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消业
-
简·奥斯汀,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简介,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下面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简·奥斯汀英文简介简·奥斯汀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简·奥斯汀简介
Jane Austen (December 16, 1775 - July 18, 1817), the British female novelist, the main works are "arrogance and prejudice", "reason and emotion" and so on.
Jane Austen wrote her first novel at the age of 21, titled "The Initial Impression", she publishes the publisher with no results。 In this year, she began to write "Eleanor and Marian", after she wrote "Nuosangjue Temple", written in 1799。 Ten years later, the "initial impression" was rewritten, renamed "arrogance and prejudice", "Eleanor and Marianne" after rewriting, renamed "reason and emotion", were published。 As for the "Nuosangjue Temple", the author did not book a lifetime。
These three are Austen pre-works, written in her hometown of Steventon。 Her later works are also three: "Mansfield Manor", "Emma" and "persuasion", are the author moved to Joe Dayton after the make。 The first two have been published, only 1816 completed the "persuasion", because the author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original outcome, to rewrite, not published。 After her death, the brother Henry Austi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uosangjue Temple" and "persuasion", an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Jane Austen this real name。
简·奥斯汀人物经历
Jane Austen, born in December 1775 in Steventon, Hampshire, and eight brothers and sisters.
The father served as the chief of the parish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He is a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priest, his wife was born in the more wealthy family, but also has a certain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Therefore, although Austin did not enter the formal school, but the family"s excellent conditions and reading environment, gave her self-learning conditions, cultivate her writing interest。 She began to write something at the age of thirteen, showing her talent in language。 In 1800 the father retired, the family moved to Bath, Austin does not like this place, she was said to have suffered torture torture。
Here, Austin rejected a young man who would inherit the great fortune, because she did not love him。 Lived for four years or so, his father died in the place, so Austin and mother, sister and moved to Southampton, 1809 and then moved to Jordon。 In early 1816 she was seriously ill, the body is weakening, in May 1817 was sent to Winchester for treatment, but the treatment is invalid, in the same year on July 18 died in her sister"s arms。 She was unmarried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and was buried in Winchester Cathedral。
简·奥斯汀创作特点
Theme of the work
Austin"s characters are fictional, but they all reflect Austen"s own view of marriage. The changes in the era of Austin lif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have affected the various classes. At that time, the rural aristocracy and the landlord youth also reflected some ideas on human nature and humanity after the rise of the Renaissance. For example, "arrogance and prejudice" in the Elizabeth fully embodies Austen"s longing for the love and marriage model, Elizabeth and Darcy in the exchanges, advocating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male superiority view, and that noble feelings are people"s normal need. At the same time, Austin"s ideal marriage in addition to equality, respect, there is freedom and understanding, she hopes to help people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to find themselves, to achieve sel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usten"s style of work is so witty, full of comedy。 Because Austin lif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the feudal forces of the powerful village, coupled with well-off family, so the circle of life is very *** all。 Which makes her works are often confined to the ordinary gentry daughter love the story of marriage, and her works to some extent reflect the feudal forces point of view。 The work mainly through the ladies gentlemen"s social communication, daily dialogue to reflect the family and social moral standards。
Which makes Austen"s work for a long time considered to be popular books。 However, although Austen"s work is likened to "two-inch ivory carvings", but she still through the gentleman"s daily convers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reflect the social attitudes at that time, with humorous language to irony mercenary, love vanity phenomenon , Through the comic scenes ridicule people stupid, selfish, snobbish and blind self-confidence and other ridiculous weaknesses。
简·奥斯汀英文简介相关文章:
1.傲慢与偏见英文简介
2.简奥斯汀的简介
3.简·奥斯汀名人名言
4.傲慢与偏见英文英语简介
5.傲慢与偏见英文读书笔记概括
相关推荐
简·奥斯汀作品集
作家简介: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女作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道德教育家”。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村,父亲是教区的主管牧师。在父兄的熏陶下,奥斯丁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16岁时开始写作,是第一个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使小说具有鲜明现代性质的小说家。奥斯丁一生 *** 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为(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修道院》和《劝服》(后两部出版于她去世后的1818年)小说内容多是刻画当时英国乡村的风俗民情、社交和男女恋情等。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 *** ,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作品目录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理智与情感》。 ·《爱玛》 发表于1818年简·奥斯汀简介,英国女作家,奥斯丁小说。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从来不在外面住 宿的天下少有的女人”,孤零零的,但是充满了感情与思想,她经过一系列误会后,与男主人 公先生终成佳偶。小说情节紧奏,细节描写生动、鲜明,语言就像作者歌颂... ·《曼斯菲尔德庄园》 范妮是个出身贫寒的少女,10岁时被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在姨父母家,除了二表哥埃德蒙处处呵护她外,受到众人的冷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她始终有颗温柔善良的心肠,辨是非,明大理。她坚决 *** 大表哥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大雅的情节剧,毫不动摇地顶住了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的无理纠缠,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特别是在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时,她告诫表哥不要被她的假象所迷惑,最终,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伯特伦爵士的器重和埃德蒙的爱,小说以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良缘为结局。 ·《诺桑觉寺》 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简·奥斯汀简介,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占用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 ·《劝导》 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小姐,与青年军官温特沃思真心相爱,并私自订下终身。安妮的父亲和教母认为温特沃思出身卑微,因此极力反对两人交往。安妮被迫中断了与温特沃思的恋情,但对他的感情却依然如故。八年后,温特沃思上校荣归故里,与安妮旧情难忘,在历经曲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2023-07-08 23:02:481
简·奥斯汀 的一生、事迹、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2023-07-08 23:03:162
奥斯汀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简·奥斯汀(1775~1817年),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从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只是9岁时曾被送往她姐姐所在的学校随读,但她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在20岁左右就以写作为乐事。她一生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奥斯汀以女性特有的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对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洞察,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并塑造出了一批有个性,独立思考的新女性。2023-07-08 23:03:241
『简,奥斯汀』人物简介
简u2022奥斯汀,英国女性小说家。活了42岁,1775-1817 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简·奥斯简介,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 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 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u2022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u2022奥斯丁这个真名 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u2022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简·奥斯简介,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 1,奥斯汀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能以细致的笔触,把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英国作家司各特评) 2,奥斯汀远比她表面上看来的那样更具有深刻的情感。她激发读者去填补语言之外的内容。她提供给读者的看似琐屑,但其中的内涵却足以拓展读者的思维,赋予读者以各种生活场景的永恒形式。(英国作家弗吉尼亚u2022伍尔夫评) 1,奥斯汀的视角过于狭隘。(英国作家夏洛特u2022勃朗蒂评) 2,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美国作家马克u2022吐温评) 3,简u2022奥斯汀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2023-07-08 23:03:301
简·奥斯汀的人物生平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汀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不幸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2023-07-08 23:03:461
认识简·奥斯 汀
关于简·奥斯汀 ,在大众的印象中《傲慢与偏见》是她最负盛名的作品。埃德蒙·威尔逊认为:“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似乎除了这些对于她的荣誉和评价,人们对简·奥斯汀认识颇少,不禁让人去好奇写出了如此名作的她是什么样的呢?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也就是在那个英国小说青黄不接的时期, 奥斯汀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在那个时候,为她后来成为作家成一种预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展现的是以范妮·勃妮为代表的感伤派小说和以拉德克利夫为代表的哥特式小说。这些作品虽风靡一时,但是还是带有感伤的色彩,显得没有新意。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头十年,依旧没什么重要作品。在一八一一年至一八一八年,奥斯汀就在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为英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简奥斯汀于一七九一年十月至一七九七年八月写了《初次印象》(后改为傲慢与偏见)。当时这本书本来是要出版的,可惜那时的出版人卡德尔只对拉德克里夫的小说感兴趣,便回绝了。大约于一八一三年,把书版权卖给了出版人埃杰顿。后一八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傲慢与偏见》出版。 在奥斯汀写的书中可以看出她对于社会、婚姻观念的讽刺。她对于婚姻明确规定了“好与坏”的标准,坏的无非像夏洛特和柯林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又像莉迪亚和威科姆一般,建立在美貌的基础上。好的在她眼中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像简和伊丽莎白。奥斯汀在书中认为对于爱情,应该严谨、慎重。在《成为简·奥斯汀》中,简奥斯汀和她的初恋因为门当户对的问题而分开,后她将对于爱情的失望发泄于她的笔下。至今一生,独自一生。 简奥斯汀她是冷静的,在她的笔下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了对人性对透彻的理解。她也是孤独的,在她的余生中,没有温暖没有爱也没有对于她感兴趣的事,只可以将一腔孤愤投注于书中。 这就是简·奥斯汀,独一二的她。2023-07-08 23:03:591
傲慢与偏见作者简介 傲慢与偏见作者个人介绍
1、《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 2、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3、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2023-07-08 23:04:061
简 奥斯丁有哪些作品,介绍一下内容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曼斯菲尔德花园》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奥斯汀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小说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明的地主小姐,喜欢与人作媒。她在无聊之中把邻近的一个孤女哈丽埃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主观臆想地安排她的恋爱。哈丽埃特很随和地一次又一次“爱”上了爱玛给她选择的“求婚者”。最后在爱玛的不负责的怂恿下,竟自以为“爱”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利先生,这时爱玛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是爱奈特利先生的,最后两人都找到了与自己相匹配的伴侣。作者在小说中,已把爱情、婚姻与财产、社会地位联系起来。书中还穿插了美丽优雅的简费尔法克斯和爱玛家庭女教师泰勒小姐的继子,富家子弟弗兰克丘吉尔的婚恋故事。小说现实主义成分增多,戏剧成分减少,结构精微巧妙,喜剧气氛弥漫全书,趣味横生。 或许没有那部小说在喜剧效果方面,能使奥斯汀的《爱玛》相形见绌。这是一部匠心西独具的天才之作。作品风格毫不矫揉造作,然而却在叙述事件的同时,不是恰到好处地搔及读者心头的痒处。作者以她女性细致而敏感的睿智、毫不妥协的态度、自信的道德意识、无所顾忌的胆略,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颂真、善、美,鞭勒假、恶,这无疑触动了同时代那些与作品人物不无类似之处的人们。 奥斯丁写作《诺桑觉寺》是在十八世纪末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阶层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各自的命运,而社会的阶层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土地的拥有。居首位的当然是贵族,他们拥有大片的土地;其次则是地主乡绅,然后便是律师、医生、牧师等(《诺桑觉寺》中的几家人多属后两类),甚至商人也只位居次要地位,尽管只要有钱仍可做地产的投机买卖。《诺桑觉寺》中的蒂尔尼上将尽管自己是富有人家,拥有祖宗留下的产业,但在话语间对于拥有地产仍常常是洋洋自得的样子(见第二十二章): 简·奥斯汀(Jane Austen)于1818年(作者去世后第二年)出版的小说,并署上了真名。 《劝导》是作者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比以前的作品写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奥斯丁最好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对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势利进行了鞭挞。如果说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强调理智应该战胜情感,认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能获得幸福,那么,在她这最后一部小说中,奥斯丁却用较长的篇幅描述了“谨慎”给女主人公带来的多年的痛苦。《劝导》肯定人物性格从谨慎到浪漫的演变,无疑反映了作者本人创作思想的变化。这也是对当时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本书结构严谨、笔法细腻,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乍看平淡无奇,可是细细体会,却感到余味无穷。人们常把奥斯丁的小说比作“二寸牙雕”,经过此般精雕细琢的《劝导》,完全当得起这一美称。 《劝导》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思上校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2023-07-08 23:04:262
成为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的关系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简奥斯汀,《成为简奥斯汀》就是讲的她的故事。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是忠于原著的。《成为简奥斯汀》是以奥斯汀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还有她自己叙述的方式来描述她的一生的,《傲慢与偏见》只是成为简奥斯汀中的一部分,《成为简奥斯汀》是一纪录片,所以其中所叙述简奥斯汀一生的故事与奥斯汀真实的故事差不多。但片中据片中所说,奥斯汀是受姐姐的很大影响才一生没结婚,可很多人说她并不是因为姐姐的原因,应该是受当时社会和第一段感情与自身的思想所局限,才没结婚的。而傲慢与偏见的创作只是体现了奥斯汀对旧社会婚姻的看法于自己美好的愿望,在成为简奥斯汀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突出。扩展资料:创作过程: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用独特和细腻的笔触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自己却终身未婚。《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都出自这位英国女作家。影片还借助在世的文学作品来创作整个简·奥斯汀的感情故事,其中有简·奥斯汀的传记,帕克·霍南和克莱尔·托马林共同写作的,对于这段感情只有六页篇幅的描述。还有一部是乔恩·思朋斯的奥斯汀传记《Becoming Jane Austen》。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将解开她的情路历程,而且这部电影的风格就如同那些根据奥斯汀小说改编的影片一样。演员阵容:一部关于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简·奥斯汀的电影,由一个强大的演员阵容组成:新人安妮·海瑟薇和詹姆斯·麦卡沃伊,以及老牌实力演员朱丽·沃特斯、玛吉·史密斯和詹姆斯·克伦威尔。扮演简·奥斯汀的安妮·海瑟薇,1982年出生在美国,已经出演过多部众人知晓的影片,其中有《公主日记》、《断背山》和《穿普拉达的女王》等。除此之外,影片再次汇聚了英国的几位演技明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傲慢与偏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为简·奥斯汀2023-07-08 23:04:345
简奥斯汀的出生背景、宗教与政治环境是什么
简奥斯汀出生于1775年,逝于1817年,享年42岁。她的家庭社会地位较高,她的父亲是当地的教区长,担任这个位置将近四十年,博学多才,气质儒雅。而简奥斯汀的母亲出生富裕,并且文学修养很高,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的简奥斯汀本身虽然没有去过正规的学校,但是她的文学素养是很高的。家中富裕的经济条件和文雅的读书环境,再加上她自身对文学的热爱,养成了她写作的兴趣。在她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就表现出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在1800年,她的父亲退休,全家搬到了巴思。完全陌生的环境,金钱为上的社会氛围,再加上细腻敏感的心性导致简奥斯汀在这个地方患上了忧郁症。后来,她独有的气质吸引了当地一名能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喜爱,并向简奥斯汀求婚。简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位青年,所以拒绝了。在她的父亲死后,她们一家再次搬迁来到了南安普敦和乔登。在1816年,她身患重病,被送到了温彻斯特看病,但是最终还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在1817年的7月,她死于姐姐的怀抱之中。这就是简奥斯汀简介,她终身未婚,孤独一人,失去爱情的她换来的是文学上的成就。2023-07-08 23:05:181
成为简·奥斯汀的剧情简介
简·奥斯汀(安妮·海瑟薇饰)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而且她的生活同样充满了激情与爱情。1796年,二十岁的简遇到了汤姆·勒弗罗伊(詹姆斯·麦卡沃伊饰)。他们的感情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传奇,而爱情故事也成为她毕生最伟大的著作。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为了爱情而结婚是一个愚蠢的游戏。金钱决定了整个等级分明世界的运转。奥斯汀夫妇,在把他们最小的女儿嫁出去的时候,对这一点非常清楚。只是简心意已决,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和桀骜不逊,再加上年轻人的傲慢与偏见,她决定要为爱而婚。即使如此,父母还是希望为简挑选一个富裕且有远大前程的丈夫。卫斯理先生就是最理想的选择,当地贵族、声名显赫而且非常富有的格瑞莎姆夫人(玛吉·史密斯饰)的侄子。虽然他们千方百计要促成此事,但还是被简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后来她遇到了年轻的爱尔兰人汤姆·勒弗罗伊。他是一位律师实习生,和简的哥哥亨利一起从伦敦来汉普郡游玩。他长相英俊、聪明过人但也十分拮据。他对简单纯朴的乡村生活毫无兴趣。但是不久就发现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简·奥斯汀。两个人彼此找到了无数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在小树林里唇枪舌战,他们在人群拥挤的舞会上翩翩起舞。她在玩板球上技高一筹,而他则送《汤姆·琼斯》给她阅读。两个人陷入了爱河之中。但是他们一直被人监视着。格瑞莎姆夫人对此冷眼相看,而卫斯理则一直心存希望。父母以及亲戚的反对,让两人必须做出决定。汤姆提议私奔,导致的后果很显然将会是灾难性的。简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她也将面临贫困和蒙羞。勒弗罗伊在爱尔兰的家庭也指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如果他们选择了逃跑,所有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家人、朋友和财富 。2023-07-08 23:05:331
简·奥斯丁所有作品的简介
奥斯丁作品简介:《理智与情感》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简·奥斯丁凭着理智来领会世界,写出了一部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但是,正如GH刘易斯所指出的:坚持原则和严肃认真,是简·奥斯丁艺术的精髓。简·奥斯丁的喜剧犹如生活的一面镜子,读者可以从中照出某些人的愚谬和荒诞,从而得到教育和启迪。 《理智与情感》初稿写成于1795年,后来几经修改,过了十多年才拿出去发表,它属于简·奥斯丁最富于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埃丽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她在选择对象时,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爱德华。后来发现爱德华早已同露西订有婚约,她尽管极为伤心,却能竭力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行若无事。最后,爱德华相继遭到母亲和露西的遗弃,埃丽诺对他依然一往情深,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同埃丽诺适成对照的,是妹妹玛丽安。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一心要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三十五岁的布兰登上校对她表示好感时,她觉得他太老了,因而不屑一顾。随后,她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轻薄公子威洛比,当即陷入热恋之中。不久被对方抛弃,她又悲痛欲绝,自我作践,差一点送掉性命。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使她终于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了一直倾心于她而最没有浪漫色彩的布兰登上校。显然,作者通过这般对照描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如果说玛丽安是吃了“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亏,那么,书中还有一伙人则是走了另外一个极端。这伙人在感情上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在“理智”上却相当“富有”。他们一个个不是冷漠自私,便是冷酷无情,为人行事总是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实则满脑子歪门邪道,往往搞得自相矛盾,荒诞之极。约翰·达什伍德与埃丽诺姊妹本是同父异母兄妹,父亲临终时把全部家产都交给了他,嘱托他好生照应继母和三个妹妹。他当场也满口应承,并且慨然决定给每个妹妹再补贴一千镑收入。可是一回到家里,经过比他“更狭隘、更自私”的妻子以“理”相劝,他又变了卦,对寡母和妹妹不但分文不给,还把她们挤出她们长期居住的诺兰庄园。约翰的岳母费拉斯太太为长子爱德华物色了一门贵亲,爱德华不从,偏要与出身低贱的露西结婚。费拉斯太太气急败坏,剥夺了爱德华的财产继承权,并且把他撵出了家门,扬言一辈子不让他有出头之日。约翰·达什伍德和费拉斯太太,一个要财产不要兄妹情,一个要门第不要母子情,同是利令智昏,令人鄙夷。 威洛比和露西是两个无独有偶的反派角色。从表面上看,他们两人都有强烈的“情感”,不过他们的情感是虚假的,内心极度冷酷与自私。威洛比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的恶习。他先是玩弄了布兰登上校的养女伊丽莎,等她怀孕后又无情地将她遗弃。后来,他抱着同样的目的,恋上了玛丽安,与她卷入了一场“真正的爱情”。然而,一想到玛丽安没有财产供他挥霍,便又同样无情地抛弃了她,而与一位富家小姐结了婚。婚后得不到应有的幸福,他又可怜巴巴地企图再找玛丽安重温旧情。露西是个自私、狡诈的女人,她先是与爱德华订了婚,爱德华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她转而去勾引爱德华的弟弟罗伯特·费拉斯。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而结婚之后,她又在费拉斯太太面前“装作低三下四的样子,一再对罗伯特的罪过引咎自责,对她自己受到的苛刻待遇表示感激,最后终于受到费拉斯太太的赏识”。显而易见,简·奥斯丁塑造威洛比和露西这样两个典型,是想告诫无辜的世人,不要误上那些貌似多情、实则多诈的小人的当。 在简·奥斯丁看来,感情用事的人尽管显得十分滑稽可笑,但只要心地善良,待人热诚,总比机关算尽的势利之徒要强得多。这可以詹宁斯太太为例。作为书中最滑稽可笑的一个角色,她最初给人的印象是缺乏教养,粗俗不堪。她自恃嗅觉灵敏,“善于发现儿女私情”,其实是满脑子错觉,为此曾引起埃丽诺和玛丽安的反感。可是,随着小说的发展,读者发现:詹宁斯太太不仅热情无私,而且具有强烈的是非感。别看她平时有口无心,尽闹笑话,但是到了节骨眼上,她却丝毫也不糊涂。她见到费拉斯太太母女为金钱和门第而歇斯底里大发作时,颇为愤慨,毅然说道:“她们俩人我一个也不可怜。”最后,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埃丽诺姐妹俩的信任和尊重。 简·奥斯丁写喜剧从不做正面说教。她的拿手好戏是讽刺。综观《理智与情感》全书,她的讽刺主要采取了两种艺术手法,一是滑稽模仿,二是反讽,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经常使读者发出“启人深思的笑”。在小说的前半部,作者以略带夸张的讽刺笔调,对玛丽安的伤感作了多次滑稽描写,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次,玛丽安听爱德华吟诵考柏的诗,事后她对母亲说:“我要是爱他的话,听他那么索然乏味地念书,我的心都要碎成八瓣了。妈妈,我世面见得越多,越觉得我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我会真心爱恋的男人。”离别诺兰庄园的头天夜里,她一边在房前独自徘徊,一边向那“幸福的家园”和“熟悉的树木”挥泪“话别”。后来,她来到了克利夫兰,独自登高远眺,“在这极其难得而又无比痛苦的时刻,她不禁悲喜交集,热泪夺眶而出。”吟诗时“激动得发狂”,赏景时达到“如醉如痴”,开心时能够得意忘形,悲伤时可以肝肠寸断,这既是对玛丽安的辛辣讽刺,也是对感伤派小说的无情嘲弄,这就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容。 反讽的笔墨,小说里更是俯拾即是。这不仅见诸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不仅见诸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而且融汇在故事的整个构思里。玛丽安最早断定,布兰登上校“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资格考虑结婚”,可后来的事实却恰恰是她自己做了布兰登太太。再看露西,她先前是那样鄙夷罗伯特·费拉斯,说他“傻乎乎的,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可她最后又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他。而费拉斯太太呢,她一听说爱德华要娶露西为妻,便勃然大怒,立即导演了一场剥夺财产继承权的闹剧。可是,当后来罗伯特秘密娶了露西时,她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对他慷慨资助,甚至把露西视为“掌上明珠”,而把财产和出身都胜她一筹的大儿媳埃丽诺当作“不速之客”。在简·奥斯丁的笔下,现实就是这么恶作剧,喜欢对世人的判断、愿望和行动进行嘲讽。 《理智与情感》里有几个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场面,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被称为简·奥斯丁绝妙的讽刺章节。第二章,约翰·达什伍德夫妇在谈论要不要资助继母和三个妹妹,一个强词夺理,一个言听计从,短短一席对话,两个冷漠自私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十四章,这对夫妇破例宴请约翰·米德尔顿夫妇,“这里没有出现别的贫乏,唯有言谈是贫乏的”,作者仅仅抓住区区两个小话题,便把书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简·奥斯丁写小说,她的最大乐趣或许是创造人物。她塑造人物形象,一不靠抽象的外貌描写,二不靠精细的内心刻画,她只是借助生动的对话和有趣的情节,就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因此,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称简·奥斯丁的人物是“圆的”立体,而不是“扁的”平面。《理智与情感》里塑造了近二十个有闲阶级的先生、夫人和小姐,且不说前面提到的主要人物,一个个莫不是精雕细刻,活灵活现,即使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写得有血有肉。露西的姐姐斯蒂尔小姐,长到二十九岁还没找到婆家,于是只好从别人的取笑中寻求点精神安慰。一次,人们拿戴维斯博士开她的玩笑,她一时得意忘形,“装出认真的样子”求詹宁斯太太替她“辟谣”,而詹宁斯太太完全理解她的心意,“当即向她保证说,她当然不会辟谣。斯蒂尔小姐听了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寥寥数语,活现出一个单相思小姐的可怜形象。有时,简·奥斯丁喜欢在对话和情节之外,加上几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詹宁斯太太的二女儿夏洛特,她凭着自己的美貌,嫁给了一心向上爬的帕尔默先生。有好多次,她当着众人主动同丈夫搭话,丈夫全然不理睬她,她也毫不介意,只道是丈夫“真滑稽”。接着,作者写道:“谁也不可能像帕尔默夫人那样绝对和和气气,始终欢欢乐乐。她丈夫故意冷落她,傲视她,嫌弃她,都不曾给她带来任何痛苦;他申斥她,辱骂她的时候,她反而感到其乐无穷。”在帕尔默夫人看来,女子嫁人,不过是为了归宿和衣食之计,至于丈夫是否把她当人看待,那是无关紧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的可悲命运。 从布局上看,《理智与情感》包含着两个“三角”关系,故事可谓错综复杂,但作者始终能妥帖安排,作品看起来浑然一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个偶然的举动,都寓有一定的含意,引起读者的关注。例如第十三章,布兰登上校正打算带领众人到惠特韦尔游览,突然,他收到一封信,“一看姓名地址,脸色唰地变了”。随即,他也不肯道明缘由,便匆匆赶到伦敦。又如第十五章,本来同玛丽安打得火热的威洛比,突然一反常态,冷冰冰地来向玛丽安一家道别,只说是“到伦敦去出差”。作者利用偶发事件制造悬念,使读者急欲看个究竟。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简·奥斯丁的对话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难怪评论家常拿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在《理智与情感》中,露西听说埃丽诺把爱德华视为“心上人”,赶忙告诉埃丽诺:她自己早已与爱德华订了婚。尽管她是打着向“知心朋友”讲“私房话”的幌子,但是透过她那矫揉造作和洋洋得意的语调,读者可以直窥她那自私、狡诈的心灵:原来,她对埃丽诺信任是假,刺激是真。再看约翰·达什伍德,他张口是钱,闭口是钱,就连向妹妹们告别,也“祝贺”她们“不费分文就能朝巴顿方向做这么远的旅行”,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他那吝啬、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简·奥斯丁的小说,确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鲁迅语)。 简·奥斯丁的小说大都取材于一个“三四户人家的乡村”,天地是狭小了些,但这却是个森罗万象、意味无穷的世界。简·奥斯丁把自己的创作比作“二寸牙雕”。她的作品纤巧精致,玲珑剔透,完全当得起这个美称。 去年,《理智与情感》被美国“海市蜃楼制作公司”搬上银幕。影片制作人琳赛·达伦回忆说:早在她的青年时代,《理智与情感》就是她“最钟爱的一本书”,它具备改编成一部好电影的所有条件:“杰出活现的角色,一个强烈震撼的爱情故事(其实,该书有三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惊异的曲折情节,幽默的笑话,适切的主旨,还有一个令人屏息以待的精彩结局。”经过八年的切切寻觅,她终于找到著名影星埃玛·汤普森来改编剧本。埃玛经过五年努力,终于把剧本改编出来。又经过反复酝酿,决定请台湾籍导演李安来导演此戏,而李安又请埃玛来扮演女主角埃丽诺。影片问世后大获成功,先后获得1996年金球奖最佳剧本、最佳影片,以及第68届奥斯卡奖最佳剧本改编等殊荣2023-07-08 23:05:492
简奥斯汀的写作特点 简奥斯汀有哪些重要作品
简奥斯汀是英国女作家,她的作品和写作特点让她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到现在,她的六部作品都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她本人也被冠上了女权主义作家的名头,那么奥斯汀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奥斯汀的作品格调都是十分轻松幽默的,因为她善用反讽手法,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喜剧性十分突出。而她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环境与主人公的相似性。造成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她本身。 简奥斯汀的个人生活十分简单,她一直生活在乡村。而乡村也正是封建势力尤为强盛的地方。众所知周,城市里的人们通常受到了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所以相对的女性的地位和自由会更强。但是乡村中人们由于知识性的局限,所以对于封建的制度还是很推崇,导致乡村女性的地位落后。 简奥斯汀正是在这种环境长大,她想要反抗,想要为女性争取权利。她的这些愿望最终都成为了她的写作特点。在她笔下的乡村女性都是受过教育并且善良的,虽然有几个有些自以为是,但是她们都是可爱而明媚且不屈于封建势力的。而乡村中地位较高的男性则被简奥斯汀塑造为迂腐顽固,呆板冷漠的形象。 简奥斯汀的写作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以小示大,通过最微小的平民生活来控诉英国当时对女性的歧视,这样极端的写作特点,让她的作品独树一帜,成为大家喜爱的书籍。 简奥斯汀有哪些重要作品 ufeff简奥斯汀的作品共有六部,每一本都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她本人也因为这些作品的影响力而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女作家,那么简奥斯汀的作品有哪些呢? 《傲慢与偏见》封面 在诸多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最初都是没有了解对方,直接就对彼此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而在后来的了解中,他们逐渐被对方吸引最终喜成连理。这本书寄托了简奥斯汀自己的爱情,所以是她格外用心的一本书。 而《劝导》这本书,不但是简奥斯汀最后一本小说,并且还是她众多作品中最成熟的一本。在这本书中,简奥斯汀所想要表达的是在爱情中不应该有过分的理智。因为这些理智往往会导致爱情的破灭。这又何尝不是她对自己爱情的理解。当初她与勒弗罗伊私奔,原本已经成功,但是简奥斯汀考虑到了自己家庭会受到了侮辱和勒弗罗伊家庭会遭受的凄惨,她毅然放弃了爱情,甚至还劝说勒弗罗伊回去。最后勒弗罗伊过着身份高贵,家庭圆满的生活,而自己却孤身一人独自终老。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最特殊的一部。这本书采用了公开的叙述方式,从第三视觉入手,讲述了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故事。这本书同样是通过反讽的方式来表达简奥斯汀对当时社会追求财富的痛恨与厌恶。 简奥斯汀生活在什么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顶峰时期,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简奥斯汀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出生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英国正处于勃勃发展时期,整个国家都出于欣欣向荣的状态。而经济的发展让英国的法律更加完善。英国当时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强度是很强大,据说曾有农民因为偷盗两头牛而被判死刑。这就表明当时的英国社会对于财产看得极重。 虽然英国的城市中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但在乡村依旧是平静安宁。受到工业革命的唯一的冲击,就是乡村的人民十分看重金钱。简奥斯汀就时在这种氛围下诞生。在她诞生并且成长的岁月中,她清楚地看到了乡村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乡村的势利。她看到无数的乡村姑娘因为财产而嫁给那些自己不喜爱的人。 在家中受到良好教育的简奥斯汀并不愿意自己也成为这些人之中的一个,所以她想要反抗。良好的文学素养让她通过自己的笔来表达她的心情和愿望。而她所写的作品在出版后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巨大冲击。她细腻的文笔,清新的文字,活泼诙谐的文风让她的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热捧。而她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也让英国的人民清楚地意识到女性社会的诉求。 虽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是也正是简奥斯汀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才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所以简奥斯汀才能在女性地位地下的状况下出版为女性谋求权力的小说。2023-07-08 23:05:561
简 奥斯汀 的英文资料.
简奥斯汀生平和介绍她作品的的英文简介Jane Austen (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 was an English novelist whose realism, biting social commentary and masterful use of free indirect speech, burlesque and irony have earned her a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best-loved writers in English literature.[1] Austen lived her entire life as part of a small and close-knit family located on the lower fringes of English gentry.[2] She was educated primarily by her father and older brothers as well as through her own reading. The steadfast support of her family was critical to Austen"s development as a professional writer.[3] Austen"s artistic apprenticeship lasted from her teenage years until she was about thirty-five years old. During this period, she wrote three major novels and began a fourth.[B] From 1811 until 1815, with the release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Mansfield Park (1814) and Emma (1815), she achieved success as a published writer. She wrote two additional novels, Northanger Abbey and Persuasion, both published after her death in 1817, and began a third, which was eventually titled Sanditon, but died before completing it. Austen"s works critique the novels of sensibility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are part of the transi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realism.[4][C] Austen"s plots, though fundamentally comic,[5] highlight the dependence of women on marriage to secure social standing and economic security.[6] Like those of Samuel Johnson, one of the strongest influences on her writing, her works are concerned with moral issues.[7] During her lifetime, Austen"s works brought her little fame and only a few positive reviews. Through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her novels were admired only by a literary elite. However, the publication of her nephew"s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in 1869 introduced her life and works to a wider public. By the 1940s, Austen was firmly ensconced in academia as a "great English writer", and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aw a proliferation of Austen scholarship that explored many aspects of her novels: artistic, id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In popular culture, a Janeite fan culture has developed, centred on Austen"s life, her works, and the various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s of them. 关于他的作品:http://baike.baidu.com/view/73915.html?wtp=tt2023-07-08 23:06:044
关于简奥斯汀的英文介绍,求快!!~~
简。奥斯汀(Austen Jane) Plot Outline [Edit this paragraph] Jane Austen (played by Anne Hathaway) to use her text, smart and wisdom to illuminate the entire world. And her life filled with the same passion and love. 1796, the 20-year-old Jane has encountered Tom Lefuluoyi (Tom Lefroy, played by James McAvoy). Their feelings to become a legend in real life, and the love story has become her life"s greatest works. At that time the British society, in order to love and marriage is a stupid game. Money of the entire class decided to clea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orld. Austin and his wife, their youngest daughter married off at this point very clear. Hello Jane has just agreed, the spirit of independence and Jie Ao Buxun, together with the young people of Pride and Prejudice, she decided to get married for love. Even so, parents still hope for the simple selection of an affluent and there is the husband of Great Expectations. Wasi Lai, is the ideal choice, the local aristocracy, the reputation of prominent and very wealthy Geruisuomu his wife (played by玛吉史密斯) nephew. Although they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facilitate this, but it was simple to put it bluntly rejected. Later, she met a young Irishman Tom Lefroy. He is a trainee solicitor, and Jane"s Gegehengli together from London to Hampshire play. He looks handsome, Congmingguoren but also very tight. He simplicity of rural life simply no interest. However, soon found himself with the same spirit of Jane Austen. Two people find each other numerous common interests and hobbies. They Chunqiangshezhan in a small woods, they crowded the ball on the dancing. She Jigaoyichou on playing cricket, and he was sent to "Tom Jones" to her reading. Two people caught in a love. But they have been monitoring the people. Geruishamu this cold-shouldered with his wife, and Wasi Lai has always feel hope. Parents and relatives of opposition, so they must make a decision. Tom proposed eloped, it is clear the consequences will be disastrous. Jane bad economic situation of families, and she will also face poverty and shame. Lefuluoyi the family in Ireland also expect him to notoriety. If they choose the escape, all will be ruined everything: family, friends and wealth. In their full of emotion and impulse of this age, they will really take this step?2023-07-08 23:06:123
简奥斯汀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简奥斯汀的作品格调都是十分轻松幽默的,因为她善用反讽手法,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喜剧性十分突出。而她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环境与主人公的相似性。造成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她本身。简奥斯汀的个人生活十分简单,她一直生活在乡村。而乡村也正是封建势力尤为强盛的地方。众所知周,城市里的人们通常受到了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所以相对的女性的地位和自由会更强。但是乡村中人们由于知识性的局限,所以对于封建的制度还是很推崇,导致乡村女性的地位落后。简奥斯汀正是在这种环境长大,她想要反抗,想要为女性争取权利。她的这些愿望最终都成为了她的写作特点。在她笔下的乡村女性都是受过教育并且善良的,虽然有几个有些自以为是,但是她们都是可爱而明媚且不屈于封建势力的。而乡村中地位较高的男性则被简奥斯汀塑造为迂腐顽固,呆板冷漠的形象。2023-07-08 23:06:213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主要写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
一、《傲慢与偏见》主要写的内容概括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嫁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们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从伦敦新搬来的单身汉阔少宾利先生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大女儿简,他的朋友达西则倾情于二女儿伊丽莎白。由于她听信了年轻军官韦恩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致使这桩婚姻进行的十分缓慢。经过一连串有趣的周折后,误会终于得以消除。达西克服了傲气,伊丽莎白也克服了对他的偏见,最后两人终成眷属。与此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另外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过程,即已是27岁的夏洛特出于寻找归宿找个可以依靠的有钱人遂于柯林斯结婚,莉迪亚一贯轻浮,与韦恩私奔后,经达西搭救而苟合成婚。二、表达的内容作者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以及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三、作者简介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是著名的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2023-07-08 23:06:533
简奥斯汀和简爱是一个人吗?
不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简爱是《简·爱》的女主人公,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人物简介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2023-07-08 23:07:191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什么?
《傲慢与偏见》的内容概括: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未出嫁千金,班纳特太太整日操心如何将女儿嫁出去,在富有的单身汉彬格莱先生成为他们的邻居后,两家人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主角伊丽莎白认识了傲慢的达西先生,对他产生偏见,心生排斥,达西却逐渐对伊丽莎白产生好感,两人经历一番周折,各自放下偏见与傲慢,终成眷属。伊丽莎白的人物介绍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的女主角,是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伊丽莎白诚实、优雅、富有智慧、聪颖,这让她能够从她所属的社会阶层中脱颖而出,她犀利的语言和过早的对别人定论也导致了她的迷茫。伊丽莎白不是一个低俗的母亲和一个冷漠的父亲的复制体,也不是几个行为荒诞姐妹的结合体,更不是势力的女性的缩影,当她渐渐的看到达西先生高贵的品质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对达西先生的错误认识。《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简·奥斯汀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主要代表作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劝导》。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后来《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2023-07-08 23:07:311
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
1)讽刺手法的运用 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男主角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2)对话的运用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类似这种微妙的对话,在小说里还有很多。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五章,曾用饱含热情的语言赞扬了新小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2023-07-08 23:07:412
请问谁有简奥斯汀生平和介绍她作品的的英文简介?非常着急!!
Jane Austen (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 was an English novelist whose realism, biting social commentary and masterful use of free indirect speech, burlesque and irony have earned her a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best-loved writers in English literature.[1]Austen lived her entire life as part of a small and close-knit family located on the lower fringes of English gentry.[2] She was educated primarily by her father and older brothers as well as through her own reading. The steadfast support of her family was critical to Austen"s development as a professional writer.[3] Austen"s artistic apprenticeship lasted from her teenage years until she was about thirty-five years old. During this period, she wrote three major novels and began a fourth.[B] From 1811 until 1815, with the release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Mansfield Park (1814) and Emma (1815), she achieved success as a published writer. She wrote two additional novels, Northanger Abbey and Persuasion, both published after her death in 1817, and began a third, which was eventually titled Sanditon, but died before completing it.Austen"s works critique the novels of sensibility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are part of the transi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realism.[4][C] Austen"s plots, though fundamentally comic,[5] highlight the dependence of women on marriage to secure social standing and economic security.[6] Like those of Samuel Johnson, one of the strongest influences on her writing, her works are concerned with moral issues.[7]During her lifetime, Austen"s works brought her little fame and only a few positive reviews. Through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her novels were admired only by a literary elite. However, the publication of her nephew"s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in 1869 introduced her life and works to a wider public. By the 1940s, Austen was firmly ensconced in academia as a "great English writer", and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aw a proliferation of Austen scholarship that explored many aspects of her novels: artistic, id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In popular culture, a Janeite fan culture has developed, centred on Austen"s life, her works, and the various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s of them.作品要看你问什么了.作品很多呢.2023-07-08 23:07:494
简·奥斯丁的遗憾的剧情简介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女作家简·奥斯汀即将步入40岁之际,侄女Fanny请这位写过无数爱情小说的姑妈做参谋,帮忙挑选丈夫人选。一方面奥斯汀既坚持婚姻关系中爱情不可缺少的地位,一方面长期拮据的生活又让她深知缺乏经济基础的爱情不会有善果,而奥斯汀这些矛盾的态度也令侄女Fanny迷惘。简·奥斯汀年轻时也曾有过真心相爱的人,可最后仍因经济原因各奔东西,而对真实爱情的崇拜又让她拒绝了富裕绅士的求婚。最后奥斯汀选择了不嫁的单身生活,她将对爱情的热情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选择了不一样的自由生活,到底她有没有后悔过呢?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简·奥斯汀(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Olivia Williams 饰)即将步入40岁之际,侄女范妮(伊莫琴·普茨 Imogen Poots 饰)请这位写过无数爱情小说的姑妈做参谋,帮忙挑选丈夫人选。一方面简既坚持婚姻关系中爱情不可缺少的地位,一方面长期拮据的生活又让她深知缺乏经济基础的爱情不会有善果。而简这些矛盾的态度也令范妮迷惘。简年轻时也曾有过真心相爱的人,可最后仍因经济原因各奔东西。而对真实爱情的崇拜又让她拒绝了富裕绅士的求婚。 最后简选择了不嫁的单身生活,她将对爱情的热情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选择了不一样的自由生活,到底她有没有后悔过呢?2023-07-08 23:07:561
《傲慢与偏见》和《成为简.奥斯汀》电影的时代背景
是小说作者介绍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小说概述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成为简奥斯汀剧情介绍 简·奥斯汀(安妮·海瑟薇饰)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而且她的生活同样充满了激情与爱情。1796年,二十岁的简遇到了汤姆·勒弗罗伊(Tom Lefroy,詹姆斯·麦卡沃伊饰)。他们的感情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传奇,而爱情故事也成为她毕生最伟大的著作。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为了爱情而结婚是一个愚蠢的游戏。金钱决定了整个等级分明世界的运转。奥斯汀夫妇,在把他们最小的女儿嫁出去的时候,对这一点非常清楚。只是简心意已决,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和桀骜不逊,再加上年轻人的傲慢与偏见,她决定要为爱而婚。 即使如此,父母还是希望为简挑选一个富裕且有远大前程的丈夫。瓦斯莱先生就是最理想的选择,当地贵族、声名显赫而且非常富有的格瑞莎姆夫人(玛吉·史密斯饰)的侄子。虽然他们千方百计要促成此事,但还是被简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后来,她遇到了年轻的爱尔兰人汤姆·勒弗罗伊。他是一位律师实习生,和简的哥哥亨利一起从伦敦来汉普郡游玩。他长相英俊、聪明过人但也十分拮据。他对简单纯朴的乡村生活毫无兴趣。但是不久就发现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简·奥斯汀。两个人彼此找到了无数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在小树林里唇枪舌战,他们在人群拥挤的舞会上翩翩起舞。她在玩板球上技高一筹,而他则送《汤姆·琼斯》给她阅读。两个人陷入了爱河之中。 但是他们一直被人监视着。格瑞莎姆夫人对此冷眼相看,而瓦斯莱则一直心存希望。父母以及亲戚的反对,让两人必须做出决定。汤姆提议私奔,导致的后果很显然将会是灾难性的。简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她也将面临贫困和蒙羞。勒弗罗伊在爱尔兰的家庭也指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如果他们选择了逃跑,所有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家人、朋友和财富。在他们这个充满感性和冲动的年纪,他们真的会走上这一步吗?幕后制作 著名的单身作家 简·奥斯汀(Jane Austen)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用独特和细腻笔触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自己却终身未婚。喜欢看《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的影迷不要错过了,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将解开她的情路历程,而且这部电影的风格就如同那些根据奥斯汀小说改编的影片一样。 只不过,《成为简·奥斯汀》将重点描写,放在了奥斯汀的生活经历是如何促使她写出那些浪漫的小说的。把一位当时信手涂鸦完成的作品现在被公认为经典名著的作家的生活改编成电影,是很冒险的一件事情。在这么多年以来,出现过各种各样简·奥斯汀小说的电影版本之后,能够拍摄一部关于她自己真实世界的电影,这样看上去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 《傲慢与偏见》的现实版 傲慢,英俊的达西先生,映射的是汤姆·勒弗罗伊,一个实习律师,只是达西有钱,独立,拥有权力、地位,不需要依靠别人。美丽,聪慧,略显偏激的伊丽莎白,映射的正是简.奥斯丁本人,只是伊丽莎白在感情上,在家庭上没有更多的羁绊。于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丽莎白最终走在一起。而汤姆·勒弗罗伊与简.奥斯丁,最终却只能成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朋友”。 导演朱里安·杰拉德用了很长的时间,聚焦在奥斯汀年轻时代的生活,从中得出结论这位著名的未婚女人一定在保留单身这一问题上再三思考过。庆幸的是,朱里安·杰拉德固执得没有把这个文学作家的形象演绎成19世纪的布里奇特·琼斯,但是这个故事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出大胆的假设,设想出与她有关系的真实生活中的达西先生。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浪漫爱情中的女主角领衔主演安妮·海瑟薇气质高雅而且美丽动人,人物角色十分相配。 成功的电影改编 至今为止,简·奥斯汀较为成功的银幕改编,可以说是从名著《艾玛》吸取灵感的影片《独领风骚》Clueless(1995),场景转换成了美国贝弗利山的一所中学,并且这里是来自于好莱坞十几岁青少年的世界。这样安妮·海瑟薇在《成为简·奥斯汀》中带着英式口音出演20岁的奥斯汀,一切都自然而然变得顺理成章。 简·奥斯汀的主要传记作者帕克·霍南(Park Honan)和克莱尔·托马林(Claire Tomalin)对于这段感情只有六页篇幅的描述,而《成为简·奥斯汀》的基本故事架构则是脱胎自一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奥斯汀传记《Becoming Jane Austen》(2003),作者是乔恩·思朋斯(Jon Spence)。电影制作人主张将他们有趣的爱情演变成强烈的激情,而且两人原本计划私奔最终结果是促成奥斯汀成为了著名作家。至少你会觉得重新编撰的情节不可避免都是对完美无瑕的原著进展混合与模仿。很高兴能够在这部虚构简·奥斯汀爱情生活的电影中,看到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至少这样不会玷污女作家笔下的文字。此外,电影剧本非常高明地避开了很多传说中关于他们关系的猜测和结论,而且还足以让大批奥斯汀的崇拜者用他们的方巾掩着鼻子优雅地为之悲伤抽泣。 强大的演员阵容 一部关于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简·奥斯汀的电影,是让人值得期盼和等待的,特别是由一个强大的演员阵容组成:新人安妮·海瑟薇和詹姆斯·麦卡沃伊,以及老牌实力演员朱丽·沃特斯、玛吉·史密斯和詹姆斯·克伦威尔。而影片所关注的是她在成为作家之前的生活,这也非常符合观众的胃口。 扮演简·奥斯汀的安妮·海瑟薇,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妻子同名,也拥有美丽的外表。1982年出生在美国,已经出演过多部众人知晓的影片,其中有《公主日记》、《断背山》和《穿普拉达的女王》等。在出演这部英国影片之前,她还特意学习弹钢琴和跟随一位方言老师练习英式口音。除此之外,本片再次汇聚了英国的几位演技明星,玛姬·史密斯(奥斯卡影后,英国表演事业的瑰宝,出演过《修女也疯狂》、《高斯福庄园》等)和朱丽·沃特斯(《舞动人生》)这样的名字早就家喻户晓,还有出演了《女王》的詹姆斯·克伦威尔以及在《纳尼亚传奇》中扮演半人半羊的“图姆纳斯”的英国新星詹姆斯·麦卡沃伊。2023-07-08 23:08:093
简·奥斯汀的文学特点
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势力的观点。作品主要通过淑女绅士们的社会交际,日常对话来反映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标准。这使得奥斯汀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通俗读物。但是,尽管奥斯汀的作品被比喻为“两寸象牙雕”,但是她仍然通过绅士太太们的日常对话交际来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了惟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2023-07-08 23:08:161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傲慢与偏见》通过讲述伊丽莎白的择爱观来阐述正确的婚姻观。我认为这本书是有艺术价值的,因为它阐述了婚姻应该建立在双方感情的基础上,精神适合双方,三观契合等等,对人们有启发性的影响。它讲述了班纳特家几个女儿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其中,简和宾利是一见钟情,但两人性格都不合适。导致了一些误会,但幸运的是,他们最终拥有了幸福的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是世俗婚姻的典型代表。它们实用,注重条件,适合居住。夏洛特想要一个稳定的生活,而柯林斯想要一个能干的妻子。丽迪雅和韦翰品尝了轻浮、放荡和放纵的苦果,也为年轻时的冲动付出了代价。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和偏见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傲慢其实是身份差异的一种反映,只要有这样的傲慢,他和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和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后来,伊丽莎白亲眼目睹了达西的行为和一系列举动,尤其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傲慢的态度,消除了误解和偏见,并与他缔结了幸福的婚姻。在小说中,简和伊丽莎白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爱情。夏洛特不求爱情,莉迪亚只是一时的虚荣心,这其实概括了四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作者以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了自己的婚恋观,在作品中充分渗透了现实主义。此外,作者简·奥斯汀也非常擅长用细腻、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人物和场景,句法结构很有艺术感,这也增加了她作品的吸引力。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伊丽莎白聪明、勇敢、有远见、自尊心强、善于思考。就一位年轻女士而言,这是值得称赞的。正是因为这种品质,她对爱情问题有着独立的见解,并与达西组建了幸福的家庭。2023-07-08 23:08:294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有哪些?
《傲慢与偏见》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彬格莱先生租住尼日斐花园。第二章:班纳特先生拜访彬格莱先生,班纳特太太和小姐们谈论彬格莱先生。第三章:彬格莱先生回拜班府,彬格莱和亲朋参加麦里屯的舞会 达西与伊丽莎白初次见面。第四章:吉英向伊丽莎白倾诉自己爱慕彬格莱先生 ,姐妹谈论彬格莱和达西。第五章:介绍卢卡斯爵士一家 班纳特太太、吉英、夏绿蒂谈论麦里屯舞会。第六章 彬格莱先生倾心于吉英 ,达西表现出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但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在一次舞会中的跳舞邀请。第七章: 介绍班纳特先生的产业以及不能被女儿继承的现状 ,吉英应彬格莱小姐的邀请骑马去尼日斐不料天降大雨吉英染病 伊丽莎白前来探望。第八章:伊丽莎白在尼日斐同达西、彬格莱先生和小姐、赫斯脱夫妇的谈话。第九章:班纳特太太和女儿们来尼日斐探望吉英以及和尼日斐一家人的谈话。第十章:伊丽莎白继续留在尼日斐照顾吉英 彬格莱小姐向达西献殷勤 ,伊丽莎白与达西、彬格莱小姐的谈话以及第二天的有趣散步。第十一章 :吉英、伊丽莎白在尼日斐的又一天大家谈话以及谈论吉英康复后在尼日斐举办舞会的事情, 彬格莱小姐和伊丽莎白的屋内散步以及和达西的谈话。第十二章 :吉英、伊丽莎白在尼日斐多住了一天, 达西决定隐藏对伊丽莎白的爱慕 姐妹与星期日返回浪搏恩。第十三章: 柯林斯先生给班纳特先生致信一封表示意愿来浪搏恩拜访, 十一月十八日下午四点柯林斯先生准时造访。第十四章 :柯林斯先生在班府吃晚餐提到咖苔琳夫人, 班纳特一家与柯林斯的交谈。第十五章: 柯林斯先生性格介绍以及他像娶一位班纳特家的小姐作为夫人的目的 ,在选定吉英不成的情况下改选伊丽莎白 ,吉英、伊丽莎白、吉蒂、丽迪雅和柯林斯拜访麦里屯腓力普姨妈家 。在镇里结识韦瀚并偶遇彬格来先生与达西。第十六章: 韦瀚被邀参加腓力普家的宴会,伊丽莎白对韦瀚产生好感并听他讲他眼中的达西的为人以及对他所做的事情并谈到了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第十七章 :伊丽莎白把韦瀚所说的话告诉了吉英 ,彬格莱一家履行承诺邀请班纳特小姐们参加下周二在尼日斐花园举行的舞会。第十八章: 韦瀚没有来参加尼日斐花园舞会, 伊丽莎白与达西跳舞但并不愉快, 伊丽莎白与彬格莱小姐谈论韦瀚 ,柯林斯先生得知达西是咖苔琳夫人的姨侄便极献殷勤 ,班纳特夫人与曼丽的出丑表现。第十九章 :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第二十章 班纳特太太劝说伊丽莎白未果 ,伊丽莎白得到父亲班纳特先生的支持, 夏绿蒂造访柯林斯先生打消了与伊丽莎白结婚的念头。第二十一章 :夏绿蒂表现出了对柯林斯先生的礼貌热情 ,吉英收到彬格莱小姐的信得知彬格莱一家搬去了伦敦并且说明自己更希望乔治安娜成为她的小姑 吉英与伊丽莎白猜测原因。第二十二章 :柯林斯先生赶去卢府向夏绿蒂求婚成功 ,夏绿蒂的婚姻观伊丽莎白得知后非常惊奇并对她的朋友今后的婚姻幸福不抱希望。第二十三章 :卢卡斯爵士向班府宣布夏绿蒂订婚的消息 ,班纳特太太生气并失态并抱怨伊丽莎白许久, 伊丽莎白与夏绿蒂的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吉英一直等待着彬格莱小姐的回信。第二十四章: 吉英收到回信并与伊丽莎白一起猜测彬格莱一家如此行事的原因。第二十五章: 柯林斯先生假满告辞 ,嘉丁纳夫妇来访浪搏恩 伊丽莎白与舅母嘉丁纳太太谈论了吉英、彬格莱兄妹以及韦瀚的事情。第二十六章: 嘉丁纳太太对伊丽莎白和韦瀚的事情表示担心, 夏绿蒂结婚离开 吉英与嘉丁纳夫妇去了伦敦 伊丽莎白收到了吉英的两封来信 伊丽莎白放弃了对彬格莱先生的幻想。第二十七章 :伊丽莎白离开浪搏恩到汉斯福郡拜访新婚的夏绿蒂, 顺道去去看望吉英和嘉丁纳夫妇 伊丽莎白将和嘉丁纳夫妇一起去旅游。第二十八章:伊丽莎白一行到达汉斯福郡,柯林斯夫妇家并且咖苔琳夫人将邀请他们所有人前往罗新斯吃饭。第二十九章: 伊丽莎白一行应邀前往罗新斯与咖苔琳夫人共进晚餐, 咖苔琳夫人与伊丽莎白的交谈。第三十章 :罗新斯的情况介绍, 伊丽莎白一行在罗新斯的生活 达西和费茨威廉上校造访罗新斯 达西一行来看望伊丽莎白。第三十一章 :伊丽莎白一行与达西、费茨威廉上校在咖苔琳夫人家, 咖苔琳夫人让伊丽莎白弹琴 大家围绕着音乐进行交谈。第三十二章 :达西来柯林斯家找伊丽莎白并谈论了一些关于彬格莱先生的事情之后,达西和费茨威廉上校经常来柯林斯家拜访。第三十三章: 伊丽莎白散步时经常遇见达西和费茨威廉上校 ,费茨威廉和伊丽莎白讲了他与达西的关系以及他对达西的看法和达西劝说彬格莱先生离开尼日斐的真相。第三十四章 :达西向伊丽莎白示爱求婚遭到拒绝两人激烈争论以及事后伊丽莎白心中的矛盾与痛苦。第三十五章: 故事的大转折, 第二天伊丽莎白散步的时候达西给了她一封长信其中详细说明了他为什么劝彬格莱先生离开尼日斐以及韦瀚事情的真相。第三十六章: 伊丽莎白反复读信和回忆内心充满了自责、懊悔、矛盾的复杂心情。第三十七章 :达西和费茨威廉离开罗新斯, 伊丽莎白一行也准备辞别咖苔琳夫人回去 他们与咖苔琳夫人和包尔小姐告别。第三十八章:伊丽莎白辞别柯林斯夫妇坐车回到嘉丁纳家见到吉英并将和她一起返回浪搏恩。第三十九章: 伊丽莎白、吉英、玛利亚在哈福德郡的一个小镇等待浪搏恩的马车时,见到丽迪雅和吉蒂 一行人最终顺利返回浪搏恩。第四十章: 伊丽莎白告诉了吉英达西爱慕他并向她求婚的事情, 告诉了吉英除了彬格莱先生以外信中的所有内容。第四十一章 :弗斯脱太太和丽迪雅准备去白利屯,伊丽莎白让父亲出面阻止未果 伊丽莎白把在罗新斯的事情和费茨威廉上校告诉了韦瀚 两人分手。第四十二章: 班纳特先生与夫人不幸的婚姻往事, 伊丽莎白同嘉丁纳夫妇的旅行计划推迟缩短 最后他们启程去德比郡并计划去彭伯里参观。第四十三章: 伊丽莎白一行前往彭伯里 ,彭伯里的美丽景色 一行人参观彭伯里的住宅却偶遇达西 大家一起交谈游览达西礼貌周全并要把乔治安娜介绍给伊丽莎白。第四十四章 :达西带着乔治安娜和彬格莱来旅馆看望伊丽莎白和嘉丁纳夫妇, 达西礼貌周全伊丽莎白也打消了对乔治安娜的误解与偏见 ,达西一行走后嘉丁纳夫妇准备回访彭伯里伊丽莎白表示同意。第四十五章 :乔治安娜所谓傲慢矜持的真相 ,伊丽莎白在彭伯里应对彬格莱小姐不友善的交谈 伊丽莎白一行回到寓所 彬格莱小姐在达西面前白讨了一番没趣。第四十六章 :伊丽莎白收到吉英的两封信得知丽迪雅与韦瀚私奔后,告诉给了达西和嘉丁纳夫妇 伊丽莎白动身返回浪搏恩。第四十七章 :伊丽莎白一行回到浪搏恩 ,一家人处理丽迪雅的事情 班纳特先生去伦敦寻找未果。第四十八章 :嘉丁纳先生去了伦敦 一家人收到了一封柯林斯先生的信, 班纳特先生返回浪搏恩 寻找仍旧未果。第四十九章 :班纳特先生收到嘉丁纳先生寄来的一封信, 找到了丽迪雅 丽迪雅事件解决 丽迪雅将和韦瀚结婚。第五十章: 班纳特一家讨论丽迪雅事件的解决和讨论她和韦瀚的结婚事宜。第五十一章: 丽迪雅、韦瀚夫妇回到浪搏恩, 伊丽莎白从丽迪雅口中得知事件的解决可能是达西的功劳伊丽莎白致信嘉丁纳夫人询问情况。第五十二章: 伊丽莎白从舅母的回信中得知了整个事情的真相 。伊丽莎白在散步中和韦瀚谈话。第五十三章: 丽迪雅和韦瀚离开浪搏恩 彬格莱先生回到尼日斐花园 ,彬格莱先生和达西造访浪搏恩。第五十四章: 彬格莱先生和达西于星期二再次造访浪搏恩。第五十五章: 彬格莱先生之后几乎每日都来浪搏恩, 彬格莱先生向吉英求婚成功并且得到了班纳特一家的同意。第五十六章: 咖苔琳夫人突然造访浪搏恩反对达西与伊丽莎白的订婚或结婚可能, 伊丽莎白与咖苔琳夫人激烈争吵之后咖苔琳夫人离开浪搏恩。第五十七章: 柯林斯先生来信 ,班纳特先生知道了咖苔琳夫人造访和达西与伊丽莎白的事情。第五十八章 :达西来访伊丽莎白两人谈论了之前许多的事情, 达西谈了他傲慢与偏见的根源和之后所完成的转变。第五十九章: 伊丽莎白告诉了吉英她对达西的爱并把一切事情和盘托出, 达西和伊丽莎白把结婚的请求告诉了班纳特先生和夫人并得到了允许, 伊丽莎白把达西帮助韦瀚夫妇的事情告诉了班纳特先生。第六十章 :达西和伊丽莎白谈了他爱上她的经过 ,他们把好消息告诉了亲朋邻居并憧憬着今后在彭伯里的幸福生活。第六十一章: 班纳特家小姐们的归宿, 班纳特太太的改变 班纳特先生时常拜访彭伯里, 伊丽莎白与吉英的幸福婚姻和丽迪雅的不幸婚姻 ,伊丽莎白与乔治安娜的关系十分融洽 咖苔琳夫人最终认可了这桩婚姻 达西夫妇和嘉丁纳夫妇保持着深厚的交情。扩展资料:1、《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2、作品影响:《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问世。这本书在评论界得到欢迎,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赞扬奥斯汀“笔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有趣”。《傲慢与偏见》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被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3、作者简介: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1796年,21岁的奥斯汀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参考资料:傲慢与偏见-百度百科2023-07-08 23:09:103
跪求《成为简奥斯汀》的英文内容简介!!!
The year is 1795 and young Jane Austen is a feisty 20-year-old and emerging writer who already sees a world beyond class and commerce, beyond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dreams of doing what was then nearly unthinkable - marrying for love. Naturally, her parents are searching for a wealthy, well-appointed husband to assure their daughter"s future social standing. They are eyeing Mr. Wisley, nephew to the very formidable, not to mention very rich, local aristocrat Lady Gresham, as a prospective match. But when Jane meets the roguish and decidedly non-aristocratic Tom Lefroy, sparks soon fly along with the sharp repartee. His intellect and arrogance raise her ire - then knock her head over heels. Now, the couple, whose flirtation flies in the face of the sense and sensibility of the age, is faced with a terrible dilemma. If they attempt to marry, they will risk everything that matters - family, friends and fortune.2023-07-08 23:09:451
简奥斯汀的作品有哪些
简奥斯汀的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1、《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2、《理智与情感》讲述了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在情感上毫无节制,因此在遭遇恋爱挫折时,两人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姐姐忍辱负重,始终与人为善;妹妹心高气傲,几近崩溃。3、《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于18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作讲述了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描写陷入感情纠葛的几对青年男女。4、《爱玛》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5、《诺桑觉寺》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奥斯汀打算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定稿完成于1797年左右,即奥斯汀大概22岁的时候。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初露锋芒,文风初步成形。2023-07-08 23:09:511
读书:关于简·奥斯汀,关于《傲慢与偏见》
若是给古今中外小说的开场白排个序,这句名言必然是位列前十,而许多人自然也能知晓它出自《傲慢与偏见》,作者是读者耳熟能详的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 如果说张爱玲凭借其对世间感情的透析和冷峻悲凉的语言风格,而在中国文坛读者甚多,那么 简·奥斯汀则凭借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对小人物婚恋的刻画,以及生动的反讽语言,为她赢得了英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出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简·奥斯汀在21岁就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而她主要的六部小说皆在1811年至1817年之间出版。 除了 Pride and Prejudice 外,另外五本著作分别是《理智与情感》、《爱玛》、《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 奥斯汀生于牧师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她的笔耕不辍奠定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较八卦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她终身未婚的细节,正如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将一辈子献给了大英帝国的统治,简·奥斯汀同样为文学创作奉献了一生,她去世时年仅42岁。 尽管早逝,但是奥斯汀却因其小说而名垂后世,因为真正经典的作品揭露了人类经验的普遍意义,因此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奥斯汀的小说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看似琐碎的生活场景经由她的笔触,往往营造出生动有趣的立体感,并能够启发读者去思考关于为人处世、婚恋观乃至人性的本质。 正如英国历史作家司各特的评价:奥斯汀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从来也没有见过。 她能以细致的笔触,把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为什么要读简·奥斯汀》一书的前言中,Harold Bloom这样写道: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汀》的译者王丽亚如此概括奥斯汀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婚恋观: “ 奥斯汀以婚恋故事为题材,展现了18世纪后半叶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风貌,同时揭示了婚恋故事所依托的社会关系和价值取向 。” “正如奥斯汀的评论家们普遍意识到的,奥斯丁倡导的幸福生活是一种理智与情感兼而有之的宁静与和谐,美好的婚姻必须以感情为基础,但同时也是理智选择的结果。” 她在小说中,将笔墨集中在固定的小圈子,而且大多数故事以喜结良缘为结局,也许会有落入俗套的质疑,但是凭借着精确而细致的观察、讽刺又俏皮的语言、立体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精心安排的情节与结构,她的作品在问世至今的两百年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形成了强大的读者读,甚至有人将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这部小说的开场白“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的真理”已经用讽刺的语调铺陈了整部作品的主题。 而率先出场的Mr. Bennet和Mrs. Bennet夫妇之间唇枪舌剑的对话,更是让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预料到这本书将围绕班家“嫁女儿”展开。 从开篇起,你就能够领略到奥斯丁 幽默的语言特色 ,譬如以下的对话: 班纳特太太希望获得心理安慰,而班纳特先生则是巧妙地转化了班太太的抱怨,甚至不露神色地挖苦了太太一番。 对话结束后,作者还讲两人的性格做了总结: “Mr. Bennet was so odd a mixture of quick parts, sarcastic humour, reserve, and caprice”即“班纳特先生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 而班太太则是“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 贯穿全书,轻松幽默的语言俯拾即是,除了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精心编排外,第三人称的叙述者偶尔也会穿插点评,仿佛说故事的人就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不时补上两句自己的品评。 在《为什么要读简·奥斯汀》中,伊瓦·布兰提到: 《傲慢与偏见》完全符合这个套路,主要围绕班家二女儿伊丽莎白和富家子弟达西的感情纠葛展开,当然也涉及到班家大女儿简和另一位绅士彬格莱的爱情以及班家小女儿与人私奔的风波,还有其他次要角色的感情脉络。 当班家的五个女儿轮番登场时,通过班纳特先生的语气,也能估计出二女儿伊丽莎白将戴上女主角光环,因为她比起其他姐妹“has something more of quickness”,即“更伶俐”。 有了待字闺中的小姐,自然马上出场的就是与之匹配的优质单身男青年,而创造了解机会的最佳方式当然是舞会,这便是奥斯丁小说的一贯套路。 故事开头被万众瞩目的单身王老五“Mr. Bingley was good looking and gentlemanlike ; he had a pleasant countenance, and easy, unaffected manners ”,“彬格莱先生 仪表谈谈,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习气 ”。 这位先生将会被班家最美的大女儿简所吸引,二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很快坠入爱河。 更关键的人物其实是彬格莱先生的朋友达西先生,奥斯丁是这样描绘这位出身高贵的绅士: “Mr. Darcy soon drew the attention of the room by his fine, tall person, handsome features, noble mien; and the report which was in general circulation within fine minutes after his entrance, of his having ten thousand a year.” “达西立刻引起了全场的注意,因为他 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举止高贵 ,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 如果故事简单地将情节设定为男女主角一见钟情,那么就少了太多戏剧性的冲突和真相层层拨开的阅读快感了。 正如小说标题所反映的男女主角特点,达西的“傲慢”导致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所以二人必定需要经历一番波折,才能走到一起。 “His manners gave a disgust which turned the tide of his popularity; for he was discovered to be proud, to be above his company, and above being pleased” 舞会上的人们发现达西先生“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因此都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他那众望所归的极盛一时的场面才黯然失色”。 伊丽莎白同样因为他的傲慢而对他无好感可言,即使当达西逐渐被她的机智与才识所吸引时,她依然毫不知情,仅仅把他看作“who had not thought of her handsome enough to dance with”. 故事的开头是偏见与嫌隙,故事的发展是情愫暗生,误解渐开,故事的结尾则是两情相悦,结成秦晋之好。 当班家大女儿简与彬格莱先生的感情经过小小的波折重新升温时,女主角伊丽莎白也开始了解自己对于男主的误会,并用全新的眼光审视达西。尤其是当达西解救班家于水火之中之后,并再次表达自己炽热的感情时,两颗心终于靠近。 不同于一般的通俗小说家,奥斯汀极具观察力,她笔下的伊丽莎白正是她本人的写照,聪慧活泼、思维敏捷、有洞察力,完全不同于其他寻常女子,所以她能够吸引到达西的注意力,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自然在情理之中。 珍妮特·托德如此评价:“ 简·奥斯丁像是一位古典音乐作曲家,她的小说像是结构精致的交响乐;起伏跌宕的情感与有序的表面结构同时存在,预料之中与出其不意相得益彰。” 小说中的感情虽然起起伏伏,但圆满的结局令人会心一笑。最后,分享给大家小说里达西的告白语:2023-07-08 23:10:281
简·奥斯汀的真爱经历简·奥斯汀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简奥斯汀真实的恋爱经历是怎样的?简奥斯汀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作家。在那个年代,未婚女性会受到社会的非议,而简奥斯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她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那么简奥斯汀真实的恋爱经历是怎样的呢?剧照《成为简奥斯汀》以简奥斯汀为原型,实际上描绘了简奥斯汀的真爱经历和她当时的心路历程。1796年,简奥斯汀还是一个年仅20岁的少女。她遇到了来自爱尔兰的勒弗罗伊,并对他一见钟情。简奥斯汀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她希望她的婚姻是为了爱情而不是简单的生活。她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勒弗罗伊。简奥斯汀也被勒弗罗伊广阔的视野和来自大城市的狡猾所吸引。就这样,两人相爱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和现在不一样。真爱并不重要。相反,每个人都为财产而战。女人想嫁给有财产的男人,男人想娶有财产的女人。简奥斯汀家只是小康,而勒弗罗伊家更穷,所以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简奥斯汀家的反对。但勒弗罗伊背负着家庭责任,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资格任性。虽然两人私奔过一次,但最终还是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分居的简奥斯汀没有结婚,独自老去;然而,勒夫罗伊佐在分手后娶了一位富家小姐,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的法官。直到他老了,他才透露了他的爱。简奥斯汀生活在什么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巅峰时期,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简奥斯汀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剧照当时英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全国一片繁荣景象。而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的法律更加完善。当时英国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是非常强的。据说一个农民因为偷了两头牛被判了死刑。这说明当时的英国社会非常重视财产。虽然英国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但在农村仍然很平静。工业革命的唯一影响就是农村的人非常看重金钱。简奥斯汀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诞生的。在她出生和成长的那些年里,她清楚地看到了农村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农村的势利。她看到无数乡下姑娘因为有钱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家里受过良好教育的简奥斯汀自己不想成为这些人的一员,所以她想反抗。良好的文学素养使她通过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然而,她所写的作品在出版后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细腻的文笔、清新的文字、活泼诙谐的风格使她的作品一经发表就广受欢迎。她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让英国人民清楚地意识到女性社会的诉求。虽然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正是简奥斯汀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所以简奥斯汀可以在女性地位处于地下的情况下发表寻求女性权力的小说。简奥斯汀的写作有什么特点?简奥斯汀是英国女作家,她的作品和写作特点使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时至今日,她的六部作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她本人也被冠以女权主义作家的称号。那么奥斯汀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剧照简奥斯汀的作品风格非常轻松幽默。由于她善用反讽,喜剧性在她的作品中非常突出。她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环境和主角的相似。造成这个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她自己。简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她一直住在乡下。而农村是封建势力特别强大的地方。众所周知,城市里的人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女性的相对地位和自由度会更强。但由于知识的局限,农村的人们仍然推崇封建制度,导致农村妇女的落后。简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她想反抗并为女权而战。这些愿望最终成为她写作的特色。她笔下的农村妇女,都是受过教育的,善良的。虽然有些自以为是,但都是可爱光明的,不屈于封建势力的。而在乡下地位较高的男人被简奥斯汀描绘成迂腐、固执、呆板和冷漠的人。简奥斯汀的写作特色可以概括为以小见大,通过最小的平民生活控诉当时英国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极端的写作特点使她的作品独树一帜,成为人们喜爱的书籍。2023-07-08 23:10:351
《成为简奥斯汀》简奥斯汀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儿吗?具体是哪个?
简奥斯汀可不是雷蒂亚~她是《傲慢与偏见》的作家,但是虽然电影内容与《傲慢与偏见》无关,但是《成为简奥斯汀》的情节很像雷蒂亚为爱私奔~其实是奥斯汀的生活,电影版的~~~~~2023-07-08 23:10:432
经典阅读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最好的爱情,需要理智去平衡情感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 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理智与情感》: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 ** 父亲去世了,姐姐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只能得到最基本生活费,遗产全都归给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包括她们住的房子,也要让出来交给哥哥。 在母亲的坚持下,她们离开了若兰庄园,租到了一个山谷中的小屋。 埃莉诺 姐姐埃莉诺有一种对事物的理解和冷静的判断力量,她有一副极好的心肠,性格柔和而又感情坚强,她知道如何控制它们。 埃莉诺遇到了诚实善良的爱德华。在她眼中,他和善,可敬。但是爱德华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太年轻了,就鲁莽地和史露茜小姐私定婚约。当他遇见了埃莉诺,他才知道自己多么爱她。 两人散步时,爱德华告诉埃莉诺,他恨伦敦,相反,他喜欢住在乡下,想做一个神职人员,在小教区行善,养养鸡,讲道而不废话。他并不想要那种出入都是豪华马车的生活,他要的是朴实而有价值的人生。 这样的爱德华,更让埃莉诺倾心。 然而,爱德华是一个守信的绅士,他依然愿意遵守诺言,宁愿放弃家族继承权,也要兑现对史露茜小姐的承诺。 埃莉诺知道了这一切,伤心不已。 她面对爱情是理智大过情感的,她不去追问爱德华为什么,就这样放手了,她以为他们之间结束了。 偶然的一次遇见,她才知道史露茜小姐后来喜欢上了爱德华的弟弟,已经嫁为人妻,而爱德华依然是单身。知道这一切的她,终于不再克制自己的情感,在爱德华的面前泣不成声。 埃莉诺并非她所表现的那般无情,相反,她深爱着爱德华。只是,她的理智一直控制着她的情感。 爱德华对埃莉诺表白:埃莉诺,我认识露茜时,还很年轻,我初初遇见你时的行为很不恰当,但我以为你对我只有友谊,是我在拿良心来冒险。我今天来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想告诉你,我···我的心,而且将永远只属于你。 面对爱德华的深情表白,她隐忍太久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爆发,在桌边泣不成声的那一刻,爱的克制与疏离被情感击溃,她的理智终于得到了深情的回应。 玛丽安 妹妹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比得上埃莉诺。她聪明灵巧,对每一件事情都充满热情。她的忧愁、她的快乐,都无法节制。她慷慨大方,和蔼可亲,招人喜欢,除了不够谨慎以外,什么都好。 玛丽安喜欢读诗,尤其是莎士比亚的诗:爱情是梦幻还是感觉?不,它跟真理一样永恒,不似花朵自然凋落。爱能生于无水荒漠,不怕缺乏阳光滋润。 在玛丽安眼里,爱情就应该是热情似火的,是不顾一切的。这就是玛丽安的爱情观。 忠厚稳重的布兰顿上校第一次遇见玛丽安的时候,她正在钢琴面前边弹边唱,琴声如行云流水,歌声亦是婉转悠扬,布上校被深深地吸引。 然而,玛丽安觉得布上校有点老,而且无趣,虽然布上校是单身汉,但那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对于布上校的示好,玛丽安视而不见。 当玛丽安在雨中摔倒,遇到英雄救美的卫乐比。在卫乐比将她从雨中抱起的那一刻,玛丽安看卫乐比的眼神中都带着光,她觉得那才是她想要的爱情。 事后,玛丽安激动又兴奋地告诉姐姐:卫乐比抱我的时候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他风度真好,很有礼貌,人品不错。有活力,又机智富有同情心,话不多,但句句重点。 是啊,情窦初开的姑娘大多想要这样的爱情,就像罗曼蒂克一样:希望他有精壮的体格,希望他礼貌绅士,希望他有风度,品性好,或是阳光开朗,或是成熟稳重。 姑娘们对爱情有这样的期盼并不为过,但若托非人,这样的单纯和热情,只会成为她们的灾难,就像玛丽安一样。 卫乐比曾经是真心爱过玛丽安,他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他知道怎样逗姑娘开心。 玛丽安养伤期间,他送她一束新摘的花,并赠言:你无法接近大自然,大自然就得来接近你。 他和玛丽安有同样的爱好,都喜欢读莎士比亚的诗。卫乐比读了开头:心灵契合,突破阻碍。玛丽安就能接下去: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或者任凭抹灭?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纵有狂风暴雨。 卫乐比的才华更让玛丽安倾心于他,深觉这才是她的良人。卫乐比经常驾着马车,载着玛丽安到处游玩,即便人们对玛丽安议论纷纷。她对爱情的定义,往往使她忘了礼仪。给了玛丽安各种暗示,让玛丽安知道他喜欢她。但是,他从不直接说爱。当他在玛丽安爱情之火刚刚点燃之后,却突然离开,并杳无音信。 为了找到卫乐比,玛丽安和姐姐来到了城里才知道卫乐比为了财产,娶了家世更好的一位小姐,并回信给玛丽安,如果他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让玛丽安误会了,他愿意为此道歉。 就这样,他抛弃了玛丽安。 玛丽安受了情伤,淋雨重病,几近一命呜呼。布上校一直陪着玛丽安,忙前忙后,将玛丽安的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希望能帮助到玛丽安。 当玛丽安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她终于看到了布上校的好,发现了布上校的善良,稳重,优雅,以及他宽广的心胸。她接受了布上校的爱。 她在爱情里长大了,她和姐姐散步时,能够释怀的看待卫乐比和她之间的曾经:但娶了我他就会满足吗?纵然有心爱的人但身无分文,可能很快会先考虑钱,然后才是爱情。 窗外草坪上,布上校为大病初愈的玛丽安朗诵诗歌: 大地毫无改变,依然如故,不论何物,落入海中,终为潮水,流至他处,有所失,就有所得,只要追求。 所幸,无论是姐姐还是妹妹,她们最终都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理智与情感 面对爱情,姑娘们大致也就是两种情形:理智与情感。 这从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的争执中就能看出来。 当她们的爱情都受到挫折时,她们有一场争吵。 埃莉诺说:娶了史露茜小姐,爱德华或许有些后悔,但他会很高兴自己信守承诺,我们希望从别人身上找到幸福,,却未必能够找到,认命吧。 而妹妹玛丽安却完全不这样认为,她说:你总是听天由命,总是百般顾虑,埃莉诺,你的心在哪里? 重理智的姑娘,即便自己再受伤,也会给自己立一个限度,她们不允许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更不能容许自己在爱情里丢盔弃甲。她们对爱情,有克制,有疏离。 她们的爱,深沉却又高傲。 重情感的姑娘,即便明知结果让人大失所望,也有破釜沉舟的倔强。哪怕是自取其辱,也要问清楚;哪怕飞蛾扑火,也要得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她们对爱情,是毫不掩饰,是忘乎所以。 她们的爱,热情奔放,却又缺少了一抹保护色。 幸福本身并无标准可循,你曾为此徘徊挣扎,你曾为此竭尽全力,所失所得,都是生命的馈赠。 在爱情里,所有的经历都是上帝洒落的珍珠,唯有用理智平衡过的情感才可以将其连成光彩熠熠的珠链。 爱情的模样有千万种,但好的爱情,总是需要理智去平衡情感。 理智是土壤,情感是鲜花。土壤够肥沃,才能长久的开出那朵名叫“爱情”的鲜花。但年轻的时候,谁又能十分完美的去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理智与情感》经典语录 1、最美的三个字就是在一起。 2、我们之所以具有判断力,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附和别人的判断。 3、是你太好还是我太差,可是我已经用尽全力爱过你了不是吗? 4、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纵使狂风暴雨,也绝不动摇。 5、人生是绝望的,只不过在绝望中加一点希望,变得更加绝望。 6、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 7、在她看来,感情本身既然无可非议,要想加以限制,不仅徒劳,而且是理智对种种庸俗错误观念的可耻屈服。 8、都说蝴蝶飞不过沧海、谁又知道沧海其实离不开蝴蝶? 9、在冲动面前,我们只能低头。 10、你就如一颗定时炸弹让我提心吊胆却深陷泥沼无法自拔。 11、后来我明白最珍贵的感情从来不用捧在手心。 12、如果说可以选择遗忘一段回忆,我选择遗忘有关你的一切。 13、温和是最顶级的暴力。 14、不要指望别人太多,毕竟,谁都不是谁的谁。 15、我认识一个人很像令妹,个性一样冲动、可爱,后来她被迫认清了这个世界,结果是痛苦绝望。 16、你最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当然是我的暑假作业了,我把它养的白白的。 17、或许笑着的人是在用最美的方式难受。 18、我梦到你牵着别人手我心痛了。 19、生活毕竟要要告诉我们,你过去相信的大半是错误的,而且你会用自己的行动来来否定自己的格言。 20、我愿意用仅有的现在,为你编织最美好的神话。 21、有些事就是在一次次失望之后突然就想通了,有些人就是在一次次看清之后突然就看轻了。 22、他对简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 23、为你落第一滴泪,故事到最后总会落幕,我真心的付出却不是你要的幸福。 24、赞赏风景只不过是讲些套话。人人都假装和第一个给风景优美下定义的人一样。无论是感受,还是描绘,都情趣浓浓,有不同一般的情调。 25、谢绝你的爱,痛恨他还在。 26、我才知道最难过是,我在慢慢失去你,却又无能为力。 27、他倾向于认为所有事都是非黑即白的。 28、挖自己的坟,埋自己的恨。 29、要是他人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就能证明我们行为不当,那我们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招惹是非。 30、如果你懂我的软弱,如果你懂我的不言语,你会发现其实我比谁都脆弱。 31、随遇而安。有时候,天空没有云,只有恢恢飘过而又孤独的风。 32、没有竞争,人类就要退化,退化到最后又要开始竞争,当然是与猴子争夺野果。 33、能不能为了我,放弃你所拥有的温柔。 34、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 35、你的世界里,没有我。而你,却在我的世界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2023-07-08 23:10:501
成为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的关系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简奥斯汀,《成为简奥斯汀》就是讲的她的故事。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是忠于原著的。《成为简奥斯汀》剧情简介:简·奥斯汀(安妮·海瑟薇饰)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而且她的生活同样充满了激情与爱情。1796年,二十岁的简遇到了汤姆·勒弗罗伊。他们的感情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传奇,而爱情故事也成为她毕生最伟大的著作。格瑞莎姆夫人对此冷眼相看,而卫斯理则一直心存希望。父母以及亲戚的反对,让两人必须做出决定。汤姆提议私奔,导致的后果很显然将会是灾难性的。简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她也将面临贫困和蒙羞。勒弗罗伊在爱尔兰的家庭也指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如果他们选择了逃跑,所有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家人、朋友和财富。扩展资料《成为简奥斯汀》主要角色介绍:1、简·奥斯汀演员 安妮·海瑟薇影片的女主角,理想是成为一位作家,所以在生活中简不断地文学创作。当她到了适婚年龄时,父母亲帮她挑选一个富裕且有远大前程的丈夫——韦斯利先生,但简直接了当地拒绝了,直到她遇到了年轻的爱尔兰人汤姆·勒弗罗伊,随后两个人陷入了爱河之中。2、韦斯利先生演员 劳伦斯·福克斯格雷沙姆夫人的侄子,也是其遗产的继承者,是奥斯汀夫人心中的未来女婿。3、奥斯汀夫人演员 朱丽·沃特斯简的母亲,一心希望简能找到一位富裕且有远大前程的丈夫。但在自己女儿简的支持下,选择尊重女儿对于婚姻的看法。4、汤姆·勒弗罗伊演员 詹姆斯·麦卡沃伊是一位律师实习生,长相英俊、聪明过人但也十分拮据。和简的哥哥亨利一起到简的家乡游玩,他对简单纯朴的乡村生活毫无兴趣。但是不久发现自己心灵与简·奥斯汀相通,两个人彼此找到无数共同的兴趣爱好。汤姆后来成为爱尔兰大法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为简奥斯汀2023-07-08 23:10:571
英国作家奥斯丁的生平
1764年 乔治.奥斯汀牧师与卡桑德拉.李结婚。先是住在汉普郡的狄恩教区。 1767年 奥斯汀夫妇移居到史蒂文顿教区。 1773年 1月9日:卡桑德拉.伊丽莎白出生。奥斯汀家的第5个孩子,第一个女儿。 1775年 12月6日:简出生。奥斯汀家的第7个孩子,第二个女儿。 1782年 卡桑德拉和简被送到牛津镇考丽太太的女子住宿学校。 1783年 考丽太太把学校迁到南安普顿。奥斯汀姐妹感染伤寒,被送回史蒂文顿的家里,简差点丢掉性命。 1785-1787年 卡桑德拉和简转学到莱定镇的修道院学校。 1787年 简的正规教育结束,开始少年时期的习作,保存下来后收集到第一卷的故事。 1788年 全家拜访居住在肯特郡塞文欧克思的伯祖父法兰西斯.奥斯汀。 1793年 完成第三卷的最后章节。侄女安娜.奥斯汀和范妮.奥斯汀(后改姓为奈特)出生。 1795年 完成《埃丽诺与玛丽安》(《理智与情感》的前身)的写作。 1796年 保留下来的简.奥斯汀的书信从这年开始。 1月:与汤姆.勒弗伊罗调情。 9月:住在肯特郡罗林的哥哥爱德华一家 10月:开始写《初次印象》(《傲慢与偏见》的前身)。 1797年 8月:完成《初次印象》。 11月:父亲牧师乔治.奥斯汀把手稿拿给出版者德尔先生,他拒绝阅读。开始写《理智与情感》。和卡桑德拉一起在巴思游玩,和叔叔、婶婶一起住。 1798年 开始写《苏珊夫人》(《诺桑觉寺》的前身)。侄子詹姆士.爱德华.奥斯汀(后为李奥斯汀)出生,后成为传记作家。 1799年 完成《苏珊夫人》。5~6月:和母亲、爱德华一家在巴思停留,住在昆因广场。 1800年 11月:拜访住在汉普郡伊普索尔普的好友玛莎.劳埃德,回家的路上得知父母决定移居巴思城。 1801年 2月:拜访住在曼尼唐的比格一家。 5月:离开史蒂文顿,和李.皮洛一家住在巴思,开始找房。 米迦勒节在巴思租到房子。在悉尼宅4号。 9月:在西德茅斯度假。 1802年 在道立什和泰格茅斯度假。 11月:哈立司.比格威特先生向简求婚。 1803年 《苏珊夫人》卖给了出版商克劳思比。 11月:在莱姆度假。 1804年 搬到巴思城的格林庄园。 9月:在莱姆度假。 1805年 1月:父亲去世。开始写《华生一家》遂又放弃。 春季搬到盖伊街,秋季搬到特里街。 8月:游览戈德默斯哈姆。 1806年 7月:永远的离开了巴思。行程为格洛斯特郡——沃里克郡——斯塔福德郡。住在南安普顿。 1807年 奥斯汀家的女眷住到了弗兰克和妻子那里,在南安普顿的卡斯特广场。 9月:拜访肖顿郡大宅里的爱德华。 1808年: 6月:游览戈德默斯哈姆。 10月:爱德华提供了“肖顿屋”。 1809年 4月:写信给克劳思比询问《苏珊夫人》。奥斯汀一家离开南安普顿,在外逗留直到7月才搬入肖顿屋。 1810年 准备出版《理智与情感》。 1811年 开始写《曼斯菲尔德庄园》。 4月:在伦敦的哥哥亨利家做客。 11月:《理智与情感》被埃格顿出版。 1812年 11月:埃格顿买下《傲慢与偏见》的版权。 1813年 1月:《傲慢与偏见》出版。 5月:拜访住在斯隆恩街的亨利和伊莱沙。 7月:完成《曼斯菲尔德庄园》。 9月:探望丧妻的亨利,亨利当时住在亨利埃塔大街。 9~11月:在戈德默斯哈姆。 11月:《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再版。 1814年 1月:开始写《爱玛》。 3月:在亨利埃塔大街做客。 5月:《曼斯菲尔德庄园》再版。 8~9月和11~12月:探望住在汉斯宅的亨利。和安娜.斯汀通信讨论小说的写作。 11月:安娜嫁给本.勒弗罗伊并停止写作。 1815年 8月:开始写《劝导》。 10~12月:拜访住在汉斯宅的亨利,照料患重病的他。同时和出版商约翰.默里交涉。参观卡尔顿豪斯图书馆,和馆长詹姆士.斯塔尼尔.克拉克通信。 12月:《爱玛》出版。 1816年 3月:沃尔特司各特在《每期评论》上发表了高度评价《爱玛》的评论文章。 8月:完成《劝导》。开始被疾病纠缠。由卡桑德拉陪伴在切尔顿哈姆寻求医治。 1817年 1月:开始写《沙地屯》。 3月:因为疾病缠身而放弃《沙地屯》的写作。 5月:卡桑德拉带简去附近的温斯特镇就医。 7月:简.奥斯汀病逝,葬在温斯特主教堂。 11月:《劝导》和《诺桑觉寺》出版,付有亨利写的简的生平传略。2023-07-08 23:11:151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汀为何终身未婚?
简·奥斯汀是英格兰非常有名气的作家,在她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关注着她。而在那个时代,终身未婚的女性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一生未婚的女性不是容貌过分丑陋,就是人品低劣。而简奥斯汀作为一个品格高尚,容貌出众的女子,她没有成婚让人们十分惊讶。根据介绍,她出生在一个乡下的牧师之家。在父亲的熏陶下,她接触到许多的古典文学书籍以及当代流行小说,并且尝试着去书写各种小说。因此是一个十分聪慧且眼界广阔的女子。在1801年夏天,奥斯汀的男朋友不幸去世。这让她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这也是她未婚的原因之一。在她男友去世的第二年,她接受了当地一个大地产主的求婚,不过在第二个早晨却改变了想法。因为她想到:为了财富和权势而结合在一起是不会成功的;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大地产主,无法一起生活。因此,她接受的这个男子又被他拒绝掉了,而她也没再答应过别人的求婚。在奥斯汀的往后半生中,有许多人追求过她,但没有一个能打动她的芳心。她还在一封信中写道:“什么事都能忍受,除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可见,她是十分追求浪漫的爱情的,而且不会去妥协其他,例如金钱和权势,再加上她挑剔的性格,种种因素相加,这就是奥斯汀终身未婚的原因。2023-07-08 23:11:2310
奥斯汀的抉择的内容简介
对世事见识越多,我就越确信自己永远不会遇到真正所爱的男人。——简·奥斯汀 《理智与情感》就算你不熟知Elizabeth Bennet与Mr.Darcy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你也一定曾经听说过《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曼斯菲尔德庄园 Mansfield Park》,《爱玛 Emma》等一个个在英国文学史上挥之不去的名字。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近代最负盛名、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作家之一,以她犀利的笔触,诙谐的语调,以及对爱情、婚姻独到、深刻的见解,为千千万万的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然而,在盛名背后,被许多读者奉为“爱情专家”的简·奥斯汀,实则一生未嫁,终生与同样一生未嫁的姐姐卡桑德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写出如此富有洞察力作品的简,她自己的感情生活又是如何?本片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近距离地接触在作家的身份背后,同样身为女人的简·奥斯汀。《奥斯汀的抉择》讲述了年近40的奥斯汀为她的侄女范妮做婚姻参谋,帮她挑选未来丈夫的故事。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得到了一个机会窥视奥斯汀的心灵:穷苦的家庭,不成气候的哥哥,而活泼聪颖的奥斯汀又不间断地博得了许多绅士的好感。面对着金钱与爱情,束缚与自由,贫穷与富有,现实与虚幻,奥斯汀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做出了怎样的抉择?这部英美合拍的奥斯汀传记力图展现真实、完整的简·奥斯汀。伴随着曼妙的配乐与动人的英国乡村风景,破烂熊将带你重回那个宁静、淳朴、却又充满转折与变故的年代,陪着奥斯汀跳过一支支舞,领略她的聪明机智,伴她走过生命最后的时刻。这样一部温馨、恬淡、动人心弦的电视电影,喜爱简·奥斯汀以及英国古典剧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2023-07-08 23:12:251
简 奥斯汀的简介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中文名:简·奥斯汀外文名:Jane Austen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斯蒂文顿小镇出生日期:1775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17年7月18日职业:小说家主要成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爱玛》 《劝导》 代表作品 《理智与情感》又名《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1814) 《爱玛》(Emma, 1815) 《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 1818, 死后出版) 《劝导》(Persuasion, 1818, 死后出版) [/color][/b]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一个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名字。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及据此拍摄的电影恐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最近调查统计,《傲慢与偏见》在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中,名列第二。《爱玛》(EMMA)是这位女作家的第四部作品,一般都认为是她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2023-07-08 23:12:511
简·奥斯丁的6部作品是哪些?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女作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道德教育家”。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村,父亲是教区的主管牧师。在父兄的熏陶下,奥斯丁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16岁时开始写作,是第一个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使小说具有鲜明现代性质的小说家。奥斯丁一生中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为(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修道院》和《劝服》(后两部出版于她去世后的1818年)小说内容多是刻画当时英国乡村的风俗民情、社交和男女恋情等。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x0dx0a作品目录:x0dx0a1、《傲慢与偏见》x0dx0a《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x0dx0a2、《理智与情感》x0dx0a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理智与情感》。x0dx0a3、《爱玛》x0dx0a发表于1818年,英国女作家,奥斯丁小说。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从来不在外面住宿的天下少有的女人”,孤零零的,但是充满了感情与思想,她经过一系列误会后,与男主人公先生终成佳偶。小说情节紧奏,细节描写生动、鲜明,语言就像作者歌颂...x0dx0a4、《曼斯菲尔德庄园》x0dx0a范妮是个出身贫寒的少女,10岁时被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在姨父母家,除了二表哥埃德蒙处处呵护她外,受到众人的冷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她始终有颗温柔善良的心肠,辨是非,明大理。她坚决抵制大表哥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大雅的情节剧,毫不动摇地顶住了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的无理纠缠,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特别是在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时,她告诫表哥不要被她的假象所迷惑,最终,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伯特伦爵士的器重和埃德蒙的爱,小说以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良缘为结局。x0dx0a5、《诺桑觉寺》x0dx0a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占用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x0dx0a6、《劝导》x0dx0a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小姐,与青年军官温特沃思真心相爱,并私自订下终身。安妮的父亲和教母认为温特沃思出身卑微,因此极力反对两人交往。安妮被迫中断了与温特沃思的恋情,但对他的感情却依然如故。八年后,温特沃思上校荣归故里,与安妮旧情难忘,在历经曲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2023-07-08 23:12:591
求Jane Austin简介(中文)?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中文名: 简·奥斯汀 外文名: Jane Austen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斯蒂文顿小镇 出生日期: 1775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817年7月18日 职业: 小说家 主要成就: 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 代表作品: 《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爱玛》 《劝导》2023-07-08 23:13:083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澳斯丁的中英简介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 Austen,1731年—1805年)是当地一名牧师。母亲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简·奥斯汀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官的汤姆·勒佛伊(Tom Lefroy)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奥斯汀小六岁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奥斯汀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变主意拒绝了他。 1801年,奥斯汀的父亲退休后,全家迁居到疗养胜地巴斯。就像笔下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一样,奥斯汀并不喜欢巴斯,这也许与她家庭经济状况日趋拮据有关。 1805年父亲去世后,奥斯汀跟随母亲和姐姐到南安普敦与兄长弗兰克住了几年。1809年又移居查顿(Chawton)投奔兄长爱德华。那里的小屋现在是奥斯汀纪念馆,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奥斯汀后期的作品就是在那里写作的。 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她于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于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奥斯汀兄弟中詹姆斯和亨利后来也从事神职,弗朗西斯和查尔斯则成供职英国海军。珍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关系密切,她们之间的信件为后世奥斯汀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卡桑德拉为简·奥斯汀所作的画像目前保存在伦敦的国家肖像馆内。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1811年,在兄长亨利的资助下,奥斯汀的出版了第一本小说——《理智与情感》。而她最著名的作品则是《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所处的年代正是浪漫主义方兴未艾之际,但是奥斯汀的作品不属于浪漫主义,而更接近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比起同时代的华兹华斯和拜伦,奥斯汀的精神也许接近休谟和洛克。 刚获出版时,奥斯汀的作品并未获得很高声誉,然而司各特爵士对她评价很高:“这位年轻的女士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最高妙的。”奥斯汀对司各脱也很欣赏。在奥斯汀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小说人物对司各脱的作品赞赏有加。而早在《理智与情感》中,女主人公玛丽安已经将司各脱司各脱视为最爱的作家之一了。 推崇奥斯汀的人还包括麦考莱(Macaulay),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Robert Southey,Sydney Smith,Edward Fitzgerald,纳博科夫等。据说当时还是摄政王的乔治四世所有的住所都备有一套奥斯汀小说供他随时阅读,迫于他的要求,奥斯汀把自己最爱的小说《爱玛》献给了摄政王。吉布林(Rudyard Kipling)曾经写过一个短篇《简迷》(The Janeites)讲述奥斯汀爱好者的故事,他还写过两首诗赞美奥斯汀。二十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将奥斯汀视为英语文学最伟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将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奥斯汀持批评意见。比奥斯汀稍晚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批评她的视角过于狭隘。马克·吐温则更为尖刻地说“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 2000年,BBC做过一个“千年作家评选”活动,结果奥斯丁紧随莎士比亚之后,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这位女性堪称英国之骄傲。她创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2023-07-08 23:13:161
成为简奥斯汀是谁写的?简奥斯汀的简介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2023-07-08 23:13:274
简·奥斯丁 简介
简·奥斯丁指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扩展资料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势力的观点。2013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继英国皇家邮政专门发行邮票纪念之后,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简·奥斯汀的头像将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向她致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奥斯汀2023-07-08 23:13:372
成为简奥斯汀是谁写的?简奥斯汀的简介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2023-07-08 23:14:171
『简,奥斯汀』人物简介
简u2022奥斯汀,英国女性小说家。活了42岁,1775-1817 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 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 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u2022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u2022奥斯丁这个真名 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u2022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 1,奥斯汀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能以细致的笔触,把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英国作家司各特评) 2,奥斯汀远比她表面上看来的那样更具有深刻的情感。她激发读者去填补语言之外的内容。她提供给读者的看似琐屑,但其中的内涵却足以拓展读者的思维,赋予读者以各种生活场景的永恒形式。(英国作家弗吉尼亚u2022伍尔夫评) 1,奥斯汀的视角过于狭隘。(英国作家夏洛特u2022勃朗蒂评) 2,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美国作家马克u2022吐温评) 3,简u2022奥斯汀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2023-07-08 23:14:231
简·奥斯汀 生平
姓名:简·奥斯汀生卒: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人物生平: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汀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不幸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2023-07-08 23:14:314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澳斯丁的中英简介
珍·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生平 生於英国汉普郡,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 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奥斯汀兄弟中詹姆斯和亨利後来也从事神职,弗朗西斯和查尔斯则曾供职英国海军。珍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关系密切,她们之间的信件为後世奥斯汀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卡桑德拉为珍·奥斯汀所作的画像目前保存在伦敦的国家肖像馆内。珍·奥斯汀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後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官的汤姆·勒佛伊(Tom Lefroy)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奥斯汀小六岁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奥斯汀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变主意拒绝了他。1801年,奥斯汀的父亲退休後,全家迁居到疗养胜地巴斯。就像笔下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一样,奥斯汀并不喜欢巴斯,这也许与她家庭经济状况日趋拮据有关。1805年父亲去世後,奥斯汀跟随母亲和姐姐到南安普敦与兄长弗兰克住了几年。1809年又移居查顿(Chawton)投奔兄长爱德华。那里的小屋现在是奥斯汀纪念馆,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奥斯汀後期的作品就是在那里写作的。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她於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於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作品及评价 1811年,在兄长亨利的资助下,奥斯汀的出版了第一本小说——《理性与感性》。而她最著名的作品则是《傲慢与偏见》。奥斯汀所处的年代正是浪漫主义方兴未艾之际,但是奥斯汀的作品不属於浪漫主义,而更接近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比起同时代的华兹华斯和拜伦,奥斯汀的精神也许接近休谟和洛克。刚获出版时,奥斯汀的作品并未获得很高声誉,然而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对她评价很高:「这位年轻的女士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最高妙的。」奥斯汀对司各特也很欣赏。在奥斯汀的最後一部小说《劝导》中,小说人物对司各特的作品赞赏有加。而早在《理性与感性》中,女主人公玛丽安已经将司各特视为最爱的作家之一了。推崇奥斯汀的人还包括麦考莱(Macaulay),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Robert Southey,Sydney Smith,Edward Fitzgerald,纳博科夫等。据说当时还是摄政王的乔治四世所有的住所都备有一套奥斯汀小说供他随时阅读,迫於他的要求,奥斯汀把自己最爱的小说《爱玛》献给了摄政王。吉布林(Rudyard Kipling)曾经写过一个短篇《简迷》(The Janeites)讲述奥斯汀爱好者的故事,他还写过两首诗赞美奥斯汀。二十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将奥斯汀视为英语文学最伟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将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奥斯汀持批评意见。比奥斯汀稍晚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批评她的视角过於狭隘。马克·吐温则更为尖刻地说「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1]。作品列表 《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1811年)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1813年)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1814年) 《爱玛》(Emma,1815) 《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1818年,死後出版) 《劝导》(Persuasion,1818年,死後出版) 《Lady Susan》 《The Watsons》(未完成) 《Sanditon》(未完成) 《Henry and Eliza》 《The Three Sisters》 《Love and Friendship》 《The History of England》 《Catharine, or the Bower》 Jane Austen (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 was an English novelist whose works of romantic fiction set among the gentry have earned her a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most beloved write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mongst scholars and critics, Austen"s realism and biting social commentary have cemented her historical importance as a writer.Austen lived her entire life as part of a small and close-knit family located on the lower fringes of English gentry. She was educated primarily by her father and older brothers as well as through her own reading. The steadfast support of her family was critical to Austen"s development as a professional writer. Austen"s artistic apprenticeship lasted from her teenage years until she was about thirty-five years old. During this period, she experimented with various literary forms, including the epistolary novel which she tried and then abandoned, and wrote and extensively revised three major novels and began a fourth. From 1811 until 1816, with the release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Mansfield Park (1814) and Emma (1816), she achieved success as a published writer. She wrote two additional novels, Northanger Abbey and Persuasion, both published posthumously in 1818, and began a third, which was eventually titled Sanditon, but died before completing it.Austen"s works critique the novels of sensibility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are part of the transi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realism. Austen"s plots, though fundamentally comic, highlight the dependence of women on marriage to secure social standing and economic security. Like those of Samuel Johnson, one of the strongest influences on her writing, her works are concerned with moral issues.During Austen"s lifetime, because she chose to publish anonymously, her works brought her little personal fame and only a few positive reviews. Through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her novels were admired mainly by members of the literary elite. However, the publication of her nephew"s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in 1869 introduced her to a far wider public as an appealing personality and kindled popular interest in her works. By the 1940s, Austen had become widely accepted in academia as a "great English write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aw a proliferation of Austen scholarship, which explored many aspects of her novels: artistic, id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In popular culture, a Janeite fan culture has developed, centered on Austen"s life, her works, and the various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s of them.Jane Austen英文简介较长,我给你的内容是重点,详情可登陆以下网址: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e_Austen希望帮到你啦,如满意请采纳耶~2023-07-08 23:14:561
简·奥斯丁 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到今年7月18日,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已逝世180周年,但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却经久不衰。近年来,她的名著《傲慢与偏见》、《爱玛》等还被搬上银幕,而且依然走俏影坛,深受观众欢迎。 奥斯汀的艺术之树何以常青?怀着好奇心,笔者作为驻英国记者时,在一个明丽的夏日造访了奥斯汀的故居。 故居坐落在汉普郡阿尔顿小城西南一英里处的查乌顿村,离奥斯汀的出生地汉普郡史蒂文顿村仅10英里之遥。这是一幢朴实无华的两层楼建筑(见下图,本文作者摄)。房舍一面临路,三面花园环抱,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据说,路旁的古栎树是奥斯汀当年亲手栽的。临大路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简·奥斯汀故居”。如今这里已成为简·奥斯汀博物馆,常年对公众开放。 步入故居,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宁静而典雅,正与主人文静的性格合拍,奥斯汀也称赞这里是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的确,她令人钦佩的创作效率,正是得益于居室内朴素和谐的环境:坚实的木质地板,一些小摆设都放在恰当的位置,墙纸花纹简练而协调,墙上的名画色彩明朗、人头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呼唤着作家的灵感。 1809年7月,简·奥斯汀的兄弟埃德沃德把他在查乌顿的这幢房产转让给他母亲和姐妹们后,奥斯汀就定居在这里。她在操持家务之余,偷偷地进行写作。在七年半的时间里写成了6部非凡的小说:《理智和感伤》、《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后两部小说还来不及出版,奥斯汀因染上结核病而逝世。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在她死后主持了《诺桑觉寺》和《劝导》的出版,并公布了她的真名和身份。 这所房舍有一扇著名的能发出“声响之门”,其响声能使奥斯汀事先知道“有人来了”,以便悄悄地收起她正在写作的纸笔。博物馆里还展示着奥斯汀许多作品的手稿和亲笔信,以及她当年写作用的据说是来自中国的桌子。这张桌子酷似一台缝纫机,遇有人来,纸笔放进桌内,桌面一盖便“天衣无缝”。它与“声响之门”默契配合,为奥斯汀“偷偷地写作”服务。遗憾的是,门在后来重新安装时方法不对,现在已经不能发出声响了。但它却不失为一个提示物,即奥斯汀那些知名的小说是在半秘密状态下写成的,也只有奥斯汀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写作的艰难和多少不为人知的情感。奥斯汀的辛劳创作并未给她带来多少酬劳。她一生节俭,在41岁辞世时,仅留下561.7英镑的积攒。 据讲解员介绍,奥斯汀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能即兴赋诗。奥斯汀从小在家阅读父亲收藏的古典文学书籍和流行小说,并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14岁时,她就写成了她的处女作《爱情和友谊》。1801年夏,奥斯汀热恋中的男友不幸去世,使她深陷痛苦之中。翌年,她曾接受一个大地产主的求婚,但第二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奥斯汀意识到:单纯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何况,自己根本不爱他,怎能共同生活?结果,她终生未婚。 简·奥斯汀的小说蜚声世界文坛,在18世纪—19世纪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她的作品中关于年轻女性婚姻和爱情的别具一格的描写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尽管没有财产的妇女的社会出路问题是英国小说中的“老生常谈”,但奥斯汀在其小说中对这一主题却旧题新做,作了独特的喜剧性处理。在名著《傲慢与偏见》里,她曾用戏谑的口吻说班奈特太太的“毕生大志”就是把五个女儿都嫁出去。这部小说著名的第一章描写班奈特太太一听说有个阔少定居在附近,就盘算着如何把一个女儿打发给他。不管是哪一个,任他挑选。这段鞭辟入里的刻画,便是奥斯汀喜剧风格的典范。 奥斯汀的小说尽管也继承了18世纪小说中流行的关于少女走向生活的主题,但她的作品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侧重于探索少女成长中丢掉幻想错觉、认识现实、自我发现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她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是从盲目性走向自我认识的典型。奥斯汀本人则成了公认的描写妇女意识的卓越的作家。 奥斯汀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是英国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18世纪—19世纪之交的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态。 她在自己狭窄有限的生活圈子里,以女性的敏感观察着、酝酿着,被英国著名作家司各特称誉为“英国摄政时期最敏锐的观察家”。她着力于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以及女主角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分析,使其小说摆脱了18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之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优雅的散文笔法、巧妙曲折的故事结构和细节,使其小说一反夸张戏剧性浪漫小说的潮流,而开朴素现实主义小说之先风,对读者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可以说,她有善于在狭窄有限的场景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高超技巧;她严肃地分析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性质和格调,忠实地记录了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某些侧面深刻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于平凡中揭示了不平凡。 简·奥斯汀从大约十二岁时开始写作(近似时间) 1974-95 埃丽诺和玛丽安(理智与情感)动笔。 1796 简的残存信件(?)开始写作。《埃丽诺和玛丽安(理智与情感)》完成 1796-97 《第一印象(傲慢与偏见)》完成。 1798-99 《诺桑觉寺(苏姗)》完成。 1797《理智与情感(曾名埃丽诺和玛丽安)》动笔。 1803 《苏姗(诺桑觉寺)》以10镑价格卖给理查.克罗斯比,但未被出版。《沃森一家》动笔(1818年出版) 1805 《沃森一家》放弃。 1811 《曼斯菲尔德庄园》动笔。《理智与情感(埃丽诺和玛丽安)》出版。 1813 《傲慢与偏见( 修订版)》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完成。 1814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爱玛》动笔。 1815 《爱玛》完成并出版。《劝导》动笔。《苏姗(诺桑觉寺)》从出版商理查.克罗斯比手中买回。 1816 《劝导》完成。《苏姗(诺桑觉寺)》修订。 1817 《沙地屯》动笔 1818 《诺桑觉寺(修订版)》和《劝导》出版2023-07-08 23:15:051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本文中,我整理了这部名著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傲慢与偏见》写作背景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亲看后很感动,特意拿给汤玛士·卡德尔,请他出版,但对方一口回绝,这使得他们父女非常失望。于是简·奥斯汀着手修订另一本小说《理性与感性》。 1805年她父亲去世后,奥斯汀太太带着简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顿。直到1809年定居在乔顿城其兄爱德华的汉普夏庄园之后,简·奥斯汀才再度认真提笔。《理智与情感》修订后她自费出书,销路不错。于是她重写《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傲慢与偏见》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年),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从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只是9岁时曾被送往她姐姐所在的学校随读,但她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在20岁左右就以写作为乐事。她一生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 奥斯汀以女性特有的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对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洞察,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并塑造出了一批有个性,独立思考的新女性。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07-08 23:15:121
简·奥斯汀代表作
简·奥斯汀代表作品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 《爱玛》和 《劝导》。人物简介: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2023-07-08 23:15:223
简·奥斯汀的真实爱情经历?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到今年7月18日,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已逝世180周年,但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却经久不衰。近年来,她的名著《傲慢与偏见》、《爱玛》等还被搬上银幕,而且依然走俏影坛,深受观众欢迎。 奥斯汀的艺术之树何以常青?怀着好奇心,笔者作为驻英国记者时,在一个明丽的夏日造访了奥斯汀的故居。 故居坐落在汉普郡阿尔顿小城西南一英里处的查乌顿村,离奥斯汀的出生地汉普郡史蒂文顿村仅10英里之遥。这是一幢朴实无华的两层楼建筑(见下图,本文作者摄)。房舍一面临路,三面花园环抱,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据说,路旁的古栎树是奥斯汀当年亲手栽的。临大路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简·奥斯汀故居”。如今这里已成为简·奥斯汀博物馆,常年对公众开放。 步入故居,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宁静而典雅,正与主人文静的性格合拍,奥斯汀也称赞这里是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的确,她令人钦佩的创作效率,正是得益于居室内朴素和谐的环境:坚实的木质地板,一些小摆设都放在恰当的位置,墙纸花纹简练而协调,墙上的名画色彩明朗、人头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呼唤着作家的灵感。 1809年7月,简·奥斯汀的兄弟埃德沃德把他在查乌顿的这幢房产转让给他母亲和姐妹们后,奥斯汀就定居在这里。她在操持家务之余,偷偷地进行写作。在七年半的时间里写成了6部非凡的小说:《理智和感伤》、《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后两部小说还来不及出版,奥斯汀因染上结核病而逝世。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在她死后主持了《诺桑觉寺》和《劝导》的出版,并公布了她的真名和身份。 这所房舍有一扇著名的能发出“声响之门”,其响声能使奥斯汀事先知道“有人来了”,以便悄悄地收起她正在写作的纸笔。博物馆里还展示着奥斯汀许多作品的手稿和亲笔信,以及她当年写作用的据说是来自中国的桌子。这张桌子酷似一台缝纫机,遇有人来,纸笔放进桌内,桌面一盖便“天衣无缝”。它与“声响之门”默契配合,为奥斯汀“偷偷地写作”服务。遗憾的是,门在后来重新安装时方法不对,现在已经不能发出声响了。但它却不失为一个提示物,即奥斯汀那些知名的小说是在半秘密状态下写成的,也只有奥斯汀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写作的艰难和多少不为人知的情感。奥斯汀的辛劳创作并未给她带来多少酬劳。她一生节俭,在41岁辞世时,仅留下561.7英镑的积攒。 据讲解员介绍,奥斯汀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能即兴赋诗。奥斯汀从小在家阅读父亲收藏的古典文学书籍和流行小说,并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14岁时,她就写成了她的处女作《爱情和友谊》。1801年夏,奥斯汀热恋中的男友不幸去世,使她深陷痛苦之中。翌年,她曾接受一个大地产主的求婚,但第二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奥斯汀意识到:单纯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何况,自己根本不爱他,怎能共同生活?结果,她终生未婚。2023-07-08 23: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