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营
-
高尔基
(一)前苏联作家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 》,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 ,完全 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鲜明的浪漫 主义特色。《 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 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 集的短篇 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完成的《 福玛·高尔杰耶夫 》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 宣布:“人这个字 听起来 多么自 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 ,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 一起参加了在 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 。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意大利医生、神经学家、组织学家
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1844-1926),意大利解剖学家、病理学家、神经学家、组织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 曾获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三)高尔基州
州名。现称“下诺夫哥罗德州”。在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中游和奥卡河下游。面积7.48万平方公里。人口368.8万(1987),俄罗斯人占94%,余为鞑靼人、莫尔达瓦人、楚瓦什人等。1936年设州,首府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河左岸地势低平,右岸有丘陵,海拔在243米以下,有岩溶地貌。矿藏有泥炭、磷灰石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2℃, 7月19℃。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伏尔加河干流上建有水库和水电站。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船舶、机床、电视机)、金属加工、化工、石油加工、电力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亚麻等。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城市尚有捷尔任斯克、阿尔扎马尔、巴甫洛沃等。
(四)高尔基市
市名。1932年前称“下诺夫哥罗德”。1990年复称“下诺夫哥罗德”。俄罗斯大城市,下诺夫哥罗德州首府。伏尔加河及其右岸支流奥卡河汇合处,市区跨奥卡河两岸。大型河港。人口139.9万(1985)。建于1221年。十六世纪为重要工商业中心。十九世纪中叶造船业兴起。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及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制造等)和石油加工(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为主,坦克、飞机、舰艇等军工生产亦重要。北面有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2万千瓦)。高尔基的故乡。有高尔基纪念馆和11所高等学校。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u30fb马克西莫维奇u30fb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u30fb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u30fb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u30fb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u30fb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 阿里阿涅德
-
高尔基
(一)前苏联作家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 》,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 ,完全 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鲜明的浪漫 主义特色。《 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 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 集的短篇 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完成的《 福玛·高尔杰耶夫 》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 宣布:“人这个字 听起来 多么自 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 ,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 一起参加了在 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 。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意大利医生、神经学家、组织学家
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1844-1926),意大利解剖学家、病理学家、神经学家、组织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 曾获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三)高尔基州
州名。现称“下诺夫哥罗德州”。在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中游和奥卡河下游。面积7.48万平方公里。人口368.8万(1987),俄罗斯人占94%,余为鞑靼人、莫尔达瓦人、楚瓦什人等。1936年设州,首府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河左岸地势低平,右岸有丘陵,海拔在243米以下,有岩溶地貌。矿藏有泥炭、磷灰石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2℃, 7月19℃。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伏尔加河干流上建有水库和水电站。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船舶、机床、电视机)、金属加工、化工、石油加工、电力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亚麻等。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城市尚有捷尔任斯克、阿尔扎马尔、巴甫洛沃等。
(四)高尔基市
市名。1932年前称“下诺夫哥罗德”。1990年复称“下诺夫哥罗德”。俄罗斯大城市,下诺夫哥罗德州首府。伏尔加河及其右岸支流奥卡河汇合处,市区跨奥卡河两岸。大型河港。人口139.9万(1985)。建于1221年。十六世纪为重要工商业中心。十九世纪中叶造船业兴起。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及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制造等)和石油加工(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为主,坦克、飞机、舰艇等军工生产亦重要。北面有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2万千瓦)。高尔基的故乡。有高尔基纪念馆和11所高等学校。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u30fb马克西莫维奇u30fb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u30fb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u30fb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u30fb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u30fb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 Chen
-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br>
高尔基生于俄国解放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在解放运动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步入文坛。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以及作家来自底层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高尔基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崭新的面貌。<br>
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899)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并存。这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尚处于艺术创作的摸索阶段;另一方面也与他当时对文艺使命的理解分不开。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学应象“警钟”一样唤醒和推动人们去追求光明和理想。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是表现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如:在《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中塑造了为集体而献身的英雄丹柯的光辉形象,指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不朽的。在《鹰之歌》(1895)中则通过英勇顽强、为追求光明视死如归的鹰的形象,公开号召人们去战斗。这些作品在革命时代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br>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小说《切尔卡什》(1895)生动地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br>
1905年革命前后(1900~1907)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高尔基由于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br>
1901年高尔基写作的著名诗篇《海燕》是他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总结性作品。全诗以象征的艺术手法再现了1905年革命前夕俄国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并通过海燕的形象欢呼革命风暴的到来。与作家以前的浪漫主义作品相比,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明确的革命主题。海燕是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象征。它是革命风暴的呼唤者、胜利的预言家。<br>
20世纪初,作为高尔基创作新阶段的标志是他的戏剧创作。剧本《小市民》(1901)通过工人尼尔与小市民别斯谢苗诺夫一家的冲突,塑造了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情晰的阶级意识的先进工人形象。《在底层》(1902)更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探索精神,为高尔基赢得了杰出戏剧家的世界声誉。该剧是作家20年来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其革命意义在于,它不仅描绘了资本主义给人民带来的灭顶之灾,引起人们对现行制度的强烈愤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作家在否定鲁卡的安慰哲学和与现实妥协的道路的同时,借沙金之口呼吁人们为维护真理和人的尊严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在艺术上,《在底层》体现了高尔基戏剧创作的风格,高尔基因此被誉为社会政治哲理剧的创始人。<br>
1905年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剧本《敌人》(1906)第一次描写了向资产阶级正面进攻的工人阶级的战斗集体,塑造了共产党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1906)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作品同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br>
两次革命间(1908~1917)可作为高尔基思想和创作的第三个阶段。此间,高尔基曾因长期侨居意大利,思想上受到党内机会主义派别“造神论”的影响,写过象《忏悔》(1908)那样包含错误观点的小说。但必须看到,他的主导思想还是积极的、充满革命斗争精神的。比如:他在列宁思想的指导下,对俄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颓废主义等反动思潮进行了猛烈抨击。同时还创作了描写农村群众斗争的中篇小说《夏天》(1909)、揭露小市民动摇性的中篇《奥古洛夫镇》(1909)、反映意大利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自传性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3)和《在人间》(1914)等优秀作品。<br>
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革命后写的《我的大学》(1922),它不象以往一些作家那样重在写个人的感受和悲欢,而是通过高尔基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追求光明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和无产阶级新一代的成长。<br>
十月革命以后至1936年高尔基去世,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尔基的主要功绩,一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是在创作上,他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写了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灭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作品。如: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通过阿尔塔莫诺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艺术地概括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兴衰史。未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表现了十月革命前40年间俄国思想领域的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个人主义者的可耻下场。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别的人》(1931)则形象地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精神崩溃。与此同时,在这些作品中还显示了布尔什维克思想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胜利。<br>
再有,高尔基还写了一组别具艺术特色和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大量的政论和文艺批评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回忆录《列宁》(1930)。高尔基笔下的列宁,体现了长期以来他关于大写“人”的理想。<br>
综上所述,高尔基的一生是在列宁和党的培养、教育下,不断进步,努力攀登无产阶级文化艺术高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一生经历了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代,通过他的创作,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得到生动、深刻、正确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说,高尔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任何其他作家所不能比拟的。<br>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r>
《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在列宁和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一主题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巴威尔和母亲尼洛芙娜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醒来表现的。其次农民雷宾的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这一主题。
《母亲》是高尔基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写作的新文学的典范作品。它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把对未来的浪漫主义的向往与深刻的生活真实性结合起来;同时,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从而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 安徽路人假
-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 》,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 ,完全 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鲜明的浪漫 主义特色。《 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 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 集的短篇 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完成的《 福玛·高尔杰耶夫 》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 宣布:“人这个字 听起来 多么自 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 ,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 一起参加了在 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 。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左迁
-
短篇小说
译序
第01篇 马卡尔·丘德拉的故事 第02篇 伊泽吉尔老太婆 第03篇 圣诞节的故事
第04篇 加那瓦洛夫 第05篇 在草原上 第06篇 奥尔洛夫夫妇
第07篇 沧落的人们 第08篇 春的旋律 第09篇 戈尔特瓦的集市
第10篇 一本令人不安的书
长篇小说
第01篇 《童年》 第02篇 《母亲》 第03篇 《在人间》
高尔基
(一)前苏联作家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 》,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 ,完全 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鲜明的浪漫 主义特色。《 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 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 集的短篇 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完成的《 福玛·高尔杰耶夫 》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 宣布:“人这个字 听起来 多么自 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 ,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 一起参加了在 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 。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意大利医生、神经学家、组织学家
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1844-1926),意大利解剖学家、病理学家、神经学家、组织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 曾获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三)高尔基州
州名。现称“下诺夫哥罗德州”。在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中游和奥卡河下游。面积7.48万平方公里。人口368.8万(1987),俄罗斯人占94%,余为鞑靼人、莫尔达瓦人、楚瓦什人等。1936年设州,首府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河左岸地势低平,右岸有丘陵,海拔在243米以下,有岩溶地貌。矿藏有泥炭、磷灰石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2℃, 7月19℃。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伏尔加河干流上建有水库和水电站。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船舶、机床、电视机)、金属加工、化工、石油加工、电力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亚麻等。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城市尚有捷尔任斯克、阿尔扎马尔、巴甫洛沃等。
(四)高尔基市
市名。1932年前称“下诺夫哥罗德”。1990年复称“下诺夫哥罗德”。俄罗斯大城市,下诺夫哥罗德州首府。伏尔加河及其右岸支流奥卡河汇合处,市区跨奥卡河两岸。大型河港。人口139.9万(1985)。建于1221年。十六世纪为重要工商业中心。十九世纪中叶造船业兴起。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及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制造等)和石油加工(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为主,坦克、飞机、舰艇等军工生产亦重要。北面有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2万千瓦)。高尔基的故乡。有高尔基纪念馆和11所高等学校。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u30fb马克西莫维奇u30fb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u30fb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u30fb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u30fb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u30fb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 阿啵呲嘚
-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长篇小说:《童年》 《母亲》 《在人间》
中短篇小说: 《译序》 《马卡尔·丘德拉的故事》 《伊泽吉尔老太婆》 《圣诞节的故事》 《加那瓦洛夫》
《在草原上》 《奥尔洛夫夫妇》 《沧落的人们》 《春的旋律》 《戈尔特瓦的集市》 《一本令人不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