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kySXyd
-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唐朝战争是指从617年李渊太原起兵开始,直至902年河东之战之间唐朝所发生的一系列战争。
基本介绍
- 名称 :唐朝战争
- 时间 :617年至902年
隋亡唐兴战争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 李渊晋阳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 李渊之女李氏等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 西河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 张纶攻离石等郡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 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至九月 河东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九月 刘文静击降屈突通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 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 薛仁杲击唐弼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 李世民击薛仁杲扶风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 姜謩、窦轨与薛举长道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 薛举击刘世让之战武德时期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 王师仁击稽胡富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 窦轨击稽胡宜君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 薛仁杲攻唐宁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 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刘感与薛仁杲泾州、细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常达击薛仁杲宜禄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二月 马元规攻取安陆、荆州、襄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 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唐击朱粲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蔺兴粲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庞玉击旁企地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王世充围谷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末 宇文化及攻魏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 窦建德击宇文化及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 张孝珉袭汜水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至三月 王世充攻谷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 窦建德攻邢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 李厚德兄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 杨则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 邓暠击高开道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五月 王世充攻义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 唐灭刘武周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 刘武周攻并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 刘武周攻介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 雀鼠谷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刘武周攻取并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至十月宋金刚攻取晋州、浍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裴寂击吕崇茂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夏县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 美良川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 安邑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 王世充攻伊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五月 唐灭李轨凉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五月 刘季真攻唐石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至九月 窦建德攻沧、沼等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七月 任瑰击郭士衡谷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七月 种如愿袭河阳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八月 秦武通击葛彦璋洛阳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段德操击梁师都延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许绍击萧铣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李子通击陈棱江都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罗艺击窦建德衡水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庞玉平集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窦建德攻黎阳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罗士信袭洛阳外城、攻青城堡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 李世绩攻获嘉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正月 秦武通击王行本蒲反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正月 李文相袭曹旦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二月 潞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仲文击张万岁浩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张纶击刘武周浩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靖击冉肇则羹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孝恭击萧阇提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 罗士信攻慈涧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 黄君汉击王玄应西济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 史万宝击王玄应九曲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五月 李艺击高士兴笼火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 洛阳、虎牢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李袭誉击突厥使者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唐攻慈涧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段德操击梁师都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八月 张夜叉攻回洛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八月 刘德威袭怀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 王君廓攻轘辕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至显庆二年(657年)唐与突厥战争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 突厥攻唐凉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 魏宣武帝陵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 罗士信攻硖石堡、千金堡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 管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一说九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 樊城镇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 窦建德击孟海公周桥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李艺击窦建德军笼火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许绍攻取荆门镇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张绣攻董景珍长沙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王干平贺拔行威瓜州叛乱 唐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击沈法兴?亭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杜伏威击李子通溧水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李子通击沈法兴吴郡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冯盎击高法澄、沈宝彻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梁县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李世民率玄甲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李君羡截击王玄应运粮队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谷水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王君廓击单雄信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至三月 唐攻王世充洛阳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王君廓夜袭虎牢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 唐击突厥石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李元吉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唐击突厥雁门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杨公卿、单雄信击李元吉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至五月 虎牢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至三月 李建成击刘(人山)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 李大恩击苑君璋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 唐李叔良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六月 周法明攻安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六月 石世则叛乱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至八月 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 郭行方攻都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 徐圆朗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至九月 突厥攻唐代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 刘黑闼击李神通、李艺饶阳、藁城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 唐杨师道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 唐平萧铣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至十二月 刘黑闼攻唐河北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 王雄诞击李子通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 王雄诞击灭汪华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 刘旻击刘合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 高开道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 洺水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二月 唐攻徐圆朗杞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二月 段德操击梁师都石堡城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 高开道攻易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 突厥与高开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门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至六年 唐灭徐圆朗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 突厥攻唐新城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五月 唐击突厥忻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十月 下博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贞观九年(635年)五月 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 唐李长卿击吐谷浑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七月 邓士政叛乱 唐武德五年(622年)八月 吐谷浑攻唐岷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八月至九月 唐击突厥汾州、三观山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十月 唐灭林士弘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至次年正月 唐灭刘黑闼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灵州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 唐与吐蕃战争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岷州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正月 王摩沙叛乱 唐武德六年(623年)三月至七年二月 唐平高开道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三月 唐平张善安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四月 段德操击梁师都夏州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四月 庞孝恭等叛乱 唐武德六年(623年)五月 苑君璋攻代州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至十月 苑君璋攻高满政马邑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突厥攻扰唐边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沙州叛乱 唐武德六年(623年)七月 唐平冯士翽叛乱 唐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至次年 三月 唐灭辅公祏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十月 唐平张大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二月至五月 唐平蜀中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 唐平泷、扶二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至七月 唐蒋善合击吐谷浑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七月 唐平杨文干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七月 苑君璋攻朔州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八月 五陇坂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九月 唐平姜子路叛乱 唐武德八年(625年)四月 唐击睦伽陀所引突厥军凉州之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六月 唐反击突厥的作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七月 唐击睦伽陀且渠川之战 唐武德九年(625年)三月 唐平眉州山僚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击突厥凉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四月 唐与突厥硖石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五月 唐平成郎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五月 卢南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 玄武门事变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 王君廓平庐江王李瑗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七月 唐柴绍击突厥秦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 泾阳之战贞观时期
唐贞观元年(627年)正月 唐平李艺叛乱 唐贞观元年(627年) 回纥击突厥马鬣山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正月 唐退吐谷浑岷州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四月 唐灭梁师都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西突厥内乱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 唐击突厥河西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 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观五年(631年)四月 唐平斛薛部叛乱 唐贞观五年(631年) 冯盎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 唐平静州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三月 吐谷浑攻兰州之战 唐贞观六年(632年)高昌攻焉誊之战 唐贞观六年(632年)西突厥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七年(633年)牛进达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七年(633年)至八年 张士贵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八年(634年)六月 唐段志玄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击党项羌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 齐善行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 霸州山僚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 松州之战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西突厥乙吡咄陆可汗击蛭利失可汗之战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 唐灭高昌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西突厥咄陆可汗击叶护可汗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 唐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射匮可汗击咄陆可汗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 唐击西突厥伊州之战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 唐击焉耆之战 唐永微二年(651年)七月至三年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唐之战 唐显庆元年(656年)八月 唐程知节击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 吐蕃平白兰之乱 唐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四年(659年)乌海东岱之战 唐龙朔三年(663年)五月至十一月 吐蕃攻吐谷浑之战 唐总章三年(670年)四月至八月 大非川之战 唐上元三年至仪凤二年(676年—677年)吐蕃攻扰鄙、廓、河、芳、叠等州 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 青海之战 唐永隆元年(680年)唐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五月 唐击吐善良非川之战 唐水淳元年(682年) 唐娄师德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 唐与吐蕃寅识迦河之战 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 安西之战 唐延载元年(694年)二月 唐击吐蕃冷泉之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 素罗汗山之战 唐圣历元年(698年) 吐蕃内乱 唐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 唐破吐蕃凉州之战 唐长安二年(702年)十月 吐蕃攻茂州之战 唐与高丽战争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总章元年(668年)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 唐太宗攻高丽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50年) 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攻龟兹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唐灭百济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等之战 唐龙朔元年(661年)至二年(662年) 平壤之战 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 天山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丽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破西突厥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朔州、黑山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裴行俭攻伏念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云州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骨笃禄攻唐之战 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 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 唐武后垂拱二年(688年)九月 两井之战 唐则天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 唐诸王反武后之战 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 黄麞谷之战 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 东硖石谷之战盛唐时期
唐景云三年(712年)冷陉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 滦水谷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武街之战 唐开元四年(716年)二月 唐破吐蕃松州之战 唐开元十年(722年)九月 唐援小勃律击吐蕃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青海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 吐蕃攻唐瓜州、长乐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 瓜州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 唐破吐蕃渴波谷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八月 唐破吐蕃祁连城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袭吐蕃大同军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石堡城之战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唐攻契丹之战 唐天宝六年(747年)七月 积石军之战 唐天宝六年(747年)七月 唐击小勃律之战 唐天宝七年(748年)十二月 青海之战 唐天宝八年(749年)六月 石堡城之战 唐天宝十年至乾符二年(750年—875年) 唐与南诏战争安史之乱
唐天宝十四年至宝应二年(755—763年)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 范阳起兵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 荥阳之战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 安军攻占东都之战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 郭子仪击叛军之战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 常山之战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春 雍丘之战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四月 九门之战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 嘉山之战 唐至德元年(756年)五月至二载五月 南阳之战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 灵宝之战 唐至德元年(756年)十月 陈涛斜之战 唐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 宁陵之战 唐至德二年(757年)春 太原之战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至十月 睢阳之战 唐至德二年(757年)二月至十二月 唐收复两京之战 唐至德二年(757年)二月 河东之战 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 唐收复长安之战 唐至德二年(757年)十月 唐收复洛阳之战中晚唐年间
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至二年三月 邺城之战 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 河阳之战 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 邙山之战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 唐再夺东京之战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二年正月 唐灭史朝义之战 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至十月 邠州之战 唐永泰元年(765年)九月至十月 奉天、灵台之战 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 灵、宜、盐、百之战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 剑南、西川之战 唐建中二年(781年) 临洺之战 唐建中三年(782年) 洹水之战 唐建中三年(782年) 魏州之战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兴元元年(784年)六月 泾原兵变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十一月 奉天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 贝州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 李晟收复长安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七月至贞元元年(785年)八月 河中之战 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 汧城之战 唐贞元十年(794年) 神川之战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维州之战 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 唐破吐番维州之战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 蔡州之战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七年(866年) 交趾之战 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 庞勋起义 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 成都之战 唐乾符二年(875年)初 王仙芝起义 黄巢农民起义 :唐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 唐乾符四年(877年)十月至五年(878年)三月 黄巢转战中原之战 唐乾符五年(878年)三月至十二月黄巢南下福州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五月至七月 信州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七月至十一月 黄巢攻东都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 潼关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 长安之战 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 黄巢攻长安之战 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至三年(大齐金统四年,883年)四月 唐夺长安之战 唐中和四年(大齐金统五年,884年)四月至六月 唐灭大齐之战 唐天复二年(902年) 河东之战
相关推荐
唐朝开国功臣王君廓为什么会叛变并最终被杀?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的叔叔叫什么名字?隋末,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王君廓的反应是聚集军队去偷,但是他的叔叔反对。无奈之下,王君廓用恶毒的手段诬陷叔叔与邻居有染,激怒了叔叔,并联手杀害了婶婶和邻居。谋杀案发生后,他的叔叔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所以他不得不服从王君廓的意图,四处流窜,落草为寇。这些是史料中唯一提到王君廓叔叔的地方,但没有详细的资料,他叔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之后,我伯侄关系在陕南聚集了一千多名士兵,他们居住在昌平、夏县和玉祥。当初投奔李密,后投降李渊,历任河内巡抚、常山县令、辽州刺史。随秦王征伐王,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武威将军。唐高祖称赞他“以十三人破万贼。自古以来,除了少数人,什么都没有。”给多种颜色,锻造。此后,王与窦建德联合抗唐,在武都作战。王君廓奉秦王之命,率领一千轻骑,抄了他们的粮船,把米船沉了三十尺,活捉了大将张青,打垮了敌军的锐气,入了彭国公的职。王斗战败后,刘黑闼随军平定,受命镇守幽州。当土耳其人入侵时,军阔奋起反击,俘虏了两千敌军,赢了五十多匹战马。回京后,高祖“赐他一匹御马”,破例让他骑出了大殿,还给他一件锦袍和一条金腰带。玄门之变后,挑衅李反水谋反,后将其杀死,冒充平叛英雄。唐太宗拜王君廓为左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他给了几千样东西,封了3300户人家。在位时,骄横跋扈。皇帝发函朝鲜,恐祸而逃,被野人所杀。唐太宗追其前功,葬之,然后斩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40:481
唐初名将王君廓,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你们知道王君廓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将。王君廓早年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占据井陉,后投靠瓦岗,不久又率众归附唐朝,授为上柱国、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随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镇守幽州。他在玄武门之变后,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然后再将其诛杀,以平叛英雄自居,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627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职骄纵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杀死驿吏,准备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所杀,封邑也被削除。 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见打不过,于是利用诈降逃脱。李渊起兵后,王招降王君廓,王君廓不答应,反而投靠了李密。但李密对他并不好,于是王君廓又转而投奔李唐。王君廓曾经跟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 贞观元年,王君廓奉诏入朝,李玄道因是房玄龄的外甥,所以便借此机会让王君廓给房玄龄捎封信。王君廓暗中将信折开,想看个究竟,但书信是用草书写的,王君廓不认识,所以便怀疑李玄道是在告发自己。王君廓心中害怕,行至渭南 (今陕西时,杀死驿站吏卒,准备逃往突厥,二十二日(即公元627年11月5日)在途中被野人杀死。唐太宗念王君廓以前的战功,将他收葬,并待其家如初。时御史大夫温彦博上奏说:“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 。”(《新唐书·王君廓列传》)于是追削其封邑,贬为庶人。 王君廓,在唐初的历史评价极为尴尬,论其在唐初统一战争中所立下的战功,远远足以轮得上开国功臣的称号,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因其骄横自恣的性情,使其恶心难改,最终落得叛逃被杀的下场。王君廓自幼无父无母,贫苦在其幼年时期烙下了深刻的伤痕,跟随其叔父以贩卖马匹为生,与市井小人混为一谈,偷蒙拐骗的伎俩信手拈来,品行极不端正,小偷成大盗,为祸乡里。 隋朝末年,王君廓召集草寇,四处劫掠,进逼夏县、长平。河东郡丞丁荣率军抵御,并派人招抚。王君廓见到来人后,装出愿意归降的姿态。丁荣为此轻视于他,便布置军队登山。王君廓将兵马埋伏在山谷中,并乘丁荣撤军时突然发起进攻,大破敌军。2023-07-10 09:40:541
王君廓的王君廓的生平简介_王君廓的事迹_王君廓为什么反叛唐朝
本 名:王君廓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 *** 出生地:并州石艾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627年11月5日 主要成就:随平王世充、刘黑闼 官 职: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 爵 位:常山郡公→上谷郡公→彭国公 王君廓的人物介绍 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将。王君廓早年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占据井陉,后投靠瓦岗,不久又率众归附唐朝,授为上柱国、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随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镇守幽州。他在玄武门之变后,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然后再将其诛杀,以平叛英雄自居,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627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职骄纵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杀死驿吏,准备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所杀,封邑也被削除。2023-07-10 09:41:011
唐初名将王君廓和王伯当有关系吗?王君廓怎么死的?
人物生平 聚众为盗 王君廓自幼孤贫,以贩马为生,但是品行不端,经常偷盗,乡里都引以为患。隋朝末年,王君廓打算聚集兵马为盗,叔叔却不同意。王君廓便诬陷邻居与叔母私通,与叔叔一同杀死邻居,从此亡命江湖。 此后,王君廓聚集千余人,四处劫掠,进逼夏县、长平。河东郡丞丁荣率军抵御,并派人招抚。王君廓见到来人后,装出愿意归降的姿态。丁荣为此轻视于他,便布置军队登山。王君廓将兵马埋伏在山谷中,并乘丁荣撤军时突然发起进攻,大破敌军。 不久,王君廓与韦宝、邓豹等人攻打虞乡(今山西永济),与隋将宋老生相遇。王君廓初战不利,只得退守方山,宋老生则乘胜紧逼。这时,王君廓粮草用尽,于是便向宋老生诈降,并与他隔涧相谈,祈求哀告。宋老生被感动,放松警惕,王君廓趁机在夜里逃走。 后来,王君廓率军劫掠邯郸。邯郸人王君愕劝谏道:“当今英雄并起,您应等待各方势力角逐出胜利者,然后投靠,如此则富贵可图。现在你没有尺土之地,也没有多少粮草,却到处抢夺骚扰,我为你担心啊。”王君廓询问对策,王君愕便建议他夺取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王君廓听从其言,率军占据井陉。 投降唐朝 617年(义宁元年),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派人招降王君廓。韦宝、邓豹打算归附高祖,王君廓假意赞同,乘其不备突然出兵袭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投奔李密的瓦岗军。 618年(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没有受到重用,遂又投降唐朝,被封为上柱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公,后改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公。 屡立战功 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王君廓奉命攻打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断绝洛阳粮道,又率部攻克S辕(今河南偃师东南)。王世充派部将魏隐进行反击,王君廓诈败而逃,在途中设下埋伏,大败魏隐,东进至管城(今河南郑州)而回。 621年(武德四年),夏王窦建德出兵援救王世充,在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遇到唐军,交战不利。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截取夏军粮草,并俘获夏军大将张青特。不久,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平定,王君廓因功被封为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 622年(武德五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李去惑在乘投降唐军。王君廓奉命率骑兵入城,与李去惑一同守城。后来,刘黑闼围攻乘,李世民三次增援都未能成功。李世民担心王君廓守不住乘,遂登上城南高坡,以旗语令王君廓突围,同时命行军总管罗士信率二百士卒进城,代其坚守城池。不久,刘黑闼攻克乘,俘杀罗士信。刘黑闼被平定后,王君廓奉命镇守幽州。 625年(武德八年),突厥入侵,王君廓在幽州大破突厥,俘斩二千人,获马五千匹。唐高祖大喜,征召王君廓入朝,赐其御马,并让他在殿上骑马而出,又赐锦袍金带,然后让他返回幽州。 平定李瑗 626年(武德九年),庐江王李瑗出任幽州大都督。唐高祖认为他不是将帅之才,便命王君廓辅佐他。王君廓骁勇强悍,李瑗非常倚赖他,对他推心置腹,还要与他结为姻亲。 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唐高祖命通事舍人崔敦礼征召李瑗入朝。李瑷曾与李建成暗中勾结,因此心存恐惧,向王君廓问计。王君廓欲捉取李瑷,攫取功名,遂鼓动李瑗道:“大王若回朝,必会被杀。如今您拥兵数万,为什么要回去自投罗网。”说罢哭泣起来。 李瑗于是劫持崔敦礼,询问京城中的机密要事,见他不肯屈服,便将他囚禁起来。李瑗调集兵力,又传召燕州刺史王诜前来蓟县(幽州治所,今属天津)计议起事。兵曹参军王利涉劝谏道:“王君廓反覆无常,不能够将权柄交托给他,应当及早将他除掉,让王诜来代替他。”李瑗犹豫不决。 王君廓得知后,前去见王诜,将其斩杀,提着他的头颅对将士道:“李瑗与王诜共同谋反,囚禁皇帝的使者,擅自征兵。现在王诜已经被杀,只剩下李瑗,是难有作为了。你们是愿意跟着李瑗去举族受戮呢,还是打算随从我去获取富贵呢?”将士都道:“我们愿意随从您讨伐逆贼。”王君廓便率领部下一千多人,翻越西城,进入城内,而李瑗丝毫没有发觉。 王君廓进入监狱,将崔敦礼放出。李瑗这才知道王君廓已背叛自己,连忙率数百亲信出来,在门外遇到王君廓。王君廓对李瑷部下说:“李瑗背叛朝廷,你们为什么要随他去死!”士卒都丢下兵器,溃散而去。只有李瑗独自留在那里,大骂王君廓道:“你这个小人出卖我,你将会自取祸殃的!”于是,王君廓捉住李瑷,将他勒死。 七月,王君廓以诛杀李瑗之功,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加封左光禄大夫,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又将李瑗家中的人口赏赐给他。 叛逃被杀 王君廓在幽州,骄横自恣,不遵法度。长史李玄道多次以朝廷法度加以约束,使得王君廓疑惧不安。627年(贞观元年),王君廓奉诏入朝,李玄道托他捎信给从舅房玄龄。王君廓私下折信,却不认识信中的草书,便怀疑李玄道是在告发自己。行至渭南时,王君廓杀死驿站吏卒,逃往突厥,途中被乡民杀死。 唐太宗李世民念及王君廓的功劳,将他收葬。御史大夫温彦博奏道:“王君廓是叛臣,不应享受封邑。”唐太宗遂将王君廓贬为庶人。 轶事典故 王君廓曾经背着一个安放了倒刺的竹笱出门,在路上碰到一个卖丝绸的商人,便用竹笱套住商人的头,然后趁机将丝绸抢走。待商人取掉竹笱后,却不知是谁抢的。 人物评价 李渊:尔以十三人破贼万,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 李渊:昔蔺相如叱秦王,目眦皆烈。君廓往击建德,李薅糁,至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何特古人哉!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 《新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十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隋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唐纪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唐纪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 文艺形象 民间形象 《兴唐传》等隋唐评书中大刀王君可的历史原型就是王君廓。 王君可名叫王宣,字君可,面如重枣,美髯垂胸,穿鹦哥绿战袍,使三停刀,骑枣红马,宛若关羽再世,人称“绿袍帅、美髯公、大刀王君可”,家住河北任邱县五柳庄,是绿林北路瓢把子。 贾柳楼四十六友结拜时,王君廓排名第六,后为瓦岗寨五虎上将第二名,曾用“钓鱼刀”斩杀“隋唐四猛”中的铁枪将来护儿。瓦岗散将后,王君可心灰意冷,回到五柳庄,置办产业,教育儿子王永安。 罗通扫北时,程咬金偶遇王君可,带走了王永安。王君可为找儿子,前往唐营,被罗通与程咬金留在军中,后封掌国公。唐太宗东征时,王君可留在狮子口看守战船,因感染风寒在军中病逝。2023-07-10 09:41:071
为什么长歌行王君廓要投靠小可汗
因为受伤,逼于无奈投靠小可汗。长歌拖着受伤的身体,好不容易来到幽州,她在同一间客栈又遇到了前来办事的隼。安顿好后,长歌来到王府找到了庐江王,道明自己身份和来意。但她并不知道,此时的庐江王已经副将王君廓劝说下投向阿诗勒部的小可汗。2023-07-10 09:41:155
贞观二十二年岐州刺史是谁?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岐州刺史是魏征,他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历任过太子洗马、宰相、枢密使等职务,是唐朝文治时期的重要人物。魏征在岐州任职期间,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规范了州郡行政区划,从而促进了岐州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他也注重农业生产和战争备战,加强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控制,提高了岐州的社会稳定性。这些措施都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23-07-10 09:41:304
哪位臣子竟敢干涉唐太宗私生活揭秘唐太宗秘史
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_反正是参加了。王_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唐太宗请客,应该是在皇宫内的一个院落,有美人在侧,帮助皇帝里外张罗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唐太宗就主动给大家介绍: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啊,是庐江王李瑗的夫人唐高祖时,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争夺未来皇权,彼此拉帮结伙。庐江王是李建成的人,李建成安排他当了幽州都督。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杀,这一派算是失败了。掌权的李世民派人通知李瑗到长安报到。李瑗没了主意,找部下王君廓商量。在王君廓的忽悠下,李瑗决定起兵反抗李世民。他还没准备好,王君廓就领人把他干掉了。于是王君廓立功,成了幽州都督。而李瑗的夫人作为罪犯家属,没入掖庭那是专门给内宫服务的一个部门,负责宫里的洗浣缝补等粗活李世民接着给大家介绍庐江王夫人的来历。原来,这位美人在属庐江王之前已经嫁人。庐江王到幽州任都督后,杀其夫,将她夺了过来。李世民很有感触地跟大家说: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庐江王后来的失败,是因为暴虐过分,不亡是不正常的美人的来历清楚了。但是皇帝跟这位美人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很显然,是一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位美人,用唐代的概念描述,就是唐太宗的别宅妇。所谓别宅妇,就是男人婚外的同居情人,如同现在的二奶。唐玄宗时,曾经专门发过文件:大官养别宅妇,是要受到贬官处分的看见皇帝美滋滋的样子,在座大臣有点发晕王_决定发表意见。他正襟危坐地问唐太宗:陛下以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太宗答:杀其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什么意思?王_说,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不采用;知道什么是错的,但是不能改正。现在美人在侧,说明皇上心里是肯定庐江王的,而且是在继续庐江王的行为如果唐太宗辩护,不是没有理由。因为毕竟他没有杀人夺妻。按照唐朝法律规定,庐江王的夫人也是罪人,李世民把她安排在自己身边,对其个人来讲,还是一种解放。在皇帝身边伺候皇上,当然比在掖庭劳动好多了。她个人一定更愿意选择伺候皇上可是,听了王_的话,李世民没有自我辩护,而是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唐太宗称赞了王_,立刻把美人归还给了她的家族这件事情涉及皇帝的隐私。王_作为一个臣下,去干涉皇帝的私生活,是不是有一点过分?但是,奇怪的是王_就是敢于谏议,而皇帝竟然没有勃然大怒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皇帝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皇帝的作用就是榜样的作用。王_明白这个道理,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君臣之间有这个共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2023-07-10 09:41:361
王及善文言文翻译
1.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竟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 今足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 ”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 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 太子冬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 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 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 ”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乃留拜内史。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 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旧唐书列传四十》[注】①掷倒:翻跟头。 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今万乘失御 控制力,统治力 B.袭爵邢国公 承继C.太子谢而遣之 致谢 D.及善数奏抑之 抵制,压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窃为足下寒心矣 为朕卧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谨C.太子之居春宫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D.乃留拜内史 乃上疏乞骸骨,不许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王及善“有大臣之节”的一组是 ①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 ④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⑤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数奏抑之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朝末年,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投靠义师,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B.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职,让他佩大横刀留在自己身旁。C.武则天对王及善极为器重,本来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问策后决定把他留在朝中。 D.王及善不满张易之兄弟恃宠而骄、不守臣礼,屡屡上奏,但武则天反倒让他不要多管此事。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 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②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参考答案:6。 C(C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A介词,为,替;B连词,因为;D连词,于是)7。 D(①句写的是王及善的父亲王君愕;③句写的是高宗对王及善的信任;④句写的是武则天对王及善的要求。) 8。 A(A偷换主语,原文是说王君愕"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王君愕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而非"王君廓和王君愕"。 )9。 (1) (4分)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3处扣1分。)(2)(6分)①翻译:防边贼作乱(译作"那"也可)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你不应出行。 (2分,"末"1分,句意1分。)②翻译: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 (4分,“每”1分,“以”1分,“见知”1分,句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及善,是汔州邯郸人,父名君愕。 隋朝末年,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郸,王君愕前往游说王君廓说: "如今天子丧失统治权力,英雄竟起,应该安抚招纳被遗弃的百姓,占据有利地势,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 现在足下肆行残忍,所到之处劫掠抢夺,我私下替足下寒心。 "王君廓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屯驻在井陉山。恰逢义师进入并平定关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降,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敌阵,力战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怀念他。 王及善十四岁时,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袭爵邢国公。 太子住在春宫时,因聚宴而命宫僚翻跟斗,轮到王太善,他推辞说:"殿下自己有乐官,臣只应属守本职,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 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 高宗听说后专门加以赏赐安慰,不久授任佑千牛卫将军, 高宗对他说:"因为卿忠诚谊慎。 2.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陆象器识深邃 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任王君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太子李弘被立,王及善被提拔为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 神功元年,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将会成为祸乱的根源,祸患不会终了。”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 王及善虽不很擅长文辞,但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侍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审查阁中事就可以了。”于是王及善乞请告老还乡,未得到允许。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3. 文言文王綝字方庆翻译 王綝,字方庆,以字为人所知。 其先人从丹阳迁到雍地咸阳。父亲名弘直,是汉王元昌之友。 王爱好游玩田猎,上书恳切地劝谏,王略有收敛,不过也就疏远他了。后来为荆王友。 王方庆自越王府参军起家。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及《汉书》二史。 后来任希古去了别处,乃停止了其学习。武后时,升任广州都督。 南海每年都有昆仑岛的船来卖外域的珠宝,前任都督路元睿又任意拿货不给钱,船主十分生气,将路元睿又杀了。王方庆继任都督,丝毫都不向船主索要。 当初,部中的首领们都极贪婪,百姓到都督府来控告,府中官属与那些首领一向有联系,受他们的馈赠,所以从未治过他们的罪。 王方庆到任后,约束吏属不得与那些部首领有来往,违者要依法论处,于是境内都畏法清廉。 那些评论者说治理广州还没有一个像王方庆这样治理有方的,可号称第一。皇帝下诏赐给瑞锦、杂彩,表扬他的善政。 后来转为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爵。后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 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将要献俘宗庙,内史王及善提出这是孝明帝的忌月,要求鼓吹乐队备而不用。王方庆说“:以前晋穆帝娶皇后,正当康帝的忌月,时人都为之犹豫。 荀讷说《礼》中提到了忌日,但没有忌月的提法及礼仪。从‘月"而推论,那就还可以有忌时、忌年,那就越发没有理论根据了。 那时就用了荀讷的意见。臣以为现在正是我军获得大胜,作乐不会有妨碍的。” 皇帝诏令允许作乐。武后到玉泉祠去,因山道险窄,想乘手挽的“腰舆”。 王方庆上奏说:“以前张猛劝谏汉元帝说:‘乘船有危险,走桥安稳。"元帝听从了从桥上渡河。 现在此地山高崖陡,栈道曲折狭窄。与汉元帝时的楼船相比,又危险多了。 陛下怎么能轻易地就登险途呢?”武后听后,中止了此行。 王方庆曾经提出:“礼法,包括了五服内之丧,死者未葬,不听朝贺;丧期未满,不享宴饮。 如今群臣都不遵用,弄乱了、败坏了礼教,这种情况不能放任。”有诏令申责不遵礼教者,于是朝廷内外都很怕他。 武后曾向王方庆索求王羲之的书法。王方庆上奏“:十世从祖王羲之的书法有四十多幅,太宗索求,臣先父已全部奉上,现在仅存一幅。 那时一并奉献的还有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繤、八世祖王昙首、七世祖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及九世从祖王献之等共二十八人的书共十篇。”武后去武成殿将这些书作遍示群臣,还诏令中书舍人崔融排列说明其世代门阀,称之为《宝章集》,又将集子赐给王方庆。 士人都欣羡其宠。后来王方庆告老要求退休,改任他为麟台监,修撰国史。 中宗再次被确认为皇太子时,委任王方庆为检校左庶子。 武后想要在冬季练武,有司不能按时准备好,于是决定来年春天再练。 王方庆上奏“:按照《月令》中说‘冬季,天子命将帅习武,练习射箭、驾战车,角力较量”。这是三个季度务农,一个季度练武,平安之日不忘战乱之时。 春天不可以举兵。兵,当五行之金;金胜木。 春天,正是木旺之时,举金会伤德,扼杀生气。孟春季节而干冬季干的事,将会发生水涝,雪霜也会使人不安,种子不能入土。 如今孟春时练兵,以阴政触犯阳气,危害了生物的生机。臣担心涝水将会冲毁东西,霜雪会打坏庄稼,以致夏麦不熟。 恳请陛下不要违背时令,还是提前到冬季练兵,以顺应自然规律。”武后写手制同意他的建议并予以褒奖。 这一年,实任王方庆为左庶子,进而封公,奉入同职事三品,兼侍太子读书。 王方庆上奏:“人臣对于天子,没有一个指斥太子名字不当的。 以前,晋时的山涛有《启事》,中称皇太子的名字不合式。 孝敬为太子时,改名字中的‘弘"字为‘崇"字;沛王为太子,即改名字中的‘贤"字为‘文"字。 现在东宫的门、殿名称很多涉嫌触讳,恳请一一改去,使能遵符旧典。”武后制令可以。 长安二年(702)死,追赠兖州都督,赐谥为“贞”。中宗复位,因他是东宫的旧臣,又追赠吏部尚书。 王方庆博学多才,熟悉朝章,著书二百多篇,特别精通《周礼》、《校礼》、《礼记》。学礼者有什么疑问向他咨询,他一定回答得十分深刻精到。 所以他的门生们把他的答问辑录起来而成《杂礼答问》一书。他家藏书极多,与皇家秘府不相上下,图画也都是精本。 王方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继承祖业,以后这些书画都散失了。 孙子名俌,六世孙名玙。 评论:李德裕著书说:“王方庆任宰相时,他的儿子任眉州司士参军。武后问他‘:你位居宰相,为什么儿子在那么远处?"王方庆回答‘:庐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怎敢放在近处?"用以比况仓唐警悟文侯的事。” 王方庆确实是个君子。即使是仓惶急迫之时,也不忘诱导君王为善。 及至建议改动太子的名字以震动群臣,显示了中兴的萌芽。所谓人难言之事,对于王方庆还难吗?故德裕之称道他,实在不假啊! 韦思谦名仁约,因为音近武后父讳,乃以字为名。 他的祖先原籍雍州杜陵,后迁居襄阳,又搬移到郑州阳武定居落籍。八岁时母亲去世,以孝闻名。 及进士第,累调应城县令,因小过失闻于朝廷,。 4. 旧唐书 列传四十 翻译 王及善,是汔州邯郸人,父名君愕。隋朝末年,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郸,王君愕前往游说王君廓说: "如今天子丧失统治权力,英雄竟起,应该安抚招纳被遗弃的百姓,占据有利地势,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现在足下肆行残忍,所到之处劫掠抢夺,我私下替足下寒心。"王君廓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屯驻在井陉山。恰逢义师进入并平定关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降,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敌阵,力战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怀念他。 王及善十四岁时,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袭爵邢国公。太子住在春宫时,因聚宴而命宫僚翻跟斗,轮到王太善,他推辞说:"殿下自己有乐官,臣只应属守本职,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高宗听说后专门加以赏赐安慰,不久授任佑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因为卿忠诚谊慎,所以授给卿三品要职。其他若非带人搜索清道保卫不得来到朕的住处,卿佩大横刀却身在朕的身旁,你知道此官的尊贵吗?, 后来契丹反叛,山东形势不稳,他被起用授任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边境逆贼反叛,卿虽有病,可带着妻子儿女同行,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到达那里,躺在床上为我治理滑州,来隔断逆贼过河之路。" 于是向他咨询朝廷政事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治理乱世之策十余道,武则天说:"防边贼作乱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卿不应出行。"于是留在朝中拜授内史. 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突祸陷害良善。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武则天采纳了。 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恃恩宠,每次参加宫内宴会,毫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进奏裁制,武则天说:"卿年事已高,不适合再侍从游宴,只管关中之事就行了。"于是上疏请求退休,武则天不答应。圣暦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岁。停止朝会三天,陪葬乾陵. 5. 开头是";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尊卢沙(又名大言)。 (明)宋濂 原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王。 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然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 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译文: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 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 尊卢沙说:“当心!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 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 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 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告别离去的样子。 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去告诉他。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 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 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嘴唇上涂着牲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将要渡河。 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尊卢沙指着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那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可以空口白说的。 ”楚王说:“对。”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国诸侯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 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 ”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是足以招惹祸患的。” 从此他终身不再讲话。想讲,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有才德的人说:战国的时候,读书人大多好说大话,不着边际,大概往往是想借助大话来设法寻求富贵。 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 如果晋国军队不马上到来,或许可以稍稍施展他的欺妄;而他没有多久就遭失败,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弄虚作假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 这样看来,尊卢沙的割掉鼻子,并非是不幸,而是应当的。2023-07-10 09:41:441
一代唐朝名将王君廓,他是怎么活活被百姓砍死的?
一代唐朝名将王君廓在自己军事生涯末期背叛唐朝,投递叛国活活被百姓砍死。王君廓这个名字在唐朝历史上听起来非常陌生,但是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名将,我们现在熟悉的唐朝名将大部分来自隋唐演义这部小说,秦叔宝、程咬金、徐世绩、李靖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王君廓,也是能够进入唐朝一流名将的人物,他的军事才能极为突出,但是他的人品却极为低劣,小时候就是打家劫舍的强盗,隋朝末年群雄并起,他也想分得一块肥肉,拉起了一支起义军,四处烧杀抢掠。生逢乱世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极为不幸的一件事情,对于王君廓则释放了他内心最邪恶丑陋的一面。王君廓的势力不断壮大发展,得到了李渊的极大重视,李渊选拔人才向来不拘一格,注重人才的才能,对于个人品格没有太大要求,王君廓成为了李渊手下的一员虎将,不过王君廓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半路中途投奔瓦岗寨,这个时候王君廓已经暴露了墙头草的一面。李世民亲自率领唐军对阵窦建德、王世充两大政治集团。王君廓在这场战争中表现极为勇猛,最为出色的一战率领13人在王世充万人军队来回冲杀,真正做到了片衣不沾身,杀人不留名,李世民成为大唐王朝的帝王,王君廓也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李世民派遣他去镇守幽州,在这里可谓是天高帝王远,没有人能够约束他的行为。在幽州作威作福,引得民怨沸腾。王君廓在朝中也有一个死对头李玄道,王君廓被征召入京,在途中截获一封王君廓送给房玄龄的书信,王君廓是泥腿子出身,根本不认识李玄道的字,他以为这封信是打自己的小报告,决定叛逃突厥,结果在路上被百姓拦住砍死。2023-07-10 09:41:511
李世民真能用三千五百人击破窦建德十万大军吗?|文史宴
李世民「 ”用三千五百精兵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的神话流传已久,本文从细节入手,点破这个人为的神话。虽然如此,本文并无贬低李世民军事才能的意思,即使现存史籍注水一半,李世民依然是中国史上第一流的军事统帅。 本文欢迎转载。 初盛唐专题: 武牢关,即虎牢关。李渊称帝后,因避其祖父李虎名讳,遂谐音改称「 ”武牢关”。武牢关之战,是指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在此击败窦建德并生俘之,从而奠定李唐统一天下基础的战事。 李世民本身很牛,其实不用给自己灌水 由于唐代实录存在被篡改的可能,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也不得不照录,再加上民间小说的不断渲染,造成李世民以三千五百人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的错误印象。本文将通过梳理史料,以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为经,以新旧唐书为纬,努力还原武牢关之战的全貌。 战前态势:唐军对洛阳实施战略包围 1 虎牢关遗址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奉诏总督诸军征讨王世充。大军到达新安后,前锋围攻慈涧。王世充率精兵三万驰援,李世民也亲自出战,遭遇单雄信部,先败后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而后「 ”世民遣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断其饷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大军屯于北邙,连营以逼之。” 这仅仅是战术包围,接下来才是重点,随着唐军各部的推进和王世充东南各州的叛降,一个围绕大洛阳的包围网逐渐形成。 「 ”世充洧州长史繁水张公谨与刺史崔枢以州城来降。”这个「 ”洧州”在什么地方呢?据《旧唐书·地理志》:「 ”尉氏,隋县,属颍川郡。武德四年,于县置洧州。”《新唐书·地理志》则补充说「 ”尉氏,望。本隶颍川郡,王世充置尉州。武德四年废,以尉氏、扶沟、鄢陵置洧州。”即今河南开封的尉氏县一带。 「 ”(八月)己亥,窦建德共州县令唐纲杀刺史,以州来降。”这个「 ”共州”在什么地方呢?据《旧唐书·地理志》:「 ”共城,汉共县,隋因之。武德元年,置共州。”即今河南新乡的辉县一带。 「 ”邓州土豪执王世充所署剌史来降。”据《旧唐书·地理志》:「 ”邓州,隋南阳郡。武德二年,改为邓州。”即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 ”乙卯,刘德威袭怀州,入其外郭,下其堡聚。”据《旧唐书·地理志》:「 ”怀州,雄,隋河内郡。武德二年,于济源西南柏崖城置怀州……四年,移怀州于今治野王城。”即今河南焦作的沁阳市一带。 「 ”癸酉,王世充显州总管田瓒以所部二十五州来降。”旧「 ”唐州,上,隋淮安郡。武德四年,改为显州,仍置总管,领显、北澧、纯三州。”即今河南泌阳、桐柏、社旗一带。 「 ”丁丑,秦王世民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轘辕,拔之……遂东徇地,至管城而还。”轘辕关是洛阳东南关隘,在今河南登封市。管城亦见《旧唐书·地理志》:「 ”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郑州于武牢……又于管城县置管州。”即今河南郑州市区。 「 ”世充尉州剌史时德睿帅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这则记录与上文洧州一条似有矛盾,但亦可知今豫东的周口、许昌、驻马店的部分地区也相继落入唐军之手。 「 ”时世充太子玄应镇虎牢,军于宋汴之间,闻之,引兵趣管城,李世勣击却之。使郭孝恪为书说荣(荥)州刺史魏陆,陆密请降。玄应遣大将军张志就陆征兵,丙辰,陆擒志等四将,举州来降。阳城令王雄帅诸堡来降,秦王世民使李世勣引兵应之,以雄为嵩州刺史,嵩南之路始通。魏陆使张志诈为玄应书,停其东道之兵,令其将张慈宝且还汴州,又密告汴州刺史王要汉使图慈宝,要汉斩慈宝以降。” 因唐代荣州在今四川自贡,与此战毫无关系,故此条中「 ”荣州”应为「 ”荥州”之误,但唐并无荥州,推测应为王世充建置。即今荥阳、开封一带也为唐所有。 上文「 ”丁丑”以下,有《旧唐书·太宗本纪》为佐证:「 ”遣李世勣率师出轘辕道安抚其众。荥、汴、洧、豫九州相继来降。” 「 ”四年正月,王世充梁州总管程嘉会以所部来降。”据《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唐代有两个梁州,此梁州应为东梁州,在今河南兰考市以东。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武牢关之战前,唐军已控制豫西、豫东大部,豫北一部,并非只局限于洛阳周围。 兵力配置:语焉不详的唐军数量 2 关前的汜水 遍览新旧唐书,有一个奇怪之处:武牢关之战前后的郑、夏两方兵力,都有明确的,或者可供推测的大致数量;而唐军则从头至尾只字未提,似乎在有意突出李世民所率三千五百精锐部队。 先说王世充的郑军。王世充家底较薄,其基本盘是隋末大乱时的两万「 ”江淮劲卒”。之后与李密两次大战,第一次发生在大业十三年,王世充大败,残部逃回洛阳后仅剩一万多人;第二次发生在武德元年,王世充以两万余人大破李密,「 ”尽收其众,振旅而还”。但这显示是夸张之辞,因为同样在《旧唐书·李密传》中,李密逃至河阳后,「 ”左右莫不感激,于是从入关者尚二万人。” 观察此后王世充每次出兵规模,都没有超过三万人。可见其机动兵力并不多,大部分守于各处,驻扎在洛阳的主力估计在五六万人左右。正如参谋军事的封德彝所说:「 ”世充得地虽多,而羁縻相属,其所用命者,唯洛阳一城而已。” 再说窦建德的夏军。窦建德的总兵力有多少人呢?《资治通鉴》记有武德三年十月,「 ”窦建德帅众二十万复攻幽州”,可见其总兵力在二十万以上。 其在武牢关之战的兵力,据《旧唐书·窦建德传》:「 ”先,曹州济阴人孟海公拥精兵三万。”「 ”四年二月,建德克周桥,虏海公,留其将范愿守曹州,悉发海公及徐圆朗之众来救世充。军至滑州,世充行台仆射韩洪开城纳之。”「 ”时世充弟世辨为徐州行台,遣其将郭士衡领兵数千人从之,合众十余万,号为三十万,军次成皋,筑宫于板渚,以示必战。” 窦建德来势汹汹,看似倾国而出,实际上这十余万兵力是集合了本部、孟海公降部以及原属王世充的徐圆朗部、韩洪部、郭士衡部。又据《旧唐书·徐圆朗传》:「 ”徐圆朗者,兖州人也。隋末,亡命为群盗,据本郡,纵兵略地,自琅邪已西,北至东平,尽有之,胜兵二万余人。初附于李密,密败,归王世充。”这样算下来,其本部兵力恐怕只有七八万人,战斗力是大打折扣的。 推测唐军兵力就复杂得多。查来查去,只有《资治通鉴》所记慈涧之战时,「 ”旦日,帅步骑五万进军慈涧”,这极有可能是李世民直属部队。而此次出征由李世民、李元吉担纲,若李世民是主帅,李元吉必是副帅无疑。以李渊的和稀泥手法,李元吉帐下至少也有五万人马。再加上史万宝、刘德威、王君廓、黄君汉等部,总兵力应有十几万人。 根据一般的战术原则,进攻方至少要有三倍以上兵力优势,才有取胜的把握。那么以王世充洛阳兵力乘以三,则有十五万人以上,这与上述推测非常接近。即使考虑到唐军战力较强,打个折扣,十二三万总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维持如此巨大的包围圈。 大战过程:夏军表现拙劣,唐军发挥完美 3 红线为唐军控制线,蓝线为窦建德进军路线 唐军逼近洛阳,王世充遣使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手下的中书侍郎刘彬认为唐、郑、夏三足鼎立,郑亡,夏不能独存,力劝窦建德救郑。窦建德听从此议,遣使允诺王世充,同时也遣使请李世民退兵。 对于窦建德的进军路线,史籍记载基本一致。《资治通鉴》:「 ”窦建德陷管州,杀刺史郭士安;又陷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溯河西上。”《旧唐书》:「 ”军至滑州,世充行台仆射韩洪开城纳之。遂进逼元州、梁州、管州,皆陷之,屯于荥阳。”《新唐书》:「 ”建德进逼元、梁、管三州,皆陷,遂屯荥阳。运粮溯河西上,舟相属不绝。” 这个看似没有问题的行军路线,其实是大有问题的。读者往往根据后世的黄河流向,脑补出一番情景:窦建德溯河而上,大举西进,沿途收复东部重镇,直抵荥阳。研究唐代历史,你得拿出唐代地图啊! 东汉至唐的黄河下游河道,大致保持稳定,即从今河南延津县折向东北,经滑县、南乐至山东聊城。这比现在的河道更偏西北,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窦建德为什么从滑州(滑县)进军。 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出,窦建德贪河运之利,从滑州向西南行进,一头扎进唐军之前布好的战略包围圈里,将自己的侧后暴露出来。唐军可以依托此前控制的共州、怀州、汴州、宋州,不断威胁夏军。一开始,窦建德就匆促行动,使自己处于不利的战略态势下。 李世民见到窦建德来使后,召集诸将商议,大部分人主张避其锋芒。李世民采纳郭孝恪等人的意见,决定迎战,并进一步指出:「 ”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 此后的战事过程基本如李世民所料。于是「 ”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注意「 ”中分麾下”一句,可推测前赴武牢关的兵力应有唐军总兵力的一半左右,三千五百人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 而武牢关其实早就在唐军手中,《资治通鉴》记载:「 ”(正月)戊午,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遣使诣左武候大将军李世勣请降。左卫将军王君廓夜引兵袭虎牢,悦为内应,遂拔之,获其荆王行本。”这与《旧唐书·李绩传》《新唐书·李绩传》完全相符。李世民顺畅无碍地进入武牢关。 笔者曾实地考察过虎牢关遗址,其实远称不上天险,只是一片平均落差在十几米左右的丘陵,与山河表里的潼关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虎牢关正好扼守在通往洛阳最为便捷的官道上,至今连霍高速仍从附近经过,它的最大作用在于迟滞敌方行动。若此时窦建德趁唐军兵力单薄,强攻武牢关,赢面还是很大的。 但李世民显然更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黄河岸边,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等五骑,前进至窦建德大营三里处,被窦建德的前哨发现。李世民大呼:「 ”我是秦王!”搭弓放箭,毙其一将。窦建德派五六千骑兵追击,李世民放慢速度,先后射杀数人,将其引诱至伏击圈,事先埋伏的五百骑兵杀出,斩首三百余级。此举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震慑敌胆,使其迟疑不敢进,为后续部队的到来争取时间。 武牢关之战示意图 这场前哨战还起到了另一个意外效果,夏军对唐军骑兵产生了极大的畏惧心理。「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那五百骑兵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队,这种需要昂贵装备和长期训练的贵族兵种,是农民军出身的窦建德所无法企及的。 窦建德进退两难,从三月癸未到五月己未,竟然足足浪费了三十六天,横跨了整个四月,因此《旧唐书》记作「 ”经二月”,《新唐书》不明就里,记作「 ”顿六十日”。「 ”丁巳,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将轻骑千余抄其粮运。”王君廓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恐怕也与夏军侧后的不利态势有关。谋士凌敬劝窦建德渡河转攻怀州,怀州虽有刘德威驻守,也总比坐以待毙要强。此议受到王世充亲信的阻挠,未被采纳。 不久,间谍刺探到窦建德准备等「 ”唐军刍(草料)尽”之时,进攻武牢关,可见这种畏惧心理到了什么程度。李世民将计就计,在河渚上放马,佯装刍尽。窦建德果然上当,倾巢而出,出于上述恐惧心理,他很可能将战力较弱的骑兵部队放在后阵(为什么会有这一推测,我们下面再说)。为了防止唐军骑兵迂回侧翼,窦建德不得不维持宽大正面,试图以数量优势拼消耗。因此夏军「 ”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行而进。”写到这里,我想军事爱好者都看出来了,摆出一字长蛇阵,基本就凉凉了。 此时唐军后续部队已陆续抵达,李世民部、王君廓部、李绩部加在一起,估计至少也有五六万人,没有明显劣势。强攻武牢关已经不可能了,唐军拒不出战,养精蓄锐,到了午时,夏军又饿又累,坐地休息饮水,一片混乱。 李世民先派宇文士及率三百骑兵出阵,一路向南疾驰,夏军怕左翼有失,阵脚松动。唐军主力看准时机,突然杀出,直扑窦建德中军。窦建德当时正举行朝会,朝臣惊慌失措,一齐拥到窦建德身边,甚至挡住了来援的夏军骑兵的路。这似乎能印证夏军骑兵在后阵的推测。窦建德驱散朝臣,唐军已到,狼狈不堪的他逃至高坡之上,夏军实际已失去指挥。 李世民亲率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等将,携带唐军大旗,直接冲到夏军阵后,张开旗帜。夏军溃败,唐军追击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显然,夏军的伤亡并不大,而河北尚有十余万人,如果窦建德顺利逃回,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惜李世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窦建德坠马被俘,之后押赴长安斩首。 武牢关之战中的窦建德,不进攻、不撤退,自己钻口袋,还摆出一字长蛇阵,几乎全程配合唐军行动。而关陇集团表现出高超的军事素养,在战前就布局深远,占据了有利的战略态势。李世民更是以英雄孤胆,拖住窦建德一月有余,在最后的决战中,吸引夏军左翼注意,成功实施斩首行动。 这竟然有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之战中的影子,李世民无愧为一流军事天才,但他毕竟不是天神下凡,而是在有足够兵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己方优势的结果。 王世充无奈出降,恐怕那一刻,他的心中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2023-07-10 09:42:251
反复无常的王君廓为什么会被野人所杀?
王君廓是唐初名将,但他与别的将领不同,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曾用十三人破敌万余人,但是王君廓有一个很大的性格特征,即反复无常,而且没有底线,搞出了很多的事情。他为了立功,说服宗室庐江王李瑗叛唐,而王君廓则反过来杀死了李瑗,拿李瑗的头颅做了自己的垫脚石,深为李世民看重,但他的强盗思想在为官的过程中总是被李玄道指责,因此摩擦不断。而当王君廓奉旨入京的时候,李玄道的一封信彻底将王君廓的本性逼了出来,提前到死神那里报了道,令人唏嘘。王君廓幼年时期就成为一名孤儿,家里很是贫穷,而长大后的王君廓就因为有勇力做了一名马匹买卖的中间人,但他喜欢偷盗,在乡里的名声很臭。隋末的大环境让王军廓不甘于在家乡过籍籍无名的生活,他想离开家乡也出去做一番大事业,但自己没有钱不说,还是个半大小伙子也没有影响力聚众。就在这时,王君廓盯上了自己的叔叔,他试着说服自己的叔叔和他一起出去闯一闯,不过当时他的叔叔已经成家,也算是有稳定的小日子,自然不愿意跑到外面去受累。为了说服叔叔和自己一起出去,王君廓想了一个损招,他对叔叔说叔母和邻居有私情,其叔一听,火冒三丈,又有王君廓在身边挑唆,一起之下去将邻居给杀了。犯了人命官司的叔叔自然不敢继续留在家乡,无奈之下和王君廓趁夜离开了家乡,从此开始聚众为盗的日子,而王君廓想要做的显然不是一般的盗贼,乱世之中,谁都有机会,不能不为此拼一把。所以王君廓身边很快聚集了千余人,他领着这些人到处劫掠,狡猾如王君廓在与他人交战的时候非常喜欢玩诈降的游戏,先是放低姿态表示自己会归降,等对方放松戒备,王君廓就突然发动进攻或者选择逃走,这一招可谓屡试不爽。比如在遭遇河东郡丞丁荣和隋将宋老生的时候,王君廓就使用了这一招,还有后来在决定归顺哪一方的时候,王君廓、韦宝、邓豹在商量归附的时候意见不统一。王君廓更看重势力最大的瓦岗李密,而韦宝、邓豹则更想跟随李渊。王君廓就假装同意和韦宝、邓豹一起归顺李渊,然后趁两人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发动攻击,将物资都夺了过来,然后浩浩荡荡去归顺李密,只是瓦岗多得是归顺的人,而王君廓的实力实在算不上大,并没有得到李密的重视。王君廓一看李密没有重视自己,竟然领着人离开了瓦岗,转而又去投了李渊。李渊向来重视人才,来者不拒,来了就给官做,王君廓刚投奔到李渊这边,就被封为上柱国、加河内太守,常山郡公,这样的待遇自然让王君廓死心塌地。于是在李唐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王君廓是出了力的,尤其是在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过程中,王君廓立了很大的功。620年,李世民奉命攻打王世充,命王君廓攻打洛口阻断洛阳的粮道,王君廓完美完成任务,后又攻克了轘辕,等到王世充派人来攻,王君廓故伎重演,诈败,将王世充的人引进了自己的埋伏圈,获得大胜。远在长安的李渊知道王君廓的功绩后,还下诏嘉赏王君廓,李渊是这样说的:“尔以十三人破贼万,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王君廓领13人破敌过万,这样的战绩的确是少有的,值得好好嘉奖,而王君廓因此得到的赏赐也不少。后来王君廓还参与了攻打窦建德之战以及再后来的平定刘黑闼之战。622年,窦建德的部下以刘黑闼为首反叛,迅速占领了不少的地盘,而李世民奉命平叛。王君廓最开始被李世民派往洺水城以1500骑守城。2023-07-10 09:42:441
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唐朝名将——王君廓
讲到王君廓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是谁?相较于唐初名将两大门神秦琼,尉迟恭,混世魔王程咬金,军神李靖,军师李绩这等一等一的名将来说,王君廓确实不是耳熟能详之人。但是也是能征善战之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新唐书》里面记载的"尔以十三人破贼万,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赐杂彩百段。别下轩辕、罗川二县,破世充将魏隐,击粮道缑氏,沈米艘三十柁。 进爵彭国公,镇幽州。击突厥,俘斩二千,获马五千匹。入朝,帝赐所乘马,令自廷中乘以出,谓侍臣曰:"昔蔺相如叱秦王,目眦皆烈。君廓往击建德,李勣遏之,至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何特古人哉!朕当不以例赏。"乃赐锦袍金带,还幽州。" 从这段话里面可以看到 王君廓打窦建德,突厥都是有大功的,甚至打完突厥后,李渊赏赐他御马,并让他在殿上骑马而出,又赐锦袍金带,然后让他返回幽州。所以从这段话里面可以看出王君廓还是很厉害的。那么他为什么会身死名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还要从武德九年开始说起,唐朝的武德九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唐换老板了。不是原来的李渊了,而是他的二儿子李二李世民。唐高祖曾经征召李瑗入朝。李瑷曾与李建成暗中勾结,因此心存恐惧。这个恐惧是一定的毕竟政治斗争都是残忍的。很有可能会被李二杀掉。所以李瑗就问王君廓:”你说这个怎么办才好?” 但是王君廓一心想在新老板面前留个好印象,毕竟王君廓是个混混出身品行还不怎么端正。想杀了李瑗立功所以为了给新老板李世民留个好印象便对李瑗说:「 ”大王若回朝,必会被杀。如今您拥兵数万,为什么要回去自投罗网。"说罢哭泣起来。这真的是个戏精男孩啊。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政治斗争是残酷的。 于是李瑗就让人劫持了天使,并且询问京中的事情见他还不肯投降于是就把他关了起来。然后李瑗开始调集兵力又传召燕州刺史王诜前来蓟县(幽州治所,今属天津)计议起事。这就是准备反了。然后我们今天的主角就开始登场了。 王君廓去见王诜然后就把王诜杀了,杀了之后还把王诜的头提起来对着士兵们说:”如今李瑗和王诜谋反,还囚禁天使,私自调兵。现在王诜已经死了谋反的人只剩下李瑗了,你们是准备和李瑗一起造反然后失败,诛九族。还是和我一起去诛杀李瑗立大功,以后吃香喝辣。”话都讲到这个地步了谁都知道选什么了于是士兵们开始和王君廓一起讨伐李瑗。 七月,王君廓以诛杀李瑗之功,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加封左光禄大夫,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又将李瑗家中的人口赏赐给他。 但是坏事做多了总会疑神疑鬼的还是这么大的一件坏事,毕竟李瑗造反可是自己一手鼓动得到。贞观元年(627年),王君廓奉诏入朝,李玄道托他捎信给从舅房玄龄。王君廓私下折信,却不认识信中的草书,便怀疑李玄道是在告发自己。行至渭南时,王君廓杀死驿站吏卒,逃往突厥,途中被乡民杀死。 所以说王君廓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人,但是这个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毕竟他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先是做盗匪,后假意投靠李渊,抢了李渊的粮草之后投靠了李密的瓦岗,最后因为没有在李密那里受到重用又投靠了李渊,所以这种人干出这种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本身就反复无常。 参考资料:《新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十七·杜阚王李苑罗王2023-07-10 09:43:141
王君廓比秦琼还猛,用十三人击破上万敌军,为何没进凌烟阁?
在之前,隋唐时期出过不少英勇的壮士,王君廓当时仅有13人,就打败了数量上万的敌军,遗憾的是他没有进凌烟阁,因为他在“出逃”的过程中被野人所杀害,死在了郊野。有不少人看过《隋唐演义》这本小说,里面王君可的原型就是王君廓。在历史上,王君廓评价不是很好,很多人觉得他的品行太差。他家境困难,,却擅长相马,所以在马市里为达官贵人介绍马匹。可是这种情况并不长久,王君廓觉得这个行业挣得不多,后来做起了盗贼。王君廓这个人很聪明,有一次在市场上,商人的头被他用竹筒套住,他也趁乱偷走了商人的财物。王君廓虽然行为不正,但也却是聪明,他多次利用自己的机智转危为安,数次击退了隋朝的官军。书中记载有一次他被抓获,他没有慌乱,反而对那边的首领恳求说自己的状态不好,可以投降,但是能给点粮食之类的东西吗,自己过的很悲惨之类的,后来敌军同情他,去给他找食物,但是王君廓并没有像自己承诺的那样投降,反而趁乱逃走了。后来情况所逼,在无奈之下王君廓率军归顺于唐。这个人和与秦琼、程咬金等人不一样,他比较适合单人作战,如果让他单独率领一支军队作战,常常能可以出人意料,获得胜利。勇猛善战,机智过人的王君廓本来可以进凌烟阁的,却没有如世人预料到的进入。原因是他死于贞观元年,而且死亡原因让人很不解。大家都知道,王君廓出身贫寒,没读过书。李玄道和他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曾多次用朝廷的法律制度来局限王君廓呢。后来王君廓奉旨进京,李玄道托他带信。却没料到王君廓私自把信拆开,当时李玄道写的是草书。王君廓不认字,但是二人关系不好,他担心信中的内容其实是举报自己,半路出逃,最后在荒郊野外为野人所杀。可是王君廓实力本身不弱吃,又聪明,怎么会这么简单的被野人杀害呢,可是历史已经过去,具体的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一代名将王君廓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为野人所杀。2023-07-10 09:43:228
《钓金鲨》隋唐史上第一猛将是谁横扫天下无对手!
在《隋唐演义》的虚构故事中,天下共有十八位英雄,其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英雄,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相提并论的。我想知道我是否给了他们一些缺陷。他们都很强大,但他们都很愚蠢。想想也是。它勇敢,凶猛,聪明,就不让人活了?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真人,但李元霸是虚构的,所以罗士信应该是绝对第一。其实他真的配得上第一猛男的称号。罗士信的秦琼。当时,杨迪皇帝并不同情人民的力量;他很奢侈。他发动军队去征服高句丽。人们无法忍受,不得不奋起反抗。14岁时,罗士信来到琦君城和张须陀的帐下,开始为战场而战。他有杀死敌人的强烈愿望。战前,他要求参战。张须陀以为自己只是个孩子,连穿盔甲都有问题,更别说去打仗了。罗士信人有志气。他看着他的教练,贬低自己。他马上来证明,很快穿上两双盔甲,挂了两罐箭,飞上了马。看到罗士信这么勇敢,张旭拓同意和他一起玩。罗士信、张旭拓出至潍坊柴油水。敌人阵形一变,罗士信突然冲进来,杀了几个人,砍下一个敌人的头,用长篱笆扛着,在敌人面前挑战。没人敢上来打。张须陀想率领大军进攻,却被敌人打败了。罗士信每杀一个敌人,就把尸体的鼻子割下来藏起来。回来后按鼻数报功。从此,罗世鑫成了有名的少年。十四岁的罗士信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张须陀称赞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保镖。每一场战斗,张须陀都处于领先地位,而罗士信紧随其后。杨迪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派使者去安慰他们,并画了张须陀和罗士信战斗的画面来观看。之后,张须陀升任祁县,并带了十二名河南省的使节来抓他。他率领一万多人在鲁、颛顼拦截数百人。食物会被淘汰。张须陀计划出奇制胜,需要人去攻击敌人的营地。没有人敢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引兵回撤,引得鲁引兵追赶。罗士信,引伏兵劫寨,关寨门,罗士信跳上敌楼,各杀数人,营中大乱。两人打开营门,领兵入营攻击,放火烧了三十多座敌营。烟火升上天空。鲁急引兵到李处,与张须陀引兵杀退。鲁被打败了,他带着几百骑兵逃跑了。张须陀率众乱军,大获全胜。616年,张须陀被李密击败后自杀。乱世:罗士信加盟裴,被任命为经理。1968年攻击国王时,骑马游行,身中数箭被捕。王起初重视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还把罗士信的战马交给了自己的侄子王道勋。于是,王派他攻打古州,罗士信率数千大军投奔唐朝,被李渊任命为陕西国道司令。此后,罗士信与王多次交战,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隶属于秦丽世民。罗士信在夺千宝之战中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罗士信重返唐朝后打的最精彩的一仗。他派了100多人晚上带孩子进城,故意把孩子弄哭。先是大喊:“你过来,回罗去。”然后他故意说:“这个宝藏也是个错误。”赶紧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城中百姓都是洛阳逃亡者。守军见自己人投敌,愤然开门,继续追击。他们中了罗士信的埋伏,夺了要塞前进。罗世鑫不贪钱。他奖励下属的一切,所以他们乐于工作。但他严格控制军队,对人民要求很高,所以最后失去了斗志。他的部下与他关系并不密切,这是罗士信执掌军队的一大遗憾。不过,罗士信很重视他的好意,裴待他也不错。后来,裴在的东都洛阳想杀王,却被王杀死。洛阳被破后,罗士信发了财,收了裴的尸体,葬在北莽山,以示感激。罗士信为唐王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雍公。后来,刘黑闼、窦建德的余党升河北,李世民率军讨伐。过去,李世民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它重视对敌人的军事打击,而忽视通过政治手段瓦解它。刘黑闼猛烈围攻冀南某城,李世民三次率兵救援,都被刘黑闼挡住,无法前进。恐怕李世民守护者王君的档案支持不了,于是罗士信自告奋勇顶替了王君廓。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领兵突围,罗士信率领200人杀在城下,奋勇出击,终于突破重围,入城。此时大雪纷飞,后续援军无法入城。罗士信虽然守城,但很快就被敌人攻破了。罗士信奋力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知道刘黑闼罗士信是个勇敢的战士,亲自劝他投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最后被杀,时年20岁。当李世民听到罗士信去世的消息时,他非常悲伤。他用重金买下自己的尸体,埋在裴的墓旁。罗士信的死令人惋惜。他一生勇敢杰出,贡献良多。他常常在逆境中挺身而出,在危机中得救。他真的辜负了李世民对“勇气”一词的诋毁。要不是他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名声。2023-07-10 09:43:541
唐朝有没有姓王的开国名将
你好! 唐朝有姓王的开国名将:王君廓 大隋唐的王君可的原型就是王君廓 王君廓出生年不详,逝世于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自幼家贫,牙行出身,精于骑射。王君廓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有勇有谋,以他当时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而言,是完全能被列入凌烟阁的。但由于王君廓为人却狡桀多变,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O(∩_∩)O谢谢~~~· ------------来自知道团队《八千里路云和月》;团队贴吧《史志不渝》吧。很高兴为您答疑解难!2023-07-10 09:44:043
隋唐第一勇士是谁?宇宙中没有对手
在隋唐演义的虚构故事中,有十八个英雄是天下第一英雄,其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英雄,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些缺陷。两个人都很厉害但是很傻。想想也是。勇敢,凶狠,聪明,这样就让人活了吗?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真人,但李元霸是虚构的,所以罗士信应该是绝对的第一名。其实他真的配得上第一猛男的称号。图片来自网络。罗士信与著名的秦琼是同乡。当时,杨迪皇帝不关心人民的力量,奢侈浪费,并发动军队征服高句丽。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反抗。年仅14岁的罗士信投身于琦君张成的帐中,开始在战场上战斗。他有杀死敌人的强烈愿望。战前,他要求参战。张旭拓看他只是个孩子,觉得他穿盔甲都成问题,更别说上战场了。罗士信志向高远。他看着教练,贬低自己。他立刻证明自己很快穿上两双盔甲,挂了两壶箭,飞上了马。看到罗士信如此神勇,张须陀同意了他的战斗。罗士信随张须陀出至渭水,敌正在部署。罗士信突然冲进来,杀了几个人,还砍了一个敌人的头。他用长锤挑,在敌阵前挑战,没人敢上来打。张须陀试图率领大军进攻,敌人被打败了。罗士信每杀一个敌人,就把尸体的鼻子割下来藏起来。回来就按鼻子数汇报工作。从此,罗士信成为举世闻名的青年战士。14岁的罗士信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敢。张须陀称赞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每次都是张旭拓打头阵,罗世鑫紧随其后。杨迪得知消息后,派使者安慰他们,并画下张须陀和罗士信的战斗场面观看。张须陀升任淇县后,率河南省十二路俘获大使。他率领一万多军队在朱阿拦截的十多万军队。由于粮草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其不意地取胜,需要人去攻打敌人的营地。没有人敢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首先率领自己的部队假装撤退,吸引了的整支部队前来追击。罗士信和秦琼在敌人的营地设下埋伏,营地大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跳上敌人的_望塔,各杀了几个人,引起敌营混乱。两人打开营门,领兵入营攻击,放火烧了三十多座敌营。烟火升上天空。却说引兵到李处,张须陀引兵杀退。岳明大败,他率领十万骑兵逃跑了。张须陀率众乱军,大获全胜。图片来自网络。616年,张须陀被李密击败后自杀。乱世辗转反侧:罗士信随裴加入李密,被任命为总经理。1968年,攻王,进军,身中数箭被捕。王起初重视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还把罗士信的战马,送给了他的侄子王道勋。于是王派去攻孤州,罗士信引千余人到唐,被唐元任命为陕州路行军总管。此后,罗士信在与王的多次战斗中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在秦王李世民手下。罗士信在夺取千金宝的战斗中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这也是罗士信回到唐朝后打的最好的一仗。晚上,他派了100多人把婴儿带到城门,故意把婴儿弄哭。首先,他大声喊道:“我是从来的,是来找罗总经理的。”然后他故意说:“这个前进堡我说错了。”速速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城下仆从是洛阳逃亡者。军队见自己人投敌,大怒开门追击,被罗士信伏击,夺了千金宝。罗士信不贪财,得到什么都奖励下属,所以下属愿意为他工作。但他在军队中要求严格,对他人和自己要求都很高,所以最终士气低落,下属与他关系也不密切。这是罗士信治军的一大遗憾。但是,罗士信非常重视友谊,裴对他也很好。后来,裴企图在东都洛阳杀死王,建立隋朝,被王杀死。攻占洛阳后,罗士信发了财,收了裴的尸体,葬在北莽山,以回报他的礼遇。罗士信北伐,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雍雍公。后来,窦建德的余党刘黑闼在河北揭竿而起,李世民率军攻克。过去,李世民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它重视对敌人的军事打击,但同时忽视了用政治手段瓦解。刘黑闼围攻冀南某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堵死,无法前进。恐怕李世民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持,罗士信自告奋勇,请求撤换王君廓。图片来自网络。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领兵突围,罗士信带领自己的200人杀到了城下,奋勇出击,终于突破重围,入城。此时大雪纷飞,后续援军无法入城。虽然罗士信守住了城池,但是城池很快就被敌人攻破了。罗士信奋力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刘黑闼早就知道罗士信是个猛将,于是投降了,而罗士信宁死不屈,最后在20岁时被杀。听到罗士信的死讯,李世民非常悲痛。他重金买下自己的遗体,安葬在裴仁济墓旁。罗士信的去世令人惋惜。他一生勇武过人,立下了无数功劳,常常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在危急之时被起死回生。他真的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说的“勇”字。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名声。2023-07-10 09:44:111
反唐叛乱的猛将刘黑闼,他羞辱其他名将是过于嚣张吗?
隋末猛将燕赵之地,自古猛将如云。刘黑闼,隋末唐初,贝州漳南县(今河北省故城县)人。虽然刘黑闼作为唐朝的叛乱者,在历史中以负面人物出现,但仍当得起猛将之名。据《旧唐书》记载,刘黑闼年少时:“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父兄患之。与窦建德少相友善,家贫,无以自给,建德每资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黑闼先是投奔了郝孝德,聚众山林,后来随郝孝德归顺了李密瓦岗军,成为偏将。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瓦岗军溃败,李密投降唐朝,刘黑闼被王世充所俘虏。“世充素闻其勇,以为骑将。见世充所为而窃笑之,乃亡归建德。”怎么猛将都看不上王世充呢?看来老王真得好好反省一下了。窦建德见到刘黑闼后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将军,封汉东郡公,并将他作为一支奇兵使用。刘黑闼善于观察,精于谋划,作战骁勇。常常能出其不意,乘机奋击,多所克获,被军中称作“神勇将军”。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被唐军击败,夏政权灭亡。刘黑闼躲藏在漳南县老家,闭门不出。起兵反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下令将窦建德斩首。窦建德旧部既愤恨其被杀,又担心自己不能保全。于是以刘黑闼为首,七月十九日,在贝州漳南设坛,祭奠窦建德,正式起兵反唐。八月,刘黑闼攻陷历亭(今山东省武城县),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刺史王行敏战死。深州(今河北省深州市)人崔元逊杀其刺史裴晞,叛附于刘黑闼。九月,刘黑闼大败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联军。罗艺本来小胜,但因为李神通大败,军心一乱,也跟着大败。唐初名将薛万均、薛万彻此时是罗艺的部将,此战被刘黑闼生擒后,截发驱回,堪称兄弟二人的奇耻大辱。十月,刘黑闼攻陷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抓获刺史卢士睿,很快又攻陷观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十一月,刘黑闼攻陷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杀死总管李玄通。杞州(今河南省杞县一带)人周文举杀刺史王孝矩,投降刘黑闼。十二月,刘黑闼攻陷冀州(今河北省冀县),杀总管麹棱。在宋州(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击败左武候将军李勣,李勣只身一人逃脱。刘黑闼势头仍然不减,三天之内又接连攻陷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魏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莘州(今属山东省聊城市),杀魏州总管潘道毅。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全部恢复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几路人马,众多猛将,挡不住刘黑闼的兵锋。李渊派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由南,派罗艺从幽州再次出兵由北,两面夹击刘黑闼。洺水之战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在相州(今属河南安阳市)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定都洺州(今河北邯郸市永年区)。稍后,李世民率军到达获嘉(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刘黑闼数次挑战失利,决定放弃相州,退守洺州。二月,李世民收复邢州,罗艺收复定、栾(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东)、廉(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赵(今河北石家庄市赵县)四州,两军会师于洺州。之后唐军与刘黑闼的激战围绕洺水县(今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展开。永年广府古城,窦建德和刘黑闼曾在此定都洺水县最先在刘黑闼手中,洺水县人李去惑占据城池投降了唐。李世民派彭国公王君廓与其共同守城。刘黑闼回攻洺水县,被秦琼挡住。但随着战局发展,刘黑闼再次率重兵急攻洺水县。刘黑闼在城东北修建两个甬道准备攻城。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都被刘黑闼军顽强阻击。众人担心王君廓守不住城,李勣说:“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于是李世民派郯国公罗士信代替王君廓守城,罗士信率200士卒进城坚守。刘黑闼在甬道修成后,连续8昼夜猛攻,洺水城陷落,罗士信被杀。4天后,李世民又率军夺回洺水城,刘黑闼据守洺州。三月,唐军凭借洺水的险要,与刘黑闼对峙,固守不战,以挫其锋。同时派兵在各州刘黑闼的运粮通道,焚毁其运粮舟、车。李世民料定刘黑闼粮草用尽之后,必来决战,命人在洺水上游筑坝截断河水。果然,三月底,刘黑闼亲率两万步骑兵南渡洺水,来与李世民决战。李世民先遣轻骑出战,继而亲率精骑击破刘黑闼骑兵,乘胜以骑兵冲击踩踏其步兵。正在刘黑闼进退两难之时,上游守军将堤坝决开,河水疾冲而下,片刻间水深丈余。刘黑闼军数千人被淹死,万余人被杀,全军溃败,刘黑闼和范愿率少数残部逃往突厥。二次起兵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刘黑闼从突厥借到兵,再次起兵叛乱。七月,刘黑闼到了定州,逃亡在各处的旧部,重新召集兵马响应他。李渊任命淮阳郡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与原国公史万宝讨伐刘黑闼。九月,刘黑闼攻陷瀛州,杀死刺史马匡武。东盐州(今属河北黄骅市)人马君德背叛唐朝,以东盐州归附刘黑闼。永年广府古城,窦建德和刘黑闼曾在此定都十月,李渊任命李元吉为统帅替换李道玄。接下来,贝州刺史许善护战死,观州刺史刘君会叛唐,投靠刘黑闼。李道玄部大败,李道玄阵亡,史万宝轻骑逃回。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弃城逃走,相州以北州县相继归附刘黑闼。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刘黑闼又差不多恢复了原有地盘,又在洺州建都。2023-07-10 09:44:181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将,凌烟阁中为何没给他一席之位
「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轻用者,忠与义也。后身先义,仁也;身可杀,名不可死,志也!故忠义者,真天下之大闲欤!义在与在,义亡与亡。”--《新唐书》忠义传。大唐记载于书的忠义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骁勇善战屡败贼军,智取千金堡,体现了罗士信的用兵韬略,证明他不是个智力有问题的人。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少年将军却在年仅二十三岁时英勇就义,岂不令人扼腕叹息。故事得从李世民奉命讨伐刘黑闼说起:当时唐军占据了通往洺州的交通要道洺水城,王君廓奉命带一千五百骑兵驻守。面对刘黑闼重兵的围攻,城破易主就在瞬息之间。在危急时刻,素以勇猛多智著称的罗士信挺身而出愿率二百人代替王君廓固守洺水城,李世民再三权衡之后,任命罗士信前往守城,八天后城破被俘,宁死不降最终被杀害。那么问题来了: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为什么还同意罗士信领两百人替王君廓守城?罗士信为何主动要求驻守洺水城呢?是真的没有援兵么? 一、明知道洺水城守不住,李世民为什么还要让罗士信领两百人替王君廓守城? 李世民剿灭刘黑闼整体的战略谋划是:一、断其粮道、孤立洺州。二、等待时机,诱敌决战。刘黑闼自武德四年七月起兵,半年内就恢复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武德五年定都洺州称帝。李世民奉命讨伐,刘黑闼数以轻兵挑战失败,便采取了「 ”以退为进”的战术,主动放弃相州,退守老巢洺州。怎样实现孤立洺州的计划呢?秦王李世民的策略是:绕后攻取邢州、井州,切断刘黑闼后路;罗艺军队从幽州南下夺取定、栾、廉、赵四州,和李世民进行两线包抄,两军会师洺州,准备决战。那么实现这个计划的重点是要牵制刘黑闼军,这时李世民听到一个好消息:洺州东面的洺水城守将李去惑降唐,洺水城是通往洺州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供应站,占据洺水城就相当于掐住了刘黑闼的咽喉,洺水城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刘黑闼便率重兵急攻洺水城。 要完成两线包抄孤立洺州的计划,必须利用洺水城来迷惑诱导牵制刘黑闼。为了使刘黑闼相信唐军将不惜一切代价据守洺水城,李世民部署三步:第一、派秦琼半道袭击并重创刘黑闼的驰援军队,果不其然刘黑闼退回洺州修整之后帅重兵誓夺洺水城,并在城东北修建甬道准备攻城。第二个: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虽然都被顽强阻击,但其目的是为了骚扰麻痹刘黑闼,加大洺水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李世民以声望名气俱佳,果敢勇猛的罗士信领两百人代替王君廓一千五百人驻守洺水城,成功的吸引了刘黑闼的视线,以极少的代价牵制了刘黑闼的主力;此时李世民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换取绝佳的战机:出兵绕后,切断了刘黑闼的后路,争取了时间;为罗艺南下会师洺州扫清障碍,对洺州城形成合围之势。 为了突出对洺水城的重视,李世民用罗士信代替王君廓是有道理的。罗士信少年英雄,天下闻名,当时的他可是风光无限,比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要有名气的多。少年时期的罗士信因平定叛军有功,受到隋炀帝的嘉奖,并把其画像摆在宫殿中整日欣赏,在当时众多的隋军将领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罗士信骁勇善战的威名令王世充大为赞赏,为令士信留在身边为他所用,便与他同吃同睡以赢取信任。罗士信不齿于王世充为人,率部归降唐朝,被封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此时秦琼只被封为马军总管;平定洛阳王世充后,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郯国公,与此同时秦琼被封为翼国公;由此可见当时罗士信的声望除了李唐王族将军之外,是最负盛名了!以罗士信代替王君廓驻守洺水城,更能让刘黑闼相信李世民将全力以赴在洺水城与之硬磕到底,刘黑闼被成功的牵制了。 再者以身经百战、智计百出的秦王李世民,绝不可能在明知洺水城必被攻陷,还要让罗士信带两百人去送死。如果是从一开始就决定和刘黑闼在洺水城死磕的话,那为什么还要让王君廓等一千多人撤出,而让罗士信带领两百人据守洺水城呢?肯定也全盘考虑了事情的可行性,第一、准备好了救援部队。第二、之所以精选两百人,是因为已经安排好了罗士信的撤退时间和路线,便于行动迅速。第三、相信罗士信的能力,能争取到充足时间也能功成身退。所以李世民才毫不犹豫地做出这个决定。 二、罗士信为何主动要求代替王君廓驻守洺水城? 《大清一统志》载:「 ”罗士信、历城人、武德五年为洺州总管”,《新唐书》载:「 ”受绛州总管”是在武德四年;据史料记载唐代朝廷下一级的行政机构是州,唐设立的总管府,一个总管府可以管理多个州。《太平寰宇记》载:「 ”……唐武德元年又改为洺州,领永年、洺水、平恩、清漳四县、二年陷窦建德,……五年罢,行台置洺州大总管府,管洺、卫、岩、相、磁、邢、赵七州”。据此分析,洺州大总管是在武德五年设立的,罗士信在武德五年出任洺州总管是有可能的,再者一个绛州大总管跑到洺州来打仗,与情理不和。这样一来,罗士信主动要求代替王君廓驻守洺水城,合情合理,自己管辖的区域发生了叛乱,这个责任得自己承担,冲锋陷阵自己得冲在前面。 以区区两百人代替王君廓两千人守洺水城,凭的不单单是过人的胆识和骁勇善战的能力,而是战争策略整体的谋划和战术的充分运用。所以罗士信得到的命令应该是迷惑、引诱、牵制刘黑闼,等待救援伺机而动,为秦王李世民绕后偷袭、孤立洺州赢取时间,而不是固守洺水城。虽然洺水城对刘黑闼来说战略位置很重要,但他不可能动用上万人去攻打只有几百人驻守的洺水城,他被迷惑了。 罗士信驻守洺水城除了胆识和责任之外,就是他相信并确定秦王李世民此次战略谋划的正确且可行。此役虽然凶险万分,但有援兵接应,可解除后顾之忧。即使援兵不能在约定时间接应,凭借着手下的两百精兵,撤出洺水城也是轻而易举的。恶劣的天气使罗士信大皱眉头,它是阻碍放缓敌人攻城脚步的利器,但也能成为己方安全撤出的障碍。也许罗士信曾想过:那个曾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籍籍无名的偏将了,现在称之为汉东王,唐朝头号劲敌,多少强兵名将都折在他手里,如今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亡,也是天意弄人,但自己决不可掉以轻心。 三、援兵在哪? 从时间点上推算:罗士信是在武德五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之间的某一天去驻守洺水城的,十七日刘黑闼甬道修成,强攻洺水城,与此同时李世民攻取邢州、井州;罗艺夺取定、栾、廉、赵四州,他们在二十四日会师于洺州,二十五日洺水城被攻破。洺州城与洺水城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从时间上来看,两军根本没有可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去增援解救罗士信。那么李世民安排好的救援部队必定是李元吉所部。 《旧唐书》载:「 ”十二月丁卯,命秦王及齐王元吉讨刘黑闼……三月丁未,秦王破刘黑闼于洺水上”。李元吉是和李世民一起讨伐刘黑闼的,但整个洺水之战中,只字未提李元吉是否参与其中,那他去哪里了?起兵响应刘黑闼的还有割据兖州的徐圆朗,也只能猜测李元吉部是负责防守徐圆朗的,防止他北上策应刘黑闼,徐圆朗本身就是一个阴险小人,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在战事没有结果的情况之下,他是绝不会轻易出兵的。所以李元吉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去救援罗士信,秦王李世民也绝对会向李元吉发出增援洺水城信号的,但李元吉为什么没有出兵相救? 《旧唐书》载:「 ”时太宗功业日盛,高祖私许立为太子,建成密只知,乃与齐王元吉潜谋作乱”。李世民功高震主,对太子造成了一定威胁,同时也引起了李渊的忌惮,李渊想缓和父子三人之间的关系,并寻求一种权利的平衡,以巩固自己的王权;借势扶植太子打压李世民,自以为在此消彼长中掌控全局,却不曾想埋下的祸根只能用骨肉相残的血的代价来偿还。「 ”观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以东,希意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旧唐书》。相当于把唐朝分成两个国家,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最终会导致李世民兄弟间隙日深,矛盾不可调和。「 ”建成、元吉相与谋:秦王今往洛阳,既得土地甲兵,必为后患。……高祖于是逐停。是后,日夜阴与元吉连接后宫簪诉愈切,高祖惑之。太宗惧,不知所为”这已经为玄武门流血事件埋下伏笔了。 「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继而太宗心中爆痛,吐血数声,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旧唐书》。由此可见,他们兄弟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致对方于死地的境遇。罗士信没等来援兵,也可以解释的通了:剪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打击孤立他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能名正言顺的借他人之手除去异己,即可打击李世民的信心又可除去将来最具威胁的敌人,若李世民因此而失败,这正是搬倒他的大好时机,所以李元吉定不会出兵救援驻守洺水城的罗士信。 在最后关头没有撤退出来,莫非天意如此!而对于刘黑闼而言,他是忌恨罗士信的,所以罗士信被俘,根本就没有生还的可能。这也是有渊源的,当初罗士信在张须陀麾下因讨伐反贼建功而被隋炀帝赏识,刘黑闼就是反贼之一;归顺李密之后,罗士信弱冠之年便封总管之职,那时刘黑闼只是个无名的偏将;在王世充麾下的时候,与罗士信同吃同睡更是备受尊宠,而刘黑闼只是个骑将。罗士信就是刘黑闼不可跨越的那道心理阴影,所以在刘黑闼手里,罗士信绝没有生还的可能。 罗士信死后,李世民合围洺州战略意图已达成,即刻转守为攻,终于大败刘黑闼。多年以后,骄横自恣、不尊法度的王君廓在叛逃突厥的路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那时的李世民也会在自责中想起那个果敢英勇,忠君重义的少年英雄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对李世民来说,藏在心里比放在凌烟阁中,更有分量吧! 作者:王家大海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2023-07-10 09:44:571
隋唐英雄传大刀王君可是怎么死的
演义中王君可之死,一说唐太宗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看守战船,不幸受了风寒,病逝于军中。二说被盖苏文杀死。正史中真实名为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自幼家贫,牙行出身,精于骑射。王君廓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有勇有谋,以他当时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而言,是完全能被列入凌烟阁的。但由于王君廓为人却狡桀多变,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生平隋末,义军四起。君廓闻风响应,在晋南聚兵千余,活动于长平、夏县、虞乡一带。初投李密,后归顺李渊,任河内太守、常山郡公、辽州刺史。随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屡立战功,擢升右武卫将军。唐高祖称赞他“尔以十三人破贼万余,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赐杂彩百锻。后王世充、窦建德合兵抗唐,战于武窦。王君廓奉秦王命,率轻骑千余,抄其粮运,击沉米船三十柁,俘获大将张青,挫敌锐气,进爵彭国公。窦王败灭后,随军平定刘黑闼,受命镇守幽州。突厥入侵,君廓反击,斩俘敌兵两千,获战马五十多匹,返京后高祖“赐以御马”,破例让他骑马走出殿堂,又赏赐锦袍、金带。玄武门之变后,王君廓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然后,再诛杀,以平叛英雄自居。唐太宗拜王君廓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加左光禄大夫,赐物千段,食实封千三百户。君廓任职中,骄纵越法。帝诏之入朝,途中惧祸逃亡,被野人杀害。唐太宗追其前功,将其安葬,后追削其封邑,将其贬为庶人。历史评价王君廓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有勇有谋,以他当时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而言,是完全能被列入凌烟阁的。但由于王君廓为人却狡桀多变,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2023-07-10 09:45:052
瓦岗46英雄,有一个人背叛了李世民,为何却被当英雄供奉?
这个人就是王君廓,因为在评书当中他就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而评书在民间的流传极为广泛,久而久之,这个背叛李世民的人也被当作英雄供奉。王君廓本来就是一个山西的盗贼,他的品性是十分不好的,只是天资聪颖,在武艺和打仗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他虽然也是反隋瓦岗军中的一员,但是他并没有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物身上优秀的英雄品质,因为自身人品问题,他不是很受欢迎,于是便离开了李密投奔了秦王李世民。他虽然人品不行,但是在带兵打仗方面是十分有天赋的,他打败的人很多,有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之后又带领军队为统一唐朝国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是因为这些功绩,在评书中片面的塑造了他是英雄的形象,使后人对他产生很多误解。在李世民封他为幽州都督时,他的本性就渐渐显露出来,他之前就是山西的强盗,强盗的本性就是烧杀抢掠,违反唐朝的法律法规,更没有尽一个官员应尽的职责,把幽州管理的一塌糊涂,不仅如此,他还不听其他官员劝告,来劝告他的都被他杀死,在他以为皇帝要得知他罪行的时候落荒而逃,在逃到一个村庄时被一个村民所杀,即使他在评书中是个英雄的形象,但真正的历史是改变不了的。2023-07-10 09:45:135
人们熟知的隋唐英雄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历史上的隋唐英雄隋唐演义》中描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秦琼、程咬金、李元霸、徐茂公、罗成这些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大多确有其人,但其事迹往往与演义上描写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也好让大家了解一下隋唐好汉的真实故事。 1、秦琼字叔宝 演义: 《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 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 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HU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评论:秦二哥实乃一勇夫尔。 2、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 《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 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 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评论:除了活的长,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3、李元霸 演义: 隋唐第一条好汉,手持两把大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先后杀死了使用镏金镗的伍天锡、宇文成都,遭到天谴,被雷电劈死。 历史原型: 名李玄霸,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 评论: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义作者发挥了。 4、罗艺 演义: 原北齐将领,秦琼的姑父,后被杨林招降,被封为“北平王”,以“罗家枪”闻名天下,最后被窦建德部将苏定方射死。 历史原型: 又名李艺,出身将门,善射,勇于攻战,为隋虎贲郎将,守北平,屡破四方贼寇。适逢天下大乱,罗艺趁乱起事,占据北平,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窦建德、高开道等反王先后谴使劝降,罗艺都不准,独降于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为燕王,赐姓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罗艺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无礼,曾一度被免职。后因-厥屡屡南犯,罗艺又被重新启用,镇守泾州。太宗继位,罗艺因是太子建成一党,恐遭迫害,遂发动叛乱,占据幽州,但不久为部将所杀。 评论:罗艺原来是太子建成一党,谁能想到? 5、罗成 演义: 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艺高强,自视甚高。曾夺得天下第一武状元,后投唐,为唐军第一勇将,立下赫赫战功,曾一人独擒八大反王。此后遭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陷害,中苏定方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原型: 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事迹。 评论:又是一个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6、柴绍 演义: 李渊的女婿,演义中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 历史原型: 柴绍祖、父俱为高官,其幼年即以矫健勇猛闻于关中,李渊因此以女妻之。李渊起兵,柴绍为马军总管。下临汾,平绛郡,败隋将宋老生、桑显和,屡立战功,一直到唐军攻下长安。之后柴绍又随秦王平定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诸反王,被封为霍国公。吐谷浑、党项来犯,柴绍统军大败之。贞观二年,又破梁师都于夏州。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 评论:唐军中的猛将摇身一变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奶油小生,演义中对柴绍的艺术加工也太夸张了。 7、尉迟敬德 演义: 隋唐演义后期的主人公,原刘武周部将,后降唐,成为李世民手下与秦琼齐名的勇将,多次救秦王于危难之中,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 最后为救薛仁贵撞死在朝门。 历史原型: 原为刘武周手下骁将,善避枪夺枪,武周败亡后,降唐,参与了征王世充之役,曾枪挑敌勇将单雄信。后又随军征讨刘黑闼、徐元朗,救秦王于重围之中,立下大功。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是力劝秦王先下手为强,后于玄武门射杀齐王元吉,立下头功,事后李世民将齐王府邸赏于敬德。 太宗继位后,封敬德为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同掌朝政。但敬德自以为功高,经常侮辱群臣,最终被外放。后太宗征高丽,敬德随军出征。敬德晚年迷信方术,曾闭门不出达16年之久。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敬德年74而亡,陪葬昭陵。 敬德有一子名尉迟宝琳,这与演义中相符。 评价:尉迟老黑的道德水准实在不怎么样。 8、江夏王李道宗 演义: 《薛家将》中的反面人物,多次陷害薛仁贵,最终恶有恶报。 历史原型: 李道宗论辈份是李渊的叔父,但年纪却与李世民相仿。17岁即经战阵,向李世民献计大破刘武周军,之后在与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中也屡立奇功。 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任灵州总管,屡败梁师都叛军与-厥军,扩地千里。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与李靖共破东-厥,擒颉利可汗。之后又与李靖大败吐谷浑,立有大功。但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贪污罪被罢官。一年后,道宗重被朝廷启用。征高丽之役,与李绩同为唐军先锋,立下很多战功,曾向太宗献计奇袭高丽后方,可惜未被采纳。 贞观21年(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与李道宗不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利用房遗爱叛乱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于路上。后长孙无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平反。 李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欺人,在宗室之中与李孝恭齐名,最为当世所重。 评论:李道宗真乃一代名将也,可在演义中却被描写的龌龊不堪,实在让人为他感到惋惜。 9、徐茂公 演义: 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 原名徐世绩,子茂公,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李绩在隋末的乱世中曾称霸一方,后投瓦岗寨李密。向李密献计攻克黎阳粮仓,开仓放粮,使瓦岗寨十日内增兵二十万。及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李绩拒有瓦岗旧地,不久降唐,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英国公)。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发丧。 窦建德攻黎阳,李绩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于秦王旗下。之后在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后又平定徐圆朗叛乱,擒斩徐圆朗。 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厥军。 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 太宗征高丽,李绩随军出征,立有战功。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临死时,恐李绩作乱,故意贬其出京加以试探,李绩毫不停留,立即离京,高宗继位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李绩善于察言观色,适时投入武则天一边,得以维持其在朝中的地位。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也是一个寿星),配享高宗庙庭,并在其坟前筑起象征阴山、铁山的土丘,以纪念他征讨突厥、薛延陀的功绩。 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后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被剥夺赐姓,李绩坟被刨,其在世时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费。 评论:李绩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真不负“智多星”之名。 10、苏定方 演义: 原窦建德部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后降唐,但最终为罗家后人所杀。 历史原型: 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及窦、刘败亡,定方归乡里。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重新启用,随同李靖奇袭东-厥颉利可汗。高宗初年,苏定方随程咬金征西-厥阿史那贺鲁,屡献良策,但不为咬金采纳,唐军终无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苏定方为统帅,再征贺鲁。唐军大破西-厥,生擒阿史那贺鲁,定方被封为邢国公。后西域三国反,定方又率军平定。 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六十九岁高龄统军征百济,连败百济、日本军,擒百济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后免三国(东-厥、西-厥、百济),皆生擒其主,为唐长胜将军。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寿七十六。 评论:又是一个被演义歪曲的伟大人物。 11、靠山王杨林 演义: 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 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 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 评论:如果杨爽不被庸医所害,他是否真能成为隋的柱石呢? 12、杨义臣 演义: 杨林的弟弟,曾摆下一个八面金锁阵,后被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锤所破,他自己自杀身亡。 历史原型: 本姓尉迟,因父亲与突厥力战阵亡,赐姓杨,养于宫中。年长后,善骑射,有将才,曾数次大破突厥军。炀帝继位,汉王杨谅叛乱,杨义臣以少胜多,败叛将乔钟葵。后炀帝三次征高丽,义臣均随军出征,多立战功,曾一日七捷。 适逢天下大乱,杨义臣四处征战,先后平定向海公、高士达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为炀帝所忌惮,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评论:他倒和杨林有几分相似。 13、裴元庆 演义: 隋唐第三条好汉,其姐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大锤,勇猛异常,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后中隋将新文礼之计,于山谷中被烧死。 历史原型: 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 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 评价:确为一员猛将,可惜未逢明主。 14、单雄信 演义: 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历史原型: 瓦岗寨前寨主翟让的好友,善马上用枪,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后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 评价:看来历史上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 15、王伯当 演义: 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 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 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16、薛仁贵 演义: “薛家将”的第一任主人公,是太宗朝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留下“白衣破高丽”、“三箭定天山”等传奇故事。最后在征西凉之时,中敌将杨凡之计被围,被其子薛丁山误射而死。 历史原型: 出身穷苦农民,太宗征高丽时从军。在辽东战场上屡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横扫敌阵,引起太宗注意,将其调入禁卫军。高宗继位后,宫中曾发洪水,幸得薛仁贵所救。后又多次出征高丽,多有斩获。 薛仁贵武艺高强,曾一箭射穿五层甲。铁勒叛乱,仁贵率军平叛,对方派骁骑数十前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人全部投降,薛仁贵将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乱,此即为“三箭定天山”。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李绩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指挥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 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十。 评论:薛仁贵的一生为什么是“传奇人物”做了很好的注释。 17、薛丁山 演义: 薛仁贵之子,娶樊梨花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后被武则天杀害。 历史原型: 名薛讷,薛仁贵之子。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讷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 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力主出击,得到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 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青凉,年七十二而亡。 评论:历史上的薛丁山确实在西面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 18、宇文成都 演义: 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耍奸诈计量,算得上一条好汉。但其家世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最后在与宿敌李元霸的决战中被杀。 历史原型: 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杀。 评论:李元霸、罗成、宇文成都,为什么隋唐演义中最厉害的几个都是虚构的? 19、罗士信 演义: 隋唐演义中“三猛”之首,力大无穷,是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秦琼的干弟弟,为人头脑简单,浑浑噩噩,但极重情意。 历史原型: 隋末,贼寇王薄等犯山东,隋将张须陀率军击之,罗士信时年十四岁,投军,为须陀所轻。罗士信遂披重甲上马操练,这才得以从军。在随后的战斗中,罗士信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贼军大败。之后罗士信每杀一敌,必割其鼻,以环穿之,代替首级。张须陀被罗士信的武勇折服,将自己的马奖给了他。之后张须陀、罗士信互相合作,连战连捷。 后张须陀中李密之计,兵败战死,罗士信归顺瓦岗寨。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重伤被俘,被王世充收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极厚,但后来稍有减少,罗士信不满,于是率部转投李唐,被任命为绛州总管,封郯国公,率军对抗王世充。 罗士信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赏罚分明,治军极严,在谋略方面也并不是一窍不通,曾设计智取洛阳的外围据点千金堡。洛阳平定后,罗士信为当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级裴仁基发丧,葬于邙山以北,并说:“我死后,愿葬于裴将军之旁。” 后随秦王攻刘黑闼,得一城,先是唐将王君廓守,刘黑闼军猛攻,王君廓不敌,罗士信自请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后,敌军攻打更急,四面围困,断绝了唐援军。最终城破,罗士信被俘,刘黑闼欲说降罗士信,士信不从,遂被杀,年二十八。秦王闻罗士信死,很是伤感,重金购得其尸,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评论:历史上的罗士信决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的太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 20、史大奈 演义: 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 本-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评论:史大奈原来是“国际友人”。 21、王君廓 演义: 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 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 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 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 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 评论:王君廓应该算我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 22、薛刚 演义: 《薛刚反唐》的主人公,薛丁山的第三子。率领各路人马反抗武则天,最终恢复李唐王朝。 历史原型: 名薛嵩,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 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薛嵩好蹴鞠,后被隐士劝,遂止,并图其形于座右,以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不是座右铭的来历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评论:历史上的“薛刚”才算真正反过“唐”。 附录:凌烟阁群臣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刻功臣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以纪念其功绩。 这二十四人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2023-07-10 09:46:151
春秋战国至今,王姓有哪几位名将名流千古?
王是中国第二大姓,在下便是姓王。历史上王姓名将不少,纵观王姓名将有二个特点,一是名字比较“生猛”,二是无超一流的将领。说起“生猛”,不妨举几个例子。王姓最早的名将是王翦,这个翦字就很“生猛”,它不但有剪整齐,还有割截、杀戮、歼灭的意思,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翦的儿子叫王贲,贲字是指善战的勇士,估计王翦给儿子起名时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贲还有个意思,与“奔”字相通,是急走、逃亡之意。老子剪除羽翼,到儿子只能奔走逃亡,到了孙子呢,只有众叛亲离、妻离子散的份了,所就孙子就叫王离。看来王翦不愧是老谋深算,子孙的名字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东汉时有个叫王霸的,霸字有很多解释,如称霸主、霸王等,当然还有恶霸、霸道的意思,王霸后来也成为云台二十八霸之一。三国的王平也算名将,平字看上去挺温柔,实际上也“生猛”的很,它有平定、平息、消灭的意思。西晋的王濬大器晚成,是一位水军名将,名字中的濬字有榨取、搜刮之意,也有点“生猛”。上面的几位,除了王霸外,其他的还算含蓄,可下面出场的这两位可就直接的很了,一个就是前秦的王猛,另一个就是王猛的孙子王镇恶(忽然想起了飞天蝙蝠)。这两位太直接了,实在不用多说。唐朝的王姓名将最多,不过“生猛”的不多,可能与当时的国情有关。南宋的王坚是一个很有名的将领——王坚,多好的名字啊!不仅古代,近代王姓名将中也不乏“生猛”之辈,如王震、王必成。有些名字不“生猛”的,但打起仗来却很“生猛”,如王方翼、王君廓、王思礼、王孝杰、王铁枪、王审琦、王禀、王彦、王骥、王三善、王进宝、王近山。说完了“生猛”,再说一下名气。历史上王姓名将虽多,但出名的却不多。其中名气最大的要属王翦了,不过王翦在中国军事史上也算不上超一流的名将。王猛名气很大,但在是以治国出的名。明朝的王守仁名气也不小,不过他也是以“旁门”出的名。下面是我收集的王姓名将,看看各位认识的有多少:秦:王翦、王贲东汉:王霸、王常三国:王平西晋:王濬十六国:王猛、王镇恶南北朝:王思政唐:王方翼、王君廓、王君■、王晙、王思礼、王孝杰、王玄策、王忠嗣五代:王建、王彦章、王晏球、王彦超北宋:王审琦、王全斌、王韶、王禀、王渊南宋:王德、王坚、王彦明:王弼、王崇古、王骥、王三善、王守仁、王越清:王进宝近代:王必成、王尔琢、王建安、王近山、王树声、王新亭、王震。BY:白衣卿相2023-07-10 09:46:253
单田芳先生讲的罗士信是怎样死的?
士信(595~622) 唐初齐州历城人(济南)。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业年间,罗士信为齐郡(即齐州)通守张须陀属下一员战将,勇武过人,因一举击溃齐郡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而成名,颇受张须陀器重。后随张须陀镇压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兵败,张须陀被杀,罗士信随同裴仁基等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率部征讨王世充时,重伤被俘。王世充爱惜其才,以礼待之。士信耻与王世充为伍,不久,率所部千余人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 士信作战勇猛,带兵有方,治军严格,赏罚分明,行军作战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拥戴,部下作战时均能尽力用命。随秦王攻伐王世充,屡战屡胜,名震一时。因功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平定王世充之后,罗士信再从秦王镇压刘黑闼义军。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的防御战中,罗士信一军陷于义军重围,城破被俘拒降,为刘黑闼义军所杀。谥号“勇”。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 【史书记载】 [编辑本段]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市历城人),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不恤民力,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高丽,民众不堪忍受,不能不起来反抗。当时,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张须陀帐下,开始征战疆场。当时,他上阵杀敌的欲望十分强烈。当战前他要求上阵时,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见主帅小觑自己,就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罗士信随张须陀出征于潍水(在山东省东部,入莱州湾)上,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冲入,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个敌人头颅,用长槊挑着,在敌阵前挑战,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接战。张须陀趁势率领大军进攻,敌军大败。罗士信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尸体上的鼻子藏好,回来以后按鼻子的数量报功。从此,罗士信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员少年猛将。 罗士信在14岁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胆识,让张须陀颇为赞叹,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每次作战,张须陀身先士卒,而罗士信紧随其后。隋炀帝闻报,派遣使者对他们进行慰劳,并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阵之状来观看。 以后张须陀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十二道讨捕大使,他率领万余人马在祝阿(祝阿县隶属齐郡,唐改为禹城县)截击卢明月的十几万人马。粮尽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先率领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而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营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敌营大乱。两人打开营门,率领部队突入大营攻击,纵火焚毁了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烟火冲天。卢明月赶快率军回师,张须陀回头猛攻。卢明月大败,自己率领几百骑兵逃走,张须陀斩获乱军无数,取得大胜。 归顺唐高祖智取千金堡城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所杀,罗士信隶属隋将裴仁基麾下。后来裴仁基归降了李密,罗士信也随着投入了瓦岗军。李密被王世充所败,罗士信力战负重伤,为王世充所擒。王世充起初很看重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了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世充还夺取了罗士信的骏马送给自己的亲属。所以罗士信趁王世充派他进攻谷州的时候,率领部下千余人投奔了唐朝,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陕州道行军总管。 此后,罗士信在攻打王世充的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归秦王李世民指挥。在攻取千金堡的战斗中,罗士信显示了他的智谋,这也是罗士信归唐之后打得最精彩的一仗。他夜遣百余人抱婴儿到城下,故意让小孩啼哭,先高声叫门:“从东都来归罗总管”,既而又故意说:“此千金堡也,吾属误矣。”赶快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而城下人是从洛阳来的逃亡者。守军见自己的百姓竟然叛逃敌军,大怒之下开门追击,被罗士信的伏兵趁势攻入,夺取了千金堡。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大将,又以勇悍知名于世,在对敌之际却用兵设计如此细致,可见其才。 罗士信不贪财,凡有所获,都赏赐部下,所以部下乐于效命,但是他持军严谨,对人对己要求都很高,因而终失军心,部下和他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不能不说是罗士信治军的一大遗憾。但是,罗士信非常重情义,裴仁基对他有恩,后来裴仁基在东都洛阳企图杀王世充,拥立隋朝皇泰主,反被王世充所杀。在攻破洛阳以后,罗士信出家财,收殓裴仁基的尸首,厚葬在北邙山上,以报答当初礼遇之恩。 抗击刘黑闼被俘 英年早逝 罗士信南征北讨,为唐朝统一天下建立功勋,受封为郯勇公。后来,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军征讨。李世民在过去的作战中所向无敌,所以注重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而忽视了同时采用政治手段进行瓦解。刘黑闼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 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部队突围而出,罗士信率领手下200人杀向城下,奋勇攻击,终于突破包围进入城中。而这时天降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罗士信虽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敌军攻破了。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刘黑闼早知道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终年20岁(《旧唐书》说终年20岁,《新唐书》说28岁)。李世民闻罗士信之死,大为悲伤,重金购得其尸,将其安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这样的勇将阵亡,而且还是在李世民眼前阵亡的,李世民对于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而罗士信的阵亡,更是令人遗憾。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实在不负李世民所谥的“勇”字。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应该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 相关链接戏说李元霸和罗士信 在《隋唐演义》中虚构的故事中,天下有十八条好汉,一个比一个本领高强,其中李元霸就是天下第一条好汉,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同时二人都是力大无穷却又憨中带傻的人物。 在评书中,罗士信一条大棍横扫无敌,和李元霸乃当世对手,同样是勇猛傻愣,是瓦岗寨的秘密武器,每当遇到强敌无人能及之时,必然要请罗士信出马。罗士信能够横推八匹马,倒拽九头牛,一双飞毛腿,钢筋铁骨,每每陷阵,必然杀得敌人落花流水。 锤震四平山时,李元霸和罗士信交手,二人不分胜负,两个人锤棍来往,叮当乱响,两人全是力气相搏。在一猛一勇的交战中,确实没有什么可看可讲的,只是力气相搏,兵器相碰,谁力气怯了,谁就输。用现在的话说,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可以说,这二人都是天生神力,至于招数可说是很匮乏,因而都是万夫不挡的勇猛之士。 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罗士信可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得太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而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 此外,说唐中的罗成亦是以罗士信事迹为原型的。 【演义人物】 [编辑本段] 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氏,自幼父母双亡,被美髯公王君可收养,起名罗士信,后秦琼将他收为义弟,他一对飞毛腿疾逾飞马,水性过人更兼天生神力,作战最为勇猛。自创一套枪法,连隋唐第一杰李元霸都不能胜他,被混世魔王程咬金封为瓦岗寨镇殿大将军。罗士信曾力撼双牛、两战来护儿、火烧济南城;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斗李元霸、擒裴元庆、铜旗阵杀仇成,可谓战功赫赫。可惜在攻扬州时,不慎误入陷阱中乱箭身亡。2023-07-10 09:46:362
唐朝王姓开国功臣
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人。唐朝初年名将。武德元年(618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没有受到李密的重用,遂投唐,被封为上柱国、假河内太守、常山郡公,后改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公。2023-07-10 09:46:463
虎牢之战攻城助攻略
隋朝末期,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残暴。这是敲诈勒索,放荡和不道德的,与严厉的惩罚和繁重的兵役。结果,人民生活贫困,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到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已形成三大起义军中心,瓦岗军转战河南,窦建德起义军活跃河北,杜起义军崛起江淮。他们奋勇作战,消灭了大量的隋军,把隋朝的统治带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员出于各种政治目的,开始反对隋朝,包括唐元父子的太原起义。公元617年春夏之交,隋太原之子唐渊、李世民留守,起兵太原。李渊父子是具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封建贵族官僚。他们崛起后,采取政治和经济手段赢得民心,掌握了政治主动权。我们采取了巧妙的战略方针和出色的作战指导,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们攻占了隋朝都城长安,占领了关中和河东的广大地区,并迅速蔓延到秦、晋、蜀等广大地区,成为当时社会举足轻重的力量。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正式称帝,建国命名为唐朝。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东征西讨、北侵,先后消灭了薛举、梁、刘武周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随即引兵东进,伺机统一全国。当时,石密领导的瓦缸起义已经瓦解,唐力政权的主要对手是河北窦建德起义和洛阳王集团。此外,杜叛军活跃在江淮地区,隋朝的残余势力,孝贤集团,控制了长江中游,两广。唐元集团采取了以邻为壑,先攻后主,以一敌众的战略方针:在派遣使节暂时稳住窦建德的同时,指挥唐军精锐主力进攻东都洛阳,先灭王集团。与王军在洛阳城下激战半年,沉重打击了王军,连根拔起了王军在洛阳城外的据点,形成了对洛阳城的围攻。王被困孤城,情况危急,多次派使者到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完全清楚,如果王被灭,那么唐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将会是他自己。“唇冷齿冷”,怎么能隔岸观火,坐着看。于是决定联合王先攻唐,然后相机将王灭掉,再夺取天下。于是在他吞并山东孟海公叛乱后,公元621年春,他率领十余万兵马,西援洛阳。窦筠连统率官州、荥阳、杨寨等地,不久到达胡郎以东的东原地区。虎牢是洛阳东部的一个战略要地。早在武德四年二月三十日夜,唐军的王君廓部在其内部人员的帮助下,率先出击,将其抓获。面对窦军突然到达李世民洛阳前的情况,在青城宫召开前线指挥部会议,商讨克敌制胜之策。会上,大部分唐军将领主张退兵避敌之锋,但唐宋国刺史郭孝珂、录事薛寿等人反对。他们认为王城池坚固,兵士善战,其困难在于粮草不足;窦建德远道而来增援部队,寡不敌众。如果王与窦联手,由窦向王提供河北粮草,将对唐军造成严重不利,不利于的统一他派李世基、秦、等兵埋伏在路旁,自己和策马来到窦建德军营。位于距窦营地1.5公里处,故意暴露自己,引诱窦建德派骑兵追击。窦骑兵提前进入伏击地点后,李世基等人及时发起攻击,击溃窦军追兵,歼灭敌军300余人。这个小战斗挫伤了窦军的锐气,对窦军的虚实有了了解。窦军被关在虎牢里一个多月,不能西行。几场小战斗下来,他输了,士气开始低落。四月,窦军的粮道被唐军抄走,将军张庆特被俘,窦军的处境更加不利。这时,郭子向荆灵敬酒,劝窦建德改变作战计划:以主力渡黄河,攻下淮州、合阳,再渡太行山,会师上党,攻下汾阳、太原,下到蒲津。指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进入无人之境,可以取胜;扩大大众,增强实力;震惊关中,迫使唐援救,解决了洛阳之围。窦建德认为他的话是合理的,并准备采纳他们,但苦于王频繁的使者,该部被贿赂王的使者,并主张直接拯救洛杉矶。最后,荆灵的合理建议被搁置,她与唐军越来越被动,不久,李世民得到情报,窦军试图趁唐军饲料耗尽之际,乘河北北岸放牧马匹之机,攻打虎牢。李世民将计就计,引兵渡河,南临光武。在观察了窦军的情况后,他故意在何澍留下一千多匹马,以引诱窦建德的军队投入战斗。第二天,窦军中计了,把所有的部队都派出去部署在泗水东岸。北依大河,南依喜鹊山,战线宽十余公里,摆出进攻的架势。李世民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指出窦军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现在却铤而走险,强行攻城,这是藐视唐军的意思,我军可以按兵不动,等窦军疲惫了再进攻,一举击溃敌军。于是他严阵以待,让窦军毫无胜算;一面派人召回留在河北的引诱兵,准备进攻。Www.gs5000.cn看不上唐军,只派了300名士兵去挑战唐军,而李世民却派了200名长枪兵去王君廓。两军交锋数次,不分胜负,退回阵中。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沿着窦建德的泗水阵,从陈石到中午,士卒们又饿又累,无法支撑自己,他们都瘫倒在地上。士卒又争水,秩序大乱,可见其有意回营。仔细观察了这些迹象后,派于和300名精英骑手到窦军阵的西部先试阵。并且批示说:窦军不动,则归军;如果他的位置移动,他可以带领他的部队继续向东。当虞雯到达窦军面前时,窦军的地位开始动摇。李世民见状,当机立断,下令迎战,并亲率骑兵先出,主力尾随而进。过了泗水,直奔窦建德统帅部。当时窦建德正要召集手下大臣开会,唐骏突然赶到。他手下的大臣都慌了,逃到窦建德,堵住了凤雕抗唐兵的战骑通道。窦建德赶紧命令群臣闪开,为骑兵让路,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唐军已经冲进来了。窦建德被迫东退,被唐军窦康部追击,随后李世民率精骑也突入窦军大营,双方激战。又命秦、宇文欣等部迂回窦军后路,分割窦军。窦军见潮水已退,惊慌失措,仓皇而逃。唐军乘胜追击15公里,俘获窦军5万余人,我窦建德负伤,从马上摔下,被俘。剩下的大部分士兵都被驱散了这也是唐力统一最关键的一战。至此,唐朝的统一基本完成。2023-07-10 09:46:531
电视剧版的隋唐演义中罗成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罗成死的时候几岁??
电视剧中罗成是在征讨刘黑闼时身陷重围,乱箭射死,死时24岁(598年-622年)。历史上《说唐》和《隋唐演义》等小说有罗成之名,为隋燕山王罗艺之子,但正史中从无记载,为虚构人物,其原型来自历史人物罗士信。以下是罗士信生平。罗士信(595~622年),汉族,唐初齐州历城人。大业年间,罗士信为齐郡(即齐州)通守张须陀属下一员战将,勇武过人,颇受张须陀器重。后随张须陀镇压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兵败,张须陀被杀,罗士信随同裴仁基等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率部征讨王世充时,重伤被俘。王世充爱惜其才,以礼待之。士信耻与王世充为伍,不久,率所部千余人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的防御战中,罗士信陷于河东军重围,城破被俘拒降,为刘黑闼河东军所杀。谥号“勇”。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2023-07-10 09:47:013
王君可王君可简介
王选,名字叫柯俊,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一个人物。他住在河北省五刘庄。他原本是绿林好汉,在绿林担任中北路总瓢把。因其脸重如枣,美髯垂胸,掌中有龙刀,胯下有母马,喜穿青衫,犹如重生,故江湖人称其为:绿袍帅,梅髯公,大刀,武功居五社之首。人物体验:王选擅长挥龙刀,骑母马,瓦岗山五虎将军。他对自己的财富很慷慨,曾经收留过罗士信。他与秦琼有着深厚的友谊,由于他英俊的外表,他树立了一个侠士的形象,多次赢得对手的钦佩。就连高傲的罗成,一见面就和他成了朋友。贾家楼四十六个朋友结拜为兄弟,王选按年龄在四十六个朋友中排行第六,所以别人都称他为王。:唐太宗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守护战船。不幸的是,他感冒了,死在了部队里。根据田连元《兴唐传》,王君可是河北大王庄县人。参见田连元版评书《薛仁贵征东》,第26页。王君可的历史原型是大唐的开国将军王君廓。五虎将军中,贡献最高的一位:英雄会劫狱,转出山东,救秦琼,攻金帝关。关的副将华正仪被程所杀,华要为他的兄弟报仇,向英雄会挑战。王君可与他交战,两人打成平手。最后,华被所杀。林兵的保护人汪洋打通了金堤,王君可和他的兄弟们与保护人王作战。林差点没命。成建立了伟大的魔法王国,封为五虎第二将,仅次于丹之位。他在王君可大魔国和西魏服役,屡立战功:为保护儿子用鱼刀杀死四大猛将之一,用曾经打败秦琼的花刀与魏文通两次并驾齐驱,杀死上马关副连长张仪,第二十回合用金刀与左天成战斗。秦琼害怕他的损失,所以他把王君可叫了回来。堪称五虎上将中贡献最高的一位。当李玉玺变成小飞时,他失去了他的心。王君可心灰意冷,回到五刘庄做自己的雇员。从此,他失去了野心,只想着买下产业,教育儿子继承家业,无心建功立业。后来,我遇到了双枪老英雄薛瑛,请他教儿子王永安武术。罗扫北困于青石山,程自出,与、薛瑛会合。程在薛瑛面前羞辱了,带着去了。王永安分割八名猛将,解决了青石山之围,投身军队。去找儿子,被程和罗通设计,留在了军中,后来被做了唐朝的统治者。唐太宗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守护战船。不幸的是,他感冒了,死在了部队里。你可以宣告国王的人格。他是河北邱县五刘庄人。坐骑“赤炭火龙小马”被称为“绿袍帅”、“大剑王玄”和兵器“三领刀”、“青龙堰月刀”。贾家楼是46个结拜兄弟之一。他是曾绿林北路的领导。英雄贾家楼结拜后,跟随抗倭英雄会的英雄们,走上金堤,来到瓦岗寨。在有十几个瓦岗山的时候,王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持刀袭击了。后来,程脱下的袍子,让位给李密。由于李密的昏庸,瓦缸分散了他的将领。王选离开瓦岗山。信息《隋唐演义》。王选,字柯俊,瓦岗山五虎将军;“绿袍帅”王君可:贾柳楼排名第六,青龙偃月旗bl守将华正仪被程所杀,都督华欲为兄报仇,挑战群英会。王君可与他交战,两人打成平手。最后,华被所杀。林兵的保护人汪洋打通了金堤,王君可和他的兄弟们与保护人王作战。林差点没命。成建立了伟大的魔法王国,封为五虎第二将,仅次于丹之位。他在王君可大魔国和西魏服役,屡立战功:为保护儿子用鱼刀杀死四大猛将之一,用曾经打败秦琼的花刀与魏文通两次并驾齐驱,杀死上马关副连长张仪,第二十回合用金刀与左天成战斗。秦琼害怕他的损失,所以他把王君可叫了回来。堪称五虎上将中贡献最高的一位。2023-07-10 09:47:311
隋唐猛将还原历史真相隋唐名将罗士信
在隋唐故事中,罗士信是秦琼的义兄。他天生神力,是隋唐四大猛将之首。他的绰号是“当代孟本”,这使他成为一个没有对手的大铁枪,与李元霸作战。但他天生愚蠢。攻打扬州宫时,中了圈套,被乱箭射死。以上是故事里的情节,但罗士信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传记。那么历史上的罗士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据记载,罗士信出生于约600年前,周琦历城人。他的家庭背景没有明确的记录。有人说他是Se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只是推测。613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左、孟等人攻祁县,祁县知县张须陀率军出。当时年仅十四岁的罗士信要求参军。张须陀见他身材矮小,对他说:“你连盔甲都不会穿,怎么打仗?”罗士信大怒,立即穿上重甲,挂了两壶箭,然后飞身上马。张须陀见他有如此气魄,很高兴,允许他随军出战。不久,张须陀在渭水与叛军交战。双方刚开战,罗士信就拿着长矛冲进敌阵,杀了几个人,砍了一个人的头。他在战斗前带着长矛到处跑,叛军不敢动。张须陀乘机出击,大败敌人。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罗士信每杀一个人,就要割掉他的鼻子。最后,他用鼻子数了数自己的成绩。张须陀叹服,把自己的战马交给罗士信,自己留在身边。过了一段时间,张须陀奉命讨伐罗,起义军在下邳附近。当时有十几万人,张须陀有一万多人。经过几天的对峙,张须陀决定采取退兵诱敌的方案,需要将领带兵攻打敌营。这次旅行非常危险,所以只有罗士信和秦主动出击。最后秦、罗烧了三十多座敌营,与张须陀一起进攻,打败了叛军。卢只带了几百骑兵逃走了。此后,罗士信每次打仗,都是先跟着张须陀。杨迪皇帝杨光得知此事后,派使者前来吊唁,并要求画师画出张须陀、罗士信之战,让他们反省。张须陀、罗士信、秦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隋末的农民起义却如火如荼。66年,石密、翟让在海神庙之战中杀死张须陀。于是,他和一起被带到隋朝大将裴面前。不久,他们跟随裴投降瓦岗军,隋末加入农民起义军。之后,罗士信奉命打王,因伤势严重被俘。王很欣赏罗士信的才华,一直陪伴着他。1968年,王大败石密,获瓦岗军大将,如。罗世鑫没有像以前一样被对待,罗世鑫很不满意。后来,王的侄子王道勋看中了罗士信的马,向他要了。罗士信不给,王取了马,给了王道勋。公元619年,唐与郑交战,王命罗士信攻古州。罗士信趁机派千余人回唐。罗士信大吃一惊,被任命为鄯善路行军总管,派去对付国王。此后,罗士信围攻前进堡,守军不但不退,还辱骂罗士信。罗士信派人叫来了一些妇孺,来到前进堡,假装说:“我们从来没有投过罗。”他故意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座金色的城堡!”然后匆匆离开。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离,于是派兵追击。罗士信埋伏在路边,冲进堡垒,把堡垒里的守军全部杀死。61年,齐王投降,洛阳安定,罗士信被封为江州大将军,成为单于公爵。62年,李世民率军攻克河北刘黑闼。刘黑闼重兵围困明水城,唐军三次增援失败。他担心李世民守备司令王君廓守不住这座城市,就问将军们:“谁愿意代替王君廓来守这座城市?”罗士信挺身而出,带领200人入城。之后刘黑闼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而唐军因为大雪无法增援。最终明水城崩,罗士信被俘。刘黑闼很珍惜罗士信的才华,希望他投降,但罗士信宁死不屈,被杀时年22岁。当李世民得知罗士信被杀的消息时,他非常悲伤,并下令赎回他的尸体。罗士信生前与裴关系很好。裴被杀后,罗士信出钱将裴父子安葬在北碚山。他还说:“我死的时候,希望葬在这个坟墓旁边。”按照罗士信的遗愿,李世民把他葬在裴墓旁。2023-07-10 09:47:381
李渊侄子才能平庸,为何玄武门事变后最为李世民忌惮?
李渊的侄子李瑗身份很特殊,是隋朝柱国、备身将军李哲的儿子,其次他和隐太子李建成交好,所以李世民继立太子后,很是忌惮。李瑗没有什么能力,凭借父亲的地位,被封为黄台郡公,唐朝建立后,进封庐江郡王。但他早年与李建成,因此在玄武门政变之后,不敢进京,最终在心腹王君廓的诱骗下,反叛朝廷。一、身世显赫,家庭背景特殊。李瑗的父亲李哲,是隋朝柱国、备身将军,同时也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在隋朝被封为黄台郡公,李渊建立唐朝后,又在刑部和地方任职,最后被封为庐江郡王。李瑗在很早时候,就与隐太子李建成结交,当时李建成为了铲除秦王李世民,暗中拉拢他。由于李瑗和李建成的特殊关系,所以在玄武门政变之后,虽然李世民做了太子,但还是对他不放心,很想除掉他。二、结交王君廓,为自己埋下隐患。李瑗在任幽州都督时,由于能力有限,朝廷对他很不放心,于是委派右将军王君廓担任他的助手。这个王君廓本是一个强盗,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让平庸的李瑗相信了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还和他结成了亲家。这样看来李瑗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好坏不分,也为自己的错误埋下了隐患。三、听信谗言,起兵谋反。在玄武门兵变之后,隐太子李建成被杀死,让李瑗很是担心,害怕牵连自己。面对朝廷的诏谕,内心十分惊慌,不知是如何处理。于是李瑗和王君廓私下商议,而王君廓心怀鬼胎,想诱使李瑗谋反,然后捉拿他领赏。于是,李瑗听信谗言,起兵造反,又被王君廓勒死,尸首送到京城,被贬为庶人。2023-07-10 09:47:454
“刘欣”李米杀翟让隋末瓦岗之乱的一次权力整合
李米原是杨玄感的部下。杨玄起义失败后,李密开始了逃亡生涯,后来投奔瓦岗军。由于李密善于运筹帷幄,善战,受到瓦岗军首领翟让的赏识和重用。他说服翟让带领七千将士攻占隋朝重要粮仓罗星仓,并招募饥民数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由于李米善于运筹帷幄,他逐渐在瓦岗军内部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又允许李密设立蒲山CCBA,翟让推李密为宫闱,相当于给了李密首领的位置,以吸引各种反隋武装。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瓦岗军的内部结构。李米杀了翟让!很多史料记载,李密杀翟让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对待俘虏的态度不同。我觉得没那么简单。我在查阅大量史料,考察瓦岗军的成长足迹时,发现石密杀翟让有着深刻的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首先是权力的制衡。翟让曾经是李密的领导,后来主动把领导权让给了李密。史弥虽然在瓦岗军中权力最高,却不能直接对前任首领翟让发号施令。就算是想让翟让做点什么,语气也会委婉一些。毕竟他的领导位置是翟让选出来的,而瓦岗军的将领多是穷苦造反的人,或者是隋朝的下级军官。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善良和正义尤为重要。翟让只领导过李密一次,但只要事情发生,李密就不能在翟让面前摆出领导的姿态,以免给人忘恩负义的感觉。但李密野心勃勃,于是翟让成了李密的绊脚石。虽然表面上看,石米是翟让的首领,但内心深处,大家还是认为翟让是首领。李密心里肯定会不高兴,我也是,这说明翟让暗中分解了李密的权力。只是心里不舒服还不足以让李密去杀翟让。我得靠自己的力量。李密很厉害。其次,派系众多。一般来说,瓦岗军分为三派。第一个群体,我称之为普善公共群体。这个小组是李密自己建立的。可以说是李密的嫡系军队,以秦、罗士信为首,并辅以裴、王伯当等领兵八千。在瓦岗军中,是战斗力和实力最强的军队。第二个学校,我称之为老营组。这个团体主要是以原本和翟让一起在瓦缸造反的老部下为主。其中左武侯辛将军和左武侯许氏将军都是翟让的心腹,率领大批士卒。实力堪比普善公团。翟让虽然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但他在瓦岗军的势力并没有削弱多少。第三派可以称之为改变人的群体。所谓替代群体,是指一些农民和小贩。因为受不了政府的压迫,所以造反了,但是没有形成正式的组织,所以需要加入大规模的反抗军。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有孟让、郝孝德一伙,上谷县的王君廓一伙,昌平县的李文才一伙、李德谦一伙,蔚县的黎文翔一伙,河北县的张青特别一伙。边民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能形成真正的统一力量。表面上服从李密的命令,关键时刻却靠不住。他们依靠瓦岗军,因为瓦岗军有粮食。这个群体属于摇摆型,只要能得到利益就行。无论是效忠翟让还是李密。三派观点不一。蒲山公集团忠于李密,老营集团忠于翟让,盖民集团无所谓。因此,斗争的焦点是蒲山工团和老鹰团。第三,翟让和李米有不同的追求。翟让认为自己不如李密有野心,不是打天下的料,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完全不担心李密,然后反过来对付自己。他虽然掌管李密,但由于权力强大,并不在乎名义上接受李密的领导。总之他只想吃大块肉,喝大碗酒,有美女就去。如果他有钱,他就会有钱。只要过得好,他就没有征服国家的野心。因为翟让的存在,翟让的老部下利用职权,无视李密的命令。他们只知道战斗时躲在后面。当战利品一个个出来的时候,他们英勇奋战。另一方面,李米是隋朝的老官员。他反抗只是为了成为一个皇帝。现在的翟让,自己曾经的领导,就是这么有上进心,但还是要面对。很难说。他的部下也对翟让集团的行为不满,这一点已经记在李密的脑子里。在翟让看来,下属会赢得奖杯。这些都是小事。连领导职位都是他给李密的。李密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琐事。但他不知道,石米是个有野心的人,是个男主,他做男主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这样下去,瓦岗军早晚会出问题,所以石米认为,瓦岗军要想形成真正的合力,必须让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用现在的话统一思想。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团结一致呢?李米想做翟让的思想工作,但为什么李米最终决定杀死翟让?我觉得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翟让根本不听。第四个问题,翟让是个什么样的人?在这里,我就说三件小事。大家就看翟让是个什么样的人了。第一件事,翟让在记账期间邀请李密赌博。翟让的赌风不太好,赢了也输不起。他自然不想在处罚期间白白给翟让钱,所以想尽一切办法逃避,找借口不去。结果翟让气得被抓起来打了80棍。第二,翟让警告左长实方福造,“你之前攻取汝南,得了多少财宝?你都给了龚伟,却没给我。你不知道巩伟的位置是我的吗?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巩伟!"第三,翟让的弟弟翟红是一个非常粗鲁的恶棍。司马望,他的谋士,如新,翟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兜里赚钱,买卖军帖,私分,无所不用其极。两人对翟让把领导权交给李密特别不满,所以经常在翟让面前诉苦。王如心经常建议翟让接管一切事务,巧妙地夺取李密的权力。翟让的哥哥更直接。他当众对翟让说了这话。当然,这个宝座应该是自己坐的。如果你不坐下,也没必要给别人。我的名字叫翟。为什么不给我这个职位?翟让对哥哥的话不以为意,笑了两声,也就忘了这件事。从这三件事,我想大家应该知道翟让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是粗鲁自大。以我的经验,做一个粗暴傲慢的人的思想工作并不容易,他很可能会和你翻脸。想象一下石米做翟让思想工作时翟让的反应。既然不听好话,那就是生死!翟让,别怪我对李密残忍。想成为称霸天下的英雄,就必须放弃善良。李米告诉自己,这不是嗜血,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而是为了瓦岗军的未来,为了整个世界,为了真正的荣誉感。杀了他。虽然翟让死后,一些老营团离开了瓦岗军,削弱了瓦岗军的实力,但内部思想相对统一,没有派系之争,史弥可以专心实现自己的理想。2023-07-10 09:48:211
初唐名人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是怎么死的?初唐对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极为尴尬。他在初唐统一战争中的战功远足以获得开国功臣的称号,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由于他傲慢自大的性情,使他变得令人作呕,难以改变,最终他叛变并被杀。从小,王君廓就没有父亲或母亲,贫穷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伤疤。他跟着叔叔卖马为生,和老百姓混为一谈。偷拐的招数随机而来,行为极不正当。贼成了贼,他是村里的灾难。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49:151
唐朝开国功臣王君廓为什么会叛变并最终被杀?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图片来自网络。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的叔叔叫什么名字?隋末,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王君廓的反应是聚集军队去偷,但是他的叔叔反对。无奈之下,王君廓用恶毒的手段诬陷叔叔与邻居有染,激怒了叔叔,并联手杀害了婶婶和邻居。谋杀案发生后,他的叔叔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所以他不得不服从王君廓的意图,四处流窜,落草为寇。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是史料中唯一提到王君廓叔叔的地方,但没有详细的资料,他叔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之后,我伯侄关系在陕南聚集了一千多名士兵,他们居住在昌平、夏县和玉祥。当初投奔李密,后投降李渊,历任河内巡抚、常山县令、辽州刺史。随秦王征伐王,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武威将军。唐高祖称赞他“以十三人破万贼。自古以来,除了少数人,什么都没有。”给多种颜色,锻造。此后,王与窦建德联合抗唐,在武都作战。王君廓奉秦王之命,率领一千轻骑,抄了他们的粮船,把米船沉了三十尺,活捉了大将张青,打垮了敌军的锐气,入了彭国公的职。王斗战败后,刘黑闼随军平定,受命镇守幽州。当土耳其人入侵时,军阔奋起反击,俘虏了两千敌军,赢了五十多匹战马。回京后,高祖“赐他一匹御马”,破例让他骑出了大殿,还给他一件锦袍和一条金腰带。玄门之变后,挑衅李反水谋反,后将其杀死,冒充平叛英雄。唐太宗拜王君廓为左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他给了几千样东西,封了3300户人家。在位时,骄横跋扈。皇帝上书朝廷,恐祸而逃,被野人所杀。唐太宗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49:221
为什么历史上对唐朝名臣王君廓的评价极其尴尬?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初唐对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极为尴尬。他在初唐统一战争中的战功远足以获得开国功臣的称号,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由于他傲慢自大的性情,使他变得令人作呕,难以改变,最终他叛变并被杀。从小,王君廓就没有父亲或母亲,贫穷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伤疤。他跟着叔叔卖马为生,和老百姓混为一谈。偷拐的招数随机而来,行为极不正当。贼成了贼,他是村里的灾难。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49:311
初唐名人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是怎么死的?初唐对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极为尴尬。他在初唐统一战争中的战功远足以获得开国功臣的称号,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由于他傲慢自大的性情,使他变得令人作呕,难以改变,最终他叛变并被杀。从小,王君廓就没有父亲或母亲,贫穷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伤疤。他跟着叔叔卖马为生,和老百姓混为一谈。偷拐的招数随机而来,行为极不正当。贼成了贼,他是村里的灾难。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49:401
初唐名人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是怎么死的?初唐对王君廓的历史评价极为尴尬。他在初唐统一战争中的战功远足以获得开国功臣的称号,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由于他傲慢自大的性情,使他变得令人作呕,难以改变,最终他叛变并被杀。从小,王君廓就没有父亲或母亲,贫穷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伤疤。他跟着叔叔卖马为生,和老百姓混为一谈。偷拐的招数随机而来,行为极不正当。贼成了贼,他是村里的灾难。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49:471
初唐名将、沙场名将王君廓的叔叔是谁?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向王进军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隋末,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王君廓的反应是聚集军队去偷,但是他的叔叔反对。无奈之下,王君廓用恶毒的手段诬陷叔叔与邻居有染,激怒了叔叔,并联手杀害了婶婶和邻居。谋杀案发生后,他的叔叔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所以他不得不服从王君廓的意图,四处流窜,落草为寇。这些是史料中唯一提到王君廓叔叔的地方,但没有详细的资料,他叔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之后,我伯侄关系在陕南聚集了一千多名士兵,他们居住在昌平、夏县和玉祥。当初投奔李密,后投降李渊,历任河内巡抚、常山县令、辽州刺史。随秦王征伐王,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武威将军。唐高祖称赞他“以十三人破万贼。自古以来,除了少数人,什么都没有。”给多种颜色,锻造。此后,王与窦建德联合抗唐,在武都作战。王君廓奉秦王之命,率领一千轻骑,抄了他们的粮船,把米船沉了三十尺,活捉了大将张青,打垮了敌军的锐气,入了彭国公的职。王斗战败后,刘黑闼随军平定,受命镇守幽州。当土耳其人入侵时,军阔奋起反击,俘虏了两千敌军,赢了五十多匹战马。回京后,高祖“赐他一匹御马”,破例让他骑出了大殿,还给他一件锦袍和一条金腰带。玄门之变后,挑衅李反水谋反,后将其杀死,冒充平叛英雄。唐太宗拜王君廓为左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他给了几千样东西,封了3300户人家。在位时,骄横跋扈。皇帝上书朝廷,恐祸而逃,被野人所杀。唐太宗追其前朝功业,葬之,后削其封地,贬其喜2023-07-10 09:49:531
王君廓开国英雄最终叛逃和被杀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入侵王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的叔叔叫什么名字?隋末,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王君廓的反应是聚集军队去偷,但是他的叔叔反对。无奈之下,王君廓用恶毒的手段诬陷叔叔与邻居有染,激怒了叔叔,并联手杀害了婶婶和邻居。谋杀案发生后,他的叔叔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所以他不得不服从王君廓的意图,四处流窜,落草为寇。这些是史料中唯一提到王君廓叔叔的地方,但没有详细的资料,他叔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之后,我伯侄关系在陕南聚集了一千多名士兵,他们居住在昌平、夏县和玉祥。当初投奔李密,后投降李渊,历任河内巡抚、常山县令、辽州刺史。随秦王征伐王,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武威将军。唐高祖称赞他“以十三人破万贼。自古以来,除了少数人,什么都没有。”给多种颜色,锻造。此后,王与窦建德联合抗唐,在武都作战。王君廓奉秦王之命,率领一千轻骑,抄了他们的粮船,把米船沉了三十尺,活捉了大将张青,打垮了敌军的锐气,入了彭国公的职。王斗战败后,刘黑闼随军平定,受命镇守幽州。当土耳其人入侵时,军阔奋起反击,俘虏了两千敌军,赢了五十多匹战马。回京后,高祖“赐他一匹御马”,破例让他骑出了大殿,还给他一件锦袍和一条金腰带。玄门之变后,挑衅李反水谋反,后将其杀死,冒充平叛英雄。唐太宗拜王君廓为左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他给了几千样东西,封了3300户人家。在位时,骄横跋扈。皇帝发函朝鲜,恐祸而逃,被野人所杀。唐太宗追其前朝功业,葬之,后削其封地,贬其为隋末,王君廓召集土匪,四处掠夺,并向夏县和昌平推进。河东郡荣引军抵抗,并派人来求援。看到来人后,王君廓假装愿意投降。丁荣为此鄙视他,于是安排军队爬山。王君廓的军队埋伏在山谷里,当丁荣撤退时,他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不久,王君廓带着魏豹、等人攻打禹乡,遇到隋朝的宋老生。王君廓首战不利,只得退守房山,宋老生乘胜追击。这时,王君廓的粮草用完了,于是他假装成宋老生,和他隔着小溪说话,祈求一声。宋老生被感动,放松了警惕,王君廓趁机趁夜逃走。种种事迹都可以证明王君廓是《农夫与蛇》中那个忘恩负义的蛇,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信任,也注定了王君廓最后不会有好下场。2023-07-10 09:50:001
初唐名人王君廓的叔叔是谁?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入侵王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的叔叔叫什么名字?隋末,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王君廓的反应是聚集军队去偷,但是他的叔叔反对。无奈之下,王君廓用恶毒的手段诬陷叔叔与邻居有染,激怒了叔叔,并联手杀害了婶婶和邻居。谋杀案发生后,他的叔叔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所以他不得不服从王君廓的意图,四处流窜,落草为寇。这些是史料中唯一提到王君廓叔叔的地方,但没有详细的资料,他叔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之后,我伯侄关系在陕南聚集了一千多名士兵,他们居住在昌平、夏县和玉祥。当初投奔李密,后投降李渊,历任河内巡抚、常山县令、辽州刺史。随秦王征伐王,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武威将军。唐高祖称赞他“以十三人破万贼。自古以来,除了少数人,什么都没有。”给多种颜色,锻造。此后,王与窦建德联合抗唐,在武都作战。王君廓奉秦王之命,率领一千轻骑,抄了他们的粮船,把米船沉了三十尺,活捉了大将张青,打垮了敌军的锐气,入了彭国公的职。王斗战败后,刘黑闼随军平定,受命镇守幽州。当土耳其人入侵时,军阔奋起反击,俘虏了两千敌军,赢了五十多匹战马。回京后,高祖“赐他一匹御马”,破例让他骑出了大殿,还给他一件锦袍和一条金腰带。玄门之变后,挑衅李反水谋反,后将其杀死,冒充平叛英雄。唐太宗拜王君廓为左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他给了几千样东西,封了3300户人家。在位时,骄横跋扈。皇帝上书朝廷,恐祸而逃,被野人所杀。唐太宗追其前朝功业,葬之,后削其封地,降级2023-07-10 09:50:061
初唐名人王君廓的叔叔是谁?
初唐名人王君廓早年曾聚众盗窃、抢劫民宅、霸占井径。王君廓从小贫穷,靠卖马为生。然而,他表现不好,经常偷窃,这使得他的村庄深受其害。隋朝末年,王君廓计划聚集兵马讨贼,但他的叔父不同意。王君廓诬陷邻居和他叔叔有染,和他叔叔一起杀了邻居,然后从这里逃走。宜宁元年,唐元反隋,派人取。魏豹和邓宝打算加入高祖,王君廓假意同意。趁着他们出其不意,突然发兵进攻,夺取他们的辎重,然后去打李密的瓦岗军。武德元年,王君廓因在瓦岗军中得不到重用,向唐朝投降。被封为上筑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后任辽州刺史、上谷郡。在那之后,王君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上了战场,立下了战功。当入侵王时,帮助攻打洛口,切断洛阳的粮道,并率军攻克颛顼。王窦建德夏出兵救王,遇唐军奇袭虎牢关,不利战局。王君廓率领一千轻骑拦截夏军的粮草,活捉了夏军的大将张庆特。不久,窦建德和王相继被平定,因功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并晋升为彭国公。虽然王君廓入唐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但他的傲慢心态很难改变,也不受朝廷规则的约束。之后怕有人举报他的恶行,连夜叛逃,却在途中被恶人杀害。他死后,李世民想起他曾经绝望的友谊,埋葬了他的尸体。王君廓的叔叔叫什么名字?隋末,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王君廓的反应是聚集军队去偷,但是他的叔叔反对。无奈之下,王君廓用恶毒的手段诬陷叔叔与邻居有染,激怒了叔叔,并联手杀害了婶婶和邻居。谋杀案发生后,他的叔叔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所以他不得不服从王君廓的意图,四处流窜,落草为寇。这些是史料中唯一提到王君廓叔叔的地方,但没有详细的资料,他叔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之后,我伯侄关系在陕南聚集了一千多名士兵,他们居住在昌平、夏县和玉祥。当初投奔李密,后投降李渊,历任河内巡抚、常山县令、辽州刺史。随秦王征伐王,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武威将军。唐高祖称赞他“以十三人破万贼。自古以来,除了少数人,什么都没有。”给多种颜色,锻造。此后,王与窦建德联合抗唐,在武都作战。王君廓奉秦王之命,率领一千轻骑,抄了他们的粮船,把米船沉了三十尺,活捉了大将张青,打垮了敌军的锐气,入了彭国公的职。王斗战败后,刘黑闼随军平定,受命镇守幽州。当土耳其人入侵时,军阔奋起反击,俘虏了两千敌军,赢了五十多匹战马。回京后,高祖“赐他一匹御马”,破例让他骑出了大殿,还给他一件锦袍和一条金腰带。玄门之变后,挑衅李反水谋反,后将其杀死,冒充平叛英雄。唐太宗拜王君廓为左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他给了几千样东西,封了3300户人家。在位时,骄横跋扈。皇帝上书朝廷,恐祸而逃,被野人所杀。唐太宗追其前朝功业,葬之,后削其封地,降级2023-07-10 09:50:161
唐朝名将王君廓的后代是谁
查不到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将。王君廓早年曾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占据井陉,后投靠瓦岗,不久又率众归附唐朝,封上柱国,历迁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此后,王君廓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镇守幽州。玄武门之变后,王君廓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然后再将其诛杀,以平叛英雄自居,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627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职骄纵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杀死驿吏,准备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所杀,封邑也被削除。2023-07-10 09:50:232
唐初名将王君廓被野人所斩,史书中的野人是指的什么
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将。王君廓早年曾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占据井陉,后投靠瓦岗,不久又率众归附唐朝,封上柱国,历迁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此后,王君廓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镇守幽州。玄武门之变后,王君廓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然后再将其诛杀,以平叛英雄自居,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627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职骄纵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杀死驿吏,准备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所杀,封邑也被削除。2023-07-10 09:50:432
王及善文言文
1. 文言文:《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一篇 【参考译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 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 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被拜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 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 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 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 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 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 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 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 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 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 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 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患没有穷尽。” 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 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 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 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内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 王及善上疏称病一个多月,武后没有过问。乞请还乡,仍未得到允许。 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不到十天)就去世。 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2.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15.C 16.A 17.D 18.(1)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 太子向他道歉。(次:按次序或轮到;羽翼:辅佐;谢:道歉。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2)逆贼侵犯边境,你虽然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盗:侵犯;妻子:妻子和儿女;屏蔽:屏障。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C项,当:判罪,判处。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 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依循规律。 其一语气词必然放于句后,其二发语词必然放于句首,其三固定句式必然不能分开,其四名词、代词在句中不是主语便是宾语,其五文言文的排偶句式,其六顶真修辞。操作时要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先易后难。 考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17. 试题分析:D项, “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于原文无据。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 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 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任王君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 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太子李弘被立,王及善被提拔为左奉裕率。 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 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 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 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 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 神功元年,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 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 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 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将会成为祸乱的根源,祸患不会终了。” 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 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 王及善虽不很擅长文辞,但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 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侍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审查阁中事就可以了。” 于是王及善乞请告老还乡,未得到允许。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3. 文言文王綝字方庆翻译 王綝,字方庆,以字为人所知。 其先人从丹阳迁到雍地咸阳。父亲名弘直,是汉王元昌之友。 王爱好游玩田猎,上书恳切地劝谏,王略有收敛,不过也就疏远他了。后来为荆王友。 王方庆自越王府参军起家。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及《汉书》二史。 后来任希古去了别处,乃停止了其学习。武后时,升任广州都督。 南海每年都有昆仑岛的船来卖外域的珠宝,前任都督路元睿又任意拿货不给钱,船主十分生气,将路元睿又杀了。王方庆继任都督,丝毫都不向船主索要。 当初,部中的首领们都极贪婪,百姓到都督府来控告,府中官属与那些首领一向有联系,受他们的馈赠,所以从未治过他们的罪。 王方庆到任后,约束吏属不得与那些部首领有来往,违者要依法论处,于是境内都畏法清廉。 那些评论者说治理广州还没有一个像王方庆这样治理有方的,可号称第一。皇帝下诏赐给瑞锦、杂彩,表扬他的善政。 后来转为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爵。后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 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将要献俘宗庙,内史王及善提出这是孝明帝的忌月,要求鼓吹乐队备而不用。王方庆说“:以前晋穆帝娶皇后,正当康帝的忌月,时人都为之犹豫。 荀讷说《礼》中提到了忌日,但没有忌月的提法及礼仪。从‘月"而推论,那就还可以有忌时、忌年,那就越发没有理论根据了。 那时就用了荀讷的意见。臣以为现在正是我军获得大胜,作乐不会有妨碍的。” 皇帝诏令允许作乐。武后到玉泉祠去,因山道险窄,想乘手挽的“腰舆”。 王方庆上奏说:“以前张猛劝谏汉元帝说:‘乘船有危险,走桥安稳。"元帝听从了从桥上渡河。 现在此地山高崖陡,栈道曲折狭窄。与汉元帝时的楼船相比,又危险多了。 陛下怎么能轻易地就登险途呢?”武后听后,中止了此行。 王方庆曾经提出:“礼法,包括了五服内之丧,死者未葬,不听朝贺;丧期未满,不享宴饮。 如今群臣都不遵用,弄乱了、败坏了礼教,这种情况不能放任。”有诏令申责不遵礼教者,于是朝廷内外都很怕他。 武后曾向王方庆索求王羲之的书法。王方庆上奏“:十世从祖王羲之的书法有四十多幅,太宗索求,臣先父已全部奉上,现在仅存一幅。 那时一并奉献的还有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繤、八世祖王昙首、七世祖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及九世从祖王献之等共二十八人的书共十篇。”武后去武成殿将这些书作遍示群臣,还诏令中书舍人崔融排列说明其世代门阀,称之为《宝章集》,又将集子赐给王方庆。 士人都欣羡其宠。后来王方庆告老要求退休,改任他为麟台监,修撰国史。 中宗再次被确认为皇太子时,委任王方庆为检校左庶子。 武后想要在冬季练武,有司不能按时准备好,于是决定来年春天再练。 王方庆上奏“:按照《月令》中说‘冬季,天子命将帅习武,练习射箭、驾战车,角力较量”。这是三个季度务农,一个季度练武,平安之日不忘战乱之时。 春天不可以举兵。兵,当五行之金;金胜木。 春天,正是木旺之时,举金会伤德,扼杀生气。孟春季节而干冬季干的事,将会发生水涝,雪霜也会使人不安,种子不能入土。 如今孟春时练兵,以阴政触犯阳气,危害了生物的生机。臣担心涝水将会冲毁东西,霜雪会打坏庄稼,以致夏麦不熟。 恳请陛下不要违背时令,还是提前到冬季练兵,以顺应自然规律。”武后写手制同意他的建议并予以褒奖。 这一年,实任王方庆为左庶子,进而封公,奉入同职事三品,兼侍太子读书。 王方庆上奏:“人臣对于天子,没有一个指斥太子名字不当的。 以前,晋时的山涛有《启事》,中称皇太子的名字不合式。 孝敬为太子时,改名字中的‘弘"字为‘崇"字;沛王为太子,即改名字中的‘贤"字为‘文"字。 现在东宫的门、殿名称很多涉嫌触讳,恳请一一改去,使能遵符旧典。”武后制令可以。 长安二年(702)死,追赠兖州都督,赐谥为“贞”。中宗复位,因他是东宫的旧臣,又追赠吏部尚书。 王方庆博学多才,熟悉朝章,著书二百多篇,特别精通《周礼》、《校礼》、《礼记》。学礼者有什么疑问向他咨询,他一定回答得十分深刻精到。 所以他的门生们把他的答问辑录起来而成《杂礼答问》一书。他家藏书极多,与皇家秘府不相上下,图画也都是精本。 王方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继承祖业,以后这些书画都散失了。 孙子名俌,六世孙名玙。 评论:李德裕著书说:“王方庆任宰相时,他的儿子任眉州司士参军。武后问他‘:你位居宰相,为什么儿子在那么远处?"王方庆回答‘:庐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怎敢放在近处?"用以比况仓唐警悟文侯的事。” 王方庆确实是个君子。即使是仓惶急迫之时,也不忘诱导君王为善。 及至建议改动太子的名字以震动群臣,显示了中兴的萌芽。所谓人难言之事,对于王方庆还难吗?故德裕之称道他,实在不假啊! 韦思谦名仁约,因为音近武后父讳,乃以字为名。 他的祖先原籍雍州杜陵,后迁居襄阳,又搬移到郑州阳武定居落籍。八岁时母亲去世,以孝闻名。 及进士第,累调应城县令,因小过失闻于朝廷,。 4.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 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 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君愕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太子之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 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 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 ”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 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 及善数奏抑之,则天不悦,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 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2023-07-10 09:50:531
王及善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陆象器识深邃 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任王君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太子李弘被立,王及善被提拔为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 神功元年,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将会成为祸乱的根源,祸患不会终了。”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 王及善虽不很擅长文辞,但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侍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审查阁中事就可以了。”于是王及善乞请告老还乡,未得到允许。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2.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竟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 今足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 ”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 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 太子冬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 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 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 ”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乃留拜内史。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 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旧唐书列传四十》[注】①掷倒:翻跟头。 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今万乘失御 控制力,统治力 B.袭爵邢国公 承继C.太子谢而遣之 致谢 D.及善数奏抑之 抵制,压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窃为足下寒心矣 为朕卧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谨C.太子之居春宫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D.乃留拜内史 乃上疏乞骸骨,不许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王及善“有大臣之节”的一组是 ①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 ④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⑤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数奏抑之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朝末年,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投靠义师,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B.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职,让他佩大横刀留在自己身旁。C.武则天对王及善极为器重,本来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问策后决定把他留在朝中。 D.王及善不满张易之兄弟恃宠而骄、不守臣礼,屡屡上奏,但武则天反倒让他不要多管此事。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 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②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参考答案:6。 C(C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A介词,为,替;B连词,因为;D连词,于是)7。 D(①句写的是王及善的父亲王君愕;③句写的是高宗对王及善的信任;④句写的是武则天对王及善的要求。) 8。 A(A偷换主语,原文是说王君愕"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王君愕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而非"王君廓和王君愕"。 )9。 (1) (4分)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3处扣1分。)(2)(6分)①翻译:防边贼作乱(译作"那"也可)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你不应出行。 (2分,"末"1分,句意1分。)②翻译: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 (4分,“每”1分,“以”1分,“见知”1分,句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及善,是汔州邯郸人,父名君愕。 隋朝末年,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郸,王君愕前往游说王君廓说: "如今天子丧失统治权力,英雄竟起,应该安抚招纳被遗弃的百姓,占据有利地势,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 现在足下肆行残忍,所到之处劫掠抢夺,我私下替足下寒心。 "王君廓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屯驻在井陉山。恰逢义师进入并平定关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降,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敌阵,力战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怀念他。 王及善十四岁时,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袭爵邢国公。 太子住在春宫时,因聚宴而命宫僚翻跟斗,轮到王太善,他推辞说:"殿下自己有乐官,臣只应属守本职,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 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 高宗听说后专门加以赏赐安慰,不久授任佑千牛卫将军, 高宗对他说:"因为卿忠诚谊慎。 3.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15.C 16.A 17.D 18.(1)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 太子向他道歉。(次:按次序或轮到;羽翼:辅佐;谢:道歉。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2)逆贼侵犯边境,你虽然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盗:侵犯;妻子:妻子和儿女;屏蔽:屏障。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C项,当:判罪,判处。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 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依循规律。 其一语气词必然放于句后,其二发语词必然放于句首,其三固定句式必然不能分开,其四名词、代词在句中不是主语便是宾语,其五文言文的排偶句式,其六顶真修辞。操作时要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先易后难。 考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17. 试题分析:D项, “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于原文无据。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 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 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任王君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 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太子李弘被立,王及善被提拔为左奉裕率。 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 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 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 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 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 神功元年,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 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 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 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将会成为祸乱的根源,祸患不会终了。” 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 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 王及善虽不很擅长文辞,但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 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侍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审查阁中事就可以了。” 于是王及善乞请告老还乡,未得到允许。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4.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 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 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君愕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太子之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 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 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 ”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 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 及善数奏抑之,则天不悦,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 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2023-07-10 09:51:281
瓦岗寨有几个将军去了唐朝
演义: 《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 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 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评论:秦二哥实乃一勇夫尔。 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 《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 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 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评论:除了活的长,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徐茂公 演义: 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 原名徐世绩,子茂公,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李绩在隋末的乱世中曾称霸一方,后投瓦岗寨李密。向李密献计攻克黎阳粮仓,开仓放粮,使瓦岗寨十日内增兵二十万。及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李绩拒有瓦岗旧地,不久降唐,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英国公)。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发丧。 窦建德攻黎阳,李绩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于秦王旗下。之后在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后又平定徐圆朗叛乱,擒斩徐圆朗。 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突厥军。 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突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 太宗征高丽,李绩随军出征,立有战功。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临死时,恐李绩作乱,故意贬其出京加以试探,李绩毫不停留,立即离京,高宗继位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李绩善于察言观色,适时投入武则天一边,得以维持其在朝中的地位。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也是一个寿星),配享高宗庙庭,并在其坟前筑起象征阴山、铁山的土丘,以纪念他征讨突厥、薛延陀的功绩。 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后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被剥夺赐姓,李绩坟被刨,其在世时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费。 评论:李绩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真不负“智多星”之名。 王伯当 演义: 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 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 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史大奈 演义: 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 本突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评论:史大奈原来是“国际友人”。 王君廓 演义: 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 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 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 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 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 评论:王君廓应该算我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2023-07-10 09:51:422
《隋唐演义》与真实的历史有哪些差别? 列举一下几个事例。
1、秦琼字叔宝 演义:《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评论:秦二哥实乃一勇夫尔。 2、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评论:除了活的长,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3、李元霸 演义:隋唐第一条好汉,手持两把大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先后杀死了使用镏金镗的伍天锡、宇文成都,遭到天谴,被雷电劈死。 历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 评论: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义作者发挥了。 4、罗艺 演义:原北齐将领,秦琼的姑父,后被杨林招降,被封为‘北平王",以‘罗家枪"闻名天下,最后被窦建德部将苏定方射死。 历史原型:又名李艺,出身将门,善射,勇于攻战,为隋虎贲郎将,守北平,屡破四方贼寇。适逢天下大乱,罗艺趁乱起事,占据北平,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窦建德、高开道等反王先后谴使劝降,罗艺都不准,独降于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为燕王,赐姓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罗艺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无礼,曾一度被免职。后因突厥屡屡南犯,罗艺又被重新启用,镇守泾州。太宗继位,罗艺因是太子建成一党,恐遭迫害,遂发动叛乱,占据幽州,但不久为部将所杀。 评论:罗艺原来是太子建成一党,谁能想到? 5、罗成 演义: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艺高强,自视甚高。曾夺得天下第一武状元,后投唐,为唐军第一勇将,立下赫赫战功,曾一人独擒八大反王。此后遭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陷害,中苏定方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原型: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事迹。罗成的原型可能是罗士信。 评论:又是一个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6、柴绍 演义:李渊的女婿,演义中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 历史原型:柴绍祖、父俱为高官,其幼年即以矫健勇猛闻于关中,李渊因此以女妻之。李渊起兵,柴绍为马军总管。下临汾,平绛郡,败隋将宋老生、桑显和,屡立战功,一直到唐军攻下长安。之后柴绍又随秦王平定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诸反王,被封为霍国公。吐谷浑、党项来犯,柴绍统军大败之。贞观二年,又破梁师都于夏州。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 评论:唐军中的猛将摇身一变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奶油小生,演义中对柴绍的艺术加工也太夸张了。 7、尉迟敬德 演义:隋唐演义后期的主人公,原刘武周部将,后降唐,成为李世民手下与秦琼齐名的勇将,多次救秦王于危难之中,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最后为救薛仁贵撞死在朝门。 历史原型:原为刘武周手下骁将,善避枪夺枪,武周败亡后,降唐,参与了征王世充之役,曾枪挑敌勇将单雄信。后又随军征讨刘黑闼、徐元朗,救秦王于重围之中,立下大功。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是力劝秦王先下手为强,后于玄武门射杀齐王元吉,立下头功,事后李世民将齐王府邸赏于敬德。太宗继位后,封敬德为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同掌朝政。但敬德自以为功高,经常侮辱群臣,最终被外放。后太宗征高丽,敬德随军出征。敬德晚年迷信方术,曾闭门不出达16年之久。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敬德年74而亡,陪葬昭陵。敬德有一子名尉迟宝琳,这与演义中相符。 评价:尉迟老黑的道德水准实在不怎么样。 8、江夏王李道宗 演义:《薛家将》中的反面人物,多次陷害薛仁贵,最终恶有恶报。 历史原型:李道宗论辈份是李渊的叔父,但年纪却与李世民相仿。17岁即经战阵,向李世民献计大破刘武周军,之后在与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中也屡立奇功。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任灵州总管,屡败梁师都叛军与突厥军,扩地千里。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与李靖共破东突厥,擒颉利可汗。之后又与李靖大败吐谷浑,立有大功。但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贪污罪被罢官。一年后,道宗重被朝廷启用。征高丽之役,与李绩同为唐军先锋,立下很多战功,曾向太宗献计奇袭高丽后方,可惜未被采纳。贞观21年(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与李道宗不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利用房遗爱叛乱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于路上。后长孙无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平反。李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欺人,在宗室之中与李孝恭齐名,最为当世所重。 评论:李道宗真乃一代名将也,可在演义中却被描写的龌龊不堪,实在让人为他感到惋惜。 9、徐茂公 演义: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原名徐世绩,字茂公,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李绩在隋末的乱世中曾称霸一方,后投瓦岗寨李密。向李密献计攻克黎阳粮仓,开仓放粮,使瓦岗寨十日内增兵二十万。及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李绩拒有瓦岗旧地,不久降唐,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英国公)。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发丧。窦建德攻黎阳,李绩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于秦王旗下。之后在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后又平定徐圆朗叛乱,擒斩徐圆朗。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突厥军。 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突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太宗征高丽,李绩随军出征,立有战功。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临死时,恐李绩作乱,故意贬其出京加以试探,李绩毫不停留,立即离京,高宗继位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李绩善于察言观色,适时投入武则天一边,得以维持其在朝中的地位。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也是一个寿星),配享高宗庙庭,并在其坟前筑起象征阴山、铁山的土丘,以纪念他征讨突厥、薛延陀的功绩。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后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被剥夺赐姓,李绩坟被刨,其在世时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费。 评论:李绩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真不负‘智多星"之名。 10、苏定方 演义:原窦建德部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后降唐,但最终为罗家后人所杀。 历史原型: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及窦、刘败亡,定方归乡里。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重新启用,随同李靖奇袭东突厥颉利可汗。高宗初年,苏定方随程咬金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屡献良策,但不为咬金采纳,唐军终无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苏定方为统帅,再征贺鲁。唐军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定方被封为邢国公。后西域三国反,定方又率军平定。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六十九岁高龄统军征百济,连败百济、日本军,擒百济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后胜三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皆生擒其主,为唐长胜将军。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寿七十六。 评论:又是一个被演义歪曲的伟大人物。 11、靠山王杨林 演义: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原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 评论:如果杨爽不被庸医所害,他是否真能成为隋的柱石呢? 12、杨义臣 演义:杨林的弟弟,曾摆下一个八面金锁阵,后被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锤所破,他自己自杀身亡。 历史原型:本姓尉迟,因父亲与突厥力战阵亡,赐姓杨,养于宫中。年长后,善骑射,有将才,曾数次大破突厥军。炀帝继位,汉王杨谅叛乱,杨义臣以少胜多,败叛将乔钟葵。后炀帝三次征高丽,义臣均随军出征,多立战功,曾一日七捷。适逢天下大乱,杨义臣四处征战,先后平定向海公、高士达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为炀帝所忌惮,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评论:他倒和杨林有几分相似。 13、裴元庆 演义:隋唐第三条好汉,其姐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大锤,勇猛异常,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后中隋将新文礼之计,于山谷中被烧死。 历史原型: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 评价:确为一员猛将,可惜未逢明主。 14、单雄信 演义: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历史原型:瓦岗寨前寨主翟让的好友,善马上用枪,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后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 评价:看来历史上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 15、王伯当 演义: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16、薛仁贵 演义:‘薛家将"的第一任主人公,是太宗朝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留下‘白衣破高丽"、‘三箭定天山"等传奇故事。最后在征西凉之时,中敌将杨凡之计被围,被其子薛丁山误射而死。 历史原型:出身穷苦农民,太宗征高丽时从军。在辽东战场上屡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横扫敌阵,引起太宗注意,将其调入禁卫军。高宗继位后,宫中曾发洪水,幸得薛仁贵所救。后又多次出征高丽,多有斩获。薛仁贵武艺高强,曾一箭射穿五层甲。铁勒叛乱,仁贵率军平叛,对方派骁骑数十前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人全部投降,薛仁贵将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乱,此即为‘三箭定天山"。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李绩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指挥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十。 评论:薛仁贵的一生为什么是‘传奇人物"做了很好的注释。 17、薛丁山 演义:薛仁贵之子,娶樊梨花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后被武则天杀害。 历史原型:原名薛讷,薛仁贵之子。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讷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力主出击,得到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青凉,年七十二而亡。 评论:历史上的薛丁山确实在西面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 18、宇文成都 演义: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耍奸诈计量,算得上一条好汉。但其家世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最后在与宿敌李元霸的决战中被杀。 历史原型: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杀。 评论:李元霸、罗成、宇文成都,为什么隋唐演义中最厉害的几个都是虚构的? 19、罗士信 演义:隋唐演义中‘三猛‘之首,力大无穷,是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秦琼的干弟弟,为人头脑简单,浑浑噩噩,但极重情意。 历史原型:隋末,贼寇王薄等犯山东,隋将张须陀率军击之,罗士信时年十四岁,投军,为须陀所轻。罗士信遂披重甲上马操练,这才得以从军。在随后的战斗中,罗士信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贼军大败。之后罗士信每杀一敌,必割其鼻,以环穿之,代替首级。张须陀被罗士信的武勇折服,将自己的马奖给了他。之后张须陀、罗士信互相合作,连战连捷。后张须陀中李密之计,兵败战死,罗士信归顺瓦岗寨。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重伤被俘,被王世充收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极厚,但后来稍有减少,罗士信不满,于是率部转投李唐,被任命为绛州总管,封郯国公,率军对抗王世充。罗士信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赏罚分明,治军极严,在谋略方面也并不是一窍不通,曾设计智取洛阳的外围据点千金堡。洛阳平定后,罗士信为当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级裴仁基发丧,葬于邙山以北,并说:‘我死后,愿葬于裴将军之旁。‘后随秦王攻刘黑闼,得一城,先是唐将王君廓守,刘黑闼军猛攻,王君廓不敌,罗士信自请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后,敌军攻打更急,四面围困,断绝了唐援军。最终城破,罗士信被俘,刘黑闼欲说降罗士信,士信不从,遂被杀,年二十八。秦王闻罗士信死,很是伤感,重金购得其尸,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评论:历史上的罗士信决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的太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有可能是罗成的原型。 20、史大奈 演义: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本突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评论:史大奈原来是‘国际友人"。 21、王君廓 演义: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 评论:王君廓应该算我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 22、薛刚 演义:《薛刚反唐》的主人公,薛丁山的第三子。率领各路人马反抗武则天,最终恢复李唐王朝。 历史原型:名薛嵩,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薛嵩好蹴鞠,后被隐士劝,遂止,并图其形于座右,以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不是座右铭的来历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评论:历史上的‘薛刚"才算真正反过‘唐"。2023-07-10 09:52:041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的9员大将,是哪几位??
1、李元霸 演义:隋唐第一条好汉,手持两把大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先后杀死了使用镏金镗的伍天锡、宇文成都,遭到天谴,被雷电劈死。 历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 2、宇文成都 演义: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耍奸诈计量,算得上一条好汉。但其家世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最后在与宿敌李元霸的决战中被杀。 历史原型: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杀。 3、裴元庆 演义:隋唐第三条好汉,其姐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大锤,勇猛异常,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后中隋将新文礼之计,于山谷中被烧死。 历史原型: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一员猛将,可惜未逢明主。 4、秦琼字叔宝 演义:《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5、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6、罗艺 演义:原北齐将领,秦琼的姑父,后被杨林招降,被封为“北平王”,以“罗家枪”闻名天下,最后被窦建德部将苏定方射死。 历史原型:又名李艺,出身将门,善射,勇于攻战,为隋虎贲郎将,守北平,屡破四方贼寇。适逢天下大乱,罗艺趁乱起事,占据北平,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窦建德、高开道等反王先后谴使劝降,罗艺都不准,独降于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为燕王,赐姓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罗艺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无礼,曾一度被免职。后因突厥屡屡南犯,罗艺又被重新启用,镇守泾州。太宗继位,罗艺因是太子建成一党,恐遭迫害,遂发动叛乱,占据幽州,但不久为部将所杀。罗艺原来是太子建成一党,谁能想到? 7、罗成 演义: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艺高强,自视甚高。曾夺得天下第一武状元,后投唐,为唐军第一勇将,立下赫赫战功,曾一人独擒八大反王。此后遭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陷害,中苏定方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原型: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事迹。多半是一个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8、柴绍 演义:李渊的女婿,演义中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 历史原型:柴绍祖、父俱为高官,其幼年即以矫健勇猛闻于关中,李渊因此以女妻之。李渊起兵,柴绍为马军总管。下临汾,平绛郡,败隋将宋老生、桑显和,屡立战功,一直到唐军攻下长安。之后柴绍又随秦王平定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诸反王,被封为霍国公。吐谷浑、党项来犯,柴绍统军大败之。贞观二年,又破梁师都于夏州。贞观十二年病死。呵呵,唐军中的猛将摇身一变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奶油小生,演义中对柴绍的艺术加工也太夸张了。 9、尉迟敬德 演义:隋唐演义后期的主人公,原刘武周部将,后降唐,成为李世民手下与秦琼齐名的勇将,多次救秦王于危难之中,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 最后为救薛仁贵撞死在朝门。 历史原型:原为刘武周手下骁将,善避枪夺枪,武周败亡后,降唐,参与了征王世充之役,曾枪挑敌勇将单雄信。后又随军征讨刘黑闼、徐元朗,救秦王于重围之中,立下大功。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是力劝秦王先下手为强,后于玄武门射杀齐王元吉,立下头功,事后李世民将齐王府邸赏于敬德。太宗继位后,封敬德为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同掌朝政。但敬德自以为功高,经常侮辱群臣,最终被外放。后太宗征高丽,敬德随军出征。敬德晚年迷信方术,曾闭门不出达16年之久。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敬德年74而亡,陪葬昭陵。敬德有一子名尉迟宝琳,这与演义中相符。 10、江夏王李道宗 演义:《薛家将》中的反面人物,多次陷害薛仁贵,最终恶有恶报。 历史原型:李道宗论辈份是李渊的叔父,但年纪却与李世民相仿。17岁即经战阵,向李世民献计大破刘武周军,之后在与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中也屡立奇功。 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任灵州总管,屡败梁师都叛军与突厥军,扩地千里。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与李靖共破东突厥,擒颉利可汗。之后又与李靖大败吐谷浑,立有大功。但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贪污罪被罢官。一年后,道宗重被朝廷启用。征高丽之役,与李绩同为唐军先锋,立下很多战功,曾向太宗献计奇袭高丽后方,可惜未被采纳。 贞观21年(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与李道宗不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利用房遗爱叛乱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于路上。后长孙无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平反。李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欺人,在宗室之中与李孝恭齐名,最为当世所重。其实,李道宗真乃一代名将也,可在演义中却被描写的龌龊不堪,实在让人为他感到惋惜。 11、徐茂公 演义: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原名徐世绩,子茂公,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李绩在隋末的乱世中曾称霸一方,后投瓦岗寨李密。向李密献计攻克黎阳粮仓,开仓放粮,使瓦岗寨十日内增兵二十万。及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李绩拒有瓦岗旧地,不久降唐,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英国公)。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发丧。窦建德攻黎阳,李绩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于秦王旗下。之后在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后又平定徐圆朗叛乱,擒斩徐圆朗。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突厥军。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突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太宗征高丽,李绩随军出征,立有战功。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临死时,恐李绩作乱,故意贬其出京加以试探,李绩毫不停留,立即离京,高宗继位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李绩善于察言观色,适时投入武则天一边,得以维持其在朝中的地位。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也是一个寿星),配享高宗庙庭,并在其坟前筑起象征阴山、铁山的土丘,以纪念他征讨突厥、薛延陀的功绩。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后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被剥夺赐姓,李绩坟被刨,其在世时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费。 12、苏定方 演义:原窦建德部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后降唐,但最终为罗家后人所杀。 历史原型: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及窦、刘败亡,定方归乡里。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重新启用,随同李靖奇袭东突厥颉利可汗。高宗初年,苏定方随程咬金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屡献良策,但不为咬金采纳,唐军终无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苏定方为统帅,再征贺鲁。唐军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定方被封为邢国公。后西域三国反,定方又率军平定。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六十九岁高龄统军征百济,连败百济、日本军,擒百济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后免三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皆生擒其主,为唐长胜将军。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寿七十六。哎,又是一个被演义歪曲的伟大人物。 13、靠山王杨林 演义: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如果杨爽不被庸医所害,他是否真能成为隋的柱石呢? 14、杨义臣 演义:杨林的弟弟,曾摆下一个八面金锁阵,后被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锤所破,他自己自杀身亡。 历史原型:本姓尉迟,因父亲与突厥力战阵亡,赐姓杨,养于宫中。年长后,善骑射,有将才,曾数次大破突厥军。炀帝继位,汉王杨谅叛乱,杨义臣以少胜多,败叛将乔钟葵。后炀帝三次征高丽,义臣均随军出征,多立战功,曾一日七捷。 适逢天下大乱,杨义臣四处征战,先后平定向海公、高士达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为炀帝所忌惮,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15、单雄信 演义: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历史原型:瓦岗寨前寨主翟让的好友,善马上用枪,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后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看来历史上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 16、王伯当 演义: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17、薛仁贵 演义:“薛家将”的第一任主人公,是太宗朝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留下“白衣破高丽”、“三箭定天山”等传奇故事。最后在征西凉之时,中敌将杨凡之计被围,被其子薛丁山误射而死。 历史原型:出身穷苦农民,太宗征高丽时从军。在辽东战场上屡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横扫敌阵,引起太宗注意,将其调入禁卫军。高宗继位后,宫中曾发洪水,幸得薛仁贵所救。后又多次出征高丽,多有斩获。薛仁贵武艺高强,曾一箭射穿五层甲。铁勒叛乱,仁贵率军平叛,对方派骁骑数十前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人全部投降,薛仁贵将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乱,此即为“三箭定天山”。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李绩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指挥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十。 18、薛丁山 演义:薛仁贵之子,娶樊梨花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后被武则天杀害。 历史原型:名薛讷,薛仁贵之子。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讷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力主出击,得到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青凉,年七十二而亡。历史上的薛丁山确实在西面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 19、罗士信 演义:隋唐演义中“三猛”之首,力大无穷,是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秦琼的干弟弟,为人头脑简单,浑浑噩噩,但极重情意。 历史原型:隋末,贼寇王薄等犯山东,隋将张须陀率军击之,罗士信时年十四岁,投军,为须陀所轻。罗士信遂披重甲上马操练,这才得以从军。在随后的战斗中,罗士信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贼军大败。之后罗士信每杀一敌,必割其鼻,以环穿之,代替首级。张须陀被罗士信的武勇折服,将自己的马奖给了他。之后张须陀、罗士信互相合作,连战连捷。后张须陀中李密之计,兵败战死,罗士信归顺瓦岗寨。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重伤被俘,被王世充收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极厚,但后来稍有减少,罗士信不满,于是率部转投李唐,被任命为绛州总管,封郯国公,率军对抗王世充。罗士信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赏罚分明,治军极严,在谋略方面也并不是一窍不通,曾设计智取洛阳的外围据点千金堡。洛阳平定后,罗士信为当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级裴仁基发丧,葬于邙山以北,并说:“我死后,愿葬于裴将军之旁。”后随秦王攻刘黑闼,得一城,先是唐将王君廓守,刘黑闼军猛攻,王君廓不敌,罗士信自请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后,敌军攻打更急,四面围困,断绝了唐援军。最终城破,罗士信被俘,刘黑闼欲说降罗士信,士信不从,遂被杀,年二十八。秦王闻罗士信死,很是伤感,重金购得其尸,葬于裴仁基墓之侧。历史上的罗士信决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的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 20、史大奈 演义: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本突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21、王君廓 演义: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王君廓应该算上面所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 22、薛刚 演义:《薛刚反唐》的主人公,薛丁山的第三子。率领各路人马反抗武则天,最终恢复李唐王朝。 历史原型:名薛嵩,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 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薛嵩好蹴鞠,后被隐士劝,遂止,并图其形于座右,以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不是座右铭的来历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历史上的“薛刚”才算真正反过“唐”。 附录:凌烟阁群臣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刻功臣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以纪念其功绩。 这二十四人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 开隋九老: 1、忠孝王伍建章 2、大元帅高颖 3、山王杨林 4、上柱国贺若弼 5、大都督鱼俱罗 6、昌平王邱瑞 7、上柱国韩擒虎 8、双枪将定彦平 9、越王杨素 十六杰: 1、李元霸 2、裴元庆 3、宇文成都 4、雄阔海 5、伍天锡 6、程咬金 7、翟让 8、罗成 9、秦琼 10、单雄信 11、王君可 12、魏文通 13、伍云召 14、王伯当 15、尚师徒 16、左天成 四猛: 1、罗士信 2、新文理 3、秦用 4、来护儿 [如果撇开九老和四猛,按照流行的说法,《隋唐演义》的好汉十三绝应该是这样排名的: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尚师徒 11、新文理 12、韩擒虎 13、秦琼/尉迟恭 二、《说唐》排名: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云召 6、伍天锡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尚师徒 11、新文礼 12、韩擒虎 13、王伯当 14、秦琼 15、尉迟恭 16、单雄信 三、单田芳《隋唐演义》排名: 十三杰: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秦用 11、尚师徒 12、梁师泰? 13、秦琼/尉迟恭 四猛: 1.罗士信 2.来护儿 3.新文礼 4.王伯超 四绝: 1.罗成 2.尚师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四、苏州评弹排名: [共有“老辈”、“小辈”、“野辈”三个排名。共有39人。我只有“老辈”、“小辈”两个排名,哪位有“小辈”排名,不吝赐教] 老辈排名: 1.成都王张显图 2.淮西王焦本忠 3.铜山王姚子林 4.双枪将定彦平 5.皇城总兵史万宝 6.燕山王罗艺 7.***山王杨林 8.屈突通 9.东昌王杨义臣 10.昌平王邱瑞 11.大元帅韩擒虎 12.定国公长孙晟 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 野辈十三条好汉: 1.银地国太子朗司马 2.琉球国太子鳌鱼 3.北汉王铁木耳 4.铁木金 5.红袍大力士蓝天毕 6.孽世雄 7.王九龙 8.盖世雄 9.洪天英 10.华公义 11.知世王王薄 12.定阳王刘武周 13.大梁王萧铣 五、其他排法1: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尚师途 11、新文礼 12、韩擒虎 13、谢映登 14、王伯当 15、史太奈 16、秦琼 17、尉迟恭 18、单雄信 六、其他排法2: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是未来瓦岗五虎上将的头一员;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连罗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一上战场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掌中青龙郾月刀,真好比关公在世。这是十八条好汉!2023-07-10 09:52:132
隋唐第一勇士是谁?战场上很少有对手
在隋唐演义的虚构故事中,有十八个英雄是天下第一英雄,其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英雄,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些缺陷。两个人都很厉害但是很傻。想想也是。勇敢,凶狠,聪明,这样就让人活了吗?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真人,但李元霸是虚构的,所以罗士信应该是绝对的第一名。其实他真的配得上第一猛男的称号。图片来自网络。罗士信与著名的秦琼是同乡。当时,杨迪皇帝不关心人民的力量,奢侈浪费,并发动军队征服高句丽。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反抗。年仅14岁的罗士信投身于琦君张成的帐中,开始在战场上战斗。他有杀死敌人的强烈愿望。战前,他要求参战。张旭拓看他只是个孩子,觉得他穿盔甲都成问题,更别说上战场了。罗士信志向高远。他看着教练,贬低自己。他立刻证明自己很快穿上两双盔甲,挂了两壶箭,飞上了马。看到罗士信如此神勇,张须陀同意了他的战斗。罗士信随张须陀出至渭水,敌正在部署。罗士信突然冲进来,杀了几个人,还砍了一个敌人的头。他用长锤挑,在敌阵前挑战,没人敢上来打。张须陀试图率领大军进攻,敌人被打败了。罗士信每杀一个敌人,就把尸体的鼻子割下来藏起来。回来就按鼻子数汇报工作。从此,罗士信成为举世闻名的青年战士。14岁的罗士信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敢。张须陀称赞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每次都是张旭拓打头阵,罗世鑫紧随其后。杨迪皇帝闻讯后,派使者安慰他们,并画下张须陀和罗士信的战斗场面观看。张须陀升任淇县后,率河南省十二路俘获大使。他率领一万多军队在朱阿拦截的十多万军队。由于粮草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其不意地取胜,需要人去攻打敌人的营地。没有人敢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首先率领自己的部队假装撤退,吸引了的整支部队前来追击。罗士信、秦琼引伏兵袭营,营门紧闭,罗士信、秦琼跃上敌楼,各杀数人,乱作一团。两人打开营门,领兵入营攻击,放火烧敌营三十余处,烟火冲天。却说引兵到李处,张须陀引兵杀退。岳明大败,他率领十万骑兵逃跑了。张须陀率众乱军,大获全胜。图片来自网络。616年,张须陀被李密击败后自杀。乱世辗转反侧:罗士信随裴加入李密,被任命为总经理。1968年,攻王,进军,身中数箭被捕。王起初重视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还把罗士信的战马,送给了他的侄子王道勋。于是王派去攻孤州,罗士信引千余人到唐,被唐元任命为陕州路行军总管。此后,罗士信在与王的多次战斗中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在秦王李世民手下。罗士信在夺取千金宝的战斗中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这也是罗士信回到唐朝后打的最好的一仗。晚上,他派了100多人把婴儿带到城门,故意把婴儿弄哭。首先,他大声喊道:“我是从来的,是来找罗总经理的。”然后他故意说:“这个前进堡我说错了。”速速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城下仆从是洛阳逃亡者。军队见自己人投敌,大怒开门追击,被罗士信伏击,夺了千金宝。罗士信不贪财,得到什么都奖励下属,所以下属愿意为他工作。但他在军队中要求严格,对他人和自己要求都很高,所以最终士气低落,下属与他关系也不密切。这是罗士信治军的一大遗憾。但是,罗士信非常重视友谊,裴对他也很好。后来,裴企图在东都洛阳杀死王,建立隋朝,被王杀死。攻占洛阳后,罗士信发了大财,收了裴的尸体,葬在北莽山,以回报他的礼遇。罗士信北伐,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雍雍公。后来,窦建德的余党刘黑闼在河北揭竿而起,李世民率军攻克。过去,李世民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它重视对敌人的军事打击,但同时忽视了用政治手段来瓦解。刘黑闼围攻冀南某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堵死,无法前进。恐怕李世民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持,罗士信自告奋勇,请求撤换王君廓。图片来自网络。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领兵突围,罗士信带领自己的200人杀到了城下,奋勇出击,终于突破重围,入城。此时大雪纷飞,后续援军无法入城。虽然罗士信守住了城池,但是城池很快就被敌人攻破了。罗士信奋力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刘黑闼早就知道罗士信是个猛将,于是投降了,而罗士信宁死不屈,最后在20岁时被杀。听到罗士信的死讯,李世民非常悲痛。他重金买下自己的遗体,安葬在裴仁济墓旁。罗士信的去世令人惋惜。他一生勇武过人,立下了无数功劳,常常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在危急之时被起死回生。他真的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说的“勇”字。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名声。2023-07-10 09:52:201
《钓金鲨》隋唐史上第一猛将是谁横扫天下无对手!
在《隋唐演义》的虚构故事中,天下共有十八位英雄,其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英雄,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相提并论的。我想知道我是否给了他们一些缺陷。他们都很强大,但他们都很愚蠢。想想也是。它勇敢,凶猛,聪明,就不让人活了?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真人,但李元霸是虚构的,所以罗士信应该是绝对第一。其实他真的配得上第一猛男的称号。罗士信的秦琼。当时,杨迪皇帝并不同情人民的力量;他很奢侈。他发动军队去征服高句丽。人们无法忍受,不得不奋起反抗。14岁时,罗士信来到琦君城和张须陀的帐下,开始为战场而战。他有杀死敌人的强烈愿望。战前,他要求参战。张须陀以为自己只是个孩子,连穿盔甲都有问题,更别说去打仗了。罗士信人有志气。他看着他的教练,贬低自己。他马上来证明,很快穿上两双盔甲,挂了两罐箭,飞上了马。看到罗士信这么勇敢,张旭拓同意和他一起玩。罗士信、张旭拓出至潍坊柴油水。敌人阵形一变,罗士信突然冲进来,杀了几个人,砍下一个敌人的头,用长篱笆扛着,在敌人面前挑战。没人敢上来打。张须陀想率领大军进攻,却被敌人打败了。罗士信每杀一个敌人,就把尸体的鼻子割下来藏起来。回来后按鼻数报功。从此,罗世鑫成了有名的少年。十四岁的罗士信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张须陀称赞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保镖。每一场战斗,张须陀都处于领先地位,而罗士信紧随其后。杨迪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派使者去安慰他们,并画了张须陀和罗士信战斗的画面来观看。之后,张须陀升任祁县,并带了十二名河南省的使节来抓他。他率领一万多人在鲁、颛顼拦截数百人。食物会被淘汰。张须陀计划出奇制胜,需要人去攻击敌人的营地。没有人敢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引兵回撤,引得鲁引兵追赶。罗士信,引伏兵劫寨,关寨门,罗士信跳上敌楼,各杀数人,营中大乱。两人打开营门,领兵入营攻击,放火烧了三十多座敌营。烟火升上天空。鲁急引兵到李处,与张须陀引兵杀退。鲁被打败了,他带着几百骑兵逃跑了。张须陀率众乱军,大获全胜。616年,张须陀被李密击败后自杀。乱世:罗士信加盟裴,被任命为经理。1968年攻击国王时,骑马游行,身中数箭被捕。王起初重视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还把罗士信的战马交给了自己的侄子王道勋。于是,王派他攻打古州,罗士信率数千大军投奔唐朝,被李渊任命为陕西国道司令。此后,罗士信与王多次交战,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隶属于秦丽世民。罗士信在夺千宝之战中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罗士信重返唐朝后打的最精彩的一仗。他派了100多人晚上带孩子进城,故意把孩子弄哭。先是大喊:“你过来,回罗去。”然后他故意说:“这个宝藏也是个错误。”赶紧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城中百姓都是洛阳逃亡者。守军见自己人投敌,愤然开门,继续追击。他们中了罗士信的埋伏,夺了要塞前进。罗世鑫不贪钱。他奖励下属的一切,所以他们乐于工作。但他严格控制军队,对人民要求很高,所以最后失去了斗志。他的部下与他关系并不密切,这是罗士信执掌军队的一大遗憾。不过,罗士信很重视他的好意,裴待他也不错。后来,裴在的东都洛阳想杀王,却被王杀死。洛阳被破后,罗士信发了财,收了裴的尸体,葬在北莽山,以示感激。罗士信为唐王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雍公。后来,刘黑闼、窦建德的余党升河北,李世民率军讨伐。过去,李世民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它重视对敌人的军事打击,而忽视通过政治手段瓦解它。刘黑闼猛烈围攻冀南某城,李世民三次率兵救援,都被刘黑闼挡住,无法前进。恐怕李世民守护者王君的档案支持不了,于是罗士信自告奋勇顶替了王君廓。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领兵突围,罗士信率领200人杀在城下,奋勇出击,终于突破重围,入城。此时大雪纷飞,后续援军无法入城。罗士信虽然守城,但很快就被敌人攻破了。罗士信奋力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知道刘黑闼罗士信是个勇敢的战士,亲自劝他投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最后被杀,时年20岁。当李世民听到罗士信去世的消息时,他非常悲伤。他用重金买下自己的尸体,埋在裴的墓旁。罗士信的死令人惋惜。他一生勇敢杰出,贡献良多。他常常在逆境中挺身而出,在危机中得救。他真的辜负了李世民对“勇气”一词的诋毁。要不是他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名声。2023-07-10 09:52:261
罗士信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罗士信(595~622) 唐初齐州历城人(济南)。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大业年间,罗士信为齐郡(即齐州)通守张须陀属下一员战将,勇武过人,因一举击溃齐郡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而成名,颇受张须陀器重。 后随张须陀镇压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兵败,张须陀被杀,罗士信随同裴仁基等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 在率部征讨王世充时,重伤被俘。 王世充爱惜其才,以礼待之。 士信耻与王世充为伍,不久,率所部千余人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 士信作战勇猛,带兵有方,治军严格,赏罚分明,行军作战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拥戴,部下作战时均能尽力用命。 随秦王攻伐王世充,屡战屡胜,名震一时。 因功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平定王世充之后,罗士信再从秦王镇压刘黑闼义军。 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的防御战中,罗士信一军陷于义军重围,城破被俘拒降,为刘黑闼义军所杀。 谥号“勇”。 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 罗士信 史书记载,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市历城人),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 当时,隋炀帝不恤民力,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高丽,民众不堪忍受,不能不起来反抗。 当时,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张须陀帐下,开始征战疆场。 当时,他上阵杀敌的欲望十分强烈。 当战前他要求上阵时,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见主帅小觑自己,就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 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罗士信随张须陀出征于潍水(在山东省东部,入莱州湾)上,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冲入,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个敌人头颅,用长槊挑着,在敌阵前挑战,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接战。 张须陀趁势率领大军进攻,敌军大败。 罗士信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尸体上的鼻子藏好,回来以后按鼻子的数量报功。 从此,罗士信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员少年猛将。 罗士信在14岁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胆识,让张须陀颇为赞叹,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 每次作战,张须陀身先士卒,而罗士信紧随其后。 隋炀帝闻报,派遣使者对他们进行慰劳,并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阵之状来观看。 以后张须陀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十二道讨捕大使,他率领万余人马在祝阿(祝阿县隶属齐郡,唐改为禹城县)截击卢明月的十几万人马。 粮尽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 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 于是张须陀先率领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 而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营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敌营大乱。 两人打开营门,率领部队突入大营攻击,纵火焚毁了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烟火冲天。 卢明月赶快率军回师,张须陀回头猛攻。 卢明月大败,自己率领几百骑兵逃走,张须陀斩获乱军无数,取得大胜。 归顺唐高祖智取千金堡城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所杀,罗士信隶属隋将裴仁基麾下。 后来裴仁基归降了李密,罗士信也随着投入了瓦岗军。 李密被王世充所败,罗士信力战负重伤,为王世充所擒。 王世充起初很看重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了他。 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世充还夺取了罗士信的骏马送给自己的亲属。 所以罗士信趁王世充派他进攻谷州的时候,率领部下千余人投奔了唐朝,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陕州道行军总管。 此后,罗士信在攻打王世充的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 当时,罗士信归秦王李世民指挥。 在攻取千金堡的战斗中,罗士信显示了他的智谋,这也是罗士信归唐之后打得最精彩的一仗。 他夜遣百余人抱婴儿到城下,故意让小孩啼哭,先高声叫门:“从东都来归罗总管”,既而又故意说:“此千金堡也,吾属误矣。”赶快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而城下人是从洛阳来的逃亡者。 守军见自己的百姓竟然叛逃敌军,大怒之下开门追击,被罗士信的伏兵趁势攻入,夺取了千金堡。 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大将,又以勇悍知名于世,在对敌之际却用兵设计如此细致,可见其才。 罗士信不贪财,凡有所获,都赏赐部下,所以部下乐于效命,但是他持军严谨,对人对己要求都很高,因而终失军心,部下和他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不能不说是罗士信治军的一大遗憾。 但是,罗士信非常重情义,裴仁基对他有恩,后来裴仁基在东都洛阳企图杀王世充,拥立隋朝皇泰主,反被王世充所杀。 在攻破洛阳以后,罗士信出家财,收殓裴仁基的尸首,厚葬在北邙山上,以报答当初礼遇之恩。 抗击刘黑闼被俘 英年早逝 罗士信南征北讨,为唐朝统一天下建立功勋,受封为郯勇公。 后来,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军征讨。 李世民在过去的作战中所向无敌,所以注重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而忽视了同时采用政治手段进行瓦解。 刘黑闼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 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 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部队突围而出,罗士信率领手下200人杀向城下,奋勇攻击,终于突破包围进入城中。 而这时天降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罗士信虽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敌军攻破了。 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 刘黑闼早知道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终年20岁(《旧唐书》说终年20岁,《新唐书》说28岁)。 李世民闻罗士信之死,大为悲伤,重金购得其尸,将其安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这样的勇将阵亡,而且还是在李世民眼前阵亡的,李世民对于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 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而罗士信的阵亡,更是令人遗憾。 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实在不负李世民所谥的“勇”字。 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应该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 相关链接戏说李元霸和罗士信 在《隋唐演义》中虚构的故事中,天下有十八条好汉,一个比一个本领高强,其中李元霸就是天下第一条好汉,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同时二人都是力大无穷却又憨中带傻的人物。 在评书中,罗士信一条大棍横扫无敌,和李元霸乃当世对手,同样是勇猛傻愣,是瓦岗寨的秘密武器,每当遇到强敌无人能及之时,必然要请罗士信出马。 罗士信能够横推八匹马,倒拽九头牛,一双飞毛腿,钢筋铁骨,每每陷阵,必然杀得敌人落花流水。 锤震四平山时,李元霸和罗士信交手,二人不分胜负,两个人锤棍来往,叮当乱响,两人全是力气相搏。 在一猛一勇的交战中,确实没有什么可看可讲的,只是力气相搏,兵器相碰,谁力气怯了,谁就输。 用现在的话说,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可以说,这二人都是天生神力,至于招数可说是很匮乏,因而都是万夫不挡的勇猛之士。 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罗士信可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得太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 而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 此外,说唐中的罗成亦是以罗士信事迹为原型的。 麻烦采纳,谢谢!2023-07-10 09:52:331
中国唐朝名将
中国唐朝十大名将:1.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2.侯君集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3.李勣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4.韦皋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韦皋出身“东眷韦氏鹛城公房”,排行第二十三。5.薛仁贵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6.郭子仪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7.李愬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8.王忠嗣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开元二年(714年),父亲王海宾战死于武阶之战中。9.李光弼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10.苏定方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扩展资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参考资料:凌烟阁24功臣百度百科2023-07-10 09:5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