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石珠宝真君
-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国家基本药物
- 4 概述
- 5 地黄的功能主治
- 6 饮食禁忌
- 7 地黄药典标准
- 7.1 品名
- 7.2 来源
- 7.3 性状
- 7.3.1 鲜地黄
- 7.3.2 生地黄
- 7.4 鉴别
- 7.5 检查
- 7.5.1 水分
- 7.5.2 总灰分
- 7.5.3 酸不溶性灰分
- 7.6 浸出物
- 7.7 含量测定
- 7.7.1 梓醇
- 7.7.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7.7.4 测定法
- 7.7.5 毛蕊花糖苷
- 7.7.6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7.7.7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7.7.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7.7.9 测定法
- 7.8 地黄饮片
- 7.8.1 炮制
- 7.8.2 鉴别
- 7.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 7.8.4 性味与归经
- 7.8.4.1 鲜地黄
- 7.8.4.2 生地黄
- 7.8.5 功能与主治
- 7.8.5.1 鲜地黄
- 7.8.5.2 生地黄
- 7.8.6 用法与用量
- 7.8.6.1 鲜地黄
- 7.8.6.2 生地黄
- 7.8.7 贮藏
- 7.9 出处
- 8 参考资料
- 附:
- 1 用到中药地黄的方剂
- 2 用到中药地黄的中成药
- 3 古籍中的地黄
- * 地黄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ì huáng
2 英文参考
radices rehmanniae [朗道汉英字典]
adhesive rehmannia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地黄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426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60g 瓶 9.2 中成药部分 * 427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5g 袋 0.92 中成药部分 428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6g 袋 1.1 中成药部分 429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24g 袋 3.9 中成药部分 430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30g 瓶 4.8 中成药部分 431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36g 瓶 5.7 中成药部分 432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40g 瓶 6.3 中成药部分 433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48g 瓶 7.5 中成药部分 434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54g 瓶 8.3 中成药部分 435 36 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72g 瓶 10.9 中成药部分 436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9g 丸 0.76 中成药部分 437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36g 瓶 3.1 中成药部分 438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40g 瓶 3.4 中成药部分 439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54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440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60g 瓶 5.1 中成药部分 441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72g 瓶 6.1 中成药部分 442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90g 瓶 7.6 中成药部分 443 36 六味地黄丸 蜜丸 120g 瓶 10.2 中成药部分 444 36 六味地黄丸 水丸 5g 袋 0.99 中成药部分 445 36 六味地黄丸 水丸 6g 袋 1.2 中成药部分 446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9.1 中成药部分 *△ 447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10丸 瓶 0.51 中成药部分 448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12丸 瓶 0.61 中成药部分 449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48丸 瓶 2.3 中成药部分 450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75丸 瓶 3.5 中成药部分 451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80丸 瓶 3.8 中成药部分 452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90丸 瓶 4.2 中成药部分 453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120丸 瓶 5.6 中成药部分 454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180丸 瓶 8.2 中成药部分 455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8.7 中成药部分 456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216丸 瓶 9.8 中成药部分 457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240丸 瓶 10.8 中成药部分 458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300丸 瓶 13.4 中成药部分 459 36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6 中成药部分 460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60g 瓶 8.8 中成药部分 * 461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6g 袋 1 中成药部分 462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30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463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36g 瓶 5.5 中成药部分 464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40g 瓶 6 中成药部分 465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54g 瓶 8 中成药部分 466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72g 瓶 10.4 中成药部分 467 37 知柏地黄丸 水蜜丸 250g 瓶 33 中成药部分 468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120g 瓶 7.4 中成药部分 *△ 469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36g 瓶 2.4 中成药部分 470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54g 瓶 3.5 中成药部分 471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60g 瓶 3.9 中成药部分 472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72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473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90g 瓶 5.7 中成药部分 474 37 知柏地黄丸 蜜丸 9g 丸 0.73 中成药部分 *△ 475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9 中成药部分 *△ 476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120丸 瓶 5.5 中成药部分 477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180丸 瓶 8.1 中成药部分 478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8.7 中成药部分 479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216丸 瓶 9.7 中成药部分 480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240丸 瓶 10.7 中成药部分 481 37 知柏地黄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5.9 中成药部分 482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9g 丸 0.88 中成药部分 * 483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36g 瓶 3.2 中成药部分 484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54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485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60g 瓶 5.1 中成药部分 486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72g 瓶 6 中成药部分 487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90g 瓶 7.4 中成药部分 488 38 杞菊地黄丸 蜜丸 120g 瓶 9.7 中成药部分 489 38 杞菊地黄丸 水蜜丸 30g 瓶 5.3 中成药部分 490 38 杞菊地黄丸 水蜜丸 45g 瓶 7.9 中成药部分 491 38 杞菊地黄丸 水蜜丸 48g 瓶 8.4 中成药部分 492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9.4 中成药部分 *△ 493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48丸 瓶 2.4 中成药部分 494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120丸 瓶 5.7 中成药部分 495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180丸 瓶 8.5 中成药部分 496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9 中成药部分 497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216丸 瓶 10.1 中成药部分 498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240丸 瓶 11.2 中成药部分 499 38 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6.6 中成药部分 500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60粒 盒(瓶) 9.3 中成药部分 * 501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18粒 盒(瓶) 2.9 中成药部分 502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20粒 盒(瓶) 3.2 中成药部分 503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 盒(瓶) 3.8 中成药部分 504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30粒 盒(瓶) 4.7 中成药部分 505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36粒 盒(瓶) 5.7 中成药部分 506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40粒 盒(瓶) 6.3 中成药部分 507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48粒 盒(瓶) 7.5 中成药部分 508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50粒 盒(瓶) 7.8 中成药部分 509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72粒 盒(瓶) 11 中成药部分 510 38 杞菊地黄胶囊 胶囊剂 0.3g*80粒 盒(瓶) 12.2 中成药部分 511 38 杞菊地 *** 片剂 48片(糖衣) 盒(瓶) 4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3~4片,一日3次的品规) 512 38 杞菊地 *** 片剂 36片(糖衣) 盒(瓶) 3 中成药部分 513 38 杞菊地 *** 片剂 60片(糖衣) 盒(瓶) 5 中成药部分 514 38 杞菊地 *** 片剂 100片(糖衣) 盒(瓶) 8.1 中成药部分 515 38 杞菊地 *** 片剂 36片(薄膜衣)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033 90 明目地黄丸 蜜丸 9g 丸 1 中成药部分 * 1034 90 明目地黄丸 蜜丸 54g 瓶 5.3 中成药部分 1035 90 明目地黄丸 蜜丸 60g 瓶 5.8 中成药部分 1036 90 明目地黄丸 蜜丸 90g 瓶 8.4 中成药部分 1037 90 明目地黄丸 蜜丸 120g 瓶 11 中成药部分 1038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60g 瓶 10.7 中成药部分 *△ 1039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6g 袋 1.3 中成药部分 1040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30g 袋 5.6 中成药部分 1041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36g 瓶 6.7 中成药部分 1042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40g 瓶 7.4 中成药部分 1043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54g 瓶 9.7 中成药部分 1044 90 明目地黄丸 水蜜丸 120g 瓶 20.3 中成药部分 1045 90 明目地黄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11.6 中成药部分 *△ 1046 90 明目地黄丸 浓缩丸 120丸 瓶 7.1 中成药部分 1047 90 明目地黄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11.2 中成药部分 1048 90 明目地黄丸 浓缩丸 240丸 瓶 13.8 中成药部分 1049 90 明目地黄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20.4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5 地黄的功能主治
地黄为眼科常用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1)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所致眼底出血,前房出血及白睛溢血等眼部血证。常与蒲黄、旱莲草、侧柏叶、藕节、黄芩炭等配伍组成凉血止血方剂。
(2)用于火热眼病后期,或阴虚火旺,或消渴目病等。本品有养阴生津之功。常与麦冬、花粉、玉竹等配伍使用。
6 饮食禁忌
服用地黄忌吃葱、蒜、萝卜、一切血[1]。
7 地黄药典标准
7.1 品名
地黄
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7.2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7.3 性状
7.3.1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7.3.2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核状物。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0.1%的2,2苯基1苦肼基无水乙醇溶液浸板,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
7.5.1 水分生地黄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7.5.2 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K)。
7.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K)。
7.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65.0%。
7.7 含量测定
7.7.1 梓醇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7.7.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9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梓醇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梓醇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生地黄)切成约5mm的小块,经80℃减压于燥24小时后,磨成粗粉,取约0.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提取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浓缩至近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并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7.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梓醇(C15H22010)不得少于0.20%。
7.7.5 毛蕊花糖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7.7.6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检浏波长为334nm。理论板数按毛蕊花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7.7.7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7.7.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含量测定]项梓醇项下续滤液20ml,减压回收溶剂近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7.7.9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花糖苷(C29H36015)不得少于0.020%。
7.8 地黄饮片
7.8.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7.8.2 鉴别(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7.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同药材。
7.8.4 性味与归经 7.8.4.1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7.8.4.2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7.8.5 功能与主治 7.8.5.1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7.8.5.2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蒡热,内热消渴。
7.8.6 用法与用量 7.8.6.1 鲜地黄12~30g。
7.8.6.2 生地黄10~15g。
7.8.7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