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路人假
-
郑惠荣
郑惠荣在扮演了第一代江姐后,于60年代离开空政歌舞团,到北京自来水公司作了一名普通的女工。她们5个人中的万馥香如今已不在人世,蒋祖缋也移居海外。
孙少兰
是第二代江姐的扮演者,她清晰地记得,1978年,停演了13年的歌剧《江姐》又要重排,由于当年扮演江姐的演员都相继离开了空政歌剧团,团里开始重新到各大军区去物色江姐人选,当时年仅20岁的孙少兰被幸运地选中。为了演好江姐,她除了反复阅读小说《红岩》外,还到重庆渣滓洞去体验生活。她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这么大好的年华被关在这么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但是江姐又要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自己追求这个理想能坚定地在那儿跟敌人作斗争,我觉得她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作为第二代江姐,孙少兰把江姐演得出神入化,在当时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
万山红
万山红饰演了第三代江姐。面对媒体的采访,万山红十分动情,她说,作为深入人心的女英雄,江姐这个形象要演好并不容易,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滑入革命题材“类型化”创作的误区,要塑造一个观众可以认同的、有血有肉,既有理想又有柔情的伟大女性形象。为此,万山红在保留原有音乐的前提下,对部分台词作出修改,力求“少喊一些口号,多一点女性的温柔”,刻画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江姐。
铁金饰演了第四代江姐,十分幸运,她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进入空政歌舞团不久,就赶上了复排《江姐》。经过激烈的竞选,她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演唱和对角色的准确把握,成为第四代江姐的扮演者,这也是她渴望已久并倾注全部心血塑造的角色。
王莉
饰演了第四代江姐,为了在思想、气质上靠近江姐,达到与角色的神似,王莉搜集了各种江姐版本,反复揣摩,不断练唱。她白天排练,晚上牺牲休息时间回宿舍继续学习。王莉还随剧组专门去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考察学习。
丁柳元
丁柳元,作为新一代电视剧版“江姐”,她的身上具备了诠释这一革命女英雄的所有气质。作为军旅演员,丁柳元沉稳、内敛的军人气质与角色非常契合。出演过《敌后武工队》《亲兄热弟》《继母后妈》《想爱都难》等多部热播剧,曾与斯琴高娃、奚美娟、张国立、孙红雷、吴若甫等多位国内一线实力派演员合作,丁柳元的演技毋庸置疑。她的精湛演技更是奠定了相当人数的观众基础,近几年来由她主演的多部电视剧均在各电视台创下了颇高收视率,她也一度被称为新一代“收视女王”。
- CPS小天才
-
伊泓远82年岀生的她是空政歌舞团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我专门看了她演江巜绣红旗》的片段,昨晚上看了采访视频她讲她是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怎么变成另一个人了呢?
相关推荐
《江姐》电视剧观后心得体会
《江姐》在中国文化舞台上,就表演形式而言应该是最多的,有歌剧、京剧、各种地方戏剧、话剧等;就演出时间跨度而言也应该是最长的,从6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半个世纪了。然而,今天来看《江姐》,感受颇有不同。1、如何看待江竹筠献身的事业?江竹筠作为共产党员,从事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地下斗争,实际上是两党武装对抗的延续。那么这种武装对抗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呢?从中国历史看,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实现民主的道路是漫长的,国民党是不可能在中国立即实现民主的。1927年国共两党分道扬镳,大批共产党员被屠杀,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这就等于宣布了中国没有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其他小党不过是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点缀。1947年,国民党在占领张家口以后,宣布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这又是一个错误,全国处于战争状态,怎么可能宣布宪政?在这样的背景下祭起民主的大旗,这就因其虚伪性而更加被动。要么国民党首先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要么公开武装对抗,放弃空头民主。这两方面国民党都办不到。打着民主的大旗,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国民党终于被中国人民抛弃。中国共产党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时候,在解放区实行民主和建立三三制政权,在国统区开展民主运动,其作用就与国民党完全相反,成功的土地政策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为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所接受,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在所难免。所以,江竹筠所献身的事业,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2023-07-10 16:33:211
江竹筠 面对刑具毫无惧色 读后感 800字
朽的红梅——江姐 ——观山歌剧《江姐》有感 上周五,我们在奉贤会议中心观看了在奉贤首演的山歌剧《江姐》。它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是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他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江姐等人。 看着,我不禁感慨万千。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爱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剧中,江姐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趴在石凳上恸哭起来……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江姐如此唱道,也是这样做到的。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2023-07-10 16:33:303
谁能给我提供一个歌剧江姐的观后感??
我从小说《红岩》中认识江姐 又从电影中认识江姐 今天我从歌剧中再一次感受了她的力量.歌剧《江姐》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的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因此剧中的许多经典的唱段都给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艺术烙印。就唱腔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绣红旗》,此段唱腔,娓娓道来,将江姐心中对革命胜利的无限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段咏叹调音乐很好听,结构也比较完整,及其完美的表现出演员的歌唱技巧,每一个音符都轻叩观众的心扉,使观众通过歌声,仿佛也置身于红旗飘扬万众欢腾的胜利时刻。而后的《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段,依旧是咏叹调,但是这一段的悲情元素比较多,唱腔时缓时快,似声声控诉,把对敌人的痛斥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融合在一个载体中,在同一个时间段表达出来,摄人心弦。在对唱方面,选段《青松林内红旗飘》是比较典型的,此段通过江姐与华为按照各自人物的特性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对唱,之中参杂咏叹的韵味,结合巧妙,旋律欢快。 不仅是在唱腔方面的,歌剧《江姐》的歌词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被广为传唱的《红梅赞》,它的词中以红梅欲革命烈士,用红梅不畏严寒,傲然盛放的品质来抒发革命战士面对反动分子的打压不屈服,不畏惧的崇高精神。纵观正个剧本的词句,精简干练,朗朗上口,即符合了此歌剧要通俗易懂,面向广大受众,教育后人,缅怀先烈的要求,又不乏浓郁的文学艺术气息,是不可多得的弘扬革命精神的教材。 歌剧,虽然是通过各种舞台化的场景和表现手法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它所传达给我们的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固然值得我们去赞扬,去品味。但是要真正的看懂歌剧,听懂歌剧,我们还需要去深入的挖掘出埋藏的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动人的旋律之后的歌剧所要表达的精神才行。《江姐》在剧开始不久,就给观众塑造起了江姐的刚铁形象,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现实的打击而变得悲恸不已,她拭去泪水若三寒天得红梅般傲然挺立于世间,她深深的知道她不能倒下,因为党交给她得任务还没完成…即使后来被叛徒出卖,被反动分子摧残,她至始至终都以不屈的性格面对生命磨难,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我们自然可以看到此剧的魂,正是在教育我们: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我们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到明天~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来得不容易,别把这战争的岁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这是江姐全剧结尾的一段唱词,是江姐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更是无双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后背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对后人的希冀…有那段用血染红的历史,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2023-07-10 16:33:361
江姐作文400字
江姐作文400字 篇1 江竹筠,一个平平凡凡的名字,共产党员中的一名,不管谁,都会称她为“江姐”。 江姐,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革命先烈,她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让人敬佩啊。她曾经说过一句话“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做成的。”这一句话虽然简单却让人有许多的感动,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赢得了胜利。 《江姐》这篇,说的是江姐和别的同志要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江姐镇定地收拾好东西与同志们告别。难友们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都很不安。江姐也知道自己不是要转移而是要被秘密处决,她告诉同志们,每一个革命者,面临最后的考验时,要面不改色,心不跳。 “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然后梳理着自己的黑发。”这里写出了江姐面对危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怎么会临阵脱逃呢? “要勇敢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应该面不改色,心不跳!”江姐,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党组织,即使在危急关头,对革命的信念,她都会牢牢地记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眶都会湿润:一个革命者,有着这样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把生死置之度外。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个让我钦佩、让我敬仰的革命先烈,一个让人赞美、歌颂的名字,她就是革命者江姐。 江姐作文400字 篇2 我有幸看到了歌剧《江姐》,歌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江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反动派关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人在用荣华富贵作诱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威严恐吓,可江姐不畏,大声说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革命粉身碎骨心甘情愿,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有千万次,也要奉献给党。”敌人气急败坏,严刑拷打,江姐忍着疼痛,大声道:“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心不变,哪怕把牢底坐穿,你们也休想从我嘴里的得到一点线索。”敌人丧心病狂,用竹签订在江姐的指头上,她大声地笑着说:“你们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竹签毕竟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杀害了风华正茂的江姐。 歌剧看完了,我被革命党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所震撼。如果不是牺牲了无数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我们后辈要记得这是血写成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江姐作文400字 篇3 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我终于能回老家去看看我的兄弟姐妹们了,我高兴的都睡不着觉了。 我们到了姐姐家,他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妈妈去看店了,我就只能和两个姐姐玩游戏了,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迷你世界,我和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姐姐开始玩,她真是太天真了,虽然我比她小,但是我玩游戏的技术可是比他厉害的多,只见我造了一个地狱门,我让她进去,只见他像一个上钩的老鼠就走了进去,一走,她就掉进了深不见底的熔岩里,只见他挣扎的快要飞起来把我拉进去的时候,我急中生智,一个炸弹把地狱门给炸烂了,我看见他在熔岩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才钻了回来,我又让她进去一个门里,告诉他那个宝箱里面有奖杯,她就走进去了,一看,真有奖杯,它贪婪地拿走了一个又一个奖杯,正当全部拿走的时候,她掉进了熔岩里,哈哈哈!这是我设置的防盗陷阱,只要有人敢拿走所有东西,就会掉进熔岩里,她快要飞出来了,我在往宝箱里塞个东西,门封起来了,她又飞不出来了,打掉了一片草地才狼狈的钻了出来,我又让她进去一个铁门,她说先让我进去试一试,我进去试了试,偷偷在铁门底下放了一个压力板,一踩就可以走出来,他见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但是没有掉进去就半信半疑的走了进去,我偷偷地把压力板拿走了,又在宝箱里放了一些东西,只见她把东西全部拿走就被门反锁在了里面,出不来了,我帮她把地板给挖掉她才钻了出来。 和姐姐玩游戏真好玩! 江姐作文400字 篇4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宁死不屈的江姐》这篇文章。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1946年,江姐与丈夫转入地下,负责重庆市委机关枪报《挺进报》的出版工作,后按照上级指示,将孩子寄在同志家中。第二年春天,丈夫不幸被捕,被敌人杀了,后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也被捕,在狱中,特务对江姐实施了一系列酷刑,希望江姐能提供有用信息,可是江姐意志坚定地说:“你们可以弄断我的手,甚至可以砍了我的头,但我的思想是整不倒的!”江姐对党对祖国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是啊,对祖国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忆往昔,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了祖国,率舰向敌舰撞去;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曾激励多少有为青年奋发向上……看今朝女排大姐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在三大球中为祖国赢得了第一个冠军;边防军叔叔,为了保卫国家,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的外国军队…… 诚然,我们祖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有人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想,等他睡醒时,就会是“百兽之王”。 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爱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上。爱祖国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使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 这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想。 江姐作文400字 篇5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她那梅花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 江姐从小体弱多病,骨瘦如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江姐只得被迫去工作,面对那高大的机器,她不得不站在高脚凳上操作机器,稍有疏忽,就要被打骂,她的10岁是在机器的“轰隆隆”声中度过。她的童年,没有一点儿美好的回忆。读到这儿,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长身体的好时机。我的10岁是美好的。为了给我过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等长辈就有好多人给我庆祝生日,礼物琳琅满目,和江姐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江姐19岁时,参加了党组织,因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用竹签插入她的指甲缝里,江姐手上血肉模糊。 在我读到“竹签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不禁热泪盈眶,多好的江姐呀!我们的今天就是象她一样的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望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是江姐对我们的希望。 读完这篇文章,江姐那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映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要高高举起您的旗帜,踏这您的足迹,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江姐作文400字 篇6 江姐,真名江竹筠。她的老家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她的父亲叫江上林,她的母亲叫李舜华,她的生活十分清苦,而她的父亲游手好闲,所以,她的母亲就跟父亲离婚了。小时候,江竹筠很懂事,她很想去上学,可是家里供不起,于是,懂事的江竹筠就去当童工,维持家庭的生计。最终,有一天,江竹筠终于能上学了,她学习十分刻苦,还认识了一位好朋友,何理立,他们俩都是跳班生,每次不做完作业绝不离开教室。这些精神把我打动了,我每次只需做完作业就很累了,没想到江姐竟这么苦!我要下决心,向江姐学习。之后,写的是江姐如何当上共产党员,她有什么样的钢铁般的意志。 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了。在人间魔窟“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她一次次昏死过去,一次次被冷水泼醒。但她禁受住了考验,保守住了秘密,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这是多么具有钢铁意志的话呀! 江姐,我赞美你,你是伟大的人,为了祖国贡献一切的人! 江姐作文400字 篇7 江姐不久也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狱中,她和难友们没有屈服于惨无人道的威逼和刑法,以无畏的气概和激越的人格以及人生最后也是最壮丽的辉煌给末路中的反动派以有力的回击。 故事描写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江姐被捕……她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慷慨高歌,从容就义。 这是江姐在1949年8月27日从监狱里写给她的亲戚谭竹安先生的一封信,两个月后江姐就壮烈牺牲,而那时五星红旗已经在大半个中国高高飘扬。江姐的遗体被敌人投进了镪水池,致使她尸骨无存。这封信就成了江姐留给亲人的绝笔。“孩子们决不可娇养,粗服淡饭足矣。”“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从1949至今,时光走过了半个世纪;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到北京天安门,共和国已几经天翻地覆。然而无论遭逢什么艰难险阻、曲折坎坷,我的耳畔总是回荡着江姐在绝境中从不绝望的声音:“……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可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她又写道:“……你别为我太难过。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子活着。”“……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所以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的在我的心里。” 江姐作文400字 篇8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做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生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忙的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人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入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但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豹,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中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对江姐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在凶恶的敌人和夹棍面前,她丝毫不怕。但是不管江姐她怎样反抗,都敌不过凶恶的敌人,最后,江姐还是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了。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江姐,我一定高举你的旗帜,去建设祖国! 江姐作文400字 篇9 又是一年清明,早晨刚下了一场小雨,街上难得的清静。大概人们都去扫墓了吧,空中弥漫着的气息,未免也太肃穆了。 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莫名的冷了。不知是这寒风瑟瑟,还是为革命烈士的伤感。是啊,他们也许有人缅怀,却无人祭拜;可能有人想去扫墓,然那墓,又在何处? 下雨时,我突的想起江姐,她也太坚强了吧。坚强得,让我的眼变得酸涩。是否还有人记得,她的丈夫彭松涛同志,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1947年初春的雨天,牺牲了。 雨,一直在下。江姐看见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在她的面前变得冰冷。就在她的面前挂着的是他的头颅,她却不能上前一步相认,不能呼喊一声。明明爱人就在不远处,却无能为力。这只是因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有着未完成的职责。 雨雾蒙蒙,她毅然地转身就走,泥泞的土地脏了她的鞋袜,她却恍若不知。她没哭,就算雨水可遮去她的泪水,她也没哭。她默默地向前走着,永世难忘的痛苦冲击着她的心,不断翻腾起跃。即使如此,她也没有流泪,一点也没有。只因那泪水,只在心中流淌。 江姐作文400字 篇10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江姐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江姐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忍受了反动派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却永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了的事情。 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很大,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比她们那时候幸福多了。但和那些先烈相比,我现在的行为是多么的渺小啊。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突然看见一种粉红色的棉花糖在卖,就闹着要,妈妈不给我买,我就板着个脸,心里很不痛快,就故意拖拉在后面慢吞吞地,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不少道理,我才感觉我做错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真有些脸红啊! 我知道,新中国的胜利是由成千上万的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我是一名中国少先先锋队队员,我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改正自己娇生惯养的毛病,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2023-07-10 16:33:441
江姐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给20$
今天观看了电影《江姐》,深深受感动,感触也很多。江姐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电影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看到这里我眼含热泪,不由得热血涌上胸膛,多么坚强的江姐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你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创造的,江姐,我向你致敬! 每次我想到江姐,眼前就会出现电影《江姐》中那一幕幕感人的镜头,江姐站在山顶的岩石上,大义凛然,天上的彩虹染红了山川,映红了大地,仿佛无数面红旗迎风招展,无数英雄前仆后继,直捣蒋家王朝!我耳边又响起了激昂的国歌和开国大典时惊天动地的礼炮声……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像江姐这样的英雄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当我们走进大学这美丽的校园时;当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当我们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这现代化的生活时,我们可不要忘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回头再读一遍江姐留给儿子的遗言,这不正是无数先烈对我们的期望吗?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2023-07-10 16:33:531
英语作文江姐观后感
Jiang Jie, put down his family, on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she, to the party without complaint, however, undivided attention, in the face of bitter enemy, she always showed a tenacious brave standupto danger on the other side! Although her husband saw the head on the gate, but she is not expos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 she remained calm and spear old woman to read, "sister Jiang" feeling. Before sacrifice, stil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ress, then, without fear, calmly into the place of execution! Jiang Jie, who is still in danger, is still in my mind!Old Xu, rich experience, courage, resourcefulness, calm, often more people to sacrifice myself! After the discovery of Shapingba bookstore is exposed, he immediately informed, according to their years of experience that will soon transfer! In the face of the enemy"s trial, the use of their own wit, clever to introduce Xu Pengfei to the wrong judgment, thus protecting the comrades! In the cellar of the White Residence, he used his fingers to dig out the escape tunnel, but he did not escap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leave the more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Qi Xiaoxuan at the crucial moment also sacrificed himself, to protect more comrades!In Jiang Jie, a2023-07-10 16:34:001
歌剧《江姐》表达了什么情感?
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四川清音、京剧等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作为主题歌的《红梅赞》贯穿全剧,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通过明朗刚健流利的曲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江姐坚定沉着,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2023-07-10 16:34:101
- 1.赞扬了革命者像梅花一样坚韧面对严寒时不怕牺牲,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坚韧的精神。2.赞扬了革命者在面对一切困难时永不的精神。3.更赞扬了像江姐一样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能够坚守自己的气节,不屈服于敌人的巨大的勇气。2023-07-10 16:34:191
蒋祖缋的《江姐》
蒋祖缋在观众热切的期待和热烈的掌声中出场了。还是江姐那身令观众非常熟悉、非常亲切而又非常典雅的妆扮。人们的情绪一下被提起,隔着时空 ,仿佛又回到当年歌剧《江姐》为我们铺叙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耳畔似又重新响起歌剧开场时由剧中人江姐、孙明霞的独唱、对唱、齐唱构成的极富情绪容量和戏剧张力。一出好戏,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好的剧本和优秀的演员。《江姐》的成功,一是剧本(包括音乐)创作紧紧抓往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情绪和时代音调;一是有蒋祖缋这样杰出的歌剧演员。作为一场普通演出,当年的轰动,可以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一年时间里,就上演了286场,且场场爆满。这在歌剧舞台演出史上,是个奇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自不待说,全国各省、专区、县、市当年都一批又一批派出有关人员进京观摩《江姐》演出。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纯,思想也简单。观众忘情地投入演出,从头至尾跟着演员一同掉泪,一同着急,一同振奋,一同欣喜。常常是演出结束了,观众却不肯离去,围着演员乘坐的班车喊“江姐、江姐”。直到江姐从车窗口探出身子向大家一再招手致谢后,车子才能开动。当时也不兴明星炒作,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却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吟唱红梅赞,千千万万的女孩子在悄悄模仿着江姐的做派、发式、眼神……整个中国大地,则处处回响着“红梅赞”的歌声。人们敞开心扉,让自己的向往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尽情荡漾。创作、排练、演出的全过程,始终受到领导们的重视。病休中的空军司令刘亚楼自任《江姐》剧组的“编外领导”,看排练,看演出,发表指示。剧中甫志高的戏就是按刘亚楼司令员的意见改定的。他要求空政文工团凡不上节目的演职员每场演出都必须到剧场去当观众,散场后跟观众一起退场甚至还要求他们陪观众走一程,专门搜集群众反映,然后连夜向他一一做汇报。他还要求所有空军的政工干部分批分期聚集北京专场观摩并分组、分专题进行讨论。这位可爱的将军哟,就是用这种“发动群众,深入‘敌"后”的战时工作方法,用军队政治工作的方法,对剧组实施直接而具体的领导,直到他病逝。2023-07-10 16:34:251
红梅赞是如何体现江姐思想感情的
歌曲《红梅赞》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歌剧《江姐》再现了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的志士们在钢窗铁槛里,披镣带锁受尽酷刑折磨,却矢志不渝地为革命事业进行奋斗的情景。而歌曲《红梅赞》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氛围,抒写着岽高、悲壮、博大、圣洁、理想的情怀。歌曲赏析歌曲《红梅赞》采用民族七声调式所写成,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后半段也就是从“红梅花儿开”起是从前半段变化发展而成。“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表示革命者向红梅一样光彩照人,用它们的精神唤醒更多的人民起来,前仆后继,迎接新春的到来,革命的成功,在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旋律优美、抒情,而装饰音的应用更细腻地表达了情感,增添了韵味。旋律中频频出现的大跳与歌词的内容有机结合,给人以挺拔、刚强、开朗、自豪的感觉,充分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2023-07-10 16:34:393
江姐有什么品质70字
宁死不屈,热爱党,热爱人民,为祖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2023-07-10 16:35:071
哪位达人知道歌剧《江姐》的赏析么?详解!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女儿革命的典型。” 这是渣滓洞的难友写给江竹筠烈士的诗。江竹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江姐。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江姐如同迎春傲雪的红梅,于1949年11月14日英勇牺牲,年仅29岁。人们将永远记住她的英雄事迹。 江姐的丈夫彭咏梧是地下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他们经常天各一方,就连刚刚一岁的儿子,也寄养在一个同志家里。不久,在四川打游击的彭咏梧被敌人残暴地割下头颅示众,但江姐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仍然坚持奋斗。 江姐放弃了小家,顾了大家;江姐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而更注重中国人民的幸福。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并没有沉浸于丈夫死的悲痛中,依然从事着地下党工作。用丈夫的死作为动力,要求党中央将自己调动到老彭死的地方。新中国为什么会成立,正是有了这么多放弃了小家,顾了大家的“江姐”啊! ,不自私,。每个人都为大家贡献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入狱。特务为了从江姐这里打开缺口,得到“口供”,对她不断施行酷刑。但她给的回答却依然都是“不知道。”、“不认识。”后来甚至一句话也不说了。特务将竹签子插进她的手指,她一次次地昏了过去,又一次次地被特务用冷水浇醒,但她始终没有泄露一点儿机密。回到狱中,难友们没有不热泪盈眶的。难友们用竹签子蘸着红墨水,在草纸上写诗送给江姐。江姐的手不能动,就请同室的难友帮自己回信:“同志们太好了,我算不上什么。毒刑是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她不断写诗换来的美好生活。2023-07-10 16:35:292
张桂梅因喜欢江姐而把头靠在江姐扮演者肩上,江姐与张桂梅有哪些共同之处?
张桂梅被授予了71勋章,张桂梅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推动创办面向贫困山区女孩的免费女子高中,张桂梅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张妈妈,帮助了近2000名的贫困山区女孩子读了大学,走出了大山,追求自己的人生。2018年。歌剧江姐走进了华坪女中,在演出的间隙,有这样的一幕:张桂梅小心翼翼地把头靠在了江姐的扮演者孙少兰的身上。这是张桂梅和自己的信仰对话的一刻。张桂梅和江姐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呢?张桂梅是真正践行了江姐精神的人张桂梅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江姐是自己一生的榜样,而张桂梅也真正践行了江姐的精神。张桂梅30年前结婚,25年前丧夫,无儿无女。但是他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女学生。他所创办的华平女高连续9年综合上线率达到100%,她帮助了1600名以上的大三女孩走进大学校园。即便是疾病缠身,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张桂梅身上坚实朴素的梦想。她们都有着纯粹圣洁的人格张桂梅是连接大山与世界的那一道桥梁。山里面多少女孩因为张桂梅走向了光明。和江姐一样,张桂梅把所有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人格忠诚而纯粹。女子高中办学之初,阻力重重,张桂梅还是不顾世人的眼光,为女学生们搭建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在此走出大山,走出封建的桎梏。她们都是别人的光,是民族的脊梁骨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张桂梅说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无论是张桂梅还是江姐都是一道光,张校长是一道光带着女高的同学们在群山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她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骨。2023-07-10 16:35:374
初一读后感:歌剧魅影观后感_750字
歌剧观后感 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有时在歌剧中也会加入一些舞蹈和乐队。 老师提前告诉了同学们要去看歌剧,同学们都十分期待。因此我对其中几部歌剧进行了了解。 而其中歌剧《魅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魅影》主要讲了: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克莉丝汀十分想念他的父亲,处于同情魅影陪克莉丝汀讲话并教她唱歌。几年后,克莉丝汀因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而魅影却为克莉丝汀把一切阻碍她的人一一除掉的这样一个故事。表演者美妙的歌喉让人如痴如醉,即使没有华丽的服装,宽敞的舞台,依旧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部中国歌剧《白毛女》也让我记忆犹新。 《白毛女》主要的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白毛女》通过讲述喜儿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受地主欺压的惨状。凄美的音乐配上表演者独特的嗓音让人不由得也同情喜儿的遭遇。而《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同样也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江姐》。江姐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江姐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姐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最后江姐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29岁的生命。 歌剧是一种艺术,需要有人去欣赏它的独特,听懂它的美妙,读懂它所想要表达的含义。初一:绾莹潇湘2023-07-10 16:36:071
《江姐》歌剧电影观后感.
1500字阿,你给我二百块帮你搞定。2023-07-10 16:36:142
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
歌剧魅影电影观后感两千字5篇 《歌剧魅影》这部剧充满美轮美奂的场景,新奇独特的剧情衔接,漂亮的女主角及她盛装华丽的服饰,还有她精致的面庞。那么你知道《歌剧魅影》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1 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有时在歌剧中也会加入一些舞蹈和乐队。 教师提前告诉了同学们要去看歌剧,同学们都十分期待。所以我对其中几部歌剧进行了了解。 而其中歌剧《魅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魅影》主要讲了: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理解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克莉丝汀十分想念他的父亲,处于同情魅影陪克莉丝汀讲话并教她唱歌。几年后,克莉丝汀因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而魅影却为克莉丝汀把一切阻碍她的人一一除掉的这样一个故事。表演者美妙的歌喉让人如痴如醉,即使没有华丽的服装,宽敞的舞台,依旧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部中国歌剧《白毛女》也让我记忆犹新。 《白毛女》主要的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终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那里,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白毛女》经过讲述喜儿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受地主欺压的惨状。凄美的音乐配上表演者独特的嗓音让人不由得也同情喜儿的遭遇。而《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同样也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江姐》。江姐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江姐走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姐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最终江姐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29岁的生命。 歌剧是一种艺术,需要有人去欣赏它的独特,听懂它的美妙,读懂它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2 昨日看了2004年电影版的《歌剧魅影》,电影从1919年拍卖歌剧院内的古董起镜,当拍卖到修缮好的歌剧院的大吊灯时,大吊灯被冉冉升起,画面就由黑白变为彩色,时光也被拉回到18年,此时的歌剧院内,大家正在排练歌剧。在全剧中,导演多次用这种线索物件颜色从黑白到彩色或者从彩色到黑白的变化的手法让故事往返于回忆和现实之间,表达效果流畅而自然。不一样于以往的回忆使用黑白,现实使用彩色,那里恰恰是相反的,从而突出电影的主旋律还是在过往。歌剧院内总是接连地出现怪事,正在排练的女主唱被突然从空中降下来的挂帘砸到,一气之下决定罢唱,于是有人推荐克里斯丁·戴做主唱,开始大家很怀疑她的本事,等她一开嗓的时候,大家都被她的歌声打动了。她演出成功后回到了自我的准备室,“魅影”出现了,那个教她歌唱,给她启示的导师。“魅影”带着面具,他和着歌的语言直抵人心,女主角不由自主地被他牵引着走过长长的隧道,又乘小船划过一条小河,到达了他平时栖居的宫殿。他孔雀型的大床很吸引我,仿佛就是为女主角准备的。他们在他的宫殿里和着歌的交流是那么让人倾慕。此时,女主角青梅竹马的爱人正在她准备室的外面等着她,可是,她却不见了。天亮的时候“魅影”把女主角又送了回去,并且给歌 剧院的老板写信要求以后都让克里斯丁演女主唱,可是老板没有同意,于是魅影又开始在歌剧院作怪。故事到高潮的时候是女主角和她青梅竹马的爱人在天台是互诉钟情,被“魅影”听到了,然后两个男人决斗,青梅竹马占了上风,可是他并没有杀了“魅影”,从而留下了后患。于是“魅影”继续捣乱,那个一开始标志性的大吊灯从棚顶掉了下来,“魅影”把克里斯丁引到他的宫殿,克里斯丁的爱人为了寻她也去了宫殿,这次他被“魅影”打败了,让克里斯丁抉择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她的爱人,可是她吻了“魅影”,并把自我的钻石戒指放在了他的手里,于是“魅影”放过了他们。 看到最终,我对克里斯丁的心意有些迷惑,她到底爱着谁呢或者说她到底更爱谁呢 我个人觉得,她是喜欢她的青梅竹马劳尔的,她能够为了救他去死或者怎样,除了喜欢也许还有一点点爱吧,否则她也不会有勇气为他死;而对于“魅影”,克里斯丁必须是爱的,因为“魅影”是她灵魂的伴侣,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有的观影者提出疑问,那克里斯丁为什么选择劳尔而并非“魅影”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因为克里斯丁是一个世俗的女子,“魅影”长得实在是吓人。 第二,是因为克里斯丁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她觉得,相儒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电影到最终的镜头是在克里斯丁的墓前放在一支玫瑰,玫瑰上绑着丝带,丝带的结处是克里斯丁当年最终送给“魅影”的戒指。我觉得从这一幕出发,导演要表达的是第二点可能,即她和“魅影”要留下最好的印象给彼此,不要因为在一齐而破坏了这种美丽的距离。若是两个人日复一日地过着琐碎的生活,也许就成了张爱玲说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了,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她在追求这种隔阂的美,这种触不到的伤。 而此时的我,更愿意相信是第一种,克里斯丁是个世俗的女子。否则,为何她多次在众人面前摘掉“魅影”为了掩饰自我丑陋的半边脸的面具呢难道是为了让他能够勇敢地应对生活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那样的年代里,他这么做是会被当做怪物抓走关起来的。克里斯丁这么做分明就是想让他出丑,想摆脱他对她心灵上的控制。并且,她的未婚夫是一个子爵,是在上流社会里的人物,有权有钱有势有地位,跟着他的未婚夫是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夫人的,而跟“魅影”在一齐却要过着不见天日躲躲藏藏的生活,即使自我的歌声再美,再打动人,那又有什么用呢只可是就是个卖唱的罢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她心里确实是有劳尔的,即使劳尔不是她最爱的人,所以这个结局还是能够让人理解的。 就此搁笔吧,想到了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齐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两人又在一齐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明白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明白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在我落笔之前,我还坚信着故事要表达的是第二个原因,可是,我动摇了自我…… 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3 歌剧魅影是一部安德鲁·洛伊·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又译做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带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幽灵、克里斯汀还是拉乌尔都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音乐感受,他们用自我的声音去诠释了对各自的爱。这无疑对观众来说是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这是个典型而感人的感情故事,关于一个出没歌剧院里,用一副面具遮掩自我丑陋面孔的神秘幽灵,爱上一个女高音歌唱演员的故事。那里面有错综复杂的人物感情,充满张力的戏剧化冲突,以及19世纪社交界特有的那份自严谨中爆发出来的神秘恐惧和性格压抑。舞台上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大剧院,阴森恐怖的地下世界,敏感多情的贵族青年,楚楚可怜的红伶少女。还有那张脸,那隐藏在木然恐怖的假面背后的自卑嫉恨,狂暴而又脆弱的心灵,几乎所有能够调动观众情绪的要素都浓缩在卡斯顿-勒胡德原著中,并在韦伯的手中为它拂去浮尘,再绽芳华。 我认为全剧最精彩的唱段莫过于第一幕中幽灵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头,深不可测的地底两人的深情二重唱“歌声魅影”,演唱多有美声成分,音乐动机在不一样的调上一次次再现,把当时那种亦真亦幻般睡半醒的戏剧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及将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得及其凄婉、完美而动人;旋律节奏中多采用的附点音型,有一种强烈的推动感和紧张感,制造出全剧中第一个情感高潮,克里斯汀与幽灵声情并茂的歌唱,使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美妙、真诚而又略带感伤的浪漫感情故事当中,同时也期待着幽灵、克里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的感情接下来将会如何发展下去。 当拉乌尔对克里斯丁的感情给予肯定时会响起一首Thepointofnoreturn,我看到了克里斯汀对魅影的迷恋和依靠,我几度误认为她是爱魅影的,但事实上只是对魅影的一种深深的依靠罢了。其中还有一段《AllIAskofYou》,是全剧中反复出现的一段旋律,在不一样的场次因不一样的主角有不一样的唱词。能够说,这是全剧的主题旋律,不一样主角、不一样唱词的不一样演绎,表达了两位男主人公对克里斯汀不一样的感情。 《歌剧魅影》不仅仅在音乐和艺术方面取得惊人的成果,在情节的资料上更是更了观众很深的震撼!在影片的结尾,影片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克里斯汀墓地旁边小小的角落里,一朵红玫瑰配着幽灵以往送给她的戒指,静静躺在那里,任凭岁月逝去如潮。这样静寂的结局却让人觉得无言的真情萦绕于心。剧院已破败,青年已成老叟,他得到幽灵的小猴音乐盒,并将其供奉在亡妻墓前,心愿已了般轻叹一口气,这是他的心愿,还是她的遗言有一点能够肯定,她从未忘记过她的天使,当丈夫看到墓边居然停放着一朵绑着黑丝带的红玫瑰——那是幽灵感情的信物,只是多套了枚幽灵曾打算送她的结婚钻戒,丈夫并不感到异常吃惊,观众看到了他的成熟和对爱妻真正的理解。时光已老,玫瑰依然红。 总之,这是一部很值得推荐一看的音乐剧影片,感激教师给我们播放了《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4 也许,他明白,在现实上演的悲喜剧中,他必须死。他带走了克里斯汀,然而,他真的是为了占有她、霸占她吗?未必。因为当克里斯汀不在乎他的容貌,给他深情的一吻时,他颤抖了。我甚至能感觉到那副“怪兽”似的脸上在流泪。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常人难以体味的幸福。他并不残忍,也不缺同情心,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所爱的人对他的尊重。 他能够放弃克里斯汀,让她与拉乌尔远走高飞。但期望看到克里斯汀的坦诚,看到拉乌尔的执着。当拉乌尔宁肯被吊死,也不愿放弃克里斯汀的时候,魅影明白了,这个看似柔弱的男人,拥有更大的勇气。对爱的追求,能给人和脆弱的人带来巨大的勇气。爱的力量能促使我们忘记一切恐惧、去争取。 也许我们能够说,魅影的残忍来自于他童年的不幸经历、来自于他自卑的人格。但我们又怎能评价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呢?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伤害中成长。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往往也会伤害别人。 但我觉得,拉乌尔对克里斯汀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对年少伙伴的梦幻般想象。或者说,歌剧在对他们两人感情的刻画上多少显得有些单薄。让人感到只是一个灰姑娘遇见王子的梦幻。甚至让人以为,克里斯汀因为拉乌尔贵族的身份和财富才跟他在一齐的。 而拉乌尔和克里斯汀之后怎样呢?无从得知。歌剧开始的拍卖会上,为什么仅有拉乌尔一个人呢?克里斯汀呢?40年的时间已是沧海变桑田,但这个倾城的美丽女孩,是否已长眠地下了呢?更不明白她是否还记得那个拥有丑陋却极富才华的魅影。 歌剧魅影观后感两千字5 特意抛开某种情感去观看这部电影,音乐没得说的,歌剧魅影主题曲的旋律很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回音,不断播放。 魅影除了在歌剧中学习一些做人的东西,他的生活全然隔离在人类社会之外。理解他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带他进入剧院生活的居里夫人。她深知他的一切,并默默的保护这个可怜的孩子,尽量避免外界的人对他的扰乱。魅影是个天才,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很多东西,自从他的生命中出现了克莉丝汀,他便他的音乐全部贡献给她,通过他的爱。对克利丝汀来说,这种爱满足了她精神上的一切,她却不知他的存在,以为那只是一个神灵、一个梦,当然,她喜欢这个梦。拉伍是克莉丝汀小时候的朋友,在她一唱成名后,他出现了。他是一个俊朗有钱的白马王子。魅影感觉到爱情的威胁,他把克莉丝汀带到了他的地下宫殿表达爱意。本来一切都很美好,但克莉丝汀却因为好奇他面具后面的面孔,揭开了即使母亲也要抛弃的丑陋面孔,也让魅影怒不可揭,他自怜的叹到——从此,他在她心中不再存在美好的一面。无奈之中,唯好送她回到剧院。 克莉丝汀和拉伍的感情因为魅影杀死一个工作人员,而讯速长温,克莉丝汀已经开始恐惧魅影的所作所为了。然而,她却对他慈父般的关怀念念不忘,她渴望再次听到那熟悉的歌声。在魅影差不多成功诱惑克莉丝汀回到他的地下宫殿时,拉伍不失时机的杀出来,并带走了克莉丝汀。魅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愤怒的他决定不择手段要把她带回身边。 魅影在舞台上设置两道机关,成功的把她带到了地下。拉伍也在居里夫人的帮助下找到他们。魅影上前把他给勒住,然后以拉伍死的代价让克莉丝汀选择是否跟魅影离去。克莉丝汀歌唱他的可怜,并吻了他。这一吻唤醒了魅影对克莉丝汀最真诚的爱,魅影只好放了他们,让他们离开。爱一个人,如果她的幸福快乐不是他的幸福快乐,他还离住她,就是贪婪。 拉伍没什么好说的,是个勇敢的白马王子。 克莉丝汀是个可爱美丽善良勇敢的女孩。在魅影没有向她顷诉爱意前,她从来不知剧院的那只鬼就是她的梦中天使。后来让她在白马王子与丑陋的魅影之间作爱恋的选择,正常人都会选前者。 魅影是个孤独的黑马绅士,他一直以来都深爱着克莉丝汀,即使是在暗中。有最丑陋的面孔,也有拥最真诚的心和才华。自从爱上克莉丝汀后,她就是他生命的一切,而这一切都给一对小情人夺走时,他还是活了下来。从他母亲抛弃他开始,他一生注定是孤独寂寞的,他的生命就是《学习承受孤独》。2023-07-10 16:36:201
说出中国舞剧或歌剧的几个并写出其中一个观后感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红珊瑚》、《柯山红日》、《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水月》、《霸王别姬》、等 《水月》是一出没有中场休息的舞作,共分八段。编舞由“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偈语获得灵感,舞蹈动作则根据熊卫先生所创“太极导引”的原理发展成形,佛家理论在此得到充满诗意的诠释,尤其是虚实、有无、阴阳之间的关系,配合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旋律,仿如东西方在哲学、音律领域里的美妙相遇。幕起时一位舞者静观黑地板上白色的水影,之后舞台上方、后侧有镜子出现,显示舞者倒影,最后舞台被水淹没,舞者便在这片广阔的水镜上舞蹈。节目结束时,人去楼空,独剩余波荡漾、似有若无的水波。 艺术的终极是哲学,有深度的艺术一定是带有哲学意味的,《水月》就是这样一部能够体现哲学意蕴的舞蹈作品。太极、巴赫音乐、明镜与流水,几个元素在林怀民的脑子里偶然相遇,天意促成了“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主题。这句佛门偈语既是宗教的,也是哲学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沉静、空灵、超拔的大境界,也许只有代表着东方身体哲学的太极才是最适合的表现形式。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对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异常缓慢的诠释方式,与舞蹈源源不绝的能量流动完美搭配,中西文化在意境上找到了吻合点。明镜和流水不只为点题之用,也营造了亦真亦幻,以不变映照万变的空间,构思可谓巧妙。至此,舞蹈、音乐、舞美与主题达到高度和谐,形、意、神得以完美统一。林怀民不是唯一探索舞蹈中运用太极训练的编舞家,但他能将传统的中国身体训练经过转换与诠释,与舞蹈的剧场结合,呈现如此深远的禅境,在不经意间使人获得生命的感悟,确实将舞蹈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2023-07-10 16:36:281
感动中国阎肃观后感
【阎肃弦歌感人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阎肃简历个人资料: “白马褂、黑裤子,镜头前一位矍铄老者谈笑风生。浑厚而清亮的声音让闻者侧耳,笑逐颜开的神态让见者颔首。”两个多月过去了,光明网记者李丹依然清晰记得,当时采访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阎肃的情景。作为“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首期邀请嘉宾,85岁的阎肃十分敬业,在150分钟的拍摄过程中,他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倦怠。 这不是阎肃第一次与光明日报打交道,他的“光明情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发表文章称赞新创歌剧《江姐》,阎肃的名字从此频繁登上光明日报。2010年,在他从艺60周年暨80岁之际,光明日报用整版刊载对他的专访及其主要作品,一向低调的阎肃“被迫”高调了一把。而每次光明日报提出采访或约稿要求,他也是有求必应。阎肃认为,光明日报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他希望年轻人通过主流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弃学从艺、步入军营、扎根基层,在光明网的演播室里,阎肃的精彩人生随着他的激情讲述慢慢展开:从一名爱好文艺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多少年来,他在全国观众面前都是身体硬朗、谈笑风生的“可爱老头儿”。他做总顾问总策划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文艺晚会”的旋律还在人们脑海中回响,他担任《星光大道》嘉宾时的画面还在电视屏幕上闪烁,他编剧的民族歌剧《江姐》正在四川各地巡演热映。然而,就在此刻,这位85岁的老人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 毕生心血绣“红旗” “爸,您有没有什么一直想干而没干的事呢?”“没有。” “那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有。” “怎么可能?”“真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 这是阎肃昏迷前,与儿子在空军总医院的对话。的确,阎肃一辈子都在“听召唤、跟党走”。 哲人说,信仰就是生命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阎肃的信仰并非从天上掉下来,他的父母是忠实的天主教教徒,他从小受洗,在重庆一家教会学校读过5年书,原本学校准备把他推荐到高级修道院学习天主教,当作未来的“教父”培养。可是,阎肃后来的路却与此渐行渐远。 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之后,他参加一系列进步学生运动,读《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慢慢成为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成员。 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怀揣一颗朴素之心,他投身历次“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尽管镇压人员抡着带铁钉的大棒子,尽管流血牺牲冲突不断,忠诚信仰的底色却在一次次洗礼与实践中沉淀加深。最终从朝鲜战场的战火中归来的阎肃,如愿入党、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队文艺战士。 谈及阎肃的信仰,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动情地说:“半个世纪前,阎老擎出一面红旗,此后,他用毕生的心血来绣,一针一线,一生一世。” 为纪念建党70周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恰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劝他要慎重,可他非但没有动摇信念,反而激情创作,十八天完成剧本。“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只要能为党报效,头可断血可抛,有什么天大的重任我来挑!”总政歌剧团原团长、作曲家王祖皆认为,这些唱词充满了阎肃对党的忠诚。阎肃则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什么样。” 2009年,在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过程中,阎肃又以79岁的高龄,领衔文学部主任。时任该剧总指挥的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陈晓光说:“考虑到阎肃的年龄,我本想让他做顾问的,可他坚持要求到创作一线去。那一年,他起早贪黑,一丝不苟,创作的《我的家园》《马兰谣》艺术效果特别好。”对这段高难度创作,阎肃是这样形容的:“一路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2023-07-10 16:36:351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歌剧魅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歌剧魅影观后感1 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有时在歌剧中也会加入一些舞蹈和乐队。 老师提前告诉了同学们要去看歌剧,同学们都十分期待。因此我对其中几部歌剧进行了了解。 而其中歌剧《魅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魅影》主要讲了: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克莉丝汀十分想念他的父亲,处于同情魅影陪克莉丝汀讲话并教她唱歌。几年后,克莉丝汀因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而魅影却为克莉丝汀把一切阻碍她的人一一除掉的这样一个故事。表演者美妙的歌喉让人如痴如醉,即使没有华丽的服装,宽敞的舞台,依旧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部中国歌剧《白毛女》也让我记忆犹新。 《白毛女》主要的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白毛女》通过讲述喜儿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受地主欺压的惨状。凄美的音乐配上表演者独特的嗓音让人不由得也同情喜儿的遭遇。而《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同样也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江姐》。江姐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江姐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姐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最后江姐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29岁的生命。 歌剧是一种艺术,需要有人去欣赏它的独特,听懂它的美妙,读懂它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初一:绾莹潇湘 歌剧魅影观后感2 什么感情最为真挚,什么感情最令人心动,什么感情可以融化万年的冰山,什么感情可以让世上最自私的人抛弃一切?相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答道:“爱情。”是的,“爱情”有几个人不想得到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呢?可又有几个人可以得到呢?如果世上真有上帝,那么他一定不希望人间有太多完美的事,否则他为何在给予人美丽时,附带了一份平凡;在给予人智慧时,却又收回了一份本应有的幸福呢?也许有一天,上帝也认为人世中的完美实在太少了,所以他想塑造一个完美的人。上帝让这个人拥有超越世人的智慧,无以伦比的才华,以及没有人可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当他要把这个人偶投入尘世中时,突然脚下一滑,人偶掉在了地上。上帝没有细看,他把人偶捡起,立刻把它投入人间。谁知就是上帝的一时粗心,却促成了一段凄美绝伦的故事。 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电影版的《歌剧魅影》,一开始,我就被那气势磅礴的音乐迷住了,随着剧情的深入,一向以铁石心肠而著称的我竟然有两三回让眼泪在眼眶内打转。看到结尾那朵鲜艳的玫瑰花,绑在上面的黑缎带,还有那枚戒指,无法言喻的疼痛感在心中荡漾开来。一个拥有绝世才华的人,却在付出一切之后,也唤不回一个可以陪伴他的人。看到魅影,克丽斯汀和拉奥尔三人在地宫中的那一幕,只因为克丽斯汀的一个吻,魅影就放了他们。或许就这么一个吻,魅影可以品味一生。他所求不多,只要有一点点的怜悯,关爱,他就会把这一点爱反射并放大到给予他同情的人身上,正因为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人间的温情,魅影才有了那么阴暗的内心。可是当他得到那一点温暖之后,他所有在别人眼中的强悍,凶狠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失望,悲伤以及空虚,看到他对着八音盒的神情,实在让人心痛欲裂。魅影,他是上帝的一个疏忽。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疏忽,是我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痛,还有一份对人性的思考。 歌剧魅影观后感3 某周六晚,我们观看了电影《歌剧魅影》。本人颇有感触,写下了以下文字。感触有三: 首先,讲扮演者。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各有各的特点。用现代话来说,男的帅,女的靓,特别是带面具的那个男主角。虽说他被摘下面具时的另一半脸是很吓人的,可是带上面具时的模样是帅加酷的。他的脸庞亦是均匀完整的。女主角很有气质,俊秀可爱的脸型,征服了无数男士的心。虽然剧中的她伤心痛苦的戏份多点儿,可仍阻挡不住她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特别吸引大伙的眼球。 其次是服饰、舞台和灯光效果。剧中各个人物的服饰都很华丽,表现出了西方国家特有的服饰装扮和富有。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豪华的宫殿,伴有细长小溪的隧洞,广袤的大地等等在剧中均当成了表演者自我展现的舞台。足够广的舞台,任由你发挥,无疑演员们们状态极佳,把角色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在什么样的舞台上,灯光肯定缺少不了,灯光产生美感,有灯光和无灯光在同一个场景上表现出来的效果和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而有灯光时也不可乱使用灯光,怎么样的电影,表达怎么样的人物情感,需要搭配怎么样的灯光,给人怎么样的视觉冲击,这就是灯光效应的魅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就不谈了。 第三,讲讲声音。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声音。戏中的声音都很好听,背景音乐也好,角色对白也罢,虽然有时听不明白(英文发声版),但听得出来无论从音质、音色还是音高来讲,表达得都很到为。背景音乐与场景、人物歌唱配合的也非常不错,有高有低,跌宕起伏,有严肃也有轻松,有愤怒也有欢快。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里的音乐,简直棒极了。 本人暂时讲出这三个主要点,有对也会有错,还望读者见谅!不管怎样,我觉得《歌剧魅影》不愧是一部好歌剧、经典好电影,值得一看,终生难忘啊! 歌剧魅影观后感4 Gerard扮演的非但不丑,配上白色的面具或唐璜的面罩简直帅的过分,尤其是他出场的唱腔,邪恶中充满力量,自信中带着妒忌,神秘又蛊惑.领着Chrisitine走过火把摇曳的地下通道时,背影简直帅的没法形容了。 然而对于一个这么有魅力的 人,Chrisitine还是选择和平淡的劳尔在一起了。她爱过魅影吗?劳尔和她青梅竹马,劳尔执着勇敢,但他完全被魅影的魅力这改掉了,这足矣作为她选 择他的理由吗?而Chrisitine着迷沉醉于魅影带给她的音乐世界,沉迷于他们灵魂的交流,依赖着他对她的守候。“克丽丝汀历经百般滋味,居然从爱恨交缠的情孽中升腾到原初的清透,四目相对就是地老天荒。”唱唐璜的时候,Chrisitine撕下了他的面具,但已不再是害怕,眼神里明明充满了温情。 于是有人告诉了我一个答案,“面具不面具没有关系,她要的是一个可以温善地指引她灵魂的人。当魅影歇斯底里的时候,劳尔的‘我会给你自由"反倒占了上风,她倒向他并不是一种改变,而是基于自己不变的心理需要——被保护,被指引,而不是迷失,不是黑暗。” 魅影的世界让她迷醉也让她害怕。魅影的爱对于她来说变得疯狂又粗暴了。 结尾Chrisitine吻了他,也许那时的她不再害怕,想要了解他,感化他,用这 种方式解救他的灵魂。可我的阴暗面又告诉我那是带有一些利用味道的吻,给他一个满足,就可以摆脱他的阴暗,因为她还是要和他走的,她只是想说她不爱他。无 论如何,一个吻那么轻易的感化了他。一个傻子,这么容易就被搞定。。叹。因为感觉到了温暖,感觉到了他渴望却不可求的.美好,于是被融化,选择了孤寂。并且别无所求。 灵魂被扭曲?因为只有你。 放掉你后,流着泪说我爱你。 打碎了所有镜子,说看到了光明,声称要走出黑暗,只是因为看到你幸福就是他的光明吧。 这样,在孤独的时候可以骗骗自己,告诉自己,已经得到了光明,不至于再带着恨,而是很美好的把你、把融化他的温暖留在记忆。默默地守护。 不过从开头劳尔说那个音乐盒和她描述的一模一样就可以知道,Chrisitine注定不会忘了魅影,相反,一定常常提起他想念他吧。 嗯。别无所求。 歌剧魅影观后感5 这是第二次为《歌剧魅影》这部电影写东西了,上一次写的是《歌剧魅影》结局猜想,那次真悲剧,一部好好的电影看了接近结局还有30分钟的时候,突然被老师暂停,说要立刻写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就是《歌剧魅影》的结局猜想,那时候悲剧啊,貌似高考之后,都没有写过中文的课堂限时作文了,没办法,作业还是要交的。于是,只能按照自己的看到的东西把结局猜想了一遍。后来,接下来的课程里,老师把这个结局放给我们看,再一次悲剧了,结局和我猜想的完全是南辕北辙,我猜的是悲剧,但结局竟然是喜剧,那样,理所当然的我也便杯具了。 如果我之前没有写过一篇什么结局猜想的文章,要我写观后感,可能也就很正统的去写一篇观后感了,绝不会有这么多牢骚。但有了一批猜想文章后,难免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为什么这结局就不能是悲剧的呢?为啥一定要喜剧的呢? 其实我一向是反对悲剧的,但我一向有不太喜欢反对自己,所以,尽管是喜剧,还是尽量挑些悲剧来说吧。 其实,剧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悲剧了,当时刚看的不太清楚这一点,等全剧看完了,终于明白了各个出现的人物的身份之后才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悲剧。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很好听的一个词语,前些年很多文艺片啊,琼瑶的言情剧都经常出现这类的词语。经过很多文人雅士,小说创作人员,电视编制人员的不断粉刷之下。这词语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爱的其中一种体现了。而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克里斯丁是比拉乌尔早死的,这可以在结局拉乌尔在克里斯丁的坟墓前献花可以知道。而且,电影里也没有对那克里斯丁的墓碑进行特写,所以我们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岁就死掉了,(这部分由于我现在手头上没有这部电影,所以这一环节不太好说,保留意见。)我们也可以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乌尔结婚后一两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说这样是不是太悲剧了。然后,我觉得电影里面对克里斯丁坟前的一支玫瑰进行特写,这可能是想说魅影其实也是还没有死的,这又是一个悲剧! 歌剧魅影观后感6 剧是一门西方国家演出表演造型艺术,是以演唱和歌曲来交待和表述故事情节的戏剧表演,有时候在歌剧中也会添加一些民族舞蹈和乐团。 教师提早告知了学生们要去看看歌剧,学生们都十分希望。因而我对在其中几个歌剧开展了掌握。 而在其中歌剧《魅影》帮我留有了刻骨铭心的印像。 《魅影》关键讲了:幼时失父的小克莉丝汀吉理妻子送到歌剧院接纳舞蹈训练,变成一名芭蕾舞女。克莉丝汀非常想念她的父亲,并在《慈悲的幻影》中陪着克莉丝汀说话并教她唱歌。两年后,克里斯汀因她美丽的嗓音而出名,而幽灵则是克里斯汀消除所有阻止她的人的故事。演出者美好的嗓音令人流连忘返,即便没有绮丽的服饰,宽阔的演出舞台,依然令人亲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好像这个故事就产生在大家的身旁。 另一部我国歌剧《白毛女》也要我难以忘怀。 《白毛女》关键的剧情是:恶霸地主黄世仁整死了善解人意老实巴交的佃户杨白劳,抢去他的闺女喜儿并奸淫了她,最终又逼得她躲进大山深处。喜儿满怀明显的报仇信念坚强不屈地活下了,因缺乏太阳与盐,全身上下头发皮肤变白,被周边群众称之为黑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儿,从深山老林解救出喜儿。《白毛女》根据叙述喜儿悲剧的遭受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一般普通百姓受大地主欺负的惨象。凄惨的歌曲加上演出者与众不同的声线令人不由自主也怜悯喜儿的遭受。而《白毛女》是中华民族歌剧成熟的表现和发展趋势的奠基石,一样也为中华民族新歌剧的基本建设开拓了一条颇具活力的路面。 在其中要我感受深刻的莫过《江姐》。江姐这名看起来柔弱的女士有那般顽强的主要表现,是因为对旧时代以及意味着反动派的极其憎恨,也是因为对领导干部的新中国成立的无尽憧憬。江姐经过大门时忽然见到老公头部,心如刀绞,为避免周围的对手发觉,也要主要表现得泰然自若;在江姐的身上,寄予了改革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改革的现实主义二种精神实质的结合。 最终江姐为工作努力了28岁的性命。 歌剧是一种造型艺术,必须有些人去赏析它的与众不同,听得懂它的美好,了解它所要想表述的含意。 歌剧魅影观后感7 《歌剧魅影》一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个魅影绝对不会是鬼魅一类的,他很有可能是人,但是我一时又难以解释为什么他带着克丽丝汀进入密道的时候,密道里全部都是灯光闪耀,而等着克丽丝汀的朋友进去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一块结满蜘蛛网,有着老鼠的航脏地方,后来才知道原来所谓的魅影只不过是个会玩魔术会作曲的天才而已。 本片采取的是倒叙的方法,影片的一开始是一场在荒废的歌剧院中的拍卖会,子爵竞拍买下来那个会敲磬的猴子艺术品,在后面我看到那个猴子原先是没有脸的,在所有观看的人里,只有那个小姑娘和那只猴子同情他,其他的人都是在嘲笑他,或许他出去之后将玩具雕刻成猴子脸时,他便已经对周遭的人都失望了,他们竟然不如猴子!不过一开始子爵对着那个妇人点头,而且后面看到妇人与爱人亲密回忆着自己与克丽丝汀,我还以为他们两个最后没在一起呢!最后才看到克丽丝汀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居然看电影理解错误!唉! 影片中的歌曲真的非常动人,音乐本就是一件艺术,它会吸引着人进入却难以自拔,影片的开头女主角被歌声吸引而跟着魅影走进了魅影的世界里甚至一度无法自拔!而魅影依靠的就是前面的面具,黑暗中的人是不希望自己的面容被看到,而恰恰克丽丝汀因为好奇摘下了他的面具,魅影立刻陷入了疯狂状态,他在意他的面容,那是他一生的痛! 化妆舞会那段音乐相当欢快,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在所有的黑中留下一点红,那红肯定更加鲜艳,更加让人难忘! 最后魅影不过是一种试探,不过剧情根据我从小到大看电视,对剧情套路了解的差不多了,我已经能够猜到后面魅影抓住子爵,会用子爵的性命威胁克丽丝汀,而克丽丝汀肯定会为了子爵留下来,但是魅影会看到这才是真爱而放他们离开,果然故事真的是这样发展的,只是还是留下了悬念,魅影走进玻璃后面他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艺术品都是艺术家们的心血,我们欣赏着,赞叹着他们多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当我们沉浸如那个世界,我们会忘记周遭的一切!这才是艺术的魅力!但是如果是在糟蹋艺术,那就会让原本美好的东西变得恶心,就像那位一开始唱歌却差点被砸死的女高音歌唱者! ;2023-07-10 16:37:031
电影《江姐》大概内容
1948年,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途中,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直上华莹山,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江姐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子洞集中营里不畏各种酷刑,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解放前夕,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终于解放。扩展资料:影片人物江姐生平介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姐2023-07-10 16:37:163
感动中国人物闫肃观后感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为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曾担任歌剧《江姐》编剧,并为主题曲《红梅赞》作词,令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另外,阎肃还曾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备受观众喜爱。 本月12日,阎肃老先生因病在京逝世。虽然斯人已去,但一代艺术大师精神永存。2023-07-10 16:37:301
舞剧红梅赞观后感
《红梅赞》让我体会到了舞剧这种艺术的魅力,观后有深深的感想。下面我整理的舞剧红梅赞 观后感 ,供你参考。 舞剧红梅赞观后感1 “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蔡梦慰烈士的遗诗《黑牢诗篇》的 句子 敲击在人们的心上。大剧院舞台上凝重冰冷的铁链组成一道黑幕,一组浩然正气的英烈 浮雕 缓缓从网幕上“流过”,突然一段“铁墙”坍塌,一股红绸从天而降u2026u2026 虽有歌剧《江姐》“花”开在先,并蒂而生的这支舞剧版“红梅”,同样傲压冰霜,花开更艳。该剧以独特生动的舞蹈语言,融合深情的音乐和逼真的舞美,艺术地展现了重庆渣滓洞死难烈士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斗争的革命精神,展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当小提琴奏响《红梅赞》主题变奏,酷刑之后的江姐颤抖着的尖尖十指,把观众的心揪到了半空。女主角李青从匍匐到挺立,一次次用足背站起前行到飞旋腾转,在满天雪花中舞出了那样一种动人的美:痛楚中的坚毅、悲愤中昂扬的理想u2026u2026 仅此一段独舞,已为小说《红岩》所展开的艺术长卷中新添了一个舞动的经典。一批批烈士就义了,监狱里一个婴儿诞生了!那映照天地的红旗与响彻云天的主题歌,那伴随着解放军攻占重庆的炮声同时响起的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那忠魂起舞庆祝新春的红色浪漫之舞u2026u2026 一步步撞击着观者的灵魂。当《绣红旗》的旋律响起,不少观众忍不住拭去眼角的泪水,人们在感叹:这是艺术家用灵魂和心血“绣”的精品,是“红色经典”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同时,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应常常想到先烈的遗愿,常常警醒自我,我们还要继续呼唤着这个名字,讲述着这个 故事 ,谨记着这段历史 。 舞剧红梅赞观后感2 昨晚,在上海大剧场观看了空政歌舞团编导、演出的大型舞剧“红梅赞”,又一次受到革命传统的 教育 。舞剧以与话剧不同的表现形式展开剧情,在演出过程中虽然以肢体语言和音乐合成表达,少有对话和旁白,但观众依然能够解读个中深邃的涵义,那一场场、一幕幕,给人心灵以十分强烈的震撼。 山城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里,被当时的反动军警囚禁着数百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他们在狱中失去了人生自由,忍受着非人的待遇,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一直不屈不挠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尤其在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他们明知国民党反动派会作最后的挣扎,会对他们举起屠刀,而自己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时。依然威武不屈,保持革命气节,这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舞剧红梅赞观后感3 在歌剧《江姐》中,作曲家运用了多样化、丰富的音乐手段,对江姐的形象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在《红梅赞》中,作者采用的作曲 方法 是音程大跳和一字多音,这样可以使江姐崇高的气质和优美、抒情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红梅赞》这首歌曲是用傲然怒放的红梅来暗喻江姐的英雄形象,用红梅傲然挺立的气质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来表现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视死如归的态度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坚定信心。这首优美、抒情的主题歌的音调与昆曲十分相似,同时还带有一些四川民歌的曲调特征。 《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唱段的七声徵调式作品,单二部曲式写成,全曲的结构方整对称。它用梅花不畏严寒风雪、傲然怒放的坚贞性格比拟江姐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刻画出江姐崇高的革命形象。整首歌曲在作曲技巧上大量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这样使得歌曲更加气势磅礴。在歌曲的旋律上采用了四川的民歌曲调和四川扬琴等戏曲音乐素材,并使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在歌词上主要是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是十分险恶的,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最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最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即使是“三九严寒”和“千里冰霜”的恶劣环境,红梅也不会畏惧,也暗示出我们党的同志不畏惧环境的艰险,与敌人斗争在第一线,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把生命献出的伟大精神。《红梅赞》非常具有歌唱性,并且根据《江姐》这部歌剧剧情的发展变化贯穿于整部歌剧的音乐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盛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此曲在整部歌剧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每一次的出现都很恰当的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需要而加以变化,不拘以简单和一般的旋律重复,可以称得上是歌剧主题曲创作的典范。《红梅赞》旋律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场江姐要奔赴川北时,在朝天门码头与孙明霞一起唱的;第二次是在第二场中由男声伴唱唱出的,江姐正痛苦悲伤的回忆自己的丈夫老彭;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七场江姐在刑场就义前,这时二胡独奏《红梅赞》主题出现;第四次是在剧终,江姐在准备就义时昂首挺立,面带笑容,视死如归,眼里充满了对新中国成立的向往,这时雄壮的合唱又一次将《红梅赞》主题曲引出。《红梅赞》曲调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作曲家根据剧情发展精心别致设计的,它会恰到好处地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出江姐当时的内心感受与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所以说《红梅赞》从主题思想上及音乐主题风格上都是全剧的集中体现者。 舞剧红梅赞观后感篇4 从未看过舞剧,《红梅赞》却让我体会到了舞剧这种艺术的魅力:诗化的情节,舞化的人体,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视听效果,给人以气势恢弘、荡气回肠之感。 黑暗的铁牢中,不屈的志士在英勇地抗争着。他们中有“疯老头”,一对年轻的恋人,“小萝卜头”和他的妈妈,临近分娩的孕妇,还有备受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及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变节偷生的叛徒,等等。舞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酷弄吊打和各种利诱,江姐她们大义凛然,刚毅顽强,叛徒则摇尾乞怜、为虎作伥。在那阴暗的牢房中,他们团结一致,开展了义无反顽的绝食斗争。就连天真的孩子“小萝卜头”,也忍住饥饿的煎熬,懂事地紧紧依偎在妈妈身边。在这与死亡相伴,艰苦卓绝的时刻,他们毫不畏惧,小萝卜头小小心灵里憧憬的依然是那自由飞翔的蝴蝶,女青年思念着自己相依相恋的情侣;江姐想念着自己相爱相伴的丈夫老彭u2026u2026敌人末日临近,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英勇的志士舍生就义。之后,随着解放大军进军的炮声,仿佛志士们听到了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新生婴儿的啼哭代表了大家对胜利的强烈渴望。理想和信念在胸中燃烧,志士们在烈火中永生。最后,胜利的曙光照亮了大地,万里长空,忠魂起舞。新中国欢庆。 该舞剧以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凝重的氛围,再现了江姐等烈士的英勇形象。其在人物塑造上极具特色,让我深受吸引。如一开始,一踩着疯疯癫癫步履的老人的出现,他古怪的行为举止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他是个疯老头。再如叛徒动作设计中的颤抖、畏缩、连滚带爬的造型,清楚的展现了他激烈的思想斗争及最后的屈服,使人一目了然地感到贪生怕死的渺小与无耻嘴脸。而江姐充满激昂而坚贞人格的肢体语言动作,使技巧展现与人物性格塑造相得益彰。剧中,小萝卜头面对死亡,向往自由飞翔的蝴蝶,狱中大屠杀的舞段设计等等,都使用了舞蹈本体艺术的方式,营造了催人泪下、英勇悲壮的艺术氛围,并展示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理想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锋铸铁骨,生动地再现了先烈们不屈不挠、顽强刚毅的光辉形象和顽强斗争的“红岩”魂。正因为该剧在人物塑造上的个性化肢体语言的运用,使得感人的情节得以展现、演绎,让人为之撼动。 舞剧中让人映像深刻的道具――铁栏,它不仅隔绝了人与人,也在间隔时空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剧中,他被推拉,折转,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愤慨之情。烈士们被杀害前告别难友及他们在牢狱中与敌人的抗争等情节都通过舞蹈得以淋漓尽致地自由表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烈士们在牢中共同的心声。舞剧中夸张的肢体动作应用于舞蹈中,完美的呈现了一幅幅生动又感人的画面。舞剧无法用旁白或歌唱来演绎故事情节,故在该舞剧中用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塑造了一位又一位的烈士形象,从而来诠释先烈们崇高的思想品质,亦是剧情很顺利地往下发展。 “红梅花儿开u2026u2026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一曲红梅赞,舞动了多少人的心。整台舞剧从一开始就灌入的崇高的思想理念――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坚定胜利的到来;加上与众不同、巧妙的文学构思――一个接一个人物的刻画,展现其个性;伴随着舞剧音乐――采用奏鸣曲式,把交响乐、民族乐通俗地融在一体,以优美的舞蹈艺术,使舞剧的魅力发挥至了极致。 荡气回肠的歌声、刚劲有力的舞步、催人泪下的场景以及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让我们领略到了红色经典那气势恢弘、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猜你喜欢: 1. 红梅赞舞蹈观后感3篇 2. 为你点赞观后感3篇 3. 红梅赞观后感3篇 4. 卡门歌剧观后感2023-07-10 16:37:371
红梅观后感一千字
下面仅供参考: 昨天,应邀看了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大型舞剧《红梅赞》,是战友啊森帮我找的票。 一进国家大剧院,出乎意料,人满为患,人头攒动。没想到来看红色经典舞剧的人还真络绎不绝。心中不免佩服杨威。 说起杨威,可能大家不是很熟。这部舞剧《红梅赞》总导演就是杨威,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是从残奥会开幕式一起走过来的,在创作过程中,杨导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对于杨导的艺术造诣,很是佩服。 走进大厅,就碰上了啊森,啊森在舞剧《红梅赞》里扮演江姐的爱人老彭。他很高兴的朝我走过来,没变,还是那么帅气,浑身的艺术气息迎面扑来,说心里话,很是感激他。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疾步检票,安检。 正当我们办完手续时,眼前一抹红色映入我的眼帘,背后是一袭齐身黑发,此人正在打电话。但是总感觉似曾相识。。。。。。正当我准备回头进剧场时,她回过头来。。。。。啊,是杨导。“国辉。国辉”,还没当我叫杨导时,杨导大声喊出我的名字。我赶紧跑到杨导跟前,杨导没有很大变化,只是略微憔悴了。我很高兴,同时又很后悔,后悔今晚应该为杨导献上一束鲜花,。。。。 演出正式开始。舞剧《红梅赞》取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发生在重庆渣滓洞狱中的真实事件,是歌剧《江姐》的姊妹篇,是同一首主题歌繁衍的并蒂花。 大幕徐徐升起,粗重的锁链,黑暗的铁牢。不屈的志士在抗争。他们当中可以看到一对年轻的恋人,“小萝卜头”和他的妈妈,“监狱之花”的母亲(开场时是孕妇),“老大哥”、“齐晓轩:、”成岗“和一位疯老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备受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当然也有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变节偷生的叛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面对酷刑吊打和各种利诱,江姐她们大义凛然,刚毅顽强,叛徒则摇尾乞怜,为虎作伥。为给受刑昏迷的江姐送去各牢房凑集起来的一碗水,年轻志士竟被敌人摧残死去。 于是,各牢房团结一致,开展了义无反顾的绝食斗争,就连天真的孩子“小萝卜头”也忍住饥饿的煎熬,懂事的紧紧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他小小心灵里憧憬的依然是那自由飞翔的蝴蝶。 在这与死亡相伴,艰苦卓绝的时刻,女青年思念着自己相依相恋的情侣,江姐思念着自己相爱相伴的丈夫老彭。。。。。 敌人末日临近,开始了疯狂的屠杀。 “小萝卜头”带着飞翔的梦幻和母亲一道含笑从容的走向了刑场;在屠杀的枪声里,“监狱之花”带着嘹亮的嘀鸣降临到人间,而他英雄的母亲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舍身就义。 伴随着解放大军进军的炮声,志士们远隔云天地听到了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新生儿的嘀哭代表了大家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江姐带领难友们,用自己的忠贞绣成了红旗。 一排排倒下,一排排冲上来,理想,信念在胸中燃烧,志士们在烈火中永生。 当胜利的曙光照耀大地的时候,彩虹搭起了天梯,红日展开了笑脸,万里长空,忠魂起舞。为了新的世界,为了新的中国,无怨无悔。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放,高歌欢迎新春来。”2023-07-10 16:37:472
《红岩》里江雪琴的评价
她是真正的革命战士,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详解如下: 1、关于江姐的简介: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人称“江姐”,原名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出生四川自贡市。中国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烈士。江姐生于四川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杀害并毁尸灭迹。江姐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2、对于江姐的评价: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夏天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2023-07-10 16:37:553
江姐的故事
江姐 开放分类: 电影、人物、烈士、历史、英雄 江姐原型: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而就在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写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详细请见: http://travel.tom.com/2007-11-16/01NG/06929019.html http://www.culturalink.gov.cn/gb/cn_news/2007-11/15/content_105200.htm 歌剧《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故事片。 故事梗概: 1948年春,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阴谋。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配合我军胜利进军,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解放了,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上空飘扬,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江姐及彭咏梧烈士纪念馆http://jiangjie.netor.com2023-07-10 16:38:023
红岩中江姐的故事
江竹筠烈士江竹筠,革命烈士,即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 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1]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 江竹筠烈士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 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2]编辑本段狱中英雄 1948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由于他们告密,1948年6月,江竹筠等在万县的一批同志被特务逮捕,并被押往重庆,并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作突破口。但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刊审讯中,守口如瓶,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敌人依然一无所获。 江竹筠烈士在江竹筠受刊最惨烈的日子里,渣滓洞牢房里的难友们出现了慰问“江姐”的动人情景,有的替她包扎伤口,有的写慰问信,她们用竹签当笔,蘸红药水把赠言写在草纸上。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传诵了一时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得感叹地说:“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娅,年仅29岁。编辑本段自力自强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 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 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编辑本段意志坚强 她最崇拜苏 江竹筠烈士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 “中国的丹娘”。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 ——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编辑本段并肩战斗 江竹筠的故事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编辑本段歌剧《江姐》 江竹筠给竹安弟的信《江竹筠》剧照(13张)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 ——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 ,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 、 《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编辑本段伟大英雄 在党的生日之时,不禁让我想起一位伟大的革命女性江姐。先前对江姐的印象来自长篇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一次出差学习的机会,在四川重庆的歌乐山上,近距离地了解了不同于小说和电影的真实的江姐。江姐的真实姓名叫江竹筠,在下川东武装起义中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内。渣滓洞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因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专门关押被捕革命党人,最多时达700余人。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一年四季参天大树遮盖,地形隐蔽,因而军统特务选择这里作为监狱。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排牢房关押男犯和女犯,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院外设有岗亭,架设机关枪,24小时有人看护,整个监狱被电网覆盖,狱中之人插翅难飞。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红色革命教育圣地,外院各个房间的墙壁上挂满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和照片,供参观者祭奠和接受革命教育。我在这里看到了美丽高雅的江姐, 江竹筠。聆听了江姐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心灵得到洗礼和震撼。 江姐曾是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大学生,学习期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后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江姐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编辑工作。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随丈夫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江姐的丈夫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 我们隔着装有铁栏杆的铁门向里窥探,监狱牢房内根本没有床,冰凉的水泥地面上堆放着几床破旧的棉絮、地上摆放几个痰盂、几双木屐等简陋寒酸的生活用品,让人看了流泪。革命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顽强斗争,尤其是江姐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每次江姐受刑同志们都特别担心,怕她由于丈夫牺牲、孩子年幼仅1岁,抵御不住敌人的各种摧残和诱惑而叛党,从而供出重庆地下党组织,因为当时很多男同志都抵抗不了非人的摧残而叛变了。同志们的担忧是多余的,江竹筠先后受重刑四次每次用担 架抬出来都是十个手指头指甲破裂,皮开肉绽,嘴唇被咬破,胸前留下斑斑血痕,但她每次都是守口如瓶,保守了党组织及一切党的机密。真金子在鬼蜮 江竹筠的烈火中熬炼,她英勇不屈的形象教育了全渣滓洞的难友。大家一致提出:向江竹筠同志学习!每一个革命者都应保守党的机密,恪守党的纪律,在酷刑面前应该做到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唾弃那些可耻的叛徒,江姐成了共产党员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因为如此,国民党特务狠透了坚强的江姐,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秘密杀害渣滓洞的所有革命党人,并用浓硫酸浸泡损毁了江姐的尸体,解放后清理渣滓洞没有找到江姐的尸骨。江姐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她的生命虽然短促,却气壮山河,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 当今社会,有人可能已经忘记了江姐,甚至有人在否定江姐的人生价值。但谁也否定不了,没有无数的江姐,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先烈们的奋斗,终使我们不必再以忍受敌人的酷刑或在刽子手的枪口下牺牲生命来表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然而,能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永远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则,仍然是新时代的一种考验。只要脚踏实地,以党的宗旨为理念,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不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淡漠理想、迷失方向,缅怀先烈时就可以问心无愧。在党的生日之时,让我们共同祭奠追思伟大的革命烈士江姐,像江姐一样永远记住入党时的誓言,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编辑本段江姐遗书 江竹筠学历证明江姐狱中遗书首次公开筷子磨竹签写成,2007年11月14日是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牺牲58周年之日,三峡博物馆今起公开展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江姐遗书。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 人知的柔情一面。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说起江姐,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位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巾帼形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江姐,首先是一位女性,一位母亲,然后才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多厘米见方,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写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江姐和丈夫彭咏梧的孩子彭云——编者注)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养,粗服淡饭足矣……”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志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据了解,江姐的儿子彭云长大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去了美国,现已在美国定居。工作人员表示,江姐盼望儿子健康成长的心愿可说已达到,应无遗憾。编辑本段遗书流传 江竹筠烈士遗书江姐遗书这样流传下来,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竹筷削笔烧棉作墨,“当时, 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纸笔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纸笔,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在渣滓洞监狱里,被关押的革命志士经常向监狱看守宣传共产主义信念,策反了一些看守。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 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严密保护遗书安全,这封江姐遗书将在三峡博物馆大厅公开展示。“江姐遗书是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们保存得很小心,”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刘豫川说,遗书是草纸写成,对保存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温度一般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也不能太大。为保证遗书不被虫咬,每过两到三年,都会用技术手段把遗书放进一个密闭气体环境中熏蒸,杀死可能存在的虫卵。据悉,保存江姐遗书的地方安有摄像头,还有红外线防盗装置。“展览过程中,遗书也是放在玻璃柜中,确保绝对安全。”刘豫川说。编辑本段江姐名字的由来 彭云全家1948年秋末,一个小个子年轻人被关进了渣滓洞。他就是后来成为《红岩》作者 之一的罗广斌。 罗广斌那年24岁,年初时刚刚入党,也是被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出卖而被捕的。曾与罗广斌一同被关在渣滓洞的傅伯雍回忆说:“后来呢,是江姐传话出来,说此人可靠。我们才开始跟罗广斌打招呼。”傅伯雍提到的江姐,正是《红岩》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江雪琴,现实中的江竹筠。她是罗广斌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对罗广斌脱离家庭、投身革命的经历很了解。她的被捕入狱,比罗广斌早3个月。江竹筠被捕时是在万县地方法院会计室当职员,化名江志伟。 1948年6月14日早晨,江竹筠在上班的路上被捕。刚入狱时,难友们都叫她“竹筠”,没人称呼她“江姐”。当特务提审江竹筠时,大家很关注,也很不放心。作为重庆与下川东地区党组织的联络员,江竹筠掌握着许多特务们日思夜想的线索。 提审那天,特务一早就把江竹筠拉到刑讯室里,用编成一排的竹筷子夹她的手指。江竹筠疼得晕过去3次。敌人很阴毒,为了避免她再次昏死,他们一点点加劲,很疼但又不会疼晕过去。直到傍晚时分,特务才把江竹筠架回牢房。难友们纷纷隔着牢房门向外张望。江竹筠的十指血肉模糊,明明白白地显示出她的坚贞不屈。当时,也不知道是谁,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江姐!”从那以后,难友们改口喊“江姐”,对她充满敬意编辑本段江姐后裔 1947年11月底,江姐的丈夫彭咏梧牺牲,江姐决定回到老彭战斗过的地方。她考虑到万一遇到不测,儿子托付给谁,思来想去,她最终决定托彭咏梧的原配幺姐来抚养彭云。在写给表弟谭竹安的信里,她说:“我知道她会像亲生的孩子一样地爱云儿,就像我对炳忠一样,基于人类的真诚的爱是不能否认的,我尤其相信……” 江姐的儿子彭云后来回忆说,大妈(他对幺姐的称呼)说,当地下党组织请她抚养彭云时,她的心情是很矛盾的,既感到委屈但又心疼孩子。1948年2月,幺姐冒着白色恐怖的威胁来到了重庆,从江姐的战友手中接过一岁零十个月的彭云。 幺姐深知保护好彭云的重要,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谭正伦,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四处躲避特务搜捕的动荡生活。为了能天天把小彭云带在身边,幺姐甚至把亲生儿子彭炳忠送进了孤儿院。 在幺姐的精心培育和哥哥炳忠的影响下,1965年,彭云一举考取四川高考理科状元,当时清华大学招生的老师几次找他,但他决定继承父业,选报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大学毕业之后,彭云在北京成家立业,幺姐退休之后同炳忠一家住在成都。 1974年彭云的儿子彭壮壮出生,1976年他决定接幺姐去北京居住,而就在幺姐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亲友在成都为她饯行的时候,幺姐却不幸突发高血压去世了,享年59岁。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以后,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定居美国,任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王琳娜)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23-07-10 16:38:1112
歌剧《江姐》赞扬了红梅什么品格?
清操厉冰雪呗。《红梅赞》这首歌里都唱到了,你找个歌词一看就都知道了。2023-07-10 16:38:402
张桂梅把头轻轻靠在江姐扮演者的肩上,如此举动有何深意?
张桂梅老师拿到了七一勋章,这是属于她的荣誉。张桂梅坚守着普通,走向伟大。这位女校校长带着女学生们走出困境和压抑的阶级,却守候在大山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女学生迎来黎明。2018年,歌剧《江姐》中江姐的扮演者孙少兰老师前往张桂梅任教的华坪女中演出,在演出的间隙,张桂梅老师把头靠在了江姐扮演者的身上。这一组照片感动了很多网友,这个举动有什么深意呢?江姐是张桂梅的偶像,一生崇拜的人。张桂梅曾经在文章中表示,江姐是她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都是张桂梅心中的经典,而张桂梅最爱唱的歌也是《红梅赞》。江姐的扮演者孙少兰老师也表示:因为我是演她最喜欢的江姐的人,所以她轻轻的把头放在我肩上,让心中的英雄离她更近一点。张桂梅践行了江姐的精神。江姐是张桂梅的偶像,也是张桂梅的精神支柱。江姐的坚强忠诚和坚定信仰,以及大无畏都成了张桂梅的楷模,张桂梅暗下决心以江姐为榜样,做江姐一样的人,在扎根贫困地区40年以来张桂梅也一直践行着江姐的精神。创办了全国第1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帮助了接近2000名贫困山区的女孩走出大山。张桂梅在追逐光的时候也成为了别人的光。单薄苍颜病弱身,杏坛春播万千仁。当张桂梅在仰望着江姐,在追着光的时候,张桂梅也成为了别人的光。张桂梅燃烧自己,照亮了学生。张桂梅日复一日坚守的普通,却走向了高尚与伟大,她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在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生来就是仁杰而非草芥,站在伟人的肩膀上藐视卑微的懦夫。2023-07-10 16:39:044
金砂的《江姐》的创作
羊鸣、姜春阳、金砂创作《江姐》的整个过程,是我们学习和贯彻党和毛主席的文艺方针;学习和贯彻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学习和贯彻林彪同志提出的“三结合”(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的结合)“三过硬”(学习毛主席著作过硬,深入生活过硬,练基本功过硬)等指示的过程。我们几个作者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很年轻。新歌剧的音乐究竟应该怎么个写法?我们心中无数。在多年来的歌剧创作实践中,我们走过不少弯路,碰过不少钉子。其实,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毛主席在若干年前就给我们指明了的。过去出于我们没有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思想改造不够,又加上“洋框框”的束缚,因此虽然也是读了毛主席的书,但是领会得极不深刻。往往形成说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一回事。这次在《江姐》的音乐创作中、我们体会,贯彻“三化”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艺术上革新创作的过程。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要想更好地贯彻“三化”,写出一部好的作品,还必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正如毛主席所教导的那样:“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引自《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江姐》这部歌剧的吾乐创作的呢?我们是遵照了林彪副主席指示的“三结合”方式进行创作的。我们深深感到歌剧《江姐》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顿导,首长的关怀和指示,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光靠我们几个作者是很难完成的。谈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罗瑞卿同志的一些指示。例如有一次他谈到:一部歌剧一定要有几支好歌曲,象《洪湖水,浪打浪》那样在群众中流传得开的好歌。这样,一部歌剧才能站得住脚。一部歌剧没有几个好歌曲是不行的。首长这一指示,成了我们创作歌剧《江姐》音乐的强大动力。《江姐》里的几首歌曲,如《红梅赞》等,为了能在群众中便于流传开,我们曾先后写了七、八首,修改了二十余次。也不能不提到刘亚楼同志生前,在《江姐》整个创作过程中,从开始交待任务起,到排演、修改都亲自抓了这个戏,大到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小到非常具体的唱词、唱腔。使人永怀不忘的是他在病重时仍在非常具体地指导《江姐》的修改。此外,在《江姐》上演的过程中,观众提出的好多宝贵的意见,我们都认真的作了研究,并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了若干加工、修改。总之,歌剧《江姐》是三结合的产物。一九六二年十月,剧本初稿完成。我们就到四川去学习地方戏曲,搜集音乐素材。同时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等旧址,采访和熟悉了江姐等革命烈士生前的斗争事迹。一九六三年三月音乐初稿完成,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缺点:剧本结构及唱腔安排比较散;在塑造人物方面,特别是江姐的音乐,形象不鲜明,不突出,流于一般化;没有摆脱“洋框框”,音乐语言不亲切,不朴实,这样便不能深入人心,为群众所喜爱;生搬硬套四川音调,熟悉四川音乐的人听了,认为“古里古怪,不易接受,印象不深刻”。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不少是属于技术、技巧上的问题,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一个创作思想、创作路子的问题。当时领导决定:再次深入地学习周总理有关“三化”的指示,然后重新深入生活,搜集音乐素材。根据以上指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于同年四月再下四川,又去了浙江、上海等地,学习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清音、杭州滩簧、金华滩簧等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我们本着林彪同志指示的“边看、边想、边写、边改”的原则,于同年八月完成了《江姐》音乐的第二稿。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通过“三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不断的加工修改,直到现在。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总的要求下,塑造江姐这一英雄形象,是我们写作这部歌剧音乐的最高的任务。如何作到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精神面貌挖掘得深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达到以上要求,必须对剧中人物作一个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否则只能把人物搞得“表面化”、“脸谱化”。我们对江姐这个人物的分析和理解是这样:江姐——坚强的革命者:对党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憎恨,对同志无限热爱;她胸怀宽广,志气远大,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敌人面前,不畏强暴,不管碰到任何困难,她总是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她感情充沛而又细腻,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基于上面对江姐这个英雄人物的理解,我们想着重刻划她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革命热情,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及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所以我们在音乐造型上,赋予了江姐很重的部分——抒情性的唱腔。开始,提到抒情就有点怕,恐怕抒不好情而受到责难。后来一想,这是不对的。我们的革命者对党,对同志,对共产主义应该最富有感情。江姐本人恰恰就是这样,当我们采访了江姐生前的战友,看了《红岩》小说,江姐的形象在我们头脑里是高大的,但也是普通的。因而当我们动起笔来,为江姐写唱腔时,总觉得有责任赋予她一些亲切、动听、优美的音调。使人一听或唱起江姐的歌曲来,便能引起共鸣,怀念我们所尊敬的江姐,鼓舞人们前进,而不致于使江姐偶象化。在江姐的唱腔中,也有激昂慷慨的乐段,但我们并不想把“激昂慷慨”写得那样外露。就是在敌人的法庭上,她也是从容不迫,十分镇静。因为真理是在革命者这一边,她确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正象江姐在第六场(审讯室),指着特务头子沈养斋唱的那段词的态度一样:“你何必虚作声势张牙舞爪,我稳如泰山不动摇”。江姐的唱腔安排大致是这样:开始她唱的《红梅赞》代表了江姐的主题。所有以后的唱腔都是以《红梅赞》为基础,在速度、节奏及旋律上加以变化(我们学习了戏曲中常用的那种,变头不变尾,变尾不变头,同腔不同过门的变化手法)、创新、发展来表现江姐内心情绪和戏剧冲突。《江姐》上演以来,有的同志反映,江姐的音乐形象刚劲不足,我们根据这些意见作了一定的修改(如江姐在第七场就义前的唱腔等),但是我们仍感到在刻划江姐外柔内刚上,内刚还显得不够,特别是没有把第六、七场的音乐推到高峰,这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加工和修改。根据写好江姐英雄形象这个前提,我们对歌剧的音乐创作,作了一些安排,提出了一些设想。下面就谈谈这些设想和点滴体会。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教导说;“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这一段话,使我们联想到音乐创作,要想使观众“欢喜看”,“欢喜听”,就必须充分的重视音乐语言的民族化、大众化,力求亲切、动听、新颖、朴实。在表现手法上.不去追求表面的华丽、不搞华而不实,大而不当的东西;力求深入浅出,以简单的手法表现深刻的内容。我们还想使这部歌剧写成后,无论大剧团,小剧团,甚至业余剧团,演出时都不感到吃力;干部和广大群众看了这部歌剧都很喜欢。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要求,首先就必须充分考虑广大现众的美学要求和欣赏习惯。我们的作法是:(甲)从流传于民族民间、与广大群众心心相连,为所熟悉,所掌握,所热爱的戏曲音乐及民间音乐中吸取精华和养料,通过提炼、加工、发展,创作出既是民族的大众的又有时代特点的歌剧音乐。把这些音调统一在反映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的时代面貌,和塑造江姐这个革命的英雄的形象上去。(乙)重视旋律性,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很重要的特点,不去过多地运用复杂的和声、伴奏、复调以哗众取宠。过去由于我们对这一点重视不够,因此,当一部歌剧演出时,经常会听到观众反映“没个调调”,“不好听”等等。这些简单而又严厉的批评,道出了一个真理,就是说在一部歌剧里不管是什么人物,没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曲调,是打动不了观众的。一段缺乏人物特点的乏味的唱腔,即使在伴奏、和声、复调等手法上搞得再复杂,再微妙,还是乏味、没有特点。相反,一首耐人寻味、有个性特点的旋律加上伴奏、和声、复调等的补充,就更能引人入胜。我们是努力这样作了,当然还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唱腔,需要进一步努力修改。2023-07-10 16:39:341
一篇爱国主义观后感到作文 至少450字
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2023-07-10 16:39:483
张桂梅把头靠在江姐扮演者肩上,这是个什么样的场面?
2018年,空政歌剧《江姐》第二代扮演者孙少兰曾在朋友圈发布一组照片,照片中,张桂梅将头轻轻靠在孙少兰肩头。孙少兰是土生土长的丽江人,也是纳西族人。2018年8月18日,她受当地文化部门邀请参加芒果节,要在当晚的一台音乐舞蹈晚会上献唱。18日中午,工作人员邀请她去参观华坪女中。孙少兰说,当时她对华坪女中没有印象,以为是一个普通参观,而她的习惯是晚上有演出中午就不会出门了,因此一开始婉拒了邀请。“当时工作人员劝我,说我这次去一定不虚此行,这个学校的女校长特别特别喜欢江姐,我想既然人家喜欢江姐想见我,那就去吧。”参观结束后,张桂梅安排学生给孙少兰表演歌剧《江姐》选段,其中的一个小插曲令孙少兰印象深刻。华坪女中建在山坡上,当时张校长为照顾孙少兰一行人,不让他们走台阶而是绕行一段来到操场。孙少兰记得,就在她绕行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已经快速跑到操场并列队完毕。当兵出身的孙少兰非常惊讶,好像又回到了军营,更是钦佩张桂梅教出了这么一批作风优良的学生。看着孩子们在台上表演,孙少兰举着手机录下孩子们的表演片段。这时,站在她身后的张桂梅悄悄走到孙少兰身边,轻轻地把头靠在孙少兰肩上。孙少兰说,那一刻张桂梅真的把她当作江姐了,她靠着“江姐”肩上与江姐对话,“虽然我们都没有说话,但是我觉得她把我当作与英雄灵魂对话的媒介,当时我的手机已经录不进去了,但是我不敢动,生怕打断她的思绪。”同学表演结束后,孙少兰受邀表演。当时天气非常炎热,江姐服装又是毛衣外套和毛料旗袍,随行工作人员建议孙少兰不要换服装了,但孙少兰坚持要换衣服,要真真切切为张桂梅演一次江姐。唱完《红梅赞》后,大家一起合影,直爽的张桂梅说大家都身着江姐服装,而自己一身素净服装不搭调,不愿上台合影。孙少兰执意让张桂梅上台,还把身上江姐的白色围巾给张桂梅戴上,“我跟她说,你看这样亮多了!她特别高兴。”孙少兰发照片希望更多人认识张桂梅孙少兰说,2018年时,知道张桂梅的人还不多,而她一直忘不了这个扎根边疆的女校长,她不愿用“伟大”形容张桂梅,同为女性,她只觉得张桂梅太不容易了,“她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孩子做了这么多贡献,我就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向她学习。”那次见到张桂梅后,孙少兰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张桂梅的故事,希望有更多人认识这位女校长。孙少兰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照片她一直没发,主要是考虑当时很多人还不认识张校长,这次张校长荣获“七一勋章”大家都在祝贺,于是她就在朋友圈发布了这组照片。没想到,这些照片被一个朋友转发到微博,一天之间就获得了上亿的阅读量。有网友评论,“从这几张照片瞬间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坚强女性柔软的部分,哪怕有那么一次机会更接近自己崇拜的人,都可能会放下铠甲,以温柔示人。”2023-07-10 16:39:565
刘胡兰观后感800字作文?
刘家有女,胡兰是名。云周西村,投身革命。少年即入党,巾帼建奇功。叛徒嘴脸恶,阎匪铡刀凶。烈士信念坚,不为名利动。视死竟如归,坚贞兼英勇。遗范存后世,风采映苍穹。主席毛泽东,感而撰其铭。落笔仅八字,千载记忠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面对敌人的嚎叫怒吼,她没有胆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没有动摇;面对敌人的手枪铡刀,她没有屈服。就这样,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看完《刘胡兰》这部电影,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激情澎湃,让我热血沸腾……仅有十五岁的她,只是一个花季少女,怎会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她又怎会不想用生命的延续来实现无数次编织的美丽梦想,但是,为了保护组织和党员的安全,刘胡兰抛弃了对生命的渴望,笑对屠刀,用铮铮铁骨和鲜血铸就了一颗为民族解放和国家昌盛的拳拳赤子之心,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怕死就不当共产党”的千古誓言。想刘胡兰这样的爱国革命英雄很多,邱少云,江姐……他们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红歌,为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塑造了凛然无畏至刚至强的英雄形象。重温刘胡兰英雄就义的事迹,重温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刘胡兰等革命先烈英勇奋斗,死而无怨,为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创造伟大的时代,去书写辉煌灿烂的历史,去告慰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英灵!2023-07-10 16:40:505
歌剧《江姐》取材于什么?曲作者是谁?它刻画了江姐何种艺术形象?其中有哪些主要唱段?(四首以上)
歌剧《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著名作曲家羊鸣 歌剧《江姐》获第六届文艺汇演特别奖、个人一等奖,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发展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上,我国音乐家、艺术家们把中国歌剧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长期屹立在舞台上,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歌剧《江姐》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本文主要从歌剧《江姐》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表现等不同视角来诠释歌剧《江姐》的魅力,从而作曲家赋予“江姐”的人物气质以及创作意图,通过对《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经典唱段演唱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性格以及音乐的深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歌剧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塑造革命的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歌剧《江姐》在这方面的创作成就显著,它在舞台上为江姐这个人物塑造了色泽鲜明的艺术形象。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一个很好的文艺武器。 江姐》_绣红旗《江姐》_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江姐》_红梅赞被人们熟知的是红梅赞其中的歌词:歌手 卢秀梅 作词:阎肃 作曲:羊鸣 姜春阳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绣红旗 作曲:羊鸣 姜春阳 金砂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么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歌手 任桂珍 作曲:羊鸣 姜春阳 金砂 春蚕到死丝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颗心儿忠于党,征途上从不怕火海刀山;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啊!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正为了东风浩荡人欢笑,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粉碎你旧世界奴役的锁链,为后代换来那幸福的明天;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不贪羡荣华富贵,不留恋安乐温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百折不挠志如山。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2023-07-10 16:41:041
歌剧江姐的主要剧情是什么
全国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四川省委交托的发展华莹山游击队的重要任务,离开重庆奔赴川北。在重庆,江姐机智地摆脱了特务头子沈养斋的搜查。在赴华莹山途中,她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立即投入了对敌斗争。江姐和游击队员们广泛发动群众,抗丁抗粮、阻截敌人军火,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川北被敌人逮捕,并被关进了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江姐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江姐慷慨高歌,英勇就义。2023-07-10 16:41:121
观《红梅赞》有感
“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蔡梦慰烈士的遗诗《黑牢诗篇》的句子敲击在人们的心上。大剧院舞台上凝重冰冷的铁链组成一道黑幕,一组浩然正气的英烈浮雕缓缓从网幕上“流过”,突然一段“铁墙”坍塌,一股红绸从天而降…… 虽有歌剧《江姐》“花”开在先,并蒂而生的这支舞剧版“红梅”,同样傲压冰霜,花开更艳。该剧以独特生动的舞蹈语言,融合深情的音乐和逼真的舞美,艺术地展现了重庆渣滓洞死难烈士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斗争的革命精神,展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当小提琴奏响《红梅赞》主题变奏,酷刑之后的江姐颤抖着的尖尖十指,把观众的心揪到了半空。女主角李青从匍匐到挺立,一次次用足背站起前行到飞旋腾转,在满天雪花中舞出了那样一种动人的美:痛楚中的坚毅、悲愤中昂扬的理想……仅此一段独舞,已为小说《红岩》所展开的艺术长卷中新添了一个舞动的经典。 一批批烈士就义了,监狱里一个婴儿诞生了!那映照天地的红旗与响彻云天的主题歌,那伴随着解放军攻占重庆的炮声同时响起的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那忠魂起舞庆祝新春的红色浪漫之舞……一步步撞击着观者的灵魂。当《绣红旗》的旋律响起,不少观众忍不住拭去眼角的泪水,人们在感叹:这是艺术家用灵魂和心血“绣”的精品,是“红色经典”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同时,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应常常想到先烈的遗愿,常常警醒自我,我们还要继续呼唤着这个名字,讲述着这个故事,谨记着这段历史 。2023-07-10 16:41:181
江姐的故事,急急急,100字到150字之间。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江姐原名江竹筠,早在1939年,那年她才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1944年她来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做党的工作。1947年,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江姐在第二条战线积极贯彻党的指示,建立支部,团结进步学生,与此同时,她还承担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春节前夕,江姐的爱人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并把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爱人牺牲了,而江姐却强忍悲痛继续战斗。后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被捕了,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敌人用尽了各种酷刑,什么老虎凳、辣椒水,什么吊索、电刑,甚至还残忍地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但江姐始终威武不屈。虽然江姐的身体被折磨得变了形,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她正气凛然地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不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从这个女共产党员口中得到一丝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敌人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这是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歌.2023-07-10 16:41:251
江姐l读后感
《江姐》读后感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女儿的典型。”这是渣滓洞的难友写给江竹筠烈士的诗。江竹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江姐,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受尽了敌人的酷刑,却一直坚贞不屈。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我激动、悲愤、感叹!! 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她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但是,她没有忘记共产党的誓言,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铁筑的。 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惩却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残唾冷浆,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顽强地与特务抗战到底。 江竹筠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九岁。她的丈夫彭永惜是重要的地下党的领导人之一,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他们经常天务一方,就连一岁的儿子也寄养在一个同志家。 不久他的丈夫就在四川打游击的时候被敌人割下了头颅沿街示众。 江姐以丈夫的死作为动力把伤痛藏在内心深处,更加努力地为祖国奋斗。她牺牲了自己局部的幸福,坚持不懈地争取着祖国的幸福。 红,刺眼的尖锐,夺目的鲜艳,浓烈铿锵的旋律,杀气弥漫的意境。这是中国特有的色彩,代表热情、激扬、炽热、以及 胜利 !不朽的红梅——江姐 ——观山歌剧《江姐》有感 上周五,我们在奉贤会议中心观看了在奉贤首演的山歌剧《江姐》。它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是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他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江姐等人。 看着,我不禁感慨万千。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爱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剧中,江姐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趴在石凳上恸哭起来……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江姐如此唱道,也是这样做到的。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我认真读完了《江姐》这本书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看着自己拍的照片,又回忆起渣滓洞的故事。渣滓洞监狱座落在连绵的山峰中,四周都是高墙、电网、岗亭。院坝的一边是座一楼一底的男牢房,另一边是一幢作女牢用的平房。牢房面积极小,昏暗的灯光照着房间里的4个上下铺,非常拥挤,四周的墙壁粗糙不平,唯一的窗户和房门都用木条钉得密密严严,空气和光线只能透过这些小小的缝隙传到牢房里。还有专用的刑房,敌人就是在这里用各式各样的刑具来逼问、拷打共产党人,竹签子、竹筷子、老虎凳等刑具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书中写道:从审讯室传出来的,接着便是一片动刑的声音和行刑专家们的咆哮声,但从此,便再也没有了江竹筠说话的声音……江姐是勇敢的、坚强的,不论是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一刹那刺骨钻心的疼痛,还是敌人连续多日惨不忍睹地严刑拷打,她都没有动摇信念,以自己宁死不屈的行为为所有的战友作榜样!我仿佛看到了阴森森的监狱、潮湿狭小的牢房、敌人穷凶极恶地折磨、沾满鲜血的刑具和江姐的顽强表现!我们国家有无数个象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对党和祖国无比忠诚,用生命和鲜血坚持着崇高信仰。 我又想到了悬挂于太行悬崖上的“绝壁长廊”郭亮洞,村民为了改变交通闭塞的贫困生活,自发组织起来,由13名青年农民花了6年时间硬是用手工一锤一锤地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1250米的通车隧道。这是个伟大的工程,令人惊叹不已。以前的江姐和现在的他们英勇精神相同,正是有千千万万个他们的努力,才有了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们幸福安逸的生活! 这种精神这些事迹都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坚贞不移地为理想奋斗,要不畏艰难挫折,努力开拓奋斗,胜利一定属于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以江姐的精神激励自己,不轻易放弃理想目标,越是困难坎坷,就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要成为一个象江姐似的英勇坚强的人!2023-07-10 16:41:511
江姐读后感 300字左右
《江姐》读后感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女儿的典型。”这是渣滓洞的难友写给江竹筠烈士的诗。江竹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江姐,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受尽了敌人的酷刑,却一直坚贞不屈。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我激动、悲愤、感叹!! 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她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但是,她没有忘记共产党的誓言,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铁筑的。 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惩却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残唾冷浆,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顽强地与特务抗战到底。 江竹筠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九岁。她的丈夫彭永惜是重要的地下党的领导人之一,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他们经常天务一方,就连一岁的儿子也寄养在一个同志家。 不久他的丈夫就在四川打游击的时候被敌人割下了头颅沿街示众。 江姐以丈夫的死作为动力把伤痛藏在内心深处,更加努力地为祖国奋斗。她牺牲了自己局部的幸福,坚持不懈地争取着祖国的幸福。 红,刺眼的尖锐,夺目的鲜艳,浓烈铿锵的旋律,杀气弥漫的意境。这是中国特有的色彩,代表热情、激扬、炽热、以及 胜利 !2023-07-10 16:41:593
《江姐》这部歌剧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七场歌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该团首演于北京。剧情: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蓥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四川清音、京剧等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作为主题歌的《红梅赞》贯穿全剧,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通过明朗刚健流利的曲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江姐坚定沉着,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2023-07-10 16:42:061
歌剧《江姐》讲述了什么情节?
《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七场歌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该团首演于北京。剧情: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蓥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2023-07-10 16:42:131
《红梅赞》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红梅赞》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梅赞》观后感 篇1 昨晚去上海大剧院观看了大型现代舞表演《红梅赞》,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不足两个小时的演出,着实让我提前体验了一把党员先进性教育。 虽然,对于这种用肢体语言表达故事情节的演出看不太明白,但是因为对《红梅赞》的故事早就知道,所以看到人物江姐,小萝卜头,疯老头等等的舞蹈表现也能够领会精神了。 《红梅赞》和以前看过的《野斑马》完全是两种风格。《红梅赞》演员阵容不多,但是舞台背景和灯光效果极其棒。演员身上的铁链随着舞动声声作响,让我沉浸在他们的表演之中。 《红梅赞》观后感 篇2 一进国家大剧院,出乎意料,人满为患,人头攒动。没想到来看红色经典舞剧的人还真络绎不绝。心中不免佩服杨威。 说起杨威,可能大家不是很熟。这部舞剧《红梅赞》总导演就是杨威,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是从残奥会开幕式一起走过来的,在创作过程中,杨导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对于杨导的艺术造诣,很是佩服。 走进大厅,就碰上了阿森,阿森在舞剧《红梅赞》里扮演江姐的爱人老彭。他很高兴的朝我走过来,没变,还是那么帅气,浑身的艺术气息迎面扑来,说心里话,很是感激他。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疾步检票,安检。 正当我们办完手续时,眼前一抹红色映入我的眼帘,背后是一袭齐身黑发,此人正在打电话。但是总感觉似曾相识。正当我准备回头进剧场时,她回过头来。啊,是杨导。“国辉。国辉”,还没当我叫杨导时,杨导大声喊出我的名字。我赶紧跑到杨导跟前,杨导没有很大变化,只是略微憔悴了。我很高兴,同时又很后悔,后悔今晚应该为杨导献上一束鲜花。 演出正式开始。舞剧《红梅赞》取材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渣滓洞狱中的真实事件,是歌剧《江姐》的姊妹篇,是同一首主题歌繁衍的并蒂花。 大幕徐徐升起,粗重的锁链,黑暗的铁牢。不屈的志士在抗争。他们当中可以看到一对年轻的恋人,“小萝卜头”和他的妈妈,“监狱之花”的母亲(开场时是孕妇),“老大哥”、“齐晓轩、”成岗“和一位疯老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备受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当然也有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变节偷生的叛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面对酷刑吊打和各种利诱,江姐她们大义凛然,刚毅顽强,叛徒则摇尾乞怜,为虎作伥。为给受刑昏迷的江姐送去各牢房凑集起来的一碗水,年轻志士竟被敌人摧残死去。 于是,各牢房团结一致,开展了义无反顾的绝食斗争,就连天真的孩子“小萝卜头”也忍住饥饿的煎熬,懂事的紧紧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他小小心灵里憧憬的依然是那自由飞翔的蝴蝶。 在这与死亡相伴,艰苦卓绝的时刻,女青年思念着自己相依相恋的情侣,江姐思念着自己相爱相伴的丈夫老彭。 敌人末日临近,开始了疯狂的屠杀。 “小萝卜头”带着飞翔的梦幻和母亲一道含笑从容的走向了刑场;在屠杀的枪声里,“监狱之花”带着嘹亮的嘀鸣降临到人间,而他英雄的母亲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舍身就义。 伴随着解放大军进军的炮声,志士们远隔云天地听到了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新生儿的嘀哭代表了大家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江姐带领难友们,用自己的忠贞绣成了红旗。 一排排倒下,一排排冲上来,理想,信念在胸中燃烧,志士们在烈火中永生。 当胜利的曙光照耀大地的时候,彩虹搭起了天梯,红日展开了笑脸,万里长空,忠魂起舞。为了新的世界,为了新的中国,无怨无悔。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放,高歌欢迎新春来。” 41年前,空政歌舞团演出歌剧《江姐》,一首“红梅赞”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粉身碎骨也心甘的铮铮铁骨;2001年,空政再续“红岩”魂,他们精心打造的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以极有冲击力的舞蹈语汇,在江姐身边树起了一排红岩烈士群像,凛然悲壮,“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2005年13日至17日,这部红色经典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红梅赞》的编导杨威说,他想让观众感受到《红梅赞》对红岩烈士群像全新的解读。 《红梅赞》观后感 篇3 从未看过舞剧,《红梅赞》却让我体会到了舞剧这种艺术的魅力:诗化的情节,舞化的人体,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视听效果,给人以气势恢弘、荡气回肠之感。 黑暗的铁牢中,不屈的志士在英勇地抗争着。他们中有“疯老头”,一对年轻的恋人,“小萝卜头”和他的妈妈,临近分娩的孕妇,还有备受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及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变节偷生的叛徒,等等。舞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酷弄吊打和各种利诱,江姐她们大义凛然,刚毅顽强,叛徒则摇尾乞怜、为虎作伥。在那阴暗的牢房中,他们团结一致,开展了义无反顽的绝食斗争。就连天真的孩子“小萝卜头”,也忍住饥饿的煎熬,懂事地紧紧依偎在妈妈身边。 在这与死亡相伴,艰苦卓绝的时刻,他们毫不畏惧,小萝卜头小小心灵里憧憬的依然是那自由飞翔的蝴蝶,女青年思念着自己相依相恋的情侣;江姐想念着自己相爱相伴的丈夫老彭……敌人末日临近,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英勇的志士舍生就义。之后,随着解放大军进军的炮声,仿佛志士们听到了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新生婴儿的啼哭代表了大家对胜利的强烈渴望。理想和信念在胸中燃烧,志士们在烈火中永生。最后,胜利的曙光照亮了大地,万里长空,忠魂起舞。新中国欢庆。 该舞剧以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凝重的氛围,再现了江姐等烈士的英勇形象。其在人物塑造上极具特色,让我深受吸引。如一开始,一踩着疯疯癫癫步履的老人的出现,他古怪的行为举止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他是个疯老头。再如叛徒动作设计中的颤抖、畏缩、连滚带爬的造型,清楚的展现了他激烈的思想斗争及最后的屈服,使人一目了然地感到贪生怕死的渺小与无耻嘴脸。而江姐充满激昂而坚贞人格的肢体语言动作,使技巧展现与人物性格塑造相得益彰。 剧中,小萝卜头面对死亡,向往自由飞翔的蝴蝶,狱中大屠杀的舞段设计等等,都使用了舞蹈本体艺术的方式,营造了催人泪下、英勇悲壮的艺术氛围,并展示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理想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锋铸铁骨,生动地再现了先烈们不屈不挠、顽强刚毅的光辉形象和顽强斗争的“红岩”魂。正因为该剧在人物塑造上的个性化肢体语言的运用,使得感人的情节得以展现、演绎,让人为之撼动。 舞剧中让人映像深刻的道具——铁栏,它不仅隔绝了人与人,也在间隔时空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剧中,他被推拉,折转,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愤慨之情。烈士们被杀害前告别难友及他们在牢狱中与敌人的抗争等情节都通过舞蹈得以淋漓尽致地自由表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烈士们在牢中共同的心声。舞剧中夸张的肢体动作应用于舞蹈中,完美的呈现了一幅幅生动又感人的`画面。舞剧无法用旁白或歌唱来演绎故事情节,故在该舞剧中用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塑造了一位又一位的烈士形象,从而来诠释先烈们崇高的思想品质,亦是剧情很顺利地往下发展。 “红梅花儿开……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一曲红梅赞,舞动了多少人的心。整台舞剧从一开始就灌入的崇高的思想理念——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坚定胜利的到来;加上与众不同、巧妙的文学构思——一个接一个人物的刻画,展现其个性;伴随着舞剧音乐——采用奏鸣曲式,把交响乐、民族乐通俗地融在一体,以优美的舞蹈艺术,使舞剧的魅力发挥至了极致。 荡气回肠的歌声、刚劲有力的舞步、催人泪下的场景以及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让我们领略到了红色经典那气势恢弘、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红梅赞》观后感 篇4 “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蔡梦慰烈士的遗诗《黑牢诗篇》的句子敲击在人们的心上。大剧院舞台上凝重冰冷的铁链组成一道黑幕,一组浩然正气的英烈浮雕缓缓从网幕上“流过”,突然一段“铁墙”坍塌,一股红绸从天而降…… 虽有歌剧《江姐》“花”开在先,并蒂而生的这支舞剧版“红梅”,同样傲压冰霜,花开更艳。该剧以独特生动的舞蹈语言,融合深情的音乐和逼真的舞美,艺术地展现了重庆渣滓洞死难烈士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斗争的革命精神,展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当小提琴奏响《红梅赞》主题变奏,酷刑之后的江姐颤抖着的尖尖十指,把观众的心揪到了半空。女主角李青从匍匐到挺立,一次次用足背站起前行到飞旋腾转,在满天雪花中舞出了那样一种动人的美:痛楚中的坚毅、悲愤中昂扬的理想…… 仅此一段独舞,已为小说《红岩》所展开的艺术长卷中新添了一个舞动的经典。一批批烈士就义了,监狱里一个婴儿诞生了!那映照天地的红旗与响彻云天的主题歌,那伴随着解放军攻占重庆的炮声同时响起的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那忠魂起舞庆祝新春的红色浪漫之舞…… 一步步撞击着观者的灵魂。当《绣红旗》的旋律响起,不少观众忍不住拭去眼角的泪水,人们在感叹:这是艺术家用灵魂和心血“绣”的精品,是“红色经典”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同时,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应常常想到先烈的遗愿,常常警醒自我,我们还要继续呼唤着这个名字,讲述着这个故事,谨记着这段历史。 《红梅赞》观后感 篇5 在歌剧《江姐》中,作曲家运用了多样化、丰富的音乐手段,对江姐的形象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在《红梅赞》中,作者采用的作曲方法是音程大跳和一字多音,这样可以使江姐崇高的气质和优美、抒情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红梅赞》这首歌曲是用傲然怒放的红梅来暗喻江姐的英雄形象,用红梅傲然挺立的气质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来表现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视死如归的态度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坚定信心。这首优美、抒情的主题歌的音调与昆曲十分相似,同时还带有一些四川民歌的曲调特征。 《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唱段的七声徵调式作品,单二部曲式写成,全曲的结构方整对称。它用梅花不畏严寒风雪、傲然怒放的坚贞性格比拟江姐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刻画出江姐崇高的革命形象。整首歌曲在作曲技巧上大量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这样使得歌曲更加气势磅礴。在歌曲的旋律上采用了四川的民歌曲调和四川扬琴等戏曲音乐素材,并使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在歌词上主要是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是十分险恶的,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最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最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即使是“三九严寒”和“千里冰霜”的恶劣环境,红梅也不会畏惧,也暗示出我们党的同志不畏惧环境的艰险,与敌人斗争在第一线,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把生命献出的伟大精神。《红梅赞》非常具有歌唱性,并且根据《江姐》这部歌剧剧情的发展变化贯穿于整部歌剧的音乐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盛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此曲在整部歌剧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每一次的出现都很恰当的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需要而加以变化,不拘以简单和一般的旋律重复,可以称得上是歌剧主题曲创作的典范。《红梅赞》旋律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场江姐要奔赴川北时,在朝天门码头与孙明霞一起唱的;第二次是在第二场中由男声伴唱唱出的,江姐正痛苦悲伤的回忆自己的丈夫老彭;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七场江姐在刑场就义前,这时二胡独奏《红梅赞》主题出现;第四次是在剧终,江姐在准备就义时昂首挺立,面带笑容,视死如归,眼里充满了对新中国成立的向往,这时雄壮的合唱又一次将《红梅赞》主题曲引出。《红梅赞》曲调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作曲家根据剧情发展精心别致设计的,它会恰到好处地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出江姐当时的内心感受与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所以说《红梅赞》从主题思想上及音乐主题风格上都是全剧的集中体现者。 《红梅赞》观后感 篇6 昨晚,在上海大剧场观看了空政歌舞团编导、演出的大型舞剧“红梅赞”,又一次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舞剧以与话剧不同的表现形式展开剧情,在演出过程中虽然以肢体语言和音乐合成表达,少有对话和旁白,但观众依然能够解读个中深邃的涵义,那一场场、一幕幕,给人心灵以十分强烈的震撼。 山城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里,被当时的反动军警囚禁着数百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他们在狱中失去了人生自由,忍受着非人的待遇,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一直不屈不挠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尤其在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他们明知国民党反动派会作最后的挣扎,会对他们举起屠刀,而自己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时。依然威武不屈,保持革命气节,这确实令人肃然起敬。2023-07-10 16:42:221
中学生观后感:歌剧魅影观后感
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有时在歌剧中也会加入一些舞蹈和乐队。 老师提前告诉了同学们要去看歌剧,同学们都十分期待。因此我对其中几部歌剧进行了了解。 而其中歌剧《魅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魅影》主要讲了: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克莉丝汀十分想念他的父亲,处于同情魅影陪克莉丝汀讲话并教她唱歌。几年后,克莉丝汀因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而魅影却为克莉丝汀把一切阻碍她的人一一除掉的这样一个故事。表演者美妙的歌喉让人如痴如醉,即使没有华丽的服装,宽敞的舞台,依旧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部中国歌剧《白毛女》也让我记忆犹新。 《白毛女》主要的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白毛女》通过讲述喜儿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受地主欺压的惨状。凄美的音乐配上表演者独特的嗓音让人不由得也同情喜儿的遭遇。而《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同样也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江姐》。江姐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江姐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姐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最后江姐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29岁的生命。2023-07-10 16:42:281
电影《江姐》大概内容
1948年,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途中,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直上华莹山,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江姐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子洞集中营里不畏各种酷刑,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解放前夕,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终于解放。扩展资料:影片人物江姐生平介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姐2023-07-10 16:42:433
歌剧《江姐》的作者;主要人物和创作背景
《江姐》是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中国民族歌剧。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形象。歌剧《江姐》,是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改编搬上歌剧舞台。编剧:阎肃,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扩展资料1964年9月4日,歌剧《江姐》在北京儿童剧场揭开神秘的面纱。因事前在《北京晚报》刊发了公演消息,一时观者如潮,第一天就座无虚席。公演第4天晚,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既没有通知空军,也没带随行人员,自个买了两张票进了剧院。演出中周恩来有时在椅子扶手上打拍子,有时点头微笑,当看到误捉蒋对章那段戏时,禁不住捧腹大笑,邓颖超也笑个不止。虽然没有消息报道,但周恩来观看《江姐》的“口头新闻”,却还是迅速在首都文艺界传播开了:空军搞出了一台大歌剧,把总理都吸引住了。2023-07-10 16:42:573
江姐的贡献
江姐 开放分类: 电影、人物、烈士、历史、英雄 江姐原型: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四川省自贡市人。1928年她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不久,她就进厂当了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小学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任该校党组织负责人。1941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与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协助其工作.1944年去成都,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以学生身份做群众工作。1945年,组织上安排她与彭咏梧正式结为夫妻.1946年7月回到重庆搞学运工作,帮助西南学院和女子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及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领导学生开展抗议美军暴行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协助彭咏梧领导<<挺进报>>,负责稿件传递及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以下川东地委委员、川东临委联络员身份随彭咏梧一道离渝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1月。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暴动中牺牲。她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后,要求重返下川东工作。6月14日,因叛徒出卖,江竹筠及其他一批同志被捕,押往重庆,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特务头子徐远举得知她是川东临时工委联络员、下川东地委委员,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便妄图从她身上打开暴动地区缺口。徐远举及其手下特务接连对她进行刑讯,用夹手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她,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她始终未吐露一点情况,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其他三十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垭,年仅29岁。 江姐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而就在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写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心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详细请见: http://travel.tom.com/2007-11-16/01NG/06929019.html http://www.culturalink.gov.cn/gb/cn_news/2007-11/15/content_105200.htm 歌剧《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故事片。 故事梗概: 1948年春,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阴谋。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配合我军胜利进军,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解放了,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上空飘扬,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江姐及彭咏梧烈士纪念馆http://jiangjie.netor.com2023-07-10 16:43:161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
坚持不屈,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江姐的顽强不屈品质精神。2023-07-10 16:43:341
张桂梅说江姐是她的榜样,江姐究竟是何许人也?
在收获七一勋章后张桂梅在现场发言表示江姐是自己的榜样,而江姐其实就是红岩精神的代表。在以艺术形式而被搬上了舞台的同时,也永远的活在了大家的心目中。 很多人都把江姐当做心目中的丰碑,这是因为江姐在许多人的心中永远流传。而且当江姐投身革命工作的时候,与敌人以及叛徒相互斗争,也展现出了自己临危不惧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敬畏之心同时江姐也一直都是张桂梅心目中的经典,她所爱唱的歌曲叫做红梅赞。在她所出生的那个年代里,不仅物资匮乏,同时生活也很艰难。但是她的精神足够富足,当时张桂梅的学校在排歌剧的时候还主演了江姐,那个时候张桂梅非常的高兴。在张桂梅的认知中觉得江姐的形象美而纯粹,同时也很忠诚。在佩服的同时,她将江姐的唱段以及台词都倒背如流,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也是她对江姐的一份敬畏之心。奔赴未来而且在她学习江姐演绎江姐的同时,她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坚强以及忠诚。张桂梅一直把自己的信仰坚定的展示给了大家,她在暗下决心的同时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像江姐那样的人物。其实大家都知道在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之下,学生们远方只要有灯,脚下只要有路,而眼前只要有,光就能够很好的生活以及奔赴未来。精神力量传递而她也一直奔向着自己心目中的信念,勇敢前进,即使现在张桂梅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是她永远都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记住江姐,也可以记住江姐的精神,这样也是这群孩子们终身受用的存在。所以也可以看到,虽然张桂梅的榜样是江姐,但是现在张桂梅也同样成为了千千万万人的榜样,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2023-07-10 16:43:414
《酷刑下的江姐》这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0世纪40年代,随着重庆地下党遭到破坏,革命斗争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酷。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彭咏梧的“单身”身份开始引起敌人的怀疑。为此,被人称为“江小妹”的年轻姑娘江竹筠受命与彭咏梧假扮夫妻作为掩护,以便开展地下工作。江竹筠虽然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个任务,但为了彭咏梧的安全、为了革命事业,她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短文,并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因而以前并没有短文这一提法。近年来,由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催生了对于短篇幅文章的大量需求,所以,短文才被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现代文学的大类,分为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这里的散文指广义散文)。每一类作品的篇幅被压缩之后,就成了短文。但由于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求,戏剧类短文相对少见。因而短文主要涵盖小说、诗歌和散文。由于记叙文、论说文、说明文、杂文等文学体裁和报道、广告、总结等应用文体裁都属于广义散文里面的范畴,因而也同样被短文所涵盖。总之,只要篇幅够短,就是短文。2023-07-10 16:44:404
江姐的五代江姐
A角 万馥香、 B角 蒋祖缋、 C角 郑惠荣1963年9月,歌剧《江姐》进入了试唱、排练。1964年歌剧《江姐》公演轰动了全国。从1964年9月至1965年10月,《江姐》公演共257场,还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江姐热,在中国歌剧史上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但此后郑就离开了空政,到北京自来水公司作了一名普通的女工。后来万、蒋二人也先后离开。此次五代相聚,第一代把郑做为第一代的代表是因为万馥香已经去世,蒋祖缋也已移居海外。中唱曾为万、蒋二人曾录制了《江姐》全剧的现场演出唱片,其中万演前四场,蒋演后四场。另外中唱为蒋录了全剧主要唱段的唱片。相比较而言,万的声音更民族化,更本色些,蒋受过西洋唱法训练,声音条件比万好,但韵味上稍差。郑可能是因为C角的原因,未找到过她的录音资料。 孙少兰、杨维忠1978年,在停演了13年后,空政歌舞团决定重排《江姐》,在全国各大军区中选出了孙少兰和杨维忠,AB角没有分。孙少兰当年20岁,来自昆明军区空军文工团;杨维忠来自沈阳军区空军文工团。作为第二代江姐,孙少兰把江姐演绎得出神入化,在当时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欢迎,她扮演的江姐还得到了江姐的儿子彭云的认可。然而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把歌剧《江姐》拍成舞台艺术片时,出演是杨维忠。或许是她的形象上更占优势一些?但杨维忠的声音稍嫌单薄,不如万和蒋两位。而且,她的形象太年轻,说服力稍嫌不足。 A角王莉、 B角 伊泓远、 C角 哈辉 2007年为迎接十七大,空政歌舞团复排《江姐》,在国家大剧院公演。这一版,华为由刘和刚饰演,风格比较软嫩。陈小涛出演甫志高年龄偏大,四十上下,不适合跟扮演江姐的王莉配戏。严当当出演孙明霞,有点可惜,唱功发挥不出来。郑莉出演双枪老太婆,是一大惊喜。蓝胡子由梁召今饰演。孙伟国改演沈养斋。2023-07-10 16:44:471
阎肃红梅赞情感分析
歌曲《红梅赞》是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歌曲铿锵激昂、震撼人心,借赞扬红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颂了“江姐”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江姐》歌剧中的一曲主旋律《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它的产生却很偶然. 当时,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在歌剧《江姐》中,开始没有想写主题歌,后来刘亚楼找到阎肃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歌剧《卡门》,他们都有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吗?” 阎肃写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觉得不满意,阎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看行吗?”一看,都说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2023-07-10 16:4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