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c1
-
第一位:宋缺
宋宁之战以不分胜负告终,但读者都知道如果第九刀出手,很有可能是宋缺重伤而宁道奇败死(宋缺事后与寇仲评论此战得失亦云若坚持出第九刀有把握击杀老宁而自己性命无碍,宁道奇当时已落下风是可以肯定的。高手一招争,两人如果拼尽,宁道奇最乐观的战果是与宋缺同归于尽;而宋缺最乐观的战果却是保命毙敌,因此毫无疑问宋缺要比宁道奇高出半筹。除此之外,宋缺方当盛年而修为相若,在天资上实在远胜三大宗师。 第二位:宁道奇
宁道奇被誉为天下第一人,武功自然可怕,单手将寇仲逼得左支右拙(当然小寇当时武功未大成),言语间吓跑阴后,亲自出马捉拿石之轩等等壮举都证明老宁的盛名决非幸致。我们应该可以看出老宁的功力是略胜石之轩的,而邪王一直对老宁心存忌惮。宁石一战虽没有详细描写,但我们可以从“石之轩不死印已大成,宁道奇也对他无可奈何”这一句话看出端倪。邪王面对老宁足够自保有余,但决无可能取胜,无疑逊了一筹。而毕玄四十年前与老宁一战虽然势均力敌,四十年后却几乎命丧寇仲刀下,而且他一直没有超脱争强好胜的心态,似乎在宗师风范上已然输了老宁一筹。毕宁二人如再战一场,毕玄极有可能落败。。其余阴后祝玉妍,伏难陀,徐子陵寇仲(仅仅是到小说完结时,再过十年二十年寇徐可能超越一切人)之辈绝对无法望其项背,如果没有宋缺,老宁将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第三位:傅采林
傅采林是最难衡量其武功深浅的一个,即使与宁道奇甚或宋缺交手,胜负似乎也只是五五之数。但他与寇仲却有过一战(虽然是让赛,但两人也出尽了全力),当时寇仲放弃了一个两败俱伤的机会(原文:傅采林:你有长生真气,又兼年轻力壮,或可伤而不死。寇仲:我怎能伤及师公?罢了,罢了......),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把他放在宁道奇之后。寇仲在武学上有四次质的飞跃:一是修成长生真气;二是得到和氏璧异能;三是兵法入刀创出井中八法(长征刀法是老黄自己掰的);四是吸收邪帝舍利精元。除却这四次质变,其余的都是对原有武学的进一步领悟,并没有级数性的进步。而寇仲在观看宋缺宁道奇之战时已经完成了这四个阶段,而且井中八法也已大成,仍为两人的绝世武学叹为观止。直到小说完结时,寇仲给人的感觉仍未能超越宁道奇,但已有机会与傅采林拼个两败俱伤(如果两人真的以性命相搏而寇仲又肯死缠烂打的话,结局多数是两败俱伤甚至傅采林如毕玄般落在下风)。另外败在寇仲手下的毕玄也很明显比不上傅采林,寇仲在武学上有四次质的飞跃,而寇仲面对傅,毕二人均在这四次质变之后,其间他个人已没有级数性的进步。换句话说,战傅采林的寇仲与战毕玄的寇仲实力相差极微甚至几乎可以相等,但毕玄败给了寇仲。因此我把傅采林排在老宁之后,毕玄之前。
第四位:石之轩
石之轩是一个天才,集两派武功之大成,在宁道奇和四大神僧围捕下全身而退,证明他是天下可数的绝顶高手之一。但他仍比不上以上三人:他与宁道奇孰优孰劣我已分析过;而宋缺一语道破他的不死印是一种幻术也给人感觉石之轩逊了宋缺一筹(石之轩也向徐子陵说过能打败宋缺的豪言壮语,但远不如宋缺揭开他武功深浅来得有说服力);寇仲面对傅采林时也深感不死印难以应付弈剑术(当然寇仲的不死印是现炒现卖,远不及石之轩功力深厚,但相信石之轩本人对付弈剑术也是极为吃力)。但他只要不死印在手,就无惧面对任何高手,即使宋缺宁道奇要将之击杀也可谓难如登天。邪王石之轩的武功偏重于奇技灵巧,却缺少宋宁傅三人堂堂正正,稳扎稳打的气质,他如果面对以上三人,相信多数是以自保为主,伤敌为副,虽能凭不死印让宋缺,宁道奇等高手为之无奈,但要在这些人手下胜得一招半式,给人的感觉就非石之轩所能了。何况碧秀心一事对他一直有影响,根据武侠小说家的说法这种人很难达到武学颠峰的境界(小说结局他皈依佛门倒很难说他还有没有发展)。第五位:了空禅师
他相对于上面几个人而言是一个不太重要的人物,整部小说中也几乎没有出过手。其实黄易在写书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小错误。师妃喧介绍四大神僧时曾告诉徐子陵,四僧中任何一人的武功都不在宁道奇之下;而寇仲与了空交手时又断言了空的武功绝对在四大神僧任何一人之上,岂不是了空更胜宁道奇?然而我们可以确定四大神僧以个人而论绝对不及宁道奇,充其量是以四对一能拉成均势而已(还未必)!但我们可以相信了空这位静念禅宗传人的武功确实超过四僧中任何一人。了空与刀法已接近大成的寇仲立下十招之约,十招之内寇仲已然落了下风,照情势论再过一二十招寇仲很可能落败。当时的寇仲即使与宁道奇毕玄动手也能拼得很漂亮,足见了空的武功级数是可以跟三大宗师相比较的。根据寇仲和他动手的情形看,小说结尾时的寇仲恐怕仍未必打得过了空,所以我把了空排在毕玄之前。但了空却似乎及不上宁道奇与石之轩,否则出马追捕邪王的就不是道士而是和尚了。因此了空在邪王之下相信也不会有异议。 第六位:婠婠
在年轻一众高手里,婠婠的心计武功都是首屈一指的。毫无疑问小说结局时的婠婠的武功修为已经大大的超越了阴后祝玉妍。寇仲是这个排行榜上最好分析的一个人,因为他击败了武尊毕玄,这使得我们对他的武功深浅比较容易下结论;要评价徐子陵就相对难一些,因为他很少真正击败老一辈的绝顶高手,他的成就是数次在邪王手下保住性命,渐渐在后来能与邪王分庭抗礼,但从来没有真正击败过邪王。婠婠是更难分析的一个人物,小说后期的她几乎没有真正动手的机会,但我们从寇徐两人对她深深的忌惮可以看出她的可怕。小说后期的寇徐已迈入江湖的绝顶高手之列,即使面对三大宗师或天刀邪王等人也不遑多让,然而面对婠婠仍然心存恐惧。这给我们一个感觉,直到小说结尾婠婠的武功也许仍略胜双龙半筹。或者有朋友会认为师妃暄的武功应该和婠婠不相上下。的确早期两人曾经有过平分秋色的一战,但当时师妃暄已跨入本派武学的至高峰剑心通明的境界,此后虽然逐步仙化(宋缺语),但也只是在同一个阶段的提高。而婠婠在武功上可以说作出了突破。我认为婠婠要比师妃暄胜似一筹,而且她临敌的应变及心理战术的运用也似乎略胜一筹,尤其是对男同胞而言,即使她们仍可能实力相当,婠婠任然排在这个位置。
第七位:寇仲
把寇仲排在这一位理应不会有太大的反弹,因为他打败了毕玄(尽管我们可从毕玄之败分析出另外的原因,不能就此肯定寇仲的修为已超越了毕玄,但是失败即是失败),因此把他排在毕玄之前是合理的。而我们也可以清楚的断言双龙在小说结局的时候仍未能超越宋,宁,傅,石(石之轩把不死印传给徐子陵,也只是再也要不了小徐的命而已,两人在武学修为上仍有一段距离)甚至婠婠,因此寇仲也理应排在这些人之后。这里会有争议的可能是寇仲与徐子陵两人的排位问题,有人也许认为徐子陵的武功更胜寇仲,至少也是不相伯仲。我认为寇仲应该排在前面。原因是几乎所有的绝顶高手级的单挑决斗都是寇仲出马,如伏难陀(据说有毕玄级),傅采林,毕玄等,从而我们对寇仲的武功已达宗师级是没有怀疑的;反观徐子陵,他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击败过第一流的好手,他单挑打败的最强人物也许是天君席应,但席应与我说的“第一流好手”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徐子陵的武功到后期已足可与邪王相抗衡,我们也毫不怀疑他的修为也已臻至宗师境界,但缺少真正的战果作为支持,若说他比战胜武尊的寇仲强,恐怕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因此我把寇仲排在徐子陵之前,名列第七。第八位:毕玄
把毕玄排在这里应该争议也不大。毕玄最可怜就是输给了寇仲(虽然寇仲突然大发神威到可以打败毕玄是有些莫名其妙),要不然他的排名可能仅次于邪王甚至更高。我把毕玄排在徐子陵之上是因为徐子陵在观看寇毕一战时也自问难以抗衡毕玄的炎阳大法,事实上如果出阵的是徐子陵,这一役的战果很可能改写。因为寇仲以兵法入刀,用攻心战术为主才能打败毕玄(寇仲老用这一招,对伏难陀也是如此),如果纯以功力计,毕玄还是要强上一二筹。徐子陵没有寇仲的心理战技巧,这一战很可能发展成力强者胜的角斗,则战果不容乐观。因此毕玄理应在徐子陵前面。另外我认为师妃暄也没有达到与毕玄平手过招的水平,那时的师妃暄实力应与双龙差不多,充其量是略胜半筹,然而她也没有寇仲的心理战术,应该无法打败毕玄,因此我把她也放在其后。换句话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寇仲能凭籍种种因素一举挫败毕玄,换了任何人即使天刀宋缺或宁道奇,这一战都会非常难取胜。基于这一点,毕玄的三大宗师之名也不是混出来的,排在第八位有些可惜了,但以客观来说他也只能处在这个位置上。 第九位:师妃暄
师妃暄是慈航静斋的传人,一出场已是技惊四座,修成了她师傅都无法达致的剑心通明的境界,也就是说已臻至本派武学的最高境界。但是师妃暄也同样很少真正出手,而且纵观整部小说,她好象从来没有打败过任何人。小说早期与徐子陵一战,并未使出全力,虽然占尽优势,但结果只是个平手,而我们都知道那时小徐的修为离登堂入室还差很远,因此那一战并不能作为衡量师妃暄深浅的依据。她唯一出全力的一战可能是与徐,祝两人围攻邪王的一役,但那次交手可谓一败涂地。其实黄易设定师妃暄一出场就已经修成剑心通明,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后来的发展空间,给人的感觉她再也不能有脱胎换骨的实质性突破了。在后来成都之争中,师妃暄向寇仲提议用她的色空剑与井中月决定成都的命运,当时寇仲拒战。其实如果他们真的打起来而寇仲又肯狠下心来用尽全力(包括诡计,心理战术等等)的话,师妃暄未必能胜(寇仲拒战时也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徐,而非惧怕师妃暄的武功),即使能胜也是惨胜,而那时的寇仲仍未完全成长。因此师妃暄排在寇仲之下,但却可排在徐子陵之上,原因我分析小徐时会有解释。不过我很不喜欢师妃暄这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有主观影响,反正师妃暄排第九。 第十位:跛锋寒
这里一定有徐子陵的FANS打抱不平,为何跛锋寒会在徐子陵之上。的确两人的修为只是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小徐更胜一筹,但如果两个人以性命相斗,只能活一个的话,我敢说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跛锋寒。徐子陵的武功是集佛道两家之长,他的性格也偏向清静无为那一类,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悉心求胜,一直在生死边缘上寻求突破的跛锋寒胜算会更大。当然,徐子陵在佛道之学的领悟上有很高的天分,这天分会不会让他的修为在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无从得知。但直到小说完结时,我们可以看出徐子陵与跛锋寒仍然是半斤八两,而这个前提决定了跛锋寒可以战胜徐子陵(如果两人真的动手的话)。而跛锋寒在排名上也已没有再向上升的空间,有人说如果与毕玄一战是跛锋寒或徐子陵出手,事实上也很有可能打败毕玄,的确有这个可能,但这件事毕竟没有发生,所以我们也不能就把跛锋寒与徐子陵排在毕玄之前,因此他只能排在这一个位置上。跛锋寒是与双龙一同成长的人,三个人的武功也一直难分高下,跛锋寒排在大唐十大高手之末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十一位:徐子陵
徐子陵没有排在前十位很多人会有反对意见,但是徐子陵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击败过第一流的好手,几乎所有的绝顶高手级的单挑决斗都是寇仲出马,缺少真正的战果作为支持等等,都影响了他的排名。而实际上他的排名不能更高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性格,我已说过他的性格也偏向清静无为,与世无争那一类,更接近于宁道奇。天刀宋缺在与宁道奇开战之前曾对寇仲说:若论功力,两人即使不是平分秋色,相差也是极微;但若论争胜之心,恬静无为的宁道奇绝对比不上自己,这就是宋缺在实战中占上风的主要原因。徐子陵正是欠了这一点,以至排名偏后,其实论真实功力他应该绝对不在寇仲跛锋寒之下,偏是如果真正动起手来,徐子陵落败的机会比另外两人大得多,说到底就是心理不过关。学会不死印后的徐子陵绝对有能力与师妃暄一战,但如果真的一战,输的一方多数是徐子陵。因此师妃暄也应该排在徐子陵之前。双龙齐名当世,我却把徐子陵排在寇仲之后好几位,感觉是有点抱歉,但基于个人分析我只能下此结论。
第十二位:伏难陀
天竺狂僧伏难陀也是这绝顶高手榜上的一员。他一出场是被介绍成是三大宗师级的人物,但看完原著的读者都知道黄易经常这样夸大新出场人物的级数,吐蕃王子伏骞出场时也被介绍成足以向宁道奇挑战的绝顶高手,但我们都知道大大的不然。然而伏难陀的梵我如一的确是武林一绝,当时也着实逼得双龙几乎陷入绝境,要注意当时双龙的武功已经非常接近颠峰,所以伏难陀足可进入绝顶高手的殿堂。伏难陀最后虽败给寇仲,但我们知道,正如战毕玄一役,寇仲用的是攻心为上,角力为辅的打法,伏难陀其实是败给了自己。如果单以功力计算,当时的寇仲与伏难陀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当然他败死在寇仲手下,无论如何不能把他排在双龙之前,但以他的武功底数,单纯用简单数学公式计算的话(也就是不计算一切环境心理因素),即使是面对三大宗师和天刀邪王,应该也可以拼得很灿烂。反观阴后祝玉妍虽与邪王齐名,但以三敌一,最后还陪上自己一条命也只能换取邪王重伤(还好象只是轻伤),伏难陀实在高了不止一筹。光凭这一点,伏难陀便可以身处天下绝顶高手行列而无愧。 祝玉妍阴癸之後,邪道之首魔门八大高手第二
13 尤楚红披风杖法,老尤弥辣
14 嘉祥大师三论宗师,枯禅玄功
15帝心尊者华严尊者,圆满杖法
16道信大师禅宗四祖,达摩手印
17智慧大师天台莲法,心佛神掌
18赵德言归魂邪爪,魔中之帅魔门八大高手第三
19许开山大明至尊,高深莫测
20莎芳逍遥拆气,大明善母
21李密瓦岗之首地煞枭雄
22杜伏威江淮劲旅袖里乾坤
另外毕玄之战后,双龙退隐,十年之后,老一辈高手老去,双龙仍在壮年,加上十年修炼,寇徐武功应该有很大进步,但是没有争斗,不好做比较。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宁道奇,天刀,石之轩同一级的,傅采林,毕玄,四大圣僧差点,然后是阴后祝玉妍,了空,真言,拜火教大尊,善母,尤楚红,梵清惠,碧秀心,霸刀岳山,准宗师级的。
- Mugen-Hive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排名,但按照黄师内心构思是只分等级不分排名的,所以先不管未来成就:1、三大宗师加石之轩跟宋缺2、2个正邪代表+5个青年3、主持跟四大神僧,还有祝
- 血莲丿红尘
-
兄弟绝对是和我一样的大唐迷!高手怎么没有可达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狂沙刀法,从没有凭外力作用,是个自学成材的典范……),也没有五把刀的盖苏文(有绝对的宗师气魄……)另外宋缺只能称其为魅力男(略显自大……),本人也喜欢他,但排第一有点欠妥!本人认为大唐双龙中没有第一高手,只有同级别的高手,不知以为然否?!同一个级别的高手对决,晚上有没有睡好,心情好不好,喜不喜欢对决此时的天气,早餐喜不喜欢,小孩子昨夜有没尿床,对决时不小心放了个屁……都是决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