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出自哪首古诗?

2023-07-09 15:38:06
共1条回复
bikbok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相关推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全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诗题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2)“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3)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4)“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5)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作品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2
2023-07-09 14:41:48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全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诗题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2)“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3)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4)“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5)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作品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2
2023-07-09 14:42:1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1)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2)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3)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4)济:渡河。(5)端居:平常居处,闲居。3、评价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2023-07-09 14:42:21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及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翻译: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2023-07-09 14:42:5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全诗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全诗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2023-07-09 14:43:06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平地,便并称云梦泽。 【撼】摇,因洞庭之波直抵岳阳城下。 【端居】指隐居,因为上有圣明之君而不去报国,感觉有愧,故曰“耻”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后两句皆暗喻想从政而无人援引。
2023-07-09 14:43:1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②,涵虚混太清③。 气蒸④云梦泽⑤,波撼⑥岳阳⑦城。 欲济⑧无舟楫⑨,端居⑩耻圣明(11)。 坐观垂钓者(12),徒有羡鱼情(13)。 【注释】 ①张丞相:丞相张九龄。诗人写这首诗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②湖水平:湖水上了岸,与岸齐平。③涵:包含,包容。混:指水天相连,浑然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④气蒸:水气弥漫。⑤云梦泽:泛指江汉平原及其周边的地区。⑥撼:摇动。⑦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⑧济:渡过。⑨无舟楫:暗喻想出任却无人引荐。⑩端居:平居,指闲居。(11)耻圣明:耻:感到不光彩或羞愧。圣明:这里指君王的智慧英明。这一句表面是称颂当朝君主的圣明,实则是想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并非本愿,向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12)垂钓者:暗喻当朝执政的人,即指张九龄。(13)羡鱼情:比喻从政的心愿。《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结网。”这里化用其意,说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竭力引荐,免得使自己的愿望落空。 【今译】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与四岸齐平, 无涯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 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渡水,却没有舟帆载乘, 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 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赏析1】 本诗表面上像临兴观湖,描绘洞庭雄壮、开阔气象,实为托兴 观湖的干谒诗,表露了诗人希求名人引荐入仕而又难成的无可奈 何的心境。诗于张九龄任相期间(开元二十二年至开元二十四年) 所作。一说作于诗人入荆州府长史张九龄幕府充当短期幕僚期 间。唐代以词章取士,干谒诗应时而生。凡作干谒诗,本是俯身求 人,但第一等的却不会显出乞相,不见谄媚。本诗不但未露干谒痕 迹,而且托意于诗,寄情于景,气魄宏大,故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 为传世高唱。 诗前半写景,尽绘洞庭湖壮丽之色;后半笔锋一宕,借景道情, 透出作者愿意出仕急待对方举荐的心理;结尾二句更是曲折的点 睛之笔。诗先写洞庭湖浩淼的壮观景象。洞庭湖水暴满,与岸相 平。时值八月金秋,本应秋高气爽,而此时的洞庭湖却水天共色, 雾气笼罩,混沌难辨,似天、似水、似云、似气,展现在眼前的只有茫 茫无垠的宇宙。洞庭湖如此辽阔,洞庭水如此浩瀚,竟然与宇宙吻 合得天衣无缝。湖之大,水之淼,自有盖天动地之力。蒸气中的洞 庭湖犹如纱帐中酣睡的女神,令人在迷茫、陶醉中享受着朦胧美。 这是从静态写洞庭湖之静态美。接着又写它波涛汹涌、以致能振 撼岳阳楼的动态美,一静一动,相辅相成,活显了洞庭湖的神彩与 伟力。难怪后人将这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佳句与杜甫 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一同 视为高唱,所以方回说“后人自不敢复题也”(《瀛奎律髓》)。这前 半写得好,自不待言,但不是诗人作诗的本意。在后半里,诗人寓 本意于眼前的壮景之中,使之巧妙地脱颖而出。欲引渡而“无舟 楫”,语属双关。诗人真的要渡湖吗?“端居耻圣明”一句道出了真 情。原来,诗人“欲济”者非水也,而是仕途。真正需要的不是“舟 楫”而是希望有知己者推举。生逢开元盛世,遇有贤君明主,憧憬 着入仕前景的诗人早有“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书怀贻京邑 故人》)之志,跃跃欲试之心,可惜已过不惑之年尚未如愿。此时诗 人多么希望伯乐再世,认下他这“千里马”啊! 这种按捺不住的心 情在结句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 巧妙地把《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句的古意引为己用。一 个“徒”字,把诗人心里的委屈、幽怨、愤懑,直至无可奈何的嗟叹, 渲染得淋漓尽致。到此,诗人作诗的的本意才见端倪。这本意,在 诗中说得那么委婉、含蓄,妙到由水及鱼,由鱼达情,泯灭了乞求的 寒酸相。闻一多说:“‘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 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闻一 多全集》,第三卷34页)闻先生所说的正是孟浩然。孟氏有过“羡 鱼”之情,有时不能说不很强烈,但并未“退而结网”,却以布衣 而终。 本诗具有“雄浑”之风,阳刚之美,是古人审美意识之一,“笼天 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就本篇而言,真不知 “胸中吞几多云梦也”(宋蔡修评杜诗“吴楚”二句语)。雄阔之景, 沉郁之情,求仕之忧,无奈之慨如此和谐地融合在这短短的四十个 字里。 【赏析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省长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平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赏析3】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2023-07-09 14:43:45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翻译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2023-07-09 14:43:53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注释及全文注音分别是什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⑤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⑥端居:安居。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⑧ 徒:只能。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翻译】仲夏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正像)想要渡船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却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着看垂钓的人,空有一腔羡慕之情。写作背景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2023-07-09 14:44:01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如下: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2023-07-09 14:44:211

《望洞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注〕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 羡鱼:羡慕钓鱼。《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浅析〕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浩然是他的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他的一生很不得志,四十岁时才有机会到长安去谋求官职;终因无人肯引荐提拔他,于是只好返回家乡,过隐居生活。但是,他不甘寂寞,时常同张九龄、王维等官僚来往,与李白、王昌龄等诗人赠诗唱合。他是唐代第一个写山水诗的诗人,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并不多,成就也不算大,但却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而具有自己的风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转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隐居独处、默默无闻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桨,端居是闲居无事可做。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两句诗,是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转化来的。它的本意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空叫“好鱼!好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捕鱼的网。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张丞相在执掌国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我这个闲居的隐士又不能够替您效力,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这意思虽然很委婉,但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他找一条出路。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有作为的人想出头,谈何容易!“当路无人”,孟浩然终于没有寻到出路,四处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岁时就在故乡南园病逝。 读这首诗,觉得它的思想意义不大,但是它的写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这些都是可取的。
2023-07-09 14:44:37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是怎样的?

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的成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2023-07-09 14:44:461

古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与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⑤。 欲济⑥无舟楫⑦,端居⑧耻⑨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⑩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说(公元667年—公元730年),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718年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洞庭湖古称。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⑤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⑥济:渡。 ⑦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⑧端居:安居。 ⑨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⑩徒:仅。 赏析 此诗应作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诗人当时二十九岁,时丞相张说迁任荆州长史。诗人求取功名心切,又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干谒诗”相赠,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也有资料云,此诗是作者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所作,赴京后赠与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干谒诗。笔者以为此说不妥。 一者,诗人于公元729年赴京应试,目的已明,且时已与王维、张九龄交谊甚笃。呈干谒诗完全多此一举。后因诗开罪玄宗,又遭所弃。离开京师,求仕之心已灰。再写干谒诗已无可能。 二者,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诗人已离开长安,回到襄阳,准备东游。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为证。 三者,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襄州刺史韩朝宗曾约孟浩然同赴长安,为其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可见其间求仕之心已无。 四者,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曾将孟浩然招至幕府。然不久,孟浩然仍返故居。凡此种种,可见其情。 诗中所言,八月正值秋汛,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水岸相平,而且呈现水天相接的景象。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汹涌波涛所撼动。力重千钧,气势磅礴。 此时欲想渡济却无舟,谋求功名亦无门。在如此圣明的时代,赋闲在家委实有愧。坐着观看临河垂钓者,除了羡慕还能有什么呢?古语云“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希望得到对方帮助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2023-07-09 14:44:58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带拼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带拼音如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拼音:wàngdòngtínghúzèngzhāngchéngxiàng。望洞庭湖赠张丞相。bāyuèhúshuǐpínghánxūhùntàiqīng。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qìzhēngyúnmèngzébōhànyuèyángchéng。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yùjìwúzhōujíduānjūchǐshèngmíng。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zuòguānchuídiàozhětúyǒuxiànyúqíng。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23-07-09 14:45:061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讲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是一首投赠之作,张丞相就是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了活力;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接下来的【端居耻圣明】,是在说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但是并非本愿,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钓的人,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在艺术上也自有特色;
2023-07-09 14:45:13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系列:唐诗三百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2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3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4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5济:渡河。6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7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8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像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像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著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2023-07-09 14:45:201

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2023-07-09 14:45:29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入朝为官报效朝廷的句子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入朝为官报效朝廷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原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赏析: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想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相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即诗人的生活感触、情绪、理想的集中表现),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被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且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故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逢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2023-07-09 14:45:45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大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意]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与水浑然一体。水面的雾气蒸腾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想要渡湖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主题] 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作者想请张丞相推荐自己出仕做宫从而有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愿。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气势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题目回答:(1)暗指是孟浩然给当时被贬为荆州长吏的前右丞相张九龄的。后两联不着痕迹地表达希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尾联中的“坐观者”很容易被误解为只看而不行动的看官,其实不然,这里应是指作者本人;而“垂钓者”不是指什么会行动的人,而是当时为官的人。②见诗意(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实写洞庭,其中“蒸”和“撼”两字用得妙。答:“蒸”字写出水气蒸腾的样子,同时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以夸张的语言写湖水犹如万钧雷霆,岳阳城似乎都被震得地动天摇,极显湖水澎湃动荡力量之大,突出了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附赠诗词练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意】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与水浑然一体。水面的雾气蒸腾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想要渡湖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主题】 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作者想请张丞相推荐自己出仕做宫从而有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愿。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气势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023-07-09 14:45:54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

这首诗是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全诗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译文如下: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23-07-09 14:46:28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体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体裁是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中间两联诗句必须对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间两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对仗工整,且全诗诗句皆为五个字,共八句,诗句格律和押韵皆符合五言律诗,因此为五言律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首联就点明时令,写出了洞庭的浩瀚气势。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希望张九龄可以予以援引的心情。本文是一首委婉的述怀诗。由于唐代的门阀制度森严,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诗人故此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全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23-07-09 14:46:541

古诗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2023-07-09 14:47:02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几处用典故,意思分别是什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没有使用典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扩展资料:孟浩然之所以写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因为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23-07-09 14:47:3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运用典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愿对你有所帮助!
2023-07-09 14:47:52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怎么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混沌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一片白茫茫,波涛汹涌几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要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实在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出处:唐.孟浩然赏析: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情感: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
2023-07-09 14:47:59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的思想感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全文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白话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作品鉴赏: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2023-07-09 14:48:061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中化用“bai临渊羡鱼”的诗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2023-07-09 14:48:32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表现手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借景抒情,以洞庭湖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政治热情。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则巧妙化用了《淮南子》中的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借典故来表明诗人心志,表明诗人渴望得到张丞相援引,为国家效力的志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先描绘了洞庭湖的浩大水势以及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而后诗人转入抒情,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表明其要求援引的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全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23-07-09 14:48:38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2023-07-09 14:48:46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2023-07-09 14:49:01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023-07-09 14:49:18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2023-07-09 14:49:27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希望张丞相予以引荐。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赏析这首诗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特别的景致,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将洞庭湖的景致描写得生气勃勃。后四句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帮助。《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希望张丞相予以引荐。诗的主旨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思是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2023-07-09 14:49:33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2023-07-09 14:49:43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采用什么手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一句是对偶,同时也是夸张
2023-07-09 14:49:52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孟浩然游京师,以此诗“干谒”张,冀其援引。其诗委婉含蓄,无“干谒”之痕迹,尤妙。望,一作“临”。   ②涵虚:包容广阔的空间。太清:天空。古人以为天是清而轻的气构成,故称太清。汉刘向《久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③云梦:泽名,其说法不一。一说本二泽,云在江北,梦在江南;一说云梦实为一泽,可单言云或梦。大致在今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湖南岳阳、华容以北之广大地区,后淤积为陆地。   ④端居:平居、闲居。《梁书·傅昭传》:“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圣明:指帝王英明,这里指太平盛世。   ⑤羡鱼:《汉书·董仲舒列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又《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翻译   八月洞庭的湖水暴涨似与岸平,   浩渺的湖水连天似涵浑的太清。   大地苍茫雾气蒸腾是云梦大泽,   洞庭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想要渡过湖水碧波没有舟楫,   闲居在家园又心忧虑愧对圣明。   我观看在这湖之畔垂钓的渔翁,   白白怀有羡慕鱼儿上钩的心情。   赏析1   诗的首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方回《瀛奎律髓》记:“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毯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可见其影响之大。不过对于全篇,诗家却不无批评,如清人查慎行云:“后半首全无魄力,第六句尤不切题。”其实要真正体会前四句的意象,还当从熟玩后四句着手。因为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山水之作,而是一首干谒诗,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浩然向时相张九龄请求援荐所作。浩然并非一味淡泊,而是多有感情,此诗尤甚。   诗的五六句用《论语·泰伯》典:“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端居耻圣明”,看来是说,身处明时而端居无事,是可羞愧;然而所以无事,责非在己,而是“欲济无舟楫”,浩然自视极高,言外之意颇有时不我用,其圣明与否,颇可致疑之慨。七、八句注家均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然而诗意为何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淮南》此喻下文更云:“是而行之,故谓之断(治);非而行之,必谓之乱”,意谓治乱之关键,在于行为合宜与否。浩然用上句,而隐含下句之意,湖边垂钓者,当然有工具可凭借,而己身只空有羡鱼之情,是无可依凭,无依凭而欲求进,在今世可谓非而行之,然而反过来看,握政柄,致太平的张丞相,如不我援,使孤寒之士,只有“归家”一途,其合宜与否,岂不当慎思而审行之?可见此诗后四句虽似自愧自嗟,其实愤激之甚,只是因献诗求荐,而内敛不露,这种敛抑而激切的感情,使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另有一番景象。   不妨仍以杜诗对比。老病孤舟,心忧国蹙的杜甫,其望中的洞庭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宏大的景象中,带有苍黯的色调,动荡的预感。孟诗亦宏大,却给人以浩荡激越的印象。仲秋八月,湖水平澄,然而这“平”中却涵蕴着宇宙的元气而直与太清——天空相混一,于是湖水虽平,而远远望去水云之气磅礴蒸腾。湖边的岳阳城,也似乎被水势所撼动。首四句在由远而近,由总揽到收束的描写中,一步步展现出平湖之深蕴的内力,涵盖天地的.气势。笔者无意将湖水视为浩然自比,但是其望中湖景的个性化形象,却确实是与浩然内敛的不平之气相关。洞庭水势之浩渺,见于地志笔记甚多,如《岳阳风土记》:“盖岳阳居湖东北,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啮城岸,岸常倾颓。”诗人状物,固不能离开客观的物象,所以孟、杜笔下的洞庭都以宏大为主,但是从两篇名作宏大湖景的色调不同中,我们又一次能体会到山水描写与诗人心态的关系。   赏析2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2023-07-09 14:50:10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全文是什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炎约旱母星楸泶锏梦裼兄拢挥心侵直肮グ徒崞蚯蟮乃灼?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参考资料:http://www.richcon.net/My06/index09.asp
2023-07-09 14:50:18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 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2023-07-09 14:50:25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翻译是什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白话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扩展资料: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2023-07-09 14:50:34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注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如下: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2023-07-09 14:51:121

望洞庭湖赠张成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注〕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 羡鱼:羡慕钓鱼。《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浅析〕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浩然是他的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他的一生很不得志,四十岁时才有机会到长安去谋求官职;终因无人肯引荐提拔他,于是只好返回家乡,过隐居生活。但是,他不甘寂寞,时常同张九龄、王维等官僚来往,与李白、王昌龄等诗人赠诗唱合。他是唐代第一个写山水诗的诗人,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并不多,成就也不算大,但却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而具有自己的风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转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隐居独处、默默无闻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桨,端居是闲居无事可做。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两句诗,是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转化来的。它的本意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空叫“好鱼!好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捕鱼的网。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张丞相在执掌国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我这个闲居的隐士又不能够替您效力,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这意思虽然很委婉,但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他找一条出路。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有作为的人想出头,谈何容易!“当路无人”,孟浩然终于没有寻到出路,四处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岁时就在故乡南园病逝。 读这首诗,觉得它的思想意义不大,但是它的写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这些都是可取的。
2023-07-09 14:51:3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照翻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诗赏析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   作者: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hùn)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⑤,端居⑥耻圣明⑦。   坐观垂钓者,徒⑧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翻译】   仲夏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正像)想要渡船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却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着看垂钓的人,空有一腔羡慕之情。   写作背景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讲解】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转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隐居独处、默默无闻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桨,端居是闲居无事可做。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两句诗,是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转化来的。它的本意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空叫“好鱼!好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捕鱼的网。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张丞相在执掌国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我这个闲居的隐士又不能够替您效力,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这意思虽然很委婉,但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他找一条出路。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有作为的人想出头,谈何容易!“当路无人”,孟浩然终于没有寻到出路,四处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岁时就在故乡南园病逝。   读这首诗,觉得它的思想意义不大,但是它的写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这些都是可取的。   【点评】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
2023-07-09 14:51:39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翻译: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他人的乐趣。作品赏析: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23-07-09 14:51:471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是一首投赠之作,张丞相就是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了活力;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接下来的【端居耻圣明】,是在说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但是并非本愿,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钓的人,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在艺术上也自有特色;
2023-07-09 14:52:00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是什么

1、颔联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全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注释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1)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3)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4)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4、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2023-07-09 14:52:09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的名句是什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咏洞庭湖的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扩展资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2023-07-09 14:52:382

古诗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2023-07-09 14:52:5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颈联和尾联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23-07-09 14:53:00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典故

a
2023-07-09 14:53:10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炎约旱母星楸泶锏梦裼兄拢挥心侵直肮グ徒崞蚯蟮乃灼?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2023-07-09 14:5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