己。2023-07-08 16:32:092
成语"滔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不同于含而不露。“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释义: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近义词:韬光晦迹、深藏若虚、玉韫珠藏、韬匮藏珠反义词:锋芒毕露、霸气外露2023-07-08 16:3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