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的烯烃

2023-07-11 13:07:47
TAG:
共1条回复
苏萦

A

答案:A

由题意可能出现以下原子团:C 6 H 5 CH 2 CH=、=CH 2 、=CHCH 3 ,两两重组后可能出现B、C、D、和CH 3 CH=CHCH 3 ,不可能出现A。

相关推荐

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重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由此可以看出,烯烃复分解反应在高分子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美国《科学观察》所列举的化学领域的最热门课题,钌(Ru,-种稀有元素)金属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在2001年中长期成为化学研究领域中关注的热点。  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在某些过渡金属(如钨、钼、铼、钌等)络合物的催化下,发生双键断裂,重新组合成新的烯烃的反应。又称烯烃易位反应。20世纪中叶在烯烃聚合反应研究中发现烯烃复分解反应。
2023-07-10 20:50:411

烯烃复分解反应

也称作烯烃换位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的两个碳-碳双键的切断并重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而正式的概念于1967年被N.Calderon等人提出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实现有机分子碳链的增长及特殊环状分子的构建,在高分子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美国《科学观察》在2001年所列举的化学领域的最热门课题,钌金属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成为化学研究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
2023-07-10 20:50:481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介绍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重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由此可以看出,烯烃复分解反应在高分子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美国《科学观察》所列举的化学领域的最热门课题,钌(Ru,-种稀有元素)金属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在2001年中长期成为化学研究领域中关注的热点。
2023-07-10 20:51:161

什么是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在某些过渡金属(如钨、钼、铼、钌等)络合物的催化下,发生双键断裂,重新组合成新的烯烃的反应。又称烯烃易位反应。20世纪中叶在烯烃聚合反应研究中发现烯烃复分解反应。
2023-07-10 20:51:352

什么是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重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交叉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U3up7QUK4Q0lJU3w7_XM6mHQk01C2KF7YW3A0mXJFaPnkXfQZqGIZJxehvmmuIMFTCvNZ9-l3Bu8gxMg1QH2N3nx9qWgXNIuKFQR-cr3928EUvzZ9iF_ww9DnpyljwXp6aZfmyV_kg1_E4onYEUxQcIXOW0ygHuxPRReNg3L0G
2023-07-10 20:51:441

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

概说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碳-碳双键和三键的键能与碳-碳单键相比要高得多,因此要切断前者并使其按照希望的方式重新结合,则需要更高的能量,所以寻找适当的催化剂实现上述转化,成为化学家近半个世纪的挑战课题。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重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由此可以看出,烯烃复分解反应在高分子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美国《科学观察》所列举的化学领域的最热门课题,钌(Ru,-种稀有元素)金属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在2001年中长期成为化学研究领域中关注的热点。1.历史回顾 关于金属催化的烯烃分子的切断与重组,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以后的20多年里,所发展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如MoO3/ SiO2,Re2O7/A12O3,WC16/Bu4Sn等。但是,由于这些催化体系通常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和很强的路易斯酸性条件,使得反应对底物容许的功能基团有很大的限制。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20世纪70年代初期,Chauvin提出的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成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机制。在试图合成金属杂环丁烷化合物的过程中,导致了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单组分均相催化剂的发现,如钨和钼的卡宾络合物,特别是Schrock催化剂用于催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都取得了比以往的催化体系更容易引发、更高的反应活性和更温和的反应条件,更重要的是单组分催化剂的发现使得人们深入地研究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成为可能,从而为发现新一代的、性能更优秀的催化剂奠定了基础。2.第一代Grubbs催化剂的发现与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催化剂,以过渡金属(如钛、钨、钼等)卡宾络合物为主,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催化剂大都对氧和水非常敏感,对含有羰基和羟基的底物也不适用,这样就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是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Robert Grubbs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台反应,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该催化剂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Grubbs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该催化剂不但具有比原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相似的稳定性,而且更容易合成,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 由于Grubbs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有机合成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烯烃的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特殊功能高分子材料,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等的合成。关环复分解反应在许多复杂药物、天然产物以及生理活性化合物合成过程中,表现出了特殊的优越性和高效率,如Grubbs将关环复分解反应应用于环肽化合物以及超分子体系--索烃的高效合成;Nicolaou、Danishefsky等用于抗癌物质Epothilone A 及其类似物的合成,Martin用于抗癌物Manzamine A 的合成,其中在D环和E环的构筑过程中,两次运用关环复分解反应;Furstner 用于具有抗癌活性的Tricolorin A 和G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Schreiber运用已改进了的催化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用于FK 1012的合成等。关环复分解反应在昆虫信息素Peachtwig borer的生产中己有应用,产量大于300千克,E值为0.87,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3.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最近,Grubbs通过系统地对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膦配体的解离有关,认为催化循环过程中经过一个高活性的单膦中间体,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提出了以比膦配体具有更强给电子能力和更高稳定性的N-杂环卡宾配体代替其中一个膦配体,于1999年发展了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第二代Grubbs催化剂除了具有第一代催化剂的优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同时选择性更高,对底物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催化剂的成本也更低。目前,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己成功地应用于烯烃的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它不仅对于高张力的环状烯烃,而且对于低张力的环状烯烃以及空间位阻较大的多取代环状烯烃的开环聚合表现出特殊的高催化活性。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特别适用于空间位阻较大的三、四取代烯烃。利用第二代Grubbs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通过交叉复分解反应合成三取代烯烃,并表现出好的立体化学选择性,这些都是第一代Grubbs催化剂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可以预测,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一些工业催化过程。4.发展趋势与展望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金属卡宾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已经发展成为标准的合成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Grubbs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对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已经和传统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如Diels-Alder反应、Wittig反应,曾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相媲美。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一次研究的突破,无不归因于长期坚恃不懈的基础研究积累,从而不断地创新,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其能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的根本动力。 尽管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仍然存在不少挑战。首先,目前的催化体系,对于形成四取代烯烃的交叉复分解反应以及桶烯的开环聚合还不能有效地实现,钌的催化体系还不能适用于带有碱性官能团(如氨基、氰基)的底物,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特别是有关催化不对称转化(尽管使用手性Mo催化剂已经实现了开环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拆分)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关于交叉复分解反应中产物的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控制,虽然对于某些特定的底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还没有普遍的规律可循;另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工业应用还很少。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能否有进一步突破,特别是在催化的效率、选择性等方面。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注:图片形象地表示一对舞者(烯烃),在催化剂(金属卡宾)作用下,和另一对舞者(另一烯烃)连成环状,接着相互改变搭档(形成两个新的烯烃)。】
2023-07-10 20:51:523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简介

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在某些过渡金属(如钨、钼、铼、钌等)络合物的催化下,发生双键断裂,重新组合成新的烯烃的反应。又称烯烃易位反应。20世纪中叶在烯烃聚合反应研究中发现烯烃复分解反应。
2023-07-10 20:52:011

什么是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从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映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
2023-07-10 20:52:201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历程

综述关于金属催化的烯烃分子的切断与重组,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以后的20多年里,所发展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如MoO3/ SiO2,Re2O7/A12O3,WC16/Bu4Sn等。但是,由于这些催化体系通常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和很强的路易斯酸性条件,使得反应对底物容许的功能基团有很大的限制。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20世纪70年代初期,Chauvin提出的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成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是时下被广泛认同的机制。在试图合成金属杂环丁烷化合物的过程中,导致了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单组分均相催化剂的发现,如钨和钼的卡宾络合物,特别是Schrock催化剂用于催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都取得了比以往的催化体系更容易引发、更高的反应活性和更温和的反应条件,更重要的是单组分催化剂的发现使得人们深入地研究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成为可能,从而为发现新一代的、性能更优秀的催化剂奠定了基础。第一代Grubbs催化剂的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催化剂,以过渡金属(如钛、钨、钼等)卡宾络合物为主,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催化剂大都对氧和水非常敏感,对含有羰基和羟基的底物也不适用,这样就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是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Robert Grubbs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台反应,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该催化剂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Grubbs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该催化剂不但具有比原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相似的稳定性,而且更容易合成,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第一代Grubbs催化剂的应用:由于Grubbs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有机合成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烯烃的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特殊功能高分子材料,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等的合成。关环复分解反应在许多复杂药物、天然产物以及生理活性化合物合成过程中,表现出了特殊的优越性和高效率,如Grubbs将关环复分解反应应用于环肽化合物以及超分子体系--索烃的高效合成;Nicolaou、Danishefsky等用于抗癌物质Epothilone A 及其类似物的合成,Martin用于抗癌物Manzamine A 的合成,其中在D环和E环的构筑过程中,两次运用关环复分解反应;Furstner 用于具有抗癌活性的Tricolorin A 和G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Schreiber运用已改进了的催化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用于FK 1012的合成等。关环复分解反应在昆虫信息素Peachtwig borer的生产中己有应用,产量大于300千克,E值为0.87,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的开发:迩来,Grubbs通过系统地对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膦配体的解离有关,认为催化循环过程中经过一个高活性的单膦中间体,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提出了以比膦配体具有更强给电子能力和更高稳定性的N-杂环卡宾配体代替其中一个膦配体,于1999年发展了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第二代Grubbs催化剂除了具有第一代催化剂的优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同时选择性更高,对底物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催化剂的成本也更低。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的应用:时下,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己成功地应用于烯烃的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它不仅对于高张力的环状烯烃,而且对于低张力的环状烯烃以及空间位阻较大的多取代环状烯烃的开环聚合表现出特殊的高催化活性。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特别适用于空间位阻较大的三、四取代烯烃。利用第二代Grubbs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通过交叉复分解反应合成三取代烯烃,并表现出好的立体化学选择性,这些都是第一代Grubbs催化剂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可以预测,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一些工业催化过程。
2023-07-10 20:52:281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展望

尽管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仍然存在不少挑战。首先,时下的催化体系,对于形成四取代烯烃的交叉复分解反应以及桶烯的开环聚合还不能有效地实现,钌的催化体系还不能适用于带有碱性官能团(如氨基、氰基)的底物,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特别是有关催化不对称转化(尽管使用手性Mo催化剂已经实现了开环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拆分)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关于交叉复分解反应中产物的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控制,虽然对于某些特定的底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还没有普遍的规律可循;另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工业应用还很少。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能否有进一步突破,特别是在催化的效率、选择性等方面。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注:图片形象地表示一对舞者(烯烃),在催化剂(金属卡宾)作用下,和另一对舞者(另一烯烃)连成环状,接着相互改变搭档(形成两个新的烯烃)。】
2023-07-10 20:52:451

有机物的复分解反应是怎么回事

就是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u2022肖万(YvesChauvin)和美国学者理查德u2022施罗克(RichardR.Schroch)、罗伯特u2022格拉布(Robert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要借助特殊的催化剂金属卡宾的作用,金属卡宾是指一类含有金属钼、钌等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相连接,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金属卡宾中的碳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双键和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断裂,然后交换成分,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新形成的金属卡宾,新形成的金属卡宾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进行成分交换。该反应又有有机“交谊舞”反应之称。相当于双键两端分别是两个在跳舞的舞伴,遇到另一对的时候,交换一下舞伴。
2023-07-10 20:53:161

烯烃复分解反应得到的是顺式烯烃吗

不是的。烯烃复分解时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双键同一边的为顺式,分居双键两边的为反式,称为顺反异构。
2023-07-10 20:53:221

急!!很急!!

B 4种C4H8共有3种结构CH3-CH=CH-CH3二丁烯CH3-CH2-CH=CH2丁烯CH3-C2H3=CH2异丁烯二丁烯与丁烯复分解产生丙烯与戊烯各一种已达可能最多的4种故选
2023-07-10 20:53:292

有机物的复分解反应是怎么回事

就是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u2022肖万(YvesChauvin)和美国学者理查德u2022施罗克(RichardR.Schroch)、罗伯特u2022格拉布(Robert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要借助特殊的催化剂金属卡宾的作用,金属卡宾是指一类含有金属钼、钌等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相连接,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金属卡宾中的碳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双键和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断裂,然后交换成分,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新形成的金属卡宾,新形成的金属卡宾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进行成分交换。该反应又有有机“交谊舞”反应之称。相当于双键两端分别是两个在跳舞的舞伴,遇到另一对的时候,交换一下舞伴。
2023-07-10 20:53:381

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

选项A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为六元环,且新环中所形成的碳碳双键位置符合要求,故A正确。选项B、D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均为五元环,不符合要求,故B、D错误。选项C中,物质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为六元环,但新环中碳碳双键的位置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烯烃中的碳碳双键分别断裂,相互交换成分形成另外两种烯烃。本题中,碳碳双键断裂后,剩余两个支链必须含有4个碳原子,且新形成的碳碳双键与N原子相隔1个碳原子。
2023-07-10 20:53:461

有机物的复分解反应是怎么回事

就是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肖万(YvesChauvin)和美国学者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R.Schroch)、罗伯特•格拉布(Robert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要借助特殊的催化剂金属卡宾的作用,金属卡宾是指一类含有金属钼、钌等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相连接,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金属卡宾中的碳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双键和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断裂,然后交换成分,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新形成的金属卡宾,新形成的金属卡宾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进行成分交换。该反应又有有机“交谊舞”反应之称。相当于双键两端分别是两个在跳舞的舞伴,遇到另一对的时候,交换一下舞伴。
2023-07-10 20:53:541

C4H8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新烯烃的种类是多少

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可见无论如何组合都是4种新烯烃 C4H8有2种CH2=CH-CH2-CH3 CH3-
2023-07-10 20:54:012

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

选项A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为六元环,且新环中所形成的碳碳双键位置符合要求,故A正确.选项B、D中,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均为五元环,不符合要求,故B、D错误.选项C中,物质两个碳碳双键断裂后,生成物中新形成的环为六元环,但新环中碳碳双键的位置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烯烃中的碳碳双键分别断裂,相互交换成分形成另外两种烯烃.本题中,碳碳双键断裂后,剩余两个支链必须含有4个碳原子,且新形成的碳碳双键与N原子相隔1个碳原子.求采纳,摘自百度知道。
2023-07-10 20:54:081

有机化学

CH2=CHCH2CH3拆开得到:CH2=,=CHCH2CH3CH2=C(CH3)2拆开得到:CH2=,=C(CH3)2共三部分,再两两组合成新的烯烃CH2=CH2CH3CH2CH=CHCH2CH3(CH3)2C=C(CH3)2CH3CH2CH=C(CH3)2构共4种了
2023-07-10 20:54:182

烯烃中碳碳双键是重要的官能团,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多种变化。(1)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烯烃交换双键

(1)CH 3 CH=CH 2 +CH 3 CH=CH 2 CH 2 =CH 2 +CH 3 CH=CHCH 3 (2)CH 3 CH=CHCH 2 CH 3  CH 2 =C(CH 3 )CH 2 CH 3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烯烃交换双键两端的基团,生成两种新烯烃的反应,丙烯分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 CH=CH 2 +CH 3 CH=CH 2 CH 3 CH=CHCH 3 +CH 2 =CH 2 。烯烃C 5 H 10 ,它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为乙酸和丙酸,则此烯烃的结构简式是CH 3 CH=CHCH 2 CH 3 。若为二氧化碳和丁酮,此烯烃的结构简式是CH 2 =C(CH 3 )CH 2 CH 3 。
2023-07-10 20:55:13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复分解反应定义: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AB+CD=AD+CB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它的特点:化合物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化合物;相交换,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价不变,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合价都不变。扩展资料熟练掌握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可据此快速判断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在实际应用中,溶解性表包括的物质较多,单纯记忆其溶解性就显得比较混乱。但只要将其归类,并找出表中的异同之处,编程口诀,那么,溶解性表的工具使用就会被很好的体现,且用途广泛。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复分解反应
2023-07-10 20:55:433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大全

这个题首先从乙醇那儿下手。由于a与b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题,因此b一定是乙烯。a一定是烯烃。然后g,h是乙醇两步氧化得成,因此g是乙醛,h是乙酸。又因为。a,b发生复分解只生成一种烯烃,a一定是对称的烯烃。即ch3ch=chch3。生成的c是ch2=chch3。再根据题中反应,d是ch2=chch2cl,那么e是ch2br(ch)brch2cl。f就是水解的产物了。i就是f与乙酸酯化的产物了(三mol乙酸)。至于方程式,我写几个哦。其余不应该要我写吧。书上都有。复分解的:ch2=ch2+ch3ch=chch3 = 2ch2=chch3(不好意思,打不出来箭头符号)烯烃取代的:ch2=chch3+cl2 ==ch2cl=chch3+hcl其余的都是书上讲过的反应哦d到e是加成啊。d有双键啊。加溴啊
2023-07-10 20:56:421

复分解反应有没有不是离子反应的???

有,比如有机物的复分解反应,又叫烯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重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由此可以看出,烯烃复分解反应在高分子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10 20:56:521

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反应可形象的描述为“交换舞伴”,催化剂金属卡宾(如

C6H5CH2CH=CH2与CH2=M交换后生成C6H5CH2CH=M、CH2=CH2、C6H5CH2CH=CHCH2C6H5,不会交换生成C,故选C.
2023-07-10 20:56:581

一道有机化学题。。速求答案。。

1无选择项2 a 3 CH3C≡CH+CH3C≡CH = CH≡CH + CH3C≡CCH34 无选择项 但不选A
2023-07-10 20:57:063

复分解反应是否只存在于酸碱盐之间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带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可简记为:碱盐盐盐水中溶,沉淀气体水生成。但并不是只存在于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总的来说就是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虽然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以离子互相碰撞并结合成更难电离的物质,由此看来,复分解只能在酸碱盐之间进行。但又有这样一件事: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件事证明了在有机化学领域,复分解反应也是存在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本质是C—C单键断裂并结合成键能更高的C—C双键或三键,虽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相悖,但世事无绝对,它也被归入了复分解反应的阵营。
2023-07-10 20:58:132

罗伯特?格拉布等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荣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烯烃的

F是油脂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则F为OHCH2CH(OH)CH2OH,E水解生成F,则E为ClCH2CH(Cl)CH2Cl,结合信息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机理可知C为CH2=CHCH3,D为CH2=CHCH2Cl,即A为CH3CH=CHCH3,C→K发生加聚反应,K为聚丙烯,由G→H→I为连续氧化反应,I与F反应生成J,J的化学式为C9H14O6,则I为CH3COOH,H为CH3CHO,G为CH3CH2OH,G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即B为乙烯(CH2=CH2),(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H3CH=CHCH3,J为乙酸和丙三醇生成的酯,则J为,故答案为:CH3CH=CHCH3;;(2)C→D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3+Cl2→CH2=CHCH2Cl+HCl,该反应为取代反应,G→B的反应类型为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属于消去反应,故答案为: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取代反应;消去反应;(3)A为CH3CH=CHCH3,烯烃同分异构体为CH2=CHCH2CH3、CH2=C(CH3)CH3,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后形成的新烯烃有CH3CH=CH2、CH2=CH2、CH3CH=CHCH2CH3、CH3CH=C(CH3)CH3、CH3CH2CH=CHCH2CH3、、CH3CH2CH=C(CH3)CH3,共有7种,这些新烯烃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则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的新烯烃,则烯烃的结构对称,烯烃为CH2=CH2、CH3CH2CH=CHCH2CH3、,故答案为:7;CH3CH2CH=CHCH2CH3;;(4)因FeCl3溶液可和烯醇式反应显紫色,溴水与烯烃反应使溴水褪色,为证明平衡的存在,则向乙酰乙酸乙酯中滴加几滴5%的FeCl3溶液,立即显紫色,再滴加Br2的CCl4溶液至恰好无色,然后溶液颜色又逐渐恢复紫色,即可证明,故答案为:向乙酰乙酸乙酯中滴加几滴5%的FeCl3溶液,立即显紫色,再滴加Br2的CCl4溶液至恰好无色,然后溶液颜色又逐渐恢复紫色,即可证明.
2023-07-10 20:58:191

简单化学交换舞伴问题。详解,谢谢!!

烯烃复分解……这说起来就麻烦了。但愿这是道竞赛题而且你有一点基础的热力学知识1、这个反应的驱动力是生成较小易挥发的烯比如乙烯或者苯乙烯,说白了就是熵增加2、金属卡宾也可以看作一个烯(其实是CH2=M),它与另一个碳烯2+2生成四元环——注意,对不对称的烯有两种连接组合方式——然后再把四元环的另外两条边分解(这么说好理解么)生成一个新的金属卡宾和一个小的烯烃——在这道题里面,这一步可以生成CH2与CH2结合成的乙烯(B)和PhCH2CH与M结合的新的金属卡宾(A)3、然后找个新生成的较大的金属卡宾可以和另一个PhCH2CH2CH=CH2发生2+2,然后再分解生成一个金属卡宾和一个新的烯。注意题干的提示,CH2M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就是说一圈循环完了最后还要得到M=CH2——当然,如果CH2和PhCH2CH结合就又回去了等于没发生反应——所以肯定是新金属卡宾里的M和另一个PhCH2CH=CH2分子中的CH2片段生成新的催化剂分子M=CH2,而另外两部分结合生成(D),因此不能生成的就是(C)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10 20:59:422

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反应物必须是溶液(有酸参与的除外)为什么有酸参与的除外?

因为复分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交换离子,日常我们遇到的酸,都是溶液,符合上述条件。实际固体与固体反应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比如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复分解产生的条件应该是产生气体,沉淀,弱电解质。
2023-07-10 21:00:374

一道化学题高中的

D选项 中长链没有双键想形成双键必须相邻两个断键,成为单个,那就不能形成1,7-辛二烯
2023-07-10 21:00:534

1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答案选B“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这个是题中给的描述,单凭这一点已经可以选出答案,它们只是交换原先各自的一部分给对方。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参考无机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其通式为:AX+BY=AY+BX。反应规律也就是化合物1中的阳离子结合化合物2中的阴离子,化合物2中的阳离子结合化合物1中的阴离子。例如:NaOH+HCl=NaCl+H2O烯烃复分解,既然命名为复分解,和上述反应必然有着相似之处。所以,再来看题目(注意B中的两个大圆一个是横线标志的,一个是竖线标志的)。二者交换其配体(黑、白的小圆),形成两个新化合物。【化学一加一】团队:sy930915为您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有疑惑,欢迎追问
2023-07-10 21:01:003

烯烃中碳碳双键是重要的官能团,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多种变化.已知①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复分解反应就是

L在浓硫酸条件下反应生成,故L发生酯化反应,L为CH3CH(OH)COOH,D为烯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H水解生成I,H催化氧化生成J,J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K,K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L,故K为,J为,I为CH3CH(OH)CH2OH,H为CH3CHBrCH2Br,D为CH3CH=CH2.C为烯烃,发生反应信息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E、F,E可用于人工降雨,故E为CO2,结合F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F为羧酸,F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61倍,摩尔质量为122g/mol,0.61gF的物质的量为0.61g122g/mol=0.005mol,完全燃烧,产物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3.5g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3.5g100g/mol=0.035mol,故F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0.035mol0.005mo=7,结合反应信息可知,F中含有1个-COOH,故含有H原子数目为122?12×7?16×21=6,故分子式为C7H6O2,不饱和度为7,应含有苯环,故F为,故C为.B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为CH2=CH2,B与A发生生成C与CH3CH=CH2,由反应信息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可知,A为,(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乙烯,故答案为:乙烯;(2)E是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是,故答案为:; (3)H→I是CH3CHBrCH2Br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OH)CH2OH,故答案为:水解反应;(4)由CH3CH(OH)COOH通过酯化反应进行的缩聚反应反应生成高聚物W,反应方程式为:nCH3CH(OH)COOH一定条件+(n-1)H2O,故答案为:nCH3CH(OH)COOH一定条件+(n-1)H2O;(5)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故为故答案为:;(6)K为,分子中含有2中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2个吸收峰,故答案为:2;(7)若将NaOH溶于CH3CH(OH)CH2OH后再与CH3CHBrCH2Br混合加热,CH3CHBrCH2Br发生消去反应,(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结构不稳定,可不考虑),故可能结构为,故答案为:5,CH3CBr=CH2、CH3-C≡CH等.
2023-07-10 21:01:091

2008年的化学热点问题

主要是环保问题,它是每年的热点。2007-2008年最新化学事件的相关试题1.八角茴香含有一种抗亚洲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莽草酸,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7H10O5 B.遇FeCl3溶液能呈紫色 C.能使溴水褪色 D.能溶于水 2.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①2MoS2 + 7O2 2MoO3 + 4SO2; ②MoO3 + 2NH3·H2O = (NH4)2MoO4 + H2O; ③(NH4)2MoO4 + 2HCl = H2MoO4↓+ 2NH4Cl; ④H2MoO4 MoO3 + H2O;⑤ 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xjyA.MoS2煅烧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空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C.H2MoO4是一种强酸 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3.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发现了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可形象地描述为交换舞伴。(如图所示)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是金属卡宾(如CH2==M),金属卡宾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把C6H5CH2CH==CH2与CH2==M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下列产物不可能存在的是A.C6H5CH2CH==M B.CH2= CH2 C.C6H5CH2 CH2 C6H5 D.C6H5CH2CH==CH CH2 C6H54.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作为飞船内供氧物质的是KMnO4、Na2O2B.钛作为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在工业上可用钠还原钛的卤化物来制备C.飞船助推火箭外层的涂料是一种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材料D.航天员所用的“尿不湿”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该材料属于纯净物5.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硝基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基苯是一种油状物质,会浮在水面上 B.实验室制硝基苯需要用水浴加热C.硝基苯中毒是由蒸气吸入或误食引起的,与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 D.硝基苯是由苯酚和硝酸直接反应生成的6.叠氮酸钠(NaN3)是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合成过程中的中间活性物质。(1)NaN3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答案可能不止一个)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2)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3- + MnO4- + H+ → Mn2+ + ______ + NO(3)3mol NaN3受撞击会生成4mol 氮气和一种离子化合物A,可用于汽车保护气囊。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D、遇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
2023-07-10 21:04:203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展示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照片,他们是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左)、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中)和理查德·施罗克(右)。  一、74岁的法国人伊夫·肖万、63岁的美国人罗伯特·格拉布和60岁的美国人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伊夫·肖万目前在法国石油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职务。1970年,肖万发表重要论文,阐明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这一机制解释了此前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各种问题。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后来在实验中为这种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开发出实用有效的新型反应催化剂。这些发现为合成有机分子开辟了全新途径。  二、罗伯特·格拉布23岁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3年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于1969年至197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78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化学系教授至今。格拉布自大学毕业起就在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和《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格拉布开发出的催化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  三、  理查德·施罗克22岁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26岁便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他1975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0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迄今已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  
2023-07-10 21:04:533

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吗

当然不是 比如说获得0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名法国科学家和两名美国科学家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23-07-10 21:05:452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

A.反应①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则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由反应②可知,Mo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反应①中,Mo、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Mo和S均被氧化,故C正确;D.原等量的MoO3,转移电子数相同,若转移6mol电子,需要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3:2,故D错误;故选C.
2023-07-10 21:06:021

帮忙想想化学作品,学校艺术节要用

获奖成果介绍之揭开“舞台的秘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揭示1970年,伊夫·肖万教授发表重要论文,阐明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这一机制解释了此前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各种问题。伊夫·肖万教授是这样解释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其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催化剂)以双键连接,就好比是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当与烯烃分子(两个碳原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他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肖万教授以形象的“舞伴交换”揭示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并且第一次提出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应当是金属卡宾。烯烃复分解反映示意图获奖成果介绍之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功臣”―――-催化剂的发现肖万教授的理论提出来后,越来越多的化学家意识到,烯烃复分解反应在有机物合成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这对催化剂的要求也很高。到底含有什么元素的卡宾化合物最理想呢?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虽然还不了解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本质,但是已将其现象应用于工业生产,那时使用的催化剂被称为不明结构的催化剂,需要的反应条件苛刻,致使不少官能团在反应中受到破坏。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施罗克教授经过近20年的研究,于1990年证实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在实验室合成了第一种具有明确结构的实用催化剂金属钼催化剂获奖成果介绍之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功臣”―――-催化剂的改进牛顿说过,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说施罗克是在肖万的理论指引下合成了第一代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那么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就是站在施罗克肩膀上继续推进他的研究。格拉布在1992年获得了第一个结构稳定的钌催化剂,经过多次试验又于1995年获得“大众型”商品化钌催化剂,被称为“第一代格拉布催化剂”。克服了施罗克发现的催化剂对空气和水敏感、缺乏选择性的缺陷。随后在1999年,格拉布又获得了“第二代格拉布催化剂”,其选择性和反应活性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并很快实现了商业化。 获奖成就的重要性――――使化学走向“绿色”长期以来,有机合成化学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抵御各种疾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副产物:如有害气体、有害固体和有害溶剂等。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要想使化学走上“绿色”之路,最重要的是从生产源头上提高绿色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三位科学家在烯烃复分解上的研究,使换位合成法在促进有机合成绿色化学方面变得更加行之有效,该方法使有机合成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所需要的资源和材料浪费也大大减少,同时操作起来也更加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更关键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使用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换位合成法使有机合成工业向着“绿色”化学迈出了重要一步。 获奖成就的重要性――――应用前景广阔换位合成方法现在已成为化学化工研究中的常用手段和工艺,并给化学工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为化学工业制造出更多新的化学分子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得在理论层面上设计出的新型、新功能分子的合成与制造成为现实。此外换位方法在医药品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和食品生产上也有极大的商业潜力。专家们称只要能够想到,任何新的化学分子都可以被制造出来,这对研发药物并最终攻克艾滋病有很大帮助。同时可制造出廉价、清洁的化学物质。如可抗高压、高温的各种新式塑料、燃料添加物、杀虫剂、肥料等等,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化学工业,特别是制药业和塑料工业的发展。
2023-07-10 21:06:102

复分解真的只能在酸碱盐之间进行吗?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总的来说就是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虽然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以离子互相碰撞并结合成更难电离的物质,由此看来,复分解只能在酸碱盐之间进行。但又有这样一件事: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件事证明了在有机化学领域,复分解反应也是存在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本质是C—C单键断裂并结合成键能更高的C—C双键或三键,虽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相悖,但世事无绝对,它也被归入了复分解反应的阵营。
2023-07-10 21:06:197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里为什么没有复分解只有水解?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有机物是共价键,不会形成离子
2023-07-10 21:06:402

D
2023-07-10 21:06:471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具有可燃性,某烯烃

生成物质的氢原子个数为12,碳原子个数为6,氧原子个数为18;反应物中现在已知的是18个氧原子,所以在式子“2X”中应该有12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 3 H 6 .故选C.
2023-07-10 21:06:531

烯烃中碳碳双键是重要的官能团,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多种变化。已知①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复分解反应就是

(1)乙烯(2) (3)取代(水解)反应(4)“略”(5) (6)2(7)5; ;
2023-07-10 21:07:131

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若CH1、2=C(CH3)

解:因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则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烯烃有CH2═CH2、CH3CH2C(CH3)═C(CH3)CH2CH3、CH3CH2C(CH3)═CHCH2CH3和CH3CH2CH═CHCH2CH3四种,根据CH2═CH2分子的平面结构可知它们肯定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数分别为:2个、6个、5个、4个.故选C.
2023-07-10 21:07:471

2005年诺贝尔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经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方面的重要贡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由图示知,反应物其实是两种物质,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所以错误.B、由图示知,反应物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所以错误.C、由图示知,反应物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单质,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所以错误.D、由图示知,反应物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新的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所以正确.故选D.
2023-07-10 21:07:531

烯烃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1)烯烃最重要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亲电加成)。亲电试剂有:HX, ROH, H2O, H2/CO, 等。2) Prins反应;3) 聚合反应;4)复分解反应(Methasis)).
2023-07-10 21:08:011

有关烷烃和烯烃

首先,他们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因为可以燃烧高中阶段所学的烷烃确实只能发生取代反应,嘿嘿!而且取代反应范围很大的烯烃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可以加聚,也算是加成吧。也可以取代,但是高中不涉及,如果涉及题目会给出条件的!最后,楼上所说的脱氢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在高温和催化剂或脱氢剂存在的条件下脱去氢,也是一种消去反应,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发生的。高中老师作为补充知识讲的。
2023-07-10 21:08:103

进年来重要的化学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学者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Schroch)、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反应之一,在当今世界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在制药业和塑料工业中。 肖万生于1930年,从事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的研究长达30年之久,目前在法国石油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的职务。 施罗克194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伯尔尼市,1977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1971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他197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0年成为该学院化学系教授,迄今已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 格拉布1942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凯尔弗特市,196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6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于 1969~197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78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化学系教授至今。格拉布自大学毕业起就在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和《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许多篇论文。 让原子交换“舞伴” 碳(C12)是地球生命的核心元素,地球上的所有有机物质都含有它。碳元素通常以单质、化合物和晶体态即“富勒烯”(巴基球)的形式存在。碳原子能以不同的方式与多种原子连接,形成小到几个原子、大到上百万个原子的分子。这种独特的多样性奠定了生命的基础,它也是与人类生命密切相关的学科——有机化学的核心。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以这些碳化合物为基础形成的。原子之间的联系称为键,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碳原子可形成长的键条和链环,将氢和氧等原子缠绕固定在一起,形成双原子化学分子,又称为双重束缚。有着碳-碳双键的链状有机分子称为烯烃。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就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获得者,获奖的原因就是他们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将分子部件重新组合成别的性能更优的物质。这个比喻在英文即为“换位”(matathesis)。在换位反应中,双原子分子可以在碳原子的作用下断裂,从而使原来的原子组改变位置。然而,换位过程需要靠某些特殊化学催化剂的帮助才能完成。这种换位合成法就是烯烃复分解反应,被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幽默地比喻为“交换舞伴的舞蹈”。这位主席在宣布化学奖获得者仪式上亲自走向讲台,邀请身边的皇家科学院的两位男教授和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在会场中央为大家表演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这种对 “有机合成中复分解方法” 的形象解读,引起了在场人士的惬意笑声。 化学反应有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学物的反应。以词义来看,“复分解”即指“易位”。复分解反应中,借助特殊的催化剂,碳原子形成的旧的束缚不断被打破,新的束缚不断形成,各种元素易位,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有机物。因此,复分解反应可以被看作一场交换舞伴的舞蹈。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研究碳-碳键断裂与形成的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三位获奖者正是在这个最基本的、核心的方面做出了贡献。 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的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然而,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种金属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也不知道它是怎样起作用的。为了破译这个对人类生活有重大价值和用途的化学之谜,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说,但大多没有被世界化学界所认同。 1970年,法国学者伊夫·肖万破译了这个人类的“有机化学之谜”。斯年,肖万和他的学生历经多年的艰苦攻研发表了一篇论文,阐明了复分解即换位反应的原理和反应中所需的金属复合物催化剂,提出烯烃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应当是金属卡宾。卡宾为英文Carbon 译音,即“碳”的译文。肖万的论文还详细解释了催化剂担当中间人、帮助烯烃分子“交换舞伴”的过程。斯时,这位有机化学大师开出了换位合成法的“处方”,为开发实际应用的催化剂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研究方向。 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相连接,它们可以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 这个理论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化学家意识到,烯烃复分解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对催化剂的要求很高,找寻及开发绝非易事。到底含有什么金属元素的卡宾化合物最理想呢?在开发实用的催化剂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是2005年的另两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90年,理查德·施罗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出可有效用于换位合成法中的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科学家。斯年,施罗克和他的合作者报告说,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这个成果显示,烯烃复分解法可以取代许多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并用于合成新型的有机分子。 1992年,罗伯特·格拉布发现了金属钌的卡宾化合物也能作为换位合成法中的金属化合物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空气中很稳定,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用途。此后,格拉布又对钌催化剂作了改进,使这种“格拉布催化剂”成为第一种化学工业普遍使用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并成为检验新型催化剂性能的标准。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在授予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的文告中肯言道:烯烃复分解反应即换位合成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简言之,是在有机合成复分解方面的发现,即阐明化学键在碳原子间是如何形成的,使他们最终戴上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绿色化学的开端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文告中称:换位合成法的发现,将为化学工业制造出更多新型的化学分子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例如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新型药物。只要我们能够想到,没有哪一种新的化学分子是不可以制造出来的。 文告中又称:获奖者所发现的复分解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特别是生物制药和生化领域,对最终攻克艾滋病等疾病也会有很大帮助。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寻找治疗人类主要疾病药物的重要武器;获奖者的发现为研制治疗老年痴呆病、唐氏综合症、艾滋病和癌症的药品奠定了基础。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非常有用的化学反应,在天然反应的纯合成、高分子化学以及多肽蛋白质的合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以获奖者的发现为基础,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研究烯烃复分解反应、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物质的热潮。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并推动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每天都在惠及人类。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阿尔伯格赞颂道:本次评奖结果再次表明,科学理论只有同工业结合,创造出改变人类生活、提高生命质量的发明和创造后,才能成为有利于人类的科学理论。本次化学奖获得者对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合成先进塑料材料以及未来“绿色医学”的发展都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绿色、高效”概括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就的特点。换位合成法在化学工业中每天都在应用,主要用于研制新型药物和合成先进的塑料材料。在三名获奖者的努力下,换位合成法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了,不仅大大提高了化工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率,还使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材料浪费也少多了,所产生的主要副产品乙烯还可以再利用;使用起来更加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可以用更加智能的方法清除潜在的有害废物,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了。有鉴于此,诺贝尔委员会赞言道:换位合成法使人们向着绿色化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瑞典皇家科学院称颂道: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23-07-10 21:08:241

高中化学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和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可以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氯化铁溶液 溴水 B.碳酸钠溶液 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氯化铁溶液   1. C 解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己烯、甲苯、苯酚溶液,然后用溴水鉴别:能使溴水褪色的是己烯,能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是苯酚,加入溴水分层且下层几乎无色的是甲苯。   2.有机物大多易挥发,因此许多有机物保存时为避免挥发损失,可加一层水即“水封”,下列有机物可以用“水封法”保存的是(  )   A.乙醇 B.氯仿 C.乙醛 D.乙酸乙酯   2.B 解析:有机物采用“水封法”保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不溶于水;②比水的密度大。乙醇、乙醛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比水轻;氯仿(CHCl3)是一种难溶于水且比水密度大的多卤代烃。   3.甲酸、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碳酸、苯酚、甲酸、乙酸    B.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C.甲酸、碳酸、苯酚、乙酸    D.苯酚、碳酸、乙酸、甲酸   3.B 解析:羧酸一般是碳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弱,低级羧酸酸性一般比碳酸强,苯酚只有微弱的酸性。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CH CH+H2O CH3CHO B.C2H5Br+H2O C2H5OH+HBr   C.CaC2+2H2O Ca(OH)2+C2H2↑ D.CH3COOCH3+H2O CH3COOH+CH3OH   4.A 解析:乙炔与水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5.稀土是我国的丰产元素,17种稀土元素性质非常接近,用有机萃取剂来分离稀土元素   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有机萃取剂A的结构式如下: ,据你所学知识判断A属于(  )   A.酸类 B.酯类 C.醛类 D.酚类   5. B 解析:关键是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合物A为HOCH2-C(CH2OH)3与磷酸形成的酯。   6.以下4种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   能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 )   A.①② B.只有② C.②③ D.③④   6 .C   7.已知在浓H2SO4存在并加热至140 ℃的条件下,2个醇分子在羟基上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如CH3CH2—OH+HO—CH2CH3 CH3CH2—O—CH2CH3+H2O,   用浓H2SO4跟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C3H8O的醇的混合液反应,可得到醚的种类有( )   A. 1种 B. 3种 C. 5种 D. 6种   7. D 解析:C2H6O的醇只有CH3CH2OH一种,而3个碳原子C3H8O的醇可以是CH3—CH2—CH2OH和 2种。同种分子间可形成3种醚,不同种分子间可形成3种醚,共6种。   8.在常压和100 ℃条件下,把乙醇蒸气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A. 2V L B. 2.5V L C. 3V L D.无法计算   8. C 解析:将乙醇的分子式改写为C2H4u2022H2O,H2O不再耗氧;然后比较乙醇C2H4u2022H2O和乙烯C2H4可知,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9.甲醛与单烯烃的混合物含氧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含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9.A 解析: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烯烃分子式用(CH2)n表示,则CH2原子团的质量分数为(1-x),所以碳的质量分数为:(1-x)× = 。   10.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又不含相同官能团的是( )   A. 和 B.乙炔和苯   C. 和 D.甲醛和甲酸甲酯   10.B 解析:A、C是同分异构体,D中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甲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2H4O2 ,但二者都含有相同官能团醛基(-CHO)。   11.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剂,其结构式为 。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D.能发生消去反应   11.D 解析:因扑热息痛分子含酚羟基,所以,它应具有酚的性质,即可与NaOH、Br2、KMnO4氧化剂等发生反应。   12.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即饱和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为(  )   A.4,3,5 B.4,3,6 C.2,5,4 D.4,6,4   12.B 解析:该烃的空间结构为:   然后以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为中心分析,饱和碳原子数为4,同一直线上的为3,同一平面上的为6。   1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   A.CH3CH2CH3 B.CH3COCH2CH3   C.CH3CH2OH      D.CH3OCH3   13.D 解析: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说明该物质中只有一类氢原子,实质就是判断“等效氢”。   14. 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分别奖给美国和法国的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是指在金属钨或钼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   则对于有机物CH2=CH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时可能生成产物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 ;②CH2=CH2;③ ;④CH2=C=CH2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 D.只有③④   14. A 解析:正确理解题中信息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即可。   15.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5. B 解析:可以和NaOH 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乙酸)、 C6H5OH(苯酚)、 C6H5COOH(苯甲酸)、 HOCOOH(碳酸)、 HOOC-COOH(乙二酸。)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⑦ D. ②③④⑤⑥   16.A 解析:有机物中含有三类官能团:醛基、羧基、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消去反应(醇的消去)、还原反应(醛基与氢气加成)。   二 非选择题(共6题,52分)   17.(8分)将煤粉隔绝空气加强热,除主要得到焦炭外,还能得到下表所列的物质: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甲烷 一氧化碳 乙烯 苯 甲苯 苯酚 氨水   (1)表中所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 。   (2)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烃是(填序号): 。   (3)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物可用作制造食品包装袋的是(填序号) ,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彼此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 。   (5)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的有 种。   17.(8分)(1)②、⑦ (1分)(2) ③(1分)   (3)③(1分) ; (2分)   (4)④⑤(1分)(5) 4 (2分) 解析:特别注意甲苯的取代反应,在不同条件时取代产物不同。如果在催化剂条件下取代苯环上的氢,有邻、间、对三种,若在光照条件下会取代侧链甲基上的氢,有一种。   18.(10分)现有通式均为(CH2O)n的六种有机物,性质如下:①A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可发生银镜反应 ②B、C、D的式量均为A 的2倍,E的式量的是A 的3倍,F的式量是A的6倍 ③B、E的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可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④ E结构中含有—CH3,两分子E 可形成环状酯 ⑤C不溶于水,D、F二种物质的水溶液均呈中性,C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D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却能发生银镜反应,还能与钠反应放出H2,F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水解可得F。   (1)请推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   (3)写出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10分)(1)A. HCHO B.CH3-COOH C.HCOOCH3 D.HOCH2CHO   E. CH3CH(OH)COOH F. CH2OH(CHOH)4CHO   (2)①HCOOCH2CH2OH②CH2OHCHOHCHO。   (3)HCHO+4Ag(NH3)2OH → (NH4) 2CO3 +4Ag+6NH3+2H2O   解析:(1)A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可发生银镜反应,则A是CH2O; B、C、D的式量均为A 的2倍,分子式为(CH2O)2 即C2H4O2 ;的式量的是A 的3倍,E分子式为(CH2O)2即C3H6O3;同理F分子式为C6H12O6;结合题中各物质的性质即可确定结构简式。   (2) E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又使石蕊变红且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含有羧基,得出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 同理得出②为CH2OHCHOHCHO。   19.(7分) 有7瓶有机物A、B、C、D、E、F、G,它们可能是苯、甲苯、己烯、苯酚、乙醇、乙醛、乙酸,为确定每瓶成分,进行下列实验:①取7种少量有机物,分别加水,振荡后与水分层的是A、D、G;②取少量A、D、G分别加入溴水,振荡后,只有D不仅能使溴水褪色,而且油层也无色;   ③取少量A、G,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G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取A少量,加入浓H2SO4和浓HNO3,加热后倒入水中,有苦杏仁味黄色油状液体生成;   ⑤取少量B、C、E、F,分别加入银氨溶液,经水浴加热后,只有B出现银镜;   ⑥取少量C、E、F,若分别加入金属钠,均有H2放出;若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只有F有气体放出;   ⑦取少量C、E,滴入FeCl3溶液,E溶液呈紫色;   ⑧取少量C、F,混合后加入浓H2SO4,加热后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试推断A—G各是什么物质?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19.苯 乙醛 乙醇 己烯 苯酚 乙酸 甲苯   解析: 由①可知:A、D、G可能是苯、甲苯和己烯,不可能为苯酚,因为所取有机物为少量。   由②可知:D应是己烯,因烯烃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由③④可知:G为甲苯,而A则为苯。   由⑤可知:B中含有—CHO,所以B是乙醛。由⑥可知:F是乙酸,因只有乙酸可与Na2CO3反应,而放出CO2气体。   由⑦⑧可知:E为苯酚,因苯酚遇FeCl3溶液而呈紫色,C则为乙醇。   20.(12分)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写出两点)。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20.Ⅰ.操作麻烦、乙醇转化率低(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分)   Ⅱ.(1)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1分)   (2)①放热 (1分)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分)   ②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3分)   (3) b a (2分) 冰水 (1分)   解析:该实验目的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并制取乙醛”,第一步是产生乙醇蒸汽,所以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产生足量的乙醇蒸汽,根据题中信息“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一个关键是要保持适当温度使乙醇转化为较多的乙醛,因此要控制气体速率。因乙醛易溶于水,所以用水吸收要注意防倒吸;乙醛易挥发,若用直接冷却法,为保证冷却效果,可以用冰水降低温度。   21.(6分)烷烃A只可能有三种一氯取代产物B、C、D,C的结构简式是 ,B和D分别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都只能得到有机化合物E。以上反应及B的进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2)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3)B转变为F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名称)。(4)B转变为E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名称)。(5)1.6 g H与足量的NaHCO3作用,标准状况下可得CO2的体积是________ mL。   21.(1) (2) (3)取代(或水解) (4)消去 (5)224   解析:由题意知,烷烃中有3类氢原子,根据C的结构简式可以推出B、D的分子式为C6H13Cl,根据转变关系知G是醛,则F为 ,B为 ,然后逐一求解。1.6gH物质的量为0.001mol,会生成CO2 气体0.001mol,体积为224mL。   22(9分).取3.40 g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 L氧中,点燃使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 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 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3.40 g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___mol,H________mol,O________mol;该醇中C、H、O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2)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______ 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将该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   22.(1)0.125 0.30 0.100 5∶12∶4 (2)可以 因为该实验式中H原子个数已达饱和 (3)C(CH2OH)4   解析:n(CO2)= =0.125 mol   剩余O2:n(O2)=5.00 L-0.56 L-2.80 L=1.64 L   则反应O2为:5 L-1.64 L=3.36 L   由质量守恒可得m(H2O)=3.4 g+ ×32 gu2022mol-1-0.125 mol×44 gu2022mol-1=2.7 g   n(H2O)= =0.15 mol   n(H)=0.3 mol   醇中含O: =0.1 mol,   则N(C)∶N(H)∶N(O)=0.125∶0.3∶0.1=5∶12∶4。
2023-07-10 21:08:391

谁有高一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归纳?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五讲 章末总结与测试本章测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2、掌握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3、掌握乙烯、乙炔和苯的化学性质。掌握烷烃与烯、炔烃;芳香烃与烯、炔烃的鉴别方法4、利用模型了解乙烯和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从乙烯的性质学会推导乙炔的化学性质。分析苯和烯的结构,认识到苯的性质与烯烃的在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5.了解认识乙醇和乙酸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6.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本章知识总结1. 有机物概述(1)有机物含义:__________________。(2)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是:溶解性:________ 热稳定性:_______可燃性:__________导电性 :_________熔点: _______ 是否电解质:____________相互反应速度:____________。(3)有机物结构: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以______键结合2.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化学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 3.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色 态 味 溶解性 密度 4. 烷烃的通式及烷烃的相似性和物理性质的递变性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烷烃物性的递变 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5.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乙醛的化学性质有机物 官 能 团 化 学 性 质(写出化学方程式)甲烷 ①②乙烯 ①②苯 ①②乙醇 ①②③乙酸 ①②乙醛 ①6. 有机反应的类型(1)取代反应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①卤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苯与溴,铁屑反应 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反应: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共热________________。 ③酯化反应: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______________。 ④酯的水解反应: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 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定义: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①与氢加成:乙烯和氢气____________。苯和氢气__________。 ②与卤素加成:乙烯和氯气________________。 ③与卤化氢:乙烯和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3)其它反应类型①氧化反应: 有机物的燃烧,及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乙醇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乙醇的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②聚合反应:制备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7.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定义 分子式表示 特点 类 别 性 质同系物 同:不同: 同分异构体 同:不同: 同素异形体 同:不同: 同位素 同:不同: 8.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有机物 结构特点 主要化学性质 用 途糖类 单糖 葡萄糖 双糖 蔗糖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蛋白质 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葡萄糖 ①②淀粉 蛋白质 ①②9. 有机实验---物质的鉴别1、 溴水:①不褪色___________②褪色____________可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① 不褪色 __________ ② 褪色______。3、 新制氢氧化铜溶液① H+ : _________② H-C=O : __________。4、 银氨溶液:H-C=O、 醛类。 5、 金属钠产生氢气 : ______。注意:凡为水溶液因为溶剂水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不可使用.考题回顾【例1】(2004理综Ⅲ-11)若1 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2,则 ( ) A. x=2,y=2 B. x=2,y=4 C. x=3,y=6 D. x=3,y=8解析:按照烃燃烧的耗氧量可知:x+ =3,4x+y=12,只有当x=2,y=4,此式成立。 【例2】(2000上海32)美籍埃及人泽维尔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因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长为10.3微米的红外激光能切断B(CH3)3分子中的一个B—C键,使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B(CH3)3+HBr B(CH3)2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使之与H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并与HBr发生二元取代反应。 (1)试写出二元取代的代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5.6g B(CH3)3和9.72g HBr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中除了甲烷外,其他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解析:(1)B(CH3)3+2HBr B(CH3)Br2+2CH4 (2)n[B(CH3)3]= n(HBr)= 设生成B(CH3)2Br为a mol B(CH3)Br2为b mol 则: a+b=0.1 a=0.08mol a+2b=0.12 b=0.02mol n[B(CH3)Br]:n[B(CH3)Br2]=4:1 【例3】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 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 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 白酒中是否含甲醇Auf02e ①② Buf02e ①④ Cuf02e ②③ Duf02e ③④ 解析: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鉴别食盐和小苏打可利用NaHCO3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而食盐不能。蛋壳的成分是碳酸盐,能溶于酸并放出气体。甲醇可用氧化为甲醛来检验。上述所给物质中,食醋是酸,可用来检验②③。应选C。【例4】uf0282004江苏化学uf029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 uf0ae CH2Cl—CH2Cl ① CH2Cl—CH2Cl uf0ae CH2=CHCl+HCl ② 请回答以下问题: uf0281uf029 已知反应中二氯乙烷的产率uf028产率= ×100%uf029为98%,反应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uf02e8 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 t。uf028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uf029 uf0282uf029 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 CH2=CH2+4HCl+O2 uf0ae 2CH2Cl—CH2Cl+2H2O ③ 由反应①、③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②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③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①、③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②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试计算: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uf028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uf029。解析: uf0281uf029 5uf02e8;3uf02e4 uf0282uf029 设投入反应①、③的乙烯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由反应①生成的二氯乙烷为xu2022a%, 由反应③生成的二氯乙烷为yu2022c%。 则由反应①、③共制得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uf028xu2022a%+yu2022c%uf029,通过反应②可获得HCl的物质的量为uf028xu2022a%+yu2022c%uf029u2022b%。 据题意,反应③消耗的HCl为2yu2022c%,则: 2yu2022c%=uf028xu2022a%+yu2022c%uf029u2022b% 解得: = 反应中乙烯的投料比应为 。单元过关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某烷烃含200个氢原子,则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 B.C98H200 C.C99H200 D.C100H2002、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要释放20m3的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 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变化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 D.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巨大体积的“可燃冰”3、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 B.C2H6 C.C3H6 D.C6H6 5、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在作用是 (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6、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A.3mol B.4mol C.5mol D.6mol7、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 )A.银氨溶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8、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 A.萃取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分馏法 9、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乙烯B.乙烷 C.乙醇 D.乙酸10、法国化学家伊夫u2022肖万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发现了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可形象地描述为交换舞伴。(如图所示) 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是金属卡宾(如CH2==M),金属卡宾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把C6H5CH2CH==CH2与CH2==M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下列产物不可能存在的是 ( )A.C6H5CH2CH==M B.CH2= CH2 C.C6H5CH2 CH2 C6H5 D.C6H5CH2CH==CH CH2 C6H51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麦芽糖和蔗糖 B. 与 CH3-CH2-CH2-CH3 C.C2H6与C3H8 D. O2与O3 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CH≡CH)1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14、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2—)C.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D.羟基(-OH)和氢氧根(OH-)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16、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 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17、下列各组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A.乙炔(C2H2)和苯(C6H6) B.乙醇和丙醇(CH3CH2CH2OH)C.乙醇和乙醚(C2H5OC2H5) D.甲醛( HCHO)和乙酸1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CH4 C2H4 B.CH4 C3H6 C.C2H4 C3H4 D.C2H2 C3H6二、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1分)19、(8分)据报道,某煤矿井下采煤面瓦斯突出,发生爆炸,当场造成56人死亡,92人生死不明。截至记者发稿时,经过全力搜救,目前又发现4名遇难矿工遗体,死亡人数增加至60人。其中,55人系窒息死亡。目前,尚有88名矿工下落不明。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2)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有一个爆炸极限,所谓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下表是甲烷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的爆炸极限。 空气中 纯氧气中甲烷的爆炸极限 5.0~15% 5.0~60%下面是瓦斯和空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瓦斯的体积含量,从是否能够爆炸方面考虑,请判断哪些是不安全的 。A.3% B.10% C.30% D.60%(3)请分析人为什么在瓦斯爆炸的矿中会窒息死亡: 。(4)由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根据你的化学实验经验,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对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20、 (16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 ;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21、(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OH。①请你写出该有机物官能团的名称: 、 、 。②验证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官能团常采用的方法是 ,产生的现象为 。三、计算题(本题两个小题,共15分)22、(8分)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含C:71.58%、H:6.67%、N:4.91%、其余为O。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1)啡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2)吗啡的化学式 ; 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3) 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 ;(4)海洛因的化学式 .23、(7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2.3 g A与2.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 g,碱石灰增重2.2 g。回答下列问题:(1)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 C 2、B 3、C 4、A 5、C 6、 C 7、 B 8、 B9、AC 10、D 11、AB 12、AC 13、AD 14、D 15、A 16、B 17、AD 18、BD二、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1分)19(1) ;(2)B;(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耗尽了矿井的几乎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20、(1)(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3)催化作用;吸水作用(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5)倒吸。(6)分液。(7)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8)②④⑤20、(1)有题意知冰醋酸熔点16.6℃,因此当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时,自然想到升高温度让其熔化,方法多多:将其放置温度高于16.6℃的房间,或用热毛巾握持一会儿,或将其试剂浸入温水中。(2)①羟基、羧基、碳碳双键;②用少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溶解。三、计算题(本题两个小题,共15分)22、(1)285(2)C17H19NO3(3)369(4)C21H23NO523、⑴解:n(O2)= = 0.125 mol m(O2)= 0.125 mol×32gu2022mol-1= 4 g n(H2O)= = 0.15 mol n(CO2) = = 0.05 molm(CO)= 4 g +2.3 g - 2.7 g - 2.2 g = 1.4 g n(CO)= = 0.05 mol n(H)=2n(H2O)= 0.15 mol×2= 0.3 moln(C)= n(CO2) + n(CO) = 0.05 mol + 0.05 mol = 0.1 mol 答: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 和0.1 mol 。⑵解:2.3 g A中所含氧原子: n(O)=(0.05 mol×2 +0.05 mol + 0.15 mol)—0.125 mol×2 = 0.05 mol n(C)∶n(H)∶n(O) =0.1 mol∶0.3 mol∶0.05 mol = 2∶6∶1则A 的最简式为 C2H6O 根据价键规则 A 的分子式为 C2H6O 。答:A 的分子式为 C2H6O 。
2023-07-10 21:08:472

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若CH 2 ==C(CH 3 )CH 2 CH 3

C CH 2 ==C(CH 3 )CH 2 CH 3 与CH 2 ==CHCH 2 CH 3 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烯烃有:CH 2 ==CH 2 、CH 3 CH 2 C(CH 3 )==C(CH 3 )CH 2 CH 3 、CH 3 CH 2 C(CH 3 )==CHCH 2 CH 3 和CH 3 CH 2 CH="=" CHCH 2 CH 3 四种,根据CH 2 CH 2 分子的平面结构可知它们肯定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数分别为:2个、6个、5个、4个,故选项C符合。
2023-07-10 21:0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