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以下哪种不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

2023-07-09 23:35:27
共1条回复
北境漫步

以下哪种不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

A.服务于大众的艺术

B.公众参与的艺术

C.具有场所精神的艺术

D.私人豪宅的景观小品

正确答案:D

相关推荐

什么是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是指一系列特征的集中表现,这些特征为某些场所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情感或个性。某些场所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或可意象性,或是由于和重要的事件有关,而被视为特殊的或值得记忆的场所。人与场所的情感连带归属和认同。在日常生活里,个人和社区之间,由于个人的经验、记忆和意向,培养了对社区这个场所的深刻附着。扩展资料: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作者诺伯舒兹 1926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49年获得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ETH)建筑文凭,1952-1953年在哈佛大学。2000年4月辞世。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总之,早期著作的目的在于以具体的建筑观点来认识建筑,目前我仍以为这种目的是最重要的事。今天许多混乱的产生是由于一些人在谈论建筑时东拉西扯所造成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场所精神
2023-07-09 21:03:274

园林史中“场所精神”指的是什么

场所精神(Genius loci)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实质上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空间艺术[1],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是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他是景观设计的艺术体现,生命体现。他是在满足于形式,功能的前提下,一种思想的升华。它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场所精神表现为人文的特性,归属于情感的范畴。 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以空间的移动为前提.营造一个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的场所,它取决于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和区域定位等主要因素
2023-07-09 21:04:181

如何理解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精神」?

如下: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一个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聚义的物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综合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精神。“精神”是抽象的,传统教堂内部空间高耸,装饰华丽,金碧辉煌,营造出神圣的氛围。从传统教堂用高耸的飞扶壁、骨架券,华丽的装饰到新建筑教堂用素混凝土的材质,巧妙借用自然界的光,水,风等元素。最后营造出的场所感是近似的:神圣、庄严,动人心魄。“建筑的目的在于感动我们。当作品借着服从、体会和尊重宇宙法则将我们环抱时,建筑情感便存在其中。”我想这就是场所精神吧!什么是“场所”?“场所”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指的是特定建筑物或公共空间活动处所。空间被赋予社会,历史,文化,人(物)的活动等特定含义之后才能称为场所。“空间”与特定的人或者物的“活动”发生了关联,就是场所。场所由空间组成,而空间是由边界来限定的。场所的空间形态是多样化的,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完全的室内空间,类似一个容器。
2023-07-09 21:04:251

请问什么是“场所精神”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解析: 什么是场所精神?寻根溯源。场所精神最早是希腊文,也就是地方的精神,我们讲就是土地之神。土地是有神的,住在这里,在这里办公都是归属于它,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023-07-09 21:04:411

场所精神的简介

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一个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场所”这个字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3-07-09 21:04:491

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三要素是什么

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三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协作共赢的合作精神,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工业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协作与支持,保持一种均衡态势,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2023-07-09 21:05:031

如何理解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精神”

巴澳建筑室内设计:“场所”这个字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书中场所所指的是由具体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人、动物、花、树和森林、石头、土壤、木材及 水、城镇、道路、房子、门、窗户和家具。也包括了太阳、月亮、星星、漂浮的云、 夜晚、白昼以及季节的变换。同时还包括了更多无形的现象;如感觉。 场所作为存在空间的具体化,有空间和特征两方面;空间即场所元素的三度布局;特征即氛围,是该空间的界面特征、意义和认同性。从我们学校这个“场所”来分析,从空间和特征两个方面来看,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看我校位于浙江临安。从空间组成上看:我校南北高差五十多米,背靠山,校园内地形高低起伏,复杂多变。从特征上分析,我校有东湖,有造型酷似DNA的图书馆,有银杏大道,玉兰路,梅花坡等具有特色的,可识别行的食物。对处在其中的人来说具有认同性。如果没有这些事物的存在这里就不叫浙江农林大学,它只是一块地,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们的这种对场所的认同感,就产生了一种精神。是在这个场所里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内涵。每个场所都是唯一的,呈现出周遭环境的特征,这种特征由具有材质、形状、肌理和色彩的实体物质和难以言说的、一种由以往人们的体验所产生的文化联想共同组成。场所不仅具有建筑实体的形式,而且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例如:在东湖边我们可能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晨读期,在那段时间里,你可能感觉生活很愉快,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可能让你通过了英语六级,为找工作提高了筹码。有或者可能在某颗树下,你花了一幅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让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倍感动力。我们需要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房子,一个穿插的空间,而且更应是一个视觉化的“场所精神”,建筑师的任务是去创造富有意义的场所。 “场所”是质量上的整体环境。人们不应将整体场所简化为所谓的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和系统等各种抽象的分析范畴。这些空间关系、功能分析和组织结构均非事物本质,用这些简化方法将失去场所可见的、实在、具体的性质。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环境和场所以利用该种活动在其中发生。
2023-07-09 21:05:121

舒尔茨《场所精神》研究核心主题是(  )。

【答案】:B舒尔茨在《场所精神》中提出了行为与建筑环境之间应有内在联系。他认为,城市形式并不仅是一种简单构图游戏,形式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涵义,每个场景都有一个故事,这涵义与城市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这些主题赋予了城市空间以丰富意义,使之成为市民喜爱“场所”,“简而言之,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有意义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特定地段中人们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环境特征,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意义。
2023-07-09 21:05:201

什么是“场所精神”?

某一场所或建筑的独特基调。其实场所精神也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这个来源于防御性的精神,这种精神被认为占据了罗马神话的一部分空间,场所精神通过园林风景化或光的有效利用得以升华。
2023-07-09 21:05:321

城市建筑空间意义分析?

文章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建筑现象学及场所精神为探索背景,叙述了场所及场所精神的概念,并从建筑场所现象学出发对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部分建筑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了场所精神在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建筑与场所精神之间的联系和所产生的现实效益。一、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标准化和模式化的元素和符号在城市中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同化”,形成了一种趋同性建筑。建筑的地域性逐渐被整合为一个单一的模式,人们逐渐模糊了对于某一空间特有的记忆。当代建筑设计缺乏对场所及其意义的深究,这种精神意义的缺失导致现代城市空间慢慢演变为一种“不走心”的空间。人被束缚在标准化空间下,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渐行渐远,人们对于建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随之消失,现代城市空间演变成“失落的空间”。设计师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塑造一个有意义的空间、场所以及如何激发人们对于这一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不应是只关注建筑的形式美感。因此,以建筑现象学为支撑,从“场所精神”“空间”“感受”等概念入手,换一种方式来探讨建筑空间或许更加接近人类精神上所追求“诗意的居所”的美好愿望。二、建筑现象学及场所精神19世纪初,哲学家埃德蒙德u2022胡塞尔(EdmundHusserl)建立了现象学这一哲学思想。现象学哲学注重知觉感知,反对冗长繁杂的分析;注重意识体验,反对纯粹物质性的探索。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存在的意义,指出了作为意识主体的人与人所存在的宇宙,以一种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方式存在着,而这种把人与宇宙紧密联系的方式就是场所的方式。同时论述了人、世界和建筑之间具有的关系,他的这些观点论述奠定了建筑现象学发展的哲学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学者将现象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建筑理论研究,指导建筑设计方法。克里斯蒂安u2022诺伯格u2022舒尔茨(ChirstianNorbergSchulz)首次细致地总结了前人的研究作成果,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的现象学思想引入了建筑学领域。至此,理论意义上的建筑现象学体系初见雏形。舒尔茨撰写的《场所精神一一迈向建筑现象学》(GeniusLoci-TowardaPhenomenologyofArchitecture)这一建筑学理论领域的著作正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为理论支撑完成的。舒尔茨认为对建筑的探索不能脱离其原点———“场所”这一概念,只有从“场所精神”中提炼出来的建筑经验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场所”及“场所精神”这两个概念是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以“现象”为基础来说,场所“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其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种与整体之间产生的具体联系构成了场所精神。三、场所及空间:有意义的建筑空间从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洞穴到如今随处可见的现代建筑,建筑的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建筑被制造从始至终都有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挡雨、沟通交流的空间这一基本目的。建筑创造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以真实呈现的方式塑造一个有功能、有意义的场所。“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场所精神的精髓就是特性。因此,一个可辨识度高的建筑可以更准确地创造出有意义的空间,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在这种高辨识度的建筑空间里产生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可能触发人的共鸣,必须是一个符合人性的建筑空间,且建筑空间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每一种建筑或是空间形态被创作出来后,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长久地存在,并会持续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与心理。诚挚地去感受和思考场所,应该是每一个建筑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使人类得到“诗意的栖居”,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四、安藤忠雄的空间观分析(一)空间的洗炼我们很难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发现“刻意为之”的痕迹,他并不会刻意在建筑外部的效果上作文章,反而更多关注的是建筑空间内在的塑造。安藤认为,对空间认识的意识形态在不同地域是有一定偏差的。他的建筑总是在“实虚”与“东西方”之间,在通过对地域传统文化内涵的剖析后,以一种独特的日本式的空间样式呈现。“意味深长”是安藤忠雄的现代建筑最为独特的一个特质,“场”“间”“居”等其特有的形式奇妙地穿插在其作品中,各种轻巧又或是复杂的几何形状组合能够呈现饱满而丰富的整体效果。以其建筑内部庭院的塑造为例,安藤的建筑总是在城市中表现出一种自我封闭的态度,与建筑外的繁华都市形成鲜明对比。但在与外界明显隔离开的建筑内部空间却又被安藤塑造得层次分明,十分丰富。这其中,开敞的庭院是建筑的核心部分。内里的庭院不仅承载着建筑采光的功能,在空间整体组织上更是“点睛之笔”。安藤忠雄的庭院空间简洁却不简单,纯粹却不单调,独有一番韵味。(二)材料的真实建筑材料通过其自身的特点来表现建筑的意义和情感,它通过在建筑完成后材料所呈现的效果和氛围使人产生某些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这一方式来向外界传递建筑的意义和情感。作为一种现代建筑材料,混凝土具有朴素的品质特征,这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完全一致。安藤忠雄钟情于清水混凝土,混凝土的生命感和不可预料的流动性创造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氛围。而混凝土的灰色色调和朴素的质感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又正好契合,而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的组合又为它创造出独特的纯净空间。在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吉的长屋”中,他对混凝土材料的卓越运用被给予了高度评价:“混凝土在得到矫正后与数寄屋建筑中的木材极为相似,但混凝土增加了内部空间的尊严感和坚强感。从本世纪初,日本建筑师就力求使混凝土表现‘日本话"。但只有安藤第一次成功地运用混凝土创造出能与数寄屋建筑相媲美的具有广泛而敏锐的空间感的作品。”(三)空间的几何性几何形这种最简单的形式为建筑打定基础,提供骨架,使建筑能清晰展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并被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几何形时,可以清晰地界定建筑形体,并且可以实现自然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何形体在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同时构成了整体的框架。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于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这一设计中。他开始尝试关于“纯粹空间”的设计。从外观上看,长屋被整合到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方形盒子”中,但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室内空间的丰富和自然元素、材料的使用使长屋更加细腻和精致。因此,除了长屋的简洁外形之外,房屋内部是一组具有强烈个性的空间类型,而不是纯粹的几何形状。每个空间都与自然、时间产生联系,并随之发生变化,而每个空间又以中庭为中心,与它相连,它形成了一个抽象的流动空间,这是真正的“流动中的长屋”。(四)建筑化的自然自然是建筑环境的背景,在自然环境中充分体现建筑的情感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因此,建筑无法脱离自然环境来表达和传递情感。安藤总是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以及希望与自然对话共生的愿望。光的教堂,顾名思义,它要体现的自然是光。建筑物的布局主要基于其与太阳的方位关系,教堂主体为6m×6m的长方体,一个角度为15°的墙壁对角延伸穿过主体并分隔空间和入口。教堂一面墙面上设计有一个十字形的狭缝,在阳光下呈现出十字形的光与影。随着太阳高度角变换,十字架光影在室内地板上发生变化,这给人与自然之间发生密切联系提供了场所。建筑活动的意义是尝试改变通过建筑表达的自然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与自然对话,这就是一个使建筑自然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安藤在其作品中真实展现了不以真实方式存在的光影、空气,甚至时间。正是由于将自然元素毫不突兀地引入建筑之中,他的作品才总能带来惊喜。(五)以人为本的空间序列“以人为本”是安藤设计中所遵循的最基本的理念之一。他将用户看作是“观众”或“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用户”。安藤试图让人们放下一切戒备来感知建筑,并在其中寻求一种“回归人性”的设计理念。因此,安藤在建筑中特别强调了基于人类感知的空间顺序组织排列,注意人们与空间互动的最终建筑效果的实现。在立陶板名画展廊中,安藤根据空间高差的转换和瀑布水池的穿插变化布置了别具一格的观赏路线。《最后的晚餐》《睡莲》和《清明上河图》等九幅世界名画被分散排列在不同的混凝土墙或水池中,人们从不同角度来欣赏画的同时带给人一种既现代又具日本传统特色的空间体验。安藤创造的建筑空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所运用的空间处理手法为人们创造了个性十足而又亲切的建筑体验。他塑造了一个能够完美表达建筑与场所特质的内部空间,令人震撼。五、结语通过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于人、建筑和环境的尊重,以及他对场所的认同与热爱,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更加生动和感人。通过对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体现人、建筑、环境、场所之间关系的本质关系,建筑本就不能孤立于世,必须扎根在整体环境中,才能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当把这种“场所意识”当作我们进行创作的源泉,为建筑和场所之间建立了新的和谐秩序,进一步丰富了建筑与场所之间整体设计的理念,对当下和未来的“建筑与场所”关系这一建筑领域的基本命题的思考都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只有塑造体现场所精神的建筑环境,才能最终达到人类“诗意的居住”!上文是中达咨询整理的关于“城市建筑空间意义分析”的内容,更多关于等方面咨询可以实时关注中达咨询、建设通或关注中达咨询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7-09 21:05:391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场所精神》([挪威] 诺伯舒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IeRr8OdmEUVXjH-uBPHvA 提取码: 6y4c书名:场所精神作者:[挪威] 诺伯舒兹译者:施植明豆瓣评分:7.9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7页数:211内容简介:《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仍主张艺术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具现”(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总之,早期著作的目的在于以具体的建筑观点来认识建筑,目前我仍以为这种目的是最重要的事。今天许多混乱的产生是由于一些人在谈论建筑时东拉西扯所造成的。因此我将反映出建筑的信念:我并不同意风土的或纪念性的建筑是一种奢侈品,或是某种“感动大众”的东西(如拉普普(A.Rapoport)所言)。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的”种类”,只有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藉以满足人生在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作者简介: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26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49年获得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ETH)建筑文凭.1952-1953年在哈佛大学以及1956-1958年在罗马继续研习。1978年荣获德国汉诺威技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0年4月辞世。
2023-07-09 21:05:571

展览馆如何设计

展览馆按面积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三个领域。现在小型展览馆其实更受欢迎,因为它能更准确的传递产品信息,更能突出中心,主题性较强。一句话简述是“浓缩就是精华”。墨戈毕加在空间纬度跨越范围主要是从国家、地域、城市、地段、建筑进行;在时间纬度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从内容上从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只要确定了这些文脉的纬度,这就跨越了小型展览馆设计一大步。作出了一个大的分类之后,就是要对每个展区的设计进行布置。例如采光设计往往是展馆设计较为棘手的一个工序,一般的要求避免光线直射陈列品和产生眩光,采光口不占用或者少占用成列墙面。不采用人工灯光我们可采用自然光,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在小型展览馆设计时墨戈会注意“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意思就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好空间化,简而言之就是创造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在小型展览馆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营造这样的一个气氛,使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本文为您介绍下展览馆的设计规范: 基本组成有: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术研究用房和设备用房。 房间分布形式有:中庭式,前厅式,走廊式,过厅式。 设计要求: 布局合理,必须采用人工通风 。 展览馆要做的有气氛,要有明确的主题,灯光和自然光的采用和处理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展览的动线图,要有合理的游览顺序~~从颜色角度上来看颜色注意不宜过多,主色调要靠黑白灰来去称。 展览馆是重要场所,木结构多,容易起火,建议多划分及个防火分区,自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装饰可以采用阻燃或难燃的材料,必要的一些地方可以涂刷一些防火涂料。 此外,空间规划是整个展示设计的精髓。空间规划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展示空间的本质决定了其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所以在空间设计上要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由于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取得空间感触的,因而流线设置要使观众尽量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航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满意功能的同时,让人感触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穷乐趣。 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展览展示活动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到人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丰满厚重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全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空间设计必须要考虑的,能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 3.重点位置展示重点商品。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把最重要的位置向观众展示最重要的展品,这是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通过逻辑地设计展示的次序、编排展示的规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成效的前提。因此,展示设计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内容联合起来进行考虑。 4.保障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全部空间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大型展览举行期间,展览馆的人流相当密集,人和物的安全性就需要得到重点关注。1、和谐。许多人认为,在所有规律中,和谐是展台设计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展台是由很多因素,包括布局、照明、色彩、图表、展品、展架、展具等组成。好的设计是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体,帮助展出者达到展出目的。 但万事都有一个度的把握,过于完美也就失去的意义。2、简洁。展台越复杂就越容易使参观者迷惑,就越不容易造成清晰、强烈的印象。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获得明确的信息,观众就不会产生兴趣。另外,展台复杂也容易降低展台人员的工作效率。展览馆的设计,一定要找专业的设计公司,以苏州水木清华设计营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具有建筑装饰设计甲级、 建筑装饰施工一级、 展览工程一级、 展览陈列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一级、 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二级、 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 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博物馆设计甲级、博物馆施工壹级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问题请咨询水木清华客服!展览馆设计分为博物馆设计、规划馆设计、主题馆设计,但是每个展览馆的设计都有一个通用的公式。我们在设计展览馆的时候注意的就只有三点: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主题鲜明。1. 无论在设计什么都好,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和位置向参观者呈现产品的面貌是展览的首要目的,因此,必须将现场空间的条件和展示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其相对的展示空间。2. 色彩搭配也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产品是否与颜色相配合,以求达到一个和谐状态,没有排他性。要设计到颜色纯净,色调鲜明。这是现代设计对色彩的严格要求,同时我们还需考虑到参观者的感受,现代设计对色彩的要求走向纯净,这是由于现代人对颜色的感觉变得集中、明确,同时,在五颜六色的展场中,展位内的有效颜色越是纯净,越是集中,在环境中就会越突出。3. 主题鲜明突出。主题是这个展馆的核心,这个部分做好了,就很容易让参观者简单直接的进入主题,也更能使他们驻足徘徊,主题的鲜明突出能够形象生动的展览馆特色。北京的话有个叫笔中的是做展览馆展厅之类的设计。之前找过它们做的还可以
2023-07-09 21:06:161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

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论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探讨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在对建筑空间本质与意义的追寻中,现代建筑哲学重提知觉和体验。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体验超越了平面的绘画,静止的雕塑,有着被环绕和不断变化的品质,建筑空间在知觉中自明。这种交融的体验,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是建筑空间的原始动力。叙事性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将本质和意义融入体验的诗意空间。“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和校外人员在其物质环境中所体会到的总体氛围以及感知到存在的意义。”叙事性的空间传达的是文化的积淀,积极地诠释着场所精神,濡染着学生的心理和气质。在此学习国外名校的设计经验,有助于启发我们的设计思路,丰富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1叙事性空间的场所特质叙事,即讲故事,它是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之一。叙事的媒介不仅限于语言,其他的艺术载体如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也可以承载叙事的情节,传达意义。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AmosRapoport,1929-)认为,人们是以他们获得的环境意义来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中,他说:“如图2宾大图底关系图片图3视点2图4视点3图5视点3上去的空间图6视点4图7视点5果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信息编码的过程,那么使用者可以被看作是对其进行译码。”建成环境带有信息,在环境空间中运动的人依据自己的知觉经验赋予环境意义。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建筑空间具有了叙事的可能性。谈到叙事性的建筑及外部空间,首先可以界定它的两个层次。第一,可以称作“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着眼于表达的“意义”,设计者常运用物质符号、空间尺度、方向等进行隐喻,引发联想:或通过流线的精心安排传达明确的设计意图。这样的空间具有较强的意象性和总体性,设计者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理性宏观叙事方式。中国故宫的空间序列就是一种宏大叙事,等级和尺度的层层递进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威严气势。意大利建筑师居塞皮·特拉尼(GiuseppeTerragni,1904-1943)的一个未建成作品但丁纪念堂是建筑叙事的典型代表,他试图通过空间本身的比例尺度及相互关系来诠释诗人但丁的《神曲》。界面的围合、密排的巨柱转换着关于罪恶、压抑与释放的联想,顶光、缝隙微光和坡道暗示着世界和我们的距离。他依据流线将地狱、炼狱、天堂作为空间的主题进行表现,欲使参观者获得一种强烈的空间体验和精神历练。第二,可称作“弱意向性”的叙事空间,着眼于表达的“意境”。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代之以在不同的视点上重叠与多义的知觉画面,体验者依据自己的行进路线和知觉经验串联这些画面,给出自己的诠释,这是一种更加整体和开放的叙事系统,表达的是一种氛围和意境,一种场所感。这样的空间多是串联各种偶然“事件”的微观叙事,它往往形成于自下而上或经历一段时间逐步营建的外部空间当中,如中国园林和一些欧洲小城镇。叙事性使外部空间成为意义丰富、可读性强的场所。2叙事空间的操作手法——蒙太奇以上的两种叙事空间实际上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上侧重点的不同而区分的。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申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思维是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它的典型特征是形象化和时空可以任意跳跃的意义组合。”2.1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要用空间蒙太奇来影响体验的时间,首先要区分两种时间系统。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在其著作《创造进化论》中把时间分为两种,即“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并认为只有“心理时间”才能揭示生命的内在本质。物理时间是自然存在的时间,它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不停止、不重复、不逆转等特点。心理时间是人的感觉时间,它可随叙事者的主观意志而变化不定,在其中自然时间可以被延长、紧缩、省略、停顿等。“心理时间具有主客观两重性,是在客观性前提下叙事者对时间的把握和处理。”2.2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叙事性的外部空间具有怎样的特质呢?首先,能够表达一定的主题。无论是“强意向性”的主题还是“弱意向性”的“事件”,空间表达主题是空间具有叙事性的基础。表达主题的空间是超越了功能性和单纯审美性的表意空间,是非均质化的场所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场所空间都具有明确的主题,但是拥有主题的空间才使场所具有了叙事的性质。在校园中,这样的空间尤其重要,它可能是由雕塑、水面、草坪等景观界定的空间,也可能是由建筑界面限定的围合感良好的空间。它们往往是外部空间的视觉焦点或停留场所,是支持活动和行为的重要节点。其次,用空间蒙太奇表达时间流逝的特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GerardGenette,1930-)认为:“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这实际上是对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进行的比对。热奈特把这两种时间比较之后分成了四种类型省略、概要、场景、停顿。如果把建筑空间中叙事中体验者的运动时间(相当于物理时间)与体验时间(相当于心理时间)作一比对,可以发现同构的现象。稍做分析后可以归纳为:场景:运动时间与体验时间比较接近.停顿:运动时间停止,而体验时间继续。例如,在场所中人们可能会停下脚步休息、感悟、欣赏景观等.省略:体验时间暂停,而运动时间继续。当环境信息简单无变化,例如在景观单调的路径中,人们会停止对环境的认知体验,仅仅运动继续压缩:运动时间长于体验时间,往往是由于受到远处的视觉吸引,心中充满预期和想象,导致运动的速度加快,延长:体验时间长于运动时间,可能是由于空间环境的复杂多义延长了认知的时间,也可能是由于路径的迂回曲折拉长了体验的时间。3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的叙事性解读3.1宾夕法尼亚大学概况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是美国东北部八所常春藤联盟(JvyLeague)成员之一的世界著名大学,成立于1740年。它位于费城中央商务区的西侧,与费城中心隔河相望,占地108.86hm2(图1)。中国建筑学子对其并不陌生,我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建筑家梁思成、杨廷宝等就毕业于此,而其建筑系更因建筑大家路易斯·康而久负盛名。笔者曾于2006年12月赴美国调研期间亲历其校园空间,以下的路径及视点选择均来自笔者的资料收集。3.2校园空间解读叙事的解读是随着空间序列中人的运动而展开的,因此本文选取一条穿过校园主要外部空间的路径,依据不同视点的透视进行分析。整个校园空间所展现的外部空间丰富多义,其空间蒙太奇手法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3.2.1空间蒙太奇延长体验时间:场所与路径的交叠;宾大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出一种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由场所空间与路径的交叠而产生的,它不是逻辑上的模糊,而是一种由交叠产生的丰富多意。一般来讲,路经与场所承担着明确的功能,具有稳定的形态。路径与场所界定分明的空间序列是传统的、易于理解的。而现代和后现代建筑逐渐厌倦静态的传统空间,把运动中人的体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模糊空间的特点是多视点、碎片化、方向异质性强,它通过造成认知的模糊和选择的乐趣来延长心理体验的时间。这种叙事方式是开放和动态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选择,并对环境信息作出自己的诠释。所在的空间是一个多面围合的开放空间,视点2看到的是对称的历史建筑界面与雕塑的搭配,这是主题明确的空间,中心性的强调恰恰暗示了这个开放空间在整个校园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这个场所中,场所与路径的关系是微妙的,传统院落或广场等围合空间的路径顺应空间的方向,强化场所的整体感,而视点2所在空间的围合界面与路径是以冲突的方式交叠,路经似乎自成系统,并且把均质的场所空间切割为许多碎片,从而引发多重体验的可能性。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7-09 21:06:221

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校园景观设计有什么重要意义?下面是我收集的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欢迎阅读与借鉴!   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好的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条件,优秀人才不仅仅是在学习成果上有很大的成就,身心健康和高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美的校园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而发展。如今大学都逐渐开始实行减压教学,美丽而有生命力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可以使学生身心舒畅,还可以缓解他们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的.压力,开阔学生的心胸,潜移默化地起到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    二、提升人学知名度,促进社会发展   优美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人们通过人学校园环境来判断学校的人文精神,这是影响大学校园品质的因素。同时,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形象可以带来当地旅游产业的进步,如北京人学的未名湖,武汉人学的樱花季,厦门大学情人谷,都已经成为全围性的旅游胜地。在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发扬和传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由此可见,大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日趋重要,并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说,更是在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景观在大学校园环境中的作用   现代化的校园环境设计与之前的造园方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它主要是将人和自然相协调作为造同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体系,为人类与其它物种提供优质服务,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而: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人众心理行为。其中,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人们环境意识活动的程度而渗透至景观设计中,它主要的出发点足人们的生理反应需求,根据自然界制定的生态学,利用自然的生态景观与人造的景观材料共同结合起来,此外,景观环境形象与人众心理行为主要的出发点是人们的精神感受与心理特征以及视觉感官,通过运用这些方而的特点米设计出心旷神怡、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离不开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设计能够直接对校园的环境、人文氛围产生较人影响。针对目前人部分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而言,一些止步于初期绿化设计阶段的项目与正处于建设阶段的校园景观,只是简单地规划处理了空间中剩余的空地,或者进行单一的室外修饰。这一现象足造成校园景观设计被人多数专业人员所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
2023-07-09 21:06:381

会呼吸的教育

陶行知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在这样一所小学――张家港实验小学,让我处处看到了教育的美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精神,当教育犹如空气一般存在,当教育在一呼一吸间润泽校园的每个角落,为这里的儿童感到幸福,为这里的老师感到荣幸。 教育的敏感度提升了儿童心灵的敏感度,走在充满美学的校园,让我也深刻感受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犹如花园一般的校园,让人愿意在这里感受童年的美好,愿意在这里拔节生长,陶醉其中,不愿醒来。在今天的“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启动研讨会上聆听了张家港实验小学刘慧校长对学校建筑文化和教育理念的表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校园美学的解读,就像一副美丽的画卷,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深入了解一物一境背后的文化和传承,恍然大悟背后的教育故事,深感佩服。刘校长解读校园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诱使儿童在这里随时随地感受“心”与“物”的化学反应,最后说道:“人入其间,如行走在江南画卷中,丽声荷声,绿杨丹杏,小楼画桥,秋千燕子,疏密、高低、浓淡,折叠成江南印象。”即使没有来到这里,也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美,走进校园更是如沐春风,赏心悦目。 在介绍校园建筑文化时,刘校长提到了“场所精神”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原来一草一木背后都有了课程规划,我们也要具有这样的课程意识。当“场所精神”在物型课程中被提出来以后,物型课程就不仅仅是在表达如何发掘儿童与环境的课程意识,而是把儿童发展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环境中表达出来,就需要赋予每个场所一种精神的引领。就如李建华校长所说:物型课程并不单单是环境的建设和改造,更是一种精神体系。 张家港实验小学的“百草园”系统,“三味书屋”系统,“会呼吸的路”系统,会呼吸的墙,梦想艺术馆,影视坊等等每个场馆都是把课程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在每个场馆积极健康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个场所的学习作用。场所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钦佩不已。就像海德格尔说:“教育,是会呼吸的路。”在张家港实验小学处处感受到了会呼吸的教育的美好,诗意而又唯美,贴近儿童,展现儿童个性的同时,又可以让儿童在这里过正常而又积极的童年生活。也如我们艾瑞德国际学校所提倡的自然生长教育理念,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让儿童看到诗和远方,让儿童被温柔以待,让教育被慈善以怀。 刘慧校长说:“每个儿童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天赋、兴趣和方向。我们尊重和鼓励个性化,差异化的生长,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机会和路径。”这和我们艾瑞德国际学校“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是一种相似的思想表达。而校园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场合,看到什么遇见什么都会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拥有场所精神的校园里感受教育的美好,成就自身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童年生活啊!如何进一步建构物型课程,还需要我们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进行发展,如何把我们一年级的物型课程开发出来,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一年级场所分布特点进行微观调整,只要源于关爱儿童的出发点,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次的张家港实验小学之旅,见识了很多教育界的大咖人物,了解了一些他们对于物型课程教育的思考,从而也唤醒了我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想法和意识,也让我决定加快知不足而学习的步伐。有人说“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解放,不是控制。”依我看,教育就在这一呼一吸间处处彰显,弥漫在空气中,隐藏在每个场所间,不仅仅是在考虑物型课程如何促进孩子的成长,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老师教育格局和视觉的成长,只要深呼吸,就会感知美好的存在! 感谢这次能够有机会和李建华校长一同来到美丽的张家港,走进诗意唯美的张家港实验小学,认识不辞辛苦接待我们的具有优雅气质的施主任和朱主任,她们的一颦一笑,也都体现了教育的情怀,待人接物的用心和体贴让我们非常感动。也看到了久仰大名的刘慧校长,睿智优雅,气度不凡。这样美的学校,这样好的老师,这样暖的情怀,这样真的课程带给我非同一般的意义!感谢遇见,遇见了美好的你们,也遇见了不断成长的自己!
2023-07-09 21:06:541

家居室内配饰的作用

室内配饰的作用:是加强室内效果,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进生活环境的性格品位和艺术品位。不单单体现的是配饰本身的价值,还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移情谴兴。那么我详细介绍下家居室内配饰的具体作用吧。 1、家居配饰改善空间形态 很多现代家居,结构材料介面都很单调,给人感觉很冰冷。如果说我们长期生活在里面的话,就会感觉到一种枯燥感。我们不妨利用一些配饰品,如绿色植物,艺术品,纺织品。这些物品,颜色通常要比家居介面靓丽,形态也更丰富,它可以很好地改善家居空间的形态。 2、家居配饰柔化家居空间 在有些家居中,密集的钢架、成片的玻璃幕墙、光亮的金属板材充斥了家居空间,这些材料所表现出的生硬、冰冷的质感。而丰富多彩的家居配饰品可以明显地柔化空间,给家居空间带来了一派生机。 3、家居配饰表现场所精神 一个优秀的家居装饰设计作品,它总是要有特应的气氛,或者要明确表达一个主题。而作为家居本身来说,家居空间要表现一种气氛,或者表现一个主题,大多数家居,都达不到。而家居配饰,它却能做到这一点,它所达到的效果,是能够创造一种场所精神。 所谓场所精神,它跟空间不是一个概念,场所精神它特指一个空间的意向。大多数家居设计完成不了设计一个场所的“任务”,但是家居配饰能够完成。 4、家居配饰烘托环境氛围 强化空间风格 家居配饰在家居环境中,它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度,因此对于家居环境的气氛,具有巨大的作用。家居空间有各种不同的风格,配饰品的合理选择和陈列,对于家居空间风格的形成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5、家居配饰可以调节家居环境的色调 家俱可以有效的调节家居环境的色调。因为在家居环境中,家俱和配饰品,占据的面积比较大。在很多空间里面,家俱占的面积,多超过了40%。窗帘,床罩,装饰画等配饰品颜色,其实对于整个客房的色调的形成, 起了绝对作用。 6、家居配饰展现主人个性 对配饰的选择,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和工作经历有关,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某人善于交往,而且跟领导干部交往比较多,如把他跟各种领导人的照片挂在墙上,这也是一种配饰品, 充分表达了个性。比如运动员,把自己的空间里面放了很多运动器械。我们假如把书籍也看作配饰品的话,书架也是。这种配饰品,完全表现了主人的爱好和它的性格特征,家居配饰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于室内配饰
2023-07-09 21:07:001

高大建筑能彰显高大形象吗?

当我们面对高大庄严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时,首先会发出一声感叹,同时,心里也会为之一震。站在高大的建筑物前,一方面,我们仿佛会感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就在眼前,这种神圣的力量是不可侵犯的,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会显得很渺小,我们自身微弱的力量是无法与眼前的这种神圣力量相抗衡的,所以,我们只有敬畏和服从的心理。但是,建筑物终究是建筑物,它是死的,在任何时候,它本身都不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建筑物,只是向外界散发神圣力量的一种工具,真正拥有这样强大力量的,是建筑物的主人。而人们真正所敬畏的,也是建筑物的主人。说到雄伟高大的建筑物,我们首先会想到著名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所流露出的那种帝王气势,让每一个人都无条件的臣服。曾经有一位俄国建筑学家看过故宫后,感慨万分地对中国友人说:“当时,我真想跪下!”故宫给每一个人的第一印象都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大。故宫之大,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封建帝王的尊贵和权威,高大的城门、城墙和城楼,将普通人拒之门外,即使是周边少数民族使臣或外国使节来京拜见皇帝,也会被首先映入眼帘的故宫所深深震慑,从而很快地认为,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里的主人是一个强大的领袖。皇帝正是通过高大的建筑来烘托自己高大的形象,通过制造大场面、大气魄来摆谱,让外族人俯首称臣。而市井百姓,在看到皇家巨型建筑物后,往往会产生一种卑微的感觉,好像可以被皇帝随意杀戮似的,这正符合了皇帝的专制专权的心理。古往今来,建筑物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充分体现。但凡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其住所的建筑都会与普通民宅有显著的差异。而其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其高大堂皇的外部景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上的震撼就像建筑物的主人在向外界宣布一条定律——我就是这里的主人,这里高大的建筑就象征着我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大人物的身份,你们大众是不可小视的。此外,一个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外观形态、内部设置、总体布局及使用的材料等,也都在张大嘴巴、手舞足蹈地诉说着它的主人的财富、权力、地位和历史文化等信息。人类从走出穴居时代开始,场所与建筑物就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茅草屋”,它的地位在与日俱增,几乎成为了一个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家大业大,房子多,占地多,就标志着这家主人是个有权势财力的大人物。建筑学家认为,建筑是一种控制空间的艺术,蕴涵含着丰富的“场所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的规则,已经提前被建筑的空间形式所界定。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翻过来也影响了我们。”因为场所建筑物以有形的形式和无形的蕴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他人、对自己的判断,从而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它不可避免地被有心人利用,作为建立自身形象、获得心理优势的工具,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摆谱的利器。基于此,一些富豪则更是建造豪华的庄园、别墅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让别人产生一种崇敬的心理。
2023-07-09 21:07:181

仿佛走进工地!台中勤美「工家美术馆」是工务所也是美术馆

满满围篱、鹰架、水泥墙、日光灯、亮橘色三角锥…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景象仿佛误闯工地一般,其实这是位在台中勤美诚品正后方,一座结合工地环境,突破围篱,让民众与社区能共同参与工地文化的「美术馆」,整个环境设计与规划,彻底地颠覆传统工地给人的印象。 台中勤美诚品正后方的勤美术馆为台中注入了艺术文化新能量,然而,勤美术馆自2012年开始成立,第一阶段任务已于2018年底画下句点,未来将由国际建筑师-隈研吾为勤美草悟道街区带来新能量。 于是在2019年初,勤美术馆开始进行转型工程整备期,准备迈向下一阶段,「勤美璞真文化艺术基金会」开始思考,当勤美术馆进入长期施工整备阶段,可以如何持续为这个街区、城市的基地改变些什么? 从工地底层出发,用不同角度将台湾工地文化抽丝剥茧再放大 透过策展转译与美学设计,打开围篱,打造出一座结合工地、共享概念与美术馆创意的「工家美术馆」,成为新型态工务所的示范场域,并在1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图片来源:FB@勤美术馆 CMP Block Museum of Arts授权提供 除了升级工地环境外,更传递了台湾的工地文化;也可说是一座突破围篱,开放给民众与社区参与工地文化的美术馆,试图开展与工地文化对话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FB@勤美术馆 CMP Block Museum of Arts授权提供 图片来源:FB@勤美术馆 CMP Block Museum of Arts授权提供 疼惜做工的人!世界首座结合工地、共享概念与艺术生活的精神场所 「工家美术馆」的「工」指工程;「家」则是一种归属感,而「工家」的台语ㄍㄨㄥ ㄍㄟ,则是共享之意。 这里除了是工地、是生活圈、同时也是美术馆,工家美术馆立基于过往深耕街区的能量,一直以无疆界的美术馆为初衷,期盼透过不同的生活风格来共创「场所精神」。 也借此让社会大众理解, 默默在工地里付出劳力的无名英雄是成就一个家、一座城市意象最重要的推手。 图片来源:FB@勤美术馆 CMP Block Museum of Arts授权提供 而这样的精神,即便在整备期间,同样地贯穿使命,以友善工人的思考为出发,并延请十禾设计吴声明建筑师操刀建筑空间。本质上仍是工地的一部分,是工人主要使用的场域,只是以实验性的精神,「翻转」重新定义工地美学与改善工地环境。 在工人未使用之余,打开空间,成为在地场域、环境脉络的艺术实践,传递出台湾的工地精神,并促成文化交流或在地认同,让参观者也加入这一场工地艺术行动,成为开启劳动者与民众之间互动的桥梁。 餐桌用鹰架组装而成,座椅以三角锥和轮胎为元素设计。图片来源:CMP PJ Foundation、Photography by Lecopoce林家纬 「工家美术馆」打破工地围篱,室内软装以鹰架、浪板、栈板等临时性材料,建构工地师傅与一般大众共同分享的生活平面。透过实际观看、使用生活场域中少见的工地材料,拉近施工现场与一般大众的距离;并发挥工地师傅物尽其用的工地哲学,展现将五金材料组合误用的巧思,邀请观者一起品味工地中的机智与幽默。 工地里代表警示作用的亮橘色,在空间中转换为水泥与金属框架下的活泼亮点,期望借由空间与材料的反转,反转工地师傅与一般大众对既定场域的印象。让「工家美术馆」模糊工务所及美术馆的界线,同时成为欢迎所有人的工务所,以及属于所有人的美术馆。 图片来源:FB@勤美术馆 CMP Block Museum of Arts授权提供 工地是个转变与建构的场域,是个未完成的空间。运用工地常见的鹰架元素,架构出像是未完成的入口模样,透过非工整笔直的搭接方式,表现工地是个不断变动、变化的过渡期。
2023-07-09 21:07:251

旅游景观设计有哪三大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主体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仅决定了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风格,同时也决定了旅游景观设计的先进性。保持先进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需要坚持三大理念。远景设计院提出三大理念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可持续发展(一)科学来源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根据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的公平原则,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二)理念内涵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低碳旅游1.遵从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旅游景观的设计首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Ian Mc.Harg认为,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是由其内在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人的活动只能是认识这些价值或限制、去适应和利用它,只有适应了才有健康和舒适。不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个因素,还要尊重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独立价值,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蒙: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的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1)尊重自然的独立价值。2)遵从自然的根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旅游景观设计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3)减少对自然的干扰“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来,其内涵不断扩 充,但有两个要点始终不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的只考虑商业需要,在旅游区大造道路、索道、宾馆饭店、停车场、桑拿、歌舞厅及人文景观,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美;4)规避生态灾害和生态危害的发生2.因地制宜旅游景观的设计均是在一定的地段进行,并且是对地段进行有目的的改变。这就需要从浅层和深层认识区域的特征。浅层的特征是地域自然综合体的生态自然完整特征,譬如植被、气候、土壤和地形之间的和谐,旅游景观与周围自然景观的统一,建筑的布局与地形的统一等等。1)空间布局“高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园冶》,不同地形的景观布局与设计,凸地形的特点:山顶、山巅、山脊等地貌。赏景,同时也是视线的焦点。凹地形特点:周围高,四周低,内向性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是旅游建筑选址的理想地形。2)乡土特色植物的选择:不同植物所适应的生态环境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气温、光照、水分、土壤等要素导致了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符合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表现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资源的再生利用。例如废弃物的利用。以人为本(design for the people)(一)理念的科学来源行为地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类学(二)理念内涵理念发展:市场设计、人性设计、体验设计1.市场设计旅游景观设计必须结合旅游区的市场进行设计。产品定位应该考察周围旅游区的发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场定位应该准确进行目标市场的细分,不能泛化。只有在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景观设计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针对商务游客和大众游客的宾馆设计自然不同。商务游客追求的是舒适气派和品味,大众游客追求的是方便舒适。2.人性设计旅游景观最重要的是能满足游客追求愉悦的心理需求。特别是旅游设施应该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赏风景的要求。因此,在旅游景观设计时大到观景点、餐厅、购物场所的空间的布局,小到台阶的高度这样细节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1)尊重个人空间尺度气泡:人类学家爱德华.T.Hall提出,人体的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定了一个球形的空间,这就是个人的空间距离。人是气泡的内容,而尺度较大的空间都是气泡空间的延伸。领域: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的不同空间位置。“一山不容二虎”。从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可以发现,每个个体都有类似动物的领域性,人会对所在范围形成的领域进行维护。如果受到冲突或干扰,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有反感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领域对游客心理的影响。2)考虑游客的行为习惯主要的行为习惯包括抄近路、识途性和左转弯。第一,抄近路。旅游区内地草坪中铺设了不同材质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围却常常有人们踩出来的脚印,这说明了设计的不合理性。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会采取围墙等进行强化调整,但让人不很舒服。最好的方法是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第二,识途性。当人们不清楚自己要到达的目的地的行走线路时,人们总是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返回时,习惯于沿着原路返回。需要设计环线。第三,左转弯。在旅游区内,当路面上的人流密度 达到0.3人/平方米以上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左侧通行。需要考虑到左侧通行的习惯进行安全通道的设计。3)考虑游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台阶的高度:12到16厘米,低于10厘米,不宜设置台阶,可以改为坡道。台阶长度超过三米需要设置休息平台,而且台阶的踏面保持1%的排水坡度,避免积水。台阶要做防滑处理。过多的台阶应该有护栏。很多旅游景区还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游客休息旅游购物街道的休息空间:例如北京前门大街各种休息座椅的布置。尤其是对男游客而言,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4)需要对游客行为进行预防与控制对于旅游景区管理而言,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游客管理。特别是对一些游客不良行为要通过景观设计进行预防与控制。要避免过度的人文关怀,这是因为旅游所具有的异地性和暂时性往往会诱发游客不可持续行为的发生,例如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质摄取等。满足部分游客不当要求而影响其他游客欣赏旅游景观的质量,最终会导致代内不公。例如修建盘山公路、索道,使游客节省了大量的体力,但却贬低了名山大川先贤古迹的审美功能,也失去了旅游“舒其筋骨、励其心志”的审美。3.体验设计(情境设计)旅游的本质是异地性体验。旅游体验是旅游现象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稳定的共同属性。不管何种类型的旅游者,其通过不同的旅游方式获得的不是物质,而是美好的经历与回忆。各种旅游方式的不同的体验形式。1)体验的主题要具有特色文化体验特别是一些景区大门的设计。2)景观设计要具有一定游客参与性源于文化(design with culture)(一)理念的科学来源旅游文化学、文化地理学(二)理念内涵理念发展:文脉继承、场所精神、特色突出1.文脉继承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景观只有拥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设计中要在进行资源调研、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核心文化,进行旅游景观的设计。在设计中应该注意每个景观要素的有机协调,应该围绕主题文化进行展开。对于风景建筑注意对当地民俗及风土环境等文化内涵的研究,注意从地方民居中汲取精华,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探讨风景建筑的文化归属,从而找出其创作的着眼点,设计出得体于自然,巧构于环境的风景建筑。同时注意文化内涵的最佳表现和参与性动态旅游景观的设计,使游客在亲身感受中体会文化的精髓。2.场所精神深层的地段特征便是场所精神(genius loci),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在其上面时间、空间、人、自然、现实、历史纠缠在一起的,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游景观的设计应该尊重旅游区特色鲜明的传统和历史,并通过旅游设施的设计传递给游客。如果当地没有自己特色的建筑风格,应顾及自然环境和中性化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引进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3.特色突出旅游是一种异地文化经历和愉悦体验,因此,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往往是文化差异大,个性独特的地方。景观的独特性和视觉的震撼力对旅游者来讲是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砝码。
2023-07-09 21:07:371

共享社区之田园生活设计

“共享社区”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和谐共处价值观的一群人,以共享为纽带在住宅空间区域中凝结起的生命共同体。 共享社区的口号——为生命的意义、相互的关爱和永续的地球而共享美好生活!马斯洛提出有关人的两个最大问题:造就好人 和造就良好社会。 以田园生活、社群生活、创享生活三个基础情境,进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三个优化,田园生活是造就好人和造就良好社会的基础。田园生活是都市人的田园生活。在不变成农民和园艺师的前提下,以田园场景为媒介,体验农耕和花园的田园生活,在田园情境中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联接。农业提供人、土地、建筑、食材、生态的田园生活资源。都市人提供经济、文化、技能、治理资源,二种资源在互动交融中产出城乡田园生活。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写出了桃花源,一百年前霍华德写出了田园城市,东方和西方的贤者都描述了人类心中的田园生活。中国的田园生活受到历史文化的限制,过去有皇家、士大夫的园林,是专业人士支持的生活。建国后都上了生产线;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中产阶层,是看着父母上班、政治学习而不是收拾花园条件下长大,无园艺传承,大部分人连一棵花也种不出,更不要说动手造一个花园或田园。在中国的虚拟知识教育,形成工具化人的中产阶层,他们生活中动手能力很差。中国以权力展开生活,形成的粗鄙生活形态,缺乏美好、舒适、优雅的生活文化。挪威建筑理论家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在1980年发表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 ,认为场所是一种人化的空间,它的物质和精神特性被认同后,就折射出场所精神。人实践了空间形成场所的情境,场所也塑造了人的行为形成文化,场所的情境和文化形成了认同和归属感。中国人需要在田园生活情境去系统培养,才能产生田园生活能力。 田园生活有十大情境:田园景观、田园社区、田园乐耕、田园美食、田园学院、田园舞台、田园乐园、田园运动、田园文创、田园工厂。1.田园景观 在城市和乡村社区中,以树、藤、灌、草、水构建起模仿大自然的立体生态系统,可永续自然产出可食和可用的可食森林。 形成遮荫、净化、气候、固碳、从雨水、污水、有机垃圾、马桶、桔杆、畜肥到土地的循环的生态功能;形成食品、用品、休闲的生活功能;形成观察、探索、体验、学习、创造、协作的人文功能;形成自然生成与人工种植相结合,从屋顶菜园、阳台菜园、立体果园、社区菜园、田园道路,社区内景观与社区外大田为一体的田园景观。2.田园社区 房在田中央是田园生活的第一感。 城市中主要是立体布局,楼在立体果园外皮中,屋顶、墙壁、阳台、露台、庭园。从一栋楼、一片楼到一个城。旧改,新建。 乡野主要是平面布局,从田园小镇、田园社区、田园营地。围绕乡村有入、伴、嵌三种空间结构。入,就是进村,改几间房到改整个村。伴,就是在村旁建新的田园社区。嵌,就是田园小镇。田园小镇周围伴村,田园小镇内嵌村。3.田园乐耕 重在农耕体验,社群相互社交,不以产量为目标。总体要有美感设计,畦间道路硬化,要做窄畦便于操作。要做一定的架高种植箱,便于小孩、老人和女士操作。要配置遮阴遮阳、洗手台、休息座椅、吃茶的桌子。 养殖区,饲养各种牛、马、羊、猪,鸡、鸭、鹅和各种珍禽,饲养小狗、小猫、小兔等小动物,养殖各种鱼、鳖、龟、虾、蟹,养蜂,养蚕,增加蝴蝶、蜻蜓、豆娘、萤火虫等漂亮的昆虫。 蔬菜园,根据各地的气侯,按季节种植各种时令蔬菜、香草等食材。 果树区,根据各地的气侯,按季节种植各种鲜食果树,各种加工后食用的坚果树。 花卉区,根据各地的气侯,按季节种植各种鲜花,球根花卉,更多地种植多年生的花卉。4.田园美食 《食物越多越饥饿》的作者卡罗琳u2022斯蒂尔:“我们从没未见过食物的真正潜力,因为它太大了以至于看不到。但从侧面看,它会转化成有非凡能力的事物改造景观,还有政治结构、公共空间、社会关系和城市。”美食需要好的食材,需要在田园场景中创造与享受。好环境、好方法、好的人、好经济、好参与,才有好食材。从阳台菜园、屋顶农场、立体果园、社区花园到大田,动手种植、从自然、社区、农场中采摘、烹制,在田园美景中品尝,在共享社区内部共享,来共享社区学习、参访人的带走分享,让喜欢共享生活的人购买。5.田园学院: 围绕田园的种植、养殖、收获、加工、分享、使用,展开研究、设计、培训、教育。 为社区居民、游客、学校和来学习的学生,围绕周围的社区可食森林的环境和材料,做户外的自然探索和自然教育,提供田园生活与田园文创教育。 建立人与自然的六感联接 a.视觉,人是视觉动物,视觉是我们感受生命的最大信息源。形态、形状、大小、厚薄、脉络、结构、颜色、质感、动态、速度、行为…。 观星:星光、星图、星系、星座、流星、日食、月食、月亮、太阳…。观天:天色…。观云:云势、云形、云色、云质、云流…。观雨:雨势、雨色…。观雪:雪势、雪色…。观雾:雾气、雾势、雾流、雾色…。 观山:山势、山形、山系、山色…。观地:地势、地形、地质、土质、土色、土种,水系、水势、水形、水深、水色、水质、水汽…。 观植物:乔木、灌木、藤、草、品种、形态、颜色、大小、根、枝、干、皮、叶、脉、芽、蕾、花、果…。 观动物:哺乳动物,鸟,两栖动物,昆虫…。 b.味觉 辛、酸、苦、辣、咸、甘、淡、涩、麻、腥。尝百草,食百味。 c.触觉 软、硬、粗、细、沙、滑、涩、毛、冷、热、刺、割、痛、痒、划、搓、揉、擦、撞… 手触摸,苔藓、树皮、各种植物…,触摸石头、土壤、沙子…,触摸动物、昆虫…。 击水、握冰… 皮肤,日光浴、温泉浴、雪浴、桑拿浴、森林浴…,树叶浴、熏浴、沙浴、泥浴、岩浴、盐浴…。 肢体,抱树、抱动物、抱地、滑沙、滑草、滑雪…。 d.嗅觉 气味,香、臭、酸、甜…。自然物,空气、水、土、草地、森林、植物、揉碎植物、食物、动物、昆虫…。 e.听觉 风声、水声、树林、草地、虫鸣、鸟唱、蛙叫、动物吼、自然的箫音…。 f.第六感 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冥想,一个平静安详宁和的静室。呆在海边,倾听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穿过茂密的森林小径,仰望如教堂穹顶一般广阔的树荫;站在小溪边,倾听瀑布、泉水和岩石之间的嬉戏;又或者凝望月亮升起,鸟儿从头顶飞过。6.田园舞台 以大地为背景,以田园为舞台表演,农耕节庆,开耕节、收获节。农事赛,犁田、插秧、收割。农活秀,采茶、采花、摘菜。捕鱼、捉虾、摸田螺、钓鱼。 表演着舞蹈、音乐、体操、展会、电影。 表演者在田园中,餐食、茶饮、服装秀、操琴、弈棋、书画、冥想。7.田园乐园 为儿童和家庭提供社区无动力小型游玩设施。由攀爬、滑行、钻筒、走梯、荡秋千等功能部件和结构、扣件及连接部件组成。 也有各种建筑材料以及各种工具。孩子们开展自然活动,如建造小屋子、垒城墙、砌墙、种植、挖洞、爬树、挖水沟……。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游乐场地进行重新布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变化。主要适用于3-14周岁儿童。 儿童无动力乐园,要有多彩的铺装,很多色彩绚烂的卡通造型陈列,适应孩子喜欢发现,挑战,运动和冒险的天性,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交往与合作,提高社交能力。增加户外活动,促进亲子互动,家长参与孩子成长,家庭成员的相互陪伴。 配置遮阴遮阳、洗手台、休息座椅、垃圾筒、自行车停靠架、挂衣挂包架和电源插座等。8.田园运动 道路运动,步行、自行车、徒步运动。水上行动,皮划艇、水上自行车、划板、游泳、跳水。运动场,蓝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儿童运动,攀爬、滑行、钻筒、走梯、荡秋千。 水景步道,沿水面而行,碧绿青翠的水面,让人心旷神怡。田园步道,贴近感受农耕乐园的各种动物、蔬菜、果树、茶树、花卉。森林步道,树林是寻幽静谧,享受森林浴最佳去处,享受负离子和植物精气的洗涤。山地步道,迎接日出,观看落日美景。水景、田园、森林、山地步道,串连起观景、拍照、健身的运动步道。9.田园文创 田园景观,摄影、绘画、音乐、记录片。香水、化妆品、护肤品、手工皂。 田园材料,植物染,纸艺,布艺、木艺、花艺、草艺、陶艺、铁艺、玻璃艺、园艺。 田园故事,文章、视频、动画、画报。 田园生活文创-创造、加工、生产、销售田园生活的用品。10.田园工厂 碾米、榨油、制粉、制糖、制茶,酿酒、制醋。 做豆豉、酱油、豆酱、豆浆、豆皮、腐竹、豆腐、豆干、豆腐乳。 香肠、腊肉、火腿、肉干、卤肉。 果酱、果脯、果干、果脆片、果酒、果醋、果汁、果饼。 梅菜、干菜、泡菜、咸菜。 纺丝、织布、制衣,造纸,制香,草编,柳编,竹编,木作。
2023-07-09 21:07:551

人文要素有哪些

人们对城市过往的记忆、在城市日常的生活以及基于历史与现实之上的精神价值理念构成城市发展的人文要素,该要素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为城市的市民素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不同,往往取决于人文要素这一不可复制品的创造与积累,市民素质则造就着每个城市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发展潜力。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人文要素的发展和竞争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以文化价值和城市个性为发展和新的“心”时代。  一、“看不见的城市”:城市文脉  城市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而空间,实际上就是结晶化的时间。总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城市在时光流逝中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历史古迹、生活方式等等即是最能解释城市空间形态的独特因素。城市的历史留下城市这些独有的文化脉络,它们或者是有形的建筑、诗篇、风俗礼仪,成为人们生活延续性的基础:或者是无形的都市气质、生活理念和精神取向,从而成就一个与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城市并行的“看不见的城市”,给予城市中的人们不断传承的记忆和稳定的地域概念。因此,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一种文化,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的文化史。  在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许多城市在硬件设施上的相互复制与赶超相对而言并不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诸如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这些阻碍区位选择的因素已经大大地降低甚至可以忽略。对现代城市来说,进步被视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过程,城市总是在不稳定中发展的,一些城市不断摧毁所留存的文物古迹,为高速公路、摩天大厦或者是现代购物中心腾出空间,以此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在全球化的时代,似乎拥有越来越多相似的面孔,但如此相似的结果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相似性无法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源泉,既然此处似他乡,硬件的差异被抹平,区位的选择将不会再以硬件设备作为主要标准。  但是,文化这样的软性要素的开发并不像硬件设施那么轻易,因为文化的时间积累性使文化难以全盘复制,文化的复杂多样性使文化的优劣选择和赶超成为一个难以实施的任务。即使文化被复制,城市可能会发现割断自身文脉、成为一个亦步亦趋的模仿者所面对的尴尬与被动:城市失去了自我认同的基础,没有个性,也放弃了可以创造性发展自己的机会,因为城市文脉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心理定位的线索,帮助人们把握整个城市的独特意境,它们使生活得以延续,使城市得以独一无二。例如,巴黎之所以是巴黎,之所以“永不沉没”,主要是因为它保存有世界一流的古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让人们崇敬和向往;伦敦之所以是伦敦,之所以被称为“不屈不挠”的城市,则是因为这个城市保有二战时期英勇抗敌的集体记忆;上海之所以是上海,之所以成为“东方明珠”,在于它兼容并包、锐意进取的海派文化所铸就的独特风格。  因而,对任何城市来说,城市文脉是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化资产,市场是人文要素的关键要素。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现实的教训和经验。事实上,众多西方城市的更新是通过开发城市文脉实现的,因为工业化时代的制造业已经迁离旧城区,信息时代的金融服务业对属地的依赖性逐步下降从而成为流动的“无根产业”,大量的人口与企业的流失又使得城市建筑业濒临困境,历史文脉的地域性特征使城市借助文化经营来振兴老市区和适应后工业服务型机会成为相对可行的选择。对城市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工作,例如通过主题公园、博物馆、历史建筑维护等方式展示城市特色和精神风貌,通过文化节日吸引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等等。最为重要的是,人文要素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发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市民表现和提高其文化素养的机会和舞台,使人们通过对市民素质的感受和理解来领悟到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城市精神。  二、生活在此处:市民生态  城市文脉的传承需要整个城市的全体市民的努力。城市是一个大剧场,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描述了城市现实的生活状态。城市的价值观念、生活时尚、风俗习惯、礼仪服饰、语言行为、交往方式等等不仅仅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创造和发展着。现实社会的市民生态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一个良好的市民生态将为城市发作提供要素基础和精神支持,而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更加良好的市民生态。  在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看来,“都市生活的心理基础包含在强烈刺激的紧张之中,这种紧张产生于内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续的变化。……街道纵横,经济、职业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速度与多样性,表明了城市在精神生活的感性基础上与小镇、乡村生活有着深刻的对比”。都市的“场所精神”是社会文化生活在人们心理的折射和积累。不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节奏与多样性导致城市“场所精神”的差异,城市文化风格最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例如北京的大气、上海的敏锐、苏州的精致、成都的悠闲、杭州的娴静等,不一而足。“城市就像一个人,有自身的形象和内涵。具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无疑是最具吸引力而令人难忘的”。  城市居民的行为举止是城市文化风格的外在表现,例如市民的行动公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邻里交往习俗、社会危机处理方案等等。人们通过市民行为来对自己心目中的城市进行定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通过一些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当的方法,使得人能了解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过去、社会网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这些象征符号不仅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也表达了共同的生命体验,例如:冷和热、明和暗、高和低、大和小、生和死、动与静、关心和忽略、干净与肮脏、自由与限制”。最为简单的例子是,同样是拥挤的城市,等车的人是否按秩序上车,上车的人是否主动让座,都会给人们留下这个城市或好或坏的印象。无论是居住在城里的人还是暂时停留在这个城市的人,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感情,与人们在这个城市的记忆与经历密切相关,这种感情带有个人色彩,同时也带有对城市市民集体性行为特征的评价,这种评价影响着个人与各种社会组织对城市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机会。  总体而言,良好的市民生态对城市的发展目标来说具有长远的意义。人们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所造就的城市文化有助于城市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生活氛围,从而保证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基于城市文化认同的各种文化项目能够促进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愿望,进而促进城市的内生增长。城市的文化交往,表现出文化的生命力、适应性和亲和力,转化成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通过物质赋形,影响着城市发展的途径与结果。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城市的文化自觉意识为城市在城市群落中建立自己的地位提供了支持,许多城市已经将发展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上海提出了“世界一流城市,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文化设施”的建设方针,申办世博会即是这一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世博会既能发扬上海兼收并蓄的海派开放风格,又能通过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促进上海的城市文化的发展。  为实现城市以文化带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市民生态加以分析和引导成为城市政府与社会各界协同努力的方向。一些城市通过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来改善市民生态,例如建立市民行为规则或者是公共场所公约等;一些城市通过城市杂志或者报刊的形式,对城市的日常生活加以记录和讨论,建立城市生活的公共论坛;还有一些城市通过广场文化、商业街文化的开发让人们通过“城市客厅”了解城市、展示自己。对于21世纪的城市来说,成功的城市必然是文化成功的城市。“文化不仅仅代表着各种文化产品,更意味着生活、表达、思考和学习的方式。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轴,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战略与文化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在未来的竞争中,信息与知识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那些学会了如何战胜文化挑战的城市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三、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正如芒福德所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在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但是城市的发展需要有城市的文化资产来创造和维持。城市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高度抽象和精炼总结,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根系。城市精神集中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存理念和文化特性,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和支持的作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也是推动城市实现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巨大力量。  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城市精神可以从人们的内心世界来引导、规范、激励和改善人们的行为方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城市价值的实现对精神生活来讲同样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城市自身作为重大的历史构成物,保持和建构着生活的动力,对城市生态和居民福利有着长远的影响。城市价值与城市精神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体,是逐步培育发展起来的,能够得到市民的认同与共鸣,因而城市精神的定位需要从自身的文化资源和社会基础入手,并结互时代发展的趋势加以提炼。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精神也有不断充实与创新的需要,但与城市文化特性的密切结合是其真正生命力的源泉。  作为城市文化精华的城市精神,不仅仅凝结在科学研究成果与文学艺术作品当中,也融合在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当中。城市举办博览会、贸易会或者文化节不仅能够让外来人士有机会参观了解这个城市,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特色音乐、饮食、艺术品的展示、众多社团的参与和广大市民的支持,达到弘扬城市文化精神的目标,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城市与文化的自觉意识,而市民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又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对外来认识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群体的心理取向和行为方式背后的统一信念,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城市的总体氛围和代表性个人至上。城市的教育与宣传、文化艺术团体、城市文化活动则是城市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些载体是通过城市的硬件设施实现其传播功能的,对城市来说,投资规模庞大的硬件要素如果仅仅成为外来文化的表演场地而不失本地文化的展示舞台的话,城市难以有鲜明的个性,城市精神也只不过是纸面上的概念而已。  四、城市人文要素的开发  城市人文要素的开发需要有软件和硬件的积累和浸润作为基础。城市的布局与基础设施的开发、城市市民素质、政府服务风格等等,都是城市人文要素的体现,需要城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与投入。许多城市正通过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教育和创新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开发城市人文要素的目的。  城市人文要素的开发不仅可以为城市积累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而且为城市营销提供了传播渠道。例如,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展会、广告、电影、旅游、网站等文化形式来宣传自身特色,以此吸引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源加入自己的城市。城市营销以特色文化作为表现形式,将城市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在一个试图抹平地域差别的全球化时代推介自己的个性,寻找着自己的发展机会。  城市营销,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场所营销,是指将地区(场所)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未来的发展远景确定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借此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主动营销地区特色,更有效率地满足既有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客与会议人士等)。城市营销无疑是以知识和资源为基础的营销方法,城市人文要素是城市营销的物质基础,而城市营销的成功则将给城市人文要素带来更好的开发机会和资源条件。  城市的地方性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城市营销应该是有效的、可信的、易于识别的。由于城市气质突出表现为地方个性,因而城市形象的营造需要立足于城市内部资源、动员市民的积极参与。城市作为一种具有活力的、激动人心的生活体验,其生命力在于城市自身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这种地方性是“心”时代下全球竞争中城市不被淘汰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性才是世界性的体现。  
2023-07-09 21:08:031

什么是workplace spirituality

workplace spirituality工作场所精神境界职场灵性)指出灵性领导(spiritual leader)与职场灵性(workplace spirituality)是未来公部门改革必须研发新方向,并期待落实Spirituality in the Workplace职场灵修 workplace spirituality是管理学词汇
2023-07-09 21:08:351

共享农庄:红果树+小酒馆,北京近郊乡村民宿改造记

01. 共享农庄:红果树+小酒馆改造记 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人而言,驱车北上,只需一个多小时,眼前的画面便能从林立的高楼一路“绿化”,山野的气息一路铺陈开来,远山愈来愈“近在眼前”。 在燕山脚下,密云区的张家庄村,一座随着城市发展而日益“空心化”的村庄迎来了它的复兴。 张家庄村总轴测图 场地原始的村落风貌和建筑形式保留得相对完整,村民的生活节奏在现代文化的衬托下显得步履悠闲。这种状态为当下心怀“礼失求诸野”愿景、渴望拥抱《瓦尔登湖》式自然栖居氛围的繁忙都市人提供了可想可念的空间。 对建筑师来说,城市与自然多样发展的可能性难以寻觅,而原生态的乡野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这足以重组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将传统与当下的在地文化进行内化赋形,使其变为可观、可感的形体与符号,渗透到生活中去。 张家庄村中两处最小的宅基地(每处占地二分半,约166平方米)成为了“空间进化”的建筑师的试验田,以居住和经营两种业态融入村落的复兴之潮。两个小院间隔50米左右,各自成章又彼此呼应,形成吸引和示范效应,为实现以点带面的村落空间整体进化开启新的可能。 居住模式:共享农庄红果树 项目定位是城市近郊乡村民宿,这座建筑需要为久居城市的人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态,同时需要满足当代生活的功能诉求。宏观而言,这种对乡村文化的保留与尊重和新经营模式的置入正在引领一种文化与经济结构的转变,塑造一种独属于东方的生活 时尚 。 于是,建筑师在对原有农舍进行改造更新时,充分尊重了乡村环境赋予的场所精神,保留了原有院落围合的空间礼序及建筑的外观肌理。院中,一棵“二十多岁”的红果树 (当地人将一种果实很大的山楂称为“红果”,并认为“红果”不是山楂) 被悉心保留,围树而坐的场景唤醒了人们对自然、对故土的记忆,共享农庄的这处院落亦以之为名唤作“红果树”。 甫一进入村庄,跟随夹道绿树的指引便能看到山脚下的小院,远远望去建筑物并不显山露水,谦逊地陪伴着临近农舍。 设影壁以“挡煞”、“聚气”的中国传统院落的布局秩序在这座共享农庄中得以复原,而影壁的存在既有记忆载体的属性,又为入口处增加了一层序列,使外部的行人对院中所藏充满想象。 建筑设为上下两层,首层分配给了公共空间与客房,二层则是完整的主卧空间,拥有一间茶室和一个大面积的室外露台,这为相对私密的空间置入了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致。 “红果树”立面图 原建筑为木结构屋架,低矮破旧、保温不佳。为了改善环境劣势、满足居住所需,建筑师拆除了屋顶和一部分墙体,以混凝土来搭建了新的骨架。由于有严格的预算要求,拆除后的瓦、木椽、木屋架都得到了再次利用。 为了实现庭院视觉的穿透性和连贯性,建筑师以大面积玻璃作为首层南北立面的主要材料,置身室内,可观春华秋实、晨昏雾霭,听雨打石板地的清脆声响,让自然风光成为生活风景。 而这种开放又与院外相隔,充分保障了居住空间的私密性,这也是对传统民居内向性审美的一种延续。 为保障户外活动无惧阴雨和暴晒,建筑在南向设置了玻璃雨棚,并以木格栅形成光线的过滤。同时,灰空间的留存是对传统建筑形制“风雨连廊”的追忆,兼具功能和 情感 价值。 而在室内,建筑师用白色为主调,原木和水泥等室外材料延伸进来,整体景致与庭院相得益彰。 家具、摆件,每一处细节都保留着材质的原始纹理和质感,更藏有手工艺精雕细琢的细腻与温度,呈现出一种精致而不失野趣的生活容器。 经营模式:小酒馆 在张家庄村,全村没有一家饭店,想要用餐只能到3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小酒馆”是基于餐饮需求而诞生的经营形态。同样尊重场地文脉肌理,同样是二分半宅基地的面积,同样是旧农宅改造,“小酒馆”比“红果树”更具公共属性。 临街的院墙由砖石砌筑,与建筑墙体的素混凝土形成风格迥异的肌理,建立了最直观的吸引力。建筑所在地除北侧外并无相邻建筑体,利用如此优势,建筑师将建筑视作“观看的机器”,在立面最佳观景位置设置开窗,让远近景致悉数“入画”。 小酒馆立面图 为了满足商业属性空间应有的尺度感与使用灵活性, 建筑师将坐北朝南的主体建筑加高至两层并做了通高处理,容纳室内就餐活动。 “廊下空间”由“红果树”延续至此,满足半室外就餐的需求。 而庭院之中,暖色编织质感的沙发椅围合出一种欢聚的氛围,水泥花坛里野蛮生长的绿植与竹子与石墙面为近景、矮山与蓝天为远景,让就餐的氛围更加“原生态”。 建筑原有的木屋架被更符合结构、功能的混凝土取而代之,拆除下来的老料被用以修复保留下来的建筑部位。 梁柱、檩条、老墙都还原着最初的形态,成为记忆的唤醒——在传统民居建造智慧与当代文明建筑语言的碰撞与对话间,让来到小酒馆的每个人都印象深刻。 除主要功能外,服务于餐饮的配套功能同样必不可少,与普通餐厅不同,乡野之味可能需要停留细品。 于是,除了餐饮主体空间外还设有三间小客房和一间主卧室,每一个房间都拥有朝向庭院的开窗,于竹影间起居坐卧。希望城市的居民能够为一道佳肴、一段风光、一种生活欣然至此,享受喘息休憩后再行出发。 向乡野去! “红果树”与“小酒馆”,两个二分半小院,两种经营可能。在吸引外来客、带动新经济之余,这两座当地文化积酿而成的小院对当地居民而言如同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潜移默化地启迪他们重新认知自己的属地价值与文化价值,为职业选择、生活空间营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而自然生态的保护、传统文化与民艺的延续正有赖于这种朝向乡野的新运动。 总平面图 “红果树”平面图 “红果树”剖面图 “小酒馆”平面图 “小酒馆”剖面图
2023-07-09 21:09:231

校园景观要做的内容有哪些?

一、校园景观既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标志。二、校园景观要做的内容:1、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2、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三、校园景观设计原则: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3、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6、最高效率原则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7、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8、 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9、安全原则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设人行道;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 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理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总希望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因此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范围和领域,好像有个“气泡”一样,它实质是一个虚空间。另外,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接触的对象不同“气泡”也不一样。因此,室外环境空间的大小尺度、桌椅距离等都应按师生对环境的尺度需求及认知状态进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形体,危险的没有围护的巨大空间等。
2023-07-09 21:09:334

景观设计的归属感如何营造

空间营造。利用私密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之间相互渗透,满足游人的心理需求、游览需求、使用需求等,使其有一定的安全感等。 场所精神。要根据场地的行为活动,人们的需求来设计。并且场地有明确的功能导向,让人觉得此处就是应该做这件事,很亲切。而不是模棱两可,让游人来想此处能做什么。 基础设施设计。首先是符合需求,元素可以是对场所精神或此处意象的提炼。让人有回忆或良好的感受。此外铺装也是可以很有梗的地方。 立意、元素的运用方面。如果只是小广场、街边小绿地这些,大都参与者是场地周边的人,我觉得要因地制宜,不要总是城市有点茶文化就非要用进去,要用都要有创意。总体上,可以分走心,和走外。这是我最近在做方案时的一点想法,可能还有很多无知无畏的地方。只希望大家多做交流
2023-07-09 21:09:432

为堪培拉设计的一座生态桥 ——澳大利亚景观师协会竞赛记

u200b由澳大利亚景观师协会(AILA)联合首都政府(NCA),城市更新委员会,环境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共同组织的 Remaking Lost Connections 竞赛,旨在搭建堪培拉未来城市发展与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之间的桥梁,从景观角度提出对气候异常,生境缺失,健康人居等可持续发展议题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我们最终递交的成果,是在堪培拉的城市“水轴”—— 格里芬人工湖 上构建一座生态陆桥。格里芬湖是在莫郎格洛河上筑坝形成的一座人工景观湖,竣工于1963年。修建过程中永久性的淹没了当地土著部落努纳瓦(Ngunnawal)人的岩画遗址,这些岩画对土著居民而言是传承文化,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资源。拓宽的水域也成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道人造天堑,切断了两岸的生态联系。我们提议的“生态飘带”(Ribbons of Life),依托连接国会三角和城市CBD的联邦大桥而建。为原大桥包裹了一层森林外壳。从河的上游提取一片原生植被林地(Bushland),覆盖于曲面形态的混凝土薄壳结构之上,呼应堪培拉国会大厦(国会山)覆土建筑的原型,成为大桥的生态上盖;同时提取被永久淹没的土著岩画,以激光投影的形式投射在薄壳结构的底面,形成通行桥的艺术天穹,给断裂的土著文化以新形式的重生。新构建的动物通道,连接两岸公园地,最窄处逾30米,足以形成有安全感的生物通道。其曲线造型来自对周边环境中主导元素的一一呼应:湖中央的库克船长喷泉、西岸半岛上的国家博物馆、西北湖湾的新城市水岸,当然还有国会山的对景,都成为形态生成的要素。同时也考虑到生物通道对水源的要求,将一翼下折入水,形成坡地形态的生态湿地,净化水体的同时,为动物提供所需水源。与“生态飘带” 并行,但却又彼此相互独立的,是一条名为“城市飘带”的线性公园。两条飘带相互缠绕交错,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关系,但又保持物理上的分离,以避免产生对生物通道的人为干扰,却能同时引入生态教育机会。线性公园由几个功能模块衔接而成:1悬浮在生态陆桥之上,由分隔罩包裹的树顶观鸟走廊;2悬挑于水上,面向湖心大喷泉的户外剧场;3穿越到混凝土薄壳之下,欣赏土著艺术激光秀的桥段;4以及近距离观察水生动植物的双层立体沉水栈道。作为线性公园的“城市飘带”也结合了太阳能板铺装路面等元素,以达到自我供能的零碳目标。“生态飘带”的微地形和植被设计,充分尊重本土生物的需求,构建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络,为生物迁徙创造适宜的原生环境。比如,断面植物配置上形成两翼的防风林带、中间的林间开阔草甸、密林带、林间蜜源植物带、岩石灌木林带、滨水湿地带等多种生境形式。岩石和枯木的布置也为原生动物们提供自然栖息的生境。通过在关键节点架构生态陆桥和线性公园,为堪培拉这座遵照“花园城市”模板规划建设而成的年轻都市,注入全新生态意识,扭转人们对于“绿色既是生态”、“公园既是生态”的错误观念。尊重自然过程、尊重本地历史、体现场所精神,确立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作品将于2019年六月下旬在堪培拉的国家首都展览馆进行为期两周的展出。项目团队: 卓承学 (George Zhuo) 澳大利亚注册景观师 赵艺栋(Simon Zhao)建筑师/3D 彭晶(Jing Peng)澳大利亚注册景观师 董吉程(Daniel Dong)建筑师 黄安妮(Annie Huang)景观师
2023-07-09 21:09:501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都有哪些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都有哪些?一、生态性审美原则公园景观设计的建设过程中好坏优劣的评判标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美学为评价体系,不求高成本高维护的奢侈性景观,遵循低碳经济原则。二、多学科融贯原则公园景观设计建设需综合考虑经济学、规划学、景观学、水利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融汇贯通原则。三、景观都市主义原则公园要服务于市民,要有很好的可达性,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览、交流、教育和感受自然等功能。四、特性与共性并存原则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当地现场资源特质,发掘丰润历史文化特征,营造极具丰润特色的文化公园;扎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营造出体现场所精神,体现地域文化氛围的景观。同时认真学习并借鉴其他优秀公园,完善公园的基本功能设施。
2023-07-09 21:09:571

何镜堂的建筑之路

何镜堂院士长期奋斗在建筑设计领域,是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及其理论工作,对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三结合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设计出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引领当前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何镜堂院士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继承发展人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和发扬了岭南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把岭南建筑设计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此引领、振兴了“岭南建筑学派”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其在建筑学界的卓越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何镜堂院士始终走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道路,经历了一个研究创作的喷发期,在国内不同地区承担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项目和创作了较高难度的设计作品。其建筑作品先后获得2项国家金奖、3项国家银奖、4项国家铜奖、省部级以上奖项超过30项,在文化博览建筑及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何镜堂院士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创作大奖评选中,何镜堂院士主持的作品有13项获奖,成为建国以来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何镜堂院士中标并担纲总设计师主持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工作,该方案在全球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集中体现了全球华人的智慧,成功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展示了盛世中华的形象,成为凝炼中华文明的丰碑,引领了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全社会取得重大而广泛的影响。此外,何镜堂院士还主持设计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及羽毛球馆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主持了澳门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何镜堂院士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实践“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团队合作推进创造力的落实,既创作出大量优秀设计成果,又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建筑英才。何镜堂院士及其工作团队成为国内最团结、最成熟、最活跃的设计集体之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创作平台和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用实践作品打破国外大师的垄断,坚持走中华建筑科技繁荣之路。何镜堂院士长期致力于建筑科学发展工作,带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何镜堂院士牵头筹建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何镜堂院士出版了《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等专著9部,在《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城市规划》、《新建筑》等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何镜堂院士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何院士领衔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建筑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至今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后5名,硕士44名,其中9名获得全国青年建筑师奖,有的已晋升教授、院长、总建筑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主要骨干力量。由于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何镜堂院士获得2010年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广东十大创新人物(2010)、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2009)等一系列荣誉。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一些代表性设计建筑被列入《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当代中国著名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和《中国百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出版了《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专集。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2005年4月,南京市举办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际设计招标,这是建筑界一次较为瞩目的国际竞赛,这不仅是一组建筑设计,而是要营造一个场所精神,让人在这个特定的场所中去感受心灵的震撼,也让人看到人类未来的希望,同时还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延伸原有纪念馆的脉络和风格,从整体上营造成一个从战争—屠杀—和平的空间序列和场所精神。在评审会上,何镜堂向以吴良镛、齐康院士为首的评委会作了方案汇报和答疑,何镜堂们的方案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并付诸实施,同时在《建筑学报》2005年第9期发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的文章。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上海市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竞赛,这是中国建筑界一件大事,也是其建筑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创作实践,何镜堂组织了以博士生为主的十多人设计团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作为创作的设计定位。围绕如何表达中国特色进行攻关。中国馆以何镜堂院“东方之冠”作为国家馆的主体与清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深化设计。
2023-07-09 21:10:421

校园景观是一般还是高标准的公共建筑环境

建设大学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校园环境已经成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作为名片的大学,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生活,教学环境,校园景观环境质量,使人们感觉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校园景观从教室,图书馆,宿舍,体育,服务,设施等硬建设,以及道路,广场等开放式绿地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的校园景观环境,其中有许多是由市政或园林部门和实施设计,强调硬质铺装,道路宽敞,讲究风格。形成与外界像市政环境,使其难以景观反映了校园文化特色。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文化和知识高度密集区,院校必须保持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彰显独特的审美和品位的大学。如:古典建筑景观环境北京大学的老校区,以及与树木参天,绿荫覆盖的协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高校是象牙塔,它应该保持其崇高的环保特性,继承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景观设计与校园整合。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正在使的绿化面积?城市的相对缺乏生活在城市,享受田园风光变得极为奢侈。校园景观设计,简约与和平应该返回到顶部,形成自己的校园景观特色,“生产性”景观设计是一个更好的方式之一。减少过多的硬质铺装,在结构的大致金额,退回到原生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环境,应根据操作简单,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并在绿色,你应该尝试“生产性”景观方法,甚至是一些动物的小规模农业,以显示真正的田园风光。 “生产性”的校园景观,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它的经济中,性价比来看,纯粹的观赏苗木,种植树木,种植上述的高额成本。往往在追求华丽的效果,许多高校已经过时植物的笨拙的组合,使得后期伟大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终只能选择管理粗放,观赏性也大大降低。选择生产性景观植物,大多是经济作物。如果树,浆果灌木,粮食作物和植物的块茎甚至,种植成本低,易于管理的选择,作物生产管理粗放,在适当的时候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光照等多种功能。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处理,降低日常维护成本。其次,它的生态。与大型硬质铺装广场不同,有蔬菜,果树,草覆盖,要提高很多的热量吸收,比热容高的下垫面的能力相对坚硬的地面质量。夏季散热慢,温度较低,增加了凉爽,凉爽的冬季缓慢,并不会太冷。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周围显著提高舒适性。同时,生产的作物,而且还吸引了许多鸟类和昆虫,充满活力的校园,那些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在这个城市消失可能返回。转向大自然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感情不变。第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上网打发时间,虽然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方便,尽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生产性景观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和公众参与的可能性。教师和学生举办种植,保养,收割等生产活动,既愉悦身心,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区域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自然会形成,这是独特的校园文化。四是农业科技的机会。城市化进程使得学生许多城市的日常饮食之源,生产很奇怪。通过生产劳动,给我们上科学课一礼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无裨益。生产力的校园景观,其目的不是生产,尽管经济收入,在乎的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提高校园及校园氛围的交流。加入富有成效的景观元素,当然,也不完全放弃所有的观赏景观元素,两者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环境优美。此外,在校园规划,不同地区也应作出同样的待遇,在办公区域应该注意的主要居住区可以超过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在国内生产景观考虑的稻田沉阳建筑大学景观最有名的例子,虽然当地的风景,但也很壮观。对于大多数学生这样大胆的新的景观设计肯定。相信在学院生产性景观是能够大有作为。
2023-07-09 21:11:032

公共艺术设计是什么

问题一:公共艺术设计到底是做什么的? 公共艺术设计,其实应该叫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其实是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设计、壁画艺术设计、装饰饰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的专业开发、工艺设计等等的总称。是中国国内的新兴艺术门类,实话说就是以前工艺美术,所以如果你是在本科里学这个的话,我告诉你真是有够杂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样样会一点,什么都不精的那种。我以前就是工艺美术的,后来我毕业的时候发现比我低几届的师弟师妹们的工艺美术被称为了公共空间艺术。昏倒,其实就是名字改了一下,含义没有变。工艺美术是一个统称里面包含的东西多着了,所以我告诉除非你有在外面修其他比较专的设计,如“包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如果你只是想在学校学学就算了的话。我就劝你别学。但是你把其中一种设计作为你日后就业的方向应该还不错的。 问题二:什么是公共艺术设计? 一个城市的建设,不能缺少公共艺术的规划。同时,公共艺术的介人,使城市建设有了人文因素的含义,再不是冷冰冰的水泥、钢筋和砾石的堆积。(1)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公共艺术是研究和解决自然人化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是人类生活居住空间,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与环境生态的日益恶化的矛盾带来的思考结果。(2)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公共艺术设计强调环境设计意识,发展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使我们的市政建设更具人文因素和人文关怀。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共艺术是人与自然相和谐。如天下的名山大川便离不开人工的开凿和设置,从巧夺夭工的亭、台、楼、阁到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以及摩崖书法的壮美,这些比荒山野林的朴拙更胜一筹。于是便有了泰山的壮阔雄浑,华山的险峻奇丽,黄山的秀丽多姿。风景不仅仅是自然的功力,也有人生积极的开拓。当自然与人工完全融为一体时,公共空间的营造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人类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公共空间中的街道、广场、车站、绿化带以及楼、堂、馆、所的构成,需要设计家对具体环境的精心处理,以及统一协调,成为社区文化的体现。公共艺术重视环境与人的关系,表现在至间设计中,有着舒适、耐用、华贵等特点。(3)公共艺术设计的类型公共艺术设计的形态可以大致分为家具设计、展示设计等。展示设计是物品展览及公共环境的主要形式。包括展览会、商业货架、商店橱窗、博物馆等等展示设计,也可以分为有临时性的博览会和永久性的博物馆,以及永久性的商业橱窗展示。展示设计首先是总体设计的策划构思,有详尽的设计方案和说明书。如一个展览的设计需要对展览的月的、时间、场地、空间、预算、技术、材料、展品等有充分了解,然后通过实物、复制品、版面、照片、图表、文字说明以及音画说明来设计处理.利用标志指示、灯光效果、色彩变化、板墙分隔,营造出一种人为的时空环境,引导观众和消费者的身心介入。展示活动以其整体秩序感、视觉新颖感、参观者亲近感为线索,强化展示的效果。设计人员在对展位、展线的分析中,尤其是注意避免死角的出现,合理运用设计亥方法,扬长避短,化腐朽为神奇。在临时性的博览会中,以其新颖亮丽的色彩造型,召唤和导引观众的参观,而在永久性的博物馆展示中,需要重视展览的文化性特征。展览是人与物的对话,是技术的人性化的体现。在一些商业性的展览中,进行一些有目的的促销活动,对增加现场的热烈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时设置一些商业性的文化活动,如时装表演,可以帮助消费者提高参观的兴致。商业性的店面设计与文化性的博物馆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分,前者是以促销为目的,需要活泼轻松、新颖整洁;后者则是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播,庄重凝练、高雅别致。展示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有许多新的问题在展示现场才会出现,这就需要展示设计者具有创新的预见性和技术的独特性。 问题三:什么是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专业(代码:050430S)属于文学大类,艺术类。该专业旨在学科综合专业基础和公共艺术专业方向基础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公共艺术的价值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 当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表达社区或城市的历史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本科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 公共艺术(代码:050430S)属于文学大类,艺术类。 公共艺术专业在学科综合专业基础和公共艺术专业方向基础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培养的能力 公共艺术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规律和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 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能力 (1)系统的公共艺术品设计职业能力,包括:室内外公共设施与装饰品设计项目的调查研究、策划、设计、创新、制作、安装等能力。 (2)掌握各种材料属性与加工制作工艺。 (3)工程技术、高新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公共设计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4)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包括团队合作、个性表达与现代观念艺术展现能力。 专业毕业生就业状态主要表现 (1)就业重点是买设计能力与手工技术;现在社会大量需求设计师与技师。现代社会室内外公共设施与装饰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共艺术设计,因此只要掌握一门手工技术和设计能力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2)就业面广。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在以下类型单位就职。 各地雕塑、陶艺、漆画、装饰品设计与制作的各大企业与厂家以及研究所和高校等单位。 专业学制和修业年限 (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 (2)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等 *** 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装饰基础、雕塑基础、材料与工艺、建筑与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图形处理等。 相近专业 绘画050404、雕塑050405、美术学050406、艺术设计学050407、艺术设计050408、摄影050416、艺术学050422W、音乐科技与艺术050428S、中国画050429S、历史学060101、民族学060105*等。...>> 问题四:公共艺术设计到底是搞些什么东西!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公共空间,简单的说公共空间就是集体空间,说小点,一个家里,客厅,厨房,卫生间...是公共空间,说大点,一个社会,马路,广场,博物馆等等很多人去的地方是公共空间. 艺术设计就不难理解了吧??学美术的哦~ 公共艺术设计,就是针对大众的~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创意,又能让大众认可你的一种能给人带来美感的艺术, 其实工业设计,资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珠宝设计都包含在公共艺术设计里面. 我在百度里面搜索了一下,对于公共艺术设计也没找到答案,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 在一个论坛看到这样的话 公共空间的产生是一个新的概念的引入。 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新的设计并不仅是新的风格或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内容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空间从物理形态上的界定可以清晰地分为:占有空间和未占有空间。人们对空间的占有是靠物化的标识来界定的:如堆起的石头.刻有标记的界碑等,当然最有效的是建立起构筑物,或干脆建个房子来巩固对空间的占用,这样的物理界定是靠数字和实物等有形而清晰的界定。在相当正常的情况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划分往往是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必要手段,理所当然,公共空间对于公众的利益的理解和服务负有特殊的责任,我们追求的是如何使其适应人的各种需求,而不是让公众去适应各种环境。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机的整体,所以这个问题是偶们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或者是已经成为设计师的永恒的主题! 觉得些的很好~呵~希望能给你帮助~ 呵呵~ 采纳哦 问题五:美术设计专业公共艺术专业是什么 公共艺术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规律和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 算是环艺设计的分类 问题六:什么是公共艺术设计它的社会意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公共领域是近年来来英语国家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以上论述可引申为一种关于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标准:从文化层面来看,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共性在更广义上的延伸。当我们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从业者还在乐此不疲地挑拣秦皇汉武留下的文化符号、生搬硬套地克隆皇宫别苑时,是否应着眼于更广阔的层面,更深入地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 问题七:公共艺术设计有前途么 公共艺术设计本来就是介于纯艺跟设计之间的一个专业。而公共艺术设计以弘扬手工艺文化为宗旨,所以避免不了那些靠手工来制作作品的课程。 其实很多人读了这个专业都是在想以后的就业问题。其实说白了,你出来不一定会从事公共艺术设计的行业。而在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中去。而且现在公共系不是多了个旅游产品设计专业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做产品设计。还有就是公共艺术设计的前生是装饰设计。所以从事于一些室内软装饰的工作也是不错的。 问题八: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 有这个专业啊 谁说没有 少才精嘛 我就是公共艺术的 其实学习这个动手能力很强 主要就是在大一时什么都接触 比如平面构成 色构 装饰技法 环境生态了但主要还是 在雕塑 陶艺方面 大三基本上就要选自己的一门专修了 好好努力的把专业学精 出路一定很好 主要是这么专业 不像环艺 视传 只学一个 不合适就完了 这个是大一什么都学 然后找一个自己的爱好或强项主修 你可以学雕塑 陶艺 纤维 装饰 设计 环境设计 室内设计 楼盘设计 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问题九:公共艺术设计的差异 城市与农村空间的公共性差异十分明显。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是相辅相成、共生共成的,没有绝对的私人空间也就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共空间,没有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就不能存在隐秘安全的私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城市具备这样的特点,农村就不具备。首先,农村的整个空间不是很大,人与人之间也非常熟悉,再加上血缘、家族、习俗、传统等原因,个人空间的透明性较大,私密性很难受到尊重和保护,与之对应的公共空间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城市里,由于人口众多,空间巨大,从平矮的平房到耸立参天的大厦,尽管人们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工作,但是人们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以及不同的文化、教育、兴趣、职业等差异,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了解,相互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少。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生活在相对陌生的人们中,这种状况很好地保护了私密性。加上城市居住的格局是一个个小单元住房,与农村有很大不同。这样个人空间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人们有交往的愿望,有交往的需求,当这种私人空间严格地建立起来之后,他们就要寻找一个其他的场合去交往,这就有了相对公共空间的要求。”由此看来,只有在城市中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但正如前面所讲,城市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它离不开选择这种方式的人――居住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城市为市民所用,与市民所系,这是城市市民与农村农民之间的区别所在。安东尼u30fb吉登斯指出:“市民社会的建立直接与国家的现代形式的出现相关联,因此在参照性上与它相连。在传统国家中,大多数的日常生活,至少说在农村是处于家的行政权力之外的。大多数的当地社区是依据其传统的风俗和生活方式而实行自治的,对大多数的私人活动形式,行政机构是不大干预的。然而,这种外在领域并不是市民社会。这所代表的是对外在于政治中心的反思秩序的生活方式的保留。”实际上,纯粹抽象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不存在,每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最后要和不同的社会活动结合产生不同的场所,即公共场所。每一种场所又形成了不同的场所精神,它们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职能、场所职能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政治性场所,如 *** 大厦、市 *** 广场、法院以及 *** 机构等场所;2. 文化公共场所,如学校、博物馆、美术馆、研究机构、历史纪念场所等;3. 商业公共场所,包括商业街、商业城等;4. 一般性公共场所,如火车站、码头、机场、地铁站、广场、街道等;5. 娱乐休闲性公共场所,如广场、主题公园、绿地、茶馆、咖啡厅、体育及娱乐休闲公共场所等。这些场所的性质、职能决定了公共空间的性质和职能,也决定了一种场所精神。但是从整体上说,影响场所精神形成差异的还有这些场所所在的城市大的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性社会意识。因此,我们更愿意将这些场所看作在不同城市和社区中空间的职能的差异。从根本上说,公共艺术的公共方式所依赖的并不是艺术的风格、样式、流派,而是一种集体或群体的空间精神,它是人类整体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外部条件,这一点在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人类的历史文化决定着公共艺术特质的同时,公共艺术反过来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人类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模式。另外,作为人类聚居的最高的形式――城市构成了一个亚文化区域――社区,也是决定公共存在方式的重要条件。城市是“一个人类群体多少固定在一个地点,而这个群体内又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群体关系中个体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其他个体而存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以及人口的异质性大是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决定了市民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市民意识和公民意识。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当中的市民需要生活在......>> 问题十:公共艺术设计的总体 总体来看,公共空间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即公共空间艺术活动场所的开放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场所公众的开放性。它对处于此空间当中的所有观众都具有开放性,公众可以与之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在于它所处空间的开放性,要求一旦公众对其提出建议和意见,公共艺术的管理机构和制作机构就能够以此对公共艺术作品加以评估和修正。公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审美,它的标准必须处于被解读与修正当中。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它有别于一般私人领域的、非公开性质的、少数人或个别团体的非公益性质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从更广义的角度上,可以将人类社会理解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镶嵌体。客观上,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与 *** 的一种集中反映。城市文化是在城市母体的孕育下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文化是指人类摆脱了纯粹自然属性及其状态的束缚而在后天的演化中所获得的认识和共同遵循的行为方式(它在特定的地域和条件下呈现出自身内部的认同性以及与其它类别间的差异性),即文化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了一个区域或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信仰、风俗、宗教、艺术、法律、道德、禁忌和对物质世界及造物技术的体认等内涵,也包括人们自身在社会运行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能力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公共艺术也隶属于这种概说的文化大范畴之内,是人类文化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公共性和自身的城市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必然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及思维模式的影响。早期的文化是在人类逐渐摆脱纯粹自然属性及其状态束缚的演进过程中产生的。人类在同自然环境的斗争与妥协中逐渐积累经验,并通过原始的社会交流与实践检验形成生态文化经验,在历经长时间社会活动与历史积淀后逐步孕育出特定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会为该文化圈内的个体提供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在这个层面上,文化本身可以理解为人类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方式。作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所在国家、社会、民族的特殊文化观念、思维定式的影响:比如北非人与 *** 人最喜爱的绿色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国旗上 ;澳洲土著天文学家用这片大陆上特有的动物来命名天上的星座,如袋鼠、美冠鹦鹉……像希腊神话一样,他们也有本民族的关于夜空的美丽传说。这些文化观念、思维定式则衍生于其所处的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如北非人与 *** 人长期生活在干旱荒芜的土地上,植物的绿色就代表了生命与生机。澳洲大陆位于南半球,不同的地理位置导致了不同的视角,加之与世隔绝的演化所造就的特殊物种,猎户座在他们的文化中便表现为一只鸸鹋形象,和北半球认同的猎人形象大相径庭。阿纳姆地的南十字座表现为一尾黄貂鱼,银河是一条游鱼和花草的河流,麦哲伦星云呈现为两个火堆边的老人,太阳是被扔到天上的鸟蛋等。人所生存的特定自然环境积淀了特定的文化生态经验,从而对该文化圈内的个体思维模式、价值观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逐渐衍生出特定的社会文化。在人类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生存环境所限,自然生态文化经验对于原始的社会文化是呈显性和支配性的,甚至是神性化的。
2023-07-09 21:11:421

室内设计——空间与界面的关系

空间与场所空间是指以界面和构件围合或提示构成的三度空间。场所指由空间和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区域。空间和场所有相同亦有所不同。场所包含空间,但空间不等于场所。我认为建筑设计中,由界面构成空间具有场所性,可产生场所精神,但不是所有的空间都能很好的表现场所精神的。场所精神中的核心问题是除了要有空间外,还要有环境特征,而环境特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室内设计。我们并不否认像犹太人纪念馆、朗香教堂、流水别墅等建筑室内具有很强场所性,但不是所有建筑都能做到这一点,而任何一个稍加设计的室内设计都会产生一种场所精神。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戏剧舞台,它的空间是确定的,但一旦布置了布景、道具、灯光等,就会构成一个场所,那么这场所会由于布景、道具、灯光的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场所,可以是北国风光,也可以是江南水乡。在这里,相同的是空间本身,不同的是布景、道具、灯光等构成的场所。因此,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场所是由室内设计深入完成的。场所中构成场所的因素,可以是空间的因素,建筑的因素,也可以两者都不是。比如有不少室内设计师是学平面设计或绘画、家具出身的,他所使用的室内设计方法中缺少或没有建筑的语言,他们使用平面设计语言或陈设设计的语言,而我们不能说他不是室内设计师。建筑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因此不熟悉建筑设计的知识,对空间设计和改造将会带来各种使用困难。而设计的目的、任务以及其所长,应充分体现在对场所精神的表现上。
2023-07-09 21:11:522

配饰有哪些种类有哪些?

配饰分类:家居、织物、灯具、植物、绘画、雕塑、器皿、玩具等等。家居陈设涵盖大家所知的软装饰、后期配饰、家居店面陈列设计,是主要针对家庭空间、商业空间、样板间的家具、画、陶瓷、花艺、布艺、灯饰等的装饰设计以及家具、家居饰品卖场的陈列设计,通过饰品、艺术品的陈列设计赋予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主要针对高端人群、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客户,他们会有这个需求,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陈设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市场潜力非常巨大。配饰的作用:配饰场所精神一个优秀的家居装饰设计作品,它总是要有特应的气氛,或者要明确表达一个主题。而作为家居本身来说,家居空间要表现一种气氛,或者表现一个主题,大多数家居,都达不到。而家居配饰,它却能做到这一点,它所达到的效果,是能够创造一种场所精神。所谓场所精神,它跟空间不是一个概念,场所精神它特指一个空间的意向。大多数家居设计完成不了设计一个场所的“任务”,但是家居配饰能够完成。配饰环境氛围家居配饰在家居环境中,它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度,因此对于家居环境的气氛,具有巨大的作用。家居空间有各种不同的风格,配饰品的合理选择和陈列,对于家居空间风格的形成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配饰环境色调家具可以有效的调节家居环境的色调。因为在家居环境中,家具和配饰品,占据的面积比较大。在很多空间里面,家具占的面积,多超过了40%。窗帘,床罩,装饰画等配饰品颜色,其实对于整个客房的色调的形成,起了绝对作用。
2023-07-09 21:11:581

什么是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讲述城市的故事,人们可以找回久违的地域文脉,找回对城市对家园的依恋情感,城市文明也因此得以继承和传播。这是场所中功能化设施无法给予的,是超越身体和功能需求的现实价值意义的。以艺术化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行为,给人们以生存的启迪。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要素:艺术/公众/空间/城市文脉。从空间场域探讨公共艺术的可能:场域空间精神的提升:是指承载公共艺术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公众化,而非小众化和私有化,是具备开放性的空间,是相对于封闭的、资本和权力独占的。是以公众化大众化为对象的,共享和分有是其基本的立场。公众的开放空间是表达大众享有,平等获得权力的场所与象征,而否定权利与资本的游戏,所以,提升场所精神同样具有两层含义:首先,为物质空间场域的精神化,而非刻板的功能化,空间要求与其使用者人无间对接和契合,使其回归到人性的轨道,同时也是向着自然生态的回归,是重建空间的有机性,使人工的功能化空间与自然相融合,形式结构与自然重叠成同一有机体,使之具有生命的存在性与天地、自然共呼吸。这样的场所空间才是适合生命滋生的物质条件,生命才能依托于她。其次,提升场所精神需要物质与精神、艺术与文化共同构建。这也是公众对资源的再次分有,对权力的分有,对精神的分有和对承载精神与理想的载体艺术的分有。其行为结果是;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资本的藏馆,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空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艺术获得新生,获得能量,可以承载着人类的命运与梦想,在天地间、自然中与人类相拥。以艺术本质的立场探讨公共艺术的存在:艺术走进生活,生活艺术化,让公众享有艺术,艺术市民化,这样艺术的本质规律和客观存在的可能,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其一,艺术存在的条件是公众可获得享有完整精神的权利,公众共同分享被资本化了的精英艺术,站在个体存在的立场解构分化资本的逻辑规则。建立共享的自然资源体系,让公众都享有生存的权利,享有资源的权利,将资本的规则限制在合理的结构空间里,这是对资本游戏,权力游戏的平衡、否定和挑战。其二,同时也是对艺术本质的提问,对艺术的精英化、纯粹化观念进行重新评价和质疑,艺术从属于自然,艺术是人类存在的形式和精神的载体,所以,艺术是面对全人类的,她应该以公众的视角进行思考、评价或作为审美依据,而不是由少数人把持解读的经典,艺术将是人类共享的精神和共有的经验,所以,艺术走进生活,艺术走向公众是艺术向着更高层级的升华。
2023-07-09 21:12:151

高校文化建筑的创作理念?

1回顾文化建筑因其独特的地标性和广泛的公共性吸引着众多建筑师的浓厚兴趣,我们也不例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自1979年建院以来,非常重视文化建筑的创作,充分发挥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参与文化建筑的各种投标和竞赛活动。我们从1983年深圳科学馆方案竞赛开始,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通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一件作品、一篇文章、一个奖项”的精品发展路线,仅文化建筑就取得了四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乐山大佛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在内的瞩目成就,为我院品牌形象树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见证了我院快速良性的发展历程。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围绕“两观三性”的核心创作理念(即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我们逐步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作观和方法论,以进一步提升文化建筑的创作水平——即从地域入手,探寻建筑空间形式和场所精神生成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升华建筑的内涵与品质,提炼其文化性格;同时综合体现当代建筑科学在艺术、技术、材料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成就。2寻地域之根建筑首先是地区的产物,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环境之中,并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以及地形地貌等的影响,所以从地域性入手可以说是建筑创作的一条普遍规律,文化建筑创作自然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考虑到文化建筑创作的特殊性,在此“地域性”还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即其本身成为建筑个性化身份(即建筑文化性)建构的主要依据——对于地域性“基因”的解读和转译,构成了建筑物质空间与精神内核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来说:首先,这种地域属性超越了一般性建筑创作所要关注的普遍技术问题(如面积大小、竖向标高等),而更加指向与建筑品质及内涵塑造密切相关的地域特性。其次,在建筑文化内涵的形成、表达过程中,对于地域性要素的汲取和再现,还包括了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在此本文尝试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2.1以场所事件为切入点其往往是指针对在这一场地区域内所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而设立的文化展示、研究、纪念场所。在这种情况下,该建筑及其场地环境通常会拥有较为明确的文化性格指向,而这又与场所事件主题有着密切关系。针对5u202212汶川大地震这一巨大而沉重的自然灾害,在映秀震中纪念地设计中,作者对纪念陵园部分基本保持了原有地貌,通过复种当地树种和具有生命象征意义的油菜花,表达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而纪念馆设计则源于由场地而生的三条建筑控制线(分别指向不同遗址纪念节点),地景式建筑形态即由此生成,烘托出场所的静谧、安详感;同时建筑以“地殇—崛起—希望”为线索展开,重点营造三个主题庭院,创造出完整的叙事链条以及差异化的空间体验。2.2以场地限制为切入点在当代文化建筑创作过程中,一些看似是不利条件的场地制约性因素,若能加以科学分析和巧妙利用,反而会成为建筑文化个性表达的“触发点”。比如一些打破常规的建筑布局或空间形式,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但如果能结合场地自身的个性特点来考虑,这些疑惑便会迎刃而解。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为例,首先,新建场馆巨大、夸张的三角形体量是缘于场地边界形状向内挤压而产生的;其次,新馆通过采用缓坡隆起的“半消隐”式构成手法,体现出对场地内原有建筑的谦让,并隐喻“折断掩于土中”之意;再次,通过大量片墙,对场地形成围合式设计,以规避周围较为不利的“市井气息”,创造出了空寂、肃穆、“隐于市”的场所意境。2.3以自然环境为切入点对于大多数文化建筑而言,其文化个性的建立往往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更多来自于对场地周边自然环境要素的挖掘与利用,这也成为了影响建筑文化性塑造最为广泛、直接、客观的外在“作用力”。在乐山大佛博物馆创作中,设计者综合考虑到场地周边群山起伏、植被茂盛的自然景观特点,并结合选址位于景区人口的显著位置条件,因此采用了不规则几何体相互交错、堆叠的个性化形式语言,塑造出“岩石层叠、浑然天成”的整体环境意象,并传递出质朴粗犷、富有张力的文化性格特点;同时亦达到了“借建筑形象、塑景区亮点”的文化宣传效应(图4)。2.4以地方文脉为切入点通过对地方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的感悟,形成相应认识,并将之融入建筑环境,是建筑文化性塑造的又一重要方式。与早先相关理念下的创作模式有所不同,当代文化建筑对于地方文脉的解读和再现,不再拘泥于对于历史厚重感的简单“复述”(如建国初期流行一时的“大屋顶”样式),而是呈现出更加贴近时代、抽象简约的发展趋势。在天津博物馆创作中,设计者通过对天津自古以来作为交流窗口与交通枢纽的地缘文化的解读,从而确立了“世纪之窗”的文化表现主题。在形式生成方面,“世纪之窗”的理念被抽象为面对城市开放的巨大窗口和逐级抬升的公共空间序列,它由内而外贯穿整个博物馆,观众拾阶而上,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亲历城市历史,展望城市未来(图略)。3塑文化之品文化建筑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类型建筑,一方面是取决于其独特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其与生俱来的、鲜明的文化品质或者说是文化性格。对于建筑而言,这种性格往往是其通过造型与空间处理所表现出的一种整体环境格调。而对于建筑文化性格的把握与塑造,也成为了建筑创作活动中的一项难点和更高层次追求。3.1对建筑文化性的解读一般来说,文化性是对一座建筑相关特点及品质的最高概括,是基于建筑基本功能和具体形式之上的、一种抽象化的场所精神和整体氛围;而如果从“两观三性”的视角来进一步探究建筑文化性的深层次建构,则其还与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我们不能孤立地来理解建筑文化内涵或是文化特色的产生。一件富有品味的建筑作品,需要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间,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这种宏观整体的文化建构观,需要我们在从事建筑创作时,既讲分析也讲综合,既重个体也重整体。以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为例:建筑整体水平舒展的体量与周边起伏的山系形成呼应,而大尺度底层架空设计,则为城市人群提供了新的公共活动空间与极佳的观景视野;同时,此建筑所采用的简约明快的体块组合模式,也与其身边极具动感的白云会议中心形成了形式上的对比。因此我们说,建筑文化性是通过建筑本体与其所处更广泛时空环境间一系列要素的“发酵”反应而产生的,或许这就是我们东方审美文化中常提及的“意境”美的体现。其次,就建筑文化性的涵义构成来讲,也体现了地域性和时代性的重要特点。比如地域性本身就包括了地方风貌与地区文脉;时代性则是现代科技、当代文明的综合反映,“三性”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关系。3.2建筑文化性格的提炼我们主张从建筑的地域性出发,来探寻建筑文化之根;但另一方面,由于地域性概念本身外延的丰富性,我们无法笼统地去描述建筑文化性格生成的基本模式或者说是唯一途径,而是只能回到具体的地域环境中来,结合项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并概括出建筑的整体性格。因此我们说,一座建筑通常拥有一个基本性格,但这种性格的形成却往往不是单一元素作用的结果,它需要设计师统筹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并做出综合而适宜的选择。在此,为了使表述更具针对性,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一些案例,对建筑文化性格的提炼展开进一步研究(表略)。4展时代之貌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降临,建筑创作领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的设计理念、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也为当下文化建筑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更为宽广、多元的平台与方向。为此,华工院坚持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对于新兴的建筑文化潮流与创新趋势,批判吸收、大胆借鉴,从而为培养本土建筑文化的创新机制提供了丰厚土壤。例如在我院近年作品中,就融入了对于如拓扑几何形体、复杂化表皮、叙事化空间等“流行”语汇的尝试。另一方面,这些创新手段和创新意识的引入,又不能仅仅止于形式的层面,而是应通过从地域和时代环境中找寻“依据”,进而挖掘和树立建筑背后所深藏的“意蕴”,从而实现对建筑文化个性的彰显。4.1突破传统语言模式随着当代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发展,诸如拓扑几何学、生态学以及参数化设计等新的理念和手段被引入建筑创作当中,极大拓展了当下的建筑语言范畴。传统文化建筑设计所强调的形式的均衡、对称与清晰感被打破;动态、扭转、连续、模糊等新的语言表述方式层出不穷,从而开拓了建筑对于地域环境及其文脉特征新的转译途径。在烟台文化广场设计中,设计者以连续的起伏折板、不规则多面体等元素,作为阐释建筑文化性格的标志性手段。其一方面是以一种集约、整体的思想,解决了同一场地中诸多复杂功能并存的客观矛盾;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新颖的建筑形式语言,表达出“长平流雾、烟绕云台”的空间意象,实现了对烟台地域环境特色的抽象概括(图略)。4.2创新界面表达形式基于当代审美意识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整体复杂多变的建筑表皮形式,成为彰显建筑个性魅力的新手段。建筑维护结构从以往基于基本功能角度的开门、开窗,逐渐演绎出肌理化、图案化的复杂界面形式,为建筑涵义的阐释,提供了更加立体、综合的途径。这一点,也随着近年来一些重大公建项目的实施(如奥运工程的鸟巢、水立方等),得到了鲜明印证。以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为例,其主体为“两盒相扣”的形象:白色体量的立面金属网格,根据建筑功能自下而上的转换,形成渐次扩大的肌理,暗示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而深色体量的立面肌理,则生成于广州城市地图,巧妙彰显了建筑自身性质和文化主题。而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设计中,设计者则直接通过对立面材料(GRC板材)的“像素化”处理,实现了对建筑文化主题的个性演绎(图略)。4.3强化内在空间逻辑随着人们对于建筑本体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当代建筑文化内涵的表述,则更多呈现出一种“回归本源”的态势:即倾向于通过对建筑空间本体的深入塑造,来使其获得更为隽永、含蓄、多元的文化涵义。建筑空间以及其形式构成的逻辑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而其思想根源则是源于人们对建筑“形式-内容”间,关系真实性的深刻反思。安徽博物馆新馆以“四水归堂、五方相连”为设计构思意象,方正、简约的建筑形体由布满青铜肌理的实体部分和通透轻盈的玻璃体,相互穿插、咬合构成,形成由内而外的连续转折变化。其空间构成,既突出了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的核心辐射功能;同时也隐喻表达了博物馆是历史与未来“结合点”的深层文化命题。5结语回望华工院三十年文化建筑创作,我们始终贯彻“两观三性”的创作理念,扎根本国,立足创新,在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上狠下功夫,积极寻求文化内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坚持绿色低碳的建筑设计方向,走一条有中国文化和时代特色的现代文化建筑创作之路。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7-09 21:12:221

什么是场所精神?

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一个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场所”这个字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场所精神”这个概念,是否也和我们中国人讲的“地灵人杰”中的“地灵”不谋而合?地,当然有它灵性。每个地方,每个场所,都有它特定的“气氛”。但这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应该可以用非常具象的方法表达出来。比如说:地面的材料,一堵墙的质感、颜色,一排房子的高低,一座山的形,水的声音,一阵风的味道,甚至一道阳光的强弱,都是构成“场所精神”的整体性特质的综合元素。 “场所”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内容性。所谓内容性,倒并不一定指建筑物的内部或室内。它意味的更是一种“大地之上,苍穹之下”的空间。这个空间便包含了自然界中的地景,也就是英文的LANDSCAPE。这是一种具有延伸性和包容性的场所。而这自然的场所常常与人为场所的创造和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棵老榕树的位置可以影响一座房子的位置,一条河流的分岔和宽窄,也同样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命运。在这点上,“场所”又可能与中国人的风水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场所”和“艺术”又存在着何种关系?对于这点,诺伯舒兹提出以下说明:“当人们将世界具体化而形成建筑物时,人们开始定居。具体化则是艺术创造本身的一个体现,而这与科学的抽象化正好相反。”在此我要特别补充,所谓艺术的具体化指的是由创造思考转为创造物品或创造行为的一个实践。换句话说,不论这艺术品本身是幅写实画,或是座抽象雕塑,乃至于当代流行的行为艺术,都是一种具体产生的物品或事件。而这些事与物,便成为解释、表达、或包容人们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的一个媒介。 艺术作品,经由其介于作者本身和宇宙之间的表现,帮助人们认定“场所”。对此,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MARTINHEIDEG GER)曾说过:诗人并非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代表。相反的,诗人把人们带入世界,使人们更属于这个地方,进而在此定居。生活上的诗意,也因而使人生具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的意义,就并非仅仅达成功能、工程、商业等目的,而是追求一个更接近于艺术与人类文明的目标。“场所”以及“场所精神”也就成为建筑达成此意义的一个基本条件。
2023-07-09 21:12:421

如何理解建筑空间及场所精神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由具体现象组成的生活世界! 场所是空间这个“形式”背后的“内容”!诺伯格·舒尔认为,城市形式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构图游戏,形式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涵义! 每个场景都有一个故事! 这涵义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这些主题赋予了城市空间以丰富的意义,使之成为市民喜爱的“场所”!“简而言之,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特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环境特征! 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场所精神又比场所有着更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意义! 他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 诺伯格·舒尔茨说,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
2023-07-09 21:12:502

展览馆如何设计

展览馆按面积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三个领域。现在小型展览馆其实更受欢迎,因为它能更准确的传递产品信息,更能突出中心,主题性较强。一句话简述是“浓缩就是精华”。墨戈毕加在空间纬度跨越范围主要是从国家、地域、城市、地段、建筑进行;在时间纬度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从内容上从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只要确定了这些文脉的纬度,这就跨越了小型展览馆设计一大步。作出了一个大的分类之后,就是要对每个展区的设计进行布置。例如采光设计往往是展馆设计较为棘手的一个工序,一般的要求避免光线直射陈列品和产生眩光,采光口不占用或者少占用成列墙面。不采用人工灯光我们可采用自然光,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在小型展览馆设计时墨戈会注意“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意思就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好空间化,简而言之就是创造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在小型展览馆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营造这样的一个气氛,使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本文为您介绍下展览馆的设计规范:基本组成有: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术研究用房和设备用房。房间分布形式有:中庭式,前厅式,走廊式,过厅式。设计要求:布局合理,必须采用人工通风。展览馆要做的有气氛,要有明确的主题,灯光和自然光的采用和处理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展览的动线图,要有合理的游览顺序~~从颜色角度上来看颜色注意不宜过多,主色调要靠黑白灰来去称。展览馆是重要场所,木结构多,容易起火,建议多划分及个防火分区,自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装饰可以采用阻燃或难燃的材料,必要的一些地方可以涂刷一些防火涂料。此外,空间规划是整个展示设计的精髓。空间规划应注意下面几点: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展示空间的本质决定了其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所以在空间设计上要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由于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取得空间感触的,因而流线设置要使观众尽量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航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满意功能的同时,让人感触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穷乐趣。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展览展示活动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到人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丰满厚重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全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空间设计必须要考虑的,能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3.重点位置展示重点商品。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把最重要的位置向观众展示最重要的展品,这是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通过逻辑地设计展示的次序、编排展示的规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成效的前提。因此,展示设计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内容联合起来进行考虑。4.保障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全部空间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大型展览举行期间,展览馆的人流相当密集,人和物的安全性就需要得到重点关注。1、和谐。许多人认为,在所有规律中,和谐是展台设计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展台是由很多因素,包括布局、照明、色彩、图表、展品、展架、展具等组成。好的设计是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体,帮助展出者达到展出目的。但万事都有一个度的把握,过于完美也就失去的意义。2、简洁。展台越复杂就越容易使参观者迷惑,就越不容易造成清晰、强烈的印象。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获得明确的信息,观众就不会产生兴趣。另外,展台复杂也容易降低展台人员的工作效率。展览馆的设计,一定要找专业的设计公司,以苏州水木清华设计营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具有建筑装饰设计甲级、建筑装饰施工一级、展览工程一级、展览陈列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一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二级、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博物馆设计甲级、博物馆施工壹级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问题请咨询水木清华客服!展览馆设计分为博物馆设计、规划馆设计、主题馆设计,但是每个展览馆的设计都有一个通用的公式。我们在设计展览馆的时候注意的就只有三点: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主题鲜明。1.无论在设计什么都好,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和位置向参观者呈现产品的面貌是展览的首要目的,因此,必须将现场空间的条件和展示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其相对的展示空间。2.色彩搭配也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产品是否与颜色相配合,以求达到一个和谐状态,没有排他性。要设计到颜色纯净,色调鲜明。这是现代设计对色彩的严格要求,同时我们还需考虑到参观者的感受,现代设计对色彩的要求走向纯净,这是由于现代人对颜色的感觉变得集中、明确,同时,在五颜六色的展场中,展位内的有效颜色越是纯净,越是集中,在环境中就会越突出。3.主题鲜明突出。主题是这个展馆的核心,这个部分做好了,就很容易让参观者简单直接的进入主题,也更能使他们驻足徘徊,主题的鲜明突出能够形象生动的展览馆特色。北京的话有个叫笔中的是做展览馆展厅之类的设计。之前找过它们做的还可以
2023-07-09 21:12:581

展览馆如何设计

展览馆按面积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三个领域。现在小型展览馆其实更受欢迎,因为它能更准确的传递产品信息,更能突出中心,主题性较强。一句话简述是“浓缩就是精华”。墨戈毕加在空间纬度跨越范围主要是从国家、地域、城市、地段、建筑进行;在时间纬度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从内容上从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只要确定了这些文脉的纬度,这就跨越了小型展览馆设计一大步。作出了一个大的分类之后,就是要对每个展区的设计进行布置。例如采光设计往往是展馆设计较为棘手的一个工序,一般的要求避免光线直射陈列品和产生眩光,采光口不占用或者少占用成列墙面。不采用人工灯光我们可采用自然光,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在小型展览馆设计时墨戈会注意“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意思就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好空间化,简而言之就是创造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在小型展览馆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营造这样的一个气氛,使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本文为您介绍下展览馆的设计规范:基本组成有: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术研究用房和设备用房。房间分布形式有:中庭式,前厅式,走廊式,过厅式。设计要求:布局合理,必须采用人工通风。展览馆要做的有气氛,要有明确的主题,灯光和自然光的采用和处理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展览的动线图,要有合理的游览顺序~~从颜色角度上来看颜色注意不宜过多,主色调要靠黑白灰来去称。展览馆是重要场所,木结构多,容易起火,建议多划分及个防火分区,自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装饰可以采用阻燃或难燃的材料,必要的一些地方可以涂刷一些防火涂料。此外,空间规划是整个展示设计的精髓。空间规划应注意下面几点: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展示空间的本质决定了其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所以在空间设计上要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由于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取得空间感触的,因而流线设置要使观众尽量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航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满意功能的同时,让人感触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穷乐趣。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展览展示活动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到人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丰满厚重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全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空间设计必须要考虑的,能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3.重点位置展示重点商品。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把最重要的位置向观众展示最重要的展品,这是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通过逻辑地设计展示的次序、编排展示的规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成效的前提。因此,展示设计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内容联合起来进行考虑。4.保障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全部空间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大型展览举行期间,展览馆的人流相当密集,人和物的安全性就需要得到重点关注。1、和谐。许多人认为,在所有规律中,和谐是展台设计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展台是由很多因素,包括布局、照明、色彩、图表、展品、展架、展具等组成。好的设计是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体,帮助展出者达到展出目的。但万事都有一个度的把握,过于完美也就失去的意义。2、简洁。展台越复杂就越容易使参观者迷惑,就越不容易造成清晰、强烈的印象。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获得明确的信息,观众就不会产生兴趣。另外,展台复杂也容易降低展台人员的工作效率。展览馆的设计,一定要找专业的设计公司,以苏州水木清华设计营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具有建筑装饰设计甲级、建筑装饰施工一级、展览工程一级、展览陈列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一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二级、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博物馆设计甲级、博物馆施工壹级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问题请咨询水木清华客服!展览馆设计分为博物馆设计、规划馆设计、主题馆设计,但是每个展览馆的设计都有一个通用的公式。我们在设计展览馆的时候注意的就只有三点: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主题鲜明。1.无论在设计什么都好,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和位置向参观者呈现产品的面貌是展览的首要目的,因此,必须将现场空间的条件和展示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其相对的展示空间。2.色彩搭配也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产品是否与颜色相配合,以求达到一个和谐状态,没有排他性。要设计到颜色纯净,色调鲜明。这是现代设计对色彩的严格要求,同时我们还需考虑到参观者的感受,现代设计对色彩的要求走向纯净,这是由于现代人对颜色的感觉变得集中、明确,同时,在五颜六色的展场中,展位内的有效颜色越是纯净,越是集中,在环境中就会越突出。3.主题鲜明突出。主题是这个展馆的核心,这个部分做好了,就很容易让参观者简单直接的进入主题,也更能使他们驻足徘徊,主题的鲜明突出能够形象生动的展览馆特色。北京的话有个叫笔中的是做展览馆展厅之类的设计。之前找过它们做的还可以
2023-07-09 21:13:201

展览馆如何设计

展览馆按面积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三个领域。现在小型展览馆其实更受欢迎,因为它能更准确的传递产品信息,更能突出中心,主题性较强。一句话简述是“浓缩就是精华”。墨戈毕加在空间纬度跨越范围主要是从国家、地域、城市、地段、建筑进行;在时间纬度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从内容上从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只要确定了这些文脉的纬度,这就跨越了小型展览馆设计一大步。作出了一个大的分类之后,就是要对每个展区的设计进行布置。例如采光设计往往是展馆设计较为棘手的一个工序,一般的要求避免光线直射陈列品和产生眩光,采光口不占用或者少占用成列墙面。不采用人工灯光我们可采用自然光,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在小型展览馆设计时墨戈会注意“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意思就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好空间化,简而言之就是创造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在小型展览馆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营造这样的一个气氛,使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本文为您介绍下展览馆的设计规范:基本组成有: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术研究用房和设备用房。房间分布形式有:中庭式,前厅式,走廊式,过厅式。设计要求:布局合理,必须采用人工通风。展览馆要做的有气氛,要有明确的主题,灯光和自然光的采用和处理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展览的动线图,要有合理的游览顺序~~从颜色角度上来看颜色注意不宜过多,主色调要靠黑白灰来去称。展览馆是重要场所,木结构多,容易起火,建议多划分及个防火分区,自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装饰可以采用阻燃或难燃的材料,必要的一些地方可以涂刷一些防火涂料。此外,空间规划是整个展示设计的精髓。空间规划应注意下面几点: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展示空间的本质决定了其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所以在空间设计上要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由于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取得空间感触的,因而流线设置要使观众尽量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航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满意功能的同时,让人感触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穷乐趣。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展览展示活动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到人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丰满厚重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全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空间设计必须要考虑的,能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3.重点位置展示重点商品。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把最重要的位置向观众展示最重要的展品,这是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通过逻辑地设计展示的次序、编排展示的规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成效的前提。因此,展示设计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内容联合起来进行考虑。4.保障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全部空间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大型展览举行期间,展览馆的人流相当密集,人和物的安全性就需要得到重点关注。1、和谐。许多人认为,在所有规律中,和谐是展台设计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展台是由很多因素,包括布局、照明、色彩、图表、展品、展架、展具等组成。好的设计是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体,帮助展出者达到展出目的。但万事都有一个度的把握,过于完美也就失去的意义。2、简洁。展台越复杂就越容易使参观者迷惑,就越不容易造成清晰、强烈的印象。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获得明确的信息,观众就不会产生兴趣。另外,展台复杂也容易降低展台人员的工作效率。展览馆的设计,一定要找专业的设计公司,以苏州水木清华设计营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具有建筑装饰设计甲级、建筑装饰施工一级、展览工程一级、展览陈列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一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二级、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博物馆设计甲级、博物馆施工壹级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问题请咨询水木清华客服!展览馆设计分为博物馆设计、规划馆设计、主题馆设计,但是每个展览馆的设计都有一个通用的公式。我们在设计展览馆的时候注意的就只有三点: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主题鲜明。1.无论在设计什么都好,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和位置向参观者呈现产品的面貌是展览的首要目的,因此,必须将现场空间的条件和展示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其相对的展示空间。2.色彩搭配也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产品是否与颜色相配合,以求达到一个和谐状态,没有排他性。要设计到颜色纯净,色调鲜明。这是现代设计对色彩的严格要求,同时我们还需考虑到参观者的感受,现代设计对色彩的要求走向纯净,这是由于现代人对颜色的感觉变得集中、明确,同时,在五颜六色的展场中,展位内的有效颜色越是纯净,越是集中,在环境中就会越突出。3.主题鲜明突出。主题是这个展馆的核心,这个部分做好了,就很容易让参观者简单直接的进入主题,也更能使他们驻足徘徊,主题的鲜明突出能够形象生动的展览馆特色。北京的话有个叫笔中的是做展览馆展厅之类的设计。之前找过它们做的还可以
2023-07-09 21:13:291

展览馆如何设计

?本文为您介绍下展览馆的设计规范: 基本组成有: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术研究用房和设备用房。 房间分布形式有:中庭式,前厅式,走廊式,过厅式。 设计要求: 布局合理,必须采用人工通风 。 展览馆要做的有气氛,要有明确的主题,灯光和自然光的采用和处理是展览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展览的动线图,要有合理的游览顺序~~从颜色角度上来看颜色注意不宜过多,主色调要靠黑白灰来去称。 展览馆是重要场所,木结构多,容易起火,建议多划分及个防火分区,自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装饰可以采用阻燃或难燃的材料,必要的一些地方可以涂刷一些防火涂料。 此外,空间规划是整个展示设计的精髓。空间规划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展示空间的本质决定了其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所以在空间设计上要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由于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取得空间感触的,因而流线设置要使观众尽量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航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满意功能的同时,让人感触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穷乐趣。 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展览展示活动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到人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丰满厚重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全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空间设计必须要考虑的,能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 3.重点位置展示重点商品。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把最重要的位置向观众展示最重要的展品,这是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通过逻辑地设计展示的次序、编排展示的规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成效的前提。因此,展示设计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内容联合起来进行考虑。 4.保障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全部空间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大型展览举行期间,展览馆的人流相当密集,人和物的安全性就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2023-07-09 21:13:398

近年新出了什么建筑类的参考文献吗

  1.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8.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9.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10.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 (04);  12.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13.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14.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15.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2023-07-09 21:13:571

workplace spirituality 什么意思

workplace spirituality工作场所精神境界职场灵性)指出灵性领导(spiritual leader)与职场灵性(workplace spirituality)是未来公部门改革必须研发新方向,并期待落实Spirituality in the Workplace职场灵修 workplace spirituality是管理学词汇
2023-07-09 21:14:041

什么是建筑空间体验

建筑的目的是给人用的,所以建筑要符合人【大部分】的习惯和人体工程学。所以就有了建筑空间体验
2023-07-09 21:14:131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都有哪些?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都有哪些? 一、生态性审美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的建设过程中好坏优劣的评判标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美学为评价体系,不求高成本高维护的奢侈性景观,遵循低碳经济原则。 二、多学科融贯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建设需综合考虑经济学、规划学、景观学、水利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融汇贯通原则。 三、景观都市主义原则 公园要服务于市民,要有很好的可达性,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览、交流、教育和感受自然等功能。 四、特性与共性并存原则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当地现场资源特质,发掘丰润历史文化特征,营造极具丰润特色的文化公园;扎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营造出体现场所精神,体现地域文化氛围的景观。同时认真学习并借鉴其他优秀公园,完善公园的基本功能设施。
2023-07-09 21:14:511

中国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园林最高境界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浓不淡不直不曲不刚不柔不真不假不美不丑
2023-07-09 21:15:023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习、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校园公共环境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校园公共空间综合设计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理念对大学校园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公共空间成为非正式交流、个性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空间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文章以交往活动为线索,着重关注空间形态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环境设计,探讨如何在校园中营造富于归属感和人性化的公共交往空间。   【关键词】大学校园 交往活动 公共空间设计   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   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由于新校区地域资源充足、地形变化较复杂,单一的布局形式显然不能通用于整个校园的建设,其校园发展模式力求近期紧凑,远期合理,预留足够的扩建用地。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等。   此外,在很多大型传统院校中,由于面积较大、发展迅速及多方面原因,已逐步形成非单一中心结构。如清华大学的东西校区、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文科区、理科区和中心教学区,这种做法虽然是建立在原校区基础上的一种布局调整,但仍不失为一种值得参考、借鉴的做法。   目前,很多新建校区规划中以使用类型来进行建筑划分,如教学楼类、图书馆类、行政办公类、体育馆类等,难以形成多中心、多领域结构。   事实上,这种布局对于空间资源利用、学科的独立发展及师生之间的内部交流有很大的益处。一方面,以公共服务区为中心,其他学科群呈辐射状布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师生步行的距离在公共服务区的服务半径之内,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率,能够保证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校园设施仍被充分利用,而步行距离仍可掌握,在尺度上能形成宜人的区域;另一方面,多组团的次中心结构可以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为学院与学院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二、建筑围合形成户外空间——空间交接、界面形成   1.建筑自身围合形成公共交往场所——建筑体自身内的庭院、天井、附属绿地等,一般来说尺度不大,舒适宜人,是师生课间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类型空间中发生的交往活动多是与专业相关的交谈、研讨,需要的环境相对安静,要提供充足的倚靠、围合措施以便逗留。   2.建筑群围合形成公共交往场所——校园中比较重要的、由多个建筑体围合而形成的中心广场。尺度大、形状规整、向心性强是这类户外场所的特征。在广场中可以举行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大至学校的大型庆典活动,小至儿童的游戏、玩耍,都是经常可以看见的。使用的人群类型也相对复杂,使用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多种设施以适应多种要求。在这些大空间设计中,一是要注意空间内的区域细化,以适宜的设计模数进行领域划分;二是要加强校园的户外识别性,形成醒目、有强烈导向的校园识别系统;三是要从美学上对整体尺度、图案、纹理各方面多加考虑,创造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   建筑边缘、建筑以外的户外交往场所——校园中的自然山体、湖泊、绿地、运动场等均属此类。它们是校园中环境最优美、气候最宜人、可变性最大的区域,是学习以外的休憩、娱乐、锻炼等场所,人们都喜欢在这些地方进行绿化栽培及维护。同时,增加相关措施、提供充足的照明,做好安全防护也是必要的。   三、校园交通系统——步行优先、适度穿越   校园道路是校园与城市、校园内部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和城市道路系统一样,分为纯车行道路、纯步行道路和人车混行道路三种,是校园景观的一项基本要素。人们在道路上通行时,往往可以通过感受空间的转换而构成整个校园的意象,人们对校园的印象就是通过对穿过过程中经历的景象与事件的片段组合而来的。因为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室内外之间穿行,一系列的公共开放空间被步行系统串联起来,形成了强烈的空间收放序列关系。   校园道路系统不像城市道路系统一样有过分严格的限制,在形式上更为自由,人们在途中相遇并停下来攀谈的情景随处可见。如果道路旁边有可停留的边界,人们甚至会有目的地经过或到达这一区域进行活动,因此校园道路系统除了有交通联系的功能外,还可以负担部分交往需求,成为“路上的交往场所”。   四、综合设计手法——创造有活力、可及、宜人、可感知的校园户外交往空间   1.尺度   尺度处理是否恰当是公共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没有人愿意在尺度不舒适的场所停留。它包括了人与实体、空间的尺度关系,实体与实体的尺度关系,空间与实体的尺度关系等。尺度可分为整体空间尺度和内部使用尺度两种。   首先引用《城市空间设计》里面的一组数据,D表示距离,H表示高度。当人与实体的距离由远到近发生变化时,人对户外实体的认知程度也慢慢深入。右面的数据说明,当D/H<1时,人会感觉到内聚、宁静并有压抑感;当13时,场所就会使人觉得空旷离散。所以,很多环境宜人的自由广场,教学楼、图书馆、礼堂、活动中心等的附属式户外交往场所,D与H的比值都应介于1—3之间。   事实上,有些校园主广场或主要集会区域希望营造适当的开阔感,往往D与H的比值会大于3。对此,日本的芦原义信先生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对户外空间尺度有详细的论述,他提出以20—25米为设计模数,“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u2026”。②为了使公共交往场所尺度亲近宜人,设计者应注意在不影响整体感的情况下,对外部空间进行小型化领域的划分,促进交往的形成。   2.形状   简单来说,大学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的形状分为两种——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通过对场地的设计而产生的户外空间形状多数比较规整,由周边道路、建筑的围合而形成的户外空间则大部分呈不规则形状。   规则形状的户外交往场所多见于大型的广场,尤其是在新建的大学校园中,由于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得比较多,因此大多数校园广场的形状都是比较规整,有理可依、有迹可循的。这种类型的交往场所有利于举行大型的集会活动,人流进出路线也相当清晰明确,向心性、安定感也比较强,是校园内部瞬间人流量最大、标志性最明显的户外交往空间。如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主广场、华南理工大学主广场。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不规则形状的公共交往场所就像一切不规则构图一样,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随意、自然,有时候又可以让人感到兴奋、刺激,有着引人探寻、新奇有趣的吸引作用。建筑实体的附属性活动场地及自然绿地多是形状不规则的,同时也是师生休憩、娱乐等场所。“在大型交往空间里的活动多数是有组织、有主题性的参与,而散见于各种自由活动场地、自然绿地的活动才是校园交往的本色体现。”③因此,不规则形状设计的户外交往空间里面所进行的活动是否活跃是校园活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要营造及延续校园的活力,必须重视这部分形状自由的活动场地设计。中国美术学院休闲小广场、广州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药学院的休闲绿地均属此类。   需要注意的是,形状不规则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分地随意,还是应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里面表现一定的中心或者主题,运用灵活的围合形成隐约的界面限定,而且内部空间也同样可以遵循上述的尺度设计原则给予细小的功能区域划分,并提供部分设施以满足交往的需求。   3.质感与色彩   空间质感是指围合形成界面的建筑实体的立面、构筑物、空间地面以及设施的表面质感。   形成比较统一的空间质感可以给人以界面连续的感觉,有利于两个不同的户外空间、室内外之间的交流与延伸。常见的方法是将建筑立面或构筑物的设计结合考虑,利用相同或相近的材质、拼接比例、凹凸变化、色彩等塑造一种整体空间感。当人们途经或逗留时,都会有空间舒适、流畅的感觉。在某些优秀的设计里,甚至可以用独特的装饰工艺将立面和地面统一处理,从而特别适合某些特别活动的发生,形成独特的交往氛围,留下与众不同的交往意象。   色彩是塑造空间性格、营造场所氛围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里,色彩的运用特别广泛,尤其在一些步行商业街或商业广场中,大多运用绚丽的色彩作为广告及外立面色招揽人群,对于促进消费者购物有刺激作用。在大部分老校区的建设中,校园整体色调都比较素雅,以蓝灰、墨绿、深红色居多,透出丝丝的稳重感和历史感。但在新建的大学园区内,则建议采用比较活跃的色彩。一方面,用鲜明的色彩设计可以有明确的标识作用,夹杂部分活跃的色调有助于彰显新校园的个性;另一方面,新校区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的时间内都未能完善,利用户外空间及建筑的色彩变化来作为场所的提示与引导也会对促进校园交往有很大帮助。   总的来说,校园空间色彩宜明快大方,忌杂乱。   如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楼的内庭院,以蓝、黄、绿三种色调搭配处理,在严谨的秩序中凸显出大学校园的活力。又如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楼及广场、庭院,其色彩基调以白色、灰色为主,给人以宁静幽雅之感。   4.地面   地面指的是户外交往场所里面的地面设计,也包括水面。人们的各种交流、活动都在一定的地面上发生,所以地面的设计非常重要。   场地铺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既能美化整体环境,也能对局部的建筑、小品、雕塑等起到衬托的作用。整体的铺地色彩、图案的设计还能在零散的场地之间建立有机的、和谐的联系,使环境更趋统一。可选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如彩色陶制广场砖、仿古广场砖、花岗岩、方砖、混凝土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能构成不同的性格,或严谨或活泼,或雅致或粗犷,需要与校园不同公共空间中发生的交往活动特点以及环境氛围相一致。   5.小品与设施   小品与设施是校园空间里最吸引人眼球,最容易出效果的元素。人们在公共场所逗留,多数都会使用一些环境小品和设施,因此它们与人们发生最直接的接触,值得在设计中再三推敲。   校园雕塑是校园小品的主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校园雕塑甚至可以成为校园的标志。它除了供人观看之外,有的是为象征性或纪念性而设,可以表达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体现特定的文化与思想内涵。   综合来说,环境小品与设施可以分为可坐性、可用性、可观性三种。室外的座椅、花坛边、台阶等都可以有坐的功用,是可坐性设施;除了坐以外,还有其他功能的设施,如宣传栏、电话亭、自行车停放架等都属于可用性设施;而喷泉、灯具、文化墙等就可以列为可观性设施。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很多可坐性、可用性设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观性。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同时将实用和美观结合在一起,为人的使用提供最大的可能。   6.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户外环境设计的重点,植物覆盖也是室外空间组织的要素之一,良好的绿化环境是绿色城市的标志,更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所不能缺少的。经过精心筛选、栽培的树种通过合适的行植、列植等种植手法,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改善校园小气候的作用。在北方很多高校里,校园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绿的是松、红的是枫、黄的是杏,像一个充满色彩的童话世界,一点也不比春天逊色。即使在冬天依然一片绿色的南方校园,也可以通过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种植搭配令校园环境鲜活起来。   绿化的真正意义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适宜的环境,而不是纯粹的美化游乐。在实际的交往中,绿化非常适合于围合、分隔或者烘托场地的不同功能空间及空间的连接通道,将功能区转化为功能空间,提供给交往人群一个柔性、舒适的界面,成为人们依靠的背景。   什么是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新的设计并不仅是新的风格或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内容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空间从物理形态上的界定可以清晰地分为:占有空间和未占有空间。人们对空间的占有是靠物化的标识来界定的:如堆起的石头.刻有标记的界碑等,当然最有效的是建立起构筑物,或干脆建个房子来巩固对空间的占用,这样的物理界定是靠数字和实物等有形而清晰的界定。在相当正常的情况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划分往往是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必要手段,理所当然,公共空间对于公众的利益的理解和服务负有特殊的责任,我们追求的是如何使其适应人的各种需求,而不是让公众去适应各种环境。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机的整体,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或者是已经成为设计师的永恒的主题!
2023-07-09 21:15:111

百益上河城中心广场特点

景点众多。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百益上河城创意街区有6个主要景点,分别是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是百益·上河城打造的一个面积约2250㎡的综合文化空;工业文化长廊:是一个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旅游休闲、传统工业与现代创意融为一体的工业特色文化主题展示长廊。;涂鸦水塔:水塔涂鸦是街区的标志性建筑,水塔高35米,个性张扬、色彩鲜明的涂鸦与红砖墙旧厂房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充满满艺术感与个性;河马广场:可以观赏喷泉;66号公路:66号公路是以突出汽车饮食文化,集聚特色风味美食为主要方向的特色美食街;水母广场:晚上广场的喷泉会配合灯光进行光影秀表演。百益·上河城创意街区,坐落于南宁市江南区亭洪路45号,占地面积约105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以原南宁绢纺厂旧厂房建筑为载体,塑造注重场所精神的24小时开放式街区,是潮玩、潮拍、潮食、潮购圣地。
2023-07-09 21:15:171

开放式街区什么概念

“开放式街区”具有4个基本特点:建筑单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体现场所精神,不会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强调异质性、混杂性和矛盾性。“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当今的城市建设,对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宅建设也有着多方面的启示。街区这一概念发端于欧美,是一组建筑物与周边或其中的广场、 街道、小公园、绿地等实体或空间的总称。在欧美国家的居住模式中,城市“街区”是相当重要的空间,甚至比住宅本身还重要。它们往往规模不大,尺度相近,是构成城市或村镇的基本细胞。一个居住区域是否有足够的人气,生活气氛是否浓厚,就看街区的设计是否成功。中国近年来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宜居城市,那么对于城市及城镇居住区来说,采取街区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空间载体之一。购物区舒适度和自然景观直接影响消费者感官,开放式街区更利于促进消费者体验,给投资者和商家带来收益。
2023-07-09 21:15:271

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_碧森尤信_建筑设计_建筑中文网从场地的角度出发,探讨园林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的应用,及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摘 要:从场地的角度出发,探讨园林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的应用,及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场地分析;园林设计;作用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1].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本文将从场地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园林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场地资料的获得方式对场地的分析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基本资料,即通过图纸和现场踏察。一般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者就会得到相关图纸,图纸及其它数据固然是重要的,但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来补充图纸上体现不出来的其它的场地特征。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2.场地分析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即:一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后者。场地分析就是设计的前期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的内容也自然明了了,正如凯瑟琳。鲍尔的描述“任何规划本质上不过是达到具体目标的特定方式的安排……”。所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更加的要重。而在实际的设计中,许多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场地分析这个关键的环节。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重要性进行阐述:2.1 为规划提供范围界定在做一个项目的之前,首先要通过图纸和现场踏察核对来明确规划范围界线,周围红线及标高,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准确性。如果连规划的范围都没有明确就放手大干,即使再好的设计恐怕也要重新来过。2.2 为立意提供主题线索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场地中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文物古迹、摩崖石刻、诗联匾额、壁画雕刻等等, 及以虚体形式伴随着场地所在区域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事迹、民俗风情、文学艺术作品等等,都可为园林景区或景点景观立意提供主题线索。如果能够充分的挖掘出场地中的文化因素,那么景观主题的准确定位就不在是设计者的棘手问题了。2.3 为功能确定提供依据场地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场地内部与场地外部的关系,二是场地内部各要素的分析。场地分析通常从对项目场地在城市地区图上定位,以及对周边地区、邻近地区规划因素的调查开始。可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如周围地形特征、土地利用情况、道路和交通网络、休闲资源,以及商贸和文化中心等。这些与项目相关的场地外围背景,对场地功能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这些有利于确定设计基地的功能、性质、服务人群及确定场地主次要出入口的合理位置,喧闹娱乐区的位置,安静休息区的位置等等。2.4 为植物设计提供参考首先通过了解设计场地水质资料、土壤状况及当地多年积累的气象资料( 每月最低最高及平均温、水温、降水量等)等环境因素,来合理选择适合场地的植物品种,保证植物设计的科学性及成活率。同时, 还要留意场地中需要保留的建筑、墙体、地上地下管线等建筑物及构筑物,在植物设计时注意植物种植点要与它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能保证建构筑物的基础不会受到牵动。此外,还应注意到场地中的其它因素对植物设计的制约,如场地上空的高压线,为了考虑植物的生长及安全系数,其下的植物,不宜选择过高的乔木等等。2.5 为保护、利用景观资源提供可能2.5.1 设计结合自然,珍惜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园林设计要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应尽量保留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2.5.2 尊重并延续场所精神,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认识和理解场地特征的一个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保持和延续场所精神。尤其是在城市更新和遗址类景观的设计中,要注意保护场地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是城市建设史的见证和实物遗存, 对城市文明史的追忆探索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此类景观设计时,更要细心观察分析场地中遗存的所有实物,不能让任何有价值的资源从手边溜走。2.5.3 因地借景,充分利用场地内外景观要素造园必先相地,不同的场地要分别对待,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借”指依所在的场地的地理、地形、地貌、地势设计景观。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法和形式(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4])将场地外的好的景致借入,构成一个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整体。远山塔影、飞鸟流云、本无知觉,自在无为,确被纳入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借景之法极大的开拓和丰富了园林美的境界。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4].可见借景是多么重要。2.6 摒弃不利因素,为景观优化创造机遇除了保护利用场地内积极的因素,还要注意消极的场地特征对设计的影响,如荒废的建筑物、有毒的废气物、有病害的植被及其它不雅的景致,应该给予彻底铲除或采用植物种植等设计手法进行一定的遮挡。同时要注意,场地与其外街面联系部分的设计手法的处理,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时而通透时而封闭的处理手法,在某些功能需要或利用街景的地段,采用通透的处理手法;在过于嘈杂或街面要素与场地内景观不协调的情况下,要采用封闭的处理手法,遮挡不利于景观的因素,优化景观效果。3.结语园林设计就是通过对场地及场地上物体和空间的安排,来协调和完善景观的各种功能、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而每一个不同的场地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所以场地分析对全面理解景观及其功能,认识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李永红,赵 鹏。默语倾听兴然会应。中国园林,2001(2):29~32[2]计 成(明代);赵 农注释。园冶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2003.1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7-09 21:15:561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都有哪些呢,你能想到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互联网企业办公建筑发展现状与设计原则探析   2、探究做好办公室装修设计的有效措施   3、人文活力空间的营造--济宁经济开发区创研中心为例   4、浅谈办公空间设计中如何植入企业文化   5、办公接待空间设计   6、装饰玻璃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7、现代办公空间生态设计探讨   8、浅析办公环境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   9、城市的记忆与建筑的思考--宣西北院落营造计划四号院改造方案概念设计   10、家居设计中镜元素的艺术特征研究   11、未来办公空间与家具设计流行趋势--Office3   12、体现自然情结的创意型办公空间设计   13、总部办公设计的国际化趋势探讨   14、新型办公空间家具的多功能设计分析   15、3DMAX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16、大学生创业基地办公空间方案设计--以财大创业咖啡厅为例   17、整合光环境分析的外窗节能设计研究--以寒冷地区点式高层办公楼为例   18、商业银行网点标准化装修设计探析   19、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20、WELL建筑标准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1、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要点探讨   22、现代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实践--以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为例   23、解析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24、现代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25、在旧建筑中创造相遇空间--海狸工坊办公空间设计   26、“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发展模式初探--以北京建筑大学城市住宅专题实验教学为例   27、联合办公空间的环境设计原则分析   28、海狸工坊办公空间   29、植物景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艺术研究   30、浅谈现代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   31、谈办公建筑的生态技术策略   32、现代办公空间绿色生态室内设计探索   33、浅析现代简约风格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34、中小商业办公空间设计思考--以南京某贸易公司设计为例   35、浅谈办公空间设计要点   36、浅谈现代高校办公空间设计趋势   37、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38、隐于钢筋混凝土的工作花园--上海某办公空间设计   39、创意产业背景下产业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分析   40、文化遗产在空间设计中的转变--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如何应用在办公空间设计中   41、办公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42、地方文化在办公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绍兴日报社新报业大楼室内设计为例   43、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应用探索   44、从光谷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设计谈互联网团队办公空间设计   45、创意空间设计研究   46、办公楼户外景观功能探析   47、基于环境心理学视野的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48、基于室内光环境质量的办公空间自动寻优   49、VR技术在高层办公建筑交往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0、浅谈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研究   51、浅谈大众创新背景下的众创办公空间的设计需求--以腾讯众创室内设计为例   52、“超级工作室”问世办公空间鼎立格局成型   53、示范性绿色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研究--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办公综合楼   54、深圳上梅林城市综合体生态设计研究   55、区域社区室内设计改造可行性分析   56、办公楼和办公空间交通空间设计研究   57、构筑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办公空间设计专辑   58、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59、办公建筑外部公众空间的设计与管控策略研究   60、超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61、场所精神营造-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探析   62、办公空间中智能化设计的应用研究   63、大型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64、基于多层级复合理念的办公“慢空间”设计研究   65、岭南地区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优化的研究   66、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办公楼设计研究   67、办公空间私密性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68、紧凑型空间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   69、室内公共空间触觉设计研究   70、软装饰对无隔断办公空间室内氛围营造作用的研究   71、个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研究   72、针对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73、浅谈办公空间的辅助空间设计   74、当代城市生活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办公环境为例   75、生态学理论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研究   76、现代办公空间室内用色探究   77、办公空间设计中现代简约风格的运用   78、设计之于设计--设聚(Designplus)办公空间设计案 ;
2023-07-09 21:1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