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白九百
-
尼古丁(nicotine)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当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许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如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为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帮凶。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烟草不但对高等动物有害,对低等动物也有害,因此也是农业杀虫剂的主要成份。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飞远走。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
吸烟引起急性中毒死亡者,我国已早有发生,吸烟多了就醉倒在地,口吐黄水而死亡。为此崇祯皇帝曾下令禁烟。在国外也有报导:苏联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烟,吸一支大雪茄烟后死去。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它参加比赛者都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吸烟量较大并不中毒呢?每日吸卷烟一盒(20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致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肌体吸收。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随尿排出。再加上长期吸烟者,体内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瘾癖性,而使人嗜烟如命。
人类历史有250万年,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人类是不吸烟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印第安人吸烟,这是对于人类吸烟最早的直接发现。可见人类吸烟距今大约是500年的历史。
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海滨时,看到当地印第安人将干燥的烟叶,卷成筒状点燃吸食,冒出烟雾并散发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也看到有人将烟叶碾碎做成鼻烟、嚼烟或类似现在的烟斗吸用。到16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世界其他各地。到17世纪初,烟草已传入德国、俄国、土耳其、菲律宾、日本等地。在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时才出现卷烟。1887年卷烟机在英国问世,于是卷烟生产飞速发展。
我国古代人是不吸烟的。烟草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最早译音叫“淡巴枯”,大约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烟草名称。据史学家研究认为,烟草是通过三条路线传入我国的,一条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再传到北方各地;另一条是从南洋传入广东;第三条是从日本经朝鲜传入到辽东。一般认为最早传入我国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两省。
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到清朝,此风更盛。从此,客人来先敬烟,后敬茶,已成世俗。明、清医药学家已观察到烟草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烟草“令人烦乱,不省人事,···”;《本草汇言》记载“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中医张景岳曾说:“烟能散邪,亦必耗气,”得出“烟也损人”。
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 亚硝胺、钋210、镉、砷、β-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起进入消化道。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 可形成癌症。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烃、烯烃、羰基化合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他们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
1. 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
2. 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
3. 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
4. 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
5. 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
6. 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评价烟草的有害物质含量通常采用“烟焦油和一氧化碳”,要求
每支烟产生的烟焦油在15毫克以下,市场上的烟实测超过数倍。按一天吸烟20支,其中四分之一吸入体内计算,吸烟者每天吸入的烟焦油量约为120~200毫克。烟焦油中的有害物质联合作用是人类癌症的一大威胁。
组成烟焦油的多种致癌物质,当吸入的量达到一定水平就是致
癌的引发剂(initiator),促癌剂和协同致癌剂又能加速致癌作用。
三、吸烟的危害
1998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召开了第四次"烟
草或健康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在西太区国家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几乎等于因酗酒、凶杀、自杀、吸毒、溺水、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和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总和。吸烟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
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达8000人。牛津大学癌症研究所皮托(Richard Peto)教授指出:“经常吸烟的人中三分之一将死于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在发达国家中,吸烟与肺癌死亡人数的85%有关,与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总死亡人数的75%有关,与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25%有关。据统计,英国平均每4个吸烟者中有1人死于肺癌,中年死亡者中1/3死于肺癌和吸烟引起的心脏病。研究显示全部癌症患者发病的1/3与吸烟有关。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水平在戒烟第三个月后,开始从肺组织内下降,直到戒烟5年后才能达到不吸烟人的水平。
据199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刘伯齐教授等发表研究结果,在我国1990年烟草造成60万人死亡,到2000年将达80万,如按目前的吸烟情况,到21世纪中叶每年将有约300万人死于烟草。
于90年代,北京市每年死亡者的总数中,约有1/4死于脑血管病,另有1/4死于癌症。而在癌症中,肺癌的死亡已占癌症总死亡的1/4。在我国引起肺癌的原因,男性约有70%~80%归因于吸烟,而女性约30%归因于吸烟与被动吸烟。在吸烟者中,喉癌、唇癌、舌癌、食管癌、膀胱癌和肾癌等的发生比不吸烟者高数倍。如果每天平均吸烟20支,吸了20年的烟民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0倍。年龄小于20岁即开始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高28倍。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平均要缩短寿命20年左右。
据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调查研究,90年代初,我国肺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7.09/10万上升到90年代的17.54/10万, 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一倍半。江苏省近20年来肺癌死亡率上升了3.67倍。在抽样调查的74个城市里,肺癌死亡已占全部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在1975年,我国男性肺癌死亡约3万人,如果我国的吸烟率降不下来,到2025年男性肺癌每年将死亡90万人,相当于70年代的30倍。以英国为例,由于多年来很多人吸烟,吸烟使1/3的中年人丧生。因此,劝阻吸烟、反对吸烟是预防癌症、阻塞性肺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病的,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四、简要回答几个问题
1. 什么叫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时,吸烟者自己把香烟烟雾吸进体内,叫做主动吸烟。吸烟者喷云吐雾以及香烟点燃处冒出的烟雾污染了附近的空气,使不吸烟的人呼吸了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也受到了香烟的危害,这就叫被动吸烟。研究证明:如果在一个家庭内,丈夫吸烟,妻子不吸烟,经常在一起生活,那么,将来妻子得肺癌的机会比丈夫不吸烟的妻子要高一倍到三倍。丈夫吸烟量越大,妻子得癌的机会越大。如果家庭中有人吸烟,家里的孩子容易得支气管炎和肺炎。
1985年,瑞典的法院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认为同事吸烟可能引起共同办公人员患肺癌从而导致死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职业伤害”,受害者的家庭可以索要一定的经济补偿。据统计,每年由于被动吸烟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英国是1000人,美国是4000~5000人。
2.吸烟与环境污染有协同作用,怎样理解?
例如普通工人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约10倍。而石
棉工人中,肺癌的发病率比普通工人高8倍, 而吸烟的石棉工人中,肺癌的发病率比普通工人高数十倍以上。吸烟的致癌作用和环境或职业的致癌物的作用,起到了几乎是相乘的协同作用。
3.吸烟者已吸了20年的烟,现在戒烟还有好处吗?
吸了20年的烟,现在立即戒烟,仍有好处的。自戒烟时起,吸
烟的危害不再继续增加,积存在你体内的毒素可以逐渐减少,使你
的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风险等得以减轻。戒烟对防癌有好处,早戒比晚戒好。但即使已经得了癌症也应立即戒烟,这有利于治病和巩固疗效,并预防再患吸烟引起第二个癌症。如果由于吸烟在某人身上已形成了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不可能在停止吸烟后短期内全部消失。所以,如果在戒烟后短期内出现的癌症决不是因为戒烟引起的,而是戒烟前长期吸烟所产生。但戒烟对这个人的好处是减慢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治疗。所以,无论你吸烟多久,戒烟对你都有好处。
4.过滤嘴香烟是无害的吗?
不是,过滤装置并不能过滤掉一氧化碳及烟内的其他毒性气体包
括气相的致癌物质。所以,吸过滤嘴烟的人仍然是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高度危险的人群。
5.烟草对妇女有什么额外的危险?
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者如果吸烟,会增加心脏病及下肢静脉形
成血凝块的危险。孕妇吸烟时,体内的胎儿也在“吸烟”,孕妇吸烟把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带入了胎儿的血流,从而减少了对胎儿氧的供应,并加快了胎儿心率。吸烟孕妇的胎儿容易早产和体重不足;婴幼儿时期容易生病。
6.青少年吸烟危害如何?
青少年吸烟危害更大,这是由于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时期,人体各
系统器官尚未成熟,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微粒容易达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因而毒物容易被吸收,人体组织受损害较严重。影响肺呼吸功能,出现咳嗽多痰,还可能出现呼吸短促,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心脏病。20~26岁开始吸烟,肺癌的发生率比非吸烟者大10倍,15~19岁开始吸烟,则肺癌的发生率大15倍,如果小于15岁及开始吸烟,肺癌的发生率比非吸烟者大17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到成年后因吸烟所致疾病的死亡率越高。青少年吸烟还可使学习成绩下降。
7.世界范围内,吸烟情况如何?
在工业化国家中,15岁以上的男性有1/3吸烟;而第三世界国家
差不多是1/2。在工业化国家中,女性吸烟者人数和男性差不多;在第三世界国家,有10%的女性吸烟,但这个比例在不断加大。自60年代初,美国就大力宣传戒烟,政府制定有关法律。至今,美国成人的吸烟率已由42%下降至25%,已有约5000万烟民戒烟,使该国的上升的男性肺癌发病率得到遏止。据WHO总干事马勒1988年宣布:加拿大已有550万人戒烟,英国已有1000万人戒烟,美国当时有4000万人已经戒烟。目前,工业化国家的吸烟率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下降,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吸烟率每年以1%~2%的速度上升。西方国家的烟草商们大力向第三世界倾销烟草制品,危害这些国家。
五、提倡戒烟
为了健康,提倡人人戒烟。
戒烟的关键第一是认识,第二是决心,第三是恒心。因此戒
烟的关键在自己。至于市场上出售的戒烟糖、戒烟药、戒烟香水、戒烟嗽口水或含有尼古丁的口香糖等只有一些辅助作用而已。
吸烟何以成瘾
一提起成瘾物质,人们往往立即想到鸦片、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却忘了世界上使用最多、危害最广的烟草。其实,与海洛因相比,除了一个是合法消费品,另一个是违禁品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质的不同,尤其是从物质依赖的角度看,二者更是如出一辙。
医学上判断某种物质是否有依赖性,主要依据有两条。第一,是看人们对这种物质是否有强制性地使用和觅求的特点;第二是在停止使用某种物质后,是否不断产生重新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欲望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
所谓强制性地使用及觅求,说的了就是已经成瘾,不用不行。这种非用不可的感觉是则成瘾物质的本质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迫使瘾君子们欲罢不能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使用成瘾物质所造成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戒断反应,即指停止吸烟后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便开始想吸烟,并感到坐立不安、烦燥、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继而出现头痛、心慌、乏力、腹部不适、恶心、腹泻、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爱发脾气、困倦及睡眠障碍等症状。这种种症状使戒烟者对烟草的渴求更加强烈。这些症状一般在戒烟后的三四天内最为突出,尔后在1个月左右渐渐消失。但少数症状,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困倦等可持续很长时间。与海洛因等毒品非常相似的是,所有戒断症状,一经吸烟便可立即缓解,这也是所有成瘾物质的共同特点。
至于形成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机理,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让受试的吸烟者在实验室里随意吸烟,同时分别给他们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尼古丁或生理盐水。结果发现,每小时滴注4毫克尼古丁的受试者的吸烟量,比滴注生理盐水的受试者少60%。表明吸烟的欲望和行为是通过人体血液的尼古丁含量来调节的。尼古丁的烟草中的含量为0.5%~8%,主要经呼吸道粘膜吸收。长期吸烟者体内的尼古丁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机体已适应了这种状态。因此,一旦停止吸烟,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便会下降,吸烟者就会感到种种不适。就像高血压病人一旦血压突然降至正常时,反而会感到头晕目弦及各种不适一样。
此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往往在紧张或劳累时便不自觉地想吸烟,以期得到休息或放松。但实际上吸烟会使从血压上升,呼吸兴奋,心率加快,之与人休息时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每个吸烟者的主观感觉确实是舒适与放松。原因何在呢?其实是尼古丁刺激了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肾上腺素能明显增加人体的应激能力,从而使人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提高,导致主观上的轻松感。
- 阿里阿涅德
-
尼古丁(nicotine)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当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许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如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为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帮凶。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烟草不但对高等动物有害,对低等动物也有害,因此也是农业杀虫剂的主要成份。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飞远走。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
吸烟引起急性中毒死亡者,我国已早有发生,吸烟多了就醉倒在地,口吐黄水而死亡。为此崇祯皇帝曾下令禁烟。在国外也有报导:苏联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烟,吸一支大雪茄烟后死去。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它参加比赛者都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吸烟量较大并不中毒呢?每日吸卷烟一盒(20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致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肌体吸收。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随尿排出。再加上长期吸烟者,体内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瘾癖性,而使人嗜烟如命。
人类历史有250万年,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人类是不吸烟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印第安人吸烟,这是对于人类吸烟最早的直接发现。可见人类吸烟距今大约是500年的历史。
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海滨时,看到当地印第安人将干燥的烟叶,卷成筒状点燃吸食,冒出烟雾并散发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也看到有人将烟叶碾碎做成鼻烟、嚼烟或类似现在的烟斗吸用。到16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世界其他各地。到17世纪初,烟草已传入德国、俄国、土耳其、菲律宾、日本等地。在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时才出现卷烟。1887年卷烟机在英国问世,于是卷烟生产飞速发展。
我国古代人是不吸烟的。烟草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最早译音叫“淡巴枯”,大约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烟草名称。据史学家研究认为,烟草是通过三条路线传入我国的,一条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再传到北方各地;另一条是从南洋传入广东;第三条是从日本经朝鲜传入到辽东。一般认为最早传入我国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两省。
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到清朝,此风更盛。从此,客人来先敬烟,后敬茶,已成世俗。明、清医药学家已观察到烟草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烟草“令人烦乱,不省人事,···”;《本草汇言》记载“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中医张景岳曾说:“烟能散邪,亦必耗气,”得出“烟也损人”。
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 亚硝胺、钋210、镉、砷、β-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起进入消化道。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 可形成癌症。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烃、烯烃、羰基化合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他们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
1. 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
2. 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
3. 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
4. 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
5. 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
6. 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评价烟草的有害物质含量通常采用“烟焦油和一氧化碳”,要求
每支烟产生的烟焦油在15毫克以下,市场上的烟实测超过数倍。按一天吸烟20支,其中四分之一吸入体内计算,吸烟者每天吸入的烟焦油量约为120~200毫克。烟焦油中的有害物质联合作用是人类癌症的一大威胁。
组成烟焦油的多种致癌物质,当吸入的量达到一定水平就是致
癌的引发剂(initiator),促癌剂和协同致癌剂又能加速致癌作用。
三、吸烟的危害
1998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召开了第四次"烟
草或健康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在西太区国家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几乎等于因酗酒、凶杀、自杀、吸毒、溺水、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和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总和。吸烟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
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达8000人。牛津大学癌症研究所皮托(Richard Peto)教授指出:“经常吸烟的人中三分之一将死于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在发达国家中,吸烟与肺癌死亡人数的85%有关,与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总死亡人数的75%有关,与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25%有关。据统计,英国平均每4个吸烟者中有1人死于肺癌,中年死亡者中1/3死于肺癌和吸烟引起的心脏病。研究显示全部癌症患者发病的1/3与吸烟有关。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水平在戒烟第三个月后,开始从肺组织内下降,直到戒烟5年后才能达到不吸烟人的水平。
据199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刘伯齐教授等发表研究结果,在我国1990年烟草造成60万人死亡,到2000年将达80万,如按目前的吸烟情况,到21世纪中叶每年将有约300万人死于烟草。
于90年代,北京市每年死亡者的总数中,约有1/4死于脑血管病,另有1/4死于癌症。而在癌症中,肺癌的死亡已占癌症总死亡的1/4。在我国引起肺癌的原因,男性约有70%~80%归因于吸烟,而女性约30%归因于吸烟与被动吸烟。在吸烟者中,喉癌、唇癌、舌癌、食管癌、膀胱癌和肾癌等的发生比不吸烟者高数倍。如果每天平均吸烟20支,吸了20年的烟民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0倍。年龄小于20岁即开始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高28倍。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平均要缩短寿命20年左右。
据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调查研究,90年代初,我国肺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7.09/10万上升到90年代的17.54/10万, 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一倍半。江苏省近20年来肺癌死亡率上升了3.67倍。在抽样调查的74个城市里,肺癌死亡已占全部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在1975年,我国男性肺癌死亡约3万人,如果我国的吸烟率降不下来,到2025年男性肺癌每年将死亡90万人,相当于70年代的30倍。以英国为例,由于多年来很多人吸烟,吸烟使1/3的中年人丧生。因此,劝阻吸烟、反对吸烟是预防癌症、阻塞性肺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病的,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尼古丁(nicotine)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当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许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如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为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帮凶。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烟草不但对高等动物有害,对低等动物也有害,因此也是农业杀虫剂的主要成份。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飞远走。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
吸烟引起急性中毒死亡者,我国已早有发生,吸烟多了就醉倒在地,口吐黄水而死亡。为此崇祯皇帝曾下令禁烟。在国外也有报导:苏联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烟,吸一支大雪茄烟后死去。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它参加比赛者都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
- volcanoVol
-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当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许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如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为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帮凶。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烟草不但对高等动物有害,对低等动物也有害,因此也是农业杀虫剂的主要成份。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飞远走。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尼古丁分子式烟碱(Nicotine),俗名尼古丁,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茄属)中的生物碱,也是烟草的重要成分。尼古丁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最难戒除的毒瘾之一),人们通常难以克制自己,重复使用尼古丁也增加心脏速度和升高血压并降低食欲。大剂量的尼古丁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严重时人会死亡。烟草中通常会含有尼古丁,这使许多吸烟者无法戒掉烟瘾的重要原因。
- ardim
-
x0dx0ax0dx0a尼古丁(Nicotine),俗名烟碱,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茄属)中的生物碱,也是烟草的重要成分,还是N胆碱受体激动药的代表,对N1和N2受体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作用,无临床应用价值。x0dx0a尼古丁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最难戒除的毒瘾之一),人们通常难以克制自己,重复使用尼古丁也增加心脏速度和升高血压并降低食欲。大剂量的尼古丁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严重时人会死亡。烟草中通常会含有尼古丁,这使许多吸烟者无法戒掉烟瘾。x0dx0a药物动力学x0dx0a当尼古丁进入体内,会经由血液传送,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吸入后平均只需要7秒即可到达脑部。尼古丁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身体经由吸烟而获得的尼古丁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烟的品质、是否大口吸入、是否使用滤嘴都是影响的原因。口嚼式、口含式和吸入式的烟草等透过含于唇-牙龈间和直接用鼻子吸入等方式,尼古丁进入身体的效率较高。肝是主要代谢尼古丁的器官,分解酵素为CytochromeP450(主要是CYP2A6,CYP2B6也可作用于尼古丁),代谢产品为可替宁(cotnine)。x0dx0a药理学x0dx0a尼古丁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接受体,特别是自律神经上的接受器((α1)2(β4)3)和中枢神经的接受器((α4)2(β2)3),前者位于副肾髓质和其他位置,后者位于中央神经系统。低浓度时,尼古丁增加了这些接受体的活性,尼古丁对于其他神经传递物也有小量直接作用。高浓度时抑制。x0dx0a对中枢神经系统x0dx0a尼古丁可与尼古丁乙酰胆碱接受器结合,增加神经传递物的量,脑中的多巴胺增加,产生幸福感和放松感,最后可能会因吸食而有成瘾的现象。x0dx0a烟草燃烧产生的烟中包含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oxidaseinhibitor),单胺氧化酶会分解单胺类神经传递物、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和血清素。x0dx0a透过吸烟长期暴露于尼古丁中的人,尼古丁会正向调节小脑和脑干中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x0dx0a对周边神经系统x0dx0a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借由刺激内脏神经影响副肾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在烟碱酸乙酰胆碱接受器上,使之释放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至血液中。x0dx0a对副肾髓质x0dx0a尼古丁与肾上腺髓质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会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透过与接受器结果,尼古丁使细胞去极化,钙离子由钙离子通道流入,钙离子促使神经细胞以胞泌作用的方式,释出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至血液中,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加,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就像高血糖的情形一样。可替宁是尼古丁代谢的副产物,可在血液中存留48小时,可作为检验一个人是否吸烟的物质。
- CPS小天才
-
烟里有的,是石油炼化的副产品,是致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