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革命故事的梗概

2023-07-09 11:33:11
共1条回复
volcanoVol

你要革命故事梗概,关键是要干吗,从别人那里找了点自己选把,不清楚你要什么样的.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下午四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在黄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计》。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委员多谋善断

曾有位拉美国家的司令官在参观井冈山后,意味深长地称赞:“井冈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毛泽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藏中国共产党之龙,卧工农革命军之虎。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紧紧联在一起。”蛟龙不能困在沙滩,只有潜入大海才能翻腾波涛;猛虎,不能呆在平阳,必须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峦。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藏龙卧虎”的井冈山,经历四个多月的斗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实现了我党历史性的第一次伟大转折。

1928年5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红军力量大大加强,在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边界斗争进入全盛时期。这集中表现在:红军主力由两个团扩大到四个团;红色区域的范围,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和遂川、吉安、安福、酃县的一部分,并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装;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党和政府的组织,根据地成立了地方党政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工农兵政府;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实现。

这段时期的形势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些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进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毛泽东多谋善断,正确选择井冈山作为深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并非他有诸葛亮式的“观察天象”之异才和“锦囊妙计”,而是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在对井冈山的政治、经济、地理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毛泽东认为,井冈山这个地方有许多的优势:一是有大革命以来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二是有袁文才、王佐这批“绿林朋友”,三是有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四是这里的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五是有比较好的经济给养条件,六是这里的一举一动对湘赣两省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确认井冈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发展革命的好地方。毛泽东同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坚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压和处分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当时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之后不去攻打长沙,把部队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因而撤销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书记的职务,而这个决定传到井冈山时又走了样,说是开除了他的党籍,只能当师长,不得任党代表等,毛泽东仍无所畏惧。他不灰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建立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是个“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他在井冈山提出并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的具体内容是: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准确地说,他是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基石,创造性地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从而写下了马列主义的续篇----中国篇。

1928年6月,正当边界斗争形势日益发展的时候,从湖南来了一位名叫杜修经的人,他说湘南的敌军“十分动摇”、“恐慌万状”,要代表省委,强行把红军拉往湘南去攻打郴州。毛泽东向他了解有关湘南工农群众的发动、地方武装的组织、敌军力量的布防等情况,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连这样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掌握,怎能轻易出师呢?!

对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6月底在永新县城召开的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上,毛泽东指出:“这时候把队伍调往湘南,远离根据地,有可能造成‘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危险。”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指示,继续在井冈山开展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写报告建议省委重新考虑。

可是,省委代表不顾会议决定,不听军委的劝阻,乘毛泽东在永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将驻扎在酃县的两个主力团拉往湘南,攻打郴州。结果,两个团损失一半,边界各县全被敌军占领,被杀的人数和被烧的房屋不计其数,造成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

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毛泽东于8月底在桂东县召开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会,检查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指出“敌情不明”、“盛暑远征”、“脱离红色区域”、“单纯军事冒险”是导致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1929年底,毛泽东在总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以来的经验时指出: “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毛泽东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来到井冈山后,反复研究一些古典军事典籍。那时候,他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书篓,无论是转战边界各县,或是回到根据地“老家”,都不忘带上这对“伙伴”。尽管他过的是戎马倥偬的生活,依然争分夺秒地阅读各种书报。他给警卫排的战土明确规定这样一个任务:凡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必须趁机搜集各种书籍、报纸、文件。1928年5月,红军攻打下茶陵县的高陇圩,在国民党军阀谭延闿家里缴获了许多书报,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泽东渴望许久的《三国演义》。毛泽东见后连声赞道:“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毛泽东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现实斗争服务。他同那些信而好古,钻到故纸雄里出不来的人,同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中国国情一点不懂的人完全不同,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准靶子放箭”。

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胆略和气魄坚决抵制湖南省委要红军冒进湘南的决定,就是由于对湘赣两省的敌军力量作了深入的调查和比较。当时,常驻湖南的国民党军队有六个军,另外还有六个师,不仅数量多,且战斗力强。红军曾与湘敌吴尚第八军有过四次交锋,结果只伤其一小部分,敌主力毫无损失。江西敌人虽然也有三个军,而参加“会剿”井冈山的只有三个师。其中除独立师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是江西都昌县人之外,其余全是蒋介石从云南调来的军队。毛泽东经过这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他面对这个现实,制定和实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政策。也就是说,对湖南敌军只能防守,不宜主攻;对江西敌军可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1928年上半年,井冈山红军先后在遂川、宁冈、永新与江西敌军较量多次,连战皆捷,累计歼灭和击溃敌军八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把江西敌军打得乱毫无还手的能力。

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敌我力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井冈山的具体情况,以敏锐的政治跟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领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1937年11月,徐肖冰那时刚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组织上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人还很少。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另外还有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见《毛泽东画传》第132页,徐肖冰摄)。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小型、老式的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得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因为不熟悉,这次拍照险些把站在边上的王明圈在镜头外面。刚拍完一张,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问:“你是哪里来的?”徐肖冰说:“我是后方政治科的宣传干事,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但这人半信半疑,恰好一旁有人认识徐肖冰,向他证明了徐肖冰的身分。后来,徐肖冰才知道这人叫马海德,是个大夫,和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一起到延安的。但当时被他这么一搅,拍照的机会错过了。当徐肖冰与马海德熟悉之后,就总跟他开玩笑:“马大夫,那时我在飞机场拍照片,你怀疑我,这事是你该管的吗?”马海德自己也觉得好笑。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一级英雄”王海大队长

人物小传:王海,山东人,1925年生,1945年入党,1946年入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的王海带领战友们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战绩,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他本人因击落击伤敌机9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王海和战友们平均驾驶喷气式战斗机飞行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而他们的对手美国空军飞行员大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王海和他的战友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打败强敌。1951年11月18日下午,180余架美机分头飞至我方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我机奉命起飞迎战。王海大队出动6架战机,向指定战区飞去。“跟我进攻!”发现敌机正在向清川江桥投掷炸弹后,王海发出命令。随之,编队从 6000米的高度直捣而下,瞬间就冲到了1500米处的敌机群中。敌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乱作一团,丢掉炸弹,仓促应战。见敌机采用“圆圈战术”,8 架飞机首尾相连,互相掩护,与我机兜起圈子,王海一声令下:“爬高占位!”我6架战机一起昂头,急速跃上高空。紧接着,他们又一压机头,猛冲下去。几次冲击,硬是冲破了敌机的“圆阵”。王海抓住时机,向一架敌机猛冲过去,直到距敌机500米处才开火,打得敌机翻滚着坠向地面。剩下的敌机一个个惊慌万分,四散逃窜。战斗结束后,王海和战友编着整齐的队形返回基地。这次战斗中,他们一共打掉了5架敌机。王海大队一举成名。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

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

当年丞相过桥东,

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涧碑犹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吊古不堪回首望,

冷烟萎草夕阳红。

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相关推荐

杜修经的人物简介

杜修经,1907年10月20日出生于湖南慈利县国太桥,1927年,杜修经被任命为醴陵县县委书记。是年冬,中共湖南省委遭到破坏,醴陵刚建立起来的工农兵政权也失败了。按照省委的要求,杜修经先到醴陵县城,在火车站与一工人接头,对方通知他火速去安源。1928年5月底,杜修经到安源后,才知道省委已转移到此,他见到了省委书记廖保庭、中央代表林仲丹和贺吕。不久,他参加湘东特委并兼任安源市委秘书(特委书记是滕代远),安源市委没有设书记,党的工作就由杜修经负责。此时,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已转移到井冈山,朱德、陈毅在湘南起义失败后也相继到达。中央和湖南省委非常关心这支革命军队,想尽快取得联系,以便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挥。恰在此时,党中央从上海派来了一位懂爆破技术的同志也要上井冈山。于是省委决定派杜修经作全权代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等人会晤,同行的还有一位曾经与杜在铜官工作的同志。三人乔扮成做山货生意的商贩结伴而行。可是只到南坑,就遇到国民党的团防队,被迫折回安源待令。扩展资料:杜修经回到安源后,向省委作了详细汇报。他侧重谈军事,尤其关于敌我力量的对比讲得比较多。杜修经说:“现在边界特委工作日益扩大,一切工作与指导都集中在毛泽东同志身上。而毛又负军党代表责任,个人的精力有限,怎顾得这么多,实际上也就有很多地方顾及不到了。目前,需派得力的人去参加特委和县委工作是最重要的。”而对井冈山的战略地位以及创立根据地以来的经验等问题,因他的认识不深,谈得很肤浅。省委关心红军的安危,认为湘南的群众基础好,适宜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很快便作出了红军转移湘南的错误决定。据杜修经后来回忆,当时已意识到汇报不全面,在决定作出之后又要求发言,补充介绍了边区的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等情况,然而这些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有贺吕说了一句:“这些情况你先就要介绍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修经
2023-07-09 04:20:442

杜修经的攻打郴州

8月18日,林彪捎来消息,桂东告捷。8月22日,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也到了桂东。杜修经、朱德和陈毅闻讯后,即从沙田动身,与毛泽东会师。杜修经见到毛泽东很内疚地说:“位次到湘南,就没有搞好!”毛泽东显得宽厚客气,只是说:“当时你们要不走就好了。”为此事,后来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 中点了杜修经的名。8月23日,在桂东县的唐家大屋召开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毅、杜修经等人。各自就分兵后情况作了交流,特别是就失败情况作了分析,杜修经表示承担责任。8月24日,正在研究以后的行动问题时,敌人把桂东城包围了。毛泽东带来的第三营和二十八团一营在城外阻击,战斗十分激烈。红军撤至寨前村宿营,晚上继续开会。毛泽东提议,红军主力重返井冈山;由杜修经任书记、龚楚参加组成的湘南特委,进入资兴、龙溪,继续领导资兴、汝城、桂东、安仁各县及赤卫队,以此为基础,开展湘南工作,大家一致赞同。8月25日拂晓,敌人又来了,少数红军边打边退,拖住敌人,主力则由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重回井冈山,杜修经向湘南龙溪进发,从此杜再也没见到毛泽东,直到1960年代初期在长沙才与毛泽东面晤。
2023-07-09 04:21:111

茅坪路线指什么?

是毛泽东在茅坪召开三十团、三十一团干部会议。茅坪是井冈山根据地之一具体会上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了。杜修经有这样一段回忆:在茅坪,毛泽东召开三十团、三十一团干部会议。杜修经在这里见到了何挺颖、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人。 茅坪会议后,杜修经又在毛泽东的房间里住了几天,毛泽东向杜修经介绍了他个人的经历,特别是谈了秋收起义,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平江遇险的故事。一天晚上,毛泽东对杜修经说:修经同志,你当我的学生好吗?”杜修经说:好哇!我正想有您这样一位好先生!”随后,毛泽东把他在井冈山搞的农村调查的文稿从秘书处取出来给他看。据杜修经回忆,这些材料很可能就是后来毛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里讲的“丢了”的那份调查报告。
2023-07-09 04:21:252

杜修经的杜老墓碑

江西老区有关部门把杜修经请上了井冈山,因此井冈山上就有杜修经给井冈山题词的大幅照片。井冈山的红军战士碑林里,也给杜修经增添了一块碑。
2023-07-09 04:21:311

中国共产党万岁是出自谁

谁最早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2017/01/09卢丽刚  井冈山斗争时期,杜修经曾经以湖南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多次到过井冈山。1928年6月15日,他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红军情形、湘赣边界特委情形、湘南情形》中说:“土地分了,即有农民自然的呼声,如,‘这样要共产党真万岁就好"。”   根据杜修经的这段话,有学者提出,最早喊出“共产党万岁”的就是那个时期的井冈山农民。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经过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推动,湘赣边界各县迅速掀起了深入的土地革命,进入了分田分地的高潮。同年10月4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又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它不仅指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斗争,也以法律的形式将共产党人对解决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具体方案和路径提了出来,并付诸实施。这就使得井冈山农民获得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土地,也为中国农民阶级争取在经济上翻身、政治上抬头指明了方向。因此,井冈山农民在分到土地后便情不自禁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样的口号。   然而,据邓中夏写于1930年6月19日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介绍:中国第一次罢工的高潮以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了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中国工人阶级当中取得了极高的威望。1922年5月上旬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布置上就出现“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邓中夏回忆说:“共产党在大会中是有威望的。……所以大会场的布置,完全赤色,三大口号,就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各派均末提出异义。也就因为共产党在大会中有极大的威望,主席团名单问题,后来成了不解决之解决。”   邓中夏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是在1930年6月19日。从时间上看,那时,邓中夏还在苏联,对井冈山农民喊出“共产党万岁”恐怕还不明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中夏参加了八七会议,不久由中央派遣来到上海,恢复党的组织,传达八七会议精神。1928年2月,邓中夏又被派往香港,任广东省委代理书记。2月底,邓中夏在香港被捕入狱。同年5月,经周恩来等组织营救,从香港出狱,回到上海,立刻得到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的通知,前往苏联和周恩来、瞿秋白等一起筹办并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直到1930年7月19日,邓中夏才从莫斯科回到上海。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在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可见,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的描述应当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中国共产党万岁”首先还是工人阶级喊出来的。井冈山农民是中国农民阶级中最早喊出“共产党万岁”的群体。
2023-07-09 04:21:431

八月失败的攻打郴州

毛泽东见信大惊。此时国民党军知井冈山空虚,已合兵攻来。毛泽东急忙再写一信,要求28团和29团返回。但杜修经将毛泽东的信置之一边,继续带军向湘南进军。7月23日,部队到了郴州,这里驻着范石生的部队。本来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亏得范石生部掩护接济,双方早就定下了互不攻击的协议。朱德本不想打郴州,杜修经却以党的纪律相逼,只好进行攻城。郴州很快就打下了,这里是范石生的供应基地,存有大量物资。久不见给养的红军部队开始大捞特捞,猛烈地发起了“洋财”,一时军纪大乱。不久,范石生部发起了反击,朱德只得率28团撤退,要求29团紧跟着撤到资兴。29团官兵此时已在郴州捞够了,心里都惦记着在宜章的老婆孩子,哪里还愿向回撤。出郴州没多久,29团就一哄而散,高呼着“走,回宜章!”“回家了,回家了!”,纷纷奔宜章方向逃散了。29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竭力呼喝,然而无济于事。最后全团只剩副营长萧克带的一个连是完整的,加起来一共200余人。28团这边也没顺当,2营营长袁崇全叛变,拉走了6个连部队。幸好6连连长李见林、党代表赵尔陆和机枪连党代表何笃才立场坚定,悄悄带回了4个连部队。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率1营接着追袁崇全。快天亮时追上了,林彪率1营包围了叛军,王尔琢则边追边高喊:“我是你们的团长,来接你们回去,过去的事既往不咎!”袁崇全从暗处冲出,连发数枪,王尔琢饮弹身亡。袁崇全乘机逃脱。这一次可真是损兵折将,29团几乎整个没了,28团又丢了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王尔琢。朱德抱着王尔琢长须飘飘的尸体泣不成声,痛悔莫及。事后查明,29团回湘南的官兵大部在半路上被国民党军截杀了,那个杜修经也没得什么好下场。毛泽东得知朱德部失利后,急忙率部队下山接应。而守山的31团遭到国民党军围攻,在朱云卿、何挺颖的指挥下,打了一个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就是红军历史上著名的“八月失败”。当事人杜修经、龚楚等日后都脱离了革命队伍,龚楚更成为著名的红军叛将。朱德为此背负了最大的历史包袱,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都遭到了批判。红4军也遭到了重创,使井冈山的危机更加深重。从此红军开始检讨绝对民主主义的错误。4个月后,毛泽东、朱德便不得不率红4军出击赣南,从此离开井冈山。在此事件中唯一得到好处的是28团1营营长林彪,他继任了红4军主力团28团的团长,从此踏上了进入红军高级领导层的道路。
2023-07-09 04:21:501

井冈山有关的人物,诗文或传说

1928年8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8月30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炮弹瞄准敌人山下的指挥部,随着一声口令,只听“轰”的一声,炮弹不仅响了,而且正中敌人指挥部。刹时间,黄洋界上欢呼声、号角声、锣鼓声连成一片。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吓坏了,竟误以为主力红军杀上山来,于是连滚带爬收兵下山。在这次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和一发炮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多天后,毛泽东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回到井冈山,当他听了陈毅安营长的汇报后,得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十分高兴,当夜便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这是关于井冈山的诗句人物是毛泽东。
2023-07-09 04:22:042

举例子说明虎落平阳被犬欺?

一、“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在山上可以称霸,要是跑到平原去,连狗都敢欺侮它。为什么?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吗?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朱毛会师后,这里的形势发展很快:成立了边界党的特委,党员人数发展到1万多人;成立了边界政府,红色区域的人口有50多万;主力红军有4个团计5000多人;根据地农民普遍分到了土地,平均每人有3亩多田。所以毛泽东称这个时期为“全盛时期”。面对这发展的大好形势,湖南省委有点头脑发热,6月26日给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委来了一封信,命令朱毛红军向湖南的郴州地区发展,而且要“毫不犹豫的立即执行”。同时,还派了杜修经为巡视员,来井冈山督促执行这个决定;并派杨开明来接替毛泽东任特委书记。毛泽东认为湖南省委的这个决定是不妥当的。6月30日,他在永新县城主持召开了军委、特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研究如何对待省委的这个决定。杜修经、杨开明也参加了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认为红四军应该巩固扩大罗霄中段政权,如果远离根据地,冒进强敌的湘南,那就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危险。7月4日,毛泽东以军委、特委的名义向湖南省委写了一个报告,申述如上理由,要求省委根据目前实际情况,重新作出决定。红四军还没有接到湖南省委的答复,巡视员杜修经便鼓动和支持29团(湘南农军)想打回老家去的思想,强行把两个团的兵力(28团、29团)从湖南酃县调去攻打郴州,朱德、陈毅劝阻无效。结果,在郴州与敌军的一个补充师和两个主力团打了一仗,红军损失一半,其中由湘南农军组成的29团只剩下100多人。远在永新分兵发动群众的毛泽东,听说两个团已调往湘南,而且打了败仗,马上亲自率领一个营去湘南迎还剩下的一个团返回井冈山。这时,湘赣两省的敌人知道朱毛红军均已远去湘南,边界空虚,便发动对井冈山的猖狂进攻。根据地各县平原和大部分山区都被敌人占领,被杀的人和被烧的房子不计其数。仅永新县的新汶乡就被杀害600多人,烧毁房屋70多幢,均占全乡人口和房屋的一大半,这就是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
2023-07-09 04:22:112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历史中分别什么含义?

日出东方:确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星火燎原:确指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力挽狂澜:确指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灯塔指引:中共七大 进京赶考:确指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引申为:人民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即将赢得全国的胜利,出色的走完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2023-07-09 04:22:202

开国元勋朱德中的王尔卓是哪位将军

王尔琢王尔琢(1903.01.23-1928.08.25),又名蕴璞,湖南石门县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2009年9月14日,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文名王尔琢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石门出生日期1903.01.23逝世日期1928.08.25职 业无产阶级军事家毕业院校广州黄埔军校信 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指挥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903年,王尔琢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从13岁起,王尔琢开始在村里读私塾。后入当地官桥国民小学、县立高级小学读书。1920年,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就读,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潮,初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7月,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就读黄埔1924年5月,王尔琢与郑洞国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对他十分欣赏,经常找他谈话,向他传输革命思想。1924年秋,在周恩来的培养和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一期毕业后,王尔琢连续担任第二期、第三期学生分队队长和党代表职务[4] ,率领学生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在校期间,协助蒋先云、周逸群等一起领导由周恩来亲自缔造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5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二次东征。参加北伐1926年夏,王尔琢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党代表、东路军先遣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二十六团团长。9月,率部进入江西。在三次攻打南昌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1927年春,率部向上海挺进途中,坚决拒绝蒋介石委派的两位亲信以擢升军长之高官相许,企图拉拢他加入国民党的劝告,并在获悉蒋介石将下毒手的密令后,带领所部部分共产党员一同出走。4月底,王尔琢来到上海,向他的老师周恩来汇报情况。5月下旬,与周恩来一同赶赴武汉。三河坝之战1927年7月,王尔琢随周恩来奔赴南昌,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长,秘密从事起义前的准备工作。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率部在南昌郊外德安车站缴获了张发奎警卫营的全部枪支,并将部分士兵编入起义部队。在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途中,奉命留守三河坝,以掩护主力分路转移。1927年10月1日,在朱德统一指挥下,率部于三河坝与敌激战三昼夜,然后突围至饶平附近,受到周恩来和总指挥贺龙的夸奖。在起义军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与朱德、陈毅一道率余部转战于闽赣粤湘边界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起义余部在大庾整编为一个纵队时,被任命为纵队参谋长。三河坝之战为党保留了一批革命“火种”,奠定了红军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建功井冈山1928年1月,通过多次战斗考验,朱德慧眼识珠,发现王尔琢不失为一位将才,破格任命王尔卓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为当时最年轻的指挥官之一。王尔琢以出色的军事才干,为朱德出谋划策,在郴州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一举取得了“湘南暴动”特大胜利。曾先后参与指挥在岩泉墟和坪石一带全歼敌许克祥部两个团,以及攻克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的一系列战斗。同年3月,还曾在敖山庙设伏,诱敌入瓮,全歼追敌一个团,胜利完成了掩护朱德、陈毅率主力上井冈山的重任。同年4月底,随部上井冈山,开始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4月28日,王尔琢又与时在井冈山的毛泽东联系,及时促成宁岗县砻市“朱毛”会师,使中国革命进入大转折。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率28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飞兵二十八团”的称号。5月4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四军)正式成立时,被任命为军参谋长兼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后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军委委员和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了高垅、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挫败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进剿”和“会剿”,成为红军早期杰出的将领之一。1928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又派杜修经、袁德生、杨开智等人上井冈山,命令红军下山进攻湘南郴州。王尔琢认为这是一条错误路线,拒不执行命令。杜修经先是认为王尔琢目无军纪,二人通过一番面谈,觉得王尔琢坚持了真理,但杜修经又怕在省委领导面前无法交差,只得冒着风险回省委复命。可惜王尔琢的意见,还是没有引起省委的重视,军委负责人依了杜修经传达的指示,强令王尔琢率二十八团随二十九团于8月攻打湘南,王尔琢无奈,只好违心地受命领兵出击,果真钻进敌人口袋内,几乎全军覆灭,酿成“八月失败”的悲剧。王尔琢在这危急关头,冒着杀头危险抗拒命令,将部队撤至桂东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时为党中央委员的毛泽东闻讯后,亲率三十一团的伍中豪营,经酃县赶到桂东,与朱德、陈毅会合。重回井冈山后,毛泽东抓住王尔琢的手激动地说:“你王尔琢保存了二十八团,功不可没啊。”魂归思顺墟1928年8月25日,担任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闻讯后立即率警卫排追赶。当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墟时,王尔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而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2主要成就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3人物轶事舌战蒋介石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故扣押了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以此为信号,向共产党示威。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一道,除了与蒋介石展开三次舌战之外,还借用学校和社会上的舆论工具,披露这一事件真相。蒋介石大骂他是个不听话的学生,王尔琢毫不示弱,据理力辩。“黄埔三杰”的贺衷寒见机行事,跟紧了蒋介石,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旗帜鲜明地与贺衷寒分道扬镳。飞兵团长1928年5月以来的连续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王尔琢英勇善战,指挥有方,几次率部打入虎穴,有力地打击敌人。同年6月,国民党军湖南吴尚第八军5个团,江西杨池生第九师和二十七师共5个团会攻井岗山根据地。湘敌驻茶陵后停滞观望,赣敌以杨池生担任总指挥,进占永新后,也不敢轻进。红四军见敌上钩,立马主动退出永新,在宁冈休整,以观其情。为了把赣敌诱出永新,加以歼灭。6月上旬,王尔琢率部向酃县佯攻,一举占领十都、水口、沔渡等地后,即回宁冈大陇集结。赣敌以为红军远出湖南,便乘机进入根据地。王尔琢当机立断,亲自挑选作战勇敢、有作战经验的党员、骨干100余众先锋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阵冲锋,抢先占领制高点。此时埋伏在白口武功潭的红三十二团突袭敌指挥部,红二十七团直抄龙源口,早已守株待兔的新七溪岭上的红军凌空而降,四面夹击敌军,很快结束战斗。歼灭敌人一个团,缴获枪支1000之余,创造了龙源口大捷。继而又先后打垮赣军第九军二十七师杨如轩、二十六师杨汉生以及湘军第八军吴尚的主力团张进兮。取得了一连串辉煌战绩,为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立了大功,被称为“飞兵团长”。部队举行祝捷大会,演出了章回体唱本《王尔琢大战五斗江》和京剧快板《杨如轩带花潜逃》。大胡子团长井冈山会师后,朱德任红四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一师师长,王尔琢继续任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一次毛泽东指着王尔琢对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取笑道:“别看他长发长胡,可他还是个20刚出头的英俊小伙子呢。”杜修经回答说:“我们是老乡,早熟悉了。”毛泽东又风趣地说:“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妻子郑凤翠王尔琢结发之妻郑凤翠,1902年8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距王尔琢家5公里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两人自小就订了“娃娃亲”,郑凤翠比王尔琢大1岁。1923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王尔琢与郑凤翠成亲。然而他们在一起仅仅生活了3个多月,王尔琢便离家别妻赴黄埔军校就读。临别时,王尔琢对已经怀孕的妻子说:“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1924年9月30日,郑凤翠生下一个女儿。按照王尔琢临行前的交代,给女儿取名桂芳。郑凤翠得知丈夫王尔琢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擦干眼泪后,挑起家庭重担,为公婆养老送终,把女儿养大成人。1945年秋,已经20岁的女儿王桂芳因患上胆囊炎,离开人世。1946年,郑凤翠过继了她的祖侄王葵祚为养子。抗美援朝时,王葵祚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1988年农历六月,85岁的郑凤翠去世。家人清点遗物时,在一个首饰盒里发现了60粒杏仁,这是郑凤翠对王尔琢牺牲60周年的纪念,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王尔琢的怀念之情。4人物评价编辑王尔琢牺牲后,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毛泽东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王尔琢追悼会上,毛泽东起草、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5后世纪念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以后,江西崇义县人民政府为王尔琢立碑,萧克将军为墓碑题字。[6] 2009年9月14日,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
2023-07-09 04:22:471

关于王尔琢的故事

  舌战蒋介石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故扣押了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以此为信号,向共产党*。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一道,除了与蒋介石展开三次舌战之外,还借用学校和社会上的舆论工具,披露这一事件真相。蒋介石大骂他是个不听话的学生,王尔琢毫不示弱,据理力辩。“黄埔三杰”的贺衷寒见机行事,跟紧了蒋介石,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旗帜鲜明地与贺衷寒分道扬镳。      飞兵团长      1928年5月以来的连续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王尔琢英勇善战,指挥有方,几次率部打入虎穴,有力地打击敌人。同年6月,国民党军湖南吴尚第八军5个团,江西杨池生第九师和二十七师共5个团会攻井岗山根据地。湘敌驻茶陵后停滞观望,赣敌以杨池生担任总指挥,进占永新后,也不敢轻进。红四军见敌上钩,立马主动退出永新,在宁冈休整,以观其情。为了把赣敌诱出永新,加以歼灭。6月上旬,王尔琢率部向酃县佯攻,一举占领十都、水口、沔渡等地后,即回宁冈大陇集结。赣敌以为红军远出湖南,便乘机进入根据地。      王尔琢当机立断,亲自挑选作战勇敢、有作战经验的党员、骨干100余众先锋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阵冲锋,抢先占领制高点。此时埋伏在白口武功潭的红三十二团突袭敌指挥部,红二十七团直抄龙源口,早已守株待兔的新七溪岭上的红军凌空而降,四面夹击敌军,很快结束战斗。歼灭敌人一个团,缴获枪支1000之余,创造了龙源口大捷。继而又先后打垮赣军第九军二十七师杨如轩、二十六师杨汉生以及湘军第八军吴尚的主力团张进兮。取得了一连串辉煌战绩,为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立了大功,被称为“飞兵团长”。部队举行祝捷大会,演出了章回体唱本《王尔琢大战五斗江》和京剧快板《杨如轩带花潜逃》。      大胡子团长      井冈山会师后,朱德任红四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一师师长,王尔琢继续任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一次毛泽东指着王尔琢对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取笑道:“别看他长发长胡,可他还是个20刚出头的英俊小伙子呢。”杜修经回答说:“我们是老乡,早熟悉了。 毛泽东又风趣地说:“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妻子郑凤翠      王尔琢结发之妻郑凤翠,1902年8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距王尔琢家5公里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两人自小就订了“娃娃亲”,郑凤翠比王尔琢大1岁。1923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王尔琢与郑凤翠成亲。然而他们在一起仅仅生活了3个多月,王尔琢便离家别妻赴黄埔军校就读。临别时,王尔琢对已经怀孕的妻子说:“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      1924年9月30日,郑凤翠生下一个女儿。按照王尔琢临行前的交代,给女儿取名桂芳。郑凤翠得知丈夫王尔琢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擦干眼泪后,挑起家庭重担,为公婆养老送终,把女儿养大成人。1945年秋,已经20岁的女儿王桂芳因患上胆囊炎,离开人世。1946年,郑凤翠过继了她的祖侄王葵祚为养子。抗美援朝时,王葵祚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1988年农历六月,85岁的郑凤翠去世。家人清点遗物时,在一个首饰盒里发现了60粒杏仁,这是郑凤翠对王尔琢牺牲60周年的纪念,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王尔琢的怀念之情。
2023-07-09 04:22:591

红一二三四军负责人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耒阳之战,林彪一啸冲天,指挥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令全军刮目相看。   湘赣边八月失败给林彪带来机遇,毛泽东破格攫升他为主力团团长,成为与黄公略 、伍中豪齐名的"红四军三骁将"。 补充: 3月16日,李宜煊命令副师长李力率领两个团从衡南方向突袭耒阳。此时,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正在小水铺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军主力分散到全县各个乡镇配合地方工作,耒阳城区只有林彪所率的三个连。朱德派人传信给林彪:立即前往敖山庙设伏,尽量迟滞敌军,为主力集结争取时间。 军情如火,重任如山。 全军都把目光投向刚刚度过二十岁生日的小将林彪身上。 林彪的确与众不同,他的感觉不是沉重,而是兴奋。长期以来,他都是跟随别人冲锋陷阵,从未单独发号施令,现在有了独挡一面的机会,他一心要打个漂亮仗。这种任务越重,对手越强,斗志越旺的特点,林彪保持了一生。 林彪手下三个连合计只有二百七十余人。营部讨论战法时,大多数人都把重点放在固守待援上,惟独林彪口出狂言:"任何时间都不要依赖别人,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 营部参谋本来就不太服气,反唇相讥:"我们自己的力量只有不到三百人,而敌人是两个团三千余人,怎么依靠自己的力量" 林彪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我们不是有农军吗" 耒阳县委一声令下,李天佑带领八千余农军与二营一起来到敖山庙。 林彪视察地形后,更加胸有成竹。他将指挥所设在敖山庙内,命令三个连分作两路,一路埋伏在敖山河的桥头,一路埋伏在敖山圩,耒阳农军也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油茶山上。 16日下午五时许,敌先头部队陈壁虎一个团逶迤而来,陆续进入伏击圈。陈壁虎见一路上风平浪静,远望敖山圩除了三五个农夫犁田点种外,没有任何异常,遂下令部队休息待命,自己带着几个卫兵向敖山庙走来。林彪见时机已到,朝天一枪,两路设伏部队从桥头和山圩包抄过来,子弹像喷射的火龙朝敌群倾泻,手榴弹雨点般砸向敌人。陈壁虎慌忙命令部队向两旁山上撤退,抢占制高点。没等爬上山坡,李天佑帅旗一挥,几百门松树炮迎面将敌人轰得人仰马翻,八千余名农军刀枪并举,从丛林中杀出。陈团调头向山下跑,又与林彪率领的起义军迎面相撞,双方杀作一团。只用一个多小时,陈团一千余人悉数被歼。 跟着陈团后面的李力听见前面枪声大作,以为陈团遇上了小股农军,督促后续团往前赶,等他们来到战场,禁不住傻了眼,漫山遍野躺着的都是陈团士兵的尸体。而战场上,除了地上的尸,竟然没有一人。 补充: 正在李力诧异时,突然间,松树炮像一阵骤风,喷射到面前,数不清的士兵从道路两旁和丛林之中钻出来,向他们包抄过来。李力以为遇上了朱德的主力部队,急忙下令敌军撤退。 耒阳是林彪的福地。他在这里一战出名,不仅令部下心悦诚服,而且还赢得了朱德的青睐。他像一枝钻出水面的小荷,虽然暂露头角,但给人以新鲜灵动的印象。如果没有朱德的赏识,林彪的军事才能不可能发现得那样早。 此时的林彪,一位二十岁刚出头的一营之长,资历、声望都不出众,加之性格内向,拘谨腼腆,在会师过程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会师以后,原二十团一营营长李奇中调任他职,林彪调任为一营营长。 是星星,总有闪亮的时候。在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中,特别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三打永新和龙源口激战中,林彪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战术风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毛泽东以审视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营长。 1928年夏,湘赣边界遭受了著名的"八月失败"。但"八月失败"却给林彪带来了机遇,使他得以从下级军官的序列之中走上红四军中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行列。 这年7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为了执行上级的"左"倾盲动政策,派杜修经以"特派员"身份来井冈山传达省委指示,欲调部队南下湘南作战。杜修经等人在毛泽东没有到会的情况下,利用二十九团中湘南籍战士思乡心切的情绪,擅自决定井冈山红军主力南下。在决定部队行动的会上,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和一营营长林彪等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未被会议接受。 部队南进途中,毛泽东派人送来一封长信,请杜修经、朱德和陈毅重新考虑主力南下决策的利弊得失,建议将主力撤回边界。杜修经不听劝阻,坚持主力南下,攻打郴州。 补充: 7月24日,兵临郴州城下。红二十九团首攻未克,败退下来,王尔琢又率领二十八团再次强攻。上午9时,林彪率领的第一营破关夺旗,率先登城。城内敌人遂仓皇撤至郴州城外北郊山下。 红四军全军入城后,二十八团二营在营长袁崇全率领下担负警戒任务,其余部队就地休整。不料,时值正午,北郊山之敌趁二营疏于防备,放松警戒之机,突然间发起猛烈的反攻。城内处于休整状态中的红军主力猝不及防,来不及组织有效防卫,纷纷向城外退去。二十九团全团覆没,二十八团也溃不成军,仓促退守。见此情形,朱德不敢恋战,他下令部队立即向井冈山撤退。 俗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部队在向边界撤退途中,二营长袁崇全惧怕追究失败之责,率部叛逃。在他的诱惑下,共有四个连的部队被拖走。这时的形势十分严峻。 革命的力量来之不易。朱德当机立断,派林彪带一营追踪搜索,王尔琢自告奋勇,单枪匹马追赶袁崇全,对他进行劝阻。 林彪率部疾追,很快便追赶上了二营,并包围了二营驻扎的恩顺圩。袁崇全命令反包围。双方一场血战在即。正在此时,王尔琢也赶到了恩顺圩,他高声喊话,劝二营的士兵们不要受蒙蔽,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红军不打红军。被胁迫和蒙骗反水的二营士兵听到军参谋长的喊话,纷纷放下了武器。袁崇全见事已败露,恼羞成怒,举枪对准王尔琢就是一梭子,然后遁逃投敌。王尔琢当场牺牲。 "留下的工作谁来接"毛泽东、朱德思虑再三,决定由林彪接任王尔琢的职务,担任红二十八团团长的重任。 严格地说,从林彪担任红二十八团团长始,他才开始了和毛泽东形影不离、"紧跟"毛泽东的历史。王尔琢的倒下,换来了林彪的升起;王尔琢不,林彪的历史或许是另外的写法。 毛泽东用人选将的重要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放手,纵横自由。他欣赏林彪,放手使用林彪,林彪也能充分施展手脚,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一流成绩。 1929年春,红四军重新整编,下分三个纵队,林彪担任主力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与伍中豪、黄公略并称为毛泽东手下的"三骁将",深受毛泽东器重。 这年,林彪才二十二岁。
2023-07-09 04:23:051

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全文是什么

这首诗出自毛泽东所写的《西江月· 井冈山》全文: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表示不管外部条件多么多么的恶劣,我的本心,我的意念,我的信仰······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和原来一样,毫不动摇。拓展资料:《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井冈山
2023-07-09 04:23:135

革命故事谁知道?

  赵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下午四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在黄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计》。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委员多谋善断  曾有位拉美国家的司令官在参观井冈山后,意味深长地称赞:“井冈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毛泽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藏中国共产党之龙,卧工农革命军之虎。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紧紧联在一起。”蛟龙不能困在沙滩,只有潜入大海才能翻腾波涛;猛虎,不能呆在平阳,必须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峦。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藏龙卧虎”的井冈山,经历四个多月的斗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实现了我党历史性的第一次伟大转折。  1928年5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红军力量大大加强,在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边界斗争进入全盛时期。这集中表现在:红军主力由两个团扩大到四个团;红色区域的范围,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和遂川、吉安、安福、酃县的一部分,并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装;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党和政府的组织,根据地成立了地方党政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工农兵政府;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实现。  这段时期的形势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些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进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毛泽东多谋善断,正确选择井冈山作为深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并非他有诸葛亮式的“观察天象”之异才和“锦囊妙计”,而是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在对井冈山的政治、经济、地理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毛泽东认为,井冈山这个地方有许多的优势:一是有大革命以来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二是有袁文才、王佐这批“绿林朋友”,三是有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四是这里的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五是有比较好的经济给养条件,六是这里的一举一动对湘赣两省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确认井冈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发展革命的好地方。毛泽东同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坚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压和处分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当时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之后不去攻打长沙,把部队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因而撤销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书记的职务,而这个决定传到井冈山时又走了样,说是开除了他的党籍,只能当师长,不得任党代表等,毛泽东仍无所畏惧。他不灰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建立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是个“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他在井冈山提出并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的具体内容是: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准确地说,他是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基石,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从而写下了马列主义的续篇----中国篇。  1928年6月,正当边界斗争形势日益发展的时候,从湖南来了一位名叫杜修经的人,他说湘南的敌军“十分动摇”、“恐慌万状”,要代表省委,强行把红军拉往湘南去攻打郴州。毛泽东向他了解有关湘南工农群众的发动、地方武装的组织、敌军力量的布防等情况,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连这样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掌握,怎能轻易出师呢?!  对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6月底在永新县城召开的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上,毛泽东指出:“这时候把队伍调往湘南,远离根据地,有可能造成‘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危险。”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指示,继续在井冈山开展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写报告建议省委重新考虑。  可是,省委代表不顾会议决定,不听军委的劝阻,乘毛泽东在永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将驻扎在酃县的两个主力团拉往湘南,攻打郴州。结果,两个团损失一半,边界各县全被敌军占领,被杀的人数和被烧的房屋不计其数,造成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  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毛泽东于8月底在桂东县召开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会,检查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指出“敌情不明”、“盛暑远征”、“脱离红色区域”、“单纯军事冒险”是导致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1929年底,毛泽东在总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以来的经验时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毛泽东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来到井冈山后,反复研究一些古典军事典籍。那时候,他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书篓,无论是转战边界各县,或是回到根据地“老家”,都不忘带上这对“伙伴”。尽管他过的是戎马倥偬的生活,依然争分夺秒地阅读各种书报。他给警卫排的战土明确规定这样一个任务:凡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必须趁机搜集各种书籍、报纸、文件。1928年5月,红军攻打下茶陵县的高陇圩,在国民党军阀谭延闿家里缴获了许多书报,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泽东渴望许久的《三国演义》。毛泽东见后连声赞道:“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毛泽东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现实斗争服务。他同那些信而好古,钻到故纸雄里出不来的人,同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中国国情一点不懂的人完全不同,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准靶子放箭”。  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胆略和气魄坚决抵制湖南省委要红军冒进湘南的决定,就是由于对湘赣两省的敌军力量作了深入的调查和比较。当时,常驻湖南的国民党军队有六个军,另外还有六个师,不仅数量多,且战斗力强。红军曾与湘敌吴尚第八军有过四次交锋,结果只伤其一小部分,敌主力毫无损失。江西敌人虽然也有三个军,而参加“会剿”井冈山的只有三个师。其中除独立师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是江西都昌县人之外,其余全是蒋介石从云南调来的军队。毛泽东经过这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他面对这个现实,制定和实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政策。也就是说,对湖南敌军只能防守,不宜主攻;对江西敌军可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1928年上半年,井冈山红军先后在遂川、宁冈、永新与江西敌军较量多次,连战皆捷,累计歼灭和击溃敌军八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把江西敌军打得乱毫无还手的能力。  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敌我力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井冈山的具体情况,以敏锐的政治跟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领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
2023-07-09 04:23:533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

岿然指象山一样屹立的样子众志成城『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注释】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岿(kui1)然:高峻独立。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题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2023-07-09 04:24:014

"林贼在桂东一仗"具体是什么情况

  陈毅元帅:井冈山时期的林彪  小标题:当时提出的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前委开会时,林彪提出来加两项。可是他自己却不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到井冈山以后,毛主席决定建立罗霄山脉中段政权,以井冈山为依托,向湖南、江西机动。湖南敌人来进攻,我们向江西机动;江西敌人来进攻,我们向湖南转移。看哪一方面来的,我们能打就打;不能打的话,我们依靠井冈山可机动转移。这样,我们部队算是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可以摊起铺来睡觉了,不像潮汕失败下来那样如釜底游魂,东走西走。在宁冈打土豪分田地,宁冈群众拥护红军。这时,在井冈山四个县出现了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高潮。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了,土地革命运动又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了。  这时,湖南省委的代表杜修经来了,要队伍向湘南打郴州,用200支枪守这个山。毛主席不同意,说湖南省委坐在长沙,来指挥井冈山的军事斗争怎么能行?200支枪怎么能守井冈山呢?结果否定了。毛主席决定依托井冈山展开游击战争,发动群众组建苏维埃和赤卫队,分土地,建立根据地。杜修经趁毛主席不在的时候,带领这个队伍脱离井冈山,冒险攻打郴州。我在那时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我那时是军委书记,如果我不发令,湖南省委代表就没有办法。但是我同意了进军湘南,主要是对在井冈山开展根据地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不想耐心做群众工作,仍然想打大城市,大干一场,战略上犯了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进入湘南,郴州打开了,部队进城了。但由于没有进行追击,也没有很好地警戒和安排,敌人在黄昏时反攻,我们又被打出来了。结果二十九团跑回宜章,跑散了,跑掉了一个团,那时有千把人,装备得较好。如果我们坚定的话,没有郴州的行动,留在井冈山,二十九团是不会搞掉,那时可在井冈山打张轸的部队,完全可以打一个大胜仗。因为三十一团1个团就把张轸打败了,如果二十八团、二十九团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把张轸1个师歼灭。所以,对此我的错误是很大的。部队退出郴州后到了资兴,后来发生二十八团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等人的叛变,把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打死了。这时就准备将林彪提起来当二十八团团长。如果王尔琢在,是不可能提林彪当团长。毛主席当时看到队伍跑到湖南去了,又知道郴州战斗的失利,担心这个队伍不回井冈山,便带着伍中豪的第三营来找这个队伍。那时,有一部分同志不想回井冈山,就在桂东、沙田这一带转来转去。我说无论如何要回井冈山,回井冈山我作检讨,因为我是党代表,我负责任,甚至处罚都可以。湘南失败的教训说明,部队脱离了根据地很危险,还是井冈山可靠。  后来,把队伍拉起来,在 桂东 同毛主席见面了。我记得那时的情景,队伍听到毛主席来接,大家都欢呼说,毛委员来了!非常高兴。毛主席在下山时跟三十一团的官兵说,我们同二十八团第二次会师,不要去讲他们的缺点,他们在郴州战斗失利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对他们要采取团结和欢迎的态度。所以,三十一团一来非常亲热,两支部队会合了,有了相互的依靠。毛主席见到我,就对我说,我这次来是同三十一团做了工作的,不会讲二十八团的缺点,你放心。我对毛主席讲,我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没有执行主席的指示,这次失败我要负责任。毛主席说,打仗就如下棋,下错一招棋子,马上就得输,取得教训就行了。  我们到桂东后的第二天下午发生了敌人袭击,打了一个恶仗。林彪在这个战斗中是起了作用的,如果他不打这个仗,三十一团可能退不出来——三十一团住城里,他住城外。结果,三十一团安全撤出。毛主席在桂东城外等队伍,林彪也退下来了。那时,毛主席对林彪不熟悉,他就向毛主席报告敌人已被打退了。这一仗打得很艰苦,如果不打,三十一团就退不出来,非打这一仗不可。毛主席说,你做得对。后来,毛主席问我这是哪一个?我说这是林彪,现在准备提升当二十八团团长。后来,回到井冈山,林彪就当了二十八团团长。这样,部队又回到了毛主席的领导之下,毛主席立即加强了对队伍的政治工作,部队得到很大的整顿。  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当时提出的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前委开会时,林彪提出来加两项,毛主席同意了,所以正式形成文件时变成八项注意,这也是林彪有点好的表现。那时,毛主席对我说,看来你还是要回二十八团去,你当军委书记抓这个队伍。我回到二十八团后发现,这个林彪尽管他提出六项注意加两项,可是他自己却不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任何地方都要打一个鸡子吃,所以我们政治工作很不好做。我批评他说这怎么行,如果打土豪,分腊肉、鸡子,也要师里分,也不是由我们团来分,你每到一地都要打一个鸡子吃,这是不行的。他对我很不满意,认为破坏了他的威信。我说你这个威信,我就要破坏。因为他是从连长、营长提起来的,我当然对他不客气了。我说,你这样做怎么能当好这个团长?他很不高兴也不听,说我破坏他的威信。(张明金)
2023-07-09 04:24:242

江西的革命故事

我们的贺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 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卫生,有个战士走到欧阳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对门)再三询问是否有损坏和丢失的东西,雷青菊讲:“只有一个木脸盆没看到。”那个战士不一会拿了一个铜脸盆对她说:“如果找不到就用这个脸盆,找到了就留做纪念,红军的纪律都是贺主席规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贺主席和战士们走时,群众都含着热泪相送,战士们 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 ‘ 几十年过去了,欧阳香元没有忘记当年的“贺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挂像时,一眼就认出了当年住在自己家里的贺主席,高兴地说:“你们看,我们的贺主席又回岩山来了,又到我们家里来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军团自从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的军队始终跟踪他们、搜索他们,妄图把他们消灭在长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从高沙开往花园的第六军团,有的在李家渡一带休整,有的在行进途中。战士们虽然头上都用树枝、绿叶作了伪装,但国民党飞机还是发现了目标,丧心病狂的投下了6颗炸弹,20位战士当场光荣牺牲,数十名战士受伤。 当时年仅12岁的王康元正赶着牛回家,一位红军战士见状,急忙跑过去,尸把将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王康元安然无恙,而那位战士却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后,深为红军战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动,为了报答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险同李明生、刘大炳等20多个贫苦农民一道,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蛇形山一块空地上。但红军走后不久,一些土豪劣绅心怀鬼胎煽动说,“红军葬的地方是‘风水宝地",是李家渡的‘龙脉"所在。现在‘龙脉"挖断了,‘龙神"不安,只有把红军的尸体挖出来,丢到河里去,才能保住‘龙脉",恢复‘风水"。”为了粉碎土豪劣绅的阴谋诡计,贫苦农民邓成竹等人连夜将红军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涛滚滚的长岭界,周围栽上苍松翠柏。被红军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节去烈士墓前祭扫。1972年他担任西中大队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倡议并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带领本大队和李家渡的干部群众,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竖起一块烈士纪念碑,刻上“长征烈士之墓”六个大宇,两侧刻有两副对联,一副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另一副是“继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县委和县政府已将烈士墓做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 十年来,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经常去墓前瞻仰、凭吊学习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 讨还血泪债 旧社会的广大农民,饱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死亡线上。红军打击土豪劣绅,为贫苦农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们的真诚拥护。 岩山乡沙坊院子有个土豪叫付升庭,长有一脸麻子,为人专横残忍,欺压穷人,群众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个儿子个个凶残如虎,群众称他们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备修新屋,找来新化方师傅给他烧砖瓦。可怜方师傅辛辛苦苦一场,不但未得分文工钱,还要倒贴伙食。一气之下他推倒砖瓦垛子,满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参加了红军。12月19日,部队在岩山宿营,他 把当年在付家的遭遇和当地农民受付家欺压的情况,向部队首长做了汇报,首长同意他带三名战士去找升麻子算帐。他们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备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众听说红军抓住了作恶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纷纷向红军首长揭发升麻于的罪恶。首长派出一位战士领着贫苦农民到升麻子家里,打开了付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群众。第二天红军离开岩山时,把升麻子 押到绥宁县李熙桥处决。 红军第六军团在石江处决了一贯包揽诉讼、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镇压了高沙镇街上被称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恶霸、土匪袁宽:将石背乡的土豪财主尹成哉、花园乡罪大恶极的邓星芳、拒绝给红军派粮的反动保长邓陈卓三人,押到绥宁县武阳处决。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感谢红军为自己伸了冤,讨还了血泪债。 军民鱼水情 红军到洞口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谣言,不少农民躲进山里。红军以遵纪爱民的实际行动,解除了群众的顾虑,很快,大家都回来为红军战士解决吃住问题,十分亲热。 开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门都关得紧紧的,后听到红军战士亲切地喊:“老乡们不要怕,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会拿你们的东西,如果你们有什么吃的就卖给我们一点,我们照价付钱。”有些人从门缝中看到红军战士规规矩矩,蹲在街上,谁也不去敲店门。于是有的就拿出煮热的红薯放门口卖,战士们不讲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传开后,店门都开了,能吃的东西都摆出来了,附近群众家里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卖。有几位战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轻声说:“大娘,天气太冷,今晚上我们想到你家里避避风寒。”大娘满脸笑容表示欢迎,战士们放下背包,就动手打扫卫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见几个战士在灯下摆着白布比划,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脚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妇喊来一起帮忙,母女俩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双布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第二天战士们临走时再三向林大娘道谢,送给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两个圆瓷缸作为纪念。 红军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群众,广大农民群众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石江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他11位师傅一起,连夜赶制军帽120顶。红军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他们心情非常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一首诗:“红军来到石江镇,痛打土豪和劣绅,财主心怕胆又惊,穷人精神大振奋,军民连夜作军帽,同心协力杀敌人。”花园马家院子邓大妈同儿媳曾冬娥在山边土里锄草,听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声,邓大妈立即放下锄头去山中寻找。果然发现一个约20岁年纪、头带八角帽的红军战士(浏阳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额头,好烫手,又见他右脚伤口已开始流脓。她心想不能让亲人在野外活活冻死、痛死、饿死,一定要想办法救他。她喊来儿媳一起扶着伤员回到家里,让他躺在儿媳床上,儿媳拿出丈夫的蓝布旧衣服给他换上。大妈告诉伤员安心养伤,如发现有外人来就装哑巴,要儿媳认他是自己的丈夫(儿媳的丈夫在贵州做挑夫)。安排好后,大妈每天上山采药,精心护理,一周后战士的伤基本治好,他告诉大妈要去赶部队。临走那天,天刚亮大妈就起床为他准备好路上吃的东西。战士对大妈说:“大妈,你就是我的亲娘,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你老人家。”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跟着红军走 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是自己翻身求解放的靠山,红军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于是,不少贫苦农民纷纷送子弟当红军,中青年更是积极踊跃,要求跟着红军走。李家渡的贫苦农民,看到20个红军战士在敌机轰炸下光荣牺牲,满怀为烈士报仇的愤怒心情和为自己求解放的强烈愿望,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西中村的邓星怡、邓正仁、吴老晒,盲田村的邓星开,新兴 村的刘老细,木井村的陈松青,圳上的罗玉等都跟着红军走了。洞口街上邹玉和、王顺生两位缝纫师傅,被请到花园给红军制作军服,他们深为红军的精神所感动,毅然跟着红军走上了长征路。 据解放后全县初步统计,当年跟着红军走的有20多人。他们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壮志未酬而牺牲在长征途中的革命烈士,有在抗日前线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雄,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毕生精力的人民功臣,如石江镇的王振贵,当年30岁,参加红军后编入第六军团保卫局,在17年的戎马生涯中南征北战,荣获“人民功臣”、“解放华北”、“解放西北”的纪念勋章各一枚,1952年转业到新疆工作,1965年离休,1966年元月回洞口老家定居,撰写了“夜渡金沙江”、“翻过大雪山”、“六十年春秋话往日”等革命回忆录。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2023-07-09 04:24:325

我开玩笑说分手,他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1.只有最理智的人才会在半夜漆黑的被子里,痛哭失声,直到难以呼吸。 2.那些你给的伤痛都是我咎由自取的我又有什么资格向他人哭诉。 3.总是刻意戳破自己的伤痛直到痛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为止。 4.苟延残喘生不如死比死还痛,你为何不一枪打死我,留给我希望是爱不舍还是内疚。 5.<我找到四叶草了`可是-幸福在哪?幸运!又在哪?>也许,那真的只是三叶草的变异、仅此`而已………… 6.物是人非美吗?万箭穿心痛吗?无坚不摧累吗?久溺深海冷吗?她不爱你懂吗? 7.是呀!她装的楚楚可怜让你心疼,而我只会强忍眼泪不让它流下,所以你选择了她。 8.我忍着眼泪不哭出声来的时候比我大吼大叫大声哭的时候痛心的多。 9.有时候,失望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开出一朵花来,那朵花的名字叫“无所谓”。 10.发了疯的抽烟,撕了你的照片,没有了你我就好似丢了一整片天。 11.我觉得很难过,一想到我们不会在一起,我能想通,也能接受,但我很难过。 12.那日我狂哭不止,曾经差一点想过死,多少艰辛不可告人多少光阴都是因为等。 13.要强,而是恐惧。你要知道,很多时候被情绪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弃,是很累的 14. 我开始睹物思人,我开始闻声忆貌,杂乱无章的回忆在破碎的心里四分五裂。 15.有人问我,失去最爱的人那种感觉该怎么形容。怎么说呢,大概是,身处人海里也觉得孤独,看喜剧都会哭。 毫不犹豫近义词 中文发音:毫不犹豫[ho b yu y] 词语解释: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 近义词:当机立断、不假思索、毫不迟疑 用毫不犹豫造句 1、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的要求。 2、他问我去不去上海工作,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3、我毫不犹豫的说我上次这个会议的时候就没有去参加。 4、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她的想法告诉我们。 5、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你该毫不犹豫贡献自己的力量 6、面对捐款箱,我毫不犹豫向里面放入100元。 7、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 8、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那件衣服。 9、看到这个问题,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了。 10、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11、婷婷让我辅导他,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12、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 13、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明白正义才是最重要的。 14、当我听说汶川地震了之后我毫不犹豫的捐出了自己身上的所有钱。 15、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他毫不犹豫的为我们做出了决定。 16、只要我认为是最好的,我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用毫不犹豫的近义词造句 当机立断:大火烧起来了,现在必须当机立断,先抢救人。 不假思索:小明在看到有人落水后不假思索的跳下水去,令不少旁观者深有感触。 毫不迟疑:他毫不迟疑的顺从使她感到有些抱歉。 【扩展阅读:学会正确辨析及使用近义词】 1、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同的词语。(近义词是意思相近,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近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预定和预订,两个词都有预先约定的意思。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它所支配的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预定筹资计划、前进路线、预定年度财政赤字等;而预订则是指预先约定购买,它的后接对象均为商品等具体事物,如预订牛奶、房间、报纸等。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如成果、结果和后果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为:褒、中、贬。区别语体色彩的不同,也是一个辨析方法,如溜达与散步,聊天与谈话就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加以区别。 5、有些词看上去差不多,一般称为同义词。实际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是不大会有的。其间的区别往往很细微,但这正是我们的语言丰富与精密的证明。我们爱护我们的语言,就应该经常注意词的意义和用法,下笔的时候,要严肃地、细致地加以选择。决断不下的时候,查查字典。 6、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毫不犹豫的意思_毫不犹豫的近义词和造句 毫不犹豫:ho b yu y 成语解释: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成语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反义词: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拐弯抹角、裹足不前、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近义词:毅然决然, 不假思索,孤注一掷,斩钉截铁,一往无前,坚决果断,毫不等待 毫不犹豫造句: 1、当别人要我彻底的否定我自己的时候,我总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否定这个人! 2、我会毫不犹豫地一直在这里等你,我爱你。 3、否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跳到新的网站查询信息了。 4、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当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5、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 6、他毫不犹豫地愿和我分担艰巨的任务。 7、看见有人落水,战士毫不犹豫地跳水救人。 8、在逆境中,我们要毫不犹豫的前进。 9、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她的想法告诉我们。 10、只要我认为是最好的,我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11、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 12、如果别人有困难,我们要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他。 13、他从床上跳起,穿上衣服毫不犹豫地向楼上走去,走进这个邻居的单元。 14、如果我是国际米兰经理,我会毫不犹豫的签下萨缪埃尔。 15、为了保护自己,他会毫不犹豫地出卖你。 16、或是他们的衣服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应有的惩罚 17、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18、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太阳初升时,就得毫不犹豫地奔向前方。 19、当文天祥面对死亡与背叛的抉择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以死明志。 毫不犹豫的近义词 中文发音:毫不犹豫[ho b yu y] 词语解释:毫:一点儿;犹豫:迟疑,很快拿定了主意。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不迟疑。 近义词:当机立断、不假思索、毫不迟疑 用毫不犹豫造句 1、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2、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当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3、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河里,奋力救出落水的孩子。 4、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 5、当我们要做某一些决定的时候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就拿出我们的想法。 6、当我听说汶川地震了之后我毫不犹豫的捐出了自己身上的所有钱。 7、他问我去不去上海工作,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8、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的要求。 9、早上我一醒了之后就毫不犹豫的起床了。 10、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干一些我们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 11、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你该毫不犹豫贡献自己的力量 12、看到这个问题,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了。 13、老师抽我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就把正确答案说出来了。 14、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 15、我毫不犹豫的说我上次这个会议的时候就没有去参加。 16、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她的想法告诉我们。 17、只要我认为是最好的,我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18、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他毫不犹豫的为我们做出了决定。 用毫不犹豫的近义词造句 当机立断:船长一看漏水无法堵住,当机立断地宣布弃船。 不假思索:小明在看到有人落水后不假思索的跳下水去,令不少旁观者深有感触。 毫不迟疑:他毫不迟疑的顺从使她感到有些抱歉 【扩展阅读:怎么做好近义词的辨析与使用】 1、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同的词语。(近义词是意思相近,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近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简单强调难易程度低,结构简单不复杂,人比较单纯之类的;简洁可以强调不拖拉不繁琐。毕竟与究竟都是副词,意义上有区别,但也有相近点,都有终归、到底意思,只是毕竟强调不管别人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重;究竟强调不管条件怎样,结果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轻。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鼓舞、鼓动、煽动都是有激发人的情绪而让人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舞是褒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却是贬义词。 5、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6、适时使用近义词,可以使句子变得更生动,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又可让文章生辉。这就需要我们积累丰富的词汇了。
2023-07-09 04:24:461

中国革命伟人的故事

1、对句受邀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一次和同学肖子升出外游学,了解民间疾苦,看天下沧桑巨变。当他们走到安化县城,想去拜谒学识渊博的前清老宿儒夏默庵。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到了夏默庵的府邸,但门人说,夏老先生不见。他们二人一连多次恳求,都被拒之门外。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他们的头上,他们饥渴难耐。毛泽东实在熬不住,又向门人通报,说;“晚辈远道求教先生,务请夏老先生忙里偷闲,赐教一二,烦请先生再行通报。”门人“哼”了一声,“嘭”地关上大门。肖子升想离开。但毛泽东说再坚持一会。这时,大门洞开,门人递出一幅夏老先生新写的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门人说,叫二位对。对上了,夏老就接见。毛泽东略一思索,顺口吟出: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毛泽东的这一对句,受到夏老先生的高度称赞。夏老亲邀二位进府邸攀谈,他们受到夏老热情款待。2、锤炼意志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与同学蔡和森、肖子升等畅游湘江,还发出气壮山河的誓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游岳麓山,吃干硬的玉米粒,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肠胃功能。夜晚睡在岳麓书院的亭子间,用荷叶来遮盖自己的腹部,看看谁的耐寒能力强。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怀着那种“腰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革命情怀,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与蔡和森、肖子升徒步出游,身上不带一文钱,游学历经两个月,走遍了长沙附近五个县城,考察了洞庭湖周围农村。他们住废旧的破房,有时甚至露宿野外。虽然多次陷入困境,却一次次获得解脱,从而学到大量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生存本领和社会交际能力。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譬如长沙城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里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忍耐力。青年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还常常在岳麓山上面对着一片片松树林,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有时一演讲就是几个小时。声如洪钟,口若悬河,到疲倦至极,饥饿至极方止。3、读书抄书毛泽东一生爱读书。青年时代他在湖南图书馆自修,他每天几乎是第一个走进图书馆,最后一个走出图书馆,中午也不离开,只买几个烧饼充饥。在长沙图书馆,毛泽东坚持自修了有近两年,带着二十多个笔记本离开。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功底。在战争岁月,红军每攻下一座城镇,毛泽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收集报刊杂志。毛泽东读书绝非浅尝辄止,有些书他一读再读,眉批写得密密麻麻。一部百万字的《资治通鉴》,他前后竟读了八遍。他的聪明才智很大一部分来自孜孜不倦的读书。直至晚年也还读书不辍,建国初期他的寓所还取名“菊香书屋”。4、两块银元脱险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的张家坊召开军事会议后,便由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护送,直奔铜鼓县城。毛泽东特意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然而,就在他们由浏阳进入江西铜鼓,到达边界的一个小山村时,被一伙团防队员抓住并扣留。当然,敌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只作为一般嫌疑分子押往铜鼓县城。当走到铜鼓一个叫排埠的小山村时,毛泽东急中生智,从衣袋里拿出两块银圆,对他身边的团防队员说:“老总,我是一个小生意人,这里有点小意思给兄弟打点酒喝。”那团防队员见到毛泽东手中的银圆,就用眼睛示意毛泽东可以往旁边的山上跑。毛泽东明白了那团丁的意图,把银圆往团丁手里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毛泽东明白了那团丁的意图,把银圆往团丁手里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一直见毛泽东已跑进树林子了,那团丁才喊:“站住,往哪里跑?”并和两个团丁追了上去。毛泽东见山涧一个拐弯处有一条小水沟,便跳进水沟中,用茅草、灌木盖住自己。几个团丁草草搜了一会儿,见没有人,便下山向长官报告去了。毛泽东见敌人走远了,才从水沟里爬了出来。他碰到一个好心的樵夫, 把毛泽东接到家住了一夜, 第二天带路把毛泽东送到铜鼓县城。9 月9 日, 毛泽东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秋收起义。5、撕碎自己的画像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而此时,彭德怀正率领第一野战军的几十万官兵浩浩荡荡向新疆挺进。他感慨地对同志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能居功自傲、贪图享受,不能摆谱做老爷。新疆和平解放后,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乌鲁木齐)市。激动的人群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彭德怀一行。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挡住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就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2023-07-09 04:25:067

欲钱买毫不犹豫动物

有没有买码的朋友,我有比较稳的资料,组队研究了
2023-07-09 04:25:372

*** 《西江月·井冈山》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

*** 《西江月·井冈山》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题解】 “西江月”词牌据李白《苏台览古》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一句制成。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50字。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又名“白香”、“步虚词”、“江月令”、“壶天晓”。 词题“井冈山”,是写保卫井冈山的一次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方针。1927年10月, *** 亲率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与 *** 部会师。8月,趁 *** 不在,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等人指挥红军二十八、二十九团向湖南冒进,招致“八月失败”,二十九团全军覆没。 *** 闻讯,亲率三十一团一个营的兵力迎接二十八团回山。此时,守山部队不足一营。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乘红军主力将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红军凭险抵抗,将敌击溃,这便是此词所定之黄洋界保卫战。 【注释】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周围500多里。 *** 在此建立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鼓角]古代军中的战鼓与号角。本篇借指军号声。 [岿然不动]形容屹立坚固,攻不可破。岿然,屹立貌。 [众志成城]语本《国语》卷三《周语》伶州鸠引谚语曰:“众心成城。”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此处指军民团结,坚不可摧。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偏于西北的一个哨口名称。此处山峰海拔1342米,右为陡壁,左为深谷,谷左又是峭岩。是永新、宁冈进入井冈山腹地茨坪的必经之地。另四大哨口为:桐木岭、双马石、朱砂冲、八面山。 [遁]逃窜。 【品评】 这是 *** 第一首直接描写战争的短章。 上阕,写战争中敌我双方态势;下阕,写战争经过和结果。八句词,概括了一场自卫反击战,让人感到无所遗漏,可谓描写生动、叙述凝练! “山下”二句,描写红军阵势。一上一下,有色有声,此立体防御态势。没有点及“人”,但“人”(红军)的存在却充满了诗人的视觉与听觉u200du200cu200du200du200cu200du200cu200d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200cufeffu200d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200du200du200cu200du200cu200du200cu200du200c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feffu200du200du200du200du200d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200cu200du200du200cu200du200cu200du200cu200d。“旌旗”与“鼓角”,不但标明“人”的存在,而且显示了充分的战斗状态。“敌军”二句,一写我,用敌军的多(万千重)与我军的寡(我)相对照,表示红军的“雄姿”与“雄心”。敌我对峙的画面,有动有静。敌动,纷如蚁聚;我静,蓄势待发。借此又进一步展示了红军指战员的成竹在胸,胜券稳操。 下阕,“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二句,是对上阕“岿然不动”的补充与照应。如果说“岿然”句倾向于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早已”二句则更倾于从战术上重视敌人。 8月30日,敌人以四个团的兵力,分批猛攻黄洋界山头,从早晨攻到下午,连攻四次,皆被击退。下午,红军从茨坪调来两门迫击炮,连续两发炮弹击中敌人。敌人大叫:“不好啦,我们被红军包围了!”于是,乘黑夜逃退。“宵遁”,即指这种偷偷逃逸。 在艺术表现上,本词重视对比手法的应用。方位对比、声色对比、敌我对比、敌敌对比等,均起到强化意旨之作用。另外,本篇作为“征战词”,它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溢于言表,发人振奋。
2023-07-09 04:25:431

毫不犹豫的意思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用作谓语、状语。【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近义词】毅然决然, 不假思索,孤注一掷,斩钉截铁,一往无前,坚决果断,毫不等待【反义词】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拐弯抹角、裹足不前 、举棋不定造句:他通过路灯的光看到有歹徒抢劫行人,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看到了爸爸妈妈,我毫不犹豫地向他们跑去。他问我去不去上海工作,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2023-07-09 04:25:521

中国共产党第二批党员,曾参加过新四军,湖南籍,邓宪之,谁能帮我找到他的有关资料!

常德安乡党史有记录,邓必开,1924年入党介绍人士颜昌颐,对,就是白鑫出卖的上海龙华四烈士之一颜昌颐,安乡籍,著名的中共早期军事骨干,周恩来派陈赓等特科因枪械问题而营救失败的,包括罗亦农澎湃邢士贞和他4个人都被白崇禧下令处决在龙华枫林桥,后来白鑫被特科暗杀。邓必开曾是1926年南华安特委书记,杜修经,邓鹤皋曾是其上级,以下资料提到的周铁忠就是著名的铁大姐,经历过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南昌起义,其经历令人寒胆。网页链接网页链接
2023-07-09 04:26:221

毫不犹豫的意思解释

毫不犹豫的意思为: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毫不犹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áo,bù,yóu,yù 。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出自《井冈山的斗争》。成语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毫不犹豫造句:1、同桌找我借笔,我毫不犹豫的把笔借给了她。2、我在文具店看到了我最喜欢的的海报,我毫不犹豫的把它买下来了。3、屋外倾盆大雨,站在屋檐下避雨的小张正担忧回不了家,同学小李毫不犹豫把自己的伞递给他。4、看见有人落水,战士毫不犹豫地跳水救人。5、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毫不犹豫其他造句:1、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毫不犹豫地面对。2、看到这个问题,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了。3、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明白正义才是最重要的。4、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5、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太阳初升时,就得毫不犹豫地奔向前方。6、朋友有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7、当别人要我彻底的否定我自己的时候,我总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否定这个人!8、他问我去不去上海工作,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9、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的要求。10、为了现代化建设,你该毫不犹豫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07-09 04:26:401

龚楚多大了

龚楚龚楚(1901年11月—1995年7月24日),字福昌,曾用名龚鹤村,广东乐昌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党的许多重要军事活动(如南昌起义及百色起义),并在红军中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最高曾任中央军区参谋长,1935年叛变,他的叛变投敌,给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特别是给赣粤边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龚楚后改名龚松庵,在香港定居40年之久,曾出版《我与红军》《龚楚将军回忆录》;1990年,以年近九旬的高龄返回大陆定居,1995年在家乡辞世。中文名:龚楚别名:龚福昌,龚鹤村,“红军第一叛将”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乐昌出生日期:1901年11月逝世日期:1995年7月24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广州市立一中代表作品:《我与红军》《龚楚将军回忆录》早期经历求学经历1901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县长来镇长来村。7岁开始读私塾,1912年考入本村灵武小学堂读书,由于生性聪颖,一年半就完成3年初小学业。次年夏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916年夏高小毕业后,又考入广州市立1中就读。投身革命1917年,孙中山回穗组织军政府,他即参加革命,投入粤军第2旅当兵,旋升任班长和旅部副官。不久,南韶连镇守使李根源在韶关开办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又考入该校第1期步科,不到一年因病告假回乡疗养。1920年冬,龚楚重返原部队,充任第1营2连中尉排长。1921年6月,部队奉令由粤开赴广西,途经梧州时,第2连连长邓鹏调职,龚接任连长。1922年2月,因其父病重,再次脱离部队回家。1923年春,龚楚参加国民革命军攻鄂军任少校参谋,跟随总司令程潜攻湘,攻湘失败后退回广东北江,被派在广州通讯处工作。此期间他常与在广州工专学校读书的乐昌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丘鉴志、陈德钊等人一起谈论有关中国革命问题,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刊物。1924年6月,龚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6月下旬,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龚楚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赴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北江办事处决定让他回家乡乐昌,协助县农民协会筹备处负责人陈德钊组织开展全县农民运动,并负责联络指导仁化县的农运工作。同年冬,龚楚参与建立国民党乐昌县党部,被选为县党部执委和监察委员。翌年5月,龚楚接任共青团乐昌特支书记。这年夏天,乐昌县农会组建了乐昌县农民自卫军,龚楚因有军事经验,当了自卫军的指挥官。其间,龚楚在乐昌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介绍谭军略、龚猷征等人加入共产党。8月,龚楚和杨高林、邓水石、薛仰圣等人代表乐昌县农会出席了广东省农会执委扩大会议。12月,龚楚参加在韶关举办的北江农军学校第1期学习,至次年2月中旬结业。1927年2月,中共乐昌支部成立,龚楚任书记,继续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5月,龚楚率领乐昌农民军与北江工农军汇合,组成工农讨逆军,任总指挥,指挥讨逆军赴武汉参加讨伐蒋介石活动。讨逆军到达湖南耒阳时,被改编为第13军补充团,龚楚任团长。人物经历参加起义宁汉分裂后,根据党的有关指示,龚楚、谭军略于5月初率领乐昌农军500余人抵达韶关,与北江工农军汇合共1100多人,组成“北江工农讨逆军”,龚任总指挥,前往武汉参加讨蒋介石。当北江工农军抵达湘南耒阳进行整训时,被改编为第13军(军长陈嘉佑)补充团,龚楚任团长,李资任副团长。7月中旬,武汉政府宣布分共,龚楚把部队拉到江西,于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后,补充团大部分编入贺龙的第20军3师6团第3营,龚楚任该营指导员。不久,党中央调他前往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工作,因中途被敌军袭击,失去联络,被迫转赴香港与地下党联络,尔后龚楚潜回家乡。1927年底,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粤北曲江犁市,为第16军军长范石生所收留,化名王楷,部队对外宣称第16军140团。中共北江特委便派龚楚到朱德部队工作,委以140团团副的名义。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140团名义,由宜章大豪绅胡泮藻的五少爷——胡少海先导,进了宜章县城。当晚举行暴动,占领宜章县城,捕杀了县长杨孝斌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31日击溃前来进剿的独立第3师许克祥部5个团,乘胜追击直达坪石。随后在乐昌板塘村整编,把宜章的农军编为工农革命军第3师,由立了大功的胡少海任师长,龚楚任党代表。1928年4月28日,朱毛在井冈山会师。5月4日在砻市召开庆祝大会,宣布成立红四军,下辖3师8团,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陈毅任军委书记。原宜章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3师改编为红四军10师29团,仍由胡少海任团长,龚楚任党代表,龚楚还担任了红4军前委常务委员。接着,胡少海、龚楚率第29团参加了打败两杨会剿井冈山的战役。7月,红四军奉湖南省委命令南下湘南。7月24日,朱德率两团打进老友范石生部队驻守的郴州城,不久范部反攻,红军退出郴州。但29团各营连在郴州发到不少洋财,不再听从命令,成连成排地向家乡宜章奔跑,结果一部分被土匪胡凤章打垮,一部分跑回家去了,只有副营长萧克率领的1个连和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及团部零星人员一共百余人随军部和28团撤退。8月底,红四军前委会议,朱、毛率红军主力回井冈山,杜修经、龚楚负责留在湘南组织湘南特委,继续领导资兴、汝城、桂东、安仁各县及赤卫队,以此为基础,开展湘南工作。11月龚楚奉命赴长沙恢复重建市委,途中遭到袭击,返回乐昌。不久又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被中共广东省委调至香港从事地下工作。参与举办《正义报》《香港日报》,办兵运训练班。1929年5月,奉中共中央委员贺昌指令,龚楚被任命为中共广西前委委员,参如广西俞、李政权工作。他离香港到达广西梧州,化名龚鹤村,先在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广西编遣特派员李明瑞的政府里任省政府办公室机要秘书,做俞作柏的工作。省府从梧州迁往南宁后,又改任船务处处长、南宁市公安局局长。所以实际上中共对俞、李的策动是主要通过龚楚来进行的,而多年前拍摄的电影《百色起义》里,因为后来龚楚对革命事业的破坏,没有安排龚楚这个人物出现。1929年12月11日,龚楚参加了广西百色起义。起义后即宣布成立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斌(即邓小平),参谋长龚鹤村(即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即陈明),下辖三个纵队。1930年11月7日,红七军7000多人集中在河池举行整编大会。整编后,红7军领导成员作了一些调整:李明瑞任总指挥,张云逸、邓斌、龚鹤村等仍任原职,下辖第19、20、21共三个师。第19师由原来的第1纵队改编,前身是警备第4大队和教导总队,战斗力最强,由龚鹤村兼任师长,邓斌兼任政委;其它两个师的前身是各县警备队和农军,战力较弱。由于龚楚熟知井冈山红军的建军经验及政治工作制度,在红七军的建军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1931年1月,红七军艰苦转战湘粤境地,因伤病员增多,在广西贺县桂岭休整了3天。根据全军已减员至3500多人的情形,军部决定将3个师缩编为第55、58两个团,龚鹤村兼任第55团团长,李明瑞兼任第58团团长。红七军进入湘南后,经宜章县开进广东乳源县梅花墟。2月3日中午,红7军与前来追击的粤军邓辉团、湘军唐伯寅团和陈龙团展开了激烈战斗,战斗至黄昏时结束,梅花战斗中龚楚受伤,留下地方疗养。此后,红七军转战湘南,进入江西苏区。4月,广东省委经与中共中央联系,龚楚转到上海福民医院治疗。8月,龚楚伤愈后离沪抵达香港,再由香港沿途经广东汕头、潮安、大埔到福建永定游击区,然后直达长汀河田中央苏区。进入苏区1931年8月,龚楚伤愈后经香港辗转到达中央苏区,任红7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模范团团长、红1军团第3师第7团团长、粤赣军区第22师师长等职。1934年9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龚楚为赣南军区司令员,钟循仁为赣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央军委令龚楚严格督促该军区第65团采取积极行动,向龙布、长河一带开展游击战,消灭这一带的土匪和粤军。9月21日,龚楚、钟循仁向朱德、周恩来、项英报告了打击和消灭敌人的部署。随后,将各县区军事部改组为游击司令部,开展游击活动。1934年10月22日,中革军委宣布成立中央军区,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龚楚任参谋长,贺昌任政治部主任,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五个军区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与红24师和红10军,继续坚持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的斗争。龚楚进入中央苏区后,马上就被派任红12军34师师长。两个月后,又接任红12军参谋长。到职仅7天,因李明瑞在肃反中被杀,于是龚楚又被调往江西会昌,接任老部队红七军的军长。在下面的一年里,龚楚率红七军参加了扩大中央苏区的历次战役,如赣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等。到这年年底,龚楚因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被撤去了军长的职务,不久改任中革军委直属的红军模范团团长。不久,模范团改为红1军团第3师第7团,任团长;旋又调任独立第22师师长兼政委,不久又改任粤赣军区司令员。1933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在瑞金中央政府召开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龚楚出席了会议。据说,在这次会议上,“对龚楚在工作中所犯对革命前途灰心丧气,甚至发生动摇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并给予开除党籍一年的处分,调红军大学上级训练队高级研究班受训。”那么,龚楚到底犯了什么“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要受到如此的惩罚呢?龚楚在以前困难的时候仍然起劲地进行革命,正是红军发展最顺利的时候,自己也身居高位,怎么忽然“对革命前途灰心丧气,甚至发生动摇”的呢?这两点内地公开发表的书籍文章里一直讳莫如深。根据相关资料和龚楚自传,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龚楚“吃不了苦”,长期的艰苦战斗使他的意识产生了动摇;二是他对党在当时的一些做法有意见。当时国民党军政当局在军事“清剿”红军和游击队的同时,采取“剿抚兼施”的政策,用金钱和高官厚禄等手段引诱共产党和红军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变节投降,以分化瓦解共产党组织和红军队伍。龚楚革命意志不坚定,革命失利时多次脱离革命队伍潜回家乡。面对国民党的残酷军事“清剿”和政治上的引诱,龚楚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经不起失败、艰苦、生死的考验,悲观动摇。1933年,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中央苏区开展了“消灭地主”的运动,有田40亩甚至不满10亩者便在被消灭之列。据龚楚个人回忆:“清算接连清算,杀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杀到红军干部的家属,如江西独立师师长杨遇春,他是瑞金武阳围人,父母叔伯都被捕去清算,家中屋宇财产全被没收迫得他冒险逃出苏区,向国军投降”,“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诈净尽,才加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豪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这里提到的杨遇春是江西瑞金人,进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是一个很能打仗的人,20岁出头就当上了红军独立师师长、红12军35师师长,他也曾是龚楚的老部下(龚楚做12军34师师长,杨是该师101团团长),因家庭被清算,自身难保而投降国军,后来入了军统系统,终身与中共为敌。龚楚对“消灭地主”运动没有全面了解,错误认为部分地区实行的滥杀政策就是“消灭地主”的实质,并对此表示了异议。1934年4月中旬,高级研究班结业后,因这时的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患严重的贫血症在汀州医院疗养,龚楚调红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两个多月,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1934年5月,粤赣军区改为赣南军区,龚楚任赣南军区司令员,一个月后改任参谋长,负责部署突围准备工作。10月初,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简称中央军区),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龚楚任中央军区参谋长,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谭震林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中央军区司令部驻江西会昌县。10月2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红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了长征。1935年2月17日,中央分局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和红24师71团团长史犹生、政委石衡中率领该团的9个连,经信丰大余油山转至湘南,收容湘江战役中的红34师失散队伍,并在该地发展游击区。尔后,龚楚以湘、粤、桂边区红军总指挥的名义,率红24师71团1200人的队伍;避开国军主力的封锁线,从江西于都突围,经马岭、牛岭至信丰之铁石圩,再经油山转出广东梅关、南雄间,进入北山,沿途经过了3次战斗,突破了小股敌军和地方团队的堵截,于3月中旬到达湖南郴县、临武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和收容红34师失散队伍。1935年5月2日,龚楚带着一个连由临武基地赴郴县黄茅村。当晚,他托辞身体不适,晚饭后就寝。趁警卫纷纷酣睡之际,龚楚半夜三更爬起床,悄然逃离黄茅村回到故乡长来村。至此,龚楚终于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十年的事业,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不久,龚楚投靠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先后担任剿共游击司令、粤湘边区剿匪指挥官、粤北五县联防主任等职。由此可以看出,杨遇春和龚楚等人离开革命队伍,进而投靠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苏区进行的肃反运动扩大,在当时某些领导同志的默认和错误理解下对广大指战员和投诚人员清洗,这种“左倾”的做法致使在这一时期的党中黄埔背景的善战之士脱离共产党或者投靠国民党,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叛变后龚楚回乡后不久,经广州绥靖公署秘书长张昭芹的引荐,在余汉谋的粤军第1军先后任剿共游击司令、粤湘边区剿匪指挥官、粤北五县联防主任等职务,对曾经的战友和同志大开杀戒。1935年10月13日,龚楚率领30余人伪装成红军游击队,由广东仁化到达北山,企图消灭该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他们先与土匪周文山部假打一阵,然后说是湘南红军,来找关系,诱使赣粤边游击队后方主任何长林叛降,并在南雄北山龙狮石以召集游击队开会为名,将北山游击队一部诱入其设好的埋伏圈,胁迫投降。结果发生战斗,除逃走几个外诱杀了北山游击队60多人,逮捕了30多人。这就是“北山事件”。1935年10月20日,龚楚、何长林又带领粤军“抄剿”项英、陈毅的驻地,途中偶遇外出采购粮食和物品的侦察员吴少华等,要吴带路去见项英、陈毅。吴少华识破龚楚的阴谋,在到达营地前抢先登山,通知哨兵鸣枪报警。项英、陈毅及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等人听见枪声迅速逃走,躲过了这一劫。龚楚听到山上枪响,不知道山上有多少红军,又想到自己在山下处于不利地形,贪生怕死的他慌忙带着队伍沿着下山的小路逃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龚楚先在5战区孙连仲部任上校参谋处长,驻守江苏徐州以西的陇海铁路。后回第7战区任少将参谋。日军侵犯广东时,龚楚出任第7战区第1纵队抗日游击司令,与侵犯广东从化的日军激战于木壳岭,歼敌甚多,保卫了韶州的安全。1942年以后任第4战区第46军少将参谋长、军官训练团总队长、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等职。抗战胜利后,龚楚曾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徐州市市长,在任期间口碑不错,不久去职返粤。1946年当选广东省参议会议员,1947年任广州行辕少将高参,1949年3月任仁化县长,5月任广东省第4区(北江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10月,解放军打到了北江,龚楚带领一个保安团逃到了乐昌县瑶山。这时,中共北江行署主任黄松坚写信劝龚楚投诚。接信后,龚楚深知国民党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于是在11月上旬率其所部下山向乐昌县人民政府投诚,随后到韶关北江军分区交代其问题。12月,解放军准备解放海南岛,时海南守将为龚楚的乐昌同乡薛岳。时任广东省长的叶剑英请示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意见,决定派龚楚经香港前往海南去策反薛岳投诚。龚楚满口答应,但他深知自己过去做得太绝,按照党的政策和先例,将来绝没有好果子可吃,因此他滞留在香港,并定居于此。后曾应邀赴台湾谒见蒋介石,蒋委派他在香港秘密收编残部组成“反共救国军”,以配合伺机反攻大陆。但他见国民党大势已去,婉拒了委派,从此脱离政治漩涡,名字也改成了龚松庵,返回香港兴办实业。龚楚在香港一呆就是40年,其间曾去美国,拿了“绿卡”,但由于语言阻隔和生活习俗的关系,不习惯那里的环境,于是又重归香港。平日多以写作和书画自娱,除出版了《我与红军》和《龚楚将军回忆录》两本书外,还写诗词练书法,他的一张墨迹在香港市场至少可卖到三、五千元。回归故土八十年代后期,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了关于不再追诉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建国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年近90的龚楚闻讯后萌发了回乡的念头。当时龚楚在港办实业的几个亲属都发了财,且在香港的乐昌同乡会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乐昌的地方官员从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出发,也不断派人来游说龚楚“回家看看”。龚楚在家乡的祖屋早先因修公路而被拆除了,这时当地镇政府、县侨办为了讨好龚楚,拨出了7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按照原来的面积、式样重新选址建造。龚楚的新居为单家独院式两层半楼房,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多平方米,内有6房2厅1厨房2卫生间。室内地面铺马赛克,石米墙体,琉璃瓦顶,在当地也算气派,一副当年土豪宅第的模样。长来镇的官员还指定专人为龚楚新居装饰布置,购置全新一套家私用具:电视机、电话、冰箱、席梦思床、大浴缸等一应惧全,尽显现代化气派。于是龚楚决定择日回乡。乐昌县、长来镇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把此事向上报告,并请示以何种规格接待龚楚,今后与之来往的政策如何掌握等。省统战部门最后批复:对龚楚回乡定居作人民内部问题处理,按原国民党中级军政人员接待来往。至于政治上是否要作适当安排,待后再作考虑。1990年9月13日晚,龚楚与夫人王兰芬在其侄孙龚庆韶等人的陪同下,坐火车从深圳来到韶关,乐昌县委统战部、县府办、侨务办和长来镇领导等共10多人早已在此恭候。在接风宴会后,龚楚递上3封早巳准备好的分别寄给邓小平、杨尚昆和王震的书信,委托韶关口岸办党委书记龚洪水代为寄发。3封信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是向他旧时的同事问候和请求准许他回乡长住。同时,他还委托龚洪水以龚楚的名义发电报给在百色起义时就开始一起共事的邓小平,报告他已从香港回乡的快讯。龚洪水答应翌日一早便去韶关邮电局代为发报和用挂号把3封信发往北京。办完这件事后,龚楚连夜起程赶回乐昌家乡。龚楚回乡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县府党政官员、统战部官员上门祝贺自是少不了的,还有接踵而来的亲戚故友和闻讯前来一睹当年“大叛徒”风采的好奇民众。国内不少文史单位和史学工作者也纷纷前来采访他,让其应接不暇。龚楚虽然年过90,但思维仍然敏捷,记忆也算清晰,对一些时隔久远的人和事,他仍能忆述清楚而不含糊,令客人为之惊讶。当然,他只谈在红军的经历,经常谈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而问及到他叛变以后的经历,则缄口不言,避而不谈,推说“记不得”了。传说龚楚有三件宝:一是解放前夕老蒋授予他的“中将高参”委任状;二是一幅唐伯虎的真迹名画;三是60年代初由香港10位著名书画家联袂为他而作的四幅屏风水彩画。那个中将委任状由于进出大陆而一直未到手,此番回到大陆后龚楚在当地官员上门拜访时曾提出,要求帮忙查找他的那张委任状,当地官员也答应了,最后不了了之。那幅唐伯虎的真迹名画,在龚楚当年出走香港时,曾托亲戚代为保管。此次返乡,当年代为保管的人推说时隔久远早已忘记有那么回事了(实际上是早已被变卖了)。所以他对第三件珍宝极为爱护备至,每年只有春节那天才向来拜年的亲友展示,年初二便收藏起来。1995年7月24日,龚楚在乐昌县长来镇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当地政府的努力也有了回报:身为香港乐昌同乡会的龚楚侄孙龚庆韶,不仅个人回乡投资,还牵线引资或与他人合作投资,仅在90年代乐昌就从他那里引入了4亿多元的资金。
2023-07-09 04:27:551

电视剧《井冈山》里扮演日本女军官的演员是谁?

剧中人 饰演者 剧中人 饰演者毛泽东 王 霙 朱 德 王伍福贺子珍 潘雨辰 陈 毅 黄 鹏袁文才 刘 鉴 王 佐 宋佳伦彭德怀 姚居德 余洒度 赵恒轩何长工 周建鹏 毛泽覃 王 辉王尔琢 耿圣凯 何挺颖 曹 凯张子清 卢海华 宛希先 李 梁余贲民 杨 星 曾士峨 秦卫东罗荣桓 温 浩 粟 裕 刘凌志陈 浩 任 山 朱云卿 洪 卫林 彪 东靖川 龙 达 姚 鑫姜有田 李大昕 钟大龙 吴昱翰袁崇全 邓 钢 方小凤 叶 欢谢梅香 赵 蓓 赵飞龙 高 嘉谢铭甫 刘 勇 胡少海 钟 玲周 鲁 李 健 刘安恭 金 韬杜修经 张页石 杨开慧 程 愫伍若兰 张 青 苏先俊 郭 超龚 楚 宫 磊 曹福海 刘 竹马田富 赵春林 吴月娥 杨丽晓老姜头 赵铁仁 赖 毅 陈保安陈士榘 王 浩 肖 劲 董森伟杜松柏 俞 飞 李 灿 李 山邓宗海 于沈源 陈伯钧 刘行博江 华 马 俊 曾 山 褚 峰滕代远 李俊聪 宋任穷 江 凯萧 克 陈 枞 杨得志 陈俊凯谭震林 汪 灏 雷振辉 曾凡春蒋介石 沈宝平 朱培德 李大强何 键 华 子 翁元祥 张中华陈开财 杨志刚 林若嫣 崔 波杨如轩 汪 彪 杨池生 蒋昌义范石生 王长林 吴 尚 赵景文许克祥 隋 健 尹家壁 张辛元丁 煦 张永富友情出演卢德铭 侯 勇 周恩来 刘 劲瞿秋白 刘之冰 刘伯承 郑 强
2023-07-09 04:29:041

龚鹤村的南昌起义

宁汉分裂后,根据党的有关指示,龚楚、谭军略于5月初率领乐昌农军500余人抵达韶关,与北江工农军汇合共1100多人,组成“北江工农讨逆军”,龚任总指挥,前往武汉参加讨蒋。当北江工农军抵达湘南耒阳进行整训时,被改编为第13军(军长陈嘉佑)补充团,龚楚任团长,李资任副团长。7月中旬,武汉政府宣布分共,龚楚把部队拉到江西,于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后,补充团大部分编入贺龙的第20军3师6团第3营,龚楚任该营指导员。不久,党中央调他住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工作,因中途被敌军袭击,失去联络,被迫转赴香港与地下党联络,尔后龚楚潜回家乡。1927年底,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一部到达粤北曲江犁市,为第16军军长范石生所收留,化名王楷,部队对外宣称第16军140团。中共北江特委便派龚楚到朱德部队工作,委以140 团团副的名义。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140团名义,由宜章大豪绅胡泮藻的五少爷——胡少海先导下,进了宜章县城。当晚举行暴动,占领宜章县城,捕杀了县长杨孝斌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31日击溃前来进剿的独立第3师许克祥部五个团,乘胜追击直达坪石。随后在乐昌板塘村整编,把宜章的农军编为工农革命军第3师,由立了大功的胡少海任师长,龚楚任党代表。顺便说一句,胡少海的老父胡泮藻半年后曾在《湖南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悬赏缉暴子”的启事:“孽子占鳌(胡少海本名胡占鳌),客岁与**朱德等窜入宜城,屠士绅,焚民屋……转呈各处上峰通缉在案,如获占鳌一名,自愿出花小洋五百圆。”4月28日,朱毛在井冈山会师。5月4日在砻市召开庆祝大会,宣布成立红4军,下辖三师八团,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陈毅任军委书记。原宜章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3师改编为红4军10师29团,仍有胡少海任团长,龚楚任党代表,龚楚还担任了红4军前委常务委员。接着,胡少海、龚楚率第29团参加了打败两杨会剿井冈山的战役。7月,红4军奉湖南省委命令南下湘南。7月24 日,朱德率两团打进老友范石生部队驻守的郴州城,不久范部反攻,红军退出郴州。但29团各营连在郴州发到不少洋财,不再听从命令,成连成排地向家乡宜章奔跑,结果一部分被土匪胡凤章打垮,一部分跑回家去了,只有副营长肖克率领的1个连和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及团部零星人员一共百余人随军部和28团撤退。 8月底,红4军前委会议,朱、毛率红军主力回井冈山,杜修经、龚楚负责留在湘南组织湘南特委,继续领导资兴、汝城、桂东、安仁各县及赤卫队,以此为基础,开展湘南工作。
2023-07-09 04:29:101

不假思索的说

不假思索的假:假借,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不假思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jiǎ sī suǒ,意思是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出自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译文:戒惧谨慎独,不需要勉强,不假思考,只是一念之间,这意思就领会到了。”扩展资料:近义词:1、毫不犹豫死一个汉语词语,读作 háo bù yóu yù 。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出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例句:他通过路灯的光看到有歹徒抢劫行人,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2、脱口而出,读音tuō kǒu ér chū,汉语成语,不假思索,随口说出。话脱口而出,好像在此之前他一直困难地蹩着它。出自:清·吴趼人《瞎骗奇闻》 第一回:“我晓得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麼话便脱口而出。”
2023-07-09 04:29:221

毫不犹豫是成语吗

毫不犹豫是成语。毫不犹豫出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形容做事非常果断,丝毫没有迟疑。近义词:毅然决然、不假思索、毫不迟疑、坚定果断、斩钉截铁反义词:犹豫不决、进退两难、裹足不前、拐弯抹角、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裹足不前语法:毫不犹豫作谓语、状语示例:1、夏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没有金秋那样枫红菊香。没有寒冬那样松青柏翠,但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季节,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夏天!2、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3章:“他自己可以毫不犹豫地一口否定这无法无天的行为。”3、当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犹豫地把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的答案说了出来。
2023-07-09 04:29:311

急求: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的体会 谢谢大家了~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 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勇敢的革命军是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庄严雄伟,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词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当时,红军敢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充分重视敌人。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就指出:『巩固此根据地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红军和全体井冈山革命群众不但这样做了,而且更在精神上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如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事实正是如此。『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据参加战斗的人回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击退了敌军四次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团之后,次日中午在作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从茨坪调来的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不好啦 我们被红军包围了。』便乘黑逃跑了。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艺术效果。一是敌我对比:『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而『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二是敌初来时气势汹汹,但最后当我『黄洋界上炮声隆』时,『敌军宵遁』了。读到此,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还有善用古词、成语、简练、古朴、庄重。『旌竞旗』、『鼓角』、『相闻』、『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宵遁』等,分别表现出其艺术特色,增加了感染力。 典型概括也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3-07-09 04:30:135

汽车二十九团前身

西江月井冈山反应了以下重要历史事件: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他率领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1万多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 1928年7月,湘赣敌军“会剿”井冈山。由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等人错误决定,指令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分兵向湘南冒进,结果遭致“八月失败”。毛泽东当时正在永新指挥三十一团作战,闻讯后当即命其第一营迅速撤回井冈山,他自己亲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湖南桂东方向迎还红军大队。 8月下旬,就在朱德、陈毅率领的第二十八团还在湘南,毛泽东率部前往桂东迎还红军大部队之际,湘敌吴尚三个团,赣敌王均一个团,从酃县向井冈山猛扑而来。 8月30日,敌军开始进攻黄洋界哨口。红军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据守。 31日中午,战士们将一门迫击炮从茨坪军械所搬上了黄洋界,两发命中。炮响之后,各个山头吹起军号,军民喊杀声一片。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已经杀回山上,连夜逃之夭夭。
2023-07-09 04:30:261

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2023-07-09 04:30:344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什么

毫不犹豫的解释是: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毫不犹豫的解释是: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繁体是毫不_豫。结构是偏正式成语。年代是当代成语。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拼音是háo bù yóu yù。关于成语毫不犹豫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示例 点此查看毫不犹豫详细内容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3章:“他自己可以毫不犹豫地一口否定这无法无天的行为。”二、语法毫不犹豫作谓语、状语;指很果断。三、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毫不犹豫的成语翻译英语:withouthesitation $日语:少(すこ)しもためらわない毫不犹豫相关成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犹豫不定、犹豫不决、犹豫未决、狐疑犹豫、犹豫狐疑、犹豫再三、丰亨豫大、诫莫若豫、指通豫南、一游一豫、一豫一游、过犹不及、迥不犹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兴犹不浅、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博弈犹贤、困兽犹斗、涉想犹存毫不犹豫相关词语毫不犹豫、犹豫不定、犹豫不决、犹犹、犹豫、狐疑犹豫、犹豫狐疑、犹豫未决、犹豫再三、不犹、过犹不及、迥不犹人、不豫、不豫则废、市不豫贾、不豫之色、一毫不拔、毫不避讳、毫不理睬、毫不怯场毫不犹豫的成语造句1.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2.早上闹铃响了,我毫不犹豫起床了。3.当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把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的答案说了出来。4.烈士纵然面临死亡,他依然毫不犹豫。5.小小明掉进了河里,毫不犹豫地呼喊小明求救。6.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毫不犹豫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04:30:571

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

毫不犹豫编辑词条 已关注编辑摘要 摘要毫不犹豫 目录1解释 2发音 3近义词 4反义词 5造句 目录1解释 2发音 3近义词 4反义词 5造句 收起 编辑本段解释   形容做事非常果断,丝毫没有迟疑。 编辑本段发音   háo bù yóu yù 编辑本段近义词   毅然决然;不假思索;毫不迟疑,坚定果断,斩钉截铁 编辑本段反义词   犹豫不决 进退两难 裹足不前 拐弯抹角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裹足不前 编辑本段造句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都毫不犹豫的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七年级上册,18课《绿色的蝈蝈》——法布尔)
2023-07-09 04:31:0713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历史中分别什么含义?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星火燎原一一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力挽狂澜——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023-07-09 04:31:523

革命故事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下午四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在黄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计》。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委员多谋善断 曾有位拉美国家的司令官在参观井冈山后,意味深长地称赞:“井冈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毛泽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藏中国共产党之龙,卧工农革命军之虎。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紧紧联在一起。”蛟龙不能困在沙滩,只有潜入大海才能翻腾波涛;猛虎,不能呆在平阳,必须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峦。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藏龙卧虎”的井冈山,经历四个多月的斗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实现了我党历史性的第一次伟大转折。 1928年5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红军力量大大加强,在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边界斗争进入全盛时期。这集中表现在:红军主力由两个团扩大到四个团;红色区域的范围,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和遂川、吉安、安福、酃县的一部分,并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装;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党和政府的组织,根据地成立了地方党政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工农兵政府;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实现。 这段时期的形势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些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进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毛泽东多谋善断,正确选择井冈山作为深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并非他有诸葛亮式的“观察天象”之异才和“锦囊妙计”,而是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在对井冈山的政治、经济、地理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毛泽东认为,井冈山这个地方有许多的优势:一是有大革命以来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二是有袁文才、王佐这批“绿林朋友”,三是有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四是这里的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五是有比较好的经济给养条件,六是这里的一举一动对湘赣两省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确认井冈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发展革命的好地方。毛泽东同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坚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压和处分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当时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之后不去攻打长沙,把部队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因而撤销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书记的职务,而这个决定传到井冈山时又走了样,说是开除了他的党籍,只能当师长,不得任党代表等,毛泽东仍无所畏惧。他不灰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建立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是个“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他在井冈山提出并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的具体内容是: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准确地说,他是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基石,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从而写下了马列主义的续篇----中国篇。 1928年6月,正当边界斗争形势日益发展的时候,从湖南来了一位名叫杜修经的人,他说湘南的敌军“十分动摇”、“恐慌万状”,要代表省委,强行把红军拉往湘南去攻打郴州。毛泽东向他了解有关湘南工农群众的发动、地方武装的组织、敌军力量的布防等情况,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连这样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掌握,怎能轻易出师呢?! 对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6月底在永新县城召开的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上,毛泽东指出:“这时候把队伍调往湘南,远离根据地,有可能造成‘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危险。”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指示,继续在井冈山开展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写报告建议省委重新考虑。 可是,省委代表不顾会议决定,不听军委的劝阻,乘毛泽东在永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将驻扎在酃县的两个主力团拉往湘南,攻打郴州。结果,两个团损失一半,边界各县全被敌军占领,被杀的人数和被烧的房屋不计其数,造成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 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毛泽东于8月底在桂东县召开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会,检查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指出“敌情不明”、“盛暑远征”、“脱离红色区域”、“单纯军事冒险”是导致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1929年底,毛泽东在总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以来的经验时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毛泽东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来到井冈山后,反复研究一些古典军事典籍。那时候,他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书篓,无论是转战边界各县,或是回到根据地“老家”,都不忘带上这对“伙伴”。尽管他过的是戎马倥偬的生活,依然争分夺秒地阅读各种书报。他给警卫排的战土明确规定这样一个任务:凡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必须趁机搜集各种书籍、报纸、文件。1928年5月,红军攻打下茶陵县的高陇圩,在国民党军阀谭延闿家里缴获了许多书报,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泽东渴望许久的《三国演义》。毛泽东见后连声赞道:“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毛泽东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现实斗争服务。他同那些信而好古,钻到故纸雄里出不来的人,同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中国国情一点不懂的人完全不同,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准靶子放箭”。 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胆略和气魄坚决抵制湖南省委要红军冒进湘南的决定,就是由于对湘赣两省的敌军力量作了深入的调查和比较。当时,常驻湖南的国民党军队有六个军,另外还有六个师,不仅数量多,且战斗力强。红军曾与湘敌吴尚第八军有过四次交锋,结果只伤其一小部分,敌主力毫无损失。江西敌人虽然也有三个军,而参加“会剿”井冈山的只有三个师。其中除独立师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是江西都昌县人之外,其余全是蒋介石从云南调来的军队。毛泽东经过这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他面对这个现实,制定和实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政策。也就是说,对湖南敌军只能防守,不宜主攻;对江西敌军可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1928年上半年,井冈山红军先后在遂川、宁冈、永新与江西敌军较量多次,连战皆捷,累计歼灭和击溃敌军八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把江西敌军打得乱毫无还手的能力。 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敌我力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井冈山的具体情况,以敏锐的政治跟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领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2023-07-09 04:32:083

中国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1、江竹筠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2、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3、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4、马应元马应元(1912—1945),山西武乡马家庄村人。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小组,秋季加入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打游击。他枪法娴熟,曾一枪致敌二命,击毙敌战马一匹,成为闻名全县的民兵射击手。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马家庄民兵指导员。在反“清剿”、反“蚕食”斗争中,带领马家庄民兵队搞侦察、报敌情、除汉奸、捉舌头、埋地雷、打伏击、缴武器、截物资,多次夺回日军抢去的耕畜羊群和日伪种的蔬菜等。1943年敌占蟠龙后,任蟠武线飞行射击爆炸组组长。在漳河两岸,运用“麻雀”战术歼敌小股部队,配合八路军夜袭段村敌据点,又用“地雷加冷枪”等游击战术,打了许多胜仗。5月反“扫荡”中,一次布雷13处,炸死炸伤日军90余人,缴获步枪11支,子弹500多发。1944年11月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奖给上书“日夜出击蟠武线,飞行爆炸显神威”锦旗一面,被誉为民兵杀敌英雄。1945年元月,在本村突围战斗中落入敌手,最后敌人抓来其母亲和妻子劝其投降,均被拒绝,终被敌秘密杀害,年仅24岁。5、程仲一1938年1月,中共五寨县委成立,程仲一任宣传部长。3月,五寨沦陷后,率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抗敌自卫队配合八路军一二○师一部袭击驻城日军,迫使日军撤离五寨县城。1939年1月,与王庭弼、白如冰等率晋西北抗日动员委员会部分干部转入大青山,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曾率当地游击队配合八路军骑兵支队消灭归(绥)凉(城)一带土匪武装,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同年秋,任绥东专署专员,率绥东武工队三下丰东,开辟丰东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调任绥中专署专员。1941年冬,率专署游击队奇袭三道营火车站,毙伤日军站长以下敌伪官兵多名,缴获20余支枪和大批弹药。1943年秋调任绥南专署专员,带领武工队在崞县窑子、三道沟、公鸡咀一带与敌作战中连战连捷。1944年2月10日晨,为汉奸出卖,被日军重兵合围于凉城县郭木匠沟一带。为掩护其他人员突围牺牲。时年28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程仲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竹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应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靖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大钊
2023-07-09 04:32:2913

王尔琢生平

王尔琢(1903.01.23-1928.08.25),又名蕴璞,湖南石门县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2023-07-09 04:33:244

杨家惨案(革命故事)

你要革命故事梗概,关键是要干吗,从别人那里找了点自己选把,不清楚你要什么样的.黄洋界保卫战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下午四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在黄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计》。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委员多谋善断曾有位拉美国家的司令官在参观井冈山后,意味深长地称赞:“井冈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毛泽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藏中国共产党之龙,卧工农革命军之虎。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紧紧联在一起。”蛟龙不能困在沙滩,只有潜入大海才能翻腾波涛;猛虎,不能呆在平阳,必须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峦。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藏龙卧虎”的井冈山,经历四个多月的斗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实现了我党历史性的第一次伟大转折。1928年5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红军力量大大加强,在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边界斗争进入全盛时期。这集中表现在:红军主力由两个团扩大到四个团;红色区域的范围,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和遂川、吉安、安福、酃县的一部分,并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装;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党和政府的组织,根据地成立了地方党政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工农兵政府;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实现。这段时期的形势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些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进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毛泽东多谋善断,正确选择井冈山作为深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并非他有诸葛亮式的“观察天象”之异才和“锦囊妙计”,而是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在对井冈山的政治、经济、地理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毛泽东认为,井冈山这个地方有许多的优势:一是有大革命以来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二是有袁文才、王佐这批“绿林朋友”,三是有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四是这里的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五是有比较好的经济给养条件,六是这里的一举一动对湘赣两省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确认井冈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发展革命的好地方。毛泽东同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坚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压和处分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当时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之后不去攻打长沙,把部队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因而撤销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书记的职务,而这个决定传到井冈山时又走了样,说是开除了他的党籍,只能当师长,不得任党代表等,毛泽东仍无所畏惧。他不灰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建立农村根据地。毛泽东是个“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他在井冈山提出并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的具体内容是: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准确地说,他是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基石,创造性地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从而写下了马列主义的续篇----中国篇。1928年6月,正当边界斗争形势日益发展的时候,从湖南来了一位名叫杜修经的人,他说湘南的敌军“十分动摇”、“恐慌万状”,要代表省委,强行把红军拉往湘南去攻打郴州。毛泽东向他了解有关湘南工农群众的发动、地方武装的组织、敌军力量的布防等情况,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连这样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掌握,怎能轻易出师呢?!对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6月底在永新县城召开的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上,毛泽东指出:“这时候把队伍调往湘南,远离根据地,有可能造成‘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危险。”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指示,继续在井冈山开展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写报告建议省委重新考虑。可是,省委代表不顾会议决定,不听军委的劝阻,乘毛泽东在永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将驻扎在酃县的两个主力团拉往湘南,攻打郴州。结果,两个团损失一半,边界各县全被敌军占领,被杀的人数和被烧的房屋不计其数,造成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毛泽东于8月底在桂东县召开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会,检查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指出“敌情不明”、“盛暑远征”、“脱离红色区域”、“单纯军事冒险”是导致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1929年底,毛泽东在总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以来的经验时指出: “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毛泽东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来到井冈山后,反复研究一些古典军事典籍。那时候,他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书篓,无论是转战边界各县,或是回到根据地“老家”,都不忘带上这对“伙伴”。尽管他过的是戎马倥偬的生活,依然争分夺秒地阅读各种书报。他给警卫排的战土明确规定这样一个任务:凡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必须趁机搜集各种书籍、报纸、文件。1928年5月,红军攻打下茶陵县的高陇圩,在国民党军阀谭延闿家里缴获了许多书报,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泽东渴望许久的《三国演义》。毛泽东见后连声赞道:“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毛泽东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现实斗争服务。他同那些信而好古,钻到故纸雄里出不来的人,同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中国国情一点不懂的人完全不同,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准靶子放箭”。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胆略和气魄坚决抵制湖南省委要红军冒进湘南的决定,就是由于对湘赣两省的敌军力量作了深入的调查和比较。当时,常驻湖南的国民党军队有六个军,另外还有六个师,不仅数量多,且战斗力强。红军曾与湘敌吴尚第八军有过四次交锋,结果只伤其一小部分,敌主力毫无损失。江西敌人虽然也有三个军,而参加“会剿”井冈山的只有三个师。其中除独立师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是江西都昌县人之外,其余全是蒋介石从云南调来的军队。毛泽东经过这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他面对这个现实,制定和实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政策。也就是说,对湖南敌军只能防守,不宜主攻;对江西敌军可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1928年上半年,井冈山红军先后在遂川、宁冈、永新与江西敌军较量多次,连战皆捷,累计歼灭和击溃敌军八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把江西敌军打得乱毫无还手的能力。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敌我力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井冈山的具体情况,以敏锐的政治跟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领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1937年11月,徐肖冰那时刚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组织上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人还很少。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另外还有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见《毛泽东画传》第132页,徐肖冰摄)。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小型、老式的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得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因为不熟悉,这次拍照险些把站在边上的王明圈在镜头外面。刚拍完一张,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问:“你是哪里来的?”徐肖冰说:“我是后方政治科的宣传干事,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但这人半信半疑,恰好一旁有人认识徐肖冰,向他证明了徐肖冰的身分。后来,徐肖冰才知道这人叫马海德,是个大夫,和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一起到延安的。但当时被他这么一搅,拍照的机会错过了。当徐肖冰与马海德熟悉之后,就总跟他开玩笑:“马大夫,那时我在飞机场拍照片,你怀疑我,这事是你该管的吗?”马海德自己也觉得好笑。)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佟麟阁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一级英雄”王海大队长人物小传:王海,山东人,1925年生,1945年入党,1946年入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的王海带领战友们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战绩,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他本人因击落击伤敌机9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王海和战友们平均驾驶喷气式战斗机飞行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而他们的对手美国空军飞行员大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王海和他的战友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打败强敌。1951年11月18日下午,180余架美机分头飞至我方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我机奉命起飞迎战。王海大队出动6架战机,向指定战区飞去。“跟我进攻!”发现敌机正在向清川江桥投掷炸弹后,王海发出命令。随之,编队从 6000米的高度直捣而下,瞬间就冲到了1500米处的敌机群中。敌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乱作一团,丢掉炸弹,仓促应战。见敌机采用“圆圈战术”,8 架飞机首尾相连,互相掩护,与我机兜起圈子,王海一声令下:“爬高占位!”我6架战机一起昂头,急速跃上高空。紧接着,他们又一压机头,猛冲下去。几次冲击,硬是冲破了敌机的“圆阵”。王海抓住时机,向一架敌机猛冲过去,直到距敌机500米处才开火,打得敌机翻滚着坠向地面。剩下的敌机一个个惊慌万分,四散逃窜。战斗结束后,王海和战友编着整齐的队形返回基地。这次战斗中,他们一共打掉了5架敌机。王海大队一举成名。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啸啸满路风。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伤心荒涧碑犹在,放目寒山事已空。吊古不堪回首望,冷烟萎草夕阳红。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319590.html?fr=qrl
2023-07-09 04:34:171

搜索毛主席写的背景资料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2023-07-09 04:34:253

ufeff毫不犹豫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 *** 《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成语意思】: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通用拼音】:hao bu you yu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毫不犹豫,作谓语、状语;指很果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英语翻译】:without hesitation <straight away> 【日语翻译】:少(すこ)しもためらわない 【近义词】:毫不迟疑 【反义词】:迟疑不决 【成语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3章:「他自己可以毫不犹豫地一口否定这无法无天的行为。」
2023-07-09 04:34:321

找两句诗词!!!其大意为不管环境怎样风云变幻.都能做到泰然处之,巍巍不动.请问这是指的那句古诗词呢???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语译】 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 【注释】 色:指面色。 麋鹿:俗名四不像。 兴:起,引申为起舞。 左:近旁。 瞬:看一眼,短时间看。 【出处】 (宋)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谠明】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洲眉山(今属四川)人。长于古文,笔力雄健,议论畅明。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佑集》。 《心术》,是作者题为《权书》的十篇论文中的一篇。本文根据我国历代军事理论和经验,提出了自己对 用兵的主张。其中有些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如对战争要“知理、知势、知节”,曾给后人很大的启发。全文提出八条意见,自成段落,但又都围绕一个中心。文章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所节之句,是讲当将领应遵循的法则,应该是首先做好精神、意志的培养。泰山崩,比喻意外的变故;麋鹿兴,喻指美好事物的引诱。这是说面对惊吓和引诱都毫不动心,这样才可以为将,才能克敌制胜。全句写得气势磅礴,设喻得当,反衬有力,可谓神来之笔。
2023-07-09 04:34:508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诗的意思

岿然指象山一样屹立的样子 众志成城 『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 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望采纳
2023-07-09 04:35:333

痛痛快快的意思

非常干脆;直爽。邹韬奋 《当前的急务》:“其次是在政治上负责者必须言出行随,觉察到全国的要求,提出了适应全国要求的主张与办法,便须在实际上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干出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跟你痛痛快快地说吧。”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他不讲, 徐义德 也会告诉她的,不如痛痛快快地告诉她,反而会博得她的欢心。”舒适爽快。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行,回去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
2023-07-09 04:35:448

革命故事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2、黄继光堵枪口 3、欧阳海挡惊马 4、邱少云浴火重生 5、刘胡兰铡刀就义 6、杨根思孤身闯敌阵 7、李玉安甘当活烈士 8、周文雍、陈铁军刑场订婚 9、华子良装疯救难友
2023-07-09 04:36:081

西江月井岗山这首诗注音

《西江月井岗山》的注音:《xī jiāng yuè·jǐng gāng shān 》《西江月·井冈山》jìn dài-máo zé dōng近代-毛泽东shān xià jīng qí zài wàng ,shān tóu gǔ jiǎo xiāng wén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dí jūn wéi kùn wàn qiān zhòng ,wǒ zì kuī rán bú dòng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zǎo yǐ sēn yán bì lěi ,gèng jiā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huáng yáng jiè shàng pào shēng lóng ,bào dào dí jūn xiāo dùn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译文:望着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响起了战鼓及军号声,任凭敌军团团围困千万层,我军依然岿然不可撼动。我军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更加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黄洋界红军的炮火声阵阵轰鸣,快马来报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已然逃去。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2、作品赏析:这首诗是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词的上阕写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下阕写战斗经过,军民万众一心,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战斗取得胜利。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善用古语和成语,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练,极富感染力,典型与高度概括了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3、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井冈山
2023-07-09 04:36:163

毫不犹豫的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都毫不犹豫的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23课《绿色蝈蝈》他通过路灯的光看到有歹徒抢劫行人,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看到了爸爸妈妈,我毫不犹豫地向他们跑去。他问我去不去上海工作,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 毫不犹豫地说have no hesitation in saying毫不犹豫的拒绝a straightaway denial.我毫不犹豫的赞同I gave my unhesitating approval.毫不犹豫地,立即without hesitation毫不犹豫地自告奋勇;脱口而出volunteered without hesitation; spoke without thinking.毫不犹豫地做某事hesitate at nothing毫不犹豫地自告奋勇;脱口而出Volunteered without hesitation;spoke without thinking.清晰而响亮地;毫不犹豫地clearly and loudly;without hesitation他毫不犹豫地接受该提议。He had no hesitation in accepting the offer.她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里。Without a moment"s hesitation,she jumped into the river.她毫不犹豫的承认了。She agreed without the slightest hesitation.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对任何事都毫不犹豫.I have no qualms about recommending this approach.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一方法。He told John to bring his shaving water with the utmost confidence.他毫不犹豫,吩咐约翰给他拿刮胡子水来.Deliberately he ground the inkstick , took up the brush and wrote.他毫不犹豫地研起墨来, 拿起笔写信。You put a burden in front of him and he clasped it.你在他面前摆一副重担,而他则毫不犹豫地接受了.My master hesitated not a moment in complying with her request.我的主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She didn"t scruple to take Tom from his wife.她毫不犹豫地从汤姆妻子手中夺走汤姆.He unhesitatingly ranks them as varieties.他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列为变种.She owned up to it without hesitation.她毫不犹豫地承认了.
2023-07-09 04:36:331

张恒演过的电视剧

张恒演过的电视剧有:《将军日记》 饰演:宋元起,《毒刺》 饰演:鲁奇,《天网》 饰演:杨和坚,《赖汉的幸福指数》 饰演:刘伟,《寻路》 饰演:杜修经,《毛泽东》 饰演:刘士毅。张恒,男,出生于1984年3月,代表作有电影《国医》电视剧《赖汉的幸福指数》等剧,因其在《赖汉的幸福指数》中的表演获得好评。021年4月25日,张恒参演的电影《东海异闻录》播出。《赖汉的幸福指数》张培根导演透露。为了塑造好这一角色,张恒还专门走街串巷去观察生活中贴小广告那些人的动作。“深入这些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中之后后,表演时就更加有了信心。”他说。张恒演过的电影:1、胶片电影《老村长的故事》 饰演:牛福民(青年、主演)。2、胶片电影《青松岭惊魂》 饰演:曹二蛋(反主演)。3、胶片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 饰演:韩彪(反主演)。4、胶片电影《浔江山月》 饰演:黄金石(男一)。5、数字电影《在这个家庭里》 饰演:陈庆儿(主演)。6、数字电影《果子》 饰演:果实(主演)。7、数字电影《军转律师》 饰演:猛子(主演)。
2023-07-09 04:36:50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解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2023-07-09 04:37:116

什么犹豫

什么什么犹豫的成语是:毫不犹豫。毫不犹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áo bù yóu yù 。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具体释义: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一点儿也不迟疑。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例句:1、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黄继光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枪口。2、一个有魅力的人,必定毫不犹豫,说到做到。3、为抢救落水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湖水里。4、事前考虑清楚,可是一旦到了该行动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放手一搏。5、成熟的男人是只要你喜欢,就会毫不犹豫的买下,他爱你,所以会努力让你快乐。6、因为我们是朋友,不管你遇到什么难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忙。7、要怎么跟你解释,在我毫不犹豫爱你时,恐惧同样无边无际。8、烈士纵然面临死亡,他依然毫不犹豫。9、我毫不犹豫的说我上次这个会议的时候就没有去参加。10、我会毫不犹豫地一直在这里等你,我爱你。11、他毫不犹豫地愿和我分担艰巨的任务。12、他向来是一个盲目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毫不犹豫。13、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14、只要我认为是最好的,我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做。15、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她的想法告诉我们。
2023-07-09 04:3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