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1. 以《读文言文》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自五年级起,我就尝试读古文。
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文心雕龙》里的原道篇,《道德经》里面的一些段落,我都能熟背,而一些古诗词、曲读后更是放不下。爱读古文犹如我写书法,读写可以忘形,完全沉醉于快乐之中。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它是凝聚着中华古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读古文,读古诗让我受益匪浅。
像诗仙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的诗豪迈不羁,神采气度飞扬。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人读后不禁掩卷长思,唉,家书抵万金。
而孔子所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这些话让我在学习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如何学习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充分享受人生的充实和快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多少好的散文。《岳阳楼记》是古今传诵的文章,多少人从小背诵,长大后仍然朗朗上口,堪称绝唱。
《岳阳楼记》写景时,乌云密布,细雨连绵,人们会伤感悲痛;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会变的喜悦兴奋,沉醉在景色之中,真是妙哉!作者又借古仁人之心,告诫人们要有先忧后乐的情怀,不可忘记国家,时刻怀有爱国之心。每逢自己背诵之时,心中是十分的陶醉而沉醉其中。
读古文的另一个收获,就是经常翻字典,数笔画。我真正体会到字典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读古文,背诗词,查字典,才会学习更多的字,才知道有许多字都意会错了,有许多是多音字,还有许多字另有含义。
我知道字典里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知识。查字典,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通过学习古文我渐渐懂得一些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读,尤其是反复背诵,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学习古文,诵读时要抑扬顿挫,有快有慢,要有节奏感。
腔调、板眼、感情、气势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是在反复阅读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所以我总结出学习古文要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理解古文的正确意思,多读,熟读。
读古文,读诗词、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小道上,扑面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曾几何时,我独坐书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诗书,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我放飞我的思绪到江南水天连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钟声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几何时,我也曾想,多读书,学真本领,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学习古文、古诗词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让我们共同写几墨词曲,拈一脉诗香,古文真美。
2. 以《读文言文》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自五年级起,我就尝试读古文。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文心雕龙》里的原道篇,《道德经》里面的一些段落,我都能熟背,而一些古诗词、曲读后更是放不下。爱读古文犹如我写书法,读写可以忘形,完全沉醉于快乐之中。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它是凝聚着中华古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读古文,读古诗让我受益匪浅。像诗仙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的诗豪迈不羁,神采气度飞扬。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人读后不禁掩卷长思,唉,家书抵万金。而孔子所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这些话让我在学习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如何学习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充分享受人生的充实和快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多少好的散文。《岳阳楼记》是古今传诵的文章,多少人从小背诵,长大后仍然朗朗上口,堪称绝唱。《岳阳楼记》写景时,乌云密布,细雨连绵,人们会伤感悲痛;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会变的喜悦兴奋,沉醉在景色之中,真是妙哉!作者又借古仁人之心,告诫人们要有先忧后乐的情怀,不可忘记国家,时刻怀有爱国之心。每逢自己背诵之时,心中是十分的陶醉而沉醉其中。
读古文的另一个收获,就是经常翻字典,数笔画。我真正体会到字典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读古文,背诗词,查字典,才会学习更多的字,才知道有许多字都意会错了,有许多是多音字,还有许多字另有含义。我知道字典里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知识。查字典,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通过学习古文我渐渐懂得一些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背诵,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学习古文,诵读时要抑扬顿挫,有快有慢,要有节奏感。腔调、板眼、感情、气势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是在反复阅读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所以我总结出学习古文要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理解古文的正确意思,多读,熟读。
读古文,读诗词、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小道上,扑面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曾几何时,我独坐书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诗书,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我放飞我的思绪到江南水天连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钟声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几何时,我也曾想,多读书,学真本领,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学习古文、古诗词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让我们共同写几墨词曲,拈一脉诗香,古文真美!
3. 有关读书的古文 字要少点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1]学。
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6]送之,不敢稍逾约[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9]无硕师[10]名人与游,尝[11]趋[12]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3]执经叩问[14]。
先达德隆望尊[15],门人弟子填其室[16],未尝稍降辞色[1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8],俯身倾耳以请[19];或遇其叱咄[20],色愈恭,礼愈至[21],不敢出一言以复[22];俟[23]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24]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25]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6]而不知。至舍[27],四支[28]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29]持汤[30]沃灌[31],以衾(qīn)[32]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33],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34],烨然[35]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36]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7]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8],县官[39]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40]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1]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42],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3]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5]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有数字的为重点字 翻译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4]假借:同意复词。
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
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
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又作德高望重。望,声望,名望。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隆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7]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8]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29]媵(yìng)人: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洗。 [32]以:用。
[33]衾:(qīn)被子。 [34]拥:围着。
[35]而:表示修饰。 [36]乃:才。
[37]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9]缨:帽带 [40]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名作动) [41]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42]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3]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敝,破. [4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45]中:内心。 [4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 [47]盖:大概。
[4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49]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稍:国家供给的粮食。 [5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51]流辈:同辈的人。 [5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53]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谒:拜见。
[54]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长书:长信。
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55]论辨:辩论。
“辨”通“辩”。 [56]夷:平和。
[57]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 初中第一次读文言文作文600字
自五年级起,我就尝试读古文。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文心雕龙》里的原道篇,《道德经》里面的一些段落,我都能熟背,而一些古诗词、曲读后更是放不下。爱读古文犹如我写书法,读写可以忘形,完全沉醉于快乐之中。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它是凝聚着中华古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读古文,读古诗让我受益匪浅。像诗仙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的诗豪迈不羁,神采气度飞扬。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人读后不禁掩卷长思,唉,家书抵万金。而孔子所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这些话让我在学习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如何学习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充分享受人生的充实和快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多少好的散文。《岳阳楼记》是古今传诵的文章,多少人从小背诵,长大后仍然朗朗上口,堪称绝唱。《岳阳楼记》写景时,乌云密布,细雨连绵,人们会伤感悲痛;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会变的喜悦兴奋,沉醉在景色之中,真是妙哉!作者又借古仁人之心,告诫人们要有先忧后乐的情怀,不可忘记国家,时刻怀有爱国之心。每逢自己背诵之时,心中是十分的陶醉而沉醉其中。
读古文的另一个收获,就是经常翻字典,数笔画。我真正体会到字典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读古文,背诗词,查字典,才会学习更多的字,才知道有许多字都意会错了,有许多是多音字,还有许多字另有含义。我知道字典里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知识。查字典,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通过学习古文我渐渐懂得一些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背诵,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学习古文,诵读时要抑扬顿挫,有快有慢,要有节奏感。腔调、板眼、感情、气势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是在反复阅读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所以我总结出学习古文要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理解古文的正确意思,多读,熟读。
读古文,读诗词、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小道上,扑面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曾几何时,我独坐书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诗书,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我放飞我的思绪到江南水天连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钟声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几何时,我也曾想,多读书,学真本领,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学习古文、古诗词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让
5. 读字有哪些词语有哪些
读物、
朗读、
研读、
读书、
读音、
品读、
阅读、
读秒、
导读、
伴读、
破读、
审读、
复读、
句读、
读破、
重读、
工读、
诵读、
音读、
读经、
选读、
判读、
拜读、
耕读、
异读、
陪读、
攻读、
宣读、
精读、
读数、
走读、
借读、
读本、
读者、
默读、
住读、
饱读、
谛读、
读如、
读奏
6. 文言文意思
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勤训《恒斋文集》原文.译文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7. 文言文助读原文
146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147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148: 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162 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63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64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65奇货可居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子楚曰:“然。
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曰:“毕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166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贞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也?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弟澄其源,何扰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168一字千金 当时是,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强,羞不如,亦招志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169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
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170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月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