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双碳”背景下的又一个千亿风口——格林美

2023-07-08 23:59:17
TAG:
共1条回复
u投在线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6月全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120.6万辆,同比增长 2倍;根据乘联会统计,2021年1-6月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55万台,狭义新能源车 全球销量达到235万台,同比增长165%。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1 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 74.7 GWh,同比增长 217.5%,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2.5GWh, 同比增长200.3%。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36.9GWh,同比增长 149.2%,三元电池销量为 27.2GWh,同比增长115.6%。韩国行业调研机构SNE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 球动力电池为114.1GWh,同比增长了153.7%。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燃油车被新能源 汽车 取代几乎是必然趋势。

电动 汽车 的大量使用,能减少我国的燃油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我国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这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双碳”目标实现以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动 汽车 的大量使用,会带来动力电池的大量报废,如果这些电池能得到合适的处理,不仅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使得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实现科学、循环发展。今天就重点介绍我国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格林美。

一、格林美主营业务介绍

1.废旧电池回收业务。 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商用化,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成为下一个风口产业

2.动力电池材料制造业务。 公司取得了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42,000吨和四氧化三钴出货量近8,500吨的好成绩,均位居全球市场前三;

3.钴钨回收与硬质合金制造业务。 公司采用废弃钴钨资源、废旧硬质合金等循环再造高技术含量的钴钨产品,构建钴钨资 源的城市矿山体系,循环再生的超细钴粉成为被全球硬质合金行业认可的优质产品。公司超 细钴粉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50%以上,居世界行业前列。

4.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业务。 格林美作为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的优势企业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 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组建单位,奠定了公司在电子废弃物行业的领先地位。2021年7月23日,公司所属子公司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 创业板上市申请已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以格林循环为主体的电子废弃物分拆上市是格林 美实现价值提升与业务升级的重大战略,标志公司“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战略的成 功实施。格林循环总拆解量近400万台/套,维持稳定。

5.报废 汽车 回收利用业务。 格林美(深圳)深汕循环经济园区动 力报废 汽车 基地已获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设计产能为回收拆解10万台机动车,已经 进入试运行阶段,即将投产。

6.环境治理业务。 公司已拥有三个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两个污水处理厂,初步形成从资源回收、危险废物 无害化到最终处置的全产业链,具备35类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形成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与 安全填埋的完整处理流程。

二、格林美营业收入介绍

格林美的营业收入从构成上看分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两大板块,二者占比分别达到49.17%和50.83%。

新能源电池材料主要为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的制造销售;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废旧电池回收、报废 汽车 回收、钴钨回收与硬质合金制造、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业务。

三、格林美业绩展望

就其新能源 汽车 材料业务上来讲,目前新能源 汽车 销售量年年攀升,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样在成倍增长,那么与动力电池有关的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出货量同样会大幅上升。所以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上实现利润的稳定快速增长不成问题。

格林美业绩的爆发肯定会是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迈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肯定会越来越重视。格林美的资源回收利用业务不仅包括动力电池回收,还包括城市矿山业务(推动资源模式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大量使用循环资源的模式转换)。如果说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千亿风口”,那么格林美的资源回收利用业务所面临的就是一个“万亿市场”的机遇。在“双碳”目标下,不仅要求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更重要的就是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如果说目前中国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补贴集中在整车上,那未来五年该领域的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就会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倾斜。如果说新能源 汽车 整车制造可以获得碳积分奖励,那么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同样可以获得碳积分奖励。

就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上来讲,格林美主营业务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就产业技术来讲,不存在国外“卡脖子”以及国内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存在代差的问题;就市场而言,格林美优先布局,规模优势尽显。所以,在宏观层面来看,对格林美长期看好。

四、格林美投资风险分析

格林美的投资风险都是短期风险。格林美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散户人数太多,筹码集中度不够,机构不愿意去拉。如果现在短期买进可能会是横盘震荡,甚至可能是小幅下挫的局面。所以,我的操作策略就是分批进入,小仓位建仓,长期持有,等待风口概念的形成。什么时候市场上的资金大量关注“资源回收”概念之时,就是格林美股价十倍涨幅之日。

相关推荐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介绍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2013年8月15日)由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更名成立的跨地区、跨行业、全国性的社团组织,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成立于1995年,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23-07-08 22:06:171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奖证书是省部级还是地市级

省部级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CACE),是2013年8月15日经民政部批准由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更名成立的跨地区、跨行业、全国性的社团组织,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成立于1995年,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23-07-08 22:06:401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含金量

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含金量高,该奖项2022年度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2023-07-08 22:07:271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主要职责

为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政策机制,推进技术进步,开展示范试点,强化宣传培训,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持;为行业、企业和会员单位制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开展项目论证,推广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以及对政策、管理、技术、市场需求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反映企业和社会诉求及政策建议,发挥政府和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2023-07-08 22:07:401

国资委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主任什么级别

是国资委下,发改委指导的协会 正处级
2023-07-08 22:07:552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归哪管

不要听楼下的回答。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归怎么会归民政部门管?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2023-07-08 22:08:102

中国投资发展促进协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合法吗

中国投资发展促进协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合法。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所属组织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是由国内循环经济领域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具有全国性、学术性、行业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推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专业社会团体。中心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管理并指导工作,并接受国家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心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咨询、培训、项目评估及投资等工作;利用中心资源优势,协助企业开发循环经济新产品、新技术,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循环经济领域内有示范作用的企业。
2023-07-08 22:08:231

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是国家级吗

是。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由北京市民政局于2004-2/16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是国家级促进会。业务范围是编辑专刊、成果推广、承办委托、对外交流、技术交流、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政策调研、专业培训、咨询服务。
2023-07-08 22:08:381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出台,会对车企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快速的市场化发展即将展开 河南省商务厅副处长荆成伟致表示,随着报废机动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按照715号令的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化、绿色化、循环化、专业化,促进行业自律,转变发展理念,加快循环经济建设。他介绍,2018年河南省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459万辆,位列全国第六,随之带动了报废汽车这个行业迅速发展。河南省高度重视报废汽车黄标车的淘汰工作,已连续出台了对报废汽车补贴的政策,调动了企业回收汽车的积极性,加快了省内设施的升级换代,提高了拆解能力,目前,河南省已有报废汽车拆解企业38家。去年一年全省共拆除报废汽车近5万辆,今年1至5月份,已回收拆解老旧机动车20511辆。 在中再生协会报废车分会(CELVE)秘书长张莹看来,715号令的重点是,落实绿色发展,加大有关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顺应循环经济的基本需求,提出 “五大总成”再制造;完善的资格认定制度简化了办事程序;打破了总量控制方案,加强了事中事后的监管。“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基准,国家鼓励报废车机动车回收专业企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但是对于申请需求的企业还需理性定位和调研,结合当地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原本的拆解能力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要符合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要求。”张莹强调,未来,报废机动车政策一定是向着鼓励市场化运营、加强安全环保管理、改善行业障碍、体制逐渐完善的方向发展。“未来传统作业模式不可持续,市场优胜劣汰竞争加剧,经营品类将得到延伸,企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方向转型,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张莹如是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黎宇科表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要是配合715号令,帮助企业落实具体实施规范,也是下一步进行资格认定的技术参照和重要依据。“行业需要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大规模报废的需求,然而目前回收拆解企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加之环保问题依旧严峻,企业发展不均衡,新增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缺乏规范和指导,因此促使新的政策出台。”黎宇科说。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杨敬增则表示,715号令实施后将极大的促进我国报废机动车行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创造技术与设备条件,解决各地主要处理对象车辆的拆解利用需求。同时要以新理念新工艺为基础,达到从单一材料利用到再用件和再制造,从粗放工艺到惊喜拆解的转换,同时要考虑废钢的集约化利用。他还提出,市场化发展的报废机动车行业一定要协同设计,新建扩建企业都需要量力而行、顺势而为、借势发展,要确定项目定位不慕虚化、注重可操作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生态为先,节能为要,考虑全面、注重细节,了解布局、占据主动。“拆解企业不但要考虑眼前的更新换代,更要开展先进技术积累,实施延伸产业链计划和时间表,促进自身产能和产品种类等方面的提升。”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再制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史佩京强调,715号令的一个亮点是推进再制造的发展,让再制造企业能够获得很有效的毛坯资源。史佩京透露,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管理办法也在进一步制定及修订,希望通过政策法规来引导推动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进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则表示,715令解禁五大总成再制造,让很多企业对再制造市场的投资热情高涨,但需要提醒企业在布局产业发展时需要慎重、科学。
2023-07-08 22:09:0511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哪个区

一、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哪个区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太原市小店区,具体地址在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115号,该校是一所隶属于山西省人民政府由山西省教育厅管理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二、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学院分四校区办学,设有坞城、南中环、长风、榆次四校区,学院共有十一系三部,面向“建材、信息、物流、建筑、智能制造、旅游”等行业开办有45个专业;注册有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设太原市程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专业科技公司;注册有学术性的法人社会团体“山西省硅酸盐学会”;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材技术与应用》月刊;承办有武汉理工大学本专科函授、网络教学站(点),具有国家(省)认定的可进行69种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的4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定的“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 1个;有“山西省建材行业技术中心” 1个。 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教职工750余人,其中专兼职教师586人,副高以上职称13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教师299人,“双师型”教师402人,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8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4人,有34名教师被相关企业聘为技术专家。 学院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央财支持建设专业6个,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校内实验实训室102个,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3个。 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依托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立的专业科技公司,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工作,目前已与100余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 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426篇;主参编教材、出版论著108部;主持、参与纵向课题146项,横向课题17项;开展技术服务100余项。教师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19项。教师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和各类教学竞赛中共获奖303项。其中,获得国家一等奖5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9个;获得山西省一等奖29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47个;在其他各类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中共获奖176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目前,学院正在“以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为主线,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以进一步深化学院综合改革为创新驱动,以大力倡导和加强学习型学院建设为不竭动力,一手抓学院规范管理内涵建设,一手抓学院快速跨越科学发展,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以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和规范管理为五项基本任务,以学习型学院建设、工作作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五条工作主线”为抓手,以新校区建设为突破口,为建成“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而不懈奋斗。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还是本科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
2023-07-08 22:10:491

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构筑循环经济: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当世纪纪元迈入二十一世纪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能源危机日益突显。目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石油资源,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逐年上升。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油需求将呈强劲增长态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20年,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除石油资源外,一些重要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某些重要原材料长期进口;我国人均用电量只有1038千瓦时,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要解决资源战略问题,必须大力开展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对共生、伴生矿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和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或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进行回收和利用。    “九五”以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领域逐步拓宽、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样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对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把资源综合利用看作是资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仅作为废物处理的措施,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许多可再生利用的废物得不到应有开发利用,一些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不断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距较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此外,我国大量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旧木质材料等,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来自各方面严峻挑战,最突出挑战就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资源综合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      制浆黑液污染治理资源化综合利用          项目简介:我国造纸制浆污染的严重性几乎是家喻户晓了,造纸污染排放是我国水污染最大污染源,多年来造纸厂的污染治理一直是令人十分头痛的难题,它不仅投资大,治污技术也多不成功。而今一项新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它将提取出的黑液全部转化成木质素磺酸盐产品,既实现了造纸黑液零排放,根除了其污染,又将黑液转化成产品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该技术具有如下的突出特点:   1.工艺简单、流程短 本技术直接将黑液浓缩、磺化、干燥而转化成木质素产品,其工艺最简单,流程最短。该项技术在将废液转化成产品时,既消除了排放污染又因获得产品而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投资少、费用低 以日处理300~400t黑液(出木质素1万吨/年规模)为例,其投资仅需伍百多万元,约为传统碱回收的1/5。因此,投资少是本技术获得广泛运用的最大优势。   3.治理彻底、排污为零 本技术采用黑液浓缩设备,黑液资源化工程无废水排放,由二次蒸气所产生的冷凝水可充分回用而不外排。因此,治理彻底,无二次污染,达标排放。   4.资源利用充分、产品用途广 本技术将黑液全部转化为木质素产品,从而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其开发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意义:该项技术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工程技术先进,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由于当前黑液污染无法解决,国家强行关停了相当一批小型造纸厂,现存的不少纸厂也因污染问题而面临停产的危机。制浆黑液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对这些厂无疑带来重新生存的希望。      负压外循环蒸发浓缩结晶法处理盐酸酸洗废液       项目简介:一种负压外循环蒸发浓缩结晶法处理盐酸酸洗废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废酸液用泵输送到蒸发室,开启蒸汽阀门使加热器开始加热蒸发废酸液,废酸液在加热器和蒸发室之间循环加热蒸发浓缩,得到氯化亚铁的结晶体,之后进离心机分离,得到固体氯化亚铁晶体,母液回到废酸池,完成整个循环。   意义:使该技术稳定可靠。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现场氯化氢外泄少,使环境大为改善。      酒精生产酒糟滤液回用      项目简介:酒精蒸馏废糟经过简单的固液分离,调节酸度以后的废液作为工艺生产的拌料用水,糟渣部分经干燥作为饲料;从而消除酒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项目系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经年产5000吨酒精规模的生产厂试验,酒精滤液全部回收拌料使用。试验期间做到无废液排放,酒精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GB394?4三级酒精标准 l淀粉利用率达89.24%;处理每立方米糟液耗电0.36KW.h(包括输送用电0.16Kw.h);滤液连续回用15次以上,综合节能达6.5%。理论污染消除串可达100%,实际随工厂运行水平为95%~98%。本工艺设备和操作过程简单。湿酒渣可进一步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意义:该新工艺技术采用酒糟粗滤液全回流,具有能耗低,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实用,便于推广等特点。每万吨酒精,每年可净增收48万元,节能折合标准煤316吨,还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含蛋白质17%的饲料,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城市生活废弃物焚烧发电及污染物控制       项目简介: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多组份、高水份、低热值的特点,提出了内循环燃烧、气力输送式冷渣分选回送,湍流式烟气净化法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日处理800吨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的工程示范。该项目成果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二恶英、氟、氯及化合物、小颗粒及温室气体等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特别是对多种污染物的同时脱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的研究”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浓度有机废液和污泥流化床焚烧技术”获浙江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焚烧发电处理技术”2000年被列为国家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指南项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为“九五”期间重点节能科技成果。   意义: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高效洁净焚烧和能源化利用。      可让废机油“变”优质柴油       项目简介:该项目能够让每年数量庞大的废机油和废柴油“变成”优质柴油。该科研成果,为我国解决废机油污染环境问题和节约能源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根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汽车、船舶每年产生的废机油达1500万吨,加上飞机、火车和各种大型机械产生的废机油,这一数字大约在2500万至3000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废机油,我国目前的回收利用率却只有20%左右,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可供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废机油提炼成品柴油”技术的问世,则为解决废机油污染环境问题和节约能源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意义:该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并在湖南岳阳得到应用:在日加工能力15吨的工厂里,废机油加工成品率达80%左右,剩下20%的废渣作为炼油燃料,提炼过程无废水、废渣和超标废气排放。经权威部门检验,用废机油提炼出的柴油16项指标优于相应的国家标准。      发动机废气回收利用装置       项目简介:发动机废气回收利用装置,是由消声冷却装置,空气吸入装置,废气定位释放装置,混合装置,排气管和过滤网所组成。该装置从发动机的废气排出口到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即将废气进行冷却,吸入空气,混合和过滤等,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再利用。   意义:本实用新型节省燃料,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及避免废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的效果是明显的。      汽车废气利用和净化处理器       项目简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汽车废气进行二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再利用,以解决汽车空调的能源和净化尾气。其特征是在管道热交换器的一端装有一个废气燃烧室,另一端装有一个尾气集气室,废气进入燃烧室后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并进行回收利用,燃烧后的废气也得到进一步的净化而排放。    意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废气流利用          项目简介:在利用来自半导体加工步骤中的含氨废气流的方法和装置中,废气流中所含氨例如在反应器中分解成氢和氮,这样获得的气流通过氢分离器以从中分离出氢气,分离的氢气在净化器中净化,且净化氢气循环用于半导体加工。    意义:该方法和装置通过允许循环半导体加工废气的成分而能有效利用这种废气。      垃圾发电项目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是利用旋窑余热、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环保节约型、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项目。该项目是由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和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项目建成后,一方面解决了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并且将垃圾转换成了电力及有用的资源;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龙麟集团近期内再建设一条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的余热进行发电,这样既可对资源再利用,节约燃料资源,又可消除因旋窑废气造成的污染。   意义:该项目拟设计安装2台各日处理垃圾为200吨、废旧轮胎20吨、蒸发量45t/h(其中10 t/h来自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炉)的异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两台炉配置一台18MW汽轮发电机组。      通过“萨克斯管”尾气变成能量       项目简介:这个项目是中科院理化所在节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利用汽车行驶中发动机的振动及余热作为能量来源,利用一种外表像小型萨克斯管的能量转换装置,汽车排放的尾气就能变成空调能量。    意义:该项目不但能使空调制冷不耗用汽油,而且还能减少尾气排放。      合成废热利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立足于节能和有效利用废热,开发出了先进的废热利用新技术,即以自然循环为基础的废热锅炉工艺替代原有的热水强制循环,根据氯乙烯反应温度,废热生产0.15MPa的低压蒸汽;0.15MPa的低压蒸汽作为溴化锂制冷机的热源制得7℃冷水,制出的7℃冷水去氯乙烯精馏工段以代替0℃盐水,以便降低0℃盐水螺杆机组的负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意义:该项目改变了传统工艺,实施了自然循环的废热锅炉和低压蒸汽溴化锂制冷机相结合的新技术,充分利用了合成废热,节约了大量的电能,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推动了国内PVC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带有电位测控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项目简介:该项目涉及一种对工业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具有电位测控功能的三维电极-膜反应器是将三维电极反应器与膜反应器连接在一起,废水流入三维电极反应器后经出水管流入膜反应器。膜反应器中的膜体采用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与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的极板平行和垂直方向各设一块探针固定板,固定板上的探针插入反应器可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测定反应器中的三维电位分布,探针的输出传至信号处理器。在三维电极反应器内紧贴外壳处放置不同厚度的绝缘板,使阴、阳两极极板间距可调。    意义:项目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于再生水回用时,满足CJ25.1-89《生活杂用水质标准》。用于污水排放时,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工业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工艺环节,可在不改变现有污泥脱水工艺和设备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从而大幅度降低污泥运输和处置费用,节约水资源。其技术原理是利用药剂间协同效应原理将粉煤灰、三氯化铝(AlCl_3)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按一定比例复配提高剩余污泥的脱水效果。    意义:无机型助滤剂AlCl_3降低污泥颗粒的动电位,污泥颗粒因失去电性而互相碰撞凝聚成大的颗粒,加速沉降;高分子絮凝剂型助滤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使微细污泥颗粒成絮团,从而达到强化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作用。      污水厂关键运行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针对污水处理厂过程中为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污水生化处理池的生物浮沫控制、污水输送及处理中的臭气控制、污泥高温好氧消化技术三种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城市污水处理厂内生物浮沫、臭气的产生原因、特点、控制方法以及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影响因素,建立起了生物浮沫受损系统的评价体系、预警机制,对不同等级提出采用不同的控制修复措施,对污水厂臭气的收集、检测、评价及处理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对影响生物除臭滴滤池的填料、温度、停留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对污泥高温好氧消化的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探索。      生活垃圾焚烧成套技术和关键设备国产化         项目简介:给料器将垃圾推到SITY2000逆推式机械焚烧炉,垃圾的干燥、燃烧、燃烬等一系列过程均在焚烧炉内完成。该炉是针对中国垃圾热值低、含水量高的特点开发的逆推式机械焚烧炉,其炉排向下与水平面成24度倾角,炉排上的垃圾通过可动炉排片的逆向运动而得到充分的搅动、混合及滚动;燃料与炉排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相对于发热值较低的生活垃圾更易着火和燃烧完全,其燃烧过程有明显的区域性,各区域的分界面基本与炉排垂直。生活垃圾热值适应范围4500kJ/Kg~12000kJ/Kg。   意义:即使垃圾平均低位热值为4000kJ/Kg及垃圾处理量满负荷的情况下,也无需添加辅助燃料,仍可保证燃烧稳定,确保燃烧室出口温度维持在850度以上,烟气在此区域停留时间大于2秒,保证了二英的分解。      柴油车氮氧化物净化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确定了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的技术路线,设计筛选出银/氧化铝-乙醇的高选择性催化剂和还原剂组合体系,发现了崭新的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机理,首次解释了银/氧化铝催化剂-乙醇组合体系高效特性的微观机制,在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开发了实用型涂层催化剂制造工艺,研制出自动喷涂制造涂层催化剂的生产设备,完成了催化转化器与柴油机的系统集成和匹配优化,设计开发了还原剂添加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满足催化转化器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温度实验表明,柴油机排气温度300-400℃之间的氮氧化物平均净化效率大于80%。    意义:柴油发动机欧Ⅲ标准的13工况法实验表明,催化转换器在柴油发动机台架试验显示了良好的Nox去除效果,达到欧Ⅲ标准。
2023-07-08 22:11:091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8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基本管理制度  第三章 减量化  第四章 再利用和资源化  第五章 激励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第三条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第四条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第五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规划,应当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  第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采取规划、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第十条 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公民有权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权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  国家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章 基本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当包括规划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并规定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指标。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第十四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上级人民政府根据前款规定的循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对下级人民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定期进行考核,并将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十五条 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回收;对其中可以利用的,由各该生产企业负责利用;对因不具备技术经济条件而不适合利用的,由各该生产企业负责无害化处置。  对前款规定的废弃产品或者包装物,生产者委托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进行回收的,或者委托废物利用或者处置企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受托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负责回收或者利用、处置。  对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和包装物,消费者应当将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交给生产者或者其委托回收的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  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国家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建筑、造纸、印染等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用水量超过国家规定总量的重点企业,实行能耗、水耗的重点监督管理制度。  重点能源消费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执行。  重点用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加强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废物产生的统计管理,并将主要统计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水、节材和废物再利用、资源化等标准。  国家建立健全能源效率标识等产品资源消耗标识制度。  第三章 减量化  第十八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十九条 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对在拆解和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电器电子等产品,不得设计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在电器电子等产品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二十条 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并实施节水计划,加强节水管理,对生产用水进行全过程控制。  工业企业应当加强用水计量管理,配备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计量器具,建立水耗统计和用水状况分析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国家鼓励和支持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节约淡水资源。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高效节油产品。  电力、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企业,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油,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油锅炉。  内燃机和机动车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内燃机和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采用节油技术,减少石油产品消耗量。  第二十二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用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开发利用方案中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矿山水循环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等指标依法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开采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  矿山企业在开采主要矿种的同时,应当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实行综合开采、合理利用;对必须同时采出而暂时不能利用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组分的尾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资源损失和生态破坏。  第二十三条 建筑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采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技术工艺和小型、轻型、再生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粘土砖。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先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推动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生态农业。  在缺水地区,应当调整种植结构,优先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建设和管护节水灌溉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的蒸发和漏失。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国家机关等机构的用能、用水定额指标,财政部门根据该定额指标制定支出标准。  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  第二十六条 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  本法施行后新建的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技术、设备和设施。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再生水。在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或者禁止将自来水作为城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  第二十八条 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名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对列入前款规定名录中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国务院财政、税务和对外贸易等主管部门制定限制性的税收和出口等措施。  第四章 再利用和资源化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鼓励各类产业园区的企业进行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  新建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确保本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废石、废料、废气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回收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进行综合利用。  建设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综合利用资源发电的企业签订并网协议,提供上网服务,并全额收购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  第三十四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先进或者适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废农用薄膜等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源。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发展生态林业,鼓励和支持林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木材节约和代用技术,开展林业废弃物和次小薪材、沙生灌木等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第三十六条 国家支持生产经营者建立产业废物交换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交流产业废物信息。  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提供给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支持废物回收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及信息交流。  废物回收交易市场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安全和消防等规定。  第三十八条 对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船、废轮胎、废铅酸电池等特定产品进行拆解或者再利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再利用产品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利用产品。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需要拆解和再生利用的,应当交售给具备条件的拆解企业。  第四十条 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  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或者翻新产品。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立和完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建设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处置设施,提高污泥综合利用水平,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第五章 激励措施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列入国家或者省级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  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  第四十四条 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者产品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第四十六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限制性的价格政策。  对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其上网电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不得挪作他用。  国家鼓励通过以旧换新、押金等方式回收废物。  第四十七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循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发现违反本法的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或者有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生产、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产品、设备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违法使用的设备、材料,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违反本法规定,进口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或者产品的,由海关责令退运,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进口者不明的,由承运人承担退运责任,或者承担有关处置费用。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在拆解或者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电器电子等产品,设计使用列入国家禁止使用名录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向本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情况,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电力、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企业未在规定的范围或者期限内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油发电机组或者燃油锅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拆除该燃油发电机组或者燃油锅炉,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矿山企业未达到经依法审查确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矿山水循环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等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粘土砖的期限或者区域内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粘土砖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继续生产、销售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电网企业拒不收购企业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生产的电力的,由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企业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销售没有再利用产品标识的再利用电器电子产品的;  (二)销售没有再制造或者翻新产品标识的再制造或者翻新产品的。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2023-07-08 22:11:161

关于社会参与者在循环经济发展的义务和作用

1、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2、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公民有权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权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3、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4、国家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3-07-08 22:11:231

合肥循环经济园5年规划_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中国轮胎循环利用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成功地奠定了轮胎循环利用大国的地位。近几年来,国家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针已成社会共识。据了解,2006年中国轮胎翻新量达到960万条,成为继美国、印度、欧盟、巴西之后的翻胎大国;再生胶产量达到165万吨,是世界第一再生胶大国;胶粉产量达到3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0%。但是资源的无端消耗和浪费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橡胶轮胎的循环利用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因为差距大,市场潜力才巨大。      1.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将是知识经济时期的“E产业”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废旧轮胎的数量还将大量增加,如何有效回收利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废旧轮胎具有很强的抗热性和抗机械性,并很难降解,几十年都不会自然消失掉,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并容易引发火灾,被人们称为“黑色污染”。如何把这些废旧轮胎回收好、利用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它要求以废旧物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废旧轮胎的生成量也越来越多。据世界环境卫生组织统计,世界废旧轮胎积存量已达30亿条,并以每年约10亿条的数量增长。废旧轮胎作为可资源化的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和再生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发达国家,以废旧轮胎无偿利用减免税赋、发放政府补贴及扩大资源利用量的立法方式予以支持。展望21世纪,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将是知识经济时期的“E产业”(环保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但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年消耗量的一半左右需要进口。因此,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这是节约橡胶资源、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2.废旧轮胎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      废旧轮胎不再是废弃物,而是炙手可热的资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废旧轮胎已不同于其它固体废弃物而能成为资源,通过深加工产生的橡胶粉及其延伸产品高附加值,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传统的用废旧轮胎生产再生胶相比较,橡胶粉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没有再生胶生产所带来的污染,也没有其他二次污染;符合国际趋势,科技含量高,设备和产品适合国际化经营;废旧轮胎利用率100%,是真正的循环利用并且可持续发展;橡胶粉可以延伸成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并且可循环使用。   一条破旧报废的轮胎,经过粗破、粉碎、脱硫、精炼等工序后,成为可以生产新轮胎的原料――丁基再生橡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业也兴旺起来,子午线轮胎逐年增多,废弃的丁基胶囊和丁基内胎也日渐增多。如果不能再生利用,不仅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浪费了资源。资料显示,每生产一条轮胎需要几十至几百千克的胶料,每生产一千克合成胶需三千克石油。生产丁基胶囊、丁基内胎所用的丁基橡胶是―种优质的合成材料,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所以,丁基再生橡胶在市场一露面,便成为抢手货。   随着国际原材料市场橡胶、炭黑、钢材等价格的不断上涨,轮胎工业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和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废旧轮胎产生量越来越大。通过废旧轮胎的再利用来缓解我国橡胶资源的紧缺状况和解决黑色污染问题,近年来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      我国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主要分为三种方式:   旧轮胎翻新。翻胎工业是橡胶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资源再生利用环保产业的组成部分。旧轮胎翻新不仅可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减少环境污染,是一个功在企业、利在社会的产业,很有发展前途。   生产再生橡胶。再生胶产业对废轮胎的利用率最高,达到利用总量的80%。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统计,2005年我国再生橡胶的产量已达130万吨。按3吨再生橡胶替代1吨天然胶计算,等于找回了40多万吨天然橡胶,相当于我国天然橡胶全年产量的2/3。但是,由于再生橡胶生产无法解决耗能大、工艺流程长、投入成本高和污染严重等问题,所以把再生橡胶作为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方式并非最佳选择。   生产硫化橡胶粉。这是一门新兴材料科学,是集环保与资源再生利用为一体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回收方式,也是我们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利用形式。   发达国家并不热衷于将废旧轮胎转化成再生橡胶,而更加注重转换成热能和橡胶粉的技术。与此同时,废旧轮胎翻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为其循环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轮胎翻新在美国和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是利润非常好的项目。      3.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有利于节能环保,市场前景看好       一条轮胎翻新,一般只需新胎价的三分之一,按翻新后最低达到新胎行驶里程的80%计算,轮胎翻新一次可降低轮胎费用约2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近几年来,我国翻新业发展迅速,其主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2006年我国轮胎翻新量已达到950-960万条。但轮胎翻新的总量只占新胎总产量的4%以下,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国内翻新技术已经不是难题。一条合格的翻新轮胎其行驶里程基本上达到甚至超过新胎的行驶里程,翻新一条旧轮胎所消耗的原材料只相当于制造一条同规格新轮胎的15%-30%,消耗的能源为新轮胎的20%-30%,而一次翻新轮胎价格约为新轮胎的50%-80%。尽管翻新轮胎有着很好的性价比优势,而且有利于节约资源,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需要,但是影响我国翻新业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少。比如,我国轮胎消费观念守旧,人们对翻新轮胎的质量不太认可。同时,国内一些小规模的手工作坊生产的假冒翻新轮胎严重扰乱了翻新市场的正常秩序。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废旧轮胎平均每年以两位数快速产生,已成为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2005年美国轮胎翻新量约为2800万条,新轮胎与翻新轮胎比例为9∶1,每年因此节省用油40亿加仑。同年我国轮胎产量为3.18亿条,轮胎翻新量仅为1100万条,新轮胎与翻新轮胎比例约为29∶1。如果每年赋予300万条旧轮胎以新的生命,使轮胎的行驶寿命达到10-15万公里,那么,每年可以节约橡胶价值达4.5万亿元,同时又防治了“黑色污染”。      4.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期待国家的政策支持      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处理好了是可再生资源,处理不好则变为有毒、有害的垃圾。如何防止废旧轮胎对环境的污染,并对其进行有效回收利用,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橡胶消费量已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2006年达到380万吨左右,占世界橡胶消费市场的五分之一。但国内需要的60%以上天然橡胶和40%左右合成橡胶要靠进口,中国橡胶资源不足的现状已引起国内外天然橡胶生产商、合成橡胶生产商及营销商们的高度关注。因此,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橡胶消费市场。 “十五”期间,国内汽车橡胶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仍有50多亿元的汽车橡胶制品需要从国外进口。这说明我国的汽车橡胶产业目前还满足不了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我国橡胶工业的现状是:改革开放为其提供了持久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凸显了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及矿山的迅速发展致使废旧橡胶日益增多,污染与再生循环利用不容忽视。为此国家也给与了政策与资金的支持。      针对目前存在的废旧轮胎管理混乱、废旧轮胎回收率低、走私废旧轮胎严重等问题,国家正在积极起草《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另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已经起草了《关于对进口翻新用旧轮胎实施备案、检验监管的公告》,预计年内就将公布实施。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也正在研究与废旧轮胎回收相关的减税措施,预计今年年底就会出台。今年1月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显示,利用废轮胎生产胶粉、再生胶、轮胎、炭黑、钢丝、防水材料、橡胶密封圈的企业,以及进行轮胎翻新和生产翻胎用胎面胶的企业均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企业的资金支持。最近,该行业的两家胶粉生产企业已经申请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国债贴息贷款项目和国家示范工程项目,总计获得贴息贷款1.5亿元。   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明文规定禁止进口废旧轮胎,但目前走私现象非常严重,《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如出台,将会对这一现象起到遏制作用。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废旧轮胎占废橡胶产品的60%以上,因此废橡胶的综合利用主要是指废旧轮胎的处理和利用。目前我国废旧轮胎处理以再生胶为主,但是与环境亲和性最好的轮胎翻新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最近几年间我国平均每年轮胎翻新量仅为400-450万条,约为新轮胎产量的3%和废旧轮胎产生量的10%,新胎与翻新胎的比例仅为29∶1,远远低于10∶1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翻新胎以斜交胎为主,翻新质量也较低。我国已经将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决定从制定法律法规、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贴息贷款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
2023-07-08 22:11:301

垃圾循环再用的3R原则是什么

  3R原则:减少、再用和循环的原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一起,成为国际上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搞清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因此而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似乎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由于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认识,人类在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和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生态难民。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些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是这一新发展观形成的两个重要里程碑。《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献的签署,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也是产业链的有机延伸。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固体废弃物的快速增长需要有新的管理战略。日本从1990年开始提出垃圾减量化问题,并使东京的垃圾年增长率从8%降到1998年的5%以下,但仍有大量的垃圾产生,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急剧下降,新建又要占地。废旧物资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既可以少产生废弃物,又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占地。  ——他们已处于工业化后期,经过长时间积累,废弃物中有大量的废旧物资,如废钢铁、报废汽车、废家电、废纸张等可以回收利用;通过循环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的矿产资源生产新的产品,就能实现产品报废和更新的动态平衡。  ——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本国矿产资源所剩不多,客观上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否则就要花更多的钱从国际市场上去购买。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众较高的环保意识,是这两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我们原来所说的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一是出发点不同。过去我们讲废旧物资回收,主要是因为物质匮乏,通过节约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来缓解供应短缺;现在是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二是范围不同。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如废钢铁、废玻璃、废橡胶等的回收利用,而循环经济中要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化”)的废弃物,已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重点是城市的生活垃圾。三是途径不同。过去我们通过计划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再生,现在则是在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前提下,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实践和理念的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OECD国家实施“污染者付费”的环保政策后,企业界也开始探索新的生产方式,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形成了废弃物的不同利用途径和方式。此类实践分两种形式:一是在企业内部;二是发生在企业之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积极响应。例如,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杜邦化学公司将减少(Reduce)、再用(Reuse)和循环(Recycle)作为指导原则,组织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创造性地形成了化学工业的“3R制造法”,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到1994年底,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塑料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公司也因此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节省了大量开支。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s)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通过废弃物交换将企业联系起来。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实践表明,废弃的石油产品和有机物的综合利用,可以形成生态产业链,进而形成生态工业园。丹麦凯隆堡是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电厂是该园区产业链的核心。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取代了其自备锅炉;给居民供热,减少了3500个家庭取暖炉;供应中低温的循环热水,使大棚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放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使进口的石膏原矿减少一半。该园产生的效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节水。炼油厂每年节水120万立方米,药厂废水处理后的90万立方米也可用来替代淡水。二是节约矿产资源。电厂用炼油厂排出的空气每年节煤30000吨(约占物料投入的2%),节油19000吨。制药厂的残渣用来制造有机肥料节约氮800吨,磷400吨。电厂和炼油厂的废弃物资源化,每年节约2800吨硫和80000吨石膏原料。三是减少废弃物排放。电厂20万吨的粉煤灰和80000吨除尘渣不再填埋;炼油厂2800吨的硫不再排到空气中;制药厂100万立方米的水处理废渣不用填埋或填海而制造成有机肥料,供附近的农场使用。此外,还避免了约2000吨二氧化硫和1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根据企业的实践总结提出了工业生态学(原文是IndustrialEcology,国内有人翻译为生态工业,或产业生态),并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理念。工业生态学的概念,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当时的副总裁RobertFrosch于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1997年,斯坦福和耶鲁大学联合办了一份《工业生态学》杂志,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其基本做法是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到工业生产体系的设计中,将工业生产过程类比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封闭体系。其中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环节的“营养物”或原料。这样,彼此相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中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当然,从目前的实现程度看,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而言,工业生态系统中的类比概念还是比较简单而低级的。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生态系统还难以达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共生程度。尽管如此,按照工业生态学中“工业共生”、“工业代谢”的概念,来设计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还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效率原则的精髓。199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在向联合国环发大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中,最先提出生态效率的概念,就是“既要提供价格上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要逐步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强度,使之与地球大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用通俗的话说,生态效率有两层含义:其一,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其二,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从产出的角度看,工业生态学追求的环境目标是“零排放”。它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利用价值的废物都被用起来了,因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极少甚至为零;这与我国过去提倡的“吃干榨净”的意思相近。从现实看,无论是“零排放”还是“吃干榨净”,都很难真正实现。举例来说,现在世界能源的平均综合利用效率是30%多,我国为20%多,其余的部分都被当成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了。无论未来的技术多么发达,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很难提高到100%。因此,实现“零排放”的环境目标可能只是一个理想。从投入角度看,生态工业学追求的目标是“减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译成非物化),其含义是指在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物料的投放强度,同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既要产品变轻、变小、变薄,又要经久耐用。因此,这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德国沃佩韬(Wuppertal)气候、能源和环境研究所前副所长Bleek在1994年提出,在一代人时间内将资源效率提高10倍,在不降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条件下,缩小贫富差距,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翁端:《环境材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废弃物“零排放园区”、“零排放社区”和“零排放汽车”等的试验,而“减材料化”则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世界上已成立了4倍因子和10倍因子俱乐部,研究有关理论。  从技术上看,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上。清洁生产最初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物综合利用演化而来。1975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巴黎成立工业和环境规划活动中心,该中心在工业和环境领域列了两个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清洁生产。1989年,UNEP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利用世行项目进行清洁生产试点。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之中,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的核心是污染预防,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节能降耗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制造业界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在生产中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绿色制造的概念。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机床敏捷制造研究所、加州大学能源研究所和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联合成立了绿色设计与制造协会,研究制造业中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问题。1996年制造工程师学会出版了绿色制造蓝皮书,其中提出的绿色制造概念是,综合考虑优化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工业废弃物的90%来自于制造业。因此,改变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形象成为制造业努力的方向。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法律与利益因素  通过立法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德国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了废物处理的次序首先是尽量减少其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德国法律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要达到80%。欧盟和北美国家也相继制定了鼓励废物或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出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利用的具体目标。法国提出2003年包装材料的85%应被循环使用。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必须对80%的回收包装材料进行循环处理或再利用。欧盟规定到2003年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达到重量的85%。由此可见,法律是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重要依据。  为了建立循环社会,日本在2000年前后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修订)》、《固体废弃物管理法(修订)》、《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绿色消费法》等多项法律,与原来颁布的《容器包装与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构成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框架。在《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中,日本将“循环社会”定义为自然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压力最小的社会;将那些能用但还没有利用起来的“垃圾”定义为“可再生资源”,并要求其回收;提出垃圾管理顺序为:减少产生量→再利用→回收→能量利用→安全处置;明确了政府、地方主管、企业和公众的责任,鼓励每个人为建立循环社会做出努力;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者责任”,对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负责;政府将制定“促进建立循环社会的基本规则”;还提出了促进循环社会的措施,并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征收环境补偿费等。  企业在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中产生利润,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企业的积极性,没有企业的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下面,我们仍以凯隆堡生态工业园为例,说明经济纽带是怎样将园中不同的企业联系起来的。企业经营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制药厂之所以选择用电厂的蒸汽而不自己生产,是因为用后者的蒸汽更省钱。1982年制药厂锅炉改造,经过可行性研究,选择了最经济的供热方法,即全部使用电厂的蒸汽。从电厂获得蒸汽只要铺两英里长的供气管道,相当于药厂两年的内部改造投资。同样,石膏板厂用电厂脱硫产生的石膏也是为了节省资金,原来该厂要从西班牙进口石膏原矿,现在用电厂脱硫产生的石膏,节省了运输费用,从而使产品的成本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条:一是法律强制,即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环境标准的执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用产业界人士的话说,废弃物不准随便排放了,企业就必须做出处理或综合利用的选择。二是利益驱动。利益驱动有两层含义: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用了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就可以省一部分原料费用,产品的成本就降下来了;同时,在废旧物资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因。法律强制和经济利益是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前提。没有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的强制执行,企业不会主动地去利用废弃物;没有经济效益,即使政府强制去做,企业也会找出种种借口来拖延和规避。  四、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没有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应当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和目的。  首先,涉及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产业发展可以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设计。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国际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每年再生资源回收价值达2500亿美元左右,且以15~20%的速度增长。世界钢产量的45%、铜的62%、铝的22%、铅的40%、锌的30%、纸制品的35%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遏制废弃物的泛滥,而且比利用矿物原料少耗能,少排放污染物。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老旧汽车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将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例如,报废汽车中的许多物件,像旧发动机、旧轮胎等都可以进行循环利用。以旧发动机为“毛坯”,按照严格的技术要求,采用专门的工艺和设备,对主要零部件进行清理、检测、加工、更换,可以生产出“再制造发动机”。其功能、油耗、环保等指标完全能够达到新发动机的标准,其价格仅是新机的50~60%。用这种办法,旧发动机85%的价值得到了利用;而回炉只利用了原价值的3%。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也是如此。国际上每年旧胎翻新量一般占新胎量的10%。我国每年生产新轮胎1.01亿条,产生废旧轮胎约3000万条左右,其中400万条得到了翻新,仅占新胎量的4%。据测算,每翻新一条胎可节约橡胶4千克,碳黑2千克,尼龙帘布1.7千克,石油18千克,钢材1千克。只要使我国的旧胎翻新量达到国际一般水平,节约的资源量就是很可观的。其他的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张的回收利用,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循环经济的又一个重点是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这样既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又有利于避免因堆放工业废弃物而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2000年我国生产实心粘土砖5400亿块,破坏和用掉耕地约100万亩。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每年产生数以亿吨计的煤矸石。因此,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替代实心粘土砖,是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点。不仅可以保护土地“这道生命线”,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此外,利用钢铁厂的废渣生产矿渣水泥,利用电厂除硫产生的脱硫石膏生产建筑用石膏板,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经贸委已经出台限制生产实心粘土砖的文件,积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将会对上述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题中之义。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特别重视“垃圾围城”问题。从当前着眼,发展循环经济应将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回收和处理放在重要位置。近2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以7%以上的速度增加。2000年全国668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5亿吨,总积存量达60亿吨以上。“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调查发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有机质占50%左右,废纸含量在3~12%,废塑料制品约5~14%。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的。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小城镇优先利用垃圾堆肥,不少的地方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大城市利用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并对由此产生的能源进行多级利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已经取得了成效。  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众多理论和实践探索表明,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已有一些地方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设计生态工业园,其中的一些已投入运营。有无符合设计要求的企业入园,法制框架是否实事求是,企业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是生态工业园能否成功的关键。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法规制度、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推进。为了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  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这方面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工作的开展。实行我国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受发展阶段所限,国家的很多宏观努力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个个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微观行为抵消了。因此,根据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  目前,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将于明年实施。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还不够,还应有更多的法律法规。虽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总则中提到“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但仅为原则表述,并无可操作性的内容。近年来,国家经贸委组织研究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体系,向全国人大提出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等内容,列入立法规划,这是非常必要的。应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  (二)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例如,投资于天然气工程建设可以改变城市能源的供应结构,减少因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投资于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发展地铁、轻轨等以电气为主要动力的交通设施,可以减少小轿车的尾气排放。通过对环境友好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拉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起表率作用,通过采购计划拉动循环经济的需求,并影响社会公众。如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1认证企业的产品;办公用品采购有节能标志的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重复使用及废弃后主动回收等。  (三)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OECD国家采用激励机制保护环境的有机延伸。由于OECD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污染者付费”政策,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可以得到废物产生者的资金补助。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主要差距在于:一是虽然我国的“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类似于“污染者付费”政策,但实施的效果并不好;二是我国企业一旦使用其他企业的废弃物,如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原来的废物产生者不仅不付费,而且还要向使用者收费,使综合利用企业无利可图,严重挫伤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积极性;三是我国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有时落实不到企业头上,不是地方不兑现,就是被“婆婆”拿走了。因此,需要进行认真地调查研究,彻底纠正上述错误做法,落实价格、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开发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应运用循环经济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研究开发那些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诸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并且把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通过试验示范,建立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07-08 22:11:404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   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发展循环经济,而要尽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分析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因素,拉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下面我准备了关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动力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使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的循环型社会,资源生产率等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国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矛盾分析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企业的配合与支持,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与发展循环经济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企业目标与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方面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即单位产出成本消耗最小化,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企业在生产中都会产生各种废弃物,但如果废弃物的排放量不足以达到规模化处理的最小规模,内部独立循环利用资源在经济基础上就没有可行性。因而,对单个企业来说,只有规模大、排放的废弃物足够多时,企业才具备独立对其进行循环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并且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思路,引进新的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设备等等,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投入和费用支出,从而使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下降,这显然有悖企业目标。   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废物再生和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被企业所看重,在整个社会层面实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废弃物充分利用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国家由此获得降低环保投资的社会效益;资源共享节约的重复消费,循环经济倡导产品的标准化和兼容性,使资源能被更多的人同时或分梯次共享,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缓解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国家由此获得生态效益等。   可见,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着眼点在生产效益和提高利润率上,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着眼点在环境效益和生态附加值上,不同利益主体对循环经济有着不同的效益追求。   企业发展与资源节约方面的矛盾   企业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经营成果,而资源是社会的公共的,企业不可能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那样追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许多资源之所以得到不可持续的开发利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的归属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是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产权。市场一般不会对于没有产权的物品进行交易,使得稀缺的自然资源和诸如荒野、河流、空气等成为人人可以免费开采和使用的公共物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通过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循环利用等措施节约资源、消除环境污染的"激励。   企业领导人知识结构、能力、经验及企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矛盾   企业领导人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经验及接受的培训等往往与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但他们不一定熟悉循环经济,往往缺乏将企业发展与循环经济有效联系起来的意识和经验,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也可能是肤浅的片面的,更谈不上自觉的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虽然政府倡导循环经济,对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扬或表彰,但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和有效的激励政策体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激励。但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回收处理体系和费用机制。评价企业社会地位是以其上缴的利税额和回馈社会的多少为标准,而不是他们是否发展了循环经济。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尽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矛盾,拉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   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济措施,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励企业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循环经济实践依赖于制度评价和社会补偿,制度体系和补偿机制影响着企业和企业集群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态度。生产型企业在特定生产线模式下,采取循环经济建设模式,意味着要对生产线进行革新和改造,需要进行相当程度的专项投资。同时,形成具有循环趋向的产业集群,既需要提高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又需要提高企业间的社会组织程度。对企业和社会来说,循环经济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存在着不同的级差和序列,如何通过免税、减税和补贴制度等经济手段促进两种效益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集群间的调整和改进,是提高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积极性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深入认识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无污染、无公害的产品创新标准化体系和法律制度,对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增强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完善税收制度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现有税种。改革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体现绿色税收理念。取消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免税或低税征收的规定,取消有毒农药、农膜低税率的规定。凡列入国家《节能产品目录》和《关于政府节能采购的意见》生产和使用目录范围内的产品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为鼓励全社会投资环境产业,国家需出台环境保护投资优惠政策,扶持环境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境标志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对经营环境公用设施的企业,在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等。   开征环境保护税。其目的就是为实现特定的环保目标,通过强化纳税人的环保行为,引导企业与个人放弃或收敛破坏环境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同时筹集环保资金,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环境保护税的税目可以包括大气污染税、生态补偿税、水污染税等。   形成有利于节水、节电的价格体系 积极推进峰谷分时、丰枯分季的电价制度,使价格信号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减少电力的浪费式消费。适时开征燃油税,减少大排量汽车快速增长、以及以低油价支撑沙石等低价值商品运输的现象。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得到经济补偿,又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与其经济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有效得到解决,从而达到社会和企业双赢的良好效果。   将节约资源与企业发展挂钩   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采用市场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OECD国家采用激励机制保护环境的有机延伸。由于OECD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污染者付费”政策,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可以得到废物产生者的资金补助。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我国企业一旦使用了其他企业的废弃物,如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原来的废物产生者不仅不付费,而且还要向使用者收费,使综合利用企业无利可图;深化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经济主体将会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来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3R”方针,使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如果政府能够以适当的制度安排以建立或支持环境资源的产权,那么环境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将不再免费。为了促进物质和能量在区域和社会更大层面上的循环流动,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提供服务,为废弃物资的再生利用建立市场交易平台,例如建立再生资源的交易市场和信息网络。特别是,政府通过搭建生态工业园区,遵循市场运行的法则,引导不同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构建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增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一是扩大征收范围。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二是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三是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的税种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等也并入资源税。四是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使资源税真正成为发挥环境保护功能的税种。   总之,采取有效措施将节约资源与企业发展挂钩,使企业追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的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   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领导人利益及企业社会地位挂钩   20世纪5O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纷纷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如是否会造成公害、环境污染等。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其行为本身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这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不谋而合。但是,要求所有企业都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领导人利益及企业社会地位挂钩: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回收处理体系和费用机制,采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等,对企业行为加以宏观调控和政策激励,通过细致的工作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支持服务系统,提高企业领导人的循环经济意识与知识。组织行业协会等机构通过举办技术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技术成果展示会等,加快资源效率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布国内外各类能耗、水耗信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信息,引导企业挖潜改造;推行综合资源规划和需求预测管理方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和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降低资源费用支出等。   总之,只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矛盾,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尽快将企业纳入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上,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日可待。 ;
2023-07-08 22:11:471

5R理论的5R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5R理论框架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循环经济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粗放链式经济,转变为依附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集约闭环经济。形成“自然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这一观点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旨在解决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创新,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最高境界,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二、“5R”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的新规范传统的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是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原则,是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这三个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循环经济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它在各国的推广和实践的检验中不断的发展、扩充和完善。循环经济理念的最新规范体现在原则的变化上,已经从3R原则变成了5R原则。2005年3月26~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思想者论坛”大会上,我国著名学者吴季松教授参与了国际循环经济理念从3R向5R转变的讨论,会上提出了5R循环经济的新经济思想,并得到一致认同,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此有了新的指导原则。5R理念主要包括:再思考(Rethink):改变旧经济理论。新经济理论的重点是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也要研究资源循环,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维系生态系统。充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目前,由于管理水平低、监督不力,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节约的潜力十分巨大。加强管理监督,是近期节约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明确的节约目标和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建立资源节约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资源节约的统计工作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减量化(Reduce):除了原有的改变旧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工程和企业土地、能源、水和材料投入的概念外,还延伸到减少第二产业的城市化集中,在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中合理地减少物质需求。再使用(Reuse):除了原有的尽量延长产品寿命、做到一物多用、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概念外;还延伸到企业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领域。如尽可能利用地表水、太阳能和风能等。再循环(Recycle):除了原有的企业生产废物利用,形成资源循环外;还延伸到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如土地复垦、中水回用和余热利用等。再修复(Repair):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第二财富。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也是创造财富。科技园区是21世纪的新工厂,不仅要减少排污,逐步接近零排放,而且要承担修复周边生态系统的任务,创造第二财富。如建设生态科技园区和循环经济城市等。5R理论在原有3R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原有的3R理论主要着眼于人们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操作规范的约束,5R理论则从理论的角度审视循环经济的深远意义。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理念,它不等同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完全改变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思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学的理念则是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不仅将生产资料视为一种资源,而且认为整个生产系统是一个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三、国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启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杜帮公司侧重于将3R原则用于企业生产,在企业内部实现效率最高和污染最小。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4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德国则从环境保护入手,主要通过建立废弃物资源化的双元系统来发展“循环经济”。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这些模式是各国在推广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借鉴。但是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换,所以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模式。我们可以从企业、区域和社会范围层次出发,形成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小循环是指企业内部的循环,在企业内,要根据生态效率理论,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循环是指生态工业园区循环,把不同的企业联系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生态产业链,使得这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等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大循环则是指社会层面的循环,引导公众的微观生活行为,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四、我国走循环经济之路的举措1.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社会公众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将从根本上决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要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要加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宣传交流,加大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引导各级政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中,引导企业把工业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2.加快法律建设,促进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循环经济做得较好的国家都有循环经济的相关立法。对中国来讲,有必要完善自己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同时要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的专项法规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等。强化监督检查,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纳入法制化轨道。3.加大科学研发和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循环经济的落实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指标体系、生态工业的技术、相关的标准和指南等研究不够,要加大全国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投入,组织课题攻坚,按照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加快相关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度,并迅速地将其转化为可操作和应用的体系或产品等;开发研究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关键链接技术,对现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生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4.加大政府的规划和协调职能,统筹循环经济的推广要通过政府的规划和调节,对循环经济应用薄弱的部门给予支持,推动各地区的学术和经验交流,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协调好各地方部门的利益。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的行业协会,要把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纳入自己的工作规划,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走生态型企业之路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走生态型企业之路提供优良服务。同时,大力宣传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的重要意义、紧迫性和必要性,抓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让企业比有标杆、学有榜样,促使更多企业加快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的步伐,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5.加快试点的建立和经验总结,寻找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通过试点,抓出成效,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典型城市节约型社会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提出按节约型社会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树立节约型社会的先进典型,为加快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2023-07-08 22:11:561

北京迎接奥运会到来在固体废物治理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然而,资源、能源的相对紧缺和治理环境恶化状况已成为现阶段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此,王玉科董事长深有体会地说:"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选择。正是因为青钢近些年来,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由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营向节约生产、清洁生产的集约型经营转变,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来,青钢自主创新,从生产普钢迈向精钢基地成功转型,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年生产能力由70来万吨增长到400多万吨;逐年淘汰了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设备,改变了老企业在工艺、技术、装备的多层次性及企业流程、结构的不合理;进行资源、能源回收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青钢成为青岛市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荣获清洁工厂称号。青钢是一个有着40多年发展史的老企业,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设备陈旧落后--高物耗--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当中,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特别低。据统计,按照钢铁企业"高炉--转炉--轧钢"工艺流程进行测算,生产过程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到27%,其余约73%以上的热能表现为生产过程的余热。在73%的余热中,44%为生产过程外排气体(可燃煤气)的化学热,29%为生产过程固体物质的高温物理热。过去青钢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热、物理热不回收利用,工业用水及固体废弃物无限制外排,是造成能耗高、污染源点多面广的主要原因,也是1995年和1996年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1997年以来,青钢"从行动到战略",由单纯地追求数量的增长转移到以提高品种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轨道上来。并按此要求制定和完善企业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青钢按照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能源转换、消纳社会废弃物"三大功能的要求,强化了企业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2005年,青钢与市政府签订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自愿协议书,王玉科董事长在大会上发言,向全市企业发出了倡议,决心率先为建设文明城市、迎奥运做出贡献。青钢继2005年第二炼钢厂实现可燃煤气回收负能生产后,又于2006年5月完成的第一炼钢厂煤气回收工程,标志着实现了以"零"排放为目标、建设钢铁生产过程循环链的基本框架:建立生产过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循环链。从煤炭、焦炭等能源的投入到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的全面回收利用,基本实现可燃气体"零"排放。自1996年5月和1997年2月1#、2#高炉相继投产以来,青钢高炉煤气除热风炉用掉部分外,剩余煤气全部高空放散,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污染了大气环境。1998年开始,青钢共投资4000万元,先后完成了6台燃煤锅炉和第一小型厂燃油加热炉、第二小型厂燃油加热炉、第一线材厂燃油加热炉和第二线材厂燃油加热炉改烧煤气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全燃高炉煤气的双预热余热全自回收蓄热式加热炉实现100%利用高炉煤气,利用废气余热回收将煤气加热后进入炉膛燃烧,使热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了钢坯入炉加热时间,吨材成本降低30元。2004年新建的两座500高炉的热风炉,公司投资50万美元引进俄罗斯卡路金专利技术,使用煤气预热使热风温度大幅度提高,高炉焦比下降26公斤/吨,年增效益4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开展,使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率由1997年的45%提高到2004年的90%以上,年节约标准煤130736吨,年减少烟尘排放量578吨、SO2排放量1170吨,年可产生综合效益近9000万元。2005年3月第二炼钢厂80吨转炉煤气回收工程投入使用,目前吨钢回收煤气超过70标立方米。回收的煤气除第二炼钢厂自用外,全部用于石灰回转窑。2006年,青钢建立了第二座转炉煤气回收柜及第一炼钢厂二次除尘煤气回收工程于5月完成。同年竣工投产的焦炉可燃气发电工程,两个机组开始发电,每天发电40多万千瓦时,每天的经济效益20多万元。至此,标志着实现了生产过程化学热的全面回收利用。基本实现工业用水的闭路循环。从企业补充新水到生产过程用水、工业污水处理、替代新水,实现水资源利用循环链。全公司8个重点用水工序全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在轧钢水实现闭路循环的基础上,2000年对转炉除尘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恢复了2座设备冷却用净环水冷却塔和2座除尘浊环水冷却塔,新增一座氧枪净环水冷却塔,使氧枪冷却水实现了全闭路循环,从而使除尘水基本达到了全闭路循环,减少了除尘水外排;另外经过大量的技术改造到2000年底全公司空压机冷却水实现了全闭路循环,降低了新水的消耗量,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2004年全公司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7%,吨钢耗新水3.27 m3,居冶金行业领先水平。固体废物的闭路循环。从铁矿石等原料的投入,到钢铁产品的生产,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利用。2005年铁、钢、材实现了3个300万吨,2005年 产生各种固体废物量180万吨(其中高炉水渣105万吨、转炉钢渣48万吨、除尘污泥7万吨、氧化铁皮5万吨、除尘灰15万吨)。高炉水渣全部外销;除尘污泥、氧化铁皮、石灰面、除尘灰等全部回用于烧结;钢渣综合利用,部分分别用于炼钢、炼铁和烧结的原料,部分外销用于市政建设和水泥厂作原料,既减少了污染又增加了社会效益,从而使钢渣的综合利用率超过了100%的目标,做到了当月产渣当月处理并逐步削减往年堆放量。发挥钢铁企业功能,建设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循环链,解决青岛市20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铬渣毒害污染源。青岛红星化工厂累计堆存铬渣20万吨,成为青岛市一大危险源,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置这些危险废物一直是青岛市多年来、老百姓极为关注的问题。为尽快消除铬渣对青岛市环境及人体的危害,在聘请资深专家多方论证的基础上,青岛市环保局和青钢研究,决定通过在烧结公司配料室配加一定数量的铬渣,替代部分溶剂,通过烧结工艺把铬渣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基本消除了铬渣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为做好铬渣的消化工作,新建输送皮带一条、汽车受料槽一处,岗位职工配备了完善的劳保用品。2005年四月份开始消化铬渣,至今累计消化铬渣4万吨,现在,每天消化铬渣400吨,预计2007年初完成铬渣的消化工作。另外,青钢还实现了预热的循环利用。2000年借转炉除尘系统改造之机,对余热锅炉系统进行了改造,在原有一台蓄热器的基础上,新增一台蓄热器,转炉所产蒸汽进行汽水分离后经蓄热器送入厂区外网,送汽压力0.4Mpa;在轧钢系统,自1999年实现钢坯热送热装后,当年热装率达到44%,以后经不断改进和加强管理,至2004年热装率已达到67.03%,钢坯入炉温度达到500-6000摄氏度,吨材消耗燃料折标煤由热装前(1998年)的65kg降到2004年的58kg,提高了加热炉的加热能力和钢材产量,每年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700万元,同时也减少了工业废气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王玉科董事长向记者介绍说:"循环经济包括了"循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循环"是指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使用的全过程中,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的全面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循环的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近几年来,青钢的资源利用率100%,环保设施完好率和同步运行率均达100%,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100%。青钢发展循环经济每年的经济效益都达几个亿,2005年钢铁原料大幅涨价71.3%,钢材价格大幅下降800至1000多元,青钢消化了与2004年相比减少的11亿元减利因素,仍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为把青钢建设成新型工业化的一流精钢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循环经济:建设更高层次的可循环经济及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真知灼见。还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这样有勇气和决心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至如此的战略高度。普华永道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成员之一。而身为该理事会的副会长,我对中国所作的努力鼓掌助威。就今天看来,我们未来的世界有赖于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中国。中国的成功将促使全球经济的竞争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不仅造福于我们这一代人并还将造福于我们的后代子孙。回顾中国几千年悠远的发展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都是一个注重长远发展的国家。中国人民无数次地展示了他们远大的志向;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和改造。北京能够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发展更高层次的可循环经济。这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旨在尽可能减少耗费,重点发展自然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能够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实现较高经济回报的产业。北京有能力为全世界作出成功的典范,在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向全国和全世界传播其经验及成果。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纲中提出,北京的主要目标包括:1)GDP年均增长9%,到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 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5)每创造10,000元的GDP,能耗、水耗分别降低15%和20%。根据上述能耗和水耗的目标,下文的重点是环保和节能。北京市政府领导可借鉴国际先进的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做法,着力采用那些符合中国特点和实际的措施并进一步深化。市长先生可以身作则,从在北京市政府内部实施节能措施出发。其中包括1)制定北京城市能源管理计划;2)设立能源协调员以及团队,成立由全球顶尖的持续性发展专家组成的咨询小组;以及3)实施和推进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例如,纽约在2000年宣布将改造建设全球最清洁的公交车队。迄今为止,纽约对清洁能源公交计划的资金投入超过3亿美元。纽约取得的一个关键成果是在美国公交系统中第一次实现用超低硫燃料全面替换柴油。超低硫燃料中的硫含量较传统燃料低了90%,硫排放大大降低。纽约拥有将近500台安装了高科技电动机及中型柴油引擎的混合电力公交车;在此过程中,纽约市大力支持创新科技的开发,成效斐然。普通大众如何参与进来呢?北京可在市政领导可发挥影响力的三个领域内借鉴其他城市如何推进节能和减少污染,这三个领域包括:交通、建筑施工及废物管理。交通 为将汽车产生的空气污染降至最低,很多城市通过制定交管政策来控制机动车数量以及污染物排放。交通工具比例直接影响着车流速度的变动率,是排放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阿姆斯特丹,超过三分之一的市民把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合理和安全地分享道路资源,从而维护了环境。荷兰交通部在1990年制定颁布了《自行车总计划》,在此基础上交通规划者和政治家们明确了提倡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和减少使用机动车的方针政策。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是在修建更多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的同时,完善自行车/公共交通的衔接。并通过考虑周详的道路建筑结构和自行车道,以及向骑车人和汽车司机进行广泛的道路规则宣传教育,来保障自行车的行车安全。甚至卡车和公共汽车司机也要学习如何与骑车人共享道路,并且还向外国人提供相关指导。公交优先制度改变了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的相对行车时间,尤其有泊车限制时,更是大力鼓励市民使用更能有效利用空间的公共交通,旨在减少交通阻塞。更重要的是,这提高了公共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降低了行车速度的变动率。在伦敦,优先措施使得公共汽车废气排放减少了7%到60%。出于缓解交通阻塞和保护环境的考虑,一些城市实施了车辆使用限制措施,如马尼拉、圣保罗和首尔。最常用的措施是在特定日期限制某些牌号的汽车上路。尽管持反对观点的人士认为这些政策会导致增加车辆拥有数量,导致更多地使用准许牌号的汽车,或导致人们继续适用本应报废的老化、高污染的车辆,但是相关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年以来,新加坡一直对车辆拥有征收高额税费,并对驶入市中心的汽车征缴费用。现在新加坡的关注重点从车辆拥有限制转移到车辆使用的限制。另外,这些政策显示出政府缓解交通阻塞和减少空气污染的决心,得到广大民众的赞同,并且执行过程也较事先预想的容易。为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除确保公共交通安全、便捷、四通八达而且相对便宜外,很多城市还采取了各种奖励措施。纽约为乘坐公共交通的本地工人提供了税费优惠,伦敦对驶入指定限制地区内的驾车人征收拥堵费(标志牌和街道上有红色的C作为标识)。洛杉矶则要求车辆每年进行严格的排放控制检测。建筑施工 新的科技和建材使人们能较以往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节能、可持续方案设计和施工的目标。“绿色”建筑减少耗能达30%到70%,且长期保养成本也较低。今年春天,纽约的第一所真正的绿色办公楼将正式对外开放。世贸中心七号和赫斯特大厦也已经取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认证。能源与环境保护领导委员会(LEED)认证从能耗、水耗、室内质量以及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对建筑物进行评分。而这些大厦已经达到了该委员会绿色建筑评估系统的黄金级标准。由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以及未来的增长,中国的建筑施工又在经历一个高峰期。北京应把握这一大好时机,鼓励优化设计和合理开发规划,力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尽可能避免以后进行翻修重建。通过制定针对新修建筑及其内部设施以及旧址翻新工程的标准,北京可能实现比“绿色奥运”更高层次的目标,打造绿色都市的典范。去年十月,纽约市规定成本为200万美元或以上的非住宅公用建筑必须符合LEED认证标准。该项法规还适用于使用政府资金达到或超过1000万美元或者工程预算的半数由政府资金提供的私有工程项目。照明、空调和供暖需要大量的能源。北京可以考虑制定最佳节能产品政策(如日本的空调标准、欧洲的家电标准以及美国的计算机标准)。由于北京还将继续推行房地产开发和所有权的私有化,可考虑对节能型的建筑工程(如为太阳能或替代燃料提供信贷)、翻修工程和设施提供激励措施。另外,在夏季可考虑借鉴日本在这一领域所实行的最佳政策,调高空调温度、制定夏季着装规范以及调整办公时间以平衡用电需求量。奥林匹克组织者还可借鉴其他诸如日本名古屋2005爱知世博会、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奥运会及悉尼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经验。这些活动的场馆设计师摈弃了为数百万国际来访者修建临时住所的传统做法。2005爱知世博会的场馆设计师希望向国际来访者传达世博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讯息。世博会不仅仅只是在日本濑户的185天,而是在2005年之后仍将继续增长的知识网络和模范社区。在名古屋,环保型多功能建筑物是地区开发规划的组成部分。场馆设计师设计和修建的建筑可为展览、试验和居住创造新的空间。与此类似,亚特兰大奥运会修建的运动员公寓和酒店已转用作人数日益增加的大学学生和教授的公寓。悉尼奥运会尤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其环保计划为运动员修建了最大的太阳能临时市郊住宅区,而且悉尼奥运会是一届几乎没有使用汽车的奥运会。废物管理 废物管理是另一个市政领导可进行正面引导的领域。从源头上减少废物产生,采用环保的废物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环境,而且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英国在《2005英国政府可持续性战略的废物管理政策》中提出了如下目标:“通过减少废物产生及尽可能变废为宝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通过更具可持续性的废物管理——减少废物、再利用、循环、制肥以及将废物作为能源的来源——政府力争打破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产生的废物破坏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 。自从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颁布了《2000废物管理战略(WS2000)》以来,英国在制定可持续的废物管理方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自2000年以来,废物增长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在主要的废物种类中,城市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增长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以前的城市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约为3.5%,目前该增长率降至1.5%左右;· 过去四年中,进行循环和制肥处理的家庭生活垃圾增长了一倍;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实现WS2000中制定的2005年全国家庭垃圾循环目标,即25%;· 减少了填埋的垃圾种类—1998年9月至2003年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率从82%降至72%;· 已经制定了新的制度安排,力争提高地方政府的能力和效率,培育废品市场以及提高公众对废物处理的认识,尤其是通过执行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的废物实施计划(WIP)和废物及资源行动计划(WRAP)向地方政府提供额外财务支持(包括民间融资方案);· 环保局已采取措施加强有关废物法规的贯彻执行;· 公众的循环再利用意识大为提高,循环再利用已成为公众意识最强的环保领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伦敦奥运会组织者承诺举办一届可持续的零废物奥运会。他们希望通过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尽可能进行循环再生以及将废物作为能源来源等措施来实现上述目标。伦敦奥运会的每个场馆都将提供再循环设施,并且还将会对工作人员和观众开展减少垃圾产生和提倡循环再生的宣传教育。同时还将制订一个可持续的采购政策,要求注明奥运会中使用的包括公平贸易产品在内的材料、服务、食物和商品的来源。要将上述建议付诸实践,北京现有的资源还不足以满足需求,市长先生及其管理团队必需寻求更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由于这些专业人才多供职于知识型服务机构,本文以下内容将以实现建设更高层次的循环节能型经济为目标,对第一个主题进行展开,即“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发展北京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产业奥运会和中央政府均提倡建设更高层次的循环节能型经济,这为服务机构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由于服务机构通常比制造型企业耗费较少的能源,吸引服务机构的参与和发展服务产业也将有助于实现环保和节能目标。能够吸引高水准服务机构的城市的特征根据普华永道的城市调查研究发现,以下五个特征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飞速发展的城市吸引高水准服务机构的要素:能保持在稳定环境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能顺应国际进步潮流和积极采纳各国新思维的商业文化具备有如下特征的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1)公平、诚信;2)严格执法;3)对法制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性有充分而理性的信心;4)简明性(在确保实现维护城市安全和发展目标之外的不必要的复杂性)能够确保为人—这一服务经济的核心资源—进行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和分享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设施提供能吸引所需海外人才且同时留住本地人才的高质量的生活。北京的市政领导能够做些什么?虽然北京的市政领导们无法完全控制上述五大特征(的形成),但以下建议对于一个城市具备上述五大特征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值得北京市政领导加以考虑。如前所述,这些具体建议主要针对的是北京当前推进和支持节约型经济的计划。以建设可循环节能型经济的目标作为北京与众不同的特色,吸引新的人才和商机;研究哪些服务机构已经落户北京而哪些尚未落户北京,然后制定计划吸引至今尚未落户北京的主要服务机构;寻求与国内外各行业、地区及各级政府进行合作的机会,激发灵感;充分利用奥运会的机遇邀请世界各国的企业,让它们带来自己最好且经过验证的节能技术1. 以建设可循环节能型经济的目标来作为北京与众不同的特色,吸引新的人才和商机根据普华永道为各种政府机构进行的多项经济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这两年是北京利用目前建设循环节能型经济的大好局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号召力的良机。曾有多个城市利用“奥运会”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2000年夏季奥运会和1988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悉尼和卡尔加里是开创挖掘奥运会旅游业潜能的先锋。相对于其他国际旅游城市,北京的服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悉尼和卡尔加里成功地开展了各项合作,推广市场旅游产品、服务和经验,从而增加了奥运会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游客数量,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国际游客很高的满意度和愉快的游览经历以及世界各地媒体的正面报道确保了澳大利亚在未来几年还将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去处。悉尼还利用奥运会成功地为其建筑企业及其环保型设计做了大力宣传。他们通过悉尼奥运会学会了如何使用预制材料和可回收构件来节省工程时间,更重要的是,如何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不必要的伤害。这以后,澳大利亚的企业获得了世界各地多个大型活动的设计合约,其中包括雅典奥运会及超过三分之一的北京奥运会建筑工程。澳大利亚人证明了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设计技能,能够制造出优质的符合世界各地不同条件的环保型运动场馆。两个问题1)鉴于目前这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正在北京,北京的市政领导如何能够在奥运会之后留住这些企业,以培养本地人才和专业技术?2)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可以发掘哪些未被发现的人才和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北京在建设可循环节能型经济过程中能够掌握什么专业技能?2. 研究哪些服务机构已经落户北京,哪些尚未落户北京,然后制定计划吸引它们可实施前述节能建议的服务机构包括可持续性咨询、建筑、工程公司等。了解目前上述哪些服务机构落户北京以及其选择北京的理由十分重要,而了解其他服务机构为何没有进驻北京的原因也同等重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了解哪些服务机构已经落户北京,哪些没有?将已在北京落户的国内外企业名单同上海、香港、新加坡、东京、伦敦和纽约的企业名单进行比较。例如,伦敦有哪些律师事务所是北京还没有的?又有哪些设计、建筑和工程公司已在上海落户而尚未来北京的?了解已落户北京的服务机构为何选择北京?调查各类在北京开展业务的服务机构。在北京的商业环境中,他们看重什么?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工程设计公司对此看法有否不同?基于广泛而有针对性的调查结果,简明扼要地总结出北京的相对优势。北京如何向国际市场“推销”自己将在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为北京在奥运会之前和期间“推销”自己提供了极佳的机遇。最近是否有为参与奥运会的建设工程而落户北京的服务机构?如何能促使这些服务机构在奥运会结束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有哪些国际性,地区性和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在北京举办活动?了解哪些以服务为导向的行业协会在北京开设后续教育课程和举办研讨会。北京政府如何来帮助开展这些会务活动?本地大学和学院是否有吸引新的服务机构和在本地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本地商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如何?是留在北京,还是转投其他城市?通过分析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地区分布,来决定是否需要颁布和修改有关政策帮助发展本地服务业。对于获得奖学金在北京求学的外地学生,是否要求他们在北京提供一定期限的服务?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解答关键问题,即:哪些主要机构和商业领域能吸引新的服务机构来北京?他们如何能有效配合以吸引新的服务机构和加快北京服务业的发展?3. 寻求与国内外各行业、地区及各级政府进行合作的机会,激发灵感北京已经接洽多家悉尼奥运会的组织单位,并考虑与爱知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以及伦敦2012奥运会的组织者进行合作。由于中国将在两年间举办两大国际盛事,北京组织者可以考虑确定哪些产品可以同时适用于两项活动。例如,多种语言标识牌、志愿者指南和培训资料。爱知世博会希望展示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和谐的循环再生的新型模式,伦敦2012年奥运会组织者也已经承诺要举办一届零废物和低碳的奥运会。伦敦还计划将该市最不发达的地区转变成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模范区,打造符合运动、环境和健康宗旨的中心城市社区。北京有没有机会同这两座城市进行学习和交流?与各级政府—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以及市政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育十分重要。当加利福尼亚聘请合作伙伴来协助编写市民宣传材料时,其官方网站(http://www.arb.ca.gov/docs/energytips1.htm)为大众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市民作为个人可以在掌握全面信息的基础上作出最佳决策,为后代子孙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奥运会创造了一个云集各方人士共同造福人类的良机。参与越多,就能与更多的人和组织进行交流和向他们进行宣传,这对实现北京的宏伟目标非常重要。作为在全球大多数主要城市开展业务的一个重要公司,普华永道一直在与其他企业、高校和市政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所驻城市的活力和商业发展。4. 充分利用奥运会的机会邀请世界各国的企业,让它们带来自己最好且经过验证的节能技术在诸如奥运会这样高水准的国际盛事中启用未经广泛认可的新产品是有风险的,而众多能够提供经过实践检验产品的供应商都十分愿意协助北京实现其节能目标。在两年前的初期规划阶段,北京奥运会组织者曾召集了多个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而现在再次与这些组织进行交流应该会益处良多。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很多都有跨国成员机构,这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帮助北京寻找理想的企业合作伙伴。
2023-07-08 22:12:121

“河南省矿业循环经济高层论坛”组织领导机构

一、“论坛”特聘顾问张以祥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卫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力生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洪华 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铁岗 中国工程院院士、平煤集团原总工程师卫斌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杨承训 著名经济学家、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曾绍金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郑泰森 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二、“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张启生 河南省矿业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泽众 河南省矿业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吕均平 中共灵宝市委书记主 任:张和儒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副主任:乔长青 灵宝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志民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丁宏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孙志顺 河南省矿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成 员:郭根法 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任晓云 中共灵宝市委副书记侯乐见 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方建民 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高明 灵宝市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银 灵宝市黄金投资公司总经理姜小凯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总经理段玉贤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占国 郑州磴槽集团董事长王文忠 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家贤 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进城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冠山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局长李建新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崔建国 河南省黄金协会会长刘守义 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郑曙光 河南省煤炭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冬一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一)“论坛”会务组组 长:任晓云 中共灵宝市委副书记(兼)副 组 长:张德祯 河南省矿业协会副秘书长侯乐见 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杨 非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发处副处长张建军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副处长王 博 中共灵宝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陈荣亮 灵宝市紫金宫国际大酒店总经理强山峰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成 员:张梅香(灵宝市紫金宫国际大酒店副总经理)、张赞生(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办公室主任)、马义鹏(河南省黄金协会)、李如西(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张剑中(郑州磴槽集团)、曾昭曙(河南省矿业协会)、郭 军(河南省经济学会)(二)“论坛”秘书组组 长:孙志顺 河南省矿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副 组 长:孔大刚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张建晓 灵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建民 中共灵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冠山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局长(兼)张昌全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处处长刘济宝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勘查处处长张荣军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处长宋 锋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成 员:张 谦(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夏晓毅(灵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科长)、李 艳(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主任科员)、李柳保(河南省煤炭协会)、任敏录(河南省黄金协会)、杨 琳(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张绍捷(河南省矿业协会)、尉向东(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原振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三)“论坛”安全保卫组组 长:刘占强 灵宝市公安局副局长副 组 长:解建增 灵宝市信访局局长赵瑞平 灵宝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成 员:刘树林(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灵宝市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银(灵宝市黄金投资公司总经理)
2023-07-08 22:12:201

四川省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四川省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四川省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二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中国油气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燃气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能源低碳发展专委会成员单位,所以四川省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
2023-07-08 22:12:261

2005年至今中国社发生的十件大事

  经过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21位专家投票评选产生的“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在京揭晓,它们分别是:  1.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城市科学知识,胡锦涛全面阐述城镇化思想;  2.哈尔滨停水事件引发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深层思考;  3.中共中央建议重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  4.“宜居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5.2005中国房产新政;  6.国务院部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7.圆明园湖底“防渗膜”事件引发对城市生态的空前关注;  8.中共中央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9.中央文明委首次命名全国12个文明城市(区);  10.一批缺水城市花巨资圈水造景引起广泛关注。  “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由我国最大的权威性官方城市网络———中国城市网www.chinacitygov.net主办,国家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专家评选,具有权威性、科学性。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研究员介绍,在当选的十件大事中(这是城市的)  1 我国建材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全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策。建材工业成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发展循环经济四大重点行业之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初步意见。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等行业领导和专家撰写文章,提出要大力建设节约型建材工业。本报启动了“大力发展节约型建材工业”大型征文活动。建设节约型建材工业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行业共识。北京水泥厂、内蒙古乌兰水泥厂和吉林亚泰集团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设节约型社会将改变我国建材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将改变我国建材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2 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超过4.2亿吨,占预计水泥总产量10.5亿吨的40%,立窑水泥的盲目发展得到了有效遏制,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10大集团新型干法生产能力2005年预计达到1.4亿吨,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浮法玻璃生产能力占到了我国玻璃总生产能力的86%以上,我国已经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的日熔化量900吨的先进浮法玻璃生产线。2005年我国池窑拉丝产量占到了玻纤总产量的75%以上。  3 全国建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005年实现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9500亿元,增长21%以上,全行业经济走势呈现“前低后高”特征。建材市场销售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价格呈低位运行。出口增长速度维持在30%,出口金额超过90亿美元。预计全行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有望超过300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仍然是一个效益很好的年份。  4 我国建材工业的行业整合走向深入。产业界大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推动了产业资源的整合和重组。中国建材集团的产业并购重组取得显著成果,先后重组了中国%B
2023-07-08 22:12:442

阜阳的特产有哪些?

阜阳特产如下:1、颍上大米。颍上大米是安徽阜阳颍上的特产。日前,由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申报的“颍上大米”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黄岗柳编。黄岗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3、太和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品种多样,有黑油椿、红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
2023-07-08 22:12:533

废电池可以回收吗?

对于干电池回收,电池行业一向存在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集中回收一次性电池意义不大,在没有条件处理的情况下,集中回收会造成集中污染。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电池,其主要成分是铁、锌、锰,还有微量的汞。这种电池汞含量不高,没有必要集中回收。铅酸蓄电池和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镍镉电池应该回收。高汞电池中的汞含量只有电池总量的千分之一,随垃圾填埋后,电池里的重金属进入填埋场渗液数量非常小,并不构成污染。而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成本过高,从经济角度看无利可图,何况在回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据中国电池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的一次性干电池已经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迈向无汞化,随垃圾分散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威胁。更应该做的是从生产龙头上消灭污染,即实现无汞化。由于回收一次性电池的费用很高,没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来回收利用一次性电池,事情很难办。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对环境污染大的充电电池及铅酸电池。一些专家还举例说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电池。   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哪类电池,都必须回收。这派观点的专家认为,我国绝大部分民用的是一次性电池,而且电池的无汞化进程并不乐观。我国1000多家电池生产企业中,在中国电池协会注册的仅300多家。虽然大电池企业生产的电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无汞化,但大量小企业生产的电池还存在高汞现象。河北省干电池检验站高级工程师张虎说,目前我国电池含汞量参差不齐,有的质量非常好,小于百万分之一;有的极差,高于低汞电池标准的20倍,高于无汞电池标准一万倍。   另据了解,中国目前能批量生产低汞无汞的大电池厂家还不到15%。不久前国家工商局对电池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市场上的电池有20%达不到标准。所以,用已实现电池无汞化的发达国家不回收一次性电池的经验来套我国现实,还不合国情。有关专家认为电池中不仅汞会造成污染,锌、锰、镉、铅等随生活垃圾腐烂渗入地下,超过一定的限值,也会造成污染。这些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极大威胁着人的健康。   目前中国垃圾处理方式水平较低,中国垃圾年产生量为1.4万吨,处理率为63%,但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的不到10%。我国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场中,90%仍是简易堆放,这种原始的处理方式极容易造成大面积污染。把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后患无穷。专家认为,大量旧电池都随着垃圾到垃圾场,也是一种集中,怎么就不可能产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郑先生说,把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等有了条件再处理,这样比分散更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的曾平荣教授则从资源利用的角度上强调了回收一次性干电池的必要性。他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池中90%以上是干电池,不可能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对这些电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3000吨废旧电池可以回收杂锌锭141吨、冶金二氧化锰300吨、铁皮260吨、电解锌181吨、电解二氧化锰340吨、铁皮500吨,价值相当于国家开发两个中型矿山的费用,更何况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   干电池回收锌在我国仍处于研究阶段,日本和韩国均已建设了年产锌5000吨以上干电池回收利用工厂。专家呼吁,二次锌资源回收,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是对用锌量最大的镀锌钢材的废杂料需要集中在能有效回收锌的专门炼钢厂处理。其次要加快研究步伐,尽快突破废干电池经济有效的回收工艺。如果锌的二次金属回收率达到消费量的30%,意味着我国每年可回收90万吨锌,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锌资源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一条年处理量1000吨的“废电池资源化利用”生产线,设备投资为80万元人民币,年可获利200万元人民币。   《循环资源法》:政府替厂商埋单?   对于干电池处理两派争论,环保部门表示中立,认为一次性电池既然达到无汞化标准,对集中回收废旧一次性干电池不鼓励也不反对。采访中,一位环保部门内部官员对这样“暧昧”态度的后果表示担忧,他说,现在这样做似乎可以把责任推开,但最后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加繁重的责任。   他的这种担忧在12月4日深圳召开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得到了印证,这次会议形成了《循环经济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废旧干电池的分类收集利用和处理责任由地方环保部门承担。   颇有意味的是,12月初,欧盟也公布了一项有关废旧电池回收的指令,欧盟要求从2008年开始强制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费用则由生产厂家来负担。欧盟还规定,从2009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境内销售的电池都必须标明具体使用寿命;2012年之前,欧盟境内1/4的废旧电池须被回收;2016年,这一比例应达到45%。另外,含汞量超过0.0005%、含镉量超过0.002%的电池在欧盟境内将被禁止销售。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5年,我国各类电池的出口量超过222亿只,同比增长4%;出口创汇额超过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2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5%。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锌锰、碱锰电池生产国,是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国内的电池生产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同时也迫使他们提高电池环保生产标准,对国内将来推动废旧电池回收生产厂家责任化打下技术基础。
2023-07-08 22:14:452

浅析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论文

关于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论文关键词:资源型企业;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经济将很难实现持续增长。本文试图从我国资源型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重点分析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对策。 一、 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生产的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的,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通过有效管理和适时创新来实现迅速成长,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讲的资源型企业的“资源”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结合资源型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认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生产经营行为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企业需要协调好内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和谐、高效、有序、长期的发展能力。 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组合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资源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据评估,我国可采资源量140亿吨,是世界最终可采储量3113亿吨的4.5%。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业。由此可见,资源型企业对我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实现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 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资源型企业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强,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命周期的特殊性(发展一般经历勘探论证期、建设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并且受资源储量的限制——只要可采资源采完,其生命就终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通过科技、开发新产品来人为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涉及面广、产业基础狭窄、辐射作用强等发展特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注定了资源型企业将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又决定了资源型企业尤其国有资源型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许多问题,虽然资源型企业自身在不断地进行产业调整,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 外部因素 1.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矿产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外,部分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若按目前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趋势,到2010年,短缺矿种将占到一半以上;到2020年,绝大多数矿种不能满足需要,原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 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使得投入资源产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被人为压低,这种政策造成矿产资源型行业的低收入对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向下的牵制力,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在低层次上达到了制度扭曲下的相对稳定均衡,即陷入低效率状态。由此不仅使得资源型企业内涵式扩张的空间很小,而且整个社会可以低价获取资源的使用权,客观上鼓励人们滥用和浪费矿产资源,使得粗放式扩张战略得以放大,形成了今天我国粗放式增长模式的高度路径依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线性工业模式,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高增长,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经济性成本沉淀。经济性沉淀成本涵义是指,承诺的投资成本无法通过转移价格或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的那些成本。(1)资源型企业需要投入的生产性资产,比如地质勘查、开采以及加工所投入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由于专用性较强,从原产业退出时难以回收投资成本;(2)商业性地堪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不健全,交易渠道不畅通,地堪项目缺少多元化投资体系,开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支付大量搜寻、契约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本身都是沉淀成本;(3)资源型企业多数地理环境闭塞区位远离中心城市。为了摆脱区位劣势,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网络和储藏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在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发展时,这些资产很难随企业被带走,即使出售也由于区位的劣势而难以回收投资成本,从而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4)固定成本转型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经济性沉淀成本,主要包括离退休劳动力安置成本、因企业退出造成终止各种契约所必须支付的违约费用等。总之,上述这种经济性沉淀成本构成了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产业转型、地区扩张等战略实施的障碍,进而使企业陷入原有的运行态势,发展接续产业困难重重。 4. 行政管制惯性造成资源利用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存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于其拥有的产业竞争力,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则能提高地区乃至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个体来讲,可以增加其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其企业的生产规模。如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群、广东东莞IT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带动了整个地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力量是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由于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资源型地区基于计划经济体制而造成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矿产资源型企业为例,建国以来,我国制定并执行矿产资源型企业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有水快流”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同时,行政性准入管制不允许矿产资源型企业跨区域开发矿产资源,不允许跨行业延伸产业链等等。这种以资源地理位置分布为惟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的直接后果是:行政划定的界限大大制约了矿业企业的自然发展,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老矿区缺乏接续资源,使得企业因资源枯竭被迫破产已不鲜见;一个矿区多个开发主体,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导致布局不合理,盲目办矿等等。实际上,行政性划定是对矿业企业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经济规模的指标,却大大牺牲了规模经济;而且这种行政分割现象,在阻隔企业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同时,也使区域间专业化分工发生断裂,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规模攀比,客观上加剧了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无序竞争,阻碍了矿业产业组织的战略性转变和结构性调整,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矿业企业发展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风险。 5. 社会性成本沉淀。所谓社会性沉淀成本是指,契约安排下权利承诺,一旦终止无法得到补偿的那些利益,也会产生沉淀成本。资源型企业承担较多的社会义务,企业办社会已成为企业的当然职能。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多是资源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城企关系具有“一城一企、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这三个特点。企业要兼顾整个城市的发展,负担很重,从而制约了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并且资源型企业的决策主体中“所有者缺位”,政府主管部门从资源型企业衍生出很长的利益链,企业“内部人”控制,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等构成了资源型企业发展中诸多的社会性沉淀成本,种种利益链条盘根错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转产、转型与接续产业的发展。 6. 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尚不健全。考察世界大多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都很完整,层次分明。而我国目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主要有《清洁生产法》和《节约能源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我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严重缺位,监管体制尚没有明确建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7. 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虽然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能源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河水污染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如此下去,到2020年环境成本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左右。届时,我国将会为这一经济的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另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将从更加严格的角度强制资源型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乃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 内部因素 1. 观念的淡薄。伊斯特利(Easterly, 2002)在《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一书中,认为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更容易寅吃卯粮,更加地短视,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贫穷国家更容易出卖未来,它们愿意拿未来几代人的福利做抵押,来为这一代人民(主要是政府利益集团)的生活融资,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而出售资产成为“出卖未来”最直接的形式,过度开采和廉价出售石油是资产出售的形式之一,留给下一代居民的石油储备大大减少。政府的政策更偏好当前消费,而不是未来消费。这些国家会更快地开采地下石油资源,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当前收入,但代价是牺牲未来可获得的收入。 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尚未普及,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要性和紧迫性不甚了解,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在我国许多资源型企业的营销理念中,营销目标仍停留在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粗放型营销阶段;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自身尚不能发展,更没有兴趣考虑环境治理。从而导致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高效利用缺乏积极参与意识。现在我国一些省市的个别地方政府仍追求短期的政绩,而资源型企业也只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种短视的发展方式留下的弊病是很严重的。没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吞噬掉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 2.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短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资金的限制,发展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导致利息负担沉重。加上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问题严重,不良债务比重过大,偿债能力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力推新产品,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由于资金不足,配套的措施、设备难以到位。因此,资金问题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以资源的再生为例,国际企业的实践表明,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把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远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高;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环境容量尚未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物和排污费不仅远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还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循环生产环节的成本难以回收。因此,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企业难以自发地以循环经济方式进行生产。 3. 技术水平低。资源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目前,由于企业缺乏有效、完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造成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衔接不紧密的现状。比如,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被加以利用;钢渣、粉煤灰、煤矸石和石油化工废渣等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3.7%、47.9%、38%、45%,尾矿利用率不到10%;共伴生矿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30个百分点。这对于资源本来就短缺的大国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缺乏高素质人才。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结构以及稳定性大小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就难以在知识经济中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难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目前,从人力资源结构方面来看,集中表现为核心人才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企业制度不完善。中国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存在不少漏洞。前面我们提到,在组织形式方面表现为,一些部门设置交叉性、重复性太多,一些必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管理部门,诸如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部门存在空缺,这使得可持续研究这一重要工作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其他部门中,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很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必要的全程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控制管理阶段,其结果往往是环境成本外部化。 三、 推进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 政府有关机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1)鼓励有信誉、生产规范的资源型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等形式来进行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背景,引导企业嵌入全球资源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高端发展道路;(2)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支持,如实行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优惠的绿色税收、优惠的政府贷款等措施;(3)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问题不仅是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方面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5)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须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开发高效、节能、洁净的新产品,同时,随着新的污染物的出现,注意完善我国的环保立法;(6)积极地参与国际产业制度、产业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为中国资源型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实现持续升级,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 企业层面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应该做到:(1)延伸产业链,引进替代产业。由于资源最终是要枯竭的,因此在资源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应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附加值,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引进替代产业。应坚持科技先行,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科技含量,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资金、人力以及制度环境;(2)要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转变。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增长。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企业的市场规模,都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有限性。增长是一个量的变化,发展是一个质的变化。一个企业不一定变得更大,但一定要变得更好。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创新,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3)利用资源、能源要由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4)对污染控制要由未端控制向全程控制转变;(5)将战略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6)认真开展国外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调整产品进出口结构,鼓励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进口初级产品,努力建立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可持续发展,2000,(3). [2]侯广辉.资源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J].经济纵横,2007,(7).
2023-07-08 22:15:032

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分析比较详细的文章:即便在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仍有许多自诩“制造大国”的中国企业人在固执己见,不能正视自身存在产业结构选择方面“加工并非制造”,以及经营理念方面“生意并非事业”这两大本质病原。无情的经济现实,让2008年成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次贷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持续的出口受挫和缺乏后续资金等困难,使得中小企业倒闭现象由起初的暗流涌动,恶化至目前的尸横遍野。随着奥运后经济回暖美梦的破灭,股市持续走低,继之华尔街爆发金融海啸,乳业更不合时宜地以“毒牛奶”失去世界……制造业的生与死,同样导致相关行业出现萧条景象,由此拉开中国企业社会进入冬天的序幕。一、中国制造的内忧外患本质表现:哪里最发达,哪里最受伤以玩具巨头“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突然倒闭,以及素有“糖王”美誉的广东中谷糖业集团庞贵雄先生跳楼自杀为代表,加上众多无良老板携眷私逃国外之事,珠三角已然哀鸿满地;位于长三角的江浙一带,曾经是民间借贷最发达的地区,同样堕入无助的深渊。在这场巨大的危机中,除了众多企业遭遇灭顶之灾,也必将有一些老板陷入绝望。1.外贸总量表现(1)从泛珠区域(2)的进出口贸易及相关表现稍作展开。2008年上半年,在GDP增长方面,仅江西省同比增加13.3%,其他省区的整体经济势头呈放缓趋势,同比增长率平均下降3.7%。进出口总值4035.1亿美元,虽同比(同上年比较,下同)增长16.7%,但低于全国9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2.7%。其中,广东进出口总值为3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但增幅低于全国12.4个百分点。泛珠区域累计贸易顺差675.4亿美元,增长8%,同期比增幅回落44.7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额的68.2%。其中,出口总额为2355.3亿美元,增长15.4%,低于全国出口增幅6.5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1679.8亿美元,增长18.6%,低于全国进口增幅12个百分点。比较中国内地进出口的总体表现得知,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口减速和进口加速态势。2.传统大宗商品及企业总体表现 2008年上半年,由于外需不够和低价不再等多重原因,泛珠区域出口增幅明显减缓。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8.4亿美元,下降23.2%;塑料制品出口34亿美元,下降7.3%;鞋类出口80.8亿美元,增长11.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家具及其零件出口58.9亿美元,增长23.9%,增幅略微放缓0.3个百分点;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31.5亿美元,增长19.3%,增幅放缓8个百分点;玩具出口23.4亿美元,增长3.1%,增幅放缓26.5个百分点(如下表)。同时期,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倒闭数超过1万家,另外超过2/3以上的纺织企业将面临洗牌或重组。仅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就已占到收入比重的87.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则跌入“不景气”区间,二季度为98.5,同比下降22点,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跌至122.4和131.5,同比下降22.7和23.3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相关行业表现 由于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2008年上半年,就泛珠区域相关行业出口而言,钢坯及粗锻件出口531.9吨,下降99.9%;钢材出口333.2万吨,下降25.2%;铝材出口45.3万吨,下降10.5%;水泥出口85.8万吨,下降20.3%;化肥出口287.9万吨,增速由去年同期1.3倍减缓为14.8%;农产品出口50.8亿美元,增长12.4%,较去年同期回落了6.6个百分点。而在进口方面的主要表现分别为,汽车进口3万辆,增长62.7%,价值10.7亿美元,增长79.8%;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84.7万吨,增长57.1%;农产品进口65.4亿美元,增长52.8%;锰矿砂及其精矿进口127.6万吨,增长27.5%;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2248.3万吨,增长19.8%;成品油进口571.1万吨,增长13.6%。9月份前后,在金融海啸的倾巢之下,房地产、钢铁及其关联行业均无完卵。此处不探讨房地产市场早已出现的全国性持续低迷问题。10月份以来,国内钢铁及相关行业全面亏损。仅钢铁大省河北,已有超过四成的小钢厂倒闭,铁矿石企业普遍倒闭,积压的矿石染红了港口。由于需求疲软,这些高价进口的原材料必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而且,行业性亏损现象究竟将持续多久?是不得而知的。关联行业,如北京市五金建材市场就同奥运前的表现迥异,以及房地产业,销售情况直到今天仍无升温迹象。4.经济社会受影响的表现同样,制造业危机对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也对运输及服务行业的发展,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首先谈金融、资本和企业的关系。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要有足够强劲的现金流,一家成熟的企业并非离了银行就必然死亡。但中国企业发展具有自身明显的特色,以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包括类金融机构或个人在内)的关系最为微妙,构成了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同企业“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借贷就没有产业的发展,企业基本上没有积蓄,有多大产量老板就敢借多少钱;二是几乎每位老板都对资本运作情有独中,且对IPO上市(4)有某种特殊情结,但又过于关注收益回报表现,疏于精细化管理。其次说运输。目前,从事货运与物流的国内外企业,相继呈衰败或破产表现。这一态势也表现在客运方面。从近期一份并不完整的《中国部分倒闭企业名录》中,发现其中至少有超过30家大中型国际货运或物流公司倒闭,超过100家中小型企业破产。而实际上,据笔者考察所知,当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国内货运与物流企业均已开始出现亏损,或濒临破产的压力;涉外运输及港口运营更是风声鹤唳,相关中小企业频频倒闭;中国航空运输2008年前三季度客货周转量,平均同比至少下降5%。再讲对各类基本服务业的严重影响。目前,不仅是连锁商业和零售市场受到影响,餐饮酒店业也难以幸免于难。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主席杨位醒坦言,餐饮业将成为“倒闭潮”的下一个“重灾区”,未来一年的生意并不乐观。综合国内整体表现,借鉴相关经济运行数据比较分析可知,中国企业具有的“加工”属性这一行为病原已沉疴恶化:一旦进口国需求降低,危机迅即爆发。即便是泛珠区域这片国人曾经无比自豪的“制造业热土”,也就必然验证了“加工暴富终有期”的命运:这一产业结构素质下的中国企业社会,处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大局势,必然是哪里最发达,哪里最受伤。二、变革谋变基本点:产业要转型,企业更要管理转型综合而言,笔者认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奉行自由市场原则和凯恩斯主义的美国因政令繁杂而出现众多金融衍生品终致华尔街风暴,其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而过于放任的管制环境和过分依赖外贸的中国,目前的企业危机,则是实体经济潜藏已久的本质病原终于火山爆发,是社会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初步征兆。可以说,同发达国家大企业同中小企业在产业分布及营运模式方面泾渭分明的差异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几乎是处在相同的行业和发展水平上:凡是大企业做的事,中小企业都能做,甚至单个私人也能做。此次必然的危机告诫我们,亟需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变革与转型。1.产业结构调整在占最大份额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回落,以及矿产资源进口增长这些不利表现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上半年,泛珠区域机电产品出口值是1532.2亿美元,增长21.6%,占出口总额6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出口782.9亿美元,增长21.9%,占出口总额33.2%。这说明在出口萎缩的总体态势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依旧保持了20%以上的稳定增长幅度。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泛珠区域外贸发展globrand.com本身呈现极不平衡的分布状态,也因为很多省(区)对外贸的依存度不高,可见,中国企业目前尚未颓至“兵败如山倒”的绝境,但由于一般加工贸易收入占GDP的巨量比重,充分反映了国内和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的紧迫性。当然,也必须正视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主要有:一是如何消化和激活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如何解决导致附加值不高的技术研发问题(5)?三是如何进行产业整合和优化企业管理?四是如何综合提升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生产效率和市场运作能力,以提高竞争国际市场的实力?2.既要增加内需,也要拓展内销尽管生产过剩导致大宗商品及相关产品的内销价格下降,但这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消极的影响,既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生产,必将迫使众多企业减产,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同时,必然带来一定的城市失业问题和农业经济压力。所以,从上到下都必须要正视并及时妥善解决此次制造业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一方面,中央政府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取消贷款限制,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鼓励技术进步;并通过相关经济政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各种措施有效增加内需等等。可喜的是,至本文撰文收笔时,近日中央政府已公布注资4万亿人民币的十大宏观措施。同时,地方政府应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摆脱大量的生产过剩,以及企业后期发展的困局。比如广东省外经贸厅近日出台《关于推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五大政策举措,对内销纳税大户以及创立了内销品牌的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予以资金奖励,鼓励更多出口企业转攻国内市场。而针对企业所担忧的渠道和品牌难题,明确指出将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一般贸易方式,生产适销国内市场的产品,逐步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创立内销品牌;并将组织和引导企业参加国内会展,为外销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良好的展示和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要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增加掌控市场的实力。譬如,“渠道为王”永远是家电厂商的命脉。在产业利润被日益摊薄的今天,为应对家电连锁巨头的强势要价, 厂商采取自建渠道、改变渠道或自行开发终端市场等营销策略,是业界对市场模式进行转型的积极之举。这既要求厂商就此增加开支和抓好销售团队管理,也要避免采取“层层批发”的传统模式,确保最终消费者得到实惠。3.必须改变企业老板的思想:是矫情、煽情,还是无情?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至少存在如下两点核心难题:(1)低端的产业结构以及固化的落后营运模式。这包括两类企业,第一类是地理上向内地转移的沿海企业,并没有改变产业层次和营运模式;第二类是向沿海企业学习的内地企业,产业层次也是相对较低的。(2)极具投机性的中国企业社会“造就”“四不像”的中国老板。作为企业社会的主动主体,中国老板既不像投资家,也不像企业家。这正如中国某位知名民营企业老板所说:“我做企业,就是要将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充分反映“只求得,不愿舍”这一极端的利己本质动机和过于短视的经营眼光。必然地,一旦遭遇危机,往往市场“势如破竹”以及人才“树倒猢狲散”。前期顾雏军科龙危机,近期三鹿和牛根生蒙牛危机等等,都是典型范例。4.企业管理转型的出路:企业市场化,管理社会化由于实际控制者在经营理念方面的头脑病原,即便是新的企业或投资者的出现,或是新管理层(主要是职业经理人)的加入,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命运。也可以说,老板文化并不一定错,错的是形成老板文化的理念。这证明了中国企业社会各个主体的管理模式之变,在未来具有相同的方向:管理社会化。何谓“管理社会化”?简单地讲,是产权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契约委托管理,产权所有人不再亲自去操作企业和经营资产,而是依靠和委托职业经理人团队去管理。在管理实践中,随着职业化管理团队的介入以及组织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具体的战略实施与目标管理活动中,不再是将管理目标当成或有或无的指标,而是首先建立一套必须高度强调管理目标和确保长期收益的综合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承载的各项管理目标,既是企业市场化与管理社会化的一种标志,也是企业履现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载体,更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中,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为向社会捐款和“献爱心”那么简单。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契约委托管理,这里本人稍作展开。由于一直以来,政府没有解决好以职权、责任和利益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问题,且人为地将经济指标放在了对国企经营者考核的第一位,这种短视属性始终导致对管理者进行综合评价的机制十分不合理。因为追求经济利益不应损害社会利益,过分强调经济指标必然滋生经济掠夺行为;而重视高额收益以及必然出现的管理者贪腐,又似孪生兄弟。这既是中国国有企业走向行业垄断和市场独占的根本原因,也是国有企业在顶点阶段容易因外资介入而出现瞬间崩塌的主要内部威胁。非国有企业老板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讲,是同国有企业完全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泛国企化弊端的原因。可见,老板应当高瞻远瞩地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主动地选择规范管理之路,积极地追求满足各项管理指标要求的利润目标。目前看来,若不利用危机从根本上诊治病原,不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实现企业管理社会化,企业将永远无法获得长期生存与发展之机。我们将拭目以待,在中国企业社会,如同企鹅的中小企业,将如何度过严酷的寒冬?如同北极熊的大型企业,将如何迎接炙烤的酷暑呢?(1) 文中数据均来自于官方。实际情况可能较之更为严重与恶化。(2) 指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3) 中国海关统计资料。(4) 一般来说,采用IPO上市的中小企业,公司本身达不到上市的条件,比如资产净值未达挂牌门坎,因此必须借助社会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入,才能顺利实现挂牌上市。所以,采用IPO上市的公司,其自身条件相对于用老股上市(NON-IPO)的企业来说,是较为宽松的。也就必然带来一些盲目上市现象。(5) 既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也同新兴市场国家有一定差距。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韩中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差距为3.8年,在钢铁和纺织业领域的差距是4.1年,而在电子领域差距为3.4年。
2023-07-08 22:15:136

绿色循环宣传志愿行动证书含金量是多少

绿色循环宣传志愿行动证书含金量不高。这个证书没有特殊作用,主要是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后的一个证明。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学习成长的自律性和积极性。绿色地球志愿者联盟,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展翅翱翔基金等多家组织机构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虎牙直播、阅邻、实习僧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环保倡导活动,致力于大学生环保理念养成与自我成长的活动。
2023-07-08 22:15:331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钢材产量也是国家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生产出好的钢材可以为社会的建设做出安全性的保障。那么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吧!什么牌子的钢材好中国钢材品牌介绍:下面就列出属于中国驰名商标的钢材品牌:莱钢,攀钢,中钢,天钢,杭钢,双菱,酒钢,西城,南钢,凌钢,永钢,中天钢铁,唐钢,包钢,邯钢哪些钢材品牌最好中国十大钢材品牌: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一位:宝钢(英文:baosteel)宝钢(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二位:鞍钢(英文:ansteel)鞍钢(曾获中国名牌,大型上市公司,中国十大钢材品牌,国内著名专业致力于钢材冶炼生产的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监管的中国中央企业,是中国大陆第二大钢铁国有企业。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三位:首钢(英文:SHOUGANG)首钢(始建于1919年,中国名牌产品,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首钢集团总公司)首钢集团是以生产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新钢、迁钢、首秦、高新技术、机电等海外企业。职工近8万人。2011年1月13日,在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首钢获颁功勋首钢纪念牌。当日,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举行。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四位:武钢(英文:wisco)武钢(始建于195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十大钢材品牌,大型上市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五位:沙钢(英文:sha-steel)沙钢(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企业500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沙钢集团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健、高效发展。2009年营收总额14,631,303万元,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1位。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六位:太钢(英文:Tisco)太钢Tisco(集铁矿山采掘、钢铁生产、加工、配送和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行业著名品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英文简称TISCO)始建于1934年。太钢是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营业收入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七位:济钢(英文:JIGANG)济钢(于1958年,中国十大钢材品牌,中国企业500强,山东省著名商标,大型钢铁上市公司,山东钢铁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属中国大型钢铁骨干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名列河南省钢铁企业第2位、世界钢铁企业第110位。始建于1958年,现有员工5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总资产60亿元,年产值超百亿元。具备年产300万吨铁、300万吨钢、3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八位:河北钢铁(英文:hebgt)河北钢铁(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是由我国两大钢铁集团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总资产2638亿元,年产钢4024万吨,跻身世界500强第31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位。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九位:本钢(英文:bxsteel)本钢(始建于19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本钢始建于1905年,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改革开放30年,本钢发展了巨大变化,特别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的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科研、机械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配套齐全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十位:马钢(英文:magang)马钢(成立于1958年,中国名牌,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之一,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位于长江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着重盛产H型钢。1993年,马钢作为我国首批9家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制,重组分立为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马钢总公司改制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023-07-08 22:15:401

粤府办【2014】72号

                    粤府函〔2014〕7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广东省人民政府2014年4月1日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现就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坚持高效循环、减量优先,加强源头减量化和全过程控制,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坚持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培育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二)发展目标。通过重点培育与全面推广,培育一批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产业,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建成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降到0.4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广州、深圳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5%以上,其他地级市达40%以上。到2020年,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二、加快建设循环型工业体系  (三)完善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加快“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示范体系建设,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15年,建成28个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和30个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40个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和50个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园区和企业加大投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产业基地及经省政府批准认定的各类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优先支持位于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园区(含开发区、产业基地,下同)实施循环改造,加快园区废物利用、资源能源分质梯级利用、水资源分类使用和循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机耦合和循环链接。到2015年,推动20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推动50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我省清洁生产“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十个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培育百个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认定千家清洁生产企业、开展万人清洁生产培训)。加强粤港清洁生产合作,引导港资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并继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到2015年,基本完成“十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创建20个清洁生产示范园区,认定3000个清洁生产企业。   (六)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研发废弃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培育一批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建立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加快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到2015年,培育30个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探索建立2个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到2020年,培育40个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建立5个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   (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企业创建生态设计机构,加快生态设计公共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生态设计国际和区域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家电等重点行业生态设计专题活动,推广一批先进方案、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着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印染、造纸、电镀及线路板等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   三、加快建设循环型农业体系  (八)构建“农工商”复合型循环经济体系。探索“农工商”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省农垦总局湛江垦区等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构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的循环链接,实现产业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形成“高效、无废”的跨企业、跨农户的循环经济联合体。到2015年,培育3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培育10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九)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秸秆、林木采伐剩余物、废旧木材(旧家具)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沼气,到2015年,推广农户沼气45万户和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550项以上;到2020年,推广农户沼气池50万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普及沼气利用。   (十)发展节能环保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节能、节水、减排等技术、工艺、产品与装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型农业技术和装备,鼓励农田轮作和休耕,减少农田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到2015年,每亩肥料利用率比2010年提高5%,化学农药用量比2010年减少10%;到2020年,每亩肥料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3%,化学农药用量比2015年再减少10%。  四、加快建设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十一)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服务管理,逐步实现行业发展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广州、佛山、惠州、江门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发挥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通过上门回收、定点回收、以旧换新等方式加强废弃物分类回收,进一步提高我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十二)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形成覆盖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与技术路线,加快推进广州、深圳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县)开展试点工作。到2015年,广州、深圳两市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成熟完善,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全省5个以上城市(县)开展试点工作。   (十三)加快服务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进餐饮、商场、宾馆等服务业企业的节能、节水、低碳等技术改造,实施商场、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车船路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建立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物流体系。   五、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十四)加快全社会大循环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逐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循环经济产业耦合链接,搭建循环经济技术、产品、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形成多元化的循环经济大网络。推进污(废)水处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拆解、机电产品再制造、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资源分类、回收和处理系统,促进社会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和清洁安全再利用。建立旧件逆向物流体系,建成集生产、回收利用、资源化、再制造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五)促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行包装绿色化。提高政府采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以及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等绿色产品的比重。引导消费者购买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无公害标志食品等绿色标志产品。   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十六)推进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指导广州市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云安县申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指导东莞、韶关等市开展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依托广州、佛山、惠州、江门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加快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配方肥和技术全面进村入户到田,提高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水平,建立一批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   (十七)推进试点示范园区建设。依托石化、钢铁、建材、再生资源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典型;加强现有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从产业连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清洁生产普及化等方面,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现有工业园区创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园,支持引导园区内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依托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十八)推进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在钢铁、石化、纺织、建材、造纸、汽车等重点行业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在石化、钢材、建材、塑料、人造板、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在钢铁、纺织、造纸、石油、食品、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用水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标杆企业;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商等方面培育一批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依托国家级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轮胎再制造试点企业,培育一批省级再制造试点企业。   七、保障措施  (十九)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推动制定我省促进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绿色采购等法规规章。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新建、改(扩)建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要求编制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产品强制性限额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积极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研制。建立完善循环经济计量检测体系。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省财政现有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科技研发、标准制定、宣传培训、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园区与企业循环化改造等工作的支持。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工作。有序建立资源性产品阶梯价格制度,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差别性价格政策。研究完善惩罚性价格、差别性价格、阶梯价格等价格政策,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推动一批基础条件好的循环经济龙头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将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在用地指标、环境容量等方面优先予以统筹安排。   (二十一)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支持建立各类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机构,创建循环经济技术中心,推动组建重点领域循环经济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共同开展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推动节能、节水、新能源开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定期发布广东省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的专业化服务公司,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业,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二十二)加强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宣传普及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相关基础知识。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循环文化创意活动,积极开展国内外循环经济交流、合作与培训。创建省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循环经济培训,有序推进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二十三)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基地)落实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统计核算制度,将其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地税局、统计局、质监局和省国税局等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2023-07-08 22:16:002

潮阳区的经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注重经济效益,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1980年是“五五”计划后期,生产持续发展,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4.1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同比增长7.51%,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16.29%。 1981~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潮阳县全面贯彻“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和落实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国民经济在改革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各项经济建设取得较好成绩。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7.08亿元,比1980年增长46.73%,人均创值397.89元,增长32.91%。1985年财政收入4814.6万元,比1980年增长44.7%,年均递增7.7%。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44亿元,增长13.0%。 2013年,全区有工业企业近2000家,其中规模上企业434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有注册商标6164件,其中省著名商标32件,省名牌产品10个。民营工业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音像制品、纸品文具、机电制造和建筑安装等支柱产业。拥有谷饶纺织服装、和平音像制品、贵屿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利用等产业集群,谷饶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和平镇是中国CD-R光盘主要生产基地,贵屿镇是中国最大的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利用基地和中国循环经济试验基地唯一镇级试点单位,拥有谷饶镇、和平镇、贵屿镇3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农渔产品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柑桔、香蕉、橄榄、杨梅、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其中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灶香牌香蕉、玻璃油甘等特色水果远近闻名,“金玉三捻橄榄”成为市首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979年全县粮食亩产849.5公斤,实现双跨《农业发展纲要》(《纲要》指标为亩产200公斤,双跨《纲要》为亩产400公斤)。1982年涌现司马浦、灶浦、关埠、贵屿、陈店5个年亩产超吨粮人民公社。198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0.71万亩,单产409公斤,总产49.33万吨,当年粮食种植面积占用耕地52.15万亩,年亩产达到946公斤,单产和总产双创历史记录。1988年后粮食生产实现稳步发展,1989~2000年粮食、水稻年亩产“双千斤”,连续12年保持“吨谷市(县)”称号。2001~2002年,受到台风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而减产。 潮阳县从1990年2月至1991年11月实施中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潮阳平原创年亩产吨粮综合技术》,两年全县有25个镇参与“丰收计划”项目实施,1990年和1991年粮食面积分别为43.16万亩和43.36万亩,年亩产分别为1077公斤和1094公斤,总产分别为46.48万吨和47.44万吨,两年与前三年亩产同比分别增加95公斤和112公斤,增产10.59%和11.41%。合计新增粮食总量9.86万吨,新增总产值5517.39万元,1991年潮阳县获“中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992~1997年潮阳市(县)实施中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汕头市吨谷高效技术创六连冠》项目,实施范围包括沙陇、司马浦、金浦、井都、两英、贵屿、谷饶、关埠、灶浦等9个镇(街道),以镇(街道)为单位集中连片,承担面积27万亩,预期经济指标:每年比前三年平均亩产稻谷增加15公斤;总产增加4050吨;每亩耕地年产值2500元;新增总产值4519万元(简称“四项经济指标”)。预期技术指标:推广优质良种面积覆盖率达80%以上;推广适用农业技术覆盖率50%以上;稻—稻—薯耕作制覆盖率达70%以上(简称“三项技术指标”)。 “丰收计划”项目经6年组织实施,全部达到预期“四项经济指标”和“三项技术指标”。1997年11月潮阳市再次获“中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国有企业1979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15家,职工3544人,工业产值3732.1万元,有5家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励。1980年兴建县糖厂,国有工业增加到16家,职工3925人,工业产值3783.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67.96万元,利润-130.22万元。此后,引进、技改、开拓新兴产业,加快国有企业的发展,涌现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工业产品。1985年,全系统国有工厂22家,职工722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0人),固定资产原值4901.6万元,工业产值8029万元,利润226.9万元。1983~1986年,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1987年后,为扭亏增盈,在调整结构、优化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同时,着手外引内联和对企业内部进行配套改革,使一批骨干产品和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彩电、塑料玩具、仿毛装饰布、煤矿液压支柱等48种产品,形成具有特色的“潮货”打入国内外市场。 1994年后,分不同工业企业的类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实行“劳动、人事、分配”3项内部制度改革的有4家企业;实行责任、效益、工资等分配制度改革的有3家企业;对潮阳市绒布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益。潮阳市绒布厂组建成为集团公司,被省列入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对停产工业企业进行合、兼、并改革的4家,合兼并后,把开发地产获得的利益,作为卸掉经济包袱,解决职工生活遗留问题;产权转让,活化亏损企业和抵押承包、租赁困难企业各1家;对市印刷厂采取易地更新、改造低产、扩大印刷生产措施。1996年,市印刷厂定向印刷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成为省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年产值由95万元提高到3510万元,2002年产值保持1870万元。1999年2月,对锻压机床厂实行部分产权制度改革,职工161人领取一次性生活补贴,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截至2002年,在国有企业处于滑坡的形势下,国有工业企业保持18家,其中转产经营5家,停产13家。为积极稳妥的推进公有制工业改革,经潮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农机一厂、汽车配件厂、通用机械厂、动力机械厂实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的改革。是年,国有企业产值8878万元。 集体企业二轻企业1979年,潮阳手工业联社辖下35家二轻工业企业,其中棉城25家、海门9家、司马浦1家,全系统有职工5838人,从事塑料皮革、五金机电、工艺服装、家具、铁木纸制品、文具印刷、竹器、搭篷、腰果、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生产。 1982年起,县手工业联社着手抓系统工业企业的改革工作。是年将县量具厂并入县机械厂。1983年全面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1986年后,外引内联并举,引进丝绸和时装加工业。1988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二轻系统工业企业37家,职工7179人,产值5674.96万元。1991年、1994年分别对第一、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承包基数审计,兑现奖惩。1992年,潮阳县电机厂兼并机械厂后,实行科学管理,不断创新,使企业生产从单一的电机品种,发展成为家用电器、健身器材等电机系列产品,年产电机40万台,成为中山威力洗衣机有限公司系列电机定点厂,发展到1996年,工业产值225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62.6万元,创汇133.8万元,职工488人。是年,潮阳市经济委员会对电机厂兼并机械厂的改革,进行总结推广;1993~1995年,手工业联社辖下工业企业转产8家。2002年,二轻工业企业在产7家,年产值1390万元,余下26家企业以租赁形式进行经营。 乡镇企业1979年,全县社队企业发展到1898家,从业人员11.6万人,总收入1.2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548.1万元,总产值2263万元。1984年,乡镇企业(前称社队企业)扩大为区办、乡办、村办、合作办和个体办5个层次,称“五个轮子”一齐转。是年,企业增至2996家,从业人员19.14万人,总收入2.9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5340.1万元。 “三来一补”企业1979年10月,旅港同胞柳炎城到峡山洋内创办一家“三来一补”工艺厂,该厂为潮阳县“三来一补”企业之首例。1982年全县“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发展到298家,客商投资(引进设备)745.86万美元,出口商品总额552.44万美元,偿还客商投资175.12万美元。1985年“三来一补”工业企业1463家,客商投资6162.3万美元,出口商品总额2227.25万美元,偿还客商投资343.94万美元。此后有下滑趋势,逐年减少的“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主要是转为独资生产经营。1990年“三来一补”工业企业358家,从业人员2.75万人,引进设备850.6万美元,工缴费1292万美元。1996年,“三来一补”工业企业178家,从业人员1.46万人,引进设备2570万美元,工缴费6703万美元。2002年全市新建和续建的“三来一补”工业建设项目44个,投资总额为6.19亿元。 “三资”企业潮阳县“三资”企业始于1984年。时县塑料厂(1985年称塑料片材厂)与泰国日新实业两合公司合作,生产塑料玩具,总投资88万美元,其中外商占40%,中方占60%,企业定名为“潮新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翌年与美国布朗公司签订进口三层双色塑料片材生产设备协议,生产单层板材和双层、三层共挤板材,是年产值30.5万元。1992年,“三资”企业增至97家,从业人员6743人,累计投资2046万美元,出口商品总额2094.6万美元。2002年,全市“三资”企业337家,从业人员2.13万人,累计投资3.54亿美元,出口商品2.85亿美元。1994~2002年,“三资”企业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有9家,占全市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58家工业企业的15.52%。 股份合作制企业1984年11月,县柴油机厂引进电植绒毛布生产线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服装、家具罩布、手套、鞋面、提袋、皮箱、地毡、窗帘、玩具和工艺美术等,生产任意设计的花色品种。1986年2月试产成功,年终产值779.59万元。1986年4月,县绒布厂从县柴油机厂分设出来后,从县机械工业公司划归纺织工业公司管理,就地向柴油机厂租赁厂房、仓库等。1993年,绒布厂被列入全省百家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翌年,潮阳市把该厂作为国有工业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 1996年12月,潮阳市绒布厂以产权制度为主进行改革,正式组建成为混合型的潮阳市绒布有限责任公司。将原绒布厂通过资产评估的国有资产存量1084万元,划出650.5万元,作为国家股股本金,为国家持有产权;另外划出433.44万元,作为企业职工基本补偿费(146.16万元)、职工就业补偿费(178.64万元)、职工医疗补助费(81.19万元),提取离退休职工医疗补助基金及管理费(27.45万元),以上4项补偿,按工龄年限逐年累计计算到企业职工,并由市国资办从企业资产中,等值划出计到职工各项补偿。基本补偿费和就业补偿费,作为职工提股股本金、医疗补助费和离退休职工医疗补助基金及管理费,提留于企业,设立专户。次年,市绒布有限责任公司总产值为2250万元,销售收入1710.66万元,在职职工213人,固定资产净值451.3万元。1998年,总产值1268万元,销售收入721万元。 1998年后,国有工业企业有潮阳市新华印刷厂、潮阳市微电机厂等3家企业被批准进行公司制改造,还有一批市直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逐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2023-07-08 22:16:091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距贵阳市城区中心86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海拔在506.5-1702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6至15.40C之间,四季分明;辖6镇10乡,共11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数的86%。全县资源丰富,富集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其中,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煤、铝、重晶石等30多种矿种。磷矿石保有储量4.33亿吨,高品位的富矿占全国储量的2/3,其中P2O5储量高于32%的优质富矿,占全国的78%,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齐名,素有“三阳开泰”之称。硒资源丰富,富硒土壤分布面广,其动植物硒含量在0.05mg/kg-0.28 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品含硒量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2.22%,居黔中之冠。旅游资源集山、水、林、泉、峡、洞,汇奇、险、雄、秀、幽、野及风土人情于一体,被誉为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自然条件开阳地型地貌变化多样,地型起伏大,西高东低,呈斜坡状,森林植被完好,全县森林覆盖率42%(其中紫江地缝、南江大峡谷、香火岩景区高达80%以上),具有绿色喀斯特、绿色开阳之称。喀斯特发育最为全面,我国著名地理专家研究表明,世界喀斯特分属三大板块,一块在美国东海岸,一块在地中海,最大板块在东亚,东亚中心在贵州,贵州精华在黔中,黔中精品在开阳。紫江水上地缝、紫江、南江景区钙华“倒石莲”,石头上的森林等61个国家三级景源冠绝于世,生物资源400余种,动物112余种,其中国家级和省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5种,动物有12种,开阳喀斯特资源在89%,位居全国乃至全世界榜首,开阳旅游资源共有6大类26种,占全国种类的39.7%,年平均气温13.49℃,年降雨量1258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生态旅游、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疗养度假的最佳旅游避暑胜地,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确定的155个最具潜力开发县之一,2000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江地缝景区、南江大峡谷景区、香火岩景区80.29平方公里),省、市将开阳列为旅游重点发展地区,精品旅游线推出,中共开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在十五期内,将开阳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喀斯特世界公园。经济建设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4.72亿元大关,增长14.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6.04亿元,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完成3.09亿元,增长1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1亿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883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27元,增长10.6%;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44%,同比上升3.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5.1:48.2:26.7调整到24.0:51.6:24.4。投入、产出、收入(财政、居民、农民收入)和消费分别增长62.8%、14.1%、(16.3%、11.3%、10.6%)、15。1%,实现四个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和利润分别增长15.1%和5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2亿元,增长14.5%,贷款余额5.86亿元;发放小额农贷余额9320万元,增长27.9%。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市、县各项实事。荣获“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全国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⑴。通过四年的奋斗,取得了贵州省首轮建设经济强县综合评价排名第九名和全省建制县第一名的成绩,跻身全省前十强。 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旅游活县的思路,强力推进磷化工、富硒农产品、喀斯特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磷化工业:现已基本形成了“双流-永温-金中磷化工走廊”和初具规模的磷及磷化工和相关产业集群。主要生产能力为:优质磷矿400万吨/年、黄磷10万吨/年、三聚磷酸钠10万吨/年、工业磷酸10万吨/年、食品级磷酸1.5万吨/年、饲料级脱氟磷酸三钙1.5万吨/年、固体五氧化二磷0.2万吨/年、六偏磷酸钠0.25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0.5万吨/年、赤磷0.1万吨/年,以及硫酸6万吨/年、普通过磷酸钙10万吨/年、钙镁磷肥6万吨/年、颗粒磷肥和多元复合肥各3万吨/年等。年创产值20亿元,税金1.25亿元以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磷化工业,将依托资源平台和优越的电力支撑条件,打造“中国磷都”。到2010年磷化工总产值达到100个亿,成为全省、全市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在市的支持下建设国家级的新材料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在省的支持下兴办省级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富硒农产品开发及加工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台农种猪基地、三合奶牛场、顶方种鸡场、白安营养殖协会、清江养殖协会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协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为:油菜籽5万吨/年,国际二级菜籽油2.3万吨/年;富硒大米15000吨/年,腊肉制品加工125吨/年,玉米面条5000吨/年;养殖类:“三元”杂交种猪3000头,年出栏商品雏鸡300万羽,奶牛1000头,翁昭早熟蔬菜8000吨/年。建成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富硒米、油获得了国家级“放心粮油”品牌。瘦肉型生猪、开洋牌菜籽油、富硒米以及茶果菜等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目前已作出以富硒特色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的思路建设食品工业园,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喀斯特生态旅游业:已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占地145平方公里的南江大峡谷、香火岩和紫江地缝等景区,已初步开发,谷撒河、月亮河、大山溶洞群、张学良将军幽禁地等,极富开发价值。依托贵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建成黔中旅游大县。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深化县情认识,把握发展机遇,围绕将开阳建成磷化工大县、喀斯特生态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大县、黔中能源富县和全省一流的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提出了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开拓三产和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载体,着力实施“12345工程”,即:一个调整,包括东中西生产力布局、三次产业、产品及所有制结构的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好“山”“水”两篇文章(磷资源和水电资源);抓好三个重点(磷化工、富硒农产品、喀斯特生态旅游);夯实四个基础(基础设施、财源基础、基层组织建设、技术和人才基础);实现五大突破(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交通瓶颈、城市建设)。制定了《开阳县2003-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共开阳县委、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定>的意见》、《开阳县近期磷化工发展总体构想》、《开阳县2001-2005年畜牧业跨越式发展规划》等。在此基础上,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了100余个项目的项目库。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市政府将开阳作为国家级磷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省政府将开阳作为全省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科技部将开阳作为新材料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制定了开阳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2002年至2007年,GDP平均增长12%,于2006年比全市提前一年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2007年达到32亿,建成全省一流山水园林城市;第二步,2008年至2013年,年均增长11.5%,达到61亿元,再翻一番,县城人口逾10万,实现撤县建市目标;第三步,2014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1.2%,实现128亿元,比2000年翻3番以上。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5.96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实现8.45亿元,增长3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65亿元,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09亿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4亿元,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3元,分别增长12%和18.3%。行政区划开阳县辖6个镇、7个乡、3个民族乡:城关镇、双流镇、金中镇、冯三镇、楠木渡镇、龙岗镇、南龙乡、永温乡、宅吉乡、花梨乡、龙水乡、米坪乡、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毛云乡。历史沿革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30年设开阳县。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取开阳明之学命名。1999年,全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28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0.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9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1%。2000年,开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8925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60008 双流镇 33926 金中镇 34937 冯三镇 33433 马场镇 37389 龙岗镇 34045 南龙乡 17015 永温乡 15475 宅吉乡 16937 花梨乡 23302 龙水乡 11955 米坪乡 6753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 14245 哨上布依族苗族乡 17300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22119 毛云乡 10413 2001年,开阳县辖6镇、10乡(其中3个民族乡),113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万人,少数民族4.27万人,占总人口的10.34%。2002年,全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13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4万人。2003年6月1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开阳县马场镇更名为楠木渡镇、所辖行政区域为原马场镇行政区域。12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开阳县哨上布依族苗族乡更名为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所辖行政区域为原哨上布依族苗族乡行政区域。2003年,全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13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69万人;非农业人口5.24万人。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开阳县位列第28位。2020年11月12日,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开阳县榜上有名。2020年9月22日,“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开阳县上榜,位列第69位。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开阳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2020年6月,开阳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2018年10月,开阳县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70名。2017年12月26日,国家民委命名开阳县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2017年2月21日,开阳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3-07-08 22:16:221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电动车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品牌。实力非常雄厚。2021年1月18日,天能股份成功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拥有"A、H"双上市品牌的公司。作为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天能的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电池工业10强。早在2020年5月10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亚洲品牌网联合主办的5.10中国品牌日——AMBC国际实业集团品牌强国云论坛暨中国品牌榜发布会上,天能就雄踞行业第一位!该会议重磅发布了“2020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天能品牌价值达到765.31亿元,比2019年的601.78亿元提升了163.53亿元,同时天能还荣膺5.10中国品牌日十大社会责任品牌与抗疫情的中国优秀品牌!2020年11月,工信部公布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天能五家公司入选。至此,天能上榜国家绿色制造名单30余项,包括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近期还入围2020中国绿色企业100强榜单,位列第37位。此外,天能品牌还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一系列荣誉,品牌信任度还是非常强的。
2023-07-08 22:16:336

江苏泰州近代有哪些名人?

近现代文体宗教类名人:梅巧玲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光十三绝”之一凌文渊民国著名画家刘宜良(江南)华裔美籍作家韩秋岩著名画家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者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拓荒者章力挥上海艺术研究所创始人刘述周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吕必松前北京语言学院院长蒋天佐文学翻译家陈笑雨杂文家、文艺评论家萧启庆蒙元史学家游本昌 著名表演艺术家陆文夫中国作家协会前副主席、小说作家毕飞宇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纪松 著名书法家沈浩波著名诗人、出版人宋祖德著名娱乐评论人顾保孜红墙女作家徐天红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谷笑冰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侯逸凡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袁振国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红 中国女足核心释东初 近代佛教禅宗大师了中法师 台湾佛学大师慈舟法师 佛教高僧近现代科学技术类名人:丁文江 中国地质学奠基人于润生 中国无线电广播事业奠基人李继侗 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郑肇经 中国近代科学治水和水利科学研究事业奠基人沙学浚 中国政治地理学先驱高攸纲 中国环境电磁学先驱丁西林 近代物理学家、剧作家张同星 两弹一星功勋钮经义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员、中国提名诺贝尔奖第一人王德宝 著名生物化学家夏道行 著名数学家朱亚杰 著名能源专家李德仁 中国测绘学界泰斗葛家澍 中国会计界泰斗支秉彝 汉字编码和汉字信息处理开拓者叶培建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王振义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王锦山 著名化学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发明人近现代创业企业类名人:严爽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创始人 刘国钧 著名爱国实业家、“纺织巨子” 徐小平 "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兼董事近现代政治军事类名人:朱履先 辛亥革命元老沈安娜 中共杰出秘密情报员杨根思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张桃芳 世界著名狙击手朱坦 教育部循环经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致公党中央常委程崇庆 民革中央副主席方祖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戴学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毛林坤 原国家保密局局长郁兴志 原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总领事、原驻也门共和国大使、原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陈来元 原驻以色列大使、原驻纳米比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陈永龙 原驻约旦哈希姆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原驻以色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23-07-08 22:16:571

飞机票上的的KWE是什么意思

KWE是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代码。全世界的机场均以三个英文大写字母代表,国际民航组织决定后公布.,如香港HKG,三藩市SFO,星架坡SIN,曼谷BKK。扩展资料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Guiyang Longdongb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KWE,ICAO:ZUGY)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东郊,海拔高度为1139米,距市中心11公里,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于1997年5月28日正式投入空运,2007年底飞行区等级由4D级升级为4E级。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主跑道长3200米、宽60米,等长平行滑行道1条,快速脱离道和垂直联络道各3条;拥有停机位47个,其中近机位为28个;候机楼面积21万平方米、货运站2.1万平方米、停车场(楼)10.5 万平方米;共开通国内航线9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6条。
2023-07-08 22:17:276

是否可以在北方使用竹制家具?

  不可以,会变坏,变形。  竹家具一个新兴的低碳产业,竹材因其无需栽植,生长快速,材质硬度高,超强的韧性。是取代实木的理想家具用材,对于森林的保护作用效果明显。竹产业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中国竹产业协会倡导:我国竹产业应以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为目标,走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之路。  竹家具很多人见过,除了竹椅,竹凉席,还有竹地板,竹茶几,藤沙发,餐厅家具等等。因为以前工艺水平比较低,竹子除了烧火之外,很少有其他用途,随着近几年高科技的出现,竹子华丽变身,用途也越来越广,涉及服装,家居,食品,建筑等等。
2023-07-08 22:18:312

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的志愿者证书是省级的吗

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的志愿者证书是省级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由北京市民政局于2004-2/16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是国家级促进会。业务范围是编辑专刊、成果推广、承办委托、对外交流、技术交流、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政策调研、专业培训、咨询服务。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成立于2004年,是由社会进步人士和致力于循环经济领域的企业家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2023-07-08 22:18:492

雷洋个人简历

雷洋,湖南澧县人,系中国人民大学2005级环境学院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2012年毕业后,雷洋任职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曾参与多个工业园规划,生态文明规划,污染物处理规划和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环境保护期刊《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上面都发表过论文。2016年5月7日晚,雷洋离家后身亡,昌平警方通报称,警方查处足疗店过程中,将“涉嫌嫖娼”的雷某控制并带回审查,此间雷某突然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身亡。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个人
2023-07-08 22:18:56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主要职责

为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政策机制,推进技术进步,开展示范试点,强化宣传培训,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持;为行业、企业和会员单位制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开展项目论证,推广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以及对政策、管理、技术、市场需求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反映企业和社会诉求及政策建议,发挥政府和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2023-07-08 22:19:031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是骗子吗

不是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英文译名:China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enter缩写:CCEC),是由国内循环经济领域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具有全国性、学术性、行业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推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专业社会团体。中心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管理并指导工作,并接受国家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心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咨询、培训、项目评估及投资等工作;利用中心资源优势,协助企业开发循环经济新产品、新技术,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循环经济领域内有示范作用的企业。
2023-07-08 22:19:161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023-07-08 22:19:252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扩展资料循环经济意义: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4、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工业化道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环经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环经济规划
2023-07-08 22:19:508

构筑“”模式 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省矿业协会提供“河南省矿业循环经济高层论坛”这个交流平台,能够与诸位相识,并深入交流循环经济发展大计,我感到极为荣幸。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发言的题目是:构筑“3+2”模式 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一、循环经济是新型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煤炭工业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在优势(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种资源利用模式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长期以来,基本上遵循“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轨迹,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从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广泛采用。资源的循环利用,促使所有的物质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经济活动生态化成为企业长期占领市场的措施和目标。我国加入WTO之后,国民经济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赋予中国企业家的不仅仅是经济责任,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新一届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将向世界表明其承担减排任务的立场。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以最少资源消耗和最小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资源现状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长期保持在70%左右。目前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1万亿吨,但精查储量仅840亿吨,而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大致只有300亿~400亿吨。与此同时,在国内煤炭开发利用中,由于开采不合理,技术政策约束缺乏刚性,资源平均回收率不足40%,煤系共生、伴生的矿产,绝大多数被白白浪费;由于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粗糙生产,简单加工,资源耗竭严重,综合利用程度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到2020年,实现经济发展翻两番、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煤炭需求面临着精查储量不足、资源耗费严重、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多重矛盾。因此,走节约开采、综合开发、重复利用、节能降耗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基于我国资源现状的必然选择。(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国煤炭企业走的基本上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发展道路,致使煤炭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发展带动煤炭需求旺盛,导致企业盲目增加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采,造成大量资源耗费,导致安全、环境承载能力脆弱。一方面,煤炭行业面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和苦、脏、累、险的工作环境,为国民经济发展采掘着源源不断的能源;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和利用方式粗放,致使煤炭产业结构单一,行业利润转移,煤矿工人的工资水平、居住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煤炭是大宗资源性产品,因其赋存条件特殊,开采、加工和利用潜力巨大,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有关测算表明,通过构筑资源连续增值的循环经济体系,原煤经洗选后产值增加1.73倍,焦化后产值增加5.21倍,经洗选、焦化、副产品连续加工、矸石利用后产值增加6倍以上,利润增加12倍之多。因此,挖掘资源潜在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必由之路。二、遵循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煤、盐、焦、化、电、建材综合发展的能源化工集团——平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平煤集团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位于河南省中部,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主要煤种有焦煤、肥煤、贫瘦煤,为国内品种齐全的炼焦煤和电煤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原煤仓”。建矿以来累计生产原煤7亿吨,实现利税超过百亿元,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和发展思路的制约,煤炭产量和销售收入长期徘徊在1600万吨和50亿元水平,靠单一的采选业不能够支撑企业发展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快速提升,生产单一煤炭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近年来,平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反思发展之路,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要求,提出了“以煤为本、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借助国家把平煤列入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机遇,构筑了符合煤矿实际的“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即:以独立项目或矿点为基础的“点循环”,以相关产品或产业链延伸为主体的“线循环”,以园区多项目综合布局、集中循环利用为平台的“面循环”。“2”即:一是树立新型资源观,注重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的最优配置;二是依托实业创造性地实施煤炭企业资本运营,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搭建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规模平台。(一)因地制宜,广泛布点,形成矿区星罗棋布的资源利用“点循环”一是以煤炭生产为根本,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创新工艺,精采细收,采区资源回收率2006年达到80%以上。二是加大煤炭洗选力度,以用户需求为标准,生产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产品,高端、中端产品装车外运,低端产品就地消耗,可入洗原煤入洗率达到85%以上。三是推进煤层气综合利用,按照先抽后采、有抽必用的原则,建成33个瓦斯抽放站,年瓦斯抽放量达6400万立方,并建成4座瓦斯发电站,装机容量达到8000千瓦,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四是循环利用尾矿水,广泛应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和农业灌溉,全矿区共有21个煤炭生产单位,已建成大型综合利用水厂16座,年处理尾矿水3800多万吨,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五是利用煤矸石作为低热值燃料发电,建成和在建综合利用电厂6座,装机容量110.5万千瓦,年处理大量劣质煤、煤矸石、煤泥。六是利用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生产水泥、烧结砖、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材产品,年消耗煤矸石135万吨,粉煤灰38万吨。七是利用废弃矸石山和尾矿水,绿化矸石山22座,充填路基1000多万吨,复垦土地1.1万亩,开挖鱼塘73个,建桥、涵142座,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二)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形成资源梯次开发利用的“线循环”首先是构建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其二是构建煤炭——炼焦——焦油加工——碳素产业链,其三是构建煤炭——气化——尿素、甲醇——精细化工产业链。规划到2010年,通过煤电建材产业链,建成控股电厂装机容量1385兆瓦,参股电厂装机容量5200兆瓦以上,水泥产量达到550万吨,煤矸石砌块达到6.6亿块;通过煤焦产业链,年产焦炭40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20万吨,外供煤气9亿立方;通过煤化产业链,生产甲醇50万吨,PVC树脂50万吨,纯碱100万吨,烧碱70万吨,复合肥100万吨,AC发泡剂2.5万吨,氯乙酸2.5万吨,氯化亚砜2.15万吨,糖精和不溶性糖精1万吨。(三)以园区为依托,合理布局,形成综合开发,产业集群的“面循环”一是加快平顶山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毗邻平顶山矿区南部叶县境内有我国东部第二大井盐田,远景储量高达2300亿吨,市区周边有白龟山、昭平台、孤石滩、燕山四座大水库,常年保有库容量25亿立方米以上。难得的煤、盐、水三大资源伴生于一个地区,使平煤集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煤盐联合化工的条件。目前,已获得储量超过20亿吨的盐田资源,规划建设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园区总规划投资245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16亿元,就地转化煤炭1000万吨,利用井盐300万吨。目前,已有60万吨真空制盐、25万吨离子膜烧碱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平煤集团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目前已经在开封地区形成了以煤盐副产品为基础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十一五”末,该园区销售收入60亿元,将在开封市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三是开发建设汝州、禹州煤电工业园。汝州和禹州煤田是毗邻平顶山矿区东西两翼的两大煤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近年来的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使平煤集团的后备储量由70亿吨增加到150亿吨,汝州、禹州和本部的平顶山煤田形成了“一本两翼”的发展格局,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改建、扩建、新建煤炭生产、洗选、发电、建材等一大批项目,到“十一五”末平煤集团禹州、汝州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都将形成相当规模。(四)用新型资源观作指导,注重各类资源的开发、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新型资源观,是近年来平煤集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发展理念上形成的共识。它要求把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都视为资源,认为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对各类资源深入挖掘、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建立在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圆心,以煤炭生产为弧线的起点,把其他各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作为循环往复的弧线,通过不断拉长和拓宽煤炭及相关资源的产业链,实现“一份资源打几份工”,从而无限放大资源价值,推动企业按照“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的要求,由点循环、线循环向园区综合循环方向发展。(五)依托实业创新资本运营,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资源支撑一是与用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合作层次,吸引武钢、宝钢、华能、安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入股或参与平煤集团项目建设,引进战略投资20亿元;二是抢抓机遇,推进煤炭主业上市,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0亿元;三是拓宽思路,选准项目,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四是根据发展战略需求,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并购重组河南省朝川矿务局、梨园矿务局、新峰矿务局、梁洼矿务局等8家煤矿和化工企业,控股或参股了平顶山瑞平煤电、许昌能信热电、平顶山鸿翔热电、叶县蓝光电厂等多家电力企业;五是出资10亿元,成功竞拍获取了陕西彬长矿区10亿吨煤炭资源探矿权。一系列务实的资本运作,不仅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筹集了足够的资金,而且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在集团层面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引进了大批熟悉煤盐精细化工、电力、建材生产工艺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而且引进了一批成熟的技术成果和研发团队;不仅扩充了大量的煤炭后备资源,而且重组了焦、化、电、建材等相关行业的相关资源,使平煤集团具有了建设5000万吨以上特大煤炭基地和建设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3+2”循环经济模式的规划和实施,使平煤集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03年原煤产量2369万吨,2006年提升到3116万吨;资产规模2003年为125亿元,2006年提高到312亿元;销售收入2003年为78亿元,2006年达到212亿元,其中非煤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列2006中国企业500强第188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152位,较上年度前移9位。与此同时,职工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规划到“十一五”末,具有50年建矿历史的平煤集团,将形成煤、盐、电、焦、化、建材“六位一体”综合发展的格局,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将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进入中国工业企业100强;到“十二五”末,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规模发展,建成全国重要、河南最大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稳居全国工业百强行列。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近年来,借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向好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平煤集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树立新型资源观,在资源挖掘开发、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试点企业和优秀煤业集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适合中国资源现状的要求,是中国煤炭工业的主要方向。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煤炭企业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在优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营造宽松环境,提供政策支持。(一)需要国家在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上给予政策扶持煤炭企业以煤为本,煤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基础条件,国家应采取强力措施保障大型煤炭企业的后备资源。2006年初,平顶山矿区列入国家45个煤炭规划矿区之一。目前,平煤集团产量占平顶山矿区总产量的61.4%,但拥有储量却仅占矿区总储量的19.7%。在国土资源部2004年进行的矿山潜力调查中,有12对矿井被列入资源危机矿山,一大批接续矿井建设需要资源保证。建议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大型煤炭企业接续矿区的矿权,并将后备资源勘探列入国家资源勘探计划。(二)需要国家进一步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沿着煤炭产品深加工生产多种相关产品,综合利用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综合利用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如平煤集团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由于受地方发电计划的制约,常常不能满发,致使坑口发电企业资源和设备利用率降低,亏损严重。建议国家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另外,关停政策要区别独立运营燃煤机组和坑口综合利用机组,不能一概而论,确保国家支持煤炭企业综合利用的政策落到实处。(三)需要国家在煤炭循环经济立项上大力支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确定了42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平煤集团作为试点企业之一,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要求,制定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了近期拟建的煤矸石、煤层气、矿井水、煤化工、煤电、煤建材等17个项目,由于这些项目跨多个产业,立项审批时仍然受所属行业产业政策的制约。建议国家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对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审批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四)需要进一步完善价格成本机制,减轻煤炭企业纳税负担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矿井接续转产、资源勘探、改革发展,特别是环境治理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费用没有被完整列入成本核算框架,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本属采掘业的煤炭企业参照其他制造业交纳增值税,使企业背上了不合理的税收负担。以平煤为例,2004年的税费就比1993年增长16.14倍,这大大抑制了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考虑煤炭企业实际,进一步理顺煤炭成本价格机制,降低煤炭企业增值税率,完善综合利用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记得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曾作过一个比喻,说地球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都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那么地球呢?地球也必须像飞船那样循环利用自身资源,才有可能避免自己的毁灭。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我们要肩负起历史的重托,积极探索建立有煤炭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代表批评指正。谢谢!
2023-07-08 22:20:261

循环经济是什么意思

循环经济是什么意思如下: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一、循环经济的特征: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二、循环经济的建立方法:1、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做好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力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有形成第二代开发园区的趋势。2、加快立法。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修改现行环保法律,增加固体废物责任延伸制度和排污交易制度。3、综合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需要有长远规划,这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
2023-07-08 22:20:321

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怎么样

待遇还可以 工作不累 可以考虑,谢谢采纳
2023-07-08 22:21:431

中国最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哪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中国最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内面积最大、最好、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建设发展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3-07-08 22:21:521

循环经济的中国特色

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循环经济始于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和传统不同,制度、体制、机制不同,所以各国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如发达国家是在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我们是在较低发展阶段,为寻求综合性和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如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也起源于废弃物问题,旨在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探索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和循环型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小循环——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循环——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大循环——在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于我国资源消耗大、需求大的现状尤其具有迫切意义。地下矿产资源经过大量开采,已接近枯竭。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这些物质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成地上各种不同形态的物质而存在。这就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的增熵过程,熵的增加造成物质品位的降低,因而需要一个相应的负熵过程通过自组织还原物质的品位组成。这些物质成为将来再生资源的来源,“垃圾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还是世界上惟一增长的资源”。21世纪中后期,再生资源将成为我们资源需求的主要来源。以电子产品为例,废旧电子产品已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垃圾”正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局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电视机社会保有量约为3.5亿台,洗衣机约为1.7亿台,电冰箱约为1.3亿台。这些电器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家庭的,按正常的使用寿命10~15年计算,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迎来一个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进入更新期的电视机平均每年500万台以上,洗衣机平均每年500万台,电冰箱每年约400万台,每年将淘汰约1500万台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许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可供回收的有用资源。废旧电器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如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金属。美国环保局确认,用从废家电中回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97%的矿废物,减少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而且废钢材与新钢材的性能基本相同。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我国在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第四产业/静脉产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产业规模,会较大地缓解我国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方兴未艾,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形成后发优势。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1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启动了循环经济产业示范村项目建设,旨在通过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有机结合。
2023-07-08 22:22:061

肇庆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协会怎么样?

肇庆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协会,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肇庆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协会更多信息和资讯。
2023-07-08 22:22:191

发展循环经济的4r原则表达有误的是

发展循环经济的4r原则表达有误的内容如下: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方式,它通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负担,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包括资源的高效利用、产品的全程追溯和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等。然而,在实践中,循环经济的原则并不包括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经济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的原则不包括哪些内容,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循环经济的原则不包括大量开采自然资源。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人类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它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因此,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采用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其次,循环经济的原则不包括大量排放废弃物。废弃物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资源。因此,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采用废弃物减量化处理方式。最后,循环经济的原则不包括大量生产消费者不需要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避免生产多余的产品。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3-07-08 22:22:261

什么叫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随着本世纪 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的想法,以使经济系统被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 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倡导、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德国采取严格的立法手段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再利用,德国法律明确规定,自 1995年 7月 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回收率必须达到 80%。在德国的影响下,欧盟和北美国家相继制定旨在鼓励二手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法律,同时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的具体。法国法律规定, 2003年应有 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对 80%的回收包装材料进行再利用。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其所有相关的法律精神,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资源再利用,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的社会目标。从区域上看,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化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国,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据余德辉司长介绍,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等核心企业,通过贸易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产业链,这样在降低企业的治污费用的同时
2023-07-08 22:22:544

请问谁投过《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期刊 ,版面费是多少,这个期刊还有稿费?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曾用刊名:再生资源研究;废旧物资研究主办单位: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出版周期:月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最最普通省级期刊。大概 五百 到 一千元吧。
2023-07-08 22:23:281

环境的问题谁解决?企业?社会?国家?

  中国的崛起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持续 20 年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国和第三大贸易国,堪称世界奇迹。作为这一奇迹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家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巨大的荣誉和前所未有的讲台。他们昨天还在虔诚地拜读国际商界巨子们的著作,今天就和这些老师们在财富论坛上坐而论道,明天他们将为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开创新局面。实践证明,凡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战略。  中国国情需要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一波三折。 1950 年代,我们学苏联,走的是低就业、低消费、高消耗、自我封闭的重工业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并不符合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再加上政治动荡,走了一段就走不下去了,使我们延误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就在这一时期,日本从满目废墟中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也都成了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  1980 年代,我们又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 25 年后,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产损耗最严重的国家。 45 种主要矿产 15 年后将剩下 6 种, 5 年以后 60% 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我们单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 7 倍、美国的 6 倍、印度的 2.8 倍,单位 GDP 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生产率却是人家的几十分之一。  建国 50 多年来,我们的人口从 6 亿增长到了 13 亿,多了一倍,而可居住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从 600 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 300 多万,减少了一半。中国在人均 GDP400 ~ 1000 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 GDP3000 ~ 10000 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 15 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时,污染负荷也会跟着翻两番。  前几年,大家都自豪地欢呼中国已经成为 “ 世界工厂 ” ,我也算其中一个。什么是 “ 世界工厂 ” ?现在看来,就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工业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所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加工利润。如我们生产一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这值得高兴吗?当然不,这中间区别大了。首先是没有科技含量,其次是没有形成高产业结构,再其次是没有创新出拳头品牌。我们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大部分都处于中低水平。世界 500 强企业排名,几乎没有一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中低水平的制造业,必然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增长代价,尤其是印染业,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产一亿条裤子的环境损失要比制造一架波音飞机多得多。如此算来,我们廉价出口的不光是裤子,还有资源和环境。如果说中国在当时国情下不得不走这条痛苦之路,那我们今后绝不能再走下去。我们正处在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今天的选择,将面对祖先、面对子孙、面对历史。  有企业家朋友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多赚点钱,具备足够物质手段之后再来治理污染?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非要以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要求自己?  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我们发动工业化的时间太晚了。欧美日在发动工业化时积极进行海外扩张,通过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场积累起雄厚的工业资本,即是说,他们起飞的资源环境成本是全世界买的单。我们开始改革开放时,人家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早就划定分割完了所有的国际规则与市场,我们的环境成本转移不出去。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欧美差得太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只有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我们没有本钱跟人家拼消耗。发达国家在人均 GDP8000 ~ 10000 美元的时候解决了环境问题,我们支持不到那一天,当中国人均 GDP3000 美元时,环境危机可能夹带着其他社会问题提前来到,我们所取得的那点经济成果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只有不惜代价地提前解决环境问题。  是不是发展与环保永远对立,要环保就不要发展了呢?当然不是。以日本为例,他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我们更差,开始也学欧美传统发展模式,后来撑不下去了,经过深刻反思走上一条独具东方特色的绿色崛起道路,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解决了环境问题。还有新兴工业化的韩国,在人均 GDP5000 美元时利用后发优势提前使环境得以好转。  现如今,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全抛弃了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而走向生态工业的绿色发展道路。什么是绿色道路?就是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中国能不能走?完全可以。但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两条,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央去年提出的 “ 科学发展观 ” 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过去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如果说过去 50 年中意识形态的 “ 左 ” 与 “ 右 ” 都没解决经济发展 和资源环境的矛盾,那今天 “ 科学发展观 ” 则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条超越前苏联和美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中国企业家们能否走或者说如何走,正是今天讨论的重点。  除了东部各省,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系列制度政策去支撑。第一是坚定不移地进行把绿色 GDP 与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各种实践。第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不同政策去平衡不同的利益群体。第三是保障环境公众参与,以推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种种尝试。第四是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与开发新能源,是中国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惟一选择。循环经济要求企业采用清洁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求企业具有环境成本意识,因为环境是有价值的资源,环境成本内在化与企业绿色竞争力已成中国企业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实,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与资源价格不断上升,使高污染排放型企业的成本压力日益加大,继续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再可能,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加以循环利用已成为一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趋势。例如,水资源的短缺已使一些城市的水价大幅上升,而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成本,已经低于自来水价格,这使得很多企业开始回收利用废水资源以降低成本。  循环经济还可以增加就业,因为它能使产业链延长,在美国,废旧资源回收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竟与汽车制造业相当。当然,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期成本往往大于收益,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激励政策,对走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专题。  国际潮流迫使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过去 50 年中,世界经济增长了 20 倍,工业生产增长了 50 倍,使得许多区域性、分散性的环境问题也连成一片。如全球变暖、土地退化、森林锐减、水资源紧缺、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说,每年死亡的 4900 万人口中有 3 / 4 与环境恶化有关。环境的急速恶化导致西方环境政治的迅速崛起, “ 环境无国界 ” 成为国际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常常将环境问题同其他重大国际事务捆绑起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一些国家已将人权与环保作为对外关系的两大基石。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概念设置了大量的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限制。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 PPM 标准、强制性绿色标志、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等等。  初期,是全球绿色消费运动促成了绿色壁垒,因为 84% 的荷兰人、 89% 的美国人和 90% 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然而后期的绿色壁垒,逐渐演变成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隐蔽制裁手段。发达国家用提高国内市场的环境标准来设置绿色壁垒,以平衡自己在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的劣势。仅 1996 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就达 220 亿美元, 90% 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制约将越来越大,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 PCP 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等。  从行业上说,农业、纺织、服装和机电行业是我国出口的主干行业,也是我国最容易遭受绿色壁垒的行业。在农业方面,由于西方人把身体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对农产品制定了最严格的标准。在纺织业方面,我们的产品从纤维、纱线、面料一直到成衣,都有很大优势,但在印染和后期处理过程中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世界 “ 生态纺织品标准 100” 对纺织品中的生态毒性物质作了明确的定量规定,这个标准正成为我们纺织品出口的重要障碍。  在机电方面,打从 1995 年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时,就遭遇绿色壁垒。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设计制造及环保检测水准,比起发达国家还差得远,仅机电产品出口一项,我国每年就要因绿色壁垒损失 90 亿美元。最近,欧盟颁布的《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将分别于今年 8 月和明年 7 月施行。据中国机电出口商会估算,这两项绿色指令一旦实施,中国受到直接影响的机电产品将达 317 亿美元,占我们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额的 71% 。  国际组织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 “ 沉默 ” 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今后所设置的绿色壁垒将越来越多,这对我们利用世贸组织共赢规则的初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环境方面的国际履约压力十分沉重。我们每日耗水量世界第一,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 2020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世界的 1 / 5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要么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要么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有人现在紧盯着我们,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签了就得履行,这难度就大了。  以《京都议定书》为例,虽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第一、二个履约期中没有减排的责任,但目前能源工业尤其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太快,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猛增,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开始向我国大批转移钢铁等重污染工业,我们引进的项目虽然比从前有进步,但在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比起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差距反倒越拉越大,陷入 “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 的恶性循环。如果不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如果不实施跨越式绿色发展,如果我们在第三个履约期开始减排的话,必将付出天文数字的代价,我们承担不起。  话又说回来,我们当然也不能如此被动。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大国,也必当负起大国的责任。一方面率先履约,高标准严要求地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要团结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向那些由少数几个国家操纵的不公平的国际规则讨公道,特别是要迫使少数发达国家尽快履行自己的国际环境义务。  21 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等内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政府必然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和环境标准加大企业的环境成本,也会出台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是中央宏观调控 政策太过火,也不是我们环保局与大家过不去,而是世界大势所迫。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  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全球开始兴起声势浩大的 “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 。 1997 年,全球第一个关于企业道德的自愿性国际标准 —— 全球社会责任标准体系 (SA8000 标准 ) 出台; 1999 年,美国推出 “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 ; 2001 年,澳大利亚推出社会信誉指数; 2002 年,联合国推出呼吁全球企业界遵守社会责任的《联合国全球协约》。 “ 社会责任 ”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商业惯例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  社会责任能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道琼斯分析师说,凡资产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在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方面都同样优于竞争对手;凡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司股票业绩都比其他公司好。杜邦公司就是凭着 “ 环保理念 ” 从一个总资产仅为 3.6 万美元的火药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 240 亿美元的跨国巨头。  在国际上,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正成为企业是否能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雅芳、通用电气等超过 50 家跨国公司巨头开始在订单中加上社会责任的条款,要求企业必须通过社会责任的审核才能进入电子订单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在中国设立了社会责任部门,自 1997 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 8000 多家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许多企业因为不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  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慈善公益又是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据福布斯慈善榜说,十年里,美国富豪的慈善捐赠总额超过 2000 亿美元,其中比尔 · 盖茨捐赠 230 亿美元,占其净资产一半以上。相形之下,中国 1000 万家注册登记的企业中,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足 1% ;中华慈善总会所获捐赠 70% 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们的捐赠不到 15% 。  我们的企业家们应该明白,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力量。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赚钱机器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阶层,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在西方,是新教伦理塑造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家精神。在中国,靠的是儒家文化。把儒家伦理和西方管理思想融为一体的商人被称为儒商。具体地讲,儒商就是既有中国人文美德,又有现代管理意识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是我们东方企业家的理想范本。儒商特别强调社会责任、群体意识、国家观念、公益奉献,特别强调 “ 好学重教、以智经商 ” , “ 以义取利、诚信为本 ” ,在义与利、公与私、家族与社会、金钱与道德之间找到适度的平衡点。  儒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可惜我们在砸烂孔家店的同时顺带也把儒商精神一扫而光。然而,我们抛弃了的,亚洲四小龙却捡了起来,包括儒商精神在内的大中华文化与西方制度的结合,成就了他们在上世纪 60 至 80 年代的经济奇迹。这一东西文明合璧的成功范例,至今还令许多中外学者兴奋不已。  中国此时最需要儒商精神。我们经济发展 速度虽然很快,但发展成果却分配得不公平。权力与财富向城市、东部和富裕人群集中,农民、西部地区和贫困人群在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成为二元结构的牺牲者。环境方面也是如此。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环境不公加重了社会不公,社会不公又带来了社会不和谐。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 ,而惟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惟有人与人的和谐才能最终达成人与社会的和谐。  改革初期,我们实行了 “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 的政策,企业家就属于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现在他们理应回过头来主动承担起弥合社会差距、创造和谐社会 的责任。环保属于公共事务,关系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最易达成社会共识和共赢,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最好切入点。如果能够由此着手,我们将培育出中国企业家新的公益形象,将塑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  中华民族此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绿色崛起是中华民族最为迫切的选择。作为最有活力的社会组织者,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们能够在中国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先锋作用的话,他们不仅将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还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历史性贡献。环保总局将和各位企业家携手,就循环经济与新能源的各项激励政策,就环保基金、环保标准、环保法规,就环境决策民主化等各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创新。  古今中外,凡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商人,尽管各自经历完全不同,但青史留名的原因都相同,那就是超越了自身的商业领域,对政治、社会、文化、环保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美国风险投资领域的创始人劳伦斯 · 洛克菲勒最让人难忘的,不是他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名次,而是他用大量金钱保护了大批国家公园,创立了美国环境保护协会和致力环保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大的公益就是最大的功德。中国最大的功德事业是什么?环保当然算一个。建设一个绿色的、可持续的、民主的、公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是最大最大的功德,就是最大最大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
2023-07-08 22:2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