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卡农是用钢琴弹好还是小提琴

2023-07-09 11:43:45
共1条回复
kikcik

听卡农总让人有开心的感觉,是钢琴爱好者必不可少的演奏曲目。所谓卡农(Canon或Kanon)原本并不是指的一首音乐,它和赋格一样,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它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特点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最知名的卡农莫过于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创作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我的野蛮女友里女主角弹奏的一段卡农改编的钢琴曲,让很多不了解卡农的人都喜欢上了卡农。这一段改编的钢琴曲来自于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当然,最为大家熟悉的还是钢琴版的卡农。

出自于流行钢琴网

相关推荐

竖琴22弦能不能弹奏卡农、更替的四季这些经典曲目

完全可以的,有的音区适当的更改一下就可以了
2023-07-09 05:00:352

原版的卡农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地?

最早的卡农版本是提琴四重奏形式的:三把小提,一把大提。后来人们逐渐加上了贝斯,竖琴等乐器,或改编成了脱离弦乐组合的形式。
2023-07-09 05:00:586

关于《卡农》

  《卡农曲》  《卡农曲》(《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他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Pachelbel, Johann 帕赫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赫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赫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赫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赫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编辑本段]卡农的故事  由于帕赫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赫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赫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赫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赫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赫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赫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赫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赫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  帕赫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Pachelbel(卡农的作者),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在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2023-07-09 05:01:216

卡农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是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大名鼎鼎的巴赫早期从他的哥哥约翰.克里斯托夫.巴赫接受了键盘乐器的最初训练,而后者就是帕尔贝尔的学生,从而将帕赫贝尔的影响传给了巴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巴赫的管风琴风格深受帕赫贝尔的影响。帕赫贝尔最有名的作品是 "D大调卡农", 全名为 "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 "规律"。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带有一丝意大利式的,甜蜜宁静的忧伤。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所谓的"顽固音型主题" 反复出现28次,可是听者却能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这个作品其实已经不是帕赫贝尔的原作了,是研究巴洛克音乐的学者Max Seiffert 改编的变奏曲, "Variation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现在有用不同乐器, 人声演绎的"Variation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 我听过钢琴版的, 小提琴版的, 弗拉门戈 (Flamengo)版,吉它版的, 长笛版的, 竖琴版的, 协奏曲版的, 童声版的, ... ...不同的版本, 争奇斗艳,风格各异:或晶莹剔透,或如诉如泣, 或奔放热烈, 或悠扬典雅,或纯真清澈,一口气两百多次顽固音型听下来,竟然感觉到非常过瘾。 New Age Music 钢琴家George Winston 也演绎了这首巴洛克佳作, 他的"Variation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晶莹剔透, 充满了诗情画意,那错落有致的旋律让我不由想起了白居易的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神韵,以致很多人听了他的弹奏后,不觉得它是巴洛克音乐而是New Age Music。 据说,电影“凡夫俗子”,“我的野蛮女友”都采用了这首曲子,更让这首巴洛克音乐广为人知。
2023-07-09 05:01:361

卡农钢琴曲 表达的是什么

卡农是采用对位法则写就的曲子,由一个旋律起,循环往复,在不知不觉种音乐在同样的旋律种升了一个八度,然后又巧妙的回复。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3分38秒有一段小音阶。每次听到这里 ,或者弹到这里的时候,心中总有种说不出来的难过。音阶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过去,不可找回的爱情,不可找回的时光,惘然而惆怅。 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伤痕,不会磨灭。只是在细细回忆时,恐怕已是风烛残年。
2023-07-09 05:01:461

卡农这曲子是谁创作的? 跟它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听卡农总让人有开心的感觉,是钢琴爱好者必不可少的演奏曲目。所谓卡农(Canon或Kanon)原本并不是指的一首音乐,它和赋格一样,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它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特点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最知名的卡农莫过于帕赫贝尔JohannPachelbel(1653~1706年)创作的《D大调卡农》(CanonandGigueinD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Canon)。我的野蛮女友里女主角弹奏的一段卡农改编的钢琴曲,让很多不了解卡农的人都喜欢上了卡农。这一段改编的钢琴曲来自于乔治·温斯顿(George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ontheCanonbyPachelbel)。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当然,最为大家熟悉的还是钢琴版的卡农。
2023-07-09 05:02:011

曲子《卡农》表达了什么意思?

卡农简介: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什么是卡农?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黑尔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黑尔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在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 关于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生平简介】 帕海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海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海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海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由于帕海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海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海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海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海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海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海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海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Canon的版本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 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 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卡农--另类版本 canon-guitar(Flamenco 佛拉门戈版)
2023-07-09 05:02:104

世界名曲(钢琴曲)《卡农》的介绍 谢谢~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在卡农中最广泛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创作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T. 337),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并简称为《D大调卡农》(Canon in D)。音乐家帕海贝尔是当时在德国J·S·巴赫出现以前最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他有大量的管风琴作品。他与J·S·巴赫的父亲私交甚好,是巴赫姐姐的教父,他是巴赫哥哥的老师,而巴赫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他的这位哥哥,所以帕海贝尔也能算是“音乐之父”J·S·巴赫的师祖。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9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卡农曲》背后的故事   Pachelbel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琴师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但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 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2023-07-09 05:02:293

原版卡农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钢琴啦..卡农简介: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象卡农,准确地说,是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让我如此疯狂地迷恋,伴随我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 有个同样热爱卡农的国外朋友,在他专门为这首音乐制作的网站上写道:“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直达灵魂”------对我来说,每次聆听卡农,感受是同样地刻骨铭心,尽管我已经听了它不下数千遍,尽管我有近40个不同的演奏版本;而每次我都会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让自己沉醉,然后莫名感伤,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溺在感动之中。 我曾经说,我将遇见我的死,为200年前的音乐泪流满面,因为聆听卡农;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在帕赫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u2022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第一次聆听《卡农》,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它……重回工厂,伴随着柔美的旋律,重温帕海贝尔、乔治·温斯顿、我的野蛮女友…… ◆电影原声:《我的野蛮女友》“百日纪念”场景 ◆钢琴曲:George Winston - 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 -Album:《December》 ◇大家好,我是flypig,现在在自己的房间里面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复读机上的microphone来做这一次的工厂电台。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个片断是我从《野蛮女友》DVD里取出来的一段电影原声。可能很多人知道卡农这个曲子,都是因为《我的野蛮女友》吧…… 全智贤弹奏的曲子,改编自乔治·温斯顿的专辑《十二月》中的《卡农变奏曲》,也就是现在的背景音乐。乔治·温斯顿改编的卡农深情自然,旋律和声极富现代新世纪音乐的心灵风格,直入人心。在《我的野蛮女友》一片中,因为剧情需要,音乐监制将乔治·温斯顿的乐谱作了适当的修改,但其魅力却丝毫不逊于原曲,为电影平添了几分靓色。 乔治·温斯顿,作曲家兼钢琴家,1949年生于美国密西根州,1972年录制他的首张个人专辑演奏专辑《Ballads & Blues》。他的专辑《森林》荣获1995年格莱美音乐大奖。《十二月December》是他“四季”四张专辑里的最后一张,也是最闻名的一张。 柔美优雅极富文人气息的清新曲风,使其成为新世代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卓越人物。乔治·温斯顿因为优异的音乐才华而多次获得格莱美奖和格莱美提名的极高荣誉,每年都因乐迷们的强烈要求而进行100 多场全球巡演,受到世界各地观众们的热忱欢迎。 他成长的蒙他那州的季节变化景象,丰富了他的灵魂。这些优美的钢琴乐曲都是大自然季节变换时赐给温斯顿的天籁之音。 ◇其实,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变奏曲》又是改编帕卡贝尔的《D大调卡农》 ◆古典曲目:Johann Pachelbel - Canon and Gigue in D ◇其实,《D大调卡农》的原名应该是《Canon and Gigue in D》,这Gigue是吉格舞曲的意思。 帕海贝尔(1653-1706),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师。帕卡贝尔擅长演奏风琴,作为德国十七世纪后期的著名作曲家,尤以此曲饮誉至今。 帕海贝尔穷毕生精力所写的教会音乐,在今天已少有人听。人们谈到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时,他很少被排上名。即使提到,也多半仅是说他是“数字低音时代”的管风琴大师而已,事实上他的作品曾对巴赫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跟他所写的那些教会音乐堂皇钜作比较,卡农曲长仅五分钟,是微不足道的小品。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使帕海贝尔留名后世的正是这首卡农。 ◇好的,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曲由一位澳大利亚网友提供的古典木吉他版本《卡农协奏曲》。 ◆网友原创:Telemann Quartet - Pachelbel"s Canon -from: http://www.mp3.com.au/ ◇继续来说说《卡农》。 卡农其原意为“轮唱”,是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其特点是同样的旋律被一个或多个声部重复,同一调或相关调彼此在时间上重合,也就是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 原版《D大调卡农》一般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两个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最后光辉地结束,纵观全曲,曲式虽严谨,但作曲家却能在严格的形式中作自由的变化,作曲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在一开始是按照原本演奏的,但后人在大致保留原作结构的前提下,做了许多种编曲,以适合吉他、管风琴和室内乐团。在刘嘉玲代言的SK-II广告系列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背景音乐是很简单的八个音在重复,其实这八个音就是卡农的前奏!有一年家庭伦理片《凡夫俗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它的配乐就是这首卡农。当全世界的影迷醉于剧情的时候,也爱上了这首在悠然不动中却脉动着勃勃生机的作品。 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当全智贤的钢琴声在大学阶梯课室里响起的时候,满脸尴尬的车太贤情不自禁穿过人群,将准备以久的玫瑰送给全智贤。这时满场一片喝彩鼓掌之声。 全智贤弹奏的这首曲子,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优雅流畅的钢琴独奏,就是改编自George Winston(乔治·温斯顿)的专辑《December》中的"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乔治温斯顿,1949年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作曲家兼钢琴家,自1972年录制个人首张专辑演奏专辑《BALLADS & BULES》至今,其柔美优雅极富文人气息的清新曲风,使乔治温斯顿成为先时代音乐界中极具代表性的卓越人物。他的《森林》专辑荣获1995年格莱美音乐大奖。《December》是他四季四张专辑里的最后一张,也是最闻名的一张。 但是故事没有完,既然音乐名"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也就是说,这是乔治温斯顿改编Pachelbel(帕卡贝尔)的Canon(卡农)。 什么是卡农?其原意为“规则”。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其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Pachelbel profile: Johann Pachelbel 约翰·帕赫尔贝尔 1653-1706 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1653年9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Nuremberg)。早年随施韦默尔(Schwemmer)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Altdorf)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管风琴师克尔(Kerll)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Eisenach),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爱森纳赫也是德国音乐的故乡,8年之后,J.S.巴赫 在这里诞生。1678年至爱尔福特(Erfurt)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 J.C.巴赫(Johann Christoph Bach,J.S.巴赫的兄长,并在双亲去世后成为 J.S.巴赫的监护人)。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Stuttgart)和哥达(Gotha)担任管风琴师。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St Sebald"s church)的管风琴师,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 帕赫尔贝尔是巴赫之前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众赞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 帕赫尔贝尔最有名的作品是约作于1680-1690年的《D大调卡农》,最初完成时是一首《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乐器写成,但只有《卡农》广为流传,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 帕赫尔贝尔作品的体式和技法,对 J.S.巴赫有很大影响 Canon的版本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B
2023-07-09 05:02:396

卡农这曲子是谁创作的? 跟它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农作品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部曲。 《卡农》背后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了,他天天听那个琴师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境殷实。,这个女孩子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却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一个人。但女孩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喜欢音乐,希望可以拜他为师学艺。 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Barbara Gabler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注意力放在钢琴上,被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很是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学琴,希望有一天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3天后的晚上,在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上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这就是卡农的故事。
2023-07-09 05:02:551

各种版本的卡农

我把我知道的说说1.童声版卡农2.小提琴卡农3.钢琴版卡农4.木吉他独奏卡农5.弗拉门戈canon6.最有意大利风情的长笛和竖琴版本7.canongroove8.笛子试音版本9.劲舞团-canongroove-audition10.水晶版本11.文艺复兴卡农tallis"scanon12.摇滚版卡农canonrock全球40位吉他手演绎13.钢琴硬奏版14.电声摇滚canon15.帕海贝尔canonandgigueind-d大调卡农16.canon阳光班德瑞版17.canonwinds风OH...上帝我不找了...
2023-07-09 05:03:021

请问《卡农》的创作者是谁?其创作背景又是怎样的?

卡农 “卡农(Ca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 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Pachelbel Canon(帕卡贝尔的卡农)。卡农的原意为“规则”,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即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帕卡贝尔(1653-1706)作为德国十六世纪后期的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师,尤以此曲饮誉至今。据说这首卡农一般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所以这段音乐虽然给人感觉是不断地回旋往复,可它优美雅致的旋律完全不让人觉得单调,只会越听越觉动听,不由自主地沉醉在小提琴重复的拉奏中。这首卡农由于太过著名,以代表人类文明的标志,被美国宇航署通过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上太空的音乐还包括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卡农》-简介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7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儿将之演绎成中文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但在历史上所有的卡农曲当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个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以说已臻化境。
2023-07-09 05:03:112

卡农为什么经典?曲子最初谁写的呢?

“卡农(Ca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7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儿将之演绎成中文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但在历史上所有的卡农曲当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个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以说已臻化境。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在卡农中最广泛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创作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 T. 337),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并简称为《D大调卡农》(Canon in D)。音乐家帕海贝尔是当时在德国J·S·巴赫出现以前最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他有大量的管风琴作品。他与J·S·巴赫的父亲私交甚好,是巴赫姐姐的教父,他是巴赫哥哥的老师,而巴赫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他的这位哥哥,所以帕海贝尔也能算是“音乐之父”J·S·巴赫的师祖。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d大调卡农》简谱“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赫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海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海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2023-07-09 05:03:191

著名的曲子《卡农》想表达什么??

  ----至死不渝的爱情----  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象卡农,准确地说,是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让我如此疯狂地迷恋,伴随我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  有个同样热爱卡农的国外朋友,在他专门为这首音乐制作的网站上写道:“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直达灵魂”------对我来说,每次聆听卡农,感受是同样地刻骨铭心,尽管我已经听了它不下数千遍,尽管我有近40个不同的演奏版本;而每次我都会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让自己沉醉,然后莫名感伤,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溺在感动之中。  我曾经说,我将遇见我的死,为200年前的音乐泪流满面,因为聆听卡农;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在帕赫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u2022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如果觉得我的答案可以,请选为最佳答案哦!
2023-07-09 05:03:273

关于《卡农》这首歌的资料

卡农有很多版本。长笛,提琴,等等。是个劲乐团的歌,劲乐团的卡农节奏感强,欢快活泼。其他的长笛版本等都比较温柔,浪漫,适合婚礼等场合用。大概就是这么多吧。资料里有Q
2023-07-09 05:03:362

卡农钢琴曲简谱

简谱:1/2:2/2:相关介绍: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扩展资料相关背景: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农钢琴曲
2023-07-09 05:03:458

求卡农钢琴曲歌词

歌名:卡农歌词制作:你执我着希望最爱的群群能听见的:像这支有感觉的钢琴曲一样我们的故事有前奏也有高潮那天下午你转到我们班也许从那时起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手上的螺纹竟是一样的或许会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直到现在我们相爱了爱得也像那几个螺纹一样直到离不开对方的怀抱了我们都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那会儿你时常出现在我眼前你撅着嘴目光闪闪的笑着我呆呆的看着你的身影许久喜欢上你的感觉是快乐而爱上你的感觉是幸福我们一起坐三轮车回家车子开过了火我还得走回家我乐了很久因为你笑了且很天真我喜欢那样的你可爱的你 很甜也是在一个下午我向你表白了知道你习惯了拒绝别人我也没让自己太难受我知道如果不告诉你我喜欢你也许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平淡的日子是很考验人的我们一直就只短信联系平淡也即是疏远我知道你差不多快不认识我了但我的心却依然为你澎湃也许那会你对我不了解你在南昌上学我却在武汉命运是喜欢开玩笑的但我们更喜欢开玩笑那天你奇迹般的答应我了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话吗?我们相距很远 快乐虽然很短暂但是信念是永恒的我不是承诺的骗子我会用行动去告诉你我爱你且真的爱你这个季节会很阳光的我们是阳光人是幸福的那次第一次坐火车去看你像那回一起坐车回家一样这次我又坐过站了我知道我们注定有不平常的经历我凌晨2点多看着车窗外的雨水窗外稀稀的灯光告诉我快天亮了我也许无力支撑我的爱情因为那灯光是那样的微弱但事实上我又错了那天你对我说“我爱你”我的心有股暖流 还有眼睛我以为我们会挺不过来的我因为学习的事情跟你吵了架你恨我我也无能为力的看着你哭泣我的心矛盾极了但不知道怎么去缓解这个矛盾但我真的太爱你了却不断的给你压力让你有时伤透了心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不能太爱一个人自己陷的深而且给你压力我为自己的性格感到可悲为了我的性格给你带来不少心伤我真的想真心给你道歉我最爱的群我一定会注意的 小心的呵护你的祝:身体健康 越来越可爱漂亮你的老公康康2006年11月23日-->
2023-07-09 05:05:484

卡农钢琴曲双手简谱

简谱:1/2:2/2:相关介绍: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扩展资料相关背景: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农钢琴曲
2023-07-09 05:06:083

求 关于 卡农 帕海贝尔 的一切知识。

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这个名字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有点生疏,起码对我就是这样。我知道他完全是因为一个巧合,简单点说,他是一个德国人——生于1653年9月1日,其一生微染悲色,比如说其发妻和幼子在1683年的时候死于一场瘟疫(不过他次年再度结婚,还生了7个孩子,其中两个后来成为了音乐家,一个从事音乐制作,还有一个是画家),他本人又在1692年为了躲避战祸而逃离了斯图加特,1695回到纽伦堡定居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的管风琴师1706年3月3日殁于故土。 他一生辗转,做过很多地方的管风琴师。在1678年他在爱尔福德担任管风琴师的时候收了一个叫约翰·克利斯多夫·巴赫的学生,而这个学生恰恰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哥哥,所以很容易大家会把他和巴赫的创作联系起来,不过这并非牵强附会,毕竟帕赫贝尔当时是管风琴师中的翘楚,中德学派之代表,非常有自己的风格。据说他是最早使用特定音阶和和声来代表特殊的情绪的人,而J.S.巴赫也是所谓的北中南三派之集大成者,如果对帕赫贝尔视而不见反倒有些奇怪了。 帕赫贝尔一生主要精力都用于创作适于教堂演奏的宗教音乐,而其中的大多数已几乎被遗忘殆尽了,反而是一首小巧的本来可能是为家庭娱乐而作的“D大调卡农”流传益广。在帕赫贝尔这个名字早已消黯的今天,它的旋律却变得人人耳熟能详,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其实这个曲子的原名是“D大调卡农和吉格”(Kanon und Gigue für drei Violinen und Basso Continuo D-Dur),作曲年代一般猜测为1680年前后,起初是为三把小提琴和数字低音乐器(一般是大提琴)而作的一个小品,而现在能找到的版本则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卡农(英文是canon),既和加农炮无关也和日本那家佳能公司无关,卡农就是一种复调写作技法,和赋格啊什么的类似,拉丁语原意是"规则,规律",即各个声部有规律地互相模仿,正统的卡农包括倒置(相对前面音程的转位高音和低音变调的变化),逆行(后面的音程是前面的音程逆向演奏),增音(以通常音符两倍的时间来重复主旋律),减音(把音符紧缩为原始时值的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重复主题的方法),其实卡农作为一种技法是很常见的,比如<保卫黄河>中的那段轮唱,或是贝五的第一乐章,而吉格则是一种民间舞蹈,大概如同快步舞,比较流行于爱尔兰和苏格兰,不过现在吉格那部分很少能听到了。 回过头来说,这首曲子和它的主人一样默默沉睡了几百年,直到1974年,RCA发行了一张LP,收录了佩亚室内管弦乐团演绎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和法实的小号协奏曲,自此后此曲时来运转,各家争着录制发行自己的版本,并造就了一个保罗-福塞尔式的恶俗的典范(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也是福塞尔心目中恶俗音乐中当仁不让的头面人物),到了1991年,RCA就可以推出一款名曰:帕赫贝尔金曲精选的合集CD了,光那个卡农就有8个不同版本。 是的,像这样的一夜之间成为大红大紫的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值得好好关注一下,回到我最初提到的和帕赫贝尔的那次邂逅,就是我一个朋友向我询问他的手机铃声的旋律到底属于哪个作曲家,帕赫贝尔的卡农就是这种情况的范例: 某些古典音乐曲目在平常喜爱流行歌曲的人群中忽得激赏,大受欢迎,通常这种现象得益于在电影中的借用,例如2003年的<冷山>就把一支不太出名的竖琴演奏的宗教音乐捧红了,而<凡夫俗子>(1980),<新娘的父亲>(1991),<我的野蛮女友>(2001)这些影片中对卡农的多次使用无疑是起到了大大的推广作用,不过中间全智贤在大厅里用钢琴弹奏的那一段确切点说是乔治-温斯顿的改编曲"帕赫贝尔卡农变奏曲",到了最后车太贤追赶地铁的那段才更接近本真面目,另外,在流行歌曲中,这个卡农的和声进行和那段美妙的旋律也是一用再用,比如1991年农场乐队的"今夕齐聚",1996年蓝调旅行者的精选集"钩子",1997年库里奥的单曲"当你到那儿说再见"中,和1999年维C乐队的"毕业(永远是朋友)"中,(据说S.H.E.的<幸福留言>中也有) 更有甚者,在1997年的卡通片<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中,莫名其妙地插入了一段,四个主要人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用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来演奏这个卡农,其中碇真嗣依旧拉他的大提琴,所有人居然也是有板有眼、款款深情,使得看惯了杀伐和吵闹的Fans们(以很少听古典音乐的中学生为主)突然耳朵一亮,更加钦佩起庵野秀明的精巧构思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统计说它有700多个版本,但事实上这个曲子借用最多的场合是——婚礼,尤其在美国。 该曲的结构很简单,我听的几个版本都是很接近本真的,最喜欢的就是1990年卡拉扬指棒柏林爱乐录制的版本,卡农部分长度只有区区57个小节,主题就是那个出了名的顽固型通奏低音,也就是最早大提琴独自奏出的那8个四分音符,(卡拉扬版因为是整个乐团演奏所以开始好像还有大键琴来陪伴大提琴)更有趣的是这8个音符从头到尾演奏了28遍居然丝毫没有变化(不知为什么有人说是18遍,最夸张的一位说是54遍),因此有人对大提琴手深表同情,把这个大提琴声部称为有史以来最可怕的乏味,而第三个小节(这个曲子的单位时间其实是两小节)第一小提琴对之进行了模仿,然后其余两把小提琴在后面的四个小节中逐个加入,开头是这样的: Violino I := A+ A* B+ B*C C………… Violino II := = = = =A+A*B+B*………… Violino III := = = = == = =A+A*B+B*…… Basso ||||| :A A A A A A A A…… 由完全的重复到各种变奏,节奏和音强上产生了非凡的变化,不过处处却依然忠于对位法法则,正如老杜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看似自然如行云流水,实则严守格律和对仗,这也是作者功力深处,才能于拘谨的环境中闪转腾挪,自得天地。 若从整体上讲,我凭耳朵可以把它分成这样: 第一部分 第一主题(1-4小节),次主题a(5-6小节),第一主题a(7-10小节),次主题(11-14小节) 第二部分 过渡(15-18小节)第二主题(19-22小节)第二主题a(23-26小节)第二主题b(27-34小节)第二主题c(35-38小节) 第三部分 第三主题(39-42小节)第三主题a(42-46小节)第三主题b(47-50小节)第一主题b(51-52小节)次主题b(53-56小节)尾声(57小节) 而和声序列包括D大调(主音),A大调(属音),b小调(平行主音),F# 小调(平行属音),G大调(次属音),D大调(主音),e小调(平行次属音),A大调(属音),因此,D大调音阶中所有的调性都至少出现了一次,整曲节奏一反卡拉扬的快速和对比,大概只有每分钟45拍,然而那种由处处滑奏的音符合成的悠扬婉转的情致,却似乎必须是这份带着一点闲适的节奏方可表现,而且这种古乐最好是平易清淡的,华丽夸张的演绎反而现代感太浓,不过卡拉扬积习难改,他的一点点习惯力量就足以把这个卡农擦亮,幸好还不算过分,一般而言现在通常见到的版本并非用帕赫贝尔的原谱而是用研究巴洛克音乐的学者麦克斯·塞福尔德所改编的谱子,虽然听起来并没有缺憾,但是还是对原谱的庐山面目感到十分好奇,此外,莫扎特还就此写过改编卡农,变化更简单,节奏更慢,演奏长度将近30分钟,听说效果也不错。 顺便聊聊保罗·福塞尔为什么把它归入the BAD(恶俗),福塞尔的这本书不仅刺痛了许多人,而且从本身来讲,相对于前一本《Class》(格调),更多了一种哗众取宠的姿态,不过里面还是有许多可以发人深省的地方,他的论调是:“音乐,不管什么音乐,只要它受贫弱大脑(这个词可真是犀利——霍乱注)的欢迎,只要它随时愿意为它的商业操纵者们效劳,那么你所听到的一切音乐,至少你漫不经心地听到的一切音乐,就都属于糟糕的之列,然而,一旦它变得装腔作势,就像其他东西一样,要求被当作‘艺术"看待,要求人们表示敬意,这时它就成长为恶俗了……在音乐中,空洞无物就是恶俗,一件不能取得任何进展的音乐作品就是糟糕的,而一件不能取得任何进展却装作是珍贵和有价值的甚至是神圣的音乐,像‘D大调帕赫贝尔的卡农",它就是恶俗的,恶俗的音乐总是借助于机械手段来使它有什么进展,如肤浅的调高音量,用来擦亮和掩饰每一次重复,或纯粹的节奏与响亮度的加强,这么做比创造容易多了。” 虽说他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某处存在着漏洞,他似乎是赋格和卡农技巧的死敌,而且对变奏曲也抱不信任的态度,喜剧演员鲍勃·帕拉翁尼安(就是他,楞说卡农的顽固主题出现54遍)就认为帕赫贝尔的卡农应当归入流行音乐之中,如果无所谓它是否珍贵神圣或是否古典音乐,那么它还是恶俗吗? 它作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品,最多是写得不好,而且有些练习曲的意味,它的价值,也许仅仅就是给予大家官感愉悦,到达这一步,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审美价值,而要给音乐加上思想的作法,看来倒像是误入歧途,因为贝多芬之前,包括莫扎特,都很少有要把特定的思想写入旋律的,更多的是抒发个人情感或描摹景色,还有不少是追求形式和技巧上的完善,卡农的轻快自然,本来就是一种轻松舒适的情绪的表现,至少在它诞生的时候,一切还都无可非议。 版本推荐: 1、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版,DG公司出品,此张CD上另有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柔板>(这个东东向来和帕赫贝尔的卡农并称),巴赫的<咏叹调>,莫扎特的<D大调小夜曲>等,企鹅评价三星。 2、格贝尔指挥科隆安迪克合奏团版,DG的Archiv古乐专辑中的德国室内乐专辑,收有帕赫贝尔的<C大调组曲>等,任何时候Archiv的古乐都是值得信赖的。 74年RCA那张据说也是非常好的版本,节奏超慢,而且有着明显的拨弦,不过我没有见到过,其余各种版本,在网络上难以枚举。 帕赫贝尔其他作品还包括: 巴洛克管弦乐作品 阿波利尼斯六音阶 管风琴作品 D大调卡农和吉格 D大调圣母颂歌 恰空舞曲 附: 1、鲍勃·帕拉翁尼安对卡农的评论(搞笑用) “帕赫贝尔的卡农的大提琴声部大概是有史以来最乏味的,8个四分之一音符重复了54次——我数了一遍,反正也没事可干,——我讨厌这一段,小提琴部有可爱的旋律,第二小提琴也是,中提琴也是,不过不该有,大提琴手,一共只有8个音符,你想知道为什么吗?我倒是猜出来了,我想,帕赫贝尔曾经和某个大提琴手约会过,不过对方使他很不满意,于是他就给那个乐手他能想出来的最烂的东西演奏,你也知道,我不会为次约会怀恨在心,不过对帕赫贝尔来说就不一样了……他死了三百年后却突然到处窜红了……” 2、帕赫贝尔的详细生平 帕赫贝尔1653年9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Nuremberg),自幼好学,在学校的时候他有两个音乐教师(Schwemmer和???),一个教基本知识,另一个教演奏和作曲,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Altdorf)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一所学校,1673年担任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助理管风琴师,是克尔(Kerll)的助手和学生,4年后他成为萨格斯-埃森纳赫公爵的宫廷管风琴师,他工作太繁忙,一年之后就带着一纸向前任雇主讨来的介绍信离开了,介绍信上说他是一个“少见的完美的鉴赏家”,随即帕赫贝尔成为爱尔福特(Erfurt)新教教堂的管风琴师,并一干就是12年,在这里教授了 J.C.巴赫,其发妻1683年殁于瘟疫,不过一年之后他再婚并生了7个孩子,这个时期他过得比较舒心,创作也日渐增多,1690年,他成为伍腾博格(Wurttemberg)的宫廷管风琴师,2年之后,法国入侵的威胁迫使他放弃了这个职位,帕赫贝尔回到了故乡并担任圣泽巴尔德(St Sebald)教堂的管风琴师,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年并写下了最重要的乐章,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
2023-07-09 05:09:343

有什么好听的曲子(是由竖琴、小提琴、钢琴演奏的)

最经典的就是《卡农》了,不过现在大部分的竖琴版本里面没有钢琴的。还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彪西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虽然不是小提琴,但是也不失为经典。楼主可以多搜索一下奏鸣曲,奏鸣曲里面基本都是有钢琴小提琴竖琴大提琴这些乐器组成。楼主喜欢重视感情表达、旋律优美、和声色彩浓郁、节奏富于变化的曲子的话,建议听听舒伯特的浪漫主义奏鸣曲和肖邦的小夜曲系列,里面有很多小节,就不一一列举了,楼主可以自己去试听。
2023-07-09 05:09:412

什么叫卡农?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人生,即使是在平淡而单调的重复中,生命的和弦却凑出永恒的迷人曲调。虽然日复一日近乎规律性的重复,过着少起波澜的沉闷生活,但与他人的情感和心灵交会也能谱写出毫不单调的幸福人生.《卡农》最广为流传的改编曲来自美国密西根州的作曲家兼钢琴家乔治·温斯顿最负盛名的专辑《December》。是钢琴独奏版。这里给大家欣赏的是长笛圣神 朗帕尔的独奏,竖琴伴奏的长笛卡农版本。
2023-07-09 05:09:514

大家觉得卡农哪个版本最好听?

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 帕赫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Pachelbel(卡农的作者),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在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落泪。我们所听的那个版本的卡农是纯钢琴版本,而且通过这个曲子另外谱出来的作品也多的惊人。而且,有非常多美妙的作品。看了这个故事和听过流传度最广的《我的野蛮女友》中的卡农之后,我想,在这个曲子里面,和所有改编的版本里面,感情没有多么大的变化,只是表达和演奏方式改变了。但是也会让人喜欢。比如,喜欢摇滚的人,可以听听JERRY C的摇滚版本。喜欢古典的可以听听D大调版本的。还有加上人声的Canon Flamenco佛拉门戈版,有更多的欢快,但却是一个故事。有喜欢钢琴,喜欢纯纯的,喜欢容易静静聆听的纯钢琴版本。而且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钟情于这个曲调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每个版本,每种节奏,我们能听到一些我们想听到的东西,沉迷于能让我们心动的那些调子和节奏。如果喜欢的话,我建议每个版本你都可以去找来听一次。我上面也推荐了几种版本。当然,虽然会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但,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你也就能发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版本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09 05:10:085

卡农算不算二重奏

不算 而且不同的配器方式,也可以有不同重奏的卡农。比如帕海贝尔的卡农,弦乐可以有三个小提琴声部,一个中提琴声部,一个大提琴声部组成,也可以用竖琴代替。
2023-07-09 05:10:212

卡农是哪个国家的

百科有: 卡农简介: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什么是卡农?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黑尔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黑尔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在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 关于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生平简介】 帕海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海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海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海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由于帕海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海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海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海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海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海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海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海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Canon的版本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 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 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卡农--另类版本 canon-guitar(Flamenco 佛拉门戈版)参考资料: http://bk.baidu.com/view/30689.htm
2023-07-09 05:10:291

婚礼迎宾的时候安排了竖琴,演奏什么曲目好呢。要婚礼上合适的唯美,浪漫的?

建议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要弹很冷僻很复杂的曲子,毕竟是搞气氛不是展示技巧,旋律感要强。经典曲目是卡农、婚礼进行曲,西方婚礼上常用的曲目。欢乐颂也不错(不要演奏天赐恩宠,很多人在婚礼上放这首曲子,但事实上国外常用在葬礼上) 另外班得瑞的许多曲子很好听,国人也比较熟悉。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也可以根据进程需要安排,浪漫里的经典。还可以找一些欧美老电影里的主题曲。
2023-07-09 05:10:502

求《EVA》版《卡农》!要完全版的!8分多的那个~

记忆中应该是这个的,一出来就是悠扬的竖琴:Kanon D-dur(Strings Orchestra)http://music.fenbei.com/7652211还有一个。。。。Kanon D-dur (Quartet)http://music.fenbei.com/7652184自己看看,也发了去邮箱了的
2023-07-09 05:10:575

求现代音乐,钢琴 小提琴 竖琴曲等相关交响乐!

巴洛克)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勃兰登堡协奏曲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弥塞亚、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水上音乐 (古典)海顿:创世纪(咏叹调与合唱)、好多交响曲、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20、21的第二乐章优美……唯美)、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共四个乐章,都很熟悉的)、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很好听) (古典至浪漫)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浪漫主义)勃拉姆斯:第一(又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四乐章旋律模仿欢乐颂)、二、三、四交响曲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叙事曲、4首即兴曲、多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有名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多首练习曲、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柔美至极,唯美)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还有“竹马游戏”、“在火炉边”等)、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印象主义)德彪西:夜曲、大海、牧神午后(根据象征派作家马拉美同名作改编)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 、茨冈 (民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推荐:圆舞曲、四小天鹅)、胡桃夹子(推荐: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荐:玫瑰柔板)、第六交响曲“悲怆”(每个乐章都令人难忘)、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著名、其他三个乐章也很熟悉)、斯拉夫舞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著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小提琴主题伴随四个乐章)、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著名)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圆舞曲、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晨报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天佑皇帝约瑟夫一世万岁进行曲(有德国国歌片段)、游览列车波尔卡、享受生活圆舞曲、爆炸波尔卡、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音乐美酒和女人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闲聊波尔卡、奥菲欧四对舞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加洛普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尔(序曲、圣星期五的奇迹)、汤豪舍(前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电影配乐)、唐璜 作品20 、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著名的!2
2023-07-09 05:11:111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里 全智贤演奏的卡农好像有很多版本

很喜欢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全mm弹奏的那段钢琴曲。其实这首名叫Canon(卡农)的歌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作者是一位德国人。 Pachelbel Johann(1653 - 1706) 帕海贝尔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於他是巴赫音乐发展的精神导师。 帕海贝尔,约翰(1653年8月生於德国纽伦堡;1706年3月7日卒於德国纽伦堡)。德国作曲家及风琴家。一六七四年开始与当时在维也纳颇负盛名的克尔(J,Kas-par Kerl)学习风琴与作曲。同时是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副风琴师。一六七七年任职埃森纳赫(Eisenach)宫廷风琴师。次年五月赴埃福(Erfurt)任普雷第格教堂(Pred-gerkirche)风琴师。一六九0年至一六九二年任职斯图加(Stuttgart)宫廷风琴师。一六九二年至九五年任职哥塔(Gotha)。一六九五年之后,任职纽伦堡圣塞巴都教堂(St.Sebaldus Church),一直到逝世为止。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风琴曲,特别是他的圣咏前奏曲。他的作品,以对圣咏旋律的高度装饰见长。最重要的作品,是六组变奏曲,以「阿波尼六声音阶(HexachordumApollinis)」之名出版 Canon in D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卡农曲长仅五分钟,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讽刺的是,使帕海贝尔留名后世的反而是这首卡农。卡农旋律简单朴实,但具有精密完美的乐曲结构,充份展现对位法的魅力。乐曲中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其低音部为只有八个音符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从头到尾重覆了28次。 http://www.it.yjvs.chc.edu.tw/0171/017143/homepage/canon.mp3
2023-07-09 05:11:183

令人感觉快乐的钢琴曲

小提琴、钢琴、重奏都给你推荐了几首,希望你喜欢。小提琴:《D大调卡农》帕海贝尔《泰伊斯冥想曲——沉思》马斯涅《Ave Maria 圣母颂》舒伯特《美丽的夕阳》德彪西《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爱之喜》克莱斯勒《爱之悲》克莱斯勒《爱之祝贺》(爱的礼赞)艾尔加《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圣桑《回旋曲》圣桑《海滨音诗》作者忘了《谷》同上《峨眉山月歌》再次忘了,抱歉。只记得是中国曲子。钢琴:《Kiss The Rain 雨的印记》(Yiruma) 《Tears眼泪》(The Daydream) 《YOU&ME》(The Daydream) 《天空之城》钢琴版 Carrying You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坂本龙一)(最近发现湖南台周笔畅的勇往直前的广告背景配乐就是这首) 《流动的城市》林海 《月光边境》林海 《Canon In D》帕海贝尔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钟》李斯特 《E大调练习曲离别》肖邦 《小狗圆舞曲》肖邦 《革命练习曲》肖邦 《悲怆第二乐章》贝多芬 《鸟之诗》钢琴版 《D大调卡农》帕海贝尔重奏曲:《如歌的行板》老柴《爱的礼赞》五重奏 金弦版本《D大调卡农》双钢琴重奏/小提琴重奏/长笛+小提琴/小提琴+竖琴/八音盒版(其实卡农版本很多,任意一首都是很好听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这部作品基本上已经很难找到了,其中第3号特别好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弦乐四重奏以上。
2023-07-09 05:11:2710

谁能给几首放松身心的轻音乐

《自然之声》《神笛极限》---- 聆听自然放松身心世界大自然第一品牌Solitudes 《Angelsong》 Solitudes-Angelsong Solitudes的“放松”音乐,也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NEW AGE类型, 非常优美的音乐里,依旧的继承Solitudes的优良传统--自然的聆听., 让大家听后都不约而同的说:这就是自然,这就是音乐。 01 Pavane, Op.50 02 Gymnopédie No.3 03 The Swan(试听) 04 Sonata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2nd mov"t 05 Poppies 06 Air for the G String 07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New World), 2nd mov"t (excerpt) 08 Etude, Op.10, No.3 (excerpt) 09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2nd mov"t (excerpt) ~~~~~~~~~~~~~~~~~~~~~~~~~~~~ 1.Rugged Roads(Peter"wyomoing" Bender/空谷山路) 辽阔苍茫的PEN笛,印第安原始峡谷脉动和博动, 彼得(BENDER 挑战你的感觉器官最大的极限。 2.WATERFULLS 瀑布 自《绿色印弟安》 绿色的印弟安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PEN笛加特有的印弟安鼓声让人充分领略到亚马逊河上瀑布的壮观。 3.MOONLIGHT ON HAVASLL CREEK 午夜哈瓦苏的小溪《大峡谷》 PEAL 应用神笛特有的神奇音色,让人倍感HAVASU午夜的空旷。 4.ENTERING TWIN FALLS 进入幻境 《大峡谷》 神秘而充满幻想的大峡谷在此曲中一览无遗。 5.TWILIGHT 黄昏的朦胧《大峡谷》 用排笛奏出无限抒展的优美旋律,使人进入朦胧的幻想世界, 充分体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6.TWO HAWKS 两个鹰《红番贰?br/>只用一个笛子的最凄凉曲调。 7.KOKOPELLI`S JOURNEY 《红番血路》 空谷中的笛声加印弟安大鼓,展示野性与原始的美, 这是音乐与自然最完美的结合。 8.KACHARPAYA(Medincine Goddess)卡恰派巫 来自南美安地斯山脉中神秘荒怃的大自然奇迹(巫医女神) 发烧乐迷推荐人人必听。 9.Sinfonietta-finale/Janack 现代作曲家对木管乐器的重新合理应用,把木管与铜管交响结合到最完美。 10.MORNING MIST 晨雾《牧牛童》 牧牛音乐中最优美的旋律,令你舒缓神经,控制情绪,突破逆境。 1.Rugged Roads(Peter"wyomoing" Bender/空谷山路) 2.WATERFULLS 瀑布 自《绿色印弟安》 3.MOONLIGHT ON HAVASLL 4.ENTERING TWIN FALLS 进入幻境 《大峡谷》 5.TWILIGHT 黄昏的朦胧《大峡谷》 6.TWO HAWKS 两个鹰《红番血路》 7.KOKOPELLI`S JOURNEY 《红番血路》 8.KACHARPAYA(Medincine Goddess)卡恰派巫 9.Sinfonietta-finale/Janack 10.MORNING MIST 晨雾《牧牛童》 发烧极品 True Stories-Sangit Om [德国原版] SANGIT OM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德国new age/world fusion作曲家和演奏家。自从1987年发行第一张CD“真实的故事”至今,他已经出版发行了近30张CD。SANGIT OM的音乐充满了情与爱以及静神抚慰的元素,用他那发自灵魂的乐曲感染着听者。 虽然没有过多的华贵之词来表述本音乐专辑的纯美, 但8首清纯、甘甜的旋律所飘逸出来的美丽,足以令人赏心悦目、以甜美的沉醉,喜欢纯音乐的朋友, 您不妨也来感受一番...... 1.Indian Spring 2.Bamboo Moon 3.Daydream 4.My Song 5.Pan"s Return 6.The Caravan 7.When The Rain Falls 8.Forever Child
2023-07-09 05:11:5215

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是巴洛克曲风?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关于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Canon版本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 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 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另类版本 canon-guitar(Flamenco 佛拉门戈版) Canon各种版本下载: 最纯正的Canon In D (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1.mp3) 钢琴心情 - Canon In D.mp3(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2.mp3) Trans-Siberian Orchestra - Christmas Canon.mp3 (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3.mp3) Eileen Ivers - Humors of Ballyloughlin/Knockn.mp3(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4.mp3) Bond - Lullaby.mp3(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5.mp3) Pachelbel - Canon in D major.mp3(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6.mp3)
2023-07-09 05:12:191

用卡农作为配音的有哪些电视剧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 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也采用此曲作为其中一首插曲。   ○周杰伦导演的偶像剧《熊猫人》中男三号帅安格演奏了《卡农》。   ○韩剧《魔女幼熙》中插曲《爱向着我来的那天》   ○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1话与14话亦有使用此曲,在相泽佑一与 佐佑理一同在餐厅里时,出现卡农的旋律,并用此曲解释标题预示作品人物的生活像卡农一样在重复中得到充实。   ○ 港片《十分爱》爱情文艺片里,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on曲子。   ○美国热播的电视剧《KYLE XY》(天赐)也用此曲作为插曲。   ○港台偶像剧《海豚湾恋人》中插曲。   ○1983年中国香港(TVB)《 播音人》25集29分50秒周润发和赵雅芝的背景音乐。   ○1997年大陆剧《千秋家国梦》最后一集运用此曲为背景音乐。   ○2000年KEY同名游戏,2002年改变成动画   ○2004年港片《恋情告急》片尾 有一小段钢琴合奏   ○2004年韩剧《皇太子的初恋》多次运用词曲为铃声。   ○2004年香港电影《恋情告急》结尾处弹奏的钢琴曲(甄子丹和她饰演他的妈妈)   ○2005年出品的台湾偶像剧《王子变青蛙》,在一个婚礼片段里,用到了卡农。   ○2006年韩剧《宫》第二集中,有一段钢琴独奏卡农。   ○2006年《舞出我人生》男主角Tyler第一次到马里兰艺术学校的时候一对黑人小提琴二重奏《卡农》。   ○2007年神奇四侠2结婚那段,24分50秒左右出现卡农。   ○2007年日剧《花样男子2》中花泽类(小栗旬)有小提琴独奏。   ○2007年日剧《求婚大作战》中播放幻灯片时使用作为配乐。   ○2008年日本影片《我与狗狗十个约定》男主人公用吉他弹奏过。   ○2008年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插曲。   ○2008年4月,根据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改编的日剧《我的野蛮女友》里,草剪刚饰演的男主角的手机铃声是钢琴演奏的卡农,后来他又亲自为田中丽奈饰演的的女主角用钢琴演奏了一曲卡农   ○2008年台湾的组合飞轮海也在歌曲《心里有数》添加了卡农的旋律。   ○动画片《金色琴弦》第10集日野香穗子演奏曲目(小提琴版)。   ○2009年国产电影《寻找成龙》50分钟左右出现了卡农的旋律。   ○2009年美国电影《假结婚》中玛格丽特与安德鲁结婚现场,〈卡农〉作为背景音乐出现。   ○胡清蓝《两个世界》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品冠《无可救药》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shine《祖与占》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伊稀《翅膀》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丸子《爱你卡农》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Sweetbox《life is cool》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Sweetbox第五任主唱重组组合ETERNITY的同名专辑中《Wonderful Wolrd》和《Love》用卡农旋律   ○金娃娃《牛奶布丁》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加藤ミリヤ2007年单曲love is...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2009年11月04日游助《いちょう 》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在《To love》第8话,16分钟左右的时候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谭维维《如果有来生》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绿光森林》中的演奏曲。   ○泰国潘婷励志广告中聋女孩最后参加比赛的音乐,不过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十分震撼!   ○2010年动漫《轻音少女》第二季第24集中,在毕业典礼上用了卡农做背景音乐   ○动漫《家庭教师》OP2-《boys&girls》中2:30左右插入一段电子乐队版的卡农,衔接十分自然!   ○2010年6月13日上映的电影《活该你单身》中最后结婚的时候背景音乐就是卡农   ○Westlife的主唱Shane献给妻子的歌曲《Beautiful In White》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2010年台湾组合飞轮海在歌曲《心疼你的心疼》前奏添加了卡农旋律。   ○ 2010年12月新番《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四集18分13秒的时候 桂马说要救空的时候 BGM是卡农变奏   ○2010年韩剧《恶作剧之吻》第四集34分30秒左右时 金贤重 饰演的白胜祖用吉他弹奏了一小段卡农。   ○2011年1月广东卫视新番电视剧《爱情公寓2》第一集30分35秒的时候曾小贤想象中张伟的婚礼中的背景音乐是卡农变奏曲   ○2011年2月新番《回家的诱惑》第三集10分46秒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卡农变奏曲   ○2011年2月22日上映的电影《芳香之城传奇》23分36秒弹奏的双人钢琴曲卡农   ○2011年5月14日在日本上映的讲述漫画家与猫的感人故事的漫画改编电影《キミとボク(你和我)》讲卡农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曲,感人至深   ○2011年《新还珠格格》多次用卡农作为背景音乐 ○○广告阿芙精油的背景音乐用到卡农   ○初音《Innocence》用到了卡农做背景音乐   ○《逆时恒美》微电影中有用卡农作背景音乐   2011年4月7日开播的《玛利亚狂热》第二季中作为插曲,最后一集“加奈子的生日”的末尾十分明显。   ○2011年上映的电影《东成西就2011》中,有一段背景音乐用到了卡农。   ○ 2012动漫《男子高中生的日常》第五集14分15秒和16分38秒的背景音乐是帕赫贝尔的口哨版   ○ 2012 电影《昂山素季》中杨紫琼扮演的昂山素季在听到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在家中用钢琴与广播中现场的交响乐队合奏了卡农。   ○ 2012 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中多次使用卡农作背景音乐,其中开场歌曲《你的扣肉》采用了卡农作音乐背景,以及电影快要结束时的以“人在风里”开头的歌曲也是卡农作音乐背景。   ○ 2012 Steven Sharp Nelson大提琴大师写了一首卡农四重奏,并且用其结合了吉他鼓和大提琴的新颖的演奏方式进行了演艺,并拍摄了MV。
2023-07-09 05:12:293

竖琴谱能用钢琴弹吗

一般来说可以的。一些编制不全的乐团也会用钢琴来代替竖琴(因为音色相似)。音域应该也可以用(曾经成功过)。
2023-07-09 05:12:386

求一首曲子,钢琴 节奏比较快,找好久了,旋律大概是这样:1=C 3333 2222 1111 7777 66....

可能是卡农,在乔治·温斯顿改编的卡农和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改编版里,结尾处都有一段“轮指”,就是这段旋律,但是每个音都重复四轮,就是16次。旋律大概是 3333…2222…1111…7777…6666…5555…6666…7……
2023-07-09 05:12:556

卡农好听吗?

卡农是抒情的音乐, 听卡农总让人有开心的感觉,是钢琴爱好者必不可少的演奏曲目。所谓卡农(Canon或Kanon)原本并不是指的一首音乐,它和赋格一样,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它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特点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最知名的卡农莫过于帕赫贝尔JohannPachelbel(1653~1706年)创作的《D大调卡农》(CanonandGigueinD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Canon)。我的野蛮女友里女主角弹奏的一段卡农改编的钢琴曲,让很多不了解卡农的人都喜欢上了卡农。这一段改编的钢琴曲来自于乔治·温斯顿(George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ontheCanonbyPachelbel)。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当然,最为大家熟悉的还是钢琴版的卡农。最近我自己也在弹卡农钢琴曲。
2023-07-09 05:14:113

卡农的创作背景,是谁?曲子寓意是什么

卡农简介 什么是卡农?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黑尔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黑尔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在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 关于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生平简介】 帕海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海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海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海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由于帕海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海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海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海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海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海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海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海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2023-07-09 05:14:201

哪本钢琴书上有?

《最好的帕海贝尔卡农》《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7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儿将之演绎成中文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但在历史上所有的卡农曲当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个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以说已臻化境
2023-07-09 05:14:292

卡农的作曲者及年代?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因此并没有作曲者。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扩展资料卡农的分类: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1、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卡农、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以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2、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3、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4、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5、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卡农
2023-07-09 05:14:396

经典歌曲卡农小提琴独奏曲谱

  卡农曲   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 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24话亦有使用此曲,并用此曲解释标题   ○ 港片《十分爱》爱情文艺片里,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non曲子。   作品里用到卡农技巧的曲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巴赫-《五首卡农变奏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拓展   正格卡农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变格卡农   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二重或三重卡农   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   无终卡农   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   有终卡农   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海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海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除伟大的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即《哥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
2023-07-09 05:14:591

卡农的介绍,完整的。

  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Canon)”一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在历史上所有的卡农曲当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在卡农中最广泛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创作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T. 337),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并简称为《D大调卡农》(Canon in D)。音乐家帕海贝尔是当时在德国J·S·巴赫出现以前最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他有大量的管风琴作品。他与J·S·巴赫的父亲私交甚好,是巴赫姐姐的教父,他是巴赫哥哥的老师,而巴赫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他的这位哥哥,所以帕海贝尔也能算是“音乐之父”J·S·巴赫的师祖。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9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2023-07-09 05:15:073

什么是卡农 及它的来历

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2023-07-09 05:15:142

谁知道卡农钢琴曲 介绍一下

习用的卡农曲,标上了指法,先注册 http://www.popiano.org/dvbbs/dispbbs.asp?boardID=102&ID=10527 钢琴曲《卡农》二到三级,如果基础不好,可能会到四级才能弹,如果你说的是《卡农》的钢琴教材,那是入门时就要学的,《卡农》的钢琴教材主要是帮助初学者了解并掌握一些关于钢琴弹奏时最基本的技巧,此外,这本书大多用于初学者两只手的协调能力和弹奏力度的训练 卡农钢琴曲,最早是在野蛮女友里听到的:当男主角送一枝红玫瑰到女主角的课堂上,并在众目睽睽之下亲手交给她以庆贺生日时,女主角弹奏的就是这段优美的曲子。 卡农钢琴曲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于是那耳边的音乐又有了新的含义——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听着卡农曲,仿佛眼前就会出现一对跳舞的恋人,他们在舞池里旋转、欢笑,眼中只有彼此的存在。他们跳了一曲又一曲,仿佛要跳到地老天荒,跳到永恒中去,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随着他们的舞步无限延续。介绍一下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弹奏的那段钢琴卡农曲目,同时也出现在《如果爱有天意》片中。这首名叫canon(卡农)的歌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作者是一位德国人。 pachelbel johann(1653 - 1706)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师。 帕海贝尔,约翰(1653年8月生於德国纽伦堡;1706年3月7日卒於德国纽伦堡)。德国作曲家及风琴家。一六七四年开始与当时在维也纳颇负盛名的克尔(j,kas-par kerl)学习风琴与作曲。同时是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副风琴师。一六七七年任职埃森纳赫(eisenach)宫廷风琴师。次年五月赴埃福(erfurt)任普雷第格教堂(pred-gerkirche)风琴师。一六九0年至一六九二年任职斯图加(stuttgart)宫廷风琴师。一六九二年至九五年任职哥塔(gotha)。一六九五年之后,任职纽伦堡圣塞巴都教堂(st.sebaldus church),一直到逝世为止。
2023-07-09 05:15:232

表达什么感情 有什么背景 是哪国人作的

百科有: 卡农简介: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什么是卡农?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黑尔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黑尔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在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 关于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生平简介】 帕海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海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海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海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由于帕海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海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海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海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海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海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海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海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Canon的版本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 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 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卡农--另类版本 canon-guitar(Flamenco 佛拉门戈版)
2023-07-09 05:15:301

有人能告诉我这支曲子的名字吗?

  Canon in D Major( D大调)  <Canon in D>  偶然在网路上听到Canon Flamenco(佛拉明戈版) ,感觉老熟悉,原来在《我的野蛮女友》里,女主角在钢琴前弹奏的,深田恭子在《Universe》专辑里弹奏+MIX的,都是同一曲子。于是在线搜索了一番。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Canon (卡农) 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徵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以这首为例,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  在帕赫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附: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  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  一晚上,我已找到不下20个版本的演奏。有些博客上的强人,收集了100多种版本了-_-!!!每个版本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而且还发现《新世纪EVA》的ED也是这曲子。不过现在,还是明快的Flamenco版适合我现在的心情吧。  canon D
2023-07-09 05:15:374

c调卡农简谱(精选)

  导语: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下面是儿童网我为您收集整理的简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随着时间的发展,卡农产生了各种版本,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约翰帕海贝尔的《卡农》中,分四个声部,来回一共八个音符,却变化莫测,受人们喜爱。现在广为人知的是Canon in C和Canon in D。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卡农简谱 2. 海阔天空简谱 3. 《父子》歌曲简谱 4. 送别简谱 5. 泡沫简谱邓紫棋 6. 陪你一起看草原简谱 7. 《为了谁》简谱 8. 《走进新时代》简谱 9. 童年简谱 c调卡农简谱(精选)
2023-07-09 05:15:551

哪些影视作品中、作为背景音乐了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 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也采用此曲作为其中一首插曲。  ○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14话亦有使用此曲,并用此曲解释标题  ○ 港片《十分爱》爱情文艺片里,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on曲子。  ○美国热播的电视剧《KYLE XY》(天赐)也用此曲作为插曲。  ○港台偶像剧《海豚湾恋人》中插曲。  ○2005年日剧《花样男子》中花泽类(小栗旬)有小提琴独奏。  ○2007年日剧《求婚大作战》中播放幻灯片时使用作为配乐。  ○2008年日本影片《我与狗狗十个约定》男主人公用吉他弹奏过。  ○2009年台湾的著名乐团飞轮海也在歌曲《心里有数》添加了卡农的旋律。  ○动画片《金色琴弦》第10集日野香穗子演奏曲目(小提琴版)。  ○潘婷在泰国的广告中,使用了卡农的旋律。  ○2009年电影<<寻找成龙>>50分钟左右出现了卡农的旋律。
2023-07-09 05:16:121

卡农是一种音乐吗?还是音乐的什么?

完全可以先上百度百科查了再来。一、谱曲技法 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编辑本段]1〉卡农简介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主要类型 正格卡农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变格卡农 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二重或三重卡农 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 无终卡农 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 有终卡农 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音乐历史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演奏方式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海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海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编辑本段]5〉其它卡农 除伟大的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即《哥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编辑本段]6〉代表作品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 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也采用此曲作为其中一首插曲。 ○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14话亦有使用此曲,并用此曲解释标题 ○ 港片《十分爱》爱情文艺片里,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on曲子。 ○美国热播的电视剧《KYLE XY》(天赐)也用此曲作为插曲。 ○2007年日剧《求婚大作战》中播放幻灯片时使用作为配乐。 ○2008年日本影片《我与狗狗十个约定》男主人公用吉他弹奏过。 著名作品里用到卡农技巧的曲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巴赫-《五首卡农变奏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摇滚卡农(Canon Rock)之源起 2005年12月,韩国网民Funtwo所录制的一段摇滚版卡农在全球互联网引起不可思议 的传播热潮,这段视频人气高达五千多万,另外还得到四十余万全球网民给予满分好评, 当然还有无法计算的疯狂转载...与此同时,该视频片头“arranged by JerryC”的字样同样 引起了网民的注意,也因此,引发全球网民翻弹摇滚卡农热潮的台湾吉他手JerryC浮出水面。 属于全球网友的摇滚卡农 JerryC所改编的卡农就像哥尔·D·罗杰在刑处前那一小段说辞,让每一位坐在电脑前 的乐手点燃了心里的小宇宙,纷纷开始录制他们自己的卡农。我们如此惊讶,几乎每一 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卡农演奏视频。这份300年前的乐章就这样被注入了如此强大的生命 力,并且引起了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共鸣。这是属于视频网络的时代,是属于 卡农的时代。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我们用来交流的语言就是音乐! 二、Pachelbel简介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编辑本段]7〉生平简介 Pachelbel, Johann 帕海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海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海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海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由于帕海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海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海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海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海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海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海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海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1〉D大调卡农历史背景 Pachelbel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了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2023-07-09 05:16:214

卡农口琴简谱(经典)

  导语: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下面是儿童网我为您收集整理的简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随着时间的发展,卡农产生了各种版本,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约翰帕海贝尔的《卡农》中,分四个声部,来回一共八个音符,却变化莫测,受人们喜爱。现在广为人知的是Canon in C和Canon in D。 更多热门歌曲简谱推荐: 1. 卡农简谱 2. 泡沫简谱邓紫棋 3. 海阔天空简谱 4. 送别简谱 5. 浪人情歌简谱 6. 明天会更好简谱 7. 《父子》歌曲简谱 8. 宠爱简谱(TFBOYS) 9. 《为了谁》简谱 卡农口琴简谱(经典)
2023-07-09 05:16:271

卡农这首钢琴曲的背景!

  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  1653/09/01--1706/03/09  国籍:德国  乐派:巴洛克  帕海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海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两人学习作曲和器乐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贝尔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一年后,帕海贝尔因为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他的大学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为在学术知识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选入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而且因为他在音乐上别有专精,学校更特许他在校外另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海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由于帕海贝尔本人所信奉的是当时德国的新兴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随老师普伦次在1673年前往维也纳,成为圣史提芬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贝尔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之后他进了艾森纳赫(Eisenach)担任宫廷管风琴师,这是艾萨克逊-艾森纳赫公爵,即约翰.乔治王子的辖地。五年后因为王子的哥哥过世,宫廷守丧,乐师都被裁撤,帕海贝尔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离开艾森纳赫。这之后帕海贝尔来到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这个教堂对管风琴师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门徒演唱圣歌,并要提供圣歌的前奏曲,风琴师不能乱弹即兴,但每年都要将弹奏管风琴的心得和尽展发挥在一场精致的演奏会上,以显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贝尔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不少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1681年,帕海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两年后芭芭拉难产过世。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Judith Drommer),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艾森纳赫就是巴哈的故乡,所以帕海贝尔与巴哈的父亲也熟识,他还当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负责教导巴哈的哥哥音乐。巴哈父亲过世之后,教育巴哈音乐的责任乃落在这位长兄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帕海贝尔就是巴哈的师祖。  离开了艾尔特,帕海贝尔来到伍腾堡(Wurttemberg)宫廷,伍腾堡位于斯图嘉特,这是玛德莲娜女爵的辖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海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海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是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  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在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  Canon的版本  最原始的当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优雅的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  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 。  卡农--另类版本 canon-guitar(Flamenco 佛拉门戈版)
2023-07-09 05:16:372

简易版卡农的吉他谱

  简易版卡农的吉他谱    卡农的历史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地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随着时间的发展,卡农产生了各种版本,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常以弦乐四重奏的形式表演。   约翰帕海贝尔的《卡农》中,分四个声部,来回一共八个音符,却变化莫测,受人们喜爱。现在广为人知的是Canon in C和Canon in D。    背景故事   巴哈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巴哈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巴哈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巴哈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哈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巴哈贝尔去世,享年52岁。   所以巴哈贝尔从未去过英国,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国人,死前不但已经嫁给了巴哈贝尔并且还生了孩子。    相关歌曲   1.our canon in D   2. graduation Friends Forever   3. love is color blind-sarah connor   4. 彩虹糖的梦   5. lookin on the sunny side -move   6. rain and tears aphrodite"s child   7. sweet dream-red sox   8. ife is cool   9. 两个世界-胡清蓝   10. C U When You Get There   11. 爱你卡农-丸子   12. ホントの笑颜 岩田さゆり   13. 爱是什么 Yangpa (百度能找到视频)   14 .Love Is 加藤ミリヤ   15 .There is a key   16 .爱向着我来的那天 Ashily魔女宥熙   17 . Mad rapper love 思念 爱 伤痛   18. 思路-洪卓立   19. 心里有数-飞轮海   20.sweet death   21. so wie ich -P ride/Katha   22. 情归于尽-黎明   23. 卡农的旋律-mc小萌   24. Swingle Singer-pachelbel   25. christmas canon-trans siberian orches   26. canon groove   27.2年零2月-fod   28.翅膀-依稀   29.酸甜 - she 飞轮海   30.Acappella Choir   31.いちょう游助   32.Wonderful World-eternity   you smile -ETERNITY   33.Love-ETERNITY   34.I need you vs I need you[Groove Coverage(舞动精灵乐团)   35.This song for you -白鸟英美子   36.如果有来生-谭维维   37.我的爱-殆死悲爱   38.Beautiful In White-Westlife(shane)   39.米修米修-cancer nine&芋头   40.Greatest-Ladygaga   41.1234567(do re mi fa so la ti)—唐宁(《邀月唱》专辑)   42.蛹化の少女-初音未来   43.always with me   44.Lullaby-bond(古典辣妹)   45.小恋曲-徐良   46、canon rock-aria asia   47.如果能爱你-9394   48.好心分手(粤语)-方皓玟   49.乱感觉-网络歌手   50.Innocence -初音   51.朋友仔 - Twins   52.失恋疾走曲 -波音   53.Thank you my gir - 东方神起   54.Lookin"On the sunny side - m.o.v.e   55.要喝茶吗-hello venns   56.LM.C BOYS&GIGLS   57.好朋友 -罗志祥   58.K歌之王 -彭羚版前奏   59.卡农乱乱唱 -李建兴   60.GO WEST - Pet Shop Boys   61.你喔 -苏打绿   62.你的扣肉-麦兜当当伴我心   63.Ein-und-Alles   64.4minute - Dreams Come True   65.Cryin - Aerosmith   66.One tin Soldier - New Strangers   67.长安县-马飞   68.同恩-花葬   69.花的嫁纱-王心凌   70.数字人生-林子祥   71.慌-谢霆锋   72.朋友-iKON   73.卡农-曲栗   74.卡农-宋智敏   75.老婆饼-田一龙   76.星になるまで-樱井翔   77.Last Goodbye-AKMU   78.With you-大瀬良あい
2023-07-09 05:1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