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打游戏的长毛
-
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不同是跨学科学习是指学习者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研究型学习是一种基于自主研究的教育方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跨学科学习对相同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研究型学习它强调学习者自主探索,以及构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同学们的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从实施来看,‘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研究性学习 - 方法1.首先确定调查对象当确定下研究课题又决定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后,首先做的工作是确定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或称普查)和非全面调查。中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应当学习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综合使用的方法。传统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个别采访,开调查会,上图书馆收集资料。现代手段增加了网上信息检索。2.访谈调查个别采访、开调查会,采用的是问答式、讨论式,要同被调查者平等对话,采取虚心求教态度,并口问手记。这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后,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调查,便是典型调查。其目的是,加强所获信息的准确度和所获资料的可信度,确保调查结论的可靠无误。课题实践(5)《上海市内交通堵塞原因的调查分析》。该课题实施过程,在一般调查的基础上,曾对7l路、127种调查方法依然是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学生确定的课题中有许多是与现实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课题,往往没有太多的现存的信息可供检索,大量还需通过向社会作实际调查解决问题3.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中,发问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它简便易行、节省时间,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有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访问或开调查会所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当然有时发出的问卷无法全部收回,会影响所给材料的代表性。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重视对问卷的设计。如果想比较顺利地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并使它易于整 理和统计,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①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应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题目应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所要测量的变量;②问卷要清楚地说明问卷的重要性;③问题要简明扼要,客观,不能暗示答案;④整份答卷要尽可能简短;⑤所问问题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⑥回答问题后的资料要易于列表说明和解释。设计问卷首先要设计标题,标题要与研究目的相符。其次要写问卷中的指导语,一般包括称谓、研究目的、回答问题的要求,对有关问题的解释,等等。最后要说明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等。问卷设计好以后,还不能正式使用,需要先做试验性调查,也就是小范围的调查验证问卷内容是否合理,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或修改,这样调查问卷表就会更科学可行了。4.表格调查调查表是调查研究中用以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登记,并列有一系列调查项目的表格。调查表是获得数据的方法,设计时一定要内容明确,按一定顺序或逻辑排列。一般表的后面都附"填表说明"以便说明调查目的和填表要求。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查阅有关资料、访问调查对象、开调查会等等,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互相结合起来使用。研究性学习 - 特点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首先,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既然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东西,那么科技人员人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质潜能消磨殆尽。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方寸之地,流失十几年的岁月,常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先生于我,必先学于我,凡事依靠老师,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既然我们将自己封闭,那么只好远离火热的生活和社会,任眼界日趋狭窄,实践能力难以形成。当然,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优秀学生不断介绍"怎么听"、"怎么练"的经验,老师天天练习"怎么讲"、"怎么考"的基本功。知识发生的艰辛过程,科学探索的曲折经历原本已被教材浓缩为简洁的定义原理,再加上老题多年"应试经验"的提炼,全都变成了两点间的直线。既然我们只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最终,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为此,你不得不去多做几遍不知来源于什么需要的习题,多答几份不知来自什么地方的试卷。既然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以上就是同学们目前学习方式的粗描。当然,这并不说明接受式学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说接受式学习自身需要改革,同时还需要有新的学习方式来完善补充。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我们的各种潜能。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2023-07-11 14:43:223
研究性学习是什么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1.什么是研究:简单地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的过程就是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发现新知和解决问题。2.什么是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习的这种广义概念,包括人的行走、言语、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学习。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一般而言,学习包括: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2.技能和熟练动作的学习。3.智能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的途径1.从书本中学习;2.从大自然中学习;3.从社会中学习;3.什么是研究性学习:(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广义的理解:指一种学习方式。 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适用于学生对各类课程的学习。 狭义的理解:指一门独立的课程(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简而言之,就是象科学家一样做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二、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你将开始这样一个学习过程:1.选题、分组、选定指导教师;2.课题论证(答辩);3.制定研究计划(方案);4.开展研究;5.撰写结题报告;6.结题答辩;7.总结评价。2023-07-11 14:43:323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技巧。学生透过研习一个特定的专题的同时,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来重新综合,并透过进行一些特定的活动,使学生能自主地建构知识,继而学会这个新的题目,而达至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2023-07-11 14:43:437
研学是什么意思?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探究式科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等,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由研学又延伸出了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23-07-11 14:44:001
什么是研学?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23-07-11 14:44:298
什么是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理念下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订学习、研究的方案,自己实施研究,自己总结研究的成果。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选题给予引导、支持、帮助。遇到教师不熟悉的其他学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研究性学习把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自己组织研究性学习汇报会、成果展览会以及走出校门,到校外去交流,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学生自己探索、实践的机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都有了提高,研究型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2023-07-11 14:45:124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一般过程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是:(1)课题准备(课题选择、组建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2)课题实施(选择研究方法、收集和利用信息);(3)总结与评价(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展示与交流、评价与反思)。2023-07-11 14:45:19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请各位帮帮我!急需答案!谢谢!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a0b110100098e.html2023-07-11 14:45:262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程度而言研比探更深、范围和灵活性方面探比研更广活,研多是对已知问题的研讨和深入发现;探多是对未知领域问题的尝试与开发。 两者定义如下: 1、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1]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 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23-07-11 14:45:351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是什么
接受性学习即传统课堂学习,它是通过教师对知识分析、总结,然后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的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接受性学习有以下几个优点和缺陷。第一,接受性学习是当前各个阶段教育的主要手段,它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呈现知识。第二,接受性学习是一种以掌握书本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这使教育丧失了关怀学生、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功能,而封闭的书本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程序化,使课堂没有了生气,不但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会使老师的思维僵化。第三,这种“注入式”教育阻碍发展学生的潜能,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也就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力的...2023-07-11 14:45:421
什么叫语文研究性学习
官方的书面回答: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说白了,就是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某个主题,学生自主地进行跨学科研究学习,一般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2023-07-11 14:46:163
教师招聘小三门是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小三门主要包括新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1、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收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是指教师个人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原则等一系列评价体系,对自己的道德所进行的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社会评价法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以上就是教师招聘小三门是什么的全部解答。2023-07-11 14:46:231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1]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 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二、其他类型的探究 探究一词也在针对实际问题的项目学习中使用,称为实践的探究(pratical inquiry)[4]。实践的探究与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不同,探究性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理解有广泛解释力的一般原理,而且在任何时候,在科学范畴内关于那些原理是什么通常有一致性的意见(例如,运动定律)。而实践的探究一般不指向某些通常被接受的理解,而是指向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可能的行动线索;它们中的每一种都可以是“正确的”。实践性的推理与背景是密切相关的,选择是根据因地制宜的知识和局限性做出的,换句话说,要考虑许多现实问题和条件,例如什么是谨慎的,什么是传统的,什么是必须的,以及什么是道德的。因而实践性探究倾向于具体而不是抽象,有限的时间而不是无限的时间,最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局部性的而不是一般的探究。实践性探究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和运用智慧的决策过程。 科学学科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强调直接指向科学理解的思考,而不是指向合理的行动。而实践的探究则指向行动方案。例如:有哪些可行的方案来减轻上海的水质污染?对于在美国居住的低收入华人家庭来说,既有营养又经济的食谱是什么?在考虑这些问题时科学知识是必需的,但却是不够的。 国外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两大类与科学有关的实践性探究的领域。一是环境教育(至少是环境教育的一些方式),二是技术教育(我们这里讲的不一定是“高”技术)。技术不同于科学,技术是一种几乎专门为了改善人类各方面条件的事业,它在考虑对知识的利用的同时必须包括对其价值和效益的考虑。 此外,探究一词还在社会研究课(social studies)中使用,一般称为社会探究(social inquiry)[5]。与科学探究不同的是,社会探究针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问题,在形成研究结论和解释的过程中,不仅根据实证证据,还比较多地运用反思与主观价值判断。 近几年来,上海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主题研究学习"。”[6] 将“研究性学习”的界说以及实践与国外对探究一词的用法相比较,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社会探究以及实践性探究的综合,在这几方面内容中更偏重解决实际问题,“实践的探究”成分占大多数。例如“闵行区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处理意见”,“克隆人的伦理道德问题与社会后果”,等等;然而,也有一些课题比较倾向于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例如“条形磁铁的磁力线方程”[7]。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实践中所用的工作性术语“研究性学习”,内容既涵盖了国外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又包括了社会探究和实践性探究在内,但更偏重后者。可以翻译为research oriented learning,以示区别。三、探究性学习的来龙去脉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8]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为实现这些改变,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首先要到实验室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教授科学。这就是说,在向学生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到实验室里做实验。用实验的证据来解释和深化教材中的内容。 施瓦布对教材和实验手册的编写提供了三种建议。1.实验手册或教学材料只提出问题和描述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这样能够让学生发现他们事先不知道的关系。2.教学材料可以提出问题,但是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是开放的,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验做出判断。3.最为开放的设计是,学生实验可以不限于教材或实验手册中指定的问题,而是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收集证据,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提出科学的解释。 施瓦布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阅读文献资料而不是实验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他将之称为“对探究的探究”(“enquiry into enquiry”)。具体做法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关于科学研究的阅读材料和报告,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细节:问题、数据、技术的作用、对数据的解释,以及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可能的话,学生们阅读的材料会包括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解释,介绍不同的、甚至可能矛盾的实验,以及对假设的争论等。通过这种讨论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科学知识有哪些基本的要素。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五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俄罗斯1957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激发了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许多课程教材编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其他联邦机构以及私立基金会的资助。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五十到七十年代的改革使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把科学理解为探究的过程这种观点得到广泛的传播。四、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因为探究的用法非常广泛,所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工作定义将以探究为本的教学和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区分开来,也与科学家从事的探究区分开来。根据对探究和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分析,探究性教学和学习在五个方面与科学探究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五个方面的特征构成了探究性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9]: 1.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 科学型问题以物体、有机体和自然界的事件为中心,与学校科学教育内容标准中描述的那些科学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能引导学习者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来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科学型问题与科学问题(scientific questions)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接受的指导程度也不同。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可以来自于学习者、教师、教材、网络、其他一些资源,或结合起来产生。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例如学生们常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把其中许多问题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对于低龄学生来说,符合这一要求的问题例如,生于谷类,、面粉中的甲虫之幼虫对光有怎么样的反应?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例如:基因对眼睛的颜色有什么影响?不符合这一标准的问题例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为什么人们要做他们做的那种行为?这一问题太大了,难以作科学的界定。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不符合这一要求的问题例如,100年后全球的气候将会怎样?这一问题是科学的,但是也是非常复杂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求几乎考虑到各种各样观点和所有的实证材料,然后才能做出预测。学生们所能做的只是思考其中个别的因素,例如,云层的增加如何影响气候的变化?或者他们可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例如,使温度升高(或降低)5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对气流、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2.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evidence)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区别。科学家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仪器,通过自然情境下的观察和测量以及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和测量来收集实证资料。在某些情况下,科学家能够控制条件以获得实证资料和结果;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不能控制条件或控制会歪曲现象,他们则通过对自然发生的情况进行大范围的观察来收集数据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来收集数据。科学家基于实证资料推断不同因素可能的影响。实证资料的正确性则通过检验性的测量、重复观察,或收集与同一现象有关的不同种类的数据来验证,并且要经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上面一段解释了什么是科学中的实证。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一是观察,观察植物、动物和石头,描述他们的特征;二是测量,测量温度、 距离和时间,认真地做记录;三是实验室中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包括在控制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生物反射等,将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记录在报告和表格中;四是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资料,来使他们的探究进行下去。与科学探究不同的是,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实证资料的过程能够更多地获得和利用他人的帮助。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 学习者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他们的解释和观点必须与实验或观察得来的实证材料相一致。学习者必须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批评,运用与科学相联系的各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例如,归类、分析、推论、预测,以及像批判性推理和逻辑等一般方法。 所谓解释,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结合起来对月相变化提出自己的解释;运用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以及调查的结果来分析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等等。探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都能够产生新知识,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探究性学习所产生的新知识可能只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评价,以及对解释的排除或修正,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探究及其解释相区别的一个特征。人们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实证材料能够证明所提出的解释吗?解释是否足以回答问题?在将实证材料与解释联系起来的推理中有没有明显的偏见和缺点?根据实证材料能不能得出其他解释? 学生们能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与科学探究不同的是,学生只要将他们的结果和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科学家通过重复他人的实验来验证其结果。这就要求对问题、步骤、证据、提出的解释和对其他解释的评价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它使研究能够经受更多的质疑,也为其他科学家用这些解释来研究新问题提供机会。 让学生们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出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或者加强在实证资料与已有的科学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已有的联系。结果是学生们能够解决交流中遇到的矛盾,进一步确定以实证为基础的论证方法。 探究性学习应充分体现这五个基本特征。当然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有所变化。例如,每一次探究都使学生投入到科学型问题中去,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探究的问题首先是由学生提出的,而有些情况下,学生并没有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在教师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在别人提出的问题上稍加修改,使之更为深入。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程度是很重要的,应该尽量使学生投入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但是探究性学习也不是绝对的,只要围绕科学型问题的、使学生投入到思考中去的、适应特定的学习目标要求的,那么即使在这五个特征上有所变化,也可以认为是探究性学习。五、完全探究与部分探究、开放的探究和有指导的探究 有时探究性被分为“完全探究性学习”或“部分探究性学习”。这一分类指的使在学习经验中基于探究的成分所占的比例。例如,当教师或教科书没有使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去,而是从布置一个实验开始,那么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缺失了,这种探究就是部分探究。同样地,如果教师选择演示某些东西是怎样起作用的,而不是让学生探索它的作用以及形成他们自己的问题或解释,那么就缺少了探究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也是部分探究。只有具备探究性学习所有的五个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才能称为完全的探究性学习。 以探究为本的教学在教师提供的具体指导方面也会有所变化。表1[10]描述了教师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中提供的组织、指导、训练上的变化,5个基本特点的每一种都被分为几种变式。如果学生的参与活动像表中最左面的一栏描述的那样,那就是说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是最开放的探究性学习。但是,很少有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首先要学习怎样问问题,怎样评价问题,因为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够作调查研究的,他们要学习实证材料和观点之间有什么不同,怎样形成有力的解释,等等。根据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组织的程度,探究性学习可以分为有指导的探究(guided inquiry)和开放的探究(open inquiry),但这种分类不是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而是用来说明哪一种倾向多一些或少一些。表1说明,在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设计调查研究以及交流研究结果等过程中,学生所负的责任越多,探究越接近开放的探究(也就是说,越接近表1的左边一栏)。教师所负的责任越多,越接近有指导的探究(接近表1中的右边一栏)。 表1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及它们的变式2023-07-11 14:46:344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答: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参与真实世界的某种任务中获得体验,不但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学校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且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2023-07-11 14:46:531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1、指导与选题阶段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条件和从学生生活的学习的外在条件考虑。而教师更需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但是,学生自选课题必须经教师的审批,以保证选题的地理性。2、实施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在研究性地理过程中极为重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教师可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在前面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阶段主要经过:科学假设,资料收集,研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以报告或论文形式呈现研究过程和结论。3、评价阶段研究性地理学习课题评价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论点、论据和书面文字表述。评价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例如,就论点讲,观点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是否具有实际利用或参考价值,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4、研究成果交流阶段选择合适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论文交流。首先由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独到之处,谈谈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些突出体会。其次,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质疑。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1、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县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年和三年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3、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4、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桃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货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弊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2023-07-11 14:47:044
拜托了大家、能否告诉我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报告是个高深的工作。实际上,这个工作只是你的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文而已,只要你牢记这样一个宗旨:中心突出、简洁明了,那么无论你撰写哪一类型的研究报告,你都会成功。 研究报告不是写日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你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工作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可以有多种,这根据你所研究的内容而定。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报告的写法也略有差异。 科学实验类型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这一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 读书报告类型 中学生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文,并在其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这也是一中研究,只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方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目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目而进行,每大段之间最好加一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大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一目了然。 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广,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而,社会调查报告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的研究多种多样,其研究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有的设计可能是一种顿悟,有的设计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研究性学习针对的主要是后者。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同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在你们的面前,到处都有着可供你们进行创意的对象,只要你们多思考,勤思考,一定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精简一下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就是第零步是示范和技能准备。技能包括工具使用,论点论证论据的结构和关系,资料收集整理加工,交流的技巧等等。2023-07-11 14:47:452
研学啥意思
研学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1、研究性学习。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2、专业研学。专业国际研学是区别于传统的大众游学,是面向高校不同专业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定向设计参观国外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美术馆、博物馆、工作室的国际专业考察项目,宗旨是从专业角度出发设计,从专业视角参观考察,与国外专业人士交流。3、共同探讨。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专业知识的高校国际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在社区时代,也为大学生通过此交流平台,在同专业领域,拓展国际视野,搭建未来职业发展、课题研究、以及创业筹备的志同道合专业人才交流平台。研学特点:1、结合实践。学生边走、边学、边思考、从专业的角度参观、探索。参观博物馆、访问相关大学、科研院所与科研单位、设计工作室,与相关专业人员、相关协会交流等,为相关领域学生及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感受经典文化、把握时代脉搏、结合专业实际应用。2、面向学生。国内正规大学在校生,就读项目相关专业领域,对专业知识求知欲强,有专业探索精神,品学兼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学生。3、弥补缺点。建立主题性、专业性、个性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考察体系,以弥补“书本”教育的缺陷,获得一种“现场教育”,面向有志于开拓国际视野、追求卓越的专业优秀高校学生,在满足“去哪里?”、“何时去?”的基础上,更关注“和谁去?”、“考察什么”“研究什么?”2023-07-11 14:47:521
研学是什么意思?
学: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 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起源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的模式和标准起源于美国,1980年代美国把“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促进了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被美国认为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1995年"探究式学习"引进到法国叫“动手和面团”,2001年引进到中国简称“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利用学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2023-07-11 14:48:216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定义别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英语:inquiry learning2学习特点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3研究探究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4总结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来自百度百科2023-07-11 14:49:25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课题
就是找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如某个民族的风俗,学生的上网率调查,或是化学物质与人类等,然后就去搜查资料,再做一份课件2023-07-11 14:49:442
什么叫做"研究性学习报告"?
就是说.比如,你看了一本史人编辑的一本书.你对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书中的内容涵义,从各个角度来剖析他,或者哪句话是有规律性有变通的,又潜入深的研究探索,最后在把在这本书蕴涵的深层意义分解出来,把你自己的心得与你所总结的内容写出来就成研究性学习报告了.不过,你要去图书馆借阅大量的有关你研究课题的书籍来供你查阅.挺麻烦的.2023-07-11 14:49:543
研究性学习属于什么课程
研究性学习属于什么课程内容如下:研究性学习是以“培森搜瞎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哪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此空定猜拆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李兆首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漏并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2023-07-11 14:50:001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什么?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范畴的。2、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会有多种多样,不能机械地认为,一个课题中只能用一种方法。3、在课题中某个问题上你用这一方法,而在解决课题中另一个问题时,你采用其他的方法。4、总之,在研究的过程中你要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才能进行实质性的研究。1、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立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方法.如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预测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2、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2023-07-11 14:50:412
普通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研究性学习这种范畴的课程一般都属于比较核心区域学校里的课程,那么现在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很多普通的小学也慢慢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正在给孩子减负的大背景下。显得更适宜孩子去探究课本外的世界,去用实验的手法了解到所生存的环境,也有一定的科普功能。那么在普通的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能够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进行分析。第一,对孩子知识结构的调整从前孩子学习的知识主要是课本上的知识,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主课就是语文、数学、外语。副科更偏向于锻炼孩子的体育以及音乐、美术方面的艺术培养,这些的课程是相对静态的,课程的内容也是相对固定的。很多家长就会觉得这些课程主要是给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不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探索的能力。那么研究性学习就针对这一方面,调整孩子的认知方法,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从课程中去研究,发现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不仅让孩子接触到新的知识,也可以调整孩子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二,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其实小学的学习对基础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反而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建立比较重要。小学基础打得好,上了初中甚至高中之后。学习起来就会更省力。尤其是孩子思维逻辑的建立更加重要。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对孩子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老师就不再是主要的角色了,而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框架搭建好,其他如何探索,如何与团队合作,怎样去做实验,发现结果。都需要孩子自己来。孩子从小学就养成了自己探索发现、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啊,也拥有了更高的专注力之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运用到这些习惯以及去探索的方式。更容易成为创造性的人才。2023-07-11 14:50:484
研究性学习的组成要素是什么作用
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与评估六个主要构成要素必不可少。 一、情境。这个阶段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的不同,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形式创设情境:1. 借助实物、模型、图像、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创设教学情境;2. 借助演示、活动和动作创设教学情境;3. 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4. 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5. 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6. 借助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将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下开始研究性学习。 二、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明确围绕一个主题或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线索。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任务并非是随意确定的,而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三、过程。这个阶段描述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有了过程的描述,学生可以按照确定好的任务,按照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利用适当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资源。这个阶段为学生便于解决问题二预备的条件要素,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的资源。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较差,教师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准备预设资源,指定一些相关资源。 五、成果。这个阶段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其研究成就,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用作班级交流汇报以供教师评估。 六、评价。这个阶段一般用量规评估方法,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技巧。您好,答案已经给出,请您浏览一遍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回复我!如果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按钮或者客户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评价点【满意】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也同时给您带来知识和财富值O(∩_∩)O谢谢您!!!2023-07-11 14:51:191
比较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有什么异同
研究性学习与您的日常教学的异同。 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从目前来看,前一种形式比较普遍,但效果不见得好,后一种形式基础广泛,但提倡的不多,笔者认为,这两种形式本可以有机结合,且二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彼此促进。 新课教学中,我不提倡预习,上课时,要求学生一支笔,一本笔记,不需要翻课本,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本内容及时复习,进一步整理探究思路,体现成功的愉悦,激发更大探究热情。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更应当贯穿在日常教学中。课外活动应注意是课堂的合理延伸,忌大忌空,要量力而行。我校进行的课外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实验研究、社会调查、资料整理。 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的思路。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因而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当然,研究后获得了成果,得到了公认,更要给予充分肯定。 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以教材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与周围同学交流、看课本例题,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任务的设置与课本例题无关,需要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方可完成,当部分学生对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才会讲解和演示,学生再进行巩固和操作练习,最后,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综合练习,以期将所学内容巩固和掌握。总之,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获得对现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023-07-11 14:51:291
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有什么异同
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的异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爱好、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具体地说,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一、师生关系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需要全方位的开放。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予以鼓励和宽容。教师要放弃权威者的姿态,在学生学习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和问题的共同探求者,教学在师生平等的,研究讨论的氛围中进行。 二、学习时空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查阅资料、借阅参考书、甚至通过互联网学习,摄取网上信息,广泛获取信息。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不受教材束缚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在课外学习中,学生更能领悟到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来不及涉取的东西,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意向,它为创造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学习形式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而且研究课题往往纷繁复杂,学生既要掌握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找出重点,化解难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共享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社会调查、评论、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活跃思维。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中激趣,产生创造动机。 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的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技术工具、环境空间应考虑全方位、多角度,而不是仅局限于网络工具、因特网资源;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提供一些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进行收集素材时,不能误导学生只利用网络而忽视其它资源。如:图书资源、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向父母或成人了解)。如果只利用网络资源,以达到比较全面的收集素材的目的。所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中要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是至关重要的。2023-07-11 14:51:393
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哪些研究方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方法都有什么
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普遍存在着因果关系。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得出对主、客观事物认识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通常不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是通过文献来间接地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4、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2023-07-11 14:51:461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1.什么是研究:简单地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的过程就是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发现新知和解决问题。2.什么是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习的这种广义概念,包括人的行走、言语、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学习。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一般而言,学习包括: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2.技能和熟练动作的学习。3.智能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的途径1.从书本中学习;2.从大自然中学习;3.从社会中学习;3.什么是研究性学习:(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广义的理解:指一种学习方式。 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适用于学生对各类课程的学习。 狭义的理解:指一门独立的课程(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简而言之,就是象科学家一样做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二、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你将开始这样一个学习过程:1.选题、分组、选定指导教师;2.课题论证(答辩);3.制定研究计划(方案);4.开展研究;5.撰写结题报告;6.结题答辩;7.总结评价。2023-07-11 14:52:251
研学是什么意思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要求(1)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充足的材料,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做不到小班化教学。(2)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走出材料,到户外或社会上进行考察和调研,由于安全问题日益敏感,当前要组织学生搞一次出校门的考察或调查活动极为困难。(3)相对于过去按照预定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讲授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前做比过去更多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又必须面临和应对大量不可预期的、随机出现的问题。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研学2023-07-11 14:52:566
什么是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即传统课堂学习,它是通过教师对知识分析、总结,然后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的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接受性学习有以下几个优点和缺陷。第一,接受性学习是当前各个阶段教育的主要手段,它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呈现知识。第二,接受性学习是一种以掌握书本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这使教育丧失了关怀学生、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功能,而封闭的书本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程序化,使课堂没有了生气,不但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会使老师的思维僵化。第三,这种“注入式”教育阻碍发展学生的潜能,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也就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力的学习方式,它将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一个完整的俯视知识生产的全过程,从问题引入,经过老师启发诱导,到因兴趣的激励而寻找解决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2023-07-11 14:53:29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何谓研究性学习,议论或著述颇多,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树立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大功能观;树立基础教育要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奠基的大人才观;树立基础教育要实现各种教育因素最佳组合的大育人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可以说,“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绝对正确、不容怀疑的“真理读本”,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时时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它,甚至“挑剔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他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发明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中,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研究性学习体现在课外、校外时,则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探究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探索实验、撰写报告等。应该说,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面对繁杂的社会,要解决研究性问题,必须具有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除了学校提供一部分现成内容外,大多数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括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社会上去寻找,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从实践中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说,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这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好氛围。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种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时,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选择的研究性课题会有所不同,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在研究的侧重点上也会有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也会带来组织实施方面的区别等等。这一切,都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会“校校不同,生生有别”,也意味着带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由于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不难看出,与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相适应,人们所理解的教育评价的目的、标准、主体都表现出单一性。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在评价标准方面,灵活运用绝对评标,即标准参照评价,主要评价被评者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这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慎用相对评价,对学生轻易进行分等、选拔与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符的。在评价结论方面,应是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很难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即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价值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所在。“学习化社会”认为学校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要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 鉴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研究性学习要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实施。整个学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准备——组织实施——成果评价。 规划准备阶段,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成若干个小组,推选出负责人,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指导教师,并与指导教师共同研讨,确定研究课题及制订实施方案。 组织实施阶段,学校可根据需要,采取边学习边实施的做法。请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实施过程及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施,待实施过程结束后,共同开展研究工作,由小组成员共同写出研究报告。 成果评价阶段,可由学校统一安排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分类、分层次进行展示,并安排举行研究论文宣读答辩会,由学生代表在会上宣读,并接受答辩。然后,由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进行评估,可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将研究报告汇编成册。 学校在推选指导教师时,要注意选择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选择、推选课题时,要注意主要由学生自己选取,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要以学生“自由选题、自主探究”为宗旨,教师只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要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采用不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能研究的范围内选择课题,并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内容是不固定、不统一的,具有跨学科性,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为此,评价成果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如何去做,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只要学生研究方法正确,研究过程有理有据,就是成功的,而不要去评价其成果是否会有重大价值。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研究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就达到了目的。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件新鲜事,实施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但这是势在必行的事,要想办法迎难而上。 (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观念,要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是学校的事,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立体教育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全社会人人有责。 (二)要进一步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讨工作。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性教育政策,是以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评估制度、考试制度为其固有内涵的全面改革。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实施。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很难适应要求。如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显得束手无策,有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远不如学生。各地要有组织地进行师资培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应尽快增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四)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各级教研部门也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评估,各校之间要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各地、各校可有侧重地先试点,后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个别班级开展实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绝不可一开始就一哄而上,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影响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五)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整体配套的改革。学校是主阵地,政府行为、家庭教育和社会参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政府方面来讲: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从家长和社会方面来讲,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为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当然,目前实施研究性学习,基层办学单位不能等条件完全具备了再去搞,那样会耽误一代人,要自己创造条件,拓宽路子,增强内在活力,为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铺平道路。2023-07-11 14:53:40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求采纳2023-07-11 14:54:001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发现新知和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习的这种广义概念,包括人的行走、言语、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学习。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一般而言,学习包括: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2.技能和熟练动作的学习。3.智能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的途径1.从书本中学习;2.从大自然中学习;3.从社会中学习;广义的理解:指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适用于学生对各类课程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指一门独立的课程(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简而言之,就是象科学家一样做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二、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你将开始这样一个学习过程:1.选题、分组、选定指导教师;2.课题论证(答辩);3.制定研究计划(方案);4.开展研究;5.撰写结题报告;6.结题答辩;7.总结评价。2023-07-11 14:54:091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2023-07-11 14:54:351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是什么?
接受性学习即传统课堂学习,它是通过教师对知识分析、总结,然后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的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接受性学习有以下几个优点和缺陷。第一,接受性学习是当前各个阶段教育的主要手段,它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呈现知识。第二,接受性学习是一种以掌握书本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这使教育丧失了关怀学生、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功能,而封闭的书本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程序化,使课堂没有了生气,不但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会使老师的思维僵化。第三,这种“注入式”教育阻碍发展学生的潜能,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也就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力的...2023-07-11 14:54:421
探究和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程度而言研比探更深、范围和灵活性方面探比研更广活,研多是对已知问题的研讨和深入发现;探多是对未知领域问题的尝试与开发。 两者定义如下: 1、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1]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 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23-07-11 14:55:001
什么是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即传统课堂学习,它是通过教师对知识分析、总结,然后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的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接受性学习有以下几个优点和缺陷。第一,接受性学习是当前各个阶段教育的主要手段,它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呈现知识。第二,接受性学习是一种以掌握书本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这使教育丧失了关怀学生、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功能,而封闭的书本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程序化,使课堂没有了生气,不但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会使老师的思维僵化。第三,这种“注入式”教育阻碍发展学生的潜能,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也就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力的学习方式,它将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一个完整的俯视知识生产的全过程,从问题引入,经过老师启发诱导,到因兴趣的激励而寻找解决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2023-07-11 14:55:071
研究性学习可以研究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2023-07-11 14:55:172
研究性学习可以研究什么?求帮忙,要有意义的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2023-07-11 14:55:253
探究和研究有什么区别?
程度而言研比探更深、范围和灵活性方面探比研更广活,研多是对已知问题的研讨和深入发现;探多是对未知领域问题的尝试与开发。 两者定义如下: 1、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1]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 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23-07-11 14:55:321
高中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成果指什么
孩子们对知识的吸收情况。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2023-07-11 14:55:411
什么是研学过程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23-07-11 14:55:492
高中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成果指什么
孩子们对知识的吸收情况。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2023-07-11 14:55:581
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和促进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尽管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听讲式学习就是落后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但不能不承认,研究性学习确有其独特的好处与必要性。国内有学者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由进行了概括与总结,认为探究是一种人的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是真正属于学生的知识;探究对学生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研究性学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从而为民主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内容了,我们下期见喽!2023-07-11 14:56:085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安排提高合作能力通过分步操作提高逻辑思想能力有些实践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小制作类)2023-07-11 14:57:033
研学是什么意思
1995年"探究式学习"引进到法国叫“动手和面团”。1999年中国启动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8月教育部、中国科协首次完整地将“探究式科学教育”从法国引进到中国,简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利用学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学的意义是什么?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是由学校或机构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于己研学是什么?于己研学秉承“观世界才有世界观”的理念,着眼于带领孩子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深度的同时,拓展课外知识的广度。从多个维度丰富孩子的视野,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于己研学也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意志品质、拓展视野、培养优良习惯、挖掘心理力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团队中磨练,在磨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恩,在感恩中励志,在励志中收获!于己研学,让爸爸妈妈们放下了手机和电视,让孩子们的假期和周末过得更精彩、更有意义!也让家长们受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陪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欢笑、一起童真!2023-07-11 14:57:221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参与真实世界的某种任务中获得体验,不但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学校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且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当学生能够从多种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及其环境时,无疑将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也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意识、人文精神、自主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2023-07-11 14:57:311
研学考试是什么样的
1.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 2.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2023-07-11 14:57:401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答: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参与真实世界的某种任务中获得体验,不但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学校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且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2023-07-11 14:57:501