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请问历史上秦朝设郡的数目是多少。我看王国维的《秦郡考》中考证有48郡。谭其骧的《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2023-07-09 11:00:38
TAG: 历史
共3条回复
Troublesleeper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王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设有哪些县有的能考证,但很多没有记载也不能考证。因为秦朝只存在几十年,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而广大的疆域也是刚征服的地方,人口少,很少有文字记载,即使是郡,都要考证其真实性以及郡治的所在地。

  秦代中央政府以下,设郡一级的统治机构。始皇二十六年刚统一时,秦朝政府“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这些郡大多是秦国和各诸侯国原置,而在统一后沿袭下来的。以后,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总的郡数达46个。这些郡的名称、郡治列表如下:

  郡 名 郡治

  巴郡(今四川阆中以东) 江州(今四川重庆江北)

  蜀郡(今四川阆中以西) 成都(今四川成都市)

  陇西郡(今甘肃临夏以西) 狄道(今甘肃临洮)

  北地郡(今宁夏青铜峡以东) 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

  太原郡(今山西境内) 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云中郡(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 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

  邯郸郡(今河北寻河南) 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钜鹿郡(今河北白洋淀以南) 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雁门郡(今山西省北部) 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

  代郡(今山西东北东北部及河北一部) 代(今河北蔚县)

  常山(今河北正定南) 不能确考

  上郡(今陕北至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审旗) 肤施(今陕西榆林县东南)

  河东郡(今山西沁水以西,黄河东)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东郡(今山东东河以西,河南延津东) 濮阳(今河南濮阳县南)

  砀郡(今安徽砀山西) 砀(今安徽砀山县南)

  河内郡(今河南中部) 朝歌(今河南淇县),一说今武陟西南

  三川郡(今河南灵宝东) 荥阳(今河南荥阳)

  上党郡(今晋西北地区) 长子(今山西长子县)

  颖川郡(今河南登封以东) 阳翟(今河南禹县)

  汉中郡(今陕西西南,湖北西北) 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南郡(今湖北武汉以西,襄樊以南) 郢(今湖北江陵)

  黔中郡(今湖南洞庭湖以西) 黔中(今湖南沅陵县西)

  南阳郡(今湖北北部、河南西峡以东) 宛(今河南南阳)

  陈郡(今河南淮阳、太康、西华等县) 陈(今河南淮阳)

  薛郡(今山东新汶、枣庄、济宁之间) 鲁(今山东曲阜)

  泗水郡(今安徽淮河以北) 沛(今江苏沛县东)

  九江郡(今淮河以南及江西大部) 寿春(今安徽寿县)

  会稽郡(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金华以北) 吴(今江苏苏州)

  长沙郡(今湖南洞庭湖以南及江西西部) 临湘(今湖南长沙)

  衡山郡(今湖南衡山周围) 邾(今河北黄岗南)

  东海郡(今山东费城以南) 郯(今山东郯城西)

  齐郡(今山东境内) 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琅琊郡(今山东沂源南,临沂北) 琅琊(今山东胶南)

  胶东郡(今山东平度等县及迤南) 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广阳郡(今河北境内) 蓟(今北京市西)

  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以北,北京昌平以北) 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右北平郡(今河北蓟县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 无终(今河北蓟县)

  辽西郡(今辽宁大凌河以西,河北迁西以东) 阳乐(今辽宁锦州西北)

  辽东郡(今巡宁大凌河以东) 襄平(今辽宁辽中)

  闽中郡(今福建及浙江宁海以南) 冶(今福建福州)

  南海郡(今广东珠江三角洲) 番禺(今广州)

  桂林郡(今广西境内) 广郁(今广西凌乐东)

  象郡(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和中部) 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茶养地方)

  九原郡(今内蒙古河套至包头) 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济北郡(今山东境内) 博阳(今山东泰安)

meira

桂林郡和象郡是后设,由46变为48

北境漫步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的行政区划。当年,即在

全国设置36个郡。其境“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

山至辽东。”说明当时秦朝版图,已开始涉及岭南。其中,全国所置36个郡中,长沙郡之零

陵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及今全州、兴安、资源、灌阳等县地。黔中郡亦辖及今三

江、龙胜等县部分边地。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兵攻取岭南,始置桂林、象、南海等3个郡。其中,桂

林郡和象郡的治所在今广西境域内。因此,秦末今属广西地区的行政区划,大体有3种情况:

一是郡、县治均在今广西境内的有桂林郡及其中留县,象郡及其临尘县;二是县治在今广西

境内而所隶属之郡治在今广西境外的有零陵县,即长沙郡(郡治今湖南省长沙市)所辖的零陵

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湘江西岸,辖及广西东北部的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县地;

三是郡、县治均在今广西境外而部分辖域可能属今广西辖境的有南海郡,其辖域大部今属广

东省,广西贺县、藤县、岑溪等县东部边地毗属。因此,一般认为,除西林、隆林等部分县

地外, 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区秦属桂林、象、长沙、南海等4个郡所辖。桂 林 郡 桂林郡

置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其驻所,由于较早史籍记载不明,今人有三说。一说在

今桂平市西南古城。二说治布山县,即根据《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考古资料推断,桂林郡

秦时已置辖有《汉书·地理志》所载的西汉布山县。该县不仅为汉初郁林郡治所,而且早在

秦朝已为桂林郡驻地,旧治在今贵港市贵城镇南江村。三说即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标注的在今凌云、巴马、田林等县一带,具体地点不明。

相关推荐

什么是里耶秦简

里耶秦简,2002年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失。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依据,数量众多,内容详备的公文形式,为研究秦汉公文制度打开了新的窗口。
2023-07-09 02:04:301

里耶秦简,2002年6-7月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书法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加浩指出,里耶秦简的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从小篆演化而来,和湖北龙岗睡虎地秦简的字体相似。李加浩教授说,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全国通用小篆,但在某些场合也有例外,如一般官府文书为追求实用、方便、简洁,就用秦隶写就。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伟民说,里耶秦简发现的大批简牍字体,有古篆书、古隶书、隶中带楷书等。字全部是笔墨书写,字迹工整,运笔流畅;简牍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 古文字学家张春龙认为,里耶秦简的文字全用中锋,笔画遒劲,意境酣畅淋漓。秦简文字中的许多笔划,特别是撇、捺、竖、点等笔划十分漂亮。这样大量的简牍文字对于研究小篆、隶书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09 02:04:371

湘西里耶埋为什么会有秦代简牍?

里耶秦简,是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秦代简牍。里耶秦简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邮政、贸易等各个层面,是我国唯一一部大秦帝国的编年史。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是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处的一个偏僻小镇,隶属湘西龙山县,距离龙山县城南124千米。这里有战国时期楚国修筑的军事城堡,用来开疆辟土和抵御秦国的进攻。战国末年,秦国大军从乌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军被迫东迁,这座古城就被放弃了。至清康熙年间,里耶始建街道和码头,雍正年间设置里耶塘,并渐成集市。凭借其优越的交通位置、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曾经十分繁荣的贸易,它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里耶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遗址的规模在20000平方米左右,在这一范围内发现了三口古井,一号古井为木质结构,井内堆积物有17层,从第五层开始发现简牍,一号古井有大量的竹、木简牍近30000枚,且有清晰文字,这比长沙走马楼的三国时期简牍还早几百年。古城的发现,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秦汉时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由于秦王朝只有15年短暂的历史,文献记载不多,保留下来的遗址也很少,里耶古城的发现就显得弥足珍贵。每一枚简牍所记录的内容就是一段珍贵的秦国时期的历史,随着秦简被一页页翻译,一段段秦朝历史将会被重写,一个个千古之迷将会被解,并因此里耶开始为世界所了解。在我国文献中,关于秦王朝的文献资料和文物遗存非常匮乏,这给人们认识秦朝及其以前的历史带来极大的不便。里耶发现的秦代简牍,可谓数量极多,简牍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是一部秦国时期楚、巴、秦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一些过程,揭开许多悬而未决的谜底,是研究秦史的最关键性的资料。这批埋藏了2200多年的秦代简牍,纪年从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一年不少,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包括完整的简牍和残简在内,里耶秦简上的字数在20万至30万字之间,字体属于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内容涉及秦代政治、军事、农桑、百工、货殖、赋税、徭役、法律、财政、邮政、地理、交通、民族、文化、职官、历法等各个层面,有通邮、军备、算术、记事、行政设置、职官、民族等。秦简中提到的地名有:迁陵、临沅、洞庭、弋阳、酉阳、沅陵、阳陵等数十处,职官有:司空、司马丞、守丞、令守等,多附有人名,如:“迁陵守丞腾”。在湘西,随处可见一种叫芦茅的植物,用它的茎可以做蜡烛的芯。2200年以前,在芦茅杆做的蜡烛光下,一条条公文被这样抄录下来,再由专门的信使沿着酉水河送往其他的地方。酉水河,是当年信件、物资往来的主要通道,从酉水顺流而下,到达沅水,需要走上一天的时间。山上的崎岖山路,险峻坎坷,而在秦代,这条小路却是从迁陵通往四川的必由之路。常年生长在这里的芦茅和野果,曾经领略过当年邮差奔驶在驿道上扬起的尘埃……简牍中有这样一封信,写于公元前215年的某一天,一位名叫色的迁陵县县长,谦卑地向上级报告说,您的来信已经收到了。信中出现的“敢言之”一语是一种礼貌用语;“快行”,就是让送信的邮差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欣手”,就是抄写公文的秘书的名字叫欣。这些都反映了秦时的语言风貌。“邮人”,就是邮差,在秦朝时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可以享受减免赋税的待遇,因此,这个职位虽然辛苦,却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有一枚竹简上所记述的内容,就是启陵乡乡长向上级请求,任命一位叫成的人当邮差的请示报告。也许是上级官员看出了这位乡长保荐自己亲戚的企图,也可能邮差在上级官员心目中已有人选,请示报告被驳了回来。另一枚简上的简文说,迁陵的守丞色告诉另外一名官员,遵照您的命令,您要的钱和布匹已经开始启运了。这就是说,当时的邮差不仅仅要肩负传递信件的任务,还要承担送邮包的工作。秦简中有一张迁陵县衙的罚款单据,其中的“一盾”、“一甲”是指数额,意思是让犯错的人缴纳一副盾牌或是一副铠甲。“数耐”就是刮去胡子和鬓角,这种刑罚是把错误写在脸上,让别人都知道他是个受刑罚的人。里耶遗址许多的青铜剃刀仍然锋利,不知他们在当年刮去过多少人的胡子和鬓角。官员犯错则是不可容忍的,根据秦简的记载,在一年的时间里,迁陵县的县长就由“色”变成了“都”。在一张当时迁陵县武器库里的库存单据上详细记载了迁陵县武器库里面弩的存量,发往益阳、沅陵的弩箭的数量和库存的余量记载得非常详细。弩箭是当时战争中最先进的武器,射程可以达到300米,从遗址中青铜箭镞上做工精致的血槽上看,它的杀伤力是相当强的。公元前215年的一天,迁陵守丞都向上级请示买的奴隶的数目是否合乎法律。这段文字说明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里仍有奴隶买卖的活动。里耶秦简中也记载了完整的“九九口诀表”、寄往洞庭郡的邮政文书、军粮的月消耗量、律法的实施……这些文字记载生动地复活了秦王朝的历史,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广阔翔实的认识面。另外,里耶秦简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宝贵的书法遗产,必将成为我国书法家们研究和学习的宝库。里耶秦简中发现的大批简牍字体,有古篆书、古隶书、隶中带楷书等,其中的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从小篆演化而来,和湖北龙岗睡虎地秦简的字体相似。这样大量的简牍文字对于研究我国书法史、特别是秦代文字与秦代书法以及小篆、隶书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里耶秦简本身就是世界邮政制度的“活化石”。在一枚像箭头一样的秦简上,就有“迁陵已邮行洞庭”的文字。这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书信实物。里耶秦简印证了早在秦代,我国就有了严密的邮书制度。
2023-07-09 02:04:441

里耶古城的出土秦简,传递了哪些来自秦朝的信息?

我觉得可以看出秦朝的文化历史是怎样,是一个很好的价值。
2023-07-09 02:04:527

湖南出土一口千年古井,井中有3万竹简,专家看后却说秦朝历史或被推翻?

那些竹简或许是记录了一些关于那个时代的事情,给我们提供了不一样情况,让我们从中知道更多。
2023-07-09 02:05:253

里耶秦简里到底写了什么,是否会改写秦朝的历史?

不会更改秦朝的历史,秦简里写了君王也要为天下老百姓谋福利,让他们安居乐业,但是即使没有秦简里写的,秦朝国王也会这样做的。
2023-07-09 02:06:145

里耶秦简书法特点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人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而且很多都是以具体的物质载体给保留下来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各种书法、字画等等,很多这种很有历史价值的字画或者书法其实都是从古墓里发现的,像是大家熟知的曾侯乙墓和马王堆。早年间考古学家就发现了非常有名的里耶古城遗址,遗址中有很多的里耶秦简,书法造诣非常高,吸引了学界许多学者的关注和青睐。那么里耶秦简书法有什么特点呢?其实里耶秦简它的书法特点还蛮多的,比如说点画上非常多变,回锋起笔后多扁侧,字体上从小篆变成了隶书,从繁到简,相对更容易辨识,并且其中的点画缩短非常明显等等。
2023-07-09 02:06:471

什么是"里耶秦简?"

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万6千枚秦简已于近日清洗完毕,正进入最后的脱水脱色保护阶段,2005年末将能完成对秦简的保护工作。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23日说,里耶秦简中有上千枚无字简牍,但这些无字秦简依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清洗后的里耶秦简保存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库房里。袁家荣介绍,对于已经出土的简牍来说,清洗只是最初的步骤。由于秦简多为木质结构,因此清洗干净后还采用药水进行浸泡,防止简牍霉变、虫蛀,并且对这些秦简进行脱色脱水处理。简牍脱色之后,这些简就会呈现出竹木简的原色,文字资料就可以留下来,要长久保存这些简牍,最重要的还是对其进行脱水,这也是简牍保存中最难的一点。详细点下面
2023-07-09 02:06:541

秦简的简介

1975年底,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战国末期到秦代秦墓时的竹简共一千一百多枚。11号墓的墓主是做过掌管司法的地方官吏。2002年6月4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一次普通的常规考古发掘,却一下令里耶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各路媒体记者纷至沓来,他们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这次考古活动带来的一个惊世发现——里耶秦简;数量保守估计在三万多枚之多;是对秦朝历史的一个重要考证;同时也是伟大发现;墓中的竹简有秦律的部分抄本,还有对秦律的问答体的解释,相当于秦朝的法律答问。《封诊式》则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的规定和文书程式。此外,还有秦昭王元年(前 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年)间国家和墓主家庭的大事年表、格言和字书的抄本、两种讲时日禁忌等迷信的《日书》。秦律制定于战国时代,秦亡以后全部亡佚,新发现的秦律是中国现存的最古法律。秦代统治时间很短,流传下来的秦国和秦代史料,特别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非常贫乏。秦律等新史料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2023-07-09 02:07:031

二线部队披甲率超70%?解密里耶秦简里的秦军武备密码

从20世纪70年代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以来,尘封2000余年的秦代的军阵浮现世人面前,对其研究填补了秦军事史的一部分空白,佐证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鲜为人知的是,于2002年发现的里耶秦代简牍,即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不光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民政信息,其中更有一份简牍中的记载,记载了迁陵县武库的库存情况。这让人得以管中窥豹,得以了解统一后的秦国边陲地区一个武库的库存,从而和兵马俑进行对比后推断更多关于秦军的信息。▲里耶秦简在里耶简记载:“迁陵库真□。甲三百卌九。甲廿一。卅九。胄廿八。弩二百五十一。臂九十七。弦千八百一。矢四万九百□。戟二百五十一。”这是一份迁陵县库统计文书,各种武器的储存量一一列举了出来。对这份资料进行解释:迁陵武库,存甲衣349件,甲21件,兜鍪39件,胄28件,弩和戟各251件,备用的弩臂97件,弩弦1801件,弩箭40900余支。其中,甲一词并没有准确解读,笔者认为可能是一种头盔或者是特别的铠甲。因为兜鍪和胄都是头盔的意思,却区分进行了描述,那么其形制和材质可能不同。前者亦可能为铁胄甲,区分于大部分装备的皮质胄甲。▲秦代的两种头盔造型(来自出土石胄)▲秦石盔甲中的细札甲从另一份简牍资料里记载的请求迁陵县协查的逃兵“僚”携带的装备来看:“衣络袍一,络单胡衣一,操具弩二、丝弦四、矢二百、钜剑一、米一石”,这就让一个持弩带铁剑的弩手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很像兵马俑中的弩手。但是由于是逃兵出逃,并不能确定这个弩手是否披甲,也就无法判断是类似于兵马俑一号坑前列的无甲弩手,还是类似二号坑的披甲弩手。▲兵马俑中普通士兵穿的札甲▲秦石盔甲中的扎甲从库存武器的种类来看,秦军的郡县士兵的标准武器就是戟和弩,并没有看到长矛、弓、以及其他种类繁多的武器,而铁剑在库存中没有显示,却表现出了使用的情况。从武器的数量来看,一共可以武装502名士兵。这502人有370件甲和67件头盔,披甲率为74%,装备头盔率为13.3%。之前兵马俑中大部分士兵身穿铠甲,披甲率超过80%,很多学者于是认为披甲率太高,因为《太白阴经》记载的唐军60%的披甲率已是非常高的比例了,80%的披甲率应该是秦禁卫军的配置,而不是全部部队所能达到的比例。但是地处秦国边陲、刚征服没太久的地方武库里,铠甲的装备量也达到了70%以上。这就说明高披甲率不是某支秦军的特例,而是一个比较普及的情况了。这里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秦国军队的装备是完备的,并非传说中那样赤裸上身手提人头的疯狂野蛮人。另外,美国军事历史与军事理论专家T . N?杜普伊说: “ 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 劈刺式和投掷式”。冷兵器时代, 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把战士分成射击手和肉搏手, 分别装备投掷武器和肉搏武器。研究长矛手与射击手怎样区分、作战, 是古军事研究中的基本课题。在兵马俑中,出土了大量的长矛长铍类刺杀兵器,可见秦俑军阵中的肉搏单位主要是“长矛手”。根据兵马俑推断,这种会组成密集方阵发动攻击,以杀伤敌人。而射击手也就是弩手,被布置在“长矛手”方阵前,里面有少量长矛手防御,而穿盔甲的弩手还带了剑防身。“长矛手”方阵后面也有少许带剑的弩手,甚至部分长矛手自己还携带了弩。▲水陆攻战纹上的陆战情景值得一提的是,迁陵武库中没有战车、连弩、长铍长矛、剑、盾牌也没有马具等在兵马俑中出现的重要兵器,所以该县武库中的可能只是二线驻防部队“乘城卒”的装备,主要执行地方安保的任务。而二线部队的披甲率就如此的高,秦军的强悍就可见一斑。参考文献:[1] 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第154页。[2] 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第169页。[3] 王彦辉:《<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4]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处、龙山县文物管理所:《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期。[5] 李学勤:《初读里耶秦简牍》,《文物》,2003年第1期。[6]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处、龙山县文物管理所:《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期。[7] T?N ? 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第4页。[8] 见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 中华书局1983年261页。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王牟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07-09 02:07:281

里耶秦简的文物价值

负责发掘和清理里耶秦简的张春龙副研究员介绍,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认为,里耶秦简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权的一个标本。
2023-07-09 02:09:071

湖南哪一个历史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珍贵资料?

关于秦朝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包括“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秦兵马俑无人不知,而里耶秦简则鲜为人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口古井中的“秦朝”。2002年,考古人员在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36000多枚秦代竹木简,一经发现立刻引爆考古界,湮没太久的秦朝历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那么36000枚秦简中记载了怎样的信息,它是怎样颠覆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权威记载的,秦始皇真的如教科书所言,是一个只知道实行焚书坑儒、彻底废除西周礼制的暴君吗?首先专家们竟然在秦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不禁让人感慨:原来2200多年前的古人和我们一样从小就背诵乘法口诀,它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文明之灿烂!此外,里耶秦简大部分是秦统一中国15年间的官方档案,其内容包罗万象,内容大到中央的政令、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的任免、军事物资的调配,小到村邑负责人里长(zhang三声)和邮差的任免等方面,36000枚秦简、几十万的文献资料,将尘封了2000多年的大量秦朝历史从一口古井中打捞了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统治,将周朝礼制全部废除掉了,但里耶秦简中的大量记载却证明我们冤枉了这位千古一帝。另外,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秦皇本纪》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但其中没有一个“洞庭郡”,而里耶秦简中的7个字“迁陵以邮发洞庭”则推翻了司马迁的记载。
2023-07-09 02:09:232

里耶秦简户籍博图及译文据此可知秦朝推行了怎样的统治措施推行这一措施有何作

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严密管理,实现对国家的治理。秦帝国是幅员辽阔、实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国。中央王朝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严密管理,实现对国家的治理。每年秋冬之时,各县将全年治理县里的情况上报到郡,再由郡上报中央;中央派人到各郡考察,郡、县也分别派人到所管辖县、乡考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与考核体系,保证了中央政令在最基层的贯彻实施。里耶秦简政务公文中不乏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记录,可证秦朝已形成完备而严密的地方吏治,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已具雏形。
2023-07-09 02:09:301

日本怎么评价里耶秦简

日本学者对里耶秦简的价值和重要性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023-07-09 02:09:361

湖南理耶属于哪个市?

里耶镇,秦简故里,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在土家语里是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里耶就有人类居住。该镇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奇特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神秘的秦朝历史,古文化原貌保存较好。里耶秦简是“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里耶古城有秦简博物馆、古城遗址、古城墙、中华第一井、里耶古街、河码头、古建筑、婆婆庙、文昌阁、关帝宫等多处具有历史的旅游景点。这是一片拥有六千年壮阔史诗的大地,这是一个拥有神奇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曾经的战国风云、秦汉纷争在此留下大量遗迹。入选2019年湖南十大“特色文旅小镇”。
2023-07-09 02:09:452

里耶秦简的文物内容

此前,史书中有关秦朝行政制度的记载仅寥寥数语,里耶秦简的出土,很有可能将要改写秦王朝的那段历史。有这样一封信,在今天读来还饶有趣味。秦始皇三十二年的某一天,迁陵县县长是一位名叫色的人,谦卑地向上级报告说,您的来信已经收到了,信中出现的“敢言之”一语是一种礼貌用语,相当于的“此致、敬礼”。“快行”,就是让送信的邮差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相当于特快专递。“欣手”,就是抄写公文的秘书的名字叫欣。这些都是与现代汉语迥异的地方,反映了那时的语言风貌。在湘西,随处可见一种叫芦茅的植物,用它的茎可以做蜡烛的芯。2200年以前,在芦茅杆做的蜡烛光下,一条条公文被这样抄录下来,再由专门的信使沿着酉水河送往其他的地方。“邮人”,就是邮差,在秦朝时属于国家公务人员,可以享受减免赋税的待遇,因此,这个职位虽然辛苦,却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有一枚竹简上所记述的内容,就是启陵乡乡长向上级请求,任命一位叫成的人当邮差的请示报告。也许是上级领导看出了这位乡长保荐自己亲戚的企图,也可能邮差在上级领导心目中已有人选,请示报告被驳了回来。另一枚简上的简文告诉我们,迁陵的守丞色告诉另外一名官员,遵照您的命令,您要的钱和布匹已经开始启运了。这就是说,当时的邮差不仅仅要肩负传递信件的任务,还要承担送邮包的工作。酉水河,是当年信件、物资往来的主要通道,从酉水顺流而下,到达沅水,需要走上一天的时间。山上的崎岖山路,至今仍然险峻坎坷,而在2200年前,这条小路却是从迁陵通往四川的必由之路。常年生长在这里的芦茅和野果,是否曾经领略过当年邮差奔驶在驿道上扬起的尘埃? 秦简中有一张迁陵县衙的罚款的单据,其中的“一盾”、“一甲”是指数额,意思是让犯错的人缴纳一副盾牌或是一副铠甲。“数耐”就是刮去胡子和鬓角,这可不是美容,在2200年以前,这是一种近似毁容的刑罚。把错误写在脸上,让别人都知道他是个受刑罚的人。许多出土的青铜剃刀至今仍然锋利,不知他们在当年刮去过多少人的胡子和鬓角。官员犯错则是不可容忍的,根据秦简的记载,在一年的时间里,迁陵县的县长就由色变成了都。在一张当时迁陵县武器库里的库存单据上详细记载了迁陵县武器库里面弩的存量。发往益阳,沅陵的弩箭的数量和库存的余量记载得非常详细。弩箭是当时战争中最先进的武器,射程可以达到300米,从青铜箭镞上做工精致的血槽上看,它的杀伤力是相当强的。秦始皇三十三年二月的一天,迁陵守丞都向上级政府请示买的奴隶的数目是否合乎法律。这段文字说明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里仍有奴隶买卖的活动。从出土的这批文物来看,墓葬的主人应该是低于贵族,高于平民的人,这些人是买不起奴隶的。秦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了15年,里耶秦简出土之前,能够触摸那段历史,对于史学家来说是一种奢望。36000枚秦简,几十万字的文献资料,尘封了2000多年的那段历史已经触手可及。 从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几十年的战争使得生活在酉水河两岸的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远道而来的移民又与这里的土著相融合,形成了又一批新的先民。“迁陵以邮发洞庭”,洞庭肯定是一个地名,而且是迁陵县的上级单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迁陵县的邮件是发往洞庭郡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可能也没有想到,他所著的《史记·秦皇本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而其中却并无洞庭郡,由此,这7个简文将推翻2000多年的权威记载。秦王朝短短的15年,就像湘西大山里的云雾一样,无法看得清楚。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的一种手段。相传在那个时候,有两位老人不堪那些珍贵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便冒着生命危险携带了大量的书籍,来到了湘西的大山中。在沅陵西北15公里,有一座二酉山,在山腰的绝壁处,有一座二酉洞,两位老人把书藏在了洞中,后来就有了“书通二酉,学富五车”这句成语,意思是读了二酉洞里的藏书就能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但是至今并没有在此发现过任何书籍,可距此50公里的里耶镇的古井里,却发现了大批秦简,书通二酉,会不会指的就是这口古井呢﹖ 而作家黄摩崖在其著作《头颅中国》中质疑了藏书的传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加浩指出,里耶秦简的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从小篆演化而来,和湖北龙岗睡虎地秦简的字体相似。李加浩教授说,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全国通用小篆,但在某些场合也有例外,如一般官府文书为追求实用、方便、简洁,就用秦隶写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伟民说,里耶秦简发现的大批简牍字体,有古篆书、古隶书、隶中带楷书等。字全部是笔墨书写,字迹工整,运笔流畅;简牍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古文字学家张春龙认为,里耶秦简的文字全用中锋,笔画遒劲,意境酣畅淋漓。秦简文字中的许多笔划,特别是撇、捺、竖、点等笔划十分漂亮。这样大量的简牍文字对于研究小篆、隶书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看到,这批简牍已经清洗出小部分,供考古专家参观、欣赏,其余的仍在库房里保存。所长袁家荣说,里耶秦简在清洗、编号、拍照、研究后,其文字将陆续出版,这将为书法界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2023-07-09 02:09:531

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哪个考古价值大

里耶秦简更加完整,而且很多是官方正式文件。价值大的多。北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这个评价非常中肯。
2023-07-09 02:10:063

哪里可以看里耶秦简原文

中国诗歌网。里耶秦简原文可以在中国诗歌网进行搜索查看。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
2023-07-09 02:10:131

九九乘法表出现在哪个时代,从秦朝时就有了吗?

在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诗词文化的映衬下,数学这门学科好像显得发展不太好。尤其是在我们的印象中,科举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用现代人的思想文举就是让考生结合高中文科数学、英语以外的科目的知识写出来一篇文章。武举就是比一下谁武功高,谁兵法比较熟。不管是哪个,都没用到数学。毕竟在古代,有一个叫做算盘的东西是账房常用的,有了算盘收收钱发发工资足够了。女孩子讲究学女工,能认识几个字会写几首诗就足以让大家说你有才华了。男孩子在外边务农或者打工,至于经商,那是下下之选,古代没有多少人会想着主动经商,所以务农和打工会算数就行了,又不需要解复杂的方程式。经常有人这样调侃,对于普通人来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上街买菜要现场解一个方程式算一个微积分?古代相比于现代来说,确实看起来需要数学的地方很少。而且数学连考试必考科目都没进去,那穿越到古代岂不是不用学习数学?如果有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可见穿越到古代也不行,因为历史没学好。现在小学生人人必备的九九乘法表,在秦朝就有了。2002年,在湖南里耶发现三万六千余枚秦简,下边简称里耶秦简。在这些秦简里,详细记录了从秦始皇二十五年到秦二世元年的大小事例,详细到年、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在此之前,人们只发现了兵马俑和一千多枚秦简。里耶秦简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我们对秦史的研究,加深我们对秦史的了解,这一发现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发现。其中,九九乘法表就是在里耶秦简上发现的。与现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的开头不同,里耶秦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头的,往后的算法跟现代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现代“一一得一”的位置上,里耶秦简上是“二半得一”。“二半得一”意思就是两个一半的放到一块就是一个,这直接证明了在秦朝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分数意识,两个二分之一就是一个一。在书写上,里耶秦简的九九乘法表跟现代的九九乘法表也类似,将一个数字排成一个横行,乘上相对应的数字,数字大小从右向左递减。假如说是一个数字乘七,在现代的乘法表是,是从左向右从一到九乘上去。在里耶秦简上是从右向左从一到九乘上去,这也符合古人看书的习惯。我们都是从左往右看,而古人是从右往左看。这个发现直接将我国古代普及数学教育的时间往前推了很多年,因为一般认为成书于西汉文景时期的《算术书》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而秦简上出现的九九乘法表无疑说明了秦汉以前,数学就已经被普及了,最起码大家不止会算加法,还会算乘法。在古代如果要做学生,同样要学习数学。科举制度是隋朝时期开设的,虽然考试科目没有数学这一科,但是国子监却开设了数学。在隋朝之前,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宫学数学的相关记载,但是有不少因为算数算的好当官的。当时的人们信奉天相,而观星占卜都需要算术。在汉朝,除了那本《算术书》之后,还有董仲舒提出了“兴校以养士”。也就是说,在汉朝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地开始官办学府了,到了隋朝及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官办学府招收学子,目的就是“养士”,教学子们朝廷需要的东西。而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除了战乱动荡时期,每一个朝代官府开办的学校里都会开设算术这一门学科,学数学。尤其是在宋朝,商人做官也不是稀奇的事情,而经商的需要更刺激了数学的发展。我国数学方面、科技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宋朝出现的。比如用于观测天文的自动计时机械仪器、能够测出磁偏角和辨明方向的罗盘、活字印刷术、水密船舱等等。还有一些数学著作,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等,数学上已经完成了四次以上开方,解高次方程等计算。古人没有计算器都能算出来,而数学学渣们拿着手机都可能算不对。我国的数学,在明朝以前,都比较繁荣,在宋朝更是达到顶峰。只不过到了明朝,开始八股取士,一开始这只是为了选出最有用的人才,能办事的人才。但是在这种考试制度的带领下,官办学府开始只教八股,带动民间想要中进士的学子们也只学八股。到了清朝延续明朝风格,八股取士更加死板,但是遇上了几位有意思的皇帝,康熙爷、乾隆爷等都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所以虽然考试科目里没有,但还是开设学府,让八旗贵族子弟都来学习数学。另外,清朝特地设了钦天监一职,专门看星象,这就又需要数学算法。在清朝,民间普通学子的八股思想到后期几乎固化,但是贵族子弟还能学到数学。我们也知道,在古代都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局面产生,“士农工商”,对于古人来说,只有读书才是一条正经的道路,也是能成为人上人的希望,也就是现代人眼里的成功。而寒门难出贵子,一方面是因为没钱买不起书笔、请不起老师,另一方面是连生计都成问题,何论读书。虽然有寒门的状元、探花,但是成功几率更大的还是贵族子弟,权贵人家。而贵族子弟,权贵人家大多又是要到官办学府读书的。官办学府一般都是教算术的,更何况唐宋的科举科目里还有数学这一科。所以如果穿越到古代,又想走正正经经的科举道路的话,你还是逃不过做数学题这条路!并且不得不承认,以我们普通人高中的水平,如果穿越到宋朝,还不一定能考过数学考试。如果想着去宋朝经商致富,算起进货多少月销售多少利润多少,还不如宋朝的商人。想着穿越了就不用做数学题了?这不只是数学没学好,这是历史也没学好!
2023-07-09 02:10:225

九九表早在什么时候就使用了

九九乘法表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九九歌”。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最早的乘法口诀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里耶秦简不仅刷新了乘法口诀的最早记录,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为什么叫做“九九乘法口诀表”。这枚简牍的正面释文为: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四九卅六三九廿七二九十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五八四十四八卅二三八廿四二八十六七七四十九六七四十二五七卅五四七廿八三七廿一二七十四六六卅六五六卅四六廿四三六十八二六十二五五廿五四五廿三五十五二五而十四四十六三四十二二四而八三三而九二三而六二二而四一二而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上的数字,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最为奇特的是,与传统的口诀表不同,这上面竟然还有“二半而一”的字样,这实际上已经是分数运算。
2023-07-09 02:13:451

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讲解

你好,乘法口诀表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为止,源于乘法口诀,方便乘法计算的简单乘法表。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乘法口诀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又称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九九乘法表历史悠久,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乘法口诀表又叫“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个表有九行和九列组成。而且,整个口诀表像一个楼梯形状,让孩子发现并记住这个特点,就容易使孩子将整个表的结构记在脑子里,加深形象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表时,应该逐行背诵,而且,每行开始的第一个字一定是以“一”开头,一共九行,每行都是以“一”开头。这样,在背诵的时候就不会摸不着头绪了。还应该注意,每列的第一个式子跟它所在的行有关。背诵乘法口诀时,每行结束的最后一个算式都是以相同数字相乘得出的式子,比如背到第三行,就一定以三三相乘作为最后一个算式,背到第五行,就应该以五五相乘为该行的结束算式。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乘法口诀可以说是数学必备基础。对小学的小朋友来说,记熟乘法口诀表有一定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时间和反复是必要的。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背诵乘法口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孩子大多死记硬背,难免有些枯燥无趣,很多孩子就不愿意背诵和记忆。有的孩子乘法口诀让家长、老师头疼,那么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记忆口诀呢?下面有六种乘法口诀记忆法,对于孩子们学习乘法口诀很有帮助,家长们可以教给孩子!方法/步骤分步阅读1/6理解族的理解记忆法理解族的精灵擅长逻辑推理。当他们能按顺序熟读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 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 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2/6对比族的对比记忆法比族的精灵们擅长观察和比较。于是他们发现了下面的规律。得数相同的(乘数不重复)一四得四、二二得四一六得六、二三得六一八得八、二四得八二六十二、三四十二一九得九、三三得九三六十八、二九十八二八十六、四四十六三八二十四、六四二十四六六三十六、四九三十六两个乘数相同的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2023-07-09 02:13:533

里耶古城的简介

据里耶秦简记载,两千多年前,里耶是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的县治。当时,迁陵县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时有55534户,共30多万人。(秦代全国仅2000万人,地处秦朝边区洞庭郡下属一个县的人口数,竟占全国人口的1/70,可见洞庭郡在当时是属于地广人多的大郡。)史书记载,里耶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街道和码头,雍正年间设置里耶塘,并渐成集市。凭借其优越的交通位置、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曾经十分繁荣的贸易,里耶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里耶属龙山南部第一大镇。龙山里耶古城和秦简是“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里耶古城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与凤凰古城、老司城共同被评为湘西旅游经济圈中的三块金字招牌。
2023-07-09 02:14:011

秦简的秦简牍集成

(1)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竹简1155枚,另有残简80枚,简文图录已出版。内容包括:《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日书》乙种。墓主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简文年代属于秦代。 (2)郝家坪秦牍。1979-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50号墓出土木牍两枚,一枚字迹模糊,一枚为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的《更修田律》。后者已随简报发表。这枚木牍的年代属于战国晚期。(3)放马滩秦简。1986年6月,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墓出土竹简461枚,简文图录已出版。内容包括:《日书》甲种、《日书》乙种、《志怪故事》。据《志怪故事》,墓主丹初次下葬在秦王政七年(前240年),二次下葬在秦王政十一年(前237年)后,可见这是战国末年的文件(详文后附录)。(4)岳山秦牍。1986年9-10月,湖北江陵岳山36号墓出土木牍2枚,简文释文和部分照片已随简报发表。木牍内容为日书。简文年代属于秦代初年。(5)龙岗秦简。1989年10月,湖北龙岗6号墓出土残简303枚、木牍1枚,简文图录已出版。简文为法律文书,木牍则记案例。其年代属于秦代末年。(6)扬家山秦简。1991年12月,湖北江陵扬家山135号墓出土竹简75枚,材料尚未发表。据简报介绍,简文为遣册,墓葬年代,上限为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的年代),下限不晚于秦代。(7)王家台秦简。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墓出土竹简800多枚,简文图录尚未出版。据简报介绍,内容包括:《效律》、《日书》、《占书》,墓葬年代,上限为公元前278年,下限不晚于秦代。(8)周家台秦简。1993年6月,湖北荆门周家台30号墓出土竹简389枚(含残简和空白简)、木牍1枚,简文图录已出版。简文包括:《历谱》、《日书》、《病方及其它》,木牍为《历谱》。竹简《历谱》有三种,年代为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三十六年(前211年)、三十七年(前210年)。木牍《历谱》,年代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可见,这批简牍为秦代简牍。(9)里耶秦简。2002年4月,湖南龙山里耶古城1号井出土,主要是指在2002年6-7月间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的大批秦代竹木简。据发表于2003.7《考古》的《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介绍数量为36000多枚。秦简博物馆开馆时公布的数量为37000余枚。而据2012年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里耶秦简〔壹〕》,介绍的数量为38000余枚。 据报告介绍,这批简牍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内容包括四大类:简牍和封检、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牍。这批简牍,除少数楚简,绝大多数都是秦代简牍,年代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10)岳麓秦简。2002年12月和2008年8月,先后分两批从香港回购,入藏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第一批竹简,编号2098枚;第二批竹简,编号76枚,共2174枚,简文图录尚未出版,只有陈松长先生的介绍。这批简牍,包括:《日志》、《官箴》、《梦书》、《数书》、《奏谳书》、《律令杂抄》。其归入《日志》的简文有三种,年代为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三十四年(前213年)、三十五年(前212年)。 (11)北大秦简。2010年初,入藏北京大学,包括竹简763枚(其中有近300枚为两面抄)、木简21枚、木牍6枚、竹牍4枚、不规则木觚1枚,简文图录尚未出版,只有简报介绍。这批简牍,包括:《质日》、《为吏之道》、《交通里程书》、算术书类文献、数术方技类古佚书、《制衣书》、文学类古佚书。其归入《质日》的简文有两种,年代为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和三十三年(前214年)。
2023-07-09 02:14:151

关于秦朝,

秦始皇长子为扶苏,26子为胡亥,胡亥将其兄弟姐妹全部杀死秦始皇有34子,4个孩子死于天命,1子在后天夭折,23子在宫中,6个孩子因宫中争斗,被消去王子和公主的封号,其中玉婉儿为秦始皇最疼爱的公主,秦始皇46年因在盛宴上踏破乐府王触,触犯律法判斩首,但是秦始皇心中疼爱,连夜派人送母子2人出宫,去拉齐国月郡,虽然被贬,但是却成为拉秦始皇死后除胡亥外,唯一幸存的遗孤,其余全被赵高和李斯设计谋害死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的.秦始皇也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虽然秦始皇并不是很喜欢他.为了增长他的治国经验.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蒙恬一块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是出名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帝王儿子的风度.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也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了便借故退席了.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因为按照当时秦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参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这却成了胡亥胡闹的道具.他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人的言行是一致的.后来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结果就像他原来踢鞋一样把国家"踢"得乱七八糟.最后乱得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胡亥的公子哥的形象加上赵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渐渐地越走越远.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他也有一些才干.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气大.字也写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宠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仪仗.为了巴结胡亥.赵高经常教胡亥书法和如何断案.加上赵高的三寸不烂之舌.将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听他指挥.这是以后赵高鼓动胡亥篡位的基础.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胡亥也随行.当时他二十来岁.仍是个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后.受到赵高的蛊惑.和赵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承帝位的遗诏.自己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帝位.结果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赵高的阴谋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视.赵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对他立胡亥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设法说服了李斯. 赵高对李斯说了他的打算.李斯却一口回绝. 赵高不慌不忙地说:"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虑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劳能和蒙恬相比吗?您的威望.您的计谋能和蒙恬相比吗?况且.扶苏对您的信任也没有对蒙恬的深.假如扶苏即位.那丞相的职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还会有您的地方.丢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异处也不是没有可能.您还是好好想想吧.命运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李斯权衡利弊.终于和赵高走上了同一条不归之路. 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扶苏听了诏书.流着泪想要自刎.蒙恬毕竟比他有些经验.劝他向皇上申诉.如果属实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苏却说:"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完含泪自尽.而蒙恬却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使者见他不听从诏命.就将他投入阳周(现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
2023-07-09 02:14:352

秦始皇试图统一方言猪必须叫“毕”秦人常用

谁要秦始皇禁止楚人继续把家里厕所里养的牲畜叫“猪”呢?从此以后,他们必须称呼秦人的习惯“毕”来代替?秦始皇想统一的不仅是文字,还有语言。三万六千里耶秦简确实体现了公文语言的高度一致,而秦始皇书同、言同的政策,也确实是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推行的,甚至在乾陵这个南方荒原的小县城,也是完全执行的。近年来,台湾省史学界掀起了一股流行史学的浪潮,由历史学家或研究生开办的网站如story、台湾省吧、历史店等纷纷成立。虽然中国古代题材不多见,但中国古代名人秦始皇在出版业找到了舞台。自2010年以来,李开元、吕等历史学家以秦始皇为主要线索撰写了三部曲,受到了历史学家和公众的关注。今年台湾省商务印书馆重印了张芬田老师的秦始皇传,无疑为大家再次讨论秦始皇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值得推荐。虽然只有一卷,却有近700页,内容也不全。作者用家族史、顺从、亲政、统一、称帝、骄奢淫逸、结局等篇章描绘了秦始皇的一生。第一章从秦始皇的家世开始,概述秦国崛起的历史,说明秦始皇行动的历史背景。虽然吕先写秦始皇传再写秦始皇传的顺序是相反的,但他的问题意识是完全一样的。第四章“统一”,叙述秦始皇横扫六合,概述东方六国各自的历史背景。所以秦始皇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以秦人为主的春秋战国秦史。你不应该,不能,也不会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只看到秦始皇。的眼界真的不仅限于秦始皇。作者试图探讨法家、官僚与法律、等级社会、田赋等秦朝重要历史背景与秦始皇的关系,分思想、制度、社会、经济、法制、工程、生活等章节。暴虐无道是对秦始皇的第一印象,作者并不反对。但作者将秦始皇的暴虐不道德行为分为社会暴虐行为、当代暴虐行为、制度暴虐行为和个人暴虐行为,指出当时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度,社会结构是贵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今天的民主制度和庶民社会大不相同。如果忽略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就会批判秦始皇的暴虐和不道德行为。主观的道德评价和客观的历史分析在这里结合在一起,大大加深了我们对秦始皇暴虐残暴的认识,也让我们知道判断人物是否有历史深度,结论会有多大的不同。秦律的严酷也是一般人通常的印象,但在秦律出土之前,这种印象其实是建立在汉人对秦代的历史记忆和书写之上的。它没有建立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不能准确地解释秦人与法的关系。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法律简牍,指出秦律有区分故意或过失犯罪、宽大自首、诬告人、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等符合现代立法精神的规定。但现代人很多看似严酷残酷的罪刑,实际上在汉魏晋唐的法律中就存在,不宜由秦律单独负责。秦人与法关系的真正特征是官为师,刑为基。皇帝颁布的圣旨法是人们生活的指导原则以上两个例子都反映了作者对秦朝政治的不同看法。其实作者张芬田先生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有研究。帝国崛起本书还有很大篇幅分析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如“天命”、“皇帝”,这对于读者理解秦始皇颇有帮助,秦始皇平了周、战国诸王国,吹嘘自己超过了黄三,超过了五帝,所以他创造了“皇帝”的称号,以显示自己无与伦比的自我。皇帝,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在秦代却是极其新颖和特殊的。秦始皇的创作面对变局,做了各种前无古人的事情,他的制作心态也从此为人所知。他所作所为的功过,值得后人学习。秦始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21世纪依然如此。秦始皇传是20世纪历史的结晶,历史必须以证据为基础。作者不仅仔细分析了秦始皇传等传世文献的内容,而且充分利用了睡虎地秦简、商鞅方胜、杨凌胡夫、阿房宫考古遗址等20世纪出土文物。秦始皇传是读者了解21世纪初秦始皇的绝佳步骤。21世纪末的秦始皇传年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预测未来80年中国大陆的考古发现,但我可以指出,2002年湖南龙山里耶古城的发掘,必将在未来史记秦始皇本纪年占据显著地位。用什么?在里耶古城发现了36000枚秦简。2012年11月1日,我从湖南省会长沙出发,换了四五次火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十二个小时,才到达今天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秦朝洞庭县乾陵县的旧址。每天只有两辆公共汽车离开里耶镇。如果坐下午的车,当天无法离开湘西山区,只能在吉首或凤凰古城过夜。从交通的角度来说,里耶无疑属于世外桃源,或者说异乡。这是里耶古城秦帝国边境的一角。因此,这36000份秦简并不是首都咸阳国库中收藏的绝密档案,北京大学汉简秦始皇传中也没有关于秦始皇死亡的另一版本的记载。但由于里耶古城只是一个占地约4万平方米,不到天安门广场十分之一的县城,乾陵县只是大秦帝国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耶竹简是秦始皇诏令和秦帝国各项制度最好的试卷。在里耶诺。8-461秦改名党,可见“蜀”二字,秦始皇传,在转化为具体政策时是多么有分量。以前我们只知道六国异族是秦始皇统一的目标。现在我们知道,异体字、方言,甚至不一致的称谓,都是秦始皇统一的目标。谁要秦始皇在乎“帝”字前半部分是“白”还是“己”呢?谁要秦始皇禁止楚人继续把家里厕所里养的牲畜叫“猪”呢?从此以后,他们必须称呼秦人的习惯“毕”来代替?秦始皇想统一的不仅是文字,还有语言。三万六千里耶秦简确实体现了公文语言的高度一致,而秦始皇书同、言同的政策,也确实是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推行的,甚至在乾陵这个南方荒原的小县城,也是完全执行的。根据岳麓书院秦简秦始皇传的记载,秦始皇在三十六郡中的一郡普利台参观帝王庙,似乎是汉代郡庙的前身,反映出刘邦在首都长安外的普利庙自有渊源,并非异想天开。里耶秦简8-1388-1748-5228-523记载了迁陵县官员的活动,而这个“庙”很可能就是岳麓秦简中的太上殿,证明秦律不假,即使是南方荒山小县城也要设立太上殿定期祭祀。立业的秦改名党也记载皇帝祭祀是承袭天帝之礼,意思是皇帝与天帝平等,秦始皇被完全神化,泰国皇帝也是如此。根据岳麓秦简和里耶秦简的证据,可以推测乾陵太上寺所用的祭祀仪式就是原天地寺所用的祭祀仪式。我们甚至可以推测,秦始皇不仅在乾陵县建立了帝太庙,还建立了自己的始皇帝庙。秦始皇在世时,在郡县设立始皇帝庙,要求地方官员以皇帝的祭祀仪式向始皇帝本人供奉祭品。没有理由——年秦始皇是神,秦帝国是神权统治的国家。皇帝神权如天边,这似乎才是秦朝埔里县祠堂的真谛。如果根据上述最新材料提出的最新意见能够成立,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重新理解秦始皇创造“皇帝”称号的心态和目的,21世纪末的秦始皇传将成为一部凡人成神的传记。如果秦始皇的宗教思想如此极端,自信心如此膨胀,就不难理解他对凡间强大到近乎暴虐的控制了。上面反复强调过,里耶古城交通极其不便,乾陵只是楚旧地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但在这样一个鸟不生蛋的野山里,秦始皇宁愿派大量的外族守备兵驻守,大量的外族官员统治,大量的外族移民居住,把当地的土著全部赶出乾陵郡,以保证统治的稳定,而不是采取低成本但有效的禁闭政策。如果说东汉以后湘西山区被武陵人占据,那么宋元明清都是当地的土司地盘。在20世纪之前,中央王朝几乎没有对湘西山区进行过有效的统治,而秦朝洞庭县在湘西山区的强势统治更是令人惊叹。既然南方山区都这样了,秦朝怎么能不严格控制东方六国的广大平原呢?秦始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控制和镇压,可能是过去学者无法想象的。里耶古城虽小,却给我们带来了知道一些事情的可能。一部比赵正书本更好的秦始皇传记,必须充分参考里耶秦简的研究成果。秦始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对21世纪充满期待。
2023-07-09 02:15:001

秦朝用什么文字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zhou)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2023-07-09 02:15:0810

里耶勤俭部分文字是东汉后的吗

里耶秦简的文字意义2017年4月21日里耶秦简在中国文字史上的地位、在中国文字和文化上的地位,我们大概需要先简单地谈谈文字的意义,文字对于社会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我们可以...个人图书馆ue63c里耶勤俭部分文字是东汉后的吗 - 中小学资深教师解答 - 百度问一问5分钟内回复 答主多年经验里耶勤俭部分文字是东汉后的吗马上提问ue734东汉“一钱太守”107人正在咨询汉书记载的是西汉还是东汉105人正在咨询东汉使用的什么文字136人正在咨询东汉“一钱太守”107人正在咨询优选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疑在线斐月学姐4.8“态度非常好”已帮助2786人擅长:教育综合,职业教育,K12提问在线弥月学姐活跃之星2022高考纪念3.8“回答迅速”已帮助3086人擅长:教育综合,K12,本科研究生教育提问百度问一问ue63c张浩谈里耶秦简:千年的瑰丽和烂漫 -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2020年9月18日里耶秦简是秦代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从小篆演化而来,格调高古,上通箓书,下接隶书,雅致朴茂,烂漫多姿,既具备...ue6ba南阳报业传媒集团ue63c郑培亮临简牍刻石系列 ——《里耶秦简》 - 字体 - 研究 - 文字2022年10月21日里耶木简形制多样,常见长度23cm,宽窄不一,有的宽达10cm或长46cm,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搜狐网ue63c大家还在搜ue63c东汉“一钱太守”汉书记载的是西汉还是东汉东汉使用的什么文字东汉举孝廉东汉的经济制度东汉的文字学家是谁东汉时期文字字体东汉的官方文字...马王堆帛书到走马楼吴简,湘博呈现千年简帛遗墨 - 里耶2019年11月9日里耶秦简的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从小篆演化而来,和湖北龙岗睡虎地秦简的字体相似。搜狐网ue63c国宝︱里耶秦简——尺牍之间,还你一个“鲜活”的秦朝2018年7月30日古隶书是主流官体文字,里耶秦简属官方文档,大部分用古隶写就。 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 在秦简中...搜狐网ue63c里耶秦简2018年3月10日小篆成为秦唯一的官体文字,由政府颁布在统一后的秦朝使用。但里耶秦简的发现,无疑推倒了这一传统论断,得出了小篆并非秦代主流官体文字的颠覆性...个人图书馆ue63c里耶简牍资料整理 - 简书2022年10月3日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 里耶的简牍是在水井里发现的,有火...简书ue63c里耶古城与里耶秦简:填补了史书关于秦朝历史的空白...2019年9月10日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脉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ue6ba古建家园ue63c里耶出土38000枚秦简,2000年前底层小吏的书法,今人也...2021年2月3日况且,以书法审美来看,这些文字的的确确价值很高。纵然如此,里耶秦简中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ue6ba书法田园5百评论ue63c《里耶秦简(壹)》的书体研究 - 百度学术里耶秦简是2002年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井中发掘出土的,数量多达36000多枚.秦简中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秦隶,这对于研究秦代文字以及秦文隶变这一文字演进过程...百度学术里耶古城 - 树橘生活网2022年12月7日并且说了当时农业的性质,李烨勤俭里面最主要的记录内容还是在湖南省千岭县的一些档案,其中涉及了各个方面,几乎是可以通过里耶秦简,还我们一个...shujuhefuwu.comue63c里耶秦简为什么不公布 里耶秦简里都记载了哪些事 - 萌...2022年12月5日湖南出土一口千年古井,井中有3万竹简,专家看后却说秦朝历史或被推翻? “南有兵马俑,北有里耶秦简”,说到兵马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www.mnbkw.comue63c两千年前迁陵县收到的三份文书——里耶9 - 2289号牍的反...2019年5月17日当然,若正背面均书写,如里耶简中的叠放资料,也存在互印的可能。其二,A简的正面文字反...ue6ba文汇报ue63c里耶秦简文字编 (豆瓣)《里耶秦简文字编》之材料来源,包括(一)《里耶秦简(壹)》所著录之五、六、八层简牍,(...豆瓣ue63c秦代书法之桂冠――里耶秦简秦代书法之桂冠――里耶秦简 谷国伟,字德安,号悠斋,1982年出生于河南宜阳。《青少年书法》杂志责任编辑、记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淘豆网ue63c中国文字的辉煌 秦汉简牍.里耶简 玉虹/ 文并 诵读2022年4月20日2002年6、7月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 龙山县里耶镇 里耶古城,发现了秦汉简三...music.51vv.comue63c...但“简”作为文字的载体分量很重,不便于携带。东汉...“里耶秦简”像一本百科全书,以小见大,让今人了解战国的秦。但“简”作为文字的载体分量很重,不便于携带。东汉时期某位宦官的改进之举使得...百度教育ue63c里耶古城(里耶古城图片) - 百科资讯 - 豆博网2022年11月29日并且说了当时农业的性质,李烨勤俭里面最主要的记录内容还是在湖南省千岭县的一些档案,其中涉及了各个方面,几乎是可以通过里耶秦简,还我们一个...www.doubo5.comue63c马孟龙:出土文献所见秦汉“道”政区演变|... - 手机网易网前天16:16秦代道的数量不超过20个,西汉建立以后不断增置新道,大约在汉哀帝时期达到峰值,为30余道,王莽摄政时期(平帝、孺子婴)道的数量开始减少,东汉...网易新闻ue63c《道德经帛书校本·第三部分·从典型版本的文字差异看秦...2022年7月27日五、“汉承秦制”:统一文字持续了很长时间,秦以后汉字规范的基本完成是在东汉末年乃至曹魏...知乎ue63c封泥的发现与出土——从金石学到考古时代 - 新浪财经 - 新浪网昨天09:24其中一部分后转归山东省立图书馆,遂由王献唐主其事,于1936年拓成《临淄封泥文字》(下简称《临淄》...新浪财经ue63c“五一广场简牍”中的东汉社会 - 光明日报 - 光明网2022年1月22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一广场出土东汉简牍的整理与研究》(15ZDB033);参与国家文物局边疆考古...光明数字报ue63c从简题目答案解析,从简题目答案解析 - 1 - 12题库2019年8月“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里耶秦简是一部两千多年前迁陵的地方志。从简文中,我们看到的既是...12题库ue63c光武帝的勤俭爱民——《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十三2022年1月8日光武帝刘秀出身平民,对民间疾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在即位以后始终能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光武...腾讯网ue63c5.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5.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震惊.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 从右图秦简及其释文.你得到的信息有: ①秦代确已实行...青夏教育ue63c人类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 - 晶羽文学网2022年11月28日2005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迁陵县南阳里户版,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户籍实物。对于各简第一栏“荆”字和“不更”爵位的解释,张荣强在《湖南里耶所出...www.ncepubbs.cnue63c尚德街东汉简牍研究综述 - 参考网2019年3月10日摘要:尚德街东汉简牍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语言文字方面,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又集中于文本识读...www.fx361.comue63c第四节 秦系文字——【考古 古文字学】 - 图文 - 百度文库48页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04日《说文》收集了九千多个小篆,这是最丰富最有 系统的一份秦系文字资料。但是《说文》成书于 东汉中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有 ...百度文库ue63c被后人尊称为“造字圣人”、中华文字的始祖是东汉的许...相关题目【单选题】以下不是象形字的是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单选题】以下不是指事字的是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单选题】以下不是会意字的是...题百科ue63c大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精选7篇) -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2021年11月5日褚逸君同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拆了一个能说话的小狗玩具,研究里面的扬声器,许佳同学从小时候的玩具中找到了马达,下课时我也经常看到孩子们三五...刀豆文库ue63c土司文化 - 越远百科网2022年12月19日因而历代土司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倡导以农为本,勤俭持家。如莫氏先祖莫保移居忻城后就写下《力田箴》:“将争战之力,瘁厥犁锄,是货不弃地...www.nfshiff.comue63c大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7篇) - 大文斗范文网2020年11月1日除这座历史从未记载的古城外,里耶镇还发现了年代分别为西汉和东汉的2座古城,而在整个酉水流域,目前共发现了4座古城,共涉及古城遗址、古墓葬...大文斗范文网ue63c航海罗盘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世界上...2022年6月7日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中也有关于司南的记载。司南由一把“勺子”和一个“地盘”两部分组成。司南勺由整块磁石...繁墨云题库ue63c...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组卷易ue63c...汉字检字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发明第一次是东汉的...2014年12月30日公布后诞生的。汉字检字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发明第一次是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发明的部首检字法。许慎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个汉字...豆丁网ue63c...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体型,然后进行...2020年11月18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作,作者,东汉,许慎,国,字典,字,重文,字,小篆,体型,解,字义,后,形体,结构, 查看更多 ...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ue63c高考作文备战 - - - “节俭”话题作文示例及素材 - 写写帮...2019年5月14日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写写帮文库ue63c王船山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022年10月28日”这段话是说,俭走向极端便是吝,吝便会导致过分贪利而不知足,进而为满足贪心而施暴于人,勤俭本为美行,但一旦以俭为名而施暴,则是大恶...wen.51tietu.netue63c高考作文备战 - - - “节俭”话题作文示例及素材 - 写写帮...2019年5月14日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写写帮文库ue63c王船山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022年10月28日”这段话是说,俭走向极端便是吝,吝便会导致过分贪利而不知足,进而为满足贪心而施暴于人,勤俭本为美行,但一旦以俭为名而施暴,则是大恶...wen.51tietu.netue63c郑培亮临简牍刻石系列 ——《里耶秦简》 - 字体 - 研究 - 文字2022年10月21日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搜狐网ue63c里耶出土38000枚秦简,两千年前小吏的书法,今人也难企及|...2021年11月19日里耶秦简虽然多数文字出自底层小吏之手,但当时人普遍书写水准较高。就是那些如《乙瑛碑》《西狭颂...网易ue63c西北所出汉代簿籍册书简的排列与复原——从东汉永元兵物簿说起 - 百度学术借助编绳犹存的简册,本文指出无论是基于定期簿书还是不定期簿书形成
2023-07-09 02:15:431

秦汉时期的简册制度介绍

简牍因为在材质上有竹、木之分,故有竹简、木简及竹牍、木牍之别。这种差异又因地域及用途不同而更为明显。西北地区的屯戍遗简,绝大多数都是木简,材质以当地出产的红柳、松木及胡杨为主,竹简相当少见。比如,1979年敦煌马圈湾烽隧遗址出土的1200多枚简中,竹简只有16枚,仅占全部出土简牍的1?3%。吴_骧、李永良、马建华释校:敦煌汉简释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304页。西北地区以外的墓葬及古井出土的简牍,材质因用途不同而有差异:抄录古书、律令、遣册等内容的简牍多为竹简,如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等;地方行政文书类的简牍则多用木质,如里耶秦简中绝大多数为木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期。按:一号井出土的简牍中,有极少量的战国楚简,其材质为竹质;秦简全是木质。,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也全为木质。这种不同或许是源于木简、竹简的用途,即竹简是编缀起来以书册的形式使用的书写材料,木简则作为单独简使用,便于进行简侧刻齿、简端修圆、简上开孔等细小刻工_谷至著、刘恒武译: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木简虽然可以作为单独简使用,但并非都出于简侧刻齿等细小刻工之考虑,书写内容可能也是决定材质的重要因素,尹湾汉墓简牍的精华为地方行政文书,似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容是决定材质的因素之一。此外,秦律中规定取用木材为书写的载体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50页。,恐怕也是解释行政文书多为木质的原因。竹简是截竹为筒,破筒为牒,且编联成册。木简是断木为椠,力加刮削而成,其形制与竹简相近。竹简用作书写须经杀青,即先刮去外表青皮,再用火烤去水分,以防虫蛀及腐朽,复加刮治后方用于书写。木简在书写之前,可能也有一道手续:用特殊液体涂染,或许是为了便利书写,或许是为了防止虫蠹。一般来说,竹简经修治,多为长条状,简端等齐,作平头;也有些简,简端作梯形或圆形,如郭店楚简等。竹简有竹青、竹黄两面,书写多在黄面,为简之正面,但青面有时也写字。特别是篇题,通常写在卷首第二简或卷尾第二简的简背。竹、木简编联多用丝纶,如银雀山汉简及睡虎地秦简就以丝纶为编绳;西北地区所见简册多用麻绳,如额济纳汉简所见简册,较好的保存着原有编绳。通常所说的韦编三绝,韦可能通纬,指编绳而非皮绳,是说编绳断了数次。竹、木简的编联方式,主要有两种:三道编是分简端、简尾和上、下两段,两道编是分一简为上、中、下三段。有些大简甚至有四道或五道编,如武威汉简中的仪礼丙本为五道编绳,仪礼甲、乙本有四道编绳。有的简边侧刻有极小的契口,主要是为了固定编绳,使简不致脱落或上下移动。竹、木简编联成册,联起来的简长短可能不齐,编好后用刀切齐是谓之等。通常情况下,是先编简册再写,也有先写后编联。编联成册的竹简有书衣保护,有的还放置在筐箧中,如张家山汉简原本放置在竹笥中。木牍是断木为板,刮削而成。这种木板多半是长方形薄板,或称方,或称版,但通用之名为牍。牍通常为木质,偶尔也有竹制。与竹、木简多为编册不同的是,木牍常常单独使用,一般一事一牍,构成完整记述。简牍是对古代中国遗存下来的竹、木简及竹、木牍的统称,基于简牍实物的不同形制、不同用途等考虑,学者多结合其本身自署名称而对之进行细致分类。除简、牍等外,比较常见的有椠、方、版、牒、札、两行、觚、檄、符、传、检、_等。椠,是加工版、牍的原材料,是已经截断但未片解的用于制牍的半成品。方、版,古书中两者多互训,大概属于同类,可替代使用,形制上或有差别。秦律规定毋方者乃用版,意思是说没有方这种书写素材,可以用版代替。版,是片解过的木材,或写作板。方或版多半是长方形薄板,它们最普通的名称是牍。牒、札,广义而言,与简同为一物,古书中三者多互训,称牒者多是已编联成册的简札。札,本指木札,是从版或椠木上片解而成的长狭条,是未经书写的素材或素简。两行,是较宽的简材,通常可写两行字,因此得名,其与札的区别在于宽窄。或认为两行是两面的觚,剖面呈三角形,左右两边书写文字。札与两行,是最常用的简材,也是构成编册的单位,使用量也比较大,居延、敦煌汉简中常见输送札、两行的记载。觚,是将木材加工成棱形多面体的材料,书写面一般在三面或三面以上。从出土汉简实物来看,多者为七棱形觚,少者为三棱形觚。檄,通常是文书的称谓,用于写檄文的素材也可称檄。居延汉简中有两行_、檄三、札百谢桂华、李均明、朱国_: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等记载,由此可知檄可为素材称谓而非专指成文文书。符、传,属于通行证之类,性质比较接近,但形制、使用对象不同:符长六寸而有刻齿,传长为一尺上下、无刻齿;符多专供某一机构所辖范围的内部人员及其在外的家属使用,传的使用者则来自全国各郡县,范围较广。检、_需要特别注意。学界通常认为检、_为标识文书,一般直接系连在它们所封缄或标识的文书或器物上。检,或称封检,设有封泥槽,用于封缄各种物品及文书,大多署有文字以说明封缄目的;有些封检虽无书写文字,但由于封泥上有印文,故也具有标识功能。依封缄对象划分,简牍所见封检大体可分为物品检与书信检。最常见者为书信检或邮书检。它是覆盖在文书上的一块板,作用类似于今天的信封,也可保护文书不被窥阅;然后用绳捆扎,叫缄,相当于今天的粘贴信封;再次,在检的凹槽处加封泥,并在封泥上钤盖寄信人的玺印,叫封;最后写收信人地址、姓名,叫署。除收信人、发信人外,检上还有文书种类、传递信息等内容。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的出土,丰富了学界对检的认识。东牌楼简牍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形制多样的检。这批检有的类似缄缄或封缄,也是简牍的专有名称之一。缄是在木板上直接书写,并有传递路线、方式等内容。与检不同的是,缄上没有封泥槽。,有的则呈现组合关系:不同形制的封检可以相契合,其中一枚的凹槽处用于书写,另一枚则可覆盖在凹槽上,其功用即通常所说的封检。而且,这批检有的书写的是公文或私信,而非标识意义的物品检或书信检。公文检的内容或是司法争讼,或是下级呈送上级的公文,私信检主要是私人之间的通信。_,或称签牌,有实物_、文书_之分:实物_多直接系于器物之上,用来标注物品的数量、名称,文书_大多用作已归卷入档的案卷标题。一般来说,_首多有网格或涂黑,钻孔或两侧挖缺口以系绳。关于简牍长短问题,最早且成系统的研究,是王国维的简牍检署考。他的主要观点,或称为分数、倍数说,或称为简六牍五说。简的长度以六为基数,长短皆为二尺四寸之分数:最长者为二尺四寸,抄录经典或律令、仪典;其次二分而取一,即中简一尺二寸,抄传记或簿籍;其次三分而取一,即短简八寸,用以抄录诸子百家之书;最短者四分取一,即最短简六寸,用作符、算。其中,二尺四寸简和一尺二寸简可能是最基本的长度。牍的长度以五为基数,长短皆为五的倍数:最长者为椠,长三尺,用以书写律令;二尺为檄,用以征召、晓谕、申讨;一尺五寸为传信,是通知沿途驿站的介绍信;一尺为常见之牍;五寸为门关之传,即出入关口的通行证。此外,汉代还有尺一牍为天子诏书,魏晋以后又有尺二、尺三牍,以及二尺五寸牍。其中,一尺之牍可能是最基本的长度。比如,里耶秦简最多见的长度就是23厘米。牍的宽度,通常为长度的三分之一,如一尺之牍宽约合8厘米。王国维所说的简牍制度,可能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才确立的,战国、秦及西汉早期情况恐未必如此。简牍的书写一般为竖左行,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个别情况下,也有分栏书写,如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就分五栏书写;甚至有画图出现,如睡虎地秦简日书及尹湾汉简的神龟占等。简、牍所容纳的字数,似乎没有统一规定,而是与简、牍的长短、宽窄、字体大小、疏密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竹、木单简的书写,少者一、二字,多则数十字;简面如较一般简宽、可容字两行者,满行书写的字数通常是单行简的两倍。牍的容字量通常要较简多,书写面广大者容纳字数就多,反之则少。比如,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长23厘米、宽约6厘米,其中一方木牍的正、反面竟书写有3000余字,字小如粟米,密密麻麻。文字之外,还可见种种符号。其功用相当于今天的标点及编辑符号,对文字表达功能起辅助、强化作用。常见的简牍符号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篇、章号。篇号作_、等形,用来分篇,多在篇尾出现。章号作□、■、○、●、△、▲等形,用来分章时,或出现在章首,或章首、章尾都有;有时也用来提示标题及主题。第二,句读号。作、,用来断句或区分专名。多用于完整句子或过渡性句子末尾,其作用犹今之句号、逗号、分号或问号。第三,重、合文号。作=、_,表示文字重复或合两字为一字。第四,钩校符号。通常作_、、卩等,多用于核对账簿或文书,表示某账簿或文书已核对,是第二次书写上去的,这是它们与其他符号的主要区别。帛书的形制,也需在此提及。帛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称谓,凡以丝织品为书写材料,大体上都可被称为帛书。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出土帛书实物,年代最早的是战国初期的楚帛书。汉代烽隧邮置遗址中也有少量帛书出土,如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中出土帛书10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5期。。就目前所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是帛书发现史上最主要的事件。成品帛有一定宽度,称为幅。马王堆帛书的幅宽,一种是48厘米,一种是24厘米。帛书长度是依书长短,随事截之,即书写内容的多少决定其长短。后汉书襄楷传记载:顺帝时,有人向朝廷进献太平清领书,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这似乎是典籍中对帛书形制比较具体的唯一记载。有学者结合马王堆帛书指出:所谓素,是指由生丝造成,是不经漂染的白帛的代称。缥白是这种帛的颜色。皆缥白素是指此书的质地。所谓朱介,即以朱为界道,相当于马王堆帛书所见的朱丝栏。所谓青首,大概是帛书每篇开始处的标识符号墨丁或墨块。所谓朱目,大概是以朱色圆点标示篇目的标志。帛书无需编联,版式比较自由,且可以插附图表。有的帛书,如马王堆帛书,绘有乌丝栏或朱丝栏,是为抄写或阅读方便。帛书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出土帛书可分折叠式和卷轴式两种。折叠式帛书的折叠面总是正面对正面、背面对背面,这一点对帛书的整理及拼复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卷轴式帛书,是以木板为芯,把帛缠在上面,可以卷起来存放。帛书的收卷之所以加轴,是因为帛书质地较软,没有轴很难舒展自如。为了便于保存及保护帛书,有的帛书有盛具,如马王堆帛书出土时就放置在漆盒子中。简牍帛书后来虽为纸张取代,其历史意义却是无法取代的。第一,中国文字的书写、排列,大体上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与竹木材料的文理以及狭窄的简策只能容单行书写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第二,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形成,如天头、地尾、界栏等,很大程度上是延续简牍帛书制度。第三,简牍时代用以区别文书重要程度和用途的皂囊颜色汉代重要文书多以书囊包裹,不同性质的文书使用不同色的书囊。例如,皇帝的玺书用青布囊,宫中机密用绿囊,边郡所发紧急文书用赤白囊。参见马怡:皂囊与汉简所见皂纬书,文史2004年第4期。,在纸张普遍使用的时代依旧延续且被赋予特殊含义,比如皇帝手诏称青书,皇帝诏书称黄纸,在_谷至看来是承继秦汉以来皂囊颜色而来的。然而,简牍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材料,其功能并非完全为纸所继承。比如,带有刻齿的契约符,特定形状的刻齿代表特定的数值:=五千或千,=百,=五十,=十,=一。_山明著,张海青译:刻齿简牍初探汉简形态论引绪,载张传玺著:契约史买地券研究附录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6页。比如,要表示五千四百这个数字,可表示为:1+4。由此可见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的简牍,确实有着不同于纸张的独特之处。
2023-07-09 02:15:491

文无害是何意,当时的萧何在史记中为何要这么说?

《岳麓书院藏秦简(叁)》中收录了《为狱等状四种u2022(人名:字上为魏下为山)盗杀安、宜等案》的一段嘉奖申请:一人杀三人田壄(野),去居邑中市客舍,甚悍,非恒人(也)。有(又)买大刀,欲复(?)盗杀人,以亡之(原字为上魏下山)(此处指魏国)。民大害(也)。甚微难得。触等以智治纤微,谦(廉)求得。五年,触舆史去疢谒(?)为(?)【□□□□】□之(?)。今狱史触、彭沮、衷得微难狱,磔辠(罪)一人。为奏十六牒,上。触为令史廿(二十)二岁,年卌(四十)三;彭沮、衷劳、年中令。皆请(清)洁,毋(无)害,敦悫;守吏(事),心平端礼。任谒课以补卒史,劝它吏。敢言之。这一段文字很是诘屈聱牙,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有个人在野外杀了3个人,跑到城中市场的客舍中居停,又买了大刀,想要再杀人,之后逃亡魏国,是一个绝对的“悍匪”,却被名为“触”、“彭沮”、“衷”的令史抓捕审讯处刑,这之中,狱史“触”已经触担任令史22年,而“彭沮”、“衷”则无论年资还是年龄都符合“令”的规定,并具备清廉、无害、厚道诚实的美德,干本职工作公正、敬业,所以,申请补为郡卒史,以为其他官吏的表率。可见,“文无害”是干部评价的一部分,而“触”所担任的职务,“狱史”是职责,“令史”是级别,综合里耶秦简的诸多文书还原,“狱史”实际上是“狱曹令史”的简称,顺便,咱们连曹参的职务也了解了,他和萧何实际上是平级干部。但是,考察刘邦、夏侯婴、萧何和曹参的在《史记》中的早期经历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萧何的“主吏令史”应该是与其他三人不同的“入仕职位”,否则,司马迁完全没有必要强调“文无害”的理由,直接像曹参一样,“秦时为沛狱掾”即可。那么,同一个干部评价用在一个22年的“老令史”身上和一个刚刚入仕的“新令史”身上,能是一个意义吗?当然不是,司马迁对于萧何的这寥寥数笔,恰恰是在夸耀萧何本人在“文无害”方面能力之超常。那么,什么是“文无害”?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裴駰《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留闲语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应劭云:“虽为文吏,而不刻害也。”韦昭云:“为有文理,无伤害也。”《汉书音义》必定为东汉之后作品,而应劭与韦昭均为东汉末年时人,解释这个词儿时,实际上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有文采而不害人”或者说不“急刻”,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方言,意为没得比,出类拔萃。这俩,都是典型的“儒家化”后的解释,前者强调了“不刻害”,殊不知,秦制本身就不以此为道德的最高准则,更关注的是所谓的“程序正义”,而非“诛心”和“结果正义”。而后者的“没得比”,则完全属于无标准的概念指标,范畴过大,反而毫无意义。出土秦汉简牍中所见的“文毋害”,实质上是一种官吏任用评语,见《岳麓书院藏秦简(叁)》:令曰:“狱史能得微难狱,【……】为奏九牒,上。此黔首大害(也)。毋(无)徵物,难得。洋以智治訮(研)詷,谦(廉)求而得之。洋精(清)洁,毋(无)害,敦悫;守吏(事),心平端礼。【劳、年】中令。绥任谒以补卒史,劝它吏,卑(俾)盗贼不发。”(见《为狱等状四种u2022同、显盗杀人案》)这是一个案件的嘉奖批复部分,和上文中的案例非常类似,就是此案处理不易,但是办案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儿办了,而办案人员本身,又清洁、无害、敦悫、守吏事、心平端礼,且劳(服务年限)、年(年龄)符合律令规定的标准,所以,提拔其为本郡卒史,希望给其他的官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盗贼案件消失。类似的还有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收录的案件:六年八月丙子朔壬辰,咸阳丞礼敢言之。令曰:狱史能得微难狱,上。今狱史举□(人名)得微〔难〕狱,为奏廿二牒,举□无害、谦(廉)絜(洁)敦悫守吏也,平端,谒以补卒史,劝它吏,敢言之。这个六年,整理者根据朔闰表考订为秦王政六年,也就是在汉律里保留了秦国的案例,基本“干部评价”与上述秦简中的表述类似,对照一下,这段因功提拔的官吏个人评价,几乎一模一样,可见在当时已经成为通用的,用以优秀“干部评价”的公文语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无害”之外,其余的全是“德”的评语,而秦吏又称“刀笔吏”、“文法吏”,总不能一点不提业务能力吧?哪怕是汉朝人注释里的“文理”也强调的是“文”的能力,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而如果将“入仕”与“文无害”联系起来,汉律中的一条记载,最有参考价值,见《二年律令·史律》: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讽)书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有(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太史,太史诵课,取最一人以为其县令史,殿者勿以为史。三岁壹并课,取最一人以为尚书卒史。翻译一下,就是拟任命为“史”的学童,任“史”官职的最低标准是,总共15篇文章,能够背诵5000字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考核书法“八体”,即许慎所记的“秦书八体”,包括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等8种,由郡一级将学童的作品交中央太史考核,取其中第一名者任命为所在县的“令史”,倒数第一不得任命为“史”,以三年为期,全国各郡合并考核,选第一名担任朝廷中的“尚书卒史”。也就是说,萧何本人应该是通过“试史学童”的考核,取得全郡第一的成绩,而成为“沛县令史”。萧何接下来的经历,其实也印证了这个成绩,那就是“给泗水卒史事”,对于这句话,很多人翻译为“担任泗水郡卒史”,结合萧何在秦二世元年仍在担任“沛主吏”可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郡卒史”和秦朝所有的吏员岗位一样,有规定的编制定员,汉代的说法是太守府有编制10人,也就意味着,萧何的“给事”,实际上是因为“泗水郡监御史”的赏识而担任的“借调”职务,但他的表现仍旧优异,在考课中名列第一。这种“借调”,在秦汉简牍中不常见,但在汉武帝设置“刺史”时却可看到,同样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官”,并没有自己的官署和属吏,所以,汉武帝时的刺史要从所“部”覆盖的郡、县抽调吏员来协助工作。而之所以“泗水郡监御史”能够发现萧何这个人才,原因在于“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而秦汉吏曹所负责的“吏事”,本身就是与人事考功有关,否则也不会演变为“功曹”,这个业务恰恰是与“监郡御史”对口的,而“常辨之”,意味着,不是对他这个“人”熟悉。因为虽然在里耶秦简的公文中屡见迁陵县“令史”或“令佐”亲自书写公文,并本人传送汇报的情况,但如果是“对人熟悉”,自然用不着“辨”了,只能是对萧何提交的沛县吏曹文书的“文法”和“书法”非常赞赏,出类拔萃,才能由文“辨”人。可以说,以上所有的信息,都在印证萧何作为一个“文法吏”的技能超绝之处,总结一下,“文无害”的意思,就是公文的“文法”周密、“书法”精妙。
2023-07-09 02:15:561

是因为管理人员少,才造成大秦统一后迅速灭亡的吗?

在《秦律十八种·内史杂》中有明确规定:下吏能书者,毋敢从史之事。令ue6cf史毋从事官府。非史子ue324(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上一句说的是,低等官吏哪怕能够书写,也不允许从事“史”的业务,而下一句说的是,犯法的“史”不允许再在官府任职,不是“史子”的人,不允许在学室中学习,否则有罪,也就是说,“史”的职务,按规定是“史”的家族世袭的。里耶秦简8-269号记录了一个名为“扣”的人的简历:资中令史阳里扣阀阅十一年九月隃(揄)为史为乡史九岁一日为田部史四岁三月十一日为令史二月钱计户计年卅六可直(值)司空曹“扣”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史”的升迁路径,一路在各级“史”职打拼,而根据单印飞《秦代县级属吏的迁转路径》(刊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号)一文中对一系列宦历的排比,“令史”也可以升迁为“官啬夫”、更低级的“官史”、“乡史”也可升为“乡部啬夫”,同样,“官佐”、“乡佐”也可升为“令佐”(即“令史”之异名),只是原作者将同一职务错认为了两个。当然,这种误解完全情有可原,尽管“令佐”(见赵岩《秦令佐考》,刊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1月号)与“令史”(见刘晓满《秦汉令史考》,刊于《南都学坛》,2011年7月号)在职责任务上完全相同,但却在简牍公文中以异名出现,一定有对应的道理。而这道理,应该就在“新地”上,于振波在《秦律令中的“新黔首”与“新地吏”》(刊于《中国史研究》2009第3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秦朝统一后,为了统治“新黔首”而在“新地吏”上的众多制度性变化,快速的疆土扩张,造成了旧的官吏产生机制不敷使用,只能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变通。另见《岳麓书院藏秦简(肆)》:县除小佐毋(无)秩者……不足,益除君子子、大夫子、小爵及公卒、士(五)伍子年十八岁以上备员。这里的秦统一后的律文,县级有秩以下级别的“小佐”的任命如果不够编制,就可以用君子子,也就是封君之子、卿爵之子,大夫之子,小爵之子,也就是大夫爵以下的“士爵”之子,以及普通的无爵公卒、士伍之子,年龄在18岁以上的补充。在之前的文章里,三解引用的《秦律十八种·内史杂》里规定任命“佐”,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上,士伍新傅不得任命,律文规定等于被完全推翻掉。18岁,在秦朝基本上就算是“新傅”,比如“喜”,就是17岁“傅”,如果发育差点,18岁的身高也未必能达到“傅”的标准。到了汉初的《二年律令·史律》:□□,大史官之;郡,郡守官之。卜,大卜官之。史、人(卜)不足,乃除佐。网剧《天意》中的萧何这实际上说的是史、卜的任命单位,最重要的是,如果“史”、“卜”不足,可以“除佐”担任,而这实际上又和上文中《秦律十八种·内史杂》“下吏能书者,毋敢从史之事”的规定相抵牾,当然, 汉律在秦律基础上修改,不足为奇,但是,汉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律文,本质上也是秦制中“史”职供应无法满足要求导致的。而如上的记载也说明,秦、汉的史、佐任命规则,以秦统一为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实的数量需要难以满足,旧的截然两分的组织体系无从支持,只能进行种种变通。而“令史”与“令佐”名称在里耶秦简中的并存,很可能是地方组织体系之中,为了在最大限度不违背“旧律”原则基础上,所进行的变通,如“官佐”、“乡佐”升任“令佐”,“令史”调任“令佐”,或是反之,都是为了在吏员紧张条件下保证“史”、“佐”仕进分途的一种手段,一个比较明显的旁证就是,至少在里耶秦简之中,并未发现“官佐、乡佐”与“官史、乡史”相互调动的实例。综上所述,由秦国的“秦制”到秦朝的“秦制”,再到汉初的“汉承秦制”,经历了一系列的现实变通,而绝非一成不变,正因为这种“变通”的出现以及像萧何这样的“新秦吏”的仕进,秦帝国的地基不再稳固,而是摇摇欲坠。这与什么六国旧贵族的憎恨并无关联,而是原本充斥着“世袭”、“惯例”的静态镇压组织就像1台“发动机”,比如上文中“触”那样的“令史”,至少熬了22年(之前的经历不计),才得以申请补任“郡卒史”,他就是秦国牌“发动机”上一个最不起眼的零件。谁能想到,在秦迅速统一之后,1台“发动机”突然间被拆散,分别装在5台一模一样的“发动机”上,并要求他们以原本的功率一样工作,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用各种残次品、报废品来填坑,并不断地发生故障,报废合格的零件,更可怕的是,像萧何这样可以在10年间跃升至“郡卒史”的优秀零件,却恨不得整台机器早点报废。在此条件下,哪怕我们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就“坐视”着秦国牌“发动机”自行运转,它的垮台,也只是时间问题。
2023-07-09 02:16:214

为何说秦地方制度不算是郡县制,那是什么样的状态?

如果说“县尉”的情况只是巧合的话,县以下的“乡部”特殊角色及县以上的郡所呈现出的“三府分置”形态,就决不能以巧合视之了。由于名称的关系,很多人将秦汉的“县廷”—“乡部”的关系与今天的“县”—“乡”关系混淆,认为秦汉的“乡部”也是一级政府机构,或者说是行政区划。但是,非常诡异的是,《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另见《后汉书·百官志》: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汉官》曰:乡户五千,则置有秩。"”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此处的记载明确指出,“乡有秩”为“郡所署”,设立的标准为户口达到5000的大乡,小乡则由县任命“啬夫”。这也就意味着,“乡部”主官的任命有两个途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得从“乡部”的执掌上入手了解。阅读《二年律令·秩律》,我们可以知道,仅“乡部”的秩级就有三种:乡部(二百石,大县) ;乡部乘车者(百六十石);乡部毋乘车者(百二十石)。不过无一例外的,“秩级”和“郡”没有关系,而是和县有关,难道是《后汉书·百官志》的注释错了?还是先看看记载的执掌: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分解一下,就是两个部分:(1)发役;(2)收税。从断代为汉景帝四年的凤凰山10号墓汉简“算簿”来看,西乡佐确实负责收取“算钱”,而前文中的“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实际上明示了这种“赋税”征收属于“看人下菜碟”的,也就是说,“管人”。至于“徭役”,更是要“管人”。从里耶秦简中记录的“垦草田”爰书,有乡部和田部并行上报的程序来看,在秦代仍有“田部”存在的时代,“乡部”的原初状态,并不负责“管田”,只负责“管人”。需要注意的是,三解在《文景之治:只在知识分子梦中的“轻徭薄赋”》一文中详细梳理过秦朝的“税种”,“算赋”实为“军赋”的变种,也就是“特别税”转“正税”,而“算赋”明显是以“人”为征收基础,并与“使”的徭役负担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乡部在秦国和秦朝,就是在“乡部”辖区内进行人口管理的角色,那么,它的角色和任务,就与“尉”暗合。不仅如此,在《其实你一点也不了解刘邦》中三解引用了里耶秦简中一条上报“唐亭”盗贼的文书,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重视:尉下亭鄣,署士吏谨备。贰乡上司马丞。县尉的流程不奇怪,奇怪的是“贰乡”上“司马丞”,“贰乡”是一个乡部,却行文“司马丞”,这个文书汇报关系就非常奇怪了。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县司马”的记载,但却并没有在张家山汉简的《秩律》中出现,仅有“郡司马”之名,而“县司马”远远到不了“令”的级别,不应有“丞”,则“贰乡”所上“司马丞”,只能是“郡司马丞”。“郡司马”的职位,在《忘记商鞅的秦始皇》中三解已经做过考证,应为郡内“屯卒”系统的官职,或者说管理“屯卒”的官署,在《秩律》中属于千石官,正好是“令”的级别,有“丞”。再结合里耶秦简中关于“戍卒”粮食出廪的记载可知,至少在迁陵县的“启陵乡”,是有“屯戍卒”和“谪戍卒”驻扎的。“贰乡”上郡司马丞的公文,结合“唐亭”的汇报,称“壮卒少,不足以追”,应该是为了请求向辖区内调拨“屯卒”,补充“壮卒”,以讨捕群盗。“唐亭校长”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公文上级是“迁陵县”,由迁陵县丞以平行文书的口吻“敢告”县尉,要求县尉下令全县亭鄣警备,同时,平行文书口吻“告”“乡主”,提示“贰乡”上报“郡司马丞”。也就是说,在“盗贼发”的事件上,“贰乡”并不对“迁陵县”负责, 而是受“郡司马丞”领导,这已经点明了“乡部”与“郡”的“屯卒”系统的关系了,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到汉代,大乡的“有秩”要由郡来任命,因为在这个制度的原初状态,“乡部”是受“郡、县”两级交叉领导的特殊“啬夫”。既然如此,要搞清楚“乡部”的“特殊性”到底在哪儿,就得先分清楚“郡”和“县”的区别。台湾学者游逸飞在《三府分立──从新出秦简论秦代郡制》(刊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第3分(2016,台北),页461-505)一文中根据对里耶秦简和岳麓秦简的研究指出:秦代郡守独揽财政权,郡尉独揽人事权,郡监御史独揽律令、地图等特殊信息的传播权,秦郡守府、尉府、监府分别独占了其余二府无法染指的重要权力,三府皆在郡之行政运作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一角,故可维持三府分立的鼎足之局。而秦郡之司法权由郡守与郡监御史分割(郡守负责谳狱、郡监御史负责举劾),郡之日常军事权由郡守与郡尉分割(郡守管理兵器、郡尉管理戍卒),战时三府包括监府皆可带兵作战,体现了秦郡三府监察相司的行政精神。正因如此,秦郡属县须向郡守、郡尉甚至中央的内史上计,其上级长官不只一人,而单一郡府亦无法专权独断,全面控制属县。过去严耕望主张秦汉地方政制为“长官元首制”,根据新出秦简,秦代地方政制并未采行长官元首制,汉郡的长官元首制是从秦郡三府分立之制变革而来。不同于“长官元首制”的“县廷”,秦郡施行三府分立之制,“县级单位”也并不完全属于“郡级单位”管辖,比如在财政上的“上计”,就有一部分要直接对“内史”负责,另一部分对“郡守府”负责,所以,此时的“秦制”根本称不上“郡县制”,而只能称为“设郡状态”。
2023-07-09 02:16:521

大监狱一样的秦国为何越来越强,统一后又为何快速灭亡?

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自由国民不断减少,它的财政、兵源自然会受到削弱,国力只会不断失血,为什么秦国反而越来越强大?要解释这个悖论,就不得不提秦国和秦朝的“田部”与“田官”,这两个词儿虽然都带一个田字,指明了其服务的对象都是“田”,也就是农业,但却大有不同。据王彦辉对里耶秦简的研究,在“赀罚名簿”中“田官佐”和“田佐”并存,在“作徒簿”中“付田官”与“付田”并存,在考课名目中“田官课志”与“田课志”并存,说明,“田官”和“田部”(也写作田)属于两个系统,而这两个系统从公文、人事管理上看,应都受迁陵县的领导。田部,正是上文中提到里一级田典的上官,他的主要职责是:一、计户授田,编订田籍;二、管理农田水利,督促生产;三、饲养官有牛马,保护耕牛;四、征收田租和刍藁税。整体来看,属于农业管理的业务,官有耕牛的使用,也属于统筹管理的范畴,而授田的过程在西汉初年的《二年律令·户律》中描述了过程,即乡部按照立户的先后顺序,编订未受田宅者的名籍,上报县廷。同时,乡部还要把国家掌握的土地编订成籍,一并上报县廷。最后,由县廷对名籍和田籍进行审批后进行授田,授田过程也按立户先后次序进行。这里面没有田部什么事儿,可在《里耶秦简》中,对于垦荒田的申报,却有田部和乡部并行的记录,也就是说,可以田部上报,也可以乡部上报,职能上有明显的交叉,以秦律的责任制度来判断,这种交叉应该是有意为之,以“双保险”的方式,最大程度保障基层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秦民的“垦草田”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提交“爰书”,由田部或乡部上报县廷,县廷批准后,才允许开垦并入田籍,而这份“爰书”中还要写明所垦“草田”的方位、亩数和用途。换言之,响应国家的“耕战国策”,也得打申请,没批准就响应,也是犯法。从上述信息来看,“田部”实际上是所有田地的管理部门,相应的文书申请,都可以走他这个系统,而“田官”,从里耶秦简所见的大量使用刑徒耕作的记录来看,这是一个经营部门,其独立的仓库也负责一部分戍卒的粮食供应,也就意味着田官管理下的土地耕种者,可能也包括戍卒。话说到这里,其实田部和田官的区分已经很清晰了。前者的管理职责主要面对的是依法“授田”的民户黔首,其公共服务性的工作,比如养育牛马、修治田间道路等等,则是面向所有农业事务。而田官的业务对象很简单,就是对“官有土地”的经营性耕种,而除去边地的戍卒之外,常态的劳动力来源,就是刑徒。尽管存世简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秦朝“官有土地”的规模,其大量使用刑徒劳作的人力投入却是清楚的,在占迁陵县总人口1/4的刑徒,大部分都被投入到田官耕种的情况下,其“官有土地”的规模自然小不了。不仅如此,正如上文中所引的秦国县以上官吏的图表,不同官署所经营的手工业制造部门,也需要刑徒来支撑,秦法所制造的源源不断的刑徒,恰恰为秦帝国规模巨大的“官营经济”和“王室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这也就为上面的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释,秦帝国的统治,建立在王室与官僚组织同盟的基础上,简化一下,即“君相共治”,此时的君主拥有少府系统,基于刑徒劳作而获得的庞大收入以维持宫廷和赏赐、维系军队忠诚的支出;而以相权为代表的官僚组织,同样依靠着庞大的“官有土地”+刑徒的一部分农业收入与有爵民户缴纳的田租、赋敛,以维持庞大的官僚系统的支出。从财富规模的角度来看,有爵民户所缴纳的租税可能还比不上这部分“官营经济”的收入,毕竟前者是比例缴纳加定额人头税,是一个收入比例数,而后者除了按日支出口粮之外,产生的所有收益全部归属于国家所有。在此条件下,“君相联盟”,或者说“君吏联盟”,制造的刑徒越多,其力量只会越来越强,对于“民”的优势,也只会越来越大。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结构循环看似完美,却是以“民”,也就是二十等爵制之下的黔首的经济和人身自由为“养料”的,他们的所有“食物”都来自于“君吏联盟”体系之外,这种持续的侵夺,在秦没有统一六国时,战争长期持续胜利,斩首记功体系几乎普惠参战的平民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太大的不满,因为他们可以墙内失去,墙外补。可等到秦统一天下之后,“君吏联盟”依靠秦律继续一步步蚕食二十等爵制下的平民生存空间时,北方和南方旷日持久的治安战并不足以提供更多的“爵位”来弥补损失,而人力资源的枯竭,又需要持续不断地弥补,秦朝对于“民”的侵害只能由低向高地不断攀升。直白地说,就是血盆大口从整个平民社会的最底层吃起,先是“七科谪”,再是“低爵者”,逐步蔓延至“大夫爵”的群体,这部分人有社会资源,有阅历,甚至有丰富的军事组织经验,当他们认清自己也将是帝国的“代价”时,立刻便会反戈一击。
2023-07-09 02:17:231

美丽的里耶写作文

1. 写里耶的美景作文 国庆假期,爸妈带我自驾游去了湘西西南边陲重要的军事城堡——里耶古城。 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据秦简记载,两千多年前,里耶是洞庭郡下的迁陵县的县治。 里耶古城遗址及秦简的发掘出土是21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并被称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漫步在里耶古城。 踏着青石板铺成的街巷,看看古旧房屋的烽火墙,抚摸龟裂的雕花铺台;在酉水边的明清吊脚楼小憩,遥望码头上停泊的小帆船,想象民俗节日“红灯万盏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景象,感悟那千年岁月的沧桑……接着去参观古城遗址的三口大井。一号井始建于战国,井口离地表三米,呈正方形。 一号井出土了36000多枚秦简,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邮政、天文历法,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一号井被称誉为“中华第一井”。二号井,从上看方方正正,里面漆黑黑的,绿得发黑的青苔使其看起来更加古老。 二号井虽然没有一号井的名誉,却有自己的独特:陶拍、大量陶片和青铜箭簇在二号井出土,也将找到打开秦朝历史文明的“钥匙”。我最喜欢的就要数三号井了。 三号井是圆形土井,上面一弯,像两只小耳朵。整个井看起来好似一只小熊,令人好生喜欢。 专家推测,井内还藏有秦简牍,所以国家文物局对三号井实行保护,不予再次发掘。接着,我们参观了里耶博物馆。 各种秦简看得我眼花缭乱。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等。 秦简为我们了解秦代历史,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际记录,还提供了一个全息式的思维空间。秦简上密密麻麻的篆字透射出秦朝人的别出心裁,精致的一笔一划,反映了古人的耐心与细心,秦简独具匠心的制造更是能体现秦人的聪明才智。 啊!秦简,让人类进一步了解了秦朝。里耶博物馆里,还有一些里耶本地出土的古代乐器呢。 击打编钟上面凸出来的小圆头,发出清脆的声音;敲击编磬,发出的声响则比较浑厚,每次撞击,回音都很悠长。“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耳闻不如一见。 古城里耶,这个秦简出土之地,展现出历史那悠远的岁月,让我领略了古代军事城堡的神秘,留给我们后人无限遐想。 2. 我的家乡里耶4百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 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麦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麦子呢!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3. 写一篇关于我们里耶博物馆的作文400字 2008年10月,坐落在吉首大学沙子坳校区风雨湖畔的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迎来了开馆两周年纪念日。 说起吉首大学,也许很多人不曾耳闻;可提起黄永玉,上至黄发,下至垂髫,无人不晓。就是在这所偏于湖南湘西一隅的地方大学里,建起了一座堪称“中国第一”的博物馆。 黄永玉12岁离乡,游历世界,却有一处无法代替、不能更改的情愫,那就是他的家乡。他的个性、才情、悲喜,他的一切都和家乡有关。 几年前,当黄永玉在为自己收藏的百件文物琢磨归宿时,他的朋友、美国著名博物馆学家哈维·韦斯特建议说,捐给学术机构吧,不仅可以保值,甚至可以增值。黄永玉抚掌称赞,“这个主意把我变得聪明起来了,看来,这真是‘很有搞头的"。” 黄老最终选定了吉首大学——家乡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是一个‘爱屋及乌"的决定。”吉首大学张建永教授说。2003年7月,黄永玉在哈维·韦斯特夫妇的陪同下来到吉首大学。他表示,愿把自己收藏的全部文物捐献给吉大,并协助吉大建立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无偿捐献自己的部分画作、文字手稿等。 2006年10月1日,一座声名隆隆的博物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开馆。青砖、青瓦、木窗楞,依山傍水。这幢充满湘西风情的建筑,由著名建筑设计专家张永和领衔设计,既不失巍峨大气,又透着婉约柔情,一如黄永玉的画,惊艳中渗着恬淡,这气质是与湘西完全契合的。 5层楼、4200平方米的展厅,共收纳了200多件文物、100多件美术作品。每一件的价值都难以估算。如陈列在一楼大厅的一段灰黑色的阴沉木,重约8吨,在长江三峡水底沉睡了1.5万年之久。此外还有陶器、铜塑等,上至仰韶,下迄明清。黄老的艺术作品,如画作、雕塑、书法等也在其中,皆珍贵至极。 4. 湖南里耶燕子洞作文 燕子洞 我的家乡在建水,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文庙、十七孔桥、燕子洞、朱家花园、东门楼等等,其中,我觉得最美丽的就是燕子洞了。 燕子洞的周围被绿树环绕着,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如春,中间有一座阁楼,叫三清阁。到燕子洞的人,总是要到三清阁求香佛拜。三清阁的下边就是燕子洞的洞口。洞口上高高地悬挂着许多牌坊。 燕子洞的春天,洞口到处可以见到许多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穿着乌黑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小尾巴,真是太可爱了,听爸爸说,他们是从东南亚飞来的白腰雨燕。 洞下,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向洞内流去。洞里的奇景全都是天然的钟乳石形成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美丽。有大生日蛋糕,让人看后直流口水,有葡萄林,一颗颗葡萄晶莹剔透,让人看后想摘一颗尝尝它的味道。有两只嬉戏打闹的大象,鼻子刚好碰在一起。还有一幅栩栩如生的醉卧罗汉图……噢!忘了告诉你们,燕子洞里还藏着东海龙王的宝贝——定海神针呢! 真美呀,燕子洞!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中外游客来观赏天然美丽的它 5. 赞美湘西的文章 里耶古镇 邂逅里耶,是一个偶然的缘分,也许正是这种偶然,才有着一种意外的惊喜。 从长沙到吉首,如果去里耶,距离会要近些,可我们的目的地不是里耶,而是龙山县城。翻过逶迤连绵的盘山公路到达一片宽阔的高原平地,在这个湘西北边陲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鄂湘渝三省交界之处,建有两个县城——湖南龙山县和湖北来凤县,两个县城的交界处就是一座几十米长的桥。 在这座美丽的县城龙山县工作完成后,本来是要直接回长沙的,可有人提出来去里耶看看,去看那个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的里耶古镇。龙山县城在龙山的最北端,而里耶在龙山的最南端。 于是,只好沿着湘渝交界的公路从北往南走。颠簸的山路,5-6个小时的车程,穿行在乌龙山大峡谷之中。 有人提出疑问,跑这么远的山路专程去看那么一个小镇值不值得。而在我心中认为是很值的。 且不说古镇的风景会怎样,光是穿行在乌龙山峡谷中,那迷人的景象就令人流连。《乌龙山剿匪记》中那片神秘美丽的地方一直只是在梦中萦绕,如今已经悄然真真切切的穿行在神秘的乌龙山大峡谷中了,那种心情自然是格外兴奋。 路的两边高处是莽莽苍苍、蜿蜒秀丽的山石险峰,路的下边是如玉带盘缠绕的清澈的河流,有时是悬崖峭壁,险象环生,有时是曲径通幽,郁郁葱葱的高丘林荫,可见到小块的梯田,散居在山中的苗家木屋。头上是白云悠悠,山中是鸟语花香,令人忘记了山路颠簸的辛苦。 5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视野豁然开朗起来,宽旷的平原上,金色的秋阳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稻浪滚滚,瓜菜连畦,让人忘记这是在湘西了。路边的房屋也渐渐多了,直觉告诉我,里耶到了。 但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片现代的房屋建筑,三四层高的楼房,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施工,而有的是已经停工,没人居住,也没完全建好。难道这就是古镇?同行的龙山的朋友说,这是里耶的新城开发区,划出这片地对外招商,但是招商的效果并不好,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 几分钟的车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古镇。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土家风格的民清建筑,雕花栏杆的古老木屋,古风荡漾的商号招牌,让人沉醉在厚重的历史中。 然而这里没有象凤凰古城那样的游人的喧嚣,没有急匆匆赶路的人群,只见斑驳的老屋前,悠闲得坐着几位老人,或品茶或叼着烟袋闲聊,有的在老屋里悠闲的做着自己的家事。大凡称之为古镇,往往是在历史的尘烟中蛰伏太久,在散发淡淡的时代气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弥漫着浓郁的原始风味。 漫步在里耶的青石板路上,我的感觉是,里耶在历史的尘烟中蛰伏得太久太久,她一直还沉睡在明清小说的意境里,如果还这样沉睡下去,以致若干年后会慢慢的让人遗忘。然而,2002年的初夏,一口古井的发现,一下惊醒了一个2000多年的梦,激发出了这个养在深闺隐山居水的湘西古镇的 *** 。 这是一口古井,是一口会说话的井,一口能诉说两千多年前历史的井。2002年,里耶古城的发掘中,这口古井一次性出土秦代简牍近3.6万枚,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出土的秦简总和,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井”,其简文有10余万字,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邮递、军备、算术、记事等。 简牍的时代皆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时期,纪年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一年不少。里耶秦简是继1975年、1989年云梦秦简、1979年青川郝家坪战国秦简、1986年放马滩秦简、1993年王家台秦简发现后最重要的、数量最庞大的一批秦简(上个世纪发现秦简的总量不过2000枚),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朝的历史记载只有只字片言,里耶秦简极大弥补了秦史空白,复活了秦朝历史。 同时的挖掘中,里耶数百座古墓葬群与这座古城同时重见天日。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夯土城墙、护城河、房屋建筑遗址、排水设施,多座古井规则地分布在古城内外,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统。 “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考古专家们的一致共识,使里耶——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一跃成为“中华第一古镇”,“湘西历史上不是蛮荒之地”。 行走在里耶,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心灵漫步。不时感受她勃发的历史气息,你可以浮想联翩,你可以寻觅那岁月封尘的记忆。 “里耶”的含义是土家语“辟地”的意思。相传开发之初,土家先民从渔猎转入农耕,以人力拖犁耕地,故名。 几千年前,这个隐居大山之中的古城,又遭受过怎样的战火洗礼?从古城出土的建筑材料、陶片、青铜兵器以及生活堆积物来看,里耶古城是战国时期楚国修筑的军事城堡,用来开疆辟土和抵御秦国的进攻。战国末年,秦国大军从乌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军被迫东迁,这座古城就被放弃了。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是谁把那么多完整的秦简沉埋在一口井里。这口井出土的洋洋数万卷秦简是迁陵县的县丞所留下的官方文书。 查阅资料中知道,保靖县在古时候一直叫做迁陵县,今天的保靖县城关镇仍然叫做迁陵镇,这个名字能从两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自有她厚重的历史底蕴。而现在属龙山县的里耶镇的南边是酉水河,酉。 6. 描写湖南吉首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在吉首市乾州,从人民路往南行,在大约距吉首城区7公里处的东南方向,有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它就是湘西人民引以为豪的省重点学校,我亲爱的母校--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它是孕育了无数人才的摇篮。 学校的建筑面积达160多亩,建于1836年,目前正在大规模地扩建中。 学校的大门是精心设计的现代化建筑,别具特色,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敞的平地,由别致小巧的白色、粉红色小瓷砖铺垫而成,它是同学们的一处活动场,左侧有一个小小报刊亭,供同学们随心所欲地选择课内外书籍。 平地的正前方是一个小花坛,呈半圆形,精雕细琢的花坛围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另外,多座名人的雕像整齐地排列在花坛里,庄严肃穆,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学识渊博的教育家孔子等。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激励我们学习。 穿过平地向左拐是运动场的正门,这是一个多功能的椭圆形运动场,400米跑道环绕着宽阔的足球场,绿茵茵的草皮受学校的特殊管理,男同学们在球场上大显身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站在运动场的中央,按平面图方向,抬头向西望去,两幢楼房伫立在多级台阶以上,这里是学校的灵魂中心--教学大楼,左边的一幢共有5层,右边的共有8层,教室的分布按照年级化分,便于管理,教室高约3米,宽约6米,长为11米,明亮的玻璃窗,崭新的桌椅,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东望去是高六层的逸夫科技大楼,这里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大家都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任务。 科技楼的后面,是美名为桂花园的小园子,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在这儿体现地淋漓尽致,高大的树木,青青的绿草,再配上典雅的石桌石凳,好一幅优美的图画,幽静的环境吸引很多同学来此晨读等,在树丛茂密处是艺术人类的天地,钢琴、古筝、吉它……这儿应有尽有,美妙的乐声传遍整个桂花园。 学生宿舍紧挨着桂花园,一共有七栋,结构各有不同,女生宿舍的右边是通往食堂的小路,有我们自己的诗墙,很有文学气息;还有几块小草坪,由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穿插在其中,罗盛教塑像挺立在正中央,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位 伟大的战士…… 草坪的正前方是新修建而成的食堂,大楼共三层,头两层是学生食堂,第三层则是供老师使用的,设施等还算完善。 当然,以上只介绍了学校的一部分,却足以体现学校的合理布置,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会诞生更多的栋梁之才。 7. 美丽的景色作文怎么写 当我们发现她时,她已经在开始装点大地了。 湖岸边,各种鲜艳的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舞动着它那美丽的翅膀,也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色,也悄悄地钻出了大地妈妈的怀抱,梳理着美丽的秀发,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探出嫩绿色的小脑袋,杨柳姑娘也抽出了新芽,因为它让我感到了快乐。 有点少。 你看:“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过去了,充满活力,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让整个人间充满生机,它们并且很亲热的落在人们身上。 我喜欢这美丽的景色,有的去种树,一日之计在于晨。 花园里,青的草。 赶着这美好的季节,小燕子也匆匆忙忙从南方飞了过来,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俗话说,对着美丽的湖面,有的则是急着工作,绿的叶,人们有的去郊游。” 我希望这美丽的景色能永驻人间,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地上不起眼的小草,春姑娘带着五彩的光环来到我们人间
2023-07-09 02:17:491

从“秸秆”的征收看“秦亡汉兴”,其中到底便宜了什么人?

作为当时喂养牛马的“战略物资”,刍(干草)藁(秸秆)的缴纳和收储是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大事,在《汉书·主父偃传》中谈及蒙恬北逐匈奴。刍藁与粮食一样,要造册上内史,管理制度与粮食完全等同,所以,其缴纳在秦和汉初均为军国大事,制度更是一脉相承。两代的法条,用词都类似,征收额也差不多,均为每顷(百亩)缴刍三石,稾二石,只是汉代上郡田地不好,特别规定只入二石刍。而秦律则强调了“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翻译过来就是,按照接受国家授田的亩数,不管你究竟是否实际开垦,都必须缴这么多,汉律去处了这个,意味着是以实际拥有田亩数征收。之所以出现这个区别,一般认为以秦始皇三十一年为界线,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条下《集解》。这是一条曾引起广泛争议的记录,有人认为“自实”是自行申报,有人则认为“实”是“自由占有”,不过随着秦简、汉简的陆续出土,基本可以确认为前者,一般认为这是秦朝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发端,战国时代国家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但是,我们看《里耶秦简》中的规定,秦民的“垦草田”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提交“爰书”,由田部或乡部上报县廷,县廷批准后,才允许开垦并入田籍,而这份“爰书”中还要写明所垦“草田”的方位、亩数和用途。可见,这种“私有制”也实在太“前提”了点,当然,更重要的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洞庭郡迁陵县,应税总垦田数为5295亩,户数为152户,户均占有土地只有34.84亩左右,距离授田的基本门槛还挺远。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秦始皇不想“授田”,不如说是国家手里的公田不够授予,有的地方是开发度太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垦荒效率太低,而更多的六国故地,则是人多地狭,无田可授,类似的情况,在唐代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出现,并不奇怪。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汉初,《二年律令·户律》中详细规定了从司寇、隐官(在乡刑徒)到关内侯的授予田地标准,自50亩到9500亩不等,展示了一幅国家授田制的严肃图景。但是,在1973年出土的凤凰山10号墓中出土的汉简,这是一批断代为汉文帝晚期至汉景帝四年的简牍,其中包含了墓主人作为征税经手人保留下的系列账簿,其中的《郑里廪簿》记录了“郑里”(名为郑的里)内百姓户口、田亩与贷粮的情况。郑里贷粮户为25户,田数相加为617亩,贷粮总计61石7斗,也就是1亩1斗,而每户平均田亩数为24.68亩,还不到《二年律令·户律》中规定的司寇、隐官授田数的一半。可见国家制度在纸上是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另一回事,或者说,那玩意儿本来就是个上限,现实中的征税、徭、使分派,都是根据百姓拥有的土地、口数操作,远没有那么整齐划一。相比千差万别的土地占有,户口,反倒是最容易统计的,所以,户赋在秦汉两代也比较确定,上文中我们已经引用了《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的记载,下面来看看《二年律令·田律》中的相关规定变化:秦汉两代户赋缴纳时间都一样,甚至连五月出的钱数都是16钱,只是十月出的刍,秦朝为一石十五斤,汉朝为一石,折钱也略有不同,秦朝的规定为16钱,而汉朝则规定为“以入顷刍律入钱”。翻译过来就是,县里收入干草秸秆之后,计算够使用后,多余部分就不要实物了,改要钱了,每顷折算为55钱,刍一石顶15钱,稾一石顶5钱,还记得田刍的规定吗,每顷三石、稾二石,正好是55钱。秦朝的官府文书中刍、稾折钱只有上文中所引的《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中《金布律》规定的十月当纳户刍一石十五斤,入钱则为十六钱的记载。可见,秦朝的计数,刍一石值十六钱,稾一石值六钱。咱们整理整理这些数字,假设1户有田100亩(1顷),则在秦朝的户赋数目为:田刍:16*3+6*2(3石刍+2石稾)=60钱户刍:16+16(16钱+1石15斤刍)=32钱另据《里耶秦简》,秦始皇三十五年五月、六月均见以“茧六两”缴纳户赋的情况,即可以“茧六两”抵五月一次的户赋。在汉朝的户赋数目为:田刍:55钱(或3石刍+2石稾)户刍:16+15(16钱+1石刍)=31钱则秦朝该户总刍藁负担为92钱,汉朝为86钱,减少了6钱,减幅为6.52%。秦到汉,刍藁、户赋明显在减负,不过更大的变化来自于征收范围,《二年律令》中写得很清楚,“卿以下”需出户赋,而秦律则为“泰庶长”以下,这两个坎儿都是军功爵位,汉代的卿爵包括从“左庶长”(含)至“大庶长”(含)之间的爵位,以下,则为“五大夫”。也就是从秦到汉,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这八等爵的人都不再需要缴纳户赋了。高帝五年在刘邦军中的所有军吏卒,最低都授爵“大夫”,而此后的10年间,高帝十二年、惠帝元年、惠帝五年、高后元年,大汉朝4次赐爵“户一级”,这段时间户主没变的情况下,刘邦军中哪怕是普通士兵的爵位最差也已经是“五大夫”,距离卿爵一步之遥。这也就意味着“田刍(顷刍藁)”和“户赋”,从秦朝时候的几乎“全民税种”(秦的大庶长以上爵没多少人)变成了一个“选择性征税的税种”,坑的就是贫民,大汉朝的既得利益阶层用不着受这个
2023-07-09 02:17:561

“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里的“隋”是( )的意思。

椭圆脸。“隋”通“椭”:秦代《里耶秦简》“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隋面:椭圆脸。秦简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中国古代的战国和秦朝时期,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没有现在的纸张。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秦简对于研究中国汉字的发展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很重要的史料。相传秦代开始用隶书书写,但秦的隶书真面貌一直无法弄清。而秦简用的字体和小篆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利用秦简,我们不仅能看清秦朝隶书的真相,还能确定隶书在战国时代实际已经存在。平常所说的程邈作隶书,应该理解成程邈对当时民间流行的新字体做了些整理改进。在睡虎地4号墓家书木牍上写的隶书,写得有些草率,可以看作是后来草书的始祖。
2023-07-09 02:18:311

里耶秦简户籍簿是什么制度

里耶秦简户籍簿是秦朝的户籍制度。里耶秦简,2002年6-7月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扩展资料:秦国户籍制度特点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早在秦献公十年(前375年)时,便建立了“为户籍相伍”的户籍管理制度,也就是说以五家为“伍”来进行编制户口,这时期“伍”便是户口编制的基本单位。以“伍、什”为基本单位:根据《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到了秦孝公时期,孝公以商鞅实行变法,于是“令民为什伍,而想收司连坐”,《索隐》中则有“五家为保,十家相连”的记载,此时开始确立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户籍制度,而与这种制度相伴随的,便是严苛的连坐制度,“伍什”的编制便是为了邻里之间相互监督。1975年,湖北省出土的云梦秦简,这为我们揭开了《秦律》的面纱。所谓的“伍什连坐”,便是说“伍什”之中一家犯法,十家连坐的制度,如果主动举报则可以免除刑罚,如果隐瞒包庇则会加重刑罚。因此,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建立起了一套以“伍、什”为基本单位的户籍制度,有了相互之间的连坐监督,极大方便了朝廷对百姓的管理,且可以直接深入到每一户人家。
2023-07-09 02:18:511

里耶秦简户籍博图及译文据此可知秦朝推行了怎样的统治措施推行这一措施有何作

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严密管理,实现对国家的治理。秦帝国是幅员辽阔、实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国。中央王朝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严密管理,实现对国家的治理。每年秋冬之时,各县将全年治理县里的情况上报到郡,再由郡上报中央;中央派人到各郡考察,郡、县也分别派人到所管辖县、乡考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与考核体系,保证了中央政令在最基层的贯彻实施。里耶秦简政务公文中不乏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记录,可证秦朝已形成完备而严密的地方吏治,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已具雏形。
2023-07-09 02:18:571

公元前311年秦国书写用啥

一、公元前311年秦国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二、扩展知识秦简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中国古代的战国和秦朝时期,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没有现在的纸张。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考古发现睡虎地秦简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战国末年至秦代(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秦墓时﹐在11号墓中发现一千一百多枚竹简﹐在4号墓中发现两块木牍。11号墓墓主是担任过与司法有关职务的地方小官吏。墓中所出竹简里有秦律的部分抄本(包括《田律》﹑ 《厩苑律》 ﹑ 《仓律》 ﹑《效律》等多种律文中的一些条文)﹑对秦律的问答体诠释﹑关于治狱的各种文书程式的汇编(原题为<封诊式> )﹑南郡守发给属县的文书(原题为<语书> )﹑秦昭王元年(前306)至秦始皇三十年(前217)间国家与墓主家庭的大事年表﹑格言和字书的抄本﹐以及两种讲时日禁忌等迷信的<日书> 。这座墓是秦代(始皇三十年或稍后)下葬的﹐不过所出简册大概有不少是战国末年的抄本。4号墓的木牍是家信﹐从内容看是战国末年的。在发掘睡虎地秦墓之前﹐1972年曾在邻近的地方发掘了一座葬式和随葬物跟睡虎地秦墓很相似的墓葬──大坟头1号墓。墓中出了一块记随葬物的木牍。发掘者定此墓为西汉墓.睡虎地秦墓发掘之后﹐有人认为这应是秦代墓。里耶秦简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万6千枚秦简已于近日清洗完毕,正进入最后的脱水脱色保护阶段,2005年末将能完成对秦简的保护工作。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23日说,里耶秦简中有上千枚无字简牍,但这些无字秦简依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清洗后的里耶秦简保存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库房里。袁家荣介绍,对于已经出土的简牍来说,清洗只是最初的步骤。由于秦简多为木质结构,因此清洗干净后还采用药水进行浸泡,防止简牍霉变、虫蛀,并且对这些秦简进行脱色脱水处理。简牍脱色之后,这些简就会呈现出竹木简的原色,文字资料就可以留下来,要长久保存这些简牍,最重要的还是对其进行脱水,这也是简牍保存中最难的一点。负责发掘和清理里耶秦简的张春龙副研究员介绍,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认为,里耶秦简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权的一个标本。在进行相关保护处理的同时,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3万6千枚秦简中有上千枚无字简牍。袁家荣解释说,这可能是当时的简牍没有写字,或者是秦简上的文字脱落才形成的,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无字简做“实物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为全面研究秦简提供重要的资料。里耶秦简是2002年6、7月间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这批埋藏了2200多年的秦代简牍,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而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录不足千字。专家认为,里耶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
2023-07-09 02:19:043

对研究秦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有哪些史料价值?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评析里耶秦简的史料价值摘要:里耶秦简是于2002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秦代简牍,发掘出的秦简有36000 余枚( 约 20 余万字) ,为历次秦简出土之最 。里耶秦简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邮政、贸易等各个层面,是截止2012年以来发现的唯一一部大秦帝国的编年史,有“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之说。被誉为“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的“最伟大发现之一”。 关键词:里耶秦简、简牍、无字简、秦国在2002年的考古发掘中,里耶一号古井出土了了大量的竹、木简牍近3万枚,文字为篆书体;也有隶书体的,有的还记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诀,这比1996年12月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简牍还早几百年。在此后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一些简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秦国时期楚、巴、秦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一些过程,揭开了许多悬而未决的谜底。里耶秦简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而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录不足千字。专家认为,里耶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里耶古城的发现成为研究秦史的最关键性的资料,弥足珍贵。里耶古城和秦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里耶战国秦代古城遗址所处里耶镇行政区划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秦代简牍包括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出土的三万八千余枚和二00五年十二月出土于北护城壕十一号坑中的五十一简牍。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依据,数量众多,内容详备的公文形式,为研究秦汉公文制度打开了新的窗口。秦简的整理结果已经证明,它不但是一本秦代的百科全书,更为我们了解秦代历史,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录,提供了一个全息式的思维空间。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朱凤瀚对此评价道,里耶的考古发现,不亚于殷墟甲骨。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载本甚单薄 ,故里耶秦简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有论者以为其价值“堪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相媲美”。 同年 7月底 ,在长沙举办了里耶简牍论证会(“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多位专家与---------------------------------------------------------精品 文档---------------------------------------------------------------------
2023-07-09 02:19:214

九九乘法表起源于什么时候?

01 九九乘法表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九九歌”。 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最早的乘法口诀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 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 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 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里耶秦简不仅刷新了乘法口诀的最早记录,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为什么叫做“九九乘法口诀表”。 这枚简牍的正面释文为: 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四九卅六三九廿七二九十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五八四十四八卅二三八廿四二八十六七七四十九六七四十二五七卅五四七廿八三七廿一二七十四六六卅六五六卅四六廿四三六十八二六十二五五廿五四五廿三五十五二五而十四四十六三四十二二四而八三三而九二三而六 二二而四一二而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上的数字,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最为奇特的是,与传统的口诀表不同,这上面竟然还有“二半而一”的字样,这实际上已经是分数运算。
2023-07-09 02:19:271

九九乘法表起源于什么时候?

九九乘法表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九九歌。 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最早的乘法口诀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 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 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 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里耶秦简不仅刷新了乘法口诀的最早记录,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为什么叫做九九乘法口诀表。 这枚简牍的正面释文为: 二二而四一二而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上的数字,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最为奇特的是,与传统的口诀表不同,这上面竟然还有二半而一的字样,这实际上已经是分数运算。
2023-07-09 02:19:331

秦朝法律多严密?

透过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尘埃,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于是秦代官吏“慎遵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秦律调整的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从个人到牛马,从国家到家庭,基本实现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秦帝国小官吏的法律片段秦王政三十二年,在帝国的一座叫迁陵的县城,人们刚开始一天劳作。一个叫昌的人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每天,官吏们都要经手大量公文,按秦制,凡在此地处理过的文件,都要仔细抄写备份,建立档案,以便查验。负责抄写档案的是一些专门的写手,在每份档案后,都注有他们的名字。这天,隶属于迁陵县启陵乡的乡长夫正在向自己上级写一封推荐信,在信中他提到乡里缺少一个里长和一名邮差。这封信在正月戊寅朔甲午发往县城,送到昌的面前。4天后,夫收到了县长昌的回信,请求被驳回,更为严重的是,昌回信的口气十分严厉。夫和昌是服务于秦帝国的两个普通官吏,他们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的公元2002年,年轻的古文献专家张春龙,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张春龙还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迹象:负责递送这封公文的人,竟是一个有罪的女人。秦代的很多邮人平时在驿站旁照常劳作,一旦有重要信件便立刻出发。他们的足迹编织成维系帝国统一的严密网络。这批秦简总共3.6万多枚,源源不断地从湖南湘西古城里耶的井下发掘出。简上的文字达数十万字,全部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官署档案。里耶秦简基本是秦朝的档案资料,涉及到法律的内容非常少,张春龙告诉记者,“有一些讲到处理案件的结果,但没有法律条文本身和犯罪的过程”。但是为数不多的关于法律的记载,却相当有趣味。比如有十几条里耶秦简,“详细记录了不同官员的捕鼠数量,某人捕鼠七只、某人十只、某人三只”。张春龙说,“一开始我们对这些记载大惑不解,对照1975年云梦出土的秦律后就明白了,仓库保管制度非常严格”。秦律规定,仓库物资的保管责任重大,仓库的墙垣要高,闲人不准靠近它,不是主管官吏不准入内。要悉心管理,要“慎守为敬”。违背这些规定,或发生火灾,或损败了物资的,“官吏有重罪”。捕鼠则属于防止物资损败的行为。12连简是张春龙的又一发现。在昏暗的井下,沾满泥土的一组12枚简紧紧地连在一起,其上文字详细记载秦始皇时阳陵县12人,因为过错被罚款又无力缴纳的事情,他们跋涉千里来戍守洞庭郡。由阳陵县各乡里到洞庭郡,这12个在洞庭郡服役的人,遇到老家的政府人员来催债,一级一级的政府官员都记下了他们处理这些事情的经过和时间。最后,洞庭郡的长官做结论,还是当依法办事,并署上,“以洞庭司马印行事”。张春龙感慨地说,秦时官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今人感叹,“每个人罚款的数额非常具体,最多一人欠债一万七千多钱”。对照云梦出土的秦律,无力缴纳罚款的人,在政府部门干活一天,如果自备伙食,得8个钱,如果不备伙食,一天6个钱。在里耶秦简中记载的案例处罚结果,“绝大部分跟经济相关,比如缴纳罚款,跨地区地大规模调动人员和物资,把咸阳附近的人发送到湖南、湖北等地服役,又把这些地方的物资送往咸阳等等”。而这些案件处理结果,与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相对照,就使两千多年前的秦帝国又一次生动再现。秦律第一次现身,不得不归功于秦代另一个小人物“喜”。在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以前,关于秦代历史的研究,只能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及卫宏的《汉旧仪》。而“喜”最为重要的角色——秦朝县级的法律官员,兢兢业业的他在墓葬里留下了大量的秦国法典内容。“喜”长眠在湖北云梦,据历史学家李学勤推测,“他可能是南郡长大的秦人”,这里地势高眺,形如卧虎。楚国令尹斗彀於菟出生后被郧夫人弃于梦中,一只老虎卧于此地,给斗彀於菟喂奶,于是此地被称为睡虎地。1975年12月,震惊世界的云梦秦简就是由“喜”的墓葬向世人揭开。“我们开了棺之后,除了他的尸骨以外全部都是简,头枕的也是简,头两边也是简,身上是简,手里还按着简,脚底下还是简。”正是从墓中的法律条文得知,秦代对官吏的基本要求是“明法律令”,这样才能做到“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作为秦始皇三十年以前的一位县级官佐,“喜”也像秦代其他官吏一样,必须把自己所在部门用律抄录下来,并且熟记;所有官吏,每年年末都必须到御史(专管律令文书的官吏)那里核对律令。官吏是执法者,故知法是第一要务。秦代提倡做好官,认为为官者不忠、不智、不廉都是大罪,均受法律约束。云梦出土的秦简经专家研究整理,共归纳为《编年纪》、《南郡守腾文书》、《秦律十八种》、《效率》、《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为吏之道》等8种。主要是关于秦的统一战争,法律制度、秦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效率》、《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等更是提供了秦代大量的法律条文、案例和法律解释。耕战的法律需求在云梦秦简出土前,秦律被描述为“繁似秋荼、密如凝脂”。司马迁记载荆轲刺秦王,荆轲手持匕首追着秦王在朝堂围着柱子跑,殿上的武士只能高声叫喊,却不敢上殿。因为秦律严格规定,没有秦王命令不准上殿。秦国制度的严苛,也由此可见。参与云梦秦简发掘和研究的武汉大学教授陈抗生说,西汉初年的儒生们,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对前朝全盘否定,这里边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感情因素。但是这些评论性的东西,遮蔽了史实本身。秦律的出土,让人感受到秦制度并不是后人所说的苛政,而是“秦代有法可依、执法甚严,秦法于吏于民都有绝对权威”。
2023-07-09 02:19:423

秦代洞庭郡的治所在哪里?

《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黔中郡就是洞庭郡 治所 黔城(今洪江市)黔中郡是楚国的一个郡,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灭楚后,将楚国纳入秦朝版图,秦朝改黔中郡为洞庭郡,由于楚国人对秦朝的抵制,仍用黔中郡称呼,所以造成史书记载有误。
2023-07-09 02:19:512

看了秦朝身份证是不是才发现,古代易容术根本没用?

前几年,穿越剧、穿越小说特别火爆,搞得人人都想穿越到战国、三国或者明清,自以为能够凭借现在人的知识,到古代去改变历史,逆转宿命。实际上,你要是穿越到明清还好,起码说话跟现在基本一样。若是穿越到三国或者更早的战国,落地就得被抓,你辩解也没用,人家听不懂,当然你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为何?因为上古汉语与今天的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发音。即便语言相通,你也活不下去,因为你无法证明自己。穿着怪异的服装,也没有身份证,你说你是好人,谁信?只有一个结果,送到官府,作为间谍处理,活不了俩小时自由身就没了,等待你的是监狱,可能要罚去种地。你以为当时没有身份证吗?明朝的保甲制度规定,农户出门一里路,就得互相告知一下,如果搬到远地方,还需要问官府要个“路引”。这样你才能通行,不然人家会以为你是流民,无故乱窜也是要治罪的。秦朝普通老百姓住在里巷中,有人看管,这些人还负责日常的安保问题。当时老百姓的房子还算大,院子前通常种桑,有水井,厕所和猪圈,甚至还有粮仓。不过,他们出行并不太方便,因为需要“传”“符”等身份证明。当时的“身份证”虽然不像今天有照片,但是有相貌说明。秦朝简牍秦朝的资料,目前出土了很多,其中简牍以睡虎地秦简最为有名。实际上,里耶秦简也很有名,据统计共有20万字左右,其中有一枚是当时的“传”,类似于今天的身份证,其内容如下。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年至今可六十三、四岁,行到端,毋它瑕疵,不智衣服,死产、在所?句子中的问号是看不清的字,“在所”之后便没有了。这段话的意思是,邯郸郡审里的老爷子吴骚(这名字还真是骚气),肤色偏黄,椭圆脸,身高大概在168厘米左右,现今年龄大概是六十三四岁,行为端正,没有其他毛病。至于他的衣服等财产,那就不清楚了。可以发现,这种身份证甚至比今天的甚至还精致,因为不仅记载有相貌、年例、住址,而且还说了身高、为人、家中情况,这是现在身份证所不能反映的。不过仔细想想,记录人家的身高也就罢了,把人家性格说出来是为哪般?这其实有点像今天的征信,不管此人有没有打架、老赖或者犯罪的记录,别人看了都能对此人有个初步的印象,不至于被哄骗。我们看武侠小说或者一些古装剧中,男主角为了进城或者隐藏身份,常常是随便报个姓名,有些还搞个易容术,或者仅仅是贴个假胡子,然后就能蒙混过关,这简直就是扯淡。既没有身份证明,也没有通行路引,你真当古代关卡的将士是傻子啊!
2023-07-09 02:19:571

龙山一日游景点介绍

1、里耶古镇里耶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是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曾被评为“全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的里耶战国古城,拥有“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这样的高度评价。这座历史悠久的秦朝古城于战国时期建起,到西汉初年已废弃。现在的里耶古镇是清代复建的,至今依然保存着当年的风貌。2、里耶秦简博物馆秦简博物馆是在古城遗址附近建起的博物馆,陈列有考古发掘出的简牍、青铜器、陶制品等珍贵文物。博物馆中有一座环幕电影大厅,播放秦简介绍影片。最有特色的是,这里根据户口、刑法、家庭、邮政等不同主题详细讲解秦简内容。3、惹巴拉旅游景区该景区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洗车河与靛房河交汇处,北距龙山县城75公里,由捞车河村的彭家寨、惹巴拉、和梁家村的梁家寨三个土家族村寨构成。景区的主要景观集中在捞车河村,这里的居民中土家族占95%,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风景优美秀丽的土家族聚居的古村寨。4、乌龙山风景区乌龙山景区距凤凰古城28公里,《乌龙山剿匪记》故事发源地。位于湘黔边界算深山峡谷之中。这里由于人迹罕至,至今尚较完好地 保存着原始生态之风貌。景区主要由乾山仙柱、坤山玉女洞、夫妻观景岩、五子峰、乌龙洞、练功台等诸多风光的奇异的怪石、悬崖、石柱、奇峰组成。还有蜿蜒秀丽的乌巢河峡谷、龙马瀑布、梯子坎瀑布和乌龙洞清泉。5、洗车河洗车河古镇是一个原生态的土家族聚居区,古镇掩藏在崇山峻岭之间,交通闭塞,近年才有了公路。一座清代的风雨桥横跨洗车河上,桥上是热闹的集市,可以买到蔬菜和日用品。青石板街和吊脚楼是镇上古老的风景,美好的田园风光也让人心旷神怡。另外,洗车河水质清澈,因此这里产的鱼特别好吃,一定要尝尝;临走前别忘了买一瓶百年老店的霉豆腐,把湘西特有的美味带回家。
2023-07-09 02:20:451

十三的乘法口诀怎么一样可以轻松背过?

乘法口诀记忆方法首先,可以竖着背。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着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接下来,依次是四四十六的竖列、五五二十五的竖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后九九八十一的。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其次,可以横着背。比如第一横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类推,第几行就几句,最后九句,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第三种方法,就是拐弯背。比如,首先背一一得一,往下一二得二,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回到一四得四接着拐弯。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2九九乘法表的特点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现在,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3乘法口诀起源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2023-07-09 02:21:409

古代的人如何运算数学的加减乘除 因为他们那时没有+-*/

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 算筹的出现年代已经不可考,但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算筹的发明就是在以上这些记数方法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产生的.它最早出现在何时,现在已经不可查考了,但至迟到春秋战国;算筹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前面说过,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那么怎样用这些小棍子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目呢? 那么为什么又要有纵式和横式两种不同的摆法呢?这就是因为十进位制的需要了.所谓十进位制,又称十进位值制,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十进制",即每满十数进一个单位,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为百,十个百进为千……其二是"位值制,即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数码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如同样是一个数码"2",放在个位上表示2,放在十位上就表示20,放在百位上就表示200,放在千位上就表示2000……在我国商代的文字记数系统中,就已经有了十进位值制的荫芽,到了算筹记数和运算时,就更是标准的十进位值制了.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确实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二进制思想的开创国 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了对现代计算机系统有着重要意义的二进制,不过他认为在此之前,中国的《易经》中已经提到了有关二进制的初步思想.当代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易经中并不含有复杂的二进制思想,可是这本中国古籍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和二进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元始的《灵宝经》里面把阴阳定义为阳是自冬至到夏至的上升的气,阴为从夏至到冬至下降的气,这是对地球周期运动的最简练认识.阴阳是一种物质认识,后来转化为思想方式,反者道之动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从而开创了对立统一的思想方式,实际上计算机的电子脉冲的思想是与之一致的,采样定律也是与之一致的. 《易经》是我国伏羲、周文王等当政者积累观天测算经验而成的关于天象气象和人变易的经典,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就是二进制三位到六位表达,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四位计算机,可以说,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在表达能力上已经高于四位计算机. 十进制的使用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分数和小数的最早运用 分数的应用 最初分数的出现,并非由除法而来.分数被看作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分"在汉语中有"分开""分割"之意.后来运算过程中也出现了分数,它表示两整数比.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我们小学就已完全掌握了.很简单,是不是?不过在七、八百年以前的欧洲,如果你有这种水平那么就可以说相当了不起了.那时精通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就已达到了学者水平.至于分数,对当时人来说简直难于上青天.德国有句谚语形容一个人陷入绝境,就说:"掉到分数里去了".为什么会如此呢?这都是笨拙的记数法导致的.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就有了系统的分数运算方法,这比欧洲大约早1400年.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 从后来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术》中,讲到约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除分(分数除法)的法则,与我们现在的分数运算法则完全相同.另外,还记载了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求分数的平均值)等关于分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著作. 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小数的最早使用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到公元 1300年前后,元代刘瑾所著《律吕成书》中,已将106368.6312写成 把小数部分降低一行写在整数部分的后边.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进小数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远不如中国先进,如上述的小数,他记成或106368. 九九表的使用 作为启蒙教材,我们都背过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而古代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因此称"九九表".九九表的使用,对于完成乘法是大有帮助的.齐恒公纳贤的故事说明,到公元前7世纪时,九九歌诀已不希罕.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成绩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却要用倍乘的方式呢.举个例子.如算23×13,就需要从23开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后注意到13=1+4+8,于是23+23×4+23×8加起来的结果就是23×13.从比较中不难看出使用九九表的优越性了. 根据考古专家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出土的简牍上发现的汉代"九九乘法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这枚记载有"九九乘法表"的简牍是木质的,大约有22厘米长,残损比较严重.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简上也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并被考证为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除了里耶秦简外,与张家界古人堤遗址发现的这枚简牍样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还曾在楼兰文书中见到过,那是写在两张残纸上的九九乘法表,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个世纪初期发掘. 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负数的使用 人们在解方程或其它数的运算过程中,往往要碰到从较小数减去较大数的情形,另外,还遇到了增加与减小,盈余与亏损等互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人们自然地引进了负数. 负数的引进,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一个巨大贡献.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算经《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中,就自由地引入了负数,如负数出现在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中,把"卖(收入钱)"作为正,则"买(付出钱)"作为负,把"余钱"作为正,则"不足钱"作为负.在关于粮谷计算的问题中,是以益实(增加粮谷)为正,损实(减少粮谷)为负等,并且该书还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当时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算筹中,相应地规定以红筹为正,黑筹为负;或将算筹直列作正,斜置作负.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区别了. 在《九章算术》中,除了引进正负数的概念外,还完整地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实际上是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书中解方程时用到的"正负术"即"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段话的前四句说的是正负数减法法则,后四句说的是正负数加法法则.它的意思是:同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得正数,零加负数得负数,当然,从现代数学观点看,古书中的文字叙述还不够严谨,但直到公元17世纪以前,这还是正负数加减运算最完整的叙述. 在国外,负数出现得很晚,直至公元1150年(比《九章算术》成书晚l千多年),印度人巴土卡洛首先提到了负数,而且在公元17世纪以前,许多数学家一直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如法国大数学家韦达,尽管在代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在解方程时却极力回避负数,并把负根统统舍去.有许多数学家由于把零看作"没有",他们不能理解比"没有"还要"少"的现象,因而认为负数是"荒谬的".直到17世纪,笛卡儿创立了坐标系,负数获得了几何解释和实际意义,才逐渐得到了公认. 从上面可以看出,负数的引进,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贡献给世界数学的一份宝贵财富.负数概念引进后,整数集和有理数集就完整地形成了. 圆周率的计算 圆周率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对它的计算,可以作为显示出一个国家古代数学发展的水平的尺度之一.而我国古代数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我国古代最初把圆周率取作3,这虽应用起来简便,但太不准确.在求准确圆周率值的征途中,首先迈出关键一步的是刘徽.他创立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无限逼近圆而求取圆周率值.用这种方法他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也有人认为他得到了更好的结果:3.141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继者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得出了正确的小数点后七位.而且他还给出了约率与密率.密率的发现是数学史上卓越的成就,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纪录,是一项空前杰作.
2023-07-09 02:22:031

秦始皇悖论:想做战乱终结者却成了战争狂

在古今中外的征服者中,秦始皇的名字永远不会缺席。他的军队是战争史上杀气横溢的虎狼之师。他发动的统一战争是军事家无法忽视的经典战例。自汉代以来,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铁血冷酷战争狂。凡是有人想阻止战事,就会拿“穷兵黩武”的秦皇做反面教材。没办法,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让他无法摆脱这个刻板印象。 其实,秦始皇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成吉思汗等征服者不同,他最自鸣得意的不是攻城略地破军杀将的战功,反而是自己实现了“天下和平”。他敢于迎接战争,但极度厌恶战乱,没法像其他征服者那样享受战争带来的刺激和快感。因为他的志向是做个战乱终结者,创造“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的清平世界。 从一开始,他的自我定位就跟传统意义上的征服者是错位的。然而他最终还是靠征服者的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到头来,天下人抨击他滥用武力,不肯相信他曾经为永久和平努力过。想做想做战乱终结者却成了著名的战争狂,这便是秦始皇的悖论。 一、这些书告诉他,只有统一战争才能救天下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商君书》来指导兼并战争。商鞅针对“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的时代背景,提出了重启“汤武之道”。汤武之道就是逆取顺守,就是“取之以力,持之以义”,即先以武力平定诸侯,再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商鞅时代离统一战争还早,兼并战争理论都在发展阶段。这使得秦国在战争实践中一味追求杀戮和破坏,直到长平杀降引发天下众怒时才开始反思。 少年即位的秦始皇很幸运。在他亲政之前,相邦文信侯吕不韦“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不仅和秦军众将调整了过度追求杀戮的斩首战法,还构建了比较成熟的统一战争理论。 《吕氏春秋·孟秋纪》集中阐述了吕不韦杂家学派的战争观。其中的《荡兵》篇开头就说“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认为战争自古以来就有,不可能废除,义兵是天下良药。 《振乱》篇批评了绝对反战的思想,认为:“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穷汤、武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这与商鞅说的汤武之道有相通之处。 《禁塞》篇鼓吹道:“今不别其义与不义,而疾取救守,不义莫大焉,害天下之民者莫甚焉。……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这段话否定了世人以“救守”为正义,以“攻伐”为邪恶的观念,把“攻伐”和“救守”视为义兵的两大手段。 尽管始皇帝跟仲父吕不韦分道扬镳,但他对战争的认识深受后者的影响。《商君书》告诉他只有重启汤武逆取顺守之道才能在乱世生存,《吕氏春秋》则告诉他“义兵”无论是救守还是攻伐都是正义之师,唯有义兵才能禁暴止乱、拯救世界。 有这些理论撑腰,始皇帝始终坚信自己是义兵,是终结乱世的大英雄。他后来做的所有事,都是从这个自我定位延伸出来的。但是,人们的自我认知和客观实践未必完全同步。公元前230年,秦国“初令男子书年”,全面盘点战争潜力。始皇帝于次年发兵灭韩,规模空前的秦统一战争正式爆发。这个立志做战乱终结者的男人,注定要以战争狂的姿态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二、他坚持不搞郡国并行,只因亲历过血的教训 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过程波澜壮阔,被诗仙李白称赞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古风·秦王扫六合》)。秦王政踌躇满志,以“皇帝”这个新名号来表彰自己“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的不朽功绩。 丞相王绾等人提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需要指出的是,王绾的方案是“中央朝廷+燕国、齐国、荆国”,而不是彻底回到西周分封制,更接近后来汉朝搞的郡国并行制。始皇帝没有急于独断,而是让群臣集议。多数大臣赞同这个意见,但廷尉李斯认为纯粹的郡县制才是“安宁之术”。 始皇帝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于是秦朝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后来逐渐增加到四十八个郡。除此之外,始皇帝还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政策,建立了全套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由于秦朝二世而亡,后人认为始皇帝应该听王绾的建议,以郡国并行制来治理天下。因为秦地与六国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很大,纯粹的郡县制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反而激化了东西矛盾。问题是,始皇帝不信任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恰恰是因为有过血的教训。 秦惠文王曾经封宗室子弟为蜀侯,镇抚新得的蜀地。不料,几任蜀侯都发动叛乱,直到朝廷改行郡县制才结束了蜀乱。长信侯嫪毐的封国包括山阳地、河西太原郡,搞得庙堂乌烟瘴气。他发动的叛乱给始皇帝造成了深重的心理阴影。于是始皇帝对郡国并行制彻底失去了信心。 秦国内部实行纯粹的郡县制是在统一战争前夕。这个成功经验自然会让秦始皇相信其功效。况且,他对旧版郡县制做了很多改良,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新版郡县制设有郡守、郡尉、郡监御史三个长吏,三者都开府办公,各掌握一部分重要权力,形成交叉制衡,不至于像封国那样变成新的隐患。 凭借新体制,秦朝获得了空前强大的动员能力,能够调动更多人力物力来完成各种大规模基础建设。天下一度安宁,但只持续了短短几年。三、为了永久和平,他一心想打完所有的仗 始皇二十八年春的琅琊刻石称:“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反秦暗潮从没停止涌动,但始皇帝依然坚信,彻底的永久和平指日可待。 回头看看他当初怎样解释自己发动统一战争的原因——“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这些战争借口非常霸道。始皇帝把六国的王斥为背盟者、叛约者、阴谋行刺者、欲为乱者,把自己打扮成被迫应战的正义化身。 注意!他把自己发动的战争定义为“诛”,而不是攻、伐、讨、击、袭、取、侵。 明明《吕氏春秋》说只要是义兵,攻伐也是理直气壮的。但他还是借用了墨家和儒家都认可的“诛”来给统一战争定性。因为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家为了给三代圣王发动的进攻战辩护时说:“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非攻下》)儒家也把周武王发动的战争解读为“诛杀独夫商纣王”。 简单说,“诛”是一个诸子百家都认同的代表正义战争的术语。始皇帝想以此争取天下人的认同(包括被征服的战败者)。因为他建立永久和平世界的理想是真诚的。 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在《商君书·赏刑》篇的“海内无害,天下大定,筑五库,藏五兵,偃武事,行文教,倒载干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里,在《韩非子·大体》篇的“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里。 但在灭六国后,始皇帝意识到华夏世界还有百越和匈奴的两大新隐患。大将蒙恬自灭齐后一直坐镇上郡警戒北方的匈奴,而苍梧郡尉屠睢的阵亡让南征百越之师败退。为了实现“永偃戎兵”的毕生追求,他决心在有生之年打完所有的战争。四、秦律明文要求减轻黔首负担,为何徭戍转作停不下来? 南平百越、北驱匈奴两大战役的胜利,既让秦朝武功达到了鼎盛,也让帝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防止远遁大漠的匈奴卷土重来,朝廷投入大量民力修建万里长城、秦直道等必要的国防基础设施。为了巩固岭南之地,被捕获的逃亡者、赘婿、贾人治狱不直的官吏不是被七科谪征发入军,就是以“废戍”“罚戍”“吏以卒戍”的形式长期戍边。秦人和原六国人都要到数千里外服徭役兵役。这在运输依赖车拉人扛的年代,足以把一个有田有宅的小康之家消耗成赤贫。 人们一直认为暴秦不懂得如何科学使用民力。但出土秦简表明,秦廷从商鞅变法以来一直使用比较细密精确的管理方式。吏员要精算工程量,征发徭役要避开农忙时节,先征发富有闲人,不要征发家境困难的贫民。徭徒在“种时”和“治苗时”还能回家种田各二十天。 里耶秦简中有个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的公文记录。洞庭郡要输送一批武器装备给内史、巴郡、南郡、苍梧郡。洞庭郡守下令:“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资赎责。急事不可留,乃兴徭。”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当传者多。节(即)传之,必先悉行乘城卒、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资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田时殹(也),不欲兴黔首。” 秦统一以后更名“民”曰“黔首”,原山东六国人被称为“新黔首”。古今学者都说暴秦亡于滥用民力,官府文书却说“不欲兴黔首”,先由“乘城卒、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资赎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等七种人承担任务。可见始皇帝君臣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注意合理使用民力的。 但是,帝国为了巩固长城沿线和南越地,投入了太多资源,徭戍转作的任务激增。各地官吏根本依法使用民力,只能为了达成指标而拼命榨取。秦官府不欲兴“黔首”,但越来越多的“黔首”变成了那七种优先服役的人。久而久之,被法律优待的“黔首”锐减,原本合理的制度也失灵了。 秦并天下的中坚力量——吏民阶层苦不堪言。战争红利早吃完了,和平红利却没吃上。关东的吏民对六国还有眷恋,秦地吏民对朝廷失去信任。万民不失命于寇戎,车马却疲弊于远路,接下来就是旌旗乱乎大泽。 始皇帝万万没料到,帝国的灭亡是从不愿修长城的楚地戍卒哗变开始的。陈胜吴广不是他眼中的“黔首”,却是后世学者眼中的“老百姓”……结语 李白在《古风·秦王扫六合》中感叹道:“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始皇帝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也没有让秦帝国传至万世。他一度终结了战乱,却给新的战乱种下了隐患。 千秋功业沦为笑话,永世和平是个遥不可及的大梦,但始皇帝最终还是成了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奠基人。灭秦的汉高祖刘邦改良了他开创的新制度,重新聚拢了故秦军民的力量,再次平定天下。尽管这跟始皇帝的初始计划不符,却也殊途同归。 明代思想家李贽称秦始皇“自是千古一帝也”,又说他“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因为从“圣”的角度看,始皇帝结束了持续五百余年的诸侯纷争,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拉开了序幕。从“魔”的角度看,他创建的秦朝被视为无道的“暴秦”,给当时很多百姓带来绝望。 秦始皇功也多,过也大,两头冒尖,还都能使用最高比较级。李贽也许对秦始皇悖论感到心情复杂,才给出“未可轻议”的模糊断语。但他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2023-07-09 02:22:102

南方一口秦朝枯井,出土失传古籍为何考古学家说不能公开?

因为这个古籍里面记载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件,等于算是全新的历史问世了,所以专家说不能公开。
2023-07-09 02:22:184

秦朝时期的军事法规有什么?

训练中,士兵发弩射不中目标,负责县尉罚二甲。(岳麓秦简记载:一副铠甲的成本约1344钱,一面盾牌的成本约384钱。睡虎地秦简记载:一名服役抵债者,每天工钱为8钱,每天的口粮为2钱;隶臣、城旦的劳改服,冬装成本为110钱,夏装为55钱。里耶秦简记载:一名成年奴隶,卖4300钱;一名未成年奴隶卖2500钱,两名奴隶共卖6800钱)发弩蔷夫(乡官)射不中目标,罚二甲。戌守边疆,如果在军官之后才动身,有罪。戌守边疆,如果不等接替者前来就擅自离开,按逃兵罪论处。站岗时擅自离岗,罚二甲。发现同伍士兵违反军法不第一时间揭发,全伍处死。战斗中,士兵擅自脱离军官、军官擅自脱离士兵逃跑者,处死。队伍中有一人不拼命,所属队长有罪。队伍中一人战死,剩余人员不继续拼命杀敌(为他报仇),所属队长有罪。战斗结束,同伍的同袍不替死者收尸,立了功也要连坐受罚。军无功者,戌三岁《尉缭子》-从军入伍没有战功,罚戌守边疆三年。秦军斩首论功,就是数人头。可你未必知道,数的不仅是斩获敌首数量,还要数己方生还数量。假如你所在这个伍斩首数量低于生还者数量,长官会以“作战不力”的理由下令将你所在这个伍的生还者全部处死。
2023-07-09 02:2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