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白勇.用B/S模式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
蔡永昶.采用B/S结构的MIS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6)
陈冈,陈志.基于B/S模式的电力企业指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3)
陈玉明,邱桃荣.基于C/S与B/S国家高新技术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01)
冯莉,文远保.基于Web的B/S模式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3)
侯宗浩.集成C/S、B/S结构的物资采供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黄朝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03)
李征.基于C/S和B/S模式的输电线路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4)
梁伟卓,鲍鸿.基于B/S结构的汽车租赁管理信息系统[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6,(01)
梁兴波.B/S模式下基于ASP的MIS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6,(04)
刘基华,卢延诗.基于C/S与B/S的电厂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测试技术,2003,(01)
刘晓静,王蔚.基于C/S模式和B/S模式结合的ZZGL系统开发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3,(15)
潘瑞芳,朱永玲.基于JB和B/S模式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4)
彭革伟,陈建铎,袁通路.基于B/S模式的高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J].福建电脑,2005,(03)
邵碧华,王飞.MIS软件设计的新思路[J].华南金融电脑,2002,(07)
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5)
谭敏生,阳小华.基于B/S模式的院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
王国欣,朱鲁华.B/S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4,(S1)
王军,陈未如.C/S结构向B/S结构的移植[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04)
王宇.基于B/S模式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3,(03)
吴毅杰,张志明.C/S与B/S的比较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03,(02)
谢兰云.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5,(11)
叶建平,管坚,肖原.基于B/S结构的游乐设施检测管理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02)
易金聪,张秀萍,宁正元.基于C/S与B/S模式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3,(04)
曾纪刚.基于B/S结构开发高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张传宏,葛华.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2005,(11)
张刚毅.基于Internet的区域型企业的MIS架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
张华,.用ASP开发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大众科技,2006,(02).
郑成增,李思忠,陈志锋.WEB数据库B/S结构开发与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03)
郑飞,李逢玲.基于B/S模式的汽车零件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09)
郑建军,.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06,(01).
钟秀玉,李英.基于B/S模式下的现代MIS的信息安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02)
周晓娟,王法能,毛劲松,.基于B/S的WEB数据库技术[J].航空计算技术,2005,(04).
相关推荐
微计算机信息的组织机构
《微计算机信息》杂志 编委会主任委员陈正清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马增良 王沁 王青 王普 王行愚 王志良 丛爽 宁滨 孙家广 孙增圻毕树生 邢继峰 吴宏鑫 吴启迪 宋健 张玘陈祥光郑桂林 柳翔 钟义信涂序彦 谢寿生楚天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智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单位2023-07-09 01:27:561
《微计算机信息》期刊现在是中文核心吗?
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不是中文核心期刊。2023-07-09 01:28:111
能帮我下篇IEEE文章吗急用谢了
基于单片机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设计Design And Research of Smart Robo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 M icrocomputerf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陈 字CHEN YU摘要:利用红外传感器光电转换特性.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完成了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构成、软硬件设计方法。该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红外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设计,实现了步行、跟踪、避障、步伐调整、语音、声控、液晶显示、地面探测等功能。系统在智能性、准确性、实时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单片机;红外技术;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P216 文献标识码:BAIbstract:By using the photo—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Detection signal was processed wiith the coreof AT89C5 1.Its construction and method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ator ofsmart robot based on infrared technology,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 .This robot realizes talking,tracing,obstacle avoiding,adjusting step,speaking,noise controlling,liquid crystal displaying,ground detecting etc.The system achieves higher requirement,such as smart,accuracy and real-time operation,and its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s bright.Keywords:Single-chip microcomputer,infrared technology,robot.,smart control system引言单片机技术作为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机电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片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红外技术完成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当前机器人研究领域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环境感知、判断决策、人机交互等功能u22ef 。本智能机器人系统主要实现了步行、跟踪、避障、步伐调整、语音、声控、液晶显示,地面探测等功能。在遇到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该机器人将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待,较好地表现出该机器人的思考能力。步伐校正语音模块红外探测地面探测单片机控制器MCU1单片机控制器MCU2驱动电路光电转换触觉模块显示模块图1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1智能机器人简介1.1系统框图该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两片AT89C5 1121控制,一片单片机MCU1用于整个系统的控制,另一片单片机MCU2用于驱陈宇:讲师硕士动液晶屏LCM1602工作.它们之间通过I/O口通讯,以实现两片单片机共同工作的相互协调控制。系统框图[3l~l图1所示。设计中,MCU1的P1.0、P1.3分别接触觉传感器,P1.6一-P1.7接视觉红外传感器.P2.0一P2A 13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P2.5 13接地面探测传感器.P2.6一P2.7接步伐校正光耦器,P3.0-一P3.5接ISD25120语音芯片1.2实现功能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会发出语音提示:“目标搜索中”,同时液晶显示:“"Target is in searching”";前进过程中发现目标,语音提示:“发现目标”:液晶显示:“Find object”,机器人自动向该目标转向;对准目标后,语音提示:“锁定目标”,液晶显示:“Lock it”,同时机器人向目标继续前进;如机器人撞上目标,语音提示:“前方有障碍物”,液晶显示:“Obstacles impending”,机器人根据触角碰撞的先后顺序,向该相反的方向转角约100度,继续前进:当前方地面出现断层,语音提示:“危险,前方地面有断层”,液晶显示:“Warning,fault ahead”。同时机器人会向后退几步,转向后继续前进;如果机器人在转向过程中,步伐错乱,便会自动执行步伐调整程序,以校正步伐。2系统设计2.1驱动电路要想让机器人有稳定行走能力,需要选择稳定的电动机驱动系统。本设计利用三极管放大作用对单片机I/O口电流进行放大,驱动继电器控制电动机转动。且不会对输入电流有任何影响,完全可以给电动机提供大电流。保证电路工作稳定。电动机驱动电路采用两个NPN管对单片机AT89C5 1的I/O口输出电流信号放大,利用电阻R19、R20作为三极管基极进行保护。当单片机I/O口有信号输出时.该电流经电阻后送入第机器人技术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7年第23卷第12.2期一级三极管基极,使第一级_一极管导通,导通电流经电阻送人第二个三极管基极,进一步放大电流,以达到继电器驱动电流。根据计算,送人继电器的电流是经过两极放大电路放大了约S2倍,9014在此做开关作用。经过两级放大后驱动继电器。如图2所示。l图2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每个继电器相当于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由此.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组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动作。2.2视觉电路在此设计中.我们仅要求机器人发现并跟踪目标,不需要识别目标。因此采用最常用的红外线反射传感器来作为机器人的视觉功能,检测机器人前方是否有目标。该功能的实现采用的是两个型号为TX05D的红外线反射传感器。TX05D常用的红外反射式接近开关,它内部有一红外线发射管和一红外线接收管。发射管发出红外线,如果其正前方没有物体,那么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线反馈信号。当前方出现物体时,红外线信号经过物体被反射了回来.这时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向单片机发出高电平信号,以告知单片机其前方出现障碍物。两个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前方的两侧,在机器人工作时.两个传感器始终向外发射红外线探测信号.当其中一个传感器接收到反馈信号时,便向单片机发出高电平信号,告知单片机该方向发现目标,单片机经过判断后,控制电动机向该方向转向,以实现跟踪功能。当两个传感器都感应到目标时,机器人便向着目标直着前进,直到撞上目标。2.3步伐调整电路当机器人在前进过程中.如果电机转速不一致或者在转向过程中打乱了步伐,这时便会启动步伐调整功能,该功能是利用两个光耦来完成的。在机器人腿部,装有两片通过光耦的挡片,当机器人正常行走时,挡片会交替的打开和关闭光耦。如果两个光耦的状态始终不相同。那么就说明该机器人步伐正常。当光耦状态出现相同时,说明机器人步伐错乱,需要校正步伐。这时便会随机停下一条“腿”,等另一条“腿”走在合适位置,即光耦状态相反时,再作出同步前进。电路如图3所示。图3步伐校正电路原理图2.4显示电路本功能主要实现了人机交互的视觉平台。本设计采用LCM1602液晶显示模块,该模块是最常用的英文显示模块.它内部含有英文字库,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液晶显示功能是配合语音功能共同使用的附加功能,它的作用就是可以显示当前的状态,以实现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LCM1602是一种16字x2行的字符型液晶模块.主要有总线连接方式和模拟口连接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模拟口连接方式,它和前者相比,电路更加简洁。在该电路中,P1口给显示屏输送数据,P3.0到P3.2则控制向该显示屏读写数据的状态。VL管脚过1K电阻接地,作用是限制液晶显示的色度深浅。BLA和BLK则是背光灯电源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图4显示电路原理图设计中.P2口则是用于与MCU1通讯.它始终监控着MCU1的状态.以保持显示内容和语音同步。2.5语言电路为了确保操作的无误性,运用声音进行第二重提示.本系统用到的ISD25120语音芯片是美国ISD公司生产的高保真录放一体化的单片固态语音集成电路,录放时间为120秒,可运行多段信息处理,可反复录音十万次【6】,并且ISD25 120使用时不需要考虑如何驱动语音芯片,只需要直接用51控制该语音电路的触发时间,播放出事先录好的声音文件,以实现机器人说话这个功能。电路如图5所示。“- -Is 嵩图5语音电路原理图2.6亚超声接收电路机器人上面装有一个亚超声接收模块.当接收到外部的亚超声.机器人会做出停止和运行动作,以实现机器人的听觉功能。该部分的实现采用了成品的亚超声接收板,在设计中,将其输出的信号经过光电开关转换成可以触发单片机I/0口的低电平开关信号.以告知单片机目前亚超声开关的状态。电路如下图6所示.目和其它信息、数据;互联网接人模块用于宽带接人互联网;红外线模块控制遥控器的发送与接收,选择电视节目或实现其它功能;双口RAM用来实现与STI5518的数据交换。4 数字网络机顶盒的软件和功能由于嵌人式系统软件和微处理器密切相关,所以通常采用分层模型来描述,软件层次结构自底而上分为固件层、驱动层、中间件、应用层,这样,一旦硬件模块发生变化,软件的修改只发生在和硬件相关的固件层 中间件和应用层可以保持不变,能够减少编程工作量,缩短软件开发时间。层次构建遵循的原则:某一层的模块可调用下层模块,同时又能被上层调用,同层之间一般不能调用。数字网络机顶盒的硬件组成相当于一台奔Ⅲ的计算机和数字机顶盒,所以其功能既能够完成计算机的功能又能够完成数字机顶盒的功能。该数字网络机顶盒的能完成主要功能是:1)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2)DVB公共解扰算法和条件接收3)支持PAUNTSC/SECAM4)支持MPEG一2图像和MP3、杜比5.1音质51远程教育6)按次付费电视收看7)电子节目指南81互联网的接人9)数字电视节目存储10)视频点播(VOD)11)交互式电视游戏等等,可以看出,数字网络电视机顶盒的功能十分强大。5 总结本文作者的创新点是完成了基于ARM9和STi5518的数字网络机顶盒硬件平台的设计。文中对传统的数字机顶盒和数字网络机顶盒作了比较,同时给出了数字网络机顶盒的硬件逻辑方框图,以及软件模型和功能。该设计实现后,不仅能够完成传统数字机顶盒的功能,还能够完成电视节目的存储和连上互联网的功能,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该设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1]Philips Electronics Co.,Ltd.TDA827x User"S Manual[OL].2003.[2]ST Electronics Co.,Ltd.Sti5518 User"S Manual[OL].2001.[31张颖,林孝康.基于ARM和FPGA的嵌入式网关设计fJ]微计算机信息.2006.8-2:32 35.[4]侯冬睛,赵金.基于ARM9和GSM的远程数据采集平台的设计fJI,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2:84~85.[5]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3C2410X Microprocessor User"SManual[OL].2003.作者简介:侯冬U~(197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湖南吉首大学物理信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ARM技术和嵌人式系统的研究。Biography:Hou Dong—qing (1974一:male(Tu—jian nationality).Hanan Zhangjiajie, the instructor of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Hunan. master,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the ARM technology and Embeddedsystem .(416000 湖南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侯冬睛通讯地~f:(416000 湖南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侯冬晴(收稿日期:2007.9.13)(修稿日期:2007,11.15)图6亚超声接收电路原理图3总结本机器人系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的视觉、触觉、听觉、语音及简单的思考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个机器人最基本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但新的需求和任务也对机器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系统利用双单片机通讯较好地处理了各传感器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传感器之间的优先响应问题。本文作者创新点:1、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红外技术完成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当前机器人研究领域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环境感知、判断决策、人机交互等功能:2、该智能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的视觉、触觉、听觉、语音及简单的思考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个机器人最基本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3、系统设计中采用采用两片AT89C5l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通过系统功能扩展,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参考文献:[1]邱寄帆,王海春.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轮式智能机器人研究.微计算机信息[M].2006,22,4—2,181-182.[2]范立南,李雪飞,尹授远.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100.[3]徐冠雷,葛德宏.基于MCX5 l单片机的便携式水平校正仪应用设计.微计算机信息[M].2003,9,6,56—57.[5]钱东波.基于RTX51的温度控制系统.微计算机信息[M].2005.7,77-78.[6]叶秋香,郑建立.一种实用的身份认证装置的开发.微计算机信息[M].2005,21,4,158—159.作者简介:陈宇(197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航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Biography:Chen Yu(1978-),Male,Henan Zhengzhou,Lecturer ofdepartment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Zhengzhou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Industrial Management,Master.Mainly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on the electronics eommunic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technique2023-07-09 01:28:212
国内有哪些期刊收录语音信号处理方面的文章
收录有关语音信号处理文章的期刊刊种有(关键字检索数量由多到少排列):信号处理、电声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诚诚与应用、微计算机信息、现代电子技术、声学学报(中文版)、电子学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声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声学、电讯技术……2023-07-09 01:28:282
《微型电脑应用》和《微计算机信息》哪个期刊级别更高、更好?
都差不多2023-07-09 01:28:382
谢维信的最新论文
一种用于三维空间杂波环境机动目标跟踪的数据互联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 第4期被动传感器阵列中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 第4期一种新的嵌入式Linux高性能定时器实现方法,《信号处理》2009年 第3期一种新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信号处理》2008年 第6期被动传感器网基于修正Riccati方程的系统优化设计,《信号处理》2008年 第5期基于SIS框架和蚁群算法的非线性多目标跟踪,《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 第9期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自适应数字水印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 第7期一种基于电子签章的二值图像数字水印算法,《信号处理》2008年 第3期基于身份的网络化制造安全协同商务平台,《计算机工程》2008年 第13期基于Clifford代数传感器网络覆盖理论的路径分析,《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传感器网络高阶模糊覆盖分析,《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传感器网络最佳情况模糊覆盖问题研究,《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电子学报》2008年 第3期基于数据仓库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研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年 第2期量子球壳聚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 第1期基于身份的安全邮件认证体系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科学》2008年 第2期异类传感器系统目标快速定位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2期一种基于并行计算熵迁移策略的多分辨DOM数据生成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 第12期基于模糊Hough变换的被动传感器系统航迹起始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1期THz信号处理与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电子学报》2007年 第10期模糊数据互联滤波器及其在机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 第20期分布式异类传感器网异步采样下的航迹起始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9期机动目标跟踪中数据互联新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10期一种新的视界覆盖遗传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 第5期基于运动特征的远距离红外目标检测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8期被动传感器网基于模糊综合贴近度的航迹起始,《电子学报》2007年 第8期基于IBE的跨网络电子公文安全交换平台,《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18期一种基于身份的无可信第三方签名方案,《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3期基于图像梯度场序列的双向GDIM光流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7年 第7期一种基于身份的短数字签名方案,《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21期分布式异类传感器网Hough变换航迹起始算法,《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2期基于DWT和DCT域的二值图像数字水印算法,《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 第3期基于并行计算熵的同构集群负载均衡算法,《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1期基于unscented粒子滤波的红外弱小目标跟踪,《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期一种空域DCT与时域DWT相结合的鲁棒视频数字水印算法,《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6年 第4期图像插值方法对互信息局部极值的影响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 第10期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优化设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 第12期基于小波变换和目标运动特性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红外》2006年 第9期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新方法,《红外技术》2006年 第7期在线CA的安全增强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2006年 第11期基于ADSP—BF561车载多媒体系统,《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 第3期空间分析中视界覆盖问题的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 第11期模糊观测数据的关联和目标跟踪,《信号处理》2005年 第4期从航空影像中自动提取高层建筑物,《计算机学报》2005年 第7期城市航空影像中基于模糊Retinex的阴影消除,《电子学报》2005年 第3期一种新的自适应图像模糊增强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2期基于OAR模型的航空影像高层建筑自动提取,《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 第1期红外热图像序列中基于人体模型的目标头部定位方法,《激光与红外》2005年 第2期直线Snakes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1期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视线交叉目标定位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 第1期一种新的道路描述子:对称边缘方向直方图,《电子学报》2005年 第1期基于对称边缘方向直方图自动提取主要道路,《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年 第2期分布式被动传感器网异步采样下的机动目标跟踪,《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 第6期一种基于频带一致性的多模态图像校准算法,《通信学报》2005年 第4期基于模糊熵的自适应图像多层次模糊增强算法,《电子学报》2005年 第4期一种安全增强的基于椭圆曲线可验证门限签名方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年 第4期密码学与数字水印在电子印章中的应用,《微机发展》2004年 第11期一种安全实用的电子公文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21期基于DSP的PCI图像采集卡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4期基于DSP组建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系统设计,《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 第2期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高斯噪声滤波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期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组建,《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3期半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2期基于模糊推理的自动多级图像分割,《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1期航空影像中立交桥的自动检测,《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1期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航迹初始状态估计,《信号处理》2004年 第6期被动传感器系统分层快速关联算法,《电子学报》2004年 第12期一种基于模糊运算的多目标多传感器跟踪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1期异步被动传感器系统模糊Hough变换航迹起始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1期窗户纹理的时频描述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4年 第10期基于模糊熵的支撑矢量预选取方法,《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5期基于物方几何约束提取建筑物垂直边缘,《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4年 第9期分布式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定位误差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5期分布式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量测数据关联,《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2期基于核方法的分类型属性数据集模糊聚类算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9期基于模糊决策的密集多回波环境下航迹起始算法,《雷达与对抗》2004年 第3期红外传感器阵列基于信息冗余性的目标定位,《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8期基于核方法的模糊聚类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4期一种用于模式识别的多色Voronoi图,《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7期基于DSP的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实现,《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 第3期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滤波器,《电子学报》2004年 第7期自适应模糊Hough变换,《电子学报》2004年 第6期基于主动秘密共享的安全容忍入侵方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 第1期基于模糊熵的多值图像恢复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2023-07-09 01:28:441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特点技术及应用前景论文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特点技术及应用前景论文 现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用户需求的逐年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逐年扩大,已经逐渐的融入到了国民生产的诸多方面。嵌入式系统具体讲,就是一种拥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通信的智能性与灵活性。 应用嵌入式系统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显著的提高图像处理系统的数据处理、通信等能力,进而有效的扩大图像处理技术的使用范围,以及对于不同要求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用嵌入式系统进行图像处理,是进行图像处理的新的途径之一。当前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仪表检测安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医学等领域,因此图像处理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特点 1) 图像处理系统,具有系统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时具备运行速度快、简单易用与功能强大的特点。2) 图像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智能化模式识别技术,诸如图像匹配等提供支持。3) 改变了原有的对待处理图像的处理策略与算法,可以依据具体的待处理图像的不同特点,提供有效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而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与速度。4)对于外部图像的总线结构与输入输出设备等都是采取专用的设备,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外部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中央计算单元的数据交换速度。 5) 改变了原有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应用了嵌入式的专用平台,同时应用图像高速处理器,使图像处理的速度有效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图像处理任务的实时性。 2 图像处理系统总体设计 2.1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具体由嵌入式操作系统、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软件与硬件平台构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具体如图1所示。硬件平台可以为图像处理提供显示、存储器与计算支持,主要采用的是MagicARM2410嵌入式开发平台,同时包括图像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SDRAM等。 2.2 图像处理过程 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为底层硬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管理,诸如可以进行图像处理任务管理;中断管理;内存管理;任务管理;驱动支持等。首先,在系统启动后,经由引导程序启动操作系统,进而完成硬件的初始化。其次,经由操作系统的任务管理模块,进行内存的分配,同时将图像信息存储在存储器的视频缓冲区中。第三,经由软件算法,将显示缓冲区的图像信息,写入到LCD缓冲区,进而实现图像的实时显示。第四,通过图像处理的算法,进行图像的编码与处理,同时进行存储。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图像处理算法,其主要是针对目标要求编写的专用程序。 2.3 系统的功能设计 嵌入式图像处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在嵌入式环境下实现图像的处理。 具体的主要应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将需要系统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模块化的设计。在每一个模块中,都包含一类图像处理的操作方法,而且在进行执行时都会调用对应的算法。系统功能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形态运算;几何变换;图像分析;图像增强。其中图像增强的模块具体又包括:灰度变换调整;直方图修正法;直方图等,具体如图3所示。各大系统模块的下面都会细分图像的处理操作,其余的三个模块的设计形式与图像增强模块的设计具有相似性。 3 图像处理系统发展趋势 1) 在图像处理系统的内部,主要进行集成软件的开发,对于用户而讲,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可以显著的提高系统的效率。2) 图像处理系统与网络的结合性逐渐提高,进而实现了图像的远程传输与采集。3) 图形处理系统的功能不再完全借助PC与多种辅助设备,而是会集成在一个方便使用的电子设备上。4) 伴随硬件设备的进步,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逐年提高,因而价格也会逐年下降。 4 结语 在嵌入式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使得图像处理领域中出现了人机用户界面、多种通信模式与网络接口的便捷性。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其必然会朝着网络化、便携性、多任务与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伴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强大功能,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 崔磊,董守平,马红莲。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禾。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杨永敏。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杨柯。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 宋延昭。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及选型原则[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 [6] 严丽平,甘岚。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8. [7] 杨会丽。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图像处理平台的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023-07-09 01:28:571
下面的计算机核心期刊哪个档次最低?哪个最容易发表?
22.微计算机信息2023-07-09 01:29:091
关于核心期刊的一些问题!
杂志分为:核心期刊(也有双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但是没有省级核心期刊这一说法 核心期刊对作者有一定要求,一般不接受本科生论文发表,如果是国家级期刊,倒是可以发表2023-07-09 01:29:162
电子技术文献综述
电子技术文献综述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电子技术文献综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本文讲述了一种基于VHDL设计密码锁的原理和方法,这种密码锁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以下是几位专家用VHDL语言解决和设计的密码锁的方案以及实例描述。 关键词:VHDL 密码锁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渐加强。密码锁以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VHDL语言覆盖面广,描述能力强,所以采用VHDL语言所设计的密码锁更是受到绝大多数的人的接受和欢迎。 正文: 1.vhdl 1.1 vhdl语言的概念及特点 VHDL的英文全名是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诞生于1982年。1987年底,VHDL被IEEE和美国国防部确认为标准硬件描述语言 。自IEEE公布了VHDL的标准版本,各EDA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VHDL设计环境,或宣布自己的设计工具可以和VHDL接口。此后VHDL在电子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非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在电子工程领域,已成为事实上的通用硬件描述语言。有专家认为,在新的世纪中,VHDL语言将承担起大部分的数字系统设计任务。除了含有许多具有硬件特征的语句外,VHDL的语言形式和描述风格与句法是十分类似于一般的计算机高级语言。VHDL的程序结构特点是将一项工程设计,或称设计实体,分成外部和内部,既涉及实体的内部功能和算法完成部分。在对一个设计实体定义了外部界面后,一旦其内部开发完成后,其他的设计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个实体。这种将设计实体分成内外部分的概念是VHDL系统设计的基本点。 1.2 vhdl语言出现的背景 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广义地说是描述电子实体的语言,比如说逻辑图,电路图等。但是由于一些大规模电路的出现,逻辑图,布尔方程已经不太适用,因此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描述系统。期间也出现过多种HDL语言,但都没有得到大家的人认可,但是也为vhdl语言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及试验基础。再后来就出现了vhdl语言。Vhdl语言主要针对的是电路设计等方面。密码锁在vhdl中的实现实际上就是vhdl语言在数字电路中的一种应用。 2.以下是几位专家对基于vhdl语言的密码锁设计提出一些看法: (1). 山东理工大学张雪实验师针对基于vhdl语言的设计提出了数字密码锁的设计的思想,她的观点是这样的: 她就普通的密码锁做了一些总结,提出了一些普通密码锁所存在的缺点,比如说安全性不够高,无法进行密码核对等。因此基于这些普通的密码锁所存在的问题,她提出了数字密码锁的概念,数字密码锁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得极其广泛的一种数字电路,他的主要功能时用来对某些重要物品进行加密保护,目的是避免无权人员使用某些设施或进行越权操作。她在文章中介绍的这款密码锁主要完成上锁,密码输入,密码核对,开启电锁,密码修改等功能。详细说明了该数字密码锁的内部结构及其主要功能,讲述了数字密码锁的模块划分极其工作流程。在该数字电路设计中,采用了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主要目的是对数字系统进行模块划分,这样可以将设计简化成相对简单的模块设计,不同的模块完成数字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具体功能。最后还对整个密码锁的实现过程做了整体的仿真效果,仿真反馈的结果可以验证程序设计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该数字密码锁的设计过程表明,用vhdl语言可以快速,灵活的设计出符合各种要求的数字密码锁,而且操作简单,稍加修改就可以改变密码的位数,增强其安全性,且很容易做成ASIC芯片,使设计过程达到高度自动化。 (2).湖南大学胡红艳工程师针对基于VHDL语言的电子设计又提出了关于智能密码锁设计的观点,她提出的设计理念如下: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增长,安全防盗已成为全社会的问题,弹子锁由于结构上的局限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管理和防盗要求,电子密码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目前使用的电子密码锁大部分是基于单片机用分离元件实现的,其成本较高且可靠性不能得以保证。基于此她介绍了一种利用EDA技术和VHDL语言,在MAX+PLUS2环境下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密码锁,首先针对智能密码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要求,即该智能密码锁的密码初始化,密码设定,密码修改以及输入密码的次数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然后又介绍了该智能密码锁的总体结构以及结构中所用控制模块的简单工作原理,最后还对该智能密码锁进行了误差分析。设计的这种新型的智能密码锁具有密码预置和误码报警等功能,用一片FPGA芯片实现,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这款智能密码锁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安全可靠,维护何升级度十分方便等优点,因此提出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曹建国针对基于VHDL语言的电路设计提出了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实现,他的见解如下: 针对以前的数字密码锁和智能密码锁中锁存在的以下问题,他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说密码的输入一般采用机械式何触摸式两种键盘,机械式键盘易产生抖动问题,抖动会造成帧丢失或出错,这些都会降低图像或声音的质量。因此他又提出了可以在系统中加入抖动消除电路的思想。他介绍的是一种基于VHDL设计一种数字电子密码锁的原理何方法,该电子密码锁所用的开发工具为ISE,还用了仿真工具ModelismSE。首先对该电子密码锁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主要达到以下的五个功能:数码输入,数码清除,密码激活,密码修改,电锁解除。接着提出了他的设计思路极其原理,对密码如何输入,输出及修改的过程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还做了图形分析。他提出了以 DSP/BIOS操作系统为软件架构,以 DM642为核心构成了单芯片的多媒体嵌入式硬件平台,采用了最新的 H.264视频压缩算法和基于RTP/RTCP协议的流媒体实时传输技术,对网络带 宽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设计该电子密码锁的过程中所开发的这个系统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高度集成,开发成本低,并在满足实时传输的同时还提供了很高的图像显示质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燎原通过实例来说明利用VHDL 语言实现数字系统的过程。以下是她用VHDL语言实现了汉明码的编码和译码的原理以及部分汉明码的编码源程序: 汉明码是在原编码的基础上附加一部分代码,使其满足纠错码的条件。它属于线性分组码,由于汉明码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至今仍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码。汉明码可以用数字门电路或移位寄存器等硬件电路来实现 ,但硬件电路搭接电路较复杂且易存在干扰。因此她介绍了采用 VHDL 语言来实现汉明码的编码和译码过程。 下面是她给出的汉明码的编码及译码源程序: 编码源程序: LIBRARYieee; USE ieee. std_logic_1164. ALL ; ENTITY hamenc IS PORT (datain : IN BIT_VECTOR 0 TO 3) ; hamout : OUT BIT_VECTOR (0 TO 7)) ; END hamenc; ARCHITECTURE ver2 OF hamenc IS SIGNAL p0 , p1 , p2 , p4 : BIT; BEGIN p0〈= (datain( 0) XOR datain( 1) )XOR datain( 2); p1〈= (datain( 0 )XOR datain( 1 ) )XOR datain (3); p2〈= (datain (0) XOR datain( 2)) XOR datain (3 ); p4〈= ( datain( 1) XOR datain (2)) XOR datain (3) ; hamout (4 TO 7)〈= (p0 , p1 , p2 , p4) ; hamout( 0 TO 3)〈= datain( 0 TO 3); END ver2; 译码源程序: LIBRARYieee; USE ieee. std_logic_1164.ALL ; ENTITY hamdec IS PORT( hamin : IN BIT_VECTOR( 0 TO 7 ); ———d0 d1 d2 d3p0 p1 p2 p4 dataout : OUT BIT_VECTOR (0 TO 3 ); ———d0 d1 d2 d3 sec , ded , ne : OUT BIT) ; ———diagnostic outputs END hamdec; ARCHITECTURE ver1 OF hamdec IS BEGIN PROCESS( hamin) VARIABLE syndrome : BIT_VECTOR (3 DOWNTO 0) ; BEGIN syndrome (0) : =((((((( hamin( 0) XOR hamin( 1)) XOR hamin (2)) XOR hamin (3)) XOR hamin( 4)) XOR hamin (5)) XOR hamin( 6 )) XOR hamin (7)) ; syndrome (1) : = (((hamin(0) XOR hamin (1) XOR hamin (3)XOR hamin( 5)) ; syndrome (2) : = (((hamin (0) XOR hamin(2 )XOR hamin (3)XOR hamin (6)) ; syndrome (3) : =((( hamin (1) XOR hamin (2) XOR hamin (3)XOR hamin (7)) ; IF (syndrome =“0000”) THEN ne〈=‘1"; ded〈=‘0"; sec〈=‘0"; Dataout( 0 TO 3) 〈= hamin( 0 TO 3) ; ELSIF (syndrome (0) =‘1") THEN ne〈=‘0"; ded〈=‘0"; sec〈=‘1"; CASE syndrome( 3 DOWNTO 1) IS WHEN“000”|“001”|“010”|“100”=〉 Dataout( 0 TO 3 )〈= hamin( 0 TO 3 ); - WHEN“011”=〉dataout( 0)〈= NOT hamin (0 ); Dataout(1 TO 3) 〈= hamin (1 TO 3) ; WHEN“101”=〉dataout (1) 〈= NOT hamin( 1) ; Dataout( 0) 〈= hamin (0) ; dataout (2 TO 3) 〈= hamin( 2 TO 3) ; WHEN“110”=〉dataout( 2) 〈= NOT hamin (2) ; Dataout( 3 )〈= hamin( 3) ; Dataout( 0 TO 1) 〈= hamin( 0 TO 1) ; WHEN“111”=〉dataout (3) 〈= NOT hamin( 3) ; Dataout( 0 TO 2) 〈= hamin (0 TO 2) ; END CASE; ELSIF (syndrome( 0 )= ‘0" AND (syndrome( 3DOWNTO 1) / =“000” )THEN ne〈=‘0"; ded〈=‘1"; sec〈=‘0"; dataout (0 TO 3 )〈=“0000”; END IF; END PROCESS; END ver1; 该程序使用 Quartus Ⅱ软件进行逻辑综合功能模拟与定时分析。通过时序仿真和下载后 ,观察波形并进行实际验证 ,可以正确编码译码 ,符合设计要求。本文介绍的基于 VHDL 语言的汉明码的编码和译码实现 ,简化了硬件的开发和制作过程 ,易于仿真测试和修改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抗干扰性 ,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 结束语: 从上面所举的各位专家所提出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基于VHDL 语言所设计出来的多款密码锁, 均使用串行电路,这样用一片FPGA芯片就可以实现实现, 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和可靠性。VHDL语言在数字电路设计中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对数字系统进行模块划分 ,这样可以将复杂的设计简化成相对简单的模块设计 ,不同的模块用来完成数字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具体功能统, 其升级与改进极其方便。用VHDL语言设计出来的密码锁具有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和修改等优点。缺点是虽然它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使用了电子芯片,因此现在还是只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使用,还不能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 参考文献: [1] 刘钰,张有志.一种用VHDL语言设计的数字密码锁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4,(04) [2] 胡红艳,李旭华.基于VHDL语言的智能密码锁设计 [J].微计算机信息 ,2006,(14) . [3] 曹建国,王威,王丹.一种基于VHDL的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实现 [J].安防科技 ,2007,(02) . [4] 周瑗,杨丽华.用VHDL自顶向下设计数字密码锁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0,(02) . [5] 尤国平,陈新,林伟,黄世震.基于VHDL语言的串行密码锁设计 [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5,(09) . [6] 谢海良,孔云龙.基于ED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电路设计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7] 许琦.基于FPGA的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10) 发展前景 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成为了可能。电子技术在以后的日子,有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和人性化 电子技术的智能化,是电子技术具有类似人的智能,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有效的判断并能做出决定。随着模糊控制、纳米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电子技术产品的智能化将成为主要特性;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电子技术可以更加的人性化。人性化是电子技术的一个特性,人是电子技术产品的使用者,所以赋予电子技术需要满足人性化的需求。因此,电子技术产品不仅要具有最优性能,还要加强人们对色彩、造型、舒适度等方面的研究,满足人们对电子技术产品人性化需求。 集成化 电子系统集成系统,应该包含有电子子系统和电力应用系统两个部分。其中,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芯片或者是模块,通过集成满足用户需要的智能化应用系统。通过电子技术的集成,使得电子技术产品结构优化,性能达到最大化。 网络化 随着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种工具,远程控制和监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电子技术也顺应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化特性更加的明显。 综上所述,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也导致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更多的应用,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促进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可以断言,电子技术必将成为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重要环节和桥梁,也必将为大幅度节省、降低材料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加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023-07-09 01:29:231
关于RFID的中文核心期刊都有什么
这个技术其实是跨学科的,不知你是哪个学科的,我基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做了分析,发现以下核心期刊发文较多,下边括号的数字表明该期刊发该领域的文章篇数,后面是该期刊名字,希望对你找文章或者投稿有帮助。(141)计算机工程(106)电子技术应用(82)计算机应用(71)计算机工程与应用(60)中国物流与采购(54)计算机应用研究(53)微计算机信息(48)计算机工程与设计(46)计算机测量与控制(44)包装工程(39)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38)计算机科学(38)制造业自动化(37)微电子学(36)商场现代化2023-07-09 01:29:411
关于机器人的科技技术基础论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的性能不断地完善,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军事、排险、农业、救援、海洋开发等方面。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器人的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一:《浅谈智能移动机器人》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广泛应用于军事、排险、农业、救援、海洋开发等。介绍了常见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其相关的一些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应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越障机构,并简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在对智能机器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论述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 越障 避障 伸展收缩 1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开辟了智能生产自动化的新时代。在工业机器人问世50多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被人们看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产工具。由于传感器、控制、驱动及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开辟了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2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其相关技术 由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危险与恶劣环境以及民用等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世界各国非常关注它的发展。其共同的五大系统组成要素为:(1)机械机构单元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骨架,机器人所有的模块都依靠其支撑,机械机构单元的结构,性能,强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机器人的稳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型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智能机器人产品的结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机械机构的各项工艺性及尺寸设计都向着更加合理高效,更加轻便美观,更加环保节能,更加安全可靠等方向发展。(2)动力与驱动单元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提供动力来源。(3)环境感知单元相当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五官,机器人通过感知单元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识别及各种参数的收集,然后通过转换成控制模块可以识别的光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4)执行机构单元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执行部分,能根据控制中心的命令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不同的机器人有着不同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设计影响着对要执行动作的效率,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5)信息处理与控制单元作为整个机械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如人的大脑一样,调控着整个系统,一切的活动都由它指挥。将来自传感器部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中汇总,存储,对所有信息分析,规划决策,输出命令。使机器人有目的的运行。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电系统。它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机器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3 一种越障机器人 我们设计的移动机器人(图1)有很好的机动性能,前导轮、前轮和后轮可以实现独立升降运动。前导轮(如图1)由通过曲柄圆盘的转动角度控制摇杆的摆动角度,带动相关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实现前导向轮的伸展和收缩实现攀越。机器人两侧的侧边驱动机构为平面连杆-滑块越障机构,前后轮(如图1)分别通过导杆在槽中的移动,带动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实现前后轮的伸展和收缩,实现越障功能。本机器人通过尺寸的设计可以实现较大的越障高度,通过合理的控制轮摆动的角度还能实现多种类型障碍物的攀越。 4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概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功能不断完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不仅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排险、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领域等有害与危险场合(如辐射、灾区、有毒等)得到很好的应用。 4.1 陆地智能移动机器人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美为了完成对宇宙空间的占领,完成月球探测计划,各自研制开发并应用了移动机器人,通过移动机器人实现对外星土壤的样本采集和土壤分析等各种任务。陆地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人类完成无法完成的任务。陆地移动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可以完成排除爆炸物,扫雷,侦查,清除障碍物等等,近年来智能移动机器人也开始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4.2 水下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人们对资源的渴求加大,开始对原子能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加之水下环境十分复杂(能见度差,定位困难,流体变化等),水下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海底资源探测上的优势使之受到关注。近年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深水机器人“ROV Kiel 6000”,这架深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000米深的海底,寻找神秘的深水生物和“白色黄金”可燃冰。 4.3 仿生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全球许多机器人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仿生学与机构的研究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仿生机器人尤其独特优势,例如,蛇形机器人重心低,能够模仿蛇的动作,穿梭在能够穿梭在受灾现场和其他复杂的地形中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除此之外还有仿生宠物狗、仿生鱼、仿生昆虫等。 5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影响移动机器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导航与定位技术,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技术,多机器人协调与控制技术等因而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高智能情感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机交互的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人类智能的情感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的移动机器人只能说是具有部分的智能,人们渴望能够出现安全可靠的能够沟通交流的高智能的机器人。虽然现在要实现高智能情感机器人还非常的困难,但是终有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它将成为现实。 (2)高适应性多功能化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人类服务的,自然界中还有好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们开拓,各种危险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人类无法涉足,因此人们也迫切希望有能够代替人类的机器人出现,高适应性多功能化的机器人也必将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之一。 (3)通用服务型的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是应该越来越容易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服务。例如在家庭中,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做各种家务,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 (4)特种智能移动机器人。根据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的目的,设计各种各样特种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未来发展方向,如纳米机器人,宇宙探索机器人,深海探索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等。 6 结束语 总之,智能移动机器人涉及到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多学科技术。未来智能移动机器人走向生活,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是其趋势。尽管智能移动机器人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但是实现高适应性,智能化,情感化,多功能化的移动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谢进,万朝燕,杜立杰.机械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0. [2] 陈国华.机械机构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徐国保,尹怡欣,周美娟.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展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2). [4] 肖世德,唐猛,孟祥印,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监测与控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二:《浅谈机器人设计 方法 》 摘要:机器人是人类完成智能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在世界有了一定的发展,甚至很多国家机器人已经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而机器人的设计方法无疑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机器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关键词机器人;设计;方法 1.前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工具的进步才能带动人类的文明,如今设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机器人就是人类在发展智能化过程洪重要的产物,因此机器人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师们必备的工具。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工业现场所涉及到的重体力劳动量不断提升。当中部分劳动任务的实现单单依靠人力是很难实现的。而为了良好的完成工业现场的相关生产作业任务。就需要通过对机器人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来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5个模块组成:控制模块、循迹模块、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 (1)控制系统模块。ATmega128为基于AVR RISC结构的8位低功耗CMOS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具有多路PWM输出,可将测速、避障等电路产生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放大电路,从而控制电机转速,此方式产生的PWM信号比用定时器中断产生的PWM信号实时性更好,而且不会占用系统的定时器资源。 (2)循迹模块。循迹是指小车在比赛场地上循白色引导线线行走,循迹模块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循迹模块采用灰度传感器,发射管为普通LED灯,接收管为光敏三极管3DU33。工作原理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LED发射光反射不同的亮度,光敏三极管3DU33接收这些不同亮度的光线,就会呈现不同的电压Vx。Vx输入到比较器LM339的同相端,并与电位器设定的电压V0相比较,当Vx>V0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Vx循迹机器人前后两端均是由7个灰度传感器组成的循迹模块。其中,中间三个灰度传感器起巡线的作用,两端的灰度传感器起探测弯道作用,剩下两个灰度传感器交替进行巡线和探测弯道。实验证明,这样的灰度传感器的布置图,机器人循迹的效果好,且“性价比”非常高。 (3)避障模块。避障模块主要使用的是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当红外感应避障模块靠近物体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当没有感应到物体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将该信号线接入到单片机的控制端口,控制程序就能起到探测障碍物的作用,当在机器人行进的路径上就可以发现有障碍物并及时避开绕行。 (4)驱动模块。循迹避障机器人要求行走灵活、反应快速,因此要求驱动电机具有“转速快、制动及时”等特点。我们设计制作的循迹避障机器人采用中鸣公司的JMP-BE-3508I驱动板模块,其输入电压为11V到24V,最大输出电流为20A,满足快速前进、制动、转弯的要求。并且电机速度达到500rpm,堵转力矩为8KG.CM,具有很强的刹车功能。利用单片机的四路PWM输出信号,分别控制四个轮子的转速。并采用“四轮驱动”、“差速转弯”的方式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与转弯。 (5)电源模块。循迹机器人的电源模块主要实现以下三大功能:①稳定输出5V工作电压。故我们设计制作的电源模块以7805芯片为核心,把输入电压截止到5V。②提供足够的电流。7805芯片最大输出电流为1.5A,而循迹机器人需要较大电流,所以我们使用了两片7805芯片分别对控制系统和外部设备进行供电。③滤波。在7805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并联104贴片电容和10u03bcF的电解电容,过滤高频、低频信号。 3.软硬件模块开发流程和界面程序 (1)图像处理模块:照相机实时捕捉图像,处理转化后和初始图像进行处理比较,找出图像中差异的位置通过TCP传输。 (2)TCP通信模块:视觉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贝加莱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作客户机或服务器实时传输数据,:定义结构体用于视觉系统传输位姿给机器人和机器人实时反馈位姿和信号状态数据给视觉系统。 (3)位置转换模块:把视觉系统的位姿转换为机器人的位姿传输给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运行。 (4)轨迹规划模块:进行运动轨迹规划和速度规划,根据机器人当前的位置和目标位置,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直线、圆弧、不规则曲线等运动轨迹),然后对轨迹、速度进行插补,插补值调用机器人运动学算法计算轨迹的可靠性,再把实时插补的位置、速度传送给运动控制模块。 (5)运动控制模块:根据实时插补的值结合加速度、加加速度等控制参数给驱动器。 (6)伺服模块:根据控制器所发送数据,结合各伺服控制参数,驱动电机以最快响应和速度运行到各个位置。 4.机器人精度标定和视觉软件处理 4.1精度标定 精度的标定包括机器人精度标定 和机器人相对于视觉照相机位置标定 。机器人运动前,需要用激光跟踪仪标定准确各轴杆长、零点、减速比、耦合比等机械参数,给运动学、控制器系统,机器人才能按理论轨迹运行准确。行到指定点。 通过三点法、六点法标定机器人相对于视觉照相机的X、Y、Z方向距离给位置转化模块,确定机器人坐标系相对于照相机坐标系的转化关系。 4.2视觉处理软件 包括固定视觉系统标定模块和移动视觉系统标定模块 。视觉系统安装在固定位置相当于给机器人建立照相机一个用户坐标系,此模块用于运算机器人和固定视觉系统之间位姿转换关系。视觉系统安装在机器人末端法兰位姿相当于给机器人建立照相机一个工具坐标系,随着机器人运动而实时改变位置,此模块用于运算机器人和动态视觉系统之间位姿转换关系。 实时处理传输机器人、视觉系统和以太网的运行通信状态以及出错状态处理。 4.3人机界面设计及实现 当机器人出现故障,不能自动移动位置时,比如碰到硬件限位或出现碰撞现象时,此时可以进入手动页面,选择机器人操作,移动机器人到指定位置。对于新建码垛工艺线,需要配置系统参数、位置信息、以及产品参数,等必要的信息。码垛数据编辑与创建的功能,产品覆盖了袋子、箱子,以及可变数量抓取的功能。可以添加产品数量,改变产品方向,单步数量修改,产品位置移动以及旋转等设置。本页面中,示例生成了每层五包的袋装产品,编号从1到5,可以通过调整编号的顺序,达到改变产品的实际码垛顺序。 5.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用途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用上述的思维方法进行解决,随着机器智能化的推广,无疑机器人的设计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海平,陈彦. Wincc在打包机人机界面中的设计与应用[J].HMI与工业软件,2012(3):70-72. [2]朱华栋,孔亚广.嵌入式人机界面的设计[J].中国水运,2008(11):125-126. [3]金长新,李伟.基于Windows CE的车载电脑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132-134.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三:《浅谈igm焊接机器人的故障处理》 [摘 要]机器人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本文通过介绍igm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机器人的常见故障现象,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法。 [关键词]igm焊接机器人 工作原理 故障处理 0 前言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这门新型技术的介入,对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可靠性、稳定性,发挥机器人的最大优势,针对机器人的故障维修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就尤显重要。 1 igm焊接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1.1 igm焊接机器人的组成 igm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它加工精细、动作灵巧、焊接精度高、焊缝成形好。在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igm焊接机器人工作原理 igm焊接机器人内部轴控制原理:通过数字伺服板DSE-IBS处理当前位置的校准、位置驱动、速度驱动等信息,处理后的信息送馈到伺服驱动器,由伺服驱动器内部的脉宽调制器调制,然后放大输出推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运动的同时,编码器同步运行,并把采集的位置角度信息反馈给RDW控制板,通过RDW板的增量计算、数据整定后的位置信息回馈给DSE-IBS板,做下一个周期的计算处理,此过程反复进行从而实现了实时位置的更迭过程。 2 igm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分析 2.1 焊接机器人故障类型 焊接机器人故障类型可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由机器软件造成的故障,如系统停机 死机 的现象;由机器硬件造成的故障,如驱动单元、电气元件各模块的故障。就故障现象可分为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突发故障三大类。对于维修来说,自然故障和突发故障的排除就显得困难,因为这种维修不仅仅针对故障单元本身,还要对系统进行改进,这就需要周密分析,对故障诊断进行优化和改进,避免排除过的故障重复出现,使系统进一步稳定可靠。 2.2 igm焊接机器人常见故障处理 2.2.1 机器人开机后示教器无报警信息,但机械手无法正常引弧。首先检查系统是否送丝送气,发现送丝系统无法手动送丝,保护气瓶有压力,但是焊枪喷嘴处无保护气。再检查机械手焊接电缆、引弧板及送丝板,都没有发现故障。这说明机械手的功能是正常的,可能是焊接回路不通畅。可以通过测量焊接回路阻抗来判断焊接回路是否正常。 回路阻抗的测试步骤: i把连接工件的地线接好,保证地线夹与工件接触部分干净良好; ii接通机器人电柜电源,将福尼斯焊机电源开关拨至“I”位置; iii在焊机二级菜单内选择“r”功能。 iv取下焊枪喷嘴,拧上导电嘴,将导电嘴贴紧工件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过程中要确保导电嘴与工件接触处的洁净。测量进行时,送丝机和冷却系统不启动; v轻按焊枪开关或点动送丝键。焊接回路阻抗值测算完成。测量过程中,右显示屏显示“run”; vi焊接回路测算结束后显示屏显示测量值。测得的焊接回路阻抗是18 u03a9(正常值以<20u03a9为佳),说明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回路的通畅的。再断电、通电调试,焊接机器人能正常引弧,应该是回路测试过程中通过连接接地夹、拆卸喷嘴、导电嘴等将回路未正常接触处接通了。 2.2.2 igm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引弧困难、焊接电流极不稳定,且经常断弧,反复出现“Arc fault”电弧故障。 i检查接地电缆,测量回路电阻值为9.7u03a9,正常 值以<20u03a9为佳。 ii检查焊丝直径(Ф1.2)与送丝轮的公称直径相匹配。 iii焊丝材料(G2Si)与焊接方式及焊接母材相匹配。 iv后观察焊枪喷嘴处,存在大量粉尘的切粉,手动送出的焊丝不光滑平整,有小量弯曲及伤丝情况,说明送丝不畅。 v对送丝阻力进行检测。将送丝锁紧杆、压紧杆打开,手盘焊丝盘将焊丝收回,发现阻力很大。多为送丝软管堵塞或软管与机械手夹角过大造成。 vi检查送丝轮磨损情况,V型送丝槽不易过深过宽,以正好放置一根Ф1.2规格的焊丝为佳,间隙过大,将影响送丝的稳定性,焊接电流的稳定性。拆下送丝轮,发现送丝轮磨损严重,圆度误差较大,送丝槽过深。送丝机构一旦出现失控,就会高速送丝,焊接电源得不到正常的信号反馈(送丝速度的反馈采用光电测速),不能提供稳定的电流、电压,造成不能正常焊接。更换送丝轮、送丝软管,并进行压力调整,故障解除,焊接正常。 2.2.3 igm机器人回零参数自动丢失。igm机器人在下一次开机时,回零参数自动丢失,重新校零、输入参数,保存参数反复丢失。检查示教电缆、接口、程序、轴卡、RDW板指示灯全部正常,检查后备电池(缓冲电瓶,用于关机或意外掉电情况下,为系统提供短时间供电,进行信息的存储)测量电压值,一个为8.9V,一个为12 V,总电压为21 V,正常值为24V,更换一组电池后一切正常,再未出现数据丢失现象。 2.3 突发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该故障无可预见性,事发突然。实际工作中出现最多。多为受环境影响的系统故障,如焊接机器人控制部分电路板故障、稳压 电源故障 、通讯故障等,反映在机器人在工作时突然报警且无法消除报警。重新启动又恢复正常,但不久又出现报警,这类故障造成整个系统不稳定。 为了进一步判断驱动器的好坏,缩小故障范围, 对编码器进行检查,RCI系列的机器人各轴所使用的编码器是绝对编码器,它是一种电磁部件,可以传递旋转角度的信息,由两个固定绕组(sin绕组和cos绕组)及一个参考绕组组成,原理基本上同旋转变压器相似。将X12插头拔下,分别测量11-12、13-5、14-4端子阻值,结果没有一项有阻值,说明编码器出现异常。 找到12轴伺服电机,检查发现编码器插头锁紧并帽已退出,插头连接松动。将插头重新安插,锁紧到位,再次测量11-12端子阻值为94u03a9,13-5端子阻值为65u03a9,14-4端子阻值为65u03a9,9-10端子阻值为600u03a9,说明各绕组正常。上电后,驱动可正常打开,故障解除。 3 结束语 维修工作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一个反复过程,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才会使维修人员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判断处理各种故障。工作中维修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观察,不可盲目更改焊接机器人设定、跳线等状态,要养成做工作记录的好习惯,归纳 总结 各类故障现象以及处理过程,积累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的 经验 ,以提高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光平.《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 重庆: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2] 中国焊接协会成套设备与专业机具分会. 《焊接机器人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李德民.《焊接机器人的故障维修》. 长春:长客股份制造中心,2011. 猜你喜欢: 1.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2. 关于计算机的科技论文3000字 3. 数学科技论文800字 4. 自动化科技论文题目与范文2023-07-09 01:30:011
计算机科技核心期刊容易发表的有哪些?
微计算机信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研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搜索计算机学报2023-07-09 01:30:081
求一篇单片机论文,要求参考文献是05年的,出自核心期刊,其他无要求,粘贴的也可以,谢谢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黄家升. 基于IAP的单片机软件远程升级[J]. 舰船电子对抗, 2007,(03) . [2]杨美仙. 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5) . [3]陈寿元. 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4]栗欣,周东辉,孙晓苗,李立. 单片机程序远程升级的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张志利,张晓峰,朱力. FPGA的单片机多机串行通信网络[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03) . [2]姚晓光. 基于GPRS的单片机固件升级系统设计[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06) . [3]李辉,宁祎,邓遵义. SPCE061A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技术[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8,(04) . [4]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分布式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J]. 机械与电子, 2007,(05) . [5]李俊,王金海. 基于TFTP协议的ARM软件远程更新系统[J]. 工矿自动化, 2010,(07) . [6]朱飞龙,杨鸣. 基于IAP功能单片机的远程更新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 2010,(09) . [7]杨峰,张德跃. 一种使用双簇首的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8]周茂霞. 基于Windows API函数编程的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的实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9]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全电动注射成型机控制系统设计[J]. 塑料, 2007,(02) . [10]张志利. 基于RS232协议的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04)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1]杨秀栋. SOC的存储器IP嵌入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 [2]曾永龙. 冶金除尘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2008 . [3]曹鹏. 基于M30626FJPGP芯片汽车音响系统设计[D].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 [4]程龙飞. 多参数综合可靠性加速试验环境测控系统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 [5]任红文. 加速器高频自动频率调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兰州大学, 2010 . [6]季雪峰. 智能模拟信号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D]. 复旦大学, 2010 .2023-07-09 01:30:151
李欣的工作经历
1976.12~1978.9 北海舰队后勤部军需仓库/工人1982.8~今 中国海洋大学/教师社会及学术兼职 兼职单位或团体名称 担任职务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青岛市电子学会 理事代表性学术成果一种提高含边界扫描器件电路板在线测试速度的新方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3,33(1)船载海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集成示范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4,34(2)Navigation Algorithm of Autonomous Mobile Robot Based on Multi-sensor Fusion ISIST"2004 Proceedings 2004, Vol.1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青岛大学学报 2004,19(3)单片机与三菱PLC无协议串行通讯的实现 微计算机信息 2005,21(20)DirectX 9实现采集信号的实时显示 微计算机信息 2005,21(22)MQAM原理及其在EDSL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新通信 2006,8(15)基于HDB3编码的长线传输信号矫正算法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7,23(6)2023-07-09 01:30:211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下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而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并将各个行业关联起来,从而融合成了一个体系,促进了产业链的整体性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学术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病毒对抗策略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病毒这一问题也随之严重起来。病毒和计算机技术一样,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和变异,给计算机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此,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研究,以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 文章 探讨了计算机病毒对抗的内涵,最后从病毒攻击和病毒防御两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策略 方法 。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作用机理;病毒攻击;病毒防御 计算机不仅是在民用领域发挥作用,在军事领域起到的作用更大,其对于防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军事专家认为,计算机战争在未来将成为最主要的战场,其重要作用将超过真枪实弹的战场。病毒作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核心,可以使用病毒发起网络攻击,也必须加强防御来自外部的病毒攻击,病毒对抗已经成为计算机战争的关键。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病毒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对其对抗方法充分掌握,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1计算机病毒对抗简析 1.1对抗内涵 所谓计算机病毒对抗,其实质就是计算机病毒攻防技术,对其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分析。第一个层面,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描述,其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隐蔽和传播等方面。第二个层面是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御的技术,其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检测和消除等。第三个层面是计算机病毒对抗,其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病毒制造和发展的交替过程。在计算机病毒的对抗当中,抵御计算机病毒是其核心关键,其主要内容就是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发展和破坏等进行抵抗,进而起到阻止计算机病毒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的步伐。但是,制造计算机病毒的人为了确保病毒可以跨过一系列抵御 措施 ,而不断开发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隐蔽技术。这一系列针锋相对的交互活动,就被称为计算机病毒对抗。 1.2特点分析 计算机病毒对抗表现出的特点和计算机病毒自身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计算机病毒对抗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导致计算机病毒对抗也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其隐蔽性很高,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对抗。其次,计算机病毒对抗具有交互性,计算机病毒对抗主要是两个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对抗,一方主要是进行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一方是对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进行防御。在某些情况下,防御方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反击,从而迫使计算机病毒制造者进行防御。所以,计算机病毒的制造和防御是同时存在的,并且一方技术的提高也会促进另一方技术的提高。最后,计算机病毒对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据此设计计算机病毒。而计算机病毒的防御也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根据设想或真实存在的对象展开防御工作。比如在国家安全或是战争中,利用计算机病毒获取敌方信息机密,用以破解敌方的核心计划,从而对敌人实施精准打击。不仅如此,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病毒使敌方的通信网络瘫痪,不能及时传递信息,从而确保己方能够占到足够的优势。 2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策略方法 2.1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攻击 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攻击是计算机病毒对抗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凭借病毒所具备的各项功能作用,实现对敌方计算机系统的潜入,从而达到入侵、窃取、破坏和摧毁的功能。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利用计算机病毒发起攻击已经成为网络战的常用手段,其核心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病毒对敌方网络系统、指挥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武器系统等进行控制,通过网关网桥、传感器和控制器等途径侵入敌方计算机系统当中。在计算机病毒攻击当中,常用的攻击手段主要有五种,分别是无线电方式、固化式侵入、游戏方式、后门攻击以及数据控制链侵入。无线电方式主要是通过无线电传播的方式将计算机病毒传输除去,通过一定的伪装使敌方对其进行拦截,从而达到侵入的目的。无线电的侵入方式虽然优点比较明显,但是技术难度也非常大。一般,可以通过电子系统直接将计算机病毒发送给敌方,也可以冒充合法数据进行传输,混入合法数据当中进入到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此外,还可以对敌方信息保护最为薄弱的地方直接进行投放,从没有设置保护的数据链路进行侵入。固化式主要是将计算机病毒存储在某些硬件设备当中,再通过某些特定的 渠道 将这些硬件设备送入敌方,在敌方使用这些硬件设备的时候,储存在其中的病毒就会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侵入,实现窃取数据资料或是破坏系统等功能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我国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水平还比较低,各种硬件设备的核心技术还被其他国家牢牢掌握,所以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计算机病毒对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游戏方式就是在某些游戏程序中附加计算机病毒程序,在游戏运行到一定节点或是触发某类事件的时候,就可以激活这些病毒。不仅如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比较难以发现这些病毒的存在和活动,可以增加这些病毒进行相关破坏活动的时间和效用。后门攻击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自身预留的安全后门,将病毒从这一安全后门中直接注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常用的后门攻击方式主要有可控制电测脉冲,其能够将携带的病毒通过脉冲形式从计算机系统预留的后门进行注入。数据控制链侵入主要是利用因特网技术从C4KISR系统数据控制链将计算机病毒进行注入,不仅如此,通过远程修改技术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修改这些数据链的路径,使其更加容易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渠道。 2.2计算机病毒防御措施 计算机病毒对抗分为了攻击和防御两个部分,所以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御时,就应该结合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攻击手段,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目前,最为常用计算机病毒防御手段可以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病毒防护体系。病毒虽然种类繁多,作用机理也不相同,但是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破坏性确实存在共同点的。基于此,就可以从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作用出发,构建全面的病毒防护体系,切实将计算机病毒挡在系统之外。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包括对访问控制层、病毒检测层、病毒遏制层、病毒清除层、系统恢复层和应急层这六个方面。第二种形式是硬件安防体系。计算机硬件可以成为众多病毒的载体,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病毒防御时,必须加强硬件安放体系的构建,从根源上断绝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途径。首先应该对计算机硬件加强把关,严格质量安全检测。其次需要加大力度实现计算机硬件的自主化,减少对外界产品的依赖。第三种形式是构建电磁辐射防护体系。由于电磁脉冲可以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渠道,因此在进行病毒防御时,就必须构建对应的防护体系。可以通过电磁屏蔽对电磁波的传播进行阻隔,将其隔绝在计算机系统之外。第四种形式是构建安防机构,这既要对计算机系统正常安全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管理,还需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监控。不仅如此,还需加大力度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提升计算机系统的综合防御能力。 3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领域取得的发展令人瞩目。计算机病毒对抗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国防安全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病毒形成深刻的认识,对其对抗内涵和特点深入分析,从计算机病毒攻击和防御两个层面,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研究,不断提升计算机病毒对抗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贺朝晖.计算机病毒对抗检测高级技术分析[J].计算机安全,2010(10) 2杨玉新.计算机鬼影病毒及其与之对抗的分析思考[J].科技传播,2012(1) 3易需跃.浅谈舰载指挥控制系统电子对抗中计算机病毒的防治[J].科技经济市场,2009(5) 4张海燕,肖冬荣,李诗平.计算机病毒入侵及对抗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8(9) 5那巍.谈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8)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思考 摘要:文章从分析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概念以及意义出发,探讨了其受到的主要威胁,最后从强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计算机信息 安全 教育 、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进行防火墙或者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四个方面展开,重点探讨了提升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渐趋成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也会给企业信息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1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概念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是一种安全防护技术,为数据处理系统提供服务。在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能对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总的来说,保护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企业计算机的逻辑安全以及物理安全。而前者主要指信息数据的安全,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者要对保护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不受破坏或者泄露,保障其完整性以及严密性;后者主要指的是硬件安全。 1.2维护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实践来看,仍有许多企业因为内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体制存在漏洞而导致病毒入侵数据库等计算机安全问题,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以及知识产权外泄等社会损失。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电子文件。除此之外,黑客的入侵以及内部人员的信息泄露也是破坏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存在缺陷,企业对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受到的主要威胁 2.1硬件故障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主板、内存、网卡以及显卡、电源等,而其他的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其他传输设备等,也可能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全面瘫痪。 2.2软件故障 只要计算机程序存在,那么Bug就会存在。更为严重的,某些安全软件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和漏洞。在当今流行的主流 操作系统 中,各种新的漏洞以及木马程序病毒等层出不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企业的安全平稳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2.3网络内部本身存在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计算机使用者只对自身本职工作内部的计算机操作等较为熟悉,对于其他计算机操作并不能充分保证每一次操作都是正确、安全的。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病毒、木马等,让企业内部计算机使用者在进行普通的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操作时形成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冲击,并且在内部网络中的某些操作失误还会进行更广范围的蔓延。 2.4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主要利用两种操作手段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攻击。首先,利用企业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比如远程访问、口令管理以及权限控制等。这些虽然为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其中的漏洞很容易被黑客所利用。其次,TCP/IP协议本身存在的缺陷。因为这个协议在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是以互相信任的网络为基础的,所以相应的会对企业计算机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黑客利用这些漏洞,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进行攻击。 3提升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强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 首先,强化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思想教育,在日常管理经营中向员工渗透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思想,提升他们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其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计算机使用者,也就是企业职工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培训,传授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实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再次,聘请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专家以及专门技术人才对企业职工进行深层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传授,包括计算机信息加密、软件运行管理信息防护等,提升重要岗位职工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最后,提升对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强化其保密观念,使其始终保持一颗责任心。 3.2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领导层要开设专门的岗位,选拔专门的人才,组成较为正式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或者机构,在其中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并且要将企业的管理领导层也纳入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中,实现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在这个小组中,要注意做到责任到人、责任明确、责任细化。领导监督人员、信息保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等都是将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合理分工的依据。除了企业内部整体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各个分属部门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开展的制度,并且选用专人进行监督实施。比如不得随意进行企业内部数据的更改、删除,不得接受来路不明的邮件等。 3.3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主要是指在发生有碍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事件的时候,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人员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降低甚至消除其不利影响,恢复企业计算机正常运行状态。比如,在遇到黑客入侵、信息窃取、网络流量异常等情况的时候,专门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故障的排查和补救。为了提升这个过程的速度以及精准程度,需要实现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构建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技术专家、商业管理人员、法律顾问以及计算机最终用户都是需要被纳入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商讨研发小组的成员。 3.4进行防火墙或者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 防火墙能够将除了自身设定的允许通过数据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进行阻止,有着十分明显的安全维护效果。防火墙集合了众多的功能,能够实现各种功能之间的互相结合,使自身内部网络免受网络不安全因素的攻击。而其他的入侵检测系统更加能够发挥积极主动的特点,防止外部入侵以及内部的操作失误,对外来危害进行事先处理,降低对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 4结束语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开展更为深层的研究和探讨,以实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祥.基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分析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7):27-29. [2]夏明光.网络环境下电力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及__研究[J].消费电子,2014(24):183. [3]焦新胜.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5):195+193. 计算机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 高校计算机专业高级学术论文 2. 计算机类学术论文 3. 国外计算机学术论文 4. 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论文 5.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2023-07-09 01:30:361
数字频率计
摘要: 采用TMS320F2812 DSP芯片为控制单元,在无需任何门控器件控制的情况下,利用DSP 2812丰富的软件资源实现了等精度测量。根据每个门闸时间内高频标准脉冲的个数与已知被测信号的个数,求得被测信号频率,再通过多次平均得到最终结果。关键词: 数字频率计;等精度测量;DSP * 本作品获得2008年德州仪器(TI) C2000 DSP大奖赛命题组一等奖,并得到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资助作品的意义与概况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电子测量仪器在原理、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DSP技术诞生以后,电子测量技术更是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近年来,DSP逐渐成为各种电子器件的基础器件,逐渐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甚至被誉为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革命旗手。在电子测量技术中,频率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与许多电参量和非电量的测量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许多传感器就是将一些非电量转换成频率来进行测量的,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数字频率计是用数字来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仪器,被测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或其它周期性变化的信号。 数字频率计广泛采用了高速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得仪器的体积更小、耗电更少、精度和可靠性更高。而传统的频率计测量误差较大,范围也较窄,因此逐渐被新型的数字频率计所代替。基于DSP的等精度频率计以其测量准确、精度高、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设计的简易数字频率计在未采用任何门控器件控制的情况下,在很宽的范围内实现了等精度频率测量,0.5Hz~10MHz的范围内测量方波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e-6,测量正弦波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5e-5;结果通过RS232通讯显示在计算机上,可以很方便地监测数据。方案设计 总体介绍 传统的等精度测频法使用门控器件产生门控信号,从而实现实际门闸信号与被测信号同步,消除对被测信号计数产生的一个脉冲的误差,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传统的等精度测量原理 由硬件控制计数的门闸时间,当预置们信号(即定闸门信号)为高电平时,基准信号计数器CNT1和被测信号计数器CNT2并不启动,而是等被测信号的上升沿来到时才同时开始计数;当预置们信号为低电平时,两个计数器并不马上关闭,同样要等到被测信号上升沿来到后再关闭;于是,实际闸门时间就是被测信号周期的整数倍,从而实现了闸门与被测信号的同步。但是,实际的门闸时间并不固定,与被测信号的频率有关。此外,无论是采用计数器还是单片机,在实现等精度测量时总是离不开门控器件。 本设计基于DSP丰富的软件资源,经过判断和处理,完成了对被测信号频率的等精度测量。硬件上无需任何门控器件,简化了电路。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信号处理部分以TMS320F2812 DSP芯片作为控制和测量的核心;信号调理部分主要是完成对信号的放大、整形和限幅;标准频率信号由30MHz有源晶振产生,作为高频标准填充脉冲;通过DSP的SCI模块与上位机实现通信,结果显示在上位机上。图2 系统框图 频率/周期测量 在对被测信号频率和周期的测量中,等精度测量是基于DSP比较匹配时T1PWM引脚输出电平的跳变作为门闸信号的开启和关闭,由于比较匹配发生在被测信号的上升沿,从而实现了门闸时间与被测信号的同步。原理图如图3所示。图3 本等精度频率测量原理 通用定时器T1时钟输入选择外部定时器时钟,此处用调理后的被测信号作为定时器T1的时钟输入,定时器T2时钟输入选择内部CPU时钟,用来产生高频标准填充脉冲。F2812片上EVA中通用定时器T1在发生比较匹配事件时,其比较输出引脚T1CMP输出信号会自动改变电平状态,产生PWM波。捕获单元CAP1设置为上升沿捕获,T1PWM输出的PWM波上升沿被CAP1捕获到,读取此时定时器T2的计数值,同理在下一次比较匹配时再次读取定时器T2的计数值。通过两次T2CNT值的相减,即可获得该门闸时间内标准填充脉冲的个数,然后求出被测信号频率。 基于DSP比较匹配时T1PWM引脚输出电平的跳变作为门闸信号的开启和关闭,由于比较匹配发生在被测信号的上升沿,从而实现了门闸时间与被测信号的同步。两个相邻的比较匹配产生的PWM波的上升沿分别作为门闸信号的开启和关闭信号,其中被测信号的个数为整数,并且是由我们自己任意设定的。定时器T2时钟输入选择内部CPU时钟,用来产生标准填充脉冲。设定捕获单元CAP1为上升沿捕获,当其捕获到上升沿时读取堆栈CAPFIFO内的值,在下一次捕获到时再读堆栈内的值,计算出标准填充脉冲的个数Ny,保证Ny的个数不小于一定的值,即可保证门闸时间大于一定的值。假设现在希望一个门闸时间内高频填充脉冲的总数不小于n,当Ny>n时,就增大定时器T1的定时周期,即增大定时器T1周期寄存器TIPR的值。存在公式T1PR+1=n/Ny,由于n/Ny不一定为整数,假a<n/Ny<a+1(a为整数),则取n/Ny=a+1,表现在被测信号上,则与传统的用硬件控制一样,用下一个被测信号的上升沿作为门闸信号的关闭信号,只不过该上升沿发生在下一次的比较匹配时。然后,再在该门闸时间内读取高频填充脉冲的个数,有Ny≥n,从而得出高精度的被测信号频率。在本设计中,定时器T1并不关闭,前一门闸时间的关闭信号同时作为下一门闸信号的开启信号。 周期测量与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完全相同,测出信号频率,根据公T=1/f即可得出被测信号的周期。 误差分析 定时器T1计数的启停时间都是由该信号的上升沿触发的,在一次测量时间内对被测信号的计数无误差;在此时间内标准频率脉冲的计数个数Ny,最多相差一个脉冲,故理论误差为: |d|≤1/Ny 显然,测量精度仅仅与Ny有关,只要Ny值足够大,就能保证精度。硬件设计 如图4所示,将被测信号经过高速运放OPA2690进行放大,在经过高速比较器TL3016进行整形[3],由于比较器在对低频正弦波信号进行整形时,输出波形的边沿有比较严重的抖动,影响测量。解决办法是对比较器加入正反馈,加速信号边沿,同时形成滞环,可有效消除抖动。整形后的信号经过高速施密特触发SN74LVC1G14进行限幅和进一步整形。测量部分主要使用DSP2812芯片上定时器T1的时钟输入引脚TCLKINA、定时器T1的比较输出引脚T1PWM和捕获单元CAP1的输入引脚CAP1,即可完成频率测量。通讯部分选择MAX3221作为RS-232电平转换器件,通过9芯标准RS-232口与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主要使用了DSP的串行通信发送引脚SCIRXD和串行通信接收引脚SCITXD。图4 硬件电路连接图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初始化:对变量参数、系统时钟、PIE、EV、Flash、GPIO等进行配置。 ·中断模块:SCI中断和定时器T2、T3上溢中断。 ·数据处理模块:分段+取算术平均值。 ·输出操作模块:数据经RS-232传给上位机。 图5为测频率、周期软件流程图,图6为定时器2的溢出中断流程图。图5 测频率、周期流程图图6 定时器T2溢出中断流程图 在该部分初始化时,要进行以下配置:通用定时器T1时钟输入为外部定时器时钟,通用定时器T2时钟输入为内部时钟输入,用来对标准脉冲进行计数,该标准脉冲由外部30MHz的有源晶振提供;捕获单元1设置为上升沿捕获,用来捕获T1PWM引脚输出PWM波的上升沿,在每次比较匹配时读取定时器T2的计数值T2CNT,该值保存在CAP1FIFO内。初始化时要将捕获单元1的状态寄存器中的FIFO堆栈状态设置成空堆栈;将定时器T1的定时周期设置为4个被测信号的周期长度,通过测得的定时器T1的一个定时周期内的标准脉冲的个数,计算出被测信号频率,然后对被测信号进行分段,分别为低频段(小于46.875Hz),中频段(大于46.875Hz,小于2343.75KHz),以及高频段(大于2343.75 KHz),其中分段的依据是定时器的计数饱和值为65536和计数个数应大于等于1。若信号频率为中高频段则重新配置定时器T1,定时器T2的寄存器,来改变定时周期以及每个门闸时间内的高频填充脉冲的个数。在定时器T1的下一个定时周期内计算出频率和周期。另外,定时器T2的溢出次数要在第一次发生比较匹配时清零,而是否是第一次发生比较匹配则通过设置一个标志来判断。当溢出次数清零后才开始记溢出次数,直到第二次发生比较匹配。下一步改进意见 该方法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硬件部分,整形电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测量精度的高低。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改进整形电路的整形效果和抗干扰性能,尽最大可能减小信号整形带来的误差。 由于DSP定时器在计数时存在计数饱和的情况,因此在实现该等精度测量时存在上限,即当被测信号频率高于高频填充脉冲的频率时,该方法就不能实现等精度了。可以在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处理:选择定时器T1定时周期内被测信号的个数固定,可设置T1PR为65529,同时将定时器T2的时钟修改为75MHz,这样就能保证每个门闸时间内高频填充脉冲的个数,从而在对高频信号实现频率和周期测量时保证了精度。 但选择定时器T1时钟输入为外部时钟时对被测信号的输入范围存在限制,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测量的信号的范围,使得范围达到上百兆或上G赫兹,可以考虑相位测量的方法,将被测信号设为360度,根据被测信号与标准信号之间的X度相位差,计算被测信号频率。参考文献: 1. 张志文,田英峰, 基于的DSP高精度频率测量系统的研究,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7, 27(2):167-170 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MS320C28x DSP System Control And Interrupts Reference Guide. TEXAS INSTRUMENTS,July 2003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汇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169-216 4. 徐科军,张瀚,陈智渊,TMS320X281x DSP原理与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宝营,赵永生,祖龙起,牛悦苓,基于单片机的等精度频率计设计,微计算机信息 ( 嵌入式与SOC),2007,23(9-2):152-154相近文章: · DSP和CAN总线在直流电机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TMS320VC55x系列DSP在线烧写方法研究 · 基于DSP的多频带混合信号测试系统的设计 · 采用Linux与DSP/BIOS实施双OS信号处理技术 · 基于TMS320F2812高精度数字频率计的设计2023-07-09 01:30:461
我要写一篇关于单片机测温的论文谁给点资料,重谢!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摘 要: 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温度则是系统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一个量。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AT89C20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框图作了简洁的描述。关键词: 单片机AT89C2051;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测量引言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很多电子产品中也将其用到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为此在本文中作者设计了基于atmel公司的AT89C2051的温度测量系统。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利用单片机多余I/O口实现的温度检测电路, 该电路非常简单, 易于实现, 并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单片机。一.系统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1.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电路如图2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被控对象的实时温度, 提供给AT89C2051的P3.2口作为数据输入。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所控的对象为所处室温。当然作为改进我们可以把传感器与电路板分离,由数据线相连进行通讯,便于测量多种对象。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以上特点使DS18B20非常适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使电压、特性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经济的测温系统。如图2所示DS18B20的2脚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1脚GND为电源地;3脚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AT89C2051(以下简称2051)是一枚8051兼容的单片机微控器,与Intel的MCS-51完全兼容,内藏2K的可程序化Flash存储体,内部有128B字节的数据存储器空间,可直接推动LED,与8051完全相同,有15个可程序化的I/O点,分别是P1端口与P3端口(少了P3.6)。1.2接口电路图2 单片机2051与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连接图接口电路由ATMEL公司的2051单片机、ULN2003达林顿芯片、4511BCD译码器、串行EEPROM24C16(保存系统参数)、MAX232、数码管及外围电路构成, 单片机以并行通信方式从P1.0~P1.7口输出控制信号,通过4511BCD译码器译码,用2个共阴极LED静态显示温度的十位、个位。串行EEPROM24C16是标准I2C规格且只要两根引脚就能读写。由于单片机2051的P1是一个双向的I/O端口,所以在我们在设计中将P1端口当成输出端口用。由图2可知,P1.7作为串性的时钟输出信号与24C16的第6脚相接,P1.6则作为串行数据输出接到24C16的第5脚。P1. 4和P1.5则作为两个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控制,在P1.4=1时,选中第一个数码管(个位);P1.5=1时,选中第二个数码管(十位)。P1.0~P1.3的输出信号接到译码器4511上作为数码管的显示。此外,由于单片机2051的P3端口有特殊的功能,P3.0(RXD)串行输入端口,P3.1(TXD)串行输出端口,P3.2(INTO)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P3.5(T1)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由图2可知,P3.0和P3.1作为与MAX232串行通信的接口;P3.2和P3.3作为中断信号接口;P3.4和P3.5作为外部定时/记数输入点。P3.7作为一个脉冲输出,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由于在电路中采用的共阴极的LED数码管,所以在设计电路时加了一个达林顿电路ULN2003对信号进行放大,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数码管显示。由于4511只能进行BCD十进制译码,只能译到0至9,所以在这里我们利用4511译码输出我们所需要的温度。1.3报警电路简介图3 温度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连接图本文中所设计的报警电路较为简单,由一个自我震荡型的蜂鸣器(只要在蜂鸣器两端加上超过3V的电压,蜂鸣器就会叫个不停)和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如图3所示)。在这次设计中蜂鸣器是通过ULN2003电流放大IC来控制。在我们所要求的温度达到一定的上界或者下界时(在文中我们设置的上界温度是45℃,下界温度是5℃),报警电路开始工作,主要程序设计如下:main()//主函数{unsigned char i=0;<br/>unsigned int m,n;<br/>while(1)<br/>{i=ReadTemperature();//读温度}if(i>0 && i<=10) //如果温度在0到10度之间直接给七段数码管赋值{P1=designP1[i];}else//如果温度大于10度{m=i%10;//先给第一个七段数码管赋值<br/>D1=1;<br/>D2=0;<br/>P1=designP1[m];<br/>n=i/10;//再给第二个七段数码管赋值<br/>D1=0;<br/>D2=1;<br/>P1=designP1[n];<br/>if(n>=4&&m>=5)%%(m<=5)//判断温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大于45或小于5度,则蜂鸣器叫,发光二极管闪烁<br/>{ int a,b;<br/>Q1=1;//蜂鸣器叫<br/>for(a=0;a<1000;a++)//发光二极管闪烁<br/>for(b=0;b<1000;b++)<br/>Q2=1;<br/>for(a=0;a<1000;a++)<br/>for(b=0;b<1000;b++)<br/>Q2=0;}}}2023-07-09 01:30:531
后向东博士哪个学校毕业的
向东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博士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5个义项向东,1983年12月27日出生,湖北恩施人,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博士。中文名向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83年12月27日职业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博士出生地湖北恩施人物经历研究方向主要贡献TA说人物经历2012年获取“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取“自动化装置与检测技术”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取“电子信息工程”工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等。主要贡献主要项目1.2009/10 -- 2011/10 :国家863项目——多领域知识驱动的复杂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2009/6 -- 2010/9 :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湖北省电力行业软启动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3.2010/3 -- 2012/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产品创新协同支持技术与研讨厅方法;4.2008/6 --2010/6:国防预研重点项目——XX采办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研究;5.2006/6-2007/10:校创新团队项目——基于嵌入式linux多磁控管电源控制系统设计。取得成果(软件著作权):1)2011年6月 《知识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系统(KD-PIDS)V1.0》;2)2011年3月 《基于扩展SOA的系统可视化建模与集成工具软件(SOSM&IT系统集成工具)V1.0》。发表的论文:1.A Method for Acquiring Tacit Knowledge based on expert recommendation[J]. ICIC Express Letters, Part B: Applications.2.A Consensus Model For Decision Making with Incomplete Linguistic Information in the Requirements Phase of Product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3.A Method for Fusing Incomplete Demand Inform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Similarity[C].In: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EEE Conferences.4.面向语义信息的案例知识表达与相似度计算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5.不确定性研讨信息的结构化与融合方法[J].计算机科学.。6.基于嵌入式linux的多磁控管电源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7.大功率稳定微波电源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23-07-09 01:31:122
申永军的主要成就
1、公安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委托单位:甘肃省科技厅、已完成2、公安信息化系统。委托单位:公安部,已完成3、公安机关系统作战系统。委托单位:甘肃省科技厅,已完成4、指挥中心警情分析统计及预案决策系统开发。委托单位:张掖市公安局,已完成5、安防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委托单位:张掖市公安局,已完成6、安防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委托单位:兰州天地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7、金昌市安防系统设计。委托单位:金昌市政法委,已完成8、点对点内容分发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委托单位:中科院声学所,已完成9、肃南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建设设计、安装施工。委托单位:肃南县公安局,已完成10、青海省第二代身份证藏汉文系统。委托单位:青海省公安厅,已完成11、基于防卫空间理论的西北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模型研究。委托单位:公安部,已完成12、公安业务系统的身份认证研究。委托单位:甘肃省科技厅,已完成13、一种动态口令与指纹识别结合的身份认证系统研究。委托单位:甘肃省科技厅,已完成14、天兰线铁路护路联防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委托单位:甘肃省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完成15、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委托单位:中共甘肃政法委员会,已完成16、张掖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委托单位:张掖市公安局,已完成17、机车前大灯自动转向及节能的研究。委托单位:兰州铁路局,已完成18、兰州市超高压供电局变电站报警监控系统。委托单位:兰州市超高压供电局,已完成19、天兰线铁路护路联防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委托单位:甘肃省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研20、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委托单位:甘肃省国家保密局,在研 1、H∞算法在掖压系统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2、液压系统H∞控制器的设计,兰州大学学报3、具有动压反馈的配流轴设计方法,液压气动与密封4、藏汉文身份证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5、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公共安全6、一种有效的图像口令身份认证方案,计算机工程,已录用7、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微计算机信息,已录用8、用J2ME MIDP构建安全的移动商务应用程序,兰州大学学报9、一种基于审计的数据库安全检测模型,兰州大学学报10、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发展,兰州大学学报11、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研究综述,兰州大学学报12、入侵检测系统发展与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3、入侵检测系统分析,兰州大学学报14、西部地区建设ADSL拨号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5、现场总线技术在安防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6、蜜网——种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兰州大学学报17、基于JNI的信息安全实验系统研究与实现,2007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18、基于BTF的草地实时绘制与ROAM实现,微计算机信息19、基于二值图像水印的电子签章系统研究,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议20、基于模型驱动的ERP系统二次开发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1、基于XML的无线移动应用安全模型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2、移动代理安全信任模型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3、An Efficient 3D FaceRecognition Method Using Geometric Features,ISA2010,(EI,ISTP)24、Applying Calculus ofVariatious to Seek for the Best Impurity Function of Decision Tree,ICECE2010, (EI)25、动态口令加密的多生物特征融合认证系统,微计算机信息26、动态口令和指纹相结合的身份认证协议, 第十九届全国信息保密学术会议(IS2009)论文集27、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应用研究,科技论文在线28、基于LDLT分解的线性不定方程组求解算法,微计算机信息29、一种文本格式信息隐藏技术的的研究和改进,第十九届全国信息保密学术会议(IS2009)30、A Transaction MiddlewareModel for SCA Programming,The First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ETCS2009,(EI)31、E-mailSystem based on Dynamic Password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10,(EI)申永军,刘翠林,张桂东《E-mail System based on DynamicPassword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第四届IEEE管理和服务科学国际学术会议(MASS 2010)32, 申永军,陈思琪,刘翠林,于静《The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IEEC2011)》第三届信息化和电子商务(IEEC2011)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Pornographic PicturesDetection Based on SIFT Algorithm》基于SIFT算法的淫秽色情图片检测33,申永军,刘翠林,张桂东,狄长艳《A Data HidingSystem Based on Length of EnglishText》第二届信息安全与应用国际研讨会(IWISA2010)会议论文集 P161-P166 1、获得发明专利四项:藏汉文编码输入法及键盘,2007年;不同文字与图象组合的证件模板生成方法,2009年2、获得软件著作权四项:第二代藏汉文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第二代藏汉文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V2.0;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码(数据格式)转换系统V1.0;3、参与制定地方标准两项:DB62/T 1347-200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验实施规范》;DB62/T 1348-2005,《入侵报警系统检验实施规范》;4、项目鉴定一项:第二代藏汉文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鉴定单位为青海省科技厅;5、200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7、2006年,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称号;8、2006年,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9、2006年,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2);10、200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1);11、2009年,甘肃省国家保密局,“甘肃省国家保密局先进工作者”称号;12、2010年,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国家保密局,“甘肃省保密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1、2008年6月至9月,协同甘肃省公安厅对全省范围内金融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开展情况进行调研;2、2008年12月,作为项目组负责人,指导项目组成员,依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3级要求,对兰州地税局网上报税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估,并编写了评估报告和整改建议;3、2009年,先后对甘肃省委办公网、甘肃省政府政务网进行了调研,并协同甘肃省信息化领导办公室、甘肃省国家保密局共同成立了甘肃省网络安全测评中心,并就甘肃省全省范围内政务网的安全评估进行了多次会议讨论;4、2010年12月,参加了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班,并通过了初级测评师(管理)考核,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等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等级测评技术等。2023-07-09 01:31:191
王小平的论文情况
1. The Research of an Ultrasonic Flowmeter Basing on FPGA.ISTM/2005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Measurement (Volume 1).(ISTP收录).第1作者。2. 非介入式智能超声波流量计.半导体技术.2000.5.(核心期刊).第1作者。3. 基于EDA技术的出租车费计价单片系统.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核心期刊).第1作者。4. 基于矩阵测度的含有非线性电阻的动态电路唯一稳态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2.(院报优秀论文1等奖).第1作者。5. 基于虚拟仪器的炉温自动测试系统.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核心期刊).第1作者6. OFDM技术在馈线自动化有线通信中的应用.继电器.2005.18.(核心期刊).第1作者。7. 馈线自动化有线中继通信中的信息传输技术.电气应用.2006.1.(核心期刊).第1作者。8. 基于CPLD和单片机的无线报警系统.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3.(核心期刊).第1作者。9.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有线通信方式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6.4.(核心期刊)第2作者。10.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CPLD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6.5.((核心期刊)第2作者。11. 小波分析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微计算机信息.2006.5.(核心期刊)第3作者。12. 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设计.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6.(核心期刊)第2作者。13. 基于VHDL设计实现的家电控制电路例证.微计算机信息.2006.6.(核心期刊)第2作者。14. 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高精度测量技术.微计算机信息.2006.6.(核心期刊)第2作者。15. CPLD器件在无线报警编码中的应用.半导体技术.2001.1.(核心期刊).第2作者。16. 用Max+plusⅡ进行数字电路功能仿真.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增刊.第1作者。17. 用PLD设计专用集成电路的方法.第十一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2000年10月.第2作者。18. 把EDA引入数字电路课程实验研究.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第2作者。19. 基于EDA设计和实现的专用数字集成系统.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1.第2作者。20. 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SL84实现细分电路.半导体情报.2001.1.第2作者。21.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第1作者。22. 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统计源期刊)第2作者。2023-07-09 01:31:321
B/S结构的nbsp;MIS的设计nbsp;的参考文献
白勇.用B/S模式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蔡永昶.采用B/S结构的MIS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6)陈冈,陈志.基于B/S模式的电力企业指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3)陈玉明,邱桃荣.基于C/S与B/S国家高新技术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01)冯莉,文远保.基于Web的B/S模式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3)侯宗浩.集成C/S、B/S结构的物资采供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黄朝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03)李征.基于C/S和B/S模式的输电线路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4)梁伟卓,鲍鸿.基于B/S结构的汽车租赁管理信息系统[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6,(01)梁兴波.B/S模式下基于ASP的MIS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6,(04)刘基华,卢延诗.基于C/S与B/S的电厂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测试技术,2003,(01)刘晓静,王蔚.基于C/S模式和B/S模式结合的ZZGL系统开发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3,(15)潘瑞芳,朱永玲.基于JB和B/S模式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4)彭革伟,陈建铎,袁通路.基于B/S模式的高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J].福建电脑,2005,(03)邵碧华,王飞.MIS软件设计的新思路[J].华南金融电脑,2002,(07)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5)谭敏生,阳小华.基于B/S模式的院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王国欣,朱鲁华.B/S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4,(S1)王军,陈未如.C/S结构向B/S结构的移植[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04)王宇.基于B/S模式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3,(03)吴毅杰,张志明.C/S与B/S的比较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03,(02)谢兰云.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5,(11)叶建平,管坚,肖原.基于B/S结构的游乐设施检测管理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02)易金聪,张秀萍,宁正元.基于C/S与B/S模式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3,(04)曾纪刚.基于B/S结构开发高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张传宏,葛华.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2005,(11)张刚毅.基于Internet的区域型企业的MIS架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张华,.用ASP开发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大众科技,2006,(02).郑成增,李思忠,陈志锋.WEB数据库B/S结构开发与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03)郑飞,李逢玲.基于B/S模式的汽车零件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09)郑建军,.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06,(01).钟秀玉,李英.基于B/S模式下的现代MIS的信息安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02)周晓娟,王法能,毛劲松,.基于B/S的WEB数据库技术[J].航空计算技术,2005,(04).查看原帖>>2023-07-09 01:31:451
本人近期刚完成了一篇电源方向的电气类论文。准备投稿cscd核心期刊。如果有没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办理转让
1.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期刊,每4年公布一次,现在用的是2008年版. 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1999年起作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系列数据库之A辑,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CSCD中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 核心期刊目录 TM--电工技术类核心期刊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CD核心,EI核心) 2、电力系统自动化(CSCD核心,EI核心) 3、电工技术学报(CSCD核心,EI核心) 4、电网技术(CSCD核心) 5、电池(CSCD扩展) 6、电源技术(CSCD核心) 7、高电压技术(CSCD核心) 8、电工电能新技术(CSCD扩展) 9、中国电力(CSCD核心) 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非CSCD源刊) 11、电力自动化设备(非CSCD源刊,EI核心) 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CSCD扩展) 13、电力电子技术(CSCD扩展) 14、高压电器(非CSCD源刊) 15、微特电机(CSCD扩展) 16、电化学(非CSCD源刊) 17、电机与控制学报(CSCD扩展) 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非CSCD源刊) 19、变压器(非CSCD源刊) 20、微电机(非CSCD源刊) 21、电气传动(CSCD扩展) 22、磁性材料及器件(CSCD扩展) 23、电机与控制应用(非CSCD源刊) 24、华东电力(非CSCD源刊) 25、绝缘材料(非CSCD源刊) 26、低压电器(非CSCD源刊) 27、电瓷避雷器(非CSCD源刊) 28、蓄电池(非CSCD源刊) 29、电气应用(非CSCD源刊) 30、大电机技术(非CSCD源刊) 31、电测与仪表(非CSCD源刊) 32、照明工程学报(非CSCD源刊) 注:1)第一类期刊为SCI收录 2)第二类期刊为CSCD核心,EI核心 3)第三类期刊为CSCD核心 4)第四类期刊为CSCD扩展 5)第五类期刊为非CSCD,但属于核心期刊 研究生发表论文至少应属于CSCD扩展类期刊。 微计算机信息属于CSCD扩展类,但非电工类核心期刊,也非计算机类核心期刊。2023-07-09 01:31:523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1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VERICUT7.0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S.K.Sinha.FANUC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2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3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4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5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6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7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8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amsung.32-bitcmosmicrocontrolleruser""smanual. [20]warrenwgay.linuxsocketprogrammingbyexample.2000. [21]yuang-shunglee,ming-wangcheng.intelligentcontrolbatteryequalizationforseriesconnectedlithium-ionbatterystrings.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08.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篇9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2023-07-09 01:31:591
[改进的聚类算法在农业经济类型划分中的应用] kmeans聚类算法改进
一、引言 吉林省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各有差异,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很大。为了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就需要准确地对省内各市县农业经济类型进行划分,以期做到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分析技术对所采集的吉林省各县市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对吉林省各地农业经济类型进行划分,揭示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优势,为加快全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二、改进的聚类算法基本原理 改进的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对数据集合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及相应的聚类中心矩阵;接着从聚类树中查找较早形成的大类,并计算其聚类中心,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较好的聚类数k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初试聚类中心集合;最后通过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分析。 虽然此改进算法需要我们人为的设定条件,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在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之后的数据基础上得来的,比经典的k-均值算法的直接判断聚类数和随机抽取初始聚类中心要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本文待挖掘的数据量和系统聚类的结果,初始条件设定如下:被判定为较早形成的大类聚类,其包含的数据对象应大于4,与下一次合并的聚类间距越小越好,且应小于所有聚类过程中的聚类间距均值。 三、改进的聚类算法在吉林农业经济类型划分中的应用 (一)分类指标的选择 农业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系统,要正确地划分农业经济类型,首先必须选择一套能全面反映当前农业经济状况的指标体系。为此我们根据吉林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农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作为聚类指标,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统计资料的综合分析,选定以下10个指标:X1 ,年平均降水量;X2 ,年平均温度;X3 ,农业人口;X4 ,每公顷粮食产量;X5 ,农业机械总动力;X6 ,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X7 ,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X8 ,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X9,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X10 ,人均收入。 (二)数据准备 根据以上10项指标,我们通过查阅2010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可以得到吉林省各地区农业经济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2010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 (三)数据挖掘结果 首先对以上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之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到聚类树,分析聚类树及聚类间距我们可以得到初始聚类数为k=5。之后,本文进行k=5的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成员表如下: (四)结果分析 方差分析表的结果表明,分类后各变量在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都是显著的(p值基本都小于0.05,接近于零),表示把20个县市地区分成5类是比较合理的。 第一类,梨树、伊通、公主岭、双辽、东丰、长岭6个县市。这些县市年平均温度较高,降水较少,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都比较小,牧业相对于林业、渔业有明显的优势,其人居收入相对较高。这类地区应该对其农业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使农林牧副业各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类,桦甸、通化、辉南3个县市。这类县市农、林、牧渔各业都有一定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居于全省中上等水平,其振兴经济最好的途径就是各业协调发展,根据各县实际情况,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第三类,农安、榆树、德惠、扶余4个县市。这类县市虽然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很高,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降水贫乏,从而制约了该类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对此,应该采取兴修水利的措施来缓解雨水不足的现状。此外,应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多种经营,稳步发展其农业经济。 第四类,蛟河市、梅河口市。这两个市的农业经济状况是所有县市中最好的,该地区雨水充足、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较高、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和渔业发展较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且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区。因此,该类地区应注意保持其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顾畜牧业的发展,做到以优势产业拉动劣势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五类,九台、永吉、舒兰、磐石、东辽5个县市。这类县市自然条件适宜、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很高,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协调发展较好。该地区应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实行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兼顾其他各业的农业发展思路。 四、结论 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类型的划分中,极大地改善了以往的划分方式。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方式对吉林省农业经济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并提出了一种聚类分析的改进方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经济类型的分类中,使得对农业经济类型的划分更客观、可靠。 参考文献: ①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②汤效琴,戴如源.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技术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3(19) ③张红云等.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比较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2) ④曾志雄.一种有效的基于划分和层次的混合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7(7):1692—1695 (姚洁,1972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理论与实务。姜域,1988年生,新疆阿勒泰人,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2023-07-09 01:32:121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整理的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王舒颖.《嘟嘟馕馕》VI设计[J].传媒,2019(16):2. [2]朱婷婷.《熊猫文创》VI设计[J].传媒,2019(16):2. [3]冉娅,任倩慧.羌绣图案在民宿VI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北极光,2019(08):58-60. [4]刘红菊.经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VI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14):316. [5]高画画.谈VI设计在藏香民族企业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9):189-190. [6]汤海波.百果园VI设计过程与设计原理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86. [7]邓俊,翟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VI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7):268-269. [8]刘亚璇.从品牌广告VI出发谈VI中的策略与概念[J].艺术科技,2019,32(06):219. [9]李娟,潘越.读图时代下的VI创新设计实践--以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05):156-157+163. [10]马珊.浅谈工艺美术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J].大众文艺,2019(05):129. [11]钟金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VI视觉形象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9(03):121. [12]高国珍.兰亭国际艺术教育VI设计[J].当代文坛,2019(02):8. [13]陆雅琼.幼儿园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研究[J].大众文艺,2019(04):63. [14]董玉,孙明海.论VI设计在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1):106. [15]张斐斐.浅谈互联网背景下VI设计表现形式的趋势[J].西部皮革,2018,40(23):106. [16]甘茂德.内蒙古工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14. [17]曾广春,陈晶晶,刘畅,李影影.高职VI设计与网上创业园的推广--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网上创业园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6):69-72. [18]张频.赣傩标志设计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2):329. [19]刘首含.人性化理念在VI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33-35. [20]栗晓枢.航空港外观VI重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2):122-125. [21]黄海涛,唐昌乔.妥乐旅游品牌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0):204. [22]张润龙,罗辉.云旗航空运动有限公司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9):2. [23]陈爽爽.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10):156. [24]黄宇宁.浅谈如何发挥VI设计在企业宣传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8,31(08):195. [25]曾运东.VI设计中辅助图形的开发与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8):55-58. [26]张晓娜.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55-156. [27]姚傲雪,钟金宇.从化区村落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莲麻村为例[J].设计,2018(15):28-29. [28]李艳.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规范[J].艺海,2018(07):102-103. [29]闫涛.论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18(03):115+120. [30]余晓光.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3-14. [31]李俊涛.红色在食品行业V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西部皮革,2018,40(09):78. [32]乔文霞.《一草一木书屋vi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16. [33]王奇.VI视觉识别设计中的辅助图形分析[J].艺术教育,2018(09):175-176. [34]晏双,任世文,许婷.浅谈VI设计在高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8(12):296+303. [35]朱乐艺.VI设计中的包装色彩应用[J].上海包装,2018(04):9-13. [36]候少蓉.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报业,2018(08):71-72. [37]王潇宇.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06):93. [38]董斌.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数字化VI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38+140. [39]候少蓉.从色彩情感角度谈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72. [40]杨欣欣.浅析VI对品牌形象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8(02):83-84. [41]候少蓉.VI设计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8(02):66-67. [42]于敬新.青春年华咖啡厅的VI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58-59. [43]邓顺黎,余静贵,万龙,赵艳龙.VI设计中的校园文化构建--以长江大学为例[J].才智,2018(02):26+28. [44]奚磊.浅谈VI辅助图形设计的多样性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12):314. [45]张馨尹,赵理阳.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1):297. [46]裘晓红.浅谈VI设计应用的误区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78. [47]冯劲章.实例分析VI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07):258. [48]张家华.西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VI视觉运用研究分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7):272-273. [49]徐平.VI设计对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7(31):120+124. [50]孔莉莉.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开放式VI设计[J].艺术科技,2017,30(10):1-2+8. [51]王晓玮.民俗元素在城市VI形象系统设计中的导入探索--以滁州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05):83-87. [52]郭二伟.VI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意向性表达分析[J].设计,2017(20):108-109. [53]汤智华.高职院校品牌形象与VI创新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266-268. [54]张傈宁,张勇.情绪实验室VI设计[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3):48-52+84. [55]何佑石,毛苏扬,栾家成,李子涵,张求慧.基于木文化的高校二级学院VI设计[J].包装世界,2017(05):56-58. [56]许紫薇.VI设计中动画标志的发展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6):144. [57]范恩辉.应用型高校VI系统的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04):126-128. [58]曾运东.铉力土石方有限公司VI设计作品[J].包装工程,2017,38(16):258. [59]梁建明,曾泽栋.虔荣V酒店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 [60]曾泽栋,梁建明.忆餐厅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 [61]徐津.中国高校VI设计方法研究[J].广东蚕业,2017,51(08):78. [62]何川,廖夏妍.关于企业VI标志设计中的文字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7(14):125. [63]何璐.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7):189-190. [64]余旭.VI设计中多样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评《VI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17. [65]白东丹,李东娜.萨满面具图案在生态旅游餐饮V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3):109-111. [66]马璁珑.基于VI设计的印刷规范化要素探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7(06):14-18. [67]赵偲汝,李汉平.VI设计在儿童教育品牌中的应用--以“七视野儿童艺创教育”品牌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7(Z6):263-264. [68]朱小军,蒋兆辉.基于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下的展览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5):25+86. [69]甘露.悦果子滨湖农场VI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55. [70]王奇.论VI设计中的形式美感[J].艺术教育,2017(Z5):267-268. [71]廖莹,曾显峰,邓秀茹,李嘉祥.浅谈校园VI设计中色彩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96. [72]邓秀茹,曾显峰,廖莹,李嘉祥.VI在高校文化宣传中的意义浅谈[J].福建电脑,2017,33(04):89+127. [73]陈家鹏.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4):44-46. [74]郑淼.传统图形在VI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06):173-174. [75]王莹.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工业设计,2017(03):76-77. [76]韩岩岩,汪月迪.界首彩陶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25-29. [77]赵航.浅谈餐馆VI设计的方法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79. [78]王颖.现代VI形象的设计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7(04):143. [79]陈家鹏.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2):138-139. [80]叶秀源,邱蔚琳.VI设计--茂名粮丰园品牌形象再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134-135. [81]张甜.现代医疗行业VI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273. [82]黄剑平.“私农菇坊”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7. [83]徐姗姗.邦博服装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8. [84]丁伟,宣建婷.浅析品牌调性在VI系统设计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181-182. [85]王保军.浅谈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01):98. [86]董与思,刘洋.VI战略构建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意义--以提升发展城市形象设计为先导[J].美术大观,2017(01):116-117. [87]姜博.湛栌VI设计作品[J].设计,2017(01):8. [88]孙腾.浅析VI设计中的辅助图形[J].大众文艺,2016(24):73-74.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段世霞.项目管理[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寿涌毅.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综述[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28-31. [4]刘耕,王学军.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的比较及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2):16. [5]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 (33). [6]霍丽云.基于施工进度下的设计进度控制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13-29. [7]李京彦.设计管理在核电EPC项目中的实施[J].中国核电,2009,2(3). [8]马子琦.多项目进度优化及资源均衡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1-2. [9]张保军.浅议钢铁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流程[J].科技资讯,2013,(4):173-174. [10]蒋怡翎.风电工程接口纳入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编制[J].科技信息,2010,02(23). [11]张伟锦.项目管理在设计院、所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1. [12]威索基.有效的项目管理[M],第3版.费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27-240. [13]颜彦.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1].有色冶金设计与研宄,2010(1): 45-46. [14](美)克利福德.格雷,埃里克.拉森.项目管理教程(第2版)[M].徐涛,张扬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 顾得均.航空电子装备修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01:65-70. [2] 张勇,毛凯,杨光等.VXI 总线及其接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8):1072. [3] 俞思文.DAQmx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改进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 王 朕,刘陵顺,刘学峰.基于 AT89S52 的机载电气盒测试仪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8):73-75. [5] 高金龙.基于虚拟仪器的继电器测试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6] 朱旖,杜建军.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结构和标准[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8):72-73. [7] 郑叔芳,刘桂安,马鸿韬,等.飞机继电器盒微机自动检测系统[J], 航空工艺技术, 1987(3):15-18. [8] 朱宇杰.PXI 总线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 项学智,开湘龙,张振宇.基于 PXI 总线的矩阵开关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32(12):76. [10] 王诚成,应朝龙,周亮等.机载设备通用 ATS 自检适配器设计[J].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1):61-65. [11] 张树勇.飞机继电器盒综合检查仪研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12] 陈亮,曹兴冈.基于 PXI 总线的电子装备测试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3):8243-8244. [13] 陈华婵,孙卫真,何积铨.多通道信号隔离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8):158. [14] 董勤鹏,熊华钢.基于某航空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2008(21):147-148. [15] 奚全生,李鸿飞. VXI 和 PXI 总线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11):11-12.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篇4 [1]龚波,张文,杨红霞.网络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夏长义.浅谈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00,5(5):75-76. [3]郭伟.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电子学报.2000,28(1):3-6. [4]滕云微.网络可靠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信息.2008,24(6): 129-131. [5]熊蔚明,刘有恒.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宄进展.通信学报.1990,11(4):44-49. [6]苗亮.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6(3) :203-204. [7]冯海林,刘三阳,宋月.通信网络全端可靠性界的一种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4,32(11):1868-1870. [8]R. E. Tarjan. Depth-first search and linear graph algorithms. SIAM J. Computing. 1972,1(2):146-160. [9]L. P Resnde. Implementation of a factoring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undirected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1988,37(5):462-468. ;2023-07-09 01:32:211
黄林的主要论文
1.黄林,邵崇斌,于新文等.杨树田扭送和管理专家系统开发与研究.计算机应用,1996(第16卷,第3期),16~182.黄林,胥耀平,刘超.果树修剪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4):109~1143.黄林,行淑敏,郭松.室内与家具装饰材料多媒体教程初探.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2):64~674.黄林,冯德君,杨庆.木材显微结构图片的计算机制作.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3):56~585.黄林,孙明勤.农林院校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0年会学术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79~1836.黄林,张美亮,全志杰.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的小流域信息管理系统.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水土保持,西大学出版社,2000:154~1617.黄林,行淑敏,杨庆.多媒体技术在木材学教学中的应用.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43~448.黄林,褚泓阳,吕志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动态空间中的应用.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1):63~65,699.黄林,邵崇斌,任晓静.陕西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鼓励信息系统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4):113~11710.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中国林业教育面向21世纪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集,1999:101~10411.胡平,黄林,王瑞.完善高校学生评价制度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00,5:36~3712.全志杰,黄林,毛晓利.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在立地条件遥感分类研究中的应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7,3:31~3413.全志杰,黄林,毛晓利.基于GIS支持下土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遥感分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4:93~9814.全志杰,黄林,毛晓利,吕恒.森林立地条件遥感分类自组织神经树模型研究.林业资源管理,1997,5:68~7115.全志杰,黄林,李元科.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动态遥感研究与预测.陕西林业科技,1997,1:39~4116.黄林,朱礼智,行淑敏.专家系统在家具与装饰行业中的应用.木材工业,2004,18(3)17.朱礼智,黄林,行淑敏.家具与装饰常见木材专家系统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19(2)18.王伟,黄林.基于Web的西北地区树木木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19.霍迎秋,黄林,韩宏.基于Struts框架构建网络管理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6)20.冯辉,黄林,李伟.电梯现场方针调试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7,23(4-2)21.袁方,黄林,景旭.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9)2023-07-09 01:32:331
智能机器人的组成与结构
想不到匿名回答还要扣十分10分!!!!!!不好意思 这样的回答基于单片机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设计Design And Research of Smart Robo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 M icrocomputerf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陈 字CHEN YU摘要:利用红外传感器光电转换特性.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完成了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构成、软硬件设计方法。该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红外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设计,实现了步行、跟踪、避障、步伐调整、语音、声控、液晶显示、地面探测等功能。系统在智能性、准确性、实时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单片机;红外技术;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P216 文献标识码:BAIbstract:By using the photo—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Detection signal was processed wiith the coreof AT89C5 1.Its construction and method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ator ofsmart robot based on infrared technology,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 .This robot realizes talking,tracing,obstacle avoiding,adjusting step,speaking,noise controlling,liquid crystal displaying,ground detecting etc.The system achieves higher requirement,such as smart,accuracy and real-time operation,and its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s bright.Keywords:Single-chip microcomputer,infrared technology,robot.,smart control system引言单片机技术作为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机电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片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红外技术完成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当前机器人研究领域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环境感知、判断决策、人机交互等功能u22ef 。本智能机器人系统主要实现了步行、跟踪、避障、步伐调整、语音、声控、液晶显示,地面探测等功能。在遇到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该机器人将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待,较好地表现出该机器人的思考能力。步伐校正语音模块红外探测地面探测单片机控制器MCU1单片机控制器MCU2驱动电路光电转换触觉模块显示模块图1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1智能机器人简介1.1系统框图该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两片AT89C5 1121控制,一片单片机MCU1用于整个系统的控制,另一片单片机MCU2用于驱陈宇:讲师硕士动液晶屏LCM1602工作.它们之间通过I/O口通讯,以实现两片单片机共同工作的相互协调控制。系统框图[3l~l图1所示。设计中,MCU1的P1.0、P1.3分别接触觉传感器,P1.6一-P1.7接视觉红外传感器.P2.0一P2A 13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P2.5 13接地面探测传感器.P2.6一P2.7接步伐校正光耦器,P3.0-一P3.5接ISD25120语音芯片1.2实现功能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会发出语音提示:“目标搜索中”,同时液晶显示:“"Target is in searching”";前进过程中发现目标,语音提示:“发现目标”:液晶显示:“Find object”,机器人自动向该目标转向;对准目标后,语音提示:“锁定目标”,液晶显示:“Lock it”,同时机器人向目标继续前进;如机器人撞上目标,语音提示:“前方有障碍物”,液晶显示:“Obstacles impending”,机器人根据触角碰撞的先后顺序,向该相反的方向转角约100度,继续前进:当前方地面出现断层,语音提示:“危险,前方地面有断层”,液晶显示:“Warning,fault ahead”。同时机器人会向后退几步,转向后继续前进;如果机器人在转向过程中,步伐错乱,便会自动执行步伐调整程序,以校正步伐。2系统设计2.1驱动电路要想让机器人有稳定行走能力,需要选择稳定的电动机驱动系统。本设计利用三极管放大作用对单片机I/O口电流进行放大,驱动继电器控制电动机转动。且不会对输入电流有任何影响,完全可以给电动机提供大电流。保证电路工作稳定。电动机驱动电路采用两个NPN管对单片机AT89C5 1的I/O口输出电流信号放大,利用电阻R19、R20作为三极管基极进行保护。当单片机I/O口有信号输出时.该电流经电阻后送入第机器人技术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7年第23卷第12.2期一级三极管基极,使第一级_一极管导通,导通电流经电阻送人第二个三极管基极,进一步放大电流,以达到继电器驱动电流。根据计算,送人继电器的电流是经过两极放大电路放大了约S2倍,9014在此做开关作用。经过两级放大后驱动继电器。如图2所示。l图2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每个继电器相当于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由此.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组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动作。2.2视觉电路在此设计中.我们仅要求机器人发现并跟踪目标,不需要识别目标。因此采用最常用的红外线反射传感器来作为机器人的视觉功能,检测机器人前方是否有目标。该功能的实现采用的是两个型号为TX05D的红外线反射传感器。TX05D常用的红外反射式接近开关,它内部有一红外线发射管和一红外线接收管。发射管发出红外线,如果其正前方没有物体,那么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线反馈信号。当前方出现物体时,红外线信号经过物体被反射了回来.这时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向单片机发出高电平信号,以告知单片机其前方出现障碍物。两个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前方的两侧,在机器人工作时.两个传感器始终向外发射红外线探测信号.当其中一个传感器接收到反馈信号时,便向单片机发出高电平信号,告知单片机该方向发现目标,单片机经过判断后,控制电动机向该方向转向,以实现跟踪功能。当两个传感器都感应到目标时,机器人便向着目标直着前进,直到撞上目标。2.3步伐调整电路当机器人在前进过程中.如果电机转速不一致或者在转向过程中打乱了步伐,这时便会启动步伐调整功能,该功能是利用两个光耦来完成的。在机器人腿部,装有两片通过光耦的挡片,当机器人正常行走时,挡片会交替的打开和关闭光耦。如果两个光耦的状态始终不相同。那么就说明该机器人步伐正常。当光耦状态出现相同时,说明机器人步伐错乱,需要校正步伐。这时便会随机停下一条“腿”,等另一条“腿”走在合适位置,即光耦状态相反时,再作出同步前进。电路如图3所示。图3步伐校正电路原理图2.4显示电路本功能主要实现了人机交互的视觉平台。本设计采用LCM1602液晶显示模块,该模块是最常用的英文显示模块.它内部含有英文字库,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液晶显示功能是配合语音功能共同使用的附加功能,它的作用就是可以显示当前的状态,以实现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LCM1602是一种16字x2行的字符型液晶模块.主要有总线连接方式和模拟口连接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模拟口连接方式,它和前者相比,电路更加简洁。在该电路中,P1口给显示屏输送数据,P3.0到P3.2则控制向该显示屏读写数据的状态。VL管脚过1K电阻接地,作用是限制液晶显示的色度深浅。BLA和BLK则是背光灯电源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图4显示电路原理图设计中.P2口则是用于与MCU1通讯.它始终监控着MCU1的状态.以保持显示内容和语音同步。2.5语言电路为了确保操作的无误性,运用声音进行第二重提示.本系统用到的ISD25120语音芯片是美国ISD公司生产的高保真录放一体化的单片固态语音集成电路,录放时间为120秒,可运行多段信息处理,可反复录音十万次【6】,并且ISD25 120使用时不需要考虑如何驱动语音芯片,只需要直接用51控制该语音电路的触发时间,播放出事先录好的声音文件,以实现机器人说话这个功能。电路如图5所示。“- -Is 嵩图5语音电路原理图2.6亚超声接收电路机器人上面装有一个亚超声接收模块.当接收到外部的亚超声.机器人会做出停止和运行动作,以实现机器人的听觉功能。该部分的实现采用了成品的亚超声接收板,在设计中,将其输出的信号经过光电开关转换成可以触发单片机I/0口的低电平开关信号.以告知单片机目前亚超声开关的状态。电路如下图6所示.目和其它信息、数据;互联网接人模块用于宽带接人互联网;红外线模块控制遥控器的发送与接收,选择电视节目或实现其它功能;双口RAM用来实现与STI5518的数据交换。4 数字网络机顶盒的软件和功能由于嵌人式系统软件和微处理器密切相关,所以通常采用分层模型来描述,软件层次结构自底而上分为固件层、驱动层、中间件、应用层,这样,一旦硬件模块发生变化,软件的修改只发生在和硬件相关的固件层 中间件和应用层可以保持不变,能够减少编程工作量,缩短软件开发时间。层次构建遵循的原则:某一层的模块可调用下层模块,同时又能被上层调用,同层之间一般不能调用。数字网络机顶盒的硬件组成相当于一台奔Ⅲ的计算机和数字机顶盒,所以其功能既能够完成计算机的功能又能够完成数字机顶盒的功能。该数字网络机顶盒的能完成主要功能是:1)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2)DVB公共解扰算法和条件接收3)支持PAUNTSC/SECAM4)支持MPEG一2图像和MP3、杜比5.1音质51远程教育6)按次付费电视收看7)电子节目指南81互联网的接人9)数字电视节目存储10)视频点播(VOD)11)交互式电视游戏等等,可以看出,数字网络电视机顶盒的功能十分强大。5 总结本文作者的创新点是完成了基于ARM9和STi5518的数字网络机顶盒硬件平台的设计。文中对传统的数字机顶盒和数字网络机顶盒作了比较,同时给出了数字网络机顶盒的硬件逻辑方框图,以及软件模型和功能。该设计实现后,不仅能够完成传统数字机顶盒的功能,还能够完成电视节目的存储和连上互联网的功能,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该设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1]Philips Electronics Co.,Ltd.TDA827x User"S Manual[OL].2003.[2]ST Electronics Co.,Ltd.Sti5518 User"S Manual[OL].2001.[31张颖,林孝康.基于ARM和FPGA的嵌入式网关设计fJ]微计算机信息.2006.8-2:32 35.[4]侯冬睛,赵金.基于ARM9和GSM的远程数据采集平台的设计fJI,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2:84~85.[5]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3C2410X Microprocessor User"SManual[OL].2003.作者简介:侯冬U~(197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湖南吉首大学物理信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ARM技术和嵌人式系统的研究。Biography:Hou Dong—qing (1974一:male(Tu—jian nationality).Hanan Zhangjiajie, the instructor of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Hunan. master,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the ARM technology and Embeddedsystem .(416000 湖南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侯冬睛通讯地~f:(416000 湖南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侯冬晴(收稿日期:2007.9.13)(修稿日期:2007,11.15)图6亚超声接收电路原理图3总结本机器人系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的视觉、触觉、听觉、语音及简单的思考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个机器人最基本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但新的需求和任务也对机器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系统利用双单片机通讯较好地处理了各传感器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传感器之间的优先响应问题。本文作者创新点:1、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红外技术完成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当前机器人研究领域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环境感知、判断决策、人机交互等功能:2、该智能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的视觉、触觉、听觉、语音及简单的思考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个机器人最基本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3、系统设计中采用采用两片AT89C5l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通过系统功能扩展,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参考文献:[1]邱寄帆,王海春.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轮式智能机器人研究.微计算机信息[M].2006,22,4—2,181-182.[2]范立南,李雪飞,尹授远.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100.[3]徐冠雷,葛德宏.基于MCX5 l单片机的便携式水平校正仪应用设计.微计算机信息[M].2003,9,6,56—57.[5]钱东波.基于RTX51的温度控制系统.微计算机信息[M].2005.7,77-78.[6]叶秋香,郑建立.一种实用的身份认证装置的开发.微计算机信息[M].2005,21,4,158—159.作者简介:陈宇(197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航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Biography:Chen Yu(1978-),Male,Henan Zhengzhou,Lecturer ofdepartment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Zhengzhou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Industrial Management,Master.Mainly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on the electronics eommunic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technique.2023-07-09 01:33:201
求一篇单片机论文,要求参考文献是05年的,出自核心期刊,其他无要求,粘贴的也可以,谢谢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黄家升. 基于IAP的单片机软件远程升级[J]. 舰船电子对抗, 2007,(03) . [2]杨美仙. 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5) . [3]陈寿元. 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4]栗欣,周东辉,孙晓苗,李立. 单片机程序远程升级的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张志利,张晓峰,朱力. FPGA的单片机多机串行通信网络[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03) . [2]姚晓光. 基于GPRS的单片机固件升级系统设计[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06) . [3]李辉,宁祎,邓遵义. SPCE061A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技术[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8,(04) . [4]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分布式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J]. 机械与电子, 2007,(05) . [5]李俊,王金海. 基于TFTP协议的ARM软件远程更新系统[J]. 工矿自动化, 2010,(07) . [6]朱飞龙,杨鸣. 基于IAP功能单片机的远程更新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 2010,(09) . [7]杨峰,张德跃. 一种使用双簇首的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8]周茂霞. 基于Windows API函数编程的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的实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9]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全电动注射成型机控制系统设计[J]. 塑料, 2007,(02) . [10]张志利. 基于RS232协议的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04)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1]杨秀栋. SOC的存储器IP嵌入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 [2]曾永龙. 冶金除尘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2008 . [3]曹鹏. 基于M30626FJPGP芯片汽车音响系统设计[D].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 [4]程龙飞. 多参数综合可靠性加速试验环境测控系统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 [5]任红文. 加速器高频自动频率调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兰州大学, 2010 . [6]季雪峰. 智能模拟信号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D]. 复旦大学, 2010 .2023-07-09 01:33:271
B/S结构的 MIS的设计 的参考文献
白勇.用B/S模式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蔡永昶.采用B/S结构的MIS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6)陈冈,陈志.基于B/S模式的电力企业指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3)陈玉明,邱桃荣.基于C/S与B/S国家高新技术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01)冯莉,文远保.基于Web的B/S模式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3)侯宗浩.集成C/S、B/S结构的物资采供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黄朝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03)李征.基于C/S和B/S模式的输电线路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4)梁伟卓,鲍鸿.基于B/S结构的汽车租赁管理信息系统[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6,(01)梁兴波.B/S模式下基于ASP的MIS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6,(04)刘基华,卢延诗.基于C/S与B/S的电厂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测试技术,2003,(01)刘晓静,王蔚.基于C/S模式和B/S模式结合的ZZGL系统开发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3,(15)潘瑞芳,朱永玲.基于JB和B/S模式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4)彭革伟,陈建铎,袁通路.基于B/S模式的高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J].福建电脑,2005,(03)邵碧华,王飞.MIS软件设计的新思路[J].华南金融电脑,2002,(07)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5)谭敏生,阳小华.基于B/S模式的院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王国欣,朱鲁华.B/S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4,(S1)王军,陈未如.C/S结构向B/S结构的移植[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04)王宇.基于B/S模式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3,(03)吴毅杰,张志明.C/S与B/S的比较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03,(02)谢兰云.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5,(11)叶建平,管坚,肖原.基于B/S结构的游乐设施检测管理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02)易金聪,张秀萍,宁正元.基于C/S与B/S模式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3,(04)曾纪刚.基于B/S结构开发高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张传宏,葛华.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2005,(11)张刚毅.基于Internet的区域型企业的MIS架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张华,.用ASP开发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大众科技,2006,(02).郑成增,李思忠,陈志锋.WEB数据库B/S结构开发与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03)郑飞,李逢玲.基于B/S模式的汽车零件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09)郑建军,.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06,(01).钟秀玉,李英.基于B/S模式下的现代MIS的信息安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02)周晓娟,王法能,毛劲松,.基于B/S的WEB数据库技术[J].航空计算技术,2005,(04).查看原帖>>2023-07-09 01:33:331
B/S结构的 MIS的设计 的参考文献
白勇.用B/S模式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蔡永昶.采用B/S结构的MIS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6)陈冈,陈志.基于B/S模式的电力企业指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3)陈玉明,邱桃荣.基于C/S与B/S国家高新技术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01)冯莉,文远保.基于Web的B/S模式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3)侯宗浩.集成C/S、B/S结构的物资采供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黄朝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03)李征.基于C/S和B/S模式的输电线路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4)梁伟卓,鲍鸿.基于B/S结构的汽车租赁管理信息系统[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6,(01)梁兴波.B/S模式下基于ASP的MIS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6,(04)刘基华,卢延诗.基于C/S与B/S的电厂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测试技术,2003,(01)刘晓静,王蔚.基于C/S模式和B/S模式结合的ZZGL系统开发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3,(15)潘瑞芳,朱永玲.基于JB和B/S模式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4)彭革伟,陈建铎,袁通路.基于B/S模式的高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J].福建电脑,2005,(03)邵碧华,王飞.MIS软件设计的新思路[J].华南金融电脑,2002,(07)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5)谭敏生,阳小华.基于B/S模式的院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王国欣,朱鲁华.B/S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4,(S1)王军,陈未如.C/S结构向B/S结构的移植[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04)王宇.基于B/S模式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3,(03)吴毅杰,张志明.C/S与B/S的比较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03,(02)谢兰云.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5,(11)叶建平,管坚,肖原.基于B/S结构的游乐设施检测管理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02)易金聪,张秀萍,宁正元.基于C/S与B/S模式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3,(04)曾纪刚.基于B/S结构开发高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张传宏,葛华.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2005,(11)张刚毅.基于Internet的区域型企业的MIS架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张华,.用ASP开发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大众科技,2006,(02).郑成增,李思忠,陈志锋.WEB数据库B/S结构开发与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03)郑飞,李逢玲.基于B/S模式的汽车零件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09)郑建军,.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06,(01).钟秀玉,李英.基于B/S模式下的现代MIS的信息安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02)周晓娟,王法能,毛劲松,.基于B/S的WEB数据库技术[J].航空计算技术,2005,(04).2023-07-09 01:33:391
基于matlab的pam调制解调仿真系统设计需要哪些文献
GUI中通过控件调用M里面的函数,也可以和simulink建立联系,可有simulink输出波形,并给出分析。基本上你的题目已经涵盖了Matlab的三个系统,即GUI,M,simulink。自己学习并从简单操作开始吧。 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范伟 翟传润 战兴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030,上海)摘要 本文阐述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指出了仿真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同时,利用建立的仿真系统,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关键词 扩频通信, 信噪比, 误码率, 扩频增益中图分类号:TN914.42 文献标识码:ASimulation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Based on MATLABFAN Wei, ZHAI Chuan-run, ZHAN Xing-qun(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030, Shanghai)Abstract: The theory base and realizing methods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pread spectrum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built by using SIMULINK, which is provided by MATLAB. Inaddition, each module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problems that must b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ystem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ed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program was run and the anticipant results were gained.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and the fan-out error rate was alsostudied by us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e of the same error rate,if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was enlarged, the Signal-to-Noise of the system fan-out would beenhanced and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uld also be enhanced.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ignal-to-Noise, error rate, spread spectrum gain1 引言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有很大改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扩频通信的特性和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目的是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2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2.1 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是根据信息论中的Shannon 公式,即log (1 / ) 2 C = B + S N (1)式中: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B为系统信道带宽(Hz);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Shannon公式表明了一个系统信道无误差地传输信息的能力跟存在于信道中的信噪比(S/N)以及用于传输信息的系统信道带宽(B)之间的关系。该公式说明了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在一定的信道容量的条件下,可以用减少发送信号功率、增加信道带宽的办法达到提高信道容量的要求;一个是可以采用减少带宽而增加信号功率的办法来达到。扩频增益是扩频通信的重要参数,它反应了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其定义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出信噪比和接收机相关器输入信噪比之比,即dsdsi i BBRRS NS NG = = =// 0 0 (2)式中,Si和S0分别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入、输出端信号功率;Ni和N0分别为相关器的输入、输出端干扰功率;Rs为伪随机码的信息速率,Rd为基带信号的信息速率;Bs为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宽,Bd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2.2 实现方法扩频通信与一般的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扩频解调的过程,扩频通信按其工作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线性调频系统和混合调频系统。现以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为例说明扩频通信的实现方法。图1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由直扩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在发射端,信源输出的信号与伪随机码产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进行模2加,产生一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然后再用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这样得到已扩频调制的射频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后,用与发射端同步的伪随机序列对扩频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信息序列的频带,然后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3.1 Simulik 简介MATLAB 最初是Mathworks 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学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了包括通信系统在内的多个工具箱,从而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最流行的软件包之一。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它包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3.2 模型建立及主要模块设计基于MATLAB /Simulink 所建立的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扩频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可进行波形观察、频谱分析和性能分析等,同时能根据研究和设计的需要扩展仿真模型,实现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模拟仿真,为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图2 为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图2 系统仿真模型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仿真系统的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产生二进制随机信号,采样时间、初始状态可自由设置,从而满足扩频通信系统所需信接 收高放混频解扩 解调本振PN 码 同步信 源 扩频调制PN 码 振荡器发 射源的要求。扩频与解扩:PN 序列生成器模块(PN Sequence Generator)作为伪随机码产生器,扩频过程通过信息码与PN 码进行双极性变换后相乘加以实现。解扩过程与扩频过程相同,即将接收的信号用PN 码进行第二次扩频处理。调制与解调:使用二相相移键控PSK 方式进行调制、解调。调制由正弦载波与双极性扩频码直接相乘实现,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信道:传输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块中,可进行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的设置。误码计算:误码计算由误码仪实现,误码仪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它具有两个输入端口:第一个端口(Tx)接收发送方的输入信号,第二个端口(Rx)接收接收方的输入信号。3.3 几点说明在Simulink中,没有单独实现统计的计数器模块,需要自行创建,计数模型的设计如图3。在计数模型中,用与信源和伪随机码同频的脉冲模块分别实现码元同步和切普同步,利用加法器的累加功能,实现每个码元的相关峰值统计。图3 计数模型实现框图在扩频通信建模中,扩频与解扩使用的PN 码以及调制和解调所使用的载波必须保持同步,因此要注意伪随机码模块和载波模块的参数设置。在误码率计算中,接收到的信号,由于经过扩频解扩、调制解调、相关统计等处理,会存在一个延迟,在误码仪模块的对话框中要设置一个合适的延迟。4 仿真结果分析4.1 仿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在给出下列仿真的条件下,观察仿真运行情况。信息速率20b/s,幅度为1;伪随机序列采用10 级,传输速率为200b/s 的m 序列;载波频率10KHz;信号功率为1W,信噪比30dB;仿真时间设为2s。在这样的仿真条件下,理论上可获得10 倍的扩频增益。图4 是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上图为信源,中图为扩频码,下图为信宿。从图4 可见,信源和信宿相同,误码率为0,基于MATLAB/Simulink 所设计的仿真系统满足扩频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要求。图4 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4.2 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设置信息速率和伪随机序列传输速率,在扩频增益10 和50 的情况下,不断改变信噪比的大小,从而得到扩频增益、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如图5。从图5 可以看到,在相同误码率下,扩频增益越大,输出端信噪比越大,并且随着系统要求的提高,增大扩频增益,输出端信噪比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图5 不同扩频增益下误码率仿真曲线5 结论扩频通信以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性能而成为第三代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阐述了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箱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给出了仿真建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系统,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研究了扩频增益和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作者创新点: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的仿真平台,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误码率、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卫星信号设计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 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徐明远,邵玉斌。MATLAB 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 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ALAB 通信工具箱〔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4 徐明伟,李茜,汤伟。基于MATLAB 串口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5,21(8-1),89-90。5 郭海燕,毕红军。MATLAB 在伪随机码的生成及仿真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21(3),2004.3。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45115031。作者简介:范伟(197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CDMA 扩频通信。 E-mail: weifan@sjtu.edu.cn通信地址及邮编:上海市长宁区安顺路220 弄18 号402 室,200051。翟传润(1972-),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测控技术。战兴群(1970-),男,汉族,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新型控制理论与应用。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s:Fai Wei, was born in 1973,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master student.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Zhai Chuan-run, was born in 1972,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His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test control technique.Zhan Xing-qun, was born in 1970,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new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2023-07-09 01:33:481
random number模块信噪比怎么设置
GUI中通过控件调用M里面的函数,也可以和simulink建立联系,可有simulink输出波形,并给出分析。基本上你的题目已经涵盖了Matlab的三个系统,即GUI,M,simulink。自己学习并从简单操作开始吧。 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范伟 翟传润 战兴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030,上海)摘要 本文阐述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指出了仿真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同时,利用建立的仿真系统,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关键词 扩频通信, 信噪比, 误码率, 扩频增益中图分类号:TN914.42 文献标识码:ASimulation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Based on MATLABFAN Wei, ZHAI Chuan-run, ZHAN Xing-qun(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030, Shanghai)Abstract: The theory base and realizing methods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pread spectrum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built by using SIMULINK, which is provided by MATLAB. Inaddition, each module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problems that must b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ystem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ed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program was run and the anticipant results were gained.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and the fan-out error rate was alsostudied by us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e of the same error rate,if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was enlarged, the Signal-to-Noise of the system fan-out would beenhanced and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uld also be enhanced.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ignal-to-Noise, error rate, spread spectrum gain1 引言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有很大改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扩频通信的特性和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目的是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2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2.1 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是根据信息论中的Shannon 公式,即log (1 / ) 2 C = B + S N (1)式中: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B为系统信道带宽(Hz);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Shannon公式表明了一个系统信道无误差地传输信息的能力跟存在于信道中的信噪比(S/N)以及用于传输信息的系统信道带宽(B)之间的关系。该公式说明了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在一定的信道容量的条件下,可以用减少发送信号功率、增加信道带宽的办法达到提高信道容量的要求;一个是可以采用减少带宽而增加信号功率的办法来达到。扩频增益是扩频通信的重要参数,它反应了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其定义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出信噪比和接收机相关器输入信噪比之比,即dsdsi i BBRRS NS NG = = =// 0 0 (2)式中,Si和S0分别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入、输出端信号功率;Ni和N0分别为相关器的输入、输出端干扰功率;Rs为伪随机码的信息速率,Rd为基带信号的信息速率;Bs为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宽,Bd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2.2 实现方法扩频通信与一般的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扩频解调的过程,扩频通信按其工作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线性调频系统和混合调频系统。现以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为例说明扩频通信的实现方法。图1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由直扩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在发射端,信源输出的信号与伪随机码产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进行模2加,产生一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然后再用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这样得到已扩频调制的射频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后,用与发射端同步的伪随机序列对扩频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信息序列的频带,然后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3.1 Simulik 简介MATLAB 最初是Mathworks 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学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了包括通信系统在内的多个工具箱,从而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最流行的软件包之一。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它包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3.2 模型建立及主要模块设计基于MATLAB /Simulink 所建立的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扩频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可进行波形观察、频谱分析和性能分析等,同时能根据研究和设计的需要扩展仿真模型,实现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模拟仿真,为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图2 为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图2 系统仿真模型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仿真系统的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产生二进制随机信号,采样时间、初始状态可自由设置,从而满足扩频通信系统所需信接 收高放混频解扩 解调本振PN 码 同步信 源 扩频调制PN 码 振荡器发 射源的要求。扩频与解扩:PN 序列生成器模块(PN Sequence Generator)作为伪随机码产生器,扩频过程通过信息码与PN 码进行双极性变换后相乘加以实现。解扩过程与扩频过程相同,即将接收的信号用PN 码进行第二次扩频处理。调制与解调:使用二相相移键控PSK 方式进行调制、解调。调制由正弦载波与双极性扩频码直接相乘实现,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信道:传输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块中,可进行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的设置。误码计算:误码计算由误码仪实现,误码仪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它具有两个输入端口:第一个端口(Tx)接收发送方的输入信号,第二个端口(Rx)接收接收方的输入信号。3.3 几点说明在Simulink中,没有单独实现统计的计数器模块,需要自行创建,计数模型的设计如图3。在计数模型中,用与信源和伪随机码同频的脉冲模块分别实现码元同步和切普同步,利用加法器的累加功能,实现每个码元的相关峰值统计。图3 计数模型实现框图在扩频通信建模中,扩频与解扩使用的PN 码以及调制和解调所使用的载波必须保持同步,因此要注意伪随机码模块和载波模块的参数设置。在误码率计算中,接收到的信号,由于经过扩频解扩、调制解调、相关统计等处理,会存在一个延迟,在误码仪模块的对话框中要设置一个合适的延迟。4 仿真结果分析4.1 仿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在给出下列仿真的条件下,观察仿真运行情况。信息速率20b/s,幅度为1;伪随机序列采用10 级,传输速率为200b/s 的m 序列;载波频率10KHz;信号功率为1W,信噪比30dB;仿真时间设为2s。在这样的仿真条件下,理论上可获得10 倍的扩频增益。图4 是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上图为信源,中图为扩频码,下图为信宿。从图4 可见,信源和信宿相同,误码率为0,基于MATLAB/Simulink 所设计的仿真系统满足扩频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要求。图4 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4.2 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设置信息速率和伪随机序列传输速率,在扩频增益10 和50 的情况下,不断改变信噪比的大小,从而得到扩频增益、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如图5。从图5 可以看到,在相同误码率下,扩频增益越大,输出端信噪比越大,并且随着系统要求的提高,增大扩频增益,输出端信噪比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图5 不同扩频增益下误码率仿真曲线5 结论扩频通信以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性能而成为第三代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阐述了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箱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给出了仿真建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系统,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研究了扩频增益和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作者创新点: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的仿真平台,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误码率、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卫星信号设计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 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徐明远,邵玉斌。MATLAB 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 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ALAB 通信工具箱〔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4 徐明伟,李茜,汤伟。基于MATLAB 串口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5,21(8-1),89-90。5 郭海燕,毕红军。MATLAB 在伪随机码的生成及仿真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21(3),2004.3。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45115031。作者简介:范伟(197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CDMA 扩频通信。 E-mail: weifan@sjtu.edu.cn通信地址及邮编:上海市长宁区安顺路220 弄18 号402 室,200051。翟传润(1972-),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测控技术。战兴群(1970-),男,汉族,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新型控制理论与应用。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s:Fai Wei, was born in 1973,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master student.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Zhai Chuan-run, was born in 1972,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His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test control technique.Zhan Xing-qun, was born in 1970,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new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2023-07-09 01:33:561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谁告诉我前言和摘要要怎么写,要中英版的.还要总结和感谢,谁发个给偶啊#53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摘 要: 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温度则是系统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一个量。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AT89C20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框图作了简洁的描述。 关键词: 单片机AT89C2051;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测量 引言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很多电子产品中也将其用到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为此在本文中作者设计了基于atmel公司的AT89C2051的温度测量系统。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利用单片机多余I/O口实现的温度检测电路, 该电路非常简单, 易于实现, 并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单片机。 一.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1.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电路如图2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被控对象的实时温度, 提供给AT89C2051的P3.2口作为数据输入。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所控的对象为所处室温。当然作为改进我们可以把传感器与电路板分离,由数据线相连进行通讯,便于测量多种对象。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以上特点使DS18B20非常适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使电压、特性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经济的测温系统。如图2所示DS18B20的2脚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1脚GND为电源地;3脚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 AT89C2051(以下简称2051)是一枚8051兼容的单片机微控器,与Intel的MCS-51完全兼容,内藏2K的可程序化Flash存储体,内部有128B字节的数据存储器空间,可直接推动LED,与8051完全相同,有15个可程序化的I/O点,分别是P1端口与P3端口(少了P3.6)。1.2接口电路 图2 单片机2051与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连接图接口电路由ATMEL公司的2051单片机、ULN2003达林顿芯片、4511BCD译码器、串行EEPROM24C16(保存系统参数)、MAX232、数码管及外围电路构成, 单片机以并行通信方式从P1.0~P1.7口输出控制信号,通过4511BCD译码器译码,用2个共阴极LED静态显示温度的十位、个位。 串行EEPROM24C16是标准I2C规格且只要两根引脚就能读写。由于单片机2051的P1是一个双向的I/O端口,所以在我们在设计中将P1端口当成输出端口用。由图2可知,P1.7作为串性的时钟输出信号与24C16的第6脚相接,P1.6则作为串行数据输出接到24C16的第5脚。P1. 4和P1.5则作为两个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控制,在P1.4=1时,选中第一个数码管(个位);P1.5=1时,选中第二个数码管(十位)。P1.0~P1.3的输出信号接到译码器4511上作为数码管的显示。此外,由于单片机2051的P3端口有特殊的功能,P3.0(RXD)串行输入端口,P3.1(TXD)串行输出端口,P3.2(INTO)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 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P3.5(T1)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由图2可知,P3.0和P3.1作为与MAX232串行通信的接口;P3.2和P3.3作为中断信号接口;P3.4和P3.5作为外部定时/记数输入点。P3.7作为一个脉冲输出,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由于在电路中采用的共阴极的LED数码管,所以在设计电路时加了一个达林顿电路ULN2003对信号进行放大,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数码管显示。由于4511只能进行BCD十进制译码,只能译到0至9,所以在这里我们利用4511译码输出我们所需要的温度。 1.3报警电路简介 图3 温度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连接图本文中所设计的报警电路较为简单,由一个自我震荡型的蜂鸣器(只要在蜂鸣器两端加上超过3V的电压,蜂鸣器就会叫个不停)和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如图3所示)。在这次设计中蜂鸣器是通过ULN2003电流放大IC来控制。在我们所要求的温度达到一定的上界或者下界时(在文中我们设置的上界温度是45℃,下界温度是5℃),报警电路开始工作,主要程序设计如下: main()//主函数 {unsigned char i=0; <br/>unsigned int m,n; <br/>while(1) <br/>{i=ReadTemperature();//读温度} if(i>0 && i<=10) //如果温度在0到10度之间直接给七段数码管赋值 {P1=designP1[i];} else//如果温度大于10度 {m=i%10;//先给第一个七段数码管赋值 <br/>D1=1; <br/>D2=0; <br/>P1=designP1[m]; <br/>n=i/10;//再给第二个七段数码管赋值 <br/>D1=0; <br/>D2=1; <br/>P1=designP1[n]; <br/>if(n>=4&&m>=5)%%(m<=5)//判断温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大于45或小于5度,则蜂鸣器叫,发光二极管闪烁 <br/>{ int a,b; <br/>Q1=1;//蜂鸣器叫 <br/>for(a=0;a<1000;a++)//发光二极管闪烁 <br/>for(b=0;b<1000;b++) <br/>Q2=1; <br/>for(a=0;a<1000;a++) <br/>for(b=0;b<1000;b++) <br/>Q2=0;}}}2023-07-09 01:34:051
掩蔽信号的存在对研究语音信号处理有哪些启示
收录有关语音信号处理文章的期刊刊种有(关键字检索数量由多到少排列):信号处理、电声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诚诚与应用、微计算机信息、现代电子技术、声学学报(中文版)、电子学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声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声学、电讯技术……2023-07-09 01:34:401
cms参考文献和书籍
1/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媒体网站的具体实施【作 者】李岩【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7).-56-592/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作 者】张猛【刊 名】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20(8).-44-46,493/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8).-15-154/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互联网周刊.2007(14).-77-775/100【题 名】使用内容管理了吗?【作 者】刘金民【刊 名】软件世界.2007(14).-60-61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惠普、方正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21-1217/100【题 名】全国广电技术精英深入研讨河南台播出内容管理应用——方正电子播出内容管理系统河南台应用研讨会【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21-1218/100【题 名】基于J2EE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潘明 张子军 陈艺【刊 名】现代农业装备.2007(5).-55-589/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发展与应用【作 者】徐方 邓敏【刊 名】孝感学院学报.2007,27(3).-70-7210/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7).-12-1211/100【题 名】惠普公司——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7(7).-151-15112/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互联网周刊.2007(13).-87-8713/100【题 名】高校研究机构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何晓蓉【刊 名】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7(6).-70-72,7514/100【题 名】开源LCMS网络平台应用【作 者】陈凯 滕道祥【刊 名】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4).-18-2015/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6).-15-151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CMS【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7,14(4).-108-10817/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妙用【作 者】王国平【刊 名】计算机与网络.2007(8).-54-5518/100【题 名】一种基于XML的CMS元数据索引算法【作 者】肖晨 武东英 郭绍忠 陈新【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7,33(7).-62-64,6719/100【题 名】图书馆与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王向敏【刊 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4).-85-87,9020/100【题 名】基于开源Web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作 者】吴振新【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1-421/100【题 名】基于Plone内容管理系统的机构虚拟工作平台构建——以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虚拟工作平台建设为例【作 者】曾燕 刘小兵【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62-6522/100【题 名】开放源代码的内容管理系统Drupal【作 者】马建玲【刊 名】现代情报.2007,27(2).-50-5223/100【题 名】Spycer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4).-88-8824/100【题 名】如何购买数字化学习系统【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7(03X).-78-7825/100【题 名】欧洲急需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7(03X).-78-782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网管员世界.2007(6).-99-10027/100【题 名】基于网站群技术建设市级政府门户的研究探讨【作 者】姚志新【刊 名】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25-26,3028/100【题 名】JTBC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漏洞解析【作 者】TTFCT【刊 名】黑客防线.2007(3).-30-3429/100【题 名】动易网站管理系统最新漏洞解析【作 者】TTFCT【刊 名】黑客防线.2007(2).-22-2630/100【题 名】茁壮网络进驻张家港广电【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7,14(2).-14-1431/100【题 名】33 茁壮网络新年喜庆进驻张家港广电【作 者】无【刊 名】中国有线电视.2007(3).-371-37132/100【题 名】36 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有线电视.2007(3).-372-37233/100【题 名】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作 者】唐光前【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2).-7-1334/100【题 名】基于Mambo的CMS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作 者】张鹏 袁可 陈文文【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2007(1).-52-5435/100【题 名】应用内容管理系统建设课程教学网站的研究【作 者】邬厚民【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254-254,27936/100【题 名】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1).-17-1737/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 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潘粤宁【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1).-82-82,8438/100【题 名】基于web服务的内容管理系统构建【作 者】谢翠萍 赵云 向函【刊 名】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2).-6-939/100【题 名】基于CMS的图书馆信息发布平台及MCMS实现【作 者】焦允[1] 刘晔[2]【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86-8940/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安全.2007(1).-65-65,6741/100【题 名】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应用【作 者】丛林 杨扬 李晓东 郭文彩【刊 名】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55-25742/100【题 名】因特网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作 者】郭广航【刊 名】电脑与电信.2007(1).-79-8143/100【题 名】^ezONE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作 者】无【刊 名】智能建筑.2007(1).-76-7644/100【题 名】菜鸟也能当站长【作 者】dream【刊 名】计算机应用文摘.2007(01S).-84-8545/100【题 名】基于J2EE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陈俊 汪诗林【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2).-159-1624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2).-128-12847/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与网络.2006(23).-57-5748/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典型案例【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11).-61-6249/100【题 名】基于数字播出的媒体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范艳华[1] 卢宝丰[2] 陆伟[3]【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0).-95-9750/100【题 名】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实践【作 者】周迅【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6(10).-50-50,5651/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分析【作 者】王钧【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54-5552/100【题 名】基于ZOPE的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郭力子【刊 名】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1).-13-1653/100【题 名】图书馆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选用【作 者】胡玮[1] 罗小安[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59-6054/100【题 名】入侵新云官方站点——最新新云系统漏洞解析【作 者】萍水相逢【刊 名】黑客防线.2006(9).-26-3155/100【题 名】全球化内容管理系统框架的研究与设计【作 者】吴国仕[1] 傅湘玲[1] 艾莉莎[2]【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7).-73-76,795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作 者】金花 曲俊华 谢萍【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8).-109-11257/100【题 名】燕京行与柯尼卡美能达联合推广系列产品【作 者】无【刊 名】中国印刷.2006(8).-118-11858/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构建方法探讨【作 者】朱爱华[1] 苏浩翔[2]【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6,20(8).-128-13159/100【题 名】面向模式分析与设计方法应用研究【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微计算机信息.2006(08S).-264-266,19060/100【题 名】开源内容管理系统:Plone【作 者】潘俊勇【刊 名】软件世界.2006(14).-81-8161/100【题 名】谈谈出版业的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吴向 张泽【刊 名】中国编辑.2006(4).-20-2162/100【题 名】“内容管理平台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作 者】无【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6(7).-60-6063/100【题 名】基于J2EE内容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研究【作 者】鲁胜虎 夏安邦【刊 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35(8).-1-464/100【题 名】应用J2EE构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作 者】陈厚桥【刊 名】计算机时代.2006(7).-40-4265/100【题 名】基于J2EE的农业机械装备信息网CMS系统的实现【作 者】阎楚良 赵海彬 田兆锋【刊 名】农业机械学报.2006,37(6).-106-10966/100【题 名】新名词【作 者】无【刊 名】信息系统工程.2006(6).-99-9967/100【题 名】Drupal使内容管理更轻松【作 者】朱珠【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6(6).-55-5668/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报业.2006(5).-79-7969/100【题 名】思华:重点展示HFC互动电视解决方案【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6,13(5).-53-5370/100【题 名】突破媒体领域 方正成功涉足运营商网站建设【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4).-48-4871/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4).-59-6172/100【题 名】内容知识库数据模型研究【作 者】丁宏伟 姚卫东【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0).-81-83,8773/100【题 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李君丽 祝智庭【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6,32(8).-97-9974/100【题 名】方正“精瀚”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3).-79-7975/100【题 名】沟通协作 共享资源——俊和在线电子政务平台【作 者】无【刊 名】软件世界.2006(6).-50-5076/100【题 名】基于PLONE内容管理系统平台的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作 者】曾惠兰 周传宏 占继干【刊 名】机电工程.2006,23(3).-47-5177/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中的应用【作 者】魏鹏飞【刊 名】湖南电力.2006,26(B02).-18-2178/100【题 名】Bersin预计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市场将增长30%【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5(11X).-74-74,7679/100【题 名】CMS中RBAC模型的改造和应用【作 者】曹勇刚 金茂忠 刘超【刊 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10).-1153-115880/100【题 名】基于设计模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多站点发布”设计【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舰船电子工程.2005,25(6).-77-8081/100【题 名】基于B/S模式的教师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胡秋灵 孙权【刊 名】情报杂志.2005,24(11).-50-5282/100【题 名】掌握Zope/Plone先桫【作 者】顾宏军【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5(12).-126-12783/100【题 名】手把手搭建Linux网站【作 者】翟翔【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5(11).-118-12384/100【题 名】方正“无忧”播出内容管理系统——播出节目管理的新模式【作 者】卢江晖 张蕲龙【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5(10).-30-3285/100【题 名】基于设计模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发布程序设计研究【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9).-57-59,8486/100【题 名】三问存储:如何存储各种数据【作 者】王晓丹【刊 名】网管员世界.2005(9).-13-1587/100【题 名】博客语文初成长【作 者】蒋婷飞【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9).-33-33,4788/100【题 名】创建面向构件的工作流、报表、内容管理【作 者】黄柳青【刊 名】程序员.2005(7).-134-13589/100【题 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e-Learning的第二次革命【作 者】赵呈领 万力勇【刊 名】电化教育研究.2005(7).-42-4590/100【题 名】方正电子力推播控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6).-74-7491/100【题 名】打造多彩荧屏——EMC黑龙江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成功案例【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5(4).-41-41,3592/100【题 名】基于Struts框架构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刘军【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249-25193/100【题 名】NMS推出全新应用架构Mobile Place^TM【作 者】无【刊 名】中国数据通信.2005,7(3).-128-12894/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陈凯【刊 名】中国报业.2005(2).-79-8095/100【题 名】手机媒体——报纸发展的新机遇【作 者】潘玉鹏 夏欣 周岩【刊 名】中国记者.2004(11).-71-739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中基于XML页面发布的实现与应用【作 者】杜义华【刊 名】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4(7).-32-3697/100【题 名】支持多样化上网装置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 者】邱建雄【刊 名】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8).-151-15398/100【题 名】Zope/Plone内容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应用【作 者】严清【刊 名】昌河科技.2004(3).-20-2799/100【题 名】方正内容管理系统助力央视网络电视【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4,18(11).-78-79100/100【题 名】企业网站CMS内容管理系统探讨【作 者】黄伟力【刊 名】乡镇企业研究.2004(6).-84-852023-07-09 01:34:571
flyback变换电路matlab仿真中pwm generator怎么设置
GUI中通过控件调用M里面的函数,也可以和simulink建立联系,可有simulink输出波形,并给出分析。基本上你的题目已经涵盖了Matlab的三个系统,即GUI,M,simulink。自己学习并从简单操作开始吧。 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范伟 翟传润 战兴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030,上海)摘要 本文阐述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指出了仿真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同时,利用建立的仿真系统,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关键词 扩频通信, 信噪比, 误码率, 扩频增益中图分类号:TN914.42 文献标识码:ASimulation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Based on MATLABFAN Wei, ZHAI Chuan-run, ZHAN Xing-qun(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030, Shanghai)Abstract: The theory base and realizing methods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pread spectrum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built by using SIMULINK, which is provided by MATLAB. Inaddition, each module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problems that must b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ystem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ed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program was run and the anticipant results were gained.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and the fan-out error rate was alsostudied by us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e of the same error rate,if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was enlarged, the Signal-to-Noise of the system fan-out would beenhanced and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uld also be enhanced.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ignal-to-Noise, error rate, spread spectrum gain1 引言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有很大改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扩频通信的特性和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目的是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2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2.1 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是根据信息论中的Shannon 公式,即log (1 / ) 2 C = B + S N (1)式中: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B为系统信道带宽(Hz);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Shannon公式表明了一个系统信道无误差地传输信息的能力跟存在于信道中的信噪比(S/N)以及用于传输信息的系统信道带宽(B)之间的关系。该公式说明了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在一定的信道容量的条件下,可以用减少发送信号功率、增加信道带宽的办法达到提高信道容量的要求;一个是可以采用减少带宽而增加信号功率的办法来达到。扩频增益是扩频通信的重要参数,它反应了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其定义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出信噪比和接收机相关器输入信噪比之比,即dsdsi i BBRRS NS NG = = =// 0 0 (2)式中,Si和S0分别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入、输出端信号功率;Ni和N0分别为相关器的输入、输出端干扰功率;Rs为伪随机码的信息速率,Rd为基带信号的信息速率;Bs为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宽,Bd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2.2 实现方法扩频通信与一般的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扩频解调的过程,扩频通信按其工作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线性调频系统和混合调频系统。现以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为例说明扩频通信的实现方法。图1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由直扩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在发射端,信源输出的信号与伪随机码产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进行模2加,产生一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然后再用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这样得到已扩频调制的射频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后,用与发射端同步的伪随机序列对扩频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信息序列的频带,然后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3.1 Simulik 简介MATLAB 最初是Mathworks 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学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了包括通信系统在内的多个工具箱,从而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最流行的软件包之一。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它包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3.2 模型建立及主要模块设计基于MATLAB /Simulink 所建立的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扩频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可进行波形观察、频谱分析和性能分析等,同时能根据研究和设计的需要扩展仿真模型,实现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模拟仿真,为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图2 为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图2 系统仿真模型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仿真系统的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产生二进制随机信号,采样时间、初始状态可自由设置,从而满足扩频通信系统所需信接 收高放混频解扩 解调本振PN 码 同步信 源 扩频调制PN 码 振荡器发 射源的要求。扩频与解扩:PN 序列生成器模块(PN Sequence Generator)作为伪随机码产生器,扩频过程通过信息码与PN 码进行双极性变换后相乘加以实现。解扩过程与扩频过程相同,即将接收的信号用PN 码进行第二次扩频处理。调制与解调:使用二相相移键控PSK 方式进行调制、解调。调制由正弦载波与双极性扩频码直接相乘实现,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信道:传输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块中,可进行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的设置。误码计算:误码计算由误码仪实现,误码仪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它具有两个输入端口:第一个端口(Tx)接收发送方的输入信号,第二个端口(Rx)接收接收方的输入信号。3.3 几点说明在Simulink中,没有单独实现统计的计数器模块,需要自行创建,计数模型的设计如图3。在计数模型中,用与信源和伪随机码同频的脉冲模块分别实现码元同步和切普同步,利用加法器的累加功能,实现每个码元的相关峰值统计。图3 计数模型实现框图在扩频通信建模中,扩频与解扩使用的PN 码以及调制和解调所使用的载波必须保持同步,因此要注意伪随机码模块和载波模块的参数设置。在误码率计算中,接收到的信号,由于经过扩频解扩、调制解调、相关统计等处理,会存在一个延迟,在误码仪模块的对话框中要设置一个合适的延迟。4 仿真结果分析4.1 仿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在给出下列仿真的条件下,观察仿真运行情况。信息速率20b/s,幅度为1;伪随机序列采用10 级,传输速率为200b/s 的m 序列;载波频率10KHz;信号功率为1W,信噪比30dB;仿真时间设为2s。在这样的仿真条件下,理论上可获得10 倍的扩频增益。图4 是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上图为信源,中图为扩频码,下图为信宿。从图4 可见,信源和信宿相同,误码率为0,基于MATLAB/Simulink 所设计的仿真系统满足扩频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要求。图4 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4.2 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设置信息速率和伪随机序列传输速率,在扩频增益10 和50 的情况下,不断改变信噪比的大小,从而得到扩频增益、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如图5。从图5 可以看到,在相同误码率下,扩频增益越大,输出端信噪比越大,并且随着系统要求的提高,增大扩频增益,输出端信噪比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图5 不同扩频增益下误码率仿真曲线5 结论扩频通信以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性能而成为第三代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阐述了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箱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给出了仿真建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系统,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研究了扩频增益和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作者创新点: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的仿真平台,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误码率、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卫星信号设计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 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徐明远,邵玉斌。MATLAB 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 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ALAB 通信工具箱〔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4 徐明伟,李茜,汤伟。基于MATLAB 串口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5,21(8-1),89-90。5 郭海燕,毕红军。MATLAB 在伪随机码的生成及仿真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21(3),2004.3。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45115031。作者简介:范伟(197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CDMA 扩频通信。 E-mail: weifan@sjtu.edu.cn通信地址及邮编:上海市长宁区安顺路220 弄18 号402 室,200051。翟传润(1972-),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测控技术。战兴群(1970-),男,汉族,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新型控制理论与应用。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s:Fai Wei, was born in 1973,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master student.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Zhai Chuan-run, was born in 1972,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His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test control technique.Zhan Xing-qun, was born in 1970,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new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2023-07-09 01:35:041
cms参考文献和书籍
1/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媒体网站的具体实施【作 者】李岩【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7).-56-592/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作 者】张猛【刊 名】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20(8).-44-46,493/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8).-15-154/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互联网周刊.2007(14).-77-775/100【题 名】使用内容管理了吗?【作 者】刘金民【刊 名】软件世界.2007(14).-60-61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惠普、方正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21-1217/100【题 名】全国广电技术精英深入研讨河南台播出内容管理应用——方正电子播出内容管理系统河南台应用研讨会【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21-1218/100【题 名】基于J2EE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潘明 张子军 陈艺【刊 名】现代农业装备.2007(5).-55-589/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发展与应用【作 者】徐方 邓敏【刊 名】孝感学院学报.2007,27(3).-70-7210/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7).-12-1211/100【题 名】惠普公司——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7(7).-151-15112/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互联网周刊.2007(13).-87-8713/100【题 名】高校研究机构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何晓蓉【刊 名】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7(6).-70-72,7514/100【题 名】开源LCMS网络平台应用【作 者】陈凯 滕道祥【刊 名】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4).-18-2015/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6).-15-151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CMS【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7,14(4).-108-10817/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妙用【作 者】王国平【刊 名】计算机与网络.2007(8).-54-5518/100【题 名】一种基于XML的CMS元数据索引算法【作 者】肖晨 武东英 郭绍忠 陈新【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7,33(7).-62-64,6719/100【题 名】图书馆与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王向敏【刊 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4).-85-87,9020/100【题 名】基于开源Web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作 者】吴振新【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1-421/100【题 名】基于Plone内容管理系统的机构虚拟工作平台构建——以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虚拟工作平台建设为例【作 者】曾燕 刘小兵【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62-6522/100【题 名】开放源代码的内容管理系统Drupal【作 者】马建玲【刊 名】现代情报.2007,27(2).-50-5223/100【题 名】Spycer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4).-88-8824/100【题 名】如何购买数字化学习系统【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7(03X).-78-7825/100【题 名】欧洲急需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7(03X).-78-782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网管员世界.2007(6).-99-10027/100【题 名】基于网站群技术建设市级政府门户的研究探讨【作 者】姚志新【刊 名】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25-26,3028/100【题 名】JTBC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漏洞解析【作 者】TTFCT【刊 名】黑客防线.2007(3).-30-3429/100【题 名】动易网站管理系统最新漏洞解析【作 者】TTFCT【刊 名】黑客防线.2007(2).-22-2630/100【题 名】茁壮网络进驻张家港广电【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7,14(2).-14-1431/100【题 名】33 茁壮网络新年喜庆进驻张家港广电【作 者】无【刊 名】中国有线电视.2007(3).-371-37132/100【题 名】36 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有线电视.2007(3).-372-37233/100【题 名】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作 者】唐光前【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2).-7-1334/100【题 名】基于Mambo的CMS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作 者】张鹏 袁可 陈文文【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2007(1).-52-5435/100【题 名】应用内容管理系统建设课程教学网站的研究【作 者】邬厚民【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254-254,27936/100【题 名】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1).-17-1737/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 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潘粤宁【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1).-82-82,8438/100【题 名】基于web服务的内容管理系统构建【作 者】谢翠萍 赵云 向函【刊 名】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2).-6-939/100【题 名】基于CMS的图书馆信息发布平台及MCMS实现【作 者】焦允[1] 刘晔[2]【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86-8940/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安全.2007(1).-65-65,6741/100【题 名】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应用【作 者】丛林 杨扬 李晓东 郭文彩【刊 名】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55-25742/100【题 名】因特网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作 者】郭广航【刊 名】电脑与电信.2007(1).-79-8143/100【题 名】^ezONE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作 者】无【刊 名】智能建筑.2007(1).-76-7644/100【题 名】菜鸟也能当站长【作 者】dream【刊 名】计算机应用文摘.2007(01S).-84-8545/100【题 名】基于J2EE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陈俊 汪诗林【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2).-159-1624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2).-128-12847/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与网络.2006(23).-57-5748/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典型案例【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11).-61-6249/100【题 名】基于数字播出的媒体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范艳华[1] 卢宝丰[2] 陆伟[3]【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0).-95-9750/100【题 名】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实践【作 者】周迅【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6(10).-50-50,5651/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分析【作 者】王钧【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54-5552/100【题 名】基于ZOPE的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郭力子【刊 名】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1).-13-1653/100【题 名】图书馆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选用【作 者】胡玮[1] 罗小安[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59-6054/100【题 名】入侵新云官方站点——最新新云系统漏洞解析【作 者】萍水相逢【刊 名】黑客防线.2006(9).-26-3155/100【题 名】全球化内容管理系统框架的研究与设计【作 者】吴国仕[1] 傅湘玲[1] 艾莉莎[2]【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7).-73-76,795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作 者】金花 曲俊华 谢萍【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8).-109-11257/100【题 名】燕京行与柯尼卡美能达联合推广系列产品【作 者】无【刊 名】中国印刷.2006(8).-118-11858/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构建方法探讨【作 者】朱爱华[1] 苏浩翔[2]【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6,20(8).-128-13159/100【题 名】面向模式分析与设计方法应用研究【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微计算机信息.2006(08S).-264-266,19060/100【题 名】开源内容管理系统:Plone【作 者】潘俊勇【刊 名】软件世界.2006(14).-81-8161/100【题 名】谈谈出版业的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吴向 张泽【刊 名】中国编辑.2006(4).-20-2162/100【题 名】“内容管理平台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作 者】无【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6(7).-60-6063/100【题 名】基于J2EE内容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研究【作 者】鲁胜虎 夏安邦【刊 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35(8).-1-464/100【题 名】应用J2EE构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作 者】陈厚桥【刊 名】计算机时代.2006(7).-40-4265/100【题 名】基于J2EE的农业机械装备信息网CMS系统的实现【作 者】阎楚良 赵海彬 田兆锋【刊 名】农业机械学报.2006,37(6).-106-10966/100【题 名】新名词【作 者】无【刊 名】信息系统工程.2006(6).-99-9967/100【题 名】Drupal使内容管理更轻松【作 者】朱珠【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6(6).-55-5668/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报业.2006(5).-79-7969/100【题 名】思华:重点展示HFC互动电视解决方案【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6,13(5).-53-5370/100【题 名】突破媒体领域 方正成功涉足运营商网站建设【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4).-48-4871/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4).-59-6172/100【题 名】内容知识库数据模型研究【作 者】丁宏伟 姚卫东【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0).-81-83,8773/100【题 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李君丽 祝智庭【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6,32(8).-97-9974/100【题 名】方正“精瀚”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3).-79-7975/100【题 名】沟通协作 共享资源——俊和在线电子政务平台【作 者】无【刊 名】软件世界.2006(6).-50-5076/100【题 名】基于PLONE内容管理系统平台的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作 者】曾惠兰 周传宏 占继干【刊 名】机电工程.2006,23(3).-47-5177/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中的应用【作 者】魏鹏飞【刊 名】湖南电力.2006,26(B02).-18-2178/100【题 名】Bersin预计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市场将增长30%【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5(11X).-74-74,7679/100【题 名】CMS中RBAC模型的改造和应用【作 者】曹勇刚 金茂忠 刘超【刊 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10).-1153-115880/100【题 名】基于设计模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多站点发布”设计【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舰船电子工程.2005,25(6).-77-8081/100【题 名】基于B/S模式的教师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胡秋灵 孙权【刊 名】情报杂志.2005,24(11).-50-5282/100【题 名】掌握Zope/Plone先桫【作 者】顾宏军【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5(12).-126-12783/100【题 名】手把手搭建Linux网站【作 者】翟翔【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5(11).-118-12384/100【题 名】方正“无忧”播出内容管理系统——播出节目管理的新模式【作 者】卢江晖 张蕲龙【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5(10).-30-3285/100【题 名】基于设计模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发布程序设计研究【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9).-57-59,8486/100【题 名】三问存储:如何存储各种数据【作 者】王晓丹【刊 名】网管员世界.2005(9).-13-1587/100【题 名】博客语文初成长【作 者】蒋婷飞【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9).-33-33,4788/100【题 名】创建面向构件的工作流、报表、内容管理【作 者】黄柳青【刊 名】程序员.2005(7).-134-13589/100【题 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e-Learning的第二次革命【作 者】赵呈领 万力勇【刊 名】电化教育研究.2005(7).-42-4590/100【题 名】方正电子力推播控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6).-74-7491/100【题 名】打造多彩荧屏——EMC黑龙江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成功案例【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5(4).-41-41,3592/100【题 名】基于Struts框架构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刘军【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249-25193/100【题 名】NMS推出全新应用架构Mobile Place^TM【作 者】无【刊 名】中国数据通信.2005,7(3).-128-12894/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陈凯【刊 名】中国报业.2005(2).-79-8095/100【题 名】手机媒体——报纸发展的新机遇【作 者】潘玉鹏 夏欣 周岩【刊 名】中国记者.2004(11).-71-739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中基于XML页面发布的实现与应用【作 者】杜义华【刊 名】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4(7).-32-3697/100【题 名】支持多样化上网装置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 者】邱建雄【刊 名】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8).-151-15398/100【题 名】Zope/Plone内容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应用【作 者】严清【刊 名】昌河科技.2004(3).-20-2799/100【题 名】方正内容管理系统助力央视网络电视【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4,18(11).-78-79100/100【题 名】企业网站CMS内容管理系统探讨【作 者】黄伟力【刊 名】乡镇企业研究.2004(6).-84-852023-07-09 01:35:121
配料系统的参考文献:
1.吴玉厚,潘振宁,张坷.MAC控制器中PID调节的应用[J].沈阳建筑下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第20卷第2期:153-1562.王志刚,许晓鸣.PLC在白动配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01.3:45-483.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TheoryandSystemDesignofProgrammableControlle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张桂香,张志军.PLC的选型与系统配置[J].微计算机信息.2005.9:85-86+405.章皓,王先忧,应力刚.可编程控制器在配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2.6:9-116.MITSUBISHI三菱FR-A540系列变频器手册2023-07-09 01:35:261
软件测试技术论文2000字
软件测试被定义为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软件技术论文20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软件技术论文2000字篇一 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摘 要: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范畴的一项重要工作,与软件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就软件测试的概念、分类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软件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软件测试是软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发展的,它并不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的专利,而是为了发现所有软件缺陷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到投入使用的各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测试手段各不相同,测试成为软件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测试成本也占总成本的30%―50%。 1 软件测试的目标和重要性 1.1 软件测试的定义 看待软件测试的角度不同,软件测试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重新编写测试代码,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它是帮助识别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的正确度、完全度和质量的软件过程,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内容。 1.2 软件测试的目标 软件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测试的目的决定了如何去组织测试。测试的目标是什么?G.Myers曾给出了关于测试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看作是软件测试的目标: (1)软件测试并不是为了验证软件的正确性,而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好的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目前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功有效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从以上规则可以看出,测试是以查找错误为中心,和人们通常想象的“测试是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功能”,“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等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近年来,正确软件测试目标如下:(1)软件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查找出软件的错误,而是要通过进一步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发展趋势,发现一些可以通过测试避免的开发风险;(2)通过测试能够帮助测试人员设计出适合该软件更加有效的测试方法,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缩短测试实践,降低测试费用;(3)结果完全正确的测试也是有价值的,是软件质量的一种评价,但并不是测试正确就说明该软件没有错误,随着使用的深入,功能的扩充等会逐步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实践证明,完全没有错误的软件世间难求。 1.3 软件测试主要包括 (1)正确性和精确性测试:如果软件的运行结果不正确和不精确,那么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最重要因素。(2)容错性测试:容错性测试是在认可错误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是检查软件在异常条件运行,是否具有防护性和能否自我恢复。容错性测试能确保系统不发生无法意料的事故,从而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性能与效率测试:用户都希望软件的运行速度更高一些,并且占用的资源更少些,性能与效率测试主要是优化软件的算法,数据结构和代码组织来提高软件的性能和效率。(4)易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是测试软件的易用程度,就像一个常用扳手工具,拿到就能明白怎么去使用,因此易用性测试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主观性较强。在平时使用中,当用户不能正确使用软件中的某个功能时,大多数人首先会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请教,或者向产品支持部门打电话,还有一部分用户会查阅用户手册。通常认为,用户不通过翻阅用户手册就能使用的软件易用性较好。(5)文档测试:文档测试主要检查文档的正确性、完备性和可理解性。 1.4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1)尽早并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2)程序员或程序设计机构避免测试自己的软件;(3)测试前应当设置合理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合法的测试数据,也要有非法的测试数据;(4)对程序修改之后要进行回归测试;(5)妥善保留测试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测试,排除测试的随意性,全部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并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 1.5 软件测试的地位 软件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四个阶段。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占重要地位,是软件交付用户使用前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系统发布之前,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尽早发现问题,修改的成本越低,破坏性也越小。一旦系统投产后发现问题,其危害性被成倍放大,甚至会给双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软件测试方法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2.1 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分类 静态测试:是指不需要实际运行软件,主要对软件的编程格式、程序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测试。静态测试是通过对源程序进行语法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等方面找出缺陷和可疑之处,例如变量定义和生命周期检查、模块接口的正确性、是否允许递归、程序逻辑和结构审查等。 动态测试:通常的上机运行软件而进行的测试,这种方法是使程序有控制地运行,并从多种角度观察程序的行为,以发现其中的错误。在软件维护阶段,当修改软件后,除了对修改部分的软件进行常规的测试外,还应对软件的其他部分进行回归测试,所谓回归测试是指全部或部分地重复已做过的测试,它主要检查软件的修改是否在软件的未修改部分引入了新的错误。 2.2 从是否针对软件结构与算法的角度分为 白盒测试,主要是对软件的逻辑结构进行的测试。白盒测试要求测试人员对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来设计和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不需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测试过程是基于覆盖全部代码、分支、路径和条件。白盒测试是指在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通过设置测试用例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确进行,检验程序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黑盒测试: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执行严格的测试,通过对整个软件或某些软件功能,但不检查程序的源代码还是非常清楚的了解该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具体如何设计。通过输入测试数据,并通过分析的结果输出到测试人员了解软件是如何工作的。在测试中,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检查是否正确的程序或缺少的功能,用户界面是正确的,错误的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是正确与否,程序是否有初始化和终止错误的存在。 2.3 从测试的不同阶段分类 单元测试:指的是对每一个工作单元进行测试,了解其运行结果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它对测试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测试人员对程序代码比较熟悉;一般由程序员自己编完某个单元后,先自我检查通过后,再将测试代码交给测试人员进行审核,如果发现缺陷,原开发者应当及时修正程序,这样可以尽快的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及时修正以提高程序开发的效率。 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测试再将所有的软件单元按照概要设计规格说明的要求组装成模块、子系统或系统的过程中各部分工作是否达到或实现相应技术指标及要求的活动。也就是说,在集成测试之前,单元测试已经完成,集成测试中所使用的对象,已经是经过单元测试的软件单元。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网络和外围设备等元素组合在一起,对已经集成好的系统进行测试,找出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它的任务是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验收测试:也称为交付测试,完成了功能和系统测试后、产品发布之前所进行的测试活动,它是技术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 总之,随着软件开发和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针对性更强;选择合适的软件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永梅.软件测试技术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2002,6. [2]刘继华.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J].微计算机信息,2012,10. [3]瞿莉丽.浅析软件测试技术[J].硅谷,2010,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软件技术论文2000字2023-07-09 01:35:381
《电气传动》《 电子技术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 哪个一级期刊好中?
《 电子技术应用》 《 电力电子技术》 应该稍微好点 《 电力电子技术》的影响因子高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系统应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与现代化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金卡工程控制工程控制与决策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软件学报上海信息化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条码与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微处理机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微计算机信息微计算机应用微型电脑应用微型机与应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系统仿真学报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工程信息与电脑信息与控制制造业自动化中国金融电脑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中文信息学报自动化博览自动化技术与应用自动化学报自动化与信息工程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3-07-09 01:35:473
cms参考文献
1/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媒体网站的具体实施【作 者】李岩【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7).-56-592/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作 者】张猛【刊 名】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20(8).-44-46,493/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8).-15-154/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互联网周刊.2007(14).-77-775/100【题 名】使用内容管理了吗?【作 者】刘金民【刊 名】软件世界.2007(14).-60-61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惠普、方正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21-1217/100【题 名】全国广电技术精英深入研讨河南台播出内容管理应用——方正电子播出内容管理系统河南台应用研讨会【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21-1218/100【题 名】基于J2EE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潘明 张子军 陈艺【刊 名】现代农业装备.2007(5).-55-589/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发展与应用【作 者】徐方 邓敏【刊 名】孝感学院学报.2007,27(3).-70-7210/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7).-12-1211/100【题 名】惠普公司——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7(7).-151-15112/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互联网周刊.2007(13).-87-8713/100【题 名】高校研究机构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何晓蓉【刊 名】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7(6).-70-72,7514/100【题 名】开源LCMS网络平台应用【作 者】陈凯 滕道祥【刊 名】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4).-18-2015/100【题 名】海市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CM4.5【作 者】无【刊 名】电子技术应用.2007,33(6).-15-151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CMS【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7,14(4).-108-10817/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妙用【作 者】王国平【刊 名】计算机与网络.2007(8).-54-5518/100【题 名】一种基于XML的CMS元数据索引算法【作 者】肖晨 武东英 郭绍忠 陈新【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7,33(7).-62-64,6719/100【题 名】图书馆与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王向敏【刊 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4).-85-87,9020/100【题 名】基于开源Web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作 者】吴振新【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1-421/100【题 名】基于Plone内容管理系统的机构虚拟工作平台构建——以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虚拟工作平台建设为例【作 者】曾燕 刘小兵【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62-6522/100【题 名】开放源代码的内容管理系统Drupal【作 者】马建玲【刊 名】现代情报.2007,27(2).-50-5223/100【题 名】Spycer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4).-88-8824/100【题 名】如何购买数字化学习系统【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7(03X).-78-7825/100【题 名】欧洲急需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7(03X).-78-782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网管员世界.2007(6).-99-10027/100【题 名】基于网站群技术建设市级政府门户的研究探讨【作 者】姚志新【刊 名】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25-26,3028/100【题 名】JTBC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漏洞解析【作 者】TTFCT【刊 名】黑客防线.2007(3).-30-3429/100【题 名】动易网站管理系统最新漏洞解析【作 者】TTFCT【刊 名】黑客防线.2007(2).-22-2630/100【题 名】茁壮网络进驻张家港广电【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7,14(2).-14-1431/100【题 名】33 茁壮网络新年喜庆进驻张家港广电【作 者】无【刊 名】中国有线电视.2007(3).-371-37132/100【题 名】36 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有线电视.2007(3).-372-37233/100【题 名】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作 者】唐光前【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2).-7-1334/100【题 名】基于Mambo的CMS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作 者】张鹏 袁可 陈文文【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2007(1).-52-5435/100【题 名】应用内容管理系统建设课程教学网站的研究【作 者】邬厚民【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254-254,27936/100【题 名】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1).-17-1737/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 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潘粤宁【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7,21(1).-82-82,8438/100【题 名】基于web服务的内容管理系统构建【作 者】谢翠萍 赵云 向函【刊 名】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2).-6-939/100【题 名】基于CMS的图书馆信息发布平台及MCMS实现【作 者】焦允[1] 刘晔[2]【刊 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86-8940/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安全.2007(1).-65-65,6741/100【题 名】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应用【作 者】丛林 杨扬 李晓东 郭文彩【刊 名】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55-25742/100【题 名】因特网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作 者】郭广航【刊 名】电脑与电信.2007(1).-79-8143/100【题 名】^ezONE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作 者】无【刊 名】智能建筑.2007(1).-76-7644/100【题 名】菜鸟也能当站长【作 者】dream【刊 名】计算机应用文摘.2007(01S).-84-8545/100【题 名】基于J2EE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陈俊 汪诗林【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2).-159-16246/100【题 名】为广电行业提供原动力——方正、惠普联袂打造河南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2).-128-12847/100【题 名】佛山电视台打造“E”化门户——华为3Com构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络【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与网络.2006(23).-57-5748/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典型案例【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11).-61-6249/100【题 名】基于数字播出的媒体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范艳华[1] 卢宝丰[2] 陆伟[3]【刊 名】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10).-95-9750/100【题 名】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实践【作 者】周迅【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6(10).-50-50,5651/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分析【作 者】王钧【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54-5552/100【题 名】基于ZOPE的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郭力子【刊 名】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1).-13-1653/100【题 名】图书馆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选用【作 者】胡玮[1] 罗小安[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59-6054/100【题 名】入侵新云官方站点——最新新云系统漏洞解析【作 者】萍水相逢【刊 名】黑客防线.2006(9).-26-3155/100【题 名】全球化内容管理系统框架的研究与设计【作 者】吴国仕[1] 傅湘玲[1] 艾莉莎[2]【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7).-73-76,795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作 者】金花 曲俊华 谢萍【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8).-109-11257/100【题 名】燕京行与柯尼卡美能达联合推广系列产品【作 者】无【刊 名】中国印刷.2006(8).-118-11858/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构建方法探讨【作 者】朱爱华[1] 苏浩翔[2]【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6,20(8).-128-13159/100【题 名】面向模式分析与设计方法应用研究【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微计算机信息.2006(08S).-264-266,19060/100【题 名】开源内容管理系统:Plone【作 者】潘俊勇【刊 名】软件世界.2006(14).-81-8161/100【题 名】谈谈出版业的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吴向 张泽【刊 名】中国编辑.2006(4).-20-2162/100【题 名】“内容管理平台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作 者】无【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6(7).-60-6063/100【题 名】基于J2EE内容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研究【作 者】鲁胜虎 夏安邦【刊 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35(8).-1-464/100【题 名】应用J2EE构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作 者】陈厚桥【刊 名】计算机时代.2006(7).-40-4265/100【题 名】基于J2EE的农业机械装备信息网CMS系统的实现【作 者】阎楚良 赵海彬 田兆锋【刊 名】农业机械学报.2006,37(6).-106-10966/100【题 名】新名词【作 者】无【刊 名】信息系统工程.2006(6).-99-9967/100【题 名】Drupal使内容管理更轻松【作 者】朱珠【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6(6).-55-5668/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报业.2006(5).-79-7969/100【题 名】思华:重点展示HFC互动电视解决方案【作 者】无【刊 名】世界宽带网络.2006,13(5).-53-5370/100【题 名】突破媒体领域 方正成功涉足运营商网站建设【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4).-48-4871/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6(4).-59-6172/100【题 名】内容知识库数据模型研究【作 者】丁宏伟 姚卫东【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0).-81-83,8773/100【题 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李君丽 祝智庭【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6,32(8).-97-9974/100【题 名】方正“精瀚”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3).-79-7975/100【题 名】沟通协作 共享资源——俊和在线电子政务平台【作 者】无【刊 名】软件世界.2006(6).-50-5076/100【题 名】基于PLONE内容管理系统平台的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作 者】曾惠兰 周传宏 占继干【刊 名】机电工程.2006,23(3).-47-5177/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在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中的应用【作 者】魏鹏飞【刊 名】湖南电力.2006,26(B02).-18-2178/100【题 名】Bersin预计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市场将增长30%【作 者】胡晓虹(编译)【刊 名】中国远程教育.2005(11X).-74-74,7679/100【题 名】CMS中RBAC模型的改造和应用【作 者】曹勇刚 金茂忠 刘超【刊 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10).-1153-115880/100【题 名】基于设计模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多站点发布”设计【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舰船电子工程.2005,25(6).-77-8081/100【题 名】基于B/S模式的教师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胡秋灵 孙权【刊 名】情报杂志.2005,24(11).-50-5282/100【题 名】掌握Zope/Plone先桫【作 者】顾宏军【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5(12).-126-12783/100【题 名】手把手搭建Linux网站【作 者】翟翔【刊 名】开放系统世界.2005(11).-118-12384/100【题 名】方正“无忧”播出内容管理系统——播出节目管理的新模式【作 者】卢江晖 张蕲龙【刊 名】现代电视技术.2005(10).-30-3285/100【题 名】基于设计模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发布程序设计研究【作 者】龚立[1] 许炎义[2]【刊 名】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9).-57-59,8486/100【题 名】三问存储:如何存储各种数据【作 者】王晓丹【刊 名】网管员世界.2005(9).-13-1587/100【题 名】博客语文初成长【作 者】蒋婷飞【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9).-33-33,4788/100【题 名】创建面向构件的工作流、报表、内容管理【作 者】黄柳青【刊 名】程序员.2005(7).-134-13589/100【题 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e-Learning的第二次革命【作 者】赵呈领 万力勇【刊 名】电化教育研究.2005(7).-42-4590/100【题 名】方正电子力推播控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无【刊 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6).-74-7491/100【题 名】打造多彩荧屏——EMC黑龙江电视台内容管理系统成功案例【作 者】无【刊 名】中国传媒科技.2005(4).-41-41,3592/100【题 名】基于Struts框架构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刘军【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249-25193/100【题 名】NMS推出全新应用架构Mobile Place^TM【作 者】无【刊 名】中国数据通信.2005,7(3).-128-12894/100【题 名】方正翔宇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 者】陈凯【刊 名】中国报业.2005(2).-79-8095/100【题 名】手机媒体——报纸发展的新机遇【作 者】潘玉鹏 夏欣 周岩【刊 名】中国记者.2004(11).-71-7396/100【题 名】内容管理系统中基于XML页面发布的实现与应用【作 者】杜义华【刊 名】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4(7).-32-3697/100【题 名】支持多样化上网装置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 者】邱建雄【刊 名】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8).-151-15398/100【题 名】Zope/Plone内容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应用【作 者】严清【刊 名】昌河科技.2004(3).-20-2799/100【题 名】方正内容管理系统助力央视网络电视【作 者】无【刊 名】世界广播电视.2004,18(11).-78-79100/100【题 名】企业网站CMS内容管理系统探讨【作 者】黄伟力【刊 名】乡镇企业研究.2004(6).-84-852023-07-09 01:35:551
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1 [1]黄海涛,唐昌乔.妥乐旅游品牌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0):204. [2]谭慧丽.现代VI理念中的极简主义思想[J].艺海,2020(04):74-75. [3]王晴墨,范浉霖.VI设计在企业品牌中的战略位置[J].西部皮革,2020,42(06):58. [4]张劲,严恒俊.论酒店Ⅵ设计风格的定位[J].大众科技,2020,22(01):106-108. [5]吴光凤,陶汝虚,唐智英,朱有才,曾柒龙.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8,16(24):9+11. [6]张斐斐.浅谈互联网背景下VI设计表现形式的趋势[J].西部皮革,2018,40(23):106. [7]徐皎.璞瑞农科有限公司VI设计[J].装饰,2019(11):145. [8]徐坚益,丁颖,马艺萍,张金宇.论火锅品牌外卖中的VI设计[J].戏剧之家,2020(16):102+104. [9]甘茂德.内蒙古工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14. [10]黄宇宁.浅谈如何发挥VI设计在企业宣传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8,31(08):195. [11]董玉,孙明海.论VI设计在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1):106. [12]吴光凤.VI视觉识别系统应用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4):15-17. [13]邓明慧.南昌城市VI设计[J].包装工程,2019(04):307. [14]谭慧丽.现代VI理念中的极简主义思想[J].艺海,2020(04):74-75. [15]王晴墨,范浉霖.VI设计在企业品牌中的战略位置[J].西部皮革,2020,42(06):58. [16]刘亚璇.VI中辅助图形的非辅助作用及设计方法[J].设计,2020,33(02):126-128. [17]赵寅莅.中小跨境电商B2C业务品牌化建设对策分析[J].营销界,2020(03):70-71. [18]张海华.VI在我国茶叶品牌形象建设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以赣南茶叶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03):42. [19]候少蓉.VI设计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8(02):66-67. [20]于敬新.青春年华咖啡厅的VI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58-59. [21]高画画.谈VI设计在藏香民族企业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9):189-190. [22]王晓玮.民俗元素在城市VI形象系统设计中的导入探索--以滁州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05):83-87. [23]汤海波.百果园VI设计过程与设计原理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86. [24]于鹏.中小企业的VI设计及对企业的品牌效果影响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20(02):240-241. [25]邓俊,翟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VI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7):268-269. [26]李娟,张琛.信息化时代下VI系统人性化设计形式探究[J].湖南包装,2019,34(03):80-82+86. [27]朱乐艺.VI设计中的包装色彩应用[J].上海包装,2018(04):9-13. [28]陈佩佩,王旭霞,王媛,崔金婕,马丹,张君.川续断皂苷VI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8,38(05):410-416. [29]刘亚璇.从品牌广告VI出发谈VI中的策略与概念[J].艺术科技,2019,32(06):219. [30]王小密.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Ⅵ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9(15):240. [31]吴睿,杨钊,储修红.基于VI的振动系统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1-2+7. [32]张晓娜.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55-156. [33]姚傲雪,钟金宇.从化区村落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莲麻村为例[J].设计,2018(15):28-29. [34]闻萍.新媒体环境下CIS展现出全新面貌[J].美与时代(上),2018(07):107-108. [35]李艳.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规范[J].艺海,2018(07):102-103. [36]彭江琳.从事理学角度探析企业VI设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87+189. [37]李彦,王露敏.专业艺术硕士VI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7):9-10. [38]彭江琳.从事理学角度探析企业VI设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87+189. [39]闫涛.论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18(03):115+120. [40]余晓光.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3-14. [41]邱学晶,曹雪梅.基于视觉识别系统(VI)的大学形象塑造研究--西安科技大学VI系统设计初探[J].传播力研究,2018,2(15):198. [42]陈爽爽.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10):156. [43]童鑫.浅述品牌视觉识别体系的构建与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78. [44]曾运东.VI设计中辅助图形的开发与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8):55-58. [45]颜昌慧.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9):175-176. [6]李俊涛.红色在食品行业V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西部皮革,2018,40(09):78. [47]朱乐艺.VI设计中的包装色彩应用[J].上海包装,2018(04):9-13. [48]候少蓉.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报业,2018(08):71-72. [49]吴旭敏,胡梦佳.当代儿童教育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以华夏未来和平园Ⅵ设计为例[J].美术大观,2018(04):112-113. [50]攻心策略扎心设计让创明别开生面[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04):82-83. [51]王潇宇.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06):93. [52]郭二伟.VI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意向性表达分析[J].设计,2017(20):108-109. [53]张润龙,罗辉.云旗航空运动有限公司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9):2. [54]栗晓枢.航空港外观VI重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2):122-125. [55]徐平.VI设计对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7(31):120+124. [56]李雨.“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399-400. [57]候少蓉.从色彩情感角度谈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72. [58]刘首含.人性化理念在VI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33-35. [59]淳于声雯.齐鲁分公司车用汽柴油国V升级总结与国VI升级对策[J].齐鲁石油化工,2017,45(01):68-75+82 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2 [1] 顾得均.航空电子装备修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01:65-70. [2] 张勇,毛凯,杨光等.VXI 总线及其接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8):1072. [3] 俞思文.DAQmx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改进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 王 朕,刘陵顺,刘学峰.基于 AT89S52 的机载电气盒测试仪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8):73-75. [5] 高金龙.基于虚拟仪器的继电器测试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6] 朱旖,杜建军.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结构和标准[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8):72-73. [7] 郑叔芳,刘桂安,马鸿韬,等.飞机继电器盒微机自动检测系统[J], 航空工艺技术, 1987(3):15-18. [8] 朱宇杰.PXI 总线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 项学智,开湘龙,张振宇.基于 PXI 总线的矩阵开关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32(12):76. [10] 王诚成,应朝龙,周亮等.机载设备通用 ATS 自检适配器设计[J].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1):61-65. [11] 张树勇.飞机继电器盒综合检查仪研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12] 陈亮,曹兴冈.基于 PXI 总线的电子装备测试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3):8243-8244. [13] 陈华婵,孙卫真,何积铨.多通道信号隔离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8):158. [14] 董勤鹏,熊华钢.基于某航空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2008(21):147-148. [15] 奚全生,李鸿飞. VXI 和 PXI 总线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11):11-12. 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3 [1]龚波,张文,杨红霞.网络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夏长义.浅谈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00,5(5):75-76. [3]郭伟.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电子学报.2000,28(1):3-6. [4]滕云微.网络可靠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信息.2008,24(6): 129-131. [5]熊蔚明,刘有恒.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宄进展.通信学报.1990,11(4):44-49. [6]苗亮.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6(3) :203-204. [7]冯海林,刘三阳,宋月.通信网络全端可靠性界的一种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4,32(11):1868-1870. [8]R. E. Tarjan. Depth-first search and linear graph algorithms. SIAM J. Computing. 1972,1(2):146-160. [9]L. P Resnde. Implementation of a factoring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undirected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1988,37(5):462-468. vi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4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段世霞.项目管理[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寿涌毅.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综述[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28-31. [4]刘耕,王学军.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的比较及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2):16. [5]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 (33). [6]霍丽云.基于施工进度下的设计进度控制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13-29. [7]李京彦.设计管理在核电EPC项目中的实施[J].中国核电,2009,2(3). [8]马子琦.多项目进度优化及资源均衡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1-2. [9]张保军.浅议钢铁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流程[J].科技资讯,2013,(4):173-174. [10]蒋怡翎.风电工程接口纳入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编制[J].科技信息,2010,02(23). [11]张伟锦.项目管理在设计院、所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1. [12]威索基.有效的项目管理[M],第3版.费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27-240. [13]颜彦.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1].有色冶金设计与研宄,2010(1): 45-46. [14](美)克利福德.格雷,埃里克.拉森.项目管理教程(第2版)[M].徐涛,张扬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023-07-09 01:36:161
单片机中 ADC 是如何进行采集的???
摘 要: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2.4GHz ISM频段射频收发芯片nRF2401的计算机短距离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PC作为系统控制中心,以C8051F021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数据采集传送的前端,并且采用nRF2401芯片进行数据无线发射与接收。 关键词:ISM频段; 射频; C8051F021单片机; nRF2401 引言 针对某医疗装置中的人体生理信号采集和传输问题,本文设计了计算机近距离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采用Nodic公司的nRF2401作为无线收发核心器件。系统由一台PC、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和无线数据采集发射模块组成。无线数据发射模块以C8051F021单片机为处理核心,采用单片机内部的12位ADC对现场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发送;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以C8051F021单片机作为处理核心,接收与发射模块由nRF2401无线收发芯片完成,采用MAX5591实现12位D/A转换,采用 RS-485总线与PC进行通信,它负责现场数据的接收和初步处理,并转发给PC以供显示和监控,同时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供示波器显示;PC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利用NI的虚拟示波器显示远端现场采集的数据,并可以向现场的采集模块发送控制命令,同时可以实现保存采集数据、打印、回放历史数据等功能。 系统分析及设计计算机短距离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图 1 系统组成框图系统分析及硬件设计由于现场要采集的数据为医学人体实验数据,幅值大约在-1.0V~+1.0V之间,频率为300Hz,要求测量误差低于10mV,C8051F021自带的12位ADC在精度上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单片机中的ADC要求输入为正电压,同时考虑到转换精度要求,故需要对信号进行转换,将原信号转换为幅值在0~3V、频率300Hz左右的信号。可以利用MAX4194组成信号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的零参考电平抬升到1.0V。这样,原先-1.0V~0V之间的电压信号转换为0~1.0V之间的电压,而原先0V~1.0V之间的电压转换为1.0V~2.0V之间的电压。这样就完成了原始信号的转换,适应了单片机的输入要求。单片机A/D转换参考电压选择外部3.3V,由MAX6013提供。考虑到无线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特点,故选用Nordic 公司的nRF2401芯片。nRF2401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GHz~2.5GHz ISM频段,芯片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等功能模块,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芯片功耗非常低,以-5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只有10.5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8mA。其独有的DuoCeiver技术使nRF2401可以使用同一天线,同时接收两个不同频道的数据。nRF2401使用跳频技术,在2400MHz~2527MHz之间设立了128个频道(每个频道带宽1MHz),频道间的切换时间小于200ms。此外,nRF2401内置CRC编解码模块,可以在不增加编程难度的条件下减小误码率。无线数据接收后,要进行D/A转换,供示波器观看;考虑到数据的采集精度要求,故采用了 MAX5591作为转换器件,一方面可以方便地与C8051F021单片机SPI接口连接,另一方面,它是12位DAC,与采集端的ADC匹配,可减小转换误差。无线数据接收到终端后,要求能直观地观看,并且可以对现场的数据采集次数、采集启停时间进行控制,故需要将数据传到PC,进行显示;同时,通过人机界面,对现场进行远程控制。PC采用VC++编写程序,利用NI 的虚拟示波器和其它控件实现友好的人机界面,数据显示、存储和打印功能。系统中的主要软件模块系统软件主要由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组成。上位机软件主要实现与单片机通信、波形显示、数据存储、数据回放、打印等功能。下位机的主要功能有:系统初始化、数据采集(A/D转换)、无线数据发射、无线数据接收、数据D/A转换、与PC串口通信等。下面重点介绍下位机的无线发射与接收部分软件。无线数据收发主要通过对nRF2401进行操作实现,包括器件配置、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等。nRF2401的工作模式通过引脚PWR_UP、CE和CS选择。在RX/TX模式下,有两种工作方式:ShockBurs和Direct Mode。本系统选用了ShockBurst模式,这种模式下需要配置的内容有:接收数据长度、接收通道地址、CRC校验、工作方式、发送频率、传送速率、接收与发送等。需要15字节的配置内容,下面给出了16进制的配置内容:0x80,0x80,0x00,0xcc,0xcc,0xcc,0x00,0xcd,0xcd,0xcd,0xcd,0x83,0x4f,0x05。 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nRF2401半双工通信方式与C8051全双工通信接口的转换在数据的采集端,单片机与射频模块是双向通信,可以直接采用单片机自带的SPI 接口与射频模块单向通信,包括配置射频模块的工作方式、接收通道地址、接收数据长度、接收频率、发送功率等参数和要发送的采集数据;当单片机要读取远端发送的控制命令时,要将SPI模式关闭,同时将MOSI、DR1端口定义为输入方式,然后将射频模块接收的控制命令读到单片机内部,并根据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采集通道选择、采集次数设定、开始采集、停止采集、发送数据等。表1 实验数据表在接收端,单片机和射频模块之间也是双向通信,单片机首先关闭SPI 模式,将MISO定义为输入模式,通过模拟的SPI 操作,对射频模块进行配置;当有控制命令要发送时,仍将MISO端口定义为输出模式,将射频模块配置为发送模式,将控制命令发送到数据采集终端;当要接收采集终端传来的数据时,首先将射频模块配置为接收模式,然后打开SPI 功能,利用单片机的SPI接口,将数据读到单片机内部。这样,就完成了射频模块的半双工通信接口与单片机全双工通信接口的转换。单片机与MAX5591之间的SPI接口通信C8051单片机的SPI 操作时序不能满足MAX5591的时序要求。要使单片机和MAX5591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必须根据MAX5591的时序要求将单片机的SPI时序进行转换。实验结果及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现场模拟电压信号通过12位ADC转换为数字量,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远端监控室,一方面通过DAC转换为模拟量,供示波器观看;另一方面,通过RS-232传送到PC进行显示、存储和打印。表1是实验数据。分析总结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到,系统实现了现场模拟电压信号的采集、无线传输以及模拟信号还原,误差不大于0.2%,满足了设计要求。同时系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数据量加大,传输速率为1MHz时,偶尔会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当被测信号频率大于500Hz的时候,信号复现时会出现波形失真。 系统实现了远端现场采集8路人体生理信号,无线传送到监控中心并复现现场信号的功能。实验证明,系统在250Kbps速率下无线传输距离可达50米,采集信号误差低于0.5% 。数据传输中采用了16位CRC校验,降低了误码率。该系统已经在某医疗器械上得到应用。经改造,系统可以采集现场的数字量和一些开关量,实现设备状态监测和开关量控制等。结语本文采用软件切换的方式实现了半双工器件与全双工器件的通讯转换,采用软件模拟SPI操作,解决了多SPI器件之间的通信协议匹配问题。■参考文献:1 沈阳新华龙电子有限公司,C8051F020/1/2/3 混合信号ISP FLASH 微控制器,20052 赵念强,鲍可进,申屠浩.基于SoC单片机8051F的码头供给监控系统 北京:微计算机信息, 2005年第3期第70页2023-07-09 01:36:281
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我院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世行贷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改项目、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等46项,其中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优秀教学成果奖1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68篇,被SCI、EI、ISTP收录24篇,获地厅级以上奖1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2部。 1FengqunZhouetal..Cross-sectionmeasurementsfor128Te(n,2n)127mTereactioninducedbyneutronsaround14MeV.AppliedRadiationandIsotopes.2006,64(7);2FengqunZhouetal.MeasurementofCrossSectionsfor50Cr(n,2n)49Crand52Cr(n,2n)51CrReactionsInducedby13.5~14.6MeVNeutrons.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第7期;3FengqunZhouetal..Cross-sectionmeasurementsfor(n,2n)and(n,p)reactionsontelluriumisotopesintheneutronenergyrangeof13.5-14.6MeV.RadiochimicaActa2007;;4周丰群,罗均华,拓飞,孔祥忠.核反应截面测量中扣除激发态对基态影响的计算公式.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8期;;5周丰群,拓飞,易艳玲,孔祥忠..HPGeγ谱仪系统死时间校正方法的实验研究.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12期;;6周丰群,张义民,拓飞,罗均华,孔祥忠..γ谱测量中级联符合效应修正研究.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5期;7周丰群,翟子楠,拓飞,孔祥忠.用基态特征γ射线计算同质异能态反应截面的公式及其应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7期;8周丰群等.薄层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磷,冶金分析,2002年3期;9周丰群等.负载树脂预浓集薄层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镁,冶金分析,2004年4期;10薛喜昌.柱面透射光栅的衍射特性光电工程,1997年4期;11贾利群等.国内光度法测定汞的现状冶金分析1998年6期;12周丰群等.FeⅢ-SCN~-体系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铁冶金分析2000年3期;13周丰群等.FeⅢ—EDTA体系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冶金分析2000年6期;14张大立等.Xe偶-偶同位素低激发态性质的IBM2描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4年12期;15郑新灵等.四元配合物吸光光度法测定铝的研究,理化检验1999年7期16张义民等.N_2-苯浮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硒的研究.冶金分析2002年3期17孙献亭等.Sm~(3+)/Al_2O_3介孔复合体的光致发光特性,硅酸盐学报2000年5期;18周丰群等.电器设备用温度凝露控制器的研制.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3期;19薛喜昌等.双凸柱面透射光栅的衍射分析,淮北煤师院学报,1997年02期;20靳铁良.外力作用下平面密排钢珠系统力的分布规律,贵州大学学报,2007(1);21靳铁良.卤化铵晶体的STE特性分析,贵州大学学报,2007(3);22田明丽等.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及其应用,光学仪器2001年01期;23袁书卿,张葛祥.基于改进遗传量子算法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电讯技术2003年5期;24袁书卿,张葛祥.一种改进的遗传量子算法及其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年10期;25王化冰;王彦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制,电测与仪表,2006年11期;26张柳芳;王化冰.邹有明基于直流电流传感器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期;27王化冰;张柳芳.过程控制系统及其策略,煤矿机械,2005年5期;28王化冰;张柳芳;过程控制系统及其策略,江苏电器,2005年5期;29张柳芳;邹有明,吴君.直流检测式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设计,煤矿机电,2006年2期;30张柳芳.自动控制系统穿越频率的通用解法.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3期;31孙献亭等..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气凝胶,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年2期;32郑新灵.任意循环极限效率的P-V图证明的再讨论,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33宋月丽.选择性激光烧结零件的后处理,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10月;34靳铁良.利用VisualC++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35黄宏春等.表面工程在口腔修复材料中的应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36王彦辉;王化冰.传感器技术在工程建筑上的研究与应用,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19期;37王化冰;王彦辉.过程控制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12期38王化冰;翟卫青.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0期39翟卫青,王化冰.新建电子类专业加强EDA教学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06期40翟卫青;王化冰.RBF神经网络在传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5期; 1郑新灵.对电力线教学的一些探讨和体会,大学物理,1996年1期;2周丰群.对可压缩流体若干问题的讨论,大学物理,1999年10期;3周丰群,漆安慎.在普通物理力学中介绍超音速飞行的设想,大学物理,2000年7期;4周丰群,张玉富.任意循环过程效率极限证明之我见,大学物理,1994年4期;5周丰群,也用T-S图讨论任意循环效率,大学物理,1994年12期;6靳铁良.对电力线教学的一些探讨和体会,大学物理,1996年1期;7靳铁良.普通物理中平面电磁波的一种讲授方法,大学物理,1995年4期;8靳铁良.关于普遍的洛伦兹变换式的推导,大学物理,1995年5期;9贾利群.非惯性系静力学的分析力学方法,大学物理,1999年11期;10周丰群.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教育专业力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物理,2002年8期;11田明丽.基于现代教学论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物理实验,2000年12月;12周丰群.任意循环的卡诺循环分解的综合讨论,河南科学,2002年1期;13黄宏春等.新时期物理教学法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14田明丽.影响普通物理实验学习迁移的因素及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5田明丽.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6月;16周丰群.克劳修斯等式证明的讨论.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期;17宋月丽.大专院校普通物理学教学探讨,内江科技,2006年1月;18宋月丽.影响普通物理实验学习迁移的因素及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月;19宋月丽.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新余髙专学报2006年6月;20王伟锋,温耐.新型数字微格教室的探讨,天中学刊2005年5期。 1郑新灵主持完成的“师专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获河南省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郑新灵主持完成的”高等师范教育开展活动课程研究”项目,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王泳主持完成的“硅橡胶瓶体测量仪的研制”项目,获2006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6年度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周丰群主持完成的“KWN—1B1型温度凝露控制器的研制”项目2000年12月省科技厅鉴定,2001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周丰群主持完成的“HTC-1型微电脑数显温湿度控制器的研制”项目,2002年8月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张柳芳主持完成的“低压IT电网直流检测式选择性漏电保护研究”项目,2005年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鉴定;7王彦辉主持完成“远程控制音视频系统信号分配控制”项目,2000年7月市科委鉴定;8王泳主持完成的“平煤集团坑口电厂1#炉制粉系统的改造”项目,2004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贰等奖;9周丰群主持完成的“面向21世纪高等专科学校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2002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鉴定;10田明丽主持完成的“新课程条件下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2006年2月,获市优秀社科调研课题一等奖 1新编普通物理教程,周丰群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物理学基础教程(上、下册),郑新灵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普通物理学(上、下册),郑新灵等,教育科学出版社;4大学物理学(上、下册),周丰群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5基础力学,周丰群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3月;6物理实验学,薛喜昌,孙献亭,田明丽,袁书卿等,东方出版社;7普通物理实验,薛喜昌等,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8电磁学试题库,薛喜昌等,吉林大学出版社。2023-07-09 01:36:361
谈谈短波通信技术发展实践
谈谈短波通信技术发展实践 短波通信技术经济性好、安全性高,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给通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便利。 【摘要】 短波通信作为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为我国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本文就发展短波通信技术的显示意义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短波通信技术;发展;现实意义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利用网络来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既方便又快捷。近几年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更加丰富了。短波通信技术作为一种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体制的远程通信手段,这种通信技术有着较高的自主通信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1短波通信技术的概述 短波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短波通信发射电波要经电离层的反射才能到达接收设备,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然而在利用短波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短波通信系统发射的电波经过电离层时,容易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威胁到短波通信的稳定性。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短波通信技术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1]。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通信领域带来越来越多的贡献。 2发展短波通信技术的显示意义 2.1经济效益好 短波通信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短波通信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实惠。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①短波通信发射的电波不需要依靠中心枢纽站,在这一过程中,节省了通信成本;②短波通信在设备配置上价格较为低廉,短波通信系统由发信机、发信天线、收信机、收信天线和各种终端设备组成,短波通信操作更加简单,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布置。由此可见,发展短波通信技术能够节约通信成本,进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2]。 2.2安全性好 短波通信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安全性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要高。短波通信技术作为一种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体制的远程通信手段,短波的自主通信能力较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着较好的稳定性。由于短波频率在3~30MHz之间,所以短波通信主要利用电离层反射传播,传播距离环绕地球,信号强,抗干扰强,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防空、军事等重要领域[3]。另外,在战争和灾难出现时,短波通信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给求助消息的传播和外部与受灾地区的联系沟通,提供更好的保障,从而节省救援时间,减少人员和经济损失。同时,在短波通信的过程中,短波通信系统发出的电波不容易到破坏,抗破坏性强,有效地保证的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2.3应用领域广泛 对于短波通信技术而言,由于短波通信不需要经过中继站就可以正常通信,这使得它的信息的传输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短波通信技术已经能够在众多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和进而取得更深入的发展,包括可以创立智能交通系统、成像应用和无线传感、戈壁、海洋等领域。相信在不久后,短波通信技术将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电子产品之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技术。同时,它也将进一步推动居民数字化生活的全面实现。无线通信最终会取代有线通信,短波通信技术势必会得到广泛普及和规模化应用,将为现代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性[4]。 3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短波通信技术正在逐步发展。伴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的深入,短波通信技术也迎来了发展新时期。短波通信技术经济性好、安全性高,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给通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便利。短波通信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尽管它有着姣好的作用,但是,它依然有着一些不足,如通信设备体积大、噪声多等,为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短波通信技术依然有着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大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短波通信芯能,才能为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左卫.短波通信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J].通信技术,2014,08:847~853. [2]刘雨,樊超.浅析发展短波通信技术的现实意义[J].中国新通信,2014,16:37. [3]贾鑫铎.浅析发展短波通信技术的现实意义[J].中国新通信,2012,09:63~64. [4]王好同,李伟明,马钰,方伟.机载超短波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12,09:346~348. ;2023-07-09 01:36:491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是旬刊?
《小学教学参考》杂志(旬刊) 刊号:ISSN1007—9068, CN45-1233/G4《商场现代化》(旬刊) 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 《会计之友》(旬刊) 国家一级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1004-5937, CN14-1063/F《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旬刊)计算机类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1002-8331, CN11-2127/TP《集团经济研究》(旬刊) 国家经济类中文核心期刊刊号: ISSN1007-712X , CN32-1335/F《当代经理人》(旬刊)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集团经济研究》(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 1007-712X, CN 32-1335/F《商场现代化》(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 1006-3102,CN 11-3518/TS《商业时代》(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1002-5863/ CN11-4105/F《微计算机信息》(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 1008-0570,CN 14-1128/TP《教学与管理》(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1004-5872,CN14-1024/G4《教育与职业》(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号:ISSN 1004-3985,CN 11-1004/G4 等2023-07-09 01:36:562
急需论文参考文献,题目是LCD背光电源电路研究【急】
自己挑吧!我找LCD的,哎……[1] 殷晓安,吴明亮. 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条屏控制系统设计[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2):80-85.[2] 侯坤,徐志永. MCS—51 控制的LED 点阵显示系统[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16 (14): 56-60.[3] 简献忠,虞箐,熊晓君,赵虎,居滋培. 基于80C51和KEIL C51的LED点阵显示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 (8): 78-91.[4] 周功海,刘晓刚,何翠萍. 单片机控电子时钟的设计. 煤矿现代化[J] 2007,01(12): 56-58.[5] 沈振元,聂志泉,赵雪荷. 通信系统原理[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0. [6] 马忠梅,籍顺心,张凯,马岩.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三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7] 徐爱钧,彭秀华. Keil Cx51 V7.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μVision2应用实践[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 龚建伟,熊光明. VisualC++/TurboC串口通信编程实践[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0.[9] 胡伟,季晓衡. 单片机C程序设计及应用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7. [10] 求是科技.单片机典型外围器件及应用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1] 老虎工作室. 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99SE入门与提高[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2] 赵海兰,赵祥伟.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原理与应用[J]. 现代电子技术,2003(14):32-34.[13] 周诗虎. 单片机控制LED点阵显示屏[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15):33-38.[14] 陈振官. 数字电路及制作实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5] (日本)吉永 淳. 模拟电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 [16] (日本)田中和吉. 电子产品焊接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4.9.[1]. 成同福 王锦川,《LED点阵式城市客车电子显示路牌的功能与使用》,城市车辆,2003年第005期[2]. 夏志清,《LED显示专利器件》,现代显示.2004.000(002).[3]. 贾东耀 曾智刚 等,《电梯系统LED点阵显示模块的设计》,电子产品世界.2002.000(10B)[4]. 贾东耀 汪仁煌,《LED显示屏动态显示和远程监控的实现》,国外电子元器件.2002.000(009).[5]. 贾东耀 曾智刚 等,《智能仪表LDE点阵显示模块的设计》,电测与仪表.2002.039(007).[6]. 何井彪 任景龙,《LED点阵式实时参数显示屏设计》,热电技术.2001.000(004).[7]. 王艳秋 姜莹 等,《一种新型智能式LED电子显示屏》,自动化与仪表.2001.016(006).[8]. 徐治义 尹玉富,《用单片机控制实现日历时间的LED点阵小屏幕显示》,电子世界.2001.000(009).[10]. 汪清明,《LED点阵显示牌的设计与动态显示控制》,微计算机信息.2001.000(008).[11]. 齐国亮 刘亚军,《一种LED混合显示屏的研制》,山东电子.1999.000(004).[12]. 王宏民,《LED点阵显示屏驱动方案》,黑龙江电子技术.1999.000(005).[13]. 姚林发,《LED显示屏微型计算机接口电路》,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15(004).[14]. 张建明,《丰富多采的LED点阵显示器》,电子产品维修与制作.1998.000(005).[15]. 王继荣,《多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19(001).[16]. 杨汉祥 钟惠芳 邱志城,《LED显示屏的应用——电梯屏》,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00(006).2023-07-09 01:37:041
GIS相关的核心期刊或者有影响力的期刊有哪些?
半导体光电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半导体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半导体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航空、航天类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变压器 电工技术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学类 传感器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学类 电测与仪表 电工技术类 电工技术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力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类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工技术类 电气自动化 电工技术类 电器传动 电工技术类 电视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网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信科学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源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子技术应用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电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元件与材料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北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南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发光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高电压技术 电工技术类 光电工程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电子、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通信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通信研究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广播与电视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红外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红外与激光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电工技术类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机器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激光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与红外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杂志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改中为: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研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化学工业类 继电器 电工技术类 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控制与决策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量子电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强激光与粒子束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软件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通信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微波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微电子学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型计算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测绘学类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物理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现代雷达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与控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压电与声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应用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类 中国电力 电工技术类 中国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中国科学基金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版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文信息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小型电机 电工技术类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动化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自然科学进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科学史研究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杂志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 工程图学学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高技术通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应用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桂林工学院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管理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科学史研究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杂志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学基金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技史料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遥感学报 测绘学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测绘学类 测绘科学 测绘学类 测绘学院学报 测绘学类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类 气候与环境研究 大气科学类 电化学 电工技术类 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工技术杂志 电工技术类 低压电器 电工技术类 蓄电池 电工技术类 微电机 电工技术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子与信息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信号处理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波科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路与系统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通信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液晶与显示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数据采集与处理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系统仿真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遥感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计算机信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型机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传感技术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2023-07-09 01:37:121
刘鑫的教育科研
主讲课程:《模拟电路实验》、《EDA技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等 研究方向:电子电路,EDA技术发表论文: [1] 基于STC89C55RD+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10,26(8).第一作者. [2] 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8).第一作者. [3] 基于GSM的无线LED点阵显示系统的设计,第一作者.(ISTP) [4] 浅谈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第一作者. [5] 利用STC89C55RD+单片机实现无线LED点阵显示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9).第一作者. [6] 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及实验室建设.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9).第一作者. [7]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第17期,第二作者. [8] 钎锌矿相GaN电子高场输运特性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物理学报,(2011),第三作者(SCI) 出版教材: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23-07-09 01:3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